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你沒看錯! 世新兩球員投入選秀盼寫校史紀錄
Explore tagged Tumblr posts
s888aattp · 4 years ago
Text
中職》你沒看錯! 世新兩球員投入選秀盼寫校史紀錄
中職》你沒看錯! 世新兩球員投入選秀盼寫校史紀錄
0 notes
s888toptt · 4 years ago
Text
中職》你沒看錯! 世新兩球員投入選秀盼寫校史紀錄
中職》你沒看錯! 世新兩球員投入選秀盼寫校史紀錄
0 notes
holybears-ysports · 8 years ago
Text
值為傳奇   Tracy McGrady
Tumblr media
1994 年,前底特律活塞鐵衛、名人堂成員兼 NBA 50 大傳奇球星 Isiah Thomas 高掛球鞋,正式結束 13 年的汽車城歲月。一刻靜不下來的他帶著烈火雄心前進冰天雪地的北國加拿大,以 95 年新擴編球隊–多倫多暴龍的執行副總裁身份,進行大刀闊斧的選秀計畫。
【 歡迎來到 卓子傑的暴力熊天團。討論中職、NBA、MLB 與體壇新鮮事。】
他在選秀會上的識人之名,不亞於現役時期的球場洞察力,95 年選秀會,他力排眾議挑選「太空飛鼠」Damon Stoudamire,這位來自亞利桑那大學、身高僅 178 公分的矮小控衛,還因此在多倫多開幕戰被主場球迷報以噓聲(當時輿論屬意的對象是 UCLA 的 Ed O'Bannon),後來 Stoudamire 拿下年度最佳新人,並成為 95 梯選秀生涯表現最佳的前十名。
二年後,Isiah Thomas 再次於選秀會上進行豪賭,以首輪第九順位選進一位身形單薄,來自錫安山基督學院的高中畢業生!第九順位雖非樂透區,但當時高中生越級打怪尚未蔚為風潮,95 年明尼蘇達灰狼用首輪第五順位選進的 Kevin Garnett,也不過是 NBA 50 年來第五位高中跳級 NBA 的案例,況且到 97 年時,KG 剛剛初露鋒芒,就連隔年 Kobe Bryant 和 Jermaine O'Neal 投入選秀後,也都在十名外入選。
20 年前,使用前十順位押寶在一位沒打過 NCAA 的球員身上,是擔負極大風險的選項,然而 Isiah Thomas 賭贏了,他證明自己不打保守牌是正確的,而且他這此提攜的不只是一位年度最佳新人,而是一位名人堂球員 – Tracy McGrady。
1979 年出生於佛羅里達州, T-mac 由母親與外婆撫養成人,雖然家境不到清苦,但也是靠著母親在奧蘭多迪士尼努力做服務員工作才讓家裡衣食無缺,這亦是 T-mac 高中畢業後選擇不念大學的原因之一,盼望讓母親和外婆早些過上好日子。
McGrady 從小就是運動全能,和多數職業選手學生時期運動多棲一樣,T-mac 喜歡棒球,高中時期有不錯的球速與打擊技巧,跑壘速度快爆發力又強,是個跑、打、投三拍子球員,大聯盟也一度是孩提時的夢想;NBA 雖是選項但並非首選,夢想的天秤,直到 93 年一位天才選手在 NBA 橫空出世後才開始傾斜。
1993 年,奧蘭多魔術奇蹟連得二年狀元,選入 Chris Webber 後旋即與金州勇士交易曼菲斯大學 6 呎 7 吋的高控後 Anfernee Hardaway ,披上魔術 1 號戰袍的 Penny 用新人年場均 16 分、5.4籃板、6.6 次助攻、2.3 抄截的表現,讓質疑這筆交易失策的輿論霎時平息。
Penny 擁有傳統控衛沒有的身材優勢,兼具速度及彈性、球風優雅又極富創造力,被譽為 Magic Johnson 和 Michael Jordan 的綜合體,俊秀外表和與生俱來的明星特質,讓他迅速席捲全美,成為媒體寵兒,並在 O’Neal 出走後以主將身份帶領球隊殺進季後賽;97 年東區季後賽首輪,面臨將被熱火橫掃局面,Penny 連二戰狂砍 40 分以上,當時的表現被轉播單位譽為 「籃球場上的畢卡索」。
這位身著魔術隊 1 號戰袍的王牌,大大震撼了 T-mac,出身奧蘭多的他由此視 Penny 為偶像,也認真審視自己朝 NBA 殿堂邁進的可能性。
高大又有速度的 T-mac,在高中賽場無所不能,能從 1 號打到 5 號,高三場均 23 分、12 籃板的成績,也吸引不少大學球探的注意;然而錫安山基督學院並非籃球名校,他的全國知名度不高,直到後來那個著名的 adidas 籃球訓練營才改變一切, T-mac 從背號 175 一路打到穿著 1 號球衣,走出訓練營之後,他不但擁有全美排名第二高中生的美譽,更重要的是得到了越級挑戰 NBA 的勇氣。  
