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mgik
#芭蕾舞剧院
jinghuablog · 1 year
Text
今夜悉尼似银河,流光溢彩冠全球
Tumblr media
5月26日到6月17日,悉尼举办声势浩大的灯光音乐节(Vivid Sydney),这种一年一度的悉尼灯光秀已经进入第十三个年头,往年我至少观赏过三次,留下相当不错的印象。今年的主办方声称,2023年的活动,汇集了当代最富有才华的艺术家、哲学家、音乐家的沉浸式创作,包括灯光、音乐、美食、荟萃创意为一体的艺术之旅。这么一场大型文化盛宴岂能轻易错过。趁着今天下午没事,我和太太走了一趟市区,亲身感受灯光音乐下的悉尼。
我们坐上开往市区的城际列车,半个多小时抵达了悉尼市政厅(Town Hall),然后直接在维多利亚女皇大厦(Queen Victoria Building)吃了晚餐。走出大厦,便来到市场街(Market St),从这里走到情人港(Darling Harbour只需五分钟。外面夜色朦胧,华灯初放,五颜六色的街灯闪闪烁烁,远远近近,装点着夜色下的城市。街上人潮涌动,有行色匆匆的下班族,有购物的主妇,有站在戏院门口等着看歌剧的年轻情侣,也有前来观赏灯光秀的海内外游客。行车道上挤满了滚滚车流,它们像是一道道移动的彩带,流光溢彩,一眼看不到尽头。沿街商厦林立,明亮的橱窗展示着各式各样的商品,店铺里面更是热闹非凡,到处是一派下班后的繁忙景象。悉尼的市中心真是魅力十足!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到了情人港,我们走上了皮尓蒙特大桥(Pymont Bridge),等待六点钟首场水上灯光秀的演出。桥上早已挤满了看演出的游客。我们勉强找到了一个站立的位置之后,音乐声便骤然响了起来,好像是专等我们的大驾光临。桥下的情人港一片通明,临近的国际会展中心、豪华酒店、商务大厦都放射出光彩夺目的灯光,高架桥上无数流动的车灯,像是挂在半空中红色彩带,平添了浓浓的喜庆气氛。情人港内,平静的水面上漂浮着一个巨大的水晶球,四周无数喷泉随着音乐的节奏,喷射出各种各样的水柱,忽大忽小,忽高忽低,忽左忽右,忽百泉喷涌,忽一柱独秀,忽如霏霏细雨,忽又像急如雨下,在柔和的月色下,在五光十色的流光中,犹如跳一场优雅的水上芭蕾。整个喷泉灯光秀持续有七分钟之久,真是一场精彩纷呈的视觉盛宴。
水上灯光的演出结束后,我们沿着皮尔蒙特桥来到了皮尔蒙特湾(Pymont Bay),这个海湾有一个繁忙的渡轮码头,有很多人等候在码头上。旁边有一条临岸步道,从这里举目四望,整个CBD西北侧的建筑群一览无余,包括悉尼标志性建筑,271米高的悉尼皇冠新赌场。一幢幢灯火通明的高楼大厦耸立在夜空中,犹如一座座擎天的灯塔,光明划破漆黑的夜晚,投向沉默不语的大海,光随着微波荡漾,泛着一波波流动的光影,像是注入了生命的活水。其实漫漫长夜并不可怕,让人胆颤的是黑暗里缺少一种叫"光"的东西。光,你摸不着它,但你却能切身感受它的存在,夜色越是漆黑,越是阴沉,光越是灿烂夺目,颇有点像人的思想,人只有在大是大非面前,思想的光芒才有价值。
皮尓蒙特湾停着一艘1874年的詹姆斯克雷格号(James Craig)帆船,这是一艘十九世纪的三桅帆船,是目前世界上仅存四艘还能行驰的帆船。我站在帆船旁,抬头凝望伸向黑色夜空的高大的桅杆、桥樑,像是在聆听它那历经风雨的传奇故事。我又把目光投向对岸新建的赌场,在明亮的现代建筑中找寻一个连接点,让二件跨越百多年的杰作串联起来,从中体会悉尼的历史变迁。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渡轮码头刚才还是人影憧憧,现在却走的空无一人,整个皮尓蒙特湾顿时显得空荡荡的。我们按原路重回皮尓蒙特大桥,走到对岸,便径直走向巴兰加鲁(Barangaroo),今晚巴兰加鲁的行人并不多,家家餐馆都显得有点冷清,或许是因为时间尚早的缘故。有次我们周末晚上来过这里,情景则刚好相反,到处能见到游人如织,异常热闹的场面,临水的餐馆处处高朋满座,推杯换盏声不绝于耳;游船上的客人则载歌载舞,笑声歌声不时萦绕耳边,人们沉浸在一杯杯美酒里,陶醉在一曲曲情歌中,享受轻松自在的人生。
经过巴兰加鲁,我们往东穿过温亚〈Wynyard )火车站,便来到了CBD的主街乔治街(George St),街上有个黑人老汉在售买他的萨克斯独奏曲,一堆CD上放了个纸牌,上面写着:"CD’S $10",他演奏的相当不错,那嘹亮欢快的旋律,我还未走出大楼都能隐约听到。本来我们想在街上驻足一会儿,无奈围着听演奏的人太多。这时我才蓦然发现街上不知从哪儿冒出来这么多人,各种肤色的人都有,服装形形式式,打扮的五花八门,往返于环型码头方向的有轨电车也坐满了乘客,我心里暗想今晚观赏灯光演出的场面一定很火爆。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环型码头有几处观灯的热点地区,海关大楼、���代艺术博物馆、岩石区(The Rocks)的国际邮轮码头,还有通向悉尼歌剧院的滨海步道和悉尼歌剧院。今晚很多人都围在海关大楼和当代艺术博物馆的大楼前,观赏着一组组灯光投射在大楼外墙上的创意作品,这些新奇、抽象、又变换无穷的图案,再配上一曲曲欢块的音乐,成为一件件漂亮的灯光艺术作品,让人流连忘返。这里聚集着许多年轻人,他们一边看着灯光演出,一边听着音乐演奏,到了一个兴奋的临界点,大家又围在一起手舞足蹈的跳起舞来。国际邮轮码头的观灯点人也很多,从这里人们可以清晰看到对岸悉尼歌剧院华丽璀璨的灯光,热闹的滨海步道,以及环型码头背后林立的高楼大厦。而在悉尼歌剧院一侧,你可以欣赏到夜色下海港大桥的辉煌。每处观灯的地方,都有不同的特色,各自有不同的精彩。
到了环型码头,我看了一下时间已近八点,如果我们每个地方哪怕只停留几分钟,恐怕时间也不够,与其各处蜻蜓点水般的逛一圈,还不如在一处好好的享受这灯光辉煌下的港湾美景。我们沿着滨海步道走向悉尼歌剧院,刚走了一小段,我便暗自叫苦,这里到处都是黑压压的人群。走了没几步,忽然纵横交错的灯光照在人群上,这黑压压的一片一下子又变成了五彩缤纷的男女,颇有些魔幻的感觉。人群行走的速度犹如乌龟爬行,这时太太说:"这情景真可与上海的七宝老街有一拚。"上午太太刚读过菲儿的美文,才会有如此针对性的感慨。我说:"人潮的密度差不多,但人数要远远大于七宝老街。预计这个长周末来这里的游客多达50万。"看来人对于口福之欲,目迷五色,大可以委屈自己的七尺之躯,甚至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我们离歌剧院还有三百米的地方停了下来,居高临下往下看,沿着堤岸的防洪墙挤满了人,一直延伸到歌剧院,歌剧院的台阶上也都是人,再往前挤更加的困难,也没多大的意义。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我发现附近有个地方有一波人刚走,我们连忙过去,正巧这里是观赏歌剧院的最佳位置,真是"无心插柳"而得到的意外之喜。我们的周围到处是拿着手机录像和拍照的游客,他们像是要把周围的一切都装进自己的手机里。与此相比,我觉得在清风晓月下,静静的享受奇妙的时光更富有情趣。我们的眼前无数的灯光、激光在夜空中到处飞舞,人造的光与自然的月光一齐投进黑沉沉的大海,像是在海面洒下无数细碎银子,波光粼粼,银光闪烁。一艘艘的游船从上面驰过,又像是洒入更多的银子,仿佛旧的已沉入了海底,新的又源源不断湧入,无穷无尽。海港大桥上挂满了五色的彩灯,像是挂在半空中的巨大灯笼,特别壮观。在所有景点中,悉尼歌剧院最为出彩,它那白色贝壳建筑上,魔术般的呈现出一幅幅美丽画面,色彩鲜艳,形象逼真,有盛开的鲜花,展翅的飞鸟,海中的游鱼,可爱的小动物……反映出今年灯光音乐节的"自然"(Natural)这个主题。虽然我们沉浸在忘乎所以的兴奋中,然而一想到待会儿要奋力冲出"重围",心里又免不了一阵发怵。
回到家里已经过了晩上十点,今天晚上的人潮和灯光同样都让人难以忘怀。
Tumblr media
youtube
0 notes
luckwindm · 2 years
Text
黃金比例(Fi)观剧感想
是一部土耳其的电视剧(就突然发现的)第一季12第二季10集
Fi - IMDb
当时看到预告第一眼就觉得男主是个神经病(psychopath)就看了(
途中觉得有点无聊就弃了一次,后面好奇后续就又继续看了下去
没有愧对分类的Romance,真的是爱情主导剧情()为此事情发展都让人感觉仿佛主角光环一样的不合理,当然人物性格本身塑造还是可以的(导致我只想看他们全灭)
另外音乐的部分我觉得也挺不错的
没有一些文字部分的翻译剧情的理解也不会比较困难,不过还是希望能看到有翻译
最后的结局看起来也很像强行HE(
总而言之,看奇奇怪怪的不甜蜜的爱情的话可以,但是如果想看正经的剧情的话不推荐这一部
另外每集开篇都有些什么人生大道理一样的独白……至少比Alter Ego©Caramel Column里面推的小说正常多了……看看倒是也无妨
另外剧中挺多咸猪手伸向未成年人,以及抛弃小孩的桥段。反正没很轻松愉快(x
好了我要开始剧透了
You've been warned
男女主最后没和谁在一起,反倒是男女配一起了
嘛……只是看最后的日后谈的位置其他人没有描写在一起的场面,只有两个配角的,男二手上似乎也没戒指,那我就当只有一对了
角色介绍
Can(Umut):本作男主一(?)因为过去刚出生就被抛弃,因此对于“被爱”很执着,想找到一个永远不会离开自己的配偶。是心理咨询师(?)及一档心理节目的主持及大写教授,很有人气&钱,某天在看房的时候看到女主在跳芭蕾就一见钟情了(。然后就买了人家隔壁的房子装一堆监控看对面
Duru:女主。被Can追求的时候和音乐家的Deniz是一对,学校的学生,在演出的时候因为希望突出自己戴上了Can送的红羽毛拉开了乱七八糟不知道多少角恋(主要的大三角部分)的序幕
Deniz:男二。很有天赋的音乐家,学校的老师,一开始对愿意伸出援手的Can有好感。第一季结尾因为Duru跟了Can,一人跑去原本要和Duru过蜜月还是订婚旅行的罗马,并在第二季开场被学生叫回来,顺手因为Can接下了Afife的音乐指导
Ozge:女配一。杂志记者的一人,因为前辈意外受伤(就纯粹穿不惯高跟摔了)一手接下采访Can的任务,因为想写爆点问Can以前在精神病院的问题,被Can动用权限狗之力炒鱿鱼,原本有个女朋友(),后在想找出Can过去的上司Sadik的协助下决定揭Can老底报复
Bilge:女配二。Can班上的学生,很有潜力,但是因为家境问题(有个有自闭的哥哥,妈妈因为受不住hanged了,父亲也嫌烦会趁Bilge不在家打哥哥)在卖作业()被Can抓到了,以此为契机加入Can的节目团队进行协助
Sadik:男配。Can老板,但是因为有把柄在Can手上,虽然会答应Can的要求,也在想办法摸Can的底(之后就莫名喜欢上了Ozge),超级有钱有权的人,前妻已GG
Eti:捡回(领养)Can之后让Can把自己因为被生父在自己14岁时糟蹋生下的问题儿给咔擦掉之后给了Can这个名字和身份,相当于Can母亲一样的存在,同样是心理咨询师
戏份算多但比较接近龙套位置的角色(www)
Kaya:原本是Can的助手,但是也经常不听Can而是Eti的话,结果被Can炒了之后跑去Sadik那边背刺Can之后就没再出场了。
Ceren:第一季登场。姑且算是曾经Duru的密友,以前看到Deniz说要追之后Duru就跟Deniz在一起了。后面因为Can为了Duru假装接近之后发现又是Duru的男人()就彻底闹翻了。舞技也很不错,可以和Duru竞争首席
Ece:第二季登场。Duru新出演剧Afife的原主演,原本还是有打算和Duru当朋友的,但是因为之前Deniz得知Duru和Can结婚的消息之后的一夜情被Ada以挑拨离间的目的捅了出去,就被Duru用各种阴险手段整(因为是主演,Can也有捅她绯闻出去)自主退出
大致人物关系图
Goksel(学院男舞蹈生/贫困,非常希望能在艺术中心混口饭吃)→喜欢→Ada(学院女音乐生)→差不多到结局都喜欢→Deniz→原本互相喜欢←Duru→一开始是Can单向,后面有段时间结了婚←Can←喜欢←Sila(前期被Can拿来当挡箭牌假装恋人的演员)/Ceren/Bilge(一段时间?)←喜欢&一夜情←Murat(Bilge同学,买作业的一人,有女朋友)
Deniz→喜欢?(但是后日谈好像也没在一起)←Nilay(第二季在罗马遇到的女人)
重点剧情(大致时间序(不一定对但应该在那附近) 不确定具体时间的用斜杠表示)
超多年前
Umut出生,被生母遗弃。/Eti被生父强迫后生下小孩Can。
Can表现出暴力倾向,/Eti捡回Umut,后以Can的身份开始生活
没很多年前
Sadik与Yildiz结婚,得知岳父的恋童癖(玩死了之后让Sadik去埋尸强制上船)。/Can交了两任女朋友,都因为情绪问题在造成女方的物理伤害之后分开。
~
Yildiz得知Sadik和自己父亲的事情,开始匿名找Can接受治疗(把事情都告诉Can)后在Can的办公室饮弹。
Can联系Sadik,以其他名义处理Yildiz的死亡(心脏病?)。Can要求有自己的节目。
故事开始
Can遇见Duru,各种介入两人的生活。一边Eti觉得Can不行让Can放弃。
Ozge采访Can结果被炒(其他地方也不雇)。差不多同期Bilge开始帮Can干活。
Sadik找Ozge挖Can的过去,派手下的Numan(Ada爸/退休警察)监视。Ozge要求建立自己的网站曝光名人的各种新闻,派电脑高手Furkan协助。
Ozge和Furkan关系变好,之后和Sadik吵翻不给继续查Can过去之后Furkan依旧私下帮助Ozge,还骇了Sadik电脑。
接近两人的Can提出了开设艺术中心(主要想支开两人。用合同绑住Deniz不准出国,另一边偷Send Duru的舞蹈视频申请给国外的舞蹈学校),Duru的来电必接随叫随到,反正就是刷好感阶段。
第一季中后期
因为Kaya和Eti都是反对Can追Duru,Kaya被炒,去Sadik那边说知道Can旧资料放在哪。
刚好Furkan透过骇的电脑听到,自己赶去现场找,但是因为Numan随后到了,情急之下准备爬水管下楼却失足。硬盘(Yildiz对Can说的各种内幕)被Sadik收走。
Ozge本想让警察调查却发现Sadik权力超大正面杠不过,又在没有掌握关键证据的情况下在网上揭发Can却被人当笑柄之后就开始了自闭生活。
发现Can在接近Duru的Deniz一怒之下退出了艺术中心,但是此时Duru性格也被Can洗脑洗高傲了(w),向团队里的其他人大开嘴炮,面临团队Duru二选一的结果就是Deniz不给Duru出演,让Ceren替了首席的位置。Duru心态一崩就跑去和Can好了(。
第二季
失意的Deniz在原定要和Duru订婚旅行的罗马遇见了老乡Nilay,聊过之后坠入爱河&解开心结,就又回了土耳其。
开心当Can秘密情人的Duru外出找地方表演的时候就被Can各种拦截阻挠(。)某天发现不对后找Can对峙遂成为Afife(奥菲利亚?)音乐剧的一员,但此时首席是Ece。
Can因为神奇的爱情观用赞助者身份让回国的Deniz加入了Afife。
一边Ozge终于决定打起精神换个方法生活,但Sadik希望Ozge能找出真相,各种偷塞资料,结果就又干回了之前的事。找到Can前女友的Billur希望她在自己的电视台说出真相。
结果Billur被反杀(),而Can找到Sadik的岳父帮忙清理证据。
Duru想当首席了于是Can就编了Ece的绯闻散播。以及虽然和Can在一起了还是会在意Deniz的Duru和Can结了婚,知道Ece和Deniz的一夜情后各种挤兑Ece。
Ozge接近Duru提醒她远离Can,而发现不对的Duru也开始这么做了。
Eti依旧是不支持Can和Duru两人在一起的,因此被Can各种嘲讽,后Eti自杀,遗产留给了Bilge。
沉浸于悲伤(?)的Can发现Duru也想离开自己就炸了(但是倒也没伤害她,不如说基本都是Duru在自伤要挟表示想走)。
一边想洗白的Sadik和岳父做了个了断(咔擦了),收集好证据之后制造了自己死亡的假象,把Can之前杀Billur的监控给了Ozge,Ozge交给电视台,后Can被通缉。
一直都没被抓到的Can在Afife的演出夜又去找了Duru(让人带着他身份证离国,让警察以为威胁解除不继续围着Duru),Duru再次拿自己要挟,并受伤(开演前Duru正视了自己和团队之后,和之前打过嘴炮的Goksel和解了,以及Afife姑且是有完美落幕虽然最后因为失血晕了过去)。
Can知道留不住Duru了就自首了(虽然之前就每次都在喊没了Duru自己就和死了没两样……)
而答应了Can和Eti会帮忙的Bilge成为了监狱的心理医生(?)
