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n't wanna be here? Send us removal request.
Text
檢視不同宗教派別的末世觀
根據美國民調機構皮尤研究中心發表的最新《全球宗教景觀》報告,在全球六十九億人口中,有百分之八十四的人(五十八億人)有宗教信仰,其中,基督徒及天主教占百分之三十二約二十二億、穆斯林百分之二十三約十六億、印度教徒百分之十五約十億、佛教徒百分之七約5億,至於沒有宗教信仰的十億人中,有百分之六十二的人住在中國。在全球二十二億基督信徒當中,有半數為天主教徒約十一億,百分之三十七為基督教約八億,東正教會約百分之十二約三億,表列如下:
穆斯林教約十六億
天主教約十一億
印度教約十億
基督教約八億
沒有宗教信仰的中國人約六億
佛教約五億
東正教約三億。
宗教信仰對世界所產生的影響不容忽視。「世界終會有完結的一天」不但在各宗教派別中有過廣泛的討論與研究,即使沒有宗教信仰的人中也有不少人相信。中東地區一些激進的伊斯蘭教徒受到伊斯蘭末世觀的影響��願成為人肉炸彈去打擊敵人,妄顧人命,不惜把許多無辜的人送入枉死城。亦有相信雅瑪人推算日為世界末日的人做出了許多傻事:跳崖一死有之,精神錯亂有之,抱頭痛哭有之,亡命攀上高山躲避有之。凡此種種,都引證了末世觀為這世界帶來的影響。當然沒有相信此日為世界末日的人並不表示他們並不相信「世界終會有完結的一天」這一論點。本文就各宗教派別與及沒有宗教信仰的人對末世論的觀念可能對這世界所產生的影響作一檢視。
A.伊斯蘭教及回教: 眾所週知,伊斯蘭教相信世界會有末日,人死後會受到他們所相信的神阿拉真神所審判並按照各人生前 的表現被接納上天堂或打下地獄受苦。回教徒尊敬的先知穆罕默德說過直至有十一種跡象發生,審判日才會來臨,包括:兩個追隨同一宗教教義的羣體互相戰爭,雙方有大量傷亡;有約三十個騙子出現,而每一個都自稱是真主的使者;宗教知識流失;地震增多;時間過得很快;人們競相興建高樓;太陽從西方升起等等。因不知審判何時出現,故穆斯林要警醒教徒勤守教規,預備隨時見真主。李日堂牧師在他的系統神學末世論中指出伊斯蘭教可蘭經中對地獄有非常詳細的描述,不義之人要在地獄受火刑,地獄共有七重門,每重門所受的刑罰是一重比一重苦。接受火刑的不是靈魂而是肉體,其苦可知。而樂園(即天堂)是提供予義人享用的,在樂園裏有河,流的是奶與蜜,並有一棵特別的酸棗樹。進入樂園的人可享有居所,珍珠,寶石等,而男性更有處女侍候。更重要的是與阿拉真神成為朋友並在阿拉裏得到滿足。香港基督教協進會執行幹事陳劍光牧師在基督教週報第2520期(9/12/2012)中指出先知穆罕默德認為要成為回教徒,必須遵守五項規則:
1.唸有關阿拉和穆罕默德的信條。
2.以阿拉伯語每天祈禱五次。
3.捐獻給窮人。
4.齋戒每年一次,遵守三十天禁食,期間每天從天亮到日落之間不准吃喝東西,不准有性行為,不准抽��。
5.一個回教徒一生至少要到阿拉伯麥加朝聖一次。
與其他教徒一樣回教徒都希望在死後可以進入極樂世界。不過,如果他們沒有忠實地遵守這五項宗教規則,便要面對永遠在地獄裡被懲罰的結果。回教教導信徒應當透過好的行為���宗教規律來崇拜阿拉真神。而按著各人的虔誠度不同,死後可被賞賜或受罰。
B.天主教:天主教末世觀形成於1962-1965梵諦岡第二次會議之後。該次會議確立了天主教末世觀包括兩個部份,個人末日及世界末日。個人末日指信徒死後將會受到私審判而進入天堂、地獄或煉獄。煉獄與地獄不同,煉獄是讓信徒死後得潔淨的地方,通過煉獄的磨練及悔改,信徒仍有機會進入天堂,所以煉獄只是暫時的,而地獄卻是永恆的,一旦進入地獄就再沒有翻身的機會,只能永遠在地獄受苦。到世界末日時基督會光榮再來,所有已死之人的肉身會復活並接受公審判從而進入神所預備的新天新地或接受永刑 由於神賜人予自由意志,信與不信純粹是個人抉擇所以非信徒須要進入地獄。
C.基督教: 基督徒相信有一位慈愛的神,稱為上帝,曾派遣祂的獨生子主耶穌基督來到世上,他有著人的樣式,能夠行神跡、赦免人的罪,還說凡信靠他的人就會擁有永生。基督教的末世觀在舊約時代與新約時代有明顯的差異。舊約末世觀看重民族,群體的救恩多於個人的救贖,對末世的盼望並非只在個人,而是將來的新天新地,一個社會結構層面的徹底改善(賽六十五17-25)。新約時代的末世觀則着眼於神的再來,到時信徒將受到審判,信祂的將會被升到天堂與神一同共享榮美,而不信祂的將按各人的罪被掉在地獄中受苦,在末世來臨時神的子民會受苦;敵基督將興起,舊世界會過去,新天新地將會來臨,但神甚麼時候會再來,卻是不可預測的,不是人所能知道的。
D.東正教: 東正教的末世觀沒有官方的立場和教條。與其他傳統教會一樣,東正教末世觀的根基是基督的宣講及神國的啟動,末世始於耶穌在世傳道之時。東正教的末世觀不單提出末日的可怖,更重要的是強調神的勝利與耶穌基督的榮耀。東正教的末世觀亦看重最後的審判,呼籲信徒在活着的時候務要行善。東正教認為神愛世人,因此不會為人預備地獄,讓人受苦,��堅拒煉獄這觀念,他們看重神的恩慈,強調神的恩典無法測量,有能力把愛彰顯到任何領域,甚至陰間,認定無論在世或已死的人,在最後審判之時都有機會蒙神的恩典而有另一次重生的機會。
