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n't wanna be here? Send us removal request.
Text
老師送家長的心靈雞湯

成績落後、但勤力的小孩子,難道不值得讚賞嗎?
上學期結束,收到女兒的成績表,她得到「勤學好學生獎」。
這獎項,對我們來說,意義重大,感恩女兒被看見。
在現今學術成績大於一切的教��制度裏,很多不擅於考試的孩子只能當「隱形學生」,他們不一定比別人笨,也不一定比別人懶,但就是沒辦法爬上名次的上游,��或根本不喜歡游上去,於是在終點線拿著放大鏡的老師永遠看不見遠遠的他或她……是的,很多老師只看得見前列的同學,他們有責任把那些尖子無限放大,捧上天際,讓他們飛得遠遠的,好替學校擲星。
二女兒是典型無法融入學校工廠的學生,喜歡慢工出細貨,做事有自己一套步驟,所以,做閱讀理解的時候,她就是無法速讀或跳讀去搜尋答案;看圖說故事的時候,她總是弄不清什麼才是故事裏的重點,因為她眼中的重點跟標準答案裏的常常都不一樣……
但她是隻勤力小蜜蜂,也喜愛學習,只是成績一直在中下游。
記得見家長時我坦白對班主任說:「她的學業成績確實讓我們擔心,特別是兩年後的呈分試及之後的升中派位……但我們確實不想讓她過那種放學後跑補習社的日子……」
沒想到,老師送上一碗心靈雞湯,「傻啦,只是現今世代都認為讀書叻才稱得上乖女而已,其實以前我們那一代,能幫助家事的才叫叻女。你的女兒不僅能自理,還每天幫忙妹妹洗澡,替媽媽摺衣服,相比那些連自己書包都管不好的同學,她是一等一的好孩子!每人都有自己條路要走,世界不會只有讀書人。」
這番話,像碗老火湯,骨碌骨碌的喝下去,原本乾涸的喉嚨忽然變得很滋潤,整個人都暖哄哄的,很舒服。
香港有多少老師願意給家長奉上這樣一碗老火湯?
#_author:木羽飛#_uuid:141f941a-c609-3210-9fd9-664fa0b322d8#_revsp:3b837ad9-c14e-4f29-919c-9cc4919d515d#_lmsid:a077000000DAxJqAAL#_category:yct:001000267
0 notes
Text
爸媽是/不是聖誕老人?
農曆年前大掃除,老二老三忽然從睡房跑出來大叫,「今次仲揾唔到證據!點解你個衣櫃會收埋聖誕老人的花紙?你究竟係咪聖誕老人!?抑或係爹哋!?」
想像我兩老當時的反應,那種驚惶失措,對兩姐妹來說應該挺新鮮好笑吧!但她們絕無因此而留手,誓要把那卷花紙當成寶劍,一直把我們逼埋牆角……我們只好靠互通眼神迅間達成共識——「死口唔認」,對!死口唔認,你奈得我何,嘿!
尾隨的老大來贈慶,「唔關我事呀!」臉上掛著幸災樂禍的笑容。去年這個時候,我們決定要在升中前告訴她關於聖誕老人的秘密。一家五口在私家車上,趁老二老么都熟睡,我們把那段預先拍好的「聖誕老人包禮物大揭秘」影片放給她看……而最後,她竟以一公升眼淚來回應……
這件事,我們一直耿耿於懷,總覺得自己做錯了什麼,可能是揭祕的時間、方式出了問題,又甚或,根本不應該戮穿這個美麗的肥皂泡?所以這一次面對眼前只有六歲和九歲的女兒,我們更加無措了,一時間根本不懂反應,只好暫時躲在「龜殼」裏。
直至我在書店遇見了《給親愛的聖誕老公公》,書封左下角有小小的三行字:「親愛的聖誕老公公,為什麼你的字跟我媽媽有點像?為什麼有人說,你其實就是……」我把書翻過來,看見書底寫著:「你準備好分享這個聖誕節的美麗祕密了嗎?噓,不要告訴別人唷……」那分明就是為這刻的我而設的啊!
