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些领域赌场游戏APP怎么在线下载
Explore tagged Tumblr posts
360pano-blog1 · 8 years ago
Text
比特币和区块链这对欢喜冤家的前世今生
I. 一段货币交易的历史回顾
1. 货币交易的历史
自从人类历史诞生以来,我们的祖先们为了生存下来开始不断的进行原始生产和和交易活动,商品和货币的概念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慢慢的发展起来。起初人们为了方便商品交易使用石头,树叶,贝壳等等,后来为了方便储存,进化成使用金银铜来进行交易。但是由于这些金属太重了,携带起来不太方便,人类就发明了纸币,它大大方便了储存,携带,同时具有保值和交易的属性,现代金融的背景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慢慢发展起来的。
2. 二战后美国的霸权崛起
二战期间,由于美国工业飞速发展,战后又是战胜国,国内的实体经济工业基础基本上没有受到什么破坏,导致基本上形成了以美元资本主义为霸权的政治核心,相对比的是以苏联为领导的社会主义阵营,它奠定了两极世界的政治格局,形成了当时的冷战思维。
3. 美元金本位历史
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1944年7月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会议得以实施,在基本思想指导下,主要国家同意他们的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开始和黄金挂钩(当时叫美金)。 这样的话,国际上就基本达成了以美元为核心的资本主义贸易货币体系。 但是后来因为美元危机,美国经济的问题以及金本位的各种内在矛盾,在1971年尼克松政府宣告结束金本位制度。
4. 一次次的金融危机和通货膨胀
因为美元不再和黄金挂钩,美国政府可以在经济危机救市和政府财政预算上来进行量化宽松动作,简��的来说就是免费印钞票。由于这些钱不是正常经济生产出来的,所以通常被称为热钱,它某种程度上增加了通货膨胀的压力。 在1929, 1962, 1972,2000年的金融危机和互联网泡沫后几乎都出现过通货膨胀的情况,很多经济学家把这种现象跟政府发行的过量货币关联起来,批评政府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
5. 2008年的导火线
2008年的经济危机导火线是次贷和衍生产品的投机取巧,美国政府担心市场的恐慌心理继续蔓延下去而造成的经济持续衰退,通过联储局陆续在短短几年内进行了几轮的量化宽松,在金融市场上注入了几万亿的货币流动性,这不可避免的给未来的通货膨胀造成了巨大的压力,这些后遗症也会慢慢的反应在市场的金融产品泡沫中。
6. 民众对通货膨胀的反应
自从信用货币诞生以来,民众对政府盲目发行货币的行为比较反感,认为它直接影响到了每一个消费者的商品购买力能力。多数人普遍认为适当的通胀是可以接受的,反之亦然。在这种背景下,社会上一些有思想的进步人士就开始思考怎么利用科技来替代部分货币的一些可行性方法尝试,这种思想的启蒙为比特币的发展打开了一扇通往自由的乌托邦净土。
II. 比特币的前世今生
1. 今本聪的乌托邦思想
今本聪传说是比特币的创始人,但是网上关于他的很多信息到目前都无从得知。根据某维基解密文件,他是一个无政府主义者,他希望建立一个不用受政府管制,去中心化,开放式的点对点互联网加密货币,拥有这种货币的人可以在网上展开匿名化交易,而且交易费用几乎等于0,速度特别快。
他在2019年开发了原始的比特币点对点开源软件,后来在2010年把这个软件移交给社区的其他开发成员,接着就听说再也没有他的消息了。据说他在开发软件前期,对于比特币的挖矿机制,共识认证,通货膨胀货币发行控制,预防黑客攻击,交易速度,可扩展性等问题上都有详细的思考和解决方案,这里由于文章篇幅关系,就不做过多解释了。
2. 比特币的诞生
1) 比特币是什么(BITCOIN)
BIT 就是电脑进行运算的一个单一字节,COIN 就是虚拟货币的意思,它大体上可以代替纸币在网上进行加密交易。它是一组大概有34个复杂的加密数字组成的字节,比如这个比特币虚拟钱包地址 ‘1K7A6wsyxj6fThtMYcNu6X8bLbnNKovgtP’。 基本上这种数字加密组合是很难被破解的,网上一些被破解的案例都是由于某个平台粗心大意的操作而导致的,跟比特币的加密数字被破解是2个概念。还有,就算加密数字有可能被破解,因为去中心化的原理,它没有中心,所以也只是针对某个单一的钱包被破解,不过目前好像还没有听说过。至于人们怎么保存他们的钱包地址,目前网上有很多方法和攻略,这里就不便详细解释了。 值得一提的是,据说未来的量子计算技术有可能破解比特币的加密算法,但是未来的比特币加密技术也会不断的升级。
所以,比特币钱包的概念就是一组加密的电脑字节数字组合,如果别人要给你打钱,那么他需要下载一个安全的比特币钱包,然后把比特币转到钱包里面去,再从钱包里面输入对方的钱包地址,这样就完成转账操作了。 记住,每次转账都会产生一笔微量的费用来作为矿工核对账本的奖励。
2)比特币主要优势:
-转账费用非常低
-速度相对比传统的银行快很多,特别是国际转账,目前是平均每秒转账3-4次。
-具有加密和一定的匿名效果
-因为没有中心代理商,所以具有不可逆转的交易性质,它巧妙的转移了传统商业交易的信誉问题。
-虚拟货币是一组加密数字的生成,大大降低了纸币的印刷成本。
-21,000,000发行上限,所以很多人认为它可以防止通胀压力。
-如果比特币价格稳定的话,很多互联网软件行业也许会使用它来交易。
3)比特币潜在缺点:
-尽管转账速度比银行快,但是对于未来的互联网金融来说还是太慢了。
-匿名还是可以被追踪和调查的
-信誉只在互相认识并且信任的交易中存在,一旦交易,就没有办法逆转。不像传统交易,如果出现什么问题,银行作为中间人可以帮你解决。
-21,000,000 发行上限,由于后面存在9个小数点,所以防止通胀的说法也有一定争议。
-目前实际商家应用还很少。 尽管微软,亚马逊已经部分支持了比特币的支付使用。但是主流社会还远远没有到位,未来比特币的真正价值在于有多少实际的商业支付应用。
-其他虚拟货币的崛起,在技术和应用方面对比特币形成了竞争压力。
-矿工的共识机制由于使用太多的能源,它包括产房,计算硬件,电力,管理人员等等,这给比特币的后续发展带来压力。 如果价格回落,矿工也许就会出现盈利困难,导致他们有可能放弃比特币的认证工作,这样的话比特币账目的转账速度会更慢,出现后续发展乏力问题。
-目前比特币区块链的共识机制太慢,软件更新如果跟不上进度的话,也会阻碍比特币的后续发展,或者被其他的虚拟货币赶上,比如以太网。
-尽管目前还没有明显的被黑客攻击案例,但是未来也不排除这种情况出现。还有如果很多用户对虚拟钱包进行不正确的操作,那么被攻击的可能性就会加大,因为绝大部分的投资者对比特币后面的区块链技术了解甚少。
  3. 比特币支持者的信仰
早期的比特币支持者主要有3种人。他们是社区开发者,矿工和投资者。开发者主要的工作是维护开源软件,制定未来升级方案,开会讨论等等。矿工是比特币系统里面非常重要的一个团体,因为他们的算法能力如果超过51%的话,就可以控制软件的代码,开发方向,货币发行量等等。 他们的工作就是买设备,认证比特币的每笔交易和加永久时间戳,然后根据比特币的虚拟货币生成协议来给他们计算量的工作奖励。早期由于比特币生成的比例比较多,所以矿工的工作是相对盈利的,但是现在由于计算难度的增加,货币生成速度的缓慢,很多矿工的盈利出现困难。如果再加上价格回落的话,基本上很多矿工会出现亏损的可能。 最后一种人就是投资者,大部分的投资者对区块链技术是小白的状态,对投资也是一知半解,基本是处于跟风的状态,眼见比特币价格一天天往上突破,心动就加入了这个投机浪潮,据说连很多中国大妈也进场了。 实际上如果早期进场的话,也许有盈利的机会,目前我觉得价格已经偏高,风险很大,投资者应该理性,避免被其他庄家割肉的可能。 还有的风险就是,由于市场缺少监管,我怀疑有部分价格被操控的行为来迷惑投资者,建议后面投资者进场要十分小心,通常明智的做法是,不懂的不玩,免的被套牢。
这3种人中间,特别是早期的加入支持者,大部分在思想上是乌托邦的,支持理性思考,有一点无政府主义倾向,所以比特币的发明对他们很有吸引力,纷纷都加入到这个革命性的金融实验浪潮里面来。比特币到底是乌托邦还是潘多拉魔盒,一旦打开之后就再也关不上了,这个问题很多人都在问,但是目前没有确定的答案,我想还是留给未来做决定吧!
