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mgik
leonleo · 2 years
Text
當你開始抓住東西,就錯過了真正的目標。因為東西並不是目標,你,你內在的本性,才是目標。不是要擁有漂亮的衣服,而是成為一個漂亮的你;不是擁有很多錢,而是成為一個富有的你;不是擁有很多東西,而是成為一個敞開的存在。這張卡片挑戰我們去看所執著的東西,以及相對應的感覺。產生這個感覺,並不需要很多的物質,相反地,可能只是很簡單的東西,比方說跟朋友分享時間,或是冒險去向別人表達愛。任何你所抓住的東西,都是帶不走的。鬆開你的緊抓,然後去感覺那個分享所能夠帶給你的自由和開闊的胸襟。 愛情,就像世界上的其他東西一樣,是永遠無法完全擁有的。或者用另一個角度來說,愛情,不需要透過佔有一個人就能感受到。當你對一個人心動,當你為他今天近距離的靠近而怦然,當你咀嚼他的每一句話,當你連跟朋友聊天都不斷地提到他的名字,你就已經在愛情裡。你就已經在享受這段愛情。
只是我們往往都不甘於享受愛情。我們還想要擁有——但什麼又叫做擁有一個人?
就因為無法真正佔有什麼,我們跟著社會約定俗成的定義了某些形式,可能是獲得女友男友的頭銜、佔用對方大部分的時間與關注、獨佔或優先享受彼此的性愛。然後呢?達成了這些形式,一旦失去感受的品質,什麼也留不住。我們常常忘了最重要的事情是感受——如同奧修的註解,「不是要擁有漂亮的衣服,而是成為一個漂亮的你;不是擁有很多錢,而是成為一個富有的你」;所以,不是要擁有這個人,而是成為一個被愛情滋養的你。往內在看,你會發現愛情一直都是一個人的事,滿足地告別一段愛情,也只是一個人的事,無關於對方。 關於是否告白,親愛的,請誠實地評估自己內在空間,是否能坦然接受一個不如預期的回應。若無法,那就請化一切的疑惑為感謝吧。感謝他的出現,感謝他給你若有似無的曖昧情愫,感謝他讓你在某段時間期待著上課、夜裡甜甜的入睡。有過這些感受的你,早已在愛情裡。只要你願意,你早就是一個被愛情滋養的美好的你。
造成放不下的,從來就不是對方的狀態,而是我們不滿足的心。當你有力量將無法擁有的遺憾轉化為曾經享受的幸福,一切都將有新的可能。
祝福你從現在開始看見那些已經享有的美好愛情。
0 notes
leonleo · 2 years
Text
如果一個人遭到了來自伴侶的情感忽視,他們可能會有如下的感覺(Baadsgaard, 2013):
被拒絕感:被忽視者覺得自己在表達愛意時,對方回應冷淡。或是覺得對方不願意進行親密的肢體接觸、覺得對方不願意和自己進行深層交流等等。
被無視感:被忽視者覺得自己的需求被對方無視了,可能是感到對方將他的需求放在第一位,或只是單純地覺得對方在自己需要支持時毫無回應。
不對等感:被忽視者覺得這段關係並不是互惠的,相反,他們自己付出了很多,對方卻沒有提供同等的愛和支持。
絕望感:被忽視者會感到自己有種越來越深的絕望感,他們發現自己的行為變得越來越極端(比如會對自己的伴侶施加暴力)。在最開始他們試圖挽回對方的愛,而逐漸地他們覺得這不可能實現,轉而變得抑鬱與絕望,於是他們放棄獲得愛,而只想用各種激烈的手段,來激起對方的注意。
越來越頻繁地出現關於自我評價的掙扎感:有些被忽視者將被忽視歸結為是自己的問題,認為「是我不夠好,沒辦法吸引他的注意」、「我不值得被他愛」,於是自我價值感越來越低。
0 notes
leonleo · 2 years
Text
伴侶在關係中長期情感不被回應,同時兩人缺乏修復的意願,那些依附情感的需要(被愛與愛人、被重視、被尊重、被安慰、被感激等)在長期匱乏的情況下,漸漸累積了彼此對關係的怨懟,形成親密關係中未能解決的遺憾事件——那些埋怨、孤寂、悲傷迴盪在這段關係裡並未曾消失。
直到有天這些負向的經驗日漸變成彼此對這段關係的唯一註解,也就是這關係由負面情感主控,會使彼此將此關係扭曲成不值得停留、也不用再期待可能有所改變。於是不自覺地在腦中將所遇到的人與伴侶進行負向比較:「某某某比他體貼太多了!」、「這麼簡單的事為什麼我老公都做不到?」、「這種撒嬌真甜,但我從沒見過她展現過」。
於是我們背著彼此,有些人選擇走向工作、走向孩子、走向宗教,某些人則選擇走向他人的溫暖,於是外遇發生了。
0 notes
leonleo · 2 years
Text
不是對方忘了照顧你,而是你先忘記照顧自己
她很感謝的是,當時筋肉媽媽的母親有握著兩個人的手說,不然這樣,你們先分開住一陣子;如果過了一個月,還是很想離婚,我就幫你們簽字。
