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mgik
#魏晋风
ryousyou · 9 months
Text
女士
几十年后,广陵王的末路,一个食人故事。含重要人物死亡、尸体和血腥内容。
因为广陵王的亲王身份认为广陵王姓刘,本篇用刘广陵做代称。
刘广陵已经到了她权力生涯乃至人生的末路。南征接连惨败,她带兵渡江退守广陵。下坯与魏军相持尚难自顾,扬州至广陵的漕运被吴军控制无力支援。刘广陵开春带兵南下,六月渡江时粮草已经紧困,吴军乘胜而追,并不攻城,只在城外十里驻扎,再每日到城下喳喳喝喝叫一番阵。
广陵围困四月,城中屯粮已经见底,米汤掺了一茬又一茬水,常有士兵挨不住甲衣昏厥过去。九月她下令杀战马充饥,到十月城中已无马可食。城中饿殍遍地,室中仅余浮肿的大肚孩子和干枯的父母。军队据守广陵之初就散播了吴军叫嚣要屠城的恐吓,而今一切铁器和粮食早充作军用,人民已经错失了起义的机会。
刘广陵此时已经五十多岁,衣着言行与任何一个同龄男人无异,甚至惯于自称老夫。虽仍以男人的面目示人,却不再裹胸,肆无忌惮地向世人展露她作为女人隆起的乳房。如今全天下都晓得这个手握权柄的旧亲王是个女人。当她拥有土地和政权时,自然就被人们划分到掌权者这一特殊的性别中,人们不在乎她是否胸前坠着乳房、下身有没有可使女人受孕的交合器;当她失势时,女人的身份就重落回到她身上,成为对方羞辱她的把柄。初入十月的一个下午,她正无所事事地坐在堂中——如果在战争初期还有运筹帷幄的说头,挨到今天,可预见的结局只有士兵倒戈杀了她再开城请降这一个。她的脑袋,要么由她亲自献给孙吴,要么由手下的军队割下再献给孙吴,总之,一颗已经不属于自己的头颅,但姑且还安放在她脖子上,可以随意转动和考虑。下属再一次呈上捆着劝降书的箭矢,她打开发现一块织着女人衣服时兴花样的绸缎,夹着一页纸,左不过一些废话。
她拿起来平静地读了。饥饿,即使已经得到城中最充足的供养,她也依旧腹中空空,在简单的生理痛苦面前,这种低级的羞辱已经不能撼动她。不仅饥饿,城中水流已被吴军截断。一应用水都指望着仅有的几口水井,由于死尸污染,即便已依华佗的指示填埋和煮沸,基本饮水依旧成问题,更不消说保持洁净了。没饭吃没水喝,干渴和饥饿使她脑袋发昏,她随手抛了那块布头,走出几步,忽然听见雷声,天快速阴沉下来,开始下暴雨。廊下几个侍女走出来呼喊着到天井接水。她叫人取来蓑衣和笠帽,牵来她的马——广陵城中最后一匹——慢吞吞往城墙去了。
登上城楼,刘广陵隔着雨帘观望远处的吴军营帐,又走下来察看在城墙上值守的兵士。暮秋的冷雨中,挨饿已久的士兵们缩在城垛后打战,疲软地答她的问话。她一路走过去,从一个角楼到另一个角楼,最终无声地沿着湿滑的步踏下了城墙,慢慢牵着马回到府上。院中已经摆了几口大缸接雨水,侍卫上来接过缰绳和马鞭,说左仙人已等候多时了。
她往客堂走,看见左慈立在堂中的身影。
刘广陵已经二十多年未与左慈相见,不想他忽然不远万里地拜访。她行过礼抬头,入眼一张几十年青春不改的面孔。从她的母亲,到她在隐鸢阁度过的幼年,尔今她已五十余岁,揽镜自照时望见一个已逾天命之人的老脸:白发,褶皱,松弛耷拉的皮肤和乳房,手背上的褐色瘀瘢,无不显示这个女人已迈入暮年,加之多年来浸淫其中的权力,都使她难以坦然地把一个青春美丽的人叫成师尊。最终她说:左君。也许吃惊于她的疲态,左慈翕动嘴唇几欲说些什么,最终只是点头。
左的到来并不使她快活,除刚听见通传时的吃惊,至多有些茫然的不忿。她知道左是绝无可能会使用超人的力量帮她赢过战争的,或许出于世交的情谊,他已算出她死期将至,等着来替自己收尸。旧师徒在为左慈安顿的住处对坐,小心来往了几嘴干巴的寒暄,左慈忽然问,设若一切依你的心意,你愿意寿数几何呢?
自然越久越好。
多久算久?左慈反问,俄尔又说:常人百又二十就长寿得稀奇,二百岁已经近妖,彭祖寿数八百岁,应该算非常久了,但没听说有谁许愿活得像他一样长。
噢,那我猜是,凡人想到八百年前尚觉得久远得可怕,哪里敢许愿八百年后的事呢?
看来你并不喜欢长寿。
长命百岁的事痛不痛快,想来左君最有心得了。
尚不至心得,人多少岁自有多少岁的活法。
刘广陵抚掌大笑:左君好大闲,特地来我广陵论道。
……我来迟了。
不晚。眼下广陵粮尽援绝,献降指日可待,老夫愿请左君为我敛尸。
恐怕你正恨我。
得亏左君早辟谷了的,不然老夫实在难招待。她冷笑说。徒弟眼下腹中空空,正恐惧忽然辘辘几声闹了左君雅兴,先行告退了。
等等!
左慈撩住衣角呼啦一下站起来。
她于是站住问:左君可知广陵能撑到何时?
左慈不回答。
她又问:左君可知吴军进城后将如何?
左慈不回答。
她再问:左君可知吴军将拿孤如何?
左慈不回答,用淡绿色的、非人的眼睛望着她,过了许久说:
余思虑不周,想来你早饿极了才如此。你许多遭遇,是为师之过。且待余找些吃食来,明日再说吧。
广陵于是冷笑着拂袖走了。
入夜侍女来传话,说左君房门叫不开,请她去看看。她起来整顿衣裳,推门出去,侍女提着灯为她照路。白天下过雨,石板地上积水如鉴,映出彤彤的火光。她走了一阵,发觉脚底已有些湿了,一行人浸水而变得沉重的鞋底踩在地上,发出一片踏踏声。
左的住处不远。她走入院中,出于莫名的预感,屏退了侍从,独自推门进去。
绕过屏风,撩起帘子,昏暗的榻上卧着一具开膛破肚的尸体。脏腑从刀口中鼓鼓地挤出来,散了一床,血浸透棉褥,手撑上去就按出一个小小的血洼。她扭身从灯架上拔下一根火烛,伸进帐里仔细照着看,啊,原来死的是左慈。
他手中还握着一枚卷刃的匕首,想来是自己把自己切成这样的。刘广陵忽然明白左慈所说的吃食究竟是什么。倘使姬晋可以吃下仙胎成为左慈,自然凡人刘广陵也可以大啖仙人的五脏而得道。自此,什么凡人的纷争就一概与她无干了,只需要远远抛下广陵城,飞回西蜀,自然还有一个阁主的位置等待。
她把灯架挪近,在忽闪忽闪的火光中,割开仙人的肚腹扯开,逐个切下仙人的肝、肾、胃、肠,劈开胸骨,割下仙人的肺叶,掏出仙人的心脏,剔肉取髓。永生,永生是馨香的,仙人的血蒸腾在空气中,竟然是梅香。
夜半华佗被人从梦中推醒,睁眼看见广陵披头散发地坐在榻边。灯火昏暗晃荡,他又刚从梦中起来,眼睛迷迷怔怔看不清楚,只瞧见她手中拿着一碗汤水,举着一枚调羹。他亦随军饿了百余天,勺子戳到嘴边便迷迷糊糊张嘴喝了,被辣醒。汤里兑了好些酒水和辣椒,颜色黑乎乎的看不清楚,华愤而问:你给我喝的什么东西!
这是麒麟血。广陵说。
麒麟血?
是,你快喝了,我还有肉给你吃。
华佗饿极,一听肉,立即劈手夺过汤饮尽了,哀哀地等着上肉。刘广陵果真端来一碟肉片,他急切地上手抓来吃。滋味并不美,有些油脂,但烤得过火候,焦糊糊的泛着苦味。他吃完揩着嘴说:这是什么肉,就是焦了些还少味道,再捏撮盐才好。
这是龙肝。广陵说完就不再开口,又默然地端来一盘:这是凤髓,吃罢。
这都是什么名字。华佗笑着接过筷说,从盘中黏糊糊的一滩中捞出几段猪皮一样的吃了,没什么味道,只是腥。
还有什么?他用衣袖抹掉油说。肚里有了油水,就产生起关爱别人的意思,想起来问广陵:你吃过了么?
吃过了。想起表哥,来给你送些。
多谢了,咱们也算同生共死一回。
连累你了。
看来是命该如此,我无可怨。你也知道,哪怕这回不死,想来以我的身体也不远了,能活到今天实在已经不敢想。
广陵只端来一盒肉片,叫他叉着吃。
这又是什么?华佗问。
心。
什么心?
仁心、慈心、忠心、悲心、贪心,都有一些,你尝尝罢!
你说得倒怪。他说。
他就吃了:仁心、慈心、忠心、悲心、贪心,只尝出咸味。肉片用了太多盐腌渍,吃得华佗饮了几大口白天新接的雨水,喝得太急,又呛得咳嗽了一番。广陵拍着背帮他顺气,又扶他躺下。
他很快又睡着了。再醒来已经变天,广陵自开城门请降,吴军兵不血刃进入城中,惊恐的百姓很快随着他们的安抚和放粮镇定下来,广陵王被押往建业,十万士兵卸甲划在城南等待收编。一支吴军被拨去占领王府,查至一处院落时嗅见腥味,派人过去瞧,推门一阵冲鼻的血气,众人难忍地掩住口鼻。一个胆大的士兵闯进去,看见内室榻上有一具拆得七零八落的尸体,没有头颅,脏腑遗失不见。因为此事,吴军中很快生出广陵围城之困至于食人的传言。
孙权留广陵王软禁在建业,华佗使了些手段意图看望都不成。经此一战,南方太平了不少,他索性云游去了。又三年,听说她被鸩杀的消息,只有长叹遥拜。
长生的显示是个漫长的过程,起初几年他毫无知觉,到再见十年前的故人,才从对方的惊叹中明白自己的不老。当年所吃究竟是谁的血肉,已经无人可问,华于是只坦然自在地活着。
9 notes · View notes
benbenlang1 · 8 months
Text
晋剧《梵王宫·采桑》四月里南风吹动麦梢儿黄伴奏--王爱爱|陈转英|魏建琴|党月萍|耿玉珍
晋剧《梵王宫·采桑》四月里南风吹动麦梢儿黄伴奏–王爱爱|陈转英|魏建琴|党月萍|耿玉珍 https://www.99banzou.com/product/1175572.html 四月里南风吹动麦稍儿黄 妇女把蚕养 双手攀尽陌上桑 看起来庄户人与那春蚕一样 也不知为谁辛苦为谁忙 蚕生才如蚁 蚕成两寸长 早晚常厮守 移泊避热复避凉 喜蚕肥忧蚕廋 盼的是蚕儿长 蚕眠人不睡 蚕饥人更忙 好容易新蚕把簇上 抽丝织锦顶皇粮 只有那朱户豪门添锦绣 谁见俺养蚕的人儿换新装 老天生人何两样 贫的贫 富的富太不应当 梦忧忧 过荒庄 手提竹篮穿羊肠 猛抬头 桑田在望 桑田在望 望绿树成荫排成行 排成行它把那日光遮挡 我只得挽起袖儿多采桑
View On WordPress
0 notes
peterchiublack · 9 months
Text
可信度高於80%。#老楊到處說,2023年7月31日
火箭軍司令、政委雙雙易人,傳聞證實。中國火箭軍真的出事,非同小可!
