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mgik
taohuamobi · 5 years
Text
房地产税带来三轮冲击波,现在已进入深水区
@一财写道:
房地产税真的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层层的冲击波给市场带来剧烈的调整。而未来要开征的房地产税是房屋和土地并征税,那么房地产税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冲击波呢?
第一、对市场预期的冲击 波 。
虽然这个法案还没有落地,但是民众普遍预期未来会有房地产税的开征,对这个进程并没有什么疑问。这样的话大家就会猜测,这个法案包含的是什么内容?对现在的房地产市场是否有决定性的影响。
每个人有各种猜测,每个人心中答案是不一样。有人恐惧,有人淡定,但这一定会影响公众的预期,让民众对于“房价永远上涨论””的观念产生动摇。或者今后要出台这样的法案,这种举动本身就是为了对房价永远上涨的预期进行控制和调控,让你理解房价不一定永远涨。
cc7cb076a25448658d1a8ff042d23163.jpeg640×506 40.6 KB
第二、草案的公布的冲击 波 。
草案会公开,我们就知道税基是什么?首套房是否免税?或者抵扣的面积是多少?税率是多高?个人抵扣项大概有哪些?所以在草案公布后我们心里头都可以预估,各种研究报告也可以精确地告诉我们,房地产税的草案会对各地的新房和跟二手房市场造成怎么样的冲击。第二波当草案公布的时候,我们就能估计出房地产税对于全国房地产市场和区域房地产市场的影响。
第三、地方实施细则的冲击波。
房地产税是中央立法、地方执行,房地产税实际上是区县政府的重要的税收补充来源,省这一级拿的不多,而中央基本不拿。中国是一个大的经济体,地域比较大,房价的差异性很大,区域之间居民收入的差异性也很大,因此各地实施细则对于房地产税的利益分配是很有讲究的。细则出台后,它能够进一步地量化房地产税对于区域市场的影响,能估量出这些实施细则对于某一个城市、某一个区域,甚至某一个县、区的具体影响。
三波冲击波,三个时点,我相信无论是哪个时点,政府对永远上涨的房价进行控制、调控,让房价不一定永远涨,也不一定涨得快,让老百姓买得起房。
帖子: 1
参与者: 1
阅读整个主题
source https://ruhetouzi.com/t/topic/250
0 notes
taohuamobi · 5 years
Text
离华尔街接管比特币行业已经不远了
@一财写道:
货币到底是一个什么东西,没有人能解释得清楚,但经济学家会给出一个不同的答案,货币即机会,拥有货币越多,说明你获得的机会越多、选择越多。
货币对一个社会的影响,不仅仅是便捷交易的问题,货币可以说既是一国强大的前提,也是国家衰弱的外在表现,因为货币上面到底能承载多少供人们选择的机会,实际上就决定了这个国家到底拥有多少可能性。有的货币可以拿着走遍全球,而有的货币可能都出不了一条街。
货币有着漫长的历史演化,但总体来说,也有很多规律可循。如果从商业模式的角度看,打败黄金作为世界通用货币的,不是比黄金更好的另一种金属,而是纸币。当下,人们在研究打败美元的,到底会是哪一种纸币,欧元?人民币?但很有可能是,打败美元的,不会是下一个纸币,而更大的可能是数字货币。
如果在几年前我说这个话,会被大家理解为一种纯理论猜测的话,当下的美国,其实已经开始意识到数字货币的威胁,当然,更重要的是,华尔街已经开始全面的展开对数字货币领域的战略性介入,而其他国家还可能认为比特币等是一个小儿科的游戏。
数字加密货币领域目前的市场规模超过3000亿美元,日交易额超过300亿美元,但这个市场没有采用法币计价,因为各国为了遏制大家对数字货币的炒作和投机热情,都禁止金融机构为数字货币的交易提供结算,所以这个市场发明了一种特殊的货币,叫做稳定币。
稳定币虽然是加密数字货币,但背后跟法币1:1对应,用这种稳定币计价,可以达到用法币计价的目的。但由于稳定币背后的资金运作,处于非常严格的保密性,导致官方层面无从得知其资金的真实存在和运作情况,规模较小的时候,可能不会引起注意,但规模开始壮大的时候,稳定币将会是另一种存在和威胁。
稳定币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借助法币的信用,完成对加密货币的普及和背书。目前加密货币市场的第一大稳定币USDT,在刚刚过去的24小时里,交易额超过了100亿美元。100亿美元到底是个什么概念,我跟大家举个例子就明白了,中国现在是全球第一大贸易国,但日均贸易额也不过100亿美元。
如果贸易额不是金融交易,那么我们再来拿中国的明星企业阿里巴巴股票的交易额来看看,刚刚过去的周五阿里巴巴的股票交易额是3.4亿美元,加密货币领域稳定币USDT的交易额是阿里巴巴股票交易额的32倍,比特币过去24小时的交易额是其25倍。最近阿里巴巴准备要回归港股,我是举双手欢迎的,但很多人觉得这是华尔街的损失,我觉得可能大家高估了阿里巴巴给华尔街带来的利益,跟加密货币行业的诱惑相比,阿里巴巴当前的市值和交易量,可能没那么大的影响力。
对于美国来说,更需要警惕的是,如果有一天,加密货币行业的稳定币不再需要法币背书,也就是不再需要美元背书,就像1971年美元跟黄金脱钩一样,短期内稳定币会大幅贬值,但长期看,就像美元已经摆脱了黄金的束缚,成为真正的世界货币,稳定币未来摆脱美元的逻辑,跟美元摆脱黄金的逻辑将可能是类似的。
正因为如此,美国和华尔街绝对不会坐视不管。当然,美国人的策略绝对不是加强监管那么简单。
今年的4月24日,金融之都,捍卫美国金融体系的纽约,开始向加密货币交易市场动手了。纽约总检察长Letitia James 当时指出,Bitfinex(目前加密货币领域最大的稳定币提供商背后的推手)掩盖了8.5亿美元资金的明显亏损,并用来自Tether(目前加密货币领域最大的稳定币提供商)的储备资金用于弥补亏空。Bitfinex8.5亿美元已经遭遇美国政府冻结。
而后,稳定币USDT遭遇短暂的抛售,市场开始进入对稳定币的质疑和担忧阶段。实际上作为加密货币交易市场重要的交易所之一,Bitfinex等的存在也是令美国政府比较头疼的,经过了长时间的博弈之后,在没有收编成功的前提下,将其赶出了美国。当然,这些交易所也存在目无王法的情况。
美国一方面对加密货币交易场所和稳定币提供商进行大规模的调查,另一方面开始在本土触动可以纳入华尔街运作体系的正规军入场。
我此前专门写过的,由Facebook正在测试发布的稳定币Libra已经与十几家公司签署了合作协议,其中包括Visa、万事达、PayPal和Uber。这些金融和电子商务公司、风险投资家和电信公司将各自投资1000万美元给���个用于管理数字货币Libra的财团。Libra将与一篮子政府发行的法定货币挂钩,保持币值的稳定,以及建立综合性的稳定币背书体系。
除了拥有二十多亿用户的Facebook测试稳定币之外,针对国际传统金融领域支付系统的摩根大稳定币MJ coin早已进入了测试阶段。
毫无疑问,Facebook和摩根大通的稳定币,一经推出,就是在美国政府的影响和监控范围之内。
美国的整体规划可能还不止于此,三天前,也就是2019 年 6 月 13 日,纽约证券交易所的母公司洲际交易所集团旗下的 Bakkt 公司宣布,将在 7 月22 日开始测试比特币期货产品。
Bakkt 到底是什么背景,我们看看其投资方就知道了。其股东有波士顿咨询集团(Boston Consulting Group)、CMT Digital、Eagle Seven、Galaxy Digital、Goldfinch partners、Alan Howard、Horizons Ventures、洲际交易所(IntercontinentalExchange)、微软(Microsoft)的风险投资部门M12、Pantera capital、PayU、Naspers 的金融技术部门以及 Protocol Ventures。
当然,在华尔街完全 “接管”加密数字货币市场之前,还需要借助政府之手,来完成对更多非华尔街系统之外的交易所、稳定币公司的“整治”。
在金融监管领域有绝对影响力的反洗钱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FATF,即将在下周发布一份阐明参与国应如何监管虚拟资产的报告。新规则将适用于使用代币和加密货币的企业,如交易所、托管机构和加密对冲基金。
在此报告即将要发布的时候,全球排名前三的交易所Biance(币安),立刻宣布不再为美国公民提供加密货币的交易服务。如果不出所料的话,全球大部分加密货币交易所将不敢再接收来自美国的用户。
我跟大家讲一个黄金市场的例子,可能会更明白美国政府的意图问题。2011年6月,美国开始封杀黄金场外交易市场,根据美国监管要求,当年7月15日之后,贵金属场外交易(OTC)的合法性将被取缔。为遵守相关新规,各大交易场所将对美国居民停止贵金属交易。这意味着自该日期以后,美国居民在OTC市场交易黄金、白银均将被视为违法。
三个月后,黄金价格创出了历史最高的1920美元,而后开始下跌。截至目前,美国市场唯一能参与的黄金衍生品交易,只有纽约金,也就是纽交所的黄金期货。美国将黄金的场外市场全部封杀,也就是说,美国是不允许类似中国“纸黄金”,以及国际市场依然流行的“伦敦金”这种交易模式的。美国期货行业的集中度提升,定价能力再次完全控制在了美国手上,黄金价格就像戴上了紧箍咒,在各类资产价格持续创新高的这几年,黄金价格自2011年后就再也没有出现像样的走势。当然,这种压制是阶段性的,黄金跟美元的博弈,不会轻易结束,但美国至少延迟了诸多挑战美元地位的市场崛起。
去年芝加哥商业交易所上线了比特币期货,比特币价格从芝商所上线比特币期货时的2万美元,在该期货上线后,一度下跌至3000美元附近。当然,美国和华尔街要完全驯服比特币,还需要更集中的交易,但要发展更集中的交易,除了需要有更大规模的稳定币系统,还需要强有力的监管政策来消灭场外市场,消灭其他的交易服务机构。
Facebook和摩根大MJ coin的稳定币架构,以及芝加哥商业交易所比特币期货和洲际交易所的Bakkt加密货币交易系统,将可能成为华尔街全面入局加密数字货币领域的第一波操作。事实上芝商所比特币期货并没有大家想象得那样没有影响力,刚刚过去的一个月,芝加哥商品期货交易所(CME)比特币期货5月份的成交量和持仓量均创下新高,平均每日成交量为13,777份合约,约为5.15亿美元,自4月以来上涨36%,同比上涨250%。
我们可以再想象一下,如果让华尔街和美国金融、互联网巨头控制了整个加密货币市场的定价和交易领域,大规模的开始推动加密货币的普及,将意味着什么?美国未来想制裁一个经济体,可能都不需要再动用国际机构或去恐吓各类金融企业,而是直接给这些互联网巨头和美国加密货币交易所下达一个指��就可以了。
当共识逐步形成,驾驭共识的力量将是无限强大的,当有形的资产在人类资产占比当中越来越少,无形和抽象的资产,将以某种形式成为各国争夺的重要领域,但对无形资产的管制和调控,传统手法会变得十分脆弱。
就像在互联网没有发明之前,各国对信息的调控其实非常简单,因为印刷品的传播渠道和形式非常狭窄和有限,但当互联网渗透到全世界之后,信息几乎就像空气,可以说无孔不入。回归到货币领域也是同样的道理,纸币时代,由于有大量的结算机构和金融中介的存在,使得各种调控非常有效,但加密货币时代,可能是一个全新的时代,这个时代的到来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只有拥抱和加入,才可能找到驾驭的工具和方法,这一点美国和华尔街已经想清楚了。
文/肖磊
帖子: 1
参与者: 1
阅读整个主题
source https://ruhetouzi.com/t/topic/249
0 notes
taohuamobi · 5 years
Text
征收房产税势在必行?房产税离“老百姓”到底还有多远!
