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xt
“或者生活,或者叙述”
2015-02-26 叶海燕 叶海燕
我记得去年我在中南财经大学有一次失败的分享经历。当时时间非常紧张,准备不够充分,再加上内容也是第一次挑战。自己感觉不够自信,因此认为是失败的。好的演讲,我认为应该是一次很完美的享受。当时和猪西西,小黄同学讨论过的内容是性别歧视,PPT的标题是《赞美的陷阱》。这样的内容完全没有我分享性工作者的权益因为术有专功,更能把握自如。在女权之声和女权行动派的一些朋友,迎着激流反抗对女性的一些歧视之际,我想旧话重提。我大概知道了女权之声反对的是什么,我不想再回头去看春晚。有限的生命我不想用来咀嚼文化垃圾。有人说,女权是“玻璃心”。即使是我的一些朋友,可能也会认为“女权”性太娇贵,太��调停。女人到底想要怎么样?我想跟大家分享的就是,我这样的女权主义者最想要的女性的一种境界,那就是生如一棵开花的树。
猪西西同学给我的这个提示,我费了好大的劲去理解它。“真正的美是不自知的”。我也找到了这句话的出处,“美而不自知,吾以美之更甚”。对这句话的理解可能与出处关系不大。真正的美,是她很美,但她并不觉得自己美。美得自然,美得淡然。她认为她是很平常的,很普通的,可在别人眼中,她是很美的,她的美一映入眼帘,就愉悦人心。正如一棵开花的树,在凡间静静地绽放,脉脉不语,风动流香。它并不知道人们在赞美它,它也不需要听取这些赞美,它只需要做一棵开花的树。这就是我想要的人们对于女性的常态。她只需要做她自己,就可以很美。
人们不会因为一朵花开得肥或瘦,就嫌弃或赞美它,人们在不同的花面前,去抒写不同的美。
而一个女人的世界,比一朵花要狭窄得多!
首先我们来谈谈这个世界对女性的刻板印象或刻板审美,甚至是刻板要求或需求。人们是如何来赞美女性的呢?也就是说,什么样的女性能够获得赞美呢?
举一些例子:
他们要求女性要温柔,贤慧,端庄,善解人意,漂亮,身材好,优雅,性格好,孝顺、温顺、要“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看起来瘦瘦,摸起来肉肉”;“白天像淑女,晚上像妓女”……
这个时候,男性朋友可能会跳出来说,女人对男性不是也有要求吗?首先,女性的压力不会因为男性的压力而解除。其二,女权主义者的追求不是男女相同,更不是女性特权,而是性别平权。女权主义者不仅批评男性的男权,也批评女性的男权,或女性的特权。
前面我们总结了许多这个社会,不仅仅是男性对女性的完美需求,那么女人要获得这些赞美时,需要怎么做呢?
我分析的是四点:
一个女人想要获得赞美,她必须:
1、 改变自己。最常见的,就是美容,减肥,上礼仪课,学笑不露齿,学女德。改变成人们想要的样子。
2、牺牲自我。牺牲是多方面的,比如时间,理想,工作,甚至是婚姻,爱情。比如人们在新闻中看到的,某某女孩为了供哥哥上学,努力打工。某某母亲为了孩子,付出生命。某某妻子为了丈夫……这些牺牲使女人获得赞美,并把她们树立为女性的榜样。
3、 取悦把持着资源和权力的男性。这种意思大家都能理解,有一些成功的女性是靠强大的社交手腕取得成功,或获得赞美。
4、以自我低估的方式做为手段。自我低估的意思,就是放下身段,把荣誉与权力让给男权,谦恭卑微,她就会获得一些赞美。
这四种方式,都是让女人放弃自我,否定自我。正如我前面所说的。她不能获得一棵开花的树的淡然。她显然无法自在地沉浸于生命之美。
关于女性获得赞美的特点与男性的区别也是明显的。
1、女性被赞美,是需要利他的,(对他人有利)。比如公公,婆婆,男人,孩子等。而一个男性要获得赞美,只需要对自己有利。比如获得高职,拥有权利,名气和财富。
