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yourself, as much as anybody in the entire universe, deserve your love and affection. Buddha
Don't wanna be here? Send us removal request.
Text
3/13/2025 戴承杰醫生
每一個人可以透過脈相去影響環境。「妳就是那個讓忙亂、急躁的環境穩定下來的人。」
我從來沒從這個角度思考問題,這個醫生在幫助人的同時,也活出了自己的方式。
好好照護自己,我不是被環境控制的人,我是可以透過改善自己的身體,去影響環境的人。
0 notes
Text
感謝凱琳的參加,讓整個讀書用不同的角度看待一本書。凱琳很有氣質、關心有深度的議題、很隨和(常常對於我分享糟心的事都一笑置之)、享受孤獨,是個很瞭解自己、很完整的人。感謝她翻譯出這本有趣的書。是比爾蓋茲創業前的故事,非常有趣。
成功雖然無法複製,但可以歸納出一些原則。
比爾蓋茲是一個很特別的人。是個很具有挑戰性也很有趣的小孩。他有幾個很適合創業的特質: -聰明:健行時,在腦中直接執行精簡程式。 高度專心:課業學習上,���定的目標一定完成。 -毅力:穿新鞋完成健行。 -成熟:不懼權威,與長輩相處,能完整表達自己的想法與意見。 -家庭教育環境:家人很體諒,創造學習的環境。加米的自律、牌技,父親的理性、母親的刻意栽培(即使三天的小旅行都是不斷學習的機會。) -運氣:湖濱小學有開放的師長與校長與興趣相投的朋友。
問題都有答案,世界可被理解。自己找答案。
小是關鍵。當時電腦的儲存容量很小,所以程式必須非常精簡,盡可能使用最少的程式碼。很多厲害的人,都是可以能在現實的限制下,磨練自己的技能。
我的房間總是一團亂,我媽非常討厭這樣。有一天,她開始沒收我丟在地上的衣物,要我把衣服買回去,一件衣服要付給媽媽25美分。於是我開始穿得更少。
買兩套教科書,維持學霸的形象。這就是我揮之不去的自卑感。
湖濱學校的老師給了我一份禮物,改變了我的觀點:質疑你所知道的、質疑你相信的真理,這就是推動世界進步的動力。
C 立方的失敗,讓比爾蓋茲理解,即使一切看似順利,也有可能失敗。科技業風險控管的重要。
一年99.999%順利供電的要求。每年只能停電5.26分鐘。對程式設計的高度要求。
遇到諾頓,人外有人。約翰在快要30歲時,負責1962年水手一號太空探測器某部分關鍵軟體。原本要飛往金星的探測器,在發射幾分鐘後就因為控制人員發現雷達系統發現故障,NASA不得已將其摧毀,成為太空史上知名的失敗案例。問題出在一個非常微小的故障:很可能是諾頓負責的電腦程式少了一個「-」符號。據說,諾頓因為這個錯誤而耿耿於懷,多年來他一直把報導水手一號任務失敗的新聞簡報折疊得整整齊齊,像摺紙作品一樣放在皮夾裡隨身攜帶。「失敗能教會你的比成功還多。」
哈佛求學時期:主修數學,因為是百搭牌,可以自由選修有興趣的課。不上課,只在期末考前讀兩個星期,完全是自學型的學生。
胡德運河邊的思考空間。每個人都該找個屬於自己能不被打擾、完整思考一段時間的地方。
0 notes
Text
異數
黃金萌萌院的第一本書選,真是一本好書。解答了一些長久以來的困惑,誰可以成功?憑什麼成功?這本書讓我們能如實看待成敗。
你看到我們的成功思維帶來什麼樣的結果了嗎?我們把成功和個人特質劃上等號,其他人因而失去出頭的機會。我們制訂出來的規則反而壓抑成就。我們太早就宣布某些人是失敗者。我們對成功者過於敬畏,對失敗者不屑一顧。