最近美國中央情報局局長伯恩斯出席亚斯本安全论坛,被问到美国招募中国情报人员的损失,他首度松口承认,10多年前,美国在中国的间谍网遭到重创,部分官员称其为“情报灾难”,主因有1名成员背叛,加密通讯系统疑遭破解,导致多达30名CIA成员被中国逮捕,至少有一CIA成员在北京某官方建筑内,当著一群中国安全人员面前遭处决。
伯恩斯是首位公开承认曾在中国境内发生特工网被破获的中情局局长。伯恩斯公開承認美國在中國情報網被破獲的消息,其實也迂迴證實,新的對華情報網也已經重新建立,並開展其主觀認定的情報工作。在這個背景之下,秦剛免職,火箭軍將領集體出事,就更具有耐人尋味的意義。秦剛免職,是否具有所謂親美派背景,習近平對外交部摻沙子受挫,其實更重要的是,傅曉田是否具有雙重間諜身分,或燕子單飛的身分,無論是哪個燕子窩的燕子。略去不談。著重談火箭軍最近集中引爆的事。
一向謹言慎行的新加坡《聯合早報》也開始提到火箭軍的事。中国火箭军部队近日传出高级将领涉贪腐被调查,中共总书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要军队高层党委把正风肃纪反腐不断向纵深推进,以提高领导备战打仗能力。
香港《南华早报》上星期五(7月28日)引述知情人士报道,中共中央军委纪律检查委员会及军方审计部门,正对火箭军司令员李玉超、副司令员刘光斌及前副司令员张振中展开调查。李玉超是火箭军自2015成立以来的第三位司令员,也是本次受调查涉及的最高将领。他在去年10月召开的中共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获晋升为中共中央委员。圍繞火箭軍的新聞,還牽涉到火箭軍前副司令員吳國華的去世。
中共火箭军前副司令吴国华去世三周后,其死讯才得以传出。官方称其“因病逝世”,但外界盛传他是自杀身亡。日前有吴的老同事前往吴家弔唁后发文慨叹,如今吴家“门庭冷落”,更披露吴是在家中厕所上吊身亡。据公开的资料:张小阳系中共元老张震的长子,有少将军衔,曾任总参三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院长。吴国华的简历则显示,他从1995年起,曾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副院长、院长及总参谋部第三部部长等职;2010年升任原第二炮兵副司令员;2012年7月晋升中将军衔;火箭军成立后,担任中共火箭军副司令员。
7月28日,《南华早报》引述知情人士的爆料报道说,中共中央军委纪律检查委员会及其审计署一直在调查火箭军现任司令员李玉超,以及他的前任和现任副手张振中、刘光斌,他们已于3月被带走调查,指他们“涉嫌贪腐”。外界据此推测,吴国华有可能因为捲入李玉超等人的贪腐案,才选择自杀以保家人和财产安全。外界一直有个说法,指中共体制内有不成文的潜规则,一旦涉嫌“犯事”的当事人在被拘捕前死亡,当局就会停止相关的调查,不再予以追究。
香港媒体《明报》7月13日也报道,火箭军司令李玉超缺席了6月份火箭军晋升将官军衔的仪式。火箭军高层出事的原因是什么呢?也是众说纷纭。主要的原因有两个:表面的原因是贪腐,而深层的原因是泄密。《南华早报》的报道中说,“一位不愿具名的消息人士表示,‘火箭军几乎所有的资深将领在获得提拔前都有好的名声。他们搬到北京总部后就开始道德沦丧,有更多机会跟国防相关的企业打交道’。”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7月26日通过其微信公众号,发布了征集全军装备采购招标评审专家违规违纪线索的公告,要追溯自2017年以来违规违纪的装备采购招标行为。公告称, “为营造装备采购招标评审良好生态,将开展装备采购招标评审专家违规违纪清查整肃治理活动”,追溯自2017年10月以来违规违纪的装备采购招标行为。(魏凤和是2018年升任国防部长的,这意味着魏凤和在火箭军的任期也要查。)
更有甚者稱,火箭军司令员李玉超儿子留美出卖了火箭军所有秘密。《华盛顿邮报》已经公开报道!中美尚未开战,中国最核心军队的所有机密早被美军掌握。美国总统拜登之所以敢说:“60分就可以拿下中国。”这才引起中国高层重视!
十年文革的疯狂,因为有二炮的老底子在,没有倒下。可历史却在这个时候拐了个弯儿:毫无顾忌地让劣币驱逐良币,大搞权钱色交易,扶持一批又一批根本就不入流不入眼的不三不四的、不务正业的、德才都不兼备的“四无”干部(无知、无畏、无廉、无耻)纷纷走上了领导岗位,为腐乱成一支“低俗、低级、低能”高中级领导干部队伍,为滋生“系统性、接续性、塌方性”的“窝腐窝败窝案”埋下了祸根……。
如果火箭軍的傳聞屬實的話,這意味著大陸軍隊的家底 都出卖给了美国中情局。如果如此,中国火箭军指挥层已经瘫痪,面临重新组建!
二炮由兵改军后,共产生三届班子,魏是第一任司令员!现在,第二任第三任司令员都被收走了,三个副司令员两个被收走了一个自杀了,三任装备部长两位被收走了一位自首了,其它目前已被收走的将官早在双位数上不断递增了……。发案不久就同时把装备、工程、科研、信息化的口子撕开了,涉及司政后装研学,党委、机关、基地几乎难以幸免……。在古今中外的大国正规军队的历史上,也都非常罕见的,真是令人发指,不可思议,难以置信……。
1,習近平主軍以來,海陸空三軍的整肅未曾歇止過,最近劉亞洲案的塵埃落定,涉及的不僅是空軍,國防院校,其實也涉及到軍情部門,但唯一未曾觸及的就是火箭軍,這一次大面積引爆,所披露的震撼程度遠遠超過秦剛和傅曉田;
2,火箭軍是中國軍隊最重要的王炸, 火箭军是中国战略武器杀手锏! 這支部隊掌握着中国核武器部署和打击目标!如果和盤托出,無密可保,如果火箭軍的傳聞屬實的話,這意味著大陸軍隊的家底 都出卖给了美国中情局?把中国14亿人的性命都交给了美军?
3,戰略部隊的高級將領集體貪腐並不只是利益貪婪所驅,恐怕與失去信仰觀念理想追求,完全失去職業道德倫理最起碼的底線有關,軍隊的黨建形同虛設,這已經不是軍隊的問題,而是這支軍隊能不能打仗,有沒有戰鬥力的問題。
4,中國周邊戰略環境和安全形勢日益受到威脅,無論是台海有事,還是周邊有事,戰力不足以應對外敵,這江山還能坐得穩穩當當的的嗎?
0 notes
fhzdn · 1 year
Text
昔闻周小史,今歌月下人。 玉尘手不别,羊车市若空。 谁愁两雄并,金貂应让侬。 这首诗,名叫《赠韩子高》,是中国历史上南陈第2位君王陈文帝,写给自己的宠臣韩子高的一首小诗,用以夸赞韩子高容貌俊美,堪比魏晋时期的两位美男子潘安和周小史。 后三国时代、南北朝时期的陈文帝陈茜和韩子高,一位是叱咤风云英武雄断的帝王,一位是少年意气忠肝义胆的将军,后世对于这两人有着诸多猜想,各种传闻秘辛更是或传于巷尾街头,或传于戏文野史。 然而,真实的历史究竟是怎样的呢?
0 notes
1faye · 1 year
Text
Tumblr media
“五独”俱全 盛雪之所以被誉为“民运女皇”,是海外民主运动的“全能运动员”,是因为她没有原则也无底线;只要是反共反华的,来者不拒,欣然前往!说盛雪“五毒俱全”,是双关语:一是从中国人的良心到生活方式全面堕落,二是“五独俱全”──为达到反华,反共目的,置民族国家于不顾,不惜与藏独,疆独,台独,港独等为伍。
看看她与港独及台独的勾连!2014-2015年期间,以民阵总部盛雪为首,海外各民运头目王丹、王军涛、胡平、魏京生、陈奎德等配合,在台港学生骚乱期间,频繁穿梭活动于台港两地。在全球各地通过互联网联络,扬言“围城”“占中”是中国民主历史推进的辉煌成功;同时,号召、纠集、串联包括藏独、疆独、台独、港独在内的数十个敌对团体,准备集结一处,整合反华资源,准备大干一场。他们不仅积极配合部分西方媒体和港台右派媒体,对郑宇硕、黄之锋等人大肆吹捧,甚至还向他们发出会议邀请。沆瀣一气,可见一斑!
