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xt
[2025][Egypt. Luxor] 盧克索,法老之墓。

Why Luxor?
Luxor (盧克索) 是埃及一個不可錯過的景點。我很慶幸自己最後決定把這三天的行程都安排在盧克索慢慢玩。說到埃及,原本的我只知道在開羅附近最有名的金字塔。老實說,我決定要去埃及時,壓根沒聽過盧克索。事實上,盧克索的確是到埃及必去的地點。不是城市本身,而是城市附近的景點非常值得一遊,得到的體驗是金字塔無法取代的。金字塔是埃及古王國時代的產物。過了那個時期以後,埃及人不再建造這麼��型的金字塔當作法老陵寢,而是直接在沙漠山谷地底下挖墓穴,作為國王死後通往死後世界前的重要過度安息地。這時期在盧克索附近的帝王谷墓穴中,埃及人才普遍開始在牆上寫上大量的精美象形文字和畫上美麗又神秘的壁畫。這麼精細的壁畫和墓穴是在金字塔看不到的。

時間:2025,五月底。三天三夜。
住宿: 飯店 Steigenberger Resort Achti, 55 euro / night ★★★☆☆ 沒有很推,但的確也不太貴。缺點是,雖然是一個想做成度假村的概念,但因為規格很小,設備不到位,而且房間都有點陳舊。我最不滿意的是一開始給我一個爛房間,不是我訂的房型,有被坑的感覺。優點是在尼羅河畔,可以有河景的房間、餐廳、游泳池。
景點:
西岸 — Vally of the Kings (帝王谷) ★★★★★ :看到法老們畫滿精美壁畫的繁華墓室,超級酷。埃及必去! Medinet Habu (哈布城) ★★★★★ :這個遺跡是我這輩子為止在地球上看過的最屌的遺跡(ok 可能跟Giza金字塔並列)。 Temple of Hatshepsut (哈斯普蘇神廟) ★★★★☆:矗立在荒壁山腳下,建築本身很大器。而且知道它原本是破碎散落的石塊,從1817開始開採直到2017一塊一塊才全部重建完成,對這宮殿更加佩服了。 Valley of the Queens (皇后谷) ★★★☆☆:看完Vally of the Kings,其他的貴族的墓穴已經沒有很多感覺,可能有點墓室麻痺 XD Valley of the Artisans / Deir el-Medina (工匠谷) ★★★★☆:但工匠的墓穴我覺得很不賴,因為跟帝王墓穴走一個不同風格,有不同的感受。工匠墓穴小小的但是可以跟貼近的看,遊客也比較少看得更爽。壁畫畫的東西也跟帝王墓穴裡的不太一樣,有更貼近平民生活的描繪,很有趣。 Colossi of Memnon (門農巨像) ★★☆☆☆:這個遺址就只剩下兩座大神像而已,沒有太多可看的。 東岸 — Karnak Temple (卡納克神廟) ★★★★★:比Medinet Habu差一點,但是也很漂亮。 Luxor Temple (盧克索神廟) ★★★★☆:比卡納克的美麗程度差了一點,還有看了三個神廟我已經神廟麻痺。
行程團:
東岸+西岸一日: Full Day Tour to East and West Banks of Luxor ☠︎☠︎☠︎☠︎☠︎:很遺憾,雖然我選了評價不錯的團,但是我的經驗極爛,我的導遊極爛:講解內容貧乏且有誤,英文很爛聽,不尊重我們的需求,態度愛理不理,講一些讓我不舒服的話,還有不舒服的肢體接觸。我們行程走到一半就不想繼續下去,壞了整個心情,直接結束回飯店。 西岸一日: Luxor Day Tour: Explore Valley of Kings, Queens, Hatshepsut& More ★★★★★:導遊講解得很不錯,物超所值。尤其跟另一團比起來,這一團的導遊好太多了,真的有比較才知道什麼是好。 Felucca 風帆船游尼羅河 ★★★★★:意外的很喜歡。我是聯繫在小紅書有人推的船夫。船夫和善真誠,大推。如果兩人坐船我覺得不用透過Getyourguide等等的平台,平台貴5倍欸,也差太多!可能是船比較大吧?但是兩三人坐小船就很舒服。
剛抵達,已心累
我一個人抵達埃及。剛出盧克索機場,就被計程車敲了一比。這個是我做了好幾個月的功課卻沒有料到的,想不到連好好叫個Uber都還要被哄抬價格,有夠煩。司機是年輕的男生,氣質還算和善,但是盧我要多付一筆比機場『停車費』,足足比車資多出三倍。最後除了app上已經明訂的收份,我強硬又心軟給了他額外1/3價格的這筆『停車費』,都不知道自己還是到底被坑了,還是苦了司機?但被這樣搞得有點心煩。
到了飯店,check in了以後,發現房間設備有夠老舊,跟記憶中照片看到的樣子不太一樣,而且要洗澡的時候蓮蓬頭水量還超少、水又冷,根本洗不了。老娘衣服都脫了,還搞這一齣。我失望之餘,再check一次我訂的房型,燈愣!發現他們給我的房間根本跟我訂的房型根本就不同間。這個沒有景觀的老舊雙人房,明顯比我訂的『獨棟小屋』低階了許多。
還好我精明,到樓下去找櫃檯反應,櫃檯人員居然睜眼說瞎話:『我們免費讓你升級了啊,有city view。』哪有什麼view,明明只看得到一個醜到爆的沒水的噴水池和冷清的商店街。這麼爛的房間,說是升級… 我也是沒那麼好唬爛。我生氣是生氣,但保持冷靜表示『我不喜歡這個房間,而且如果真的是「升級」的話,他們也完全沒問過我,怎麼可以這樣呢?』櫃檯沒有歉意地表示:『好的,那你可以收拾行李下來,我們給你換房間。』經過半小時折騰,才把我帶到那個我真正訂的房型。這個房間明顯比我原來的房型高級且大了許多,是一個在泳池邊的小屋,這才有渡假的氛圍嘛。這才是我要的住宿啊!一抵達埃及就被司機和飯店這樣折騰,真的有夠累人。
盧克索西岸
第二天的行程是我的單獨行程,遊盧克索西岸。胖胖的導遊到飯店接我,導遊有埃及人棕色的皮膚,但是眼睛卻是淺淺的琥珀色。從我東岸在市區的飯店到第一站的帝王谷,需要大概半小時以上的時間。這段路途導遊就已經認真的跟我講解埃及的歷史了。我也很認真的聽,連想滑個手機看看地圖也被導遊關切,分心不得 lol
帝王谷 (Vally of the Kings) 是在盧克索西岸的一大片荒漠山谷,一根草、一搓灌木叢也沒有。 當初古埃及人就是看中它偏遠的特質,才選定把帝王墓穴藏在這裡的。怎麼能想像這一片荒蕪中,考古學家可以找出六十幾個大大小小的法老墓穴,而現在還有挖掘工作還繼續在進行之中,新的墓穴近年還持續地被發現。

導遊先跟我解釋墓穴中會看到圖騰、象形文字,還有它們的意義,然後他就讓我自己進入墓穴之中了,導遊們是不被允許進入墓穴的。我往下走入彷彿通往地心走道,第一次看到古埃及象形文字和圖案被刻畫在墓穴走道牆上有些不真實感。這些色彩鮮豔、線條清晰的雕刻,真的是四千年前、四千年前(!!) 刻畫的嗎?

四千年前的人長得就是這個樣子嗎?他們穿的夾腳涼鞋就長這樣嗎? (好時髦喔,想買 lol)

牆壁上這些獸頭人身的神明,長得怎麼如此無比魔幻?

我參觀了三個免費墓穴,另外加購了兩個墓穴,分別是圖坦卡門 (Tutankhamun) 與賽提一世 (Seti I) 的墓穴。
圖坦卡門墓穴其實沒有���厲害的壁畫和雕刻,也看不到當初的陪葬品寶物們,規模也很小。

但他有名是在於它是唯一一座在近代考古學家到來之前,從未經盜墓者摧殘的墓穴,所以當初找到的時候,法老的寶藏都好好在裡面,成就了埃及考古史上所找到最厲害的寶藏 — 黏在圖坦卡蒙的木乃伊上的黃金面具,也才使得這位法老這麼著名。在墓穴裡看不到這個黃金面具,它早就從木乃伊上拔下來,連同其他寶藏全被移到開羅的博物館裡。他的木乃伊令我意外地沒有被放進博物館,所以進墓穴裡看得到。

木乃伊小小一隻,因為這個法老十九歲就意外過世了。圖坦卡門其實也不是什麼史上偉大的君王,他原本的陵墓都還沒挖好,因為去世的太快,所以就把一個原本給其他貴族的墓穴挪給他用,因此這個墓穴比其他法老的墓穴都小的很多,也意外地沒有受到盜墓者的注意。原本的最外層的石棺還在墓穴裡,裡面是空的。木乃伊本身放在墓穴的另一隅,玻璃罩保護起來。石棺裡其實原本被發現時還有兩層棺材,扒開兩層以後裡面才看到木乃伊。這兩層內部棺材都是裝飾華麗、鑲滿寶石的精美藝術品,但也要在開羅博物館才看得到了。因為我出發前看了好多圖坦卡門的紀錄片,所以雖然是個小墓穴,也非要親自瞧一眼不可,才額外花錢進來,也是很滿足。
賽提一世 (Seti I) 的墓穴裡最大最漂亮的一個,但加收的門票錢比門票還其他墓穴要高出很多,看一個墓穴要1000台幣,嚇死。

但是嘛出去玩的門票錢,不管他們收得多高,有時候還是省不了了。這個墓穴比較沒有那麼多考古故事,但是它最漂亮,有好幾層,每面牆上都刻畫滿滿的壁畫和文字,色彩保存的很鮮豔。原本放木乃伊的墓室應該有兩層樓挑高,屋頂畫上一個很大的蒼穹,紀錄了日升日落與人前往死後世界的旅程。貴是貴,但是很值得。

第三的收費的墓穴是拉美西斯六世 (Ramesses VI)的墓室,因為不想花太多錢所以放棄了,但我聽說是比賽提一世的墓穴小一點,但是也十分漂亮,但是價格低許多,大家說是比賽提一世更划算的一間。
西岸的第二個景點是Temple of Hatshepsut (哈斯普蘇神廟)。

哈斯普蘇,還有的網站翻成『哈特謝普蘇特』,有事嗎?有夠難記。導遊說:她名字就是:Hat, ship, soup (帽子、船、湯)。這樣講我就記得起來了!Hatshepsut是誰?『Who is he?』我問。導遊說:『She. It is a “she”.』『喔?我以為他是一個國王誒。』『她是國王,她是神,她也是一個皇后』『嗯?什麼意思?』導遊解釋:她是女人,他是法老的皇后。法老死後,法老的繼承王子還是個小孩,所以Hatshepsut繼續代理新的法老統治埃及帝國。但是到後來,她稱自己為法老,她也是古埃及少數得到法老稱號的女人。她為了強調自己統治帝國的正當性,幫自己創造了一個故事:她的媽媽被阿蒙神隔空受孕(?),產下了她,所以她是神的女兒。莫非聖母瑪莉亞無性受孕的故事是受到她的啟發?總之,她又是王,又是后,又是神。Hatshepsut保留下來的雕刻都是以男性的形象出現,參觀Hatshepsut神廟的時候,可以在牆壁上的壁畫看到這樣的形象。神廟牆上還可以看到對她神性出身故事的雕刻,當然這都要謝謝導遊幫忙解說才看得出來。

最後有趣的故事,就是Hatshepsut神廟裡,很多Hatshepsut的臉的描繪和名號的文字雕刻都被毀壞了。那考古學家怎麼判斷這座神廟原本是Hatshepsut法老的廟呢?正是因為神廟的裡的牆壁上,對於那位繼承Hatshepsut王位的年經法老的描繪都沒有被破壞,單單對於Hatshepsut女性的刻畫都被破壞了,這是很奇怪的事。所以考古學家推測,Hatshepsut之後的法老,可能對Hatshepsut是女人統治埃及有所不滿,毀壞了她女性的形象,然後把自己的名字後來加刻在廟宇各處。

這座神廟在1817年被考古學家挖掘到時,還是散落的石塊。從那時起,一直要到2017年,才被一塊一塊的全部重建完成,太不容易了。參觀這個如此壯闊的大殿,更要對這我們女性統治者附上敬意和喜愛。當然多了導覽,這座法老廟更值得參觀了。
最後想提的景點是哈布城 (Medinet Habu) 。

哈布城是城牆包圍的建築群,但Menidet這什麼字呀太難記,我都管它叫Habu Temple。這個建築群內有不同用途的遺跡,但是最令人印象深刻的部分是神廟的美麗神柱和天花板,向上仰望就敬意油生,我活到今天累積去過40個國家的經驗,就數這座遺跡是我看過最古老又最漂亮的了,非常震撼。(在埃及我只去了三個神廟,大概它就是三個裡面排名第一)

我覺得馬丘比丘遺跡已經被Habu Temple打敗了。對不起,雖然在秘魯生活過一年號稱太陽神女兒的我 (? 憑什麼) 對印加帝國有特別的情感,但是情感最終敵不過Habu Temple給我的震撼。Habu Temple壁畫保存的相對完整,色彩鮮明奪目。
它牆柱上的文字雕刻特別深,刻出這麼深邃的文字要花多少力氣令人難以想像。

導遊說這是後世的法老借鏡Hatshepsut神廟的中慘案所作出的改變,因為Hatshepsut的名號在廟宇中被後世鑿掉了,之後的法老可不想自己被這樣對待,於是把自己的名號在廟宇中刻的深邃,嵌在高聳的天花板上,看了更有威嚴。
哈布城相對比較少人去,這又讓參觀的體驗昇華到一個不同的層次。在安靜的神殿中漫步,午後的斜陽照在石柱上,印照出柔和的光影,試著感受四千年前的靈魂環繞。導遊在這裡我真的要大力讚揚,因為我這時候是一個人獨旅,還好有他幫我拍出絕世短片。身為東亞洲死觀光客,遇到會拍照和運鏡的導遊就覺得自己燒到好香,馬上幫他再加20分,希望他好人有好報大家都去找他當導遊。
盧克索東岸
這是我在Luxor的第二個整天,參觀東岸的兩個大廟。
盧克索神廟 (Luxor Temple)

神廟口原本有兩個方尖碑,對稱的。但是今天來到神廟口前,卻只剩一座了。另一座到哪了呢?

在巴黎協和廣場啦!這裏居然是我經過好幾次的方尖碑失散多年的partner... 吼!還給人家啦!
卡納克神廟 (Karnak Temple)

比盧克索保留得更完整,廟柱色彩更鮮明,很漂亮。

這兩座神廟都離市區很近,不像西岸的大山大漠,這些景點從市區的飯店開車去都只要十分鐘就到了。今天我的專屬攝影師A先生終於加入我了,但是可惜A的第一遊就沒有經好的經驗。今天的導遊非常爛。因為我下午要回飯店工作的關係,我需要在早上就把這兩個景點跑完,下午就讓導遊帶A去我昨天去過的西岸景點。從導遊來飯店接我們的第一眼,就感受到跟他溝通的困難。我們表明了早上想去卡納克神廟和盧克索神廟的意願,但是他說要把盧克索神廟放在最後一站,卻給不出什麼理由。我心裡想說這個人是怎樣,聽不懂我的要求嗎?我好聲好氣的解釋說我需要早上看完這兩個景點的理由,他也不管,繼續堅持要放到下午。我再說了一次我不能下午去的理由,理性問他,他堅持下午去有什麼原因嗎?他也答不出來。最後才說好,那就早上先去盧克索神廟。接著,我們去神廟參觀,他的講解非常淺薄,完全不像昨天我的導遊,會給我一個概括的背景知識,講一些特別的故事。他只會到一個壁畫前,跟我們說這是哪個法老,跟哪個名字的神,像背書一樣講了名字就結束。還有他的英文很爛,我聽不太懂他在說什麼,而且因為講的不好,他句子講得很慢,內容東西很少,在等他講句子等得都沒耐心了。問他問題他也答得很隨便,感覺知識不太足夠,還被我發現年代講錯,因為跟昨天的導遊講得不一樣,跟景點標示寫得也不一樣,我雇用他幹嘛?看現場的標示還比較有用。我們參觀途中想要拍照,他還不讓我們拍,說要他講解完再給我們自由時間拍照。聽他花那麼久時間講那麼無聊的導覽以後,還規定我們自由時間參觀時間只有十分鐘。我們聘請私人導遊,就是需要他配合我們的需求和參觀步調,但是他卻是以他私人利益為優先。參觀完第一座神廟以後,他又再度說『沒時間了,要去西岸了。』我真的火大,他到底有什麼問題?後來參觀完市區內兩座廟以後,午餐他說要帶我們去遙遠的西岸吃飯。西岸都是遠離市區的偏僻小鎮,去那邊吃飯的人都是遊客,價格比較貴、選擇比較少。到底安什麼心?總之這東岸導覽心情被他毀了一半。我們堅持在市區吃完午餐,之後根本不想下午繼續這個旅程,叫他帶我們回飯店休息,小費自然是一毛也沒有給。
卡納克神廟和盧克索神廟還是值得去的,老實說也蠻漂亮的。但是我看完哈布城以後,覺得它們都沒有後者厲害,而且也托爛導遊的福,又沒聽到什麼有趣得故事,所以興致就大減了。
風帆船遊尼羅河

搭乘 Felucca風帆船在夕陽時分游尼羅河,是一個很受歡迎的行程。原本我看著照片是沒有很感興趣的,但是Lonely Planet和參考網路上的遊記中大家的推薦,這個活動剛好可以排在我下午工作完以後的夕陽時分,所以就預定了。
我直接聯繫在小紅書有人推的船夫,我前一週聯繫他的時候,他直接跟我確認okay,順利到我都有點害怕。一週後我們果真如其會合了。 船夫是一個真誠有誠信的人,安靜但相處起來很舒服,thank god。不透過平台而是直接與船夫定行程,價格差了五倍,也太划算了吧,而且經驗很棒。在上午爛導遊摧殘以後,遇見這位船夫真的謝天謝地。

風帆船從古埃及時代就有了,所以在文化的意義上非凡。而尼羅河又是孕育人類古文明的重要命脈,更擴展了這趟體驗的生命力。船夫還有一位幫手,就兩位替我們駕駛這艘小船。船頭的旗子有著Bob Marley的頭像,看來是艘帶著嬉皮靈魂的小船。我們上了船,鞋子一脱,赤腳盤腿坐在座椅上,看著船夫大哥和他的助手熟練地在小船上展開大大的風帆,船緩緩地開始在尼羅河上漫遊。

接近夕陽時分,天氣已經不像白天那樣炙熱。陽光變得柔和,船駛得緩慢,因為今天風不大。在小船上感受得到微微的涼風。天空變成漸層的橙色,河面上也陸續出現其他的風帆船,一片一片的帆船裝飾著被夕陽染成淡橘色的水面。船夫大哥在小船的一隅拿出水和小瓦斯爐煮茶,給了我一小杯玫瑰洛神茶。


喝著茶,遠離了吵雜的城市車水馬龍,心境都變了。風帆船不用馬達,所以很安靜。A在經過一早上的折騰,和前一晚坐半夜班機睡不夠的一天,本來一直要跟我吵架鬧脾氣,現在他的表情已經緩和下來,有笑顏了,真是欠揍 XD。

就這樣到太陽整個下山,原本的說好的一個半小時遊船,回到港口也差不多有兩個小時的時間了,船夫真的很慷慨。

差不多我們在盧克索兩個整天做的事情就是這樣,在埃及旅遊才兩天就被搞得心累。我的結論就是,埃及不是沒有好人,但是碰到好人的機率只有一半。一半的時間都在argue、擔心自己有沒有被坑。另一半的時間遇到好人,就真的特別感激。我們在盧克索的行程其實很硬,我半夜還要工作,有點睡眠不足,還要應付當地人。但同時又看到世界上留存下來古老的遺跡之一。一邊累個半死,一邊讚嘆埃及遺跡的神奇。
1 note
·
View note
Text
[2018][Paris] 巴黎特輯之<Before Sunset>散步地圖

來巴黎之前,有各種不切實際但又浪漫的愚蠢理由,促使我就算被各種法國人警告這裡有多糟,心裡還是覺得 “管他的咧,先來再說”。
其中一個說起來浪漫,其實有點可笑的理由,是我一直很想循著電影Before Sunset散步的腳程,再踏一次巴黎。可能是以為這樣子就算一個人在這裡形單影隻的過活,至少也悲慘的浪漫。
在巴黎變成進入冬天,漸漸退去一切色彩、變成現在的���澹模樣以前,的確就跟電影裡的巴黎一樣迷人。畢竟重逢事這麼美妙的事情,還是要在這個城市的氣候還算宜人的時候趕快發生。那就跟著電影開始吧。

1. 莎士比亞書店 (Shakspeare & Company)
37 Rue de la Bûcherie, 75005 Paris

Celine和Jessi那十年前相遇共度了一個晚上之後,十年後終於又在巴黎右岸的莎士比亞書店重逢了。

電影開始的場景莎士比亞書店,就位在巴黎的中心,它就在有聖母院的西提島旁邊,塞納河左岸,過個短短的橋就到了。


它其實是一間英文書店,裡面長得非常英式,感覺會撞見妙麗窩坐在某個角落看書的那種。

Jessi當時在書店的二樓開新書讀者見面會。

“Do you wanna, maybe, get a cup of coffee?” “Didn’t he just said you have a plane to catch?“ “Yeah, but, I mean, I have a little of time.“
假日的時候人實在很多,很擁擠。但平日的上午來這邊可以很自在的逛逛,書店裡有一些非常cosy的座位,讓你很想就抓一本書隨意就可以坐上30分鐘慢慢讀。

