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瓦屋客家文化保存區
Explore tagged Tumblr posts
Photo

初五天氣晴 天冷 騎車保保暖 找個有陽光的地方 讓自己慢下來 #小森之歌 #新瓦屋客家文化保存區 #新竹南寮漁港 #湖口老街 #台富行 騎乘前沒有想法 隨行恣意也是150KM #勇心瞰台灣 #騎跡#joymaxz https://www.instagram.com/p/CZmEgJVPX2H/?utm_medium=tumblr
0 notes
Photo

新竹竹北特色景點|Taiwan 免門票|竹北旅遊景點行程|新瓦屋客家文化保存區|給文青、創客有殼 假日都有小市集,偶爾辦點活動給文青、創客有殼 園區不大,但規劃的很好 看古蹟、買農產品 有文藝活動,還可以賞蓮花,太陽花,遛小孩的地方 覺得可以來逛逛,蠻好拍的 空間蠻夠的,攤位也多偏文青風格 裡頭有不錯的咖啡廳 新舊建築融合,很美麗的園區。 有許多小店與市集 值得細細品嚐 🔎文章連結🔗 https://car777taxi777.blogspot.com/2021/07/taiwan.html 【店家資訊】 新瓦屋客家文化保存區 地址: 302新竹縣竹北市文興路���段123號 電話: 03 658 0651 👉 #台灣旅遊 👈 👉 #新竹旅遊 👈 👉 #新竹旅行 👈 👉 #竹北旅遊 👈 👉 #竹北旅行 👈 #客家文化保存區 #農業區 #竹北特色景點 #免門票 #竹北旅遊景點 #新瓦屋客家文化保存區 #文青 #創客 #假日市集 #活動 #文青活動 #看古蹟 #買農產品 #文藝活動 #賞蓮花 #遛小孩 #Taiwan #下午茶 #新竹一日遊 #新竹半日遊 #新竹小吃 — 在新瓦屋客家園區。(在 竹北新瓦屋) https://www.instagram.com/p/CTzpr3xv8z0/?utm_medium=tumblr
#台灣旅遊#新竹旅遊#新竹旅行#竹北旅遊#竹北旅行#客家文化保存區#農業區#竹北特色景點#免門票#竹北旅遊景點#新瓦屋客家文化保存區#文青#創客#假日市集#活動#文青活動#看古蹟#買農產品#文藝活動#賞蓮花#遛小孩#taiwan#下午茶#新竹一日遊#新竹半日遊#新竹小吃
0 notes
Text
新瓦屋客家文化園區 |新竹景點推薦,文創聚落好好拍,約會、親子旅遊超適合~
新瓦屋客家文化園區 位於竹北,這裡是一個圍繞著忠孝堂的大型的客家聚落,經過整理後的新瓦屋客家文化園區搖身一變變成了大型客家文化展覽園區,更結合了文創商品、美食、咖啡等等,顛覆客家文化在腦海的客觀印象,最讓阿偉印象深刻的,台灣民謠之父鄧雨賢的歌曲,竟然就是小時候唱過的望春風,雖然已經很久遠了,聽到還是會哼上兩句~

(more…)
View On WordPress
0 notes
Photo




客家族群生活在山與水之間,沿著台三線的竹東往舊名「大隘」(北埔、峨眉、寶山)前行,會發現低矮丘陵地間錯落的房舍、水稻田、茶樹、果樹、竹林等風景,人與溪、河、圳等水路的緊密,造就了山窩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秘境。
