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mgik
cancermin · 3 years
Photo
Tumblr media
「老師,你為什麼每次諮商輔導前後總會再摸一下脈?」
「施針放血,自然要診脈啊。不然哪知道療效有沒到位。」
「可是我沒有看到你扎針或是放血啊。」
「凡刺之真,必先治神。施針跟動嘴根本都是在調神。很多慢性症狀與不適是長期心因性的問題,然後才變成物質系統的問題。你老師是搞中醫的,不是搞西醫的。」
「噢~可是我沒看到你放血啊。」
「你沒看到他們哭得亂七八糟的嗎?」
講完了。
2 notes · View notes
cancermin · 3 years
Photo
Tumblr media
1533年,英國亨利八世第一次引入了懲處同性性行為的「性悖軌法」,最高處罰可處以絞刑,同性戀被明文認定當成一種人類的異端。
直到1973年美國精神醫學學會將同性戀從官方疾病診斷手冊上移除,在此之前所有的同性戀人士都被視為是有精神疾病或是魔鬼附身的人,當時的醫學界認為這些人都是「生病的病患」需要被治療,同性戀後來甚至還被列在精神疾病統計診斷手冊(DSM-II)的「社會病態人格疾患」。
同志們被強迫接受了很多黑暗而沒有人性的「醫學治療手段」,只是因為要嘗試讓他們能夠「融入社會」,然後變成「正常的人」。這是一段荒謬而又黑暗的歷史。
.治療同性戀的濫觴 1889 年,德國精神病學家 亞伯特(Albert von Schrenck-Notzing)聲稱,經由催眠與妓院的嫖妓行為,他成功的把一個同性戀的男人給「掰直」了,從此變成異性戀者;至此,開啟了同志們長達一個多世紀的黑暗年代。
.移植死人與黑猩猩的睪丸 尤金·施泰納赫(Eugen Steinach)是奧地利的生理學家,也是內分泌學的先驅;在當時,大部分的人都認為同性戀跟內分泌有關,尤金認為睪丸分泌的睪酮是維持男性正常性向的激素,如果缺少睪酮便會表現出同性戀的傾向。 (其實我們都知道,很多熊族的同志的睪固酮濃到爆表,肌肉比很多人都壯多了,而且這種理論無法支持女同志的狀況。)
當時對於這東西的療效大家深信不疑,於是在1916年他便將死去的異性戀的睪丸移植到一位「同性戀患者」的身上;在那個同性戀被壓迫的年代,也可能是安慰劑效應,這位擁有「直男睪丸」的同性戀聲稱自己生平第一次對異性產生了慾望。
於是他是世界上一個嘗試透過移植睪丸來糾正同性戀行為的人,其實移植睪丸這件事在上個世紀20-30年代很流行,當時主要號稱的療效是以壯陽為主,但當時沒有這麼多男人的睪丸可以移植,所以有的人是藉著移植黑猩猩的睪丸來達到壯陽的效果的。
拿死人跟猩猩的睪丸來移植? 這麼荒謬的事情,當時可是最新最潮的治療手段。
.賀爾蒙(激素)療法 同樣的概念到了二戰期間變得更為激烈,我們知道納粹對於同性戀的迫害是很出名的,多出名呢?1933年至1945年間,有超過10萬名同性戀者被關進集中營,期間6萬人先後死亡;集中營里同性戀者的死亡率為60%,比政治犯的41%還高。 此時丹麥籍的醫生 卡爾·皮特·瓦內特(Carl Peter Værnet)將尤金的概念發揚光大,他認為只要補充睪酮等各種賀爾蒙與激素,就能將男同性戀扭轉為異性戀,所以他在納粹的集中營中,用手術讓同性戀囚犯們補充合成的賀爾蒙,嘗試根治同性戀。
概念就是在「病患」的鼠蹊部(大腿內側生殖器兩旁)埋入高濃度的賀爾蒙膠囊,藉此補充賀爾蒙,已達到治療的效果。很有趣的是,每一位接受「治療」的患者都聲稱自己痊癒了。也是,在集中營裡面,如果沒有「痊癒」,一定就會死得更慘。
.化學閹割(Chemical castration)
二戰之後,其實醫學界早已經知道賀爾蒙與激素的治療對於「扭轉性取向」基本上沒有效果,但是這種治療方式在那個「反同性戀」的大環境下,非常受到歡迎,也被許多醫師認為是唯一的治療途徑。
在那個時候同性戀是有罪的,那時因為犯了「同性戀罪」被逮捕的男性只有兩條路走,一是坐牢,二是接受「激素治療」;那些不願被入獄囚禁的男性,很多在選擇了這種形同「化學閹割」的治療後,都變得鬱鬱寡歡。
「人工智慧之父」艾倫·圖靈(Alan Mathison Turing)就是最有名的受害者,圖靈在1950年發表《電腦與智慧》(Computing Machinery and Intelligence)論文,並曾經協助英國破解了德國的密碼而提早結束戰爭,但卻因為他的同性戀頃向而被當時的「性悖軌法(Sodomy law)」給定罪。
他最後選擇了女性荷爾蒙(雌激素)注射,並持續一年。在這段時間裡,藥物產生很多副作用,也使原本熱愛體育運動的圖靈在身心上受到極大傷害。
這些激素藥物不但讓他在生理上無法勃起,還使其胸部開始像女性一樣隆起。在巨大的壓力下,圖靈開始陷入重度抑鬱;圖靈生前在寫給好友的信中是這樣說的:「也許是藥物的作用,我甚至夢見自己變成了異性戀。但無論是現實還是夢中,這個念頭都讓我痛不欲生。」
1954年,圖靈食用了浸過氰化物溶液的蘋果自殺身亡。
.把腦子搗爛的腦前額葉手術(Lobotomy)
既然用藥也沒啥用,醫學界想到那乾脆來用手術好了,這個腦前額葉手術(Lobotomy)當時可以說是治療精神疾病的萬金油,反正只需用一把特殊的手術刀直接插入大腦,然後搗碎額前葉神經就完成了。
接受治療的人,基本上不會再出現任何同性戀的行為,因為他們直接就變成了廢人。不但不吵不鬧,麻木遲鈍,神情呆滯,任人擺布,智力跟行為也跟著退化,和傻子沒有任何區別。
當時醫學界認定同性戀就是一種精神疾病,所以,同性戀者自然逃不過腦前額葉切除手術的摧殘。(大家詳情可以看看先前寫有關腦前額葉手術的文) 美國醫生弗里曼是這項手術的擁護者,他親自操「錘」的手術就有3400例,他表示其中40%都用在了同性戀身上。
試想,在那個可怕的年代;只要你是同性戀,醫生就要把你抓來把腦子給攪爛。這是多麼喪盡天良的一件事?