故事由小女孩露西與聖誕老人���書信開始,從五歲到六歲再到七歲……女孩愈來愈懂事,對聖誕老人就愈來愈懷疑……八歲那年,她沒再寫信給聖誕老人,卻在聖誕前夕把一封信悄悄的放在媽媽床邊,「親愛的媽媽,你就是聖誕老公公嗎?愛你的露西」。女孩愁眉不展,心情七上八落的等待著媽媽的回信。
這裏不「劇透」了,只可以說,那媽媽給了一個滿有智慧和希望的答案。然後,書中這樣形容小女孩的心情,「她有點難過,又有點高興,但是心中充滿了希望。」
「就是這樣了!我就是這種心情!」把繪本帶回家讀給女兒聽,她們對小女孩的心情,完全感同身受。
好繪本就有這個作用,它是媽媽的好幫手,把媽媽不懂說的話,都說到孩子的心坎裏去。
#_author:木羽飛#_revsp:3b837ad9-c14e-4f29-919c-9cc4919d515d#_lmsid:a077000000DAxJqAAL#_category:yct:001000267#_uuid:2cd62b7a-0c38-3c22-bf7e-3721bd69081a
0 notes
Text
孩子的Family Tree

孩子的Family Tree
2019年第一個周末,我們帶三個女兒去了香港仔鴨脷洲一天遊。對於在新界長大的孩子來說,三條隧道外的香港仔已經有點「異國風情」了。三對好奇的眼睛像大鄉里出城,單是來回珍寶海鮮舫的華麗小木船,她們已經坐了四次,更別說海鮮舫上的茶樓點心手推車了。六歲的老么甚至站在那「煎蘿蔔糕芋頭糕點心車」前良久,看姨姨即席「表演」煎糕技術,可惜今次沒看見那插上伸縮紙雨傘的芒果布甸,否則她們肯定樂得呱呱大叫。
對我們一家五口來說,香港仔和鴨脷洲都是陌生的國度,除了爸爸。那是他成長的地方,他的親人在鴨脷洲開店做漁船生意,他小時候就常跟媽媽到那裏玩。當年的鴨脷洲大街沒甚麼車,大人在家搓麻雀,小孩就當一天街童,在大街追逐,到碼頭游水,是他常常掛在嘴��的童年回憶。
今趟三個女兒就跟著這對母子同來,女兒聽著爸爸和嫲嫲講故,津津有味。然後,我們又隨嫲嫲到大街上一唐樓單位探望嫲嫲的哥哥和嫂嫂,老人家都很親切,斗室內的舊式組合櫃玻璃門上貼滿一家人的舊照片,女兒驚見幾歲大的嫲嫲,像發現新大陸一樣,「阿嫲,你把頭髮好有型啊!」年近七十的嫲嫲瞇起老花眼笑說:「係呀,條頸巾仲係我自己織添!」就這樣,說說笑笑,四嫲孫過了一個很甜蜜的下午。
那天晚上睡前談心,我請女兒分享今天最開心的事,還以為她們會說坐船仔,怎知老二說:「最開心係認識咗新的家人!」老么在旁和應,我好奇問,「你們喜歡大大的family tree還是小小的?」「梗係愈大愈好啦!多啲家人,就有多啲人一齊玩!」
忽然想起好多年前認識了一位從澳洲回流香港的朋友,大家都笑她傻,當人人都伺機要向外跑之際,她竟然帶著幾歲大的兒子回港……「我唔想阿仔無咗棵family tree。」當時我不明白,現在終於有點頭緒了,人豈能沒根?那棵樹,對孩子而言,可能比我們想像的更重要。
#_uuid:2d3f91ff-683a-3189-b90d-963a313474d6#_author:木羽飛#_revsp:3b837ad9-c14e-4f29-919c-9cc4919d515d#_lmsid:a077000000DAxJqAAL#_category:yct:001000267
0 notes
Text
你家也有一頭大象嗎?
最難受的,要數陸續傳來友人離婚的消息,有結婚一年的,也有相依十年以上的,同一決定,背後有不同原因,但都有一個共通點——女方首先提出離場。
「我想對自己好一點。」這大抵是我們這代女人的共同心聲。
我們的媽媽,即使多麼厭倦另一半,還是會一直忍一直忍。她習慣把「自己」丟到暗處,對「自己」不聞不問,只以孩子的喜樂為喜樂,什麼都不重要,只要孩子健康快樂就夠了。就這樣,日子一天一天過去。直至有一天,她忽然發現「自己」的皮膚都鬆馳了、髮絲都斑白了,她的老伴依舊死性不改,但兒女每年帶她去一趟日本旅行,讓她相信一切犠性都是值得的。
她深信,沒有廿幾年的忍耐,就沒有今天的兒女福。
今天的女人,卻不受「忍辱負重」這一套,孩子重要,但「自己」也不能忽視。作為一個媽媽,要令孩子快樂,先得讓自己快樂起來才行。一個精神萎靡的媽媽,是沒辦法養出一個樂觀孩子的。=
她相信,她絕對有能力一人分飾兩角,離婚後一切會更好。她不害怕作決定,只擔心如何讓親愛的小不點也相信自己所想的,敢於跟她跨步向前。多強的女人,面對孩子,心還是柔軟的。
2018年底,我和老友蘇美智合力創作了繪本《我家來了一頭大象》,主角正是一個單親媽媽。在創作過程中,我們聆聽了許多家庭故事,很多都叫人心酸無奈。面對家裏翻天覆地的轉變,即使大人如何強裝沒事,小不點卻比誰都要敏感,究竟要說什麼做什麼才能把對他的傷害減到最低?