E.印度教: 印度教認為人類的靈魂會永遠存在,並相信因果報應和人生輪迴。在印度教看來,生命不是以生為始,以死告終,而是無窮無盡一系列生命之中的一個環節,每一段生命都是由前世的所作所為決定。一個人的善良行為能使他升為婆羅門,邪惡行為則能令他墮落為首陀羅賤民甚至畜類。因此,個人必須通過修行和積累功德才能認知梵,與梵合一。印度教顯示出強烈的宿命思想,特別顯示在他們的輪迴samsara與業(karma)的觀念方面。就統治階級而言,一個人的社會地位是由其血統來決定的;但為何人人有不同的血統呢?業解釋為是過去的所作所為所產生的結果,階級低下的人往往就因此而認命。印度教徒相信自身的行為存在一種必然性的力量,讓自身陷入輪迴之中,直到尋求到解脫之路為止。這種牽引自身的力量就是業法﹙dharma﹚。這種法則更認為一個人,無論他是何種階級,唯有盡力完成該階級所應有的義務,才可能從「業」的力量裡面獲得解脫。印度教徒認為業的力量不僅會影響自身,甚至可影響到祖先,例如一個人如果不能完成其職責,而又殺害家族成員的話,則其祖先都會被重新判入地獄。從「業」的力量裡面之解脫,就代表著自我從生活的現象世界的解脫進入「涅盤」的境界,這種境界是一種自我歸入永恆的狀態。
F.佛教: 嚴格來說,佛教沒有創世和末日的說法。對於整個世界的誕生和毀滅問題,佛教都不予回答。但對於一個具體的大千世界,卻相信有生死的輪迴。 佛教徒並不崇拜任何神明,在佛教以外的人常以為佛教徒崇拜菩薩,然而,釋迦(Siddhartha Gautama)本身從來沒有稱自己為神,而是他已經到達佛教徒所渴望的最高境界,那就是「覺悟」並脫離生死的輪迴。多數的佛教徒相信一個人會經歷無數的再生(生死輪轉)而裡面一定包括苦難。因此,佛教徒的目標,是潔淨自己的心,放開一切的欲望和對自己的依戀或執著。
反思: 人生在世,歷���告訴我們,自有人類以來,無人能避過死亡。死亡因此成為人類生命終極的挑戰。當還未有宗教這概念時,人死如燈滅,一切皆成空。這時期的人類都千方百計以期長生不死。古代中國君主要臣民尊稱他為萬歲秦朝年代,方士徐福為始皇求長生不死之藥帶領童男童女各五百遠赴東瀛尋找不死靈丹,成就了今天的日本國法老王勞師動眾大興土木,興建金字塔,也是為了不能戰勝死亡,退而求其次,希望死後能藉着金字塔直達天庭而成為神。近代的毛澤東也想盡千方百計以保全屍,盼望他日憑藉科技可以重生!可見人類面對死亡,除了恐懼,也只有無奈!慢慢人類開始有了宗教的概念,中國君主開始懂得祭天,就是期待通過拜祭、供奉,盼望「天」能為國民添福,為君主添壽。宗教的觀念傳入之後,人類對死亡有了新的概念,死亡並不是一切的終結而只是一個過程。輪迴、審判、天堂、地獄等概念不論在東方、中東或西方都開始深入民間,形為一股勢力,影響着人的思維模式,人類從追求長生的絕望中轉向尋求死亡後能趨吉避凶免得死後仍要受苦甚至墮入萬劫不復的境界!在中國,儒、道、墨、莊各派學說是中國人面對死亡的基石,及後佛教的傳入,生死輪迴的信念深入民間,但同時佛教的無神主張在中國民間被嚴重歪曲,牛鬼蛇神,滿天神佛都是中國人朝拜的對像,廟宇在中國隨處可見,甚至認為已死先人也有能力保佑他們生時平安,死後不入地獄及再輪迴做人。中國人崇尚佛教一時成風,影響深遠,時至今天民間拜佛的風氣仍是一般未有宗教信仰的普羅大眾的習俗。除了錯誤地花費大量金錢於建造廟宇和浪費時間於膜拜外,佛教所宣揚的修行對中國人培養德性,行善修身相信不亞於傳統儒家思想。佛教宣揚的修行與曾子的「吾日三省吾身」理念相近,要求信眾每日反省自己的行為,不該做的事不再去做,該做而尚未做的事就應該立刻開始去做,從而完善自己,使自己能超脫於物慾而達至一個無慾無求的境界,繼而做到廣善布施,忍辱負重,向着成佛的境界進發。另外,佛教雖然沒有禁止佛教徒吃肉卻鼓勵信徒避免吃肉,正如星雲大師所說:「學佛不一定要吃素,但吃素確實比較接近道德,也可以增加慈悲心,柔軟心和耐力。」,因而做成了民間信眾普遍進行素食的習性,而素食的行為在近代研究中已經證實比肉食對身體更為有益。整體而言佛教之傳入中國對中國人而言仍是利多於幣的!
至於加起來約佔全球人口百分之三十二的天主教,基督教和東正教雖然在教義上有出入,但在大原則上都相信死亡是個人的末日及只是一個過程,人死後都會被審判,而被審判之日便是世界窮盡之時,所有人都沒有可以���立足於我們現時所生存的世界,而審判的結果不是被安排進入神的新天新地中享受榮美便是被迫進入地獄受永刑之苦。所以凡屬這三種宗教的信徒只要肯相信及承認他們所相信的神是唯一能拯救他們並使他們將來能進入永生的神便可以進入神為他們預備的天國。可是神是聖潔的,是與罪對立的,因此凡信祂的都必須跟從聖經的教導離棄罪惡,聖經的教導亦成為他們行事為人的標準。而聖經對罪惡的定義甚嚴,例如對婦女起了邪念是罪,對別人有詛咒之心也是罪,因此對信徒有極高的道德要求,所以經上說「世人都犯了罪」就是這個原因。由是觀之,這三種教的信徒越多,這個世界的道德水平就越高,罪案就會相對減少,而全世界能和平共處的希望亦會露出曙光。不過有人指責東正教由於要宣揚神的慈愛而主張無論在世或已死的人,在最後審判之後都仍有機會蒙神的恩慈而有另一次得以重生的機會,不至被判入地獄受永苦之說可能在某程度上助長一些人在生之時放縱自己去犯罪。伊斯蘭教在世上所帶來的影响較為負面,因不知審判何時出現,故穆斯林信徒要警醒勤守教規,預備隨時見真主,但大多數教規對世界而言都沒有什麼貢獻,以阿拉伯語每天祈禱五次及三十天禁食,期間每天從天亮到日落之間不准吃喝東西都嚴重地影响着伊斯蘭世界的生產力;一個回教徒一生至少要到阿拉伯麥加朝聖一次亦令到很多信徒在朝聖時喪命。以伊斯蘭為國教的伊朗更視美國為頭號敵人,又以剷除以色列為己任,使到世界政局動盪不安 宗教信仰在全球產生的影响力舉足輕重,而個人信仰大都離不開末世觀,在各宗教派別的末世觀已成形的今天,正視及留意教徒的動向,防範任何可能為這世界帶來不安的局面於未然將有助於世界的和平穏定。不知專門研究宗教的學者是否願意肩承這一項任務,為世界的持續繁榮作出貢獻?
