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著相機 原來自己的意識就在相片裡.除直接連結外,需本站圖文作為它用者,請先知會本站並註明出處,禁止商業用途
Don't wanna be here? Send us removal request.
Text






連續兩天
但前後兩天是不同的水色風景
D1 竟然走到一半,我非常的不舒服,又喘又想吐,沒有力氣,彷彿高山症,可是這裡的海拔很低。我跟Terry求救,他馬上二話不說的叫我休息,之後還幫我背主繩,唉!第一次當繩童,結果就出槌了!
 最近入藏函的相關事宜,真的太令人心力交瘁!一邊淋著雨上溯溪谷,一邊把握有訊號的當下趕緊回覆訊息,深怕慢了,又要延遲送件的時間。幸好,在沒有訊號前,西藏行領隊醒來接著回覆訊息)
好幾天的狀況都是無法專心在原本要做的事上。又這麼一瞬間我在想是不是真的直接放棄進藏。
0 notes
Text
山不該成為權力的競技場:一位女性登山者的心聲
有沒有做公益應該跟個人的生命實踐更有關係
喀什米爾孤兒院play with child
2009笑顏桌曆義賣
在一次雪山公益活動中,我經歷了一場難以遺忘的衝突。作為一位女性登山者、志工、也是前任山社副社長,我原以為山是心靈的歸處,是共感與合作的所在,卻在那趟行程中深刻體會到:女性在登山社群中,仍面臨難以言說的壓力與挑戰。
這並不是單一事件的情緒爆發,而是多年來結構性壓迫的累積——來自一位資深男性山友的高分貝怒吼與人身攻擊,從我發表對行程與路線安全的建議開始,逐漸演變為「你憑什麼說話?」「你又不是領隊」「你上次就走錯路」等言語暴力。我願意書寫,是因為我相信:山,不該成為權力展現的場域,而應是我們學習尊重、對話、與共好的地方。
這次參加雪霸公益活動會師,因為考量年長的學長,我們選最短且難度不高的志佳陽線,但也因執勤任務的想法不同而有了一場衝突。
D0:
其中有位學長在外人面前批評萬里山社從來不做公益活動,只顧自己爬山,沒有人來帶動。因為有外人在,我當下回:誰說山社從來不做公益活動? 只是你沒有參加而已吧? 之前聽學長們說會上山背屍體或者搜救,你沒參加並不代表沒有哦!
(我看那學長其實臉色已不太好看)
後來領隊在說明我們此次上山撿垃圾任務時,我才想起來自己擔任副社長的時候,也辦過雪山淨山活動,也許因為撿過垃圾,幾乎上雪山都是��天氣
(我剛好用來補充說明山社有做公益活動,只是他不知道而已)
再來已經10點多了,大家都已熄燈就寢,那位學長繼續在房間裡大聲發表,因為隔音不好,我等了一下子,想說他們會不會睡著,後來覺得不阻止不知道會聊到幾點,有外人在,我就請他音量小聲一點,我們已經在睡了(明天要陡上1500M以上)
事情發生在第三天,我們從雪山山屋舊址營地要上雪主的碎石坡。還沒出發前的行前會議中,我就問領隊,其中有一段拉繩子的路,很多人因被繩子誤導而走錯,需要移除或者做什麼樣的措施嗎?領隊就說到現場看狀況,再討論或做紀錄留給雪霸看要如何處理。
當我們到達現場時,那段繩子結繩的地方在陡峭的坡上,因為旁邊也是碎石坡。的確會誤導比較沒有路線判斷能力的人直接拉繩往上,於是我們停下來討論,領隊看了一下現場,也跟我們討論需要剪掉嗎?我問領隊有帶割繩的工具嗎?可以剪掉嗎?如果判斷可以,也許可以這麼做,就看領隊的決定。後來謹慎的領隊就說他要上去拉繩的上方觀察狀況,也許有一些錯誤的路條可以先拆掉。與此同時,他在拉繩處的右側轉折處做一個疊石指引方向,我剛好站在轉折後要上切的路,學長說那邊也做個疊石,我們就分頭進行。
而那位學長就開始說沒有人那麼笨,會去拉繩子直上,不需要解決繩子。而我回:紀錄上的確有不少人特別標注說明這條繩子會誤導人。
仔細負責的領隊在他說這些評論之前已決定上去看看狀況。拆路標需要花點時間,領隊就叫大家慢慢往前推進。我在左側山壁上看到一條切進灌木林的路,就想也切進去看看路況,但上去看了一下,就覺得還是走溪溝路比較不用在灌木叢中鑽來鑽去,我隨即下來跟上原來的隊伍。