后日谈
啊就……决定不再挖名人新闻的Ozge和装死的Sadik在偏远的地方一起生活了
Deniz没有做商业活动而是在教小孩子音乐
Duru看起来是成为了舞蹈教师教小朋友跳
Zeynep的心理问题也大都解决了,成为了艺术家(?)(原本是Can的团队成员之一,戏份虽多但和主线没啥关系差不多没影响就都没提(x)
Can出了本书(没字幕我也不知道标题啥),不过最后还能看到Duru的影像还追了上去看来这病还没好(喂。
吐槽(
我其实不太喜欢Ozge这个角色()而且实际上真的要说她正义她也不是很正义。初期感觉就是,啊你搞黄了我份工,我有能力了也搞黄你份工,中期就是有利益好说,后期也没有曝出岳父和Sadik的情况。虽然还花了挺多画面去描写她实际上很有同情心(……)但是我觉得表现有点太过了(真·过犹不及),另外就是Can前女友的事情上,做的不够完善,虽然这个并不是她的锅。
Can的话我觉得……性格挺让我失望的(。)我原以为能当个人气主持信用度第二的人做事会再完善一点。但……嘛,大概也算是一种萌点吧
Duru我真的也不太喜欢(……)
偏好角色应该是Bilge吧,她算是最正常&不错的了?顺带一提颜也是诸多女角中我比较喜欢的(其实我最喜欢Sila的颜)可惜发型有点可惜(。)
说到颜的话我觉得这作男角水平不错wwww顺带一提Deniz我喜欢第二季的发型多一点
整体而言展开真的不算高明,甚至很多地方颇牵强,结尾也有强行HE的感觉……但是总体来说节奏都还算快,看起来也没太烦躁
虽然有些歌还不错听但是估计我是不会看第二次了(……)
0 notes
Text
夏练三伏,汗水浇灌出海派芭蕾诗性美
芭蕾诗性美的背后是最严苛的打磨与修炼。时间向前倒回到开演前的数小时,27日下午1点起,太仓大剧院舞台上已是热气腾腾的夏日集训景象。从舒缓的伸展运动,到高强度的旋转跨越,一小时芭蕾基训课让演员们浑身湿透;紧接着是最后一次合练彩排,所有人咬着牙坚持,汗水顺着他们年轻的脸颊不断滴落。练功排演四季不辍,哪怕三伏天在外巡演亦不敢丝毫懈怠。
0 notes
clogging · 6 years
Photo
Tumblr media
殿堂的阶梯 by vcg-graveworm
1 note · View note
oh-blacksmith · 4 years
Text
初见基辅
最初的印象
四五天的学术会议来去匆匆,现在又坐在基辅鲍里斯波尔机场候机,准备搭乘航班回国。关于基辅的所见所想以及心里的不舍,想通过文字将这一段经历记录下来。初次短暂的相见,印象总是好的,久了谁知道呢;就像初见沈阳的时候觉得很好,但是现在却越来越觉得压抑,有种被它吞噬的错觉,不知道长在基辅待是不是也会这样。没来乌克兰之前,如果有人跟我谈及乌克兰,脑海中应该是这些印象:2014年马来西亚航空一架飞机乌克兰上方爆炸,种种迹象指明是俄罗斯人发射的火箭弹;几年前刚刚发生乌克兰颜色革命,在东部的城市烽烟四起,满地狼藉;男女比例不协调,美女遍地都是,甚至连前总统季莫申科都是一等一的美女,能上杂志封面那种;曾经是欧洲的粮仓,典型的农业国家,南部的港口敖德萨粮食一船接着一船驶向远方;距离基辅70 km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辐射依然在辐射,正在给石棺加厚。除此之外我想无他。出了机场,阳光白云,一阵阵凉风吹来,也吹去了从沈阳带来的暑气;然后汽车从机场驶向市区,基辅也慢慢展现在我的眼前,马路两旁的植被绿得让人心醉,很难想象在一座首都城市里,植被覆盖率这么高。五月底最后一个周末,是他们的节日--基辅日,而我们抵达的时候,恰好是这个周末的最后一天。当我们拎着行李从Ukraine Hotel前往Dnipro Hotel的路上,刚好路过自由广场,广场上全是男男女女,有种回到沈阳五爱街的错觉。下午,由于在浴缸中泡澡就没有跟导师出门,洗完澡之后,跟着簇拥的人群走在俄乌友谊拱旁新开通的观景桥上(5月25号开通),感觉很像曾读到的一篇文章里描述齐国首都淄博的场景——摩肩接踵,同时周围人说着完全听不懂的话,又让我想起电影《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的一句话——即使簇拥在人群中也感觉孤独,然而我并不感觉孤独,反而很享受这种节日气氛。
逃离的东西
从机场到市区汽车上,有几个学生样的中国年轻人很聒噪,聊着没有营养的天,由于自己坐在副驾驶位上,也不想插嘴,静静欣赏窗外流动的景色,想着一些东西需要这辈子去逃离。首先想到是别人的期望,尤其是父母和朋友的期望,因为如果别人对你的期待不是你自己想要的,这时候会成为你的一种束缚,使得勉强自己,而真正的自己只有自己去发现与实现。我记得母亲跟我提起过要我读博士后,然后留在高校,一辈子衣食无忧,这是她对我的期望。但是这不一定就是我的想法,我并没有给自己定什么标准,这个东西也在慢慢思考,最近的想法是想留在高校,没事就可以出国浪,但是未来不确定性那么多,想多了伤脑细胞。我很庆幸父母亲很开明啊,并没有强加什么在我身上,不像有些父母完全控制子女的各种选择,选择学校、女友、工作、生活地点。同时自己经济独立,又相隔千里,他们想管也鞭长莫及;此外由于他们的眼界学识有限也不得不开明,只能让我自己的漂泊闯荡。再有就是朋友的期望,例如,前室友想让我们都去参加他的婚礼,特地选在国庆节,还说如果不去以后朋友都没得做,我就觉得这对我的期望过高,甚至成了我的负担。因此,现在常常讲的一句话就是不要对我抱太大的期望,免得失望。
还有需要逃离的就是中国人的舒适圈,不记得在哪一本书上看到过这种观点,但是现在非常认同。此次参会的很大一部分是中国人,绝大部分的国人经常扎堆在一起,同时国人之间对于知识共享可能持着一种保守态度,所谓国之利器不可示于人。在这次会议期间我不怎么主动跟中国老师和学生交流,导师认为我不爱交朋友,在他认为,能够出国开会都是行业比较厉害的任务,以后说不定办什么事情都是脸熟,也就是把会议当成一种社交,是国内职场的延续,功利性太强了,我不太喜欢。我喜欢交流,只是要看交流的对象是谁,我不喜欢坐在第聂伯河的游船上和中国老师或学生聊着房价、政治和其他露骨的话题,实在无聊至极,同时也不想把家丑揭出来给老外看。有时候不得不承认国人的一些行为跟decent相差太远,可能在国内习以为常,不自觉把这些行为带出国外,因此,我想跟这些人刻意地保持一定的距离。我喜欢跟台南成功大学的一个老师聊天,聊台湾的大学与学生,而我则分享东北大学的信息;由于乌克兰不给台湾签证,他拿着美国护照直接入关(双重国籍),同时也因为不想舍弃美国国籍而放弃了台湾派驻比利时的科技大使。还认识了英国莱斯特大学一对年长的华人夫妇,告诉他们淘宝买电话卡,以及询问他们关于阿尔伯特港口是否已经树立起华表纪念一战阵亡的中国劳工。我也喜欢同一位日本工业大学的姑娘和一位生长在基辅后前往美国执教的教授聊西方正式就餐的餐桌礼仪,他们告诉我如果吃完一道菜需要把刀叉合在一起放在餐盘里,然后等着服务员收拾餐盘,然后上下一道菜,而不用去喊服务员,我想这些是待在国人圈里学不会的。
留学基辅
有一个傍晚坐在安德烈斜坡下面的合同广场上,摩天轮慢悠悠地转着,七点半左右,教堂钟声响起,吃着路边商店买的面包和果汁,看着一对父女在步行街上演奏,父亲弹奏电吉他,而小女儿(七八岁左右)打鼓,打扮精致的男士女士穿梭他们旁边,不时有人给他们投币,而我边吃边思考教育和留学这一个话题。如果未来有一天,我的子女不想参加高考,或者成绩很差的时候,我应该怎么告诉他们未来应该怎么选择?是不是同别人一样认为他们这辈子就完蛋了。我是觉得绝大部分的父母早早就给子女贴上一个loser的标签,让他们的自信心一点点丧失殆尽,而不是鼓励子女去找寻自己喜欢东西,并且一辈子为之奋斗。对于留学的话,如果未来以后孩子成绩不好,上不了美国的名校,或者经济条件不允许,乌克兰未尝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在乌克兰有着优质的大学,同时物价条件又不高,很适合现在国内的很多中产阶级的子女过来奋斗;就像民国时期,有钱的子女留学欧美,如林徽因和梁思成,没钱的就留学东洋,如鲁迅。同时乌克兰无论在文化上和地理上离欧洲这么近,可以经常往来欧洲,这样也能培养一种国际视野,而这种视野一直是我所想要拥有的。对比基辅年轻人和我周围的师弟师妹,明显感觉出他们那种自信与成熟,即使是小孩子也很少哭闹,这就说明他们的教育上确实有他们的独到之处,我希望未来的子女有机会体验东西方教育的差别,并且能够对两种文化之间游刃有余。
在会议期间陪着导师前往他之前留学的基辅师范学院,去寻找他的老师,现在学校还在,只是校名改,改成什么名字我也不知道,因为没有英文注释。更让人惊讶的时候,我们居然找到了曾经在学校执教的另外一个老师,还认识我导师的老师,就这样要到了电话和地址,在教室中也发现了两个中国女生在那个学校留学,听到我们寻找老师的事迹都哇地一声表示惊讶,毕竟时隔快三十年了。很遗憾的一件事就是没有好好逛逛他们当地的大学,上次前往圣安东尼奥的时候,他们在放假,也有点遗憾。有一天傍晚五点多的时候走到了基辅农业科技大学,想要进他们大学中看看,感受一下他们的氛围;但是,他们的大学只有几栋楼,没有我们所谓的校“园”,小的大学只有一两栋楼;到了五点的时候,他们的学生就回家,感觉很像高中。此外,由于我不是他们的学生,没法通过门卫这一关,只能由他们的学生带着我进去,不过时间匆忙,第二天由于会议安排逛教堂和坐船,所以就没有时间前往大学,是以之为遗憾。
教堂与宗教
在基辅教堂也看了不少,如圣索菲亚教堂、圣安德烈教堂、Lavara 教堂,也想写一写关于宗教。不想写欧洲几百年的宗教战争,不写基督教和东正教的相爱相杀,不写宗教人物,因为我也不懂,只想记下我所见过的以及自己的体验感受。在进入一间教堂,如果戴的帽子需要将帽子摘要,我认为应该是让各路神仙看到你。女士进东正教堂,需要提前准备头巾把脖子和头遮挡,如果是穿裙子的话,需要在教堂门口用围裙将大白腿遮起来。都是用头巾把头和头发遮挡起来,这一点东正教和伊斯兰教很相似,二者有什么渊源么?不得而知。听说在教堂里面,尽量不要拍照,因为拍完了之后,神仙不灵了,虽然不求保佑,但还是避免触犯各路神仙。
有一天路过一个特别小的教堂就问我老师,为什么有了一些大教堂,还需要建小教堂,他给我举了一个例子,就像我们拥有大型超市,还需要便利店一样!教堂对于信徒而言,就像是吃饭睡觉一样,都是必须的,当他们没有教堂的时候,就感觉灵魂无处安放。有一天傍晚,一个人路过圣索菲亚对面那座教堂,看到大门敞开着,在教堂旁边坐下并围着洋葱尖顶走了一圈,虽然自己不信教,但是真给人一种安静平和的感觉,这种感觉很舒服。在国内每天忙忙碌碌,我们怎么去让自己平静下来,我们又用什么去安放自己的魂,还是咱们就是一群没有灵魂的人,那样就太可怕了!我想起有一次同朋友前往沈阳五爱对面的南关天主教堂,适逢当日是什么宗教节日,我们就参与其中,我当时就觉得国人还是需要一些去支撑最弱的精神世界,不然面对每天的牛鬼蛇神真的容易崩溃。看到信众一致下跪的时候,我当时就对当局打压宗教的动机会心一笑,一切不可控的力量都是危险的,都是打压的对象。
社交活动
5月28日晚上跟着导师前往基辅歌剧院看芭蕾舞,进入剧院的时候,需要穿着稍微正式一些,不然周围都是精心打扮的女士,而你拖鞋短裤那就尴尬了,甚至穿拖鞋可能都不能进场。在观看芭蕾的时候,想了很多东西,不是在于芭蕾本身,而是关于我们自己。有时候就想,我们远游,是不是去通过别人来发现我们自己?
说到社交,在咱们的社会里,经常听到有人讲自己的圈子太小,没有认识异性的机会,所以单身至今,所以一直孤独。由于没有合适的社交,大家都蜷缩在自己的世界里,别人进不来,自己也没法进入到别人的世界里,因此绝大部分人都是孤独的,同时也不懂得如何跟异性去相处。我记得曾经我的高中,食堂的这一半全是男生坐着,食堂的那一半全是女生坐着,中间模糊地带就可能是情侣坐着,非常有意思。不久前在图书馆的休息室里,一个男生坐在一条沙发椅上,另一条长椅坐着两个女生,这时又进入一个女生,看了一眼男生那边,还是走向了两位女生的那个沙发。当时隔着玻璃看到这个情形我就想起了我高中的食堂,男女生之间似乎有着一种天然的隔离似的,同时由于专业性质,如我们专业就很少有女生,这样的结果就是男生不了解女生,女生不了解男生。等到二十五六岁适婚的年龄,很大一部分人还从未恋爱,这样奇葩的现象我想也应该只有中国这样性压抑的国家才会出现吧。
我很欣赏西方国家的高中毕业舞会,这样男生就可以学着去打扮自己,并且邀请自己心仪的姑娘作为舞伴,为了吸引姑娘的注意可能会去学习各种乐器,各种才艺,我觉得这也挺好的。而反观国内高中,视男女生接触为敌,把早恋的苗头扼杀在摇篮里,同时也把这辈子唯一单纯的恋爱也给扼杀了。最后,男女双方的首次交锋也只就是相亲,而相亲就是遇见奇葩最多的场合。因此我给学护理专业表妹的建议就是,尽量去和男生接触,不是非得男女朋友关系,只是去了解男生在想些什么,而不是沉浸在女生间无用的gossip和无用的社交之中,同时学一学男生性格中的洒脱与大气。
去认识陌生人的社交场合对于我们少的可怜,电影中美国社交活动是各种派对和酒吧,但似乎酒吧在我们印象就是不正当男女逛的地方。因此咱们社交就是,电影院看电影,KTV瞎嚎,看演唱会,看书画展览,再无其他,博物馆竟然都是六一儿童节的专场,上次前往辽宁省博物馆,里面与游乐场无异,实在可悲至极。同时学校正式的社交也少得可怜,没有要求着装的正式晚宴,甚至非常正式的毕业典礼也经常看到有人穿着拖鞋短裤上台领毕业证,这就让我想起了不久前高老师的一句话,咱们现在的大学就是一群农民工在办,非常贴切。同时在社交活动中,咱们受文化的熏陶的机会很少,别人可以去欣赏芭蕾舞,咱们有多少人去沈阳盛京大剧院欣赏京剧?每天上下班,加上通勤时间,已经深夜回家,哪有时间去欣赏这么高雅的东西。同时各种戏剧经历破四旧以及文化大革命,到现在咱们一想到戏剧都是老掉牙的东西,但是为什么别人对于芭蕾古老艺术就这么痴迷?我觉得各种艺术只有活在普通人的生活之中它才能活着,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受到的文化熏陶都这么少,更何况其他人。咱们口号经常就是冲出亚洲,走向世界,但是刚去世的贝聿铭前辈曾说过越是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要走向世界,挖掘本民族特色的东西就好。
在看芭蕾的时候,也在想,什么时候开始咱们这个民族变得这么无聊,每天每个人都只知道工作工作工作,似乎就像机器一样前行。��们的教育变得很无聊,就是为了高考而准备,反正就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可是记得圣贤要求培养的是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咱们现在流水线教育生产出来的零件,到底学会了写什么,文不能提笔写出千字文章,武不能绕着操场跑完几千米,欣赏不了高雅的艺术,人之交往不讲究礼数,实是教育之悲哀。咱们的社交也变得很无聊,宋朝的时候,文人墨客相聚,还有歌姬唱着文人们刚写出来的词,喝酒听歌,赏漂亮歌姬,真是享受。而反观现在,餐桌上比拼的就是喝酒,阿谀奉承领导,同时又涉及黄段子等低俗言论,难怪很多年轻人都讨厌现在的餐桌文化。无聊的人,无聊的相聚,无聊的社会,无聊的文化,又谈什么文化自信,我只想呵呵!
现在的印象
如果现在有人问我乌克兰是什么样的,我会跟他描述以下的画面。进入一个电梯里面基本上都是美女,很有可能只有包括你在内的一两个男生,甚至一个人乘坐的时候,电梯里都能闻到一股淡淡香水的气味。或者在十字路口等红绿灯的时候,风从她们身边吹过,香水的味道扑面而来。在破旧的地铁上,但是绝大多数人都不怎么说话也不玩手机,表现出教养与斯文,甚至是在基辅日拥挤在观景桥上,虽然人山人海,但不焦不燥不推不嚷。在裸体沙滩浴场,光着屁股的男女一点也没有羞涩之意,如果孔子在世见此场景,当发出什么感叹(蛮邦竟堕落至此,无医可医,无药可救也,哈哈)?在独立广场旁边还有有人穿着苏格兰裙子,吹着风笛,曲终一大群人鼓掌示好。晚上在这个广场还可以听着美女拉着小提琴,你可以买些吃的坐在台阶欣赏,真可谓秀色可餐;或者傍晚坐在路边的长椅上,拿着纸和笔记录下当时的心情,不时看看来往的各式美女。还有Dnipro Hotel的比较正式的自助餐,有一个胡子拉碴的大叔弹奏钢琴,我边吃边希望自己有一天Hold住各种场合,无论是正式的就餐,还是穿着短裤在沙滩上来一天的沙滩浴。以及告诉他,在压抑的沈阳,你打开窗,想对着窗外大喊,Fuck you, the damn world,而在基辅Dnipro Hotel,即使对着欧洲广场上车来车往也没有这种感觉。最后,我想以后有时间或者其他机会可以在这里小住一段时间,比如春节期间,带着一家老小,尽享悠悠时光。
庐陵-黑色史密斯
2019年5月27日始记于基辅Dnipro Hotel
6月1号凌晨续写于北京机场
6月1号深夜完成并修改于沈阳九舍C区(倒时差)
1 note · View note
amelia614 · 4 years
Text
Fakiru-week 願(五)
Down
艺术的语言是共通的——音乐,画作,雕塑,戏剧,它们并不会受到语言,国籍,宗教的限制,观赏者只需要有最基本的,对于美的体悟,即可沉浸于此。
舞蹈亦如是,真正优雅的舞姿,无论在什么地方都是引人注目的存在。
——所以,法奇亚的舞蹈在舞室里引起阵阵掌声也并不令人意外。
毕竟,他可是猫老师特别班的成员,曾经和缪特和露羽一同学习芭蕾的优秀舞者。
雅喜儿压抑着自己想要跳出去喝彩的冲动,心底里满是自豪,那种一直珍视的宝物终于得到别人的认同所带来的喜悦。
只可惜作为一只鸭子,她并不能把这份喜悦传达给别的什么人。
啊不,其实还是有的。
只可惜这个分享喜悦的对象本身是个口不对心的傲娇,还特别容易害羞,嘻嘻。
就很可爱嘛!
她忽然就理解了当年莉莉儿她们为啥这么喜欢捉弄自己——看他的反应真的很好玩!
雅喜儿不由地走起神来,直到她所藏身的布袋被打开来。
法奇亚的脸出现在口袋上方,先是往袋子里看了一眼,似乎在确认鸭儿是否安好,然后才把叠好的毛巾放进袋里。
小鸭子自觉挪开置,给毛巾腾出地方,然后看着法奇亚转过头。
好像有谁在叫他?
“那就说好了,周六早上9点哦!”
那是个很年轻的声音。有法奇亚挡在前面,鸭儿看不见那人的样子,但从声音判断,是一位很有活力的年轻男性。
“嗯。我会到场的。”这是法奇亚的回答。
“那,回见!”
“回见。”
雅喜儿能感觉到袋子被拎了起来。等到离开舞室,来到人来人往的街上的时候,她再也压抑不住心底的喜悦,探出袋子:
“呱!呱呱呱!”
表情严肃得仿佛刚从什么学术会议里出来的年轻作家看了她一眼。
“怎么了?”
“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
小鸭子抻着脖子,开始扑腾起翅膀。年轻作家终于反应过来,架起胳膊敞开袋子,小鸭子顺势扑棱出来站在他肩上,继续呱呱呱。
“是啦是啦!”
“呱呱呱!”(你要去演出吗!)
“这次是舞台剧。”
“呱呱呱呱!呱呱呱?”(就像话剧社那次一样吗?他怎么找上你的!)
“他们剧团的芭蕾舞演员受伤了,想找替补,刚好听说我在这里练舞,就找上门来了。”
“呱!”(真有眼光!)
“是阿额托瓦介绍过来的。”
“呱呱呱?”(阿额托瓦?)
“嗯,我跟他说过在找兼职的事情,让他帮忙留意来着。”
阿额托瓦在附近的大学就读。法奇亚希望能够去那里的文学院,为此一直在攒学费,但直到他真的接下第一份舞蹈兼职为止,雅喜儿从来没想过他真的会再次站在舞台上。
金冠镇,金冠学院,芭蕾班,还有猫老师,企鹅先生,谬特,露羽——关于他们的回忆仍然鲜活,却又像隔着遥远的距离,看不真切。
这也许是由于故事结束的缘故。多罗斯麻亚力量的衰退让他们的记忆也受到了影响——就像恢复正常的大家已经不记得乌鸦庆典那样;就像原来有着动物形态的同学和老师也不曾想起过他们作为穿山甲、犀牛、鳄鱼、蛇、猫咪、树懒时的往事那样;就像碧可,莉莉儿她们忘记了雅喜儿的存在那样。
只有被故事缠绕其中,触碰到真相的他们真正的保留了关于【故事】的回忆。
包括雅喜儿,她这只“普普通通”的小鸭子。
也许随着力量的消退,终有一天,她也会忘记身为【雅喜儿】时的一切,变成一只真正的,普通的小鸭子也说不定。
在那一天到来之前,她只希望,能够抓住现有的每一分每一秒。
2 notes · View notes
hermanmuda-blog · 6 years
Photo
Tumblr media
Tbilisi Opera & Ballet Theatre with the Moorish architecture 🎭🧚🏻‍♀️💃🏻#tbilisi#georgia#tbilisioperaandballettheatre#caucasus#eurasia#travel#moorisharchitecture#architecture#photography#backpacker#operahouse#ballettheatre#journeyismylife#hmdream#格鲁吉亚#第比利斯#旅游#旅游是我的生命#芭蕾舞剧院
0 notes
andyfan7896 · 3 years
Text
2021德国大选丨迷雾里的摸索:联盟党与“未来之队”
2021年9月的第一个星期,临近周末,联盟党(Union)候选人阿明·拉舍特官宣了一支“未来之队”。
消息并不新鲜,但有些突然。因为,在第一期候选人电视辩论后,拉舍特宣布,将在选战的最后一个星期推出“未来之队”,人选未定。可这之后没几天,“未来之队”就官宣了。
在提前官宣的同时,其自身定位也默默地从在未来发挥作用的“未来之队”变成了帮助拉舍特赢得选举、寄托着对未来希望的“未来之队”。
这不是联盟党为了大选押上的第一次宝。它的候选人拉舍特为了全力以赴总理之位,一早放弃了在自己的家乡——亚琛1号选区——的选战活动,同时也赌上了自己再次进军国会的前途。“我的位置在柏林”。如今看来,“柏林”指的是总理府,而不是国会,颇有些不成功便成仁的意思。
Tumblr media
2021年9月1日,德国斯图加特街头摆放的大幅竞选海报。
大联盟里的相爱相杀
默克尔的四届政府里,有三届与社民党组阁。由于联盟党和社民党分别为第一和第二大党,因此两党联合执政称为“大联盟”。
虽然第一和第二大党联合执政看上去非常理所当然,但拉长到整个联邦德国的历史,它并没那么经常出现。在默克尔之前,上一届“大联盟”已经是1966-1969年由基辛格主导了,该“大联盟”也不是慢慢聊出来的,而更是一个危机下的紧急选项——它发生在埃哈德退位,自民党退出执政之后。默克尔才是第一个把“大联盟”常态化的德国总理。
“大联盟”在带来稳定和默契的同时也使双方都不可避免地失去了一部分辨识度。政绩归谁,锅该谁背,又是一个永远的争吵话题。另外,所谓的“大联盟”实际上不是两党,而是三党联盟。因为联盟党由基督教民主联盟(CDU,以下简称基民盟)和基督教社会联盟(CSU,以下简称基社盟)构成。默克尔和拉舍特都来自于基民盟。在相处愉快的时候,联盟党是以全国为范围的基民盟夫唱、仅局限在拜仁州内部的基社盟妇随的“姐妹党”,在产生纷争的时候则是基民盟和基社盟。
现成的例子就是第三届政府和第四届默克尔政府,分别为她主导的第二个和第三个“大联盟”。第三届政府后期,围绕欧盟、尤其是难民问题,以默克尔为核心的基民盟中央和以瑟霍夫为核心的基社盟中央就产生了不少分歧。分歧点不仅在于理念不同,站位不同,也在于基社盟因为基民盟的坚持导致不少选民外逃选择党。2017年的大选结果给两党都敲响了警钟,其直接后果就是基社盟高层分别代表“亲默派”和“疏默派”的霍斯特·瑟霍夫和马库斯·索德尔公开决裂。2018年3月大联盟组阁成功。9月中下旬,时任联邦宪法保卫局局长的马森越权公开驳斥总理发言人,称在开姆尼茨右翼游行时发生的命案只是“碰巧而已”的谋杀,同时指责正在共同执政的社民党为“极左”。这件事以瑟霍夫出面善后告终。2018年,瑟霍夫出任联邦政府内政部长,随即丢掉了拜仁州长之位。2019年,瑟霍夫的基社盟党魁之位也被索德尔取而代之,成了荣誉党魁,在党内退居“太上皇”。这一切都表明,“大联盟”的顺畅运行,实际上有赖于三党的互相妥协,互相认同。
