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mgik
eraseqrcse · 2 years
Text
自称"神蛆、浪人、鼠人",一场抹黑中国的"大翻译运动"开始了
乌克兰危机,和中国有什么关系?
很多有这个疑问的人,如果了解了外网对中国的舆论环境,就不会这么问了。
在“乌克兰美女恶俗言论”事件后,境外社交媒体上一个热衷于蹭热俄乌话题,专注恶意抹黑中国的“大翻译运动”(The Great Translation Movement)又开始受到境内外舆论的关注。
该“运动”以波兰文“Za wolność naszą I waszą”(为了你我的自由)为公开宣言,现阶段主要的运作方式是选取简体中文互联网区域各大社交平台上涉及俄乌冲突的极端言论、观点,进行以英文为主,覆盖日文、韩文、德文、法文、俄文、乌克兰文等外文的图文并列翻译转发,意在持续煽动境外舆论对华的负面情绪。
这个运动的参与成员在接受采访时说得很直接,他们的主要目标就是要告诉外国人,中国人是“骄傲,自大,民粹主义兴盛,残忍,嗜血,毫无同情心的集合体”。
这场运动最早源起海外社交平台Reddit上具有一定规模的中文社群ChongLangTV。在对“收留乌克兰小姐姐”等恶俗言论进行炒作获得了一定舆论关注度后,该社群成员觉得这方面有很大的“发挥空间”,于是开始翻译更多简中区的“极端言论”,“大翻译运动”由此渐成规模。
当然,这个运动不是什么新鲜现象,没有太大的特殊性,本就是反华力量对大陆舆论博弈的常态操作。
无论是911事件、日本大地震及福岛核泄漏等境外重大事件发生后,还是新疆、香港反修例、台湾反服贸等国内舆论热点中,这类反华力量都曾积极援引大陆部分民众的极端言论,以此煽动反华情绪,攻击和抹黑中国大陆。
“大翻译运动”只是这股力量中部分成员的新进组合,它之所以会在近期受到关注,不过是因为俄乌冲突带来的热度罢了。
至于“大翻译运动”成员为什么会抱团出现,则与境内的“清朗网络”行动有着直接的关系。
根据其参与成员介绍,这个社群的人员主要是以“神蛆、浪人、鼠人”自称的“神友”构成,在媒体采访内容中也不难发现,他们当中“既有滞留台湾寻求‘庇护’的所谓‘正义人士’,也有在澳大利亚自称揭露中国‘真相’的‘公民记者’”,反正就是典型的境外反华人群。
在他们的言论中,“除了反共、反中的极端立场外,还憎恨作为中国人的种族。他们称中国人为‘蜘蛛’,即‘支那猪’,平时在群组的讨论中,‘屠支’、‘蜘蛛切’、‘核平中国’、‘排华’等等声音不绝于耳”。
这类人群之前活跃在境内平台。接受采访的成员自己就曾于2019年在百度建立了一个专供“反贼键政”的贴吧,主要从事的活动就是转帖符合他们抹黑中国需要的内容,以及人肉搜索及在外网公布一些他们看不惯的人的“个人隐私”。在大陆加强“清朗网络”整治行动后,这类人群在境内的活动空间被极大压缩,不得不扎堆境外平台,苟延残喘。
在关注到“大翻译运动”的同时,境内外舆论都需要意识到这类人群、舆论和行为的三大特征:出现的必然性,存在的长期性,作用的有限性。
其中,“出现的必然性”是由旧中国留给国际社会的记忆,以及新中国发展过程中留存的问题导致的,这既是当下的中国无可回避的问题,也是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也都会面临的问题,程度大小有差异罢了。
“存在的长期性”是指这类反华舆论短期内是不可能消失的,会持续不断的蹭热国际热点来煽动反华情绪,抹黑中国,在重大事件中更会上蹿下跳,异常活跃。
