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宗竹林古戰場
Explore tagged Tumblr posts
Text
游仙
H:清顧太清「人生行樂須及時,花外光陰去如矢。」「渺渺春波萬古閒,悠悠天地長如此。」吳蘭畹「人生若輕塵,為樂苦不早。」張印「一字算一淚,點點生珠光。」急市取靜,看古人之憂詩,讚嘆詩之美!20250404W5
維基文庫
維基 -> 晚晴簃詩匯 -> 卷一百八十八
《卷一百八十八》[查看正文] [修改] [查看歷史]
《顧太清》
1 
顧太清,字子春,漢軍旗人。多羅貝勒奕繪側室。有《天游閣集》。
《游仙》
1 
層台起虛館,桂柱蘭為堂。微風從東來,吹動羅衣裳。翻階木芍藥,薜荔當門牆。揮杯發清興,絃歌誦詩草。繁星映戶牖,明月照兩廂。為樂及良時,光景孰云長。2 
縹緲十二樓,上有仙人居。左據青玉案,右擁鴻寶書。瓊瑤製危冠,芙蓉曳輕裾。歡笑粲玉齒,從容下丹除。俯察碧流水,清波戲朱魚。仰觀青天雲,舒卷任太虛。3 
巫山高巍巍,江水碧深杳。中有陽臺人,清容舒窈窕。翠袖倚朱闌,顏色常美好。我欲往從之,不見三青鳥。4 
層巖下斜日,雲霧生重陰。昏煙迷修渚,飛鳥投荒林。清宵佇涼月,開窗弄鳴琴。悠悠世中事,泠泠弦上音。
《清明雪後侍太夫人夫人游西山諸寺》
1 
三月山花尚未發,一春忽忽過清明。雲移列岫山無數,雪滿叢林樹有聲。怪石自成蹲虎勢,老松誰與臥龍名。晚晴碧澗添新水,歸路回看暮靄平。
《二十二日由白雲觀過天寧寺》
1 
遂過天寧寺,花香染客裾。蘚碑迷故事,風障護春蔬。野草濃於繡,遙山淡若虛。方今正望雨,宿麥及時鋤。2 
法源寺看海棠遇阮許雲姜許石珊枝錢李紉蘭即次壁刻錢百福老人詩韻贈之3 
籜石文章在,風流天下傳。即看詩句好,想見老人顛。繞座飛花雨,成陰蕩碧煙。禪房春晝靜,香接逆風前。4 
春老花盈樹,豐神借客傳。綠陰隨日轉,紅片任風顛。邂逅江南秀,檀欒法界煙。題詩寄同好,問訊綺窗前。
《游孔水用吳郡盧襄石刻詩韻》
1 
溪去山樓凡七里,平坦不煩折屐齒。下有泉源上石堂,萬佛妙相參差倚。青苔互古不見日,森森濃綠疑無始。龍泉古壁何年失,虎尾春冰豈可履。夕陰水鳥上漁梁,倒映山容碧灘陊。人生行樂須及時,花外光陰去如矢。開元殘碑嵌絕壁,幸���廬襄刻詩紀。出山一路又看山,二水合流成漫水。馬耳東風拂面香,鴛鴦屬玉驚人起。歸塗借問今何時,梨花桃花才結子。渺渺春波萬古閒,悠悠天地長如此。偕隱何辭挽鹿車,雲水遨游勝朝市。
《四十初度》
1 
百感中來不自由,思親此日淚空流。雁行隔歲無消息,詩卷經年富唱酬。過眼韶華成逝水,驚心人事等浮漚。那堪更憶兒時候,陳迹東風有夢不。2 
自先夫子薨逝後意不為詩冬窗檢點遺稿卷中詩多唱和觸目感懷結習難忘遂3 
賦數字非敢有所怨聊記予生之不幸也兼示釗初兩兒昏昏天欲雪,圍爐坐南榮。開卷讀遺編,痛極不成聲。況此衰病身,淚多眼不明。仙人自登仙,飄然歸玉京。有兒性癡頑,有女年尚嬰。斗粟與尺布,有所不能行。陋巷數椽屋,何異空谷情。嗚嗚兒女啼,哀哀搖心旌。幾欲殉泉下,此身不敢輕。賤妾豈自惜,為君教兒成。
《夏伊蘭》
1 夏伊蘭,字佩仙,錢塘人。諸生夏之盛女。有《吟紅閣詩鈔》。
《讀列女傳》
1 
我披《列女傳》,懷古心長悸。忠孝節義風,羅列類略備。閨閣垂師表,摹仿匪易易。幼讀《女孝經》,晨昏殊自媿。幸生賢女後,所學為何事。不見蓬戶女,書史未睹記。或投梭表潔,或奉匜養志。至性有餘師,殊途而一致。況綜三千年,供我精取棄。賢媛去今遙,精靈簡策寄。後先心印心,一一呼欲至。我輩工絮吟,聊以娛親意。大義重節孝,餘技通文藝。陶孟範猶存,曹龐型未墜。千秋仰止情,盥薇一編肄。
《憶祖姑母》
1 嚴親幼稚賴提攜,兩代深情一脈遺。骨肉已歸三尺土,恩勤猶記十年時。人天渺渺神何在,笑語依依願已虧。幾度繡窗勞翦鬌,伶俜憶昔苦無知。
《夜讀》
1 展卷坐深宵,竹陰趁清暇。引人書味長,佳境如啖蔗。女伴幸不來,憧擾片時謝。羅紈向夕揮,放我涼風借。妙理耐鑽研,閨房當書舍。創獲珍珠船,寶貴真無價。蛩吟豆花籬,螢墮薔薇架。月解窺讀來,玲瓏穿樹罅。
《宗婉》
1 宗婉,字婉生,常熟人。山西同知蕭瓚、北河州判錦照母。有《夢湘樓稿》。
《漢宮瓦硯歌》
1 
千年古殿生蒿萊,瓦磯變化成良材。文房珍玩何足道,盛衰貴賤亦幻哉。誰人作硯供書契,云是帝鴻古遺制。琢玉奇珍祇飾觀,澄泥別樣誇新製。避雝風宇古樣鐫,合歡秋葉新題簽。小者文場便懷袖,大者椽筆揮雲煙。硯材百種此尤寡,陶質蒼然古而雅。問年神雀五鳳初,讬地長生未央下。當年立仗覆千官,此日抔泥出寒野。良工琢付識者藏,摩挲日久騰輝光。儲以水晶琉璃之寶匣,配以珊瑚翡翠之筆床。更聞此硯能發墨,濡染淋漓殊自得。凹處猶餘士蝕痕,中央已沒苔花色。君不見玉龍金鳳銅雀臺,於今無地無塵埃。又不見離宮別館三十六,望里莘莘走麋鹿。羨爾猶存曆劫身,芸窗珍重伴詞人。他時攜上通明殿,書遍吟毫五色新。2 
湘繭合稿刊成鐵雲妹婿貽餘以詩過蒙推許疊此奉酬3 
爭傳忠簡舊家門,虛譽何當眾口喧。閨裏秀方元不櫛,篇端伯氏敢居尊。棗梨略誌平生,棣萼同懷罔極恩。從此盡填諸缺陷,百年長爇瓣香溫。
《吳蘭畹》
1 吳蘭畹,字宛之,常熟人。宜興拔貢、浙江巡撫任道鎔室。有《灌香草堂初稿》。
《秋聲》
1 冷雨敲窗清夢溼,洞庭木落怒濤生。疏砧靜搗天邊月,羌笛愁聽塞外聲。漢上風雲寒彭角,江間波浪走蛟鯨。何須更作悲秋客,四壁蟲聲已不平。
《寒寺》
1 蕭疏楓葉護雲林,蘿壁荒涼朔氣侵。幾杵霜鐘驚客夢,一龕鐙火照禪心。西風鶴唳空壇冷,殘月烏啼曲徑深。雪滿山中無蠟屐,掩關寂寂夕陽沈。
《清明》
1 彈指光陰百六時,故鄉景物轉淒其。碧桃影裏停游騎,紅杏村中認酒旗。細雨��臺飛燕子,春風簾幕囀鶯兒。不知此日關門柳,羌笛聲中餘幾枝。
《雨夜不寐》
1 風雨悲搖落,瀟瀟警客眠。愁心千里碎,孤夢五更懸。獨醒知何恨,餘哀轉自憐。縱橫鐙下淚,流不到重泉。
2 幽夢太無憑,傷心獨拊膺。沈陰壓樹黑,殘燼背鐙凝。地下魂應老,人間恨未勝。空餘遺象在,色笑痛難承。
《雜詠》
1 
俯首一長歎,仰首悟太清。萬物各有司,今古徒紛爭。嚴霜摧百草,松柏鬱空青。陰陽倏變化,風雨勵晦明。馥馥幽蘭姿,寒谷隱其馨。藹藹君子堂,蕭艾莫縱橫。豈無媚世容,所寶在榮名。2 
攬衣涉太行,搔首窮八荒。上有青青冥,下有壘壘岡。鴟鴞啼我前,虎豹嗔我旁。回風振山谷,旁徨摧中腸。欲舉苦無翼,神魂馳遠方。浩歌復長嘯,哀衷鑒彼蒼。萬古同一轍,何為自悲傷。3 
寒衾不能寐,靜夜援鳴琴。孤月皎中天,清風激素襟。玄鶴舞瑤階,丹鳳和遙岑。幽蘭與白雪,泠泠太古音。歌苦調自高,識者賞其忱。伯牙遇子期,千載契同心。茫茫此天地,曠世獨悲吟。4 
人生若輕塵,為樂苦不早。榮辱同一瞬,勞心徒懆懆。既無子晉術,又乏忘憂草。良辰豈云再,愁思令速老。志士寶其名,庸人工其巧。試問蕭艾姿,安知松筠抱。
《送別》
1 去去不可留,清淚沾胸臆。今夕斗酒歡,明日分南北。君行日以遠,我心日以惻。豈獨離別傷,轉念孤征寂。舉目童僕親,搔首骨肉隔。野店孤鐙青,輪蹄曉霜白。念此迫中腸,盡夜難安席。願言加餐飯,善保軀金石。
《多敏》
1 多敏,喜塔臘氏,字惠如,滿洲旗人。漕運總督松椿室,寶康母。有《逸蒨閣遺詩》。
《龍么妹歌》
1 弓刀小隊花如雪,英雄兒女真奇絕。良玉曾聞樂府篇,蘭珠爭誦人才筆。丁香小幄明春華,游龍使女出龍家。肌膚妒雪眉欺月,窈窕生香海外花。小姑獨處菱枝弱,姓字薰香護花葉。不將眉黛斗星妝,自有功名望南閣。絳���斜罥丁香絛,不喜珠華喜寶刀。書開祕笈親軍事,令下如山不動搖。日將騎射教姝麗,粉膩脂香三百騎。瘴地蠻天任指揮,雪劍霜矛精擊刺。昔年小醜生潢池,碧雞無聲金馬癡。名地夜陷官偷活,冷月宵熒鬼守尸。王師驛騎流星急,熊羆十萬分馳入。銅鼓邊城擁護勞,鐵券家聲宣慰襲。阿兄意氣如雷巔,連環雙槊黃金韉。錫封自號百蠻長,象犀遠貢元和年。龍么小妹金閨彥,姽嫿將軍經百戰。星舒猿臂竹枝弓,秋暈霜華楊葉箭。白蓮妖孽陣雲涼,髑髏夜泣天旁徨。羽書一紙星火急,檄催猺勇驅天狼。阿兄抱病經秋苦,阿妹從容請纓去。芙蓉舊部領蠻奴,彨虎兵符照勁旅。掃眉傅粉女兒營,沈沈刁斗春無聲。羽旗影颭鴛鴦疊,繡幕香園翡翠輕。永夜談兵翦青燭,龍娘妙計群酋服。白頭老將空咨嗟,蒼鶻游軍盡懾伏。猺中妖女何娉婷,嬌雲燄焰雄風腥。七聖刀飛古雪白,天魔神舞枯魂青。將軍血戰戰未已,娥眉報國誓以死。三千銅弩射無聲,八隊雲旗勢如駛。人龍馬虎踏營空,捷書早報甘泉宮。若從諸將論勛伐,屈指龍娘第一功。翩翩孝廉舊入幕,曾見猺仙話親故。綠字雙箋贈客詩,朱絲一角回文賦。當時佳話人傳揚,至今香塚煙水荒。歌成自酹梨花酒,蠻雲不語天茫茫。
《張夢龍》
1 
張夢龍,字靜齋,湘陰人。嘉慶辛未進士學尹女,衡山陳士源室,光緒癸未進士長治知縣毓光、同知毓昌、己丑進士翰林院編修漳州知府嘉言母。有《柏心堂遺稿》。
《燒詩》
1 
汨羅江上一女子,生來二十九年矣。文章牢落苦無成,滔滔歲月看流水。憶昔兒時喜讀書,操治簡策若蠶枲。先公經術壽日月,茫茫滄海失涯矣。自陳榛椇執中饋,墨守膏盲百不理。夫子論詩獨逴躒,蒼龍出沒天河裏。書窗諷詠有倡和,往往駑駘隨騄駬。貞松百歲連枝葉,庶幾文字共終始。豈知人事倏變遷,羸者未亡壯者死。黔婁先生終有謚��柳下大夫何須誄。孤兒頑稚須教誨,舊經重翻顙有泚。惟���詩稿不可讀,使我徒增忉怛耳。呼兒爇火摧燒之,長向九京伴才鬼。
《何桂珍》
1 何桂珍,字梅因,善化人。上虞廣西慶遠同知俞維藩室,光緒癸巳舉人、內閣侍讀俞壽滄母。有《枸櫞軒詩鈔》。
《醉歌行》
1 火雲騰空作紫絳,玉女素趺騎采虹。羿弓迕月嫦娥降,霞漿浮𧣴清腑臟。與我三夕斂衽讓,欲飲不飲卻羞量。飛瓊吹簫雙成唱,雪靨銀齒恣謔浪。天風忽吹氣晃盪,織女招手天河上。石室機張三萬丈,自言此工殊可愴。我欲從之窺帝仗,三辰七宿形模壯。王母嗔顧誰所謗,翻然一覺墮煙瘴。梧月在窗梅插帳,爐煙已燼俄蓬放。山城漏點櫓牙向,行人夜趁廣江漲。
《感事》
1 夜晏宣傳堯母門,明珠世界不黃昏。月擎瓊樹虛留影,草傍龍池盡沐恩。噦々鸞吹搖玉佩,飄飄鳳仗捧金根。侍中不覺宵寒重,新賜宮袍天語溫。天涯何處是邊州,多少羊頭關內侯。舊業未穿鴝鵒硯,新恩遍著鷫鹴裘。男錢散盡龐萌去,女樂頒來魏降留。休說當年豐鎬地,長空衰草陳雲浮。尺天寸地戴堯年,萬寶輸將來日邊。劉晏持籌寬甲帖,徐溫抗疏免丁錢。一籬松菊壺中隱,千畝桑麻夢亦仙。自是太平新氣象,厚生知有聖恩駢。繁華鏡裏讬生靈,岌岌長安世路冥。千市簪裾沈璧月,萬家樓閣落旗星。似聞置俎龍歸董,錯認乘軒鶴姓丁。聖代即今猶富庶,《豳風》秉願續《葩經》。
《徐咸安》
1 徐咸安,桐鄉人。烏程張鈞衡室。有《韞玉樓遺稿》。
《張印》
1 張印,字月潭,潼關人。山東巡撫澧中女,閩縣陝西布政使林壽圖繼室。有《繭窩遺詩》。
《贈荃女》
1 