大隘生活圈 茶業文化與在地生活底蘊
趁著好天氣,安排一趟客庄行,從關西出發,一路往南到橫山、竹東、北埔、峨眉、寶山等地,這條貫穿新竹山區的「台三線」,沿路更藏著歡迎三兩好友走訪的彎彎小路秘境。
豔陽日的北埔老街上,與藍天相對應的視角,很容易捕捉到橘紅色調老磚瓦,北埔地區是由姜秀鑾、周邦正組成的「金廣福」墾號所開發,期間發生帶領五百多名客籍義軍抗日的乙末戰爭、日軍接收台灣後以蔡清琳為首百餘民隘勇反抗的北埔事件,這些在北埔發生的歷史事件僅留存在耆老記憶、檔案文書刊載以及紀念碑上;關於北埔的韻味,藏在街角巷弄的磚瓦間,放慢每個步伐,可以嗅到飄散著權力更替、族群競逐、山林經濟墾拓等…地方家族興起與已末戰爭、北埔事件的煙硝味。
糯米做的舊大林古橋
北埔往冷泉方向的竹37線,途經兩橋座並列的橋樑,一座是鋼筋混凝土的水泥橋,另一條是已停止通行的是舊大林橋,原來據說是先民混合糯米、紅糖等材料,黏築石塊疊砌成四個圓拱的拱形橋,橋樑連通北埔與大林村,下方的溪流則是流經大林一帶的大坪溪。早年的水路需鑿山引水,如遇谷地、溪溝則以興建水橋通渠,因而形成過水橋的特殊景象,連通兩地通人車貨物的往返,也輸送灌溉用水。
河道彎彎如月眉
繼續沿台三線往峨眉方向前行,道路開始蜿蜒,陸續出現月眉形的沖積平原,兩側的梯田、低緩丘陵種植果樹,是峨眉古地名「月眉」的由來,日治時期取諧音「峨眉」沿用至今。
峨眉緊鄰北埔、寶山、苗栗頭份,對外交通以台三線為主,多條的產業道路、竹43線為輔,通往寶山、園區、新竹市雙溪地區;峨眉因地處偏僻,保有鄉壤的純樸與寧靜,自然形成山多、湖多、寺廟多的人文景觀,也因為峨眉的地理位置偏山區,當地人以種植茶葉、稻米、柑橘作物為主,茶葉栽種除契作的機器採收做為包裝茶的生產外,部分茶廠轉型製作高經濟價值的膨風茶,也就是以獨特蜜香風味聞名的「東方美人茶」。
峨眉天主堂的新生
位在峨眉街的峨眉天主堂,在信徒變少之後,命運也為之一轉,關起大門後逐漸為人所遺忘;在北埔公所退休的姜信鈞得知峨眉鄉月眉觀光休閒產業文化協會尋覓場地,和姜信淇、溫城梅提出租借閒置天主堂的想法,透過彭以凡神父協助聯繫,獲得當時新竹教區李克勉主教、財務長汪文麟神父支持意外開啟天主堂的新生,2007年,協會正式進駐天主堂,初期是社區居民學習場所,後來成為樂團演出、麵包坊製作販售的據點,如今經營有成,定期有客家桐花季賞花活動、冬至音樂節、茶鄉人文深度之旅,以及不定時邀請到藝文表演團體的登場。
天主堂的由來,原來天主教會以北埔為主要宣教區,一直到六零年代晚期才進入峨眉,北埔教區的天主教會高伯龍神父先是在峨眉地區宣教數年,直到1963年才在丹桂宮旁林地興建一處彌撒的處所,並設立幼稚園。
天主堂建築外牆為洗石子,正面為聖經故事馬賽克壁畫,東南側採以直式落地露空窗戶,聖台後方貼有耶穌像、聖光馬賽克壁畫,是一典型融合當時建築式樣工法的天主堂式樣,教堂就地制宜的做法,使得建築量體的雅致與環境形成獨特的景致,協會經營社區多年有成,原本閒置的空間因為活動、學習課程吸引不同訪客前來,於是近一兩年恢復彌撒的儀式,新竹教區的神父與教友每月固定在第一個周六上���回到這個神聖的空間進行主日聚會。
