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ysses-ysports
ulysses-ysports
翁明璽
113 posts
Don't wanna be here? Send us removal request.
ulysses-ysports · 6 years ago
Text
「韓流」就愛美國女子公開賽
Tumblr media
文/翁明璽,圖提供/USGA/Chris Keane拍攝
上週是LPGA年度總獎金規模最大的U.S. Women’s Open Conducted by the USGA(美國女子公開賽),知名教練Hank Haney(漢克‧哈尼)賽前在SiriusXM 美巡賽廣播秀中一段帶有種族和性別歧視的言論引起軒然大波。
內容談及誰最被看好能夠拿下第七十四屆美國女子公開賽冠軍,哈尼的答案是韓國人,不過從過去十四年的賽事歷史來看,韓國人贏得其中八次冠軍,也難怪共同主持的Steve Johnson(史蒂夫‧強森)笑笑說道:「這是很安全的預測。」
如果哈尼接下來隨口說出任何一位韓國人的名字,就不致於讓自己陷入公開道歉的窘境,節目也不會被停掉,偏偏這位老兄給自己挖洞說道:「我實在講不出六位在LPGA打球的(韓國)選手全名,如果不用說名字的話,應該會是姓李吧!」隨後又提到跟韓國不相干的Lexi Thompson(蕾克希‧湯普森),並提到魏聖美(Michelle Wie)受傷的事,語氣充滿著嘲弄心態。
這番言論不禁讓人想起三月初落幕的Honda Classic(本田菁英賽),最後封王的Keith Mitchell(凱斯‧米契爾)被佛羅里達當地媒體使用「NO-NAME CHAMPION(無名冠軍)」如此不尊重人的新聞標題,曾經指導過Tiger Woods(老虎‧伍茲)的哈尼成為眾矢之的。
例如魏聖美(Michelle Wie)在個人推特上重批哈尼「可恥」,並表示種族歧視、性別歧視一點也不好笑,這位因傷而退出今年賽事的2014年冠軍另外寫道:「整個巡迴賽那麼多女孩,不管是不是來自韓國,都花了無數時間苦練與犧牲,努力打進本週的美國女子公開賽。場上有那麼多的好手,我們應該為她們喝彩,而不是取笑。」
哈尼的預測其實非常精準,今年的冠軍不但姓李,而且還真的跟「六」扯上關係。上月底剛滿二十三歲的李晶恩(Jeong-Eun Lee6),靠著連續四天都是紅字演出,LPGA的菜鳥首勝就是百萬美元的美國高協女子大賽,只是這位知名老教練觸犯美國禁忌,事後再怎麼解釋自己主要強調韓國人在女子高壇的主宰力道,都挽回不了個人名聲。
不過老實說,預測韓國人贏得美國女子公開賽並非了不起的本事,因為自從朴世莉(Se Ri Pak)在1998年成為史上位首位封后的韓國人後,這已然成為「韓流效應」最明顯的女子大賽。
時間拉回到那一年,朴世莉以菜鳥之姿連贏McDonald's LPGA Championship(LPGA錦標賽)和美國女子公開賽兩場大賽,使得許多韓國家長更願意讓自己的孩子接觸高爾夫,並激勵更多青少年選手希望自己有一天也能像朴世莉一樣在美國大賽發光發熱。
這個所謂的「朴世莉現象」在十年後徹底發酵!隨著當年那些投入訓練的小女孩長大成人,許多人開始衝擊LPGA的女子大賽冠軍榜,像朴仁妃(Inbee Park)生涯首勝就是2008年的美國女子公開賽,正式拉開「韓流」席捲這場大賽的序幕。
接下來四年誕生了池恩熹(Eun-Hee Ji)、柳簫然(So Yeon Ryu)和崔羅蓮(Na Yeon Choi)三位韓國冠軍,而朴仁妃又在2013年錦上添花,然後是田仁智(In Gee Chun)、朴城炫(Sung Hyun Park)和剛剛封后的李晶恩,如果加上更早之前在2005年奪冠的Birdie Kim(金博蒂),其中除了池恩熹和崔羅蓮之外,她們的LPGA首勝全拜這場大賽所賜。
有沒有發現,這段期間幾乎逢單數年的冠軍都是韓國人,唯一例外是2007年的美國選手Cristie Kerr(柯瑞絲提‧可兒),統計最近十五年來,「韓流」已經在美國女子公開賽席捲九場勝利,這還不包括身上同樣留著韓國血統的魏聖美。
0 notes
ulysses-ysports · 6 years ago
Text
對柯普卡來說,大賽反而更容易贏!
四大賽無疑是最難贏的,像最近四年統治世界排名最久的Dustin Johnson(達斯汀‧強森),年僅三十四歲就突破美巡賽的二十勝里程碑,唯一的大賽桂冠仍是2016年的美國公開賽。
Tumblr media
然而,對於Brooks Koepka(布魯克斯‧柯普卡)來說,每年只有四次機會的大賽反而更容易些。這位現年二十九歲的美國選手,至今僅僅贏得兩座一般的美巡賽冠軍,但上週順利衛冕第一百零一屆PGA錦標賽,成為自Jack Nicklaus(傑克‧尼克勞斯)和Tiger Woods(老虎‧伍茲)之後,另一位在四大賽戰場締造八戰四勝壯舉的選手。
柯普卡的大賽首勝是2017年六月的Erin Hills(厄林丘)美國公開賽,一年後笑著離開美國高協精心佈局的Shinnecock Hills Golf Club(辛內寇克丘高爾夫俱樂部),接著美國職業高協的旗艦大賽-PGA錦標賽在 Bellerive Country Club(貝勒萊夫鄉村俱樂部)歡度百年盛會,冠軍名字又是柯普卡。
事實上,柯普卡上個月差點在奧古斯塔披上綠夾克,可惜決賽日關鍵時刻落水,吞下要命的雙柏忌,以一桿之差敗給伍茲,否則將能夠和Rory McIlroy(羅瑞‧麥克羅伊)、Jordan Spieth(喬丹‧史畢斯)及Phil Mickelson(菲爾‧米克森)一樣,取得挑戰生涯大滿貫的資格。
關於自己的大賽戰績傲人,柯普卡上週在PGA錦標賽前記者會上解釋說道:「我想就是持續做你該做的事,在對的時間發揮最佳水準,所以有時候,我反而覺得大賽比較容易贏。」
「想想看,場中有一百五十六人,大概擊敗八十人就夠了,但其中一半不可能一直打得很好,最後也許剩下三十五人,而且隨著比賽壓力到來,對手只會愈來愈少,你再打敗這些人。」
柯普卡說的沒錯,當他上週四創下Bethpage Black Course(貝斯佩吉黑球場)新紀錄的六十三桿時,韓裔紐西蘭選手李真明(Danny Lee)以一桿之差緊追在後,不過隔天六十五桿對七十四桿,比賽才進行一半,已經遙遙領先七桿之多,這樣的優勢一直維持到週日下午。
隨著風勢變大,黑球場的「野蠻」性格展露無遺,許多選手在後九洞飽受摧殘,連柯普卡也不支倒地,十一洞起連吞四記柏忌,一度被追到只差一桿,所幸強森在十六和十七洞自亂陣腳,錯失帶給他更多的壓力。
過去的大賽歷史經驗告訴我們,領先者一旦在比賽尾聲之際搞砸原本優勢,特別又在連續失誤的情況下,結果通常是不樂觀的。柯普卡獲得高爾夫之神的眷顧,即使十七洞再吞柏忌,仍保有兩桿的安全距離,最後以兩桿之差擊敗強森,成為先後衛冕美國公開賽和PGA錦標賽的第一人。
兩年前此時家裡只有一座美巡賽冠軍的柯普卡,突然之間和老虎及金熊齊名,三人都在四大賽打過八戰四勝的氣勢。當然更猛的是老虎,曾經寫下六戰五勝的驚人壯舉,他在1999年的PGA錦標賽贏得個人第二座大賽冠軍,隔年的名人賽稍稍休息後,接著完成著名的跨年大滿貫。
史上只有三位選手的生涯大賽冠軍來到兩位數,依序為十八勝的尼克勞斯、十五勝的伍茲和十一勝的Walter Hagen(華特‧海根),以柯普卡目前的氣勢來看,似乎有可能成為下一位締造者。
大賽很難贏嗎?也許就像柯普卡在PGA錦標賽前所說:「我從過去幾年的比賽經驗發現,你並不需要去贏,你也不用努力去贏,最重要是要撐住,只要能夠撐住,好事就有可能發生。」 文/翁明璽
0 notes
ulysses-ysports · 6 years ago
Text
世界排名列前茅,九大賽事任遨遊