.電擊老二的治療方式-「厭惡療法(Aversion therapy)與「對抗療法」(confrontational therapy). 生理上的治療失敗了,心理行為治療(Behavior Therapy、Behavior Treatment)學派的專家們,也跟著醫生們加入了這場荒謬而沒有人性的迫害。
知名的「厭惡療法(Aversion therapy)」從此登上了歷史舞台,這個原理基本上就是根據生理的條件反射原理,裡用很多方式強行建立一條「厭惡同性戀」的生理反射迴路。
講得更簡單一點就是醫生會把「患者」綁住再脫掉他們的褲子,接著不停地給「患者」播放同性戀的A片,然後如果「病人」膽敢勃起的話,則對勃起的器官狂電一通。
總之就是經由無數次的電極,讓「患者」只要接觸到與同性戀相關的事物就會聯想到電擊的痛苦,進而躲避並壓抑自己的性頃向與需求。
另���像是阿撲嗎啡(Apomorphine),這個藥物會引起強烈的不適與嘔吐感,原本是拿來搶救誤食毒物或難以洗胃的患者,後來也被用於同性戀的厭惡療法。 當「患者」看到男人裸體時,還不用等他勃起就先給他來一針,讓他以後見到男性都覺得噁心至極。值得一提的是1962年,一名叫比利的同性戀就因注射了阿撲嗎啡而引起抽搐最後死亡。
至於毆打、霸凌與咒罵基本上這種小兒科我們在此就不談了。
.電擊大腦高潮點的治療(Self-stimulation) 知名的羅伯特·希斯(Robert Heath)醫生以癲癇與大腦的電擊研究聞名,他本身擁有精神科和神經學與精神分析三項專業,也是一個充滿爭議性的人物。
希斯醫生認為大腦中的伏隔核(Nucleus accumbens),是大腦掌控與感受快樂與高潮的中樞,對於食物、性和毒品等刺激有關。
他認為精神問題可以透過物理方式治療,於是設計了一個知名的實驗治療-「愉悅治療」,其中最有名的一位同性戀「患者」叫B-19(他給病人都按順序編了號)。
治療過程中給B-19看異性戀性交的影片,起初他表現得十分厭惡和憤怒。但是希斯醫生只要按下特定的開關刺激相關的區域,B-19就可以神奇地感到無比愉悅。
在這之後,希斯醫生給B-19看異性戀的色情電影時,他都不拒絕了,而且還會勃起,並可以通過手淫達到了高潮。後來,希斯醫生還特地為他雇來了一名妓女,在妓女的誘導下他第一次嘗試了與異性性交。
在接下來的日子裡,B-19都重複著一邊看「異性戀性交的片子」,一邊被刺激伏隔核享受愉悅的實驗;慢慢地B-19會變得主動按下按鈕刺激自己,發展到後來3個小時的治療中,他按下的次數就高達1500次。
而這位B-19最後如何了呢?
他在接受完希斯的「治療」後,與一位已婚女士維持了10個月的感情。但之後,他又恢復了同性戀的行為,而當初與那位女士的戀情也只是出於一種「買賣」(男妓)的方式。
.我們治療的究竟是一種社會現象,還是疾病? 1978年美國心理學會在其診斷和統計手冊中終於將同性戀從其臨床疾病清單中刪除。即便如此,社會上的反同行為仍然猖獗,無論在文化領域還是在心理學領域。
即便圖靈法案的通過,讓成千上萬的男同性戀者被赦免,但是赦免一詞,代表有罪。這一樣是一種歧視。
多年來,我們已經知道性的頃向本身跟身體的賀爾蒙或是大腦的神經運作無關;性的頃向也無法藉由治療或是藥物改變,這是人類本來就具有的多種天性之一。 不僅是化學閹割,更早還有生理的閹割(切除男性或女性的性器官或生殖器官)來嘗試治療性頃向不同的人們,而且這些殘忍的實驗也已經證明,沒有人能通過「治療」扭轉自己的性傾向。
但直到今日,還是有很多人提供治療同性戀的療法與服務,甚至成立了組織與團體。
我們今天似乎站在科學的門板上,看著專家們不斷地發現新的疾病,也很巧合的即時提供更多的解決方案;這到底是上天對人類特別的恩賜?還是背後有隻手不斷的在操弄我們的恐懼與焦慮?
也許只要有需求,就會有利益;只要有利益,就沒有真相。 ------------------------------------------------------------ *性別與生命:生物醫學實驗40年. Eugen Steinach (1940) Sex and Life: Forty Years of Biological and Medical Experiments. (New York: Viking Press), p. 66 *醫學:我在做甚麼?. "Medicine: What Am I Doing?". Time magazine. February 12, 1940. Retrieved 2010-08-02. Hence he conceived the idea of stimulating hormone flow by damming up the "antagonistic" seminal canals. This he did by ligating (tying off) and severing the main duct of the canals, known as the vas deferens. This "Steinach vasoligature" is a simple operation, takes only 20 minutes. *電腦與智慧.Turing, Alan (1950). "Computing Machinery and Intelligence" . Mind. 49 (236): 433–460. doi:10.1093/mind/LIX.236.433. *圖靈法案:成千上萬的男同性戀者將被赦免.'Alan Turing law': Thousands of gay men to be pardoned.BBC News.2016.10.20 *我如何執行前額葉切除術.Como cheguei a realizar a leucotomia pré-frontal (How I came to perform leucotomy), Lisbon, 1948. *對性偏差的厭惡療法:批判性評論.Feldman, M. P. (1966). Aversion therapy for sexual deviations: A critical review. Psychological Bulletin, 65(2), 65–79. *激起和增加同性戀者對異性的愛慕之困難:一個個案的研究.Rangaswami, K. (1982). Difficulties in arousing and increasing heterosexual responsiveness in a homosexual: A case report. Indian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 9(2), 147–151.
*小腦刺激治療頑固性行為障礙.Cerebellar stimulation in treating intractable behavior disorders" Curr Psychiatr Ther. 1981;20:329-36[27] *用於頑固性行為障礙和癲癇的小腦起搏器.Heath, RG; Llewellyn, RC; Rouchell, AM (1980). "The cerebellar pacemaker for intractable behavioral disorders and epilepsy: follow-up report" (PDF). Biol. Psychiatry. 15 (2): 243–56. PMID 7417614. *人體顱內的自我刺激.Heath, R.G. (1963). "Electrical self-stimulation of the brain in man".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 120 (6): 571–577. doi:10.1176/ajp.120.6.571. PMID 14086435. *在同性戀男性中發起異性戀行為的後繼刺激.Moan, C.E.; Heath, R.G. (1972). "Septal stimulation for the initiation of heterosexual activity in a homosexual male". Journal of Behavior Therapy and Experimental Psychiatry. 3: 23–30. doi:10.1016/0005-7916(72)90029-8. *人類的愉悅反應和大腦的活動. Heath, R (1972). "Pleasure and brain activity in man". The Journal of Nervous and Mental Disease. 154 (1): 3–18. doi:10.1097/00005053-197201000-00002. PMID 5007439.
