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約會
Explore tagged Tumblr posts
jfhdfhhggg · 3 months ago
Text
Tumblr media
国外留学生,在澳大利亚,短期下海 。身体密码 D 165cm 50kg 喜欢尝试各种姿势哦,想要找一位只进入身体 不进入生活,有需要时彼此联系。总之就是一种特殊朋友吧,在一起可以放松心情,没有什么压力。 加我WhatsApp:+852-6076 5823
69 notes · View notes
youngcollectionsublime · 1 year ago
Text
Tumblr media
想找个长期性伴侣 不进入生活 附近的人可以加我 whatsApp:+60 11-3951 7948 国外留学生,在澳大利亚,短期下海 。身体密码 D 165cm 50kg 喜欢尝试各种姿势哦,想要找一位只进入身体 不进入生活,有需要时彼此联系。总之就是一种特殊朋友吧,在一起可以放松心情,没有什么压力。 加我WhatsApp:+60 11-3951 7948
3 notes · View notes
beyourselfchulanmaria · 1 year ago
Text
Israel lobby’s attack on Kostakidis threatens everyone’s right to free speech
以色列遊說團體對科斯塔基迪斯的攻擊威脅到每個人的言論自由權
By Greg Barns Jul 17, 2024
☆ Greg Barns SC 他是澳洲律師聯盟國家刑事司法發言人
Greg Barns SC is National Criminal Justice Spokesman for the Australian Lawyers Alliance
👆 📣 Well said 👍
這正所謂言論自由和公平正義都不應該以「雙重標準」狡猾的方式進行運作 ,當然所有言論也必要受法律之約束下;不可無限上綱。為什麼看著全世界各地專搞民主、民權和民運之士,多數走到最後幾乎都如出一轍、千篇一律的教人心寒和唾棄與失望,人性的醜陋。 😣😔 所以我欽佩這位律師,敢於言,匡正大眾視聽而盡一己之力。謝謝! Lan~*
This is what the so-called freedom of speech and fairness and justice should not operate in a cunning way of "double standards". Of course, all speech must be subject to the constraints of the law; it cannot be unlimited. Why do people all over the world who specialize in democracy, civil rights and democratic movement, most of them are almost the same in the end, causing people to feel chilling, despised and disappointed? This is the ugliness of human nature. 😣😔 So I admire this lawyer who dares to speak out and do his part to correct the public’s hearing as well. Thanks! Lan~*
瑪麗·科斯塔基迪斯是澳洲最優秀的記者之一,但更重要的是,她也堅決反對壓迫和不公義。
Mary Kostakidis is one of Australia’s finest journalists, but more than that, she also resolutely stands against oppression and injustice.
═════════
加薩衝突顯示澳洲的言論自由和表達自由是多麼脆弱。這再次暴露出,如果沒有憲法保障的言論自由權,我們的法律和政策就可能被想要封住對手嘴巴的利益集團所顛覆。
The Gaza conflict has shown how fragile freedom of speech and freedom of expression is in Australia. It has exposed yet again that without a constitutionally protected free speech right, our laws and policies can be subverted by interest groups who want to tape the mouths of their opponents.
═════════
在本分析中,我不會對卡蘇托投訴提出任何法律觀點,特別是據稱使用《聯邦種族歧視法》第18C 條,該法禁止做出合理可能「冒犯、侮辱、羞辱或恐嚇」的行為“基於種族或民族的人。”
I am not, in this analysis, offering any legal views on the Cassuto complaint, particularly the purported use of s18C of the Commonwealth Racial Discrimination Act, which prohibits the doing of an act that is reasonably likely to “offend, insult, humiliate or intimidate” someone on the basis of their race or ethnicity.”
順便說一句,雖然具有諷刺意味,但考慮到這個國家的極右翼的嚴重虛偽,他們沒有為科斯塔基迪斯女士辯護,這並不奇怪。極右翼人士討厭第 18C 條,因為他們說該條對他們進行審查。但當適合他們的時候,他們很高興看到以色列遊說團體和他們支持的其他事業訴諸這一條款。
As an aside however it is ironic, but not surprising given the gross hypocrisy of the hard right in this country, that they are not coming to Ms. Kostakidis’ defence. The hard right hates section 18C because they say it censors them. But when it suits them they are happy to see the Israel lobby and other causes they support, resorting to this provision.
═════════
但首先,我們要對針對言論自由和表達自由的攻擊進行一些一般性觀察,這種攻擊隨著加薩衝突在澳洲的上演而不斷發生。
But first some general observations about the attack on freedom of speech and freedom of expression which is coming thick and fast the way the Gaza conflict is playing out in Australia.
☆ 呼籲消滅以色列並不比聲稱對巴勒斯坦人進行種族清洗是可以接受的更加可憎。然而媒體似乎更關注後者而不是前者。
To call for the eradication of Israel is no more odious than statements that ethnic cleansing of Palestinians is acceptable. Yet it seems the media focuses on the latter rather than the former.
═════════
雖然媒體「追捕」像科斯塔基迪斯女士和該國其他知名人士這樣的人,他們從反對以色列及其行動的角度出版和轉載材料,但對那些支持以色列的人卻很少或根本沒有同樣的抗議。屬於國際刑事法院程序和國際法院裁決主題的犯罪行為。
我們什麼時候看到澳洲媒體或政治機構騷擾這些人?絕不。
但我們從澳洲當權者那裡聽到和讀到的是,批評者是「反猶太主義」的。這是一個使用如此頻繁的誹謗,它重新定義了“過度使用”一詞。它旨在進行審查。總理阿爾巴尼斯先生通過將納稅人的資金花在特別專員身上來迎合澳大利亞的親以色列團體,從而推動了這一進程?為什麼不設立一個專員來保護亞裔澳洲人或來自非洲國家的人呢?
While the media ‘goes after’ people like Ms. Kostakidis and other high profile individuals in this country who publish and republish material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ose opposed to Israel and its actions, there is little or no equivalent outcry over those who are endorsing Israel’s crimes. Crimes which are the subject of the International Criminal Court process and rulings from the International Court of Justice.
When do we see the Australian media or political establishment harass these people? Never.
But what we do hear and read from the Australian establishment is that critics are ‘antisemitic’. This is a slur which is so frequent in its use, it redefines the term ‘over used’. It is designed to censor. And the Prime Minister Mr Albanese has given it a boost with his pandering to the pro Israel groups in Australia by spending taxpayers funds on a special commissioner? Why not a commissioner to protect Asian Australians or those from African countries?
3 notes · View notes
wangwill · 2 years ago
Text
1967年臺灣
H:「 棄我 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昨日不曾紀錄則只能拼凑,1967年是怎樣的日子,查查。國小之開始,識字之旅的開始。20240125W4
網路資料:
[出典]  李白    《 宣州謝脁樓餞別校書叔云》
      注:
        1、 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 李白
             棄我 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1967年12月,蔣決定實施九年國民義務教育,所需經費極為龐大,為籌措財源,乃實施加稅計畫,以達成預算平衡。自1968年台灣開始實施九年國民義務教育,為學制之重大改革。[14]:187高等教育以研究高深學術,培養專門人材為宗旨。[14]:187提倡建教合作及技藝訓練。[14]:187
維基百科介紹:
政府
國家正副元首
總統:蔣中正
副總統:嚴家淦
五院首長
行政院院長:嚴家淦(副總統兼任)
立法院院長:黃國書
司法院院長:謝冠生
考試院院長:孫科
監察院院長:李嗣璁
省政府主席
臺灣省政府主席:黃杰
福建省政府主席:戴仲玉
大事記
胡金銓執導之《龍門客棧》及張徹執導之《獨臂刀》,開啟武俠電影熱潮[2]:744。
1月
1月12日——丘念台病逝東京(廣東鎮平縣人,為臺灣先賢丘逢甲之子,曾任臺灣省民政廳長、中國國民黨臺灣省黨部主任委員,為臺灣耆宿。)[2]:734。
1月13日——金門東北激烈空戰,空軍擊落中共米格十九型機2架[2]:734。
1月15日——南投縣第五屆縣長補選由林洋港當選[2]:734。
1月17日——越南共和國國防部長阮友固訪臺(1967年4月2日,商業部長阮景天恩訪臺;4月29日,外交部長陳文杜訪臺;6月20日,教育部長阮文詩訪臺;7月31日,農業部長林文智訪臺。)[2]:734。
1月27日——臺灣省政府主席黃杰簽訂興建曾文水庫工程顧問合約(10月31日,曾文水庫動工興建;12月7日,行政院核准臺灣省發行糧食債券,作興建水庫經費。1969年4月14日,決定降低水庫大壩10公尺,發電量由10萬瓩減為5萬瓩。)[2]:734。
1月30日——國防部長蔣經國著《風雨中的寧靜》一書出版[2]:734。
1月31日——經濟部長李國鼎率團參加在西貢開幕之「中、越經濟合作會議」[2]:735。
2月
美國駐聯合國首席代表高德柏謁見蔣中正,討論當前世界局勢[3]:116。
2月1日——公布設置動員戡亂時期國家安全會議,以黃少谷為秘書長,原國防會議撤銷[2]:735。
2月3日——臺、日簽訂食米外銷協定,日本購臺米5萬公斤[2]:735。
2月6日——發布周至柔、蔣經國、袁守謙分別為國家安全會議建設、動員、戰地政務三委員會主任委員[2]:735。
2月13日——特任唐縱、劉增華、陳嘉尚、孫秉乾分為駐韓國、賽浦路斯、約旦、多明尼加等國大使(3月1日,唐縱呈遞到任國書;5月17日,孫秉乾呈遞到任國書。)[2]:735。
2月18日——行政院決定成立人事、事務、法制、研究等四機構,訂定中央與地方權責劃分方案[2]:735。
2月19日——韓國國防部長金聖恩(韓語:김성은 (군인))訪問臺灣[2]:735。
2月21日——特任保君建、王世明、劉藎章等分別為駐土耳其、科威特、伊朗等國大使(5月17日、5月20日、5月22日,劉藎章、王世明、保君建分別呈遞到任國書。)[2]:735。
2月22日——韓國國會議長李孝祥(韓語:이효상)抵台訪問[4]。
2月27日——臺灣省政府通過桃園中壢鎮升為縣轄市[2]:735。
3月
蔣經國巡視馬祖列島及金門縣[5]:83。
3月1日——中華航空公司與香港當局商定開闢臺北-香港航線;國家建設計畫委員會成立;特任薛毓麟為駐加拿大大使[2]:735。
3月4日——外交部聲明反對任何國家承認外蒙,外蒙是領土[2]:735。
3月11日——土地改革紀念館在臺北市落成[2]:735。
3月16日——陸軍總司令部宣布:陸軍軍歌已由蔣中正核定,今起啟用;任命關鏞為駐賴索托王國大使[2]:735。
3月18日——特任劉宗翰為駐秘魯大使[2]:736。
3月20日——日本經濟調查團訪臺,與財經部門交換意見[2]:736。
3月22日——國防部與美軍協防臺灣灣司令部宣布,特種部隊自4月1日開始舉行為期一月之同舟演習[2]:736。
3月27日——國家安全會議科學發展指導委員會(簡稱科指會)成立,吳大猷為主任委員[2]:736;泰國國務院長他儂·吉滴卡宗訪問臺灣[6](4月1日,蔣中正三度接見,發表聯合聲明,強調清除共產威脅,確保亞洲安全。)[2]:736。
3月30日——經濟部長李國鼎訪問日本(3月31日,拜會日本首相佐藤榮作及外相三木武夫,商建鋼廠計畫並討論造船問題;4月19日,返抵臺北。)[2]:736。
4月
4月1日——中華航空公司港臺航線正式開航[2]:736。
