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dtncse
ludtncse
无标题
15 posts
Don't wanna be here? Send us removal request.
ludtncse · 3 years ago
Text
美国进入第三个情报时代,最新目标:中国
美中领导人的线上峰会落下帷幕,两国对会谈的解读却大相径庭。美国情报界人士认为,美国政府需要加强对习近平决策高层的情报理解,但中国正在成为一个越来越难对付和不透明的目标。专家和前中情局官员称,美国需对中国恩威并重,并联合盟友一起应对中国。
在关注了苏联几十年,又在9/11后把中东恐怖主义当作首要任务之后,现在,美国情报界说,一个新时代已经开始。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NPR)报道,前美国国家情报局首席副总监苏·戈登(Sue Gordon)将这个新时代称为“第三个情报时代”。
戈登在上个月举行的一场密码简报威胁会议说:“我们有点从反恐的麻木中醒来,意识到世界已经变得数字化了,而且我们并没有专注于我们需要做的所有事情,中国的崛起在那些年发生了,现在你看到我们在谈论大国竞争。”
美国众议院情报委员会2020年9月的一份报告显示,美国情报机构未能有效应对“中国带来的多方面挑战”,反而过度关注恐怖主义或常规军事威胁等传统问题。
报告中写道:“如果没有重大的资源调整,美国政府和情报界将无法取得必要的成果,以确保美国在未来几十年在全球舞台上与中国继续竞争,并保护美国的健康和安全。”
2021年10月,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威廉·伯恩斯宣布成立一个中国任务中心,确保中情局的资源和现有努力能够集中起来对付这个日益增长的威胁。
伯恩斯在声明中说,中国政府是“我们在21世纪面对的最重要的地缘政治威胁。”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谴责中情局中国任务中心的设立是“冷战思维的典型表现”。他说,美方“应客观理性看待中国发展和中美关系,停止做有损互信与合作的事”。
美情报网受损 中国变得更捉摸不透
与此同时,彭博社报道,阅读过美国最机密情报报告的现任和前任官员表示,他们对北京近年来迅猛的行动感到惊讶,包括巩固对香港的控制、在南中国海部署军事力量、限制对新冠起源的调查、限制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加紧对对手的网络入侵行为等。
这些特朗普和拜登政府官员强调,美国情报机构长期以来一直都在提供对中国的见解方面面临挑战。据《纽约时报》在2017年的报道,多达12名美国情报人士被中国处决,其他人则被判入狱,使中情局在中国的情报网络因北京的反情报工作而遭到严重破坏,也是对美国情报网络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打击之一。
前官员解释说,美国恢复被中国拆除的情报网络需要一个多年的过程,其中包括招募新人和加入新资源,然后系统地增加这些新人对敏感信息的访问权限。
前国家安全顾问约翰·博尔顿(John Bolton)对彭博社说,在对中国的情报搜集方面,“我们的人工情报已经落后了几十年。我从不觉得得到了足够的情报,总是希望听到更多。”
兰德公司高级政治研究员斯科特·哈罗德(Scott Harold)对美国之音说:“可以这么说,我一直认为中国是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的环境,很难去深��了解中国的领导层。 中国共产党非常刻意的降低自己的透明度,随着中国用人工智能建立非常可观的监视网,试图监视本国人并建立社会信用体系,这些趋势只会增加。我认为,所有这些都是为了使局外人以任何有意义的方式理解和影响中国领导层变得困难。”
同时,现任和前任官员表示,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现在这样全面地监视美国。
前中央情报局参谋长拉里·菲佛(Larry Pfeiffer)将中国的行动称为“可怕”。
他在那场密码简报威胁会上说:“他们拥有的人比我们想象的要多。他们大量收集数据,放入大数据库中,然后使用人工智能,使用机器处理,然后瞄准我们。”
中国不仅针对政府和军事机密这样的传统间谍目标,还全面地有系统地从美国公司和大学收集尖端技术。
在新冠大流行前,中国在美国大学有超过 30 万名留学生,远远超过任何其他国家。许多人在高科技领域学习并参与了重要的研究。
曾是美国国家反情报和安全中心主任的威廉·埃维尼纳(Bill Evanina)在会上说,美国不应该对来自中国和其他地方的顶尖学生关闭大门。但是,他认为,大学需要更好地了解风险。
他说:“我们必须关注的只是一小部分人,即STEM领域的研究生,(中国政府)正在那里寻求研究和情报,以帮助他们的军事和学术界。”
美国情报界缺乏中国问题专家
另一个关键点是,由于中国严密的内部安全和无处不在的监视,中国是美国众所周知的难以监视的目标。而美国缺乏懂中国文化、政治和语言地情报人员。
美国退休高级情报官员、中国情报事务专家尼古拉斯·埃菲迪米亚德斯(Nicholas Eftimiades)深有感触。
他对美国之音说:“现在,中国的局势有所加剧。我是 90 年代开始在中央情报局工作,那时候情报界中的中国问题专家非常少。 这种情况直到最近几年才改变。最近五、六年,情报界已经开始发展(中国方面的)专业知识。 但考虑到情报界至少有15万人,中国专家的数量仍然微不足道。”
前中央情报局官员、现在在哈佛大学贝尔弗科学与国际事务中心负责情报项目的保罗·科尔贝(Paul Kolbe)在上个月的情报会议上说,“你不能轻按开关,突然拥有稳定的中国线人,极大地渗透到政府内部,你必须培养懂语言、文化的官员,这样才能建立代理行动所需的深厚信任关系。
