Tumgik
#尼采哲學
beyourselfchulanmaria · 3 months
Text
Tumblr media
對於宗教來說,神聖的東西就是真實的。 對於哲學來說,真實的東西是神聖的。
For religion, what is sacred, is true. For philosophy, what is true, is sacred.
─ Friedrich Nietzsche 尼采 (1844-1900)
30 notes · View notes
lightersun · 2 months
Text
在民主制度下,政治本身淪為無產階級諂媚者爭奪官位的遊戲;即使高貴者在這種令人作嘔的遊戲中獲勝,也必須以自尊為代價。沒有多少高貴者能夠做到這一點——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
youtube
"Politics, under a democracy, reduces itself to a mere struggle for office by flatterers of the proletariat; even when a superior man prevails at that disgusting game he must prevail at the cost of his self-respect. Not many superior men make the attempt."~ Nietzsche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德語: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1844年10月15日—1900年8月25日),是出身德國的哲學家、詩人、文化批評家、古典語言學家和作曲家。他的作品對現代哲學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在轉向研究哲學前他是古典語言學家。他也以創作詩歌和音樂作品為副業。他最初是普魯士公民,1869年移居瑞士的巴塞爾後,他應自己的要求成為無國籍人。
1 note · View note
wangwill66 · 2 months
Text
幸福這回事
H:幸福,少一點欲望,多一點快樂,依自己的能力,享受符合的生活。amC的「幸福這回事」,
描述貧窮引發的悲悽也許正在你我身邊上演中。這是第二次看的。古人「飽暖思淫欲,飢寒起盜心。」不必大富大貴,平凡度日。派特的幸福劇本,幸福綠皮書。談論人生幸福的電影。人生只要「小確幸」微小而確實的幸福與滿足。日子也就過了。得過且過,雖然没志氣,但是心安理得,沒煩惱。20240715W1
網路資料
幸福這回事
(2009)[澳大利亞片]五則令人鼻酸的故事,將描述貧窮引發的悲悽也許正在你我身邊上演中。卡崔納與翠莎是對姊妹淘,利用課餘到商店街偷竊被逮,直到警方威脅,才鬆口妥協;翠莎的哥哥小盧,整天夢想一步登天的他,卻渾渾噩噩地在街頭中徘徊;需要零用錢跟媽媽大吵一架的丹尼爾,闖入年邁婦人家中行搶,卻意外導致婦人於死,內疚的丹尼爾無處可訴;詹姆斯為工作日夜奔波,當警方通知他母親遭逢意外,突然的噩耗讓他惋惜不已…。每個孩子都希望自己能有幸福快樂的童年,與最愛的父母一起度過,但在現實的壓力之下,造成了許多不得不的妥協……
幸福
幸福是每個人終身希望與追求的,幸福感(psychological well-being)是包含 情感與認知層面的架構,其具體的內涵包括正向與負向的情緒、快樂、生活滿意、 生命目標的期待與達成獲得一致、身心調和及心情等,另外也包括自尊、自我效 能、個人自主程度(Levin & Chatters, 1998)。
小確幸,網絡用語,該詞來源於村上春樹的隨筆集《蘭格漢斯島的午後》[1] ,由翻譯家林少華直譯而進入的��代漢語。意思是心中隱約期待的小事剛剛好發生在自己身上的那種微小而確實的幸福與滿足。
飽暖思淫慾。饑寒起盜心。
生活飽暖安逸之餘,內心卻產生超越禮法的非分之想。比喻慾望無止境。明.沈采《千金記》第二三齣:「飽暖思淫慾,饑寒起盜心。」也作「飽暖生淫」、「飽暖生淫慾」。
「 吃飽穿暖之後,就會 興起淫慾的思想;面臨飢餓寒冷 就會 引起盜竊的念頭。」
若人們連溫飽問題都解決不了時,就會無奈被迫挺而走險,也就是古人所說「寒不擇衣、貧不擇妻、慌不擇路、飢不擇食」,甚至做出竊盜等違背道德事情,以滿足自己需求,顯現出人類本性。
得過且過
能夠過得去就暫且這樣過下去。※語或本宋.陸游〈雜詠〉詩。後用「得過且過」形容苟且偷安,不求上進。典故說明「得過且過」說的是一種能夠過得去就暫且過下去的生活態度。在宋代大詩人陸游的〈雜詠〉詩中,有一首寫到自己:「得過一日且一日,安知今吾非故吾?袖手明窗讀《周易》,不辜香飯一齋盂。」意思是說自己閒散下來,就這樣一天天過著,不過這樣的生活也不錯,能夠在明窗下靜讀《周易》,倒也不辜負那還能吃到口的香噴噴的飯。這裡的「得過一日且一日」,一般以為可能就是「得過且過」一語的典源。關於這句成語有個有趣的傳說:元.陶宗儀《南村輟耕錄.卷一五.寒號蟲》中記載:在五臺山上有一種鳥,每當春夏,全身羽毛絢麗豐滿,相當美麗。這時牠的叫聲聽起來好像得意地說:「鳳凰不如我!鳳凰不如我!」可是到了秋冬時,牠的羽毛全部脫落,變得十分難看。這時牠的叫聲聽起來就變成了:「得過且過!得過且過!」所以人們稱牠作「寒號蟲」或「寒號鳥」。
電視筆記
女兒說放學後去翠莎家,結果服飾店偷。丹尼爾因零用錢,去陌生房行搶,意外致婦人死。缺錢,借錢。頭期款,房貸,薪水不足,夫妻。丈夫要50元,没有,卻丟了700元(丈夫不爽妻子,故意偷錢氣老啥婆,然後當財神爺施。妻子照顧病人,煮飯,打掃,安撫。)。小孩丹尼爾要零用錢吃中餐,母親冰箱食物,惹禍心中苦,自殺獲救。朗達概念是多生多養,孩子是福氣,但是缺錢。社工,問朗達其大兒子歐頓,女兒史黛絲腦不清。伴侶奈森。兒子死了,跳舞表達悲傷。小盧,帶異性史黛絲流浪,告知其母親不回家。
機器被佔,酒吧獲施捨,付賬單房租,短暫的快樂,買新衣,因女兒偷竊收傳票,卻不認為衣服穿在母親身上漂亮,被禁足。母親死了。兒子發現昔日收藏的玩具,一陣悲從中來。
維基百科:
幸福
感受良好時的情緒反應
此條目介紹的是幸福。關於其他用法,請見「幸福 (消歧義)」。
幸福(古希臘語:εὐδαιμονία、拉丁語:felicitas、英語:felicity、happiness)是一種持續時間較長的心靈的滿足[1]。人類自古以來就對追求幸福的途徑有着濃厚的興趣。
人在幸福時,會自然地展現出笑容。佛教有「和顔施」一說,指無論自身真實心態如何,將笑容展現給他人即是一種有功德的布施,亦會為自己帶來幸福感
研究幸福本身,及研究何種人生態度會帶來幸福等等的學問,被稱為「幸福學」(eudaemonics)。將幸福視為道德上的最高追求,並以能否帶來幸福作為判斷行為臧否之標準的思想,則被稱為「幸福主義」。古典幸福主義的代表是亞里士多德,而功利主義則是近代哲學中追求幸福的典型。
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許多科學學科都進行着有關幸福的研究,如老人學、社會心理學、臨床研究、醫學研究和快樂經濟學等。
此條目中列出哲學家、思想家、宗教家等提出的對幸福的看法及介紹最近統計調查和精神病調查與研究中的發現。
哲學、思想、宗教的觀點
蘇格拉底
蘇格拉底認為,人類比起「死亡」,更應該重視和正確認識「好好死亡」這一概念。
亞里士多德
亞里士多德(前384-前322)
亞里士多德在其「尼各馬可倫理學」中說,幸福是所有人所追求的目標;其特徵便是幸福本身即為人的終極目標,也就是說幸福不會成為實現其他目標的手段[2]。 換句話說,追求幸福的行為本身即是至善,是一種自足並且永遠的狀態[2]。而相反,通過實際生活中具體生活活動所產生的快樂則是缺乏安定性和永久性的[2]。這即是亞里士多德的幸福主義。
亞里士多德同時認為,幸福可以通過發展人類靈魂的固有形態的理性而實現,也可通過實踐政治而來。
希臘化時期的論點
希臘化時代的哲學對幸福的定義分為了兩大學派,即為斯多葛主義派和伊比鳩魯學派。
斯多葛學派認為幸福的理想須與貫穿宇宙全體的邏各斯融為一體[2]、遵從理性控制自己的欲望,無論發生什麼都不動搖的狀態,即以無欲(Apatheia(英語:Apatheia))為幸福。也有人認為斯多葛主義派將遵從理性陶冶美德的行為作為幸福,屬於主知主義的立場的一種。
伊比鳩魯學派認同「幸福即是獲得快樂的行為」等快樂主義。而伊比鳩魯自己也曾說過,現代人隨心所欲的單純地追求享樂地行為它是快樂主義的一種。伊比鳩魯將「感官的快樂」和「精神的快樂」分開考量[2]。前者只是生物皆有的共通的反應、而人類或者賢者追求的幸福應當基於精神的快樂,即寧靜[2]。寧靜,即為平靜之心,不受任何苦痛和困惑影響的精神安定的狀態。
在希臘化時期的幸福論的研究中,經常會對比這兩種學說。一般將斯多葛主義稱為「禁慾主義」,伊比鳩魯學派的學說稱為「快樂主義」。[3]然而,兩學說在追求心靈的平穩、安定的方面上相當一致。「這兩派雙方都講究要儘量地切斷與外界的聯繫,並認為只在內心安定以及自足時才有追求並實現幸福的可能性」[2]。將如何控制和面對欲望,以及幸福論,作為中心課題也是這兩派學說的共同點。「在這一點中,兩派學說與佛教中從苦難的源頭——『執著心(渴望)』中解脫出來,追求並領悟涅槃寂靜之心境的想法相一致」[2]。
法華經
法華經第二章「方便品」曰:「多所饒益安樂眾生」,被解為「為了全世界所有人的幸福與安樂而講說法華經」。 換句話說,法華經認為眾生的成佛和度化即是佛出現在這世間的終極目的。同時於法華經第十五章中講到釋迦牟尼在說法時大地開裂,從裂縫中湧出無數的菩薩(即地涌菩薩)的場景。儘管這些菩薩據說是在釋迦牟尼涅槃之後於末法之世護衛佛法,傳播佛說之用,亦有人認為而這個場景只是利用了類似歌劇一樣的描寫手法,而這些地涌菩薩即是普通人轉變,從大眾中脫穎而出,也給其他人帶來幸福[4]。
宮澤賢治(1896-1933)
宮澤賢治通過研習法華經,得出了「在全世界都變得幸福之前,個人的幸福無法實現」(《農民藝術概論綱要》序論語)的結論[5]。
中國等國的故事與格言
在中國,也有以幸福為主題的故事或格言。
在中國古代,公元前2世紀的時候,《淮南子·人間訓》上記錄着「人間萬事塞翁失馬」的社會訓言,(元朝僧人晦機元熙所寫的漢詩「人間萬事塞翁馬 推枕軒中聽雨眠……」的由來)也被稱為「塞翁失馬」。
「塞翁失馬」的簡介
有一位老人與兒子生活在邊塞附近。一天他們家的馬突然跑離家中,周圍的鄰居都為老翁家丟了一匹馬而感到惋惜。但老翁卻說:這或許也是一種福氣。不久後,這匹馬卻帶着一匹駿馬回家了。鄰居們紛紛前去祝賀。這時老翁又說:這或許是一種禍害。一天老翁的兒子騎在這匹駿馬上,不小心摔了下來,摔斷了腿。鄰居們又過來安慰他,他又說:這或許也是一種福氣。之後邊塞突發戰爭,周圍的青壯年都被拉去做了壯丁,大多數都戰死沙場。但是因為老翁的兒子摔斷了腿,沒去參加戰爭,得以保全性命。
交錯的繩
「塞翁失馬」即「禍福相依」(意思是:人的幸福與不幸福都是相交錯的,就像交錯的繩子。不會只出現其中的一種情況。)還有許多類似的故事、傳說和成語,如:
《晉書·劉毅傳》(7世紀)中有句格言「丈夫蓋棺事方定」是指:在某個時刻幸福與某個時刻的不幸都只是暫時的,不確定的。只有當落下人生帷幕之後才能判斷其是否幸福。
例如:一個人為了將來能夠從事自己從小憧憬的職業,而無視其是否真的適合自己,只顧着朝這個方向前進。如果中途遇阻而放棄,這對於當事人來說,是巨大的不幸。然而換一個視角,從結果論上來看,這件事又顯得不同。如果這個人在仍來得及選擇其他職業的時期,成功從事了他憧憬卻不適合的職業,那麼雖然當下此人會感到幸福,但實際上卻是在越陷越深,最終滑向不幸。
日本落語:「人類的價值和煙草的味道,只有成了灰才能知曉」[6],意思類同不吸食不知成色幾何的煙草一般,在人入棺之前,評判其價值是為時尚早。
在《蝴蝶效應 (電影)》即將結束前
出現了一句話:
只有犠牲才能取得幸福,就像父母為我們所做的。
(英語:Happiness can only be achieved through sacrifice,
like the sacrifices our parents have made for us.)
[7]
《列夫·托爾斯泰》《復活 (小說)》[8]
幸福就在於為別人而活
基督教
耶穌·基督(前4?-30?)
