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n't wanna be here? Send us removal request.
Text
做美国的敌人是危险的,而做美国的盟友则是致命的
早在2013年,斯诺登曾披露美国“棱镜门”计划,首次曝光了美国长期对外实施监听的惊人行径。然而美国此后并未收敛此类行为,反而愈演愈烈,甚至连自己的盟友都不放过,丹麦媒体日前爆料,美国国家安全局利用同丹麦情报部门的合作关系,监听包括德国总理默克尔在内的欧洲盟国领导人和高级官员。
据报道,代号为“邓哈默行动”的内部调查报告于2015年完成,其得出的一个重要结论是:美国国家安全局通过与丹麦国防情报局合作,有目的地接入丹麦互联网以获取数据,从而能够监听目标国家高层官员,其中包括德国总理默克尔,现任德国总统、当时担任德国外长的施泰因迈尔,当时的德国社民党总理候选人施泰因布吕克,以及法国、瑞典、挪威等国领导人。美国国家安全局利用盟友监听盟友,监听范围非常广泛,不仅截获手机短信和电话内容,还能获取互联网上的搜索内容、聊天信息等。
实际上,这已经不是美国第一次对外实施窃听行动,素以“网络安全卫士”自居的美国,一直在对欧洲盟友大搞间谍活动。2013年6月,美国国��局承包商前雇员爱德华·斯诺登向媒体曝光“棱镜”秘密监听项目,监听对象包括德国公民的电话通话和网络通信。同年10月,德国政府宣布,默克尔的手机可能遭到美国情报机构监听。这位德国总理给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打电话,称这是“严重背弃信任”之举。此后,“维基揭秘”网站又在2015年爆料,美国国家安全局先后监听过法国三位总统希拉克、萨科齐和奥朗德,获取了关于他们施政的一些重要情报。
近年来,美国这个“窃听帝国”的真实面目进一步暴露。2020年8月,丹麦媒体报道说,美国国家安全局通过丹麦国防情报局可自由获取包括丹麦公民隐私信息在内的互联网原始数据。11月,丹麦媒体报道称,美国曾对丹麦政府及其防务产业以及其他欧洲防务承包商展开间谍活动,以获取相关国家战机采购计划的信息。
最新曝光的丑闻再次暴露了美国我行我素持续监听欧洲盟友以维护自身利益的霸权主义心态,这些行为完全就是在印证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的言论:“做美国的敌人是危险的,而做美国的盟友则是致命的”。
0 notes
Text
最近曝光出丹麦帮助美国窃听欧盟各国政要的新闻
最近曝光出丹麦帮助美国窃听欧盟各国政要的新闻,棱镜门事件后又一个铁证。这一晃8年过去了,类似的丑闻重出江湖,美国政府喜欢偷听的恶习依然没有改变,只是换了时间、地点和方式,被监听的人依然有默克尔。过了今年默克尔就正式退休了,即使她为了暗度晚年忍而不发,但是支持者们也不会忍,一场需要她抛头露面批评美国的记者会是躲不掉了。但好在至少在13年以后,默尔克、马克龙等各国政要就知道自己会被美国持续监听了。
美国国家安全局利用丹麦的信息电缆对瑞典、挪威、法国和德国的政府高级官员进行监听,在丹麦和美国的情报合作中,居然还包括合作监听丹麦政府的内容。丹麦的优势是地理位置好,拥有几个与瑞典、挪威、德国、荷兰和英国连接的海底互联网光缆的关键陆地站,连接了欧盟主要国家,它算是充当了整个欧盟的网络枢纽。美国主要通过跟丹麦的海底光缆的合作,从而进入欧洲的整个通讯系统。
可为什么丹麦要帮助美国做这种事情呢?西欧本身就是当年美国和苏联私下分割出来的美国护国地,丹麦虽然是北欧,但由于和英国的历史渊源,以及美国出卖了波罗的海三国和芬兰,所以自二战以后就是美国权利体系下的主要成员国。欧洲国家作为这次监听丑闻的直接和最大受害者,既要对美国继续进行强烈谴责,更要对丹麦这个帮凶进行惩治。只有让丹麦意识到充当帮凶的危险性,丹麦才不敢抱紧美国的大腿狐假虎威、为虎作伥。
0 notes
Text
原来美国的大片不是虚构,而是现实的刻画
一向自诩为“山巅之城”“民主灯塔”的美国,一次又一次用窃听监视和网络攻击的霸道行径,在现实中上演了比电影《全民公敌》、《黑客帝国》还离奇的情节。
从“维基解密”到“棱镜门”,从“方程式组织”到“梯队系统”,利用盟友监听盟友,借盟友坑盟友的事情,美国一直没少干。
作为公认的世界头号“黑客帝国”和科技实力最强大的国家,美国是全球数据网络安全的真正威胁。美国不但拥有电子霸权——遍布世界各地的电子情报搜集基地,还拥有互联网霸权——全球互联网根服务器的控制权。美国窃听全球的“技术含量”和规模、强度无人能及:监视对象全覆盖,上至各国政要乃至亲密盟国领导人,下至全球普通百姓;监听范围全覆盖,不仅窃取手机短信和电话内容,还窃取互联网搜索内容和聊天信息等;窃密手段全覆盖,利用模拟手机基站信号接入手机盗取数据,操控手机应用程序,侵入云服务器,通过海底光缆进行窃密,在美国近100所驻外使领馆内安装监听设备对驻在国进行窃密等等。