由於我腳短,且原本走地形就習慣挑跨距不大,且能安全站穩的路線,於是沒有follow那位學長跨距大(大石堆)的路,我後面跟著世新大一的小學妹,所以我也趁機帶著她站在高處觀察兩邊路徑的地形,跟她說明我選擇走左邊是因為跨距較小,對我來說比較省力好走。
那位學長就開始發飆。
"妳不是領隊,不要在那邊指指點點,以為自己���厲害,妳算什麼東西?
你的能力那麼差,像上次太加縱走一直帶錯路,妳憑什麼說話?
妳的能力,老正嚮看在眼裡也不會認同
不會認路,每次都要��第一走前面"
那位學長霹哩叭拉的一直對我人身攻擊
我想我可以接受對事情表達激動的情緒,但對於「翻舊帳+人身攻擊」
當下沒有任何一個學長叫他住嘴
我回他:現在的事跟太加有什麼關係??
他說我一路上一直嘰哩瓜拉說不停,想要主導場面.....
當時, 我覺得在外人面前,不應該這樣,
但他繼續罵。在眾人面前,為了維護自己的尊嚴,我也大聲說: 你閉嘴!
他繼續大聲吼:妳有什麼資格對我這樣講話?
接著就扣一個大帽子給我戴:
說我們只是客人,做什麼要由領隊決定
這聽起來是政治正確的主張,但這是一個登山團體,我們是志工,並不代表我們不能夠提出任何想法吧?我想自己並沒有要決定什麼!但有什麼事,應該可以提出想法共同討論,而非獨裁主導。對於繩子如何處理這件事,我也只是跟領隊一起討論。況且這次並非單純的登山活動,應是以山為載體的價值實踐過程吧?讓每個人都有空間參與與發聲,難道不是新登山文化的重要轉向?
我並不害怕衝突,因為我相信對話的力量。但當意見不同變成個人貶低,當女性主動發聲被視為「意見多」或「爭奪主導權」,我不得不質疑:這真的是我們所期待的登山文化嗎?
(太加縱走我是領隊,走探勘路線也是行前已先詢問隊員的意見決定,雖沒有路標及明確地路徑,但有軌跡可參考,本來就抓方向走,印象中我不太follow他,自己判斷路徑。如果按照他的邏輯,他也未經領隊同意就自己走前面。 原來他一直對我沒follow他懷恨在心啊!)
因為吼得很大聲,領隊在遠處聽到了,叫我們不要急、不要慌。我覺得領隊一定想趕快衝過來緩和場面。 所以我就大聲回覆領隊,"我們很OK、我們沒有急、我們沒有慌! "
為了登山安全與團隊氣氛與顧及山社顏面,我不想繼續與這位學長對話,因為這樣的對話方式,不只是對事的激動,而是長期性別與權力結構的壓迫反映。他也曾在其他群組中以相似手法批評異議者,之後退群。這不是首次���只是這次爆發在公共場域中。 他繼續大呼小叫,吼到老學長終於叫他不要再說了......
(我其實沒有裝進他當時說了什麼,只看見他怒不可遏要衝到我面前)
在當下,我的確回他口氣很不爽(叫他閉嘴),但至少我沒有對他有任何的人身攻擊
(事後因此次我也和Winter說抱歉,讓她面對這種狀況,所幸從她的回饋裡確認她並沒有感受到我想取代領隊以及在這場衝突中,我並沒有以人身攻擊的方式和學長對話)
等領隊回來後,我就說:我並沒有任何要取代領隊掌控權的想法哦!請領隊趕快來”救我”,結果那位學長繼續邊走邊追著罵:說我很故意,用ㄋㄞ的方式來躲避自己犯的錯誤,然後繼續大聲叫囂.....
終於,我聽到羅思學長說: 不要用人身攻擊的方式說話!
這算是社團PUA?
我和隊員一同討論路線安全,與領隊協商集合時間、風險評估與指引設施的修正。這些都是基於經驗的實踐與對活動負責的態度。但這樣的投入,卻被部分男性解讀為「搶風頭」、「爭主導」,更在眾人面前遭受長篇羞辱。
連元植都曾被他批評能力不夠
古明政在他眼裏只是在秀自己,忘記可以回饋社會等云云⋯⋯
他更常說一些讓人很不舒服接近性騷擾話語。幾年前我就跟羅思反應過,我聽了很不舒服。連這次在雪山南峰,他講的一些話,保七隊的隊員馬上跟他說,現在這種話不能亂講,會被告性騷擾!在雪山舊址營地,他也說,聽到種3Winter(副領隊)微微鼾聲就會勾起他性欲之類的話。 身為女性,對他這種言語特別反感,好幾次跟他說會被告也沒什麼用。當我反映這些不適,多數人選擇一笑置之或忽略。而我,只因拒絕沈默,就被標籤為難搞、有情緒、破壞團隊和諧。