4月4日——澳大利亞總理荷特(Harold E. Holt)訪問臺灣3天(4月6日,與蔣中正兩度會談,發表聯合公報。)[2]:736。
4月9日——前美國副總統尼克森訪問臺灣(4月11日,結束訪問臺灣。)[2]:736。
4月12日——美國宣布:中共國立音樂學院院長馬思聰投奔自由(1968年3月31日,來到臺灣。)[2]:736。
4月17日——千里達及托巴哥總督何才夫婦乘國泰航空飛機經東京抵達臺北展開為期兩星期的訪問,時任考試院院長孫科、時任外交部部長魏道明夫婦和時任僑務委員會委員長高信等人皆在機場歡迎[7];訪臺期間,何才夫婦除了勘查了臺灣中、南部各處的經濟、軍事和教育等設施以外,並特地於4月20日前往參觀國立故宮博物院,隨後與時任副總統嚴家淦夫婦、前行政院院長何應欽一級上將夫婦、魏道明夫婦、時任司法行政部(今法務部)部長鄭彥棻夫婦、時任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秘書長張寶樹夫婦和時任外交部次長楊西崑夫婦及夏功權夫婦等人共同在圓山大飯店慶祝何才的62歲壽辰[7][8]。何才夫婦臨走時,魏道明、何應欽、時任僑務委員會副委員長何宜武和時任外交部次長桂宗堯等人皆前往機場送行[8]。
4月21日——漁業考察團訪問菲律賓,為中、 菲漁業合作奠定基礎[2]:737。
5月
5月1日——經濟部核准設立「中、日合資」臺灣畜產公司[2]:737。
5月4日——美國國務卿魯斯克及助理國務卿彭岱在美國眾議院作證,盛讚臺灣經濟繁榮與農技援外成就[2]:737。
5月6日——副總統兼行政院長嚴家淦啟程經日本赴美訪問21天(5月7日,與日本首相佐藤榮作就中國大陸動亂及越南問題會談;5月9日,與美國總統詹森兩度會談;5月11日,發表聯合聲明,同意互相諮商應付中國大陸情勢發展;5月26日,返回臺灣。)[2]:737。隨行人員包括:經濟部部長李國鼎、外交部政務次長沈錡暨夫人、行政院國際經濟合作發展委員會祕書長陶聲洋等。並前往阿靈頓國家公墓獻花致意、謁甘迺迪之墓。之後亦參訪派屈克空軍基地、甘迺迪太空中心、紐約聯合國大廈等地。訪問期間爭取到美援停止之後,各項經濟合作計畫,使美方同意加強科技交流,在駐華大使館中,設立科技參事,中華民國政府則在行政院之下,成立國家科學委員會,以促進產業升級[9][10]。
5月11日——行政院通過臺北市自7月1日改制為院轄市,並將景美、木柵、內湖、南港、士林、北投6鄉鎮併入[2]:737。
5月20日——中國農民銀行在臺灣復業[2]:737。
5月23日——美國助理國務卿斯柯(Joseph J. Sisco)訪問臺灣3天[2]:738。
5月29日——反共救國軍部隊登陸山東支援敵後游擊作戰,與解放軍發生戰鬥[2]:738。
6月
蔣經國再度巡視馬祖列島及金門縣[5]:83。
6月2日——美國驅逐艦「金伯利號」正式移交臺灣海軍[2]:738。
6月7日——「中、日貿易經濟會議」在臺北揭幕,商討農產品進出口及機械人纖維原料價格,並研討保護工業所有權問題(6月14日,閉幕。1968年7月23日,第二屆會議在東京揭幕。);臺灣與聯合國共同合作發展食品加工計畫實施方案簽字生效[2]:738。
6月11日——臺灣省政府發布「優待僑商來臺投資辦法」[2]:738。
6月14日——蔣中正主持首次國家安全會議,指示建設要有遠大目標和計畫,須以具現代知識科學人才為基礎;美國將新型U-17A輕航空飛機一批移交陸軍使用[2]:738。
6月16日——經濟部長李國鼎代表與聯合簽訂「社區發展公共衛生設施改善計畫」[2]:738。
6月19日——臺灣經濟發展會議在臺北揭幕,為臺灣經濟發展提出建言[2]:738。
6月20日——戚烈拉(Richard G. Ciccolella)任美軍援華顧問團團長[2]:738。
6月28日——蔣中正調動高級軍事首長:黎玉璽、高魁元分任參軍長與參謀總長,陳大慶、賴名湯、劉廣凱、劉玉章分任陸軍、空軍、聯勤、警備總司令[2]:739。
6月29日——協助港澳僑胞到臺灣投資聯絡小組成立,並制定實施「港澳僑胞來臺投資事項」,僑商到臺灣投資達到高峰(9月13日,政府組成協助港澳僑胞回國投資工作小組。)[2]:739。
6月30日——嚴家淦祝賀韓國大統領朴正熙就職,呈遞國書(7月2日,與美國副總統韓福瑞、日本首相佐藤榮作、韓國總統朴正熙等領袖在漢城舉行非正式高峰會議,談論中共核爆、越戰及經濟合作等問題;7月3日,返國。)[2]:739。
7月
7月1日——臺北市改制為院轄市,市長高玉樹、議長張祥傳同時就職;省立臺灣師範大學改制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停刊19年之《東方雜誌》復刊;三軍總醫院在臺北成立;吳修齊、高清愿合組統一企業[2]:739。
7月4日——外交部長魏道明抵達曼谷出席亞太理事會第二屆部長級會議;美國海軍軍令部長穆勒(Thomas H. Moorer)訪問臺灣3天[2]:739。
7月5日——臺灣省政府通令各縣市應即恢復設置國語推行委員會[2]:739。
7月7日——教育部長閻振興表示,明年秋天延長國民義務教育至9年(8月3日,行政院通過「九年國教實施綱要」。)[2]:739。
7月8日——體育界耆宿江良規(1914-1967)病逝(浙江奉化人,為馳譽國際之體育家,著有《體育學原理》等書。)[2]:739。
7月9日——外交部次長楊西崑第19次訪問非洲[2]:739。
7月17日——邱約翰(John L. Chew)接任美軍協防臺灣司令[2]:740。
7月22日——臺灣拆解廢船工業超過日本,躍居世界第一[2]:740。
7月24日——樞機主教田耕莘(1890-1967)病逝(山東陽谷人,曾任輔仁大學復校後第一任董事長,為遠東區第一位樞機主教。);美國運通銀行臺北分行開業[2]:740。
7月28日——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成立,蔣中正擔任會長(11月2日,委員會擬定「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計畫」;11月3日,臺灣省政府訂定「推行中華文化復興運動實施要點」;3月29日,《中華文化復興月刊》創刊。)[2]:740。8月,聘孫科、王雲五、陳立夫為文化復興委員會副會長[3]:116。
8月
8月4日——任命丁懋時、沈祖潯、李興南與黃正分別為駐剛果、盧安達、尼日及加彭等國大使[2]:740。
8月6日——副總統嚴家淦向梁實秋致賀其翻譯《莎士比亞戲劇全集》功成[2]:740。
8月7日——行政院發布「國家科學委員會組織規程」,由吳大猷任主任委員(8月14日,由長科會改組之國家科學委員會成立;10月13日,改組完成,設自然及數學、人文及社會、生物及醫農、工程及應用、科學及教育等五委員會。)[2]:740。
8月12日——蔣中正主持國家安全會議,通過由總統依照臨時條款,以命令規定延長九年國民教育年限(8月26日,行政院頒令自1968年起實施九年國教;12月3日,國際經濟合作發展委員會撥款新臺幣7億餘元,補臺灣省及臺北市推展九年國教;12月13日,行政院決定中美基金撥6億8千餘萬元,作為建國中教室之用。1968年1月2日,由中央指撥公地建校;1月4日,成立延長國民教育工作小組;1月9日,決定統一編印國中教科書;1月26日,78所國中破土興建。);監察院投票同意15位大法官,張金蘭成為第一位女性大法官[2]:740-741。
8月15日——總統府資政孔祥熙病逝紐約(山西太谷人,曾任行政院長、財政部長,長期主持國民政府之財政。)[2]:741。蔣中正馳電弔唁,並手撰「孔庸之先生事略」[3]:116。
8月29日——教育部在美國教育文化事業顧問委員會主任委員郭秉文逝世(江蘇青浦人,曾任東南大學校長、財政部次長兼中英貿易協會主任等職,為中國現代高等教育事業之先驅。)[2]:741。
9月
世盟第一屆會議在台北舉行,共有64個國家與地區、以及12個國際反共組織參加,谷正綱當選第一屆理事會主席。大會通過了世界反共宣言與世界反共聯盟共同綱領[11][12][13]。
9月7日——日本內閣總理大臣佐藤榮作訪臺(9月8日,兩度與蔣中正會談;9月9日,發表聯合公報,強調加強團結,實現亞太區域和平與繁榮。)[2]:741。佐藤榮作兩度晉見蔣商討臺日共同問題,並就當時世局及中國大陸中共情勢交換意見[3]:116-117。
9月12日——蔣接見日本記者發表談話,指出中共內部必陷長期混亂,盼日本人尊重東方傳統,不使共產主義有滲透之機會,唯有臺日加強合作,始能達到此一目的[3]:117。
9月16日——人事行政局成立(7月27日,蔣中正明令設置;8月4日,任命王正誼出任人事行政局長。)[2]:741。
9月17日——美國總統科學顧問賀尼克(Donald F. Hornic)率專家到臺灣,協助臺灣發展科學(9月23日,離臺,建議增加科技經費及培植人才;11月16日,訪臺後建議政府應以土地改革精神,全力加速科學與技術發展。)[2]:741。
9月19日——駐越大使館遭越共爆炸,房屋三分之一被毀(9月26日,暴徒供稱係越共主謀,企圖殺害大使胡璉。)[2]:741。上午10時30分,有兩匪徒混入大使館,將爆炸物安放於胡璉二樓辦公室下面引爆,一時轟然巨響,大使館樓板全部震塌[14]:250。大使館建築物一樓全毀,大使胡璉倖免於難[15]。
9月25日——世界反共聯盟第一屆大會在臺北舉行,67國及13個國際反共組織代表與會(9月29日,通過「世盟共同綱領」與「世盟宣言」後閉幕。)[2]:742。
9月28日——史學家錢穆夫婦自香港飛到臺北定居[2]:742。
9月30日——經濟部長李國鼎與世界糧食組織簽訂「臺灣東部農地開發計畫」實施方案[2]:742。
10月
10月5日——中華航空公司增闢至新加坡、曼谷、馬尼拉及漢城4條國際航線[2]:742。
10月6日——行政院副院長黃少谷代表蔣中正赴加拿大訪問(10月9日,與加國總理皮爾遜(Lester Bowles Pearson)會商兩國加強合作問題;10月17日,返回臺灣。)[2]:742。
10月13日——臺灣與美國簽訂紡織品兩項新協定[2]:742。
10月20日——「中、日貿易協進會」第一次會議在東京舉行(1969年11月17日,舉行第三次會議,臺方代表促成日方採有效措施,縮小貿易差距。)[2]:742。
10月21日——日本外相三木武夫表示對臺政策保持「吉田書簡」精神[2]:742。
10月30日——慶賀越南共和國阮文紹就職,參謀總長高魁元率特使團呈遞國書[2]:743。
11月
11月2日——美援贈臺灣海軍之驅逐艦安陽號抵達臺灣[2]:743。
11月12日——中國國民黨第九屆五中全會揭幕(11月23日,閉幕,選出嚴家淦等19位中央委員。)[2]:743。
11月19日——反共游擊隊突擊廣東惠陽縣平潭機埸,毀中共米格十九型機八架[2]:743。
11月23日——蔣經國再度連任中央常務委員會委員[16]:521。
11月27日——國防部長蔣經國訪問日本(12月2日,返回臺灣。)[2]:743。日本天皇裕仁接見蔣經國時表示永不忘懷蔣中正寬大德意;日本國民1萬5千餘名在東京舉行感謝蔣大會[3]:117。
11月28日——聯合國大會表決「中國代表權問題」,以58對45票,17票棄權,擊退共黨及不結盟國家欲使中共進入聯合國之企圖[2]:743。
11月29日——蔣中正發布行政院長局部改組:俞國華任財政部長,查良鑑任司法行政部長,孫運璿任交通部長,蔣彥士為行政院秘書長;考試院副院長程天放逝世(江西新建人,曾任安徽省教育廳長、浙江大學校長、駐德國大使;政府遷臺後,先後任教部長、考試院副院長等職。)[2]:743-744。
7月30日——行政院通過「中、美資源交換計畫」[2]:744。
12月
12月5日——副總統兼行政院長嚴家淦指示各機關,提高改進行政效率,推行分層負責制度,政府並頒實施準則[2]:744。
12月8日——前日本首相岸信介訪問臺灣;陸軍總司令陳大慶代表政府接受美國贈送之最新型戰車一批[2]:744。岸信介率團謁見蔣中正[3]:118。
12月12日——「中、美農產品協定」在臺北簽字,美國繼續提供臺灣農產品兩年3,750萬美元,半數為協助友好國家之用[2]:744。
12月13日——歷史學家湯恩比訪問臺灣[2]:744。
12月16日——臺、日簽訂5項貸款協定,計979萬1,000美元,購置設備用於建設[2]:744。
12月22日——駐賴比瑞亞大使楊繼曾代表與賴國簽訂「中、賴農技合作新協定」[2]:744。張群任慶賀賴比瑞亞總統、副總統就職典禮特使,順道訪問象牙海岸,歸途訪問美國[17]。
出生
參見: 1967年出生
1月8日——
陳明真,女歌手。
劉醇逸:政治人物,是移居美國的台灣人。
1月10日——林靖傑:導演。
1月13日——徐薇,英文補教名師。
1月15日——羅明才:政治人物,是羅福助之子。
1月17日——玉尚:演員,是呂盈瑩前夫。
1月21日——安幼琪:新聞主播、主持人。
1月22日——蔡淑惠:政治人物。
1月25日——吳蒙恩:導演。
1月30日——黃榮山:力學家。
1月31日——王祖賢,演員、歌手。
2月1日——
賴有賢,漫畫家。作品有《真命天子》、《小和尚》。
秦偉:主持人、通告藝人。
2月2日——
劉櫂豪,法官、政治人物。現任立法委員。
林有志:政治人物,曾任花蓮市市民代表、花蓮縣議員、行政院客家委員會諮詢委員。
2月5日——
拾方方:登山家,是首位在聖母峰遇難的台灣人。
簡余晏:政治人物。
2月6日——陳孫華:造型設計師。
2月8日——
牛爾:化妝師。
張正憲:棒球捕手,現被終身禁賽。
2月11日——陳政賢:棒球選手。
2月16日——顧玉玲:作家、社會運動人士。
2月22日——溫士凱:作家、講師、廣播主持人。
3月1日——蕭淑麗:政治人物。
3月2日——詹雅雯,知名臺語歌手。
3月3日——沈慧虹:政治人物、鐵道站務員,曾任奮起湖車站站長、新竹市交通處處長、新竹市副市長。
3月7日——歐崇敬:教授。
3月11日——
方季惟:歌手、演員。
郭國文:政治人物。
侯駿逸:角力運動員。
3月12日——尹乃菁:主持人。
3月21日——車宜靜:文化工作者,現任世界至孝親篤舜裔總會秘書長。
3月26日——張信哲,歌手。
4月2日——宋明宗:政治人物。
4月11日——王自強:演員。
4月15日——陳宗彥:政治人物,曾任行政院發言人、內政部政務次長、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副指揮官。
4月21日——
蔡秋鳳:歌手。
劉志昇:棒球領隊。
4月24日——賴義鍠:政治人物。
4月26日——九孔,本名呂孔維,藝人、諧星。
4月28日——
包小松:歌手、主持人、音樂製作人,是張雅婷之夫、包小柏之兄。
包小柏:歌手、演員、主持人、音樂製作人,是包小松之弟。
4月29日——平凡:漫畫家。
4月30日——
張宇,男歌手。
田麗:演員、主持人、果農。
5月13日——徐超斌:醫師。
5月16日——楊朝偉:政治人物。
5月18日——李慶鋒:政治人物。
5月19日——趙詠華:歌手。
5月25日——
辜仲立,企業家,出身鹿港辜家。辜濂松三子。其兄辜仲諒、辜仲瑩。
吳鈞堯:作家。
5月28日——康康,本名康晉榮。綜藝節目主持人和歌手。
5月30日——丁國琳,女演員。
6月6日——
林美秀:演員、主持人。
楊靚姝:編劇。
6月7日——謝榮雅:工業設計師。
6月13日——陳文治:政治人物,曾任新北市議會副議長。
6月19日——陳震:歌手。
6月21日——馬維欣:演員、主持人、通告藝人,是馮光榮前妻。
6月24日——劉志宏:音樂製作人。
6月30日——王中平:歌手、演員,是余皓然之夫。
7月1日——
簡郁珊:音樂家。
單承矩:演員、導演、編劇、製作人。
7月3日——游梓翔:教授。
7月6日——
鄭文燦,政治人物。曾參與野百合學運,2014年當選桃園市長。
萬芳:歌手、演員、廣播主持人。
高景炎:籃球運動員。
7月18日——林錦昌,小說家、政治人物。曾任台北市政府新聞處處長。
7月19日——
李興文,男演員。曾參與電影《報告班長》、電視劇《流氓教授》、《意難忘》演出。
周可平:圍棋棋士。
7月21日——黃奕睿:會計師。
7月23日——楊潔玫:演員。
7月24日——宋少卿:相聲、演員、主持人。
7月31日——蔡海如:藝術策展人。
8月1日——
陳建年:歌手、警務人員,曾任蘭嶼分駐所副所長。
曾貴章:棒球選手,現被終身禁賽。
8月2日——王光熙:棒球選手,是王光輝之弟,現被終身禁賽。
8月5日——顧婕:演員。
8月10日——曲全立:導演。