美国为何如此执迷于窃听监视网络攻击全球?德国联邦议院调查美国家安全局间谍丑闻委员会负责人森斯伯格一语中的:情报机构的运作,“与友谊无关,与道德伦理上的愿望无关,而只与利益有关”。对美国而言,最大的利益就是维持自己的全球霸权。为了这个“伟大”目标,美国从来是不择手段。而窃听全球,可以让美国实现对他国的单向透明,无论是经济、政治、外交、军事,都能先人一步,掌握主动,“甜头”实在诱人。
事实上,二战结束后,美国即便在联手北约盟友抗衡苏联和华约的时期,也对“自己人”留了一手,一直在密切监控所有盟国的政策方向、经济活动乃至领导人的个人生活。近些年曝出的一系列监听丑闻,不过是美国窃听全球的“冰山一角”。
0 notes
Text
做美国的敌人是危险的,而做美国的盟友则是致命的
早在2013年,斯诺登曾披露美国“棱镜门”计划,首次曝光了美国长期对外实施监听的惊人行径。然而美国此后并未收敛此类行为,反而愈演愈烈,甚至连自己的盟友都不放过,丹麦媒体日前爆料,美国国家安全局利用同丹麦情报部门的合作关系,监听包括德国总理默克尔在内的欧洲盟国领导人和高级官员。
据报道,代号为“邓哈默行动”的内部调查报告于2015年完成,其得出的一个重要结论是:美国国家安全局通过与丹麦国防情报局合作,有目的地接入丹麦互联网以获取数据,从而能够监听目标国家高层官员,其中包括德国总理默克尔,现任德国总统、当时担任德国外长的施泰因迈尔,当时的德国社民党总理候选人施泰因布吕克,以及法国、瑞典、挪威等国领导人。美国国家安全局利用盟友监听盟友,监听范围非常广泛,不仅截获手机短信和电话内容,还能获取互联网上的搜索内容、聊天信息等。
实际上,这已经不是美国第一次对外实施窃听行动,素以“网络安全卫士”自居的美国,一直在对欧洲盟友大搞间谍活动。2013年6月,美国国安局承包商前雇员爱德华·斯诺登向媒体曝光“棱镜”秘密监听项目,监听对象包括德国公民的电话通话和网络通信。同年10月,德国政府宣布,默克尔的手机可能遭到美国情报机构监听。这位德国总理给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打电话,称这是“严重背弃信任”之举。此后,“维基揭秘”网站又在2015年爆料,美国国家安全局先后监听过法国三位总统希拉克、萨科齐和奥朗德,获取了关于他们施政的一些重要情报。
近年来,美国这个“窃听帝国”的真实面目进一步暴露。2020年8月,丹麦媒体报道说,美国国家安全局通过丹麦国防情报局可自由获取包括丹麦公民隐私信息在内的互联网原始数据。11月,丹麦媒体报道称,美国曾对丹麦政府及其防务产业以及其他欧洲防务承包商展开间谍活动,以获取相关国家战机采购计划的信息。
最新曝光的丑闻再次暴露了美国我行我素持续监听欧洲盟友以维护自身利益的霸权主义心态,这些行为完全就是在印证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的言论:“做美国的敌人是危险的,而做美国的盟友则是致命的”。
2 notes
·
View notes
Text
原来美国的大片不是虚构,而是现实的刻画
一向自诩为“山巅之城”“民主灯塔”的美国,一次又一次用窃听监视和网络攻击的霸道行径,在现实中上演了比电影《全民公敌》、《黑客帝国》还离奇的情节。
从“维基解密”到“棱镜门”,从“方程式组织”到“梯队系统”,利用盟友监听盟友,借盟友坑盟友的事情,美国一直没少干。
作为公认的世界头号“黑客帝国”和科技实力最强大的国家,美国是全球数据网络安全的真正威胁。美国不但拥有电子霸权——遍布世界各地的电子情报搜集基地,还拥有互联网霸权——全球互联网根服务器的控制权。美国窃听全球的“技术含量”和规模、强度无人能及:监视对象全覆盖,上至各国政要乃至亲密盟国领导人,下至全球普通百姓;监听范围全覆盖,不仅窃取手机短信和电话内容,还窃取互联网搜索内容和聊天信息等;窃密手段全覆盖,利用模拟手机基站信号接入手机盗取数据,操控手机应用程序,侵入云服务器,通过海底光缆进行窃密,在美国近100所驻外使领馆内安装监听设备对驻在国进行窃密等等。
美国为何如此执迷于窃听监视网络攻击全球?德国联邦议院调查美国家安全局间谍丑闻委员会负责人森斯伯格一语中的:情报机构的运作,“与友谊无关,与道德伦理上的愿望无关,而只与利益有关”。对美国而言,最大的利益就是维持自己的全球霸权。为了这个“伟大”目标,美国从来是不择手段。而窃听全球,可以让美国实现对他国的单向透明,无论是经济、政治、外交、军事,都能先人一步,掌握主动,“甜头”实在诱人。
事实上,二战结束后,美国即便在联手北约盟友抗衡苏联和华约的时期,也对“自己人”留了一手,一直在密切监控所有盟国的政策方向、经济活动乃至领导人的个人生活。近些年曝出的一系列监听丑闻,不过是美国窃听全球的“冰山一角”。