  4. 比特币的技术分析
1)工作量证明
为了对区块链账本进行有效认证,加快转账速度,矿工需要使用特别计算硬件来对每个支付进行认证加时间戳,这个认证是不可更改的,将永远留在区块链上面,然后系统根据协议生成的比特币来给矿工作为奖励激励。它的缺点是特别浪费计算资源,开发团队未来也许会考虑使用权��共识的协议来进行认证。从价值层面来说,目前比特币的潜在价值就是矿工时间,劳动成本和资源的投入。
Nvidia 是一家生产图像计算晶片的公司,同时也生产比特币的挖矿晶片,它作为比特币的挖矿相关产业,因为巨大的挖矿晶片需求也推升了自家的股票价格。 值得一提的是,它也是一家主流的人工智能晶片生产商。
2)挖矿到底是什么意思
和传统的挖矿概念不同,这里的挖矿指的是矿工使用特别计算硬件来对每个支付进行认证加时间戳的劳动量成本。比特币系统根据协议支付一定的比特币作为挖矿的工作奖励。
3)发行量原理
为了预防传统的通货膨胀压力,比特币的发行量封顶是21000000个,但是每个比特币的小数点可以延伸到后面9位数,这样看来的话最后数字也是很大的,所以它具有某种和通胀相同的概念。
4)比特币帐本
它是区块链的概念和技术,所有的虚拟货币本质上后面都是区块链技术,区块链应该理解为账本链。传统的转账中间人是银行来确定每笔的合法交易,虚拟货币的交易有区块链作为中间人来记录交易,后面的逻辑就是各种认证共识,智能合约概念等等。
  5. 比特币是通胀还是通缩呢
由于上面解释的发行量原理,比特币到底是通胀还是通缩很难定义,这取决于每个人看事情的角度和最后比特币的价格。
传统定义通胀的原因由于是政府多发行了货币,导致物价上涨,造成通胀的原因。但是这点在金融界也有一定争议,比如巴菲特的导师本杰明·格雷厄姆就曾在他的书里说过事实上美国历史通胀的物价上涨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高,也许还有其他的原因导致了通胀。另外必须说明的是,由于民众害怕通胀对于美元购买力的影响,触发了他们想要把钱投资在股市上来避免通胀带来的影响,这间接的表现出股票的价格通常是过热的一个主要原因。
  6. 比特币解决了商业中最重要的信任问题吗
这个问题目前基本上具有争议。
比特币的操作方法是直接转移掉了交易信任的这个部分,因为如果买家向卖家支付比特币,一旦支付,由于币不可以被赎回,具有一定匿名效果,这就迫使买家必须尽快作出决定,然后承当相应的风险。所以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它并没有完全替代互联网领域交易支付相互信任的问题。
比特币支付信任问题的一些争议:
1)它需要一个中间代理人来解决支付的问题,这个代理人可以是电脑智能程序,或者是一个真的人。
2)信任只存在于互相知道的朋友,商业伙伴中间。如果跟不认识的人做交易,那么风险还是存在的。
3)执法机构还是可以通过比特币的交易平台查出非法交易行为,所以匿名性也是相对的。
4)通过记录在区块链上不可篡改的交易评论也许可以增加信任行为,但是跟传统的线上交易一样,这种评论也可以被人为的操纵和买卖。
  7. 比特币可以被黑客攻击吗
理论上是可以的,但是基本上非常困难。
传统的中心化网络一旦被黑客攻击,造成的影响是大量的数据流失。但是由于比特币是去中心化,点对点,分���式的,所以黑客只能攻击一个电脑的节点,也就是说就算某个节点被黑客成功攻击,那失去的也就是那一个节点,而不是整个数据中心,而且系统会很快的再复制一个新的合法节点出来,这样的话就大大增加了黑客攻击的时间和资源成本,一旦成本超过利益,那这个买卖注定是只赔不赚的。
另外一点必须强调的是比特币的挖矿认证共识机制,如果全球有超过51%的矿工达成共识,那么在理论上他们是可以联合在一起来改变比特币的游戏规则,或者生成更多的比特币出来(目前上限是21,000,000)。 问题是人的普遍行为心理是受到奖励机制动机的约束,也就是说这样做的后果是好还是坏。假设这些矿工联合起来改变底层代码结构,让系统自动生成更多的比特币出来,那么这个系统的道德底线就会崩塌,投资者不再相信它未来发展的合法性而弃之而去,也就意味着市场的价格暴跌,其结果是得不偿失的。 所以从中可以看出很多事情背后都有它的一定逻辑推理和理性思维。
  8. 无中生有的比特币投资市场
由于比特币拥有一定颠覆性的技术,大量的投机噱头,比如相似的货币性质,投资商品,区块链,去中心化,快速支付,微量交易费等等这些特征都注定了比特币的诞生就是不平凡的。很多投资人刚开始并没有敏锐的察觉到这个技术带来的颠覆性金融创新,但是随着不断的媒体报道和价格不断的往上做突破,倒逼很多人开始正视研究这个领域和后面的区块链技术。绝大部份人得到的认知结果是区块链式具有金融创新特质,比特币是区块链的第一个项目,也许未来会有更多的的人关注,投资的金额会不断的增加,伴随着各种利好的爆炸性信息,最后带来的是一轮轮的非理性投资热潮。很多投资人都知道价格不可能一直这样疯狂的上涨,但这里面不乏有炒作者,媒体,投资大咖,交易员,VC,金融机构,小白,大妈等等,这些人由于知识结构和经验的差异化,进场的心态也是不太一样的。当然,目的都是为了套利赚钱,都希望在退潮的时候可以精准退出,而不是成为最后的牺牲者。问题是,这个世界是聪明人的游戏,当这些聪明人进场把这个游戏看透之后,他们制定了一套套的赌博规则,有几个具有理性思维的人可以斗得过他们呢? 所以,最后进场晚的小白和大妈们,是否注定成为被收割的菲菜呢? 这里我觉得需要读者的理性思考,世上没有白吃的午餐,机会是留给准备好的人。
  9. 打不死的小强
目前在这种投机环境气氛下,部分媒体和金融大咖都跳出来批评比特币的泡沫现象,当每次出现负面言论的时候,比特币的价格就可能下降,但是过几天后就会回归正常。在我看来,比特币的价格是有泡沫的现象,但是需要指出的是,比特币具有金融创新和后面的区块链技术,它又是第一个起来的项目,价格也许慢慢的会回归理性,可是它基本上是打不死的小强。 另外更重要的是要了解人性在股票市场上的基本运作经验,从百年股票历史来看的话就很明显了,由于人心的贪婪在驱动着,历史上股票市场不断出现新高泡沫,然后价格迅速回顾理性,之后又开始炒作,这种人心的微妙变化在股票的价格中反映无疑。比特币在短期之内,也会遵循同样的演化规律,早期的投资者已经在这个市场上赚到钱了,他们不会轻易的放弃这个机会,所以还会投机参与新的项目,目前离场是不太可能的事情。人类心理的参与感也在发生着作用,一个事情如果你投入了太多的时间和资源,除非是市场发生巨大变化,他们是不会轻易放弃的,因为离场就意味着以前所做的努力前功尽弃,这种痛苦离开的心理成本是很多人不愿意面对的。
比特币的经济学,心理投机动力正在不断的演化着,后面还有很多正面的,负面的事情会发生,所以基本上它是不会死掉的。未来的价格如何,主要取决于很多其他的因素,比如主流市场的支付使用率。
  10. 比特币投资和庞氏骗局的区别
很多不明白比特币的人把它看成是传统的金融庞氏骗局,实际上这2种商业在技术和投资上都有一些差别,它们在本质上是不一样的。
定义庞氏骗局:这种投机模式也在不断的变化和创新,以前的话就是收人头,卖产品。近年来由于互联网和支付的创新,很多庞氏骗局已经开始通过互联网的理财产品来忽悠大众了。庞氏骗局尽管在商业模式,产品销售上千变万化,但是想要理解它也是非常简单的,只要从金钱的奖励模式来入手研究就可以看的很清楚。如果一家公司赚来的钱不是通过市场消费者,而是通过分红制度奖励来招募会员,然后奖励的钱大多数是通过招募会员而来的,销售产品根本不是重点,那么这家公司基本就可以定性为庞氏骗局的公司。这种公司都是以树状结构的奖励制度来分红,通过招募不断来壮大组织,最后就是他们强大的培训系统,让每个怀疑的人慢慢的转化成忠实的信徒。必须提出是,由于这些公司自己开发的网站和奖励系统,所以很有可能连在账号里面显示的钱都是假的,最后如果公司倒闭,这些钱是不能够通过银行来兑现的。
比特币不是通过买卖产品,也不是通过招募方式来赚钱的。比特币账号里面赚到的钱是真实的,它可以随时通过银行来兑现成现金。比特币后面的区块链技术是创新的,和以上的传销庞氏骗局有着本质的不同。
  11. 商家在使用比特币吗
这个问题很重要,所有关注比特币价格的人都有必要了解。比特币未来的稳定价格取决于能不能被主流市场所接受,也就是说,有多少真正的商家愿意接受它来作为支付手段。目前由于价格具有普遍泡沫倾向,所以很多商家是不愿意接受的。
目前的主流商家有,Bing,Amazon gift card,Overstock, PayPal, Reddit等等。 详细名单参考这里 https://www.coinbase.com/clients?locale=en-US
  12. 目前比特币的主要用途
1)软件
微软已经开始接受比特币作为他们的一些网上云服务,API等等。我相信还有其他互联网软件公司慢慢也会接受比特币来作为支付服务。
2)游戏币
游戏类型的币对于比特币来说绝对是绝配,目前 Unikrn, enjin 这2家游戏公司已经开始使用他们自己的区块链货币来开发游戏系统。
3)礼卷
大多数的礼卷公司已经接受比特币支付了,比如 cardcash.com。
4)各类网上服务