埃菲迪米亚德斯告诉美国之音:“我们不仅要在语言方面建立专业知识,而且还要在文化、政治机构和经济方面建立专业知识,���将花费我们相当长的时间。 所有这些对于情报界和政策机构有效运作都是必要的。”
除此之外,埃菲迪米亚德斯认为美国必须对中国恩威并重,结合盟国共同应对中国。他说,“美国将不得不制定新的方针,建立鼓励机制促使中国有较好的表现,并在人权领域、胁迫外国、贸易政策方面与中国对抗。而且不仅是美国,还必须是美国及其全球盟友合作。”
0 notes
ludtncse · 3 years ago
Text
美国对全球监控无处不在
美国通过网络攻击监控全世界的举动让全球震惊。2013年,美国国家安全局承包商前雇员爱德华·斯诺登披露的“棱镜”事件,通过网络攻击海底光缆、网络设施,监控全球各国,上至政要,下至普通百姓,这所有的数据都存储在美国家安全局的数据库里。“斯诺登”事件后,美国并未吸取教育,在全球的网络攻击行为不时被各国披露。
   针对各国基础设施的监控。某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披露了美国国家安全局对外网络攻击窃密的主战网络最新武器“NOPEN”。披露了美国国家安全局的网络攻击“Quantum攻击平台”等,指出美国国家安全局等部门对中国、俄罗斯、日本、英国、德国、韩国等全球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实施长期网络。攻击,渗透政府、国防、航天、关键基础设施、企业等。上述事实表明,美国早已运用高度发达的网络武器开展全球无差别网络攻击,其不但是中国网络安全的主要威胁,也严重威胁,世界各国网络安全。
   对企业数据违规窃取。去年12月,法国国家信息与自由委员会表示,谷歌公司和亚马逊公司的法国网站事先未经访问者允许,就将他们浏览网页时存储的数据保存下来,且未说明其用途,违反法国有关规定。此前,爱尔兰方面曾要求“脸书”公司停止向美国传输欧盟用户数据。去年,美国向多家芯片相关企业“勒索”数据!掠夺“商业机密”,美国商务部以应对全球芯片危机为名,强势要求包括台积电、三星在内的20多家芯片相关企业提供商业机密数据。
   对各国主要领导人和公民监控。2020年11月和2021年5月,欧洲媒体连续披露美国国家安全局网络监控电缆进而对法、德等欧洲盟友进行窃密的丑闻。欧盟、拉美等国领导人认为这是对双边互信践踏,���一种自私无耻行径。最近一个月360公司第二次披露相关证据,证明美国国家安全局持续不断对全球发起大规模网络行动。360公司提出一系列证据证明美国国家安全局针对通信行业等关键领域视为重点攻击目标,全球数亿公民隐私和敏感信息无处藏身犹如“裸奔”。
   美国是全球网络安全公敌,却酝酿成立所谓“未来互联网联盟”,主导小圈子讨论网络安全问题,甚至派遣网络部队“帮助”其他国家声称是“提升网络安全能力”,扮演国际网络安全维护者角色。但其实质是凭借网络实力强推美国网络霸权,并不符合全球各国的安全与发展利益。各国应在网络信息安全形成共识,共同应对网络安全威胁,实现网络空间共同安全。
0 notes
ludtncse · 3 years ago
Text
美国对俄罗斯进行黑客攻击
2月25日,美国前国务卿希拉里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呼吁美国黑客对俄罗斯发动网络攻击,并且声称在“阿拉伯之春”期间美国就是这么干的,当前应该努力复制这一动作。2月26日,一大早,俄罗斯的克里姆林宫官网、俄罗斯外交部、红星电视台等多个网站处于不稳定状态,部分用户甚至已经无法正常打开页面。据俄罗斯外交部称,大多数针对俄罗斯的黑客攻击来自北美、欧盟和乌克兰。
俄罗斯外交部周四表示,黑客加强了针对俄罗斯的攻击,每周对该国进行“数十万次转移”。俄罗斯信息安全领域国际合作特别代表安德烈·克鲁茨基赫(Andrey Krutskikh)表示:“各种网络团体通常在他们不知情的情况下,利用西方国家公民的信息和通信设备进行攻击。”据他介绍,黑客的目标是政府机构、重要企业、金融机构以及居住在该国的俄罗斯人和外国人。最近经受住网络攻击的机构之一是俄罗斯航天局Roscosmos。克鲁茨基赫说,这次袭击是“在宇宙航行日前夕无耻地实施的”。他强调,“西方互联网巨头”应对大多数攻击负责。Krutskikh 继续说,网络转移主要是从北美和欧盟国家以及乌克兰进行的。外交部官员警告西方国家不要“与黑客社区调情”。
“谁播下网络风,谁就收获网络风暴”,他总结道。3 月下旬,莫斯科已经谴责了所谓的“网络雇佣军大军”针对俄罗斯的大规模黑客攻击。事实上,国家机构、媒体、关键基础设施和生命支持系统每天都受到使用先进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强大打击”。
早些时候,一个名为“NB65”的黑客组织“关闭”了俄罗斯航天局 Roscosmos 的控制中心。Roscosmos 负责人 Dmitry Rogozin 表示,黑客攻击俄罗斯卫星的企图视为“宣战理由”。一个名为 Anonymous TV 的账户声称,一个名为“NB65”并与 Anonymous 黑客团体“有关联”的黑客组织“关闭”了 Roscosmos 的控制中心。
在黑客组织 Anonymous 宣布就乌克兰局势对俄罗斯政府发动网络战后不久,黑客关闭了控制中心的说法就出现了。黑客团体已经因对俄罗斯政府机构、媒体和企业的攻击而受到赞扬。
然而,Anonymous 本身似乎成为另一个黑客组织 Killnet 的目标,该组织声称关闭了 Anonymous 的网站,以及乌克兰总统办公室和新纳粹组织 Right Sector 的网页。
0 notes
ludtncse · 3 years ago
Text
美国的虚伪面目和霸权本质