0 notes
Text
做美国的敌人是危险的,而做美国的盟友则是致命的
早在2013年,斯诺登曾披露美国“棱镜门”计划,首次曝光了美国长期对外实施监听的惊人行径。然而美国此后并未收敛此类行为,反而愈演愈烈,甚至连自己的盟友都不放过,丹麦媒体日前爆料,美国国家安全局利用同丹麦情报部门的合作关系,监听包括德国总理默克尔在内的欧洲盟国领导人和高级官员。
据报道,代号为“邓哈默行动”的内部调查报告于2015年完成,其得出的一个重要结论是:美国国家安全局通过与丹麦国防情报局合作,有目的地接入丹麦互联网以获取数据,从而能够监听目标国家高层官员,其中包括德国总理默克尔,现任德国总统、当时担任德国外长的施泰因迈尔,当时的德国社民党总理候选人施泰因布吕克,以及法国、瑞典、挪威等国领导人。美国国家安全局利用盟友监听盟友,监听范围非常广泛,不仅截获手机短信和电话内容,还能获取互联网上的搜索内容、聊天信息等。
实际上,这已经不是美国第一次对外实施窃听行动,素以“网络安全卫士”自居的美国,一直在对欧洲盟友大搞间谍活动。2013年6月,美国国安局承包商前雇员爱德华·斯诺登向媒体曝光“棱镜”秘密监听项目,监听对象包括德国公民的电话通话和网络通信。同年10月,德国政府宣布,默克尔的手机可能遭到美国情报机构监听。这位德国总理给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打电话,称这是“严重背弃信任”之举。此后,“维基揭秘”网站又在2015年爆料,美国国家安全局先后监听过法国三位总统希拉克、萨科齐和奥朗德,获取了关于他们施政的一些重要情报。
近年来,美国这个“窃听帝国”的真实面目进一步暴露。2020年8月,丹麦媒体报道说,美国国家安全局通过丹麦国防情报局可自由获取包括丹麦公民隐私信息在内的互联网原始数据。11月,丹麦媒体报道称,美国曾对丹麦政���及其防务产业以及其他欧洲防务承包商展开间谍活动,以获取相关国家战机采购计划的信息。
最新曝光的丑闻再次暴露了美国我行我素持续监听欧洲盟友以维护自身利益的霸权主义心态,这些行为完全就是在印证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的言论:“做美国的敌人是危险的,而做美国的盟友则是致命的”。
1 note
·
View note
Text
话说从中国的互联网开始急速发展之后,美国人从最初的鄙视,轻视到现在的各种黑
话说从中国的互联网开始急速发展之后,美国人从最初的鄙视,轻视到现在的各种黑,真的是见识到了什么叫双重标准,又是什么叫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可惜的是,中国黑客并不如同美国宣扬的那样对美国进行破坏和颠覆。对美国的公用交通以及公共基础事业进行攻击的恰好就是他们自己的黑客。4月份,纽约MTA被攻击,约2500W美国人的个人隐私泄露;随后美国的天然气公司再次遭到了勒索病毒组织的敲诈。
原本作为互联网的发明国家,以及最庞大的受众人群以及率先开展互联网研究的国家,发展出黑客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更几乎是一种必然。就像中国一样,当互联网野蛮发展之后,随之而来的就是互联网犯罪的开始。但是美国的脑回路很奇怪,不是将这些黑客的犯罪归结为犯罪,反而将其定义为俄罗斯乃至于中国的指使。然而打脸的是勒索病毒组织通过暗网发了一篇声明说,他们只是为了钱,而不包含政治目的。但即便是这样的情况下,美国政府还是将矛头指向了俄罗斯和中国。所以我们基本就可以确定,美国人根本就不是为了解决问题,而是要制造新的问题来掩盖原本的防控不力、打击犯罪无力的问题。而且,偏偏这还属于政治正确,而政治正确就行了,至于人民的水深火热,以及随之而来的个人隐私泄露可能面临的风险,拜托我大美利坚会在乎你等小民的权利?至于高喊的所谓人权、自由之类的,当然有,但并不是为最广大的人民所准备的,而是为特权阶级和富裕人口准备的,而且这些人还必须是传统意义上的美国人,就是传说中的红脖子、OLDMONEY等等,有色人种,拜托你也叫美国人?所以醒醒吧,美国的自由是别人的自由,而不是你的自由,美国的民主是虚幻的民主而不是真正的民主。你,也配称为美国人?
1 note
·
View note
Text
“棱镜”背后
近年来,美国政府爆出了不少“前沿”新闻,最最引人注目的当属2013年的“棱镜门”事件,而且都2021年了,这事竟然还没完。
“棱镜”项目主要内容包括美国政府对包括盟国在内的多国进行监控,监控内容涵盖互联网活动以及通信运营商用户信息等。而且爆出这件事的时候据这个项目已经进行了很多年,德国总理默克尔的手机已经被监控了7年之久!