与藏独勾结不惜主动献身!2019年3月10日,藏人流亡小区达兰萨拉举行所谓的“3.10抗暴纪念日”活动。原以为盛雪与秦晋(民运分子,真名:郁文龙)等人是受邀而去的,其实他们是不请自到。盛雪一行也因此在达兰萨拉很受冷落。他们很想借机发言,刷存在感,捞政治本钱,可主办方根本不安排他们发言。为了骗取藏方的好感,盛雪向美国中文媒体谎称,她同秦晋向达赖喇嘛请求提名王炳章角逐诺贝尔和平奖,并且获得达赖支持。结果《西藏之声》于2019年3月13日发表声明称,达赖喇嘛从来没有向诺奖机构提出过任何候选人名单。可见,盛雪一伙人为混迹藏独组织,不惜编造借口,拿热脸去贴冷屁股。 盛雪念念不忘藏独组织,源于在九年前就是藉藏独团体的一次活动让她活生生地出了一次风头。2010年,前西藏政治犯“九·十三”运动组织,宴请各路独派分子前来参加所谓“西藏和平抗暴51周年纪念会”。聚会中,盛雪走到两排桌子之间的最前面。面对满屋子的藏汉“同道”,盛雪兽性大发:“唱歌可以,不过,不能站在地上。”有人立刻让出了椅子,盛雪毫不含糊地踩了上去,居高临下,身子盖过达赖喇嘛以及圣雄甘地的巨幅照片。以大口杯子充当麦克风,盛雪总结人生:“我这一生中,只有两件事做不好,一是游泳,二是唱歌;尽管一百多个男人想教我游泳,我都没学……”
0 notes
huouting · 1 year
Photo
Tumblr media
一次雅集的补充与自己读书的批注,对古文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因本人水平有限,如有错谬之处还望指正。 前些天雅集讨论骈赋,我再补充一些现代所谓“古风”歌曲与骈骊的本质区别。 上次说过,骈赋辞藻华丽,堆砌成形,以独特的声韵与典故之美,成为汉末魏晋以来的标准贵族式通用文体。但其行文方式也束缚了文体与内容的多变性与实用性。 直到中唐时韩愈柳宗元发动古文运动,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宗旨,一改汉末以来的浮华风文。其所提倡的先秦散文,就是使文风能够纵横捭阖针砭议论,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故而苏轼在《韩文公家庙碑》称赞韩愈“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骈骊逐步式微。这一趋势也是贵族士族门阀阶层的消亡,所带来的历史进程。不过其独特近乎偏执的唯美文风,依旧是后世所推崇的。 最��我在朋友的介绍下也接触了几首受欢迎的古风歌曲,一些词句让我着实难以理解。 比如入句“霁月清风”,出句“烟雨朦胧”。韵是押上,既然都明月清风了又何来的烟雨朦胧? 又如一句“孤烟漫天狂沙”,漫天狂沙如何见到孤烟?为辞藻而堆砌,东拉西扯,不是在渐进式描述,根本看不出词作者想表达的主旨主题是什么。这种违反常规的逻辑性错误是眼下古风歌曲一贯的问题。 再看看同样是堆砌辞藻的骈文是怎么写的。如庾信《枯树赋》句“临风亭而鹤唳,对月峡而吟猿”。华亭唳鹤,月峡吟猿(详见上图典故出处《世说新语》),这种互文的句式都是在表达一个意思,都是羁旅的游子对故土对亲人的思念。 且对于声韵格律,骈骊的集大成作,王勃《滕王阁序》也做到了偏执的美学对衬。 如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山,越,悲,路,人,平仄平仄平); 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水,逢,是,乡,客,仄平仄平仄)”。 这就是骈骊的魅力,我来现写一句骈句: “新亭相泣,北固独吟” 入句是新亭对泣的典故,永嘉南渡士人在南京新亭北望江山,相拥泣泪。 出句则是指南宋辛弃疾在镇江北固山北望江山,所写下的《永遇乐》等名篇。 入出句都在表达一个意思,对江山沦陷的感伤与愤懑,这是可以相连而写的,起互文用。新亭对北固,相对独,泣对吟。亭泣,平仄;固吟,仄平。这就是骈句的要求。希望对大家的创作有所帮助。 #漢文 #文言 #文言文 #雅集 #批注 #讀書 #筆記 #駢文 #魏晋風流 #世說新語 #chinesehistory #chineseliterature #古風 #古風歌曲 #典故 #漢典 #chinesebook (在 Nanjing, China) https://www.instagram.com/p/Cn69FJVyTXR/?igshid=NGJjMDIxMWI=
0 notes
tdntop · 1 year
Text
都是入室施暴,有人被开除,有人降级了事,新中国岂能有“官当”
中华文化史五千年,儒家思想占据绝对统治地位的时间长达两千余年,在这两千年的时间里,儒家思想以其独有的阶级性、控制力和稳定性,为中华文明的绵延不断做出过伟大的贡献,这是值得传承和褒扬的。 但是,任何事物都是两方面的,一件事物,在具备很大益处的同时,往往也在你意料不到的地方展示它由来已久的弊端。“官当制度”就是这样一种由来已久的封建糟粕,它对于中华法系的害处,要远远大于它为中华文明所做的贡献,是对人人平等的天赋人权思想破坏力最大的一种制度。 什么是“官当制度”呢?它是指官员士大夫阶级可以用它的官职来抵消一部分犯罪罪行的制度,也就是说,官职越高,能够抵消的罪行就会越大,正所谓“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是也。 一、“官当制度”的简明历史。 首先要说明的是,在丑恶的封建旧社会,官员士大夫阶层与平民百姓从没有没有过法律上的基本平等,这也是为什么当年范进中举之后会变得如此疯狂的原因,因为只要考上了举人甚至进士,他就可以享受朝廷和官府给予的特权,有时候还真是可以为所欲为,个人认为,这也是封建王朝始终不能突破三百年这个时间限制的一大原因之一,因为为所欲为的封建官僚最终也会为自己的贪婪和腐败付出惨重的代价。 奴隶社会,官员阶层垄断法律,一般平民老百姓连法律是什么都不知道,那时候的法律其实是礼法合一的,所谓礼法,是礼在前、法在后,一切都是由官员阶层来自由裁量,老百姓和奴隶阶层只有听之任之的义务。我们前面所说的“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就是说的这时候。 封建社会,具体时间是春秋中后期,从郑国执政子产“铸刑书于大鼎”开始(把法律刻在大鼎上,供全国人民学习观看),中国正式进入了成文法时代,老百姓也终于有权利知道法律是个啥了。但是,说归说,做归做,封建社会的法律执行权力依然掌握在官僚士大夫手里,他们想怎么解释就怎么解释,老百姓是没有任何监督权的,那时候的法律完全是一种权力的附庸,执不执行就看官员个人的道德品质。 封建官僚既是法律的执行者,也是法律的制定者,为了保护自己的权力和权利,封建官僚群体出台了一项又一项严重有利于自身的制度,如他们采用了“议、请、减、赎、当、免”等一系列措施,使自己能够顺利减免处罚甚至直接逃避法律的追究。虽然他们也有“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宣言,但实际上,这只是一种掩人耳目的漂亮说辞,极少发挥作用。 我们开题所说的“官当制度”,就是封建社会时期,官僚阶层为维护自己权力和权利而制定的一种制度,是封建社会官吏法制特权的表现形式之一,它以允许官吏用官职爵位折抵惩罚为其内容。 “官当制度”的具体操作程序有点小复杂,我就不一一赘述了,反正大家只要知道,封建官员阶层是可以用官职来抵罪就行了,具体怎么做的,这种封建糟粕大家还是少学为好,以免影响我们对于法治建设的美好愿景。 宋朝是“官当制度”应用的巅峰时期,因为这个王朝士大夫可以与皇族共治天下,所以官员阶层更加的肆无忌惮起来。打个很简单的比方,范仲淹的千古名篇《岳阳楼记》里提到的滕子京,就是一个贪污了4800万元人民币的大贪官(16万贯,换算下来,大约等于现在的4800万元),最后居然只是贬谪到岳阳当官而已。(我提到的这个事情,具体请参考本人的作品《范仲淹的千古名篇〈岳阳楼记〉,一篇藏着北宋灭亡密码的文学经典》)。 二、“官当制度”和儒家糟粕。 中华文明的成型和发展,与儒家文化的博大精深是分不开的,儒家思想里那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担当精神,“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宏大志向,还有儒家思想里尊重历史、尊重古籍经典的特点,都为中华文明的绵延不断和稳定发展提供了最为坚定的思想基础。 但是,儒家思想里的糟粕也是不得不高度重视的,我们需要传承的是优秀的传统文化,而不是不分青红皂白全盘接收。像“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种破坏平等的糟粕思想,我们就应该大力批判。二十世纪初,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优秀中国人曾经掀起一股又一股批判儒家思想的思潮,这里确实存在比较极端的一些东西,但是话又说回来,那个之前的两千年,中华大地确实也遭受了儒家思想的无尽压迫,他们那样做也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手段。 “官当制度”的出现,本质上就是儒家死活不承认这个世界人人平等而导致的。儒家思想试图维持一种严苛的等级制度,要求必须遵循“上下尊卑”的等级制度,所谓的“亲亲尊尊”、“君君臣臣”就是这种思想最直接的展现。而我们现在要说的“官当制度”,实际上也是这种不平等思想的直接维护制度,它高度认可官员地位要高于平民百姓,法律在官员阶层的适用上,必须要明显区别于百姓,同样一个罪行,官员可能是降级了事,而平头老百姓可能要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 封建社会其实也有人意识到了这种制度的不公,有人曾意味深长地提出,“窃国者侯,窃钩者诛”,实际上就是说统治阶级和官僚犯罪依然可以为王侯,而老百姓要是偷了个铁钩,可能就要为此站上断头台,被拉到菜市口斩首才能在法律上赎清罪过。 中华文明曾经也有机会提早进入人人平等的社会,战国中晚期,倡导“刑无等级”的法家曾经一度站上国家文化统治的舞台中央,比如秦国名相商鞅、李斯等人都是法家代表人物,更早一些的郑国子产,也就是我们上面说的那个“铸刑书于大鼎”的人,也是法家的一个学者。当时法家在战国七雄中璀璨崛起,在各国呼吁以法治国,要求“法布于众”,“范天下不一而归于一”,即便是官员阶层,也不能够置身于法外。 可是,这样一种人人平等的法治社会,当时的中国人只享受了很短的一个时间,随着秦朝的灭亡和汉朝的建立,“清静无为”的黄老思想逐渐取代法家思想,成为国家治理的统治思想,到汉武帝时期,皇帝为了巩固权力,进行中央集权,凝聚人心一致对外,开始重用董仲舒,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治国思想,儒家以其高度贴合统治阶级意愿的特性,从此拉开了它一统华夏文化思想两千年的盛大序幕。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曙光,就这样被汉武帝和董仲舒联手扼杀在摇篮里。 三、“官当制度”给我们的启示。 马克思在《中国革命与欧洲革命》曾这样说:“就像皇帝通常被尊为全国的君父一样,皇帝的每一个官吏也都在他所管辖的地区内被看作是这种父权的代表。”而把这句话运用到实践中的最显著的一个表现形式,就是我们说的“官当制度”,皇帝是紫薇星君下凡,而朝廷百官到地方官吏则都是天上的大小星宿入凡尘,与平民百姓的出生都有着显著的区别,因此,在对规范人间的制度遵循上,皇权可以为所欲为,而官员权力则可以轻松逃脱监管。 中国人民也与这种不平等的制度进行过殊死搏斗,秦朝末年,陈胜吴广率众起义,他们的口号就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批判的就是诸如“官当制度”在内的一系列不平等制度,当然,陈胜吴广的格局还是比较低,他们推翻秦朝并不是为了打造一个平等的社会,而是要将自己推上“王侯将相”的位置,使自己也能够享受特权。 唐朝末年,大丈夫黄巢起义,他纵横大唐天下,据说曾屠戮了八百万人,一举将魏晋南北朝以来不断强化和巩固的门阀士族阶层杀了个干干净净,这里面,其实也有农民起义军对官员阶层享受诸多特权的一种极端不满。 宋朝是“官当制度”实施的巅峰,因此,文人笔下风华绝代的两宋,其实是农民起义最分散也最频繁的时期,宋仁宗赵祯在位的42年间,农民起义总计达到了近四十次之多,几乎是年均一次的规模,这还是北宋的盛世时期,其他时期的情况就可想而知了。 到了明清时期,“官当制度”逐渐走入了末世,起码在明清的法律当中,“官当”一词已经接近消失。这种情况的转变,要感谢明太祖朱元璋,这个起自微末的真正草根皇帝一心反对官僚特权,他颁布《大诰》,一举将全体官员纳入了法律监管之下,而且用重刑处置犯事官员,一度取得了较为良好的效果,只是,这种方式过于残酷(比如剥皮实草等等),也严重依赖于最高统治者个人的意愿。最终,随着朱元璋和他的追随者朱棣的离去,而成为一种虚置的体制,明朝中晚期,官员特权又重新回到了官僚阶层手中。 明清时期的努力最终失败,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世界并未到来,关键还在于统治思想依然是等级制度森严的儒家思想,“君臣父子”的观念还在,人们的潜在意识里,那种“官当制度”的劣根性还没有祛除。再一个就是,封建时代的人民追求平等的力量十分弱小,即便是他们用平等的口号夺得了天下,仍然无法避免自己走上前朝的老路。 官当制度是中华法系里最为糟粕的东西,没有之一。(本文由头条作者泊东原创)。 四、结语。 纵览数千年王朝史,我们这个国家和民族在不平等的观念和思想里已经被压迫得够久了,这种极端黑暗和落后的景象,直到1949年新中国的建立,才真正有了一个完美的答案,而这个答案的取得,是中国人经历了数千年的苦难才得来的,可谓来之不易,需要我们倍加珍惜。 在新中国,无论是官员,还是平民,我们都是一个又一个平等的主体,只有在职业和服务范围上的不同,绝对没有地位和等级上的区别,我们共用一部《宪法》,享有在一切法律面前平等的权利,即“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在这样一个平等的社会,无论是平民打人,还是官员打人,只要在影响程度和受害人受伤害程度上是一致的,就必然会受到相同的处罚,而那种非官员没打人被开除,官员打人则降级撤职了事的做法,本质上还是沿袭了“官当制度”这种封建糟粕思想,有时候也就不要怪社会大众大加鞭挞和批判了。 因为,为了构建这个来之不易的人人平等之社会,我们这个民族曾经奋斗了数千年之久,说尸骨枕藉、血流成河也不为过,不说远了,为了建立新中国,我们有多少革命先烈和志士仁人献出过宝贵的生命,你做过统计、有过了解吗?他们当时的追求,就在于我们今天的实现。 愿这世界人人平等,且一以贯之!与诸君共鉴。 同时入室行凶者,处罚应该适用同一把标尺和同一个法律。(本文由头条作者泊东原创)。 更精彩:点击我查看原文
