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mgik
#惠州看赌场怎么样
taohuamobi · 6 years
Text
[18图] 毕业5年,黄赌毒,我都沾了
@liulanghan写道:
毕业5年,黄赌毒,我都沾了
一.起点也是终点
最近来到韩国,一切回到了刚毕业时的状态,感触很多,想给自己写一个总结,曾经和某直播平台的领导吃饭的时候,领导传授了我很多人生和思维方面的经验,导致我直接被他硬生生的拉高了一个段位,那个领导曾经和我说过,在传授别人的同时,你自己也会形成沉,这也是为什么我要把我这几年的经历写下来。
我想为我将来的20年30年做一个沉淀,人有的时候千万不能短视,为了眼前的欲望或者利益,做一些蠢事,你要知道这些蠢事做下来,会改变你的人格,会改变你行为方式。我个人觉得,人这辈子追求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完善自己,然后把你那整套优秀的基因传承给下一代。而不是你给了下一代留下了多少钱,多少人脉。或者你也可以自己开启happy模式,单排享受人生。
二.自我介绍
先自我介绍下,我出生在JL省某自治州的一个3,4线城市,爸爸是个工人,母亲长期在国外打工,也是这个原因我从小就不擅长和女生打交道,女朋友也只谈过一次,在初中的时候,而且仅限于摸摸胸,亲亲嘴,摸下面死活不让,也不是不让,只是当时不太懂方式方法。有时候我会意淫,如果以现在的智慧回到初中,那该多好啊。大学之前和很多女生搞过暧昧,也鼓起勇气表白过很多次,但基本上都是被拒绝或者被发好人卡。导致我很长一段时间非常自卑,碰到喜欢的女生,也不敢表达什么。
本人家里也不富裕,我记得有一次,我们初中学校开运动会,我报了短跑项目,每个参赛的选手都有一双跑步专用的鞋,只有我一个人没有跑步鞋,所以我和我母亲闹着要买鞋,我母亲当时哭着和我说,家里没钱了,她觉得连一双鞋都不能给孩子买。她又伤心又自责,我当时看着她哭,我也瞬间懂事了,也没和她闹下去。
因为大学也是在省内上的,所以大学之前我没有坐过飞机,通行方式基本上都绿皮火车。唯一值得炫耀的是,我会讲中日韩英四国语言。日语是小时候奶奶教的,我们这里二战期间被日本殖民统治过,所以很多朝鲜族学校的二外不是英语,而是日语。日治时代延边地区叫“间岛”。英语是我大学本科专业。下图是我毕业后的轨迹
22430361.png700×1253
三.韩国打工之路
我的故事要从我第一张飞机票说起,当时刚毕业,我也和其他同学一样迷茫过,突然从校园走出来一时不知所措,在招聘网站投了无数简历,基本都是石沉大海,而且工资特别低2000,3000左右,分析了一下利弊,爸妈给我买了张去韩国的飞机票,我走上了我们朝鲜族老一辈人的路,去韩国打工。在韩国打工的这群人,基本上工作都是体力活,饭店服务员,刷盘子,流水线,不怕脏不怕累的话一个月保底1万人民币。我们东北地区有很多没出路的人,都会走上出国打工的道路。
21081170.jpg700×933
在这里我找到了第一份工作,一家汽车配件工厂,做着流水线工作,真的很累,对我来说,不只是体力上的累,最痛苦的是你还要集中精神,因为稍有不慎,你的手或者胳膊会被机器搅碎,我见过几个因为不小心而断胳膊断腿的,很恐怖!!!每天12个小时,周日休息1天,根本没有自己的生活,每天除了工作就是回我舅舅家睡觉,周日基本上不会出去玩,因为太累,都是在家休息,每天过得很压抑,而且看不到任何希望,后来我看到了富士康员工跳楼自杀的新闻,我很同情他们,也很理解他们的行为,因为这样流水线的工作真的很反人性,也许有人会说,自杀的人是因为心理脆弱或者一些站着说话不腰疼的言论,你可以去流水线体验一下,那种灵魂被掏空的绝望。我在那个厂子里干了3个月,终于忍受不了辞职了,也可能是我醒悟了。就如同我开头说的,如果我继续做下去,会改变我的人格,会让我变成一个工作机器,在家休息了一段时间。 当时是2014年,很多人中国人去韩国旅游,机缘巧合下,我找到了我的第二份工作,就是在明洞的某百货当翻译。
21080954.png700×933
认识了我第二任女朋友,长得很漂亮,很瘦,我个人比较喜欢皮包骨,缺点屁股大,个子155,性格很火爆,我很不喜欢她的性格,有一次我们一起下班的时候还聊过她的性格,她和我说她原本个乖乖女,但是刚来韩国的时候也去了工厂,那里的人看她性格内向,就总是欺负她,为了不被欺负,所以变成了火爆的性格。
因为我也在工厂里上过班,也知道新人总会被各种欺负。我能想象到,也很愤怒。但是后来还是因为我受不了她那男人般的性格,分手了,她也很爽快,也没闹,算是和平分手。直到现在,我也偶尔会在她没有男朋友的时候联系她,出来一起吃个饭,聊聊天,鼓鼓掌,她男朋友换的很勤。
那段时间虽然身体很累,但是精神上我还是很满足的,我也顺利的融入了韩国人的圈子里,我的嫖娼之路也是从那时候开启的。大部分韩国人都很自卑,也很敏感,喜欢背后议论别人,说实话大部分韩国人过得真的不好,虽然说工资很高,但是他们每天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工作,而且那种上下级,阶级意识也很强,底层人过得很没尊严,讲一个事情,我们那个百货店是韩国最高级的百货店,全是世界各国的奢侈品牌,有一次一个新来的柜姐,和顾客说话时没说敬语,那个顾客直接一个大嘴巴,说柜姐瞧不起她,柜姐一直道歉,这个顾客还不算完,直接让店长炒了那柜姐,店长虽然同情柜姐,但没办法,顾客就是上帝(真上帝),于是就炒了那柜姐,柜姐还在那哭,当时给我看傻了,店里的韩国大哥和我说偶尔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让我别惊讶。
四.嫖娼之路初体验
我们旁边店里有个韩国大哥,30多岁单身,叫他“金”吧,平时人很幽默,而且特别逗,我闲着没事总去找他聊天,他喜欢嫖娼,去那种fullsalon(就是荤场ktv),我很想体验一波,当时我以为是那种唱歌的地方,也不知道KTV可以叫公主,也不知道KTV里原来还可以这么玩,找了一个周日,我俩各自请好了周一的假,因为第二天肯定上不了班,他让我带着30万韩币大概折人民币1800,当时很肉疼,直到我去fullsalon玩完才觉得这钱花的真值。那天晚上他先带我吃了顿麦当劳,韩国这边阶级观念很强,他觉得我年龄小,所以他当哥哥就得给弟弟花钱,但是仅限于小钱,像我们去fullsalon这样的地方就得AA。吃完麦当劳,他就打电话叫了两个他朋友,我们一行四人开车就到了江南区的一家fullsalon。刚到的时候我还有一些失望,因为看到门面看着很小,招牌也很小,也没有迎宾的,而且还是要去地下一层,但是当我到达地下一切反转了。
从入口开始就有人欢迎光临首先经理很热情的和金哥打了招呼,经理看到金哥如同看到爹似的假笑,边聊边带我们去包房,走廊里看到一些公主进别的包房,前凸后翘的,而且穿着那种包臀齐逼小短裙在哪一扭一扭的走入包房,高跟鞋和地接触的声音,从我身边走过时飘过我无法形容的香味,我荷尔蒙瞬间飙升,那时真有扑过去的冲动。
21080650.jpg700×1160
我心脏砰砰砰的直跳,脸有些烫,我也无法形容那种心动的感觉,强压着不让弟弟直起来。她们的长相基本上都是整容脸,我那时候不会分辨整容脸,只觉得那些公主很漂亮,但是如果以现在审美的话,经过这几年的锤炼,有点审美疲劳了,谁整没整过容基本一眼能看出来,整容的虽然很漂亮,但是总感觉怪怪的。可当时第一次见到美女如云的场面,我心脏都快炸了。我们一行人走到包房坐下,点啤酒喝了两杯,经理就带着女孩进来介绍了起来,韩国这边是一组一组进来,每组5,6个人,客人多的话2组2组进,第一组进来我一眼就相中了其中一个女孩,看着20岁后半,黑长发,很瘦,眼睛大,瓜子脸,有点像朴妮唛,白色包臀连衣裙,我对那种腿长穿着齐逼包臀短裙的女的毫无抵抗力,到现在也是。我很紧张,因为害怕其他人也看上挑走,在韩国一般都是大哥先挑,但是那天他们看我那楞样,而且是第一次来,金哥就说让我先挑,我果断指明了那个女孩。
21080758.jpg700×1251
那个女孩走到了旁边坐下,扑面而来的香味我都醉了,她把手搭到了我的腿上,当手和腿接触的那一瞬间,我的腿如同触电了似的一抖,她咯咯的笑了。接下来这几个明显是老司机,换了一组又一组直到满意,经理给我们点了首舞曲就出去了。
随着音乐响起,这几个公主开始表演,她们拉下连衣裙上衣,脱掉胸罩,坐到我们每个人身上,用奶子蹭我们的脸,用屁股碾我们的弟弟,这下我没忍住,直了起来,她也感觉到,于是跪在我前面,扒开我的裤子,开始用那小红舌头舔,舔着舔着就开始口,那感觉舒服到了极点,我现在想起来都有些兴奋,口了十多下,我小弟弟就不争气的射到了她嘴里,然后她去厕所清理了一下,回到我旁边,跟我聊天喝酒,这时候我已经进入了贤者模式,不得不说韩国这边服务是真的好,顾客就是上帝,而且非常贴心。我在国内很多地方的KTV都玩过,大部分都很机车,射了就拍屁股走人,我们聊着喝着同时,我那几个大哥也射了。由于他们玩的很浪,我也一点羞耻心都没了,一起喝酒聊天,期间各种诱惑我们,又舔了一会,大家玩的都很开,而且我让那个女孩重新穿好了衣服,不带胸罩,那两个豆露了出来,我兴奋的又揉捏好长时间,由于兴奋,有时候捏两颗豆的时候捏的有点大力,把她捏疼了,她也不生气,撒娇的说:eng~~疼~哥哥~,那妩媚的声音搞得我更兴奋了,更加野蛮的揉捏起来,她轻轻敲了我一下头,我才识趣的停手,过了一会金哥出去结了账。
你以为结完账就完了吗?还没有!!!结完账,我们各自带着妞去了楼上的酒店,这种fullsalon一般都连着一个酒店,KTV玩完,上去再来一炮,我们到了酒店我俩一起洗了个澡,洗完我让他从新穿上那件包臀小连衣裙,里面什么也不穿,我有的时候感觉自己有点恋物癖,因为这次是第二次,时间有点久,20多分钟射,这回真的彻底进入贤者模式,我打开电视,和她聊了会天,我记得我当时聊天特傻,还问人家为什么干这一行,过了20分钟到时间了,她依依不舍得走了。我给金哥打了个电话,他们也刚完事,在楼下大厅等我,然后就各自回家。
嫖娼这东西和赌钱一样,你尝到了甜头,就永远戒不掉,赌钱只要你赢过大钱,你终身戒不掉,嫖娼也是,有过这么一次体验,我就再也忘不了了,之后离开韩国之前,我自己又去了一次,因为去的比较晚,好的都让别人挑走了,一个人去有好处,就是玩的更开,不管是小姐还是我。更加没羞没臊。
五.开启电竞之路
在韩国呆了半年,我个人很不习惯韩国社会,韩国是一个高新科技的奴隶社会,除了最顶尖的百分之十的人,其余百分之九十的人过得都特别煎熬(但有些人不觉得煎熬),现在有好多韩国人因为受不了国内的环境,逃到了国外,我也一样,自己也攒下了4万多块钱,就回国了,当时在家玩了1个多月游戏,我从小就喜欢玩游戏,在初中的时候,我就是我们学校CS玩的最好的,和我水平差不多的只有一个人,是我们隔壁市的,后来cs没落了,我就开始玩澄海3C,我们学校有一个3C王子,也是我现在的朋友,那时我俩经常逃课去网吧,和他玩了一个月我也能操作7,8个英雄了,当时他最多操作7个英雄,我俩天天对打,因为我们那个小县城的网吧,没人能打过我俩,后期到了��中又开始玩dota。上了大学又开始玩剑灵,dotaimba,英雄联盟虽然当时火了起来,但是当时有一股执念,DOTA圈的就是鄙视玩英雄联盟。
回归正题,这次回国后,我每天都在投简历,投的都是和游戏相关的公司,没有一家给我回复,即使回复了,也是聊了两句让我等消息,后来我才明白,那些公司其实不缺人,有的是为了打广告,有的收到简历以后把你往他们的简历库一丢,等需要了才联系你。
等了一天又一天,反正我也不着急,手里有些钱,我自己也不乱花,有天我在超市买东西的时候接到了面试电话,当韩语翻译,成都的一家英雄联盟俱乐部(配图战队),15年初的时候电竞还不是很火,也没被世人广泛接受,所以我以为是传销或者诈骗,后连我接到了那边韩国选手的电话我才相信,工资3000,本身我也喜欢玩游戏,我就买了张机票去了成都,这也是我在电竞圈奋斗了4年的契机。
人生中第一个奖状
22580083.jpg700×525
现在虽然离开了电竞圈,但还是会和圈内的人展开各种合作。我先给大家总结一下电竞圈是什么,因为大家都是圈外人,所以可能不太了解,电竞圈就是“骗子”“富二代”“有能力有梦想的人”一起搭建起来的泡沫。这个泡沫在18年6月的时候,随着绝地求生的凉凉(因为一直拿不到版号),这个泡沫已经被戳破了。其实与其说泡沫被戳破,不如说是电竞正在进入正轨,但为什么也可以说是泡沫,因为随着14,15年英雄联盟的爆发,国内越来越多的富二代和公司进场组队,到18年绝地求生爆发,更多人进场,国内之前有小1000家吃鸡俱乐部(包括解散的),但是到了18年下半年,由于版号迟迟下不来,绝大多数俱乐部都解散了,我现在看我们绝地群里的俱乐部大概就剩下不到200家。具体数字没统计过。18年初的时候我就预测到了这种可能性,所以和大学同学,积极搞起了副业,也是现在一直在做的,泰货贸易。春节之前某信流水已经800多万了。
23082519.jpg700×893
继续来讲电竞圈,其实大部分电竞俱乐部都不盈利,也有很多俱乐部,像IG,像网易龙之队,京东战队,苏宁战队,他们做俱乐部只是为了降低广告成本,他们在其他的产业赚钱。而且能微微盈利的俱乐部全国不超过10家,不要和我说什么拿赞助签直播盈利,这些都是cover成本的方法,没听过哪家靠赞助签直播盈利,这些俱乐部在拿赞助之前就已经投了很多钱了。
很多做俱乐部希望把电竞这个泡沫越攒越大,然后把名额还有俱乐部打包卖给苏宁京东这种接盘侠,也赚会一笔,但不会太多,因为前期资金投入太大了,更多的是为了止损。在这个圈子里赚钱的都是什么人呢?是“骗子”。
我来爆一个最简单的骗术,这是英雄联盟时期的骗术,但现在也有人用,也有傻子老板被骗。首先,骗子A会找到老板或者富二代,让他组建一个俱乐部,或者骗子A直接应聘某个新组建的俱乐部,去那里当经理or领队or教练的职位,刚组建的俱乐部成绩肯定不好啊,大部分的老板都不懂游戏,最多就是喜欢玩那个层面,这个时候骗子A开始各种忽悠老板,说我们现在之所以成绩不好是因为队员不努力或者各种原因,所以我们需要换队员,我最近看中了B俱乐部的某个选手,我觉得他的加入会让我们变得很强。有些老板会拒绝,但大部分老板都经不住软磨硬泡,会选择买B俱乐部的选手,老板也不差钱,有些俱乐部就是老板的玩物,酒桌上和朋友的谈资,他们更多关注的是俱乐部成绩,而不会在乎钱,也不在乎俱乐部如何成长,只要个结果。
老板同意买选手之后,比如说老板给了骗子A20万,骗子A会找到B俱乐部的骗子B说我们老板相中了某个队员想买,他给了我20W,这样这钱你10W,我10W,骗子B肯定会同意,赚钱的买卖谁不干,而且大部分骗子A骗子B都互相认识,接下来,骗子B开始表演了,回到俱乐部找到老板开始打小报告,说某队员处对象了,或者某队员最近状态很差,老板也不懂啊,那就开了吧,这时骗子会说,我看中了A俱乐部的某选手,我和他是老乡,而且很有上进心,我能把他挖过来,老板也很开心啊,不花钱得到了个选手,就这样A俱乐部和B俱乐部互换了一波选手,骗子A骗子B各自骗了10万,这是最简单的骗术,各个骗子的方式方法会有差异,但宗旨就是忽悠老板交易选手。
23204324.jpg700×525
还有更有意思的套路,俱乐部A最近成绩挺好,但是老板是新手,没和选手签合约(一般是经纪约),这时候俱乐部里的负责人骗子A,就偷偷散发消息说,大家快来看看呀,我们俱乐部打包出售,最近成绩TGA全国冠军呀 明年就能进军LSPL,(英雄联盟联赛15年的时候有最低的TGA,高一级的LSPL,最高级别的LPL)这时候傻老板B和骗子B出现了,骗子B会和老板说,老板你看看,我们这几个月投入快50w了,但是成绩依然不理想,连省赛都打得稀烂,我们俱乐部整体出现了问题,需要打散重新来做,但是我最近听说A俱乐部打包出售,也是50多万,我寻思,与其浪费时间浪费精力,还不如把他们买了,而且他们有可能拿到LSPL的名额。老板一听有道理啊,那就买了吧。最有意思的来了,A老板是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的,当第二天回到俱乐部发现,俱乐部人去楼空,一脸懵逼,打电话给骗子A已显示空号,微信不回。有些老板会报警,但报警了也没用啊,人家也没偷你东西也没怎么样,当骗子A来到B俱乐部,骗子B会不断的边缘化骗子A,,也不给答应好的转会费,直到让骗子A滚蛋回家,期间骗子A不吵不闹,直到骗子A回到家中,手机显示,支付宝到账50万元。然后默默的把25万转给了骗子B,然后骗子A换了个城市找到了老板C,骗局继续。
还有一些骗子行骗失败了下场也很惨,圈内有个教练,骗了老板30多万,买了机票准备跑路,最后在机场让老板截到了,然后拖到面包车,打了一路,到了基地当着队员的面,门牙都打没了,都不敢报警,这种人也傻,活该被打。骗了钱跑路,属于诈骗。而且数额特别巨大,最有意思的是,这个人现在还活跃在电竞圈。
还有一些更有意思的是骗局以后我单拉出一篇写,上面讲的都是小骗局,还有一些大骗局,电竞圈里的好玩的内幕很多。还有直播平台的洗粉丝互黑各种内幕,直播平台拯救东莞失足少女,什么多P草粉,粉丝多p选手。
23280220.jpg700×437
随着国内电竞热潮,很多人觉得电竞圈很赚钱,直播很赚钱,其实大部分人都是每个月4,5千工资,以最近的吃鸡俱乐部为例,对于选手,2,3流俱乐部一般都是4000左右,有的选手和直播平台签约了,一般会签3-5年的合约,收入会增加3,4千,但是会要求直播时长,每周几十个小时,但是大部分选手成名前不会和直播平台签,因为他们怕出名后直播合约会限制他们,1线的俱乐部就不一样了,底薪是4000-10000不等,平均8000,随着成绩提高会有涨幅,比如说拿了个全国前三涨1,2千,或者在国际上拿到成绩涨的会更多。也有那种傻x手俱乐部,招聘广告写好几万,纯傻x,破坏生态,装有钱,而且选手到了,试训3个月没工资,机票也不报,你倒是提前说清楚啊,有不少业内有名的人也这么干,好多选手被这些傻x坑惨了。即使你坚持到了3个月,伴随而来的也是拖欠工资,很多这样的事情狗血的事情。 圈外的人是不知道的你们在新闻上看到的某某年薪千万,转会费几百万的都是扯淡,都是炒作,有的时候你会看到,A俱乐部的一个不知名选手通过100W转会费到了B俱乐部,这就是纯炒作,我们以前也做这样的事,其实B俱乐部,一分钱没出,这样的新闻爆出来,AB两家俱乐部火了,选手也莫名其妙的火了。
23381434.jpg700×1317
这种事情娱乐圈也这么干,比如说某个过气的已婚明星,找到个不怎么红的小鲜肉,两个人深夜进入酒店举止亲密,恰巧被某个媒体拍到(其实都是自己人),发布到网上,第二天爆炸,某某女星潜规则小鲜肉,各个平台转载,这也是大家喜闻乐见的事情,但是仔细推敲,会发现漏洞百出,而且经不起逻辑推敲,但各个平台也知道是炒作,但是无奈大家喜欢看这样的弱智新闻,平台不转载没流量啊。然后传的越来越邪,到最后是标题是《某小鲜肉为了取悦女星把鸡巴拔下来插头上装独角兽》。因为大家都不守规则,所以良心媒体活不下去,劣币驱逐良币,也是悲哀。
说说我成都的嫖娼经历吧,成都真的是个好地方,妹子漂亮,而且便宜,在俱乐部的时候,我们那个骗子教练,每次骗钱成功都会带我去嫖娼,去那种口交场楼凤种,妹子很漂亮,而且每个技师的服务内容也不一样,我总挑那里的23号,虽然这女孩长得虽然一般,但身材就是我喜欢的那种,非常瘦,年龄小,服务非常贴心,我每次去找她,她都让我躺在腿上给我脸部做按摩,按按眼睛,拉拉头发,很酥麻,很安详,按着按着就舔我全身,把我弄直了就开始口,而且是深喉。成都这边我的嫖娼之旅很单调,只去过口交场,后来加了微信,也带出来包过夜,因为身边都是新司机,我也没体验过太多。之后俱乐部解散,那个骗子教练带着我还有两个韩国队员去了上海的某LPL战队的青训营。后期他行骗的实际被揭露所以连工资都没领就跑了。
2347248.jpg700×933
我和两个韩国队员,留在了那里,那时候我们也不打lol,我们三个每天打着守望先锋,那时候守望先锋开始火了起来,打守望打累了就H1Z1
23550474.jpg700×1244