每年的四大賽和四場WGC系列賽,以及有「第五大賽」之稱的THE PLAYERS Championship(球員錦標賽)和The Memorial Tournament presented by Nationwide(紀念賽)為首的五大邀請賽,均邀請來自世界各地的頂尖高手,亦即任何選手只要挺進世界排名五十大之林,便能夠在自己的主戰場之外,安排這些高規格的海外行程。
Tumblr media
Kiradech Aphibarnrat(奇拉戴克‧阿菲邦拉特)無疑是最佳的例子,職業初期主打亞巡賽,後來晉身歐巡賽。隨著去年第六週開始站穩五十強行列,也讓他得以打滿全年的九場大賽,進而以非會員賺取足夠聯邦快遞盃積分的方式,成為史上首位闖進美巡賽的泰國選手。
阿菲邦拉特目前世界排名四十三,下週將出席今年轉戰Bethpage Black Course(貝斯佩吉黑球場)的第一百零一屆PGA錦標賽,這也是他最近連續參加的第六場大賽。
值得一提的是,PGA錦標賽並沒有像其他三場大賽明文規定世界排名前五十(美國公開賽為六十)可取得資格,不過其參賽權第十二類別寫道:美國職業高協有權邀請任何一位選手。根據往年運作模式來看,這個不成文標準取決於世界排名百大,而且視情況會補進接下來的選手,像今年前一百一十五名都能獲邀參賽。
剛剛贏得Volvo China Open(中國公開賽)的芬蘭選手Mikko Korhonen(米可‧柯霍隆),排名從一百二十一進推升至八十四,順利登上飛往貝斯佩吉的專機,其他名列百大的亞巡賽選手還有Justin Harding(賈斯汀‧哈汀)、Jazz Janewattananond(傑茲‧傑尼瓦塔納隆) 和Shaun Norris(蕭恩‧羅禮士)。
至於Kurt Kitayama(柯特‧北山)和David Lipsky(大衛‧利普斯基)兩位亞裔美國人,世界排名分居一百一十和一百一十五,同樣收到美國職業高協的特別邀請,下週也能赴美爭奪Wanamaker Trophy(瓦納梅克盃)。
現年三十三歲的哈汀,去年初世界排名遠在七百名外,不過隨後上演黑馬驚奇,勇奪兩座南巡賽和兩座亞巡賽冠軍,今年初再添得歐巡賽的Commercial Bank Qatar Masters(卡達名人賽),不但確保歐巡賽的種子地位,更一路挺進五十大高手,最近四次出場全是美巡賽,其中名人賽並列十二,世界排名暫居四十五,可望打進下個月在Pebble Beach(圓石灘)的美國公開賽。   
來自泰國的傑尼瓦塔納隆,開季在SMBC Singapore Open(新加坡公開賽)打敗Matthew Fitzpatrick(馬修‧費茲派崔克)、Paul Casey(保羅‧凱西)和Sergio Garcia(瑟吉歐‧賈亞西)三位歐洲隊萊德盃球星,提前預約英國公開賽入場券,另外世界排名七十,只要在PGA錦標賽結束或六月十日時前進六十強,同樣可以展開美國公開賽之旅。 文/翁明璽 圖/Asian Tour
0 notes
ulysses-ysports · 6 years ago
Text
命運大翻轉
每個巡迴賽在球季結束,都會根據積分榜或獎金榜列出新球季的參賽排序,美巡賽以聯邦快遞盃積分一百二十五名作為分界點,亞巡賽則是獎金榜六十強之爭,名列其中將可以自由安排大多數的行程,這就是所謂的「種子」或「全卡選手」。
Tumblr media
當然,門檻外那些名列前茅的選手,仍擁有遞補參賽的資格(美巡賽規定積分榜一百二十六至一百五十名選手被列在三十二類別)。這些俗稱的「半卡選手」,要等到唱完前面號碼牌後才能依序排入陣容,否則只能在賽前資格賽爭取有限的名額,所以工作機會充滿著不確定性,不過圍繩什麼都有可能發生,美巡賽連續兩週上演「半卡選��」封王的戲碼。
先是北愛爾蘭名將Graeme McDowell(葛雷米‧麥克道威爾)拿下World Golf Championships-Dell Technologies Match Play(世界比洞賽)同週進行的Corales Puntacana Resort & Club Championship(多明尼加錦標賽),接著加拿大選手Corey Conners(柯瑞‧康諾斯)勇奪外帶最後一張名人賽入場券的Valero Texas Open(德州公開賽)。
多明尼加屬於美巡次級賽,當大種子選手都在德州奧斯汀爭奪比洞賽或選擇休兵,後面的半卡選手自然得以大展身手。去年積分榜遠在一百四十四名的麥克道威爾,嘗到睽違將近三年五個月的勝利滋味,參賽排序瞬間拉升至第九類別的冠軍種子,差別在於無法獲邀參加名人賽。
康諾斯的那座冠軍可就不一樣了,本週有機會在奧古斯塔再創驚奇。
事實上,去年積分榜一百三十名的位階,並無法為康諾斯取得德州公開賽一席之地,不過他參加了週一資格賽,歷經六取一的延長賽激戰,驚險擠進TPC San Antonio's AT&T Oaks Course(聖安東尼奧橡樹球場)的「先發」名單,沒想到六天後高唱凱歌,成為自2010年Wyndham Championship(溫德漢姆錦標賽)的Arjun Atwal(阿江‧阿特沃)後,首位贏得美巡賽冠軍的週一資格賽選手。
無論是「全卡」或「半卡選手」,賽季的目標都是前進季後賽,以便保有或取得新賽季的先發地位,只是後者主動參加的比賽較少,而冠軍則是快速改變命運的捷徑,否則像三週前在THE PLAYERS Championship(球員錦標賽)屈居第二的Jim Furyk(吉姆‧佛瑞克),最多在Re-Ranking後把自己送到第三十二類別的排頭位置。
無獨有偶,上週在地球另一端的亞巡賽戰場,也成就了泰國選手Sadom Kaewkanjana(沙多姆‧考坎亞納)的勵志故事,以一座Bangabandhu Cup Golf Open(孟加拉公開賽)晉身為冠軍種子,接下來將可以優先排進那些和其他巡迴賽共站的大比賽。
年僅二十歲的考坎亞納,雖然在去年底通過資格考,不過亞巡賽開季的前五站都是共站行程,以致於這群畢業生根本補不進參賽名單。和大多數同儕一樣,考坎亞納先從發展賽出發,直到孟加拉站才正式展開菜鳥球季,結果把握住今年首場純亞巡賽。
還是那句老生常談: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凡是圍繩內的一份子,都有機會翻轉自己的命運。 文/翁明璽 圖/Asian Tour
0 notes
ulysses-ysports · 6 years ago
Text
「美女」何時主宰LPGA?
幾年前,Stacy Lewis(史戴希‧路易絲)上演「鐵衣女孩」變世界第一的勵志故事,那一年囊括獎金后、年度最佳球員和平均最低桿三大個人獎,當時不禁讓人像想,LPGA是不是要進入美國人時代?
Tumblr media
如今路易絲升格當媽媽,圍繩內的競爭力大不如前,原本在她的帶動下,美國女將或可對抗亞洲軍團,不過接下來四年,LPGA各大獎又落入亞洲人主導,其中來自泰國的Ariya Jutanugarn(艾莉雅‧茱塔努岡)上季橫掃所有個人大獎,期間僅僅Lexi Thompson(蕾克希‧湯普森)在2017年點綴著平均最低桿獎和Race to the CME Globe(全球追逐戰)。
翻開LPGA歷史檔案,在路易絲之前的美國籍年度最佳球員是1994年的Beth Daniel(貝絲‧丹妮兒),而獎金后則為1993年的Betsy King(貝絲提‧金),從此只能看國際選手表演。隨著Annika Sörenstam(阿妮卡‧索倫絲坦)和Lorena Ochoa(蘿蓮娜‧歐秋雅)退休,Karrie Webb(凱瑞‧韋珀)走下坡,亞洲軍團崛起,韓流更是中流砥柱,常常計分榜讓人誤以為是韓巡賽或亞巡賽!
講好聽一點,LPGA標榜著國際觀,但畢竟是以美國為主體的職業巡迴賽,入場和收視觀眾絕多數是美國人。試問他們會傾向支持誰贏球?試問誰贏球才容易創造更大的廣告效益?就像在女子台巡賽的戰場上,誰會想看到領先榜盡是泰國人的名字呢?