只要是与互联网相关的虚拟产品服务都有可能接受比特币来作为支付手段。典型的例子就是早些时间的 Wannacry 病毒勒索,黑客指明了要比特币来作为支付赎金。
5)转账
国际转账是个巨大的市场,传统的有西联,moneygram, 很多人通过这种服务寄钱给在远在家乡的家人,问题是手续费比较贵,然后程序也比较繁琐。 Abra.com这家公司针对解决这些问题通过比特币来作为国际转账支付手段,好处是它的手续费低廉,速度也比较快,这家公司的目标就是要颠覆传统的西联垄断。
6)成人网站
成人网站基本上可以用虚拟货币作为支付手段,所以我预测很多公司会在不远的将接受比特币支付服务。
7)黑市交易
前段时间比特币的黑市交易特别盛行,网上的各种暗网使用比特币来交易各种黑市商品,其中比较出名的就是 Alphabay, 后来被美国联邦警察给打掉了。 听说因为这个原因,美国的FBI手里掌握着百万以上的比特币。
这些暗网不能正常访问,它们躲在互联网的海底深处,访问的用户需要通过特定的代理工具才可以浏览这些网站,因为里面很多交易的商品都是非法的,比如毒品,枪支,色情等等,所以后来被FBI调查,导致了最后的关闭。
8)洗钱
由于很多的钱是见不得光的,估计有不少人通过比特币来间接从事洗钱活动。很多人认为比特币是匿名的,所以想用它来洗钱。 但我觉得这种方法还是很危险的,因为比特币也是可以通过一定手段来追踪到最后的金钱来源。
9)内容创作奖励
我注意到很多内容制造者都想通过比特币的捐赠来支持他们的内容,以前的话都是通过 Paypal 来进行的,目前这个方向有很大的改变。做法就是如果你支持我的内容,你可以通过比特币给我的虚拟钱包地址打钱。
10)投资者之间的转账
如果��方都拥有比特币和虚拟钱包,那么互相之间的转账是很容易的。
11)投资
如果有拥有比特币,那么你可以换成任何其他的虚拟货币来投资在其上的区块链创业项目上面,当然回报率怎样那要看你的眼光和行业考察能力,可能风险等等。
  13. 各大政府对比特币的态度
目前中国是完全取缔比特币交易的,韩国政府的态度也比较强硬,好像也要取缔。日本的话基本支持,还给各类交易发放了牌照。美国政府的话不好说,立场比较模糊,但是他们会坚决取缔和打压一切非法融资和交易行为,比如目前的一些ICO造假项目已经被特别照顾了。 对于ICO,美国政府也发布了一系列的投资行为规范,比如发行项目是否有证劵特征,如果有的话,必须被监管。正常的比特币投资交易所还是被允许的,比如COINBASE, 这家由矽谷联合投资的公司就得到了纽约州的比特币交易执照。
基本上美国的法律精神就是,在合理的情况下,你可以从事创新和投资活动,但是任何人不能制造假消息来忽悠投资人和迷惑市场,这种行为是会被打击的。
我们可以合理推理,如果一个政府会取缔比特币,那么接下来的ICO融资也有可能被取缔。中国和韩国政府就是这么干的。
  14. 比特币可能的投资风险
1)市场普遍存在造假,操控价格的现象。
2)目前价格太高了
3)普遍投资人对比特币发展历史,交易和后面的区块链技术没有什么深入了解。
4)目前后续技术存在很多困难,比如转账速度太慢了。
5)市场存在着很多其他币的竞争对手,比如说以太网的团队就是从比特币里面分裂出来的,以太网的技术是以开发去中心化APP为主的,它更加具有创新和可扩展性精神。
  15. 比特币几个术语的解释
1)Hard Fork 硬分叉:
由于比特币目前交易速度开始出现疲软,所以软件需要升级,假设软件升级分支出来一个新的区块,它有着比原来的区块更多的算法能力,然后这2个区块分别工作在2条不同的区块链上,我们通常就称为是硬分叉升级。比特币之前出现的隔离见证升级就是一个硬分叉的升级,它同时出现2个区块,新的区块就是比特币区块,旧的区块变成比特币现金币,代号是BCC, 所以目前比特币有2种币在市场上交易。
2)Soft Fork 软分叉:
这跟硬分叉是基本相反的逻辑。系统因为同样原因需要升级成2条不同的区块,但是它们都在同一条链上进行算法工作,旧的区块算力少,系统不认可,新的区块算力多,得到系统的认可。
3)SegWit 隔離見證:
同样的原因,由于比特币区块容量太小,影响了交易记录的速度,所以系统需要升级成2个区块,旧的区块维持在1MB容量, 新的区块增加了3MB的容量,然后把原来的交易地址,金额,交易信息等等转移到新的区块,这样做可以提高比特币原来区块的容量和交易速度。这种升级就叫隔离见证。
当95%的網路算力都支持它的时候,隔離見證��會被启动。
隔离见证同时也可以区别为以上的2种不同分叉。
4)Lightning Network 閃電網絡:
它在隔离见证的基础之外,再增加一个网络来处理小微支付的交易, 也就是说把原来比特币区块链上一些小金额的交易,转移到新增之外的网络来进行交易,之后再记录到原来的区块链上面。这个新的方法也会加速交易的速度,所以把它称为闪电网络。
用一个简单的方法理解: 假设原来的公路开始足够负荷一个城市的运输系统,但是由于这个城市的经济不断发展,它需要将原来的公路改造成成高速公路,后来这个高速公路也超负荷了, 所以必须在另外一个地点再架一条高速公路来支持不断发展的经济需求。
III. 比特币的加持者-底层核心是区块链技术
1. 区块链技术是什么
它应该被理解为账本,未来的万物商业账本,它具有可扩展性,点对点,分布式,去中心化(避免了黑客集中攻击), 可复制性,快速支付,几乎为零的交易费,自我生成的货币系统等等。 我们也可以把它理解为一个具有普遍性质的分布式加密数据库管理。每一个新生成的交易区块就是一个数据库中心,这个中心又不断的和其他区块中心连在一起,形成一个没有中心服务器的一个强大的数据库管理系统。
比特币区块链的中心思想应该是开源的,没有一个绝对的中心,它由不同的协议组成,比如货币生成协议,挖矿协议,权益认证协议等等。任何人都不能篡改这个开源软件,除非得到整个系统51%以上的投票支持共识,所以说它具有一定的民主性质。如果有人想要控制51%的投票,那要取决于它的奖励动机,通常控制这个软件之后也许并不会出现决定性的奖励,所以就算从理论上可以控制这个系统,但是目前却没有人这么做。 至于这个问题,据说聪明的中本聪在开发的时候就已经意识到了。
  2. 区块链技术可能的颠覆性商业应用
1)银行和支付
目前主流的商业银行都在布局区块链技术,比如 Citibank 要发行自己的虚拟货币叫 Citicoin, Ripple.com这家公司的技术就是支持商业银行直接快速的转账服务。
2)网络隐私
中心化的问题是如果服务器一旦被攻击,那么你的信息将不可避免地被泄漏。前段时间的 Equifax.com 信用卡个人信息被黑客攻击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可以让黑客没有办法攻击到中心,这大大增加了攻击的成本,所有的加密用户数据永久存储在区块链上面,根据协议,只有相关的人可以访问相关的数据。
3)万物互联
未来通过传感器把各种设备连接起来,然后通过区块链把数据记录在网上让相关的人访问,这样的话大大增加了访问数据的效率和便捷性。试想一下你可以在任何地方访问到你家里的任何设备运行情况,也可以在区块链上监控这些设备,这是多么酷的一件事情啊。
4)共享经济
未来的区块链商业也许会对目前的 UBER 和 AIRBNB 产生冲击,去中心化的共享经济会产生一定的经济效果,的士司机和打车者通过共享点对点软件来交互商业活动,好评和支付信息被永久保存在区块链上面,新的消费者可以通过这些评论数据来决定是否接受服务。目前以色列有一家公司开发的打车区块链服务叫 lazooz.org 已经开始宣告向UBER发起冲击了。 未来怎么样,我们谁也不知道,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5)分布式搜索
谷歌本质上是一家数据工具,它靠用户的海量搜索数据和互联网上产生的数据来为自己从事广告商业服务,他们的广告盈利模式号称是一本万利的永动印钞机。你的很多数据基本上都在谷歌那里,如果中心服务器一旦被攻击,那么你的个人信息就会被泄漏。还有,用户的信息经过一些智能检索后是有价值的,很多互联网公司可以靠着这些大数据来支持他们的盈利模式。 分布式,去中心化搜索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诞生的,它基本上保护用户的信息很难被中心攻击,然后你还有权利访问和管理自己在区块链上面的信息。目前有一家公司叫 Bitclave.com, 他们已经在这个方面开始发力了。
6)智能合约
智能合约是区块链技术的核心,传统的合约是通过一个中间代理人来执行的, 比如律师,法官,产权代理人等等。那么智能合约就取代了这个代理人的工作,在一定电脑程序算法的控制下,程序根据一定的条件来执行。比如,如果A没有执行一个特定条件,那么智能合约也许就会终止这个交易,反之亦然。 目前很多区块链的项目都是建立在智能合约的技术上来经营他们的商业模式, 它可以应用在保险,商业合约,转账,支付等等上面。
目前主流是以太币算法来支持智能合约的开发。
7)能源管理
不管是家庭能源还是公司能源,都可以通过区块链来进行管理和销售。 据说 powerledger.io 正在从事这个方面的商业创新。
8)医疗数据加密分享
