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ther-lai
esther-lai
Nocturne
19 posts
並非騷客點��,僅是過花看倌
Don't wanna be here? Send us removal request.
esther-lai · 3 years ago
Photo
Tumblr media
Jack Savoretti【歌手推薦】 Jack Savoretti真的是我非常喜歡的一位歌手。 雖然我在歌曲的研究上造詣非常不怎樣而且還很膚淺,但還是想分享一下。 一開始發現Jack真的是基於YouTube推薦,結果一聽成主顧,還訂閱他的頻道只要發新歌肯定會點進去,甚至還暗戳戳的把人生愛歌I’m Yours剪輯成手機鈴聲和鬧鈴沿用至今。 Jack一直沒怎麼大紅大紫,難免讓我覺得有點小惋惜,但他也就一直勤勤懇懇地耕耘,默默地發片然後默默開演唱會。作為一個不算長也不算短的奈米粉,其實是在Written in scars這張專輯的期間才入坑,這幾年聽下來也很高興Jack每一次的新歌讓他的能見度更廣,像是跟Kylie Minogue合作的Music's too sad without you,也陸陸續續上了一些節目表演,然後受邀擔任John Legend歐洲演唱會的���賓,演唱會一次又比上一次多場。 我有自知之明選歌上應該是有一定的偏好,滄桑沙啞的嗓音如Tom Odell和Lewis Capaldi比較容易中(?)。雖然說Tom Odell的風格大變的新專輯Monsters不太是我的菜,然後Lewis Capaldi還是覺得只有Someone you loved最耐聽。作為一個義大利裔的英國民謠歌手,一把吉他加上信手拈來的詩意歌詞,透過Jack磁性歌聲的演繹瀟灑又細膩,當年聽Catapult真的是覺得浪漫破表。 Jack的曲風算蠻多變的,雖然仔細看歌詞後也太苦(笑),但或有清新脫俗如Breaking the rules、或有活潑俏皮的Secret life、或有撕心裂肺的Things I thought I’d never do、或有千迴百轉的I remember us、或有明快前行如Home、或有懷舊復古如Dying for your love、或有沉痛苦澀如When we were lovers等等族繁不及備載。雖然這個分類是基於我個人觀感啦但不變的是其中飽滿的情感。而且很神奇的是有些旋律可能是一聽傾心,有些旋律卻是初時信誓旦旦覺得也太怪,但過段時間覺得臉很腫,而且還不由自主跟著搖擺(咦)的When you’re lonely。 就像很多歌手一樣,詞曲的創作靈感來自於人生,Jack誠摯又深情的唱出生活的酸甜苦辣、創作路上的浮浮沉沉等等,但不變的是他對音樂事業的熱愛,有點寂寥傷感但又明亮純粹,每一首都是給這個汲汲營營又炎涼的世界的美好情歌,讓人不由得嘴角微揚。 Jack的每首歌我私以為故事性蠻強的,覺得很有畫面感也很適合作為配樂出現,當初聽到消息時心心念念期待會出現在美劇Lucifer的final season,雖然最後還是期待落空。 對我來說Jack Savoretti 的歌聲的確陪伴我無論開心還是難過脆弱的時光。 就像劉若英的幸福不是情歌唱道,“他很真實的溫暖你每個時刻"。 https://www.instagram.com/p/Cbv4Tzap7XDCs0JQkQ8yMl3ngZ6iti4-jQsvLc0/?utm_medium=tumblr
0 notes
esther-lai · 4 years ago
Photo
Tumblr media
Dopesick 毒疫【美劇推薦】 這幾天年假產量頗豐我都要哭了。看來自訂的年度發文KPI就差不多這樣了。 You don’t chase a market. You create it. 本劇Dopesick開宗明義就戳破了這個美國藥品史上最惡名昭彰的合法藥物OxyContin的優質形象。 Dopesick由Hulu於2021年出品,對就是那個The Handmaid’s Tale的Hulu。改編自調查記者Beth Macy的作品,僅有一季共八集,大致分為三條主線,透過蔓延全美的OxyContin,以不同角度揭露這個橫跨十幾年的藥物濫用風暴,情節緊湊,絕對是斑斑血淚、字字珠璣。私以為是2021年最好看的美劇也不為過,畢竟現實總是比影劇更光怪陸離。 不過由於首集出場角色眾多且時間跳躍穿插,加上訊息量紮實,因此還是需要花點時間梳理一下人物之間的關係及時間軸。 時間回到1990年代。Purdue製藥公司因其藥品的專利陸陸續續到期,而急需一劑強心針來持續讓公司營運再創高峰。作為Purdue的擁有者Sackler家族雖為美國著名的慈善家族,但身為繼承人的Richard Sackler卻是Sackler家族中最不受到重視的。特別是在開發藥物期間因為持續投入鉅額成本,引發A、B股東們不滿,而在家族會議席上成眾矢之的。為了證明自己的能力,Richard力排眾議,傾所有之力戮力打造OxyContin,在所不惜。 而當時美國醫療界的潮流下,必須將”疼痛”納入醫病關係。疼痛不再是附加的,它也相當於是個需要被治療的病癥。Richard敏銳的嗅到了OxyContin的商機。 OxyContin是一款據稱有緩釋機制、低成癮性且具有止痛效果的鴉片類止痛藥物。 由於市面上大多使用Percocet和Vicodin,但其含有之成份所伴隨而來的成癮問題,讓醫生及病人們都視如洪水猛獸。而此時宣稱最新研究而不具成癮性的Oxy無疑是止痛藥界的一盞明燈 。而在正式推出Oxy前,Purdue製藥找到並利用FDA的相關規定,在只需要書審通過的情況下,讓自家藥物取得藥證許可。當然檯面下政府機關和業界彼此之間的私相授受,也是助長了Purdue製藥的氣焰,如FDA審查官轉任Purdue高層、為了過藥審的手把手報告教學等。使得之後各項荒腔走板的推廣都順理成章。 例如第二集Purdue製藥為了化解外界對於止痛效果無法如宣稱的達到12小時,而逕行提出因為其不具成癮性而可以加大劑量的遵循指南。更弔詭的是關於一些病症,如劇中因藥效退��而感受更劇烈的疼痛而創造出”突發性疼痛”這一概念,這些臨床反應反而是藥廠業務在跟醫生科普?甚至是宣導任何疑難雜症���導致的疼痛都可以使用Oxy。只能說製藥公司為了創造利潤無所不用其極。 其他諸如假公益廣告真宣傳、免費的奢華渡假研討會之旅、各式私人招待甚至美甲服務等等,使得越來越多醫界人士願意為Oxy背書或因受到威脅而必須持續販售,而Purdue製藥對美國疼痛協會的贊助及印製各項”科普”手冊供醫療院所搭配使用,連醫療教育圈都把Purdue製藥提供的“研究報告”奉為教材,背後利益的盤根錯節讓人細思恐極。加上潛在的優渥薪資讓政府官員們睜一隻眼閉一隻眼,Purdue真是一手遮天。 也的確,Purdue製藥至此賺進大把大把的鈔票,Oxy紅極一時,勢不可擋,儼然成為止痛藥之王。 時間來到2000年代,因為Oxy問世後幾年間所衍生的社會問題,聯邦檢察官Brownlee及其兩名得力下屬Ricky和Randy決定開始對Oxy及Purdue展開調查。調查期間也是一波三折,不論是挨家挨戶訪談、讓法院同意要求Purdue提供資料、面對海量資料的大海撈針、尋找高階員工願意出面成為吹哨人的困境等等。而另一方面DEA的探員Bridget也因為觀察到Oxy不亞於毒品的危險性及其導致激增的死亡率和犯罪率,而努力阻止Oxy的猖狂。雖然FDA因為DEA提出的證據及後續的媒體壓力,而迫使FDA需要替Oxy增加警示。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Purdue反而還以此做出成癮為罕見情況,讓民眾繼續以處方簽取得藥物。 而鏡頭來到Oxy最早的TA們—中西部的農、礦州,那些最容易因公受傷,需要忍受疼痛持續工作的民眾。透過小鎮醫生Dr. Finnix及礦工Besty的遭遇來闡述Oxy具有何等的摧毀力。在業務殷勤的到訪下,Dr. Finnix最初是真心相信OxyContin這個特效藥可以造福飽受職業病所苦的小鎮居民們,盡管最初對其藥效及使用劑量上有所疑慮,但從他參與普渡的研討會並進行一段感��肺腑的演講時也看得出來他是樂觀其成的。然而使用Oxy的後果並不是什麼happy ever after。首先Besty因工安意外而開始服用Oxy,最後因成癮而衍生的一連串行徑最終成為Oxy風暴中的受害者之一,而Dr. Finnix也因事故而淪落同樣境地,在成癮與戒斷之艱苦苦掙扎。 劇末並未有什麼大快人心的結局 。而此案目前情況,查詢新聞後Purdue已於2019年聲請破產,並將以83億美元和解。而Sackler家族將放棄公司的所有權及控制權。但Sackler家族並無人為此負責。 這是個引人入勝的小蝦米力抗大鯨魚故事,完全能夠讓人體會Oxy如何在國家及社會引發的蝴蝶效應,也讓人不禁想問這樣的人血饅頭,吃著香嗎? #Dopesick https://www.instagram.com/p/CZjFYrUJ8KfUV5oKScl2rE2eZS_1Cgl5a1xALM0/?utm_medium=tumblr
0 notes
esther-lai · 4 years ago
Photo
Tumblr media