多倫多暴龍   蟄伏待起
但他在多倫多暴龍的初期歲月並不得志,職籃生涯第一位總教練甚至斷言:「這個高瘦單薄的小子撐不了三個球季。」
開始從板凳出發,沒有太多上場時間;在場外,多倫多是個北大荒,無論地緣性和話題性都不是媒體關注重點,新人年的 T-mac 幾乎毫無亮度可言,直到 1998 年,另一位對他生涯發展影響至深的球員空降多倫多才改變他的世界,那就是眾所周知的「加拿大航空」Vince Carter,也是 T-mac 的表哥。
1998-99 年,NBA 勞資談判破裂,造成封館,在後來延遲開打的縮水球季中,Carter 驚猛狂暴的灌籃秀,將北國多倫多長年的冰封徹底溶解,NBA 聯盟在失去 Michael Jordan 以後,終於找到了全新的慰藉。
老球迷如果還有印象,當時每週十大好球常霸佔三個名額以上的 VC 迅速成為球迷新寵,連帶拉抬表弟在多倫多的能見度,許多球迷藉此發現「多倫多暴龍還有這麼個體能勁爆、技巧與美感不下 Carter 的搖擺人」,更引人注目的是這兩人居然是表兄弟!這樣的話題性自然讓媒體與球迷對 T-mac 這個外表看來睡眼惺忪,過去表現又平平的球員多了一點興趣。
但經由晚自己一年進入 NBA 的親戚來提高能見度甚至上場時間,對一個曾在媒體前公開發言要「以自己背號為目標,做一個 NO.1 球員」 的 T-mac 來說,內心是五味雜陳的。
在 2000 年經典的明星週灌籃大賽上,T-mac、Steve Francis 和 Vince Carter 聯手上演了空中對決的完美戲碼,T-mac 除了自己的灌籃華麗無比,更幫助表哥完成空中接球胯下換手扣籃的美技,VC 不負眾望的拿下灌籃王,但在光芒萬丈的表哥身邊,心中潛藏鬥志的 T-mac 絕不甘心永遠為他人作嫁。
回到例行賽戰場, T-mac 在暴龍隊最後一個賽季,上場時間來到每場 31.2 分鐘,打出場均 15.4 分、6.3 籃板、3.3 助攻、1.1 抄截和 1.9 阻攻的全能身手,暴龍隊在年輕新銳的成長下,以 45 勝 37 敗拿下隊史首張季後賽門票,雖然他們在首輪就被尼克隊橫掃,但對 T-mac 來說已是大豐收,至少他球場上全方位的身���和藏不住的明星潛質終為各方肯定,尤其是吸引到家鄉球隊奧蘭多魔術的目光。
千禧年清除薪資空間,準備在暑假進行大採購、以求迅速重回強隊之林的魔術隊,依照計畫藍圖先盤下底特律活塞隊的 Grant Hill,雖然沒能如願拿下 Tim Duncan,但又順利從多倫多暴龍手中得到 T-mac。
在職涯引路者 Isiah Thomas 離開多倫多成為溜馬隊總教練後,T-mac 也是以頭也不回的姿態離開了北大荒,返鄉披上偶像 Penny 當年的經典戰袍,並與擁有「完美先生」之稱的全能前鋒 Grant Hill 共組魔術隊引頸期盼的雙槍連線。
奧蘭多魔術  得分之王  火力全開
有如昔日 O'Neal 出走,Penny 提前勝負一肩挑的戲碼重演;本應理所當然成為魔術一哥的 Grant Hill 因傷勢纏身,將球隊主導權提前釋放到 T-mac 手中,時勢造英雄,終有無限開火權的 T-mac 徹底釋放過去罕為人知的得分爆發力。
他沒有 Penny 的優雅球風和靈巧傳球,取而代之的是令人咋舌的彈跳力、爆炸性的切入初速和萬夫莫敵的拔躍式跳投,多元取分手段讓 T-mac 創下魔術隊前人無法企及的高度,McGrady 是魔術隊史上的單場得分紀錄保持人(62分),2003、04 年兩度蟬連 NBA 年度得分王,達到 Shaq 在魔術隊時無法達到的成就。
命運弄人,千禧年魔術隊規劃的藍圖中,本只是最佳男配角的 T-mac 不但一舉成為魔術王牌,更進化為聯盟最可怕的得分武器之一,在 Allen Iverson 逐漸霸佔得分王獎座的年代,只有 T-mac 能阻止 AI 的連霸。
Grant Hill 因傷淡出後,新「最速切入者」頭銜非 T-mac 莫屬,全盛時期持球切入時幾乎不需作任何假動作,無論背框轉身或面框直切,人高腿長的體型加乘、侵略如火的踏足切速,讓防守者苦不堪言。
如果切入初速動如雷霆,那他的急停跳投就是難知如陰,這是 McGrady 第二個進攻商標,好比時速 163 公里的速球投手以相同姿態擲出速差 20 公里的變速球一般,防守者很難知道 T-mac 切入後會直接攻籃?還是在協防者之前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躍起跳投?兩大武器交互運用,讓 T-mac 在全盛時期的攻擊無往不利,也是得以蟬聯得分王的關鍵。