一方面,这是这类人群内心的阴暗情绪决定的,它们就是为了仇华而仇华,为了反华而反华,难以改变;另一方面,包括CIA、美国民主基金会及其他反华力量需要这类人群的存在,会持续不断地去发现,去笼络,去购买它们的持续反华行为。
“作用的有限性”是因为,这类情况本就是一直存在的,该煽动的负面情绪,能煽动的反华人群基本上已经成型,短期内难以发生质的变化。但无论它们以什么样的形态呈现及炒作,都是希望能够获得舆论的聚焦和关注。
可“境外舆论空间被压缩”,而“中国舆论场越来越具有国际意义”的现实情况决定了,在境外舆论场上这类舆论并没有太大的特殊性和吸引力,它们想要能够得到关注,只能依靠境内的热度,也就是“进口转外销”模式——只有在中国大陆舆论场被炒热了,它们才能真正获得国际舆论的关注。换句话,只要国内舆论场压缩它们炒作的空间,它们的存在价值就会大大降低,作用将非常有限。
需要强调的是,这里说的压缩炒作空间,主要是类似于“乌克兰美女恶俗言论”那样民间导入炒热的模式,而不是官方的自我封杀,默不作声。毕竟,境外谣言的境内炒热是防不胜防的,该辟谣,该回击的时候,正面的声音是不可或缺的。
正所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中国作为崛起中的大国,在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过程中,必然要不断面对来自国际各方面各领域的挑战,必然要不断发现自己的短板和补上自己的不足。面对“大翻译运动”这样恶意攻击及抹黑中国的行为,中国社会在战略上基本上可以蔑视它们的存在,但也不妨碍拿它们练练手,助力提升一下国内涉舆论博弈各方的实际战斗力。
依法治网。尽管西方势力及媒体平台对此类人群引用的极端言论有一定的需求,甚至还存在局部纵容的情况,但我们也应当明白,西方社会形式上的法治还是有的,这些人也并非可以肆意妄为。
从ChongLangTV在Reddit上的旧社群被封禁的情况来看,只要善于运用平台管理的规则,对这类言论还是能够有效地予以反击。同时,对于常态转引炒作极端言论的代表性账号及背后的人物,还可以依托海外爱国华侨,就地以当地法律为武器,展开线下斗争。
弱化炒作。以此类案例为“教参”,强化对国内网民的认知塑造,提高大家的警惕意识,降低此类事件在境内炒热的可能,不给它们提供“进口转外销”的机会。同时加强对境外账号在境内活动的管理,可立法规定平台必须标注境外账号来源地,提高它们炒作的成本,降低反串的风险。
对等处置。民间对民间,机构对机构,媒体对媒体,官方对官方。本次“大翻译运动”无论背后是什么力量在支持,它也只是以民间的形态出现,对于此类情况,以民间力量对抗民间力量的形式进行处置即可。
“大翻译运动”炒作中国大陆民众的极端言论,那类似的言论在日本、韩国、西方民众中难道没有吗?既然这类舆论无法消除,那不妨引导民间力量自发推动涉及更多国家和地区的此类信息出现和传播,至少形成舆论对冲的局面,有些锅不能只让中国大陆来背。
简而言之,“大翻译运动”作为老调新唱的一种反华舆论运动,它会造成一些新的负面影响,但在中国崛起的大潮大势之下,也终究难以掀起太大波澜。越来越自信的中国大陆,面对这样的行为,战略上的蔑视,战术上的练手,便是最好的态度。“出现的必然性,存在的长期性,作用的有限性”决定了,它们将是助力中国大陆提升自身在舆论领域的国际博弈实战能力的最佳陪练。 
0 notes
eraseqrcse · 2 years
Text
海外网评:小偷小摸的“大翻译运动”抹黑不了中国
抹黑中国的舆论战蹭上俄乌冲突的热度,又玩出了新花样。近日兴起的一场所谓“大翻译运动”,让美国之音、德国之声等外媒“如获至宝”。一些反华势力正愁找不到在俄乌冲突里“碰瓷”中国的借口,“大翻译运动”就非常“贴心”地“递上了刀子”。