0 notes
twqbttu · 2 years
Text
起源
中秋节的起源和月亮密不可分,中秋节是上古天象崇拜——敬月习俗的遗痕。在秋分时节,是古老的“祭月节”。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实际上是古时代我国一些地方古人对“月神”的一种崇拜活动。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秋分祭月”而来。在传统文化中,月亮和太阳一样,这两个交替出现的天体成了先民崇拜的对象。中秋节起源自古人对月亮的祭祀,是中华民族祭月习俗的遗存和衍生。中秋节是秋季时令习俗的综合,其所包含的节俗因素,大都有着古老的渊源。
发展
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祭月,在中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是古代中国一些地方古人对“月神”的一种崇拜活动。在二十四节气的秋分时节,是古老的“祭月节”。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秋分祭月”而来。在古代农耕社会,古人认为月亮的运行同农业生产和季节变化有很大关系,因此祭月就成了一项重要祭祀活动。祭月,作为民间做节的重要礼俗之一,逐渐演化为的赏月、颂月等活动。 [39-40] [49]
中秋节普及于汉代,汉代是中国南北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融合时期,各地文化上的交流使节俗融合传播。“中秋”一词现存文字记载最早见于汉代文献,成书于两汉之间的《周礼》(世传为周公旦所著,实际上成书于两汉之间)中说,先秦已有“中秋夜迎寒”、“中秋献良裘”、“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动。据记载,在汉代时,有在中秋或立秋之日敬老、养老,赐以雄粗饼的活动。晋时亦有出现中秋赏月之举的文字记载,不过不太普遍。晋之前中秋节在中国北方地区还不流行。 [38] [42] [51]
唐代时中秋风俗在中国北方地区已流行。在唐代中秋节成为了官方认定的全国性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赏月风俗在唐代的长安一带极盛,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并将中秋与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杨贵妃变月神、唐明皇游月宫等神话故事结合起,使之充满浪漫色彩,玩月之风方才大兴。唐代是传统节日习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时期,其主体部分传承至今。 [11] [36] [50]
北宋时期,正式定阴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文学作品中出现了“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节令食品。如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说:“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而且“弦重鼎沸,近内延居民,深夜逢闻笙芋之声,宛如云外。间里儿童,连宵婚戏;夜市骈阗,至于通晓”。 [1] [9]
明清时期,岁时节日中世俗的情趣愈益浓厚。 [44] 明清两朝的赏月活动,“其祭果饼必圆”,各家都要设“月光位”,在月出方向“向月供而拜”。陆启泓《北京岁华记》载:“中秋夜,人家各置月宫符象,符上免如人立;陈瓜果于庭,饼面绘月宫蟾免;男女肃拜烧香,旦而焚之。”《帝京景物略》中也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也。” [7] [10] [12]
发展至今,吃月饼已经是中国南北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月饼象征着大团圆,人们把它当作节日食品,用它祭月、赠送亲友。除月饼外,各种时令鲜果干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 [8] [13] [41] 中秋节时,云稀雾少,月光皎洁明亮,民间有赏月、祭月、吃月饼、吃甜薯、提灯笼、舞草龙、树中秋、砌宝塔等一系列的节庆活动。 [44]
节日别称编辑 播报
最初“祭月节”的节期是在干支历二十四节气“秋分”这天,后来才调至夏历(农历)八月十五。根据中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 [50]
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古时有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动,故称“月夕”或“祭月节”。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中秋节月亮圆满,家人团聚,出嫁的女儿回家团圆,因此又称“团圆节”、“女儿节”。在广府地区,中秋节俗称“月光诞”。仲秋时节各种瓜果成熟上市,因称“果子节”。侗族称为“南瓜节”,仫佬族称为“后生节”等。 [7] [15-16]
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关于“团圆节”的记载最早见于明代文学作品。《西湖游览志余》中说:“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也。” [7]
风俗习惯编辑 播报
传统活动
祭月(拜月)
祭月,在中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实际上是古人对“月神”的一种崇拜活动。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拜祭月神。自古以来,在广东部分地区,人们都有在中秋晚上拜祭月神(拜月娘、拜月光)的习俗。拜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在月下,将“月神”牌位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祈求福佑。祭月赏月,托月追思,表达了人们的美好祝愿。祭月作为中秋节重要的祭礼之一,从古代延续至今,逐渐演化为民间的赏月、颂月活动,同时也成为现代人渴望团聚、寄托对生活美好愿望的主要形态。 [8] [13]
燃灯
中秋之夜,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如今湖广一带仍有用瓦片叠塔于塔上燃灯的节俗。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节俗。近代中秋燃灯之俗更盛。今人周云锦、何湘妃《闲情试说时节事》一文说:“广东张灯最盛,各家于节前十几天,就用竹条扎灯笼。做果品、鸟兽、鱼虫形及‘庆贺中秋’等字样,上糊色纸绘各种颜色。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高竖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富贵之家所悬之灯,高可数丈,家人聚于灯下欢饮为乐,平常百姓则竖一旗杆,灯笼两个,也自取其乐。满城灯火不啻琉璃世界。”中秋燃灯之俗其规模似乎仅次于元宵灯节。 [17]
赏月
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据说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最圆最亮,所以从古至今都有饮宴赏月的习俗。古时候南北风俗各异,各地风俗不一,中秋赏月活动的文字记载出现在魏晋时期,但未成习。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 [18]
追月
所谓“追月”,即是过了农历八月十五,兴犹未尽,于是次日的晚上,不少人又邀约亲朋好友,继续赏月,名为“追月”。据清人陈子厚《岭南杂事钞》序云:“粤中好事者,于八月十六夜,集亲朋治酒肴赏月,谓之追月。” [19]
观潮
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赋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汉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明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和宋吴自牧《梦粱录》也有观潮记载。 [17]
猜谜
中秋月圆夜在公共场所挂着许多灯笼,人们都聚集在一起,猜灯笼身上写的谜语,因为是大多数年轻男女喜爱的活动,同时在这些活动上也传出爱情佳话,因此中秋猜灯谜也被衍生了一种男女相恋的形式。 [20]
吃月饼
月饼
月饼
月饼,又叫月团、丰收饼、宫饼、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供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一大象征。月饼象征着大团圆,人们把它当作节日食品,用它祭月、赠送亲友。发展至今,吃月饼已经是中国南北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中秋节这天人们都要吃月饼以示“团圆”。 [20-21]
吃甜薯
甜薯是中秋节传统食品,在中秋节赏月时,一些地方有吃甜薯的习俗。 [45]
赏桂花、饮桂花酒
人们经常在中秋时吃月饼赏桂花,食用桂花制作的各种食品,以糕点、糖果最为多见。
中秋之夜,仰望着月中丹桂,闻着阵阵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欢庆合家甜甜蜜蜜,已成为节日一种美的享受。到了现代,人们多是拿红酒代替。 [20] [22]
树中秋
竖中秋
竖中秋
在广东一些地方,中秋节有一种富有情趣的传统风俗,叫“树中秋”。树亦作竖,即将灯彩高竖起来之意,所以也叫“竖中秋”。小孩子们在家长协助下用竹纸扎成兔仔灯、杨桃灯或正方形的灯,横挂在短竿中,再竖起于高杆上,高举起来,彩光闪耀,为中秋再添一景。孩子们多互相比赛,看谁竖得高,竖得多,灯彩最精巧。入夜,满城灯火,如繁星点点,和天上明月争辉,以此庆贺中秋。 [19] [23]
耍禄仔
“耍禄仔”是过去中秋节十分流行的儿童游戏,以柚子壳刻通花,中可悬灯,儿童提着成群结队游乐,或提着各种动物、瓜果形状的灯色,沿街踏歌而行,一边唱着“耍禄歌”:“耍禄仔,耍禄儿,点明灯。识斯文者重斯文,天下读书为第一,莫谓文章无用处,古云一字值千金,自有书中出贵人……”儿童们在尽情游乐之后散去,各自回家吃月饼果品之类。 [19]
扎灯笼
古时在广东,中秋临近时,小孩子们在家长协助下,用竹纸扎成兔仔灯、杨桃灯或正方形的灯。此外,还有很多小朋友会用水果皮扎灯笼。另外,还有木瓜灯、香蕉灯等,最简便的是“柚皮灯”,几乎家家户户的小孩都能做。扎好的灯笼除了用来“树中秋”,更有情侣提着灯笼依偎赏月。 [19]
玩花灯古时在广东,中秋临近时,小孩子们在家长协助下,用竹纸扎成兔仔灯、杨桃灯或正方形的灯。此外,还有很多小朋友会用水果皮扎灯笼。另外,还有木瓜灯、香蕉灯等,最简便的是“柚皮灯”,几乎家家户户的小孩都能做。扎好的灯笼除了用来“树中秋”,更有情侣提着灯笼依偎赏月。古时在广东,中秋临近时,小孩子们在家长协助下,用竹纸扎成兔仔灯、杨桃灯或正方形的灯。此外,还有很多小朋友会用水果皮扎灯笼。另外,还有木瓜灯、香蕉灯等,最简便的是“柚皮灯”,几乎家家户户的小孩都能做。扎好的灯笼除了用来“树中秋”,更有情侣提着灯笼依偎赏月。古时在广东,中秋临近时,小孩子们在家长协助下,用竹纸扎成兔仔灯、杨桃灯或正方形的灯。此外,还有很多小朋友会用水果皮扎灯笼。另外,还有木瓜灯、香蕉灯等,最简便的是“柚皮灯”,几乎家家户户的小孩都能做
0 notes
benbenlang1 · 2 years
Text
晋剧《大登殿|算粮登殿·算粮》二爹娘且莫要吵吵嚷嚷伴奏--李风云
晋剧《大登殿|算粮登殿·算粮》二爹娘且莫要吵吵嚷嚷伴奏–李风云
https://www.99banzou.com/product/1175466.html 二爹娘且莫要吵吵嚷嚷儿也有不孝语诉说端详当年彩楼选夫郎都是爹爹你作主张你见那平贵是花儿样反悔前言昧心肠席棚赶走薛平贵立逼孩儿另配才郎孩儿我不从父不让你那时全不念父女情长为此事也曾三击掌儿甘愿寒窑受凄凉我夫妻虽贫穷甘苦共享我夫妻虽贫穷患难同当儿在寒窑受冻馁未要过相府的半升粮苦日月儿也能妇随夫唱常言道人穷志气强平贵降了红鬃马御封先行征西凉最可恨魏虎二姐丈屡次暗算把他伤平郎夫舍生忘死在疆场上魏虎贼冒功领赏昧军粮十八载你不管儿寒窑无粮饷十八载你任凭魏虎阵前害忠良今日拜寿华堂上见面就逼儿另配郎通道说忘却了当年击掌人各有志何相强
View On WordPress
0 notes
bigbadredpanda · 3 years
Note
I just glossed over the whole argument and focused on the potato part so I apologize if I get anything wrong
Hello 👋🏼 I just came across something in Twitter that peaked my interest, but had no way of verifying whether it was true or not since I’ve never read the original MDZS in it’s Chinese version so I’d like to ask for your help if it’s alright
Was there ever a mention of potatoes in the MDZS novel in China? Particularly during the Burial Mounds settlement period with Wei Wuxian and the Wen refugees?