2、女性要获得赞美,必须付出百分的努力。而男人有时候,只需要付出一点点,做出样子就够了。比如在家庭中,女人天天带孩子,非常辛苦。而男人偶尔带一下孩子,就会被赞叹不已。赞他是难得的好男人。而天天辛苦的女人,若有一丝错误,她的一切辛苦就容易被全盘否定。
3、女人必须不断改变自己。从小到大,不断地迎合不同的人去改变自己不同的角色。人们要求女人这一生做女孩应该如何,嫁作人夫又如何,做为母亲,又得是不同的样子。而男人往往只需要做好自己就够了。他不必屈从。女性一直被要求自我牺牲,而男性则是在被鼓励自我发展。
那么女性靠什么获得赞美呢?在这个女性普遍被消费,被物化的社会环境里,当然主要靠的是姿色。所以,央视才会将歧视女性的外表的负面评价,做进节目取阅于主流,吸取人气。
事实证明:一个女人不靠姿色来取得成功,会比别人更艰难。第二个定律比第一个定律更残酷,如果拥有姿色,却不愿意去靠姿色成功的女人则会比别人更危险,更艰难。这是不服从男权规则的一个可怕后果。简单地说,如果一个长得漂亮的女孩子,在这种男权规则中的生存,比相貌平平的女权其实是更艰难的。因为她容易成为对方想要涉猎的对象,更难自主。
在这样的社会环境里,女性想要好好生存,只能服从社会的角色安排。人们对不同的女性要求她们有不同的样子!正如一个卖鸡蛋的女性,或者是一个性工作者,家庭保姆,钟点工,人们就不���许她去过问政治。因此,当右派将一些有启蒙意义的语言,借保姆之口在微博上发布时,就达到了喜剧效果。但这对于女人来说,是多么悲惨的喜剧!
而因为女性的群体地位不高,也会出现一种现象。女性不需要做得很好,就能获得赞美。男人们把这当成是对女性的一种照顾。我把这称作女性的弱势资源(来自小黄同学)。其实这是对女性能力的一种否定。
那么,当我谈到这里时,不知道是不是人们就可以理解女权主义者对于央视春晚节目的反应为什么这么大?其实,女性的要求很简单。她只是希望能够自在地做自己。哪怕她有身体功能障碍,是胖子,是单身,是女汉子,只要她在真实的绽放她的生命,她就是最美的。人们面对她,就像面对一株开花的树,对生命生生不息,由衷地表现出赞美与感动。而不是对这生命的自然形态,指指点点,挑三拣四。
打赏作者:
3 notes
·
View notes
Text
一棵开花的树是否能成为女人的境界
我记得去年我在中南财经大学有一次失败的分享经历。当时时间非常紧张,准备不够充分,再加上内容也是第一次挑战。自己感觉不够自信,因此认为是失败的。好的演讲,我认为应该是一次很完美的享受。当时和猪西西,小黄同学讨论过的内容是性别歧视,PPT的标题是《赞美的陷阱》。这样的内容完全没有我分享性工作者的权益因为术有专功,更能把握自如。在女权之声和女权行动派的一些朋友,迎着激流反抗对女性的一些歧视之际,我想旧话重提。我大概知道了女权之声反对的是什么,我不想再回头去看春晚。有限的生命我不想用来咀嚼文化垃圾。有人说,女权是“玻璃心”。即使是我的一些朋友,可能也会认为“女权”性太娇贵,太难调停。女人到底想要怎么样?我想跟大家分享的就是,我这样的女权主义者最想要的女性的一种境界,那就是生如一棵开花的树。
猪西西同学给我的这个提示,我费了好大的劲去理解它。“真正的美是不自知的”。我也找到了这句话的出处,“美而不自知,吾以美之更甚”。对这句话的理解可能与出处关系不大。真正的美,是她很美,但她并不觉得自己美。美得自然,美得淡然。她认为她是很平常的,很普通的,可在别人眼中,她是很美的,她的美一映入眼帘,就愉悦人心。正如一棵开花的树,在凡间静静地绽放,脉脉不语,风动流香。它并不知道人们在赞美它,它也不需要听取这些赞美,它只需要做一棵开花的树。这就是我想要的人们对于女性的常态。她只需要做她自己,就可以很美。
人们不会因为一朵花开得肥或瘦,就嫌弃或赞美它,人们在不同的花面前,去抒写不同的美。
而一个女人的世界,比一朵花要狭窄得多!
