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mgik
#澳門兼職
wangwill · 8 months
Text
1967年臺灣
H:「 棄我 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昨日不曾紀錄則只能拼凑,1967年是怎樣的日子,查查。國小之開始,識字之旅的開始。20240125W4
網路資料:
[出典]  李白    《 宣州謝脁樓餞別校書叔云》
      注:
        1、 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 李白
             棄我 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1967年12月,蔣決定實施九年國民義務教育,所需經費極為龐大,為籌措財源,乃實施加稅計畫,以達成預算平衡。自1968年台灣開始實施九年國民義務教育,為學制之重大改革。[14]:187高等教育以研究高深學術,培養專門人材為宗旨。[14]:187提倡建教合作及技藝訓練。[14]:187
維基百科介紹:
政府
國家正副元首
總統:蔣中正
副總統:嚴家淦
五院首長
行政院院長:嚴家淦(副總統兼任)
立法院院長:黃國書
司法院院長:謝冠生
考試院院長:孫科
監察院院長:李嗣璁
省政府主席
臺灣省政府主席:黃杰
福建省政府主席:戴仲玉
大事記
胡金銓執導之《龍門客棧》及張徹執導之《獨臂刀》,開啟武俠電影熱潮[2]:744。
1月
1月12日——丘念台病逝東京(廣東鎮平縣人,為臺灣先賢丘逢甲之子,曾任臺灣省民政廳長、中國國民黨臺灣省黨部主任委員,為臺灣耆宿。)[2]:734。
1月13日——金門東北激烈空戰,空軍擊落中共米格十九型機2架[2]:734。
1月15日——南投縣第五屆縣長補選由林洋港當選[2]:734。
1月17日——越南共和國國防部長阮友固訪臺(1967年4月2日,商業部長阮景天恩訪臺;4月29日,外交部長陳文杜訪臺;6月20日,教育部長阮文詩訪臺;7月31日,農業部長林文智訪臺。)[2]:734。
1月27日——臺灣省政府主席黃杰簽訂興建曾文水庫工程顧問合約(10月31日,曾文水庫動工興建;12月7日,行政院核准臺灣省發行糧食債券,作興建水庫經費。1969年4月14日,決定降低水庫大壩10公尺,發電量由10萬瓩減為5萬瓩。)[2]:734。
1月30日——國防部長蔣經國著《風雨中的寧靜》一書出版[2]:734。
1月31日——經濟部長李國鼎率團參加在西貢開幕之「中、越經濟合作會議」[2]:735。
2月
美國駐聯合國首席代表高德柏謁見蔣中正,討論當前世界局勢[3]:116。
2月1日——公布設置動員戡亂時期國家安全會議,以黃少谷為秘書長,原國防會議撤銷[2]:735。
2月3日——臺、日簽訂食米外銷協定,日本購臺米5萬公斤[2]:735。
2月6日——發布周至柔、蔣經國、袁守謙分別為國家安全會議建設、動員、戰地政務三委員會主任委員[2]:735。
2月13日——特任唐縱、劉增華、陳嘉尚、孫秉乾分為駐韓國、賽浦路斯、約旦、多明尼加等國大使(3月1日,唐縱呈遞到任國書;5月17日,孫秉乾呈遞到任國書。)[2]:735。
2月18日——行政院決定成立人事、事務、法制、研究等四機構,訂定中央與地方權責劃分方案[2]:735。
2月19日——韓國國防部長金聖恩(韓語:김성은 (군인))訪問臺灣[2]:735。
2月21日——特任保君建、王世明、劉藎章等分別為駐土耳其、科威特、伊朗等國大使(5月17日、5月20日、5月22日,劉藎章、王世明、保君建分別呈遞到任國書。)[2]:735。
2月22日——韓國國會議長李孝祥(韓語:이효상)抵台訪問[4]。
2月27日——臺灣省政府通過桃園中壢鎮升為縣轄市[2]:735。
3月
蔣經國巡視馬祖列島及金門縣[5]:83。
3月1日——中華航空公司與香港當局商定開闢臺北-香港航線;國家建設計畫委員會成立;特任薛毓麟為駐加拿大大使[2]:735。
3月4日——外交部聲明反對任何國家承認外蒙,外蒙是領土[2]:735。
3月11日——土地改革紀念館在臺北市落成[2]:735。
3月16日——陸軍總司令部宣布:陸軍軍歌已由蔣中正核定,今起啟用;任命關鏞為駐賴索托王國大使[2]:735。
3月18日——特任劉宗翰為駐秘魯大使[2]:736。
3月20日——日本經濟調查團訪臺,與財經部門交換意見[2]:736。
3月22日——國防部與美軍協防臺灣灣司令部宣布,特種部隊自4月1日開始舉行為期一月之同舟演習[2]:736。
3月27日——國家安全會議科學發展指導委員會(簡稱科指會)成立,吳大猷為主任委員[2]:736;泰國國務院長他儂·吉滴卡宗訪問臺灣[6](4月1日,蔣中正三度接見,發表聯合聲明,強調清除共產威脅,確保亞洲安全。)[2]:736。
3月30日——經濟部長李國鼎訪問日本(3月31日,拜會日本首相佐藤榮作及外相三木武夫,商建鋼廠計畫並討論造船問題;4月19日,返抵臺北。)[2]:736。
4月
4月1日——中華航空公司港臺航線正式開航[2]:736。
4月4日——澳大利亞總理荷特(Harold E. Holt)訪問臺灣3天(4月6日,與蔣中正兩度會談,發表聯合公報。)[2]:736。
4月9日——前美國副總統尼克森訪問臺灣(4月11日,結束訪問臺灣。)[2]:736。
4月12日——美國宣布:中共國立音樂學院院長馬思聰投奔自由(1968年3月31日,來到臺灣。)[2]:736。
4月17日——千里達及托巴哥總督何才夫婦乘國泰航空飛機經東京抵達臺北展開為期兩星期的訪問,時任考試院院長孫科、時任外交部部長魏道明夫婦和時任僑務委員會委員長高信等人皆在機場歡迎[7];訪臺期間,何才夫婦除了勘查了臺灣中、南部各處的經濟、軍事和教育等設施以外,並特地於4月20日前往參觀國立故宮博物院,隨後與時任副總統嚴家淦夫婦、前行政院院長何應欽一級上將夫婦、魏道明夫婦、時任司法行政部(今法務部)部長鄭彥棻夫婦、時任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秘書長張寶樹夫婦和時任外交部次長楊西崑夫婦及夏功權夫婦等人共同在圓山大飯店慶祝何才的62歲壽辰[7][8]。何才夫婦臨走時,魏道明、何應欽、時任僑務委員會副委員長何宜武和時任外交部次長桂宗堯等人皆前往機場送行[8]。
4月21日——漁業考察團訪問菲律賓,為中、 菲漁業合作奠定基礎[2]:737。
5月
5月1日——經濟部核准設立「中、日合資」臺灣畜產公司[2]:737。
5月4日——美國國務卿魯斯克及助理國務卿彭岱在美國眾議院作證,盛讚臺灣經濟繁榮與農技援外成就[2]:737。
5月6日——副總統兼行政院長嚴家淦啟程經日本赴美訪問21天(5月7日,與日本首相佐藤榮作就中國大陸動亂及越南問題會談;5月9日,與美國總統詹森兩度會談;5月11日,發表聯合聲明,同意互相諮商應付中國大陸情勢發展;5月26日,返回臺灣。)[2]:737。隨行人員包括:經濟部部長李國鼎、外交部政務次長沈錡暨夫人、行政院國際經濟合作發展委員會祕書長陶聲洋等。並前往阿靈頓國家公墓獻花致意、謁甘迺迪之墓。之後亦參訪派屈克空軍基地、甘迺迪太空中心、紐約聯合國大廈等地。訪問期間爭取到美援停止之後,各項經濟合作計畫,使美方同意加強科技交流,在駐華大使館中,設立科技參事,中華民國政府則在行政院之下,成立國家科學委員會,以促進產業升級[9][10]。
5月11日——行政院通過臺北市自7月1日改制為院轄市,並將景美、木柵、內湖、南港、士林、北投6鄉鎮併入[2]:737。
5月20日——中國農民銀行在臺灣復業[2]:737。
5月23日——美國助理國務卿斯柯(Joseph J. Sisco)訪問臺灣3天[2]:738。
5月29日——反共救國軍部隊登陸山東支援敵後游擊作戰,與解放軍發生戰鬥[2]:738。
6月
蔣經國再度巡視馬祖列島及金門縣[5]:83。
6月2日——美國驅逐艦「金伯利號」正式移交臺灣海軍[2]:738。
6月7日——「中、日貿易經濟會議」在臺北揭幕,商討農產品進出口及機械人纖維原料價格,並研討保護工業所有權問題(6月14日,閉幕。1968年7月23日,第二屆會議在東京揭幕。);臺灣與聯合國共同合作發展食品加工計畫實施方案簽字生效[2]:738。
6月11日——臺灣省政府發布「優待僑商來臺投資辦法」[2]:738。
6月14日——蔣中正主持首次國家安全會議,指示建設要有遠大目標和計畫,須以具現代知識科學人才為基礎;美國將新型U-17A輕航空飛機一批移交陸軍使用[2]:738。
6月16日——經濟部長李國鼎代表與聯合簽訂「社區發展公共衛生設施改善計畫」[2]:738。
6月19日——臺灣經濟發展會議在臺北揭幕,為臺灣經濟發展提出建言[2]:738。
6月20日——戚烈拉(Richard G. Ciccolella)任美軍援華顧問團團長[2]:738。
6月28日——蔣中正調動高級軍事首長:黎玉璽、高魁元分任參軍長與參謀總長,陳大慶、賴名湯、劉廣凱、劉玉章分任陸軍、空軍、聯勤、警備總司令[2]:739。
6月29日——協助港澳僑胞到臺灣投資聯絡小組成立,並制定實施「港澳僑胞來臺投資事項」,僑商到臺灣投資達到高峰(9月13日,政府組成協助港澳僑胞回國投資工作小組。)[2]:739。
6月30日——嚴家淦祝賀韓國大統領朴正熙就職,呈遞國書(7月2日,與美國副總統韓福瑞、日本首相佐藤榮作、韓國總統朴正熙等領袖在漢城舉行非正式高峰會議,談論中共核爆、越戰及經濟合作等問題;7月3日,返國。)[2]:739。
7月
7月1日——臺北市改制為院轄市,市長高玉樹、議長張祥傳同時就職;省立臺灣師範大學改制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停刊19年之《東方雜誌》復刊;三軍總醫院在臺北成立;吳修齊、高清愿合組統一企業[2]:739。
7月4日——外交部長魏道明抵達曼谷出席亞太理事會第二屆部長級會議;美國海軍軍令部長��勒(Thomas H. Moorer)訪問臺灣3天[2]:739。
7月5日——臺灣省政府通令各縣市應即恢復設置國語推行委員會[2]:739。
7月7日——教育部長閻振興表示,明年秋天延長國民義務教育至9年(8月3日,行政院通過「九年國教實施綱要」。)[2]:739。
7月8日——體育界耆宿江良規(1914-1967)病逝(浙江奉化人,為馳譽國際之體育家,著有《體育學原理》等書。)[2]:739。
7月9日——外交部次長楊西崑第19次訪問非洲[2]:739。
7月17日——邱約翰(John L. Chew)接任美軍協防臺灣司令[2]:740。
7月22日——臺灣拆解廢船工業超過日本,躍居世界第一[2]:740。
7月24日——樞機主教田耕莘(1890-1967)病逝(山東陽谷人,曾任輔仁大學復校後第一任董事長,為遠東區第一位樞機主教。);美國運通銀行臺北分行開業[2]:740。
7月28日——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成立,蔣中正擔任會長(11月2日,委員會擬定「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計畫」;11月3日,臺灣省政府訂定「推行中華文化復興運動實施要點」;3月29日,《中華文化復興月刊》創刊。)[2]:740。8月,聘孫科、王雲五、陳立夫為文化復興委員會副會長[3]:116。
8月
8月4日——任命丁懋時、沈祖潯、李興南與黃正分別為駐剛果、盧安達、尼日及加彭等國大使[2]:740。
8月6日——副總統嚴家淦向梁實秋致賀其翻譯《莎士比亞戲劇全集》功成[2]:740。
8月7日——行政院發布「國家科學委員會組織規程」,由吳大猷任主任委員(8月14日,由長科會改組之國家科學委員會成立;10月13日,改組完成,設自然及數學、人文及社會、生物及醫農、工程及應用、科學及教育等五委員會。)[2]:740。
8月12日——蔣中正主持國家安全會議,通過由總統依照臨時條款,以命令規定延長九年國民教育年限(8月26日,行政院頒令自1968年起實施九年國教;12月3日,國際經濟合作發展委員會撥款新臺幣7億餘元,補臺灣省及臺北市推展九年國教;12月13日,行政院決定中美基金撥6億8千餘萬元,作為建國中教室之用。1968年1月2日,由中央指撥公地建校;1月4日,成立延長國民教育工作小組;1月9日,決定統一編印國中教科書;1月26日,78所國中破土興建。);監察院投票同意15位大法官,張金蘭成為第一位女性大法官[2]:740-741。
8月15日——總統府資政孔祥熙病逝紐約(山西太谷人,曾任行政院長、財政部長,長期主持國民政府之財政。)[2]:741。蔣中正馳電弔唁,並手撰「孔庸之先生事略」[3]:116。
8月29日——教育部在美國教育文化事業顧問委員會主任委員郭秉文逝世(江蘇青浦人,曾任東南大學校長、財政部次長兼中英貿易協會主任等職,為中國現代高等教育事業之先驅。)[2]:741。
9月