@一财写道:
房地产税对我们大家来说一直是一个颇具争议性的话题,也一直牵动这社会和人们的神经,那么房地产税到底离我们老百姓还有多远,和我们究竟有多大的利益关联?下面大家跟随小扒的脚步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房地产税到底如何开征?专家们也讨论了很多年,给出了这样的两种思路。首先第一种就是对房地产领域现存的各种税费进行规范和调整,在总税负不变的情况下,增加房产税,减少或取消交易环节中的一些不合理的税费,设置合理的房地产税收体系,这是在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来的思路,要求:出台房产税,同时合并其它税费。第二种是只增加房地产税,但是不合并或取消其它税费。这是将2003年关于房产税改革的思路悄然换成了“增税”的思维。
c890d07bb88c4b3c8703f63286894e60.jpeg640×597 46.6 KB
第一种的情况下,总税负不变,买房的老百姓自然不用多花钱,但是在第二种的情况下,如果房产税的改革只是增加一个新的税种,那么就是在房地产税收上再加税,这样的话,无疑是给老百姓带来沉重的负担。
据了解,未来的房地产税主体税种是由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合并而成的。房地产税最重要的两个点分别是起征点和税率的问题,除此之外,还有豁免征收面积,对于免征额和税率来说,现在官方并没有释放任何的信息。先前,房产税也在上海和重庆作为一个测试点多年,在重庆市同时无户籍、无企业、无工作的个人新购的第二套包括第二套以上的住房,税率为0.5%。而在上海开征的房产范围包括,上海市居民在上海新购并且属于第二套及以上的住房,按人均计算,人均超过60平米的进行房产税征收,不超过的新购住房暂免征收房产税,比如一个局面的家庭原来已经拥有的住房面积有180平,刚好人均60平,现又新购一套100平的总价100万,那么其一年应交房产税4200左右。
原国家税务局总局副局长许善达曾表示,中国的房地产税,是土地国有制对私人住宅征收的财产税,这在国际上难以找到借鉴先例,即便将来以后要全面开征,规模也远不及私有制下的房产税规模大小,此外,因为目前全国房地产持续放缓慢,加上销售难度大,且住房库存多,也给征收房地产税带来影响。
那么,房产税将在什么时间,以何种形式开征,以及征收对象,免征范围的规定等涉及及具体执行层面的问题,有业内人士称暂时还没有定论。中国政法大学财税金融法研究所教授施正文则表示,房地产税是典型的地方税,何时开征会授权地方政府自己决定,并不是在某个时间全国一起征收,各个地方可以差别化。
无论何时,房产税都是要落地的。各位网友对此有什么样的想法和看法,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哦~
帖子: 1
参与者: 1
阅读整个主题
source https://ruhetouzi.com/t/topic/248
0 notes
taohuamobi · 5 years
Text
为什么中国富人的资产偏向于“房地产”?
@一财写道:
翻译|中创汇·520信息港
中国富裕阶层的财富已逐渐可与美国相媲美。广发银行联合西南财经大学公布的《2018年中国都市家庭财产健康报告》显示,中国城市前20%的富裕家庭的平均家庭资产总额为454.5万元,仅比美国富裕家庭的平均资产总额542.2万日元(2016年)少14%。
与过去6年的年均增长率相比,中国前20%的富裕家庭增长了4.3%,美国增长3.1%,中国相比要高1.2个百分点,逐年缩小与美国的差距。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数据,中国是2017年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人均GDP仅为8643美元,仅排第76位。相比韩国排名第30位(299,38美元),日本排名第25位(38449美元),香港排名第16位(46080美元),新加坡排名第9位(57713美元),美国排名第8位(59792位),事实证明与世界还存在较大差距。
这项调查是对中国全国7大地区的23个城市进行调查后的结果。虽然遗憾具体的城市名并未公布,又例如,2017年的非农村人口有8亿1347万人,两者覆盖范围可能有点不同,只能粗略说个大概,但毫无疑问,在世界上也能排上号的富裕阶层,在中国有很多。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瑞士信贷的调查,2017年中国的资产超过100万美元的富人数量达到350万,已经超过日本,跻身世界第二。
然而,有趣的是收入和资产构成。
虽然美国家庭的平均收入为70.5万元,但中国城市地区的前20%的富裕家庭仅为23万元。此外,考虑到现金和存款,股票和以投资为目的的房地产等资产,美国为285.96万元,而中国为163.19万元。换句话说,房地产在中国富人的资产构成中占很大比例。
虽然覆盖范围略有变化,在中国城市家庭的总资产中,房地产占比达到了77.7%,远远高于美国的34.6%。另一方面,金融资产仅为11.8%。与此相比,在日本,金融资产的比例达到了61.1%。
进一步分析,从金融资产细分来看,银行存款为42.9%,保险为17.0%,理财商品为13.4%,贷款为10.3%,而股票还没8.1%。其它的现金为3.7%,基金为3.2%,此外债券,外汇,黄金和衍生品占比极少。
这样看来,对中国富裕阶层来说,即使股市价格有稍微变动,对他们资产价值也没有多大影响。另一方面,房地产价格的波动则会影响巨大。虽然当局正试图阻止房地产泡沫的发生,但也决不是单纯降低价格这么简单,而是继续采取慎重措施,从上述情况可以清楚表明原因。
帖子: 1
参与者: 1
阅读整个主题
source https://ruhetouzi.com/t/topic/247
0 notes
taohuamobi · 5 years
Text
潜力巨大,这两省人口增量暴增!它们是未来的风口吗?