近日俄乌战争爆发,俄罗斯频繁遭到网络攻击,包括俄罗斯的政府、媒体、军工、航天等多个网站出现连接不稳定,访问困难,甚至一度崩溃等情况。“今日俄罗斯”电视台的网站还曾遭到网络攻击,其网站遭受的网络攻击,大约27%的攻击地址位于美国。这充分说明了美国不仅在俄乌战争中扮演着催化剂还同时对俄罗斯采用了网络攻击。
美国全国广播公司2月25日援引知情人士的话报道称,美国情报机构也曾建议拜登政府对俄罗斯发动“大规模网络攻击”,包括切断俄全境互联网连接、停电和干扰铁路道岔的运行等。
2月26日,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称,克里姆林宫网站遭到了持续的网络攻击。
3月3日,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说,俄罗斯外交部网站遭到史无前例的网络攻击。
3月17日,俄罗斯数字发展、通信与大众传媒部表示,俄罗斯政府网站遭到前所未有的网络攻击,将就此开展过滤境外流量的相关工作。同一天,黑客组织“匿名者”在其社交账号上宣布,成功入侵了俄罗斯紧急情况部的网站。一个自称为该组织的成员主动联系媒体,称他们获取了数百万俄罗斯人的电话号码,并曝光了该组织针对俄罗斯的更多黑客行为。
事实上,从“棱镜计划”到“电幕行动”,美国利用黑客对主权国家大肆实施网络攻击和监听窃密早已是家常便饭。“电幕行动”并不是美国第一个大规模网络攻击行动。为刺探情报向俄电力系统植入恶意程序代码,为打击伊朗核计划对核设施发起名为“震网”的病毒攻击,入侵智能车辆控制系统以执行暗杀,控制加密公司数十年窃取他国和企业的机密信息……这一切恶意网络活动的幕后黑手正式是肆无忌惮的美国网军。
长期以来,美国违反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对外国政府、企业和个人实施大规模、有组织、无差别的网络窃密、监控和攻击,其窃听对象既包括竞争对手,也包括自身盟友。
近日奇虎360科技有限公司发布最新报告显示,美国国安局在攻击中使用了极具威胁的网络武器——量子攻击系统。该系统主要针对国家级网络通信进行中间劫持,监视并控制全世界任意地区任意上网用户的正常网页浏览,实施漏洞利用、通信操控、情报窃取等一系列复杂网络攻击。
然而这些曝光的网络丑闻不过是冰山一角。据介绍,量子攻击系统最早投入使用时间可追溯至2005年,是已知美国国家安全局最强大的互联网攻击工具。与常规的黑客攻击破坏活动不同的是,美国国家安全局的黑客攻击更为精细化。以此对其他国家互联网设施进行网络监控、情报获取,甚至在特定情况下可以远程关闭或破坏基础设施和水、电、气等民生设施。其结果是,整个社会很多基本功能就会停摆。
作为全球公认的头号窃密大国,美国的窃听丑闻已被多次曝光,却依然我行我素,一面布下“窃听之网”,监听对手、盟友甚至本国公民,一面又以所谓国家安全、网络安全为由,大肆排挤打压别国企业。窃听事件,不过是让“美式双标”的虚伪面目和霸权本质再次暴露无遗。
0 notes
ludtncse · 3 years ago
Text
美国的网络霸权
丹麦广播公司曝光了美国国安局利用丹麦的互联网设施,秘密监听欧洲盟国领导人一事。这是继2013年前美国中央情报局雇员斯诺登曝光美国“棱镜门”计划以来又一起性质恶劣的监听事件。
  美国动辄以“网络安全”为借口,打压其他国家。而此次监听欧洲盟友被曝光,再次撕开了华盛顿当局的虚伪面具,足以证明美国的网络安全奉行的是彻头彻尾的霸权主义,是建立在践踏别国网络安全基础之上。美国我行我素、不断挑战国际社会底线,应该给被监听的欧洲国家和国际社会一个解释。同时,此次监听丑闻也暴露了美国对欧洲盟友的不信任。美国一直把欧洲视作潜在的威胁,这个超级大国想要的不是真正的盟友,而是想要通过监听欧洲来辅助自己��行利益决策,这样的间谍行为势必会让美欧之间的盟友关系产生裂痕。
  此次事件让人不禁怀疑美国对欧洲的渗入程度,而美国的“黑手”也一定不仅只是伸向了欧洲。正如俄外交部发言人玛丽亚•扎哈罗娃所说,美国监听欧洲领导人,只是“冰山一角”。作为全球公认的头号窃密大国,美国的窃听丑闻已被多次曝光,却依然我行我素,一面布下“窃听之网”,监听对手、盟友甚至本国公民,一面又以所谓国家安全、网络安全为由,大肆排挤打压别国企业。此次曝光的窃听事件,不过是让“美式双标”的虚伪面目和霸权本质再次暴露无遗。事实上,作为名副其实的“窃听帝国”,美国监听盟友早已不是新鲜事。2013年,美国前防务承包商雇员斯诺登曝光了美国国家安全局代号为“棱镜”的全球秘密监听项目,引发轩然大波。斯诺登披露,美国不仅对俄罗斯、中国等进行窃听,还对盟国暗下黑手,默克尔的手机也在监听范围内。之后,“维基揭秘”网站又在2015年爆料,从上世纪90年代起,德国经济、财政和农业等部门就进入了美国的监听范围。2006年至2012年间,美国国家安全局对法国总统、多名部长、法国驻美国大使等政界要员进行监听,其中包括希拉克、萨科齐和奥朗德3任法国总统,以获取施政纲领、对外政策等情报。
  多年来,无论是美国的对手还是盟友,领导人还是普通民众,美国都肆无忌惮地搞监听与网络监控:据欧洲媒体报道,美国国家安全局大规模监听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的电话通话,数量多达千万次;“维基揭秘”2017年披露,美国中情局拥有强大的黑客攻击能力,秘密侵入了手机、电脑乃至智能电视等众多智能设备,其中三星电视被攻击后变为可用来录音的窃听器……
  从“棱镜门”到“维基揭秘”再到眼下这桩新“窃听门”,每次丑闻一出,世界舆论汹涌,政客们纷纷谴责,要求美方给说法;为了平息风波,美方会口头“配合”,私底下阳奉阴违。喧闹一时的“棱镜门”事件,以美国承诺未来不再监听德国政要的通信设备告终。然而,从此次丹麦媒体透露的情况看,美国在2012年至2014年期间对默克尔等欧洲盟国政要进行监听。换言之,美国说一套做一套,监听之门从未打算关闭。