不管一天從早上九點做到下午五點能賺多少錢,只要有工作的自主權、能手腦並用,而且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就是令人滿意的工作。
中國農民一年工作三千個小時,頭頂烈日,汗流浹背,腳踩泥巴。傳統中國農家格言: 靠天吃飯魚上灘,靠手吃飯鳥投林。 莊稼活,不要問,除了工夫就是糞。 人勤地生寶,人懶地生草。
成功者的共通點就是努力。種稻的智慧就在於從貧窮、困苦中找到意義。
不是最聰明的人就可以成功。要是如此,克里斯.藍根就可以成為第二個愛因斯坦。成功也不是靠做一些正確的決定或努力不懈就可以獲得。成功就像上帝恩賜的禮物。要成功,除了要有能力和頭腦,還要有把握機會的智慧。對加拿大曲棍球選手來說,生在一月使他們奪得先機,更有希望打進明星球隊。披頭四的機會在漢堡,而比爾蓋茲的幸運在十三歲那年就能使用電腦。
0 notes
Text

失去妳以後,我也成為了媽媽
店裡客人出版的第二本書,是本關於悲傷與重新出發的書。在地下室舉辦了小型的新書發表會,書中盡是滿滿對母親的情感,從喪禮開始談起,直面自己失去與悲傷的整個過程。她的文筆真實、細膩、詼諧,透過她面對自己的勇氣,減輕了我們所有人的沈重。
悲傷的期限應該是多久?「是你喪親嗎?不是的話,關你什麼事。是的話,你想悲傷多久,就悲傷多久。」
情字割憨人。我就是自以為聰明但還是憨到不行的那個人!
悲傷不會過期,它會等你有空時再找上門。
如果悲傷有形狀的話,應該就是我現在的樣子吧。
悲傷跟水很像,有許多不同的形狀。最難以忍受的悲傷,不是巨痛、是像針刺。像北國深冬裡頭,總能輕易鑽進衣服縫隙中的冷風,凍僵你的皮膚、刺進你的骨頭。最重要的是看不到盡頭,這場災難的終點到底在哪裡?
「逞強」這個行為搭配「高敏感」這個人格特質,那大概也是一種毀滅性的心靈中毒吧。
憂鬱症是一種除非你好了或者你死了,否則全世界無法同理你的疾病,能拯救我的只有我自己。
三代以後,世界上已經沒有認識她的人,不如化作春泥滋養樹木,淨化空氣潤人肺腑。
日子過得辛苦不順的時候,最簡單的慰藉方式就是美化自己、批評他人,製造出自己比他人優越的現象,便能快速獲得心理上的愉悅。
只要關照每一個當下的自己有什麼需求,就是在做自己。
0 notes
Text
教宗的承繼
一部很棒的電影,無神論者也深受感動,想起年輕時拜訪的梵蒂岡,天頂還是好美啊!
一個是保守派的現任教宗,部屬爆出醜聞,教友不斷流失,因此想辭職退位,另一個則是改革派的樞機總主教,處處和現任教廷唱反調,他也想辭職,當個普通的神父,教宗卻反而希望他能繼位。 偏偏教宗不點頭,總主教不能辭職,而總主教不點頭,教宗也會因為沒有可以放心託付的人,因此無法辭職。 所以兩個人爭半天,都是在爭自己其實不適任,正好符合片頭一名主教的話:「合格的領導特質之一,就是不想當領導者。」 (from other blog)
一個改革派,深入民間,熱愛足球與探戈;一個學院派,尊崇傳統,愛好古典音樂。話不投機三句多的兩人,在醜聞籠罩的梵蒂岡,展開一場又一場關於傳統或進步、罪惡或寬恕的辯論交鋒。
最高位者,可能最無助。再保守的人,也可能做出最大膽的改革。人見人愛的聖人,也有難以啟齒的過往。最難的是,與自己和解。片尾教宗的告白,無比動人,沒有說教,觀眾彷彿也得到救贖與安慰。(from天下文化)
「我有愧於祢,上主,我愛祢應該勝於一切。我小時候,一開始就辜負了祢.....我沒有勇氣體驗人生的滋味,反而埋首書堆中苦讀,我現在明白這麼做,讓我對世界一無所知,而世界正是教會....要幫助的對象。」
若非落淚不可,希望是喜悅的淚水。
人生不是靜止不動的。
德國笑話不一定好笑。
0 notes
Text
還魂