書店門口放著一些二手英文書可以買。


“I thought I was going to totally lose it in there after I saw you.“
2. 窮人聖朱利安路 (Rue Saint-Julien le Pauvre -- Rue Galande)

接著他們出了書店後,走右方的小路:Rue Saint-Julien le Pauvre。走在路上可以在人行道和車道中間看見圓圓矮矮的小圓柱將其分隔,果然像電影裡的那樣。


“It’s funny. I read an article on your book, and it sounded vaguely familiar, but I didn’t put it all together until I see the photo.” “Did you have a chance to read it?“ “Yes, I was really surprise, as you can imagine...I had to read it twice, actually.“ “Comme ci comme ca?” “No, I really like it -- it’s romantic. I usually don’t like that, but it’s well written.“
直到路的最底端,經過轉角的教堂 “Eglise Saint-Julien le Pauvre”


“You must have hated me. But you can’t hate me now!“
這個角度另一側可以看到遠處另一間教堂 “Église Saint Séverin”。


“Wait, why were’t you there? I would have been there if I could have. I had made plans. You better have a good reason...... Oh no! You were there, weren’t you?”
從這邊他們左轉走進Rue Galande,一個典型的巴黎小巷,安靜卻又充滿魅力。


“Did you meet another girl?” “Yeah her name was Gretchen. She was awesome... “ “Really?“
3. 聖保羅花園路 (Rue des Jardins Saint-Paul - Rue Charlemagne - Rue Eginhard)


這時候,電影的鏡頭毫無縫隙的轉換到他們繼續散步的下一秒,好像路線是完全連貫的。實際上,從這一個場景是距離上一條街950公尺以外的另一條路了。

“I walked around for a couple days, then eventually I flew home, I owed my dad two thousand bucks, who had warned me about French chicks.“
這條路叫做Rue des Jardins Saint-Paul,欄杆現在漆成了彩色。

另一側柵欄後面,原來是一個學校的戶外廣場呀。


“Reading something knowing the character in the story is based on you, it’s both flattering and disturbing at the same time.” “Why is it disturbing?“ “i don’t know. Just being part of someone’s memory, suddenly seeing myself through your eyes.”
走到底之後,他們往右轉走到 Rue Charlemagne。

“I gotta say I admire the fact that it sounds like you are actually doing something. Most people, myself included, just bitch about everything: How America’s consuming all the world’s resources, SUVs suck, global warming...” “You know, I’m relieved to hear you’re not one of those Freedom Fry kid of Americans”
這條路相當短,大概走個一分鐘就會走完,路的兩側有一些看起來很棒的藝廊。
他們這條路沒走完,就先左轉進入一個更小條的巷子,Rue Eginhard,然後從一個拱門走出來。

“So how is the world getting any better? I’m not getting angry, but really, I want to know. I’m intrigued.” “OK. I realized, that there are a lot of serious problems in the world.” “Ok. Thank you.” “I mean I don’t even have a one publisher in the entire whole Asian market.“

4. Le Pure 咖啡廳 (Le Pure Cafe)
14 Rue Jean-Macé, 75011 Paris

接著他們對話也是無縫接軌的到了咖啡廳外,讓人以為拱門一出來前方就是咖啡廳。實際上咖啡廳又是在一公里以外的這家Le Pure Cafe。


想不到這家cafe還開著,室內還是看得出來電影裡的樣子,不過他們座位原本的位置,桌子的擺放方向不一樣了。


“Parisians can be so grumpy. Have you noticed?” “Really? Everyone around here seems pretty happy to me. “ “They’re not happy.“

“I think, well, desire is the fuel of life. Do you think it’s true that we’d never be unhappy if we never wanted everything?” “I don’t know, actually. Not wanting anything... isn’t it a symptom of depression? It’s very human to desire.“
這家咖啡廳,就是我印象中很“巴黎”的咖啡廳。有一點浮華,但不太張揚,還有一點vintage。一杯咖啡,一本書,可以度過一個下午。


5. René-Dumont 綠色小徑 (La coulée verte René-Dumont)


兩個人離開了咖啡廳以後繼續散步,他們到了La coulée verte René-Dumont。這是一個架高的綠色小徑,在舊鐵路上的建築物上面,現在變成一個長形的公園。Celine和Jessi從 90 Avenue Daumesnil 和 Rue de Charenton的交界樓梯處走上這座空中小公園。


樓梯上來後好像來到了一個秘密花園,一個都市沙漠中的小綠洲。


“Was it that forgettable? You don’t remember, in the park?” “Wait a minute. I think you might be right.” “You’re messing with me.”
我喜歡小徑旁滿滿的植物,茂密的生長成一個綠色隧道,陽光從樹葉間的縫隙間穿透,灑在散步的人的身上。



“It is amazing what perverts we’ve both become in the last nine years.” “At least now we don’t have to pretend that each sexual experience is some life-altering event.“
今天來的時候,天氣真好,來散散步,還可以在兩位主角坐的綠色長凳上享用我的午餐三明治。


「我們該把你送回機場了。」Celine這樣說道。

“You will miss your flight. Come on, let’s go.”


6. Tournelle 碼頭 (Quai de la Tournelle) -- 亨利四世碼頭 (Quai Henri-IV)

接著鏡頭一轉, 他們在塞納河畔繼續走著,腳步加快了些。這裏其實又回到距離第一個場景--莎士比亞書店--不遠的地點。

接著他們在Quai de la Tournelle隨性搭上了沿著塞納河航行的觀光船。

“Let’s get on that boat. Come on.“ “No!“ “No, come on. It will be fun.“ “You don’t have time! We gotta go!“
他們叫這種船bataux moches,蒼蠅船(為什麼叫蒼蠅船呢?...喔其實很無聊,因為那是至船公司的名字)。這是一種給觀光客搭乘,可以在塞納河上沿途遊覽經過的著名光觀景點,包含聖母院、艾菲爾鐵塔、亞歷山大三世橋、奧賽博物館和羅浮宮博物館等等建築物。
就我實際造訪的情形來看,Quai de la Tournelle是沒有船可以給你搭的。照片裡的船是一個餐廳。

最有名的觀光船公司Bataux Moches的上船地點在沿著河往西邊三公里的阿爾瑪橋 (Pont de l'Alma)。秉持著實驗精神,去搭了一趟船。其實我沒有搭上最有名的bataux moches,我搭了另一家觀光船Vedettes du Pont Neuf,上船地點則是在新橋 (Pont Neuf),在西堤島的另一端。


“Tell him to pick you up at ‘Quai Henri Quatre.’ “Oh shit, k... kai...?” “Henri quatre. Quai Henri Quatre” “K....” “Henri Quatre.” “Ke... What?” “What’s wrong with you? Do you want me to...? Henri Quatre.” “Henry Fourth?” “Yes.” “Come on, why didn’t you say so?“ (Ok...沒人可以怪Jessi唸不出來... 也太多r)
我喜歡電影在這個地點,兩個人的對話有了更進一步的轉折。一開始相遇的時候,他們熱切地詢問彼此這九年的近況,再聊到人生、哲學、天馬行空各式各樣的話題。但在船上,他們才真正開始碰觸到兩人心中一直最想談,卻又不知該不該碰觸的話題。

“You can never replace anyone, because everyone is made of such beautiful specific details. Like I remember the way, your beard has a bit of red in it. And how the sun was making it glow, that... that morning, right before you left.”
他們一直搭到亨利四世碼頭後下船,然後搭上要載Jessi去機場的小轎車。

“All these couples expected that after few years of living together for the passion, that consuming desire, to be the same at the beginning, it’s impossible. And thank god, otherwise we will end up with aneurysm if we’re in constant status of that excitement, right? We will end up doing nothing at all in our lives. Do you think you would have been able to finish your book if you were fucking someone every five minutes?” “I might have welcomed the challenge.”
我搭的的船也沒有停靠這站。後來某一天我散步到這個碼頭附近,已經離最多人聚集的河畔有點距離。

7. 弗伯聖安東尼路 (Rue Faubourg Saint-Antoine)

小轎車的路線顯然不太重要,畢竟在車子裡我們看不太到窗外景色。我喜歡這裡Celine終於顯露出自己最脆弱與不安地一面。

“I was fine until I read your fucking book.”
電影中他們最後來到了Celine的公寓。Celine告訴司機說她的住址是“18 passage des Petites-Ecuries”,但實際上的拍攝地點,似乎是在一條叫Faubourg Saint-Antoine的路上,一個有庭院 (就翻成“金星庭院”吧 Court de l’Étoile d’Or) 的公寓中。但是這個公寓並不對外開放,我們自然進不去。

"So, I want to try something.” “What?” "[hugs him] I want to see if you stay together or if you dissolve into molecules.” “How'm I doing?” “Still here.” “Good, I like being here.”
Et voila,到此為止我們就走完了Before Sunset的電影路線。我覺得跟著他們的路線走過一次,其實相當適合體驗經典的巴黎風情。它的起點就在巴黎最最中心的西提島,在巴黎人最愛的塞納河畔跟著當地人一樣散步,可以路過非常巴黎風味的小巷弄,可以路過不是特別觀光客的綠色隧道,也可以體驗非常觀光客的塞納河遊船,多種體驗一次滿足!
p.s 電影最後的場景在Celine的小公寓裡。這種有點波希米亞、木頭地板的霍斯曼建築小公寓,簡直是我心中巴黎小公寓的經典,在巴黎找公寓的時候心中總有一個Celine的公寓這樣的image在那邊。現實是,住在這種建築,這個地點,這個大小的房子,簡直貴得要命,而且聽說老舊的房子問題一大堆,所以我早就已放棄這種癡心妄想。只能說有夢最美,希望相隨。

3 notes
·
View notes
Text
[2017][Italy. Amalfi coast] Ciao!阿瑪菲海岸!

搭了將近二十小時的飛機,轉了兩次機,我背著不算大的後背包,到了義大利羅馬。站在米開朗基羅機場,深呼吸,開始暫時一個人的旅程。
不知道為什麼,我總是要做一些令自己很緊張的決定,我要一個人先到義大利兩天,再等阿泰來會合。可能有點想再過一次一個人流浪的感覺吧。緊張歸緊張,但是非常興奮。今天晚上要住在羅馬火車站附近的便宜青年旅社。搭上往火車站的巴士,往市中心前進。快要到火車站附近的時候警戒感高了一些,因為火車站附近的環境看起來有些髒亂,路人也看起來比較沒有那麼和善。下了車,拿著手機偷偷看旅社位置,再把手機收好,快步走往旅社,還好夏天的歐洲傍晚天沒有這麼快黑。 選擇火車站附近的便宜hostel純粹是因為今晚只是一個小過度,隔天一大早就要離開去阿瑪菲海岸。

剛在hostel把行李放下,就趁著當天天黑前快速衝一下羅馬競技場。羅馬競技場在Colosseum地鐵站一出來就看到了。一座千年歷史的偉大建築就這樣,一出地鐵,就砰然出現在眼前,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嘴角禁不住興奮地輕輕上揚。這種東西,怎麼這麼輕易就在路邊出現啊!還有真實感覺自己真的在義大利了。 夕陽下的羅馬競技場已經過了開放時間,沒有排隊的人潮。很肅然,安靜地盤踞著。

因為隔天要很早起的關係,我趕在天黑之前快快回旅社,梳洗一番,就早早上床睡了。
隔天一大早,搭上6:26點火車前往Salerno,以它作為阿瑪菲海岸旅程的起點,由東往西走,最後繞回Napoli。這次的路線大致是這樣:
Day 1: Salerno – Amalfi – Agerola Day 2: Agerola – Positano – Napoli

不知道怎麼從Salerno去Amalfi的我就這樣到Salerno了。我只知道在夏天的時候,火車站附近的碼頭可以搭船去。決定看著google map朝碼頭走就對了,好在走一走就看到指標說往Amalfi才比較放心。

知道走對路後,決定在碼頭邊的一家咖啡廳先停一下,吃個早餐。第一次在義大利點東西,好緊張喔。走進店裡觀察一下,店員果然是不會英文。不過我就是覺得找到這種越不會英文的店,就會越覺得自己來對地方了 (哇哈!)。剛到義大利,早餐一定要喝一杯咖啡。我還不敢跟當地人一樣喝濃烈的espresso,想說先來個拿鐵壓壓驚,就跟店員說我要latte。店員有一點疑惑,說:“$^&**&%^ latte?” 我也是很疑惑,但還是想說,先回答再說,不然這個對話於法進行,所以說了 “si!”.... 結果,店員給我一杯玻璃杯裝的牛奶的時候,我就突然想起來了。Latte在義大利文裡是就是西班牙文的leche,就是法文的lait啦,就是中文的牛奶啦哈哈哈哈哈,好糗,快被自己笑死(之後趕快糗糗的跟店員說,阿對啦我要加一份espresso XDDD)。小結:在義大利第一次點咖啡的經驗 -- 有點失敗!(Reminder in Italy: 想喝拿鐵的人要說cafe latte喔,啾咪)

Amalfi -- 美慘了
吃完早餐,去碼頭順利買了船票去Amalfi,船大約一小時一班,買完票,還有40分鐘才會到。在碼頭遇見了一群來自台灣的爸媽級半自助旅行團,覺得有人可以說說話真好。在Salerno碼頭邊散步邊自拍 (就是一副死亞洲人樣),40分鐘一下就過了。

穿著小丁字泳褲,赤裸露出皺巴巴身體的義大利伯伯吆喝著乘客上船,他看起來倒是很自在。

接著就坐著船出發了。沿途的Amalfi海岸風景棒很棒。

不過,真正到船靠近Amalf的時候,i我才知道什麼叫Amalfi coast的美!!!! 我的天啊!太美!還沒有到踏上Amalfi的土地,就在海岸邊被美麗的景色深深吸引住了。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時間還早,如果不待在光觀客多的廣場,一直往山坡上的小巷自往裡面走,就會走到幾乎沒有遊客的小巷子裡。這種神奇的時刻,真是太棒了。


這裡有老爺爺路過會跟我說bon journo,有老奶奶探出自己陽台,跟一樓路上的另一個老奶奶大聲聊天。

巷子裡一定要有量在外面的衣服,路過的時候可以聞到洗衣精和太陽的味道。OMG can this be MORE Italy?? 死觀光客如我,走在這裡真的是很幸福,覺得自己完全沉浸在香甜的南義氣息中。

在Amalfi逛得意猶未盡,要我慢慢逛地待上一整天,我非常樂意。但我原本的計畫是下午還要去Positano,所以就13:30就離開Almafi,想先去位於Agerola的青年旅社放行李。這一趟路程改走阿瑪菲海岸的陸路,結果是一樣美的要命。

這些當地人怎麼會每天看這麼美的風景啊,how is it possible?!? 我真的太羨慕這些幸福的義大利人。我為什麼要住在新莊這種地方 tell me why!
Agerola似乎不是觀光客常去的站,我害怕坐過站,一上車就問司機我什麼時候該下車。旁邊的老爺爺很好心地跟我說,他會提醒我我說哪裡下車,上車還跟我確認我要去哪。沿途眼鏡飽嘗了45分鐘的美景,坐在前方的老爺爺轉頭跟我意示我:到了。我了下車,在車站附近找了好久才發現,我的hostel它就在公車站旁的大拱門建築裡!


最後會住在這邊,純粹是因為這家hostel一晚只要500台幣,所以在高消費的阿瑪菲海岸,它就變成了我的選擇,糊裡糊塗來到這個在山坡上的小鎮。

在hostel check in的時候,老闆Paolo說,去Positano還要搭車回Amalfi。阿我剛剛不才剛從那來嗎?我還妄想要從這裡直接去Positano咧,太麻煩了,所以決定下午就在Agerola發呆。也好,來這裡就是要好好享受la dolce vita,mastering the art of doing nothing,對吧?


一個下午就在小山坡上望著這片地中海好久好久。



Positano -- 迷途記
第二天一大早,搭上昨天hostel老闆說的公車,沿著昨天來的路,又回到Almalfi。不過阿瑪菲海岸這麼美,覺得再路過五十遍都沒關係。


接著從Almalfi換公車,前往Positano。車坐著坐著,以我遊客的經驗,突然驚覺自己好像已經錯過觀光大站了,人潮已經下車,換上新一批人潮。

我趕緊問問坐在我旁邊的老奶奶,「請問你說英文嗎?」不論在哪都要有禮貌的問一下這句。結果老奶奶英文根本神好,馬上熱心地從公車後面跑到司機旁邊問我下一站應該在哪裡下車比較好。看到老奶奶在行駛於山路的公車裡前後走動,真的很不好意思。老奶奶跟我講了我等等在哪裡下車,要怎麼去反方向的路招什麼公車,講好幾遍,怕我不清楚。然後我們聊天,原來她是美國人,先生是這裡的人,三十年前搬來這裡。我說:「我真的好羨慕住在這裡的人!」她說,這裡很美,但是好多樓梯,對老人不太方便!公車開了大概十幾分鐘才到下一站(所以我已經離Positano有點距離啦...),老奶奶很熱心地在車上再指一次我該去的站牌。親切得像奶奶的old lady,我們互相彼此祝福,然後我下車了。
車走了,留我一個人在一個nowhere的路邊 (內心os: ....天阿我在哪啊...),走去對向的公車站牌,等一班不知道什麼時候才會來的車。

站牌有一個穿著亞麻淺藍襯衫的老伯伯。我們倆默默在站牌很久。過了一陣子,他打破沈默,用英文說:「你坐過站了?」「對,你怎麼知道」我不好意思地笑。「我看著你從對面下車,來這裡等車」「那你呢?也在等公車嗎?」他也笑,他說:「我是要去工作。」蛤?原來他是公車站旁邊紀念品商店的老闆嘛,這裡根本沒人啊,誰會來這裡買東西?他也倒是蠻悠閒的,還在公車站坐著看光觀客迷路。他走回他的店裡,而我繼續枯等。因為紀念品店伯伯說,他也不知道公車什麼時候會來,我開始等得有點急了。
後來有一個小廂型車開來,車上的觀光客都下來這裡購物。這是是一群private tour的遊客,也是中老年人居多,原來這家店是用這種方式得到客人的。他們的團員在shopping得時候,我鼓起勇氣去跟司機講話。我問他們是不是要去Positano。他說是。然後我又再問,自己可不可以搭他們的便車去那裡?他好像沒辦法講這麼多英文句子,所以用google翻譯打了字給我看。“This is a private tour” google這樣說。不妙欸,我要被打槍了。然後司機大哥又打 “but I can ask the guide.” 好吧,希望導遊是好人。結果導遊是個高瘦漂亮女生,她用甜美的聲音說: “Don’t worried, I understand, no problem.” 我才放下心!好不容易婆婆媽媽選購完畢,導遊跟團員解釋了一下下,我就上車了!

這是一個義大利團,所以導遊沿路講話的時候我就是放空。不過導遊英文蠻好的。在到Positano之前,他們又在一個觀景台景點停下來拍照,美女導遊說,我們在這裡逛逛,你也可以逛一下。我也是上了這台車才到得了這邊,覺得也不錯。


後來車子終於開到目的地,導遊跟我說,就是這裡了。為了感謝親切的美女導遊,我把這次出遊身上帶的唯一一個台灣紀念品,一張上面畫了可愛台灣的明信片給了她。

她收到以後好開心,還請團員幫我們兩個拍了一張照片。真可愛,跟美女照相我最樂意惹,哇哈。

總之一波三折,從昨天開始就心心念念要去的Positano,終於在眼前了,那個Under the Tuscan Sun裡,義大利帥哥邀請女主角去玩的Positano!



但因為我莫名其妙地一直浪費時間的關係,待在這裡的時間比我預計少很多,總覺得逛得不像Almalfi悠閒,也比電影裡觀光化得多,人也好多,也沒遇到帥哥招待我參觀他的陽台(被揍)。所以我的經驗裡,覺得還是Almalfi勝出。不過Positano還是很美啦。



我沒空慢慢逛,直接走往海灘,這一趟唯一會去的海灘就是這裡了,再不去就沒有別的機會啦。


我沒有去Positano最大的海灘,反而走去旁邊一點的小海灘(btw走去的路上也是美得要命,只是我很心急,沒心情慢慢欣賞)

這裏的海灘是小小的黑色礫石,海邊旁邊就是絕美的山壁和沿著山壁興建的美麗小鎮建築,然後望向海面是閃閃發亮的藍色,偶爾有船經過。


沒錯,這就是我想像的義大利海邊了,就算一個人沒做什麼,也非常享受。


Napoli -- in Search of the Best Pizza in the World!
短短的海灘悠閒兩小時覺得好快就過了。我再次一件一件地把衣服穿回來(?),背上大背包,準備好又要舟車勞頓,趕往下一個城市。
(嗚嗚嗚要離開了好捨不得)

現在是下午兩點半,我跟阿泰今天晚上約在中部篇北部的佛羅倫斯,感覺好漫長!2:45搭上超級擁擠的SITA bus,坐到Sorrento,再從Sorrento搭Reginal train到Napoli(拿坡里)。

預計從Napoli火車站直接前往Florence,不過我堅持短暫停留一下,吃個披薩再走,披薩的起源地拿坡里,怎麼可以錯過!
一出Napoli車站,剛剛在阿瑪菲海岸沾染的度假氛圍已經消失,我趕快把它收起來。大城市的雜亂出現了,一出車站就有人大聲吵架,路人沒在看紅綠燈地亂過馬路。警戒心又升起。背著大背包的我,看著地圖,時間只夠我去離車站最近的一間有名的Pizzeria,就是Eat Pray Love裡面說的全世界最好吃的披薩。終於走到了,但是外面看起來很不起眼,也沒有人潮的樣子。

不過一推開門,才發現門庭若市,裡面空間也很大,坐滿了人。義大利真的很奇妙,不像台灣名店,大家都在外面排隊排到天荒地老,義大利的名店,你要真的走進裡面,才知道它就是名店!