協會經營過程,首先要先面對天主堂的何去何從,當教堂不再是宗教儀式活動時的新定位,協會的設定對於形式來者不拒,開展相關文創課程,嘗試兼容在地產業與峨眉藝文的可能性,例如南瓜悶飯料理研發之後,先是以玩票性質建造了柴燒麵包窯,協會理事長姜信鈞這才意會到要有「麵包坊」運作的專業,非得要找會做麵包的師傅不可,除此之外,他也嘗試將在地物產做成餡料揉入老麵糰。之後,好不容易等到麵包上架,卻因為缺乏銷售通路、行銷包裝,也歷經了乏人問津的低潮。
起步階段雖辛苦,但不使用防腐劑、人工香料,原味與在地材料的堅持,支撐起野山田麵包坊不同於其他麵包的品牌定位,如今,要想吃上一口有桔香、茶味的柴燒麵包,得要事先預訂。
富興老茶廠再現風華
茶廠位在峨眉湖北岸的富興老街上,老茶廠為曾屋家族經營,是日治時期富興庄內的第一家茶工廠,在關刀山地震後重建磚造結構工廠,一樓為捻茶、炒茶烘乾、包裝與儲藏,二樓利用一樓上昇的熱空氣做為委凋室,茶廠生產紅茶、綠茶、烏龍茶超過六十年,全盛期每日產量曾高達兩三千斤,其後在1990年間停產。
老茶廠內完整保存製茶機具、用具,紀錄曾經輝煌的茶產業歷史,經縣文化局會勘在2006年指定為歷史建築之後,這裡開始進行到茶研究與修復,2011年3月以「富興茶業文化館」對外開放。台灣茶新竹茶葉產區,以關西、北埔峨眉為大宗,富興茶廠與關西臺紅茶業公司的最大不同在於,臺紅過去以加工製茶經銷為主,而富興老茶廠轉型為文化館後,茶葉生產為東方美人茶,對外的推廣教育重心放在茶業歷史導覽、茶席培訓與體驗。
館內同時保存了隆聖宮改建時拆除的老物件如石材、木料構件等,香火鼎盛的隆聖宮曾是開墾大隘地區的金廣福墾號富興公館舊址,文化館重現了富興地區重要的茶業史,對於保存其他歷史物件也是它的任務之一,典藏了隆盛宮的重要古物等於保存了此地重要的歷史記憶。
走訪老茶廠,文化館入口老門樓有旁邊種植一棵蒼勁老柏樹,與老磚牆相映古意盎然,穿過門樓右側為曾屋古厝「魯國堂」,巴洛克式門柱註記了曾屋家族產業繁華,在地方上的顯赫地位;文化館為磚造結構水泥外牆建築,一樓展示老茶廠製茶機具、茶葉生產流程,二樓則是介紹世界茶葉歷史與種類、委凋設備與茶席體驗區,從二樓窗戶往外看,雖然四周房舍相繼改建,仍可一窺傳統客家建築格局形式,感受富興茶廠產業的歷史軌跡,以及茶樹在客家庄的經濟價值與茶生活孕生的重要角色。
入山悠然古道生態
山區常見的地名「寮」,形容以四根柱子搭建,屋頂覆上稻稈或石棉瓦,可供防雨、日曬、簡易工作、歇腳休息飲水、供人存放物資的簡易寮,如二寮、四寮、十二寮、十五寮等地名的命名,多半與先民在山地的開墾有關,隨著清末或日治時期的墾拓、隘寮、隘勇線的設置、焗腦工寮而產生。
位在獅頭山風景區的六寮古道、十二寮古道,曾經是貨物向外運送的必經道路,如今,用途一轉,則是休閒踏青、親近自然的好去處。
宛如桃花源的峨眉湖
到峨眉參觀了教堂、富興茶業文化館,不可錯過峨眉湖的秀麗風光,沿路除宗廟建築的宏偉、細茅埔吊橋外,環湖產業道路的平緩與湖岸的林蔭,騎乘腳踏車的緩慢速度,猶如置身桃花源,十二寮內的品茗、咖啡區正好歇腳。
每年「五月雪」油桐花開放季節,十二寮、六寮與台三線沿線產業道的秘境,常見賞花、攝影愛好者記錄花蹤的身影。
慢走山陵線 開闊視野
大隘地區山巒疊翠,視線所及的範圍內都是山頭,一道道向遠處綿延不盡,這段竹43線,如今不只是單車族的必經路線,更是汽車駕駛漫遊的首選,若是你也經過了大隘地區,千萬別錯過這路段的遼闊視野,站在最高處,遙想一、兩百年前的墾戶與隘丁如何向內山推進,造就了今日的北埔、峨眉,心領神會,於是豁然開朗。