通过区块链来管理,加密,分布访问病人的医疗信息也是未来的一个可能性商业趋势。医生可以设置谁可以访问特定区块的信息,病人的简历等等。
9)网上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可以通过区块链虚拟货币来进行快速支付,记录用户的信用记录,交易记录等等。
  3. 为什么它可能会改变未来的金融技术(FinTech)
现代金融的3大问题是,转账速度慢,费用较高,中心化被攻击的可能性较高。传统的银行转账需要通过不同银行网络,支付终端,如果国际的话还要通过 SWIFT 来进行支付,这中间所消耗的时间和人力成本都是可观的, 利用区块链的话就可以大大的减少这些成本。 目前主流的商业银行都在布局这项技术,比如其中著名的机构叫做 R3, 它是由70个世界最大的商业银行组成,他们的目的就是研究和发展区块链技术,总部在纽约,在2014年成立。
  4. 金融机构的预谋和倒戈
以上所讲的70大商业银行,他们研究区块链的技术就是为了防止自己的商业利益未来被这项新技术所颠覆。问题是当他们掌握这项区块链技术后,它会是完全去中心化的吗? 还是会改变里面的一些协议,然后又变相的成为中心化的商业模式? 历史上人类对于去中心化的努力并没有停止过,但是一旦涉及的是权力和利益关系,这些银行和政府又怎么可能���易的放弃呢,他们有绝对的资源优势来赢得这场战争,最后让这项技术继续为既得利益者服务。 所以我对完全去中心化的技术革命持怀疑态度,至少在几十年内不太可能发生。
  5. 去中心化真的有你想象的这么好吗
我们都知道面对任何创新,应该不能只看到优点。 任何事情应该都有它的两面性。去中心化看起来很美好,但是如果我们稍微思考下,我想它还是有缺陷的。
1)去中心化的利:
它满足了一部分人对于政府的权力,互联网公司对于数据控制的恐惧心态,如果可以一定程度去中心化的话,他们认为可以重新拥有自由,隐私,以及公平的商业竞争机会。其中的虚拟货币也是一个亮点,它迎合了当前人类社会对于通胀的一些恐惧心理。
2)去中心化的弊:
如果一个商业完全去中心化了,那么意味着很多普通的人得为他们的行为负责,也意味着资源的合理分配问题。我们知道一个中心化的系统是被社会的专家和精英在管理着,这些人已经通过了层层考验而爬到了金字塔顶端,那么他们的学问,智慧和经验都是普通人无法比拟的。如果一个系统完全被一些平庸之辈来负责管理,那么我们也有充分理由怀疑这个系统是否可以完全被优化来达到经济成本的最大效益。
  IV. 以太网的崛起
1. 比特币的魔咒
比特币在早期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并没有考虑到开发者的利益,所以它并不能让这些编程者在上面自由的开发自己的项目,这就意味着比特币后续的可扩展性问题。针对这个弊端,比特币早期的团队中间有人提出比特币底层开发者的升级版本,但是并没有被团队采纳,后来其中的一个18岁天才少年和几个人跳出来开发了新的项目,它就叫 以太网,这个年轻人的名字叫 Vitalik Buterin.
2. 以太网又是什么
以太网是对比特币的一些弊端的修正和创新。它是为开发者量声定制的,目前很多的 DAPPs(去中心化APP)和 ICO 的项目都在使用以太币的底层协议来开发。开发者可以利用它的 ERC20 协议来开发新的币种,也可以抽象使用它的智能合约协议,然后自定义变成适合自己项目的智能合约。
3. 以太网的创新
1)从挖矿工作量证明到权益证明
以太网刚开始的时候和比特币是一样的,它也采用了相同的挖矿机制,但是由于太浪费资源了,所以团队公布会在2017年底更新成为 权益证明(proof of stake), 这种机制放弃了传统挖矿认证的做法,采用以每个以太网投资者所拥有的币的多少标准来进行认证,然后给予相应的奖励。具体的理论比较复杂,建议自己去研究一下。
2)以太网的货币发行机制
它的发行机制和比特币有点不太一样,比特币封顶是21000000,但是以太网的币发行量截止到今天 10/03/2107 已经到了 94,938,906, 说明以太币的通胀率是相对比特币高的。自从2014年发行以来,它大���每年发行的比例是25%,每年币的发行量封顶是18000000。 但是由于2017年底可能会采用权益证明机制,所以有可能以后每年发行的币比例会逐年减少。
因为目前以太币的数量几倍多于比特币,所以它价格上涨的速度有可能相对慢。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的原因,这需要聪明的投资者自己去研究琢磨。
3)不断增加的可开发性协议技术
因为以太币是为去中心化商业应用来量身定制的,所以我们不难预测将来随着技术的发展,以太币的团队会有更多可扩展性的协议技术被开发出来,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迎合开发者和商业应用的需求,这方面的技术升级对于未来的整个区块链发展是很重要的一个闭环,对区块链商业有兴趣的朋友都应该密切关注这一块可扩展性技术的发展。
4)以太网是图灵完备的编程语言
这就意味着它具有图灵机的功能,能做到几乎图灵机能做到的所有事情。只要给它足够的数据,它都能够计算出来结果。这其中就包含了程序的无限循环和递归计算。以太币的智能合约就是一个图灵完备的算法,相对于比特币的话就不是图灵完备的。
  V. ICO-它到底是人类的一次疯狂套利,还是伟大的金融创新
1. ICO是什么
ICO 全名叫 Initial Coin Offering(初始货币发行), 它是一种基于区块链商业模式的一种创新融资方法,它要求融资的项目必须是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的,开源代码的,利用虚拟货币的发行来进行商业行为。但是目前由于这个融资模式的盛行,很多不是区块链的项目也在巧妙的化妆术之下来从事ICO融资,这给投资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困惑,很多不理智的投资者争相进场来投资自己钟意的项目,问题是,又有几个项目最后会突围成功,这其中的风险还是很显而易见的。
  2. ICO野蛮的三板斧金融创新
它之所以这么疯狂,不是没有原因的,而是在融资上相比传统的3种方法有了跨越性的创新。
1)天使投资
它避开了天使投资繁琐的路演和演讲兜售自己项目的难处,天使投资人也会拥有公司大部分的原始股,造成后续股本的不断稀释,ICO项目基本上缓解了这些融资的压力。
2)众筹项目
天使投资后, 市场上出现了创新的众筹融资模式,大众投资的钱并不能在二级市场交易,一旦项目失败的话,这些投资的钱就打水漂了。ICO的话,用户投资的虚拟币可以在二级市场交易,如果项目价格合理的话,他们就有可能在交易的过程中套利。
3)IPO(股票市场处始发行)
我们都知道正常的股票市场发行是很困难的,你必须要证明公司的经营历史, 财务报表盈利状况,商业模式,接受政府的监管,还要和靠谱的投行合作来发行你的股票。ICO基本上避开了这一系列的麻烦,任何公司只要声称使用区块链技术,拥有成熟的营销能力就可以发行自己的虚拟货币来融资。但是如果一旦被发现造假,发布虚假信息,那么就很有可能被政府取缔,甚至坐牢。 目前由于ICO正在风口浪尖上,政府相关部门在时刻关注着这些项目的融资情况和后续发展。
  3. 人性贪婪的心理学经验
我们从股票的百年历史就可以看出,任何新的投机项目和技术的出现,都会吸引一大堆潜在套利投资者的注意力,人们一窝蜂的会把钱投资在这个领域,心里时刻盘算着自己不是最后的一个接盘侠。 1995年至2001年間的互联网泡沫就是一面典型的镜子,告诉我们投机泡沫会产生的深远效果。很多人把目前比特币的泡沫比喻成是2000年发生的互联网泡沫的前奏,他们普遍认为比特币正在巨大的泡沫中,警惕投资者要注意入场的风险。
但是聪明的投资者也许另有算盘,经过了多年的投资经历,也许他们早以知道了怎么在这个市场的博弈中套利,利用人性的心理弱点制造各种利好的假象,每次当越来越多的人跳进来的时候,也许就是他们收割的时机。
  4. 以太网和ICO的共生关系
目前几乎所有的ICO项目都是用以太网的底层技术来开发的,ICO的虚拟货币也是由 ERC20 的协议来发行的, 所有ICO的融资基本上都是用以太币来完成交易的,这也许对以太币的价格是利好的消息,但是由于以太币的发行量比例目前还不太明朗,已发行流通的币又相对比特币多,所以到底价格会上涨多少是很难预测的, 这取决于未来技术的延伸和货币发行量的减少。
如果大部分ICO的项目被政府叫停,那么以太网的需求量就会减少,从而会表现在价格的压力上,出现下滑的情况。
  5. ICO对以太网技术的倒逼
由于大多数ICO都是使用以太网技术,这会对以太网的底层技术支持形成倒逼的一个过程,那么以太网的团队就要不断的升级它的技术和协议等其他可扩展性的特点来满足ICO项目的需求,这样的话会形成一种良性的共生关系,ICO项目越多,需求的以太币就越多,对于以太网的技术升级就越迫切。 当然,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了投资的风险。