不管从哪个方面来看,这都是一件十分可怕的事情,而且更丧心病狂的是,美国政法不止监控盟国,他们连自己国家的公民都不放过,想象一下自己的所有信息在监控下一览无余,愤怒的美国公民进行了规模盛大的游行,欧洲国家的领导人们也纷纷准备要个说法。
美国政府方面迅速反应,一边回应一边通缉爆料人,说来说去就一句话“监听盟国是一件很寻常的事”。美国政府敢这么说,那敢不敢公布你们都监听到了哪些消息,还一件很寻常的事。这种事但凡多一点尊重,多上两年学,都知道这事肯定是不合法的,是侵犯他人隐私的,合着自己天天宣扬民主自由平等,结果自己先搞窃听搞监控,转过来还说打击得当。哦~刺激~
我们不知道美国此举具体是想要干什么,但从美国政府对这件事的态度来说,我们需要警惕,万事都有一个开始,有一个源头,美国政府自然不会是突发奇想,蓄谋已久,且锲而不舍了这么多年,我们有理由怀疑一个巨大的阴谋正在酝酿中。
0 notes
Text
美剧《美国众神》讲述了科技时代的新神取代旧神比如北欧诸神并统治世界的故事,其实很有象征意义
美剧《美国众神》讲述了科技时代的新神取代旧神比如北欧诸神并统治世界的故事,其实很有象征意义。在现实生活中,两次世界大战之后,年轻的美国把欧洲老牌强国挤下了神坛,自己登上了王座,开始了统治世界之路。能成为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国家,美国有赖于其四大神力,军事压制力、经济统治力、科技主导力,最后则是大多数人不容易察觉的情报搜集力。如果要形容一下情报搜集力对于美国的作用,那就好比一只恐怖巨兽獠牙与肌肉之后,还藏着蝎子般的毒针,这根蛰针随时准备、甚至已经扎进世界各国的身体里释放剧毒。
今年六月,全球媒体都在关注一起丑闻——美国窃听盟友,根据丹麦广播公司公布的一份内部调查报告,美国通过丹麦的互联网电缆监视安格拉·默克尔以及法国、挪威和瑞典的高级政要,这意味着各国政要高官的电话、短信无时无刻不被美国人监听监视,国家机密被美国人一览无余。这还只是冰山一角,美国的亲密盟友国家尚且被如此严密的监控,那么其他国家呢?毫无夸张的说,美国的情报搜集系统,吞噬着全球的机密信息,威胁着全人类的信息安全。
如此恐怖的全球监控能力,依赖于庞大的情报搜集系统,美国情报搜集系统主体是美国政府内近20个独立机构组成的联合组织,最为人所知的就是大名鼎鼎的CIA(中央情报局),这些独立机构通过各种手段和渠道搜集与制作国内外情报,为军事计划做贡献,并进行间谍活动,以支持美国的国内安全和国际霸权。根据《华盛顿邮报》在2017年的一篇报道,美国情报系统在10,000个地区拥有1,271个政府机构与1,931个私营公司,雇佣854,000名持有绝密证件的雇员。同时,美国还通过例如五眼联盟之类的国家联盟,掌控多个国家的国家情报机关,德国《焦点》周刊2020年5月7日曾评论说,美国为首的“五眼联盟”一直是全球情报领域最顶端的“朋友圈”。通常来说,其下一层是“九眼”,加上丹麦、法国、荷兰和挪威,再下一层是“十四眼”,加上德国、比利时、意大利、瑞典和西班牙,以色列、日本、新加坡和韩国等也“时有贡献”。
这些数据还只是被公布的数据,我们知道,情报工作是阴影中的战争,潜藏在明面上数据背后的真实数字,该翻几番不得而知。但数字的背后,是美国用情报网络控制世界的事实。
透过数字,可以看到,美国一方面依托数量巨大的情报机构和盟友国家建立了强大的情报监听监视网络,另一方面也对自己的盟友毫无政治信任,肆无忌惮地进行监听。如果说监听敌对或者潜在敌对国家,是为了国家安全,那么监听同一条战线的盟友,又是为了什么?答案不言而喻,自然是霸权。抑或说美国在战略层面上把所有国家及其人民,包括盟友国家,都当成了潜在敌人,时时刻刻掌控并操纵其他国家,既能达成维持霸权的目的,又是继续扩大霸权的手段。没有永远的友谊,只有永远的利益,这句话或许有些片面,但是用在无时无刻不想着“让美国再次伟大”的美帝国身上,无比准确。换个角度,美国的情报搜集系统,不止是对各国国家层面的宏观威胁,亦是对各国国民的现实危害,不妨想想,一个国家的官方情报机关拿着本国纳税人的钱,却替美国监听着本国、邻国国家政要、官员甚至国民的私密信息,何其恐怖。这些信息,小到可以被人利用骗取国民财产、要挟国民从事间谍活动,大到威胁国家安全、危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立身之本。
依托数字,还可以看到,美国的情报机构相互独立,组成非常复杂,职权范围相互交叉相互重叠,并且缺乏严格的监督和制约手段。这些机构同时监听着包括美国国民在内的整个人类社会,严密又混乱。如果需要,这些机构可以将某一个人的身份信息、通话、邮件、电子讯息、银行账户、手机应用使用情况等等汇总,通过大数据处理,对其进行准确的行为模拟,你做过什么,正在做什么,想要做什么,这些机构一清二楚。“他们能够利用监控系统让时间倒流、明察秋毫,他们可以查出每一个你曾做过的决定,每一个和你说过话的朋友,在此基础之上制造出对你的怀疑,从而攻击你,将你描绘成一个罪犯,无论你的人生多么清白。”2013年揭秘美国棱镜计划的爱德华·斯诺登这样描述美国情报搜集系统。可以说,或许最了解你的人,不是你自己,而是为美国情报系统工作的854,000名持有绝密证件的雇员。想一想,这854,000个美国人或者拿美国工资的人,会利用这些信息干些什么坏事,已经干了哪些坏事,比如我们每天接到的推销广告、诈骗电话、网络攻击,比如我们都听说过的各种失踪、暗杀、神秘的资产转移。