這些年來,美國高壇並不缺未來之星,從魏聖美(Michelle Wie)到Puala Creamer(寶拉‧克蕾瑪),再從Morgan Presell(摩根‧普蕾賽爾)到湯普森,他們都曾經受到萬眾矚目,但始終未能問鼎世界第一,更別提展現像Tiger Woods(老虎‧伍茲)、Phil Mickelson(菲爾‧米克森)那樣的主宰力。
最可惜的是魏聖美,早期掀起的媒體效應在女子高壇無人能及,不過路遙知馬力,事後證明這位韓裔美國人名過其實,至今僅僅贏得包括美國女子公開賽在內的五座LPGA冠軍。
儘管如此,美國軍團的整體實力逐年進步,目前世界排名前五十佔了十四席,略遜於韓國的十七席,只是過去四年多來出現了五個新的世界球后,卻沒有半個美國人。
湯普森在2017年製造了絕佳的機會,無奈全日空錦標賽領先三桿進決賽,遭到一位觀眾檢舉前一天在第十七洞果嶺標記球後未放回原位,以致於第三回合又記錯桿數,兩者各罰了兩桿。湯普森直到週日下午打完第十二洞才被告知,瞬間從領先三桿變成落後一桿,雖然最後將比賽逼進延長賽,仍在第一洞敗給韓國選手柳簫然(So Yeon Ryu)。
那一場該贏而未贏的大賽似乎打擊了湯普森的信心,接下來多次與冠軍失之交臂,全年六度屈居第二,否則年終將橫掃所有大獎,並榮登世界球后寶座。原本應該是屬於她的一年,反而成為傷心的一年,加上場外的家事不太順利,隔年回到球場的氣勢為之受挫,僅僅再贏得一勝,無緣在這波球后爭霸戰中扮演要角。
然而,江山代有才人出,美國高壇最近迎來了另一位名叫「柯達」的女孩-Nelly Korda(奈莉‧柯達)。沒錯,就是小Jessica(潔希卡)六歲的妹妹,她們的老爸是曾經代表捷克贏過澳洲網球公開賽的Petr Korda(彼特‧柯達),屬於後來移民至美國的運動世家
小柯達的外型更加亮眼了,簡直是當今網壇流行的東歐美女典型:身材高窕、金髮碧眼,不過更重要的是,球技相當了得。這位二十歲的LPGA三年級生,去年在台灣贏得生涯首勝後信心大增,最近八戰另外奪得柯達家族的第四座澳洲公開賽(去年弟弟贏得澳網青少年冠軍),加上六個前十之作,包括兩個第二,世界排名創下個人新高的第六名,一舉超越湯普森,成為當今美國球后。
想要壯大LPGA規模,不外乎設法吸引更多的贊助買主,而創造更多的美國明星無疑是其中的關鍵因素之一。奈莉能否更上層樓,還有待時間檢驗,不過女子高壇若能掀起「柯達效應」,世界排名出現更多的「美女」,這對LPGA的發展絕對是正面的。
截至目前為止,只有四位美國女將名列世界二十強,再來是第九的湯普森、十二的大柯達和十八的姜孝林(Danielle Kang)。反觀男子高壇卻有十一位美國人入列,十大高手更強佔了六席,也難怪男、女美巡賽的差距愈來愈大,像暫以472,810美元名列獎金后的奈莉,擺在美巡賽裡只有九十八名。 文/翁明璽
0 notes
ulysses-ysports · 6 years ago
Text
更上層樓
這樣的劇本 ,不斷在各大巡迴賽上演著,只要把握住一次機會,就能夠立即打開另一扇大門。
Tumblr media
延續去年在亞巡賽上演大驚奇的南非選手Justin Harding(賈斯汀‧哈汀),上週在中東系列賽末部曲的Commercial Bank Qatar Masters(卡達名人賽)演出逆轉勝,瞬間升格為歐巡賽冠軍種子,而主戰場在歐巡賽的英格蘭新生代好手Matthew Fitzpatrick(馬修‧費茲派崔克),差點以一座Arnold Palmer Invitational presented by MasterCard(阿諾帕瑪邀請賽)冠軍豁免三年的美巡賽工作權。
現年三十三歲的哈汀,去年之前所拿下的五勝全都是南巡次級賽,其中三場獲得世界排名認可,合計只有十四分,不過五月中在Investec Royal Swazi Open(史瓦濟公開賽)贏得生涯首座十四分級的南巡賽冠軍後脫胎換骨,隔週再添得七分級的Lombard Insurance Classic(隆巴德菁英賽)。
就像過去幾年那樣,哈汀最多衝擊南巡賽獎金王寶座,不過七月中以外卡身份參加Bank BRI Indonesia Open(印尼公開賽)改變了他的命運。哈汀以冠軍直接打開亞巡賽大門,兩週後再奪得Royal Cup(皇家盃),成為亞巡賽史上首位前兩次出賽都高唱凱歌的選手,並以世界排名百大之姿挺進PGA錦標賽。
哈汀後來回到亞巡賽又有四場比賽打進前十,年終獎金榜名列第三,根據歐巡賽規定可獲得第十八類別資格,只是這樣的排序並無法補進那些陣容堅強的純歐巡賽。
然而,機會總是留給準備好的人!哈汀開季受邀參加Omega Dubai Desert Classic(杜拜沙漠菁英賽)並列第七,進而取得隔週Saudi International powered by SBIA(沙烏地國際賽)的資格,結果繳交並列十一的佳績,另外在ISPS Handa Vic Open(維多利亞公開賽)並列第四,
Doha Golf Club(多哈高爾夫俱樂部)成為哈汀的幸運地,雖然是倒數第三位補進名單的選手,但決賽日適時攻下六十八桿,後來居上贏得最近十個月來的第五勝,世界排名創下生涯新高的五十二名,確定打進WGC-Dell Technologies Match Play(世界比洞賽)的六十四強,只要接下來排名更上層樓,還有機會獲邀更多美巡賽,包括下個月初在奧古斯塔登場的年度首場大賽-名人賽。
哈汀確保了歐巡賽一席之地,而幾個小時後的美巡賽戰場,費茲派崔克幾乎要以非會員身份在帕瑪之家高唱凱歌,無奈尾盤殺出狂飆六十四桿的Francesco Molinari(法蘭契斯柯‧墨利納瑞),最後以兩桿之差屈居第二。
曾經當了九週業餘老大的費茲派崔克,當年在美國西北大學只讀半學期,2014年六月轉職業,同年底通過歐巡賽資格考,並在2015年勇奪British Masters supported by Sky Sports(英國名人賽),奠定了五週後挺進世界排名五十大行列的基礎,當時年僅二十一歲。
費茲派崔克接下來每年至少贏得一勝,年終世界排名始終維持在五十大,意味著每年都可以參加不少美巡賽,總計過去三年分別參加了十二、十二和十三場比賽,不過當Thomas Pieters(湯瑪斯‧彼特斯)、Tommy Fleetwood(湯米‧弗利伍德)、Tyrrell Hatton(泰瑞爾‧海登)、Ross Fisher(羅斯‧費雪)、Kiradech Aphibarnrat(奇拉戴克‧阿菲邦拉特)等歐巡賽同儕先後飛越大西洋,他還是賺取不了足夠的聯邦快遞盃積分。
剛剛落幕的阿諾帕瑪邀請賽,費茲派崔克連四天都是紅字演出,可惜運氣差了一點,不過稍稍讓他感到安慰的是,球季才進行至三月中,已經累積三百三十九分的聯邦快遞盃積分。如果照去年的行程安排,這位二十四歲的年輕人還會再參加八場比賽,只要表現別太差,今年應該可以攻克美巡賽大門。 文/翁明璽 圖/Asian Tour
0 notes
ulysses-ysports · 6 years ago
Text
「強」森
繼Tiger Woods(老虎‧伍茲)和Phil Mickelson(菲爾‧米克森)之後,最強的美巡賽選手出爐了!