@一财写道:
一个地区人口净流入的多少基本可以反映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高,自然就会吸引大量的人才进驻,同样,人才进驻以后,这个地区才能实现高速发展。所以,地方经济发展跟人才是相辅相成的。在我们印象中,广东、江苏、山东、浙江地区经济比较发达,每年的净人口流入比较多,自然人口增量自然就比较高。但是,在去年的时候,这种情况正在发生变化,有两个省正在奋起直追,那就是河南和安徽。
人口增量不同于人口净流入,决定人口增量主要有两个数据,一个是人口出生数量,另一个才是人口流入数量。以前的时候是出生人口决定一个地区的人口增量,但是现在则是净流入人口决定一个地区的人口增量。在过去的2018年,安徽人口增量68.8万,而河南则是46万,它们两个分别名列中国常驻人口增量排行榜的第三位和第四位。
咋一看,这两个数字跟我们全中国13亿人比起来差远了,但是这两个数据在人口增量排行榜上市非常高了,举个简单的例子,仅安徽一个省的人口增量就超过了山西、湖北等七个省市的人口增量。安徽和河南的人口增量如此之高,几乎是颠覆了我们以往对人口问题的认知。其实这两个省份在全国看来经济一般化,河南在全国的GDP排第五,勉强还可以,但是安徽的话在全国仅排第13位,也就是中等水平了。为什么这两个省的人口增量突然多起来了呢?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个就是当地的就业水平持续提高。人口为什么会流出,就是因为经济发达的地区就业岗位多,薪资也高。而最近这几年,安徽和河南两省把解决就业提到了一个比较高的层次,大力改善当地的就业环境,解决了很多人的就业,人们都有满意的工作了,自然就不外出打工了。根据一份河南数据,60%以上的人都接受在家乡找工作,这就是一种吸引人才的最好方式。
第二个就是大力招商引资。其实安徽和河南的人口增量的崛起,并非一日之功。我们有句话说得好:“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对河南来说,早在2010年的时候,富士康就进驻河南了,而富士康的进驻似乎是个标志,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进驻到河南,安徽也是一样。大力招商,是这几年两省提得最多的口号。招商多了,当地经济发展水平高了,自然会吸引人才进驻。
第三个就是“中部崛起”的具体实施。早在2004年的时候,国家就提出了“中部崛起”的策略,十几年过去,中部地区发展迅速。尤其是河南和安徽。其实河南和安徽相对其他省份来说有地理优势,那就是距离长三角地区更近,靠着长三角的带动,两个省份想不发展都难。
人才就是竞争力,有了人发展才会迅速。而目前河南和安徽两省的人口增量保持高位,或许,这两省处在未来发展的风口上,它们的发展的潜力也是非常大的。
帖子: 1
参与者: 1
阅读整个主题
source https://ruhetouzi.com/t/topic/246
0 notes
taohuamobi · 5 years
Text
合法避税:可以从这六个出发点切入
@一财写道:
避税不是盲目进行的,存在客观的空间限制,必须在客观环境允许的范围内实施。总体上讲,避税要受宏观的国家政策和经济形势,微观的企业经营状况和人文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进行避税,关键是要找到切入点。
避税的切入点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从纳税环境的选择切入
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不同地区的政府部门,其执法水平、人员素质和服务意识不同;不同地区的税务机关,其税收征管实践的差异也很大。
针对具体企业进行的避税,必须充分考虑企业特定的经营环境,如果把握不好,很容易增加税务风险,加大避税成本。
另外,企业的内部环境也很重要,这里关键是管理层的法律意识和超前意识,还有企业执行层和决策层之间的企业文化认同程度。
2、从主要税种切入
这点上要考虑三个因素:
一是经济与税收相互影响的因素。也就是某个特定税种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是税种自身的因素。这主要看税种的税负,税负弹性大,避税的潜力也越大。一般说来,税源大的税种,税负伸缩性也大。
三是企业的发展目标和发展阶段。本阶段的目标往往决定了企业面临的主要税种和承担的主要税负,这对以后的企业税负也会有影响,需要仔细加以考虑和规划。
3、从纳税的重点环节切入
有些小税种对企业虽然并不是主要税种,但也需要针对其纳税的关键环节进行筹划。
比如,所有者权益增加时,怎样缴纳印花税的问题;选择什么样的经济合同贴花问题;企业房产确定原值时,要考虑土地���用权价格与土地工程价款剥离会对房产税产生影响等等。
4、从税收优惠切入
用好、用足税收优惠政策本身,就是避税的过程。 我们合作的园区优惠政策对于企业增值税、企业所得税有最高70%的返还,而且最重要的是能够进行核定征收,将税率降到2.08%!外地企业也可享受!
但选择税收优惠作为避税的突破口时,应注意两个问题:
一是纳税人不能曲解税收优惠条款,滥用税收优惠,以欺骗手段骗取税收优惠。
二是纳税人应充分了解税收优惠条款,并按法定程序进行申请,避免因程序不当而失去应有的权益。甚至是造成偷税漏税逃税的严重后果。
5、从影响纳税额因素切入
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计税依据×税率”。这个公式告诉我们,计税依据越小,税率越低,应纳税额就越小。进行避税,要抓住这两个因素,选择合理、合法的办法来降低应纳税额。
6、从政策变化前后的机遇切入
税制改革对很多企业来说是机遇与影响并存。针对税制改革,企业避税的基本思路是要用好税制改革的机遇。
对税改后可能会增加优惠的项目,税改前不要办,税改后去办,避免税制改革不利因素的影响。
对税改后会增加负担的项目,尽量在税改前办妥。
对于税改后利弊不确定的项目,尽量在税改前不结案、不封账、不下结论,使这类项目增加可变性。
避税不是简单的节税,更不是违法的偷税逃税!对需要进行避税的企业来说,要重点分析对其财务利益有重大影响的避税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只有避税成本低于收益时,方案才具备可行性。如果避税的成本比换回来的利益还高,那避税也就失去存在的意义了。# 合法避税:可以从这六个出发点切入
帖子: 1
参与者: 1
阅读整个主题
source https://ruhetouzi.com/t/topic/245
0 notes
taohuamobi · 5 years
Text
十年后,还有多少劳动力人口?要不要卖房早做准备,来听专家分析
@一财写道:
最近十年,房地产市场膨胀到底有多迅速?我们不妨来看几个数据。
我国房地产开发投资数据的统计最早从1986年开始,经过30多年的发展,2018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已经超过了12万亿,是1986年的1200倍,年均增长24.8%。
在1998年房改之后,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最高峰达到了2010年的33%,近年来虽有所下滑,但从未出现过负增长的局面。
从没有任何一个能与房地产相提并论的行业,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之所以形成这样的规模,与一个关键因素分不开:劳动力人口。
一般意义上,我们把15-64岁的人口称之为劳动力,这部分人群的数量,在2013年达到10.06亿的最高点,随后开始出现回落。
2013年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呢?经济学家姜超此前指出,从城镇每千人新开工套数这个指标来看,我们的房地产巅峰期早在2013年就已经过去。
无独有偶,城市化学者任荣荣在第十六届(2019)蓝筹地产年会评审会上指出,房地产行业在2013年的时候基本上已经到顶了。
是不是很巧合?劳动力人口的高峰时段,正是房地产行业最辉煌的巅峰。
正因如此,很多人担心一点:10年后,还有多少劳动力人口?假如因为劳动力人口减少,楼市开始走下坡路,需不需要卖房早做准备?
先说第一个问题:10年后,还有多少劳动力人口?
首先,确定现在的劳动力人口有多少?
上文说了,2013年的时候,劳动力人口达到了10.06亿的最高峰,随后出现连续5年的负增长,平均每年减少近200万。
与此同时,随着65岁以上人口占比持续上升,我国老年人口抚养比也从2000年的10%上升至2017年的近16%,这意味着之前是10个劳动力负担一个老人,而目前是6个劳动力负担一个老人。
根据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截止2018年底,我国劳动力人口大约在9.5-9.9亿左右。
取平均值9.6亿,按照每年减少200万的速度,在2019年,劳动力人口数量依然能维持在9亿以上。
其次,我们再确定未来十年劳动力的减少速度。
这个问题有不少专家都做过研究,中泰证券宏观分析师梁中华在四月份曾发文指出,根据测算,未来5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将平均每年减少300万以上,除了2024-2026年之间有所缓和外,之后会进一步下降。
尤其在2028年-2039年的十年间,我国每年将减少劳动年龄人口1000万以上。
也就是说,未来五年会减少1500万,十年之后跌速会翻倍,按照这样的推论来看,未来十年,劳动力人口可能会减少4000万左右。
有了目前的人数,有了未来10年减少的数量,结果就很容易算出来: 10年后,劳动力人口数量大概是9.2亿左右。
再来说第二个问题:要不要卖房早做准备?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不妨先来看看专家的分析。
在年初,经济学家李迅雷表示,从表面上看,三四五线城市去库存非常成功,过去两年多时间,小城市销售出去的商品住宅和剩余库存的总和,是2015年底商品房库存面积的6倍还多。
李迅雷认为, 2019年房地产将进入减持的时间窗口 ,一方面是2019年商品房销售面积将出现负增长,居民的杠杆率处于高位;另一方面,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城镇化进程的放缓,大部分三、四线城市都呈现人口净流出,故尤其要减持未来人口将大量净流出地区的房产。
从专家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两个结论。
第一,卖不卖房,别操心劳动力人口,要看自己城市所在的人口。
虽然整体上看,十年后劳动力人口是在持续下降的,但因为城市结构的不同,大量的青壮年人口依然会将热门城市列为首要的流入地区,房价有非常雄厚的抗跌基础。
虽然过去两年,一二线城市房价涨幅动辄翻倍,过热之后会出现“稳中有降”,靠买房实现增值已经不可能了,但是,好不容易才在大城市安的家,不要轻易卖掉。
第二,卖不卖房,要看自己的承受力。
有人早早就买了房,月供杠杆都不高,收入一直呈现线性增长,甚至还有余力再去供一套房子,这种情况下没必要卖房回笼现金。
有人透支了整个家庭的财力,买了房反而不住,又去其他地方工作生活,被月供和房租压的直不起头来,房子既没有升值的预期,也没有居住的属性,更没有投资的前景,与其这样,还不如把房子卖掉,免得成为“累赘”。
帖子: 1
参与者: 1
阅读整个主题
source https://ruhetouzi.com/t/topic/244
0 notes
taohuamobi · 5 years
Text
中国是“制造王国”但并非无敌 缺乏核心技术
@一财写道:
2018年中国的GDP刚刚超过90万亿人民币,换成美元大概是13.6万亿,世界第二,相当于美国GDP的60%多点。不过在制造业上,中国“制造王国”、“全球工厂”的实力无可置疑,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2017年中国制造业产值3.6万亿美元,超过了美国+欧盟的总和,2018年只会更高。