儘管魔術時代他一直是我最喜歡的球星之一,但與勁爆體能和優異進攻手段相比,T-mac 的心志堅強度與領導能力確實不足,成為魔術一哥後的個人成績耀眼,球隊也保有季後賽競爭力,但他對比賽的解讀能力與逆境時打死不退的企圖心,並沒有隨著突出的個人數據與時俱進,魔術四年生涯中不斷創下得分新高,但三度殺進季後賽都在首輪出局,甚至在對活塞首輪聽牌時提前發表第二輪宣言,最終卻慘遭逆轉。
2004 年是 T-mac 在奧蘭多的最後一個賽季,氣力放盡的魔術隊以 21 勝 61 敗再次於東區墊底,貴為一線球星的 T-mac 責無旁貸,領導能力也飽受質疑;而當年墊底獲得狀元籤,T-mac 希望球隊補強的即戰力是來自康乃狄克大學的 Emeka Okafor,而諷刺的是,魔術隊高層一如當年 Isiah Thomas 一樣,把籌碼押在未來性較高的高中跳級生 Dwight Howard 身上。
選秀意見的分歧也成為 T-mac 與魔術分手的導火線。2004 年 6/29,選秀會後隔週魔術隊就把 T-mac、Juwan Howard、Reece Gaines 和 Tyronn Lue 送往德州休士頓,換回 Steve Francis、Kelvin Cato 和 Cuttino Mobley,McGrady 正式結束魔術人生。
休士頓火箭   與上帝借來的 35秒
T-mac 空降休士頓,也圓了過去生涯未與優質長人共事的缺憾,他與姚明組成的「姚麥連線」曾被看好是撼動西部聯盟的強權,T-mac 在火箭第一年出賽 78 場,場均 25.7 分、6.2 籃板、5.7 助攻、1.7 抄截,成為火箭隊史首位單季 2,000 分、400 籃板、400 助攻的球員,全能依舊。
隨著年齡增長, McGrady 對冠軍金盃的渴望與日俱增,加入 NBA 第三年的姚明亦日漸成長,T-mac 亦隨之逐步調整定位與打法,然而兩大球星雖然都維持不錯的成績,但連線始終因傷病輪番折磨而斷絕,打不出各方期待的威力。
2005-06 賽季,T-mac 與姚明只分別出賽 47 和 57 場,火箭隊以 34 勝 48 負無緣季後賽,令人擔心的除了 T-mac 的健康,更令人搖頭的是他身為主將卻再度發表失利後的無力言論,讓人感受不到球隊領袖屢敗屢戰的堅毅決心。
他在休士頓火箭隊六年中三度進入季後賽,但三次都在首輪打包回家,連同多倫多與奧蘭多的紀錄已七次於首輪出局,在傷痛折磨下,姚麥始終未能完美連線,火箭制霸西區的美夢,終究也只是個夢。
除了背傷之外,腿部與肩膀的傷勢也困擾著 T-mac,在火箭最後兩年的成績也猶如雲霄飛車般迅速下滑,並讓球隊帶有年薪 2,323 萬美元的沉重負擔,於是在 2010 年交易截止日前,T-mac 被送往紐約,作為尼克隊來年出清薪資空間的工具。
在年齡與傷痛交逼下,T-mac 的球員生涯慢慢走向謝幕時分,但火箭時期的他在 2004 年 12/9 面對同處德州的強權馬刺,在最後 35 秒仍落後 8 分的必輸情況下,T-mac 猶如上帝降臨,在 35 秒內狂砍 13 分帶領火箭逆轉奪勝,這是他身為火箭人時期最為人所津津樂道的經典戰役,也是他在籃球史上締造過最不可思議的奇蹟時刻「跟上帝借來的 35 秒」。
youtube
2010 年離開火箭,T-mac 逐漸退居二線,指上猶虛的他為圓冠軍夢,也曾化身籃球浪人,效力於尼克、活塞、老鷹、馬刺等隊,但除了又添季後賽出局紀錄外,始終未能一圓冠軍美夢。
2013 年,應當是他最接近冠軍的一次,他加入馬刺隊進入總冠軍賽,而過去四次殺進冠軍賽奪冠率 100% 的馬刺,卻在 T-mac 加盟這年在冠軍戰敗給邁阿密熱火,創下隊史首次進軍總決賽卻鎩羽而歸的紀錄;更令人扼腕的還在後頭, T-mac 離開馬刺後的下個賽季(2014) ,馬刺隊再度殺進冠軍賽並完成復仇,打敗熱火拿下總冠軍,但當時 T-mac 已然不在陣中,只能說 T-mac 真的沒有冠軍命。
見證過 Shaq、Penny、T-mac 和 Howard 的時代,支持奧蘭多魔術隊多年的我,對於 T-mac 最有情感的時候,當然是他在魔術隊打球的那幾年,而奧蘭多魔術隊徽上那顆拖曳星芒的球,始終給人絢爛但稍縱即逝之感,就好像前後任王牌 Penny 和 T-mac 的生涯寫照一般。
T-mac 的 NBA 生涯, 巔峰時期在 2001-2008 的 8 年間,魔術隊與火箭隊各佔一半,期間七度入選明星賽、二度豪取得分王,生涯總得分超過 18,000 分,最不受傷痛困擾的時光當屬在魔術隊的無限開火期,但也恰如魔術隊徽上的流星,快速崛起,迅速沉寂......
