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動藝術
Explore tagged Tumblr posts
onpointbible · 2 years ago
Text
談天說道 之  應用戲劇──應用於互動交流、體驗及生命教育的戲劇
孩子們,我們愛弟兄,不要在言語和舌頭上,而要在行動和真理上。(約翰壹書3:18《環球聖經譯本》) 文:郭卓靈│明光社項目主任(傳媒及生命教育) 「劇場」不單有其藝術的可觀性,也可讓人參與其中,讓個人或特定群體聚在一起,實在地成為可供人介入,提供溝通、發展、賦權與表達等方式的平台;帶有教育及讓參與者「做中學」(learning by…
Tumblr media
View On WordPress
0 notes
beyourselfchulanmaria · 5 months ago
Text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On the way going to Kaohsiung Museum of Fine Arts to learn from art shows. 👀
🫧《珍珠—南方視野的女性藝術》非典型藝術導賞-東南亞視角🫧
《大南方多元史觀三部曲 ​ 珍珠—南方視野的女性藝術》,由本館與新加坡國家美術館、新加坡美術館共同策劃,以「南方」所匯聚的多元背景下代表性的女性藝術家為策展主題,呈現了過去近三十年來臺灣與東南亞具開創性的女性藝術家創作。
有別於一般印象中由策展人、藝評家主導的導覽活動,本次活動特別邀請來自東南亞的新住民講師主講,透過她們對東南亞文化歷史的深厚理解,為觀眾帶來具有跨文化視角的深入詮釋,並從不同的文化脈絡發現藝術的全新面貌。
𝟐月𝟗日場次,導覽將由來自越南的阮氏雪老師主講,將導覽越南藝術家阮純詩(𝐍𝐠𝐮𝐲𝐞𝐧 𝐓𝐫𝐢𝐧𝐡 𝐓𝐡𝐢)、蒂梵妮‧鍾(𝐓𝐢𝐟𝐟𝐚𝐧𝐲 𝐂𝐡𝐮𝐧𝐠)、新加坡藝術家王良吟、緬甸藝術家妮格‧雷(𝐍𝐠𝐞 𝐋𝐚𝐲)、柬埔寨藝術家艾美‧李‧桑芙德(𝐀𝐦𝐲 𝐋𝐞𝐞 𝐒𝐚𝐧𝐟𝐨𝐫𝐝)及多位台灣與東南亞藝術家的展出作品,期間也歡迎觀眾提問與現場互動。
【講師介紹】阮氏雪/越南新住民多元文化推廣講師
阮氏雪為越南立體捲紙藝術創作與推廣工作者,作品曾在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臺北當代工藝設計分館、行政院、屏東縣政府社會處女性夢想館、屏東縣政府文化處新住民素人藝術家展、三餘書店等展出,並於𝟐𝟎𝟐𝟑年榮獲臺灣國立工藝研究中心推薦前往加拿大多倫多及溫哥華參展與工作坊。
​Art Show [Part 1]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53 notes · View notes
shihlun · 3 months ago
Text
AI: The New Aesthetics of Fascism
《AI:法西斯主義的新美學》
/ Gareth Watkins, 2025
它令人難堪、具破壞性,而且看起來一團糟:AI 生成的藝術,是極右派的完美美學形式。
湯米・羅賓森(Tommy Robinson)在推特上發布了一張士兵在 D 日走入海中的圖片。極右團體「英國優先」(Britain First)的共同領導人製作了描繪穆斯林男子在大眾運輸工具上嘲笑悲傷白人女性的圖像。一首結合俗氣的德式流行歌曲與粗劣種族刻板印象的 AI 生成歌曲進入德國熱門前五十名,並登上 Spotify 全球病毒式傳播榜第三名。班傑明・納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構想出一個民族淨化後的加薩幻景,透過子彈列車與同樣虛無的「Neom」相連。基爾・史達摩(Keir Starmer)領導的工黨發佈了一支影片,將其政策以擬人化動物的形式呈現,隨後被迫下架。幾天後,他們宣稱要將「AI注入英國的血脈中」。
右翼喜愛 AI 生成的影像。在短短時間內,整個政治光譜的一半集體迷戀上由生成式 AI 所創造出的華麗且令人不安的視覺畫面。儘管這些支持者對任何形式的藝術表現既缺乏熱情也缺乏才能,右翼視覺文化從過去記憶猶新的競選海報,到「恐懼浪潮(terrorwave)」風格,如今幾乎完全淪為劣質內容。為什麼會這樣?要理解這一點,我們必須思考右翼對工人的厭惡、其與科技產業的(超過互惠的)共生關係,以及,最根本的,他們對啟蒙人文主義的徹底拒絕。這聽起來也許過於牽強,但請容我繼續說明。
第一點是最明顯的。所謂的「AI」——以大型語言模型如 ChatGPT、以及主要以擴散模型為基礎的圖像生成器如 DALL·E 和 Midjourney 為代表——承諾只要使用者能輸入一段提示語,就能搖身一變成為文案寫手或平面設計師;而這些職業通常與年輕、受過教育、城市居住者,以及往往偏左的政治傾向相關聯。即便最好的 AI 模型仍然不具備實際職業應用的能力,這一點卻幾乎無關緊要。真正的賣點在於,使用這些模型的人不需要支付報酬給(更重要的是,不需與之互動)那些他們認為低人一等、卻不得不依賴其技術專業的工作者。
對像「英國優先」這類規模較小的組織而言,聘用一位全職設計師來滿足他們對於圖像——無論是哭泣的士兵還是咧嘴笑的外國人——的無盡需求,是一筆無法正當化的開銷。但國家領導人呢?擁有動員龐大國家��源的能力,難道連在 Fiverr 找人做圖都不願意嗎?但他們為什麼要這麼做?當他們可以用 AI 完成,藉此向其支持者傳達一個訊號:他們對勞動的徹底蔑視。
對其右翼支持者而言,缺乏「人」的存在正是 AI 藝術的賣點,而非缺陷。在過去,機械製作的藝術會刻意強調其人造性——例如包浩斯的量產現代主義(納粹曾打壓,德國另類選擇黨 AfD 也對其發出譴責),或 Kraftwerk 的電子音樂。而 AI 藝術則假裝它是寫實的。它可以以右翼偏好的方式創造圖像:像湯瑪斯・金凱德的畫作、夢工廠風格的無靈魂 3D 動畫、那些只能傳達創作者預設解釋的無深度影像。更關鍵的是,它可以在完全不需要藝術家的情況下做到這一切。
哈維爾・米雷伊是一位狂熱的 AI 圖像使用者,他希望阿根廷人民知道,他們當中任何一人都可能成為那 26.5 萬名因他引發的經濟衰退而失業(其中多為年輕人)的一員,這一切還獲得了經濟菁英的熱烈讚揚。他想傳達的是:任何人都有可能成為他電鋸下的下一個對象,即使那表示他會製作一些可笑的爛圖來滿足他那 590 萬位毫無批判性的 Instagram 追隨者。
說到 Instagram,任何年紀足夠讀懂這篇文章的人,應該也都記得馬克・祖克柏——以及整個矽谷——曾經被廣泛認為是自由派代表。「Zuck」甚至一度被視為唯一可能打敗唐納・川普的總統候選人。(值得注意的是,隨著祖克柏愈來愈右傾,他的穿著也變得愈來愈糟,這點我們稍後會再談。)
但即使是 Zuck 也無法讓 AI 成為主流。Meta 在 2023 年推出的那些奇怪的 AI 假帳號,在六個月後默默被撤下,如果不是 Bluesky 的使用者發現有些帳號倖存下來,這項失敗幾乎會從歷史中完全消失。這似乎就是所有商業 AI 項目的命運:最好的情況,是它們與人們實際需要的東西捆綁在一起,從而被冷淡接受(如 Microsoft 的 Copilot);最壞的情況,則是完全失敗,因為技術根本不到位。企業無法推出 AI 產品而不被消費者清楚���知:「沒人想要這個。」
然而他們依然持續推進。為什麼?答案是:階級團結。
整體而言,資本家階級在 AI 上下注了龐大的賭注:根據高盛的估計,投入金額達一兆美元——這甚至還是川普政府承諾為其「星門計畫」額外投入五千億美元之前的數字。雖然先前對元宇宙與 NFT 的押注未見成果,但他們在加密貨幣上的下注取得了驚人的回報——截至本文撰寫時,這個市場市值已達 3.44 兆美元,幾乎是從虛空中創造出來的。
上述所有技術都獲得了政治右翼的大力支持:唐納・川普曾聯合發行 NFT 項目與迷因幣;極右勢力則因被排除於主流銀行體系之外,幾乎全數依賴加密貨幣進行運作。這不只是因為「實用性」,更是一種立場認同與科技產業的結盟。AI 也不例外。
OpenAI 靠每月 200 美元的 ChatGPT 訂閱費依然無法獲利;高盛完全找不到合理的投資回報依據;執行長山姆・奧特曼更面臨性侵與戀童等指控。「Slop(劣質內容)」幾乎成為年度關鍵詞。然後,最致命的一擊:由中國開發的開源 AI 專案 DeepSeek,在一夜之間讓美國股市蒸發一兆美元市值。
換言之,AI 產業如今急需所有可能的盟友,再也無法挑三揀四。如果人們唯一看到 AI 圖像的地方,是在推特帳號 @BasedEphebophile1488 上——那也好,至少還有人在用。他們的思維似乎是:只要 AI 能在公眾意識中撐得夠久,就能像加密貨幣一樣,變成「大到不能倒」。政治人物如湯米・羅賓森雖不會主導這個過程,但他們可以讓 AI 的使用變得正常化,而羅賓森正好活躍於那些能對 AI 產業提供實質協助的數位社群中。
就如同我們可能會捐款支持 GoFundMe,資本家階級提供的「互助」方式就是投入數十億美元的投資、把 AI 整合進他們的產品中、並透過實際使用來推動 AI 的常態化。這種「常態化」的過程,已讓英國自稱中間偏左的工黨政府承諾投入巨資建設 AI 基礎設施。如果「史達摩派」的一大特色,是他們認為唯有保守價值才真正合法,那麼他們擁抱 AI 及其美學,也就不足為奇。 AI 影像看起來一團糟。但我想要主張的是,這正是它對右翼的最大吸引���。 如果 AI 真能創造出形式精緻、令人驚喜、富有靈魂的藝術,那麼他們根本就不會想要它。他們會被那樣的東西嚇退。
過去,保守派確實曾經創造過偉大的藝術——托爾斯泰、契訶夫、陀思妥耶夫斯基、G.K. 卻斯特頓、克努特・漢森 等,都是例子。但那個時代早已過去。經歷數十年的反智與對人文學科的仇視後,他們不再有能力創造藝術,甚至連思考藝術都不行。
藝術一直以來都存在於傳統與前衛之間的辯證拉鋸中:一邊是「藝術就是一幅寫實的風景畫或希臘神話場景」,另一邊則是「一個小便斗只要有藝術家簽名也能成為藝術」。前衛的目標,如其名稱所示,是要擴張藝術的疆界,讓人理解:羅斯科的大片色塊或小野洋子的行為繪畫,能夠與維梅爾的肖像畫產生同樣的藝術效能。
甚至在過去,右翼也曾參與這場擴張:義大利的未來主義者就是其中之一。那時還有像塞林這樣的作家與溫德姆・劉易斯這類藝術家,他們不但創作出偉大作品,甚至還推動了當時的前衛藝術風潮。
但今天呢?還有哪位右翼藝術家,不是在懷舊某個幻想中的時代——一個猶太人、女性與同性戀「尚未破壞」藝術的時代?大概只剩米歇爾・維勒貝克還能勉強算數,而且他早已過了他那兩本小說的巔峰期。
右翼的美學計畫,就是用滿天飛的垃圾,侵蝕所有反抗政治殘酷的思想根基。
藝術有規則——就像自然界的規則一樣,這些規則足夠寬容,讓蕭邦與 Merzbow 都能被歸類為「音樂」,但這些規則確實存在。即便是網路迷因,也得遵循這些規則。最失控的 shitpost 也延續自外圍口號式藝術的悠久傳統,可追溯至 1960 年代的地下漫畫、再更早至達達主義與超現實主義。它們不是「虛無」,即便醜陋,也常常是以有趣、具創造力的方式在醜陋。有人有意識地將它們做成那樣的。
即便前衛藝術再怎麼擁抱衝擊與虛無主義,從未有任何藝術家是單純為了「讓弱者痛苦」而創作。即便是最墮落的 Power Electronics 音樂團體,或最駭人的維也納行動藝術家,他們的作品中也蘊含某些除了「施加苦痛」以外的東西。
安迪・沃荷的量產藝術,並不是靠讓觀眾想像他們的階級敵人失業來帶來樂趣。但這,正是 AI 藝術的目標,也是為何它會與右翼產生共鳴。
如果藝術的本質是制定或打破審美規則,那麼右翼所使用的 AI 藝術所傳達的是:沒有任何規則存在,除了由「內群體」對「外群體」行使赤裸權力的那條規則。
它傳達的訊息是:唯一的審美樂趣,就是在知道某人因為它而受到傷害的那一刻。這種傷害可以是具體針對某族群的(例如英國優先黨的 AI 宣傳圖),也可以是針對「藝術本身」的,進而攻擊所有認為藝術應該有價值的人。
它也可以是帶著玩笑意味的——就像文學典型中殘酷小孩拔掉蒼蠅翅膀時那種玩鬧的態度——甚至帶著「反諷」姿態。馬斯克的納粹敬禮手勢,正是這種「諷刺又不完全諷刺」的極右符號挪用傳統的一部分,其源頭可追溯至 4chan,馬斯克最愛的網路據點,更遠可追溯到二十世紀的極右反文化圈。
AI 是右翼的完美工具,因為它無靈魂、無創造力、無關乎人。它的任務,不是探索美,而是助長霸權。
性別報復主義(gender revanchism)是後現代右翼的主要組織原則之一,而許多 AI 的日常應用也展現出一種極為性別化的殘酷:
例如:利用 AI 製作的深偽裸照(deepfake nudes); 將 AI「女友」當成羞辱真實女性的工具,暗示「你們已被取代」; 利用 AI 創作出泰勒絲(Taylor Swift)被性侵的圖像; 網路上最大的深偽影片庫甚至以川普為吉祥物。
這些態度也滲透至科技與 AI 產業的高層。
OpenAI 的執行長山姆・奧特曼(Sam Altman)——這位被讚為新世代的科技領袖、與賈伯斯和比爾・蓋茲並駕齊驅的創新者——據稱是一位強暴犯與戀童癖者。根據指控,他從妹妹三歲起便視她為自己的性財產。他的回應是:「照顧一位心理健康有挑戰的家人,是很困難的。」
在當代極右派的認知中,對性暴力的熱愛不僅不是污點,反而是一種身分證明。他們越極端,越傾向公開讚美強暴與戀童。奧特曼的法律問題,對某些人來說,反而強化了他「是自己人」的形象。
同一時間,馬克・祖克柏在 Joe Rogan 的節目中聲稱,科技業已被「文化閹割」,呼籲業界注入更多「陽剛能量」與「侵略性」。
再來談談祖克柏的穿著風格。他曾是灰色帽 T 的代名詞,如今卻開始穿上寬鬆 T 恤,上頭印著「非祖即無」(It’s either Zuck or Nothing)拉丁語標語,搭配造型笨重的 Meta AI 眼鏡和不必要的金項鍊。
這不是 Rick Owens 或 Vivienne Westwood 那樣有藝術野心的設計。這就是又醜又蠢。
祖克柏的身材也比過去壯碩許多,儘管他的生活毫不需要健美的體格。這種轉變不是巧合——隨著他擁抱公司文化與 AI,他也感到有能力蔑視時尚標準。
這是一種表態:我有錢、有權,就算醜也無所謂。
這讓人想起那個笑皇帝沒穿衣服的孩子。皇帝只要無視笑聲就好。
川普的髮型同樣如此。它看起來荒謬透頂,這正是重點。這是權力的象徵,一種小型的殘酷。
Cybertruck——那輛彷彿由極右大腦設計的「反藝術」車輛——最終失敗了,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開這台車讓人感到羞恥。
AI 是一種殘酷科技。
它:剝奪工人工作; 浪費數百萬公升的水資源; 釋放大量二氧化碳; 幫最糟的意識形態做宣傳; 填滿世界的醜與愚蠢。
殘酷,是右翼信仰的核心。他們甘願賠錢、付出生命,也要讓世界更殘忍。而 AI 是其中一部分:一場製造「機器神明」的衝刺,目的是永遠將資本從勞動中解放出來。
這並非譁眾取寵:OpenAI 的管理層與創辦人許多曾是 LessWrong 部落格的追隨者,那裡正是「羅科的魔鬼(Roko’s Basilisk)」概念的發源地。
與加密貨幣相比,AI 更加虛無。它沒有任何 redeeming quality(值得拯救的價值)。它是這個時代的災難,我們將需要數十年才能清除這兩三年間所製造的垃圾。
AI 是一場發燒——它只能自己退去。
就像加密貨幣一樣,精英們已深陷其中,無法自拔。儘管毫無用處,他們仍會想盡辦法讓它成真。這項技術在心理上與他們極度契合,因此更可能被他們死守不放。
不過,如我們在去年美國大選短短兩週內所見,右翼的心智極其脆弱。 他們可以接受顛倒的現實,卻無法忍受被嘲笑。
所以:說他們「很怪」真的有效; 說他們的藝術「一坨屎」也有效; 嘲笑那些把 AI 當認真工具的人,最有效。
談環境破壞、談勞動剝奪,這些都沒用——他們喜歡這些,他們覺得這樣很有破壞力。
你不該說他們在剝削藝術家。你該說:「你看起來很廉價。」
如果「讓人受傷」是他們的目的,那我們唯一該做的,就是:
別表現出受傷。 就算我們心裡真的不舒服,也不要讓他們看見。