Tumblr media
過去幾年,這個焦點幾乎集中在Rory McIlroy(羅瑞‧麥克羅伊)和Jordan Spieth(喬丹‧史畢斯)身上,兩人合計摘下七座大賽冠軍,不過如果以美巡賽的穩定勝場數來看,Dustin Johnson(達斯汀‧強森)無疑才是當今高壇的第三把交椅。
伍茲至今累積八十勝,只差最多勝紀錄保持者Sam Snead(山姆‧史尼德)兩步,而米克森略為失色,但以四十四勝排名第九,兩大球星分別贏得十四和五座大賽冠軍。
顯然,強森與兩位前輩還有一段距離,不過年僅三十四歲便完成二十勝里程碑,意味著再打滿三個完整球季,就能夠以三十七歲之齡取得美巡賽的終身參賽資格。值得一提的是,強森在2012年加入美巡賽後,連續十二季都有贏球紀錄,再兩季追平伍茲,接著就可以挑戰以十七季並列的Jack Nicklaus(傑克‧尼克勞斯)和Arnold Palmer(阿諾‧帕瑪)。
事實上,如果用「年」來計算的話,強森的連續紀錄早在2014年中斷,不過由於美巡賽改為跨年式球季,所以前一年在上海拿下的個人首座WGC系列賽—HSBC Champions(世界冠軍賽),被列入2013-14年球季。
回顧強森的美巡賽冠軍史,首勝始於菜鳥球季的Turning Stone Championship(轉石錦標賽),隔年初在因雨取消最後回合的AT&T Pebble Beach National Pro-Am(圓石灘配對賽)直接被宣佈冠軍,一年後回到圓石灘又證明自己的實力,美中不足在同一個地方搞砸美國公開賽。
強森後來錯失不少重要賽事冠軍,但先後贏了兩場季後賽:2010年的BMW Championship(寶馬錦標賽)和2011年因颶風縮短為五十四洞的The Barclays(巴克雷斯),另外在2012年拿下FedEx St. Jude Classic(聖朱德菁英賽),並在2013年首度高舉美巡冠軍賽獎盃。
然而,更大考驗出現在2014年,強森因某種理由而「自行禁賽」六個月,包括那一年的PGA錦標賽和萊德盃,不過2015年復出後脫胎換骨,很快在WGC-Cadillac Championship(世界錦標賽)嘗到勝利滋味,接著開始邁向生涯巔峰。
強森終於在2016年的美國公開賽離開不名譽的BWM(沒有四大賽冠軍的最佳選手)名單,後來添得WGC系列賽的第三支腳-Bridgestone Invitational(世界邀請賽)和另一座寶馬錦標賽,可惜年終大賽Tour Championship(巡迴錦標賽)被麥克羅伊拿下,錯失千萬美元的聯邦快遞盃,不過還是帶走美巡賽的年度最佳球員、獎金王和平均最低桿三項大獎。
時序進入2017年,強森季初連贏Genesis Open(捷恩斯公開賽)、WGC-Mexico Championship(世界錦標賽)和WGC-Dell Technologies Match Play(世界比洞賽)三場陣容堅強的一級賽事,後者讓他成為史上首位完成WGC大滿貫的選手,進而穩固世界球王寶座的大位。
照那樣的氣勢下去,強森有可能席捲高壇,創造屬於自己的王朝霸業,無奈老天爺硬是跟他開了個大玩笑,奧古斯塔名人賽前意外摔傷,含淚退賽。等到休兵一個半月後回到圍繩內,強森的殺傷力大減,雖然奪得季後賽首部曲的The Northern Trust(北信菁英賽),但年終所有美巡賽榮耀全被表現更加亮眼的湯瑪斯給搶走了。
儘管連續兩年錯失聯邦快遞盃,強森還是在2018年開季展現球王霸氣,以八桿之差橫掃個人第二座美巡冠軍賽,之後添得另一座聖朱德菁英賽,並首度拿下「娘家」的RBC Canadian Open(加拿大公開賽),總計2016-18年期間,共贏得十勝,也讓他的美巡賽生涯勝場數迅速來到「十九」,和Ernie Els(厄尼‧艾爾斯)等人並列。
剛剛在墨西哥落幕的世界錦標賽,強森四天擊出低於標準桿二十一桿,三年內二度征服這場高海拔之戰,笑擁生涯第六座WGC系列賽冠軍,同時成為史上第三十八位突破二十勝壯舉的選手,其中十二勝的世界排名冠軍積分超過六十分。
上一位抵達二十勝里程者是2008年的Davis Love III(戴維斯‧洛夫三世),2015年又以五十歲之齡奪得第二十一勝,再早之前是擁有三十四勝的Vijay Singh(維傑‧辛),兩人均已取得冠巡賽身份。
強森預計在下週公佈的世界排名取代Justin Rose(賈斯汀‧羅斯),邁入第八十二週的統治期,史上在位第五久,逐步逼近麥克羅伊的九十五週和Nick Faldo(尼克‧佛度)的九十七週,不過這位美巡賽二十勝俱樂部新成員,有待拿下更多的大賽冠軍來強化自己在高壇的地位。 文/翁明璽 圖提供/TaylorMade
0 notes
ulysses-ysports · 6 years ago
Text
老傢伙也瘋狂
職業高壇的年輕效應愈發顯著,Rory McIlroy(羅瑞‧麥克羅伊)、Jordan Spieth(喬丹‧史畢斯)和Justin Thomas(賈斯汀‧湯瑪斯)先後在二十五歲前登峰造極,攻佔世界球王寶座大位,而Xander Schauffele(山大‧蕭佛利)、Bryson DeChambeau(布萊森‧迪尚波)、Jon Rahm(霍恩‧拉姆)等同世代好手,也等不及要超越巔峰。
Tumblr media
然而,隨著運動科技的發達,延長了職業選手的高峰週期,有些「老將」照樣在圍繩內打敗小老弟們,例如已經高齡六十一歲的德國戰將Bernhard Langer(伯納德‧藍格),繼續統治著冠巡賽的江山,而再過一年四個多月便能夠取得冠巡賽資格的Phil Mickelson(菲爾‧米克森),甚至評估自己有再贏七座美巡賽冠軍的可能性。
米克森無疑是史上最穩定的選手,雖然生涯不曾登上世界第一,勝場數也遠遠不如Tiger Woods(老虎‧伍茲)的八十勝,不過去年完成了一項老虎永遠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連續二十五年待在世界排名五十大行列,而這項紀錄還在往前推進。
來自加州聖地牙哥的米克森,1991年以業餘身份勇奪Northern Telecom Open(北方電信公開賽),揭開個人的美巡賽冠軍之旅,如今累積四十四勝,包括三座名人賽、一座英國公開賽和一座PGA錦標賽,只差美國公開賽就能完成生涯大滿貫。
儘管時間不利於米克森,不過這位美國左手名將堅信自己還能再贏球,進而抵達生涯五十勝的里程碑,結果開季在Desert Classic(拉昆塔沙漠菁英賽)差一桿就能躋身五十九桿俱樂部,可惜運氣不太好,四天狂飆低於標準桿二十五桿,仍不足以留下勝利果實。
「喔,會的,我會做到的。」米克森隔週在第三十度參加Waste Management Phoenix Open(鳳凰城公開賽)時說道:「我不知道何時,只要再七勝,我就能夠完成任務。我知道時間愈來愈不利,但我會做到的。」
言猶在耳,米克森立即用一場AT&T Pebble Beach National Pro-Am(圓石灘配對賽)逆轉勝證明自己寶刀未老,成為繼伍茲之後,另一位生涯獎金突破九千萬美元的選手,也讓他更有信心迎接四個月後重返Pebble Beach Golf Links(圓石灘濱海球場)的美國公開賽。
史上最老的大賽冠軍選手是Julius Boros(朱利斯‧波羅斯),1968年以四十八歲四個月十八天的年紀奪得PGA錦標賽,米克森今年六月將滿四十九歲,接下來的每場大賽都將是新紀錄的締造者。
如果一切像米克森樂觀評估,意味著他有可能改寫Sam Snead(山姆‧史尼德)在1965年Greater Greensboro Open(大葛林波羅公開賽)創下五十二歲十個月八天的美巡賽最老冠軍。截至目前為止,共有七位選手在邁向五十歲後攻克美巡賽冠軍大門,最近一位是2015年Wyndham Championship(溫德漢姆錦標賽)的Davis Love III(戴維斯‧洛夫三世),當時為五十一歲四個月。
至於藍格則在五十歲的冠巡賽主演「老人當家」的戲碼,去年再添得Insperity Invitational(印斯貝洛提邀請賽)和SAS Championship(薩斯錦標賽),完成獎金王七連霸的壯舉,外帶百萬美元的嘉信盃,新球季第二次出賽又以五桿之差強摘Oasis Championship(綠洲錦標賽)。
「成功有很多關鍵,」藍格贏得綠洲錦標賽後說道:「一定要保持身體健康,否則就無法打球,很多六十一歲的人通常有很多毛病,這裡動手術,那裡動手術,像是膝蓋和臀部重建,或者其他。我算是夠幸運,至今最大的手術是2011年的大拇指。」
這是藍格的第三十九座冠巡賽,五十歲後累積戰果27,196,504美元,超越Hale Irwin(霍爾‧厄文)保持多年的27,111,054美元。假如能夠減緩老化速度,藍格應該有機會挑戰厄文的四十五勝,並在那之前先打破Jay Haas(傑‧哈斯)於2016年Toshiba Classic(東芝菁英賽)創下的六十二歲十個月又七天最老冠軍紀錄。 文/翁明璽 圖/Asian Tour
0 notes
ulysses-ysports · 6 years ago
Text
美國人遇上勁敵了