玩了几个月,也没人管我们,我那时候因为是翻译所以我有工资,6000,但是经常会被拖欠,那种感觉真的很煎熬,问上面的人,上面的人说这两天发,等了两天,又说这两天发,但是现在想想,其实挺无所谓的,我在那反正也不干活,偶尔会跟着去LPL赛场,当几个小时翻译,其余时间都是,和两个韩国小弟玩游戏。还有阿姨做饭。晚上去黄浦江边散散步,当时上海有很多玻璃房,150一次,偶尔能淘到好的,体验不咋样仅供泻火。这样的日子过了两三个月,有一天我们去打青训队联赛的时候,我的一个小弟被看上了,去当了正选队员,工资10000一个月,另一个小弟没有被选上,我和另一个韩国小弟回到了青训营的别墅,他就和我讨论该怎么办,那天我们聊了很多,他说他看到了他实力的天花板在英雄联盟里,这辈子也很难向上突破了。我也和他说,我每个月才拿6000块钱,而且这些大俱乐部,很难有什么前途,因为坑都被第一波人占完了。我很难往上爬。
那时候守望先锋在韩国已经流行起来了,而且网吧占有率也超过了英雄联盟,我们的判断是守望先锋过几个月也会在国内流行起来,而且会干死英雄联盟,但经过时间考证,后来守望先锋的确在国内流行起来,但是没干过英雄联盟先死了,这是后话,于是我们俩达成了共识,他去韩国组建战队,我领完这个月工资就过去帮他。
六.第二次去韩国
2016年的3,4月份我从上海飞到了韩国,组建了一只守望战队,每天看他们打训练赛,带他们打比赛,韩国国内的电竞环境还是很艰苦的,竞争压力大,而且很多父母也不认可孩子打电竞,你们知道为什么韩国人打电竞那么强吗?因为在这个国家如果你踏上电竞之路,基本是一条不归路,如果你不出名,基本上你的人生也就凉凉了,所以他们都是拼着命再打职业,那时候之所以LCK能统治英雄联盟也有这方面原因。当我们在毫无目的的打职业的时候,中间也有人坚持不下去选择了退出,但我们坚持了1个多月,当时队员还有我都没有工资,都在花积蓄,而且韩国比赛奖金奇低,总冠军才不到1万块钱,我们8个人分,而且比赛也很少,快撑不住了,那一个月我每天都像国内打电话,希望有人能赞助我们,给我以前的老板,教练,领队,经理,但都被拒绝了。真的毫无办法,而且也没钱了,即将要面对的是吃饭的问题,压力山大啊,我那时挺后悔来到韩国的,于是我和队员说,再坚持一周,再没有钱进来我们就解散把。其实大家都坚持不下去了,别说一周,我当时觉得只要有个人跳出来说不打了,基本上就没人打了。
05080132.jpg823×433
但是当一个人绝望的时候,奇迹真的会出现,有些时候真的很诡异,在你朝思暮想的时候,你期盼的东西一直不会出现,但是当你一点不报希望的时候,总会有惊喜出现,没过两天,我接到了原来成都骗子教练的电话,说有人要投我们钱,我听到这话心中狂喜,就是那种死而复生的感觉,投资人给我们发工资,而且很高,但是有个条件,就是我们要去帝都去打职业,对我们来说这个不是什么条件,我们想要的很简单,就是一起训练,几个配置好点的机器,投资人是帝都一家很老的俱乐部,俱乐部还在装修中,所以我们该开始是在网吧一起训练,那时候网吧很多人吸烟,对这几个韩国小孩来说,很不友好,而且他们有时候会被呛的眼睛红肿,即使那样我们也很满足了,因为抓到了救命稻草,由于机器配置的提高,在短时间内,我们的实力有了质的飞越,1个月内,我们打败了国内所有的队伍,后来我们又去约欧美队,像envyus, fanatic ,cloud9,我们也是碾压,后期这些欧美队再找我约训练赛我都是拒绝的,因为没有学习空间。最后我们只跟韩国队约,偶尔约国内强队,大部分韩国队我们也是碾压,我们最强的时候,只有韩国的lunatic hai 能和我们打个55开。
这是我前两天闲着没事在某乎上写的回答,已经200多个赞了,而且每天都会有人赞我,而且好多人还能记起我,我很开心。
00152718.jpg700×1245
但幸福时光总是短暂的,来到帝都半年后,韩国那边部署萨德系统,然后限韩令出台,说到萨德,我说一下,朴槿惠政府也很无奈,毕竟夹在两个大国中间,韩国是一个被大财团控制的国家,这些大财团又受制于美国,在这方面韩国人一直没明白他们背后的那个影子政权,也是够搞笑的,当时如果得罪美国,美国会在经济上给韩国一个毁灭性的打击,比如说把让韩国召回所有的现代汽车,那样的话韩国经济基本上就凉凉了,得罪中国呢,会失去游客,限制韩国演艺圈在中国活动,等等。
他们也经过了深思熟虑,两害相权取其轻。选择了部署萨德,也不算选择,毕竟主动权都在影子政权那里。而且大国之间较量的时候,死的往往是那些夹在中间的小国
因为国与国之间是要面子的,要顾忌盟友们对你的期望,如果在这方面不采取强有力的反应,在一些民主国家的里反对派会分分钟把总统赶下台。
我接着说,限韩令出台后没几个月我们就解散了,而且守望也呈现凉凉的趋势,最后我选择留来了俱乐部,开始做吃鸡的项目,毕竟我擅长这类沙盒游戏。
这是我绝地求生的时间,已经一年多没玩了,算上我在后面看训练赛估计得3,4千小时。
00194786.png700×579
这个是第二赛季 我的天梯
00255692.jpg700×933
这是我们去韩国打G-star时拍的小姐姐
00284785.jpg700×525
后期我们又引入了几个俄罗斯外援,游戏上我不说,但生活上非常战斗,用东北话说就是彪,这几个俄罗斯人也很逗,他们经常会买一些大麻回来,在帝都买大麻真的太容易了,我总感觉这些东西离我很遥远,但真没想到毒品距离我这么近,在帝都工体附近,大街上有很多黑人在卖,但他们不卖给中国人,但是如果你是老外,从他们身边经过,黑人兄弟就会问你,Do you wanna something special bro.我之所以说他们彪也是,有一次我们都吸大了,已经头晕目眩了,那天我们正好晚上去莫斯科的航班,我们几个颤颤巍巍的打了个车去机场,去机场的路上我一直处于晕眩状态,时间过得很快,到了机场,这几个战斗民族非要在机场抽一口!!!我当时还很有理智,因为大麻在我这,而且知道严重性,我就直接扔掉了。现在想想都有些后怕,如果被抓到最少半年监狱,因为我是携带者。大麻这东西讲究一个“量”,抽大了头晕目眩挺难受的,抽少了没感觉,最好就是抽那么几口,刚好到兴奋的临界值,那种感觉就是别人说什么你都想笑,非常开心,而且不抽的人觉得你是个大傻x。
说道这了,我想讲讲其他的,之前在老家,我有同学溜冰,我也观摩过,但当他们说不上瘾,我一直都不信,因为我们主流媒体一直在宣传,沾了毒品,人生就会GG,说的和洪水猛兽似的,说得很极端。这样宣传的结果就是,很多人吸完大麻,感觉不上瘾啊,觉得国内媒体在骗他,从此不再相信媒体,渐渐的,他开始接触更多毒品,比如说开心水或者市面上的各种水,K粉,也不上瘾,最后开始溜冰(冰毒),冰毒在精神上会产生依赖,但生理上不会有什么戒断痛苦,然后有一天,你碰到了毒品界的大boss,4号(海洛因),粘上这个基本上你就彻底凉凉,我见过几个吸4号的,每个都是从大麻开始,一步一步走入深渊。有一句话就说好,吸海洛因的人都是从大麻开始的,就是这个道理。这种洪水猛兽似的宣传,很容易让一个人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而且现在大家出国那么容易,到了泰国曼谷,去了NANA广场,那边买大麻跟买烟一样方��,有些人体验完真的就走上了不归路。
我重点说下溜冰和4号,溜冰会损害你的神经系统,我见过有人溜完在酒店呆坐2天不吃不喝不睡的,也见过溜完草逼草人家2个小时的不射的,也有人遛完玩一晚上开心消消乐的,很有意思,我虽然不吸,但我很喜欢去观摩,我也能把持住,如果他们来了幻觉,或者精神状态不好的时候我就走人,新闻上很多那种溜完冰产生幻觉杀人的,像这种观摩也是有风险的。而且吸食者一旦在溜冰过程中粘上其他习惯,那就真的很难戒掉了,有人吸完喜欢创作,或者草b草2小时,心瘾贼大,下次你没灵感了就想吸一口。这东西能不碰就别碰。4号我也就不多说了,一次就上瘾,精神上瘾,生理也会上瘾,如果你想和你的人生过早Saygoodbye可以尝试一下。
七.澳门赌场洗码+夜总会
18年3,4月,那天我们的吃鸡俱乐部在上海打了一场比赛,成绩很差,因为只有4只中国队参加,所有中国队都是排名倒数,我这个人胜负欲很强,当时很难受。当时正好我认识的在澳门洗码的社会大哥,找到我让我去帮他,其实就是让我给他找俄罗斯妓女还有韩国的妓女去澳门坐台,顺便给他的韩国女友做翻译,这几年电竞也让我赚了几十万,像我这种苦出身的,有点钱就喜欢乱搞,而且有一段时间老板一去夜总会就会叫上我,酒钱我不用花,就掏个800公主小费(素的)所以认识到了很多俄罗斯还有韩国的小姐,我那时候就想,与其在电竞累死累活的做队伍,最终也是也为赚钱,这样还不如去澳门赚点快钱,而且趁着年轻多去尝试,我那个社会大哥是为了翻身才去的澳门,当时他身上背了快2亿的债务,我知道的就有小1亿了,我那大哥也是牛逼,以前是放账的,带着他的兄弟赚了不少钱,但是奈何投资项目失败,自己也喜欢赌钱,越失败他就越赌(想通过赌博翻身),人一旦心理装着事儿的时候,越赌越输,越输越借,就这样陷入了死循环。 永利皇宫
00445710.jpg700×1244
对面的美高梅
00461398.jpg700×933
新葡京
00471962.jpg700×933
我来说一下为什么绝大多数人在赌场赢不了钱,第一点就是不公平,为什么不公平,我们拿百家乐举例,你压闲赢是1:1给你返钱,但是你压庄赢是1:0.95给你返钱,少的0.05是赌场的佣金,可别小看这个佣金,一把下来你赢的几率是1.95/2,但随着局数的增加,你赢的几率会无限趋向于0。所以有句老话说的很好,长赌必输,赌场不怕你赢钱,怕的是你不来赌钱。也有通过赌钱发家致富的,但最终还是会把钱输回去。因为他们体验过赢钱的快感,所以需要钱的时候还会回到赌桌上。
说实在的,洗码是真的赚钱,但奈何我没有客户,但好多有客户的码仔,基本都会赚的盆满钵满,我那大哥也是赚的最多的一次,一晚上抽水加码粮加台底赚了70多万港币,那天他给了我们这些小弟一人一万,然后带着大家去吃了个海鲜花了2万多,又请客户去夜总会又花了10多万,澳门那边大点的夜总会就2家,而且有一家提供粉儿,但是需要熟人介绍,里面的陪酒小姐还陪吸,但得加钱,整个澳门粉儿真是满天飞。
下面来讲一下澳门夜总会,赌场这方面我有很多故事和内幕想说,但还没到揭秘期,让我身边这帮社会大哥知道我在写这个,我以后就去不了帝都了。
澳门是全亚洲性工作者的终点,只要亚洲的小姐去了澳门基本上就不会回国(洋马除外),为什么呢?因为在那洋马不值钱,以陪酒为例洋马一般都是1000一小时,夜总会也会给小姐分级,一般B级的是165cm以下,长相好看的一个小时1000,A级的要求是165以上,长相要好看,2000一小时,最顶级的S级,要求更多了,长相非常漂亮,个头165以上,而且对三维年龄都有要求,而且身份要求是日韩国籍,S级一般一个小时4000,而且S级的包夜也是没有固定的价目表,最少12000,像我在那边关系处的好的韩国大姐,基本上5万以下不接客。在那边赌客一般也不会在乎多少钱。我在澳门的时间很短暂,北京天津澳门,来来回回4,5个月。
天津是因为我大学同学和我建的泰货公司在那里,这是我们的仓库。
00550135.jpg700×933
我这大学同学起家的时候也很凄惨,本来是做导游的,从大学期间算的话,他做导游7,8年了,后来因为太累就不干了,从亲戚朋友那边借了100多万,银行贷款200多万,在哈尔滨贷款买了个200平米的房子做起了青旅,本来一切稳步发展,好好做个几年房子就是自己的,但是有一天消防部门去到他店里说消防不合格,直接就让他关门歇业。瞬间就崩盘。没有了收入,一个月又得还2万多的贷款,他本来想找个工作,但对于他,哪有一个月给2万的工作啊。他期间也找过我,说想来电竞行业发展,但我拒绝了他。这时候他也四处借钱。她女朋友对他是真的好,不离不弃的,而且没钱的时候给他点外卖,因为压力太大,每天都在愁如何能把贷款还上,如果换不上银行就要收房子,这期间也想过跳楼一了百了。
最后实在坚持不下去了。就带着200块钱,没错就是200块钱,去了TJ女朋友那里,女朋友帮他找了份同业旅行社的工作,就是卖旅游线路,他在那也很拼命,每天骑着小黄车,去各个门店旅行社卖线路,一家一家跑,脚起泡了,晚上挑破了第二天继续跑,那时候因为老骑自行车,大腿内侧起皮了也坚持着,第一个月就做了销售冠军,提成15000。只干了一个月就辞职了,燃区去迪拜带了一次购物团。回来以后就开始做起了泰货贸易,又是骑着自行车,一家一家门店跑,推销产品。非常勤快,也肯动脑子。于是现在过得好多了,一年下来我俩加几个朋友一起流水1000多万,我们在泰货上面的资产,就是仓库里200多万的货,他占大头,我和几个朋友占小头。
有时候在想,这些货如果失火了的话,我们得什么心情。
01014432.jpg700×933
好几年前,有一个文章叫做《寒门难在出贵子》,我本来很赞同作者观点,但是近几年我越来越鄙视这样的言论,因为我的经历和身边人的经历告诉我,不是寒门难处贵子,而是寒门的大部分都由于懒惰,由于不喜欢动脑子(这点占很大),所以成为了社会上的螺丝钉。有一句话说的特别好,世界上没有丑女人,只有懒女人。男人也一样。我因为做的是电竞,所以接触过很多富二代老板,也听了很多富一代艰苦创业的故事。大部分人有个共同点,就是勤快,愿意思考,特别能坚持。如果你有以上的特点,我觉即使你混的不好,也不会过得太差,起码中上水平,所以各位也不要给自己找借口说寒门出不了贵子。只是你在用战术上的勤快,来弥补战略上的不足,讲通俗点就是你不愿意动脑筋。
八.近况,韩国大宝剑之路
我每天在韩国做做大保健攻略,写一写嫖韩国妞儿的体验报告,毕竟这个才是我最喜欢的,我打算用一两年时间整合更新韩国大保健资源的信息,我在国内的网络上看到的攻略,基本上都是你抄我,我抄你,看来看去就是一个,而且都是5年10年前的信息。我来一波曲线救国,哈哈。
因为在澳门认识的韩国妈咪,韩国小姐,也挺帮我的,我也很尊重她们。这些小姐什么的,想跟她们交朋友,不是你钱多钱少的问题,而是对她们尊重,她们也很少能碰到像我这样的奇葩,所以关系比较好。她们给我推了很多本地人经常去的,或者自己之前干过的一些地方。少踩了很多雷。
前几天在首尔各种跑景点拍小视频,晚上6点多,天黑了,首尔天黑的很快,也拍不了什么东西了。走了一天也挺累的,于是随便吃了点东西,然后搭地铁去了趟被人无限种草的按摩店。
01315760.jpg700×933
这地方最先是由日本玩家开发出来的,因为有日语的服务台,口碑挺好,后来在国人圈子里火了。这地方很有特色,其实很多韩国按摩店都有自己的特色,刚进门会有人笑脸相迎,很热情的问我是不是第一次来,我说是,然后我就直接交钱24万韩币,折人民币1300,1400那样,刷卡会贵2万。很多韩国的店虽然禁止外国人,但是不拒绝日本人和中国人,而且很多地方外国人会多收2万。服务生带我去了地下室,存东西,然后大概洗了一下就出来到了大厅,大厅里有免费的饮料和烟,等了大概30,40分钟,来了个服务员把我带到一个小房间,然后妈咪带着我用平板看小姐,韩国这边很少会把人带进来给你看,都是看脸被打马赛克的全身照选人,像这样。
除了脸所有的资料都会写在照片旁边,身高,体重,三位,我直接说了我的要求就是,瘦,不能是假胸。再多说一句,韩国这边假胸的比例很高,我以前不懂,所以碰到过不少铁胸,尤其是那种大的离谱和身材不匹配的,稳稳的撸铁,妈咪给我推荐了4,5个,期间跟我各种描述说,这个人服务好(就是长得丑),这个人皮肤白(长得丑),这个人是头牌(人气高,好看)。这个人丰满(就是这个人胖),然后我直接挑了那个头牌,选完了我就到了电梯,自己按了电梯就上去。刚开门,一个带情趣眼罩的女服务员就给我拉到了旁边的小隔间里,先是用手轻轻挠我的蛋,我二弟直接就站了起来,重点来了!!!
她看我直了,直接咬开安全套,用嘴!!!!给我戴上了安全套,虽然我之前知道有这个出电梯小服务,但是我没想到完全不用手,就戴上了,我被他用嘴挑逗了2,3分钟,有个服务生过来要带我去房间,开门进了房间,我选的女孩在门口就迎接我,管好门,我俩距离很近不到半米,她瞪着水汪汪的大眼问我,可以为你服务吗,她穿着紧身小短裙制服,鹅蛋脸,典型的韩国主播脸,黑长发,非常瘦,胸不大,年龄大概20岁后半,大概打量后我很满意,所以连忙答道请多关照,顿时心里想头牌就是头牌,人气高肯定有人气高的理由,她虽然很礼貌,但是我毕竟是来嫖娼的,不是来搞对象的,所以直接把她轻轻按到门上,手在她身上隔着衣服游走了一波,摸到大腿的时候皮肤非常滑,手感很棒,有种吹弹可破的感觉,她和我说了句稍等一下,然后挣脱了我拿起电话给妈咪报了下时间,然后问我喝什么,我要了一个饮料一口就干了。
点了根烟,她问我是不是第一次来,我说这里我是第一次,然后她问我之前去过哪里,我说之前去过的地方太多了,中国 韩国 澳门 泰国 很多地方,她有点蒙,她又问我是哪里人,我说中国人,她又楞了一下,她以为我是韩国人,她又问我韩语为什么说的这么好,我说我是中国朝鲜族,她说难怪,在聊天的过程中,我俩靠着坐着,我的手也没闲着,不断摸着她的大腿内侧,又嫩又滑。聊了一会烟抽完了,她就带着我去洗澡,坐在凳子上洗着洗着,她就开始挑逗我,用嘴唇口我,嘴唇和我龟头接触的一瞬间真的太舒服了,比外面那个隔着套口舒服太多了,因为由于好几天没射,而且之前在出电梯也被挑逗了一波后,我和她说要出了,她瞬间开始吸的更狠了,最后射到了她嘴里,然后我说自己洗吧,反正也洗差不多了,随便冲了两下拿了毛巾擦身子,她刷了会牙就出去了,当我擦完披着浴巾出去的时候,她又给我递来一瓶饮料,我瞬间有点不好意思和她再来一发,服务太贴心了。这时候我已经进入贤者模式,躺在床上喝维他命c,她在里面也洗了一下,出来也没立刻服务,抱着我聊天,因为她知道我进入了贤者模式,很贴心,我闻着她的身上沐浴液的味道问道,我是不是射的很快,她可能怕伤我自尊心答:不是,大家都差不多。我说刚才在电梯口有个人给我口了一阵子,所以才这么快。她答:嗯,那个是我们店的特色。
又聊了一根烟的功夫,我从贤者模式渐渐又回到了狼人模式,又开始摸她,她也心领神会的开始了服务,用胸推AB面,毒龙,舔蛋,深喉,我的二弟又立起来了,立刻戴上TT,把她压倒床上开始推车,不得不说头牌的演技太一流了,我刚要插的时候,她眼睛瞪大楚楚可怜的看着我,插进去的时候,她表情淫荡的“啊~”了一声,OMG,我一下子就兴奋起来,猛力推车,中途她让我换动作,被我拒绝了,我说我喜欢你的表情。20多分钟就缴枪,时间也差不多也到了。我又抽了根烟,给我开了门,轻轻亲了我一下,然后就撤了。对不住,因为是第一次去,我也不懂规矩,所以里面没敢照相,我不是给他家打广告,因为以后我会更新更多这样的店面。下期会专门写一个韩国花柳风俗红灯界无敌攻略。
04585774.jpg510×513
反正经过这几年对国内,泰国,韩国的比较,日本风俗业虽然也有了解,但是我没去过,所以不敢多说。国内现在的价格普遍高的离谱,而且风险大,北京为例,楼凤快餐最便宜的7,8百,去个spa什么的也要你个1500才能啪,夜总会找公主更贵,台费800,1000的,而且这些公主也很鸡贼,你得多去几次夜总会点她才会和你出去开房,这花下来不算酒钱包房费也得4000多。真是操不起啊。泰国那边优势很明显,小姐年龄小而且便宜,快餐1500泰铢,gogobar领走包夜最多7,8千泰铢,折人民币一千六七,现在人民币汇率降了到了1:4.5,原来1:5。,但我挺受不了泰妹的钢牙的,而且大多数泰妹小臂上还有长毛。而且很骚的是,有次在普及岛的gogobar里找了个平胸妹,身材超瘦,本来带走是7000,但是她和我说,她还有1000多的LadyDrink没达标,当时精虫上脑,直接就多给了1000,到了酒店我就自闭了。B贼松,一看就是被白人或者印度人操多了。最后让他给我口出来的。没办法,插进去一点感觉都没有。碰到这样的事我也只能自认倒霉,也不能提前问,你那儿松不松。翻到她照片,请记住这张脸。长得还行吧?但谁能想到啊!!!全是泪!心疼我那8000泰铢。
03134632.png750×749
插一句,泰国这个国家的黑色角落很多,什么童妓,失踪人口,人口买卖,走私枪支,泰国不禁枪啊。国内媒体没有指示也不敢报道,要不然就是真不知道,报道的都是什么翻船事件,机场打人这些新闻来煽动民族情绪。接着说韩国的花柳行业,年龄比泰国大一点是肯定的,因为供货量没有泰国那么猛,但是美女的比例碾压亚洲各国,因为她们都整形,我虽然不太喜欢整容脸,但事实证明,嫖娼不是找老婆,管你整不整,好看就想啪~。而且普遍性价比高,因为这边没有什么严打扫黄,即使有也是几年一次,而且会打好招呼,所以价格上不去,活也不机车,尤其是大的地方,小地方可能会给你偷工减料,但是老店或者大店是不会坑你的。不像北京,三天两头一次严打,一次领导开会,一次接待外宾,成本高了,价格也会上去。
先写到这吧,断断续续写了好几天,文笔不好,请多包涵。毕竟第一次写,而且又是个长文,如果那里写错了,或者让人感到不舒服,私信提醒我,我会改,如果想搞毒品的,我这里没有,也不买,就是朋友买了偶尔玩玩,想聊嫖娼或者有什么好玩的欢迎骚扰。 拜了个拜,祝大家2019暴富,暴瘦,爆发!