科技進步不是線性的,也不是完全非民主的。
Google Glass 就是因為我們嘲笑使用者是「glassholes(玻璃混蛋)」才沒上市。
Cybertruck 會失敗,也正是因為太丟臉了。
我們早已看到,AI 產業其實很脆弱:中國研究生花幾毛錢就能做出相同的模型,讓整個「資料中心堆錢」的商業模式變得岌岌可危。
左派在很多領域處於弱勢,但我們有一項武器:
對現實的一針見血批判。
我們批判一切,我們有記憶,我們知道世界可以更好。
我們對抗 AI 和擁抱它的右翼勢力,最有力的武器,也許不是罷工,不是抵制,也不是辯證法。
也許只是:「這很尷尬。」 「這很爛。」 「這東西醜爆了。」
14 notes · View notes
castatratewriter520 · 1 year ago
Text
閹奴鑑定科(一)
在一個有著明顯階級制度的眾國,人的階級被區分五等,博學派、無畏派、神諭派、容言派、工藝派等五類,透過測定系統與學校的相互評分下,所有人都會被區分出屬於自己的派系,博學派如同其他國家的從政人士,無畏派如同其他國家的軍人、警察等身份,神諭派則如同教宗一樣,容言派則是慈善事業和動保協會,而工藝派則是有著藝術、設計、營建、水利等相當多元的屬性,但是也有一些人無法被系統解讀,而當系統無法判斷出派系時,則仰賴學校的內部評分而加以分析判定,以避免學生的資格被剝奪,當有學生無法被判定派系的時候,則會成為一個國家裡,最底層的存在,無法享有社會的福利政策、也無法擔任任何工作,只能在黑市裡過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的生活,但是政府為了解決這些遊民的問題,於是決定,當有學生成為無派系的人,可以讓所有派系的人領回擔任家中的奴隸,由於無派系的人本來就不多,所以在市場上可以說是供不應求,有錢也不一定可以得到一位,眾國也因此解決了遊民的問題,而無派系的人為什麼無法享有任何社會權利呢,因為這類型的人,學校學習不行或是體能不好、或是先天有基因的缺陷等諸多因素影響下,系統將無法做出正確的判斷,所以才需要後續的人工測定,而眾國為了徹底解決人口基因的問題,因此只要被判定���無派系,就必須在判定成立後,三天內完成此人的閹割手術,這在眾國可是一件非常屈辱的事情,而所有人都判定時間都在年滿15歲的時候,拿著通知單到鑑定機構實施鑑定,當鑑定機構無法判定時,則會申請在校成績作人工判定,所以很多有權勢地位的人,都會買通鑑定官,避免自己的孩子成為無派者,但是沒有錢的人就只能靠自己努力了。
今年準備滿15歲的瑋哲,家中是排行第三,前面的哥哥和姊姊都被判定為容言派和無畏派,而爸媽都是工藝派,平時在學校學習成績普通的瑋哲,心想自己再怎麼樣都會有一個派系,所以根本也不怎麼在乎在校成績,時常下課就是約班上同學打球,瑋哲在校的女人緣非常好,愛打籃球的他,性格陽光且臉蛋帥氣,還沒滿15歲,身高已經有175公分,而他也有一個非常喜歡的女生,那位女生是瑋哲的同班同學,名叫子悠,他們約好國中畢業後也要一起去讀同一所高中,而子悠其實也對瑋哲有好感,兩人常常放學就到處玩,子悠的在校成績優異,不論是學科、體能方面都很不錯,而瑋哲除了體能很不錯,其他的都在及格邊緣,但是瑋哲一點也不擔心,他心想自己應該會是無畏派的吧,畢竟自己那麼熱愛體能的運動,就在快滿15歲的前一週,瑋哲收到了通知單,要瑋哲於當週的星期五0800前往鑑定,一個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時刻到了,瑋哲信心滿滿,一走進來鑑定中心,他遇到了很多跟他同年紀的人,不論是男生女生,所有人都被安排坐在指定的位置上,很多都是同校的同學,所以彼此之間都還有一點認識,很快的鑑定就開始了,所有人都開始一個一個被叫進鑑定室,每個人鑑定完,牆上的螢幕就會顯示自己的派系,依序排列下去,結果終於輪到了瑋哲,瑋哲進到了鑑定室,房間內就只有一台機器,只要將機器安裝在頭上,機器就會透過腦波來進行測試,結果系統螢幕出現error的畫面,鑑定官那同情的眼神看著瑋哲,非常難過的告訴瑋哲,系統判定你為無派者,不過你不用擔心,還可以透過人工方式判定,隨後系統調閱出了瑋哲的在校成績,讓一旁等待的瑋哲內心充滿不安,他的心裡頓時沒了辦法,只能等待鑑定官的審核報告,過了30分鐘後,已經等到如熱鍋上的螞蟻的瑋哲,焦急的問了鑑定官,結果如何,鑑定官一改剛剛溫柔的態度,踹了瑋哲的肚子,此時的瑋哲痛到只能坐在地上,鑑定官當著所有同學的面前說,這位瑋哲同學是個無派者,瑋哲流著委屈的眼淚,看著坐在位置上的所有人,每個同學都對他指指點點,但是多的都是對瑋哲的恥笑,還有很多言語的羞辱,瑋哲只能默默的從地上爬起來,鑑定官要他拿著地上的鑑定報告,到樓上的櫃台申請後續事宜,連學生都開始要他拿著鑑定報告趕快滾到樓上去,說看到他就覺得噁心,但是這就是無派者在眾國的地位,就是一隻任人踐踏的螻蟻,到了二樓的服務處,還有另一名鑑定完的男同學,他也是一直哭著,他說他的家人都是博學派的,但是他卻成了家族的恥辱,他覺得很不甘心,越說哭的越慘,這讓一旁的工作人員看不下去了,大聲呵斥要他閉嘴,當他拿著鑑定報告給櫃台小姐時,櫃台小姐也是一臉厭棄的要他選擇要做手術的醫院,而他選了一間離他家近的醫院,櫃台小姐查了一下該醫院的手術時程表,要他等一下就可以去做閹割手術,時間是下午兩點的,不准遲到,櫃台小姐看到瑋哲站在他的旁邊,也是態度非常差的說,你的報告呢,瑋哲謹慎的遞給她,櫃台小姐就叫瑋哲選醫院,瑋哲看了一下就選了跟那位男同學一樣的醫院,結果櫃台小姐說,這樣你們就一起過去吧,預約時間是4點,瑋哲拿著醫院的預約單跟他一起離開了鑑定中心。
此刻走出中心的瑋哲,完全失去了原本的活力,只有無止境的懊悔當初的自己為什麼不認真讀書呢,但是已經判定的人是沒有機會了,瑋哲跟他一起搭公車前往醫院,此刻的兩人都覺得所有人都在看他們,不過也只是心裡作用而已,沒有人知道他們是無派者,當瑋哲兩人抵達醫院時,他們覺得自己身為男人的日子已經結束了,剩下的只有屈辱,走進醫院時,醫院大廳旁有一個無派者的專區,沒有人願意和無派者一起在同一個區域看醫生,所以才會被區分開來,瑋哲兩人偷偷的走向無派者的掛號櫃台,櫃台小姐說你們是要掛什麼門診,瑋哲拿出自己的預約單給櫃台小姐,櫃台小姐對著瑋哲兩人說,很不幸你們成為無派者,不過別氣餒,生命總是會找到方向的,櫃台小姐收走了瑋哲兩人的預約單,要他們往後面的手術室報到,手術室裡的一名男護士走了出來,跟瑋哲兩人核對了資料後,要瑋哲兩人先到旁邊的廁所換上手術服,廁所裡面有免費的袋子可以讓你們裝自己的衣物,換好衣服之後就到手術室外面等,由於距離預約時間還很早,瑋哲兩人進到廁所裡面開始脫掉自己的衣服,瑋哲才知道原來另外一位男同學叫孝言,他是隔壁班的,瑋哲看著孝言的生殖器,已經有長了許多陰毛,瑋哲的發育比較快,陰毛已經相當濃密,孝言看著瑋哲的陰莖,他說你的��然要被割掉了,你可是學校一堆女生的最愛,這些話讓瑋哲心裡又開始難受了,他原本打算跟子悠一起讀同間高中的,如今沒機會了,此時,孝言問瑋哲說要不要割掉前來個最後一次射精,瑋哲覺得這是個好主意,於是兩人開始在廁所裡玩起自己的陰莖,很快兩個人就勃起了,孝言的陰莖大概12公分多,而瑋哲已經有14公分,這對於才剛發育不久的人來說,都是很不錯的尺寸,不過成為無派者,不光是陰莖,連睪丸都要割掉,從此成為別人的奴隸,而家中的父母則會得到一筆補償金,彌補自己的孩子再也不會回來的痛苦,兩個人在廁所裡打手槍打的很開心,孝言甚至提出幫瑋哲打手槍的請求,瑋哲這一刻也不在乎男女問題了,一口答應了,孝言蹲下去開始幫瑋哲口交,第一次被口交的瑋哲覺得很舒服,但是敏感的龜頭很快就讓瑋哲射出了一波一波的精液,孝言表示都最後一次了,這麼快就射了,瑋哲只是說我很緊張啦,接著換瑋哲替孝言口交,孝言反而花了一番功夫才射了出來,兩個人在廁所做了一下清洗之後,兩個人一起到了手術室外等待,手術室門打開了,醫生要兩個人一起進去,手術室的門再次關上,總共有兩個手術台,瑋哲跟孝言都分別躺上其中一台,先是確認了瑋哲與孝言的身份之後,醫生表示,此次手術不會使用任何的麻醉藥,第一是因為奴隸沒有資格使用麻醉藥,第二是為了讓你們徹底的感受自己身為奴隸的恥辱,所以所有過程都不會使用任何麻醉藥品,助手先將孝言和瑋哲的手腳都固定起來,並開始剃光孝言的陰毛,此時醫生指示剃陰毛的護士,剃完孝言的之後,先去幫瑋哲剃毛,不要拖太多時間,醫生表示他不想跟無派者待在同一個空間太久,醫生的話充滿著對無派者的歧視,但是眾國人從小到大都是被這樣教育的,如果瑋哲不是無派者,或許也會這樣對待無派者,醫生先挑選了孝言,拿起了一旁的手術刀,左手托著孝言的兩顆睪丸,捏了捏兩顆睪丸,接著就握著兩顆睪丸,手術刀一口氣割了下去,孝言發出了撕心裂肺的慘叫,手術刀一刀一刀的割,孝言因為疼痛的奮力掙扎著,隨著最後一小塊的陰囊被切斷,孝言已經完全被切除陰囊跟睪丸了,一坨紅色的肉塊被丟在器皿中,接著醫生沒有更換刀子依然拿著那把手術刀,抓起孝言的陰莖從根部劃了一圈,接著又是從根部一刀一刀的往下割,孝言的慘叫聲讓一旁待閹的瑋哲膽戰心驚,很快醫生就將孝言的陰莖割下來了,然後就開始製造一個新的尿道,縫合了傷口,孝言已經徹底的成為一個無派者,後續的清潔跟傷口包紮,由一旁的護士處理,醫生換了一副新的手套,朝瑋哲走了過來,此時的瑋哲簡直嚇得快尿出來了,醫生托起瑋哲的睪丸,感受���兩顆睪丸的滾動,接著握住了兩顆睪丸,醫生拿起手術刀,用力的往瑋哲的陰囊割了下去,立刻鮮血直流,瑋哲發出淒厲的慘叫,瑋哲可以感受到皮膚被切開,睪丸被切掉的疼痛,每一刀都是這樣的痛入心扉,瑋哲的睪丸被切除了,一坨紅色的肉塊被醫生丟到器皿裡面,那可是瑋哲的睪丸啊,接著就是陰莖的部分了,醫生抓起陰莖,沿著根部將皮劃開,接著醫生又開始一刀一刀的割掉瑋哲的陰莖,瑋哲再也沒有辦法忍受這樣的劇痛,整個人昏了過去,再一次醒來時,兩個人都已經在病房內,下體接了一條尿管,身上再也沒有了男人的生殖器官,醫生說,兩個人的手術費用都是政府支出,所以你們要保持感恩的心,之後努力的當個好奴隸,後天你們的家人會來帶你們回去,等待部門通知你們被誰買走了,好好珍惜跟家人最後相處的日子吧。
20 notes · View notes
tamanine · 6 months ago
Text
2024年に見た映画(ラブなものは★付き、今一つは-)
NOCEBO/ノセボ -
コット、はじまりの夏(The Quiet Girl) ★
ダム・マネー ウォール街を狙え! ★
夜明けのすべて
梟 フクロウ
ボーはおそれている
落下の解剖学
ソウルメイト(韓国リメイク)-
DUNE 砂の惑星 2(IMAX)
美と殺戮のすべて ★★
オッペンハイマー
アイアンクロー ★★
パスト ライブス ★
プリシラ -
パスト ライブス
異人たち ★
異人たち
悪は存在しない
NTL ワーニャ(アンドリュー・スコット)★★
マッドマックス:フュリオサ
違国日記
チャレンジャーズ ★★
美しき仕事
蛇の道
ホールドオーバーズ
アンゼルム “傷ついた世界”の芸術家(ヴィム・ヴェンダース)
クワイエット・プレイス:DAY 1
SCRAPPER/スクラッパー ★ 
メイ・ディセンバー ゆれる真実
密輸1970
#スージー・サーチ
ソウルの春
ナミビアの砂漠 ★★
ヒューマン・ポジション ★
憐れみの3章 ★
シビル・ウォー
ジョーカー:フォリ・ア・ドゥ
HAPPYEND ★★
破墓 パミョ
SUPER HAPPY FOREVER
ナミビアの砂漠
動物界 ★
ザ・バイクライダーズ
クラブゼロ
スピーク・ノー・イーブル 異常な家族
映画館に46回、重複はパストライブス、異人たち、ナミビアの砂漠 でした。
HAPPYENDも劇場でまた見たいよー!
2024年映画ベスト10
①美と殺戮のすべて
②NTLive ワーニャ
③HAPPYEND
④ナミビアの砂漠
⑤アイアンクロー
⑥パスト ライブス
⑦異人たち
⑧チャレンジャーズ
⑨ヒューマン・ポジション
⑩動物界
ラブだよ!
 コット、はじまりの夏
 ダム・マネー
 瞳をとじて
ベストアイス!
 ナミビアの砂漠
スター映画!!!
 ザ・バイクライダーズ
見て良かった!
 ソウルの春
美!!
 瞳をとじて
 美しき仕事
おもしろかったよ!
 #スージー・サーチ
 スクラッパー
 憐れみの3章
◼️2024年映画ベスト10の感想
①美と殺戮のすべて
ナン・ゴールディン自身の写真作品、お姉様と家庭のこと、ご自身の痛み、身近な人の痛みと社会の中の痛みを美しさでつなぐ。弱さと強さが混ざり合うこと。個人的なこと、私的なことと、社会・仲間・未来への行動。素晴らしい映画。
②ナショナル・シアター・ライブ『ワーニャ』チェーホフの戯曲、アンドリュー・スコットの9役一人芝居
チェーホフの戯曲の強さ、アンドリュー・スコットの脅威の演技力。こんなもの見たことない、圧倒的。美と殺戮〜にも圧倒的な愛を感じたけれど、ワーニャのアンドリュー・スコットから受け取った愛がすごい。『ドライブ・マイ・カー』の感動ってチェーホフの感動だったのか!?と困惑するくらいすごい。
中年期の人生への絶望、労働、退屈を、アンドリュースコットの悲しい瞳とコメディ演技、孤独と人のぬくもりを一人芝居でやってしまうので打ち震えました。
労働に疲れた時にいつでも見たい。でもなかなか見られない。
もし再上映があったら見てください。私も見たいよー!NTLだとプレゼント・ラフターも素晴らしかったです。
③HAPPYEND
超良かった。今年はHAPPYENDとナミビアの砂漠を見てれば邦画はいいのではないだろうかくらい良かった。青春ものであり、人と人の出会いと道のずれ方、差別と社会、見えていなかった愚かさ、音楽の存在が私たちにくれるもの。素晴らしかったです、すごくいい映画。
④ナミビアの砂漠
カナーーーーー!!!!劇場で見られて良かったです。少し長いので迷ったのですが、大丈夫でした。人間が人間と別れるときに、ブロックひとつでもう会わないことが可能な世界で、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を諦めない様子をこの映画で見られてとても嬉しい。面白いところがたくさんありました。二回目を見たらカナは思いのほか喋らないんですよね。なのに記憶の中のカナの存在感がとても大きいのは、身体の演技と表情、少ない言葉の面白さなのでしょう。監督のインタビューも全部面白かったです。
⑤アイアンクロー
号泣。フォックスキャッチャー以来の根暗マッチョ傑作。そのままバンドを続けてくれよ…。
プロレスわからない人にもおすすめです、私はわからないまま見て泣きました。
⑥パスト ライブス
1回目そこまでだったのに、味わいが増してしまって。薄味に感じた部分、何回見ても飽きない何かになってきた。サントラも素敵で、秋〜冬にたくさん街で聴きました。
⑦異人たち
アンドリュー・ヘイ監督、人間と人間を描くのにどうしてずっとあんなに果てしない寂しさを描けるんだろう?
何回か見て、さらに好きになりました。山田太一原作も面白いよ。少し怖いけど。現代的改変が素晴らしいと思いました。でも山田太一も男性の弱さについて、あの時代にとても上手い、当たり前なのですが…。
⑧チャレンジャーズ
楽しい!超楽しい!配信で見直しても楽しい!爆音で見てね!
この監督で唯一好き!!前作全然好きじゃないのに劇場に行って良かったーーー!!!
⑨ヒューマン・ポジション
少し弱った大人と、静謐な画面。とても好きでした。
⑩動物界
よくわからないで見に行ったけど、映画らしいセンスオブワンダーがあり、青春と、他者への恐怖の表現が全部うまくいっていたと思います。父から息子への愛情表現が抜群に好きです。ここは愛を強く伝えるほかない、というタイミングが素晴らしい。見て良かった。
◼️配信で見て良かった映画
ディナー・イン・アメリカ(言ってよ~~~!!超良い!)
恋するプリテンダー(楽しい!)
喪う(うしなう/Netflix配信・良い映画~~~)
◼️良かったドラマ
虎に翼
べいびーわるきゅーれ エブリデイ!
Top of the Lake(ジェーン・カンピオン監督、s1s2両方超良かった)
ポーカー・フェイス(U-NEXT、最高!!!)