8 notes · View notes
cancermin · 3 years
Photo
Tumblr media
小莫是一位身材纖細的女孩子,我知道她的經濟狀況一直不是很穩定。感情也是。
「老師,我覺得我有被虐狂,我的男友不工作賺錢,一直出軌,還打我,但是我一直都沒有勇氣離開他,也不敢對他發脾氣。」
我一邊吃著牛肉乾,頭也不抬的問:
「恩,我現在不想談妳的男友;我想要問一下,你是不是小時候常常犯點小錯,你父親就把你往死裡抽?」
小莫的表情非常震驚,然後忍不住落下了眼淚。
這個情況在診間經常出現。我相信這類型的人也常常出現在大家的身邊。為甚麼有很多人不從施暴者的身邊離開?相信這是大家經常想問的問題。
上個世紀的70年代,美國的心理學運動之父-馬丁·賽里格曼(Martin E. P. Seligman)做了一個很知名的習得性無助(Learned helplessness)實驗。 他將狗關在籠子裡面,只要蜂鳴器一響,就給狗狗施加電擊,小狗因為無法逃避,所以在籠中狂奔,驚恐哀叫,甚至屁滾尿流。
多次電擊後,只有蜂鳴器一響,小狗就趴在地上,驚恐哀叫,但是不奔逃了。 後來他們將小狗分成AB組,對A組的狗綁住,進行無法逃避的電擊,對於B組的狗不進行電擊。
之後,他們將狗狗被放置於一個籠子里,中間由一道低矮的障礙物隔開(稱為“雙分電擊籠”);籠子的一邊通電,另一邊不通電,只要跳過中間障礙物就可以免受電擊。當研究者打開電閘時,有意思的情景出現了:A組的狗(實驗中無規律電擊並無處可逃的狗)根本不嘗試跨過障礙物到安全的另一邊去。
後來賽里格曼對於小鼠與人類都做了類似的實驗,都得到了相似的結果。
因為當做任何努力都不會改變現況時,就會說服自己,不要抵抗,然後生出一萬個理由讓自己重複回到原先熟悉的狀態與情境中。
所以當人類在過去的成長階段時,體驗了各種失敗與挫折,然後當結果無法避免時,便會進入了習得性無助(Learned helplessness)的模式中。
其實千百萬年來,人類的一些本能直到今天都還沒有進化掉。當遇見危險或者受到傷害時,都會找地方躲起來以逃避傷害。最直接的表現是蜷縮在一個小角落,或者躲進一個地方不出來,這是人類的本能。
所以這不是病,這只是一種本能。
【本文為作者於對岸執業紀錄.不牽涉國內任何團體或個人】 ------------------------------------------------------ 參考文獻: *無助感:關於抑鬱,發展和死亡.Seligman, M.E.P. (1975). Helplessness: On Depression, Development, and Death. San Francisco: W.H. Freeman. ISBN 978-0-7167-2328-8.
*習得性無助在人類身上的作用:批判與重新制定.Abramson, L.Y.; Seligman, M.E.P.; Teasdale, JD (1978). "Learned helplessness in humans: Critique and reformulation". Journal of Abnormal Psychology. 87 (1): 49–74. doi:10.1037/0021-843X.87.1.49. PMID 649856.
*學習動機的心理學,研究和理論的進步.Bower, Gordon H. (1981). The psychology of learning and motivation: advances in research and theory. Academic Press, 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 p. 30. ISBN 9780125433150. "The most popular theoretical interpretation of the learned helplessness phenomenon to date is that of Seligman (1975) and Maier and Seligman (1976)."
0 notes
cancermin · 3 years
Photo
Tumblr media
1975年,一部留名影史的電影上映,同時斬獲了第48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男、女主角,最佳導演和最佳改編劇本五項大獎。
這部電影就是《飛越杜鵑窩》(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
裡面最驚嚇的一幕是,片中的主角除了接受電擊與許多的矯正治療外,最後被強制接受了「前額葉切除術(pre-frontal lobotomy)」之後,變成了一個呆滯的活死人。
前額葉切除術(pre-frontal lobotomy)是一種神經外科手術,包括切除前額葉皮質的連接組織。主要於1930年代到1950年代用來醫治一些精神病患,也是世界上第一種精神外科手術。
1935年葡萄牙神經外科醫師莫尼茲(Antόnio Egas Moniz)參加了在倫敦舉行的第二屆神經精神學會,他參考了黑猩猩在接受切除術後對於驚嚇與攻擊行為明顯降低的狀況後,變開始嘗試在大腦的前額葉注射酒精來破壞大腦組織,但是不久就發現這種做法也會損害到大腦的其他地方。於是他便開發出了被稱為腦白質切斷器的手術儀器來完成額葉的切除工作。
說起來這個方式直接又粗暴,就是頭顱上挖洞之後拿根螺絲刀從開口插入大腦後,直接切斷神經纖維。
諷刺的是莫尼茲(Antόnio Egas Moniz)還因此得到1949年「諾貝爾生理及醫學獎」,造成世界使用此手術替精神疾病患者治療的風潮。
後來美國的醫師,分別是弗利曼(Walter Freeman)和華斯(James Walts)發展出一種更加迅速便利的手術方式。只需要一個類似於冰錐的錐子和一個榔頭,病人被施以電擊以代替藥物麻醉。手術時將錐子經由眼球上部從眼眶中鑿入腦內,破壞掉相應的神經。1936年到20世紀五十年代之間,弗里曼本人就做了3500例。
(美國人就是厲害,方便簡單賺大錢的方式他們最會。)
病人接受了手術治療之後,到底有沒有好呢?科學家逐漸發現,腦白質切除術後的患者通常都會喪失精神衝動,其智力和認知能力也會受到影響,表現出類似痴呆、弱智的跡象。
基本上在當時的時代背景,沒有太多治療選擇的情況下,「腦葉切除術」被視為精神疾病、憂鬱症、不明暴力傾向、精神分裂症、強迫症、長期疼痛和躁鬱症等情緒問題患者的神奇療法,另外習慣性犯罪的人、問題少年,還有行為異常者,也是接受這種治療不二人選,包括同性戀。
(對,不要懷疑,就在上個世紀,同性戀被視為一種疾病。)
如果真的有病就算了,但是當時有許多沒有病的人也被強迫接受這種手術,當時有位名叫霍華德.杜利(Howard Dully)的小男孩是因為不討母親歡心而被迫接受手術;二次大戰之後,甚至有好幾千位返家後出現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美國士兵都接受了腦葉切斷手術。當時的醫師都認為,病人的永久性腦傷或退化成植物人的狀態,都不過是治療手段的副作用而已。
弗里曼稱他們為「無法適應社會的人」而只要「接受腦葉切除術的病人就會變成聽話的良民。」。說得也是,反正切了之後,這些人就都乖乖地在那邊不會吵也不會鬧了。
