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mgik
lynn968 · 5 years
Text
坎昆行
这不是一篇游记,因为我家的 “27磅”不想自己走,总是献出老一套绝活------ “美人计”求抱抱,天热,自重已难以挪步,前面再趴一只 “考拉”, 算了,放自己和大张一人一马。所以这一周在墨西哥坎昆的假日,我们大部分的娱乐时间都闲散在沙滩躺椅上和酒店的泳池边或者房间里。
本来出游之前还带着一个,回来减 “新长出来肉”的任务,(计划中有大吃几顿的美好愿景),似乎也免了,酒店和机场周围没吃到好吃的,还贼贵。
(Look,依然很苗条👀👏, 就是出发之前过于兴奋,摔了一跤,腿上淤青略不美观)
Tumblr media
记忆中,我对墨西哥最初的认识是从 “玉米”开始。
初中时期,我特别喜欢历史,也包括传说和野史。课本中每页的插图都有印象,很清楚的记得书中记录着: 明末,玉米从墨西哥引入中国……。那时特别同情明代之前的老百姓,居然没有见过更没吃过玉米。
诸如以下特别有意思的小知识,常常是聊得来的朋友们觉得我很有文化底蕴的谈资。
属相中为什么没有猫,是因为自猫从波斯(也有说埃及,此处不做深究)传入中国前,老祖宗已经把12属相排好了,没有猫的位置了,而且已有 “大猫”存在,也没有必要再排上小猫;
为什么各国国旗上都没有紫色,是因为,紫色的提取是当时成本很高的一项技术,当1865年批量生产紫色的时候,各国国旗已经都设计好了;
为什么曹睿喜欢吃葡萄,心情愉悦时,赏最喜欢的近身太监也仅舍得丢给他一颗,是因为葡萄在三国时期 (曹睿是三国割据政权中大魏的头儿)属于奢侈品,从西域引进,大部分劳动人民还不知道有此物,就像我不知道 Burberry 一样,(其实我是没留意,高端一些商场一楼应该都有)。
这次去坎昆,唯一一天去商场,是因为在大众点评上查那个商场有蛋糕店,准备给大张买生日蛋糕,在一楼就看到了这个我自认的 “莓”😬😜。我还特意拍了照,准备@一下我的大学同学,一看时间不太对,和国内是13个小时时差,当时国内是半夜,就作罢了。(看懂这个 “梗”,可能需要大家移步到 <<戏说 “自标准”>>)
Tumblr media
这次出来玩,由所见所闻,引发了对三个问题的小小的兴趣思考:
一 几个我去过的机场的普餐价格;
二 热带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欠发达溯源;
三 小费文化。
正值高考结束, 网上高分作文尽现,此时我来凑热闹好像特别自不量力,别看18,19岁的学生年纪小,见解可不浅,作为一枚老阿姨,就算是 “装个嫩,起个哄”😉,纪念17年前和18年前的两次高考,可见,这老阿姨当年也是 “学渣”一枚,高考还参加两次也真是够够的😥😅。
一 机场普餐价格
发现一个现象:美国的机场,我虽然去的不是很多,比如杜勒斯机场,巴尔地摩BWI机场,芝加哥奥黑尔机场,坦帕机场和旧金山机场,这几个去过的机场里,除芝加哥机场里的常见食物比外面卖的贵几块钱外,其他机场里面的和外面市场的价格差不多,贵也贵不出几毛钱。但国内我去过的几个机场比如:浦东,虹桥,首都,青岛流亭,厦门高崎,呼和白塔,深圳宝安,广州白云,重庆江北和本次去的墨西哥坎昆机场就不一样了(也去过马尔代夫,这个除外,因为岛内资源稀缺,全部靠空运),我的 “坏”习惯是出门就想吃汤面,以上列举机场里,一碗普通的面就比外面价格贵四倍左右,如若论根儿卖,前面都不带有小数点的(用人民币计算)。