這家pizzeria只賣兩種pizza,我點了經典的margarita,我總覺得簡單只有basil和番茄的margarita如果也可以這麼好吃,那才是真正厲害。

點完一個pizza,等了20分鐘才來,我其實當天只有早上吃了一個自製三明治以後,一直都沒有吃到東西,理應很餓。

但是pizza來的時候,我不知道是餓過一個境界還是怎樣,沒那麼餓了。Pizza很香,皮很Q,但也許期望太高,沒有覺得是世界第一的pizza。我帶著沒吃完的pizza,走回火車站趕火車,想說順便可以讓阿泰品嚐一下,從拿坡里快遞過去的pizza。

在火車上好像又有點餓了,被pizza香到,忍不出打開偷吃了一點。我才發現,怎麼冷掉以後的pizza還是這麼好吃啊!!! 然後忍住不把它全部吃掉,我與我的快遞pizza,就一起趕往佛羅倫斯,準備與阿泰相見了。

0 notes
Text
[2016][Palau] Our Summer Escape (I)
7/19-7/20
Palau。帛琉

帛琉之旅落在七月的短短五天內,我和阿泰的假日小度假,短暫逃離乏味的上班人生。帛琉是公認全世界最適合潛水的地點之一,也擁有世界上唯一對人類無害的水母湖。通常呢,去帛琉短程4-7天的台灣人會選擇跟團或者買機加酒。這不是個壞選擇,而且價格也划算。但是我們這次完全是自助,原因如下:
1. 我們在台灣轉機 (我們從香港飛台灣,再從台灣飛帛琉,原因省略。第一次在台北轉機也是個有趣的經驗耶),無法使用團票機票。
2. 跟團必定會去水母湖,但是碰巧我們去之前帛琉乾旱,水母都死光了,什麼都看不到,去了很浪費錢。
3. 因為我們想要行程寬鬆一點,要有時間在美麗的海灘放鬆。機加酒或跟團通常行程都很滿,而且住宿會安排在Koror (帛琉最熱鬧的城市) 但是Koror幾乎沒有海灘在飯店附近。
所以我們就自己訂了飯店和機票,自己買潛水行程。Turns out 這的確是我們最想要的度假方式。潛水,check!海灘放空,check!小木屋,check!當地市集,check!
*附註: 機票:復興航空,上午去,下午回。直飛四小時。$16500 住宿:M&A Eco Beach Bungalows 好處:有私人沙灘,獨立小木屋,有隱私,而且不會遇到阿六仔,老闆娘偷偷跟我說的 XD。缺點:離大部份要去的地點都很遠,大約開車一個小時。 潛水tour:Cruise Control 推薦,日本人開的。作風很日本。大家都很準時,服務很好,很細心貼心,大家都好客氣。便當好吃。價格合理。
Day 1
晚上五點到機場。帛琉機場果然很小,一下就入境了。很輕易就看到來接機的民宿女主人Arlene,拿著牌子在等我們。她是一位胖胖壯壯的女士,大嗓門,很豪邁的感覺。Arlene英文講得像是母語人士,一問才知道他在美國關島長大的,嫁來帛琉。他建議我們先去超市買東西,再回民宿。於是我們去超市先買了四罐啤酒和零食餅乾,因為我知道我們住的地方基本上很與世隔絕,像這些商店採買的活動,一定要為未來五天囤個貨做準備。

從超市回民宿的路上 Arlene車開得飛快,但是一路上的風景真是令人心曠神怡。大部份路的兩旁,什麼店啊、房子啊都沒有,只有一片片翠綠的植物和山壁。偶爾有高低起伏,偶爾經過的地平線露出現一片暗藍色的海洋,令人好興奮。不過說真的,這一大片一大片的山,為什麼一個開發的痕跡都沒有啊?

到民宿已經天黑。Arlene再問了我們一次有沒有什麼需要的東西,我們說沒有,他就走了。I mean, for real。這個resort只有我們兩個而已。No one’s there. No one.
Arlene本來還說我們可以走去海灘游泳。但是第一天到,走到海灘的路還不清楚,也都沒路燈,我們有點怕怕的,所以就沒去了。Instead,我們窩在房間裡吃第一晚的晚餐,我帶來的滿漢大餐泡麵。本來很擔心滿漢大餐帶不進來,因為有肉,怕不能帶入境。但是這裡的人果然是小島人,很可愛。海關大哥說我們在入境表格在填寫自己帶了什麼的那欄寫得非常仔細、非常棒,所以"no need to check your luggage",放我們進去了,哈哈哈哈。所以很幸運地,第一晚就是滿漢大餐配上ipad的第一部海島度假電影選:Forgetting Sarah Marshall。
明天也不能太晚睡,因為終於要去潛水了!興奮!
Day 2
早上興奮地開著租來的車到Palau唯一一個像樣的城市Koror,要去參加潛水團。阿泰第一次開右駕的車,但是他說很快就習慣了,除了要打右轉燈的時候會改不過來地按下雨刷XD。

早上的帛琉好清爽哪,看到哪都是一片翠綠。不過我們的車子開到半路車子就開始發出很奇怪的聲音,接著再開一點點,突然車速變很慢很慢,油門再怎麼踩都快不起來。如果採很大力的油門,又會回復一點正常速度,我們想看看可不可以試著開到Koror之後再找地方修車。誰知道,開到半路,情況真的越來越不妙。我們免強找到一個有人煙的小港口停車,請當地人幫忙。他們說答應幫忙,打電話幫我們找是不是可以引擎充電的(我們懷疑電瓶沒電了)。等了半小時,他們又說沒有辦法。看來今天是出不了海了。我們決定勉強開回民宿。結果,在一個上坡路段,車子徹底死了,引擎還頻頻冒出白煙。我們宣告放棄,打算在路邊攔車,請人載我們回民宿。這裏人煙稀少,路上5分鐘才有一輛車經過。我們攔的第一輛車停下來了,聽我們說出我們的需求。他們這才表示,他們很抱歉,因為在趕路,無法載我們,所以就開走了。第二輛車停都不停。第三輛車也開過去了。我們又失望了等了5分鐘吧,原來是剛剛開過去第三輛車開回來了。他們似乎是電信公司的維修人員,聽了我們的遭遇後,終於很好心地帶我們回resort。
坐著他們的車回到resort,staff緊急把Arlene call回來,他幫我們打電話給淺水公司說我們去不了了,把行程改到隔天,又盡快幫我們安排了另一輛車。But whatever,今天的行程已經被打亂了。還好我們行程安排的不緊湊,把第三天無所事事的行程搬到今天。所以我們早上決定去帛琉北邊的瀑布。其實第一天開始玩就發生這麼烏龍的事情,反而沒有像以前遇到這種事的時候那麼容易有壞心情了。度假嘛,人生嘛,放輕鬆好好體驗每個當下就夠了。
總之我們開著第二台車,再次上路。這個國家的路就這麼幾條,很難出大錯的,所以即使沒有地圖,我們還是成功抵達了waterfall的公園。從入口走到waterfall有幾個選擇:往瀑布走可以全程坐zip-line、全程坐小火車、半程zip-line+半程走路、全程走路。從瀑布走回入口可以全程坐火車、全程走路。說真的,體能正常的人都不用坐小火車,全程用走的不難,而且也是很好的方式體驗帛琉的山林和小溪。但是我們兩個都沒嘗試過zip-line,很想玩看看,所以決定去程坐一小段的zip-line!坐之前好緊張,尤其時穿戴那些器具啊、鉤子啊甚麼的在身上的時候。想不到,真正被丟出去之後發現也沒那麼可怕,蠻好玩的!

接著我們走一小段山路到瀑布。瀑布那裏一個人都沒有,可能是前陣子乾旱,水也不是很多。但是瀑布附近有很好的磁場和能量喔,我記得一位住在復活節島的瑞典女士對我說過,對人很好的。我們靜靜的享受了一下瀑布之後,就走回去了。

中午午餐去帛琉的首都附近的小鎮,也是有北邊唯二的餐廳的小鎮吃午餐(另一家就是我們民宿的餐廳)因為原本期待不高,而且剛剛那樣一爬山肚子也好餓,所以吃得很開心。

吃完飯就回resort旁的沙灘放空。果然3小時在沙灘一點也不算長,在夢幻地點的時間好快就過了。


等到五點了,想要跟resort的人說我們要吃晚餐,才發現……他們都已經消失了!這裡又沒人了!於是第二天晚餐只好又吃泡麵配第二部電影。<<Me Before You>>。好難看btw。
當天晚上,我們吃完晚餐後去沙灘走走。但現在正逢滿月,月光照耀下,沙灘披上銀色的光芒,月亮的倒影在海水中。這裡什麼其他人工的燈光都沒有,只有天上和海面上的月亮。晚上海風不冷也不悶熱,非常舒服。躺在沙灘椅上,閉上眼睛,只聽得見海浪的聲音,一波又一波,沙、沙、沙,海浪輕柔撫摸沙灘。有一瞬間覺得整座島嶼只剩下我們兩人。Where am I?Where is this paradice? 好不可思議。
0 notes
Text
[2015][Laos. Vientiane] 去了一個沒人想到要去的地方
1/27-1/30
永珍。Vientiane

對,我去了一個沒人想到要去的寮國。但是在到寮國之前…
在一陣慌亂的凌晨5點出發。冬天這個時候,天還是暗的。米拉叫的uber來接我,我們一起到機場。然後在check-in的時候,地勤人員看完我的護照,接著看米拉的護照,然後抬頭說:「劉小姐的護照有效期限不滿六個月,我們不能受理喔。」…And I was something like:
有一秒鐘我好像被石化了,就在這短短一秒鐘,約莫有一百個念頭竄過腦中:「我接下來要一個人走了嗎我們訂的住宿怎麼辦吶米拉的機票錢拿得回來嗎都是我害他的畢竟是我找他去的他也太衰了吧他會憤而轉身回家嗎他會崩潰大哭嗎我自己一個人要改變行程嗎我要等他嗎我去得成嗎~~~~」….差不多這類的os。
他的護照到期日只比六個月少一兩天而已。米拉後來冷靜地問櫃地勤小姐問了有沒有任何辦法可以讓他上機,「這樣還是會被原地遣返,而且我們會被罰錢」,所以不管怎麼樣都不可能,地勤小姐說。後來又瞧了好一陣子,地勤小姐建議脞們試試看在機場緊急窗口辦新護照、更改班機時間…等等等。然後看到離登機的時間越來越近了。
最後,我們決定,我照常搭飛機,他留下來辦護照急件,改搭晚上的飛機到曼谷,隔天一早轉機到永珍,跟我會合。
永珍,大陸翻萬象。就一個首都來說,它的機場真的是迷你的可以。在等入關的時候,旁邊有一位和起來像華人的大叔好像被海關攔下了。他看到我,不知道為什麼就知道我是講中文的,直接跟我說:「你會說英文,幫我跟他說一下我在台灣出境是自動通關,所以不會有出境章。」原來他是台灣人啊,應該是看到我的護照所以才知道我可以幫他忙吧。就這樣認識了這位大叔。「你怎麼會來這裡?這裏真的很少有臺灣人來。」一聊之下,才知道他是來這裡做跨國房地產投資的仲介。遞給我的名片上,title是總經理,常常從台灣與寮國之間來回,住在陽明山上。來頭真的很不簡單內。
還好我遇見了他,因為到機場的時候是晚上了,但是為了省錢,本來還是打算試著走出機場找公車搭到市區,但其實根據LP上的地圖,我是真的很沒把握到底要怎麼走。可是地產大亨先生很好心問我說要不要順便載我一程,有台灣朋友會開車來接他。於是我很舒適的被載到我預定的旅社,就在地產大亨先生五星級hotel走路5分鐘就到的地方。比較出發時的驚嚇,現在遇到好人覺得自己還是很幸運。跟大產大亨道謝了以後,就先去我的hotel check in了。
到了房間才有wifi,和旅伴米拉小姐聯繫上,很感人的得知他成功辦好護照、買好機票,隔天中午飛機就會到永珍和我相伴了!也和家人報了平安,轉述了我一波三折的奇遇,在這個看似有點破舊昏暗(幸好還算乾淨)的房間,今天晚上總算得到一點安慰,可以安心睡覺了。
第二天一早,在hostel的庭院吃早餐。說真的,這裡雖然房間不怎樣,但是有個很不賴的庭院,還可以在裡面吃早餐,真棒。果然是LP推薦,不可質疑你的LP,I mean Lonely Planet,如果你會錯意的話。這裡的第一餐稀飯,雖然看起來普普通通,但是出乎意料的好吃,湯頭好入味。

在住宿附近漫無目的的晃一晃,順便走去附近電信公司買手機sim卡的半路上,一位大媽跟我攀談,說她喜歡我的圍巾,在當地都買不到這樣的圍巾。接著我們就聊了起來,大媽說她女兒跟我同歲,又說她是從菲律賓嫁過來的。後來我跟他說我在尋找電信公司,她說,就在前面不遠,我帶你去吧! 這裡的人都這麼友善嗎?Nice move on making wonderful first impression, Laos!! :D 大媽在電信公司等我跟店員溝通完、買到sim卡能成功使用後,才離開。
辦完sim卡,昨天的房地產大叔問我要不要在我們住宿地點附近的咖啡廳喝個咖啡。在米拉來之前我閒著也是閒著,就去赴約吧。大叔請我喝了一杯冰咖啡。他說,今天他晚一點要去機場接另一個台灣客戶來。「要不要順便接你朋友?」當然好啊!嚇嚇劉米拉😄 因為車子坐不下這麼多人,所以我就在原地等他們。
半小時後劉米拉從地產大亨朋友的車上下來,終於跟我會合啦!!! 在經歷一場機場烏龍之後,在永珍見到面,差點就要感動落淚。他說他一下飛機就有人叫他本名,還報出我的全名,她真的嚇一跳😂 應該是覺得我很罩吧,接機安排的妥妥當當。終於有了旅伴,安心好多,可以放心開始當觀光客啦!

寮國的首都是我見過最安靜悠閒的首都。巷子不太髒,汽車不算太多,人怎麼也不太多的樣子。我們走過的路邊掉滿了雞蛋花,這種海島度假國家的小花怎麼會出現在城市裡呢?莫非是這個城市歡迎我們的方式呀?

關於景點…
沙閣廟 Wat Si Saket
沙閣廟是永珍最古老的寺廟之一。寮國和泰國一樣舉國誠信佛教,城市裡有許多廟宇可以參觀。這座廟宇不大,有些舊舊的。但也因為如此,這裡看起來特別有歷史感,而且人不多,氣氛很寧靜閒適,走在裡面相當舒服。我不會說這是一個必去景點,但是去了也不會後悔這樣。




COPE Visitor Center
非常棒的地方。如果你關心人道關懷議題,或想了解一點寮國近代歷史,來這個地方絕對收穫滿滿。這是什麼樣的地方呢?COPE是Cooperative Orthotic & Prosthetic Enterprise的縮寫,義肢企業合作社。他們是寮國提供義肢以及醫療照顧給踩到埋葬二戰地雷的當地人,這些受害者除了成人,其中也包括很多無辜的小朋友。而他們的Visitor Center就在永珍離市區走路不遠的地方,裡面有很棒的展覽,告訴發生這些慘案的原因,一些關於埋在寮國地底的未爆彈的事情,展示了一些廢棄炸彈做的鋁製用品,一些幫助受害者的義肢器具,還有這個機構如何幫助他們的故事。




你可以在這裡捐錢,或者買一些他們製作的手工藝品幫助他們。我喜歡這種邊遊玩邊關心當地的旅遊方式。


從COPE回市中心的路上,一方面變得不太想走路,一方面想體驗看看(快承認前者比較多吧😂),於是我們決定攔一台Tuk tuck (嘟嘟車) 。我們攔到司機是一個年輕男生,我們從50,000 kip殺到30,000 kip,然後我們語言也不太通,在指地圖與比手畫腳後,順利回到hostel附近。寮國人好樸實可愛,雖然這位先生一開始出了高價哈哈。


關於食物…
Lao Kitchen
因為原本要去吃LP推薦的好像很厲害的河粉沒有開,所以轉而去附近也是一家LP有提到的餐廳吃寮國菜。在國外怕吃到地雷的話,follow你的LP準不會錯 (腦粉模式再現)。這家餐廳裝潢乾淨,價格以當地物價來說不便宜,感覺外國人會來吃,不過其實也還蠻好吃的。寮國菜有點像泰國和越南菜的混合 (好像在說廢話哈哈哈,啊它們就鄰國啊),我們點了一份沙拉和一份炒冬粉,都蠻好吃的。只是我們都沒想到寮國的辣是真的辣啊啊啊!



Han Euey Nong
另一家餐廳在夜市旁邊,我們是路過覺得它看起來感覺很local又不會太髒,就走去吃了,便宜又好吃。旅程結束又回到永珍的時候,再去吃了一次。最後發現LP上也有推薦它啊,再次堅信LP。我們點了一碗寮國湯河粉,和一份不知道什麼東西,很像炸春捲的內餡,但是他給你一大盤菜包著吃那樣。


我們學當地人一樣地吃,但是那一盤菜真的好,大。覺得自己是牛。

路邊的麵店 (這標題也太隨便)
我真的好愛寮國的湯麵和粥啊!每次隨便路邊吃都好好吃,湯頭夠味,加上很多各種香菜,太棒了!不過那種加了很多煉乳的黑咖啡,超甜又超苦,我就不敢恭維了。


關於購物…
永珍有一些精緻的精品店,有些有著法式殖民風格,販賣家俱精品、藝術品、手工皂和保養品等等,逛起來很舒服。另外喜歡買繭裹子風格或喜歡公平交易商品的人來到逛這裡的店可能失心瘋,因為實在太便宜了。


湄公河夜市
沿著湄公河旁是一條好長的夜市街,到了傍晚,當地人推著小車把貨載來,然後開始擺攤。亞洲最棒的就是夜市了!這裡除了可以買到只要觀光客才會穿的飛鼠褲(對啦,我是買了一件連身飛鼠褲沒錯,死觀光客),當地人也會來這裡買他們女生真的會穿的傳統長裙子。在離開寮國之前我又逛了一次夜市,買了無染色純棉潮T給阿泰當禮物,上面有寮國文超級酷(觀光客again),阿泰超喜歡的。來寮國之前覺得寮國應該不會勾起自己的購物慾吧,我真的太低估自己了,根本有超多東西想買啊!劉米拉甚至連米老鼠髮圈都覺得非買不可,真的不要小看女人的購物慾。逛累了可以在攤販買椰子汁,便宜又好喝。
要離開永珍的前一個晚上,在逛完夜市後,終於找到一個中意的小餐館,和米拉喝個小東西。小餐館就在hostel對面,人不多但氣氛很舒適。我點了一瓶Beerlao,米拉點的是Beerlao Dark黑啤酒,兩個都好喝。即便旅程的開頭這麼驚嚇,但是到了永珍這個友善又悠閒的城市之後,一切都變到很美好。


我決定去一個沒人想到要去的寮國,到了當地仍然覺得自己的選擇果然沒錯。接下來的旅程只讓我更加期待。
0 notes
Text
[2012][France. Ramboulliet] 非典型法國
8/27-9/4
Ramboulliet
這一天早上,懷著依依不捨卻也輕鬆非常心情,和Montpelier認識的新朋友道別,第一次搭法國的TVG(類似高鐵)到巴黎。TVG真的很迅速,只要花兩小時就能從南法到達巴黎。再巴黎的Montparnase搭郊區鐵路到達Ramboulliet。Ramboulliet距離巴黎大約50公里,一小時的火車車程。經過一整天的車程,到達Ramboulliet已經晚上8點,天已經全黑了。
兩個半月的歐洲旅程,最後的城市落腳於Ramboulliet,最主要的原因是表弟小熙的從小的好朋友Helio就住在這個郊區城市附近,他在西班牙跟我道別以後已經先前往Helio家,我在表弟分別三個禮拜後才加入他們,算是旅程最後的休息落腳之處吧。
總之那天到達Ramboulliet車站,手機已經完全沒電。好在車站一位好心的工作人員借我手機打到Helio家。一接起來聽到一聲「喂?」,我就放心了,是小熙接的。我在車站等了10分鐘他們就來接我了。Helio、小熙和Helio爸爸開著車來,接我回他們家的一路上,小熙興奮的跟我說著這幾天他們做了什麼事情,好興奮啊!有朋友果然就是不一樣,暫時從流浪的人變成到有朋友依靠的米蟲了。當天晚上睡在他們家一間空房間中。8月底的法國晚上已經有些寒意了,可是Helio家的棉被好軟好溫暖,心滿意足的入睡了。
非典型法國
我在Helio家裡面找到這本《非典型法國》,那時候就覺得它已經幫我這段旅程下了標題。有非典型法國,就要先從典型法國開始說起。《非典型法國》這本書以歷史學、民族人類學、語言學的角度打破一般人對法國的典型印象,我的非典型法國體驗,用了一個禮拜、一個家庭、一個小城的時空打造而成。
在拜訪法國前,或著初訪法國巴黎的那幾天,我的典型的法國印象,是時尚、浪漫的,是都會的、雜亂的,是憂鬱的、文藝的。但是旅程的最後,我回到法國,來到Ramboulliet逗留的一個禮拜,恰恰好的彌補了的我的法國印象不完整的那一面。
好的,Helio家怎麼會有一本《非典型法國》中譯本咧?可能是他媽媽的書吧。Helio是台法混血兒,我的印象中,他小時候來台灣玩,我和表弟一家人跟他一起去過八仙樂園玩,那時候他還是個很白目的小屁孩。想不到現在在法國看到他,已經是一個decent的大學生了。而且他的中文之好,好到我都覺得好突兀XDDD,一個長得像外國人的小孩堅持用我全名三個字稱呼我。Helio媽媽是臺灣人,可惜我們去他們家的時候,他媽媽不在法國,只有他爸爸招待我們。初次見到Helio爸爸,實在跟想像中完全不一樣。是一個捲捲鳥窩頭,不修邊幅,而且指甲髒髒的大叔。雖然是大叔,可是不知為何,總覺得他還是帶著法式優雅與不卑不亢的尊嚴。小熙跟我說,Helio爸爸是花農,但是以前是醫生。WHAT?誰會為了當農夫放棄當醫生啊?
抵達Helio家的第一個晚上,深深被他們家吸引。他們家房子是Helio爸爸自己蓋的唷,小熙跟我說。房子以不掩飾的大片白色石牆作為基底,原木色的屋樑和傢俱是它的骨幹。
帶著自然西式風格的屋子,卻用了一些中式元素的傢俱點綴著。這棟房子簡直是他們家文化融合的展現。
鄉下的住家就是這麼棒,四周一片綠色的景象。在廚房和餐廳個空間,用了大片大片的落地窗,讓陽光和大自然可以毫無阻礙的穿透到室內。
窗外看出去的一大片地都是他們家的。Helio爸爸就在那塊地種花,種蔬菜,種水果。Helio有一天上午帶我去他們家附近的地走走。Helio爸爸中的蔬菜水果就放在一個倉庫裡,一個開放式的倉庫,沒有鎖,大大敞開,然後這些蔬果標了價錢,鎮上誰都可以自己去拿,自己把錢留下。看看那櫛瓜大成那樣,多肥美阿,台灣小小一個就好貴噢。倉庫外面是他們家牧場,有養馬,還養了綿羊。他們家簡直是一個神秘的烏托邦。

在這裡的每一天都陽光普照,氣候宜人,而且每天總是有好玩的事情可以做。
有時候我們和Helio的家人一起在家用餐。這一天中午天氣這麼好,法國人當然要在戶外享用午餐。為了表達我的感謝,我準備了兩道中式菜色:番茄炒蛋和乾扁四季豆,雖然看起來鳥鳥的但是我很用心QQ。Helio他們家人則準備沙拉和麵包,甚至還有烤鴿子和前幾天自己釣的魚。這些再配上紅酒,simply the best!