《我家來了一頭大象》
「什麼都不一樣了,而媽媽竟然以為我什麼都不知道。我不知道的只是,小羊和我到底做錯了什麼?」
那些家庭故事告訴我們,孩子總是傾向把一切歸咎於自己的錯——一定是因為我不乖、不努力、不孝順,所以爸媽才這樣吧……
感謝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副教授曾潔雯博士,及臨床心理學家何念慈女士為我們作的導讀,裡頭有這樣一句,「誠實是最好的對策。」是的,逃避從來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對自己坦白,對孩子坦白,就像繪本最後的話:「原來把話說出來,沒想像中可怕。」幻想出來的恐懼,永遠比現實嚇人。
朋友,前路難行,但你永遠不孤單。
#_author:木羽飛#_uuid:defcd779-b5cc-314d-953c-be5f90a29dd8#_revsp:3b837ad9-c14e-4f29-919c-9cc4919d515d#_lmsid:a077000000DAxJqAAL#_draft:true#_category:yct:001000267
0 notes
Text
向現代家庭主婦致敬

向現代家庭主婦致敬 (Getty Images)
每一個家庭主婦都是精算師,哪一家超市、家品店、藥房逢星期幾做大特賣,買什麼送什麼,幾時有雙倍印花甚至三倍積分,她們全都暸如指掌。信我,這些東西不比你處理公司盤數簡單幾多。
每一個家庭主婦都有對摩打手,洗衫、煮飯、抹塵、熨衣、接送仔女放學……趕完一條deadline又一條deadline,如果像打工仔一樣每天在案頭寫張checklist,她的那張肯定比你那張要長。
每一個家庭主婦都是EQ大師,明明朝六晚十日以繼夜無間做,但返工返學的回來入門丟下一句「今日好累!」就攤在沙發上……你遙望那張全日都沒坐過的沙發,竟然按捺得住那團火,繼續煮飯煲湯。
每一個家庭主婦都有一身銅皮鐵骨,燙傷撞傷擦傷已成習慣,由最初好痛好痛,到後來好像連啍一聲都沒需要了,你每天只忙著處理其他人的傷口,身體的、心靈的。對,家庭主婦也是全家的心理醫生,那管你杯子還有沒有空間,苦水來的時候,你是無法抗拒的。
請對家中那個她好一點。
寫於「家庭主婦兩星期體驗營」之後
#_author:木羽飛#_uuid:fcf6dceb-213d-3c91-aba4-51fe07bbb59b#_revsp:3b837ad9-c14e-4f29-919c-9cc4919d515d#_lmsid:a077000000DAxJqAAL#_category:yct:001000267
0 notes
Text
「Free物」的一堂課
這陣子在清理家居,把女兒們嬰兒期的玩具、書本、洋娃娃及衣服等都整理好,逐件逐件的透過面書群組「free出去」。這些物品,都曾經是女兒的至愛,為了讓她們好好說再見,整個「free物」的過程我都讓女兒們一起參與,想不到,也因此上了寶貴的一課。
���雜物房掏出舊物來的一刻,反應最大的是五歲半老么。看見久違了卻又親切無比的玩具,她簡直雙眼發光,然後小小人兒竟開始懷緬往事——「這音樂書是媽媽送的,我細個最鍾意一邊聽一邊跳舞!」「這小羊是姨媽從澳洲帶回來的手信!」「我記得!我細個最鍾意這件菠蘿衫!」
你大概可以想象,她多麼不捨把自己的物品送出去。
最要她命的是一架玩具手推車,那是她三歲的生日禮物,她曾經坐在上面,讓大家姐和二家姐推來推去,三姐妹在家裏狹長的走廊中合演瘋狂飛車;有一年農曆年,她甚至讓她最愛的娃娃坐在手推車中,繫好安全帶,然後像媽媽一樣推著娃娃一起到婆婆家拜年。
「我唔要送畀人呀……嗚嗚嗚……」「但明明你平時很少玩了,而且都已不適合你年齡,何不送給有需要的小朋友呢?」「我唔要呀!嗚嘩……」
平時甚少哭鬧的老么,因為這手推車,一天內哭了三遍,眼睛都哭腫了。
於是我提議,「不如媽媽替你跟手推車拍照,那麼你掛住它的時候,可以拿出來看看?」這方法勉強安撫了她的激動情緒,但到了約定交收的時間,她還是拒絕我的邀請,一起去送物件。
對方是一位手推嬰兒車的年輕媽媽,車裡坐著她的女兒,看上去只兩歲多。那媽媽接過玩具手推車後連聲道謝說:「其實女兒想要這些玩具車好耐,在表姐家玩過,但表姐跟她年紀差不多,有時不讓她玩。」那可愛小女孩,眼睛亮亮的,看見女兒的車,已經想要掙脫安全帶落地了。
「可否拜托你一件事?回家替我拍一張照片,好讓女兒知道,她心愛的玩具到哪裏去了。」年輕媽媽爽快答應了。我剛回到家,就收到她傳來的照片,第一幅是兩個哥哥替她裝嵌玩具車的情景,第二幅是小女孩推車的模樣,她還對著鏡頭舉起V字手勢呢!
我把照片遞給老么看,想不到,她那張西瓜嘴愈翹愈高,看見那小女孩的笑容,她都快樂起來了,這大抵就是分享的喜悅吧!自從那天起,她對於「Free物」再沒意見,有時甚至主動把舊物拿出來請我們Free出去呢!