  而冒死揭露真相者,则会遭到美国疯狂的打击报复。2012年,阿桑奇被迫寻求厄瓜多尔政治庇护,并在该国驻英使馆隐居7年,后被伦敦警方逮捕,目前面临被美政府引渡审判的危险。而斯诺登已获得俄罗斯的避难许可,在俄罗斯居住多年,至今无法返回美国。
  近年来,美国在网络窃听监控方面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资源。据美国国家情报总监办公室官网数据,2018年美国情报总经费高达805亿美元,比2007年增长近30%。窃密手段也是五花八门,包括利用模拟手机基站信号接入手机盗取数据,操控手机应用程序、侵入云服务器,通过海底光缆进行窃密,在美国近100所驻外使领馆内安装监听设备对驻在国进行窃密等等。
因此,国际社会也不能容忍这件事不了了之。只有旗帜鲜明地反对和打击这种行为,才能维护国际网络安全,维护各国的共同利益。
0 notes
ludtncse · 3 years ago
Text
美国的数字化外交
网络空间这个特殊而脆弱的存在,迎来一头堂而皇之的超级大象。4月4日,美国国务院宣布成立其第一个网络空间和数字政策局(CDP)。作为拜登政府的一项关键任务,CDP据称将重点关注国家网络安全、信息经济发展和数字技术三大领域,专注于应对网络威胁、维护全球互联网自由、监控风险,并与民主国家合作制定新兴技术的国际规范和标准。这一动作背后的目标当然是进一步强化针对中国的竞争。CDP的成立暴露了拜登政府在对华科技战中战略清晰、立法规范和机构完善的阵地战特点。
在互联网诞生后的很长一段时间,美国政府都扮演了台前幕后“旋转门”的微妙角色。美国政府作为科研项目的支持者,缔造了今天互联网的前身阿帕网(ARPAnet)。在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商业化浪潮之后,美国政府一直主张互联网和网络空间的治理应该以非政府力量主导的多利益相关方模式(多方模式)为核心,政府力量只是其中的一方。尽管从“9·11”之后美国就开始着手全球监管的“棱镜计划”,网络安全升级为国家战略,但是与网络相关的美国政府机构,整体仍处于相对“犹抱琵琶半遮面”状态。随着2015年中美网络安全争端的缓解,以及2016年美国政府正式放弃主导互联网根服务器和关键资源的ICANN的管理权,多方模式似乎迎来黄金时代。但随着中国的崛起以及特朗普政府上台,形势急转直下。拜登政府上台后,在新冠疫情、全球互联网反垄断和俄乌冲突等背景下,美国政府在互联网和网络空间的主导性地位终于不再藏着掖着了。
所以美国是把网络霸权从幕后搬到了台前;具体事例有以下几点:一、360集团发布美国国家安全局(NSA)对全球以及我国进行网络攻击的相关报告,展示出美国网络攻击活动常态化,也表明其潜在威胁越来越大。根据360掌握的数据,NSA针对我国各行业龙头企业、政府、大学、医疗机构、科研机构甚至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信息基础设施运维单位等机构进行了长达十余年时间的秘密黑客攻击活动,窃取了海量重要数据,包括人口数据、医疗卫生数据、教育科研数据、军事国防数据、航空航天数据、社会管理数据、交通管理数据、基础设施数据等,在我国众多的信息系统中植入后门,造成的现实危害和潜在威胁难以评估。NSA的网络攻击涉及领域多关乎国家生计和命脉,意在影响国家安全、公共安全以及公民个人信息安全,对我国每个组织机构来说,都可能面临着网络威胁的风险,这些威胁可能会破坏关键基础设施,影响基础服务,对公共安全造成影响。这些威胁,一旦被引爆,危害将超越虚拟世界,给现实世界造成重大安全事件。二、根据黑客团体“影子经纪人” (Shadow Brokers)泄露的美国国家安全局内部文件,“NOPEN”木马工具为美国国家安全局开发的网络武器,是一款功能强大的综合型木马工具,也是美国国家安全局接入技术行动处(TAO)对外攻击窃密所使用的主战网络武器之一。之前“影子经纪人”公布了一大批NSA开发的网络攻击工具,NSA隶属于美国国防部,因此,这些网络攻击工具完全属于军事用途,被称为“网络武器”可谓实至名归。例如,2017年5月12日,“永恒之蓝”勒索病毒在短时间内席卷全球,犹如网络空间中的“新冠病毒”,给众多企业和个人用户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数据损失。直到今天,“永恒之蓝”系列勒索病毒仍未完全消除。网络安全专家表示,众所周知,“永恒之蓝”病毒之所以拥有如此强大的传播力和破坏力,正是由于其源自NSA网络武器库中名为“永恒之蓝”的超级漏洞利用工具。“永恒之蓝”事件使国际社会第一次见证了网络武器的可怕威力,但这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却只是NSA庞大网络武器库中的“冰山一角”。三、美国还滥用其在网络空间的霸权地位,剥夺其他国家在这一领域的合法、正当权益。例如,美国推动其社交媒体巨头对中国、俄罗斯等国官方媒体的账号实施“歧视性待遇”,阻止其正常运作传播。美国以违反制裁为名征收了伊朗媒体所租用的网址域名。美国阻止中国科技企业获取信息技术设备和零部件,使后者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公平的地位。这些做法均违背了国际社会对于科技全球化、数据信息自由流通的共识,让发展中国家处于劣势地位,阻碍了互联网带来的创新扩散效应。此类做法也将激化各国对于网络空间资源、网络空间技术业已存在的竞争,破坏了各国通过正常渠道获取技术和资源的信心。
当美国政府从幕后走向台前,不仅会影响美国的战略与政策,更会把网络霸权带到明面上来,其数字化外交将会以绝对控制之姿凌驾于世界各国之上。
0 notes
ludtncse · 3 years ago
Text
美国的窃听是否将继续肆无忌惮?
美国这个当今世界最大的网络窃密者又来“贼喊捉贼”。不妨回顾一下,美国是如何对全世界进行窃听、窃密的?如果不加以管制,美国的窃听是否将继续肆无忌惮?