衝突並非只是當下,雖然是積壓已久的不爽,至少我沒有失去理智的把對他的種種反感當下說出,但並不表示就要繼續以沈默誏自己承受這些不舒服的感覺。
如果我沒記錯的話,在四季溯溪協會裡,這樣的行為算ㄧ種以學長的姿態用情緒暴力霸凌吧?!
而我沒權沒勢沒錢......當下只能靠自己回嘴
我想這一次自己跟領隊反應主張最用力的只有1點,就是出發的集合時間由6點提早到5點,因為到環山部落需要4小時,如果加上還需要討論事情,遇到下班時間可能會塞車,隔天要重裝上超過1500m,夏日遇到午雷的機率很大,上高山有良好的睡眠品質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身為一個女性,因為在團體裡會主動提出想法或建議,就被說成「意見多」,就被說成是要取代領隊,我想這個帽子也扣得太大了!
此外,去年太加縱走有訊號時,我接到母親來電說外婆過世的消息,我也沒有跟隊員們說,身為領隊只能專心面對眼前,照顧隊員,因為團隊中有一位年長的大姐心臟裝支架,她告訴我外面的團體是不會收這樣的隊員(在山中我觀察大姐的狀況跟她聊才得知)。也因為團隊仍有幾位熱心的學長一起分擔,否則壓力會更大。
像我這樣已年過半百的學妹,願意開太加縱走這樣的隊伍,且選擇走非傳統路線下山(較平緩的古道),其實當天下午1點就到達車子接駁處。我想這應該已經很順利了吧? 但卻被這位學長搬來以人身攻擊的方式當眾侮辱。
在雪山山頂拍團照時,放在背包旁的登山杖剛好被那位吼叫學長踩斷,王學長知道是我的以後說:為什麼登山杖要放在那裡?
幸好是最後一天了,下山的路也很單純,如果是更長天數,還要繼續面對這位以情緒暴力來貶低女性隊員的壓力,是否也是登山安全中需要考量的? 女性隊員要如何拒絕接受男性隊員戲虐粗鄙的性騷話語? 如果女性在山社中只因主動發言、關心風險與溝通,就會被貼上「想主導」、「太多意見」的標籤,這樣的社群空間是否真正容納多元與對話?更何況,我提出的不是武斷命令,而是與領隊協商的建議,是身為一位參與者、志工,該有的責任與權利吧?
登山杖被踩斷是不小心的,我沒有說什麼,但那支登山杖是老爷學長送我的完百禮物,在我心中,不是一支登山杖而已,而是一個學長的祝福與支持。 所以我就自己默默的收好殘骸背下山。快要下山時,到哭坡附近我也用力的哭了,滿滿的情緒,滿臉淚水的走。途中遇到一位野跑男孩跟我聊天一陣子,他說他快不行了,只想趕快下山,因為我戴著墨鏡,他也沒看出我其實滿臉淚水,後來他才說水喝光了,用自己的極限撐著,我立馬跟他說我還有水,看著他大口大口的喝著氣泡錠水,我的淚水似乎也被他喝進肚子裡。
我一個平凡小女子實在沒有任何的智慧與肚量來消化這些,只能寫下記��來排解!因為我仍要上班,要寫報告,要寫計劃。然後心理很受傷,是啊!我就是很多想法,我的研究主題就是跟女性主體有關,而山從來不是用來當成是權力展現的場域,山對我來說,是一種陪伴,讓我看見自己還能好好活著的歸處。
我絕非完美的領隊,也不是「厲害的女強人」。我只是個對山有熱情、努力負責任的登山者。我說話,是因為我希望活動可以更好。我分享,是因為我相信新一代的山社文化,應該是包容、合作,而不是控制與羞辱。
在我心中,山是一種共感的場所,不是誰的舞台。每一位參與者,不論性別、年資、職務,都有提出建議與討論的權利。安全,是眾人共同的責任,不是?
我願意分享這段經歷,不是為了與誰對立,而是希望更多人看見:女性在登山群體中也有發言的空間;理性討論不該被視為挑戰權威;理解、尊重與安全,應該是登山文化的基本標準。
因為我相信,山,屬於每一個人。
第一次山難(1) (2)
登山的女人
0 notes
Text



