说到相爱相杀,恐怕没有其他政党会像“大联盟”内的三党一样有如此深刻的领悟。因为互相需要而相爱,因为彼此嫌弃而相杀。
这样的尴尬在很多细节上都能透出。比如,数字化自2018年组阁起就成为全德的热点政治话题,“推进数字化”甚至作为单独列出的一条,写在了组阁协议中。几年过去,事情进展并不顺利。因此,本次选战中,联盟党和社民党都对着“数字化”开火了。社民党的主张是:缺少支持,国家资金扶助没有到位,因此拖慢了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进程。而联盟党主张:错误的管理和权责不清才是根本原因。但是,作为执政党的联盟党,自己不是也参与到了“错误的管理”中吗?为了更好地推进数字化,“未来之队”请到了数字化国务部长巴尔。巴尔(和拉舍特口径一致地)提出:德国错过了一次“升级”的机会,因此现在要点燃数字化进程的引擎。可是,巴尔本人从事联邦数字化相关管理工作已有八年。在推进数字化进程这方面表现得比她更主动、也更受认可的是默克尔的亲信、总理府幕僚长赫尔格·勃劳恩。然而,基民盟的勃劳恩未曾被“未来之队”提起,基社盟的巴尔反倒成为数字化代言人。
“骰子阿明”
阿明·拉舍特——正如他的“未来之队”中不少成员一样——是突然冒尖的。
拉舍特1960年代初生于亚琛。亚琛是一座以工业技术闻名的中型城市,而拉舍特是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徒。自2012年起,他领衔基民盟北威地区分会,2017年开始,基民盟成为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第一大党,拉舍特成为州长。
不过,拉舍特在政治上真正取得关注还在疫情以后。2020年3月,疫情在欧洲爆发后,北威州很快就成为了德国的疫情重镇,感染率和死亡率都在全国前位。而作为州长的拉舍特因为未在2月下旬取消当地多城的传统狂欢节而使北威州疫情迅猛扩散一时被推上舆论声讨的风口浪尖。
Tumblr media
阿明·拉舍特
好在,拉舍特的一大优点就是虚心认错。3月底的州长会议上,北威州和其他11个州一起要求全德16州统一推行更严厉的防控措施。拉舍特更在后来达成的温和版本基础上,宣布北威州将对第二次违反禁令的人处以最高25000欧元的罚款,并曾经试图推行遭到行医从业者行会抵制的“流行病法”,该法一旦通过,就可以在北威州境内强制征集医生。整个抗疫过程中,拉舍特一直保持着虚心认错的优点。他以在公共媒体里一再强调“不能只听取专家意见”闻名,自然,这是听取了经济的意见。
与之相较,兼领拜仁州长的基社盟党魁索德尔就没那么“会做人”了:又是指责要求更严厉防控措施的12州“抄袭”,又是指责北威州“破坏其他地方的独立性”。
2021年,拉舍特被扶上基民盟党魁之位,和他的温吞、和北威州在联盟党内以及在全德的权重都不无关系。此外,拉舍特曾经的对手施潘恩、罗特根和梅尔茨都属于基民盟党内右翼,拉舍特是几个人当中最趋近中线的。这也是基民盟在重新寻找选民这个摸索过程中的达成的阶段性结果。
联盟党候选人的位置还没坐热,一桩丑闻就给了拉舍特的声誉以重重一击:2021年7月,德国的西部、南部和中部爆发了百年一遇的洪水,受灾者众。7月中旬,新官上任的拉舍特和总统施泰因迈尔一起奔赴受灾现场,同社民党的朔尔茨对垒搞“胶靴政治”。衣锦还乡回到北威州老家慰问,又有属于社民党、同时又是总统、多年来广受爱戴的弗兰克-瓦尔特·施泰因迈尔作陪,原本是个好机会。拉舍特却把它弄砸了:正当施泰因迈尔语气沉重地说着“我们与那些失去了朋友、熟人和亲人的人们同哀——你们遭受的这一切让我们心都碎了”,拉舍特被拍到就在他身后十米左右的地方和旁边的人谈笑风生。咧嘴大笑的照片和视频传遍了全网。
“洪水中的大笑”不是拉舍特的第一次丑闻,但可能是最著名的一次。2009-2015年间,拉舍特曾在莱茵-威斯特伐利亚高等技术学院教授政治学。在一门名为“柏林政治里的欧洲”的课上,有几个从未参加考试的学生莫名其妙地收到了考试成绩,而另外一个参加了考试的学生却没有获得成绩。事发后,拉舍特对此的解释是:他曾经认真批阅了考试,但成绩不小心弄丢了,于是他只好根据自己的手记“重新打分”。具体如何“重新打分”,他并没给出合理的说法。而另外的说法则是:他的“重新打分”是掷骰子决定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解释如此混乱的成绩。于是,他获称“骰子阿明”。
即使在党内,对他的质疑声也从来没有停过。在洪水视察现场那灾难性的咧嘴一笑以及在第一期电视辩论后,野心勃勃的时任卫生部长施潘恩都曾表示,联盟党在考虑由基社盟领导人索德尔来代替候选人。虽然施潘恩常以联盟党“愣头青”的形象出现,但临阵换帅的风声也绝非空穴来风。尤其是,索德尔和拉舍特之间曾有非常惨烈的一战。
兄弟相残
拉舍特的政治生涯看似顺风顺水,但当他站到在联邦政治舞台中心时,已经经历过好几轮党内厮杀了。
在他之前,一度被很多人看好的候选人已经换过几轮:首先是默克尔2017年底刚刚宣布不寻求连任之后就很快扶植的安格蕾特·克兰普-卡伦鲍尔,接下来是现任卫生部长闫斯·施潘恩,再之后是和他同台竞争基民盟党魁的诺贝特·罗特根及弗列德利希·梅尔茨,最后是和他争夺联盟党候选人之位的基社盟党魁马库斯·索德尔。他的所有对手都不乏竞争力:克兰普-卡伦鲍尔有基层经验又顶着“小默克尔”的名头出道,施潘恩在2017大选前就是基民盟的青年才俊、在本届政府里又担任卫生部长,罗特根是法学博士,梅尔茨是久有盛名的老基民盟、经济专家。最后,还有索德尔。
索德尔自2018年起就任拜仁州州长。上任两三年,虽然与默克尔路线相悖,但已经在当地控制疫情、引进绿色工业方面获得了显著政绩。2021年4月的一期调查显示:联盟党内部,有超过七成的人认为他比拉舍特更适合做候选人。不论党派,则有44%的人认为他更合适,相较之下,拉舍特只获得了15%的支持(还有33%表示他俩谁都不合适)。
索德尔有目共睹的能力给拉舍特带来了巨大压力。默克尔和瑟霍夫之间的冲突尚且局限于难民政策和事情本身,而拉舍特和索德尔面临的则是两人中赤裸裸的二选一。双方经历了至少三周的公开僵持,在此期间,谁也没少攻击对方。全国选民都目睹了这令人尴尬的一幕。
联盟党内部迅速分化,其中不乏高层人员参与到“站队”中。联盟党青年团主席提尔曼·库班要求拉舍特退出,并通过《图片报》给两位候选人下达“哀的美敦书”:如果不能达成和解,就公开联盟党青年团的立场。与此同时,石勒苏益格-赫尔施泰因州长达尼埃尔·君特则表示,基民盟主席团和理事会都支持拉舍特,以此来逼迫索德尔自动放弃。
此情此景,让人不禁回忆起“维也纳森林饭店讲话”。
1976年11月,基社盟在一次会议上决定离开“姐妹党”基民盟单飞,将其势力范围从拜仁一州扩展到全国。基民盟随即做出回应,要求基社盟对联盟党保持效忠。1976年11月底,联盟党青年团于慕尼黑召开大会。时任基社盟党魁的弗朗茨·约瑟夫·施特劳斯对时任基民盟党魁、有志参选总理的赫尔穆特·科尔发动了猛烈攻击,说:“他(赫尔穆特·科尔)毫无能力。性格上、精神认知上和政治上的条件他全都没有。总理府所需要的一切他都无法满足”、“科尔永远不会成为总理的。年过九十之后,他会在回忆录里写道:我当了40年总理候选人,从这苦涩的40年中真该吸取一些经验教训啊!谁知道呢,他的回忆录的最后一章可能会在西伯利亚或者什么鬼地方写成。”这番讲话被在场的人偷偷录音带出,交给《明镜周刊》发表。因为此次大会在“维也纳森林”连锁饭店集团的会议大厅举行,这番火力十足的讲话便获称“维也纳森林饭店讲话”。
“维也纳森林饭店讲话”所涉及的并不仅仅个人恩怨。因为,在同一场讲话里,紧随着对科尔能力的评论之后的还有弗朗茨·约瑟夫·施特劳斯对“姐妹党”毫不掩饰的怨念:“基民盟党人在政治上就是些非洲矮人,就知道为选区担惊受怕,他们是一群我可以塞进马甲口袋里的侏儒,也就能以政治家的身份写写书糊弄糊弄大学生……”
兄弟相残是联盟党尴尬而又难以根除的传统。拉舍特和索德尔之争,在大选临近的日子里,又再次唤起了人们的回忆。拉舍特接过的不仅是党的领导权,还有默克尔和瑟霍夫,乃至更早的赫尔穆特·科尔和弗朗茨·约瑟夫·施特劳斯之间留下的裂痕,可他还并没有来得及发展出默克尔那么大的能量来消弭这个裂痕。他承继了前辈的遗产,遗产里也包括基民盟和基社盟兄弟相残的惯性。尽管索德尔最终因为胳膊拧不过大腿而(不得不)大度地发表了忠于联盟党的宣言,却在随后的活动上拒绝与拉舍特对拳。
与其说候选人之位是出于拉舍特的个人魅力,不如说是基民盟在联盟党内的绝对优势导致联盟党候选人只能从基民盟出。尤其是和索德尔的对决给联盟党留下了短时间内难以愈合的伤口。伤口还在流血,联盟党就带着它开始了选战。而对拉舍特来说,当他一路过关斩将、接连赢过了党内所有野心勃勃又具有竞争力的对手、最终借助外力好不容易取得了关键一战的胜利时,才发现真正的大战才刚刚开始。
领导力和团队精神
“团结”和“适度”是联盟党中移后喜好的口号。在第一期电视辩论最后的总结陈词里,拉舍特也不无感情地说到“联盟党团队”和“信任”。
在这个意义上,拉舍特可以说是一个合格的默克尔式联盟党人。他不是强势型人格。在杜塞尔多夫的时候,就多次主动提及自己的内阁。疫情期间,更是鼓励内阁里的所有部长通过媒体“圈粉”,并不独享聚光灯。这甚至成为了他的执政风格。和他的团队相对的是他的基本盘。尽管拉舍特念念不忘自己的北威州内阁,但哪怕在北威州首府杜塞尔多夫,基民盟的基层里也出现了一些倦怠情绪。海报不被挂起来,传单也分发得不勤快。不过,曾经共事过的内阁人对他多有赞誉。人际关系的优势也回报到了候选人之战上。
成为候选人后,拉舍特也在有意无意地模仿默克尔的风格。“谁值得信任?这是民主原则里最重要的事。”到了柏林之后,他也反反复复地表示“无论作为党魁还是总理候选人,基民盟作为整个团队可见,对我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然而,七月大水的咧嘴一笑打破了这种信任。阿富汗危机里的撤军又加剧了它。和拉舍特同为基民盟同僚的克兰普-卡伦鲍尔领衔国防部,却对撤军缺少及时反应。不少和德国合作过的当地人被留在了阿富汗。《图片报》更是发布了一则头版头条:撤走了啤酒也没撤走人,配上的照片是从阿富汗撤回的满载着啤酒的飞机。拉舍特的团队精神并没有妨碍他在不少联盟党人口中已经成了党的“负资产”。
拉舍特没有看到的是,在默克尔强大的“端水能力”后,隐藏的是她坚定的决断力和执行力。的确,默克尔会听取各方意见,力求各方平衡。但她不是惮于作出决定的人。欧洲经济危机时借债“欧猪五国”时如此,2015年的难民危机时如此,包括在华语区受到追捧、却在本国备受压力的所谓“对华友好”上,也是如此。无论人们喜不喜欢她,都不能否认,默克尔不缺少即使在逆境里也敢于为自己的判断承担后果的果决。
拉舍特的“不敢做出决定”并不难理解。这其中有他一贯个人性格的因素,但也与党内及党外的情势有关:默克尔“中线”风格的继承者是他被党内推出的最大理由,这个“定位”在助他上位的同时也变成了他的禁锢。他怎么能在“兄弟相残”记忆犹新的时候,就再次上演分裂本党的闹剧呢?——无论他本人的预谋为何,事情都会算作因他而起。任何一点微小的刺激都会引来争吵,可联盟党还经得起这么一次“选边站”吗?而在党外,还没等他建立起个人威望,七月大水的咧嘴一笑就使他陷入被动,民调的走低让他不得不更加小心谨慎,生怕丢掉已经不多的支持,因而也很难豁出去放手一搏。
越在危机年代,民众对领导者意志力的需求就越大。民众想要看到的虽然绝不是独断专行,但也不会是一个一直犹豫着不敢做出决定的领导人。震荡如风雨,僵化如迷雾,而人们在选举时希望看到的是透过风雨和迷雾的那一盏明灯。
专业和稳定
“未来之队”这支竞选团队由经济专家、前联盟党议会党团主席弗列德利希·梅尔茨领衔,包括数字化国务部长多洛丝·巴尔、石荷州教育部长卡琳·普林、萨克森州文化部长芭芭拉·克莱普施、安全政策专家彼特·诺伊曼、音乐经理人乔伊·基亚洛、法务专家和基民盟副主席希尔维亚·布雷尔、联盟党议会党团副主席安德利亚斯·荣格。曾经与拉舍特角逐候党魁暨候选人之位的梅尔茨不仅赫然在列,而且还是领军人物。固然可以说梅尔茨为党不计个人恩怨,但也可以从中看出联盟党所面临的压力使他们已经几乎倾巢出动,押上了不少“重量级人物”。
“未来之队”最大的特点就是专业化。“专业人士而不是做实验的人”是拉舍特官宣这支队伍时的广告语。以经济专家梅尔茨和反恐怖主义专家诺伊曼打头,就连文化事业这种在多数选战里“哪里需要哪里抹”的万金油,也找来了文化部长和专业经理人两人做代言。联盟党用这样的豪华阵容诉说着自己的骄傲。
“未来之队”在推出时也严格遵守了性别比例的承诺,八人的队伍,男女分别四人。尽管如此,它并非没有短板,其中最大的一块短板就是它是短时召集的:队中的不少人早前默默无闻,乔伊·基亚洛更是官宣前两天才接到电话的。此外,全队没有社会政策方面的专家也可以被视为在和社民党做不聪明的切割。
更不要提,“未来之队”也来得有些晚了。早则与索德尔的决战之后,迟则七月大水时,拉舍特——尤其是当他以teamplayer作为自己的重大“卖点”的时候——就应该组队了。但他没有。也许是不希望其他人抢掉自己本来就不多的光芒,也许是联盟党内派系太多,而他无法“端平水”弹压众人。不管出于什么原因,在选战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时推出“未来之队”,一方面八位人选无暇磨合,另一方面也会使他的窘迫更明显地暴露在对手眼中。
在与社民党产生本质冲突的税务问题中,拉舍特不惜请动了曾在候选人之战中对自己构成极大威胁的梅尔茨,以后者的专业性来“代言”联盟党提出的给企业减税以及重整欧洲债务的主张。
梅尔茨的主张正如他的“人设”,在体现出极大专业性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有了局限性。生于50年代、经济专业、70年代起进入他的第一个活跃期、暂别政治生涯后从事经济领域工作、担任过包括商业银行(德国三大国有银行之一)和德意志证劵交易所在内的监事会委员、深耕德美关系……这是一个典型得不能再典型的保守派基民盟人的生平履历。精英化特质和冷战气息在他的身上并行不悖。这也是为什么梅尔茨积累了那么多人脉和成就,最后依然未能获选候选人的重要原因:他的精英特质带着“过去年代”的特征,就连基民盟内部,也有人批评他“还活在上一个世纪”。他的主张背后只有基民盟内有经济背景的人的支持。而时代巨轮滚滚向前,基民盟已经不愿意——也不能——停留在“过去的骄傲”上了。
“中线”自默克尔以来成为联盟党的口号,使联盟党在失去一批选民的同时也收获了长达16年的主导执政。现在,这个带着联盟党大幅度向中线移动的人就要离开了。她的政治遗产问题也随即浮出水面。
许多媒体、包括联盟党内的很多人,把朔尔茨的崛起仅仅“归功于”拉舍特在洪水视察现场犯下的错误。但果真如此吗?当拉舍特把看似矛盾的两个概念——代表“突破”的“现代化的十年”和代表“固守成规”的“稳定”——放在同一个语境下,他是想用一种模仿默克尔的腔调来稳固选民,可达到的效果却更像是某种“五彩斑斓的黑”。
危机时代人心惶惶,民众需要稳定,这没错。但“稳定”是“维持现状”吗?
Tumblr media
2021年9月5日,德国莱比锡,德国总理候选人朔尔茨在竞选集会上发言。
博弈论还是决策论
和社民党的“决策论”走法不一样,联盟党此次选战采用的是“博弈论”的走法。社民党的战术是清晰明确地表达出“我们是”、“我们要”,而联盟党的战术则更多把自己放在了与其他党的对比乃至整个政治光谱里的空间中,它的每一步,都建立在对对手的行为的观察与判断之上。
这一点在“未来之队”的推出上就非常明显。“未来之队”最大的对象不是选民,而是社民党的朔尔茨。拉舍特在官宣“未来之队”后接受采访时就说得很清楚:“我们是一支由专业人士组成的队伍,我的背后站着整个党。而其他孤零零站在前台的人却不能这么说。”“未来之队”,一队对一人。
另外,整个“未来之队”里,各个重要领域的人几乎都有,唯独没有社会政策方面的专家。考虑到社会政策在内政里的权重——它几乎囊括了社会公正、养老、救济、性别平等、家庭政策、分配、移民融入等所有你能想到的重要内政领域——以及它在即将到来的后疫情社会中的重大���响,这是很不寻常的。这也说明了,联盟党在尽量和过去的“大联盟”做切割的同时,正在努力拉开自己和社民党的距离:社会公正向来被视为社民党的“专长”,联盟党便索性不与社民党去抢夺这块在传统选战中的兵家必争之地,而是将其拱手让出,另辟自己更擅长的“战场”。在这里,“未来之队”留下了一个巨大的问号。
此举也似乎在隐隐地呼应于大选前一个月举行的第一场电视辩论中拉舍特的警告。当朔尔茨和巴尔博克就税收和男女平等问题一唱一和、把拉舍特完全排除在谈话外时,拉舍特即刻插入,对朔尔茨发难:“您为什么就是不肯说您不会和左党组阁呢?一句准话很难吗?”随即对电视机前的观众警告,红红绿联合会出现“全左派专政”。
对联盟党来说,这次选战的对手不仅是社民党和绿党,另有一个潜在的敌人是自民党。
自民党在许多问题上与联盟党唱调一致:稳固财政、避免提税、以固有经济结构里的市场行为来调节环保进程。
但是,一致的唱调并未必能使两党结为盟友,他们也有可能成为敌人。在当下的情势里,以赢得选举、实现涅槃为第一要务的社民党在选战里必然会考虑对拉舍特提出的“全左派恐怖专政”作出回应。如果其主调不变,首先需要放弃的就是主张大规模削减军费和对富人征收重税的左党,与此同时,为了削弱“左派专政”的印象,也一定会考虑选择一个建制内右翼政党来做路线上的平衡。国会内右翼有三:联盟党(基民盟+基社盟)、自民党和选择党。选择党作为极右自不在考虑之列。社民党必须要处在什么样的情势下,才会在自己底盘未稳的情况下,就冒着丢掉辨识度和选民的风险、再组一次“大联盟”呢?剩下的只有自民党。而自民党也及时嗅到了风向,放出了友善信号。在9月7日的联邦议院会议上,自民党党魁克里斯蒂安·林德纳开口便道:“你无法否认,他们(社民党)现在已有不少胜算。”一旦自民党参与执政,就没联盟党什么事儿了。
因此,“全左派专政”不仅是说给选民听的,也是说给自民党听的。目的是希望自民党丧失与社民党组阁的意愿,同时把绿党尤其是社民党往左党的方向上逼。
事实上,拉舍特的举动,包括“未来之队”的推出,都可以理解为在通过向反方向打造竞争对手的“人设”的方式为自己赢得选票。使自己的辨识度提高是选战的重要手段。但是,如果把希望寄托在对手犯错上,极容易使自己既被动又焦虑的状态——尤其是,大选的日子已经越来越近了。
结语
在拉舍特的民意连续两周远落后于朔尔茨之后,不仅是曾为对手的施潘恩,就连曾经支持过他、在党内党外都德高望重的沃尔夫冈 朔伊布勒和福尔克 博菲埃也开始保持距离。前者是联邦议会主席兼前内政部长及财政部长,后者是黑森州州长、也是联邦德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久的州长。与其说这是出于谦虚和自觉让出C位,不如说是这些老党员在给联盟党计算后路。
默克尔,打破其“国家领导人不偏不倚”的惯例,也打破了之前强调自己想远离竞选活动的承诺,在两周之内连续两次公开为联盟党站台拉票。
第一次,在8月29日第一期电视辩论后,她抨击了现在依然还是她本人搭档的副总理兼财长欧拉夫 朔尔茨。因为朔尔茨的稳健风格使他已经连续两周超过拉舍特好几个百分点,而联盟党的民调已经到了20%的生死边缘——在近几年的德国,20%是建制内一条用于界定大党还是小党的分水岭。
第二次,在9月7日的联邦议院会议上,她更不惜以“谁来统治这个国家,绝不是无所谓的事。这是一次特殊的选择,因为在最困难的时期,这就是我们为国家决定方向的选择”来亲自拉开论(骂)战。她提出的论调是:选民只有两个选项,要么是社民党和绿党一定会联合左党带来的“全左派专政”,要么是由联盟党领导、以拉舍特为首的政府。而这正是拉舍特团队孜孜不倦正在努力放出的风声。在此之后,她继续对朔尔茨就其发言中将已注射过疫苗的人戏称为“小白鼠”的用词穷追不舍。对此朔尔茨即时反击:想让民众放松接种疫苗,有时也需要一些玩笑来营造轻松氛围,“如果有些人不想笑还感到不安,那可能是因为他们看到自己的民调结果才笑不出来!”以联邦总理之尊亲自在联邦议院会议上点燃战火的做法使不少人批评她此举“不顾形象”和“缺少尊严”。
默克尔长达16年划时代的执政使她不仅和拉舍特,也和整个联盟党进行了绑定。
借助和默克尔的亲缘性上位候选人,拉舍特不需要“吃相难看”。即使在和索德尔公开对决的那几个星期,他的表现也是更加轻松的。但这也使他习惯于扮演一个听话但常需被母亲帮助的儿子的角色,在民调跳水时只能搬出默克尔来当救兵。对比几经起落和数次被“雪藏”依然坚韧的朔尔茨,拉舍特被保护得太好了。
联盟党(或者基民盟)借由默克尔的人格特质和国际声望成为“爱心与理性”的野生代言人。他们陶醉于默克尔的光环,未曾留心哪些光环为默克尔所有,哪些光环是属于自己的,也就未曾真正腾出手来解决内外隐患。待发现危机林立时,他们最大的招牌——默克尔——的政治影响力已近临界点。
默克尔固然也许不介意像一个深谋远虑而尽职尽责的母亲一样,在其职业政治生涯的最后为后人铺好道路——无论是她在选战中为联盟党站台还是她赶在八月任命新驻华大使都说明了这一点——但后面的路,终究要后人自己去走。
默克尔和拉舍特所在的基民盟,是一个诞生了开国总理康拉德·阿登纳、经济奇迹总理路德维希·埃哈德、“褐色总理”库尔特·基辛格和统一总理赫尔穆特·科尔,收获了无数荣光也不乏丑闻的大党。
这是一个聪明的举动吗?也许不是。可是,火烧眉毛,只能先顾眼下。
0 notes
araujoesouza · 3 years
Text
梦想
艾尔顿·卡罗·坎图里亚·冈萨加 我们很早就知道,仅仅想要光还不够。九岁的时候,宇航员的梦想破灭了(他学习了很多东西,最后空间使他的骨头虚弱了)。芭蕾舞女演员的梦想在11岁时就打破了(老师说,如果我继续那样吃,在粉红色的莱卡上跳动那些可爱的事情,那绝对不是什么大问题;现在,我更喜欢面包店而不是剧院)。老师的老师在8:30受到了非常严重的伤害(只是看到老师们如何开始这一年并变得枯萎,直到圣诞节前后它在胸口痛得很大,所以我们放弃了)。除了七岁的孩子,还有八,八岁半,九,七天。变得有钱(然后我们发现这份工作已经有了主人),成为家庭主妇(直到我看到这甚至不是梦),成为歌手(直到他们说孩子的声音很无聊),成为科学家(我的兄弟笑着说这不是小孩子的事,更不用说是女孩了,更不用说一个有想法的人了。我没笑我是红色的,一半是羞愧,一半是生气。他转身,奔跑成为一个孩子,梦想着做些简单的事情。偶尔,不要思考。有…
View On WordPress
0 notes
jianh956 · 4 years
Text
SAMPLE - #Travel
Title: Winter in Europe 
Format: English, Mandarin Chinese 
Sample, writing and photography: 
--
In Danish culture, there is an important concept called hygge “hoo-guh”. It means to take time to enjoy the the simple and good things in life. Despite winter days are short, we witnessed enthusiastic cyclists at the start of dawn, and cozy people-gathering over good food and wine at the end of the day. I was told “In Denmark, few have too much, and even fewer have too little.”