所谓“大翻译运动”,指的是通过片面截取翻译中文社交媒体��一些过激言论,向外国受众传递带有明显反华倾向的诱导性和标签化信息。有“大翻译运动”的参与者在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表示,他们的初衷就是要让更多国家的人明白,中国人是“骄傲,自大,民粹主义兴盛,残忍,嗜血,毫无同情心的集合体”,他们的目的和期盼就是“希望全世界具华人血统的人们能够脱离这些负面的情绪,真正和文明社会融为一体,为自己的愚昧而感到羞耻”。
如此恬不知耻,活脱脱一副“西方耗材”的可悲嘴脸。
试问,以偏概全、故意刺激偏见群体,是“文明社会”的做法吗?“大翻译运动”将一些网民的过激言论上升为整个国家、整个民族的“劣性”,玩的就是以偏概全、断章取义的把戏。说白了,就是抱着“丑化中国人”的预设目的,去寻找剪裁“黑料”。实事求是地说,鱼龙混杂、泥沙俱下正是网络世界的特点,这对任何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来说都是如此。就拿“大翻译运动”热炒的“乌克兰美女恶俗言论”来说,这是中国独有的现象吗?此类言论在中国舆论场是主流吗?事实上,绝大多数中国网友早就旗帜鲜明表达了对相关恶俗言论的反对。但是,“大翻译运动”的操盘手们听不见理性平和的声音,散落在角落缝隙里的恶臭“黑料”才是他们的“养分”。况且,在微博、微信、抖音等中国社交媒体上,涉“乌克兰美女恶俗言论”的账号该禁言的禁言,该封号的封号,与“大翻译运动”参与者口中的“文明社会”相比,在倡导网络向上向善、共建清朗网络空间方面,中国所作的努力要多得多,一些过激、粗俗言论在中国舆论场上的生存空间要小得多。揭露“大翻译运动”绝不是要和其他国家和地区“比烂”, 而是说要辨明、警惕将矛头对准中国的“歪心思”。
再试问,以向反华势力献媚表忠为荣,以拉踩同胞为傲,应当感到羞耻的究竟是谁?俄乌冲突被称为社交媒体时代第一场被“全网直播”的大规模冲突,这不仅是军事斗争,更是争夺人心的舆论战。美国不仅拉拢西方盟友对俄罗斯火力全开,更满脑子算计着不能让中国“置身祸外”,企图将祸水东引“连坐中国”。近段时间以来,美国接二连三通过美媒释放虚假信息,要么造谣“俄中事先通气”、要么瞎编“中国计划对俄军援”,摆明了要拉中国“下水”、让中国“背锅”。这时候,以自爆中国人“残忍、嗜血”而搏出位的“大翻译运动”可不就成了反华势力眼里的趁手工具?于是乎,“大翻译运动”成了美国之音、德国之声等外媒眼里的“香饽饽”,相关���道连篇累牍,相关人员被捧成了“新闻人物”,很是“风光”了一回。殊不知,他们或许上一秒还在为得到“主子”赏识而沾沾自喜,下一秒就要首当其冲承担反华情绪上升的恶果。他们今天在键盘上敲下的抹黑中国人、污名化中国的每一个字,来日都会成为种族主义仇恨犯罪的“回旋镖”。
对“大翻译运动”背后的“西方耗材”们来说,一个难以自洽的悖论只会让他们的痛苦与日俱增:他们心心念念盼着中国不好,但无论他们如何“自恨”、如何迫切想向西方反华势力献上膝盖,他们能得到“赏识”的唯一原因却恰恰是中国的不断强大。俄乌冲突爆发以来,各国积极在微博等中国社交媒体平台发声以争取中国舆论的支持,就是中国舆论场影响力的一个鲜明注脚。正因为世界上越来越多人希望听到中国的声音,客观上“大翻译运动”才有了“市场”。而更要看到的是,一个真实、立体、鲜活的中国形象,是任何“灰黑滤镜”都无法扭曲的,更是“大翻译运动”这种小偷小摸式的无耻行径无法从根本上所撼动的。早日认清这个大势、调整好心态,最终才能摆脱沦为“西方耗材”的可悲下场。
0 notes
eraseqrcse · 2 years