從尼泊爾、印度、錫金、不丹、西藏、新疆…… 這一輩子走過的山路 帶我來到世界第三極的國度 蓮師的故鄉
疾行不在選項之中 在這亦不需好勇拼速 更偟論要與深嵌於7、8000公尺之間的冰河 較量時間的深度 火與冰交替 雨和虹乍現
由於臺灣人簽證類別之故(無法通過邊境管制區許可) 無法如既定行程參加想像中的國際團 甚至日本團領隊都勸我們改路線⋯⋯
只能靠山區虛弱無力的WI-FI 致電各種相關單位 從香港巴國領事局、巴國觀光部、吉爾吉特特別省觀光局、甚至中國大使館求助…… 每日看著彩虹等待審核結果
能獨自在帳篷中祈頌並與山神對話 即是此行意外的贈與 晚了三天出發 K2-the heart of Pakistan 也在藍天下回應用一生腳步來累積的呼喚
喀拉崑崙山脈一點也不溫和 脾氣亦是多變 有一點的驕傲 也會被翻滾如沸的冰河水所淹沒 或者K2索性就在層層雲霧之中
按照原定出發的隊伍, 據嚮導說:只看到K2 一小時⋯⋯ 幸好,我們慢了3天
但, 冰河上在帳篷裡太溫暖的失察, 輕易讓嚮導改變行程 要在一天走完等於南湖登山口到圈谷的路 而且海跋在4500M以上 隔天無法繼續往翻越從拉達克流過河水之地 遺憾成為對巴基斯坦K2 BC的回憶 要放掉遺憾有時得用一生的時間來釋懷才行
因為天氣如此美好, 所有的挑夫都準備好帶我們越過隘口 真的懷念冰斧、冰爪踩在硬雪上的刷刷聲!
雖然明知溫柔的相處,可以治癒一半人間疾苦。
但榮格曾說:「不同類型的人,注定以不同的方式認識世界。然後彼此都覺得對方不可以理喻。」
一路上功利主義與理想主義之間的堅持讓人劍跋駑張的對峙。
再度翻越喀拉崑崙山脈一個世界自然遺產(Deosai national park) 及幾個超越4000公尺的隘口, 幾處繁花盛開 像極了銅色山淨土世界 接回中巴公路,回到啟程之地。 就這麼結束?
#k2邊境的村民相當溫和
#很喜歡停下腳步打招呼
#pakistan #k2 base camp
#海外健行
0 notes
Text
第一次山難(2)
我還記得當時的天色是夕陽斜照的昏黃,看見學弟妹們有說有笑的輕鬆,只有剪著一頭短髮的我還滿心愁思,踏石而去。約過一個多小時,遇到一個要横渡的地形,我本來走在最後面,看到學弟要過河,隨即跟上前去,心想:這個學弟長得高大,在行前又參加過溯溪訓練,這裡水深至膝,H事前說要訓練學弟,就讓他先涉水前行。
看了一會兒,發現他的步筏不太穩,就牽著他的手,試著穩住他的平衡。走不到河的三分之一時,他的腳一滑,重心不穩,幾乎都快跌到水裡,此時我緊握著他的手,另一隻手則趕緊握住另一個正在岸邊學弟。在河裡的學弟背著大背包,整個人快被拖到水中,這時,我仍努力的用兩隻在手腕上的登山杖撐住自己的身體,而一隻手使勁拉住快要掉到水裡的學弟,一下子,沈重的背包和水的衝力就這樣將他拉進水裡。那時,我依舊沒有放手,而另一隻握住岸上學弟的手,就好像是電影畫面裡,快掉下懸崖時,鏡頭對著手,拍著-手與手從手掌相連互相捉住對方,到只剩下握著手指,然後五、四、三、二、一的分開。
我並沒有放開那已掉到水裡的學弟的手,就這樣,我們終究被滾滾的河水帶走。