昔賢故有言,四海皆弟兄。矧我與爾母,儼如娥與英。爾更育於我,寧無骨肉情。今爾年既長,加姘禮告成。相從逾十載,念此摧人腸。憶我初嫁時,爾年尚孩嬰。髮燥兩肩披,身高才几平。祖母僅有爾,視同掌珠擎。鄉音異南北,語意苦不明。我身方京爾,爾乃避道行。我手方招爾,爾乃秋波橫。我心時寒栗,恨難達我誠。幸爾日長大,視我如故常。晨知就我櫛,夜知就我床,飢知就我食,寒知就我裳。有時我入廚,未解作南烹。爾乃私謂我,斫魚當為羹。亦或逢節慶,未辦效閩妝。爾復私謂我,紅繩纏髻梁。中間生爾妹,未克爾扶將。祖母喚爾去,依依仍我傍。妹啼爾抱持,妹飢爾料量。須臾不舍我,誰謂非我生。祖母與我家,同出南軒張。雖則閩與秦,譜牒渺難詳。祖母恆顧我,無視我姑嫜。我生未有女,不如呼我娘。祖母誠愛我,亦由爾回翔。有時我外家,迎迓我歸寧。攜爾與爾妹,偕行登我堂。我母恆謂我,此女何娉婷。我兄亦愛爾,每來輒叮嚀。謂當善撫此,此真為我甥。爾貌實靜好,爾性實端貞。舅時課爾字,筆畫晰以清。亦或教爾讀,上口聲琅琅。爾父曩客陝,盡室胥留京。我時方小極,茶爐伴藥囊。爾能解我意,凡事為摒擋。去歲父書來,屬我即首程。祖母既老邁,我復體羸尫。沿途端賴爾,使我忘長征。爾父嘗謂我,擇婿當擇良。苟中乘龍選,何必拘故鄉。我本遠嫁女,感此增旁徨。忍以己不欲,乃使兒身當。昨父告我婿,安定安吳杭。祖為大中丞,父亦京曹郎。婿年方及冠,頭角頗崢嶸。近在國子監,讀書行成名。我願業已足,何事復淚滂。昨聞有書來,納采今秋涼。百年難共守,去去時吞聲。雖然我聞之,舅姑今在堂。隨時進甘旨,親手調羹湯。蘋蘩乃婦職,春秋妥烝嘗。下有二伯姊,貞明稱里坊。亦有弱弟一,風雨恆對床。宜念秭歸義,勿使荊樹戕。伉儷必以敬,乃覺恩愛長。有無俱黽勉,學業毋嬉荒。即或忤我意,舉案當益莊。間有小不適,亦當身退藏。人道貴謙抑,天道忌盛盈。毋自恃門第,毋自虧簪纓。勉矣曹大家,女誡實隄防。早晚為人婦,從此去家庭。毋為嬌憨態,亦��心悲傷。祖母今老矣,爾母身早亡。惟我與爾父,年亦非壯強。尤悔爾知免,誥誡我當詳。晶晶秋菊芳,馥馥丹桂香。樸質為此語,且置爾巾箱。一字算一淚,點點生珠光。
《除夕感懷》
1 
廿年作客黃金臺,有婿乘龍今歸來。忽念遠嫁向東越,蕭然忍對殘冬雪。此時我何憶,所憶母與兄。相望不相見,兩地難為情。況母今年七十高,兄謀甘旨官京曹。潼關有家歸不得,飢驅兩鬢霜華飄。憶甘奉姑宣南住,不歸旬日一把晤。往來數數將車迎,家常共話懽平生。不苦凍泥濺裙褲,但覺春風生戶庭。一日夫婿下樞直,手攜鹿尾稱上賜。急索篋中舊貂裘,命質香醪謀一醉。留兄共飲午窗前,此中風味殊新鮮。半酣呼人迎我母,省識此樂真稀有。可憐年事多未完,猶道今朝二十九。我職中饋時入廚,洗手亦復同圍爐。薄暮母去坐無語,始悟宵來已歲除。故鄉勝似他鄉遠,我今來秦反愁惘。亦有梅花插膽瓶,依然狂雪大如掌。當時兩家儼如一,今日一身難化兩。兒女守歲不思眠,事事上心猶昔曩。白雲飛處是京華,料母回頭同此想。吁嗟!好花不久妍,好月不常圓。身為既嫁女,骨肉安得長為歡。母今不歸我行去,天南地北相逢難,令人念此鬱鬱摧心肝。
《從軍行》
1 
昔聞從軍苦,今見從軍樂。從軍豈真樂,毋乃為殘虐。我有灶下媼,全家住近洛。飯罷袖手閒,為我談厓略。昨有潼關兵,新調來襄鄂。入市逢酒肆,牛羊恣大嚼。撒手出門去,佣保還諾諾。乘醉過青樓,應聲奏簫籥。幸蒙垂愛憐,臨行簪珥攫。一夕報賊來,遠近驚風鶴。彼聞翻大喜,距踊如雀躍。沿途有村店,藉口製草屩。毫無造物仁,儼同敝賦索。一人不如意,千百橫刀槊。民也告之官,縣官驚以愕。投刺謁主帥,主帥殊落寞。身家與性命,疇不兒郎讬。似此區區者,九牛一毛灼。掉頭更不言,反是縣官錯。翌日拔隊行,所在苦摽掠。有馬不芻秣,十匹百匹捉。有兵不肩荷,前車後��縛。時或值商賈,搜求罄其橐。鞭夫如鞭狗,彈人如彈鵲。一事稍阻撓,首級立時落。一級銀二錢,請賞向戎幕。嬌奼誰家女,亦既成婚約。寧馨誰家兒,繞項金鎖鑰。女馱馬上去,男繫民前鐸。夫婿躡迹追,爺娘望塵撲。看看十里外,日已西山薄。明早見積骸,狼藉填溝壑。家人哭之慟,捶胸更拊髆。保正為報營,營中方飲酌。粉黛排屏風,珠寶堆山嶽。開口未及說,身已貫木索。困置大旗邊,自分死鋒鍔。倏見縛雞來,認得羽毛駁。今供役盤飧,昨食我稻穛。須臾兵盡醉,相邀縱六博。盧雉信口呼,金錢信手摸。想見儻來物,源源不一涸。乘間逃生歸,思欲主帥籲。相距三百里,程途數日隔。男兒生胡為,恨不兵籍著。嗚呼彼軍人,此孽何可作。亦既客欺主,又復強凌弱。我聞湘澤間,近亦風聲惡。豈無兒在家,豈無女出閣。一旦有兵役,寧能免鼎鑊。天道信難知,作詩叩冥漠。
《病起》
1 衙鼓冬冬夜四更,空閨無籟斷人行。幾微花影月吞吐,三兩竹聲風送迎。鐙意做寒如許倦,藥煙遮夢有餘清。經旬病起渾閒事,眼見秋殘猛一驚。
0 notes
Text





台灣九寨溝》南投溪頭景點忘憂森林》南投杉林溪迷霧森林一日遊》南投溪頭妖怪村》
♧ #利通南投 ♧
♥位於南投杉林溪旁的一大片原始森林。
♥只要走一點點路就能拍到很漂亮的風景。
♥由於這裡的林相特殊,終日霧氣迷濛,也有人稱為迷霧森林。
🔎文章連結🔗
https://blog.udn.com/fd8046bd/178891231
【竹山景點資訊】
→南投忘憂森林←
地址: 557南投縣竹山鎮溪山路1-8號號
✦ #台灣旅遊 ✦
✦ #南投旅遊 ✦
✦ #南投旅行 ✦
#杉林溪 #忘憂森林 #杉林溪 #妖怪村 #南投溪頭景點 #溪頭景點 #溪頭 #夢幻仙境 #此生必訪 #台灣九寨溝 #南投溪頭景點 #南投杉林溪 #一日遊 #南投溪頭妖怪村 #原始森林 #霧氣迷濛 #travel #孟宗竹林古戰場 #京都嵐山 #日式祕境 #小半天
0 notes
Photo

【常威近代史】(七百一拾回) 費孝通與實物十足準備庫 1935年12月10號,親日軍隊進犯察東。12月16號,應廣西省政府邀請,對瑤族社會歷史進行考察嘅費孝通(1910-2005)、王同惠(1910-1935)夫婦,響完成對花籃瑤嘅考察後,由古陳村往羅運鄉轉移嘅途中,迷失響陰森嘅竹林裡面,費孝通誤踏虎阱,被重石壓傷。身處迷途又臨危急嘅王同惠心焦似火,極力搶救,並且茫然奔走,呼叫求援,不過因為人生路不熟,不幸失足墮崖溺水身亡,7日之後佢嘅屍體先至被搵到。村民按當地嘅風俗為佢舉行隆重嘅悼念儀式,而費孝通之後被送入梧州思達醫院治傷。王同惠係河北肥鄉縣人,基督徒。1935年畢業於燕京大學,與新婚不久嘅丈夫費孝通到金秀大瑤山從事民族考察研究,可惜不幸身亡,年僅24歲。 而佢嘅丈夫,大名鼎鼎嘅費孝通則係中國社會學家、人類學家、民族學家、社會活動家,中國社會學同人類學嘅奠基人之一。1933年畢業於燕京大學,獲社會學學士學位。1935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研究生院社會學人類學系。1936年底赴英國倫敦政經學院學習社會人類學,1938年獲英國倫敦大學博士學位,博士論文為《江村經濟》,又譯《中國農民的生活》。1938年夏回到中國,任教於雲南大學社會學1936年底赴英國倫敦政經學院學習社會人類學,師從人類學家馬林諾夫斯基(Bronisław Malinowski,1884-1942),1938年獲英國倫敦大學博士學位,博士論文為《江村經濟》,又譯《中國農民的生活》。1938年回國,任教於雲南大學社會學系,主持雲南大學和燕京大學合辦的社會學研究室。1939年與孟吟結婚。1940年至1945年任雲南大學社會學教授,1942年前赴美國訪問,響美國住咗一年。1945年參加中國民主同盟,同年起歷任西南聯大教授,清華大學教授、副教務長。1945年至1952年任清華大學副教務長、社會學教授。1952年至1957年任中央民族學院副院長、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學部委員。1957年起任中央民族學院人類學教授。響五十年代反右運動中被批鬥,1979年恢復中國社會學研究工作。1979年起任中國社會學學會會長。1980年平反,響最高人民法院特別法庭審判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案擔任審判員。1985年任北京大學社會學研究所所長。1988年提出「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理論,1988年至1998年任第七、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2005年在北京逝世,享年95歲,後葬於蘇州市吳江區松陵公園。 12月18號,冀察政務委員會喺北平成立。同日,中華全國總工會宣言支持129學潮學生,四川多處發生地震,成都震級達到6級。19號,教育部長王世杰(1891-1981)指示禁止學生遊行、請願及罷課。23號,平津各大中學校奉令即日起提前放寒假,冇辦法,學潮蔓延全國,學校要提早放假,避免學生聚集。26號,蔣介石命令南京、武漢、上海實施戒嚴。同日,國軍第一軍參謀續範亭(1893-1947)響中山陵切腹自盡,以示對妥協國策嘅抗議,因刀不利未能成功切腹。12月27號,上海文化界救國會成立;29號,宋哲元喺天津宴請日軍將領。12月30號,河南許昌煙業公司總經理鄔挺生(1877-1935)喺許昌西城門被人襲擊,死於非命。依件事被認為係對英美煙草公司壟斷許昌煙草市場行為最嚴重警告。鄔挺生年輕嘅時候服務於英美煙草公司,成為高級買辦,1933年,��以個人名義成立許昌煙業公司,但不久之後竟然將公司全權交歸美國人管理,股東痛斥其「喪心病狂,痛心曷極」。食煙仔啫,使乜咁認真呀?不過當時香菸一定係超級大生意! 12月31號除夕,國民政府特別任命李宗仁(1891-1969)、白先勇老豆白崇禧(1893-1966)為湘、桂、黔邊區剿匪正副總司令,仍然係剿匪。同日,行政院通過發行鐵路建設公債2700萬元,繼續籌旗。今個月,財政部命令中國建設銀公司籌設不動產抵押放款銀行,以救濟地產業。天津味精廠經理實業家吳蘊初(1891-1953)喺上海創立天利氮氣廠。 今個月,省鐵墾鹽四銀行號「實物十足準備庫」附喺山西太原成立。「實物十足準備庫」,聽個名就知猛料。呢個組織職員達到600人,總庫設於山西太原,喺大同、長治等20個縣設立分庫,而且同各地大商號成立「合作商號」千餘間,響風陵渡同陽泉設立巨型運輸站,於平、津、滬、漢、陝各地設立「物產商行」10餘處,經營業務以輸出糧綿為主,其次係藥材、核桃、煤炭及皮毛等貨物,係一個全國性巨大嘅貿易物流企業組織。「實物十足準備庫」亦係政壇不倒翁、中國最後一個大軍閥,多才多藝嘅閻石山(1883-1960)重掌山西政權之後,為建設實業而設立嘅官僚資本經濟組織。 1935年12月,於焉結束。 #常威💀 #蔣介石平反系列 #佛經抄寫員 #中日戰爭 #民國歷史 https://www.instagram.com/p/ChBmmbNvm5X/?igshid=NGJjMDIxMWI=