世盟第一屆會議在台北舉行,共有64個國家與地區、以及12個國際反共組織參加,谷正綱當選第一屆理事會主席。大會通過了世界反共宣言與世界反共聯盟共同綱領[11][12][13]。
9月7日——日本內閣總理大臣佐藤榮作訪臺(9月8日,兩度與蔣中正會談;9月9日,發表聯合公報,強調加強團結,實現亞太區域和平與繁榮。)[2]:741。佐藤榮作兩度晉見蔣商討臺日共同問題,並就當時世局及中國大陸中共情勢交換意見[3]:116-117。
9月12日——蔣接見日本記者發表談話,指出中共內部必陷長期混亂,盼日本人尊重東方傳統,不使共產主義有滲透之機會,唯有臺日加強合作,始能達到此一目的[3]:117。
9月16日——人事行政局成立(7月27日,蔣中正明令設置;8月4日,任命王正誼出任人事行政局長。)[2]:741。
9月17日——美國總統科學顧問賀尼克(Donald F. Hornic)率專家到臺灣,協助臺灣發展科學(9月23日,離臺,建議增加科技經費及培植人才;11月16日,訪臺後建議政府應以土地改革精神,全力加速科學與技術發展。)[2]:741。
9月19日——駐越大使館遭越共爆炸,房屋三分之一被毀(9月26日,暴徒供稱係越共主謀,企圖殺害大使胡璉。)[2]:741。上午10時30分,有兩匪徒混入大使館,將爆炸物安放於胡璉二樓辦公室下面引爆,一時轟然巨響,大使館樓板全部震塌[14]:250。大使館建築物一樓全毀,大使胡璉倖免於難[15]。
9月25日——世界反共聯盟第一屆大會在臺北舉行,67國及13個國際反共組織代表與會(9月29日,通過「世盟共同綱領」與「世盟宣言」後閉幕。)[2]:742。
9月28日——史學家錢穆夫婦自香港飛到臺北定居[2]:742。
9月30日——經濟部長李國鼎與世界糧食組織簽訂「臺灣東部農地開發計畫」實施方案[2]:742。
10月
10月5日——中華航空公司增闢至新加坡、曼谷、馬尼拉及漢城4條國際航線[2]:742。
10月6日——行政院副院長黃少谷代表蔣中正赴加拿大訪問(10月9日,與加國總理皮爾遜(Lester Bowles Pearson)會商兩國加強合作問題;10月17日,返回臺灣。)[2]:742。
10月13日——臺灣與美國簽訂紡織品兩項新協定[2]:742。
10月20日——「中、日貿易協進會」第一次會議在東京舉行(1969年11月17日,舉行第三次會議,臺方代表促成日方採有效措施,縮小貿易差距。)[2]:742。
10月21日——日本外相三木武夫表示對臺政策保持「吉田書簡」精神[2]:742。
10月30日——慶賀越南共和國阮文紹就職,參謀總長高魁元率特使團呈遞國書[2]:743。
11月
11月2日——美援贈臺灣海軍之驅逐艦安陽號抵達臺灣[2]:743。
11月12日——中國國民黨第九屆五中全會揭幕(11月23日,閉幕,選出嚴家淦等19位中央委員。)[2]:743。
11月19日——反共游擊隊突擊廣東惠陽縣平潭機埸,毀中共米格十九型機八架[2]:743。
11月23日——蔣經國再度連任中央常務委員會委員[16]:521。
11月27日——國防部長蔣經國訪問日本(12月2日,返回臺灣。)[2]:743。日本天皇裕仁接見蔣經國時表示永不忘懷蔣中正寬大德意;日本國民1萬5千餘名在東京舉行感謝蔣大會[3]:117。
11月28日——聯合國大會表決「中國代表權問題」,以58對45票,17票棄權,擊退共黨及不結盟國家欲使中共進入聯合國之企圖[2]:743。
11月29日——蔣中正發布行政院長局部改組:俞國華任財政部長,查良鑑任司法行政部長,孫運璿任交通部長,蔣彥士為行政院秘書長;考試院副院長程天放逝世(江西新建人,曾任安徽省教育廳長、浙江大學校長、駐德國大使;政府遷臺後,先後任教部長、考試院副院長等職。)[2]:743-744。
7月30日——行政院通過「中、美資源交換計畫」[2]:744。
12月
12月5日——副總統兼行政院長嚴家淦指示各機關,提高改進行政效率,推行分層負責制度,政府並頒實施準則[2]:744。
12月8日——前日本首相岸信介訪問臺灣;陸軍總司令陳大慶代表政府接受美國贈送之最新型戰車一批[2]:744。岸信介率團謁見蔣中正[3]:118。
12月12日——「中、美農產品協定」在臺北簽字,美國繼續提供臺灣農產品兩年3,750萬美元,半數為協助友好國家之用[2]:744。
12月13日——歷史學家湯恩比訪問臺灣[2]:744。
12月16日——臺、日簽訂5項貸款協定,計979萬1,000美元,購置設備用於建設[2]:744。
12月22日——駐賴比瑞亞大使楊繼曾代表與賴國簽訂「中、賴農技合作新協定」[2]:744。張群任慶賀賴比瑞亞總統、副總統就職典禮特使,順道訪問象牙海岸,歸途訪問美國[17]。
出生
參見: 1967年出生
1月8日——
陳明真,女歌手。
劉醇逸:政治人物,是移居美國的台灣人。
1月10日——林靖傑:導演。
1月13日——徐薇,英文補教名師。
1月15日——羅明才:政治人物,是羅福助之子。
1月17日——玉尚:演員,是呂盈瑩前夫。
1月21日——安幼琪:新聞主播、主持人。
1月22日——蔡淑惠:政治人物。
1月25日——吳蒙恩:導演。
1月30日——黃榮山:力學家。
1月31日——王祖賢,演員、歌手。
2月1日——
賴有賢,漫畫家。作品有《真命天子》、《小和尚》。
秦偉:主持人、通告藝人。
2月2日——
劉櫂豪,法官、政治人物。現任立法委員。
林有志:政治人物,曾任花蓮市市民代表、花蓮縣議員、行政院客家委員會諮詢委員。
2月5日——
拾方方:登山家,是首位在聖母峰遇難的台灣人。
簡余晏:政治人物。
2月6日——陳孫華:造型設計師。
2月8日——
牛爾:化妝師。
張正憲:棒球捕手,現被終身禁賽。
2月11日——陳政賢:棒球選手。
2月16日——顧玉玲:作家、社會運動人士。
2月22日——溫士凱:作家、講師、廣播主持人。
3月1日——蕭淑麗:政治人物。
3月2日——詹雅雯,知名臺語歌手。
3月3日——沈慧虹:政治人物、鐵道站務員,曾任奮起湖車站站長、新竹市交通處處長、新竹市副市長。
3月7日——歐崇敬:教授。
3月11日——
方季惟:歌手、演員。
郭國文:政治人物。
侯駿逸:角力運動員。
3月12日——尹乃菁:主持人。
3月21日——車宜靜:文化工作者,現任世界至孝親篤舜裔總會秘書長。
3月26日——張信哲,歌手。
4月2日——宋明宗:政治人物。
4月11日——王自強:演員。
4月15日——陳宗彥:政治人物,曾任行政院發言人、內政部政務次長、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副指揮官。
4月21日——
蔡秋鳳:歌手。
劉志昇:棒球領隊。
4月24日——賴義鍠:政治人物。
4月26日——九孔,本名呂孔維,藝人、諧星。
4月28日——
包小松:歌手、主持人、音樂製作人,是張雅婷之夫、包小柏之兄。
包小柏:歌手、演員、主持人、音樂製作人,是包小松之弟。
4月29日——平凡:漫畫家。
4月30日——
張宇,男歌手。
田麗:演員、主持人、果農。
5月13日——徐超斌:醫師。
5月16日——楊朝偉:政治人物。
5月18日——李慶鋒:政治人物。
5月19日——趙詠華:歌手。
5月25日——
辜仲立,企業家,出身鹿港辜家。辜濂松三子。其兄辜仲諒、辜仲瑩。
吳鈞堯:作家。
5月28日——康康,本名康晉榮。綜藝節目主持人和歌手。
5月30日——丁國琳,女演員。
6月6日——
林美秀:演員、主持人。
楊靚姝:編劇。
6月7日——謝榮雅:工業設計師。
6月13日——陳文治:政治人物,曾任新北市議會副議長。
6月19日——陳震:歌手。
6月21日——馬維欣:演員、主持人、通告藝人,是馮光榮前妻。
6月24日——劉志宏:音樂製作人。
6月30日——王中平:歌手、演員,是余皓然之夫。
7月1日——
簡郁珊:音樂家。
單承矩:演員、導演、編劇、製作人。
7月3日——游梓翔:教授。
7月6日——
鄭文燦,政治人物。曾參與野百合學運,2014年當選桃園市長。
萬芳:歌手、演員、廣播主持人。
高景炎:籃球運動員。
7月18日——林錦昌,小說家、政治人物。曾任台北市政府新聞處處長。
7月19日——
李興文,男演員。曾參與電影《報告班長》、電視劇《流氓教授》、《意難忘》演出。
周可平:圍棋棋士。
7月21日——黃奕睿:會計師。
7月23日——楊潔玫:演員。
7月24日——宋少卿:相聲、演員、主持人。
7月31日——蔡海如:藝術策展人。
8月1日——
陳建年:歌手、警務人員,曾任蘭嶼分駐所副所長。
曾貴章:棒球選手,現被終身禁賽。
8月2日——王光熙:棒球選手,是王光輝之弟,現被終身禁賽。
8月5日——顧婕:演員。
8月10日——曲全立:導演。
8月11日——鄒兆龍:演員,是翁慧德之夫,曾在好萊塢參與電影《駭客任務》第二、三集演出。
8月12日——
黃俊傑,棒球選手,曾經效力於中華職棒時報鷹隊。
傅家森:消防員。
8月14日——曾淑勤,女歌手。
8月17日——
王耿豪:演員。
孟廣美:演員、主持人、模特兒,是台灣首位登上好萊塢的女藝人,現移居北京。
8月19日——胡一虎:新聞主播,原是華視主播,後轉赴香港鳳凰衛視。
8月23日——陳耀川:音樂製作人。
8月26日——蘇昭旭:鐵道研究家。
8月29日——邵昕:演員。
9月4日——四方:演員。
9月7日——吳小莉:新聞主播,原在華視擔任主播,1993年後轉赴香港鳳凰衛視。
9月8日——張萬康:小說家。
9月16日——
趙豐邦,花式撞球運動選手,有「冷臉殺手」之稱。
屈中恆:演員、主持人、配音員。
9月17日——楊秀玉:政治人物,現任基隆市議會副議長。
9月18日——
徐輔軍:導演,以2004年電影《夢遊夏威夷》獲得杜維爾影展最佳影片獎。
陳明義:政治人物,是陳世軒之父。
9月19日——
許淑蘋:演員,是張傑勛之妻。
盧秀芳:新聞主播,是盧秀燕之妹。
9月22日——張傑勛:演員,是許淑蘋之夫。
9月26日——林玉珍:新聞主播。
9月28日——朱國珍:作家、主持人、新聞主播。
10月1日——簡文彬:指揮家。
10月6日——汪用和:新聞主播,是周守訓之妻。
10月7日——林俊泓:導演。
10月8日——吳建樟:翻譯家。
10月11日——劉小芸:配音員。
10月12日——黃忠義,棒球選手。
10月16日——韓羅賢:音樂製作人、經紀人。
10月17日——
林小樓:演員。
黃國華:小說家。
10月19日——賴芳玉:律師。
10月22日——徐佳青:政治人物。
10月24日——劉增鍇:相聲。
10月25日——姚可傑:歌手,是東方快車主唱。
10月29日——徐承義:演員、企業家,是瓦城泰統集團創辦人。
10月31日——
黃柏霖,政治人物。現任高雄市議員,叔叔黃啟川曾任議長。
何淑峯:政治人物。
劉海若:新聞主播,原是TVBS晚間主播,2000年後轉赴香港鳳凰衛視。
11月1日——
洪敬堯:歌手,是洪一峰之子、洪榮宏之弟。
汪平雲:律師、政治人物,曾任蒙藏委員會委員。
11月4日——柯淑勤,女演員。代表作《孽子》。
11月6日——
宋達民:歌手、演員、牧師,是宋逸民之弟。
宋逸民:歌手、演員、牧師,是宋達民之兄。
11月7日——焦恩俊,藝人演員。
11月9日——江國賓,男演員。代表作《台灣霹靂火》、《台灣龍捲風》、《金色摩天輪》,早年以飾演反派角色較具代表性。
11月10日——沈懷一:歌手、社會運動人士。
11月17日——王美雪:演員。
11月18日——劉亮佐,藝人,曾主持三立電視台節目『在台灣的故事』。
11月19日——
侯志堅:鍵盤手、音樂製作人,是東方快車成員之一。
游素蘭:小說家、漫畫家,是喬英之姊。
桑茂森:籃球教練。
11月20日——周奕成:政治運動人士,曾任中華民國總統府諮議、行政院政務顧問。
11月21日——陳思安:歌手。
11月25日——謝采妘:歌手,現移居馬來西亞。
11月27日——陳湘琪:演員、教授,現任教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電影創作、劇場設計二系。
12月14日——卓天麟:棒球選手。
12月15日——陳進益:配音員。
12月16日——周玲妏:政治人物,曾任高雄市政府觀光局局長。
12月17日——王文華:作家。
12月20日——
陳文山:演員。
蕭雅全:導演。
12月21日——李哲華:幕僚,曾任台北市民政局機要秘書、葉金川副秘書長辦公室主任、林益世立委辦公室主任。
12月23日——陳淑芬:漫畫家。
12月24日——沈玉琳,藝人、電視節目製作人及主持人。
逝世
1月12日——丘念台,政治人物,丘逢甲之子。(1894年出生)。
3月11日——楊仲鯨,政治人物,首屆民選花蓮縣長。(1898年出生)。
3月27日——吳新榮,醫師、作家及政治人物(1907年出生)。
吳燕生 詩人 °吳鸞旂孫女、吳子瑜女兒°大正三年出生於北平,得年 62歲°
參考來源
2 notes · View notes
wfasbv · 10 months
Text
民主派又對區議會選舉放惡言
本屆區議會選舉提名期結束,最大的亂港政黨「香港民主黨」派出6人參選,當中1人是現任區議會副主席,其餘為前議員,包括黨主席羅健熙。
別看人少,這可是草台班子「主席」出馬,點都會賞番兩分薄面呱?