2010年十一月被認為「後老虎時代」的開始,曾經不可一世的Tiger Woods(老虎‧伍茲)走下神壇,世界高壇進入戰國時代,八年來誕生了十一位不同的世界球王,剛好是之前十四多年來的球王總數量(不包括老虎)。
Tumblr media
基本上,連續兩年表現超水準,就有機會攻佔龍頭寶座,不過球王大位能待多久,還得看自己的續航力道。這段期間,只有三人在位超過一年,其中以Rory McIlroy(羅瑞‧麥克羅伊)的九十五週最久,再來是八十一週的Dustin Johnson(達斯汀‧強森)和五十六週的Luke Donald(路克‧唐諾德)。
巧合的是,之前同樣只有三人在位超過一年,分別為三百三十一週的Greg Norman(葛瑞‧諾曼)、九十七週的Nick Faldo(尼克‧佛度)和六十一週的Seve Ballesteros(塞維‧巴勒斯特羅)。
歷史告訴我們,強森、Brooks Koepka(布魯克斯.柯普卡)和Justin Thomas(賈斯汀‧湯瑪斯)仍有機會重返榮耀,而麥克羅伊、Jordan Spieth(喬丹‧史畢斯)、Jason Day(傑森‧戴伊)等人,恐怕無法再續球王前緣,因為自從世界排名1986年四月六日公佈以來,只有老虎在跌出前八後,接著還能找回攻頂之路。
球王爭霸是一種在某段期間內蓄積能量的氣勢之爭,不過有時候機運更重要,像2011年的德國選手Martin Kaymer(馬汀‧凱默爾),那一年和英格蘭名將Lee Westwood(李‧威斯伍德)對決,兩人同時在最低分互有領先,結果四月十七日出爐的世界排名,凱默爾以7.653分成為史上最弱勢的球王。
相較之下,伍茲在1999年勇奪九勝,隔年進步至十勝,也讓他在2001年六月初的Memorial Tournament(紀念邀請賽)贏得單季第五勝時,創下總積分1459.64,平均積分高達32.44的驚世數字,總計生涯共主宰六百八十三週,等於有超過十三年名列世界第一。至於累積四十三座美巡賽冠軍的米克森剛好恭逢其時,加上未能把握伍茲陷入低潮的契機,至今不曾嘗到球王滋味。
隨著進入「後老虎時代」,歐洲人風光了兩年半,威斯伍德、凱默爾、唐諾德和麥克羅伊聯手統治世界排名,不過伍茲在2013年三月二十五日第十一度上位,硬是把紀錄延伸了六十週,之後高壇再次進入群雄並起的局面, 陸續出現許多的新的世界第一,Adam Scott(亞當‧史考特)和戴伊先後升起澳洲的大旗。
值得注意的是,繼1999年的David Duval(大衛‧杜瓦)之後,終於誕生非「老虎」的美國球王了,那就是2015年幾近大滿貫演出的史畢斯,不過後勁不足,僅僅待了二十六週,如今世界排名二十。反倒是中生代的強森穩定性更強,仍力守在第三,另外還有分居二、四名的柯普卡和湯瑪斯,三人均處在球王攻擊發起線的位置,共同目標是對抗大西洋另一端的Justin Rose(賈斯汀‧羅斯)。
今年七月就要滿三十九歲的羅斯,上演著愈老愈俏的傳奇,最近兩年贏得六勝(實際上是十五個月),外加��個第二名和三個第三,把自己送上王座。剛剛落幕的Farmers Insurance Open(農保公開賽),這位英格蘭人展現王者風範,四天狂飆低於標準桿二十一桿,平均積分突破兩位數,暫時拉開與柯普卡之間的距離。
像伍茲這樣的高球奇才,幾十年才會出現一位,所以在那位霸主出現之前,球王的頻繁更替大概會是常態,上週勇奪Omega Dubai Desert Classic(杜拜沙漠菁英賽)的另一位美國新生代好手Bryson DeChambea(布萊森‧迪尚波),以七桿之差強摘最近十七次出賽中的第五勝,接下來也有可能問鼎世界第一。 文/翁明璽 圖/Getty Images/美巡賽提供
0 notes
ulysses-ysports · 7 years ago
Text
恐怖的2011年班
幾年前,所謂的Young Gun風雲大多指一些二十六、七歲的年輕小伙子,不過新一代的Young Gun全面進化,平均年紀下降好幾歲,其中北愛爾蘭戰將Rory McIlroy(羅瑞‧麥克羅伊)在二十三歲時已經贏得包括兩座大賽在內的六座美巡賽冠軍,並統治著世界排名。
Tumblr media
如今麥克羅伊即將邁入三字頭族群,不過美巡賽的年輕化腳步並未停歇,反而在Jordan Spieth(喬丹‧史畢斯)的帶領下「變本加厲」,特別是2016-17年球季,竟然出現二十次二十五歲以下選手奪冠的戲碼,Justin Thomas(賈斯汀‧湯瑪斯)、史畢斯和Xander Schauffele(山大‧蕭佛利)更包辦那一年的聯邦快遞盃積分榜前三名,合計帶走一千五百萬美元的年終分紅。
湯瑪斯、史畢斯和蕭佛利的共通點是什麼呢?答案是在2011年夏天自高中畢業。多年後回顧,這無疑是史上最恐怖的高爾夫班,因為短短八年不到的時間,誕生了史畢斯和湯瑪斯兩位世界球王,並先後贏得千萬美元的聯邦快遞盃,而本季六次出賽奪得兩勝的蕭佛利,似乎有意為這一班再添榮耀。
由於完成大學的關係,蕭佛利遲至2015年夏天才加入職業陣營,當時史畢斯如日中天,連贏名人賽和美國公開賽,而剛從威巡賽升上美巡賽的湯瑪斯,世界排名緩步挺進百大行列。史畢斯靠著單季五勝和五個第二名,成為那一年的美巡賽大贏家,隨後2015-16年球季開打,湯瑪斯在CIMB Classic(美巡亞太菁英賽)贏得生涯首勝。
反觀蕭佛利正在資格考爭取威巡賽的出場機會,結果連過三關,所以當2016年日曆展開時,三人的命運大不同,史畢斯貴為世界球王,湯瑪斯排名來到三十七,而蕭佛利遠在一千七百七十一,還不知道能否在九個月後登上美巡賽舞台。
史畢斯接下來兩季各贏了三勝,包括2017年的英國公開賽,只差PGA錦標賽就能完成生涯大滿貫,並統治了二十六週的世界排名。湯瑪斯則在2017年全面爆發,單季勇奪五勝,包括史畢斯最想要的PGA錦標賽,去年五月中至六月中一度攻佔球王寶座四週,年終順利衛冕獎金王。
蕭佛利低調通過威巡賽的考驗,剛好也趕在2017年寫下屬於自己的新人光環,分別贏得Greenbrier Classic(綠薔薇菁英賽)和Tour Championship(巡迴錦標賽),強勢摘下湯瑪斯欠缺的年最佳新人獎,不過二年級表現相對不理想,最佳成績為英國公開賽並列第二,錯失自動入選萊德盃的機會。
隨著2018-19年球季開打,蕭佛利展現讓美國隊長Jim Furyk(吉姆‧佛瑞克)看走眼的實力,去年十月底勇奪World Golf Championships-HSBC Champions(世界冠軍賽),年初再添得Sentry Tournament of Champions(美巡冠軍賽),世界排名一路攀升至第六位,逐步逼進第四的湯瑪斯,反而2015年非常接近年度大滿貫的史畢斯,去年在一勝未得的情況下退至十八名。
儘管如此,史畢斯的十一勝仍是2011年班之最,湯瑪斯九勝緊追在後,加上蕭佛利的四勝,三人合計帶走二十四座美巡賽冠軍,官方累積獎金超過七千五百萬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人才輩出的2011年的畢業生並不只上述三大高手,像Emiliano Grillo(艾米連諾‧葛利優)、Daniel Berger(丹尼爾‧伯格)和Michael Kim(金麥克)同樣躋身冠軍行列,咱們的三年級生潘政琮也是其中一員,而該班亦造就了Patrick Rodgers(派崔克‧羅傑斯)和Ollie Schniederjans(奧利佛‧史奈德簡斯)另兩位業餘球王級人物,如今都在美巡賽佔有一席之地。
如果把2011年畢業的概念延伸出去,其實指的就是1993年前後出生的選手,這些現年二十五歲上下的Young Gun們,已然成為當今高壇的重要因子,十大高手甚至佔了四席,分居五、七名的Bryson DeChambeau(布萊森‧迪尚波)和Jon Rahm(霍恩‧拉姆),後者也是前業餘球王
另外擁有業餘球王資歷的頂尖人物還包括Patrick Cantlay(派崔克‧坎特雷)、松山英樹(Hideki Matsuyama)和Matthew Fitzpatrick(馬修‧費茲派崔克),目前均名列世界排名前四十。 文/翁明璽 圖╱Getty Images╱美巡賽提供
0 notes
ulysses-ysports · 7 years ago
Text
史上最弱勢的世界球后
隨著日曆換成2019年,女子世界排名跟著往前滾動,去年橫掃所有LPGA個人獎項的泰國女將Ariya Jutanugarn(艾莉雅‧茱塔努岡),吊詭地以7.34分成為史上平均積分最低的年終世界球后。
Tumblr media
自從女子世界排名在2006年二月二十一日正式公佈以來,至今誕生十三位球后,其中八位登上年終世界第一,包括2011和12年的我國選手曾雅妮。這些球后的平均積分都維持在兩位數水準,直到去年馮珊珊才首度跌破,而且只有8.05分,沒想到一年後的茱塔努岡又改寫新低紀錄。
諷刺的是,茱塔努岡上季還風光帶走獎金后、年度最佳球員、與Vare Trophy(薇兒獎)為名的平均最低桿獎、Race to the CME Globe(全球追逐戰)、Rolex Anika Major Award(阿妮卡大賽獎)和前十獎,結果呈現的世界排名數據不禁讓人質疑:究竟是茱塔努岡太強,還是其他選手太弱呢?
