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mgik
#英国威廉希尔玩法英国威廉希尔公司网站怎么样
zdgnnssvb · 6 months
Text
Tumblr media
0 notes
aitastar · 3 years
Text
80 位科学家 死了 都是微生物学家
回顾:80 位已故科学家的完整名单,附有照片和令人震惊的细节
Tumblr media
作者:艾琳·伊丽莎白 健康坚果新闻
这个故事与我们意外的整体医生死亡系列完全不同 ,你可以在这里找到。 不,这是一个单独的列表——不是由我们编制,而是由勤奋的研究人员(底部链接)——我们感谢他们分享这些信息。
Foster Gamble 是第一个提醒我们注意这一点的人;我们只希望对这两起死亡事件进行全面调查,因为我们认为这至少有必要对所有、部分或全部是否真的有关联进行调查。
2006 年去世
#80:  📷Lee Jong-woo ,61 岁。死于:2006 年 5 月 22 日, 因为脑部出现血栓。Lee 是该组织与禽流感、艾滋病和其他传染病的全球威胁作斗争的先锋。自 2003 年担任世卫组织总干事以来,李是该国的最高国际官员。据官员称,这位和蔼可亲的韩国人喜欢在新闻发布会上开个玩笑,他是一位热心的运动员,没有病史。
2005 年去世
#79:  列昂尼德·斯特拉昆斯基。死于:2005 年 6 月 8 日 ,被香槟酒瓶击中头部。Strachunsky 专注于创造对生物武器有抵抗力的微生物。Strachunsky 被发现死在他位于莫斯科的酒店房间里,他从斯摩棱斯克前往美国。调查人员正在寻找这位领先的生物武器研究人员被谋杀与俄罗斯特维尔肝炎爆发之间的联系。
#78:  📷 Robert J. Lull ,66 岁。卒于:2005 年 5 月 19 日 多处刺伤。尽管他的车不见了,而且信用卡明显被盗,但凶杀案督察霍莉·佩拉说,调查人员并不相信抢劫是勒尔被杀的唯一动机。她说,劫匪通常会从 Lull 的家中带走比凶手留下的更多的贵重物品。Lull 自 1990 年以来一直担任旧金山总医院核医学主任,并担任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放射学教授。他曾任美国核医师学会和旧金山医学会主席,并于 1997 年至 1999 年担任医学会杂志《旧金山医学》的编辑。李·卢尔说,她的前夫是核电的支持者,热爱核电。与他人辩论他的政治立场。
#77:  托德·考皮拉,41 岁。卒于:2005 年 5 月 8 日 根据州法医办公室的说法,洛斯阿拉莫斯医院的出血性胰腺炎。由于他工作的秘密性质,无法获得他的照片。这是他的葬礼照片。在 Kauppila 公开为实验室主任离职的消息感到高兴两天后,他去世了。2004 年 9 月 23 日,由于安全丑闻,考皮拉被导演皮特·纳诺斯解雇。Kauppila 说他被解雇是因为他在实验室调查两个被认为丢失的机密计算机磁盘期间没有立即从家庭度假中回来。明显的安全漏洞迫使 Nanos 关闭实验室数周。Kauppila 声称他被当作磁盘的替罪羊,调查人员得出结论认为磁盘根本不存在。这个错误被归咎于文书错误。他被解雇后,Kauppila 接受了 Bechtel Nevada Corp. 的一份承包商工作,这是一家与洛斯阿拉莫斯和其他国家实验室合作的研究公司。他还在 Megavolt 射线照相术中研究新的散射减少网格,专注于金属板或交叉网格,以阻止散射辐射,同时允许未散射或直接射线通过与其他科学家:斯科特·沃森(LANL,DX-3) , Chuck Lebeda (LANL, XTA), Alan Tubb (LANL, DX-8), 和 Mike Appleby (Tecomet Thermo Electron Corp.)
#76: 📷 大卫班克斯,55 岁。卒于:2005 年 5 月 8 日。 班克斯位于昆士兰北部,与其他 14 人一起死于飞机失事。他被称为农业天才,发明了用于牛的捕蚊器。班克斯是澳大利亚生物安全局检疫机构的首席科学家,并积极参与保护澳大利亚人免受有害疾病和害虫的侵害。班克斯博士的大部分工作都涉及预防进入澳大利亚的潜在破坏性疾病。他曾去过印度尼西亚,研究口蹄疫通过群岛传播到澳大利亚的可能性。他为避免澳大利亚牲畜群和果园感染的其他疾病包括猪瘟、尼帕病毒和日本脑炎。
#75:  📷 Douglas James Passaro 博士,43 岁。2005 年 4 月 18 日 在伊利诺伊州奥克帕克因不明原因去世。Passaro 博士是一位杰出的流行病学家,他想解开导致胃病的螺旋形细菌的秘密。他是一位教授,他用生物恐怖主义的现实生活练习挑战他的学生。他嫁给了 Sherry Nordstrom 博士。
#74:  📷 Geetha Angara ,43 岁。死亡时间:2005 年 2 月 8 日。 这位以前失踪的化学家在新泽西州托托瓦的一个水处理厂的水箱中被发现。来自霍尔姆德尔的 43 岁的安加拉最后一次被人看到是在 2 月 8 日晚上,她在托托瓦的帕塞克河谷水务委员会工厂进行水质测试,她在那里工作了 12 年。潜水员在其中一个空水箱底部的一个 35 英尺深的水槽开口中发现了她的尸体。调查人员将安加拉之死视为可能的凶杀案。纽约大学博士高级化学家安加拉已婚,三个孩子的母亲
#73:  📷 Jeong H. Im ,72 岁。死亡时间:2005 年 1 月 7 日。 韩国人 Jeong H. Im 死于胸部多处刺伤,随后消防队员在三楼燃烧的汽车后备箱中发现他的尸体马里兰大道车库。密苏里大学哥伦比亚分校的一名退休研究助理教授和主要蛋白质化学家,MUPD 在哥伦比亚警察局和哥伦比亚消防局的协助下,正在对该事件进行死亡调查。在马里兰大道车库区域看到了一个“感兴趣的人”,被描述为一名 6 英尺至 6 英尺 2 英寸的男性,戴着某种类型的面具,可能是画家面具或石膏板类型的面具。Im 博士主要是一名蛋白质化学家,他是该领域的研究员。
2004年去世
#72: 📷 达尔文·肯尼斯·韦斯特(Darwin Kenneth Vest),1951年4月22日出生, 是国际知名的昆虫学家,是流浪蜘蛛和其他有毒蜘蛛和蛇的专家。达尔文于 1999 年 6 ��� 3 日凌晨在爱达荷州(美国)爱达荷福尔斯市中心散步时失踪。家人认为他的失踪与犯规有关。在达尔文失踪一周年之际,在爱达荷福尔斯和莫斯科举行了一场庆祝达尔文生平的活动。这些服务包括展示达尔文的作品以及来自学童和老师的感谢信。来自世界各地的至少十几位演讲者分享了达尔文的回忆,最后在蛇河中放置了玫瑰和纪念花圈。当天晚上,在蛇河岸边还举行了烛光守夜活动。
达尔文在 2004 年 3 月的第一周被宣布合法死亡,现在他的家���正在为几家公司申请限制令,这些公司认为未经许可就可以使用他的名字和照片。他的兄弟大卫是遗产的合法保护人,他的妹妹丽贝卡正在处理与鹰岩研究和正在进行的研究项目相关的问题。
欢迎媒体帮助定位达尔文。继续努力解决这个谜团包括最近的 DNA 采样。关于他失踪的故事继续在世界各地出现。在 911 悲剧之后,围绕失踪成人调查的问题受到了新的关注。
#s70-71: 📷 汤姆·索恩,64 岁; 贝丝·威廉姆斯,53岁;死亡时间:2004 年 12 月 29 日。 两名野生动物科学家,夫妻野生动物兽医,他们是全国著名的慢性消耗性疾病和布鲁氏菌病专家,在美国 287 号科罗拉多州北部的一场雪天坠机事故中丧生。
#69: Taleb Ibrahim al-Daher 。死亡时间:2004 年 12 月 21 日。 伊拉克核科学家在巴格达以北被身份不明的枪手枪杀。他正在前往迪亚拉大学工作的路上,在他的汽车在巴格达东北 57 公里处的巴古巴过一座桥时,武装人员向他开火。车辆从桥上急转弯,掉进了Khrisan河。Al-Daher 是当地大学的教授,他从被淹没的汽车中被救出并被送往 Baqouba 医院,在那里他被宣布死亡。📷
#68:  📷 John R. La Montagne ,61 岁。死亡时间:2004  年11 月 2 日。在墨西哥期间死亡,没有说明原因,后来被披露为肺栓塞。博士,Tommie Thompson 领导下的美国传染病部门负责人。曾任 NIAID 副主任。艾滋病项目工作和微生物学和传染病专家。
#67:   Matthew Allison ,32 岁。逝世日期:2004 年 10 月 13 日。 停在佛罗里达州奥西奥拉县沃尔玛商店的一辆汽车发生致命爆炸。Local 6 News 了解到,这绝非偶然。在一辆被烧毁的汽车内发现。目击者称,这名男子在晚上 11 点左右离开了商店,并在发生爆炸时进入了他的福特 Taurus 汽车。调查人员说,他们在前排乘客的座位上发现了一个 Duraflame 原木和丙烷罐。Allison 拥有分子生物学和生物技术专业的大学学位。
#66:   Mohammed Toki Hussein al-Talakani ,40 岁。逝世日期:2004 年 9 月 5 日:伊拉克核科学家在巴格达以南的马赫穆迪亚被枪杀。自 1984 年以来,他一直是一名执业核物理学家。
#65:  约翰克拉克教授,52 岁,卒于:2004 年 8 月 12 日。  在他的度假屋中被发现上吊。动物科学和生物技术专家,他开发了家畜基因改造技术;这项工作为 1996 年羊多莉的诞生铺平了道路,这是第一个从成年克隆出来的动物。创造羊多莉的科学实验室的负责人。克拉克教授领导了位于中洛锡安的罗斯林研究所,该研究所是世界领先的动物生物技术研究中心之一。他在培育使该研究所享誉全球的转基因绵羊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负责在羊奶中生产人类蛋白质(可用于治疗人类疾病)的项目。克拉克和他的团队将他们的研究重点放在蛋白质中 α-I-抗胰蛋白酶的产生上​​,该蛋白质用于治疗囊性纤维化。
#64: 📷 John Badwey 博士,54 岁。卒于:2004 年 7 月 21 日。  科学家和偶然的政治家,因为他反对将人类暴露于污泥的污水废物处理计划。突然出现肺炎样症状,然后在两周内死亡。哈佛医学院生物化学家,专攻传染病。
#63:   Bassem al-Mudares博士。死亡时间:2004 年 7 月 21 日。  在伊拉克萨马拉市发现了残缺不全的尸体*。他是博士。化学家,在被杀之前受到了折磨。他是一名拥有化学博士学位的制药公司工人。
#62:  📷 Stephen Tabet 教授,42 岁。2004 年 7 月 6 日死于 不明疾病。他是华盛顿大学的副教授和流行病学家。一位世界知名的 HIV 医生和研究员,曾在 HIV 疫苗试验网络的疫苗临床试验中与 HIV 患者一起工作
#61:Larry Bustard 博士,53 岁。2004 年 7 月 2 日死于 不明原因。他是能源部的一名桑迪亚科学家,在 2001 年炭疽恐慌期间帮助开发了一种泡沫喷雾剂来清理国会建筑物和媒体网站。他在阿尔伯克基的桑迪亚国家实验室工作。作为生物恐怖主义方面的专家,他的团队提出了一种用于对抗生物和化学制剂的新技术。
📷
#60:Edward Hoffman,62 岁。2004 年 7 月 1 日死于 不明原因。霍夫曼是一位教授和科学家,他还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医学界担任过领导职务。1973 年,他在圣路易斯的华盛顿大学致力于开发第一台人体 PET 扫描仪。
#59: 📷 John Mullen ,67 岁。卒于:2004 年 6 月 29 日。  一名核物理学家被大量砷中毒。麦克唐纳道格拉斯的核研究科学家。调查中的警方不会说明马伦是如何接触到砷的,也不会说明砷的来源。在他去世时,他正在为波音公司做合同工。
#58:   Paul Norman 博士,52 岁。卒于:2004  年6 月 27 日。来自索尔兹伯里威尔特郡。当他驾驶的单引擎塞斯纳 206 在德文郡坠毁时丧生。生化武器专家。他周游世界,讲授如何抵御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祸害。他已婚,有一个 14 岁的儿子和一个 20 岁的女儿,是威尔特郡波顿唐国防部实验室化学和生物防御的首席科学家。航空事故调查处的官员对坠机现场进行了检查,飞机残骸已从现场移至法恩伯勒的 AAIB 基地。
#57: 📷 Assefa Tulu 博士,45 岁。卒于:2004 年 6 月 24 日。Tulu  博士于 1997 年加入卫生部门并担任该县唯一的流行病学家五年。他负责跟踪该县的健康状况,包括梅毒、艾滋病和麻疹等疾病的传播。他还设计了一个系统来检测涉及病毒或细菌的生物恐怖主义攻击。图卢经常协调解决达拉斯县的重大健康问题,例如过去几年的西尼罗河病毒爆发,并与媒体合作向公众通报情况。被发现时面朝下,死在他的办公室里。达拉斯县的流行病学家死于出血性中风。
#56: 📷 Thomas Gold ,84 岁。卒于:2004 年 6 月 22 日。  奥地利出生的托马斯戈尔德多年来以各种大胆的理论而闻名,这些理论蔑视传统智慧,并在他 1998 年的著作“深热生物圈”中报道,这一想法挑战了公认的关于石油和天然气如何形成的智慧,沿着方式,提出了一种关于地球上和其他行星上可能存在生命起源的新理论。与心力衰竭的长期斗争。戈尔德关于深热生物圈的理论对其他行星上生命存在的可能性具有重要影响,包括我们太阳系内看似不适宜居住的行星。他是康奈尔大学天文学名誉教授,是康奈尔放射物理和空间研究中心的创始人(并担任了 20 年的主任)。他还参与了航空事故调查。
#55:   Antonina Presnyakova ,46 岁。卒于:2004 年 5 月 25 日。  一名在西伯利亚前苏联生物武器实验室工作的俄罗斯科学家在一次意外中死于携带埃博拉病毒的针头。科学家和官员表示,这次事故引起了国家病毒学和生物技术研究中心(称为 Vector)安全和保密的担忧,该中心在苏联时期专门将致命病毒转化为生物武器。Vector 一直是美国项目的主要援助接受者。
#54: 📷 尤金·马洛夫博士,56 岁。死亡时间:2004 年 5 月 14 日。 尸检证实马洛夫因头部和颈部多次钝器受伤而死亡。定为谋杀。在他的车道尽头找到。替代。致力于可行的能源替代计划和公告的能源专家。诺维奇自由学院毕业生。在涉嫌抢劫中被殴打致死。马洛夫因其对冷聚变的了解而备受尊敬。他刚刚发表了一封“公开信”,概述了他过去 15 年在“新能源研究”领域的成果和原因。马洛夫博士确信,世界上真正看到自由能源装置只需要几个月的时间。
#53:William T. McGuire,39 岁。发现于 2004 年 5 月 5 日,最后一次出现于 2004 年 4 月下旬。 尸体在三个漂浮在切萨皮克湾的手提箱中发现。他是新泽西大学教授、高级程序员分析师和纽瓦克新泽西理工学院的兼职教授。他成为世界领先的微生物学家之一,也是开发和监督多层生物防护设施的专家。
#52:  Ilsley Ingram ,84 岁。于 2004 年 4 月 12 日死于 不明原因。Ingram 是伦敦圣托马斯医院超区域血友病参考中心和超区域出血性疾病诊断中心的主任。虽然他的年龄很可能是他死亡的原因,但为什么没有在新闻媒体上得到家人的证实?
#51:Mohammed Munim al-Izmerly,卒于:2004 年 4 月。  这位杰出的伊拉克化学教授在美国拘留期间因钝器外伤导致后脑勺突然击中死亡。他究竟是怎么死的还不确定,但有人从背后打了他,可能是用棍子或手枪。他被殴打的尸体出现在巴格达的太平间,死因最初被记录为“脑干受压”。发现美国医生在他的头骨上做了一个20厘米的切口。
#50:Vadake Srinivasan,死亡时间:2004 年 3 月 13 日。 微生物学家在洛杉矶巴吞鲁日将汽车撞到护栏上。死亡被裁定为中风。他来自印度,是学术界最有成就和最受尊敬的工业生物学家之一,拥有两个博士学位。
#49:Michael Patrick Kiley 博士,62 岁。去世:2004 年1 月 24 日。死于大规模心脏病发作。埃博拉,疯牛专家,世界一流。有趣的是,他有一颗善良的心,但它“放弃了”。Shope 博士和 Kiley 博士正在 UTMB Galvaston 国土安全实验室致力于将实验室升级到 BSL 4。实验室必须安全,以容纳热带和新兴传染病以及生物武器化的一些最致命的病原体。
#48: 📷 Robert Shope,74 岁。卒于:2004 年 1 月 23 日。  警告流行病的病毒专家,死于肺移植并发症。后来据称死于特发性肺纤维化,这可能是由环境刺激或病毒引起的。使用一种会导致 Shope 博士的肺移植手术被排斥或导致移植手术并发症的药物并不难。Shope 博士领导的科学家小组获得了 1100 万美元的资助,以确保新实验室能够保留这些讨厌的虫子。Shope 博士还与 Mike Kiley 博士就 UTMB Galveston 实验室升级到 BSL 4 进行了会面和合作。升级完成后,该实验室将容纳人类已知的最危险的病原体,尤其是热带和新兴疾病以及生物武器。
#47:  Richard Stevens 博士,54 岁。卒于:2004 年1 月 6 日。他在 2003 年 7 月 21 日上班后失踪。一位医生的失踪引发了全国追捕,因为无法应对压力而自杀一个秘密事件,验尸官已经裁决。他是一名血液学家。(血液学家分析血液和造血组织的细胞成分,例如骨髓)。
2003 年去世
#46:Robert Aranosia,61 岁。去世:2003 年 12 月 18 日。 在 I-75 向南行驶时,他的皮卡车在 Kawkawlin 河上的一座桥附近驶离高速公路。车辆在降落在中间位置之前翻了几次。Aranosia 被从车上抛出并最终落在了北行车道的路肩上。他是奥克兰县的副法医。
#45:Robert Leslie Burghoff,45 岁。卒于:2003 年 11 月 20 日。  科学家。在德克萨斯州南布雷斯伍德的 1600 街区,被一名肇事逃逸的司机撞死。司机被描述为一名 50 多岁的矮个西班牙裔男子,脸略圆。他正在研究困扰游轮的病毒。
#44: 📷 迈克尔佩里奇,46 岁。死亡时间:2003  年10 月 11 日。死于一辆车的车祸。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西尼罗河研究科学家系着安全带溺水身亡。他是帮助抗击西尼罗河病毒传播的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教授。佩里希被称为该国媒介传播疾病的专家之一,他最近领导了一场运动,以遏制西尼罗河病毒的影响,并使路易斯安那州的许多教区努力建立蚊子控制区。
#43: 📷 大卫·凯利,59 岁。卒于:2003 年 7 月 18 日。  据说英国生物武器专家在他家附近散步时割伤了自己的手腕。凯利曾任国防部首席科学官和防扩散和军备控制秘书处以及外交部防扩散部门的高级顾问。1994 年至 1999 年担任联合国生物武器检查组(Unscom)的生物武器高级顾问,在同行看来,他在他的领域不仅在这个国家而且在世界上都是杰出的。
#42: 📷 Leland Rickman 博士,47 岁。卒于:2003 年 6 月 24 日  。Rickman 在莱索托的教学任务中去世,莱索托是一个四面与南非接壤的小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传染病专家,自 2001 年 9 月 11 日起担任生物恐怖主义顾问。他曾抱怨头痛,但死因尚不清楚。这位医生一直在莱索托与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医学中心欧文诊所的主任克里斯·马修斯博士一起工作,向非洲医务人员传授艾滋病的预防和治疗知识。里克曼,传染病协会的新任主席。加利福尼亚州的一位多学科教授和从业者,在传染病、内科、流行病学、微生物学和抗生素使用方面具有专长。
#41:'博士。罗杰去世:2003 年夏天. “罗杰”是这位遗传学科学家的化名。当不明原因的物体坠毁时,他 17 岁,1947 年住在新墨西哥州的罗斯威尔。他告诉 1977 年与他一起工作的一位名叫“凯特”的女士,当时他受雇于海军,他帮助清理了 1947 年 UFO 的坠机现场。随后,他在这么年轻的时候就去政府工作,最终成为一名在中国湖为海军工作的遗传学家。尽管他在向凯特讲述了自己的故事后不久就生活在恐惧和躲藏中,但他在 1990 年代末或 2000 年代初退休,她于 2002 年初在圣地亚哥再次见到了他。他告诉她她有危险和他说话,然后他离开了商店。2003 年,她接到他“朋友”的电话,说他在康涅狄格州的养老院被处决。尸体已被一辆看起来像政府的黑色车辆移走。房子已经被清理干净,尸体被移走,没有任何关于他的死亡或存在的公开通知。他在那里和之后的这段时间里,在新郎湖附近的沙漠中发现了许多毁容和异常的动物。凯特认为他可能一直在做这项可怕的实验工作。