帖子: 1
参与者: 1
阅读整个主题
source https://taohua.mobi/t/topic/1266
2 notes · View notes
yujiaogonghong · 3 years
Text
第一部分:十年甲A——从巅峰到谷底(1994-2003)三:问题重重
1996年甲A联赛达到顶峰之后,在资本与舆论的双重刺激下,“球队赢球”变成了非常重要的事。这里并不是说“赢球”不重要,而是说当时俱乐部或者政府开始为了球队赢球不择手段。一开始对待裁判还是像职业化前,尽量招待好,能吹点关系哨。但之后俱乐部、球员、政府与裁判的关系开始变得畸形。新华社报道:根据前北京国安俱乐部总经理杨祖武的回忆,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职业足坛已开始受到各种丑恶现象的渗透。而最初的变化就是从裁判开始的,“原来各地比赛时,裁判的要求还仅仅是吃、住好一点,但慢慢的就有一些俱乐部开始给裁判送钱,这一下就像是打开了潘多拉盒子,贪婪和欲望的魔鬼将中国足坛整得乌烟瘴气。之后各种传闻越演越烈,甚至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地步。1999年的渝沈之战,以及2001年的甲B五鼠事件,就是这些丑恶现象肆无忌惮的丑陋表演。”
根据一些知道内幕人爆出的有关消息:1997年后,裁判的“价格”开始增加,某些重要场次,主裁和边裁的打点费用已达到十万元。裁判在收取俱乐部的贿赂后,斗胆操纵比赛的现象开始出现。
1997年,所谓的“问题哨”开始不断出现走入球迷的视线。当然,实际上从1994年起问题哨就层出不穷了。“问题哨”,就是从了解足球规则的旁观者眼中,察觉到裁判的判罚有不公正、奇怪、错误的地方。“问题哨”到了今天的中超也是非常常见,问题哨是很难处理的,因为很多时候都会以“裁判水平不当或者犯了错误”来了事。如果说97年甲A和甲B的问题哨没有一个是收了贿赂吹的哨,那肯定是不可能的。但如今已经完全没有办法再追究97年,甚至是甲A大部分疑似假球的案件了。如果当时足协就采取动作开始追查,这些假球还可以被世人证明,但这也仅仅是如果。有球迷回忆:“ 97年,无论是甲A还是甲B,裁判执法问题都成为焦点话题,多场比赛出现问题哨,而假球也开始泛滥,四川全兴在联赛最后一场放水太阳神,引来全场球迷高唱当年最流行的歌曲“心太软”,场下的广州替补球员则有节奏地跟着一起打拍子,成为当年联赛的一个笑话。”
除了甲A以外,相对来说关注度较低,而且“管理更加松懈”的甲B,在97年也有件令人耐人寻味的事情。当时时任广州松日主教练的徐根宝带领球队冲击甲A资格,但在最后一轮前,广州松日的晋级之路并不顺利,甚至有可能失败。在与广州松日竞争晋级名额的头号对手河南建业的比赛失利后,在徐根宝的自传《风雨六载》中记载:“我一身轻松地到了新闻发布会会场。对着台下黑压压的记者我说:“今天输了这场球,我们松日队冲甲A已经基本上无望。到时候我会实现我的诺言,冲不上甲A,从此以后不当教练。我就讲这些。”就这样来到了最后两轮,广州松日的对手都是两支降级球队,而河南建业面对两支上海的球队。 此时积分榜上河南建业还是河南建业32分,广州松日28分。倒数第二轮河南建业主场对上海浦东的比赛中,主裁刘庆伟出现了多次争议判罚,不仅将河南建业核心尤里安罚下,还同时给了波尔乌和安德雷库茨各一张黄牌,导致后两人下轮累积黄牌停赛。而广州松日这边则是获胜。
到了最后一轮比赛之前,《风雨六载》这么记录:“就在这时,我接到了上海市体委副主任李毓毅的电话。自我离开上海去广州松日,我们已经很长时间没有通电话了。他在电话里向我转达了上海市领导的三点意见:一、根宝为上海足球作出过贡献,我们不会忘记;二、根宝在困难的时候,我们要帮助他;三、根宝如果输了,可以回上海工作,上海足球有很多事情要他做。听完这个电话,我的心里感慨万千。已经离开上海了,但是上海却没有忘记我,一直惦念着我。 在宁波赢了火车头队后,我让队伍先回广州,自己直接从宁波飞回上海。在上海,我与李毓毅副主任和当时的上海市足协秘书长胡康健碰了头。说实话,我真的不愿意放弃这个机会,既为我,也为松日队。我对他们说,感谢上海领导对我的支持和关心。既然上海领导这么关心,我希望市体委做好豫园队的工作,最后一场不要放水,要认真打。 当天下午,他们两个把豫园队主教练奚志康叫来了,希望他在队里做好工作。最后他们一致说,根宝你放心,我们最后一场一定会去认真打的。临别时,我紧紧地握住他们的手,我把我的命运托付给了家乡父老。”结果这场电话后,最后一轮广州松日轻松4:1天津万科,河南建业0:0被上海豫园逼平。河南建业和广州松日同积34分,但广州松日凭靠净胜球优势晋级甲A。比赛后,在层层记者的包围下,徐根宝说出了一句话:“谢天谢地谢人!”这句话引起许多球迷的各种想象。这几场比赛只是有上海球队的“照顾”,还是涉及比如黑哨、贿赂的问题,已经无法知晓。不过肯定的是,当联赛的“默契球”、“关系球”能够这么明显的出现时,反而就说明一些更黑暗的问题正隐藏在阴影当中。
96、97年甲A尚处于巅峰期,也是中国球市最火爆的时期之一,97年虽然疑似假球和问题哨开始出现,但是很大程度被当时的火热的足球环境遮住了,而且97年国内足球最大的事件是最强国家队在1998年世界杯预选赛失利。相比于国家队失利来说,国内联赛出现的“疑似”问题并不是非常凸出。但一切从1998年开始就不同了。
1998年的国内联赛,首先受到了去年世界杯预选赛失利的影响,球迷对国家队的失望情绪带到了联赛上,上座率有所下降。而且,假球、赌球、黑哨的现象比1997年更加严重,1997年尚且只能说是“疑似”,但1998年“假球”、“黑哨”的问题却开始逐渐成为一个浮现在表面的事实。
《中国足球内幕》记载:1998年的延边敖东队曾在联赛中连续遭到裁判的不公正判罚,一次是门将被误判被红牌罚下,一次是补时阶段被判禁区内手球被罚点球,延边球迷难以接受裁判的判罚,先后两次游戏,集结于自治州政府门前,向中国足协“讨回公道”,毁坏了公共财物,最后,中国足协当时的的专职副主席王俊生发了一封道歉信了却此事。此外,新浪网回忆其中一场比赛写道:1998年8月9日,前卫寰岛主场对垒延边敖东,延边敖东在先入一球的情况之下遭遇了难言的“特殊照顾”,最终前卫寰岛队依靠一个有争议的点球2:1反败为胜。重庆大田湾球场记录了延边人面对中国足球复杂环境的无奈与悲情,敖东中场领军人物高仲勋也终于在走向更衣室的通道内向着电视机镜头爆出了惊人之语。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都会看到这个吉林汉子在愤懑中绝望的呼喊出那句话——“中国足球没戏了!”
同年,甲B联赛8月22日踢了一场普通的比赛,云南红塔3:2战胜了陕西国力。但是这在陕西国力的主教练贾秀全眼里,这场比赛一点都不普通:因为在这场比赛前,队内的巴西外援向球队反应,有人打电话想要花钱买通球员打假赛,让他们输给云南红塔,外援们把这通电话录音下来给贾秀全听,这让贾秀全本来就对球队会不会有队员打假赛产生了怀疑。当天比赛,后卫隋波发挥失常,球队的3个失球中有2个和隋波的发挥有非常大的关系,而且隋波本来就和云南红塔的队员就有些关系,这让贾秀全笃定隋波就是收了贿赂打假赛!比赛后的新闻发布会,一开始贾秀全只是气愤地说球队里某些个别球员表现奇怪,当时拥有极大影响力的央视5台节目《足球之夜》的主持人刘建宏追问贾秀全具体是哪个球员,贾秀全当着所有人的面说出了:“三号隋波!”
隋波,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被公开质疑打假球的球员,打假球,这件事第一次被公开摆在了世人面前。但是这件事情最后不了了之,因为没有任何证据能够证明隋波有收贿赂打假球,隋波本人也极力否认,至今如此。当时记者与社会都要求足协公布录音带的内容,但都被足协找借口打压下去了,足协宣称隋波没有打假球,却没有公布任何实际的证明,当时存在的各种疑点没有被破解,隋波究竟是打没打假球,因为足协的息事宁人的态度,导致此事至今都无法得到解释。
同年,甲B第21轮,也就是倒数第二轮,重庆红岩0:4负于云南红塔,辽宁天润2:4负于成都五牛,明显拙劣的比赛过程激起一片公愤。因为从过往比赛的实力来看,重庆红岩和辽宁天润怎么都不该输给云南和成都两支保级球队这么大的比分,这明摆着就是要让另一个保级对手河南建业降级。《中国足球内幕》写道:这个故事真正的动人之处在于,当时整个行业的潜规则都认定,河南建业在前一个赛季的搅局,把自己放在了所有球队的对立面,而故事的发展过程却演变为,以重庆红岩、成都五牛和云南红塔为主的“烟草商”,最后联手干掉了河南建业这个“房地产商”。在本质上,这与3年前成都万人空巷等待“保卫成都”,其实没什么两样。唯一的区别仅仅在于,人们对足球的看法已经开始产生了价值观的巨大变化。3年前,人们给一场假球,赋予保卫城市的悲壮色彩;而短短的3年后,人们却要把陈亦明和他的重庆红岩队送上道德审判的法庭。这一年的重庆看台上出现了“假踢”的标语牌,西安的球场边树起了“假B”的横幅。这个微妙的演变就像中国人曾经无比狂热地追捧国产牛奶品牌,也曾经无比愤怒地因为三聚氰铵而抵制所有国产奶粉。
21轮比赛后,中国足协在完全不打招呼的情况下,猝然作出对陈亦明、王洪礼两名主教练吊销高级教练员证书的严厉处罚。云南红塔主教练陈亦明对此表示非常不服,他公开宣言要进京“申冤”,而且他还答应了央视5台《足球之夜》主持人张斌约他做直播的要求,陈亦明甚至宣言:“我能说出中国足球到底有多黑!”据《中国足球内幕》记载:“这个消息经央视隆重预告,便有了一档足球节目8000万人守看的盛况。”全国的球迷都在等待着陈亦明在央视直播上爆出惊天猛料。
然而,到了直播之时,面对主持人张斌的提问,陈亦明却突然一改之前的狂妄,总是避开张斌的提问,张斌不断提问试图让陈亦明在节目中说出真相,但陈亦明却始终没有正面回答过张斌的问题,他在镜头前留给观众一句非常经典的话:“一切尽在不言中。”
之后,内幕人爆料,陈亦明在直播前就接到了足协高层的电话,高层警告他不要爆出足球联赛得到丑闻,面对高层的压力,最终陈亦明还是选择了妥协。而因为“疑似”假球的最大失利人,也就是河南建业在甲B最终降级,河南球迷与河南建业队员因为假球造成的降级,情绪激动,言辞激烈,但都挽回不了降级的事实。
同年,甲A联赛赛季结束后,已经降级的广州太阳神爆出消息,球员董国智、谭恩德、温俊武、彭锦波被球队开除。原来自从联赛广州太阳神1:2输给八一队后,俱乐部就开始怀疑当时有球员打假球,就开始调查这些球员,最后是公安部门正式调查这几人,怀疑他们涉嫌参与赌博集团控制的赌球。董国智最后只承认赌球但没有承认打假球,而另一个被开除的球员温俊武此后坠入深渊,最后因赌���杀人,连捅对方三十多刀,迅速被抓,被判死缓。
也就是同年,9月27日,在甲A联赛成立后5年内夺得4年联赛冠军的国内霸主大连万达队,在足协杯半决赛第二回合,对阵辽宁天润。这场比赛,裁判俞元聪出现了多次争议判罚,明显偏向于辽宁队,不仅大连队多次点球机会没有判罚,还将一粒点球判越位吹掉,这些判罚让大连万达俱乐部上下和球迷都非常气愤。最后,在平局的结果下,大连万达在点球大战上输给了辽宁队。这场比赛后的新闻发布会,主教练徐根宝发言结束准备离场,但没料到此时大连万达的老板王健林突然走了进来,王健林是这么说的:“我本来不应该参加新闻发布会,中国职业足球联赛搞了5年,虽然有进步,但比赛场上黑暗面很多。因此,我郑重提出两点:一点,万达队足球俱乐部��对本场比赛的执法全力申诉;二,基于目前的现状,搞足球还不行,因此我正式宣布,今年联赛后万达将永远退出中国足坛,以示抗议。”
王健林是认真的,这也吓坏了足协,足协很快停止了俞元聪的一年执法资格,并向万达赔礼道歉,但是没有作用,这年结束后万达集团逐渐退出了大连足球队,1999年实德集团加入,2000年,大连万达彻底变身为大连实德,大连万达成为历史。自然,王健林不可能只是简简单单因为这一场球的判罚而要退出足坛,在综合多个足坛人士的分析与内幕人的爆料,可以得出,当时万达集团与大连市政府、足协因为各种关系产生了种种矛盾,国内赛事各种层出不穷的黑幕也让王健林对足球彻底死心。假如放到今天,夺得8次联赛冠军的广州恒大,突然因为一场比赛的争议判罚而突然宣布退出足坛,这会被看作几乎不可能的事情。但是同样的事,在1998年就这样上演了。
《文摘报》有文章回忆:王健林之所以愿意接手大连足球,除了出于本人对这项体育运动的热爱之外,也是因为当时大连市政府急于通过足球打造改革形象。任举一回忆,当时每逢焦点赛事或是阶段性的总结会,市委、市政府的相关领导都要到现场作动员,并经常去训练基地看望球员。1996年,大连队去天津进行客场比赛,市里的五大班子都要到机场送行。王健林的足球事业得到了市里的大力支持。据知情人表示,1997年,为了解决郝海东的转会问题,市里的领导出面,通过和部队的关系,成功让万达足球俱乐部将部队编制的郝海东招进队伍。1996年新年到来时,因为万达足球队在此前一年的甲A比赛中没有夺冠,任举一收到了时任市长薄某某(大连市长)手写的贺年卡:“你要带领全队从零做起,把丢掉的冠军从上海申花手里夺回来。”然而,重视同时也意味着控制。多位熟悉王健林的人士向记者证实,王健林与薄某某在球队的管理上爆发过多次冲突。有一次,王健林希望政府能够拿出100万元奖金奖励球队。“我记得薄某某就有点发火了,说你这个盖房子我跟你优惠不是钱吗,你发的那奖金就算是政府发的了,别得寸进尺。”任举一说。
可以见得,当时足球的许多问题,并不全是足协方面放任的,而是因为各地政府的“老虎”将爪子捞进了足球圈里,导致俱乐部的利益已经不是被单单一个企业掌控或者多个企业掌控那么简单,而是牵扯了许多更加复杂的事情。
如果说1998年的假球只是摆到了众人眼前,但没有被官方承人,那么1999年的假球,则是直接将中国足球推到了风口浪尖。
1999年甲A联赛还剩最后倒数3轮的时候,有7支球队有降级的可能,这其中降级可能最大的球队是沈阳海狮。因为最后三轮的对手分别是:吉林敖东、鲁能泰山、重庆隆鑫。三支全是联赛中上游的球队,实力明显强过沈阳海狮。于是,沈阳海狮的俱乐部高层为了不让球队降级,找到了足协副主席南勇,让其帮忙沈阳保级。于是倒数第三轮,沈阳海狮3:0大胜吉林敖东,吉林敖东的三个失球全是低级失误,这场比赛收到了广泛的质疑,而在十多年后的足坛打黑风波中也证实这场比赛确实为假球。
随后倒数第二轮,鲁能泰山因为是要争冠,无法被沈阳海狮买通,沈阳海狮用尽盘外招,最后也只拼得1:1的比分。这场比赛过后,沈阳海狮积25分排名倒数第二,因为武汉红桃K已经提前锁定了降级名额,所以沈阳海狮只剩下最后一轮有保级的可能。当时,沈阳海狮的一个保级竞争对手,是广州松日,积27分。为了能供成功保级,沈阳海狮花钱两头买通,先是找到重庆隆鑫的主教练李章洙,想要贿赂他但是被拒绝,但李章洙肯定没有想到他没有接受贿赂但是他手下的球员会。而另一边,沈阳海狮通过足协买通了陆俊,陆俊又作为中间人买通了广州松日的高层。结果,在1999年甲A最后一轮比赛前,最终降级的名额就已经提前注定了,沈阳海狮肯定会赢下重庆,广州松日肯定会输给对手天津泰达,沈阳海狮保级,广州松日降级。
12月5日在重庆主场,重庆隆鑫上半场1:0领先沈阳海狮,然而中场休息后风云突变,先是比赛延迟了6分钟,这6分钟就是为了拖延比赛结束的时间好确保最后比赛结果,然后下半场重庆隆鑫球员明显未尽全力,主场观众大声呼喊“假球”,沈阳海狮连进2球逆转重庆。而在另一边,广州松日2:3输给天津泰达,广州松日降级。当时相对于重庆与沈阳的比赛,广州松日这边的假球并不是很明显,但重庆与沈阳的比赛太过明显,引起了全国激愤,此次事件被称为“渝沈之战”。
比赛后球迷和记者都称“渝沈之战”是假球,但足协不认为。足协经过调查后得出结论,这场比赛只是消极比赛,并对两队罚款,于是“渝沈之战”就这么不了了之了。《中国足球内幕》记载当时足协的调查过程非常地敷衍:
12月17日,距离渝沈之战仅仅12天时间,足协终于还是硬着头皮组织了专案调查组,并指定央视、《中国体育报》和《足球》3家媒体的9名记者,随团报道。当时,专案组的成员手里已经拿着一大堆材料,无非是12天时间内对各路相关人员的例牌询问。比如说,问李章洙,为什么上下半场重庆队的表现判若两队?李章洙回答,当队员听到四川那边已经进球时,情绪发生了变化。这简直像是一个冷笑话,在成绩上早已无欲无求的重庆队,真不知道还有什么比分会对他们产生刺激?又比如说,问程鹏辉,为什么重庆队显得缺乏斗志?程鹏辉差点没笑出来,他很想调侃一下无聊的提问者,但一想,这毕竟是个严肃的话题,于是想了想回答,我们俱乐部也对球员的表现很不满意,已经专门召开全队会议,让队员们进行深刻的反省总结。提问者的目的,其实往往就是提过了问题,并且记录了答案。事实上,以新闻办主任冯剑明和监察部主任秦小宝为首的特别调查小组,���出发前便已经明白了,自己究竟能有多大作为,他们一段时间来一直勤于记录,甚至不放过每一个时间点上的每一个细节。调查组肩负重要使命,但与其说他们的真正使命在于查出真相,还不如说,他们必须为此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为足协将来处理此事时,提供最为详尽的书面材料,以表示足协的确一直在“作为”。
12月21日,调查组及随团记者一行,降落在沈阳桃仙机场。海狮集团董事长助理章健和俱乐部总经理许晓敏等人,以一种对待中央工作组的虔诚态度,进行了热烈欢迎,并表示,一定积极配合调查。次日早上,“积极”的海狮俱乐部果然叫来了一大堆球员。没人知道,他们是不是头天晚上连夜背好了台词,但是,把他们逐一回答调查组的说法,稍加润色,便是一篇反映海狮队奋斗不屈、以弱胜强的优秀通讯。
调查组还调查过沈阳海狮的坊间盛传的180万贿赂金,但当然在财政处依然一无所得。调查组很快返回北京,随后足协公布结果的时间也不断后延,直到2000年3月17日,103天之后,处罚结果终于出来。对两个俱乐部各罚款40万,同时警告了比赛监督王有民,罪名大概是任由海狮队的球员在开场前花了7分钟来检查装备。足协似乎从来都在回避一个逻辑,如果他们有问题,那就绝不是罚款这么简单,如果他们没问题,那么又有什么理由来罚他们的款呢?而避开这个逻辑的最好办法,就是通通以“消极比赛”论处,连假球都不是,因为假球是行为上出了问题,而消极比赛不过是态度上出了问题。……这是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尾。3天后,两家俱乐部各将40万打入足协指定的账号,相关财务人员为两家填好了回执,上面写着3个字:已收讫。
直到十多年后得到现在,经过足坛打黑球迷才明白,足协在这场假球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这其实也可以解释很多当时甲A球迷想解释但无法得到解释的问题:为什么足协制止不了、调查不出假球呢?原来是因为足协就涉入其中,而且还是足协高层涉入。
如果说,球队或球员为了自己的利益使用非比赛手段来获取胜利已经令人唾弃,那么,赌球之风盛行足坛则更是令所有足球人士不寒而栗。赌球,在1997-1999年假球黑哨开始盛行之初时,还没有露出它的锋芒。其原因可以从这几方面探讨:一,假球黑哨相对来说,更容易被球迷们“观测”到,球员比赛中的反常表现,或者裁判的奇怪举动,都会被球迷看在眼里。然而赌球不一样,如果一场比赛中有人下注赌输赢,但是比赛中的球员、教练、裁判没有涉及赌博,那么真正在这场比赛涉及赌博的只有隐藏在社会各处的赌民,而如果想要接触中国足球赌球的黑暗面的话,也至少要接触这些赌民才可以。更不用说假如比赛上有人涉赌,裁判或球员用微小的变动来改变比赛的走向,有时要么无法被人发现,有时要么最多被怀疑是假球、黑哨。二,此时,中国足球的“赌博业”还尚处在刚刚成长的阶段,所以相对来说在当时还不是非常受足球界的重视。