有一天晚餐後,Helio的阿姨,Sophie,還帶了他自己做的resberry派,好吃死了。

有時候我們和Helio的朋友們一起玩。某一個朋友家的後院有一個好長好長的盪鞦韆,大概有三層樓那麼高!要爬上大樹才能盪下來,下定決心要盪下來那刻真的快嚇死,又怕又愛玩。在另一個朋友Marc家,上午打打網球,中午再barbeque。
Marc的家真的是超級典型可愛的法式鄉村風格,太羨慕了。我這一生到花了這麼長的時間住這樣無聊水泥大樓裡,到底是為什麼阿?另外我鄭重收回之前認定法國男生普遍不帥的偏見。Helio和他的朋友都蠻帥的XD。
到了晚上我們偶爾party,有時在Helio朋友家,有時則窩在家自嗨。我、小熙、小葵,Helio另一個臺裔美國朋友Emily和他,我們那天晚上一起開了一個法、美、台音樂會。Helio和他的朋友們好像個個都會樂器,而且隨手彈奏一曲,像是真心享受音樂,不像我們台灣人從小被逼迫練鋼琴那樣的完美卻生硬的彈奏,有時候還為了長輩炫耀的心態在大家面前演奏那樣彆扭,他們鄉下小孩絕對不是那種。
Au revoir, France.
我要離開的前一天晚上,Helio說要做野豬肉給我吃。「欸鄭宇涵,你沒有吃過野豬肉吧?」他說,「我也其實很愛做菜。我做的野豬肉真的超好吃。」對,他會用「超好吃」這類的詞。真的很好吃,鑄鐵鍋,把新自己栽種的新鮮蔬果和山豬肉(我是不知道哪來的啦,應該不是自己獵的)通通丟進去悶煮,用鹽巴和胡椒調味,就這麼簡單,卻這麼美味。我心中非典型法國的滋味。
隔天凌晨,Helio爸爸開車送我回去巴黎搭飛機。其實他是要送他種的花去巴黎花店裡賣,順便送我一程。Helio爸爸讓我相當尊敬法國農業、手工業工作者。大部份的台灣人輕視傳統農業這類的工作,認為農夫就是粗鄙的人。法國似乎比較重視這些傳統的農業工作者。農夫也很有美感,很懂得生活,也接受高等教育,把技術和專業讓你的變得相當很重要。那天凌晨天還沒亮,我坐著Helio爸爸開著廂型車回到浪漫的巴黎,凌晨的巴黎鐵塔還是好美。我看著Helio爸爸一家店一家店去送花,在他送完第二家花店的貨以後回到車上,塞給我一個可頌當早餐。花店老闆給的,他說。
最後Helio爸爸放我在盧森堡公園附近的地鐵站下車,我將搭地鐵到機場。我跟Helio爸爸鄭重的道了謝也道了別。回到自己一人,站在天已經亮的盧森堡公園外,我明白自己已經想家了,我要回家了。再見了,法國。
0 notes
Text
[2012][France. Montpellier] The girl with beautiful eyes.
8/25-8/27
Montpellier。蒙彼利埃
在巴賽隆納的hostel醒來,今天按照計劃,要回到法國,兩個月前旅程開始的國家。預計從巴賽前往南法的城市待個兩天,南法哪裡我也不知道,但是我想要體驗除了巴黎以外的法國。除此之外沒有任何事前準備,連飯店也沒定。先暫時鎖定去Avignon,但是發現已經找不到便宜住宿了。好不容易找到一間26歐元的單人房,但是我還查不到怎麼過去,好像不在Avignon市區呢。
總之我是出發了,我想那時候我也不確定自己在想什麼。旅行快結束的時候,變得好懶得規劃,決定用命運決定自己到底會體驗到什麼。
搭飛機從巴賽飛往馬賽(決定不去馬賽,因為想要去鄉下一點的地方)。一上飛機就有法國的感覺了。下了飛機,問了好幾個路人,才搭到機場接駁車去到當地火車站。我事先在網路上買了車票,可是在火車站的機器一直印不出來,有點著急。好在車站人員跟我說用ipod上的螢幕show給車長看也可以,才放下心。不過,我究竟到了Avignon以後要怎麼找到住宿呢?
在火車站等車的同時,和鄰座的女生開始攀談,我們用我生硬的法文與他生硬的英文交錯地開了個頭。這一聊才發現,原來她是西班牙人啊!來自西班牙南部Cádiz的女孩,Beatriz。我們這才開始用西班牙文好好的聊了下去。神奇的是,當我跟他說我在Avignon找不到理想的住宿,她便主動offer我可以去她家住。只不過,她家在另一個城市-- Montpellier。我想,我其實也沒有規劃一定要去哪裡。雖然我對Montpellier的完全沒有idea,但既然會有住的地方,又有認識的朋友,why not? 於是我答應了我剛認識十分鐘的女孩,我要跟著她回家了 XD
我們的火車來了。我們先搭到Avignon,再從那裡轉車到Montpellier。在Avignon等轉車的時候,短暫的繞了一下車站周圍。「Avignon也沒什麼。」她表示,「既然這次你這次不會去Avignon,那我們就簡單逛一下吧。」
Beatriz帶我在Avignon街道上的蛋糕店,買了我的第一個quiche,creamy的滋味我一直都記得。我們在回火車站的路上遇到了Beatriz的一個男生朋友(後來Beatriz跟我說他也是好幾年沒見到這位朋友了),碰巧也要搭火車。於是今天很有緣的三人便一起上了車,轉換一個我們共通的語言--英文--繼續聊起來。Beatriz朋友稱讚我法文發音標準,Beatriz則稱讚我的西文發音,最後他們還嘗試想學中文。最後男生朋友先在Nime下車了,我則和Beatriz繼續搭了一小時的火車,到了Montpellier。
從火車站走到Beatriz的家也不遠。她家是一個溫馨的公寓,旁邊就是植物園,所以窗外是一片綠油油的,真棒。我被安置在餐廳上層隔出來的小閣樓,更是太幸運了,完全有自己私人的空間真好,這樣我就相當滿足了。洗了個澡以後,一起和Beatriz吃了omelette當晚餐,然後上床睡覺,結束了神奇的一天。
(在Beatriz公寓頂樓,Monpellier的美麗夕陽一覽無遺)
Cozy Sunday
隔天一早,八點半起了個大早,和Beatriz吃早餐。然後他帶我去逛鎮上的星期天市集。
在歐洲閒晃的這兩個月我好像已經變得很習慣禮拜天什麼商店都不開的事實了,而且愛上逛週日小市集。因為法國禮拜天超市都不開的關係,假日的早上有時會有露天的小市集讓人買買食品或生活用品。我愛假日市集悠閒的步調和慵懶的陽光。我買了雞腿,歐洲還不好買到雞腿呢,準備晚點做親子丼給Beatriz吃。Beatriz向我推薦了某一攤的蜂蜜。蜂蜜攤賣不同花種的蜂蜜,有深有淺,有的香氣濃郁,有的香氣清淡。她買了大罐的,我買了另一種口味的小小罐。我們把法國麵包切片,抹上一層奶油後,再淋上市集買的純正蜂蜜,簡直是奢侈的人間美味。沒有過膩的甜味,是稍微優雅清香的甜,有著滿滿的花清香。
後來Beatriz還有工作要做,所以我們暫時分開,我自己一人開始在這個大學城遊逛。Montpellier也確實不大,我時間卻很多,我每一條市中心的小巷子都���細的逛過。
忍不住在路邊甜點店買了一個蔓越莓塔。我的天阿!想不到隨便買也這麼好吃,法國唯一從來沒有讓我失望過的就是甜點!
逛完了城區,我走去Beatriz推薦的羅馬水道。很顯然地這裡也曾經是羅馬帝國統治的地區,所以羅馬水道也流了下來。
下午兩點太陽很大,我在附近的樹蔭下乘涼。一位騎著單車的男子路過,和我攀談了起來。我們坐在椅子上隨意的談天,然後Beatriz不經意地出現在我們眼前。原來是他要回家時發現鑰匙在我這裡,只要在城市裡到處找我,結果還真的被他找到了。(就說這裏很小吧!)Beatriz索性也坐下來一起聊一下。後來單車騎士向我們就道別,Beatriz還問我怎麼這麼容易和人攀談(...是說你還不是把攀談的陌生女子(a.k.a. me)帶回家嗎XD)。其實平時很少這樣的,有時候我會忘了和陌生人善意的攀談是多麼自然一件事,但是重回一個流浪的旅人的時候,才會比平時更放下心防。但是選對象/時間/地點也是非常重要的啦,還是要小心,嗯。(是不是有點自我矛盾)
我們散步回家後,我用早上市集買的雞肉做了我那1001道菜 -- 親子丼 -- 給我們當午餐。午後休息了一會兒,Beatriz決定帶我去Monpellier附近的海邊。從他們家搭上tram,轉公車,然後就看到海邊了。我們下水泡了一下,然後又上來在沙灘上悠閒地曬曬晚午的太陽。Beatriz是一個很好相處的可愛女生,只是有時候西文會講太快我會聽不太懂XD。
她在沙灘上看著她的法文小說。我們在她的小說上,Le Signal Rouge那章的第一頁,發現的一隻黃色的瓢蟲。怎麼會在沙灘上的小說上發現瓢蟲呢?可愛又愉悅的意外,就像我遇見她一樣,la fille avec de beaux yeux :)
一直到月亮要出來了,我們才回家。回家的路上,我們一起逛過她朋友打工的麥當勞,share了一個大薯,回家後再吃一點沙拉,晚餐就解決了。
第三天的早晨,也是我要離開的早晨。我送了他我從台灣帶來的最後一個小別針當禮物,他則把他在週末市集買的髮夾送給了我。我們彼此交換了e-mail,很可惜我的那張後來弄丟了,我也再也沒有和她有任何聯絡。髮夾還好好地躺在我的抽屜中,然後擁有美麗眼睛的女孩就變成我法國南部的永恆回憶。
0 notes
Text
[2012][Spain. Barcelona] Gaudí, Gaudí, Gaudí.
8/23-8/25
Barcelona。巴賽隆納
人生第一次做過夜火車,就給了西班牙。買了當天的臥鋪火車票,晚上十點,火車從Granada出發。我買的應該是最便宜的票,按著票上的號碼,尋找我的車廂。懷著興奮的心情,打開車廂的門。一間窄小的包廂,有著四張床,左側兩層,右側兩層。Well,what can I say。畢盡我也是窮窮的,所以也沒期待看到多高級的房間。挑了一間在底層的臥鋪,和室友短暫的打了個招呼,然後出車廂走走,想說會不會像在跟電影裡看到的一樣,火車上可能會有餐廳啊,商店啊什麼的給你打發時間。很失望地發現根本都沒有,連供餐也沒有。還好傍晚多打包了一個三明治,晚餐沒吃的我才不會餓昏頭。既然沒什麼事可以做,我也就盥洗一下,上床睡覺了。這一夜睡得不太好,火車搖搖晃晃,我也睡睡醒醒,一度還懷疑被鬼壓床,只好拿出一直放在隨身包包裡的護身符,結果說也奇怪,後來就沒再發生,我就這樣迷迷糊糊睡到巴賽隆納。
清晨到達Barcelona,在西班牙couch surfing的運氣一直不好,一早就發現一個host還是拒絕我的request了,只好臨時找了一家便宜的hostel,離市區有一些遠。放完行李,準備探索這座充滿高第legacy的城市了。
第一個參觀的地點是奎爾公園。我選擇從hostel搭公車到奎爾公園的山腳下,然後慢慢爬上位於小丘上的公園。
上了公車,一邊觀察車上的乘客,一邊看著風景。車上的大嬸們機哩瓜拉地聊天,猛然一聽像是西班牙文,可是發現自己一句話都聽不懂。仔細一聽,原來他們講的是Catalán (加泰隆尼亞語) 啊!後來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我在超市買東西的時候,包裝上的字好像看得懂,仔細一看,是在寫什麼啊!原來包裝上的字也是Catalán啊!怎麼有一種到了巴賽以後變成文盲的感覺...。之前覺得巴賽隆納之於西班牙,就像是巴黎之於法國一樣重要,不能理解為什麼他們想從西班牙獨立出來。實際到了當地,從語言的使用看來,似乎隱隱約約給人感受到巴賽隆納人宣示自己不同於西班牙其他地方的意念。
高第,高第,還是高第
奎爾公園 Park Güel
高第,西班牙最有名的建築師,他的獨特風格甚至放眼當代世界建築史也無人可與其比擬。當初高第受到企業家奎爾先生之託,建造了這座公園,原本應該成為某個別墅的後花園,但是別墅沒有人買,最後還要高第自己買了住進去XD。總之後來,幸運的,這座奇幻美妙的公園對外開放了,讓全世界的遊客可以在裡面做一天的白日夢。(補充:2012年去的時候是全區都不用門票的,只能說佛心來著,太值得了。可惜2013年開始要收門票,而且一定要在特定時段入場,旺季時買票還會大排長龍,變得有點麻煩。忍不住心裡偷笑,還好我已經去過了...)
公車到站下車,問了幾個路人,就找到上山丘的馬路,慢慢走上山。這天下午的巴賽隆納陽光普照,充滿夏日的熱情,但因為它位於海邊,不似安達魯西亞悶熱難耐。話雖如此,照到太陽的時候還是很熱的,尤其我走的是上坡路,走得汗流浹背。不過當我看到這個可愛的標誌出現在一圍石牆上的時候,興奮之情馬上就淹過疲憊了!
還未進到公園內,馬上就看到兩座超級可愛的屋子佇立在入口兩側!
這兩座小屋子充分展現高地的建築風格。屋子少見直線和直角,取而代之的是圓弧間和拋物線。而那些拱門、柱體,融合了加泰隆尼亞傳統建築風格。屋頂、門窗框更是由許多色彩繽紛的馬賽克雕飾。傳統與創新的巧妙融合。撇開這一切不說,它們本身就好像夢幻糖果屋,好想要趴上去咬一口看起來甜滋滋的磁磚下來,喀滋喀滋!(逼逼逼,保全!)
厲害的還不是入口邊的兩棟小房子就沒了。一進入口就會被這一階階樓梯和一根根柱子架高的檯面所驚豔。
沿著樓梯走上去,中途就會看到公園的鎮館之寶--這隻五顏六色、以馬賽克裝飾的蜥蜴,趴在樓梯扶手之間,每天每天看著大批遊客進進出出。
可愛死了!終於見到它本人了,感動!每個遊客都要跟它照相,要拍到一張乾乾淨淨的照片真是不可能,連排隊跟它照相都要抓準時間,快速照完!
走到最上面的天臺之前,先參觀一下支撐它的柱子們,也是十分吸引人。上面天花板布滿美麗的馬賽克磁磚,而且天花板絕對不是呆板的平面,柱子和柱子間是著凹進去的圓圈,它們一個接著一個在頭頂上,走在下面,好像自己走進一個大蜂窩一樣。
上面的天台就是一大片平面,但是檯子邊緣當然不是直線囉,而是美麗的曲線。女兒牆像波浪一樣起起伏伏,上面的馬賽克拼貼令人著迷。實在非常喜歡這些磁磚。
接著從天台後方樓梯下去,又是不同風景。沒有了色彩繽紛的馬賽克,後方的走廊和支柱清一色是由紅棕色的石頭。
這個迷人的歪斜走廊,呈現的是自然洞穴的風格。那些石柱們,同樣是想呈現仿造樹幹與樹枝的樣子。
總而言之,哎唷我的天,來到這裡的第一天,馬上見證了高地遺留給地球人的奇幻建築,果然沒有讓人失望!
米拉之家 Casa Milà
接著去的地點是米拉之家。米拉之家是高地設計的住宅。他有著米白色的外觀,高第一向波浪狀的牆面。它像個大大的鮮奶油蛋糕,佇立在巴賽隆納一條大街道旁。只是這個蛋糕似乎不是圓的,上面插了些很奇怪的蠟燭。
只有一間房間開放參觀,因為其他地方有住人。到底誰這麼幸運啦!米拉之家入內參觀需要買門票,上頂樓也要錢,心一橫買了票,進去參觀。其中一間樣品屋(?)開放給遊客參觀。
內部風格跟外部很有一致性,一樣是以白色系為主,天花板和拱門的花樣,也像是蛋糕邊緣鮮奶油點綴過似的。到處看得到曲線構成的面。我尤其喜歡它的陽台,到底是誰可以把陽台設計得這麼美?
頂樓更是整棟建築風格強烈之處。著名的煙囪做成一個個像外星人的樣子。真好奇建築師怎麼會把煙囪設計成這樣,難道他其實就是外星人,承認吧高第!
從屋頂往下看中庭,也能發現曲線無所不在。
差點忘記提它的大門。遊客是不會從這個門進出的。它是以異形的巢穴為靈感而設計的嗎?這個證據顯示高第可能是屬於長得類似異形的外星人(顯示個頭啊)
巴特婁之家 Casa Batlló
參觀完Casa Milà,繼續在大道上走,就可以看到Casa Batlló。和Casa Milà在同一條街上的Casa Batlló,路過不可能錯過,因為有著鮮豔馬賽克磁磚的外牆、恐龍頭骨般的陽台、龍脊般的屋簷的公寓,是在世界上大多數的街道上看不到的。這個公寓當然也是由高第改建裝飾的,據說裝飾靈感是以聖喬治屠龍的聖經故事為靈感。因為參觀米拉之家花了一筆預算,這裡就沒有預算進去參觀了。這樣也好,留到下次阿泰再來一次的時候,我們還有事情可以做!我於是在這棟奇幻公寓前的板凳上,好好的坐了一陣子,既然沒有錢進去,外面就要好好的欣賞!
順道一題,僅緊接著Casa Batlló的旁邊,從外觀看也是一棟很特別的公寓,叫Casa Amatller,由另一個建築師設計。就在Casa Batlló旁邊,像要爭奇鬥豔似的,看著帶著些伊斯蘭風格。
就這樣坐在兩棟奇幻的公寓前發呆,也是一種奢侈呢。
聖家堂 Sagrada Familia
在巴賽窿那的第二天,空出了一個下午留給聖家堂。
就這樣簡單地下一個結論吧,聖家堂是巴賽隆納最著名的景點,是高地最著名的作品,是在歐洲呆了兩個月以來我最喜歡的教堂之一。
這天下午從地鐵出站後,看見光是排隊買票的人龍就整整繞了整個街區半圈。單然還是乖乖的排了不知道多久,終於可以進去了。雖然西文系學生如我已經看過它的照片三百次了,但是當站在它的跟前的那一刻仍然深深被震撼,很難不佩服建築師。
站在大門前,人們仰望看見現代主義風格的耶穌像,吊在十字架上。耶穌腳下是哭泣的聖母。第二層的戴頭盔的人物長得很像米拉之家的煙囪,高第作品好像是一個一個互相呼應的故事。左邊的雕像據說是高第自己。
柱子又有些似曾相識,跟奎爾公園的某些柱子好像啊。
似乎到處都有強烈的符號象徵。
大門門面,是什麼外星生物的密碼嗎?
門口地面的畫。
進了教堂之後,不可思議的影象印入眼簾。進了教堂,彷彿進入彩色的神聖樹林。
柱子像是大樹枝幹一樣的撐住了天,而天則是像聖光穿透樹葉般的以星芒的姿態往下延伸。
古典玫瑰窗,卻又有著現代主義的線條。
教堂外的光透過彩色玻璃,彩色的魔幻光芒在教堂內跳著舞。
穿透教堂,到另外一面的出口。這一面的外牆和入口是完全不同風格的雕刻。前面的入口屬於較現代簡約的線條,但這裡卻是繁複了許多,耶穌雕像也寫實了些。
這裏柱子一邊是一隻陸龜撐著,另一邊則是海龜!
教堂尖頂非常可愛,看著像是一堆橘子。另一個尖頂像是一堆葡萄。看著看著好像有點口渴了。
總之這是一個非典型的天主教堂,絕對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教堂。推薦有興趣的人可以租中文語音導覽,相當值得。希望有生之年可以看到它完工(沒錯,從高第31歲開始、到他去世、一直蓋到現在,都還沒蓋完),這樣又有一個完美的藉口再一次造訪巴賽隆納了!
高第之外,當然...
當然巴賽隆納還有好多好多除了高第以外的東西。在我短暫的停留中,確實也有稍微逛了一下。例如...
巴賽隆納主教堂 Catedral de Santa Eulalia de Barcelona
後來聽去過的好朋友表示,比起聖家堂,她更喜歡這座教堂。但是剛看完聖家堂的我真的提不起勁再去看一個相較之下有些普通的大教堂了。只在外面和附近晃了晃。不過我倒是相當喜歡教堂周圍的小巷子。高大的石牆夾著狹窄的石磚人行道,有一種走在中古世紀巷弄的感覺。
蘭布拉大道 & 博蓋利亞市場 La Rambla & La Boqueria
蘭布拉大道是一個位於市中心,受到旅客和當地人歡迎的蔭林散步大道。幸好這天午後接近傍晚時依然陽光燦爛,氣候宜人,兩旁的行道樹中間是人行走道,上面多事戶外咖啡座和許多賣紀念品的攤販。雖然在大道散步十分宜人,但是觀光客多、人多的地方,還是要小心包包。
從這裡散步到博蓋利亞市場,正好可以吃晚餐。逛市場最棒了,五顏六色的新鮮水果、紅花花的西班牙生火腿、活跳跳的新鮮海鮮,簡直眼花撩亂。阿姨在我出發之前聲稱她在這裡吃過西班牙最好吃的海鮮,所以我也不免俗找一家順眼的攤子,點了一盤海鮮配啤酒,當我簡單的晚餐 (不過根據西班牙人的標準,這時候吃的只是下午點心啦)。
新鮮多汁的蛤蠣,用奶油和大蒜料理,在配上一杯啤酒。好滿足。
吃完在西班牙最後的一頓晚餐,準備明天出發回法國,兩個半月的歐洲流浪腳程即將要回到最初與最後的城市。
0 notes
Text
[2012][Spain.Granada] 拜倒在石榴城之下
8/21 - 8/22
Granada。格拉納達