#40:  📷 Carlo Urbani,46 岁。去世:2003 年 4 月 在曼谷死于SARS(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这是他帮助识别的新疾病。由于他的迅速行动,疫情在越南得到控制。然而,由于每天与SARS患者密切接触,他感染了。3月11日,他被送往曼谷的一家医院并被隔离。不到三周后,他就去世了。他是一位敬业且在国际上受人尊敬的意大利流行病学家,他在世界各地与传染病作斗争的工作具有持久价值。
2002 年去世
#39:罗马库兹敏。2002 年 12 月去世。  警方称,一名在康涅狄格州学习的 24 岁俄罗斯外科医生在带着三卷被盗胶卷逃离一家商店时被一辆汽车撞死。他正在学习成为一名整形外科医生。在沃特伯里医院与罗曼·库兹明一起工作的医生说,他们听到他周日晚上去世的消息感到震惊,许多人无法相信这种情况。Kuzmin 于 9 月离开符拉迪沃斯托克,根据 Keggi 骨科基金会项目在沃特伯里医院学习骨科手术技术。组织该计划的 Kristaps Keggi 博士说,库兹敏“非常能干,非常聪明——一个优秀的学生和一个优秀的个人。”
#38B: 📷 David R. Knibbs 博士,49 岁。卒于:2002 年 8 月 5 日。  受人尊敬的电子显微镜病理生物学家。
#38: 📷 Steven Mostow,63 岁。卒于:2002 年 3 月 25 日。  该国领先的传染病和生物恐怖主义专家之一,曾任​​科罗拉多大学健康科学中心副院长。他在百年机场附近的一次飞机失事中丧生。他被称为“博士。流感”,以表彰他在治疗流感方面的专业知识和生物恐怖主义方面的专业知识。莫斯托是该国领先的传染病专家之一。
#37:  📷 David Wynn-Williams 博士,55 岁。去世:2002 年 3 月 24 日。  在他位于英国剑桥的家附近慢跑时被车撞了。他是南极天体生物学项目和美国宇航局艾姆斯研究中心的天体生物学家。他正在研究微生物适应极端环境的能力,包括紫外线的轰击和全球变暖。
s #35-36:Tanya Holzmayer,46 岁,去世:2002 年 2 月 28 日: 旧金山的两名微生物学家死亡。Tanya Holzmayer 在送披萨时被同事Guyang “Mathew” Huang开枪打死 ,  38 岁,然后他显然开枪自杀了。Holzmayer 于 1989 年从俄罗斯移居美国。她的研究重点是人类分子结构中最受药物影响的部分。Holzmayer 专注于帮助创造干扰导致艾滋病的病毒复制的新药。一年前,Holzmayer 服从高层命令解雇黄。黄从送货员身后出现。他在胸部和头部近距离射击了霍尔兹迈尔几次。当 Holzmayer 跌倒在门口时,Huang 跑到一辆福特 Explorer 前开走了。据福斯特市警察局长克雷格·考廷 (Craig Courtin) 称,枪击事件发生后不到一个小时,黄就给他的妻子打电话。他告诉她枪击事件,并说他要自杀,然后挂断了电话。黄的妻子打电话给紧急服务部门,福斯特市警方用搜查犬搜查了该地区。他们遇到了一个慢跑者,他看到黄的尸体躺在当地人称为“大堤”的人行道上。他向他的头部开了一枪。
#34: 📷 Ian Langford 博士,40 岁,卒于:2002 年 2 月 12 日。被  发现死在血迹斑斑且显然被洗劫一空的家中 一名俄罗斯人,曾是英国 CSERGE 的高级研究员。他是从事全球环境研究的领先大学研究科学家,专门研究人类健康与环境风险之间的联系。白血病和感染专家。
#33: 📷 Vladamir “Victor” Korshunov 博士,56 岁。死亡时间:2002 年 2 月 9 日。被  发现死在莫斯科街头。头部被击中。科尔舒诺夫是俄罗斯国立医科大学微生物学子设施的负责人。他被发现死于家门口,头部受伤。2 月 9 日,俄罗斯《 真理报》 报道称,科尔舒诺夫很可能发明了一种疫苗,可以抵御任何生物武器。
#32:David W. Barry,58 岁,卒于:2002 年 1 月 28 日。 共同发现 AZT 的科学家,AZT 是一种抗病毒药物,被认为是治疗艾滋病的第一种有效药物。死因不明。
#31:伊万·格列博夫博士。死亡时间:2002 年 1 月。 俄罗斯微生物学家。格列博夫死于强盗袭击。享誉世界,为俄罗斯科学院院士。
#30:  Alexi Brushlinski博士。死亡时间:2002 年 1 月。俄罗斯微生物学家。在莫斯科因强盗袭击而被谋杀。享誉世界,为俄罗斯科学院院士。
2001 年去世
#29  📷 Dr. Benito Que ,52 岁。发现时间:2001 年 11 月 12 日。死亡时间:2001 年 12 月 6 日。从所谓的抢劫中发现昏迷。后来在医院去世。在他在迈阿密大学医学院工作的实验室附近的街道上发现的。阙博士的朋友和家人坚信,阙博士遭到四名男子的袭击,其中至少有一个人拿着棒球棒。Que 博士的死亡现在已被正式裁定为“自然”死亡,原因是心脏骤停。他是一名细胞生物学家,曾在血液科从事艾滋病、肿瘤学研究。
#28:  📷 Vladimer Pasechnik 博士,64 岁。卒于:2001 年 12 月 23 日. 被发现死在英格兰威尔特郡,他家附近的一个村庄。有两个不同的日期被报道:11 月 21 日和 12 月 23 日。死亡统治了中风。他从俄罗斯叛逃到英国。他曾是 FSU 生物武器计划的第一名科学家。人们认为他参与挖掘了 1919 年 A 型流感大流行的 10 名伦敦受害者的尸体。Pasechnik 在计划的挖掘计划宣布六周后去世。2001 年 11 月 23 日,《纽约时报》报道了 Pasechnik 的死发生在两天前。Pasechnik 的死是由弗吉尼亚州的克里斯托弗·戴维斯博士在美国制造的,他说死因是中风。Davis 博士是英国情报部门的成员,他在 Pasechnik 博士叛逃时对其进行了汇报。Pasechnik 积极参与 DNA 测序研究。他刚刚成立了一家公司,就像其他三位微生物学家一样,致力于提供强大的抗生素替代品。Vladimir Pasechnik 博士是 William C. Patrick III 的老板,他拥有美国使用的军用炭疽的 5 项专利。帕特里克现在是军方和中央情报局的私人生物战顾问。帕特里克开发了一种可以将炭疽孢子浓缩到每克 1 万亿个孢子的过程。没有其他国家能够达到每克 5000 亿以上的浓度。去年秋天在美国东部传播的炭疽菌浓度为每克 1 万亿个孢子。帕特里克三世拥有美国使用的军用炭疽的 5 项专利。帕特里克现在是军方和中央情报局的私人生物战顾问。帕特里克开发了一种可以将炭疽孢子浓缩到每克 1 万亿个孢子的过程。没有其他国家能够达到每克 5000 亿以上的浓度。去年秋天在美国东部传播的炭疽菌浓度为每克 1 万亿个孢子。帕特里克三世拥有美国使用的军用炭疽的 5 项专利。帕特里克现在是军方和中央情报局的私人生物战顾问。帕特里克开发了一种可以将炭疽孢子浓缩到每克 1 万亿个孢子的过程。没有其他国家能够达到每克 5000 亿以上的浓度。去年秋天在美国东部传播的炭疽菌浓度为每克 1 万亿个孢子。
#27:  📷 Don Wiley 博士,57 岁。消失时间:2001 年 12 月 16 日. 哈佛大学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的分子生物学家,顶级致命传染性病毒专家,在田纳西州孟菲斯郊外的 Hernando de Soto 桥上发现了废弃的租车。他积极参与 DNA 测序研究,最后一次露面是在 11 月 16 日午夜左右,离开田纳西州孟菲斯皮博迪酒店的圣裘德儿童研究咨询晚宴。参加晚宴的同事表示,他没有表现出醉酒的迹象,也没有人承认与他一起喝酒。一个月后发现尸体漂浮。周四,路易斯安那州一家水力发电厂的工人在距离分子生物学家最后一次出现地点以南约 300 英里处发现了唐威利的尸体,该地点是 11 月 18 日在孟菲斯举行的一次医学会议上。2002 年 1 月 14 日(将近两个月后)谢尔比县法医 OC 史密斯宣布他的部门已经裁定威利博士的死是“意外”;从 Hernando de Soto 桥上坠落导致重伤的结果。史密斯说,威利租来的汽车上有类似于桥上施工标志上使用的油漆的油漆痕迹,而且汽车的右前轮毂盖不见了。没有关于 Wiley 博士击中哪些建筑标志的报告。
#26:  📷 Set Van Nguyen 博士,44 岁。卒于:2001 年 12 月 14 日。被发现死在他在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工作的实验室的步入式冰箱的气闸入口处。房间里充满了从液氮冷却系统泄漏的致命气体。房间通风。研究疫苗以防止生物武器或武器本身。2001 年 1 月,《自然》杂志  发表的信息称,两位科学家 Ron Jackson 博士和 Ian Ramshaw 博士使用基因操作和 DNA 测序,创造了一种毒性极强的鼠痘,这是天花的表亲,Nguyen 博士在同一家澳大利亚机构工作了 15 年. 现在是这个故事的有趣部分。11 月 2 日星期五,《华盛顿邮报》报道说:“官员们现在正在争先恐后地确定一名安静的 61 岁越南移民,每天乘坐地铁往返于她在医院储藏室的工作,是如何接触到致命的本周杀死她的炭疽孢子。他们担心是因为与早期炭疽暴露和死亡的常见因素没有明显的联系:与邮件或媒体没有明确的联系。
#25:  📷 David Schwartz 博士 ,57 岁。卒于:2001 年 12 月 10 日。在弗吉尼亚州劳登县的农村家庭中,被似乎是一把剑的东西刺死。他的女儿自称为异教女祭司,她的三个异教徒同胞已被指控。他在生物物理学领域备受推崇,被认为是 DNA 测序领域的权威。三名进入神秘学的青少年被指控犯有谋杀罪。
#s22-24:Avishai  Berkman ,50 岁。 (不许拍照)
📷 阿米兰普艾尔多,59岁
📷 雅科夫·马茨纳,54 岁
所有人都死了:2001 年 11 月 24 日。另一起飞机失事导致 3 名科学家死亡。大约在黑海坠机事件发生时,以色列记者一直在敲响警报,称两名以色列微生物学家被谋杀,据称是被恐怖分子杀害;包括以色列伊奇洛夫医院血液科主任,以及特拉维夫公共卫生部和希伯来大学医学院的主任。世界血液学和凝血专家。这份名单中的前八名在飞机失事中神秘死亡的人中有五名微生物学家从事尖端微生物学研究;而且,五人中有四人在做几乎相同的研究;具有全球政治和金融意义的研究。
#21:   Jeffrey Paris Wall ,41 岁。卒于:2001 年 11 月 6 日。尸体被发现躺在他办公室附近的三层停车场旁边。沃尔先生曾就读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他是一位拥有医学学位的生物医学专家,他还专注于专利和知识产权。 #16-#20: 五名未透露姓名的微生物学家。逝世日期:2001 年 10 月 4 日. 五名未透露姓名的微生物学家中的四名在俄罗斯边境黑海附近被导弹击落的飞机上。从以色列到俄罗斯旅行;业务未披露。3位科学家是医学研究或公共卫生方面的专家。以色列的许多人认为,这架飞机上有多达四五名微生物学家乘客。以色列和新西伯利亚都是尖端微生物研究的发源地。新西伯利亚被称为西伯利亚的科学之都。那里有 50 多个研究机构和 13 所完整的大学,人口只有 250 万。
#15:Janusz Jeljaszewicz 教授,去世:2001 年 5 月 7 日,原因未公开。他是葡萄球菌和葡萄球菌感染方面的专家。他的主要科学兴趣和成就是葡萄球菌毒素的作用机制和生物学特性,包括免疫调节特性和丙酸杆菌对肿瘤的实验治疗。
2000 年去世
#14:Linda Reese,52 岁。去世:2000 年 12 月 25 日, 她研究了来自新泽西州费尔菲尔德市 19 岁的 Tricia Zailo 的样本三天后,她是密歇根州立大学大二学生。Tricia Zailo 于 12 月 18 日去世,就在她回家度假几天后。Reese 博士是一名微生物学家,与脑膜炎患者一起工作。
#13:迈克·托马斯,35 岁。去世:2000 年 7 月 16 日, 在检查了从一名被诊断患有脑膜炎并幸存下来的 12 岁女孩身上采集的样本后几天。他是亨茨维尔克雷斯特伍德医疗中心的微生物学家。
#12:Walter W. Shervington,医学博士,62 岁。去世:2000 年 4 月 15 日 在杜兰医疗医院因癌症去世。他是非裔美国人社区心理健康和艾滋病的广泛作家/讲师/研究员。
1998 年去世
#11: 乔纳森曼,51 岁。1998 年 9 月在瑞士航空公司 111 航班在加拿大上空去世。他是世界卫生组织全球艾滋病项目的创始主任,并在扎伊尔创立了 SIDA 项目,这是当时非洲最全面的艾滋病研究工作,并于 1986 年加入世界卫生组织,领导全球应对艾滋病的工作。他成为世卫组织全球艾滋病规划的主管,该规划后来成为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随后,他成为 1993 年在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成立的 Francois-Xavier Bagnoud 健康与人权中心的主任。 1998 年早些时候,他指责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违反了该中心的规定,在媒体上引起了争议。因未能迅速采取行动开发艾滋病疫苗而损害了人权。
#10:  Elizabeth A. Rich,医学博士,46 岁。1998 年 7 月 10 日,在田纳西州探望家人时死于交通事故。她是 CWRU 和克利夫兰大学医院医学系肺科的终身副教授。她还是艾滋病研究中心执行委员会的成员,并领导了生物安全 3 级设施,这是一个专门处理 HIV、毒性结核菌和其他传染性病原体的实验室。.
1994 年 – 1996 年去世
#9:  Sidney Harshman ,67 岁。死于:1997 年 12 月 25 日, 死于糖尿病并发症。他是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教授。他是世界领先的葡萄球菌α毒素专家。
#s6-8:  Mark Purdey 、他的律师和与 Purdey Die 一起工作的兽医:CJD 医生 Mark Purdey 对“异常脑蛋白”这个表达很熟悉。Purdey 的房子被烧毁,他在疯牛问题上的律师被赶下马路并死亡,英国疯牛病调查的兽医也死于一场神秘的车祸。CJD 专家 C. Bruton 博士在发表新研究论文之前在一场车祸中丧生。该案的兽医也死于车祸。Purdey 的新律师也出过车祸,但不是致命的。在 Purdey 博士去世之前,他推测 C. Bruton 博士(下面的#2)可能比他被杀之前的论文中透露的更多。
#4-5  📷 Tsunao Saitoh 博士,46 岁。卒于:1996 年 5 月 7 日。在加利福尼亚州的拉霍亚,他和他的小女儿一起被枪杀。他死在汽车的方向盘后面,侧窗被弹开了,车门是开着的。他的女儿似乎试图逃跑,她也被枪杀了。此次袭击与抢劫犯在该国杀害日本人的其他事件相提并论。阿尔茨海默病异常蛋白专家。
#3  Jawad Al Aubaidi 博士。1994 年去世。 他是康奈尔大学的博士研究生,受雇领导支原体生物战研究项目。Aubaidi 博士的项目之一是用支原体菌株填充飞毛腿导弹的有效载荷。1995 年,奥拜迪博士被以色列人穆萨德杀害。他的死亡,或者说,无效化看起来像是一场意外。他在自己的家乡伊拉克换轮胎时被卡车撞死。
#2  CJD 专家C. Bruton 博士——刚刚发表了一篇关于 CJD 新菌株的论文——在他的工作向公众公布之前死于车祸。Purdey 推测 Bruton 可能比他的论文中透露的更多。
#1 📷 何塞·特里亚斯,卒于:1994 年 5 月 19 日。Trias 和他的妻子在他们位于马里兰州 Chevy Chase 的家中被谋杀。他们在谋杀前一天会见了他们的一位记者朋友,并告诉他他们计划揭露 HHMI(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对“特殊行动”研究的资助。用于 HHMI 的拨款实际上被转用于特殊的黑人行动研究项目。
1 note · View note
furrytyphoonchaos · 3 years
Text
【转贴】老独立游戏[瘟疫/pathologic]全面分析推荐剧透, 副标题:肢解 [瘟疫]
出自:https://trow.cc/board/index.php?showtopic=26904
这是一个让我失语的游戏。他陷入自己故事中太深,游戏做得太极端,以深度沉浸体验全方位缓缓的向我逼来。 上次上手并通关是八年前左右,到现在感觉已经变淡,但深深的印痕还在。。我不想为了写这文来第二遍。但这绝对是个重要的游戏,他做了以前游戏中从没试过的事情。你很可能不会想玩这游戏,但这文一定要看。也许你看了这文就不用再玩这游戏了,也是为你好。 这次我来翻译一下外国网站的评论。看起来是刚结束这个游戏趁热写的,可看起来好像他也说自己有“无法形容”的感觉。文章写于四年前,那时离游戏发布也已有五年。有些观点好像不适合新出的更有深度的游戏,观者自断。。 [瘟疫][pathologic]是俄罗斯工作室ice pick lodge的第一作。俄罗斯游戏有个优良传统:两个字,苦逼。 ---===--- 下面我来说明,一个来自俄罗斯,叫做[瘟疫]的 FPS/RPG。。是一部你永远不会想玩的最棒最重要的游戏。 文章会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会勾勒出游戏的[身],第二部分会谈到[心],然后以[魂]结束。 这有点装逼,但我忍不住。只有这样我才能告诉你们这游戏对我说的。。有可能你想到的只是游戏能给你什么。其实乐趣往往从放弃自我的一部分开始。 你准备好了?我还没。好吧开始吧。。 肢解[瘟疫] 第一部分:瘟疫之[身] [瘟疫]是一部关于疾病的游戏。 游戏以三个医者到达小镇开场,那是个以肉类工业为生的落后聚居地,坐落在荒凉的俄罗斯大草原上。年代是。。大概是1910年。三个医者互不相识,由于不同的原因,从不同的途径来到镇上。一个是来自城市干劲十足的帅哥医生,另一位是个肌肉发达姿态僵硬的萨满巫医类的人物。最后是个有着令人恐惧的宗教奇迹力量的小女孩。他们是Bachelor,  Haruspicus和Devotress。后两个词系俄罗斯作者自造,你可以理解为学者,巫医,和女祭司。他们就是你的游戏主角。 但是事情不对。三个医者刚到,猛烈的感染就爆发了。很快几千居民病倒,其中每天都会死去几百人。随着镇子被隔离然后被管制,医者自己也被困。这强迫他们与疾病拼死搏斗,不然自己就是下一个感染者。别搞错,如果没人出手干预这瘟疫,镇子会像黑板上的笔迹一样被从大地上抹掉。 这就是故事背景。 作为游戏的基础这已是非常独特,而[瘟疫]还把事情搞得更复杂。 首先,三个角色不在一起共事。每个人都有独到的叙事角度,有自己的故事要讲。尽管三人合力看起来要合理得多。没几个人信任学者那怪异的"显微镜",巫医在游戏开始时被一桩飞来的[游戏后边变成了真实犯下的]谋杀案悬赏,最后没人能决断那女祭司是天使还是恶魔。有人甚至认为她其实是两个人。 我说得有点儿赶了。 因此每个角色都得和不同的要人结盟,结果是每人都有不同的机运和每日任务。每人因而能看到故事的一个不同侧面。你没有选的那两个玩家人物仍会出现在游戏里,他们会做他们自己的事,有机会还能说上话。 这非常有意思。。有这几个原因:首先,这给了游戏叙事手法的几乎无限的自由,因为他现在可以用上以前不可能使用的手段。 基伦以前说起过,杀出重围[deus ex]是为数不多的,里边真的有人骗到你的游戏。不是那种戏剧性大骗局,只是你认为是朋友的扑克脸玩儿的亦真亦假的花招,有时是绊你一下或者伤你一次,有时你得联系前后剧情才知道自己上当了。谎言在游戏开发中难以使用,因为游戏的故事总要讲圆,所以你得保证玩家最后明了谁为什么骗他。因为深厚的阴谋论背景就说[杀出重围]有野心尝试这个,我不能同意。。 对比起来,在[瘟疫]里每人都有自己的角度,每人都在扭曲真相让你为其掌控,开发者可以这么做因为他手里还有两个完整的故事来解释为什么。 例如,作为"学者"你可能会听说佛拉德男爵给"巫医"设了个陷阱,因为他昨天夜里把男爵的一头牛开了膛。作为"巫医"你会被扔进监狱然后脱出,但永远不会知道是为什么。这就有了困惑,背叛,和畏惧的感觉。 让这三人叙事有趣的另一个理由,是他让游戏世界显得更加自然不做作。在[瘟疫]里人们并不回答你所有的问题,未解之谜会留在那里。这与疾病的概念紧密联系,这是与无知的战争--毕竟你能了解它,就能治愈它。