1122(prime、岡田将生さん、高畑充希さん素晴らしかったです、脚本が素晴らしい)
トゥルー・ディペクティブ s4(U-NEXT)
人間失格 LOST(チョン・ドヨンさん、リュ・ジュンヨルさん大好き)
THE PENGUIN(U-NEXT、面白かった~~)
somebady somewhere s3(U-NEXT、クィアで楽しくてずっとみんなといたかった)
◼️2024年の美術館・ギャラリー
アニッシュ・カプーア 奪われた自由への眼差し 監視社会の未来/表参道GYRE
いのちをうつす 菌類、植物、動物、人間/東京都美術館
坂本龍一 トリビュート展/ICC
棟方志功記念館 冬の展示「板極道」/青森
奈良美智 The Beginning Place ここから/青森県立美術館
十和田現代美術館(塩田千春、ロン・ミュエク、レアンドロ・エルリッヒ)
ヴィム・ヴェンダースの透明なまなざし/中目黒N&A Art Site
ガラスの器と静物画 山野アンダーソン陽子と18人の画家/オペラシティ
中平卓馬 火|氾濫/国立近代美術館
私たちのエコロジー/森美、さわひらき hako/MAMコレクション
オラファー��リアソン 相互に繋がりあう瞬間が協和する周期/麻布台ヒルズギャラリー
エコロジーダイアローグ2 つかの間の停泊者/メゾンエルメス
ここは未来のアーティストたちが眠る部屋となりえてきたか?/国立西洋美術館
ブランクーシ 本質を象る/アーティゾン美術館
刺繍少年フォーエバー 永遠なんてあるのでしょうか/目黒区美術館
アピチャッポン・ウィーラセクタン Solariu/SCAI THE BATHHOUSE
フランシス慎吾 Exploring Color and Space 色と空間を冒険する/茅ヶ崎美術館
遠距離現在/国立新美術館
シアターゲイツ展 アフロ民藝/森美術館
アンゼルム・キーファー Opus Magnum/FergusMacaffrey
ミランダ・ジュライ F.A.M.I.L.Y/プラダ青山
内藤礼 生まれておいで生きておいで/東博
ホー・ツーニェン エージェントのA/都現美
マーク・レッキー/エスパスルイヴィトン東京
島袋道浩 音楽が聞こえてきた/BankArt station横浜
日本現代美術私観:高橋龍太郎コレクション/都現美
船越桂 水に映る月蝕/彫刻の森美術館
フィリップ・パレーノ この場所、あの空/ポーラ美術館
内藤礼 生まれておいで生きておいで/銀座エルメス
ヤノベケンジ BIG CAT BANG/銀座SIX
マティス 色彩を奏でる/ポーラミュージアムアネックス
大友良英 without records/YCAM
坂本龍一+YCAM Forest Symphony/常栄寺 雪舟庭
香月泰男美術館 一九六九.七.二〇の月星、凧/山口県
日本の新進作家 現在地のまなざし アレック・ソス 部屋についての部屋/都写美
空の発見(香月泰男〈青の太陽〉)/松濤美術館
ルイーズ・ブルジョワ展 地獄から帰ってきたところ、言っとくけど、素晴らしかったわ/森美
トゥールーズロートレック都ソフィカル 不在/三菱一号館美術館
奈良美智 I Draw the Line/BLUM
西川勝人 静寂の響き マーク・ロスコ シーグラム壁画/DIC川村記念美術館
ウェイド・ガストン Thirteen Paintings/エスパスルイヴィトン東京
2024年ベスト展示(旅・美術館の建築と立地を含んで)
奈良美智「The Beginning Place ここから」/青森県立美術館
西川勝人「静寂の響き」、マーク・ロスコ〈シーグラム壁画〉/DIC川村記念美術館
���ランシス真悟「Exploring Color and Space-色と空間を冒険する」/茅ヶ崎市美術館
ガラスの器と静物画 山野アンダーソン陽子と18人の画家/オペラシティ
香月泰男美術館 一九六九.七.二〇の月星、凧(山口県)
坂本龍一+YCAM Forest Symphony/常栄寺 雪舟庭
ルイーズ・ブルジョワ展:地獄から帰ってきたところ 言っとくけど、素晴らしかったわ/森美
内藤礼「生まれておいで 生きておいで」/東博・銀座エルメス
青森県のしっとりとした空気と雪の静寂、山口県の日本海、茅ヶ崎美術館の緑と海岸での夕焼け、東京の街と生活の美術、とても充実した美術館巡りでした。良かった〜!
4 notes · View notes
apple88888888 · 7 months ago
Text
觀音亭對槓,不用去了,書跟水都不要了,會有後代才怪,不救?很多人都是空的,連後代也是,沒有人理,去媽祖廟,天空清潔工丟垃圾砲蛋,媽祖和三太子,會,但是會變是歸0只是修行樂趣,整錢,但是不管怎麼樣我家兩千守成我跟我媽在談,不可能敗,旁邊太多私惡硬扯經濟面,教堂也可以,鳥人十塊
媽衰,推背氣,自己土自己塗牆壁台語,爭老媽的權議,我家是等船,並不是等別人倒楣,踩摺,死台北
不曉得10月份我媽開刀的時候,在省桃走廊走來走去了女生出院了沒,我是建議她轉院去聖保祿吧,有新蓋的大樓醫療設備比較新,我媽還是過世了,不要待在省桃,外婆也是在省桃過世2006年,我們家是因為地緣關係,外婆家就在省立桃園醫院後面的農田農舍,如果你還在治療,我是建議你轉院,因為我覺得聖保祿談話是有用的
會讀書,幫人 ,要看情況,不可能助紂為虐。我跟我媽不抽菸,不喝酒,不吃檳榔,沒有不良嗜好,超極劫儉,抓我跟我媽墊背,想得美,死年,兩杯水摺超,娶誰,娶妻,娶賢,水摺超,神妻之爭,書爭,修整,過程超離譜,佈止兩顆蛋,翻凡人吵麵,大馬路沒有人車無所謂,掃心術不正的人群整衝撞,不會,沒有這麼多垃圾搬過來,就不會有衝突,現在只是回復三十年無人狀態,日本討大陸摺錢,假裝外島有人群,但對於島內修行者而言,只是徒增煩惱,不斷打擾和討鬆調整錢,實在離譜,整爭罰
全聯超市,打包台,有法鼓山贈書,不用的寺廟精裝書全部都放在桌上,自由閱讀
還有我跟我媽是不會座是不管喔
地下室那兩杯水超過了,還有那個水房真的很吵,2009年開始住這種房子也是去請廣澤尊王座鎮,在慈護宮媽祖廟旁邊的住宅區有一個廣澤尊王廟很小一間但是很厲害,房子有問題才會求助宮廟非常麻煩,明明我們租屋的人是客人,但是卻要請宮廟的神來座鎮,壓主人實在是太麻煩了,兵不合理,所以我才會跟我媽提這棟房子真的不要再住了,至於台北的書本內容都是臭屁比較多,但我有記住一個重點,裡面有一個鐵公雞的故事親手把老婆火化撿骨,不用殯��業者,是殯葬業的始祖,當時閱讀書本還感受不到那個傷心的程度,現在比較能夠理解,尼整,台北這一群人真的有下來買房子深耕五期,六期的建案在中壢華美一路幸福市場斜對面,以前聽說是眷村的住宅,于美人跟林志玲用人頭買房子都把房子賣掉,那幾年在談,于美人買的房子裡面還有安裝家用電梯聽說是要做補習班用的,後來也沒有搬下來,不過再蓋房子的過程,我爸媽在那邊住貨櫃屋三年,就是生意收掉的那幾年去工地上班,還有當時新產業貼地板保護貼新興行業,大家貼保護拋光石英磚的地板,當時覺得建案很高級,如果有錢的話也想買一棟,直接搬到中壢住就好了
北惡纏年,惡黏,不會,不諒,要臉盆的錢請找姑息養奸的辜先生,桃園不管,果然半路認親戚的都是錢面,西班牙家族,我不知道,醫院老人公車包含醫護人員全部都是錢盤,我不可能,還要強迫中獎,憑什麼,我不會,只有那個,人的情緒管理議遷,硬扯醫生的女兒,醫生已經有三個女兒了不需要再加很多女兒了,我的老天鵝啊,真是有夠麻煩了
台北真的到中壢去買建案的房子,中壢深耕建設五期六期在華美一路于美人跟林志玲用人頭買房子,在幸福市場斜對面那時候還在談建案旁邊要蓋麥當勞,會促進經濟發展,當時在談美人買的房子裡面有家用電梯,聽說是要做補習班用的,但是他們後來也沒有搬下來,好像是把房子賣掉了,當時我們家生意收掉,爸媽住在那邊貨櫃屋大概是三年到四年的左右的時間,爸媽在工地上班,當時有一個新興行業地板保護貼,大家一起貼,我突然想到以前國中跟弟弟和他同學三個童工去工地做清潔工作那個才叫辛苦,當時老闆是一個叫阿妹阿姨原住民阿姨說聽說很會唱歌是歌手,未婚生子然後改嫁了,不過她的清潔工程真的很辛苦,還有一個叔叔的車子是歐寶汽車好像是閃電標誌,工地要用高濃度的鹽酸清理地板,土石,不是一般人都會去做的工作,我們三個童工去三,四天就受不了,找藉口說不去了,私底下跟我媽講真的很辛苦,那個建案也是在南崁,我們還有在建案裡面的浴室洗澡因為當時水管已經接通了,只是是冷水,上一整天的班,全部都是超級汗臭味,生活過程,南崁那邊流行蓋樓房一陣子,現在都變老房子了,現在有地板保護貼,這種清潔方式可能就不用,也比較不傷磁磚啦
為什麼我會講這些事情,因為在我媽住院前我去大溪觀音亭幫他祈禱開刀順利然後拿了三瓶礦泉水礦泉水回家,然後是捐款捐了二三十塊有點忘了不知道是不是香油錢捐不夠多,觀音亭拿回家的經書就全部都放在全聯的打包台,有的還是小本精裝書,有一陣子在炒錢盤的話題,有很多人捐款,印刷很精緻的書,不過大部分都是佛教的書可以放在打包台,看,有人要看就自己拿去看書,因為太多也看不完,全數捐掉,房間斷捨離也不要佔空間,奇異的景象平常是餵鴿子吃米飼料,因為電視炒菜,連鴿子,麻雀啦都在吵帶子,麻雀夫妻吵架打給我們看,連鳥都瘋掉了,平常廟前鴿子都很乖吃東西,回程時,下樓梯,今天全部都站在觀音亭的門匾,大概有十幾隻鴿子,好像認識我一樣,因為前兩年常常去觀音亭祈禱再談搬家的事,今年這半年是因為腳受傷在家休息,到我媽開刀的階段,腳已經好了,摔車的時候旁邊剛好是駕訓班,真的很離譜,那天也是因為騎車在想事情,回家上廁所還是還是先去買東西,又下毛毛雨路滑議失神滑倒,還好有一位太太熱心幫我把那個車子扶到旁邊,很謝謝她,一般人遇到這種事情都不理人,因為應該是怕摺缺賴帳,會不會想太多,我覺得不會因為電話吵很久,真的有這種人,衰,法院官司都打不完了,所以騎車要專心騎車不用腦袋還在想事情,這是三四月份的事情這七八月就不用了,到我媽醫療部份,開刀是10月份的事,之前說皮膚癢,我們還沒有發現是癌症的徵兆,以為是房間沒有打掃乾淨我又幫他掃房間全部都用漂白水清理,讓他睡覺比較舒服一點,所以10月份好像是去看風澤中醫醫生告訴我媽,那個要去看西醫,西醫部份是省桃,省桃看診為什麼我覺得那個張醫師是不是知道,是癌症的症狀,因為你不太想看,人蒙在鼓,命會比較長,因為未知,但有的是宗教,有的宗教神子會救,因為裡面的人求神,但是交換條件是吃全素,所以電話裡面才會很多人在哭,這都不管,到省桃看診媽說喉嚨有異物感要開刀,現在想起來有很多人在談癌症病患的併發症,腫瘤一切除就擴散,我媽比較背,他就是屬於這種個案,一切除元氣少三分之二,體力大不如從前,省桃住院的時候,我在醫院陪我媽4天,第三天我就跟我媽講說要離開醫院醫院多觀察一天,有怪風,但是我實在是忍不住跟我媽講我睡覺的地方有一陣怪風,跟護士聊天,護士5塊不會,繞一圈,不要待在這個病房要回家,媽說沒關係就多待一天,但是就是心裡毛毛的,我覺得醫生跟護士應該是知道了,���為醫院是神景,奇異冰香現象是平常,我不管,就是救我媽,因為媽要開刀,所以才會去觀音亭拜拜,祈禱開刀順利,沒有想到竟然被宮廟攔住了,這幾天又看到鴿子從廚房的窗口看去頂樓的陽台有一隻鴿子往左邊走,我還是很傷心,原來宮廟早就知道了,動物跟我們互動頻繁,已經三年了,就是吵要上船離開啊,卻被攔住了,不管是9000年的文化5000年的生活500年的抱怨,是一日三餐大家不用,各走各的路,眾由眾閒,沒有在吃重口味的啦台語 真的吃飽太閒台語
台北要薪水和要交代,根本風馬牛不相及,根本就是兩回事
不管是大吾疆清潔工或者是台北建築世界的同事女生抽煙真的很麻煩,而且這保養品也沒有辦法蓋掉你老化的皮膚,抽菸就是加速皮膚老化,身體會不好,靠煙花女吐煙霧圈圈,因為去年餐廳潔西就是台北建築世界李燕萍的妹妹,那是餐廳的面試壞掉,根本就不會去令牌白盤,椒麻雞滿香的菜品,現場來吃飯的民眾全部都是擔位,我們那時候還笑說你平常時沒有幹壞事,吃個東西這麼害怕,離譜喔,但有一件事情可以講海鮮餐廳的廚餘桶全部都是刺,如果這些廚餘都去餵養豬,這些豬肉也不用吃了,倒了,而且還有虐待動物的疑慮,所以黃楚恩小姐吵留,我很不想跟你講壞消息,葷食的餐廳就是不行而且有缺德的疑慮,這些廢棄的海鮮魚翅跟蝦殼本來就是丟垃圾而不是丟廚餘桶,垃圾要分類,餐廳是賺爛,缺德根本也不用,那是面試這一群人有問題,吵給,潔西的部份,我在猜她也是一個人有三顆糖就是吉得堡美語門口學生家長對面,三個男生在養,中悅環球打掃裡面的住戶抽菸的部分,難,我不喜歡煙味,生活習慣根本不一樣,只有打掃有用,大樓業務賴,整煙蒂整桶泡水掃地下室有用,以前的工作,除臭不會有蚊蟲,其餘沒啥功能,但是真的很臭,靠煙圈,物理變化效果看是很難拖搞,臭死了,昆蟲的義大利,麵蟑螂家族的義大利麵,連打掃都很扯
枯葉,垃圾都要撿,不要哭要積功德,發現墳風佈刑,垃圾全部都要撿起來一定要打掃
這個網站有點像是我跟我媽的家庭聯絡簿,謝謝各位網友跟我媽有互動,然後這是以我媽名字設計的一個互動網站,但是她,現在她人已經不在了,這是通知大家如果有認識她的朋友,在她清潔工以前的工作是金威童裝店的老闆娘,在桃園八德大湳市場有一間童裝店經營超過25年有很多婆婆媽媽認識我媽,因為媽常跟他們聊天還有買東西啊,送東西啊,買菜送蔥,一堆歐巴桑聊天和客家阿婆特別有話講,因為媽年輕的時候待過工廠學客家話說得很流利,菜市場的部分,我們已經搬走了超過14年了,但是我們家因為種種因素,店收掉了,損失上千萬,是因為另外有二位胞摺拖累害的,但屬惡之爭並不知道,刑事與台泥錢盤之爭未知,是垃圾媒體翻出來吵才發現的,所以我媽從童裝店顧店老闆轉行當清潔工,因為她曾經有在國際巨星大樓,中悅環球大樓,葛里芬大樓及其他的家庭打掃,還有園藝工程及其他的保全和行政人員,我記得是蠻多人跟她有互動還有買東西的團購網,還有那個美髮院,如果要看她的話,只剩下明天,她真的很喜歡跟朋友們和工作夥伴聊天,11月26號告別式在桃園殯儀館懷德廳9點到十點,火化,當天可以到現場幫她捻香,我們是謝絕花圈花籃,不用麻煩,謝謝各位
This website is a bit like a family contact book for me and my mother, thank you for interacting with my mother, and then this is an interactive website designed in my mother's name, but she, now she is no longer there, this is to inform you if you have friends who know her, in her former job as a cleaner is the boss of the Jin Wei children's clothing shop, a children's clothing shop in the Taoyuan Bade Dajian market operating for more than 25 years there are a lot of grandmothers! Mum knows my mother, because mum often chat with them and buy things ah, send things ah, buy vegetables to send green onions, a bunch of Obasan chat and Hakka grannies especially have to talk, because mum stayed in a factory when she was young to learn the Hakka language speak fluently, the market part, we've been moved away for more than 14 years, but our family because of a variety of factors, the shop closed down, the loss of thousands of dollars, is because of another two cellulite folding drag dragged down the victim! But belongs to the evil of the dispute is not known, criminal and TCC money plate dispute is unknown, is the rubbish media turned out to be noisy only to find out, so my mother from the children's clothing shop shopkeeper boss changed to become a cleaner, because she had in the international superstar building, Hyatt Global Building, Griffin Building and other home cleaning, and horticultural engineering and other preservation and administrative staff, I remember that is quite a lot of people have interaction with her and buy things! Group Buying Network, and the hair salon, if you want to see her, only tomorrow, she really liked to chat with friends and workmates, the 26th of November funeral ceremony in Taoyuan Funeral Parlour Wyatt Hall 9 to 10, cremation, you can go to the scene that day to help her twist the incense, we are thankful for wreaths and baskets of flowers, do not have to bother, thank you all!
"
1 note · View note
airheadrecords · 1 year ago
Text
『 ZAZEN BOYS 雜談——洪申豪x唐世杰 』
橫跨二十年的回憶特別企劃——邀請到透明雜誌兩位成員,曾在日本與向井秀德共演的洪申豪、多次舉辦 Zazen Boys 來台演出的長腦筋唱片唐世杰,互相聊聊各自對 Zazen Boys 、向井秀德的印象與回憶。
Tumblr media
﹍﹍﹍﹍﹍﹍﹍﹍﹍﹍﹍﹍﹍﹍﹍﹍﹍﹍﹍﹍﹍﹍﹍﹍﹍﹍﹍﹍﹍﹍﹍﹍﹍﹍﹍﹍﹍﹍﹍﹍﹍﹍﹍﹍﹍﹍﹍﹍﹍﹍﹍﹍﹍﹍﹍﹍﹍﹍
1.兩位一開始是怎麼接觸到Zazen Boys音樂的呢?