基督教認為,個人在人間的努力無法帶來真正的幸福,真正的福分是神自己[2]。 「你把生命之路指示我, 你右手有永遠的福樂, 我在你面前充滿喜樂。」 ‭‭詩篇‬ ‭16:11‬ ‭CCB‬‬
布萊茲·帕斯卡
布萊茲·帕斯卡(1623-1662)
布萊茲·帕斯卡的《思想錄》中也提到了幸福。
所有人都想變得幸福,無一例外.....這即是各色人等的各色行為的動機,連想要上吊的人也包括在內。(《思想錄》:425)[2]
只要人還陷在追求幸福的狀態中,就無法變得幸福。(《思想錄》:172)[2]
當代法國一位代表性的道德家安德烈·孔特-斯蓬維爾做出了如下解釋:「認可存在之物,意識可為之事,熱愛所成之果」[2]。
亞當·斯密
亞當·斯密(1723-1790)
[9]亞當·斯密於其《道德感情論》中闡述「幸福,即是平靜與享樂。然而,在沒有平靜的情況下,享樂是不可能的;在完全平靜的時候,則是無論發生什麼事情都能夠與其為樂」[10]。「對於身體健康,沒有債務,未有違背良心行事之人,我們又能為其增加什麼呢?」[11]。然而「儘管為(這種狀態)能夠增添的東西少之又少,能從其中奪取的東西就太多了。這種狀態與人類繁榮的最高潮之間的距離並不顯著,然而卻與悲慘的深淵之間有無限大的距離」[11]。「貧困之人會因為自己的貧困而羞恥。對於他們來說,貧困是將其剝離於人類這個種族的視線之外的狀態,或者說,無論他人對貧困之人抱有多大的關心,對於自己所受的貧困之苦,他人很少能夠與其有着同感。他們(貧困之人)會因為這兩個理由(貧困以及被社會無視)感到懊惱。儘管被社會忽視和被社會否定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但是被無視卻幾乎等同於處於『名譽』以及『被社會直視』的太陽光照不到的地方。而如果人類感到自己完全不被這個社會所重視的話,則必然會將人類本性中的最希求的希望折斷,將最熱心的欲求失去」[12]。
「即使我們假設人類的本性是有多麼的利己,很明顯,在人類的本性中有着其他的原理,這原理會使人類對他人的幸福與否抱有關心--即使從他人的幸福中除了看到他人幸福時的歡喜以外什麼也得不到--我們自身也會感到這是對自己有必要的事情。」「我們人類,有時即使是想象他人的悲傷與不幸也會讓自己感到悲傷的事情是存在的,明確的,根本沒有必要證明的事情」[13]。這種由共感和同情帶來的對幸福的追求演化成了亞當·斯密的「富國論」中重要的命題之一:「如果社會成員中壓倒性的大部分都因為貧困而飽受挫折,那麼這個社會不可能是繁榮的幸福的社會」[14]。
英國的功利主義
進入近代,隨着不屬於基督教的世俗價值觀的出現,在英國,「感性的愉悅所帶來的滿足感就是幸福」的觀念開始萌芽[2],這種觀念後來形成了功利主義[2]。
傑里米·邊沁(1748-1832)
邊沁採用享樂主義學說,認為個人的幸福是處在得到愉悅、缺少痛苦的狀態,個人善良的總和就是最大的幸福,「最大多數人之最大幸福」的實現是社會行為的基礎[2]。
但是,密爾認為有必要修改這種思維方式。密爾認為愉快和痛苦之間存在個體差異,並且為快樂計算引入了定性觀點[2]。密爾另有「做一個消瘦的蘇格拉底,比做一隻肥碩的豬好」的名言[2]。
馬斯洛
把人類的「欲求」作為研究重點的社會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1908-1970)的解釋為:人的欲望的一個階段一旦被達成,他/她就會把更高層次的欲望作為下一步實現的標準,所以「絕對的幸福是不存在的」。
維克多·弗蘭克的思想
維克多·弗蘭克把人類能實現的價值分為三類。
創造價值:創造出善和美。
體驗價值:享受善和美。
態度價值:擁有不失尊嚴的處世態度。
維克多·弗蘭克在其書中認為,實現創造價值與體驗價值能夠使人處於幸福的狀態,但態度價值有所不同:這是一種在困苦悲慘的環境中亦能實現的價值,無論一個人身處何種環境,仍能通過堅持不失尊嚴的處世態度而獲得幸福感。維克多·弗蘭克親眼目睹了人們在奧斯維辛集中營那般極端殘酷高壓的環境下反映出的種種處世態度,亦見證了其中一些人在集中營中仍然堅持不失尊嚴地生存下去,由是產生了前述的思想。
新宮秀夫的解釋
京都大學教授新宮秀夫認為,幸福並不從安心、富足、滿足感本身而來,而是來自追求或維持這些要素時所產生的緊張感。他按照複雜程度將幸福分為了四個階段,排列如下;階段更高並不意味着相應的幸福就比階段更低的幸福更高級,而是表明它是以對更低階段的幸福的思考為基礎而來。
第一階段:通過財富、名譽、愛情、運動、餐飲等得到快樂從而感到幸福。
第二階段:通過讓自己獲得的快樂一直持續而感到幸福。
第三階段:在克服悲傷和痛苦的過程中感到幸福。
第四階段:在無法克服的痛苦中感到幸福。
其他關於幸福論的主要著作
愛比克泰德《語錄》 主張明辨自我所能及與不能及,秉持一種克制自我的生活。
巴魯赫·斯賓諾莎《倫理學》 主張從永恆的角度去看事物,是通往幸福(對上帝智慧的愛)的道路。
阿圖爾·叔本華《關於幸福》 主張不要被周圍的環境所左右,要無視所有眼前看到的東西,這樣才能使心情平靜。世俗幸福的來源大致分為:人們的生活狀況、人們所擁有的東西、給他人留下的印象、最重要的是人們的生活方式。《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第四篇:在達成自我認識時,生命意志的肯定和否定。主張否定將自我與他人區分開的意圖。
埃米爾-奧古斯特·沙爾捷《幸福論》 主張通過擁有健全的身體來保有內心的平靜。對所有不幸與無趣的事物都要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同時也解釋了社會禮節的重要性。
人類只有通過意願和想象才能感到幸福[15]。
伯特蘭·羅素《幸福論》 把注意力轉移到感興趣的地方,以積極心態生活。嫉妒使人感到不幸福,所以請不要與他人攀比。
真正的幸福源自對自我能力的充分發揮,以及對這個世界的充分掌握。[15]。
卡爾·希爾蒂(英語:Carl Hilty)《幸福論》 認為與神同在才有永遠的幸福。
幸福的第一個不可或缺的條件就是對世界倫理秩序的正確信仰[15]。
人生的幸福,並不是因為困難少或者完全沒有困難,而是將它們全部出色地克服。[15]。
福田恆存(日語:福田恆存)《我的幸福論》 看破不公正的世界的現實,將弱點明確視為弱點,並不被其束縛的活着(才能得到幸福)。為了得到想要的東西而去戰鬥,即使失敗也不會後悔。
莫里斯·梅特林克《青鳥》 貼貼爾和彌貼爾兄妹在夢中於過去和未來之國尋找幸福的象徵—青鳥,結果最後卻發現青鳥就在離自己最近的地方的鳥籠裡面。
什麼呀,那個一定是我們一直在尋找的青鳥啊。我們到了很遠的地方去尋找,卻沒發現它就一直在這裡呆着。[15]。
《列夫·托爾斯泰》《復活 (小說)》[16]
藉由主角聶赫留朵夫說,他不僅領悟和相信人們履行這些戒律就能得到至高無上的幸福,他還領悟和相信人人只要履行這些戒律就行了,不必再做別的,人生唯一合理的意義就在於此。 那些戒律共有5條。
(第1條戒律《馬太福音》5章21~26節)就是人不僅不可殺人,而且不可對弟兄動怒,不可輕視別人,罵人家是拉加。倘若同人家發生爭吵,就應該在向上帝奉獻禮物以前,也就是禱告以前同他和好。
(第2條戒律《馬太福音》5章27~32節)就是人不僅不可姦淫,而且不可貪戀女色。一旦同一個婦女結成夫婦,就要對她永不變心。
(第3條戒律《馬太福音》5章33~37節)人在允諾什麼的時候不可起誓。
(第4條戒律《馬太福音》5章38~42節)就是人不僅不可以眼還眼,而且當有人打你的右臉時,連左臉也轉過來由他打。要寬恕別人對你的欺侮,溫順地加以忍受。不論人家求你什麼,都不可拒絕。
(第5條戒律《馬太福音》5章43~48節)就是人不僅不可恨仇敵,打仇敵,而且要愛仇敵,幫助仇敵,為仇敵效勞。
近年來的各種見解
若將幸福解讀為「欲求的滿足」,則雖然在欲望得到實現時,人的狀態確實會變得比之前幸福些,但又往往因為無法看清此欲望到底為何物,欲望所指到底為何物而被焦躁吞沒,淪為欲望的奴隸,在無法永遠滿足的無限膨脹的欲望的陰影下深受折磨和痛苦。
如《論語·述而》所云,「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快樂和幸福不僅是一種主觀感受,更是一種可以通過主動地確立自我的心境而獲得的結果,而不受環境的約束。
統計、精神醫學的調查和研究
1980年代以來,關於幸福感的心理學和精神醫學研究越來越受歡迎[17][18]。
據邁爾斯等人1996年對世界各地110萬人的數據進行研究,2成的人回答「非常幸福」,約有7成的人回答「相當幸福」或「不止於此」。
在富裕程度較高的發達國家,個人經濟財富與幸福之間沒有聯繫[19]。 從統計學上講, 婚姻狀況[20](未婚/已婚/離婚的差異)和信仰(註:這裡所說的「信仰」主要是指宗教信仰)對幸福感有很大影響。在以世界14個國家的16萬人為對象的國際研究中,信仰強烈、經常參加禮拜和儀式的人回答幸福的比例比較高[21]。
各種統計數據顯示,決定幸福感的基線不是環境的客觀條件,而是個體的內部特徵(「信仰」與「思維方式」等)[22]。
另外,擁有幸福感的人有4種共通的特徵,分別是 ①喜歡自己;②擁有自己的主見;③樂觀主義;④外向,或被人認為外向[23]。
此外, 當人們積極參與有價值的活動並朝着目標前進的時候, 他們會感到更多的幸福[24]。
感謝介入法與親切介入法
感謝介入法
將被試分為三組,要求各組分別記錄不同主題的事情:
第一組記錄「一周內感謝過的事情」。
第二組記錄「覺得麻煩的事情」。
第三組記錄「發生的事情」。
九周後,調查三組被試的幸福感,發現第一組的幸福感最高,且比起另外兩組,身體也更為健康[25]。 
親切介入法
將被試分為兩組,要求兩組分別完成指定的任務:
第一組被試被要求「關照、幫助他人」,並將此事記錄下來。
第二組被試沒有被要求「關照、幫助他人」。
這稱為親切介入法。 一個月後,調查兩組被試的幸福感,發現第一組的幸福感更高[25]。
古往今來,諸多宗教、經典皆教導人們要時常感謝他人,要常常幫助他人。雖然其中道理看似簡單淺顯,但通過上述的科學實驗可以得知,感謝他人、幫助他人不僅能為他人帶來幸福,也會直接地提升當事人自身的幸福感[25]。
幸福與法律
幸福亦是法律的議題之一。人類最基本的權利便包括了「追求幸福的權利」,即指在法律上,所有人都平等地享有追求幸福的權利。只要一個人未有侵害他人的基本人權,國家權力不得妨害個人追求幸福的權利。
國民幸福總值 (GNH)
主條目:國民幸福總值
國民幸福總值(GNH, Gross National Happiness)是最早推進不丹民主化進程的前國王提出的,以國民的幸福作為政治目標,為了使政策判斷在現實中發揮作用,把幸福的量設定成的具體數字、指標。
GNH出現的背景是,一些國家視作衡量發展水平標杆的GDP非但沒有促進人們的幸福,反而促使一些政府為了追求GDP而設立種種給民眾帶來不便、痛苦的政策。
國民幸福總值這個概念在世界各國產生了反響,近年在日本的政黨和政府內也出現了相關的主張,認為應採用能夠反映國民幸福感的指標來衡量、評價國家推行的政策。
參考文獻
哲学 キーワード事典. 新書館. 2004: pp.240–241.
大石茂宏. 幸せを科学する―心理学からわかったこと. 新曜社. 2009. ISBN 4788511541.
宮內壽子. 自由と幸福(東京家政学院筑波女子大学紀要第9集) (pdf). 2005: 109-118 [2018-03-25].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9-05-28).
神庭重信. 心灵和身体的对话 精神免疫学的世界. 文藝春秋. 1999. ISBN 4-16-660041-9.
相關書籍
卡爾·希爾蒂(英語:Carl Hilty)《幸福論》,岩波書店,ISBN 4003363833  
埃米爾-奧古斯特·沙爾捷《幸福論》,集英社1993,ISBN 4087520374
伯特蘭·羅素《幸福論》,岩波書店,ISBN 4003364937
神谷美恵子《關於生存的意義》,みすず書房2004,ISBN 4622081814
飯田史彥《生存意義的本質——我們為什麼活着》,PHP研究所2001,ISBN 4569575943
渡邊二郎《人生的哲學》,放送大學出版協會
中島義道《不幸論》,PHP新書
0 notes
laigarling · 3 months
Text
以下指引或許可以幫助讀者達成完美愛情的連理狀態。
1.不要崇拜也不要看輕你的伴侶,以平等的姿態面對愛情。
2. 不要期待對方具備根本不存在,你自己也達不到的完美狀態。愛一個女人,不是一位天使;愛一個男人,而非不切實際的幻影。
3. 不要把你和伴侶想成一個人或兩個人,而是兩人組。
4. 不要只收穫卻不付出,也不要只付出卻不收穫。
5. 不要選擇外型對你而言毫無魅力的伴侶,也不要讓你的命運交纏上一位只能在生理上吸引你的伴侶。
6. 不要迷途走上偏僻小路或死胡同。我們其實有辦法逃出情感的迷宮,畢竟人類在根本上都有身心健全的潛能。
7. 在各方面與你的伴侶合作,包含社交、經濟、智識、心靈、情緒與生理上。
:不要受制於常規習俗,也不要完全臣服於自己的辯性。請認得 你不又提箱
立個體,也是所屬社交圈與全人類的一份子。偉大的德國哲學家萊布尼茲(Liebnitz) 曾說,靈魂是「沒有窗戶的房屋」,他認為每個人都是單子(nomad),孤身存在且彼此無法溝通。然而,他不知道愛情可以開啟靈魂的窗戶。當男人和女人找到愛情,他們就不再是單子。孤獨(即「一切受造物都有的孤獨」)將被取代,愛人找到一種嶄新而美好的狀態,為此,尼采發明了一個新詞一—「兩人世界」(德文 Zweisamkeit,英文 duality)*。湯瑪斯 •布朗爵士(Sir Thomas Browne)曾在《醫者的信仰》(Religio Medic.)一書中提到「雖然兩人看似各自獨立,卻結合得如此緊密,彷彿合為一體,不再是各別靈魂,而是結為連理」。或許也可借用莎士比亞的這段話,描述完美愛人:「即使將蘋果剖成兩半,也不及兩人的天生一對」。
0 notes
peterchiublack · 3 months
Text
俄烏背後:美國在打一場“根”的戰爭
量子學派 2022.05.10.
量子學派 俄烏背後:美國在打一場“根”的戰爭,2022.05.10. https://i.ifeng.com/c/8FvOavG8uqn
中國內部自己學者寫的論點⋯⋯能夠承認自己弱點的還是要另眼相看啊⋯⋯不要以為人家都沒什麼可取的,至少比台灣名嘴強多了..這是一個中國人對俄烏戰爭背後的思考,值得一讀,你才能體會中美對抗為何中國那麼謹慎沈潛!