最後待在西班牙的時間剩得並不多,但是無論如何還是無法捨去La Alhambra宮殿的行程,所以下定決心即使只停兩天,壓縮到Barcelona的時間,還是把Granada保留在行程之中。
離開的那天早上,跟西班牙家庭裡的每個大人小孩一一kiss goodbye,然後一轉身,就再也不回頭地離開了。走著兩週前來時的路回到客運站,搭上早上10:50的客運,三個多小時後,我到了Granada。
這次在西班牙唯一找到的couch host指示我,要在客運站轉公車33號可以到他家。我很順利的找到公車站牌,搭上公車。公車上熱翻天,攝氏37度的西班牙南部,公車上居然可以沒有冷氣,讓我這個亞熱帶來的女生也嘖嘖稱奇。然後公車開了45分鐘,才從Granada市區到達他家的站牌。幸運的在正確的站牌下了車(你也知道,在陌生的城市坐公車有不低的風險坐錯)然後循著地址,就這樣找到了host Jogdish的家。令我驚訝的是,迎接我的是一個印度人。
盛夏的安達魯西亞下午實在不是個出門遛搭的好時刻,所以我就乾脆就留在屋內陪Jogdish聊天。原來Jogdish不太多說西文,而且還一個人住。(然後我到底為何會end up自己為一個人在西班牙住進一個單身中年印度男子家裡...)我真的是在陪他聊天,他說了很多,我多半也只是應答。他外派到西班牙幾年後選擇留下來,沒有原公司的工作以後,居然還能靠著西班牙政府的失業補助金好好的生活。��能一個人孤單,所以接待了好多好多的沙發客。他把他們來訪的照片作成光碟,一張一張播給我看,跟我講述他們的客人從哪裡來,又到哪裡去。他接著拿出一本小簿子叫我留個言,他的訪客們都在他們簿子裡留了言。當初可能是因為Jogdish在網站上的references很多,也都是好評,所以我當初就放心的住到他家了。原來當host的人理由也是百百種,這種退休 (?) 害怕寂寞的也是有。
不過Jogdlish的確是個盡責的好host。晚上七點多,他帶我去downtown Granada舊城區散步。晚上的舊城區內,小巷弄蜿蜿蜒蜒,跟著當地人走很放鬆,也不怕迷路。路邊看到人行道旁的小柱子,居然是番石榴造型的。

Jogdish告訴我,Granada就是石榴的意思。原來這裡是一座石榴之城呀。我們走到一個mirador看夜景,正好可以一覽夜晚的La Alhambra宮殿面貌,閃著橘黃的燈光。散步完我們又回到他家,吃了三明治當簡單的晚餐。

當天晚上我一個人睡在他的大床上。然後他呢?他跟我說他要搬一個床墊睡到頂樓,頂樓比較涼快!這是真的,晚上房間內真的很悶熱,但是我還是不想跟她一起睡在沒有屋頂的頂樓 XD 然後就這樣昏昏沈沈的也睡著了。
La Alhambra!
第二天早上,一大早6:30就起床了,今天的唯一目標就是參觀La Alhambra。早上Jogdish人很好的幫我做了兩個大sandwitch,說一個給我當早餐,一個帶去逛宮殿的時候當午餐。然後他跟我解釋怎麼搭公車前往La Alhambra,我就一個人出發了。暫時恢復一個人的感覺真好,哈哈。
入場買票的隊伍真的好長。我選了一個看起來短一點的隊伍,是自行刷卡買票的隊伍。結果輪到我的時候卡片居然不work。這時候我拜託一位在我後面刷卡成功的旅客,請他幫我再買一張票,我直接給他現金。他人很好的答應的,免去我重新排隊的煩惱。
La Alhambra又是一座阿拉伯摩爾人佔領西班牙的時期修建的宮殿。真的很美。值得花一整個早上(甚至到下午)好好的逛完。
剛進去宮殿,走不遠就有一個絕佳的景點可以俯視整個Granada舊城區。白色牆面、棕色屋瓦的小房子,一個一個閒適地坐立在Nevada山麓。

然後西班牙許多摩爾建築一樣,在基督教奪回當地政權後,又建造了一些跟原本建築風格迥異的建築,例如這座在宮殿中的羅馬式建築,就是後來Carlos V所建造未果的。

這裏真正厲害的當然還是絕美的摩爾雕刻裝飾與伊斯蘭圖案。

好喜歡伊斯蘭磁磚,怎麼會這麼神奇!(哎喲尾眼好花XD)

典型的庭園設計。

然後La Alhambra最有名的image,就是El Patio de los Leones,獅子宮的庭院。雕刻華麗藻飾的柱子真的是極致,太美了。This image is exactly what I came for! 感人QQ

逛完La Alhambra後的下午,我又和Jogdish約在市中心碰面,他陪我去買前往Barcelona的火車夜車BCN的票。兩個月的旅程到了最後,已經變得有點sloppy。車票毫無規劃的結果,就是前一天買貴得要命,居然買了95歐。規勸各位火車票或是廉航機票都還是要儘早訂,嗚嗚。
晚上,先回到Jogdish家吃個晚餐。他做了粉紅醬義大利麵,他說保證好吃。他堅定地跟我解釋,煮義大利的水一定要放夠多的鹽,這是一個住過他家的義大利廚師跟他說的小秘訣。我後來煮義大利麵都一直記得這件事情。吃完晚餐,Jogdish居然親自陪我搭公車,送我到火車站。有host真好T^T。
然後,終於要前往西班牙的最終站,巴賽隆納了。
0 notes
Text
[2012] [Spain. Fuengirola] 平民保母日記
8/7 - 8/20
Fuengirola

對懶散如我這樣的人來說,精進外語能力最有效也最有趣的方法,沒有比花一段時間待在當地、與當地人頻繁相處更完美的方式了。但是這個方法通常所費不貲,也許要很高的時間成本,留學、當交換學生、念語言學校、自助旅行、國際志工、申請打工旅遊,這些花費不是需要一筆可觀的學費,就是需要一筆可觀的代辦費用。最後我使用的方法省了以上兩筆錢,最主要的花費剩下從國內到國���的交通費,那就是自己上網路平台找打工換宿。
例如我使用的 workaway,只需繳有效期2年的註冊費30美金,比你找代辦機構幫你辦海外打工動輒幾萬塊一次的費用,這筆錢比起來就不算什麼了。出發的時間非常彈性,網站上有各種的host任你選擇。 通常最短期打工換宿的兩個禮拜就找得到。我認為這種方式對外語能力已經有中級程度以上的人會最有效。不過這種方式並不適合想到處玩又想省錢的人。但是善加配合利用couchsurfing也是一種強大的方式。這就是基本上我在一個月待在西班牙的策略。
Anyway, the story goes....
早上十點,從馬德里出發,坐上為時6個半小時的客運,前往地中海岸的小城市Fuengirola。終於,我要前往西班牙風味最濃郁的Andalucía了。這時候最適合陪伴我邁向Andalucía的道路只可以是小帥哥Pablo Alborán。用他佛朗明哥歌曲的轉音,屬於西班牙南部的模糊字尾咬字,柔和的古典吉他音色,與輕快熱情的節奏。當然還有迷人的笑容(三八啦哎唷=////=)
youtube
我這次義工找了一個保母的工作,為期兩週。家裡的媽媽Merdeces說要來車站接我。車子在Málaga轉車之後才抵達Fuengirola。我下車後在車站等,十分鐘過去了還不見媽媽蹤影,開始緊張正想要找電話亭打給他的時後,他就出現了。Mercedes人很熱情,一路上不停地跟我解說這裡的方位、路上的商店賣什麼好吃的東西。他們家離客運車站走路10分鐘就到了,而且就位於市中心的教堂廣場旁邊!我跟著媽媽走進他們家的公寓。這棟公寓樓上樓下都住滿了他們家族的人,Mercedes的媽媽啦、兄弟姐妹啦、阿姨叔叔等等的。十足是個典型的西班牙式的大家庭。我到他們家的時候,小朋友都去海邊玩了。他們家陽台看處去就可以看到海邊(當初就是看到海邊的照片才被騙來哈哈)!不久之後,小Merdeces(大女兒)回家了,我們初次見面都有點害羞(之後他根本變成一個小惡魔...)。外國人好喜歡把名字取得跟家裡的人一樣...害我每次指稱媽媽或小孩的時候都不知道對方會不會會錯意...
小Mercedes下午要去上騎馬課,媽媽就帶著我一起去看。他們家是騎馬世家!家裡擁有好多批馬。小Mercedes才六歲就可以騎馬跑了,好羨慕外國小孩啊。等姐姐上完課,我們一起回家,然後兩個小的弟弟也回到家了。三個人都可愛的跟什麼一樣!但是也一起吵翻天,看來這兩週有得受了。

晚餐媽媽煮了煎魚和蕃茄沙拉,好好吃!魚很新鮮,而且西班牙番茄真的是好吃的不像話。第一天過得so far so good!
保母人生...
Merdeces(6歲)大姐 / Antonio,小名Nono(4歲)大弟

他們最大的興趣是跟彼此打架與吵架。 他們最愛說的三個字是: 3. Quita!!!!! (滾開!!!!!) 2. Vete!!!! (走開!!!!) 1. NOOOOOO!!!!!! (不要!!!!!!!!)
Rafaél,小名Rafa(2歲)小弟

他還不太會說話,但是他最愛的三個字是: 3. agua (水水~~~) 2. NOOOO! 1. MAMAAAAA!!! (媽媽!!!!!!)
我的工作是早上一早起來,負責盯他們吃早餐,這時候爸爸媽媽就會去上班。他們吃完早餐就要去把床鋪好。鋪完床要去客廳寫功課。寫完了要陪他們玩。有時候在家裡玩遊戲,有時候在樓下廣場玩,有時候一起走去遠一點的小公園玩。
But every SINGLE stage is a f*** torture to me。
每個步驟他們都愛做不做,一下玩一下打架,一下大吵一下大哭,我大罵也沒用(講話太慢簡直是個大弱點)、別人小孩也不能打,他們根本小惡魔轉世。真的是悔不當初要當保母的決定。
中午媽媽就會回家了。媽媽回家會做飯給小朋友吃。就算媽媽在,幫忙顧小孩仍然是一個大折磨。中午吃飯(應該說 每 一 餐 都)是一個大考驗,連叫他們洗手也可以跟我大戰個老半天,兩個大的都愛吃不吃。好不容易一天的一半過去了,下午我可以稍微睡個午覺,有時候小朋友會來我房間跟我玩,這是我們每天最peace的時候(突然又變可愛)。
睡完午覺,媽媽每天會安排活動,一家人一起去玩。有一天媽媽帶我們一起坐馬車。媽媽親自駕駛的馬車喔!帶我們繞了Fuengirola附近好大一圈!

有時候我們一起去海灘玩。這裏走去海灘只要10分鐘,他們根本太幸福! 媽媽其實已經又懷了一胎。天阿,三個就夠我受的了,這個媽媽太偉大...

有時候沿著沙灘旁的步道散散步。有一次我們走了好遠,走到了Fuengirola山丘上的小城堡。那時城堡裡面辦了類似啤酒節的活動,晚上還是好熱鬧,好多攤販。啤酒節的人們有些喝茫了,跟著現場的西班牙音樂搖擺扭動。....要是沒有要顧小孩,真的會很enjoy(哭)。

有一次媽媽帶我們去附近的Marbella逛逛。Coldando con tus manos的Marbella!(何時Marbella的形容詞變成這首歌了...)

據媽媽說Marbella是有錢人聚集的地方。Again,深深覺得沒有小孩的羈絆,這會是個超級愜意的散步....
西班牙人都非常晚吃飯,小孩也跟著這麼晚吃飯,然後很晚才睡。9點才開始弄晚餐,然後開始吃,吃完也快午夜,該睡覺了。
離別。
雖然在這裡的每一天都渴望離開從回成人世界,渴望自由,但是等到真正日子快結束的時候,又變得有點捨不得,小孩又突然變可愛了。
我要離開這個家的前一天下午,剩我和兩歲的Rafa在客廳裡玩足球。
Nono和Mercedes都不在家。以前剩他自己一個都時候,他一開始一定會大哭一番,但是那天下午他卻跟我玩得很開心。我不知道以前有沒有陪她一起玩過足球。當我把球用腳踢的時候,他展現了高度的興趣,咯咯笑著,好像發現球的新玩法一樣。
玩累了,我們躺靠在沙發上。我跟他說話。Hola,guapito!

他已經完完全全聽得懂人家說話了,搞不好懂得比我還多。只是他自己還不太會說。可愛的Rafa,不像霸道的大姐,不像頑皮的二哥,與世無爭的老三總是愛笑。
之前我幫他換尿布的時候,他通常也會大哭特哭,但是最近一兩次他已經不哭了,對我來說真是種鼓勵啊。但是開始又趕到有點對不起小孩。好不容易他開始放心接受我進入他的生命,我卻又要離開他的生命。
你離開我的生命。
我離開西班牙地中海灘的陽光。

0 notes
Text
[2012] [Seville. Spain] Getting lost in Sevilla.
8/10 - 8/12
Sevilla。賽維亞

Sevilla是從保母人生中抽出一個週末出去的。能逃離孩子奴隸的命運,奔向自由,著實令人感到格外珍惜的假期。從Fuengirola坐客運到Sevilla也不算近,還是要3小時的時間。
客運到站,一下車,感受到的盡是悶熱的空氣。所有的旅遊書都不鼓勵遊客在安達魯西亞最悶熱的七、八月來遊玩。無奈我龐大的2.5月歐洲行程安排就是偏偏無法避開這段時間。記憶中,八月下午三點的Sevilla是橘色的,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建築物都鵝黃土橘的,並且熱能讓遠景變得模糊晃動。抬頭一看路邊大看板的溫度,整整有45度。不看不覺得那麼熱,一看就突然覺得好熱啊。從車站走去hostel的路上就迷路了。Sevilla的街道,窄窄小小、交錯蹤橫。

(從google map上看Sevilla長得像葉脈的街道。不是我方向感太差嘛!)
奇怪的是,迷路的我似乎心情緊張不起來。這個時間點,街道內有些冷清,我猜想大家都去echar una siesta了。我們不該怪西班牙人愛睡午覺,因為這麼熱的下午哪能做任何事嘛,還是待在室內休息一下,非常合理,哈哈。沿途,向兩個老奶奶問了路,最後終於走到這次定的hostel。(是在Madrid也待過的Hostel one centro,評價不錯,早餐只要一歐而且好吃。) 進到有冷氣的hostel裡,鬆了一口氣。進了房間,和隔壁床的室友聊天。室友是一個波蘭的女生,發現他也在西班牙當義工保姆。不同的是他只要對付一個小孩,而且每天只要教2-3小時英文!我怎麼那麼苦命,平平是保姆,我幾乎整天都在suffer...
(晚餐tapas,普普通通)

A free Flamenco show
第一天晚上,我參加了hostel免費提供的tour,帶我們去一家有live Flamenco dance的bar。波蘭室友也一起加入了。Tour guide帶我們走入蜿蜒的巷弄中,在一條街口停下,大家魚貫進入這間bar。我們到時,表演已經上演。裡面好多人。點了一杯 tinto de verano(p.s 紅酒與檸檬汽水做的調酒。夏天在西班牙一定要每兩天喝一杯!),然後開始看表演。

...然後覺得真的想看到好的佛朗明哥舞表演,還是需要花個錢去專業一點的地方。這裏的dancer臉臭到不行,歌手和吉他手和我在Madrid聽的表演一比,就發現差了一大截。不過要是預算有限,對表演品質不太在意,只想要感受一下Flamenco到底是什麼的旅客來說,還是值得一去的。晚上tour還說要帶大家去pub crawl (就是帶大家從一家酒吧喝到另一家酒吧的活動) 可能是考慮到明天早上要參加walking tour,所以skip這個活動,在依然悶熱午夜慢步走回旅社休息。
One day in Sevilla
如果我說Andalucía是保留了西班牙最道地、最獨特滋味的地區,Sevilla就是保留了Andalucía最道地、最獨特滋味的城市。
早上參加了hostel幫我們安排的free walking city tour,繞了城市一圈。

導遊帶我們走入了聖十字區 (el barraio de Santa Cruz)。Fernando二世從摩爾人手中奪回Sevilla後,把猶太人都集中到了這個區域。雖然15世紀末當時政權決定復興基督教,趕走所有的的猶太人,但是這個區域仍然保存了Sevilla最古老的建築。漫遊在Santa Cruz蜿蜒的小巷中,隨處都可以巧遇百年前的古老的建築。幸好有導遊領著,不然在這些小巷中又得迷路一次。
Calle de la muerte (Street of the dead)

來到一個家門口,上面的門牌是一顆骷髏。原來它紀念了一段故事。這條小徑叫死者之街 (Calle de la muerte),這裏紀念的一位女孩Susona。當時基督教政權趕走猶太人,剩下的猶太人也被迫改姓基督教。這些猶太人對基督徒相當不滿,因此要密謀叛變。Susona是策劃叛變人之一的女兒,聽到這個消息後,因為擔心基督徒男朋友的安危,就像男朋友洩密了。男朋友知道後通知其他的基督徒,因此猶太人的叛變失敗,所有參與叛變的猶太人都被處決了。Susona知道自己闖了大禍,在家中上吊自殺。現在門牌上的標示就是Susona的家。
Plaza de doña elvira (Plaza of doña Elvira)

這個漂亮的庭院也隱藏在蹤橫交錯的Santa Cruz街區之中。有很漂亮的噴泉和摩爾磁磚。這個小廣場的名稱傳說是Doña Elvira家的庭院。Doña Elvira又是誰呢?他是西班牙作家Zorrilla所寫的故事唐璜 (Don Juan)裡面的角色。Doña Elvira據說是故事中被花花公子Don Juan玩弄欺騙的可憐女生之一。Anyway,到底這個故事是不是真的也已經不可考了。
Giralda

推薦指數:★★★★★
Giralda是一個位在Sevilla大教堂旁邊的鐘塔,世界文化遺產之一。它可不是單純的天主教鐘塔。這座鐘塔最初由信奉伊斯蘭教的摩爾人建造,因此從建築外觀就可以看出複雜的伊斯蘭風格。西班牙基督徒收回西班牙土地的統治權後,再加蓋了文藝復興風格的尖頂。在它身上集結融合這麼多西班牙不同的歷史。它是Sevilla的地標,看到它就真切的感覺到自己真的在Sevilla了!
Catedral 大教堂

推薦指數:★★★★★
Sevilla有名的大教堂,世界文化遺產之一。是由摩爾人的建築改建的基督教堂,在十六世紀完成時曾經一度是世界上最大的主教堂。可惜時間不夠進入參觀,不然它可是哥倫布的埋骨之地!
Plaza de toros 鬥牛場

推薦指數:★★★★☆
我們走著走著到了流經Sevilla的運河的附近,看到了一個圓形的建築,是西班牙歷史最悠久的鬥牛場,全西班牙鬥牛士都夢想在這個舞台表演。如果外星人要來地球看鬥牛賽,你第一個推薦的地點就非它莫屬!(什麼怪形容 lol)
但是基於我反對這種對牛非常殘忍的活動,雖然其實很想看,即使腳已經踏到鬥牛場門口了還是狠下心離開!
Torre de oro 黃金塔

路過指數:★★★☆☆
Torre de oro 也矗立在運河邊。它叫黃金塔的原因是據說是因為塔在水中的倒影看起來很燦爛金黃。這棟十二角形的美麗小塔也是摩爾風味十足,13世紀就是由摩爾人建造建造的,作為瞭望台。後來還一度被用來當監獄。
Fabrica de tabasco 香菸工廠

路過指數:★★★☆☆
我們還路過了棟古色古香的舊香菸工廠。歐洲的第一家香菸工廠,現在已經是賽維亞大學的一棟大樓。然後我只照了一張好漂亮的門牌照片...
上午走完walking tour,和tour認識的同一個hostel的旅伴,一個中國男生,室友波蘭女生,兩個美國女生,就隨意找了一家在大教堂附近的觀光客餐廳,在橘子樹旁的露天的座位,邊欣賞大教堂和鐘塔,吃了一餐。雖然天氣好熱,但是賽維亞的悠閒彌補了這些小煩躁。下午就差不多該回hostel避避暑,跟著西班牙人一起來一個siesta,行程就排鬆一點吧!
Plaza de España 西班牙廣場
推薦指數:★★★★★
這個廣場是在半天walking tour結束後的傍晚再去的。和在同一個hostel的中國人劉洋說好一起去的。劉洋是在美國唸書的放假期間來歐洲玩一趟。從hostel走去Plaza de España已經晚上七點了,但是天色還挺亮的。Sevilla的Plaza de España根本跟其他城市的plaza完全不一樣。一般的plazas (就我所知的在西班牙和其他西語殖民地區的plazas) 可能是居民生活的中心,四周有商家圍繞。Sevilla的Plaza de España比較像一個大公園,有非常漂亮的新文藝復興混合摩爾風格建築圍繞,建築物有許多壁龕,每個代表了西班牙的不同省份。廣場有人造小河,正中央有個噴泉 -- 只有這一點像個typical的廣場。

我的相機剛好記憶體滿了,還好有臨時旅伴幫忙拍照!