強大的事物,若是坐擁一切,歷久不衰的話,世界會變成何種模樣?就像甘霖般的雨不能無止盡地下,太陽也不能持續發光發熱班,人亦是不該永遠強盛不衰。
0 notes
Text
準點發車
又是一本讀書會書選,不然永遠不會翻開來讀的書。讀完對日本的各大城市地理位置更了解,也會想去體驗一下誤點一分鐘內的準點發車的日本鐵道系統。對於像新宿站現今這樣瘋狂的單日運載量650萬人次,日本是如何應付過來,實在是太驚奇了!這本不補充西元年的書,看完後反而把日本年號都背起來了。(明治時代1868-1912,大正1912-1926,昭和1926-1989,平成1989-2019,現代則為令和時代。)
建築物高樓化,鐵路卻一直是單層的。即使有地下鐵、高架鐵路、雙層列車,也不會有三十層的列車。只能增加班次消化東京都通勤人口量。
不同職業對於時間的要求不同:對於日本駕駛員而言,「一秒」往往是一大段時間,「十公分」是個大距離。他們天天就在那種尺度的感覺中,駕駛著列車。(外科醫師認為病人的變化可以在一天之內變化很大,救人也是分秒必爭。)
就算眼前看到有人躍入軌道,列車也不像汽車可以轉動方向盤避開,就算緊急剎車想停下來,在來線列車也需要六百公尺左右的煞停距離。遇過跳軌的駕駛員們,都體驗了一段事發當下極為短暫,卻又無能為力的時間。駕駛員們說,「那二十秒左右的時間,想忘都忘不了。」「過了二十年,回想起來還是歷歷在目。」死亡事故有任何怪談都比不上後續處理。說起那慘狀,從負責善後的道班工把跳軌自殺事故稱作「鮪魚」來看,大致處理應該可以想見。(自殺的人是不是太自私了?換個方式?)
和咖啡廳一樣,鐵路服務是無法庫存的商品(即時財),無法先儲藏閒暇時的運輸量當成庫存、等乘客蜂擁而至的繁忙期再提供出來。現在發生的供給不足,現在不補足,就沒有意義。
在異常時刻,鐵路方面必須轉播資訊,而不是傾聽乘客的聲音,因為此時能正確掌握情況的是鐵路公司,而不是乘客。這個龐大複雜、且以極快速度時刻變化的系統陷入異常狀況時,能夠判斷什麼是對乘客傷害最少的、什麼是能最快地讓列車回復的只有鐵路公司。
伴隨著巨大系統化的進展,現代人還有一項必須面對的大問題,亦即當系統規模變得太大、感受不到其機制與脈動時,人就無法暸解自已的立足點。(迷失了自己的立足點。)被黑箱化了的系統圍繞著生活,就像被沒有臉孔的人們圍繞著生活一樣,人們漸漸地就喪失了「生活真實感」。系統的黑箱化同時也剝奪了「對變化的適應能力」,因為如果無法感受世界的脈動,就無法掌握它而利用自己的判斷快速地應對。
0 notes
Text
了不起的我
討論對錯的思維方式通常假想了一名加害者和被害者。當我們覺得沒選擇時,是把自己放到了被害者的位置上,並藉此把責任推卸給假想中的加害者。這樣,我們的罪惡感就減輕了很多。就算你強調自己受過去、環境和他人所限而沒有選擇,這對你的改變有什麼幫助嗎?誰要為最終的結果負責呢?還是自己。對錯就是維護應該思維的工具,是讓別人的想法屈服於我們自己想法的企圖。最終傷害的只會是關係。
人們即使處於很痛苦、很艱難的環境中,仍然不願意改變,這也是一種心理舒適圈,因為人們熟悉它。是我們應對環境的固有方式,是需要控制感。覺得自己配不上好東西,也是一種心理舒適圈。如果我們覺得一件東西很重要,就要自己去爭取。在背後抱怨,等於把責任推卸給別人。
你不讓自己擁有一點點好東西,是因為哪怕自己擁有一點點好東西,就沒有人願意幫助你、照顧你。無論是用「我不好」來表達反抗,還是用「我不好」來博取同情,都是把自己放到被動的位置上。這背後的假設都是:我的人生應該由別人負責。
據說,著名���理學家阿德勒的諮商室裡放著一根三角柱。柱子的一面刻著「我很可憐」,另一面刻著「他很可惡」,最後一面刻著「怎麼辦」。你想談什麼呢?
