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xt
地板滾球國手張孜維 「努力讓自己的生命發光發熱」

罹患先天性肌肉萎縮症,張孜維僅上半身能夠活動,生活上以電動輪椅代步,但他樂於學習,在各領域不斷充實自己,不僅是地板滾球國手,同時也精通日文,並自學包括拍攝、剪輯、繪圖等技能,張孜維帶著滿滿的勇氣和堅持,「努力讓自己的生命發光發熱。」
張孜維自幼以八里愛心教養院為家,求學過程即使面臨重重難題,單趟路程兩小時他也堅持了下來,高中就讀日文科,並獲得總統教育獎,大學就讀日文系,之後還繼續攻讀研究所,拿到臺北海洋科技大學海洋休閒觀光管理系碩士學位,去年考取國立體育大學博士班,主修運動心理。

儘管是從事地板滾球多年的運動員,從過往的語言科系轉戰運動心理,仍是截然不同的領域,張孜維說:「雖然都要讀原文書,對我來說有點辛苦,加上上課路途遙遠,但我很喜歡學東西,雖然可能沒有到很專業,但可以吸收新知識、挑戰新事物,我就覺得滿開心。」
張孜維讓自己具備更多知識和能力,「希望學到的這些知識,對我或是其他人是有益的。」 除了兼顧課業和地板滾球練習之外的時間,張孜維也會利用自己的專長接案,包括日文翻譯、文宣製作以及影片剪輯等等。

張孜維也從高中開始在院內接觸地板滾球運動,並在這個領域獲得成就感,練成了BC3組別的國內第一,進而成為國手,在軌道運動員胡家榮的陪伴下參與包括世錦賽、亞帕運等國際賽事,張孜維說:「我也沒想到會有一天,可以因為這樣的運動成為選手,甚至代表國家出去比賽。」
地板滾球為中重度肢體障礙者所從事的運動,肢體動作的運用少,更多的是「鬥智」,張孜維表示:「一般人可能會覺得這個運動只有手部動作,但對於重度身障朋友來說,其實像是瞄準等等,都需要花很多的精神,戰術運用也都要靠經驗累積而來。」
八里愛心教養院楊智斌老師在院內服務近15年,陪伴張孜維走過不同的人生階段,在他眼中,張孜維一路來很堅持為了自己的理想和目標而努力,無論是過去克服重重困難完成學業,或冒著身體狀況不佳的風險仍持續出外參與地板滾球賽事,但他都堅持下來了。
「我們問過他為什麼要這樣做?他說他想努力地讓自己的生命發光發熱!」

除了地板滾球運動,張孜維在院內也有多元的嘗試,靜態的畫畫、陶藝都有涉略,輪椅國標舞也練了超過十年,與輪標舞老師許美惠建立起如親人般深厚的感情。許美惠透露,張孜維是靠腦力跳舞,「他的思路很清晰,我跟他說要做什麼,他都可以很快地進入,雖然肢體和腦筋的連結沒那麼快,但其他像是音樂的詮釋也都很好。」

從過去因喜歡動漫勤學日文,到現在追韓團而開始學韓文,對於自己喜歡的事物,張孜維都能帶著熱情去學習,並且謙虛地拜師學藝,楊智斌說:「他覺得他的時間很寶貴,所以他希望可以繼續努力。」

在地板滾球賽場上,張孜維眼神專注,盡全力將球擲向眼前那顆目標球;賽場下的張孜維則總是面帶笑容,帶著樂觀好學的態度面對人生,並且對於每一份恩情都充滿感謝。楊智斌眼中的張孜維,善解人意、心思細膩也善於照顧人,將他的溫暖傳遞給更多人。
youtube
1 note
·
View note
Text
聽奧金牌選手林家文:用網球領略世界,斜槓執教南一中,盼育成網壇新星

剛奪下2025澳網聽障錦標賽(AO25 Deaf Championship)女單季軍、女雙冠軍的網球國手林家文,自2011年首次入選國家隊以來,屢屢在國際舞台上大放異彩。
林家文於2017年土耳其薩姆松達福林匹克運動會(簡稱聽奧)勇奪女單、女雙金牌,成為臺灣史上首位在聽奧網球項目奪下雙金的選手。2022年巴西南卡西亞斯聽奧,第三度參賽的她,在女單、混雙項目摘下兩面銀牌,並與資深網球國手何秋美搭檔,於女子雙打賽事中再度奪金,完成二連霸。接下來,林家文將以今年11月的東京聽奧為目標,期盼再創佳績,繼續為國爭光。

「夢想不是擁有而是實踐,我正走在實踐夢想的路上。」
談到與網球結緣的契機,林家文笑著回憶,起因於一個愛打網球的爸爸。「從小爸爸就會帶我去球場看他打球,有一次我蹲在旁邊玩球,一位姊姊問我要不要試試看,沒想到打到球的瞬間,讓我覺得很有成就感。」從此,網球夢想在她心中萌芽。
林家文並非一開始就受正規訓練,國中時以課業為主,將網球視為課餘興趣。她利用空閒時間練球、參加比賽,對當時的她而言,網球是學業與生活的調劑。然而,一場比賽改變了她的想法。「在全中運八強賽落敗後,我深感自己可以更好,於是決心持續精進。」
她向父母提出申請,決心報考有網球隊的學校,並以高中三年為期限,全力投入網球訓練。最終,她選擇臺南一中就讀。
「家文雖然身材瘦小,卻能打出快速且具威力的球,身體協調性也很好,潛力無窮。」這是南一中網球教練劉泰瑋對她的第一印象。加入校隊後,林家文接受系統化、專業的訓練,在劉教練的指導下,球技、肌力、體能均顯著提升。17歲時(高二),她首度代表臺灣參加聽障奧運,雖止步於單、雙打十六強,卻為日後的成就奠定了寶貴經驗。
除了家人與教練,林家文還有一位重要的貴人——對手兼搭檔何秋美,大家習慣稱她為「美姐」。
「我從13歲開始參加國手選拔,幾乎每次都輸給美姐,於是我開始觀察她的訓練方式,學習她的態度與紀律。」林家文分享,何秋美對細節的重視深深影響了她。
美姐總會把每件事做好,不管是在哪比賽,她都會提早一小時到球場整理場地,然後熱身,接著才訓練。」從何秋美身上,林家文看見了紀律,她也開始向美姐學習,在訓練以外的事也會更加自我要求。「美姐除了練網球,她也會跑步,每次都跑 20 圈。有一次我媽就問我說,『美姐都跑20圈妳怎麼不跑?』,從那次之後我也開始跑步,鍛鍊自己的體能。美姐的自律讓我明白,成功沒有捷徑,唯有持之以恆。
受此啟發,林家文不僅專注於網球,還開始跑步鍛鍊體能,並跨足田徑賽事,連續兩屆代表臺南市參加全國身心障礙運動會,成功奪牌。此外,自2016年起,受到定向越野聽障國手吳思穎的邀請與鼓勵,她也積極參與定向越野賽事,在去(2024)年全民運動會中,林家文與吳思穎、李家豪、羅崧桂代表臺南市參加混合組定向越野短距離接力賽,以1小時35分32秒拿下第五名。