那么,中国足球的“赌博业”,到底是从何时开始的呢?首先,对于内地来说,在改革开放以前,赌博业已经几乎无迹可寻,改革开放后,伴随着经济水平不断上升,中国的地下赌博、地下赌场赌庄就屡禁不止,这是一个无法否认的现实。其实中国社会的赌博历史并不短暂,很多历史学者都对赌博史有所研究。但不管怎么说,赌博在历史上有它的传统,这个传统不是一个能够短期迅速解决的事。而在港、台、澳,赌博业更是猖獗,尤其是澳门,赌博业是被官方认定的合法行业,澳门在亚洲乃至全世界都是数一数二的著名赌城。而离港、澳最近的两广地区,就必然或多或少有受港澳的赌博业影响。而在亚洲的东南亚地区、港澳地区,赌球已经成为一个相对成熟的行业,而被之后中国赌球届所熟知的“盘口”,或者称其为“亚洲盘”,也就是从这些地区里不断成熟的赌球业中出现的。
据某记者报道的某个曾经涉赌的足球人士回忆,早在1994年甲A出现之前,内地两广地区,尤其是广深地区,就已经有许多人参与港澳地区的赌球活动,但那时由于港澳还没有回归,想要参与赌球必须经由中间人,而且最后钱到了港澳还能不能给回来还是个问题。港澳成熟的赌球业也影响了广深地区,到1994年甲A联赛成立之时,据该人士讲,国内多数地区还没有多少赌球的赌庄、还尚不知赌球为何物的时候,广州已经有地下庄(又称黑庄)为甲A联赛开出盘口。之后,随着甲A联赛在中国越办越火,加之中国球迷数量不断增多,赌球业开始遍布全国,源自港澳、东南亚地区的盘口也随之“火爆”全国地下赌庄。而随着甲A的地下赌球开始逐渐增多,内地市场的大肥肉也开始被那些真正拥有大型“赌庄”的庄家们注意到,也就是外围博彩公司。所谓的外围博彩,其实就是大规模的非法赌庄。该人士说:“到了1998年前后,当时每一轮的甲A和甲B联赛,都已经有了自己让球比例和盘口,但由于庄家并不统一,所以每个地方庄家开出来的盘口比例并不相同,比如,同样某轮一场甲A联赛上海vs北京,广东地区的盘口是上海让半球,北京地区则可能是上海让平半,而上海则可能是主队让一球,更重要的是,这些盘口都只在很小的范围内有效,如果没有门道和相熟朋友牵线,即使你很有钱,但是并没有下注的地方,也没有受你钱的庄家。”
到了1998年,世界赌球业的发展带动了中国内地的赌球业,其中表现最为突出的就是被人怀念又质疑的1998年世界杯。1998年法国世界杯对于中国球迷来说有非常多怀念的情节:星光璀璨的世界杯,史上最强中国队失之交臂的世界杯,以及一些“可疑”,或者说被人怀疑的比赛,如决赛法国3:0巴西。总体来说,1998年世界杯在中国的关注度,胜于1994年及1990年世界杯,再加上国内联赛的风生水起,国内的足球的气氛可谓达到极盛。但是足球气氛的极盛并不是都是代表好的一面,短时间的大量球迷数量的激增,代表了许多以前没有足球基础或者阅历的人刚刚成为球迷,而这部分球迷与许多资深球迷一样,都容易踏入赌球的陷阱,一开始只是小赌怡情,之后就是无法自拔,最后就是赌得家破人亡。而加速赌球在内地的迅猛发展的,就是澳彩的横空出世。澳彩,即澳门彩票有限公司,是隶属于澳门“赌王”何鸿燊的澳门旅游娱乐有限公司的子公司,其早在1989年就正式成立。澳彩在1998年世界杯前,在澳门政府的同意下取得了足球搏彩彩票的专营权。 澳彩靠1998年世界杯,向亚洲乃至于全世界赌民推广了兴起于东南亚和港澳地区的“亚洲盘”,也趁势让澳彩成为数一数二的足球博彩公司。
《中国足球内幕》写道:“澳彩将亚洲盘几乎成为亚洲市场乃至全球市场最被认可的体育博彩游戏。”随着中国地下赌庄逐渐涉及赌球,足球博彩业开始在内地发展,中国足球行业逐渐抵达巅峰状态,赌球开始慢慢地向中国足球的方方面面渗透。可惜的是,在赌球刚刚兴起的同时,足协、体育总局、各俱乐部都没能采取最为严厉、果断的行动去断绝赌球对足球比赛的影响。虽然明面上足球人士都反对赌球,虽然足球界不是法律机构无法去直接打击赌博或者赌球的发展,但从之后的历史足以看出,足球界对赌球的掉以轻心,甚至是摸棱两可的态度,绝对是日后赌球发展越来越迅速,影响越来越严重的重要原因之一。
1997年到1999年,短短三年时间,国内足球气氛迅速陨落,这么严重的问题是谁造成的?除了足协,其他人难道一点责任也不负吗?从政府官员,到媒体记者,到球队高层,到教练,到球员,到裁判,到球迷,到赌球的人,一条条关系链,一条条利益链,把中国足球慢慢推向“假赌黑”的深渊。
到了2011年,《足球之夜》主持人刘建宏在反思足坛打黑反腐风波之前的中国足球,这样说道:“可以说“渝沈之战”是最关键的一次机会,因为那一次可以说是中国足协的某些人在公然挑战着法律的底线,道德的底线,但是“渝沈之战”不了了之,于是人们看到,既然这样的事情都可以被默认、被纵容,那么中国足球就有更多的人前赴后继,于是便进入了一种失控状态,我们看看现在公布的案情,百分之九十都是发生在“渝沈之战”之后,为什么呢?这恐怕是个非常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本文由羽角宫弘撰写,大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其余部分资料来源于中国足球研究院的成员的成果,有取自中国足球资料(旧网)或者中国足球研究院 - CFA足球大数据,也有取自研究院成员(如津门虎等人)的博客的。在此向中国足球研究院致敬。特此声明,本文未经笔者同意不得转发,当然就算你转了笔者也没办法(哈哈)。
0 notes
arkincollapse · 4 years
Text
中国金援政治的本质是外交困境
1. 金援外交的起源:固步自封的旧中国
中国的文化多年来一直建立在儒家体系上,这个体系被视为一套治国驭民的方术,因此在文化上多少是过于内敛和拘谨的。所以说这个系统更适合一个偏安一隅的国家。然而当今世界却又是一个互动频繁的世界,因此在对外领域上中国就显得尤其被动。
政府一直以来的理想上是关上门独立发展,辅以一套孝悌忠信,三纲五常的法度进行自循环。但不幸远洋国家发明了航海术,此后就总有好事的人找上门,而且倘若你不开门,就用武器砸开.
中国实行了几千年的儒学,因此很难放下自己的纲常,所以在对外交流上大都只接纳技术,不接纳思想。典型的莫过于前清“洋务运动”,朝廷一面学习科技,一面巩固统治,将技术和思想分而治之,盘算着“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以至于最后搞了个半吊子的改良,最终还是落得挨打的结局。
这就是中国政治的传统生态,它试图传达一个信息:外洋都是夷狄之邦,非我华夏正统。朝廷对外邦的态度也素来是以邻为壑,以利相交。
所以我们看到每一朝政府都竭力阻止洋学流入中土。名义上是怕子民沾染异域思想,实际上还是担心这群子民见多识广。所以政府将西方一切都视为洪水猛兽,为此还要搬弄些陈词滥调,前有“蛮夷之邦乱我华夏”,今有“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无非封闭民智,以卫王笏而已。
而但凡有“不安分”的子民涉洋,看到的却是外国人一派和气,热情好客,也就不免纳闷,且对自己的朝廷产生了质疑。所以政府也就异常紧张,愈发妖魔化其他国家和意识形态。
但自从国门被打开,中国就再也做不了世界孤岛。但政府又要在思想上锁国,所以仍旧是与世界文化脱节。既然沟通不畅,又想在群体中混得开,就只能拿出全世界都容易理解的手段:钞票。
钞票撒出去,那么再没有价值共识的人也要给几分薄面。中国历来看重面子,尤其是洋人给的面子更觉弥足珍贵。因此花钱买伙伴也就成了中国独到的特色。
2. 毛泽东时期的对外援助
中国建国后,正是毛泽东开启了对外援助的先河,而其援助的手笔之大,世所罕见,因为那正是中国最困难的时期。慷概大国的名号也是就此打响的。
根据中国的外交档案所述:
“新中国刚成立,国外请求援助的信函便纷至沓来。76 年以前,曾向朝鲜、越南、阿尔巴尼亚等 110 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过经济援助,至 1985 年,中国对外援助实际支出达人民币 411.81 亿元。其中,在对外援助中给予“同志加兄弟”国家越南的援助时间最长,数额最大。”
蒙古:
蒙古向中国提出劳动力支援,要求的工人数量达 12250 之巨,以助其建学校、医院、工厂等基础设施,另根据中蒙经济和技术协定,中国从 1956 年至 1959 年无偿援助蒙古 1.6 亿卢布。
越南:
从越南其抗击法国殖民军开始,中国便向其援助粮食。并在整个 60 年代对其进行包括基础建设,外汇,物资,军需等不附带条件的,大部分无偿的援助。
朝鲜:
引用新加坡“《联合早报》 2000 年的文章:中国对朝提供的实质援助,要比公众所了解的多得多:每年提供给朝鲜50万吨粮食,100万吨石油,250万吨煤炭。”
毛泽东当政时期,中国的外援除了周边几个“兄弟国家”之外,还遍及非洲各国,以及印度支那国家,包括缅甸,老挝,印度等。
中国的援助有个特征,就是倾其所有,毫无保留。因此各国很容易会认为中国地大物博,物阜民丰,又正值加持着社会主义光环。因此大家提出条件也就毫不谦让。
这期间最大的壮举,莫过于中国在饿殍遍地的三年大饥荒中,还保持着庞大的对外援助甚至是粮食援助。而各个受援国对中国提出的要求却并非是救其所急。
— — 首先在 1959 年到 1960 连续两年粮食减产减产的情况下,中国援助几内亚 10000 吨大米,援助刚果 5000 吨至 10000 吨小麦和大米。
其中最特别还是对阿尔巴尼亚, — — 62 年中国因粮食紧缺向加拿大进口小麦,载着小麦的轮船正由大西洋驶往中国途中,正逢阿尔巴尼亚要求粮食援助,中国便立即改变航向驶向了阿国港口。 — — 此举被称为世界外交史上绝无仅有的事例。
因为长期接受中国赠与,阿尔巴尼亚的物资超过了自身所需,导致“浪费现象,不胜枚举。” — — “援助的化肥被乱七八糟地堆在地里,任凭日晒雨淋。”“马路边的电线杆,都是用援助的优质钢管做的。援助的水泥、钢筋用来到处修建烈士纪念碑,全国共修建了 1 万多个。”
同样荒唐的事件也见于对越南的援助,在《关于中国1955年援助越南议定书》的附件中,中国援越清单上除基础生活品外,竟包含葡萄干、酒及香烟这一类奢侈品。这完全脱离了援助乃是救急的宗旨。甚至在 70 年代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越军使用的武器都是中国制造,军粮袋上印的还是"中粮"。
不过最阔绰的援助举动,还是动用外汇以及使用举债的方式做支援,例如中国不能制造蒙古提出的纺织厂设备,就不惜动用紧缺的外汇到英国为其订购。
此外为支援朝鲜战争,中国向苏联举债 56.76 亿卢布(加利息 5 亿卢布)。并于此后对朝鲜的战时费用一笔勾销,还赠送朝鲜 8 万亿元人民币(旧币)。派出数千工程技术人员帮助朝鲜进行战后重建。
(数据自《对外援助六十年》)
总的来说,毛泽东时期的对外援助带有膨胀,虚妄,乃至于荒诞的色彩。中国初建社会主义,免不了浓烈的乌托邦氛围,认为不但要光耀自己,还要解放他国,这才算得世界大同。同时正值“东风压倒西风”的两大意识形态阵营竞赛,要体现我方的优越性,就不能在硬实力的比拼中落下风。
其次又正逢苏联走了“修正主义”,因此恐怕在社会主义中也要体现“南风压倒北风”,证明中国比那走岔了道的前辈更具社会主义的嫡系正统。所以很多在西方和苏联那里得不到援助的国家都来求援中国,而这个新一代的“老大哥”也几乎有求必应。
3. 邓小平怎么看待第三世界
实际上,金援对于取得国际支持是有帮助的,尤其在国际公投上。然而充大头式的援助毕竟难以为继,政府内部也看出外交政策应该改变。 — — 时值尼克松主政美国,开始与东方暗通款曲,这位总统于 72 年正式访华,同时中国的对外援助也在 73 年开始放缓。
领导人的权利嬗递让外交政策做出了根本改变,这在于继任者邓小平认识到援助要量力而行,这一点当年王稼祥对毛泽东提过,但未获采纳。邓小平认为中国应该依赖多边外交而不是拉阵线搞对抗,因此他淡化了意识形态冲突,并重新整合外交关系。
如果说毛泽东的治国态度是反复无常且过分理想化的。那么邓小平就是一以贯之且理性的。至少在他统治的时期,所有政策都围绕着一个核心,就是不应站在意识形态的理想主义上。
邓小平在 1978 年曾有一番表态:“如果中国翘起尾巴来了,在世界上称王称霸,指手画脚,……肯定就不再是社会主义国家了。”
同时在 1982 年他再次声明:“很多朋友说,中国是第三世界的头头。我们说,头头可不能当,头头一当就坏了。搞霸权主义的名誉很坏,当第三世界的头头名誉也不好。这不是客气话,这是一种真实的政治考虑。”
而他在 1984 年又再次重申了这个态度:“我们千万不要当头,这是一个根本国策。这个头我们当不起,自己力量也不够。当了绝无好处,许多主动都失掉了。”
在政治手腕上,毛泽东通常是一将功成万骨枯,因此赌注都是押得过大的。而邓小平的政治目标则在于政权的长期存续。他善于总结经验,不但对毛泽东造成的毁灭性动荡收拾残局,还在其后观察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影响,他发现在一个阵营中当出头鸟的代价很大,正如社会主义苏联和那些东欧小国的决裂,以及这个大国怎么在军备竞赛中被拖垮。 — — 这一切都为他制定政策提供了帮助。
所以他对第三世界持保留态度,因为打交道的实利不多,而亏损却无止境。他明白重要的不是援助,而是合作,中国不能成为彻头彻尾的散财童子。因此他强调的是“南南合作”。 1979 初中美建交,同年中国援外金额比率锐降,这也是邓小平对毛泽东时期的诸多荒唐政策的一个纠错。
更重要的一点是,邓小平具备外交上的斡旋能力,懂得如何与世界打交道和国际参与。他修正了中国病态的意识倾向,而此举也得到了大部分国家的认同。中国很难得的,至少在利益考量上抱有了对世界的开放态度。
4. 近代“向东看”金援外交
邓小平是罕见的不依赖于金援外交的领导人。并且二三十年来基本上无人反对他的路线。这并不是仅仅是因为统治者权威,更深层原因是他的政策对他所代表的政党是有益的。
但中国有个很大的特点是,政党内部一直伴随着激烈的斗争,因此大多数领导人都会对自己的地位忧心忡忡。
自从邓小平之后,中国的权力高层对自己的处境担忧再度提升,且由于权力的稳固很大程度上仰赖于外部环境。因此每一代领导人都拼命寻求中国与国际世界的平衡。但后继的领导人们在国内外的掌控力都远低于毛泽东和邓小平,因此大都会回到第三世界去寻找缓冲。
“AidData”网站统计从 2000 年到 2014 年,中国共计外援 3620 亿美元,折合人民币 2.45 万亿。140个国家地区接受经济援助和贷款服务。从 2011 年开始,中国对外援助金额开始超过美国,2009 年中国对外援助金额几乎是美国的两倍。(援助内容包括无偿援助和优惠贷款)
发达国家对欠发达经济体援助和债务减免,不过是国际上的常规操作。日本,德国,美国都是如此,正如他们常年对中国进行援助。不过这些行为会基于一套评估机制,会考虑受援国的政治和经济风险,因此很多国际组织并不理解中国这个发展中国家的做法。
例如津巴布韦因为长期拖欠 IMF 、世界银行和非洲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款项,大家都停止对其发放贷款。此后总统穆加贝便开始了“向东看”的外交政策。在与中国打交道之后,津巴布韦也的确成了中国的“全天候朋友”。
实际上,非洲,亚洲,乃至发达国家,大都在“向东看”,终究是因为东方好面子,好说话,因此钱也更好拿。中国的援助遍及全世界,四年时间中对俄罗斯援助 4000 亿美元,委内瑞拉 650 亿美元,印尼 500 亿美元,拉丁美洲 1180 亿美元,巴西 100 亿美元,厄瓜多尔 120 亿美元,非洲 600 亿美元,安哥拉 74 亿美元,中东国家 550 亿美元。
且从 2000 年开始的 15 年间,中国还向 51 个非洲国家提供了 1666 个官方援助项目,其中 1110 个被定义为官方发展援助项目。
参看这些数据便可以看出,不止津巴布韦,中国的很多贷款都提供给了诸如肯尼亚,赞比亚,委内瑞拉这一类主权评级低劣的国家。除此外还有很多援助资金游离于国际金融体系之外而无从考察,例如对朝鲜的援助。
其实国际机构难于理解中国的风控机制,根本在于他们不了解中国的政治生态。政府慷慨的本意是花钱买平安,同时是购买国际上的赞成票。如果观察那些国际会议中的支持者,就会发现原来大都是有“经济支援”的国家。
如果中国没有这些“国际声援”,按照自己薄弱的外交能力,在很多场合就容易出现一边倒的劣势。所以很多冠以“贷款”,“投资”的项目最终会被“免除”,大家早已了然于胸。给付钱找个名目,很多时候是给自己留颜面,实际上就是一种利益让渡,到期后不是债务展期就是免除,如果不这么做,很多国家索性就赖账了,反而更觉难堪。因此中国也就顺势而为,来个账目减记,大家都有台阶下,道义上还可以说是国际主义精神。
当然,政府另一方面也不能让民间看出自己在国际上的窘境。因此还得依赖媒体去玩弄辞藻,将政府的一切举动都粉饰为“深谋远虑”。
但这样的援助持续下去,各个国家难免形成惯性,彼此也就很容易达成一种默契,那就是拿中国的钱天经地义,就跟当年阿尔巴尼亚说过的一样。因此外援的本质就改变了,大家觉得既然你要当金主,那么给钱就是义务,所以对外援助也就逐渐变成了保护费的代名词。
中国是一个大国,但在国际上却是一个规矩的小弟,这缘于政府这些年在国际上给自己的定调。既然社会有社会的规则,国际也有国际的规则,那么小弟就应该交保护费,如果一段时间欠缴,或者说对外哭穷,那么免不了一顿敲打,挨几个耳光。因此只要对外援助一停,领土争端就来了,贸易争端就来了,好朋友冷落了,恶语相向的人多了,赞成票没有了,平时热络的圈子也没有自己一席之地了。 — — 大家的意思很明白:既然当了凯子,就要懂得规矩,就是告诉你别不识抬举。
金援外交的特点乃在于持续对外供血,一旦输血管道断了,仰赖你照顾的“老朋友”们可就心中不平衡,认为你背信弃义,或是修正主义,或是敌对国家了。到那时搞不好还要联合起来反对你。很多人应该还记得早年那些盟友们翻脸的例子。
然而几十年一轮回,中国既然重启了金援外交,那么自然也有满足不了对方预期的情况,所以“翻脸潮”也就随之而至了。
5. 国际只是更大的社区
实际上,国际不过是一个更大的社区,展现的无非是每个人与外界打交道的能力。
国际和人际是一回事,自重者人恒敬之。无论东方或是西方,哪怕彼此的立场不同,长久交往的基础还在于共同的价值观。就像世界各国几千年来也战争不断,但大家打完之后还是能坐下来交流。
但中国从不试图融入世界。这就像人们你来我往,打交道或做生意,公务之外也免不了还有把酒言欢的时候。唯独中国像一个促狭的个体,办完公事便自我隔离,一点性情都不愿暴露,乃至于大家愈发觉得这个人阴私诡谲。
中国政府的奇怪之处在于他们和这世界上任何国家的价值观都不同,包括俄国和朝鲜。或者说根本不重视价值观,而只讲兵法和博弈,因此很多时候让人感到无所不用其极。而且官员们神经异常敏感,总担心他国意图颠覆自己。因此不停宣传“国与国之间只有利益”。
就算国与国之间存在利益冲突,那么在公益,人文,科学等领域总还可以抱着豁达的态度,好比中国与世界这些年的交往中,洛克菲勒基金捐资了协和医院,司徒雷登成立了燕京大学,日本援助中国脊髓灰质炎疫苗和默沙东公司转让乙肝疫苗等等,也没见捎带什么意识形态。
并且微妙的是,作为援助大国,中国同时又是世界上最大的受援助国家,仅从 1979 年到 2003 年,中国接受的 ODA(政府开发援助)总额为 1072 亿美元。世界银行 30 年间对中国提供低息贷款 500 多亿,而援助国大多是美国,澳洲,欧盟,日本等走资本主义的邪路帝国。
而中国反手就可以将这些钱支援俄国,朝鲜,亚非拉,培养反西方阵线。正如慈禧以洋人的技术“师夷治夷”,这也不得不说是中国古老智慧的精湛了。
一个人或者一个政体本身的对外开放代表了他自身的底气和格局。层次越低的外交,越需要鼓动民族主义和花钱买朋友。观测中国的外交史,凡是对外援助多的时候,就越是外交困顿之时。所以判断政府的外交能力,只需要看他对外付款的积极性就够了。
中国在历史上有挨打的渊源,往往抗争的都是民众,赔款的都是政府,从大清到近代莫不如是,政府最担心的永远是外部稳定。换句话说,内部还可以镇压,但外来势力就没那么好打点,因此每每是破财消灾。
但究其根本,还是欠缺价值观纽带。好比同样是援助国的德国日本,你就很少听到他们援助了谁却反目成仇的。