0 notes
Text
教養孩童篇之痛‧愛
相信大家都同意,我們作家長的,打從孩子呱呱墮地那天開始便肩負了一個一生一世的責任:要盡自己的能力,撫養孩子,讓他健康快樂地成長;教育孩子,為孩子提供最優質的教育,好讓他們將來能在社會站得穩及有一個美好的前途。但事與願違的例子卻屢見不鮮,究其原因是因為我們沒有在孩子的成長階段中適當地讓他們去經歷痛與愛!
做家長的都害怕見到孩子們痛,一旦見到孩子痛,自己的心會比他們痛上十倍甚至百倍,這是人之常情;但卻忽略了當孩子們在成長階段中適當地讓他們痛一下有幫助孩子脫離惡習,讓他們在沉迷中驚醒及矯正他們的方向,讓他們重回正軌的功能!因為不忍心讓孩子去經歷痛而對孩子過份溺愛,孩子被竉壞了,誤了他們的一生,為人父母者實在責無旁貸!聖經這樣提醒我們:「教養孩童,使他們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也不偏離」〈箴言22 章6 節〉神在我們的感覺器官中讓我們能感覺痛,那是因為痛能讓我們及早知道身體正在受傷的部位好讓我們能正視問題,停止對這部位的傷害甚至進行醫治以使它回復正常功能!明白了這個道理我們就能明白當孩子在成長路上出了問題時,為什麼必須忍痛讓他們痛一下,以便他們知道問題的所在從而找到解決該問題的方法。下面我與大家分享一個故事:
我在以前的學校當訓導主任時見到一位同學十分懶惰,不肯用功學習,功課永遠不做,上課時終日發白日夢;無論老師怎樣勸導,勉勵甚至責罰一樣無法改變他的惡習。他說他嚮往能在社會���作因而不想讀書。與家長商量好後決定忍痛讓他經歷一下被遺棄的感覺及讓他嘗試一下他心目中的社會究竟是怎麼一回事!於是學期結束時我們對他說(那時他是中二級的學生),他被開除學藉,但我們告訴他,任何時候只要他願意重新肯定求學的價值及改變自己懶散的求學態度,我們隨時歡迎他回來!他歡歡喜喜地離開了!同一時間,學校提供資料給他媽媽安排他在九龍巴士公司的學徒計劃中當學徒。一年之後,他捱不過當學徒的辛酸及常被喝罵的生涯,相比之下學校實在太溫暖、太幸福了。於是他回來懇求學校再次收容他,我們與他約法三章讓他保證不會再辜負學校及家長對他的期望便讓他回校就讀。一年之後的他,脫胎換骨,判若兩人,他訂定目標努力求學;最後入了當年很難進入的香港大學,最後更成為了老師!其實我有更多這些活生生的實例與大家分享,只是由於篇幅所限,我必須在這裡暫
停一下!總之‘A burnt child fears the fire’是千古不變的道理!但凡事必須講求平衡,我們固然不能太過溺愛孩子,但同時也不能不讓孩子親身感受父母給他們的愛;沒有從愛中成長的孩子是不完全的,也不可能懂得怎樣去愛別人!其實只有極小數的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只是中國人的含蓄讓孩子感受不到他們的愛,我在英國及澳洲的生活中體驗到英國人及澳洲人的西方文化與中國的含蓄在表達愛的層面上有天淵之別!他們喜歡擁抱,並常常在言談中對家人說“I love you”,而中國人打死也不肯面對孩子說一聲“我愛你!”,擁抱孩子也許只限於他們仍在孩提階段,孩子成長後擁抱便由稀疏而變為絕跡了!如果我不告訴你一個關於我自己的親身經歷,你大概不會明白,來自父母的擁抱對孩子有多重要。
記得那年我仍未返回香港,只是在澳洲新英格蘭大學教書,一個晚上我獨個兒在辦公室工作至深夜,當時因為家人都在香港,夜闌人靜,孤身獨處的感覺很不好受,不期然回憶起童年往事:想起自己不斷在母親的責打中成長,印象中從沒有被母親擁抱過的經歷感覺自己好像一個孤兒,從沒有被母親愛過,一時感觸竟然淚如雨下,伏案痛哭!成長後的��從沒試過在別人面前灑淚,暗地裡流淚這也是廖廖可數中的其中一次!所以懇請家長會記住,無論孩子有多大都把握機會,多點擁抱他們,因為從擁抱的過程中,愛的訊息就會充份地表露無遺!
痛能起死回生、愛能牢固關係,但同樣都要使用得恰當,不足夠或過份都會替孩子帶來負面的影響,為人父母者如何在這兩者之中取得平衡就是當今父母必須做好的功課!