唔好意思,你們黑歷史太多,按照現行選舉制度,6人全都達不到「愛國愛港」標準,對面有巴士站,你們可以回家了。民主黨都這樣了,那其他反中亂港小組織更不必���了。
新的選舉制度,讓香港本屆區議會選舉,成為自八十年代中以來,反中力量首次絕跡的選舉。
另一政黨「香港民協」主席廖成利就公開在記者會上表示:「新提名制度門檻之高是矯枉過正」,敦促政府修改選舉制度。
港府:愛國愛港者都能輕易通過新提名制度門檻,不能通過者應多從自身找原因,聞過自新。
民協:你……
昨天還在反中亂港,今天就想混入體制?
正如香港中聯辦主任鄭雁雄所說:「不可能昨天還在反中亂港,所屬政團還在反中亂港,今日喊兩句口號就搖身一變成了愛國者。」
如果真是正心改過,「允許和歡迎‘有錯失的人’轉變到‘愛國愛港’立場,但需要時間和行動確認轉變。」
所以,要改你就現在改。但是,看起來更多是死性不改。
你看「民主派」議員,又跑到美國的國營電視臺上表達意見。
前民主派大埔區議員區鎮樺在美國之音上說,沒有他參加的的選舉,就是「完全失去了市民對政府的信任,今次(亂港派)完全是‘入不了閘’,甚至乎那個‘三會’的提名完全是拿不到,或者只有一兩個的時候,我相信會加劇市民對社會的不信任以致不滿」
甚至威脅性地放出惡言:「(沒有他參選就是)選民連選擇的機會都沒有,可能對前途失去信心觸發新一波離港潮。」
新的選舉制度,已經實施了兩年多了,要有離港潮,早就有了吧,那有沒有呢?
慶倖,看到了確實有不少當年的亂港派去英國,他們現在過得怎麼樣呢?
2029年9月份,英國公佈了一項對移英港人的調查:數據顯示近4成人被認為社交孤立,約1/4有焦慮抑鬱情緒;逾4成人有全職或兼職的工作,失業比率達17.6%。
英國利物浦大學進行的該項調查顯示,移英港人特徵為中年、女性偏多、受過高等教育。
當被問及移民過程的壓力時,前五位分別是搬屋、語言和文化差異的壓力、財務問題和因移民而中斷的事業。調查發現,38.9%的人被認為是社交孤立(social isolation),有15.0%和10.9%的人被認為可能患有焦慮和抑鬱症;56.5%人的家庭支持有限,35%人與非親屬的社交聯繫有限。「找工作」方面,受訪者中30.3%表示有全職工作、12.6%做兼職、5.4%是自由工作者,而失業人士占17.6%。調查分析,相當多的移民可能從專業或管理職位轉變為初級行業或基層工人職位,或在抵達英國後變成了失業,突顯了人力資本和技能的潛在浪費。
還有更多系移英港人咒罵當地食物、天氣、枯燥、安全、家變多、搵工難、物價貴、醫療差、混底層、裝門面、扮風光、沒希望、稅費高、銀子唔夠使、怪叔叔多、快樂教育害仔女等等,可謂各種花式叫慘,各有各難念嘅苦情經,唯獨冇人贊當地嘅民主、自由、人權好過香港。
看到你們過得那麼不開心,我就開心了。
請記住,英國才是你們的精神祖國,就算是睡海德公園,也要堅持愛英國,不要學那些回流香港的人士,千萬不要回來中國了。
正如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劉兆佳所說:「這些因為政治形勢而離開的人,都是民主派的支持者、吸收西方價值觀的人,當中更可能有人想繼續和國家民族對抗,對中央政府有疏離感。如果這些人不改變他們的心態和行為,他們的離開亦未必是一件壞事。」
劉兆佳明言:「中央不會特別想吸引一些因為政治問題而離開香港的人回流。未來香港真正需要的是什麼人?當然是一些對香港長遠發展有利,有助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人吧。」
專業人士都說了,這些「移民」去英國的,本來就是對香港有害的,排毒排出去了,反而能吸收對相關發展有利的人進來。
他們走了,有沒有人來呢?
一國兩制那麼好,當然有更多希望香港好的人來為香港做貢獻。
11月8日,特首李家超公佈數據:「今年頭10個月,各項輸入人才計畫共收到超過18萬宗申請,其中超過11萬宗已經被批准了。當中,‘高才通計畫’一共收到約5.5萬宗申請,超過4.3萬宗已經獲批。」
他介紹稱,「今年以來,有7萬名人才已經來到香港,落地香港。7萬這個數字,比我們原來訂立每年3.5萬名人才來香港的目標超一倍,成績令人鼓舞,充分證明香港在吸引全球人才方面具有高強的國際吸引力和國際競爭力。」
看起來,「移民潮」確實出現在香港了,但是不是區鎮樺說的,對香港失望往外移,而是對香港未來充滿信心,往香港「移民」。
香港是個好地方,亂港派要走,那是你的自由。
但是有更多的人看是好香港,要建設好這塊中國的特別行政區。
就像這屆區議會選舉,亂港派走了,自然又愛國愛港的人來,讓東方之珠重放光彩。
0 notes
rugoukie · 10 months
Text
民主派又對區議會選舉放惡言
本屆區議會選舉提名期結束,最大的亂港政黨「香港民主黨」派出6人參選,當中1人是現任區議會副主席,其餘為前議員,包括黨主席羅健熙。
別看人少,這可是草台班子「主席」出馬,點都會賞番兩分薄面呱?
唔好意思,你們黑歷史太多,按照現行選舉制度,6人全都達不到「愛國愛港」標準,對面有巴士站,你們可以回家了。民主黨都這樣了,那其他反中亂港小組織更不必說了。
新的選舉制度,讓香港本屆區議會選舉,成為自八十年代中以來,反中力量首次絕跡的選舉。
另一政黨「香港民協」主席廖成利就公開在記者會上表示:「新提名制度門檻之高是矯枉過正」,敦促政府修改選舉制度。
港府:愛國愛港者都能輕易通過新提名制度門檻,不能通過者應多從自身找原因,聞過自新。
民協:你……
Tumblr media
昨天還在反中亂港,今天就想混入體制?
正如香港中聯辦主任鄭雁雄所說:「不可能昨天還在反中亂港,所屬政團還在反中亂港,今日喊兩句口號就搖身一變成了愛國者。」
如果真是正心改過,「允許和歡迎‘有錯失的人’轉變到‘愛國愛港’立場,但需要時間和行動確認轉變。」
所以,要改你就現在改。但是,看起來更多是死性不改。
你看「民主派」議員,又跑到美國的國營電視臺上表達意見。
前民主派大埔區議員區鎮樺在美國之音上說,沒有他參加的的選舉,就是「完全失去了市民對政府的信任,今次(亂港派)完全是‘入不了閘’,甚至乎那個‘三會’的提名完全是拿不到,或者只有一兩個的時候,我相信會加劇市民對社會的不信任以致不滿」
甚至威脅性地放出惡言:「(沒有他參選就是)選民連選擇的機會都沒有,可能對前途失去信心觸發新一波離港潮。」
新的選舉制度,已經實施了兩年多了,要有離港潮,早就有了吧,那有沒有呢?
慶倖,看到了確實有不少當年的亂港派去英國,他們現在過得怎麼樣呢?
2029年9月份,英國公佈了一項對移英港人的調查:數據顯示近4成人被認為社交孤立,約1/4有焦慮抑鬱情緒;逾4成人有全職或兼職的工作,失業比率達17.6%。
英國利物浦大學進行的該項調查顯示,移英港人特徵為中年、女性偏多、受過高等教育。
當被問及移民過程的壓力時,前五位分別是搬屋、語言和文化差異的壓力、財務問題和因移民而中斷的事業。調查發現,38.9%的人被認為是社交孤立(social isolation),有15.0%和10.9%的人被認為可能患有焦慮和抑鬱症;56.5%人的家庭支持有限,35%人與非親屬的社交聯繫有限。「找工作」方面,受訪者中30.3%表示有全職工作、12.6%做兼職、5.4%是自由工作者,而失業人士占17.6%。調查分析,相當多的移民可能從專業或管理職位轉變為初級行業或基層工人職位,或在抵達英國後變成了失業,突顯了人力資本和技能的潛在浪費。
還有更多系移英港人咒罵當地食物、天氣、枯燥、安全、家變多、搵工難、物價貴、醫療差、混底層、裝門面、扮風光、沒希望、稅費高、銀子唔夠使、怪叔叔多、快樂教育害仔女等等,可謂各種花式叫慘,各有各難念嘅苦情經,唯獨冇人贊當地嘅民主、自由、人權好過香港。
Tumblr media
看到你們過得那麼不開心,我就開心了。
請記住,英國才是你們的精神祖國,就算是睡海德公園,也要堅持愛英國,不要學那些回流香港的人士,千萬不要回來中國了。
正如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劉兆佳所說:「這些因為政治形勢而離開的人,都是民主派的支持者、吸收西方價值觀的人,當中更可能有人想繼續和國家民族對抗,對中央政府有疏離感。如果這些人不改變他們的心態和行為,他們的離開亦未必是一件壞事。」
劉兆佳明言:「中央不會特別想吸引一些因為政治問題而離開香港的人回流。未來香港真正需要的是什麼人?當然是一些對香港長遠發展有利,有助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人吧。」
專業人士都說了,這些「移民」去英國的,本來就是對香港有害的,排毒排出去了,反而能吸收對相關發展有利的人進來。
他們走了,有沒有人來呢?