Person A said that the mention of potatoes in MDZS is a historical inaccuracy in MXTX’s part in the book. There were others who stated that the mention of potatoes was in CQL and that: (1.) it was a different vegetable in the book, (2.) there was no mention of potatoes in the novel, or a (3.) possible mistranslation
(2/2) I’m only curious about the potatoes— I honestly thought that Wei Wuxian was talking about wanting to plant chilis or some spices rather than potatoes but maybe I remembered wrong Regarding what OP said, I don’t think there’s anything wrong if MDZS had potatoes in them— historical inaccuracy does not mean that it’s alright to disregard and disrespect the fact that the foundations of MDZS are grounded on China’s culture and history though
Hi! Huh, I have not seen this potato debate but then again I do not keep my eyes peeled for fandom discourse as I have other fish to fry.
I can certainly confirm that potatoes are mentioned in the novel. In chapter 73, Wei Wuxian wishes to plant potatoes (土豆 tǔdòu) in Burial Mounds but Wen Qing points out that radishes (萝卜 luóbo) are easier to grow.
As for the supposed historical "mistakes", well, I'll just rehash what MXTX already said in her postscript of MDZS about her story being a deliberate mash of various elements from different eras:
架空文有一个好处就是不用太考据,一些习俗也可以乱改。本文大体风俗从魏晋南北朝和唐代那一块,少有椅子,说“坐”通常是指跪坐,礼服是唐巾和圆领袍。但是明朝才有的辣椒和苹果出现了,始于宋代的义庄出现了,建筑上的“重檐歇山顶”是清代叫法,某些词汇和引用的诗句更是穿越。还提前到十五岁就取字。总之就是作者把所有喜欢的古代元素都糅在一锅里炖了,无严谨可言。所以,随便吧,看看人物和故事就算了。
One good thing about writing alternate history is that it does not require too much research, some customs can be altered at will. Most of the customs in the text come from the time periods of the Wei, Jin, Northern, Southern and Tang dynasties [~220-907]. There were few chairs and "sitting" usually referred to a kneeling position, the attire was composed of a Tang cap and a round collar robe. However chillies and apples did not arrive until the Ming dynasty [1368-1644], coffin homes emerged with the Song dynasty [960-1279], buildings with hip-and-gable roofs are mentioned during the Qing dynasty [1644-1911] and some expressions and poem references are even more anachronic. The age at which one gets a courtesy name was also advanced to 15 years old [instead of 20]. In a word, the author mixed all her favourite elements of ancient history in a stewing pot with no rigour whatsoever. So just read for the characters and the story and leave it at that.
While it's true that the international fandom can not see the "alternate history" tag on the original novel page and that it's the first foray for many people into Chinese fiction, it's highly disingenuous to level accusations of historical inaccuracy against an author who made no claim to write a faithful account of history and who wrote instead a xianxia novel, a fantasy genre reliant on Chinese cultural concepts with its own specifications and tropes. Conversely, I haven't seen people being up in arms when a Western story in a generic medieval setting contained factual errors. It seems to me that some people with a chip on their shoulder just want to drive a wedge between the fandom.
84 notes · View notes
anhyan · 3 years
Text
吳越���極-太祖練將修心的秘傳功夫
作者:anhyan(来自豆瓣)
来源:https://www.douban.com/note/789966463/
中华太极拳申遗成功刚过两周,听到周围有不少人想把陈家老祖包装成七天创造世界的武功上帝,实在让人啼笑皆非。从申遗文本对太极拳的定义可知陈氏太极拳是传承有序的,并不是陈家老祖的凭空创造:“太极拳是基于阴阳循环、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和养生观念,以中正圆活为运动特征的传统体育实践项目”。
迄今为止华人武术界的共识是,清初的陈家拳传承自戚家拳,明中的戚家拳传承自赵家拳,宋初的赵家拳则脱胎于大唐风靡天下的道家太极功夫,這就是中华太极拳的千年传承轨迹。由此可见,大唐盛世的道家太极功夫是源,陈氏太极拳是流,而吴越太极则是功夫源流的中流砥柱,是吴越太祖练将修心的秘传功夫。
公元974年,宋太祖封吴越王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合兵围剿後唐,李後主的30万兵马遂即化为乌有,公元975年李煜拖儿带女被软禁于宋京汴梁。唇亡齿寒,吴越王虽家大业大,其治下共13州86县55万户,富甲天下。然而,钱弘俶的区区十万兵马,在赵匡胤的百万虎狼之师面前,恐怕难建自卫反击保境安民之功。
为了吴越苍生百姓免遭生灵涂炭,公元976年吴越王决定易帜归顺,赴汴梁觐见宋太祖。赵匡胤封钱弘俶的孙夫人为王妃,并准许吴越王佩剑上殿。尔後,宋太祖备厚礼送吴越王回,其中一个宝盒嘱其到家後再打开。吴越王归国後打开一看,原来是宋朝文武大臣上奏赵匡胤杀钱弘俶的奏折,吴越王感慨宋太祖仁义。
公元978年赵匡义继位後,即诏吴越王入汴京,遂软禁其十年之久。赵匡义把自己的亲哥都毒死了篡位,为何让吴越王苟延残喘整整十年,其中的奥秘历代正史野史均语焉不详。而钱氏家谱却透露了关键消息,原来弘俶公在汴京教大宋的文臣武将吴越太极呢。這吴越太祖练将修心的秘传功夫,彼时却救了吴越王一命。
李唐一代自认是道家祖师老子的後裔,于是,竭力扶持和崇奉道教,使之成为中华传统三教之首。大唐贞观年间,天下大旱,飞蝗遍地,唐太宗诏告于天下名山大川,俱未感应,而武当节度使姚简奉旨在武当山祷雨而应,天下遂风调雨顺,太宗皇帝在武当山敕建五龙祠以赀还愿,尔後,武当山被忝列为道教的第九福地。
道家的太极功夫,进可为练将修心的内丹,退可作练兵格斗的拳术。李唐马上得天下深感于太极功夫的神通,认祖归宗奉道家祖师为先考。有唐一代的道家大德如云,姚简、孙思邈、陶幼安、��洞宾等,都曾驻足武当传承太极功夫,因其普遍遵循师徒相传的道家规矩,导致武当太极直到元末明初的张三丰都不曾留下谱纪。
戚继光(1528-1588)字元敬,号南塘、孟诸,山东登州(蓬莱市)人,祖籍濠州定远(安徽定远县)明朝抗倭名将,杰出的军事理论家。戚将军开创了用太极功夫的双向实践以著书立说的先河,《纪效新书》的拳经捷要篇,简明扼要记录了太极功夫退而作练兵格斗拳术的实践,图文并茂的刊出了戚家拳三十二势拳谱。
在戚家拳经谱《纪效新书-拳经捷要》出版四百年之後,陈家拳十七世传人陈发科(1887-1957)出版了《陈氏太极拳图说》,对照一下可知,其中29势完全一致。值得注意的是,戚家拳谱的32势是不重复的实数势,而陈家拳谱的72势和85势都是有重复的虚数势。所以,29势的雷同成为陈家拳传承自戚家拳的铁证。
作为太极功夫双向实践的另一端,向上进化为练将修心的内丹,在《纪效新书》的练将篇中有所阐述。修心的传统从魏晋南北朝以降主要是静坐修观,然而,打坐冥想往往容易走火入魔,出现严重的精神障碍。所以,唐中发明了动舞修心的太极功夫,這就是道家的内丹运动,而吴越太极就是吴越太祖实践其中的一个流派。
附上戚家拳图文并茂的经谱,以窥這脉口耳相传的秘密功夫于一斑。其中,第一势懒扎衣,清初变为懒擦衣,民初又变为揽雀尾,其吴语和闽语方言的印记昭然若揭,而戚家拳的传承区域主要就是在戚家军驻守的江浙闽地区。也许,仅从戚家拳三十二势演变成中华太极各路名相之中,即可寻访其传承路径于柳暗花明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戚继光《纪效新书-拳经捷要篇》
拳法似无预於大战之技,然活动手足,惯勤肢体,此为初学入艺之门也。故存於后,以备一家。
古今拳家,宋太祖有三十二势长拳,...... 若以各家拳法兼而习之,...... 此谓上下周旋,无有不胜。其拳也,为武艺之源。今绘之以势,注之以诀,以启後学。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2 notes · View notes
emailnowcc · 3 years
Text
活在当下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下看你。你羡慕别人的生活,生活在别处的人在羡慕你。”
  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当下。
  然而有太多太多的人,感叹现实的无为也好,悲叹命运的不公也罢,总有一颗身在此地想别处的挣扎的心。
  当你困厄的时候,你是否想过,回到晋代,去追随陶渊明,和他一起隐居,一起闲云野鹤。
  是啊,陶渊明归隐田园,品乡间淡酒,观风中寒菊,活得多么潇洒自在!然而,你是否感受到他内心的无奈?他也有济世的抱负,却无从施展,在那个黑暗的时代容不下这一铮铮的魏晋风骨,于是他在无尽的无奈中选择出世,他的无奈,他的焦灼,他的伤痛,你懂吗?
  是啊,你未曾看到,你只顾嗅五柳先生舍前寒菊的芬芳,你只顾陶醉于南山的山水,于是你羡慕他所处的时代,羡慕他们的生命,同时抱怨自己生不逢时,埋怨自己生命的焦灼与劳累。你何时才懂得正视现在所拥有的幸福呢?
  当你郁闷的时候,你是否想过,回到宋代,去拜访苏东坡,和他一起且行且吟,竹杖芒鞋走天涯。
  是啊,苏东坡乐游赤壁,醉饮山林,写下光照千秋的激昂文字。然而,你是否看到他内心的累累伤痕?作为一个人,他肩负着出将入相,封妻荫子的期许,却接连惨遭贬谪。他的不平,他的郁闷,他的痛苦,他的无奈,你看到了吗?
  是啊,你把苏轼生命中的伤痛忽略了,只看到他的光环,看到世人对他的敬重与赞扬,于是羡慕他的生命,于是恨自己生命的苍白乏味。你何时才懂得正视目前的自己。
  还是活在当下吧!