首先我们来谈谈这个世界对女性的刻板印象或刻板审美,甚至是刻板要求或需求。人们是如何来赞美女性的呢?也就是说,什么样的女性能够获得赞美呢?
举一些例子:
他们要求女性要温柔,贤慧,端庄,善解人意,漂亮,身材好,优雅,性格好,孝顺、温顺、要“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看起来瘦瘦,摸起来肉肉”;“白天像淑女,晚上像妓女”……
这个时候,男性朋友可能会跳出来说,女人对男性不是也有要求吗?首先,女性的压力不会因为男性的压力而解除。其二,女权主义者的追求不是男女相同,更不是女性特权,而是性别平权。女权主义者不仅批评男性的男权,也批评女性的男权,或女性的特权。
前面我们总结了许多这个社会,不仅仅是男性对女性的完美需求,那么女人要获得这些赞美时,需要怎么做呢?
我分析的是四点:
一个女人想要获得赞美,她必须:
1、 改变自己。最常见的,就是美容,减肥,上礼仪课,学笑不露齿,学女德。改变成人们想要的样子。
2、牺牲自我。牺牲是多方面的,比如时间,理想,工作,甚至是婚姻,爱情。比如人们在新闻中看到的,某某女孩为了供哥哥上学,努力打工。某某母亲为了孩子,付出生命。某某妻子为了丈夫……这些牺牲使女人获得赞美,并把她们树立为女性的榜样。
3、 取悦把持着资源和权力的男性。这种意思大家都能理解,有一些成功的女性是靠强大的社交手腕取得成功,或获得赞美。
4、以自我低估的方式做为手段。自我低估的意思,就是放下身段,把荣誉与权力让给男权,谦恭卑微,她就会获得一些赞美。
这四种方式,都是让女人放弃自我,否定自我。正如我前面所说的。她不能获得一棵开花的树的淡然。她显然无法自在地沉浸于生命之美。
关于女性获得赞美的特点与男性的区别也是明显的。
1、女性被赞美,是需要利他的,(对他人有利)。比如公公,婆婆,男人,孩子等。而一个男性要获得赞美,只需要对自己有利。比如获得高职,拥有权利,名气和财富。
2、女性要获得赞美,必须付出百分的努力。而男人有时候,只需要付出一点点,做出样子就够了。比如在家庭中,女人天天带孩子,非常辛苦。而男人偶尔带一下孩子,就会被赞叹不已。赞他是难得的好男人。而天天辛苦的女人,若有一丝错误,她的一切辛苦就容易被全盘否定。
3、女人必须不断改变自己。从小到大,不断地迎合不同的人去改变自己不同的角色。人们要求女人这一生做女孩应该如何,嫁作人夫又如何,做为母亲,又得是不同的样子。而男人往往只需要做好自己就够了。他不必屈从。女性一直被要求自我牺牲,而男性则是在被鼓励自我发展。
那么女性靠什么获得赞美呢?在这个女性普遍被消费,被物化的社会环境里,当然主要靠的是姿色。所以,央视才会将歧视女性的外表的负面评价,做进节目取阅于主流,吸取人气。
事实证明:一个女人不靠姿色来取得成功,会比别人更艰难。第二个定律比第一个定律更残酷,如果拥有姿色,却不愿意去靠姿色成功的女人则会比别人更危险,更艰难。这是不服从男权规则的一个可怕后果。简单地说,如果一个长得漂亮的女孩子,在这种男权规则中的生存,比相貌平平的女权其实是更艰难的。因为她容易成为对方想要涉猎的对象,更难自主。
在这样的社会环境里,女性想要好好生存,只能服从社会的角色安排。人们对不同的女性要求她们有不同的样子!正如一个卖鸡蛋的女性,或者是一个性工作者,家庭保姆,钟点工,人们就不允许她去过问政治。因此,当右派将一些有启蒙意义的语言,借保姆之口在微博上发布时,就达到了喜剧效果。但这对于女人来说,是多么悲惨的喜剧!