(完)
#_author:木羽飛#_revsp:3b837ad9-c14e-4f29-919c-9cc4919d515d#_uuid:d5601299-447c-3d8c-8eb0-83493a58b0ea#_lmsid:a077000000DAxJqAAL#_category:yct:001000267
0 notes
Text
《非同凡響》的啟示

《非同凡響》的啟示
早陣子去看金像導演歐文傑的新作《非同凡響》,電影由幾個故事串連而成,一個在特殊學校任教卻終日想轉職到主流學校的音樂老師;一個在名校唸書卻成績平庸的中產女生;一個讀書不成對家中智障弟弟不聞不問的叛逆少年,三個人因為一齣音樂劇結緣,發展出不同的故事。
這是一齣生活味道很濃的電影,情節寫實,加上演員們出色的表現,觀眾不難在當中找到自己或旁人的影子。這是社福界與電影界難得的合作,目的是希望觀眾對SEN(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兒童及家長,少一份抗拒,多一份認識與包容。
不過,在戲中最能打動我的,倒非SEN的同學,而是由余香凝及葉童主演的母女關係。典型的中產家庭,父母都要工作,兒子已到外國升學,當然也冀盼將要考DSE的女兒有一番作為,可惜少女只醉心廚藝,她用爺爺做的咖喱汁勾畫爺爺的容貌,卻被老師評為一文不值。家長日的早上,媽媽怒氣沖沖從校門走出來向女兒發炮,責怪她沒做好本份。那團火,做父母的,肯定不陌生。
其中一幕,媽媽特意買來一個新書包送女兒,希望哄哄她,也讓她明白她的苦心。媽媽坐在女兒身邊,語重心長的對女兒剖白,大意是——媽媽不是要你做甚麼大人物,媽媽只是想你將來有選擇,不用為了生活,而去做一些自己不喜歡的工作……女兒沒哼半句,似懂非懂,就是一臉無奈。
這些對白,似曾相識,我也跟女兒說過,而且,說時肯定是理直氣壯的,沒想到,今趟從第三者口中聽到,代入了女兒的角色,感覺原來比粗口更難聽。
她明明已找到自己的興趣了,我們為什麼硬要她辛辛苦苦去「買個保險」?
是我們對孩子沒信心?對世界沒信心?還是對自己沒信心?
值得我們做父母的好好思考。
#_author:木羽飛#_revsp:3b837ad9-c14e-4f29-919c-9cc4919d515d#_uuid:39ac8ed6-9d72-3242-8757-b5fc4e274f1d#_lmsid:a077000000DAxJqAAL#_category:yct:001000267
0 notes
Text
重掌廚房的序幕
還有不足一個月,我便重投全職媽媽的崗位,料理一家五口的日常大小事務,單是想像,已有點手心冒汗。只是終於能夠重掌自己的家,著實教人興奮。這陣子我在努力鑽研家事,煮食的、清潔的、收納的……每一門「學科」都大有學問。
三個女兒都嘴饞,我決定先從煮食入手。我其實很享受煮食的過程,看著食材由生變熟,本來就很療癒,可惜我每回踏入廚房,就像科幻電影主角墮進敵人陷阱,四肢被周遭的磁力弄得動彈不得一樣,我在裏頭總是丟三忘四,譬如說做菠蘿炒飯最後竟忘記放菠蘿,煲腐竹糖水卻下了支竹……
廚神朋友教路,現在網上食譜多籮籮,何不先把食譜抄在小卡上,帶進廚房邊做邊讀,那就萬無一失了。於是我每晚努力的抄啊抄,也趁假期工人姐姐放假時小試牛刀,拿著小卡煮煮看。想不到,幾母女都有意外收穫。
像今個中秋節翌日假期,我見廚房裏有鹹蛋和皮蛋,就跟女兒做了一道三色蒸蛋。我先把三色蒸蛋的食譜小卡給女兒,請她們在腦裏預演一下,先是大女兒嚷著:「未煮熟的皮蛋點切粒?」然後是二女兒問:「鹹蛋黃都要切粒喎!蛋黃點切粒呀?」我這無飯媽媽才驚覺,鹹蛋皮蛋吃得多,三隻小鬼卻好像真的沒看過它們的真身!
於是我也樂得大賣關子,不動聲色把幾枚雞蛋、鹹蛋及皮蛋端上桌,只見三姐妹各自分工,老么負責雞蛋、二女負責鹹蛋、大女則拿著皮蛋。見她們戰戰兢兢打破蛋殼,「皮蛋原來硬的!」「鹹蛋黃是固體!」然後拿著刀小心奕奕把材料切粒……那一刻,我覺得自己當全職媽媽的決定真沒錯——從今開始,我們一同來再培訓,好好學習生活。
這只是媽媽重掌家庭的序幕,往後我們將要一起發掘更多生活中有趣的事情,就讓我們一起經歷,一同體驗吧!