这正像一个群体中总有个成员浑身带刺,恶意揣测,因此也最容易成为众矢之的。即便是那些一直在这里拿钱的“好朋友”,也永远不会将其平等对待。所以每每出现危机无人会站在中国一边,大家都是离心离德的骑墙派,自然家财耗尽就作鸟兽散。
6. 大国外交,一览无遗
中国的体制决定了国家在整体上更带有领袖的个人色彩,例如毛泽东是讲斗争的,自然在外交上是冲突不断。而邓小平是进退有度的人,所以能和不同阵营达成谅解。
中国各代领导人中,最讲“韬光养晦”的邓小平实际是对外最不容易示弱的一个。他在保持立场之余却又具备一定的谦逊,因此让中国经历了一段“外交强盛期”。
不过在他之后,外交状况进入了一个下行阶段,尤其今年疫情的爆发更让中国在外交上严重失利。然而我们的媒体是一帮“谁当主子谁正确”的货色,所以为当前的处境辩解道:中国不再需要韬光养晦,中国不怕围堵,中国不怕锁国。
这无非是一派谵言妄语,正如一个人富于人格魅力,自然可以节约花费。如果不是在外面吃不开,脸面无光,谁会闭门抱怨。全世界都看你不顺眼,难道不是反躬自省,反倒关上门在家顾影自怜?今日的中国脱离国际贸易自给自足无异痴人说梦。任何说辞不过是掩饰外交能力薄弱的困境。这就是中国的文宣, — — 即便主子暴露再多的丑态,下面一干人等还是要找出概念上的美来。一国政府能自欺欺人到如此境界,也是天下奇观。
欠缺外交能力就会在国际上失去话语权和主动性,既然政府在价值观上难以与世界趋同,因此还是只能回到斗争老路,要重新“做资本主义的掘墓人”,同时对“朋友盟国”一味补贴讨好。而且最稀奇的是,付了钱,还能把地缘政治搞得一塌糊涂,也是世所罕见。
说白了,中国现在仍不过是延续着清朝的政治传统,就是“贫内以纾外”,对外援助是刚性支出,因此只能加大对民间的盘剥力度。此外鼓唇弄舌的媒体也自有一套说辞去辩解“我大清自有国情所在”。
诸如“环球时报”这种佞臣观点也是足够奇诡, — — 反对饿肚子搞外交就是小农经济思维?那么显然全世界都还停留在小农经济阶段,因为我们委实没见哪个国家饿着百姓肚子搞援助,即便在社会主义阵营中也没见过。
不过目前看来,中国的政策很难调头。在民众极度卑顺的皇权政治下,一个领袖很容易把民族带向主观色彩的道路。其次是再次挑起了大旗,要结盟第三世界,就表示自己要当头了。
当然一方面还因为有人认为自己要超越前任,超越邓小平。既要超越,就要有所创见,正如邓小平当年否认上一代领袖的政策。不过做出改变,最终还在于手段行之有效,而反观现在的对外政策未必有多少明智之举,不过是还原了自己作为国际凯子的形象。
可以想见今后的援助请求和违约会越益频繁,形成外交上的恶性循环,因为谁都看得出来中国的困境。
然而目前最大的困境还是,除了非洲,中国还有贵州,凉山州和其他州, — — 经济的疲软已很难维系当前的援助规模。因此只能走一步看一步,看是经济先拖垮外援,还是撒钱先拖垮经济。
0 notes
readonline · 6 years
Link
之所以对这个纽约餐饮大亨感兴趣,是因为总觉得餐饮业里泛滥的「匠人情怀」哪里不太对:某某人干某某事干了 30 年,所以他走向了某种成功。
是不是一定要当大厨匠人才能干好餐厅?但有一个纽约餐饮大亨的故事,完全不是这样开始。他的事业是从放弃成为大厨开始的。他更像电影工业里的制作人,这种人的特色是什么具体技能都不太会,就是能找钱和找人…
「30 年前,如果你说自己是干餐饮业的、或者在养猪,说出来多少觉得有点丢人,现在干这些则是个很值得骄傲的事。」
说这话的是联合广场餐饮集团(Union Square Hospitality Group,USHG)的创始人丹尼·梅耶(Danny Meyer),旗下拥有 14 个定位不同的餐饮品牌。
 Danny Meyer 在自己其中一家餐厅里。2015 年年底他上了各种头条,原因是他宣布旗下所有餐厅不许再收小费 © inc.com
他出生于美国中部密苏里州的圣路易斯,之后从当地最好的私立中学毕业。由于出身不错,他差点当了律师。早年出来混的时候曾经在国会山实习,还参与过一位总统候选人的竞选活动。
27 岁那年,他正式决定进入餐饮业。刚入行时,只有作家、球星和电影明星们才会关心城中的哪家餐厅更换了新的厨师,而现在纽约市内和上州(upstate ,纽约州上部)出现不计其数的家庭作坊和农场主:这些人自己烘培面包;自己制作奶酪和酸奶;自己养猪养走地鸡;只喝 15 天内过期的咖啡。
至于他本人为什么入行,他后来说是因为考完 LSATS (美国法学院入学考试)后,发现自己对打官司毫无兴趣。因为直觉上觉得自己喜欢好的食物,就花了两年时间四处打工,之后回到了纽约,在曼哈顿下城的联合广场开出了自己的第一家餐厅,联合广场餐厅(Union Square Cafe)。
联合广场远离挤满高级餐厅的纽约中城和上城,不像现在这么繁忙,梅耶趁房租低廉签下长期合约,真也是一场不小的赌博。他当时觉得,只要提供好的食物和服务,整个街区也会慢慢发生变化,会吸引人们前来——餐厅开业 30 年后的 2015 年,街区是变得繁荣了,但租金也翻了不知多少倍,结果他又不得不因为房租高得难以承受而向北搬迁了几个街区。
说不清是真爱还是商业鸡汤,反正这位餐饮大王起家,就是在没有风口的时候自己找风。
放弃成为主厨,是我做过最明智的商业决定
通常在这种由于酷爱食物而入行的故事里,主角多半是做了厨师或者至少自己下厨吧,然后走匠人路线,至死不渝。梅耶则比较早就想清楚这事,虽然很喜欢美食,他觉得「放弃那个有朝一日我会成为主厨的想法,可能是我做出的最明智的商业决定。」
他的做法则是把城中最好的厨师都劝来给自己工作,为他们提供舞台。因为餐厅其实不仅是把好的食物放到盘里这么简单,它关乎人的情绪。「你得让人们离开餐厅的时候比进来时开心一点」。因此,梅耶的角色除了老板以外,更像这几年大家很热衷说的产品设计师。
 联合广场餐厅内景 © 餐厅官网
开第一家餐厅时,他尝试打破了一点规矩,打算让客人在吧台直接就餐,这不仅给匆忙的纽约客节省等待时间(不需要再在吧台上喝酒等安排座位用餐,着急的话直接在那吃好了),还创造了一种欢乐的受迫性亲密感(想想现在多少美剧的搭讪场景发生在吧台吃汉堡)。
「我一直觉得,你可以通过吧台的热度来分辨当晚的气氛。 如果吧台很满,我一点都不担心餐厅其它地方表现会如何。这预示着你会度过一个愉快的夜晚。」
现在很多餐厅甚至高级餐厅都采用这一做法,但在当时还不那么普遍。梅耶太喜欢吧台了,以至于 2016 年 12 月联合广场餐厅重新装修开业时,他一下又给设了两个吧台。
做生意,不是要做好学生
创业九年后,梅耶在纽约开出了自己的第二家餐厅 Gramercy Tavern 。虽然这家餐厅很快就成为城中热门地点,但他还是成天活得提心吊胆。他老担心这家餐厅没有联合广场餐厅那么成功。当联合广场餐厅在「Zagat 纽约」(类似大众点评的排行榜)最佳餐馆上的排名从第二下滑到第三,他就开始睡不着觉。
 Gramercy Tavern 出品的菜式 © Selina
梅耶最终花了很长时间克服这种「好学生」心态。说白了,就是你要接受得了别人说你不好或者失败。他曾经希望自己开的餐厅,一家都不要关,「我祈祷永远不要有」( 2006 年他出版了回忆录 Setting the table ,当时他已在纽约开出了 11 家餐厅),直到他遇到经济危机。
梅耶旗下的一家印度餐厅 Tabla 于 1998 年开始营业,但由于餐厅面积过大,又走的是特立独行风,高额的固定成本遇上日渐流失的客流让这家餐厅陷入了很大麻烦。Tabla 的员工都想继续待在这里,甚至愿意主动减薪来维持餐厅运转下去。梅耶本人为此贴补了餐厅整整两年,直到公司其他高管出来劝说他,这种用拯救一艘沉船来照顾员工的方式糟透了,如果真的想对员工好,就应该把它关掉,否则就太自私了。这一天还是来了。他不记得有什么比到店里跟员工说「餐厅要关闭了」那刻哭得更伤心的了。
什么是专注
创业初期,梅耶天天都待在联合广场餐厅。他认为专注就是要每天都做同样一件事,也就是天天待在餐厅里。「如果你想休息,就让餐厅关门一天,如果想休假,就让餐厅停业两周」。他一待待了九年,直到九年后开出上面提到的第二家餐厅 Gramercy Tavern 。
随着手里运营着越来越多的餐厅,梅耶也不得不重新考虑「专注」到底是什么。「一开始的时候,我是作者、选角总监、场景设计师、主角和制片人,现在这些工作都有人承担了,我只是一个执行制片人,负责选最好的剧本。」
 Untitled 餐厅内景 © rockwellgroup.com
只有从一个位置上解放,人才有可能进入下一个更大角色。他玩得更大更广了。现在你去纽约当代艺术博物馆(MoMA) ,可以到里边的餐厅 The Modern 尝试从不同展览获取灵感制作的菜品;如果你去纽约下城的惠特尼美术馆一层,也可以去梅耶的新餐厅 Untitled 。他把餐厅开到酷炫的酒店、博物馆内,和消费逐步升级的中产产生新的情感联系。
 The Modern 出品的菜式 © Selina
当年的联合广场餐厅已经变成联合广场饮集团,梅耶也成为了策划者、制作人,让有新奇想法的人成为他的雇员,并且支持他们。
当旗下餐厅之一 Maialino 的主厨 Nick Anderer 和梅耶说,想开一家自己的披萨店的时候,梅耶表示支持;旗下烤肉店 Blue Smoke 的合伙人 Mark Maynard-Parisi 跟梅耶说想开一家南方风格酒吧,梅耶表示可以跟他聊聊,于是 Porchlight 就这样诞生了。Mark 最早在联合广场餐厅负责给客人订座,之后和与 Blue Smoke 的主厨合开了另一家高级餐厅 North End Grill 。
追求高性价比是人的天性
虽然手下有好多家高级餐厅,但真正给这位纽约餐饮大王带来最大名声的是一家叫 Shake Shack 的连锁汉堡店。Shake Shack 最早(2001 年)是一辆在麦迪逊花园广场(Madison Square Park ,不是那个知名的多功能场馆)的餐车,卖热狗也卖很多梅耶小时候在圣路易斯喜欢的食物。这个品牌从一出生到现在,一直都是标准「网红店」。
© Askmen
麦迪逊花园广场这个最早的摊位如今依然存在,十多年来永远能看到排队的场景。这个早期杂乱不堪的花园,如今成为去纽约必逛景点之一 © Selina
给 Shake Shack 提供汉堡肉的是 Pat LaFrieda ,号称不含激素和抗生素,而汉堡里使用的「神秘酱料」来自如今他已出手的高级餐厅 Eleven Madison Park 。这种以快餐价格享受和高级餐厅一样食物的概念,也就是主打「性价比高」的路数,现在回过头看也是有一定超前性的。
 填充了蘑菇的素食汉堡,Shake Shack 出品。 © Selina
随着麦迪逊花园广场的队伍越排越长,就有了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旁第一家正式的 Shake Shack 餐厅。梅耶和团队差不多调整了 100 次,才最终找对这家样板店内部陈设的感觉。2015 年,Shake Shack 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在全球各地开设了超过 100 家餐厅。虽然是卖汉堡,这家快餐店也顺应潮流打出健康牌,甚至开了一家Shack Track & Field 健身俱乐部。
友好度高的人最重要
一个曾经恨不得全天待在店里的人,现在很多新店开张都无法出席了。所以管理一个集团,最后还是落到怎么找到合适的人身上。
作为一个曾经恨不得全天待在店里现在却无法出席很多新店开张的人,梅耶的目标变成了找到合适的管理集团的人才(不谈到怎么招揽人才的商业鸡汤,都是不及格的)。他要求新加入集团的高管一进来不能只坐在集团总部指挥,得在下属这些餐厅内尝试各种岗位,从端盘子、后厨到提供各种服务,要「亲力亲为」(Make your hands dirty)。
关于选择什么人来工作,他提出的标准是考察一个人的 H.Q.( Hospitality Quotient ,友好程度),梅耶说自己很早就有这种直觉,但用了十年时间才想到怎么表述这个品质。
HQ 官网截图,也是全方位输出价值观的典范了… © hospitalityq.com
如果去 Google 这个词,还能找到一个领导力培训网站,专门讲述 H.Q. 是什么。如果有兴趣,你还可以报名参与培训工作坊,学会怎么用联合广场餐饮集团的方法管理你的企业。这套理念的目的总结下来很简单,就是只要员工爽,客户也一定跟着爽。如果你经常在外吃饭,会发现这一点有多么正确,而要做到这一点又有多么难。
2016 年 12 月 5 日,梅耶在美国电视台 CNBC 上回应股价变动时,在采访最后还请求时间加上一句,「如果还有时间请让我很快说一句。刚才我讲的人工(labor)其实是人(people),只要来工作的人们开心,这个行业就不会差。」
只有曲线,没有直线
和很多其他行业一样,餐饮业绝对是关于人的商业。如果选择了这样的行业,就要接受它最挑战的地方——虽然有明确的目标(业绩增长),却没有明确的跑道,你只能持续试错。
梅耶原话是,「我想在所有餐厅里找到的感觉,就是人们在家吃饭和在外面吃饭之间的一种神奇的和谐。这像是一场帆船比赛,没有所谓的直线。你总在不断修正。」
他开在博物馆里的餐厅 The Modern ,换掉了 20 年前开业时用的那种长桌布。因为体会到没有人会在家里使用这类桌布,梅耶要求把它们更换为短的桌布,「有时候一个细节,就可以让人们放松下来」。不知道这个举动有没有给餐厅带来更多生意?
0 notes
einverne · 7 years
Link
本文发布于机器之能(微信公众号:almosthuman2017),转载请联系 [email protected]
2015 年,当 Lazarus Liu(以下简称刘)完成了三年在英国物流专业学习回到中国,他很快发现国内已经和三年前大不一样了:每个人都用手机支付一切费用。在麦当劳,便利店,甚至在夫妻小店,他在上海的朋友们都使用移动支付。
刘意识到,现金已经被支付宝和微信支付这两款智能手机应用取代。
有一天,当他在一个菜市场看到一位跟他母亲差不多年纪的女士拿出她的手机支付菜钱,他终于决定要注册移动支付应用。
要得到支付宝账户,刘需要输入他的手机号码并扫描他的身份证。他自然而然地按要求做了,因为支付宝已经建立起了「十分可靠」的声誉,而且比起去那些冷漠、懒散,毫不在意客户服务的银行,注册支付宝几乎是一种乐趣。
他只点了几下屏幕就进入了手机应用。支付宝的口号总结了这段经历:「因为信任,所以简单。」
支付宝体验下来非常方便,刘开始每天使用好多次, 从早上的第一件事——用外卖 app 点一份早餐开始,他就用上了支付宝。
他意识到,他可以通过支付宝「车主服务」功能来交停车费,于是他将他的驾驶证和车牌号码,以及他那辆奥迪的发动机编号输入了支付宝。这样,他还可以在支付宝 app 里买车险。
他在支付宝里预约医生门诊,不用再去排中国医院那著名的混乱队伍。
他还可以在支付宝内置的社交网络中添加好友。
当刘与他的未婚妻(现在已经是他的妻子了)一起去泰国度假的时候,他们都是通过支付宝在饭店买单或是买些路边摊的小玩意儿。
虽然在度假和买车之后支付宝里所剩不多,他还是把余额都存进了支付宝里的货币基金账户——余额宝里。
他可以用支付宝里「城市服务」功能付电费、煤气费和网费。
就像其他迷恋于支付宝和微信提供的移动支付功能的中国年轻人一样,刘现在出门已经不带钱包了。
如果你住在美国,你现在已经习惯把你的数据交给公司了。
信用卡公司知道你什么付了酒吧账单,或者买了情趣用品。Facebook 知道你喜欢美味的烹饪视频还是 Breitbart 新闻节目。Uber 知道你去哪里以及你在路上的各种行为。
但支付宝知道所有这些关于用户的事情,甚至更多。
蚂蚁金服(庞大的阿里巴巴集团的子公司)旗下的支付宝有时被称为「超级 app」。它的主要竞争对手微信,则属于社交游戏巨头腾讯公司。
支付宝和微信更像是一个生态系统,而不是一个单独的 app。
每当刘在手机上打开支付宝,他就会看到一屏幕整齐的图标,就像三星手机上的主屏一样。一些图标本身就是成熟的第三方应用程序。如果他愿意,他可以从支付宝的内部直接接入 Airbnb、优步或优步的中国竞争对手滴滴出行。
这就像亚马逊吞下了易趣、苹果新闻、Groupon、美国运通、花旗银行和 youtube 一样——而且可以吸取所有这些公司收集的数据。
一天,刘的支付宝主页上出现了一个新的图标。图标的标签是「芝麻信用」。
就像支付宝母公司的名字一样,这个名字令人想起了阿里巴巴和 40 大盗的故事,在这个故事里,咒语「芝麻开门」奇迹般地打开了一个充满宝藏的山洞。
当刘触碰这个图标时,欢迎他的是一张地球的图片。
「芝麻信用是个人信用的体现,」下方的文字写道,「它利用大数据进行客观评估。分数越高说明你的信用越好。」
文字下方是一个按钮,按钮上用干净的白字写着「开始我的信用旅程」,他点击了这个按钮。
1956 年,一位名叫 Bill Fair 的电气工程师和一位叫 Earl Isaac 的数学家在旧金山的一间公寓里创办了一家小型科技公司。
他们将公司命名为「Fair, Isaac and Co.」,但是最终这间公司广为人知的名称是其简称「FICO」。
他们的主要创新是利用计算机驱动的统计分析,将人们的个人信息和财务记录转化为一个简单的分数,并预测他们偿还贷款的可能性有多大。
在 FICO 之前,信用机构的主要依靠从人们的房东、邻居和当地杂货商听来的八卦来决定是否批准贷款。申请人的种族可能会被视为不利因素,其他的不利因素还包括如混乱、道德败坏和「娘娘腔的姿态」等等。
Fair 和 Isaac 认为,算法评分是对这种不公平的现实的更公平、更科学的选择。
FICO 的方法最终在 TransUnion、Experian 和 Equifax 等信用机构中流行开来。1989 年 FICO 引入了我们今天所知道的信用评分,使数百万美国人能够办理抵押贷款或是被信用卡账单淹没。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过去的 30 年里,虽然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却没有多少运转着的信贷体系。
中国的央行,中国人民银行维持着数百万消费者的记录,但这些记录通常只有很少或根本没有信息量。
直到最近,除了你自己办理了借记卡的银行外,很难获得任何其他银行的信用卡。消费者主要是使用现金。随着房价飙升,这种情况变得越来越难以维持。
金融科技咨询公司 Kapronasia 的负责人 Zennon Kapron 说:「现在你需要拎着两个手提箱来买房子,而不是一个。」
然而,建立一个可靠的信用体系的努力失败了,因为中国缺少一个第三方信用评分实体。
截至 2011 年底,中国只有 3.56 亿智能手机用户。
在那一年,蚂蚁金服推出了内置扫描功能的新一版支付宝,用于读取二维码——一种信息量比标准条码多 100 倍机器可读标签。
(2013 年开始的微信支付有类似内置扫描功能)扫描二维码可以把你带到一个网站,或者接入一个应用,又或者把你连接到一个人的社交媒体档案。
代码开始出现在坟墓上(扫描以了解更多关于死者的信息)和餐厅服务员的衬衫(扫描给小费)。乞丐们把二维码打印出来,放在大街上。
这些代码以一种全世界都不曾实现的规模将线上世界和线下世界联系起来。在启用二维码扫描功能的第一年,支付宝移动支付达到了近 700 亿美元。
2013 年,蚂蚁金服的高管们跑到杭州郊外的山区,讨论创造一系列新产品的问题;其中之一就是芝麻信用。
高管们意识到,他们可以利用支付宝的数据收集能力,根据个人的活动来计算信用评分。
「这是一个非常自然的过程,」由曦说。他在最近的一本书《蚂蚁金服》中详细记述了这次会议。
「如果你有支付数据,你就可以评估一个人的信用。」
因此,这家科技公司开始了「创造」一个评分的进程。正如由曦所解释的那样,这将是「你生活中一切活动的信用」。
蚂蚁金服并不是唯一热衷于利用数据来衡量人们价值的机构。或许是巧合吧,在 2014 年,中国政府宣布他们正在开发所谓的「社会信用体系」。
2014 年,国务院(中国的治理内阁)公开呼吁建立全国性的跟踪系统,来评估个人、企业、甚至政府官员的声誉。
目标是,到 2020 年,每个中国公民都能被来自公共和私人来源的文件所追踪,而这些文件可以通过指纹和其他生物特征来搜索。国务院称其为「覆盖整个社会的信用体系」。
