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n't wanna be here? Send us removal request.
Text
我们是如何每天被传媒洗脑的
最近我时常手贱点进去看黄媒港独的报到,看着他们胡说八道时丧失掉所有仁义礼智信的模样,竟然是如此滑稽。虽然一直以来我的工作和媒体有着紧密的联系,但我对媒体一向都持有一个批判的态度。今天正好借这个机会和大家聊聊传媒,一起探讨一下我们是如何每天被洗脑的。
天朝一直被广为诟病的一点就是设有网络防火墙,使得油管推特脸书谷歌等流氓媒体不能光明正大地进来,其实也就翻个墙这么简单的事情,我的鬼佬朋友们却时常用关爱智障的眼神看着我,每天脑袋被人当内裤洗还在沾沾自喜实在为他们感到可悲。但不得不说国内那个网络防火墙确实傻逼,我在外国看个优酷居然还要翻墙翻回国内,很是教人上火。在政策的庇佑下,百度、阿里、腾讯(行业内称为BAT)等为代表的几大流氓集团声名鹊起,占据了现时几乎所有国人获取资讯的主流渠道,这些年赚了个盆满钵���,再次应了那句杀人放火金腰带,修桥补路无尸骸的金玉良言。
无论是谷歌脸书推特还是百度阿里腾讯,一切信息平台的盈利前提都是基于信息的差等,信息和人一样是有等级的,想想你说的话和马云说的话能一样吗?若你也胆敢说出对钱不感兴趣这种大逆不道的话不出三秒就会被归纳为脑子坏掉了,而不会像马云一样成为新闻,信息的差等性在传媒平台则更为明显,科技的进步本来似乎促使着社会民主化,而事实却往往截然相反。
心理学研究表明,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必须在6秒内完成,于是检索结果中置顶的区域就成了黄金地段。我相信各位检索的时候一般来说是绝对不会看到第四页第五页搜索结果的。有了决定头条的权力,这些传媒平台就有机会滥用这一职权,给你看他们想给你看的信息,或是推广那些付了费的内容,那群明星们买热搜抢流量就是这个原因,我们每人每天有24小时,除去睡觉的那大约八个小时工作大约八个小时,剩下来的大约八个小时就是媒体争抢的关键,媒体与媒体之间本质的竞争就是抢时间而已,每多抢到一点时间,就多了一点曝光的机会,其影响力就会大一分,这也是为什么刘强东毫不犹豫要当奶茶妹夫的原因,他和奶茶妹妹那一场场倾城的作秀能为京东省下每年大量的广告费,只可惜他们之间狗血的爱情故事因东哥的脸盲症复发貌似已经要告一段落了,当知名度太高时,美誉度突然崩盘确实是万劫不复。
因各大媒体背后的金主不同,当我们使用不同搜索引擎搜素同样的条目时,谷歌百度必应等所显示的结果很多时候都是不一样。这里要特别点名批评一下百度,据我的了解,别的公司都还只是谋财而已还不至于害命。百度则是毫无道德底线打定主意要把受众玩死里整,百度的头条推广里有大量无行医资格的莆田系医生的广告,配得上一句草菅人命。而当搜索助学贷款的时候推广的却是各大校园贷的广告,分明是要把寒门学���往火坑里推的意思,很是丧尽天良。
平时有使用脸书和油管习惯的朋友就知道,脸书油管推广的内容是根据内容热度来定的,在某一特定时间段内,如果有某些现象级(Phenomenal)的发布,这些内容就会被置顶,当然推送内容也会根据用户的偏好和定位来推送,这两家企业的企业文化讲究竞争,用政治的术语来说就是极右的文化政策。相较之下微信的信息战简直是小孩子过家家。无论是朋友圈还是公众号,除了不能过审的内容一切按时间顺序呈现,不知是不是中央下达的命令禁止自媒体的信息战的关系。两种不同的文化政策使得发布信息的策略有所不同。我研究生一年级时的传播学老师同时也在公关公司任职拥有丰富的实战经验。他在脸书推广时会先把热度炒上去,然后再在评论区推广内容避免出招的浪费,而使用微信这一类的社交媒体时,则会在不同时间段用不同账户发布内容,使热度能够保持,专业人才果然是弹无虚发。