虽说是分分合合的三个人最后终于终结了这场瘟疫[不是一个人的功劳],你得把这游戏玩三遍才能真的明白整个故事。 (这不是说你会有动力把这游戏玩个两三遍,也不是说就这么放着也没关系。这些相互矛盾的地方会在第2和第3部分详述。) 那么这个游戏不仅有着奇异迷人的故事,他还死死的守着这些故事不讲。真来劲--这些日子我们看到的游戏都越来越把时间和钱砸在剧本上。[瘟疫]野心满满的复杂剧本简直晃瞎人眼。就像异域镇魂曲,情节就摆在那。好像这些游戏是来自平行宇宙,故事自然就来。 接着,不仅是游戏的叙事结构在耍你,吸引着你又把你推开--这小镇的结构也一样。 在小镇里奔走的时候有几幢建筑逃不开你的眼睛。首先,是"屠宰场"。在地图上是,在一片平地上呈肿瘤样突起的一座小山。屠宰场是小镇的肉的。。来源。半山上伸出一个简单的滑轮系统,通向火车站,之间吊着几百个麻袋,每个上面都沾着血,滴在通向车站的路上。自从瘟疫爆发,屠宰场就关门了。大门关闭的时候里边还有工人,但那些肉就吊在滑轨上任其在空中腐烂。 然后是"鸟舍",一个怪物的杰作。鸟舍是一个庞大的长方形混凝土块,有垂直的裂缝作为窗户。镇子用这里来收留他那莫名其妙的巨量狂人。这也是镇子用来遗弃死者的地方,尸体被丢进鸟舍地基上的大洞里,然后被他的住户拖走,以莫名的方法再度利用。自瘟疫爆发,鸟舍也关门了,他的住户还在里边。 最后,在镇子的另一边是你能看见"多面体",镇上败家建筑师的作品。这是个棱角分明的庞然大物,像是个埃舍尔笔下把尖头扎进地里的海螺壳。他在物理学上是不可能的。他最近被镇上的孩子们征用,除了其他孩子不许别人进入。 不少人明了游戏设计的这种把戏:在游戏开始时向玩家展示一些无从下手的东西,然后这些东西就一直呆在你的脑海里,直到你被赐予能力回去"下手"。[瘟疫]中的这些建筑把这把戏玩的天翻地覆。大部分的游戏时间里这些建筑让你念念不忘,他们的包容着一个黑暗的秘密;而你了解到的关于镇子的事,一半都都能和他们有关。 例如,你听说屠宰场里的"肉人"认为自己是一群动物兄弟,你听说鸟笼的居民把自己从狭长的窗户里挤出去,只为逃开里面的什么东西。你听说多边形里的小孩被大孩子派出去搜集药粉和药片。这些黑色的流言无穷尽,你听得越多就越对那些建筑感兴趣-同时也越害怕。你越是不能进到那里面去[实际上你也进不去],哎你就越对他们感兴趣。人性还真是贱啊。。 关键是,因为这是这三人叙事,你永远不确定自己是否能进到他们里边去。对你的角色来说,他们每一个都可能永远是个迷。 你不会再别的游戏里感受到这种凶兆。任何恐惧的学徒都会告诉你,没有比只存于人心的东西更恐怖。[瘟疫]在整个游戏中都令你在心中描绘这些建筑内部的无可名状的图景。 老天,这游戏还会让你梦想成真。 [瘟疫]有着我上手过的游戏里最残酷的生存机制。只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健���不说,你还得解决饥饿,疲劳,感染度和名誉。 但是-最关键的-在游戏中的生存不会照顾你,就像这游戏的剧情不会偏向你。这种硬核好像是俄罗斯游戏的特质。就像在现实中生存仅仅意味着你有些必须要做的事,在[瘟疫]中是一样的。你为镇上的头人做事拿不到钱,暴徒身后也没有藏着医疗包。你在山洞里也找不到面包,因为他尼玛就是个山洞。 生存完全自成独立的一体。。要保证补给供应,你得先掌握镇上噩梦般的经济体系。比如:向小孩用剃刀换失窃的首饰,拿这些首饰向杂货商换一根面包。另外一例:从垃圾桶里捡玻璃瓶,带到井边装满水,再和醉鬼换绷带。 我第一次玩的时候,有一次拿到了一支左轮和六颗子弹,如获大赦。因为这解救了快饿死的我。出门直奔最近的商店,拿他们换了一瓶牛奶和一罐蔬菜。 第二天价格翻了一倍。 关于生存方面我不想多说,但游戏这方面的杰出不可低估。如果有另一个fps让你赶着用自己唯一一把枪换一罐牛奶。。那我会高兴的从自己菊花里消失掉。 因此[瘟疫]是要让你玩两个游戏。完成对治愈瘟疫的作用未知的任务或求助,以及活下去。 把这个组合推向疯狂的有这么几件事。第一,生存[非常的难]。你很容易就会陷入贫困,或者病的快死。如果你买不起越来越重要的武器和防护衣[都有损耗度],随着镇子的状况恶化,你就必须开始新游戏了。这是说,你要时刻想着生存。你的个人安危决不能置之度外。第二,你的工作有时间限制。每一天都会有新的死亡,新的问题,新的突发事件和任务,故事任务会在第二天开始时消失。你永远可以用装备换些咖啡豆,嚼着它们撑过夜晚。但就像现实中,这不是个好主意。 游戏中让你想要在窗口尖叫的另外一点:如果你把一天的任务放着不管,游戏会[继续进行]。你完全可以花一天时间收集装备,但整个镇子的存亡会在你指尖溜走。 如果你觉得这一切犹如地狱,你完全正确。如果你认为这一点都不好玩。。你可能是正确的。好玩的元素当然会有很多。。但你可能会怀疑,他们能否做成好的游戏。 你会明白的是,这些不相关而又残忍的游戏机制其实都有同一个走向。他们在玩家心中尝试培养的这种东西,我玩过的别的游戏从没试过。 下面我们来说说[瘟疫]之[心]。 累了吗?那就歇会吧。在阳光下坐坐,我们要去的地方不会有光。 肢解[瘟疫] 第二部分:瘟疫之[心] 一言蔽之,[瘟疫]是黑的。不是那种"我们要做一个比较黑暗,有更多成人经验的续集"的那种黑,也不是"青少年的焦虑"的那种黑。[恐惧之泣躺枪]。[瘟疫]是有着抹杀一切希望的气氛的,苍凉的游戏。这是"独居老人在起居室摔断了腿后没人知道直到有人闻到味道才被发现"这种黑。 在瘟疫爆发前这镇子就是个可怕的、无法无天的地方。他样子丑陋,完全与世隔绝,被三个永远争吵的家族统治[一个工业家族,一个资本家家族,一个知识分子家族。他们都渴望权利,但都没强到能夺取它。]到处都是小孩,但好像每个都没有父母,夜里街上满是吵闹的醉鬼。维护墓地的是一个身无分文的盲女,她无力阻止永不消停的盗墓者。这些方面如此夸张,都不能再叫他小镇了--简直变成了用丑恶的3d技术死而复生的nick cave的[谋杀情歌]。 虽然看起来离道德什么的无比遥远,[瘟疫]让你在保卫这烂地方的时候竟然有了生气勃勃的正邪对抗之感,只因为你的主角经历的恐怖。这瘟疫饥肠辘辘,四处传播,然后沿途吞噬,摧毁生命只为长大。你的所为不会有任何道德问题,问题在于如何去做。 基本上,你在游戏中遇到的所有阻碍都是病毒造成。包括从进入被管制的屋子,到搜寻食物,到和老鼠,军人以及感染的疯子争斗。尽管瘟疫爆发前的生活已很可怕,但那还是人在过的生活。相比之下,这疾病有些邪异的地方。他嘲笑学者对其进行的科学分类,无视巫医的调和草药,甚至逃过了女祭司的治愈之手。有的事比这些都更可怕--我们到第三部分再来说他。 你在[瘟疫]中的第一天结束了,一条信息显示在屏幕上。它用沉默、简单的文字告诉你,今天镇上死了多少人,有多少被感染。它还告诉你,还剩十一天,没骗你。你打开记事本的时候会发现有十二个标签卡,每天一页。这游戏不停地告诉你他的时间跨度。 一开始这还能给人安慰,这只是在提醒你这场噩梦两星期就会结束。然后死亡统计上升到几百,然后是几千人,你也亲眼见证了这疾病。你尝试去了解它,但它只是变得越来越无可名状。它干的所有事都无法解释。 然后,一个疲惫的午夜,你的角色摇晃着上了床。这信息又出现了,就像每天夜里一样。但这次,你开始思考这信息究竟是什么意思。 "还有七天,游戏结束。" 还有七天,就结束了。 什么结束了? 噩梦结束了。 什么结束了? 也许是小镇结束了。 或者是你结束了。 然后你开始想,是不是真能打败这疾病。开始想这小镇是不是该受此罪。这疾病显然有非常"终极"的地方。随着它毫无阻碍的扩散,它吞噬的好像不止是生命。在寻求答案打败疾病的过程中,这疾病好像开始吃掉这镇子的文明。 这是[瘟疫]另一个美丽的侧面-这小镇,你身边的环境,每天都在变化。Warren Spector在一次采访中说,他喜欢把整个游戏设定在一个小一点的,细节丰富的地方。[瘟疫]会让你感受到这点子的威力。 在第一天镇子还是张白纸。第一个出现的变化是被隔离起来,希望尽失的感染区域。 在疾病散布的区域房子被用木板封上,抢劫者到处为患,街上充满了瘴气,感染者向你伸出佝偻的手求救。只是穿过这些区域就让人痛心,还很危险。没有武器和合适的防护[胶鞋,手套,厚斗篷],你从感染区另一边出来的时候你就会需要绷带,药剂,和止疼片。当然,你还需要这些药剂来缓和区域内感染者们死前的阵痛,这是唯一提高你声誉的方法。决断啊决断。 在第五天之前,这些感染区已经摆好架势要吞掉小镇。当天醒来后你会发现,很多之前文明尚存的区域已陷入全面混乱,街上满是吓坏的人拿着自制燃烧弹扔向最近的人。还有七天,你开始想鬼知道这镇子还怎么能撑过一星期。 第二天军队来了。钢铁般的俄罗斯士兵拿着火焰喷射器和步枪,他们设置路障,然后无情击倒那些游荡的患者。不但镇子气氛改变了,你也要记得这些意外的发展把你之前学会操控的黑市交易全都毁了。 这些政府的"判官"到来之后几天,镇上又有了变化。他们在教堂设置了办公室,把军队呼来换去,四处修建绞刑架,因文明崩坏而把镇子的头人带来而审问。这些事发生的时候疾病仍在推进,在你无比需要自由来进行研究的时候法律的套索拽紧了你的脖子。这可能是个政治声明:想想看,审判官们在镇子恶性瓦解的时候以正义的名义叫停一切。 这种有机的环境在游戏其余的来龙去脉中都会有其意义。一个关于[死]的游戏要做的高端大气,那就得把整个世界做[活]。 我们面前就是这样一个可怕,冷酷,而又美丽的俄罗斯故事,以残酷的游戏机制表现对抗瘟疫肆虐的同时试着自保。 我们还没说起的是让这理念更进一步的游戏设定细节。美术指导和人物设定的华丽细节只能由那种愿景统一的开发团队做出。 [瘟疫]中,这种细节最显眼的就是色板选择,薄薄一层被洗过的棕色和灰色。最有颠覆性这类细节的是他的音乐,一种不间断的,自然声和工业声响混合的音轨不停息的在你脑后响起,随你去所有地方。最有效的这类细节是孩子。[瘟疫]开场动画里为一个填充玩具举行模拟葬礼的那三个小孩。这和什么具体的事都联系不上,但却设定了整个游戏的基调。[瘟疫]里遍地是小孩,上面已经提过,他们大部分都是弃儿。 小孩随处可见本是作为一个你和瘟疫搏斗之缘由的提醒,但这些孩子所指代的超过这些。无人监护让这些孩子有了自己的小世界,他们不理会愚蠢的大人,而有自己的政治和战斗。 我说的是<蝇王>的情节。这些孩子大体上分为三个帮派(3在游戏中总是重复出现,理由不明)。一群被一个叫notkin的男孩领导,他是个高个,结实,有魅力的孩子。他们住在工业区的废弃仓库里。另一群是住在[多边形]里的孩子,还有一群是"狗头帮"。第一次见面的时候,他们会把你吓尿。他们把填充玩具狗的头拆下来戴在头上,是个混战争斗不断的帮派。 这些孩子也和游戏中的其他人一样脆弱。当他们试着从交火中逃脱的时候也会被杀,也没人阻止你射死、砍死他们再抢了他们的东西。这些小孩,这些凶恶的小罪犯们,身上经常带着药品。 这至少能让我们想想bioshock里,那些可笑的关于"小妹妹"的"道德抉择"。这里没有"大爹地"。连一般的爹都没有,只有你,和你拯救镇子的任务,还有那些在暗巷里游荡的无防备的孩子。他们带着的药品能缓和你的高烧。而且bioshock还用各种暗示几乎明确告诉你,哪一种伦理抉择是"对"的。 [瘟疫]里关于孩子的这部分设定再次凸显了人性的奇异和残酷。我们来把它和叙事机制,剧本,以及游戏设定合在一起看看。 有什么新东西出现了。 几年前我和一个朋友有过一次争论,其中一处不同的见解让我们脑洞大开,在接下来的几天一直试图驳倒对方。我说一个好的游戏不一定非得好玩,她说这简直没天理。 我当时搞砸了的论点是,游戏有惊人的关于负面情绪的可能性没有被触及。就像在任何艺术形式中巨量的这一边与属于"正面"情绪的另一边相比一样。不论是幽默,激动还是刺激,我们年轻的游戏工业已无法摆脱关于"乐趣"的执念。 游戏业界还没做出自己的"廊桥遗梦"和"公民凯恩",我觉得这就是最关键的原因。我们尚处在音乐剧和闹剧的时期。还没有开发者试着让玩家感觉难过,孤独,或者可悲,至少时间不会太长。你可能会举出几个在这方面试水的作品,但绝大部分开发者是让要让你保持微笑的。 进行这种辩论就像穿过密布的荆棘,我已经太多次走过而从没论出个结果。直到[瘟疫]大胆的启用了孤单,残忍,绝望,疲惫,冷酷,还有愚昧和痛苦。如果你消受得了这些,其结果是惊人的。 [好玩]这词永远不会被用来描述[瘟疫]。在镇上来回奔波,尝试阻断死亡之潮还想着搞清楚这到底是怎么了[不好玩]。这不是游戏。现在还没有特定的词来描述它,难怪[瘟疫]的开发者,ice pick lodge在他们的英文网站上把它形容为"决断的练习"。 ..很可能我已经把你说糊涂了。我来举几个可爱生动的例子,来描绘一下[瘟疫]具有的力量。 我和一个朋友同时开始玩这个游戏。他选了[学者],我选了[巫医]。因为我们的游戏进度相同,我们就有机会讨论每日的剧情进展。这很快就不好了。 "你他喵的在干啥啊?"我们同时结束第三天之后他对我说。 用了几秒钟我才想起他说的是"巫医"。在他的游戏里,他被派去调查一个在街上被开膛弃尸的感染市民。他的调查最后指出我是凶手,但没任何证据说明我的作案动机。在我的游戏里,嗯哼,我是切开了一个将死的人,但我知道这是合理的。巫医在这种情况下有特权把死者开膛已经无数年,我的所为是世上再自然不过的事。为了拯救成千上万有危险的男人、女人和孩子,我只是让一个人早死了几天。告我呀~ "我得看看这些受感染的内脏。"我对我的朋友说,明知这种说法在法庭上定然站不住脚。 我们斗了一会嘴,每人都在怪异的坚决捍卫我们游戏人物的信仰。他叫我谋杀犯,我叫他可怜虫。然后不了了之。 在我第二天的游戏中,我最后和"学者"碰面了。那个npc称我为谋杀犯,我们斗了一会嘴,他要和我撇清关系。他说,作为医生,我们永远没有权利杀人。 我了个草! 这种事一直都有。我的最爱是发生在第九天,游戏时间大概20小时以后。我的朋友开始和我说他是如何的玩不下去了。他说如果事情还没转机,他就要放弃了。他说他太累了。 第二天我的人物去找"学者"交流一些新发现,结果我发现这人已经被疲惫压倒。"学者"说如果我们没有尽快发现瘟疫的真相,他就要开枪自尽,免得先死于疾病。 这就是"瘟疫"所做的。它制造了有趣而绝望的情境,而且毫不掺水的让你体验这些。他不留情面的让你难受,让你对你控制的人物产生认同直到成为他们。 如此,[瘟疫]是一个关于人物个性化的伟大实验。他和那些人人热烈讨论的15分钟的独立游戏一样独一无二{完全正确!},只是扩展成了40小时的史诗。鉴于每人都在说[某个独立开发者能有资金和自己的团队就好了],这就让[瘟疫]真的颇有成绩。 当然,ice pick lodge的野心还要更大一点。他们的脑洞更大。厚着脸皮起草了一个包含了这么多不同面向的智力游戏之后,他们还想要更多。 具体地说,他们想要成为艺术。他们确实是全力以赴,结果就是成就了游戏史上最惊人的一页。 肢解[瘟疫] 第三部分:瘟疫之[魂] [瘟疫]中有两个主题,像游泳池中的藏着的鲨鱼一样贯穿整个游戏。说起"主题",我指的是对游戏的整个图景至关重要但又恰当的超脱于游戏的东西--比如半条命2里奥威尔式的气氛,超越善恶里的卡通意象。对半条命2来说,17号都市里的高科技暴政并没有直接影响你奔跑和射击。就像超越善恶中,你的气垫船由海象修理不影响你所面对的困惑。 至于[瘟疫],这两个主题是"血肉"和"戏剧"。至少在我看来,他们让这游戏变得有趣甚至美丽。当然是那种丑恶的美。 你最先照面的是这游戏对戏剧的执念。在主菜单选择新游戏之后,你发现你来到了一个空荡荡的剧院的二楼前排座,向下看着舞台。舞台上就是那三个医者,他们正为你上演一出短剧,激烈争论谁有拯救这小镇的能力。剧院熄灯,演员们陷入沉默,除了顺着座椅的行列走后门出去你无事可做,走出门去你才会看见人物选择界面。偶也。 随后在你正式开始游戏时,你很难不把自己看成在是舞台上扭动的演员。这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行刑者"。 用最简单的表达来形容"行刑者",可把他们看做游戏舞台的助手,或者导演。他们将近两米高,从头到尾你能看到的只有垂到地上的斗篷和巨大的鸦脸面具。镇上所有人都能看见他们但从没人有过疑问,所以你也是。第一次见到他们时,他们会平静地向你讲解游戏的规则。但随后他们只是像好奇的旁白者一样看着事情如何进展。你从没见他们移动过。 他们还是开始呈��出深重的黑暗,因为随着时间推进你开始觉得他们是这镇子的死亡代理人。你开始畏惧他们,因为有人病倒或者死去的第一个迹象,就是有"行刑者"站在他们的门外。不久你就会想,那鸦脸到底是不是面具呢。 顺便一说,这是发生在你没完成[当日任务]的时候。"行刑者"站在某个日后会有重要作用的npc门外拦住你的去路。更惨的是,病倒的总是你的同盟。我记得"行刑者"的原话大概是"这些人必须为你而死,只有这些人会为你而死。" 但这些戏元素让人觉得有点未完工,或者有些空泛。镇上的剧院每天夜里都有作为附加项目的插曲短剧上演,有抽象的哑剧生物看似是超自然的使者。这些各色元素添加进去之后,游戏仍保有自己的深棕色。我敢确定这些打破第四道墙的桥段只是某种安全措施,确保玩家意识到这游戏多莫有戏剧性。我把他们写下来只是想让你更好地了解"瘟疫"疯狂的野心。 或者是我不公平,这很难说。因为[瘟疫]装模做样的戏剧元素和"血肉"的故事一比简直弱爆了,亲们。我来给你讲讲"血肉"的故事。 你要拯救的镇子的根基既非温热的屠宰业,也不是是冷酷的刑罚,而是出于二者之间。他奠基在冷淡的"必要性杀戮"之上。镇上屠宰场的工业化效率看起来好像渗透到了街上-孩子组成的帮派,眼都不带眨就空手向你扑来的疯子或者拿着刮脸刀的醉鬼,让你觉得生命很廉价。等到成百上千人开始死去,这看法就更甚。 其实,[瘟疫]最大的秘密是:每个医者都要造成别人的死亡,自己才能活下去。玩过"学者"的人会发现自己半夜里拿着手枪在街上游荡,击杀那些潜在的杀人犯再抢了他们的财产。"女祭司"要活下去,她超自然的双手触碰造成的伤害就一定要比治愈多。最恶劣的是"巫医"。这可能是我的偏见,因为我是选他进行的游戏。 作为"巫医"你会继承你父亲的秘法实验室。一个满是积灰卷轴和铜壶的地方,藏在一个锁起来的仓库里。在这里用你买到或者找到的配方,能制作药酒和补品。但是你非常忙,你几乎没时间在小镇外的乡间漫步寻找根茎和草药。就算你去找了,他们藏在发脆的草丛间也难以找到。所以你要长途跋涉到沼泽地和[虫人]商议。[虫人]是一个奇怪的非人游牧种族,他们的语言在经历机翻俄转英之前就已经毁坏了。[虫人]有你要的植物,但作为交换他们要用人的内脏和血"灌溉"大地。所以作为"巫医",你经常会被沼泽没到大腿,被鲜血浸到手肘,兜里装满了偷来的人肝。 这是这游戏另一处奇异的分裂。你的角色毕生的目标,和他在游戏中的唯一的目的,都是要救命。然而这游戏中的人类只是由这些水和软骨组成。在"瘟疫"里,生命很廉价很弱,而水浓于血。 这种对人肉的祛魅在镇子的遥远历史中继续上演,对牛的膜拜点明了这些。游戏中有提到一个长角的大地母亲,在"屠宰场"附近有一个牺牲祭祀用的祭台。但这镇子只为他们的皮与肉来繁殖这些圣牛,就是说他们在贩卖和食用他们的神的肉。这里血肉和生命之间总是界限模糊。镇上的河被称作脊柱,主街被称作静脉,工业头人的公馆被称作心脏。若你向任何镇民问路,他们总会用这些生物学用语来回答你。"顺着脖子穿过脑。"还记得以前提过关于"鸟舍"的传闻吧,同类相食从没被具体提起--这就会显得低端了。这游戏总在把玩这个概念--我们是一[体]的。而这肉体很廉价。 好吧。到现在为止我们还是在外围探索,就像这游戏的"戏剧"元素。让"血肉"这主题最终与众不同的是他与游戏情节的衔接。"戏剧"顶多是异想天开的主意,而"血肉"要走的更远。"血肉"的故事最后会有一个可怖而令人作呕的终结。 这发生在游戏时间将近结束的时候,可能是第八天或第九天。在这时候你已摸清这游戏的限制和规则,每天都会有例行的事务。你可能会去拜访一个孩子王,他会出价帮你在地图上标出新的感染区。你会在路上和每个遇到的人聊天,看看他们有没有你要的东西能换给你。你也许会捡一堆的空瓶子,在去见今天的掌权者的路上把他们装满水。 照理说这时你应该已经不担心自己的安全问题,但作为玩家你肯定已经又累又难受。在二十五六个小时里你已经听够了关于健康的谎言,病人的呻吟,和无休止的工业噪音,然而一无所获。跋涉穿越镇子并躲避危险以令人疲惫,你玩这游戏的时间越长,疾病传播的就越广,谜团也越来越大。 然后,在某个任务之间,你按M键打开全屏地图规划路线。游戏没给你显示地图。那些吓人网站在吓你一跳之前总要以平静温和来吸引你的注意,然后是血腥的图像或者一声巨响。与此不同,"瘟疫"向你展示一了张牛的侧面解剖图,以和你地图相同的画风绘制。这是个你能想的最让人揪心的时刻,因为他把你吓一跳之后,你就开始吓自己了。你开始明白了。所有事情都缓缓地的砸[不是拼..]在了一起。 首先..你知道了那些地区的绰号真就指的是动物的一部分。你看到了脊椎,静脉,心脏和脖子,除此还有更多。你知道了"鸟舍"就是肾脏,"屠宰场"是肠子,火车站是外生殖器。 最后你总算明白了这小镇是什么,更糟糕的是你被困在了这里。由于你了解了这镇子,至少你能了解这瘟疫了。你对他本性的了解来得很慢,就像太阳慢慢消失在地平线后。不是这小镇病了,生病的是土地。这解释了为何检疫隔离不起作用,水井为何干枯,感染区的房子为何变色腐烂还在砖墙上结出疮痂。 血肉既是土地,土地既是血肉。 作为"巫医"你最后能进入屠宰场。在那里你会发现每只被屠宰的牛的血都会被抽进地上的一个永不满足的深坑,消失在黑暗中。你想到了无数年之中这血淤积在镇子地下,现在就是这血被感染了。你抽出了一桶血,用这被感染的样本你终于能回你的实验室开始制作灵药。 作为"学者"你最后能和设计了"多边形"的建筑师对话,然后得知那埃舍尔风格的建筑为何能屹立不倒。建筑的尖头向地下刺得很深很深,刺进了你地图上牛的大脑的位置。就是那个伤口感染了。你作为"学者"的成就,就是号召全镇的人摧毁"多边形,其副作用就是迫使在里边生活的孩子们出来接替那些去世大人们的位置。 这一切发生之后,这些孩子自己的小世界在这里偶然的有了更大的意义。孩子们不关心建造了这镇子的大人,大人们不关心他们以其为生的[地牛],牛只被大人们吃掉,最后被迫离开"多边形"的孩子们接替了死去的大人。就是这样。 我不知道作为"女祭司"你会怎么样,抱歉。她好像在第八天左右消失了,我没抖M到把这游戏玩第三遍,只为看看这是怎么了。我的"瘟疫"时间已经结束。若有人说这就是这游戏的问题所在,我会和他说也没几个人有动力喝着啤酒再把[辛德勒的名单]这玩意儿看一遍。 那么医者最后终于斗败了疾病,他们要忘却自己以前所有的认知,再开始相信某些超越自己的事物才能做到。这也许是个关于智慧的故事,关于在成长中不要忽视你的过去和本性。也许他要说的完全是另一回事。我想所有玩过这游戏的人都会有自己的不同解释, 因为它就是让人深思。不必有定论。。这只是个关于决断的实验,只是个游戏。 一个了不起的游戏。 他在俄罗斯发售的时候,"瘟疫"简直被奖项淹没了。多种奖项下的年度游戏。然而在他们的祖国之外竟没人听说过。如果是一本书或者一部电影,我还没这么难过,因为书和电影在推出很多年后仍能被人发现。游戏只有很短的生命周期,如果没有在短期内被赏识就只会过时,只有少数人愿意接近他们。"瘟疫"诞生只有五年(现在是九年..)他已经变得没法玩儿了。如果你不信那就找一份拷贝自己体验一下。那扭曲难看的视觉,缓慢重复的游戏节奏。起初就是这些让它成为一个伟大的游戏。 再过几年"瘟疫"会永远的输给时间,我们什么忙都帮不上。[最近制作组在kickstarter上集资重制这游戏,结果失败。]但我觉得从这损失中我们还能得到些东西。 现在你知道了你究竟错过了什么,也许下次你会帮忙防止类似情况发生。也许下次一个类似的游戏出现后,我们会每人一份然后发出自己的声音,不像上次那样。现在是网络时代,兴奋的宣传很容易传播出去,我们也能做到。我们必须做到。不然我们在剩下的成人时光里就只能玩血狮了。