中国制造业规模强大,但是并非高枕无忧了,我们在高端制造业上还是有很大不足的,比如航空航天、大飞机、半导体、发动机、汽车等。 对普通人刺激最强烈的可能还是芯片及软件,从去年的中兴、晋华再到刚刚的华为,美国只要禁止了中国公司的芯片、软件进口,国内这些公司很容易就被卡脖子,中兴因此损失惨重,华为规模比中兴大很多,这一次华为的结局显然不会跟中兴一样,但是此事对国内科技公司来说依然是一次重大打击 。
中国的制造业远没有到“任我行”的地步,幸好在这个问题上国内的政府部门对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认识一直都很清醒,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去年在出席“2018国家制造强国建设专家论坛”会议时就提醒过我们的差距。
辛部长表示,“ 国内外评价中国制造业发展成就往往扬长避短,忽视存在问题,片面夸大成绩,我国制造业创新能力还不强,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等工业基础能力依然薄弱,关键核心技术短缺局面尚未根本改变。 ”
“工信部对30多家大型企业130多种关键基础材料调研结果显示,32%的关键材料在我国仍为空白,52%依赖进口,绝大多数计算机和服务器通用处理器95%的高端专用芯片,70%以上智能终端处理器以及绝大多数存储芯片依赖进口。在装备制造领域,高档数控机床、高档装备仪器等,运载火箭、大飞机、航空发动机、汽车等关键精加工生产线上95%以上制造及检测设备都依赖进口。 与发达国家有几十年的差距,建设制造强国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需要付出长期不懈的努力 。”
帖子: 1
参与者: 1
阅读整个主题
source https://ruhetouzi.com/t/topic/243
0 notes
taohuamobi · 5 years
Text
日本人把知识分子印在钱上,我们却用钱来衡量知识分子
@一财写道:
从二战后的废墟中爬起,几十年的时间日本超越英、法、德,成为诺奖第二大户,如此神速的发展,足以让每一个周边国家感到威胁。
但是谈到日本经济,国内的媒体一律看衰,“日本失去的20年”经济大衰退,安倍的三支箭脱靶,日本政府要靠直升机撒钱维持稳定,日本股市哀鸿遍野等等。
听起来似乎日本正在走向末路,不需一兵一卒就会从地图上消失。事实上日本20年来一直维持着全球最低的失业率,日元对SDR还在不断升值。
这些年,全球货币都在放水,也就是用债务刺激经济,但就拿中日两国来对比:
日本放的水流进了产业整合、重组、创新、研发环节;
我们放的水多数进了房地产,还有一部分进了基建和“城市化”。
日本的债务和“技术产能”挂钩,有朝一日会带来巨大回报;我们的债务和“土地产能”绑定在一起,越往后,风险越大。
这让我想起了19世纪中期的那段历史,黑船事件让日本人第一次见识了西方工业文明的拳头有多大。一个封闭顽固的民族从此放下武士刀走上了创新之路,正面干不过你,我可以忍气吞声,偷偷学稳稳发展,没事聚一起琢磨琢磨搞点发明创造,总有一天该是我的我还要抢回来。
一海之隔的大清帝国沉醉在满洲八旗入关时的威风中,被殴了三四次还是没清醒过来,脸被打肿没关系,你永远是孙子我永远是大爷,至少精神上完胜,不丢人。不愿意丢人的后果就是,花了大钱,打了败仗,王朝最终覆灭,等到日本人打进来,缺钱少武器的中华民族面临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危机。
看眼下,日本在闷头搞研发,2016年1月22日,日本内阁审议通过了《第五期科学技术基本计划(2016—2020)》。该计划提出,未来10年把日本建成“世界上最适宜创新的国家”。日本政府未来5年研发投资总额计划为26万亿日元,约合1.45万亿人民币。
提到日本,总会不由自主的想到它的教育制度、国民素质、工匠精神。截止2013年,全球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日本有3146家,为全球最多,德国有837家,荷兰有222家,法国有196家。
中国的企业似乎不屑于此,崇尚的是自由多变的“互联网精神”。总想着另辟蹊径,一步登天,最要命的是,大家逐渐开始认可这种精神,并乐此不疲的去寻找各行各业的“规律”,以便更快取得成功。
日本科技水平能不断提高,答案其实早就印在他们的钞票上了。
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货币上印的是政治人物或者开国领袖:
印度 甘地
越南 胡志明
只有日元纸币印的是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和科学家。
福泽谕吉,明治三杰之一,教育家、思想家,历经无数版本,1万元日钞上一直印着他。
5千块,女诗人樋口一叶,作品多描述民生疾苦。
这张看着有点像假钞,上面印的是医学奖野口英世。
大作家夏目漱石,相信不少朋友都读过他的作品。
原本日钞上是有政治家的,比如伊藤博文。但从1980年代开始,为了鼓舞人民士气,日钞统一换上文化、科技名人,这也充分体现了一个国家的价值标准。
再看现在日本年年有人冲击诺贝尔奖,也许冥冥之中有着某种曲折而隐秘的联系。
日本人把知识分子印在钱上,我们却用钱来衡量知识分子 ,谁赚的钱最多,就是最受欢迎的知识份子。
记得自己在2012年刚上大学的时候无意中读到刘慈欣的《三体》,深受震撼。激动的发朋友圈力推此书,遭到一阵冷嘲热讽: 这么大人了还看童话故事;这种书太无聊了谁看;你说的“大刘”是谁啊?毁三观的书你还看?
2015年10月18日,刘慈欣凭借《三体》获得世界最高文学奖“雨果奖”,那一天朋友圈被刷爆了: 《三体》这本书,此生必读;《三体》,多位知名企业家力推;看完三体,我感觉自己的世界观被颠覆了;刘慈欣,中国作家的骄傲!
今年,《流浪地球》大火后,刘慈欣更是被羡慕的要死。比如我的朋友圈的,好几个当年喷刘慈欣和《三体》的“文化人”,都在大赞。
哈哈,看来一本书的好坏,也不是内容决定的嘛。
再想想我们这么多年来数次和诺奖擦身而过,肯定是有原因的。
人人想着赚钱,钻着脑袋想买房,哪有心思认真搞科研。
我们在纠结房地产,日本人在星夜兼程发展科技,有一天日本这头狼再度露出獠牙,中国就要多加防备了!
帖子: 1
参与者: 1
阅读整个主题
source https://ruhetouzi.com/t/topic/242
0 notes
taohuamobi · 5 years
Text
你的钱是怎么来的?
@一财写道:
你的钱是怎么来的?简单的来说,钱就是货币,货币怎么扩张?它是用什么样的政策监管?又怎么样真真切切地影响社会。这几个问题想要回答出来恐怕答案不是为了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的。在一个世界1%的人口拥有全球40%的财富的社会中,要理解这种货币金融政策体系,对于为什么我们要这样生活来说非常重要。
我来举例简单说明,政府初建做出一些决议需要钱,所以就给银行说我们需要1亿元。银行自然乐见其成说我们可以买1亿的政府债券。然后政府就拿一堆看起来很高大上并且盖着貌似很权威的章的纸,就说我们这是长期国库债券,于是把这些债券赋予1亿元的总价值发给银行。与之相对应的,银行也拿着一堆他们自己的纸张,说里面有多少防伪高科技并且看上去也很高大上,只不过这次银行的纸被叫做钱。于是乎银行就拿着这些标着1亿元的钱去买国债。一旦交易完成,政府就可以拿到1亿元的银行的钱币,然后把它存进银行,此时政府通过存款,就让这些钱币正式成为合法债货币。钱就这样凭空出现了,是不是和你们想的我上多久的班挣多少钱的观念不太一样哈。
11a71b572c7a4736af3e960f0eaeb3b1.jpeg614×580 23.6 KB
于是货币供应就增加了1亿元。就是这种常规操作致使1亿的新货币就造出来了。但是话说回来,这只是个原理性的例子。因为在现实交易中,上面说的都是通过电子交易来完成的,也就是在计算机上输数字就行,根本不用纸来交易。实际上来说工业的货币中只有小部分(比如5%)是以实物货币形态出现的。其余的(比如95%)只在计算机中以电子数字的形式存在。现在政府债券也就成了债务合同,一旦银行买了这些债券,货币就凭空出现了,政府当然许诺要给银行还债,换言之,货币是由于债务产生的。在我们的金融体系中,货币就是债务,因为货币越多,债务就越多。也就是说,你钱包里的每1元钱,都是一个人欠另一个人的1元钱的证明文件。
帖子: 1
参与者: 1
阅读整个主题
source https://ruhetouzi.com/t/topic/241
0 notes
taohuamobi · 5 years
Text
这8位亿万富翁的财产总和有多少?答案:超过38.5亿人的财产总和
@一财写道:
摘要:目前整个社会的财富不均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当然自人类社会形成以来,这个问题一直都在。但是,很少有人真正意识到地球真正不平等到什么程度。
2019年全球人口大约有77亿人,全球财富大约有317万亿美元。如果把这些财富平均分配给77亿人,这就意味着无论年龄大小,每个人将获得41169美元(约28.4万人民币),一个家庭按3-4人计算,大约能有85-114万人民币。但是我们生活在一个不完全平等的世界里。
人均资产,财富悬殊
这个世界上70%人的净资产不足1万美元,他们只占据着世界财富的3%。这70%的人大多数生活在印度等地,印度的人均净资产只有7000美元,非洲的人均净资产只有4000美元。还有21%的人代表着全球中产阶级,他们的人均净资产在1万到10万美元之间。尽管如此,这21%的人也只占据了全球财富的12%。还有8%的人,这批人非常富有。他们的净资产在10万美元到80万美元之间,是全球的中上层阶级。他们大多数都生活在欧洲,那里的人平均净资产为14.5万美元,比非洲高出36倍。在北美,人均净资产为40.4万美元。这8%的人,共同占据着全世界38%的财富。
站在财富金字塔顶端的人,富可敌国
亚马逊CEO贝索斯
即使他们的财富已经让很多人遥不可及,但是剩下1%的人,才是金字塔的顶端。他们的人口虽然只占全球人口的1%,但是他们令人难以置信的控制着47%的全球财富,或者说接近一半。在这1%中,还有60%的千万富翁,他们身价大概是4200万美元。另外40%的人,也就是是亿万富翁阶层。 截至2018年,全球共有2208位亿万富翁,总财富达9.1万亿美元。如果将亿万富翁的财富衡量为国家的GDP,那么他们将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超过了日本和德国的总和。 随着时间的推移,亿万富翁阶层的财富也在稳步增长。就在两年前的2017年,亿万富翁阶层的财富仅为7.67万亿美元,而就在2000年,亿万富翁阶层的资产甚至不到1万亿美元。在亿万富翁阶层中,世界排名前八的人——杰夫•贝索斯、比尔•盖茨、沃伦•巴菲特、伯纳德•阿诺、卡洛斯•斯利姆、阿曼西奥•奥尔特加、拉里•埃里森和马克•扎克伯格。他们的财富总和超过了人口总数的50%,即38.5亿人。
南非开普敦夜景
但是,如果你想知道世界上经济平等最糟糕的国家是什么样的,你只需要看看南非,南非被世界银行(World Bank)称为世界上最不平等的国家。在这里,国家60%的人只占据着国家7%的财富,这实际上比全球平均水平要好一点,但最上层1%的南非人,却控制着整个国家70%的财富,这比全球平均水平要严重得多。在挪威,最富有的1%控制国家财富最少,他们只控制国家总财富的21%。
虽然在这个世界上,金钱的分配可能相当不平等,但知识的分配是平等的。 与其怨天尤人,不如好好努力,放手一搏,父母给的那是背景,自己打下的才是江山。
帖子: 1
参与者: 1
阅读整个主题
from 如何投资 - 最新主题 http://bit.ly/2x5oD5i via http://bit.ly/2XK2ANj
0 notes
taohuamobi · 5 years
Text
从1000美元到百亿身家的索罗斯——狙击泰铢
@一财写道:
索罗斯狙击英镑大获全胜的5年后,他故伎重施,这次的目标是有着“亚洲第五小虎”之称的泰国。那么索罗斯是如何做空泰铢的呢?