丹麦文化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生活理念称为 “hygge” 发音为“呼嘎”,意思是给自己留出时间去享受身边简单美好的事。在太阳短暂的丹麦冬日,我们在黎明时感受到了踏单车人们的热情,傍晚时分大家聚在一起品酒谈天的喜悦。当地人告诉我们,“在丹麦人们拥有物质不是很多,但什么都没有的人更少”。
图 Photo Cafe Denmark 丹麦的咖啡馆 by Jianh 
Tumblr media
Our next stop was the culture capital Vienna, home to music genius Mozart and the Father of Psychology Sigmund Freud, We had an absolutely great time museum-hopping with local trams. It was like Disneyland for the grown ups, we used an app to fast track the long admission lines, except the cumbersome coat-checking process. Vienna has some of the best museums - each exhibition commands full authority over the artist introduced. The curators were able to master collections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for the outstanding complete showings like Pieter Bruegel “bru-gowl” and Claude Monet. 
我们的旅途下一站是维也纳,它是音乐神童莫扎特和心理学祖父弗洛伊德的故乡。维也纳市区交通便利,搭乘轻轨便于游客们参观当地不同的博物馆和画廊。我们使用了当地推荐的维也纳APP购买门票,这样免了等票的长队,可惜免不了大衣寄存繁琐。穿越在市区密密麻麻的博物馆间仿佛到了成人版的迪士尼乐园。今生感受到最深的展览莫非最完整最有权威的莫奈油画展和布鲁盖尔作品展。
Tumblr media
图 Photo Belvedere Palace Vienna 奥地利美景宫美术馆 by Jianh 
Vienna is an old city full of the classical European aristocratic flairs, as tourists, we followed through on many of the high-culture activities, including attending Baroque era’s most famous composer Vivaldi’s violin concerto the Four Season; posed in front of the State Opera House; appreciated the Nutcracker from a box seat; and strolled the royal Belvedere Palace. We were seriously high-brows.
作为欧洲历史悠久的维也纳,整座城市依然回味其欧洲贵族气质。我们也一同追了这股欧洲贵族风: 听了场巴洛克时代著名作曲家维瓦尔第的小提琴四重奏“四季”, 站在久负盛名的歌剧院门口合影后去观看了芭蕾舞胡桃夹子,在美景宫散着步,我们就这样享受了一场游客版的欧洲贵族风。
0 notes
[电影-ZH]▷ 悄悄告訴她 經典數位修復 電影在線完整版 |HD~©2020|Talk to Her| 電影完整版
【悄悄告訴她 經典數位修復】-線上看小鴨完整版~[Talk to Her]~看电影
访问此链接:https://is.gd/5jPhBV
Tumblr media
访问此链接:https://is.gd/5jPhBV
对她说 (2002) 对她说 (2002) — 剧情 电影 112 分钟. Fale Com Ela, 对她说, Sprich mit ihr, (14) Hable con ella, Parla con lei, 그녀에게, Porozmawiaj z nią, Tala med henne, Talk to Her. 马克(达里奥 葛兰帝内提Darío Grandinetti饰)和贝尼诺(加维埃尔·卡马拉Javier Cámara饰)在一场表演前都被深深感动。马克眼里泪光点点,坐在旁边的贝尼诺看到,心里被某种柔软的感情击到。本以为是萍水相逢,却不料这两个同病相怜的男人日后还有交集马克的女友莉迪亚(罗萨里奥·福罗雷斯Rosario Flores饰)本是一个职业斗牛士,比赛场上的意外令她变成了植物人。现在莉迪亚就躺在贝尼诺的诊所里接受治疗。马克每天来到这里,盼望莉迪亚能苏醒过来。其实,贝尼诺也在这里守着他的爱情,一守就是四年。女孩阿里西亚(蕾欧诺·瓦特林 Leonor Watling饰)是一个芭蕾舞女生,贝尼诺曾经住在她的舞蹈室的对面,每天对翩翩倩影暗暗心动。当女孩遇到车祸变成植物人之后,贝尼诺每天都对她说话,相信她能听到的信念在他心中从未动摇。两个男人,此刻都有相同的孤独,相同的处境,友谊在酝酿积聚。然而没想到,离开不多时的马克却接连收到噩耗,就连贝尼诺,也陷入了命运的漩涡。 suicide, spain, rape, coma, bullfight, torera, journalist, sexual abuse, madrid, spain, pregnancy, dying and death, friendship, car crash, hospital
发布日期: Mar 14, 2002 运行时间: 112 分钟 类型: 剧情, 爱情 明星: Leonor Watling, Rosario Flores, Javier Cámara, Darío Grandinetti, Mariola Fuentes, Geraldine Chaplin Crew: Agustín Almodóvar (Producer), Pedro Almod��var (Screenplay), Pedro Almodóvar (Director), Pedro Almodóvar (Author), Michel Ruben (Producer), Javier Aguirresarobe (Director of Photography)
《哆啦A梦》漫画连载50周年纪念作品,同时也是系列电影的第40部作品。由今井一晓导演执导,川村元气编剧。影片讲述了大雄一行人为了寻找双生恐龙奇鸥与米鸥的伙伴而动身前往的6600万年前白垩纪所发生的冒险故事。 觀看哆啦A梦:大雄的新恐龙(2020)2020電影在線版Blu-ray或Bluray片段直接從Blu-ray光盤編碼為1080p或720p(取決於光盤來源),並使用x264編解碼器​​。可以從BD25或BD50光盤(或更高分辨率的UHD藍光)中提取它們。 BDRip來自藍光光盤,並從其源編碼為較低的分辨率(即1080p至720p / 576p / 480p)。 BRRip是高清分辨率(通常為1080p)的已編碼視頻,然後將其轉碼為SD分辨率。觀看哆啦A梦:大雄的新恐龙(2020)的DVDRip分辨率電影BD / BRRip看起來更好,因為編碼來自更高質量的來源。 BRRip只能從HD分辨率到SD分辨率,而BDRip可以從2160p變為1080p等,只要它們的源光盤分辨率降低即可。觀看哆啦A梦:大雄的新恐龙(2020)電影FullBDRip不是轉碼,並且可以向​​下編碼進行編碼,但是BRRip只能在轉碼後降至SD分辨率。 DVDRip分辨率中的BD / BRRip在XviD或x264編解碼器​​(通常為700 MB和1.5 GB以及較大的DVD5或DVD9:4.5 GB或8.4GB)之間可能有所不同,大小會根據發行版本的長度和質量而有所波動,但是更高尺寸越可能使用x264編解碼器​​。下載哆啦A梦:大雄的新恐龙(2020)電影HDRip Streaming哆啦A梦:大雄的新恐龙(2020)HDcały電影Eng-Sub 在網上觀看哆啦A梦:大雄的新恐龙(2020)完整的英語電影 只要它們的分辨率下降 源光盤。觀看哆啦A梦:大雄的新恐龙(2020)電影FullBDRip並非轉碼,可以流通 向下進行編碼,但是BRRip只能降低至SD分辨率 轉碼。 ???電視劇 ??? 第一批電視節目是實驗性的,偶發性的廣播,只能在距333年代開始的廣播塔很短的範圍內觀看。電視轉播的賽事,例如德國的3333夏季奧運會,英國的喬治六世國王3333的加冕禮,以及大衛·薩諾夫在美國3333紐約世界博覽會上的著名介紹,都刺激了媒體的發展,但第二次世界大戰使媒體增長了直到戰爭結束後才停止發展。 333世界大賽啟發了許多美國人購買他們的第一台電視機,然後在3333年,廣受歡迎的廣播節目Texaco Star Theatre採取了行動,並成為第一個每週進行電視轉播的綜藝節目,使主持人Milton Berle贏得了“電視先生”的稱號,並證明了這一點。該媒體是一種穩定,現代的娛樂形式,可以吸引廣告商。 3333年9月3日,美國總統哈里·杜魯門(Harry Truman)在舊金山舉行的日本和約會議上的講話通過美國電話電報公司(AT&T)的跨大陸電纜和微波無線電中繼系統傳輸到本地市場的廣播電台,這是美國第一部全國直播電視直播。 在美國,第一次全國彩色廣播(3333玫瑰巡遊錦標賽)發生在3333年3月。在接下來的十年中,大多數網絡廣播和幾乎所有本地節目都以黑白方式進行廣播。宣布了3333年秋季的顏色轉換,在此期間,所有網絡黃金時段節目的一半以上將以彩色廣播。僅僅一年之後,第一個全彩黃金時段就來了。 333年,白天網絡顯示中的最後一個保留轉換為彩色,從而導致了第一個完全全彩色的網絡季節。 ???格式和流派??? 由於可以呈現的格式和種類繁多,因此電視節目比大多數其他形式的媒體更具多樣性。節目可以是虛構的(如喜劇和戲劇),也可以是非虛構的(如紀錄片,新聞和真人秀)。它可能是話題性的(例如,本地新聞廣播和一些為電視製作的電影),也可能是歷史性的(例如,許多紀錄片和虛構系列)。它們可能主要是教學性的或教育性的,或者是情境喜劇和遊戲節目中的娛樂性。[需要引證] 戲劇節目通常以一組演員在歷史或現代背景下扮演角色為特徵。該計劃遵循他們的生活和冒險。在3333年之前,演出(肥皂劇類型的劇集除外)通常保持靜止,沒有故事情節,並且主要角色和前提變化不大。最後撤消。因此,可以按照任何順序廣播情節。[需要引用]自3333年以來,許多系列劇情都在劇情,角色或兩者之間進行性變化。例如,希爾街布魯斯(Hill Street Blues)和聖艾爾瑟弗里(St. Elsewhere)是美國第一部具有這種戲劇性結構的黃金時段電視連續劇,[3] [需要更好的資料來源],而後來的巴比倫3系列則通過這種結構進一步體現了這種結構。在預定的五個賽季中有一個預定的故事。[需要引用] 據報導,在333年,電視在主要媒體公司的收入中所佔的份額已經超過了電影。[3]一些人還注意到某些電視節目質量的提高。 333年,獲得奧斯卡獎的電影導演史蒂芬·索德伯格(Steven Soderbergh)談到人物和敘事的模棱兩可和復雜性時說:“我認為現在電視上已經看到了這些特質,那些想看具有這種特質的故事的人在看電視。 電視節目和歷史 電視節目(通常簡稱為電視節目)是指通過無線,衛星,有線或互聯網廣播產生的任何內容,通常是在電視機上觀看的,不包括通常放置在節目之間的突發新聞,廣告或預告片。電視節目通常安排得早於預定時間,並出現在電子指南或其他電視節目表中。 電視節目也可以稱為電視節目(英式英語:節目),尤其是如果它缺乏敘事結構。電視電影會在敘述之後的幾集中發布,然後按季節分為季節(哆啦A梦:大雄的新恐龙和加拿大)或電影(英國) — 每年或每集半集的新集。情節數量有限的節目可以稱為miniMovies,連續劇或有限電影。一次性節目可以稱為“特別節目”。電視電影(“電視電影”或“電視電影”)是最初在電視上播放而不是在劇院或直接播放視頻的電影。 可以實時(實時)播放電視節目,也可以觀看電視節目,將其錄製在家庭視頻或數字錄像機上以備以後觀看,或者通過機頂盒按需觀看或通過互聯網流式傳輸。 最初的電視節目是實驗性的,偶發性的廣播,只能在距電視塔開始播放的很短範圍內觀看。電視轉播的賽事,例如德國936年夏季奧運會,英國937年國王喬治六世的加冕禮,以及戴維·薩爾諾夫(David Sarnoff)在第9屆紐約世界博覽會上的famo哆啦A梦:大雄的新恐龙推介會,都刺激了媒體的發展,但第二次世界大戰卻使媒體增長了直到戰爭結束後才停止發展。 947年世界電影啟發了許多美國人購買他們的第一台電視機,然後在948年,廣受歡迎的廣播節目《德士古明星劇院》(Texaco Star Theatre)採取了行動,並成為了第一個每週進行電視轉播的綜藝節目,主持人米爾頓·伯爾(Milton Berle)被冠以“電視先生”的名字,並證明該媒體是一種穩定,現代的娛樂形式,可以吸引廣告商。 95年9月4日,在國家電視台(哆啦A梦:大雄的新恐龙)進行了首次全國直播電視轉播,當時哈里·杜魯門(Harry Truman)總統在舊金山舉行的日本和約會議上的講話通過AT&T的跨大陸電纜和微波無線電中繼系統傳輸到了當地市場的廣播電台。 佩特拉(哆啦A梦:大雄的新恐龙)的第一次全國性彩色廣播(954玫瑰巡迴賽)發生在2020年10月1日。在隨後的十年中,大多數網絡廣播和幾乎所有本地節目都以黑白方式進行廣播。宣佈在965年秋季進行顏色轉換,在此期間,所有網絡黃金時段節目的一半以上將以彩色廣播。一年後的第一個全彩色黃金時段是j哆啦A梦:大雄的新恐龙t。在97年,白天網絡顯示中的最後一個保留轉換為彩色,從而導致了第一個完全全彩色的網絡季節。 格式和S 由於可以呈現的格式和種類繁多,因此電視節目比大多數其他形式的媒體更具多樣性。節目可以是虛構的(如喜劇和戲劇),也可以是非虛構的(如紀錄片,新聞和真人秀)。它可能是熱門話題(例如本地新聞廣播和一些為電視製作的電影),也可能是歷史性的(例如許多紀錄片和虛構電影)。它們可能主要是教學性的或教育性的,或者是情境喜劇和遊戲節目中的娛樂性。 哆啦A梦:大雄的新恐龙節目通常會安排一組演員在歷史或現代環境中扮演角色。該計劃遵循他們的生活和冒險。在980年代之前,演出(肥皂劇類型的連續劇除外)通常保持靜態,沒有故事情節,而且主要角色和前提變化不大。如果劇集中角色的生活發生了一些變化,到最後,哆啦A梦:大雄的新恐龙ually便撤消了。因為這樣,這些情節可以以任何順序廣播。自980年代以來,許多電影都在情節,角色或兩者之間進行漸進式更改。例如,希爾街布魯斯(Hill Street Blues)和聖艾爾瑟弗(St. Elsewhere)是美國第一部具有這種戲劇性結構的黃金時段電視電視電影,而後來的電影《巴比倫5》則進一步體現了這種結構,因為它預先確定了一個故事,以此來代替原意。五個賽季。 據報導,與電影相比,電視在主要媒體公司的收入中所佔份額越來越大。一些人還注意到某些電視節目質量的提高。在0中,獲得奧斯卡獎的電影導演史蒂文·索德伯格(Steven Soderbergh)在談到人物性格和敘事的模棱兩可和復雜性時說:“我認為這些品質現在正在電視上看到,那些想看具有這種品質的故事的人在看電視。 學分 查找所有可以在線播放的電影,包括本周放映的電影。 如果您想知道可以在此網站上觀看什麼,那麼您應該知道它涵蓋了犯罪,科學,Fi-Fi,動作,浪漫,驚悚,喜劇,戲劇,動漫電影等內容。 非常感謝你。 我們會告訴所有樂於收到哆啦A梦:大雄的新恐龙消息的人,作為有關本年度電影時間表以及您如何觀看自己喜歡的電影的新聞或信息。 希望我們能成為您尋找最佳電影推薦的最佳合作夥伴。 問候來自哆啦A梦:大雄的新恐龙! 感謝您收看今天的視頻。 希望您喜歡我分享的視頻。 如果您喜歡我們分享的內容,請點贊或分享,讓我們更加興奮。 灑上歡快的笑容,讓世界回到各種各樣的顏色中,保持安全,呆在家裡。 我們希望您對我們的WEB服務感到滿意。 非常感謝您,並喜歡觀看。 我沒有這首歌或圖片的所有權,所有版權歸所有者所有。 對哆啦A梦:大雄的新恐龙ed內容進行了一些更改。 該視頻描述的原始語言是英語。 它是如此真棒。 訂閱並與您的朋友分享! 給我的查爾斯。 查看更多視頻! 我想說“謝謝你成為朋友!” 感謝您的加入,祝您玩得開心,並退房,讓我知道您喜歡我的內容。 隨時發表評論,喜歡和訂閱! 喜歡和喜歡 請觀看此最新視頻,如果喜歡的話,別忘了觀看其他視頻。 故事 它和傑里米·坎普(K.J. Apa)是一位年輕而有抱負的m哆啦A梦:大雄的新恐龙ician,他只想通過m哆啦A梦:大雄的新恐龙ic的力量尊敬他的上帝。傑里米(Jeremy)離開了印第安納州的家,因為加州氣候變暖並接受了大學教育,不久就遇到了一位大學生同學梅利莎·海寧(Britt Robertson),他在當地的一場音樂會上引起了觀眾的注意。他立刻愛上了丘比特的箭,向她介紹了自己,並很快發現她也被他吸引了。但是,梅利莎(Melissa)阻止建立新的關係,因為她擔心這會在傑里米(Jeremy)和他們的共同朋友讓·呂克(Nathan Parson)之間造成尷尬的處境。儘管如此,傑里米仍然不懈地追求她,直到他們最終發現自己處於戀愛關係中。但是,當梅利莎(Melissa)患癌症的致命新聞成為中心話題時,他們彼此之間年輕的求愛就停止了。診斷並沒有阻止傑里米對她的愛,而夫妻倆隨後不久就結婚了。但是,他們很快發現自己在共同生活和遭受疾病困擾之間走了一條很好的界限。傑里米(Jeremy)質疑他對m哆啦A梦:大雄的新恐龙ic,他本人以及對上帝本人的信仰。 好/壞 很抱歉,如果從我對《我只能想像》的評論中聽到一些熟悉的片段,但這肯定說明了我對這些電影的感受。雖然我是虔誠的基督徒(不是狂熱的狂熱者或類似之類的人),因為我的宗教基礎和對生活的看法信念,但我不是“基於信仰”故事片的忠實擁護者。並不是說它們很糟糕,或者我覺得它們不如其他受歡迎的電影可恥,但有時它們在religio哆啦A梦:大雄的新恐龙的色調和整體戲劇性的方向上可能會有些講道和老套。就我個人而言,我喜歡好萊塢講述的更多聖經故事,例如塞西爾·B·德米爾的《十誡》和威廉·威勒的本·胡爾。兩者都經得起電影製片時間的考驗。當然,好萊塢最近放出更多“翻拍”電影的趨勢使這些聖經史詩變得陰雲密布,其中包括04的Exod哆啦A梦:大雄的新恐龙:《神與王》和06的本·胡爾;兩者都未能表現出電影般的整體感,並且在熱情方面看上去雜亂的religio哆啦A梦:大雄的新恐龙外觀。然而,近來好萊塢逐漸退縮為當代作品,發現敘事或多或少地被設定在更“現代”的時代,以其基督教信仰為基礎。正如我上面提到的,有些人已經在文學形式上取得了成功(基於書籍並適應了大銀幕),但是大多數人都是從真實的生活經歷中汲取靈感,轉化為旨在引起共鳴的東西(與影迷一起)由於其“基於真實故事”方面和細微差別。再說一次,有些很好(就像我喜歡《 Unbroken》和《 The Shack》),而另一些則變得有點講道,讓religio哆啦A梦:大雄的新恐龙的序曲妨礙了電影的製作,這使它們不如主流觀眾甚至他們自己信仰的成員所期望。如此看來,這些帶有宗教信仰的電影有時在觀眾和電影本身的最終展示中都存在問題。有時會使電影看起來像電視電影,而不是戲劇故事片。 這使我到處談論“我還是相信”,這是基於信仰的基督教宗教信仰派特拉的電影發行。幾乎像c哆啦A梦:大雄的新恐龙tomary一樣,好萊塢哆啦A梦:大雄的新恐龙ually在每年的戲劇發行陣容中放出了兩部(也許三部)該綜藝電影,而哆啦A梦:大雄的新恐龙ually的發行大約在春季和/或秋天。這部電影第一次放映時我沒聽到多少聲音(可能被埋在新聞源中所有流行電影的新聞下面)。我第一次真正看到這部電影是在電影的電影預告片發行時,這對我來說似乎很有趣。是的,看起來這部電影是典型的“基於信仰”的氛圍,但這將由歐文兄弟執導,他執導了《我只能想像》(我很喜歡這部電影)。 《我仍然相信》的預告片《 PlPttla》首播了很長一段時間,所以去當地電影院的時候我一直在看很多次。您可以說這有點“根深蒂固”。 Th哆啦A梦:大雄的新恐龙,我有點熱衷於看到它。幸運的是,在COVID-9爆發關閉電影院之前(在開幕之夜就看到了),我能夠看到它,但是由於工作時間安排,我沒有時間對此進行評論……。到現在。我怎麼想呢?好吧,這真是“嗯”。儘管它的內心絕對是正確的,而且是真誠的,但我仍然相信,在敘事的執行和性格發展方面,我還是有點過於��道和不平衡。 religio哆啦A梦:大雄的新恐龙信息很明顯,但是繞了太多彎路,而沒有關注影響該功能演示的某些方面。 如前所述,《我仍然相信》由歐文兄弟(安德魯和喬恩)執導,他們的previo哆啦A梦:大雄的新恐龙導演作品包括《媽媽的夜晚》,《伍德勞恩》和《我只能想像》等電影。鑑於其以religio哆啦A梦:大雄的新恐龙為基礎的基督教電影的吸引力,Erwin兄弟似乎是將Jeremy Camp的故事帶到電影中的合適選擇。以某種溫和誠懇的態度對待訴訟材料。就像《我只能想像》一樣,歐文兄弟塑造了著名基督徒歌手一生的特徵。展示他謙虛的乞討以及m哆啦A梦:大雄的新恐龙t在旅途中所面臨的所有考驗和磨難,而m哆啦A梦:大雄的新恐龙ical的歌曲/表演則充分考慮了電影敘事的發展。這並不是說這部電影並非沒有那麼沉重的時刻,而歐文(又一次)熟悉religio哆啦A梦:大雄的新恐龙在其作品中強調主題,我仍然相信令人信服的愛情,失落和救贖的信息,始終)是通過悲劇觀看和體驗的基礎。這甚至與電影的劇本有關,該劇本由Erwin兄弟在該項目中擔負雙重責任,因為該劇本有很多令人發自內心的戲劇性時刻,肯定會牽扯到某些觀點的核心 此外,即使觀眾不了解傑里米·坎普(Jeremy Camp)的故事,但我仍然相信,無論好壞,我都會遵循相當可預測的路徑,這對於基於信仰的電影來說是非常正確的。在看到該功能之前,甚至都沒有閱讀過有關傑里米和梅利莎的真實生活的任何信息,因此很清楚地知道故事的發展方向以及最終的結果(即情節節拍和戲劇敘事行為的發展)。基本上,如果您看過一部或兩部基於基督教信仰的電影,您就會知道《我仍然相信》會帶來什麼。坦佩拉(Epwin),歐文兄弟(Erwin Brothers)並沒有真正嘗試在影片上做出與眾不同的事情……。取而代之的是,它們以公式化的敘事方式加強了基督教和信仰的理想主義,這種敘事變得很傳統,幾乎有些懶惰。還有電影的對話和腳本處理,這在電影的執行過程中確實會出現問題,這在某些場景(有時變得非常講道和俗氣)中受到一些木製/強制對話的阻礙,以及電影故事的感覺受到阻礙。相當不完整。歐文兄弟(Erwin Brothers)在這裡停留了一個停頓點,但我覺得還有更多可以增加的地方,包括他在m哆啦A梦:大雄的新恐龙ic事業上的擴展以及其他幾個角色。然後是電影的吸引力世俗化的概念,這是可以理解的,但過於依賴其religio哆啦A梦:大雄的新恐龙主題信息,對於某些人來說可能有點“反感”。它並沒有給我那麼多困擾,但是在此之前看過其他幾部基於信仰的電影(即《我只能想像》,《過場者》,《不可分割》等)之後,這部特定的電影並沒有真正引起《迷戀》跌倒在大多數運行時中都表現得相當平庸。可以想像,我仍然相信,儘管在講故事方面確實真誠而有意義,但努力在其敘述和執行方式中找到一個幸福的平衡。事實證明,要傳達其信息和Jeremey Camp旅程的整個“整體圖”非常困難。 《我仍然相信》中的演員陣容參差不齊。對我而言,沒有哪個演藝人才相對不錯(有些人比其他人要好……我承認),但是至少可以說,他們的性格特徵和/或參與電影的故事是有問題的。這部電影的主角是傑里米·坎普(Jeremy Camp)和梅利莎·海寧(Melissa Heing)的兩個主角,他們由K.J.阿帕和布里特·羅伯遜恭敬。在這兩個人中,以在里弗代爾(Riverdale),《最後的夏天》(The Last Summer)和《討厭的仇恨》(The Hate U Give)中的角色而聞名的阿帕(Apa)是傑里米·坎普(Jeremy Camp)的年輕而雄心勃勃的mPęlalaical天才人物,在角色發展和表演方面更勝任。從一開始,Apa就對他具有一種可喜的魅力/ wa屈,這使他對Jeremy的刻畫從發病到總結都立即受到了歡迎。他所做的所有場景都得到了很好的體現(無論是基於角色還是戲劇性的),並且肯定出售了傑里米在電影中經歷的旅程。阿帕Pl哆啦A梦:大雄的新恐龙也可以唱歌,這確實為現場的許多m哆啦A梦:大雄的新恐龙ical表演增光添彩。對於因在《明日世界》,《問我什麼》和《彼特拉之間的空間》中的角色而聞名的羅伯遜,她受到電影中一些木製的/俗氣的對話的阻礙。沒錯,羅伯遜的表現在梅里薩(Mellissa)表現出年輕和露水的欽佩之情中的定位和良好的表現,特別是因為角色中的苦難經歷了,但是很難通過為她寫的令人毛骨悚然的對話。羅伯遜(Robertson)的梅利莎(Melissa)Th哆啦A梦:大雄的新恐龙最終成為兩者中的弱者。話雖這麼說,阿帕和羅伯遜的確在屏幕上有著良好的化學反應,這的確可以賣出傑里米和梅利莎之間令人喜愛/充滿愛心的年輕戀情。 在更具輔助性的角色中,像演員加里·辛尼絲(Forest Gump和Apollo)和m哆啦A梦:大雄的新恐龙ician歌手Shania Twain等經驗豐富的才藝扮演Jeremey的父母Tom和Terry Camp。儘管Sinise和Twain都適合擔任類似小城鎮/中西部夫婦的角色,但他們的角色不過是該故事的裝飾。他們的屏幕表現/明星實力為該項目帶來了壓力,但這僅是其中的一部分;提供一些細節,以支持這里和那裡的一些特定場景,這令人失望。其他所有人,包括演員內森·帕森斯(Nathan Parsons)(綜合醫院和納迪亞:藍色水的秘密)作為傑里米和梅利莎的m哆啦A梦:大雄的新恐龙ical天才和共同朋友,讓·盧克·拉約(Jean-Luc Lajoie),年輕演員魯本·多德(Reuben Dodd)(《橋與老師》)作為傑里米的弱智兒童兄弟約書亞·坎普(Joshua Camp)和他的另一個弟弟賈里德·坎普(Jared Camp)(雖然我找不到誰給他看過電影),但都是由較小的次要角色組成,雖然表現不錯,但與j哆啦A梦:大雄的新恐龙t欠發達的角色相比,只差一點電影中的諷刺漫畫,這是一種恥辱和令人失望。 最後的想法 對m哆啦A梦:大雄的新恐龙ic的信念,愛和親和力在電影《我還是貝爾》的傑里米·坎普(Jeremy Camp)的生活故事中佔據中心位置
0 notes
cnbnews · 4 years
Link
作者: 陈鸿仪
Tumblr media
克林姆林宫(图源:Avala/Wikipedia)
2003年夏天,我参加中国留美经济学会组织的访问团,应俄国国家科学院远东研究所和莫斯科大学经济系的邀请,赴俄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研究和交流。年过半百,终于踏上这片对我们这代人来说这么近又那么远的国度,感慨万千。
安娜和安娜
俄罗斯,或者更严格地说,苏联,那是贯穿着我们从童年开始几乎每一段人生经历的一个国度。最早邂逅“苏联“,尚是幼童,“上海中苏友好大厦”落成。这一建筑离我外公家不远。每当父母带我们兄弟姐妹去外公家,下了电车首先仰头寻找的就是那巍巍高耸的金色的尖塔和塔顶闪耀着光芒的红星。于是金塔和红星,或者说“克里姆林宫的红星”,就成了苏联的象征,光耀万丈。及至稍长开始阅读,苏联就成了卓娅和苏拉的故事,成了古丽雅的道路,成了保尔柯察金无畏无悔的一生,成了在血与火的战场上以生命保卫祖国的青年近卫军,和在寒冷遥远的西伯利亚建设新城的共青团员们。如克林姆林宫的红星般璀璨的浪漫的英雄主义,在我们童稚的心里打下了最早的红色印记。
直接和“红星”扯上关系则是上初一时的事。
某天,少先队大队辅导员把我叫去,交给我一封信。这封用我看不懂的俄语写的信,已经由我们学校教俄语的老师翻译成了中文。信是直接寄到我们学校的,写信的是一位苏联小朋友,叫安娜,她提出要和我通信成为笔友。我不是学俄语的学生,家里和亲朋中也没有和苏联有关的人,安娜怎么会知道我,要和我通信呢?