1 note
·
View note
Text
在山這邊~浪漫客庄攝影展
引自展覽官網 (點圖鏈結)
展期:2020/2/20- 3/1
攝影分享座談會:2月28日 (星期五) 14:30-16:00PM 地點:或者書店 (新瓦屋客家文化保存區內)(新竹縣竹北市文興路一段123號) 活動名額:50人(以線上報名為優先,開放報名至人數額滿止)
(more…)
View On WordPress
#Agatha Anne Bunanta#exhibition#featured#fine art photography#Hervé Bernard#Martial Verdier#photographer#Wei Fu#何經泰#傅煒#吳宰赫#張仲良#張榮欽#曾嘉樂#林國彰#柯曉東#梁國龍#楊永智#江思賢#熊谷俊之#胡航生#艾飛.貝納#葉裁#葉陶軒#郭向新#阿加莎.安.布南塔#馬歇爾.維迪耶#高政全#黃子明#黃文勇
1 note
·
View note
Photo

新竹竹北特色景點|Taiwan 免門票|竹北旅遊景點行程|新瓦屋客家文化保存區|給文青、創客有殼 假日都有小市集,偶爾辦點活動給文青、創客有殼 園區不大,但規劃的很好 看古蹟、買農產品 有文藝活動,還可以賞蓮花,太陽花,遛小孩的地方 覺得可以來逛逛,蠻好拍的 空間蠻夠的,攤位也多偏文青風格 裡頭有不錯的咖啡廳 新舊建築融合,很美麗的園區。 有許多小店與市集 值得細細品嚐 🔎文章連結🔗 https://car777taxi777.blogspot.com/2021/07/taiwan.html 【店家資訊】 新瓦屋客家文化保存區 地址: 302新竹縣竹北市文興路一段123號 電話: 03 658 0651 👉 #台灣旅遊 👈 👉 #新竹旅遊 👈 👉 #新竹旅行 👈 👉 #竹北旅遊 👈 👉 #竹北旅行 👈 #客家文化保存區 #農業區 #竹北特色景點 #免門票 #竹北旅遊景點 #新瓦屋客家文化保存區 #文青 #創客 #假日市集 #活動 #文青活動 #看古蹟 #買農產品 #文藝活動 #賞蓮花 #遛小孩 #Taiwan #下午茶 #新竹一日遊 #新竹半日遊 #新竹小吃 (在 新瓦屋客家園區) https://www.instagram.com/p/CRO-tGBl54J/?utm_medium=tumblr
#台灣旅遊#新竹旅遊#新竹旅行#竹北旅遊#竹北旅行#客家文化保存區#農業區#竹北特色景點#免門票#竹北旅遊景點#新瓦屋客家文化保存區#文青#創客#假日市集#活動#文青活動#看古蹟#買農產品#文藝活動#賞蓮花#遛小孩#taiwan#下午茶#新竹一日遊#新竹半日遊#新竹小吃
0 notes
Photo






沿著頭前溪北岸的土地之上,竹北新大樓一棟棟如雨後春筍般冒出頭來,這片土地的前身是大片的沖積平原,農田水圳密佈至遠處,日治時期獻給日本天皇的貢米,就是這大片金黃稻田所生產的。
新瓦屋的保存區、生態與水路