人工智能是近年来媒体的一大发展趋势,传媒公司根据用户使用习惯的大数据的收集精准推送内容,使得传播变得更加高效,脸书,百度,淘宝包括旗下的盒马鲜生都使用了这一最新的科技。我写日内瓦的那一期文章提到的认知心理学对这一人工智能技术贡献巨大。认知心理学家认为,我们的认知是建立如同计算机的运算上,比如当我们看到心仪的东西时,我们信息处理系统会出现买还是不买的选项,当我们选择了买的时候,我们的信息处理系统又会出现我们有钱还是没钱的选项,如此往复。如果能够通过大数据给我们的认知过程建模的话,人的一切思考方式和行为方式都变得可预测。届时传媒公司能够对我们精准投放内容,比如百度会根据我们键盘输入记录向我们推送相关软文使传播达到效率最大化,最大限度达到法兰克福学派所说的舆论操控(Manipulation)的目的。
某些媒体能够成功操控受众,说到底还是因为他们能够精准把握受众好逸恶劳或是沽名钓誉的心态,所以那些什么《不这么做他/她就是不爱你》或是什么《如何三十岁之前实现财务自由》之类的文章永远都会有大把市场。而那些网络游戏或是手机游戏比如我妈天天玩到饭都不煮的《开心消消乐》,游戏的里面有着大量振奋人心的即时激励机制,在加上好友排行榜上的虚荣,轻而易举地把我妈迷得废寝忘餐。而当某些时候我们因繁忙的关系忘却了这些媒体的时候,应用程序又会适时地推送更新信息。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提出遗忘曲线的研究结果,当我们一天之内不接触某内容时,我们的记忆就会遗忘60%,四天不接触就会完全忘记。所以我们手机里会不停地收到应用推送,除非我们把推送关闭。媒体操控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应用上那个令人烦躁不安的红点提示。媒体无时无刻不在尝试操纵我们的思维。
说完媒体如何从手段上操控我们的思想,我来说说他们是如何从内容上操控我们的思想,接下来将使用大量的哲学理论先作高能预警,非战斗人员请尽快撤离。
李普曼(Walter Lipman)的《公共舆论》一书是舆论学的经典之作,该书提出两个核心观点,一是“拟态环境”,另一是“刻板印象”。拟态环境值的是媒体在把场景重现(Representation)之前会对相关信息进行再次加工,具体例子就是那群发朋友圈前图要修到快要修成正果的网红脸,如同曹公笔下的太虚幻境,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另一观点刻板印象比较好了解,我们习惯给不太了解的东西贴上简单的标签作为辨识,媒体从业者于是便能构建出一个个刻板印象,比如我们大广东什么都吃这件事情就时常被黑,或是广东人怕冷之类的。事实上无论多冷的冬天都从不开暖气的我总是身体力行为他们上上生动的一课,我们广东人并不是怕冷,我们只是没见过冷而已。我们每天生活在媒体加工编织成的一个个场景里,观看着这一场场如同戏剧一般的世间百态,我们所身处的社会正是居伊·德博所描绘的《景观社会》,而生活本身就是一场无与伦比的戏剧。
自上世纪初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创立了符号学的研究以来,符号学在西欧的学界有着比较深远的发展直到60年代涌现出一大批大师级的人物,如李维史陀、罗兰巴特、波伏娃、萨特、福柯、拉康等。波伏娃认为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变成的。一切观念都能够被构建,比如“男人负责赚钱养家,女人负责貌美如花”之类的。波伏娃说:男人的极大幸运在于,他不论在成年还是在小时候,必须踏上一条极为艰苦的道路,不过这是一条最可靠的道路;女人的不幸则在于被几乎不可抗拒的诱惑包围着;她不被要求奋发向上,只被鼓励滑下去到达极乐。当她发觉自己被海市蜃楼愚弄时,已经为时太晚,她的力量在失败的冒险中已被耗尽。举个实际例子,在玩具店里头,男性的玩具通常是枪或是汽车等充满侵略性的东西,而女性的玩家则通常是煮饭之类的过家家游戏。男女之间的思维区别就是在社会不断地教唆之中形成的。而波伏娃的伴侣萨特则认为,除去所有人造的观念,世界本质是虚无的,所以萨特曾经拒绝领取诺贝尔文学奖,并认为诺奖的加冕只不过是一场闹剧,严重违反了其哲学的主张。而和萨特同一天生日的我也认为,诺贝尔奖什么的都只不过是过眼云烟,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同时我在此严正声明其实我也不介意被那群女权大姐大们包养起来,在有生之年吃上一段时间无忧无虑的软饭,那样的日子竟是如此教人心驰神往。