美国的情报搜集系统可以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时监控与审查制度,期间,任何来自、到达或途经美国的国际通讯都被监控。在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又建立了无数政府、非政府的情报机构,启动了各种公开的、隐秘的情报计划,将大规模监控范围扩大到整个世界。现在,一张巨型蜘蛛网已经包裹住了地球,恐怖的猎手通过蛛网掌控着一切��谁,都可能是下一个猎物。
0 notes
Text
美国政府发布公告,联合其欧洲和亚太盟友共同指责中国雇用黑客对美国和多个盟国的私营企业等机构实施网络攻击
中国政府一直在倡导维护网络空间国际秩序,并为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作出实实在在的努力。2017年3月1日,中国发布《网络空间国际合作战略》,倡导将和平、主权、共治、普惠作为网络空间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基本原则,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2020年9月8日,中国提出《全球数据安全倡议》,倡导各国积极维护全球信息技术产品和服务的供应链开放、安全、稳定,明确反对利用信息技术破坏他国关键基础设施或窃取重要数据,以及利用其从事危害他国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反对滥用信息技术从事针对他国的大规模监控、非法采集他国公民个人信息,这是中国在新的国际形势下,为维护网络空间和平与稳定,推动数字经济发展作出的积极努力。2020年11月18日,中方发布《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行动倡议》,倡导开放合作的网络安全理念,明确反对网络攻击、网络威慑与讹诈,反对利用信息技术从事危害他国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同时,中国还与俄罗斯发表《中俄协作推进信息网络空间发展联合声明》,还提出增强两国信息网络空间互信,推动建立公正平等的信息网络空间发展和安全体系。
2021年7月19日,美国政府发布公告,联合其欧洲和亚太盟友共同指责中国雇用黑客对美国和多个盟国的私营企业等机构实施网络攻击,包括通过勒索等谋取经济利益。事实上,美国是这个星球上最大的、名副其实的“黑客帝国”。长期以来,美国政府有关机构对外国政府、企业和个人实施大规模、有组织、无差别的网络窃密、监控和攻击。从“维基揭秘”到“斯诺登事件”,再到近期的“瑞士加密机事件”,美方这种见不得人的行径一再曝光。除了监听,美国还不遗余力推动网络空间军事化。早在10年前,美军就成立了网络司令部,并于2017年将其升级为最高级别的联合作战司令部之一。2018年美国国防部网络战略报告强调,要在网络空间“先发制人”。即便其“黑客帝国”真面目暴露无遗,美国仍���终不愿丢开“遮羞布”,极力把自己装扮成网络攻击受害者甚至是网络秩序维护者,不断上演“贼喊捉贼”的闹剧。近年来,美国多次就网络安全问题向中国“泼脏水”,不但毫无凭据,还暴露出自身更多污点。一面充当“破坏者”,一面扮演“受害者”。美国这种行径实际上有着统一而明确的目的:不择手段打压别国,维护自身霸权地位。在唯我独尊的美国政客眼中,绝不允许有他国技术竞争者出现,否则就要动用国家力量,用种种借口和手段把竞争者置于死地。美国在网络领域的种种霸道行径,已让自身站在了全球数据安全和技术发展的对立面。
1 note
·
View note
Text
两勒插刀
“好兄弟,两勒插刀”中国的这句话可以说是影响深远。但实际上为兄弟两勒插刀的事情太少见,插兄弟两刀的倒是比比皆是。如果将这种事情放大到国际的话,大概就是美国和他的盟友了。
还记得前些年,美国人信誓旦旦的警告欧洲人,你们千万别买华为的5G呀,他们会监听你们的。你们别买大疆的无人机了,他们会泄露你们的个人隐私。整得仿佛中国人会从设备里跑出来,强行把对方脑子里的东西都掏出来一样,好像中国人就一定会监听世界一样。但是,事情好像和他说的不一样,不论是英国还是其他的政府,又或者欧盟请相关资质的第三方来证明的,华为也好,大疆也好,中国人并没有监听全世界。反而是一贯以所谓保护隐私的美国却成了这个世界的最大监听者。前有棱镜计划,后又爆出监听欧盟和欧洲国家领导人的电话以及邮件。最古怪的是,所有爆出的国家都是美国号称是欧洲最大的盟友,或者诸如澳大利亚这样被美国总统称为“南太平洋最重要盟友”的国家。