0 notes
homersoul · 4 years
Text
摄影修行2020
这是一篇年度总结。
年度总结有很多种写法。总结这一年的大事,从影响世界的未来历史,到改变人生轨迹的转折,高屋建瓴地写成编年体史书,是一种写法;或者是从去年的目标开始切入,对自己这不起眼的人生进行毫无意义但事无巨细的总结,其中充满了各式虚假的悔恨和毫无约束力的大话。
我想试试的,是第三种写法。只写一个侧面。
这个侧面,是摄影。
我想,很多人一生中都会那种顿悟的时刻。某个瞬间,突然对某事产生浓厚的兴趣,就像打开任督二脉,浑身豁然开朗,开始乐此不疲地投入。摄影,就是一件你会顿悟的事。
摄影爱好者是个不小的群体。以至于“老法师”都成了一种亚文化名词,专指退休以后沉迷摄影的老年人。很遗憾,虽然我才三十出头,也不幸堕入“老法师”的行列。我也相信,所有摄影爱好者都像我一样,经历过某个顿悟摄影的时刻。
顿悟之后的日子,就是修行。
尼康Z6,我的第一款全画幅相机
为了记录欧洲的旅行,我和陶老师商量买一台相机。于是2016年,我们拥有了理光 GR2 。我们带它去了欧洲,巴黎和罗马,然后去了日本,京都、东京、镰仓和奈良,还用它拍摄了自己的婚纱照。凭着一开始的热情,以及瞎摸索,理光GR 2拍出的照片都还挺满意。
像很多人一样,我基于手机拍照的习惯来操作GR 2,从来没有想过相机的操作逻辑完全不一样。旅行之外,基本很少拿出它,就放在家里吃灰。2019年,身为一名文案,我决定要补足一下画面的短板——从拍照开始。
我开始随身携带 GR 2,阅读摄影公众号,网上搜索摄影学习的文章,浏览摄影论坛。经过大半年的摸索,我做出了一个每个摄影爱好者都必将的决定:升级器材。
当时的目标,是一台可换镜头相机。我认为,GR 2 等效28mm的镜头限制了我的视野,我应该从尝试不同的焦段开始学习。随着做的功课越来越深入,最后决定一步到位,上全画幅无反相机。在索尼、尼康、富士三家之间犹豫了很久,其中甚至打过徕卡的主意,最后在2020年10月26日,购入尼康Z6 和尼克尔Z50mm F1.8 镜头。
以此为标志,我这算是正式步入“老法师”的行列,因而也正是开始了摄影修行之路。
早期的马格南
接下来的内容,我不准备根据时间顺序写作。那是本流水账。我将直接写一些修行的感想。
任何一个摄影爱好者都是从模仿开始。模仿的对象,自然是以摄影大师。摄影领域充满了大师,任何一个敢在社交媒体发照片的人,都敢开班授课;任何一个发表过照片的人,都有人称其为大师。在摄影行业,大师是个通货膨胀极其夸张的称号。
这一年,我还是读了一些大师的。从摄影史上,随意写写我读过的大师吧。
首先是马格南。绕不过的名字。马格南的摄影师可能是最出圈的一群摄影师。亨利·布列松、罗伯特·卡帕等人的大名,我早十几年前就听说了。家里还有一本厚厚的《布列松自传》,当初在南昌花三百块网上书店打折买的,带来了上海,今年还重读了一遍。
马格南的早期名声主要来自��闻摄影的兴盛。二战时期,报业蓬勃发展,催生了新闻摄影师这个行业。谁都不想上战场,但谁都想看看战场上发生了什么。战地记者是极大的荣耀,至今仍然如此。马格南图片社的成立也是基于报业、新闻业和杂志的繁荣之上。
我喜欢布列松早期的作品。他似乎没有拍出什么非常杰出的报道作品,主要的历史地位来自他率先提出了“决定性瞬间”理论,并用于街拍实践中,至今仍然被许多人奉为圭臬。“决定性瞬间”,听起来和打猎很像。埋伏好,瞄准,开枪(按快门),打中就是打中,没中就是没中。
然而“决定性瞬间”还有另一层意义:在生活的某个瞬间,你抓住一张照片,这个被凝固的瞬间从当时的场景中抽离出来,提取出另一个意义。这个意义可能提炼了某个事件,可能暴露了人物的真实瞬间,可能是反映了摄影师的态度,甚至是这张照片与那个场景毫无关系。它的意义从此时此刻、此景此人中抽离出来,变成了另一件事、反映了另一层级的意义。
罗伯特·卡帕和尤金·史密斯,比布列松更能代表早期马格南的风格。他们是新闻摄影的忠实信徒,相信摄影的力量,足以产生撼动世界的影响力。他们也的确做到了。我曾在不同的历史书籍、报纸或者杂志上阅读过“水俣病”事件,尤金·史密斯用摄影揭开了该事件的面貌,改变了历史的进程。
罗伯特·卡帕开创的战地摄影师行业,在二战结束之后,不但没有衰败,反而变得兴盛。越战是一场被摄影师直播的战争,诞生了无数伟大的反战作品,紧接着之后还有阿富汗战争以及世界上各种大大小小的冲突。譬如《阿富汗少女》的作者史蒂夫·麦凯瑞,是其中翘楚。
还有寇德卡,拍摄布拉格之春而闻名的摄影师。离开捷克以后,寇德卡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过流浪汉似的生活,直到晚年定居巴黎,结婚生子。还有布鲁诺·巴贝,今年刚过世,典型的马格南摄影师。他们这一代人的盛年,正值数码摄影诞生之前、35mm胶片的黄金是俄代,摄影是昂贵且专业的领域,发达的纸媒提供了一个庞大的影像消费市场,缔造了马格南图片社和新闻摄影的辉煌。
马格南的今天
马丁·帕尔是个里程碑。他被布列松当面嘲讽。但这不妨碍他成为马格南之中的一员,而且曾担任图片社的主席,甚至主导了马格南的转向。
九十年代开始,战争衰退、数码兴起,新闻摄影逐渐退潮。新闻摄影师跑得再快,也快不过事件当场观众的直接拍摄。曾经兴盛一时的摄影周刊《生活》杂志也退出纸媒(电影《白日梦想家》的背景就是《生活》杂志最后一期封面拍摄的故事。),情色图片杂志《花花公子》转型为一个品牌。作为新闻图片社,马格南的根基受到动摇。
马丁·帕尔拍摄的不是即时发生的新闻,而是一个个视觉项目。譬如英国度假海滩的众生相、世界各地的游客照……你看不到照片里正在发生什么改写历史、打破世界纪录之类的新闻,而是一连串的视觉纪录,并辅以统一的视觉风格以及淡淡的讽刺。
马丁·帕尔是个工作狂,出版了很多画册,每一本画册都有统一的主题,适当编排,讲述故事。自他以后,马格南从新闻摄影师的殿堂,逐渐变成当代艺术摄影的一员。他们不再是为报纸、杂志拍摄,而是为美术馆、摄影出版社拍摄,通过选题、拍摄和编辑,最后成书。
马丁·帕尔的出现打破了马格南的传统。他还担任了三年马格南图片社主席,在此期间他不遗余力推动这家图片社的转型,拥抱当下的传播环境——例如开设ins账号。
近年当红的 Alec Soth 就是典型的当代马格南摄影师。他曾经跑过新闻,拍过明尼阿波利斯的一些开业、剪彩活动,这些东西只让他厌恶。成名作《眠于密西西比河畔》,是他开车载着8
Tumblr media
10的大画幅相机,沿着密西西比河旅行拍摄的一组照片,有人物肖像和风景,抓住了美国中西部内陆地区的孤独、凄冷和无奈。他还有《狗日子》、《尼亚加拉》、《我知道你的心跳动多剧烈》等摄影书,并且有自己的摄影出版小工作室“小棕蘑菇”,以及INS账号。
Bruce Gilden 是个纽约的街拍摄影师。纽约可能是世界上街拍摄影师密度最大的城市,而Bruce Gilden是其中最狂野的那位。他用徕卡相机和28mm镜头,近距离使用闪光灯对人脸拍摄,完全抛弃了早期马格南“尊重人的存在”的信条。
西班牙摄影师 Cristina De Middel 去年来过中国,在复旦艺术中心有一次免费的演讲。我当时去看了,没看明白。她介绍了她基于摄影项目的工作方式,以及几个作品。她的部分摄影作品比Alec Soth还更为开放,基本摒弃了拍摄现实的方式,而是走上了创造影像的道路。例如《宇航员》,她用影像重现了“赞比亚太空计划”。
今天的马格南图片社,事实上已经转型艺术摄影的代理机构。新闻摄影逐渐远去,新闻摄影记者们渐渐不再需要一个精英机构了。
作为当代艺术的摄影
聊到了艺术摄影。
2020年,我读过最有意思的一本书是《作为当代艺术的照片》。作者是个策展人,非常了解当代艺术摄影的市场。这本书将当代艺术摄影分为八大类型,按照他的思路列出了许多当代艺术摄影师。
该书初版于2004年,2014年第三次修订并翻译为中文版。这本书基本概述了当代艺术摄影市场的概况。我不想复述它,只是想聊聊我重点关注的摄影艺术家。
首先是杜塞尔多夫学派。该学派脱胎于德国奥古桑特的“新客观主义”,将类型学应用于摄影领域,主要标志是无表情、大画幅创作。贝歇夫妇是杜塞尔多夫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们拍摄了大量欧洲工业区的水塔,一律以大画幅相机、平视的角度拍摄,最后整理为系列作品,并荣获威尼斯艺术双年展的金狮奖。
贝歇夫妇在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任教,培养了一大批顶尖当代艺术摄影家。例如古斯基,他拍摄的作品画幅巨大,拥有极度丰富的细节和简洁的视觉概念,给人以极大的视觉冲击力。古斯基的大画幅作品有“上帝之眼”的称号,倍受艺术市场追捧,基本上统治了当代艺术摄影拍卖纪录。
托马斯·鲁夫起初拍摄大画幅无表情的肖像,而后探索扔掉照相机,开始对既有影像进行二次创作。另一个同门托马斯·斯特鲁斯在全球探索各类实验室、工业领域的拍摄。还有其他杜塞尔多夫学派的摄影师,基本沿袭了贝歇夫妇开创的理念,从各个方面探索摄影的极限。
美国摄影也很快进入了当代艺术摄影的范畴。早期有F64小组,代表人物安塞尔·亚当斯成为一代风景大师,创立“分区曝光法”进入摄影教材,至今在数码暗房中仍有应用。沃克·埃文斯开创美国公路摄影,至今仍有余响。五十年代,罗伯特·弗兰克从天而降,一本《美国人》改写了摄影史。
《美国人》创作本身,就是艺术基金提供的支持。罗伯特·弗兰克用这笔钱上路,买胶卷,最后拿出了几万张照片,从中挑出了80来张,基于他对美国的印象编撰成书。罗伯特·弗兰克打破了所谓“决定性瞬间”的桎梏,甚至站在了布列松的反面,大大拓展了摄影的叙事功用。所谓摄影,不是一则新闻大标题旁边的配文,也不是杂志上一组漂亮的主题照,而是一组用影像写就的史诗。
《美国人》之后,罗伯特·弗兰克也很难再超越自我,逐渐退隐到其他领域。七十年代,彩色摄影开始攻入艺术殿堂。以史蒂芬·肖尔和威廉·埃格尔斯顿为代表的摄影师登上历史舞台,开创了“新地形摄影”和“新彩色摄影”。我喜欢史蒂芬·肖尔对于构图的理解,他的书《照片的本质》不过是一万来字,其中既有他的观点,也是用他的方式写了一次摄影史。
威廉·埃格尔斯顿不是个健谈的人。他的摄影除了好看,色彩优秀,还有美国南方的忧伤。身为孟菲斯的白人,在六十年代的黑人民权浪潮之后,在公共媒体上呈现失语,在经济上也日渐落后于美国东海岸和西海岸。这种失落是解读埃格尔斯顿彩色影像的一条暗线。
辛迪·舍曼也是从七十年代开始,用摄影表达她的艺术观念:女性、身份以及社会对女性的塑造。辛迪·舍曼是唯一一个能靠近古斯基拍卖纪录的摄影艺术家。前提是她本身是艺术家,她所做的表达是从艺术圈出发,为艺术圈了解。摄影不过是她表达摄影观念的一种手段。
杰夫·沃尔也是如此。他本来是在伦敦学习艺术的学生,依靠一幅大画幅摄影作品,试图对马奈画作进行解构和模仿,从而被艺术界关注。这一类摄影家的作品,基本是在为美术馆创作。
南·戈尔丁正好相反。她进入艺术领域的路径,基本不可复制。她是艺术圈圈外人,也跟主流摄影圈没有区别。她的摄影,出于纯粹的纪录她的生活。她生活在纽约最有活力的街区中,跟一群边缘、年轻、艺术的人为伍,用35mm胶片相机和柯达反转片纪录下她认为值得拍摄的时刻。南·戈尔丁把照片整理为幻灯片,在朋友圈播放,最后受到艺术圈的注意和追捧。
“私摄影”诞生了。与杜塞尔多夫学派无表情、客观的纪录相反,南·戈尔丁呈现了身为人类个体的情绪,用摄影逼近客体的生命体验,让摄影对象和观众产生情绪上的共鸣。《性依赖叙事曲》掀起了巨大的影响,至今仍然连绵不绝。
时尚摄影:稳定的市场
时尚摄影是静态摄影影响巨大的市场之一。尽管这个市场狭隘、保守、封闭、浮华而且高度商业化,但它的需求一直今天颇为稳定。今天,时尚业仍然需要大量的摄影作品,来售卖服装、珠宝和生活方式。
安妮·莱博维茨或许是时尚摄影师的杰出代表。她是少有能够在摄影学术圈、时尚摄影圈和亚文化摄影叙事上自由穿梭的人物。她是苏珊·桑塔格的伴侣,后者以《论摄影》一书奠定摄影学术上绕不开的地位。她为《滚石》杂志拍摄封面,在摇滚音乐成为主流文化之时,拍摄了许多杰作。后来,她进入时尚行业,开始为VOGUE、名利场之类的杂志拍摄封面,也为路易威登之类的品牌拍摄广告。
好莱坞、明星、时尚、酒会、红毯……种种类似的时尚场合,他们需要非常精美的照片,凸显摄影主体希望呈现的美丽。时尚是贩卖浮华和美的行业,摄影师是其中的一员,为其提供包装,与之共谋。
安妮·莱博维茨或许是时尚摄影师中葆有一些艺术家和知识分子气息的少数。其他时尚摄影师完全是时尚工业必不可少的一环。他们用无懈可击的摄影技术,化妆师、造型师以及灯光师一起,帮助时尚行业保持活力。
这个行业的摄影师也有一些杰出的人物。例如Richard Aventon、Helmut Newton、Guy Bourdin等人,他们在人像、静物以及创意方面的不断探索,推动公众对摄影的理解。现在,早期时尚摄影师的技术、创意和观念早已不稀奇了。
时尚业是保守的,警惕艺术观念,渴望新的创意和技术。所以他们需要不断从艺术家汲取灵感。2020年,GUCCI就邀请了 Alec Soth 拍摄一组时尚大片。而之前提到过的南·戈尔丁,她的作品至今仍在为时尚业提供持续不断的灵感。
无论如何我怎么贬低时尚摄影,但不得不承认,时尚业给了摄影师丰厚的报酬、稳定的收入,是个安全的避风港。安妮·莱博维茨的年薪高达200万美元,陈漫、张家诚的收入想必也不低。
日本摄影
终于说到了日本摄影。我需要单列一个章节,聊聊我对日本摄影的理解。
日本摄影是我的入门。它是世界摄影的平行领域,独自以自己的节奏向前发展。日本文化排外,同时也能吸收和融合其他国家的文化因素,发展出独属于自己的文化。
日本拥有世界首屈一指的光学和相机制造工业。尼康、佳能、富士、索尼、适马、理光、宾得以及许多消失了的品牌,共同缔造了日本相机工业的辉煌。虽然伴随着行业的衰退,这些品牌各自面临困境,但日本影像工业的整体实力依然处于世界顶级的位置。
随发达的影像工业而来的,是摄影文化的兴起。
森山大道可能最独一无二的存在。在世界其他地方,很难找到与他近似的存在。世界上拥有无数的街拍摄影师,纽约的威廉·克莱因也对他产生重大的影响,但森山大道几乎持续六十年的创作实践,以及日本文化施加于他身上的影响,令他的风格独树一帜。
森山大道称照相机为“复印机”,他的任务是“复印世界”。这种说法有佛教的影子。“相”一词本就是佛教词汇,意思是外形、形象。世界万相,照相机如何能拍下?所谓摄影,不过是用心相,拍下了世界。
七十年代,“挑衅”之后,森山大道和中平卓马曾经有过争论:摄影究竟是不是代表真相?彼时日本新闻界开始对照片的真实性开始讨论。同一张照片,配上不同的标题,就有截然不同的含义,甚至改写被摄客体的命运。七十年代,中平卓马因为一张照片受到批判和自我怀疑,而森山大道发表了《再见摄影》,然后扔掉照相机,过了一段放荡不羁的日子。
七十年代末,森山大道返回摄影界,带着他的“复印世界”理论,重新走上街道拍照。森山大道的文字表达能力是摄影师里数一数二的。《犬之记忆》和《犬之记忆终章》是我读过最好的关于摄影的文字,其中既有艺术创作的领悟,生命的感慨,也有关于摄影理论的指导。他或许从摄影中找到了答案。
杉本博司也是很会写字的摄影师。在日本摄影师里面,他的作品算少的。不但因为他使用大画幅相机,也因为他本身就是艺术家。摄影是他表达艺术观念的工具。我第一次看杉本博司,是在东京都写真美术馆的《写真的时间》展览上,展出了《剧院》、《远祖》和《海面》系列原作,是入展最多的摄影师之一。
杉本博司对于时间的理解,远远超过了其他摄影师。他把一部两个小时的电影,放进一张照片里(《剧院》系列),或者是想象亘古不变的神是如何看海的,所以拍摄了海面(《海面》系列);还有为了探索雷电,在暗房拍摄静电;拍摄一支蜡烛燃烧的一生;这些摄影实践,都是在探讨时间不同的维度。日本的摄影师都有极强的佛教观念,杉本博司所表达的时间观念,也能窥见佛教的影子。
荒木经惟是个随波逐流的摄影师。他远不如前面两位那样真诚,总是表现一副纵情声色的样子,用荒诞不经的话语包装他的深情人设。所谓“天才Araki”,本来就是他和摄影出版包装出来的概念。
荒木经惟的技术真的无可挑剔。早期作品《阿幸》获得首届太阳奖。他很快转向情色摄影,可能是因为他真的太喜欢做爱了。一可以放纵感官享受,也可以表达自我,还能收获不菲的收入,这样的工作可真难得。森山大道也应日本《花花公子》之邀拍过一些全裸照片,但很快就停止了持续的情色创作。
如今谈及荒木经惟,总是会提及他的私摄影作品。但是,他其实在大量拍摄商业作品,包括给情色杂志、时尚杂志和商业广告。
荒木经惟发自内心热爱摄影。摄影是他的生命,即是拍到右眼失明,也没法放弃。他拍摄的人妻系列,有种情色类型学(杜塞尔多夫学派)的味道。然而他终究不如前面两位,尽管他也用佛教的观念来包装他的作品,“色空”之类的东西,但终究是肤浅了点。
写了太多昭和时代的摄影师。令和时代,日本摄影师仍然人才辈出,不断涌现出杰出人物。例如上田义彦、滨田英明、奥山由之、川岛小鸟、横浪修、片山真理等诸人。东京都写真美术馆《写真的时间》里,最后收官的展览是川内伦子的作品。现在仍在创作的日本摄影家里,我也最喜欢川内伦子。
关于其他一些人的看法,以后慢慢写吧。
器材
这篇文章比我预料中写得长。不讲究文字,只管写,任他泥沙俱下的记录。写到最后,当然要说说器材。
我当然喜欢折腾器材。就像开头所说,当初入手全画幅相机时,我就比较过很多品牌的器材,最后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尼康。
用一句当下摄影爱好者最喜欢说的话,我是“在买得起的前提下买最好的器材”。尼康Z6,正好是当时相比而来、最没有我无法容忍缺点的器材。索尼A73的屏幕太差,无法忍受,佳能的专业微单性能太差,富士性价比太低,而且我对直出要求不高。最后只有尼康了。
尼康Z6+Z50.8和Z35.8 这套系统用了小一年了,唯一略有不满的地方,就是镜头体积和重量如果能更小一点就好了。至于网上所说的视频太差、对焦系统不够好、没有双存储卡之类的缺点,对我来说都不是问题。
我这种入门级的爱好者,现在的摄影器材的确是够用了。但也毋庸置疑,器材是门工具,能推动摄影语言的发展。高速快门让人们看到了凝固的飞鸟,微距镜头让人看到蚂蚁的巢穴,大光圈镜头让夜景如生。20世纪初的摄影师们,多数是有钱人的后代,才能玩得起当时先进的器材,烧得起胶卷。如今相机价格大为降低,但仍然昂贵,譬如徕卡相机,我还是买不起。