0 notes
Text
被音樂史談錯了的周代的俗樂 ───誤把詩經及楚辭當俗樂
被音樂史談錯了的周代的俗樂 ───誤把詩經及楚辭當俗樂 (劉有恒:《中國古代音樂史辨正(甲集)》,台北:城邦印書館,2019) 一、西周篇 西周,是周朝封建宗法制度紮實實行的時代。階級制度森嚴,貴族與庶人如天地之判。所謂『刑不上於大夫,禮不下於庶人』。西周的封建制度,就是貴族的統治,更詳言之,就是周族或歸順周族的氏族為統治者,為貴族;而其統治地原有的各氏族或被征服的氏族即被統治者的庶人。當西周之初,征服之地地廣,而周族當日滅商,依史家考查,至多十多萬人,分封了數十國,每一國拿周族去分配,能分到若干人呢,由於相比於被統治的其他土著氏族的庶人為稀少,所以周族人立國必建都城及其他的較少的邑,周族這些統治者居於城邑之內,稱為『國人』,而對於其統治���城邑外的庶人而言。在國人這些高低層級的周族人之中,每一國人,最低為『士』,都得自十三歲起受詩受禮的教育,較長更要受騎馬射箭,即打戰的訓練,而在西周封建制度下,只有貴族有受教權,其他的庶人,並無受教權,因此都是大字不識一個的文盲,也不可能寫什麼國風這些民間歌詩出來。至多只有小吟幾句隨口俗謠,尤其是災異之謠。因此,周朝有制度,是要派人去採庶人之所傳的祅祥的謠,提供統治者天子『辨祅祥於謠』(《國語》),而貴族子弟年滿十三歲必須讀詩,其教材何來,即要求卿大夫到士的各級在列者的貴族,都要『獻詩』(《國語》),《詩經》一書就是貴族獻詩後,經樂官整理成,由周天子頒佈的貴族教材。 西周封建制度之下,知識把持在貴族手中,庶人沒有知識,即,無法寫詩,也不能有成偉大詩篇的學力,故詩三百,成於有知識的貴族之手,乃西周封建制度下的客觀事實。 西周貴族,禮樂射御皆須習,而對於其受封而統治的當地,因為受到有『獻詩』的責任義務,於是也要了解一些當地的土俗,而在其詩作裡當作題材,這就是所謂詩經裡的十五國風的詩的來歷。有些國風的詩十分明顯,從用辭遣字裡即可看出是貴族之詩,因為所述都是貴族生活的林林總總,而有些詩,也有述及統治當地的庶人固有風俗節日及庶民的生活愛情,這些由寫詩的貴族取用的民間題材,都加上詩化的處理,並且還被主編的樂官再加上配合音樂上的需要,形式再加以調整。 這些由貴族的獻詩,經周天子的樂官整理,再加上周朝固有的宗廟歌的『頌』,於是就編成了詩三百,而且還都配上了雅樂,稱為『周樂』(周天子的雅樂),此即,吳國公子的季札,於東周春秋時代,孔子八歲時的前770年,到魯國,觀『周樂』表演時,聆聽到演唱周朝雅樂的《詩經》的國風及大小雅及頌,因此可知,《詩經》裡的大小雅及頌,固然是雅樂的成分,而十五國風,全都配上了雅樂,是周朝雅樂組成的一部份。而周代的俗樂,不是《詩經》的十五國風,因為那些都是雅樂,所以孔子才會說,詩三百,都是『思無邪』,因為,是孔子所好的雅樂。 但是,不只中國的文學界弄錯,把雅樂的《詩經》,當成了民間歌曲,而且,連中國的音樂學界,所有著作,無一不明原委,把國風當成周朝的俗樂,於是一部音樂史,於周代所述都非真正周代的俗樂,而是張大雅樂,反而把俗樂弄不見了。 其大者,如楊蔭瀏於文革前成書出版而於文革後又再當成初版的《中國古代音樂史稿》,於周代的論及俗樂時,其談周代,即書中的第三編,其中的第三章的西周,談的全都是雅樂,沒有談到詩經的雅樂的關係,及詩經裡的國風於西周己開始被經由貴族獻詩而作為周天子教育貴族子弟的教材。到了第四章,談到東周時,就把雅樂裡的十五國風當成民間歌曲,而以『民歌的收集和以民歌為基礎的創作活動 (1)「采風制度」(2)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專文大談特談。不只談錯了東周春秋戰國時期興盛的俗樂,而且又把楚國任巫史之官的屈原此位貴族的作品,即,南方楚國的雅樂及士人荀子的成相,當成了楚地民歌的一環,於是其中國音樂史裡所述及的周朝的俗樂,都是拿著周朝的雅樂裡的國風或楚國貴族的楚辭談成了俗樂。後之中國音樂史的著作,全部數十年來,沒有一本有談對的,真是可歎,把雅樂當成俗樂,可見中國音樂學界學術水平之大多低下,從楊蔭瀏此人的著作被後人虛譽可以看出。其書中整個談周代音樂的各章節的編目,今列之於下,以供讀者按之比對其說之誤:(按,此論周朝音樂裡,還有欺騙之論,如談到律學時,欺騙說,史料裡沒有任何有關曾運用管律之論,周律都是弦律,吾人只要舉周傳說黃帝命伶倫到西域取竹為律即知楊蔭瀏論學還用騙的) 『第三編:西周、春秋、戰國(公元前11世紀─前221) 第三章:西周(公元前11世紀─前771) (一)概況 (二)大武 (三)音樂的階級化和等級化 (四)音樂機構和音樂教育 (五)統治階級利用民間音樂 (1)五類樂舞 (A)六代樂舞(B)小舞(C)散樂(D)四夷之樂(E)宗教性的樂舞 (2)應用音樂的場合 (3)音樂節目 (4)樂隊的排列 (六)與國外音樂文化的交流 (七)樂器和樂律 (1)周代的樂器(2)周代的樂律(3)「律」和「同」、「呂」(4)樂律、音律、律呂、律制 第四章:春秋、戰國(公元前770─前221) (一)概況 (二)民歌的收集和以民歌為基礎的創作活動 (1)「采風制度」(2)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3)南方的民歌和屈原的創作(4)說唱音樂的遠祖─《荀子‧成相篇》 (三)樂曲的藝術性(1)《詩經》中所包含的各種曲式(2)《楚辭》中的幾種曲式因素─「亂」、「少歌」和「倡」 (3)《楚辭》中的幾種曲式(4)《成相篇》中的說唱音樂節奏(5)歌曲中的調式變化 (四)音樂生活和音樂表現技術的發展 (1)音樂與日常生活(2)民間歌唱家(3)有關說唱藝術的幾點理論(4)琴的演奏技術(5)角色的創造 (五)音樂文化的地區特點和相互交流 (六)統治階級和音樂文化的關係 (七)樂器和樂律 (1)樂器(2)最早的樂律計算方法─三分損益法(3)旋宮的理論(4)調式的運用(5)接近新音階的音階出現 (八)音樂美學理論的發展 (1)儒家(2)墨家(3)道家(4)音樂的娛樂作用:樂一樂一欲(5)生活、音樂實踐、音樂理論』 按,西周,因為尚��如東周時的禮崩樂壞,因此,是處於嚴格的封建制度之下,庶人沒有知識,以力田為業。其一些生活愛情題材,縱有被貴族取來寫成了詩,成為詩經國風所出,但即使在國風裡,仍多貴族生活之作,不少為『國人』生活愛情詩,我們從很多國風詩篇愛情詩裡談到城『門』,即知,是生活在國中的貴族的『國人』的愛情或生活詩,在城門內外當成談情說愛的場所。即,國風裡,描寫國人的詩比描寫庶人的題材的詩多得太多,國風仍是貴族生活及愛情的一個活潑的面相。至於庶人,一年四季忙於本業的力田,除了他們有些謠,述及祅祥災異者,被貴族聽到而傳之於天子外,他們沒有學力去寫出任何的《詩經》中的一篇詩出來。而對於西周的俗樂,因為史料不足,且多為傳聞無實證,也無從論起。 二、東周篇 東周春秋戰國時期,周朝封建的井田制度破壞,庶人及貴族因著戰亂,亡國或亡家,故有知識的貴族散入民間,而庶人也開始脫離井田的朿縛,各國兼併求才之需,故散入民間的貴族有學問,於是諸子百家並起,學術傳入庶人,庶人與貴族階級打破,貧如蘇秦都可以當六國宰相。於是時,才真正有民間的俗樂的流行。即,所謂最早的『鄭衛之音』,即,鄭衛兩國的流行歌曲。鄭、衛,並不是雅樂的詩經裡的鄭風及衛風,那些早年採入詩經成為雅樂的一部份,是貴族所作編入詩經此一教材裡的國人為主的生活,而非有當日的民間,一如春秋戰國以下的庶民可同貴族並起並坐的時代的音樂,民間於東周,己是知識遍佈於民,有能力歌且謠,故俗樂才具備有成立的客觀條件。因此,於春秋戰國早期,被《禮記•樂記》:『魏文侯問于子夏曰:吾端冕而聽古樂,則惟恐臥;聽鄭衛之音,則不知倦。敢問古樂之如彼,何也。新樂之如此,何也。』稱為鄭衛之音,即梁惠王對孟子所說的『世俗之樂』,都是春秋戰國興起的俗樂,不是唱詩經的鄭風及衛風的『古樂』。而子夏回答的『古樂』(雅樂)是『古樂,進旅退旅,和正以廣,弦匏笙簧,會守拊鼓,始奏以文,復亂以武,��亂以相,訊疾以雅。君子於是語,於是道古,脩身及家,平均天下。此古樂之發也。』而『新樂』,即鄭衛之音,是『新樂,進俯退俯,姦聲以濫,溺而不止,及優侏儒,獶雜子女,不知父子。樂終不可以語,不以道古。此新樂之發也。今君之所問者樂也,所好者音也。夫樂者,與音相近而不同。」而且,不只東周有鄭國及衛國的流行歌曲,子夏還說,當時,如宋國及齊國也都有流行歌曲,分別叫做『宋音』及『齊音』,子夏還解釋此四國流行歌曲的特色如下:『鄭音好濫淫志,宋音燕女溺志,衛音趨數煩志,齊音敖辟喬志;此四者皆淫於色而害於德,是以祭祀弗用也。』子夏說這四國的流行歌曲『祭祀弗用』,即指俗樂已流行到了,除非祭祀這種隆重場合,才不用,至於所用其他場合,不管朝廷雅樂或民間,都大用特用俗樂了。而有關東周的流行的俗樂,周代史料尚不乏材料。 這些各國的俗樂,就在東周浸入朝廷的大部份音樂中及民間所有音樂內,而雅樂的十五國風和東周以來的俗樂,完全沒有一點相關聯。其實,從孔子所說詩三百的『思無邪』,即己十分明白的陳述了詩經三百都是雅樂的文本而己,其本身是雅而無邪可言。
0 notes
Text
強力推薦!!假日休閒踏青步道鹿谷旅遊景點:小半天-孟宗竹綠色隧道,也是國際巨星凱特布蘭琪拍SKII廣告片場景~
放眼看去這竹林真的彷彿走進了「臥虎藏龍」的電影場景之中,感覺很不錯!
小半天 這裡真的蠻清幽的,要去德興瀑布的沿路上也很多像這樣的孟宗竹林!這片是最美的,會讓人忍不住停車想要走進去觀賞^______^
更多南投旅遊資訊
南投景點推薦懶人包|南投旅遊超過50個以上不藏私南投一日遊、二日遊、三天兩夜行程推薦!!
agoda國內外訂房2折起«««南投優惠住宿查詢(我能半價訂房小秘訣!!)
▌日月潭自由行懶人包 ▌玩南投!日月潭環湖一日遊���喝玩樂路線交通攻略!低碳輕旅行:好行公車.遊湖巴士.遊艇.騎單車.纜車~
少有車輛行經的竹蔭隧道很適合搭配著天梯or八卦茶園順道一遊。
孟宗竹林古戰場位於小半天風景區內,與長源圳生態步道相接,
自投55縣前往,就會來到這綠景天地的竹林隧道。
小半天為台灣孟宗竹的發源地,
全區竹林地面積達1800公頃,並擁有全國唯一的筍市場,也因為此區經年雲霧飄渺 …
位在小半天風景區內,
小半天以種植孟宗竹林並採筍為主要作物,竹林中卻藏身一處極具歷史事蹟的古戰場。
孟宗竹林古戰場又稱林爽文古戰場園區。
這裡就是清朝乾隆時期,
台灣天地會的林爽文反清復明的最後戰役,戰後林爽文被補押送至北京。
古戰場竹林內則有小徑可通往長源圳生態步道,
早年居民辛苦開鑿引水的渠道,步道十分幽靜,很適合散步健行。
孟宗竹林是「台灣藍腹鷴生態觀查區」
還有機會與藍腹鷳不期而遇呢!