3 notes · View notes
zhangdaozhen-blog · 3 years
Text
與世無爭話八大
陈鼎《八大山人传》
陈鼎,字定九,明末清初,江苏江阴人,《留溪外传》等,文中颠同癫。
八大山人,明宁藩宗室。号人屋者,广厦万间之意也。性孤介,颖异绝伦。八岁即能诗,善书法,工篆刻,尤精绘事。尝写菡萏一枝,半开池中,败叶离披,横斜水面,生意勃然;张堂中,如清风徐来,香气当满室。又画龙,丈幅蜿蜒升降,欲飞欲动;若使叶公见之,亦不必大惊走也。善诙谐,喜议论,娓娓不倦,常倾倒四座。父某,亦工书画,名噪江右,然喑哑不能言。
甲申国亡,父随卒。人屋承父志,亦喑哑。左右承事者,皆语以目。合则颔之,否则摇头。对宾客寒暄以手,听人言古今事,心会处,则哑然笑。如是十余年,遂弃家为僧,自号曰:雪个。未几病颠,初则伏地呜咽,已而仰天大笑,笑已,忽徒跔jū踊跃, 叫号痛哭;或鼓腹高歌,或混舞于市,一日之间,颠态百出。市人恶其扰,醉之酒,则颠止。岁余,病间,更号曰:个山。既而自摩其顶曰:“吾为僧��,何不以驴名?”遂更号曰“个山驴”。
数年,妻子俱死。或谓之曰:“斩先人祀,非所以为人后也,子无畏乎?”个山驴遂慨然蓄发谋妻子,号“八大山人”。其言曰:“八大者,四方四隅,皆我为大,而无大于我也”。
山人既嗜酒,无他好。人爱其笔墨,多置酒招之,预设墨汁数升、纸若干幅于座右。醉后见之,则欣然泼墨广幅间,或洒以敝帚,涂以败冠,盈纸肮脏,不可以目。然后捉笔渲染,或成山林,或成丘壑,花鸟竹石,无不入妙。如爱书,则攘臂搦管,狂叫大呼,洋洋洒洒,数十幅立就。醒时,欲求其片纸只字不可得,虽陈黄金百镒于前,勿顾也。其颠如此。
外史氏曰:山人果颠也乎哉?何其笔墨雄豪也?余尝阅山人诗画,大有唐宋人气魄。至于书法,则胎骨于晋魏矣。问其乡人,皆曰:得之醉后。呜呼!其醉可及也,其颠不可及也。
八大山人像和題跋
个山小像  黄安平1674年绘 纸本墨笔   纵97厘米、横60.5厘米   印:个山、雪个、释传綮印、刃庵、怀古堂、耕香、掣颠
题跋:
个山小像。甲寅蒲节后二日,遇老友黄安平,为余写此,时年四十有九。
生在曹洞临济有,穿过临济曹洞有。洞曹、临济两俱非,羸羸léi然若丧家之狗。还识得此人么?罗汉道:底□个山自题。
雪峰从来,疑个布衲,当生不生,是杀不杀,至今道绝韶阳,何异石头路滑。这梢郎子,汝未遇人时,没傝tà tàn。
没毛驴,初生兔。剺lí破面门,手足无措。莫是悲他世上人,到头不识来时路。今朝且喜当行, 穿过葛藤露布。咄!戊午中秋自题。
黄檗慈悲且带嗔,云居恶辣翻成喜。李公天上石麒麟,何曾邈得到你?若不得个破笠头遮却丛林,一时嗔喜何能已□中秋后二日又题。
“个个无多独大。美事抛,名理唾。白刃颜庵,红尘粉剉,清胜辋川王,韵过鉴湖贺。人在北斗藏身,手挽南箕作簸。冬离寒□矣夏离炎,大莫载兮小莫破。”此赞系高安刘恸城贻余者,容安老人复书于新吴之狮山,屈指丁甲八年耳。两公皆已去世,独馀凉笠老僧逍遥林下,临流写照,为之慨然。个山之庵传綮又识。
个山綮公,豫章王孙贞吉先生四世孙也,少为进士业,试辄冠其侪偶,里中耆硕,莫不噪然称之。戊子现比丘身。癸巳遂得正法于吾师耕庵老人,诸方藉藉,又以为博山有□矣。间以其绪馀,为书□画若诗,奇情逸韵,拔立尘表。予常谓个山子每事取法古人,而事事不为古人所缚,海内诸鉴家亦既异喙同声矣。丁巳秋,携小影重访菊庄,语予曰:“兄此后直以贯休、齐己目我矣!”咦!栽田博饭,火种刀耕,有先德钁头边事,在翁里何曾失却□?予且喜圜悟老汉脚跟点地矣。鹿同法弟饶宇朴题并书。
八大山人的意象艺术
八大山人所画的花鸟写意画是不以单纯的客观再现为目的,而是重在表达艺术家主观的精神世界,其中包括艺术家的感受、情感、观念和审美理想等。为此,以八大山人为代表的意象艺术家们常常采用变形、夸张、重组等艺术手段塑造形��。这种特点就使意象艺术成为一种介于抽象艺术与具象艺术之间的综合的艺术类别。因此,八大山人区区数笔把花鸟动物的动态和特征表达的十分生动传神,再加上他独具个性和功力的书法篆刻,使得整个画面相得益彰,正如白石老人的名言“笔愈简而气愈壮”。
墨荷图 清 朱耷 纸本 183.9x91.8厘米  安徽省博物馆藏
八大山人为代表的艺术作品不仅可以再现客观世界而且更可以表现艺术家的个人情感、观念、意识。人们把艺术家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到更加突出的地位,在这种主观能动性被强调到至高无上的地位的时候,就为八大山人为代表的写意画家自由的表现打开了方便之门,就产生了经过艺术家主观意识改造的各种各样的与现实世界不同的艺术形象。艺术家的感受和所要表的意图越独特、强烈、其创作形象艺术形象越是与众不同。
八大山人在用笔用墨上的功夫极深,他的用笔由方硬变圆润,饱和墨汁与运笔的方法相结合,一下笔就给人以浑厚丰富之感。他是第一个充分主动利用生宣纸特性以加强艺术表现力的画家。生宣纸的吸水能力强,容易使墨汁扩散,他利用宣纸“发墨”刻画鸟类羽毛松软蓬松的质感,不但为水墨写意画开辟了一个广阔的前景,而且也创造了人们对水墨写意画的新观念,其功不朽。
康熙三十三年所作《花鸟山水册》(上海博物馆藏)是八大山人写意花鸟运笔、运墨的杰作。
鸡谈虎亦谈,德大乃食牛。芥羽唤童仆,归放南山头”。八大山人题。
“芥羽”指:角斗的鸡。出自汉  东汉建安七子之一的应瑒 [yáng]《斗鸡》诗:
戚戚怀不乐。无以释劳勤。
兄弟游戏场。命驾迎众宾。
二部分曹伍。群鸡焕以陈。
双距解长绁。飞踊超敌伦。
芥羽张金距。连战何缤纷。
从朝至日夕。胜负尚未分。
专场驱众敌。刚捷逸等羣。
四坐同休赞。宾主怀悦欣。
博奕非不乐。此戏世所珍。
康熙三十三年所作《花鸟山水册》(上海博物馆藏),第一幅仅画一只雏鸡。小鸡置于画面中右偏下,这一位置的重心,将画面分割成四大块空间,每块空间的大小都不一样,平衡而有变化。由于小鸡头部方向朝左,故题诗在右第二大块空间中,使空荡的背景顿时活跃起来,视觉上起到突破平衡和内容丰富的作用。小鸡的刻画生动传神,动态像小孩刚学走路,蹒跚得十分可爱。瞪着大眼注视警惕,特别是眼后加三撇,像电波一样,好似前方有声响传来,使小鸡心惊胆怯。正如韩愈的《斗鸡》联描绘的:大鸡昂然来,小鸡竦而待。写意不是艺术家客观描摹现实形象,而是“意中”的形象。是由艺术家的感觉、想象和表现意图所呈现出来的形象。是一种艺术家按着“我”的感觉到的艺术形象来表现世界的角度,一种从八大山人为代表的艺术家们根据“我想”表现出的意图的角度。由艺术家根据“我想”表达的意图表现出来的意象表现性美术作品,则是以意象性的或象征的主观形象展开的综合的多维时空的关系,或者说是超现实的。
荷凫图轴  清 朱耷纸本 115.0X48.5厘米
那八大山人写意式的“白眼”的形象,就来自于艺术家的主观想象,表达艺术家的明确意图。在写意画中,其时空的形象都是意象性的和主观的,无论是否给人真实的感觉,写意更倾向于心理真实而不是眼见的真实的传达,也许丑陋、怪异,但在艺术上却更集中、更典型,因而形成他突出的长处,超越了具象写实在形象上和时空上的限制,延伸了人们对实物和现实的认识,和全面、宏观的把握。八大山人创作为代表的的写意形象更为本质的解释了世界的真实,所以是最真实的艺术。艺术家的主观能动性在写意创作中发挥了决定作用,使人们感到现实中无法呈现和表达的事物,所以这涉及到艺术家的主观表达观念。
《鹌鹑图》题记:“六月鹌鹑何处家,天津桥上小儿夸,一金且作千金事,传道来春对菜花。”鹌鹑是八大山人身着衲衣的自比。诗中描写八大山人出家后滇沛流离、潦倒的被嘲笑讥讽的生活。八大山人画的鹌鹑,可以让人联想到他自己的悲惨经历,而“白眼”也能看出他那种不屈的人生态度。
八大山人的“不语禅”
“浮沉世事沧桑里,尽在枯僧不语禅。”是江西临川知县胡亦堂评价八大山人的诗句,指出了他的诗、书、画创作奉行以南禅为核心的艺术思想。
《水仙》八大山人 纸本  大英博物馆
清《西江志》载熊一啸《次韵八大山人》:高士南州邈,东湖烟雨寒。伊人千载后,秋水一编看。把卷吟诗好,闻名见面难。相期拾瑶草,长啸碧云端。
八大山人一生所画的《水仙》有多幅,从早年远遁山林到晚年青云圃道院隐居,水仙一直是他喜欢画的题材,他的水仙极有特色在造型、风味、笔墨方面与历代此类作品都有不同,在清丽出尘之外又多了一些神秘的意味,从造型上看,其水仙之作具有相对固定的表现,他不是为水仙花丛写形,仅取一枝,单茎直指,分而为数片,以重墨勾勒,干墨皴擦,以见相悖之势,花叶盘旋向上微妙的展开,轻轻托起或含苞待放或奇花初发的水仙花朵。
花与叶参差呼应如沐微风,婆娑间如有笑意,参差错落如同手型似在为众生指路,这正是“拈花微笑”的禅机,八大山人觉悟水仙,画之示世。水仙无语,花自解说,心自契会。从南禅而出的八大山人终身奉行“不语禅”不加分辩解说,无劳于世,让所画的“圣凡无二心”的“草莱”等艺术形象说这世界的高深并将其贯彻于自己的艺术中,形成八大山人艺术中极有思智的部分。
清朱耷焦石芙蓉图纸本轴
八大山人的“哑与癫”
1679年《腊月二十六夜偶于棋局中得雪公开口》:有小引,雪个游东湖多宝诸庵后,默默不语,入署旬余引之使言点头而已,是夜,不觉发声。故有作此:
多事憎尘鞅,无言敬法华。高僧能见性,开口坠天花。隐坐棋当局,藏锋印画沙。青莲谁咒得,阿堵视三車。
一子系输赢,归宗大发声。弄拳疏有会,拄杖得无生。六出嫌多见,三缄不太情。广长舌自在,道腊即年庚。
这是八大山人哑疾的唯一直接记载。1679年到临川寄居知县胡亦堂官署初而能言,夏秋之际便“哑于言”。
临川知县胡亦堂女婿裘琏作于康熙十八年(1679)夏天的《释超则诗序》记载了55岁的八大山人病癫原文 :“又二三年,予再游临川, 闻雪个病颠, 归老奉新。予疑其有托而云然。”
邵常蘅《八大山人传》记载1680年八大山人临川寄居胡亦堂衙署内病癫发作原文“:住山二十年,从学者常百余人。临川令胡君亦堂闻其名,延之官舍。年余,竟忽忽不自得,遂发狂疾,忽大笑、忽痛哭竟日。一夕,裂其浮屠服,焚之,走还会城。独自徜徉市肆间,常戴布帽,曳长领袍,履穿踵决,拂袖翩跹行。市中儿随观哗笑,人莫识也。其侄某识之,留止其家。久之,疾良已。”
有学者认为八大山人1679到1680年的哑与癫与当时的时局有关,八大山人以此作为归隐的理由,也有学者认为八大山人受到南禅普化“彻瘋彻癫、无圣无凡”的观念有关,“哑与癫”正是他受到此观念影响的体现。