「為了矯正原本有缺陷的大腦,就直接破壞它的功能作為治療方式?」現在聽起來很荒謬的概念在當時可是病患家屬的救命稻草。
美國知名的甘迺迪家族中的蘿絲瑪麗就是其中知名的患者,當時蘿絲瑪麗被判斷為輕微智能障礙與精神病頃向,她也被父親安排了這項手術。甘迺迪家族是美國的社會名流,父母非常擔心她的智能障礙乃至後來有精神病傾向的事為人所知,會影響家族的政治前途,他們嘗試了各種方法想要「治癒」這個女兒,然而效果不彰,在她23歲的那年父親決定動手術。
當時動刀的就是前述的弗利曼(Walter Freeman)和華斯(James Walts)醫生,當手術時,醫生要求蘿絲瑪麗背誦《主禱文》(Lord’s Prayer ),然後確定要切除多少部分的大腦,當蘿絲瑪莉開始背得顛三倒四之後,醫師馬上停止了手術。手術後蘿絲瑪莉的心智能力退化成兩歲大的小孩,且馬上被送入精神病院,終其一生都無法言語與走路,而且伴隨著大小便失禁的症狀。
根據統計,這數十年間,光是美國就有超過40,000名病人接受過這個惡名昭彰的切除術,全球則有超過70,000個手術案例。
「我們打算矯正的到底是什麼?是病人的行為,還是自己的焦慮?」
後來時代的演進發明了許多精神藥物,前額葉切除術也漸漸被淘汰,但是這種仰賴輕鬆快速方便的治療概念從來都沒有斷絕過。
把社會現象當成疾病治療或是進行迫害這件事,在人類的歷史與醫療史上是常態,因為這對大家都有好處。因為大家都有錢賺。
千百年來直到今日,只要我們見到精神病人或不符一般社會規範的兒童或是青少年(過動兒、偏差行為者),就認為這些人需要被矯正才能回歸社會團體,不然就需隔離或使其自生自滅。
家屬或是教育單位花了很多時間訓練他們社交技巧,還需要周遭關係配合調整,真麻煩。
如果要焦慮症或是過動患者面對痛苦,還要不吵不鬧?去開刀吃藥就好了,又快又方便。不是嗎?
這個社會一直害怕異己,也不想花時間等待這些孩子或所謂的病人成長成熟,為了讓這群人早一點成為「有用的人」,我們使用手術、精神藥物、傳統思想及填鴨式教育強迫他們變正常,使他們被強硬的調整成為「正常人」,同時也讓他們失去了選擇的能力。當矯正、治療、切除、剝奪、抑制的觀念美其名治療成為了一種社會常態。基本上就是沒把對方當成人,而當一個人沒有自由意志,不能選擇的時候就已經不是人了。
其實善與惡的究竟基本上都泯滅了人性,重要的是我們是不是給予身邊的人有足夠的選擇權。
那麼,我們認知跟追求的治療或醫療的本質到底是甚麼?
----------------------------------------- 參考資料
*治療某些精神疾病的暫時療法.Tentatives opératoires dans le traitement de certaines psychoses (Tentative methods in the treatment of certain psychoses), Paris, 1936.
*我如何執行前額葉切除術.Como cheguei a realizar a leucotomia pré-frontal (How I came to perform leucotomy), Lisbon, 1948.
*前額葉切除術治療精神障礙後的智力,情感和社會行為表現,Freeman, W. and Watts, J.W. Psychosurgery. Intelligence, Emotion and Social Behavior Following Prefrontal Lobotomy for Mental Disorders, Charles C. Thomas Publisher, Springfield (Ill.) 1942, pp. 337.
0 notes
cancermin · 3 years
Photo
Tumblr media
每一個醫學治療方式的出現,都有它的時代背景.
人類克服了壞血病之後,造成了日後大航海時代與英國的日不落帝國,然而直到1776年詹姆斯·庫克才被頒授科普利獎章以作表揚。
人類的第一支疫苗是在1796年才發明的,是為了天花;在此之前,西醫基本上沒有甚麼太大建樹,基本上是在萌芽時期。在那些個年代,很多奇怪療法的出現根本不是甚麼奇怪的事情。
因為人類還沒有實驗的概念。
在那時,西方人生病就放血,一放就是4-5升的在放血,連美國的國父華盛頓都被放到死掉。
1945年,人類才發明了抗生素,至此才能有效的控制感染;在此之前,大部分的人都是因為感染死掉的。
接受新知識與時代演變到現代嚴謹的醫學實驗方式,是多少人的鮮血與生命換來的。
下圖是五零年代,美國糖業的宣傳廣告.
歷史上,為了賺錢而扭曲醫療的本質,喪心病狂的人不少。
強調醣類是低卡的脂肪替代品,很健康的.
那個時候,商人花錢請許多教授與專家學者做了很多偏差的科學研究,然後告訴大家吃糖比脂肪健康。
1965年美國糖業協會(Sugar Association)的前身「糖研究基金會」(Sugar Research Foundation),花錢聘請哈佛大學的科學家(D. Mark Hegsted)撰寫評論,以弱化糖類與心血管疾病之間的關聯,並直指飽和脂肪(saturated fat)是這類疾病唯一的罪魁禍首。這一論斷持續影響後來的營養學觀念及健康政策長達半世紀。
當時的很多醫生與專家學者也將其奉為圭臬。
1967年研究團隊於將評論發表在著名的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結論指出心臟疾病與糖無關,與膽固醇及脂肪則高度相關。這個操作手段其實非常高明,因為一般的醫學研究報告,特別是發布在頂尖期刊的,往往都能引導整個科學界與醫界的風向與討論。 半個世紀後這個醜聞才爆發出來。
我們很清楚這其實是一個社會現象,想當然爾醫藥界又把這東西當成一個疾病來處理,也是,這樣子藥廠、食品業、醫療業、周邊的很多相關產業大家都有錢賺。多好。
商業披上科學與醫療的外衣做包裝,也不是只有這件事而已,回歸到人性上,這其實也不是什麼新聞。人們如果要開心的讓自已一直吃糖,那也是自己的自由。 但是會考試,會念書,不思考,不求證,只相信權威與媒體的類文盲越來越多,這個才是真正的災難.
------------------------------- 請自行參考下列文獻: *飲食對於血脂與脂蛋白的影響.Grundy, S M and Denke, M A (July 1990). "Dietary influences on serum lipids and lipoproteins: Table 1". The Journal of Lipid Research. 31: 1150.
*糖業與冠心病的研究:從內部文件的歷史分析.Kearns, CE; Schmidt, LA; Glantz, SA (12 September 2016). "Sugar Industry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Research: A Historical Analysis of Internal Industry Documents". JAMA Internal Medicine. 176: 1680–1685. doi:10.1001/jamainternmed.2016.5394. PMC 5099084. PMID 27617709.