我們由長源圳生態步道開始走起,到一路走來盡收眼裡的都是綠意盎然的竹林綠色隧道。
均在茂密的翠竹林內行走,無日晒,空氣品質極佳,難度0.5分
散步其中頓時倍感清爽。
以下一日遊路線規劃分享給大家。祝大家玩的很過癮 ❤
完整圖文→ → → http://travelblog.tw/2016-08-24-207/

🎀 Follow my blog >> 小潔趴趴走 http://travelblog.tw/
🎀 Follow my 粉絲團 >> https://www.facebook.com/cat875030/
4 notes
·
View notes
Photo

說好的藍腹鷳呢......(在 孟宗竹林古戰場) https://www.instagram.com/p/B0Hjg30hffNWbHUD6tEy14p__krJP6jf21wyFc0/?igshid=1tmc82igpc6hu
0 notes
Text
漫步南投清幽竹林小徑 造訪超可愛的無害妖怪村!
林林夫妻/南投妖怪村孟宗竹林古戰場 小半天瀑布(親子環島Day6台灣行第十站)
創作:林林夫妻
看更多投稿影音
▶︎▶︎你覺得你的作品也不輸他們?不要懷疑馬上報名吧:https://yahoo-creators.tumblr.com/join
0 notes
Text
南投旅遊|來小半天玩大半天.石馬公園×德興瀑布×孟宗竹林古戰場×野菜園民宿×豆干味×銀杏森林
小半天休閒農業區位於鹿谷��溪頭主要道路的右側,有名的景點有石馬公園、德興瀑布、孟宗竹林古戰場、銀杏森林等,有保育類藍腹鷴等豐富的生態資源,區內有36家合法民宿與十家餐飲業者,94年獲選全國最美麗社區,歡迎大家”來小半天玩大半天”
如果從鹿谷廣興進入小半天休閒農業區,一定會經過全國最高脊背橋「鹿谷小半天高架橋」,全長為370公尺,引道工程23公尺,橋面寬度15.5公尺,橋採「三跨式脊背橋」工法,橋面離地約60公尺,非常壯觀
兩邊橋頭各設一個景觀平台,是欣賞「鹿谷小半天高架橋」的最佳角度
石馬公園
接著來到石馬公園,這裡是小半天休閒農業區的中心點,附近有很多家民宿,如果住民宿安排第二天遊程,也會從石馬公園集合當出發點
石馬公園的河津櫻每年開兩次,分別在2月與9月開花,本來以為十月下旬來應該沒有花了,沒想到還可以賞到河津櫻
關於石馬公園河津櫻的介紹
https:/…
View On WordPress
0 notes
Photo

Taiwan Travel南投日式祕境,長源圳生態步道【天地會台灣盟主林爽文抗清 被俘之古戰場】Nantou鹿谷鄉孟宗竹林古戰場彷佛臥虎藏龍的電影場景,Nantou南投鹿谷景點 主題:南投 日期:110.10.25 縣市:南投縣鹿谷鄉 地點:孟宗竹林古戰場 天地會台灣盟主林爽文 乾隆五十三��正月(西元1733年) 抗清 被俘之古戰場 前往孟宗竹林古戰場 整路上的風景就是非常美 有停車場,無廁所。 古戰場是林爽文對抗清軍的戰爭史地 入口處的梯形茶園非常的優美 竹林很美,拍照的好地點 彷佛臥虎藏龍的電影場景 直達天際般的竹子 配上石磚古道就是有味道 古戰場很有歷史意義的地點 日照當空,入林微風 感受竹林特有的傲然風骨、輕柔之美 停下腳步仰之彌高 希望遊客繼續維護這美麗的景點 孟宗竹林古戰場 與長源圳生態步道生態步道相接 走一環約30分鐘後回到原處。 出口往上走3分鐘回到停車場 🔎文章連結🔗 https://bit.ly/31L2FYl 🔎影片連結🔗 https://youtu.be/wW5p9YauJGI 【景點資訊】 → 孟宗竹林古戰場 ← 地址:南投縣鹿谷鄉愛鄉路98-16號 👉 #台灣旅遊 👈 👉 #南投旅行 👈 👉 #南投旅遊 👈 #竹林步道 #臥龍藏龍 #鹿谷景點 #南投景點 #travel #孟宗竹林古戰場 #京都嵐山 #日式祕境 #小半天 #孟宗竹林 #古戰場 #長源圳生態步道 #taiwan #南投觀光旅遊 #鹿谷秘境 #德興瀑布 #林爽文古戰場 #小半天竹藝工坊 #大崙山 #銀杏森林 #紫南宮 #天地會 #台灣盟主 #抗清 #古戰場 (在 孟宗竹林古戰場) https://www.instagram.com/p/CadkS5RvFHa/?utm_medium=tumblr
#台灣旅遊#南投旅行#南投旅遊#竹林步道#臥龍藏龍#鹿谷景點#南投景點#travel#孟宗竹林古戰場#京都嵐山#日式祕境#小半天#孟宗竹林#古戰場#長源圳生態步道#taiwan#南投觀光旅遊#鹿谷秘境#德興瀑布#林爽文古戰場#小半天竹藝工坊#大崙山#銀杏森林#紫南宮#天地會#台灣盟主#抗清
0 notes
Text

【常威近代史】(七百一拾回)
費孝通與實物十足準備庫
1935年12月10號,親日軍隊進犯察東。12月16號,應廣西省政府邀請,對瑤族社會歷史進行考察嘅費孝通(1910-2005)、王同惠(1910-1935)夫婦,響完成對花籃瑤嘅考察後,由古陳村往羅運鄉轉移嘅途中,迷失響陰森嘅竹林裡面,費孝通誤踏虎阱,被重石壓傷。身處迷途又臨危急嘅王同惠心焦似火,極力搶救,並且茫然奔走,呼叫求援,不過因為人生路不熟,不幸失足墮崖溺水身亡,7日之後佢嘅屍體先至被搵到。村民按當地嘅風俗為佢舉行隆重嘅悼念儀式,而費孝通之後被送入梧州思達醫院治傷。王同惠係河北肥鄉縣人,基督徒。1935年畢業於燕京大學,與新婚不久嘅丈夫費孝通到金秀大瑤山從事民族考察研究,可惜不幸身亡,年僅24歲。
而佢嘅丈夫,大名鼎鼎嘅費孝通則係中國社會學家、人類學家、民族學家、社會活動家,中國社會學同人類學嘅奠基人之一。1933年畢業於燕京大學,獲社會學學士學位。1935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研究生院社會學人類學系。1936年底赴英國倫敦政經學院學習社會人類學,1938年獲英國倫敦大學博士學位,博士論文為《江村經濟》,又譯《中國農民的生活》。1938年夏回到中國,任教於雲南大學社會學1936年底赴英國倫敦政經學院學習社會人類學,師從人類學家馬林諾夫斯基(Bronisław Malinowski,1884-1942),1938年獲英國倫敦大學博士學位,博士論文為《江村經濟》,又譯《中國農民的生活》。1938年回國,任教於雲南大學社會學系,主持雲南大學和燕京大學合辦的社會學研究室。1939年與孟吟結婚。1940年至1945年任雲南大學社會學教授,1942年前赴美國訪問,響美國住咗一年。1945年參加中國民主同盟,同年起歷任西南聯大教授,清華大學教授、副教務長。1945年至1952年任清華大學副教務長、社會學教授。1952年至1957年任中央民族學院副院長、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學部委員。1957年起任中央民族學院人類學教授。響五十年代反右運動中被批鬥,1979年恢復中國社會學研究工作。1979年起任中國社會學學會會長。1980年平反,響最高人民法院特別法庭審判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案擔任審判員。1985年任北京大學社會學研究所所長。1988年提出「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理論,1988年至1998年任第七、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2005年在北京逝世,享年95歲,後葬於蘇州市吳江區松陵公園。
12月18號,冀察政務委員會喺北平成立。同日,中華全國總工會宣言支持129學潮學生,四川多處發生地震,成都震級達到6級。19號,教育部長王世杰(1891-1981)指示禁止學生遊行、請願及罷課。23號,平津各大中學校奉令即日起提前放寒假,冇辦法,學潮蔓延全國,學校要提早放假,避免學生聚集。26號,蔣介石命令南京、武漢、上海實施戒嚴。同日,國軍第一軍參謀續範亭(1893-1947)響中山陵切腹自盡,以示對妥協國策嘅抗議,因刀不利未能成功切腹。12月27號,上海文化界救國會成立;29號,宋哲元喺天津宴請日軍將領。12月30號,河南許昌煙業公司總經理鄔挺生(1877-1935)喺許昌西城門被人襲擊,死於非命。依件事被認為係對英美煙草公司壟斷許昌煙草市場行為最嚴重警告。鄔挺生年輕嘅時候服務於英美煙草公司,成為高級買辦,1933年,佢以個人名義成立許昌煙業公司,但不久之後竟然將公司全權交歸美國人管理,股東痛斥其「喪心病狂,痛心曷極」。食煙仔啫,使乜咁認真呀?不過當時香菸一定係超級大生意!
12月31號除夕,國民政府特別任命李宗仁(1891-1969)、白先勇老豆白崇禧(1893-1966)為湘、桂、黔邊區剿匪正副總司令,仍然係剿匪。同日,行政院通過發行鐵路建設公債2700萬元,繼續籌旗。今個月,財政部命令中國建設銀公司籌設不動產抵押放款銀行,以救濟地產業。天津味精廠經理實業家吳蘊初(1891-1953)喺上海創立天利氮氣廠。
今個月,省鐵墾鹽四銀行號「實物十足準備庫」附喺山西太原成立。「實物十足準備庫」,聽個名就知猛料。呢個組織職員達到600人,總庫設於山西太原,喺大同、長治等20個縣設立分庫,而且同各地大商號成立「合作商號」千餘間,響風陵渡同陽泉設立巨型運輸站,於平、津、滬、漢、陝各地設立「物產商行」10餘處,經營業務以輸出糧綿為主,其次係藥材、核桃、煤炭及皮毛等貨物,係一個全國性巨大嘅貿易物流企業組織。「實物十足準備庫」亦係政壇不倒翁、中國最後一個大軍閥,多才多藝嘅閻石山(1883-1960)重掌山西政權之後,為建設實業而設立嘅官僚資本經濟組織。
1935年12月,於焉結束。
#常威💀 #蔣介石平反系列 #佛經抄寫員 #中日戰爭 #民國歷史
0 notes
Link
繼《了不起的挑戰》之後又回到了央視爸爸懷抱
因為這部被無數朋友安利的《國家寶藏》
作為新一任清流綜藝的扛把子
豆瓣評分本周從9.4升到9.5足以說明它的成功
被定義為“大型文博探索節目”的《國家寶藏》
集合國內9家頂級博物館(院)的掌門人坐鎮節目
由著名演員張國立主持
27名知名演員受邀擔任“國寶守護人”
各自講述一件珍貴國寶的故事
力圖“讓國寶活起來”
觀眾也不能閑著,參與感也是要的
在節目中給每家博物館的三件候選國寶投票
贏的那件就可以入駐故宮《國家寶藏》特展
能一次看這麼多難得一見的藏品也是很棒棒了
第一期節目講的是故宮博物院
院長單霽翔帶著三件重量級國寶登場
它們分別是
十八歲天才少年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圖》卷
瓷器屆的佛跳牆
有“瓷母”之稱的清乾隆各種釉彩大瓶
意義非凡但仍屬未解之謎的石鼓
由演員李晨、王凱、梁家輝分別演繹了
這三件國寶的傳承“小劇場”
即將出場的“國寶守護人”還有
劉濤、易烊千璽、段奕宏、秦海璐 、撒貝寧、馬蘇等
來��一段精彩節目:
其實國內各博物館的館藏精品哪止這幾件
在2018到來之前默默許下小心願
有機會要把它們看個遍
有西要開始種草了
上海博物館
上海博物館入選《國家寶藏》的三件藏品是:
大克鼎、商鞅方升、朱克柔緙絲蓮塘乳鴨圖
然而有西不打算劇透,明晚看節目吧
我們來說點別的
上博的历代書畫收藏素有江南半壁江山之美譽
擁有眾多名家的煌煌巨制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明清兩代的書畫藏品
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都可稱當代之冠
唐摹 · 東晉王羲之行書 《上虞帖》
又名《夜來腹痛帖》
是王羲之因病未能得見朋友而寫的信
起初,《上虞帖》被定為贗品
直到1975年,經經書畫鑒定大家謝稚柳先生鑒定
又經上海博物館科學實驗室用軟X光透拍