如今,林家文不僅是一名網球國手、定向越野選手,更是一名教練。她於2024年通過國家訓練中心績優運動選手擔任運動教練的甄選,順利取得教練資格,並選擇回到母校臺南一中任職。
成為臺南一中首位網球女教練,林家文坦言第一次擔任教練非常緊張,不知道如何與學生溝通,「我不想只當會說話的教練,希望自己能以身作則帶著他們。所以我用陪練員的角度帶著他們一起訓練、比賽、做體能,後來相處起來比較不會有壓力,也更了解學生們的個性。」在學校裡是教練,在球場上是選手,林家文用自己的方式,將多年比賽的經驗與技術傳授給學弟妹,期待能培育出更多網壇新星。

「將經驗傳承,幫助更多孩子實現夢想。」
林家文的故事,正是一名運動員持續突破、堅持不懈的最佳寫照。未來,她將帶著熱情與夢想,繼續在網球與教學的道路上奮力前行,為臺灣網壇開創更多可能。
youtube
0 notes
Text
「i運動」四月羽球社迎接兒童節 馬祖北竿羽球交流活動 社長周天成驚喜現身

教育部體育署「i運動」新媒體平臺自今年三月起,每個月主打一個運動社團,並邀請一名運動名人擔任「社長」,號召全民一起投入運動的行列,四月邀請臺灣羽球男單一哥「小天」周天成擔任羽球社社長,陪伴大家打羽球、愛運動。
迎接四月兒童節前夕,「i運動」四月羽球社社長周天成進行了一項秘密任務,結束瑞士公開賽返台後,驚喜現身臺北市民權國小,指導民權羽球隊以及遠從馬祖北竿前來交流的羽球隊教練和小球員。

周天成除了是國內頂尖的羽球男單選手,也長期投入基層羽球推廣,即使��繁忙的比賽行程中,仍會抽出空檔前進偏鄉。過去他多次前往馬祖拜訪,進而促成這次的羽球交流,邀請來自北竿的教練以及球員來到臺北羽球名校民權國小進行交流,他也利用一下午的時間和孩子們互動,指導小球員使用彈力帶熱身,並且實際和他們進行對戰。

周天成表示,透過這樣的活動,每次都能讓自己找回初心,「回想到自己以前的過程,就會更珍惜現在的時光,如今能在場上繼續地奮鬥,都是因為以前有做過這些努力,自己也要不忘初衷,繼續去努力。」
這樣的交流讓遠從馬祖而來的教練及選手都獲益良多,不只是孩子有機會和更多同齡球員一起訓練、切磋,對教練們來說,看著民權國小的訓練方式、教學場地的利用和安排等等,也都學到很多,並表示要將這些東西都帶回馬祖好好運用。

在四月i運動的社團課程中,「小天社長」還將加碼帶來彈力帶教學,指導大眾如何利用彈力帶進行熱身、避免運動傷害,也歡迎所有民眾持續鎖定「i運動」、跟著i運動平臺的教學影片一起做做看,養成運動好習慣。
「i運動」是教育部體育署為推動全民運動,培養國人運動風氣的新媒體平台,今年結合全民運動政策的規劃,並且掌握運動相關時事,提供豐富多元的運動資訊。「i運動」三大新媒體平臺Facebook、Instagram、YouTube一年365天提供民眾各式不同的運動資訊,期盼透過豐富的內容提升全民的運動參與,進而促進競技運動全民化,把運動融入每個人的生活之中。
0 notes
Text
適應運動課》想學射擊看這裡! 帶你認識新北市身心障礙射擊班

林口運動中心射擊場的落成,為身心障礙人士提供更舒適的練習環境,每週一天的專屬時段,更有國家級教練駐點指導,即使是「零基礎」想參與射擊運動,也能前來參與,一起感受射擊運動訓練的樂趣,進而吸引更多心血加入身障射擊的行列。
過去北部身障射擊因場地因素,僅以南港運動中心為主要據點,2019年底新北市林口運動中心正式啟用,館內的空氣槍射擊場空間寬敞,設有足夠大眾使用的20個靶道,其中10個靶道(包括兩道與國際賽接軌的電子靶)進行無障礙設計,將靶道加寬至1.4公尺,讓身障選手無論是移動或是射擊都能有更舒適的活動空間。

杭州亞帕運射擊國手林威佑就是新北市在地人,接觸射擊超過6年,在林口運動中心落成之後,能夠更就近地投入射擊訓練,加上寬敞的空間,讓他在訓練上也十分有感,不僅不需要與一般民眾輪流使用,更適切地滿足雙方的使用需求。靶道距離加寬,對於坐在輪椅或是特製射擊椅上的身障選手來說,也能降低因為距離太近而互相影響的狀況,練習品質大大提升。
林口運動中心射擊場為一般民眾都能付費使用的射擊場地,每週四晚間則是新北市身心障礙射擊班的固定練習時段,對射擊有興趣的身心障礙人士只需要人到場,在教練協助下,就能進行訓練,參與射擊運動。
在新北市身心障礙射擊協會理事長張梅英的奔走之下,替身心障礙者爭取各項資源,除了在射擊班的時段內,可以免費使用場地進行練習,時段內也聘請有過亞奧運和亞帕運等大賽執教經歷的程茂森擔任教練,提供學員無論是技術或是心理上所需要的指導。
在射擊的路上,最大的對手就是選手自己,林威佑指出,在射擊時總會有遇到瓶頸的時候,有教練在旁的幫助確實很大,「有時候自己很難突破,教練就可以給予有效的幫助,有時候自己射得不順,就��詢問教練,聽教練講完,自己再去反思,問題可能就能解決了。」