作者:馬錦明慈善基金馬可賓紀念中學協理副校長梁劍雄老師
0 notes
Text
我的狗友查查
我沒有豬朋,但自從加入Senior CID 成為寵物保姆後卻多了很多狗友。我的第一位狗友叫查查。查查是公司派我去照顧的第一隻寵物,我負責每星期一次帶查查出街讓牠有機會出外走走和大小便(不在家大小便的狗隻我們稱之為toilet trained dogs) 。查查很cool, 不像其他狗隻般喜歡親近人,這也許和牠的經歷有關吧!牠沉默,像一位時常沉思的哲人,不愛發聲。在我與牠相識快兩年的歲月裡只聽牠吠過一聲而且還是因我不小心踩到牠的腳才發出的!哲人在沉思時一般都喜歡用手托着下巴而查查這哲狗卻喜歡把自己的身軀從下巴開始至尾部都緊貼在地上,皺起眉頭,作沉思狀!但是否真的思考則只有牠自己和天曉得了!好在查查到底仍然是一隻狗,狗一般是無法抗拒食物的誘惑的,所以只要有零食出現在牠的眼前,牠的腦神經就會產生化學作用從而促使牠比較活躍而且肯唯命是從。牠能聽懂幾個指令 例如:sit(牠會乖乖的坐下) , 手手(牠會隨意地遞其中一隻手給你,因牠暫時仍未懂分左右手),lie down(牠就會成份攤在地上等候食物)!查查是一隻雄狗,牠也愛靠排尿去霸地盤。我不明白查查的膀胱有多大,但從我的觀察所得,牠的膀胱應該也相當大,因為每次牠在與我同行的個多小時內總是不住地在不同地方排尿霸地盤!
起初查查的体能不太好,因牠有點胖,所以每次我帶牠出外散步後牠就會顯得很疲倦,回家後就馬上攤在地上,一動也不想動!後來我決心改善牠的体體能,於是每次出街都迫牠與我一起跑步,果然牠的体能便一天比一天進步!有一次遇上整棟大廈停電,我帶着牠從24樓行落地下,在街上步行個多小時後再步行上24樓,牠都能應付!雖然途中牠也停了數次休息,但最終牠都堅持完成壯舉,算是我和查查一次難忘的經歴!今天的查查生活得很幸福,卻原來查查有着非常坎坷的前半生!那是因有一次我和查查的主人Lillian 閒聊時得悉的!和查查的主人閒聊,話題自然離不開查查了,說不多久就談到了牠的身世。原來查查在被她收留以前是一隻倉狗,倉狗是沒有主人的,不知甚麼原因流浪到貨倉附近,後來貨倉的工人為了利用牠看守貨倉便用小許食物吸引牠前來成為貨倉的廉價保安!後來不知甚麼原因貨倉的工人不再出現了,查查的糧食供應也斷絕了!查查大概只能靠在垃圾堆中找到的食物苟延殘喘,經過無數捱饑抵餓的日子後,到牠遇上牠的救命恩人Ava時已是瘦骨嶙峋,滿身污垢,骯髒不堪了!而且身上還滿身都是牛蜱,後來醫生更發現牠心臟有心絲蟲,兩種都是致命的疾病。可能是緣份吧,查查就在牠生命中最潦倒失意的時候遇上了Ava。出於同情和憐憫,Ava收養了牠,但Ava的家內原本已養了狗寵物,那狗狗妒忌心很重不能與查查和諧共處,Ava只好看看有沒有人願意收留查查!後來Ava的一位朋友 Karan答應讓查查到她家暫住(因Karan家內已有一隻雪橇和一隻貓,所以無法再多養一隻寵物),但查查卻有喜歡追襲貓兒的天性,正當Karan十分為難之際,幸運的查查最終又在Lilian無比的愛心底下把牠領養回家一直幸福地生活到今天。如果沒有Lilian, Karan 和Ava三位善心人的愛護和無私的奉獻,我相信縱然查查仍然在生,只不過仍是過着生不如死的生活吧!我一方面既想為查能遇到她們幾位去感恩,更想藉着此一篇幅去鼓勵更多有愛心的人效法她們的行動去幫助那些���助的、正在絕境之中的的動物從而去改寫牠們的一生!
0 notes
Text
懐念我的爸爸
寫於17.6.2017 父親節前夕
一.
今夜,
我凝望天空,
看着偌大的銀河星宿,
茫茫宇宙,
浩瀚窮蒼,
我尋找着,我尋找着,問一句您是否在其中?
我按捺着我看不見您顏容的情緒;
壓抑住觸不着你身軀的傷痛,
我無限悵惘,䧟入絕望的驚恐!
我不想讓你看到我的愁容,
只是想知道,
您好嗎?我親愛的爸爸!
二
今夜,
昊昊蒼蒼,
燦爛星光,
掩不住您生命的光芒,
漫漫前路,艱難險阻,
敵不過你要把我們養活的慷慨激昂!
您沒有在困難面前低頭,
您肩負一家之主的重責,絕不讓饑餓把我們帶走!
您勇敢堅強,負隅頑抗,誓死要與逆境戰鬥!
您還記得嗎?我親愛的爸爸!
三
今天,
在香港的薄扶林,
您默默無聲,
歸於平靜,
凝視着你曾經躺臥七年的地方,
面對汪洋大海,
展示您廣闊的胸襟,
您無愁,無恨,無怨,
但卻深深地掂念着我們!
是這樣嗎?我親愛的爸爸!
四
此刻,
燈火闌珊,
初陽爭現,
期盼你能超越時空,出現在我的跟前,讓我擁抱。這一個夢,霎時間消失得無影無踪!
但您的慈愛,在我的印象中必不會朦朧!
作為父親,您耗盡您畢生的精力去履行您的責任,
作為兒子,我竟沒有厥盡己職,為您的健康去綢繆,
讓香煙奪去您的生命,因此我心存罪咎!
您知道嗎?我親愛的爸爸!
五
感謝!
感謝天父讓您成為我的爸爸,
感謝上帝讓您在離開前進入衪的家!
我因此滿懷希望,期待着與您重聚的一剎那!
但廿五年來,您究竟身在何方?您是如何地渡過每一天?
在夢中,我見到您淒涼孤寂,形單隻影,漂泊天涯,重拾您兒時的慘痛!
您的一生滿是坎坷的歲月與及超過您能承擔的重担!
我未報劬勞,連簡簡單單地讓您好好地享受一天也未曾做到!
為彌補我的過失,請容許我說一聲您從未聽過的說話:
我愛您,爸爸!
0 notes
Text
從無到有-我的神學觀
年幼時,曾天真地問媽媽我是怎樣來到這個世界的。媽告訴我說是從石頭中爆出來的。年幼的時候出於無知也出於對權威的順服,竟然老老實實地相信了孩子是從石頭中爆出來的謊言。這錯誤的概念一直存在於我的腦海,沒有半點猜疑,也不去求證,直到讀書後才找到真正的答案。
中學年代,每當仰首長空遙望星宿,便會概嘆宇宙無窮無盡的偉大;近看自己身處的地球,美麗的河泊,迷人的山川,當自己沉醉於這自然的美景時不禁又問一聲這世界究竟是怎樣形成的?有人告訴我,這世界是經過爆炸造出來的。又是爆出來的?