鳜鱼
清朱耷
到此偏怜憔悴人,
缘何花下两三旬。
定昆明在鱼儿放,
木芍药开金马春。
甲戌年1694年八月廿六日画并题 八大山人
这幅《鳜鱼图》是诗、书、画、印相结合的文人画典型作品,是八大山人的代表作。“鳜鱼、定昆明、金马春”暗指云南的反清复明的藩王吴三桂的失败,给八大山人精神上带来极大的痛苦与打击。以“憔悴人”自居,只有小小的鳜鱼哀怜理解他复杂的心绪。
鳜鱼
清朱耷
到此偏怜憔悴人,
缘何花下两三旬。
定昆明在鱼儿放,
木芍药开金马春。
甲戌年1694年八月廿六日画并题 八大山人
《鳜鱼图》和题词的多次出现也说明八大山人是长期的处于追念故国的孤寂、哀伤的心绪中不能释怀。多幅《鳜鱼图》全幅只着一游鱼,水墨勾勒,脊以淡墨晕染,似乎空游无所可依,完美地体现了中国画中以空灵、含蓄、减省为最高审美的艺术法则,心语尽出其白眼,将心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八大山人的“孤”
八大山人的艺术有强烈的孤独感也妙在“孤”,以精纯的技法为基础,以智慧的哲学来作画,以绘画语言表现对宇宙、人生乃至历史的思考。由于传统文人“慎独”哲学的影响,中国传统艺术长期以来将“孤”作为崇高的境界。“孤”在中国的艺术中具有丰富的内容,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是孤独无依,这是就感受而言:1、是为群所弃;2、是主动挣脱群,强调脱离群体之后的孤独感受。
二、是孤迥特立,这是就超越情怀而言,强调超群、脱略凡俗、独守真正。
三、是一意孤往,这是就人格理想而言,虽然孤独无依、孤危伴随,但具有独立大雄风的精神。如国画中孤峰高峻、孤鸟、冷月孤悬等内容。
由于家国之变八大山人长期处于孤独无依的状态,家学中独立高蹈的精神的影像,及南禅独立高标的精神在八大山人的艺术生涯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八大山人是以“孤”见称的艺术家,并不是孤独无依或鹤立,而是将孤的体验上升到对人的存在及命运的思考,由个体存在的感叹发为人类存在的玄思。八大山人艺术的孤独精神有深邃的智慧是中国传统艺术中最为闪光的部分之一。孤独是理解八大山人艺术的重要径路也是他有关艺术和人生价值思考的重要方面。八大山人绘画中孤独的意识、孤危的精神、孤往的情怀表现于其诗、书、画、印中,彰显对人的生命尊严凛然不可侵犯的气度。
1692年所作的《孤鸟图轴》孤枝、孤鸟、单肢独立,画家描述世界的孤独、空空如也、不屈幽厥冷意。画虽简单却蕴含着八大山人孤独的智慧,取材源于曹丕的“人生居天壤间,忽如飞鸟栖枯枝。”的诗句。在无限的时空中人好似孤独的鸟,一个短暂栖息而瞬间消失的鸟,人的生命过程乃是孤独者的短暂栖居,展现八大山人对其孤独命运的思考,他认为生命是一次孤独旅行无所依靠是人的本来命运,无所瞻济是还归于人的本然相的唯一途径。八大山人的孤独首先体现在不染,有《题画山水》诗道:“去往天下河山,仅供当时浏览。世界八万四千,究竟瞻顾碍眼。世界在“染”中失去本相,八大山人独钟孤独斩断牵连,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与世界作心灵的对话。
因此,“上孤峰顶,过独木桥、唯我独尊、唯我独大”强调 “ 无所依傍,无所瞻惜、维持生命尊严的存在哲理、表现生命的张力、理想、���望”是八大山人绘画的境界追求和重要的绘画题材,是对人的生命尊严的礼赞。孤独没有给八大山人带来精神的压抑反而给他带来了闲适和从容感到挣脱一切羁绊的怡然,充满生命的希望。
八大山人《鹿图题诗》
呼牛呼马都不应,或群或友或无踪。
攫jué身为谢中原逐,渺在商山第一峰。
幕雾蒸霞紫晕香,托根高谢一鑱chán长。
灵苗不果豺狼腹,留与春麋作困粮。
餐芝可饱宁餐菊,豢鹿能驯胜豢huàn龙。
泼墨聊为先取胜,仙源他日解相逢。
墨渖淋漓亦快哉,图来都是小二村。
若然甪里山中得,会向蒙庄枕上来。
蒙茸不似春蒸菌,跳掷宁烦梦掩蕉。
曾在名山深处见,南衡高岱北中条。
饮露未须松作盖,临风只许鹤为群。
亦知不是坳ào堂物,为爱清姿写赠君。
这首诗是八大山人一生的陈词在孤独中写出生命的新生,在他的孤独中没有绝望、哀怜、没有脆弱无助,八大山人的孤独是超越一切的孤独,是他脱略一切束缚的高蹈,是凛然不可犯的生命尊严的呈现。
治印:
清·黄安平所绘八大山人《个山小像》于1954年在奉新县奉先寺内发现,是研究八大山人生平的重要文献,上有八大山人的题跋,题跋为:“个山小像。甲寅蒲节后二天,遇老友黄安平,为余写此。时年四十有九。”
1644年甲申之变,八大山人先进入新建红崖,后遁入进贤、奉新山中。由于逐渐衰老而在49岁就已经牙齿脱落。从黄安平为画的八大山人的《个山小像》中可以看出他已经双唇紧闭、两颊深陷,以及清瘦的双手等情况,犹如一位老年人。1681年八大山人就对自己牙齿脱落造成的似哭似笑的难看尴尬的境遇进行揶揄,治印“口如扁担”紧接着又对自己牙齿脱落带来的痛苦发出无奈的感叹,治印“其喙力之疾与”。
继而又对自己牙齿掉落的形象进行诙谐的嘲讽,治印“八大山人”两枚。从八大山人一连贯对自己的口齿形状及其痛苦与难堪所进行的描写举动来看,八大山人治印的“口如扁担”到“八大山人”其目的不在于口吃、落齿而是对年龄增长所带来的身体衰朽再不能有匡扶之力痛苦发出的感慨。
行书五言联  清 朱耷
判断八大山人作品的真伪:
我们无法单凭一个因素来判断真伪,当中还牵涉到相当的主观判断。研究作品的历史是一个不错的出发点:作品上有没有藏家钤印。可以确定画作以往的藏家。画作有没有相关的著作或展出史。所用的画纸、水墨、墨色和印泥,应与艺术家所属的时代和地点吻合。作品的构图、主题与画风,亦应与艺术家其他已被鉴定为真的作品风格一致。仔细查看钤印。八大山人曾用过许多钤印,而相信为真品的印款亦已刊载于文献之中。可多加留意钤印的整体大小、字体结构,还有每个钤印线条之间的空隙。另外亦要检查落款:八大山人曾在画作和书法作品题上不同独特风格的落款。要留意画作的笔触,这是分析书画作品过程中最主观的一环,传统上亦是最为关键。作品的笔触应与艺术家同期作品拥有相近的结构、力度和神韵。
石涛对八大山人书法、画法、审美的评价: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石涛在《大涤草堂图》题诗中评价八大山人的书法和画法、审美:
西江山人称八大,往往游戏笔墨外。
心奇迹奇放浪观,笔欹墨舞真三昧。
有时对客发痴颠,佯狂诗酒呼青天。
须臾大醉草千纸,书法画法前人前。
眼高百代古无比,旁人赞美公不喜。
胡然突就特丫叉,抹之大笑曰小技。
四方知交皆问予,廿年迹踪那得知?
程子抱犊问予道,雪个当年即是伊。
公皆与我同时病,刚出世时天地震。
八大无家还是家,清湘四海空霜鬓。
公时问我客邗江,临溪新构大涤堂。
寄来巨幅真堪涤,炎蒸六月飞秋霜。
老人知意何堪涤,言犹在耳尘沙历。
一念万年鸣指间,洗空世界听霹雳。
题家八大寄予大涤堂图。时戊寅夏五月,清湘膏育子济。
这首诗是八大山人对一生命运、书法、画法、艺术造诣的评价。在岁月蹉跎中,坐视陆沉,不能匡扶山河,只能用涂鸦度日而聊以自娱。尽管他的成就世人瞩目,然而对他而言这又算什么。正是有感于此,有悟于此,有恨于此,八大山人才以各种艺术表现来嘲弄与戏虐自己,才以“小技”评价自己的作品。八大山人在艺术上更追求自我意象和价值的实现,这是他艺术和现实碰撞迸射出来的火花,是泪花奔涌和情感的凝结,才使这一“小技”,不但超越了前人,也超越了他的时代。
参考八大山人篆刻传记等特此说明并鸣谢
3 notes · View notes
cnbnews · 3 years
Link
Tumblr media
立冬(pixabay)
【希望之声2020年11月7日】(编辑:李智)立冬,十月节。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水始冰。水面初凝,未至于坚也。地始冻。土气凝寒,未至于拆。
立冬是黄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其确定的依据是以太阳到达黄经225度为准。斗指西北为立冬,太阳黄经为225°,于公历11月7-8日之间交节。立冬是季节类节气,立冬表示冬季自此开始。立冬过后,日照时间将继续缩短,正午太阳高度继续降低。立冬,在古代社会是民间“四时八节”之一,人们一般都要举行祭祀活动。立冬不仅是冬季的第一个季节,古时在中国的很多地方也被当做重要的节日来庆祝。
立冬不仅是收获祭祀与丰年宴会隆重举行的时间,也是寒风乍起的季节。有“十月朔”、“秦岁首”、“寒衣节”、“丰收节”等习俗活动。此时,在北方,正是“水结冰,地始冻”的孟冬之月,在南方却是小阳春的天气。
立冬也意味着进入寒冷的季节,人们倾向进食可以驱寒的食物。立冬,闽中俗称“交冬”,意为秋冬之交,立冬“补冬”。在福建的潮汕地区,立冬要吃甘蔗、炒香饭。在汕头,人们立冬吃用莲子、香菇、板栗、虾仁、红萝卜等做成的香饭,这些也都是温热的食物。在北方,立冬的规矩是吃饺子,因为水饺外形似耳朵,人们认为吃了它,冬天耳朵就不受冻。
Tumblr media
立冬吃饺子(pixabay)
在汉魏时期,立冬这天天子要亲率群臣迎接冬气,对为国捐躯的烈士及其家小进行表彰与抚恤,请死者保护生灵,鼓励民众抵御外敌或恶寇的掠夺与侵袭,在中国民间有祭祖、饮宴、卜岁等习俗,以时令佳品向祖灵祭祀,以尽为人子孙的义务和责任,祈求上天赐给来岁的丰年,农民自己亦获得饮酒与休息的酬劳。
立冬习俗有的改了,也有沿袭至今的。卜岁,在福建霞浦叫“问苗”,这天农民相率到龙首山的舍人宫田祖前卜问来年的丰歉,举行丰收联欢晚宴,有些乡村演戏谢神庆丰收。“立冬”日杀鸡宰羊或以其他营养品进补称“补冬”。畲族登山、巡田,到神庙卜岁称为“探宝。
在中国古代一般将节气分为3个5天,并由此定出三候:
一候水始冰;
二候地始冻;
三候雉入大水为蜃。
此节气水已经能结成冰;土地也开始冻结;