巧合的是,2016-17 年入選名人堂的成員中,受傷勢影響生涯成就甚鉅的姚麥二人組再次連線,T-mac 這位 2017 年新科名人堂成員以及去年入選的前火箭隊友姚明,都是過去幾年常被媒體與球迷探討「是否夠資格入選」的話題人物,因為過去約定俗成的幾項生涯通算數據(20,000 分、10,000 籃板、10,000 助攻)條件、獲獎(年度最有價值球員、最佳防守球員、冠軍戒指)條件,他們確實都未能順利達標。
但 T-mac 在有限生涯所綻放出的奪目光彩,仍舊達到絕大多數球員奮戰一生都無法企及的高度,他大開大闔、勁爆而不失美感的球風,足以作為一個世代的經典象徵,儘管許多人(連同他自己在內)都曾質疑過他是否夠資格獲取這項殊榮,但如今隨著結果揭曉,那些疑問與論戰,已然成為過眼雲煙。
再次恭喜 Tracy McGrady!2017 年新科籃球名人堂成員,你值得這個榮耀!非常榮幸能見證你的時代,以及精彩亮麗的 NBA 傳奇生涯。
1 note · View note
hooptaiwan · 8 years ago
Text
HBL甲組光環反思,彰化高中的素人籃球夢
文/古硯偉
Tumblr media
HBL一年比一年火熱,進場人數和關注度屢創新高,甚至球迷熬夜排隊只求一張入場門票,決賽期間,美國NIKE甚至曾專程派人來台觀摩取經高中聯賽盛況,成為台灣絕無僅有的體壇奇蹟。
但在熱鬧喧嘩與彩帶落下過後,是否有人思考過,這已經是台中高中聯賽該有的全貌,或是台灣基層籃球該走的方向嗎?
那支會輸球的素人衛冕軍
彰中在全國決賽小組預賽最後一戰,必須擊敗竹林高中11分以上的壓力下,下半場從一度緊咬到打垮對手,最終23分大勝,驚險挺進四強,那場賽後,許致銓和王振原兩個高三後場主力雙槍激動相擁。
彰化高中,曾經兩度奪下HBL乙組冠軍的中部強權,在台灣HBL環境中顯得獨樹一格,他們特別並非因為成績突出,而是堅持最難走的一條路:讓一般生有實現籃球夢的舞台。
彰中首次奪冠,是在2007年拿下乙組冠軍,接著是去年第二度拿下乙組冠軍,其中當時高二的雙衛搭檔許致銓和王振原已經是乙組知名的後場雙槍,王振原還是去年的乙組MVP。
但相較於去年全勝奪下乙組冠軍,今年的彰中一路走來,和過去台灣高中籃壇認知中的衛冕軍,有不小落差。雖然後場雙槍都仍在隊中,但其實早在先前年初的南區複賽,彰中就走的有些驚險,他們複賽曾輸給竹山高中,落入南區季軍戰,全國決賽的小組賽第二戰不敵立仁高中12分,從全國決賽門票和晉級四強都是驚險挺進。
挺進全國決賽的四強戰之後,彰中戰接連不敵建國中學和善化高中,拿下第四,無緣達成衛冕。教練蔡宗儒說:「其實我們今年的材沒有比去年好,打過去年聯賽的只有四個,其中一人還是中間離開大半年,決賽前才回來,但衛冕軍的光環,多少還是有份期待,那份期盼也是壓力。」
Tumblr media
台灣球迷對於蔡宗儒的名字,大概有點陌生又不會太陌生,很多人知道他曾經是台師大一員,畢業後曾被SBL金酒選中,並效力金酒一年,出賽5場,合計攻下5分。
但更鮮少人知道的是,蔡宗儒是SBL絕無僅有,從小到大都是一般生身分,而登上SBL,還有留下得分紀錄的球員,因此他的籃球路與其他人格外不同。蔡宗儒離開金酒之後考上彰中正式老師,開始回到母校服務,也將過去走過的經驗帶回彰中。
彰中近年以「紅色閃電」之名在乙組逐漸建立招牌,但其實乙組聯賽不比甲組的資源和關注,始終堅持純一般生的路線,無論維持團隊戰力或成績,都顯得更為不易,彰中總教練鄭光昭老師說:「其實以前彰中短暫收過體資生,但後來發現和學校希望方向不太對,就回到純一般生。」
過去曾是彰中首度封王班底的蔡宗儒笑說,彰中的練球自從恢復純一般生之後,其實和他們過去數十年如一日:「我們早自習不能練,因為各班早上要考試,晚上球員要補習,放學後的練球,常常連十個正式名單球員都湊不齊,大概能到齊集合的是中午,通常一天所有練球時間不會超過兩個小時,去年我們封王很順,今年則是感觸更深。」
因為一路走來得辛苦,才顯得感觸更身,因為回到「純一般生」的堅持,其實一點都不簡單,一直是彰化第一志願的彰中,光是入學門檻就有相當限制,加上沒辦法主動找球員,每年到底能收到什麼材,絕非教練團能掌握。