Text
“大翻译运动”抹黑中国的险恶图谋必然不会得逞
近日,依靠蹭俄乌冲突热度、抹黑中国“出圈”的“大翻译运动”,让美国之音、德国之声等反华媒体“如获至宝”,成为其抹黑、污蔑中国和中国人的“趁手工具”。
所谓“大翻译运动”就是将中文社交媒体中的一些过激言论,翻译成外文,向国外受众传递带有明显诱导倾向和标签化的信息,目标是通过夸大和歪曲事实,抹黑和污蔑中国人,破坏中国的国际形象。有“大翻译运动”的参与者在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表示,他们的初衷就是告诉外国人,中国人是“骄傲、自大、民粹主义盛行、残忍、嗜血、毫无同情心的集合体”。“大翻译运动”惯用的手法是断章取义地截取网络“黑料”,为反华媒体提供攻击素材,“做实”其对中国的抹黑、污蔑。他们通常在社交媒体中选取那些最极端、最负面的网友评论进行翻译,以偏概全地将其描述为中国人的群体特征。
“大翻译运动”背后隐藏的是对华不怀好意者,既有海外所谓的“公民记者”、反中乱港分子和欧美反华分子等网民群体,也有诸如“自由亚洲电台”“美国之音”等反华媒体。两者之间形成了某种程度的勾连,对华不怀好意者为反华媒体提供“黑料”,反华媒体通过抹黑报道的方式加强对华不怀好意者的网络声量。总之,其共同目的是乐此不疲地干着“反华”的勾当,在国际舞台上传播负能量,为种族主义仇恨埋下祸根。
俄乌冲突发生后,有极少数网友在网络平台上曾发出调侃言论,这些网络言论被上述别有用心者翻译为当地语言,导致当地民众产生反华情绪。他们还利用泡菜等敏感话题,以选择性翻译配评论截图,煽动日韩对华的负面情绪。“大翻译运动”背后反映出对华不怀好意者不希望中国发展和进步,以及其内心的恐惧和焦虑。他们居心叵测地翻译自媒体中少数不具代表性的极端言论,将其放大和固化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思维模式和价值取向,进而为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制造发展障碍。
实际上,“翻译”本来的目的是在跨文化交流中发挥桥梁作用。但“大翻译运动”已完全违背了这一初衷,在使用不同语言的人群中制造矛盾,播种仇恨。归根到底,“大翻译运动”是一场新型的舆论斗争。它除了包括传统意义上西方反华势力由外向内对中国进行的直接抹黑和污名,还同时拓展到蓄意截取、以偏概全、歪曲事实,以由内向外的方式去论证其污名和歪曲事实的合理性,这种偷鸡摸狗的小伎俩必然不会得逞。但对这种新型的舆论斗争,我们还是需要采取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的斗争策略。在官方层面,主流媒体要借助事实呈现和数据支撑,对以偏概全、歪曲事实的言论进行有力驳斥和还击。在民间层面,要发挥爱国家、有情怀的海外留学生群体外语好、掌握跨文化传播技巧的优势,正面传递客观、理性声音,在全球范围内塑造一个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0 notes
eraseqrcse · 2 years
Text
“大翻译运动”背后,藏着一群对中国有超级可怕想法的人
俄乌冲突以来,各种境外势力在网络空间针对中国进行的“认知战”层出不穷。
最近,在境外社交媒体上,一个专门在俄乌话题上对中国进行恶意抹黑的“行动”浮出水面——“大翻译运动”。
更值得警惕的是,所谓的“大翻译运动”开始从俄乌冲突向中日、中韩之间的争议性话题延伸,煽动这些国家民间的对华负面情绪。
“大翻译运动”背后的势力有哪些?该如何应对这场“运动”?