0 notes
cancermin · 3 years
Photo
Tumblr media
【一點反思】 其實人類這個生物,做很多事情都是不合常態也不合理的。
對面園區的老總每次來看診時,每次量血壓都過高,肝脈沉細而無力,我都告訴他你這狀況不好好休養一陣子,去西醫那邊吃再多降血壓藥也沒太大效果。
他告訴我:「每個月都要背上億的營收,不然沒法對股東交代。」
他也知道要好好的休息身體才會健康,才能夠真正長久的經營自己的事業;但諷刺的是,每次回去後就開始熬夜工作與應酬。
現在很流行將精神與心理問題給物質化,把問題通丟給大腦,覺得用這個方式特別有說服力。
我們用現代科技去將大腦內各種物質的運作與化學作用標示出來,然後嘗試為無解的精神與心理疾病做出解釋。
但我其實常常在反思一件事情,一個人的腦子到底有沒有病這件事情,這到底是生命必經的真相,還是一種虛妄的幻覺?
因為臨床上,也不是把病人的腦子剖開來做檢驗他的各項數值,依照所有的實驗室數據才有確診這件事,其實診間更多的是在解決家屬的痛苦。
我們將人體視為有形與無形相結合的生命運行狀態。
以心臟為例子,就是外表可見的大小,肌肉、神經系統、血管與筋膜、瓣膜等,這是有形的部分。我們視為物質。(陰)
無形的部分就是,每次跳動的次數,節奏、力道,可以運送的血液容量與傳遞的力量。這種功能上的展現,我們視為能量。(陽)
無疑的是兩者必須相互結合並達到平衡且功能可順利運作的狀態,才能夠展現一個生命運行的狀態。
當人體可見的或不可見的部分,不論在外在的型態或是功能的表現上如果超出或是低於一般社會或是生物的常值,或是忍受值的時候,我們通常會認為這個人生病,或是這個部位壞掉。
例如一個外觀看起來沒有明顯受傷或是缺損,做了X光也查不出任何異狀的的手掌。如果它無法正常的開合握物,那麼我們就會認為它有問題。
抑或一個看起來身體四肢五官完整的孩子,如果他一直無法控制自己無故的發出怪聲、抽蓄或是尖叫,那麼我們會先判斷這個孩子有問題,或是有病。(例如妥瑞症患者)
除此之外,心理層面上的健全,也是認定健康與否的標準之一。
不過人類社會對於心理層面上健全的要求明顯的比較複雜,如社會化的程度,行為展現的可預測性,應有的心智認知年齡,自我的認同與認知等等...
一個身體強健的思覺失調患者來說,如果這個人看到你就一直瘋狂地舔你的腳趾甲,你也不會說這個人是正常的。
然而這大多數都是以社會上大多數人表現的常態認知為主,而在這個範圍內大多數人的身心表現會被人認為是正常與合理的。
例如能夠像常人一樣吃飯走路,男人跟女人的結合,在所謂的適婚年齡結婚,白天工作晚上睡覺,有一份固定的收入,或是依照社會的教育制度完成各階段的學業...等等。
除了這個大眾認定的標準與狀態外,基本上我們都會認為對方是不正常,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這個人有病。
當自己覺得對方跟你不一樣的時候,就覺得對方有病。
因為你無法理解對方的認知與行為,如果對方有病是一種最快歸類對方,而且最快速說服自己跟他人的方式。
例如我的小孩如果長得很矮或是很慢,然後醫生幫忙來貼個發育遲緩的標籤,本來身高就不高的父母跟小孩也就安心了。
那到底是遺傳,父母的飲食與生活習慣影響的,還是孩子真的發育遲緩?
如果我的小孩在校功課常常不及格,上課一直跟同學講話不能專心聽講,還一直跟老師頂嘴,如果貼上發育遲緩再加上個過動的標籤,小孩、父母跟老師就都一起安心了。
但是我那個年代,考試成績很好的同學,大多覺得老師的教法很笨,整天都在睡覺不然就是玩。而且越到越前面的學府,學生基本上自己就把書唸完了,老師也不太需要教。
那到底是孩子不夠聰明?還是父母太笨?還是只是父母親不能接受自己的孩子跟他們的智商一樣?
最扯的是,現在連殺人犯都要丟去醫院做精神鑑定,然後變相地讓醫師去取代法官的職責。
其實搞病人本來就忙死了,平常揹著濟世救人的包袱已經很累,還要扣一頂符合社會公義與期待的帽子在身上,真是何苦來哉。
我需要再重申一下,的確這個社會上很多人真的有疾病,也需要專業的幫助。
但是當我們忽略了每個人的成長環境、成長經驗、經濟狀況、與原生家庭的影響,冷血的直接全部切割,很快速地用表單與檢驗數字去斷定這個人有病。
那麼我們到底是滿足了內心的需求?這個人是真有病?還是說這只是一種社會現象?
1 note · View note
cancermin · 3 years
Photo
Tumblr media
最近處理一些童年時期嚴重受創的病患,在這個過程中讓我的內心有一個很深的感觸。
如果讓一個人吃得好,睡得飽,滿足了物質上所有的需求後,就能夠讓我們健康快樂直至天年嗎?