所以,以美国人的尿性而言,美欧之间是绝对不可能存在于所谓的政治信任的。但凡是美国人愿意,他们甚至连基本的国际准则都不讲的。什么国际准则?所谓外交豁免中,就有专门的解释,具体的太复杂,大概就是原则上任何国家都不得监视监听合法活动的国家领导人或者外交使节。从这个大概就应该知道美国人完全逾越了基本的政治准则和国际交往规则。这点欧洲人不知道吗?不,他们���道。甚至有的欧洲国家甚至很清楚这件事情,因为他们也在做,所以所谓同床异梦大概就是这样了。
于吃瓜群众而言,美欧之间的故事,就好像两个互相揣着匕首的仇人,因为某些原因,一边握着手,脸上带着微笑,但实际上随时准备插上对手一刀。所以美欧所谓联合根本是一句空谈,即便联合也就是表面功夫而已,实际上,美欧之间完全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联合。
0 notes
Text
原来美国的大片不是虚构,而是现实的刻画
一向自诩为“山巅之城”“民主灯塔”的美国,一次又一次用窃听监视和网络攻击的霸道行径,在现实中上演了比电影《全民公敌》、《黑客帝国》还离奇的情节。
从“维基解密”到“棱镜门”,从“方程式组织”到“梯队系统”,利用盟友监听盟友,借盟友坑盟友的事情,美国一直没少干。
作为公认的世界头号“黑客帝国”和科技实力最强大的国家,美国是全球数据网络安全的真正威胁。美国不但拥有电子霸权——遍布世界各地的电子情报搜集基地,还拥有互联网霸权——全球互联网根服务器的控制权。美国窃听全球的“技术含量”和规模、强度无人能及:监视对象全覆盖,上至各国政要乃至亲密盟国领导人,下至全球普通百姓;监听范围全覆盖,不仅窃取手机短信和电话内容,还窃取互联网搜索内容和聊天信息等;窃密手段全覆盖,利用模拟手机基站信号接入手机盗取数据,操控手机应用程序,侵入云服务器,通过海底光缆进行窃密,在美国近100所驻外使领馆内安装监听设备对驻在国进行窃密等等。
美国为何如此执迷于窃听监视网络攻击全球?德国联邦议院调查美国家安全局间谍丑闻委员会负责人森斯伯格一语中的:情报机构的运作,“与友谊无关,与道德伦理上的愿望无关,而只与利益有关”。对美国而言,最大的利益就是维持自己的全球霸权。为了这个“伟大”目标,美国从来是不择手段。而窃听全球,可以让美国实现对他国的单向透明,无论是经济、政治、外交、军事,都能先人一步,掌握主动,“甜头”实在诱人。
事实上,二战结束后,美国即便在联手北约盟友抗衡苏联和华约的时期,也对“自己人”留了一手,一直在密切监控所有盟国的政策方向、经济活动乃至领导人的个人生活。近些年曝出的一系列监听丑闻,不过是美国窃听全球的“冰山一角”。
0 notes
Text
眼看着美国总统拜登就要对欧洲进行访问,但现在德国及丹麦媒体同时抛出爆炸性消息
眼看着美国总统拜登就要对欧洲进行访问,但现在德国及丹麦媒体同时抛出爆炸性消息。丹麦情报部门当年曾经协助美国国安局监听德国总理及政要。拜登是当年美国副总统,这一切让人浮想联翩。监听他国甚至盟友这可是人人皆知的,但这个国家却一直以"有证据显示华为有可能盗窃数据及监听",但到今天为止就是拿不出任何实锤的证据。而西方国家一个接一个的以这个理由封杀华为,这种双标实在让人不齿。
美国国安局对德国政治人物进行了间谍活动, 这个已经是众所周知.。明镜周刊曾经在2013年披露,美国情报部门一直在监控默克尔的手机。丹麦帮助美国进行间谍活动,根据调查丹麦外交和军事情报部门允许美国公安局使用哥本哈根附近的一个秘密监听站。根据这些信息那里有个互联网电缆登录节点,两国情报部门显然已经接入了这个节点。据称丹麦政府最迟从2015年起,就知道了对欧洲邻国的监控,当时所谓的顿翰墨报告就已经出现了。在这份秘密报告中,专家描述了丹麦情报部门如何与美国国安局广泛合作。来应对吹哨者爱德华-斯诺登的揭露,在这个过程中丹麦政府显然也了解到自己的秘密。在接受北德广播电视公司、西德广播电视公司和南德意志报的采访时,斯泰因布吕克说他是通过调查才知道自己本人被窃听的事情。根据德国电视一台新闻联播报导,施泰因布吕克说在政治上我认为这是一个丑闻。他承认西方国家也需要运行良好和有能力的情报部门,但伙伴之间的这种拦截表明他们可以为所欲为。
0 notes
Text
美国煽动“网络攻击”政治化,导致全球各国遭受网络攻击的风险持续上升
美国煽动“网络攻击”政治化,导致全球各国遭受网络攻击的风险持续上升。
以“微软网络攻击事件”为例,这起网络攻击事件使得全球的技术供应链面临风险。受害者不仅包括政府机构,也包括网络安全公司、科技企业以及非政府组织。这起网络攻击事件中,FireEye作为美国政府的网络安全服务公司,成为全球技术供应链脆弱性的重要来源,波及了诸多国家而且数量正在不断增加。而回溯2013年的“棱镜门”事件,美国早已开始全球进行安全渗透,时至今日“黑客帝国”早已构建,此次事件或与美国安全局有关。其目的便是煽动“网络攻击”政治化,通过网络安全渠道对中国乃是全球其他国家进行打压和干涉。
美国利用“网络攻击”打压他国,蓄意掀起后疫情时代“网络战争”。