2015 年,蚂蚁金服成为 8 家获得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开发自有信用评分平台的科技公司之一。在这之后不久,芝麻信用就出现在支付宝应用上。
该服务跟踪你在 app 上的行为,以得到一个 350 到 950 分的分数,并给予那些分数高的人额外的津贴和奖励。
芝麻信用的算法不仅考虑了你是否还了你的账单,还考虑了你买了什么,持有什么学位,以及你的朋友们的分数。
正如几十年前的 Fair 和 Isaac 一样,蚂蚁金服的高管们公开谈论了一种数据驱动的方法将如何向被排斥在门外的人开放金融系统,比如学生和中国农村人口。
对于超过 2 亿选择使用芝麻信用的支付宝用户,宣传语很清晰:你的数据将神奇地为你打开大门。
参与芝麻信用是自愿的,而且注册芝麻信用是否会影响、又会怎么影响个人在政府系统中的评级也尚不清晰。
蚂蚁金服拒绝让我采访公司的任何一个人,但确实提供了一份来自于公司总经理胡滔的声明。
「芝麻信用致力于在商业环境中建立信任,独立于任何政府发起的社会信用体系。」声明中写道,「在没有用户事先同意的情况下,芝麻信用不与任何第三方共享用户得分或潜在数据,包括政府。」
然而,蚂蚁金服在 2015 年的一份新闻稿中的确说,公司计划「帮助建立一个社会诚信体系」。
该公司已经与中国政府进行了一项重要的合作:将拖欠法庭罚款的超过 600 万人的黑名单列入了芝麻信用数据库。
据国家新闻机构新华社报道,这个大型科技公司和大政府的联盟已经帮助法院处罚了超过 121 万的违约者,他们某一天打开他们的芝麻信用,发现他们的分数在下降。
正如公司首席执行官彭蕾在《蚂蚁金服》中所说的那样,芝麻信用「将确保社会上的坏人没有地方可去,而好人可以自由行动,不受阻碍。」
我在中国生活了将近 10 年,但在 2014 年就离开了中国,那时移动支付尚未完全实现。
如今,中国每年都有 5.5 万亿美元的移动支付。(相比之下,2016 年美国移动支付市场的市值约为 1,120 亿美元。)当我在 8 月份回到中国时,我决心成为新的无现金中国的一部分。
所以,我在从飞机上的睡眼惺忪之后几个小时内注册了支付宝和芝麻信用。因为我缺乏交易历史,所以我立刻面对了一个令人尴尬的信用分:550 分。
在上海的第一天,我打开了芝麻信用,扫描了一辆停在路边的黄色自行车。
就像移动支付一样,中国的自行车共享文化不知从哪里就冒出来了,上海的街道上到处都是色彩鲜艳的自行车,乘客们随意地停在任何地方。扫描一辆自行车的二维码,app 上就显示了一个四位数的数字,可以用这个密码打开后轮。
骑着车穿过城镇大约 15 美分。然而,由于我的中等信用分,我必须先付 30 美元的定金,才能扫描我的第一辆自行车。
我也无法获得无存款的旅馆住宿或 GoPro 租赁服务,又或者免费的雨伞租赁。
在数字世界中,我属于底层居民。
在中国,对「骗子」的担忧根深蒂固。
「我怎么知道你不是一个骗子?」当销售人员打通电话或维修人员在门口出现时,人们经常会问这样的问题。
虽然我的分数可能并没有把我放在骗子的队伍中,但芝麻信用的一个承诺便是指认那些是骗子的人。
公司购买对用户的风险评估,详细说明他们是否支付了房租或水电费,或者出现在法庭的黑名单上。对于企业来说,这类产品被称为「省时利器」。
在腾讯视频网站上,我无意中发现了一个芝麻信用的广告。
一个商人在乘地铁时仔细观察陌生人。
「每个人看起来都像个骗子,」他绝望地说。他那些试图避免声名狼藉的顾客的员工们在办公室会议室的墙壁上贴满了下层人员和罪犯的照片。
但接着——老板发现了芝麻信用,他们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员工们把墙上的照片撕下来庆祝。
对于那些行为良好的人,芝麻信用通过与数百家公司和机构签订的合作协议提供额外津贴。
汽车租赁公司神州租车允许信用评分超过 650 的人租车而不用交押金。作为对这一审查的交换,神州租车分享数据,这样如果一个芝麻信用用户把租来的一辆汽车撞坏了并且拒绝支付,那么这个细节就会被反馈到他或她的信用评分中。
有一段时间,得分超过 750 的人甚至可以跳过北京首都机场的安检。
刘在注册了芝麻信用两年之后,信用分已经逐渐接近 750 了。
一个周六的下午,我在一个上海市中心的商场里的 Forever 21 外面遇见了刘,他 27 岁了,在一家大公司工作。
他穿着一件黑色的衬衫,黑色的运动鞋,黑色的乔丹短裤,衬托出他的面孔白得好像在发光。一股黑色的头发帅气地垂到一边。
我们走进一家坐满了年轻人的星巴克,他们坐在那里,一边喝着桃子冰茶,一边喝着抹茶法布奇诺。刘坐上了最后一张空桌子。
刘告诉我,在三年前皈依天主教后,他选择了 Lazarus 作为英文名,但他的宗教信仰多半是一件私事。
他认为芝麻信用评分也是一件私事;这些信息揭示出了一些有关其个人的事情,但基本上他不会与别人分享这些信息。
他很少检查自己的信用评分。该数字就躺在手机的支付宝页面上,因为他的信用很好,所以没必要这么做。
从 600 分开始(最高可达 950 分),他的信用已经达到了 722 分,这一分数可以让他享有贷款和公寓租金方面的优惠条件,并且他和他的妻子还可以在若干个交友 app 上对其进行分享展示。
再拿几十分,他就能得到一张去卢森堡的精简版签证,但并不是说他有在计划这次旅行。
由于刘在支付宝上的交易和付款记录良好,他的评分自然也就提高了。但如果他忘记了支付交通罚款,那么评分可能就会下降。
而高分数带来的特权,也会在某天因为与消费礼数无关的行为而被取消。
2015 年 6 月,940 万名中国青少年参加了紧张的高考,芝麻信用总经理胡滔告诉记者,蚂蚁金服希望获得作弊学生的名单,这样他们的欺诈行为就会成为其芝麻信用的污点。
「不诚实的行为应当受到惩罚,」她承认到。善行无阻,杀鸡儆猴。
支付宝知道,8 月 26 日下午下午 1 点,我在上海的法租界区租了一辆 ofo 向北骑去,停车静安寺对面。
它知道我于 13:24 在静安寺旁边的商场里买了一袋零食。
它知道后来我坐上了一辆嘀嘀驶向住在西北部的邻居。
它知道我在 15:11 下了车并进了一家超市,它还知道(因为这家超市属于阿里巴巴,仅接受支付宝付款)我在 15 点 36 分买了香蕉、奶酪和饼干。
它知道随后我上了一辆出租车,并于 16 时 01 分到达目的地。
它知道那辆出租车的车牌号。
它知道我在 16:19 付了 8 美元用于亚马逊的配送费。在三小时的惬意时光中,其中一小时是在游泳池里度过的,它并不知道我的下落。
然后,它知道我在上海市中心的一家酒店外租了另一辆 ofo,骑了 10 分钟,并于 19:11 停在了一家人气较高的餐厅外。由于蚂蚁金服战略投资了 ofo,支付宝可能会知道我的行径。
芝麻信用评分背后的算法是一个商业机密。蚂蚁金服正式列出了五大类的评分信息,但是仅提供了最基本的算法方面的信息。与任何传统的信用评分系统一样,芝麻信用会监视我的消费历史以及贷款还付情况。
但是有些算法就带有迷惑性,或者更糟。
一个称为连接(connections)的信息类别考虑了我在支付宝上的联系人的信用。
特点(characteristics)类考虑了我开的是哪种车、在哪里工作、在哪里上学。
同时,行为(Behavior)类一丝不苟地审视我的消费记录,专注于那些据称是与良好信用相关联的行为。
芝麻信用推出后不久,该公司的技术总监李颖赟告诉《财新周刊》,不同的消费行为可以产生不同的影响,比如买尿布可以提高一个人的信用评分,而长时间玩游戏则可能相反。
网友猜测,向慈善机构捐款(大概是通过支付宝平台上的捐赠服务)有利于提高评分。
然而,如果给小棕熊捐了 3 美元,我不确定这是否会让自己有资格成为一个慈善家,或是证明了我的小气?
我开始着魔般地检查我的信用评分,但由于它每月只更新一次,那个数字并没有发生变化。
每次打开支付宝,我都会遇到一个使人惊慌的橙色屏幕。一个半圆形的表盘,上面显示我只达到了自身消费潜力的四分之一。
搜狐网站的一篇文章解释说,我的评分属于「普通人队列。」这一类别是指:「文化水平不高。退休或接近退休。」
这并不是称赞,因为许多老年人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失去了很多年受教育的机会。
据搜狐称,评分比我低的人只有 5%。
我想看看自己是否能做点什么来提高评分。
一天早上,我乘出租车去上海市中心外的一个别致的露天购物中心,与一个 30 岁的插画家陈见面。
我曾通过与陈在微信上的一个共同好友那里得知,她的芝麻信用评分等级为「优秀」,于是我想向她寻求一些建议。
我们买了咖啡,步行到一个露天座位区。陈上身穿着一件纽扣衬衫,内搭一件白色 T 恤衫,下身是紧身牛仔裤。她的头发漂成了稻草色,两只眼睛下闪着一排发光的眼影
她的芝麻信用评分为 710 分,而她的支付宝背景色是平静的天空蓝。
她解释了提高信用评分的方法。
「他们会检查你有什么样的朋友,」她说,「如果你的朋友都是高分用户,那么这对你有好处。如果你有一些信用较坏的朋友,那就不好了。」
在支付宝上注册后,我给所有的电话联系人发送了朋友请求。
只有六人接受了。
其中一个是我曾经的英语学生,也可能是我在上海认识的最有钱的朋友。他拥有几家企业、一个车队和一个位于豪华住宅区的宽敞别墅。
另一个是我的老裁缝,她和她的家人住在一间单人房里,房间位于一个门窗褴褛的破旧房子内。
老裁缝与那个商人对我的信用评分的影响相互抵消了吗?还是我拉低了他们的评分?
陈说,她知道自己好友的评分,但不知道熟人或同事的。聊天室里有评分较高者去寻找同类,大概是为了提高评分。但总的来说,人们也只是猜测谁的评分可能会高、最好与谁解除朋友关系。
像陈这样的用户没有采取解除低分朋友(比如我)网络关系的策略,她向我保证不会这么做。
芝麻信用仍然是新兴事物,而一个熟人的低信用评分仍可能得到善意的解释,她说:「也许他们只是使用的时间不够长。」
在社会信用关系监督方面,中央银行或将针对一个更为广泛的指标发展,比如 FICO 评分,同时让像蚂蚁金服这种数据收集公司的评分信息计入在内。
无论其最终结构如何,更大的社会信用体系「肯定会处于政府的监控之下」,《蚂蚁金服》作者及职业记者由曦说道,「政府不希望让如此重要的人民信用基础设施被掌握在一家大公司的手中。」
一向被认为信用缺失的中国人民,第一次有机会去真正了解一个统一标准的系统。
去年五月的一天,一位 42 岁的记者 Liu Lu 打开了一个旅游 app 预订机票。
但当他输入自己的姓名和身份证号码时,该 app 告诉他,这笔交易无法通过,因为他在最高人民法院的黑名单上。
这份欺诈人名单与集成进芝麻信用里的是同一份。
2015 年,Liu 被控因伪造故事而诽谤他人,法院判决他支付 1350 美元。他交了罚款,甚至拍了银行转账单并将照片寄给了审理该案的法官。
令他感到困惑的是,他的名字仍然在该名单上,于是他联系了法官,得知法官并没有收到钱,是自己当时把钱转错账号了。他匆忙地又转了一次,以确保法官收到了钱。这次法官没有回应。
虽然 Liu 没有注册芝麻信用,但是那份黑名单以其它方式跟随着他。
他被禁止参加大多数类别的旅行;他只能预订绿皮火车的最低等座位。他不能购买某些消费品或住豪华旅馆,也没有资格获得大笔银行贷款。
更糟糕的是,那份黑名单是公开的。Liu 曾因涉嫌「伪造和散布谣言」而被判入狱一年。狱中的记忆使他对这个更无形的新式惩罚不以为意。至少他有妻子和女儿。
尽管如此,Liu 还是将这些写进了他的博客以激起同情,并说服法官把他从黑名单上除去。到十月份,他的名字仍然位列其中。
「这些掌管黑名单的法院执行人员几乎不受任何监督」,他告诉我,「执行过程中的很多错误没有得到修正。」
如果 Liu 有芝麻信用评分,他的麻烦就更多了。
按照芝麻信用的设计方式,如果你被列入了黑名单,那么你的信用评分会螺旋式地下降。
首先是评分下降,然后你的朋友会得知你在黑名单上,会担心他们的评分会受到影响,并悄悄地与你解除联系人关系。
算法会注意到这些变化,然后你的评分会变得更低。
在我造访完中国回到美国后不久,美国信用­报告机构 Equifax 公司宣布其遭到了黑客的攻击,致使大约 1.45 亿人的信用记录遭到泄露。
我与许多美国人一样,被这个突发事件狠狠地教训了一下。
我的信用卡号码在几星期前就被盗了,但由于当时我在出国旅行,所以不想冻结信用卡。当我试图事后弥补时,发现这一切几乎已经无法挽回了。Equifax 公司的网站只遭到了部分的袭击,但它的电话线路则全部堵塞了。
在绝望中,我注册了一个叫做 Credit Karma 的信用监控服务,该机构可以显示出我在三大信用评分机构中的其中两家的信用评分,但需要我呈上自己最为私密的信息。
这个信用表盘类似于芝麻信用的那一个,其上的数字和彩色编码对我来说太复杂了。我得知自己的信用下降了几十分。有人以我的名义盗刷了四五次,但我没有意识到。
现在,在地球的另一面,有两个追踪系统在追踪我的信用评分。
但是,这些只是我所知道的部分。
大多数美国人都有几十项评分,其中,许多来自于类似芝麻信用所使用的行为和人口统计指标,而大部分则由一些公司掌管,用户并没有选择的机会。其余的评分是我们自愿进行的。
美国政府不能合法地强迫我参与一些以数据驱动的大规模社会实验,但我每天都把自己的数据交给了私营公司。
我相信这些公司足以能够参与其大规模的评分实验。
我在脸书上发表我的想法和感受,并在亚马逊和 eBay 上留下了大量的购买信息。我在 Airbnb 和 Uber 上给别人评分,并且有些太过于关心别人对我的评价。
目前,美国还没有一个伟大的超级 app,而数据代理商所编制的评分主要是用于更精确的广告定位,而不是运用社会控制。
但是数据聚合器可以通过身份解析(identity resolution)的过程,使用我留下来的线索来合并我所产生的各方数据。
你吃抗抑郁药吗?经常向零售商退货吗?填写网上表格时名字全部大写吗?数据代理商会大量收集所有这些信息。在中国,你甚至会受到朋友的牵连。
2012 年,Facebook 申请了一种信用评估方式方面的专利,它可以将你在互联网上的联系人的信用评分考虑在内。
该专利描述的这种工具可以提供有关你朋友的平均信用评分,并拒绝向该平均值低于某一最低限度的申请人提供贷款。
此后,该公司修订了其平台政策,以禁止外部贷款人使用 Facebook 的数据来确定信贷资格。
尽管如此,该公司仍然可以自行决定进入信贷业。(「我们经常寻求的专利技术,是那些我们从不会实施的,以及不会揭示公司未来发展规划的,」Facebook 发言人在回应信用专利方面的问题时说到。)
「可以想象,在未来人们会查看其朋友的信用评分是否降低,然后解除他们之间的不利关系。」马里兰大学 Carey 法学院大数据专家 Frank Pasquale 说,「这太可怕了。」
数据代理商时常完全搞错。
数据代理商 Acxiom 公司会提供 AboutTheData.com 网站所收集到的一些信息,它认为我是一个高中教育水平的单亲妈妈,并且「可能是一个拉斯维加斯的赌徒。」
而事实上我已经结婚了,有一个硕士学位,并且甚至从来没有买过彩票。
但要挑战这些评估是不可能的,因为我们从未被告知它们的存在。
我对芝麻信用算法的了解,比对美国数据代理商的评分体系如何评价我,更为深刻。
正如 Pasquale 在他的《黑箱社会(The Black Box Society)》中指出的那样,其本质上是一面「单向镜」。
离开中国后,我通过微信再次与刘联系。他给我发了一张的截图,他的芝麻信用评分自我们相识以来提高了 8 分。他的屏幕阅读体验「非常棒,」字体已经变为了软斜体。
我们谈到了一种新的面部识别功能,被称为「微笑支付」,是蚂蚁金服在杭州的一家肯德基概念餐厅里推出的。
餐馆的墙壁上装饰着巨大的白色电话。点餐时,你只需点击食物的照片,然后面朝手机,输入手机号确认付款就行。
一开始,智能手机消除了人们对钱包的需求;现在,微笑付款可以消除人们对手机的需求。你所需要的只是你的脸。
刘并不急于尝试微笑支付。芝麻信用网站的「政务」页面显示,蚂蚁金服与中国各地方政府建立了合作,以合法化其面部识别功能,但这不是令刘感到不安的原因。
在国外学习期间,他曾玩过安卓的面部解锁功能。他的室友有和他一样的方下巴,曾数次成功解锁他的手机。
「我觉得这可能并不安全,」他给我发了短信,「我想看看这是不是 real thing。」他用了英文 real thing 以作强调。
在和刘聊天的同时,我也打开了芝麻信用。我的评分增加了四分。
「你还有改进的空间。」支付宝微妙地告诉我。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以上内容由IFTTT自动发布,原文地址:http://www.ifanr.com/956931?utm_source=rss&utm_medium=rss&utm_campaign=
0 notes
taohuamobi · 5 years
Text
美国华人必读|在美国如何投资理财
@美国投资写道:
美国华人必读|在美国如何投资理财
按照美国中产的大致定义,一个中国人在美国拿到一个典型的H1b岗位,基本上就立刻中产了 —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对应的税前年薪应该是50k起步(如入门级财会人员),一直到200k以上(如硅谷的高级计算机科学家)。要知道,美国的人均GDP“只有”5万多刀,每户可支配收入中位数也“只有”5万多刀。
而对于中产阶级,美国的“理财”要远比国内复杂的情况要简单直接得多得多,因为套路非常成熟,选择也非常直接。
以下默认这个中国人很有可能会在美国安家立业,呆一辈子。
另外,下文中涉及收入数字,都是约数,请自行按照居住地进行合理调整。如,湾区和类似西弗吉尼亚的情况,显然会有很大区别。
知识点
一切理财/投资标的,最重要的五个指标是,收益、风险、流动性、税收安排、其他限制。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投资/投资品,是五项指标均完美的,如“高收益/低风险/高流动性/税收优惠/没有投资限制”。任何一种投资/投资品,围绕这五个指标,都是各有取舍。
对于绝大多数中下层中产阶级(50k-100k)来说,“理财”其实几乎等同于“养老”。一个比”dying to soon”更悲催的事情,可能就是”living too long”了。如果你居然能很充裕地fund自己的养老金,那么你几乎也就剩不下什么闲钱了 — 我时常隐隐觉得,这是美国上层建筑精妙算计过的完美结果:人口中覆盖面最广的一群人,不断产生new money来养着自己、养着国家,最终走的时候,也留不下任何old money来供下一代坐享其成。
一个美国人,退休之后能拿到的收入,基本上就三块儿:
1,Social Security — 类似我国的统筹账户 2,各种个人账户的法定分配 — 类似我国的商业养老保险 3,个别政府/学校/机构的养老金(pension) — 类似我们父母那一代人退休后拿的“退休金”
其中,3是个小概率事件,绝大多数企业都没有。1最好不用指望,Social Security账户已经入不敷出N年了,类似于你在交的SS Tax去养现在退休的老人。
大头是2:个人账户。
进了公司之后,公司HR都会给你提供由公司sponsor的福利计划,其中的大头就是所谓401k的东西。这玩意儿其实就是一个mutual fund,甚至可以是你自己DIY的个股投资组合。所谓“401k”,其实仅是国税局(IRS)的Revenue Code的章节编号。在mutual fund的本质上,IRS给你提供了有别于一般mutual fund的“税收安排”:你在投资和持有401k账户的期间内,每年都不用交资本利得税,但是,在59岁半之前,这个账户里的钱,你不能取出来(有例外,略过),否则要交资本利得税和额外的10%惩罚税。