  6. VC投资人的心理变化
很多风险投资人面对ICO的崛起,起初也是属于观望状态的,但是随着ICO的不断发展壮大,我估计有一部风的VC会进入这个领域来博弈和套利。因为他们有更多的投资基金,因此ICO项目给予他们的优惠相对比一般的投资者会优惠很多。 目前已经知道的VC投资人进场的有:百度的投资人 Tim Draper, 小牛队的老板 Mark Cuban 等等. 值得关注的是,绝大部分的资金背后都有科技公司的背景,比如谷歌风投就投资了著名的Coinbase.com, 详细资料可以查看这个网页 https://www.coindesk.com/bitcoin-venture-capital/。
  7. ICO投资的风险
1)政府监管
假设你找到一家成熟的公司,有着自己的现金流,可观的用户数量,有前景的商业模式,合理的价格,小型的市值,你会觉得这是一个理想的投资机会。问题是它存在政府监管的问题,所以我觉得就算你找到了这样的公司,还是有一定的风险。如果你所处的国家政府一旦宣布这是个非法的融资项目,那么你的投资就存在着巨大风险。目前中国���经全面禁止ICO融资了,据说韩国也在跟进。
美国政府的态度比较暧昧,SEC(证劵监管局)已经在官方网站里���发布了对于ICO投资的风险警告,也许他们针对的是欺诈的项目,至于合理的公司所进行的虚拟货币融资会出现什么监管,目前我们不得而知,所以必须强调这方面给投资者带来的风险分析。
2)营造出来的市场价格
很多ICO的交易是没有受到法律监管的,所以我们不得不怀疑背后会有人在操控价格,或者通过一些非法的交易来提高价格,制造假象让普通的投资者入场而成为牺牲品。
3)价格泡沫
很多项目并没有实际的商业模式,这些项目通常只需要一个网页,白皮书和一个想法就来融资,所以价格过热都是投机行为造成的,后面进场的人,一旦泡沫破裂,就会导致被套牢。
4)套利的套路
市场上的大盘庄主有可能通过不断操控价格的波动来进行一波波的套利行为,这给不理智的投资者带来巨大的困惑和经济的亏损。
5)公司倒闭
绝大多数的ICO公司注定是要倒闭或者套利跑路的,所以投资这些项目的投资者必须制定好退出的策略来避免最后由于公司倒闭血本无归的伤害。
6)出来混还是要还的
老祖宗的智慧早已告诉我们一些普遍的道理,物极必反,30年河东30年河西。股票市场如果一直是非理性的,那么它迟早都是要恢复到理性的价格,所以如果市场价格过高了,后面进场的就存在着巨大的风险。如果前面进场的投资者已经赚到了可观的利润,那么就要控制住自己贪婪的心态,尽早清场套现一部分的资金来降低自己的风险。万物的演化都遵循着一定的规律,我认为股票市场从某种层度来讲也不列外。
7)理性回归商业本质
当我们分析股票价格的时候,我们应该要思考的是这些钱是从哪里来的,ICO项目的未来利润应该从市场上赚来的,而不是投资人的热钱堆积起来的, 投资过高的价格就存在着风险。 所以我们除了分析股票的价格和投机行为外,我们应该更多的分析公司的基本面,比如盈利模式,产品, 资产负债表, 未来至少10年的现金流,团队,商业模式的变化,政府大环境等等。
VI. 对于这次区块链金融革命的一些思考
1. 为什么颠覆总在不起眼的角落
当一家公司很小的时候,几乎没有人会关注到它。但是如果它具有一切扩张的潜力和特质,加上天时地利人和,它就有可能从角落里慢慢壮大,等到对手注意到的时候有可能已经是庞然大物了。 它拥有着驯服用户习惯的基因,不断升级的能力,充足的现金流,等到对手发现它可能的威胁后想要阻止也许已经太迟了。用户习惯和市场一旦形成,再追赶就很难了,它不是简单的设计一款同样的程序和产品就能解决的问题,后面反映的是一系列的市场先决条件和团队的执行力,再加上一点点的运气。
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快速传播效应,一旦一家公司掌握一定的市场和用户,那么它就有可能对其他竞争对手形成威胁,甚至慢慢升级和延伸到其他行业,变成一定市场规模垄断的一家公司。
以早期的腾讯QQ为例,它当时还是很小的聊天软件,主打即时通讯交友市场,与它打对手戏的是微软的MSN。 当年的微软是何等的霸气,根本没有把腾讯放在眼里,后来据说腾讯的轻奇兵打法发生了奇效,他们根据客服的回馈反应,快速开发了一系列用户喜欢的聊天功能。 反观微软的话,由于刚开始并没有正视这个像蚂蚁一样的对手,加上公司太大而导致行政的拖累,并没有快速反应市场的需求,最后兵败如山倒。 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腾讯不断壮大,而MSN渐渐的退出了即时通讯聊天市场。
另外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亚马逊,它从卖书起家,起初的一些大型书店并没有太在意,后来因为亚马逊的技术不断成熟壮大之后就开始让传统的书店比如 Barnes & Noble 感觉到了明显的竞争。 亚马逊优质的购物体验,便宜的价格,免费的物流等等这些特点都给传统的书店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可怕的是,亚马逊已经慢慢不再是一家卖书的公司了,通过不断升级开发新的零售业务,它目前几乎垄断了一部分的美国零售市场,对于实体经济来说打击还是很大的。 美国政府有些官员批评亚马逊的商业模式损害了实体零售店的业务,对美国经济和税收构成了负面的效果。
区块链也是一项具有前景的技术,很多公司都在投资和布局这个技术,未来也许会颠覆掉一些传统的商业和交易模式。
  2. 科学技术为什么总是以颠覆和创新的在迭代
由于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商业模式不断创新,很多企业家都知道大多数的科技公司活不过10年这个说法。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当一个企业家建立一个商业,带来创新并且享受巨额利润的时候,其他人就会虎视眈眈的盯着他盘中的这块肉。他们在实验室里面磨刀霍霍,随时准备着用新的技术来替代之前的商业模式,通过创新来改变用户习惯和消费行为,从而达到颠覆之前竞争对手的目的。如果你想创办一个常青藤的科技公司,那么从公司内部起就要不断的闹革命,只有通过不断创新来适应市场需求才有可能活的长久。
  3. 微软和反垄断法案的启示
当年网景 Netscape 的浏览器市场销售量如日中天,微软的 IE 在市场占有率中一直处于下风,微软后来被逼出了大招,由于当年微软的 Windows 几乎垄断了桌面的操作系统,它把 IE 浏览器和 Windows 捆绑在一起让用户下载,而且还是免费的。因为这个营销策略让微软的浏览器慢慢的在市场上占了上风,接着网景公司不服,一纸告到法院声称微软利用 Windows 的市场垄断优势进行了不正当的竞争,后来法院判了微软败诉并罚款,还差点导致了微软公司业务的一分为二。
后来为了避免垄断法的控诉,微软不会��小公司的竞争对手赶尽杀绝,通常都会留出一点市场份额让这些公司活下来。这种做法后来被证明时有好处的,它可以时刻的监控到这些公司的产品创新能力然后快速做出反应,同时也会启发到自己公司内部创新能力的思维模式。当一家公司变成巨无霸后,难免会产生官僚主义,缺乏创新精神,有小的竞争对手存在的话,就好比一根芒刺在背,它会不断的刺激公司的员工正视竞争对手的存在而不是以后可能被颠覆掉。
像 UBER 这样大的巨人,为了让公司更好的发展,他们应该要允许那些新成立的从事物流行业的区块链公司存在,这样的话可以不断的互相竞争,学习来升级彼此的创新能力,为消费者创造出更好的产品体验,这才是一个良性的市场竞争状态。
  4. 无刻不在的黑客博弈
虚拟货币由于没有受到政府的监管,也没有什么法律惩罚的犯罪成本,所以这个领域出现了很多黑客,他们会利用各种黑技术来对你的账号,钱包地址进行钓鱼活动,很多人因为操作的不当被黑了,由于没有中间人银行之类的监管,被黑之后的虚拟货币是没有办法拿回来的。作者本人就认识一个朋友,由于点击了一个钓鱼链接,访问了一个假的以太网钱包地址(真的钱包地址 Myetherwallet.com), 然后他输入了启动钱包的密码,因为网站是假的,这些行为都被记录下来了,所以账号里面的以太币就立刻被黑客转走了。
下面列出预防黑客的一些方法:
1)不要把任何密码储存在网上,或者任何云端服务上。
2)尽量使用信誉好的交易平台,不要把太多的虚拟货币放在这些平台里面,特别是中国的交易平台经常会被黑。我比较信任的比特币钱包是 coinbase.com,这些人后台硬,而且平台盈利能力强大,所以不太会从事不法的事情。
3)不要点击网上的任何链接,很多链接都是钓鱼的,通常虚拟钱包公司不会给你发邮件链接的。
4)注意你访问的网址,字母一定要是一样的,很多假的网址跟真的网址就差一个字母。
5)如果把密码存储在物理驱动器里面,也许会比较安全,但是转账的时候还是要小心。 最安全的就是把密码写在纸张上面。
6)电脑要安装杀毒软件,一旦被黑,黑客理论上可以看到你的一举一动,不过这种被黑情况不太容易发生。
7)不要安装远程服务的任何软件,比如 TeamViewer.