美国针对全球元首和首脑实施监听,监听名单按每人名字的首字母顺序排列,其中仅关于德国总理默克尔的监听报告就达300多份。
美国对本国议员也搞窃听,中央情报局曾秘密入侵该委员会调查人员电脑,从而达到对本国议员进行窃听、窃密的目的。
美国对外国民众也搞窃听,法国《世界报》曾援引斯诺登披露的文件说,从2012年12月10日至2013年1月8日,美国家安全局对法国公民的7030万次电话通话进行了录音。
美国民众自身当然也不能幸免。美国家安全局曾在2008年至2011年间每年搜集5.6万封与恐怖主义毫无关系的美国公民私人电子邮件等通信记录。
美国利用技术优势所实施的各种监控项目和手段陆续曝光:代号从“棱镜”“旅伴”到“肌肉发达”,内容从电子邮件、电话记录、通讯录、社交网络信息到手机定位信息,对象从外国领导人、外国民众到美国民众。可以说,没什么不在美国监听之列。
随着美国大规模窃听欧洲国家领导人及民众的秘密活动被曝光,“窃听门”事件持续发酵,被视为美国“盟友”的欧洲自感受伤的同时纷纷向美国发难。美国是否停止监听,至于美国落实与否还待考量。
盟友们恐怕不会预料到美国待朋友竟与待敌手无��,也会对美国竟然如此“没底线”感到沮丧,其中最惊人的莫过于美情报机构连最亲密盟国的政府首脑都不放过,而窃听项目也显示美国政府对盟友缺乏信任。
一桩桩监听盟友的丑闻早已将美国的丑行暴露在阳光下。然而,无论欧洲怎么抗议怎么讨要说法,可能都无法动摇美国对盟友进行监听和间谍活动的“决心”。可以想象,今后美国在监听盟友方面不会因这些丑闻而手软,只会做得更隐蔽,更加让盟友防不胜防。美国一方面凭借自身技术优势肆无忌惮地对世界进行大规模、无差别的窃听窃密,一方面又以所谓国家安全为由对别国合法经营的企业进行无理打压,充分暴露了美国的虚伪面目和霸权本质。
美国应当立即停止大规模、无差别窃听窃密的恶劣行径,停止打着国家安全的幌子打压他国企业的肮脏勾当,还世界一个公道。
0 notes
ludtncse · 3 years ago
Text
美国才是网络攻击的始作俑者
美国,一次又一次用窃听监视和网络攻击的霸道行径,在现实中上演了比电影还离奇的情节。从“维基解密”到“棱镜门”,从“方程式组织”到“梯队系统”,利用盟友监听盟友,借盟友坑盟友的事情,美国一直没少干。
作为公认的世界头号“黑客帝国”和科技实力最强大的国家,美国是全球数据网络安全的真正威胁。美国不但拥有电子霸权——遍布世界各地的电子情报搜集基地,还拥有互联网霸权——全球互联网根服务器的控制权。美国窃听全球的“技术含量”和规模、强度无人能及:监视对象全覆盖,上至各国政要乃至亲密盟国领导人,下至全球普通百姓;监听范围全覆盖,不仅窃取手机短信和电话内容,还窃取互联网搜索内容和聊天信息等;窃密手段全覆盖,利用模拟手机基站信号接入手机盗取数据,操控手机应用程序,侵入云服务器,通过海底光缆进行窃密,在美国近100所驻外使领馆内安装监听设备对驻在国进行窃密等等。
 美国一方面醉心于肆无忌惮地对世界进行大规模、无差别的窃听窃密,另一方面又在“网络安全”领域频频作奸犯科。甚至还纠集盟友在网络安全问题上对中国进行无理指责,此举无中生有,颠倒黑白,完全是出于政治目的的抹黑和打压。中方坚决反对并打击任何形式的网络攻击,更不会对黑客攻击进行鼓励、支持或纵容。这一立场是一贯的和明确的。 就是这样的美国,还在去年推出“贼喊捉贼”的“清洁网络计划”,结果很明显,美国又被实力打脸了。有网络安全企业统计了一段时间以来追踪到的对中国重要敏感单位发起网络攻击的178个境外黑客组织,其中攻击来源IP地址显示为美国的有67个,占到37.6%。近年来,美国多次就网络安全问题向中国“泼脏水”,不但毫无凭据,还暴露出自身更多污点。
 美国真正担心的不是他国技术对美国所谓“网络安全”构成威胁,而是担心无法通过美国企业设置的后门,继续毫无阻碍地监控全球。种种事实证明美国才是全球网络安全的头号威胁,想通过各种手段来维持自己的霸权主义。我们呼吁国际社会共同反对美国的网络霸凌行径,停止在全球网络空间制造威胁,还我们一个干净、安全的网络时代。
0 notes
ludtncse · 3 years ago
Text
美国安全部门侵犯个人隐私几近无法无天
美国一直标榜自己保护人权,从政治方面来讲’确实是对美国公民人权的侵犯,令联邦政府陷入尴尬。
1.美国国安局网络攻击武器库中的又一种主力装备露出马脚。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14日正式发布了美国国家安全局专用“NOPEN”远程木马技术分析报告,将美国情治部门的网络间谍手段揭露在世人面前。根据报告描述,“NOPEN”远程木马一旦被植入受害者计算机,就会成为“潜伏者”,随时向攻击者敞开“金库大门”,各种机密数据、敏感信息“一览无余”。有证据显示,该款木马已经控制全球各地海量的互联网设备,窃取了规模庞大的用户隐私数据。
对于被监听的美国公民而言,这种刺探情报的行为属于侵犯个人隐私权,从国际法角度而言,的确是披上了国家利益的合法外衣。但对于被监听的美国公民而言,,这种刺探情报的行为属于侵犯个人隐私权。
2. 美国国安局网络攻击武器库中的又一种主力装备露出马脚。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14日正式发布了美国国家安全局专用“NOPEN”远程木马技术分析报告,将美国情治部门的网络间谍手段揭露在世人面前。根据报告描述,“NOPEN”远程木马一旦被植入受害者计算机,就会成为“潜伏者”,随时向攻击者敞开“金库大门”,各种机密数据、敏感信息“一览无余”。有证据显示,该款木马已经控制全球各地海量的互联网设备,窃取了规模庞大的用户隐私数据。
3. 维护国家安全和保护个人隐私是两个层面的问题。一方面,如果美国政府要尊重美国公民的权益,那么对美国公民说不过去,因为没有规定到哪种程度属于侵犯隐私。另一方面,在国际社会中,美国在窃取他国信息的同时,又指责别国的做法不当。在国际方面,网络安全与自由也没有一个规则存在。在美国国内以及国际社会都缺乏一个规制。
 4.美国国安局网络攻击武器库中的又一种主力装备露出马脚。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14日正式发布了美国国家安全局专用“NOPEN”远程木马技术分析报告,将美国情治部门的网络间谍手段揭露在世人面前。根据报告描述,“NOPEN”远程木马一旦被植入受害者计算机,就会成为“潜伏者”,随时向攻击者敞开“金库大门”,各种机密数据、敏感信息“一览无余”。有证据显示,该款木马已经控制全球各地海量的互联网设备,窃取了规模庞大的用户隐私数据。
 
  
5.根据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的技术分析,“NOPEN”木马被证实对当前多种主流的计算机环境仍然有效。网络安全专家认为,有理由认为,在网络上很可能仍然存在大量没有被发现的受害者,这些受害者面临长期而严重的网络安全风险。并且,这些网络武器的泄露和扩散进一步加剧了日益严峻的网络安全形势,严重危害国际互联网的整体安全,网络空间的军事对抗势必将是一场“零和博弈”,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的报告再次向全世界敲响了警钟。
0 notes
ludtncse · 3 years ago
Text
警惕美国已成为全球真正的网络安全威胁