顯現出南唐內府的收藏印“內合同印”朱印
和“集賢院禦書印”墨印
才斷定此《上虞帖》為唐摹本
並由裝裱大師嚴桂榮先生修複
唐摹 · 東晉王獻之《鴨頭丸帖》
此帖是東晉書法家王獻之寫在絹上的草書作品
“稿行之草”的行草是他獨創的書體
《鴨頭丸帖》又是他行草的代表作
存世為唐代摹本,共有兩行15字
唐 · 孫位 《高逸圖》
上博不能出國的五件國寶之一
入選《國家寶藏》的大克鼎也是
畫名“高逸圖”為宋徽宗趙佶所題
所描繪的是魏晉時期膾炙人口的竹林七賢的故事
嫻熟高超繪畫技巧出色地表現出魏晉士大夫的精神氣質
唐 · 懷素草書《苦筍帖卷》
為唐代草書大家懷素的傳世親筆墨跡之一
文字共14字
乾隆時入清宮
後又為恭親王、溥儒、周湘雲等收藏
北宋 · 黃庭堅行書《小子相帖》
黃庭堅,書法受學於蘇軾而自成一家
與蘇軾、米芾、蔡襄合稱為"宋四家"
能草書,行楷書對後世影嚮尤大
此帖行書七行,計104字
其用筆結體與元祐間所書已經有所不同
與其晚年益見蕭散的筆意相近
北宋 · 王安石 《楞嚴經旨要卷》
王安石以政治和文學名世
80��認識他應該就是語文課本里的《傷仲永》
和初中历史里的王安石變法了
此卷為王安石去世前一年親自校正楞嚴經卷文字
同為上博不能出國的五件國寶之一
地址:黃浦區人民大道201號(近武勝路)
門票:免費
開放時間:全年開放(9:00-17:00)16:00後停止入場
官網:http://www.shanghaimuseum.net
南京博物院
中國三大博物館之一
前身是1933年蔡元培等倡建的國立中央博物院
館藏文物42餘萬件,全國排第三
上至舊石器時代,下迄當代精品
2007年,經過專家甄選和市民投票
共評出18件南京博物院“鎮館之寶”
春秋 · 金獸
迄今我國出土文物中最大最重的金器
金屬鑄造和捶擊工藝完美結合的真罕實物
被譽為”國之瑰寶”
東漢 · “廣陵王璽”金印
江蘇邗江甘泉山二號東漢廣陵王墓出土
鑄造而成,印面陰刻篆書“廣陵王璽”四字,印紐為立龜
印主人是東漢光武帝劉秀的第九子廣陵王劉荊
明 · 洪武釉里紅歲寒三友紋梅瓶
1957年江蘇省江寧縣東善橋嚮龍山附近墓葬中出土
墓主人是明代洪武朝駙馬都尉宋琥和安成公主
這件梅瓶造型優美,器型完整無缺
美中不足的是其釉里紅的釉色欠佳
但瑕不掩玉,它在1993年被定為國寶級文物
也是全國現存唯一一件保存完好的帶蓋明洪武釉里紅梅瓶
新石器時代 · 人形玉觽(xī)
1977年江蘇省吳縣張陵山遺址M15出土
器作輪扁平角狀,整體造型如弓背人形
器身鏤彫三處,系在對鑽圓孔內向三側切割深槽而成
使國內目前發現最早的鏤彫玉器之一
明 · 金蟬玉葉
這件金蟬玉葉是明代貴族女子頭上的發簪
蟬又稱“知了”,“知”諧音“枝”
“金蟬玉葉”也就為“金枝玉葉”
是中國古代對女子的最高贊美
而金蟬奏鳴,玉葉振動,正是金聲玉振的藝術再現
金蟬和玉葉兩部分制作技術十分複雜
是明代中期的傑作
也是目前國內出土的唯一的一件
明 · 徐渭《雜花圖卷》
明代傑出的畫家、書法家和文學戲劇家徐渭
是一位天才的悲劇性藝術家
他的���世際遇和西方的凡高有相似之處
作品精偉奇絕,充滿了"破壞性"情緒
《雜花圖卷》是南博18件鎮館之寶中唯一一件書畫作品
十餘米的長卷中描繪了牡丹、石榴、扁豆等13種花卉蔬果
謝稚柳先生在觀後冠其“天下第一徐青籐”的美譽
竹林七賢與榮啓期磚畫
《竹林七賢與榮啓期》糢印磚畫由200多塊古墓磚組成
分為兩幅,嵇康、阮籍、山濤、王戎4 人占一幅
向秀、劉伶、阮鹹、榮啓期4 人占一幅
人物之間以銀杏、槐樹、青松、垂柳、闊葉竹相隔
是我國目前發現最早、保存最好的一幅磚畫
也是《國家寶藏》將要推薦的三件國寶作品之一
地址:南京市玄武區中山東路321號
門票:憑有效證件免費領票
開放時間:周一9:00-12:00(11:00停止領票進入),周一逢國家法定節假日全天開放。周二至周日9:00-17:00(16:00停止領票進入)
官網:http://www.njmuseum.com/
陝西历史博物館
陝西历史博物館館藏文物多達37萬餘件
從精美絕倫的商周青銅器到漢唐金銀器
還有千姿百態的历代陶俑,舉世無雙的唐墓壁畫
秦 · 杜虎符
《國家寶藏》即將登場的三寶之一
虎符上有錯金銘文9行共40字,字體為小篆
內容大意是:右半符掌握在國君手中
左半符在杜地軍事長官手中
凡要調動50人以上的帶甲兵士
杜地的左符就要與君王的右符相合,才能行動
但遇上烽火報警的緊急情況,不必會君王的右符
銘文反映出秦以“右”為尊,秦國的軍權高度集中
凡徵調50人以上的兵士必須經國君認可
西漢 · 鎏金銀竹節燻爐
1981年出土於陝西興平茂陵一座陪葬墓
這件燻爐為青銅質地,通體鎏金鎏銀
是西漢皇家未央宮的生活用器
建元五年,漢武帝將其賞賜給姐姐陽信長公主
唐 · 鑲金獸首瑪瑙杯
由一塊罕見的五彩纏絲瑪瑙彫刻而成
前部彫刻為牛形獸首,獸嘴處鑲金,也是酒塞子
它是至今所見唐代唯一的一件俏色玉彫
也是唐代玉器作工最精湛的一件
在我國是絕無僅有的
同樣是不出國門的鎮館之寶
唐 · 秘色瓷盤
秘色瓷是浙江越窯燒制的一種青瓷
釉色青碧、晶瑩潤澤,好似湖面般清澈碧綠
過去秘色瓷僅見於文獻記載,��直未見確鑿的實物
而且所記其燒造年代為五代時期
1987年,扶風法門寺地宮中出土了13件越窯青瓷
經過《衣物帳》石碑記錄對照後得知
這些青瓷確為秘色瓷
至此人們才得以目睹到秘色瓷的真實風採
法門寺地宮的秘色瓷不僅解釋了何謂“秘色瓷”
也將其燒造历史推前了半個世紀以上
它的出土是我國瓷器史上的一次重大發現
唐 · 墓壁畫《宮女圖》
這幅是繪制在永泰公主墓前室東壁南側的《宮女圖》
保存最完整,也最為動人
是唐墓壁畫中反映女性形象最完美的一幅
唐 · 葡萄花鳥紋銀香囊
1970年西安何家邨唐代窖藏出土
這是個有點科技感的香囊
上下球體之間一側以鉤鏈相勾合,一側以活軸相套合
無論外壁球體怎樣轉動,由於機環和金盂重力的作用
香盂始終保持重心向下,里面的香料不致撒落於外
其設計之科學與巧妙,令現代人嘆絕
它也入選了《國家寶藏》節目,等著看它的故事吧
宋·青釉提梁倒註瓷壺
1968年陝西彬縣出土
伏鳳式提梁,以花蒂象徵壺蓋
底部中心有梅花形註水孔,造型奇巧
是燿窯瓷器出類拔萃的珍品
地址:西安小寨東路91號
開放時間:冬季9:00—17:30(16:00停止發票),夏季8:30—18:00(16:30停止發票), 周一閉館。
官網:http://www.sxhm.com/
浙江省博物館
建於1929年,原名“浙江省立西湖博物館”
2008年浙江省博物館被授予“國家一級博物館”
館藏文物十萬餘件,現分為七個景區
跑起來比較費勁
看陶瓷要去孤山館區,明清書畫則在武林館區
唐 · “彩鳳鳴岐”七弦琴
“彩鳳鳴岐”琴制作於中唐
是近代琴學大師楊宗稷最珍愛的三張琴之一
評價它“聲音絕佳”、“可謂鳳毛麟角矣”
與故宮著名的唐琴“九霄環佩”可相提並論
清 · 金箔貼花花轎(萬工轎)
清末民初寧波式大花轎
可以說是世界上最豪華的花轎
因耗時一萬小時又被稱為“萬工轎”
當時要租這麼一頂轎子結婚
需要提前一年預訂,價格是5000斤米
新石器時代 · 良渚文化玉琮
良渚文化玉琮之首,距今4000至5000年
是祭祀用的大禮器之一
也是隨葬品中權勢和財富的象徵
是已發現的良渚玉琮中最大、最重、做工最精美的一件
被譽為“琮王”
是中國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
元 · 黃公望 《富春山居圖》
以浙江富春江為背景
全圖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當
是黃公望的代表作,被稱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
明朝末年傳到收藏家吳洪裕手中
吳洪裕極為喜愛此畫
甚至在臨死前下令將此畫焚燒殉葬
被姪子從火中搶救出
但畫已被燒成一大一小兩段
較長的後段稱《無用師卷》,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
前段稱《剩山圖》,收藏於浙江省博物館
元 · 龍泉窯青瓷舟形硯滴
這件珍品既非清宮舊藏,亦非來自高等級墓葬
而是上世紀60年代老百姓在古窯址遺址撿來的
雖然出身寒微、身世朦朧,但它一亮相
就獲得了國內陶瓷專家的一致推崇
地址:武林館區:杭州西湖文化廣場E區;孤山館區:杭州孤山路25號
開放時間:周二至周日9:00-17:00
網站:http://www.zjmuseum.com.cn
遼寧省博物館
前身是1949年7月7日開館的東北博物館
遼寧省博物館是新中國建立的第一座博物館
館藏文物總量達11.2萬件(套)
館藏历代絲繡、晉唐宋元書畫聞名天下
富於地方特色的藏品還有遼代瓷器、甲骨、碑志等
十六國 · 鎏金木芯馬鐙
馬鐙是古代中國的一大發明
最早出現在三世紀,是三角形的單鐙
懸於馬腹左側,只能供緊急上下馬時使用
在四世紀時發展為雙鐙
從此騎乘時可以人馬合一
此後馬鐙傳入歐洲
對中世紀歐洲騎士的發展起了重要作用
這副鎏金木芯馬鐙為唯一有絕對年代可考的完整馬鐙
墓葬年代為公元415年
唐摹 · 《萬歲通天帖》
《萬歲通天帖》主要收錄的是王羲之和其族人的墨跡
內容主要是書信,如王羲之的《姨母帖》《初月帖》等
不過此帖中收錄的並非真跡,而是摹本
因此《萬歲通天帖》又稱《唐摹王氏一門書翰》
王羲之墨跡早在北宋時期就不易獲致,唐摹本日漸稀少
此卷勾摹精妙,有下真跡一等之譽
在流傳過程中曾兩遭火劫
至今仍清晰可見火燒的痕跡
《萬歲通天帖》不僅是國家一級文物
也被列入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
甚至連一睹真容也非易事
不過它已入選《國家寶藏》,期待ing……
《簪花仕女圖卷》
《簪花仕女圖卷》以精工重彩描繪了
唐代貴族��女花間嬉戲的場面
丹頂鶴和盛開的辛夷花點綴其間
1972年重新裝裱時發現此圖系後拼接而成
有研究者據此認為其原為屏風畫
由於這幅圖卷無作者款印,亦無历代題跋及觀款
所以究竟作者是誰至今仍是個謎
最早著錄此卷的是清安岐《墨緣匯觀》
認為是唐周昉所繪
北宋摹 · 張萱《虢國夫人游春圖》
這卷畫也沒有作者款印
金代章宗皇帝在題簽中有“天水摹張萱虢國夫人游春圖”
“天水”指宋徽宗趙佶
因此有人猜測遼博收藏的這幅為徽宗所摹
不過據學者考據
此件技藝高超的作品可能是宋代畫院名家所代筆
不一定使徽宗親手摹寫的
南宋 · 緙絲山茶蛺蝶圖冊頁
朱克柔,南宋高宗時期雲間(今上海)的緙絲藝術家
以高超的緙織技術,純熟的繪畫技巧
完美地再現了原畫的精神,畫面生動逼真
藍地織盛開的山茶花,一蝴蝶縈繞其間
最奇妙的是一片葉子被蟲咬的痕跡也表現得真實生動
對幅有明代文人文從簡(文徵明的曾孫)題贊
宋徽宗趙佶《瑞鶴圖》
《瑞鶴圖》是公認的宋徽宗存世工筆寫實類花鳥畫真跡
創作於1112年,历經6年畫成
為存世絕少的宋徽宗“禦筆畫”
經历了宋、元、明、清幾代興衰
末代皇帝溥儀遜位之後
以賞賜其弟溥傑的名義將其攜出清宮
經天津運往長春偽皇宮
其後輾轉入藏東北博物館,即今遼寧省博物館
宋徽宗趙佶行書蔡行勅 卷(局部)
宋徽宗趙佶草書《千字文》(局部)
地址:遼寧省沈陽市渾南區智慧三街157號
開放時間:9:00—17:00(16:00停止入場),星期一閉館,除夕日閉館。
網站:http://www.lnmuseum.com.cn
湖南省博物館
作為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
湖南省博物館藏品達18萬餘件
尤以馬王堆漢墓文物、商周青銅器、楚文物
历代陶瓷、書畫和近現代文物等最具特色
历經五年建設,湖南省博物館新館於上月底對公眾開放
商 · 皿方罍(léi)
入選《國家寶藏》三寶之一
整器集立彫、浮彫、線彫於一身