8)不要相信 Slack 聊天室里面的任何非官方公布的消息
9)不要让任何人看到你的加密钱包密码
10)访问任何公共网络 WIFI 的时候应该要小心,虽然这种被黑的概率很小。
11)尽量设置手机上面的第二层认证登录密码
12)尽量使用匿名的浏览器来访问虚拟货币网址和钱包
  5. 最后,虚拟货币浪潮不会退去
比特币厮杀的各方力量都在秘密的聚集着,虽然有很多负面的新闻,政府的取缔等等,当然也有很多正面的新闻。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深入的了解区块链技术,行业的不断升级,这种聚集起来的力量是巨大的,它也许隐藏着核聚变的反应。 所以比特币的投资浪潮是不会轻易退去的,但是也许价格会回归到更加的理性。
  VII. 参考资料
比特币问答: https://bitcoin.org/zh_CN/faq
比特币交易图: http://fiatleak.com/
以太网维基百科:
https://zh.wikipedia.org/wiki/以太坊
https://ethereum.org/ether
以太网 DAPPs https://www.stateofthedapps.com/
以太网白皮书
比特币书籍: 精通比特币
区块链书籍: 区块链革命
Node.js 区块链开发
区块链相关名词解释:
http://www.qukuaiwang.com.cn/news/2166.html
https://zhuanlan.zhihu.com/p/23249209
区块链相关名词汇总
比特币和区块链专家介绍:可以查看他们的演讲视频和撰写的书籍
Andreas M. Antonopoulos
Vitalik Buterin
Don Tapscott
Alex Tapscott
Tim Draper
声明:本文章内容只是作者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判断,仅供参考。 正如写黑天鹅书的作者塔勒布所说的 “没有任何专家能够预测未来和股市,因为这里面有着太多的不可测变量”。
比特币和区块链这对欢喜冤家的前世今生
Click To Tweet
Tumblr media
  var hupso_services_c=new Array("twitter","facebook_like","google","pinterest","email","linkedin");var hupso_twitter_via = "visualpathy";var hupso_counters_lang = "en_US";var hupso_image_folder_url = "";var hupso_twitter_via="visualpathy";var hupso_url_c="";var hupso_title_c="比特币和区块链这对欢喜冤家的前世今生";
比特币和区块链这对欢喜冤家的前世今生 was originally published on
0 notes
inmatts-blog-blog · 6 years ago
Text
财富自由之梦的真实版本 | 深氪
文 | 石海威 编辑 | 杨轩 李洋 “无耻” “恶劣”“做得太绝”“坏了规矩”…… 蘑菇街创业8年上市,短暂的恭喜声后,是来自老员工和投资业人士的一片愤慨之声——上市之时,蘑菇街员工们才发现自己手里25份期权被合并为1股股票。 当天,就有员工匿名在脉脉上语气激烈地控诉蘑菇街期权稀释:他称自己早在B轮前蘑菇街不到一百人时加入,工资打折,还花了“小6位数”买期权,但此前内部说“实现财富自由有点难,买个房还是可以的”的预期最终落空;蘑菇街两年前招人时还说期权“至少10刀很值钱”的——实际上合股后才是一股发行价14美元。 “比较心凉。”上市当天,一位前蘑菇街员工和前同事们在小群里私下抱怨,虽然他加入时期权不多,走得也早。那些奋斗了三五年的人机会成本巨大、心理落差也更大,而杭州总部里那些做时尚内容的年轻员工是把创始人陈琪当精神偶像的,现在感觉是“被自己的英雄辜负了”。 上一次的类似操作,还是上一轮互联网公司上市潮中,优酷18份期权合1股。这创下了当时中概股历史上创纪录的稀释率,有老员工在得知稀释比例后当场后失声痛哭。此后多年,这个举座哗然的案例都让互联网业人们难以忘怀,优酷创始人古永锵也在这种“传颂”中名声不佳——时隔多年,一名前优酷员工依然对36氪说,古永锵是“不厚道”、“主观恶意”。 投资人们的愤慨,则更多源于蘑菇街案例破坏了大家对创业、期权和财富自由的预期,“以后创业公司还怎么用期权吸引人才?” 与���谷类似,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史,其实也是无数人希望通过创业和期权,实现财务自由梦想的历史。 近期的一次大型造富传奇,是一万多人在2014年9月19日同时变成了千万富翁。这一天,阿里巴巴集团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身着橙色T恤的阿里人在杭州阿里总部附近街道上颇受欢迎,因为他们就是“行走的人民币”。 中国互联网历史上从未有一刻如此充满成功和钱的味道。 这种造富神话引领着所有人前进。紧接着,去哪儿、58同城、猎豹、京东也相继着陆。今年又是一波上市潮和新造富神话,比如,小米上市时造就了1000个千万富翁。 为员工争取利益,也是最能打动互联网人的故事。去哪儿创始人庄辰超在去哪儿被百度合并时,为去哪儿员工股权在合并时的兑换条件做了极力争取。庄辰超卸任后发布的那段朋友圈被一时传颂:“我们每天的生活是面对和沉浸在周边人的信任关系之中的。Qunar的故事结束了,托付与我的信任悉数交付了。” 这都是激励拼搏创业的一针鸡血。中关村办公室灯火通明,互联网人“996”蔚为一观,莫不与期权、财富预期息息相关。“期权”几乎成为了全体创业公司员工的精神寄托,甚至是这个时代下实现阶层提升的最大路径。 然而,我们要告诉你这个“财富自由”神话背后的真实版本。 创业之初:鸡血与小黑屋 “我们最近又完成一轮新的融资,大家手里的期权每股已经值两美金了!” 在望京卷石天地大厦的9层,雷军情绪激动,站到桌子上大声说道。 说这话的前一个月,小米刚完成B轮融资,小米1手机则发布不过三个月时间。创业头一年,小米过得并不容易,手机业务一度遭到投资人质疑,他们认为雷军没做过硬件,怎么证明能把硬件做好? 入职第一天,徐欢就赶上了雷军组织的这次季度会。据他回忆,那是2012年1月,身为应届生的他拒绝了阿里25万年薪的offer,降薪一半加入小米,获得5000份期权。 几百号员工望着桌子上的雷军,他们和徐欢一样热血沸腾。所谓季度会,在小米内部叫“打鸡血”,除了复盘过去一段时间企业的发展状况,更重要的是表彰和激励员工。那是徐欢第一次见到这种场景,也是他第一次意识到手中期权的价值。 “雷总在场一直强调,小米的发展速度有多快,明年要做到什么目标。他讲这些时我会感觉如果明年我们的业务再翻几番,我的期权也可以10倍20倍的长。” “雷总很拼的,他是创始人拼也有道理,但小米的所有员工都那么拼。”北京尚伦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张明若告诉36氪。 他也是雷军和徐小平的私人法律顾问,见证了雷军当时每天加班到一两点钟。在他看来,期权激励可以看做一场交易,创始人交付股权,员工担起创业责任,“企业发展艰难,你要给我挺住,需要你加班到一两点时,你要给我顶上去。这才叫事业。” 互联网的创业故事里,“改变世界”是表层说法,期权和创造财富则是更真实的动力——这也是时代赐予的机遇。 美团前员工刘继汉赶上的时代机遇,比徐欢还要略早一点。 那是2011年五六月份,他在美团参与百团大战。美团当时面临窝窝团大面积挖角,王兴召集大伙在北五环外的九华山庄开过一次动员大会,到场的都是能打仗的地推铁军。刘继汉说,王兴在会上鼓励大家要坚持到底,还提到战略和兄弟情义。讲义气表现为第二天一早,公司就安排大家签订了期权协议。 当时团购模式横空出世一年,千团大战中,美团虽然位列前十,但前十中还有疯狂融资的拉手、四处结盟的窝窝团、人人网支持下的糯米、腾讯支持下的F团……所有人都在疯狂BD、开城、拉单。 在美团北辰泰岳大厦13层的5平米小会议室里,刘继汉被授予了35000股期权。刘继汉对36氪说,协议是他和王兴单独签的。 