Leonardo李奧納多【美劇紀錄】 開春就這麼認真我真是要給自己拍拍手。 我想市面上的確蠻多以文藝復興時期為題材的影劇,例如The Borgias、Medici、Da Vinci’s Demons,那個絢麗多彩百家爭鳴的時代,留給了後世無論是政治、宗教、經濟、哲學、建築、藝文等等無數千古風流人物及遺產。而以施洗者約翰、抱銀鼠的女子、維特魯威人、蒙娜麗莎等等作品甚至是幾年前以天價拍出的救世主聞名的一代大師,達文西絕對是文藝復興時期極具代表性人物之一。更不用說Dan Brown成名之作The Da Vinci Code直接以達文西幾幅著名畫作及其稗官野史貫穿全書,掀起好一陣基督後裔的旋風,甚至是Ubisoft著名的遊戲刺客教條都讓達文西和遊戲的主人翁Ezio Auditore結為摯友。 本劇於2021年推出,僅有一季共八集,由Aidan Turner主演。第一次認識Aidan Turner是在The Hobbit三部曲扮演矮人Kiri,雖然一度聲望很高但查了他在imdb上的資訊看上去他沒有選擇走商業大片路線,總覺得有點小可惜,但也許這是演員的自我考量也說不定。說起Aidan Turner在影劇中的形象有時真是一言難盡(?)。之前在阿嘉莎作品改編的英劇And then there were none扮演了一個面白鬚淨斯文敗類形象,但很快的又回歸了毛髮旺盛的不羈形象出演Poldark,果然不出所料,本劇Leonardo又是以一個毛茸茸的造型出現。 至於又是一個熟面孔的Freddie Highmore,我只能說Bates Hotel跟The Good Doctor的形象實在太深植人心,要不是他在本劇著墨其實不算太多,不然真的很容易出戲。 很難說本劇在揣摩大師方面的演出究竟到不到位,畢竟大師的生平其實記述的資料不多,很多事真的無從參考,但我想我會把這部劇定義在披著達文西皮的文藝復興懸疑劇,至於大師的人設合不合理什麼的就暫且不提。 本劇始於Leonardo因一名女子Caterina de Cremona 之死而以嫌疑人身分被捕入獄。透過市政官Stefano Giraldi對Leonardo身邊的相關人等交叉詰問,娓娓道出Leonardo如何與Caterina相識。宛若修復破碎的畫作一般,從眾人口中對Leonardo的描述,一點一點的復原出這個來自Vinci的小夥子的人生,這個既敏感脆弱、複雜又神秘而難以捉摸的奇才。例如第一集時,在師承Verrocchio的學徒生涯中,解釋了Leonardo的解剖學知識使得他筆下的人物富有肌理栩栩如生。而Leonardo解決了Verrocchio苦惱的教堂建案的技術問題也展現出Leonardo在工程學上的造詣。隨著Leonardo成為第一學徒後Verrocchio的傾囊相授並與之共同繪製耶穌受洗而聲名鵲起,佛羅倫斯的貴族們紛紛對這畫壇新銳拋出了橄欖枝。此為Leonardo的崛起。而此時也帶出了本劇另一位推動劇情的重要角色–米蘭公爵Ludovico Sforza。 關於時間軸的部分,的確需要給劇組肯定。基本上劇中著墨的橋段大致都符合歷��學家們就現有史料紀載對達文西的人生的推斷及臆測。而在佛羅倫斯遭遇一系列事件後,Leonardo輾轉來到米蘭,開始為Sforza公爵提供服務並在Sforza的贊助下開設工作室。在這十幾年間Leonardo先後完成了舉世聞名的最後的晚餐,也為自己奠定了”Mastero”的地位。而後隨著法國軍隊的入侵,Sforza家族因連年的戰爭與換取盟約使得軍費暴增、稅負增加等等使得境內出現反抗聲浪。最終法軍攻佔米蘭,Sforza家族的統治被推翻,Ludovico Sforza遭到囚禁,至此一生。 離開米蘭後Leonardo回到佛羅倫斯,由於藝術家基本上仰賴貴族的奉養,Leonardo往來於義大利各國,以各種職位持續為貴族們提供服務,而他所服務的另一知名家族即為波吉亞家族。總的來說,八集的篇幅不拖泥帶水,而劇中依照時間序列穿插大師各時期的作品、異想天開的劃時代設計圖、大膽嘗試創作新技法及各領域都有所涉獵的手稿筆記等,甚至是大師拖延症患者的拖稿日常及作品背後的故事也是讓我覺得非常用心。 而提到劇情,在這裡我私以為劇組在創作時多少應該有參考The Da Vinci Code。只是The Da Vinci Code中達文西作為基督後裔的保護者,卻又將此隱密之事描繪於他的作品中,讓各方人馬爭相競逐,讓真相作為傳奇傳世。而在Leonardo中為了保護Caterina,不惜犧牲生命,將一個可能引發動盪的祕密從歷史上抹去。 當然本劇最動人的莫過於Leonardo和Caterina的情誼。我們無從得知Caterina是否確有其人,或者,在Leonardo真實的生命中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但就本劇而言,��為知己者死大抵是對兩人關係最好的註解。Caterina在Leonardo跌宕起伏的人生裡陪伴他支持他,他們有過決裂、有過分別,唯一不變的是對彼此的肯定及對對方的愛。與其說這是Leonardo如何成長的故事,但也未嘗不是Caterina的故事呢?或許這不過又是大師那些數不清的真真假假軼事,但也許就是這些流轉的情感,讓我們得以窺見Leonardo在那個與他格格不入的時代裡,在他成為不朽前,那些曾經鮮活的靈魂。 https://www.instagram.com/p/CZenQoapOzW53bbIHYPUPEmKD9TQmRNbyVs7Kg0/?utm_medium=tumblr
0 notes
esther-lai · 4 years ago
Photo
Tumblr media
Spy Game間諜遊戲[電影推薦] 運籌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 前幾天隨意轉台轉到Spy Game,原本以為只是普通的諜報片,礙於時間已晚加上一掠而過的畫面停留在辦公室敘述的冗長回憶,因此也僅僅只是記下片名列入容易遺忘的待看片單。 但由於昨晚各大電影台電影都了無新意,於是決定尋找Spy Game的資源,竟也不知不覺的一路看到凌晨三點半。 有別於大部分諜報片舉凡007系列、金牌特務、紳士密令等等,絕對會是與他國之間的鬥志鬥勇、場面浩大的爆破、目不暇給的飛車追逐、種種拳拳到肉的打戲甚至是任務中的香豔韻事絕對是信手拈來,也因此這部居然是走自家人諜對諜的老電影著實讓我驚喜不已。 Spy Game於2001年上映,由Robert Redford及Brad Pitt分別飾演Nathan Muir及Tom Bishop這兩位CIA探員。 故事始於一場在中國失敗的營救任務。 1991年,CIA探員Tom Bishop在中國私自執行的營救任務失敗,被中國當局逮捕,並將於24小時內被處以死刑。這時正值美國總統即將訪華,而中美之間要簽署一些經貿協議,CIA高層不希望此事影響兩國關係,打算犧牲Tom。而在同一時間,帶領湯姆進入情報工作的資深探員Nathan Muir即將度過退休前的最後上班日,結果因為湯姆的被捕而遭到CIA調查。 表面上,CIA要求Nathan補充Tom的背景資料,實際上是想從Nathan口中證實Tom是出自個人行動,好讓他們可以名正言順的略此不計。 此刻回憶閃現,Nathan開始描述他與Tom如何相識並因看重Tom的潛力而將其招募至CIA進行臥底任務,一起在世界各地出生入死的經歷。 有別於其他諜報片主角身手矯健,在此俐落的拳腳功夫倒不是重點,一個好的間諜需要具備驚人的觀察力、驚人的記憶力、融入人群的非凡親和力、並能在短時間取得人信任的天生魅力,還有一心多用的鎮定力和思考力,更不能缺乏絕佳的危機處理能力。 比方說受訓期間Nathan要求Tom五分鐘內要出現在陌生人家的陽台上。 很快的,Nathan手把手帶出來的弟子果然不是浪得虛名。回憶至此,Nathan也不由得流露出對徒弟的驕傲得意之情。 之後在黎巴嫩內戰期間,Nathan派Tom到貝魯特執行間諜任務。Tom在貝魯特遇到一名女子Elizabeth Hardly,但Nathan發現Hardly有參與中國駐英大使館的爆炸案,也認為兩人之間的兒女私情將會是Tom在執行任務上的隱患。由此也看得出Nathan和Tom兩人的不同之處,一個是閱盡���帆,滄桑冷眼旁觀一切,不在乎任何犧牲只要確保任務達成;一個是依舊情感豐沛富有理想,會因為任務迫不得已犧牲線人而沮喪。 也因此在貝魯特任務後兩人分道揚鑣,從此天各一方,直到因為此次任務失敗才又串起兩人。 雖然本片幾乎沒什麼動作場面,完全聚焦於Nathan與一干CIA高層於會議室斡旋,真亦假時假亦真,老謀深算的領先於高層們並糊弄於股掌之間,也就如Nathan一開始對Tom說 這不是普通的遊戲,是生死交關的間諜遊戲,任何一道指令都不容存疑,因為就在遲疑的幾秒間,很可能就是性命關頭。 因此在先採取了媒體方案施壓援救不成後,Nathan果斷選擇運用他多年工作累積下來的人脈和對工作的熟稔度,在方寸大的會議室運籌帷幄,甚至是賭上所有退休資金,毫無保留的將他畢生絕學淋漓盡致的應用在他任上的最後一天。 非常喜歡一幕是Nathan和Tom在貝魯特穿越槍林彈雨只為一頓墨西哥菜,而用餐時Tom猜出Nathan生日送上隨身酒瓶,Nathan隨口問道Tom如何取得這禮物時,Tom 隨口道出Operation Dinner out,也呼應最後Tom於獲救時聽到營救小隊的任務代號為-Operation Dinner out,讓這段師徒情誼分外動人。 兩個小時的片長毫不拖泥帶水,編排精準到位絕無冷場,非常值得一看。 We're on for tonight. And now, Dinner out is a go. #spy game https://www.instagram.com/p/CXVDDfAJ0HIOFNZ3oCxB3fk6DNgncM0yd3ql-c0/?utm_medium=tumblr
0 notes
esther-lai · 4 years ago
Photo
Tumblr media