其實並非甲組球隊集中化與菁英化已經成為主流,乙組聯賽也是如此,今年晉級決賽除了彰中和花蓮高工之外,8強學校都有體保或體資生,即便是素人的舞台,想要爭取最後晉級全國決賽機會,無不卯足全力。
但彰中的打法和教學風格,相較現在HBL從招生就是各校你爭我奪,無不卯足全力爭取曝光和成績的趨勢相比,顯得相當「反常」,他們招生沒辦法給予球員任何保證和條件,就連練球時間都比別人少,靠的是願意認同球隊理念和對於籃球最熱愛的支持。
彰中高度和球員素質都不算突出,後場雙槍都不到180公分,前場身高在乙組全國等級也不算特別,更沒有頂級中鋒。但彰中以防守見長,前後場球員的補位和協防速度驚人,更難得的是全場防守並不是單靠包夾壓迫或主動抄截,而是亦步亦趨,掌握對手時間壓力,徹底打亂對方節奏的團隊防守,不僅在台灣高中籃壇獨樹一格,在快節奏壓迫反擊至上的台灣潮流中,以素人學生球隊來看絕對是難能可貴。
過去外界看到「紅色閃電」,聯想到的或許是乙組素人勁旅,但其實就有如NCAA許多小學校能在美國籃壇屹立不搖甚至與名校抗衡,教練一定都有其壓箱寶,彰中不僅將防守視為球隊根本,其實這更是長年以來,建立「紅色閃電」招牌的命脈。
Tumblr media
蔡宗儒自豪說:「我們是靠防守的球隊,球員如果願意從高一練到高三,大概多少有些樣子,如果每年收到1、2個進攻很好的球員,我們比賽大概就不會太難打。」
蔡宗儒說,彰中考驗其實從每年招生就開始,每次放榜之後,籃球隊招考人數可以擠滿一個禮堂,但其實真正受過校隊正式訓練的,每年大概不超過五個。比起其他有體育班的學校,彰中可以說是不折不扣的「素人球隊」,當家控球許致銓,過去曾有多所HBL甲組球隊想網羅,但其實除了他之外,彰中真正有過籃球底的球員並不多。
而從暑假正式進入球隊之後開始訓練,有都少人願意留下又是另外一回事,能真正願意堅持到高三成為可用之兵的,往往不一定是那些剛入學時最出色的球員。
在這種環境和壓力下,真正能在學業和球場兩頭燒的球員並不多,而像是蔡宗儒擔任純一般生的教練,工作也和甲組球隊大不相同,辛苦是可想而知。
蔡宗儒說:「即便球員找進來,真正進入籃球隊又是另一個狀況,很多時候還是會碰到家長和老師不放人,認為打球會不會影響學業,會不會影響生活?彰中籃球隊沒有任何強制力,每天還要算大概今天哪幾個可以來練,能練什麼菜單,然後和老師家長一個一個溝通,這支球隊除了訓練、比賽,最困難的,都不是球場上問題,而是如何溝通,是人。」
但在乙組舞台,投入像是彰中這樣的一般生球隊絕非易事,蔡宗儒說,其實來到彰中後最大感想,是每年都必須把自己心境回到從零開始,即便紅色閃電在乙組威名遠播,但其實勝負早已不是他們唯一考量。
他說:「我們其實想帶來的,就是一個很基本理念,球員永遠是學生,才是運動員,我們沒辦法給予學生任何保證,唯一能給的,就只有提供的只有正常高中運動員該有的環境,可以練球,同時要顧好學業,能贏球當然很好,但贏球並不是唯一的。」
彰中想建立的,從來就不是不會輸球的不敗之師,從去年衛冕軍到最後拿下第四,從高一就是球隊主力的許致銓感觸格外深刻。他說,今年彰中其實是典型「開低走高」,外界看他們是衛冕軍,但其實走來格外辛苦,甚至從去年暑假球季正式開始,球隊重組之後,曾經輸到他甚至不敢想能不能重回全國決賽。
許致銓說:「去年期待奪冠之後,期待真的很高,我們上季從聯賽開季就沒想過會輸球,即便落後十幾分也一樣相信會逆轉,奪冠之後,我還想過高三能不能報名甲組資格賽挑戰試試。不過,新球季暑假第一個月輸的球,大概是過去兩年總和,球隊也沒有真正凝聚,那時候根本想不到今年能不能重回乙組全國決賽這麼遠,因為那時候已經輸到不知道贏球是什麼感覺。」
許致銓形容,今年球隊跌跌撞撞,在自己企圖心滿滿的一年,球隊卻進入重組,他說:「其實暑假那時候真的很挫折,球隊重新出發,很多隊友其實沒打過什麼比賽,暑假也有球員離開球隊,本來信心滿滿卻碰上這麼多沒想過的狀況,那時候真的想過,『我的高中生涯怎麼會變成這樣?』,那種挫折和無力感,幾次走在路上都想哭。」