#_author:木羽飛#_revsp:3b837ad9-c14e-4f29-919c-9cc4919d515d#_lmsid:a077000000DAxJqAAL#_uuid:909ce38e-ab70-3b25-a4ca-7238abd93c95#_category:yct:001000267
0 notes
Text
做功課不孤單

做功課不孤單
開學將近一個月,父母和孩子開始重上每天與功課為伍的軌道。聽說家有兩個或以上小孩的,都愛刻意分隔他們做功課的空間,一個在大廳,一個在書房或睡房,免得小孩講多過做,幾份功課,做到天昏地暗。
我家往年也是這樣的,大女兒與二女兒各自在書房和睡房埋頭苦幹,但今年老么升上幼稚園高班,每天都要寫兩頁中文字及兩頁數目字,我們本來在客廳預備了一張小書桌給她,但小人兒嫌悶,愛黐著二家姐,我就由得她搬到二姐的書桌上做功課。(題外話,當了十年幼稚園家長,見證這些年功課量激增,連幼稚園生都不能倖免,真是感慨……而將要調任教育局的教師朋友還說,局將正檢視幼稚園的中文課程,特別是識字和寫字量,希望拉近現今幼稚園與小一課程的距離………有機會再說。)
這個決定,竟然帶來連串驚喜。
首先是我家的「慢世摩王」,平日温書做功課都拉牛上樹,升上三年級後,我們決定放手讓她自己來。對於和妹妹一起做功課,她興趣莫名,每天都非常殷勤的為妹妹拉椅子、拿擦膠、刨鉛筆……再快而準地完成自己的習作,務求當個好榜樣。
至於小妹,更是忽然長大了。在大格子裏一筆一劃的書寫「老師」、「你我」、「真」字,對她來說其實挺吃力的,但有家姐在旁,事情好像變得輕鬆許多。有時她們還會拿中文字來說笑,例如「三」字,我們教她,上面那畫是二家姐,中間那畫是她自己,最底的則是大家姐,她很快就掌握每畫的長度,有時還打趣說:「二家姐打尿震,所以咪震吓震吓囉!」逗得身旁的二家姐笑彎了腰。
有時候,兩姐妹甚至把做功課變成她們最愛的「老師遊戲」,你溫書,我備課,嘻嘻哈哈的,原本最磨人的功課時段,現在變成笑聲滿載。
#_author:木羽飛#_revsp:3b837ad9-c14e-4f29-919c-9cc4919d515d#_uuid:aec8bb6f-7642-30d7-abeb-f03cd6272e86#_lmsid:a077000000DAxJqAAL#_category:yct:001000267
0 notes
Text
捨不得深水埗

深水埗
旅發局豪擲1200萬推廣深水埗,期望打造成香港另一新景點,吸引更多內地遊客到訪。不知道深水埗的居民及商戶對政府這份「大禮」是否受落,但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香港人,我實在捨不得深水埗……
小時家貧,媽媽最常的娛樂,就是去逛北河街,那裏有被譽為全港最便宜的街市,也有形形色色的廉價攤檔,有時只花十元八塊,兩母女就會找到自己的心頭好。逛得累了,我們總愛去「公和」吃一碗豆腐花配一碟三件的煎釀豆腐,然後再到奇華買個龜包帶回家,這一直以來都是我最愛的早餐飽點。
後來拍拖,男友個性不一,卻幾乎都愛逛鴨寮街。坦白說,在黃金、298和鴨寮街等男人聖地之間,我絕對投鴨寮街一票,那裏千奇百趣的電子產品,有時真教人拍案叫絕,不只男士,女士都看得很過癮。
然後,當了媽媽,深水埗就更成為我們四母女的尋寶地了。被冒險樂園用作「吸錢怪」的「假鑽石」,深水埗多不勝數。三個女兒平常都怕逛街,但去到深水埗,她們可以挨家挨戶的去逛,拿著小膠袋、紙袋或膠籃子,一粒一粒的去挑選心頭好。走得累了,我們就往西九龍中心歎個下午茶,充電完畢,就狂掃那兒的格仔舖,什麼鬼口水、MT膠紙、韓星產品等等少男少女的心頭好,都可在這裏找到。我們通常是周末來,人流不少,格仔舖的小巷裏卻秩序井然,有時顧客之間還會交換情報,總之逛得很舒服就是了。
香港已經沒有幾多個地區可以讓人如此閒逛了,沒有人拖喼、沒有藥房金舖,那種寧靜而不被打擾的感覺,早就消失於我成長的大圍���沙田、旺角、尖��嘴⋯⋯深水埗的香港味道,能保得住嗎?
#_author:木羽飛#_revsp:3b837ad9-c14e-4f29-919c-9cc4919d515d#_lmsid:a077000000DAxJqAAL#_category:yct:001000267#_uuid:01c2887f-e0c7-3eab-be5f-f443a5f8e5ae
1 note
·
View note
Text
把初心放在寶盒內

把初心放在寶盒內
大女兒今年升中,機緣巧合去了國際學校唸書,最初預計女兒需要一段長時間適應期,一個月過去,才發現更需要適應的,原來是家長。
就像香港普遍的國際學校一樣,根據粗略估計,女兒的同學,有近七成是內地來港的學生。學費不菲,所以家長們大部份應該算是內地的富戶,對獨生孩子也就甚少「放養」,少不免有望子成龍的心態。
於是,學期初連串的家長會,每次都總有家長舉手發問,以近乎哀求的方式要求學校——可不可以硬性規定他們每天回家看書?可不可以要求他們每天一定要苦練繁體字?可不可以指定幾本圖書要他們看?