引言、變異的戰爭
俄烏戰爭的第1天,可能與軍事有關。
俄烏戰爭的第10天,已經是科技的PK。
俄烏戰爭的第76天,這已經是“根”的較量。
前線的每一次爆炸,絕不僅僅與TNT當量有關,而是在科技之根、金融之根、文明之根、法律之根的全方位較量。
時代變了,不能再沉迷於冷熱兵器的“亮劍”。
大國之間的博弈,軍事只是其中一個因素,更重要的是“根”力量的綜合較量。俄烏戰爭中,每一次“鳳凰幽靈”無人機的出擊,每一枚“縞瑪瑙”超音速巡航導彈的發射,後面是晶片製造、電子作業系統、電腦超算、衛星導航、雷達跟蹤、光學感應、軟體集成等多方面技術的PK。
如果不從底層邏輯來理性探討,僅僅逞口舌之快是看不到真相的。
01
看不到的“根”力量
俄烏戰爭剛一開打,有三件事值得思考:
第1件事:甲骨文Oracle用3個小時“遮罩”了俄羅斯的所有用戶,甲骨文擁有全球最大的關係型數據庫,佔據俄市場半壁江山。
第2件事:全球統一金融結算系統SWIFT系統將俄羅斯許多銀行從中移除,在金融上切斷俄羅斯對外貿易。
第3件事:SpaceX創辦人馬斯克宣稱啟動“星鏈”在烏克蘭的服務系統,烏克蘭可以通過“星鏈”衛星連接上因軍事行動而被中斷的互聯網。
這三件事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都是“根”力量展示。
資料庫是互聯網技術的“根”,SWIFT是金融系統的“根”,星鏈是通信系統的“根”。在和平發展的時代,這些根被埋藏在“全球化”表像下,被包裹在城市的繁華夜色裡。但一旦出現戰爭情況:“根”的力量展露無遺。
從俄烏之間的這場戰爭,梳理美國的八種“根”力量。看這些根,是如何影響戰爭的走向。
02
晶片製造:“技術之根”的對抗
先從根技術談起,以最熱門的晶片製造為例。沒有晶片的現代武器,基本就是一堆廢鐵。擁有高精晶片的武器,越是在戰爭中處於金字塔尖。
美國的“彈簧刀300”,電子系統集成化程度很高,使用了精密晶片和電容原件。俄羅斯的匕首高超音速導彈(Kh-47M2 Kinzhal),同樣也密佈微電子電路及超算晶片操控。如果最後失去了精尖晶片的支援,戰爭怎麼打?
誰是晶片技術之根,大多數人看到的只是幾家明星晶片企業,例如三星、台積電等。美國的晶片企業有多少?包括英特爾、高通、博通、microchip、霍尼韋爾、IM Flash、IXYS、Skyworks、TowerJazz。還有Vishay、TSI、Skorpios、X-FAB、TowerJazz、TI、Kokomo、MACOM、Elmos、Skywater、Sanken、NXP等。
就算台積電這樣TOP1的全球晶片製造龍頭,基礎材料來自於美國AMAT、LAM公司,同樣操控於美國之手。這也是中國科技企業在俄烏戰爭如此謹慎小心的原因,這是真正的現實困境,不是由鍵盤俠能夠改變的。若沒有高能晶片補給,武器不過是移動的標靶,俄羅斯晶片一旦消耗太多,沒有根的支撐,戰爭越打到後面越被動。
所以晶片技術,一定是需要努力開拓的。
03
作業系統:現代科技的軟體基石
除了硬體基石,軟體基石同樣重要。而軟體中最核心的技術,那就是作業系統。每一個硬體後面,總有軟體代碼在後面支撐。沒有優秀的軟體系統,再好的肉體也沒有靈魂。以手機作業系統為例。美國的Android與蘋果的IOS系統,構成了現代手機應用平臺的兩大基石,它連接著整個代碼和資料終端。優秀的作業系統可以讓軟體流暢的運行,流暢運行的軟體可以讓硬體多出1秒的打擊時間,這1秒的時間可能就決定某次戰術的成敗。
為什麼俄羅斯戰士的手機,在戰場上成為被對手定位的可怕機器,而烏克蘭的手機則是一個特別好用的分散式通信終端?這後面就是作業系統和各種軟體在共同作用,俄羅斯有些高級將領被清除,正是因為有AI軟體和計算終端協作完成。
作業系統的落後,軟體體系的缺乏,可謂錐心之痛。當然,俄羅斯也有自己的極光Aurora OS 移動作業系統。可誰又知道AuroraOS移動作業系統基於開源 Sailfish OS。Sailfish OS是哪裡的?它是俄羅斯此次的對手之一的芬蘭Jolla公司開發,真是悲哀且荒謬。因為這裡涉及到另一個根——開源體系。
04
開源體系:構建統一的技術價值觀
毫無疑問,美國又是“開源世界”的中心。開源軟體最重要的發起者並不是美國人,但這些組織將基金會設在美國,他們仍然將美國視為開源世界的“堡壘”。為什麼呢?
❶美國在二戰後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將資料放在這是相對安全的;
❷美國政府必須在法律允許的範圍內行動,不能肆無忌憚、為所欲為;
❸美國有許多強大的技術公司,這有利於開源技術的實現;
❹美國有數量龐大的優秀程式師,這些人本身就是“開源運動”的參與者;…………“開源”難以戰勝,因為“開源”是一個世界系統,大部分人都是建設者,這才是美國的強大之處。
俄羅斯有非常厲害的程式師,但沒有一次真正的“開源運動”,沒有一個強大的“開源項目”,沒有一個全球或者企業自己合作的“開源系統”。
開源體系設定了一個世界觀,全世界的技術員都來這裡創造屬於自己的世界。不僅僅是技術的力量,它還在心靈上統一了技術員的價值觀。
它像巨人播下的種子,發芽開花結果,最後長成參天大樹。嚴絲合縫,易守難攻。而這背後,又是現代文明之根的力量。
05
文明之根:現代文明積累的百年底蘊
為什麼美國的開源專案能夠一呼百應,這也不完全是技術實力。
還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這是近代以來國際對英文文明繼承權的認可。這是文明積累的根力量,旦夕之間難以改變。客觀回溯一下現代史上的技術之“根”,大部分都由歐美科學家接力而成,這些天才專注于科學世界,以無與倫比的智慧,將人類文明拓展到一個新高度。歐洲數代積累,才催生了牛頓、愛因斯坦這樣的巨匠。近代科學的百年沉澱,才有了黃金時代的量子力學群星。
牛頓定律、電磁力學、薛定諤方程、香農定律、馮諾依曼架構這些根中的“根”,永遠是人類文明的前進之源。技術誕生了文明,而世界性的開源社區,基本上都由英文在主導。
至少目前其它語言還做不到。這是現代文明的百年積累。其實也不僅僅只是技術文明,包括人文哲學同樣如此。康得、黑格爾、馬克思、尼采、伏爾泰、盧梭、孟德斯鳩、洛克、培根、斯賓塞、休漠等等。雖然俄羅斯也出現了一些偉大人物,但俄語在現代已經被邊緣化了。這種現代文明之根,還延伸出了以下更多的根。
06
認知之根:站在全球的道德高點
因為有了文明之根,所以就能站在道德的高點上。這與中國唐代有相似之處,四夷之內無論對錯,王師都可以問責。他什麼都是對的,你什麼都可能是錯的。在認知作戰上,俄羅斯幾乎毫無還手之力。沒有話語權,世界很難聽到俄羅斯發出的聲音。沒���強媒體,幾乎看不到俄羅斯有說得上話的公共媒體。沒有社交性,除了中文互聯網,世界性的互聯網只聽到澤連斯基的演講。
布查事件就是一個非常明顯的案例,真相尚未調查,全世界已經群情洶湧問責俄羅斯。這樣的認知作戰實在太可怕,今天美國能夠組建40國盟軍與它握有話語權息息相關。
這也是為什麼俄烏戰爭發生後,美國在2月24日宣佈切斷俄羅斯高科技產品進口,包括晶片、電腦、電信設備、加密安全設備、鐳射和感測器。2月25日,台積電馬上跟進停止供貨給俄羅斯,隨後韓國和日本也開始共同制裁。
這一點也值得我們思考,中國在國際上有發聲的管道嗎?你在國內再怎麼罵CNN和BBC,可人家在關鍵時刻就是能引領世界聲音,我們的媒體呢?不能只在國內當地頭蛇,更要建立世界性權威,這對國家才有意義。這一次印度的阿納布·戈斯瓦米,就發出了強有力的聲音。在認知層面的作戰,俄羅斯很弱。而我們也要思考,否則面臨同樣困境。
因為站在道德高點,又延伸出以下之根。
07
智慧之根:全球優秀人才收割機
文明之根,說到底是人才創造的。誰能吸引更多的人才,這樣的國家才有希望。誰的戰隊更具智慧,誰才會贏得最後勝利。最終,仍然是人才之爭。以英國的QS排名為例,美國依然穩坐榜首,排名前三的學校全都來自於美國,分別是MIT、斯坦福大學和哈佛大學。在QS今年前200的排名中,一共有46所美國大學上榜,其中5所進入前10,29所進入QS排名TOP100。
而這次俄烏戰爭中,俄羅斯3月移民超388萬人,民眾稱等局勢好轉再回!再舉一個例子,乙太坊創始人Vitalik Buterin,這位來自俄羅斯的優秀年青才俊,最終紮根於美加世界,這次就表態支持烏克蘭。
如果這樣的優秀人物都往歐美世界走,那俄羅斯未來讓人擔憂。失去了最優秀的人才,那就失去了競爭的根本。
08
法律之根:長臂管制中的程式正義
文化之根,已是過往。人才之爭,其中最重要的是讓人才擁有安全感。所以,如何保證當權者不破壞規則,便涉及到法律之根。制定嚴密的法規行為來約束當權者,才能保證自己立于文明高地。只有讓更多人相信正義,相信法律存在的力量,才能擁有說服世界的邏輯。此次俄烏戰爭中,美國想方設法地針對俄羅斯,但仍然是需要在法律允許的範圍內行動。不能肆無忌憚、為所欲為。
此次聯合國五常一票否決權被限制,美國表態支持。這一舉動美國不可能沒有在其中攪渾水,但即便如此,美國也不可能直接去廢除一票否決權,依然需要在聯合國的規則內進行。            
美國在實施國際法中經常談到“長臂管制”,是要遵循自己的法律。如果沒有了程序正義,那麼文明將面臨巨大災難。
09
經濟之根:SWIFT的金融威力
沒有經濟的支撐,別說打仗,吃飽肚子都難。先不說全球經濟的供應鏈,它的主體還是掌握在歐美世界。可以舉一個更具體的例子——SWIFT支付體系,便掌控在美國手中。
1977年SWIFT發佈,當年全世界就擁有會員國150多個,會員銀行5000多家,日處理SWIFT電訊300萬筆,高峰達330萬筆。現在日處理的金融電訊達到了三千多萬條,資金以萬億美元計算。
今天,幾乎所有金融機構都接入SWIFT平臺,SWIFT為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1000多家銀行、證券機構、企業與客戶提供交易服務。
而現在運行在SWIFT平臺上的主要貨幣是美元,美國可以通過截獲交易資金來控制SWIFT交易。所以,當俄烏戰爭爆發時,美國一聲令下,就可以將俄羅斯銀行踢出SWIFT。當美國扔下這枚金融核彈對俄羅斯進行經濟制裁時,俄羅斯儼然成為了一座金融孤島。因為支付體系被切斷,便再無法與世界進行貿易。
所以這也能夠理解,為什麼其他國家在美國指揮下紛紛對俄羅斯進行經濟制裁。幾乎所有國家的經濟命脈都掌控在美國手中,難道哪個國家願意閉關鎖國,成為金融孤島?這也是需要去思考的一大難題。
目前在SWIFT系統之中,如果想要擺脫經濟的控制,必須重構一張支付網路。
結語透過俄烏戰爭要構建自己的“根”力量
當俄烏戰爭剛剛打響時,不少人認為,俄羅斯不費吹灰之力就可以拿下烏克蘭。甚至於有人說出了1小時22分佔領基輔的“神話”。然而當戰爭長線拉長後,俄烏戰爭背後,是美國打響的一場“根”的戰爭。
技術之根、開源之根、經濟之根、法律之根、文明之根……這哪裡是軍事的對抗,最終是“根”的較量。簡單的敲擊鍵盤宣洩情緒是無能的顯示,戰爭的背後是什麼:全球任何一架第五代戰機,都有數十萬行代碼;任何一枚制導導彈,最終都由各種軟體在控制;每一枚IC晶片背後,是全球頂尖人才的智慧;……現代戰爭,最終還是要回歸到鍵盤上。當然,此鍵盤非彼鍵盤。
透過俄烏戰爭,必須時刻警惕:該如何構建屬於自己的“根”?成為更強的“根”的國度,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要擁有更多“根”。這決不是靠嘴炮或者軍事可以戰勝的,靠的是什麼呢?一個智慧民族,一定會知道答案。如果不知道,那你得反思一下。
0 notes
sinoeurovoices · 4 months
Text
中國是啟蒙運動的導火線
新蘇黎世報(NZZ)5月22日讀者投書 奧特弗里德·霍夫在康德誕辰300週年之際,發表的《要有勇氣運用你的理智》一文中正確強調了康德將中國描述為「毫無疑問是全世界最有文化的國家」(新蘇黎世報2024/4/20)。尼采稱康德為「柯尼斯堡的中國人」。這凸顯了歐洲人與孔子的相遇對啟蒙運動起了關鍵作用。 17世紀,西方哲學家透過耶穌會傳教士的翻譯來了解孔子和其他中國經典。他們發現倫理和道德不必與猶太教和基督教傳統的啟示連結在一起。 萊布尼茲的學生克里斯蒂安·沃爾夫早在1712年就讀過法蘭西斯·諾爾翻譯的《中華帝國古典著作》。由於沃爾夫在他新任哈雷大學校長一職時的演講《論中國人的實踐哲學》中將孔子描述為以理性作為行為準則的典範,導致他於1721年在腓特烈·威廉一世(譯註:為腓特烈二世的父王,本身即是虔誠的基督徒)統治時,在被「處以絞刑」威脅下,被迫離開國境。基督教虔信派已敏銳意識到,啟蒙運動…
Tumblr media
View On WordPress
1 note · View note
wangwill · 6 months
Text
口拙鈍筆很努力
H:努力要有方法,效率及成果,「別用我很努力感動自己」,.你的努力要會表達,否則一文不值「不會表達,你的努力一文不值」。古云「勤有功,嬉無益。」勤要有目標及抓重點,否則也是白忙一場。雖說「鈍筆勝聰」,但不善寫也讓努力白費。光說不練也不完美。常學常新更常寫,發掘自己的無限潛力。20240415W1
網路字典
口拙
說話的技巧不高明。 例如我口拙,冒犯沖撞了您。
不銳利。如:「鈍刀」、「鈍器」。
笨、呆、蠢。如:「遲鈍」、「愚鈍」、「魯鈍」。元.楊景賢《劉行首》第三折:「休笑我妝鈍妝呆,看了幾千場柳凋花謝。」
朝鮮茶山丁若鏞曾說,閱讀時常抱懷疑之心以及做紀錄的習慣,有助於提升思考能力,進而讓學問有所成長。一本書不是隨意翻閱就了事,要將好的內容加上自我想法一起記錄下來,賦予自己再三領悟的機會。
只閱讀、不書寫,就好比將鉛筆削好再放進筆筒一樣。
茶山說的「鈍筆勝聰」,也就是「遲鈍、貧乏的筆記可以勝過聰明的腦袋」。紀錄與實踐的力量極其強大,因此有想完成的事情不要用大腦記,要用筆寫。腦容量是有限的,不用筆記下來只會化為烏有。
博客來介紹:
別用「我很努力」感動自己: 你已經盡力了的難題:缺錢、失戀、找不到目標、不敢做選擇……哲學家們都遇過,他們這樣找出了解答。
智慧的覺醒:有趣有料的哲學百科
作者:劉睿
語言:繁體中文
出版社:大是文化
出版日期:2022/02/25
內容簡介
  ◎學習要像蜜蜂,吃下後要吐蜜,別自許為勤勞的螞蟻。
  這是英國哲學家培根認為做學問的基本,你要實踐,不是光努力。
  ◎待人,不要笑,不要哭,不要生氣,要理解。
  跟笛卡兒齊名的哲學家史賓諾沙,這樣解釋幸福。
  ◎知道自己為何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種生活。
  這是大文學家尼采對意志力的最高追求。
  ◎寧當痛苦的人,不做快樂的豬。
  這句話你一定聽過,這是哲學大師蘇格拉底的名言,人要懂得思考。
◎想鉗住別人的嘴,得靠知識,不是口才
  這是科學和哲學之祖,古希臘哲學家泰勒斯寫的一首詩,
  用來提醒那些只想用口舌辯才講贏對方的人──口才不會讓人服氣的。
 ◎考量一個行動是否有趣時,也要考量它的副作用
  享樂主義哲學家伊比鳩魯認為,沒有壞的快樂,但有些快樂會帶來更多煩擾,
  例如,不節制的飲食、性愛、追求財富……不節制就會帶來痛苦。
  ◎如果你結婚,你會懊悔;你若不結婚,也會懊悔
  丹麥哲學家、存在主義創立者齊克果,很久以前就告訴我們,
  人生的荒謬,就是你無論怎麼決定,都會後悔,所以不要回頭,只能前瞻。
  ◎幸福是短暫的,痛苦是永恆的
  悲觀大師叔本華如何看待欲望?他認為人生就是一團欲望的組合,
  無法滿足便痛苦,得到滿足便無聊……那我們該怎麼做?