許致銓說,一次輸球之後大受打擊,心情再次跌到谷底,「但蔡宗儒教練告訴我,『你要想,不是所有人都有機會站在這裡,不是每個人都有這種吃苦的機會』,那時候才真正想通,自己要的是什麼。」
吃過苦,流過淚,彰中再次闖進四強時,王振原和許致銓相擁,許致銓說,「當時真的感動到想哭,從完全不敢想全國決賽到帶領球隊真正重回四強大門,這種經歷所得到的收穫,遠比封王還多更多。」
在戰力維持戰力不易的乙組環境中,其實四強只有彰中是去年班底,外界看他們是未能再度攻頂拿下第四,但許致銓說,今年他才深刻體會到,什麼叫做一步一腳印,無論輸或贏,跟著球隊從頭開始,並從整個過程學著成長。
蔡宗儒說,帶彰中最大感想,是在純一般生的環境下,球員思維也和甲組球員很不一樣,尤其是出於對於籃球最單純的熱忱,「其實以彰中環境,在沒有任何強制力情況下能在這裡練三年的,肯定都是對籃球有著無比執著。彰中孩子很聰明,他們會想,會去解決問題,遇到困難,是可以教他們如何學會克服。」
贏球不是唯一,不是勝利或是冠軍,才能有所收穫,今年彰中不正是真正學生籃球縮影?球場上沒有真正的不敗王者,球員會犯錯,會輸球,會難過,會受到挫折而低潮,但真正勇敢的球員會重新站起來再一次面對挑戰,這也是學生運動迷人的地方。
甲組光環的反思
HBL年年擠爆小巨蛋,每個想打籃球的孩子,無不拚了命想擠上甲組舞台的窄門,想要將HBL打造成台版的NCAA「三月瘋」,但過去三年來,男子組真正跨進小巨蛋的學校只有七隊,高中強權不斷不斷地資源集中,間接成了成績至上的扭曲變形,原本希望HBL帶起過去台灣體壇基層風氣,卻讓過去台灣體壇過早菁英化和功利主義至上一再上演。
蔡宗儒重回母校,一頭栽進這支籃球隊,辛苦很難和外人說分明,他說:「看到他們,多少像是看到以前的自己,真正願意留在這支球隊待滿三年的球員,就是無論碰到什麼困難都想繼續打球的,別的球隊會想少練點,像許致銓還會主動希望全隊能夠加練。」
Tumblr media
蔡宗儒過去當然也曾經是那個無論如何想擠上甲組窄門的孩子,他的籃球路在台灣籃壇可以說是絕無僅有,國中畢業,他一心想朝HBL的甲組舞台邁進,當時曾有幾所高中名校想收他,但最後都因為其他因素作罷。
為了想挑戰更高舞台,蔡宗儒曾異想天開,他笑說:「我以前曾經想過,學測考到PR值99之後,自己北上去報名松山高中,一般生入學之後,再跟黃萬隆教練說『讓我加入籃球隊』。也曾經在考上彰中之後,高一老師要我們寫高中志願,我不是寫以後想當老師醫生,而是高一我要打到乙組全國決賽,高二拿冠軍,高三挑戰甲組,以前我也是像他們一樣,拚了命想證明自己,想往上爬,經歷過那段一般生投入籃球的狂熱,看到他們才會感觸特別深。。」
他的夢想簡單而遠大,但卻沒有在高中時期實現,「國中畢業那時候就很想打甲組,但也有甲組名校看到我學測考到PR值99,直說不敢收我的,家人一直告訴我,籃球不能打一輩子,最後才選了彰中,但其實,那時候的我想著還是要打籃球。」
蔡宗儒說以前自己高中時,就是天天拿著球到球場報到,想挑戰甲組舞台的執著沒有絲毫減少,高三畢業那年,彰中拿到校史第一座乙組冠軍,加深了他想要往更高層級舞台挑戰決心,畢業時他考上成大建築系,但最後卻選擇以一般生身分考進師大體育系。
他說:「因為國中和高中錯過了兩次,那時候��一的目標就是無論如何,我都想拚甲組,那時候抱著即使四年沒球打,也要挑戰試試看的決心。」
但沒想到的是,衝勁十足的北上逐夢之旅,卻遠比想像中更多挫折,「大一只能當陪練、大二沒報到名,雖然高中畢業曾經下定決心要挑戰甲組,但真正踏進去,才發現錯折真的讓人低潮。每天提早到球場練投,教練卻連你有沒有來練球都不在乎,整天關在房間裡面不想出門,低潮到甚至想過放棄籃球。我大三報到銘也沒打到什麼球,直到大四進入輪替,曾在一分鐘連得九分,上場時間才增加。」
但也多虧了那段低潮,最後踏上SBL,寫下台灣真正素人不可思議的高度之後再回到彰中,蔡宗儒說現在更能體會而且聽懂板凳球員的想法,「以前從小到大自己都是主力,剛上大學年復一年,期待越多,失望也越多,但有了那段日子,自己才真正體會苦練很久,卻沒有上場機會的球員心裡怎麼想。」