8月11日——鄒兆龍:演員,是翁慧德之夫,曾在好萊塢參與電影《駭客任務》第二、三集演出。
8月12日——
黃俊傑,棒球選手,曾經效力於中華職棒時報鷹隊。
傅家森:消防員。
8月14日——曾淑勤,女歌手。
8月17日——
王耿豪:演員。
孟廣美:演員、主持人、模特兒,是台灣首位登上好萊塢的女藝人,現移居北京。
8月19日——胡一虎:新聞主播,原是華視主播,後轉赴香港鳳凰衛視。
8月23日——陳耀川:音樂製作人。
8月26日——蘇昭旭:鐵道研究家。
8月29日——邵昕:演員。
9月4日——四方:演員。
9月7日——吳小莉:新聞主播,原在華視擔任主播,1993年後轉赴香港鳳凰衛視。
9月8日——張萬康:小說家。
9月16日——
趙豐邦,花式撞球運動選手,有「冷臉殺手」之稱。
屈中恆:演員、主持人、配音員。
9月17日——楊秀玉:政治人物,現任基隆市議會副議長。
9月18日——
徐輔軍:導演,以2004年電影《夢遊夏威夷》獲得杜維爾影展最佳影片獎。
陳明義:政治人物,是陳世軒之父。
9月19日——
許淑蘋:演員,是張傑勛之妻。
盧秀芳:新聞主播,是盧秀燕之妹。
9月22日——張傑勛:演員,是許淑蘋之夫。
9月26日——林玉珍:新聞主播。
9月28日——朱國珍:作家、主持人、新聞主播。
10月1日——簡文彬:指揮家。
10月6日——汪用和:新聞主播,是周守訓之妻。
10月7日——林俊泓:導演。
10月8日——吳建樟:翻譯家。
10月11日——劉小芸:配音員。
10月12日——黃忠義,棒球選手。
10月16日——韓羅賢:音樂製作人、經紀人。
10月17日——
林小樓:演員。
黃國華:小說家。
10月19日——賴芳玉:律師。
10月22日——徐佳青:政治人物。
10月24日——劉增鍇:相聲。
10月25日——姚可傑:歌手,是東方快車主唱。
10月29日——徐承義:演員、企業家,是瓦城泰統集團創辦人。
10月31日——
黃柏霖,政治人物。現任高雄市議員,叔叔黃啟川曾任議長。
何淑峯:政治人物。
劉海若:新聞主播,原是TVBS晚間主播,2000年後轉赴香港鳳凰衛視。
11月1日——
洪敬堯:歌手,是洪一峰之子、洪榮宏之弟。
汪平雲:律師、政治人物,曾任蒙藏委員會委員。
11月4日——柯淑勤,女演員。代表作《孽子》。
11月6日——
宋達民:歌手、演員、牧師,是宋逸民之弟。
宋逸民:歌手、演員、牧師,是宋達民之兄。
11月7日——焦恩俊,藝人演員。
11月9日——江國賓,男演員。代表作《台灣霹靂火》、《台灣龍捲風》、《金色摩天輪》,早年以飾演反派角色較具代表性。
11月10日——沈懷一:歌手、社會運動人士。
11月17日——王美雪:演員。
11月18日——劉亮佐,藝人,曾主持三立電視台節目『在台灣的故事』。
11月19日——
侯志堅:鍵盤手、音樂製作人,是東方快車成員之一。
游素蘭:小說家、漫畫家,是喬英之姊。
桑茂森:籃球教練。
11月20日——周奕成:政治運動人士,曾任中華民國總統府諮���、行政院政務顧問。
11月21日——陳思安:歌手。
11月25日——謝采妘:歌手,現移居馬來西亞。
11月27日——陳湘琪:演員、教授,現任教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電影創作、劇場設計二系。
12月14日——卓天麟:棒球選手。
12月15日——陳進益:配音員。
12月16日——周玲妏:政治人物,曾任高雄市政府觀光局局長。
12月17日——王文華:作家。
12月20日——
陳文山:演員。
蕭雅全:導演。
12月21日——李哲華:幕僚,曾任台北市民政局機要秘書、葉金川副秘書長辦公室主任、林益世立委辦公室主任。
12月23日——陳淑芬:漫畫家。
12月24日——沈玉琳,藝人、電視節目製作人及主持人。
逝世
1月12日——丘念台,政治人物,丘逢甲之子。(1894年出生)。
3月11日——楊仲鯨,政治人物,首屆民選花蓮縣長。(1898年出生)。
3月27日——吳新榮,醫師、作家及政治人物(1907年出生)。
吳燕生 詩人 °吳鸞旂孫女、吳子瑜女兒°大正三年出生於北平,得年 62歲°
參考來源
3 notes · View notes
taiwanindustrynews · 2 years ago
Text
啟翔輕金屬-陳百欽,以創新的綠能環保愛地球的政策,打造綠色智慧生態之輕金屬科技創新園區
新屋區的啟翔輕金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專注於金屬鋁製品的製造。該公司由陳百欽董事長領導,曾榮獲34屆創業楷模獎和創業相扶獎。陳百欽董事長表示,協信鋁材成立於民國73年,為確保永續經營,陸續建立了凱鉅鋁業股份有限公司和啟翔輕金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這形成了一條龍的鋁產業生產線,不僅能就近取得原料供應,還能大幅減少包裝、運輸、倉儲等成本。藉由這些效益,公司成功提升了產品的精密度。
日前開南大學產業菁英班參觀該園區時陳百欽也親帶領學員們參觀5.6萬坪大的廠房,陳百欽表示,台灣的鋁產業約有80多家公司,產值約200億元,啟翔市占率逾10%,在業界算是第一名。而公司也不斷的研究開發創造優質產品,更以服務客戶、貢獻社會以及提升員工福祉的經營理念,追求企業長青的終極目標。
開南大學產菁班的蘇杉郎董事長表示,啟翔公司最令他印象深刻的,該公司採行綠能環保愛地球的政策,使工廠園區成為一座綠能智慧生態之輕金屬科技創新園區,其中水資源設置了雨水集中池、生態池及淨化池,可使用於冷卻水及生活用水達成100%自給自足,降低對水資源的依賴。而該公司的設計也採綠建築方式規劃,符合綠建築之規範與節能減碳的要求,並規劃人造濕地及植栽,具降溫及美化生態的效益。
陳百欽表示,一個企業的成功,除了經營者旺盛的企圖心與堅定的決心外,更要靠全體成員一致的向心力與意志力,不畏艱難共同在既定的目標下全力以赴,追求完美。公司有多元化的產品,包括電子電機類、綠能環保類、生活家具類、建築材料類的不同的鋁製產品,並擴展歐洲、美國、日本、東南亞、澳洲等外銷市場,比例超過50%。
陳百欽指出,啟翔輕金屬創新園區,擁有完整的產業聚落,提供一次性的解決方案,並已精實的生產模式,提供產一元化及時供應的優質服務,工廠生產採「一條龍」的生產模式,就是從原料到成品,所有工藝都可以在園區一次完成。主要效益就是提高效率與品質,同時降低損耗與成本,以促進產業升級,創造產品價值,提升競爭力。
陳百欽解釋一條龍生產是指,從原料的鋁錠到合金鑄造,到「鋁擠成型」再到表面處理,而表面處理又包括陽極處理、粉體塗裝、氟碳烤漆及特殊表面處理四大項;再下一步就是「加工」,而加工部分更細分門窗、帷幕牆、板金、CNC精密加工、鋁製車斗、3C電子產業、太陽能光電產品及醫療產業與汽車工業等,最後再經組裝、成品就運輸出貨,完成一條龍的生產,既省時也省錢。
面對ESG趨勢 再生鋁勢在必行
在ESG趨勢及為政府要求碳足跡追蹤管制下,國內鋁產業鏈重量級企業正共同研商採用能大幅降低碳排的再生鋁(又稱為環保鋁或乾淨鋁)的可行性,待材料標準確立、材料的製程、抗拉、降伏、化性、擠型條件、折彎、焊接等特性符合加工需求後,預期「再生鋁」將成為鋁業發展新思維以及迎接ESG挑戰的絕佳方案。
鋁門窗業更是鋁材使用大戶,鋁錠大多以火力、燃煤發電來進行鋁礬土電解,每噸鋁排碳16-18噸,水利發電的電解鋁錠一噸約排碳4噸,相較之下,回收及生產再生鋁只產生2到3噸碳,能大幅降低碳排。除此,在俄羅斯因烏俄戰爭被管制出口或貿易制裁,俄鋁又為全球第三大鋁業,因此鋁材出現供應失衡現象,另在全球ESG的趨勢、我國政府開始要求建材業ESG以及碳足跡追蹤管制,因此可以預見「再生鋁」勢將成為鋁產業一項必須面對的重大議題。啟翔輕金屬科技董事長陳百欽表示,再生鋁材是一種環保友善、可持續發展的材料,其重要性不僅體現在減少對自然資源的需求,更在於降低能源消耗和減少廢棄物的產生。透過再生鋁材的使用,我們有機會減緩對地球的環境衝擊,同時能有效推動循環經濟的實踐。支持再生鋁材不僅是對可持續發展的一種承諾,更是對地球未來的愛護和負責任的表現。這種綠色的選擇不僅在企業層面推動了環保理念,更引領了產業和消費者朝向更可持續的未來邁進。
啟翔輕金屬科技董事長陳百欽表示,可於不久的將來成立一個專注於再生鋁材研發的中心。這個新的研發中心旨在推動再生鋁材的技術創新和應用,以滿足不斷增長的綠色產品需求。該中心的使命不僅僅是開發更高效的再生鋁生產技術,還包括提升再生鋁材的品質和應用範疇。這個著眼於未來的研發中心將匯聚業界頂尖的科學家、工程師和環保專家,共同致力於打造一個可持續發展的綠色解決方案,推動企業邁向更環保的未來。這一舉措不僅反映了企業對環保承諾的堅定信念,也有望在產業內開啟一個新的創新潮流,將再生鋁材的應用推向更廣泛的領域。
參考資料
陳百欽:全鋁家具 Emoono 伊莫諾與台灣鋁業大廠啟翔輕金屬,以「為地球多留一棵樹 由鋁開始」
陳百欽永續經營概念
啟翔輕金屬董事長陳百欽循環經濟
把痛點變新商機,啟翔輕金屬科技從代工到品牌「鋁鋁」創新
經濟部產業發展署專訪陳百欽- 啟翔創新園區
陳百欽「15%哲學」多角化帶領啟翔輕金屬科技踏上創新「鋁」途
陳百欽與何基州:啟翔輕金屬科技的研發之心
陳百欽「15%哲學」多角化帶領啟翔輕金屬科技踏上創新「鋁」途
啟翔創新園區鋁金屬業聚落
3 notes · View notes
ryuiryy · 9 days ago
Text
最近好像一直在放朋友的飛機……好大的罪惡感啊。
其實我也不想的!!!真的很想跟朋友出去,特別是從英國回來的朋友,可是不知道為什麼就是不想出去,又不是因為熱所以不想出去還是怎樣。
一直在想會不會是因為生理期快來的原因?搞得我變得不想動,只想留在家裏,更何況皮膚也變差了!!!肚子動不動就會痛,也一直很困想睡覺什麼的… (T~T)
好害怕朋友會在背後説我放飛機的事,特別是大澳的plans,明明他們這麼期待的説,我卻放飛機…!可惡…但我也不想的,我真的超級不想動。
本來還一直在想要不要跟他們說最近都不要約我了吧,最近真的覺得有點不在狀況中,但朋友都要回英國了,還有一個要去上海……救命,怎麼這麼忙,現在不去的話,就要等很久很久之後才能見面了!
人家都快要回英國了我還是這麼的壞…!我不管了…星期六一定要出去,不可以再放飛機了,29號的貓cafe也是!!!!雖然一想到就超級不想去的,又要花錢花力氣,感覺會好累啊。
話說原來明天有約我也忘了,但只有男生一定會很尷尬啊,其實不想去,但又不是很會拒絕,最後又不想去,又變成了放飛機!!!(๑•́ ₃ •̀๑) 我好壞…
(臭男人就是想我罪惡感變大吧…生氣!)↓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而且我那幾天感覺也會化妝呢……一想到要帶著很不舒服的con就很害怕很麻煩,眼藥水一直滴一直滴,還是好乾,可能是因為買的度數太高了嗎?應該買125 or 100度instead of 150度的,媽的好後悔,不想花自己的錢買,好貴。
還是那幾天都casual一點呢?…可是一直都看起來這麼頹好像不是很可以,又不是什麼素顏大美女,以為自己不化妝只上防曬就很美嗎?以為自己是誰啊這麼有自信,我瘋了吧?^_^
要是皮膚好一點也不會像現在一樣這麼煩惱…皮膚再好一點,再白一點,再亮一點,能不能讓我做一下facial,現在哥哥開始上班有錢做facial了,連皮膚也比我好!!!!!!!男人的皮膚這麼好幹什麼?!讓我來!!!!! Okay anyways,但我就是沒有上班,沒有任何的錢,想買什麼想做什麼facial都不可能,只能再等到我有點經濟能力了吧?
而且而且!最近真的沒有任何的錢!!買了Yuuri的演唱會票直接沒了$1980,還加上了被哥哥的強逼消費什麼的,沒了$2000多……
(看看我可憐所剩無幾的銀行↓ </3)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就是説啊,我成績又不像某智利男人一樣什麼成績這麼好,媽的…6.1的成績不代表就是香港的5*嗎?什麼怪物…成績這麼好居然還有獎勵,這就是白人充滿愛的家庭嗎?… (´・_・`) 雖然是可以問爸爸能不能幫我買,但我是跟哥哥一直買最貴的,怎麼好意思問了……我也是個有點自知之明的小女生。但要是我問我爸媽能不能有 「獎勵」 的話可能頭已經在地上了吧,哈哈。怎麼說成績優秀就是作為學生的本分,我連這個也做不好唉,哈哈,我也就不多説了,説完自己傷心 (ㆆᴗㆆ)
這麼説其實我也不是nerd仔吧?其實我是dork嗎?很dorky? 媽的英文好難搞,美國佬這麼喜歡起這些詞語幹什麼,分不清楚啦,英文這麼麻煩。特別是either這個詞,either不就是 「不然」 嗎??我用錯了嗎?????媽的某男人一直在笑我,明明我英文這麼好……他自己也沒多好啊,麵團居然被他説是 “mass”,酸味又被説成了 “acid”,媽的我都沒多説,臭男人的自尊心這麼脆弱,雖然我也差不多啦,有點雙標但我是小女生啊!!走點心沒什麼吧…?這個男人這麼像個女人一樣,像亞洲的經典模範女友,我才是扮演男生的角色吧?有點好笑,不過在於他口才好,一天到晚的都在油我就原諒他好了。果然是讀business的奸商,讀business的人的特點就是口才都很好,花言巧語的…可能他就是把我這樣騙回來的吧,一整天都在裝可愛…穿西裝幹嘛穿成這樣,還給我扣小別針…居然還説很喜歡小花花?這麼可愛幹什麼,快拖去打!!!!!
不過他居然説我房間很亂,還要求我要是住在一起要乾淨一點……什麼意思,我很乾淨好嗎,我只是不打掃罷了。
Tumblr media
所以這篇blog post到底是要説什麼啊,上一秒不是在說我因為放朋友飛機有罪惡感嗎?怎麼突然在説錢的事呢。應該是最近的抱怨post吧,還是這麼長的post,也是啦~ 又沒有人肯聽我訴苦,可惡。
最後分享一下最近聽的歌~
其實在很久以前就有聽這首了,大約是…22年的時間嗎?已經是15歲的時候了。真的沒什麼人聽Bubble tea and cigarettes的歌,雖然我也沒有到超級超級愛像Marcy一樣,但也很好聽~ 下面這首也不錯!
如果有出CD的話會想買,沒錢就是了哈哈
Tumblr media
Edit : Post了之後才發現還有東西沒説完…繼續寫好了嘻嘻
明天雖然放飛機了但還是會想去買東西的,然後爸媽和哥哥又不回來吃飯,所以有點想出去吃~不過自己一個人吃飯是一個大挑戰!!!!!
不過主要是明天想去買東西,要買日用品,還寫了shopping list呢……又要沒錢了 ↓ ↓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好醜的shopping list,突然想吃可可脆片!!!!好想好想吃,明天一定要買!!!!可可脆片的英文不會寫……
好了沒了,應該要説的都説完了。
Tumblr media
1 note · View note
Video
youtube
忌憚川普?李在明突取消赴中閱兵 要習謝罪公開信引衝擊波;印度研發超遠程轟炸機 可施壓中共 美一舉動插旗南海震攝北京【全球視野】