甚至有回學校舉辦講座介紹下月的三日兩夜教育營,有家長問台上的導師,「你們可否保證學生會沖涼?因為去年有些學生三日都不沖涼,回家髒兮兮!」
那種近乎滑稽的荒謬,看得出校方很努力的在見招拆招。真想問一句:「既然迷戀高壓手段,何必要選國際學校?」
當然,這情況也不限於國際學校,有些香港家長在扭曲的教育制度壓逼之下,也有迷失的時候。像剛升幼稚園K3的小女兒,最近的家長群組便忙於為選校奔波勞心。每年這個時候,都總有家長叫苦連天,因為到了這個緊急關頭才發現,寶貝仔女原來仍是「文盲」一名,全身無一張刀見得人,大失方寸下,只好漁翁撒網,珠心算、拼音班、奧數、中文課……甚麼都去報讀一下,以求減輕心靈的恐懼。
「早知如此,何必選一間標榜愉快學習、K2才寫字的幼稚園呢?當初應該是想孩子快快樂樂吧?而幾年過去,孩子真的是天天蹦蹦跳的上學放學啊……現在才後悔,怕為時已晚了。」
家長若是忘了初心,對自己,對孩子,都可釀成災難。
#_author:木羽飛#_revsp:3b837ad9-c14e-4f29-919c-9cc4919d515d#_lmsid:a077000000DAxJqAAL#_category:yct:001000267#_uuid:6b8c34fa-8063-3be9-be17-d88d9abbdceb
0 notes
Text
神級演譯英文故事書
閱讀推手常常這樣說——你的孩子不是不喜歡閱讀,只是你沒為孩子選對書而已。
這是千真萬確的,我最近也有這樣的經歷。
我們家的中英文圖書比例,大概是九比一。除非威逼利誘,否則三個女兒是絕對不會主動拿起英文書來看的。
不過今個暑假,她們來了個大逆轉,一直嚷著要朗讀英文書給我聽,原因是——原來英文書唸起來比中文書好聽得多!
這印象源自英國著名童書作家及詩人Micheal Rosen。他最有名的著作《We are going on a bear hunt》其實已「住」進我家很多年了,每隔一陣子,我都會拿出來跟女兒讀一讀。她們說不上喜歡,但也不抗拒就是了,她們知道這是經典繪本,但就是不明白,簡簡單單的一個故事,究竟有何吸引之處。

《We are going on a bear hunt》
直至最近,我心血來潮在YOUTUBE搜尋這本書,竟然找到寶藏!Micheal Rosen親自演繹這個故事,以書頁為背景,Micheal Rosen一字一句的把整個故事由頭到尾說一遍。不!他不是用說的,而是用演,眼神、動作、語氣、聲音等等加起來,根本就是一場精彩絕倫的獨腳戲。
三個女兒對他簡直是一見鍾情,那段YOUTUBE片在我家無限loop,她們合力模倣這位年逾七十的伯伯的生鬼演繹,特別是那些擬聲詞Swishy Swashy、Squelch Squerch、Splash Splosh,可愛到不得了。最愛唱歌的二女兒說:「這些字根本是歌詞,他把書都唱出來了!」
就因為這點火花,燃點了她們對英文書的興趣,我於是找來一些戲本味道較濃厚的故事跟她們一起讀,不���吹灰之勁,女兒又把Shel Silverstein的《The Giving Tree》倒背如流了。
#_author:木羽飛#_revsp:3b837ad9-c14e-4f29-919c-9cc4919d515d#_lmsid:a077000000DAxJqAAL#_category:yct:001000267#_uuid:c7a51a48-fd84-399b-86d8-fe961905c158
0 notes
Text
給孩子智能手機的一刻
暑假過後,大女兒就是中學生了,今個暑假,她終於擁有人生第一部智能手機。
以這年代的標準而言,她可能已屬「史前動物」,沒whatsapp沒instagram沒facebook,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仍然非常「實體」。朋友知道這「史前動物」將要進入現代世界,都紛紛來忠告,說手機到手前一定要先跟孩子約法三章,比如要有時間限制、要交出開機密碼、不能在飯桌上看手機、做功課時不得碰手機等等,有老友甚至體貼地傳來白紙黑字的規條,請我讓女兒簽名作實,免得將來「口同鼻拗」。
過程中,我聽說很多青少年與父母的大戰,都是由手機引起。有少年因為被父母沒收手機而離家出走,也有爸爸親手把幾千元的iphone砸爛,以求替女兒「戒毒」,真的要多壯烈有多壯烈。
我們不是沒掙扎過的,畢竟反叛期的火山爆發,也真令人聞風喪膽。只是家人之間要用白紙黑字去約法三章,怎說都好像有點奇怪。
思前想後,於是,我們有了以下對話,就在我們送她智能手機的第一天晚上……
女兒:「媽咪,我覺得我無時無刻都想望住部電話……想睇FB,想覆同學的whatsapp……」
我:「唔,咁係好正常的,對你來講,呢個係好新鮮的世界,無時無刻都可以同同學傾偈,諗起都開心。以前媽咪第一次用ICQ (她當然唔知咩係ICQ……)都好沉迷,經常一邊工作一邊玩ICQ的。」
女兒:「原來你都係!」
我:「係呀,你都要預咗自己會有一段時間的沉迷,但慢慢你會發現,咁係有代價的。意思係,你將時間都花響手機上面,就會少咗好多時間做你平時鍾意做的事,例如睇書、彈琴、睇戲等等,到時你自然就會慢慢學識調節。」
結果,時間一天一天過去,暑假開展了的這兩星期,她當然有玩手機的時候,但大部份時候,她都能自動自覺放下手機,做自己要做的事去。
「九月開學趕功課時才是挑戰!」朋友提醒。
是的,我們一直抱觀望態度,畢竟她第一回擁有自己的智能手機,而我們也只是頭一回當上擁有自己手機的孩子的爸媽,大家都只能摸著石頭過河。不過,與其依賴家規,我寧願用自己年輕時的經驗對照,她經歷的,我也經歷過。所謂「過來人」,不是那種「我自己試過,所以唔想你行我條舊路……」那一種,而是正因為我自己試過,所以我明白你此刻的心情,也對你有信心,知道你也會跟我一樣,慢慢會明白會學懂。
信任,永遠是家庭中最大的力量。
#_author:木羽飛#_revsp:3b837ad9-c14e-4f29-919c-9cc4919d515d#_lmsid:a077000000DAxJqAAL#_uuid:e185bcd3-d359-3428-b512-0d4222e654be#_category:yct:001000267
0 notes
Text
You are what you read?