洪:我記得很清楚好像是第一次去日本的時候,可能是2004年,就在日本的唱片行看到Zazen Boys第一張同名專輯《ZAZEN BOYS》上架,白底黑字、小畫家噴霧筆刷的那張。日本的唱片行有寫好多字卡,記得當時寫著「來自九州的刺客」類似這種文字介紹,也有提到Number Girl。我當下沒有買,因為那時候日幣還很貴,我也沒那麼多錢,現在買得起了。 當下就記住這個名字,回來我記得就直接在Soulseek上抓,很震撼,因為聽Number Girl那時最後一張,就很明顯的感覺到向井想要搞點不一樣的,歌的結構跟前幾張那種單純直線都不太一樣,第一首《Fender Telecaster》,超帥,這大概是2000年初的時候。
唐:應該差不多也是這個時期,但我第一個深刻的印象應該是看到《CRAZY DAYS CRAZY FEELING》的 MV,YouTube還沒有那麼方便的時候,那時候幾乎都用Soulseek抓專輯和MV。
洪:我們在Studio A上班是200幾?(註:解答請見 ME VS MUKAI VS ZAZEN 第一章)
唐:Studio A那時候可能已經發兩三張了。
洪:他們那個發行速度很快,幾乎一年一張。
唐:那時候已有YouTube。
洪:有,YouTube也有Facebook。
唐:當時那個時期,你要找這些音樂還不太可能在YouTube看到,所以就要自己找,尤其以前很多的影像主要都是製作給電視節目,需要有心人把節目錄下來再轉到電腦才有機會看得到。現在這些內容在YouTube都很好找了。以前為了要找這些內容都只能用抓的。 一開始的印象就是聽了《CRAZY DAYS CRAZY FEELING》才回去聽更多作品,之前雖然也聽過Number Girl,但是接觸到Zazen已經是發了第二張的時候,我記得應該是這樣。那時候對他們很著迷,聲音和內容很有趣,小鼓壓一個超破、貝斯顆粒很大,riff很有存在感,超緊,感覺有點理解後期Number Girl的內容,就是下一個階段的向井的感覺。
youtube
空:近幾年他們作品都有陸續上網路串流了,有些Live版本的《透明少女》在一場演出內唱了三次?
洪:這很帥,他們故意的,這是他的���性,我就喜歡他這一點。這就是向井世界,哈哈哈。TAKE THIS!還有同一個Set唱兩次,因為太短了。 
唐:我們是從頭唱?有倒過來嗎?
洪:沒那麼帥,是從頭唱,是そのまま從頭再唱一次(笑)。 
2.記得2014年洪申豪有和向井秀德在日本一起演出過,你還記得當時的心情嗎?
洪:他很自由,也不管你歌詞記不記得,和弦熟不熟,就突然問你要不要。他突然問,突然出招,你就是接招,但我覺得那個感覺都很輕鬆,我也無法完全把歌詞記得,但他也不在意。然後唱完就是喝酒,他是真的一直以來都是這個感覺的人。
3.你們各自對向井秀德的個人印象是怎樣子呢?
唐:很獨特,感覺一直是個人意識很鮮明的人,從Number Girl到Zazen都一樣,你看不出什麼生澀的階段,無論是作品或者表演上都很老練,一直到現在還是維持著這個狀態。甚至互動相處上也是如此,很特別的人。
洪:所以我覺得這就是他的替身能力,向井世界就是那個領域範圍。
唐:前年那次台北演出結束後送機,我們聊到了一些彼此喜歡的東西,我記得他聊到自己很喜歡馬丁史柯西斯早期的King of Comedy、松本清張、還有一些早期日本的搞笑藝人什麼的,算是我們第一次聊到比較再更之前的成長啟蒙,這次我對他的印象就更深刻。在這之前,你對一個創作者的想像多半建立從他的作品、歌詞、音樂風格等等,無論如何都已經是他轉化成自己作品的結晶,再怎麼熟悉一位創作者都很難理出更深的脈絡,而為什麼讓他作出這些聲音,或為什麼表演中要抽一排煙,作出舉起手槍的手勢什麼的,我覺得都是他整個藝術形式的一環,向井會時不時把這些脈絡偷渡在裡頭。那次聊天之後又得到更多的喔~原來啊~怪不得的感覺。
洪:從他青少年的時候啟蒙他的。
唐:然後我現在看待他的表演形式,會覺得他越來越沒有包袱的感覺,越來越自然,好像很嚴肅又好像不太正經,可以有這種平衡我覺得蠻棒的。
4.向井秀德世界中的《我們的靈魂樂》?
唐:他之前寫《我們的靈魂樂》的側標時,也是很有他的風格。唱片公司邀請他寫我們的側標,好像二話不說就答應了。他寫來到台北的時候,他在街上遇到人就問說「Are You Touming Magazine?」就這樣,他沒有要評論你的音樂,也沒有什麼廢話,這就是他會說的話,超好笑。
洪:這件事最棒的就是,有一家唱片公司那時要重發Superchunk的《Foolish》還有《Indoor Living》,我記得好像是戴子找了透明雜誌寫推薦,但是我們推給好友羅宜凡寫,我記得好像是這樣,超亂來。羅宜凡的寫評論就是,因為他在東岸住過一陣子,他說他去Chapel Hill的時候,在街��遇到人,他就會問說「Are You Superchunk?」。 (註:羅宜凡就是精裝少年壞報的主編。) 過了沒多久我們去日本,又碰到向井的時候,我們就跟向井講,然後他回應「誒~這可這不太好。」哈哈哈超好笑。
唐:就是這個笑話的脈絡。
洪:超inside joke但超好笑。
空:看到側標的人一定在想說莫名其妙(笑)。
洪:對欸,如果有人同時有那兩張專輯的側標,超好笑,而且這個笑話超棒。
5.當初是什麼契機,長腦筋唱片去邀請到Zazen Boys的呢?當時情況大概是如何呢?
唐:他們幾年前來過台灣參加一個音樂祭叫《音樂航空站》,那時候一位朋友當他們的隨行翻譯,他應該是知道剛好我們這一群人有在愛,就讓我們和他們打招呼,才有後來這些演出的後續。但我有一點不確定我們是不是之前就有碰過面還是什麼?
洪:已經認識了。
唐:那可能就是先前有一次是我們一群人飛去日本大阪。看銀杏BOYZ和Zazen Boys一場共演,大概一千多人的場地,當時我們都很喜歡就飛去看了。
洪:那時候銀杏BOYZ還沒來台灣?
唐:來了,就是那一年的野台開唱還是隔一年,就看到他們合演的消息,當時銀杏他們來台灣有見到面,經紀人就說你們要來跟我說,我們一群大概七八個朋友就飛過去看。那次就是第一次看Zazen Boys,他們開場,銀杏BOYZ壓軸,超級好看。
洪:最後還一起合唱,超好看。這個不是第一次共演,那時候他們好像已經有辦過幾次共演。
唐:那次演出結束應該就是第一次正式見到面,後來吃飯後還去一個BAR聊到天亮。
洪:那個晚上CASIO MAN也在,我記得跟他聊很久,覺得那一次去就算是真的有認識到。
《君と僕のMATSURI SESSION》 2007
Tumblr media
《音樂航空站》2009
6.之前幾次長腦筋唱片舉辦Zazen Boys演出時,有發生哪些特別的事情嗎?
唐:他喝開了會很有趣。我記得他第一次來只想吃牛肉麵,後來幾次來我就只給他幾間店名,他都會一個人去。
空:就是自己行動那種。
唐:對,上一次來他還從飯店走到旁邊的師大育成中心前面彈吉他唱歌。
7.那2014年師大公園那次突襲演出也是這樣決定的嗎?
唐:突然在師大公園演出那次是第二次來台灣演《世界》的隔天,他們預計是傍晚左右的飛機回國,在此之前沒有別的計畫,有機會的話想路上唱唱歌,但不確定台灣可不可以這麼做,怕有法律問題。我有印象好像之前有在網路上看到他在下北澤車站附近唱歌的影片,他就問說台灣可以這樣做嗎?我們就想說不如那就師大公園,當晚就在網路上發個消息說他們明天會在,然後人就來了。 
世界
flickr
《世界》2014
8.你們看過的Zazen Boys的演出哪一場最印象深刻呢?
洪:我印象最深刻就是前面說的Zazen Boys跟銀杏BOYZ共演的那一場。
唐:真的,超深刻。
洪:真的是好看欸,對我來講那整個人體驗都是太奇幻到不行。跟朋友一群這樣坐飛機去看演出,演出之後還去跟他們一起吃飯去喝酒,還真是超爽的,爽歪。那時他們就是兩個最大的BOY團,銀杏BOYZ、Zazen Boys,銀杏BOYZ那時應該是當時日本受歡迎的樂團之一,傳奇的演出,很屌。
( END )﹍﹍﹍﹍﹍﹍﹍﹍﹍﹍﹍﹍﹍﹍﹍﹍﹍﹍﹍﹍﹍﹍﹍﹍﹍﹍﹍﹍﹍﹍﹍﹍﹍﹍﹍﹍﹍﹍﹍﹍﹍﹍﹍﹍﹍﹍﹍﹍﹍﹍﹍﹍﹍﹍
6 notes · View notes
cerise0714 · 2 years ago
Text
【中文翻譯】
因深刻了解彼此而絕不妥協的創作。Frederic・三原康司×透明回線 採訪對談
Tumblr media
フレデリック(Frederic)為動畫『三角窗外是黑夜』片頭曲製作的新歌「サイカ」(才華)。以“才能之花”述之的「才華」,描繪出動畫中擁有靈異體質的兩位主角搭檔一起面對困境的模樣,是首投射了豐富情感在詞曲中的歌曲。
三原康司(Ba&Cho)多次親自經手樂團的藝術設計,這次也以各式素材拼貼設計出具強烈存在感的歌曲主視覺。以此為基礎製作MV的是���躍於關西地區的藝術團體-透明回線,他們與康司是藝大時期的舊識,一直希望能有互相合作的機會,本次訪談就以三原康司與透明回線的成員:うきち(UKICHI)、SHUN、としお(TOSHIO)進行四人對談。
*註:透明回線是活躍於關西地區的三人藝術團體,2012年5月成立於大阪藝術大學,成員為設計系的うきち(UKICHI)與SHUN(SHUN NAKAO)負責繪製和設計、舞台藝術系的としお(TOSHIO)擔任影像及音響方面。主要創作為現場繪製並融合投影與音樂的空間呈現的行為藝術。近年來突破現場製作的規範,開始參與MV與動畫製作之類的影像作品、及企業形象設計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身為朋友,也是相互刺激的存在
─話說康司與透明回線的成員原本就是舊識嗎
康司:是啊,最初是透過其他在藝大的朋友介紹認識的,然後慢慢越來越熟,是除了音樂跟設計以外還有很多話可以聊的好朋友。不只會跟其他創作的朋友們一起出去旅行,疫情後還有Zoom視訊酒會之類的,一直有保持聯絡。我在組樂團後所交到的各式各樣的朋友中,透明回線是屬於抱有強大企圖心的一群,雖然平常嘻嘻哈哈的,但我們去旅行時晚上都會聊得超熱血(笑),常常在講「要是有天能一起創作就好了」,現在終於實現了。所以像今天這樣一起進行採訪,總覺得很不可思議。
UKICHI:康司一直給人非常溫柔的印象。我們在大學畢業後開始透明回線的創作活動,之前在FM802的活動也同台過,由我們設計主視覺、Frederic為演出樂團之一。當時就已經很高興了,但這次總算實現總有一天要一起合作的企劃,真的超開心。
TOSHIO:從學生時代開始康司就一直是走帥帥的前輩路線,作為我們生存榜樣的前輩。
康司:也太抬舉我了吧(笑)
TOSHIO:(笑)我真的是這樣想的啊。
SHUN:Frederic對我們來說是不同路線但一直走得很前面的朋友,不僅言出必行,每次的新歌也都很優秀,所以也會產生「才不會輸給你,畫出更多好作品吧!」的心情。我們希望對康司而言也能帶來同樣的刺激。
康司:之前去旅行時你也這樣講過耶(笑)。透明回線的成員們感覺都很好勝,我自己在做音樂時也是一直火力全開的狀態,所以遇見同類總感到很安心,很高興我親近的朋友也是這樣。我非常喜歡這種互相刺激砥礪的感覺,我們頻率也很合喔,既能夠靜下來好好說話也可以互開玩笑。像這次這樣一起認真嚴肅的合作,一開始實在很不習慣(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サイカ」(才華)的主軸是關於尊重不同個性與才能
─這次的合作是怎麼開始的呢?
康司:「サイカ」(才華)是做為動畫『三角窗外是黑夜』的主題曲而誕生的,讀了漫畫原作以後,深深感受到角色關係間的深度,這部作品細膩地描寫了無形的信賴關係是建立在如何尊重彼此相異的性格與才能上。在我自己身邊的朋友中,具有最特殊的性格和才能的就是透明回線了,感覺若一起做些什麼,不只和這首歌的主軸很搭,應該也會產生出什麼有趣的東西,就找他們談合作了。況且無論是製作MV的導演、現場演出的燈音控等這些被稱為幕後的工作人員,我認為以各面向來說也都是主角,我也想透過樂團活動來凸顯這一點。
UKICHI:最初收到康司「希望透明回線可以跟Frederic共同製作」邀約的是我。當時他跟我說「因為是平等的合作關係,我希望透明回線也不要保留地盡情展現」,讓我高興之餘也充滿了幹勁。
康司:話說是從製作封面時就開始討論了呢,從那過程中我也獲得了設計靈感,所以封面雖是由我設計的,但更像是從那階段就和透明回線一起創作了吧。而且這次的歌曲帶有活用不同個性與才能的訊息,我認為以拼貼創作來呈現會很適合,最後就完成了這樣的作品。
─如何在這樣的視覺基礎下製作出MV?
SHUN:在聽過「サイカ」(才華)後,我們三人把各自對歌詞的解讀告訴了康司,再由康司解釋歌詞的含義,然後我們四人一邊閒聊一邊發展MV的故事。雖然我們也曾作過幾支音樂錄影帶,但這次的感覺更像是共同創作所以覺得很新鮮。我一直很喜歡康司的作品,所以也好好地思考能夠怎麼帥氣地把它活用到MV裡,真的玩得很開心。
─對「サイカ」(才華)一曲的印象是什麼?
SHUN:雖然有著強烈跳躍的舞蹈印象,但莫名有種成熟大人的感覺呢。在聽這首歌時腦中浮現了美國跟英國高中畢業舞會的印象,所以在MV的動畫裡加入了一點這種感覺,這部分我現在才第一次跟大家說(笑)。
康司:原來如此(笑)。
UKICHI:我對Frederic的音樂一直有漫舞般的溫柔印象,所以在數位動態的設計上也想呈現出復古感,於是產生了這種質感的歌詞動畫。
康司:關於該怎麼呈現復古感這部分討論了很久呢。從最初聽歌時就能感受到我們之間該拿捏的平衡,我們彼此的想法都很不一樣,但也能互相尊重,所以這正是確實融合了不同才能與性格的MV,我認為這也是「サイカ」(才華)整體作品所要傳達出來的。
TOSHIO:我的話是想把主視覺每個元素(motif)都好好呈現出來,從不同的角度觀看各個元素時,讓即使是同一元素也能有不同的觀看角度,也是以和這首歌的主軸相呼應的前提下來進行3D空間配置的
SHUN:經由康司設計的封面再加上我們個別的風格。大家討論著要如何製作出蘊含了各自特色的MV才能真正貼近歌曲的主題。實際在製作動畫時,是由我和UKICHI製作好素材和特效後再交給TOSHIO去運用,我覺得這樣各自發揮的分工方法,也確實讓我們四個人都自由地展現了自己的個性。
─這就是康司想要呈現的對吧。
康司:是啊,因為這封面的個性本身就很強烈,所以要平衡地融入MV裡並不容易,我覺得這種狀態下還能展現大家各自的特色真的很棒。
SHUN:在製作過程中也會有些部分想自己作主的情況,但基本上都是一邊同步確認一邊進行的。和康司會有像是「這裡感覺有點怪,想請大家一起看看」這樣的去討論細節,透過共享彼此腦中的想法做起事來也容易許多。
康司:因為我們本來就是經常對話的關係了吧,對方也比較能理解自己的喜好程度跟哪部分大概會想怎麼做,這部分有很大的彈性。
SHUN:我了解康司是抱著什麼樣的心情在創作音樂和美術,也能對彼此毫無保留,正因為互相信任,就算遇到狀況也不用擔心。康司就是會坦率說出「啊、用這個比較好!」的人,所以我們可以盡情展示給他看,也什麼都能談。
UKICHI:封面的草稿也來回了好幾個版本,不過不管哪種類型做起來全都很像康司的風格,這部分也很好玩。
康司:你還常跟我說「完全不用顧慮跟附和我們喔」。
TOSHIO:其實我至今還真沒有這麼密切的跟作曲人聊過這麼多,因為很難得可以跟熟識的朋友一起製作影像,對我來說是很寶貴的經驗。也考慮了各種可能呈現得更好的方式,多虧了這次經驗,有關影像視覺化的事情我也能思考得更深入了。
SHUN:其他工作的情況大多是給個期限,大概一週左右的時間提供確認,後續異動時程的狀況也很常見,果然像這次這樣邊聊邊做完全是不一樣的感受。由全員一起製作的感覺真的超開心,雖然是工作但更像是和朋友一起玩的感覺。
UKICHI:自由度很高呀。與其說是冒險更像是一起去開拓。那些深刻投入的時間還真是過癮啊。
SHUN:嗯。也覺得在創作時有彼此的信賴關係與溝通交流作為基礎,果然是最重要的。
UKICHI:雖然我們也曾經有無法順利溝通、明明想這樣做但無法達成共識而最終無法完成作品過,像這樣從零開始創作的狀態還是第一次呢。所以透過這次的作品,更強烈地感到想好好珍惜這份一起完成製作的感受,今後更尊重夥伴們彼此的想法去溝通交流。
康司:我想正因為都是朋友,所以反而會有不順利的時候吧,我一開始也想說不知道會發展成什麼樣子,但就像音樂一樣,不要顧慮太多、直率地去表達自己的想法就好,當坦率地做出很棒的東西時真的是最開心的了。
youtub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深含在無機質設計中的溫暖質感
─康司身兼樂團成員與作曲者、設計,最初是所有東西都自己做,現在也開始跟其他人聯手了。
康司:可以看到未知的景象也很開心啊,我們樂團本身就是凡事充滿好奇心,會想像初見Frederic的人覺得我們是什麼樣貌呢?所以有時候會覺得這次自己設計好像比較好,每次都會考量各種層面來進行製作和設計週邊商品。
─透明回線的各位對Frederic的作品有什麼樣的印象呢?
