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tlily
ytlily
Lily
3 posts
Don't wanna be here? Send us removal request.
ytlily · 9 months ago
Text
讓文化「遺產」活過來
假日睡到自然醒,一起來看見媽媽又在玩手機上的麻雀遊戲,禁不住取笑她的無聊。我拿起電話,一打開Instagram便看見保育手雕麻雀的宣傳帖文。Instagram果然會偷聽,我心想。封面一張香港建策為花樣的麻雀牌吸引了我的眼球,原來麻雀不一定是刻板的圖案。點開個人檔案,「免費手雕麻雀工作坊」的帖文便第一個出現。正在煩惱周末沒有好去處,反正是免費的活動,便去體驗一下吧。
Tumblr media
第一次走進麻雀鋪,店內除了放了一副副麻雀和其他麻雀用品,當然亦少不了工作坊的主角:雕刻麻雀的工具。一副麻雀一百四十四隻牌,手雕麻雀師傅的工具盒裏亦有十數把長長短短的刀片。不同麻雀花款都有專屬的雕刻刀,像是雕刻「筒子」的圓便需用到「鑽架」和圓規,「素刮」則是用於拉出索子條紋雛型的刮刀。
Tumblr media
活動開始前,導師先簡介手雕麻雀的歷史,分享有關的經歷和趣事,然後便開始講解和示範手雕麻雀的技巧。看見導師駕輕就熟,到自己實際操作時,才發現每一個細微的力道都��影響最終的成品。我想筆劃少的「西」比較簡單,但原來每一劃都要挑四五次,亦頗費心神。刻好花紋後,再用筆尖掃上油漆。每次都只上一種色,確保顏料乾透後才上另一種色,最後再用刮刀鏟去溢出的顏料。雕的時候還不覺有太多瑕疵,到上色時才發現筆劃之間接不到位。看着牌上歪歪斜斜的筆劃,終於體會到手工藝的不易,一撇一捺都是心機。
香港非文化物質遺產當中的傳統手工藝中,有不少技藝都面對被機器取代的挑戰。正如機雕麻雀取替手雕麻雀不會令麻雀失傳一般,傳統手工藝的式微不見得令文化載體消失,那傳統手工藝仍有其保育價值嗎?無可否認,此刻摸着牌中的坑槽帶來的文化衝擊大概只是霎時感動。懷舊的新鮮感一過,傳統手藝所製作的器物剩下的就只有偶爾觀賞的興致,不會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佔一重要席位。
從文化保育的角度而言,或許傳統手工藝是承傳,更是活化。文化承傳的根本意義在於加深市民對歷史的認識,甚至增強文化歸屬感。然而現實逼人,文化價值再動人,若不能隨社會發展有所改變,最終只能成追憶。所以保留甚麼,改變甚麼,便是傳統手工藝立足於現代社會的最大難題。講起「承傳」,很多人只想到上一代傳授下一代技藝,師徒便擔當主要角色。但文化遺產所形成的社群網絡就有很多不同角色,如製作者、零售商和消費者等。不同角色對這項都有不盡相同的觀點,於文化保育和活化工作上所作的貢獻亦不一樣,互相支援,重新思考傳統手工藝帶給不同人的體驗,是保育計劃的思考方向。
恪守製作規範、觀賞表演是文化體驗,加深我們對文化遺產的認識。製成品的實用性當然重要,但手工藝品盛載的還有背後的文化。或許下次拿起器物時,不妨想想這器皿包含的社會規範和文化價值吧。將這些價值帶進生活,讓文化「遺產」重新活過來。
0 notes
ytlily · 10 months ago
Text
講「火星文」的地球人
「火星文」,從字面意思而言是火星人的文字,實際上卻是「地球語」的變異,指網絡上常用的奇怪詞彙和語法。「火星文」五火八門,可以是諧音,例如「刀」是「都」的意思;也有時是一些特別的符號,比方「Orz」其實是一個人跪倒在地上的動作。
起初人們為追求方便,以符號或縮寫代替正式中文,亦容許因為輸入法的不同而出現的錯別字。網絡的發展令人們更講求速度要快,繼而犠牲正確的書寫形式。後來,「火星文」加入了諧音、其他語言和象形等元素,令「火星文」成為一種創新的語言���逹方式。