這陣子臨睡前,都跟孩子讀台灣作家王文華的《給孩子的希臘羅馬神話故事》,能夠用童趣易讀的文字濃縮幾千年經典,固然叫人拍爛手掌,不迴避直話直說的開放態度,更把親子閱讀提升至另一層次。
我們讀的第一、二章,已令睡房升温,笑聲完全擊退睡意。
第一章《世界原本是碗蛋花湯》,說的其實是希臘神話裏萬物的起源。蓋婭是萬物之母,她孕育出天空烏拉諾斯,然後,蓋婭和烏拉諾斯結合,先後創造了太陽、月亮、黑暗、光明、陸地和海洋,還有十二位永生不死的泰坦神。
用孩子聽得懂的語言來說,就是烏拉諾斯既是蓋婭的兒子,也是蓋婭的丈夫。
「怎麼可能!」聽到這些顛覆常理的情節,孩子都呱呱大叫。而好戲仍在後頭——故事發展下去,烏拉諾斯嫌自己的孩子醜,竟親手把六個孩子硬塞回太太的肚子裏。結果,膽子最大的老么,趁爸爸熟睡時,從媽媽的肚裏鑽出來,割下爸爸的命根子,扔進奔騰的大海中。
「什麼是命根子?」
「就是對你最重要最重要的東西。」
「那即是什麼?」
接著是排出倒海的猜估,你的「最重要」和我的「最重要」原來都有天壤之別,而男人的「最重要」和女人的「最重要」��是兩碼子的事。至於「命根子」,就迅即被納入我家「永世難忘」的詞語庫裏去了。
第二章《最早最早的世界大戰》就更刺激了。老么坐上王位,娶了最漂亮的姐姐做妻子,又一個一個的吃掉自己的親生孩子……後來因為喝了女神調配的藥水,才把孩子一個又一個的吐出來。
「媽媽,這書你在圖書館借的?」十二歲的大女兒聽得津津有味,捨不得還書。
「放心,我買的。」至於圖書館,誰敢說會不會有那麼一天,希臘神話都會變成禁書,就像之前我們同樣看得津津有味的《一家三口》一樣。
「唔鍾意可以唔借,點解要禁?」五歲的老么好喜歡《一家三口》裏的小企鵝,她都明白的常理,在這城市裏,卻仿佛愈來愈難說得清。
#_author:木羽飛#_revsp:3b837ad9-c14e-4f29-919c-9cc4919d515d#_uuid:faa4524f-746f-37ec-ae16-c8ef1ee5784f#_lmsid:a077000000DAxJqAAL#_category:yct:001000267
0 notes
Text
世界盃——爸爸最佳親子時光

世界盃——爸爸最佳親子時光
接女兒放學,跟幾個小學生閒聊,都不約而同埋怨,這陣子家裏的電視節目「好悶」,平常一家人晚飯後就窩在沙發看電視,現在卻只有爸爸一人獨佔三座位,與茶几上的一罐啤酒為伴。
我倒想起許多年前的世界盃,我好像還在唸書,老爸仍然壯健,我們兩父女捱眼瞓在廳中睇波的日子。一老一嫩一齊飲汽水食薯片,一同歡呼喝采。那是德國馬圖斯的年代,他的冷靜和沉實叫年青的我大開眼界,我甚至跟老爸說,我喜歡這樣的男人,有才卻內歛,怎也掩不住光芒,那隊中樞紐的角色,讓人一見傾心。
我忘了老爸如何回應,只記住了他的臂膀,我整晚就是挨在他的臂膀上觀賽,有時太累了,甚至睡在他的大腿上。人大了,才知道原來被這樣挨住一整個晚上,是挺累的,唯有愛,才抵得住。
後來有了自己的家庭,每一屆世界盃,我都幻想著與女兒食花生睇決賽的情景,每屆都在數算著,下��女兒多大了?能看得懂球賽了嗎?