忌憚川普?李在明突取消赴中閱兵 要習謝罪公開信引衝擊波;印度研發超遠程轟炸機 可施壓中共 美一舉動插旗南海震攝北京【全球視野】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x7fal4LcZw 2027年是爆發點?美司令急催北約國增產武器;捷克立法禁共產主義,違者或判5年【每日頭條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ev0KjUIaZA 北韓金正恩做這可怕的事,人民從此【逃不出去】!除非你敢這樣做...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syAVNfN4h8 中國糟了!導演姜文現場被問言論自由,美領館大戰武漢物業公司,美籍高官被邊控,澳洲記者被騷擾,北戴河會議決定一直走到黑?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apv-8DDLv4 給14塊就可以讓杭州人吃S,克服一下就好了,44度高溫遇上大停電,民眾上街堵路抗議,五顏六色的自來水遙遙領先,地獄般的人間,窮人只能心靜自然涼,山體都被曬坍塌,3天破2次百年高溫紀錄!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lc3L5qNSnI 🔥京城瘋傳:彭麗媛任人羞辱⚡彭麗媛詭異高調現身,慘遭大降格😱罕見!美駐武漢領事館暫停面簽😣網絡熱傳視頻:中國人 「人命連豬都不如」【阿波羅網J】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_7X5xgFBEM 「喝糞水、洗糞坑浴」,杭州居民炸鍋!五角大樓危機,共軍恐混入其中!馬雲頻繁高調露面,不尋常信號;新規!赴美成本上漲|#新聞直擊 07/18/2025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MRIyT--3xs 出大事了,中國三峽大壩突然潰堤,山洪爆發老百姓要活不下去了!四川、湖北多地封城!老百姓抗議北京政府無能腐敗!大學生抗議,學運再次爆發!年輕人被失業潮、倒閉潮、裁員潮徹底擊垮!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2SNFlLhE64 今公佈關稅協議? 川普再賣關子:或許晚一點|TVBS新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KzGA1sTwHE 中國國民黨團結一心;國家社會平和。 https://www.facebook.com/mykmt 穩定幣:美国“天才法案”背后,中共無法贏得的货币战争!五萬美元境外轉帳限制打破,北京無法圍堵的資金外逃下水道;香港穩定幣的陰謀與無奈【江峰漫談20250718第1096期】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vFiRyEn4A8 烏東七州全面告急!俄軍東西兩翼夾擊紅軍村 澤倫斯基「引清兵入關」 烏克蘭淪為武器實驗場!【#環球大戰線】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LwU-Pli5s8 俄烏燒不停 普丁大反攻定勝負 朝鮮3萬援軍+寮國助陣! 1800無人機狂襲烏克蘭 美衛星驚見蘑菇雲! 英急救 烏軍補血5000導彈!|【全球大視野】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pWfWjfXP6U 川普擬援長程飛彈? 烏軍可直攻莫斯科|TVBS看世界PODCAST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5XCLxTnFDo 中共出口數據造假!中國統計局已經「半身不遂」,不同時期數據相互矛盾!中國實際的外匯儲備還剩下多少?最後一個經濟支柱正在坍塌!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1_0QUv5ydg 以色列再開戰!敘利亞總統府、國防部、總參謀部全部被炸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h3BoG_6aGc 烏軍再次突進庫爾斯克!擊毀俄軍指揮部!戰機空襲三大戰場!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ZrH-jWeZXw 北约加紧部署爱国者;德国很快向乌提供远程导弹;乌将向美国出售无人机换取武器;20250718-1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cgGXVyLANY 美駐武漢領館突關門!替中國人出頭;川普歡迎賴清德來美;烏啟動武器測試計畫 俄軍秒變小白鼠;美國情報總監發布重大報告!解密通俄門【北美新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jFPJppUe4I 俄羅斯從烏東前線緊急撤軍!普京調集4.5萬軍隊,趕往亞美尼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7NqMazDgIY 川普逼中俄攤牌?通牒普丁50天底線9/3中共閱兵|明居正|鄭欽模|新聞大破解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2i6VnQ1Ejo 中共絕密毒計背刺普丁?謀赤化俄羅斯建共產國際基地!普丁俄羅斯人拒中共赤禍 懷大俄帝國榮光但不要蘇共|明居正|鄭欽模|新聞大破解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2tgMMmpMYE 敘利亞派別衝突再起 過渡政府面臨挑戰|中國病毒肆虐 年輕人猝死增 廣州爆發新疫情【全球新聞片段】2025-07-18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jqfz-pQQ9M 美駐華總領館停辦簽證,原因你想不到;中共倒台臨近,美已做好應對準備;上海「王朝大酒店」人去樓空,餐飲業將進入夏日寒冬;跳橋輕生頻發,湖南益陽裝5米高「鐵絲圍牆」。|#新聞直擊 07/18/2025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6qL3BWuFZo 城市會議剛落幕,黨媒下場打臉習近平:「命根子」工程被批「擺設」!【江峰視界20250718第124期】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9ln-12a-yw 兩國向俄羅斯索地,高加索再成火藥桶?俄烏戰線兵力被迫大轉移;俄烏戰爭第1240天:烏軍首次「無人步兵」奪陣地;烏軍海馬斯精準打擊庫爾斯克,俄軍指揮部或遭最沈重打擊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vKz0z5bunY 空襲160次!不明飛行器突襲俄境!俄軍司令部與指揮中心化為廢墟!無人機+神秘炸彈鎖死前線,德國竟送420億軍火援烏!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4YfVr9lIP0
0 notes
sassy324 · 19 days ago
Text
論獲得眾叛親離下場的美國:
2023年10月7日後,拜登猶太內閣政府捲入了加薩人道慘劇,美式價值觀開始土崩瓦解,已失去領導價值;到了特朗普王朝,除了內裡傳統美式價值觀的丟失,外表也千瘡百孔,傳統的盟友變成敵人,敵人變成了盟友。受以色列的拖累、受俄烏戰爭的拖累,美國,這個昔日號令全球的領袖,獲得眾叛親離的下場。
自從甘迺迪遇刺身亡,美國落入了AIPAC 之手、猶太復國主義之手、以色列之手;以前大家並不認識到這個問題,更不了解它的嚴重性。加薩慘劇後,人們才發現,美國已成了以色列的殖民地附屬國,一切聽令於AIPAC監軍的擺佈、聽令於特拉維夫的擺佈。美軍、中情局都成了特拉維夫的附屬機構,美國的軍費、中情局的預算,卻由美國納稅人負擔。
以色列與美國,成了主僕關係,以色列要美國做什麼,美國就做什麼;尤其是特朗普,於2017年秘密皈依猶太復國主義教後,更主動地聽令於特拉維夫,服務於以色列,將以色列視為第一祖國。所以,以色列做什麼事,美國也牽連其中;這樣,以色列在做壞事,也就等於美國在做壞事。
而除了五大白人種族主義殘留國外,世界各國都有了共識:以色列是世界秩序文明的破壞王、是中東核霸王、是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脅之一。以色列人,過去、現在、將來,都不會做好事,也學不會做好事,他們只會做壞事,越壞才顯得是正宗以色列人、正宗錫安主義者,以至於以色列人之間存在著一種競爭:看誰比誰更壞。
問題是,以色列人越來越壞、猶太復國主義越來越壞、納坦耶胡執政內閣越來越壞,從而令美國也深陷泥沼,被迫跟著越來越壞,美國、以色列成了連體嬰,形影不離的複合體,終於結成美國-以色列撒旦合體。有時,美國的做法比以色列更極端、更反文明;例如,許多以色列的前政要、學者、記者,都會批評以色列政府,反而美國檢查入境旅客的手機,凡有觀看批評以色列迅息的人,被拒絕入境。
去年參加哥倫比亞大學校園運動的學生領袖,關押了108天,還要取消綠卡,驅逐出境,幸好大法官不批准。川普王朝為了迎合特拉維夫、為了效忠以色列,已不顧表面國家形象、國格,摧毀了249年的共和體制。現代共和體制,允許遊行、示威、靜坐的權利,允許持不同政見者表達立場,在美國立250週年到來之際,美國退回專製或專制邊緣的社會。
納坦耶胡是新納粹分子、中東屠夫、撒旦之子,他每天都做著違反國際法之事、反人道反文明之事,特朗普不但不予勸阻,反而大力讚美之、協助之。所以,他接受鍍金傳呼機時,讚揚納坦耶胡「一項偉大的計劃,一個偉大的策劃者」。他第三次訪問白宮,川普不僅在媒體前第三次為他扶好坐椅,還說他是「一個最偉大的人物」。這是代表美國政府,對一個國際法庭通輯的評價,這加速了美國形象的隕落、为美国被世界眾叛親離创造条件。
加薩停火協議,原本進展順利,但心胸狹隘的納坦耶胡見到以色列人質獲釋過程、獲釋後,都紛紛說哈馬斯的好話,使惱羞成怒,與特朗普密謀撕毀協議,全面封鎖加沙,實行斷糧、斷水、斷電、燒毀糖倉、轟炸海水淡化ㄏ,特朗普是同謀。以軍狙擊手與美國GHF 假裝放糧,每天殺害數十個饑民,至今累計打死833人,5432人受傷,並在麵粉中加入黃麴黴素、鴉片類毒品,令饥民中毒身亡联合国救援组织紧急叫停食用。美國的形象跌落谷底,進一步眾叛親離。
川普向来以家與國不分、國與國不分弛名,他與普丁有私誼,40年前川普與前蘇聯關係密切,大選期間放出豪言:當選後將24小時內解決俄烏之戰,給了普丁錯誤訊息,加深了他將戰爭繼續下去的決心。原來上任後,川普奉行的是綏靖政策、投降主義、背叛北約盟友主義,如此無契約精神,令美國形像大跌,成了北約盟國拋棄的孤兒,加深眾叛親離。
川普是個沒有契約精神的商人總統,唯利是圖,不擇手段,不念友情的人。加美墨北美貿易協定,是前朝美國政府所簽,仍有法律效力;但在川普眼裡,完全不放在眼裡。將加拿大、墨西哥兩個傳統盟友、友好睦鄰,視同仇敵,所定關稅,無理取鬧,野蠻荒唐,令親者痛、仇者快。相反,美國、加拿大、墨西哥,應組成北美自由貿易同盟,扭轉成一股繩,建設成強大的經合組織。美國極度自私、單打獨鬥,將失去根基,被中國各個擊破。ICE抓捕农场做工的墨西哥非法移民,大错物错。
將墨西哥灣改為美國灣、吞併加拿大、吞併格菱蘭,是維京海盜式返祖行為,無用功。川普四處樹敵,唯恐天下不亂,與傳統盟為敵:歐盟、東協、日韓、澳洲、巴西,全部迫向對立面;反而對中國、俄羅斯,手軟、腳軟,不敢正面交鋒,硬不起來,陽痿。如此下來,美國在政治上、經濟上都失敗,都失去各國遵重,眾叛親離,唯有抱著以色列撒旦國相依為命,漂泊於孤島上。(加拿大司馬田2025.7. 谷歌翻譯,tumblr: sassy324, 推特:ansontao,facebook:Markss Tang)
0 notes
harvardwang · 1 month ago
Text
梅耶·馬斯克
H:成功的價值不是自己變偉大,而是自身的觀念讓別人更偉大。伊隆·馬斯克的母親,教育觀點,值得學習!20250702W3
維基百科
梅耶·馬斯克(英語:Maye Musk,1948年4月19日—[2]),又譯梅伊·馬斯克,婚前姓哈爾德曼(Haldeman),是加拿大-南非裔的美國模特兒和營養師。
生平
梅耶·馬斯克擔任模特達50年,並出現在多本雜誌的封面上,包括《時代》雜誌健康版、美國《婦女節》和國際版的《Vogue》。她亦是伊隆·馬斯克、金巴爾·馬斯克和托斯卡·馬斯克(英語:Tosca_Musk)的母親。 
女人的計畫:經歷過家暴、挫折、貧窮後,她仍保有美麗、冒險、家庭、成功、健康。她是鋼鐵人伊隆.馬斯克的媽媽 (電子書)
A WOMAN MAKES A PLAN: Advice for a Lifetime of Adventure, Beauty, and Success
電子書
作者梅伊・馬斯克
原文作者Maye Musk
譯者劉復苓
語言繁體中文
出版社大塊文化
出版日期2020/06/03
內容簡介
鋼鐵媽媽梅伊.馬斯克
與你分享一段「險中求存、如履薄冰」的人生
和那些數不盡、跌宕起伏的遭遇與個人傳承
  身為當今最傑出的科技大亨之一、有「矽谷鋼鐵人」之稱的伊隆・馬斯克之母,梅伊曾開玩笑說:「伊隆成名後,我才變得有名。」不過,她比兒子更早出名,近年事業如日中天,豪不遜色,活出了自己閃耀的銀色下半生。
  梅伊的童年充滿冒險色彩。她在加拿大出生,父親是脊椎矯正師、飛行員、探險家,母親是舞者、舞蹈老師,梅伊兩歲時舉家搬遷到南非的普利托利亞(Pretoria),印象最鮮明的回憶就是每年冬天都會和兄弟姐妹一起搭上小飛機,橫跨喀拉哈里沙漠,尋找失落的城市。
  梅伊15歲出道當模特兒走秀,曾經被說這份工作做到18歲就玩完了,但她卻持續超過50年。59 歲時她索性留起一頭銀髮,擁抱「變老」的美,到72歲仍保持火辣身材,活躍於時尚圈,走過紐約時裝週伸展台,上過《Vogue》、《時代》、《美麗佳人》等雜誌封面,代言廣告更攻占紐約時代廣場。
  然而,當你以為她不過是一位知名超模、大齡美妝代言人,梅伊的首要職業其實是營養與飲食建議諮詢,並擁有兩個碩士學位,以及在南非、加拿大、美國開業的專業營養師執照,營養師生涯長達45年。同時,她也周遊世界各地,針對各種議題發表演說,暢談人生經驗。
  然而,梅伊並非一路平順亮麗——在少不更事的時候,糊里糊塗走進婚姻,因為害怕報復默默承受無情的家暴,31歲成了單親媽媽;之後在窮困中一度打五份工,勉力維持三個孩子溫飽,同時還攻讀碩士學位;此外更得設法解決身為大尺碼模特兒的體重問題、克服這一行的年齡阻力;並建立起權威營養師的終身事業,奔波於兩大洲、三個國家、八個城市。不過,她以不屈不撓的精神和一絲不苟的態度克服困難,終於在她自認的「人生巔峰」時期創下跨領域的各項成功。
  如今她不僅跟上社群媒體時代,成為勵志網紅,更在書中分享坦率又實際的建言,傳授她歷經艱辛所獲得的智慧,包括:美麗(人生越活越美好)、成功(越努力就越幸運)、家庭(放手讓你愛的人盡情發揮)、健康(神奇藥丸不存在)和冒險(放膽去探索,但隨時做好一切準備)。
  梅伊說,在人生中的每個階段所做的選擇,都會有意外的收穫。你不需要預先規畫好人生變化的每個細節;當問題出現時再想辦法解決就可以了。當然,每次都會有不一樣的問題,你只需要計畫第一步。
  人生成就與年齡無關,健康、事業也都沒法一步到位,但是憑藉努力、樂觀和誠實,訂定計畫,勇於冒險,就能讓你身心內外始終精彩!
  你無法控制人生際遇,但能在任何年紀擁有你想要的人生,只要事先計畫,最後就能事成心想。(男人也一樣適用!)
本書特色
  獻給不自信的女性朋友,不管幾歲都可以活出漂亮人生,美不美麗由自己定義。
  和所有女性分享關於冒險、美麗、家庭、健康和成功的大小事與建言。
  收錄梅伊.馬斯克珍藏十九幀家庭照片彩頁,再現人生風華。
目錄
前言
險中求存、如履薄冰:先訂計畫,再冒險一搏
Part One  美麗
1    銀髮族當道:人生越活越美好
2    魅力四射:風趣比美麗更重要
3    成功的名模、糟糕的穿著:你不需要有品味;找個有品味的朋友就行了
4    我愛化妝、化妝愛我:化妝能改變外表和心情
5    自信遊戲:抬頭挺胸、體貼周到
Part Two  冒險
6    藍花楹季節:各行其志
7    探險之旅:計畫已知、防患未然
8    為什麼不?:別拒絕大好機會
9    有計畫的女人無所畏懼:人生操之在我、努力追求快樂
10    扭轉乾坤:處理你的問題
Part Third  家庭
11    職業媽媽:以身作則
12    十二的魔法:若孩子展露興趣,鼓勵他們
13    重新來過:放手讓人生更有趣
14    若有必要、搬到國外:冒險一試,反正隨時都能搬回來
15    ��行善舉:心存感激
Part Four  成功
16    職場女性:越努力、越幸運
17    勇於爭取:堅持就會成功
18    感覺精彩:別垂頭喪氣
19    勇往直前:重新來過是最佳選擇
20    擺脫個人包袱:挑戰極限
21    成為網紅:學會新科技永不嫌老
22    致單身女郎:愛情讓人快樂、單身也能快樂
Part Five  健康
23    吃出快樂:規畫飲食
24    重享美食:神奇藥丸不存在
25    巧克力送給別人:遠離誘惑
26    保持運動:選擇你喜歡的活動
27    和快樂的人來往:健全的人際關係對你有益
28    七十一歲太棒了:長保微笑
結論
訂定計畫,現在就開始行動
 