改變的本質,其實是創造新經驗,以此代替舊經驗。小��子原理是一個讓我們有所行動的對策,重點是此時此地的行動。努力控制你所能控制的事情,並接納你不能控制的事情。
接納自我是捨棄。捨棄對生活的過度控制,對「完美自我」和「完美世界」的幻想和執念。你來這裡,不是為了證明自己正確,而是為了學習技能。學習技能,就是要學著把自己放下。你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根本不重要,你怎麼跟世界互動才重要。
創造性思維是以目標來思考現實,先想我要什麼,再想現實是怎樣的、環境能夠提供什麼,想辦法去彌補目標和現實之間的鴻溝。
我們的語言年代久遠,但先天不足,是一種有缺陷的工具。它反映了萬物有靈論的思想,讓我們談論穩定性和持久性,談論相似之處、常態和種類,談論神奇的轉變、迅速的痊癒、簡單的問題以及終極的解決辦法。然而,我們的世界包含著無窮無盡的過程、變化、差別、層面、功能、關係、問題以及複雜性。靜態的語言與動態的世界並不匹配,這是我們面臨的挑戰之一。--非暴力溝通
傾聽的要訣,就是明白很多事其實你並不知道。知識也只是局部的真理。我們要先接受知識都是錯的,才能找到知識對的地方在哪裡。局部的知識、流淌的知識、不確定的知識,會不斷讓新的東西進來,不斷改變我們的認知。
老子:「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如果你說什麼是美的,那你同時確立了什麼是醜的;如果你說這個世界上有什麼是好的,就同時確立了什麼是不好的。
結束是以往一段生活的終結,但不是生活本身的終結,它只是我們順應變化的過程和必經之路。
病就是一種方法,有機體因此得以從生疏的事物中解放出來;所以我們只須讓它生病,使它有整個的病發作,因為這才是進步。病是有機體讓自己康復的方式,就像迷茫是讓我們重新變得清晰的方式。
惡龍最終只是一股既不好也不壞的力量。是我們自己的貪心、傲慢、恐懼和膽怯,是我們頭腦中太多的應該思維,應設在牠們身上,使之變成了惡龍。與惡龍的戰鬥就是為了讓我們看清自己的弱點,並讓我們意識到,不是其他人有問題,而是我們和其他人的關係出現了問題。
無論任何形式的技術—武功也好,管理經驗也罷—都有超越個人的存在價值,不該隨著人的老去而消失。即使這些經驗是你總結的,或者是你在工作中摸索出來的,它們在本質上還是不屬於你自己,而是屬於全人類的。你只是它們的保管人。越是重要的技術或經驗,你越有傳承的責任。如果你接受了這樣的責任,你就透過傳承超越了自我。
如果我離開了,最好也是這樣,大家都高高興興的。我自己家裡還有很多美食,還藏著很多美酒。到時候把美食美酒都拿出來,大家都吃了、喝了,什麼都別留下,就留滋味在人間。
0 notes
Text
終局思維
一本關於思考品質的書。
世界上最優秀的人知道,在贏之前要先避免輸。
要獲得想要的結果,必須做到兩件事。一、首先,要為我們的想法、感受與行動,挪出一個思考空間;二、我們必須刻意利用那個空間,把事情想清楚。
當我們的自尊心接管理智、只想壓制別人時,只是在給未來的自己添麻煩。
我們的身份認同也是一種地盤。(認同慾啊)
情緒預設值:睡眠剝奪、飢餓、疲倦、激動、分心、趕時間的壓力,以及身處不熟悉的環境等等。如果發現自己處於任一情況,要小心! 自尊預設值:一個人如果希望別人認為自己很優秀,等於是讓這個世界知道操控他的方法。我們想當正確的一方,勝過想做正確的事。 社會預設值:其他人同意或不同意你的看法,不會讓你因此正確或犯錯。如果你的事實與邏輯正確,你就是對的。盧.布羅克(Lou Brock):「給我一個害怕丟臉的人,我將每次都能擊敗他。」被社會預設值操控的人很好打敗。