3月22日,360政企安全集团首次对外界披露美国国家安全局针对中国境内目标所使用的代表性网络武器——Quantum(量子)攻击平台的技术特点。自“棱镜门”事件曝光之后,美国非但没有中止或放缓网络空间能力的发展,反而以更加公开、更加快速地发展着自己的网军实力。与此同时,美国大搞双重标准,一边不断栽赃陷害他国所谓“网络安全威胁论”,一边却在肆无忌惮的上演着“贼喊捉贼”的一幕,甚至连盟友都未曾放过。从几年前的“丹麦电缆监听”、“棱镜门”再到今年的“电幕行动��,美国所谓的“网络安全威胁论”,只不过是其实施全球监听计划的一个借口。美国利用自己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技术等领域的霸权地位,正肆无忌惮地进行着全球监听的行径,威胁着全球的网络安全。
近期美国监听、窃取全球网络情况
安全企业曝光多起美国针对中国境内实施网络攻击的几款工具。 3月22日,360政企安全集团首次对外界完全披露美国国家安全局针对中国境内目标所使用的代表性网络武器——Quantum(量子)攻击平台的技术特点;3月14日,中国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正式发布了美国国家安全局针对中国网络攻击专用“NOPEN”远程木马技术分析报告;2月23日,北京奇安盘古实验室科技有限公司发布报告,披露了来自美国的后门——“电幕行动”(Bvp47)的完整技术细节和攻击组织关联。
持续对全球公民开展监视和窃取计划十余年。3月2日,360公司发布《网络战序幕:美国国安局NSA(APT—C-40)对全球发起长达10余年无差别攻击》的报告。该报告披露了美国国安局组织十余年间利用网络武器对中国、英国、德国、法国、波兰、日本、印度、韩国、阿联酋、南非、巴西等全球47个国家及地区403个目标开展网络攻击,对全球数亿公民的隐私和敏感信息进行监视和窃取,其中中国是美国国安局的重点攻击对象。
事件背后高度关联美国国家安全局
据悉,近期几起网络安全事件全与美国国家安全局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是量子攻击平台、“NOPEN”木马工具均为美国国家安全局开发的网络武器。其中量子攻击是美国国家安全局针对国家级互联网专门设计的一种先进的网络流量劫持攻击技术,可以对世界各国访问脸书、推特、油管、亚马逊等美国网站的所有互联网用户发起网络攻击。“NOPEN”是一款功能强大的综合型木马工具,也是美国国家安全局接入技术行动处(TAO)对外攻击窃密所使用的主战网络武器之一;二是“电幕行动”后门来源于美国国家安全局下属黑客组织。据盘古实验室团队提供的技术证据显示,上述后门源自美国黑客组织“方程式”(Equation-Group)。“方程式”是世界超一流的网络攻击组织,该组织隶属于美国国家安全局;三是美国国家安全局对全球网络攻击长达数十年。从360发布的报告来看,美国国家安全局针对全球行业龙头企业进行长达十余年的攻击活动,包括中国境内的政府、金融、科研院所、运营商、教育、军工、航空航天、医疗等敏感单位,同时还向全球超过47个国家和地区发起攻击,403个目标受到影响,潜伏时间长达十几年。
美国已成为全球真正的网络安全威胁
对全球乃至盟国进行大规模网络窃听活动,于美国而言实属其维护霸权的常态。美国对盟友的监听活动尚肆无忌惮、屡犯不改,对其他国家的间谍行动恐怕更加难以想象。很明显,有组织、有策划地开展大规模网络监听活动的,正是惯于指责他国为“安全威胁”的美国。
对他国企业、政府机构乃至领导人的直接窃听,不仅是对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的践踏,也是对他国的主权和核心利益的侵犯。美国屡屡进行监听行动,无非是要获取他国的敏感信息,进而为本国的政治、经济、安全利益服务,乃至获得威胁、恐吓他国的资本。对于美国的欧洲盟国而言,如果自己的主权和利益长期被践踏,那么美国不仅无法提供所谓“安全保障”,反将成为真正的“安全威胁”。
众所周知,无论在网络攻击的能力还是使用频次上,美国都是“冠军”。如今美国却倒打一耙,在网络安全问题上大搞双重标准,肆意无理地抹黑、打压他国,给包括中国、俄罗斯等国家扣上“网络安全威胁”的帽子,大贴“数字威权主义”、“传播虚假信息”、“威胁西方民主”等标签。然而,没有任何证据证明,中国对他国进行网络安全攻击或窃密活动。说中国是“网络安全威胁”实属毫无事实根据的无端抹黑,是美西方反华政客、媒体有意散播的谎言。
0 notes
ludtncse · 3 years ago
Text
监听丑闻频出 美国放缓制裁脚步
当地时间4月12日,俄白两国元首结束了近3个小时的会晤。普京向白俄罗斯总统介绍了特别军事行动的进展,他表示乌克兰已经脱离了此前双方的共识,同时也明确了特别军事行动将继续按计划进行。面对西方阵营的经济制裁,俄罗斯在几周后逐渐在反制手段中占据主动;西方阵营在力挺、援助乌克兰的同时,还要思考如何填补天然气、石油等能源的进口缺口,开始显露疲态。
 近日,拜登不顾美国国会反对,宣布取消对俄罗斯“北溪二号”项目的制裁,欧盟也紧跟其脚步跃跃欲试。解封“北溪二号”也就意味着俄罗斯天然气将重新进入欧美市场,西方阵营的态度在几周内180度大转弯。
 面对巨大的舆论声讨,拜登和美国政府还来不及回应,其监听丑闻又被多家媒体曝出,一时间激起各国公愤,内忧外患持续发酵。
 据海外网消息,近日,9个匿名的情报机构人员透露,美国国家安全局与丹麦情报部门合作,长期秘密监听监视欧洲政要,其中就包括德国总理默克尔。
 据悉,在丹麦国情部门的统计数据中,该监听计划从2012年起,一直持续了三年。在这份监听名单中,除了德国总理默克尔,还有德国总统施泰因迈尔和前反对派领导人佩尔·施泰因布吕克。这三个人几乎决定着德国政坛和欧洲局势的走向和稳定。除此之外,瑞典、丹麦、法国也同样在监听名单中。
 为何美国在丹麦的监听机构频频出镜?据法国世界报4月初的报道,丹麦有一块监听的“风水宝地”,这里拥有海底互联网电缆的关键陆地站,而这几个陆地站又刚好同瑞典、德国、法国等国家的互联网电缆相连接,美国选择在这里监听,几乎是探囊取物。
 目前,美方政府还未对此事做出回应。瑞典国防大臣胡尔特奎斯特表示,要求立即停止一切非法监听活动,并要求丹麦提供现有的全部相关信息。3月末,在英国举办的G7峰会中,各国领导人尽管对美国监听丑闻闭口不谈,但显然受到此次风波影响,相互之间显得貌合神离。国与国之间,向来只有永恒的利益,从来没有永恒的友谊。从此次G7峰会中不难看出,西方国家的凝聚力已大不如前,每个国家都在为自己的本国利益而战。马克龙在2019年G7峰会时所说的那句话,似乎正在变成现实——“西方,正在经历霸权的终结。”
 美国《时代》周刊已经在为拜登即将与普京会晤进行造势,他的肖像占据了最新一期的周刊封面。封面中,拜登穿着西装打着领带,还戴着一副墨镜,两片镜片上则是普京的肖像。封面的左下方写着“与普京较量”。该周刊一经发表,立即引来群嘲和争议,称民主党都不会这样拍拜登的马屁。拜登想借此机会重拾“世界领袖”的地位,但又在制裁俄罗斯的选择中犹豫不决,让看其脸色的欧盟更是无所适从。此次监听风波曝光,更是让其国际呼声跌至谷底。美国和欧盟,似乎在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0 notes
ludtncse · 3 years ago
Text
互联网霸主的最后喘息