收回
險中求存、如履薄冰
先訂計畫,再冒險一搏
  我出生在一個擁有私人飛機又酷愛探險的家庭。我父母曾駕著帆布蒙皮式螺旋槳小飛機,在沒有衛星定位(GPS)、也沒有無線電的情況下,橫越加拿大、美國、非洲、歐洲、亞洲和澳洲。小時候,他們每年冬天都帶我們五個小孩到喀拉哈里沙漠(Kalahari Desert)去尋找失落之城。現在回想起來,才驚覺當時我們一家七口只帶了指南針、三個禮拜的食物和水就橫越沙漠有多危險。但我父母把行程規畫得非常詳盡。我家的座右銘是「險中求存、如履薄冰」。我父親尋求冒險,但也知道要防患未然。因此,我長保一顆好奇與願意探究的心,我知道只要我準備就緒,隨時都可以去冒險。
  我從小就聽過一句非洲諺語:「’N boer maak ’n plan.」直接翻譯就是「農夫訂計畫」,這是南非人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它可以是小事,也可以是大事,適用於任何需要改變方向、修復問題的時候。不管橫阻眼前的是什麼樣的障礙,你都得勇於面對、設法解決。
  起初我想把書名取為《奮鬥與求存》(Struggling and Surviving),但聽起來不怎麼吸引人。我希望你閱讀本書後,能比我少經歷一點奮鬥掙扎之苦、多擁有一些幸存得生之樂。我這輩子遇過太多不如意,而我每次都得訂定計畫。你可以依女人的角度來計畫事情,若被牽連拖累,就再另訂計畫(順道��提,男人也一樣)。
  我多次重新展開人生,長大後我住過三個國家、九個城市。我不建議各位像我一樣人生一再重來,但倘若非得如此,一定要事先計畫(超前部署)。若能把握冒險機會,將能過著更令人興奮、更快樂的生活。我一生冒險無數,一開始總是很掙扎,但我會咬牙苦撐,直到創下個人與事業的成功。你不需要預先規畫好人生變化的每個細節;當問題出現時再想辦法解決就可以了。當然,每次都會有不一樣的問題,你只需要計畫第一步。
  世事難料,從照顧自己和親友、維持美好的外貌和感受,到擁有成功的事業和精彩刺激的人生,要思考的太多,但你可以先從第一步開始,之後再想下一步,然後就能不斷地持續向前。
  我沮喪失志時,會看許多愛情小說或自助書籍,它們給我希望。或許,分享我的經驗也能給你希望。
  我現在這個年紀堪稱至善至美,我度過了七十個春秋、坐享兩大成功事業,還把三個子女拉拔長大,孫子輩達十一人。現在我卻是更搶手的健康演講者和模特兒,甚至還被要求寫這本書!因此我說七十一歲真是太棒了!我每天都迫不及待睜開眼睛。
  如果你抱持良好態度、訂定計畫並勇於冒險,就算登上火星也不是問題。
 