批評別人比認識自己更容易。--李小龍
當責:抱怨不是辦法。你得面對真正的世界,而不是你想要的世界。--貝佐斯(自利性偏誤 self-serving bias)把做對的力氣,浪費在證明自己是對的。當則是了解即便無法掌控每件事,你能掌控自己如何應對。 自知:清楚了解自己的優缺點,了解自己的能力與極限所在。知道自己的知識邊際在哪。 自制:為理智開拓一個空間,不盲目跟隨本能。維持紀律的重要性遠超過熱血的情緒。 自信:相信自己的能力,還有相信自己對別人的價值。自信不等於自尊心。自信讓你有辦法下困難的決定,培養對自己的認識。自尊心會使你無法承認不足之處,自信則讓你有面對缺點的能耐。自信的人能承認弱點與脆弱之處,承認別人在某方面勝過他們,需要幫忙的時懂得開口求助。 信心源於自我對話。呼吸是幫助你冷靜的強大工具。最寶貴的人才,不是一開始最優秀的人,而是有能力快速改變想法的人。這種人專注於結果,更勝於照顧自尊心。自信讓你能專注於做對的事,而不是爭著當正確的那個人。
卓越的大師會要求你做到卓越。戴承杰醫師:每一個人可以透過脈相去影響環境。「如果妳的咖啡廳很雜亂,妳就是那個讓忙亂、急躁的環境穩定下來的人。」原來我都想反了,我以為我的病是職業造成,多人進出、雜事多。其實我是可以透過善待我的身體、控制我的呼吸來改變環境、改變生活的人。這個醫生在幫助人的同時,也活出自己。
面對重要的決策,要覺察自己的狀態:我肚子餓嗎?我是否在生氣,或是情緒很激動?我覺得寂寞嗎?還是環境讓我壓力很大,或是有時間壓力?我是否覺得累、睡眠不足、或是身體很疲憊?
轉換觀點:你坐在沙發上讀這本書,動也沒動,但從太陽的角度看,你正以每小時10.8萬公里的速度繞著太陽轉。和別人討論工作時,先說出他認為對方的觀點是什麼,接著問對方:「我有漏掉什麼嗎?」。不要問對方的想法是什麼,而是要問他們是如何得出那樣的看法。
齊克果:「理解人生,需要往回看;過好人生,必須往前看。」
想取得有意義的建議:��標是學習專家如何思考那個問題,包括他們考量那些相關的變數、那些變數又是如何隨時間交互影響。 第一類問題:如果是你遇到我目前的問題,你會依據哪些因素做決定?那些因素彼此間的關係是什麼? 第二類問題:關於這個問題,你知道哪些我不知道的是?你可以依據經驗,看見沒經驗的人看不見的哪些點?就你所知,大部分的人會漏掉什麼? 第三類問題:如果你是我,你的決定流程會是什麼?你會怎麼做?
流程原則:評價自己的決策時,把重點放在做決定的「流程」,而不是最後的結果。好決策也可能導致令人意外的壞結果。你不能從結果的好壞來斷定決策的品質。(老爸的一個月)撲克牌玩家知道,有可能完美地出牌,但照樣輸了。世上沒有什麼事是絕對的。你唯一能做的,只有盡量打好手中的牌。
運氣不是有辦法學的東西,也不能想辦法進步。運氣不會帶給你優勢。
比較是偷走快樂的小偷。
擔憂是在浪費生命。快樂需要日復一日、有意識地轉換觀點,主動選擇樂觀,選擇希望。困擾你的如是事情本身,而是你對那事件的看法,而你有能力馬上改變自己的看法。
0 notes
Text
巴黎侍者
一本厚厚的現實巴黎觀察錄。從一個英國小子眼中描繪出的底層巴黎,觀察入微,文筆好,讓經營服務業多年的我,很有共鳴。
下次要試吃到性價比爆表的美食,思考一下真正付出代價的人,可以的話別忘了多留幾枚銅板給他們。
我乖巧轉過身,驚訝於自己的奴性。
我發現愛麗絲離開後,我只活在自己的世界,沒有交談傾訴的對象。在法語國度以英語思考感受很多餘,沒有幫助,這個我正慢慢消失。(我們以什麼定義自我?記憶?腦中思考所用的語言?朋友眼中的自己?)