造型莊重高峻,被譽為“方罍之王”
是中國青銅文化鼎盛時期的代表作品
此器於1919年出土於桃源,器身曾流失海外近百年
2014年洽購回國入藏湖南省博物館
得以蓋身合一,完罍歸湘
商· 大禾人面紋方鼎
周青銅器以獸面紋作主題紋飾較為常見
人面紋飾較為稀有珍貴
此鼎以四個相同的人面紋裝飾器體的主要部位,更加奇特
西漢 · 黃紗地印花敷彩絲綿袍
湖南省長沙市馬王堆一號漢墓出土
屬於漢代貴族婦女一種華麗的時裝
為迄今所見最早的印花、敷彩相結合的絲織物
西漢 · T型帛畫
T形帛畫體現了古代葬制中關於安魂安魄的做法
形象而具體
幫助我們了解了漢代及漢代以前的喪葬制度
也說明了漢代初期繪畫藝術已達到較高水平
唐摹 · 東晉王羲之《蘭亭序》
現藏湖南省博物館的這卷原托名為褚遂良所書《蘭亭序》
正文質地為絹本,黃褐色,亦稱“黃絹本”
卷前引首有明代著名書畫家、鑒賞家董其昌題書“墨寶”二字
盡管它不是褚遂良的摹本,但作為唐代初期的書法作品
能流傳到現在,實為不易
也是是湖南省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之一
地址:湖南省長沙市開福區東風路50號
開放時間: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每日16:00停止入館);每周一為閉館日(逢法定節假日順延),除夕閉館一天。
網站:http://www.hnmuseum.com
河南博物院
河南博物院前身為河南省博物館
在馮玉祥主導下,始建於民國十六年
1961年從開封遷至鄭州
也是首批中央、地方共建國家級博物館之一
館藏文物14萬件
多來自二十世紀初商丘、洛陽、安陽等地考古發掘
史前文物、商周青銅器、历代陶瓷器、玉器最具特色
史前 · 賈湖骨笛
出土於距今7800年~9000年的同時期最為豐富的
史前聚落遺址河南賈湖遺址
賈湖骨笛是我國目前出土的年代最早的樂器實物
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可吹奏樂器
《國家寶藏》即將演繹它的故事
北宋 · 汝官窯天藍釉刻花鵝頸瓶
傳世汝官瓷,六十七件半
幾乎盡藏於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等世界各大博物館
汝窯有“天青為貴,粉青為尚,天藍彌足珍貴”之稱
天藍釉的汝瓷,在北京故宮和台北故宮僅存4件
而刻花的,只有這件天藍釉刻花鵝頸瓶
應了那首歌“世界唯一的你”
唐 · 武曌金簡
簡、策上呈於天,是天子與天帝的“私話家語”
是國家的“最高機密”
此種“最高機密”,史家無從獲得資料,典籍里也不提
當時埋藏詭秘,後人難以發現
1982年,登封農民在嵩山峻極峰發現了女皇武則天金簡
金簡上鐫刻雙鉤銘文3行63字,黃金純度在96%以上
這一稀世國寶的發現
不僅是研究女皇武則天崇仙仰道思想的直接物證
也是研究武周時期社會意識形態的寶貴資料
春秋 · 蓮鶴方壺
1923年在河南新鄭李家樓春秋鄭國國君���墓出土
專家們認為,這批文物的主人可能是鄭國國君子嬰
蓮鶴方壺是春秋中期青銅制盛酒或盛水器
中國首批禁止出國展覽文物
是河南博物院的鎮院之寶
也是全國已出土青銅器的稀世珍寶
地址:鄭州市北部農業路8號
網站:http://www.chnmus.net
湖北省博物館
籌建於1953年,坐落於武漢東湖風景區
有各類文物、標本20萬餘件(套)
藏品以出土文物為主,既有濃鬱、鮮明的地方色彩
有中國規糢最大的古樂器陳列館
湖北省博物館的四大鎮館之寶為:
春秋 · 越王勾踐劍
1965年湖北江陵望山1號墓出土
劍身中脊起稜,飾黑色菱形花紋
正面近格處有“越王勾踐,自作用劍”的鳥篆銘文
劍格正面嵌藍色琉璃,背面綠松石
戰國 · 曾侯乙編鐘
1978年湖北隨縣曾侯乙墓出土
每件鐘均能奏出呈三度音階的雙音
全套鐘十二個半音齊備,可以旋宮轉調
音列是現今通行的C大調
能演奏五聲、六聲或七聲音階樂曲
曾侯乙編鐘的出土改寫了世界音樂史
鄖縣人頭骨化石
湖北鄂西一帶是古人類化石的重要發現地
1989年和1990年先後在鄖縣發現了兩具人類頭骨化石
科學測定約為距今100萬年的直立人
元 · 青花四愛圖梅瓶
2006年鐘祥市郢靖王墓出土
梅瓶腹部分別繪王羲之愛蘭圖,陶淵明愛菊圖
周敦頤愛蓮圖,林和靖愛梅、鶴圖
其中前兩件將會出現在《國家寶藏》
另一件入選的藏品是
睡虎地秦簡
又稱雲夢秦簡
是指1975年湖北省雲夢縣睡虎地秦墓中出土的大量竹簡
內文為墨書秦篆
寫於戰國晚期及秦始皇時期
內容主要是秦朝時的法律制度、行政文書、
醫學著作以及關於吉兇時日的占書
為研究中國書法、秦帝國的政治、
法律、經濟等提供了詳實的資料
地址:武漢市東湖路160號
門票:憑參觀券免費參觀
開放時間:周二至周日9:00—17:00,周一閉館(法定節假日除外)
網站:http://www.hbww.org
因為《國家寶藏》的迅速走紅
霸道總裁上線
第二期節目已經由CCTV3改到CCTV1播出了
播出時間也由周日改為周六
所以記得明晚八點收看哦~
#今日互動#
來說說你都去過國內哪些博物館?
有哪些印象深刻的寶貝?
*文中圖片均來自各博物館官網
0 notes
Text
孟宗竹林古戰場,南投鹿谷秘境小嵐山之地
孟宗竹林古戰場,位於南投縣鹿谷鄉在小半天風景區內,孟宗竹林 古戰場即為林爽文事件最後戰役的古戰場,長源圳生態步道也在旁邊,於南投台55縣道上,經過長源圳生態步道 即可看到,步道於民國93年3月完工。
(more…)
View On WordPress
0 notes
Text

【常威近代史】(四百七十二回)
以「主義」對抗「主義」
北伐軍李品仙攻克長沙,7月30號,湖南省政府成立唐生智為主席。中華全國總工會發表《對國民政府出師宣言》,號召工人階級支持北伐大軍,形勢一片大好,終於促成1911年辛亥革命之後,南方對北方最大嘅一次軍事反撲。
我多次重申,南北問題係中國近代史嘅重要徵結,南拳北腿,唔單止係武林問題,仲係歷史問題,到今日仍然存在;中國人好奇怪嗎?其實一啲都唔奇怪,美國都有南北問題,由南北戰爭伸延到今時今日,韓國有南北問題、意大利都有南北問題、普羅大眾的確係金魚記憶動物,但係有啲嘢人類好難忘記,叫「仇恨」。每每受人恩惠會輕易忘記,但係俾人過咗棟,好多時候會記一生一世。人類有啲劣根性,好難根治。
1926年8月1號,喺日本長崎舉行咗一個叫做「亞細亞民族大會」,通過咗組織亞細亞國際聯盟方案,亦即係亞洲聯合國框架,亦即係大東亞共榮圈基建,中國代表(北方政權)響會上要求取消不平等條約,日本當然唔應承你,仲駛問?
打仗係需要錢嘅,8月2號南方國民政府為籌集北伐軍費,發行第二次有獎公債1000萬元,至於獎金獎品係乜嘢?我check唔X到。總之捐錢畀蔣Sir北伐,就有jet so!同日北京政府通電通緝鮑羅廷,罪名係呢位蘇聯「第三國際」朋友「煽惑」中國民眾造反,反對中央政府。今日嘅香港,大家對「煽惑」依兩個字應該唔陌生,社會動盪戰爭期間,就要提高民眾對政權的忠誠度,否則一失足成千古恨。有人唔明白2020年香港發生乜嘢事?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2020年要解決嘅就係2019年下半年發生嘅事,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係你作反在先,亦唔好怪���秋後算賬,邏輯思路就係咁樣。
8月4號,中共發佈《堅決清洗貪汙腐化分子》嘅通告,亦係中共首個反對貪汙嘅文件,文件內指出:喺革命高潮時期,投機分子、反動政客都跑到了革命的隊伍中來,造成黨員質量退化嘅情況,發生侵吞公款、化公為私等貪污行為,所以要將這些不良份子毫不容情地處理。講真,貪汙行為永遠冇辦法處理清淨,其實世界上亦都無一個冇貪汙嘅地方,你以為有只係你睇唔到,或者俾人誤導係冇,其實一直有——香港曾經勝在有ICAC,當然今日亦有。
8月6號,北京《社會日報》主筆林白水(1874-1926),以「宣傳赤化」嘅罪名比奉系軍閥、裝甲列車之父張宗昌(1881-1932)下令打靶。為咗阻止「三民主義」向北方氾濫,張宗昌提出「讀���孔子之書,講禮義廉恥之四維主義」,以「主義」對抗「主義」,得到北洋政府嘅捧場,崇尚古風嘅林白水恥於與其為伍,孔孟比你啲軍閥講臭曬,於是發表評論,將北洋政府末屆總理潘復(1883-1936)同張宗昌嘅關係比喻成「腎囊之於睪丸」,張宗祥為此惱羞成怒,將林白水打成赤化分子,拉去打靶!林白水係當時著名嘅公共知識份子,奉系殺一個林白水,等於製造多1000個林白水。
8月19號,張作霖槍殺錢商,張作霖為擴充武力,濫發奉票,令到奉票價值大幅眨值,加上不法錢商糧商從中投機,奉票已經貶值到等於廢紙。今個月奉天省政府發出命令,警告在南滿鐵路附近做奉票投機嘅商人,但係由於該區為日本控制,班投機者睬你都生臭狐。8月19號張作霖派部下誘請錢商多人到大西城門一間酒樓赴宴,商人不防有詐,被引入陷阱、落閘放狗,當場槍決馬浚川等五個錢商。
殺人唔代表可以令奉票行情回升,之後奉天日本領便以金融混亂、日僑受害為由,向奉天當局發出警告。張作霖亂印銀紙,印到連背後金主日本帝國都表示不滿,真係大腸有屎,失敗!
今個月仲有一件大事發生,就係清末、民國名人,集文化人、政治家、實業家於一身嘅張謇(1853-1926)喺南通病逝。張謇出身農家子弟,自幼好學不倦,16歲中秀才,1894年高中狀元,授翰林院修撰,甲午戰爭後有感於中國嘅失敗,張謇棄官返鄉,創辦實業以期救國;1906年,任「預備立憲公會」副會長,成為立憲派重要領袖;1909年,任江蘇咨議局議長;1912年任南京臨時政府實業總長;1913年任熊希齡內閣工商、農林總長;1914年任農商局長;1915年因不滿袁世凱復辟,辭官返鄉,續辦實業及教育。
張謇一生致力發展實業,先後創辦紡織、鹽墾、榨油、麵粉、冶煉、輪船等10餘間公司,同時資助教育,興辦通洲師範、女子師範、南通學院、圖書館、體育場所及各項公共文化設施,貢獻良多,為一代典範人物。
八月,北伐軍亦喺湖南湖北戰場勢如破竹,直逼武昌。8月12號蔣介石喺蘇聯軍事顧問陪同下抵達長沙,兵分三路,中央軍由唐生智兼任總指揮,以武漢至武勝關為目標,左路軍以黔軍袁祖銘(1889-1927)為總指揮,進攻荊州,掩護中央軍左翼;右路軍以朱培德(1888-1937)為總指揮,監視江西,掩護中央軍右翼;8月19號,北伐軍全線總進攻,突破汨羅江防線,佔領平江城;22號第八軍攻克岳陽,第四軍突入湖北境內,至此控制湖南省全境。
下次繼續北伐——just begun!
#常威💀 #大軍閥平反系列 #大軍閥 #民國歷史
0 notes
Text
何焱林:惟王五十年與武王八年說
何焱林:惟王五十年與武王八年說
2013/11/17
http://www.artx.cn/artx/lishi/189754.html
下愚曾述及“清華簡”《保訓》:“惟王五十年”及《耆夜》:“武王八年”二語,示“清華簡”篇為近人偽作。
一、悉知“惟王五十年”之惟為發語詞,如同“惟十三祀”之惟,“惟王元祀”之惟。惟十三祀即十三年,惟王元祀即王元年,惟王五十年即王五十年,即姬昌稱王五十年。查遍先秦諸典及後世有關典籍,皆無文王五十年之說。當然,造簡者亦非向壁虛構,而是剝《書•無逸》“文王受命惟中身,厥享國五十年”而成。此亦用後人所為之文,況前人之所為之事。
剝則剝也,其言則荒疏不經。作簡者何以如此荒疏?久思之,得其竅也,同篇不有“昔在殷王中宗••••,肆中宗之享國,七十有五年”,“肆(殷)高宗之享國,五十有九年”,“肆(殷)祖甲之享國,三十有五年”耶?殷王,王也,文王,亦王也,彼享國七十有五年,此享國五十年,如彼稱“惟殷高宗七十五年”,即殷高宗七十五年,可;此亦“惟(文)王五十年”,即(文)王五十年,不亦可乎?
模仿可以模仿,照葫蘆可以畫瓢,然則畫虎不成反類犬!