做空泰铢的大前提,是泰铢本身出现了问题。这里涉及到一个经济学理论:克鲁格曼三角。保罗克鲁格曼就是94年宣称亚洲经济繁荣存在严重隐患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他提出的克鲁格曼三角理论认为,货币政策的独立、汇率的稳定和资本的完全自由流动,这三者是不可兼得的,只能舍弃一而得其二。
但是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受古典经济学理论影响,片面地追求自由经济,试图三者兼得。其结果就是,经济看涨时,国际热钱大规模无序融入,造成本国资产价格不理性上涨,进一步导致生产市场的激烈竞争和利润水平的下降,使得热钱无钱可赚,开始撤资外流。与此同时,美元加息,也进一步助长了热钱的外流欲望。这一切,都使得泰铢本身就被市场看空。
那么索罗斯想要做空泰铢,就只需要很简单的步骤:第一步,用美元资产做质押贷款,以换取泰铢现金或发行泰铢债券。第二步,建立SET股指期货空头仓位,或向泰国券商借取泰铢股票,然后卖出;在泰国债券市场建立空头仓位;在外汇远期市场卖出泰铢,引导市场的贬值预期。当贬值预期形成后,就会有规模恐怖的国际热钱涌入,疯狂做空,形成可怕的规模效应。这种规模效应,别说东南亚国家,连欧盟都扛不住,就是中国美国这种体量的国家,也要伤筋动骨。第三步,国际热钱大规模的做空导致泰国官方的外汇损失惨重,为了阻止国际热钱继续获得泰铢,也为了应对民间的挤兑风波,泰国政府下令金融机构停业休息。这一命令导致恐慌迅速全面扩散。国际热钱加大了股债双市的做空力度,最终泰国的外汇储备消耗殆尽,宣布泰铢贬值,双市崩溃。第四步,低价收割泰国的优质资产,赚个盆满钵满。也即是说,只要索罗斯能够制造出足够的泰铢贬值预期,就能够吸引庞大的国际游资自主地加入做空阵营。剩下的,就只是看做空和做多方谁能坚持得更久了。先放弃的一方必然一败涂地。
索罗斯大获全胜,泰铢一泻千里。索罗斯飓风很快又扫荡了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缅甸、马来西亚等国家。印尼盾、菲律宾比索、缅元、马来西亚林吉特纷纷大幅贬值,导致工厂倒闭,银行破产,物价上涨,经济景象惨不忍睹。整个东南亚财富缩水数百亿美元,使这些国家几十年的经济增长化为乌有。当时的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咬牙切齿地指责他是“纵火犯”,面对叫骂,索罗斯发表了一句名言:“苍蝇不叮无缝的蛋。”一旦经济实体衰退,货币基础动摇,狙击者便有机可乘———无论是英镑,还是东南亚货币。
帖子: 1
参与者: 1
阅读整个主题
from 如何投资 - 最新主题 http://bit.ly/2WSTrki via http://bit.ly/2XK2ANj
0 notes
taohuamobi · 5 years
Text
房价上涨的本质是什么?
@一财写道:
cc02fe593bcd40fe9cc6e2152bdfaefb.jpeg480×2140 112 KB
6e14be84c5f64ae2abbb475cc442bc38.jpeg480×2140 124 KB
90d7fa5294d843ca93c8468b1c4e4d7d.jpeg480×2140 169 KB
c1ec8492dd594653aaf2093cd4d340c2.jpeg480×2140 118 KB
7d2e2939bb96491b9e4fa2dd1b4f53ce.jpeg480×2140 135 KB
de5a6c241a8740548487f7a52f56389a.jpeg480×2140 142 KB
b680c7a09dc343c7b7918feb78f73315.jpeg480×2140 129 KB
e3d066194a5e4fdba98a7f69c9a404e7.jpeg480×2140 157 KB
92d355135a5f4adab43c5600ccee65a6.jpeg640×1904 136 KB
aa453a1941a24431be49f6d439937bd1.jpeg480×2140 164 KB
508e840655194acca690f708daf5d69e.jpeg480×2140 159 KB
f650539123ec49c2aca791d8e86cc786.jpeg480×2140 157 KB
da4fae8505bf46e0be8bc068b6b19910.jpeg480×1504 86.7 KB
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一切请以最新文章为准。
相关阅读请参考公号。
风险提示: 货币政策收紧超出预期,棚改货币化规模低于预期。
P.S. 还有两个点稍微补充一下——
① 货币交换公式(MV = Py)最常被人诟病的一点是,它假设了当货币速度V和产出u恒定时,物价P通常与货币供给M等比例变化,但实际上经济体是个复杂系统,V和y也会受到M和P的影响而变化(类似索罗斯说的反身性)。所以用它来做定性分析,定量就算了。
② 商品房价格是没有被纳入CPI的,所以CPI是被低估的,所以名义GDP增速会略大于实际GDP+CPI。之所以不把商品房价格纳入CPI,据统计局解释,一是因为买房更像是投资行为而不是消费行为,二是因为买房虽然是短期支付(用按揭),消费过程却长达几十年(慢慢折旧摊销),购买支出跟当期的实际住房消费不是很对得上。
帖子: 1
参与者: 1
阅读整个主题
from 如何投资 - 最新主题 http://bit.ly/2x473yB via http://bit.ly/2XK2ANj
0 notes
taohuamobi · 5 years
Text
如果2020年全球再次爆发金融危机,我们该如何减少损失
@一财写道:
金融危机是周期性的,从2008年上次全球金融危机到现在,又快来一次了。金融危机是欠债还钱的过程,政府通过央行挽救金融业是开闸放水的过程。除非出现新的投资高潮(工业革命、殖民战争),否则还是没有跳出滞涨沫崩的选择。
为什么出现欠债还钱,这与资本主义经济为利润运转有关。原先是卖不掉,信用介入以后,出现还不上。
当然,最根本的原因还是马克思说的,“一切真正的危机的最根本原因,总不外乎群众的贫困和他们有限的消费。”
工薪阶层的工资,或者说群众的收入,总无法覆盖需要他们消费的产品,为资本提供利润。
在这种情况下,一面是债务增长,一面是利润增长,一面是广义货币增长,一面是产品销量增加。
当某一环境下,债务或利润无法继续增长的时候,全社会欠债还钱,债务和利润湮灭,资产价格暴跌,广义货币塌陷,银行被挤兑,产品滞销,劳动者失业,产能被毁灭,一地鸡毛。
某甲开企业,商品滞销,回款困难。找银行贷款,获得流动资金。银行贷款还不上,怎么办呢?只好找高利贷,拆东墙补西墙。最后,高利贷也还不上,只好卖房子套现。其实,他不卖,银行或者高利贷者也会把他的房子卖掉的。某乙是某甲的员工,某甲断臂求生,某乙失业,还不上房贷。大家在同一个节点卖房子,房价自然暴跌。
需要注意的是,整个金融体系之中小银行倒闭,大银行反而可能活得更滋润。这是因为大家从小银行提现,把钱存入大银行。大银行大量吸收存款,廉价收购各种被抛售的资产。资本迅速扩张。这就如同洪水退去,诺亚方舟上的诺亚一家从淹死的人身上无偿拿走金银。
金融危机,并不是所有人都倒霉,有些人甚至可能打捞一票。这种事情,恩格斯在《资本论》里就提到过。金融危机爆发的时候,某人拥有大量的现金,低价买入大批债务人忍痛割肉抛售的有价证券,做了一笔“漂亮的生意”。
所以,如果不考虑政府救市行为,那么在欠债还钱的时候,最简单的选择就是持现。在恩格斯父亲的时代,金本位,黄金即货币,持现就是持有黄金。
政府的介入,可以让危机朝完全相反的方向发展。
政府通过宽松的货币政策为大资本提供大量的流动性,让欠了债还不上钱的大资本,可以很轻易地筹措到资金,偿还债务。
政府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大搞基础设施建设,掏挖垃圾坑,让产品滞销的企业,可以订单不断,利润滚滚。
华尔街大资本获得救命资金和利润,渡过难关,迅速兼并、扩张。正常情况下,只要不危害到大资本的利益,国家是不愿出手的。国家出手,必然是选择对大资本有利的时机,采取对大资本有利的方式。
政府救不救,关键看你姓什么,具体在美国就看你姓不姓华,华尔街的华。华尔街出事,美国政府、美联储和财政部坐不住。一般人破产,无所谓。资本主义时时刻刻有人破产,人生豪迈,大不了,从头再来。
政府介入金融危机的代价,就是政府债务暴涨,广义货币供应暴涨,通货膨胀压力、本币贬值压力和资产泡沫。
最终政府还是要面临滞涨沫崩的选择。过程是很清楚的,困难的是判断时间节点和政府干预的烈度。这完全取决于大资本的具体情况,大资本与政府的博弈,外人很难知情。所以,对绝大多数人来说,什么时候季节突变,极寒还是酷暑,完全无法确定。
个别极端的政府,比如委内瑞拉,比如津巴布韦,可以把印钞机的转速开到极限,油门踩到底。但是绝大多数政府和央行在经过权衡以后,都会选择逐步收缩货币,松油门,踩刹车。
所以,可以认为这次即将到来的危机是上次次贷危机的后遗症。经过大规模干预救市以后,大资本转危为安,美联储开始逐步收缩货币。
很显然,在政府不介入的情况下,持有货币最有利。如果政府介入,那么持有货币就未必有利了。
不仅如此,政府还可能通过增加税收的方式,转嫁矛盾。