大約在八百多年前,十三世紀時,神聖羅馬帝國有一個很知名的皇帝-腓特烈二世(Friedrich II von Preußen, der Große)。
因為幼年的腓特烈二世是在歧視和虐待中度過的,所以這樣悲慘坎坷的童年經歷,影響了他的一生。
腓特烈二世本身是一個知名的語言天才,他為了瞭解人到底是怎麼學習語言的,到底是先天就有能力創造語言?還是靠後天學習的?於是他做了一個很知名的實驗。
他下令選擇了一批血統優且健康的嬰兒在皇宮中扶養,時間到了就給奶喝。但命令保母們不可與嬰兒說話,不可目光交會,也不能擁抱撫摸他們,當而嬰兒哭鬧與笑的時候,也不許理睬他們。並邀請全國最優秀的學者紀錄並研究這個計畫。 這個實驗最後的結果很令人震驚,所有嬰兒們,都在還沒有開口說話前便全部都死去。
時間往後推回至上個世紀的60年代,當時「細菌致病學說」非常流行。醫生普遍相信初生嬰兒必須要與父母和其他成年人暫時隔離,以免染上病菌。他們把新生嬰兒放在嬰兒室幾天至幾個星期,嬰兒的父母只能隔著玻璃窗遠望自己的孩子﹐因此父母與嬰兒根本沒有接觸和溝通的機會。
奇怪的是,這些長期被玻璃窗「隔離」、衣食無缺的嬰兒,身體卻竟然比隔離前更弱;而更諷剌的是,原本隔離的目的是防止細菌感染嬰兒,但在玻璃窗內的嬰兒反而更容易染上不同的疾病,而且抵抗力也不如未被玻璃窗隔離的嬰兒。 當時的社會潮流中,強調母愛對嬰幼兒的發育是不必需的,是會造成長大後依賴性格、無法獨立自主的根源因素,因此當時歐美掀起不擁抱、不親近、讓嬰幼兒盡可能獨處以培養獨立性格的養育法。
於是美國知名的心理學教授哈洛(Harry F. Harlow)在實驗室進行了知名的恆河猴實驗。
實驗中將幼猴抓來後,放置在實驗室中,實驗室中只有鐵絲做成的母猴與絨布做成的母猴,鐵絲母猴有奶瓶供給食物,絨布母猴柔軟而有溫度。
實驗中發現,小猴肚子餓了會跳到鐵猴那邊吸吮奶瓶,一旦喝完又立刻回來依偎在布猴身上。每隻幼猴都是如此,屢試不爽,證明柔軟的撫觸帶給幼猴的安慰更加重要。
哈洛更進一步的在布猴上安置機關,會不定時突然對幼猴噴氣或射出冰冷的水柱,甚至會伸出鐵釘刺傷��猴。然而,驚嚇跳開的幼猴仍一而再、再而三的回頭投入殘暴無情的絨布母猴懷抱,不會選擇鐵絲母猴。這樣的行為顯然無法用行為主義學派的「獎賞-增強」理論來解釋,證明幼猴對媽媽的愛是如此頑強,無關乎生理的需求。
雖然他宣稱幼猴對絨布媽媽的愛與對親生母親的愛無異,而且這些幼猴也都能在絨布母猴旁邊安心玩耍。但看似正常的幼猴其實並不正常。當這些幼猴離開籠子回到猴群後,成長極不順利,不但無法融入群體,甚至有攻擊同伴或自殘的行為。
哈洛似乎並不在意這樣的實驗人不人道,他還想進一步知道其中的雌性猴子生育後,會怎麼對待自己的小孩。但是牠們到了性成熟期後卻不懂得與公猴嬉戲交配,也不願接受求歡。於是哈洛設計了「強暴架」(rape rack)將牠們固定住,讓發情的公猴可以騎到牠們身上。結果牠們生出下一代後,大部分仍無法當個稱職的母親,有些對幼猴置之不理,更嚴重的還會傷害幼猴。
這種實驗很明確的解釋了身邊很多人的狀況,包括我自己。
然後哈洛這些黑暗系的實驗還以此為基礎進行了好一陣子,還出了不少論文研究,知名的實驗如下:
.代母實驗:將初生猴子和兩個玩偶放在一起,一個用布造,提供溫暖但不提供食物;另一個用鐵絲造,冰冷生硬但卻有一個裝滿牛奶的奶瓶。小猴子傾向與「布媽媽」相處,即使將食物放在「鐵絲媽媽」懷裏,小猴子吃過食物之後,仍會跑到布媽媽身上;受到驚嚇時,小猴子也會跑到布媽媽身上。
.剝奪母愛:在缺少玩伴或母親之下成長的猴子,較易恐懼,或較易攻擊別的猴子或人類。
.社交孤立:將初生的猴子孤獨地在隔絕的籠裏生活六個月後,這些猴子嚴重將缺乏社交能力。若將在正常社交環境下長大的猴子,孤立六個月,回到正常的生活情境之後,他們只能夠復原部分的社交能力。
.絕望之井:把猴子頭朝下在黑屋子吊了兩年。猴子後來出現了嚴重的、持久的、抑鬱性的精神病理學行為。
.鐵娘子(IronMaiden)實驗:鐵娘子是哈洛設計的一種特殊的代母,她會向初生的猴子發射鋒利的鐵釘,並且向它們吹出強力冷氣,把猴子吹得只能緊貼籠子的欄杆,並且不停尖叫。
.面具實驗:哈洛猜測臉是愛的另外一個變數。哈洛把初生的猴子與一個臉部沒有任何特徵的絨布代母關在一起。猴子愛上了無臉代母。但當逼真的猴面具安裝在絨布代母臉上後,猴子變得害怕絨布代母。
.恐怖隧道:哈洛做了一個平常體溫是37℃但可以急速的降至2℃的絨布代母,使初生的猴子因為代母體溫的突然冰寒而嚴重精神錯亂。
這些實驗就能夠證明愛的存在嗎?我不這麼認為。
但是這些實驗卻讓我們看到許多人性黑暗面的部份。
身為一個醫師與身心靈療癒師,我一直嘗試在這麼多個案經歷的黑暗面中,找到詮釋人類真愛的意義與方式。
對一個醫生來說,我很清楚人類最大的感受器官就是皮膚,而擁抱對於皮膚的刺激與大腦所起的化學反應,相較於其他的感官,更多的作用在於神經反射與潛意識的層面。
也許,一個擁抱,就能夠感受到溫暖與支持,這就是最直接的愛了吧。 所以對於我愛的人,我都會在出門或是睡前,好好的擁抱或是撫摸他們一下;我知道這很老套,但是我更清楚這是人生最佳的良方。 你多久沒有好好地擁抱身邊的人了呢?
【本文為作者於對岸執業紀錄.不牽涉國內任何團體或個人】 ------------------------------------------------------ *愛的本質.Harlow, H. F. (1958). The nature of love. (PDF) *對猴子的完全社會隔離.Harlow HF, Dodsworth RO, Harlow MK. "Total social isolation in monkeys,"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1965. (PDF) *靈長類動物的情感發展.Harlow, H.F. Development of affection in primates. Pp. 157–166 in: Roots of Behavior (E.L. Bliss, ed.). New York: Harper. 1962. *猴子的早期社交剝奪和後期行為探討.Harlow, H.F. Early social deprivation and later behavior in the monkey. Pp. 154–173 in: Unfinished tasks in the behavioral sciences (A.Abrams, H.H. Gurner & J.E.P. Tomal, eds.) Baltimore: Williams & Wilkins. 1964. *被孤立的猴子如何從社交中復原.Harlow, Harry F.; Suomi, Stephen J. (1971). "Social Recovery by Isolation-Reared Monkey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68 (7): 1534–1538. doi:10.1073/pnas.68.7.1534. PMC 389234. PMID 5283943. *猴子的精神治療.Suomi, Stephen J.; Harlow, Harry F.; McKinney, William T. (1972). "Monkey Psychiatrists".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 128 (8): 927–932. doi:10.1176/ajp.128.8.927. PMID 4621656. *社交復原對恒河猴的長期影響.Cummins, Mark S.; Suomi, Stephen J. (1976). "Long-term effects of social rehabilitation in rhesus monkeys". Primates. 17 (1): 43–51. doi:10.1007/BF02381565.