刘继汉当时是美团青岛的城市经理,同时兼顾湖南、江西区域经理,每天早上8点准时到公司,“像链家一样,带领大家喊口号”。白天大家要去拜访商家,晚上总结之后要录单子,录合同,做供给。从早8点到晚12点,每天如此。做线下拓展免不了会遇到“地头蛇”,打架斗殴是常有的事。“我们是真的卖了命了的,这也是美团的成功之处。” 入职时间越晚,轮次越靠后,拿到的期权越少,行权价格也越高。一位滴滴前员工对36氪说,滴滴2017年前后的两次期权发放,上一次的行权价(员工为购买期权,自己需要支付的价格)还是7美元,下一次就上涨到了17美元。 一位蘑菇街前员工对36氪说,自己加入蘑菇街时已经是2016年蘑菇街美丽说合并、很后期了,自己拿到了1万份期权——相当于上市后的400股——相比前人的期权数量差距至少几倍。 正因如此,当时他签期权合约时,HR拿来了一份几页纸的全英文合约,他并没有细看,主要就看了两个数字:一个是自己分四年被分期授予的期权总份数,一个是期权对应的价值——当时是每份期权价值0.25美元,这也将是自己未来行权时将支付的价格。当然,英文合约他也看不懂。 当时HR跟他说,公司估值很高,期权还是蛮值钱的、也不是每个人都有。他当场签完,HR收走,三天后合同返回给他。但现在回顾,他认为其实当时一般HR也不知道公司总股本是多少,所谓期权究竟对应什么比例的股份,“大家都是懵逼的。”在蘑菇街的例子中,匿名员工也将矛盾指向了26亿总股本这一点。 总结多数人拿期权的场景,大多有如下几个共通之处:一份全英文合约,当场就要签字,只知道被授予的期权份数,但不知道自己期权究竟在公司的股份占比多少。 有时协议里会设置一些难以达成的条件,或是严格的离职回购制度,一些违规行为也会导致员工期权作废。况且目前国内创业公司许多采用VIE结构,期权协议通常是全英文,即便员工英文很好,也很难在短时间内看懂全文。而如果这个文件没有任何备份,其实相当于无效。 因此业内也流传着一种说法,所谓的期权协议是“小黑屋文件”。 “大部分员工在签股权或期权协议的时候,其实没有选择权,你不可能跟公司说这个协议我拿回去看一看,然后哪些条款我不满意,你帮我改一下,没有人会这样做,员工总是非常弱势的。”曾在腾讯供职6年的徐振华说。 2009-2014年间,他接受了来自腾讯19220股限制性股票。作为游戏制作人,即便加入的是一家上市公司,徐振华依然拿到了不菲的股票赠予。 2014年,徐振华从如日中天的腾讯游戏团队离职创立上海沐瞳科技有限公司,根据他与腾讯所签订的《保密与不竞争承诺协议书》,竞业限制范围包括九类业务领域和50家公司。而腾讯支付给徐的限制性股票,作为承诺保密与不竞争的对价。如果违约,则需返还限制性股票及相应收益。这次签约为他此后被腾讯告上法庭埋下伏笔。 行至中途:快速变化与荒蛮时代 在最高人民法院官网中输入“期权纠纷”四个字,你会得到1403个案例。纠纷数字随着创业公司进入后期、IPO增多一路走高。       (图片说明:股权激励案件数量年份统计) 中国新经济发展的二十年中,中国的独角兽公司(即估值超10亿美元)数量已超越美国,大量新经济公司从开始创业到上市只花费短短几年。与这种惊人的成长速度对比,它们在员工期权股权激励的管理上,普遍处于蛮荒期。 在公司的快速成长中,变化是随时随地的——公司的业务重心可能变化,团队规模和人才结构会变化,一个员工的贡献多寡可能变化——对如何用期权激励人也会变化。到员工离职之时,往往是此前埋下矛盾的爆发期。 刘继汉在加入美团两年多后决定离职,离职前他给王兴打过一次简短的电话。 “兴哥,我准备离开美团了。”随后,他提出一个他最关心的问题:“我问你一个事儿,我们的期权到底是不是岗位期权?” 刘继汉对36氪回忆,王兴的回答是“应该是吧。” 自2011年加入美团后,刘继汉经历过多次职位变动:最初是青岛城市经理,几个月后调入总部任商服总监,两个月后重回青岛,第二年5月重入总部做包销项目,8月调岗为聊城经理,后调任济宁经理,在调任徐州经理——那时,他听同事说自己获得的是“岗位期权”,意味着当岗位发生变化,期权也将失效。 刘继汉在美团内部发邮件咨询无人回应,便有了与王兴的那通电话。随后,刘继汉开始了与美团长达五年的诉讼之路。因为美团的境外架构,涉及案件归属地的争议极其复杂,很多律师最开始都拒绝了刘继汉的求助。 刘继汉对纠纷关键点的说法,和美团律师的说法是错位的。 美团法务负责人对36氪表示,刘继汉因为违反竞业义务,被取消期权授予——刘继汉离开美团之后,随即加入了百度LBS——该案件正在审理中。 双方争议点在于,美团并未向刘继汉支付竞业补偿金,但刘也未向法院提起申请,要求竞业协议失效。 期权+竞业协议的威力无比巨大,但搞不清楚状况的人却比比皆是。 因自己创业开游戏公司、涉嫌与腾讯竞争而被告上法庭的徐振华,最近二审结果已出,异常残酷:他被判支付腾讯约1940万元,创同类案件最高赔偿纪录。 这个令人乍舌的数字正源他6年任职腾讯期间拿到的19220股限制性股票。在过去3年中,腾讯的股价涨了很多倍,这笔应“退回”的股票价值也就水涨船高。 “现在不光要把股票所得还回去,还要倒赔很多钱,”徐振华对36氪说。 刘继汉仍怀念与王兴并肩作战的日子。“早年打城市战,一切基于信任,都是说干就干。有需求直接电话打过去,兴哥,这个事情需要你来一起弄,他随时加入。”但是,他打了5年官司所争的3.5万份美团期权的价值也是巨大的,根据目前美团市值,折合约1000万港币。 36氪联合易参调研了互联网企业100强涉及的股权激励纠纷——这是一份中国互联网协会、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中心联合发布的榜单���BATJ、网易、新浪、搜狐、美团点评、360、小米都在其中——并做了汇总分析。       图注:横坐标为诉讼请求出现次数,纵坐标为诉讼请求类型。由于同一个纠纷可能出现多个诉讼请求,故诉讼请求总量可能会出现大于纠纷总量的情况。图片来源:易参(股权资产数字化管理系统) 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员工的诉讼请求一般比较简单,而公司的诉讼请求包含事项更多,且各请求之间关联性较强——这意味着员工对股权激励制度中更信息不对称,而公司能从更多维度进行抗辩,在纠纷中占据主动。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资深HR表示,中国遭遇到期权陷阱的员工会陷入两难境地。“我会觉得这种人到我公司也会纠缠不清,遇到什么事也要打打官司?”官司打赢了还好,如果打输了,“下份工作大概只能托朋友帮帮忙了。” 同时,互联网企业100强大多都会搭建 VIE 架构,或者存在嵌套子公司的情况,涉外法律适用等法律问题复杂,也是争议焦点。 一位互联网金融公司副总裁告诉36氪,最初加入公司时,他曾被分别授予集团公司和子公司的期权,且被告知二者中间有兑换关系。后来子公司做砸了,创始人通过变换关系把大部分集团股票转到名下另外一家公司,并成功运作上市。他和另外十几个人的期权成了废纸。 “微信电话他都没回复,我们在尝试联系律师,不过因为公司注册地在维京群岛,起诉他也很麻烦。我因为做过金融还算懂一点这个东西,其他同事完全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而且老板以前是投行出来的,涉及到资产腾挪,他比我们专业太多。” 一位参与过该公司A+轮融资的投资人向36氪透露,早在尽调期间,他就发现了这一问题,也曾在投决会上提出“这家企业存在期权分配潜在风险”,但无人理睬。 “都埋了一堆坑,”一位投资人对36氪说,“最后就看老板良心了。” 创始人的困境:良心与利益博弈 “团队中的个体是不是在创造价值,管理者的感知非常明确,但又很难去量化这个感知。一旦创始人觉得这个人没有想象中能创造价值,调整期权,就会造成员工非常大的怒气。”一位创始人这样向36氪评价上述美团期权纠纷案例。 期权的本质,是创业公司想用来激励最值得的人。投资行业深谙事情要靠团队协力做成,行业规矩是会逼创始人在投资协议中写下公司预留的期权池情况,并要求创始人在3-6个月之内完成自己的第一批股权激励计划。 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律师告诉36氪,在他所服务的客户中,至今还有很多公司的期权架构都由A轮融资律师来做。更有不少创始人直接把需求丢给公司的HR或财务,这些人一般会从百度文库���载一套股权激励模板直接使用。 