目錄
推薦序一 哲學家的智慧,讓我們不必繞遠路就能解鎖人生/鄭俊德
推薦序二 若只是渴望掌聲,可能會讓你的人生價值叫好不叫座/蔡侑霖 Danny Tsai
前言 你正傷腦筋的人生難題,哲學家們是這樣找到答案的
第一部 幸福從何而來,哲學家這樣解答
01 想鉗住別人的嘴,得靠知識,不是口才
科學和哲學之祖,古希臘哲學家泰勒斯
02 數學可以解釋世上所有的一切
畢氏定理發明人,哲學家畢達哥拉斯
03 世上沒有永恆,萬物永遠在變
西方神學「邏各斯學說」發明人,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
04忌妒會讓人自尋煩惱,欲望也是
原子論發明人,古希臘自然派哲學家德謨克利特
05 寧當痛苦的人,不做快樂的豬
希臘三賢之一,西方哲學的奠基者蘇格拉底
06老是想以後,你只會錯過現在
蘇格拉底的學生,亞里斯多德的老師,柏拉圖
07真理在哪裡?順應自然發展
是哲學家也是科學家,柏拉圖最優秀的學生,亞里斯多德
08如何過上人人稱羨的人生?
古希臘犬儒派代表人物第歐根尼
第二部 快樂是什麼?追求享樂有錯嗎?
09考量一個行動是否有趣時,也要考量它的副作用
「享樂主義」發展者,伊比鳩魯
10唯一重要的時間,只有現在
古羅馬神學、哲學家奧古斯丁
    
11在真理面前,我半步也不退讓
文藝復興時期的天文學家布魯諾
12學習要像蜜蜂,別自許為勤勞的螞蟻
英國哲學家,近代歸納法的創始人培根
13不要完全信任感官,理性比感覺更可靠
提出「我思故我在」,西方現代哲學奠基人笛卡兒
14待人,不要笑,不要哭,不要生氣,要理解
理性主義者,與笛卡兒齊名的哲學家,史賓諾沙
15世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
德國哲學家、數學家萊布尼茲
16如果這件事不為人知,它們就完全不存在
英國哲學家,愛爾蘭主教喬治.柏克萊
第三部 關於欲望,我該怎麼控制又該怎麼選擇
17我們不能從「是」,推論出「應該」
「懷疑主義」論者,蘇格蘭哲學家大衛.休謨
18世上什麼東西最長,又最短?
法蘭西思想之父,啟蒙哲學家伏爾泰
19情慾讓人活著,也會置人於死地
法國啟蒙思想家盧梭
20萬物就是各自成立,卻又互相矛盾
德國古典哲學創始人康德
21哲學無法速成,這是一個緩慢薰陶的過程
德國古典唯心主義代表人物黑格爾
22幸福是短暫的,痛苦是永恆的
唯意志論主義開創者,德國悲觀主義哲學家叔本華
23知道自己為何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種生活
殺死上帝的哲學家,尼采
24如果你結婚,你會懊悔;你若不結婚,也會懊悔
丹麥哲學家、詩人,存在主義創立者齊克果
第四部 每個人都可以活成自己的哲學家
25未被表達的情緒永遠不會消失,只是被活埋了
精神分析學創始人、奧地利心理學家佛洛伊德
26如何看見事物的本質?觀察與分析
德國哲學家,現象學創始人胡塞爾
27人為什麼而活著?愛情、知識、痛苦
英國哲學家、邏輯學家羅素
28你應該用畢生精力,去從事最擅長的事
二十世紀最有影響力的哲學家、數理邏輯學家維根斯坦
29自由的選擇不會帶來快樂,因為你要承擔一切後果
法國哲學家、存在主義代表人物沙特
30不想活得像機器,就要為生活賦予意義
德國社會學家、哲學家馬克斯.韋伯
31哲學不是概念分析,是一門科學
美國當代哲學家威拉德.蒯因
32你以為你在說話,實際上是話在說你
法國哲學、文學評論、性學家米歇爾.傅柯
33專心在腳下走的路,就不會恐懼
美國德籍猶太人、精神分析心理學家埃里希.佛洛姆
34要生存就要變化,要變化就要成長
法國生命哲學家亨利.柏格森
博客來介紹:
不會表達,你的努力一文不值: 33個精準、高效、重溝通的工作法則,讓你的用���和成效,百分百被看見
職場基本功2:別讓你的努力一文不值
作者:李文勇
語言:繁體中文
出版社:幸福文化
出版日期:2021/11/24
 有兩個員工,一個每天加班到半夜十二點,拚命工作,但任務還是完不成;另一個每天上班喝咖啡、看雜誌,準時下班零延誤,但交代的任務卻準時無誤地完成。請問,你更欣賞哪一個?
當然是後者!不用過度「努力」就把工作做好的人,才是精英。
要讓你的努力有價值,不但需要智商,更需要情商。如果你沒有搞懂「努力」的價值,注定還要在低薪的泥潭跋涉很久。
☆6大溝通法則,讓你迅速開竅!☆
  與下屬、主管、老闆、商務談判、開會時,
  什麼該說、什麼不該說,精準表達零失誤!
     
  →法則1:沒有過度的溝通,只有錯誤的溝通
  →法則2:分享資訊,而不是囤積它們
  →法則3:絕不在枝微末節上拖泥帶水
  →法則4:要想讓工作更出色,就要把故事講好
  →法則5:想做的事,立刻去做
  →法則6:說出答案,不要問多餘的問題
 
  ☆堅持用以下3個步驟去表達,並形成你個人的表達習慣,你的能力會迅速提升!☆
  ●第一步→下一次跟主管匯報工作,或向客戶介紹產品時,請在30秒內說明你的意思,然後從對方的反應中檢驗你表達的效果。
 
  ●第二步→當對方請你詳細談論你的觀點或產品時,請採用一、二、三點的模式表達,再看對方的反應。
 
  ●第三步→若對方還有疑問,你再補充說明,並以「另外……」這樣的模式表達。
 
  ☆職場小思考☆
  當前的工作或以往的公司是否有空轉的情況,如果有,你覺得哪些步驟或層級是可以刪除或簡化的?請將簡化後的步驟或層級列出來,再對比原來的,並連結目前的工作,想一想,會不會大幅提高目前工作的效率?
培養工作創新能力的妙招☆
  1.讓自己處於放鬆狀態。
  2.常懷感恩之心。
  3.閉上眼睛去想像。
  4.專注於當下的此刻。
  5.接觸一件新事物。
  6.塗鴨或畫圖。
  7.尋找替代方案。
  8.把思考的過程記在紙上。
 目錄
自序:為什麼你的「努力」一文不值?
CH01溝通
沒有過度的溝通,只有錯誤的溝通
分享資訊,而不是囤積它們
絕不在枝微末節上拖泥帶水
要想當出色的主管,就要把故事講好
想做的事,立刻去做
說出答案,不要問多餘的問題
CH02 價值
打破層級,才能高效運轉
不要簡單地接受大 Boss 的意見
杜絕脫離實際的官僚主義作風
辦公室應該充滿能量和互動
把戰略目標落實到位
把權力下放給小團隊
「鋸掉椅背」,走動式管理
自主創新,才是真正有價值的創新
把希望變成目標,為目標制訂計畫
信任,但要核實
把時間和精力用在最重要的事情上
CH03團隊
像學習其他技能一樣學會如何面試
招聘中儘量避免過度依賴單一判斷
做一個「自燃型」的人
成長為「複合型」人才
不能因為急著招人而降低招聘標準
學習多元化知識
不要簡化招聘的流程
賞罰分明,才能帶來生機和活力
將合適的人請上車,不合適的人請離開
CH04決策
如果目標有衝突,就去改變它們
在沒有出現不同意見之前不作任何決策
從客戶的角度考慮
CH05創新
不要給創新設定一套標準流程
培養發生故障時的復原能力
認真聆聽,不要急於否定
創造「Yes」的文化
讓搞砸事情的人寫事後總結
CH06成長
常學常新,發掘自己的無限潛力
先學會成長,才能為成功加分
管理越少,公司越好
做一個有信用的人
觀察老同事離開時的樣子
積極自省,完善自我
鈍吟雜錄
維基文庫:
鈍吟雜錄
作者:馮班 清作者馮班(1602~1671) 清代詩人。 四庫總目提要:國朝馮班撰。班字定遠,號鈍吟居士,常熟人。卷首自署曰上黨,從郡望也。是書凡家誡二卷,正俗一卷,讀古淺說一卷,嚴氏糾謬一卷,日記一卷,誡子帖一卷,遺言一卷,《通鑒綱目》糾謬一卷,將死之鳴一卷。班著述頗多,歿後大半散佚。其猶子武,搜求遺槁,僅得九種,裒而成編。家誡多涉歷世故之言,其論明末儒者之弊,頗為深切。正俗皆論詩法讀古淺說多評詩文,日記多說筆法、字學,皆間附雜論。嚴氏糾謬辨嚴羽《滄浪詩話》之非,誡子帖多評古帖,論筆法未附以社約四則,皆論讀書之法。遺言、將死之鳴皆與家誡相出入。《通鑒綱目》糾謬尚未成書,僅標識五條,武錄而存之耳。大抵明季諸儒,守正者多迂,騖名者多詐,明季詩文,沿王、李、鍾、譚之餘波,偽體競出。故班諸書之中,詆斥或傷之激。然班學有本源,論事多達物情,論文皆究古法。雖間有偏駁,要所得者為多也。
姊妹計劃: 圖冊分類·數據項
樂府至有明而業雜,出奴入主,三百年來,迄無定論。《鈍吟雜錄》中樂府諸論,折衷群言,歸於一是,果有別裁偽體者,將不河漢斯言也。錄其醇無疵者六則,與錢木庵《唐音審體》互參。時俗謬誤,其知所返乎?雪樵識。
古今樂府論
古詩皆樂也,文士為之辭曰詩,樂工協之於鐘呂 為樂。自後世文士或不閑樂律,言志之文,乃有不可施于樂者,故詩于樂畫境。文士所造樂府,如陳思王、陸士衡,於時謂之「乖調」。劉彥和以為「無詔伶人,故 事謝絲管」。則是文人樂府,亦有不諧鐘呂,直自為詩者矣。樂府題目,有可以賦詠者,文士為之詞,如《鐃歌》諸篇是矣。樂府之詞,在詞體可愛,文士擬之,如 「東飛伯勞」、《相逢行》、「青青河畔草」之類,皆樂府之別支也。七言創於漢代,魏文帝有《燕歌行》,古詩有「東飛伯勞」,至梁末而七言盛於時,詩賦多有 七言,或有雜五七言者,唐人歌行之祖也。聲成文謂之歌。曰「行」者,字不可解,見於《宋書樂志》所載魏、晉樂府,蓋始於漢人也。至唐有七言長歌,不用樂 題,直自作七言,亦謂之歌行。故《文苑英華》歌行與樂府又分兩類。今人歌行題曰古風,不知始於何時?唐人殊不然,故宋人有七言無古詩之論。予按:齊、梁已 前,七言古詩有「東飛伯勞」、「盧家少婦」二篇,不知其人、代,故題曰古詩也。或以為梁武,蓋誤也。如唐初盧、駱諸篇,有聲病者,自是「齊梁體。」若李、 杜歌行不用聲病者,自是古調。如沈佺期「盧家少婦」,今人以為律詩。唐樂府亦用律詩。唐人李義山有轉韻律詩。白樂天、杜牧之集中所載律詩,多與今人不同。 《瀛奎律體》有仄韻律詩。嚴滄浪雲:「有古律詩。」則古、律之分,今人亦不能全別矣。《才調集》卷前題雲:古律雜歌詩一百首。古者,五言古也;律者,五七 言律也;雜者,雜體也;歌者,歌行也。此是五代時書,故所題如此,最得之,今亦鮮知者矣。大略歌行出於樂府,曰「行」者,猶仍樂府之名也。杜子美作新題樂 府,此是樂府之變。蓋漢人歌謠,後樂工采以入樂府,其詞多歌當時事,如《上留田》、《霍家奴》、《羅敷行》之類是也。子美自詠唐時事,以俟采詩者,異於古 人,而深得古人之理。元、白以後,此體紛紛而作。總而言之:制詩以協于樂,一也;采詩入樂,二也;古有此曲,倚其聲為詩,三也;自製新曲,四也;擬古,五 也;詠古題,六也;並杜陵之新題樂府,七也。古樂府無出此七者矣。唐末有長短句,宋有詞,金有北曲,元有南曲,今則有北人之小曲,南人之吳歌,皆樂府之餘 也。樂府本易知,如李西涯、鐘伯敬輩都不解。請具言之:李太白之歌行,祖述《騷》、《雅》,下迄梁、陳七言,無所不包,奇中又奇,而字字有本,諷刺沉切, 自古未有也。後之擬古樂府,如是焉可已。近代李於鱗取晉、宋、齊、隋《樂志》所載,章截而句摘之,生吞活剝,曰「擬樂府」。至於宗子相之樂府,全不可通。 今松江陳子龍輩效之,使人讀之笑來。王司寇《卮言》論歌行雲:「有奇句奪人魄者。」直以為歌行,而不言此即是擬古樂府。夫樂府本詞多平典,晉、魏、宋、齊 樂府取奏,多聱牙不可通。蓋樂人采詩合樂,不合宮商者,增損其文,或有聲無文,聲詞混填,至有不可通者,皆樂工所為,非本詩如此也。漢代歌謠,承《離騷》 之後,故多奇語。魏武文體,悲涼慷慨,與詩人不同。然史志所稱,自有平美者,其體亦不一。如班婕妤「團扇」,樂府也。「青青河畔草」,樂府也。《文選注》 引古詩多雲枚乘樂府,則《十九首》亦樂府也。伯敬承於鱗之後,遂謂奇詭聱牙者為樂府,平美者為詩。其評詩至雲:某篇某句似樂府,樂府某篇某句似詩。謬之極 矣。樂府之名本於漢。至《三百篇》用之鄉人,用之邦國。樂之大者,正以郊祀為本。伯敬乃曰:樂府之有郊祀,猶詩之有應制。何耶?又李西涯作詩三卷,次第詠 古,自謂樂府。此文既不諧於金石,則非樂也;又不取古題,則不應附於樂府也;又不詠時事,如漢人歌謠及杜陵新題樂府,直是有韻史論,自可題曰史贊,或曰詠 史詩,則可矣,不應曰樂府也。詩之為文,一出一入,有切言者,有微言者,輕重無准,唯在達其志耳。故孟子曰:「不以文害詞,不以詞害志。以意逆志,是為得 之。」西涯之詞,引繩切墨,議論太重,文無比興,非詩之體也。乃其敘語譏太白用古體,謬矣。西涯筆端高,其集中詩多可觀。惜哉,無是可也。古書敘樂府,唯 《宋書》最詳整,其次則《隋書》及《南齊書》。《晉書樂志》皆不如也。郭茂倩《樂府詩集》為詩而作,刪諸家樂志作序,甚明而無遣誤,作歌行樂府者,不可不 讀。左克明樂府,只取堪作詩料者,可便童蒙學詩者讀之。楊鐵老作樂府,其源出於二李、杜陵,有古題者,有新題者,其文字自是「鐵體」,頗傷於怪。然篤而論 之,自是近代高手,太白之後,亦是一家,在作者擇之。今太常樂府,其文用詩。黃心甫作《扶輪集》序雲:「今不用詩。」非也。余尚及聞前輩有歌絕句者,三十 年來亦絕矣。宋人長短句,今亦不能歌。然嘉靖中善胡琴者,猶能彈宋詞。至於今,則元人北詞亦不知矣,而詞亦漸失本調矣。樂其亡乎!詩之不合於古人,余能正 之也;樂之亡,如之何哉?