雉入大水为蜃。雉,野鸡;郑康成、《淮南子》、高诱俱注蜃为大蛤。《玉篇》亦曰:蜃,大蛤也。《墨子》又曰:蚌,一名蜃,蚌非蛤类乎?《礼记之注》曰蛟属,《埤雅》又以蚌、蜃各释,似非蛤类。然按《本草》车螯之条曰:车螯,是大蛤,一名蜃,能吐气为楼台,又尝闻海旁蜃气成楼垣。《章龟经》曰:蜃大者为车轮岛屿,月闲吐气成楼,与蛟龙同也。则知此为蛤,明矣。况《尔雅翼》引周礼诸家,辩蜃为蛤甚明。《礼记之注》以谓雉,由于蛇化之说,故以雉子为蜃,《埤雅》既曰似蛇而大,腹下尽逆鳞,知之悉矣,然复疑之:一曰状似螭龙,有耳,有角,则亦闻而识之,不若《本草》、《章龟经》为是,即一物耳。大水,淮也,晋语曰:雉入于淮为蜃。
Tumblr media
立冬地始冻(pixabay)
对“立冬”的理解,我们还不能仅仅停留在冬天开始的意思上。追根溯源,古人对“立”的理解是建立、开始的意思。但“冬”字就不那么简单了,在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对“冬”的解释是:“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意思是说秋季作物全部收晒完毕,收藏入库,动物也已藏起来准备冬眠。看来,立冬不仅仅代表着冬天的来临,完整地说,立冬是表示冬季开始,万物收藏,规避寒冷的意思。左河水《立冬》诗云:“北风往复几寒凉,疏木摇空半绿黄。遍野修堤防旱涝,万家晒物作冬藏。”
迎冬
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四立、古代社会中是个重要的节日。过去是个农耕社会,劳动了一年,利用立冬这一天要休息,顺便犒赏一家人的辛苦。谚语“立冬补冬,补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古时此日,天子有出郊迎冬之礼,并有赐群臣冬衣、矜恤孤寡之制。后世大体相同。《吕氏春秋.盂冬》:“是月也,以立冬。先立冬三日,太史谒之天子,曰:‘某日立冬,盛德在水。’天子乃斋。立冬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冬于北郊。还,乃赏死事,恤孤寡。”高诱注:“先人有死王事以安边社稷者,赏其子孙;有孤寡者,矜恤之。”晋崔豹《古今注》:“汉文帝以立冬日赐宫侍承恩者及百官披袄子。”又“大帽子本岩叟野服,魏文帝诏百官常以立冬日贵贱通戴,谓之温帽。”
贺冬
贺冬亦称“拜冬”,在汉代即有此俗。东汉崔定《四民月令》:“冬至之日进酒肴,贺谒君师耆老,一如正日。”宋代每逢此日,人们更换新衣,庆贺往来,一如年节。清代“至日为冬至朝,士大夫家拜贺尊长,又交相出谒。细民男女,亦必更鲜衣以相揖,谓之“拜冬。”(见顾禄《清嘉录》卷十一)。贺冬的传统风俗,现在似有简化的趋势。但有些活动,逐渐固定化、程式化、更有普遍性。如办冬学、拜师活动,都在冬季举行。
食俗
立冬则有吃水饺的风俗。立冬时,包饺子,味道既同大白菜有异,还要蘸醋加烂蒜吃,才算别有一番滋味。
立冬为什么吃饺子?因中国以农立国,很重视二十四节气,“节”者,草木新的生长点也。秋收冬藏,这一天,改善一下生活,就选择了“好吃不过饺子”。所以《礼记》中有“食瓜亦祭先也”的说法。冬至,中国古有“冬至节”的风俗。
养生
立冬后,就意味着冬季正式来临。草木凋零,蛰虫休眠,万物活动趋向休止。人类虽没有冬眠之说,但中国民间却有立冬补冬的习俗。在寒冷的天气中,应该多吃一些温热补益的食物这样,不仅能使身体更强壮,还可以起到很好的御寒作用。
Tumblr media
炖羊肉(pixabay)
多吃主食,适当吃羊肉、鹌鹑和海参:
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被称为产热营养素。所以,冬季我们要适当增加主食和油脂的摄入,保证优质蛋白质的供应。狗肉、羊肉、牛肉、鸡肉、鹿肉、虾、鸽、鹌鹑、海参等食物中富含蛋白质及脂肪,产热量多,御寒效果最好。
气温骤降,身体一些部位对寒冷特别敏感,应当特别注意保暖。
海带、紫菜可促进甲状腺素分泌:
人体的甲状腺分泌物中有叫甲状腺素,它能加速体内很多组织细胞的氧化,增加身体的产热能力,使基础代谢率增强,皮肤血液循环加快,抗冷御寒,而含碘的食物可以促进甲状腺素分泌。含碘丰富的食物是:海带、紫菜、发菜、海蜇、菠菜、大白菜、玉米等。
动物肝脏、胡萝卜可增加抗寒能力:
寒冷气候使人体维生素代谢发生明显变化。增加摄入维生素A和维生素C,可增强耐寒能力和对寒冷的适应力,并对血管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维生素A主要来自动物肝脏、胡萝卜、深绿色蔬菜等,维生素C则主要来自新鲜水果和蔬菜。
芝麻、葵花子能提供人体耐寒的必要元素:
寒冷天气使人对体内蛋氨酸的需求量增大。蛋氨酸可以通过转移作用,提供一系列适应寒冷所必需的甲基。因此,冬季应多摄取含蛋氨酸较多的食物。如芝麻、葵花子、乳制品、酵母、叶类蔬菜等。
Tumblr media
火锅(pixabay)
滋补原则:
从立冬开始。寒冷气候影响人体的内分泌系统,以增加肌体的御寒能力,这样就造成人体热量散失过多。因此,立冬时节的营养应以增加热能为主。可适当多吃瘦肉、鸡蛋、鱼类、乳类、豆类及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食物。
冬季在饮食养生方面,中医学认为应少食咸,多吃点苦味的食物,道理是冬季为肾经旺盛之时,而肾主咸,心主苦。从祖国医学五行理论来说,咸胜苦、肾水克心火。若咸味吃多了,就会使本来就偏亢的肾水更亢,从而使心阳的力量减弱,所以应多食些苦味的食物,以助心阳。这样就能抗御过亢的肾水。正如《四时调摄笺》里所说:“冬月肾水味咸,恐水克火,故宜养心。”
中国传统医学
饮食调养要遵循:“秋冬养阴”“无扰乎阳”“虚者补之,寒者温之”的古训,随四时气候的变化而调节饮食。元代忽思慧所着《饮膳正要》曰:“冬气寒,宜食黍以热性治其寒。”也就是说,少食生冷,但也不宜燥热,有的放矢地食用一些滋阴潜阳,热量较高的膳食为宜,同时也要多吃新鲜蔬菜以避免维生素的缺乏,如:牛羊肉、乌鸡、鲫鱼,多饮豆浆、牛奶,多吃萝卜、青菜、豆腐、木耳、银杏果等。
这里须要注意的是,人们各地地理环境各异,人们的生活方式不同,同属冬令,西北地区于东南沿海的气候条件迥然有别;冬季的西北地区天气寒冷,进补宜大温大热之品,如牛、羊、狗肉等;而南方地区虽已入冬,但气温较西北地区要温和的多,进补应以清补甘温之味,如鸡、鸭、鱼类;地处高原山区,雨量较少且气候偏燥的地带,则应以甘润生津之品的果蔬、冰糖为宜。
除此之外,还要因人而异,因为食有谷肉果菜之分,人有男女老幼之别,体(体质)有虚实寒热之辩,本着人体生长规律,中医养生原则,少年重养,中年重调,老年重保,耋耄重延。故“冬令进补”应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清补、温补、小补、大补,万不可盲目“进补”。
Tumblr media
保暖(pixabay)
诗词
 左河水《立冬》:
  北风往复几寒凉,疏木摇空半绿黄。
  遍野修堤防旱涝,万家晒物作冬藏。
宋·仇远《立冬即事二首》:
  细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叶半青黄。
  小春此去无多日,何处梅花一绽香。
宋·钱时《立冬前一日霜对菊有感》:
  昨夜清霜冷絮裯,纷纷红叶满阶头。
  园林尽扫西风去,惟有黄花不负秋。
紫金霜《立冬》
  落水荷塘满眼枯,西风渐作北风呼。
  黄杨倔强尤一色,白桦优柔以半疏。
  门尽冷霜能醒骨,窗临残照好读书。
  拟约三九吟梅雪,还借自家小火炉。
Tumblr media
初冬(pixabay)
宋·仇远《立冬即事二首》
  奇峰浩荡散茶烟,小雨霏微湿座毡。
  肯信今 年寒信早,老夫布褐未装棉。
方回《九月二十六日雪予未之见北人云大都是时亦无》
  立冬犹十日,衣亦未装绵。
  半夜风翻屋,侵晨雪满船。
  非时良可怪,吾老最堪怜。
  通袖藏酸指,凭栏耸冻肩。
  枯肠忽萧索,残菊尚鲜妍。
  贫苦无衾者,应多疾病缠。
明·王稚登《立冬》
  秋风吹尽旧庭柯,黄叶丹枫客里过。
  一点禅灯半轮月,今宵寒较昨宵多。
宋·释文珦《立冬日野外行吟》
  吟行不惮遥,风景尽堪抄。
  天水清相入,秋冬气始交。
  饮虹消海曲,宿雁下塘坳。
  归去须乘月,松门许夜敲。
Tumblr media
知更鸟(pixabay)
苏辙《立冬闻雷》:
  阳淫不收敛,半岁苦常燠。
  禾黍饲蝗螟,粳稻委平陆。
  民饥强扶耒,秋晚麦当宿。
  闵然候一雨,霜落水泉缩。
  荟蔚山朝隮,滂沱雨翻渎。
  经旬势益暴,方冬岁愈蹙。
  半夜发春雷,中天转车毂。
  老夫睡不寐,稚子起惊哭。
  平明视中庭,松菊半摧秃。
  潜发枯草萌,乱起蛰虫伏。
  薪槱不出市,晨炊午未熟。
  首种不入土,春饷难满腹。
  书生信古语,洪范有遗牍。
  时无中垒君,此意谁当告。
陆游《立冬日作》:
  室小财容膝,墙低仅及肩。
  方过授衣月,又遇始裘天。
  寸积篝炉炭,铢称布被绵。
  平生师陋巷,随处一欣然。
本文章或节目经希望之声编辑制作,转载请注明希望之声并包含原文标题及链接。
中国民俗二十四节气古画
《涛哥侃封神》「封神演义第六十七回 姜子牙金台拜将」金台按三才诸神皆拜上 五行八方二十四节气 365周天72旬具在其中「福寿两端人罕及 帝王师相古今传」
中国文化简介(三):二十四节气与生肖龙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清明」
国学小知识 :2020年二十四节气时间表
V2ray翻墙服务-安全可靠经济高速无限流量 免费PC翻墙、安卓VPN翻墙APP
原文链接:【视频】二十四节气之立冬
原文链接:【视频】二十四节气之立冬 - 新闻评论
本文标签:中国, 二十四节, 二十四节气, 冬季, 甲状腺, 立冬, 维生素, 节气, 食物
1 note · View no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