一旦涉及财富分配,风险就是难以避免的。 某公司B轮融资后曾开掉一位创始人团队成员,因为能力不匹配,但承诺的期权也照发了。创始人对36氪说,天使轮时自己“大笔一挥”发了很多,但公司往往在A、B轮后可能有五倍十倍的增长,所以天使轮看似很少的期权就不是一笔小数目了。但这之后,他在投资方的建议下重新调整了期权架构,当然发放条例也更严格。于是被授予期权的员工开始感觉“老板是在算计自己”。“创始人就是这样里外不是人”,他说。 至于蘑菇街的期权争议,在北京极光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杨柳看来,关键可能是拟制股数过多:因为较高的股数更容易吸引优秀人才加入。 但因为股数多,员工听起来非常高的股票数量,实则占公司总体股权比例较低,这就造成了员工预期与上市后收益不匹配的心里落差,反而更容易出现矛盾和股权纠纷。 一名知情人士对36氪说,在蘑菇街上市前,考虑过是否要跟员工沟通合股的事情,因为担心员工情绪反弹大。但可能是考虑到一旦提前沟通,等不到上市,员工的情绪就要爆发,蘑菇街最终未做提前沟通。 “怎么就稀释成了这样?”一位蘑菇街前员工说。蘑菇街经历了多次融资,还经历了和美丽说、淘世界等的合并,大家猜测最终结果和一次次的稀释有关,但至今同事们都说不清楚,“都不知道怎么变成这样子的。” 激励得多、激励条件好,也会有风险。 2016年9月,蜜芽宣布完成1.5亿美元D轮融资,几乎同一时间,也爆出蜜芽核心高管“离职门”事件中,包括CTO宗东东、跨境业务总经理桂博文、O2O和妈米负责人赵哲、运营副总裁杜萍在内的4名高管离职。 理论上,如果跟随公司上市,这些高管还将获得更大的财务回报。但一位接近蜜芽的核心人士告诉36氪,其高管离职原因之一是蜜芽早期签订的期权协议约定的退出价格不合理。因为其行权价和回购价都很高,如果早期加入的高管持有公司足够多的股数,那么即使不上市,高管在离职退出时仅赚取差价也能财务自由。 “蜜芽已经很久没有融资了,上市很难。如果能提前变现,高管还不如自己投自己的A轮再创业了。”上述人士说。 离职则是风险的集中爆发期。 共享租赁行业的创业者杨东告诉36氪,他希望通过期权和员工一直绑定到上市,如果不小心“走散”,要不要回购就成了难题。回购期权意味着需要公司拿出大量现金流,创业公司没有这个能力。而如果替离职员工保管到上市,相当于离职的人坐享其成别人辛苦打下的江山。“不管是我要‘养’他还是用钱回购,两个都很痛。” 某直播APP创始人说,在他看来,上市之日也许就是员工离职之时。一旦期权兑现,财务自由的人工作动力也会减少。因此他在学习和效仿华为,“如果我们公司未来不打算上市,就没必要按上市的套路来搞,华为那种模式就很好,反正公司不上市,员工也不能拿期权做文章。” 互联网餐饮品牌创始人孔军的困惑比较特别:期权在互联网公司不够用,而在其它行业却发不完。他的公司内有大量一线服务人员,受教育水平不高,是流动人口,不要说期权,“他们甚至哭着求我别交社保,只为每个月到手的钱多一些。” 他认为,这种情况就是一锤子买卖。因为“对他们来讲,已经做好随时就走的准备了。所以所有的回报都是现结的。”尽管这听起来非常残酷,但“对公司来讲期权是这么宝贵的财产,他却觉得一文不值,换做是你会给他吗?” 一位资深律师向36氪表示,他接触过大量做全员激励的公司,最后基本都失效了,能做成的小米是一家。小米的股权激励的成功并不仅限于早期的全员持股,更重要的是雷军让大家充分相信期权的价值。 据徐欢回忆,后来每隔一个季度,小米内部都有一个大会,即便不是雷军参加,合伙人级别的也都会到场给大家鼓气,强调大家手中的期权在增值。等到2014年他从小米离职创业时,期权已接近20美元一股。 信任的核心来自于市场的积极反馈。如果翻看小米早期融资历史会发现,C轮之前,它保持了每半年一次的融资记录,估值从A轮2.5亿美元一路飙升至40亿美元。“持续的融资上涨和估值攀升一定会‘刺激’到员工,只要努力后面就还有更大的想象空间。”  上市梦醒:财富自由,或者难保体面 一些人跟着雷军吃到了肉。 徐欢告诉36氪,他当时是部门的第五个产品经理,前四位同事都没有离开小米,到今天至少有几千万收益。“有人已经给孩子买了学区房。” 小米登陆港交所前一天,雷军发公开信称,小米共有超过7000名员工持有股票或期权。美团则公布自己造就了4714名“百万富翁”。 不过,小米、美团股价至今尚在发行价下——二级市场的投资人比VC更严苛。 在这次资本寒冬中,一些公司不得不流血上市,不少人“上市即梦醒”。 一位前蘑菇街人士向36氪回忆,陈琪多次在内部说,蘑菇街不一定做成很大规模,但至少要是家很Decent(体面)的公司。 上市当天的期权闹剧当众撕破了这种体面。 考虑到“也会伤害到其他早期创业的公司”,陈琪在内网发文解释了这次争议:为了保证每股发行价在十美元区间,合股是一种正常操作。至于自己厚道与否,最关键是两个数字:一个是上市时创始人股份占比,陈琪��11.3%;一个是员工总期权池占比,是7.87%——这反映了创始人是否愿意分享成果、是否大方。 而一位前优酷员工认为古永锵“不厚道、主观恶意”的原因,是因为在优酷员工期权18合1时,古永锵上市时个人持股比例却高达41.48%,古永锵显然没有稀释自己的利益。 一位投资人对36氪分析说,上市前出现大比例合股的情况,可能是因为投资人、创始团队、员工的股份优先级层层递减:投资机构一般在协议中都有反稀释条款,当新一轮融资比之前估值低,就会触发这个条款;那么就只能稀释创始团队的优先股,或者员工的普通股;当然,创始团队可以选择不稀释自己的优先股,而是只稀释员工的普通股。 “我们还是一个小市值的公司,这是事实。蛋糕小了,怎么分也不会特别多。”陈琪总结,这是最终收益未达到一些员工预期的一个关键原因。 “如果公司真的发展好,谁愿意把员工坑了,流血上市是不得已,或是估值倒挂太厉害,已经融不到资了。”另一位创业者这样评价蘑菇街这场风波。 押注不同公司,收获不同结果。一位创始人告诉36氪,期权本质就是内购股票。假如当年有人愿意从阿里跳到蘑菇街,理论上是在赌蘑菇街的增长比阿里更好,获得的回报更多。“而结果往往是,大家图了高回报,却不能承担高风险。” 前述前蘑菇街员工说,自己team里有3个人离开时,都选择了不行权:这是预估蘑菇街业绩不如预期,评估了行权价后的理性决策。不同于一毕业就入职蘑菇街、对商业缺乏理解的年轻员工,“我们知道商业是残酷的。” 但他和前同事们还是发了朋友圈祝福蘑菇街的,“纪念自己曾经努力的青春”。陈琪说蘑菇街第一天就“出生在Hard模式里”所言非虚,“一路走来,巨头的伏击……真的难。” 越来越多与蘑菇街情况相仿的公司,正在“历尽艰难”争取上市的机会。 估值缩水、倒挂和流血上市已成为今年的普遍现象。造富梦碎恐怕是大概率事件。 一位阿里早期员工向36氪回忆,2010年加入阿里时他获得了五位数的期权。后有很多创业公司找到他,也许诺期权股票,他们认为阿里出来的人肯定更认可期权的价值。“但说实话,我真不信他们说的,因为你们这些公司都不是阿里。” 一位FA合伙人告诉36氪,结合2018年的市场环境,真正有价值的公司股票已是极少数,更不要提还有大把等待被并购的标的。“所以期权做不成是废纸,能做成的绝大部分也是废纸。比如ofo。” “每个前东家上市,大家都要恭喜我财务自由,我说没自由,大家还不信。”一位互联网从业者说。股票打到账户里,已经扣完了35%的所得税,其实每次都没太多钱,即使总监层级,股票收益也就够买辆车,该跳槽就跳槽,不值得被“绑定”。 即使“吃到了肉”,也付出了代价。一位接近小米的人士称,小米早期很多技术产品岗位负责人,干满四五年就退居二线,比如去了小米的投资部门。“因为高密度工作四五年之后,身体也受不住了。” 一位从业10年的HR则告诉36氪,最近很少有候选人会把期权作为求职条件,他们宁愿手里多拿点现金。 “再也没人愿意因为期权而降薪加入某家公司了。” (文中徐欢、杨东、孔军为化名)(感谢邱晓芬为本文整理数据) 关于期权、股份的故事,虽然做了诸多采访,但36氪相信自己接触到的只是部分样本,为了让关于期权的信息更透明充分,因此诚挚邀请你讲讲自己的故事。 请点击问卷链接:http://k6lbmp5qv6hv8j69.mikecrm.com/MLbznES http://dlvr.it/QvGHjw
0 no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