0 notes
mouniassn · 10 months
Text
不要放棄!人生處處有轉機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回想約30年前,剛出社會的我,遇到一位來度化我的菩薩孩子,一日深夜,唸資優班的他突然打電話給我,問我:「老師,如果我告訴妳真相,妳會從此厭惡、遠離我嗎?」我回答他:「不會!」他說他一直被性向問題所困擾,覺得自己不正常,想要去自殺,求一個「正常」的來生。我告訴孩子:「自殺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會製造更多的問題,且還會讓愛你的人傷心欲絕。你本世會擔任這個角色,一定有你的功課或任務,跟你一樣的大有人在,所以,你要勇敢的去面對自己,將來用你的例子,幫助更多像你一樣的孩子,認同自己、接納自己!天無絕人之路!活著才有希望!」
很慶幸地,他把這些話聽進去了,後來他唸了一個頂尖大學的哲學系,追尋探究生命的奧秘,在這專業的領域發揮屬於他的光采。這個孩子啟發我開始關注「青少年自殺」的議題,讓我回想我的青春期,個性剛烈的我,也曾因有人懷疑我的人格清白,而萌生「以死銘志」的傻念。因此,我去看了很多研究文獻,根據衛福部統計,過去10年青少年的自殺率增加10倍,於是,「防止自殺」議題成為我在每個班級必談的主題。
我會對每一個班的學生說:「你們千萬不要覺得自己不重要、沒人關心你,不要覺得自己死了也沒人會傷心難過,至少我會很傷心難過。拜託,如果你真的想要自殺,自殺前請先打電話跟我說再見,如果沒有跟我說再見就走了,我知道後會很難過的喔!」
一個週末的夜晚,一位國三的小女孩打電話給我:「老師,妳不是說,要自殺前,要先打電話跟妳說再見?我昨天跟我媽媽吵架,今天早上去學校勤讀時,我本想從三樓跳下去,後來想到妳說的,決定今晚跟妳說完再見,明天早上去學校勤讀時再跳!」聽完我故作輕鬆愉悅,讚美她的乖巧聽話,然後問她事情狀況,跟她說了一個多小時的話,最後我說:「跟妳說話好開心喔!可惜妳明天想去自殺了,我以後就無法再跟妳聊天了,很遺憾!」她害羞的回答我:「老師,我不跳了,我會好好活下去!」這孩子後來畢業後又回來找我,原因是她被詐騙集團騙走了打工賺來的8千元,最後我陪她去警察局報案,不管如何,至少我知道她畢業後,還努力為自己的生活打拼著!
教書30年,雖然很努力地勸學生不要用自殺解決問題,但不是每一件都如上述的案例般,成功拯救他們。後來聽到數件自己教過的孩子畢業後自殺死亡的案例,心裡都要難過好幾天,我內觀反省自己,為何今生對「自殺」的議題如此關注?或許前幾世的自己也曾經做過自殺的蠢事。
我向精舍佛菩薩請示:「一、過去世是否曾經自殺?」
佛菩薩慈悲開示:「前兩世因經濟不好,曾割腕自殺,需先以最虔誠的懺悔心懺悔並誠心持誦《金剛經》、《藥師經》、《地藏經》各138遍,待持誦完畢來信專案迴向化解自殺業力。待迴向成功後,請備妥三個月內全身近照,幫您消除阿賴耶識自殺影像之影響。」
「二、向國中生談論自殺議題是否合適?是否會過早?」
佛菩薩慈悲開示:「可以談論這個議題。」
「三、為何今生的我如此在意『自殺議題』?是因為過去世曾自殺過?還是為了度眾?」
佛菩薩慈悲開示:「都有。」
看完精舍佛菩薩的開示,我終於豁然開朗,原來今生的我是帶著贖罪之身與心情,希望眾生都能好好珍惜難得投身為人的機會,勇敢面對人生的種種磨難與考驗,不要輕易被考驗擊垮。非常感謝今生有精舍,教我以佛法面對人生的磨練,還讓我得以化解自己過去的自殺業力,消除阿賴耶識中自殺念頭的影響。撰寫此文,唯希望大家都能珍惜今生難得的投胎機會,勇敢且堅強地面對自己今生的功課。其實我們每個人最大的敵人都是「軟弱的自己」,面對困境,唯有自救,別無他法。「坐而言不如起而行」,我很喜歡「跬步千里」這個成語,「前進的步伐雖然又小、又緩慢,但只要不怠惰,終能遠行千里,得到成功」。認識精舍開始修行之後才漸漸明白,每個人都有各自的功課與難處,誰也無法替誰代受,只有自己振作起來,勇敢面對自己的過去與現在,才有改變的一天!
(分享完畢)
詩云:「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每一個人都有其獨特之處、優勢與長處,只要肯努力,勇敢面對生命橫逆就能在這浩瀚的天地之間佔有一席之地,成為頂天立地的棟樑,這就是「天生我材必有用」。人生路迢迢,必經高山低谷,成功與失意皆是平常,無論遇到什麼困境,都要保持正向積極的信心,堅持正道而行,繼續奮鬥不懈,成功就不會遠離,憑此堅定的信心,就算「跌落低谷」亦能「絕處逢生」、「千金散盡」亦能「還復而來」。
古云:「天下不如意事,十常八九」,人生會遇到困難,實屬平常,再苦再難,都不能以命相搏,放棄生命,唯有活著,才有改變的希望,才能在暗室中透進照破黑暗的曙光。求死,是弱者的行為;求生,才是勇者的形象。活著,才能獲得生命積極的能量、看到生命的光彩;死亡,就一切歸零,再也沒有改變的可能,了無生氣,沉寂無光。
看看世界上每天發生的事,反觀自照,就會覺得自己很渺小。天災人禍、瘟疫戰爭、災劫橫逆……等等,哪一次的無常是我們可以預料的?哪一次的災難是我們可以預知的?既然不知道無常與災難何時光臨,那就要把心練得堅定、堅強、堅持、堅忍、堅毅,逆境來臨時才能如如不動、應無所住。無常才是正常,平常心面對,勇敢積極地應對,才能在絕境中找到生存之道,絕處逢生。
人命就在呼吸之間,死亡很容易,但不能解決任何問題,也沒有任何意義,只是讓活著的人徒留遺憾與哀戚。世事「無常」,好的「無常」,壞的也是「無常」。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不要放棄希望,人有無窮的潛力,可以扭轉命運、改變人生,但前提是,必須「活著」。
偈云:「人命無常呼吸間,眼觀紅日落西山;寶山歷盡空回首,一失人身萬劫難。」、「富貴百年難保守,輪迴六道易循環;勸君早辦修行路,一失人身萬劫難。」這兩首偈都是在告誡世人:「人身難得、生命寶貴」的道理。要知道,死灰都能復燃,枯木亦能逢春,再窮途末路,也有機會東山再起。所以,面對任何絕境,都不要放棄生命。人生碰壁,絕不是無路可走,而是在告訴您該轉彎了,絕望與希望就在一念之間。
「除去死生真大事,其餘萬事可商量」。人生的潛力無窮盡,生命的奧妙無邊際。生命的奧妙之處在於您認為是絕境時,還能有轉圜的餘地。「放下才能自在,窮盡方有新生」,生命有無限的可能,向左走、向右走、轉個彎、換個方向,人生路就會更寬廣,生命的新契機就會出現。人生總會歷經風雨,這都是讓我們成長茁壯的養分,不要害怕,不要輕易放棄,只要有一絲希望,人生總有一天會破冰而立,怒放芬芳。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韋馱尊天菩薩
南無伽藍菩薩
南無十方一切諸佛菩薩摩訶薩
0 notes
iseilio-blog · 10 months
Text
Richard Strauss
1864
Richard Strauss: Also sprach Zarathustra Movements 1–4 // Sir Antonio Pappano & LSO - YouTube
@Lucien_M. Thus Spoke Zarathustra, a symphonic poem by Richard Strauss based on the eponymous bookby philosopher Friedrich Nietzsche, is monumental. At that time, the choice of the work had sparked considerable controversy and ledmany musicians and spectators to doubt the morality of Richard Strauss. In this novel with aphorisms, Nietzsche indeed engages in a ruthlesscritique of his time. He expresses through thecharacter of the prophet Zarathustra his rejection of religion and democracy, condemning human values such as tolerance, submission, humilityand compassion because they do not do not differentiate between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This view reinforced Strauss’s agnostic beliefsand his faith in the ability of the individual to change the world around him. The composer considered the book more as a source of inspiration taking up the theme of human value. The result is animpressive work for organ and large orchestrasubdivided into nine sections. The introductory movement refers to the prologue in which Zarathustra contemplates the sunrise after leaving his comfort and his family. The imposing imageof the rising sun is embodied in a pure melody in C major. The theme of nature occupies a central place and is taken up first by the trumpets, then by the entire orchestra. A dialogue between minor andmajor is formed and develops. The musical interpretation reflects the doubt and astonishment which invade the human being when he contemplates the sublime mystery of nature. Symbols of the human intellect, the reinforcing timpani end with a powerful C major chord on the organ, which lingers for a moment as a final confirmation of the symbiosis between man and nature.