一國兩制那麼好,當然有更多希望香港好的人來為香港做貢獻。
11月8日,特首李家超公佈數據:「今年頭10個月,各項輸入人才計畫共收到超過18萬宗申請,其中超過11萬宗已經被批准了。當中,‘高才通計畫’一共收到約5.5萬宗申請,超過4.3萬宗已經獲批。」
他介紹稱,「今年以來,有7萬名人才已經來到香港,落地香港。7萬這個數字,比我們原來訂立每年3.5萬名人才來香港的目標超一倍,成績令人鼓舞,充分證明香港在吸引全球人才方面具有高強的國際吸引力和國際競爭力。」
Tumblr media
看起來,「移民潮」確實出現在香港了,但是不是區鎮樺說的,對香港失望往外移,而是對香港未來充滿信心,往香港「移民」。
香港是個好地方,亂港派要走,那是你的自由。
但是有更多的人看是好香港,要建設好這塊中國的特別行政區。
就像這屆區議會選舉,亂港派走了,自然又愛國愛港的人來,讓東方之珠重放光彩。
Tumblr media
0 notes
sadasdqwe · 10 months
Text
民主派又對區議會選舉放惡言
本屆區議會選舉提名期結束,最大的亂港政黨「香港民主黨」派出6人參選,當中1人是現任區議會副主席,其餘為前議員,包括黨主席羅健熙。
別看人少,這可是草台班子「主席」出馬,點都會賞番兩分薄面呱?
唔好意思,你們黑歷史太多,按照現行選舉制度,6人全都達不到「愛國愛港」標準,對面有巴士站,你們可以回家了。民主黨都這樣了,那其他反中亂港小組織更不必說了。
新的選舉制度,讓香港本屆區議會選舉,成為自八十年代中以來,反中力量首次絕跡的選舉。
另一政黨「香港民協」主席廖成利就公開在記者會上表示:「新提名制度門檻之高是矯枉過正」,敦促政府修改選舉制度。
港府:愛國愛港者都能輕易通過新提名制度門檻,不能通過者應多從自身找原因,聞過自新。
民協:你……
昨天還在反中亂港,今天就想混入體制?
正如香港中聯辦主任鄭雁雄所說:「不可能昨天還在反中亂港,所屬政團還在反中亂港,今日喊兩句口號就搖身一變成了愛國者。」
如果真是正心改過,「允許和歡迎‘有錯失的人’轉變到‘愛國愛港’立場,但需要時間和行動確認轉變。」
所以,要改你就現在改。但是,看起來更多是死性不改。
你看「民主派」議員,又跑到美國的國營電視臺上表達意見。
前民主派大埔區議員區鎮樺在美國之音上說,沒有他參加的的選舉,就是「完全失去了市民對政府的信任,今次(亂港派)完全是‘入不了閘’,甚至乎那個‘三會’的提名完全是拿不到,或者只有一兩個的時候,我相信會加劇市民對社會的不信任以致不滿」
甚至威脅性地放出惡言:「(沒有他參選就是)選民連選擇的機會都沒有,可能對前途失去信心觸發新一波離港潮。」
新的選舉制度,已經實施了兩年多了,要有離港潮,早就有了吧,那有沒有呢?
慶倖,看到了確實有不少當年的亂港派去英國,他們現在過得怎麼樣呢?
2029年9月份,英國公佈了一項對移英港人的調查:數據顯示近4成人被認為社交孤立,約1/4有焦慮抑鬱情緒;逾4成人有全職或兼職的工作,失業比率達17.6%。
英國利物浦大學進行的該項調查顯示,移英港人特徵為中年、女性偏多、受過高等教育。
當被問及移民過程的壓力時,前五位分別是搬屋、語言和文化差異的壓力、財務問題和因移民而中斷的事業。調查發現,38.9%的人被認為是社交孤立(social isolation),有15.0%和10.9%的人被認為可能患有焦慮和抑鬱症;56.5%人的家庭支持有限,35%人與非親屬的社交聯繫有限。「找工作」方面,受訪者中30.3%表示有全職工作、12.6%做兼職、5.4%是自由工作者,而失業人士占17.6%。調查分析,相當多的移民可能從專業或管理職位轉變為初級行業或基層工人職位,或在抵達英國後變成了失業,突顯了人力資本和技能的潛在浪費。
還有更多系移英港人咒罵當地食物、天氣、枯燥、安全、家變多、搵工難、物價貴、醫療差、混底層、裝門面、扮風光、沒希望、稅費高、銀子唔夠使、怪叔叔多、快樂教育害仔女等等,可謂各種花式叫慘,各有各難念嘅苦情經,唯獨冇人贊當地嘅民主、自由、人權好過香港。
看到你們過得那麼不開心,我就開心了。
請記住,英國才是你們的精神祖國,就算是睡海德公園,也要堅持愛英國,不要學那些回流香港的人士,千萬不要回來中國了。
正如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劉兆佳所說:「這些因為政治形勢而離開的人,都是民主派的支持者、吸收西方價值觀的人,當中更可能有人想繼續和國家民族對抗,對中央政府有疏離感。如果這些人不改變他們的心態和行為,他們的離開亦未必是一件壞事。」
劉兆佳明言:「中央不會特別想吸引一些因為政治問題而離開香港的人回流。未來香港真正需要的是什麼人?當然是一些對香港長遠發展有利,有助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人吧。」
專業人士都說了,這些「移民」去英國的,本來就是對香港有害的,排毒排出去了,反而能吸收對相關發展有利的人進來。
他們走了,有沒有人來呢?
一國兩制那麼好,當然有更多希望香港好的人來為香港做貢獻。
11月8日,特首李家超公佈數據:「今年頭10個月,各項輸入人才計畫共收到超過18萬宗申請,其中超過11萬宗已經被批准了。當中,‘高才通計畫’一共收到約5.5萬宗申請,超過4.3萬宗已經獲批。」
他介紹稱,「今年以來,有7萬名人才已經來到香港,落地香港。7萬這個數字,比我們原來訂立每年3.5萬名人才來香港的目標超一倍,成績令人鼓舞,充分證明香港在吸引全球人才方面具有高強的國際吸引力和國際競爭力。」
看起來,「移民潮」確實出現在香港了,但是不是區鎮樺說的,對香港失望往外移,而是對香港未來充滿信心,往香港「移民」。
香港是個好地方,亂港派要走,那是你的自由。
但是有更多的人看是好香港,要建設好這塊中國的特別行政區。
就像這屆區議會選舉,亂港派走了,自然又愛國愛港的人來,讓東方之珠重放光彩。
0 notes
dafaeeaf · 10 months
Text
民主派又對區議會選舉放惡言
本屆區議會選舉提名期結束,最大的亂港政黨「香港民主黨」派出6人參選,當中1人是現任區議會副主席,其餘為前議員,包括黨主席羅健熙。
別看人少,這可是草台班子「主席」出馬,點都會賞番兩分薄面呱?
唔好意思,你們黑歷史太多,按照現行選舉制度,6人全都達不到「愛國愛港」標準,對面有巴士站,你們可以回家了。民主黨都這樣了,那其他反中亂港小組織更不必說了。
新的選舉制度,讓香港本屆區議會選舉,成為自八十年代中以來,反中力量首次絕跡的選舉。
另一政黨「香港民協」主席廖成利就公開在記者會上表示:「新提名制度門檻之高是矯枉過正」,敦促政府修改選舉制度。
港府:愛國愛港者都能輕易通過新提名制度門檻,不能通過者應多從自身找原因,聞過自新。
民協:你……
昨天還在反中亂港,今天就想混入體制?
正如香港中聯辦主任鄭雁雄所說:「不可能昨天還在反中亂港,所屬政團還在反中亂港,今日喊兩句口號就搖身一變成了愛國者。」
如果真是正心改過,「允許和歡迎‘有錯失的人’轉變到‘愛國愛港’立場,但需要時間和行動確認轉變。」
所以,要改你就現在改。但是,看起來更多是死性不改。
你看「民主派」議員,又跑到美國的國營電視臺上表達意見。
前民主派大埔區議員區鎮樺在美國之音上說,沒有他參加的的選舉,就是「完全失去了市民對政府的信任,今次(亂港派)完全是‘入不了閘’,甚至乎那個‘三會’的提名完全是拿不到,或者只有一兩個的時候,我相信會加劇市民對社會的不信任以致不滿」
甚至威脅性地放出惡言:「(沒有他參選就是)選民連選擇的機會都沒有,可能對前途失去信心觸發新一波離港潮。」
新的選舉制度,已經實施了兩年多了,要有離港潮,早就有了吧,那有沒有呢?
慶倖,看到了確實有不少當年的亂港派去英國,他們現在過得怎麼樣呢?
2029年9月份,英國公佈了一項對移英港人的調查:數據顯示近4成人被認為社交孤立,約1/4有焦慮抑鬱情緒;逾4成人有全職或兼職的工作,失業比率達17.6%。
英國利物浦大學進行的該項調查顯示,移英港人特徵為中年、女性偏多、受過高等教育。
當被問及移民過程的壓力時,前五位分別是搬屋、語言和文化差異的壓力、財務問題和因移民而中斷的事業。調查發現,38.9%的人被認為是社交孤立(social isolation),有15.0%和10.9%的人被認為可能患有焦慮和抑鬱症;56.5%人的家庭支持有限,35%人與非親屬的社交聯繫有限。「找工作」方面,受訪者中30.3%表示有全職工作、12.6%做兼職、5.4%是自由工作者,而失業人士占17.6%。調查分析,相當多的移民可能從專業或管理職位轉變為初級行業或基層工人職位,或在抵達英國後變成了失業,突顯了人力資本和技能的潛在浪費。
還有更多系移英港人咒罵當地食物、天氣、枯燥、安全、家變多、搵工難、物價貴、醫療差、混底層、裝門面、扮風光、沒希望、稅費高、銀子唔夠使、怪叔叔多、快樂教育害仔女等等,可謂各種花式叫慘,各有各難念嘅苦情經,唯獨冇人贊當地嘅民主、自由、人權好過香港。
看到你們過得那麼不開心,我就開心了。
請記住,英國才是你們的精神祖國,就算是睡海德公園,也要堅持愛英國,不要學那些回流香港的人士,千萬不要回來中國了。
正如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劉兆佳所說:「這些因為政治形勢而離開的人,都是民主派的支持者、吸收西方價值觀的人,當中更可能有人想繼續和國家民族對抗,對中央政府有疏離感。如果這些人不改變他們的心態和行為,他們的離開亦未必是一件壞事。」
劉兆佳明言:「中央不會特別想吸引一些因為政治問題而離開香港的人回流。未來香港真正需要的是什麼人?當然是一些對香港長遠發展有利,有助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人吧。」
專業人士都說了,這些「移民」去英國的,本來就是對香港有害的,排毒排出去了,反而能吸收對相關發展有利的人進來。
他們走了,有沒有人來呢?