假设,美国的地方政府陷入债务危机。联邦政府可能救助,也可能不救助。如果联邦政府救助,那么救助的资金从哪里来?联邦政府可能启动印钞机,可能加税,可能拍卖国有资产,可能减员增效,可能削减居民福利。发行债券不在考虑,因为发行债券迟早要偿还,问题暂时后移,最终还是会面临以上的选择。
美国的地方政府的自救,其实也大致是这几个方案——除了不能启动印钞机。
如果能对某个阶层征税,不会遭到极强的政治阻力,又不必启动印钞机,这无疑是比较有利的。
这种情况下,地方政府很容易启动新税种,或者增加税率。向谁增税,这个问题值得玩味。
这个阶层,毫无疑问,是所谓的中产阶级,或者说小资产阶级+工人贵族。在美国,对大资产阶级征税是不明智的的,他们是可以肆意转移资产,或者通过设立基金会合法避税的。一般来说,统治阶级如果不是免税的话,至少要给自己留出技术性的后门。相反,被统治阶级,如同韭菜,天生就是被收割的。所以,只要看看美国的税负的重担在谁肩上,就不难知道谁是被统治阶级。冷战结束后这些年,美国的中产阶级在迅速���亡,这也是美国经济危机愈来愈频繁,烈度愈来愈高的原因。
如此考虑,就不难理解如果要在经济危机中不受损失甚至盈利,就不能长期单一持有某一种财产,至少要有一次换仓的过程,也许还要更多次。单一持有货币可能通货膨胀,单一持资产比如房产,可能遭遇房价长期低迷,再加房产税的一刀……
比如,危机初期持现,危机崩溃期买入资产,政府要对某种资产征税前期抛售资产,政府正式征税资产价格下跌后,再次买入资产,央行(美联储)逐步收缩货币时期再次抛售资产持现,预备下一次危机……这期间,随便踏错一步,就可能损失惨重。何况,不能忽视每一步变换都成本不菲。当然,一步不动,等于踏错。
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绝大多数人无法准确掌握央行(美联储)和财政部的节奏。事实上,我们后面会看到这种节奏,是不考虑普通的人损益的,甚至可能专门针对普通人,不利于普通人。
这个操作过程相比恩格斯父亲时代,危机之前囤积现金,危机之中保值牟利的操作要复杂得多。
何况,即使他们每一个环节都准确地判断了时机和烈度,尽量降低了成本,也可能因为突如其来的不可抗力,导致整个完美的投资计划成为泡影。比如,限购限售都可能打乱换仓计划,失业打乱现金流。
与大而不倒的华尔街巨头不同,不会有人为他们提供救助的。事实上,金融危机是大资本造成的,代价却要普通人承担。他们不仅要承担经济规律带给他们的损失,还要承担由于央行(美联储)、财政部对大资本的救助行为转嫁给他们的损失。
现实之中,如果做出某类相似决策的幸存者比较多,这些人还有较多的财产,那么很快就会出台对他们不利,让他们承担损失的经济政策,向他们转嫁大资本的损失,分担政府救助大资本的成本。
知道了这个复杂的过程,就不难理解,在央行(美联储)和财政部积极干预经济的时代,任何告诉读者,只要买入某一种资产就可以在经济危机之中不受损失,甚至获得收益的操作建议,都是骗人的。
不仅如此,这个问题还要考虑到全球化的影响。
小银行如果被挤兑,那么大银行就会获利。反过来,如果大银行被挤兑,小银行则很难幸免于难。
商业银行如果爆发危机,那么需要央行的救助。在救助过程中,央行必然提出种种要求,作为交换条件。如果央行爆发危机,那么商业银行是必然遭殃的。
世界范围也是如此。
金子塔基出问题,塔尖趁火打劫。金子塔尖出问题,塔基首当其冲要吃药。
具体说来,虽然整个金融局势危如累卵,但是危机首先在哪里爆发,危机过程是完全不同的。
明确地说,如果首先爆发在美国,那么其他国家都会遭到严重的冲击。反过来,如果爆发在其他国家,那么美国则可能避免本国的危机,甚至大捞一把。
简单地说,在地球村之中美国扮演世界央行和主要商业银行的角色。
如果危机首先爆发在美国,那么随着美联储救市,如果不想承担损失,其他国家也必须紧跟美国的节奏。在危机初期,对美贸易下降的时候,本国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弥补美国需求下降导致的有效需求缺口。在美联储开始收缩货币时,也必须逐步收缩货币,避免本币剧烈贬值,导致进口商品价格暴涨、资金流出资产市场投机生产生活必需品和资本外逃,诱发通货膨胀、本币崩盘。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这些国家经过前期的刺激阶段,必然已经泡沫泛滥。这些国家再收缩货币的过程中,很难不刺破泡沫,诱发债务与债权的湮灭,或者说,诱发金融危机。如果爆发金融危机,那么必然出现资本外逃,本国加息、加税(如果不加税,就要印钞,进一步刺激本币汇率下跌)。
如果美国停止收缩货币。这些已经泡沫泛滥的国家,也未必有资格继续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掩盖危机。因为资本主义金融危机内因在于分配不平等,有没有外部诱因,都不会影响金融危机的内因。内因是基础,外因是条件,没有美国收缩货币的诱因,金融危机也会因为其他外因爆发出来。长期的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必然导致资本脱离实体经济,进入虚拟投机,实体凋敝,金融暴走,诱发恶性通货膨胀,泡沫破裂。
所以,如果金融危机首先爆发在美国,那么其他国家很难有机会从中渔利。
反过来,如果金融危机首先爆发在其他国家。
那其他国家就麻烦大了。
这时,美国华尔街的大资本就如同当年恩格斯父亲时代的那位投机者,背后有美联储撑腰,怀揣美元,到处收购廉价的资产,做“漂亮的生意”。不仅如此,那些发生危机的国家的本土大资本,会想方设法变现以后,资本外逃。这些逃亡的资本,必然会直接或间接投入华尔街,为华尔街收购天下,提供充足的弹药。
以天下之钱财,买天下之资产,是华尔街的特权。
问题的关键在于美元是国际货币,国际货币的印钞权由美国控制,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只对华尔街巨头们的利益负责。
其他国家在进入由美国控制的世界金融平台的那一刻,就已经输定了。
如果把这层变数再考虑进去的话,就会发现在全球化、价值符合化、各国高度干预经济的时代,社会中下层想依靠自己的智慧保住自己的财富,几乎是不可完成的任务。
真正的难度并不在于不理解金融危机的过程,(当然实际上很多人确实不理解金融危机的过程),而在于现实经济结果是经济规律与宏观操作结合的产物,宏观操作的决策过程全部闭门磋商、激烈博弈,都是以保护大资本利益为目的,甚至不惜损人利己。
对美国国内的投资者来说,这种闭门磋商、博弈博弈主要由华尔街和美联储、财政部决定。对其他国家的投资者来说,这种闭门磋商要进行两次。本国管理层在接受华尔街、美联储、财政部的宏观操作后,还要在本国再次进行闭门磋商、激烈博弈。两次闭门磋商的主要内容,都是如何让大资本度过危机、转嫁损失、榨取利润。无论是美国还是其他国家,绝大多数人既不参与,也不能及时了解信息。
显然,普通人无缘参加闭门会议,没有能力按照自己的利益影响经济政策。一般来说,激烈博弈的会议之中,谁缺席谁吃亏。缺席会议的人利益,往往成为参会者保护自身利益的代价。美联储、财政部和华尔街巨头的闭门会议,代价就是普通美国人的利益。至于其他国家和其他国家公民的利益,则连代价都算不上。他们属于躺着也中枪。
普通人既无缘参加闭门会议的决策过程,也无法及时获得政府干预的方案的细节。公开的新闻往往是残缺不全,内容含混的,个别情况下,甚至互相冲突,迷雾重重。普通人判明形势已经是三到六个月以后的事情了。
普通人既不能参与决策,也不能及时趋利避害,顺势而为。这时,他们往往已经踏空或者深度套牢。
美国中小投资中的高手是在骑着羊驼(草泥马),参加方程式赛车比赛。实际上有羊驼的是中小投资者之中的佼佼者,绝大多数,甚至是在靠自己的两条腿参赛。
相反,他们的对手是MATRIX的AGENT,MATRIX是他们的地盘,他们代表MATRIX的利益,在这个地盘上,AGENT拥有修改游戏规则、无限回血的能力。
市场反应是经济规律和宏观政策相互作用的结果,不是随机行走,不是不可知的,而是除了AGENT以外的绝大多数人无缘知道。
金融危机必然有一部分人破产、失业、资产贬值、存款缩水,支付代价,承担损失。经过政府干预,最终的结果,是李代桃僵,中小资本代替大资本支付代价。在美国,就是韭菜替华尔街僵,割韭救华,韭代华僵。
美国的救市资金一到,华尔街就发巨额奖金。普通人在破产,没破产的在纳税,华尔街在狂欢庆祝。其他国家大同小异,比如有的国家纾困资金一到,高管马上套现。
对其他国家的普通人来说,这种转嫁损失,榨取利润事情至少发生两轮。美联储、财政部和华尔街的闭门磋商是第一轮。同样的过程,本国还要在发生一轮。
许多人的操作没有错,但是仍然损失惨重甚至破产。错的不是他们的操作,而是他们的资本量太小。因此他们不是大资本的代理人,没有能力影响政府介入行为,信息不灵,出手不快,也没法耍赖。
当然,从另一个角度看如果他们能很容易把握危机的节奏,就很容易做“漂亮的生意”,他们的资本可以迅速增值,那么资本主义金字塔就会经常换庄,无法稳定存在。
中小投资者如果能赢,除了智慧,更需要运气。
我们已经分析了金融危机危机条件下,大资本收割的简要过程,但这是一个互动博弈的过程,没有适合所有人的万全的逃避之策。
既看对危机的理解,看聪明程度,也看人品。
本文至此已经说明了金融危机的过程,为什么普通人在金融危机之中,几乎无法有效较少损失的原因,本该到此为止。不过,可能有人会问,难道知道了危机过程和运气的因素,一点其他的建议都没有吗?
