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jiaren
kejiaren
客家人
4 posts
Don't wanna be here? Send us removal request.
kejiaren · 5 years ago
Text
客从何来?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客家人创造了独属于他们的文化和信仰,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客家民系的发展。
客家的来源
相传西晋末永嘉年间,黄河流域的一部分汉人因战乱南徙渡江,至唐末以及南宋末又大批过江南下至赣闽以及粤东、粤北等地,被称为"客家",以别于当地原来的居民,后遂相沿而成这一部分汉人的自称。
客家人分布在福建、广东、广西、四川、湖南、台湾、海南岛部分地区和侨居海外南洋一带。客家语言保留了较多的汉语古音,称"客家话"。在目前的语言学研究中,客家话也成为研究古汉语的最要研究材料。
在章炳麟《新方言·岭外三州语》中记载到:"广东惠���应二州,东得潮之大阜、丰顺,其民自晋末逾岭,宅于海滨,言语敦古,与土著不相能,广州人谓之客家。"
客家人是中华汉��中特殊的一支,在学术界经过了充分讨论之后,目前已经达成共识,客家人是汉族中的一个民系,是中华汉族在特定的时空中形成的一支重要的特殊民系。它以其独特的语言、建筑、民俗、民性等等的文化特质而有别于其他汉族民系,是一个独特的汉族分支。
客家人的先祖们在长达数百年的时间里,走走停停。他们从广袤丰饶的中原大地,渡过江河、翻越山川,来到南方。这期间的艰难、辛酸,可能我们现在只能从史书记载中略窥一二。
客家民系的形成
据史书记载,在晋代前后,中原地区的汉族在多种原因的促使下,大举南迁,进入到我国南部地区的福建、广州一带。一些人是由于去往此地做官的官员、戍边的将士、被流放的犯人和家属,更多的人是因为躲避战乱。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人民流离失所,为了生存下来的中原人民来到远离家乡故土的祖国南部。据史书记载:"是时中原多故,故时贤大夫以三江五湖为家。登会稽者如鳞介之集渊薮,以公故也。"
第一次大规模迁徙是在西晋时期,于八王之乱,西晋政权衰弱,经济残破,社会矛盾尖锐,"永嘉之乱"晋朝统治集团南迁到汉地南部,定都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建立东晋,史称衣冠南渡,这是中原汉人第一次大规模南迁。在当时,相比于战乱的北方,东南沿海的地区局势稳定,虽然背井离乡,但是吃苦耐劳的汉族人民靠着自己的双手开始建设新的家园。
南迁的人民在洞庭湖、太湖、鄱阳湖集结,并形成三个支系。
其中的鄱阳湖这一支,向南到了赣南地区,之后再到闽西,最后来到汀州一带,这里也成为客家人落脚点。闽西,古称汀州府,是客家民系诞生地,宁化县是客家人南迁第一个中转站,汀江也成为客家人的母亲河。
著名客家研究者罗香林教授,在《客家源流考》中写道:"这些南渡的人们,在经济方面,开发了南方的产业、增进了南方的生计;在民族方面,增加了内地人民和南方部族如百越族(包含闽越族)、一部分苗裔(包含畲族)的融合……"来自中原的北方人民,经过数年、数十年的适应和融合,与当地的闽越族、畲族逐渐融合,成为汀州地区最早的一批客家人。
客家民系在闽西的发展
唐代时期,客家人在闽西地区逐渐增多。据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中所记载的在唐开元时期有近三万户,在近两年有十万人入闽。
从这时开始,大批的移民进入汀州。由于不断有中原人民来到这里,人口不断增加,据《福建通志·地理·汀州》记载:"唐开元二十一年,福州长史唐循忠于潮州北、虔州东、福州西光龙洞检责得诸州避役百姓共三千余户,上表朝廷,建议置州。"于是唐政府在开元二十四年设置汀州,并成为唐代福建著名的五大州之一。
唐安史之乱之后,社会的稳定被打破,尤其到唐代后期黄巢起义,黄巢率军渡江南下,与旧部王重隐相呼应,攻下饶、信等州。
同年十二月,进入福州,转入广东。那些渴望安定生活人民再一次受到战争的摧残,尤其是在江南地区的人民。一些早就定居安徽、江西一带的客家先民,再一次受到战火影响。一些人民投奔起义军,另外一些人则是放弃世代居住的家园,再次迁徙。