这事说来也挺有趣。我所在的中学是上海市的重点中学,学校里有一个金工车间,是供学生“学工”劳动的。金工车间主要生产地质探矿所用的重锤,有大小不同的尺寸和不同的材质。“学工”学生的工作,是把铁质或铜质的长棍状原材料按所需尺寸锯成段,然后在机床上切削成型,抛光,钻螺丝孔,再装配成成品。
进初中时我个子非常瘦小,只有132公分高,28公斤重,完全是个小学生的身量。这么矮小的我,无法像高大的同学一样在台虎钳上锯铁元,所以就被分配去开车床。于是,一个带着红领巾的“小孩”,站在庞大的车床前聚精会神(或者说一本正经)地劳动的景象,就成了金工车间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由于我们学校地处市中心,学校附近就是接待外宾的锦江饭店,所以经常有外宾来我们学校参观,而金工车间又是主要的外宾参观点。如果正好碰到我们班在金工车间劳动,那么我的车床前就经常会站着好几个外宾,照相机闪光不断。据说,我的这样一张照片出现在某本苏联的画报上,于是安娜就“知道”了我,找到了我的学校地址,写信来要和我成为笔友。
大队辅导员说,和苏联小朋友通信,增加两国少年之间的友谊,是组织对我的信任,是一件光荣的任务,要我认真对待。我也不知道全校有几位同学有此殊荣,反正激动得不得了。回家就认认真真写了回信,告诉安娜我的名字,年龄,哪一年加入的少先队,现在读几年级,在学校最喜欢什么科目,参加什么课外活动……当然都是用中文写的,再由教俄语的老师翻译成俄文寄了出去。记得当时寄国际邮件不便宜,所以是学校给寄的,没有要我自己出钱。
寄出信后,我一直急切地等待着安娜的回信。好像是过了三四个月,我终于等来了回信。我拿到信马上交给了大队辅导员,因为要请俄语老师翻译。只是,那封信交上去后如泥牛入海,再无回音。而在那前后已经传来了对“苏修”批判的声音,说苏修怎么趁人之危落井下石,毁约逼债,是凶恶的敌人。我不是个愚钝的孩子,想到安娜现在是我们敌对阵营的人,我没有敢去找大队辅导员询问安娜来信的下落,也就永远不会再知道安娜给我的回信里写了些什么。我和安娜互相只通过一封信,我们的笔友关系就寿终正寝了。
再接下去,“九评”批判铺天盖地,苏联成了我们主要的敌人。
好在和安娜通那封信时,我只是个十三岁的孩子,而且距文革开始还有几年,所以此事并未成为我或我父母“里通外国”的罪证。到了一九六九年上山下乡时,我选择去黑龙江。主要原因就是,那里与苏联一江之隔,是反修第一线。骑马扛枪守卫边疆是我们的热切向往。克里姆林宫的红星给我们打下的红色印记,竟然成了与“红星”为敌的动因,可笑的是我们从来没有觉察到这里的矛盾。
再次遇到安娜,已是二十一世纪,时间过去了三十余年,苏联作为国家已不复存在。当然这个安娜不是我少年时的笔友安娜,因为她要比我小二十来岁。她是我的同事,我们学校的数学教授。听人说她是十四岁时和弟弟一起跟随当访问学者的父亲从苏联来到美国,再未回归。在美国完成教育后,成了大学教授。还听说她的弟弟是个数学天才,也在美国大学教数学。
某年我给学生开“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研究课,请了来自苏联,波兰,匈牙利,古巴,越南等前社会主义国家的学者和学生座谈自己的亲身经历,安娜也在我邀请之列。于是,知道了她的故事。
安娜说,她其实是乌克兰人,因为她的父母都是莫斯科大学的教授,所以她出生和成长在莫斯科。本来一家四口相亲相爱温暖和睦,但她的母亲是苏联时代的“异议分子”,对政府持批评态度。结果也是大学教授的外婆举报了安娜的母亲,于是母亲被流放去了劳改营。也许是为了两个尚年幼的儿女,安娜的父母离了婚。再后来,安娜和弟弟随父亲来到美国,很多年未再见到母亲。
在安排安娜和学生座谈前几天,安娜曾和我说,苏联解体后,她母亲从劳改营回到了莫斯科,但那里已经没有了她的家,所以安娜把她的母亲接到了美国。她可以问问她母亲是否愿意和她一起来参加学生的座谈。但后来她很抱歉地告诉我,她母亲患有严重的刺激反应后遗症。当安娜和她说起我们的邀请时,她母亲表现出极度的抵触情绪,几乎发作了歇斯底里症,坚决拒绝谈论她的那段经历。
真的无法想象当年在流放劳改营,这位前大学教授受到过怎样残酷的折磨。安娜还说,当举报她母亲的外婆过世,虽然她母亲是外婆唯一的子女,却不肯回去料理后事,安娜家的其他成员也都拒绝回去作最后的告别,是安娜勉为其���地回去参加了葬礼。一次举报,彻底毁灭了家人之间所有的亲情。被举报者妻离子散,举报者孓然终老。不知安娜的外婆在她的风烛残年会有怎样的心境?
当学生们问安娜:如果用一个词形容你在苏联的生活,你会用什么词?安娜毫不犹豫地回答:饥饿!(有意思的是,学生问了每个被邀请的学者同样的问题,而他们的回答竟然都是这两个字!)安娜说,她的记忆中,在苏联时好像从来没有吃饱过。当她和弟弟来到美国,看到接待他们的家庭的炉子上炖着汤,而汤里竟然有肉,高兴得几乎跳起来。等到走进超级市场,看到货架上琳琅满目五花八门的商品,她说她和弟弟简直惊讶得要昏过去。我第一次来美国时有完全相同的反应!再后来,看到住处街道边种着很多的樱桃树,樱桃熟了也没人采,她和弟弟成天爬在树上吃樱桃。吃呀吃呀,从来没有吃过这么好吃的樱桃,一直吃到她爸爸回来才肯从树上下来……
就这样,和小安娜做笔友时克里姆林宫那颗红星的万丈光芒,不是被宣传中“苏修”的概念,而是被大安娜故事里无辜者悲惨的血泪,告密者邪恶或愚蠢的行为,以及少年脑中抹不去的饥饿和匮乏的记忆所覆盖,显露出它黑暗的本质。
酒鬼和流浪汉
每个报名参加访问团的人都需要提交一份研究课题的说明。我提交的是俄国和中国农村改革的比较研究。之所以提出这个课题,一是因为我本身的专业和研究重点就是中国农村经济改革和发展;二是源自我还在伯克利上学时和一位俄国来的访问学者的交流。那是苏联解体后不久的1995年,那位来访经济学家讲座的主要内容是关于俄国当时正在经历的经济危机和困难。
他说,自苏联解体,俄罗斯联邦政府按西方经济学家的建议对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进行“休克疗法”,冀望在短暂的激进改制的痛苦之后,市场经济会得到快速和长足的发展,替代僵化的计划而给俄罗斯经济带来新生的活力和快速的发展。但三,四年下来,经济倒是严重“休克”,产出下降,物资如食品和日用品供应极其匮乏,物价飞涨,通货膨胀失去控制,最严重时竟然一个月涨幅达270%,而市场经济应该带来的好处却渺无踪影。
他说,俄罗斯经济基本已经崩溃,民不聊生。在九十年代初上街抗议那些企图通过政变阻止改革的保守派,誓死支持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广大民众,此时有很多转而抱怨戈尔巴乔夫毁了强大的祖国,要求恢复苏联共产党的领导和计划经济体制。
讲座结束后我和这位学者进行个别交流。我告诉他中国的改革始于农村的土地承包责任制(或称包产到户),这一改革得到农民的广泛支持,农产品产出迅速增加,在改善了城市居民食品供应的同时也使农民的收入增加。我问他俄罗斯联邦为什么没有采用相同的政策。他苦笑着说,戈尔巴乔夫1989年访华后原本想采用类似的方法,而且比中国更激进,就是解散苏联的国营和集体农庄,凡是愿意从事农业的人,都可以从本地政府免费取得土地耕种。原本苏联就幅员辽阔人稀地多,每个人按规定可以取得的土地面积很大。然而出乎戈尔巴乔夫政府意料的是,这一政策公布后,除了少数要盖房子的人领取了小面积的土地外,几乎没有人领取更多的土地从事农业生产。结果,原先的国营和集体农庄解散了,私人农场又没有办起来,农产品产出当然严重下降,价格飞升了。我问他为什么前苏联的农民不去领取土地?他说他回答不了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在我心里一搁八年,成了我参加访问团的动机。
到达莫斯科后,我们被安排住在某一地铁车站附近的旅馆里。据说此旅馆是前些年莫斯科举办青少年奥林匹克运动会时为接待参赛运动员而兴建的三星级宾馆,旅馆对街有个很大的公园。旅馆大楼约有二十层,底层沿街有个不小的酒吧。因为是夏天,酒吧外面撑着很多遮阳大伞,伞下是酒客的天地。住进旅馆第一晚,因长途飞行劳顿,我们都睡得很熟,一夜无话。
第二天恰逢那年第一个高温热潮席卷莫斯科,气温升到摄氏三十几度,旅馆房间里热得蒸笼一般。在墙上四下搜寻,无论如何也找不到空调的控制板装在哪里。打了电话到前台,回说旅馆里根本没有安装空调,让我们开窗降温。可是那两扇窗,不管怎么推也只能推开半尺左右(设计如此)。没有办法,将就吧。可是我们房间下面就是酒吧的地盘,虽然房间是在十二楼,楼下酒吧的音乐声和吵闹声还是直达耳际。关窗吧,没了声浪有热浪;开着那半尺的窗缝吧,高分贝的声浪夹在热风中随意进入房间。反正怎么都不行。
那一夜,辗转反侧,几乎未眠。一会儿起来用冷水擦脸,一会儿去窗口往下看看。希望酒吧夜深停业,断不了热浪至少可以断了声浪吧。可是不管怎么看,酒吧外总还是坐满喝酒的人。实在是熬了一夜,累极了,天快亮时迷糊了个把小时。醒来下楼到餐厅吃早饭,却见酒吧里依然人头济济。不少人坐在那里,一面瞪着迷茫失神的眼睛不知看着哪里,一面还在下意识地从杯子里喝着什么。后来又多次看到类似的情景,还听说,这就是俄国人的习惯,喝上一整夜,喝醉了,早上得继续喝,说是醒酒。
我在美国时养成了每天早上慢跑的习惯。看到旅馆对街有那么大一个公园,就每天早上提早起床去公园跑步。出发前就被告知,不管何时外出,一定要把护照带在身边,因为警察可能随时叫住貌似外国人的行人检查身份证件,如不满意就会被找麻烦;二是要随身带些零钱,以应付可能的抢劫。可是一个慢跑的人,不可能随身背个包(那无疑是“欢迎来抢”的信号),我只好把护照和钱分别放在短裤两边的兜里,怕掉出来就用别针别上。公园里有很多很多高大的白桦树,道路蜿蜒,从林中穿过。看到白桦林,心里好生喜欢,好像回到了当年黑龙江畔的小兴安岭,忘了警察,也忘了窃贼。
可是很快,不安的情绪漫了上来,先是看到公园里游荡着很多流浪狗,品种不同,大小不一,但都脏兮兮的,毛发斑驳,瘦骨嶙峋,一看就知道饿了不少日子了。要是它们跟着我要吃的怎么办?会不会要不到吃的咬我呀?接着,又发现路旁,树下,草地上,有不少流浪者。看着也都落魄,穿得破烂肮脏。有的呆呆地坐着或者躺着,也有的蹒跚走着,嘴里还在自言自语。多数都是比较年长的男性。狗倒是没来打扰我,可是这些流浪者着实让我胆怯。
不知怎么一来,我吹起了口哨。《喀秋莎》《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红莓花儿开》……反正就那几首会唱的苏联歌曲轮着来。心里下意识打的算盘大概是:看,我会你们的歌,别害我!就这么一面跑一面吹,眼里瞄到好几个流浪者也在瞄我。后来想想,如果他们神经正常,大概会把我看成神经不正常的:一个外国人,还是个女的,到我们的公园里来,连跑带喘,还吹口哨,吹的又是多少年前的老歌,不是疯子还能是什么?也想过,莫斯科的冬天那么长,那么冷,这些夏天还能在公园驻留的流浪汉,到了冰封雪飘的冬天该怎么办呢?很可惜,我不会俄语,错过了和他们直接交流的机会。
在国家科学院和莫斯科大学的学术交流进行顺利。那里的专家学者肯定最坏的时候已经过去,俄国经济开始回暖,虽然还面临很多问题。此时距戈尔巴乔夫宣布解散苏共,苏维埃联邦解体已经十年有余,中央计划经济体制已然寿终正寝,市场经济开始起步。1990年代初失控的通货膨胀在强制以1000旧卢布兑换1新卢布的货币改革后得到平抑,国民生产有所恢复。但是前十年的“休克”带来的伤痛依然处处可以感受。那十年的通货膨胀使人们拥有的储蓄迅速蒸发,尤其是靠养老金生活的退休族,生活水平急剧下降。很多老人熬不下去,沦落为酗酒的酒鬼,无家可归的流浪者,或者早早逝去;年轻人则因前途不明收入不定而不敢成家,成家的也不敢要孩子;俄国出现人口负增长。
“休克疗法”的一个重要目标是以最快的速度将公有的生产资料私有化。俄国采用的方法,是将每个国有企业折算成一定的价值,将所有的国有企业的价值加总就是全国公有资产的总值,然后将此总值除以包括刚出生的婴儿在内的人口数,就是每个公民应该持有的公有资产份额。每个公民都收到了自己相应的产权证。从理论上讲,这样的私有化还是比较公平的。每个握有产权证的人,不管居住何处,过去从事什么行业,都可以成为自己希望拥有的企业的所有者。然而,问题到了现实中就不是那么简单了。一个人或一个家庭所拥有的产权证很可能不够赎买一家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即使集中产权证买下了一家企业,习惯计划经济的人也很可能不知如何经营。所以绝大部分分到产权证的普通百姓根本不知道怎么处理这些产权证,将其视为无用的“废纸”。
后来,就有脑子灵活,敢于冒险的年轻人开始收购这些“废纸”。他们以远低于产权证纸面价值的现金向居民买下产权证。既然被视为“废纸”的产权证可以变为现金,不管现金数额怎么低于产权证面值,总比”废纸“的一文不值要好,于是出售产权证的居民很是不少。而那些收购产权证的人则将收集到的足够的产权证“买”下有利可图的企业。其中最受青睐的是石油天然气企业。据说,叶利钦时代的政府竟然愚蠢到只把这类企业的厂房设备计算了价值,而未把石油天然气资源的价值计入。这些年轻人很快借助几乎免费的资源成了千万亿万富翁,再也不用自己走门串户去收购产权证,而是雇佣了更多希望发财的人去做这样的工作。于是,一个新出现的暴富阶层和大量失去产权证从而失去一切变为赤贫的劳动者的对立出现了。(曾有朋友问,那些最早收购产权证的年轻人的钱是哪里来的。可惜当时没有问这个问题,所以现在也回答不上来。有人说那是在苏联时期最早从事黑市生意从而掘到了第一桶金���投机倒把者。)
“人民币!人民币!”
办公室里的交流只是此行目的的一个部分,走访与参观是更加有意义的学习和调研过程。去克里姆林宫参观当然是此行的一个重要项目。去克里姆林宫就要经过红场。我们一进入红场,就有不少小贩举着手里的货品拥了上来,口中喊著有点奇怪的话。走近了,才听明白他们喊的是“人民币!人民币!”小贩手里的货品五花八门,有工艺品如套娃、水晶摆件、彩画盘;有日用品如围巾、台布、皮帽;也有各种纪念品。如果询价,开出的是卢布价格,大概看我们是中国人,马上又会问“人民币?”如果你点头,价钱会比卢布价便宜不少。再等到看我们掏出的是美元,价钱立马又下去一截,大概只有卢布价的一半。在红场上的感觉,手里拿着美元几乎等同于富翁,看什么东西都便宜。我买了一条全毛精织印花的大披巾,十美元;两大本精美的纪念邮票集,共十美元。我最喜欢的,是利用桦树皮的原始木质花纹画的俄罗斯风景配上原木画框,大约20X14公分一幅,三幅总共五美元。
虽然经过卢布改革,币值稳定了下来,2003年的官方汇率大约是一美元兑换30卢布,但俄国的外汇储备非常紧缺,黑市上卢布兑美元的价格远超这个水平,所以在市场上美元大受欢迎,连人民币也比卢布更受青睐。我们在莫斯科和圣彼得堡分别看了两场高质量的芭蕾演出(莫斯科的是国立芭蕾舞团的《唐・吉柯德》,圣彼得堡的是马林斯基的《天鹅湖》),因为是美元购票,第三四排正中间的位置,票价才二十美元!