站在戶政事務所前,三個人,捏著同一張離婚證書,成為同一道背影──像是在說,在長長的人生面前,有什麼該修的該還的,就好好去走一趟。我們從來沒有誰,比誰偉大。
那天之後,他們於是各自有了機會重回沒有彼此的人生。那段日子裡,她開始出門上班、喝咖啡、寫部落格、運動......,「那時候我才有一個體悟,在三十歲以前,你覺得所謂結婚,就是你身邊從此有一個人在陪你。但其實不管你是在什麼狀態,你都需要有一個可以跟自己相處的時間。」
「過去那些日子,我不斷沈溺在『為什麼懷孕後,都是我變醜,為什麼你還去外面跟別人好?』的受害情緒裡。」而那樣委屈的心情只會無限上鋼,「你會覺得,我需要被呵護、被照顧,你不秀秀我,就是你王八。因為你害我必須懷孕生小孩。」因為在這個時候,你已經落入「受害者情境」。
「當你翻舊帳時,你就是把自己當成一個受害者、讓自己陷入一個可憐的情境。久了,你也會真的認為自己就是那個最可憐、最弱勢的人。」
「在那個情況下,不論對方怎麼安撫你都是沒有用的。因為你要翻舊帳,你的目的就是要對方順從你。但你翻一次、兩次、三次,他可能也會覺得你煩,會想『你到底要什麼?』」
而你可能也回答不出來。你甚至可能曾經自顧地融入受害者角色;要到很後來,你才發現當一個受害者不會拯救自己。「那是沒有任何幫助的行為。」
她於是認真地談到,不論是結婚或懷孕後,我們都應該維持生活中原本的興趣。那才是一件最健康的事情:「只要你因為婚姻放棄任何一件你喜歡的事情,你一定有一天會回來怨嘆。」
她知道,筋肉爸爸從沒有要她犧牲自我。那是她自己當初的選擇:「當初我覺得,生了孩子後,我就想要好好地待在家陪伴他。但我其實是一個很需要在外面活動的人。於是待在家讓我總是很沮喪,當然也就沒辦法照顧孩子......。」
而當妳先忘了自己,很多時候,愛你的人再想幫助你,你的心已經如同一道委屈的無底洞,再怎麼樣都填不滿。
如何面對有過外遇的婚姻?「先問自己要不要原諒自己」
今年九月,筋肉爸爸突然中風。看到在家裡、醫院、工作間來回的奔波的筋肉媽媽,有朋友告訴她:「妳現在���麼辛苦,我只要想到他之前背叛妳,我就無法原諒他。」
她於是想起那幾年,自己可能曾經也不是不能原諒對方,而是不想。
那個「不想」是什麼?是「在我最需要你的時候,你居然去找別人」、是「我生為女人,生孩子做了那麼多犧牲,你都不用」,還是「你不覺得不管如何,你就是做得很過分嗎?」
後來的後來,她發現她不能原諒的,是她自己。
「有時候,是你不願意原諒你自己的心。」她體悟到的一件事是,「你的執著與不原諒,反而只是讓自己有一個心結卡在那裡。」於是,你看似制約了對方,但也同時捆綁了自己。你對此永遠,永遠都不會快樂的。
她想說,婚姻永遠是兩個人的事情。在事情發生的當下,你們是否嘗試溝通?你有開啟對話的意願嗎?執著在對方的錯,這件事有實質的幫助嗎?問問自己這些問題,還有告訴自己,沒有人是十全十美的。你可能會犯錯,我可能也會。重要的是,你們還想不想要這段關係:
「現在外面誘惑那麼多,醫美又那麼發達;加上人類是靈長類,你敢保證結了婚,你不會再愛上別人嗎?這件事好像不符合邏輯吧。」
「我反而覺得,每個人都有出軌的機會。但最重要是,如果今天這件事發生了,你們願不願意去理解背後的原因,一起想如何面對與解決?」
「而如果你們決定重回婚姻生活,就不要再重提過去的事。」因為,婚姻裡的第三者可能不只會出現一次。而最重要的,永遠只有未來。
婚姻很難。從來沒有人說過它很簡單啊。她回想起自己三十歲那年,身邊的人不斷告訴她,妳再不找個人嫁了,卵子就要老掉了;她也過問自己,好寂寞的人生,好害怕真的孤老終身。
也許當初結婚,就是不想要一個人。但如果兩個人的生活,反而開始讓你更有負擔,讓你想去找別的懷抱,或開始懷念單身的日子,那肯定是這之中出了什麼問題。
而關係走到這一步,也很簡單啊。就是看見婚姻出現洋相,赤裸裸地,沒有光鮮亮麗,不再是夢幻想像;而婚姻是,你們在看穿滿地荊棘後,對方仍舊是那個讓你願意繼續溫柔期待人生的存在嗎?
不委屈,不低頭,兩人相伴,是為了昂首。這是那天,我聽完筋肉夫妻好坦誠的故事以後,腦中浮現的一個畫面。
0 notes
leonleo · 3 years
Text
https://womany.net/read/article/27760?ref=fb&fbclid=IwAR3JsTRhsGmAiDTNGxUUL3xWjiK8nrpQ6uVM9fxG512XOJRMvunGvtW8jG0
0 no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