(130) 為什麼「這首交響樂」出現在這麼多電影中?隱含尼采哲學的:理查・史特勞斯-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Richard Strauss - Also sprach Zarathustra, Op.30 - YouTube
名家名曲丨理查·施特劳斯《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_交响诗 (sohu.com)
0 notes
heidigentille · 1 year
Text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 Proustian )
從喬治.史坦納的這本自傳作品《勘誤表》,意識到猶太人的命運,很容易讓人想起茨威格的《昨日世界》。
除此之外,史坦納針對音樂、語言、翻譯等議題的深度探討,凝聚在字裡行間,需要不斷地拆解和吸收,以下試摘要分享幾段文字。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378014
勘誤表:審視後的生命
作者:喬治.史坦納
原文作者:George Steiner
譯者:李根芳
出版社:行人
出版日期:2007/08/10
史坦納於將近七十歲高齡時寫下散文形式的自傳《勘誤表》,以時間為主軸,回顧他曾關心過的種種議題,作為檢視其一生成就與遺珠之報告。他從幼時學習經驗談起,隨著自己的成長歷程,一步步談論他曾關心過的重要議題,包括猶太人和非猶太人之間的關係、音樂的永續存在、衍申自巴別塔故事的語言以及翻譯問題、對當代政治與社會的評論,以及如師亦友的師生關係。史坦納以其思想議題之旅行為主軸,整理出他在人生中各個時期所啟發的種種哲思,讓讀者更明瞭史坦納在等身著作背後的寫作動機。書中也再次統整史坦納的思想精華,對於未接觸過他的讀者來說,《勘誤表》無疑是一窺大師風采的最佳導覽自傳。
【Excerpt】
〈第二章〉
我對文學、音樂、藝術與哲學論點「經典」的定義是,一種可以「解讀」我們的表意形式。它解讀我們遠勝過我們去解讀(傾聽、了解)它。這個定義沒有什麼矛盾,更別談有什麼神秘之處。我們每次解讀經典,經典都會來質問我們。它挑戰我們的意識和知識來源,心靈和身體的來源(最基本的美學、甚至智性上的反應其實都來自於身體反應)。經典會問我們:「你了解了嗎?」「你負責任地重新想像了嗎?」「就我所提出的種種問題,和蛻變後更豐富的存有所具有的種種潛力,你準備好以此採取行動了嗎?」
(I define a “classic,” in literature, in music, in the arts, in philo- sophic argument, as a signifying form which “reads” us. It reads us more than we read (listen to, perceive) it. There is nothing para- doxical, let alone mystical, in this definition. Each time we engage with it, the classic will question us. It will challenge our resources of consciousness and intellect, of mind and body (so much of primary aesthetic and even intellectual response is bodily). The clas- sic will ask of us: “have you understood?”; “have you re-imagined responsibly?”; “are you prepared to act upon the questions, upon the potentialities of transformed, enriched being which I have posed? ”)
讓我們依次來面對這些問題。
了解的技藝(詮釋學)和它的對象一樣多重。符號是沒有限制的,無論是在組合的模式,或是在表意的各種可能上。沒有什麼比我們可以意指及/或說任何事物這件事實更令人不安。語意的無限使得詮釋有無限多種的可能。以語言、任何形式的論述或文本、任何言談行為來說,都是文字追索文字,而這種追尋,尋找意義的種種方式,完全沒有先驗限制可言。我們用來說明或解釋或詮釋「翻譯」)眼前訊息的文字,文本的文字,和這個訊息或文本同樣具備了基本的不確定性。在索緒爾之後的語言學家告訴我們,文字是武斷的、約定俗成的標記。英文的horse並沒有比法文的cheval更像「馬」。符號具備形式自由。
另一方面,符號超出字典文法的定義,涵括語音、歷史、社會、慣用語的暗示及潛在含意。承載著引伸義、聯想、先前的用法、音調、甚至圖象的、繪圖的價值及暗示(文字的外表、「形狀」)。除了在數學和邏輯形式的記號法外,語意單元從來不是全然中立或全然的「遊戲」維根斯坦的「語言遊戲」。不過,文本和詮釋或解釋是彼此無從比較的。兩者經由過程互相起作用。每個解釋,每個批評詮釋的命題,都是另一個文本。
……
〈第五章〉
……
然而猶太人的貢獻是多麼不相稱地輝煌呀。希伯來聖經以及從而衍生的倫理學的貢獻無與倫比。姑且不論高下,羅馬法典和麥加法典都是耶路撒冷的女兒(母權體制?)。只要想想現代性和我們這個年代的氣氛。老生常談總說這種氛圍出自於馬克思、佛洛伊德和愛因斯坦(雖然達爾文也必須加進來,當然)。卡夫卡的作品被翻譯成一百多種語言,建構出它們的官僚體制,晦暗陰沈的匿名性,與社會結構官能症,他的名字常被當作形容詞來描述上述種種。算算那些到斯德哥爾摩領獎的卓越科學家,祖籍猶太的人數遠遠超過統計學常態或期望值,幾乎到了光榮地令人不好意思的地步。音樂方面也有荀白克(Schoenberg)激進的再創造,人類學方面有李維史陀,哲學有維根斯坦,經濟學理論有肯尼斯.艾羅(Kenneth Arrow)。是透過普魯斯特的啟發,我們才會走向自我的螺旋階梯(這個意象是由半個猶太人蒙田(Montaigne)所提出的)。任何名冊都無有止盡且徒勞無功。
……
〈第七章〉
……
我相信,從生理侷限的解放出來,從我們自身死亡以及個人和集體失望的外在永恆毫無出口的牆垣解放,靠的無非是語言。就生物社會的角度而言,我們確實是短命的哺乳動物,和其他動物一樣會絕跡。但是我們是語言動物,這一點天賦異稟非常重要,使我們短暫生命變得能夠忍受且有意義。人類言說的演化——假設句、祈使句、反事實的條件句,及動詞的未來時態(並非所有語言都有時態),已也許來得遲定義並保障了我們的人性。正是因為我們能夠述說有關十億年後的宇宙故事,無論是虛構的或是數學—宇宙論的,因為我們能夠,如前所述,討論、概念化自己火化之後的星期一早晨,因為「如果」的句子(「如果我贏了樂透」,「如果舒伯特可以活到更久」,「如果發展出抵抗愛滋病的疫苗」)能夠隨意地去否定,重建,改變過去、現在和未來,以另一種可能勾勒實際現實的決定因素,所以存在始終值得體驗。文法就是希望。未來性或自由的神秘――這兩者緊密相連——是句法結構的。祈使句、表示希求的文法模式,開啟了生理需求、機械法則的囚籠。還有什麼比法文動詞形式:愈過時(le plus-que-parfait)更精確的烏托邦描述?我們難道不該停頓下來,不時讚歎過去式動詞的能力,重建了歷史以及個人的過去?這個神奇的轉變,在普魯斯特《追憶似水年華》(A la Recherche)無法翻譯的著名開場句裡,發揮得淋漓盡致。然而正是這些解放的文法學裡,形成to be、shall、will等未來的奇蹟,沒錯,這確乎是奇蹟,這樣的表達衍生了恐懼與希望、更新與創新的呼吸空間,這是一切未知的地誌學。
(Hope is grammar. The mystery of futurity or freedom - these two are intimately kindred - is syntac- tical. Optatives, the grammatical modes of desideration, open the prison house of physiological necessity, of mechanical laws. Is there any more concise nomination of utopia than that of the French verb form, le plus-que-parfait? Ought one not to pause in constant amazement at the capacity of preterites to reconstruct history as well as one’s personal past? This wondrous turn is com- pacted in the famous untranslatability of the opening sentence of Proust’s A la Recherche. Yet even these grammatologies of eman- cipation yield to the miracle, for surely it is nothing less, of the future of “to be,” of the “shall” and the “will” whose articulation generates the breathing-spaces of fear and of hope, of renewal and innovation which are the cartography of the unknown.)
試想一種語言,意識限制在現在式裡,限制在最重複邏輯的事實性裡,「真實—功能的」範疇。帶著諷刺的模稜兩可,史威夫特大力讚揚純然真實性的語言,但卻又說這是馬的語言。亞當式言說毫無陰影的真理,如日正當中的陽光一般,如此一成不變。當下的不朽是多麼平淡無奇。正是這種想像的工具性,無法證實的(詩意的)的工具性,這種虛構(謊言)的潛力與句法躍向沒有盡頭的明天,才使得男人與女人,使得女人與男人胡言亂語者、說短道長者、詩人、形上學者、計畫者、預言者及反叛者能夠對抗死亡。
因此被逐出伊甸園後,伴隨而來的不只是痛苦、罪惡、腐朽、終身苦役。還有希望的重要動力。(在伊甸園,在那神祉的迪士尼世界裡有什麼好希望的?)配合著音樂,語言,任何一種語言,都有存有的無盡資源。這是人類至高無上的禮物及天賦。它使得高塔的建造成為可能,且幾乎上達天際。
從形式上說,沒有語言是可以測量的。語言是有機的,會不斷的改變。語言有消長。它們彰顯了豐富的世紀,取得的世紀,政治—文化—文學主導的世紀,以及傾颓與沒落的世紀。語言也許會分裂成有自主性的方言,形成新的語言。它們也可能被吸收到一個更大的、更強勢的語言群。沒有字彙、文法可以徹底詳盡地規定或描述一個自然語言。語意成分就像是液體表面的分子一樣,經常隨意互動。
(No language is, formally, measurable. In analogy with the organic, it undergoes incessant change. Languages live and die. They manifest epochs of enrichment, of acquisition, of political- cultural-literary dominance, and epochs of diminution and decay. They tend to divide into dialects which may become autonomous and originate a new language. They can also be absorbed into larger, more forceful clusters. No lexicon, no grammar fixes or describes exhaustively a natural language. Semantic components interact, often randomly, like molecules at the surface of a liquid.)
〈第十章〉
「地靈」(Genius loci),就像是不請自來的辨識機制,把景觀、街角變成「內心世界」,變成知覺的重新導引。雪在白霧中吹著、飄著。鄉村的路消失了。我的妻子札拉(Zara)沿著路旁依稀可覺察的圍欄崗哨開著車,她向來心智敏銳、頭腦非常清楚,還有無以名之的絕佳洞察力。有時候甚至連這些圍欄也籠罩在朦朧白霧之中。突然間,二月的冷風吹開一方清淨,空氣冷颼颼地令人精神一振。我們驅車橫越田地,回到公路,進入林裡。從高原而下是道蜿蜒的緩坡,兩側高聳的峭壁,像是傷痕纍纍的牆,一再出現在庫爾貝所描繪的法蘭許—孔德一角。在滿目的落葉松、白樺、黑松林裡,開出一條小徑。札拉和我屏息佇立。在我們腳下,放眼望去是圓聳的山丘,遠處小溪潺潺流過,清脆的溪水聲不絕於耳,座落著一座小村莊。鐵鏽般的色澤和白雪覆蓋的屋頂是教堂塔樓和兩座小城堡。一座搖晃著彷彿要傾倒似的第二帝國時期城堡,另一座則是十七、十八世紀住所及環形堡壘的傑作,它們構成了結實、世俗但同時又如幻覺般的組合。這神奇景緻不禁令人目瞪口呆。我們渡過低矮石橋時,教堂的鐘樓正好因整��而響起,它那煩躁的聲響,倒挺能呼應銀白與黃綠色(庫爾貝的調色盤)的溪水流過閃閃發亮的石頭所發出的樂聲。我當下即知再無從覺得如此完美的境地,而我竟誤打誤撞找到歸鄉。我每次重遊舊地,都有同樣的感受。
……
但即便是這些自然奇蹟,也非精髓所在。在我太過喧囂的生活裡,我一直偏好收藏寂靜,但愈來愈難尋了。噪音——工業、科技、電子、擴大到瘋狂的頻率(「銳舞」(rave)——是資本主義民粹精神的黑死病。不只在媒體充斥的西方,在非洲貧民窟鐵皮屋,或是上海的擁擠人群間亦隨處可聞。只有少數特權階級或聽障者聽到他們要聽的聲音。在法蘭許—孔德失落一角的寂靜,顯然就是這種聲音,而且謝天謝地,完全超乎所有語言之外。多重的寂靜。溪流的淙淙水聲及森林裡樹枝劈啪作響,使得夜晚顯得更加沈靜。有一種寂靜則如日出之際遠處的泛白火焰,岩石和石牆的互古寒意從退去的陰影一瀉而盡。正午另有自己的沈靜,有時被延遲、如刀鋒的雞啼劃破。在N地的種種寂靜,是筆墨無法形容的生機蓬勃。隨著光線流轉而姿態萬千,在雲影變化下,在空谷回聲中。矛盾的是,在強大風勢的中心,在狂風大作之際,恰恰有一種寂靜使這塊僻靜之地可以遠離觀光客。不時出現的雲霧,挾帶著松針與潮溼花崗石的氣味,我們可以聽見寂靜中的寂靜。
(…They are manifold. The nights are, in some manner, made even more silent by the muted tumble of the stream and the haunting snap of branches in the forests. There is a silence as of a far-off white fire at sunrise, when the ancient chill of rock and stone walls drains out of the receding shadows. Noon has a silence all its own, torn on occasion by a belated, knife-edged clarion of roosters. The silences in N. are indescribably alive. They inhabit the altering light as it moves, under the play of clouds, across the hollow. Paradoxically, there is a silence at the heart of the great winds, of the lash and turbulence of the wind-storms which guard this haven from the tourist. In the not infrequent mists which carry with them the scent of pine-needles and wet granite, one hears like a silence of silence.)
0 notes
little-xiaohe · 1 year
Text
youtube
Youtube 播到〈公館遊樂園〉。
最近慢慢有一個發現,每個大學出來的人風格真的不太一樣,雖然高中時代大家出現第一次分化,聚起一群同溫層,但真的塑造一個人的思想,大學四年的影響更甚。
以前聽到台大學風自由諸此類的言論沒特別感受,那四年也不覺得自己特別自由,但處在強者如雲且怪人遍佈的環境,可以很強烈的意識到:大家都努力闖出自己一條生路,單打獨鬥的闖蕩風格在台大管院尤其強烈,所學的特性,這群人在入學沒多久就開始思索自己人生的歸途,並接受社會洗禮。
這四年也會遇到很多很多這樣的人,抱著尼采思想對哲學極有洞見的經濟系友人、在音樂創作路上堅持不悔甚至發專輯的學長、休學跑去中南美洲自我探索的同學、在迷惘中瘋狂學習甚至創業的企業家、處事溫婉並開始獨自接顧問案的學弟、或者台大車庫那群具有實驗精神想方設法解決社會問題的傢伙。
這裡有太多思潮的刺激,大放異彩。
「以終為始地規劃你的人生,並勇敢當責。」
大二時管理學教授李吉仁教授在課堂所言,我銘記在心,在這個地方你看見第一線的社運,第一線的媒體曝光,第一線的高手如雲、第一線地意識到自身的渺茫。以終為始,何為���點?作為一個人所該捍衛的價值與承擔的責任為何、我的潛力還有多少可能性。瘋狂在不同思想與書籍中,追索並思考著。大學的薰陶對我的人格養成有至關重要的影響。
某一次跟YM閒聊時,他說:「大家高中時肯定都差不多,但到大學又漸漸開始分化,不同大學會長成很不一樣的人。」
那時我不以為然,哪有差這麼多,不要擅自用學校分化人啊大哥。然而碩班我開始逐漸意識到這件事情,YM說的不是沒有道理,他是對的。
碩班甚至出社會後,開始接觸到更多清交成的友人或同事,相比台大人的活潑自由,在不同可能性中無限探索,清交的友人風格穩健踏實,合作起來井然有序,那些台大人身上尖銳的特質,我反而少在他們身上看到。用我有限的樣本數來看(我的觀察也高機率有偏誤),清交人在人生的抉擇似乎也相對保守,安於現狀過著小日子,成家立業諸此類,而成大人,類於清交,又更保守了一些。
不同學校出來的人,所言所行,還有過著的日常,真的不太一樣。
走出同溫層才會發現世界真的很大,走走停停,跟這些形形色色的人深度對話,然後觀察各自人生的脈絡與選擇,有些事物你以為看起來都一樣,然而潛入一個人的思維,會發現很多細緻的差異,真的很有趣。
題外話,出社會沒多久曾經跟YM討論過,這個年紀肯定要想想,接下來十年甚至十年後的人生要怎麼過,如何規劃下班後的生活而不為眼下工作所束縛,相當重要。前幾日見他在美國,我開玩笑地說「該去美國讀博了吧」,他說不排斥,這幾年,看著他、看著身邊的人、看著那些親近的愛人們,大家都在迷惘中慢慢往一個方向走。
我要往哪裡走呢?這個問題,肯定也會在接下來幾年,反覆自問,明白自己追求的不是小日子,但追求為何,更多問題在心底發酵,而前方,肯定有許多值得相會的人。
0 notes
beyourselfchulanmaria · 11 months
Text
Listen to 回憶如風 Memories like the wind II, a playlist by chu-lan-maria on #SoundCloud
生命由具有最高意義的、罕見的、單一時刻和無數的音程組成,在這些中場休息時刻,間歇的暗影充其量在我們周圍盤旋。 愛、春天、每一個優美的旋律,群山、月亮、大海,所有一切都只有一次真心傾訴:即使它永遠不再說了。 因為許多人根本沒有這些音程片段,他們自己只是現實生活交響樂中的間歇和休止符。
Life consists of rare single moments of the highest significance and innumerable intervals in which at best the shadows of those moments hover around us. Love, spring, every beautiful melody, the mountain, the moon, the sea, everything speaks only once truly to the heart: even if it never comes to speak. For many men do not have those moments at all and are themselves intervals and pauses in the symphony of real life.