隨著竹北六家地區完善的都市規劃逐步進行,出現了不少足以調節氣候的綠地,譬如的童玩公園、光影公園、節氣公園、數字公園及蔬果公園等,如同都市之肺供給了新鮮空氣、增添涼意,在炎熱的天氣裡,這些公園更是喜愛戶外活動的小朋友的遊戲天堂;於是,這些散佈在頭前溪北岸的主題公園,加上樣式現代新穎的大樓,便成了「新竹北」的都市意象,取代了昔日六家以稻田、傳統聚落的景緻。
尋找「六家之吻」
位在交通要道兩旁的公園,旁邊散布彎彎曲曲的水道,乍看之下很像是以生態為前提所設置的親水區,認真搜尋它原來的功能,會發現腳下踩著的正是頭前溪沖積平原,這些水道就是稻田不可或缺的「水圳」,專門引導水稻生長所需的灌溉水,由於過去密集在此的水路蜿蜒形狀像是嘴唇,在地人也稱作「六家之吻」。
對於農夫而言,田地的生產力、生活所需的用水,仰賴圳路穩定豐沛的水量,才能有結實累累稻穀的收成,維持經濟並延續家族香火,這些歷程,也是奠定竹北六家地區發展的基礎;當新竹高鐵都市計畫開發時,也積極保存農家在此耕耘的歷史軌跡,例如「老圳路」的命名,除此之外,代表在地文化特色的地景,包括傳統宗祠家廟、新瓦屋客家聚落與土地公廟等,也因為社區熱心民眾及文史工作者的奔走而保存下來。
於是,儘管城市依舊發展,但是生活在竹北六家,舊水圳與老樹互織的活地景近在咫尺,還有機會一窺藏身在鋼構水泥大樓間的土地公廟,順便聆聽在地說書人的導覽,訴說一地的過往故事,關於曾經維繫人與土地親近相依的在地信仰、互助的網絡關係。
傳統��姓聚落到文化保存園區
隔著頭前溪與新竹市相望的六家,隨著城市向外發展的腳步慢慢成長,涵蓋了十興、東平、鹿場、中興、隘口、東海六個里,從農村變成了吸引外地人口移住的新故鄉,位在竹北文興路上的新瓦屋客家保存園區,沿著十五朗圳尋找,被周邊的高樓大廈、六家國小所圍繞,正好位在六家的心臟位置;這裡也是新興小城裡的最後一片水田,看著水稻的成長,偶爾會發現從頭前溪側樹林間飛來覓食的小白鷺,站在老榕樹下,眼前的傳統紅磚瓦厝、土埆屋的遺跡、忠孝堂的燕尾,成了有趣的天際線。
穿過新瓦屋藍色琉璃瓦的傳統客家門樓「西河世第」,先可以看見定期展覽春、夏、秋、冬四季主題的展示館,一側為泥磚屋,另一側則是忠孝堂,每年家祭時便有林屋宗親家族前來祭拜;另外,新瓦屋除了有親子遊憩的大廣場、傳統客家建築外,還有現代玻璃建築的集會堂、忠孝堂、綠禾塘等,以及傳統的土埆屋與大灶等民居式樣,自然景觀在此處也是盎然,盛開荷花、野薑花等各式水生植物的生態池就在四周圍繞。
園區內偶爾還可以見到新瓦屋花鼓隊,當時是住六家的民眾為了慶祝台灣光復,自發性所組成的藝陣,現在每到台灣光復節期間竹北就會舉辦國際花鼓節的表演活動,正式演出前很容易在入夜後的新瓦屋禾埕上,看見花鼓隊成員隨鑼鼓聲踩街的練習身影。
漫遊竹北水圳之道
便利交通網絡與公共設施的前身是田地,如果沒有綿密的水路,便沒有豐收的糧穀、蔬果,一座好的城市,必然有自成系統的綠帶與藍色水路;從前的水路,如今成了生活在城市居民親水的重要設施,過去的灌溉水,提供城市裡的鳥類、昆蟲新的棲息空間,在冬季的枯水期與春耕、二期稻作放水之際外,水路若能維持順暢,便飽足了視覺景觀與都市防汛的功能,緩緩流動的水,不再只是供應六家平原稻作生產的老水圳,更意味著世居在此人們的身心健康。
來到六家旅行漫遊,不妨找看看的竹北水圳之道,會隱身在哪個街路轉角。
1 note
·
View no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