刚学会说几个简单词语的小张,装乖巧的嘴不停的蹦出想吃 “nini”的诉求,一首儿歌里把 banana(香蕉)叫成banini, 小张一下学会了, “nini nini……”,说个不停。大张通常都受不了小张撒娇,给他买了一根,30 比索 (1.5刀),平时我们买是0.59刀/磅,1磅约9两,1根的钱够买6到7根了,还好他一口不剩的吃完了,留着大张看着香蕉皮发呆,估计他还想着:在家,每每小张吃不完都归他扫尾,这次正好尝尝1.5一根的香蕉是不是更甜糯,不料,儿子不给机会😂。
没有经过大量样本调研,不能轻易下结论,但心里是有一个小小的感觉:美国的机场(至少我去过的那几个)里的普餐是偏向大众,便民服务的,当然也有高档的可供旅客自由选择;国内机场(也指我去过的那几个)的餐食是高成本高盈利性的,如果是节约型的老百姓,肯定是要自带干粮的。我自己就看到好多人在里面兜转一圈,一个门进去,另一个门出去,特别是父母辈年龄的人,不是没钱,没钱就不去机场了,而是觉得价格对比外面市场的高出很多倍,而且很离谱吧。
继续回到我的沙滩上进行第二个问题兴趣思考。
二 热带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欠发达溯源
Tumblr media
这里一年四季都不用穿厚衣服。
阳光折射映射反射下同时呈现碧蓝,宝石绿,高级灰的海水;
洁净细腻,将眼睛闪烁的几近迷离的白色沙滩;
到处都是椰子树,木瓜树摇曳的身姿;
在家时,户外同时散步的小松鼠,小野兔,在这里变成了小蜥蜴。刚开始看到还吓了一跳,毕竟它们有着类同于蛇这样冷血动物的冷酷眼神,偶尔动一下眼珠,扭一下脖子,才能确认它的确是活灵活现的,不然很容易把它误看成路边的一根枯枝。但见了数次后,发现这种小动物也很有灵性,你在观察它的同时,他也在观察你,并保持着不远不近的安全距离,你向它走近几步,它会扭着身体远离你几步,停下后,继续观察你。
Tumblr media
一阵舒爽的清风吹过,沉浸在丝丝海洋味道中的我,不禁联想,热带如此宜人的美景,为什么经济似乎除了旅游业带动的酒店业比较发达外,其他领域好像都不太发达,虽然坎昆以前和深圳一样是小渔村,后来政府注资开发了旅游业。但低纬度地区的国家,特别是赤道附近的区域,似乎经济发展排名都不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躺在沙滩躺椅,懒得不想挪动的我,这时似乎有了答案。于是我用估计只有大张能听懂的特别不专业的撇脚英语和他讨论:
“经济发达的国家好像一般都在中高纬度,四季分明,冬天还比较冷,像这样一年四季如夏,没有空调的户外简直不舍得动弹一下,包括脑子……。”
大张说 : “新加坡之前有个总统也是这样认为的,新加坡比较富,因为有空调……” 。
乖乖,果真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出来旅游一趟,居然和总统的境界平齐了🤔。
不同之处是:总统思考之后带领人民开辟致富之路;我则空想过后,继续懒散的享受着大自然赋予的恩赐。
可不是吗?