Domina多米娜【美劇推薦】 相較於亞洲人慣常熟悉的亞洲歷史,歐美歷史劇總是在釐清故事背景的階段就讓人昏頭轉向。糾葛的歷史背景、大陸上星羅棋布的歐洲諸國、數不清的戰役、複雜的宗教脈絡及拗口又重複的人名,兼之歷史劇也常常為了迎合觀眾而扭曲太多史實、特效和場景太過尷尬或是過於現代化的演繹等等,歷史劇總是容易眾口難調。 以羅馬時代作為背景的Domina無疑是在劇荒的疫情期間的一道曙光。當然前陣子大熱的Shadow and Bones也是在觀看之列,但其實主要是因為Ben Barnes太帥而收看(笑)。 若說到上古時期的歐美歷史劇,除了劇迷時時刻刻朝聖的集熱血、性愛、鮮血淋漓暴力美學於一身的Spartacus、曾經以海上掠奪而雄霸一方讓人為之色變的維京人為題材的Vikings或盎格魯薩克遜人在英格蘭這片土地如何分抵禦外敵建國The Last Kingdom,Domina難得是少數著墨於羅馬帝國的女政治家的手段而非耳熟能詳的前後三巨頭偉業。 本劇目前僅有一季共八集,每個單元都是以Livia Drusilla人生中的幾個重大關卡為主題,讓我們得以窺見這名精於算計、富有手段及謀略的帝國女政治家,能一步步成為屋大維直至死亡的最後一任妻子也是萬人之上的奧古斯都所倚仗的政治夥伴,Livia著實有她不尋常之處。 故事從Livia的少女時期開始。昔日三巨頭之二的克拉蘇與龐培早已不復存在,凱撒凌駕於元老院之上,共和體制名存實亡。而在凱薩遭親信於元老院刺殺身殞後,由其養子屋大維、雷必達及安東尼三巨頭組成的新同盟崛起,而作為共和派的一員的Livia的父親自然捲入政爭並難逃一死。作為政爭的失敗者,繼承父親恢復共和體制遺志的Livia為了重返羅馬政治圈,她聰明、年輕而美麗,利用自己的優勢–���派共和貴族的出身,梅開二度與屋大維結合,提供平民出身的屋大維顯赫的背景,儘管他有一名名聲顯赫的養父。也因此Livia自然就得罪了屋大維的現任妻子後來的前妻Scribonia,而後者在之後不斷地給Livia使絆子。 無論當初是否的確有真情,此後Livia一方面為屋大維出策謀劃,一方面操持家務,與妒忌的前妻和偏袒的大姑虛以委蛇、教養不省心的繼女繼侄及自己前段婚姻的兩個孩子。隨著Livia成為屋大維重要的政治參謀,她一系列出色的政治手腕不僅成為屋大維不可或缺的軍師,也贏得了屋大維的好兄弟兼臂膀的Agrippa信賴及敬重。隨著帝國版圖逐漸擴大,邊疆戰事稍緩,民生經濟安定而農業富庶豐饒,是時候該安定下來了。元老院開始打算收回元老們的權力而拋開執政官,屋大維遭逢了河清海晏來的一次政治危機—執政官地位的動搖。事關家族大事,Livia開始陷入新困境—共和體制早已搖搖欲墜,屋大維不再滿足於擔任執政官,他想成為帝國之首……他想成為羅馬的神。屋大維的野心肯定與Livia的心願背道而馳,但俗話說不破不立,倘若Livia想恢復共和制,她勢必得先自屋大維這獲得至高無上的權力,方能排除元老院中其他人的野心及異議,因此在屋大維的請求下她終究去探訪了父親過去的政治夥伴,想當然爾父親的老友對於Livia嫁與政敵一事非常的不諒解也不願意支持Livia捎來的請求,但Livia大膽背水一戰的豪賭也成就後來我們所知屋大維成為奧古斯都的故事–以退為進,宣布要放棄身上所任的一切公職,此舉震驚了元老院,他們別無他法,只能拒絕這個請求,並授予他「第一公民」的頭銜,以及新的稱號:「奧古斯都」。 放棄共和走向元首制,就無可避免的要面臨是否有後嗣能穩定繼位。在數年間不斷的懷孕流產,最後一次流產後Livia被告知倘若再度懷孕不論順產與否都會危及她的生命,但屋大維作為奧古斯都,他娶過四任妻子,但只有第三任妻子Scribonia為他生下一個女兒Julia,身為女性,她就是不能繼承父親的位子。儘管當時的羅馬對於離婚和領養不像後代的君主政體有嚴格的規定。如果情況容許,他還是想要一個直系的繼承人而非透過領養獲得。與Livia結怨已���的Scribonia開始暗戳戳的與屋大維婭合謀透過屋大維唯一的直系子嗣也是女兒的Juila 與屋大維婭的兒子Marcellus的聯姻,並試圖安排其他貴族女子與屋大維再婚而藉以報復Livia。 Livia又再一次的靠著她的能力證明她的不可或缺坐穩了女主人的位置也成功解決此次的內宅風波。 但她也開始警惕起奧古斯都有意立為繼承人的Marcellus。既然沒有子嗣,這讓奧古斯都想辦法培育和教誨他的繼承人,無須仰賴一定要由誰生下的子嗣才能是合法的繼承人。「第一公民」奧古斯都的首要任務是培育一個新的屋大維。走向世襲制,只會讓Livia想復興的共和體制再無可能,她需要透過自己的孩子成為繼承人以復興共和國。一次奧古斯都危及生命的急病後,Livia開始考慮除去Marcellus,畢竟經此一病她違背奧古斯都的祕而不宣的屬意而臨時指定Agrippa為繼任人,事已至此她跟Marcellus已是水火不容。她很清楚的知道倘若Marcellus繼承奧古斯都之位,她和她的孩子絕無活路,Marcellus並不是個寬宏的人,況且他在舅舅於病中昏沉之際就已暗自尋求元老院其他人的支持。在一系列的籌謀下於此就不暴雷了,但在本劇結尾即將東窗事發之際,奧古斯都選擇包庇Livia,也足以證明Livia的重要性。 不論是否有下一季都值得一看。 https://www.instagram.com/p/CS8tJ-Un5hMFUD7np4VGk_Tt-7w8e-tSDxc_YE0/?utm_medium=tumblr
0 notes
esther-lai · 4 years ago
Photo
Tumblr media
<食記>The Ukai Taipei 在諸多朋友(誰)敲碗下還是應觀眾要求發一下粗糙的心得。 The Ukai Taipei位於南山廣場46樓,入口左右區分成鐵板燒及割烹的區域,映入眼簾即是成片落地窗,適逢陰天用餐遠山雲霧繚繞,室內透著自然光,空氣中縈繞著淡淡的薰香。由於The Ukai Taipei提供無菜單料理,分成午晚餐兩個價位,午餐價位相對容易入手,加上一個每組客人皆由一位鐵板燒師傅服務,席次不多,因此訂位不算是太好訂姑且也是3個月前就要準備上網看名額釋出。 今日用餐為2500/人的部分,有開胃菜、前菜、主菜、炒飯和甜點。 (以下菜色無確切名稱僅就我自己命名) [開胃菜] 開胃菜總共為五道小品,由左至右為地瓜濃湯、炸春捲、多那滋、鴨肉串及晶凍蟹塔。地瓜濃湯的地瓜味並不強烈���入口溫潤綿密,配上酥炸的薑片口味清爽。炸春捲的內餡是胭脂蝦和櫻花蝦,一口咬下滿滿的蝦蟹鮮味;多拿滋內餡則是桂丁雞切碎後和松露炒製,兩品炸物看似重口,實則不油不膩。鴨肉串是由煙燻鴨肉、培根(或者是牛肉)和牛蒡串成,由於三款食材皆經過調味,肉類部分油脂豐潤加上醬烤牛蒡的部分稍嫌膩口;晶凍蝦塔由昆布晶凍和蟹肉搭上紫蘇花,入口清新,是個很好的收尾。 [前菜] 前菜開始由師傅在板前料理。端上的是馬頭魚豆乳蕪菁湯。在網上為數不多的食記裡都有提到料理馬頭魚時獨特的“立鱗燒”,馬頭魚肉質細緻有彈性,有別於大多數魚料理在魚鱗及魚皮的料理上難免有腥味,煎好的金黃馬頭魚麟酥���,配上大蔥豆乳湯和蕪菁,溫暖清甜。 [主菜] 主菜為澳洲和牛菲力附上自製的五穀麵包。經牛油煎過後四分熟菲力肉質軟嫩,搭上兩種起司煎成的起司片、馬鈴薯泥、波特菇、蒜頭及紅酒醬汁。紅酒醬汁在料理時另取銅鍋將煎好的牛肉墊著波特菇和醃過的蒜頭,加入自制蘑菇粉、紅蔥頭、鹽、瑪薩拉酒煮成醬汁。雖然並非原味的牛排吃法但也不失為另類嘗試,唯一吃到後來起司和醬汁稍嫌厚重反倒有點搶過單純品嚐菲力的風采。 [炒飯和漬物] 最後一道鐵板料理來到越光米炒飯。晶瑩圓潤的越光米僅用蒜酥、鹽和極少量的醬油調味。撲鼻而來的蒜香和米粒香甜且彈性十足,配上漬物及味噌湯,準備進入最後的甜點階段。 [甜點] 鐵板燒料理結束後服務人員會引導至沙發區享用甜點。The Ukai Taipei的經典甜點為戚風蛋糕,但因為想吃栗子而選擇蒙布朗。蒙布朗由兩層蛋白餅和香草冰淇淋組成,栗子麵條和香草冰淇淋明顯的使用香草籽調味,微甜而不膩,配上拿鐵和三品小點,完美的結束這餐。 本次The Ukai Taipei的用餐體驗整體來說蠻好的,服務人員在帶位入座上都非常周到,講解菜色上也很流暢清晰,服務的師傅和服務人員在一些菜色或烹調手法上的問題也回答親切。 雖然2500的菜色和精緻度可能見仁見智,儘管荷包很瘦,但媽媽感到滿意,而且沒什麼比有吃飽更重要的了(重點) 下次會想試試3500的菜色(努力賺錢) 至於晚餐…大概除非我有10張2330吧(笑) #theukaitaipei鐵板燒(在 The Ukai Taipei) https://www.instagram.com/p/CMHjXx4sxiT9W7bWURE4AS-_bnMsVP8Zf8Aqrk0/?igshid=2kvclm3pcwyh
0 notes
esther-lai · 5 years ago
Photo
Tumblr media
琅琊榜[陸劇推薦] 私心在封面上放上靖王。 為了寫心得還做筆記的我也是拼了。 時隔多年我終於看了琅琊榜。所謂好酒越陳越香,琅琊榜的確實至名歸。 琅琊榜由胡歌領銜主演,當然其他的演員選角也是一時之選。本劇於2015年播出,全劇共54集每集約40分鐘,看似集數多但劇情緊湊環環相扣,餘波盪漾尾韻綿長。琅琊榜採架空背景以大梁國為尊,在劇情主軸呈現上介於嚴謹的歷史正劇與其他鮮衣怒馬的古裝劇之間,運籌帷幄的縝密是有,而破開屏息緊張感的詼諧恰如其分,常見的兒女之情更在其次,使得本劇不落俗套。 劇情大致可分為三個大段落。前段藉太子與譽王之爭奠定梅長蘇確實有驚世之才,中段志得意滿的譽王和橫空而出的靖王之間的東宮之位博弈,後段則是大局幾定梅長蘇為祈王乃至林家冤名昭雪,株首惡,肅朝綱,靖家國。 「 「江左梅郎,麒麟之才,得之可得天下。」 十二年前林家赤焰軍的天之驕子林殊於梅嶺一役家破人亡,深受重傷面目全非。其後化名江左盟盟主梅長蘇蜇伏於江湖,憑藉著琅琊閣琅琊榜以及扶持北方燕國不受寵之皇子登上太子大位,拉響了重返金陵的第一響重炮。 他聰明而隱忍,曾經的驕傲張揚全數斂去,以自身僅餘的壽算作為賭注,執起了沉冤之棋,下起了這場讓大梁風雲變色的豪局。 不論是暗中相助靖王借力使力的讓太子和譽王兩敗俱傷、經由蕭景睿身世一事引各方人馬成功剷除謝玉癈太子;與譽王反目後與掌鏡司夏江凶險異常峰迴路轉的鬥智鬥勇;說服蒞陽長公主於大殿之上逼得皇上不得不正祈王和赤焰軍的冤名,無一不是翻手為雲覆手為雨聞之色變的搏命之謀。 「情義」二字貫穿全劇。 梅長蘇註定的命運在觀眾看來未免意難平,但他是幸運的。他的身邊有太多人願意為他掏心掏肺出生入死,舉凡像是身邊的黎剛、甄平、飛流等江左盟眾人,或是蒙摯、霓凰郡主、藺辰、衛崢等等,他可以和他們插科打諢笑語嫣然,在火寒毒發作時不必強忍病痛,他不需要維持梅長蘇的殼子,他可以允許自己暫時的作為林殊。但不論是林殊還是梅長蘇,到底還是不一樣了。也許死去對他不啻是一種解脫,他完成的自己肩負的任務,最後作為赤焰軍的少帥死得其所。 