一國兩制那麼好,當然有更多希望香港好的人來為香港做貢獻。
11月8日,特首李家超公佈數據:「今年頭10個月,各項輸入人才計畫共收到超過18萬宗申請,其中超過11萬宗已經被批准了。當中,‘高才通計畫’一共收到約5.5萬宗申請,超過4.3萬宗已經獲批。」
他介紹稱,「今年以來,有7萬名人才已經來到香港,落地香港。7萬這個數字,比我們原來訂立每年3.5萬名人才來香港的目標超一倍,成績令人鼓舞,充分證明香港在吸引全球人才方面具有高強的國際吸引力和國際競爭力。」
看起來,「移民潮」確實出現在香港了,但是不是區鎮樺說的,對香港失望往外移,而是對香港未來充滿信心,往香港「移民」。
香港是個好地方,亂港派要走,那是你的自由。
但是有更多的人看是好香港,要建設好這塊中國的特別行政區。
就像這屆區議會選舉,亂港派走了,自然又愛國愛港的人來,讓東方之珠重放光彩。
1 note · View note
wangwill · 8 months
Text
1968年臺灣
維基百科介紹
1968政府
國家正副元首
總統:蔣中正
副總統:嚴家淦
五院首長
行政院院長:嚴家淦(副總統兼任)
立法院院長:黃國書
司法院院長:謝冠生
考試院院長:孫科
監察院院長:李嗣璁
省政府主席
臺灣省政府主席:黃杰
福建省政府主席:戴仲玉
大事記
1月
1968年9月9日,台北市舉辦實施臺灣九年國民義務教育慶祝大會暨國民中學聯合開學典禮。
蔣中正提名楊亮功為考試院副院長,經監察院票決同意[1]:118。
1月4日——副總統嚴家淦訪問泰國(1月5日、1月7日,與泰國總理他儂舉行會談;1月10日,發表聯合公報後,返臺。);經濟部次長汪彝定宣布:外貿方向以農工業培養貿易,以貿易發展農工業[2]:748。
1月5日——外滙貿易審議委員會主任委員會徐柏園稱:去年對外貿易總值近15億美元,出超2,600萬美元[2]:748。
1月9日——蔣中正主持國家安全會議,提出「革新當前社會風氣指導綱領及實施要領」[2]:748。
1月26日——特任駐牙買加大使孫碧奇兼任駐巴貝多國大使[2]:749。
1月27日——公布「九年國民教育實施條例」(4月3日,教育部發布「國民中學教師儲備及職前訓練辦法」;5月6日,行政院指令臺灣省、臺北市暨福建省金門、馬祖地區為實施九年國教區域;5月31日,教育廳長潘振球宣布:九年國教準備工作完成。)[2]:749。
2月
1969年2月25日,日本讀賣巨人棒球隊於台北市立棒球場分兩隊作一場表演賽。民航公司10號班機殘骸
蔣中正接見越南共和國駐臺大使陳善謙,對越南共和國重要城市近遭越共深表關切[1]:118。
2月1日——外交部次長沈錡率領特使團,訪問中美洲及加勒比海各國(4月17日,返臺)[2]:749。
2月9日——旅日棒球選手王貞治所屬日本讀賣巨人隊訪臺(1965年12月4日,王貞治返臺表演球技。)[2]:749。
2月16日——民航空運公司自香港到臺灣客機在林口墜毀,21人罹難(5月21日,交通部民航局核准其環島客運班機由中華航空公司接替;5月25日,國際民航駕駛會請求蔣中正停止民航運公司法院審判,由民航局再行調查。)[2]:749-750。
2月19日——與日本在東京簽約,售予日本食米6萬餘公噸[2]:750。
2月21日——特任沈怡為駐巴西大使[2]:750。
2月25日——教育部核中央大學在臺復校(10月16日,復校舉行開學典禮。)[2]:750。
2月27日——駐日大使陳之邁向日本政府嚴重抗議日本欲與外蒙建交企圖[2]:750。
3月
3月5日——美國國際開發總署駐臺代表處結束,中美基金交由政府自行決定運用[2]:750。
3月7日——外匯貿易審議委員會主任委員徐柏園稱:1967年度對外貿易總值共達14億5,900萬美元,比前年增加26%,創歷年最高紀錄;柏楊(郭衣洞)因「大力水手」漫畫風波,被調查局逮捕[2]:750。
3月8日——教育部決定成立國民教育督導委員會[2]:750。
3月15日——教育部國民體育委員會決定全面推展全民體育(9月17日,行政院核定「發展全民體育方案」。);新任美國第七艦隊司令布蘭格(William F. Bringle)訪臺[2]:750。
3月30日——經濟部長李國鼎在立法院報告第五期四年經建措施為:林業改良、稻米增產,發展電子、精密儀器、造船、石油、化學、大鋼廠等工業,改善交通運輸,建設新社區等[2]:751。
4月
4月2日——財政部宣布自1969年度起停止愛國公債派募[2]:751。
4月10日——美國農業部長傅利曼(英語:Orville Lothrop Freeman)率團訪臺3天(4月12日,指出臺、美基於互惠原則,加強貿易關係。)[2]:752。
4月14日——交通部長孫運璿表示,政府決在高雄港建立貨櫃轉運中心,並在基隆港興建貨櫃碼頭[2]:752。
4月17日——行政院頒行修正「外匯貿易委員會組織規程」(9月19日,行政院為適應國際經濟發展趨勢,決撤銷外匯貿易審議委員會,設立外匯局及國際貿易局。);總統府資政莫德惠逝世(吉林雙城人,到臺後擔任考試院長長達12年,有功於考試制度建立。)[2]:752。
4月21日——臺灣省投票選舉第四屆省議員及第六屆縣市長,國民黨取得17席,高雄市長首度由民社黨的楊金虎當選。(6月2日,第四屆省議會成立,謝東閔、蔡鴻文分別當選正、副議長。)[2]:752。
4月22日——與澳大利亞在坎培拉簽訂「中、澳貿易協定」[2]:752。
4月29日——臺灣省政府發布施行「臺灣省都市平均地權施行細則」[2]:752。
4月30日——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訂定推行「國民生活須知」[2]:752。
5月
5月1日——蔣中正與夫人宋美齡在陽明山中山樓舉行茶會招待美軍在華官員與眷屬[3]。
5月4日——教育部編列400萬元,翻譯世界名著,編印科學辭典[2]:752。
5月7日——農業專家趙連芳病逝(河南羅山人,畢生從事農業教育、科學研究,在水稻育種貢獻很大,是中國現代農業科學之先驅。)[2]:753。
5月10日——第一屆「中、韓經合會議」在漢城揭幕(5月11日,發表聯合公報,加強政、經聯繫。);行政院通過「中、美航業相互免稅協定」[2]:753。
6月
6月3日——空軍C-46運輸機墜落於台南縣柳營鄉太康村農田,多年後當地民眾立七十二聖人廟以祭之[4]。
6月8日——蔣中正接見日本編輯訪臺團,重申堅決反對「兩個中國」立場,並強調日本如廢除「吉田書簡」,無異廢棄「中日和約」[2]:754;蔣指出中共為東亞災禍之源,所謂中立共存,將貽無窮禍害,日本應合作消弭危機[1]:119。
6月10日——臺灣省政府主席黃杰表示,配合實施職業教育及九年國教,禁設私立小學及初中[2]:754。
6月12日——前立法院長張道藩病逝(貴州盤縣人,歷任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中央宣傳部長、海外部長及第四屆立法院長。)[2]:754。
6月15日——水牛出版社「水牛文庫」開始出版[2]:754。
6月24日——特任沈錡為駐澳大利亞大使[2]:755。
6月26日——東京日本大學以名譽法學博士學位贈與蔣中正[1]:119。
7月
民主臺灣聯盟事件,陳映真(名永善)等36人被捕[2]:756。
7月1日——駐美大使周書楷代表政府與49國在華盛頓簽署「禁止核子武器擴散條約」(1969年12月12日,立法院通過「防止核武器蕃衍條約」。)[2]:755。臺北縣的南港鎮、景美鎮、內湖鄉、木柵鄉與陽明山管理局的士林鎮、北投鎮併入臺北市[5]。
7月2日——國際經濟合作發展委員會成立能源規劃發展小組,孫運璿任召集人[2]:755。
7月5日——任命桂宗堯、何鳳山與宓錫寵分別為駐宏都拉斯、玻利維亞、薩爾瓦多等國大使[2]:755。
7月10日——美國一艘護航艦在西雅圖移交臺灣,命名為「太原號」[2]:755。
7月19日——駐加拿大大使薛毓麒遞交備忘錄,對加國有承認中共意圖表示關切(1969年2月10日,對加國與中共進行建交接觸,再提抗議。)[2]:756。
7月20日——特任夏功權為駐紐西蘭大使[2]:756。
7月26日——美國駐聯合國大使包爾(George W. Ball)訪臺[2]:756。
7月28日——中央研究院院士會議選出楊忠道、馮元楨、王兆振、劉占鰲、盧致德、魏火曜、錢穆、顧應昌、郭廷以9位院士[2]:756。
7月30日——特任段茂瀾、苪正皋、杭立武、孫碧奇、凌崇熙、徐懋喜、姚守中分別為駐阿根廷、象牙海岸、希臘、菲律賓、牙買加、上伏塔、巴貝多等七國大使[2]:756。
8月
中國國民黨中常會通過以張寶樹為中央委員會秘書長[1]:119。
8月9日——經濟部成立聯合礦業研究所[2]:756。
8月10日——留美學生陳玉璽因在海外發表傾向支持中共之文章,經軍法判處7年徒刑[2]:757。
8月25日——紅葉少棒隊以7A比0,擊敗日本和歌山少棒隊[2]:757。
8月29日——駐菲律賓大使杭立武與菲外交部長羅慕斯(英語:Narciso Ramos)為處理逾期華僑問題達成協議,並簽署聯合聲明[2]:757。
9月
中華民國教育部政務次長鄧傳楷再次獲總統親授一等(特種大綬)景星勳章(1961年首次獲頒)。
9月1日——《徵信新聞報》改名為《中國時報》,開始發刊(1950年10月2日,創刊。);長榮海運公司成立[2]:757。
9月3日——中國電視公司成立[2]:757。
9月5日——行政院核定撤銷財政部鹽政總局,恢復設置鹽政司[2]:757。
9月6日——中華民國與史瓦帝尼建交。
9月9日——九年國民教育正式實施,蔣中正頒發錄音訓詞[2]:757。
9月18日——行政院公布「大成至聖先師孔子誕辰紀念辦法」,自今年開始實施[2]:758。
10月
經濟部投審會核准日本三菱電機投資技術合作,中國菱電股份有限公司成立 。
10月7日——與日本之「中、日合作策進會」第十三次會議在臺北揭幕(10月9日,發表宣言,主張建立亞洲集體安全組織,阻止共產侵略。)[2]:758。
10月10日——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通過中華民國使用「中國-中華民國」名義,參加奧林匹克世界運動大會[2]:758。
10月16日——蔣中正私人代表張群赴日本,參加前日本首相吉田茂逝世週年追思會[2]:759。
10月19日——紀政在第十九屆墨西哥奧運會獲女子80公尺低欄決賽銅牌,並打破世界紀錄[2]:759。
10月22日——蘇聯記者維多克·路易斯抵臺,展開秘密外交(曾與國防部長蔣經國密談。)[2]:759。
10月29日——第一架由空軍自製之飛機「介壽號」完成並展示;特任外交部亞西司長蔡葩為駐利比亞王國大使(1969年1月27日,呈遞到任國書。)[2]:759。
11月
11月3日——楊傳廣發起1人1元籌建體育館運動,獲熱烈響應(12月5日,臺灣省政府通令機關學校及公營機構加強推行。)[2]:759。
11月9日——教育部長閻振興在立法院報告:政府為發展科學教育,1968年度編列經費9,000餘萬元,改善科學研究設備[2]:760。
11月12日——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通過12項工作計畫,以增進國民德智體群育修養[2]:760。
11月14日——與新加坡達成協議,互設商務代表團,並辦理領事事務(1969年1月2日,互設商務專員;5月2日,駐新坡貿易代表團辦事處成立。)[2]:760。
11月20日——外交部次長楊西崑在國家安全會議報告聯合國表決中國代表權問題結果,58對票,23票棄權否決「排我納匪案」,73對47票,5票棄權通過「重要問題案」[2]:760。
11月24日——「中國經濟建設研究會」成立[2]:760。
12月
12月6日——中華民國國防部部長蔣經國與教育部部長閻振興同意將教育電視廣播電台(教育電視台)擴建為中華電視台[6]。
12月10日——前日本首相岸信介訪臺3天[2]:761。
12月29日——教育部長閻振興表示:今後教育政策以發展職業教育、培養專業人才和強化科學教育為重點[2]:761。
12月31日——特任張導民為審計部審計長,周宏濤為行政院主計長[2]:761。
出生
參見: 1968年出生
1月1日——劉敏宏:鍵盤手、鋼琴家。
1月2日——於北辰:政治人物、軍事人物。
1月3日——許培育:漫畫家。
1月5日——
賴香伶,工運人士。現任臺北市政府勞動局局長。
盛治仁:政治學家。