掉到水裡之後,流速漸快,剛開始我還看到學弟在我旁邊,我也看到好友H在岸上沿著河床拼命的奔跑,我很努力讓自己接近岸邊,但是水的力量一直把我捲進河裡,我發現自己的氣力跟本無法與滔滔河水對抗,只有大聲喊著H的名字,我看到他要努力救我的臉,看到從岸邊抛過來的扁繩,我想接,但是水流又快速的把我帶走,不知被水流��了多久,看到學弟已經頭朝下,整個身體隨著水飄。之後我就被捲進水裡,在水中我看到翻騰的水浪、泡泡,好幾次差點去撞水中的大石頭,但是因為有之前的溯溪訓練,我奮力的先讓自己身上的背包去撞石頭,不讓自己因河水的沖撞而腦震盪,也努力的仰頭呼吸,讓自己不致於溺水,那時,我發現學弟已不在身邊了。
掙扎了一段時間,在水裡翻轉打滾,我發現自己已沒任河力氣,真的就這麼離開了嗎?但是若這麼放棄,我會害了好友H,他會自責一輩子,搞不好他們已經救起了學弟,現在只剩下救我而已,我告訴自己不論如何都要再撐下去,但那時我真的已經沒有任何力氣了。
一種那麼接近死亡,快要絕望的心情襲然而起,在水裡我看到水是灰綠色的,看到亮亮的天,想起在我生命中希冀於心的人,我現在在水裡,快要死了,心中開始唸佛(這點我很慚愧,其實我不是佛教徒,但是每當有事發生時,我就開始唸)於是我沒有掙扎,順水而流,就這麼等待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那時的感受很奇特,好像自己是在另一個寧靜的世界。
岸邊也沒有人追過來了,前前後後不知道沖了幾百公尺,在一陣寧靜的感受後,我感覺身體被水帶到大石頭上。我用最後一點點的力氣,以手指頭攀住石頭,奇蹟似的,我就停在那顆表面微微露出水面的石頭上,我試著用手指撐住石頭,想要爬起來,但我沒有力氣撐起來,又怕自己被沖走,就一直趴在上面。至少已經安全了,現在就等人家來拉我上岸,一方面我也在想,學弟搞不好已經沒事了,和我一樣。
等了很久,我看見岸上有模糊的兩個身影跑過來(我的眼鏡有綁帶子也被沖掉了)。原來是學弟,第一句話就問那個被沖下河的學弟被救起來了嗎?他們告訴我,他被沖到一個灘上,卡住了,但已經沒有呼吸,現在正在急救。我請學弟先拿下我的背包,再扶我上岸,我告訴他,我沒有任何力氣可以爬起來。
安全的到了岸上,我又躺在土地上,結結實實的躺著。過了不久H跑了過來,一直叫我的名字,也不管我是不是還有氣,他就開始幫我人工呼吸,其實我意識清醒,被他灌了二口氣,我就開始趴在他的身上哇啦哇啦大口大口的吐水,這一吐,我才知道自己喝了不少水,之後他又把我的pp衣褲脫掉,怕我失溫,拿睡袋把我包住。另外一方面,我知道學弟到那時還沒有脈博,原本在報紙新聞上會看到的山難事件,現在確確實實的發生在自己身上.我也著實體會到【大山之歌】的作者和兒子一起參加攀登喜馬拉雅山的行前訓練時,眼睜睜的看著兒子快要掉進三百公尺深的瀑布裡,那種什麼忙都幫不上的無耐,我也清楚岸上的每個人都盡力了。
寫到此,我的心跳加速,手指發冷.再回想這段接近死亡的經驗,那般的無力又深深禁錮在心裡,心中難過的是,好友H一定會面臨很大的責難。他事後跟我說,還好我沒事,不然他會難過一輩子.那段橫渡,讓一個雙十年華的年輕人永別於世,讓一個快畢業的人帶著心傷回憶離開學校.
轉眼間,在登山的數十載寒暑裡,自己已有一個固定的登山風格,而再面對這件山難事件時,至少知道我沒有放開他的手.也許當初這個決定太不成熟,但至少現在我活著問心無愧.為何現在想寫下來,我想發現自己在面對這件事時的心情變化.該慶幸嗎?幸好我是女性,在當時不用面臨如炮火般的攻擊,但是幾乎所有的責難卻在H身上.
0 notes
Photo