本劇雖然著重於梅長蘇智謀無雙,但卻也是蕭景睿和言豫津的成長故事。相識於江湖,在一個晴朗無雲的時節蕭景睿邀請梅長蘇進京休養。雖長於寧國侯謝玉之家但身為兩姓之子的景睿沾染江湖氣息,而豫津長於言侯之家卻也被教養的心思至純並沒有太多公子哥兒樣。寧國侯一案逼得他們面對這世界的殘酷,景睿遠走南楚遊歷,豫津開始參與言侯事務。難得的是世事大變但兩人心性未改,劇末相聚於金陵彼此都成熟了不少,天光日好,眼下將是他們的時代了。 儘管帝王心術本就莫測,然而制衡之道使得過於狠辣,進而導致父子夫妻君臣的離心,於此同時我並不同情皇帝。至於種什麼因結什麼果,此前固然有真情,但心中只在意自己的巍巍皇權最終落得如此境地,無非不過是天道循環而已。 最後來談談靖王蕭景琰。他從小景仰哥哥祈王並和林殊結為莫逆,年少時光恣意瀟灑,行軍在外時遭逢赤焰變故。他的個性讓他不能不埋怨也不願意討好他的父皇。縱使戰功彪炳,但沒有恩寵只是一個連進宮探望母妃都要皇上恩准的七皇子。由於長年的冷遇和怨氣,初識梅長蘇時的他倔強而滿懷憤怒。他不笨,他明白自己不可能參與哥哥們的奪嫡之戰。而梅長蘇突如其來的認主更讓他對此人嗤之以鼻。然而相識日久,他漸漸地卸下心防開始拜服梅長蘇並與之結為朋友。其實有好幾次景琰不是沒有懷疑過林殊和梅長蘇的相似之處,一些舉止習慣了然於心。但他的耿直心性和身邊一干人等及時兜回的相瞞讓他覺得林殊已死是鐵板釘釘的事實。景琰在劇中有幾度落淚幾乎都是為了林殊。但他心目中最好的小殊騙了他那麼久,騙的他又再一次的失去他。 雖說最是無情帝王家,但又何嘗不是高處不勝寒的無邊寂寞呢。縱有將相良臣相佐,但終究不是知心摯友,這世上再無林殊。 本劇的配角也是一大增色。要我說蒙摯、言豫津、穆青小王爺、藺辰絕對是本劇的討喜擔當,不論是陽謀陰謀角力的險峻或是在危急存亡千鈞一髮之際,不失為添采危難中人性仍存樂觀。而撇開劇情要角,大梁幾位朝臣清流如沈追、蔡荃 , 或是紀王爺和言侯位尊之人 , 其他黨爭時那些同流的各部要臣在朝局動盪之下的憂患態度或是結黨之舉也讓人深思。當然作為上帝視角,本劇一些留白和計謀難免細思恐極,太過神妙,有些橋段微冗但瑕不掩瑜。 古今陵穀茫茫。市朝往往耕桑。此地居然型勝,似曾小小興亡。 林殊和梅長蘇的故事結束了。 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 #琅琊榜 https://www.instagram.com/p/B3mSN8kHNpvtQkEZN2_H6OhCwmYlQjR8f1LKcs0/?igshid=xtx38xquxrgd
0 notes
esther-lai · 5 years ago
Photo
Tumblr media
Elisabeth Kostova [翻譯小說作者推薦]part.II 謂之十年磨一劍,在The Swan Thief出版10年後Kostova才帶回了The Shadow Land。因為故事背景的相似性在此The Swan Thief暫且不談。 如果說The Historian是東歐浪漫美好的一面那The Shadow Land肯定是現實苦痛的一面,兩者相比後者的入門度大概有點難度。 大抵是最近的音樂偏好,所以稍微看了一點俄裔鋼琴家Vladimir Ashkenazy自己和對史達林時代的音樂家Dmitri Shostakovich的訪談,兼之上篇Wallander其中一集The dogs of Riga大抵可以對The Shadow Land的故事背景有點朦朧的概念,而亂聽了一些音樂後建議可以搭配服用Melanholiskais Valsis鋼琴版或是Shostakovich的waltz No.2閱讀。 普遍來說有不少文獻小說傳記都能窺得一二蘇聯時期的共黨生態,但這些文獻甚至是報章雜誌卻也甚少提到一些東歐國家過往及近況。保加利亞複雜的歷史背景也是因為Kostova自身與保加利亞的緣分及長居於此,才有緣了解這背後滄桑辛酸。 「當邪惡施加在人們身上,如何能忍受邪惡?當命運強行介入你的人生,守護自己的內心,比什麼都重要。」 The Shadow Land在灰澀的主軸下是餘燼中的「希望」。故事定調於保加利亞,兩個時空交錯於故事主角或是保加利亞的人民都是趟回顧療傷之旅。美國女子亞麗珊卓獨自前往保加利亞教書及旅遊,藉此療傷哥哥於她年少時期即過世的創傷。然而在旅程中意外的誤取僅有人名的骨灰盒而毅然踏上物歸原主之行。 ���產體制下的國家總是瀰漫著一股肅殺的氛圍,極權政治、貪汙、祕密警察、批鬥、集中營、勞改營等等,儘管眾多學者言之鑿鑿,但許多外人能見到的又豈是該國所願意讓你見到的。我們就像女主角一樣,初來乍到什麼都不清楚當地歷史文化,隨著旅程一寸寸的揭開這片壯麗大地的黑暗面。 骨灰屬於一位名不見經傳的小提琴家,史托楊‧拉札洛夫。他沒有留下任何紀錄,僅僅只是存在於寥寥幾人的回憶裡。被惡所隱藏的坎坷事實藉由亞麗珊卓方曝於世人眼前但也意外的譜出一闕關於愛情、親情、友情的樂章。 當然也並非所謂極惡或極善,例如亞莉珊卓雖遭遇不少驚險卻也有一路情義相伴的司機、旅途中形形色色的民眾、深陷苦難依舊熱愛音樂的史托楊、患難中不離不棄的真情守護等等,都使得晦暗的歷史和戰爭的陰翳稍霽。 我們見過太多大場面名留青史的煙硝烽火,有名有姓的受難者,卻從來不知道戰役外埋其他沒在塵埃中平民百姓的一生。史托楊從沒忘記演奏的快樂,儘管在勞改營中那雙曾經靈巧演奏小提琴的手已布滿老繭,他也曾經期待過造訪威尼斯,看看西方國家,演奏韋瓦第的著名的幾首曲子…想要回家看看新婚就分別的妻子,為了他所愛和愛他的人,秉持著信念度過一次又一次的難關。雖然憔悴不堪,但至少他還活著;雖然失去了一些東西,但至少不是一無所有。 音樂其實是相較於繪畫和文學更能展現作者對事物的明褒暗貶,在Ashkenazy的訪談提到Shostakovich的地位之所以能不受當局顯著左右,在於他的知名度高而蘇聯需要他這樣的人作為和西方國家相互爭鳴,因此儘管暗戳戳的表達對史達林政權的譏諷,蘇聯到底還是不能輕易評判他,也不失為對史托楊這些小音樂家的安慰。 縱使蘇聯已解體幾十年,但所遺留的瘡疤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弭平的,藉由The Shadow Land不論人性及歷史多麼殘酷,總是有那麼一些人堅持本心的在絕望中振作,努力為所珍愛的一切堅強的活著。 https://www.instagram.com/p/B2Ec9weH-UAo9VHlAKsijjbOn_5EUwhEuFbpJI0/?igshid=r2sp2yrl0kz7
0 notes
esther-lai · 5 years ago
Photo
Tumblr media
Elisabeth Kostova [翻譯小說作者推薦]part.l 所謂三年不開張,開張吃三年是我(? 如果你嚮往歷史、繪畫、音樂、東歐,那你絕對不能錯過Elisabeth Kostova的著作。我一直很想整理Kostova的心得文,但總覺得自己才疏學淺無法將一腔熱血溢於言表。言語實在是難以描摹當年第一次閱讀Kostova的處女作The Historian的驚喜感。 目前出版作品有歷史學家(The Historian)、天鵝賊(The Swan Thief)以及甫出版的影子大地(The Shadow Land)。三本書各有千秋,一本是別出心裁的吸血鬼小說,一本是印象派黃金年代的隱密軼聞,另一本則是鐵幕下東歐音樂家的堅忍。 Kostova擅長利用古今交錯的沉穩敘事,透過特定一件人事物,繼而開始一趟旅程而進行追尋,踩踏著伏筆現世與前塵總是意外的有其相似之處。結合各地風土民情,對山川河流、鄉村城鎮、飲食文化等鉅細靡遺描述,非常引人入勝恍若身歷其境。 時下流行的吸血鬼小說甚至是影劇等不外乎便是青少年之間的青澀戀情抑或是異族之間不相容的鬥爭,例如風靡一時的暮光之城、嗜血真愛、吸血鬼日記等,連吸血鬼故事的鼻祖-布蘭姆史托克,筆下的卓九勒(Draqula)也是非常典型的邪惡勢力終不勝正,而The Historian不啻為這股風潮下的一股清流,不落俗套。 「我留下我的歷史給你。」 The Historian故事的核心在於「傳承」。從一段正史後隨之遍傳不歇的野史、師徒的未竟之業、親緣血脈遺傳下的追尋因子以及歷史長河下無數求知若渴並為之著迷的群眾,一段綿延三代甚至是更悠久的溯源之旅。 故事始於一位研究卓九勒大公的歷史學家羅熙教授神秘失蹤,好友和羅熙的女兒意外共同踏上尋人之路。在Kostova擅長的虛實交錯手法下,大致可分為三段時空,青年時期的羅熙教授、保羅與海倫以及敘事者,而整個故事更橫跨數個國家,隨著故事的推進摻雜著一幕幕瑰麗山河的描述交織出異國風情。 書名訂為The Historian歷史學家,書中數個主人翁或多或少都潛藏著史學家為尋求真相的危險患難精神。沉浸於追求知識之樂,鑽研學問而不問功名,對於研究主題人物不問是非對錯,不惜以身犯險一個又一個承接前人的線索,一步步的拼湊這幅壯闊的謎團。當然我更願意認為本書所特指的歷史學家即是貫徹全書的卓九勒大公。 書中的卓九勒非常有意思,透過很多二手三手資料述說他的暴虐行徑:令人髮指的燒殺擄掠、奪權鬥爭的慘烈例如穿心魔的稱號的緣由,然而他所展示的另一面卻是一位富有涵養的謙謙君子。想像一個吸血鬼坐擁龐大的藏書,甚至非常幽默地的收集自己的傳記及野史,空氣中飄散著紙質的陳舊氣息,足踩華麗繁複的鄂圖曼織錦地毯,端著鮮紅如血的葡萄酒在暖爐的融融火光掩映下,斜倚深色天鵝絨的高背椅,手指上碩大的古董寶石戒指和玻璃高腳杯相互輝映,舉杯誠摯相邀。 失去外西凡尼亞領主身分卻獲得不死之身的卓九勒選擇了很有意思的途徑來成就他的霸業─歷史。卓九勒篩選出自己認可的追隨者,透過龍之書這道誘人的謎題作為考驗,給予前仆後繼試圖鑽研他的學者們千載難逢的惑人承諾… 「跟我來,我會給你一萬輩子學不完的知識。」數百年來,無數歷史學家為卓九勒貢獻他們的才學並與之相濡以沫。巧妙地保留和傳唱卓九勒的無數面向,宗教故事的聖米迦勒屠龍、歷史記載上的極惡、通俗文化的娛樂等等,無處不在。 正如故事結尾,儘管肉身徹底消亡,但卓九勒大公早已不再依靠連年征戰而是用傳遍大���小巷的傳奇征服世界─雖死猶生。 https://www.instagram.com/p/B2Ecglmn0JHM25dC9nlg-btBq3c65ZLwef7lDM0/?igshid=o19qk3cb89ar