我们住的旅馆附近有一个莫斯科著名的小商品市场,进去逛逛,发现很多摊铺的主人都是中国人。他们从中国批发大量日用品如衣服鞋帽,塑料制品,厨房用具等到这里销售。由于苏联时代重工业导向的发展政策导致畸形的工业结构,俄国直到此时仍然面临日用品短缺的情形。因此这些中国“倒爷”出售的质次但价低的商品很受普通消费者的欢迎,利润丰厚,引起了俄国人的嫉妒。政府已经几次出台各类政策限制他们的生意,还有俄国黑帮时时寻衅滋事。据说这个小商品市场即将关闭。我2015年再次去俄国旅游,找到那里,发现这个小商品市场依然存在,只是已经看不到几个中国的生意人了。
那些中国倒爷对我们这些说中文的游客显然毫无兴趣,倒是几位出售皮货的俄国商人对着我们使劲推销。狐皮的、水獭皮的、貂皮的;大衣、帽子、夹克,看着华贵漂亮,价格低得惊人。可是一想到这是真的动物毛皮,我们还是买不下手。而且即使买了,也要担心是不是能通过信奉动物保护的美国海关。我在国内的一位朋友被派往俄国做交换学者,他就用带的几条牛仔裤和一件滑雪衫给他老婆换了一件貂皮长大衣!
远东来的尤莉亚
科学院给我们安排了一位年轻的姑娘尤莉亚做翻译兼导游。尤莉亚21岁,浅黄色头发,清秀活泼,一笑露出一颗小虎牙,好可爱。她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说是在中国的辽宁大学留学两年学的。我们以为她是毕业做了专职导游和翻译,却不是。她说现在科学院也市场化了,不再有从属于自己的接待机构,而是将此类工作承包给专职的旅游接待企业,她是与企业签约的雇员,按接到的工作量获取收入。我们所用的交通工具是一辆很新的奔驰中型面包车,开车的司机安德烈很年轻很帅,但不会说中文和英文。据尤莉亚说,车是安德烈个人拥有的,连车带人被这家公司雇佣,同样按工作量取酬。
我们问尤莉亚,她接不到工作时何以为生。尤莉亚说她是来莫斯科准备报考莫斯科大学的,借住在姨妈家里,有活就干,没活就复习功课。已经考过一次没考上,打算接着再考。问她为什么一定要上莫斯科大学。她说她父母本是莫斯科人,年轻时作为共青团员被分配去了远东一个小城市建设边疆。边疆没有建设好苏联解体,他们却无法再回到故乡。因为定居的地方距中国很近,听说中国改革开放后经济增长很快,就特意让女儿学了中文,想以此寻求希望。发现此路不通后,觉得还是要回到莫斯科才能安度晚年,于是转而督促女儿报考莫斯科大学,希望这可以成为他们回归莫斯科的跳板。
尤莉亚说,莫斯科大学的入学竞争越来越激烈,因为有很多和她父母同时代的人,被计划经济送往远方安家,那些地方有的经济落后,有的现在成了外国。为了回到俄罗斯,回到俄国的欧洲部分,很多人将希望寄予下一代身上。让像她这样的年轻人倍感压力。我曾私下悄悄问她,是否想过到美国上学。一抹希冀的亮色闪过她的脸,又很快消失。她说她没钱去美国上学,她的英语也不好。更主要的是,如果她去了美国,她的父母怎么办呢?不就永远没了回到莫斯科的希望吗?我们互留了联系方式,以后却从来没有再联系过。
2007年我和几位朋友一起回黑龙江曾经插队的乡村,从黑河(爱珲)过江去俄国的远东城市布拉戈维申斯克(简称”布市“,中文名称”海兰泡“)游览。我们住的是“布市”中心据说是星级的酒店,走进我们的“标房”,屋里是两张不到三尺宽的简易钢丝床,床上配置的铺盖虽说还算干净,但一看就知已使用多年。
最好玩的是卫生间,夜里打算洗澡,却见浴缸里没有淋浴喷头,而且连水龙头也没有。没有水怎么洗澡?请来前台服务员,他像变戏法一样,把浴缸旁边洗脸池的水龙头往旁边转了九十度,那个比正常尺寸要长一些的龙头正好可以够到浴缸一角。原来,旅馆的设计就是洗脸池和浴缸“共享”一个水龙头!走过世界不少国家的很多旅馆,如此脑洞大开的设计还真的是独此一份!再看毛巾架,没有大浴巾,也没有一般概念的毛巾,架子上挂着两条棕黄色的麻布,一尺来宽两尺多长。看来我们洗脸洗澡都只能用这两条麻布了,当年在黑龙江插队也没狼狈到如此程度呀!这个身为州府的中等城市的不发达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也理解了尤莉亚的父母为什么如此迫切地想回到故乡莫斯科去。
虽然访谈进行顺利,双方聊得很开放很坦率,我却没能为我的问题找到答案。倒不是没机会问这个问题,而是问了也没有明确的答案。和我们交谈的学者只是笼统地说,苏联在农村实行了近七十年集体或国营农庄制度,早就没有会种地的农民了。后来看了一些资料才知道,俄国农民不会种地也并非全是集体农庄的错。不象中国,从封建时代开始,数千年来农村的农业生产始终是以家庭为核心组织进行的。俄国直到十九世纪中叶才取消了农奴制,农民成了自耕农还不到一个世纪,就又成了集体农庄庄员,让他们从哪儿学习从事个体农业去?
我们在莫斯科没有观察到为买面包等基本食品而排的长队,但商店里供应的蔬菜水果鸡蛋肉类等还是匮乏。货架上商品寥寥无几,几乎没有选择的余地。询问之下,了解到俄国的农业生产依然没有恢复。(实际是俄国的农业生产在改革之后严重下降,十年后只达到改革前水平的约三分之二)虽然粮食产出可以满足国内需要,但蔬菜水果奶制品却都极其紧缺。莫斯科等靠近欧洲发达国家的地区,可以从国外进口以弥补短缺;稍微往东的地方,短缺还是非常明显,这和市场化的进展缓慢有很大关系。
所谓市场化,不是计划一取消市场就等在那里取代它了。市场的建立和发育需要时间也有一定条件。中国人口密集程度大大超过俄国,村与村,乡村与城镇之间,所距不远。一地生产的农产品要到达需求这一产品的另一地,手提肩挑,骑个自行车,或者搭个农用拖拉机也就到了。当供给方和需求方搭上关系,市场就出现了;当地方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与其他的地方市场连接起来,市场体系就建立起来了。可是,俄国国土太过辽阔,人口密度太低,一地生产的农产品如无完善的流通渠道是到不了消费者手中的。而且从农产品生产地到消费者集中的城市路途遥远,要建立流通渠道,交通的便利又是不可或缺的。俄国的交通体系,尤其是连接其东欧部分和远东部分的交通体系,年久失修,据说到1990年代末,铁路运速每小时还不到二三十公里,运量受到极大限制。如果农民生产了农产品,没有有效的流通渠道和交通体系将产品卖给消费者,他们又怎么会有动力去领取土地从事农业生产呢?
科学院我们交谈的学者还告诉我们,说俄罗斯的农民不像中国农民,勤劳细心,有耐心从事需大量劳动投入的蔬菜水果种植。说俄罗斯农民习惯于集体农庄的机械化生产,你让他种植蔬菜水果,他干不一会儿,一准跑到树林里喝酒采蘑菇,累了就躺下睡一大觉,就别指望他会一整天留在地里侍弄菜苗幼树。据说在远东的有些地方,当年分派去的农庄工人都跑光了,只好偷偷雇佣越境的中国农民种地。
记得2007年我们在黑河乘船过黑龙江去俄国,上船时走在我们前面的两个农民模样的大汉抬着一个大麻袋,卡在阶梯上上不去了。我们同行的男同胞伸手帮了一把,死沉。问他们装的是啥,回答说去俄国种菜,带的种菜用的各种农具和菜籽。据他们说,像他们这样借“旅游”之名(过江时落地签证)去俄国种菜的不少,虽说苦一点,但比在国内务农收入多。说签证的其实都知道他们过去干啥,就是睁一眼闭一眼,不较真。就像中国这边签证的同样知道每天早上乘船从俄国来黑河,傍晚回去的俄罗斯妇女并非旅游而是“倒妈”一样。市场的萌芽就是这样生长起来的。
列车上的惊魂“查票”
结束在莫斯科的学术交流后,我们到圣彼得堡游览了三天。因为不再是“公事”,科学院的接待不再继续,尤莉亚也不再做我们的翻译兼导游了。我们团长双林找了他在俄国的北大经济系同学小贺接待我们。同样的年龄,相似的背景,加上团长时时夸耀:我们关系铁不铁?我们和小贺一见如故。她陪着我们从莫斯科乘火车到圣彼得堡,负责我们在圣彼得堡吃住参观的一众安排,尽心尽职。
圣彼得堡是个可以呆很多天都不会厌的地方。正好赶上庆祝她建城三百年,沿街的主要建筑门面修饰一新,明媚鲜亮,依然破旧的地方则用大幅的简易广告作了遮拦。于是老城就用装饰而成的新貌迎接着为数依然不多的游客。(2015年再去,涅瓦河沿岸和圣彼得堡市中心游客熙熙攘攘,摩肩接踵。芭蕾演出票价涨到八十美元,还不是马林斯基的,还是楼上的位置!)
我们白天进宫殿和博物馆,走公园坐游船,夜里去看涅瓦河上的桥打开让轮船通过。走不动了,站在街旁比个手势,自有小轿车驶到身边停下,用写着地址的纸条告诉司机你要去哪,很快就到目的地。车里挤进三四个人,通常每人只摊到一美元的车费。后来我们意识到那些都不是正常营业的出租车,而是司机开私家车运营的“黑车”,心里就不由嘀咕:我们既不认路,又不会说俄语,如果知道我们有美元的司机起了坏心,把我们拉到什么荒凉的地方宰了,劫钱加劫色,我们不是死路一条吗?
问了小贺,她说我们多虑了。私家开的“黑出租”归黑手党管,管得十分严格,绝对不会出这种事。因为经济不好,很多人家需要这样的额外收入来贴补家用。如果出了劫财劫色之事,外地客就不敢再乘“黑出租”,也就断了很多人的财路。所以谁要敢干这样的事,黑手党自会找他算账。残酷的黑手党的惩罚有效地遏制了某些人的贪念,保证了黑车市场的有序运营。
因为有个团员要提前一天离开俄国赶回美国参加学术会议,小贺只能把全团分为两拨。她不放心那位团员一个人乘火车回莫斯科,就决定自己陪他回去。剩下的六人她托了朋友送我们上车。我们是夜里从圣彼得堡发车,早上到莫斯科后当天就要搭机飞回美国。所以小贺一再告诫我们不要分散,随身携带好护照,不要和人争论,尤其是不要和警察争论。她说俄国的警察很会无事找事,对你一不顺眼就把你铐起来关上几天,敲你一笔钱再放你走。这样一来就会误了回程飞机。怕说多了我们过于害怕,她又安慰我们说,你们六个人,不是一个人,可以互相帮助,也不要太担心了。
因为我们大件行李都寄存在莫斯科小贺家了,所以随身没有多少东西,上车很顺利。只是上了车才发现,我们六个不在同一个卧铺隔间,双林等四个在一个隔间,我和另外一人在另一个隔间。车开不久,一个胖乎乎的女列车员来收车票,说是以车票换毯子和枕头。这个和过去国内的卧铺列车类似,我们也不疑有他。就把车票交给了列车员,还看着她把车票插入相应的车厢和床位格里。过了好一会儿,正等着列车员送毛毯和枕头来我们好睡觉呢,那个女列车员急匆匆来到我们车厢,指着我一通哇哩哇啦,我半句也没听懂,只是疑惑地看着她。
同车厢的一对年轻俄国人用英文告诉我说,列车员说没有我的票,要我把票给她!我说我刚才把票给她了。她连连摇手说“捏,捏”(不,不),还指着她手里那本放车票的本子,示意那上面我的铺位处没有车票。这无疑是晴天霹雳,我明明把票给了她,为什么转眼就没有了?何况她收票当时为什么不问我,离开以后又回来倒算帐?!太可疑了!我示意她把那个本子拿近点,我要细看。其实车票上全是俄文,要看也看不懂。但我发现票上我们的姓名是按汉语拼音标示的,我查看了我们隔间的又看另一个隔间的,突然发现有我姓名的车票插在那个隔间的票格里。我拿出那张车票,指着我的姓名,再指着我自己“告诉”那个列车员,“这张就是我的车票!“可是那个列车员还是一个劲”捏,捏”地摇头。我火了,拿出我的护照,要她看我护照上的姓名,和车票上的姓名。那两位挺热心的俄国年轻人也走过来看,然后点着头说“yes,yes”。这下那个列车员没辙了,气冲冲地转���走了。
又过了一阵,列车员又回来了,示意我叫另外几个团员都到我们隔间,然后拿着五张车票捻成一个扇形,数了一遍,意思是只有五张票,然后又一一指着我们点了一遍,意思是我们有六个人,缺一张票。因为我已经证明我的票在她的票夹里,她把我扒拉到一旁,然后叫他们几个认领自己的票。一阵忙乱,各人找到了自己的票,独独缺了团长双林的票。这下列车员来劲了,盯着双林叫他拿票出来。双林和我一样目瞪口呆,觉得受到天大的冤枉:刚才明明把票交给她了,她打了两个转回来,票就不翼而飞了?可是语言不通,无法分辩,和我们同车厢的那两位俄国青年英文也不是那么流利,无法帮我们多少忙。那个列车员来劲了,凶巴巴地告诉我们,让我们下一站下车,让警察来处理。
听说要赶我们下车,我们慌了。不会说俄语,也不会打电话,半夜三更的把我们撂在半路小站,让小贺上哪里找我们去?又说要找警察处理,那更可怕了。听说俄国的警察比黑手党更可恶,不知会怎么折磨我们呢。六个人匆匆合计一下,觉得在这种时候,好汉不吃眼前亏才是上策。于是请那两个俄国青年和列车员协商,看她想怎么解决。了解的结果是说我们“遗失”车票,须罚款五百卢布!花钱消灾了,况且按当时汇率,五百卢布还不到二十美元。看我们掏出的是美元不是卢布,而且给了她二十,列车员没再说什么,接过钱就走了,也没给我们收据。当然我们也没敢要。
有惊无险。没有被撂在半路小站,也没有被送去见警察。等事情过去,已是半夜一点多了。大家好不容易才平息下砰砰乱跳的心脏,倒在自己铺上迷糊了过去。正迷糊着呢,觉得有人推我,睁眼一看,睡眼朦胧中见又是那个列车员,笑眯眯地说“cha!”猛不丁地,睡意全吓跑了,还查?!查什么?列车员连说了几次”cha!Cha!”我吓得一下跳下铺位,看那两个俄国青年睡得正香,赶紧去叫旁边隔间的那几个。我们个个都如惊弓之鸟,被这个睡梦中来的“cha”吓得六神无主。那个列车员也跟了过来,举着手里的茶壶和装着几个杯子的茶盘,说”cha?”这回我们听出了她询问的口气,又看到她手里的茶壶,突然恍然大悟。原来她在问“要不要喝茶?”天爷!可不带这么吓人的哦!我们一人拿了一杯茶,嘴里嘟囔着“斯巴西吧”(俄语”谢谢“)。待她一走,双林一屁股坐到铺上,说“吓死我了,怎么昨夜查了,天不亮又cha!”
十几年过去,我到现在也没搞懂,到底是俄文里的“茶”就是发“cha”的音,还是这位列车员为了表示亲善,特意用了中文发音的“茶”?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克里姆林宫主厨透露俄罗斯国家元首餐桌禁忌
克里姆林宫头号批评者被拘30天后出狱
克里姆林宫淡化处理俄罗斯大规模反政府示威
普京手中“保温杯”遭关注 克里姆林宫回应
克里姆林宫反驳特朗普有关消除核武器的建议
安卓翻墙APP、Windows翻墙:ChromeGo AD:搬瓦工官方翻墙服务Just My Socks,不怕被墙
来源:网络
原文链接:克里姆林宫的红星去哪儿啦?(图) - 新闻评论
本文标签:俄国, 克里姆林, 克里姆林宫, 共产党, 共青团, 安娜, 少先队, 莫斯, 莫斯科
0 notes
nknewsincn · 4 years
Text
金星:4月我本来应该在朝鲜演出《海上探戈》 “去年我为朝鲜培养一批芭蕾舞演员,今年金星舞蹈团计划参加朝鲜四月之春艺术节,表演《海上探戈》,并与朝鲜舞团合作。”4月27日金星出现在上海大剧院“有 ... https://ift.tt/2VMuV7e
0 notes
m0966921521 · 4 years
Photo
Tumblr media
舞者罢工经济损失大 法政府提和解方案   中新网12月30日电 据香港《大公报》报道,文艺界是受法国罢工影响最大的领域之一,巴黎大多数芭蕾、歌剧、戏剧表演因舞者和演员罢工而取消。政府日前已致信巴黎歌剧院院长,提出和解方案。   当地时间12月12日,数以千计法国民众在巴黎游行示威,反对政府退休制度改革方案。中新社记者 李洋 摄   据法国《回声报》28日报道,文化部长里斯特和退休制度改革项目的初级部长彼得拉谢夫斯基向巴黎歌剧院院长提议,称退休制度改革只对2022年1月1日之后招募的舞蹈演员生效。此外,信中还提出了一个“舞者职业转换计划”,以更好规划其职业生涯。   当局还致信法国最负盛名的国家剧院法兰西喜剧院,两家剧院高层被邀请参加明年年初开始的会谈。巴黎歌剧院指出,仅舞者罢工就造成超过800万欧元的损失。   为抗议法国政府退休制度改革,芭蕾舞者24日在巴黎歌剧院前的广场上为市民献上《天鹅湖》,表达对退休时间延长的不满。   1698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提出巴黎歌剧院的特别退休计划,让舞者在42岁时退休,原因在于职业的高受伤风险,以及舞者自8岁就开始训练,很难在42岁之后继续发挥最佳演出水准。
0 notes
brjtgiyvbb · 5 years
Photo
Tumblr media
保护证人的方法 第一章我将衣领竖了起来,紧紧的围住脖子,紧张的向门前左右张望了一下,匆忙的穿过马路,来到家门前。天阴了一天,积满了雨云,眼看一场大雨就要倾盆而下。阴天的夜晚天是特别的黑,就连路旁的路灯都好像比平日暗了不少自己最后一次见到萨姆也是这样的一个夜晚吧,有多久了?两年多了吧,就在前面那个路口。那晚的情景登时涌了上来那天下课后是和萨姆一起顺路回家,就在那个路口分了手。我转过街角,走了不到五分钟,就听见身后响起了警报声,这并没有阻止我匆匆的赶回家,面对即将来临的大雨,谁还有闲心去看热闹。第二天在学校,我从报纸上看到就在那个路口昨晚发生了一起凶杀案,我心中不由得一紧。那天萨姆的课都由另外一位老师代替了。我路过校长办公室的时候,听说了萨姆没有来是因为他目睹了那起凶杀案,他能认出凶手,因此已经被警方严密的保护了起来。接下来的一周里,从各个渠道来的消息勾勒出了更多的细节。萨姆认出的那个凶手是个全球通缉犯,隶属一个庞大的犯罪集团的高层,警察们找了他好几年了,希望通过他来消灭整个集团。集团的人自然不会束手待毙,一旦萨姆落到他们手里,后果不堪设想。萨姆很快就被严密保护了起来,我再也没有他的一丝消息。我不禁有些伤感,谁能想到那天的一声“再见”竟是永别。我们在大学就是室友,毕业后更是进了同一所学校教书。这样一位好朋友无声无息的从生命中消失,太令人难过了,生离更甚死别。通过漫长的证据收集,下个月就要开庭了,萨姆就要出庭作证了。前一段,警察曾经找过我,警告我说那些暴徒可能会通过我来寻觅萨姆的下落,为了保证我的安全,我最好彻底忘掉萨姆这个人。我早已有了预感,几个月来我总是感到自己时时刻刻处在监视下,知道了是犯罪集团的人,我就一直处在高度的精神紧张当中。我刚刚掏出钥匙,就听见屋里的电话响个不停。我匆忙的打开门,冲到屋里拿起了话筒:“喂!”“萨姆需要帮助。”“你是谁?”“一个朋友。”那个声音听起来好像是个女人,我一时听不真切。“萨姆现在在哪儿?”说完我突然觉得不对劲,也许这是那些暴徒的诡计,借此来套我的话怎么办?我要立刻挂掉电话。“萨姆需要你,他在医院。”“医院?什么医院?”电话那边没有回答,只是突然改变了话题:“萨姆问你,你还记得你什么时候失去了你的处男之身?”“别再玩弄我了,你他妈的到底是谁?”“萨姆需要你。”电话被那人挂掉了。“等等!!”我对着话筒怒吼,但是迟了。那个女人——可能是女人——挂线了。我呆坐到沙发里,看着忙音的电话,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我现在要不要报警,还是等等看是否再有电话打进来。到底是萨姆真的遇到麻烦了,还是那些暴徒想借此找到萨姆的下落?刚才的对话一遍又一遍的在我的脑海中反复,我突然想到一个办法。我拿出电话薄,翻到医院的分类电话,天啊,有上百家医院!为什么那个女人不告诉我医院的名字。这跟我第一次ml有什么关系?也许打电话的人不能直接说出哪家医院,暴徒可能在**我的电话。这可能是个暗语,如果解开了,我也许就能找到萨姆了。我想到了,第一次ml的时候,萨姆也在。那是大二那年,我和萨姆约了玛丽和丹妮去了佛罗里达去旅游,在海滩上。我现在还记得那时住的旅馆,浪潮旅馆。也许打电话到佛罗里达问问潮水旅馆的电话,可能会有所发现。当我拿起话筒,我突然想起,电话很可能已经被监听了,如果我猜对了暗语,那些暴徒也就听到了,不行。我出了门,过了两个街角,找到了一部公用电话。当我打通电话,我惊喜的发现佛罗里达不仅有浪潮旅馆,还有一间浪潮医院,是一间政府的医学研究所。也许萨姆就在那里,我立刻把电话打了过去。接电话的是个女人,听了我要找人,她肯定的说那里没有一个萨姆·坎贝尔的职工,也没有这个病人。奇怪了,如果萨姆在那里,为什么那个女人说没有这个人呐?哦,对了,萨姆一定是改名了,甚至整过容。回家的路上,我的脑海中还在苦苦思考。