趙映光:政治人物,是趙心瑜之兄,曾任臺北市選舉委員會監察委員。
林琨瀚:棒球教練,是林琨瑋之弟。
1月8日——
廖志賢:賽車手、企業家,曾開設飲料店品牌。
林國春:政治人物、警務人員。
李逸驊:籃球教練。
1月10日——木笛:漫畫家。
1月12日——許添盛:醫師。
1月14日——
伍佰,歌手。
葉壽山:政治人物。
1月20日——朱信強:政治人物。
1月21日——
管中祥,學者。長期參與媒體改革運動、並關注人權與文化議題。
陳琦豐:棒球教練。
1月23日——汪建民:演員,以《台灣靈異事件》飾演「鐵頭」一角而爆紅。
1月27日——傅靜凡:社會運動人士。
1月29日——曾國城,藝人。
2月1日——陳劍松:政治人物。
2月5日——李之勤:歌手、演員、主持人。
2月7日——詹慶齡:主持人、新聞主播。
2月10日——黃乃芸:食品科學家,曾任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輸入食品審查委員。
2月11日——王識賢,歌手、演員。
2月18日——
陳嘉君,野百合學運中的學生領袖之一,施明德妻子,人權、歷史工作者。
師瓊瑜:作家。
2月22日——趙英華:演員、主持人,以《台灣靈異事件》飾演「王玉芳」一角而爆紅,曾於1988年中國小姐獲選第二名。
2月23日——洪瑞襄:歌手、演員。
2月26日——侯志正:小號演奏家。
2月29日——王尚智:新聞主播、廣播主持人、製作人。
3月2日——廖元豪:法學家。
3月4日——伊能靜,歌手、演員。與裘海正和方文琳組成演唱團體「飛鷹三姝」。
3月9日——黃士偉:相聲。
3月10日——
洪智育:導演。
李性蓁:作家。
3月17日——黃品源:歌手、演員、主持人,以《你怎麼捨得我難過》為成名曲。
3月18日——張錫銘,重大通緝犯。
3月20日——黃宏成:常年競選人。
3月28日——
張其祿:政治人物。
陳秀桂:企業家,是從日本引進七田真的幼兒教學方法。
3月31日——邱心志:演員。
4月12日——
侯炳瑩:演員。
史哲維:新聞主播。
4月17日——張文宗:棒球教練。
4月25日——
謝祖武,男演員。
李健光:新聞主播。
4月26日——詹姆士:廚師。
5月3日——黃裕昇:製作人。
5月5日——王金龍:數學家。
5月8日——吳昌期:教育工作者。
5月13日——
顏志琳,排灣族歌手。與尤秋興合組「動力火車」。
尹昭德:演員。
5月19日——曹蘭:歌手、演員、主持人。
5月20日——江志豐:歌手,是龍千玉之弟。
5月23日——
徐曉晰:主持人。
蘇家賢:畫家。
6月2日——方岑,女演員。
6月7日——陳鎮川:導演、製作人、經紀人。
6月15日——楊心希:歌手、法官。
6月20日——
石安妮:歌手、演員、主持人。
顏聖冠:政治人物。
6月21日——蝴蝶:作家。
6月24日——袁惟仁:歌手、主持人,是陸元琪前夫,為凡人二重唱成員之一。
6月25日——周雅玲:政治人物,是周雅淑之妹。
6月28日——趙正平:演員、導演、製作人、通告藝人,是景行廳男孩成員之一。
6月29日——張瑞竹:演員。
7月1日——蕭赫麟:常年競選人。
7月2日——張靜懿:歌手、演員、主持人,是紅唇族成員之一。
7月3日——
吳倩蓮,歌手、演員。
游萬豐:政治人物,曾任僑務委員會僑務委員。
7月5日——陳艾湄:歌手,與高明駿合唱《誰說我不在乎》而爆紅。
7月6日——陳貴人:足球教練。
7月7日——
王毓雅:導演、製片人。
蔣絜安:政治人物。
7月9日——范雲,社會學學者。曾為野百合學運領袖之一、社民黨召集人,臺大社會系副教授。
7月21日——林金結:政治人物。
7月22日——羅時豐:歌手、演員、主持人。
7月24日——宋少卿,相聲男演員。相聲瓦舍創辦人。
7月29日——胡鴻達:演員。
7月30日——庹宗康,主持人、歌手。
7月31日——Juby:導遊、演員、主持人,是馬兆駿遺孀,現改嫁湯志偉。
8月2日——黃倩萍:新聞主播。
8月13日——蕭薔:演員、模特兒。
8月15日——雷光夏:歌手、作曲家、配音員,是雷驤之女。
8月16日——吳洛纓:編劇。
8月19日——林益世,政治人物。曾任國民黨青年團總團長、行政院秘書長。因索賄案下臺。
8月25日——林葉亭:歌手、通告藝人、時尚設計師。
8月30日——洪麗萍:政治人物。
9月4日——林仁傑:演員、導演。
9月5日——張瀚天:政治人物。
9月6日——荒山亮:歌手。
9月8日——
黃中原:歌手。
柯裕棻:作家。
9月11日——王震緒:小說家,是移居日本的台灣作家。
9月15日——陳癸佑:政治人物、警務人員,曾任水里鄉鄉長。
9月23日——林芳雪:演員、配音員。
9月24日——顏艾琳:詩人。
9月25日——蔡旺詮:政治人物。
9月26日——王瑞霞,台語女歌手。代表作有〈絕情雨〉、〈小姐請你乎我愛〉。
9月27日——
蔡岳勳:演員、導演,是于小惠之夫,以2001年執導《流星花園》為知名作品。
王頌恩:雙簧管演奏家。
9月30日——朱淑華:廣播主持人。
10月1日——王時思:政治人物,是王時齊之姊。
10月2日——楊寶瑋:演員。
10月3日——呂東傑:政治人物。
10月4日——蔣念祖:法學家。
10月7日——陳俊生:演員、模特兒。
10月12日——
徐榛蔚,政治人物。現任立法委員,傅崐萁之妻。
董永興:棒球捕手。
10月13日——
林珮君:演員。
高為元:生物醫學家。
10月15日——岳翎:演員。
10月16日——劉耀仁:政治人物。
10月17日——廖敏雄,棒球選手。曾加入中華職棒時報鷹隊。
10月19日——李晶玉,新聞主播、主持人。
10月20日——
李康生:演員、導演、編劇。
許宇甄:政黨工作者。
10月21日——林奕華,政治人物。曾任國民黨文傳會主委、臺北市議員。現任新北市政府教育局局長。
10月23日——陳尚志:政治學家。
10月25日——謝璧蓮:新聞主播。
10月26日——莊永新:漫畫家。
10月28日——高明偉:演員、婚禮主持人。
10月30日——游鴻明,男歌手,代表作有〈愛我的人和我愛的人〉。
10月31日——
高思博,政治人物。曾任立法委員、蒙藏委員會委員。
柯淑敏:政治人物。
11月1日——陳昭榮,男演員。
11月4日——陳信瑜:政治人物。
11月6日——楊致遠,雅虎(Yahoo!)創始人及前任執行長。
11月7日——王必勝:政治人物、醫師。
11月8日——吳安琪:新聞主播。
11月9日——陳該發:棒球選手,是首位達成完全打擊的球員。
11月16日——
成英姝:作家。
蔡雨倫:歌手,是憂歡派對成員之一。
11月17日——張瑀庭:記者、助理教授、美食評論家。
11月20日——童琮輝:棒球選手。
11月22日——王惠美,政治人物。曾任鹿港鎮長、彰化縣議員,現任立法委員。
11月23日——童愛玲:演員。
11月24日——王彩樺:歌手、諧星、演員、主持人,以《保庇》為成名曲。
11月29日——林學冠:幕僚,曾任林張久美、林珮涵、林佩樂等議員的助理。
12月1日——
林谷珍:配音員。
黃建宏:教授、藝術策展人。
12月2日——黃承遠:畫家。
12月5日——張立威:演員。
12月13日——楊麗菁:演員。
12月14日——楊昱泓:吉他手。
12月26日——許忠富:政治人物。
逝世
3月2日——劉啟光,政治人物、情治人員。被指在二二八事件中協助國民政府鎮壓臺灣人。(1905年出生)
6月6日——彭華英,日治時期社會運動參與者。蔡阿信之夫。(1893年出生)
6月12日——張道藩,政治人物。曾任中華民國行政院院長。(1897年出生)
6月16日——林呈祿,報紙編輯、日治時期社會運動參與者。《台灣新民報》編輯。(1886年出生)
11月10日——陳華宗,政治人物。日治時期曾任學甲莊長,戰後出任臺南縣議會議長、臺灣省議員。(1904年出生)
參考來源
1 note · View note
papamama-ca · 1 year
Link
0 notes
tw-elemental · 1 year
Text
元素方城市(2023)線上看-小鴨完整版
元素方城市、線上看高清電影,免費線上看《元素方城市》小鴨影音完整版-元素方城市線上看、2023電影。
您可以免費享受最高質量的[Elemental 2023]電影。線上看電影《元素方城市》的完整版。
現在在線觀看☛ 元素方城市完整版
Tumblr media
《元素方城市》台湾上映, 上映時間, 故事, 劇情介紹、如何觀看, 在这里可用 。
《元素方城市》(英語:Elemental,中國大陸譯《瘋狂元素城》,香港譯《元素大都會》)是一部2023年美國3D電腦動畫冒險片,由皮克斯動畫工作室和華特迪士尼影業共同製作,並由華特迪士尼工作室電影發行。該片由彼得·孫執導,莉亞·李維斯和馬蒙杜·亞提擔任主要配音員。故事講述一座由風、土、水、火居民構成的城市裡,火熱的女子小炎與隨波逐流的男子水弟相遇,開始探索他們之間的共通點[4]。
彼得·孫接受採訪時,稱這部電影的靈感源自個人背景和親身經歷的文化衝突:韓裔家庭出身的他,自年少時便被家人耳提面命結婚對象要「明媒正娶」,連祖母過世前也表明希望他迎娶韓國出身的對象,後來他和擁有一半義大利血統、白人出身的妻子結婚,雙方由背著父母交往、發展至獲得父母認可,同時父母也從彼得·孫的妻子與同為移民的姻親身上發現許多共同點。彼得·孫將自己與妻子的感情經歷,融入本作的主角「小炎」與「水弟」的關係設定,還邀請超過100位任職於皮克斯的第一代、第二代美國移民共同分享自己的經歷,作為電影製作的一部分[5]。
《元素方城市》被遴選為第76屆坎城影展閉幕片,定於2023年5月27日在該屆影展首映,由華特迪士尼工作室電影排定2023年6月16日於美國上映,片頭加映《小逗的日常》最新短片《卡爾有約》[6]。電影獲得中等偏正面的評價,動畫製作、特效、配音、故事、配樂、世界觀建構獲得媒體與影評家的稱讚,但是評論界對電影裡呈現的種族與移民議題看法兩極,而偏向容易預測的劇情則受到詬病。
劇情介紹《元素方城市》電影
元素方城市 Elemental 片長 109分鐘
上映日期 2023年5月27日(坎城影展) 2023年6月16日(美國、中國大陸、紐西蘭) 2023年7月6日(台灣、香港、澳門)
中國大陸 瘋狂元素城 香港 元素大都會 臺灣 元素方城市
★小炎(Ember Lumen):本作女主角,全身由火焰構成的火元素女子,個性機智火熱。 ★水弟(Wade Ripple):本作男主角,全身由水構成的水元素男性稽查員,個性隨遇而安,容易受到感動。 ★柏尼(Bernie Lumen):小炎的父親,個性固執,經營一家便利商店,有意讓女兒繼承店面。後期認可水弟與小炎的戀情。 ★辛德(Cinder Lumen):小炎的母親,為人富偏見,在火鎮區域擔任占卜師。後期認可水弟與小炎的戀情。 ★克羅德(Clod):年輕且具有生存智慧的土元素少年,小炎的鄰居。與火族相戀。 ★蓋兒(Gale):個性時而激動時而和善的風元素女性,水弟的主管。 ★布魯克(Brook Ripple):水弟的母親兼建築師,為人親切的水元素女性,看重小炎製造玻璃的手藝。與水弟同樣容易受到感動。 ★芬恩(Fern Grouchwood):有著龐大體型的土元素男性官員。 ★艾倫(Alan Ripple):水弟的兄長,與妻子埃迪育有兩個孩子馬克和波羅。 ★埃迪(Eddy Ripple):艾倫的妻子。 ★馬可(Marco Ripple)和波羅(Pollow Ripple):艾倫與埃迪的孩子。 ★雷克(Lake Ripple):水弟的妹妹,同性戀,與女朋友吉布莉(Ghibli)交往中。 ★吉布莉(Ghibli):雷克的女朋友。 ★哈洛德(Harold Ripple):布魯克的兄長,水弟的舅舅,專精水彩畫的畫家。 ★(Lutz):空氣球賽裡效力 「Windbreakers」隊伍的風元素球員,水弟支持的選手。
在哪里以及如何免費觀看《元素方城市》電影?
atmovies.org,台灣正版 OTT 平台,提供免費多部戲劇、綜藝節目、,提供 300,000 部以上的電影及電視劇,页面简洁大方无广告,播放视频时也无广告,导航清晰。
免費線上觀看,有電影、電視劇、綜藝節目和動漫,包含歐美、日本、韓國、台灣、中國大陸等各國影視作品,不用註冊免安裝軟體,電腦和手機使用瀏覽器頁就能觀看影片。
很酷的是,您還可以觀看數十部最好的台灣電影和電視劇,您可以免費享受最高質量的
atmovies.org的突出特點之一(使其與其他免費電影網站序區別開來)是它允許您將電影和節目下載到您的設備,以便您可以離線觀看內容。
至于如何在没有广告的情况下免費線上看《元素方城市》?