「火星文」有別於正式中文,不同人對同一句話或許有不同解讀,有時或會造成溝通上的困難。所以「火星文」此詞也帶些許貶抑意味,暗指這是令人難以理解的文字,失去了文字本身作為溝通工具的功能。有人認為,這種簡化和標奇立異是語言能力下降的表現,但使用「火星文」難道是因為人們不再懂得書寫傳統中文嗎?若在日常對話中使用在法律文件裏才會出現的正式用語,也會顯得過份正式,甚或難以理解。語言的正式程度,從來不影響它的重要性。我們根據說話的場合和交談的對象而決定說話的語境,「火星文」亦不過是按照新媒體下改變的溝通方式而演變出的新語言系統。
「火星文」的出現並不會淘汰正式中文,兩者實可共存。使用「火星文」或是傳統中文,其實是一種選擇。文字裏不夾雜語氣,有時候「火星文」就能更生動地表逹情緒。比起冰冷的文字,適當地運用符號便能令其他人更好地理解文字裏所表逹的情緒,也能使人更印象深刻。
有言論認為「火星文」是「俗化」了的語言,但「俗化」的語言有時能讓更多人能運用該語言溝通,令語言更普及化。如今我們口說和書寫的白話文,也是從文言文簡化而來,目的是為了讓更多知識水平的人也能學習文字,我手寫我心。如今內地通用的簡體中文,亦是繁體中文的簡化而成,旨在令更多教育水平較低的人也能識字。縱然簡化了的語言失去了本身的一些字義,但逐漸成為一種新語言系統,普及了知識的傳遞,亦是其演變的意義。「火星文」的出現,容許人們創新,亦對語法和用字的錯誤更為包容,降低了與人溝通的門檻。
語言除了是溝通工具,也是文化的載體。如文字無法被理解,自然會被淘汰。文字的表逹,反映了人們的溝通方式、文化裏的價值觀,或是一些生活習慣。每一代人都有獨有的表逹方式,在瞬息萬變的數碼時代裏,這一秒的「潮語」,可能下一秒就只能被稱為網絡用語。不同年代的人所用的文字,可能是他們的集體回憶和共同語言,在文字裏承載一些個人和群體的連結,形成身份認同。
在非正式的媒體上使用「火星文」自是無傷大雅,但展現個性和創意的同時不影響語言水平,便要在創作的過程中拿挰好分寸。正如好好運用符號是作為補充情緒的輔助,若單單只運用符號作表逹便成了「猜猜畫畫」,失去了語言傳意的作用。因為使用「火星文」,用錯別字取代正字,有時是玩味,有時是雙關,如「嬅麗舞台」意指楊千嬅的華麗舞台。但過分使用「火星文」,便有可能令人忘記正字,尤其是廣東話的口語用字,大部分人都只取更容易打的字,取替正確用字,約定俗成,便越來越少人知道正字。
若單從語言水平高低討論「火星文」,便收窄了語言作為溝通工具以外的功能,不必過分循規蹈距,才能容許語言隨時代發展。通訊科技的進步讓我們中外語夾雜,或許在將來,我們該學習的,是「火星文」和「地球語」的語言融合。
Tumblr media
參考資料:
「火星文」對語文教育上的啟示. (2015, April 28). 臺中市政府教育局. http://chin-s.guidance.tc.edu.tw/2015/04/blog-post_28.html
火星文標誌網絡變化 方便與否眾說紛紜. (n.d.). HKBU. https://sys01.lib.hkbu.edu.hk/bujspa/loadpdf.php?pdf_name=spy_2008_11_39_02_cht.pdf#page=7
江鳳凰. (2006, May 15). 網路文化溝通語言-火星文. 南華大學. https://www.nhu.edu.tw/~society/e-j/55/55-08.htm香港媒體語言的主要特色. (n.d.). HKU. https://www.lingsoc.studsoc.hku.hk/publication_view.pdf
0 notes
ytlily · 11 months ago
Text
Tumblr media
從北站一直走到南站,不過十分鐘的路程,卻已和數不盡的人擦肩而過。比起校園,科大更像是一個自成一角的小區,能遇上的不只是學生和教職員。看着那一張張不認識的面孔,我也曾是她,是為「考進一所好大學」而煩惱的中學生;也想着可以成為她,成為一個能滿足於現況,為自己負責的「大人」。或許在大學校園裏碰到的人都只是擦肩而過,或能有幸共度一個學期的時間,為同個學科努力。我想我在這裏邂逅的不是別人,而是盼望經過四年後,能有所成長的自己。
1 note · View no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