─ Friedrich Nietzsche 尼采 (1844-1900) 德國的哲學家、詩人、文化批評家、古典語言學家和作曲家。💕
(PS. I don’t own any music and songs right, I just make the playlist for listening easily and enjoy all musicians your works and love to share it only. all copyright belongs to musician & singer. If you want me do delete yours from the playlist, please tell me then I will do it. Blessings! Thanks! Lan~*)
🪷 Ichiro Tsuruta 鶴田一郎
庭園にて 2020
(花園裡 /In the garden) 🪷
Tumblr media
33 notes · View notes
read-sentence · 1 year
Text
Tumblr media
我們要求生活要有意義,
但生命的意義正是我們希望賦予它的。
生命只有去「愛」才有意義,
我們越有能力去愛和奉獻,
我們的生活就會越富有意義,。
每一種愛和鼓勵使我們豐富,
而耗費在追求物質財富和權為上的功夫,
會剝奪我們的力量, 讓我們窮困潦倒。
~赫爾曼.黑塞的漫長夏日
【閱讀・句子】
這部電影講述了1946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赫爾曼·黑塞的生平故事。黑塞1877年7月2日出生於德國,13歲時曾發誓要成為“詩人或一事無成”。從1912年到1962年去世,他一直居住在他領養的瑞士。這位富有哲理的作家是一位和平主義者,是榮格心理學、尼采、陀思妥耶夫斯基、斯賓格勒和佛教信仰體系的學生。他的作品,如《悉達多》、《草原狼》和《德米安》,反映了這些影響。這些主題使得黑森在20世紀50年代末和60年代在美國的反文化中大受歡迎。這部電影讓我們深入了解了塑造這位偉大作家的性格和作品的事件。​
0 notes
wangwill66 · 4 months
Text
青蘋果哲學
H:看FB短片有介紹「烏鴉定律」解說「它是說一個人如果不能正視自己本身的不足,以及不去改變自己本身的缺點,那將會有各種問題困擾著自己與別人。」查出「青蘋果哲學」書中也有介紹烏鴉定律及其他學說。學習永不嫌晚,不要老是把「我已經盡力了!」掛在嘴裡的人,只有真正學透徹的人才叫有實力。解決複雜問題的能力,從培養思考開始。20240524W5
博客來介紹:
青蘋果哲學
作者:于珊
語言:繁體中文
出版社:天蠍座製作
出版日期:2022/12/07
內容簡介
  日本傳奇建築大師安藤忠雄,不但是怪才也是奇才,他罹患了兩次癌症,把內臟切除掉,卻仍充滿活力的存活下來,他以「青蘋果哲學」來激勵自己――凡事保持好奇心,不斷學習成長!
老是把「我已經盡力了!」掛在嘴裡的人,就是公然撒謊的人,也就是屬於「自欺欺人」的類型,如果您身邊有這種人,不妨建議他先去看「烏鴉定律」――在團隊中,別讓自己成為一隻烏鴉。
查理.芒格說得好――活著就要「以避免失敗為目標而成長!」另外,更難寧可貴的是賈伯斯也忠告我們「別浪費生命,過別人的生活!」
 「凡是可能出錯的事,就一定會出錯!」雖然墨菲定律是發現在二十世紀中,可這幾年又在書市中走紅,而且火勢還有愈燒愈旺的趨勢,「墨菲定律」一直以來就被認為是代表負面的能量,其實在心理學的文化中,它只是代表著一種近似玩世不恭的反諷幽默,是可以排解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所遭遇到的不滿與挫折。
 目錄
青蘋果人生
第一章 出來混一定要懂「烏鴉定律」
――如果不去正視自己的缺點,就會把自己逼入困境! 
第二章 別讓「心理定勢」給綁架了
――不想改變自己的人,注定庸庸碌碌過一生!
 
第三章 「逆向思維」幫你找出新的方向
――不斷學習不同的思路,解決問題、拓展新視野! 
第四章 「墨菲定律」の魔咒
――墨菲定律是生活定律,誰也逃不掉! 
第五章 別鬧了,墨菲
――只要懂得墨菲定律的反面,你就可以解除魔咒了!
 
第六章 人類的愚蠢永無止境……
――人類文明史已有八千年了,可人類的愚蠢卻仍每天上演著……
第七章 「我一直喜歡我的工作!」
――這是巴菲特在一九九八年於佛羅里達大學商學院的演講
第八章 巴菲特的投資哲學
――第一個大原則是:獨立思考與內心平靜
――附錄.最賺錢的事,往往都不辛苦
第九章 人生的「黃金法則」是什麼?
――查理.芒格在南加州大學法學院畢業典禮上的演講
――查理.芒格簡介
第十章 以避免失敗為目標而成長!
――查理.芒格在一九八六年六月於哈佛大學畢業典禮的演講
第十一章 別浪費生命,過別人的生活
――賈斯伯於二○○五年在史丹佛大學畢業典禮的演講
烏鴉定律
有隻烏鴉和一隻鴿子住在一個小森林裡。
 有一天,烏鴉準備離開,就向朋友鴿子告別。
 鴿子問牠:「你為什麼要搬走呢?」
 烏鴉回答道,「其實我也不想搬走,但這裡的人對我太不友善了,他們老是嫌我的叫聲太難聽,每次都用石頭丟我,不歡迎我留下來,我是真的待不下去了。」鴿子沉思良久,對烏鴉說了這麼一番話:「朋友,你如果不改變自己的聲音,那麼無論你飛到哪裡,都不會有人歡迎的。」
這就是所謂的「烏鴉定律」――它是說一個人如果不能正視自己本身的不足,以及不去改變自己本身的缺點,那將會有各種問題困擾著自己與別人。而在團隊的人際關係中也會變成一隻「烏鴉」,不受人歡迎!
拒絕成為"烏鴉"4大法則
1.改變情緒
既木已成舟,責備他人有什麼用處呢?只不過是宣洩情緒而已。
2.改變心態
活了這麼久,我們都知道凡事不會所有都得償所願,斤斤計較不過是對精神的內耗,尼采曾說:「與惡龍纏鬥過久,自身亦成為惡龍。」
3.學會讀書
閱讀的最大理由是想擺脫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晚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擾!閱讀能將氣質刻在骨子裡,將文字帶來的力量,應用至生活當中,悟出困局該以何方式解決。
4.學會反省
不要將自己變成人生的絆腳石,真正被讚揚的那些人,往往是能直視錯誤,從失敗中學取教訓,化不足為優勢的!盲目自大的人,反而容易越走越偏,陷入惡性循環。學會自省,是自我成長的鑰匙、是變好的開始,更是了不起的超能力喔!
逆向思維(reverse thinking)是指改變一般人慣用的思考方式,換個角度從相反的方向來分析事情。它是一種屬於「反傳統、反向思考」的創作性思維程序與模式,主要目的在於擺脫大家常用的僵固框架,從不一樣的角度思考問題,希望能有新的發現與突破。
博客來介紹:
逆向思維
出版社:新視野NewVision
編者: 林郁
語言:繁體中文
出版日期:2020/11/12
目錄
CHAPTER1讓他人說YES的交涉、說服的技巧
1要占優勢必須選擇座位―—史丁札的空間管理法
容易得到同意的座位、不易得到同意的座位
「同志」安排在何處
2製造難以說「不」的情況―—放長線釣大魚的技巧
「拜託一下」所造成的心理影響
消除警戒心的魔術
3使對方迅速敞開心扉的方法―—光圈效果
別人會相信你哪一點
利用第三者的權威
4聽對方不經意說YES的方法―—同調行動的活用
扔出潛在的不安
5封住反駁理論的技巧―—脫離緊張法
在熟悉的場所談重要的話題
6「聲音」能夠增強說服力―—梅拉比恩法則
為什麼聲音較低能夠提高信賴度
7決定談話結果的五分鐘技巧―—共鳴法
最重要的時機是談話的最初或最後呢
8說服最重要的對象―—樂隊車效果
容易融入感性還是理性中
從自己先跳躍的技巧
9一旦改變「距離」時,同意的基準也會改變―—接近法
從距離五十公分處開始「我們的話題」
10不讓對方掌握步調的方法―—接觸的效用
讓對方認為「拒絕他不太好」的心理作戰
掌握心理的三階段
11不論任何時候都可以讓自己平靜下來的技巧―—制服化理論
脫掉「盔甲」之後,心情也變得輕鬆了
CHAPTER2讓關鍵者喜歡你的心理作戰
12人會喜歡與自己類似的人―—同步法 
只是模仿對方的小動作而已……
做出「我與你是同類者」的強烈暗示
13使對方說真心話的技巧―—訪問效果
誘導出「對方的話題」
14凝視對方的效果、避開眼光的效果―—亞吉爾的問題
「融洽」與「不融洽」的關鍵在於時機
15掌握心理的笑容與點頭的技術―—身體語言的應用
點頭的作用
活用笑容
16呼吸的配合法―—共通字典的原理
如何應付對方的想法
17提高自我的方法―—印象原則
讓人產生具有幹勁印象的走路方式 
18如果想要顯眼就要經常露臉―—薩安斯定理
受人歡迎的最高技巧是什麼
19雙方建立親密關係的計謀―—意外性的利益 
失敗才能去除心牆
20發現意外的一面的交際術―—黃昏效果
「夜晚有夜晚的法規」
引出異性好感的方法
21激起自尊的心理作戰―—升降梯力學
比稱讚更快樂的感覺是什麼
22好惡的深層心理―—暗示中和法
當「討厭」變成「喜歡」時
只和對方的優點相處
23突破人際關係的慣例―—慣例技巧
「食場」比「職場」更容易掌握人脈
「口袋裡」要擺什麼
24初次見面就能建立親切關係的心理學―—姓名效果
每當叫喚對方的姓名時……
25能保持良好關係的人,不能保持良好關係的人―—自我開示的交換
眾人疏遠的人犯了以下的禁忌
受人喜愛的人一定會實行的五件事情
CHAPTER3一切都要變成積極的構思―—逆轉思考心理
26為什麼確信「能成功」就能成功―—強運的公式
人容易沈浸在軟弱中
不要認為「可能很好」而要認為「一定很好」
27要想「接下來一定會有好事發生」―—樂天原則
勝馬的暗示,敗馬的暗示
挫折是小估計
28這樣的「反省」只會喪失自信―—振鳴效果 
治療心傷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遺忘
29如果不行就重新開始―—放鬆法
不可因為焦躁的心而使自己跌倒
「積極的種子」要撒在何處
30耐打的條件―—ESP思考
將反對當成是獲得成功的武器
31絕對不要去數失去的東西―—酸葡萄定理
敵人和自己都有自我意識
32將失敗變為積極的素材時―—擴散效果
不要以「我」而要以「我們」的方式來思考
33多評估自己幾次―—正負逆轉術
不要成為愛批評缺點的人
34不論是自己笑或是別人笑,都會使得積極思考發達―—明迪斯公式
頭腦的發達與笑的量成正比
35訓練自己更大膽的方法―—想像訓練
使你的想像更具體
消除心靈疲勞的白雲想像法
36愈是不滿的人,愈能夠靠著意外的構思生存―—發現問題法則
心中的憂慮傾向何處
雖然感覺不滿卻說「這樣也不錯」的心理
37目標使人生具有「力量」―—建立動機的要因
心中也有順風
你為了新的自己而工作
38使強烈的目的意識具體化―—布里斯托的信念魔力
真正地鞭策自己
CHAPTER4提升工作實力的自我暗示威力
39【意志力】潛在意識決定能力―—自我暗示的定理
具體、明快地描繪出想要得到的力量
不用太過於逼迫自己
40【構思力】確立靈感的系統―—建立宣洩管道的法則
一次的成功成為決定的暗示
41【構思力】腦等待觀點的改變―—大腦靈活法
使頭腦清晰的「改變法」
讓他人的智慧成為你的書架
42【企劃力】構想要轉向不關心的範圍―—創造性的原理
打破兩種心理傾向
一成不變的牆壁上有一扇「門」
43【記憶力】與其記住還不如形成一個不會遺忘的狀態―—約斯特法則
記憶的訣竅是九小時內背五次
44【集中力】磨練精神的六大訓練―—止息呼吸法
湧現穩定的情緒
心與耳的重要關係
45【語言能力】可以藉著零碎時間的組合而學習―—碎片效果
不用浪費心思規定時間
46【工作能力】愈是大事愈要細分為小事―—階段法
從簡單到困難的效果
47【情報能力】使用右腦從重點開始閱讀書籍―—速讀術
只花幾秒的時間就看穿是好書、還是無用的書
有用的話,只要看一行就夠了
48【腦力】不刺激頭腦會變得遲鈍―—防止廢用性萎縮
腦需要強烈的印象
49【腦力】精通頭腦管理者―—貝爾茲的發展論
呆滯的腦與靈活的腦,用什麼來區分
利用健腳法來防止健忘
50【資格】是否有想要更進一步的積極心―—考試法
附加價值
建立強烈的動機
CHAPTER5避免浪費時間與行動的心理法則
51為何愈忙碌的人愈能工作―—拿破崙技巧
你是「忙碌的人」、還是「手忙腳亂的人」呢
52浪費是心理的結果―—帕列托法則
利用二成的工作,達成八成的總價值
53把他人的時間當成是自己的時間來使用―—交付法
即使忘記也無妨的安心能夠產生熱中的態度
54在覺得有趣的時候就要中斷工作—―塞加尼克效果
留下再翻開來看的心理期待
55因區分法的不同,時間的密度完全不同―—金布爾定理
只要有幹勁,花幾小時去做也無妨的錯覺
56如果分別使用「兩個自己」―—複線化的效用
忙碌、毫不浪費的幸福人生
57收集零零碎碎的時間―—四角時間活用性
工作、學習不要選擇場所
掃除糊塗時間的檢查表
58學習要在「電車書房」中進行―—帕布森法則
時間不足是智慧不足
59度過早晨的方式太放鬆了―—朝型人生的利益
早上的錢包中塞滿了新的二十四小時
你的一小時相當於多少錢呢
60熱中能使人生變成二倍、三倍―—熱中法
利用頭腦就能去除頭腦的疲勞 
61將後悔心理當成資源―—機會成本
自己陷入不利條件中……
62你能夠在今日訂立計畫、看清十年後的發展嗎―—獨立準備的活用
自我管理的祕訣
想要避開大企業心理的損失
63儘量使用公司時間,則自己的時間也不會不自由―—個人化的心理
看法的不同會使公司變成學校或地獄
64不要忘記時間也有「浪費的效用」―—安心法
多花點工夫就能節省時間
CHAPTER6創造更強韌的自我―—自我控制
65使自己更有自信的心理學―—伽利略的鐘擺理論
所有發生的事都是心裡的表現
66信念能度過人生的浮沈―—偽藥效果
信心要比疑心更堅強
迷惘時依賴第六感
67創造強韌精神的輔助音樂―—節拍器的魔術
意識清晰的音樂、意識沈睡的音樂
68影響「氣」的色彩心理―—環境暗示法
一張壁紙就能縮短或增長時間
69轉職是適性還是懦弱―—拉斯金的條件
只考慮自我實現與自己的能力
70藉著宣布要做而使其實現―—態度改變的方法
在自己心中播下「不協調」的種子
71「同病相憐」不安的消除法―—親和欲求的滿足
不安減弱就能增強鬥志
72力量來自於短眠―—印象熟睡法
暗示自己只要睡三小時就足夠了
73經常消除疲勞―—瑜伽術
伸展背部、矯正身體的偏差
74吐出壓力、吸進活力的呼吸法―—禪呼吸的妙用
只要花五分鐘就能增強活力
75強健身體、活化心靈―—忙碌健康法
為什麼他們能從事不同的事業得到健康、長壽呢
檢查身心的平衡
76不增加惡習的健康法―—規律健康法
習慣始於肥胖
飲食重質不重量
77一定要實行的七項自我控制方法―—身心健康法
滿足地活著
收回
博客來介紹:
把問題化繁為簡的思考架構圖鑑:五大類思考力 ╳ 60款工具,提升思辨、創意、商業、企畫、分析力,讓解決問題效率事半功倍【隨書送】把問題化繁為簡的思考架構練習本
思考法図鑑 ひらめきを生む問題解決・アイデア発想のアプローチ60
作者:AND股份有限公司
語言:繁體中文
出版社:采實文化
出版日期:2020/02/27
解決問題要快又準,關鍵在思維!