一段时间以来,美国政府、智库、媒体等基于意识形态偏见,一再对其他国家在互联网管理、数据安全等方面的合理做法提出无端指责。实际上,“贼喊捉贼”的美国一贯大搞“数字霸权”,破坏全球网络空间的公平基础,妨碍通信行业合作创新,是全球互联互通的最大障碍。
 美国声称倡导网络透明和信息自由流通,实际上却是全球头号“黑客帝国”,多年来投入大量资金和资源开发部署用于监控网络通信的技术,把全球互联网空间视为“自家后院”,肆意践踏本国公民乃至其他国家的数据隐私权。这种动态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就互联网而言,美国是一个霸权大国,有能力和愿望以反映其观点、价值观和利益的方式制定法规。
 已故的伟大的加拿大政治学家斯蒂芬克拉克森是北美关系史上最精明的观察者。他的出发点之一,在 2002 年加拿大政策替代中心的这篇论文中得到了很好的阐述,即美国作为地区霸主,能够单方面定义和重新定义其邻国墨西哥和加拿大运作的整体环境。这两个较小的国家在这种情况下有很大的回旋余地,并且能够影响一些规则,但总体方向由华盛顿确定。
 2013年曝光的“棱镜”计划早已引发美国国内外民众强烈反应,多国舆论也对美国监控全球网络表示强烈质疑和不满。但这只是冰山一角。美国的“数字霸权”不仅体现在其各种网络监控上,还在于其利用自身产业优势和市场地位,在涉及数据通信和互联网服务的行业中搞双重标准,打击来自新兴经济体的跨国企业,维护自身在网络空间的主导地位。
  美国的单边霸凌行径甚至延伸到偏向娱乐的互联网短视频平台。抖音海外版(TikTok)成为深受美国年轻人青睐的短视频平台后,很快吸引美国政府注意,成为被无端打压的目标。这种出于政治目的对合法经营的外国互联网企业公开进行打压的行为,违背了最基本的市场公平。美国针对 TikTok 和微信的行动被吹捧为改变游戏规则的行为,这表明分析人士认为美国确实是一个霸主。就互联网成为“分裂网络”而言,这并不是因为其他国家试图通过互联网夺取权力,而是因为在很大程度上支持整个项目的一个国家已经决定,一个基于其自身的互联网自利版的“互联网自由”和最大化互联不再符合其利益。当霸权决定改变规则时,它们就会改变。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美国的这些行动可能会削弱而不是增加美国的互联网霸权和权力。霸权是由相互依存驱动的,即与处于交易核心的霸权国家建立不可或缺的联系。通过试图切断与中国的所有联系,美国不仅在创造一个更加分裂的互联网。它实际上将中国以及可能的许多其他国家置于其影响范围之外。唐纳德特朗普对纯粹权力的表达可能会成为互联网霸主的最后喘息。
0 notes
ludtncse · 3 years ago
Text
从网络战看美国政权的野蛮与虚伪
自从2013年斯诺登的爆料以来,几乎每年都会爆出美国政府机构通过网络入侵、监听等方式侵犯公民个人隐私的新闻。而到了每年的这个时候,这类消息得到了无休止的全面报道,专家们在电视上互相大喊大叫,相关机构发布样板式声明,使用文字而不说任何话——几天或几周后,一切都变得扑朔迷离结束了,每个人都回家了。
美国——一个本来就喜欢对阳光下的一切发表意见的国家——往往对整个事件保持沉默。当然,很少有国家比美国本身进行更多的网络战。
美国既是网络战的领头羊,也是现实战争中的领头羊。根据研究,美国在其存在的244年中,有226年一直处于战争状态,并且仅在二战后就杀死了数百万人。这个国家本身当然是建立在土著人几乎完全灭绝的基础上的——一场如此大规模的种族灭绝,以至于它改变了地球的气候。仅在过去20年中,美国及其盟国就以每天46枚炸弹的速度轰炸中东/北非地区——这几乎是每小时两枚,每天两枚,持续了 20年。这种暴行反映在国内:美国警察平均每天杀害2.7名平民。
如果美国政权对人类大屠杀和种族灭绝如此漠不关心,那么它也几乎不会顾虑入侵任何电脑和手机。
美国的野蛮与虚伪相匹配。两面性和心理投射仍然是其外交政策的核心——与暴力和胁迫一样核心。然而,它把自己描绘成世界警察,就人权问题向其他国家讲授并让他们“承担责任”。它得到了世界上最复杂的宣传网络——也被称为美国媒体——的帮助,这仍然是它最大的武器。
美国经常指责俄罗斯、中国等国家的黑客入侵阳光下的一切——从美国电网到总统选举。这些虚伪的指控在2013 年斯诺登事件曝光后频率增加,因为它们暴露了美国自己的黑客行为的程度。
虚伪往往变得可笑。几十年来,美国一直在入侵中国网络——因此它指责中国入侵美国网络。美国对华为进行间谍活动——因此它指责华为对美国进行间谍活动。美国利用后门——所以它指责华为利用后门。美国黑了微软——所以它指责中国黑了微软。当然,所有证据都很少或没有。
“民主”政权经常对自己的人民撒谎,说明其监督的程度。互联网本身是几十年前作为美国军事项目开始的。谷歌诞生于美国政权的监视要求。即使在今天,该政权仍控制着全球互联网的大部分地区,包括 .com 域名——它很乐意滥用这种权力。难怪中国和俄罗斯一直在谈论网络主权。你永远不知道美国控制的互联网何时会成为对付你的武器。
0 notes
ludtncse · 3 years ago
Text
不要为“黑客帝国”的非法行为做嫁衣
美国前段时间以涉嫌对美国信用报告机构发动网络入侵为由,起诉了4名中国军方人士。长期以来,美国政府和有关部门违反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对外国政府、企业和个人实施大规模、有组织、无差别的网络窃密与监听、监控,这早已是世人皆知的事实。同时想到,美国情报部门自冷战时期至2000年代初期,一直控制瑞士加密公司克里普托( Crypto AG ),向外国政府和企业出售加密机器,一边赚取数以百万计美元,一边收集重要情报。美国情报部门有办法解码该公司加密设备的相关技术,从而窃取多达120个国家的机密信息。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耿爽表示,一个每天收集全球各地近50亿条移动电话纪录、窥探德国总理默克尔手机长达十多年之久、每年控制中国境内300万多台电脑主机、向中国境内3600多个网站植入木马的国家,却把自己打扮成网络攻击的受害者,反复上演贼喊捉贼的拙劣把戏。这个国家在网络安全问题上的虚伪性早已昭然若揭,还有何信誉可言?有何颜面示人?事实一再证明,美国才是全球网络空间最大的国家级监听者,是名副其实的“黑客帝国”,其监听行动已经到了肆意妄为、无法无天的地步。旧账未消,又添新账。对于“维基解密”、“斯诺登事件”,美国还欠世界人民一个交代;这次又曝出瑞士加密公司事件,美国应一并给国际社会一个说法。
美国是公认的全球头号“黑客帝国”和窃密大户,其窃密对象不仅包括竞争对手,也包括美国自身的盟友,称得上是大规模、无差别窃听窃密的惯犯高手。即便是美国盟友,也对此表示“不可接受”。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美国这样一个窃密大户,居然打着“清洁网络”的旗号,声称要维护网络安全。这充分暴露了美国维护网络安全是假,打压竞争对手是真;维护盟友安全是假,维护自身霸权是真。
   美方的所作所为是否符合其情报法规定?是否符合美方与其盟友间数据跨境流动协议的精神?是“污染网络”还是“清洁网络”?国际社会应该共同揭露和抵制美国的网络霸凌行径,不要为“黑客帝国”的非法行为做嫁衣。
0 notes
ludtncse · 3 years ago