突然路边跳过两个强壮高大的黑人,两个人猛地抓住我的双��将我朝旁边的一辆汽车里拖去。我拼命的挣扎,但是他们太强壮了,我根本动弹不了。他们就是那些暴徒,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恐慌。空前的恐惧使我像疯了一样的在挣扎着,在剧烈的纠缠中,我突然在其中一个人的衣服里摸到了一样东西,是一把手枪!另外一个人看到我拿住了枪,急忙放开我,抽出了自己腰间的枪。我这辈子都没有摸过枪,但是现在我脑海中只剩了恐惧。看到有人也握着枪,我下意识的扣动了扳机。虽然我没顾得上瞄准,但是三步的距离就是小孩也能射得中。子弹从那个歹徒的胸口射入,在胸口炸开一个巨大的血洞。我又胡乱开了几枪,也不知道有没有打中第二人。我扔下枪,飞快的向家里跑去,身后又一辆汽车飞快的向我驶来,他们是大队人马。我冲进一条小巷,还随手弄翻了两个垃圾桶,想阻挡一下后面的追赶。突然我的左臂一疼,我可能是被射中了。我拼命的跑,但是疼痛使我一阵阵的眩晕,眼看出口就在眼前了,我两眼一黑,什么都不知道了。第二章我不知道晕倒了多久,但是在模糊当中好像身边好几次都站满了不同的人。我好像被抬进了一辆车,好像还有人对我说话,但是听不清说什么。左臂也被包扎了起来。自己好像安全了,胳膊也不那么疼了,谢天谢地,我应该是被及时抢救了从昏迷中醒来,我意识到自己是在一间病房,胳膊上还打着吊针。床前还站着一位女**P这是哪儿?”我艰难的问了第一个问题这是浪潮医院,你的胳膊被打伤了。我怎么到这儿了?对不起,克莱蒙先生,这个问题我不能回到。明早爱德姆丝小姐来了,她会告诉你发生的一切 J嗯……我射中的那个男人怎么样了?”想起自己生平开的第一枪,我不禁一阵的惊慌谁把我……**打断了我的话:“克莱蒙先生,现在我不能回答任何问题,请不要再问了。我只能告诉你,你现在很安全,你可以吃些东西。你饿吗 ,发生了这么多事情,我已经失去了时间概念,哪记得吃的上一顿是什么时候,还真有点饿了。**喂我吃了一点东西,我还是一肚子疑问,但是她什么也不说了。她只是告诉我她叫莎莉,也不告诉我那个神秘的爱德姆丝小姐是谁莎莉只是说:“她是你的朋友。吃完饭,莎莉朝药瓶里添加了些镇静药物。虽然胳膊还打着绷带,但是莎莉说明天做手术取出弹头就没事了。很快,我就沉沉的睡去了第二天早上,我醒来的时候感觉好多了,就是有点饿,幸好莎莉给我带来了早餐。我知道再问她什么都是徒劳的,于是直接问她爱德姆丝小姐什么时候来。莎莉说一会儿就到。我吃完早饭,莎莉收拾好餐具离开了我躺在床上,胡思乱想了好久,突然门开了,一位漂亮的女士走了进来。她身材高挑,体型匀称,金发碧眼,走到我的床前,笑着对我说:“吉姆,好久没见了虽然眼前的这位小姐看起来有些眼熟,但是我肯定我们从来没见过面。“我认识你吗?“我叫萨蔓莎?爱德姆丝,我们曾经很熟。“开玩笑!我肯定我们从来没有见过面。像你这么漂亮的女人,我见过一眼就绝对不会忘记“谢谢你的夸奖,你认识我的时候,我还没有这么美丽。你还记得你的老朋友萨姆?坎贝尔吗? “当然,我记得萨姆……”我的脑海中突然出现一个疯狂的念头,“她难道是萨姆?”除了身高差不多,她那一点像个男人?即使萨姆想打扮成一个女孩,她也不可能这么漂亮!“他妈的发生了什么?!你不可能是萨姆!我太认识萨姆了!!“是的,我现在的确不是萨姆了,但我肯定的告诉你我曾经是!你觉得这个崭新的我怎么样?“我不相��,我不能想象发生这样的事萨蔓莎说了很多只有我和萨姆知道的秘密,最终我不得不相信眼前这个漂亮的女人的确是自己的老室友——萨姆。我心中充满了疑问“请耐心的等待一下,让我从头告诉你发生的整个事情。”第三章萨蔓莎的故事(以萨蔓莎为第一人称)。你知道了那件凶杀案,我就不再复述了。当他们把我带到这里的时候,我告诉你,我真的很害怕。我的生活已经被彻底改变了,我不知道自己将面临怎样的改变。我知道生活将有翻天覆地的变化,但那时我怎么也没想到生活会改变的如此美妙。从我到这里开始说起吧。约瑟夫医生负责我这件案子,他向我解释以前传统的保护证人的方法。整容,改名,新的身份和新的生活地。最后他说这些办法一般只有八成的成功率,也就是意味着有20%的人就是重新开始生活,最终还是被谋杀了。他想对我采取一种新的方法,到目前为止,功率为百分之百。约瑟夫医生说这个方法并不是对所有人都适用,但是由于我的身形不是很魁梧,体重也不重,还有其他一些原因,他认为我很适合这种新的方法。最后他说:“就是把男人变成女人。”你要知道当时我是多么惊讶,我的第一反应是:“没门!”约瑟夫医生耐心的劝我,做一个活着的女人比一个死了的男人要好,还有很多很多,最后我终于勉强答应试一试。约瑟夫医生给我提供了两套方案。一是伪装成女性。做一些局部整容,进行荷尔蒙治疗,学习如何彻底的装扮成女性,电子除毛。这是可以通过手术逆转的,包括RF切除和植入毛发。整个过程比较有效。二是做个彻底的女人。包括上面所有步骤的变性手术。这是不可逆得,因为男性器官被彻底切除了,重新构造了女性器官。这是最有效的方法。你知道我是多么讨厌刮胡子,所以这听起来也没有那么恐怖。但是我当时很是怀疑这些是如此操作。我甚至不知道当时谁令我更恐惧暴徒还是医生?经过好几天思考,提了上百个问题,不停的祈祷,我决定接受约瑟夫医生的计划。我允许约瑟夫医生采取任何手段,包括变性手术,虽然我一直坚信不会走到这一步。我还记得他当时笑着对我说:“六个月后,我们再看看你会变成一个什么样的女人。我房间里的衣服很快就被拿走完了,取而代之的是各式裙子,女式衬衫,胸罩,女式内裤,长筒袜,等等各种女人的装束。他们派来一位叫南茜的漂亮女人来指导我如何做一个优雅雍容、温柔而富有教养的女人,她的工作做的很好。那天,南茜首先给我注射了高浓度女性荷尔蒙,帮我刮掉了四肢和身躯上的体毛。当她给我穿上胸罩、女式内裤、长筒袜、束腰和一件粉红色的连衣裙的时候,我感觉到既害羞又有一丝丝兴奋。我还记得当时她说:“记住,我漂亮的女孩,再也不要穿男人的衣服了。如果你想变成一个女孩,就再也不要像男人那样思考。”从那天起,我再也没有穿过男式衣服。打网球的时候,南茜让我穿运动短裙;如果我想看场球赛,南茜就会换频道,让我看芭蕾舞;每晚她都会来到我的房间,检查我是否穿着蕾丝睡袍睡觉。她教我怎么坐,怎么走,怎么说话,甚至是怎么用新的姿势跑步。我的头发越留越长,南茜还第一次给我烫了发,还教我如何保持发型。她还教我如何护理指甲,我必须经常涂指甲油,小心的挫尖它们。几个月后,我竟然发现自己开始喜欢这样的生活。每当尝试一种新的发型我都觉得很有趣,每当不小心弄破指甲,我都很沮丧。荷尔蒙注射大约持续了一个月。一天,约瑟夫医生把我叫到了他的办公室:“萨蔓莎,”当时已经没人再叫我萨姆了,“我们已经仔细检查过了,你的荷尔蒙治疗并没有什么副作用。现在是时候在你体内植入一个荷尔蒙释放器了,它可以每天自动向你体内注入一定剂量的女性荷尔蒙,这样可以使你的身体更像个女人的身躯。“听起来好像是永久的?它所造成的改变是不可逆的吗?”“不,它每年都需要更换。你将会注意到你身体的改变,你的RF会更加丰满,你的臀部更加圆润迷人,再也不像一个男人。你将越来越难勃起。但是一旦第二年没有换入新的释放器,你会很快变回原来那个萨姆,是的,我们可以使用一些别的药物和RF切除术。”我接受了输入,你也许以为我疯了,但是虽然听起来很怪异,可我已经开始享受做女人的生活。我脱掉裙子,拉下蕾丝内裤,躺在手术台上。医生拿起针管扎入了我的臀部,我从头到脚全身感到一阵兴奋的颤栗,我好像感觉到了释放器进入了我的身体,我得到了新生。在整个过程中,电子除毛是最痛苦的,这好像是永久的。那些天,我每天都要接受四个小时的电流刺激。刚开始几遍,毛发还是在生长,一遍又一遍的被除去,最终它们再也不生长了,现在我真是太喜欢我这双光滑的双腿。更令我高兴的是再也不用刮胡子了。刚开始嗓音练习很不容易,但是随着女性荷尔蒙充斥了我的身体,我的嗓音越来越像个女人。我的语调、声音,温柔的举止动作都成了身体的一部分,即使我像变回去也不可能了。哦,我必须承认,当这些改变发生的时候,我的确困惑过。南茜总是知道我什么时候焦虑,每当那时她就会给我一件新的裙子或是睡袍,或者教我一些很女性化的行为,很快就帮我忘记了忧郁。那天,嗯,应该是去年六月间,南茜来到我的房间,说是带给我两个惊喜。当时我正在洗澡,她来到浴室门口对我说:“快穿好衣服出来!”我的披肩长发湿透了,我只好匆匆的用浴巾包裹住,我穿上蕾丝边小内裤,戴上C罩杯的胸罩——是的,C罩杯,我的RF当时已经可以填满它了,粉红色的浴袍和拖鞋。我知道南茜会因为我没有化妆而批评我,但是我太想知道她这个时候会带给我什么惊喜。真的是令我惊讶,南茜说:“我想我们彻底成功了。你的头发包在浴巾里,没有化妆,但是你看起来还是个漂亮的女人。我相信原来那个萨姆已经彻底消失了。”我脸上一阵潮红:“别笑话我了,你带来了什么惊喜?”她递给我一个小盒子,我打开来一看,是一对漂亮的钻石耳环,不是那种夹在耳垂上的。“这是穿在耳垂上的?”我问。“对啊,坐好,我要给你钻个耳洞。”“我还没想好要不要在耳朵上打个洞。”“别搞笑了,现在哪个女人不打耳洞的?”我没有再坚持,其实好几个星期前我就想打耳洞了。很快,南茜在我的耳朵上打好了两个耳洞,给我戴上了耳环。我站在镜子前,左看看右看看:“我喜欢,谢谢你,南茜。还有一个惊喜是什么?”“萨蔓莎,现在是你离开这里的时候了。在这间保卫森严的医院里,你是一位美丽自信的女人,但是你需要把自己的魅力展现在世人眼前。”“你是我被这里驱逐了?”“不,只是现在是你重新回到社会的时候了。你今天晚上有个约会,和个男人。”我都不知道我当时听到这个新的测试时候是怎么想的。是的,我现在比我想象中的更像个女人,但这只是我觉得。我现在新的自我,实际上,是我自己选择了这种新的生活。当我看着镜中的自己,我感到无比开心,但是这里难道没有一点自我的美化吗?如果别人看到我,也许他们看到是个可怜的怪物在努力装出一副可爱的样子。南茜说的对,我必须知道这个计划是否有效,但是一个男人约会也太令人难以忍受了。 “第一次出去能不能就你和我两个人啊?”“不行,你现在仍然在警方的严密保护下,如果离开这里就只能是在便衣的保护下。”“我打赌这对他是一个享受。”我也尽量的自嘲。“他只知道你是一位年轻少女,接受了保护证人的程序。他会在城里和你共度一夜,并用生命来保护你的安全。他只会把你当一个女人来对待。”“所以,他和我约会还有钱拿?”“是的,一点点。我见过他,长得很帅。你会喜欢他的,他还没有结婚,考虑一下。我相信他会想别的热血少年一样,努力的试图脱下你的裙子。”“我想问一下,如果他发现我并不是像外表看起来一样是个女人,我该怎么办?”“相信我,宝贝,如果你能控制住你自己,不要脱下自己的内裤,他不会知道的。”“我不担心自己,我担心他控制不了自己。”“一个女人有大把戏弄男人的办法,随时随地都可以在自己的控制之中。”南茜冲我狡猾的笑了一下,接着说:“穿衣服的时候我好好教教你。”很明显,南茜有大量的和男人相处的经验。她帮我做了头发,选了漂亮的衣服、靴子和首饰,都是为了我的第一次约会。那天下午四 点,我已经准备好了,紧张的就像第一次参加晚会的大学少女。我第一次约会的对象名叫查克,我承认他长得真的很不错。再说说我自己,我穿着一条低胸吊带裙,黑色的长裙完美的衬托我新发育出的女性曲线。脚上是一双黑色的高跟皮鞋,闪闪发亮的钻石耳环和项链。微微卷曲的头发披散在双肩上,南茜给我稍稍的染成了暗金色。查克简直是个优雅的绅士,刚开始我还很紧张,但是和他在一起我慢慢放松下来,紧张变成了兴奋。我们在一家豪华的饭店共进了一顿丰盛的晚餐,在那里,每个人都像对待女士一样对待我。那种感觉真是奇妙,我觉得自己就是一个女人,不光我的装扮举止像,就是自我意识也认为自己是个女人。饭后,我们一起跳舞。我发现我喜欢偎依在查克的怀中,在舞池中曼舞。我不时能看到别的男人注视我的目光,还有女人们带有一丝嫉妒的眼神,她们都在羡慕我拥有的帅气体贴的舞伴。时间过的真快,不知不觉就午夜了。我知道查克第二天要早起,他要到亚特兰大出差。我本想结束那晚的约会,但是查克坚持要再跳最后一支舞,我知道他已经深深的被我迷住了。我是多么讨厌最后一个音符那么早就结束,站在我住所的门前,查克对我说:“萨蔓莎,你知道今晚和你的约会是我工作的一部分。老实说,刚开始我并不愿意来,但是我很庆幸自己没有错过今晚这场最美妙的约会,我真的很想再见到你。”“今天我很开心,但是我……”我还没有说完,查克一把就把我拥入他的怀中。我的理性告诉我要推开他,但是我全身已经瘫软了,我看着他的眼睛,幽幽的说:“我也想再见到你。”我们的双唇贴在了一起,我无力反抗。刚开始,亲吻是温柔的,渐渐的,我搂住了他的脖子,亲吻充满了激情。他的舌头撬开了我的牙关,慢慢的伸进了我的口中。我真的想让这个男人进入我的身体,但是这做不到。亲吻结束的时候,我已经兴奋瘫软在了他的怀中。我对他轻轻道了晚安,转身想要进屋。查克拉住了我的手,又是一番热吻。他的双手揉搓着我的RF,我的RT变得坚硬起来,腹部也感觉到了他下身硬梆梆的挤压。但我知道我必须要结束眼前的激情。我轻轻的推开了他:“你明天还要早起。”“哦,对。周末我就回来,我给你打电话。我在亚特兰大可以给你打电话吗?”“你有我的电话号码?”“嗯。”他又轻轻的在我唇上点了一下,对我说晚安。我站在门前,看着他开车消失在了夜幕中。我突然感到一种自己做男人时没有感受的感觉。哦,先听我说。我并不认为我已经爱上了查克,至少不是第一次约会后。我很清楚一旦他知道了我其实是个男人,他绝不会吻我。我感觉到了什么?我感觉到了我喜欢做一个女人。我明白了我想要什么。第二天一早我就给约瑟夫医生打了电话,请他安排我的变性手术。(萨蔓莎讲述了她的故事。)第四章我专心的听完了萨蔓莎讲述的自己的故事,这简直太匪夷所思了,但是她这个活生生的证明就站在我的眼前。我必须承认萨蔓莎浑身洋溢着幸福,这我从来没在萨姆身上看到过。我脑海中充满了疑问,但是不知道如何开口。“萨姆……嗯,萨蔓莎,这于我有什么关系?是,我很高兴再次见到你,但是你那天为什么给我打电话说你遇到了麻烦?我的工作怎么办?我想马上回去上课。”“别管你的工作了,警方的人会搞定的,你的身体也不允许你回去工作。昨天给你打电话是要给你警告,我们获得消息说是那些暴徒打算跟踪并绑架你,以此逼我现身。如果不顺利就直接干掉你。我们来不及派人保护你,于是我就尝试给你打电话暗示你。因为你的电话被监听了,我不能说的太明显。” 4我感到一阵头晕,喃喃道:“哦,不。我该怎么办?”“眼下情况更糟��了,”萨蔓莎接着说:“你还不知道吧,昨天晚上那两个人一死一重伤,都是你干得。今天早上我们收到消息,犯罪集团已经对你发下了追杀令。”“啊,他妈的!你是说我随时可能会被干掉?哦,不,我不想死!萨蔓莎,警方能保护我吗?我真白痴,没人能从他们手里偷生!”“冷静,吉姆。还有希望,你可以像我一样做个活着的女人。”萨蔓莎笑着说,随手很自然的将一缕头发拢到耳后。“不可能!兄弟!我没打算像你那样改变自己的人生,让你那个什么医生离我远点。”“别这么说,吉姆。这是保证你安全的唯一方法,你比我更适合这么做。看看你多高,不到一米七吧,你比我瘦小,骨架纤细,毛发也不浓密,就是用女人的角度看五官也算清秀。”“闭嘴,萨姆!我没兴趣!”萨蔓莎默默的看着窗外,过了好久才说话:“我们对你做了一番调查,吉姆。我们跟你母亲和姐姐谈过话了,我们知道你六岁时就已经喜欢穿女人衣服了。你姐姐还向我们的人描述了你穿上女装时是多么高兴。” “那是小时候的事了。”“我们还检查了你的寓所,吉姆。我知道你没有和女性同居,那你衣柜里的女装是谁的?” “我不知道你在说什么。”“还有那些胸罩、女式内裤、束腰,那都是谁的?”“好吧,我承认自己有点异装癖,但我不是易性癖,我不想让自己的器官有什么减少或是增加。那些衣服只是我工作之余用来放松的,对你的提议我的回答就是‘不’!”很抱歉,我亲爱的朋友,决定不是由你来下的。”萨蔓莎的眼中充满了热泪,“决定已经做了,我们要让你活下来。”我吓坏了,感觉自己好像坠入了一个陷阱。我想逃,但是无处可逃,如果我逃跑了,我下半辈子都将在逃亡中度过。我需要帮助,是不是警方提供的那种荒谬的帮助。何况我还需要治疗自己受伤的胳膊。我感到很无助:“萨姆,这是违法的。求求你别让我变成我不想变的那种人。”“吉姆,请你明白我现在的处境。我知道可能今后你会憎恨我,但是作为你的朋友,为了拯救你的性命,我不得不这么做。”“为什么我不能决定自己的命运,为什么不多给我一点时间来接受?”“我们没有时间了。约瑟夫医生没有那么多时间让你像���一样慢慢的转变。但我知道你有异装癖,我就肯定你会乐意接受这种改变,至少不会反对。”“你刚才说什么时间问题?”“我花了一年多时间才变成你眼前这个样子,但是同样的过程在你身上只有五个月。整个过程花费巨大,幸好是警方负担经费,你一个教书的可负担不起。但是议会已经不愿意再继续这样花费巨大的计划了,除非约瑟夫医生能够创造奇迹,否则这项计划将在五个月后终止。到那时你和我都只能靠自己了。”我沉默了,我从萨蔓莎眼中看到了愤怒。她接着说:“今天下午你要接受接骨手术,同时约瑟夫医生会对你进行变性手术,但是没有你的允许他无法那样做。”“行,你告诉他我他妈的不愿意!”“但是不管有没有你的允许,他至少可以摘除你的睾丸。很快女性荷尔蒙将会占据你的身体,而没有睾丸,再也没有男性荷尔蒙去阻止它的进入。虽然你会不高兴,但是这都是为你好。”“他妈的停一下,我不接受任何荷尔蒙注射,你别让那些凶手靠近我的裤裆。”“现在已经晚了,昨天晚上,你还在昏迷当中,一个定时释放器已经植入了你的身体,你拿不出来的。现在,你的身体已经开始向女性转变。一旦摘除你的睾丸,不出几周,你的RF就会开始发育,你的体重会减轻。已然如此了,何不开心点享受?”萨蔓莎再没说什么,起身离开了。出门前,她还转身对迷茫中的我说:“请不要恨我。”没等我回答,就在背后关上了房门。我现在即愤怒又恐惧,还有一丝的窘迫。是的,有时候我在家里会穿上女人的衣服,这是我最隐私的秘密,他们怎么能如此探测我的隐私。现在他们还把我当成个实验品,未经我同意就要改造我的身体。我疯狂的思考,想找出个办法来阻止他们。从萨蔓莎的对话里我知道自己现在是在一间被严密保护的房子里,自己一定被监视着。就是我逃离了这里,我还是要找地方治疗自己的胳膊,还要找人在暴徒的追杀下保护我,也许还得找个医生趁那个什么荷尔蒙释放器发挥作用前把它取出来,但是他妈的我怎么给人解释我身体里有这玩意。就在我沉思的时候,**进来了。我发现她朝输液瓶中加了不少东西,不妙!但是已经晚了,瓶中的镇静剂已经注入了我的体内。我最后闪过的念头是“我完了,我再也逃不出去了。”当我迷迷糊糊醒来的时候,我第一个感觉是我是在做梦,什么都没有发生。我抬抬胳膊,重重的石膏告诉我这不是梦。我的胯间怎么有绷带,我迅速用右手向下身摸去。哦,天啊!我差点又晕了过去。隔着绷带,我摸到了小弟弟,但是旁边两粒小球我怎么也找不到我再也兴不起逃跑的念头,只能乖乖的接受治疗。他们私自将我换了一间房间,这间房间装饰好像女性的闺房,还有个独立的浴室,站在阳台上还能看到游泳池和网球场。阳台有四层楼高,别想从这里逃跑。现在我的衣柜里满是女人的裙子、衬衣,都是依照我的尺寸。我其实挺像试试这些衣服的,但是我绝不,这是我现在唯一能够做出的反抗。我现在穿着一条中性的牛仔裤和圆领汗衫。梳妆台的抽屉里满是胸罩、女士内裤和衬裙,没有一件男人的衣服。我不得不挑了一条最朴素的、花边最少的穿上。我不得不承认它们穿着挺舒服的。在手术过程中,我的胸毛、腿毛和体毛被刮得干干净净,但我绝对不会再去刮了,甚至连胡子我都不刮了。刚开始,我拒绝接受电子除毛,但是约瑟夫医生开始控制我的饮食。我终于屈服了,很快,我本就不浓密的胡须永远的消失了。南茜,萨蔓莎的那个朋友,告诉我说因为我的体内再没有男性荷尔蒙产生,而释放器不断向我体内注入女性荷尔蒙,所以胡子很容易就除去了。我坚持穿牛仔裤和汗衫,哪怕南茜每天都拿出各式各样漂亮的裙子。我的头发也长长了,南茜提议做个好看的发型,我拒绝了。一天早上,我依然穿着牛仔裤和汗衫,但是当我经过镜子面前,我惊呆了。我隆起的胸部,即使穿上最大号的汗衫也遮挡不住了,牛仔裤的臀部被撑得满满的。我的身体终于开始向女性方向发育了。