去年年底,玩过一段时间朋友的徕卡M240 ,感受了徕卡镜头、黄斑对焦和M系统。那的确是过时了的一套相机系统:高感一塌糊涂,对焦超慢,跟尼康Z6一比,简直是两个时代的相机。
徕卡M系统性能落后,SL系统的重量比尼康还大。虽然徕卡直出照片仍然非常优秀,对于不愿意钻研后期的人仍然有很大的吸引力。但我在财务自由之前,应该不会考虑徕卡系统了。
2020年的另一个收获是入手了两套胶片相机:尼康FE2+ais 35f2 和尼康 F80 + F50.8D。前者是手动胶片机,具有光圈优先功能,后者是发烧友级别的自动胶片单反。拍摄了几十卷胶片以后,非常喜欢那种期待冲洗出来的感觉;也喜欢各种胶片带来的惊喜。但从拍照的方便和掌控性而言,我更喜欢数码。因为有数码后期,其实更能掌控拍照的全过程。
数码后期,其实就是一个暗房。我对比了C1和Lightroom,觉得更加简单的Lightroom适合我。2020年,我开始入门Lightroom的用法。我是个很慢的学习者,经过一年的入门,也要开始了解了光影、色彩的基础理论。
结尾
这篇文章写了这么长,总算到结尾了。
我开始拍照的理由其实很简单,就是记录生活。人生如白驹过隙,时间流速飞快,不经意间很多事情一晃而过,不记录就丢掉了。
结果如你前文所看到的,我一头扎进摄影之中,差点儿把自己搞成摄影的半个研究生。希望我以后可以克制,不必太多深入,不必成为艺术家,不必拍出伟大的照片,记住自己喜欢摄影的初衷,就是记录生活而已。
毕竟除了摄影,生活还有很多面。人生海海,创作无限。归根结底,我不会成为专业摄影师。我是个文案,依靠写作广告谋生。我的生活需要工作,我的人生需要写作。
0 notes
Text
美国墨西哥边界探秘-艾尔帕索和华雷斯城-格兰德河
核心提示:
美国德克萨斯州南部的艾尔巴索和墨西哥仅有一线之隔,这里不仅是世界上贩毒活动最为猖獗的地区之一,还被许多人当作移民美国的跳板。格兰德河边界两边合法和不合法的经济往来都依靠跨越这条分界线来进行。
       美国德克萨斯州南部的艾尔巴索和墨西哥仅有一线之隔,这里不仅是世界上贩毒活动最为猖獗的地区之一,还被许多墨西哥人当作移民美国的跳板。美国资深撰稿人安德鲁·赖斯在深入调查艾尔巴索的移民潮之后,在《纽约时报杂志》上发表了《生活在艾尔巴索和华雷兹的边境》一文,讲述了普通墨西哥人千方百计地移民美国的故事,也分析了边界两边城市相互依存的复杂关系和“一损俱损”的历史怪圈。        为保持文章的原汁原味,新华网国际频道翻译沿用第一人称形式编译了全文。        在美国德克萨斯州和墨西哥交界处的群山和大漠环绕之中,艾尔帕索和华雷斯城尴尬地并存着,像一对不和的夫妻。两座城市之间仅隔着窄窄的格兰德河,这条河的河道改造成了混凝土的,以防止河流自然改道混淆边界。格兰德河的一边是美国,另一边是墨西哥。一直以来,这条边界两边的生活——或者说,边界两边合法和不合法的经济往来——都依靠跨越这条分界线来进行。 (华雷兹位置示意图)        两座城市挨得如此之近,以至于你都可以坐在艾尔巴索公园的长椅上,看着华雷兹山坡上石灰房子后面洗衣服荡起的水花。每天早晨,成千上万的出行者从墨西哥向边界上的帕索北桥涌去,在破旧的华雷兹马路上排成长蛇一样的长队,一个个经过军事关卡,小贩在一旁叫卖印着大屠杀故事的小报。近来几个黑社会组织和贩毒集团之间的冲突让华雷兹成了世界上最危险的城市之一,而在边界的那一边,艾尔帕索却一派安宁,出奇地繁荣兴旺,一直都是美国最安全的城市之一。        这诡异的反差在某种程度上使两座城市之间的隔阂更深了。艾尔巴索几乎再也没有人敢跨越这座横跨边界的大桥,尽量避免靠近边界地区;而华雷兹很多中上阶层的人却拖家带口,移居到边界的另一边,连带他们的积蓄、生意、甚至私家学校,在艾尔巴索形成了一个流亡富人社区。        去年冬天到今年春天,我在艾尔巴索呆了很久,这段时间里,墨西哥军方对贩毒团伙发起了零散的打击行动,而美国两党的政客们出于各自的目的在这件事上大做文章。在被边界居民认为是“遥远内陆地区”的华盛顿和奥斯汀(德克萨斯州首府),保守派们极力抨击层出不穷的“暴力升级”事件,而奥巴马总统则在夸赞前所未有的边界设防。        事实上,暴力升级倒是稀罕得很——去年华雷兹发生枪战时,曾有一颗流弹不知怎么飞过了边界,击中了艾尔巴索的市政厅,当时几乎成了国际大事。        但这仅仅是艾尔巴索所受到的有形伤害。这座城市的街道和后院里建起了一道宽18英尺的铁锈色防护栅栏,而这只是一道长达650英里、耗资28亿美元的边界防护墙的一部分。这本是联邦安全系统逐步完善的标志,但却被认为是威胁性的措施。约有两百万人民在这里通过血缘或者商业的纽带互相连结在一起,而这里极具流动性的社会结构始终保持了一种独特的、有代表性的、值得保存的特质。如果研究全球化的学者们是对的——我们确实朝着一个所有边界都因利益往来而变得模糊的方向发展,那么这里正是我们能想象到的最彻底的对这场变革的表现,这里有过于美好的承诺,更有出人意料的失败。        二月一个寒冷的早晨,我在艾尔巴索的一个砖建小店铺里见到了琳达·阿诺德。她对我说:“我觉得,除非你就住在这儿,否则你不会明白这里的文化有多么混杂。”她是个助产婆,有一头已经失去光泽的金发,喜欢戴叮当响的首饰。她经营着一种叫做“生育中心”的小生意,这是专为一小群跨越边境的人服务的特殊行业。这时候,三个大汗淋漓的女人持合法签证从华雷兹经过那座桥来到了这里。从格兰德河到生育中心,距离不过1.5英里,从地理上来看几乎短得可以忽略,但这却是极其关键的一段路。来到这里生孩子,就可以给后代一个难得的优势:成为美国公民。 (从华雷兹透过边境围栏看帕索北桥)        阿诺德自己并不是狂热的移民支持者,甚至不是理想主义的自由派,虽然她的职业有一点嬉皮士的感觉。“我们并不是要坐下来围成圈然后唱歌,我们是一个公司,不是公社。”她在办公室里对我说。这里有一个子宫的雕塑,还有她儿子穿军装的照片。在生育中心里,阿诺德提供的是一个不被边界所阻拦的未来,售价695美元。任何出生在这里的孩子都将拥有美国公民身份,享受宪法第14条修正案(规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所赋予的恩惠,以及自由出入边界的权利。        这就是艾尔巴索利用边界两边不平等待遇的方法。阿诺德在1985年搬到了这个城市,她对自然生产深信不疑,并从现状中敏锐地嗅到了还未开发的巨大商机。墨西哥女人早就开始跨过边界生孩子了,而阿诺德利用这一情况,很快便成为了美国最繁忙的接生婆之一。她刚开始做这行的时候,穿越边界只需要涉过格兰德河这么简单,或者付给船夫一美元,让他拉着充气内胎把人带过去。阿诺德说:“那时候她们来到这里的时候,甚至连裤子都还是湿的。”        虽然阿诺德的生意比以前要红火得多,这种做法仍然不为美国医疗体系所接受,而且许多还在接受技能培训的接生婆发现,要获得相关经验实在不容易,阿诺德说:“大多数产妇是不会来这里的。”艾尔巴索从来不缺少急切的、有大笔钞票的客户群,而这里也成了医科学生理想的实习机构。虽然加强后的安全措施终结了淌着水就能跨境的日子,但华雷兹的居民要想获得美国边界通行卡还是相对容易的,这样他们就可以来美国串门、购物,而且至少在现在,孕妇要通过边界也并不是违法的。        美国国籍早已是华雷兹受欢迎的资产,但现在,它变得更加重要了——有时甚至事关生死——因为毒品引发的暴力,在三年前���可避免地爆发了。那天在“生育中心”见到的孩子们,最终将有机会上更好的学校,找到更好的工作,如果有必要的话,还可以找到更安全的避风港。        我遇到了一对夫妻,加西耶拉和米罗,他们带着两周大的女儿詹妮弗来到阿诺德的生产中心来做产后检查。夫妻二人都是墨西哥国籍。(为了保护隐私,阿诺德生产中心要求隐去他们的姓。)他们头两个孩子都是在自己的国家出生的,但是到了生这一个孩子的时候,他们决定,来边界这一边。        米罗是个长途货运司机,常年跑提华纳(墨西哥北部城市),他说他感觉这几年不太安全了,毒贩之间的冲突简直变成了无政府主义的行为。加西耶拉怀中抱着用毯子裹着的婴儿坐在一旁,她说希望詹妮弗长大后能有更好的选择。夫妻二人话中隐含的寓意是:墨西哥的安全危机很可能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而弱小的老百姓只能过着更加动荡不安、缺少保护的生活。        年轻的贝贝·雅那尔站在酒吧霓虹灯的微光下,顶着一头抹了摩丝的时尚发型,脖子上戴的金十字架项链在V形领口里晃荡着。“这里所有人都是从华雷兹来的,”他在酒吧里一边四处看着一边对我说。近几年,这样的酒吧在较为富裕的艾尔巴索西部大量出现。其实,德克萨斯州这一边传统上被认为是老土、沉闷的,所以华雷兹曾经是边境地区的美国人和墨西哥人欢度夜生活的地方。但是现在,华雷兹的许多饭店和酒吧被迫关门停业,或是被暴徒洗劫一空,被抢劫者烧毁,还有的在城市建设中被推倒。        贝贝告诉我,他和他的家人是因为一次事故才背井离乡来到这里的。2009年11月,他的父亲何塞·雅那尔下班回家,准备庆祝52岁生日,却在路上被绑架了。绑架者打电话说,如果不给巨额赎金,就把何塞分尸后送回家。但是何塞奇迹般地逃脱了,逃回家之后,一家人立刻匆匆忙忙地收拾家当,开车疾驰驶过帕索北桥,来到了美国境内,和往日的生活就这样断绝了关系。何塞的胳膊上现在还有一道半圆形的伤疤,是和绑架者搏斗的时候被咬的。        雅那尔家一直做家具生意,他们之前从来不觉得自己在墨西哥会受到暴力的威胁。贝贝和他的父母、表兄弟都是美国国籍,在美国出生,就像“生育中心”的那些孩子们一样。虽然这个家庭住在华雷兹,但是贝贝读的是美国的高中,之后又上了德克萨斯大学艾尔巴索分校,这所大学对墨西哥学生收取较便宜的州内学费,好让他们能上得起学。贝贝和朋友能流利地说英语和西班牙语,而且可以在边界的两边自由来去。        华雷兹一直处于无法律状态,因为临近边界地处偏远,边界又是城市所依赖的基础,这里也成了毒贩的理想的航运点。但是直到最近一段时间,像雅那尔这样的人们才开始相信,毒贩带来了愈演愈烈的暴力事件。近来几年,情况发生了微妙的变化。2008年华雷兹爆发了毒贩之间的战斗。起因是,毒贩组织从墨西哥西北部种植大麻和鸦片的沿海城市西纳罗亚来到了华雷兹当地,这个组织控制了极有价值的毒品走私渠道。 (华雷兹为打击贩毒团伙而加强警力)        从那时开始,毒贩之间的冲突就开始在墨西哥北部蔓延,在法律监管缺位的情况下,毒贩、黑社会和收回扣的警察等各方势力开始卷入冲突。墨西哥总统飞利浦·卡尔德隆在美国军方和法律的援助下,过去三年总共得到了超过13亿美元的资金用于打击毒贩,并动用了军事力量以试图一举捣毁贩毒团伙,向华雷兹派出了上万名士兵。军事袭击确实铲除了一些毒枭,但是也反过来刺激了毒品交易和贩毒集团内部的继位之争,导致了越发血腥的暴力事件。        从暴力爆发以来,墨西哥已经有四万多人死于非命,华雷兹的凶案发生率更是暴涨了十倍,去年发生了三千多起凶杀案。而对比之下,艾尔巴索只发生了五起。为什么凶案没有蔓延到边界那一边去,答案不得而知。虽然边界防卫措施得到了加强,但是这似乎没有制止毒贩的交易,毒品仍然大量地出入巴索北桥关卡,隐蔽在每年持合法证件出入边界的千万辆轿车和卡车中。        走私犯知道,美国政府不可能彻底检查每一辆车,因为这样必然会阻碍华雷兹和艾尔巴索之间的贸易往来,而去年的贸易额高达710亿美元。只要走私货品到达美国那一边,就立刻会被运到各个隐匿的货仓,再送到内陆地区的交易市场;而在相反方向上,用压缩膜包着的五十美元和一百美元钞票毒款和武器,则被运回墨西哥。(美国每八个军火商中就有一个在这条边境附近做生意。)许多分析人士则认为,艾尔巴索这一边之所以很少有暴力,是毒贩明智的选择,因为如果在美国也制造混乱,那么现在这样顺畅的贸易就无法进行。        “墨西哥暴力事件多发的一部分原因就是这条边界的存在,”大卫·史克,圣地亚哥跨边界研究中心主任,这样说。“毒贩之间互相争斗,为的是争夺通往边界另一边的道路的控制权。所以对我来说,暴力没有蔓延到边界这边是因为,毒贩控制地盘的只需要到边界一线即可。一切都是为争夺地盘,因为腐败的网络所致。”        虽然可靠数据不好统计,但是据内部位移监测中心估计,约有二十三万墨西哥人为了躲避暴力事件而逃离家园,其中一半都到了美国。虽然2005年之后,因为美国政府收紧了移民政策,并受经济衰退影响,美国的非法移民总体下降了百分之八十,边界城市的统计数字变化趋势却正好相反。根据统计局的数字,从2009年以来,艾尔巴索城区的居民人口增加到了大约八十万,其中新增人口有五万,虽然具体数字仍不确定,但肯定有一大部分都来自华雷兹。有些人偷偷渡过边境河流来到此地,所以数字仍不确定。但是还有其他很多人是以合法身份跨越边境的,至少一开始是这样——他们拿着跨越边界许可证(一种可以逗留的短期签证)跨过格兰德河,或者参加美国政府提供的一个项目——只要创造至少十个就业岗位,外国投资者及其家人就可以得到美国绿卡。        何塞·雅那尔在艾尔巴索的德克萨斯大道上开了一家叫作“设计者世界”的家具店,离德州10号公路不远。他和儿子都在店里工作,平日负责和家庭工厂合作订单,工厂在6英里之外的华雷兹,他们已经有18个月没有去过那里了。我有一天去了“设计者世界”。何塞长得虎背熊腰,性格直率,被店员们起了个外号叫“秃子”。我在一间挨着展示厅的房间里见到了他,他正通过一个很大的平板电视监视工厂的情况,屏幕分成了16块区域,每一个区域的图像都是通过闭路摄像机监控的,稍微有些扭曲变形。有时候何塞的几个手机中个一个会突然铃声大作,他就会用西班牙语和工厂经理谈生产上的事。        “在工厂为我干活的人都很忠心,当然我给他们的工资也高一点。”何塞说。但是在外地管理工厂总有些不便之处,令人烦恼。何塞不敢再踏上华雷兹的土地,但是他手下的工厂经理又不是每个人都有美国签证,所以如果何塞需要和他们当面商谈,他有时就会在边界大桥的中间和他们开会,在美国和墨西哥国旗下,那里是较为安全的缓冲地带。 (死里逃生的何塞·雅那尔。图片来源:纽约时报杂志)        何塞从绑架犯手中死里逃生之后,全家人都逃到了艾尔巴索,和一个已经定居在这里的嫂子挤在一起住,还把华雷兹的房子放到了交易市场上。“我还是希望能把那边的房子卖了,”他说,“但几乎华雷兹所有的房子都是待售状态。”但是和其他人的遭遇比起来,这只是微不足道的困难。何塞在艾尔巴索买了一栋房子,不久就发现邻居都是在华雷兹的熟人,于是社交也不是问题了。何塞也不用担心孩子悄悄跑回华雷兹去,因为孩子们大多数的朋友也搬过来了。        “一开始很难适应,”雅那尔说,“但是现在我习惯了。”有天晚上,贝贝和妻子克拉里莎邀请我去吃晚饭。贝贝和他的两个妹妹还有他的女朋友安娜也在,安娜也是从华雷兹来的移民,她在叔叔不幸遇害之后搬来此地。雅那尔一家的新房子是典型的德州农场房屋,有露在外面的木头房梁,房屋后面还有水池。克拉里莎戴着时髦的眼镜,说话听不出一丁点墨西哥口音。她小时候曾在艾尔巴索呆过一段,因为家人在这里开了一家放映西班牙语片的影院。雅那尔一家人告诉我,他们一直为自己是华雷兹人而感到自豪。何塞轻蔑地说:“有的墨西哥人在美国呆了很久……他们还以为自己是外国佬呢。”但是现在他们在试图寻找自己的归属。        厨房那边有人在宣布最新消息:墨西哥政府提议,把他们的家乡华雷兹改名为“英雄城市华雷兹”——加上了“英雄城市”这个称号,好像改变名字就能改变事实一样。大家报以一阵嘘声。        “别在意,”安娜说,“反正我们不再是华雷兹人了。”        德克萨斯大学艾尔巴索分校的政治学教授托尼·帕严说:“有时候我都不知道艾尔巴索是靠什么运转的。”很大程度上,艾尔巴索的发展可以说是靠华雷兹支持的。这片地方气候干旱,不适宜发展农业,这个城市曾经的支柱产业也已经衰落或者搬迁。艾尔巴索的收入和教育水平也一直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过去几十年里,这个城市的繁荣靠的是边境加工厂,也就是专门使用从美国免税输入的部分产品或零件来装配为成品,再输出到美国的工厂;除此之外,边境地区一些特殊的公共服务部门也是经济来源之一,比如防卫、执法和在附近的布利斯堡迅速壮大的军事基地,而这些部门的存在,也都是在某种程度上由于距离艾尔巴索不过一线之隔的墨西哥。当然,还有买卖毒品的灰色市场,根据不可靠估计,这个市场每年有六十亿到三百六十亿的交易。        霍华德·坎贝尔是研究毒品走私的人类学家,他告诉我,这两个城市之间的经济关系“既是共生性的,又是寄生性的”。我问他,哪一方是寄生的?他像被逗乐了一样看了我一眼,大概觉得我是不明真相的围观群众,然后说:“美国。” (华雷兹在禁毒行动中抓获的毒贩团伙)        根据艾尔巴索民间传说,一座城市总是建立在另一座城市的不幸之上。墨西哥革命的几场重要战役都是在艾尔巴索部署,在华雷兹开战。一个新闻记者后来回忆说,1911年墨西哥城街头爆发了战争,而“艾尔巴索全城人却幸灾乐祸,很多人专门跑到河岸边去看热闹”。艾尔巴索的银行存款在几年之内增加了百分之八十八,因为商人通过扶植交战方而发了战争财,有个五金店甚至在向墨西哥政府军出售铁丝网的同时,还给叛军提供对付铁丝网的剪线钳。        《另眼看革命》一书的作者、历史学家大卫·多拉多·罗摩把那个尚处在形成时期的艾尔巴索比作冷战时的柏林:一栋市中心建筑作为革命的总指挥部,而敌方反间谍人员的据点就在街边,叛乱领袖、禁酒主义者潘图·维拉在糖果店享受冰淇淋。许多不参与战斗的平民也在格兰德河美国的一边躲避战乱。到了1920年,艾尔巴索的城市人口增长了一倍,约有八万名居民。无家可归的墨西哥精英阶层们带动了房产业的迅速发展,他们开设了不少商店,还把一条街道命名为波菲里奥·迪亚斯,就是已经被废黜的墨西哥独裁者。一名革命者后来写道,边境地区聚集了许多“没有祖国的人……他们在边界哪一边都是外国人”。 (罗摩作品《另眼看革命》,讲述了墨西哥革命中不为人知的往事)        罗摩这本书在2005年问世,引起了当地许多人的兴趣,而这又正好赶上了一代年轻改革家们组成的大选,这些人对这段历史留下的遗迹十分感兴趣,比如有独特异国风格的建筑,较为合理的城市规划,还有对艾尔巴索昔日辉煌的模糊记忆。这一点和两座城市之间的关系紧密相连,可以解释为什么华雷兹陷入灾难的时候,艾尔巴索人却没有沉浸在哀伤中。“我们被困在这个历史发展的怪圈中,”艾尔巴索郡法官、纽约大学研究生维罗妮卡·埃斯科巴说,她的职位是这座城市经选举产生的官职中最高级别的。“一百年后的今天,我们又看到了边界那边的血雨腥风。”但是像很多人一样,埃斯科巴的同情心也掺杂了那么一点重获机会的侥幸。她说:“我们艾尔巴索可以从中得到好处。”        艾尔巴索在经济衰退中成了全美国经济发展最好的几个地方之一,它的一部分经济收入来源于墨西哥所蒙受的损失。达拉斯美联储银行的经济师罗伯特·科罗纳多说:“短期来看,资本、人员和金钱会源源不断地进入艾尔巴索和其他边界城市,这对城市发展很有利。”像何塞·雅那尔这样的难民蔑视歧视和偏见,他们带着巨大的需求来到这里,希望发挥自己的影响力。(每个人都知道,连最近下台的华雷兹市长都在艾尔巴索有一处房产。)        雅那尔和几个朋友决定联合起来设立一个叫“人际网络”的民间组织。他们开始每周在“王柏高餐馆”一起吃早餐,这是华雷兹一个显赫的中国家族开的餐馆。“人际网络”的活动立刻引起了边界两边政客们的兴趣。“人际网络”的主席、杂志出版人何塞·路易斯·马里西奥说:“于是我们就告诉那些政客们,不需要在边境上建隔离墙。”        “简直和100年前发生的事情一模一样。”罗伯特·欧罗克说。他是个身材瘦高的网页开发工程师,被很多人叫小名“贝托”。六年前欧罗克被选为艾尔巴索市议会的议员,那时他31岁。某个周五我在联合广场的一个酒吧里见到了他,这里其实是个重建的库房区域,这项工程现在被认为是瞎折腾。“十五年来,什么事也没发生,直到华雷兹开始衰落。”他说。但是欧罗克不同意很多人关于这是另一个可以发横财的黄金时代的说法。他说,墨西哥国内的稳定才是艾尔巴索“发展的希望和潜力的主要来源”。欧罗克还对我说:“有些人有错误的印象,以为这是上天的恩赐,但事实上这是个零和游戏,任何一方要想胜出都必须付出巨大代价。”        华雷兹接二连三的谋杀案使人不寒而栗,不仅因为被害人数惊人,而且还因为杀人犯手段极其野蛮残忍:受害人被砍头后又被抛尸在繁华的街头,职业杀手在光天化日之下就对着人群开枪。一位有名的墨西哥律师告诉我:“坏就坏在我们这里的暴力行为是无组织的,如果是有组织的犯罪,我们根本就无法看到。”虽然这名律师的家人已经搬到了艾尔巴索,他还得去华雷兹上班,属于在两座城市之间来回的那一群人。像其他很多人一样,他想了不少法子来避人耳目,比如不定时上下班,把原来的宝马换成了不那么招眼的车。