而因为女性的群体地位不高,也会出现一种现象。女性不需要做得很好,就能获得赞美。男人们把这当成是对女性的一种照顾。我把这称作女性的弱势资源(来自小黄同学)。其实这是对女性能力的一种否定。
那么,当我谈到这里时,不知道是不是人们就可以理解女权主义者对于央视春晚节目的反应为什么这么大?其实,女性的要求很简单。她只是希望能够自在地做自己。哪怕她有身体功能障碍,是胖子,是单身,是女汉子,只要她在真实的绽放她的生命,她就是最美的。人们面对她,就像面对一株开花的树,对生命生生不息,由衷地表现出赞美与感动。而不是对这生命的自然形态,指指点点,挑三拣四。
打赏作者:
1 note
·
View note
Text
《关于性工作、性工作者的四个疑问汇总回答》
之前我整理了关于性工作疑问的十条,这篇文章在网络上可以搜索到。因最近东莞事件将公众又带入性工作者话题圈。一些质疑的声音激烈地指向我。我本着求真务实的代度,忍受网友的谩骂,想理性地跟大家探讨这些疑问。我的回答都是一家之言,如果说错,请不要责怪。我个人并不是性产业的受益人,我不从事性工作,我家里也没有开洗浴中心。我只是做为一个有良知的社会人士,发表自己个人见解而已。
1、如果你女儿做小姐?你也支持吗?让流氓燕带着她女儿去做性工作吧!那些支持性工作者的人,让你的老婆,女儿都去做小姐吧!
答:首先要说明一点,主张合法化是希望规范的管理这个行业,接纳这个行业。并不是主张别人去做小姐。这是基于性交易这种现象无法彻底消除,也是因为这个行业的存在的确解决了一些社会问题,权衡利弊在非法与合法之间选择了合法。无数人可能是站在保障性产业中各方的权利不受侵犯,或者站是公共卫生的立场,或者是解决就业危机,解决性别失衡带来的性压力等等立场发出的呼声。许多学者与专家,在这个问题上已经达成共识,认为是合法化更能利国利民。而网友的支持也不是盲目的。
就像现在在中国通奸不入罪,可是并不代表对通奸除罪,就是鼓励人人都去通奸,或者主张除罪的人他全家都想通奸。那些主张性工作合法化的人,并不是因为要为自己或自己的家人争取性交易权。而是希望这个社会制度能尽可能去降低伤害。
我在捍卫性工作者人权的时候,并没有考虑她们是谁的女儿,她是一个人,她是中国公民,就应该受到保护,这一点,为什么对于你们来说,这么难以接受呢?难道就因为那些从事性工作的,不是你的孩子,你就可以听任她们生存在这种暴力,歧视,压迫的工作环境下?如果我的孩子成年之后,真的选择做性工作,我不会歧视她,污辱她,伤害她。我会希望她工作的环境���对安全,希望她能获得尊重,权益得到保护,而不是置她于死地,或将她曝光在公众眼皮底下,口诛笔伐。我相信,如果她是你的孩子,你也不会。可为什么当她是别人的孩子,你就能如此冷漠?你的良知何在?
2、如果卖淫嫖娼可以合法,那么杀人放火,小偷都可以合法了?
答:这是把几种不同程度的问题扭在一块儿,进行对比。打个简单的比方:猥亵和强奸,强奸和杀人。都是有区别的。对不起,我也试着用你们的方式,如果你把这几种现象搁在自己家亲人身上,我相信你的逻辑就会很清晰。比如,你爸去找小姐,你爸去偷东西,你爸杀人放火了,你认为是一样吗?大部份中国人就是这样自私,在面对自身权益的时候,事关自己亲人的时候,思维非常清晰缜密,容不下丝毫的错误。可是,关系到他人的命运,他人的权益,就简单粗暴。这是一种可怕的双重标准,许多脆弱的人,没有话语权,或者没有能力去���争的人,就会死在你们看似正义的双重标准之下!
性交易跟小偷,杀人,放火之间有什么不同呢?性交易是双方自愿,双方都没有感觉受到伤害。(有伤害的,比如欺骗,暴力,那是另一回事)。而杀人,放火,是有人受到伤害,是不自愿的。
3、好吃懒做,选择这个职业,好光荣吗?