經過兒時的被騙,我學會懷疑我不再單純地相信,並且學會去求真。當時因深受儒家思想影響,權威已不再是母親而是孔、孟,於是便嘗試從儒家學說中去尋求,可是發覺孔、孟都很少討論這方面的問題,只知道孔子說過唯一較接近這方面的說話是:「子不語怪力亂神」,論語集注對這話的解釋是孔子不說關於怪異、勇力、悖亂、鬼神之事,因為這些都是不能說明白的事。連孔子都認為不可能說明的事我又如何可以得知,也就打消了在這方面去尋真的意欲!慢慢地我發展成為一個無神論者,我曾經在向我傳教的同事面前誇口說道:「我不相信這個世界有神,我這一生也不會成為基督徒!」那時我喜歡和基督徒展開激烈的辯論。我挑戰他們說如果神是愛世人的是公義的和是全知全能的創造者,那麼我在生命中所直接觀察到的現象為何與神的屬性竟然產生極大矛盾?世上罪惡不斷出現,歷史上,不少殺人如麻,雙手染滿人民鮮血的人物,與及現今社會上大奸大惡,喪盡天良,壞事做盡的人不但沒有受到天譴,反而得以善終的事例多不勝數!神的公義那裡去了?
我們從新聞中知道世上自然災難無日無之地出現在我們的眼前,造成極大生命財產的損失。神果真愛世人,何以讓這些事發生?如果祂真是全知全能,為何又不予以制止?如果祂是天地的創造者,至低限度祂並不是一位完美的創造者,祂的設計並不完善!後來一些生命上的經歷動搖了我的無神主張。世界是否有一��創造者的疑惑又再度佔據我的思想空間,為了尋得答案於是又嘗試從當時香港最為普遍的信仰佛教中找尋,但在親耳聽過星雲法師在一次講座中聲稱佛教是無神論者,他們心目中的佛並不是神,佛教專注於個人修煉脫離塵世的七情私慾以逹至成佛的境界,並相信眾生均可成佛。在他的文章中描述佛教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是一種至高無尚,達至幾乎完美的一種境界。原文:‘Nirvana, is considered to be the ultimate reality which is a state of perfection or the highest good, which at least, a few can attain in this life itself’)。所以嚴格來說,佛教其實不能算是一種宗教,充其量只能算是較接近宗教的一種教派,與道教在性質上相類似但不及道教在這方面深入。道教宗師老子在道德徑中有提及創世的問題:「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而當中「有物混成,為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又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與聖經創世記中記載神創造天地的情況相類似﹝創一﹞只是道家認為創造天地的是道,而基督教相信創造天地的是神,老子憑個人智慧能夠想像到盤古初開的景像與聖經所描述的如此接近,固非凡人,但他只是簡單地把這個創天造地的力量稱之為「道」,必然比不上於他出生前約年已寫成的舊約聖所稱的神可靠。加上有神學研究學者指出伊斯蘭教所信奉的阿拉真神,與猶太教及基督教所信仰的神都被統稱為上帝,而伊斯蘭教亦把摩西、亞倫、耶穌和穆罕默德視為神派到人世間的先知,所以確定伊斯蘭教和猶太教及基督教的耶和華,其實都是同一個神。
一位著名的伊斯蘭哲學家論證了他信奉的阿拉真神並不是某種原因的結果,而是無因地出現的,這與聖經中描述的神是「自有永有」的事實,不謀而合,亦加強了神學研究在這部份的可靠性。在求真的過程中慢慢地潛移默化動搖了我作為無神論者的觀點,並且最終我成為了一位基督徒。初期對自己所信仰的宗教基礎仍不十分穩固。但一次一位朋友向我敍述了以下一個故事:
十七世紀偉大的科學家牛頓,曾設計了一個太陽系的模型,並請一位能幹的機械師,按照他的設計,為他製造了一架精巧的太陽系模型:中央是一個鍍金的大球,代表太陽,周圍好幾個小球依次代表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海王星..等等行星。各星球都用齒輪和鏈帶相連接。當曲柄轉動時,各行星也都各自環繞太陽而運轉。有一次,牛頓有一位不信上帝創造的朋友,來到他的書房裏,看到了這一架精巧的半自動的太陽系模型,擺弄欣賞之餘,不禁讚佩不已。就問牛頓說:『阿,這模型真是精巧極了,是誰造的?』牛頓故意回答他說:『不是誰造的,這個小模型是自然有的。』他的朋友當然不滿意他的回答,還是追問究竟是誰造的?於是牛頓認真的對他說:『這一具小模型不過是太陽系的縮影,它的法則不用說,你也知道。一個這麼小的玩意兒,我都不能叫你相信它沒有一個設計者與製造者。那麼,你還說你相信這模型所代表的偉大星系卻沒有一個設計與製造者麼?你這自相矛盾的結論是怎樣推出來的?』這一位朋友也是一位科學家,立刻被牛頓說服,成了一位基督徒。是的,正如任何一幅畫都不可能通過住意把顏料潑上畫布而巧合地形成一樣,是必須通過畫家的精心設計而繪畫出來的。而地球上每一生物的設計比牛頓的太陽系模型及名畫都更複雜、更奇妙,如果說他們都是偶然或巧合而形成的,那是無法令人相信的,他們必然是一位擁有大能的設計者的產品,而這樣複雜的產品,設計者的智慧必定是超越我們一切被造之物包括人在內的智慧,我相信這位設計師就是神。>今天我知道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相信一切物體動都存在着因、果關係,由於因果關係不可能是無限的,當不斷把這些因果關係往上推時最終會出現一個運動是無因的,促成這第一個無因運動的就是神,他稱祂為「不動的推動者」。假設人們拿上帝的存在做賭注,那麼一個理智的人應該賭上帝是存在的。因為如果上帝不存在,那不管你賭上帝存在或者不存在���你都不會有太大損失。但是如果上帝存在而你賭上帝存在,那你可以得到永久的快樂。相反,如果上帝真的存在而你賭上帝不存在,那你將會付出相當大的代價。所以理智的人會相信上帝的存在。通過兩位哲人的論證,我對神存在的信心又更形鞏固了!