身為客人你以為你只是來餐廳吃飯,卻不知道餐廳是在販賣假象,就像一個劇場,就這麼簡單。你在樓上用餐,可憐員工在地底揮汗如雨、咒罵連連,而你的服務生夾在中間,是複雜食物鏈的唯一連結,演技最高超的演員。
我現在飽受宿醉之苦,整顆頭充滿某種濃稠的黏滯液體,猶如有毒岩漿燈,每個小動作都全身劇烈疼痛,尤其眼睛感覺像裝著炙熱沙子,視線模糊,無法轉動眼珠。
如果你還不相信上帝,吃過我老媽的起司馬鈴薯就會相信了。
從一個人對服務生說話的態度,就能看出一個人的品行。
房間一側擺著一張模樣可憐的單人床,上面有張污穢床墊,不用下床就能摸到對面一張配置水槽和瓦斯爐的小桌,另類的「breakfast in bed」。
要是服務生做好份內工作,就能成功操縱你對真實世界的觀感。事實上,服務生可說是一種幻象魔術師,他的任務就是瞞天過海,讓你相信餐廳內一切平靜奢華,其實隔著一道牆,穿越那扇門就是地獄,而他就是這虛幻表象的真實證人。
這就是服務生之間的榮譽法則:其他服務生情緒低落時拉他一把。
普羅旺斯,我以後要在那裡開一間餐廳。典型的服務生美夢:開一間屬於自己的餐廳。
這份早餐是由一名英國服務生,也就是我本人接單,由泰米爾猛虎作咖啡和現榨柳橙汁,再由遭到英國驅逐的西非人加熱工廠可頌….
我口袋還想要更多能為我帶來短暫自由的嶄新紙鈔,全因為我假扮法國人,路西安說得沒錯,這全是一場戲。在觀光客面前假裝法國人,很快就成為我的例行公事,帶給我豐碩的財富自由。
我們全穿著便服聚在一起,這種感覺很詭異,每個人都像是年輕了幾歲,我們不再相像,反而擁有自我,也因此幾乎又變成了陌生人。值班時間我們沒有自我,服務生就是這樣的工作:成為背景的一部分,唯獨服務生可以分得出彼此。
0 notes
Text
納瓦爾寶典
一本重要的��,少數會讓我反覆看的讀物。這本書可讀性高、直指核心,感覺像是這幾年讀過的書的總結,是作者思考並執行後的精華。
世界上有太多內心悲慘的「成功人士」,以這些人為榜樣要小心,因為好的、壞的,你都一併接收了。納瓦爾的想法:不會自欺欺人、樂觀開朗、不把自己當一回事。
不管在哪個領域發展,打好基礎,學會銷售,學會創造,這些能力會是你重要的人生支點。
沒有人比你更看重你的時間價值,所以設定一個很高的個人時薪,然後不要輕易妥協。要認定:我的時間價值比市場認定的高出很多,而我也開始這樣看待自己。要想真的賺到錢,先要相信你自己很值錢。
跟人做生意時,假如你對他們懷有負面的看法或評價,對方就會感受到。感受他人內心的想法是人類的本能,你必須跳脫比較心態。保持樂觀、正向思考、長遠來看,樂觀主義者比較容易成功。
當你在做自己不會引以為榮的事情時,應該戒慎恐懼才對,因為那終究對你有害。我相信我們內心深處都知道自己是怎麼樣的人。你騙不過自己。你的失敗刻印在自己的靈魂裡,對你來說一目了然,這一類的道德缺陷如果太多,你就不會尊重自己。世界上最悲慘的事,就是喪失自尊。如果連你都不愛自己,誰會愛你?