SHUN:無論是視覺或音樂前奏都能很明顯的辨別出這是Frederic呢,裝幀設計也非常契合。雖然音樂上採用許多循環重複的音節,但設計上採用有機自然的質感,整體上卻始終是種無機質的規律感。「サイカ」(才華)的封面設計也是,雖然結合了手和植物等自然素材,但整體來說還是無機質的風格。
TOSHIO:我也覺得是無機質,所以讓我很苦惱「サイカ」(才華)的MV要怎麼呈現屬於Frederic的色調呢。
SHUN:透明回線的創作概念也經常介於數位跟類比技術之間,所以康司的設計跟我們是很相近的。康司最厲害的是,他的設計跟我們學生時期剛認識時幾乎沒什麼改變,貫徹始終這一點讓人肅然起敬啊,我認為在創作中能維持一貫性是最不容易的,因為總會有動搖或者改變喜好的時候,但是康司的創作核心完全沒變,這是值得學習的地方。
UKICHI:康司的作品全部都很獨特喔,雖然從『うちゅうにむちゅう』的封面用了學生時期畫的插畫後開始有了些許變化,但構圖上都一直保有他的風格。在製作「サイカ」(才華)時也想好好保留康司的個人特質,所以我還去探索其中的細節,比如具體地沿用某個元素、盡量避免一直重複使用某種顏色,雖然有很多圖像化的設計但帶有樸質的溫暖等等,我覺得這些就像是透露出康司的人品一樣。在「サイカ」(才華)的MV裡用模擬出的鉛筆線質感,就是我以個人的方式所詮釋出的康司的特質。
原文出處:https://sensa.jp/interview/20211026-frdc.html 取材・文:小松香里 (2021.10.26發表) 翻譯:cerise (2022.3.20譯)
7 notes · View notes
wangwill · 1 year ago
Text
1967年臺灣
H:「 棄我 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昨日不曾紀錄則只能拼凑,1967年是怎樣的日子,查查。國小之開始,識字之旅的開始。20240125W4
網路資料:
[出典]  李白    《 宣州謝脁樓餞別校書叔云》
      注:
        1、 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 李白
             棄我 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1967年12月,蔣決定實施九年國民義務教育,所需經費極為龐大,為籌措財源,乃實施加稅計畫,以達成預算平衡。自1968年台灣開始實施九年國民義務教育,為學制之重大改革。[14]:187高等教育以研究高深學術,培養專門人材為宗旨。[14]:187提倡建教合作及技藝訓練。[14]:187
維基百科介紹:
政府
國家正副元首
總統:蔣中正
副總統:嚴家淦
五院首長
行政院院長:嚴家淦(副總統兼任)
立法院院長:黃國書
司法院院長:謝冠生
考試院院長:孫科
監察院院長:李嗣璁
省政府主席
臺灣省政府主席:黃杰
福建省政府主席:戴仲玉
大事記
胡金銓執導之《龍門客棧》及張徹執導之《獨臂刀》,開啟武俠電影熱潮[2]:744。
1月
1月12日——丘念台病逝東京(廣東鎮平縣人,為臺灣先賢丘逢甲之子,曾任臺灣省民政廳長、中國國民黨臺灣省黨部主任委員,為臺灣耆宿。)[2]:734。
1月13日——金門東北激烈空戰,空軍擊落中共米格十九型機2架[2]:734。
1月15日——南投縣第五屆縣長補選由林洋港當選[2]:734。
1月17日——越南共和國國防部長阮友固訪臺(1967年4月2日,商業部長阮景天恩訪臺;4月29日,外交部長陳文杜訪臺;6月20日,教育部長阮文詩訪臺;7月31日,農業部長林文智訪臺。)[2]:734。
1月27日——臺灣省政府主席黃杰簽訂興建曾文水庫工程顧問合約(10月31日,曾文水庫動工興建;12月7日,行政院核准臺灣省發行糧食債券,作興建水庫經費。1969年4月14日,決定降低水庫大壩10公尺,發電量由10萬瓩減為5萬瓩。)[2]:734。
1月30日——國防部長蔣經國著《風雨中的寧靜》一書出版[2]:734。
1月31日——經濟部長李國鼎率團參加在西貢開幕之「中、越經濟合作會議」[2]:735。
2月
美國駐聯合國首席代表高德柏謁見蔣中正,討論當前世界局勢[3]:116。
2月1日——公布設置動員戡亂時期國家安全會議,以黃少谷為秘書長,原國防會議撤銷[2]:735。
2月3日——臺、日簽訂食米外銷協定,日本購臺米5萬公斤[2]:735。
2月6日——發布周至柔、蔣經國、袁守謙分別為國家安全會議建設、動員、戰地政務三委員會主任委員[2]:735。
2月13日——特任唐縱、劉增華、陳嘉尚、孫秉乾分為駐韓國、賽浦路斯、約旦、多明尼加等國大使(3月1日,唐縱呈遞到任國書;5月17日,孫秉乾呈遞到任國書。)[2]:735。
2月18日——行政院決定成立人事、事務、法制、研究等四機構,訂定中央與地方權責劃分方案[2]:735。
2月19日——韓國國防部長金聖恩(韓語:김성은 (군인))訪問臺灣[2]:735。
2月21日——特任保君建、王世明、劉藎章等分別為駐土耳其、科威特、伊朗等國大使(5月17日、5月20日、5月22日,劉藎章、王世明、保君建分別呈遞到任國書。)[2]:735。
2月22日——韓國國會議長李孝祥(韓語:이효상)抵台訪問[4]。
2月27日——臺灣省政府通過桃園中壢鎮升為縣轄市[2]:735。
3月
蔣經國巡視馬祖列島及金門縣[5]:83。
3月1日——中華航空公司與香港當局商定開闢臺北-香港航線;國家建設計畫委員會成立;特任薛毓麟為駐加拿大大使[2]:735。
3月4日——外交部聲明反對任何國家承認外蒙,外蒙是領土[2]:735。
3月11日——土地改革紀念館在臺北市落成[2]:735。
3月16日——陸軍總司令部宣布:陸軍軍歌已由蔣中正核定,今起啟用;任命關鏞為駐賴索托王國大使[2]:735。
3月18日——特任劉宗翰為駐秘魯大使[2]:736。
3月20日——日本經濟調查團訪臺,與財經部門交換意見[2]:736。
3月22日——國防部與美軍協防臺灣灣司令部宣布,特種部隊自4月1日開始舉行為期一月之同舟演習[2]:736。
3月27日——國家安全會議科學發展指導委員會(簡稱科指會)成立,吳大猷為主任委員[2]:736;泰國國務院長他儂·吉滴卡宗訪問臺灣[6](4月1日,蔣中正三度接見,發表聯合聲明,強調清除共產威脅,確保亞洲安全。)[2]:736。
3月30日——經濟部長李國鼎訪問日本(3月31日,拜會日本首相佐藤榮作及外相三木武夫,商建鋼廠計畫並討論造船問題;4月19日,返抵臺北。)[2]:736。
4月
4月1日——中華航空公司港臺航線正式開航[2]:736。
4月4日——澳大利亞總理荷特(Harold E. Holt)訪問臺灣3天(4月6日,與蔣中正兩度會談,發表聯合公報。)[2]:736。
4月9日——前美國副總統尼克森訪問臺灣(4月11日,結束訪問臺灣。)[2]:736。
4月12日——美國宣布:中共國立音樂學院院長馬思聰投奔自由(1968年3月31日,來到臺灣。)[2]:736。
4月17日——千��達及托巴哥總督何才夫婦乘國泰航空飛機經東京抵達臺北展開為期兩星期的訪問,時任考試院院長孫科、時任外交部部長魏道明夫婦和時任僑務委員會委員長高信等人皆在機場歡迎[7];訪臺期間,何才夫婦除了勘查了臺灣中、南部各處的經濟、軍事和教育等設施以外,並特地於4月20日前往參觀國立故宮博物院,隨後與時任副總統嚴家淦夫婦、前行政院院長何應欽一級上將夫婦、魏道明夫婦、時任司法行政部(今法務部)部長鄭彥棻夫婦、時任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秘書長張寶樹夫婦和時任外交部次長楊西崑夫婦及夏功權夫婦等人共同在圓山大飯店慶祝何才的62歲壽辰[7][8]。何才夫婦臨走時,魏道明、何應欽、時任僑務委員會副委員長何宜武和時任外交部次長桂宗堯等人皆前往機場送行[8]。
4月21日——漁業考察團訪問菲律賓,為中、 菲漁業合作奠定基礎[2]:737。
5月
5月1日——經濟部核准設立「中、日合資」臺灣畜產公司[2]:737。
5月4日——美國國務卿魯斯克及助理國務卿彭岱在美國眾議院作證,盛讚臺灣經濟繁榮與農技援外成就[2]:737。
5月6日——副總統兼行政院長嚴家淦啟程經日本赴美訪問21天(5月7日,與日本首相佐藤榮作就中國大陸動亂及越南問題會談;5月9日,與美國總統詹森兩度會談;5月11日,發表聯合聲明,同意互相諮商應付中國大陸情勢發展;5月26日,返回臺灣。)[2]:737。隨行人員包括:經濟部部長李國鼎、外交部政務次長沈錡暨夫人、行政院國際經濟合作發展委員會祕書長陶聲洋等。並前往阿靈頓國家公墓獻花致意、謁甘迺迪之墓。之後亦參訪派屈克空軍基地、甘迺迪太空中心、紐約聯合國大廈等地。訪問期間爭取到美援停止之後,各項經濟合作計畫,使美方同意加強科技交流,在駐華大使館中,設立科技參事,中華民國政府則在行政院之下,成立國家科學委員會,以促進產業升級[9][10]。
5月11日——行政院通過臺北市自7月1日改制為院轄市,並將景美、木柵、內湖、南港、士林、北投6鄉鎮併入[2]:737。
5月20日——中國農民銀行在臺灣復業[2]:737。
5月23日——美國助理國務卿斯柯(Joseph J. Sisco)訪問臺灣3天[2]:738。
5月29日——反共救國軍部隊登陸山東支援敵後游擊作戰,與解放軍發生戰鬥[2]:738。
6月
蔣經國再度巡視馬祖列島及金門縣[5]:83。
6月2日——美國驅逐艦「金伯利號」正式移交臺灣海軍[2]:738。
6月7日——「中、日貿易經濟會議」在臺北揭幕,商討農產品進出口及機械人纖維原料價格,並研討保護工業所有權問題(6月14日,閉幕。1968年7月23日,第二屆會議在東京揭幕。);臺灣與聯合國共同合作發展食品加工計畫實施方案簽字生效[2]:738。
6月11日——臺灣省政府發布「優待僑商來臺投資辦法」[2]:738。
6月14日——蔣中正主持首次國家安全會議,指示建設要有遠大目標和計畫,須以具現代知識科學人才為基礎;美國將新型U-17A輕航空飛機一批移交陸軍使用[2]:738。
6月16日——經濟部長李國鼎代表與聯合簽訂「社區發展公共衛生設施改善計畫」[2]:738。
6月19日——臺灣經濟發展會議在臺北揭幕,為臺灣經濟發展提出建言[2]:738。
6月20日——戚烈拉(Richard G. Ciccolella)任美軍援華顧問團團長[2]:738。
6月28日——蔣中正調動高級軍事首長:黎玉璽、高魁元分任參軍長與參謀總長,陳大慶、賴名湯、劉廣凱、劉玉章分任陸軍、空軍、聯勤、警備總司令[2]:739。
6月29日——協助港澳僑胞到臺灣投資聯絡小組成立,並制定實施「港澳僑胞來臺投資事項」,僑商到臺灣投資達到高峰(9月13日,政府組成協助港澳僑胞回國投資工作小組。)[2]:739。
6月30日——嚴家淦祝賀韓國大統領朴正熙就職,呈遞國書(7月2日,與美國副總統韓福瑞、日本首相佐藤榮作、韓國總統朴正熙等領袖在漢城舉行非正式高峰會議,談論中共核爆、越戰及經濟合作等問題;7月3日,返國。)[2]:739。
7月
7月1日——臺北市改制為院轄市,市長高玉樹、議長張祥傳同時就職;省立臺灣師範大學改制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停刊19年之《東方雜誌》復刊;三軍總醫院在臺北成立;吳修齊、高清愿合組統一企業[2]:739。
7月4日——外交部長魏道明抵達曼谷出席亞太理事會第二屆部長級會議;美國海軍軍令部長穆勒(Thomas H. Moorer)訪問臺灣3天[2]:739。
7月5日——臺灣省政府通令各縣市應即恢復設置國語推行委員會[2]:739。
7月7日——教育部長閻振興表示,明年秋天延長國民義務教育至9年(8月3日,行政院通過「九年國教實施綱要」。)[2]:739。
7月8日——體育界耆宿江良規(1914-1967)病逝(浙江奉化人,為馳譽國際之體育家,著有《體育學原理》等書。)[2]:739。
7月9日——外交部次長楊西崑第19次訪問非洲[2]:739。
7月17日——邱約翰(John L. Chew)接任美軍協防臺灣司令[2]:740。
7月22日——臺灣拆解廢船工業超過日本,躍居世界第一[2]:740。
7月24日——樞機主教田耕莘(1890-1967)病逝(山東陽谷人,曾任輔仁大學復校後第一任董事長,為遠東區第一位樞機主教。);美國運通銀行臺北分行開業[2]:740。
7月28日——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成立,蔣中正擔任會長(11月2日,委員會擬定「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計畫」;11月3日,臺灣省政府訂定「推行中華文化復興運動實施要點」;3月29日,《中華文化復興月刊》創刊。)[2]:740。8月,聘孫科、王雲五、陳立夫為文化復興委員會副會長[3]:116。
8月
8月4日——任命丁懋時、沈祖潯、李興南與黃正分別為駐剛果、盧安達、尼日及加彭等國大使[2]:740。
8月6日——副總統嚴家淦向梁實秋致賀其翻譯《莎士比亞戲劇全集》功成[2]:740。
8月7日——行政院發布「國家科學委員會組織規程」,由吳大猷任主任委員(8月14日,由長科會改組之國家科學委員會成立;10月13日,改組完成,設自然及數學、人文及社會、生物及醫農、工程及應用、科學及教育等五委員會。)[2]:740。
8月12日——蔣中正主持國家安全會議,通過由總統依照臨時條款,以命令規定延長九年國民教育年限(8月26日,行政院頒令自1968年起實施九年國教;12月3日,國際經濟合作發展委員會撥款新臺幣7億餘元,補臺灣省及臺北市推展九年國教;12月13日,行政院決定中美基金撥6億8千餘萬元,作為建國中教室之用。1968年1月2日,由中央指撥公地建校;1月4日,成立延長國民教育工作小組;1月9日,決定統一編印國中教科書;1月26日,78所國中破土興建。);監察院投票同意15位大法官,張金蘭成為第一位女性大法官[2]:740-741。
8月15日——總統府資政孔祥熙病逝紐約(山西太谷人,曾任行政院長、財政部長,長期主持國民政府之財政。)[2]:741。蔣中正馳電弔唁,並手撰「孔庸之先生事略」[3]:116。
8月29日——教育部在美國教育文化事業顧問委員會主任委員郭秉文逝世(江蘇青浦人,曾任東南大學校長、財政部次長兼中英貿易協會主任等職,為中國現代高等教育事業之先驅。)[2]:741。
9月
世盟第一屆會議在台北舉行,共有64個國家與地區、以及12個國際反共組織參加,谷正綱當選第一屆理事會主席。大會通過了世界反共宣言與世界反共聯盟共同綱領[11][12][13]。
9月7日——日本內閣總理大臣佐藤榮作訪臺(9月8日,兩度與蔣中正會談;9月9日,發表聯合公報,強調加強團結,實現亞太區域和平與繁榮。)[2]:741。佐藤榮作兩度晉見蔣商討臺日共同問題,並就當時世局及中國大陸中共情勢交換意見[3]:116-117。
9月12日——蔣接見日本記者發表談話,指出中共內部必陷長期混亂,盼日本人尊重東方傳統,不使共產主義有滲透之機會,唯有臺日加強合作,始能達到此一目的[3]:117。
9月16日——人事行政局成立(7月27日,蔣中正明令設置;8月4日,任命王正誼出任人事行政局長。)[2]:741。
9月17日——美國總統科學顧問賀尼克(Donald F. Hornic)率專家到臺灣,協助臺灣發展科學(9月23日,離臺,建議增加科技經費及培植人才;11月16日,訪臺後建議政府應以土地改革精神,全力加速科學與技術發展。)[2]:741。
9月19日——駐越大使館遭越���爆炸,房屋三分之一被毀(9月26日,暴徒供稱係越共主謀,企圖殺害大使胡璉。)[2]:741。上午10時30分,有兩匪徒混入大使館,將爆炸物安放於胡璉二樓辦公室下面引爆,一時轟然巨響,大使館樓板全部震塌[14]:250。大使館建築物一樓全毀,大使胡璉倖免於難[15]。
9月25日——世界反共聯盟第一屆大會在臺北舉行,67國及13個國際反共組織代表與會(9月29日,通過「世盟共同綱領」與「世盟宣言」後閉幕。)[2]:742。
9月28日——史學家錢穆夫婦自香港飛到臺北定居[2]:742。
9月30日——經濟部長李國鼎與世界糧食組織簽訂「臺灣東部農地開發計畫」實施方案[2]:742。
10月
10月5日——中華航空公司增闢至新加坡、曼谷、馬尼拉及漢城4條國際航線[2]:742。
10月6日——行政院副院長黃少谷代表蔣中正赴加拿大訪問(10月9日,與加國總理皮爾遜(Lester Bowles Pearson)會商兩國加強合作問題;10月17日,返回臺灣。)[2]:742。
10月13日——臺灣與美國簽訂紡織品兩項新協定[2]:742。
10月20日——「中、日貿易協進會」第一次會議在東京舉行(1969年11月17日,舉行第三次會議,臺方代表促成日方採有效措施,縮小貿易差距。)[2]:742。
10月21日——日本外相三木武夫表示對臺政策保持「吉田書簡」精神[2]:742。
10月30日——慶賀越南共和國阮文紹就職,參謀總長高魁元率特使團呈遞國書[2]:743。
11月
11月2日——美援贈臺灣海軍之驅逐艦安陽號抵達臺灣[2]:743。
11月12日——中國國民黨第九屆五中全會揭幕(11月23日,閉幕,選出嚴家淦等19位中央委員。)[2]:743。
11月19日——反共游擊隊突擊廣東惠陽縣平潭機埸,毀中共米格十九型機八架[2]:743。
11月23日——蔣經國再度連任中央常務委員會委員[16]:521。
11月27日——國防部長蔣經國訪問日本(12月2日,返回臺灣。)[2]:743。日本天皇裕仁接見蔣經國時表示永不忘懷蔣中正寬大德意;日本國民1萬5千餘名在東京舉行感謝蔣大會[3]:117。
11月28日——聯合國大會表決「中國代表權問題」,以58對45票,17票棄權,擊退共黨及不結盟國家欲使中共進入聯合國之企圖[2]:743。
11月29日——蔣中正發布行政院長局部改組:俞國華任財政部長,查良鑑任司法行政部長,孫運璿任交通部長,蔣彥士為行政院秘書長;考試院副院長程天放逝世(江西新建人,曾任安徽省教育廳長、浙江大學校長、駐德國大使;政府遷臺後,先後任教部長、考試院副院長等職。)[2]:743-744。
7月30日——行政院通過「中、美資源交換計畫」[2]:744。
12月
12月5日——副總統兼行政院長嚴家淦指示各機關,提高改進行政效率,推行分層負責制度,政府並頒實施準則[2]:744。
12月8日——前日本首相岸信介訪問臺灣;陸軍總司令陳大慶代表政府接受美國贈送之最新型戰車一批[2]:744。岸信介率團謁見蔣中正[3]:118。
12月12日——「中、美農產品協定」在臺北簽字,美國繼續提供臺灣農產品兩年3,750萬美元,半數為協助友好國家之用[2]:744。
12月13日——歷史學家湯恩比訪問臺灣[2]:744。
12月16日——臺、日簽訂5項貸款協定,計979萬1,000美元,購置設備用於建設[2]:744。