HBL一直想成為台灣版的NCAA三月瘋,但除了激情之外,始終少了點什麼,問題不在到底多少人瘋籃球和進場觀眾數,而是沒辦法將學生籃球從熱鬧一窩風,真正昇華成籃球文化,僅有三年就要交出成績的功利導向,扼殺了資源不足學校的出頭機會。
但我們看到NCAA真正迷人之處,不在於肯塔基(Kentucky)和UCLA等擁有多名NBA首輪潛力新秀的天才豪門能走多遠,而是如北卡大學(North Carolina)教頭威廉斯(Roy Williams)過去兩年一改昔日快速球風,改用半場進攻和防守奪下冠軍,或是杜克大學「K教練」薛塞夫斯基(Mike Krzyzewski)一改打了三十年的招牌盯人防守,研究如何融入區域防守而徹夜不眠。
北卡和杜克並非沒有名校光環或包袱,但即便強如威廉斯和K教練已經是進入籃球名人堂的籃球泰斗,卻仍為了讓自己和球隊更好而捨棄鎂光燈重新經營。
如同威廉斯和K教練,NCAA最迷人的地方,是在比拚資源、比拚招生之外,仍回歸籃球的最基本面,如何讓球員成長,讓學校凝聚真正支持而感動人,學生籃球感動人的,始終不會只是最後名次,而是努力的過程被人認同而引起共鳴。
HBL年復一年的熱鬧喧囂彷彿夏日煙火的最後高潮,有了短暫絢麗卻少了清新雋永的純粹感動,很多人探討HBL是不是太過商業化?但學生籃球問題從來不在商業面,而是商業利益和資源即便提高了,仍然集中在少數人,整體大環境並沒有隨著關注增加而讓整體環境受惠,甚至連甲組少了明星球員之後,能不能維持相同熱度都有疑問?
到底HBL拿掉甲組光環,是一窩蜂的熱鬧短暫煙花,或是已經讓高中籃球真正內化為球迷生命中一部份?但現在顯然離後者還有段距離,現在每年從資格賽挑戰甲組的學校每年超過三十所,但有多少球隊在拿掉明星光環和獎盃之後,球隊精神和努力過程,依然能夠讓球迷認同?學生籃球絕非想要搶盡鎂光燈的速成文化,高中籃球更絕對不是只有明星的戰場,在這片舞台耕耘努力的,從來就不是只有少部分的頂尖球員而已。
乙組聯賽不同於甲組,明星和關注度很難與甲組相提並論,但卻是大多數一般生籃球生涯的最高殿堂,蔡宗儒說,他曾在去日本時特地看看甲子園比賽,深深為甲子園那種回歸學生運動最純粹,拚盡一切只為閃耀人生中的「One Shining Moment」精神深深打動。
他說,彰中想證明的,並不是HBL甲組的發展是全然錯誤的,只是在這樣環境下,台灣高中籃球還有沒有更多思考方向?
他說:「是甲子園對日本球員來說,是一生中很重要,很神聖的舞台,這也可以印證到台灣籃球上,尤其是乙組,我們必須重新思考體育、籃球對於學生生涯的意義是什麼,是名次,還是教育?」
蔡宗儒說彰中是素人球隊,當然,以前的他也是素人,從以前到現在,想要證明自己素人從沒少過,但就像是學生看到自己以前縮影,蔡宗儒的感觸才比別人更深。
他說:「很多人包含我,都曾經想擠上甲組,像是當初我高中畢業前決定放棄成大,家人很明確告訴我,去師大不一定代表能在甲組打到球,不一定代表有學程,不一定能通過教檢,也不一定能考上教甄,如果真的沒球打,你要怎麼辦?」
蔡宗儒說,彰中是個年年從頭起步的環境,能提供球員的從來不是乙組強權保證,而是真正的學生運動員生活,你能走出去,但想到的永遠不應該只是籃球。
他說:「就像是如果我的球員有更遠籃球夢,即便以前自己在這條路上受過很多挫折,我也不會告訴他籃球路就只能到這裡,但我會用自己走過的分析給他們聽,一定會遇到挫折,外面環境一定會和你想的不一樣。實現夢想不是只有靠一股熱血,要讓他知道每一樣都是自己的選擇,選了之後,你已經做好準備對自己人生負責嗎?」
蔡宗儒籃球路與台灣體制下的籃球員有很大不同,除了師大研究所學歷之外,現在還是台大哲學研究所學生,思考方向也格外不同,加上過去經歷讓他能聽懂素人球員想法,成為他能和球員溝通最重要的關鍵。
他說:「台灣很多人教球、帶球隊,不喜歡球員問為什麼,但哲學不會執著於標準答案,你必須學會在彼此差異中找出共識。學生需要的不是保護傘,而是讓他碰撞之後成長,給他魚,不如教他做釣竿,無論對於現在的學習,或是未來都一樣。」
Tumblr media