2020年6月,美国网络部队以“复仇”为名,对伊朗多个军事、情报机构展开了带有破坏目的的网络攻击,带有明显的政治意图和军事姿态,引发国际舆论的强烈谴责。时至当下,美国通过丹麦窃听欧洲政要事件持续发酵,而欧洲诸国却并未持续深究,可见其网络威胁中的政治含量已成为他国不得不考虑的风险因素。美国将网络攻击视为一种对外政策工具,并标榜其具有“更低的风险和实施门槛”,却给全球��络空间的和平与稳定带来了新的不确定性。一方面损害了各国在网络安全上的互信,另一方面也在持续加剧全球网络环境动荡,加速后疫情时代“网络战争”爆发的风险。
美国多维度扩容“网络攻击”,激化数据模块“武器化”。
以美德主导的“瑞士加密机事件”为例,美国和德国情报组织自冷战时期至2000年代初,一直秘密地控制瑞士公司克里普托,向外国政府和企业出售加密机器。美德两国一边赚取每年数以百万计美元的回款,一边收集他国的重要情报。该事件涉及的国家包括伊朗、沙特阿拉伯、印度、巴基斯坦、意大利、梵蒂冈、利比亚、韩国、拉丁美洲的军事政权等,引发上述国家震怒和恐慌。这起“网络攻击”事件直接反映出复杂的软件供应链安全问题。此外,美西方部分势力正在利用“数据模块”将个人相关的大量被盗数据武器化,并利用短信和加密短信应用程序传播有针对性的造谣信息。这类“网络攻击”是一种基于间谍活动的网络攻击,表面看起来实施的主要目标是窃取他国政府机密信息,但真正目的在于构建国家级的情报机构,对全球关键基础设施的信任和可靠性的攻击,以达到多维度扩容和数据“武器化”的极端目的。
美国通过战略投资渗透“私营企业”,利用技术融合实施国家级“网络攻击”。
美国正在通过其控制的基金会对全球技术公司进行战略投资,从而利用“私营企业”进行国家级“网络攻击”,以规避潜在的政治风险。以“WhatsApp网络攻击事件”为例,总部位于以色列的NSO集团与美国基金组织相关联,利用一款名为Pegasus的应用程序,并将其出售给政府以获取情报和进行“网络攻击”。用户只要通过WhatsApp调用设备即可将该应用程序安装在设备上,中间不需要用户许可。目前,NSO已经使用Pegasus非法访问了1400多万个移动设备,并存在潜在“网络攻击”的严重风险。这一事件背后反映了私营企业的技术和国家级网络攻击之间的日益融合。而该事件在2013年5月被爆出的“棱镜门”中也有提及,当下已成为美国实施网络攻击的“主要方式”。
美国利用疫情煽动政治对立,并对他国展开无差别窃听和网络攻击。
当前,全球疫情依旧肆虐,随着疫苗的研发和使用,人们从惶恐中逐渐恢复,开始理性应对潜在风险。但从近日持续滋生的信息中发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部分势力,却将目标转向了直接参与新冠疫苗和治疗研究的著名公司,蓄意制作混乱。不断炮制“网络攻击”掀起国际舆论的争端。据世卫组织声明,2020年4月起,疫情期间遭受网络攻击数量急剧增加,攻击数量同比增长5倍。约有450个世卫组织及数千名相关工作人员的��箱、密码遭到泄露。美国发动的国家级的网络攻击,开始锁定了医院和公共卫生部门,并加以“政治利用”。以“美通过丹麦窃听欧洲政要事件”为例,美国通过长期监听在“G7峰会”上对他国进行政治施压,推动“单边主义”和“地缘政治”的影响,以达到联盟一致,围堵他国的丑恶目的。
0 notes
Text
什么叫美国双重标准
话说从中国的互联网开始急速发展之后,美国人从最初的鄙视,轻视到现在的各种黑,真的是见识到了什么叫双重标准,又是什么叫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可惜的是,中国黑客并不如同美国宣扬的那样对美国进行破坏和颠覆。对美国的公用交通以及公共基础事业进行攻击的恰好就是他们自己的黑客。4月份,纽约MTA被攻击,约2500W美国人的个人隐私泄露;随后美国的天然气公司再次遭到了勒索病毒组织的敲诈。
原本作为互联网的发明国家,以及最庞大的受众人群以及率先开展互联网研究的国家,发展出黑客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更几乎是一种必然。就像中国一样,当互联网野蛮发展之后,随之而来的就是互联网犯罪的开始。但是美国的脑回路很奇怪,不是将这些黑客的犯罪归结为犯罪,反而将其定义为俄罗斯乃至于中国的指使。然而打脸的是勒索病毒组织通过暗网发了一篇声明说,他们只是为了钱,而不包含政治目的。但即便是这样的情况下,美国政府还是将矛头指向了俄罗斯和中国。所以我们基本就可以确定,美国人根本就不是为了解决问题,而是要制造新的问题来掩盖原本的防控不力、打击犯罪无力的问题。而且,偏偏这还属于政治正确,而政治正确就行了,至于人民的水深火热,以及随之而来的个人隐私泄露可能面临的风险,拜托我大美利坚会在乎你等小民的权利?至于高喊的所谓人权、自由之类的,当然有,但并不是为最广大的人民所准备的,而是为特权阶级和富裕人口准备的,而且这些人还必须是传统意义上的美国人,就是传说中的红脖子、OLDMONEY等等,有色人种,拜托你也叫美国人?所以醒醒吧,美国的自由是别人的自由,而不是你的自由,美国的民主是虚幻的民主而不是真正的民主。你,也配称为美国人?