時間拉回到去年開季的世界排名,茱塔努岡前面還有馮珊珊、柳簫然(So Yeon Ryu)、朴城炫(Sung Hyun Park)、Lexi Thompson(蕾克希‧湯普森)、田仁智(In Gee Chun)和金寅璟(I.K. Kim),但這些人在過去一年來��呈現衰退,也讓潛伏在後的茱塔努岡有機可乘。
茱塔努岡把握住百分級的U.S. Women’s Open(美國女子公開賽),加上Kingsmill Championship presented by GEICO(金斯米爾錦標賽)和Aberdeen Standard Investments Ladies Scottish Open(蘇格蘭女公開賽)兩場一般賽事冠軍,全年僅僅進步0.99分,便足以重返女子世界之巔。
當然,史上最弱的世界球后並非茱塔努岡,而是馮珊珊,去年四月初的平均積分一路下滑至6.89分,但運氣不錯,竟連續待在世界排名首席位二十三週,四月二十三日才被鳳還巢的朴仁妃超前。
茱塔努岡目前仍保有領先朴城炫0.56分的安全距離,不過LPGA的新賽季兩週後才會由Diamond Resorts Tournament of Champions Presented by Insurance Office of America(LPGA冠軍賽)點燃戰火,所以其平均積分還會再往下掉,如果接下來幾場比賽又沒打好,有可能改寫馮珊珊的不光榮紀錄。
檢視女子世界排名史,最強的球后依然是Lorena Ochoa(蘿蓮娜‧歐秋雅),共在位一百五十八週,2006至08年期間累積二十一勝,進而在2008年六月九日創下19.91分的紀錄,當時兩年期的戶頭總積分高達975.35分。咱們的曾雅妮也不賴,連續統治一百零九週,2011年更在全球各地摘下十座世界排名認可的冠軍,包括七場LPGA,那一年十一月七日來到最高的18.53分。
至於Annika Sorenstam(阿妮卡‧索倫絲坦)生不逢時,巔峰時期的2001至2005年,分別贏得八、十一、六、八和十勝,只是世界排名尚未問世,否則平均積分鐵定超過二十分。儘管如此,索倫絲坦還是成為史上首位世界球后,並連續統治了六十週,最高分為18.57分。 文/翁明璽 圖提供/LPGA
0 notes
ulysses-ysports · 7 years ago
Text
降階磨練並非壞事
有沒有發現,愈來愈多的歐、美選手征戰亞洲戰場,有些是剛轉職業沒多久的年輕好手,有些甚至擁有美巡賽資歷,新科ADT(亞巡發展賽)獎金王Miguel Carballo(米蓋爾‧卡巴尤)就是最佳的例子。
Tumblr media
這位現年三十九歲的阿根廷人,過去兩年都是美巡賽成員,另外在2012和14年待了兩季,至今出賽八十場,累積獎金858,603美元,其中去年186,623美元,以致於今年在沒球可打的情況下,和當年曾經以遠距聞名美巡賽的澳洲重砲手Scott Hend(史考特‧韓德)一樣,選擇轉戰獎金差很大的亞巡賽。
卡巴尤順利通過年初的資格考,但菜鳥球季的十四場比賽表現並不出色,最後以48,873美元名列七十三。然而,他另闢亞巡賽旗下的發展賽戰場,八月底在Ciputra Golfpreneur Tournament presented by Panasonic(奇普拉高球賽)贏得自2011年Children's Hospital Classic(兒童醫院菁英賽)後的首勝,以及生涯的第四座世界排名認可冠軍,加上兩個第二和兩個第三,以43,378美元榮登獎金王。
根據亞巡賽資格豁免權規定,發展賽獎金王位居第十四類,緊接在生涯獎金榜二十選手後面,卡巴尤明年將能獲得比今年更多的出場機會,他說道:「真的很開心,我在世界各地打了不少巡迴賽,這是我第一次贏得獎金王頭銜。對我來說,這是一項很大的成就。」
「我決定好好留在亞洲,畢竟過去在美國都沒打好,期待會有不同的結果。如今,我已經取得2019年的亞巡賽資格,我會在亞巡賽設定更大的目標。」
相較之下,韓德2007年以三十三歲加入亞巡賽時,只有兩年的美巡賽資歷;他在那一年同樣從資格考打起,九年後攀登生涯巔峰,以1,004,792美元勇奪獎金王,年終世界排名高居五十九。韓德至今贏得九座亞巡賽冠軍,包括兩場歐巡賽共站的勝利,生涯累積獎金超過四百萬美元。
靠著亞巡賽的優異表現,韓德增加了歐巡賽的出場機會,轉眼間也打了二百一十八場比賽,留下4,556,550歐元的獎金紀錄,期間並參加了十八場美巡賽,不過加上職業初期的那幾年,八十一場美巡賽才賺了1,344,228美元。
卡巴尤會不會成為下一位韓德,還有待明年球季證明,但韓德的成功故事告訴大家,降階磨練並不非壞事,因為若能藉此精進實力,一定能夠循序漸進,站上更高的舞台,創造屬於自己的生涯成就。
筆者多次強調,當今世界高壇的流動性愈來愈好,只要在各大巡迴賽名列前茅,都有機會更上層樓,像同屬亞巡賽球王級的Anirban Lahiri(阿尼爾班‧拉希瑞)和Kiradech Aphibarnrat(奇拉戴克‧阿菲邦拉特),一路從亞巡賽打進歐巡賽,並先後闖進最高殿堂的美巡賽。
歐巡賽甚至從去年開始,分別提供給亞洲、中國、韓國和澳洲巡迴賽各一名幾近種子權的豁免資格,今年出線的選手分別為朴相賢(Sanghyun Park)、朴孝元(Hyo-won Park)、Charlie Saxon(查理‧薩克森)和Jake McLeod(傑克‧麥克李歐),明年都能夠遠征歐洲戰場。
值得一提的是美國選手薩克森,今年以美巡中國賽為主戰場,另外打了五場中巡賽,結果雙雙贏得兩勝,前者年終獎金排名第二,直升威巡賽,後者外帶歐巡賽資格,接下來就看他如何做決定。 文/翁明璽 圖╱Asian Tour
0 notes
ulysses-ysports · 7 years ago
Text
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
這樣的故事,每年都在亞巡賽上演。剛剛落幕的Afrasia Bank Mauritius Open at Anahita(模里西斯公開賽),日裔美國選手Kurt Kitayama(柯特‧北山)所拿下的冠軍,同時獲得歐洲、亞洲和南非三大巡迴賽的認可,接下來自然把重心放在層級和規模更高的歐巡賽。
Tumblr media
就像大部份的美國人一樣, 2015年從內華達大學拉斯維加斯分校畢業的北山,轉職業後的首要目標是打進威巡賽。那一年,他已經參加不少威巡賽,但九次出賽吞下七場淘汰,後來也出現在Shriners Hospitals for Children Open(拉斯維加斯公開賽)的名單中,結果又是提前打包。