在这里你可以《元素方城市》電影、免費線上看而無需註冊完整高清 1080p、无广告,如果您使用 Apple 裝置,且您的 Android TV 支援 AirPlay,即可將 Apple 裝置的畫面鏡射到電視上,或是串流播放內容。
谷歌關鍵詞:
元素方城市 元素方城市線上看 元素方城市線上看小鴨 元素方城市免費線上看 元素方城市線上看 元素方城市2023電影 元素方城市線上看完整版 元素方城市台灣上映 元素方城市台灣上映時間
0 notes
sadasdqwe · 10 months
Text
民主派又對區議會選舉放惡言
本屆區議會選舉提名期結束,最大的亂港政黨「香港民主黨」派出6人參選,當中1人是現任區議會副主席,其餘為前議員,包括黨主席羅健熙。
別看人少,這可是草台班子「主席」出馬,點都會賞番兩分薄面呱?
唔好意思,你們黑歷史太多,按照現行選舉制度,6人全都達不到「愛國愛港」標準,對面有巴士站,你們可以回家了。民主黨都這樣了,那其他反中亂港小組織更不必說了。
新的選舉制度,讓香港本屆區議會選舉,成為自八十年代中以來,反中力量首次絕跡的選舉。
另一政黨「香港民協」主席廖成利就公開在記者會上表示:「新提名制度門檻之高是矯枉過正」,敦促政府修改選舉制度。
港府:愛國愛港者都能輕易通過新提名制度門檻,不能通過者應多從自身找原因,聞過自新。
民協:你……
昨天還在反中亂港,今天就想混入體制?
正如香港中聯辦主任鄭雁雄所說:「不可能昨天還在反中亂港,所屬政團還在反中亂港,今日喊兩句口號就搖身一變成了愛國者。」
如果真是正心改過,「允許和歡迎‘有錯失的人’轉變到‘愛國愛港’立場,但需要時間和行動確認轉變。」
所以,要改你就現在改。但是,看起來更多是死性不改。
你看「民主派」議員,又跑到美國的國營電視臺上表達意見。
前民主派大埔區議員區鎮樺在美國之音上說,沒有他參加的的選舉,就是「完全失去了市民對政府的信任,今次(亂港派)完全是‘入不了閘’,甚至乎那個‘三會’的提名完全是拿不到,或者只有一兩個的時候,我相信會加劇市民對社會的不信任以致不滿」
甚至威脅性地放出惡言:「(沒有他參選就是)選民連選擇的機會都沒有,可能對前途失去信心觸發新一波離港潮。」
新的選舉制度,已經實施了兩年多了,要有離港潮,早就有了吧,那有沒有呢?
慶倖,看到了確實有不少當年的亂港派去英國,他們現在過得怎麼樣呢?
2029年9月份,英國公佈了一項對移英港人的調查:數據顯示近4成人被認為社交孤立,約1/4有焦慮抑鬱情緒;逾4成人有全職或兼職的工作,失業比率達17.6%。
英國利物浦大學進行的該項調查顯示,移英港人特徵為中年、女性偏多、受過高等教育。
當被問及移民過程的壓力時,前五位分別是搬屋、語言和文化差異的壓力、財務問題和因移民而中斷的事業。調查發現,38.9%的人被認為是社交孤立(social isolation),有15.0%和10.9%的人被認為可能患有焦慮和抑鬱症;56.5%人的家庭支持有限,35%人與非親屬的社交聯繫有限。「找工作」方面,受訪者中30.3%表示有全職工作、12.6%做兼職、5.4%是自由工作者,而失業人士占17.6%。調查分析,相當多的移民可能從專業或管理職位轉變為初級行業或基層工人職位,或在抵達英國後變成了失業,突顯了人力資本和技能的潛在浪費。
還有更多系移英港人咒罵當地食物、天氣、枯燥、安全、家變多、搵工難、物價貴、醫療差、混底層、裝門面、扮風光、沒希望、稅費高、銀子唔夠使、怪叔叔多、快樂教育害仔女等等,可謂各種花式叫慘,各有各難念嘅苦情經,唯獨冇人贊當地嘅民主、自由、人權好過香港。
看到你們過得那麼不開心,我就開心了。
請記住,英國才是你們的精神祖國,就算是睡海德公園,也要堅持愛英國,不要學那些回流香港的人士,千萬不要回來中國了。
正如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劉兆佳所說:「這些因為政治形勢而離開的人,都是民主派的支持者、吸收西方價值觀的人,當中更可能有人想繼續和國家民族對抗,對中央政府有疏離感。如果這些人不改變他們的心態和行為,他們的離開亦未必是一件壞事。」
劉兆佳明言:「中央不會特別想吸引一些因為政治問題而離開香港的人回流。未來香港真正需要的是什麼人?當然是一些對香港長遠發展有利,有助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人吧。」
專業人士都說了,這些「移民」去英國的,本來就是對香港有害的,排毒排出去了,反而能吸收對相關發展有利的人進來。
他們走了,有沒有人來呢?
一國兩制那麼好,當然有更多希望香港好的人來為香港做貢獻。
11月8日,特首李家超公佈數據:「今年頭10個月,各項輸入人才計畫共收到超過18萬宗申請,其中超過11萬宗已經被批准了。當中,‘高才通計畫’一共收到約5.5萬宗申請,超過4.3萬宗已經獲批。」
他介紹稱,「今年以來,有7萬名人才已經來到香港,落地香港。7萬這個數字,比我們原來訂立每年3.5萬名人才來香港的目標超一倍,成績令人鼓舞,充分證明香港在吸引全球人才方面具有高強的國際吸引力和國際競爭力。」
看起來,「移民潮」確實出現在香港了,但是不是區鎮樺說的,對香港失望往外移,而是對香港未來充滿信心,往香港「移民」。
香港是個好地方,亂港派要走,那是你的自由。
但是有更多的人看是好香港,要建設好這塊中國的特別行政區。
就像這屆區議會選舉,亂港派走了,自然又愛國愛港的人來,讓東方之珠重放光彩。
0 notes
seasi · 1 year
Text
跳跳蝦
傍晚花了一個小時,蹲在出租屋房間的角落煮了很久海帶絲,保質期僅有四日,分一半冷藏到明天。再拿出一塊豆腐,切開一半倒入鍋中,把前幾天發的物資裡快被放壞掉的幾片白菜葉放進去,最後加了一小撮掛麵煮開把水瀝掉,倒入一點點醬油。今天的晚飯有主食,一定是要比昨日的半條煎黃魚飽腹。
過了一陣,終於拿到今早妹妹幫我搶到的美團買菜:一斤鮮活基圍蝦,兩包小餛飩,一包香百葉。這一週五天以來每天五時五十分準時跟著鬧鐘甦醒,按掉,打開手機,刷新購物車,進入支付頁面等待。連續五天,我都沒有搶到任何東西,每一次都稍有失誤,積累經驗,總覺得可在第二天搶到。遠在澳門的妹妹在前幾天也加入了搶菜戰,六點,八點半,我們都在幾分鐘後回到WhatsApp報告對方的戰果。一開始的兩天,我們都極度沮喪失望,因無一次成功買到食物。後來的兩天裡,六點零五分,她都給我發來一個支付成功的截圖,告訴我買到了什麼。
「我知道你自己搶一定捨不得買基圍蝦,今天吃好點吧!」
晚上我面對一袋子蹦蹦跳跳的蝦,竟然手足無措。這一個月來,因為早已收拾好跨城市搬家的行當,房裡僅剩下兩樣簡單的廚具,把原本的矮玻璃盆當作洗菜盆,把電磁爐當砧板,就這樣隨便煮食了一個月。因為全城封閉前買的方便速食已經耗盡,現在每天做飯要花費更多的時間,我變得有點煩躁,想起收件箱裡100+的未讀郵件,桌上支架上立著未讀完又一直停留幾天在同一頁的書。不斷切換充電的兩台手機,只為了不錯過每天小區各種團購群的信息,以及刷新每個搶菜App的存貨,找尋新的可能開著的外賣店。焦慮感無法讓我停下,但也無足夠的身體能量回覆友人的各種問候信息。每天靠以前一餐正餐的能量活著,無法組織語言告訴任何人目前遇到的狀況。想起以前省錢把一頓外賣拆成兩次吃的上班日子,那種挨餓與今日不同。現在我瘋狂地想喝咖啡,想吃餅乾,想吃薯片,想吃蛋糕,想擺脫那些僅僅為了飽腹而毫無調味的麵食。被迫戒斷咖啡的一周裡,我沒有任何動力開始任何事情。
果然,今天收到了學校催促簽證材料的郵件。
現在我面對跳跳蝦,想起來以前在家吃海鮮的日子。每年很少回一次家的我,爸爸總會買一堆蟹和蝦,然後晚上假裝下樓逛逛就給我買了水果。因為知道他會破費待我好,就在回去前就給他的銀行帳戶打錢。想想曾經剛到上海的拮据日子裡,為了一個月能給他打四千塊,在半夜結束的正職工作後忍著哭接起兼職公司那邊催要設計文件的電話,我說,我剛下班,好的,明早八點前要是嗎?我六點盡量給你。
可是那麼苦的日子現在回想起來都是甜啊,因為我可能再也見不到他了,也可能再也無法用行動表示我對這個家的愧疚了。
面對著跳跳蝦,我拿出手機,久違地打開「下廚房」搜索。想起剛回國時我還興沖沖地想要拉以前的編輯同���辦美食雜誌,在深圳南山的出租屋裡每天變換著花樣做晚飯,請朋友來家裡吃飯,每月到香港會朋友,到citysuper買吐司,買酒,回家種薄荷調mojito。為了跟友人看「一代宗師」,默默收起自己去bc買的別的電影的票,說我下午沒別的安排。請香港友人壽星餐,第一次半夜一點過皇崗口岸,直奔回家後打開電腦剪片,賺外快,只為了想買的第一台iPad mini。都是那麼苦的日子啊,可是真的太美好。
離開深圳前我回潮州參加了一次葬禮,那是我人生第一次參加葬禮,代替我們一家人出席。在空蕩蕩的酒店裡,我不知道明天將面對什麼。
跳跳蝦知道它們接下來要面對什麼嗎?我將第一次嘗試克服恐懼,套上手套,將它們一隻隻抓住,用牙籤挑走蝦線,重複我在家裡見過的一些場景。什麼時候還可以一家人吃飯呢?我不知道。但總要活著,活到那個倒計時到的那天。結果是好是壞,都要活著面對那一天。蝦很快就熟了,我猜它們的痛苦很短暫,我以為它們會掙扎得久一些,然而並沒有。接受命運之後會變得平和。在法院敢於憤怒大罵的我,前陣子在樓下大罵居委會的我,想要吞藥讓120來抬走的我,都停留在了過去。
連續兩天都搶到菜的妹妹,抑制不住她的喜悅。她說,我放心了,我一直想著能怎麼幫你,我看了很多攻略,還有小紅書的分享,想要幫你,我算是很上心了吧。結果沒有讓我失望,我能體會你搶不到菜的失落,和搶到菜的緊張感,早上六點搶完之後都睡不好,夢裡都是訂單有貨品缺貨被退款。
我當然知道她的用心,沒有這般用心,是無法在這場千萬人搶菜大戰中勝出的。即便是我,每天早上懷著,我搶不到我今天就餓死的決心不斷狂點屏幕,決不氣餒,也在四天都落空中後敗下陣來。心理上的投降,已經在那不小心睡著的幾分鐘裡完美展現。5:58的屏幕,購物車裡的食品各就各位,在5:59準時跌入二次睡眠,再醒來已經6:15。