0 notes
cancermin · 3 years
Video
youtube
【美國CNN專題報導靈氣治療的相關紀錄】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醫學教授-奧茲博士,將靈氣應用在心臟外科手術中.可以降低手術後的副作用。 加州洛杉磯分校的兒童疼痛科主任-隆尼博士,發現將靈氣應用於原因不明的慢性疼痛上,可以降低兩倍的止痛藥使用量。 
 翻譯:李語綺/王宇謙 
 【靈氣初級班-好評招生中】: http://www.reiki.com.tw/class/ReikiCl...​
 【棄緣得止身心靈研習中心】  ------------------------------------------------  官方網站: http://www.reiki.com.tw 部落格:http://cancermin.pixnet.net/blog 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reikimasters
0 notes
cancermin · 3 years
Text
庸醫
庸醫從古至今都來都沒斷過。
差別只在除了教科書之外,自己是不是有持續進修。 反省能力是不是高過自己的面子。
兩岸中西醫的屁股我都擦過。 我也常常在懷疑,他們是不是貸款欠太多,不願意趕快治好病人。
當然也有遇過就是治不好的病。 病人最後不願意配合或是太願意配合治療~
最後被自己或這個體系搞死的也不在少數。 也有的病人不願意把病給弄好,因為他們有著更深的心理創傷。
臨床上很多病人不會跟你說實話。 也常常把責任推給上一個醫生。
當然本職學能很差的垃圾也有。 就像一個班上只會有一個第一名,不可能每個都是第一名。
唸醫學院的人本來大多就都是人生沒遇過什麼挫折的人。 從小能夠專心唸書,本身就是一種階級。
然後年紀輕輕做的又是與生死疾病相��的工作。 久了會有一種錯覺,覺得自己很重要。
別把病人的話太當真。 因為我不想當傻子。 也不想讓自己的自大與虛榮心作怪。 更不想太把自己當一回事。
病人的生與死,權柄從來不在自己手上。 醫者手上的針與藥,唯一治不好的是人性。
0 notes
cancermin · 3 years
Text
記憶力
其實我覺得我的記憶力還不錯。 除了醫案、研究報告、小說故事情節跟課堂上考的東西之外。
我很會記有一些五四三的。 像是幼稚園、國小國中同學的臉孔,直到長大了都還認的出來。 ��別是跟人之間的互動,曾經說過的話。
每次參加聚會時,我常會問說:
「你記不記得你以前在什麼時候說過這句話?」
「你記得以前你跟我一起做過什麼蠢事嗎?」
然後對方常常會說,他記不得了。 這些年,經歷的多了;才發現到記憶力太好的壞處。
就是~別人想盡辦法忘記的東西,就你還記得。
那麼你就會被人討厭了。
0 notes
cancermin · 3 years
Text
安神驅邪的中藥-硃砂
硃砂在台灣是被禁止的中藥,先前某名醫開藥中含有硃砂,致使某議員全家中毒,結果檢驗出來之後藥粉中鉛含量超標五百多倍。
其實硃砂有毒這件事情,已經是舊聞了,許多中醫藥界的老前輩也曾經發表過相關的意見與看法。
硃砂就是硫化汞,化學式是HgS;鉛丹是四氧化三鉛,化學式是Pb3O4。風馬牛不相及,怎麼可能硃砂化學式中檢驗出來的是鉛?
說穿了其實這些病人吃的不是硃砂,是鉛丹。硃砂只是替罪羔羊而已。
【硃砂的功用?安神定魄?】
過去硃砂是中藥處方中的一個用藥,認為可以安神鎮驚,解胎毒痘毒,驅邪魅。
這其實最早是因為古代的道士畫符時使用硃砂,後來發現將其畫符後對於一些癲狂的精神病患者有安定情緒的作用,於是後來便沿用在中醫的藥物中。
但其實這個安神的作用,在現代藥學研究領域中我們知道,這源自於汞本身的神經毒性,它會阻礙神經傳導的效率,進而達到安神定魄的成效。
現代生物研究中也發現硫化汞有增加動物睡眠時間的臨床效果,所以古代人將硃砂視為安神之物,用以治療失眠多夢其來有自。
講直接一點就是,讓你的腦子跟神經反應速度變慢,相對的人就不會發神經了。
老師,原來這個安神定魄的效果是這樣子來的,把人搞到中毒,然後神經跟大腦跑不快,然後還以為病就好了?這不是很白癡的想法嗎?
其實西藥目前的研究也是這概念,用很多其他的方式讓你的腦子跟神經反應變慢,然後就說這是解方了。兩者相較,基本上沒有甚麼不同,也沒有比較高明。
【硃砂的製程影響甚鉅】
古代在硃砂的製成上,多用水飛法,也就是說以水相加,慢速研磨,這樣子不斷以水降低研磨的熱度,便不會因為製成的過程中因為加熱而使得化學式產生變化。
其實汞本身雖然具有毒性,但是硫化汞本身的化學式相當穩定,生物灌食實驗中發現,灌食硫化汞(HgS)並不會對生物臟體造成大量累積,因為其不易解離的特性,使得它在腸道的吸收率相對不佳。
但是當硫化汞如果經過了加熱,會使得原先的化學式中HgS的「硫S」被加熱燃燒,使得原先的化學式成為了Hg與氧結合,或成為了游離汞Hg+,這兩種化學成分都容易於消化道進入人體,並沉積在大腦與中樞神經中,影響神經活動,並阻礙神經傳導速度。
基本上古代的藥物觀念不清,也曾經造成了很多藥物意外事件,例如知名的唐太宗,在文獻中記載他患有「足太陰痰厥頭病」。也就是類似於現代的眩暈症。貞觀二十二年(648年)王玄策攻打北天竺的時候,吃了那邏爾沙婆寐的「靈藥」之後,記載他「俄而大漸」,也就是突然就暴斃死掉;當時的御醫趕來了,也不知從何急救,立即死亡,此事記載在唐史都處傳中。其實很明顯的就是急性藥物中毒。
估計有可能是因為是藥中可能含有硃砂或是雄黃鍛火後造成的化學式變化形成的問題,例如「傷寒雜病論」中也記載了「雄黃近火,毒如砒。」實際上雄黃跟硃砂近火皆毒砒,雄黃的化學式是As2S3,加熱後就變成三氧化二砷(As2O3)或As2O2,也就是古代的「鶴頂紅」或是「砒霜」。
事實上中國歷代的皇帝中,吃錯藥死掉的還不少,有機會再來寫一寫。
【為甚麼硃砂會被禁?】
衛福部過去在94年便禁止使用硃砂了,事實上在明令禁止硃砂使用之前,當年的行政院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還曾委請台大醫學院毒理學研究所進行研究,特別針對硫化汞(硃砂)影響神經的機制後進行了研究,發現口服硫化汞的神經毒性是可逆的,也就是停藥後便可慢慢恢復。且硫化汞(Mgs)的毒性僅為甲基汞((CH3)Hg+)的千分之一以下。
都是汞,為甚麼用甲基汞來做比對咧?因為無機汞經由微生物作用下多轉化甲基汞,比較有指標性意義。
也就是說,如果正確的使用硃砂(硫化汞),其實是相當安全的藥物,但是即便研究報告是這樣子寫,最後還是被禁了,原因是什麼呢?