0 notes
Text
九龍仔大坑西
上世紀四十年代末,由於國民黨不敵共產黨,節節敗退,最後唯有退至台灣,借助台灣海峽得以偏安。���爸爸就在這個非常混亂的形勢下帶著新婚妻子逃亡進入香港。香港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人口激增數十萬,這對香港無論在房屋、交通、糧食、就業教育等等都構成極大壓力。所以那年代,香港的山區霎時間多了很多木屋。
我爸爸初到香港,人生路不熟,就在九龍仔大坑西雞公山萬山里的一所木屋居住下來。對於這個居所我只有非常模糊的印象,我們住的地方有多大,怎樣會來到這裡,月租多少我都沒有記憶。我當時大概只有三、四歲,對這裡的一切認知都是從母親口中得知的。母親說那時因為有位理髮師父會擕著一個藤喼,沿區兜接理髮業務,凡幫襯的小孩他會送一個麵包,因此我常常嚷著要理髮! 我也知道附近有一個被遺棄的番薯田,我間中會到此田掘地尋寶,偶爾掘到番薯就會跑到山下井旁的水池把它洗乾淨。一次在洗番薯的過程中跌入池中幾乎溺斃,好在井旁有位叫楊嫂的鄰居在洗衣服時見到,把我救起,要不是她,我這一天就死了,所以對於生死有命這觀點我是十分相信的!
父親和母親因為我跌落池塘幾乎喪命一事而互相指罵一頓,為免再發生意外,於是便搬到九龍仔大坑西西雲里19號二樓木屋的其中一個房間居住。那時的九龍仔被一條馬路分成大坑東和大坑西兩區。我們在大坑西一直居住到我讀中二那年才搬到黃大仙的亷租屋居住。第一次搬到石屎屋,有升降機,有電燈,一切都感到很新鮮、很安全,因為從此以後應該不再需要因為風災、雨災或火災而提心吊膽了!
那時的九龍仔被一條馬路分成大坑東和大坑西兩區。大坑東有很多徙置區(俗稱7層大廈),而大坑西主要是木屋區,是龍蛇混雜之地。我們一家住在大坑西萬山里時,我爸主要是做收買佬(就是擔住一擔竹簍上街看看人家有沒有用不著的金屬或玻璃製品,以賤價收購後洗乾淨再賣給那些專門收購二手貨的公司或擺地攤自售,收入僅足糊口。誰知這樣微薄的生意也引起當時山區黑社會的不滿。一天他們一幫人一起來找我爸的晦氣,最後還打鬥起上來,好在我爸以前是當差的,見慣大場面,他先下手為強,第一時間攬住其中一人一齊滾下山坡,在山下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我不知道,只知道其他的人嚇的目瞪口呆,以後也見不到有人來找我爸的麻煩了!
搬到西雲里後,在我���附近有一木建的公廁,是當時那些白粉癮君子追龍(吸食白粉)的地方。有一次有個道友(癮君子的另一名稱)見我是小孩,也或許他已毒癮大發,忍無可忍,便連門也趕不及關就當著我面吸起毒來。只見他把白粉放在一錫紙上,口含著一個火柴盒當吸管,用一根燃燒中的火柴在錫紙下面燒,那些白粉就會變黑及冒煙,那吸毒者就用含在口中的火柴盒吸食那些冒煙的氣體。看他骨廋如柴,狀甚潦倒,不知他辛苦工作了多久才凑夠錢買這包毒品! 這一群吸毒者其實也是當地黑社會的搖錢樹,讓他們上了毒癮後,他們辛辛苦苦賺回來的金錢就雙手奉獻給那些黑社會以換取毒品來消除毒癮發作時所帶來的痛苦! 難怪做父母的常常警戒孩童要帶眼識人,否則一失足成千古恨,要有很強的決心和忍受痛苦的能力才能把毒癮戒掉!
六、七十年代的香港,黑社會的勢力十分強大,主要是黑社會與警察關係密切,那時香港政府的每個部門都貪污十分嚴重。由於黑社會私通警察才能任意妄為,所以黑社會收入相當大的一部分是要交給警察的。當年我有一位親戚當了警察,他說上任的第一天,辦公臺的櫃桶內就放了一大疊鈔票,他說如果你不收,很快就會出事。所以當年你想做一個廉潔的警察也不可能! 我記得當年我爸是貨車司機,貨車進出不同地區都要向當地警署付款取得通行證貼在擋風玻璃窗才可以,否則就會被抄牌。當進入另一區域又要有另一區域的通行證才可以,當時香港的貪污情況是非常嚴重的,也不是沒有經歷過的人所能理解的! 這種貪污情況一直到亷政公成立後才漸漸消失,而香港才有條件走向成為東方之珠的路上!
0 notes
Text
一次難忘的經歷─神對禱告的回應
我是一位基督徒,深信我所相信的神是個宇宙的創造者,祂全知全能,滿有慈愛,甚至為了要拯救世人免得他們於罪中沉淪而甘於被釘死在十架上,忍受人世間最大的痛楚。我信主二十多年,但在信主前我是一個無神論者。凡有已經相信的同學或朋友向我傳教時我都會和他們展開劇烈的辯論,理性上我有太多的問題不單止他們沒法解答,甚至連牧師們也不能找出一個令我心悅誠服的答案,我因此無法接納這個世界有神這樣的一個事實。可是在他們向我傳教的過程中我知道因為神愛世人的緣故,任何人都可以向祂禱告尋求幫助。
記得粵曲沈園遺恨中有這樣的一句說話去形容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人言無二三!」果然,後來我太太要緊急做手術,我驚恐萬分,徬徨失措,在極端無助之下我竟然向這位我不認識的神進行禱告,祈求祂施恩憐憫,讓我太太可以平安度過。果然太太手術非常成功,我深信這是神對我禱告的應許,也就因此相信了祂,並於兩年後受洗成為基督徒。不久,為了在事業上尋求突破,也為了教學上的需要,我向校方提出申請停薪留職,暫時離開自己的工作崗位往英國修讀一個學位課程,很快我的申請便批下來了。但由於計算錯誤,儲備的金錢無法解決我在英國讀書期間的學費及生活費開支,可是一切已成定局,沒有回轉的機會,在無計可施之下,初信主的我馬上又將此事擺上在禱告當中,求神幫助。過了二天,我接到校監的通知,他告訴我有一個由英國文化協會提供的獎學金正接受申請。成功申請者可獲資助往英國大學進修一年,當中包括來回機票、學費、生活費及書簿費等。這個消息對我來說是仿如沙漠中找到綠洲一樣的喜出望外,但由於只得一個名額,競爭一定十分激烈,我明知機會不大,但也必須一試以圖絕處逢生。面試的前一個晚上,我熱切地把明天面試的過程全然在禱告中交給我所信的神,我深信這個消息是祂對我上一次禱告祈求的應許,我知道只要祂願意,祂必能成就我願望,讓我拿到這份獎學金。我求神幫助我在明天面試的過程中一切順利!果然在面試中,我思想敏捷,應對如流,英文流利的程度連我自己也難以置信!結果我成功地申請到這份獎學金!我放下心頭大石,心內充滿感恩,我深信如果不是神回應了我的禱告,我是絕無可能拿取到這份獎學金的!