即使射擊為個人運動,但新北市身障射擊班的成立,讓選手能和一群射擊同好一同努力,也能激起更多火花,林威佑說:「有時候自己假日來練會覺得有點孤單,就算自己射得好,也沒有人可以分享,但每個禮拜四晚上大家一起練習,就能有互相交流的機會。」
有舒適的練習場地,加上完善的軟硬體資源,除了新北市在地的身心障礙人士,包括鄰近縣市的射擊愛好者也受惠。即時是非特定時段,身心障礙者也能自行付費使用練習場地,利於身障選手平時自主訓練,同時歡迎身心障礙人士隨時到場體驗射擊。

張梅英自己也是身障射擊選手,最初透過參與體驗活動開始踏入射擊領域,在比賽中打出好成績、從中獲得成就感,練著練著,再創立新北市身心障礙射擊協會,並且持續爭取相關資源,希望能替身心障礙人士打造更好的射擊環境,並吸引更多人投入其中。
youtube
0 notes
Text
黃楷倫的第二人生 帶著笑容爭取帕運金牌
「我是一個平凡的人,但是現在過著不平凡的人生。」在國手選拔賽的一場意外,讓黃楷倫無法繼續在柔道場上拚戰,卻不曾動搖他熱愛運動的心,坐上輪椅後的「第二人生」,改練身障田徑三鐵(鉛球、標槍、鐵餅)和射擊,想挑戰最高殿堂的決心不變,他的目標很明確,「想拿帕運金牌!」
黃楷倫的父親黃建龍過去也是運動員,曾參與1988年漢城奧運(角力)、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柔道),並曾在1990年北京亞運奪下柔道銅牌。黃楷倫從小跟著爸爸進出道場,慢慢也對柔道產生興趣,進而跟隨爸爸走上柔道運動員之路。
黃楷倫曾經的夢想,是和父親一樣前進奧運的舞台,卻在最愛的柔道場上遭逢重大變故,胸口以下癱瘓,無法以柔道選手身份圓夢,他曾經怨天但從不尤人,因為還想回歸運動場,他用一貫樂觀正面的態度,面對新的身體和生活型態,「我受傷後還有想當運動員這個目標,所以不會迷惘太久。」
(照片提供:黃楷倫)
回到學校後,黃楷倫改練身障射擊,之後又在復健醫師的建議之下,開始接觸田徑三鐵,因為傷後身體無法排汗,訓練時間多排在太陽下山之後,雙手中指、無名指及小指沒有知覺,練習時也需要更多輔助,這些都不曾讓他想過放棄。
「運動是我覺得最快樂的事,因為面對其他生活中的瑣事,可能會覺得有壓力,但在運動的過程或是競技的過程,我是快樂的、是真心喜歡這件事,所以在遇到困難時,不會有放棄這個想法。」黃楷倫坦言,肯定有灰心的時候,「就是再練習,讓成績更好。」
不曾選擇放棄,而是去找出解決問題的原因,並讓自己更進步,黃楷倫說:「對我而言,放棄比堅持更難。」他在運動場上持續要求自己、追求更好的表現,「受傷之後,其實會覺得沒有什麼事情辦不到,只要腦筋是還是活的,雖然辛苦一點,但最終目地都可以達成。」
臉頰上深深的酒窩和溫暖的笑容,是黃楷倫的招牌。看在田徑教練陳家玉眼中,黃楷倫無論面對生活、工作或訓練,都散發著滿滿的正能量,在運動場上則是很不服輸,但也能夠接受失敗,「他會愈挫愈勇,就算遇到困難,他還是會繼續往前。」
黃楷倫目前在田徑鉛球、標槍及鐵餅的成績,都是國內該級別的全國紀錄保持人,其中以鉛球的表現在國際上最具競爭力,去年在全國身心障礙國民運動會男子鉛球F53級擲出5公尺65的新全國紀錄。
如今黃楷倫成為帕拉田徑的潛力新秀,幾次出國參賽的經驗,也讓他眼界大開,「出國就會發現自己有多渺小,知道自己要加強的地方還有很多。」看著國外選手的表現,更激起他想讓自己更好的野心,「會覺得為什麼他辦得到,我辦不到,就想要努力看看能不能超越他們。」
為了想讓自己能更專注於訓練,同時兼顧工作維持生計,黃楷倫思考起創業這條路,從一開始以賣咖啡當副業,生意逐漸穩定後,黃楷倫就辭去工作專心做咖啡,選在平時練習的明德中學旁開設咖啡廳,傍晚店打烊後就是他的訓練時間,遇上比賽期,時間也能更靈活調配。
當然創業並不容易,黃楷倫笑說:「開店前我有上網查過,失敗率最高的就是咖啡廳,那我也有心理準備。」因此黃楷倫將這間店定位為「咖啡豆」專賣店,品牌取名為「Coffee Life 咖啡人生」,「受傷前的是我第一個人生,受傷後是第二個人生,那這個就是我做咖啡的人生。」

「Coffee Life 咖啡人生」賣的是黃楷倫鑽研咖啡的專業與手藝,他希望,客人是真的喜歡他的豆子才來光顧,「因為他們喜歡,才會持續訂購,然後跟我說『你的咖啡烘得很好啊』,那我就會很開心,當然賺錢很重要,但也會希望自己創造出來的東西能讓大家喜歡。」
無論是烘豆、經營咖啡廳,或是訓練,爸爸黃建龍認為,黃楷倫對於所愛的事物都十分執著且投入,「他都說,能做多少就會盡量去做。」對於黃楷倫的決定,家人也都給予最大的支持,「如果他的事業越來越好,能有更多收入的時候,就也能有更多時間可以練習,把兩方面都顧得更好。」
沐浴在咖啡香之中,每天例行的烘豆作業,也如同黃楷倫的人生縮影,「烘咖啡跟我的人生滿像的,就像是生豆需要經過淬煉,在熱火烘焙後才會變成香氣四溢的豆子,我現在的過程可能還在這個過程的中段,就是繼續努力,看之後可不可能變成好咖啡的味道。」

youtube
2 notes
·
View notes
Text
輪椅夢公園實踐運動共融 讓身心障礙者自在地完成夢想

輪椅夢公園的宗旨,在於「讓所有的身心障礙者能自在地完成夢想」,104年在高雄橋頭竹林網球場打造第一座無障礙設計的共融式運動場域,兩年後再進駐板樹體育館成立北部首座輪椅夢公園,是目前臺灣規模最大、設施最完善的身心障礙友善運動園區。
輪椅夢公園執行長陳國嘉、營運長呂嘉儀,過去都是輪椅網球國手,並曾代表臺灣打進帕運殿堂,因深刻感受到運動能夠帶給身障者的力量和魔力,也深知身障者的需求,因此希望能為身心障礙族群打造一個多元友善的良好運動環境,進而催生輪椅夢公園。