自然资源丰富,想吃木瓜和椰子,路边树上硕果累累,枝头低的唾手可得,可也没见一个摘果实的,我不了解坎昆的情况,为什么这么诱人的水果可以幸存,可能是政府管制,可能是市民和游客素质较高,也可能是超市本也便宜,与其不雅观的爬树摘不如从容的去购买。
但从久远之前看,如果一个地区,气候暖热,瓜果自熟,人们可以不用特别负重劳动就可以解决饥饱。填饱了肚子,不用花费精力考虑明天的食物来源,更不需要储备过冬的物资,空余的时间就可以载歌载舞,所以热带地区的民族都特别擅长热情洋溢,欢乐无比的舞蹈,比如草裙舞,桑巴舞,热带舞等等激烈奔放,象征欢乐与 “无忧”的舞蹈。这些地区正因为有大自然母亲的偏爱,赐予了无严寒的气候,自然生长的瓜果食物,不是他们不聪明,或者懒惰,是因为不需要劳作就可解决 “马斯诺需求层次”的最基本需求——生理需求,一旦满足了食物,水……这些最基本的需求,发展一下娱乐生活再合理不过。
Tumblr media
历史的车轮总归告诉人类, “母亲”是公平的,资源相对匮乏但又有条件发展经济的沿海国家率先出发了,开辟航海业,鸠占雀巢了多少原本土著人的土地……
三 小费文化
我出来年头不长,有诸多喜欢也有诸多不习惯。
我觉得户外环境干净,以及遇到陌生人都会打招呼,微笑,这些都是我喜欢的。但是说到 “付小费”,我就心痛了。
引起对第三个问题的小小感触,来自于本次旅行的最后一天,我们在机场候机,买了当地的一种 burrito (米饭+牛肉/鸡肉+蔬菜)的快餐作为午餐。正在吃,看到一个旅客吃完饭,自行把餐盘送到回收处,旁边正好站着一位清洁工人,帮他接了下餐盘,他很自然的递给那位清洁工人小费,多少我并不清楚。我和大张正好同时看到,相视一笑,我明白他笑我的含义。他是笑我 “抠门”,我是笑自己 “截流”不当。
为了省小费,是我们平时很少去餐馆吃饭的原因之一。当天呢,因为买 burrito 之前,有一家面馆,本来是有意向去这家解决午饭的,一观察是有人服务的,就是帮你端餐,自然要付小费,我们就选择了快餐,自我服务。而对比刚才看到的那位旅客,本来已经自己端餐盘到回收处了,就差 “一搁”的动作,便付了小费,而显然他是提前准备好了零钱的,可见小费文化已经是这边大众的习惯了。
我婚前没有出过国的经历,平时也只关注亚洲的人文,可能是因为长得像,离的近。出口来美国后发现,本来一餐餐费已经不便宜了,而且 “税费”是另付,马里兰州是6%。按以前的理解,只有服务满意,甚至超过预期,才支付乐意支付的金额作为小费,哪成想,接受服务是必须付小费的,而且收银单都帮你算好了比例,15%是多少,20%是多少,25%是多少……。
我问大张: “如果我不满意怎么办?”
他说: “那也得付,这里服务人员的薪水很低,全靠小费填补,实在不满意可以少付,但不能不付。”
他在这边长大,自然想的开。去餐厅打包带走也要付至少7%,宁多给两块不少给一块的主。在家干家务赚零花钱,倒是和我毛毛计较,做一块三的活儿,我给算成一块二都不干,重新一项一项加给我看。
尾声
7年前,参加一个旅游团,带团的导游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小伙子说话很幽默,其中一句是: 旅游就是从你待腻了的地方去一个别人待腻了的地方看看……。特别对,当返航飞机进入马里兰,我们俯瞰窗外,不也是湛蓝的大海吗?我们这次是从一片我们看腻了的大海去坎昆人民看腻了的大海游荡了一周😂。
今天这篇不能被餐饮界同胞看到,不然非得被像坎昆的沙滩晃我的眼睛一样,被餐饮界同胞用有色眼镜把我的人品晃迷离喽,带上墨镜,大家看不到我的脸了😎🤣,千万不要记住这个因为不舍得付小费而较少外出吃饭的家伙,但也请放心,有大张这个在外特别大气的家伙跟着,总会多付不会少付的。😉
大张说 : “文章中加一个话题讨论,浏览量会大增。”多么诚实,连这么尴尬的理由都坦白了。好吧,正好问问大家: 你们付小费的时候,特别是没觉得 “物超所值”的时候,真的还是那么甘心情愿,顺其自然,慷慨大方吗?会不会有那么一丢丢的无可奈何,按规矩办事的小心思?😇
Tumblr media
1 note · View note
lynn968 · 5 years
Text
Test
Testing
Tumblr media
1 note · View no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