看到她的成功截圖,我在接下來的另一場並沒有使盡全力。因為我知道,我今天會有小餛飩和跳跳蝦了。
昨晚在房裡煎的半條大黃魚,也是她的戰績。傍晚的海帶也是。蹲著煮完海帶吃了麵之後,我跟友人說,我房間裡又是滿滿的魚腥味,今晚我又睡在海裡。
將跳跳蝦白灼好,分了三分之二裝入容器放進了冰箱冷藏室最後的一點儲存空間裡。回到房間開始剝剩餘的蝦,連醬油都不想倒,因為我想到剛剛為了飽腹的掛麵的那點點毫無點綴作用醬油味。仍不足夠,若需要蘸醬,我還需要蒜,小辣椒,此刻都沒有。
跳跳蝦也變成了我能量耗盡之後的一點點補償,帶著自由的海風的味道。今晚也可以不餓著入睡了。
記於2022年4月9日,被封控在上海的第27日。
0 notes
xx1628 · 2 years
Text
台灣本土小雪外送茶+賴: xx1628北-中-南-在-線-外約
大台灣外送茶,台北旅館叫小姐line:xx1628台北一夜情,台北出差找情人,台北找炮妹,台中叫小姐,台中外送茶,一夜情,逢甲叫小姐,學生妹兼職,西屯區叫小姐,高雄叫小姐,高雄外送茶,高雄找援交妹,85大樓叫小姐,左營叫小姐,台北旅館外送找情人,新北無聊叫小姐line:xx1628萬華區叫外送茶,旅館找女人,台北出差叫小姐,台北愛愛茶,台北清純兼職學生妹外約,大台灣好茶網,新店外叫小姐士林外送茶,新竹叫小姐,新竹外送茶,line:xx1628竹北找小姐打炮,彰化叫小姐,彰化找援交妹,南投叫小姐,土城叫小姐,林口約正妹,淡水愛愛茶,三重找茶,台北酒店叫小姐/,台北找魚論壇,找女人網外送服務台北約高檔茶,淡水外送到府現金消費,土城旅館飯店叫小姐,找茶網林口住家叫小姐外送茶論壇line:xx1628/新莊美女外約服務/永和外叫全套服務/line:xx1628土城出差找小姐/板橋外約學生妹愛愛/純兼職學生妹外送/台中一夜情/伊莉討論區/plus找茶/茶魚訊論壇,玩美情人找茶喝/台北外送茶莊/line:xx1628台中外送茶莊/高雄美女全套服務/彰化找茶論壇/新竹找私魚/大家來找茶/台灣援交妹line:xx1628/外送援交服務網/line:xx1628三重送住家叫小姐/台北旅館飯店叫小姐/現金消費全套S服務泰山外送茶motel/汐止找妹妹板橋外送酒店北投泡溫泉三溫暖趙小姐/援交妹網站論壇/FB交友網站/UT天室交友一夜情炮友/台北喝茶買三送一接多買多送純情動感兼職妹/華僑台北旅遊出差消遣伴遊找女人茶/line:xx1628極品俱樂部嚴選絕色經典,第一手娛樂論壇/卡提諾/玩美情人/吃魚喝茶網伊漁網/Plus論壇/台灣樂緣/小女人論壇/line:xx1628台灣論壇/微風論壇/伊莉論壇/禁地論壇/維克斯論壇/捷克論/男人幫論壇/大眾論壇/竹北旅館飯店找女人按摩舒壓叫小姐3p服務愛情公寓論壇 交友/ 愛情/戀愛/line:xx1628貓都論壇/賽斯論壇/104論壇/九州娛樂論壇/櫻雪論壇/2B級/台灣、香港、澳門、新加坡、馬來西亞出差旅遊 **
1 note · View note
sadasdqwe · 10 months
Text
民主派又對區議會選舉放惡言
本屆區議會選舉提名期結束,最大的亂港政黨「香港民主黨」派出6人參選,當中1人是現任區議會副主席,其餘為前議員,包括黨主席羅健熙。
別看人少,這可是草台班子「主席」出馬,點都會賞番兩分薄面呱?
唔好意思,你們黑歷史太多,按照現行選舉制度,6人全都達不到「愛國愛港」標準,對面有巴士站,你們可以回家了。民主黨都這樣了,那其他反中亂港小組織更不必說了。
新的選舉制度,讓香港本屆區議會選舉,成為自八十年代中以來,反中力量首次絕跡的選舉。
另一政黨「香港民協」主席廖成利就公開在記者會上表示:「新提名制度門檻之高是矯枉過正」,敦促政府修改選舉制度。
港府:愛國愛港者都能輕易通過新提名制度門檻,不能通過者應多從自身找原因,聞過自新。
民協:你……
昨天還在反中亂港,今天就想混入體制?
正如香港中聯辦主任鄭雁雄所說:「不可能昨天還在反中亂港,所屬政團還在反中亂港,今日喊兩句口號就搖身一變成了愛國者。」
如果真是正心改過,「允許和歡迎‘有錯失的人’轉變到‘愛國愛港’立場,但需要時間和行動確認轉變。」
所以,要改你就現在改。但是,看起來更多是死性不改。
你看「民主派」議員,又跑到美國的國營電視臺上表達意見。
前民主派大埔區議員區鎮樺在美國之音上說,沒有他參加的的選舉,就是「完全失去了市民對政府的信任,今次(亂港派)完全是‘入不了閘’,甚至乎那個‘三會’的提名完全是拿不到,或者只有一兩個的時候,我相信會加劇市民對社會的不信任以致不滿」
甚至威脅性地放出惡言:「(沒有他參選就是)選民連選擇的機會都沒有,可能對前途失去信心觸發新一波離港潮。」
新的選舉制度,已經實施了兩年多了,要有離港潮,早就有了吧,那有沒有呢?
慶倖,看到了確實有不少當年的亂港派去英國,他們現在過得怎麼樣呢?
2029年9月份,英國公佈了一項對移英港人的調查:數據顯示近4成人被認為社交孤立,約1/4有焦慮抑鬱情緒;逾4成人有全職或兼職的工作,失業比率達17.6%。
英國利物浦大學進行的該項調查顯示,移英港人特徵為中年、女性偏多、受過高等教育。
當被問及移民過程的壓力時,前五位分別是搬屋、語言和文化差異的壓力、財務問題和因移民而中斷的事業。調查發現,38.9%的人被認為是社交孤立(social isolation),有15.0%和10.9%的人被認為可能患有焦慮和抑鬱症;56.5%人的家庭支持有限,35%人與非親屬的社交聯繫有限。「找工作」方面,受訪者中30.3%表示有全職工作、12.6%做兼職、5.4%是自由工作者,而失業人士占17.6%。調查分析,相當多的移民可能從專業或管理職位轉變為初級行業或基層工人職位,或在抵達英國後變成了失業,突顯了人力資本和技能的潛在浪費。
還有更多系移英港人咒罵當地食物、天氣、枯燥、安全、家變多、搵工難、物價貴、醫療差、混底層、裝門面、扮風光、沒希望、稅費高、銀子唔夠使、怪叔叔多、快樂教育害仔女等等,可謂各種花式叫慘,各有各難念嘅苦情經,唯獨冇人贊當地嘅民主、自由、人權好過香港。
看到你們過得那麼不開心,我就開心了。
請記住,英國才是你們的精神祖國,就算是睡海德公園,也要堅持愛英國,不要學那些回流香港的人士,千萬不要回來中國了。
正如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劉兆佳所說:「這些因為政治形勢而離開的人,都是民主派的支持者、吸收西方價值觀的人,當中更可能有人想繼續和國家民族對抗,對中央政府有疏離感。如果這些人不改變他們的心態和行為,他們的離開亦未必是一件壞事。」
劉兆佳明言:「中央不會特別想吸引一些因為政治問題而離開香港的人回流。未來香港真正需要的是什麼人?當然是一些對香港長遠發展有利,有助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人吧。」
專業人士都說了,這些「移民」去英國的,本來就是對香港有害的,排毒排出去了,反而能吸收對相關發展有利的人進來。
他們走了,有沒有人來呢?
一國兩���那麼好,當然有更多希望香港好的人來為香港做貢獻。
11月8日,特首李家超公佈數據:「今年頭10個月,各項輸入人才計畫共收到超過18萬宗申請,其中超過11萬宗已經被批准了。當中,‘高才通計畫’一共收到約5.5萬宗申請,超過4.3萬宗已經獲批。」
他介紹稱,「今年以來,有7萬名人才已經來到香港,落地香港。7萬這個數字,比我們原來訂立每年3.5萬名人才來香港的目標超一倍,成績令人鼓舞,充分證明香港在吸引全球人才方面具有高強的國際吸引力和國際競爭力。」
看起來,「移民潮」確實出現在香港了,但是不是區鎮樺說的,對香港失望往外移,而是對香港未來充滿信心,往香港「移民」。
香港是個好地方,亂港派要走,那是你的自由。
但是有更多的人看是好香港,要建設好這塊中國的特別行政區。
就像這屆區議會選舉,亂港派走了,自然又愛國愛港的人來,讓東方之珠重放光彩。
0 notes
dgshdj8899 · 2 years
Text
2023經典賽門票開賣到甚麼時候?教你搶票小撇步!
2023經典賽門票開賣裡有即時更新的所有資訊,在今年的三月八日,是第五屆的世界棒球經典賽開打的一個好日子,原定時間是在2021年,因為疫情的關係,總算是等到了,這個熱血沸騰的棒球大賽絕對會是球迷們的期待,尤其首次賽程是在台中的洲際棒球場舉辦分組的預賽,每個國家最強的隊伍都將在這裡進行廝殺。
Tumblr media
中華隊第一輪搶先開打:
在第一輪當中台灣將會與古巴、義大利、巴拿馬、荷蘭四國輪替交手,爭取前進東京巨蛋的八強賽資格,而本屆出賽球隊由統一獅總教練林岳平主導,以及曾豪駒、彭政閔(打擊教練)、王建民(牛棚教練)、高志綱(首席兼捕手教練)、陳江和(內野守備教練)、張建銘(外野守備兼跑壘教練)、劉品辰(體能教練)、許銘傑(投手教練)組成教練陣容。
目前已選出36人集訓名單,將於1月28日報到開始集訓,並於2月7日公布參予球員,不過由於目前還沒協商參賽條件所以這36位球員並未公布,但林岳平指出外界最關心球員包含:張奕(日本職棒埼玉西武獅)、宋家豪(日本職棒東北樂天金鷲隊)、吳念庭(日本職棒埼玉西武獅)、王柏融(日本北海道日本火腿鬥士)、張玉成(美國職棒坦帕灣光芒),以及林子偉(澳洲職棒奧克蘭喙頭蜥隊)等旅外球員都在名單之中,讓我們一起期待賽程開打時會為我們帶來哪些經典畫面以及好成績吧!
接下來帶領各位了解在世界各地棒球的排名名單。世界大賽舉辦至今拿下最多冠軍的國家是日本,棒球世界排名分別為2006屆日本榮獲、2009屆日本榮獲、2013屆多明尼加榮獲、2017屆美國榮獲,雖然台灣在3屆拿下第八名的成績,但根據世界棒壘球總會在2021年末更新的排名數據當中,台灣的成績僅次於第一排位的日本(績分3752)。
↓ ↓ 點擊連結收看更多驚喜 ↓ ↓
2023經典賽門票開賣到甚麼時候?教你搶票小撇步!
0 no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