(由于显而易见的原因,他不允许我们在这篇文章中公开他的姓名。)每个需要呆在华雷兹的人似乎都信奉一套自相矛盾的风险管理理论:我的头发是金色的;坏人们不会害美国人……我看起来像墨西哥人;我看起来像混血儿……我的车能跑得很快……我只坐出租车……我看起来比较友善……我看起来不好惹……没关系,每个人都认识我……别担心,谁也不认识我……        喝咖啡的时候,我问“人际网络”的领导者们,他们采取了什么策略来应对安全威胁?雅那尔用略带怀疑的眼神看了看马里西奥——他还在华雷兹有一间办公室——然后开玩笑说:“他就喜欢危险的东西。”马里西奥则把一串十字念珠放在桌上,说:“这是我的做事的风格。”        我并不是个时常祷告的人,所以我第一次过边界关卡的时候,就照着大家说的最安全的方法做了——我和一个边境加工厂的管理人员潘乔·乌兰加同行,他是个健谈的人,头顶剃得很光,在台湾电子配件加工厂富士康里工作,还帮助这家公司建立了全新的分工厂。        乌兰加迈过那条看不见的边界线,说:“刚才我们在美国,现在就到了墨西哥。没人会检查你的护照的。”        确实没有人来检查护照。过了艾尔巴索城外的圣特蕾莎边界检查站就是墨西哥,我们跃进一辆等在那里的白色厢车,然后车开动了,经过几个对我们毫不怀疑的边境守卫身边。富士康公司选择在华雷兹西部偏远的郊区建造厂房。乌兰加说:“一开始这里像地狱一样,除了野兔和蛇什么都没有。”边境加工厂几乎不受暴力事件的影响,但是这座厂房偏远的位置更上了一层保险。“这里一无所有,就像一张白纸,我们可以把一切事情从头做起,”他说,“在这儿你会感觉很安全,不像在城里开车,现在的局势很危险。” (富士康在华雷兹的新工厂)        一家亚洲公司竟然在北美开了加工厂,这不能不说是个逆转现象。边境加工业是随着美国政府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实施的一项政策发展起来的,这项政策严格限制了墨西哥人入境从事季节性农活。紧随而来的是大规模的失业,于是墨西哥政府就以在边境建立新的自由贸易区来吸引美国制造商投资,这些贸易区可以不受美国税款、工会和最低薪水要求的束缚。        这个行业在北美自由贸易协定达成之后很快就发展到了顶峰,上世纪最后十年,它们甚至还能勉强和更廉价的亚洲工厂竞争。金融危机却使华雷兹二十五万个工人职位的三分之一都在两年之内消失了。但是现在中国的生产成本和通货膨胀率也在上涨,于是墨西哥又成了一个有相对竞争力的市场。但是这其中有个缺陷,波士顿咨询集团的高级合伙人哈罗德·斯尔金说:“哪个公司都不希望在毒贩火并的地方建工厂。”        乌兰加说,富士康为戴尔生产台式机和笔记本电脑,它的安全措施简直像“监狱中的校园”。工厂的地面经过美化加工,四周有围墙和铁丝网,管理人员集中住在宿舍里,工人坐着白色的学校班车从四面八方来这里上班。乌兰加说,工厂的工资大概是边境加工厂的平均水平,每周80美元。        乌兰加还主动提出要现场让我看看边境经济的运作,他把车开到了华雷兹边上的墨西哥裔美国人社区,说:“这里是波雷欧洛马斯社区。”许多居民从两旁都是烟灰砖砌房的没有铺路面的街道往高速公路上挤,这片地区自从财大气粗的地主们下了逐客令之后就开始动荡不安。路的另一头就是阿纳普拉,一个山脚下的棚户区,远看像一片混凝土森林。乌兰加说:“那是华雷兹最穷的地方,也是最容易招到工人的地方。”        我们接近了一个军事关卡,手持机关枪的士兵挥手让过往车辆停在路边接受检查。乌兰达说:“这都是逐渐改变的,如果经济发展起来,安全也会随之得到保障。”为了说明,他指着几座山头说:“那是杀人犯曾经把受害的女人抛尸的地方。”十年前,几千名女人——多数是工厂的女工——在华雷兹附近被杀害。乌兰达说,现在这里不会再发生这样的事情了,“为什么?因为我们修了这条路。” (墨西哥边境加工厂里的景象)        但是有些人却质疑乌兰达“出口加工业能使穷人受益”的理论,认为像这样的工厂和毒品行业共存并不只是个巧合。跨边界研究中心的大卫·史克质疑道:“这种对外加工业的本质对我们在华雷兹和其他边界城市的社会混乱和暴力有多大影响呢?”边境加工厂的工作对技能要求很低,但是它们的存在却使华雷兹成为了许多无家可归、生存无望的人的目的地。这些人容易轻信毒品交易能一夜致富的承诺,也经不起非法移民到美国的诱惑,因为移民能够获得更好的薪水。         过去三十多年的移民主要是由边界两边巨大的经济反差造成的,这也给美国社会和西南部类似德克萨斯的几个州带来了不可磨灭的痕迹。人口普查数据显示,过去十年间,拉丁裔人口增长占了德克萨斯州人口增长的三分之二,现在占了德州总人口的百分之三十八。
2 notes · View notes
liurenbcf · 6 years
Text
杜家滨“大使”
杜家滨“大使”
本文写于1998年。
杜家滨, 1994年3月出任美国微软公司北京代表处总经理,现任微软(中国)有限公司总裁。
在加入微软公司之前,杜家滨曾服务于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和美国惠普公司,先后担任工程师、研究开发经理、项目主持人、销售经理、副总经理等研究开发和业务方面的工作。
微软(中国)公司总裁杜家滨日常思虑最多的,恐怕不是中国用户用不用Win95,接受不接受Office97,喜欢不喜欢WindowsNT的问题,而是如何同中国有关方面进一步增进彼此了解的问题。杜家滨自己也把增进了解看成是他执掌微软(中国)公司帅印四年来的第一成绩。“至少在程度上,我们跟政府有关部门彼此之间加深了解了。我们花时间了解政府希望微软扮演什么角色,充分协调了公司的角色,把角色调整了过来。”
1995年11月1日,微软北京办事处转变为独资公司的事实,充分展示了杜家滨“大使级的外交公关能力”。按照中国政府关于外资成立独资公司的相关政策,独资公司的产品必需以外销为导向,而微软(中国)公司的产品却是以中国本地市场作为销售目标的。从微软的角度看,他们又迫切需要在国内成立独资公司,因为只有在成为独资公司以后,他们才可以在国内生产,开发票,直接招人,扩大规模。
刚好这时候,中国政府有关部门的官员到美国开会。杜家滨临时得知这个消息后,立刻飞到了美国,邀请这些官员到微软公司参观访问,让他们了解微软。“回来以后,这些官员帮了很多忙,因为他们真正了解了微软。”
杜家滨自称在扮演桥梁的角色。“我要告诉微软总部,中国有哪些机会,总部要在中国再继续进行哪些投资。另一方面,我还要协助中国政府部门和相关公司了解微软有什么样的技术,微软有什么意愿。为此,我们安排邮电部长到微软访问,安排微软公司的负责人到中国拜访。我们自己也要去拜访江苏省政府,拜访上海市政府,拜访成都市政府。我们每个月定期发送免费技术资料,举办免费技术讲座,用以加强和国内公司的技术沟通。”“增进了解是一个永无止境的事,要永远做下去。”
杜家滨劝说美国总部继续加大在中国投资的难度一点都不比他和中国各方面加强沟通的难度小。“中国这个市场的确吸引了全世界的注意力,但他们还是怕怕的,想爱又怕受伤害。我要让他们下决心,而且要让他们相信这样做是对的,即使有损失也不会大,而且可能没有损失,会有很多回报。”
杜家滨认为微软继续加大在中国投资的理由显而易见——“中国市场经济还处在初始阶段,微软如果在这个时候打好了所有的基础,等到这个市场成长的时候,我们就会跟着自然成长。但如果我们今天一定要赚很多的钱,本来现在要做的事,没有做好的话,将来再回过头来补做,会投资更大,因为那时整个市场的基数变大了。”基于这种观念,杜家滨每年都要争取总部对微软(中国)公司的投资大于微软(中国)的收入。“现在投资会很幸运,时机太对了。”
当然,杜家滨也不是每次沟通都能够如愿以偿。“有一段时间,我和总部有很大的矛盾和隔阂,后来,我发现我和他们彼此之间都要有一定的弹性,我花很多时间和他们吵来吵去,把时间浪费掉了。我要调整自己,我不能怪他们不了解我跟你们讲的,我只能想一些办法让他们了解,而且,我应该花一些时间去了解为什么他们会那样想,而不像我这么想。”
后来,杜家滨果真想出了一个好主意。杜家滨把总部的人请到中国来,带他们去拜访其他外企,让他们自己去发现,不仅仅是只有杜家滨一个人在向总部提总部不同意的要求和建议,其它外企也和杜家滨一样有相同的要求和建议。
杜家滨很后悔没有早一些想到这种做法。因为“在和总部的沟通中免不了要得罪很多人”。而且,杜家滨在中国进行软件风险投资的设想,两年前就开始设计了,但一直有很多挫折,一直都没有被同意。另外,微软项目管理软件的本地化,杜家滨也已经向公司争取了三年。“这个软件只要能协助每一个中国人提升1%的生产力,对中国就会有很大的贡献。”
“大使”的说词
不管杜家滨在彼此沟通上曾经做过多少努力,做了多少工作,他在国内受到的白眼也一定不会比在总部受到的少,因为国内软件界很多人坚持认为,是微软结束了中国软件业最初的美梦。Word取代了WPS,Pwin95结束DOS中文平台的火爆之后,也取代了中文之星+英文Win95的工作方式。
杜家滨把产生这种情绪的原因归结为“微软刚进中国的时候,跟很多人产生了误解,而且大家又都患有点恐惧微软症”的缘故。
在杜家滨看来,微软做Windows中文版是顺理成章、天经地义的事。“当初的DOS,像UCDOS,其实就是在微软DOS上加了一层中文,后来的改变是中文之星在英文Windows上加一层中文。我们所做的只不过是把这层中文事先做好了而已,因此,Win-dows中文版和原来的英文版Windows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差别,只是在技术上的稍微延伸而已。至于说,应用软件层次还是希望很多人继续去开发,像中文之星,他们很多的应用软件都开发得不错。”
“但在我们开始做中文这一层的时候,就开始有很多争论。”为此,杜家滨进一步指出了微软做Windows中文版的必要性。“以前市场上有好几种DOS,像UCDOS、长城DOS、联想DOS,但都不兼容,在这个DOS上开发的应用软件拿到另外一个DOS上,就不能使用,而微软做Windows中文版能保持在中文这个层次上���续兼容,让大家节省出时间去设计应用软件,有什么不好?”
关于Windows95中文版如何支持多内码的问题,杜家滨认为,Windows中文版不支持多内码并不是他们的错。“内地说台湾用BIG5不对,台湾说内地用GB不对。据我所知,世界上有ISO和Uncode在做这方面的工作。其实,冲突的不仅只有GB和BIG5,还有韩国和日本,甚至后来还出了一个CJK的标准,韩国为了在这个大字符集里多占一些空间,又创造了很多字出来。”
提及微软对民族软件业的影响,杜家滨认为,“什么叫民族产业?是不是中国人做的就叫民族产业。我们的中文研究开发是在国内做的,我们的字库和我们的输入法一定是在国内买的,我们是通过政府部门,具体是通过中文平台委员会买的,政府部门基于保护国内产业权益的目的,那个价钱是不会便宜的。微软拼音不是我们做的,是向哈工大买的,花了若干万美元。我们的产品在上海生产,上面都写着MadeinChina。”
“大家可能是觉得微软太大了,影响太多了。但你真的要具体指出它影响到了哪一块民族产业,有时候也不是可以讲得那么清楚。我们的Office,里面有Execl,国内有CCED,但是和我们完全不一样,它只是我们里头很简单的一部分而已;Powerpoint软件,国内目前还没有;Word,国内有WPS,但大家可以一起做。”
在杜家滨看来,微软其实只做了软件的很少一部分,并不会导致“微软什么都做了,我们还能做什么?”的局面,“产生这种认识,只能证明软件开发的思路还没有打开。”为了验证这一点,杜家滨起身走到自己的电脑前,访问了一家网上软件商店。在这个网页上,罗列了丰富多彩的软件类型。杜家滨一边念叨着这几十种软件的类型,一边挑战性地问我们:“你们认为哪种软件最少?”他想让我们明白,即使是我们认为最少的软件类型中,也包含着丰富的软件。我们对他说,我们认为操作系统最少。
我们坚持中文平台和字处理是中国软件的支柱和核心软件,所以大家会认为微软全做了。所谓民族软件产业,就是中国人做,为中国人赚钱的软件产业。杜家滨听罢无奈地说,“那么,你们觉得微软该怎么样做,才可以协助中国的民族产业?”于是,我们就请杜家滨帮中国软件业界出出主意。
“应用软件,微软绝对进不来。微软主要做平台软件,我们的Office现在都已经变成一个平台,已经开始有人在Office上用Word、Excel开发出不同的应用软件,在市场上卖。”
“税务软件、贸易软件都是很有市场前景的软件。另外,外国电子邮件系统拿到中国来,都不实用,因为外国电子邮件系统是人对人的,中国很多政府部门里的电子邮件系统是上下级命令式的,是单位对单位的。国内垂直的单位比较多,国外横向的单位比较多。”
内部创业
杜家滨所出的主意,一定没有他将要付诸实施的行动更能引起中国软件界的注意。杜家滨将要做的事是对中国民族软件行业进行风险投资。
微软在全世界从来不搞合资公司,但杜家滨想让它在中国试试。而且,从现在各方面的信息看,杜家滨极有可能在近期启动此事。“微软有120亿美元的现金放在美国银行里,我们在中国有超过1500个销售代理,这些都是我们可以很好利用的资源,为什么不用?”
当我们提出中国软件公司惯常做本地化软件,这些本地化软件的国际市场在哪里的时候,杜家滨说,“不要再讲本地化,一定要改变这个观念,做软件不能只看到本地市场。比如中文Internet搜索引擎,它本身就是跨国际的。不能说在中国做的软件只能够用在中国。如果我找的公司只能做本地化软件,这个技术其实不怎么深,而且也没有什么诱惑力,对我们来讲,我们也不需要对这样的软件做什么长期的投资。中关村可以帮我做本地化工作的公司,我可以找到一大堆,但我现在要找的是那种真正可以长期投资,能做出一些产品来,二三年后会带来很大利润的软件公司。”的确,美国人可以开发软件给全世界用,印度人可以写软件给美国人用,我们为什么连写一个国际通用软件的企图都没有?
杜家滨的这个软件风险投资计划,对于惯常标榜自己缺资本不缺智慧的中国软件业来说,不啻是一个福音。
杜家滨管他这个风险投资计划叫作内部创业,他对内部创业的定义是:“你所在的公司有着本来的业务方向,但市场上还存在着很多其它的机会,你利用公司现有的资源和公司现有的长处,创造出另外一个业务,这个业务不在公司原有的业务方向上,但这个业务也许在将来会变成公司另外一个业务方向。”
杜家滨之所以对内部创业感兴趣,是因为经常有朋友邀请杜家滨一起去创业。“当外界刺激你的时候,你禁不住会想,要不要出去做自己的生意,要不要帮自己打工。”
“内部创业和我自己创业其实有很多相像的地方。我创业,钱不够,要跟银行贷款,跟银行融资;在微软,当我想要做某件事情的时候,我也要去和微软商量,同样要向微软融资,同样要劝说它愿意投这个钱。如果我们这个风险投资计划被通过,要搞合资公司,搞技术合作和技术转移,就好像我在开一家公司。”类似这种内部创业的思想,联想副总裁杨元庆在阐述联想年青人如何在联想内部成就自己事业的论述中,也曾指出过联想将会为年青人提供更多的独当一面发挥创造性的机会。不知那叫不叫内部创业。
杜家滨工程师
杜家滨和人打交道的能力如此之强,让人觉得他天生就是一个Sales,其实,杜家滨却连Sales出身都不是,他原本是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参与开发研制成功了台湾第一台PC,是当时研发组的七分子之一。杜家滨还负责建成过许多自动化系统,比如台湾火车站自动售票系统tffu。
让杜家滨记忆犹新的是他在1982年负责建成的台湾中国石油公司加油站的自动收款系统。“每笔交易的资料都会自动传输到控制室并打印出发票,遍布台湾的866个加油站每小时的加油状况会自动汇总到营运处,每天晚上自动集中到台北总部。公司总经理在自己办公室的荧幕上就可以看到台南市某个地方的某一个加油站加了多少油。”
“这个系统高危险,系统在运行中只要产生一点火花就会爆炸。另外,加油站有许多干扰,大车子一发动就容易让系统死机,因此,软件要能自动把Down掉的机器救活。”
杜家滨日常使用5台PC:办公室一台台式PC、一台笔记本;家里两台台式机、一台笔记本。操作系统用的是Windows98β3。当我们不解杜家滨为什么要用这么多PC,一个硬盘不是可以装很多东西的时候,杜家滨说,“我还有很多硬盘,在那边盒子里面,经常换来换去。”看来杜家滨装的软件实在是太多了,用PC做的事情也太多了。“我用不同的PC做不同的事情,熟悉不同软件的特性是我的工作。OS/2我用过,Wordperpect我用得更早,原来要比Word好用得多。我的机器装有Lotus的Smartsuit96,我也用Navigator。IE和Navigator,我不能说哪一个好,哪一个不好。微软的人当然要说微软的产品好,微软的产品至少和微软以往的产品在技术上比较兼容。Netscape当初有一个优势,他们一开始就做了UNIX版本,在市场上抢占了先机。”
“我自己玩很多东西,国内的词典软件,我不光只用《金山词霸》,几乎每家的我都有,不是他们送我的,都是我买的。”。我们第一次知道杜家滨是一位行家里手,是在微软Office97的新闻发布会上。当时有人责难Word7.0不能读Word97写的文件,杜家滨就对他说:“你可以试着把Word97写的文件存成RTF格式,来尽量保留排版格式,再让Word7.0读识”。杜家滨认为,只有当他对大多数软件都有一个了解,他跟人家讲话的时候,才可以客观一些。
杜家滨不仅仅只是使用软件,有时候他还会写一些Game给他的儿子玩。
采访手记
1998年2月10日,我们采访杜家滨那天,他是这样度过的:6:15分起床。6:15到6:30,检查一下E-mail,看有没有什么重要的事情,随便看一下国外重要的信息。6:35出去运动,今天是游泳,今天游的时间比较短,只游了600米。7:10到7:15回到家,和两个儿子吃早饭。然后,把一些比较急的mail在出门之前处理掉。到办公室是8:30,把一天的工作整理一下,准备一天要做的事情。9:00—10:30开会。然后,和另外一个同事有一个90分钟的会。11:00—12:00又有一个会。中午和总部来的人事经理一边吃饭,一边谈中国这边的工资制度要不要进行一些调整和修改。1:30和我们碰面。4点还有一个会,这个会和4:30另外一个会冲突,4:30的会不去。晚上6:30晚餐。晚上睡觉以前,还会去运动,在健身房骑自行车,一边骑自行车,一边看书,或者整理一下一天的工作。
“明天早上去广州,拜访客户,明天晚上到深圳。后天在深圳,大后天到香港。星期六在台湾,星期天飞回来。下个星期一、星期二在北京,星期三到上海,星期四到广州,星期五在珠海,星期六在珠海,星期天回来。月底要去一次美国。”
这就是我们从横断面上看到的始终面带微笑的忙碌机智的杜家滨。
在纵向上,杜家滨先是在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做工程师,接着在惠普一待就是10年。是程天纵把杜家滨请到了HP。到了HP,杜家滨就从一个研发人员“迷迷糊糊”地转变成了一个市场业务人员。“技术人员转到市场人员,最担心的是技术会忘记,或者技术离得太远了。学技术的人最担心的,是比别人懂得少。”这时候,HP的人就对杜家滨说,你这份专案工程师工作要有很好的技术背景,离技术并不太远。杜家滨的工作具体是说服客户用惠普的东西,并告诉客户的工程师怎么用惠普的设备把技术上的问题解决掉。杜家滨心里自己的算盘是,都经历看看,弄不好再回来。“可这是一条不归路”,“后来,才明白,开始做一个工作以后,你只可能有时间去想我怎么样才能把这个工作做好,不可能有时间想再回去做原来的事情。”
1992年10月,又是程天纵把杜家滨请到了国内。这时,杜家滨已经成了一个专门的Sales,负责惠普在中国的工作站业务。祖籍上海的杜家滨来国内没有丝毫的犹豫,“像回家一样。”关于自己适不适合做Sales,杜家滨说,“我不认为我很合适,但是,我也不觉得我不合适。”
“离开HP其实有很多原因。在HP工作,3年是一个里程碑,5年是一个里程碑,10年是一个里程碑,待过5年之后,通常会待过10年。10年之后,通常会看一看,有没有更加有趣的事情,找一些比较刺激的事情来做。我也不见得会在微软待一辈子,一定会去找一些可以学得更多或者做得更多的事情去做。”
在杜家滨眼里,微软和HP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公司。“HP什么东西都制度分明,条理清楚,做事情讲步骤,有一定的方法,而且要求很多事情大家都同意。HP有历史,看事情看得比较长远。微软比较冲,比较草莽。做事情,不太有什么规矩和步骤,而且它的业务也新。以前在HP是什么东西都很清楚,你都知道怎么去做,怎么处理。到了微软,所有东西,你都要自己去想。”
加盟微软,对杜家滨的确是一个极大的挑战。“我刚到微软的时候,没有想到原来微软公司和国内市场的隔阂那么大,有很多的历史故事。我要去说服那么多的人,那么多的环境需要改变。那个时候也在想,到底做得下去做不下去?”