愛不愛已是選擇題,而不是是非題了!
沒有時間,我很忙...
這是我個人的時間,不用做所有在台灣要做的事....
家裡的長輩需要照顧,年紀越來越大了....我無法離開
但,
卻可以一下子就捨去一切,很忙的所有理由都不是理由了.
一切只是選擇罷了!
而我不在選擇裡了........
0 notes
Photo

阿育王眼看著因戰爭而受苦的人們,心中生起懺悔之心,之後追隨佛陀的法教,依教奉行。菩提的種子心在,仍有發芽的一天,只是三毒的染污,快要讓我迷失於紅塵之中。
0 notes
Photo

有一個美麗的猶太傳說是這樣的:當人們遭遇困境時,拉比會到樹林隱密深處的一個聖地,點燃聖火後吟誦神聖的祈禱文,如此一來上帝便會聽見,讓人們得以避開險境。歷經數代之後,人們已不記得那隱密的聖地,但仍記得如何點燃聖火,吟誦神聖的祈禱文,這便已足夠。因此當遭遇困境時,祈禱仍會被上帝聽見,危險也因此得以避免。再過許久,不再有人記得如何點燃聖火,但仍記得神聖的祈禱文,這便已足夠。最終,人們不再知道聖地在哪,也不記得如何點燃聖火或是祈禱文的內容,但他們記得曾有聖地、聖火與祈禱文,而有這個記憶便已足夠。
-佛陀的幸福課 p214
啊!這真是一個美麗的傳說,經歷了不知多少世代,原有的人事地物都已不復存在,但靈性的種子仍在每個人的心中,如同每個人皆有佛性,有這個相信,便已足夠。
每個深情的相遇,是否也是深烙靈魂處諾言的記憶,只是想不起來,但靈魂記得便已足夠
0 notes
Photo