上所列殷諸王,繼前人基業,其即位之時即稱王之時,其享國時亦為其稱王之時,故可稱“惟王(殷高宗)七十五年”,但文王繼前人之業非繼王業,而是繼為西伯。其所享之國乃殷所屬之邦國周。故文王享國五十年非其稱王五十年,“清華簡”稱“惟王五十年”則非。
今檢《尚書•無逸》之註疏有關於此之說法。
《尚書》孔穎達《正義》:“經言‘受命’者,鄭玄云:‘受殷王嗣位之命。’然殷之末世,政教已衰,諸侯嗣位何必皆待王命?受先君之命亦可也。王肅云:‘文王受命,嗣位為君。’不言受王命也。”王肅雖不言受王命,亦未排除受王命,因肅未明指受誰之命,王可,先君亦可。但不論其受殷王命或受先君命,皆為西伯,鄭玄“受殷王之命”不必說,即王肅所言:“文王受命,嗣位為君”是受先君之命,先君者公季也,公季武王成辟後追認其為王,故亦稱王季,非當時已稱王,當時仍為西伯也。受西伯之命繼位,當然只能作西伯。
其實,殷之末世,雖政教漸衰,但余威猶在,紂受崇侯蠱惑,拘西伯昌於羑裏,比之唐時方鎮割據,尾大不掉之勢,猶勝多多。鄭說不為無據。
蔡沈註謂:“文王為西伯,所統庶邦,皆有常供。春秋貢於霸主者斑斑可見。”“受命,言為諸侯也。”蔡註仍以文王為諸侯,為西伯,而非為天下共主。所謂文王乃周後人對先人之追謚,尊崇。
《史記•周本紀》:“西伯蓋即位五十年。其囚羑裏,蓋益易之八卦為六十四卦。詩人道西伯,蓋受命之年稱王而斷虞芮之訟。後十年而崩,謚為文王。改法度,制正朔矣。追尊古公為太王,公季為王季:蓋王瑞自太王興。”
西伯即位五十年卽西伯在位五十年,依此説法,姬昌及其終,只稱西伯。故《保訓》開篇當書:“惟西伯五十年”或直剝《無逸》語,書“文王享國之五十年,時維暮春••••”。
《史記》稱:“詩人道西伯,蓋受命之年稱王而斷虞芮之訟。後十年而崩,謚為文王。”則史遷以為,受命之年,卽斷虞、芮之訟之年,卽自稱王,謚為文王,皆詩人之言,非史家所錄。見《詩•大雅•綿》,《大雅•綿》為周後人作。與《竹書》相證,昌至薨,《竹書》仍稱其西伯,而不稱王(見後)。卽令昌自稱王,至其身後紀年之十一年(或十三)年,仍大勛未集,未昭告天下,天下共主仍為商紂,自然未上謚號。大勛未集,天下未定,如何上謚?上何謚?《逸周書•文傳解》有文王受命九年(卽其辭世之年)之錄。卽令文王自稱王,亦不過九年或十年,此乃史界公認之事,何有文王五十年?何能言“惟(文)王五十年”?這是常識!
若此例可援,則漢獻帝建安十八年(213)五月,獻帝冊封曹操為魏公,加九錫、建魏國,定都於鄴城,魏有冀州十郡之地,置丞相、太尉、大將軍等百官。獻帝許其“參拜不名、劍履上殿”,如漢丞相蕭何故事。
建安二十一年(216)夏四月,獻帝冊封操為魏王,邑三萬戶,位在諸侯王上,奏事不稱臣,受詔不拜,以天子旒冕、車服、旌旗、禮樂郊祀天地,出入得稱警蹕,宗廟、祖、臘皆如漢制,國都鄴城。王子皆為列侯。名為漢臣,實則皇帝。冬十月,漢獻帝又賜操冕十有二旒,乘金根車,駕六馬,設五時副車。
孫權擒關羽、取荊州後,曾遣使入貢,向操稱臣,勸操代漢稱大魏皇帝。操麾手下群臣亦向曹操勸進。操稱:“若天命在吾,吾為周文王矣。”
建安二十五年正月(220)正月,操病死洛陽。是年十月,魏太子丕受漢禪,建國,號魏;謚操為武帝。
援《保訓》稱周西伯昌五十年為“惟王五十年”之例,則建安二十五年當稱“惟(魏)武帝七年”,其事則可書為“惟武帝七年正月,帝薨於洛陽,是年冬十月,太子丕受漢禪,建國,號魏。”荒天下之大唐!
二、《耆夜》“武王八年”之書,說明“清華簡”為近人偽作。
翻一翻《尙書》、《左傳》、《逸周書》、《國語》、《呂氏春秋》等,均無“(周)武王某年”之記載,嚴格說來,這些書都不是編年史。只《春秋》用魯之諸公謚號紀年,是真正的編年史。但《春秋》亦無“武王某年之” 錄,《春秋》作者深知,周共和前之史非編年體,無年可錄,《竹書紀年》雖有列王在位紀年,但非嚴格意義上之編年史。
先秦史傳,其書法略可分二類:非編年史、編年史。
非編年史可以《書》或《尚書》為代表,自《尚書•周書》始,偶亦紀年,但絕不以王系年,更不以王謚系年。如《洪範》:“惟十有三年,王訪於箕子”為其例。其徵為時人記時事,或近人記前事,故不以王系年,更不以王謚系年。
《逸周書》雖述周文、武至景王時事,卻內容駁雜,闌入諸家思想,時間跨度很長,並經漢人增刪。如《時訓》以雨水為正月中氣,驚蟄為二月節氣,周曆建子,秦曆建亥,雨水、驚蟄均不可能分别出現在正、二月。這是在漢武帝重新用夏曆時才會出現之現象。今人多以為其主要篇目出自戰國人之手。
《逸周書》記時書法也不統一,其第十一卷《大匡解》始出現記時,有“維周王宅程三年”之錄。《文傳解第二十五》有“文王受命九年”之錄。《柔武解第二十六》有“維(武)王元祀”之錄,至《酆謀解第三十》:“維王三祀,王在酆。”皆有維王某祀之錄,《大匡解第三十七》:“惟十有三祀,王在管。”《世俘解第四十》:“維(十三祀)四月乙未,武王成辟”,其年武王成天下共主。《成開解第四十七》:“成王九(元)年,大開告用。”書法混亂,顯經多人之手而成,不足為例,亦入非编年史之列,置不論。
《竹書紀年》以記殷紂時事為例,如:
帝辛名受。
元年己亥,王即位,居殷。
三年,有雀生鸇。
四年,大蒐於黎。作炮烙之刑。
五年夏,築南單之臺。雨土於亳。
六年,西伯初禴於畢。
九年,王師伐有蘇,獲妲己以歸。
十年夏六月,王畋於西郊。
十七年,西伯伐翟。冬,王遊於淇。
二十一年春正月,諸侯朝周。
二十二年冬,大蒐於渭。
二十三年,囚西伯於羑里。
二十九年,釋西伯,諸侯逆西伯,歸於程。
三十年春三月,西伯率諸侯入貢。
三十一年,西伯治兵於畢,得呂尚以為師。
三十二年,五星聚於房。有赤烏集於周社。密人侵阮,西伯帥師伐密。
三十三年,密人降於周師,遂遷於程。王錫命西伯,得專征伐。
三十四年,周師取耆及邘,遂伐崇,崇人降。冬十二月,昆夷侵周。
三十五年,周大饑。西伯自程遷於豐。
三十六年春正月,諸侯朝於周,遂伐昆夷。西伯使世子發營鎬。
三十七年,周作辟雍。
三十九年,大夫辛甲出奔周。
四十年,周作靈臺。王使膠鬲求玉於周。
四十一年春三月,西伯昌薨。
四十二年,西伯發受丹書於呂尚。
四十三年春,大閱。嶢山崩。
四十四年,西伯發伐黎。
四十七年,內史向摯出奔周。
四十八年,夷羊見。二日並見。
五十一年冬十一月戊子,周師渡孟津而還。王囚箕子,殺王子比干,微子出奔。
五十二年庚寅,周始伐殷。秋,周師次於鮮原。冬十有二月,周師有事於上帝。庸、蜀、羌、髳、微、盧、彭、濮從周師伐殷。
關於周武王紀年
周武王名發。
十二年辛卯,王率西夷諸侯伐殷,敗之於坶野。王親禽受於南單之臺,遂分天之明。
十三年,巢伯來賓。薦殷於太廟。遂大封諸侯。
十四年,王有疾,周文公禱於壇墠,作《金縢》。
十五年,肅慎氏來賓。
十六年,箕子來朝。秋,王師滅蒲姑。
十七年,命王世子誦於東宮。冬十有二月,王陟,年九十四。
恰如王靜安所論,其紀年多空疏不經,嚴格說,算不上編年史,可稱為類編年史。
《春秋》則為編年史。如:
隱公
元年
春,王正月。三月,公及邾儀父盟於蔑。夏,五月,鄭伯克段於鄢••••。
二年
春,公會戎於潛。夏五月,莒人入向••••。
三年
春王二月,己巳日有食之。三月庚戌,天王崩。
••••
十有一年,春,滕侯、薛侯來朝。••••冬十有一月壬辰,公薨。
不厭其煩,引諸史例,在說明非編年史,編年史之徵。
清華簡《耆夜》“武王八年”之紀,為後人追述前史,且具編年體例。有網友以西周某明器某銘文有維王某年某月或某王某年某月相比況。須知書史與制器是兩回事。制器書維王或某王,①為表示奉王正朔,對王尊崇,如《春秋經》書春月有事,必書王正月,王二月,王三月。②制器書一時、一事,或後人書前人之一時一事,故以王繫之。
書史則不能只書一時一事,如不能只書“魯隱公元年,夏,五月,鄭伯克段於鄢”而止。即令加上此節之左氏傳,亦不過一時一事。史籍所錄,往往是長達數百年甚至上千年之事。《尚書》、《春秋》、《國語》,乃至《逸周書》、《竹書紀年》等,莫不如此。故《耆夜》只能是某史籍之一篇。卽使史籍摘錄,除非某帝某王某公之元年,亦不書謚号於前,如《左傳•僖四年》述齊桓公伐楚事,其文為“四年,春,齊侯以諸侯之師侵蔡。”而不書“隠公四年,春,齊侯以諸侯之師侵蔡。”除非周武王先知後人有篡改歷史之行,獨作此篇,以茲後世證明“戡黎”之版權在我而不在“文考”。
前已說明,《尚書》無論今、古文篇目,皆不以王謚繫年,故《耆夜》不能入《尚書》,與《逸周書》相比較,《逸周書•文傳解第二十五》有“文王受命九年”之錄,其年文王薨。《成開解第四十七》:“成王九(元)年,大開告用”,其年成王繼統。盡管《逸周書》經後人增刪,但其述年亦只在其薨或繼統之年書其謚以系年,且不具編年意味。故《耆夜》不能入《逸周書》。順便說一句,《逸周書》無隨晉室東遷散佚及某獻而復出那些由頭,可假定其未曾逸篇。
如前引《竹書紀年》,自帝辛名受後,只書元年、三年等,直至五十二年,冬,十二月。並不書帝辛元年,帝辛四十年,帝辛五十二年等,此為《竹書紀年》之書法。《春秋》亦如是,如所引:隱公:元年、二年,三年等,而不於每年首加隱公二字,而書隱公元年、隱公二年••••隱公十一年。後世書史亦如此,如《史記•高祖本紀》於秦亡後即以漢紀年,其記法為漢元年,二年、三年等,而不每紀年必書漢某年。又《史記•孝文本紀》有孝文皇帝元年、二年、三年、六年等之記。自漢武帝於公元前113年,以當年為元鼎四年,正式創立年號,後世繼之,形成制度。而追改其繼統後之年代為建元、元光、元朔、元狩,每一年號用六年。書之如建元元年、二年••••六年,而不書建元二年,建元三年等。
武王八年,既非武王繼統之年,亦非武王成辟之年,辭世之年,其書法不合史例,知《耆夜》不隸任何一本史籍,乃作簡者自造。
作策逸出現在宴會中亦作簡者有意安排。逸前人註指為史佚,周史官,《尚書•洛誥》著其名。古之王廷、邦國朝會等,史官在場,如今之重要會議必有記錄,乃眾所周知之事,一般不書其名,不特指其在塲。尤其宴飲,更不必書其在場。史官並非朝中重要官吏,如司馬遷《報任安書》所稱:“文史星曆,近乎卜祝之間,固主上所戲弄,倡優畜之,流俗之所輕也。”史佚在周,比之史遷,也好不到哪裏去。作簡者安排史逸在場,是要強調《耆夜》篇中所記之事之詩,皆目擊所錄,絕對是言不二價之真貨色。而忽略王旣在埸,何謚可上?
清華簡在紀年上閙如此笑話,非作簡者書史之基本知識不具備,而在急於出手,只注意戡黎而未推注意勘文,只注意一雙寶貝而兩眼光光而鑄成大錯,貽笑世人!