收回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梅伊.馬斯克(Maye Musk)
  《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譽為創業家之母,不僅教養傑出的子女,同時也是國際超級名模,還是領有執照的註冊營養師專家(RDN)暨巡迴全球的演講者,屢次登上知名時尚雜誌,曾擔任《浮華世界》(Vanity Fair)、《Vogue》、《柯夢波丹》(Cosmopolitan)、《美麗佳人》(Marie Claire)、《紐約雜誌》(New York Magazine)和《誘惑》(Allure)等封面人物。梅伊出生於加拿大,曾旅居南非多年,如今定居洛杉磯。
譯者簡介
劉復苓
  明尼蘇達大學新聞暨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曾任《經濟日報》記者,現專職翻譯,先後旅居美國華府和比利時布魯塞爾。曾獲兩屆經濟部金書獎,以及政治大學科管好書Top10。譯作包括《你的大腦決定你是誰》、《動機背後的隱藏邏輯》、《當全球化停止轉動》等七十餘本。個人部落格:「Clare的文字譯站」(blog.xuite.net/clarefuling/tw),以分享海外生活趣談和旅遊經驗為主。
 
只要你正在做好事,它就有值得你去追求的價值。
As long as you're doing something good, it's worth pursuing.
我告訴他們,讓小孩自己準備申請大學或應徵工作的文件,他們應該為自己的未來負責。如果他們想要創業,你也覺得不錯,就全力支持他們。教小孩懂禮貌就好,但讓他們決定自己要什麼。
伊隆小時候,我注意到他什麼都讀、來者不拒。我也愛讀書,但每次一讀完就把內容忘光光。而伊隆卻記得他讀過的所有內容,他隨時都在吸收資訊。我們暱稱伊隆為百科全書,因為他讀過《大英百科全書》(Encyclopedia Britannica)和《科里爾百科全書》(Colliers Encyclopedia),並且全都記得。因此我們也叫他天才男孩。什麼事都可以問他。別忘了,當時網際網路還沒發明,我想現在我們可以叫他網路男孩。
維基百科
伊隆·馬斯克
姓氏
伊隆·里夫·馬斯克(英語:Elon Reeve Musk /ˈiːlɔːn/;1971年6月28日—),漢名馬誼郎[註 2],世界首富、商業大亨、英國皇家學會會士[註 3]、美國工程院院士[6]。他是SpaceX的創始人、董事長、執行長、首席工程師,特斯拉投資人、執行長、產品設計師、前董事長,無聊公司創始人,Neuralink、OpenAI聯合創始人,同時也是X公司的技術長、董事長。2022年馬斯克以2190億美元財富成為世界首富。[7]
在10歲左右,馬斯克開始對電腦和電子遊戲產生興趣。[22][23]後來,他得到了一台康懋達VIC-20(英語:Commodore VIC-20),並開始學習程式設計。12歲時,他用BASIC編寫了一個電子遊戲《Blastar》,並以約500美元的價格將原始碼賣給《個人電腦與辦公技術》雜誌。[24][25]他曾就讀於沃特克魯夫預備學校(英語:Waterkloof House Preparatory School)和布萊恩斯頓中學(英語:Bryanston High School),最終畢業於普勒托利亞男子中學(英語:Pretoria Boys High School)。[26]
根據其父親埃羅爾·馬斯克敘述,馬斯克小時候說話時不加掩飾,喜歡惡作劇,還經常加入與大人的對話,幼年時就計劃成為百萬富翁,但被另一個大人嘲笑。埃羅爾也回憶有一次,馬斯克向一位同學發表了關於他同學父親自殺的傷人言論,那男孩將馬斯克推下學校的樓梯,傷勢嚴重,只能住院治療。[27]
馬斯克在採訪中說到他童年時期他經常受到殘酷的霸凌,直到15歲。[28][
Tumblr media
0 notes
jfhdfhhggg · 3 months ago
Text
Tumblr media
在校大學生想找男約炮,第一次玩這個,有沒有要長期的呢?想找個長期性伴侶 不進入生活 附近的人可以加我WhatsApp:+852-6076 5823
70 notes · View notes
iamot · 2 months ago
Text
Vanuatu在哪裡?
你是否曾經在旅行中聽過”Vanuatu在哪裡?”這個問題?或許你會驚訝,這個名字代表著一個位於南太平洋的迷人群島國家。對台灣人來說,遠離熟悉的亞洲文化圈,探索世界的多樣性是一種難得的體驗。而Vanuatu正是那片充滿神秘與自然奇觀的天堂。它由超過80個火山島組成,以其壯麗的火山景觀、純淨的海灘和豐富多彩的文化傳統吸引著全球旅客。 想像一下,在陽光明媚的一天,你站在碧藍海水邊,看著火山煙霧緩緩升起,那份震撼與寧靜令人心曠神怡。Vanuatu不僅擁有絕佳的自然資源,更是了解南太平洋原住民文化的重要窗口。在地理位置上,它距離澳大利亞東部約2000公里,是一個融合了冒險、放鬆與文化探索於一身的天堂。 對台灣人而言,認識並了解像Vanuatu這樣遙遠卻又充滿魅力的地方,不僅能拓展視野,也為未來可能的人生旅程增添更多可能性。無論是追求獨特風景還是深入異國文化,掌握”Vanuatu在哪裡”的知識,都將…
0 notes
lessonsfromlaowai · 2 months ago
Text
關於拋頭露面
『SHE'S AWESOME!!!』 我在跟Ogilvy One的全球CEO K閒聊的時候,Ogilvy Health的全球CEO M忽然出現在我身邊,拍著我的肩膀,對著K大叫。
『我雖然只見過一次她的表現,但實在太出色了!』CEO M高呼。
『她不是一直都這麼Awesome嗎?』CEO K露出微笑,理所當然地說。
不久前接獲了來自Ogilvy Health團隊的一個請託。Ogilvy Health是奧美旗下的一個分公司,專門服務醫療產業,客戶多以藥廠為主,但他們運作的方式基本上就是自立門戶的另一間公司,所以我在公司這麼久,從來不曾跟Ogilvy Health有任何的交集。為了就近服務客戶,Ogilvy Health甚至乾脆在紐澤西另闢了專屬的大型辦公室。我一直覺得這時有耳聞卻從沒見過人的單位神秘得不得了。他們近期正如火如荼地籌備一個藥廠比稿,恰巧聽說了藥廠客戶一再提及想要向消費性品牌看齊,甚至以美國某電信品牌為例,表示嚮往『那樣子』的成品。而那電信品牌,正是我經手三年的客戶。
得知這個消息時,負責這個電信品牌的每個資深策略都有點傻眼,不理解這個牌子究竟何德何能被別人奉為楷模。但如此不齒自家客戶的成效好像也是自打嘴巴的行為(?)。無論如何,既然有別的單位的同事提出請託,想問問我們團隊是否能夠協助比稿,道義上還是應該看看究竟能幫上甚麼忙。於是我毛遂自薦,趁著手邊有一些空檔,至少了解一下狀況,順便把話說清楚,免得Ogilvy Health的團隊對於電信品牌的績效有一些不切實際的想像。
本來想說只是聊個天,順便提供一些手邊現成的個案和資料,結果Ogilvy Health團隊對於Ogilvy One的一些框架(Framework)特別感興趣,不但決定將其納入成為比稿企劃的骨幹,甚至邀請我直接加入團隊,出席跟藥廠客戶的會議參與比稿。
Tumblr media
廣告公司最重要的生存法則就是『絕對不要做白工』。我們的專業服務是按時計價,有沒有夠多的客戶可以買下你百分之百的『時段』,決定你的飯碗保不保得住。這也是為什麼當客戶縮減預算甚至選擇不再續約、當比稿不順無法新增客戶時,這些都是人命關天的危機。出手相助其他團隊之所以是吃力不討好的濫好人行為,是因為你付出時間和心力,但只要對方沒有將你正式納入報價給客戶的人力價目表(staff plans),一切都是白搭。你可以每天都勞心勞力忙得天昏地暗,但到頭來可能還是會落入捲鋪蓋走人的窘境,因為你付出的所有時間,根本就沒有客戶買單。
我目前的時段是百分之百被兩家客戶包下,所以暫時沒有做太多白工可能飯碗不保的顧慮。但放著付錢給我的客戶案子不做,去替一個連個影兒都還沒有的潛在客戶瞎忙,也說不太過去。但我還是決定接受Ogilvy Health的邀約,原因是因為我對Ogilvy One任重道遠啊。
Ogilvy One是公司命運多舛的特殊單位,也是我現在所隸屬的單位,更是當年我被聘任時最早效力的單位。曾幾何時,Ogilvy One被定義為所謂的直效行銷團隊,專攻需要結合計量分析的策略應用。不同於一般品牌行銷團隊的重心,我們的業務範疇並非不惜血本製作出讓人印象深刻的電視廣告;我們更在乎的是當產品存在一定的複雜性,讓消費的週期變長,讓決策背後參雜更多考量,我們要如何去辨識受眾不同的起始點,如何適時滿足他們在不同階段的需求,加速決策過程。
但Ogilvy One在我加入公司的第二年就成為絕響,被改名轉型成別的東西。是在奧美CEO都換了兩輪之後,高層忽然之間宣布Ogilvy One敗部大復活,在兩年前捲土歸來。而近年高升成為Ogilvy One全球CEO的K,當年曾擔任奧美亞太區執行長之一,我在新加坡辦公室任職時,因為澳洲老闆的熱心牽線,曾和K有過一面之緣。K雖然住在曼谷,卻因為自己的新職務,常常需要出差紐約,我們因此在辦公室有更多的交集。
當年宣布裁撤Ogilvy One時,亞太區和歐洲區的分公司因為天高皇帝遠,並沒有比照辦理,因此保留了許多重點人才,也得以繼續經營相關的業務。只有北美區傻傻地悉聽尊便,因此流失了非常多的人才。如今想要重起爐灶,並沒有想像地容易,尤其我們現任的北美CEO R,也就是我老闆的老闆,很明顯地並不理解Ogilvy One到底在幹嘛,他更不清楚自己手下究竟有怎樣的人才,具備什麼樣的能耐。因此宣布Ogilvy One正式復活也至少有兩年了,始終看不到任何實質的進展,就連公司內部其他單位的人對於Ogilvy One到底在幹嘛也是一頭霧水。不要說招攬新生意了,我們連自家人的內部教育和行銷都有問題。
Ogilvy One在北美到底能否站穩腳步,直接攸關我未來的出路。既然Ogilvy Health的團隊對於Ogilvy One的做事方法感興趣,或許這可以成為一個大內宣的機會。雖然我手上有幾個需要趕在我去度假前完成的案子,但我是抱持著這樣的想法,決定參與藥廠比稿。
說是參與比稿,其實我開口說話的時間大概也只有五分鐘。雖然比稿內容95%仍然由Ogilvy Health的團隊主導,但他們非常積極想要融入Ogilvy One的策略思維,想盡辦法確保我前面五分鐘所設定的框架,能夠貫穿整個企劃。我對於Ogilvy Health的合作態度感到驚喜,也驚豔於他們做事的高品質和高效率:為了贏得這個藥廠,他們早已費時十個月比稿。我萬萬沒想到這年頭藥廠對於協力廠商有多嚴苛!Ogilvy Health前十個月的心血不過是贏得了一張入場券,確定他們成為藥廠核准的協力廠商之一。但藥廠旗下每一款藥,都算是獨立的品牌團隊,這些品牌團隊可以自行決定想要跟核准名單上的哪一個廠商合作。簡單來說就是如果我們想要拿到行銷預算,必須針對不同的品牌團隊再進行比稿!
這有點像是你想追女朋友,被迫先散盡家財wine and dine宴請女方家長。家長滿意,同意你是合適人選後,你才有機會開始使出渾身解數來贏得女生的青睞。但更狠的是,女方還繼續給你出題目:在正式交往之前,想要先測試一下你分別跟她的親朋好友和同事夥伴兩批不同的人馬會有怎樣的互動應對。意思就是,品牌團隊硬生生地要求我們分別針對醫療人員和病患的行銷企劃,進行兩梯次的比稿。
籌備的時間緊迫,中間甚至還遇上了三天連假,但Ogilvy Health真的是傾注全力,週末期間團隊的即時通不曾間斷,不只順利催生出兩份截然不同的行銷企劃案,內容不僅包含了短期優化和長期推廣的方案,每份企劃還至少涵蓋三個不同行銷創意。重點是在比稿尾聲,還分別附贈兩個手機連結,讓客戶可以搶先一睹優化後的網站體驗。
Tumblr media
整個過程給我最大的收穫無非是讓我也有機會釐清Ogilvy One的主張和訴求究竟是什麼,如何用有限的曝光極大化跟其他單位的無縫接軌。當然,Ogilvy Health團隊也帶給我滿滿的情緒價值。每次我開口時,主掌整個藥廠比稿的北美客戶長(Chief Client Officer)都會陶醉地說,『天啊,只要是從你嘴巴說出來的任何話,我都買賬。你隨便說什麼聽起來都好聰明。』
第一梯次比稿結束,跟負責醫療人員行銷的藥廠客戶握手道別時,客戶睜大眼睛跟我說,『你報告的部分說得太好了,完全就是我昨天想要跟我們團隊解釋的所有重點,但你的口才比我好太多了!』同事聽到後在一邊起哄,表示會議內容全都錄下來,歡迎客戶可以將我的段落回播給其他人聽。甚至還藉機提醒客戶,如果確定把行銷預算給我們,就有機會參加我所主領的工作坊。
為了這個藥廠比稿,過去兩週有四天我都忍受單趟通勤一個半小時到兩小時,遠赴紐澤西和團隊討論和演練。到藥廠報告的當天早上至少五點半就得起床,對於貪睡的我而言是一大考驗。最後一梯次的比稿才結束,客戶迫不及待想要知會我們他們接下來已經在籌備的暑期行銷計畫,讓我們對於比稿的結果都感到非常樂觀。
每一次的比稿可以說是廣告行銷的終極競技場。是否能夠順利讓新客戶上鉤當然是一大壓力來源,但或許更讓人心跳加速的考驗在於,比稿往往是公司廣發英雄帖、集結成『行銷復仇者聯盟』的時刻。這就像是招開一場天下第一武道大會,你到底有沒有實力,馬上就要在一群你素未謀面的高手前見真章。但如果沒有膽識拋頭露面,你永遠無法確定自己到底有幾斤兩重,無法建立新的人脈,無法在武林揚名立萬,讓大家知道你所屬的門派也是有真功夫的!
1 note · View note
wangwill · 2 months ago
Text
雜記,雜學及百科
H:生性喜寫日記,更喜雜記,偶然買到知識誕生的奧秘(作者:梅棹忠夫
1970/12/25出版),教人使用資料卡,1973年買後就與資料卡結上不解之緣。
筆記也以26字母分,另加0到9及大陸拼音為分類。因為深切體認,查不到找不到,廢紙一堆。沒有目標的亂學,稱不上雜學。喜百科,只要有的百科全書總要買上一部,瘋字典,中文字典字最多的各買一部(遠東大字典,文化大學的字典),擁有很多,查的少。遠東漢語大字典(8冊合售精裝)1991/04/01出版,1994年才到出版社購買。中文大辭典 (10冊)5萬餘中文字,民國82年10月出新版,83年在台北書展買的。後來退伍因工作關係,買大美百科全書,再到光華舊書攤買舊版的英文大英百科全書,書中有禁忌的文字皆塗黑。ABC百科,及歷史演義全套,文學名著(中文,世界)。字的百科及辭條百科工具都有了。後來維基百科創立,英文版(20010115日),​中文版(2002年10月24日)。反而用得多,甚至豋錄為維基人,瘋狂至極。維基文庫也常進,四書,五經,25史,各種古代學說盡納眼底,夫後何求。再來google搜尋更是取之不盡。曾有一陣想買牛津字典,後來覺得乏味且學不了那麼多而作罷。「一生的讀書計畫」在一九六○年編寫的是舊版,《一生的讀書計畫》〔新世紀修訂版〕作者費迪曼、梅傑旻新版(2005/08/01)。
依133位及遺珠100位找代表的書。從1969年9月買第一本書8元作文範本,至今2025年共有56個年頭的買書生涯,學雖無所成,伴隨渡過職業難關,生活危機,這也是一得。累了,後來集中人名字典及日記蒐,大小版本不拘,也買盡不知凡幾。雖不是博學或亂學,也僅是隨便學,如同古代的拾字郎,見一樣學一樣!部落格稱百科工坊,一代又一代的。如今AI搜尋時代也須摸索新時代的程式語言,避免LkK。打造組裝AI新工具,此其時也。日本人所寫「AI時代的超級老人:爸媽老後長照靠AI,未來的你安心變老」書中所提「AI正重新定義我們的老後生活。從醫療、照護、社交到生活起居,科技正悄悄幫助每一位年長者,活得更獨立、更安心,也更有尊嚴。」希望如其所言。20250524W6
網路字典
雜記
文體名。 記載瑣事、器物、山水等雜事。 瑣碎的筆記。 如:「生活 雜記 」。
禮記篇名。《禮記.雜記》唐.孔穎達.正義:「按鄭目錄云,名曰雜記者,以其雜記諸侯以下至士之喪事,此於別錄屬喪服,分為上下,義與曲禮檀弓分別不殊也。」
記載瑣事、感想、山水等雜事的文體。
【例】他把旅遊的所見所聞寫成一本雜記。
沒系統的,隨筆的記載。
【例】從偉人們零碎的生活雜記,可幫助讀者了解他們的生平。
雜記
雜記,記載雜項的筆記和零碎的筆記,寫風景、瑣事、感想的一種文體,題材多樣。
雲仙雜記
解釋:
書名。唐馮贄撰,十卷。雜載古今逸事,四庫總目據《墨莊漫錄》以為王銍所偽託。
經義雜記
書名。清臧琳撰,三十卷。為其三十年來隨手札記的讀書心得,每卷有標目而不分門類,故稱為「雜記」。對於經籍的文字、義理、聲音、訓詁,多所辨證。
小日記
建議從以下6大項目,去作內容的發想:
心情抒發,天氣氣候,課堂學習,節日慶典,生活大小事,書籍活動。
日誌就是條列式的日記;而札記就是沒有日期的日記,且札記比日記更為注重抒發自己的思想。
札記
[文] 文體名。把讀書的心得、體會或聞見所及隨時記錄下來,累積成篇之稱。如清盧文弨有「龍城札記」、「鍾山札記」,又趙翼「有廿二史札記」等。又作「劄記」。
札記
札記,又稱劄記,是隨時記錄所見所聞和讀書心得成編的一種文體。如清趙翼有《廿二史劄記》。盧文弨有《龍城札記》、《鍾山札記》等。
生活札記" 指的是隨時記錄日常生活中的所見所聞、心得体会、或是一些值得記錄的點滴。 它是一種隨筆式的文體,內容涵蓋範圍廣泛,可以是日常經歷、讀書心得、或者對生活的感悟。 可以理解為日常生活的筆記或者日記,用來記錄生活中的一些細節和想法,也可用於後續的寫作素材,如經驗談。 
解釋:
讀書時摘記下來的要點或心得。如清代姜宸英有《湛園札記》。
【例】她從大學起便養成讀書寫札記的習慣,因此學術根基非常深厚。
從簡單開始: 不必追求完美的文筆,只要記錄真實的想法和感受即可. 
勇於表達: 勇敢地記錄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保持持續性: 每天花一些時間寫日記,讓它成為一個習慣. 
雜學
兼含各類學說,不專主一家的學問。《尉繚子.治本》:「雜學不為通儒。」
科舉時代指作文章以外的其他學問。《儒林外史》第三回:「況且本道奉旨到此衡文,難道是來此同你談雜學的麼?」
「雜學」不是亂學,是打開想像,透過多元的探索與連結,找到自己的熱情和使命,拓展個人的認知邊界。
百科
各種科目、學科
百科全書/百科全书 (bǎikēquánshū)的簡稱。維基百科/维基百科  ―  Wéijī Bǎikē
派生詞彙
編輯
百科全書/百科全书
百科全書派/百科全书派
百科辭典/百科辞典
維基百科/维基百科
漢語大詞典
大型汉语词典
提示:此條目的主題不是漢語大字典。
《漢語大詞典》,是中國大型漢語詞典。其內容包括社會生活、古今習俗、中外文化乃至各種宗教的教義等,都發生縱向或橫向聯繫。詞典由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特邀中國四百多位專家參與編寫工作,從1975年開始到1986年第一卷出版,歷時十一年,到十二卷出齊,歷時十八年。漢語大詞典共十二卷,收詞目三十七萬五千餘條,包括二萬二千多個單字,成語、典故、等三十五萬餘條,插圖二千五百多幅,全書五千餘萬字。
漢語大詞典縮印本上中下
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在香港出版了十二卷本。
上海辭書出版社和漢語大詞典出版社還出版了三卷本的漢語大詞典縮印本,內容和十二卷本相同。
漢語大詞典榮獲第一屆國家圖書獎。198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定位《漢語大詞典》為世界權威工具書。
2010年出版了《漢語大詞典訂補》,新收錄和訂正《漢語大詞典》詞條三萬多條,約新增330餘萬字。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的編纂工作於2012年12月啟動,分二十五冊,字數約六千餘萬。原計劃於2015年出版第一卷,2020年全部完成[1]。實際上,2018年12月方才出版第一冊的徵求意見本,並改計劃於2023年完成25冊徵求意見本的出版[2]。
參考文獻
遠東‧漢語大字典(8冊合售精裝)
道林紙
結合海外數百位專家、教授精心策畫編纂長達十五年之久的空前鉅著,是當今世界上蒐集單字最多、最具權威的漢語字典。 
遠東‧漢語大字典(8冊合售精裝)
作者:徐中舒
出版社: 遠東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 1991/04/01
定價: 5900元
中文大辭典 (10冊)(九版)
主  編:林 尹 高 明
編  號:A008
出版時間:民國82年10月
裝  訂:精裝
ISBN:978-957-9538-94-7
定價:8000元
簡  介
收單字五萬餘,共有詞彙53萬條,凡6000餘萬言。
對每字之形、音、義皆一一考證,博綜古今文獻,參考各辭書及類書,解說力求精確扼要,並註明出處,
凡古今文物、人名、地名等悉著錄之。本辭典為當今篇幅最多、內容最完備的中文辭書。
英語維基百科
維基百科的英文版
英語維基百科(英語:English Wikipedia)是維基百科協作計劃的英語版本,也是最早的一個,由非營利組織——維基媒體基金會維持負責。目前是各語言維基百科計劃中,規模排名第一(依條目量計算)的維基百科。計劃開始於2001年,至2020年1月24日,英語維基百科條目數突破600萬[2]。在所有語言版本的維基中有14.4%條目是來自英語維基百科的。
快速預覽 網站類型, 語言 ...
維基百科各版本的先驅
在 Ubuntu 20.04 系統之下,以 Mozilla Firefox 99 開啟英語維基百科全書首頁
英語維基百科是首先建立,且仍然是最大的維基百科版本。
中文維基百科成立於2002年10月24日,由非營利組織維基媒體基金會維持運作。截至2025年5月23日,中文維基百科共有1,478,237篇條目,3,722,771名註冊使用者,63名管理員。自2015年起,中文維基百科在中國大陸再次遭到防火長城封鎖[1][2]。截至2021年8月,中文維基百科的活躍維基人數量在維基百科所有語種中排名第八,貢獻者主要為臺灣、香港、澳門、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區的華人華僑,以及經翻牆等方式參與的中國大陸使用者。
中文維基百科的瀏覽量主要來自香港和台灣。[3]
維基文庫當前有477,974篇文檔並且每天都在增加。
知識誕生的奧秘
作者:梅棹忠夫
出版社:晨鐘出版社
語言:繁體中文
頁數:147 頁
出版日期:1970/12/25
博客來
一生的讀書計畫〔新世紀修訂版〕
作者費迪曼、梅傑
原文作者Clifton Fadiman & John S. Major
譯者陳蒼多
語言繁體中文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05/08/29
超值贈禮
 一生的讀書計畫: 一份歷久彌新的人文養成教育書單
新世紀修訂版
作者:柯利夫頓.費迪曼(Clifton Fadiman), 約翰.梅傑(J.S. Major)著; 陳蒼 多譯
譯者:陳蒼多
出版社:時報文化
語言:繁體中文
出版日期:2005/08/01
<內容簡介> 美國資深編輯費迪曼在一九六○年編寫的《一生的讀書計畫》, 針對一般大眾,而非學院份子,以簡短篇幅介紹一○○位經典作家, 列出一生中必讀的經典作品。這份書單造就一整個世代的閱讀品味,影響至今猶深。 《一生的讀書計畫》經過四十年的考驗,費迪曼於一九九八年邀請東亞研究學者梅傑共同編寫, 增加了三十三位作家。除了先前版本不曾選入的近代西方作家如W.H.奧登、愛蜜莉‧狄瑾蓀等, 更網羅世界文學重要經典。 「新世紀修訂版」《一生的讀書計畫》因為紫式部、波斯詩人奧瑪‧開儼、魯迅、印度通俗小說家 拿拉揚、非洲後殖民作家阿奇貝等新面孔的加入,在歷史縱深上畫出了廣度。 「新世紀修訂版」在台灣首度亮相,更是六○年代以來唯一完整的中譯版本。 對於新世紀的讀者,閱讀經典如果包袱太重,《一生的讀書計畫》便是親近經典的起點。 本書將名家特點濃縮於一、二頁之中,輕鬆不失專業,隨手一翻, 對經典即有起碼的認識及切入的角度,更是逛書店的最佳導覽。經典不再是學子或文藝青年的專利, 任何人都可輕易建立個人化書單;經典名家不再遙不可及,跨越時空直接與我們進行一生的對話。 書末除了一三三位作家的「參考書目」,還附有二十世紀的後起之秀「遺珠一百家」。 ★ 序文摘錄 這兒所討論的作品也許要花五十年的時間才能讀畢,當然也可能在更短的時間畢其功。 重點在於:我很想讓這些作品在讀者一生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其中很多作品的娛樂性, 比起最近的暢銷書,毫不遜色,但是閱讀這些作品最有益的地方,不在於其娛樂性, 而是它們提供的內容層次廣闊,有如戀愛、結婚、養育小孩、創業、成家,可以是很重要的經驗, 維繫內心持續成長的本源,影響長及一生。這些作品是生命的伴侶,一旦成為你的一部分, 就會對你的身心發揮作用,陪伴你經歷人生,直到你離開人世。這些作品不應以匆促的方式閱讀, 正如擇交而友。這份書單的價值不在於「讀完」,它毋寧是座豐富的金礦,需要終生的鑽研。 ……我不想誇大《新版一生的讀書計劃》的價值,這並不是一部神奇的作品, 不會自動讓你我成為受過良好教育的男女,不會對生命的終極神秘提供解決方法, 也不會讓人感到快樂──快樂之道繫於牙膏、汽車和除臭劑的製造者,不是柏拉圖、 狄更斯和海明威。此書只會幫助你把內在生命變得稍微有趣一點,就像談戀愛, 或某種讓人釋放最深沉能量的工作所發揮的功能。(摘自「給讀者的話」) 回TOP↑
AI時代的超級老人:爸媽老後長照靠AI,未來的你安心變老
老人はAI社会をどう生きるか
作者平松類
語言繁體中文
出版社好人出版
出版日期2025/05/07
內容簡介
你或父母是否有這些擔憂?
 