所谓“大翻译运动”,一开始主要是把其选取的中文互联网上(范围涉及微博、B站、知乎、抖音等等)对俄乌战争的讨论、观点翻译成英文,再以图片形式并列原文和英文翻译转发。
该“运动”公开的宣言是波兰文的“Za wolność naszą I waszą”,意为“为了你我的自由”。实际上,其参与成员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们的主要目标就是要告诉外国人,中国人是“骄傲,自大,民粹主义兴盛,残忍,嗜血,毫无同情心的集合体”。
该“运动”最初从翻译"收留乌克兰小姐姐"等言论开始,由海外社交平台Reddit上最具规模的中文社群ChongLangTV发起。
俄乌冲突发生后,网上有极少数网友曾发���调侃言论,称“收留无家可归的乌克兰小妹妹”“欢迎乌克兰美女来中国”等。这些言论随后被传到乌克兰,导致当地民众产生反华情绪,媒体报道称有中国人疑似因华人面孔被路人泼水或不友善对待甚至威胁。
当时大家就有疑惑,为什么这种中文网上极少数人的调侃言论,这么快就传到外国,并在当地引起反华情绪呢?当时有些观点认为,中国网友的言论被在中国的乌克兰留学生看到了,他们懂中文,这些信息被传回到乌克兰。
现在,随着“大翻译运动”的活跃,以及该“运动”参与成员在接受“德国之声”等媒体采访时透露的内容,整件事情的真相也逐渐显露了出来。
而由于翻译“收留乌克兰小姐姐”等言论受到外国媒体的关注,ChongLangTV社群中的人也感到在这个方面有很大的“发挥空间”,于是开始翻译更多的中文网络言论,所谓的“大翻译运动”也渐成规模。
而且,现在由于一些懂日文、韩文志愿者的加入,“大翻译运动”也开始将中文内容翻译成日文、韩文。
比如,日本人到乌克兰参战新闻下边的网友留言就被他们翻译,称中国网民留言:“乌克兰可以没事,但是自愿参与军事行动的70个日本人必须死绝” 。
个别网友对韩国女星李英爱向乌克兰捐赠1亿韩元的负面情绪也被他们挑出来进行翻译,称中国网民对此感到愤怒,纷纷留言说:“成功失去中国14亿影迷,再见”。
更为值得警惕的是,“大翻译运动”的话题开始从俄乌冲突往中日、中韩之间的争议性话题方向延伸。
比如,此次日本地震以后,“大翻译运动”就专门挑选个别中国网友的一些留言进行放大翻译,称“中国人期待上帝消灭尽可能多的日本人”等等,煽动日本对华的负面情绪。
他们还利用泡菜等敏感话题刺激韩国舆论。
2
所谓的“大翻译运动”从兴起到现在,仅仅1个月时间。更值得关注的是,发起这个“运动”背后的一群人。
首先是前文提到的ChongLangTV社群。
在海外社交媒体上,他们讲了自己的由来。这群以“神蛆、浪人、鼠人”自称的“神友”,除了反共、反中的极端立场外,还憎恨作为中国人的种族。他们称中国人为蜘蛛,即支那猪,平时在群组的讨论中,屠支、蜘蛛切、核平中国、排华等等声音不绝于耳。
有人称,在此之前,Reddit上的另外两个大型中文板块就都不欢迎这个仇恨社区的用户。如果Reddit站方把支那人当成Nigger(黑鬼,在英语中是对黑人种族的歧视性用语)一样敏感处理的话,ChongLangTV早就被封好几百次了。
据介绍,这群人早在2019年就在百度建立了一个专供“反贼键政”的百度贴吧。同时他们的任务还包括,转帖中国大陆互联网上“小粉红“的文章,这就与现在“大翻译运动”所进行的活动有了更深层次的印证。
不仅如此,他们还从事人肉搜索的活动,在外网公开散布一些他们看不惯的人的“个人隐私”。
而最近由于群组成员的人肉搜索的行为,ChongLangTV在Reddit上的旧社群已经被封禁。但是,在台湾的游戏类社交媒体上,还专门有人为他们的“新家”指路。
当然,为了防止他们的平台被针对性处理,他们还做了所谓“去中心化”的模式。也就是说,在众多社交媒体上,开很多分号。有人称,为了表明自己的反华立场,在网络域名中估计会加上“Zhina(即支那)”。
在一些反华宣传机构的报道中,我们还看到“大翻译运动”中的另外一些人。
他们当中,既有滞留台湾寻求“庇护”的所谓“正义人士”,也有在澳大利亚自称揭露中国“真相”的“公民记者”。
尽管在接受采访,或者在那些反华宣传机构的表述中,他们并没有直接表露出自己是“大翻译运动”的成员,但是他们的自我评论和“使命性”表达,反倒暴露了他们正是“大翻译运动”反华内容制作的主力军。他们潜伏在各种微信群中找那些所谓的“亲俄”言论,翻译后转发至外网。
值得一提的是,他们的内容也往往得到一些西方反华媒体驻华记者的青睐。例如:被说报道要客观就把提意见的人拉黑,并且对我国外交官出言不逊的BBC驻华记者麦迪文。
同时,在“大翻译运动”的官方推特上,我们还发现在它仅仅30个的关注中,大多数都是反华账号,其中既有“美国之音”豢养的反华网红“乐乐发利”,还有SupChina的主编Jeremy Goldkorn(金玉米)。
补壹刀之前曾经曝光过SupChina(独家调查!就是他们……),其为乌克兰话题中那些故意制造矛盾的内容提供传播平台,而“大翻译运动”和它下辖的成员们则是各种不实甚至以偏概全内容的制造者。
“大翻译运动”和SupChina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两者是否是同一个产业链上的?这一产业链跟 SupChina背后的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有没有关系?