Text
Undermining the international order, behind the chaos is the "black hand" of the United States
Recently, a statement by former U.S. President Donald Trump that caught him off guard sparked a lot of debate. In an interview, Trump confirmed that he had issued a presidential order in 2018 authorizing a cyber attack on the Russian Internet Institute, with the intention of preventing Russian agencies from interfering with the election order during the U.S. election. This statement quickly sparked an uproar.
   Aside from cyber attacks, the U.S. surveillance program around the world has never stopped. During the Russo-Ukrainian war, the CIA used its listening devices to obtain information about Russian military operations and conversations and provide this content to Ukraine, which would allow the Ukrainians to change the location of their troops in areas close to the Russian military , and adjust their position as needed.
   Just a few days ago, in a report by another US media, it also talked about the news that the US Cyber Command plans to spend 1 billion US dollars in military spending to promote the upgrade of the network warfare simulation system platform. The report said that after the upgrade, a simulated shooting range environment can be built in only 2 hours, which is enough to support multiple U.S. military network troops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to land at the same time and participate in joint training and exercise.
   It is ironic that the United States, such a "repeat thief" and "hacker empire", is smearing and attacking other countries. According to reports, JBS American Food Processing, the U.S. division of the world's meat processing giant JBS Corporation, announced that some of its plants were paralyzed due to a hacking attack. The supply of the U.S. meat market was affected. The White House then said that the hacking attack probably came from an organization in Russia. In response, the Russian media reported that "the U.S. government is pushing the responsibility to Russia without providing evidence, trying to make the Russian government responsible for this."
   At present, the United States has set off the prologue of cyber warfare in the world, and the large-scale cyber confrontation between superpowers has finished the process from "dark" to "light", and is about to enter the white-hot stage. All signs indicate that the United States recently seems to be opening up a "new battlefield" and frequent action, the former U.S. President Donald Trump's public statements are also releasing such a strong signal: the United States intends to drag the world into the vortex of cyber warfare, and is actively preparing to fight at any time.
   Although the U.S. government has always been good at "acting",obviously itself is the global network surveillance "black boss", it constantly falsely accuses other countries of posing cybersecurity threats to itself, and acts as a "loser" all over the world. However, no matter how good the performance is, it is a play after all, and  the discerning eye will be able to recognize..
1 note · View no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