12月22日——駐賴比瑞亞大使楊繼曾代表與賴國簽訂「中、賴農技合作新協定」[2]:744。張群任慶賀賴比瑞亞總統、副總統就職典禮特使,順道訪問象牙海岸,歸途訪問美國[17]。
出生
參見: 1967年出生
1月8日——
陳明真,女歌手。
劉醇逸:政治人物,是移居美國的台灣人。
1月10日——林靖傑:導演。
1月13日——徐薇,英文補教名師。
1月15日——羅明才:政治人物,是羅福助之子。
1月17日——玉尚:演員,是呂盈瑩前夫。
1月21日——安幼琪:新聞主播、主持人。
1月22日——蔡���惠:政治人物。
1月25日——吳蒙恩:導演。
1月30日——黃榮山:力學家。
1月31日——王祖賢,演員、歌手。
2月1日——
賴有賢,漫畫家。作品有《真命天子》、《小和尚》。
秦偉:主持人、通告藝人。
2月2日——
劉櫂豪,法官、政治人物。現任立法委員。
林有志:政治人物,曾任花蓮市市民代表、花蓮縣議員、行政院客家委員會諮詢委員。
2月5日——
拾方方:登山家,是首位在聖母峰遇難的台灣人。
簡余晏:政治人物。
2月6日——陳孫華:造型設計師。
2月8日——
牛爾:化妝師。
張正憲:棒球捕手,現被終身禁賽。
2月11日——陳政賢:棒球選手。
2月16日——顧玉玲:作家、社會運動人士。
2月22日——溫士凱:作家、講師、廣播主持人。
3月1日——蕭淑麗:政治人物。
3月2日——詹雅雯,知名臺語歌手。
3月3日——沈慧虹:政治人物、鐵道站務員,曾任奮起湖車站站長、新竹市交通處處長、新竹市副市長。
3月7日——歐崇敬:教授。
3月11日——
方季惟:歌手、演員。
郭國文:政治人物。
侯駿逸:角力運動員。
3月12日——尹乃菁:主持人。
3月21日——車宜靜:文化工作者,現任世界至孝親篤舜裔總會秘書長。
3月26日——張信哲,歌手。
4月2日——宋明宗:政治人物。
4月11日——王自強:演員。
4月15日——陳宗彥:政治人物,曾任行政院發言人、內政部政務次長、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副指揮官。
4月21日——
蔡秋鳳:歌手。
劉志昇:棒球領隊。
4月24日——賴義鍠:政治人物。
4月26日——九孔,本名呂孔維,藝人、諧星。
4月28日——
包小松:歌手、主持人、音樂製作人,是張雅婷之夫、包小柏之兄。
包小柏:歌手、演員、主持人、音樂製作人,是包小松之弟。
4月29日——平凡:漫畫家。
4月30日——
張宇,男歌手。
田麗:演員、主持人、果農。
5月13日——徐超斌:醫師。
5月16日——楊朝偉:政治人物。
5月18日——李慶鋒:政治人物。
5月19日——趙詠華:歌手。
5月25日——
辜仲立,企業家,出身鹿港辜家。辜濂松三子。其兄辜仲諒、辜仲瑩。
吳鈞堯:作家。
5月28日——康康,本名康晉榮。綜藝節目主持人和歌手。
5月30日——丁國琳,女演員。
6月6日——
林美秀:演員、主持人。
楊靚姝:編劇。
6月7日——謝榮雅:工業設計師。
6月13日——陳文治:政治人物,曾任新北市議會副議長。
6月19日——陳震:歌手。
6月21日——馬維欣:演員、主持人、通告藝人,是馮光榮前妻。
6月24日——劉志宏:音樂製作人。
6月30日——王中平:歌手、演員,是余皓然之夫。
7月1日——
簡郁珊:音樂家。
單承矩:演員、導演、編劇、製作人。
7月3日——游梓翔:教授。
7月6日——
鄭文燦,政治人物。曾參與野百合學運,2014年當選桃園市長。
萬芳:歌手、演員、廣播主持人。
高景炎:籃球運動員。
7月18日——林錦昌,小說家、政治人物。曾任台北市政府新聞處處長。
7月19日——
李興文,男演員。曾參與電影《報告班長》、電視劇《流氓教授》、《意難忘》演出。
周可平:圍棋棋士。
7月21日——黃奕睿:會計師。
7月23日——楊潔玫:演員。
7月24日——宋少卿:相聲、演員、主持人。
7月31日——蔡海如:藝術策展人。
8月1日——
陳建年:歌手、警務人員,曾任蘭嶼分駐所副所長。
曾貴章:棒球選手,現被終身禁賽。
8月2日——王光熙:棒球選手,是王光輝之弟,現被終身禁賽。
8月5日——顧婕:演員。
8月10日——曲全立:導演。
8月11日——鄒兆龍:演員,是翁慧德之夫,曾在好萊塢參與電影《駭客任務》第二、三集演出。
8月12日——
黃俊傑,棒球選手,曾經效力於中華職棒時報鷹隊。
傅家森:消防員。
8月14日——曾淑勤,女歌手。
8月17日——
王耿豪:演員。
孟廣美:演員、主持人、模特兒,是台灣首位登上好萊塢的女藝人,現移居北京。
8月19日——胡一虎:新聞主播,原是華視主播,後轉赴香港鳳凰衛視。
8月23日——陳耀川:音樂製作人。
8月26日——蘇昭旭:鐵道研究家。
8月29日——邵昕:演員。
9月4日——四方:演員。
9月7日——吳小莉:新聞主播,原在華視擔任主播,1993年後轉赴香港鳳凰衛視。
9月8日——張萬康:小說家。
9月16日——
趙豐邦,花式撞球運動選手,有「冷臉殺手」之稱。
屈中恆:演員、主持人、配音員。
9月17日——楊秀玉:政治人物,現任基隆市議會副議長。
9月18日——
徐輔軍:導演,以2004年電影《夢遊夏威夷》獲得杜維爾影展最佳影片獎。
陳明義:政治人物,是陳世軒之父。
9月19日——
許淑蘋:演員,是張傑勛之妻。
盧秀芳:新聞主播,是盧秀燕之妹。
9月22日——張傑勛:演員,是許淑蘋之夫。
9月26日——林玉珍:新聞主播。
9月28日——��國珍:作家、主持人、新聞主播。
10月1日——簡文彬:指揮家。
10月6日——汪用和:新聞主播,是周守訓之妻。
10月7日——林俊泓:導演。
10月8日——吳建樟:翻譯家。
10月11日——劉小芸:配音員。
10月12日——黃忠義,棒球選手。
10月16日——韓羅賢:音樂製作人、經紀人。
10月17日——
林小樓:演員。
黃國華:小說家。
10月19日——賴芳玉:律師。
10月22日——徐佳青:政治人物。
10月24日——劉增鍇:相聲。
10月25日——姚可傑:歌手,是東方快車主唱。
10月29日——徐承義:演員、企業家,是瓦城泰統集團創辦人。
10月31日——
黃柏霖,政治人物。現任高雄市議員,叔叔黃啟川曾任議長。
何淑峯:政治人物。
劉海若:新聞主播,原是TVBS晚間主播,2000年後轉赴香港鳳凰衛視。
11月1日——
洪敬堯:歌手,是洪一峰之子、洪榮宏之弟。
汪平雲:律師、政治人物,曾任蒙藏委員會委員。
11月4日——柯淑勤,女演員。代表作《孽子》。
11月6日——
宋達民:歌手、演員、牧師,是宋逸民之弟。
宋逸民:歌手、演員、牧師,是宋達民之兄。
11月7日——焦恩俊,藝人演員。
11月9日——江國賓,男演員。代表作《台灣霹靂火》、《台灣龍捲風》、《金色摩天輪》,早年以飾演反派角色較具代表性。
11月10日——沈懷一:歌手、社會運動人士。
11月17日——王美雪:演員。
11月18日——劉亮佐,藝人,曾主持三立電視台節目『在台灣的故事』。
11月19日——
侯志堅:鍵盤手、音樂製作人,是東方快車成員之一。
游素蘭:小說家、漫畫家,是喬英之姊。
桑茂森:籃球教練。
11月20日——周奕成:政治運動人士,曾任中華民國總統府諮議、行政院政務顧問。
11月21日——陳思安:歌手。
11月25日——謝采妘:歌手,現移居馬來西亞。
11月27日——陳湘琪:演員、教授,現任教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電影創作、劇場設計二系。
12月14日——卓天麟:棒球選手。
12月15日——陳進益:配音員。
12月16日——周玲妏:政治人物,曾任高雄市政府觀光局局長。
12月17日——王文華:作家。
12月20日——
陳文山:演員。
蕭雅全:導演。
12月21日——李哲華:幕僚,曾任台北市民政局機要秘書、葉金川副秘書長辦公室主任、林益世立委辦公室主任。
12月23日——陳淑芬:漫畫家。
12月24日——沈玉琳,藝人、電視節目製作人及主持人。
逝世
1月12日——丘念台,政治人物,丘逢甲之子。(1894年出生)。
3月11日——楊仲鯨,政治人物,首屆民選花蓮縣長。(1898年出生)。
3月27日——吳新榮,醫師、作家及政治人物(1907年出生)。
吳燕生 詩人 °吳鸞旂孫女、吳子瑜女兒°大正三年出生於北平,得年 62歲°
參考來源
3 notes · View notes
Text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美化環境
美麗的環境和美化場所能吸引人們聚集。
無論是公園、
文化場所還是藝術展,
都提供了社交互動、
文化交流和身心健康的機會。
這些地方成為人們放鬆、
享受和建立友誼的場所。
讓我們重視環境美化,
為社區和人們的福祉創造更多美好時光。
#美化環境 #社區聚集 #文化交流
2 notes · View notes
atsushifukui · 2 years ago
Text
ウラシマビル 404
名古屋、栄「MtK Satellite」 にて開催中のグループ展「ウラシマビル 404」。9/3(日)までです、是非ご覧ください。
---------------------------
古い雑居ビル、あるいは現れては消える「アート」の話
水本剛廣
就職活動とは実際に何をすることなのかも知らぬまま、四人が学生生活に別れを告げたのは、バブル 崩壊が騒がれた1990年代初頭。昼も夜もない寮生活にすっかり染まりきっていた四人は「皆で古い 雑居ビルをアトリエ兼住居として借りて、また共同生活を!」と夢想していた。無論、そんな計画は 実現するはずもなく、四人も他の学生同様、右も左もわからぬまま社会へ放り出されることとなる。
あれから三十年あまり。ある者は画家、またある者はミュージシャンとして活動、ある者は職を転々 とし、またある者は教職に就いた。ある者は移住し、ある者は家庭を持ち、またある者は旅に出た。 四人はときに接近し、ときに距離をとり、相互に影響を及ぼしながら異なる人生を歩んできた。芸術 に対する姿勢も異なる四人が、それぞれの道程で見つけたものをいま再び持ち寄り、展覧会を行う。
ほぼ平成年間と重なり合うこの三十数年の間に、日本社会は多くの面で停滞の様相を呈した。日本の 美術界でも、僅かな例外を除いて構造的変革は起こらず仕舞いだった。にもかかわらず、世間では 「アート」という言葉だけが氾濫。工芸品も、似顔絵も、手芸も書道も奇抜なファッションも、あら ゆる鑑賞物が「アート」と呼ばれるようになった。今では「アート作品」と名乗りさえすれば、その 芸術性が厳しく議論されることはない、という摩訶不思議な状況に至りつつあるように見える。
共同生活の夢は実現しなかったが、四人は今でも架空の雑居ビルを想い描く。都会の片隅、商店街が 商店街でなくなるあたり、電線の蜘蛛の巣にからまれるようにその小さなビルは建つ。地階は閑古鳥 の鳴くラーメン屋、二階から上の各階に芸術家が一人ずつ住みつく。室内でも靴を履いたまま生活 し、壁は好みの色に塗られ、夏は屋上でビール、楽器の爆音演奏にも苦情なし。実際にはそんな物件 が都市の容赦なき「スクラップ・アンド・ビルド」を生き抜くことは難しい。夢の跡地に建てられる のは、疑似レンガに覆われた効率一辺倒のマンションや虚飾的で短命な商業施設たち。「ルネサン ス」「メゾン・ド・ソレイユ」「ヴィラ・アーバンライフ」「ペアシティ・アネックス」・・・それ らは思想を欠いた片仮名アートの濫用と同様に、中身のないネーミングで人々を思考停止へと誘う。
四人と共に学生生活を送った徳富満は、藝大の寮では珍しく自室の窓にブラインドを設えていた。卒 業の直前、彼は転居先として愛用のブラインドの似合う雑居ビルの一室を探し求め、不動産業者を訪 ね歩いたという。理想のビルと理想の部屋を熱く語る彼に向かって、ある不動産屋の主人はぞんざい に言い放った。「あんた、テレビの見過ぎだよ!」
2 notes · View notes
beyourselfchulanmaria · 1 year ago
Text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有兩件事你永遠不必去追逐:真正的朋友和真愛。
Two things you have never to chase : True friends and True love.
-Mandy Hale-
I have something to say . . . (我有話想說 . . .)
我們都知道在這世上喜歡一個人又不犯法,即使你已有家室:老婆、先生和孩子。重點是在道德和良心允許的範籌內,行使正當友誼的權利。並且你得知道如何挑選正直且成熟的對象,既不會干擾你的婚姻生活,而能給予彼此成長和助力。不過,我相信能遇到這樣條件之人,少之又少。lol (如果你深入接觸的人比你堆的沙子還多,那可不是開玩笑。XD)
We all know that it is not illegal to like someone in this world, even if you already have a family: wife, husband and children. The focus is on exercising the right to legitimate friendship within the limits permitted by morality and conscience. And you have to know how to choose an "upright and mature friends" who will not interfere with your married life, but can give each other growth and help. However, I believe that there are very few people who can meet such conditions. lol (It's no joke if you have deep contact with more people than you have piled sand. XD)
And, in addition (並且,此外)
Recently, there have been a few good friends who have interacted with me on Tumblr for more than a year, or even longer. I am not entirely aware of your other sideblogs, especially young guys asking to see my photos, and of course they're not asking for photos of me wearing clothes… ha! Absolutely impossible. 🙄😅 In fact, my personal social experienced has made me a very tolerant old woman. It's not saying this myself. You have to actually get along with me to know that because they are similar in age to my son and daughter, so I cherish their friendship even more, especially the beautiful life still longer for them. The Chinese call it: "忘年之交" (the mean similar that : get on like a house on fire "see eye to eye with someone", when your friendship between different generations. also much older than my age friends as same meanings. )
Again, I don't set to make many friends on Tumblr here, and there're very few people I interact with. The number of people we sent private messages to was probably less than the number of times I go to a bar to drink in a month. lol The posts I share here are almost like writing a diary every day and records of my recent study of various majors. It is not for popularity, nor does it want to attract attention. Of course, except for the posts showing my leather art creations, the craftsmanship is my Most of the motivation to stay alive and rest of life.
Usually I don't have ideas about personal photos gonna send to you via private message for "friendship", it with "lover" very different to me. Just like now, when you randomly see a post by me and can put a smiling on your face, this is a beautiful friendship. If you happen to see it, it's fine when you don't like it. You don't need to use too much emotions. if that way Oftenly one party will be hurt, and time will tell everything about the feelings you hold in your heart, whether you believe it or not.
Sincerely, above.
I wish you a happy family, a loving couple, a prosperous career, good health and peace!