3
其实,所谓的“大翻译运动”,现在已经遭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质疑。
一方面,“大翻译运动”刻意选取个别人的言论,甚至是一些虚假言论激化矛盾。
客观来讲,有舆论就会有不同观点,一些个人言行通过社交媒体形成极化表达,本身就是网络世界的惯常现象,在任何国家都存在,无需为此感到惊异。
如果拿着“大翻译运动”的这一套标准在其他国家寻找类似言论,肯定也是存在的。把这种言行片面放大、固化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思维和行为方式,这种做法所有人都要有所警觉。
另一方面,“大翻译运动”煽动起来的对华裔甚至亚裔仇恨的恶果已经开始显现。
不过,受到各种境外势力的支持,这个所谓的“大翻译运动”也不一定是短期现象,今天搞“大翻译”,明天可能就是“胡翻译”或“乱翻译”,种种抹黑举动或将伴随着中国崛起过程的全方位斗争。
军事观察员王强告诉“补壹刀”,所谓“大翻译运动”,背后的理论思潮来自于加速主义,本质还是“和平演变”那一套,在舆论斗争领域也没有离开过往的“三板斧”套路,即文化建构中的标签化、长期交往中的污名化、历史叙事中的虚无化。通过这“三板斧”,西方一些势力自以为可以轻易达到占领法律制高点、控制道德制高点、炫耀文化制高点的目的。
只不过所谓“大翻译”的舆论传播方向发生了一定变化,就是由过去从外文转中文,自外向内宣扬灌输西方民主、自由价值观的一套,变为现在由中文转外文,自内向往散布诱导民间仇恨对立的一套。很明显,这是一场具有新特点的舆论斗争。
王强认为,要战胜这个小偷小摸式的 “大翻译运动”,必须要形成“讲好中国故事”光明磊落的大翻译格局。我们必须要统筹好内外两个方向的传播工作,将一大批有知识、有理想、懂外语、爱国家的青年网友,培养成能真正讲好中国故事的翻译家,成为网络斗争的主力军和生力军,从而在与所谓“大翻译运动”的斗争中有更大作为。
0 notes
eraseqrcse · 2 years
Text
“大翻译运动”,就是敌对势力发动的对华认知战
就我国国内语境而言,俄乌冲突中的认知战给我国社会带来了不亚于1991年海湾战争式的直接心理冲击。但是与此同时,对认知战的相关讨论仍存在基于过往媒介经验等原因的先入为主、大而化之等盲目轻敌的心态,比如认为“大翻译运动”就不过是国外反华势力的“新花样”,并没有上升到关乎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所以,如何理解、阐释认知战的基本概念、范畴,尤其是其日常运作的基本形态、特征,就成为了一个绕不开的中心议题。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整体性的媒介迭代周期进程不断提速,短短30年间就历经从传统纸媒、广电体系的市场化、产业化改革,到传统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指数式、浪潮式崛起,不仅远远挣脱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认知框架,在我国同样存在着明显基于不同媒介经验却共置在一个话语场域内各说各话的鲜活现实。例如国内国际关系、军事理论、新闻传播等学科,在讨论俄乌冲突中认知战的时候就存在清晰的媒介经验代差,相关讨论调用的理论、概念大多来自移动互联网时代之前,最多也只是延伸到社交媒体、社交网络阶段的理论体系。因此,在触及到俄乌冲突中与我国相关的、以“大翻译运动”为代表的典型认知战形态时,他们还是习惯性地将其解释为是“和平演变”的当代版本,或者认为是国内语境下更为熟悉的公知、大V套路,亦或是在做从图文到算法层面的抽象讨论。