相较于萨特和波伏娃这对神仙眷侣,鬼才罗兰巴特在我国的知名度似乎要小一些,但在我看来其对人类文明的启示比前两位还要高。承袭波伏娃的论述,罗兰巴特在其著作《神活学》中说道,一切的化妆品广告都有强烈的性暗示,这一观点承袭了也弗洛伊德为代表的精神分析学派的力比多的描述,力比多(libido)即性力。这里的性不是指生殖意义上的性,它被称为:“力比多”(libido),泛指一切身体器官的快感。精神分析学认为,力比多是一种本能,是一种力量,是人的心理现象发生的驱动力,而一个个的符号则是刺激快感的源泉,而符号的载体就是媒介,所以媒体的媒同时也是媒人的媒,媒体同性紧密相关,故王思聪之流能借机利用直播平台诲淫诲盗。后来罗兰巴特开始解构这些符号,认为即使最深的情感也可以符号化,正如《恋人絮语》中写道:眼泪的存在只是为了证明悲伤不是一场幻觉。
而福柯则是结构主义流派的集大成者,在其《规训与惩罚》一书中,福柯提出了半圆形权力控制场(Panoptical)的观点,Panoptical的观念最早由功利主义经��学家边沁所提出,无论是在监狱还是在学校等场所,半圆形的观众分布会让位于中心的信息发布者和监督者能够最高效率地达到信息的发布并对受众进行监督。而福柯则��造性地提出当我们接受某一种语言文化,我们的思维就会让这种语言文化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所操控的观点。权力支配潜藏在语言之中,微观上的支配比如上司、老板、父母等词会对我们的思维产生权力压迫,而从较为较为宏观的角度来说,忠孝节义之类的词也会对我们的认知产生影响,所以从人类的所有交流传播都伴随着权力的支配影响,某种角度来说世界上其实不存在政教分离。令人忧伤的是,作为万物之灵的人总是会被各种各样的符号所操控。日本人观念中的“言霊”,正是因为言语里头潜藏着巨大的力量。
说完这么多媒体洗脑的反面案例,不能否认在他们之中还是有一股清流的,其中最杰出的代���竟然是Bilibili。就事论事,该网站堪称是各大亚文化各自发扬光大的乐土,在完成大众传播的同时也能充分够顾及到分众传播。而且弹幕系统充分尊重了言论自由,网民们智慧,让我仿佛重新看到了中国的希望。再加上直到今天视频上都不加广告简直堪称是业界的良心。而在内容上来说,B站上有大量非常优秀的纪录片,和各种学习资源,现在我每天都会在B站上学外语,得此神器,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的学习了。
其次要重点表扬的还有阿里集团,虽然他们的网站也存在很大问题比如卖假货刷销量删差评什么的,但毕竟感谢他们,使得中国的商业能够更好地发展,同时解决了大量就业问题。且多亏支付宝,国有银行那群爷貌似是被伤的不轻开始反思以往犯过的罪孽,现在去银行办事态度明显好了很多。再就是淘宝的信息处理使得有限理性(经济学术语出自Herbert Simon)能够极大限度地避免,信息的垄断终结使资源能够更好地优化,再加上产品评论区的引入,使得消费者购买时能够得到更多参考来做判断,是社会民主化的体现(虽然也可以找水军刷流量删差评,但根据我个人使用,一些得到群众一致认可的产品普遍来说质量还是有点保障的)。另外还有一股清流就是神仙网站拼多多,因为上淘宝京东买东西还是隐隐约约会有怕买到假货的担忧,但拼多多就不会,因为无论怎么买,在拼多多上买到的一定是假货,所以起码不会有上当受骗的感觉,这一点非常重要。
江湖上传言,内事问百度,外事问谷歌,房事问天涯。希望中国能够不断涌现出更加优秀的媒体网站。之前有看到中国正在逐渐向世界输出自己的文化,比如抖音国际版Tik Tok就曾经占据Google Play同类型软件下载榜单的首位且大幅抛离,希望其他中国媒体企业能够加紧努力,坚持不断地腐蚀外国青年们的意志,到时大天朝一统天下的日子就指日可待了。
2 notes
·
View no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