杜家滨用加班吃饭来说明他对微软(中国)公司的贡献。“过去加班吃晚饭,两桌足够了,才17个人。现在加上香港我们有300多人。”
杜家滨笼络和使用人材坚持四个原则。一是待遇,“和外企比较,微软的待遇属于中间。我要让我的员工在我的范围以内可以拿到最好。中国政府规定的福利、住房基金、退休金、医疗保险我们都要给员工。”二是,“一定要让员工觉得他可以学到很多东西。我们每个人今天的努力都是在追求未来。所以,他一定希望他工作的环境是一个学习的环境。前一个会计年度,我们在每个人学习上投资了5500美元。”三是,尽量让员工发挥他们的长处。“每个人不可能没有短处,但是,你一定不是要忍受他的短处,而是要发挥他的长处,等到你把他的长处发挥出来以后,你会发现这个人好像没有什么短处。”四是,制度和人性。“如果因为制度不好,让你的员工或者跟你一起工作的人做了一些不该做的事情,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我比较害怕人性比较丑陋的一面,要制定制度防患于未然,避免人性走上邪恶。在中国人情和关系特别重要,在公司里面,我有点像他们的哥哥,有时候反而不太像这个公司的总裁。”
杜家滨爱才,但他说他没有挖过廖恒毅。“我和他认识很久,其实不只是廖恒毅,国内很多好的软件开发人员,我跟他们都是好朋友。”
杜家滨喜欢交朋友,有时,“客户杀价杀得好厉害,在惠普和微软,价格其实并没有什么空间,后来,我就跟客户讲,你不要买好了,我们不要做这笔生意,我们做朋友。很有趣,做了朋友的人过了几年,会真的来买你的东西。好朋友大家在一起认识了,他也觉得买了你的东西,不会上当。”
杜家滨的交友之道是帮助朋友成功。“你不可能期望从你的朋友那里得到过多的东西,但是如果你帮助他成功了,他会成为你的朋友。”杜家滨交友的目的是想有一个比较和谐的生活,在杜家滨看来,和谐的生活不太容易。另外,朋友会给杜家滨很多新的信息,协助他了解很多事情,“每个人会从不同的业务,不同的角度,看同一个问题,等于你多了好几只眼睛,多了好几个耳朵,多了好几副头脑想一件事情。”
杜家滨今年40岁了,他不认为他的人生已过去一半。“我觉得我才过了三分之一而已,有了40岁以前的累积基础,40岁到60岁,我可以做更多的事情。”
寄语:界面
杜家滨脸上总是洋溢着Windows95一样友好的微笑。你可以不喜欢微软,但你无法拒绝杜家滨脸上那始终如一的笑容。
其实,友好的界面不只杜家滨微笑式的一种,柳传志的大度、张旋龙的殷勤、刘学钦的率直、苏启强的平静、周伟焜的严谨、俞新昌的优雅、程天纵的严肃、张玉峰的厚实,哪一种都可以赢得人,哪一种都让人过目难忘。他们每个人的界面不一,但都能打动人,其中的缘由恐怕和他们的界面都是他们本色的真实反映分不开。
“本色”是界面友好的基础。人在“本色”状态下,容易真实、自然、自信,所以很容易友好起来。
我们不喜欢某个人的界面时通常会说,这个人挺“假”。“假”是因为“装着”。为什么会“装着”呢?原因很多,最常见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底气不足,总是希望通过角色扮演��别人留下更加美好的印象,其结果,给人留下的印象却是矫揉造作;二是因为不尊重人。
第一种原因是认识问题,等他意识到“只有真实的,才是美的”时,很容易找回友好的界面。第二种,其界面通常是很难友好起来。因为,这种人不是不会露出杜家滨式的微笑,而是不屑。他们认为没有必要对自己的下级或者比自己能力差的人露出微笑,他们要在下级面前树立威严。当然,这种人也有笑的时候,但那笑也难使界面友好起来,因为笑得那样地不自然、不真实。
来源:《知识英雄》
作者:刘韧、张永捷
杜家滨敲门
本文写于2001年。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何塞,思科总部。杜家滨从一个高级副总裁的办公室出来,又去敲另外一个高级副总裁的门,然后再去敲下一个门。只要在总部,只要一有机会,杜家滨就是去敲美国老板们的门。在思科,很少有人像他这样做。
杜家滨一定要敲门进去,只为了要说一件事情:“你们部门投资中国,对你们部门有很多好处。”为了说清楚好处究竟有哪些,敲门之前,杜家滨必须做功课研究该部门的性质与特点,以便投其所好。
同时敲很多门当然还有别的目的,“一个人说应该到中国投资,大家只是听听,不会行动;两个同时说要到中国投资,大家会注意一下;如果大家都在说中国,都在说如何到中国投资,那么,更多的人就会不加思考地跟着说,最后‘集体无意识’。”
杜家滨每季度去总部两次,其中一次要向钱伯斯CEO汇报中国区业务情况,最近的一次汇报超时半小时,因为钱伯斯对“十六大”结果非常有信心,杜家滨当然就要抓住机会,和他大谈“十六大”后中国的改变。
杜家滨曾两次安排钱伯斯见江泽民主席。2001年1月的那次见面原定一个小时,后来延至近三小时。中国领导人从此清楚了思科在中国策略,钱伯斯从此知道了中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含义,以及中国领导人对信息化的积极态度。
杜家滨明白,当钱伯斯感觉自己比其他美国人更懂得中国时,“他就会逢人大谈中国,如此一来,思科中国的机会自然也就多了。”
讲演中国
亚信CFO韩颖在向杜家滨致谢,杜家滨莫名其妙,一时摸不着头脑。韩颖说:“因为你前几天的演讲,华尔街分析师写了一篇关于亚信的高水平报告,亚信的股票因此大涨16%。”
“中国,你可以从多个角度看它,而我要讲的,是我在中国过去十几年的经历,我的这些经历都是事实的;思科在中国每一年的业绩都在增长,这也是事实的;我们在中国的客户,像中国电信等等,他们用Internet都赚到了钱,这些也都是事实的……”
平均每个月,杜家滨都要代表思科去世界各地这样演讲一次,听众是全球各地投资银行和证券公司以及其他跨国公司。杜家滨演讲目的是让投资界从思科在中国的增长中看到思科巨大的希望,从而多买思科股票。
杜家滨帮助思科在中国成功的历程,使他在不经意间成了其他跨国公司投资中国之前的咨询顾问。一位日本公司的CEO每次到中国都来找杜家滨问这问那。杜家滨总是不厌其烦地告诉他,怎么样看待国市场,怎么样在中国市场上找到自己的位置。杜家滨的话,这位日本CEO很信,因为杜家滨不和他说理论,只和他说自己的亲身经历。
杜家滨现在逢人便讲20世纪80年代是日本人的,90年代是美国人的,21世纪第一个10年是中国人的。“尽管有一些泡沫,但中国人口众多,待开发市场庞大,这些因素会将泡沫一层一层挤干。”
“中国一定会成为世界制造中心。过去10年,中国已经成为一些轻工产品的世界制造中心,这些产品的附加值虽然不高,但它们业已为中国造就了价廉物美的生产线以及管理这些生产线的经理。接下来的10年,中国将要实现一次跨越,形成自己知识产权的产品,这将不再是抄袭,而是自主研发。”
中国出发
1997年12月11日晚,北京。原电子部党组书记刘剑峰、计算机司司长张琪、微软中国总裁杜家滨三人和比尔·盖茨围坐在一起。三人你一言,我一语,最终说服盖茨在中国设立微软中国研究院。
那晚的结果让杜家滨乐坏了,那晚他不会想到再过10个月,他就要离开微软了。1998年10月,杜家滨上任思科伊始,就在北京建立了思科网络技术实验室,但直到2001年11月5日微软中国研究院成立三周年宣布将研究院升级为微软亚洲研究院时,思科在中国研发机构仍未见升级。
站在今天思科的立场,再来看5年之前,自己促成的事情,杜家滨的立场变了:“微软在中国建研究院,并不代表他们扎根中国,他们的根依然在美国,他们最大的研发机构还在西雅图。”“他们之所以要在中国设立研究院,是因为软件产品要根据文化不同进行本地化,像中文界面、中文环境等等,而思科的网络设备只要互联互通就行,没有本地化的需求。”
“思科没有讲过扎根中国,但我们希望能够借助中国的市场和中国的人才发展出新的产品与服务,然后再将它卖到其他国家去。”
中国手机用户已经超过2亿,居世界第一,中国互联网用户已经超过5000万世界第二,所以,杜家滨现在整天想“移动通讯和互联网的结合会走出一条怎样的路?”在杜家滨看来,移动互联网应用模式以及相关应用产品极有可能在中国产生,而固定电话密度超过192%美国不再可能是这个市场的领导者。
现在,越来越多的思科工程师被从美国总部派到中国,了解客户需求,再回到美国做设计;现在,越来越多中国工程师被派到国外参与产品的研发,学成之后,再被派回思科中国。工程师陈刚不久前被派到加拿大思科,临别,陈刚给大家写了一封告别的信,信中说:“我还要再回来。我相信,有一天中国的开发环境会和国外一样好。”杜家滨说,他不知道陈刚还会不会再回来,也无法保证陈刚回来之后,还会继续在思科服务,但他敢肯定的是,他这样做,中国肯定会多了一个技术人才。
这样的技术人才积累多了,“就完全可以靠自己的智慧和能力,产生中国人自己的知识产权,然后将充满中国人自己知识产权的产品卖到世界每一个角落。”“台湾人也是中国人,台湾在高科技方面的发展有很多很好的经验值得大陆学习,但是,台湾市场狭小,香港也一样,大陆就不一样,在大陆有让人激动的正在高速增长的庞大市场,从沿海往西走,分别存在着已开发市场,开发中市场、待开发市场。中国拥有挺进全球市场的强大的母国市场作为后盾。”
面试唐骏
1997年,上海。杜家滨作为微软中国总裁面试从美国总部派来的唐骏,看他是否适合担当微软上海技术支持中心总经理一职;1998年9月,杜家滨主持完在微软的最后一次员工大会,洒泪而去;2002年,只用半年时间,唐骏就成为微软中国历史上最耀眼的总裁,八面风光。
直到1998年2月,杜家滨还对说服微软在中国大规模投资充满信心。尽管已经在微软干了4年的杜家滨早就知道微软在全世界从来不搞合资公司,但他那时还是觉得他能够说服微软在中国搞合资公司。因为“微软有120亿美元的现金放在美国银行里,而我们在中国有超过1500个销售代理,这些都是我们可以很好利用的资源。为什么不用?”
那时的杜家滨已不满足于微软在中国只做本地化工作,“不要再讲本地化,一定要改变这个观念,做软件不能只看到本地市场。比如中文Internet搜索引擎,它本身就是跨国际的。不能说在中国做的软件就只能够用在中国。”
“如果这个公司只能做本地化软件,说明其技术水平并不高,对微软来讲,我们不需要对这样的软件公司做什么长期的投资。中关村可以帮我做本地化工作的公司,我一找可以找到一大堆,但我现在要找的是那种真正可以长期投资,能做出一些产品出来,二三年后会带来很大利润的软件公司。”
杜家滨将他的这个计划称作自己的“内部创业”,“你所在的公司有着本来的业务方向,但市场上还存在着很多其它的机会,你利用公司现有的资源和公司现有的长处,创造出来另外一个业务,这个业务不在公司原有的业务方向上,但这个业务也许在将来会变成公司另外一个业务方向。”
微软没让杜家滨“内部创业”,没给杜家滨机会,而那时,杜家滨的孩子又恰好得了病,需要他回高雄照看。“在任何公司里,都会碰到顺利的事情和不顺利的事情,正好在那个阶段,我孩子生病,我就没心思再去努力将不顺利的事情解决?。”从1998年3月起,杜家滨就没心思再向微软争取投资了,杜家滨的心从此也不在微软了。
有半年时间,杜家滨没怎么照顾工作,只专心地照顾自己的孩子。“微软对我其实挺不错,它给了我半年时间。”尽管如此,杜家滨真要离开时,还是动了真情。因为他是微软在中国的首任总裁,微软中国的一草一木都是他从1994年3月起一点一滴“栽”起的。他至今还清楚地记得那个叫王树彤的员工坐在一大堆图书之中,中午拿一个白陶瓷缸子去旁边的食堂打饭,冬天暖气不够,夏天冷气不够,所有电脑一打开,电路就会“跳闸”,被迫自备了一台发电机的光景。到1998年,微软中国基本成型,而杜家滨要继续发展的资源却不够了。
而到了2002年,微软终于继在上海合资微创之后,又在北京合资了中关村软件。2002年6月27日,微软同中国国家计委签署谅解备忘录,在备忘录中,微软承诺在软件出口、投资、人才培养、技术开发等方面帮助中国,所帮项目涉及总金额超过62亿人民币,其中仅软件外包合同就达7亿美元之多。
因为微软巨额投资而处在风头浪尖的唐骏总裁明确表示,微软不擅长做合资企业,微软看好一个企业通常会直接买过来。“但在中国不同,投资是表示友好的一种方式。因此我们在中国的合资一定是与政府来做,不会与私营企业来做。微软在中国的战略与其他地区完全不同,在全球范围内,微软在中国的合资企业最多。”
杜家滨要在1998年做的事情,微软在2002年全做了,有过之,而无不及。只是此时,杜家滨已经离开微软4年了。杜家滨在4年之前,没能敲开微软门,4年之后,微软将门向唐骏洞然而开。这大约就是所谓的命运。
忘恩负义
杜家滨正和他的老板谈得高兴,他突然停了下来,正色对老板说:“有哪些观念,我的和你的不一样,你要让我知道。”同样,杜家滨也会时常提醒自己的手下不要和他的想法偏离太远。杜家滨不想他的老板再对他忘恩负义,他也不想对他的手下忘恩负义。
通过INTERNET,杜家滨将各方利益协调得很好。
有了微软的教训,杜家滨从此明白,假如有一天他被从思科再次换?,他前面的积累随即全部前功尽弃,但“那一定有背后的原因,一定是我的想法和我老板的想法不一样了,而我又不知道及时地去改。”
为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杜家滨会不停地去敲所有老板的门,告诉他们自己的想法,并说明理由。杜家滨防备着思科“忘恩负义”地将他换掉,也不愿意对自己的手下“忘恩负义”。每当下班有空,他就去敲同事门:“今晚有没有空,一起喝茶?”有时候,杜家滨会和手下意见分歧很大,每到这时,杜家滨就会喊停,各自回家,明天再谈。杜家滨并不认为他的意见都对,但他必须被说服。
杜家滨的思科中国拥有中国IT最豪华的高级管理层:原康柏中国区董事总经理奚祖强帮他执掌分销合作伙伴事业部;原3com北亚地区董事总经理吴锡源帮他打理渠道;原DEC公司中国区总经理林正刚也曾帮他统领过企业事业部。
杜家滨深知这批IT老将不是冲着他杜家滨而来,他们之所以愿意屈尊给杜家滨当副手,是因为看中思科在中国的发展速度。为了这个,杜家滨也需要不停地去敲美国老板们的门,说服他们多向中国投资,以便使中国思科发展得更快一点。“只要能高速发展,他们也就不会太在乎谁是老板。人反正总要有个老板,董事长也需要向股民负责。”
杜家滨清楚他不可能单靠自己的能力成功,他必须仰仗他的同事,而他的同事也不可能单独成功,他们也必须依托杜家滨的协调。还好,这一次杜家滨不像在微软那样不走运,他敲开了思科的门,他将各方的利益协调得很好。
坏到尽头
1998年,吴锡源到北京执掌3Com帅印不过三年时间里,就看到Cisco、Bay的中国掌门人来来回回换了好几任。吴锡源说他不会动,加薪50%也不离开已经干了5年的3Com。2001年8月,吴锡源出任思科中国副总裁、合作伙伴事业部总经理,负责思科中国分销渠道和中小企业业务部的总体管理和战略运作,直接向杜家滨汇报工作。
和吴锡源一样,1998年的思科也意识到要尽快找到一个能够稳得住大局的中国区总裁。在招聘的过程中,思科很快发现有好几个骨干都是一个叫杜家滨的人介绍来的,“那这个人为什么不来?”于是,就去联络杜家滨。此时,杜家滨的孩子已经可以出院了,杜家滨一块石头落地,就开始想自己的事情。杜家滨早就知道思科,早在1996年他和太太聊天的时候,就说过:“如果哪天没了工作,思科是一家可以考虑的公司。”那时,业内很少有人谈起思科;那时,网络界最耀眼的明星是3COM。
1998年10月,杜家滨走进只有90多个人的思科中国公司时,他的感觉是“不会再不��了”,因为已经坏到了头。面对混乱的公司,杜家滨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使思科的所有员工都知道思科在中国的策略:“只有上上下下都知道目标,才能上下一心做一件事情。”“这好比数学里的矢量,一个往东,一个往西,不能形成力量,反而相互掣肘,只有都往一个方向用力,才能形成合力。”
杜家滨不但要让他的中国员工知道思科中国的策略,他还要让美国总部知道思科中国的策略。“否则,它就不知道我需要什么资源,也不知道怎样帮助我们。”从一开始,杜家滨就在不停地敲思科总部的门。
策略明确,组织构架合理,杜家滨再出去找人并困难,因为思科的工资在行业内一直保持高水准。思科、IBM、微软等业界二三十家同类型、同职能的公司之间有一个协会,他们在一起讨论共享出了一个业内的最高工资水准、平均工资水准和最低工资水准,思科的工资始终保持在前20%水平之上。
布 道
1998年8月,中国教育科研网采用思科设备对全国骨干网主体升级;9月,中国电信选用思科设备扩建ChinaNet和中国多媒体服务网;1999年6月,思科全力支持的联通IP电话试验网开通;2000年2月,中国网通高速宽带主干网工程采用思科方案与设备;2001年9月,ChinaNet采用思科千兆比路由器在其骨干网上成功运行STM-64/OC-192C 10G电路,标志着中国互联网骨干容量的水平已经接近并达到信息发达国家一流水平……
早在微软的时候,杜家滨就试图说服微软将更多的协同办公软件汉化引进中国,但直到如今,出于商业的考虑,微软也没有这样做。杜家滨喜欢用GDP的例子说明引进提高生产率软件的重要性。“如果这些软件能提高1%的生产力,现在中国的GDP是10.2万亿,那么就可以增加1000亿的GDP。”
哪里有互联网,哪里就有思科。思科为中国互联网建设提供了足够多的设备,也赚到了足够多利润。但杜家滨不想将行动止于这个层面,他想通过思科以及他自己对互联网的使用告诉中国对互联网投资是正确的,互联网的确能提高生产效率。据测算,网络的使用每年可为思科增加8.25亿美元的收入,同时也增加了客户与合作伙伴的满意度。
思科北京到广州的专线带宽为45兆,到上海带宽为8兆,到成都为8兆,到南京为2兆,到美国为16兆。思科中国的业务都跑在这些带宽上,“我可以看到任何一个员工4个小时前的销售情况,看到他卖的是哪些产品,卖了多少钱,是透过哪个代理做的,以及每个月的销售预估。”思科中国近700人,只有1个人在处理员工的报账事务,所有的报销流程全部在网上进行,出现非正常的大额报销时,系统会自动提示手工检查。
在思科系统内,所以的电话都是免费的IP电话,包括国内长途和国际长途,出思科系统,则只要付当地的市话费。不仅是语音,在这个系统上还可进行传输率为每秒374K的视频会议。
杜家滨在办公室用4台电脑,都是笔记本:一台用做服务器,有两个硬盘,一个是60G,有一个是40G,主要用来存放影像文件;一台用做软件测试,随时感受体验最新的软件;一台日常办公用;最后一台装有GPRS用于移动办公。用这台电脑,杜家滨可以一边在国外开会,一边通过思科内部的message和700名员工中的任何一个沟通,一边接听北京办公室同事打过来的电话。几天前,发生的一个笑话是,一位北京的同事尽管在和杜家滨通话,但他无法知道杜家滨在哪里、在用什么方式接听他的电话,因为他拨的只是杜家滨在思科系统内惟一的分机号而已。只要一连上网,所有的沟通方式全部都连接在了一起。
杜家滨家里有6台电脑,两个孩子和太太一人一台,一台用做服务器,剩下两台杜家滨自己用。工程师出身的杜家滨经常测试最新的网络软件,这不仅能使他在轻松之中得到灵感的激发,还能使他能够更好地将网络产品演示给客户看。在一次大会上,杜家滨首先用联通CDMA1X网络在笔记本上进行了一次邮件收发,这让在场的联通副总很有面子;这时,杜家滨突然想起到场的还有一位中国移动副总,于是他又拿出自己那部可以拍照的手机,为观众演示基于GPRS网络技术的彩信传输过程,并最终在新浪网的收费邮箱中进行了照片的接收,因为在拍照的时候,他看到新浪网的总裁正端坐在场下……
杜家滨是互联网的布道者,这当然是为了思科的生意,杜家滨说,这也是为了中国。杜家滨用互联网敲开了中国的门,他想让互联网为中国做更多的事情。
拯救贫穷
2000年9月,天山南北,杜家滨在此已逗留了一个多星期。他一边走,一边在想,新疆资源丰富,但新疆的石油为什么不能像英国北海石油那样上交易市场?新疆的天然气输往东部,没有计费系统如何结算?棉花、西红柿、番茄、枸杞、藏红花无法根据市场调整生产规模,如果能通过电子系统在国际期货市场上挂牌交易该有多好!9月23日,乌鲁木齐,中国西部信息化建设高层论坛,杜家滨在从互联网角度解决西部的贫穷问题:“西部为什么贫穷?因为离海岸线太远!Internet能够解决距离问题!”“西部为什么受穷,因为教育落后,E-learning能够弥补教育的不足。”
2000年,思科向中国西部捐建30所思科网络学院,2002年6月6日,思科再次向四川捐赠8所网络学院。迄今,思科在中国已经建立了180所多网络学院,业已为中国培养出了一万名多名网络工程师,另外,还有一万名工程师在思科网络学院在读。
思科在中国建网络学院始于1998年,与美国大致同步。为了将网络学院尽早带到中国,杜家滨做了不少美国总部的工作,美国总部那时认为中国带宽不够,担心会影响学习质量。
下面是西部草原上一个叫sleepyzp的学习日记:
坐在电脑前,手边放着一套厚厚的《Cisco网络技术学院》,这是人民邮电出版的新书,中文版的,是大毛临走时?给我的(大毛是他网络学院师兄)。他刚到单位就给我发Mail了,我细细地读着。
“……不是很理想,工资也不是很高,但是已经足够在北京立足了。北京果然是人才济济,竞争得很厉害,所以我觉得目前能有这份工作已经不错了:)”
“网络技术课我还是主张你坚持学完。现在你是第三期,放弃了太可惜。况且这些东东还是很有用的。Cisco的学院开得并不久,是很新的技术,而且这些东西适用性很广,不单单是Cisco的产品,所以还是大有用武之地的。”
“给你留下的那套书不错,我向来认为中英对照比较效果好。英文原汁原味,很准确;中文更容易普及和理解。两者配合,相得益彰。你一定好好用啊^_^。”
有记者曾调查参加思科网络学院的学生,问他们:“你认为思科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有学生回答:“我想它是一家教育公司。”
思科网络学院为非赢利项目,它的开支来自思科员工的捐赠基金。尽管网络学院肯定不能给思科中国带来利润,但杜家滨亲自负责此事,他经常花很多时间考虑下一个网络学院应该建在哪里,怎样让网络学院发挥更大的作用以及怎样让网络学院照顾到更多的学生。“我完全可以不管,但我总想它能给中国带来更大的用途。”
网络学院之外,思科每年还在中国举行超过1000场技术讲座,平均每天三场,用以提高代理商和合作伙伴的技术水平。
全球第二
2001年5月,杜家滨升任思科全球副总裁,同时继续担任思科中国总裁,在北京全面掌控思科中国业务。
思科升了杜家滨的官,也给他压了任务,要他在三五年内将中国变成思科在全球的第二大市场。思科中国现在是思科全球第四大市场。接过这个任务,杜家滨长出了一口气,这个任务意味着思科将向中国投入更多的资源,这个任务保证了思科中国的发展速度。杜家滨立即向总部表示,非常有信心完成这个任务,“中国绝对有这个机会。”
要将思科中国做到思科全球第二大市场,杜家滨首先想到的是实现目标营业额所需的企业内部结构。“假如2006年实现这个目标,那么2006年的思科中国结构需要怎样?为达到2006年之结构,2004年的结构需要怎样?2003年的结构需要怎样?”如此一路想下来,发展的思路也就有了。
下面就是实施问题,“要实现全球第二的销售额,只靠思科一家的力量肯定不行,我们要靠我们业已建成的全球第二大的渠道,这个渠道中有四千多家代理,四百家的认证代理。”在过去一年内,思科中国将制造公司从九家变到七家,接着又从七家变到了四家,这样做的目的是降低制造和仓储的管理成本。
1998年,杜家滨接手思科中国时,年营业额只有一亿美元,现在已经到了几十亿美元;1998年,思科中国位居思科全球排名第五十多,现在是第四。思科中国的成长率超过思科全球50%的平均值,产品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高达60%-70%,网络电话(VoIP)的占有率高达95%以上。
芝麻开门了。
《知识经济》:升职之后,有什么变化?