呂嘉儀表示,輪椅夢公園的成立,是希望身心障礙者能非常自在地來到這裡完成夢想,「來到這裡,可以在無障礙的環境,順利完成他想要做的事,包括休閒運動、旅遊、以及專業的運動指導,甚至是文藝活動等等,不會因為不同障別而有差別對待,都希望能一起完成他們想做的事。」

以板樹體育館為根據地的新北市輪椅夢公園,佔地13公頃,打造符合身心障礙者需求的活動空間,室內設置有無障礙廁所、無障礙電梯等設施,並有多項能供身障者使用的運動場地,可以從事的運動和活動十分多元,包括籃球、網球、羽球、桌球、壘球、地板滾球、法式滾球、槌球、地板冰壺及手搖車等,另也設有攀岩場、漆彈場。
除了常態性的活動及課程,包括羽球班、壘球班、太鼓等,也會舉辦單次性的體驗活動,如帶領身障人士進行手搖車一日遊,以及在夏季舉辦水上活動,亦或是更像遊戲性質的輪椅漆彈、極限運動等;另也提供輔具及手搖車租借服務。

新北市輪椅夢公園還設置有全臺首座無障礙健身房,所有健身機台皆為氣動式阻力機,沒有一般健身房常見的槓片,讓身心障礙者能夠自行操作且更放心地調整重量,更可以進行小至100公克的重量微調,更符合不同身體狀態使用者的個別需求。
這座無障礙健身房可供全齡使用,主要服務輪椅使用者,另外銀髮族也都能預約使用。而健身房內器材為切合輪椅使用者所需,以上半身的訓練為主,使用前需先在教練的帶領下進行基礎訓練,評估個人1RM數值,測出最佳肌力數值,之後依測試結果進行七成力的訓練。
當數據設定完成後,將由電腦建立個人訓練模組,之後使用者只要先感應自己的悠遊卡,機台即會自動設定為每個人專屬的訓練模組(阻力、重量值),身障者直接推輪椅進入機台、固定好輪椅即可開始訓練。
每個訓練機台上都附有使用說明書,若身障者在訓練時遇到疑問,除了可以找駐場教練詢問,也可能從說明書上得到正確的資訊,健身房教練黃心誼指出,無障礙健身房的目標,也希望能支持身心障礙者實踐生活自主自立,「希望他們是可以自己來到健身房、自己運動,以及自己離開場館。」

南北兩座輪椅夢公園,至今已在國內樹立標竿,呂嘉儀表示,輪椅夢公園的願景,希望未來在國內各縣市都能開花結果,讓身心障礙者能夠更就近地參與相關的休閒活動。而目前成功的模式也吸引許多國內外機關團體前來參訪,呂嘉儀更期待,未來輪椅夢公園能夠走向國際化,拓展國際交流活動。
youtube
0 notes
Text
運動企業認證邁入第十年 打造全民運動新時代
教育部體育署自105年推動「運動企業認證」,至今已邁入第十年,累積參與企業突破1242家,今天(18日)舉行114年運動企業認證啟動記者會暨北區說明會,期許有更多國內企業能透過運動企業認證,讓職場運動成為全民運動的一環,共同推動臺灣成為更健康、更有活力的社會。
運動企業認證自推動以來,參與的企業數量逐年成長,113年獲證企業已從728家提升至842家,讓運動逐漸納入企業文化之中,透過職工運動的推行,讓企業內的運動風氣持續提升,打造更優質的工作環境,使員工的身心更加健康。
114年運動企業認證啟動記者會暨北區說明會,體育署副署長洪志昌、全民運動組組長呂宏進親自出席。洪志昌指出,運動企業認證計畫結合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理念與企業社會責任的最佳實踐。企業不僅能藉由認證展現對員工福祉的重視,更能透過職場運動活動強化內部凝聚力,讓員工在健康的工作環境中發揮最大潛能,進而帶動企業整體的成長動能。
洪志昌也提到,運動部有望在8月正式成立,未來將成立專職的全民運動署以及產業發展中心,全力協助發展全民運動,未來在臺灣的運動環境能夠有更多的資源以及政府的協助,也希望所有企業能夠一起來響應,共同來推展優質的職工環境。
114年度認證申請作業,即日起開放企業免費投件申請,6月13日截止收件(以郵戳為憑)。凡在臺合法設立的企業,無論營收規模大小、產業類別、本土或海外企業,皆具備申請運動企業認證的資格,隸屬同集團的不同子公司,也可分別申請。相關最新消息請參考網站訊息:https://isports.sa.gov.tw/apps/SEC/index.aspx,或上網搜尋「i運動」。
0 notes
Text
運動i臺灣2.0特優縣市頒獎 全民運動推廣成果卓越 9縣市獲頒績效特優
教育部體育署今(5)日舉行「113年特優縣市頒獎典禮暨114年運動i臺灣2.0計畫中央輔導及地方訪視機制說明會」,表揚推動「運動i臺灣2.0」計畫表現卓越的縣市,其中包含臺北市、桃園市、新竹市、臺中市、彰化縣、南投縣、嘉義市、臺南市、宜蘭縣,共九個縣市獲選特優縣市。由體育署洪副署長志昌親自頒發獎項,並邀請來自各特優縣市之政府體育局長及教育局處長代表出席。

臺北市第九度獲得特優縣市,利用行政資源結合民間團體之力量,積極規劃兒少、高齡者、身心障礙等族群體育活動及課程,臺北市體育局局長王泓翔分享道,臺北市的運動風氣逐年向上提升,今年臺北市規律運動人口比例創下39.6%為六都之冠,希望在市長的領導下推動更多新興運動的政策,吸引更多市民加入運動行列。