应该说,还是有的。
第一,不要轻易触碰杠杆,尤其是不要轻易使用杠杆放大交易规模。
《大空头》之中,明明已经大势已去,各大金融机构还是拉高出货,几乎打爆了空头。
华尔街大资本对市场的影响能力,抗风险能力,获得政府救助回血的机会,都不是一般投资者能比拟的。
杠杆是用风险换收益的工具,如同牺牲防御度换取攻击力,虽然收益倍增,但是也极容易被KO。如果消息不够灵敏,资本量不够大,没有政府援救回血的机会,不要轻易使用杠杆工具放大风险和收益。
何况,即使空头最终胜出,如果对手盘破产,也未必能落袋为安。
第二,小心成为替罪羊。
次贷危机发生后,需要寻找替罪羊。曾经准确预测危机并提醒政府金融危机风险的基金经理,被审讯了四次。其实,美国政府、美联储、华尔街,大家都明白是怎么回事,所以不必你提醒。但是出事了,要一个替罪羊,既然你是《皇帝的新装》中的那个孩子,喊出了皇帝没穿裤子,那就由你来担任这个角色吧。
第三,勤于学习,锻炼身体,保留基本的积蓄和住房,小心失业。
失业不是你的错。但是,如果在金融危机即将来临的时候,对失业完全没有准备,那就是你的错了。
第四,小心有人,趁机诈骗。
正常情况下,谁也不会轻易拿出《九阴真经》与大家分享。劣币驱逐良币,良币哪里去了?都被窖藏起来了。如果某种事物,购买门槛很低,而且能一本万利,那么十有八九有问题。
你倾家荡产买到的押宝的也许是金条,但是更大的概率是稻草。这些稻草卖给谁,老客��及一切愿意买的人。
所以,不了解的东西,不要投资。
这样的例子很多,比如比特币,比如泰国房产。
一种货币进入流通,是不需要别人用美元去买的,而是持有者用这种货币去购买商品,对方乐于接受或者无法拒绝。
鼓吹比特币的人,并不反感少数人控制货币。他们反感的是,自己不属于控制货币的少数人。
五、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见多识广的人,永远比见识有限的人有更多的信息,更多的经验,更强的判断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
帖子: 1
参与者: 1
阅读整个主题
from 如何投资 - 最新主题 http://bit.ly/2WRbjvN via http://bit.ly/2XK2ANj
0 notes
taohuamobi · 5 years
Text
房地产税带来三轮冲击波,现在已进入深水区
@一财写道:
房地产税真的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层层的冲击波给市场带来剧烈的调整。而未来要开征的房地产税是房屋和土地并征税,那么房地产税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冲击波呢?
第一、对市场预期的冲击 波 。
虽然这个法案还没有落地,但是民众普遍预期未来会有房地产税的开征,对这个进程并没有什么疑问。这样的话大家就会猜测,这个法案包含的是什么内容?对现在的房地产市场是否有决定性的影响。
每个人有各种猜测,每个人心中答案是不一样。有人恐惧,有人淡定,但这一定会影响公众的预期,让民众对于“房价永远上涨论””的观念产生动摇。或者今后要出台这样的法案,这种举动本身就是为了对房价永远上涨的预期进行控制和调控,让你理解房价不一定永远涨。
cc7cb076a25448658d1a8ff042d23163.jpeg640×506 40.6 KB
第二、草案的公布的冲击 波 。
草案会公开,我们就知道税基是什么?首套房是否免税?或者抵扣的面积是多少?税率是多高?个人抵扣项大概有哪些?所以在草案公布后我们心里头都可以预估,各种研究报告也可以精确地告诉我们,房地产税的草案会对各地的新房和跟二手房市场造成怎么样的冲击。第二波当草案公布的时候,我们就能估计出房地产税对于全国房地产市场和区域房地产市场的影响。
第三、地方实施细则的冲击波。
房地产税是中央立法、地方执行,房地产税实际上是区县政府的重要的税收补充来源,省这一级拿的不多,而中央基本不拿。中国是一个大的经济体,地域比较大,房价的差异性很大,区域之间居民收入的差异性也很大,因此各地实施细则对于房地产税的利益分配是很有讲究的。细则出台后,它能够进一步地量化房地产税对于区域市场的影响,能估量出这些实施细则对于某一个城市、某一个区域,甚至某一个县、区的具体影响。
三波冲击波,三个时点,我相信无论是哪个时点,政府对永远上涨的房价进行控制、调控,让房价不一定永远涨,也不一定涨得快,让老百姓买得起房。
帖子: 1
参与者: 1
阅读整个主题
from 如何投资 - 最新主题 http://bit.ly/2x637O0 via http://bit.ly/2XK2ANj
0 notes
taohuamobi · 5 years
Text
离华尔街接管比特币行业已经不远了
@一财写道:
货币到底是一个什么东西,没有人能解释得清楚,但经济学家会给出一个不同的答案,货币即机会,拥有货币越多,说明你获得的机会越多、选择越多。
货币对一个社会的影响,不仅仅是便捷交易的问题,货币可以说既是一国强大的前提,也是国家衰弱的外在表现,因为货币上面到底能承载多少供人们选择的机会,实际上就决定了这个国家到底拥有多少可能性。有的货币可以拿着走遍全球,而有的货币可能都出不了一条街。
货币有着漫长的历史演化,但总体来说,也有很多规律可循。如果从商业模式的角度看,打败黄金作为世界通用货币的,不是比黄金更好的另一种金属,而是纸币。当下,人们在研究打败美元的,到底会是哪一种纸币,欧元?人民币?但很有可能是,打败美元的,不会是下一个纸币,而更大的可能是数字货币。
如果在几年前我说这个话,会被大家理解为一种纯理论猜测的话,当下的美国,其实已经开始意识到数字货币的威胁,当然,更重要的是,华尔街已经开始全面的展开对数字货币领域的战略性介入,而其他国家还可能认为比特币等是一个小儿科的游戏。
数字加密货币领域目前的市场规模超过3000亿美元,日交易额超过300亿美元,但这个市场没有采用法币计价,因为各国为了遏制大家对数字货币的炒作和投机热情,都禁止金融机构为数字货币的交易提供结算,所以这个市场发明了一种特殊的货币,叫做稳定币。
稳定币虽然是加密数字货币,但背后跟法币1:1对应,用这种稳定币计价,可以达到用法币计价的目的。但由于稳定币背后的资金运作,处于非常严格的保密性,导致官方层面无从得知其资金的真实存在和运作情况,规模较小的时候,可能不会引起注意,但规模开始壮大的时候,稳定币将会是另一种存在和威胁。
稳定币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借助法币的信用,完成对加密货币的普及和背书。目前加密货币市场的第一大稳定币USDT,在刚刚过去的24小时里,交易额超过了100亿美元。100亿美元到底是个什么概念,我跟大家举个例子就明白了,中国现在是全球第一大贸易国,但日均贸易额也不过100亿美元。
如果贸易额不是金融交易,那么我们再来拿中国的明星企业阿里巴巴股票的交易额来看看,刚刚过去的周五阿里巴巴的股票交易额是3.4亿美元,加密货币领域稳定币USDT的交易额是阿里巴巴股票交易额的32倍,比特币过去24小时的交易额是其25倍。最近阿里巴巴准备要回归港股,我是举双手欢迎的,但很多人觉得这是华尔街的损失,我觉得可能大家高估了阿里巴巴给华尔街带来的利益,跟加密货币行业的诱惑相比,阿里巴巴当前的市值和交易量,可能没那么大的影响力。
对于美国来说,更需要警惕的是,如果有一天,加密货币行业的稳定币不再需要法币背书,也就是不再需要美元背书,就像1971年美元跟黄金脱钩一样,短期内稳定币会大幅贬值,但长期看,就像美元已经摆脱了黄金的束缚,成为真正的世界货币,稳定币未来摆脱美元的逻辑,跟美元摆脱黄金的逻辑将可能是类似的。
正因为如此,美国和华尔街绝对不会坐视不管。当然,美国人的策略绝对不是加强监管那么简单。
今年的4月24日,金融之都,捍卫美国金融体系的纽约,开始向加密货币交易市场动手了。纽约总检察长Letitia James 当时指出,Bitfinex(目前加密货币领域最大的稳定币提供商背后的推手)掩盖了8.5亿美元资金的明显亏损,并用来自Tether(目前加密货币领域最大的稳定币提供商)的储备资金用于弥补亏空。Bitfinex8.5亿美元已经遭遇美国政府冻结。
而后,稳定币USDT遭遇短暂的抛售,市场开始进入对稳定币的质疑和担忧阶段。实际上作为加密货币交易市场重要的交易所之一,Bitfinex等的存在也是令美国政府比较头疼的,经过了长时间的博弈之后,在没有收编成功的前提下,将其赶出了美国。当然,这些交易所也存在目无王法的情况。
美国一方面对加密货币交易场所和稳定币提供商进行大规模的调查,另一方面开始在本土触动可以纳入华尔街运作体系的正规军入场。