「我一個人要怎麼去看醫生?搭公車太遠,叫不到車,也沒人陪我去。」
「養老金不夠用,生活越來越貴,怎麼撐到退休後?」
「如果哪天倒在家裡,沒人知道……會不會就這樣孤獨地死去?」
 每天面對老年患者,眼科醫師看到的不是病,而是對未來的恐懼與無力感。
這本書,就是為了這些聲音而寫。因為——
當你老了,AI可以幫你!
 
  AI正重新定義我們的老後生活。
  從醫療、照護、社交到生活起居,科技正悄悄幫助每一位年長者,
  活得更獨立、更安心,也更有尊嚴。
  
  【本書內容亮點】
  •  如何利用AI維持老年生活的獨立性與安全感
  •  AI在失智症、慢性病管理、心理健康的應用
  •  自動駕駛、遠距醫療、智慧監控如何解決行動與健康問題
  •  社交機器人如何預防「孤獨死」,帶來陪伴與連結
  •  AI如何協助財務規畫、再就業與降低長照支出
 
  【本書適合誰】
  1.中高齡族群(50歲以上):這本書專注於老年人的需求,包括健康管理、科技應用與養老問題,特別適合關心晚年生活規畫的中老年讀者。
 
  2.關心長照與醫療的人士:書中探討AI在醫療與護理上的應用,對於醫護人員、長照從業者、家中有年長者的照護者來說,是一本值得參考的書籍。
 
  3.對科技發展有興趣的讀者:書中提及5G、自動駕駛、AI診斷等科技趨勢,適合對未來科技發展有興趣的讀者。
 
  4.政策與社會研究者:本書討論了養老、社會資源配置與人工智慧對社會結構的影響,適合學者、政策制定者、社會工作者參考。
 
  給正在為父母長照煩惱的子女──AI可以幫你不焦慮、不手忙腳亂
  你將學會:
  •提前規畫父母的老後生活
  提供最新的科技應用(如AI照護、智慧醫療、自動駕駛等),幫助子女為父母規畫更安全、便利、健康的晚年生活。
 