新竹市教育處處長林立生表示,新竹市除了以寵物作為吉祥物宣傳,拉近與市民的距離外,還結合了在地觀光密碼「17、18、19」,分別為十七公里南寮海岸線、十八尖山、十九公頃的青青草原,在具有特色的景點舉辦城市定向越野、城市Super Sports水陸系列活動、多場水陸運動,展現新竹的魅力。
政府為更重視體育運動發展,將於今(114)年成立嶄新的「運動部」,其願景為「運動壯大臺灣」,以「保障運動平權、促進社會包容及實踐永續發展目標」為核心,預期將帶來一系列重要改革,包括推動競技運動全民化、強化選手培育及運動產業發展。
未來「運動部」下將設立「全民運動署」,推動競技運動全民化及社區運動,依據不同群體需求,推動包括女性、壯世代、職工、兒少、身心障礙者及原住民族等多元族群的運動推廣計畫。此外,政府將加大對運動場域的規劃與資源配置,並持續提升運動設施的可及性和品質。
隨著「運動部」的成立,運動i臺灣2.0計畫的推行將繼續強化,並根據各地的發展需求,協助地方政府推動更多元的運動活動。未來將有更多資源和政策支持全民運動,讓運動成為臺灣民眾生活的一部分,並促進全民健康。
youtube
0 notes
Text
「i運動」春節特輯 棒球12強臺灣英雄郭俊麟陪你動起來

新的一年好運「蛇」進來,「i運動」Facebook粉絲專頁、YouTube頻道在春節期間推出《i運動線上教練課》,邀請世界12強棒球國手郭俊麟與國民體適能指導員「小葛教練」葛厚函帶著大家在家動起來,特別設計適合全家大小跟著做的樂齡運動課程,邀請大朋友小朋友在過年期間一起運動維持好體態,快樂迎新年。

郭俊麟表示,過年期間飲食選擇多半口味較重,為避免影響身體或訓練,都會特別留意忌口。而他給民眾的建議則是,放年假期間選個兩三天吃好料即可,剩下的三天口味可以清淡些,並用運動代謝,這樣收假上班時才不至於身材走樣。

去(113)年11月的世界12強棒球賽後,郭俊麟留在日本休息10天,回到臺灣後並未跟著母球隊出國旅遊,而專心投入訓練。對於運動,郭俊麟抱持紀律、自主的態度,他說:「畢竟先前已經在日本休息放假過了,如果又再出國,會影響訓練進度造成開機時間變晚。」因此從日本返臺後,沒幾日便展開訓練,銜接1月份球團春訓,充分準備好迎接新球季,這次特別透過i運動粉絲專頁,陪伴球迷們在春節期間動起來。

隨著新的一年展開,即將成立「運動部」,「i運動」今年也將結合全民運動政策的規劃,從社區發展全民運動,並推展女性、兒少、樂齡、海洋、水域與山林等各種運動。「i運動」三大新媒體平臺facebook、instagram、youtube一年365天提供民眾各式不同的運動資訊,期盼透過豐富的內容提升全民的運動參與,進而促進競技運動全民化,把運動融入每個人的生活之中。
深受民眾喜愛的《i運動線上教練課》新年度也將持續推出各類型運動教學影片,只要點開影片跟著做,就能隨時隨地動起來,並獲取運動相關知識。
另外,「i運動」instagram系列影音「你要去哪運動」,小編走訪全臺各地進行街訪,透過當地民眾的分享認識在地運動景點,了解民眾運動習慣,希望能啟發更多想要開始運動的人,更有方向、目標去實踐。
2025年各大運動賽事包括雙北市世界壯年運動會、第12屆世界運動會與第25屆聽障奧運等團隊介紹、人物故事等全方位運動資訊,都在「i運動」facebook,包含「國手i運動」、「名人i運動」、「i運動人物誌」素人運動員的運動故事、全臺運動賽事、政策宣導,歡迎民眾追蹤「i運動」粉絲專頁,就不會錯過最新的運動資訊。
「i運動」是教育部體育署為推動全民運動,培養國人運動風氣的新媒體平台,歡迎全民一起加入i運動行列,參與體育運動不僅能促進身體健康,還能帶來好心情並提高幸福感,記得到「i運動資訊平台」三大新媒體平臺按讚、追蹤加訂閱。
i運動fb照片追蹤去 https://pse.is/ebcs6
i運動ig照片追蹤去http://bit.ly/isports_sa
i運動yt影音訂閱去http://bit.ly/isportsyt
0 notes
Text
伊甸輪椅舞團提供舞台 讓身心障礙者無後顧之憂「舞動自我」

國內知名輪椅舞者郭文生,有著超過20年的輪椅舞蹈資歷,累積許多獲獎紀錄,也是23年前伊甸基金會成立輪椅舞團時的元老舞者。從最初接觸的特技舞蹈,到進入伊甸輪椅舞蹈團,愈跳愈投入其中,愛妻黃薏蓉也是因為舞蹈而結識。
郭文生在1990年於振興復健醫學中心治療期間開始接觸運動,並發掘自己對運動的熱愛,他透露,最初嘗試的是田徑,坐上競速輪椅前進的速度感,讓他就此愛上運動,「競速輪椅推起來那種風吹在臉上的感覺,是完全不一樣的,從那時候開始,我就沒有再間斷過運動。」
在那之後,郭文生接觸過的運動種類,從田徑、籃球、網球,到射擊、輪椅舞蹈等,「我很喜歡去嘗試一些沒有嘗試過的東西。」而透過參與比賽獲得佳績,也讓他增加更多自信心,這也是他在投入輪椅舞蹈後就深陷其中的原因。

從最初接觸的特技舞蹈,到加入伊甸基金會輪椅舞團,對郭文生來說也是一個很不一樣的過程,學習輪椅舞蹈最難的部分,包括身體的柔軟度,以及如何讓姿態和動作呈現出美感,都是他持續在精進的方向,「當你越學越多,就會越覺得自己不足,真的還有很多需要加強和學習的地方。」
練成國內輪椅舞蹈的佼佼者,郭文生每年都有大大小小的表演和參賽機會,回憶這幾年來最印象深刻的經驗,他認為是2014年在仁川亞帕運和太太黃薏蓉搭檔拿下1銀1銅的成績,而今年7月則是有機會和伊甸輪椅舞蹈團一起登上國內表演的指標性舞台-臺北小巨蛋進行表演。