Alcázar 皇宮
推薦指數:★★★★★
在Sevilla的最後一天,吃了hostal好吃的早餐,就按照計畫先去買回去的車票,之後好好參觀皇宮Alcázar。買完車票再走去Alcázar。看了大致方向後,我決定不看地圖,再次把自己丟入Sevilla迷宮,enjoying getting lost in the maze for the last time。結果也沒繞什麼遠路,問了幾個人之後,就順利到達皇宮了。
Alcázar是一座宮殿。這是一座充滿濃厚伊斯蘭風格的美麗宮殿,由摩爾人建造。Alcázar的阿拉伯原意就是「宮殿」。這是我第一次看到摩爾風格的宮殿,美到不行,必去!
(很喜歡很喜歡伊斯蘭繁麗的圖騰,還有裝飾繁複的拱門。)

(左:一個地下道進去可以看到Los Baños de Doña María de Padilla(翻譯叫Padilla的Maria小姐的澡堂),神秘且美麗。右:除了宮殿本身美麗,它的庭園也很漂亮。)

路過Málaga
最後是買了早一點的車票,回Fuengirola之前,還有時間在轉車的城市Málaga待一下下。下午三點,跟來的時候一樣的悶熱的下午,搭車離開Seviilla。到Malaga的時候下午五點,離天黑還有一段時間,決定從車站漫步到Malaga的海邊。
路過一個啤酒帳篷,得到熱情年輕人請的一杯啤酒和一個kiss on the cheek,然後離開繼續前進,直到看見海。終於,這輩子第一次與地中海的面對面,就在這片海灘。脫了鞋走在沙灘上,踩了海水,選個有陰影的地方坐著看海,看到差點都不想起身了。

坐得滿足了,在沙灘旁邊吃了保母媽媽推薦西班牙南部海岸tipical的烤沙丁魚餐廳。一小杯啤酒,一份烤沙丁魚,一塊麵包,簡單卻好吃,而且其實會飽喔。

一直晃到了天色黑了,突然發現Malaga的行人紅綠燈根本就跟台北的一模一樣,突然好想家啊。一個人旅行,有時候其實寂寞得要命!

最後搭了9點的車回到Fuengirola寄宿的家。兩天不見的,家裡的三個小壞蛋突然變可愛了!但我相信一覺起來他們會很快變回小惡魔。Buenas noches...
0 notes
Text
[2012] [Spain. Madrid] 孤單馬德里
8/3 - 8/7
馬德里

孤單病發作
在德國和阿泰道別後,旅程只剩下熙葵二少爺護駕。從德國搭最便宜的瑞安航空到達馬德里。在飛機上居然被空姊兇..... 空姐叫我把耳機收起來的時候,我試著解釋我一直都沒在使用手機,結果他就很突然兇的說「我不管你在幹嘛,要你收就收!」之類的。當下有點傻眼,嗚嗚要不是你們最便宜,我再也不搭惹啦!
終於要開始西班牙之旅了。身為大學主修西班牙文的學生,好像一直都在等待這一天的到來。還不斷幫自己心理建設:「南美洲都闖過了,西班牙應該不會更恐怖!」還好,到了當地,有種如釋重負的感覺,甚至好像又回到大四那一年闖蕩西語國家的熟悉感。
在西班牙的找Couch surfing的運氣一直都不好,所以在馬德里我們選擇住進hostel。到了馬德里,已經入夜了。從機場到hostel,搭捷運很容易的就抵達。東西放好之後,我們開始尋找吃的。想不到最後居然還是走到附近一家賣kebap的店家,於是在這裡的第一餐又是kebap。 = =
吃完回到hostel之後,令人意外的,發現在西班牙的失落感好像第一次這麼強烈。除了阿泰已經不在身邊了以外,似乎了已經習慣睡在人家家裡,理所當然地得到當地主人友善的照顧和關心,不像hostel裡各個旅客都像孤獨一批狼。Hostel���適症發作,嗚嗚。當天晚上,就懷著這樣的心情入睡,然後正式展開西班牙之旅。
Madrid city tour
照例到了新城市,我的首選會是參加Sandeman's free city tour,城市巡禮一番。早上的city tour,11點在Plaza Mayor出發。然後我出了一點小差錯,我把plaza Mayor搞錯成另一個廣場Puerta de Sol。我在Puerta de Sol急忙尋找任何看似是他們的旅行團,然後不小心加入了另一個公司開的free tour團體裡面。這就是我為什麼推薦Sandeman這家公司的原因。我跟著這個tour走了一陣子之後才發覺他們是屬於別的公司帶領的。導遊阿姨的英文有著濃濃的西語腔,並且很快就察覺她英文並不好,講解也不太專業,因此一路上解說都聽不太懂,並不盡興。所以呀,以後,掐領明,Sandeman旅行社!
總而言之,我還是跟著這團走完了市中心。
Puerta de Sol(推薦指數:★★★★☆)
我們腳程從這裡開始。每個西班牙城市都有一個最重要的主廣場。Puerta de Sol(太陽門)是馬德里最主要的廣場之一,號稱馬德里的心臟,位於馬德里市正中心,也是整個西班牙公路網的起始點。十五世紀的時候,城牆的城門就為於此。早晨從面東的城牆看,剛好可以看見太陽從這裡出現,所以由此得名。廣場中央的雕像是國王Carlos III。

環繞廣場周圍,最古老的建築物是舊郵局建築,上面有個大鐘,就是馬德里的跨年聖地、吃新年葡萄的地方!(除夕午夜12點前,廣場的大鐘會倒數十二下,每敲一下鐘嘴裡要塞一顆葡萄。當初學到的時候也覺得好笑,怎麼會有這麼奇怪的傳統啦)

廣場裡另一個有名的雕像就是象徵馬德里城市的雕像 La Estatua del Oso y el Madroño (熊與草莓樹雕像...翻譯完覺得好白話...)終於與你見面了!Hola, Madrid!
Royal Palace(喜愛指數:★★☆☆☆)

接下來路過了馬德里王宮。雖然現在王室並不住在這裡面,但是仍然是舉行國家儀式的場所。十八世紀,Felipe V所建造。恕愚民失禮,看過歐洲一些皇宮與南美洲長相相似的皇宮以後,這幢建築物的吸引力就變小了 ˙_˙
Moorish ruins(喜愛指數:★★★★☆)


Tour的腳步接著穿梭在馬德里的巷弄內。我喜歡西班牙的巷弄。偶爾可以看到摩爾人留下的回教風格建築(西元711年開始,摩爾人在西班牙統治長達八百年。這也是西班牙跟其他西歐/羅馬帝國國家不一樣的地方,成為我最喜歡的西班牙獨特之處之一)、漂亮的摩爾風格庭園,夾在道地西班牙式建築之內。
World’s oldest restaurant(推薦指數:★★★☆☆)

接著旅行團都會去擺訪這一家,傳說中世界上開店最久的一家餐廳,最有名的是烤乳豬。地下的酒窖是店內又最古老的一個地方!好像有點觀光化了,據說要在這裡吃上一餐可不便宜。
Plaza Mayor(喜愛指數:★★☆☆☆)

意即「主廣場」。西語系國家的每個城市都有一個plaza mayor,通常是城市的市中心,最熱鬧的地方。但是好像還是Puerta de Sol比較熱鬧些。這裡跟附近的Puerta de Sol廣場就是馬德里最重要的兩個廣場。廣場旁邊就有Museo de Jamon,快去買一個西班牙有名的火腿夾在三明治裡嚐嚐!
Los musemos increíbles! 博物館不思議!
於是來到馬德里最重要的行程就是參觀三大著名的博物館/美術館:
Museo del Prado(普拉多博物館)、Museo de Reina Sofía(蘇菲亞王后國家藝術中心) Museo de arte Thyssen-Bornemisza(提森博內米薩博物館)
身為西語系的學生,早已久仰西班牙各時期的著名畫家。對我來說,馬德里最大(...以及唯一)的吸引力就在於美術館無誤。如果想要一覽西班牙各大藝術家的作品,來馬德里絕對滿足。
1) Museo del Prado(推薦指數:★★★★★)

普拉多博物館最著名的館藏即為畫家Velázquez的經典畫作Las Meninas(宮女)。Velázquez是巴洛克時期、西班牙黃金時期最有名的畫家之一。總之他就是這麼有名的西班牙畫家,這座博物館外圍的雕像就是他!

(Photo from Wikipedia)
這幅Las Meninas有名在哪?Google一下就不難發現,這幅畫的討論一直都非常多。構圖複雜性、視角的選擇等等,都十分有趣,堪稱西洋藝術史上討論最多的畫作之一。畫面中央圓圓大眼睛的金髮小女孩,是西班牙國王飛利浦四世的小公主。小公主周圍圍繞著眾多宮女(為什麼畫作命名的角色不是出現在的中央?),然後我們可以驚訝地發現,畫中有一位畫家正在看著我們,這位畫家難道就是Velázquez本人嗎?他也在畫畫呢,他畫的是誰?房間最裡面的鏡子裡好像透露了玄機,印照著兩個人的靜影,是國王與王后兩人嗎?這幅畫絕對是博物館裡我駐足最久的地方。太感動惹~~~
西班牙另一位著名畫家:Goya(哥雅)一幅常見的名畫在這裡也可以找到:El tres de mayo de 1808(一八零八年五月三日...阿這就是畫作名稱。)描繪的是西班牙獨立戰爭,西班牙人民反抗拿破崙軍對威脅的情景。在牆角的受害者,好像被火紅的燈光死死地釘在牆上,緊張的氣氛在光影閃爍下顯露無遺。

(Photo from Wikipedia)
或者是Goya的La Maja Desnuda和有穿衣服的La maja vestida一次滿足!


(Photo from Wikipedia)
2) Museo de Reina Sofía(推薦指數:★★★★★)

相較於Museo de Prado展出比較古典的畫作,其他兩家博物館展出的是較為現代的作品。西班牙二十世紀三大(自己亂選)藝術家:畢卡索、達利、米羅,都可以在這家博物館找到他們的作品,太划算了是不是!!!小時候就喜歡畢卡索跟達利,米羅是長大一點才懂。即使不念西班牙文,也是對我有絕對吸引力的藝術家。在這家美術館最厲害的畫作莫過於畢卡索的Guernica。畢卡索有這麼多有名的畫作,並且散落在西班牙��城市、甚至國外。但是這幅Guernica,絕對是他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Photo from Wikipedia)
實際來到這裡看這幅畫的人們,第一個驚嘆應該是:「它好大!」站在長3.5公尺,寬7.7公尺的畫作前,彷彿整個人立即染上一層畫面中那抹灰色的冷冽色調。畫作描繪當時西班牙深受佛朗哥政權侵害的人們,用他們扭曲的臉和四肢,無聲地對你尖叫。租個導覽會讓你對畫中各個意象有更深的了解。
3) Museo de arte Thyssen-Bornemisza(推薦指數:★★★★☆)
這間博物館展出13世紀到20世紀的畫作,網羅歐洲境內許多有名畫家的作品。廣藏廣泛且多,老一點的有義大利畫家Ghirlandaio、Carpaccio、Caravaggio,荷蘭Rembrandt。近代一點囊括莫內、雷諾瓦、高更、 梵谷。但是好像沒有特別厲害到不行的代表品,加上在馬德里已經逛了兩個大美術館,逛到第三個已經有點麻痺(被藝術品麻痺聽起來有點太奢侈...but kind of true now...)
三個博物館可以買連票,也可以查查何時開放免費參觀。但是持國際學生證可以免費,真的是無話可說。總之沒去博物館,就等於白來馬德里!對博物館沒興趣,也可以不用來了其實lol。
Parque del Retiro(麗池公園)
歐洲各個大城市都有一座當地人鍾愛的公園,對於Madrileños來說,那座公園就是El Retiro。逛完普拉多博物館的下午,難得陪我在馬德里出遊的熙葵二少爺有機會一起到公園逛逛,放慢旅遊的步調。公園真的很大,而且意外的美。

公園當中有一大片人造湖泊,湖泊上有人悠閒地划划船。天氣好的下午,湖邊草坪上,裸著上身曬日光浴的人們隨處可見。我們三人也坐在草地上放鬆了一下。公園給城市人之心靈馬殺雞:無價。

Flamingo Show
決定在馬德里看一場佛朗明哥舞表演。雖然佛朗明哥的發源地在西班牙南部,但是LP肯定了馬德里佛朗明哥的表演品質,所以還是決定就把花錢的這一次留在馬德里,小酒館的免費表演再留在南部的Sevilla吧。前一天臨時選中的tablao(Flanmingo表演的小酒館)叫做Las Tablas。它剛好在hostel附近,我和小熙一起去,想說蠻近的,走路10來分鐘就到了。想不到天色有點晚了,一路上有點緊張。少爺熙終於發揮他在西班牙的功用,保護弱女子姊姊。平安到達tablao,我認為這裡價格合理,而且表演很有水準,蠻滿意的。26歐元一場,還附一杯飲料。這麼西班牙風情的一晚,當然非選擇西班牙國民調酒Sangría不可。

整場表演者包括一個男舞者、一個女舞者、兩位吉他手、一位歌手、一位打節拍的。

佛朗明哥舞,除了dancer是重點,音樂也是同等重要的一環。這場表演無論是舞蹈還是音樂表現都很棒,難得願意跟我一起去聽表演的小熙也說讚。



結束以後已經11點半,這時候天當然已經全暗了,我們兩人比來時更緊長的不發一語快速走回去(少爺熙還被收垃圾的嚇到,其實是自己嚇自己)然後終於也平安回到hostel,終於心滿意足結束這一天。
Tapas初體驗
Tapas是西班牙特有的一種食物,基本上就是一盤盤的小菜,各式各樣的小菜都叫tapa。在酒館裡可以點幾道tapa當下酒菜,現在tapa已經進化到有專門的酒館在賣tapas,而且也可以變成正餐,多吃幾道就行了。
某天的傍晚決定晚餐就留給tapas。在太陽門廣場附近,找了幾家tapas bar來試試。老實說,tapas的種類太多了看得眼花撩亂,在第一家tripadvisor評價不錯的bar亂點了一些,配了杯啤酒,站在店外的小桌邊吃。吃完還沒飽,接著去了hostel店員推薦的第二家,再吃一輪才飽!

(1) 它叫patatas bravas,炸馬鈴薯塊配上一種西班牙甜辣醬salsa brava,不錯。
(2) 這道是不知道怎麼點道的,但是有馬鈴薯、熟火腿、上面有起司,也不錯。
(3) 西班牙的番茄最正了,就是一道簡單的番茄抹麵包也很好吃。下方就是Tortilla de patatas,西班牙烘蛋,簡單的說就是馬鈴薯烘蛋(又有馬鈴薯),今天最喜歡的一道!
0 notes
Text
[2012][Germany. Koblenz] 萊茵河遊船
8/1 - 8/3
Koblenz。科布倫茲

一早九點,我們從德國富森搭火車前往Koblenz,繼續在德國最後一個城市的遊覽。然後德國結束之後,阿泰就要離開我先回台灣了,嗚嗚嗚。在火車上,阿泰一口氣把兩天來、大老二輸給兩個少爺的14歐元,一把就贏回來,嚇死人!

Koblenz橫跨了萊茵河兩岸,是選擇半天搭船遊萊茵河的好城市。我們又回到了德國西部,照樣是搭慢火車,所以到達Koblenz時,已經傍晚五點了。我們在Koblenz的host人好好,還沒到他家,他就先傳簡訊問我們要不要吃一點apple pancake。剛好我們晚餐吃得少,很開心地答應。
我們照著host -- Julia的指示,搭公車很順利就到他公寓。一開門,看見一個小個子又漂亮的女生,就是Julia了!他的小公寓在頂樓,斜斜的屋頂讓天花板和牆壁深形成特別的狹角。Julia說:「傢俱很難買!」可是,我卻被那種屋頂深深吸引!天花板的斜角讓公寓給了家不再是呆板的正正方方的線條,反而給我一種神秘、隱秘、又舒適的感覺。
我沒有她家的照片,不過我說的是像這樣的天花板:

(photo from http://www.decoist.com/)
Julia很開朗,很棒,我們真的一起吃了apple pencake。然後趁晚上天還沒全黑,我們一起在她家附近的河岸散步。
(天黑前的河岸)

一起在河岸的beer garden喝了啤酒,聽他講了這個城市的故事。Nice evening with good weather and good company!當天晚上心滿意足地在她的小客廳的沙發床上,睡了舒服的一覺 :)
市區+萊茵河一日遊!
今天早上Julia說可以帶我們到當地逛逛。我們和小熙小葵在他家公寓下集合(結果他們兩個住的hostel跟我們超近的)。我們一群人沿著Mosel河(另議一條流經Koblenz的河)走到德意志角(Deutsches Eck/German Corner)。

德意志角位於Mosel河和萊茵河的匯流處。這裡矗立的雕像德意志帝國的首位君主威廉一世(Wilhelm I)。
接著我們選擇要搭纜車上城堡看風景,Julia就先走了。Kolenz cable car是德國境內前幾大型的纜車,在纜車上可以得到德意志角很棒的view。但就是像這片上的這樣,風景還不賴,但又沒有到非常厲害。


搭纜車上山後,我們沒有買票進城堡(歐洲城堡看多的變痲痹),在山上看看風景之後就下山了。

下山時才發現我們要趕火車搭去搭由萊茵河的船,然後在疾行中到達Koblenz火車站,然後搭一下下火車就到了搭船地點。在那裏等了一個多小時才等到船,終於在下午三點左右搭上了為時40分鐘的游河船。在露天的甲板上,沿途風景秀麗。

整個遊船過程,聽的故事比看到的風景還厲害。小熙在船上訴說了他個人大難不死的故事,害我最後驚嚇得連風景都看不了,哈哈哈。

40分鐘後,我們在沿途一站下了船,在一個很德國的小鎮Bacharach晃晃。Bacharach夾在河畔和山腳之間。在這裡的短短兩小時,簡直像到了桃花園一樣神奇又舒適。


在一個pretzel專賣店買了一個pretzel,好吃的要命。在德國簡直愛上pretzel!記得以前在美國吃了一個,覺得好難吃。可是來到了pretzel的故鄉以後,又重新愛上這個麵粉小東西=///=。
Koblenz這附近是德國著名的葡萄酒產區,所以我們在這裡找了一家wine house,一人點了一杯酒,在小路邊的露天座位上,聊天喝酒。對德國酒意外的喜愛,印象大大加分。美味的飲涼和有趣的話題讓人覺得像在做夢。

最後猛然一回神,我們要快要錯過該搭的火車時刻啦!!!於是我們又急得跟什麼一樣的趕快跑去火車站(在小鎮,錯過一班就要再等很久了!!!嚴重啊!!!)半死不活的到了火車站,好險有感到,嚇死人。
The last supper in Germany
從Bacharach趕回Koblenz,已經晚上7點多。今天晚上我邀請Julia一起吃晚餐,由我們掌廚。Julia邀請了她男朋友,我們帶了小熙小葵一起去她家。晚上又是煮我們最不會失敗又好吃的親子丼(不是台灣菜啦...不過還是亞洲菜嘛...)
我們六人,在Julia家的小陽台享用了這頓晚餐,親子丼的到主人的好評,令人開心!這是我們在德國的最後一晚,有了完美的句點。
隔天早上,我們和Julia道別,一起到火車站。從這裡我們和阿泰要道別了。我們一起坐一班火車,阿泰要先下車,回科隆坐飛機回巴黎,從那裡再回台灣。好像一下子,火車到他的站了,他就這樣下了車 ;,,,((((
剩下三個人,而旅程還繼續著。
1 note
·
View note
Text
[2012][Germany. Fussen/New Swanstone Castle] 尋找睡美人城堡
7/30 - 8/1
富森/ 新天鵝堡。Füssen/Schloss Neuschwanstein

慕尼黑和距離Füssen兩小時、兩班火車的車程。走進火車站的時是碩大的慕尼黑車站,走出火車站時變成了小巧的Füssen車站。我們這次在這裡住兩晚的hostel,就在火車站旁邊,走一分鐘就到。到了Füssen,心情就輕鬆了起來。這幾個禮拜以來,一直都在一個又一個大城市旅行,一直寄人籬下的。這次來到了一個小鎮,住進完全屬於我們四人一間的hostel,所以一到這裡,馬上心境就變得舒坦。

Füssen是離天鵝堡最近的小鎮,任何要前往天鵝堡前後、需要稍作休息或者過夜的旅客都必須經過的地方。這裡底矮的可愛小房子有著各式各樣的顏色,今天天氣又很好,不太熱的陰天,路邊的花叢仍然鮮豔可愛。
我們四人在鎮上隨意逛逛,去超市補補貨,然後在路邊的pizzaria隨意吃了簡單的pizza和pasta,又悠閒地逛回hostel。三個男生晚上的娛樂是大老二聚賭活動,少爺熙大贏家,阿泰怎麼輸了兩歐!
The castles!
從Füssen到新天鵝堡,在火車站附近搭公車,10分鐘就到了。參觀新舊天鵝堡的方式,是在山腳買票的時候它就告訴你兩座城堡各自的入場時間,準時按照時間去到這兩個地方,門票已含導覽,導覽時間也是固定的,導覽結束你也必須要出場,不能自己決定要在裡面待多久。我們買到了10點多的old castle和12點多的new castle。

舊天鵝堡 Schloss Hohenschwangau
買完票一直到要去第一場導覽還有40-50分鐘,我們選擇從山腳爬上old castle的小山丘,想不到比以為得快很多,10分多鐘就到了。

我們跟著英文導遊參觀(好像其實也有中文語音導覽可以選擇),一個親切可愛的大男生。雖然old castle的外觀跟new castle一比就感覺差多了,但內部還是有城堡的富麗堂皇,尤其是城堡窗外的view美到不行!