0 notes
esther-lai · 5 years ago
Photo
Tumblr media
浩然劍[武俠小說推薦] 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 喜歡武俠小說的請進。 其實這部小說已經有點年頭了,但時至今日仍然是我心目中最好的武俠小說。初讀時曾經嘗試要寫出滿腔的動容,然而年少時不識愁滋味,總覺得再怎麼都是為賦新辭強說愁,一耽擱即是數年遲至今日才開始動筆書寫。只是對本書的情感太過複雜,隻字片語難以描述我內心的百感交集,粗言陋詞請見諒。 金老用深厚的歷史素養賦予每部小說相當真實的背景,隨著他文藻極佳的筆法讓書中不論是要角抑或是過路行人躍然於紙上,江山美景下的世事動盪,正道與邪派、黑白兩道等等對壘比武…五花八門的招式命名恰到精隨的用典極其傳神,挾著文字總能讓人心生嚮往。年少時候讀金庸總覺俠客就是鮮衣怒馬仗劍江湖,是非分明快意恩仇的武林總覺得大快人心。然而浩然劍卻並非如此。 因為浩然劍,我���金庸粉轉成了趙晨光粉,也蒐集了她一系列的小說但浩然劍的地位始終巍然不動。 這是屬於一個人的故事,他曾經有過其他名字,幹過很多事也愈見過很多人,但那都是過去了,從今以後他只有一個名字,謝蘇。 浩然劍一開頭就是故事的七年後,西域羅天堡年輕堡主介蘭亭的與行刺的刺客交手後,一招風儀清逸若竹卻又極其俐落的小擒拿手驚的刺客失聲叫出”青梅竹”,勾出了介蘭亭的回憶。循著介蘭亭之口道出與父親介花弧和謝蘇的相遇及謝蘇零散於書中的回憶,一點一滴的拼湊出他的老師謝蘇跌宕顛沛的人生。 在浩然劍之前,可以說是前傳的清明記裡當年的謝蘇還是那個十六歲便中了探花名滿天下,處置朝堂事狠辣無情的青衣瘦削吏部侍郎,爾後又憑著銀絲軟劍以三十六路浩然劍連敗京城十七名高手,以京師第一高手聞名。而今在距京城數百公里之外的大漠中那個大雪紛飛的夜晚,青梅竹已經不是青梅竹,小酒館內柴爐火光映著是瘦削疲憊的青衫男子,依舊蒼白的面容,卻內力失了大半使劍的右手也廢了。現在的他是謝蘇,儘管只有三式左手劍和機簧銀筒卻仍能在對手環伺下傲然一笑,青衫獵獵從容而行。 書中分為兩部分,第一部份是謝蘇孤身一人獨行於大漠,第二部分則是謝蘇重回鳥語花香的溫軟江南。前半段是著重於謝蘇原本意欲孤獨終老於西域不問前塵卻遭逢生死門追殺以及被介花弧相逼欲為己用,後半段則是他身中劇毒,為了求得解藥而重返故地,縱使置身事外才是明哲保身卻終究抵不過內心行俠於江湖。 別時容易會常難。 當你經歷過很多事,轉瞬間卻發現那些事已成為過去; 當你遇見過很多人,回首時,那些人已是曾經...... 謝蘇向來是個身不由己的人。早年的他是為石太師的義子,最為朝堂上的一顆棋子聽命行事,但他心中是有所掙扎的。他看似冷漠無情卻實是極重情之人,後雖中計謀至此遠走京城卻也實為他內心意志,對於背叛了石太師他一直內心抱憾。遠離了廟堂隱居江南的他終於嘗到自由的滋味,無意間結交了十太師手下的四大鐵衛之一的朱雀,不料過去總是如影隨形終成憾事。遠走西域卻又為羅天堡所桎梏,作為介花弧為保西域之獨立不受與朝廷染指之間的籌碼。 全書中我最喜歡謝蘇、介花弧的對手戲,十分精采,除了讚嘆介花弧計謀之全,為留人無所不用其極,從一見面便能看處謝蘇來路與其鬥智,到之後從西域到將江南與石太師一會橫跨數百哩,時間也並非短短幾日可躋,一切行動路線井井有條布局縝密。也可以從相處的細節裡窺見當年的青梅竹是何等人物。倒是情感最為噴薄的朱雀部分反而只對梅鎮情致心生嚮往。”小鎮三面環水,十里杏花如雪,鎮上青石為路,疏籬為牆,鎮上的房屋多是用一種特殊的白石構築而成,夜裡看過去,有微微的螢光。”這段過去太過美好也太過慘烈,謝蘇總是把回憶看的太重,深陷其中心結從此而生。 江南之行,我們看著介花弧一行人向謝朗求醫、御劍門少主大婚風波、與石太師對壘談判…或有悠然或有凶險,謝蘇一路從慢慢地卸下青梅竹加諸在他身上的包袱,慢慢地蛻變成眾人信服的謝蘇模樣。雖然殘酷滄桑卻也動人動容。 浩然劍並未交代謝蘇的結局,不過作者後續的作品或多或少也提點到了謝蘇,作為心疼謝蘇的粉絲即使見著了如蜻蜓點水般的短短敘述也倍覺安慰,他的人生太過苦澀,得來不易的安穩後半生也算是好的收稍。 十年來,深恩負盡,死傷師友。謝蘇一生,苦多樂少,但他並未一蹶不振,他認認真真的活著,做過一些事,救過一些人,不留名姓,就如同他那踏雪輕淺的輕功一般,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 https://www.instagram.com/p/BpL7f9JHsj-n02KOO2XaUPScndeRVtKbM2jgMU0/?igshid=1fo38rgwqyx34
0 notes
esther-lai · 8 years ago
Photo
Tumblr media
River約翰‧里佛 [英劇推薦] 濕冷陰鬱的天氣我想到這齣英劇River。 彷彿下雨時凝結在玻璃的霧氣,挾著熱意靠近它,既漫既隱,轉瞬即逝空留刺骨涼意。 之前有聊過比起亞洲劇我更偏好歐美劇,原因何在?因為不完美。 大部分亞洲劇總是會順著人們的期望編織出完滿的結局以告慰劇中人物甚至是廣大的觀眾群,縱使有時牽強但是劇中每個人都會有好的歸宿。然而歐美劇卻不盡然,特別是英劇總是在編排上更勝一籌,更充分地闡述的人生的無奈與無常,甚至是荒謬到錯愕,或在劇終時往往留下無限悵惘,那種冷寂的遺憾縈繞不去。而本劇River更是如此。 How do you let go of a person if you don’t know why they’ve gone? River是BBC的迷你劇集,全劇一季共六集,步調簡潔不拖遢卻也耐人尋味。與其說這是一部純粹偵探辦案劇不如說是主角John River因為案件而發生的心境轉變。 故事描述警官John River擁有一項特殊的天賦又或者是難言之隱:他可以將已逝去之人的形象具象化成幻影並與之對話獲得破案線索。然而這個祕密確實也對他的辦案能力有所助益,然而過分的沉浸在幻象裡很可能導致他被徹底開除。如果他治好,他將失去自己這項可能帶來痛苦的卻也是心靈依存的能力─特別是當他的工作搭檔Stevie遭遇槍擊身亡後。他執迷於調查Stevie的案件,但他同時被經手的案件浮出的幻影困擾—那些謀殺受害人的影子總是縈繞在他的腦海中。他越是獻身於工作,心魔就越嚴重,影響他的生活喔,同時越有可能失去這份工作。 John River是個嚴謹而寡言甚至是有點抑鬱悲觀的人,他不喜歡改變,生活古板,與人相處僵硬,難得的笑容透著骨子裡的寂寞。他的搭檔Stevie則恰恰相反。Stevie就像是River的明亮面,在第一集的開頭可以看到Stevie不管是語氣或是眼神都是充滿活力的,特別是配上I love to love這首歌,隨著Stevie的哼唱,River也只有在Stevie逗趣而輕快的言語時才會嘴角微彎。 Stevie是River的搭檔同時也是心魔。River苦於不斷被案件的亡魂���侵蝕,然而在Stevie死後這卻是唯一能讓他再與Stevie談笑風生的聯繫。 由於兩人的友誼和似有若無的情愫,River不僅受到嚴重的打擊也使得他無法置身事外,他無法抽離無法理智的去面對Stevie的死,而一心沉浸在想找出兇手的執拗。 然而隨著調查進展,他開始挖掘出Stevie樂觀的表象下並不為人所知的一面。他的內心開始動搖,不得不去面對這個他不熟悉的Stevie…以及面對自己。 與此同時River也著手其他案件,透過不同案件的不同幻影交織出River的內心世界。我特別喜歡透過River與幻影對話的方式,除了不同幻影所帶來的心理層面也慢慢勾勒出完整的River。例如最常浮現的兩抹幽魂:Stevie和小說中小個子連續殺人醫生,分別代表善良美好的一面和陰暗消極的一面。 從第一集到到六集,主要與River有對手戲的上司Chrissie、新搭檔Ira、心理醫生Rosa與River之間的互動我也很喜歡。上司Chrissie關心也信賴River,對於River的能力給予肯定也願意替River擔保;Ira一開始不被River接受成為Stevie外的搭檔,到總是默默地跟上River的節奏最後相處愉快;進行心理評估時抗拒Rosa到敞開心房等等,除了聚焦River本身的變化也穿插著River生命中出現的人各自的故事。當然這些穿插的故事也並非偶然。每個人的表象下都不簡單。持續推進的脈絡和無數的對白其實也是切合主線並帶點隱喻性的,最終牽扯出案中案和保守多年的驚天秘密。環環相扣亦盤根錯節。 當案件一偵破這些幻影當然也會隨之消失。River系上紅色領帶捧著紅玫瑰,前往和Stevie約好的餐廳,重現了Stevie死去的那一天,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的告別。兩人相談甚歡,那是River最發自內心的笑容,輕鬆而溫暖。 劇中的最後一幕真是極美令人落淚。我第一次看劇看的那麼難過。 River抱著死去的Stevie終於說出了他一直想說的話。畫面跳轉,暈黃卻燦爛的路燈將現實隔離出一處天地,River和Stevie旁若無人的共舞令人動容。當River透過後照鏡,接收到Stevie最後的回應後,幻影消失,River露出釋然的微笑。 River終於放下,move on。 In books and films and in plays, it’s always so compelling, so complex. There should be more than one word for love. What we will do for love. Die for it, even. Love is an itch so far down your back that you can never scratch it with your own hand. 還有很多事沒來得及做,很多話沒來得及說,我嘗試傳達我的感知給妳,但是妳不在了。 我一直想告訴你的是,我愛妳。 #BBC#River