伊甸基金會舞蹈老師莊舒涵,指導輪椅舞團登上小巨蛋的舞台,看著學員們為了演出而努力的模樣,她說:「大家的努力和向心力瞬間變得很強、互相幫忙,這團體也就會因此愈來愈強、愈大愈壯大。」陪伴身心障礙者享受跳舞,帶他們開拓不同領域的生活,她也說:「學員們是真的很開心地來運動。」

莊舒涵擔任伊甸基金會輪椅舞團舞蹈老師15年,回憶接觸這個領域初期,為了熟悉輪椅操作,並且理解輪椅舞者所能做到的動作,她花了許多時間摸索,甚至帶了一台輪椅回家,「只是坐在椅子上感受,速度感和轉換的感覺還是差很多,實際操作輪椅去感覺,是最直接的方式。」
看著學員們能夠把自己腦海中想像的畫面,在舞台上完美地呈現出來,也讓莊舒涵十分感動,「有時候團體舞其實不太容易,畢竟舞蹈是比較抽象的,但他們把整首舞跳完,整體呈現出來是你所想要的畫面,那種感覺真的很感動。」
伊甸基金會自2001年起成立國內第一個輪椅舞蹈團,也在2011年替聽覺障礙者獨立成立半音舞集,為有興趣接觸舞蹈的身心障礙者提供各項資源,讓他們也能享受運動的樂趣,並且有更多社會參與的機會。

每週四的輪椅舞團團練時間,由伊甸基金會安排場地及師資,並提供學員所需要的資源,包括可以視為是「舞鞋」的運動輪椅,以及參與表演時所需的服裝及相關費用補助,希望讓學員都能夠無後顧之憂地來學習。
透過安排輪椅舞蹈團參與演出,伊甸基金會期許能讓外界打破對於身心障礙者的刻板印象,並且了解「身心障礙者跟非身心障礙者其實沒有區別」。輪椅舞者也就和所有的表演者都一樣:投入在自己所愛的事物之中、在舞台上展現最好的表現,並值得因為精彩的演出贏得掌聲。
除了以北部為舞團基地的伊甸基金會,國內其他縣市也都有相關機構提供輪椅舞教學及參與,相關資訊可上網搜尋,一起投入輪椅舞蹈的行列。
youtube
0 notes
Text
規律運動人口創十年新高 113年運動現況調查成果發表
規律運動好處多,不僅有助於健康,生活也會更快樂。近年來國人越來越重視身心健康,根據教育部體育署於今(19)日公布113年度「運動現況調查」成果顯示,國人參與運動人口比例達82.9%,規律運動人口比例自103年以來,首度達到35.3%,創十年來最高。
體育署積極推動全民運動,於105-110年推行運動i臺灣計畫,111-116年延續運動i臺灣,推行運動i臺灣2.0。為瞭解各項全民運動推展政策的執行情形,教育部體育署委託世新大學進行113年「運動現況調查」,除了規律運動人口比例達35.3%外,民眾也相當重視運動強度,運動強度近十年增加幅度最大,運動強度會喘會流汗比例為49.4%,且女性增加比例大於男性。

你知道今年民眾最常去的運動場所是哪裡嗎?根據調查顯示公園(35.9%)最多,在國民運動中心運動的人口則是穩定增加,從去年8%上升至10.5%。民眾對於運動環境充足性與滿意度都有小幅增加。
而有規律運動者較無運動者感到更快樂與健康。113年民眾82.8%有規律運動者「自覺健康」較無運動者高9.9個百分點;72.0%有規律運動者「自覺生活快樂」較無運動者高10.4個百分點。顯示具規律運動者有益增加身心健康。

教育部體育署副署長洪志昌提到,「運動i臺灣2.0計畫」中所推動的運動企業認證及運動村里認證都收到許多不錯的成效跟回饋,未來也將持續加強職工運動與銀髮族運動課程。
|補充說明|
規律運動7333定義:每週運動3次以上;每次運動30分鐘以上;運動時會流汗也會喘。


0 notes
Text
「風之子」田徑教室 跳遠國手林昱堂遇上十項全能新星危宇澤
當「���湖囡仔」、臺灣男子跳遠全國紀錄保持人林昱堂,遇上來自「風城」新竹的聽障田徑十項全能選手危宇澤,兩位「風之子」在田徑場上相遇,會擦出什麼樣的火花?

林昱堂(左)與危宇澤(右)
林昱堂在2023年亞洲田徑錦標賽跳出8公尺40的成績,打破高懸30年的臺灣男子跳遠全國紀錄,100公尺也曾跑出10秒24的佳績,排名國內歷年第三傑。這次接獲任務前進新竹市成德高中,擔任危宇澤的「一日教練」。
youtube
危宇澤曾在2021年獲得總統教育獎,目前就讀成德高中普通班,兼顧學業和競技表現,都繳出亮眼的成績單。今年初參與世界聽障青年運動會,在男子跳遠項目以6公尺35的成績摘下金牌,並在男子100公尺決賽跑出11秒07獲銀牌。

除了修正技術上的問題,危宇澤對於學長參與國際賽的經驗也十分有興趣。對危宇澤來說,今年先後參與世界聽障青年運動會、世界聽障青年田徑錦標賽、亞太聽障運動會,走向國際讓他看見更寬闊的世界。

看著學弟正走上和自己過往同樣的道路,林昱堂也以過來人的身份分享,「出去看看才知道,原來自己還是那麼渺小,可是要怎麼茁壯?真的要去見過世面,回來才可以讓自己更好、更強,來迎接下一次比賽。」

學長的一句「還有很大進步空間」,讓危宇澤獲得大大的鼓舞,「聽到學長這樣講,會讓我更有動力,想要再繼續努力下去,看看自己的極限在哪裡。」他也說,自己的個性就是喜歡挑戰極限、不想輸。

儘管年紀差距,但林昱堂用熱情拉近與學弟的距離,分享的內容也讓學弟很有收獲,危宇澤說:「學長很開朗,感覺也是很樂觀的人,對很多事情都會有自己的想法,可是又可以給人一種很歡樂的感覺,不會有什麼隔閡。」