这玩意儿额外的好处是,正经的公司都会给你一定百分比的“match”。好比说,你放3%的月薪在401k里,公司就承诺也放3%在你的401k账户里。这背后自然有公司吸引人才的意图,但更多的是公司层面的税收规划需求(无关话题,略过)。总之,如果一个人并不清楚该拿工资的百分之几来投401k,最起码要把公司“免费”的match拿到手 — 如果公司说能match3%,你也选了3%,这意味着你每月401k新增投资是你月工资的6%;而如果你选了1%,公司自然也只给1%,那么你每月401k新增投资只是你月工资的2%,相当于从公司那里少拿了2%的免费match。
而401k账户的限制是,这种IRS给你的税收安排的好处,不能无限制享受,每年只能在一定的限额内享受。2015年,这个限额是每年18,000刀。
从公司那里能选择的另外一个常见好处是“打折的公司股票”,以及各种期权。简单说,好比你公司的股票市价是10刀一股,公司能让你每个月以8.5刀去买公司股票,相当于当下免费赚了1.5刀/股(实际情况下,可能有限制期;另外,为何是15%的折扣,是公司税收内容,略过)
在教育机构,如大学,“401k”有另一个名字,叫“403b” — 两者除了名字不一样之外,几乎没区别。
如果一个公司的福利计划里面并没有401k(常见于小公司),可以选择自己开设一个自己的养老账户,称为“IRA”(Individual Retirement Account)。其运作机理和税收安排,与401k区别不大。 最后,还有一个不少人可能陌生的概念:
年金/annuity/年金化/annuitize
这个概念其实不难理解。401k严格意义上讲,只是“养老金”,而不是“养老保险” — 你自己攒的钱,退休后自己花,花光了就没了,并没有“保险”的部分。而所谓年金,可以看成是真正意义上的“养老保险” — 你自己攒的钱,同时附加一个与投资管理方的保障协议:从我几岁开始,你每年支付我XXX的养老金,直到我去世为止。说白了,年金的“保险”作用,与人寿保险正好相反,是为了对冲这样一个风险:Living Too Long/活得太久。即:钱花光了,人还没死…
其具体形式主要有两种: 1)你的401k/IRA,可能本身就是一个年金,即并非退休后告诉你一个账户余额,而是保证你退休后每个月拿多少钱,直到去世; 2)你可以将你的401k/IRA,当然也可以是其他资产,购买/转化成一个年金,称为“年金化”。
非要有个比喻的话:你可以认为“年金”就是一个由私营公司运营的你的self-funded pension。
总结:
401k/403b/IRA,仅是基于mutual fund本质上的税收安排。相比mutual fund,它们在投资时可以选择以税前收入投资(也可以选择是税后收入,但退休后领取时不交税,称为Roth型),持有期间不用交资本利得税,但流动性受限(59岁半),投资金额受限(每年18,000的上限)
自然,与mutual fund类似,你可以去按照自己的收益和风险喜好,去选择不同的mutual fund来作为自己401k的“瓤儿” — 如果你愿意,你甚至可以自己弄一个投���组合来作为401k的“瓤儿”,尽管个人并不支持任何人去犯这种神经。喜欢高风险高收益的,就偏股票一些;喜欢低风险低收益的,就偏债券一些,非常简单直接。
对于一个年收入50k至100k的中产阶级来说,除了养老之外,剩下能做的也就只有各种保险了。这个其实应该在养老之前说,毕竟各种保险是“兜底”用的。
何谓“兜底”?如医疗保险,如果你完全没有,甭管你辛辛苦苦攒了多少钱,生个“小病”,一年攒的钱估计就没了;生个“大病”,八成你家就直接破产了。再比如人寿保险(此处仅是指term life),你万一意外挂了,你老公/老婆/娃的生活很可能就无法维持了,按揭的房子可能也会被收走,而你国内靠着你在美国收入养老的父母,经济状况估计也够呛了。再比如其他一些小的保险,依然是“理财”不可忽略的“兜底”基础。如Disability,如果没有,再万一受伤,长期无法工作,对家庭的财务冲击甚至比你挂了还要巨大,因为你还活着,还要吃饭和看病;再比如车险,如果没有,出了事故,特别是如果责任在你且对方受伤,也得赔破产;再比如房屋保险,美国几乎都是木头房子,你懂的…
好在这部分的操作都很简单直接:车险是强制的…房屋保险也没几个钱…靠谱的公司都有很好的医保计划(自己负担的金额每月从100刀到大几百刀不等)作为员工福利计划的一部分…人寿(此处特指term life)和Disability也是员工福利计划的一部分,且都很便宜,属于“给丫碎钱”级别的便宜。
总之,在美国,各种保险真的不能缺少,否则任何一点儿屁事儿降临在你头上,对你个人和家庭的财务冲击,都是毁灭性的。
以上基本上就是一个税前年收入在50k-100k的人,应该做也有能力做的全部了。
而如果一个在美中国人,个人/家庭年收入达到了100k以上,甚至有往“小富”级别靠拢的迹象(典型如夫妻双方均为码农、金融、各种硬技术、统计分析、医生、律师等等),各种“兜底”的保险自然不在话下,而类似401k之类的账户八成也放满了,那么接下来,可能的“理财”选择主要有以下几个:
01
让自己的医保更给力:如更大的医保范畴、更低/没有自费部分、更高的保额、更广的“高级诊所覆盖”和优先、全方位的牙医、眼科险,等等。
其中,何谓“更给力”?无外乎那几个很容易理解的概念:覆盖面更广;deductable更低甚至没有;没有co-pay;co-insurance比例更低或没有;out-of-pocket limitation更低;等等。
但“更给力”也并不意味着“更好”,因为这背后永远是一个成本收益的游戏:“更给力”也意味着保费“更贵”。于是,具体选择还是要看个人/家庭的具体需求和身体状况而定。
再有就是对基本的几种医保类型有概念上的了解:
PPO:适合全美各处走动的人,或者懒得找个固定的“primary doctor”的人 HMO:凡事都需要先去找你的primary doctor,然后TA搞不定的话,需要refer到别的医生那里 EPO:类似PPO,但范围不是全国,而是当地
至于牙医和眼科,也是取决于具体的喜好:你若并非典型的美国人,即对牙齿美观/健康并不是很在乎,甚至已经如我国很多中年人一般,牙齿早就没救了,那可能确实也没必要;再比如说,如果你经常回国的话,眼科保险可能也没必要,毕竟潘家园要比什么Davis Vision之流要给力得多。#论发展中国家“优越性”#
02
从美国最靠谱几大人寿保险公司(全美这样的公司不超过5家),搞一两个大额的permanent life insurance(即国内所谓“储蓄型保险”?)。其与term life的区别是:
term life: 纯粹的兜底工具,每月的保金直接对应精算层面上的意外死亡概率,于是在年轻的时候非常便宜(20-30刀/月,对应100万刀的保金),没有“投资”的部分,于是如果意外始终没有发生(希望如此),所有交过的保金,都仅是费用。仅适用于20-40多岁的“年轻人”,因为再往后,保费会贵到你无法承担。(这很好理解:一个100岁的老人,如果上100万的寿险,他当年的合理保费是多少?答案是99.9…万)
permanent life: 100万刀的保金对应的保费不是20-30刀每月,而大体是400-500刀/月。但这400-500刀之中,也确实仅有20-30刀是纯粹对应精算层面上的意外死亡概率,而剩下的部分,都进入到了该保险公司一个大到大几百亿至几千亿美金的资金池里,进行险资的投资管理。其逻辑在于,随着你在这个险资池里的份额越来越多,你100万刀的保金,越来越大的部分,是由你自己在险资池里的储蓄和投资收益来自我保证的,从而你支付的纯粹对应精算层面的意外死亡概率的纯费用部分,会越来越低。于是,哪怕你的保单持有到了很大年纪(通常会被持有至自然离世),这部分纯费用也依然能维持在很低的层面,且会越来越低,而不会像term life一样,到了40-50岁,就贵到你负担不起。
与此同时,你的份额在险资池中增长的同时,精算师会给你一个称为“现金价值”的数字。这个数字,你可以大体上认为类似于你401k中的资产:持有期间不用交资本利得税,而59岁半之前不能取出来(但可以以此金额为抵押物去做用途不限的贷款)
对应理财/投资的“五个指标”,其与典型的mutual fund的区别如下:
1) permanent life:险资池大到几千亿刀,其投资标的遍及你能想到的全球所有投资品(整个账户都是SEC exempted,爱干啥干啥),甚至是整个公司。最优秀的公司的收益率能到8%左右,且险资池风险能控制到美国国债的水平。这8%的收益率只有你死后(意外或老死),由你的家族享受。你自己生前能享受的部分只有精算师给你的4%-5%的“现金价值”部分(这部分的风险,类似于checking account)。持有期间不交资本利得税,59岁半之前变现受限制。放在信托里,死后的保金不是遗产的一部分,不交遗产税。
2) mutual fund:单个fund大点儿的几十亿刀,其投资标的有明确的限制(股票/债券,不以投机为目的的衍生品)。最优秀的公司的典型收益率能到6%-7%,对应风险…不大不小。几乎可随时变现,但每年都需要交资本利得税。死后的账面余额算作遗产的一部分,计算遗产税。
于是,在美国,permanent life insurance主要就是三个功能: 1,如同term life,年轻时hedge意外挂掉的风险; 2,利用“现金价值”做临时资金融通和退休金补充,类似一个几乎零风险,但收益被限制在5%的401k; 3,遗产规划:免税留给后代/家族一大笔钱。
Permanent life insurance绝对是个好东西,但在美国,依然是个大坑,主要原因是公司和从业人员素质太参差不齐(貌似情况与国内类似)。
perm life和mutual fund是彻底的两种“生物”,满足的也完全是不同的财务需求。投资mutual fund是为了在更高风险下追求高收益和高流动性,perm life却是为了在低流动性下保证高收益和几乎无风险。Perm life最大的优势是能让你的资金进入几千亿的险金池中运作,已达到甚至5以上的sharpe ratio;而不是如mutual fund一般,让你的资金进入顶多几十亿规模的投资池,来维持最高1.X的sharpe ratio。
03
各种金融市场投资。这里指的是没有任何税收安排和流动性限制的金融投资,如自己炒股、投资mutual fund,通过money manager开设管理investment account等等。
有关自己炒股,怎么说呢…个人态度始终是不建议几乎100%的中产阶级碰个股,除非你仅是炒的玩儿而已,或者你自己真的有bulge bracket或美国各大buy-side们的research and trading power。
有关炒股,有两套很经典的说法:
1),S&P 500在近20多年里的平均回报是8%多一点点,但波动如过山车一般。而在这漫长的5000个交易日里,去掉其中最好的20个交易日,这个数字就变成4%左右了;再去掉20个,就是2%不到了;再去掉20个,直接变负数。
2),我们听到了太多的“一年翻几倍”的例子,但首先,那些更多的“一年亏到底”的人,是不会四处宣扬的,于是市面上只有“一年翻几番”的传奇故事;其次,机构完全能做到高杠杆下几天就翻N倍,但是没有用。美国最激进的大机构,也无法保证高于10%的风险可控trading回报。而如果一个人真的能保证,不用“一年翻几倍”,而仅是“每年增长20%以上”,那么他就是巴菲特,伯克希尔哈撒韦很快就能是他的了 — 要知道,巴菲特可不只是玩儿股票债券,人家可是动不动就买下整个一个公司作为子公司来玩儿的。
所以,如果你就是特别喜欢炒股,特别自信自己是股神,也是没关系的事儿。我更相信统计事实,也只会基于统计事实去说话。而对于个案的个体能力和喜好,我没有能力了解,也没兴趣了解。对于这样的有自信的朋友,我只会真心祝福他们一路好运。
有关mutual fund,没什么太多可说的,全美靠谱的公司也就那么10来家左右。随便找一家,做个风险测试,把钱放里面就是了。这适合闲散资金量在几万刀至几十万刀级别的投资。通常有front-load fee或back-load fee,视风格而定,有高有低。
而具体的fund选择,没有“最好”,只有“更适合”(于是,私信求别问)。好比说,如果你的资金量就几万刀,喜欢高收益,同时对高风险引起的低流动性(好比,不急着用钱,于是这两年大盘跌得很惨,你也不在乎,因为过几年总能涨回来)表示不以为然的话,那么直接找最大的那三家fund,随便搞个大盘ETF就挺好。而如果你对风险极其敏感,或者,对流动性要求很高,那自然就不能持有重股票的大盘ETF裸奔。总之,这件事没有标准答案,而永远是一个收益、风险、流动性的个人喜好均衡。
但在单一fund级别,个人确实也如不少朋友一般,更认可Bogle的那套理念:通过high trading来试图进行fund内部个股/个债(而不是asset classes)的rebalance,哪怕模型正确,friction也会把并不能保证的收益或风险的好处统统淹没。如果想降低一个被动fund的风险,少股多债就是了。
如果可投资资产达到了几十万刀,上不封顶,单一mutual fund对应的风险就无从hedge了,就可以考虑找一个美国大买方或者卖方下的wealth management(或private bank)开设一个discretionary investment account。设定好你的风险喜好和收益期待,然后就不用管了。在这一层面,money manager(其实是一个超级大团队)会一低频做rebalance,但这种rebalance就已经不是个股/个债层面的事情了,而是在以下的四个层面上:1,行业;2,资产类别;3,基金公司;4,全美最优秀的基金经理。
背后的逻辑,其实异常简单:一个行业/资产类别/优秀的基金经理,如果超平均表现了几年,就应该“卖掉”它们了,而转配给那些连续低于平均表现好几年的行业/资产类别/优秀的基金经理。(其中,“基金经理”略微妙,因为一个基金经理如果连续几年表现糟糕,有可能并不是TA的正常波动,而是TA发生了一些人生/心情变故 — 是的,我们真的会研究这群人的私生活!)
这些investment account的“坏处”在于每年的管理费,好处在于这些大机构会利用自己的buying power去给你配置你个人根本拿不到的投资品,如首发的municipal bond,甚至是66刀一股的阿里巴巴,或者以更低的front load fee去给你组mutual fund的portfolio。总之,只要资金量足够,你能得到的好处比那点儿管理费多得多。(好处往往并不是从“更高的收益”一侧反映的,而更多的是从“更低的风险”来体现。)
这里,买方和卖方的区别,如果有的话,可以简单粗暴总结为,卖方(wall street那帮人)会更激进一些,fee也有可能略高,更适合“近期需要抓高增长然后变现”的目的。同时,最大的几个卖方的入门门槛可能更高,如一千万美金;买方会相对保守一些,fee也有可能略低,入门门槛也基本是几十万起也OK,更适合“把钱放那儿就懒得管了”的目的。虽然我对卖方那种bling bling的风格始终并不太以为然(如从新泽西往曼哈顿看,那座金色的大楼始终灯火辉煌 — 你看到了fame,我看到的却是羊毛出在羊身上的cost — 这是在烧你的钱~),但依然,不论是哪一方,只要是排的上名号,都非常靠谱,其从业人员也是我认识的最靠谱的一群人。
总之,但凡涉及“投资”,比“收益”本身更重要的事情,永远是“风险”。于是,建议在看收益之前,起码要了解一下其对应的“单位风险收益”。
一个典型的例子,即国内这些年风起云涌的所谓“P2P”。
在当下银行利率非市场化的大环境下,银行只给不需要贷款的企业放贷款的大环境下,其存在或许有些许合理性。但是,投资者要非常清楚地明白这样一个事实:你清楚地知道SP500的长期回报是8%-10%,同时你也能清楚地知道这对应的标准差是“百分之十几”,于是,你可以做出符合你喜好的理性选择 — 在承担清楚的风险的同时,享受对应的收益;但对于P2P这种东西,你只知道一个对你并不透明的“利益链条”人为给你的收益是好比10%,但你根本无法了解其背后对应的风险是什么级别 — 没人知道,因为没有数据,更没有统计。于是,不管你的决策是如何的,投资结果是如何的,其性质都是“感性”的,即,这是在赌博而已。
04
这个话题其实在上一个部分,即50k-100k收入范围,就应该提及:子女教育。这部分很简单:如果你想让你的子女在本科前上私立,想让你的子女上最好的本科,那么教育支出会非常贵,贵到吐血。随便比较一下中美两国就知道了:在中国,最优秀的几所大学的非特殊院系,每年的学费不到1000美金,四年下来只有3000多美金。同样级别的大学,在美国对应的数字是四年20-30万美金。且,正常美国人,起码会生2-3个孩子…我之前跟老美说,当年我妈两个月的正常薪水,就足够让我在中国最好的高校读四年书了,结果老美们都以为我妈是大贪官,你感受一下…
解决方法也没啥,思路类似于401k:给你税收优惠,但只能用于教育,否则要罚款云云。各州政府都有类似的计划,由各个私营公司运营。关键词:529 plan;Coverdell,等等,自行google就好。
05
如果已经是“小富”了,或预计会留下很大一笔征税遗产(好比有大概上千万刀以上的资产),可以尽早设立不可撤销信托(trust)来规避遗产税。
06
个人觉得,如果人在美国,然后个人/家庭收入已经在100k-200k甚至更高的级别了,除了以上提到的一些必要的内容(各项保险,养老,子女教育)之外,相比于成天琢磨着怎么省下更多钱来做投资,更好的理财方式其实是“享受生活”。喜欢大房子,那就买个大房子;喜欢好车,10万美金就能全款买一辆BMW M6或Nissan GTR R36;喜欢出海钓鱼晒太阳,10万刀也能弄个还不错的小游艇;喜欢高尔夫,全国打到吐血;再有就是全球各处旅游种种。
毕竟两国发展阶段不一样,而最大的区别并不在于“维持生计”层面,而是在于“小富”之后的生活质量:国内诸多概念上“巨富”才能进行的奢侈娱乐活动,在美国,“上层中产阶级”和“小富”们就可以以白菜价来更高质量地体会了,何乐而不为?
很多时候真的需要去静下来想一想: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
说到这儿,可能有些人已经坐不住了:房产投资你打算什么时候说啊?!
OK,这就说。
我并不明白为何我国同胞是如此热爱房产。是因为“看得见摸得着”的踏实感?还是因为小农意识的传承?还是仅是把我国前十多年的一线城市房地产经验不加甄别地就复制到了美国?
简单说吧:在美国,民用房地产(而不是商业地产)的综合价值增长率,几乎跟平均通货膨胀差不多,即2.5%-3%。而对应S&P500,这个数字是8%。且,民用房地产的波动,一点儿也不比股市大盘小;且,波动周期可能要长得多,即你若处于谷底,可能很多年都无法涨回来;且,持有成本很高 — 房产税;且,你作为个人,并无法投资美国房地产“大盘”,而仅能够购买一至几处房产,其个体对应的风险比大盘更大。
这相当于什么?相当于你把大量的资金(几十万至上百万),冻结在了一个“个股”上(单一房产,流动性很差),仅享受了通货膨胀率一般的收益,还要承担一点儿也不低的风险,以及永远跑不了的摩擦(房产税)。这是图什么?
有些人说了,加州某些地方的房子在疯涨。嗯,是,疯涨,但这就跟你买了一块玉一样:市场在疯涨,是因为有人追捧;但只有你卖出去,收益才能实现。但你若觉得还有疯涨空间,怎么可能舍得卖?于是你动了卖的心思,自然就是觉得疯涨得过头了。而如果你这么觉得,很可能大家早就这么觉得了,于是大家都想卖。大家都想卖,谁又来买呢?没人买,都想卖,结果可想而知。
更“可笑”的是,房地产对应的所谓“疯涨”,才是个什么级别?一年翻一倍,人们就激动得不得了了。可在美国金融市场上,找一个几天翻一倍的个股,分分钟的事儿。你既然如此喜欢“疯涨”的感觉,为何不玩儿得彻底点儿,直接去炒个股呢?个股流动性还高呢。
还有些人说,投资房产是为了出租,算上租金,收益还是不错的。首先,你要能租出去;其次,你要不怕那个麻烦,除非你花10%-15%的代价去雇物业替你管理;最后,美国常年租售比平均在20倍至50倍左右,对应的无摩擦回报也就2%-5%,算上value上涨,综合也就5%-8%。然后扣了房产税,扣了修修补补或物业管理费,扣了空租,就算不考虑你房产value本身的巨大不确定性,还剩下多少了?