我此前专门写过的,由Facebook正在测试发布的稳定币Libra已经与十几家公司签署了合作协议,其中包括Visa、万事达、PayPal和Uber。这些金融和电子商务公司、风险投资家和电信公司将各自投资1000万美元给一个用于管理数字货��Libra的财团。Libra将与一篮子政府发行的法定货币挂钩,保持币值的稳定,以及建立综合性的稳定币背书体系。
除了拥有二十多亿用户的Facebook测试稳定币之外,针对国际传统金融领域支付系统的摩根大稳定币MJ coin早已进入了测试阶段。
毫无疑问,Facebook和摩根大通的稳定币,一经推出,就是在美国政府的影响和监控范围之内。
美国的整体规划可能还不止于此,三天前,也就是2019 年 6 月 13 日,纽约证券交易所的母公司洲际交易所集团旗下的 Bakkt 公司宣布,将在 7 月22 日开始测试比特币期货产品。
Bakkt 到底是什么背景,我们看看其投资方就知道了。其股东有波士顿咨询集团(Boston Consulting Group)、CMT Digital、Eagle Seven、Galaxy Digital、Goldfinch partners、Alan Howard、Horizons Ventures、洲际交易所(IntercontinentalExchange)、微软(Microsoft)的风险投资部门M12、Pantera capital、PayU、Naspers 的金融技术部门以及 Protocol Ventures。
当然,在华尔街完全 “接管”加密数字货币市场之前,还需要借助政府之手,来完成对更多非华尔街系统之外的交易所、稳定币公司的“整治”。
在金融监管领域有绝对影响力的反洗钱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FATF,即将在下周发布一份阐明参与国应如何监管虚拟资产的报告。新规则将适用于使用代币和加密货币的企业,如交易所、托管机构和加密对冲基金。
在此报告即将要发布的时候,全球排名前三的交易所Biance(币安),立刻宣布不再为美国公民提供加密货币的交易服务。如果不出所料的话,全球大部分加密货币交易所将不敢再接收来自美国的用户。
我跟大家讲一个黄金市场的例子,可能会更明白美国政府的意图问题。2011年6月,美国开始封杀黄金场外交易市场,根据美国监管要求,当年7月15日之后,贵金属场外交易(OTC)的合法性将被取缔。为遵守相关新规,各大交易场所将对美国居民停止贵金属交易。这意味着自该日期以后,美国居民在OTC市场交易黄金、白银均将被视为违法。
三个月后,黄金价格创出了历史最高的1920美元,而后开始下跌。截至目前,美国市场唯一能参与的黄金衍生品交易,只有纽约金,也就是纽交所的黄金期货。美国将黄金的场外市场全部封杀,也就是说,美国是不允许类似中国“纸黄金”,以及国际市场依然流行的“伦敦金”这种交易模式的。美国期货行业的集中度提升,定价能力再次完全控制在了美国手上,黄金价格就像戴上了紧箍咒,在各类资产价格持续创新高的这几年,黄金价格自2011年后就再也没有出现像样的走势。当然,这种压制是阶段性的,黄金跟美元的博弈,不会轻易结束,但美国至少延迟了诸多挑战美元地位的市场崛起。
去年芝加哥商业交易所上线了比特币期货,比特币价格从芝商所上线比特币期货时的2万美元,在该期货上线后,一度下跌至3000美元附近。当然,美国和华尔街要完全驯服比特币,还需要更集中的交易,但要发展更集中的交易,除了需要有更大规模的稳定币系统,还需要强有力的监管政策来消灭场外市场,消灭其他的交易服务机构。
Facebook和摩根大MJ coin的稳定币架构,以及芝加哥商业交易所比特币期货和洲际交易所的Bakkt加密货币交易系统,将可能成为华尔街全面入局加密数字货币领域的第一波操作。事实上芝商所比特币期货并没有大家想象得那样没有影响力,刚刚过去的一个月,芝加哥商品期货交易所(CME)比特币期货5月份的成交量和持仓量均创下新高,平均每日成交量为13,777份合约,约为5.15亿美元,自4月以来上涨36%,同比上涨250%。
我们可以再想象一下,如果让华尔街和美国金融、互联网巨头控制了整个加密货币市场的定价和交易领域,大规模的开始推动加密货币的普及,将意味着什么?美国未来想制裁一个经济体,可能都不需要再动用国际机构或去恐吓各类金融企业,而是直接给这些互联网巨头和美国加密货币交易所下达一个指令就可以了。
当共识逐步形成,驾驭共识的力量将是无限强大的,当有形的资产在人类资产占比当中越来越少,无形和抽象的资产,将以某种形式成为各国争夺的重要领域,但对无形资产的管制和调控,传统手法会变得十分脆弱。
就像在互联网没有发明之前,各国对信息的调控其实非常简单,因为印刷品的传播渠道和形式非常狭窄和有限,但当互联网渗透到全世界之后,信息几乎就像空气,可以说无孔不入。回归到货币领域也是同样的道理,纸币时代,由于有大量的结算机构和金融中介的存在,使得各种调控非常有效,但加密货币时代,可能是一个全新的时代,这个时代的到来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只有拥抱和加入,才可能找到驾驭的工具和方法,这一点美国和华尔街已经想清楚了。
文/肖磊
帖子: 1
参与者: 1
阅读整个主题
from 如何投资 - 最新主题 http://bit.ly/2WOJynL via http://bit.ly/2XK2ANj
0 notes
taohuamobi · 5 years
Text
征收房产税势在必行?房产税离“老百姓”到底还有多远!
@一财写道:
房地产税对我们大家来说一直是一个颇具争议性的话题,也一直牵动这社会和人们的神经,那么房地产税到底离我们老百姓还有多远,和我们究竟有多大的利益关联?下面大家跟随小扒的脚步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房地产税到底如何开征?专家们也讨论了很多年,给出了这样的两种思路。首先第一种就是对房地产领域现存的各种税费进行规范和调整,在总税负不变的情况下,增加房产税,减少或取消交易环节中的一些不合理的税费,设置合理的房地产税收体系,这是在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来的思路,要求:出台房产税,同时合并其它税费。第二种是只增加房地产税,但是不合并或取消其它税费。这是将2003年关于房产税改革的思路悄然换成了“增税”的思维。
c890d07bb88c4b3c8703f63286894e60.jpeg640×597 46.6 KB
第一种的情况下,总税负不变,买房的老百姓自然不用多花钱,但是在第二种的情况下,如果房产税的改革只是增加一个新的税种,那么就是在房地产税收上再加税,这样的话,无疑是给老百姓带来沉重的负担。
据了解,未来的房地产税主体税种是由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合并而成的。房地产税最重要的两个点分别是起征点和税率的问题,除此之外,还有豁免征收面积,对于免征额和税率来说,现在官方并没有释放任何的信息。先前,房产税也在上海和重庆作为一个测试点多年,在重庆市同时无户籍、无企业、无工作的个人新购的第二套包括第二套以上的住房,税率为0.5%。而在上海开征的房产范围包括,上海市居民在上海新购并且属于第二套及以上的住房,按人均计算,人均超过60平米的进行房产税征收,不超过的新购住房暂免征收房产税,比如一个局面的家庭原来已经拥有的住房面积有180平,刚好人均60平,现又新购一套100平的总价100万,那么其一年应交房产税4200左右。
原国家税务局总局副局长许善达曾表示,中国的房地产税,是土地国有制对私人住宅征收的财产税,这在国际上难以找到借鉴先例,即便将来以后要全面开征,规模也远不及私有制下的房产税规模大小,此外,因为目前全国房地产持续放缓慢,加上销售难度大,且住房库存多,也给征收房地产税带来影响。
那么,房产税将在什么时间,以何种形式开征,以及征收对象,免征范围的规定等涉及及具体执行层面的问题,有业内人士称暂时还没有定论。中国政法大学财税金融法研究所教授施正文则表示,房地产税是典型的地方税,何时开征会授权地方政府自己决定,并不是在某个时间全国一起征收,各个地方可以差别化。
无论何时,房产税都是要落地的。各位网友对此有什么样的想法和看法,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哦~
帖子: 1
参与者: 1
阅读整个主题
from 如何投资 - 最新主题 http://bit.ly/2Zz7Y6i via http://bit.ly/2XK2ANj
0 no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