迎接明年在東京舉行的2025聽障奧運,危宇澤也持續為了這個目標而努力,林昱堂鼓勵他,「帶著原本的初心去比賽。」危宇澤說:「希望到時候自己的成績能比現在更好,進入更高的層級。」
1 note
·
View note
Text
113年運動企業認證授證典禮 114家企業獲證
由教育部體育署推動的「運動企業認證」,今年已辦理第九屆,今天(11日)在「113年運動企業認證授獎典禮」,由教育部次長張廖萬堅親自表揚114家獲證企業,並由教育部體育署副署長洪志昌授獎予獲得運動年曆生態圈積分前五名的企業。
運動企業認證自105年開始辦理,九屆以來累積獲證企業達842家次,共有近120名職工受益,不僅有許多企業持續投入這項認證,也不斷有生力軍的加入。張廖萬堅透露,在今年獲證的114家企業中,就49家是首度申請認證,「獲得這個榮譽,表示這些企業過去一年非常努力地在推動運動風氣的成果展現。」
張廖萬堅親自出席授證儀式,代表教育部表達對各獲證企業的敬佩及肯定,他也提到,透過每年的頒獎典禮,共同見證運動企業認證不斷擴大及成長的軌跡,「運動企業認證是政府推動全民運動中非常重要的一環,透過運動企業認證,搭起政府與企業的橋樑,共同接軌國際SDGs趨勢,打造生活與工作平衡的健康職場。」
今天的授證典禮上也表揚6家參與運動年曆生態圈積分排名前五的企業。冠軍由上海商業儲蓄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獲得,除了定期舉辦健康講座,也積極參與各項運動賽事。第二至四名依序為德高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捷迅股份有限公司、高雄捷運股份有限公司;第五名由藍海曙光有限公司及元家企業股份有限公司並列。
體育署副署長洪志昌親自授獎予6家得獎企業,他提到:「運動企業認證的主要目的,是希望這些企業能夠了解運動對於員工的身心健康非常重要,也能夠提升企業形象,鼓勵這些獲得認證的企業,持續投入推展職工運動的措施,這是我們對於推動職工運動的目標和成果。」
體育署預計在明年升格「運動部」,張廖萬堅表示:「未來最重要的就是要推動全民運動,透過全民運動來壯大臺灣,培育專業運動人才及推動運動展業發展,也期待能夠凝聚國人的共識,用運動來進行外交,讓國際能看到臺灣運動員優秀的表現。」
0 notes
Text
巴黎帕運》帶著笑容完成帕運初登場 蕭翔文奪銅返國

巴黎帕運賽事持續進行中,為我國踢下本屆首屆獎牌的跆拳道選手蕭翔文,今天(4日)帶著史上首面跆拳道銅牌返抵國門,和教練吳燕妮一同接受親友團的熱情接機。蕭翔文感謝所有在身後支持他的家人、親友和長官,「要感謝的人太多了,這份榮耀屬於大家。」
蕭翔文生涯首度參與帕運,也是臺灣首位踢進帕運跆拳道競賽的選手,參與K44級男子58公斤級。回憶初次踏進比賽場館巴黎大皇宮的感受,蕭翔文坦言有點緊張,也充滿期待,「我真的踩到比賽場地了耶!很想要趕快去比賽的那種感覺。」
在開幕後第一天就出賽,蕭翔文透露,賽前準備時透過小螢幕看著其他選手在熱身區,每個人看似都愁眉苦臉、很緊張的感覺,「那時候我就跟教練和防護員約定好,不管怎麼樣,我就是笑著上去、笑著下來。」
一路以來的苦練,就是為了站上這個舞台,蕭翔文讓自己帶著笑容和自信去面對、享受每一個過程,「把自己畢生所學的訓練成果展現出來,不管比賽輸贏,都去接受它。」
儘管在四強戰敗給以色列名將Asaf Yasur無緣爭金,最終踢下銅牌的成績,給了蕭翔文持續努力的動力,「可能老天爺會覺得,如果這次讓我拿到金牌,我就會大意了、會讓我太有自信,所以先讓我拿第三名,讓我好好沈澱一下,再準備下一次的比賽。」
除了在比賽場上的陽光笑容,蕭翔文首度參與帕運有不少溫暖的舉動,包括在比賽中替對手戴上護齒,展現運動家精神,而奪下銅牌時和教練吳燕妮一起舉會旗繞場慶祝,也是因為出自於他的邀請。

吳燕妮曾在2006年杜哈亞運奪下銀牌,沒能參與奧運的遺憾,這次以教練身份「圓夢」,吳燕妮說:「其實自己選手退役之後,覺得這輩子也沒機會了吧,沒想到老天突然給我這個機會。」蕭翔文奪下銅牌後,她原本只是要遞上會旗,但子弟兵跟她說:「教練我們一起跑!」讓她真真實實地踏上帕運的場地。

今天師徒一同回到臺灣,蕭翔文還暖心送上家人事先替他準備好的禮物,向吳燕妮表達感謝,「沒有妳就沒有我。」除了教練之外,蕭翔文也將這次奪牌的榮耀歸功於大家的支持和鼓勵,無論是提供完善後勤支援的體育署和帕總、遠赴巴黎加油的親友、或是守著轉播的所有人