英國文化協會辦事十分週詳,事事為我安排妥當。很快我已辦妥一切手續,拿到機票後便準備離港。離港前夕,右手手腕中間部份不知怎的竟然有一呈半球體的硬塊突了出來,並有一點兒痛楚的感覺。起初也不大為意,但抵英後痛的感覺愈來愈劇烈,甚至到達提筆寫字也感到困難的地步,我擔心到不得了,深��影響到我的學業,因為我在領取獎學金時簽署了協議書,如果我無法完成學業,我需要把一切費用退還英國文化協會!作為基督徒的我學會凡事向神禱告祈求,因為聖經這樣教導我們:「應當一無掛慮,只要凡事藉着禱告、祈求和感謝,把你們所要的告訴神。神所賜出人意外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穌裏保守你的心懷意念。」腓立比書4:6-7) 於是我在自己的房內默默地禱告,我求神憐憫,醫治我的手,因為痛楚不但使我無法提筆寫字,更嚴重地影響我上課的效能!第二天,我騎着剛買回來的舊單車從宿舍返學院上課,在抵達學院時單車要衝下一條斜路,卻沒有想到在路的盡頭有數條直立的石柱,用意是要來欄截衝下來的單車,讓他們減速。我一來由於很久沒有騎單車所以技術生疏,二來由於第一次使用這條道路,沒有留意石柱的存在,事出突然,加上下斜的衝力,單車無法穿過石柱與石柱之間的罅隙,我便‘啪’的一聲,連人帶車翻倒在地上。我從地上爬起來,除了一點擦傷外,好像並沒有甚麼大礙,正慶幸之際卻感到手腕有一種從未有過的痛楚,像火燒一般,痛入心靡,心想這一次可糟了,必定是本已受傷的手傷上加傷,那如何是好馬上下意識地檢查傷勢,往手腕一看,劇痛依然,但原本突出來的那塊小骨不見了,手腕平滑如常,回復舊觀,幾小時後痛楚也消失了,手腕活動如常。太奇妙,神竟然這樣地回應了我的禱告及醫治了我的傷,如果你是我,你能不感激祂嗎?這一次的經歷讓我畢生難忘,也再一次堅固了我對神的信心。我受過神的恩感受到祂的愛,因此有機會的時候我也會向別人傳福音,期望有更多人能享有神的恩典。
經驗告訴我,我們無法從理性的層面去讓人相信神,我相信並不是這些理性問題沒有答案,而是我們的知識與創天造地的神相比實在太渺小因而沒法找到答案!我記得有一次我從澳洲回港,因是半夜機的原故,我有機會向送機的好友傳福音,他是讀數學的,很多理性問題,三小時邏輯性的辯論,徒勞無功,我才體會到當天向我傳福音的人心境的無奈!我相信若不是神親自作功,無人能從理性的層面進入神的國,唯有通過與神相交建立關係才可以相信神。也相信只有相信者本身才能明白他如何經歷與神的相交,並與祂建立關係,因而進入了一個感性的層面,亦唯有在感性的層面上,人才能摒棄一切理性上無法解決的問題而得以進入神的國!
0 notes
Text
談生與死
親愛的3B 班同學們:
終於又完成了對你們在週記上的回應。我很喜歡用文字與你們交流,因為文字比口語能表逹得更有深度也更能發掘你們的潛能並且讓我能更好地去認識你們。在要求你們寫這篇週記之前,我刻意地給了你們那兩封遺書然後才叫你們寫週記,目的是希望通過生與死的問題去激發你們的思考﹗人與動物最大的分別在於人會思考而動物則不會。神在創造的過程中給予我們一個這樣的特質,如果我們不好好地去使用它就辜負了神對我們的期望﹗可惜在看你們的週記時發現能為這些哲理性問題作較深入思考的同學只有寥寥數人,因此我對這些同學也作了深入的回應,盼望日後能有更多的同學可以通過週記與我作更深入的問題探討與交流。
談到生與死,你們太年輕,缺乏人生經驗,所以能夠觸動到你們的也不算太多,這是意料中事。所以我打算在此談談我自己對生與死的看法。我認為生與死都一樣有真與假之分,在「真」方面,有人貪生怕死,為了能苟延殘喘願意出賣個人的尊嚴與人格,例如出賣朋友做一個不義之人,甚至出賣國家成為漢奸走狗,永遠為國人所唾棄。我最欣賞的人是國父孫中山先生與及文天祥,一個抱負不凡要拯救中國人於水深火熱之中; 一個為存氣節甘於捨生。文天祥在他的作品《過零丁洋》中表達了兩句他對死的看法,十分感人,不知你們有沒有聽過﹖他說︰「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耶穌基督為了世人的罪而甘願釘死在十字架上,而文天祥郤為存氣節而甘於犧牲性命,死的意義在他們身上相信已經顯露無遺了﹗元世祖很欣賞文天祥的才華,多次派人勸降不果,最後親自出馬,文天祥仍然無動於中,元世祖迫於無奈惟有將文天祥賜死。死後在他衣帶中找到這樣的字句︰「孔曰成仁,孟日取義,唯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
提起「讀聖賢書,所學何事?」我亦很想把這個問題讓你們去思考,究竟今天我們為什麼要花這麼多時間去讀書,去接受教育?政府又為甚麼願意花這麼多的錢去進行九年强迫性免費教育?我慶幸見到班中有很多同學都能明白讀書的重要性,願意付出時間;願意努力;人生有目標;對自己有要求。這些同學都很有希望,���有這些同學我都已在週記的回應中給予他們鼓勵與讚賞,但願他們都能一天比一天進步,一天比一天成熟﹗但遺憾的也令我痛心的就是班中仍有數位同學「雖生猶死」,他們不明白光陰的可貴,終日做一些低級無聊的攪笑活動,以為這樣很能吸引別人的注意,很有型; 又荒費學業,吃不得苦,不願意下苦工去做功課,去求學問而把時開花費在如何戲弄別人,破壞班房常規等不當行為中。他們雖有生命郤如同死人一般,失去知覺,不再敏感於別人的感受,也感受不到身邊的人所付給他們的愛,他們這種「生」的狀態。也就等如我在前面所說的假死,假死是悲哀的,他不像真死一樣能引起別人的哀傷與思念而只會引起別人的忽視與唾棄﹗這樣的生是可悲的也不是在成長路上的年青人所應有的。可幸這種「假死」郤不像真死般再沒有回頭的機會。我在閱讀你們的週記中發覺有好些同學讚王昊,說王昊今年與去年有了很大的改進,簡直判若兩人。我並不認識去年的王昊,我今年才認識他,自認識他開始王昊給我的印象是一位很有正義感、有抱負、有向上心的好同學,是我在班內十分欣賞的其中一份子。前些時我向訓導處推薦王昊擔任學長職務,他們拒絶了,他們說︰「王昊去年是壞份子,用不得﹗」我於是明白,去年的王昊一定是做了很多錯事,在老師心目中留下極壞的印像﹗但是我相信我所認識王昊並不是去年的王昊,去年的王昊已「死」,今年的王昊是一個新的王昊,王昊己經獲得了「重生」,我在週記中與及在對他的觀察中得到了這樣的肯定。如果王昊能夠從「雖生猶死」的境界中「復活」過來而找到生的意義,班內那幾位同學為何不可?為何不作深切反省早日回頭而不是叫自己長期沉淪苦海,讓人輕視、受人討厭?醒來吧﹗親愛的同學們,如果你們終能像聖經中描述的那些浪子般痛改前非,重新做人,我亦必如聖經中的所描述的父親般一樣擁抱你,迎接你重返正常生命的大家庭﹗
至於班內那佔絶大多數有上進心、有目標肯奮鬥的同學們,我願你們這些特質能夠「長生不死」,讓它們成為你一生的良伴,永從它們中獲益,最終能夠做到像文天祥和孫中山先生一樣雖然死了,仍然永垂不朽,永遠受人景仰與懷念,這就是「雖死猶生」了﹗願主祝福你們,並賜你們一顆善良與及永遠向上奮鬥的心﹗
你們的班主任
梁劍雄老師
二零零五年十一月十八日
0 notes
Text
Honesty, Integrity and Credibility
What will your answer be when you are challenged to give an answer to two of the very important human attributes: honesty and integrity? I believe most of you can answer what is honesty but not integrity. Honesty means always telling the truth while integrity means that you choose to live in a moral and ethical manner.
All the students in my class are governed by the rule that those who fail to submit homework or forgot to bring back what they need to bring for whatever reasons ought to stand up to confess that they have done something wrong and willing to be punished. The rationale behind the rule is to give them a chance to practice honesty, which I believe, is a way to build their integrity. Yet not all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importance of being honest and risk for a double penalty by not standing up. They might have misunderstood that the cost for being dishonest is not just a double penalty but lost their credibility to their teacher and the rest of their classmates. Credibility is a very important asset for those who want themselves to be successful.