他们经由赣闽交界一带进入闽西,落脚汀州的宁化县石壁村。有些客家人又沿着汀州向南迁徙。
宋朝时期,靖康之役,金人南下,中原王朝的政权再次南移,大批士族携家带口,来到南方。
在此期间,中原氏族携家带口,流亡入闽者甚多。据说陈朝皇室陈元光裔孙陈叔明共有九子,成为巨族,奉谕凡巨族分居,乃散处九州。"九子分九州,满子封汀州"的陈魁,字参琬,敕封大夫,携带家九十七口迁汀州,为汀州陈姓始祖。汀州宁化县是当时江西入闽和闽北南来的重要通道,成为中原人入闽的中转站和客家许多姓氏先祖的居留地。
明清时期,闽西地区不断有外来人民流入,逐渐扩大这个群体。同时,久居此地的客家人也开始向外拓展,向广东沿海一带迁徙,远至东南亚的国家,他们从未停下自己的脚步。
随着客家人在闽地逐渐发展,成为当地最为重要的群体,他们与数百年前原住于此地的民族不断交流、融合,并得以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也形成属于自己独特而又充满魅力的文化。
0 notes
kejiaren · 5 years ago
Text
又发现一个不错的小梯子
初始流量 1G,每日签到可赠大几百兆流量,在线设备数 1 台。免费账户长期有效,5 条免费节点,实测速度不错。
云梯传送点
0 notes
kejiaren · 5 years ago
Text
推荐几个国外可以离线下载的网盘
loadbt.com
提供BT离线下载及视频在线播放服务,注册后可以获得2G容量的免费网盘。用户把BT种子或磁力链接添加到任务中,文件将下载到自己的免费网盘中,当下载完成后,可以在线浏览文件、播放视频或将其下载到你的电脑中。
loadbt 的免费用户下载不限速,文件��保存7天,只可同时运行一个任务,下载的文件至少应该有10个Seeders,如果低于此数量,可能会导致任务失败。不过若有文件离线资源,可以秒下。此外,loadbt 没有文件下载数量限制,所有文件由Loadbt在云端离线下载,再通过HTTPS传输到用户本地,完全匿名,充分保护用户隐私。
官网地址:https://www.loadbt.com
Seedr.cc
免费 2GB 的离线空间,支持上传 BT 种子和使用 magnet 磁力链接,其实也没好上太多,半斤八两。
立即前往:Seedr.cc
其最大的缺点依然是免费容量小,不过通过邀请朋友注册可以免费增加2GB,合计最大免费 4GB 空间。免费用户仅能使用其荷兰服务器,其付费方案为 $7 美刀 30GB 空间起步,可以解锁香港、日本、美国、澳洲、德国等地区的服务器。但可惜低档的付费版也仅支持 2 个 BT 任务,10美元的才能支持5任务,在这点上有点抠门。
furk.net
简单来说就是furk就是一个离线下载网盘,和迅雷离线下载类似,同时提供流媒体服务。现阶段使用邀请码注册,每个账户注册后可获得7个邀请码,使用facebook账号登陆免邀请码。
免费用户可用流量限制为每天1G、每周5G,碰到迅雷没速度的资源放上去挂在那里也很方便,离线下载完成后,可选择打包下载,MP4、AVI等视频文件可以在线播放。亲测可直接用磁力链和种子下小电影,如果服务器上有,秒下。可在线直接观看。
送上三个邀请码:
TK4ZDI4FK IT26OMDS1 5CVZCFF0O
TransferCloud (支持转存网盘)
TransferCloud 提供了 2GB 的免费离线空间,除了支持 BT 种子、磁力链接之外,还支持离线下载在线视频。不同的付费套餐提供了 50~500GB 空间,2个或无限个下载队列等。实际测试 TransferCloud 的网站本身在国内访问相对算快。
TransferCloud 最大的特色是,除了可以将下载文件保存到它的空间上之外,还可以帮你直接将文件转存到各种网盘去,比如 OneDrive、Dropbox、Google Drive,甚至还可以支持你自建的 NextCloud、OwnCloud 或 FTP、WebDAV 服务器去。
 这个配合MEGA挂代理下载真是爽,就是免费用户2G容量小了点
offcloud.com
Offcloud 是一款集云存储(网盘)+ 离线下载的在线服务(网站),注册免费账户可获取 10GB 存储空间(选择付费账户会获得无限空间),这款服务支持离线下载(磁力,BT,HTTP/HTTPS等直链),同时还提供国外视频网站资源的下载及在线流媒体播放(Youtube),此外 Offcloud 还支持离线下载的文件直接上传到 FTP、WebDAV、Google Drive、Dropbox、OneDrive 等平台。
