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n't wanna be here? Send us removal request.
Text
中共二十大 习近平的“共同富裕”实质、看点与海外评论
2022 年 11 月 1 日 BBC 中文网
本次中共二十大会议上,“共同富裕”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一部分,再次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 中共总书记习近平在二十大报告中说:“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 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 展道路的现代化。”
中国官方新华社在 2021 年 8 月习近平主持召开以共同富裕为中心的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后曾解 释说,所谓共同富裕“不是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区的富裕,而是全体人民的富裕”,这明显有别于邓 小平 1992 年写入党章的“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逐步消灭贫穷,达到共同富裕”的主 张。
1985 年 10 月,邓小平在会见美国高级企业家代表团时说: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大部分 地区,然后达到共同富裕。1992 年年初,中国领导人邓小平到南方考察时发表讲话,表示“走社会 主义道路,就是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的构想是这样提出的:一部分地区有条件先发展起 来,一部分地区发展慢点,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后发展的地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在这样的背 景下,“共同富裕”在 1992 年 10 月举行的中共十四大写入了党章。
在中共的宣传中,追求“共同富裕”是自邓小平以来历届领导人江泽民、胡锦涛和现任领导人习 近平都高度重视的问题,但国际间多方统计数字都显示中国贫富差距正是在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的政策下迅速加大。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中国的基尼系数自 1990 年开始一路上升,仅在十年间就 超过了贫富差距的警戒线。作为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一个国家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重要分析 指标的基尼系数,在中国多年来居高不下。基尼系数数值介于 0 到 1 之间,越大则意味着收入分配 越不平均。国际上通常把 0.4 作为贫富差距的警戒线。2021 年 9 月,中国国家统计局局长在发布 《中国的全面小康》白皮书新闻发布会上承认,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基尼系数“在 2008 年达到 最高点 0.491 后,2009 年至今呈现波动下降态势,2020 年降至 0.468”。
美国亚洲协会路透社对习近平过去十年所做的总结认为:习近平把消除绝对贫困视为中共过去十年的一个重 大成就,“但是消除贫富差距证明是一个更加艰巨的难题,特别是城乡收入的差距”,“中国与美国一 样,仍然是经济大国中贫富差距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习近平 2013 年上台至今,曾多次就“共同富裕”问题讲话。习近平曾表示,中国绝不能出现“富者 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的现象,他承认解决贫富差距问题对中共执政合法地位的重要性:“实现共 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
美国亚洲协会政策研究所(ASPI)今年曾刊登中国政治高级研究员吴国光的分析报告,认为习 近平力推“共同富裕”政策有三个方面的目的 : 消除贫富差距和城乡差距,因为这些是中国要实现成为 中等收入国家目标,摆脱中等收入陷阱的大难题;共同富裕有重大政治意义,实际上是一个民粹主 义战略,要振兴中国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的根基,加强中国共产党的合法性和习近平的个人权威;促 进中国社会主义专制制度在话语、道德、物质和制度上相对于西方自由资本主义制度的优势,在世 界范围内传播“中国模式”。
0 notes
Text
足球的魔力 2/2
而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人文风情,这往往让他们的球队打上鲜明的地域烙印,成 为一个区域的标志与图腾。一支球队代表着一个共同体,更汇聚着一个地区的凝聚力 与向心力,让越来越多的人都能此找到自己的归属,成为一种身份认同的象征。正是 通过这些球赛,人们慢慢开始定义自己和所处的群体,也区分他者。当时间走过百年, 今天的我们已无法想象,加泰罗尼亚没有了巴萨,马德里没有了皇马,因为他们早已 成为了当地的公共社会机构,承载着一个地区的信仰。当我们提起米兰,想到的不再只是时尚之都,还有百年冤家米兰双雄;说到利物浦和曼彻斯特,人们会想到这两个 城市红蓝两色的相爱相杀。
最能体现这种身份认同的,当属国家队。他们由同宗同血脉的球员组成,更能体现不同地区强烈的民族性格,成为一个国家的另一面国旗:比如,巴西强调进攻,而意大利相对保守,拉丁派的技术总是高人一筹,欧罗巴则更加强调身体与纪律。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各国民族烙印的传播,得益于世界杯的举办。它的举办像提供了一个舞台,其展现出的民族性与他者对立,催生出更为强大的集体认同。
“足球无关生死,足球高于生死。”在谈论足球时,利物浦主帅比尔·香克利的这句 名言总会被反复引用。它言简意赅的总结出了这项运动的意义:足球竞技意义上的存 在,是单纯地为了荣耀。胜利的荣耀,代表着你和你归属的群体受到世界的认可。当 开球的哨声响起的那一瞬间,世俗意义上的一切东西就都被抛到了九霄云外了,哪怕 是生死。只有荣耀,为了荣耀,才能召唤出了球员们无尽的战斗力。这就是足球的魔 力, 它是激情与炙热,是身份归属与价值认同,也是群体的象征与荣耀。
0 notes
Text
足球的魔力 1/2
2022年11月21日的卡塔尔海湾体育场成了世界关注的中心。国际足联预计,将有 超过50亿人次观看本次世界杯。在历经新冠疫情的隔绝、地缘政治冲突、全球经济衰 退的阴影后,好像只有世界杯能让地球人重新坐在一起,去做着同一件事、关注同一 个场域。这就是足球和世界杯的魔力。
当时间来到14世纪,英国乡村中开始流行一种叫“古足球”的游戏,这个乡村底层 运动充斥着野蛮与暴力,并不受当时英国主流社会待见。但维多利亚女王上台后,为 了让学生发泄精力,增强纪律和团结意识,各大公学开始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足球这 项运动。这成了足球在现代兴起的源头。
在英国在全球进行扩张的同时,其工业化带动着城市化,乡村人口大量迁往城市。 技术革命引发对效率的极致追求,却透支了这些进城劳工的生活。他们休闲生活匮乏, 在城市更找不到归属感和存在感,就选择将娱乐寄存于一个小小的球体上。足球,开 始扮演起一种沟通与聚众的媒介,慰藉了新兴工业城市中的工人阶级。一场普通球赛, 经常为娱乐活动匮乏的人群提供聚集的机会,进而是有规律地举办、乃至成建制的建 队。从社区到城市,不同的俱乐部开始成立,成为了不同城市人群的精神寄托、身份 标识以及群体归属,造就了足球最伟大的社会属性。在那个动荡的社会转型期,足球 满足了城市新人口的深层精神需求。而那时候的英国球场内,几乎没有对看台行为进 行限制,来看球的工人阶级们,可以在这里尽情宣泄情绪,加油、呐喊、谩骂、诅 咒……从社会学角度看,这种建立在情感基础上的支持和依附,和宗教皈依类似,其情 感纽带有着狂热和忠诚的特性。
1 note
·
View no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