答:性工作是一分很辛苦的职业。一个洗浴中心的女孩曾经告诉我,她每天接五个客人,累得腰酸背痛,中间还不能休息,如果一休息,就再也不能振作起来为其他人提供服务了。我亲眼所见那些性工作者们,每天很早就起床了,很晚才上班。只有月经来了,才休息。因为劳动损耗身体,她们中有一些人长年需要滋补身体。如果对这个行业不太了解,还是要多听听性工作者的声音,不要想当然。
有一句古话说得好,“职业无贵贱”。性工作并没有什么光荣,也就是一个谋生的职业而已。过高的评价,也不恰当,但基本的人格要尊重。即使性工作这个职业,不光荣,也不等于应该歧视。
4、那该让谁来做合法娼妓呢?呼吁卖淫合法化人的母妻妹女?流氓燕都转型开网店了,让其女儿世袭这职业?
答:即使是性工作不合法,性工作也是许多人的一种选择。其实这个问题问得很低端。那些在从事性工作的人,都希望合法,因为她们害怕扫黄,罚款拘留。因此,如果合法化之后,她们有可能会继续停留在这个行业。而有哪些人会选择投入这个行业呢?我们可以先做一个提问,“如果合法化之后,你会做性工作吗?”你如何回答?我相信大部份人都会自信地说,不会。我相信大部份公务员或者良家妇女会一口否定。大多数生活在主流光环之下的人,生活优越的人,一定不会选择做性工作。即使是合法了,社会对性工作者的评价,也不会高。而哪一些人需要性工作呢?���一些为了更好的生活,顾不上名望的人,或者是希望尽快摆脱贫困,希望获得更高薪水与更多自由的人。还有一些可能就是好奇的人和喜欢艺术的人。
今天暂时回答这么多。最后我真诚的希望,在谈论公共话题时,能对事不对人。我对这个群体的关注,已经导致我的孩子多次被牵扯进来。对于这样的人,我除了避而远之,无有他法。
打赏作者:微信:yehaiyan1975
1 note
·
View note
Text
东莞公安扫黄=为央视暗访叫床
2014-02-11 流氓燕 叶海燕
忙了一天,终于有时间谈谈东莞这两天的“冷空气”突袭了。
大概看了一下央视针对东莞性产业发布的深度报道.央视主持人的风格是极具样板性的。一惯是这种居高临下,完全偏离现实情境的语气,就好像时空永远停留在毛主席还在的年代,我实在听不下去。
对央视报道东莞事件有几点不满。
1、反对这种钓鱼式的采访,让性工作者毫无防备地呈现在公众眼皮底下。不尊重性工作者的人格与隐私权。
2、每一次针对扫黄的报道,总是将最脆弱的性工作者带到公众眼皮底下,从来不见经营者与顾客,以真面目呈现。同样是参与了性交易,为什么道德的大棒只明晃晃地挥向脆弱的女性?对于在这个行业中饱受歧视的性工作者,媒体总喜欢暴露她们在职业中的形象,特别乐于报道“裸体”“性服务”等容易吸引公众眼球的部份,使性工作者不能在常态下面对公众,导致公众对性工作者的印象仅限于床上香艳部份,而忽略了性工作者做为人,做为女性的真实存在。
3、第三是不满针对性工作者的报道从来没有站在公正的立场说话。从来都不会提到,性工作者存在的社会价值与这个产业存在的积极意义。性工作者是不是缓解了社会性压力,性产业是不是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性工作者是不是市场消费的主力群体之一?性工作者是否同样也是纳税人?性工作者中,是否也有美好的人物典型?可这些,在你们的报道中,从来不会出现。在你们的笔下,性工作者只是一个被鞭笞的符号,匿名者,而不是一个被关注的中国居民。
看完了央视暗访之后,很快又在微博上看到了东莞当地组织6000警力的扫黄报道。这无疑是跟随央视报道之后的一个惯性动作。就像性工作者和顾客之间,顾客已经风声水起,性工作者出于职业道德,也肯定得做出样子,发几声浪叫一叫。否则不是太不给顾客面子了?