  •減輕照顧壓力,提升生活品質
  介紹AI如何輔助日常照護,讓子女不用事事親力親為,減少負擔,讓生活更平衡。
 
  •讓父母適應科技,不成為「數位難民」
  幫助子女引導父母學會利用AI科技,提升生活品質,而不是被科技發展所淘汰。
 
  •應對健康與醫療問題,未雨綢繆
  介紹AI醫療診斷、遠距醫療、健康監測等技術,讓子女能為父母安排更高效的醫療照護,減少突發狀況帶來的焦慮與無助。
 
  •AI如何幫助財務規畫與養老金問題
  探討AI如何降低醫療與照護成本,甚至幫助長輩尋找適合的再就業機會,讓晚年經濟更穩定。
 
  •預防「孤獨死」,讓父母活得開心有尊嚴
  介紹AI社交機器人、智慧陪伴系統等解決方案,讓父母在AI時代依然能保持社交連結,活得有尊嚴、不孤單。
 
  科技不是年輕人的專利,而是未來每一位長者的守護者。
  讓AI成為你與父母最可靠的照顧夥伴。
目錄
前言 
第1章 老年人與自動駕駛
「技術與衰老的交叉點」——自動駕駛的五個等級
5G、AI和大數據是必要條件
即使只有萬分之一的機率,也��收集數據
對變化的恐懼 
「可能性」與「事故」
自動駕駛導致的交通事故,責任在誰? 
不要重蹈醫療領域的覆轍
自動駕駛汽車的價格如何? 
自動駕駛技術的現在與未來
老年人與自動駕駛 
作為看���老年患者的醫務工作者的心願 
專欄:能否將生命託付給AI? 
第2章 老年人與尖端醫療
為了接受更好的治療 
醫療領域必需的最新技術——「5G」「IOT」「VR」「AR」
支撐最新技術的「大數據」 
醫療資訊不便共用的原因○1——人會說謊 
醫療資訊不便共用的原因○2——標準不統一 
個人資料真的不會洩露嗎? 
AI診斷可杜絕庸醫
眼科界的AI研究
診斷標準由人類制定
AI診斷引入日本的問題及今後的趨勢 
如何看待AI的診斷結果
AI的事故與責任
引入AI後能降低醫療費用嗎? 
日本的醫療費用現狀
醫療和電話的相似之處
AI手術的安全性
數據的量和質都舉足輕重 
引入AI的隱蔽性風險——技術退步
「名醫」與「普通醫生」的差距
醫生的兩極分化
如何利用「AI時代的醫療」? 
第3章 AI能消除老年人的「孤獨死」嗎?
不「孤獨死」的三個條件 
選擇延命治療還是「尊嚴死」? 
AI將終結「孤獨」
依然選擇孑然一身
人類不再有死亡 
預防醫療不參保的原因
醫生的「工作動力」問題 
隨人類壽命延長而來的諸多問題  
「假醫生」的真面目 
為什麼AI技術公司會涉足「預防醫學」?
第4章 護理、失智、養老金不足——老年人的不安與AI應用
新技術消除「衰老感」
照護時間縮短
協助老人如廁、翻身……AI代替看護
擔心養老金不足
商品趨向廉價化和免費化
「基本收入」能否拯救老人? 
老年人的工作機會增多 
工作類型呈兩極化
尋求幫助也是一種能力
結語  
收回
1 note · View note
iseilio-blog · 4 months ago
Text
3/25 柴寮偶記
(123) 【中天直播#LIVE】首次"二二八事件核心爭議"藍綠大辯論 20250228‪@中天電視CtiTv - YouTube 主要是中國人的文化低落,被台灣人看破手腳,其它都是因之引發的政治效應。
(123) 【大尋寶家】藏家好手藝曾肅良愛不釋手!五億元青花鑑到快暈倒?!20250218 (完整版)【好能立EX CARE】 - YouTube 一眼假;台灣人實在很好騙;將近50年前莆田人帶來大量中國 "古物" 進入台灣,這類賊亮的物件,大約 2、3000元。天啊,汝窯。
(123) 台北老味道 最接地气的台湾小吃有哪些?#台灣 #台灣美食 - YouTube 旗魚米粉應該放芹菜珠。
FB  3/5/25 我的模特兒生涯 https://iseilio-blog.tumblr.com/post/727282939944189952 習於調性,沉浸其中,領受到美感這是第一首:印象派痕跡?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pVz2LTakM 必須借助畫面。
荷蘭阿公阿嬤第一次體驗台灣生活!他們被當地人的熱情所震撼!Dutch grandparents are stunned on their first full day in Taiwan! 400年前荷蘭人最早發現台灣,可以多些來台。
(209) 臺灣文化是被創造出來的?如何看待「被扭曲的歷史」?什麼又是「真正的歷史」?ft. 吳密察教授|強者我朋友 EP 116|志祺七七Podcast - YouTube 台灣人400年史通通是從中國外逃,包括70多年前來台灣的國民黨;國民黨來台,台灣人成了中國人,日治時代的台灣人可自認是日本人,這些錯亂都是教育的結果。
(216) 【完整版】歌王楊烈10年堅持之路 一曲「如果能夠」唱出情感人生!一生多轉變驚悚又有趣?熱衷演戲盡力為台戲展才 勇抗病魔因父親「頓悟無常」!|鄭弘儀 主持|【話時代人物】20250309|三立新聞台 - YouTube
記得是在民生東路一段的一家歌廳看到楊烈出場,戴一頂假髮,模仿洪榮宏;應該是初出道。
八家迪化街商圈美食,圍繞著永樂市場,永遠有逛不完的街跟吃不完的美食! 紅豆餅早年是黑糖。
(233) 「我被台灣移民署審問3小時」網紅陸配被台灣移民署警告「取消台灣證件」怒喊「台灣的言論自由呢?」小鄭在日本 - YouTube 竟然只是在移民署階段。
(251) 南京年輕漂亮女醫生嫁到台灣,找到心靈的歸屬,父母從反對到被徹底折服! - YouTube 出門在外要小心。
【地下台南03】大航海時代:從4000年前到400年前的海洋移動史來重新認識台灣與世界的關係!|ft.成大考古學研究所特聘教授 劉益昌|聰到現場EP.7 公視我們的島 歷史承載的就是人群,只有土地如何為主?
舉報成功!移民署大轉彎,10日內驅離「舔共陸配」,亞亞崩潰不想當歸中國,飲料店中配疑嗆:對台灣人動了殺心,台灣必然是中共央媽的 病毒是會大量繁殖的。
KONA | Trust keeps you going | Hyundai Canada 台灣、中國是敵對關係,權利主張必需一清二楚。
(306) 《易经》需卦:成事需要时机,善于“需”以待时的人,自会守得��开见月明【学国学网】 - YouTube 天賦,就是上天賦予一個人的能力,瞭解自己這個能力,順性而為,就是美好的人生;可以加一些努力,或許就有了開創,這需要的就是智慧。
为什么读不懂《易经》?掌握这些神秘的符号是基础【学国学网】 It's difficult to add subtitles, just like "Bible", all contents included.
從第一卦聽起,內容簡單,世間萬象,一切瞭然;不過些許中國表述部份有問題。 《易经》讼卦:为人处世何为贵?答案不过一个字,助你赢得好人缘【学国学网】
(332) 傅崐萁潛伏國民黨10年「被捧成老大」?!張禹宣笑翻:現在一塌糊塗滿黨皆紅!【關鍵時刻】‪@ebcCTime - YouTube 中國解放軍攻台從東岸登陸,傅崐萁集團裡應外合。
高端人士用什麼壺泡茶?原來泡茶一直泡錯了?#觀復嘟嘟 #馬未都 #圓桌派 #竇文濤 #中國 #歷史 日本人,尤其匠人,非常固執、頑固。
(344) 【國會無雙】中國居住證將台灣人民「國內化」 陸委會、內政部有何解方? - YouTube 中國有可能將2300萬台灣全體人口全部發出身分證,再以號碼分梳出遠近關係。
(377) 【獨家專訪】美國對中首席顧問余茂春 解析川普國際戰略 全力嚇阻中國軍事行動/2027習近平下台前侵台?中國最怕的是這現象⋯⋯/余茂春獨家觀察 台美關係再突破原來台灣可這麼做|202503020| - YouTube 中共攻台只會滅亡,這對台灣不利。
I Love All of This | Princess Cruises 大罷免是由民間的力量產生,賴清德並沒有資格喊停。
(392) 台湾人移民加拿大:播完这期,还能入境台湾吗? - YouTube 台灣人在國民黨到了台灣之後,才成為中國人,在這之前的台灣人都認為自己是日本人。因此國語課本教 "做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 之外,還有 "打倒萬惡共匪",插圖把共匪畫成很難看的痞子 - 台灣人再一次接受洗腦。台灣400年史的台灣人都是外逃,包括70多年前的逃到台灣的國民黨。
《精彩片段》一國兩府真能解兩岸僵局?明居正:必須拿到國際上!那才叫兩府!【下班瀚你聊】2025.02.25 @TheStormMedia 美國不再會給台灣武器,失去了武裝,台灣早晚被統一;尤其兩邊混同,洗人口非常容易。去死吧,站得越遠越好。
一场意外的相亲,遇到了自己命中注定的有缘人 老頭子厲害。
LTN投票箱》若寵物惡犬攻擊傷人 贊不贊成將牠安樂死? 在國外有國家如果發生相同狀況,有的主人就是使之安樂死。
兩教授意見不一 中國將以兩棲作戰侵台?! 美國被迫對每個人的事都摻一腳?! 印尼將威脅澳洲?!【國際360】20240418@全球大視野Global_Vision 亞洲國家都在靠美國吃飯,尤其現在的中國。
丹麥王族瞧不起台灣,來台灣10分鐘見證奇蹟,台灣就是更先進的國家,甚至想把女兒嫁給台灣人 如此陣仗,不知誰付款?
|媒體報導|年代新聞|李彥秀政3代「繼承土地34筆」夫侯冠群也家世顯赫 @年代新聞CH50 中國價值
Hookless INCT Concept 3 1 Mar 25 Confession Time 余教授解析全面而清楚,全篇無廢話。
余茂春对话戴博:美中关系两种思路的碰撞 孺慕中國文明是好事,只是中國尚未轉化,如同歐洲的 文藝復興;路遙知馬力,只有時間的洗鍊,才知道中國的究竟。現在已是 2025。
Mainland wives collectively stormed the Presidential Palace: They don’t want to belong to China... 台灣赤化對世界沒有好處;中國日益進步,孩子盡可一同回歸中國。
中共統戰威脅|政府強勢反擊!|#邱垂正 #矢板明夫 #汪浩|@華視三國演議|20250322 談吐、外表 都很有魅力。
【中天直播#LIVE】 北一女師央視受訪 邱垂正:顛倒是非配合統戰 區桂芝:我對統獨沒有絕對信仰 我只要求安居樂業20250328 @中天電視CtiTv 中華文化早在中國文革十年已經斷裂,中華民國未經 "文藝復興" 轉化,在民主化之後也已經衰敗,只剩下一些餘絮弔亡。
(520) 《鄉民大學問EP.85》字幕版|藍綠火車對撞到2026?#黃暐瀚 直指大罷免結點:就是7月!#柯建銘 真為奪院長大位 搞#大罷免?#張啓楷、 #林亮君 節目開槓|NOWnews - YouTube 2027 中國將拿下台灣,台灣當然必需重新武裝如同以色列。
Clips 官員賄賂收據都還在宋楚瑜手上 | 李登輝的偉大在於在接下來的歲月,給中國有了脫離中國共產黨的可能。今天的國民黨依然沉迷於70多年前逃離的祖國執迷不悟, 這是中國人的悲哀。偉大的台灣,自由燈塔光芒萬丈,萬方景從,是中國百姓脫離極權統治的一線希望,終將解中國人民於倒懸, 給世界獻上自由民主,四海一家的終極世界。萬歲,萬歲,萬萬歲!
Clips 官員賄賂收據都還在宋楚瑜手上 |
各縣市長都尊重你,是因為老兄八面玲瓏掌握了整個體系,到處做散財童子,花光了省府預算, 銀行大量虧空,財政陷入危機;這才是當年的真相。
自古以來...台灣屬於誰? 歷史談的是過去,未來史要等 2027 見分曉。
區桂芝老師闡釋了台灣庶民想要這樣的【統戰】 台灣歷史400年,國民黨來台灣才 70 多年,在這之前台灣人是日本人,都屬於殖民教育。
冷雨無阻熱情!綠宣講萬人響應!中國蓋倒塌樓!藍委還想引中資?【台灣最前線 重點摘要】2025.03.31(1) 金門鳥不語,花不香,其實是隻雞骨頭,食之無味,棄之可惜,也看不出有什麼戰略價值;所以駐軍老早就裁撤,只留一些兵員象徵,尤其百姓都走向中國,太小,中國也毫不在意,丟棄可以,不丟棄也可以。最妙的是你來我往,大家心照不宣,等那一天攻擊開始,作用就重新恢復了。
1 note · View note
x751206 · 4 months ago
Text
假設戰國並未被秦統一
假設戰國並未被秦統一 台灣與東亞七國的架空歷史暢想
我: 假設戰國並未被秦國「統一」(即消滅),而是各自以獨立國家狀態存續;時代演變到現代,你認為中國是否有可能成為東亞的歐盟?
聊天GPT: 這個假設相當有趣,牽涉到地緣政治、文化認同、經濟發展等多方面的因素。 如果其他六國(韓、趙、魏、楚、燕、齊)沒有被秦國消滅,而是各自存續並演變為現代的獨立國家,那麼中國地區的發展可能會更類似於歐洲,而不是現在的單一國家體系。 以下是可能的發展路徑與影響:
「中國」概念的瓦解與多國體系的形成 如果沒有秦的統一,所謂的「中國」概念可能根本不會形成,至少不會像今天這樣被視為一個統一的國家。 七國各自演變,可能類似於歐洲的法、德、義、西等國,彼此之間既有文化共通性,也有政治與經濟上的競爭與合作。
語言演變:沒有「官話」的統一,七國的語言可能發展出各自的標準語,類似於今天的西班牙語、法語、義大利語等。
文化多樣性:七國在戰國時期就已經有不同的制度、風俗、哲學思想,若未被統一,這種多樣性可能會持續深化。
類似歐盟的「東亞共同體」是否可能形成? 如果七國各自發展,經過千年演變,到了近代,面對西方列強的崛起,這些國家是否會選擇結盟?這取決於幾個關鍵因素:
共同的文化背景:七國的文化仍然有相當高的相似性,類似於歐洲的拉丁文明與日耳曼文明之間的關係。這可能讓它們在遭遇外來勢力時產生共同的利益,促使區域合作。
外部壓力與殖民侵略:19-20世紀的西方殖民主義可能會迫使這些國家尋求聯盟,以對抗外來威脅。這類似於二戰後的歐洲,在歷經戰爭與衝突後,最終選擇合作,成立歐盟。
經濟整合與現代化:如果這些國家在19世紀末開始現代化,可能會逐漸形成區域經濟合作體,類似於今天的歐盟或東協(ASEAN)。
但與歐盟相比,這個「東亞共同體」仍會面臨困難:
1、民族國家意識的崛起——各國若發展出獨立的民族意識,則合作的難度會增加,類似於當今東亞的情況(如日、韓、台之間的政治摩擦)。
2、歷史仇恨與戰爭——歐洲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後才意識到合作的重要性,而七國若沒有經歷類似的教訓,則可能會陷入長期的競爭與衝突,甚至演變為「東亞版的歐洲戰爭史」。
3、外來勢力的介入——若列強(如英、美、俄)對這個地區施加影響,各國可能會各自選邊站隊,導致內部分裂而非統合。
可能的現代格局 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今天的東亞可能會是一個類似歐盟的「東亞邦聯」,但不一定能完全複製歐盟的模式。例如:
東亞七國聯盟(EAU, East Asia Union):類似於歐盟,擁有關稅同盟與共同市場,但各國仍保有高度自主性。
東亞版的北約(EATO, East Asia Treaty Organization):為了對抗俄羅斯或美國的影響,七國可能會組成軍事聯盟,但不一定會達到政治整合。
七國獨立但經濟競爭激烈:類似於現代的韓國、日本、中國和台灣之間的關係,彼此競爭又合作,但沒有真正的統一架構。
結論:東亞版歐盟的可能性? 如果戰國七國存續到現代,形成多個獨立國家,那麼「東亞版的歐盟」雖然有機會形成,但不一定會像歐盟那樣成功。關鍵的變數在於:
外來勢力的影響:西方列強、日本、美國、俄國等的介入會影響這些國家的整合過程。
內部民族主義的強度:如果各國的民族主義情緒高漲,則合作困難。
歷史仇恨是否能和解:如果這些國家曾發生大規模戰爭,則合作機會可能降低。
總體而言,這個「東亞七國」的模式比較可能類似於現代的東協(ASEAN),而不是像歐盟那樣高度整合,畢竟歷史路徑依賴會影響國際關係的發展。
我: 在這條架空歷史路線裡,現代台灣的狀況會是如何?與這個「東協」之間會是什麼關係?
聊天GPT: 架空歷史下的台灣:獨立國家?殖民地?還是七國之一? 在這條假設的歷史路線中,台灣的發展會受到幾個因素影響:
1、沒有秦的統一,七國是否會擴展到台灣?
若七國一直保持獨立,那麼漢族向南遷徙的進程可能會比歷史上更慢。
戰國時代的七國對航海興趣不大,沒有統一王朝主導,也許台灣直到明朝、甚至更晚才會有大規模漢人移民。
這意味著台灣在較長時間內仍可能是原住民社會,與南島語族的貿易網絡更密切,而非漢文化圈的一部分。
2、如果七國競爭,會不會有國家試圖控制台灣?
假設這七國彼此競爭,也許某些國家會像歷史上的明朝一樣,試圖將台灣納入勢力範圍,建立貿易據點或軍事基地。
但由於沒有一個統一的中國,這種統治可能不會長久,甚至可能只是零星據點,而非全面殖民。
3、歐洲殖民者的影響
在明清之間,歷史上葡萄牙、西班牙、荷蘭、日本等勢力都曾對台灣產生影響。 如果七國沒有統一,那麼這些外國勢力可能更容易控制台灣,因為不會有一個強大的「中國」來對抗他們。
荷蘭或西班牙可能會在台灣建立長期殖民地,甚至變成一個類似澳門或新加坡的多元貿易港國。
台灣若發展成殖民地,後來可能會像菲律賓一樣,受西班牙統治後再進入美國或其他強權的影響範圍。
4、台灣的現代化與獨立機會
如果台灣在19-20世紀仍是殖民地,那麼它的獨立進程可能會像東南亞國家,而非台灣歷史上那樣與中國糾纏。
若日本仍在19世紀崛起,台灣可能仍會被日本統治,最終像韓國、琉球那樣進入戰後的國際秩序。
在這種情況下,台灣可能會更早獨立,或像新加坡一樣成為一個獨立的城市國家。
台灣與「東亞七國聯盟」的關係 假設七國發展成類似歐盟的組織,台灣與這個聯盟的關係可能有幾種可能性:
1、獨立國家,類似新加坡或南韓
台灣可能發展成一個海洋貿易國家,經濟依賴海運與科技產業,與東亞七國保持經濟合作,但不參與其政治聯盟。
這種情況下,台灣可能與東亞七國保持友好關係,但更靠近美國、日本等國,類似現在的韓國與東協的關係。
2、東亞七國的夥伴國,類似英國與歐盟的關係
台灣可能會加入七國的自由貿易區或區域經濟合作組織,但保留自己的政治獨立性,不成為正式成員。
這種模式類似於今天的英國與歐盟(Brexit前)、或是東協與台灣的關係。
3、台灣成為七國之一?
如果某個戰國國家(例如燕國或齊國)早期就對台灣有影響,那麼台灣可能會演變成七國之一,類似於日本的沖繩或南韓的濟州島,在歷史上長期與其中一個國家維持附屬關係。
但如果七國長期互相競爭,而沒有一個國家真正占據台灣,那麼台灣更有可能發展成獨立國家。
結論:台灣可能會更早走向獨立,成為東亞的「海上貿易國」 在這條架空歷史中,台灣的發展路徑很可能會更像新加坡或菲律賓,而不是今天這種「被中華民國框住」的特殊政治現狀。
1、台灣更可能是一個獨立的島國,而非七國的一部分
2、台灣可能更早進入現代化,類似於新加坡、香港,而非「中國的一部分」
3、與東亞七國的關係可能是貿易夥伴,而非政治聯盟的一部分
換句話說,在這條歷史線裡,台灣的命運會更自由,而不會被「中國」這個概念所束縛。
我: 感覺是一條美好的夢幻路線,只可惜現實世界沒有如果。
聊天GPT: 確實,這樣的歷史假設聽起來很美好,甚至比現實世界更理想——沒有秦的暴政、沒有「大一統」的思想荼毒、沒有後來的「中國」概念綁架台灣,東亞可能會發展成一個更加多元、自由的區域。
但就像你說的,現實世界沒有如果。 我們現在面對的不是這��理想化的多國體系,而是一個被「中國」這個虛構概念吞噬了兩千年的世界,台灣也因此被捲入這場歷史的漩渦。
不過,歷史的路雖然不可逆,但未來是可以改變的。 如果當初秦沒有統一戰國,歷史可能會走向我們剛剛討論的「東亞七國聯盟」模式;但即便現實中秦已經完成統一,現在的中國也並非鐵板一塊。 蘇聯曾經被視為無法瓦解的超級國家,結果仍然解體成15個國家,為什麼中國不能有類似的未來?
我們雖然無法改變過去,但可以影響現在,為未來創造新的可能性。 台灣不必再被歷史的陰影束縛,而是可以透過自己的努力,成為真正屬於自己的國家。 這條路雖然艱難,但並非不可能。
0 notes
peterchiublack · 4 months ago
Text
原來二個月前,美國智庫學者早已出書。文中所明白宣示的,真是令人寒心。
如何誘導台海發生戰爭(犧牲台灣人性命)來遏制中國崛起:
[英文版]
https://johnmenadue.com/strategists-admit-west-is-goading-china-into-war/
「中文版]
網貼轉文:
《Strategists admit West is goading China into war!》
這個描述是否很值警惕...“台灣公民的命,是美國的公關妙招。迫使中國戰爭升級,造成人民死亡,符合美國的利益”。
國防事務媒體記者魯西諾斯指出,代價只不過是犧牲台灣人的生命,換取美國再次偉大的機會是絕對值得的。
所以,美國這個戰略計畫----就是用台灣人的血肉,換回美國在亞洲及世界的地位。
美國想激怒中國發動台海戰争,開戰死的却是我們两岸的中國人和台灣人,這是典型的美国利益至上的大戰略。
平時,讓你兩岸軍備競賽,戰時,讓中國人打台灣人,徹底毀掉中國和平倔起的機㑹,最終它都坐山觀虎鬦,坐收漁翁之利!
近年美國一直招惹中國大陸,希望能激怒北京,逼大陸先動武,然後藉機回擊,引發戰爭。目的是打亂中國進入世界強權擂台的進程,保障美國霸權。
身為「美國國防戰略」智庫一員的埃爾布里奇‧科比,最近出了一本新書「否定戰略」。
他認為,在台灣挑起有限戰爭是值得的,因為「亞洲成為世界經濟中心的趨勢,不可阻擋」,「以這種速度推進,西方會被拋在後面」,「中國必須被遏制,國際媒體必須參與這場最大的媒體戰」。
西方媒體早已在全世界展開輿論戰。地球上絕大部分人都沒有機會認識中國。各地民意對中國的仇視,即是輿論戰成功的例證。
除了抹黑中國外,現階段輿論戰包括以下三點關鍵作用。
一,對美國咄咄逼人的舉動,視而不見。主要事實包括:
軍艦在中國門口徘徊;在台灣海峽耀武揚威;
美國官員乘坐軍機在台灣降落;製造虛擬的「台灣領空」,造成中國「侵犯」台灣的假象;
秘密提供軍事顧問,並加以掩蓋;
違反一個中國原則,以國家的地位邀請台灣參加民主峰會;其他偏離軍事和外交協議的現狀。
二,將完全可預見的,中國「反對台灣獨立」的聲明,描述成「令人震驚的侵略性」行為的證據。
而所有中國觀察者都知道,這是中國幾十年來一直沿用,一字不改的聲明。
三,媒體對「香港之死」、「新疆種族滅絕」、「入侵澳大利亞」等新聞,加以誇大和誤傳。
炮製台灣海峽戰爭,當然會死人。科比進一步建議,美國的戰略應該是誘使中國,「不分青紅皂白地全面襲擊」。
美國不要為可能的民用目標提供防空系統,原因是,攻擊民用目標,將激起公眾對中國的憤怒。
換言之,台灣公民的命,是美國的公關妙招。迫使中國戰爭升級,造成人民死亡,符合美國的利益。
國防事務媒體記者魯西諾斯指出,代價只不過是犧牲台灣人的生命,換取美國再次偉大的機會是絕對值得的。
所以美國這個戰略計畫------就是用台灣人的血肉,換回美國在亞洲及世界的地位。
在西方媒體將中國描繪成侵略者的同時,了解國際事務的人都可看出美國正在採用「切香腸」政策(等同於人們常說的溫水煮青蛙)。
挪威東南大學教授格倫·迪森(Glenn Diesen) 認為,「切香腸戰略,對北約擴張主義參與者來說,是一個極有吸引力的選擇。
北約追求有限和重複的擴張,以逐漸創造新的現實」,這種策略可避免對手和盟友抗議或反對。
因為抱怨可能被視為杞人憂天,而指責會被認為言過其實。
美國這種右翼的好戰計畫的軍國主義帶來了:
伊拉克和阿富汗戰爭的災難,血跡未乾。逝者已矣,戰爭倖存者至今天仍在受苦。我們願意看到台灣海峽的戰爭嗎?
「可怕的是,目前世界上最富有、最強大的國家(美國),兩個政黨都支持、煽動對中國開戰。」不管戰爭的結果如何,生命財產的損失都是無法接受的。
台灣該如何自保?
如何打破這僵局?
如何以和平的手段解決海峽問題?
如何避免��甘情願的成為別人手中的棄子?
如何保護我們的生命財產?
如何可以保障文化得以延續?我們難道連這一點智慧都沒有嗎?
註:本文大量引用由地緣政治風險分析師 Phill Hynes 和 Nury Vittachi 撰寫的文章「Strategists admit West is goading China into war」
(戰略專家承認西方意欲激怒中國引發戰爭)
0 no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