儘管如此,北上還是順利考取威巡賽,不過現實是殘酷的,他沒有能力在這個舞台站有一席之地,全年二十次出賽僅僅進帳41,009美元。北山��好轉戰亞巡賽,年初順利通過資格考測試,並在兩週後的亞巡發展賽PGM Darulaman Championship(達魯拉曼錦標賽)贏得職業生涯首勝。
事實上,亞巡賽畢業生在上半季能打進的比賽相對有限,但北山利用空檔時間參加了一些威巡賽和美巡中國賽。這樣的以戰養戰策略,七月底在泰國的Royal Cup(皇家盃)發揮成效,二十五歲的北山繳出並列第二的佳績,隨後日、亞巡賽共站的Asia-Pacific Diamond Cup Golf(亞太鑽石盃)並列第四,意味著明年種子權到手了,屆時將可以優先排進更多的歐巡賽。
然而,北山並不以亞巡賽種子而感到滿足,他企圖透過資格考挑戰歐巡賽,最後高中並列第二,不過事後回顧,那三階段的二百五十二洞辛苦歷程有點多此一舉,他上週以亞巡賽的Re Ranking身份補進模里西斯公開賽,一役升格為歐巡賽種子選手。
無獨有偶,來自南非的Justin Harding(賈斯汀‧哈汀)也在今年球季大爆發,一口氣贏得兩座十四分級的南巡賽冠軍(之前三勝都是次級賽),但更大的收穫是外卡身份贏得亞巡賽的Bank BRI Indonesia Open(印尼公開賽),並錦上添花奪得Royal Cup(皇家盃),另外在Asia-Pacific Diamond Golf Cup(亞太鑽石盃)名列第二和模里西斯公開賽位居第四。
哈汀堪稱2018年球季的大驚奇,年初世界排名七百一十二,如今挺進百大行列的八十一名,目前在南巡賽獎金榜獨領風騷,亞巡賽獎金榜暫居第三。根據歐巡賽資格豁免規定,亞巡賽有一位選手(扣掉已取得更優先歐巡賽排序)能列在第十六類別,比資格考的二十七位畢業生還前面,另五位為十八類別。
同樣的故事也發生在韓國選手朴相賢(Sanghyun Park)身上,主戰場日巡賽獎金榜三十八名,不過本季回家參加的三場亞巡賽,贏得其中GS Caltex Maekyung Open(馬京公開賽)和The 34th Shinhan Donghae Open(東海公開賽),另外Kolon Korea Open Golf Championship(韓國公開賽)的單獨第二獲得Carnoustie(卡努斯提)英國公開賽入場券。
朴相賢目前在亞巡賽獎金榜名列第二,不但有機會爭奪外帶明年WGC-Mexico Championship(世界錦標賽)和英國公開賽的獎金王,新球季也將能夠增加歐巡賽的行程。
多年來,亞巡賽和歐巡賽建立緊密的合作關係,這裡成為許多選手前進歐巡賽的跳板,只要贏得一場共站賽事冠軍,立即打開另一扇機會大門,而歐巡賽又是最接近美巡賽的舞台,Anirban Lahiri(阿尼爾班‧拉希瑞)和Kiradech Aphibarnrat(奇拉戴克‧阿菲邦拉特)便是循序漸進,一路從亞洲打到巡迴賽的最高殿堂。 文/翁明璽 圖/Asian Tour
0 notes
ulysses-ysports · 7 years ago
Text
艾莉雅橫掃所有個人獎
2018年的LPGA落幕了!Ariya Jutanugarn(艾莉雅‧茱塔努岡)再添得百萬美元的Race to the CME Globe(全球追逐戰)積分后座,成為LPGA史上首位橫掃最多個人大獎的選手。
Tumblr media
在茱塔努岡之前,當然有不少選手包辦該年最重要的三項大獎,像咱們的曾雅妮,2011年囊括獎金后、年度最佳球員和Vare Trophy(薇兒獎)為名的平均最低桿獎,再早之前還有Loren Ochoa(蘿蓮娜‧歐秋雅)、Annika Sörenstam(阿妮卡‧索倫絲坦)、Karrie Webb(凱瑞‧韋珀)等傳奇名將。
然而,隨著LPGA在2014年開始運作全球追逐戰球季,並增加了Rolex Anika Major Award(阿妮卡大賽獎),特別是今年又多了價值十萬美元的前十獎,選手想要滿載而歸的難度大幅提高,結果茱塔努岡完成不可能的任務,一口氣把這些大奬全都帶回家。
值得一提的是,明年起將不再有全球追逐戰,意味著再也沒人可以挑戰茱塔努岡的壯舉。
現年二十二歲的茱塔努岡,今年的奪冠能力其實並不如2016年球季的五勝,不過光是U.S. Women’s Open(美國女子公開賽)就大賺九十萬美元,加上Kingsmill Championship presented by GEICO(金斯米爾錦標賽)和Aberdeen Standard Investments Ladies Scottish Open(蘇格蘭女公開賽)兩場一般賽事冠軍,以及另有十四場前十紀錄,包括三個第二和兩個第三,也讓她得以主宰所有獎項。
茱塔努岡先在Evian Championship(愛維養錦標賽)結束後帶走阿妮卡大賽獎,接著分別提前拿下年度最佳球員大獎、獎金后和前十獎,最後在CME Group Tour Championship(LPGA巡迴錦標賽)添得自己最渴望的薇兒獎和個人第二座全球追逐戰積分后頭銜。
「截至目前為止,我在2016年球季的表現最好,不過卻沒有拿下這個獎,所以我覺這個獎最難拿。」首度拿下薇兒獎的茱塔努岡開心說道。
總計這個風光的球季,茱塔努岡共進帳2,743,949美元,超過第二名的李旻智(Min Jee Lee)近一百二十萬美元,另外平均桿數為69.415,年度最佳球員二百二十七分,也大贏了朴城炫(Sung Hyun Park)九十七分,並錦上添花以四百七十記博蒂創下LPGA的新紀錄。
「真的沒想到今年會打得這麼好,」茱塔努岡說道:「我試著告訴自己要保持良好的態度,主要就是加強自我對話,我在這方面花了不少工夫,因為我想要更好。」
「我當然想要贏得比賽,只要看到獎盃,我就想要帶回家,我會盡全力贏,不過我發現那樣子沒有幫助。就像去年,我不斷想著世界第一,我試著想要贏得更多的比賽,成績反而不理想。所以我在今年調整心態,最後完成更多的目標。」
茱塔努岡說的沒錯,好不容易在去年六月登上世界第一,結果僅僅當了兩週短命球后,接下來突然不知道怎麼打球,甚至一度連吞四場淘汰,直到年終大賽才扭轉頽勢,並把那股氣勢帶到這個球季,如今不但橫掃2018年的所有LPGA個人大獎,還提前確保了年終球后寶座。 文/翁明璽 檔案相片提供/LPGA
0 notes
ulysses-ysports · 7 years ago
Text
後老虎時代,世界球王變多了!