(從新天鵝堡的山丘看舊天鵝堡的view,我 的 媽 呀 美到不行!!!!)

新天鵝堡 Schloss Neuschwanstein
20-30分鐘的old castle導覽結束就必須離開,還有一個小時的時間讓我們去new castle。我們仍然選擇用走的上去另一座小山丘,比較陡,花了大約30分鐘。
New castle不愧是迪士尼童話故事城堡的prototype,本尊夢幻程度不同凡響!當天雖然有一面在整修,但從遠處看還是魅力不減。比Old castle大得多,外觀是簡潔童話的藍白色(就像西班牙文說白馬王子是príncipe azul (blue prince) 的那種!),內部卻是極盡金黃華麗、藻飾,暗色調居多,跟old castle內部明亮的採光不太一樣。

城堡建於19世紀後期。建造城堡的巴拉利亞國王 路德維希二世 (Ludwig II) 也是饒富趣味的人。人們說他是個瘋子,我說他只不過是無可救藥的浪漫分子。(murmur: Ok也許國王不應該是個這樣的人,but he couldn't help himself! That was just who he was! He didn't choose be born as a royal! ) 他自幼就對軍事沒有興趣,而18就登基後一樣對國政興趣缺缺。但是他在藝術和美方面卻有不少事跡,包括他曾經大力幫助音樂家華格納 (Wagner) ,以及建造了這座世界上最夢幻的城堡 -- 新天鵝堡。新天鵝堡的million-dollar view在路德維希二世尋尋覓覓找城堡地點時就已經鎖定了。建造城堡十幾年間,花費的金錢與人力高得驚人,惹得國民對這位不諳市政的國王更不滿意,而欲奪取政權的人們也蠢蠢欲動。1886年,巴伐利亞政府宣布路德維希二世已經精神失常,無法處理公務,最後被軟禁在還未完工的新天鵝堡中。軟禁的三天後,國王在一次與他心理醫生出外散步後再也沒有回來。當晚半夜,他和醫生的屍體終於雙雙被發現在一座湖邊。當時官方以自殺作為結案,但是他真正的死因眾說紛紜,為這位浪漫的國王的結局添上一筆神秘的色彩。

(photo from Wikipedia)
從城堡旁可以走一小段路到山另一邊的Marien bridge上,在這裡可以獲得新天鵝堡明信片般的絕美view!! 佩服這片厲害的風景從當時到現在過這麼久還是一樣breath-taking。
(橋本身也是看起來頗險峻)

(Unbelievably gorgeous!)

結束了所有的導覽,我們慢慢走回山腳。山腳下的湖也非常美!

我們回Fussen原本也要搭公車,但是發現要等45分鐘,所以我們就想試試看也許也可以步行回到小鎮裡,然後就真的走了!沿著馬路旁的小徑走,不會很難走,走了快一小時,終於回到hostel!其實相當enjoy這樣緩慢的行程,而且路邊的小鎮/自然景色,讓走路都覺得很愉悅。

Dinner time
當天的晚餐是在tripadvisor上查到當時在Fussen被評分排名第一的一家義大利餐廳。選了露天的四人座位,天還沒有黑,藍天白雲陪我們晚餐。我的白醬鮭魚pasta,醬很濃郁。阿泰的包餡pizza,好好吃啊~餅皮超Q!

吃完滿足的一餐,三個男人在這裡的最後一個晚上又在房間開賭。這次阿泰又輸12歐!!! 噢不我們旅費啊!! QQ
0 notes
Text
[2012][Germany. Munich]
7/27 - 7/30
慕尼黑。München

從德國北半部的柏林去南半部的慕尼黑,也是乘坐10小時(包含數次轉車與等車)的慢火車到達的,早上就出發了。後來學聰明了,本來因為是優惠票沒有劃位不敢坐座位,這次看到位子就坐了,再也不想像上次從科隆到柏林兩小時沒有座位,還得坐在門邊。
晚上七點半終於抵達。旅伴少爺熙一到當地,就帶少爺葵去找他媽媽的導遊朋友,被請吃大餐。我和阿泰眼睜睜看著他們離開後去覓食,才發現慕尼黑的東西怎麼這麼貴!Currywurst(咖哩腸)一份要8€(柏林只要5€!又多了喜愛柏林的理由了啦),腰休。我們就在中央火車站吃了漢堡王,一邊等慕尼黑的沙發主人來接我們。吃著吃著,阿泰說他好像聽到車站廣播在說「Carolina Jeng」,但又不是很清楚,就想說「聽錯了吧!?」然後,不久又聽到了一次(這次很清楚!)天哪,該不會真的在叫我吧。趕快匆匆忙忙趕到information desk,果然就遇到沙發主Lukas!真是太害羞了,名字被廣播...
Lukas人真好,還來車站接我們去他家。這次的host是一對gay couple(這趟旅行跟gay hosts好有緣啊...巴黎、柏林,這次是慕尼黑),Lukas和他男朋友Sebastian住在一起。他們家的位置非常棒,離市中心近到不行,只要兩站metro。在他家把行李安頓好,我們四個人就一起去吃東西、喝啤酒。Lukas就像某種典型的gay,很幽默好笑,外加講話偶爾bitchy XD。而Sebastian就很冷靜,很酷,感覺很能包容Lukas偶爾發瘋XDDD 吃完飯,一起散步到附近的English Garden,對於德國連公園裡都有beer garden(戶外���酒屋)真的印象深刻,好喜歡啊(被揍)。
雖然沒有被請吃豬腳大餐,與可愛的couple一起晚餐散步也心滿意足。當晚就睡在沙發上,還獨佔了一整個客廳 :) Thank you, thank you.

(只來得及跟Sebastian合照)
景點
寧芬堡宮 (Schloss Nymphenburg) 與 陳博士 (The walking encyclopedia)
昨天表弟小熙說阿姨的導遊朋友可以帶著我們跟他帶的台灣高級貴婦團一起參觀紐芬堡宮,所以隔天早上我們就約在Marienplatz集合。他們在遲到20分鐘後終於抵達,我們見到了導遊Paul(可以叫他叔叔了,可他堅持我們叫他Paul就好了),是台灣人,資深歐洲高級旅行團導遊,很照顧我們。
寧芬堡宮有座很大的花園,但是因為跟著旅行團,他們沒有帶到花園參觀,我們也就沒有去。宮殿本身就是一個典型的歐洲宮殿,建於17世紀的巴伐利亞皇室的夏宮。內部房間窮極華麗的藻飾可以看出它走的是巴洛克風格。



幫我們講解的是旅行團請的陳博士放這一切變得更新奇有趣。他是一個高高瘦瘦的老學者,一開始還認為他講的沒有愛丁堡的導遊有趣,但是仔細一聽,他的講解還是非常詳細,宮殿的雕像啊、畫啊、傢俱什麼的,他都可以講出一大段巨細靡遺的歷史、故事、由來什麼的!

這些做工精細不已的傢俱們,在我們眼中就只是「哇看起來好複雜的傢俱」,在陳博士的口中,每種寶石/材料來源、每個雕工匠法、每個擁有它的主人,乃至于每個圖案象徵意義,全部都活了起來。
當天稍晚我們已經離開宮殿,在新市政廳外走路走到一半,小熙隨口一問路過的雕像,陳博士馬上又可以開口回答XDDD 我們馬上在背後偷偷在嘰嘰喳喳地說「陳博士,什麼都難不倒!」陳博士就馬上回都說:「我剛到這裡的時候也是跟你們一樣什麼都不懂...blablabla」越厲害的人果然越謙虛啊!XD
BMW museum
當初像導遊Paul叔叔詢問這間博物館,他反而還沒聽過呢。還是得靠陳博士小貼士才到的,哈哈。搭地鐵S3到Olympiazentrum站下車,走一小段路就到了。

我想,車子是為什麼男生都那麼愛德國的原因之一。博物館現代、俐落的外部建築和內部展品,讓同行的三位男士好像都很爽。


然後我最喜歡這台怪異小車 muahaha

Dachaus 達豪集中營

從市區搭地鐵S2到Dachaus站,再轉726公車,就可以到達的Dachaus集中營,是德國之旅參觀的唯一集中營,印象也夠深刻的了。
穿越一棟建築物前不怎麼大的拱門,走入交織網羅的黑色鐵卷門後,甫映入眼簾的就是一整片偌大的廣場,攤開在一望無際的藍色天空之下。


腦海中配上在電影《辛德勒名單》(Schindler's List)、《美麗人生》(La vita è bella) 裏面看到的畫面,就知道這一片看似平靜的廣場,曾經有著多麼殘酷的事情發生在這裡。
營區內以前的建築物現在成了展示文物的博物館,介紹了一些納粹、達豪集中營內的歷史。然後有一個房間播放著紀錄片,非常寫實恐怖的放上一些當時的照片,包含了囚犯的屍體等等,張著雙眼。嚇得我大氣都吐不出來。
營區的另一區是當時囚犯的營房,大部份都拆掉了,只留下兩座讓人參觀。簡直也跟電影裡看到的一樣,三層的臥鋪,空間小的可以。原本營房的規劃已經很小了,但是到德國戰敗前,人數已經多到原本規劃的六倍(搖頭...)就可以猜測當時情況有多麼糟糕了。

要是我可以許個願,我想我也要許下跟選美小姐一樣好像很浮誇、現在又覺得那麼重要的願望:世界和平,然後再也不要有歧視存在。(That's maybe two wishes uh?)
Pig and beer!!!!!!
Hofbräuhaus München

Platzl 9, 80331 Munich, Bavaria, Germany -089-221-676 http://www.hofbraeuhaus.de/
這家餐廳原為巴伐利亞皇室釀酒廠,現在是慕尼黑政府所有。這家餐廳內部本身裝潢就非常德國風味,天花板上有著巴伐利亞旗幟。這裡現在儼然已經成為觀光客必去的餐廳之一。所以我們一定要來這裡大喝啤酒跟大口吃肉啦!!!
在台灣,大眾對於德國菜的第一反應都是豬腳。其實豬腳在德國並沒有這麼普遍,只有在慕尼黑我們才真正展開豬腳之旅XD
阿泰等不及要吃豬腳,本來想吃烤豬腳,卻點到了水煮豬腳,但也算好吃!我則是躍躍欲試白香腸。來的是兩面煎過的白香腸。香腸是好吃,但表現中上而已,還嫌有點貴。

點了一杯啤酒,果然是用那種印象中的大杯子裝!Now we're talking, Germany!!! 專門釀酒廠的啤酒果然好喝!
Weisses Brauhaus

Tal 7, 81673 Munich, Bavaria, Germany 089-299875 http://www.schneider-weisse.de/index.php?lang=en
也是一家有名的老字號啤酒廠 (Schneider Weisse) 的餐廳。
這次阿泰終於點到烤豬腳,他很開心,並且滿意!我則是不死心點再點了一次白香腸(為什麼對它這們堅持?好像是聽了德國白香腸聽很久惹,顆顆),這次是水煮的,不錯吃,而且比上一家餐廳便宜一點。然後還點了一道某種包在內臟裡的牛肉的一道菜,也是傳統菜餚。沒有特別厲害,但牛肉還算嫩。

Ratskeller
Marienplatz 8, 80331 Munich, Bavaria, Germany +49 892199890 http://www.ratskeller.com/
然後這一家餐廳就是Paul叔叔帶我們跟旅行團一起去吃的。它為在新市政廳的樓下,人潮最多的Marienplatz前。

According to 阿泰,不誇張,他說是他兩個月歐洲四國裡面吃過最��吃的一餐(德國竟然打敗法國。Well, what do you know?)因為他點了他吃過最嫩的羊腿,而我不吃羊所以吃了味道尚可的乾煎雞腿。

似乎因為太好吃了,拍完前菜後完全忘記主餐,直接跳到甜點XD 只好附上官網圖片以示負責。

(Source: http://www.ratskeller.com/files/ratskeller/pdf/lang/Englisch_26072012.pdf)
The people
Accident at our couch!
Couch surfing的第二晚,和hosts們有晚餐之約。晚上回家前在超市買了材料,回家煮了番茄炒蛋、沙茶洋蔥牛肉(沙茶醬是在柏林的中國超市挖到的寶)兩道菜,配著白飯(在沒有電鍋的外國,我們練就了用一般鍋子煮飯的技能),和hosts分享我們的台式家常晚餐。
愉悅的晚餐,真誠的談天(佩服德國人面對二戰的坦然面對,Lucas甚至告訴我他祖母擁有一盞用猶太人皮做的油燈,記憶深刻),飯後他們又offer我們ron coke。
正當喝到有點茫並且開心的時候,突然窗外出現消防車,接著是注意到越來越濃的煙味。Lucas和Sebastian開窗和窗外的消防隊員講一講話(我們住一樓),轉身對我們說:「是這棟的二樓。」花惹發!我不想要在異國被火燒死嗚嗚嗚!門外消防隊員咚咚咚地上樓,我們打開家門往走廊看,煙味更重了,甚至可以看到樓上淡淡的白煙。我們在房子裡稍微等了10分鐘後,好像一直都沒什麼動靜,漸漸煙味沒了,消防隊員走了,我們才安心下來。「Alright, let's get back drinking!!」我提議(ˉ死性不改)。大家笑了,氣氛緩和了下來,所以最後還是喝了一杯,然後大家也才安心上床睡覺。
Hello Chris :D
Chris是在台灣認識的朋友,開朗的奧地利男生(and somehow resembles my another Austrian friend, haha)在政大當交換學生了一個學期。我最佩服以及羨慕他的旅遊經歷!他在Tripadvisor app上的圖釘數讓我望塵莫及。(在意一些奇怪的東西...)
其實我也沒有想到有一天可以在歐洲與他見上一面。本來想在奧地利順便找他玩的,無奈他是個在世界上到處跑也不難預料的人,剛好那時候與他錯過了,在柏林也錯過,還好終於在慕尼黑見上一面。
我們約在火車站見面。德國的火車準時到我們在一個禮拜前就說好幾點幾分在他下車的月台碰面,當天就順利見到他了!好久不見的Christ,好像有胖了一點,他說我也變了很多。
我和我的三個旅伴一起跟Christ到beer garden喝東西聊聊天。Chris還記得一點中文,稍微可以和英文不太好的旅伴小葵聊一聊天。可是少爺葵躺著也中槍,被金髮的Chris用中文問「你為什麼不學英文?」可能他這趟旅程最大的羞辱XD (Chris完全沒有要諷刺人的意思,只是我們自己覺得好笑 ;p)。
不過真不敢相信好不容易碰面,能夠相處時間只有短短一小時,根本忘了拍照。也許我們哪一天還能在世界上另一個角落再見上一面吧。最後不到十二點我們就各自回家了,得回家睡一個好覺,明天要出發尋找夢幻城堡了!
0 notes
Text
[2012][Germany. Berlin] 幸好沒有錯過你。
7/22 - 7/27
柏林。Berlin

是怎麼決定要去柏林的呢? 噢不,應該要問, 當初是怎麼決定要跳過柏林呢?
我們行程規劃是先決定要在德國待多久(三周,機票都買好了),然後開始考慮要去哪幾個城市。當然城市之間的移動需要考量時間與金錢,我們時間是固定的、金錢是缺乏的(笑),所以當我們決定要去的城市大部份都在德國南半邊的時候,遠在北邊的柏林自然就很快被排除了。況且我對柏林的期待就留在「一個很嚴謹的國家的首都」,應該是無聊又無聊吧?
旅途開始後,一路上和別人聊天時,聊到去德國的計劃,大家聽到我們不去柏林,都表示「可惜!」「柏林很不錯!」之類的,於是在我們在路途中臨時更改一些路線,阿泰很高興地發現如果搭10小時的慢火車,我們旅伴四個人又買團體票,其實可以用很便宜的價格從南方移動到北方。於是我們捨棄了海德堡,決定去柏林了!
10-hour ride
十小時的火車其實是中間必須換幾班列車、中途還需要等車的過程。我們那天第一班車就錯過,好笨!不是沒趕上,是它在我們面前我們還以為不是它,眼睜睜看它開走。(reminder:以後在國外搭大眾交通工具一定要不齒下問,以及每次上車前都應該保險的問問是不是你要上的車!)導致之後的轉車全部要改,所以比預計晚一小時(還好沒有太晚)到達柏林。
我和阿泰與熙、葵暫別,前去與柏林的couch host會面。這次的host是一個漂亮的西班牙女生Paz,大方親切,英文講得很好(當然還是有西文腔),free lancer,在柏林生活,最近要去考New free tour的guide,所以給了我們好多advice和一張小地圖。他家裡有兩隻可愛的狗狗,我們很愛跟牠們玩!也許就是那時候我愛上法鬥的喔 :D
晚上,我們和Paz一起去河邊的bar閒聊。酒吧裡的house音樂瀰漫在混雜著煙味的空氣中,手上的啤酒冰涼順口,坐在河岸邊夜晚的涼風吹過。這裡的氣氛愜意、隨性、年輕。跟我以為的柏林太不一樣了。
Paz的朋友,Lynn來了,加入了我們。之前Paz在信中提過她有一個ex也是半個台灣人,Lynn的出現讓我過一會兒才恍然大悟,原來Paz口中的ex是女生啊。Lynn超酷的,盧森堡人,媽媽是台灣人,會法語、德語、英語、當然還有中文,還有跟Paz在一起很快pick up了西班牙文(跟他隨便聊幾句差點以為他學西文的時間跟我一樣久!),實在太嫉妒multilingual了!後來,有個男生來借煙,於是也很自然地加入聊天,一聊又發現,這位老兄的前女友也是台灣人(到底是有沒有這麼多台灣人),開始大聊這位ex有多傷他的心。現場的taiwanese-ex-girlfriend好像有點尷尬lol。三瓶啤酒後,其實有點茫了(怎麼酒量變差惹?是太開心的氣氛嗎?:s),Paz好像更醉,帶我們回家的時候還走錯路XD
在柏林的第一晚,打破了我對柏林無聊、金融、大城市的首都印象。年輕、另類、文藝、豐富歷史,我慶幸我們更改了原本的路線來到這裡。
And just like that, I'm in love with Berlin. :)
City tour in Berlin
在愛丁堡的時候,提到了我們參加過Sandeman's New Europe的free city tour。對它的好評就不說太多了,只想提的是,這是一個對自助旅行者非常好的認識一個新城市的方式。但需要有一定的英文(...well 或者西文也行)程度,因為導遊是用英文講解(也有西文導遊)。總之,這次到柏林,我們再一次選擇參加free tour,同樣非常喜歡!
“Berlin’s unique history defined the 20th Century like no other city. ” 沒有一個城市可以像柏林一樣地定義二十世紀。
網站上的介紹這麼講的,我深深認同。
這次的導遊是一個小小隻、可愛的威爾斯女生Sophie。 Tour從東柏林的布蘭登堡門(The Brandenburg Gate)出發。布蘭登堡門之於柏林,應該就像艾菲爾鐵塔之於巴黎那樣的地位,說它是柏林獨特歷史的見證與象徵也不為過。當德國的前身普魯士王國在十八世紀統一時,它就已經原型被建造出來,做為一個小城門,座落在普魯士王國的發源地。腓特烈二世重建這座城門,紀念七年戰爭的勝利,這時候城門上象徵戰爭勝利的「勝利女神四馬戰車」雕像才出現。