心瞬息萬變
那顆原本說好會疼惜自己的心
終究還是忘了自己的承諾 逐漸遠離
被遺忘的心在半夜隱隱作痛
真希望自己成為那些咒輪
隨著風自由飄散 落地之後化為塵土
有一天我問LAMA:你可以教我當人正在受苦時,可以持頌什麼心咒?
他說: 沒有心咒,唯有觀照己心,讓心存正念
我: 要如何觀照?
LAMA: 哦,這是妳很虛弱的地方.....
0 notes
Photo









戈壁後的行程,如脫疆的野馬,加上小灰車常要修理,行程也不知跑到哪裡.
蒙古的夏天,晚上10:30才天黑,記得到這裡時(不知道在哪裡),早已天黑了,嚮導問一下當地牧民,能否收容我們?幸運的是剛好一家人願意讓我們打地鋪,還說隔天一早要幫忙擠牛奶,他們有二十多頭牛.
這是真的嗎?
是的,沒有唬人,隔天一早,婦女們提著水桶出去,讓關在牛欄裡的小牛們分別一隻一隻去找媽媽,而且是等一隻先喝個5~10分鐘後,把小牛綁在母牛附近,再擠牛奶,擠滿後,再放另一隻小牛喝母奶.有些小牛拼了命的用力吸,不知是否餓了一天?
我也想有些貢獻,但礙於水源不足,洗澡洗衣都不方便,因為擠牛奶會噴濕衣服.
不過,好心的秀秀真的去試了,拉了一些時間,沒擠出什麼,反而讓牛拉了一泡尿
幸好,最後還有一個工作可以貢獻,趕緊請本隊的壯漢幫忙提牛奶回蒙古包
蒙古人將牛奶製成優格,酸奶餅,奶油.....各式各樣的酸奶餅則留著過冬用.我忽然想到,這裡沒有什麼青菜,常吃肉的他們,一定得天天吃優酪乳食品才能幫助消化


0 notes
Photo





到現在我還不知道,為何蒙古人要將羊兒全趕進柵欄裡,然後再一隻一隻挑選,讓牠們離開.到了黃昏之後,所有的羊又被放出柵欄去外頭吃草了.
有沒有什麼是我不知道的故事?
像西藏人會從自己的羊群中挑選幾隻出來,在耳朵上掛上綿布耳環,讓牠們終生免於被宰殺的命運
0 notes
Photo










@ Yol valley
如履薄冰
就在這個時候吧
經驗自然氣候的變幻
這在那個當下
再繼續發現峽谷轉彎處的世界
鑽到"河"底下走過"河"
再從河底下鑽出來
想到遙遠的拉達克冬季的健行,也走在冰河上
不知道未來的冬季,是否有這樣的機會到拉達克?
Yol Valley (Eagle Valley) – is located in the eastern part of Gurvan Saikhan Mountain and surrounded by sheer rock walls rising over 2600m above sea level. Yol Valley is originally established to conserve the birdlife in the region but famous for its dramatic scenery. The picturesque valley is an amazing natural creation where it has meters thick ice almost year around. There is great hiking opportunity from the parking areas to the glacier following the stream. In winter time glacier is up to 10m high and remains frozen for all year around. You might see wild ibex or argali sheep up in the mountain if you hike early in the morning
0 notes
Photo