不以二分法看世界:每個正向想法中基本上都藏有一個負面想法,那跟負面事物本身大不相同,所有事物都有兩面或兩極。快樂跟正向想法或負面想法無關,而是跟慾望的消失有關,尤其是對外在事物的慾望。中立狀態就是一種完美狀態,一個人只要不要太執著腦中的想法,就可以很快樂。
快樂、愛、熱情,都不是你從外在找到的東西,而是你內心做的選擇。(那位獨居25年的印度女性,擁有高貴的靈魂。)每天都是新的一天,今天就是你餘生的第一天。
當我發現自己在批判別人,我會停下來問自己:「我可以換個角度正面詮釋這件事嗎?」
當你感到恐懼,利用冥想、音樂和運動重整心情。
解放自己受困的靈魂
免於被期望的自由:完全忠於自己!勇氣是不在乎其他人怎麼想。
免於憤怒的自由:憤怒本身就是一種處罰。憤怒的人在用力把他人的頭按壓到水面下時,也害自己溺斃。
免於受雇的自由
免於想法不受控的自由:我的心猿不應該隨時隨地控制我、驅策我。
0 notes
Text
世人都在歌頌成功,沒人注意失敗,因為失敗比成功多得多,是件稀鬆平常的事,既然所有人都會經歷失敗,失敗又有什麼可怕的呢?你只需要承認它,接受它,然後丟掉它,去它的! 別在意一時一刻的成功、失敗,那只是瞬間,不能定義一生。如果你感覺身處低谷,正在經歷至暗時刻,那證明你以後的人生,都會比此時更美好,更明亮。
蔡姊姊說:「妳已經到了不知道下一餐在哪裡的地步了嗎?如果還有一餐飯可以吃,那就可以繼續拼搏!」 感謝客人們的提點,受教受教。
0 notes
Text
不介入別人的因果
管好自己,但行好事,不渡他人。越是成熟的人越会明白:知人不評人,知事不聲張,知理不争辯。
不要去随意擾動他人的氣數,否則耗損的是自身。以因果上来說,你干涉了他的因果,就是為對方承受了他的福禍果報,將禍事引到了自己。
人間最大的清醒,莫過於管好自己,莫渡他人,克制自己纠正他人的欲望。與其費盡口舌與人講道理,不如努力去提升自己的眼界和境界,做好自己,才是人生中最大的修行。
常说 「道不輕傳,法不賤賣,師不順路,醫不叩門」。
0 notes
Text








國家地理女性經典影像展
這次影展最讓我震撼的,就是那位獨居25年的印度寡婦,2016年的作品,過著 「社會性死亡」 的獨居生活,雖然家徒四壁,穿著簡樸,卻自帶高貴氣質,霸氣四溢,什麼可以定義我們?什麼都不能!獨居了25年,靈魂之完整。我擁有比她多很多的資源,能受教育、創業、自由表達意見,我活成什麼樣子?我在何處?
另外那位罩著全身,頂著鳥籠的阿富汗女性,我曾以為出生在亞洲有種種對女性的不公,但比起中東的女性,我覺得對女性的綑綁簡直是太變態,這頭上的鳥籠實在是很諷刺。
女性天生擅長在困境裡,創造希望和美好。
面向陽光,陰影就在你背後。--海倫. 凱勒
No one can make you feel inferior without your consent.
A woman is like a tea bag; you never know how strong it is until it's in hot water.
看看展,就覺得我的世界太小,應該說世界很大,不能作繭自縛。
0 notes
Text

我可不可以把魚湯給妳喝?
「這是我昨晚煮的魚湯,本來留這一半要今天喝,裡面有加薑絲,我覺得妳很需要,這給妳喝,妳要全部喝完喔。」
一位不熟的客人見我咳嗽失聲突然跟我說這些。
以前的我常說一位好客人抵過十個爛客人,這些年常遇見自以為是的客人,應該說手機流行後,大家都活在自己的世界裡,對服務人員大多冷漠,經年累月,我都忘了這種很直接、單純的善意,在這功利的年代,特別感動啊!
失聲後,生活反而輕鬆很多,不用招呼、不用跟客人聊天、不用跟員工溝通,重心回到自身,也是另一種自由。
0 no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