原本以為會呈現Jordan Spieth(喬丹‧史畢斯)和Rory McIlroy(羅瑞‧麥克羅伊)兩大美、歐球星各霸一方的局面,不過幾年過去了,當今高壇仍是群雄並起的混戰狀態。
Tumblr media
把時間拉回到八年前此時,Tiger Woods(老虎‧伍茲)身陷性醜聞和婚變的風暴中,導致全年一勝未得,也讓正在家裡養傷的Lee Westwood(李‧威斯伍德)有機可乘,靠著少算一場比賽的積分變動,迎接這個十多年來幾乎被老虎主宰的頭銜。
儘管伍茲在2013年三月底最後一次重返龍頭寶座,並連續統治了六十週,寫下「老虎障礙」的六百八十三週紀錄,不過所謂的「後老虎時代」,應該從威斯伍德取代老虎的那一刻開始。
在那之前,整整將近二十年之間,僅僅造就了包括老虎在內的十二位球王,但接下來八年,世界排名之巔竟然出現十一個不同的名字,其中今年又增加了Brooks Koepka(布魯克斯‧柯普卡)和Justin Rose(賈斯汀.羅斯)兩位新成員。
隨著老虎風光不再,悶了十六年多的歐洲勢力崛起《上一位歐洲籍球王是1994年二月的Nick Faldo(尼克‧佛度)》,結果威斯伍德開出第一鎗之後,Luke Donald(路克‧唐諾德)、Martin Kaymer(馬汀‧凱默爾)和麥克羅伊相繼攻佔世界龍頭,最後由麥克羅伊定於一尊。
值得注意的是,麥克羅伊首度登基時只有二十二歲十一個月,以世界第一的年輕指數來說,僅次於伍茲的二十一歲五個月,加上二十五歲累積四座大賽冠軍的戰果,當時就有人喊出未來挑戰「金熊」Jack Nicklaus(傑克‧尼克勞斯)的十八勝壯舉。
麥克羅伊確實是球星級的人物,前後統治世界排名九十五週,在他的前面除了伍茲之外,只有Greg Norman(葛瑞‧諾曼)和佛度兩位退休人物,不過轉眼間已經三年多沒有嘗到球王滋味了。
史畢斯則在2015年展現「老虎接班人」的氣勢,那一年連贏名人賽和美國公開賽,隨後也有機會爭奪英國公開賽和PGA錦標賽,分別為並列第四和第二,成為史上最接近完成年度大滿貫壯舉的選手之一,並以二十二歲不到一個月的年紀,登上世界第一。
相較於麥克羅伊,史畢斯的大賽冠軍製造能力更強,二十四歲不到就抵達四勝里程碑,但自從去年夏天的英國公開賽後,再也不知贏球為何物,今年甚至被摒除在Tour Championship(巡迴錦標賽)的三十強大門外,世界球王在位期剛好是半年的二十六週。
反而是各拿一座大賽冠軍的Jason Day(傑森‧戴伊)和Dustin Johnson(達斯汀‧強森),圍繩內的表現更加穩定,分別統治了五十一和八十一週,後者目前仍在爭霸行列當中,暫居第三,重返榮耀只差0.7327分。
2018年球季漸進尾聲,年終球王鹿死誰手還有一番激戰,不過更讓人好奇的是,明年還會出現什麼樣的新臉孔,也許那個傢伙會是過去五戰三勝的Bryson DeChambea(布萊森‧迪尚波),也有可能是Francesco Molinari(法蘭契斯柯‧墨利納瑞)、Jon Rahm(霍恩‧拉姆)、Rickie Fowler(瑞奇‧佛勒)等人。 文/翁明璽 圖提供/TaylorMade
0 notes
ulysses-ysports · 7 years ago
Text
球王、球后同時換人當?
如果泰國女將Ariya Jutanugarn(艾莉雅‧茱塔努岡)週日下午在上海的Qizhong Garden Golf Club(旗忠花園高爾夫俱樂部)多抓一記博蒂,或者少吞一記柏忌,新出爐的世界排名將出現球王、球后同時下台一鞠躬。
Tumblr media
原來當新科美巡賽年度最佳球員Brooks Koepka(布魯克斯‧柯普卡)強勢主宰THE CJ CUP @ Nine Bridges(希杰盃)的戰局之際,茱塔努岡也在Buick LPGA Shanghai(別克LPGA錦標賽)製造了絕佳的機會,不過前者以四桿之差強勢封王,後者差了韓裔美籍選手姜孝林(Danielle Kang)兩桿。
根據女子世界排名系統計算,只要茱塔努岡並列第二,便足以重返榮耀,偏偏這場LPGA亞洲系列賽二部曲的第二名競空前爭激烈,最後高達七人戰成平手,也讓當今球后朴城炫(Sung Hyun Park)又多待了一週。
自從男子世界排名在1986年四月六日公佈以來,至今共誕生了二十三位球王,而女子高壇直到2006年二月二十一是才有屬於自己的排名系統,十二年來也造就了十三位球后,不過球王和球后同時易位的劇本,僅僅在2010年十月底發生一次。
那一年,Tiger Woods(老虎‧伍茲)身陷性醜聞和婚變的陰霾,全年一勝未得,也讓正在家裡養傷的英格蘭名將Lee Westwood(李‧威斯伍德)有機可乘,靠著少算一場比賽的積分變動,以不費兵卒的方式,迎接這個十多年來幾乎被老虎主宰的頭銜。
至於晚一天公佈的女子世界排名,韓國女將申智愛(Jiyai Shin)取代美國選手Crisite Kerr(柯瑞絲提‧可兒),第三度重返世界球后寶座,美國球王、球后同週退位。
看起來上週有機會寫下第二度球王、球后同時換人的紀錄,不過高達七人在LPGA的上海站並列第二,經過平分之後,茱塔努岡僅僅拿到14.86分,比前一週LPGA KEB Hana Bank Championship(韓亞錦標賽)並列第三的17.67分還少,目前排名仍居第二,落後朴城炫0.08分。
沒關係,球王、球后爭霸戰仍在映演當中,柯普卡僅僅領先Dustin Johnson(達斯汀‧強森)0.4924分,而排名第三的Justin Rose(賈斯汀‧羅斯)也只差了0.7035分,季末還是有機會出現球王、球后同週落難記。 文/翁明璽 【 圖╱Getty Images╱美巡賽提供】
0 notes
ulysses-ysports · 7 years ago
Text
女子台巡賽的業餘效應
女子台巡賽已然成為台灣小將進補業餘世界排名積分的地方了!
自從女子台巡賽在2014年七月正式納入女子世界排名體系以來,至今頒獎台共出現四次業餘選手奪冠的畫面,結果光今年就誕生了三位,甚至在過去兩週連續上演業餘選手打敗職業選手的戲碼。
Tumblr media
先是十六歲的盧昕妤在建大輪胎盃繳交全場唯一紅字,以三桿之差扳倒泰國選手Supamas Sangchan(蘇帕瑪‧莎詹),接著吳佳晏更年輕,只有十四歲又六個多月,竟以一路領先之姿摘下歡樂友緣女子公開賽,硬是把冠軍獎金留給職業選手劉依貞,自己則帶走最高榮譽���冠軍獎盃,另一位是今年五月初奪得TLPGA女子公開賽-南寶站的侯羽薔。
吳佳晏打破程思嘉在2013年中正盃女子公開賽寫下的十五歲九個月的女子台巡賽最年輕奪冠紀錄,不過程思嘉當年又奪得富邦女子公開賽,隔年更在首場擁有女子世界排名積分的TLPGA璟都慈善盃女子賽,成為女子台巡賽史上首位獲得職業冠軍積分的台灣業餘選手,也奠定後來挺進業餘世界排名十大高手行列的基礎。
程思嘉、侯羽薔、盧昕妤和吳佳晏均獲得職業世界排名積分,不過在本業的進帳更多,分別為60、59.7458、61.3950分59.7286分,其中加重積分佔了二十分,顯示女子台巡賽冠軍在業餘世界排名中的巨大威力。
回過頭來看看業餘世界排名的運作模式,和職業世界排名同樣採用兩年一百零四週為週期「滾動」模式,差別在於週週等值計算,累積的分數除以個人參加的回合數(至少四十八),接著再乘以一百,這就是排名上所呈現的數字。
筆者認為,乘以一百的作法顯然多此一舉,如果試著把小數點左移兩個位置,一切再明瞭不過了。用白話一點的方式來說明,這代表選手平均每回合進帳的分數,像目前女子業餘排名最高的台灣選手侯羽薔平均積分為986.1299,亦即每回合獲得9.861299分。
由於業餘世界排名的每週分數都一樣,所以遺失一筆大分數時,往往會造成排名上的重大變動,但最特別的莫過於分數的計算方式。眾所周知,職業都有固定的分數,例如四大賽冠軍可獨得一百分,第二名六十分,依此分配下去,不過業餘複雜許多,除了每回合的基本分之外,還有比桿賽或比洞賽名次的加重積分。
簡單來說,一場比賽的分數組成有兩個,而所謂的加重積分就是官方根據比賽重要性給分,像吳佳晏去年一路闖進美國女子業餘錦標賽四強,前兩回合的比桿賽獲得15.8383分,比洞賽部份進帳76分,合計91.8383分,不過除以六回合後,你會發現15.3064遠遠不如她在歡樂友緣的19.9095分。
也許這就是業餘世界排名的BUG吧!原來女子台巡賽的冠軍份量比美錦標賽還重,例如今年奪冠的Kristen Gillman(克莉絲坦‧吉兒曼),雖然戶頭內大賺了158.5481分,不過實際上在除以八回合後為19.8185分,略遜於吳佳晏、盧昕妤和侯羽薔今年所拿下的女子台巡賽冠軍(三回合)。
看出端倪了嗎?如果侯羽薔等人接下來繼續在女子台巡賽高舉職業冠軍,這將有助於她們進攻十大高手行列(門檻為1351.0475),甚至如果表現夠強勢,極有可能僅僅在台灣打球,便能問鼎世界業餘球后寶座。 文/翁明璽
0 no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