Businessmen rely on their asset to get loan from the bank while people rely on their credibility to gain the trust of the others. If you are not trusted by anybody, it simply meant your life will become very difficult. In fact not just those who know you will keep an eye on you to measure your credibility. Those who do not know you will do the same! I know someone who is in a very difficult financial situation and wants to get loan from the bank to solve his problem. The bank rejected his application for his poor credibility. He is a stranger to the bank and how come he’s get known to the bank of low credibility? As a matter of fact banks and other business sectors are exchanging information to assess individual’s credibility. You’ll have low credibility to them all had you failed to pay them bills (e.g. credit card, mobile phone, loan repayment, etc.) all the time. Paying bills is to keep your promise as you signed the contract with the companies. A person who cannot keep his promise is a person of low integrity.
Now you see how credibility influences your life and bear in mind all the time that it comes from your integrity and being honest is the first step! I am looking forward to seeing all Makopanians putting this into their life-long practice.
Monday, October 17, 2011
0 notes
Text
My first talk to CBT Memorial College Fellowship
Yesterday, 26 April 2013, was a great day. I went to the fellowship of CBT Memorial College for a short presentation of about 25 minutes for the first time. I was given a topic”公平正直, 慈悲憐憫” by Franki, who invited me as a presenter. I started to prepare for it several weeks ago and barely got it ready in time as I was engaged in many other activities. I understood that I might have to pay for it if I did not visit the venue to get used to the envirnoment before hand. A week ago, I was one of the audience of the fellowship and looking forward to have something learnt from the presenter. The presenter was one of the school teacher of CBT. I was disappointed for it was out of my expectation, I learnt nothing but beared in mind not to be as bored and not to the topic as he did when I was the presenter next week.
Now that the day has gone and I thanked God for letting me to serve Him for this opportunity offers me a very memorable period. Most of the time all students were paying full attention while I was talking and responded to most of my questions when I needed them to talk. When I saw one of the girls bursted into tears after finished reading the story, I know that my effort in preparing this talk was worthwhile. During the group discussion Pastor Yip asked them what did they learn from my talk, I was so happy that nearly all that I wanted them to learn from the talk were mentioned. I really hope that I could be present them another talk in the future.
The material I used for this presentation is in the folder: C:\Users\Keithleung\worker\worker MKP\personal\church\主題分亨\公平正直, 慈悲憐憫.
0 notes
Text
Start writing blog, a day to remember.
Having worried for a couple of days about my HIEX investment in UK, the unpeaceful mind withdraw me from the deep sleep I used have and wake up very early in the morning. I decided to heal the sick by surfing the websites of Pinnacle, Alliance GRP, Segens Solicitors and Albert Ventures Limited. The information provided by the websites settled my worries and feeling much better afterwards. I then start to write an article for the talk on 26 April with the hope to get this done fairly quickly.
0 no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