帕運結束後返抵臺灣,蕭翔文將先好好養傷、休息,調整後重新出發,努力在下一次爬上頒獎台更高處。
0 notes
Text
i運動人物誌》從母親到教練 李育慧用愛與專業推廣帕拉游泳
上課鐘聲響起,臺北市立信義國小教師助理員李育慧換上泳裝,活力又親切地帶著資源班的學生從熱身至下水游泳。平時李育慧除了在課堂上協助特教生外,同時也是信義國小的游泳教練。她也曾是多場帕拉賽事的教練團中的一員。「每當看到孩子從怕水到後面很喜歡水,就會覺得有滿滿的驕傲!」她帶著溫暖的笑容這樣說。
李育慧小時候曾練過體操,因受傷中斷了體操之路,而她和游泳的緣分則要從當媽媽之後說起。李育慧的兒子是重度智能障礙者,兒子小學三年級時,在一位治療師的建議下,她開始帶著兒子學習游泳。李育慧在一旁發現,教練們很用心地教學,但因人手不足無法顧及所有的孩子。她說:「我的小孩就是很皮的那種,有時候就會不聽指令,我就自告奮勇和教練說,我可不可以來學習。」就這樣李育慧一步步邊教她的孩子也邊學習。
越來越有心得的李育慧也開始參加一系列教練班的課程,不過由於帕拉(身心障礙)游泳與一般教練有所不同,除了上網查資料,她更認真記下不懂之處向教練請教,包括障礙類別那到底有哪些不同之處、肢體障礙10個級別分別是什麼樣的狀況,並藉由觀看影片揣摩選手可能的樣貌。現在,李育慧的孩子已經25歲了,她仍持續在帕拉游泳教學上努力,更把自己所學帶到任職的信義國小。
李育慧擔任教師助理員6年後,信義國小的游泳池蓋好了。由於校內特教生人數較多,當時她就和特教老師討論要不要試著開游泳課。李育慧擁有帕拉游泳教學背景,和特教老師先以玩水的方式讓孩子不怕水到喜歡水,甚至能參加比賽、拿到獎牌,她分享說:「看著孩子一路成長,我覺得有的時候好像比看我自己的小孩成長還要更興奮。」目前信義國小資源班游泳課已執行將近10年,並加入其他教練團一同協助。
教育部體育署於今年9月底舉辦「兒童及少年運動教練知能(試辦)研習課程」,李育慧也報名以獲取更多專業知識,把所學結合自身經驗,以利之後在教學現場做調整。每個孩子都有滿滿的潛力,李育慧認為現在坊間的教練會接觸到越來越多特教生,可能會先入為主或不知該如何互動。她希望未來課程能找心理治療師、職能治療師,透過專業知能指導老師與教練如何去發現孩子的特質、和孩子建立關係。另外,她也建議一般教練對待特殊生時,應該採取六點原則包括:
1. 尊重與包容:了解每個特殊生的獨特性,尊重他們的需求和能力,並營造包容的環境。
2. 量身定制的指導:根據每位特殊生的能力和需求,調整訓練內容,設計適合他們的練習。
3. 耐心與支持:保持耐心,給予適當的鼓勵和支持,幫助他們建立自信心。
4. 促進社交互動:鼓勵特殊生與其他隊員進行互動,增強他們的人際交往能力。
5. 設定明確的目標:幫助特殊生設定可實現的小目標,並慶祝他們的每一次進步。
6.溝通與合作:與特殊生的家長和其他專業人員保持良好溝通,共同制定適合的訓練計劃。
以上這樣的做法不僅能幫助特殊生更好地融入團隊,還能讓整個團隊在多元性中受益。
113年第二梯次「兒童及少年運動教練知能(試辦)研習課程」於11月初移師中臺灣舉辦,明年除了希望邀請更多不同領域的老師,也將和地方政府合作,透過縣市政府推薦師資,協助辦理課程,使更多老師、教練能共襄盛舉。
youtube
0 notes
Text
是律師也是諮商心理師 柯萱如從法律角度談兒少身心教育與保護
柯萱如為臺灣首兩位擁有雙執照的律師/諮商心理師,同時具備配音員、青少年節目主持人等等的多元身份。她的律師工作,聚焦在兒少、家事、性別、性侵害及性騷擾等相關領域,而在處理相關案件時常會接觸到的,包括人的感情、需求、關係和創傷等,她也在成為律師之後,再考取諮商心理師執照,以利於提供更符合相關當事人所需的協助。
【在多重「斜槓」中,取得生活的平衡】
即使本業工作再忙碌,柯萱如仍持續學習不同領域的知識及技能,兼顧各種「斜槓」身份,並且樂於面對不同身份帶來的樂趣與挑戰。忙碌的行程中,她仍努力維持生活的平衡,「有時候工作比重多一點,有時候也想要多留一點時間給自己、去運動,或是陪伴家人朋友。」
運動則是柯萱如調劑身心的方式之一,她誠實地說,每一次要出發去運動前,內心總經過一番拉扯,「常常會想說,今天有點累、今天很忙、天氣不好等等,但每一次運動完之後都會覺得身心舒暢,肢體很放鬆、很有精氣神可以面對接下來的狀況,結束的時候都會覺得,『這個選擇太棒了!』」
【兒童及少年運動教練知能研習課程-「我的訓練方式和正向管教,和暴力體罰、不當管教的邊界要如何認定?」】
柯萱如獲邀在今年試辦的「兒童及少年運動教練知能研習課程」擔任講者,參與研習的對象,包括從事兒童及少年運動教學、並持有特定體育團體核發有效之A、B、C級證照之教練為主,透過這次的研習課程,了解目前兒少運動教練們心中的疑問。
柯萱如指出,現今兒少運動教練在教學實務上,最常遇到的狀況可以主要可區分為兩大類—「正向管教和暴力體罰的界線該如何認定?」以及「人際情感和身體界線該如何拿捏、如何避免成為性騷擾、性侵害、性霸凌的加害者?」
藉由這次的研習課程,柯萱如從法律的角度出發,向兒少教練們介紹《兒童權利公約》(CRC,The Convention on the Rights of Child)、CRC中所保障的兒童相關權益、臺灣兒少權法的規範,以及什麼樣的要件在法律上構成違法等,並且提供許多法院上的實際判決,向教練們說明,在訓練或練習上發生的事情在法院上的見解和判決,並收到許多教練的回饋。
四小時的課程,柯萱如也和兒少教練們分享,當今對於體罰認定及不當管教的要件為何?在法律上何謂身心虐待?並且分享相關的實務案例及標準。
然而是否越界、是否觸法?都須經過個案的綜合判斷,舉例來說,同樣是教練要求學生跑操場,但有的會被當作不當管教的案例,有些在法院認定卻是正當管教,其中會因為各種不同的因素去考量,無法明確說明「什麼可以」、「什麼不可以」,仍然要以每一位學生的特質、個性、能力、年紀、身體狀況以及發展程度等等去做衡量。
「教練們大部分都不會想要傷害學生,但不清楚界線在哪裡。」柯萱如透露,常遇到的司法案件中,可以感受到教練的難處,常見教練們非常熱心於教學,卻對學生的反應感到心急,或者在指導過程中感覺不受尊重,教練難免也會有些情緒,但自己的應對方式,沒想到卻出現難以承受的結果。」
站在柯萱如的角度,兒少教練們除了具備相關知能、了解法律相關規範外,增加心理層面的支持或自我照顧的觀念及資源,能夠讓自己更能以穩定的情緒應對,「我的情緒可以幫助我自己調節,並且幫孩子做調節,而不是大家的情緒衝撞下來,產生大家都不想要的後果。」
其他如情緒教育、情緒調節、正向教育、正向管教、創傷之情及情緒支持等層面的相關知能,也都是很適合教練們能去理解和利用的資源。「評估每一位孩子的各種能力和狀況後,給予他最適合的協助或是訓練計畫,會是對每一個孩子最重要的事情。」
0 no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