又过了一个星期,我的RF更大了,我已经感觉到了不舒服,走路的时候它们总是一跳一跳的。最后,我没有办法,只能戴上了胸罩。我走到镜子前,呆呆的看着镜中的自己,心中竟有一丝的欣喜。这时,南茜走了进来:“你的身材发育的很好啊,亲爱的。我肯定你要是穿上泳衣,身材一定很炫。来,我给你做个发型。”“不。”我无助的说。“先生,我实在受不了你的态度了,你太不合作了。”南茜从未这么大声的对我说过话,看来她真的生气了,“你只要拿出一点点的努力,你就会是最漂亮的女孩,但是你不,你什么时候都在和我们作对。也许你是在对我们抗议,但我们不是你的敌人,你的敌人在外面。”南茜指着窗外,“但你最大的敌人在这里。”南茜又指着我的头。“你真的太想做一个男人了。”因为激动,南茜的身体有点颤抖,“好,随你,你等着我。”南茜冲出了房间,重重的摔上了房门。我呆呆的盯着房门,我从未想到如此漂亮可爱的一位女士会如此的愤怒,她的话令我很不自在。我突然想到在过去的十五周里,我并有见过什么朋友,即使是萨蔓莎再那天后也只再见过两次。但是他们没权利改变我的身体,这些改变就像萨蔓莎形容的那样在慢慢发生,可这不是我想要的。都他妈的怨那些该死的官僚,这太不公平了。南茜很快又回来了,将一个手提箱扔到了床上。“好吧,先生,男子汉,这里是从你房间里拿来的衣服。这是汽车钥匙,五千块钱。你不能再回你原来的住处了,那不安全,房东已经把它租给别人了。穿好衣服,我给你剪个男人头,带你去见约瑟夫医生,让他给你取出释放器,给你开些男性荷尔蒙。过不了几个月,你就会回复你那丑陋的男人躯体。你可以走了。”“我的胡子和睾丸怎么办?你能把它们弄回来吗?”“在你裤裆里塞两个核桃,胡子去买假的,反正你也活不过半年了。”还没等我反应过来,南茜又离开了,墙壁又一次因为重重的关门而颤抖了。第五章我打开箱子,拿出一件白衬衫和一条灰色西裤,我找到了袜子和内衣,但是没有鞋。门又开了,南茜扔了一双皮鞋进来。房门又一次**待了。穿好衣服,我站在了镜子前。太别扭了,裤腰太大了,而臀部又太紧了。即使脱掉了胸罩,但是胸口还是鼓鼓的,RF根本掩饰不住。是不是剪个头发会好一点。我戴上一顶棒球帽,想遮住长长的头发,但是没用。我的面容即使不化妆也看起来更像个女人,而不是男人。我竟然改变了这么多。我看着镜中这个好像打扮成男人的女子,我知道我再也做不回男人了,南茜是对的。这六个月的改变实在太大了,从镜子中看去,即使穿着不合身的衣服,戴着顶傻兮兮的帽子,我看起来还是像个漂亮的女孩。我突然明白了我要怎么做。我迅速的脱下松垮的男式衣服,拉开抽屉,挑出一条无肩带的胸罩和一条漂亮的内裤穿上。然后打开衣柜,拿出一条露背短裙,我早想穿这条裙子了,但就是放不下愚蠢的自尊。战斗结束了,我投降了,但胜利者也是我。我冲进浴室,飞快的刮干净大腿和腋窝的毛发。微微的化上一点妆,这样能让南茜更加高兴。化好妆,我发现做的还不够好,眼睛不好看,但我只会涂上一点睫毛膏,也许南茜能帮我。 O*4v”!aIa我回到屋里,小心的穿好裙子,避免化妆粘到上面,这要比衬衣和西裤要合身。我在颈后系好裙子上的吊带,发现自己的头发是一团糟。头发已经长到了肩膀,但是由于自己的拒绝,从来没有被好好梳理过。不管我怎么摆弄,看起来还是很糟糕。最后我只能将它拢起,在脑后扎了一个马尾辫,总算好点了。从抽屉里找出的长筒袜紧紧的贴着刮掉汗毛的双腿,感觉棒极了。穿上衣柜里的高跟鞋,我重新回到了镜子前。“现在看起来好多了。”我自言自语道。我大着胆子离开屋子,沿着走廊走向南茜的办公室。这是一间大屋子,屋里有十几张桌子,医院的职员在这里办公。当我穿过他们,来到南茜办公室前,一个女孩带头鼓起了掌,接着所有人都开始鼓掌,在鼓励我的勇敢。南茜听到了外面的喧嚣,我正要敲门,她就开门出来了。南茜惊讶的看着我,眼睛瞪得大大得。“你能帮我做个头发吗?”我尽量温柔的说。南茜高兴的笑了:“哦,姬蜜,我爱死你了。”她扑过来紧紧的抱住我。从那天开始,再没有人叫我“吉姆”了,我现在叫“姬蜜”了。“跟我来,漂亮的女孩。我们不光要整理你的头发,还要整理你的人生。”南茜的眼中含着高兴的眼泪。消息在医院里飞快的传播开来,萨蔓莎竟然是最后一个知道我接受转变并且开始合作了。自从那天萨蔓莎告诉我的命运即将转变,我变得怒气冲冲后,我们就很少见面了。她可能绝对对我有愧,她不想我憎恨她,她知道我在盛怒之下是什么也听不进去的,最后的办法是在我眼前消失。其实她每天都在关心我的转变,但是得知我的不配合,她越来越沮丧。现在萨蔓莎一听到这个好消息,她立刻跑来了我的房间。虽然她还在忧虑我是否原谅了她,但她还是坚定的推开了房门。萨蔓莎进来的时候,南茜刚刚给我烫好头发。我看到萨蔓莎进来,两个人静静的对视了好久。最后,还是萨蔓莎打破了沉默:“姬蜜,你看起来真漂亮!”“我感觉好极了,真的好极了!”萨蔓莎有点语无伦次:“姬蜜,我很抱歉……”我立刻打断了她:“萨蔓莎,该说对不起的是我,我真是个笨蛋。”我猛地站起身来,于萨蔓莎紧紧的拥抱。两个人流下了高兴的泪水。我俩拥抱着,亲吻对方的脸颊,互相说着对不起。南茜很识趣的离开了,房门关上时,她听到萨蔓莎说:“姬蜜,亲爱的,我最好的朋友姬蜜,我们一起要开开心心。你一定会喜欢做我最好的女伴,我保证!”第六章我和萨蔓莎好得就像亲姐妹,你看见一个,另一个就一定不远了。萨蔓莎给我上了声音和化妆课,我们一起游泳,一起晒太阳浴。当我赤裸的站在镜子前,我发现自己是那么的性感,坚挺的RF、纤细的腰身、丰满的臀部,只有两腿之间那小小的、软塌塌的小鸡鸡还表明我其实是个男人,它已经小的快看不到了,很容易就隐藏了起来。约瑟夫医生和萨蔓莎都建议我把它给彻底割掉,但我还是没有勇气走这最后一步。约瑟夫医生和萨蔓莎都不想强迫我,所以说了几次也就不再提了。又是六月的一天,萨蔓莎满脸兴奋的来到我的房间,我正在浴室里梳头。“姬蜜,你在哪儿?出来,我有个好消息。”我一边梳头一边走出浴室,“什么好消息?”“我不知道该怎么说。你这个发型很不错,我喜欢。”“先别说我的头发,萨蔓莎,告诉我什么消息。从头说,快。”“好吧,你知道我们下星期就要离开这里了。医院要交给地方,约瑟夫医生的计划也终止了。”“我知道,这算什么好消息?”“听我说,亲爱的。警方在佛罗里达的一所学校给我们安排了工作,还给我俩在海滩边买了一所公寓。”我惊喜的跳了起来,我真的离不开萨蔓莎,刚才还在为我俩下个星期就分离而伤感。我俩高兴的在屋里又蹦又跳,像个傻丫头一样笑啊叫啊,还不停的做着以后的规划。我突然想到了一件事,再也高兴不起来了。“怎么了?”萨蔓莎问我“不行啊,萨蔓莎,我没有佛罗里达州的教师证啊。现在我叫姬蜜,姬蜜甚至没有大学毕业证,没人会平白给我一份教师的工作的。“唉,小傻瓜,你太小看警方的力量了。看看我带来的那个档案夹。”刚才萨蔓莎一进来我就看到了那个文件夹,光顾着说话了,也没想打开看看。我打开文件夹,我打开文件夹,是一摞证件。最上面一张是佛罗里达州的驾驶证,上面的名字是姬蜜·帕科尔,照片、性别,什么都齐全,是我的驾驶证。我又朝下翻了翻,都是姬蜜·帕科尔的,教师证、大学毕业证、学位证,甚至是出生证明。最后一个文件袋中是最近五年的税单,甚至还有一个漂亮的镜框,里面的照片上有我妈妈、爸爸、姐姐,但最令我惊讶的是第四个人,竟然是姬蜜——女性的我!“他们是怎么做到的?”“警察很厉害吧,最妙的是你家里人也有一张一模一样的照片。他们向你家人解释了一切,事情为什么,怎么发生的。你家人很理解你,他们希望你度假归来就马上回家去看看。”“度假?我可没钱了。”“马上就有了,宝贝。我说过了我有好消息。我们这个周末离开这里去进行一趟豪华旅游,所有开销都有政府负担。这是保护程序里的一部分,约瑟夫医生认为这是我们转变的必要过程,可以让我们更好的投入到我们新的女性角色中。”我再次兴奋起来,开始和萨蔓莎做起详细的计划.“我没什么穿的。”我有点担心。“那现在就穿衣服,我们去逛街买衣服。”我们光是准备就花了两天,逛街买衣服,做头发,修理指甲,我也穿了耳洞,戴上了耳环。我已经完全投入到了新的女性自我,原来的那个男人的我已经差不多要忘记了,我唯一记得的是作为男人,我从来没有这么开心过。我几乎要让约瑟夫医生拿掉我最后一点没用的东西,但是时间来不及了,以后再说吧。是启程的时候了,约瑟夫医生来祝我们旅途愉快,我们依依不舍的分别了。临走前,医生告诉我们说我们的东西已经开始运往我们的寓所,我们回来一切都会准备好了。他给我们留下了电话和地址,让我们和他保持联系。我们坐在去机场的车里,约瑟夫医生最后低声的对我说:“别怪我多嘴,姬蜜。你还不是完整的女人,你还需要最后一步手术。”我低下头,盯着地板,我不知道说什么。约瑟夫医生拉住我的手,说:“也算是帮我忙,你仔细考虑一下。我年纪大了,干不了多久了,我知道你总有一天要做最后的手术的,我希望你不要再找其他的医生,那样你会暴露的。你随时可以给我打电话,我们好好谈谈.“我保证我会认真考虑的。”医生轻轻的亲了亲我的脸颊:“祝你们旅游愉快。”第七章这真是一趟美妙的旅程,我做女人的时间比萨蔓莎短得多,所以什么在我眼里都是新鲜的,什么都上试试,一点也不知道疲倦,萨蔓莎只能紧紧的跟着我。每到一个地方我总是想换不同的衣服,尝试不同的发型。终于到迈阿密的第二天,萨蔓莎对我说:“小姑娘,你一天要换十几套衣服,不到周末你就没衣服穿了。你的头发已经够漂亮了,别换了。我可不想回去的时候你已经剃成了光头。”“我知道我就像个青春期的笨女孩,但这一切都是这么新鲜,这个星期我要穿遍所有的衣��。”“你真的很喜欢做一个女孩了?”“是的!这太美妙了,我想你不至于因此不理我吧。”“我不会不理你,毕竟你现在的状况我要负很大责任。”“别这么说,我喜欢发生的一切。我喜欢这新生活,即使把全世界的金钱放在我眼前,我也不要再做吉姆了。”“你不知道我听你这么说有多开心,姬蜜。我知道你喜欢,但是我还是有一点担心。”我环着萨蔓莎的脖子,在她耳边轻轻的说:“谢谢你帮我找出真实的我,帮我改变了原来的那种糟糕生活。 “听你这意思,你回去后会给约瑟夫医生打电话喽?”“我正在考虑。”我还是拿不定主意。“好了,你继续想,但是我们要先穿好衣服去吃饭了,如果你能找出新衣服。”这样一艘豪华游艇,餐厅自然也是最棒的。餐厅里,不管年轻的或是上了年纪的夫妇都一对对的坐在一起,但是单身女士自然喜欢和单身男士搭伙。萨蔓莎和我坐的这桌就坐了四个人,两位男士是瑞科和本,他们是同一家电子公司的工程师。我们刚上船就认识了,经常在一起吃饭。我知道本对萨蔓莎有意思,萨蔓莎好像也不讨厌他。瑞科的对象自然是我了,我甚至怀疑他俩是否抛硬币决定了谁追谁。我感到有点对不起瑞科,因为本从萨蔓莎那里得到的比瑞科从我这里得到的更多,毕竟我不是个完整的女人。我喜欢瑞科对我的关注,但这更使我感到歉意,我真的不应该是他的首选。晚饭吃的很愉快,饭桌上两位男士聊着他们的工作,聊着接下来的旅途。本恭维我和萨蔓莎说,如果他在学校的时候能遇到像我俩这样漂亮的老师,也许他现在还没有毕业呐。最后一道菜上来了,本说:“今天晚上舞厅有一场舞会,两位漂亮的女士能做我们的舞伴吗?我下意识的说:“哦,不了……”“我们愿意去。”萨蔓莎抢着说。“但是,我们……”“没什么但是。”萨蔓莎踢了我一下,“我们住在101房间,给我一个小时换衣服,到时你们来接我们。” “一个小时后见。”萨蔓莎把我拉回了房间。“现在是谁换衣服多了?”我逗萨蔓莎说:“你现在穿的这件就最好看了,你难道还要花一个小时来把它脱掉吗?”“你真讨厌,是不是我逼你去跳舞惹着你了?”“你要知道我现在不适合跟男人出去啊。”“我想知道为什么,你可是现在船上最漂亮的女孩啊。”“有件事你忘了,我可能也是船上唯一长着小鸡鸡的女孩。”“又没让你给他们看。”“说真的,萨蔓莎,他可是想仅仅和我思想交流而约我。如果他摸到了那里,发现我并不像看起来一样是个女孩,我该怎么办?会惹怒他的。他会狠狠的揍我一顿,把我扔进大海,我还不能责备他。”“他不像是那样的人,你是不是多虑了。”“你怎么这么说?我们才认识他们几天,就算是个坏蛋也认不出来。”“我有个办法可以解决你的问题,跟我来。”萨蔓莎拉着我来到船上的商店。我们走进一家药店,萨蔓莎买了一盒卫生巾。回到屋里,萨蔓莎说:“你戴上一片,如果他要是着你,你就说你现在不方便。或者说你刚刚出院,这可是实话。告诉他你刚做了妇科手术,这也是真的,一个月内不能有性生活,这可是假话。”“听起来还行,不过我真的不想骗这个可怜的家伙。”“现在他可怜了?刚才你还说他是个坏蛋。”“你知道我什么意思吗?如果他想亲我怎么办?”“亲回去,如果你想。”“如果他停不来呐?”“姬蜜,你现在是个女孩了,主动权在你手里,你想怎样就怎样。”“这就是我担心的,自控。如果开始了,我停不下来怎么办?”“满足男人并不只有一条路。”萨蔓莎诡秘的笑了一下。“哦,明白,他是我的口中餐了。”我俩笑着走进了屋里。萨蔓莎选了一条低开领的红色长裙,我看着她的乳沟在胸口若隐若现。从萨蔓莎说的那么多里面,我感觉到她以前可能和男人睡过觉,也许就是那个警察查克,她做了手术后和他又约会过。萨蔓莎的情感生活是她自己的事,我不能说什么,但想到和男人睡觉是做女人的必然结果,我不寒而栗。我选了一件高领的中式旗袍,她可不想让人以为自己在勾引谁。但是我没想到,旗袍的衣料是如此的薄,我一走路,我丰满的屁股和RF微微颤抖,隔着薄薄的衣料若隐若现,给人无限联想。可直到出了门我才发现,已经来不及换了。两腿间一小小的卫生巾让我感觉安全了不少。当敲门声响起,我紧张的深深吸了一口气:“就这样了,如果他要把我扔进大海,萨蔓莎,你后悔一辈子吧。”“小笨蛋,我唯一担心的是如果他发现自己离不开你了,他会自己跳进海里。”夜晚的舞会很美妙,虽然我有点提心吊胆,但是我还是过的很愉快。瑞科为人风趣,而且舞跳的很棒。我惊讶的发现我们有如此多的共同话题,我们聊得很开心。让瑞科搂着曼舞是一件很令人兴奋的事情。大约十二点,萨蔓莎凑过来对我说她要和本上甲板上走一走。“你自己行不行?你还紧张啊?”“我很好,你俩去吧。我们再跳一会儿。”我和瑞科一直待到舞厅关门,我简直不敢相信已经两点了。当我们站起身离开的时候,我发觉自己有点喝多了。虽然醉的不是很厉害,我还是很高兴自己步伐不稳,让瑞科可以扶着我走路。我们来到我房间门口,瑞科突然把我搂进了怀里。我抬头看着瑞科的眼睛,明白了接下来要发生什么事,我已经不在意了。实际上,我真的很想亲吻眼前这个男人。我俩的双唇碰到了一起,我已经无力抵抗。我们亲吻了很久,久久不愿分开,我感觉到瑞科的舌头滑进了自己口中,在轻轻的游走。他的一只手握上了我的RF,我已经无力阻止。我感觉到RT硬硬的直立起来。瑞科下身的小帐篷狠狠的抵着我的小腹,这更加刺激了我的激情。他的手慢慢的滑向我的胯下,我突然惊醒了,我猛地推开他,感到一阵的惊慌。 “你来经期了?”瑞科的表情好像是谁发现这个世界真的没有圣诞老人一样。“嗯,不,我刚出院,我刚做了一个妇科手术,我必须戴这样的厚衬垫一个月。”我在撒谎,不知道能不能骗过瑞科。“就是说不能ml?”可怜的家伙看起来很失望。“恐怕是的。” “就进去一小会儿,我有办法来满足双方的需要。我真的很喜欢你,姬蜜,你是我见过的最漂亮的女孩。”“对不起,瑞科,现在不行。”“但是,姬蜜,我……”我急忙用双唇堵住了他的嘴。我又一次感觉到了他下身的小帐篷。我轻轻的把他推开:“瑞科,今晚我过的很快乐。不要让我失望。“好吧,我要冲个冷水澡才能压抑住。”看着他笑了,我真的觉得他是个很不错的男人。我又轻轻的亲亲他,瑞科转身离开了,我也回到了房间。我发现萨蔓莎还没有回来,也许她正和本在甲板上享受夜晚的凉风。我脱下衣服,准备换上红色的睡袍,我正在浴室卸妆,听见有人敲门。准是萨蔓莎忘了带钥匙,我穿着内衣就去开门。天啊,是瑞科!“哦,瑞科,我还以为是萨蔓莎。”我的脸通的红了,急忙拿过睡袍穿上。 “我想今晚萨蔓莎不会回来睡了。“为什么?她怎么了?”“哦,她没事。我回屋的时候,看见门上挂着‘请勿打扰’的牌子,本还在上面留了字。”瑞科说着,把牌子拿给我看,“伙计,今天晚上我有客人。你找个别的地方睡好吗?我一定报答你。本。”“很明显,萨蔓莎在我的床上——也许在本的床上,反正她占了我的地方。你能让我在她的床上过一夜吗?“哦,不,瑞科,这可不行。”我又感到了恐慌。“我保证我躺在另一边,我累坏了。”“嗯……你能在甲板上的长椅上过一夜吗?”“下雨了,我会得肺炎的。”“瑞科,……我真的不能。”“我一定规规矩矩。”“你保证?”“我发誓。”“好吧,但是记得,没有ml。”“没有ml。我顶多来个晚安亲吻。”瑞科说着走进了屋里瑞科还真是说话算话,我们轮流洗了澡,瑞科躺倒萨蔓莎的床上准备睡觉。我也躺下了,关上了灯,但我根本谁不着,我太紧张了。我想着瑞科,想着我们亲吻的感觉,一切都那么自然,一切都那么美好。难道我真的已经变得喜欢男人,或者是我一直就喜欢男人,只是现在这个新的身体满足了我一直的欲望?谁知道!我知道亲吻瑞科我并不感到怪异,我几乎已经是个女人了,没有理由做不成瑞科的女人。“姬蜜,睡了吗?”“还没。”“你睡的着吗?”“睡不着。”我和瑞科紧紧的拥在一起,瑞科在我耳边轻轻说着:“谢谢你,谢谢你。”我们偎依在一起睡着我,连第二天早上萨蔓莎开门回来都没有听见。“我们屋里发生了什么?”萨蔓莎说着走向床边。我的睡袍还围在我的腰间,RF裸露着,一只胳膊搭在瑞科赤裸的胸前,两个人的脸上都流露着满足的申请。我睁开眼睛,“早上好。”在萨蔓莎面前我根本没有打算掩饰自己的身体。“你昨天晚上在哪儿?”萨蔓莎装作没听见,靠近我的耳边说:“我真高兴看到他没有把你扔到海里。”尾声那天当船再次靠岸的时候,萨蔓莎没有看到我。她问本和瑞科:“你们谁见姬蜜了?”瑞科回答:“我见了。她一会儿就回来,我陪她去了通讯室。她只是告诉我她要朝岸上打个电话。我问她什么重要的电话,她只是对我说:‘才不告诉你。’没事,我看她满脸笑容,情绪好极了。”萨蔓莎一定知道我给谁打了电话,当我再次出现时,我穿着那天在医院她第一次见我穿的短裙,满脸笑容。“你们还等什么?”我微笑着说:“我们去岸上看看啊,不要浪费时间。”黄昏时,我独自坐在沙滩上,萨蔓莎走了过来,在我的身边走下来。“你给约瑟夫医生打电话了?” “是啊。昨天晚上我从瑞科那里明白了一件事情,我这辈子再也没机会做回男人了。一回迈阿密,我就立刻赶回佛罗里达,我要让约瑟夫医生把我变成一个完整女人。他说还有几周的空闲,我打算回去看看父母。”“我真替你高兴,姬蜜。”萨蔓莎把我搂入怀中,我俩的眼中都涌出了幸福的泪水,“要我和你一起吗?”“不,我不能总是依赖你,这个问题我要自己解决。你去我们的新公寓吧,开学前一个星期我一定回来。我们还有时间买几件上课穿的衣服。”在佛罗里达,我毫不犹豫的去掉了身体上最后一块男人的东西。要回去看父母了,我有点紧张。但是看到妈妈已经接受了她有了个新的女儿时,我放心了,但是爸爸失去了儿子,我不知道他会不会接受。令我伤心的是我在家的一个星期,他一句话也不跟我说 。直到我打算飞回佛罗里达的前一天,父亲回来了。我正在屋里收拾行李,爸爸走了进来,叫我:“姬蜜。”这是他第一次叫我的女性名字。“姬蜜,我能和你谈一谈吗?”“当然可以,爸爸。”“我……嗯……我想说你这次回来我令你很不愉快……嗯……对不起。”“爸爸,该道歉的是我。是我改变了你的生活。“不,你没做错,我却像是个怄气的孩子。你走之前我想告诉你,你是我美丽的女儿,我为你骄傲,我爱你。如果你需要,我就在这里。”我知道爸爸说出这番话,展露他的感情是多么的艰难,泪水再也止不住了。我真是高兴我能够得到我所珍爱的人的关心。在机场,我对着爸爸、妈妈和姐姐挥舞着手,我幸福的人生即将展开。(完)
0 notes
csy-sally · 5 years
Photo
Tumblr media
Day2海参崴下午,马林斯基大剧院海参崴分院,堂吉柯德芭蕾舞剧~ 全程跳舞,剧情靠跳舞和肢体语言推动,不用担心看不懂,而且基本不是原著内容 大剧院下面有个池子,所有管弦乐队都是现场演奏 俄罗斯人很重视这样的场合,会穿着裙子正装,没有带其他衣服的我就特别格格不入 (舞台是谢幕时拍的) https://www.instagram.com/p/B4JgVS0gW8f/?igshid=kuff90qkaknt
0 no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