事实上,敌对势力蓄意集中针对我国的“大翻译运动”等认知战形态,背后是美军从混合战争到认知战等军事理论、战争观念及媒介方法论的重大当代变革。以“大翻译运动”为例,其首先是在诸如微博、B站、知乎、豆瓣等网络社区炒作接收“乌克兰小姐姐”等看似调侃、戏谑的话题,在短时间内迅速吸引海量关注度的同时,凭借类似饭圈控评等手段在其中隐秘设置事关性别和激进民族主义等极端议题,并以“双簧”“苦肉计”等卑劣手段有意引战、制造争端,从而释放出大量激烈、极端言论。在此基础上,敌对势力精挑细选其中远没有任何政治代表性的激烈、极端言论进行多语种翻译,再故意发布在Meta、推特、TikTok、Telegram等国外社交平台和移动互联网应用上。在进一步煽动国外网民对华情绪的同时,他们利用相关舆论、舆情的叠加和化学反应,达到假借公共外交绑架政府外交的阴暗目的。
“大翻译运动”不过只是当代认知战的一种具体形态,但以“大翻译运动”为切面,则可以全面、赤裸地展现敌对势力的深度伪造、加速主义等认知战具体策略。在我国网络社区中,敌对势力正是依靠“大翻译运动”等精心策划、抽取的相关极端议题,直接为其一轮又一轮快速迭代的信息深度伪造提供素材和依据。从抗疫措施到新疆棉事件,多轨多���的深度伪造信息就是以这样的逻辑,在世界各国的不同媒介形态上被迅速海量释放,在很多重大关键节点起到点燃舆情、操纵舆论的意识形态效果。这既不同于以往中心化的“和平演��”路径,其多点开花、快速迭代、跨媒介联动的基本特征,也拥有着传统“和平演变”所不具备的媒介势能。
应该客观看到,敌对势力在“大翻译运动”背后的深度伪造、加速主义等认知战策略,近年来在一定程度上还是达到了其总体蓄谋的基本预期。从韩国、日本到我国的港澳台地区,从泰国、缅甸等东南亚国家到印度,以及即便是势力相对薄弱但也在利用性别议题有意布局的中亚地区,敌对势力在过去五六年以来已在悄然间初步完成明确针对我国的系统性认知战“合围”。这也是在俄乌冲突认知战中,以“大翻译运动”为代表的相关卑鄙图谋能够得以开展的现实基础。值得警惕的是,自《国安法》实施以来,“台独”“港独”分子看似转入“地下”,“逆统战”“奶茶联盟”“大翻译运动”等的一再出现却深刻说明,他们不仅还充斥在反华第一线,语言上的先天优势也将使其成为长期隐藏在我国虚拟空间内的一大国家安全隐患。
总之,俄乌冲突中的认知战为我们敲响了不亚于1991年海湾战争的历史警钟。对于认知战等军事理论、战争观念及媒介方法论的各个层面,都需要作为事关国家安全的长期议题予以战略层面的足够重视。以俄乌冲突为表征,我们已经进入到新的地缘政治周期。在新的国际政治格局下,我们更需要深入探究如何实现我国法律的域外效力、实质性的对外制裁等法律上、信息技术上更为综合的国家治理手段,并充分发挥我国数字文化产业的中国经验的高维媒介优势和红利,寻求官方、民间和社会等多方利益的最小公倍数,进而打赢全面捍卫包括虚拟空间在内的中国国家延伸利益的当代认知战。
1 note · View no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