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uuid:2dea0dab-4cb7-3da2-a5e7-5ff9153d6065
Explore tagged Tumblr posts
Text
【墨西哥毒梟真實事件】充滿英雄色彩的「毒梟民謠」,如何點燃底層人民的希望?

圖片來源:奇摩新聞
作者: Chinchen.h/一個人的世界拼圖
編輯導言:本文作者目前長居中美洲,進行 NGO 組織的工作,在因緣際會下,於墨西哥接觸到處理「人口走私」的律師,進而後續追蹤調查撰寫〈 【現場直擊】「全球第二賺錢」的非法產業,因悲劇而生的「人蛇經濟」 〉系列報導。
在這片被許多當地人形容為「法外之地」的土地上,「全球第二賺錢」的非法產業既已盛行,更無法忽視「全球第一賺錢」非法產業,在此地的巨大身影。
【墨西哥毒梟真實事件】四篇系列文章,作者將從四個不同面向,以親身所見與所聞,帶讀者一窺墨西哥地下「毒品王國」的龐大網絡,是如何影響這個國家的每一寸土地:
近年來,以歐美的娛樂產業為主,出現了大量與毒梟相關的文化作品,如描寫哥倫比亞大毒梟的《毒梟》( Narcos )、《絕命毒師》( Breaking Bad )、改編自西班牙作家 Arturo Pérez Reverte 所寫同名小說和影集《南方女王》( La Reina del Sur )、改編自哥倫比亞作家 Fernando Vallejo 的同名小說和電影《殺手的童真》( La virgen de los sicarios )。
這些廣受好評的通俗式「毒梟文藝」,不僅意味著普羅大眾對神祕的毒梟文化感到好奇,更反映出���今許多國家所面臨的毒品猖獗問題。有趣的是,在毒梟的國度,也有不少以他們為主題的創作,其中,以「音樂」此一表現形式最為普及與流行。
民謠宛如「音樂報紙」:傳遞資訊之外,亦反映社會價值觀
作為毒品大國,墨西哥本地的毒梟文化可說是「淵遠流長」──隨著 80 至 90 年代間哥倫比亞販毒集團的衰退、美洲毒品經貿勢力的轉移,如今毒品貿易在墨西哥早已是規模相當且健全的產業。
儘管經濟因此有所提升,不斷擴大的毒品販售與濫用的問題卻也同時成為其社會不可忽視的一大現象;甚至由於毒販對政治體系的滲透與掌握,在某些州際,毒販已可謂是實際上的治理者,並在坐擁政治力與經濟力的條件下,極大程度地影響了墨西哥北方的地方文化。
走在墨西哥的市集裡,隨處可見販售唱片的小攤販,翹著雙腿、哼著曲風輕盈的小調民謠。
民謠做為一種故事傳遞的方式由來已久,特別是在上世紀以前大眾媒體仍不發達的時代,人們往往習於將社會新聞、事件等改編入曲調明確的音樂之中,並以易於記憶的文詞、朗朗上口的旋律、色彩鮮明的風格加以傳唱,以分享時事和資訊。
特別是在落後的農村地帶,歌謠往往具有「音樂報紙」的意義。由時事所改編出的民謠,很大程度的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狀況、價值觀、生命哲學、生活方式,並在一代代的傳承間,奠基出一定的文化連結與認同,於此之上,其鄉土性及民族性的地方特色亦愈發強烈。
浪漫的「毒梟民謠」(narco corrido),吸引青年投身販毒
根據墨西哥毒梟民謠的研究專家 Juan Carlos Ramírez Pimienta 指出, 第一首毒梟民謠 El Pablote 便出自美墨邊境城市 El Paso,由 José Rosales 在 1931 年寫就。歌詞裡精彩地描述了墨西哥第一位以毒品走私網路而享有盛名的毒梟 El Pablote 和警察間的槍戰與死亡──這是人們第一次在音樂作品中以販毒者作為主要的描述對象。
一開始,毒梟民謠主要是以敘述��件和故事的傳遞為內容方向,在美國德州和加州的大城市間流傳,並慢慢推演至以墨西哥北方作為主要的創作和演出中心,且逐漸吸收墨西哥傳統的音樂風格。
歷經數十年的演變,毒梟民謠終於在 70 至 80 年代間臻至成熟,確定了其獨特的樂隊表演形態、以手風琴、吉他、大號和小號為主的鄉村式的小調節奏,和充滿故事性的內容風格。
受歡迎的樂團諸如 Los Tigres del Norte、 Los Tucanes de Tijuana、 Chalino Sánchez 等,常以英雄情懷的浪漫口吻,描述著邊境走私的蒼涼、不得不鋌而走險的慷慨激昂、戰鬥中的熱血奔騰、傳說般的壯烈犧牲、運毒與販毒的危險、對忠誠和勇氣的讚頌、對於溫柔鄉的縱情和眷顧、灑脫豪放的生命哲學、震懾古今的豐功偉業、飛揚不羈的率性與追求等。 其所訴諸的價值與榮耀,將毒販們渲染成具有騎士精神、值得標榜的傳奇人物,這些基於真人真事的、具煽動性的歌詞,蠱惑了是時許多青年投入了發展中的販毒事業。
相關暴力事件不斷,底層人民卻越發嚮往
儘管墨西哥政府一再地禁止毒梟民謠的公開播放,底層人民們對於毒梟的追捧以及嚮往卻只是越演越烈──為什麼呢?