Your another mom & an old Sis Lan~*
《最近有幾個好朋友在Tumblr上和我互動了一年多,甚至更長。我不太了解你其他的次要博客,尤其是年輕人要求看我的照片,當然他們不是要我穿衣服的照片……哈!絕對不可能。🙄😅 其實,我的個人社會經歷它造就我成為一個包容性很強的老女人,這話不是我自己說的,你得實際和我相處過就知道;正因你們的年紀和我的兒子和女兒相仿,所以我更珍惜你們的友誼,中國人稱之為:『忘年之交』。(當兩者年紀差距甚大,但心靈和思想可以相契者。)
再說一次,我並不想在 Tumblr 上交很多朋友,彼此有互動者很少,曾經私訊者應當比一個月去酒吧喝酒次數還要少。 lol 我在這裡的貼文分享幾乎像每天寫日記和近日研讀各類專業科目的記錄,不是為了人氣,也沒要吸引人注意,當然若是展示我的皮革藝術創作的作品貼文除外,工藝是我活下去的大部分的動力和生活的全部。
我沒有照片可以私訊傳給你們,就像現在若是你隨機性看到,能夠博君一笑,這便是美好的友情;你若剛巧看到不喜歡也很好,你不需要動用太多的情感。那樣往往有一方會受傷;放在心上的感情,時間會說明一切,無論你信不信。此致,以上。
祝福你們的家庭美滿、夫婦相親相愛和事業精進、健康平安! 》
well said 👇 Truth. I agree. 5 5 5 🙌 xoxo
"Friendship often ends in love. But love in friendship; never. "
-C. C. Colton-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PS. It was then dating with my friend at coffee shop across street of my studio in Chinese new year 2010. 😱 OMG! 14 years ago lol I dyed my hair color was popular in Asian at the time. and later I never dye hair color. Because it is meaningless, whether for fashion or to comfort yourself, hair colored does not prove your ability, but your brain do. 🤓
If I dye my hair again, it might be for fun, or perhaps I get to remarry/get carried away by impulse and he's dying hairs also, both do same for funs. I guess so. hahaha 🤸🤸‍♀️🤸‍♂️
37 notes · View notes
shihlun · 3 months ago
Text
風景的螢幕實踐 第1回 中平卓馬與西澤諭志的權力=風景論【前篇】
風景的螢幕實踐|佐佐木友輔
第1回 中平卓馬與西澤諭志的權力=風景論【前篇】
由影像創作者暨媒體研究者佐佐木友輔執筆,圍繞電影、攝影、美術與動畫中的「風景」與投射風景的「螢幕」為主題,縱橫論述各式作品的連載文章。以1970年前後的「風景論」爭辯為出發點,企圖加以更新。本篇首回將攝影師中平卓馬與西澤諭志對照,以大阪萬博為關鍵轉折點,思索現代社會中權力=風景的樣貌。 中平卓馬——風景的殘骸(Detritus)
中平卓馬與《風景的死滅》
1971年10月25日發行的松田政男著作《風景的死滅》(田畑書店)封面,使用了中平卓馬拍攝的海景照片。這張照片也出現在中平於1970年出版的《為了未來的言語》一書中,為書中跨頁照片右側經裁切後使用的版本。畫面上方三分之一為天空,下方三分之二則為白浪翻湧的海面,水平線略為右斜向下。水面上的複雜紋理、拍攝當下的模糊與晃動、粗顆粒感等元素交織在一起,構築出難以分割的視覺關係。再透過高光澤的銀墨印刷,反射出帶有物質感的黯淡光澤。
取下書衣後,書本本體的封面也同樣使用了海景照片,這次是取自《為了未來的言語》跨頁左側經裁切後的圖像。畫面中省略了天空,以海面全面覆蓋畫面為設計。印刷質地比封面更為粗糙,一眼看去甚至難以辨認是否為海洋。既像是沙灘表面的紋理,也彷彿是印表機故障所致的錯誤印刷。
Tumblr media
如眾所周知,這種模糊晃動的照片正是中平卓馬在《Provoke》時期的典型風格。拍攝者或被攝者的移動造成的晃動與模糊、粗顆粒、曝光過度或不足、無視水平線的不穩定構圖……這些靜止畫面中卻具有動態特質的風景,既可視為中平攝影行為的刻印記錄,也強烈主張那是由「攝影機之眼」——與人眼截然不同的視角——所捕捉的風景。中平排斥那些如內心反射或意識形態投影般的主觀、感傷攝影,致力於將攝影作為如實記錄事物的工具。
《風景的死滅》收錄了許多與19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風景論爭」有關的松田重要論述。而中平也是這場論爭的中心人物之一,透過攝影與言說雙重實踐,發展出獨自的風景論。若讀者對當時論述不甚熟悉,聽到「風景論」一詞,或許會以為是探討「以風景為主題的攝影」或「應該記錄哪種風景?哪種風景最美?」這類直觀問題。但對中平而言,「風景」是如同「一層塑膠膜般的面紗」,遮蔽了應真正凝視之物的存在。
某個夜晚,或許是清晨,我匆忙爬上地鐵的階梯。就在轉角處,與兩位少女不期而遇。她們短暫地愣住,確實是兩位少女。高個子的是姊姊,矮個子的是妹妹——這也無誤。但當我開始凝視她們,她們迅速失去「姊姊」、 「妹妹」、「少女」的特質。我急促地、盡可能大聲地喊著:「少女們、 姊妹們、建築物、工業區,這是少女啊!」若不這麼做,這些事物就會被 從我頭顱頂部下垂的那層塑膠面紗所吞噬——這層面紗才是將我眼前一切事 物還原為所謂〈風景〉的元兇,這點已不言自明。
當某物乍現於眼前,人往往將自身內在或意識形態投射其上、賦予意義,並用「風景」這層面紗將之覆蓋,從而無法看清真實的現實。為對抗此現象,中平選擇捨棄嚴格的取景與構圖,有時甚至不透過觀景窗,任憑直覺與偶然拍攝,即所謂的「模糊晃動攝影」實踐。他的目標不是捕捉風景,而是在風景將其覆蓋前搶先按下快門,揭露其背後真正存在之物。
進一步來說,中平的風景論也受到了松田政男提出的「作為權力批判的風景論」的影響。松田曾針對1968年連續槍擊事件犯人永山則夫的動機提出見解,認為永山是被國家權力強加的均質化風景所逼迫,才開槍試圖撕裂那景觀。中平亦呼應此說,指出:「若要撕裂被權力均質塗抹的『風景』,只需一聲槍響,一道閃爍的刀光便已足夠。」那份模糊晃動所帶來的粗暴感,正蘊含著如刀劍揮下的軌跡或子彈命中的衝擊。中平的攝影,是風景的屍體,是風景被殺害現場的記錄。 無止盡的貓捉老鼠遊戲
然而,「模糊晃動攝影」迅速樣式化與形式化,不僅無法再撕裂風景,反而變成模糊投射拍攝者內在的手段。具體實例便是中平對「發現日本(Discovery Japan)」(以下簡稱D・J)活動的猛烈批判。D・J 是國鐵(今JR)於1964年東京奧運與1970年大阪萬博後為避免旅遊熱潮冷卻而發起的觀光推廣活動。初期的幾張海報(如第2號、第3號),以模糊晃動手法拍攝結合了現代都市女性與鄉村風景的畫面,營造出「美麗日本」、「美好舊時代日本」、「故鄉」等難以具體指認的匿名式、抽象式圖像,激起觀者的旅遊情感。中平尖銳指出:「就如1970年萬博成功地轉移了我們對70年安保的關注,最終讓民族主義獲得歡呼,這個D・J活動亦具有將我們的視線自現實中的種種問題引開,並持續鼓吹民族主義的政治功能。」
Tumblr media
對D・J的批判進而演變為對自己過去風格的反思與否定,中平捨棄原先的模糊晃動攝影,徹底排除個人情緒或意義投射,嘗試捕捉事物本來面貌。例如他在1971年巴黎青年雙年展中展出的裝置作品《循環——日期、地點、行為》,每天拍攝並當天沖印、展示,照片填滿整面牆、地板與接待台,營造出多視角、多元空間,對抗「我與世界」這種從單一視角理解世界的西方式遠近法構圖。他於1973年將這些實踐概念化為「植物圖鑑」,主張應該捕捉的是物對人的注視,而非人對物的情感投射。此過程中,中平的照片也逐步由模糊晃動轉為清晰、由夜晚轉向白晝、由黑白轉為彩色。
若硬要借用風景論的詞彙來說,中平可謂窮其一生,不斷切裂眼前出現的風景。然而,當他撕開破爛的面紗、試圖捕捉真實時,那景象轉瞬間又凝固成新的風景,視野再次被不可見的面紗覆蓋。若欲以另一手段再度撕裂,又會有新的風景湧現並阻擋視線。如此周而復始,宛如無盡的貓捉老鼠遊戲……
其實這不僅是中平作家的個人問題,或權力過於強大的證明,更關乎「風景」概念本身的侷限。文學評論家加藤典洋指出,「風景」的混亂來自於兩種相反行為同時被「風景」一詞涵蓋:一是將某地經驗對象化所形成的「風景化」;另一是風景本身被視為觀看對象而廣泛定著的「風景」。依此劃分,中平的攝影終究仍是「風景化」的範例——只是另一種尋找新風景的嘗試。即使是清晰的彩色照、多視角的裝置作品,一旦發表,就會被定型、樣式化、對象化,進入應被觀看的「風景」之列。只要繼續使用「風景」這一概念,我們就永遠無法真正逃脫風景。若真有自由的一刻,那也僅是舊有風景被新的風景取代前,那段短暫的過渡時期而已。
風景的殘骸——回顧展《中平卓馬 火―氾濫》
自2024年2月6日至4月7日,在東京國立近代美術館舉辦了中平卓馬的回顧展《中平卓馬 火―氾濫》(策展人為攝影評論家暨攝影史學者增田玲)。對這場展覽,我懷有一絲擔憂——是否會將中平卓馬整個人生對象化,作為某種凝固成型的「風景」來呈現?從模糊晃動的攝影風格到「植物圖鑑」的創作,歷經急性酒精中毒導致的失憶,最終成為如純粹攝影機般,持續記錄現實的偉大攝影家——這樣的神話。或者,被視為投入與「風景」之間一場注定無法獲勝(同時也無法完全敗北)的戰鬥之中、悲劇又英雄的攝影家——這種浪漫化的想像。如果將中平對風景不斷切裂的苦行姿態加以通俗化,那他也可能被歸類為「一位不斷逃離陳腔濫調表現的攝影家」,成為另一種陳腔濫調。
然而,這些不安終究只是杞人憂天。毫無諷刺地說,在展場中,我一張也沒有看到能被稱為「如實記錄現實」的照片,也幾乎沒有見到任何企圖偽裝那類影像的展示設計。映入眼簾的,是龐大的風景殘骸——中平所切裂、撕成破布的風景面紗的碎片,有的作為「作品」,有的則作為「資料」或「記錄」呈現。
Tumblr media
之所以產生這樣的印象,是因為展場中陳列的,多半並非強調藝術品獨一性與原真性的底片或原始印刷品,而是刊登於雜誌或書籍封面、裝置藝術的記錄照片等——這些反而強調攝影為複製技術媒介之性質的物品。其中甚至包含了一些在二手書店或拍賣網站上仍可購得的資料(雖然可能價格偏高)。這些大量生產的媒體,有些甚至原本就不以長期保存為前提,有的會被隨意翻閱、塗鴉、裁剪。借用電影與電視研究者保羅・格雷因奇(Paul Grainge)的用語,這類媒介可稱為「短暫媒體(Ephemeral Media)」。
“Ephemeral”這個詞原意是短暫、稍縱即逝,在媒體研究中還帶有邊緣性、一次性與可拋棄性等含義。或者,為了���進一步強調這些短暫媒體雖薄弱但仍具有物質性的特質,也許應採用電影與媒體研究者阿梅莉・海斯蒂(Amelie Hastie)提出的「殘骸(Detritus)」概念——原意為「碎片」或「有機堆積物」*。
將中平的照片視為「風景的殘骸」,其意義之一在於,將這些影像作為過去實踐過程中所產生的副產物或廢棄物來對待,有助於避免過度神話化與理想化,同時分析當時人們所處的「權力=風景」的動態樣貌,以及對其各種抵抗實踐的方式。
中平經常選擇以偽裝成他所刊登媒體的方式呈現自己的攝影。舉例來說,在名為〈囚禁之旅〉的報導中,他在看似觀光地的照片角落加上說明文字,例如「就像DISCOVER JAPAN海報中那樣的摩登打扮」、「再次不斷拍攝證據照片,反覆獲得安心」等,對觀光客的視線加以諷刺。
表面上看來,這與中平自己曾批判攝影被用作語言插圖的言論似乎相互矛盾,但他並不執著於原則與主張的一貫性,而是優先因應「權力=風景」每次變形後的樣貌,展開如游擊戰般的實踐——偽裝成敵人、寄生於敵人體內,從內部動搖、破壞之。
特別是當他偽裝成雜誌等短暫媒體時,實際上是在拒絕讓自己的攝���成為具永恆價值的紀念碑,而是鼓勵觀者將這些影像作為暫時性文獻,使用一次即丟,最好在它們凝固成「風景」之前就丟棄。
引入「殘骸」概念的另一個意義,是透過強調攝影的物質性,使本應是個人且僅一次性的風景經驗、或原本抽象且無形的權力得以具體化,從而能夠被收集、組合、改造與破壞。即便只是殘骸,中平的照片也非歸於虛無,而是作為具有短暫物質性的「物」留存至今。若非如此,我們便無從得知中平過去所身處的「權力=風景」為何,也無從理解他進行了怎樣的抵抗。
透過觀看那些具實體的照片——重複翻閱、塗鴉以創造新風景、收集後並列於桌上仔細比較、依時間順序排列來追蹤權力變化的樣貌——我們便能嘗試想像那些殘骸出現之前的風景原貌,或構想出與既有風景不同的風景。透過這樣的「接觸」體驗,我們不只是以知識方式理解歷史,而是以身體實感,體會自過去至今那層層堆積的歷史厚度。這些「風景的殘骸」所堆砌而成的土壤,正是我們當下觀看世界的視角與新風景之所以能構築其上的基礎。
*在這裡,也讓人聯想到阿梅莉・海斯蒂(Amelie Hastie)為說明「殘骸(Detritus)」概念而舉的便利貼(Post-it)例子。便利貼是用來記下靈光一閃或備忘的東西,當完成其功能後就會被丟棄,具備短暫媒體的特性。然而,海斯蒂也關注於便利貼上遺留的無數思考碎片——這些片段如何被解釋、翻譯、拼接,最終形成一個完整的想法或概念。媒體研究中的「殘骸」亦同樣如此:它們是某種經驗或記憶所留下的知識碎片,透過蒐集、組合與銜接這些碎片,我們得以重建它們在變為殘骸之前的樣貌,以及使用這些媒體的經驗歷程。 出處:Hastie, op. cit. p.171.
10 notes · View notes
still-video · 2 years ago
Text
Cellular automata - silent 4k
CA 1D Binary - Chaotic gliders.mcl
自組織模式、動態模式、湧現模式、湧現模式、穩定結構、自組織動力學、自我複制結構、自我複制模式、湧現集、穩定動力學、動態結構、抽象、湧現、虛擬進化、虛擬群體, 相變, 自組織, CA , 元胞自動機, 離散建模, 數學建模, 計算機建模, 計算機模型, 離散模型, 自組織模型, 抽象視頻, 科學視頻藝術, 科學藝術, 科學藝術, 科學卡通,科學動畫, 自組織對稱性, 科學藝術漫畫, 卡通漫畫, 極客漫畫, 業內人士漫畫, 科學家漫畫, 智力漫畫, 抽象漫畫, 抽象動畫, 科學動畫, 數學漫畫, 數學動畫, 計算機漫畫, 計算機動畫,離散動畫,算法動畫,算法卡通,細胞動畫,關於細胞的卡通,細胞卡通,卡通細胞原子,移動模式,卡通圖案,卡通圖案,卡通進化,卡通動力學,動畫,動畫視頻,計算機動畫,抽象動畫,離散動畫,自組織動畫,模擬動畫,模型可視化,自組織可視化,自組織可視化動力學,元胞自動機可視化,元胞動畫, 迷幻,心理航海,迷幻模式,迷幻視頻,迷幻動畫,視頻迷幻,電影迷幻,迷幻動畫,迷幻色彩,心理建模,迷幻建模,細胞自動機迷幻,自組織迷幻,自組織臨界性,細胞迷幻,迷幻模型,視覺迷幻、生成藝術、建模藝術、元胞自動機藝術、模型藝術、科學創造力、互動繪畫、進化藝術、動態藝術、生成創造力、計算機創造力、數字創造力、數字繪畫、動態繪畫、數學創造力、數學藝術、消失繪畫、藝術、
自己組織パターン、動的パターン、創発パターン、創発パターン、安定構造、自己組織ダイナミクス、自己複製構造、自己複製パターン、創発集合、安定ダイナミクス、動的構造、抽象化、創発、仮想進化、仮想集団、相転移、自己組織化、CA 、セルラー オートマトン、離散モデリング、数学モデリング、コンピューター モデリング、コンピューター モデル、離散モデル、自己組織モデル、抽象ビデオ、サイエンス ビデオ アート、サイエンス アート、サイエンス アート、サイエンス漫画、科学アニメーション、自己組織的対称性、サイエンス アート漫画、漫画漫画、オタク向け漫画、内部関係者向け漫画、科学者向け漫画、知的漫画、抽象漫画、抽象アニメーション、科学アニメーション、数学漫画、数学アニメーション、コンピュータ漫画、コンピュータ アニメーション、離散アニメーション、アルゴリズムアニメーション、アルゴリズム漫画、セルアニメーション、細胞についての漫画、細胞漫画、漫画細胞原子、移動パターン、漫画パターン、漫画パターン、漫画の進化、漫画の力学、アニメーション、アニメーションビデオ、コンピュータアニメーション、抽象アニメーション、離散アニメーション、自己組織アニメーション、シミュレーションアニメーション、モデルの可視化、自己組織の可視化、自己組織のダイナミクスの可視化、セルオートマトンの可視化、セルラーアニメーション、 サイケデリック、精神航法、サイケデリック パターン、サイケデリック ビデオ、サイケデリック アニメーション、ビデオ サイケデリック、映画サイケデリック、サイケデリック アニメーション、サイケデリック カラー、サイコモデリング、サイケデリック モデリング、セル オートマトン サイケデリック、自己組織化サイケデリック、自己組織化臨界、セルラー サイケデリック、サイケデリック モデル、ビジュアルサイケデリック、ジェネレーティブアート、モデリングアート、セルオートマトンアート、モデルアート、科学的創造性、インタラクティブペインティング、進化する芸術、ダイナミックアート、生成的創造性、コンピュータの創造性、デジタル創造性、デジタルペインティング、ダイナミックペインティング、数学的創造性、数学的芸術、消失絵画、芸術品、