0 notes
esther-lai · 8 years ago
Photo
Tumblr media
Peaky Blinders浴血黑幫 [英劇推薦] 其實最初只是要配飯才點開看的,沒想到立刻被片頭曲吸引,結果一看驚為天人,因此速速跳看了三、四集後邊伴著片頭曲Red right hand邊火速來寫個推薦文。 Take a little walk to the edge of town and go across the tracks Where the viaduct looms, like a bird of doom As it shifts and cracks Where secrets lie in the border fires, in the humming wires Hey man, you know you're never coming back Past the square, past the bridge, past the mills, past the stacks On a gathering storm comes a tall handsome man in a dusty black coat with a red right hand 我真是特別欣賞大部分英劇秉持著集數雖少但總是恰好掐在點子上的優良傳統。目前三季播畢,第四季正在播出,已確定續約第五季。 雖然只斷斷續續的看了前三季的幾集,我認為依照段落來看一二季、三四季之間大抵來說是作為剃刀黨發展史的分水嶺,而一二季可以視為是剃刀黨的正式崛起的篇章,主要也是先介紹這部分。 故事背景是1919年的英國伯明罕窮困區,各種暴力犯罪猖獗。一戰歸來的士兵,政治改革家,以及黑幫犯罪分子都想在此求得生存之機。從戰場走私回來的槍支彈藥進入到普通社區;共產主義分子密謀發動暴力改革,而國會對此持默許態度。而本地最大黑幫Peaky Blinders剃刀黨把持著伯明罕的一切生計。 Peaky Blinders剃刀黨的名稱來自於該幫派成員習慣於將剃刀刀片藏在帽舌(Peak)之下,通過收取保護費,賭馬以及搶劫維持運作,而本劇正由剃刀黨的掌權者Shelby家族演繹。 剃刀黨由Shelby家族所組成,Shelby家族在伯明罕是個特別的存在,他們逞凶鬥狠煞氣極重,一言不合則武鬥,居民畏懼他們卻又依附於剃刀黨的羽翼下安居樂業。 維持該幫派運作的主要核心人物為Shelby家三兄弟大哥Arthur、二哥Thomas和小弟John以及阿姨Polly,而二哥Thomas和阿姨Polly可以說是該幫的首腦。 Thomas Shelby由Cillian Murphy所飾演,在此必須讚美一下真是一時之選。衣著體面舉止合宜下卻是狡詐陰狠,低沉略帶邪氣的英式嗓音,完美詮釋Thomas亦正亦邪的氣質 故事起源於剃刀黨原本只是打算竊取其他貨物出售圖利卻不慎取得一批軍火,正當原本只是地痞流氓的他們如熱鍋中的螞蟻不知該如何是好時,Thomas看見這批軍火所能帶來的可能性。而自戰爭歸來後的Thomas在重新接掌家族事業後,見過戰場上的殘酷與生死的他比以往更強悍兇殘,信奉「敵弱我攻,敵強聯手」的教條,挾帶著縝密的陰謀詭計周旋於愛爾蘭共和軍IRA、賭馬大亨Billy Kimber以及新任總督察實為情報單位的Chester Campbell之間,冀圖掀起腥風血雨以擴張剃頭黨版圖,建立Shelby家族的商業帝國。 因此富於謀略的Thomas利用各方勢力的利益需求,合縱連橫後又反目、黑吃黑等等,不僅深入敵營更極其危險的以自身為誘餌設下陷阱以掌握談判的優勢地位,將亡命之徒的狠戾與莫測的算計心思表現的淋漓盡致。 大哥Arthur雖然為長男卻無Thomas的城府,與其說Thomas是黑幫中較冷酷無情分析計謀的機械,Arthur作為容易衝動、較少思考的行動派更像是一個有血有淚的黑幫大佬,儘管總是對二弟Thomas的深謀遠慮慢半拍,但在Thomas證明自己的計謀所言不虛後與願意聽從,與更為衝動的小弟John成為Thomas最側重的左右手,三兄弟合作無間其利斷金。 Aunt Polly屬於剃刀幫女性陰柔的部分,但她的果斷卻也不遑多讓。她有女性細膩柔軟的手腕,傾向大事化小小事化無,然而在家人遭遇威脅時又如護仔的母獸般兇悍決絕,從Ada Shelby的韻事與總督察的對手戲等等都由此可見,因此我認為在本劇中Aunt Polly和Thomas代表的剃刀幫的一體兩面。 Thomas Shelby也展現了鐵漢柔情的一面。在小妹Ada與曾經的朋友也是戰友的激進共產黨員Freddie Throne的禁忌戀愛,從原本出賣Freddie的共產黨情報換取家族利益到最後成全她們;又或者是與總督察派去擔任小酒館女侍,企圖滲透剃刀幫以取得軍火藏匿地點的女間諜Grace Burgess從兩者對立的諜對諜到守得明月開的相知相惜。 第一季見證了Shelby家族與Lee家族聯姻後取而代之原本Billy Kimber所掌握的全國第三大合法賽馬經營權,第二季解決愛爾蘭IRA以及潛在威脅的總督察Chester Campbell正式成為邱吉爾的地下部隊,第三季開始代表英國政府的地下勢力與俄國兩派共產黨接頭的身分…等等那年代的驚滔駭浪。 另外本劇的配樂和慢動作運鏡和剪輯絕對值得讚嘆。有別於一般純粹的打鬥畫面,如Peaky Blinders第一集中在高亢的歌劇唱腔下,文雅的刺殺劇情與污濁巷弄中野蠻打鬥的畫面交錯,將上流與市井結合的極為巧妙,或者歌詞諷刺卻節奏輕快的配樂與猙獰的慢動作群架那種反差感等等真是非常荒誕而迷人。 He's a ghost, he's a god, he's a man, he's a guru You're one microscopic cog in his catastrophic plan Designed and directed by his red right hand 雖然英劇的便當總是發的讓人猝及不防,不過英劇虐我千百遍,我待英劇如初戀。
5 notes · View notes
esther-lai · 8 years ago
Photo
Tumblr media
Versailles凡爾賽 [加法劇推薦]下集 Louis XIV和Henriette青梅竹馬感情深厚,彼此嫁娶他人感情卻不因此而抹滅。最一開始的他們感情絕對是最無瑕的,然而當Louis XIV登上王位,兒女情長終究敵不過鴻圖霸業。他將周邊的人視為棋子,連Henriette也不例外。愛情漸漸不再純粹,摻入了更多陰謀詭計、逢場作戲,Louis XIV對Henriette若即若離,Henriette漸漸失望也接受,卻依舊盼著自己能Louis XIV有一席之地,於是她自請出使。在權衡考慮下Louis XIV派出Henriette出使英國和英王也就是Henriette的哥哥談判。出使獲得巨大成功但也間而導致Henriette的早逝。 也許這對Henriette是幸運的,她在最美好的模樣死去,化作那抹映在Louis XIV心上的白月光。 肉慾與情慾是法國宮廷不可缺失的一部份,在Versailles中顯而易見,你可以看到情婦情夫不勝枚舉甚至習以為常,婚姻關係和個人慾望是平行的。我個人認為儘管會驚嘆上流社會的放蕩,但這是個相對不束縛女性的世界,既然丈夫可以找情婦那妻子也可以找情夫。貴族的婚姻本質就是個政治籌碼,難得有真情。既然毫無感情,那還不如各自逍遙快活、好聚好散。名聲這種東西對他們不是太重要,不太在乎後世留名與否,標準的享樂主義。這是非常不同於被傳統禮教束縛著的東方女性的地方。 不過自由放蕩的結果卻也容易禍水東引。而第二季的主軸就是這樣的背景下展開的。延續第一季末上位的Montespan夫人,在第二季躍升為Louis XIV最看重的情婦。Montespan夫人貌美卻聰慧有學識,敢於發言卻不惟諾,嬌柔體貼,堪稱床下的淑女床上的蕩婦。她完全不把王后放在眼裡,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第一季中她與Chevalier 公爵之間犀利辛辣的對話可見一般,抑或是與王后的交鋒等等。 以下節錄; Chevalier公爵:您讓我想起天鵝。在水面上何其優雅,然而且看水面下兩只肥碩的腳掌卻在徒勞的擺動。 Montespan夫人:別忘了那嘴也足以折斷您手臂的。 然而韶華易逝,紅顏易老,她開始擔心自己不再受寵,不滿於現狀,甚至想要的更多。 Louis XIV和Montespan夫人最初或許是逢場作戲,你情我願的露水姻緣,又或許兩者間彼此都是有真情在的。但當Montespan夫人開始想要獨佔Louis XIV、掌控他,這段感情就注定蒙塵。第二季不久後她開始尋求巫卜之術,此刻的她已然魔怔。最終陷入萬劫不復的境地,人走情逝。 當然在爾虞我詐中也是有難能可貴的感情,最純粹也最感傷的莫過於侍衛長Fabien Marchal和女御醫Claudine,本劇唯一難得不須彼此算計的愛情。 綜觀Louis XIV,兄弟未必是兄弟,朋友未必是朋友,臣子未必是臣子,敵人未必是敵人,愛人也不一定是愛人。他追求名留青史,自然也必許有所取捨犧牲,即是如此方能創造法國的璀璨盛世。 “Uno roi ne peut inscrire son epitaphe que dans la pierre ou dans le sceau.” ─ 千古帝王不過能將其功過刻於碑銘火漆之上。 附上片頭曲 “Outro” I’m the king of my own land. Facing tempests of dust, I’ll fight until the end. Creatures of my dream raise up and dance with me. Now and forever, I’m your King. https://esther-lai.tumblr.com/ #Versailles#ig容不下我的字多#湯不熱也會更新喔#其實根本沒人收看 #存稿已耗盡