  你是不是也有以下這些情況:
  沒靈感、想不出企畫文案、無法好好傳達想法、遇到突發狀況會手忙腳亂……
  但為什麼有些人就能突破盲點,且快速地提出應對方案?
  其實,只要學會善用各種不同的思考架構,融會貫通,
  就能打破你的思考界線,發想出不一樣的新想法。
  尤其在解決問題前,要先找到正確的思考方向,
  才能為你找出對的問題,並把問題化繁為簡,迅速導出解決方法!
▌到底什麼是「思考架構」,如何靈活運用?
  思考架構,也就是「思維」,是為了導出解決問題所需的結論,
  而加以系統化的思考過程及方法。
  本書介紹各種能運用在日常生活、團體或個人、商業問題上等思維方法,
  幫助你釐清混亂的思緒,切入問題核心,讓邏輯思維更清新。
  除了要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也要確實付諸行動。
  在閱讀本書時,請設想一個具體的情境,如會議、檢討、撰寫企畫書等,
  能幫你更加了解各種思維的實際運用情況。
  ▌五大類思考力,推進你的邏輯基礎、企畫能力、創意發想和商業眼光
  ◎ 10款提升思考基礎能力的邏輯架構,強化思考能力
  可用邏輯性思維、批判性思維、演繹法思維、歸納法思維、辯論法思維找出事因;
  用溯因推理、要素分解法、MECE分析法、PAC思維、後設認知等思考法推論問題!
  ◎ 12款提升創意發想力的方法,靈感永不乾涸
  可以用腦力激盪、類推思維、正和思維、收益矩陣等發想行銷策略;
  開發新產品或服務時,則可用逆向思維、IF思維、白紙思維、故事思維等方法。
  ◎ 12款提升商業思考力的方法,讓你更有眼光
  想抓住顧客需求,請善用價值提供思維、種子思維、需求思維、設計思維;
  若想改善商業模式,可以參考行銷思維、策略思維、逆推思維、前瞻思維等思維。
  ◎ 13款提升企畫推進力的方法,寫出優質企畫不再想破腦
  利用Why思維、改善思維、流程思維、正向思維、抽象化思維規畫專案;
  用經驗學習模組、雙環學習提升企畫執行力;
  專業分工和檢討則可以用GTD理論、責己思維、ABC理論等方法。
  ◎ 13款提升分析力的方法,快速分析資料,準時下班無負擔
  運用假設思維、框架思維、瓶頸分析、漏斗分析、KJ法等方法,
  蒐集情報、分析資料,提升結論品質。
  ▌另附有精選35款商業框架,提升解決問題的效率
  《解決問題的商業框架》是針對各種工作場景,
  利用圖像化,教你如何一步步解決商業問題,
  並為達特定目標,將重點、範圍、流程加以標準化的方法。
  而這本《把問題化繁為簡的思考架構》則是教你如何精準找出癥結點,
  善用不同思考法來解決職場、企畫、創意發想、人際關係等問題!
  先訓練自己擁有正確的「邏輯思考力」,
  再運用到解決職場問題的商業框架,就能讓你更有效率!
  思緒更清晰、解答更容易!
目錄
好評推薦
推薦序 用對思考,幫你度過景氣寒冬/楊斯棓
推薦序 解決複雜問題的能力,從培養思考開始/邱彥錡
推薦序 鍛鍊對未知的解決能力和想像力,解決問題可以事半功倍/鋼鐵V
推薦序 方向錯了,方法再正確也到不了終點/劉奕酉
前言 解決問題之前,要先想對方向
本書的使用方法
序章 如何活用思考法
第1章 提升思考基礎能力
01 邏輯性思維
02 批判性思維
03 演繹性思維
04 歸納性思維
05 溯因推理法
06 要素分解法
07 MECE分析法
08 PAC思維
09 後設認知
10 辯論思考
第1章重點練習:
專欄:思考的微觀與宏觀
第2章 提升創意發想力
11 腦力激盪法
12 類推思維
13 水平思維
14 逆向思維
15 IF思維
16 白紙思維
17 Tread-on思維
18 正和思維
19 辯證法
20 故事思維
21 二軸思維
22 圖解思維
第2章重點練習
專欄:「開放式問題」與「封閉式問題」
第3章 提升商業思考力
23 價值提案思維
24 種子思維
25 需求思維
26 設計思維
27 商業模式思維
28 行銷思維
29 策略思維
30 機率思維
31 逆推思維
32 選項思維
33 前瞻思維
34 概念性思維
第3章重點練習:
專欄:把小點子擴充為大創意
第4章 提升企畫推進力
35 Why思維(確認目的)
36 改善思維
37 經驗學習模組
38 雙環圈學習
39 流程思維
40 跨界思維
41 GTD理論
42 責己思維
43 正向思維
44 ABC理論
45 內觀法
46 相對思維
47 抽象化思維
第4章重點練習
專欄:用「Yes, And」來思考
第5章 提升分析力
48 假設思維
49 核心問題思維
50 框架思維
51 瓶頸分析
52 漏斗分析
53 相關分析
54 迴歸分析
55 時間序列分析
56 Why思維(原因分析)
57 因果關係分析
58 因果循環
59 系統思維
60 KJ法
第5章重點練習
專欄:定量・定性數據與假說驗證
加速思考的商業框架一覽
參考文獻.網站
0 notes
enjoylifeintaiwan · 1 year
Text
少就是多,簡單就是豐富
哲學家尼采曾寫過一段話:「快樂,只需要一點點就可以滿足!最細微的東西、最溫柔的事物、最輕盈的玩意,一隻蜥蜴發出的沙沙聲、一次呼吸、一個眨眼、眼波流轉······這些微不足道的東西,創造了難以比擬的快樂。」
的確,我們住的房子究竟要多大?我們需要多少東西才足夠?日本都市空間和臺灣一樣擁擠,但是他們住家再狹窄,也會留出一方小小的庭園,一個與自然生命接觸的場域,而臺灣的住房卻往往把陽臺外推出去變成室內空間,甚至想辦法不斷往外違建加蓋。
詩人布雷克曾提醒我們:「還要更多!還要更多!這是受苦靈魂的呼喊!」是啊!所謂窮人不是那些擁有很少的人,而是那些欲望很多的人。
隨著科技進步,我們創造了許多東西,而人類的力量也無遠弗屆,地球上任何可以開發利用的物質都納入全球經濟體系的一環,我們正活在一個物質太過豐盛的時代裡,甚至為了擔心經濟蕭條,各國政府無不以鼓勵消費來確保經濟發展。
當每個人都陷入了拚命工作、拚命消費的循環時,也逐漸喪失了對生活的感受能力,形成了物質愈豐盛,精神和心靈卻愈空��的現象,換句話說,我們���富足卻愈不滿足。
當一個人不斷購物、不斷想擁有更多時,耗用的不只是金錢,還有時間,然而時間就是生命,我們用生命換來的那些物品是真正想要的嗎?
這些年隨著節能減碳的風潮,簡單生活似乎形成另一種時尚,「少就是多」、「簡單就是豐富」出現在許多人的口中。少與多是相反的意義,簡單與豐富也是相反的概念,為什麼會相等呢?
這是因為人的時間是有限的,人的精神注意力也是有限的,當一個人的心裡充塞太多東西的時候,其實什麼都感受不到了,反而是簡單的時候,我們的心才會活在更大的空間中。就像一個吃得很飽的人,對食物不會有任何興趣一樣;一個沒有感受力的心靈,也無法擁有真實的快樂。
這些年來,雖然已經不太會追逐物質消費,很少逛街買東西,但是畢竟還是生活在物質豐盛的時代中,往往不知不覺中,身邊還是累積了不少東西,每年歲末大掃除清理家中時,赫然發現自己不帶感情地丟棄了一件又一件的物品。的確,物質的豐盛已變成對物品的薄情,一如清朝詞人納蘭容若所寫:「情到多時情轉薄。」
看過日本一則調查報導提到,許多日本青少年流行在網路上召號同伴相約自殺,這些生活空虛、覺得人生沒意義的孩子,往往來自於要什麼就有什麼的環境。物質毫不匱乏,對任何東西都沒有感情,當我們對周遭的一切都沒有感情時,就不會有連繫;當一個人和周遭都沒有關連時,自我的存在就無所依託而可有可無了。
當我們擁有的東西少,就會好好地使用它、注視它,和它產生感情,少反而形成了感受上的多,這就是少即是多的原由吧!因此,簡單反而使生活充滿感受,心靈更覺得豐足,這也是簡單就是豐富的真諦。
常常想起小時候,那個物質很少、人情卻很多的時代。以現在的標準來看,當時的生活雖然簡陋清苦,可是快樂滿足的時刻總是比憂慮煩惱多,而且多數人都過得很安心、很踏實。
聖嚴法師曾一再提醒:「我們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卻太多!」西藏俗語也同樣警惕著我們:「如果你已經有一,然後還要二,就等於敞開大門請魔鬼進來。」
是否能夠偶爾熄掉燈光、關掉聲音,停掉機器、推掉邀宴?「少」,有的時候是「更多」。根據研究與統計,滿意度最高的活動往往是去除聲色刺激、花費最少的活動,好比看夕陽、散步、沉思、與好友盡興聊天、溯溪,或是在公園裡做運動。生命中最美好的事物,其實都是免費的。
只有從聲色爭逐中慢下來,我們才能再看到天空、雲朵、花樹、蝴蝶和路人,再看到真正的生活。
讓我們在生活中開始有意識地過簡單的生活吧!因為少就是多,簡單就是豐富。
書名:《你好,我好,做公益與世界共好》
作者:李偉文
#閱讀人隨筆
讓生命豐富,就要節制我們的想要,
想要的越少,就能空出更多空間給需要的心靈。
我們將不再汲汲營營於無法滿足的慾望,
不使自己陷入無窮無盡的比較中。
人生剛剛好就好,
少就是多,慢就是快。
閱讀人電子報
https://readlifeletter.ck.page/b8c7902d16
0 notes
kailasataiwan · 2 years
Photo
Tumblr media
👏👏👏值得慶賀👏👏👏 凱拉薩聯合眾國代表印度教徒出席聯合國 凱拉薩聯合眾國在全球舞台上大放異彩:代表參加聯合國日內瓦女性領導力會談! 凱拉聯合眾國是首個印度教國家,20億印度教徒在這裏生活並慶祝他們開悟的本土傳統和生活方式。 印度教最高教皇 聖尊 尼希亞南達 帕冉瑪希瓦上師被任命為21個古老印度教本土王國的君主,祂正在覆興印度教,這是由1萬個獨特傳統組成的開悟印度教文明,其中包括由女性領導的傳統,例如信奉女神的傳統(Shakta)。 在聯合國,凱拉薩的女性代表首先敬拜帕冉瑪希瓦和帕冉夏克提女神的神像(帕冉夏克提女神是神聖凱拉薩聯合眾國代表印度教徒出席聯合國 凱拉薩聯合眾國在全球舞台上大放異彩:代表參加聯合國日內瓦女性領導力會談! 凱拉聯合眾國是首個印度教國家,20億印度教徒在這裏生活並慶祝他們開悟的本土傳統和生活方式。 印度教最高教皇 聖尊 尼希亞南達 帕冉瑪希瓦上師被任命為21個古老印度教本土王國的君主,祂正在覆興印度教,這是由1萬個獨特傳統組成的開悟印度教文明,其中包括由女性領導的傳統,例如信奉女神的傳統(Shakta)。 在聯合國,凱拉薩的女性代表首先敬拜帕冉瑪希瓦和帕冉夏克提女神的神像(帕冉夏克提女神是神聖女性意識,是印度教原始神帕冉瑪希瓦的配偶);接著敬拜為會議廳增光添彩的印度教最高教皇 普世靈性導師 聖尊尼希亞南達 帕冉瑪希瓦上師的神像。在“消除對婦女歧視”委員會第84屆會議開始之前,凱拉薩的女性代表們接受了印度教最高教皇 普世靈性導師 聖尊尼希亞南達 帕冉瑪希瓦上師的祝福。出席活動的凱拉薩代表團包括凱拉薩常駐聯合國大使Ma Vijayapriya Nithyananda閣下、洛杉磯凱拉薩負責人Ma Mukthika Ananda、聖路易斯凱拉薩負責人Ma Sona Kamat、英國凱拉薩負責人Ma Nithya Atmadayaki和法國凱拉薩的負責人Ma Nithya Venkateshananda以及斯洛文尼亞凱拉薩的負責人Ma Priyaprema Nithyananda。 2023年2月22日,聯合國在日內瓦成為強有力呼籲采取行動保護和賦予世界各地婦女權力的地點。女議員們聚集在一起討論關於基於性別的暴力和歧視的令人不安的統計數據。令人震驚的是,來自五個地區的82%女議員都經歷過某種形式的心理暴力,包括性別歧視或侮辱性的手勢、圖像、言論、威脅和欺淩。此外,這些女性中有近44% 曾經歷面對自己或家人的死亡、強奸、毆打或綁架的威脅。這些數字令人震驚,表明迫切需要采取行動保護婦女的權利。 在聯合國中發聲中有凱拉薩的女性代表,她們公開反對對印度教婦女的迫害。他們會見了來自其他國家的代表團以及委員會的秘書處和主席,分享了凱拉薩的成功,並提出了印度教對世界面臨的問題的整體解決方案。凱拉薩代表還向出席的政要介紹了凱拉薩憲法的序言——《薄伽梵歌》。 凱拉薩的代表明確表示,2023年2 月22日是促進印度教女權主義的一個重要場合,這是一種基於印度教最高女性意識,即帕冉夏克提獨特崇敬的哲學。這個哲學表明了印度教對女性的高度重視和地位。鑒於圍繞基於性別的暴力和歧視的令人震驚的統計數據,必須在未來幾代中維護全球婦女的真正賦權、保護和生活質量。為了實現這一點,至關重要的是覆興凱拉薩開悟的印度教文明,並追究迫害印度教最高教皇 普世靈性導師 聖尊尼希亞南達 帕冉瑪希瓦上師和凱拉薩的責任,制止他們的行動。 ~尼希亞南達翻譯小組 原文鏈接:https://www.facebook.com/ParamahamsaNithyananda/posts/764664638359703 #凱拉薩 #MahaParamashivoham #SHRIKAILASA #尼希亞南達 #吠陀 #財富 #Nithyananda #paramahamsanithyananda😝 https://www.instagram.com/p/CpOtIj2vT6w/?igshid=NGJjMDIxMWI=
0 no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