因此我深深同情东莞公安,其实在这种体制之下,他们与性工作者处境是一样的。都是为了找个活路,讨口饭吃罢了。
真叫床是假叫床,性工作者心里明白,真扫黄还是假扫黄,东莞公安也明白。公众认为自己看得很透彻。可顾客,就很难去识别真假。假做真是真亦假,反正我叫了,你怎么证明,我是假叫床呢?反正我扫了,你也不能说我是假扫黄。
这种一唱一合的把戏警察与老鸨演多少回也不嫌腻啊。关键是有人喜欢看东莞嗷嗷叫,以展雄风八面。而东莞也乐得讨好东家,宁可牺牲东莞经济,也要及时护住马屁。小心使得万年船,牺牲小姐保平安。
这种在政治运动中如鱼得水的中国式扫黄,我早就深知其中奥妙了。
从上至下的官员中,大多数人上台,都要在这方面搞搞阵。仿佛小姐就是他们官路亨通的守护神。大至新的公安部长上任,要扫扫黄吧?整顿整顿。新的市长上任,也要清理清理。小至一个县委书记上台,要纠正不正之风,一个小小的派出所所长上任,也要跟这些经营场所以扫黄的形式认识认识见个面。
性产业的动荡,几乎和官场的风云四起是同步而兴的。
换句话说,谁他妈上台都拿小姐开刀啊!真他妈的….我呸!
谁是性产业的最大受益者?是警察!小姐说生意难做,老板说,这年头钱难赚。只有警察扫黄从来不说有困难。
谁是性产业中最大的贡献者与牺牲者,是性工作者。她们不仅要靠自己的劳动,养活自己,还有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做一个任人操的女人还不够,还要做一个温柔,年轻,漂亮,有素质,口活好的任人操的女人,工作才会顺利。把自己放得这么低了,还要忍受各种风险与道德压力,隐名埋姓,背井离乡,把自己的个性,委屈,真实的���感,所有的伤害都隐藏起来,强颜欢笑,假装不屑一顾。
不是她不想坚强,不是她不明白自己所拥有的权利。不是她不知道她存在的价值。只是,她斗得过,这铺天盖地,没有文化,没有平等意识和人权观念的流氓吗?
微信公众号:雨燕单飞
打赏作者:
2 notes
·
View notes
Text
2014-01-25 再望年
以前写过一篇望年的文字,这次是再望年了。今年是我结束南飘生活,回到武汉阳逻过的第一个年。跟一些成年朋友的想法一样,我也害怕过年。害怕的无非是一些繁缛末节的应酬。这些礼数都是靠一代一代潜移默化去领会,根本没有人来指导我怎么做才是对的。大至送礼的讲究,小至几句客套话,都没有标准的模式可以参照。似乎人一成年,你就必须懂得这些,不然就被耻笑。我虽然读过几本书,可那些知识也没有给我任何对付此类事件的力量。从小到大这些事情都是交给父母处理。到了南方,十多年是一个人过,更加把这些传统的规矩给忘记得差不多了。而回到了家乡,又得回到这种拘谨里。虽然现在已经是21世纪,可到了亲戚叔伯面前,感觉自己又不知不觉裹上了小脚,穿上了满襟大褂,一言一行得好讲究,于是内心里很不自在,对年关也有些排斥。
今天接到紫薇山庄姚庄主的电话,约吃年饭,思考了一下,还是决定参加。我是习惯迎难而上的人,朋友之间比亲戚面前要活泛许多,我想借着这次聚会,尽快融入“年”的氛围里。
今天已经是腊月25了,的士司机一说价格,我便领悟了,已进了年关。夜幕之下,路过陶家大湖的湖堤,看到前方闪烁的几点灯光,我认为那一定就是紫薇。吃年饭,也无非是吃饭吧。猜测得到我小时的两位老友一定会在场。推开门之后,发现他们都在,但也有一些新面孔。这种新老朋友的年饭我还是第一次参与。姚总立刻张罗着加菜,珍珍也把她的位置让给我。其实饭我倒是吃不下,重点是来学习如何过年,也想学习着如何跟本地朋友交往,好尽快成为一个地道的阳逻人。
象前几次一样,姚总又是吐槽的主角。他写诗,他的“黑牡丹”,他的车技,甚至他被烫伤,他的爱犬都是流动的话题。我常常被他的损友们经典的语句逗得哈哈大笑。大家只是偶尔会说一句“大过年”的,以此来一表明对年的郑重。除此之外,无非就是喝酒,瞎聊。并没有需要每一个人都郑重“表白”一番。
其实在很久以前,我是很会喝酒,很会瞎聊,像席中一位美女一样,也曾是一个流转席间,八面玲珑的“江湖女侠”,可不知怎么的,离开那种“酒池肉林”多年之后,人就变得愚钝了。除了满脸堆笑以示友善,张口结舌地竟不知说什么才好。年饭过后,我送上了给姚庄主与夫人的一点富平柿饼,说了句“柿柿如意”简单道别,就很快躲进了刚刚的车里。宅惯了的人,就是这样。
回到家里才发现父亲打了三次电话过来。其实是说重复了好几遍的话,“到了27就和孩子一起回家,宝宝要不要跟海斌一起回家?”