0 notes
esther-lai · 8 years ago
Photo
Tumblr media
Versailles凡爾賽 [加法劇推薦]上集 我想標題非常直白了表達本劇的內容。 Versailles,奢靡浮華的代名詞,世界最眾所皆知的宮殿。此劇的核心就是凡爾賽宮的建築史——透過法國史上最出名也最雄心的君王Louis XIV,也就是我們熟知的太陽王,修建凡爾賽宮期間那段波旁王朝史上最驚滔駭浪的一頁。Louis XIV認為這座金碧輝煌的宮殿能再現法國的黃金時代,從而登上歐洲霸主的位置。 其實我很少看歷史劇,歐美歷史劇不外乎就是野蠻的中古世紀、航海系列、古羅馬時期、架空改編或是嚴肅紀實等等。加上我們亞洲其實並不怎麼熟悉歐陸國家紛亂的歷史,不熟悉背景脈絡就無法對劇情產生共鳴。因此Versailles是我極少數認真看的。 本劇為加拿大和法國合拍,英語發音但另有配上法語的版本,想當然更推崇法語版更顯到位。目前兩季播畢,第三季續約。劇長一集約60分鐘,一季十集,劇短而質精,不會倉促帶過也不會拖泥帶水。不能嚴肅以待詞藻精鍊優美富含深意,得體的對白間暗潮洶湧,人事物如蛛網般錯綜卻又環環相扣,埋下的伏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讓人欲罷不能。 兩季各自有其主題,分別落在Louis XIV統治生涯中的特別時期。製作單位非常下重本的租借凡爾賽宮了進行拍攝,也對衣著等極盡考究,也因此你可以在劇中欣賞著名的鏡廳、講求對稱的歐式花園、讚嘆宮內精緻豪奢的裝潢、貴族們放蕩奢靡的生活、珠光寶氣的華麗衣著等等。 Versailles改編自史實,為了劇情需要而更動之處不能認真以待,所以以下心得只以本劇內容為主。 第一季描述年輕的Louis XIV國王剛剛繼位後的統治生涯,當時他年僅28歲。在前紅衣主教瑪薩琳在年幼時攝政的陰影下,他剛繼位不久,對於凡爾賽宮廷的未來有著自季的雄心壯志,而且準備大展宏圖——但他的權力受到各種如狼似虎的勢力的覬覦與限制。Louis XIV通過謀略、操縱、詭計和妄想等手段來控制法國貴族——他離開巴黎,另建凡爾賽宮作為新的政治中心,強迫朝臣貴族們聚集於此且不得離開,就近掌控他們的一言一行。 第二季的故事發生在四年之後,Louis XIV已經完全掌握了王權,他對權力和陰謀的運用更加得心應手。而此時他面對的問題是權力與愛欲之間的權衡。 本劇演員群顏值極高,特別是主角Louis XIV,我一直不太能接受男演員的長髮扮相,但我得說這個我非常可以! 甚至演員長髮還比短髮好看(是讚美)。飾演Louis XIV的George Blagden長相秀麗卻難掩英氣,留著非帥哥不能駕馭的細八字鬍,澄澈的眼瞳靈活多變,時而脆弱時而權謀狡詐,無波的湛藍眼瞳卻是風雨欲來。 不過我媽個人比較喜歡飾演王弟的Alexander Vlahos,青菜蘿蔔各有所好。 第一季時,可以說主體環繞著Louis XIV、王弟Monsieur Philippe d'Orléans和自英國遠嫁而來的弟媳Henriette公主間錯綜複雜的關係。 Louis XIV為了政治利益迎娶西班牙的 Marie-Thérèse王后,私底下與Henriette保持著不可告人的關係;而王弟Philippe則與Chevalier 公爵出雙入對,沒錯他是同性戀。 Louis XIV和Philippe的關係一言難盡,他們既能是共體時艱的手足至親,卻又彼此猜忌相互抗衡與利用。Louis XIV登基後,和Philippe間衝突矛盾開始激化。無關乎是為大局或為其他,然而忌憚和顧慮已種下他們貌合神離的因子。 在第一季時Philippe終於說服擔心弟弟的Louis XIV,終於親身上陣能一展長才,那種雀躍感是無法掩飾的,他終於可以圓滿自己保家衛國的理想。然而當戰況屢傳捷報, Louis XIV懼其功高震主而隨隨便便的命Philippe回宮,那種憋屈失落溢於言表。 Philippe其實沒什麼野心甚至真摯,說互相抗衡某種程度來說也只是無傷大雅的任性,更提不上算計,他向來只有無奈地接受的份而已 (例如第二次的聯姻) 。 第一季的第五集的一段畫面很有意思,Louis XIV志得意滿的在帳內簽訂條約,周圍大臣恭賀聲不斷,而Philippe冷冷望向帳內,旋即在帳外接受軍隊將士的群情歡呼。兩人表情的對比及之後的轉換耐人尋味。 Louis XIV其實是羨慕Philippe的甚至有些嫉妒,他也有御駕親征的夢。但身為一國之君,王儲尚幼,他賭不起也不能賭,他有他的責任。反看Philippe,恣意自在不太在乎其他人的眼光,勇敢地追求自己想要的,比起Louis XIV,Philippe擁有他所被限制的─自由。 來世若願為兄弟,切記莫生帝王家。 #字太多只好發兩篇#忍不住寫的跟裹腳布又臭又長長#Versailles
0 notes
esther-lai · 8 years ago
Photo
Tumblr media
Person of interest疑犯追蹤 [美劇推薦] Person of interest從��開播到結束,見證了我的青春歲月,妥妥的從一周一集開始追起。 它是我心目中最一開始的神劇,也無庸置疑的是許多美劇迷心目中的劃時代的科技犯罪神劇。以下簡稱POI。 本劇由Jonathan Nolan和JJ.Abrams出品,兩位名導加持絕對是掛保證的。 POI共五季,我個人只完整看過第一、二季全季,第三季前半和在PTT上完整follow心得文的第五季。畢竟後半季走向越來越沉重,承受不起淚灑螢幕的後果。 基本上劇情為單集一個案件,每集就是美劇典型的50分鐘左右,全劇共103集。前期偏向案件本身,主線劇情尚未明朗化,而從第三季後半到第五季開始著重在主線上,之後的案件就不是重點了。案件雖短卻絲毫不馬虎,劇情安排合理,流暢而不冷場。 Harold Finch是一位深居簡出富豪,他為政府開發了一套稱作「The Machine」,可偵測恐怖攻擊的電腦系統。它可預測「有計畫或謀略策劃的犯罪」,諸如911事件之類的大型恐怖攻擊災難,並提供情報讓有關當局防範未然。它可以偵測一般人的暴力犯罪,於是Finch將情報區分為relevant和irrelevant,只將重要的清單呈報給有關當局,而不重要清單則會在每天晚上刪除。但Finch意識到,不重要清單的資料可制止許多犯罪活動和挽救人命。但政府沒有興趣處理不重要清單,Finch決心要找到一種方法來阻止這些犯罪。他利用程式中的一個後門,取得一項資訊:社會安全號碼。出現這號碼的人將參與即將發生的罪行,Finch僱用一位被推定死亡的前美國特種部隊綠扁帽隊員和前CIA探員John Reese,干預犯罪的發生和阻止有人再受傷害。Reese利用在軍方和CIA獲得的技能,負責保護受害者和阻止肇事者。警局方面由Fusco和 Carter警探負責,一方面名正言順地逮捕犯���,另一方面也作為他們執行私法的掩護。而後期則有特務 Shaw和天才駭客Roots加入團隊。 本劇最別出心裁的觀點在於我們對全民監控這件事的看法及其影響力。 The Machine(以下簡稱TM)最一開始被賦予的功能是為了偵查”可能的”犯罪,藉由預警而做到免於發生。就像我們到處設置監視器,我們希望防患未然,未雨綢繆。這個的出發點是對的,大家當然希望世界越來越安全。然而事情總有一體兩面,這把雙面刃遲早會衍生其他問題。 當監控這件事變成制約?甚至是過度呢?我們太過依賴監控所能帶來的優點,卻忽略的我們監控他人的同時自己也是被監控的。你的個人資料光天化日的攤在眾人眼皮下,你的行為舉凡喜怒哀樂等等無所遁形,除了隱私的消失外,你的一切都是赤裸的─然而你什麼都不知道。 當另一個更強大的監控出現時,你以為的安全其實並不安全,你以為會有的和平也不是和平。TM的對手Samaritan(以下簡稱SAM)就是在時候出現的。監控開始成為特定人的工具,SAM強化的TM固有的作用外,他甚至更具威脅力─它擁有自由的意志去判斷relevant和irrelevant,不論對錯。 再來是AI的智慧,演算法一開始也是由人類所編寫的,AI的行為是基於人類設定的架構下運作。當機器開始能自己思考呢? 機器人有三大定律:不得傷害人類,服從人類的命令和不違背前面兩條之下,機器人必須保護自己。 當AI越來越有自主意識,它的價值觀(SAM)或是人類的價值觀(TM)背道而馳時,佔上風的一方獲得了控制權,又或者因為受威脅而被迫強硬防禦導致偏移等等。它服從人類偵測犯罪的命令,透過自主判斷斷定罪惡與否;人類接受它的判斷,在科學絕對是對的前提之下,彼此傷害。最後漸漸失序。 POI探討的面向很多,除去主線外,尚有警局盤根錯節的HR線、TM小隊陸陸續續的互動中萌生的人性也很值得觀察。 作為本劇的非人要角,也是靈魂核心,TM是串連起大家的中心點。因為它,所以大家聚在一起,也因為它,大家為它捨生忘死。 最一開始TM的任務很簡單,它似乎沒有感情,只能每天機械式的吐出數字,只有Finch能懂它,而那時候的Finch也還沒有對TM的功用感到疑惑。當Finch發現他可以透過TM自我救贖時,他找到了頹廢度日的Reese,邀請他加入這小小的團隊,開始默默地行俠仗義。而之後TM開始有自己的意志無意的拉攏牽引,促成Fusco、Carter、Shaw 和Roots後續的加入。 Finch和Reese做為團隊最一開始的元老,他們一開始並不是太熟悉也不是很有共識,但是漸漸的他們越來越有默契,也在團隊合作種找到自己的價值。儘管曾經幾度理念不合甚至到分道揚鑣,但他們終究還是為了這個世界而聚在一起。 我們可以看到原本蝸居而獨善其身的Finch願意為了他所愛的世界踏出自己的巢意改變自己固執的想法。看似冷硬無情的Reese其實是最溫柔的人,在無數的案件中口嫌體正直,儘管傷痕累累,卻願意為了這個曾經傷害他的世界而奮力一搏。 Fusco和Carter,前者是一度腐敗的警探而後者是非常有原則的警探。Fusco原本貪生怕死自私自利,漸漸找到自己的方向願意遠離汙穢的泥沼金盆洗手,甚至還做好犧牲奉獻的準備;Carter表現優異既強悍又柔軟,願意讓世界更好而打破自己堅定的原則,為Finch和Reese暗度陳倉。 Shaw 和Roots,從不再信賴人甚至是厭惡人類,這兩個無法在社會有容身之處的人,終於找回愛的情感與歸屬,重新相信這個冷漠無情的世界。 Reese曾經說過一段話,也道出了這六位在跌跌撞撞的尋覓後最終領悟。 “When you find that one person who connects you to the world, you become someone different. Someone better. When that person is taken from you, what do you become then?” 他們因為傷痛缺陷而相聚於此,因為愛而灰飛煙滅。 敬這些平凡卻也不平凡的人。 https://esther-lai.tumblr.com/ #personofinterest#POI#為什麼我字越寫越多#大字版請移駕tumblr