Selbstorganisatiounsmuster, Dynamesch Musteren, Emergente Mustere, Emergente Mustere, Stabile Strukturen, Selbstorganisatiounsdynamik, Selbstreplikéiere Strukturen, Selbstreplikéiere Musteren, Emergent Sets, Stabil Dynamik, Dynamesch Strukturen, Abstraktioun, Entstoe, Virtuell Evolutioun, Virtuell Populatioun , Phasetransitioun, Selbstorganisatioun, CA , Zellautomaten, Diskret Modelléierung, Mathematesch Modeller, Computermodelléierung, Computermodeller, Diskret Modeller, Selbstorganisatiounsmodeller, Abstrakt Video, Wëssenschaftsvideokunst, Sci Konscht, Wëssenschaftskonscht, Wëssenschaftlech Cartoons, Wëssenschaft Animatioun, Selbstorganiséiert Symmetrie, Science Art Cartoons, Cartoon Cartoons, Cartoons fir Geeks, Cartoons fir Insider, Cartoons fir Wëssenschaftler, Intellektuell Cartoons, Abstrakt Cartoons, abstrakt Animatioun, wëssenschaftlech Animatioun, mathematesch Cartoons, mathematesch Animatioun, Computeranimatioun, diskret Animatioun, algorithmesch Animatioun, algorithmesch Cartoons, Zellanimatioun, Cartoons iwwer Zellen, Cellular Cartoons, Cartoon Cellular Atomer, Beweegungsmuster, Cartoon Mustere, Cartoon Mustere, Cartoon Evolutioun, Cartoon Dynamik, Animatioun, animéiert Video, Computeranimatioun, abstrakt Animatioun, diskret Animatioun, Selbstorganisatiounsanimatioun, Simulatiounsanimatioun, Modellvisualiséierung, Selbstorganisatiounsvisualiséierung, Visualiséierungsdynamik vun der Selbstorganisatioun, Visualiséierung vun Zellautomaten, Cellulär Animatioun, Psychedelesch, Psychedelesch, psychedelesch Musteren, psychedelesch Video, psychedelesch Animatioun, Videopsychedelesch, Filmpsychedelesch, psychedelesch Animatioun, psychedelesch Faarwen, Psychedelesch Modeller, psychedelesch Modeller, Zellautomaten psychedelesch, selbstorganiséierend psychedelesch, selbstorganiséiert Kritizitéit, zellulär psychedelesch visuell psychedelesch, generativ Konscht, Modellerkonscht, Cellular Automatonkunst, Modelkonscht, wëssenschaftlech Kreativitéit, interaktiv Molerei, evoluéierend Konscht, dynamesch Konscht, generativ Kreativitéit, Computerkreativitéit, digital Kreativitéit, digital Biller, dynamesch Biller, mathematesch Kreativitéit, mathematesch Konscht, verschwannen Biller, Konschtwierker,
2 notes · View notes
taiwanteam · 2 years ago
Text
Tumblr 的產品策略核心
近來在 Tumblr 內部,我們對於如何獲得更多的使用者作了深度的思考,更大的使用者基礎代表著更健全有韌性的公司,也表示我們可以在這裡陪伴大家更長一段時光。那麼這百般苦思的結果就是我們用來達成使用者成長目標的這份策略,先前 @labs 團隊已發表了一部分的策略,但是這次的部份更大一點。在此我們首次公開發表我們的策略核心,以期更公開透明地跟整個 Tumblr 社群合作,這項策略將在有限的資源中提供指引方針,讓我們的團隊可專注於特定的關鍵區塊以保障 Tumblr 的未來。
診斷說明
為了要讓 Tumblr 成長,我們需要修復讓 Tumblr 成為一個實用的地方的核心體驗,這其中隱含的問題是 Tumblr 並不是很便於上手。就 Tumblr 的歷史發展來說,我們會期待使用者創造自己的饋送內容,然後藉此來創造他們的體驗。但是這項期待對使用者體驗造成了一些阻力,導致只有一小部分的群眾受益。 
Tumblr 的競爭優勢在於其獨特的內容和多彩多姿的社群。作為網路文化的先驅, Tumblr 囊括了多樣化的興趣,例如娛樂、藝術、遊戲、粉絲圈、時尚和音樂,許多人會來 Tumblr 以沈浸在這樣的文化中,因此對我們來說,確保人群與內容的順暢連結是非常重要的。 
為了確保 Tumblr 持續性地成功,我們必須優先確保人群與內容之間的順暢連結,這包含了吸引及保留新的使用者和創作者,給予他們成長的養分,鼓勵他們與平台經常互動。
我們的方針原則
為了提昇 Tumblr 的使用性,我們必須先闡明方針原則的核心。
拓展使用者可探索及註冊 Tumblr 的新方式。
為每次的應用程式啟動提供高品質的內容。
提供更輕鬆的使用者對話參與。
保留並增長我們的創作者基礎。
建立能鼓勵使用者持續回到 Tumblr 的模式。
改善平台的效能、穩定性和品質。
以下是針對這些原則的深入說明。
原則 1:拓展使用者可探索及註冊 Tumblr 的新方式。
對於將非使用者轉換為參與的登入使用者的這個部分,Tumblr 有個「行銷漏斗頂層」的問題,另外則是我們並未投資在業界標準的搜尋引擎最佳化 (SEO) 作法以確保行銷漏斗頂層的健全性。我們從外部來源所獲得的引介流量分散在不同的頁面上,造成不一致的使用者體驗,導致錯過了將這些使用者轉換為經常性 Tumblr 使用者的大好機會。舉例來說,從搜尋引擎那裡轉過來的使用者通常會降落在部落格網路內和部落格檢視畫面的頁面上,在那裡就會顯得好像沒有必要要註冊。
我們需要實驗登出狀態下的 tumblr.com,以確保我們能獲得最高的潛在訪客對註冊及登入轉換率。我們可能會想要探索在登出頁面上,向潛在的未來使用者展示 Tumblr 可為他們提供的多樣化內容。我們想要讓大家可以輕易地感受到 Tumblr 背後的潛力,而無需在多個分頁和頁面之間來回穿梭才能體驗到這其中的奧妙。我們目前的登出探索頁面相對來說無助於讓使用者了解到「什麼是 Tumblr」,因此在這方面,可說是大大錯過了讓人們感到興奮並加入這個網站的機會。
行動與接續步驟
改善 Tumblr 的搜尋引擎最佳化 (SEO) 作法以符合業界標準。
實驗登出狀態下的 tumblr.com 以達成最高的註冊及登入轉換率,探索讓訪客「懂得」Tumblr 並誘使他們註冊的方法。
原則 2:為每次的應用程式啟動提供高品質的內容。
我們需要在每一次的互動使用階段,針對使用者的多樣化興趣呈現新鮮且有相關性的內容,以確保最高品質的使用者體驗。當使用者遇到不佳的內容體驗時,問題是在產品上。
預設的情境應一律假設使用者不知道要如何運用瀏覽應用程式。此外,我們必須要確保當人們搜尋與他們的興趣相關的內容時,他們可以輕易地找到所要的內容,而不會在旅途上遇到任何不堪其擾的限制或意外的障礙。
要作為一個 15 年的品牌並不是那麼地容易,因為我們肩負了大家對 Tumblr 原有印象的包袱。平均來說,一位使用者在每次的使用階段中只會看到 25 篇的貼文,所以這前 25 篇貼文必須要能傳達 Tumblr 的價值:這是一個生機蓬勃的社群,蘊含著許多未經開發的潛能。我們要避免讓使用者覺得 Tumblr 是一個無聊而且跟不上時代的地方。 
行動與接續步驟
在每次應用程式開啟時傳遞精采內容。
讓使用者更容易接觸到 Tumblr 上生機蓬勃的社群。
改善我們的演算法對所有饋送內容的排名功能。 
原則 3:提供更輕鬆的使用者對話參與。
Tumblr 的魅力之一在於其展現對話演變的功能,以及在轉格鏈和回覆中所呈現的各種機智應答,參與這些討論應該要是輕鬆愉快的。
可惜的是,目前 Tumblr 上回覆和轉格之間對話的運作方式對於新的使用者來說有些難懂。對於個別轉格、回覆的參與僅限於原始貼文,缺乏輕鬆追蹤關聯對話的功能使得使用者難以加入對話。
行動與接續步驟
釐清回覆與轉格之間混淆不清之處。
改善回覆與轉格的對話貼文功能。
允許對個別回覆與轉格的參與。
讓使用者可更輕鬆地追蹤轉格鏈內的各種對話路徑。
收合轉格鏈以移除對話中的雜物。 
探索在使用者的追蹤饋送內容中移除重複的轉格文的可能性。
原則 4:保留並增長我們的創作者基礎。
創作者對 Tumblr 社群來說重要無比,然而在保留、滋養及增長我們的創作者基礎方面,我們並非總是有個持續性且配套性的努力。  
作為 Tumblr 上的新創作者有時蠻令人感到恐懼的,在分享創作作品之後,因為未收到預期的互動或回饋而感到失望或離開也是常有的事。我們需要確保我們能提供大家所期望的創作者工具,並培養完善的獎勵回饋循環,以讓創作者長駐在這裡,進而蓬勃發展。
缺乏觀眾回饋的問題,源自於只在主要情報中心饋送內容(也就是「追蹤中」的內容)中展示來自追蹤部落格的內容,這項過時的決定衍生了熱門的部落格持續獲得更多曝光率,但卻無法協助新的創作者找到舞台的無限循環。為了解決這項問題,我們必須要優先支援並培養平台上的新創作者成長。
另外也很重要的就是讓創作者感到安全,能夠自由掌握他們的使用體驗,就像在 Tumblr 上的所有人一樣。無論是來自於社群的提問或是對於貼文的參與互動,在 Tumblr 上獲得成功絕對不該像是個被懲罰的經驗。
行動與接續步驟
讓創作者的新內容展示在感興趣的群眾面前。
改善創作者的回饋循環,激勵他們持續貼文。
建立保護創作者的機制,讓他們在創作大受歡迎的時候不致於受到連環通知的干擾。
擴展共同創作內容的方式,例如加入在貼文中內嵌 Tumblr 連結的功能。
原則 5:建立能鼓勵使用者持續回到 Tumblr 的模式。
推播通知和電子郵件是非常重要的工具,可提昇使用者參與,改善使用者保留,並促進內容探索。對於觸及使用者的策略,我們應該要與產品、廣告、行銷團隊進行妥善協調。
我們的訊息策略必須要個人化並適應使用者多變的興趣,我們的訊息應該要能讓使用者掌握其社群中的最新活動,並讓 Tumblr 成為尋找最新節目與現實生活事件絕妙反應與回顧的最佳去處。
最重要的是,我們的訊息應該要經過深思熟慮,不會讓人覺得千篇一律或是無趣。  
行動與接續步驟
對我們的訊息策略進行稽核審查。
解決通知過於煩雜的問題;在必要時調節、收合或靜音通知。
識別我們的電子郵件訊息內可供個人化的機會。
測試最恰當的每日推播通知數量上限。 
在使用者關閉推播通知時改為以電子郵件通知。
原則 6:改善平台的效能、穩定性和品質。
我們行動裝置應用程式的穩定性和效能降低了,這其中包含了大量正式版本積存的問題,在過去 300 天內,回報的問題多於解決的問題。如果這個情況持續下去,大約每兩天就會產生一個新的未解決的正式版本的問題。運作正常且不會當機的應用程式和後端系統是絕佳 Tumblr 體驗的基礎,改善效能、穩定性和品質將會協助我們達成可持續營運的Tumblr。
改善效能和穩定性:為Android 版、iOS 版和網頁版提供零當機、反應性高且快速載入的應用程式。
改善品質:傳遞最高品質的 Tumblr 體驗給我們的使用者。
加速行動:提供 API 和服務以解鎖核心產品計畫,並推出實驗室所開發出的新功能。
結語
我們的一貫的任務目標是賦予世界的創作者力量。我們全心全意致力於確保 Tumblr 能朝著支援我們目前的使用者,同時改善吸引新的創作者、藝術家和使用者區塊的方向發展。你值得一個適合你的數位家園,你值得最好的工具和功能來連接你的社群,更值得一個以便於探索高品質內容為優先要務的平台。對 Tumblr 來說,這是一個令人振奮的時刻,對於我們目前的策略我們感到無比興奮。
5 notes · View notes
hongkong-team · 2 years ago
Text
Tumblr 的核心產品策略
在 Tumblr,我們一直在努力重組我們的工作方式,以爭取更多用戶。更大的用戶群意味著一個更可持續的公司,也都意味著我們可以堅持下去,和你們一起更長時間。以下是我們用於為了實現增加用戶這個目標的策略。@Labs 小組已經發表了一部分,但這其實是更大。我們首次公開發表它,以便與 Tumblr 社群的所有人更加透明地合作。該策略在有限的資源下提供指導,使我們的團隊能夠專注於特定的關鍵領域,以確保 Tumblr 的未來。
分析
為了讓 Tumblr 成長,我們需要修復核心體驗,使 Tumblr 成為對用戶有用的地方。根本問題是 Tumblr 不容易使用。從歷史上看,我們期望用戶計劃他們的內容,並傾向於策劃他們的體驗。但這種期望給用戶體驗帶來了摩擦,並且只服務於一小部分受眾。
Tumblr 的競爭優勢,在於其獨特的內容和充滿活力的社群。作為網路文化的先驅,Tumblr 涵蓋了廣泛的興趣,例如:娛樂、藝術、遊戲、粉絲、時尚和音樂。大家來到 Tumblr 是為了沉浸在這種文化中,這對我們來說確保人與內容之間的無縫連接最為重要。
為了保證 Tumblr 的持續成功,我們必須優先考慮���進人與內容之間的無縫連接。這涉及吸引和留住新用戶和創作者,培養他們的成長,並鼓勵經常參與平台。
我們的指引原則
為了提高 Tumblr 的可用性,我們必須遵循這些核心指引原則。
擴大新用戶發現和註冊 Tumblr 的途徑。
在每次應用程式啟動時提供高品質的內容。
促進用戶更容易參與對話。
保留和擴展我們的創作者群。
建立鼓勵用戶繼續返回 Tumblr 的模式。
提高平台的效能、穩定性和品質。
下面是對這些原則的深入探討。
原則 1:擴大新用戶發現和註冊 Tumblr 的途徑。
Tumblr 在將非用戶轉換為參與的登入用戶時,存在「漏斗頂部」問題。我們也沒有投資在行業標準的搜尋引擎最佳化(SEO),以確保一個強大的漏頂部。我們從外部來源獲得的推薦流量分散在不同的頁面上,用戶體驗不一致,這導致錯過了將這些用戶轉換為常規 Tumblr 用戶的機會。例如,來自搜尋引擎的用戶經常登陸部落格網路和部落格檢視中的頁面——那裡沒有太多理由註冊。
我們需要登出後的 tumblr.com 進行試驗,以確保我們找住到訪者註冊和登入的最高潛在轉化率。我們可能想向潛在的未來用戶,在登出頁面上展示 Tumblr 的全部內容。我們希望人們能夠輕鬆理解 Tumblr 背後的潛力,而不必瀏覽多個分頁和頁面來弄清楚它。我們當前的登出探索頁面在幫助用戶理解「什麼是 Tumblr」方面幾乎沒有幫助,這是錯過了讓人們對加入我們感到興奮的機會。
行動和下一步
改進 Tumblr 實踐搜尋引擎最佳化(SEO),以符合行業標準。
嘗試在登出的 tumblr.com 上實現最高的註冊和登入轉化率,探索讓訪問者「加入」Tumblr 並吸引他們註冊的方法。
原則 2:在每次應用程式啟動時提供高品質的內容。
我們需要透過在每次接觸中,根據用戶的不同興趣提供新鮮的相關內容,來確保最高品質的用戶體驗。如果用戶的內容體驗不佳,則責任在於產品。
應以用戶不知道如何瀏覽應用程式為預設定位。此外,我們需要確保當有人搜尋與他們興趣相關的內容時,不會遇到令人困惑的限制或意想不到的路障。
作為一個擁有 15年歷史的品牌是艱難的,因為這個品牌背負著一個先入為主的 Tumblr 印象。平均而言,用戶每次活動只看到 25 篇貼文,因此前 25 篇貼文必須傳達 Tumblr 的價值:這是一個充滿活力的社群,有很多未開發的潛力。我們絕不想讓用戶相信 Tumblr 是一個陳舊且無關痛癢的地方。
行動和下一步
每次開啟應用程式時都會提供出色的內容。
讓用戶更容易理解 Tumblr 上充滿活力的社群在哪裡。
提高我們所有內容的演算法排序能力。
原則 3:促進用戶更容易參與對話。
Tumblr 的部分魅力在於它能夠展示對話的演變,以及在轉載鏈和回覆中發現的聰明言論。參與這些討論應該是愉快和輕鬆的。
可惜,目前在 Tumblr 上進行回覆和轉載的對話方式,讓新用戶感到困惑。參與個人轉載的限制、回覆僅適用於原始貼文,以及無法輕鬆追蹤對話鏈,令用戶難以加入對話。
行動和下一步
解決回覆和轉載的困惑。
改進有關回覆和轉載的對話式發貼功能。
允許對個人回覆和轉載互動。
讓用戶更容易遵循轉載鏈中的各種對話路徑。
透過摺疊轉載鏈來消除對話中的雜亂。
在用戶追蹤的內容中,嘗試尋找刪除重複轉載的可行性。
原則 4:保留和擴展我們的創作者群。
創作者對 Tumblr 社群非常重要。然而,在保留、培養和擴大我們的創作者群方面,並未經常作出一致和協調努力。
成為 Tumblr 上的新創作者可能令人生畏,在分享創作而沒有收到參與或意見的情況下,很有可能離開或失望。我們需要確保我們擁有預期的創作者工具,並培養有價值的意見反映的循環,讓創作者留下來,使他們能夠茁壯成長。
缺乏意見反映源於一個過時的決定,即只在主情報中心提要(「正在追蹤」)上顯示來自追蹤的部落格的內容,這延續了一個週期,即流行的部落格繼續獲得更多的知名度,而犧牲了幫助新的創作者。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優先支援和培養平台上新創作者的成長。
同樣,創作者,像 Tumblr 上的每個人一樣,也必須感到安全並能控制自己的體驗。無論是來自社群的要求還是參與貼文,在 Tumblr 上取得成功都不應該感覺是一種懲罰性的經歷。
行動和下一步
將創作者的新內容呈現在感興趣的人面前。
改善創作者的意見反映循環,激勵他們繼續發佈。
建立機制,當創作品被瘋傳時,保護創作者不被垃圾郵件轟炸。
擴大共同建立內容的方法,例如在貼文中新增嵌入 Tumblr 連結的功能。
原則 5:建立鼓勵用戶繼續返回 Tumblr 的模式。
推送通知和電郵是提高用戶參與度、提高用戶保留率和促進內容發現的基本工具。 我們與你(用戶)接觸的策略應該在產品、商業和營銷團隊之間進行良好的協調。
我們的訊息傳遞策略需要個性化,並適應用戶不斷變化的興趣。我們的訊息應該讓用戶了解其社群的最新活動,並讓 Tumblr 成為看攪笑片段、新節目混音和現實生活事件的首選。
最重要的是,我們的資訊應該經過深思熟慮,絕不應該被當作垃圾郵件。
行動和下一步
對我們的訊息策略進行審計。
解決通知變得過於嘈雜的問題;必要時限制、隱藏或靜音通知。
在我們的電郵中識別個性化的機會。
測試正確的每日推送通知限制。
當用戶關閉推送通知時傳送電郵。
原則 6:效能、穩定性和品質。
我們流動 app 的穩定性和效能已經下降。有大量問題積壓,在過去 300 天內產生的錯誤比解決的錯誤多。如果這種情況繼續下去,大約每兩天就會產生一個新的未解決的問題。運作正常且不會瘫痪的應用程式和後端系統是 Tumblr 體驗的基礎。提高效能、穩定性和品質,將有助於我們實現 Tumblr 的可持續運營。
提高效能和穩定性:在 Android、iOS 和網頁版上提供無瘫痪 、快速運行的應用程式。
提高品質:為我們的用戶提供最高品質的 Tumblr 體驗。
更快地行動:提供 API 和服務,以解鎖核心產品計劃,並從實驗室推出新功能。
總結
我們的使命一直是為世界創作者賦能。我們完全致力於確保 Tumblr 支援當前用戶,同時改善各方面來吸引新創作者、藝術家和用戶。你值得擁有一個適合你的數碼家庭。你也值得擁有最好的工具和功能,幫助你在一個可以優先考慮易於發現高質量內容的平台上與你的社群建立聯繫。對於 Tumblr 來說,這是一個令人振奮的時刻,我們對當前的策略感到無比興奮。
3 notes · View no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