按规矩出嫁的女儿是不必在娘家过年的。前几年我曾在娘家过年,但我并不用出去拜年,来了亲戚朋友也不需要我去招呼。今天回来的路上朋友谈过年其实也提到了这个问题。他说,“过年对女人来说,不是很大的问题,但对于男人来说,却是很重要的事。男人必须事事出面。就比如拜年,女人不去,主人不会说什么,但男人不去,就不像话。”
父权制家庭模式是祖上就传下来的。那我这个家里没有男人的女人,可能也不必担太多责任。但因此可能也就失去了家族地位。实际上,女人在家族中的地位也一直是附属于男性(夫家)的。我只能在大年初二时才能携子女回娘家,只有我弟弟,弟媳才能住在我娘家守岁,他们会在大年初一到同族的叔伯们家里拜年。初几,我的弟弟们做为亲戚来我家,我又必须按规矩待客,要做他们做点吃的,俗称“烧茶”。我记得小时候常吃的是线粉(红薯粉)煮肉元子。幸好河南的朋友给我寄了点上好的红薯粉。想到自己要做为一个成年人,一个家长,去面对这些礼节,更加想找个男人逃避开。这样的想法,是不是不够女权呢?
其实我也想过年,只是,我想的,还是小时候的年。“二十四,唆鱼刺,二十五,打豆腐,二十八,捉鸡杀…”,可惜,这些小时候,一到过年就挂在嘴边唱的谚语都记不全了。虽然过去近三十年了,我仍然还记得小时候自家打豆腐,拓饼张,打糍粑的情景。可遗憾是,如今机械化消灭了民间传统手工艺,那些家族合作的乐趣,还有原生态的美味都没有了。
几十年前的农村,准备各色年货一般都是家族一起合作。我记得我老家叶家岗,整个村子只有一台大石磨。每家每户的女人先泡好米和黄豆,到了时间,就都到石磨边。排队的时候,女人们也常会拿孩子或身边的事情打趣。整个村子会变得很热闹,时时有女人的笑声如铃儿擅动。
打豆腐一般是奶奶,婶子,我妈,这些家族的女人们分工合作。小孩子则一旁打滚,游戏,等着吃甜甜的豆腐佬。拓饼张的时候,孩子们也会参与。我小时候就喜欢做这个。和弟弟们一起,拿着竹筛在灶台边等着,奶奶将拓好的饼张掀起铺在竹筛背面,我再顶着出去,倒铺在竹毡上。但让我感觉更有趣的还是打糍粑。女人将蒸好的糯米放在大木桶里。木桶放在堂屋中央,五六个叔叔伯伯,一人手持一个木杵,一边用力捣着糯米团,一边喊着嘿哟嘿哟调子,有节奏地围着木桶打转,就像是一种特别有力量的舞蹈。我看过一些苗族人也会这样。
这些以家庭或家族为单位的年关活动,将整个族人,家人紧紧团结在一起。才使得整个家族得以和睦,壮大,并延续。我始终认为人们不应该放弃这些传统的习惯,而去一味追求现代化的便利。并不仅仅是为了得到几块豆腐,饼张,或糍粑,那些共同的参与,是一种能将亲情建筑得更为稳固的仪式。从长远来说,也是一种有趣的民俗会成为子孙后辈永久的文化财富。
微信公众号:雨燕单飞

打赏作者:
0 no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