0 notes
esther-lai · 8 years ago
Photo
Tumblr media
Hannibal雙面人魔 [美劇紀錄※警告:本劇口味甚重,非誠勿看] 先說本劇我是以一個迷妹的心態在寫的(大笑),所以滿滿的都是讚美Mads,一個跪在西裝褲腳下寫心得的概念。 我想看過電影沉默的羔羊、人魔、紅龍應該對Hannibal這名字不陌生─影史上最紳士卻又駭人聽聞的食人魔。而演員Antony Hopkins也演活了這位史上最惡名昭彰的醫生、奠定了非他而不成Hannibal的地位。 然而這裡討論的是美劇版,是由Mads Mikkelsen所扮演壯年時期的Hannibal。 相較於Antony Hopkins版本的睿智狡詰,經過淬鍊的人魔完全體,Mads Mikkelsen的版本更加的躁動不安且充滿不穩定性,這也是影集版的迷人之處。唯一共同之處就是兩者固有的深沉嗜血,帶給你血淋淋的饕餮美饌─風雅無比的食人饗宴。 Hannibal雙面人魔全劇共三季,然而我個人只看過完整的第一季和斷斷續續的二、三季,因此我僅能大略簡介劇情。 Hannibal的名稱取自於英文單字cannibal一詞,一語雙關。而本劇聚焦在Hannibal Lecter醫生和FBI探員Will Graham之間的對手戲。 Will Graham是一名頗有天賦的犯罪分析師,正協助FBI追蹤一名連環殺手。Will獨特的思維方式令其具備驚的「情感影響力」,也可以將這種能力解讀為「移情術」。因為他總是清楚該如何讓對方跟著自己的節奏走,甚至可以透過冥想建構出犯罪影像。但他正在追踪的這名殺手和所有人都不同-他的思想就像被黑色的迷霧所籠罩,無法看透其中的奧妙。於是Will向全美最頂尖的精神病理學專家Hannibal Lecter求助,希望他能有辦法對付這個難纏的對手。 Hannibal Lecter作為一位心理醫生,除了專業外,迷人的口音、梳得齊整的髮型、剪裁合身的西裝三件套、合宜的舉止極富魅力,更精通多國語言、品味獨具、學識淵博、熱愛美食外個人的烹飪手法亦及其講究…你能想像一個體面高知識分子該有的模樣,如此端正的堂堂君子卻潛伏著一顆嗜血的心。 有別於其他影視作品如奪魂鋸、德州電鋸殺人魔、等等大多落魄瘋狂的形象,對比於衣冠楚楚的Hannibal醫生,我想影史上沒什麼比他更迷人的罪犯了。 本劇在內心活動方面採類似意識流的手法,透過剪接角色思緒,目不暇給的隱喻(ex.鹿角)遍及全劇,氣氛壓抑詭譎,把所有的黑暗面曝出於鏡頭前,陰鬱沉悶的氛圍讓人喘不過氣。另一大看頭就是屍體裝置藝術了。我必須說這絕對是優雅到極致的犯罪。血腥、新鮮、創意、詭異的美感,你絕對無法想像屍體的藝術可塑性,這是獨屬於Hannibal的殘酷美學。 印象最深刻的屍體莫過於人體大提琴和巨大的人體花樹,暫且就不多做形容,配上古典樂旋律,簡直美得讓人不寒而慄。 Hannibal就像一條帝王眼鏡蛇,睥睨群蛇甚至食用同類,妥妥得站在食物鏈的頂端。直到他遇見Will。一開始他只是好奇甚至帶著點逗弄的心態去觀察這個如貓鼬般敏感的探員,遊走在被捕或不被捕的邊緣,享受玩弄FBI於股掌間的刺激。 然而高處不勝寒,他終究是寂寞的。當Hannibal與Will幾經交流,他當然欣喜若狂,他終於找到一個人有機會能深層的欣賞殺人的藝術。他不惜把Will拉近他的世界裡,他逼瘋他折磨他、為他放下身段委曲求全、培植另一個旗鼓相當的對手等,都只是為了吸引Will。 也許我們可以稱這種感情羈絆是一種愛的表現。 像是尋尋覓覓靈魂伴侶,相遇時宛如行星間互相牽引漫遊,偶爾因各自方向而遠離,卻仍在既定的軌道上。然而在某個時間點交會時,彼此間太過巨大的的吸引力,最終導致猛烈的撞擊,然後湮滅於浩瀚星際。 欣賞Mads Mikkelsen細膩內斂和Hugh Dancy的纖細多疑的演技,還有最重要的─Hannibal的精緻料理和詭譎美學。 “Nothing here is a vegetarian. Bon appétit. 讓我們舉杯,享受這頓獨一無二的人肉盛宴。” #Lecter醫生的美食節目#Hannibal#Mads腦粉是我#大字版請移至tumblr#周更的我好勤快
0 notes
esther-lai · 8 years ago
Photo
Tumblr media
Endeavour摩斯探長前傳 [英劇推薦] 每集都是一曲清鬱流暢的夜曲,是我對Endeavour的評價。 個人認為比火紅大江南北的Sherlock更具藝術性及精緻度。 本劇作為老偵探劇-摩斯探長的新拍前傳,交代了獨身的老古板探長Endeavour Morse初出茅廬的青澀青年時期,我個人沒有另外去追老字號畢竟新版在顏值上更具可看性(笑)。 目前四季已播映,續約第五季。每季集數不多約莫4集,單集為一個案件但劇中要角隨著時間綿延各自有所變化。一集長一小時半,完全可以最作為一部精巧的微電影細細品味。 劇中背景為50年代的英國牛津,全劇洋溢著濃濃的英式復古風情,其中確也夾雜著現代的新意。諸如女士端莊合身的小洋裝、男士雅致的修身西裝、經典的紅色電話亭、骨董轎車等等背景極為考究,你能對英國擁有的美好想像在本劇都可以獲得滿足。 加上英國特有的霧藍天空,不論是遠方暮色中的石砌街道、拂了一身還滿的飽滿白木蘭花、湖光山色中的陰森大宅、朦朧煙雨中的失意人……禎禎畫面美不勝收,每張截圖都足以做為電腦桌布。 片頭一開始便是唱盤的歌劇女聲迤邐出劇中各方人馬,初時乍看毫不相關畢竟支線龐雜,然而卻是九曲迴轉般漸漸穿梭交會,最後譜出一首完整的樂章。 儘管你可能會笑說綠豆大的動機,汪洋般的殺意,然而這就是生活啊,舉凡搶案人質、忌妒、高智商、食安、宗教,犯罪念頭往往經年累積,最後迸發殺機。聽起來血淋淋的罪案在巧妙的編排下更多了一份巧思─優雅的犯罪與破案。 劇中人物的命名也別致,撇開角色眾多而不易記憶,卻也是每每讓人會心一笑。 牛津郡警局同仁的互動也是本劇非常吸引人的地方,像是在初冬中熹微的燭光,微涼又微溫。 最一開始的Morse常常被Jakes質疑推理、甚至你也會覺得Bright局長只是一個冥頑不靈的官僚,總為Morse的諸事不順感到憋屈。然而在不知不覺時方才發現這個大家早已成為一個大家庭,彼此互相關心、信任、舉凡Jakes逐漸信任Morse的判斷,甚至在Morse蒙冤時為他擔保;Bright局長因隱約透露官場的黑暗,使Morse不至於被腐敗的官僚逼的措手不及;Thursday探長一如既往如師如父,紓壓打趣的猜三明治;Morse在Jakes奉子成婚離職時默默買了債券相送等等,在稍微憂鬱的氣氛中感到暖心。 我個人尤其偏愛第三季的Ride。撇開推理過程並不如以往的出乎意料,甚至有些老生常談,然而從Morse的心境轉換到與Bixby的英雄惜英雄,其中的人情讓人既溫暖又憂傷。 Ride為向費茲傑羅的大亨小傳致敬之作,講述窮困的魔術師之子Bixby因緣際會之下以賭場大亨之姿返回故地,甚至重逢佳人Kay。紫醉金迷的華美,頹廢放蕩絢爛的上流奢華,看盡觥籌華服間的美麗與惆悵。 特別是這集延續著第二季季末Morse含冤入獄,時間跳轉到Morse對官場的灰心喪志而黯然離開牛津郡警局,遠離塵囂的暫居在朋友位於湖岸旁的小屋。 由於一場兇殺案發生在不遠處,Morse卻對前同事們避而不見,選擇加入大學同學們的上流聚會,也因此認識了大學同學宅邸對面新來的鄰居─Bixby。在調查案子的同時Thursday探長自然而然地循線而來希望Morse重返崗位,同時卻也對Morse居然和有錢人打交道感到憂心。 儘管Morse拒絕了回歸,卻在Thursday探長離開後,默默的自己去犯罪現場勘查。然而內心卻也還是有點彆扭的抗拒。 後來當Bixby發生案件時,這是Morse警探生涯的轉捩點,他還是無法放棄身為警探的正義感抑或是對辦案的熱情,最終還是重拾了警局的工作加入調查。 我最喜歡的是Morse和Bixby之間的友情。但友情這詞就只打過幾次交道而言或許又太高估了,畢竟Morse並不是以人際關係見長。兩人之間一直都是淡如水的君子之交。然而當Bixby出事時,Morse卻願意為這個幾面之交的人盡心盡力,最後破案的關鍵也是他對Bixby的了解。 劇中最後Morse透過影片錄像對Bixby的一生所下的註解既透徹又感傷,對照兩人之前的一些互動也從此能看出彼此似有若無的惺惺相惜,也讓Morse終於看清了自己。 "Bixby didn’t belong in their world any more than I do…Did. I wanted to tell him that the last night I saw him. That he was better than that. There’s no real magic in this world. Only love. The rest is just smoke and mirrors." #字很多但我控制不住啊啊#推廣大家成為腦粉#拜託一定要續約#itv#endeavour
1 note · View no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