结论
在美国,房产投资仅对两类人有意义: 1,真正搞商业房地产投资开发和运营的投资方; 2,巨富。除此之外,对于中产阶级,房产就是妥妥的消费品。即,你想要提升生活质量,才应该考虑去买一个更好的房子,或买几处房子。而如果仅是想要投资
请牢记:
美国是一个建立在金融市场上的国家。
于是,哪怕你就是对投资房地产感兴趣,也应该去选择放一部分资金在REIT里(Real Estate Investment Trust),而不是自己赌着身家去趟浑水。
事实上,美国政府始终都在用你能想到的各种工具,限制人们把大量资产冻结在房地产这个蓄水池里。而作为一个发达的经济体,更是在全力避免大批民众可以通过收租金来过上理想的生活。(美国政府的画外音:别赖在家里,都给老子工作去!创新去!实现美国梦去!)。这背后的原因也很简单:一个发达的经济体,特别是美国这个可以全球印钱的经济体,最担心不是通货膨胀,而是资金运转不良,民众统统躺在old money上过没有追求的日子,以及结构性丧失social mobility。
总结:
1,下层中产阶级:用各种保险来“兜底”/ 401k-403b-IRA/ 员工股票-期权购买/ 开始为子女教育存钱/ 买个不错的房子。
2,上层中产阶级/小富:用各种保险来“兜底”/ 升级医保/ 401k-403b-IRA放满/ 员工股票-期权购买/ 子女教育基金/ 买个很棒的房子/ mutual fund/ permanent life insurance/ wealth management – investment account/ 多花钱来享受生活/ 投资个业余的小生意。
3,“富豪”:各种全方位的全面保险/ permanent life insurance/ wealth management – investment account/ 不可撤销信托/ taxation planning/ 实业和商业地产投资/ 子女教育投资/ 各种花钱来享受生活/ 政治献金/ 慈善。
帖子: 1
参与者: 1
阅读整个主题
source https://ruhetouzi.com/t/topic/73
0 notes
taohuamobi · 5 years
Text
美国华人必读|在美国如何投资理财
@美国投资写道:
美国华人必读|在美国如何投资理财
按照美国中产的大致定义,一个中国人在美国拿到一个典型的H1b岗位,基本上就立刻中产了 —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对应的税前年薪应该是50k起步(如入门级财会人员),一直到200k以上(如硅谷的高级计算机科学家)。要知道,美国的人均GDP“只有”5万多刀,每户可支配收入中位数也“只有”5万多刀。
而对于中产阶级,美国的“理财”要远比国内复杂的情况要简单直接得多得多,因为套路非常成熟,选择也非常直接。
以下默认这个中国人很有可能会在美国安家立业,呆一辈子。
另外,下文中涉及收入数字,都是约数,请自行按照居住地进行合理调整。如,湾区和类似西弗吉尼亚的情况,显然会有很大区别。
知识点
一切理财/投资标的,最重要的五个指标是,收益、风险、流动性、税收安排、其他限制。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投资/投资品,是五项指标均完美的,如“高收益/低风险/高流动性/税收优惠/没有投资限制”。任何一种投资/投资品,围绕这五个指标,都是各有取舍。
对于绝大多数中下层中产阶级(50k-100k)来说,“理财”其实几乎等同于“养老”。一个比”dying to soon”更悲催的事情,可能就是”living too long”了。如果你居然能很充裕地fund自己的养老金,那么你几乎也就剩不下什么闲钱了 — 我时常隐隐觉得,这是美国上层建筑精妙算计过的完美结果:人口中覆盖面最广的一群人,不断产生new money来养着自己、养着国家,最终走的时候,也留不下任何old money来供下一代坐享其成。
一个美国人,退休之后能拿到的收入,基本上就三块儿:
1,Social Security — 类似我国的统筹账户 2,各种个人账户的法定分配 — 类似我国的商业养老保险 3,个别政府/学校/机构的养老金(pension) — 类似我们父母那一代人退休后拿的“退休金”
其中,3是个小概率事件,绝大多数企业都没有。1最好不用指望,Social Security账户已经入不敷出N年了,类似于你在交的SS Tax去养现在退休的老人。
大头是2:个人账户。
进了公司之后,公司HR都会给你提供由公司sponsor的福利计划,其中的大头就是所谓401k的东西。这玩意儿其实就是一个mutual fund,甚至可以是你自己DIY的个股投资组合。所谓“401k”,其实仅是国税局(IRS)的Revenue Code的章节编号。在mutual fund的本质上,IRS给你提供了有别于一般mutual fund的“税收安排”:你在投资和持有401k账户的期间内,每年都不用交资本利得税,但是,在59岁半之前,这个账户里的钱,你不能取出来(有例外,略过),否则要交资本利得税和额外的10%惩罚税。
这玩意儿额外的好处是,正经的公司都会给你一定百分比的“match”。好比说,你放3%的月薪在401k里,公司就承诺也放3%在你的401k账户里。这背后自然有公司吸引人才的意图,但更多的是���司层面的税收规划需求(无关话题,略过)。总之,如果一个人并不清楚该拿工资的百分之几来投401k,最起码要把公司“免费”的match拿到手 — 如果公司说能match3%,你也选了3%,这意味着你每月401k新增投资是你月工资的6%;而如果你选了1%,公司自然也只给1%,那么你每月401k新增投资只是你月工资的2%,相当于从公司那里少拿了2%的免费match。
而401k账户的限制是,这种IRS给你的税收安排的好处,不能无限制享受,每年只能在一定的限额内享受。2015年,这个限额是每年18,000刀。
从公司那里能选择的另外一个常见好处是“打折的公司股票”,以及各种期权。简单说,好比你公司的股票市价是10刀一股,公司能让你每个月以8.5刀去买公司股票,相当于当下免费赚了1.5刀/股(实际情况下,可能有限制期;另外,为何是15%的折扣,是公司税收内容,略过)
在教育机构,如大学,“401k”有另一个名字,叫“403b” — 两者除了名字不一样之外,几乎没区别。
如果一个公司的福利计划里面并没有401k(常见于小公司),可以选择自己开设一个自己的养老账户,称为“IRA”(Individual Retirement Account)。其运作机理和税收安排,与401k区别不大。 最后,还有一个不少人可能陌生的概念:
年金/annuity/年金化/annuitize
这个概念其实不难理解。401k严格意义上讲,只是“养老金”,而不是“养老保险” — 你自己攒的钱,退休后自己花,花光了就没了,并没有“保险”的部分。而所谓年金,可以看成是真正意义上的“养老保险” — 你自己攒的钱,同时附加一个与投资管理方的保障协议:从我几岁开始,你每年支付我XXX的养老金,直到我去世为止。说白了,年金的“保险”作用,与人寿保险正好相反,是为了对冲这样一个风险:Living Too Long/活得太久。即:钱花光了,人还没死…
其具体形式主要有两种: 1)你的401k/IRA,可能本身就是一个年金,即并非退休后告诉你一个账户余额,而是保证你退休后每个月拿多少钱,直到去世; 2)你可以将你的401k/IRA,当然也可以是其他资产,购买/转化成一个年金,称为“年金化”。
非要有个比喻的话:你可以认为“年金”就是一个由私营公司运营的你的self-funded pension。
总结:
401k/403b/IRA,仅是基于mutual fund本质上的税收安排。相比mutual fund,它们在投资时可以选择以税前收入投资(也可以选择是税后收入,但退休后领取时不交税,称为Roth型),持有期间不用交资本利得税,但流动性受限(59岁半),投资金额受限(每年18,000的上限)
自然,与mutual fund类似,你可以去按照自己的收益和风险喜好,去选择不同的mutual fund来作为自己401k的“瓤儿” — 如果你愿意,你甚至可以自己弄一个投资组合来作为401k的“瓤儿”,尽管个人并不支持任何人去犯这种神经。喜欢高风险高收益的,就偏股票一些;喜欢低风险低收益的,就偏债券一些,非常简单直接。
对于一个年收入50k至100k的中产阶级来说,除了养老之外,剩下能做的也就只有各种保险了。这个其实应该在养老之前说,毕竟各种保险是“兜底”用的。
何谓“兜底”?如医疗保险,如果你完全没有,甭管你辛辛苦苦攒了多少钱,生个“小病”,一年攒的钱估计就没了;生个“大病”,八成你家就直接破产了。再比如人寿保险(此处仅是指term life),你万一意外挂了,你老公/老婆/娃的生活很可能就无法维持了,按揭的房子可能也会被收走,而你国内靠着你在美国收入养老的父母,经济状况估计也够呛了。再比如其他一些小的保险,依然是“理财”不可忽略的“兜底”基础。如Disability,如果没有,再万一受伤,长期无法工作,对家庭的财务冲击甚至比你挂了还要巨大,因为你还活着,还要吃饭和看病;再比如车险,如果没有,出了事故,特别是如果责任在你且对方受伤,也得赔破产;再比如房屋保险,美国几乎都是木头房子,你懂的…
好在这部分的操作都很简单直接:车险是强制的…房屋保险也没几个钱…靠谱的公司都有很好的医保计划(自己负担的金额每月从100刀到大几百刀不等)作为员工福利计划的一部分…人寿(此处特指term life)和Disability也是员工福利计划的一部分,且都很便宜,属于“给丫碎钱”级别的便宜。
总之,在美国,各种保险真的不能缺少,否则任何一点儿屁事儿降临在你头上,对你个人和家庭的财务冲击,都是毁灭性的。
以上基本上就是一个税前年收入在50k-100k的人,应该做也有能力做的全部了。
而如果一个在美中国人,个人/家庭年收入达到了100k以上,甚至有往“小富”级别靠拢的迹象(典型如夫妻双方均为码农、金融、各种硬技术、统计分析、医生、律师等等),各种“兜底”的保险自然不在话下,而类似401k之类的账户八成也放满了,那么接下来,可能的“理财”选择主要有以下几个:
01
让自己的医保更给力:如更大的医保范畴、更低/没有自费部分、更高的保额、更广的“高级诊所覆盖”和优先、全方位的牙医、眼科险,等等。
其中,何谓“更给力”?无外乎那几个很容易理解的概念:覆盖面更广;deductable更低甚至没有;没有co-pay;co-insurance比例更低或没有;out-of-pocket limitation更低;等等。
但“更给力”也并不意味着“更好”,因为这背后永远是一个成本收益的游戏:“更给力”也意味着保费“更贵”。于是,具体选择还是要看个人/家庭的具体需求和身体状况而定。
再有就是对基本的几种医保类型有概念上的了解:
PPO:适合全美各处走动的人,或者懒得找个固定的“primary doctor”的人 HMO:凡事都需要先去找你的primary doctor,然后TA搞不定的话,需要refer到别的医生那里 EPO:类似PPO,但范围不是全国,而是当地
至于牙医和眼科,也是取决于具体的喜好:你若并非典型的美国人,即对牙齿美观/健康并不是很在乎,甚至已经如我国很多中年人一般,牙齿早就没救了,那可能确实也没必要;再比如说,如果你经常回国的话,眼科保险可能也没必要,毕竟潘家园要比什么Davis Vision之流要给力得多。#论发展中国家“优越性”#
02
从美国最靠谱几大人寿保险公司(全美这样的公司不超过5家),搞一两个大额的permanent life insurance(即国内所谓“储蓄型保险”?)。其与term life的区别是:
term life: 纯粹的兜底工具,每月的保金直接对应精算层面上的意外死亡概率,于是在年轻的时候非常便宜(20-30刀/月,对应100万刀的保金),没有“投资”的部分,于是如果意外始终没有发生(希望如此),所有交过的保金,都仅是费用。仅适用于20-40多岁的“年轻人”,因为再往后,保费会贵到你无法承担。(这很好理解:一个100岁的老人,如果上100万的寿险,他当年的合理保费是多少?答案是99.9…万)
permanent life: 100万刀的保金对应的保费不是20-30刀每月,而大体是400-500刀/月。但这400-500刀之中,也确实仅有20-30刀是纯粹对应精算层面上的意外死亡概率,而剩下的部分,都进入到了该保险公司一个大到大几百亿至几千亿美金的资金池里,进行险资的投资管理。其逻辑在于,随着你在这个险资池里的份额越来越多,你100万刀的保金,越来越大的部分,是由你自己在险资池里的储蓄和投资收益来自我保证的,从而你支付的纯粹对应精算层面的意外死亡概率的纯费用部分,会越来越低。于是,哪怕你的保单持有到了很大年纪(通常会被持有至自然离世),这部分纯费用也依然能维持在很低的层面,且会越来越低,而不会像term life一样,到了40-50岁,就贵到你负担不起。
与此同时,你的份额在险资池中增长的同时,精算师会给你一个称为“现金价值”的数字。这个数字,你可以大体上认为类似于你401k中的资产:持有期间不用交资本利得税,而59岁半之前不能取出来(但可以以此金额为抵押物去做用途不限的贷款)
对应理财/投资的“五个指标”,其与典型的mutual fund的区别如下:
1) permanent life:险资池大到几千亿刀,其投资标的遍及你能想到的全球所有投资品(整个账户都是SEC exempted,爱干啥干啥),甚至是整个公司。最优秀的公司的收益率能到8%左右,且险资池风险能控制到美国国债的水平。这8%的收益率只有你死后(意外或老死),由你的家族享受。你自己生前能享受的部分只有精算师给你的4%-5%的“现金价值”部分(这部分的风险,类似于checking account)。持有期间不交资本利得税,59岁半之前变现受限制。放在信托里,死后的保金不是遗产的一部分,不交遗产税。
2) mutual fund:单个fund大点儿的几十亿刀,其投资标的有明确的限制(股票/债券,不以投机为目的的衍生品)。最优秀的公司的典型收益率能到6%-7%,对应风险…不大不小。几乎可随时变现,但每年都需要交资本利得税。死后的账面余额算作遗产的一部分,计算遗产税。
于是,在美国,permanent life insurance主要就是三个功能: 1,如同term life,年轻时hedge意外挂掉的风险; 2,利用“现金价值”做临时资金融通和退休金补充,类似一个几乎零风险,但收益被限制在5%的401k; 3,遗产规划:免税留给后代/家族一大笔钱。
Permanent life insurance绝对是个好东西,但在美国,依然是个大坑,主要原因是公司和从业人员素质太参差不齐(貌似情况与国内类似)。
perm life和mutual fund是彻底的两种“生物”,满足的也完全是不同的财务需求。投资mutual fund是为了在更高风险下追求高收益和高流动性,perm life却是为了在低流动性下保证高收益和几乎无风险。Perm life最大的优势是能让你的资金进入几千亿的险金池中运作,已达到甚至5以上的sharpe ratio;而不是如mutual fund一般,让你的资金进入顶多几十亿规模的投资池,来维持最高1.X的sharpe ratio。
03
各种金融市场投资。这里指的是没有任何税收安排和流动性限制的金融投资,如自己炒股、投资mutual fund,通过money manager开设管理investment account等等。
有关自己炒股,怎么说呢…个人态度始终是不建议几乎100%的中产阶级碰个股,除非你仅是炒的玩儿而已,或者你自己真的有bulge bracket或美国各大buy-side们的research and trading power。
有关炒股,有两套很经典的说法:
1),S&P 500在近20多年里的平均回报是8%多一点点,但波动如过山车一般。而在这漫长的5000个交易日里,去掉其中最好的20个交易日,这个数字就变成4%左右了;再去掉20个,就是2%不到了;再去掉20个,直接变负数。
2),我们听到了太多的“一年翻几倍”的例子,但首先,那些更多的“一年亏到底”的人,是不会四处宣扬的,于是市面上只有“一年翻几番”的传奇故事;其次,机构完全能做到高杠杆下几天就翻N倍,但是没有用。美国最激进的大机构,也无法保证高于10%的风险可控trading回报。而如果一个人真的能保证,不用“一年翻几倍”,而仅是“每年增长20%以上”,那么他就是巴菲特,伯克希尔哈撒韦很快就能是他的了 — 要知道,巴菲特可不只是玩儿股票债券,人家可是动不动就买下整个一个公司作为子公司来玩儿的。
所以,如果你就是特别喜欢炒股,特别自信自己是股神,也是没关系的事儿。我更相信统计事实,也只会基于统计事实去说话。而对于个案的个体能力和喜好,我没有能力了解,也没兴趣了解。对于这样的有自信的朋友,我只会真心祝福他们一路好运。
有关mutual fund,没什么太多可说的,全美靠谱的公司也就那么10来家左右。随便找一家,做个风险测试,把钱放里面就是了。这适合闲散资金量在几万刀至几十万刀级别的投资。通常有front-load fee或back-load fee,视风格而定,有高有低。
而具体的fund选择,没有“最好”,只有“更适合”(于是,私信求别问)。好比说,如果你的资金量就几万刀,喜欢高收益,同时对高风险引起的低流动性(好比,不急着用钱,于是这两年大盘跌得很惨,你也不在乎,因为过几年总能涨回来)表示不以为然的话,那么直接找最大的那三家fund,随便搞个大盘ETF就挺好。而如果你对风险极其敏感,或者,对流动性要求很高,那自然就不能持有重股票的大盘ETF裸奔。总之,这件事没有标准答案,而永远是���个收益、风险、流动性的个人喜好均衡。
但在单一fund级别,个人确实也如不少朋友一般,更认可Bogle的那套理念:通过high trading来试图进行fund内部个股/个债(而不是asset classes)的rebalance,哪怕模型正确,friction也会把并不能保证的收益或风险的好处统统淹没。如果想降低一个被动fund的风险,少股多债就是了。
如果可投资资产达到了几十万刀,上不封顶,单一mutual fund对应的风险就无从hedge了,就可以考虑找一个美国大买方或者卖方下的wealth management(或private bank)开设一个discretionary investment account。设定好你的风险喜好和收益期待,然后就不用管了。在这一层面,money manager(其实是一个超级大团队)会一低频做rebalance,但这种rebalance就已经不是个股/个债层面的事情了,而是在以下的四个层面上:1,行业;2,资产类别;3,基金公司;4,全美最优秀的基金经理。
背后的逻辑,其实异常简单:一个行业/资产类别/优秀的基金经理,如果超平均表现了几年,就应该“卖掉”它们了,而转配给那些连续低于平均表现好几年的行业/资产类别/优秀的基金经理。(其中,“基金经理”略微妙,因为一个基金经理如果连续几年表现糟糕,有可能并不是TA的正常波动,而是TA发生了一些人生/心情变故 — 是的,我们真的会研究这群人的私生活!)
这些investment account的“坏处”在于每年的管理费,好处在于这些大机构会利用自己的buying power去给你配置你个人根本拿不到的投资品,如首发的municipal bond,甚至是66刀一股的阿里巴巴,或者以更低的front load fee去给你组mutual fund的portfolio。总之,只要资金量足够,你能得到的好处比那点儿管理费多得多。(好处往往并不是从“更高的收益”一侧反映的,而更多的是从“更低的风险”来体现。)
这里,买方和卖方的区别,如果有的话,可以简单粗暴总结为,卖方(wall street那帮人)会更激进一些,fee也有可能略高,更适合“近期需要抓高增长然后变现”的目的。同时,最大的几个卖方的入门门槛可能更高,如一千万美金;买方会相对保守一些,fee也有可能略低,入门门槛也基本是几十万起也OK,更适合“把钱放那儿就懒得管了”的目的。虽然我对卖方那种bling bling的风格始终并不太以为然(如从新泽西往曼哈顿看,那座金色的大楼始终灯火辉煌 — 你看到了fame,我看到的却是羊毛出在羊身上的cost — 这是在烧你的钱~),但依然,不论是哪一方,只要是排的上名号,都非常靠谱,其从业人员也是我认识的最靠谱的一群人。
总之,但凡涉及“投资”,比“收益”本身更重要的事情,永远是“风险”。于是,建议在看收益之前,起码要了解一下其对应的“单位风险收益”。
一个典型的例子,即国内这些年风起云涌的所谓“P2P”。
在当下银行利率非市场化的大环境下,银行只给不需要贷款的企业放贷款的大环境下,其存在或许有些许合理性。但是,投资者要非常清楚地明白这样一个事实:你清楚地知道SP500的长期回报是8%-10%,同时你也能清楚地知道这对应的标准差是“百分之十几”,于是,你可以做出符合你喜好的理性选择 — 在承担清楚的风险的同时,享受对应的收益;但对于P2P这种东西,你只知道一个对你并不透明的“利益链条”人为给你的收益是好比10%,但你根本无法了解其背后对应的风险是什么级别 — 没人知道,因为没有数据,更没有统计。于是,不管你的决策是如何的,投资结果是如何的,其性质都是“感性”的,即,这是在赌博而已。
04
这个话题其实在上一个部分,即50k-100k收入范围,就应该提及:子女教育。这部分很简单:如果你想让你的子女在本科前上私立,想让你的子女上最好的本科,那么教育支出会非常贵,贵到吐血。随便比较一下中美两国就知道了:在中国,最优秀的几所大学的非特殊院系,每年的学费不到1000美金,四年下来只有3000多美金。同样级别的大学,在美国对应的数字是四年20-30万美金。且,正常美国人,起码会生2-3个孩子…我之前跟老美说,当年我妈两个月的正常薪水,就足够让我在中国最好的高校读四年书了,结果老美们都以为我妈是大贪官,你感受一下…
解决方法也没啥,思路类似于401k:给你税收优惠,但只能用于教育,否则要罚款云云。各州政府都有类似的计划,由各个私营公司运营。关键词:529 plan;Coverdell,等等,自行google就好。
05
如果已经是“小富”了,或预计会留下很大一笔征税遗产(好比有大概上千万刀以上的资产),可以尽早设立不可撤销信托(trust)来规避遗产税。
06
个人觉得,如果人在美国,然后个人/家庭收入已经在100k-200k甚至更高的级别了,除了以上提到的一些必要的内容(各项保险,养老,子女教育)之外,相比于成天琢磨着怎么省下更多钱来做投资,更好的理财方式其实是“享受生活”。喜欢大房子,那就买个大房子;喜欢好车,10万美金就能全款买一辆BMW M6或Nissan GTR R36;喜欢出海钓鱼晒太阳,10万刀也能弄个还不错的小游艇;喜欢高尔夫,全国打到吐血;再有就是全球各处旅游种种。
毕竟两国发展阶段不一样,而最大的区别并不在于“维持生计”层面,而是在于“小富”之后的生活质量:国内诸多概念上“巨富”才能进行的奢侈娱乐活动,在美国,“上层中产阶级”和“小富”们就可以以白菜价来更高质量地体会了,何乐而不为?
很多时候真的需要去静下来想一想: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
说到这儿,可能有些人已经坐不住了:房产投资你打算什么时候说啊?!
OK,这就说。
我并不明白为何我国同胞是如此热爱房产。是因为“看得见摸得着”的踏实感?还是因为小农意识的传承?还是仅是把我国前十多年的一线城市房地产经验不加甄别地就复制到了美国?
简单说吧:在美国,民用房地产(而不是商业地产)的综合价值增长率,几乎跟平均通货膨胀差不多,即2.5%-3%。而对应S&P500,这个数字是8%。且,民用房地产的波动,一点儿也不比股市大盘小;且,波动周期可能要长得多,即你若处于谷底,可能很多年都无法涨回来;且,持有成本很高 — 房产税;且,你作为个人,并无法投资美国房地产“大盘”,而仅能够购买一至几处房产,其个体对应的风险比大盘更大。
这相当于什么?相当于你把大量的资金(几十万至上百万),冻结在了一个“个股”上(单一房产,流动性很差),仅享受了通货膨胀率一般的收益,还要承担一点儿也不低的风险,以及永远跑不了的摩擦(房产税)。这是图什么?
有些人说了,加州某些地方的房子在疯涨。嗯,是,疯涨,但这就跟你买了一块玉一样:市场在疯涨,是因为有人追捧;但只有你卖出去,收益才能实现。但你若觉得还有疯涨空间,怎么可能舍得卖?于是你动了卖的心思,自然就是觉得疯涨得过头了。而如果你这么觉得,很可能大家早就这么觉得了,于是大家都想卖。大家都想卖,谁又来买呢?没人买,都想卖,结果可想而知。
更“可笑”的是,房地产对应的所谓“疯涨”,才是个什么级别?一年翻一倍,人们就激动得不得了了。可在美国金融市场上,找一个几天翻一倍的个股,分分钟的事儿。你既然如此喜欢“疯涨”的感觉,为何不玩儿得彻底点儿,直接去炒个股呢?个股流动性还高呢。
还有些人说,投资房产是为了出租,算上租金,收益还是不错的。首先,你要能租出去;其次,你要不怕那个麻烦,除非你花10%-15%的代价去雇物业替你管理;最后,美国常年租售比平均在20倍至50倍左右,对应的无摩擦回报也就2%-5%,算上value上涨,综合也就5%-8%。然后扣了房产税,扣了修修补补或物业管理费,扣了空租,就算不考虑你房产value本身的巨大不确定性,还剩下多少了?
结论
在美国,房产投资仅对两类人有意义: 1,真正搞商业房地产投资开发和运营的投资方; 2,巨富。除此之外,对于中产阶级,房产就是妥妥的消费品。即,你想要提升生活质量,才应该考虑去买一个更好的房子,或买几处房子。而如果仅是想要投资
请牢记:
美国是一个建立在金融市场上的国家。
于是,哪怕你就是对投资房地产感兴趣,也应该去选择放一部分资金在REIT里(Real Estate Investment Trust),而不是自己赌着身家去趟浑水。
事实上,美国政府始终都在用你能想到的各种工具,限制人们把大量资产冻结在房地产这个蓄水池里。而作为一个发达的经济体,更是在全力避免大批民众可以通过收租金来过上理想的生活。(美国政府的画外音:别赖在家里,都给老子工作去!创新去!实现美国梦去!)。这背后的原因也很简单:一个发达的经济体,特别是美国这个可以全球印钱的经济体,最担心不是通货膨胀,而是资金运转不良,民众统统躺在old money上过没有追求的日子,以及结构性丧失social mobility。
总结:
1,下层中产阶级:用各种保险来“兜底”/ 401k-403b-IRA/ 员工股票-期权购买/ 开始为子女教育存钱/ 买个不错的房子。
2,上层中产阶级/小富:用各种保险来“兜底”/ 升级医保/ 401k-403b-IRA放满/ 员工股票-期权购买/ 子女教育基金/ 买个很棒的房子/ mutual fund/ permanent life insurance/ wealth management – investment account/ 多花钱来享受生活/ 投资个业余的小生意。
3,“富豪”:各种全方位的全面保险/ permanent life insurance/ wealth management – investment account/ 不可撤销信托/ taxation planning/ 实业和商业地产投资/ 子女教育投资/ 各种花钱来享受生活/ 政治献金/ 慈善。
帖子: 1
参与者: 1
阅读整个主题
from 如何投资 - 最新主题 http://bit.ly/31BXipt via http://bit.ly/2XK2ANj
0 no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