蒙古國國慶的容顏
雖然越來越少人穿著傳統服飾參加一年一度的國慶
再怎麼少,
還是可在這片草原的繁華中,找到蒙古人以自己的身體展現對國族的認同
0 notes
Photo


@ 阿爾泰.塔萬博格拉國家公園
蒙俄邊境友誼峰基地營的初晨滿月,當時零下3度.幸好旅伴把我從睡袋裡挖了起來,沒有錯過即將從蘇俄邊境那端落下的明月.
團圓在華人文化裡是重要的事
今世,大概沒有緣分圓滿的事,以這兩張照片祈願未來的某世,可以再"團圓"了.
0 notes
Photo


守候: 在馬背上馳騁至歐洲的民族,守候著曾經的剽悍! 草原已是人造的,唯一的天然是陽光與風,但聞不到草原的奔放
0 notes
Photo










Photo by Ben Lee
2015/08/16 清晨7:00 從Zaya Hotel 出發到UB火車站,車程約10鐘。(請洪果旅行社的Semy派車送我們去)
我們搭乘的火車是從莫斯科起站的國際列車,每星期天經過UB,票只能前一天去買,由於不想花時間在排隊, 火車票也請洪果代買,票價每人約US$90(4人硬卧),隔天約上午11:30到北京火車站。
這班列車是中國列車,所以全部車廂的車務員都是中國人,頓時覺得自己會說華語比其他外國人有了優勢。我們總共有6人,被分發到2個廂房裡(4+2),原本以為會有另外2個人進來睡上舖,但一直到北京,都沒人進來。
火車上的2人軟卧看起來的確豪華許多,還有小圓桌.整列火車其實蠻安靜的,不像中國境內的火車般吵雜。火車上的餐廳佈置得金壁輝煌,菜單上的菜色也蠻多樣的,只是我們不知道原來火車上有餐廳,在UB已買了糧食+車站外1碗3000T的泡麵。
第一次坐西伯利亞鉄路,雖然沒有橫跨整個西伯利亞,但至少也從蒙古跨到中國,所以在行經每個停靠站時,都會有個衝動想出站逛逛。只是多數停站的地方不會太久,也膽出去。而到了蒙古中國要檢查證件,連火車都出不去,只有9點半停在二連(中國邊境)約二小時,因軌道變窄,火車要進廠換車輪。但那裡風沙太大,一張嘴就吃滿口沙,天氣也冷,不到10分鐘,我又想進站了,可是回不去車廂,只能在2樓的休息室等待列車換好車輪。
<餐點>
我們買的4人卧舖有隔天的早餐與中餐,憑票兌換。進了二連,連原來豪華的餐廳車廂都換成了較普通的餐廳列車,早餐(土司/白煮蛋)6:00~7:00/午餐(2顆貢丸+高麗菜便當)9:00~10:30,我想因為11點多就到北京了,午餐的時間其實跟早餐一樣。我實在不想早起吃無趣的早餐,所以特別叮嚀不要幫我領。
終點在停在中國的北京火車站總站,為了取到8/18到五台山的火車票,8/17到火車站2次。
铁路常识 (五) 国际列车 http://blog.renren.com/share/222419756/14893710680
0 notes
Photo





弟弟說在澳洲時,兒子維維被拍照拍到煩,最後就以結塞臉—不鳥他的不合作方式表達。澳洲跟團燃起弟弟旅行的慾望,也促成這次泰國蘇梅島的自助旅行。弟弟為了達到自助的目的,全額資助我這次歐美渡假勝地之旅。組團這麼多年,生平有人主動提要負擔費用,讓我帶他們全家出遊,我不但賺到一次免費渡假,也賺到和家人一起玩樂的時光。看到平常沒啥外出娛樂的小姪子展露歡顏,吵著說不想回家,身為姑姑的我,真是開心。但弟弟卻一直說他只適合在歐美先進國家旅行......
0 no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