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mgik
kearnsfischer77 · 2 years
Text
青光眼、青光眼治療 瑞光眼科
散光 這樣的想法,在某些狀況下是對的,但不完全盡然。 我們可以把青光眼粗略地分為兩大類,一類是隅角閉鎖型青光眼;另一類則是隅角開放型青光眼。 隅角閉鎖型青光眼因為白內障擠壓到房水排出的路徑,導致眼壓升高。 藉由白內障手術摘除白內障後,房水排出的路徑不再受到擠壓,房水可以順利地排出,眼壓下降後就不會導致視神經的損傷。 因此,一旦眼睛分泌的房水排泄不正常,房水即會積存使眼壓增高,進而壓迫視神經,影響視力與視野,形成青光眼。 只是眼壓高,若無視神經病變及視野缺損,並不能診斷為青光眼,而且眼壓也可能有高低起伏,所以這類病人應在不同時間、不同儀器定期作眼壓測量,並追蹤其眼底神經及視野之變化,才能確定青光眼之診斷。 台灣青光眼的病人數高達35-45萬人,比慢性腎衰竭、憂鬱症等疾病的患者數還多,且其中1/4有失明危機,但是這個疾病一開始的症狀並不嚴重,許多人要到了真的影響視力時才會就醫,因此錯過了黃金治療時間。 外燴與高血壓或糖尿病一樣,並無法「根治」。 為一種需要終生進行治療與追蹤的疾病,但若確實接受治療,則可以跟一般人生活一樣,但是最重要的是要有耐心來治療青光眼,因為視神經一但遭破壞就無法再生,因此盡量減少視神經的持續受損為治療青光眼的最高原則。 對多數人來說,沒有什麼事情比失去視力還來得可怕。 要記得讓您所有的醫師知道您有青光眼,以及所使用的青光眼用藥。 避免併用其他藥物(特別是高血壓或呼吸系統用藥),可能產生的藥物交互作用。 青光眼是造成失明的原因之一,常見在超40歲的成年人,大約100個人有2人患有青光眼。 若能早期診斷,青光眼造成的視力喪失幾乎都可以預防的。 急性發作時,病患會突發視力模糊、眼睛紅痛、頭痛、噁心或嘔吐。 慢性隅角閉鎖性青光眼的症狀較輕,有時甚至沒有症狀,輕者晚上看電燈會有彩虹圈;偶爾眼球會酸痛或頭痛,但睡覺時會覺得較舒服,進到暗房(或電影院、隧道…)眼球會覺脹痛,甚至頭痛。 先天性青光眼:此乃房水排出管道的先天性缺陷導致,小孩在出生後,眼壓升高時常會引起眼球變大,角膜直徑較大,厲害者角膜呈混濁,小孩會有怕光,淚水過多的現象,變大的眼睛又被稱「牛眼」。 正常眼壓性青光眼:眼壓正常,但是有青光眼的表現及症狀。 此種青光眼與疾病有關,如眼球有外傷撞擊的病史、或全身性的疾病(如偏頭痛、心血管疾病、雷諾氏症候群、低血壓、高膽固醇症、高血脂症、糖尿病…等)皆有可能引起此型青光眼。 病人常常沒有任何自覺症狀,到了疾病末期因視力模糊或視野缺損才找眼科醫師檢查而被診斷出來;治療首先以藥物為主。 長庚紀念醫院北院區青光眼科醫師陳賢立表示,「青光眼」跟「癌症」一樣,只是一種類型疾病的統稱。 外流的排水管道漸漸受沉積物的阻塞,這種非完全性的阻塞經過一段時間後才造成眼壓的緩慢上升。 就如無形殺手一樣,病人常常在視神經受到嚴重損害後才曉得麻煩大了。 因為病人沒有症狀,所以診斷這一型青光眼最好的方法是定期眼睛檢查。 這種是免疫系統誘發的睫狀體虹膜組織發炎,呈現眼睛發紅、脹痛、畏光、流淚、視力驟降,以及視覺出現彩虹光圈,眼壓飆升是的眼眶周圍疼痛,延伸到後頸部。 不過,大多數青光眼用藥都有毒性,點藥雖是必要之惡,一定要用,卻也不要濫用。 眼睛構造的比例:前房深度小於2.7毫米、水晶體厚度大於4.5毫米、及眼軸較短的人,罹患隅角閉鎖性青光眼的機率較高。 食慾、不良大便習慣和腎結石的發生,除非必要一般不開口服藥。 如果有上述之副作用發生,應告知您的眼科醫師。 其他情況,諸如外傷、藥物、出血、腫瘤、發炎等有時也會阻塞外流管道,而造成眼壓的增高,統稱為續發性青光眼。 王清泓主任提及,青光眼的治療目標是預防視覺功能惡化,而非增進視力。 有些病人不了解這些事實,覺得天天辛苦點藥,忍受各種藥物帶來的副作用與不便,又不覺得視力有任何明顯改善,所以充滿了挫折感及對醫師的不諒解,常常沒有恆心點藥治療,四處求訪名醫,而延誤了治療時機。 王清泓主任舉例,例如有兩個病人,都具有超乎正常的25毫米汞柱的眼壓,視神經八成已受到傷害,唯一的不同是患者年紀一位八十歲,一位只有二十歲。 我們可能對年長的病人用青光眼藥物,將眼壓降到20毫米汞柱左右即可;相反的,對那位年輕的患者,可能必需用盡方法將眼壓降至15毫米汞柱或更低。 青光眼急性發作時,因眼壓短時間內急劇升高,患者會有眼睛充血疼痛、突發性視力模糊、看燈光有虹暈、頭痛、及噁心嘔吐等症狀。 有自體免疫性疾病,例如紅斑性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僵直性脊椎炎等疾病等人,如果疾病控制不好,當季節交替、壓力焦慮或是吃到刺激性的食物時,就會導致自身的免疫系統去攻擊眼球虹彩部位。 這些非白內障所導致的視力不良原因,若未及時治療,往往會導致不可逆的視力喪失。 隅角開放性青光眼:一般沒有症狀,因此最容易被病人忽略,只有在末期,病人才會發現看東西模糊不清,看的範圍變窄。 如高度近視、糖尿病及長期點類固醇眼藥、虹彩炎患者…皆為此類青光眼的高危險群。 王清泓主任提醒,民眾若視力出現異狀或是本身屬於前面所提到的高風險族群,建議應每年定期接受檢查,以及早揪出青光眼徵兆。 青光眼是一種會造成視力持續惡化且無法恢復的視神經病變,是一群有著不同的致病原因,卻表現出相似症狀的疾病組合。 若沒有適當治療,會造成神經節細胞凋亡、視神經功能逐漸退化、視野縮小或出現缺損,最嚴重可能導致視神經萎縮及視力永久喪失。 若有氣喘、心臟病、腎功能不良…等全身性疾病,患者應先告知醫師以保障用藥的安全。 除了藥物治療外,還有雷射可以輔助治療,藉由雷射光照射隅角暢通排水管道,促進房水的排出。 慢性青光眼的病人往往沒有自覺症狀,等到病人發覺視力降低時,多半已經是末期。 急性青光眼的病人會有頭痛,嘔吐,視力糢糊,看燈光有虹暈等症狀。
1 note · View no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