因為那是人性跟智商的問題。
約在父執輩的那個年代,硃砂還沒被禁的時候,一斤就要4-5000元,那個時候鉛丹一斤只要50元上下。
殺頭生意有人做,賠錢生意沒人幹。
我們知道有利可圖,就會有違法的事情出現,特別是有暴利的時候。
另外就是,很多中醫藥從業人員或藥商與藥房的基礎化學知識與藥學知識欠缺,常常沒有基礎的涵養,例如古代認為,火斷後的藥物性轉溫補,所以有很多製成的藥物後面會在加上火鍛的工序,那麼沒毒也會變成有毒了。
最後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消費者本身如果沒有基礎的藥物概念概念,然後有很多病人常常自己當醫生,不照時間服用藥物就算了,拿著抓好配好的藥方自行拿去加熱,就算沒毒也會變成有毒了。
綜合以上的幾個問題,我們知道,其實被禁也是在情理之內。
【中藥西藥本身都有毒】
我常常聽到人家說:「中醫的效果比較慢,比較固根本。」
其實說實話,這都是觀念不清的錯誤說法;吃藥的時間越長,我們越難控制多種藥物本身在身體內部累積的劑量。
其實黃帝內經對於中藥的紀載文字是「毒藥」。也就是說古代中醫就認為,其實藥本身就是毒,劑量多寡與服用的時間影響巨大,神農本草經中還將其分上中下三品,將其可服用的毒性與服用時間作為分類概念。
所以沒有甚麼中藥比較不毒,西藥比較毒這種東西。
「毒理學之父」帕拉賽瑟斯(Paracelsus, 1493~1541)就說過:「所有的化學物質都有毒,世界上沒有不毒的化學物質;但是依使用劑量的多寡,可將其區分為毒物或藥物。」
所以在毒物學的觀點中,中毒最關鍵的在於累積的劑量。
另外中藥草還有在種植時受到環境汙染的問題,也就是你的藥草可能被旁邊的重金屬汙染,除了本來的療效,你也順便吃到重金屬一起被毒倒了。
這也是為甚麼西方的藥廠已經放棄直接使用藥草進行藥物研製的原因之一。
也不是說有毒就都不用,有毒的意義在於,它的作用效果大又明顯,例如女生上醫美診所常打的「肉毒桿菌毒素」(botulinum toxin),是由肉毒桿菌所產生的一種神經毒蛋白。在毒理學上它的毒性被歸類為超越劇毒的「超級毒」,在動物實驗中只要0.01微克∕公斤的劑量,就會使半數的動物死亡。
但是我們可以將其應用在臉部的皺紋、甚至於斜視、顏面痙攣、斜頸等病人上。
在中國大陸的中醫藥處方中,硃砂與附子等有毒藥物,是國家管制的中藥品,製程與使用都有規定,臨床上也需要醫院的主管簽核才能使用,也是希望不因噎廢食。
最後還是回歸到一個點,很多毒品基本上過去都是藥物,因為藥物濫用而最後變成的毒品,追根究柢就是人性的問題。
絕大多數的醫藥從業人員都是很愛惜自己的羽毛,但藥商需要秉持良心做事,也需要進修基礎的藥物與生物學知識。
硃砂本身真的只是一個替罪羔羊而已。
【作者為中醫博士.於對岸執業,兩岸三地間教學多年,內文為診間與教室內的心得紀錄。】
------------------------------------------------------------
.礦物類中藥材安全性制定之前導研究-市售朱砂之藥理機制研究 Studies on hte guidelines for safty regualtions on the Chinese mineral druge- The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and mechanism of cinnabar(HgS compound). 1999
.De gradibus et compositionibus receptorum naturalim, 1526.
.新編中藥大辭典 新文豐出版社 1982
.李時珍.本草綱目 人民衛生出版社 1957
.中藥毒理學 啟業書局 1989
.神農本草經 商務印書館 1955
.《舊唐書·郝處俊傳》載,唐太宗李世民「服胡僧長生藥,遂致暴疾不救。」「時議者歸罪於胡人,將申顯戮,又恐取笑夷狄,法遂不行。」
0 notes
cancermin · 3 years
Text
關於靈氣Reiki
靈氣是在1922年由日本人臼井甕男在鞍馬山上感悟而創立,,自追求安心立命至手当療法的發展過程,後幾經輾轉流傳到西方國家並流傳至今。目前全世界學習靈氣療法的人已有上百萬人。
靈氣由於其方便與效果見速的特性,世界各地學習靈氣的人數不斷增加。
每個人的靈氣體驗都會有些許差異,但是最大的體驗應該是一種深層的放鬆。有些人會感覺到一些暖流在身體中流動。有少數人短時間內可能感到眩暈、嗜睡,但這是能量調節的正常反應。
靈氣學習和一個人的智力,或者靈性修養無關。靈氣是一種神奇而又簡便的技藝。它的學習不是在書本中那樣傳統的學習方式,而是在靈氣課程當中,通過master直接傳遞的一種技能。所以人人都可以學會靈氣。但是需要長時間的聯繫和體會。
靈氣傳授儀式是開啟人們與靈氣能量共鳴的最基本方式,也是靈氣傳授中最重要的部分。此由日本人臼井甕男開創,代代相傳。靈授由靈氣導師執行,在執行過程中,靈氣導師會觸碰到學員的頭部,肩膀以及手,並配合使用不同的呼吸和能量方法。將學員能量調整至能夠與靈氣能量共鳴的頻率。
靈氣傳授的儀式過程中,有些學員會感覺手心發熱,眼前會浮現顏色或具體畫面。但是不同的人不盡相同,大多數僅僅是感覺到人更加放鬆了。
除此之外,靈氣使用的一個特點就是治癒他人時,雙方都可受益。
靈氣是一種自然、簡單但卻受用終生的身心靈療法,在全世界有超過800多家醫院,將靈氣納入為醫院內的自然療法。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瑞士、阿根廷等國的大型醫院將其納入保險支付並於醫院中提供服務。
目前靈氣運用於外科手術、癌症等等領域,包括美國國家橄欖球聯盟(NFL)和美國職籃(NBA)許多明星球員,亦用靈氣治療運動傷害,效果顯著。
靈氣能幫助你 …
•維持身心健康 •減輕積存身體的負面能量 •減輕緊張放鬆身心 •減輕內心煩躁不安、恐懼感 •增強自覺、直覺與內在洞察 •促進個人成長、提升靈性修為
更多內容資訊: http://www.reiki.com.tw/class/ReikiClass1.php
【棄緣得止身心靈研習中心】 ------------------------------------------------ 官方網站: http://www.reiki.com.tw 部落格:http://cancermin.pixnet.net/blog 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reikimasters
0 notes
cancermin · 3 years
Video
我們以理性.科學.的態度推廣身心靈相關課程。 如果你有心想要走上身心靈這條路,歡迎與我們聯繫。 
 【棄緣得止身心靈研習中心】  ------------------------------------------------  官方網站: http://www.reiki.com.tw  部落格:http://cancermin.pixnet.net/blog  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reikimasters
1 note · View no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