0 notes
Text
偽楚竹簡上博四《柬大王泊旱》的嚴重歪曲周代禮制
偽楚竹簡上博四《柬大王泊旱》的嚴重歪曲周代禮制 在上世紀九零年代,內地有人偽造楚竹簡,轉口至香港,混合在不知有多少的真竹簡在內而由香港中文大學教授張光裕仲介賣給了上海博物館,即所謂的上博簡。在所發表的第四集的上博簡裡,有一篇《柬大王泊旱》是今人偽造的。偽造者是從《左傳‧哀公六年》得來作偽竹簡《柬大王泊旱》靈感,而把時代從楚昭王時代又復製到楚簡王時代。內容由偽竹簡組織內負責寫文本的寫手來如編電視劇一樣地編一個故事出來。內容當然都是從《左傳‧哀公六年》得到啓發,一切都好像是真實史料,就像是百姓見《三國演義》就以為真是三國史事一樣,或電視劇內容,不少百姓都信以為真史那樣,此篇偽竹簡一出,風靡不知考真偽為何物的不少學術界中之人,而一窩蜂當成信史大作文章。 不過,不管閙劇《柬大王泊旱》劇情編得如何出神入化,其抄手文字查找楚簡文字資料後,抄寫如何逼真成看來像是楚人手筆,但此篇內容,也是仔細查找一下,立刻就發現原來編故事時,把拿來當靈感底本的《左傳‧哀公六年》裡的『請祭諸郊』給誤會了文義,於是出乖露醜。
上博四《柬大王泊旱》是為偽楚竹簡,其最明顯的造偽露饀是在造偽組織內的《柬大王泊旱》文本寫手於以《左傳‧哀公六年》為底本編偽故事時,誤看了文義,以至於把周代禮制下只有周天子行郊禮搞成了其偽造故事裡的楚簡王去用了周天子的郊禮。但郊祭只有周天子有資格的祭禮,是祭天。因為周天子是所謂天的兒子,所謂祭天由周天子始有此資格。而諸候只祭山川。《左傳‧哀公六年》此段被偽造上博四《柬大王泊旱》的偽竹簡組織內的文本寫手當成底本者如下: 《左傳‧哀公六年》:『楚子使問諸周大史,周大史曰,其當王身乎,若禜之,可移於令尹,司馬王曰,除腹心之疾,而寘諸股肱何益,不穀不有大過,天其夭諸,有罪受罰,又焉移之,遂弗禜,初,昭王有疾,卜曰,河為祟,王弗祭,大夫請祭諸郊,王曰,三代命祀,祭不越望,江、漢、雎、章,楚之望也,禍福之至,不是過也,不穀雖不德,河非所獲罪也,遂弗祭。』 楚昭王有病,卜文內容是黃河有崇,楚昭王不祭黃河,楚國大夫請昭王在郊外祭黃河,昭王說夏商周都不祭自已土地以外的地方,今天黃河不在我楚國地界,祭黃河就逾禮制了,楚國又不受黃河所管轄,我一定不是因為黃河而得病,於是不在郊外祭黃河。 文內明白是指『祭諸郊』的祭的對象就是黃河,而祭黃河的地點在國都郊外。而偽造上博四《柬大王泊旱》的偽竹簡組織內的文本寫手沒有看清文義,於是以為所謂『祭諸郊』是行的郊祭。而且還是在『四郊』。 此處牽扯到兩個大錯誤。一是誤會《左傳‧哀公六年》裡的『祭諸郊』是郊祭,因為郊祭才有所謂後來衍申的『四郊』說。二是誤會『祭諸郊』的『諸』是當多數解,即解釋成是各個或很多的意義。於是認為『祭諸郊』好像是��書上有談的所謂『四郊』,於是在偽竹簡上博四《柬大王泊旱》內寫出了『修四郊』,就犯了一個天大笑話的錯誤了,也洩露了上博四《柬大王泊旱》是雖或碩博士出身但其實不通文墨及不通周代祭禮��及古文水平低落而淪為偽造偽竹簡《柬大王泊旱》者的文本的寫手的作品。 首談前所言及其第二個錯誤,讀錯《左傳》誤會『諸』字義而偽造出錯的上博四偽楚竹簡《柬大王泊旱》。自先秦春秋時代以來,甚至到漢晉以下,『諸』這個字往往有作『之於』解。例如:《論語·學而》『告諸往而知來者。』《孟子·公孫丑下》『前日虞聞諸夫子曰。』《墨子·小取》『有諸己不非諸人,無諸己不求諸人。』《莊子·齊物論》『吾聞諸夫子。—《禮記·檀弓上》『吾哭諸廟,』
在這裡,『請祭諸郊』,即謂請楚莊王祭之於郊,即在國都郊外以行祭黃河的儀式。不過,該文本寫手,誤以為『請祭諸郊』的『諸』是很多之義,於是一查史料,很多的郊祭?那不是古文獻裡有所謂的『四郊』嗎,不如就使用『四郊』一字吧。於是在其編劇的偽竹簡《柬大王泊旱》裡,就出現了楚簡王『修四郊三日』的字眼了。 在研究先秦禮制的古來學者的基本常識之一,就是先秦的天子行郊祭,諸侯行山川之祭,此像是其祖先任周太史出身的司馬遷《史記‧封禪書》裡就明白寫的清清楚楚:『周公既相成王,郊祀后稷以配天』、『諸侯祭其疆內名山大川。』『二年,東擊項籍而還入關,問:「故秦時上帝祠何帝也?」對曰:「四帝,有白、青、黃、赤帝之祠。」』亦即周代周天子只祭后稷於郊,而諸侯『祭其疆內名山大川』。到了戰國秦國,始有郊祭四個天帝之作為,此祭天祭四個天帝。而且,戰國強國的秦國敢祭四個有色的天帝,都還不敢祭天的本尊,因為那是天子才有的資格。由《左傳‧哀公六年》明白寫出,楚國的郊外祭的應是其身為諸侯所祭的『疆內名山大川』,也就是文裡楚昭王自己講的應是祭『江、漢、雎、章』這些楚境的大川,怎會成了周天子祭天裡的郊祭,而且還祭成了至西漢初的祭地的四郊說,因為到西漢《淮南子·天文訓》裡曰:『涼風至,則報地德,祀四郊。』此指『四郊』是祭地來報地德,但到了西漢末劉歆偽造《周禮》始有『垗五帝於四郊』,而指的就是由天子之祭天的五帝於四郊,又異乎西漢中期《淮南子》之四郊祭地說。像是魏代王肅與鄭學之爭,王肅就指出:『漢世英儒,自董仲舒、劉向、馬融之倫,皆言周人祀昊天於郊,以后稷配,無如玄說配蒼帝也。』(《文獻通考‧郊社考》)馬端臨釋曰:『西漢之所謂郊祀,蓋襲秦之制而雜以方士之說,曰泰一,曰五帝,叢雜而祀之,皆謂之郊天。太史公作《封禪書》,所序者秦漢閒不經之祠,而必以舜類上帝,三代郊祀之禮先之,至班孟堅則直名其書曰《郊祀志》。蓋漢世以三代之所郊祀者祀泰一、五帝,於是以天為有六,以祀六帝為郊。自遷、固以來,議論相襲而然矣。康成注二《禮》,凡祀天處必指以為所祀者某帝,其所謂天者非一帝,故其所謂配天者亦非一祖,於是釋褅、郊、祖、宗以為或祀一帝,或祀五帝,各配以一祖。』 於是又可以證明《周禮》講『垗五帝於四郊』,乃融合漢儒及《淮南子》之說,祭五帝者,漢儒傳自秦之統緒,而四郊說,則《淮南子》祭地的場所,在西漢以前,沒有所謂『四郊』的用法。此於是可以大大明白《柬大王泊旱》用『修四郊』就是今人偽造的偽簡,完全沒有任何學術價值,不如直接研究《左傳‧哀公六年》及以下所查出此作偽者所偽造內容的文本主要出處的《晏子春秋‧內篇‧諫上第一‧景公欲祠靈山河伯以禱雨晏子諫第十五》。 就算真是楚國昭王或簡王等諸王,即便真是於國都郊外祭,也不是祭天的郊祭,而只是在國都郊外合祭境內山川。
所以此一編劇所編的此一《柬大王泊旱》子虛烏有的故事,只要一看其中的『四郊』二字,不禁令識者捧腹不已。再一查找之下,原來是以《左傳‧哀公六年》為底本,還誤讀內容,連『諸』字釋義都出錯,誤以為是天子郊祭才有的『四郊』,故看來此一下下之才怎能在偽造竹簡界混出一片天,勸早謀其他生計始是明哲保身之策了。
至於此一偽造者,以楚簡王時代為背景,從《左傳‧哀公六年》誘發他的偽文的靈感,而再上了從《晏子春秋》時找素材,一如他又偽造的上博簡也有從《晏子春秋》裡找素材,而又成一篇偽文《景公虐》,出處都是《晏子春秋》,兩篇偽竹簡的文本,即《柬大王泊旱》《景公虐》偽作者都是同一人。
陳偉《﹤柬大王泊旱﹥新研》認為簡13、15、16可連讀而讀成:
『太宰對:“……脩郢郊方若干裡。君王毋敢戴掩【簡13】蓋,……。修四郊。【簡15】三日,王有野色,屬者有暍人。……【簡16】』
一看,即知此一作偽竹簡文本的寫手,是拿《晏子春秋‧內篇‧諫上第一‧景公欲祠靈山河伯以禱雨晏子諫第十五》來形成《柬大王泊旱》的骨幹:
『齊大旱逾時,景公召群臣問曰:天不雨久矣,民且有饑色。吾使人卜,云,祟在高山廣水。寡人欲少賦斂以祠靈山,可乎?群臣莫對。晏子進曰:不可!祠此無益也。夫靈山固以石為身,以草木為發,天久不雨,發將焦,身將熱,彼獨不欲雨乎?祠之無益。 公曰:不然,吾欲祠河伯 ,可乎?晏子曰:不可!河伯以水為國,以魚鱉為民,天久不雨,泉將下,百川竭,國將亡,民將滅矣,彼獨不欲雨乎?祠之何益!景公曰:“今為之柰何?晏子曰:君誠避宮殿暴露,與靈山河伯共憂,其幸而雨乎!於是景公出野居暴露,三日,天果大雨,民盡得種時。景公曰:善哉!晏子之言,可無用乎!其維有德。』
比對《晏子春秋‧內篇‧諫上第一‧景公欲祠靈山河伯以禱雨晏子諫第十五》及偽竹簡《柬大王泊旱》,即知完全是依《晏子春秋‧內篇‧諫上第一‧景公欲祠靈山河伯以禱雨晏子諫第十五》在說故事,但取消祠河伯而取末之『公出野居暴露,三日,天果大雨,民盡得種時。』而添加一些臣子的對話及對君之建言,並加入了『修郢郊』『修四郊』自以為聰明而取代《晏子春秋》裡較符實情的『野居』,而與《晏子春秋》此篇不同之處的其他內容,都是腦細胞自我想出來的劇情而已,而且還誤用了『四郊』而澈底露出偽情。
尚有說。為何確定偽作者的『修郢郊』『修四郊』的『郊』是指郊禮,而不是指修整郊外之類的望文生義說法呢。此涉及他用了一個『修』字,即古文獻如《荀子‧大略》所說的『修六禮』,而古者祭即為禮之一,故郊祭可用『修』字,則所謂『郊』必屬祭禮之一,即指的是郊禮而已了。 所以,只要考辨出此篇上博簡《柬大王泊旱》是今人揑造的偽內容,就根本沒有研究其中文字的價值,因為,都是偽竹簡組織內的抄手摹古楚簡文字再搞些怪弄幾個怪字來愚弄不明究理的中文系的學子及學者。上其當者,長篇累牘都在替偽文寫手或抄手寫起居注,愚弄了自己寶貴的人生學術路,當人生劃下句點時,只而留下笑柄而已。(劉有恒,2019,12,11於台北)
——————————————————————————
最後,附上《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四)》(台北:萬卷樓,2007)內此偽竹簡《柬大王泊旱》的整理其說出的自編故事全文備讀者一參:
『簡大王泊(敀/迫)旱,命龜尹羅貞於大夏。王自臨卜。王向日而立,王滄(汗)至【一】帶。龜尹知王之炙於日而病,蓋榦愈夭。釐尹知王之病,承龜尹速卜【二】高山深溪。
王以問釐尹高:“不穀燥甚病,驟夢高山深溪,吾所得【八】地於膚(莒?)中者,無有名山名溪。欲祭於楚邦者乎,尚蔽而卜之於【三】大夏。如孚,將祭之。”釐尹許諾,蔽而卜之,孚。釐尹致命於君王:“既蔽【四】而卜之,孚。”王曰:“如孚,速祭之,吾燥一病。”釐尹答曰:“楚邦有常故,【五】焉敢殺祭?以君王之身殺祭,未嘗有。”
王入,以告安君與陵尹、子高:“向爲【七】私便,人將笑君。”陵尹、釐尹皆志其言以告太宰:“君聖人,且良長子,將正【一九】於君。”太宰謂陵尹:“君入��語僕之言於君王,君王之燥從今日以瘥。”陵尹與【二十】釐尹:“有故乎?願聞之。”太宰言:“君王元君,不以其身變釐尹之常故;釐尹【二一】爲楚邦之鬼神主,不敢以君王之身變亂鬼神之常故。夫上帝鬼神高明【六】甚,將必知之。君王之病將從今日以已。”
令尹子林問於太宰子止:“爲人【二二】臣者亦有爭乎?” 太宰答曰:“君王元君,君善,大夫何用爭。”令尹謂太宰:“唯。【二三】必三軍有大事,邦家以杌隉,社稷以危歟?邦家大旱,因資智於邦。”【一八】將爲客告。太宰乃而謂之:“君皆楚邦之將軍,作色而言於廷,王事何【一七】……【缺簡】
王諾,將鼓而涉之,王夢三。閨未啓,王以告相徙與中余:“今夕不穀【九】夢若此,何?”相徙、中余答:“君王當以問太宰晉侯,彼聖人之子孫。”“將必【十】鼓而涉之,此何?”太宰進,答:“此所謂之『旱母』,帝將命之修諸侯之君之不【一一】能治者,而刑之以旱。夫雖毋旱,而百姓移以去邦家,此爲君者之刑。”【一二】
王仰而啕,而泣謂太宰:“一人不能治政,而百姓以絕。”候太宰遜,返進【一四】太宰:“我何爲,歲焉熟?”太宰答:“如君王修郢郊,方若然里,君王毋敢栽大【一三】蓋;相徙、中余與五連小子及寵臣皆屬,毋敢執藻箑。”王許諾,修四郊【一五】三日,王有野色,屬者有暍人。三日,大雨,邦賴之。發馹蹠四疆,四疆皆熟。【一六】 』
0 no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