付费玩家首选
0 notes
kejiaren · 5 years ago
Text
客家四州--客家人大本营
客家人是世界上分布范围广阔、影响深远的民系之一。一般认为,客家大本营是客家四州,包括广东梅州、广东惠州、江西赣州、福建汀州。清末学者徐旭曾在其所撰著的《丰湖杂记》里已经提到:"今之福建汀州各属,江西之南安、赣州、宁都各属,广东之南雄、韶州、连州、惠州、嘉应各属,及潮州之大埔、丰顺,广州之龙门各属是也"。
福建宁化石壁是客家传说民系形成的中心地域,“石壁” 被成称为“客家祖地”;由于海外客家华侨祖籍地最多的是原惠州府,所以惠州又被成为“客家侨都”;因其为客家人的最主要聚居区,梅州被称为“世界客都”;河源则被称为千年“客家古邑”;赣州则与客家民系形成有密切关系,被称为“客家摇篮”。
广东梅州:“世界客都”
梅州是全球最具代表性的客家人聚居地之一,被尊称为“世界客都”,其知名度居“客家四州”之首。旅居海外华侨、华人,港澳台同胞有360多万人,遍布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客家人南迁的最后落脚点和衍播四海的主要出发地。
梅州,古代属海阳县,南齐永明元年析海阳县设程乡县。隋唐属潮阳郡。明洪武二年,废州为程乡县,隶潮州府。宋开宝四年(971),因避宋太祖祖父赵敬之讳,改“敬州”为“梅州”,后改嘉应,义安,1988年再次更改为梅州市。
1994年,梅州市曾经举办世界客属恳亲大会,这是中国大陆首次举行世界客属恳亲大会。2009年,成功承办了梅州世界客商首届大会,此后世界客商大会每隔两年在梅州举行。
广东惠州:“客家侨都”
惠州,现辖惠城区、惠阳区两区和博罗县、惠东县、龙门县三县,有“客家侨都”之称。“惠州”一名在海外客家侨界中知名度犹胜于梅州。惠州不仅是客家民系的华侨文化象征之一,而且是客家民系的海洋文化象征之一。
惠州是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在隋唐已是“粤东重镇”,一直是东江流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和商品集散地,素有“岭南名郡”、“粤东门户”、“半城山色半城湖”之誉。旧时的惠州管辖归善(今惠州)、博罗、长宁(今新丰)、永安(今紫金)、河源、连平、龙川、海丰、陆丰、和平县。
从唐到清末1000多年间,有430多位中国名人客寓或履临惠州,留下了96处遗址和2100多件文物,孕育了叶挺、廖仲恺、邓演达、叶亚来等杰出人士。
江西赣州:“客家摇篮”
江西赣州是历史名城、文化名城、美丽江城、红色故都,被誉为孕育客家民系的第一块热土、客家文化的摇篮。公元前214年始就有县郡建置。唐时,赣南成为“五岭之要冲”、“粤闽之咽喉”;到宋,赣州成为当时全国36大城市之一。
赣州客家文化底蕴深厚,源远流长。分布在龙南、安远、信丰等县的围屋千余座,数量之多、功能之全、建筑之特,类型之广乃是罕见的;有上犹九狮拜象、兴国山歌等百余种民间艺术;赣南客家采茶戏备受海内外客家人喜爱;还有独具一格的美食文化、服饰文化等。
同时,赣州是个人才辈出的地方。自唐代至清末,赣南中进士和状元550名,赣南历史上出过5位文科状元和2位探花。1955—1965年授衔的人民解放军将军,赣南籍的132名。目前赣州的海外侨胞及港、澳、台胞有近十万人,其中,在政治上有影响、经济上有实力、学术上有造诣的知名人士有九百余人。
福建汀州:“客家祖地”
汀州是著名的客家祖地,建于唐·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唐代福建著名的五大州之一。可惜“汀州”如今已经成为历史名词,原来的汀州府各县,分别由三明市和龙岩市代管。
据相关研究,汀州是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和大本营,国内各地客家居民大多都溯宁化县为先祖曾居处。这里每年秋天都要举行世界客家公祭母亲河大典,吸引大批海内外客家人前来寻根谒祖。因此,汀州被海内外客家人誉为“客家首府”,汀江被称为“客家母亲河”。
1 note · View no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