2018是起點,最小的女兒都五歲半了,至少有耐性看完半場賽事。雖然至今好幾場賽事都悶出個鳥來(凌晨時份雙牙一戰例外),但一家五口擠坐在電視機前看球衣、聽國歌、睇球迷、聽評述,原來都有無窮樂趣。
「點解有小朋友可以跟球員入場?」
「原來有的國歌咁好聽!」
「咩叫做越位?」
「球迷有無分區域坐?」
「球場的草點解一間深一間淺?」
一場賽事,問題少女們的嘴巴沒停過,難得她們的爸極度有耐性一一解說,我樂得蹺埋雙手專心睇波。這四十五分鐘,她們都是屬於爸爸的。
爸會投訴嗎?當然不。「有女陪睇波,不知幾開心!」餘下的賽事,就讓他好好享受。
#_author:木羽飛#_uuid:4f74bb94-0b9f-3648-8e51-0062986bf6e3#_revsp:3b837ad9-c14e-4f29-919c-9cc4919d515d#_lmsid:a077000000DAxJqAAL#_category:yct:001000267
0 notes
Text
老夫婦的相處智慧 誰先收口誰就赢了
最近跟一個婆婆談起往事,她的老伴去年走了,餘下婆婆獨居狹小的舊式公屋單位。好不容易捱過了喪親的哀傷期,婆婆提起老伴,還是很捨不得。她說,他對她雖然很「惡死」,但她明白他,知道他待她好。
他們兩夫婦生了兩個兒子,有時候兒子因某些事激怒丈夫,一家之主咆哮時,家裏總是沒人夠膽哼半句。有時即使明知丈夫錯怪兒子,婆婆還是把說話硬吞回吐子裏,直至夜闌人靜,兩夫婦大被同眠,婆婆才會温柔的指正丈夫,而且要不慍不火,火候控制得恰到好處,以免燒傷大家。
而到了那個時候,做丈夫的通常不置可否。婆婆說,「他不作聲,那就代表他認同你的說話了。」因為通常過了一段日子,你會發現在親友聚會中,丈夫忽然會當眾吐出你說過的話來。當然,他是不會引明出處的,但你這就知道,他把你的話都牢牢記住了。
上一代的夫妻相處之道。
這陣子接連有朋友訴苦,人到中年,孩子都陸續脫離了最黏人的幼兒��段,才發現夫婦關係原來也暗中跟着退色了。兩口子每天見面的時間已不算多,但一開口好像就能燃起火花,而吵的通常是芝麻綠豆事,最慘的是,雙方爭至最後,往往連芝麻緑豆都不關事了,取而代之是態度問題,我嬲你大聲夾惡,你罵我不懂温柔。
友人平靜時回想,「只要有一方先收口,其實便沒事了。」好像乒乓球對壘,一個先收起球拍,球就沒法回彈了,一切歸於平靜。
問題是,誰肯先收手?
上一代男主外女主內,男人在外賺錢受氣,回家後女人似乎理所當然得收口。今天公一份婆一份,大抵沒這支歌仔唱了。丈夫妻子,雙人舞步如何跳得合拍,真要看功夫了。
想起以前跟姐妹們玩過一個遊戲,當大家意見不合,你一言我一語之際,誰先自控收口,誰就可得一分,而那些分數,最後可累積換取獎賞。這方法在三姐妹間頗奏效,或許夫婦都可一試?
#_author:木羽飛#_revsp:3b837ad9-c14e-4f29-919c-9cc4919d515d#_lmsid:a077000000DAxJqAAL#_uuid:976f27ce-a2bc-332a-9a06-3b2481c7025a#_category:yct:001000267
0 notes
Text
誰可令城市更可愛?
公共圖書館兒童閱讀區的軟墊上,我靜靜的在替女兒選繪本,她們都上學了,圖書館只得小貓三數隻,大人比小孩還要多。
不遠處忽然傳來一把中年男聲,「咁你哋即係唔肯走,係咪?我知你哋讀得書多,中文大學嘛,但咁又點?呢度係畀細路坐的,你哋唔可以坐呢度!」
罵人的是一名男保安員,在一群個子小小的女保安面前,挺有氣勢似的。他雙手叉腰,站在一群年青人前面訓話,嗓門愈來愈大,語氣愈來愈兇。
坐著的三個年青人,有的手裏捧著書,有的埋首在電腦中。我幾乎聽不到他們的應對,只能從男保安的咆哮中,理解他們的反應。「你咪抄低我個名囉!」「你哋係唔肯坐過去啦嘛!」
原來男保安企圖想把年青人移離軟墊,到附近給兒童坐的花花枱櫈上——那些連我等細小身型都坐不下的小圓櫈。
噪音確實滋擾,我禮貌的走過去,問保安員先生,「請問年輕人點解唔可以坐呢度?」保安員理直氣壯:「呢度係兒童圖書館!」我忍不住回說:「但我幾乎每星期都嚟,就坐喺呢度……」
事情最後驚動了館長,那是一個温文爾雅的女士,「圖書館沒限制軟墊區的使用年齡。」温柔而肯定地擊退了男保安。
我後來才知道,這裏某些保安員甚至禁止孩子攤在軟墊上看書。「媽咪,頭先個姨姨要我坐返起身睇書,唔准瞓響度!」一個可愛的小男生嘟著嘴巴向剛從洗手間出來的媽媽投訴。
我想起早前免費教曉二女兒踏單車的叔叔,最近在面書專頁宣布,單車免費教學即時暫停。
他的專頁寫道:「事緣今天教學時,一位自稱老師的女住客,當面向我投訴,投訴內容指喺籃球場踩單車會教壞小朋友不守規矩,以及對場地造成損壞,及後更驚動到保安員及黃嘉榮議員,在受到巨大壓力之下,本人決定取消所有預約及教學,即時生效!」
並非每一件事情都有絕對的黑與白,但一個城市是否可愛,或許你我都可以盡一分力。
#_author:木羽飛#_uuid:2c3b6332-064e-3136-81e9-3d6d2008a675#_revsp:3b837ad9-c14e-4f29-919c-9cc4919d515d#_lmsid:a077000000DAxJqAAL#_category:yct:001000267
0 no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