(普魯士王國時期,photo from Wikipedia)
導遊接著講了這個波折的勝利女神雕像的故事。後來,勝利女神在拿破侖打到德國時,被當作戰利品奪去法國了。德國人對法國人奪走他們的勝利女神得牙癢癢 lol。當1814年拿破侖遭滑鐵盧後,勝利女神終於歸回柏林進行修復,重新裝回布蘭登堡門上,據說從此開始勝利女神頭偏的角度就是朝向法國的,彷彿在跟從七年戰爭前就成為的敵人的法國說「哈哈哈!法國佬!我們贏你們啦!」
(拿破侖佔領柏林,photo from Wikipedia)
接著,二十世紀,納粹軍隊從布蘭登堡門下遊行經過,開始了希特勒政權的統治,並且把這座城門當作他們政黨的一個象徵。

(納粹軍隊遊行,photo from Wikipedia)
然而,在希特勒失敗後,柏林各處遭戰火襲擊,城門千瘡百孔,勝利女神受到嚴重毀損,只留下了一隻馬頭,現在安詳躺在柏林博物館裡 (QQ)。現今的雕像又是後來重新再做的了。

(戰後,photo from www.20min.ch)
冷戰開始,分裂的柏林築起柏林圍牆,布蘭登堡門位就於東、西柏林的分界線上(歸東德管理),同時也是當時華沙公約組織國家和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國家之間的分界線,因此被視為德國、歐洲資本共產勢力象徵性的交界線。
看儘德國歷史的布蘭登堡門,現在仍然在巴黎廣場(Pariser Platz)前面屹立著,每天上萬名遊客忙著與它合影。

巴黎廣場旁,柏林最豪華的五星大飯店之一Hotel Adlon,就是當年Micheal Jackson把小孩抱出陽台引以軒然大潑的飯店XD (ps. 不過我相信MJ的確是真心對待的他的小孩的)
接著我們步行到附近的 The Memorial to the Murdered Jews of Europe(Denkmal für die ermordeten Juden Europas),歐洲被害猶太人紀念碑。

一座一座高低有些不一的方形的水泥塊並列站立在一個有坡地的地面上,可愛的導遊Sophie跳上了一塊水泥,開始為我們講解。2004才建造完成的紀念碑,也不過八年前而已。二次大戰的迫害,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樣久遠。紀念碑這些一個一個的水泥塊,好像受難者的墓碑,又像一個個當時被迫害的猶太人。他們當時被看作是一個個默默無名的、完全一樣的、沒有特色的人群;但是刻意高低不一的高度又默默提醒著我們,他們並不是物品,他們也是人,每個人有不一樣的地方。穿越這些方形水泥,它們像排成一排排整齊的隊伍的奴隸,厚實沉重的影子倒映在縫隙之中。

我非常非常喜愛這些紀念碑。安靜沉穩,卻堅定地傳達了意念。Tranquil and inspiring.
下一個景點也非常酷,The Führerbunker (Leader's bunker),傳說中希特勒死前一個月躲藏的防空洞地面,最後傳說也在這裡面自盡。我們能看到的,是現在這個地點只留下一些東德時期的公寓,其他的部分,包含地下的防空洞,大部分已經毀壞了,只有一旁的看板上的解說可以讓遊客稍微想像一下當時的情況。坐在青翠綠草地上,陽光和煦,很難很難想像這裡就是那個大戰時期,大惡人的傳說中最後的葬身之地。來到這裡的人如果看過電影《帝國毀滅》(英/德片名: Downfall/Untergang),會有更深的感受!

接著路過了德國空軍總部(Luftwaffe HQ),典型納粹時期的建築物,方方正正,高大樑柱,整片水泥灰色的建築,意圖讓觀看者覺得自己的渺小與心生敬畏。少數在二戰時期沒有被毀壞的政府建築,現在仍然被當局繼續使用。它的確不是一個令人喜愛的房子啊 :(

柏林厲害的地方就在,同一個地點可以同時見證兩段不同歷史。在納粹政府建築旁邊,就可以看到東德時期的柏林圍牆。終於見到你了,the wall。它看起來真的沒有想像中厲害,只是斷垣殘壁。但是天知道它曾經在東西德人眼中是多麼高聳不可侵犯啊。Sophie解釋,當時東德人為了穿越這個眼前看起來弱弱的牆,是冒著多大的生命危險,有多少人在這個交界企圖爬越時被守衛射殺。
接下來,來到了查理檢查哨(Checkpoint Charlie),當時進出東西德的一個檢查哨,是後來重建的。哨站還有ㄧ個雙面的大型立牌,面向前東德那面是一個蘇聯士兵的照面,面向前西德那面則是個美國大兵。叫做Charlie好像跟Charlie沒有關係,只是因為它是第三個哨站C(顯然前面會有哨站A與哨站B),然後就用C取了個C開頭的名字。哨站附近的小販賣著各種東德政府用品的仿製品,超酷的,要是沒那麼窮,超想買個什麼怪東西回家擺著也高興,哈哈。不過倒是去了那裡有個小攤子,可以幫你在護照上蓋上東德的入境章,也是超級酷,比較便宜!

下一站是御林廣場(Gendarmenmarkt),其中三面坐落著柏林音樂廳、德國大教堂、法國大教堂。三個各自有自己歷史意義的建築圍繞安靜的廣場,要是悠閒的旅客可以在這裡坐著享受中午的三明治,順便欣賞美麗的建築。但是tour沒有時間所以我對這裡印象不深。

最後沿著Old Royal Boulevard走,路過了愛因斯坦曾經上過的大學,以及另一個紀念碑Neuw Wache,

最後我們坐在柏林大教堂前,聽完導遊說完最後一段關於柏林電視塔(Berlin TV Tower)的有趣故事。

這座電視塔興建於冷戰時期的東德,當時是用來向西德展示他們先進的科技,可以說它是東德最具代表性的建築標的。當時建造電視塔時期的東德領導人Walter Ulbricht,主張教堂裡不可以有十字架,把所有東德教堂裡的十字架都移除了。但是當他們所驕傲的電視塔建造完成,電視塔的球形部分,在陽光照射下的就不偏不倚出現了個大大的十字架,不管當局換了什麼材質都沒有辦法把十字反光移除。於是Ulbricht最後只好宣稱,那不是十字架啦,那只是一個加號!
在歡樂的故事中,柏林大教堂前,結束了這一次美好的city tour。然後我的心已經徹底被柏林佔據了。
柏林大教堂(Berliner Dom)
在柏林的第三天早上我們和Paz道別了,背著行李搭tram到下一個host家。新的host人也非常親切隨和,一個胖胖的年輕女生Melissa。我們早上先在他家放了行李,就暫時和他道別,他去上課,我們則前往昨天來不及仔細參觀的柏林大教堂。
柏林大教堂位於博物館島(柏林中央一個有很多博物館的潟洲島)上,與科隆長長尖尖的哥德式教堂不同,是座穩重圓頂的羅馬式大教堂。從十五世紀中期興建,中間經過多次改建、翻修,也在二次大戰中受損、修復,到1905年改建到我們現在看到的模樣。

教堂內部則非常華麗輝煌,曾經是皇室宮廷教堂。


我們也順便爬長教堂俯瞰城市。沒有歐洲其他有名的教堂那麼高,上層的建築也沒有比較屌,哈!不過天氣真好。

看完上面,還可以去教堂底下參觀地下墓穴!一座座的棺木裡到底有沒有裝東西啊?

說實在還是比較享受哥德式教堂給人更莊嚴肅穆的神聖感。
The museums
柏林有名的博物館島,已經是聯合國文教組織認定的世界遺產,島上有五座博物館:柏林舊博物館、柏林新博物館、帕加馬博物館、舊國家畫廊和博德博物館。不過我必須承認我一個都沒參觀哈哈哈。因為預定要去的那天我忘了帶學生證,買票會貴太多,所以放棄;p 不過光在島上漫步,就覺得自己瞬間充滿一身人文氣息。

不過柏林倒是不缺博物館讓人參觀,所以還是去了一些其他不在博物館島上的博物館。Topography of terror博物館(恐怖地形圖博物館,中文翻譯怎麼這麼嚇人),主要展覽的是納粹組織的歷史、文物。超級推薦,如果跟我一樣,對納粹歷史很有興趣的話(我不是變態嗚嗚嗚,我堅決支持人權!)。免費開放,位於納粹黨衛軍總部的舊址上,旁邊就是沒拆除的柏林圍牆!裡面展出了故事、照片、甚至聲音!震撼、悲傷且真實。

(photo from Wiki)
基於對這段歷史的興趣,也規劃了去ㄧ趟猶太博物館(Jüdisches Museum Berlin)。建築現代簡約的博物館,就只專注在講解猶太人的歷史和文化,當然還是有一些遭到納粹迫害的紀念碑等等。不過我好像太懶得慢慢看英文了,覺得有點累,昏昏沈沈的過了一兩個小時才出來,覺得好像有點浪費錢;p

(photo from Wiki)
在柏林參觀的另外一間博物館是東德博物館(DDR Museum)。位於Spree河岸,東德政府的舊址上(這些博物館連設置地點都這麼具有意義啊...)。對於東德歷史也蠻有興趣的我(必須重申我捍衛人權的立場),同樣很推薦這家互動式的博物館!在那裡面,可以一虧當時東德的生活,展出好多東德的生活用品,甚至有一個東德時期的客廳!


好喜歡東德的可愛小車。聽說有錢人才買得起!

並且有一些當時人們的生活方式記錄。最驚訝的是東德人民對於裸體去沙灘玩的開方態度。

看過電影《再見列寧》(英文片名: Good bye, Lenin!) 之後再來參觀這間博物館,包准讓你大呼過癮!(it's a great movie btw!! 德西混血男主角Daniel Brühl那時還這麼的可愛QQ)
柏林圍牆 (Berliner Mauer)
太感動惹,就是那牆!雖然柏林常常在各有名景點到處都看得到,並且第一次見到它時,想說:啊就長那樣啊?不過,內心還是有點興奮!並且一定要購買裝有一小塊柏林圍牆碎片的明信片寄回家,屌翻啦~~~~~!

要看有藝術感風格的柏林圍牆,一定要去East Side Gallery。據說是世界上最長的戶外藝廊,來自世界各地的一百出頭的藝術家,在柏林圍牆的東側,畫上各種象徵自由的美麗的藝術。同樣非常推薦。




小吃,好吃好吃
德國雖然物價高,但是仍然可以在路邊買到便宜又好吃到不行的kebap,分量大,有肉有菜有營養。吃了好多次,印象中都沒有踩過地雷。回台灣後幾乎沒有辦法找到有賣者種土耳其堡的店家(台灣的沙威馬差得遠了,超級出局。)

柏林再見。
在柏林的最後兩天早晚餐都和host Melissa一起在家吃,省錢又有可愛的company。最後一天晚餐我們在Alexamderplatz附近的中國商店買食材,煮了沙茶冬粉請她吃,愉快的度過最後一晚。在他還算舒適客廳度過三晚,最後一天一早終於和Melissa道別,前往火車站,即將開始另外的10小時長征,柏林再見,慕尼黑我們來了。
1 note
·
View note
Text
[2012][Germany. Cologne & Aachen] Coolest couch ever!!
7/19 - 7/22
科隆。Köln

相較於這次旅途的其他國家而言,德國不是個讓我一直殷殷期盼的國家。就是沒有懷著熱情、對於與她相遇很期盼的那種。沒有那種想看巴黎鐵塔、巴賽聖家堂、倫敦大笨鐘那樣的熱情。就像當初大學想念法文卻被說服選了西文而德文完全不在考慮範圍那樣,不是不喜歡,只是沒感覺。不過,德國旅程結束之後,不得不說德國行的經驗非常棒。一直遇到很棒的人,吃到很好吃的食物和美酒,看了好美的風景與建築,體驗了豐富的歷史與文化。
抵達德國!
我們從愛丁堡飛德國杜塞爾多夫(Düsseldorf)的廉航機場。早上五點半就搭公車到愛丁堡機場,時間充足的出了海關、登機,然後不過區區兩小時,說著英文的路人就又轉變回說著德語路人了!出了機場,搭巴士到最近的火車站,從杜塞爾多夫再搭火車到科隆。在科隆車站內隨便挑了一家餐廳午餐,先嚐嚐德國的滋味如何。也不過抵達德國兩小時,旅伴挑嘴二少爺就馬上有了「德國東西怎麼那麼好吃」與「英國食物怎麼可以這麼難吃」的心得。
COOOOOLEST COUCH EVER!!!
吃完很晚的午餐,我和阿泰與小熙小葵暫時道別,我們乖乖按照這次沙發主人的指示,搭上公車,半小時之後,越來越接近碼頭,我們越來越緊張和興奮。這次找到的沙發主聽說住在小船上!也太酷了!
到了碼頭,就發現有人向我們揮手。背著大背包的兩個亞洲人應該是很好認沒錯。他們是一對年輕的couple,Tabea和Stefan。Tabea長得很可愛,有點嬉皮,西瓜皮的短髮後面留著三根細長的小辮子。Stefan感覺也很開朗友善,不過我和阿泰一致認為他長得不像德國人(hard to explain why)。他們兩人就真的住在一艘固定在碼頭的小遊艇上。船雖然停靠在甲板旁的河面上,但是船體本身還是會隨著波浪搖搖晃晃。

走進麻臟雖小五臟俱全的船裡,有一個小廚房、一個小客廳、含衛浴的主臥房在船頭,而我們的很小的客房有上下個鋪(讓我想到鐵達尼號Jack他們住的三等艙房間,只是我們的更小了點,不過很溫暖乾淨),旁邊有客人的衛浴。一切都酷斃了!

我們在小小的"客廳"(中央有一張桌子和連著船身的U型椅子,開船的控制板在桌子旁邊)開始跟這對可愛的couple喝了第一杯德國的啤酒,一邊聊天 (一邊適應搖晃的船;p)。Stefan說大家到科隆來都很驚訝地發現這裡的啤酒杯居然這麼秀氣,跟他們印象中的德國啤酒杯不同。“那種是巴伐立亞的啤酒杯,不能代表全德國!”他說。另外他還說,這艘船是租的,他們一直以來都是租房子,愛搬去哪就搬去哪,也不用擔心房子的維修問題。這個概念對台灣人來說很新、很衝擊,但是卻在我心中種下一個看待未來新觀點的小幼苗。後來他們的一位朋友也來拜訪,加入了��聊,並且推薦了我們一家好吃的pizza店。

後來我們就暫時和這對couple暫時告別,決定趁天還沒黑以前,出門到市區走走,順便吃吃看朋友推薦的pizza店。過完這一天,晚上回到家,小倆口拿出80%的酒,我們一人一杯shot下去,當天夜裡很快就睡著了!(半夜被船搖醒了一下,很快又入睡了。)
科隆大教堂 Kölner Dom
第二天,慵懶的睡到10:30才起床。一出房門,看到Tabea把早餐都放在桌上了,人真好<3 我們和他一起吃了典型的德國早餐(黑麵包抹奶油、果醬、優格,再配上咖啡或果汁),然後我們東摸西摸了老半天(註),終於在下午騎著hosts提供的腳踏車,前往科隆大教堂和小熙小葵會合。
註:長途旅行使人不得不犧牲一些遊樂時間,去做一些瑣事,諸如:洗衣服、採買必需品、寫筆記、記賬之類。所以偶爾行程安排必須鬆散一些,貪心的旅人如我也對這件事莫可奈何。
當我們終於和他們兩人碰到面,一起進科隆大教堂,又是一小時後了。

科隆大教堂就在科隆火車站旁,甫到這個城市,它高聳到放不進相機鏡頭的氣勢就已經令人歎為觀止了。這座哥德式的主教堂,是世界第三高的教堂,科隆的地標,13世紀開始興建,至今有700多年歷史。


既然這座教堂是我們這趟歐洲之旅所參觀的教堂中的最高的一座,我們就理所當然地一起去付費登塔了。沿著旋轉狹小的樓梯,走了五百多階,腳都要軟了才終於到頂!很累但是蠻好玩的。Kölner Dom沒有聖母院頂樓有可愛的石像那樣有趣,但是鐵人攀爬的過程的確是蠻好玩的噢。

Another host, another city
在科隆的第二個晚上,Stefan和Tabea不方便接待我們了。但是Stefan人非常好的介紹給我們他另外一個朋友David的沙發,讓我們又有兩天可以棲身的地方。David的公寓在有科隆一區很多酒吧的區域裡(easy for a party ;p)。當天晚上,Stefan、David、我和阿泰就一起吃飯,我們煮了牛丼飯請他們吃,他Stefan則是買了三種啤酒 (Kölsch) 讓我們品嘗,雖然飯有點焦,但還是很開心!很巧的是,跟David聊天才發現他居然在政大當交換學生半年,還會說一點中文!這是命運啊~
結束愉快的晚餐,David和Stefan外出參加朋友的生日party,剩我和阿泰留在家。我們這次得到的沙發是挑高廚房上面的小隔間,非常有隱私,又比小船寬敞,真是非常幸運。其實晚餐的三瓶啤酒已經讓我有點醉了,我們放棄出去狂歡的念頭,我一下就進入夢鄉。
One day in Aachen!

在科隆度過一天半以後,第三個白天,我們出發去離科隆火車一小時的阿亨玩(oops sorry 這個城市的也有譯為亞琛,不過它明明德文念起來就是"啊哼"啊)
阿亨是一個平靜又漂亮的德國小城。沒有旅遊書,決定放鬆心情的在這個小鎮漫遊。我們從車站拿到地圖,然後走去old town。old town的房子不高,腳下踩的是石頭地板,還有可愛又詭異的噴水池。


我們的午餐一直不知道要吃什麼,最後居然被寫著「小吃」兩個中文字的招牌吸引過去,挑嘴少爺們想念中餐惹。所以中午吃了Aachen小鎮裡的中式麻辣燙XD (不要問我為什麼那是小吃)
來到這裡一定也要參觀這裡的大教堂,阿亨大教堂(Aachen Cathedral)。它最屌的地方在於它最古老的部分曾經是七世紀時,神聖羅馬帝國的查理曼大帝的國王皇宮。

它和高聳歌德式科隆教堂很不一樣,阿亨大教堂外觀內斂、穩重、低調,內部繁麗的牆壁圖案與古老的拱門設計卻又讓遊客知道,它承載了多老的故事、曾經可是多麼風光。
在阿亨的下午,我們隨意地找了一家咖啡廳,消磨時光。這裡的莓果塔意外的好吃到要痛哭流涕,還搭配了巧克力牛奶(店裡可以選這種有很多不同口味可以選的巧克力,放到熱牛奶裡,就是好好喝的牛奶巧克力),然後如願用到wifi,和台灣的家人講到了電話,然後到快傍晚了才離開,搭火車回到科隆,結束悠閒的一天阿亨之旅!

意外的美食
在到達德國之前,我是完全沒有任何放任何焦點在德國的“食物”這一方面的。但是從剛下飛機不久,就頻頻獲得驚喜。也許是沒有期待,所以當吃到好吃的東西就特別開心吧!
沙發主的私房招待
住在船上的couple某天下午拿出了他們常吃的點心(apparently 他們常常喜歡拿這個招待/嚇嚇沙發客 lol):黑麵包上,塗上奶油,再鋪上新鮮的生豬絞肉加生洋蔥。他們特別強調這種生豬絞肉要特別去買某一種新鮮的絞肉,以防生菌數過高!可惜什麼也嚇不倒什麼都吃的中華民族 ;p 雖然心裡覺得怪怪的,但其實還可以接受喔!

Pizzaria Pinocchio/ Ristorante Parmigiano
因為船上couple的朋友推薦,意外找到這家超好吃的pizzaria。朋友也不知道這家店叫什麼名字,不是非常確定它的位置,只知道它有名又好吃。他在地圖上大致上指個位置,我們就去附近見機行事。所以,我們在附近看到一家好似人蠻多的披薩店就進去了。不過它有點太神秘了,或者我們老外根本搞不清楚狀況,我甚至不知道它是叫做Pizzaria Pinocchio還是Ristorante Parmigiano,也不知道是不是兩家不同店還是同一個店。兩家入口在隔壁, Ristorante Parmigiano是可以進去坐著吃的義大利餐廳,而旁邊的Pizzaria Pinocchio是讓人可以外帶在旁邊站著吃的pizzaria,價格更便宜,但是兩家的pizza都差不多好吃。
(網路上找到的兩張入口的照片)


總之這家是CP值相當高的一家pizzaria。我們在科隆才待兩個整天,就去吃了兩次!挑嘴少爺熙居然也在我們介紹之後,也跑去吃了兩次,就知道它多受我們歡迎。

Address: Salzgasse 11, 50667 Cologne, North Rhine-Westphalia, Germany (Altstadt-Nord) Telephone: +49 221 2577918 Website: pinocchio-altstadt.de
可能是這一趟旅行沒有去義大利,所以沒有更好的pizzaria可以與它PK吧!(啊~~殘念~~~)
Peters Brauhaus
在pizzaria的時候,遇到一對和我們一樣站在桌邊吃外帶pizza的couple,非常nice,女生是廣東裔,男生是白人,給了我們好多遊玩的建議,並且推薦了我們這一家賣傳統食物的餐廳。

當晚大家都點了豬肉大餐!(是說德國/歐洲本來就被豬肉佔領)香腸、豬腿和schnitzle,很符合想像中的傳統的德式風味,味道還可以,但是不便宜。

吃完這一頓,晚上回去好好補眠,因為第二天是長達10小時的拉車,要前往柏林了!
0 no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