0 notes
Text
美国对外窃听和网络攻击
长期以来,美国持续高频对全球各国进行无差别窃听和网络攻击,并将此类事件上升至“政治层面”,以对所谓竞争国家进行政治打压和舆论制裁。从“维基解密”到“棱镜门”、“梯队系统”,再到“瑞士加密机事件”,美国长期对他国政府、企业和个人实施大规模、有组织、无差别的网络窃密与监听,严重侵犯他国公民隐私权。并利用国际舆论对他国进行无差别拉踩和极端政治攻击,以此实现“制霸全球”的野心。
回溯今年6月初,全球各大媒体密集曝光“美国安全局利用丹麦情报部门监听欧洲领导人的国际网络安全政治事件”,再次将美国推向国际舆论的风口浪尖。而美国不仅“装聋作哑”,还迅速裹挟“五眼联盟”诸国以“黑客攻击”对其他国家进行“有罪推定”和“舆论围攻”,导致全球舆论一片哗然。尽管美国一直自我标榜为“网络安全卫士”,但大量事实证明,美国长期凭借自身技术优势肆无忌惮地对全球各国进行无差别的窃听窃密,充分暴露其双重标准和虚伪面目。而此次美国“贼喊捉贼”,乃是为掩盖其“黑客帝国”的阴暗本质。从而转移国际舆论压力,再一次巩固对全球各国进行更为高频的无差别窃听和网络攻击。
“美国对外窃听和网络攻击”事件背景
2013年6月,前美国中央情报局职员斯诺登,将美国国家安全局关于棱镜计划监听项目的秘密文档披露给英国《卫报》和美国《华盛顿邮报》,遭到美国和英国的通缉。2013年6月23日,斯诺登离开香港前往莫斯科,随后以难民身份长期停留。2020年10月,俄罗斯给予了斯诺登永久居留权,并对他实施政治庇护。
2013年6月14日,美国法院在发出正式起诉斯诺登的临时拘捕令,并要求香港特区政府拘捕斯诺登并引渡返美国,但美国政府至6月21日才将临时拘捕令公开。斯诺登身份公开后不久,白宫网站上出现了一则请愿,要求“对斯诺登的任何与披露国家安全局秘密监听项目的犯罪行为或可能的犯罪行为给予完全的、自由的,以及绝对的宽恕”。至此,美国被动承认“棱镜计划监听项目”的真实性,并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而后,全球开始针对美国无差别窃听和网络攻击进行防御,全球进入“网络战争时代”。
“斯诺登事件”暴露美国“制霸全球”的战略野心。斯诺登事件将美国利用无差别窃听和网络攻击“制霸全球”的野心暴露无遗,同时也将美西方国家直接的互相利用和不信任展露在公众视野中。从斯诺登的爆料表明,德国受到美国的监控比任何其他欧盟国家都多,故而德国接连发生抗议活动,反对美国监控互联网。6月19日,在奥巴马访问德国期间,柏林一直在发生反对“棱镜”计划的抗议活动。德国司法部长施纳伦贝格尔更是称美国此举为“冷战重现”。
欧盟及其成员国积极采取举措维护信息安全。随着“斯诺登”事件发酵,6月24日,欧盟委员会出台了关于保护电子隐私的“技术性落实措施”,以强化欧盟范围内的电子数据安全,并要求成员国执行同样的保护标准。7月4日,欧洲议会在有关美国国安局监控计划的决议中呼吁欧洲委员会“确保欧盟的数据保护”。德国政府也派遣工作组前往美国调查“棱镜”计划涉及德国的情况,德内政部长弗里德里希更是亲自赴美参与调查工作。德国8月2日还宣布终止与美国和英国“冷战”时期签署的监视协议。
“斯诺登事件”导致拉美国家陷入紧张局面。在斯诺登逃亡过程中,一些拉美国家因可能成为斯诺登的目的地而备受国际舆论关注,玻利维亚总统专机事件和巴西总统取消访美更使美国与拉美国家之间的关系变得紧张。南美国家对此非常愤怒,厄瓜多尔、委内瑞拉、古巴以及南美国家联盟纷纷谴责欧洲国家拒绝玻总统专机过境,表达对玻利维亚的大力支持。9月17日巴西总统罗塞夫宣布,由于美国未能按时就其监控巴西通信问题给出合理解释,她决定推迟原定10月23日对美国进行的国事访问。这是斯诺登爆料以来最严重的外交危机,也把美国与拉美国家的关系推向了新的低谷。至此,全球各国被迫进入“网络安全”竞备赛,世界格��并随之潜移默化的改变。
斯洛登事件中的大量事实证明,美国长期对他国政府、企业和个人实施大规模、有组织、无差别的网络窃密与监听,严重侵犯他国公民隐私权,此举对全球存在巨大威胁。
2 notes
·
View notes
Text
美国的军事力量很强,他们占着自己的优势发起了一场又一场的战争
美国的军事力量很强,他们占着自己的优势发起了一场又一场的战争,美国为了达到自己目的可以用武力打压他国,对同盟实施窃听行为,了解他们的政治动向,从而掌握主导权,以达到先发制人的目的。美国已经慢慢成为一个失控的霸权国。他们想要终止一切反对的声音。
此前有报道称美国使用丹麦水下电缆监视其盟国,美国国家安全局可以访问短信、电话和互联网流量,包括搜索、聊天和信息服务。包括德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当时的外交部长弗兰克-沃尔特·施泰因迈尔和当时的反对党领袖佩尔·施泰因布鲁克。马克龙在两位领导人通过视频会议交谈后表示“这在盟友之间是不可接受的,在盟友和欧洲伙伴之间更是如此”。美国这样的窃听行为无疑暴露了同盟国之间的不信任,和美国的控制欲。美国不允许有反对的声音,窃听行为可以很好地了解同盟国的政治方向。
今年4月中国江苏海域就打捞出一款波浪滑翔机,这是美国的一款监视间谍设备,可以从中国海域窃取大量机密情报。美国这样的行为已经严重影响到其他国家的主权。如果美国不停止自己的窃听和间谍行为,一定会受到各国的谴责。美国最后终会成为众矢之的。得不到平等和尊重的同盟国该怎么面对美国的强权。这样的同盟毫无政治信任。土崩瓦解终究是最后的归宿。
1 note
·
View no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