彰中無論是理念、招生到球員下一步,都不難看到下了多少苦心,一支球隊從無到有,建立招牌,成績很重要,但永遠不會是最重要的,尤其是能夠貼近一般人的素人球隊,最重要的,是球隊想傳達的信念能不能被外界看見和認同,即便不是學校校友或學生,也能為此感動。
他說:「如果我們能在乙組打出成績,當然很好,就像是我們不能說甲組的生態是錯的或是不好的,抽掉HBL甲組關注,台灣學生運動可能什麼都不剩,只是我們希望在現有環境之下,能讓台灣籃壇有更多選擇,更重要的是,我們只是希望學生運動能夠正常化。想要改變台灣體育最重要的,不是成績,而是『思想』,要讓台灣基層籃球真正有自己的正常體制和文化。已經有很多基層教練意識到這一點,但我們還缺一點能夠��燃整個環境,讓人重新省思的火花。」
當校隊成為招牌,當招牌建立文化
很多人懷疑,第一志願又沒有資源,只能從素人球員不斷重組的學校,能建立真正的球隊招牌嗎?其實近年NCAA的哈佛大學(Harvard)給了台灣很好借鏡。哈佛是全世界校產最有錢、學術資源最豐富的大學之一,但在體育項目上,卻因為身處長春藤聯盟,不能給球員體育獎學金,過去長年連NCAA競爭力底層的長春藤聯盟都衝不出來,是不折不扣的籃球弱雞。
但自從林書豪出頭之後,哈佛男籃在過去K教練助手艾梅克(Tommy Amaker)執掌兵符,2012首度挺進睽違超過65年的64強錦標賽,隔年暴冷拿下校史錦標賽首勝,接連三年都在NCAA錦標賽至少贏過一場球,搖身一變成為全美最不可忽視的小學校強權。
哈佛去年更招收一批兩名四星級全美明星高中生在內的六名超級大一新人梯隊,其中高中排名全美百大高中生在內的控球後衛艾肯(Bryce Aiken),今年成為哈佛大學得分王,當初他放棄馬里蘭(Maryland)、佛羅里達州大(Florida State),伊利諾(Illinois)等22間大學獎學金。
為什麼選擇哈佛,艾肯說的很直接,因為哈佛對他來說,是一生難以放棄的機會,他說:「我想證明自己能兼顧球場和學業,即便這是常春藤聯盟,以他們年年都有被排進全美前25強的水準,我想打到更高層級,這裡是非常理想的環境。」
其實彰中也有類似案例,就是主力後衛之一的王振原,他國中畢業自彰化精誠中學,他說,國三那年其實自己學業成績達不到彰中錄取標準,但為了想進入籃球隊,而整整三個月沒打球狂K書,最後終於如願披上彰中紅色閃電球衣, 他說:「家人一直願意讓我嘗試想做的事,國中畢業我下定決心想進彰中打籃球,他們當然很支持。」
王振原去年奪下MVP之後,今年曾在南區複賽面對左營高中,單場轟進十記三分球,隻手轟垮對手,很難想像他國中時期根本沒受過正規訓練,直到高中才加入球隊,他和許致銓一個節奏沉穩,另一個得分火力強大,成為彰中過去最著名的火力連線。
就像哈佛大學一樣,彰中建立起來的,不僅僅是球隊或是學校,而是可以真正被人球迷,被嚮往的球員所認同的招牌。籃球和教育即便在壓力最大的高中生活,從來就不是二選一的選擇題,彰中從過去兩度奪下乙組王座,就一再證明這一點。
但長年堅守自己原則,對於每個球員來說,絕不簡單輕鬆,就像許致銓說,明明到了應該倒吃甘蔗的高三卻從頭來過,最後未能衛冕,當時還是留下些許遺憾。但問到他,如果當初國中時就知道彰中這麼辛苦,從頭再選一次,會不會依然選彰中?他很肯定地表示:「不管再選一千次,一萬次,我都一樣會選擇彰中。」
Tumblr media
許致銓已經錄取台大森林系,未來也希望進入同樣沒有體資、體保生的台大男籃,繼續挑戰甲組舞台之路,他說,自己經過高中三年磨練,即便知道前面有座山,他還是一樣會想辦法跨過去,因為經過考驗的經驗,挑戰過別人口中的難關,他知道其中過程,才是真正能有收穫,且珍貴的,當體育作為實踐教育的方式,在台灣高中籃球可以是人生的起點,而不僅僅是終點。
在HBL已經受到大量關注的今日,或許彰中的努力,讓人可以看見台灣籃壇發展,籃球和教育發展,還有更多其他不一樣的選項。
【完整內文刊登於美國職籃雜誌2017年五月號】
https://www.facebook.com/HoopTaiwan/?fref=ts
Tumblr media
0 no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