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xt
老齡社會問題
看到一個兒女,不要太優秀的影片
主要是說年紀大了兒女不在身邊的問題。
其實這是老人生活老人照顧的問題和子女優秀與否、在不在身邊可說是扯不上。
如果說經濟上能自主那問題就少,也不用老顧老可用長照2.0 3.0來分憂解勞,或請管家看護或住養老院。其實這個也和兒女在不在身邊無關,我想也是心態問題。
人本來就是一個人來去也是一個人
也沒啥孤單的問題。
要有人陪首先,你要先去陪人平常多活動走動社交。
結交幾個能說上話吃上飯或啥的老友比較實在。
1 note
·
View note
Text

台灣之光1
前陣子有台積電員工洩密偷know how的事情,台積電董事長魏先生說,我們的know how誰都偷不走。
我認識一位任職台積電的工程師,他說我的工作是每天在工廠裡鎖螺絲,但是你想一想光這一項鎖螺絲,台積電有多少機器設備,有多少螺絲?而且每個螺絲要轉幾圈、用多少力、轉啥方向角度等等….
這些know how誰能偷得走?
這是今天台積電在IC製造代工能稱霸稱雄的原因。
1 note
·
View note
Text

台灣之光
川普上任無所不用其極撈錢,弄得全世界不得平靜。
最近有入股台積電的傳聞,台積電也做出回應,「要入股,我不接受補助」,就這樣這事兒也就不了了之。
台積電這種回應真的是有get ,這個又是台灣之光。
0 notes
Text

圖片來自網路
越哥說電影
12年級的失敗
這是一部印度根據真人真事的勵志電影,這個人為了考上警官,用國父這種屢戰屢敗又不灰心的堅持,終於經過12次失敗才如願以償。
這個電影很正向勵志。
但是我想這種堅持目的有志竟成是很好。
但是如果在幾次失敗後能中途轉向,結果可能也不壞。
就像我的同學常說,我當年不讀師專,留在鄉下種田,現在搞不好是十大傑出農民。
0 notes
Text
報母恩
有位師父說,出家的目的是報母恩,因為21歲的時候母親就過世了,來不及孝順。決定出家積功累德回饋母親。
我去老人之家當志工陪老人的出發點也很類似,有感於子欲養而親不待於是化小愛為大愛。
這幾年私事雜事多志工做得不夠多、不夠好。慚愧!
0 notes
Text

圖片來自網路
越哥說電影
宗教戰爭
焦土之城是一部說一對雙胞胎姊弟母親過世後依母親遺囑尋找父親的故事,劇情就不多說了。
我想說的是宗教戰爭,宗教不都是要慈悲愛人,怎麼會變成因為信仰不同而殺戮戰爭。
現在世界上還有很多地區國家,因為宗教信仰不同,還在戰爭的黎巴嫩、阿富汗、巴基斯坦、以色列等等。
我們東方好像沒有宗教戰爭,我們的宗教信仰也沒有那麼激烈,甚至還講求共生共榮。
1 note
·
View note
Text

圖片來自網路
越哥說電影
破地獄
父親傳衣缽,女兒有意卻祖法不傳女,兒子無心卻硬接下,老父又堅持祖法古法弄得兒子不好過,後來老父中風兒子出國,由一位缺錢的年輕人接手,開始也跌跌撞撞,後來慢慢上軌道,且青出於藍,這是劇情扯太遠了。
破地獄就是一種法門,主要是給死者超渡早日投胎,後來這位接棒的年輕人發現,給亡者超渡安息是目的,但是給生者家眷家屬,撫慰再生也很重要。
1 note
·
View note
Text
替天行道
不知道誰說過?
我們不要替天行道,少管閒事少生閒氣,如何讓自己過得健康快樂歡喜最重要。
想一想那些不快樂的人,都是為了別人的事在煩惱,很在乎別人的想法做法,心中都是別人的事別人的問題,言談的話題���是離不開子女孫子別人,有什麼狗屁事情都是別人不好別人不對。
這種想法生活真的很可悲。
0 notes
Text
體育部長
兩屆奧運羽球金牌選手要擔任體育部長。
我看這個消息,我想到才德問題,選賢舉能這個OK,李先生是賢是能,但是從歷練經歷來看,我認爲還是嫩了一點。
打球在球場是論輸贏拼生死,甚至無所不用其極。但是當官是在官場,有一些不一樣。
這是我個人想法如果報導屬實,我也樂見,英雄出少年。
3 notes
·
View notes
Text

圖片來自網路
越哥說電影
最近覺得沒事滑手機,不如多看說電影,因此就多看越哥說電影。
人生溝壑和男人40兩部片子雖然劇情不同,但是都探討一個相同的問題就是中年夫妻的危機。
我是某人的丈夫(妻子)某人的媽媽(父親),但我卻沒了自己。
會有這種情況原因很多可能是生活經濟等等造成。
除了這些以外,我個人認為和一個因素最相關,
那就是要去改變配偶,讓配偶成為自己要的那種人。
0 notes
Text

病是吃出來的
這是我們常聽到的一句話,想想確實如此,我想到這句話就反向思考。
病是吃出來的,那也可以吃出健康,古人說食譜就是藥補食療同源。
所以我們三餐進食多注意多講究。
每天除定時定量細嚼慢嚥,還要知道有沒有吃得營養均衡。
說到這裡,我就想到我的餐盤。
我的餐盤口訣:「每天早晚一杯奶、每餐水果拳頭大、菜比水果多一點、飯跟蔬菜一樣多、豆魚蛋肉一掌心、堅果種子一茶匙」。
1 note
·
View note
Text
吃土12個月
這是一部電影,說一個人住鄉下隨著一年四季12月24個節氣作息生活,過著幾乎自給自足的生活。
又有一個談終南山隱士的影片,這些在深山叢林的隱士在山上修行他們的生活慾望很低。
其實一個人的生活所需真的不多,能把物質的慾望降低(不為物役)心靈精神的層次就會提升。
1 note
·
View note
Text
想要賺錢
先學花錢
要賺錢也不是只要努力拼命就可以
因素很多也很複雜
又多受制於人或其他因素
而花錢我們能自主自治
���管理好花錢或者說先學會花錢
再來想賺錢的事情就能有好的基礎和起步
按照這樣
這種說法可以
1 note
·
View note
Text
最後的假期
很久沒有看越哥說電影了
這幾天又看了一下
最後的假期這部影片的劇情類似環遊世界八十天
說真的不要想太多豁出去大不了一死放下吧
全心全意做自己活出自己的本色,實現自己的願望
2 notes
·
View notes
Text
學習成長
臉書上俊良教授說,人年過50有兩件事要做,不然會很不好。
一個是不斷地學習接受新知繼續成長。
二是要學習改變。
這兩件事,看來很容易簡單,但是就我所知的大部分退休人士,都是在家自行教育,而且是線上學習(追劇、看球賽、看政論節目、看股票),有真正去學點啥的少的可憐(去社大空大,樂齡當志工)。
第二件更困難,年輕人要改變都不容易了,何況這些狗改不了吃屎的老東西。
1 note
·
View note
Text
化剎那為永恆
越哥說電影的另一部片子是河畔須臾,說的是人的一生總是執著於一些有的沒的,如過去、創傷等等。
其實未來不知怎樣,過去是每個人都有也過去了,我們能掌握的就是現在。
誠如越哥說的,人不是生活一輩子,是活在很多一瞬間(當下)。
0 no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