一則因近代的毒梟民謠多以描述毒販們在涉險後的發家致富,及其奢華的物質享受,使得貧窮的底層人民從中看到一絲翻身的希望;二則北方各州的毒梟們往往較政府更為有效地投入教育、醫療、基礎建設等發展,以其非法所得為當地創造工作機會與福利回饋,而被奉為羅賓漢般的「草莽英雄」;再則毒品戰爭的失敗,更是直接地導致人民們對於政府的質疑與不信任。
於此基礎上,毒販生活的神祕性、八卦性與戲劇性亦被創作者們加以描繪、歌詠作為商業使用,甚至毒販們會主動要求創作者們進行對其事業的讚頌禮歌。
然而,隱藏在浪漫樂曲下的暴力和血腥,卻同時伴隨著龐大的經濟效益而一發不可收拾,死亡與黑函事件屢見不鮮,於 2006 至 2008 年間,至少有 10 多名墨西哥毒梟民謠的音樂創作者被���殺,他們或是因措辭不當、或是因提及了某些特定名字、或是因為一販毒集團歌頌而冒犯到另一販毒集團等各式緣由,亦有 YouTuber 因介紹毒梟不���而慘遭殺身之禍。
諷刺的是,這些腥風血雨卻絲毫不曾撼動毒梟民謠在民眾間的流行性及普及率,反而更因腥羶色的社會事件而為之平添娛樂色彩以及宣傳效益。
「從未有人給過我任何東西,我擁有的一切都是我的,我以額前的汗水所換來的。」
直至今日,在普遍貧窮的墨西哥鄉村地區,人們仍深信毒梟民謠所給予的希望,只要願意以身涉險,便有一絲翻身的機會。
※本文由換日線網站授權刊載,原標題為《 【墨西哥毒梟真實事件四部曲】之四:充滿英雄色彩的「毒梟民謠」,如何點燃底層人民的希望?(上) 》,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關聯閱讀】 A mi nadie me dio nada. Todo lo que tengo es mío. Con el sudor de mi frente he logrado. (毒梟民謠 a mis enemigos) 【墨西哥難民營生活實錄】愛上一個非法移民──那些帶著受傷的心,持續奉獻著的人 情人節,一通來自「露天監獄」的越洋電話
關於作者: 一個人的世界拼圖,始於 2013。 那一年,大學畢業,我揹起了行囊:兩件上衣,兩條牛仔褲、一本筆記本,以嬉皮的姿態流浪,目的地,是一個朦朧的自我。 從中東走到非洲;從歐洲走進美洲;從冒險走入人文;從流浪走出 NGO,而後,從天涯走回自我。我想,旅行可以是各種方式的自我拼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Yahoo奇摩提供給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所有言論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本文章內容僅反映作者個人意見,並經作者保證文章內容並未侵犯任何人之權利或違反相關法令。
【Yahoo論壇】歡迎您投稿!對於這個社會大小事有話想說?歡迎各界好手來發聲!用文字表達你的觀點。投稿去—–>https://goo.gl/iy5TCA
#_revsp:c1e5adeb-4747-44dc-b7f0-5913b6705d52#_author:換日線#_lmsid:a077000000CFoGyAAL#_draft:true#_uuid:2dea0dab-4cb7-3da2-a5e7-5ff9153d6065
0 no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