杜家滨:自己可以决定的事情增多了。
《知识经济》:纳斯达克崩盘之后,思科市值从5000亿美元跌到1100亿,你还像以前那样看好互联网和思科的前途吗?
杜家滨:Internet用户是不是在增加?网络设施是不是在增加?Internet一下子跑热了,跑得太热了,现在冷静下来,不是坏事。新生事物的成长通常都要经历一个过热阶段。现在看互联网,不要仅看网站,要看到,互联网真的在改变我们每个人的生活。
《知识经济》:思科怎样看待来自华为、中兴的竞争?
杜家滨:他们靠价格优势抢我们的低端市场,但今天我们的生产成本绝对比他们的便宜,因为我们的量大。在过去的10个月中,思科产品的功能在增加,价格却在下降,并且还在继续降。
《知识经济》:据报道,华为、中兴国内市场不景气,但海外市场做得很好?
杜家滨:他们在国外绝对不可能比在国内做得好。
《知识经济》:现在,有公司在反编译、仿制思科的产品,怎么办?
杜家滨:我绝对不怀疑中国政府保护知识产权的决心。我们赢过对手,不仅靠技术,还靠为用户提供解决方案以及为客户服务的精神。到思科之后,我的腰比在微软弯得更厉害了。
来源:《知识英雄2.0》
作者:刘韧
from 公众号「刘韧」 https://ift.tt/2uY3MAc via IFTTT
0 notes
forwardpathway-blog · 7 years
Text
英国留学VS美国留学,到底应该怎么选?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选择加入海外留学大军,希望获得海外文凭,或是积累国外的工作经验,最终走向人生巅峰。比较受中国留学生青睐的国家有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今天,小编将带领大家比较一下美国大学申请和英国大学申请,目的��不是为了分出伯仲,而是为大家的留学国家选择提供参考。
出国留学是一件人生大事,在开始申请之前,你需要了解两个大的问题。第一,你想选择什么专业;第二,你想去哪个国家。如果你不能很快做出决定的话,你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思考。
数据对比
在过去5年里,选择美国大学申请的外国学生以相对稳定的趋势增长。去年有将近30万中国学生在美国留学。留学生人数最多的州包括加州,伊利诺伊,麻省,纽约和德州,由于他们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教学资源,即使2017年在政治因素的影响下,中国留学生的数量趋势也是见涨的。
虽然英国的教学资源和教育体系总体来说比不上美国的,但是其在中国留学生中还是拥有超高人气。英国的留学生人数占总学生人数的17%,而美国只有3%。据估计,2017英国的中国留学生人数将超过9万。按受留学生欢迎程度从高往低排列的英国城市是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还有北爱尔兰。
语言要求
无论选择去美国还是英国,你都需要拥有并且展现出较好的英语水平。虽然有些院校的要求会不一样,但是整体来说,托福和雅思都是这两个国家认可的英语语言能力指标。英国院校倾向于雅思,而美国高校偏向于托福成绩。从申请角度来说,你都需要达到学校设定的最低的分数线。一般来说研究生和博士所要求的语言成绩比本科生要高。但是,如果你只是想在高中或是大学阶段参加一个短期的海外学习计划,比如说一个学期的交流或是暑假的课程,语言方面的要求可能就截然不同。对于倾向于短期学习计划比如是英语课程的留学生来说,这种直接在国外学习生活的体验更能够帮助他们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英语国家。
就业机会
英国政府自2012年4月起收紧了对留学生毕业后工作签证的颁发政策,对于留学生来说,现在想在完成学业后在英国找一份工作是很难的事情。在美国,国际学生毕业后可以通过申请EAD卡(Employment Authorization Document)来获得实习工作机会。普通专业学生可获得一年的实习工作期,而STEM专业的学生可以获得最多3年的工作期。这方面来说美国比较容易得到工作机会。
半工半读机会
无论在美国还是在英国,留学生都可以获得每个学期每周最多20个小时的合法打工时间。工资一般都是略高于最低工资,但是学生可以从中获得一些工作经验并且赚一点零花钱。半工半读还是一个积累人脉的机会,这些工作经历可以让你的简历大放异彩。留学生经常光顾学校的就业指导中心或是询问你的职业指导顾问,争取获得一手的工作机会。
生活成本
高昂的学费构成了你大部分的留学成本,再加上住宿费,交通费,和其他零碎的费用。而且有些同学逢年过节就回国休假,机票费用也不少。对于新生来说,选择合适的住宿也是很重要的。一些学校要求新生必须住在学校宿舍,另外一些允许学生在校外租房。在校外租房一般会比住在学校便宜,但是相对来说就没那么方便了。在很多情况下,住在校内可以帮助大学新生更好地过渡到国外的大学生活。住在学校宿舍不仅可以省下交通时间,学生还能有更好的社交机会,亦或是能更方便快捷地享受到学校的餐厅,医疗保健中心还有健身房等各种设施。
整体上来说,留学生在英国的学习生活成本高于在美国的成本。对于向往海外学习生活的学子来说,申请奖学金是不错的减少留学成本的方法,尤其是学科涉及研究项目的。申请的时候可以多多留意。
学生生活
很多学生在申请学校之前就或多或少意识到了英美两国的文化差异,选择不同国家的学校,就相当于决定了今后留学几年里的社交生活,文化体验,以及和什么样的人为伍。一般来说,英国人民还算友好,但是习惯“独善其身”。很多情况下,你都需要主动出击才能开启聊天模式。其次,英国人以他们的冷嘲热讽和冷幽默著称。刚开始你可能会感到有点猝不及防,但是很快你就能和他们一起切磋切磋笑话了。英国拥有很多元化的国际学生群体,很多学生来自中国,印度,日本,拉美和中东等。其中还有很多来自南亚的学生群体——印度学生。也难怪地道的印度美食“坦都里烤鸡”在英国成了一道很著名的菜肴。像美国一样,英国除了有很多中国城,还有印度城和意大利城。仅仅是一个英国伦敦就可以让游客流连忘返好几个月了。不能错过的景点包括杜莎夫人蜡像馆,大本钟,白金汉宫,伦敦之眼等。除了观光景点,还有很多活动也是留学生情有独钟的,比如足球,橄榄球,板球,草地网球等。最后,别忘了喝英式下午茶!
在美国没有人是陌生人。即使是你搭乘出租车,司机都会很热情地跟你打招呼聊天。美国人民普遍比较随意和思想开明。美国拥有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这会让你感觉离家不远。中国人,印度人,意大利人,墨西哥人和日本人都是这个国家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生活主张大胆地去做梦以及勇敢地去实现它。在美国,所有的东西都主张“越大越好”。食物的分量很大,衣服的尺码很大,城市的建筑很大,车辆很大,这一切都衬托着美国人的“Dream big”以及“Big is beautiful”的文化理念。在美国不怕没有好玩的地方,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可以来得相当任性。千万不要错过纽约的自由女神,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还有时代广场,大峡谷,黄石国家公园,迪士尼,环球影城,好莱坞,赌城拉斯维加斯,还有尼加拉瓜大瀑布。无论你选择在美国哪里念书,附近都会有很多好玩的景点在向你招手。美国人喜欢各种体育活动,早在我们还在做广播体操还有眼保健操的年代,美国初中高中生已经开始了体育才能的培养。比较普遍的有篮球,垒球,足球等。美国人也很喜欢看这些相应的体育赛事。在酒吧喝着小酒看着比赛,或是约三两好友去赛场观看比赛已经成为他们日常娱乐消遣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公共交通
英国有比较发达的地铁交通系统,覆盖大约250英里还有270个站台。伦敦国家铁路连接着周边的国家并且通往英国各大主要城市。每天通勤的选择很多,可以乘坐特色鲜明的双层巴士,黑色的士或是骑自行车。英国的城市对行人很友好,步行是享受城市最好的方式。学生可以选择购买使用一种铁道列车卡–欧洲通,来方便快捷地在很多吸引人的欧洲城市间来回穿梭。
美国的列车也可以实现在很多主要的大城市间穿梭,但是很多美国人民会选择开车或是坐飞机的方式出行。很多航空公司会提供特价机票,只要你提前一两个月购买机票,一般会有廉价机票出售。最好的体验美国的方式是租一辆车,美国的租车行业相当发达,这样你就可以一路开车一路体验美国美丽的风景并且呼吸香甜的空气了。这是多么令人开心的事情!如果你选择在美国大城市之外的小城市学习,你回发现公共交通几乎是没有的。因为这样,大多数美国人拥有自己的车。但是在美国打车行业高度发达,已经到达全民参与的阶段,你可以随时随地使用打车软件打车,这样妈妈再也不用担心你会走丢了!
总体来说,美国文化比较随和接地气,英国文化比较拘谨严肃。风光景色来说是“花开两朵各表一枝”。要想毕业后有更多工作计划还是果断选择美国,如果只是一直文凭的话便不必纠结去哪个国家。最后,无论学生选择美国大学申请还是英国大学申请,更重要的是要有针对性,明确方向,脚踏实地,才能让你的留学投资回报最大化。美国留学中介续航留学愿成为您留学路上的灯塔,为您的申请转学提供专业辅导。
0 notes
readonline · 7 years
Link
2017年6月29日是iPhone上市10周年。它还是一个很酷的家伙吗?
无论如何,10年来,它改变了太多东西,从生活习惯到工作方式,甚至是我们与亲朋好友的互动。
下面分享的长文来自2011年10月号的Lens杂志。从乔布斯的终点开始,去探寻乔布斯的初心,也能了解iPhone为什么能够如此成功。
(2015年开始Lens改版为《视觉》、《目客》两本MOOK啦,了解最新上市的《视觉012》点击这里)
《乔布斯:初心与终点》
文/张亮(Lens2011年10月刊)
随着乔布斯去世,人们最终要面对一个此前模糊不清的问题:究竟是什么终止了乔布斯的生命?
从医理上讲,2003年乔布斯所检查出的,只是一个相当温和的胰岛细胞肿瘤。可之后的八年中,他先后切除了胰脏和部分十二指肠、移植了肝脏、减去了几十斤的体重,最终却仍未能逃离死神的黑翼。在医疗发达的今天,美国人平均年龄为76岁,仅56岁就辞世的乔布斯可谓早逝。
越来越多的癌症医生在各种场合指出:如果乔布斯正常就诊,结局不会如此。而在沃尔特·伊萨克森那本基于50次对乔布斯的独家专访而写成的传记中,这种猜测得到了验证。伊萨克森在书中写道,确诊后,乔布斯不听任何家人好友的劝诫,一意孤行地为自己制定了食疗计划,甚至尝试吃马粪、请灵媒等离奇的手段,直到九个月后,他的肿瘤恶化,变得不可治愈。
历史不容假设。但如果2003年体检之后乔布斯果断切除肿瘤,他的治愈成功率约等于100%。甚至,如果他没有耗到2009年初才换肝,其癌细胞也不至于迅速扩散至全身。这把我们带向了一个残忍的结论:是乔布斯本人的任性放任了癌症,并直接导致了自己的死亡。
为什么,我们这个时代最聪明也最富远见的人之一,会犯下如此严重而愚蠢的错误?
答案实则并不复杂:因为他是乔布斯。乔布斯对待肿瘤的态度和方法,与他设计产品、执掌公司乃至装修房屋时并无区别。无论作为未满20岁的嬉皮士,还是50岁时权倾天下的超级CEO,他始终如一地反抗常识、厌恶权威。他不知疲倦地在每件事情上寻找属于自己的方法,并异乎乐观地相信事情总会像他所希望的那样发展。
有许多次,他是对的。重掌苹果时,公司正濒于破产,竞争对手迈克尔·戴尔甚至揶揄说:“如果我在苹果,我会关掉这家公司,把钱还给股东”;2001年推出iPod时,399美元、5G硬盘空间的性价比被媒体认为是愚蠢的定价;2007年iPhone发布之后,诺基亚的CEO曾笑着对我说:“我觉得乔布斯应该先试试把市场认知度转化为市场份额”;而在iPad的产品发布会当日,对它失望的邮件就挤满了乔布斯的邮箱但乔布斯总能笑到最后。如果乔布斯是一个轻易与常识、习见妥协的人,他也就丧失了创造奇迹的魔法。(也有一些时候,乔布斯错的离谱,比如他在年轻时坚信只吃素食的自己不用洗澡,以致于其体味令人难以忍受)
遗憾的是,死神比戴尔、盖茨和诺基亚更难撼动。肿瘤治疗——也许在某个时刻,它在乔布斯心中被称为iTumor——是乔布斯过去十年中唯一惨败的重要“产品”。并且,它是致命的。
另一个令人感慨的事实是:乔布斯的人生巅峰时刻——从iPod风生水起,到iPhone与iPad笑傲江湖,以及最后带领苹果公司登顶全球市值最高公司的宝座——几乎是与其病史完全重合的。这也意味着,如果在2003年检查出肿瘤后,乔布斯心中有丝毫的畏惧,从此转换人生轨道,这个世界就将失去多达3亿部iPod和1.5亿部iPhone,电脑产业、电信业、唱片业和出版业的变革速度都可能被放缓。
或许是从2004年被确定癌症未能根治时,乔布斯就下定了决心,开始了一次“一个人的战争”:以一人之力,对抗全世界科技业同行、投资人以及善变的消费者。
在2005年斯坦福大学毕业演讲中,他以一种劫后重生的口吻提到,自己得了“一种非常罕见的可以用手术治愈的胰腺癌症。我做了个手术,现在我痊愈了”。外界一度相信了他,可在2008年6月,发布Macbook Air的乔布斯显得比他手中的超薄电脑还要瘦削,疑虑再起。显然是在乔布斯本人的命令下,苹果公司发言人只能含混说他染上了“常见病毒”。而到七个月后,癌症复发的乔布斯无法主持当年的Macworld,迫使他承认身体出了问题。即使如此,在其公开信中他依然只是轻描淡写地说自己“荷尔蒙失衡”,需病休五个月。数月之后,人们才发现,他其实是去接受了肝脏移植手术。据说乔布斯的医生为其手术时,取出的是一个布满肿瘤的肝脏,癌症已然深重,但随后的一年里,人比秋风瘦的乔布斯依然先后发布了iPhone 4和iPad两款重量级产品,俨然神力未去。直到今年2月,乔布斯终于意识到自己时日无多,才逐渐淡出自己的舞台。
可以说,乔布斯在与死神的博弈中,先负一手,但他并未认输,并赢走了之后七年牌桌上的全部筹码。
在2005年那次已经成为经典的毕业演讲中,乔布斯曾讲道:
当我17岁的时候,我读到了一句话:“如果你把每一天都当做生命中最后一天去生活的话,那么有一天你会发现你是正确的。”这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那时开始,过了33年,我在每天早晨都会对着镜子问自己:“如果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后一天,你会不会完成你今天想做的事情呢?”当答案连续很多次被给予“不是”的时候,我知道自己需要改变某些事情了。
“记住你即将死去”是我一生中遇到的最重要箴言。它帮我指明了生命中重要的选择。因为几乎所有的事情,包括所有的荣誉、所有的骄傲、所有对难堪和失败的恐惧,这些在死亡面前都会消失。我看到的是留下的真正重要的东西。你有时候会思考你将会失去某些东西,“记住你即将死去”是我知道的避免这些想法的最好办法。你已经赤身裸体了,你没有理由不去跟随自己内心的声音。
现在,我们清楚地知道他每天面对镜子自问时的答案了。
图中乔布斯正为NeXT电脑公司遇到的问题苦恼万分。摄于1987年。
致那个疯子
2011年10月5日,乔布斯轰然故去的消息引发了海啸般的悼念。事后统计,Twitter上一度有超过15.6%的内容是关于乔布斯的,而在中国,几个小时间,仅新浪上的相关微博就超过3500万条。
人们谈论他,不仅因为他创造了iPod、iPhone和iPad,还因为他本人像他的产品一样:独特、复杂、神秘。乔布斯和iPhone的共同之处是:很容易感受到其魅力,但想一窥究竟却很难(有多少人打开过自己的iPhone?)。
对此我深有体会。自2008年初我和一些朋友共同运营一个叫做http://Apple4.us的以乔布斯和苹果为主题的博客,迄今我们已发表了2457篇文章,仍觉不够。撰写它们是个愉快的旅程,小到读解乔布斯极富个人特色的只言片语,大到熬夜文字直播苹果的产品发布会、或听译他在上世纪90年代初对公司内部发表的战略演说,启发处不胜枚举。乔布斯是令人倾慕的天才、艺术家、犀利的商业决策者,而他亦正亦邪的浪子一面,暴君般肆虐、魔鬼般欺骗、傀儡师般操控他人,则平添戏剧性和张力。
乔布斯与他的同行们不同。盖茨、Facebook的扎克伯格和亚马逊的贝佐斯们所致力的,都是将技术融入生活:无论让每户人家的桌子上摆一台电脑、让每个人将自己的身份及社会关系映射到互联网上,还是通过互联网销售书籍、音乐和电影,他们像工业革命时代掌握蒸汽机的人一样,以更高级的技术破坏既有的世界规则,并以此打造庞大的商业帝国。
而科技对于乔布斯,更像画笔之于梵高、刻刀之于米开朗基罗。他热爱美好的事物,也希望自己成为一名创作者。自21岁创立苹果电脑,到56岁宣布退休,35年间他主导设计的软、硬件各超过百款,而在美国商标专利局备案的署有他的名字的专利就多达300余个——相比之下,拥有更深厚技术背景的盖茨名下的专利不过9项、Google的两名创始人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拥有的专利总和也没超过20个。
这些创作成就来自于乔布斯那种不顾一切的投入感——这混合了烈火般的热情、激光似的专注,以及疯子一样的不知妥协。
在他去世后,许多此前三缄其口的生前敌友追忆了乔布斯的一些细节,大多关于此。
Google前任CEO施密特回忆起乔布斯如何在一次会议之后追着他到停车场,讨论一些编程语言的问题;Sun公司的创始人之一安迪·贝托谢姆想到的是他和乔布斯在一次晚宴上的交流,工程师出身的安迪惊讶于乔布斯对于电池和显示技术了解之深,几乎无所不知;博客网站Gizmodo的主编布莱恩·林回忆了乔布斯竟会在电子邮件中对其网站改版提出建议;而当年与乔布斯在印度灵修时结识的拉里·布莱恩特记起的是2006年,当他的妻子和儿子同时患上癌症,乔布斯亲自制作了一个关于所有癌症医院的表格,根据诊后感染率、满意度等标准对许多医院进行了排序。
还有,几乎所有人都会讲到:乔布斯不知餍足地给他想找的人打电话,无论几点。Broadcom的创始人亨利·尼古拉斯说乔布斯是那种如果在凌晨3点想到一个问题或有什么不满,也会立即打给对方的人。“他没有‘这事可以等到明早’的概念。在解决问题之前他睡不着觉”。
以乔布斯之聪颖,他本不用活得如此用力。但他很早就意识到,好的创作必须如此。在1994年的一个访谈中,他说:“大部分的人认为产品设计是关于产品的外貌和感觉,但是其实产品设计是关于产品的功能。Mac的设计并非指它的样子,虽然这是它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更重要的,是它如何运作的。真的想把一些产品设计好,你必须搞懂它,对它胸有成竹。只有基于巨大热情的投入才能把一件事儿搞清楚,嚼个烂熟,而不是浅尝辄止。”
乔布斯一直在意事物是如何构成及运转的,并试图掌控每一个细节。当他去索尼参观,盛田昭夫送给他一台第一代索尼Walkman随身听,头一次见到随身听的乔布斯对其极度着迷,以至于回去的第一件事是将它拆开,观察其中的每一个零件,研究它的外观和质地,仔细分析它是如何被制造出来的。
而当他在苹果设计产品时,这种深入每个细节的狂热更被释放到极致。他要求藏在机箱中的印刷电路板也必须设计漂亮,他绝不同意iPod大过他的手掌,他迫使iPhone的设计师们只在正面保留一个按钮,他会把鼻尖贴在屏幕上一个像素一个像素地审视最新的设计稿,他会和设计师争执他家车库的电线应该如何布置。
一位联想电脑的高层曾对我感慨,苹果的一些设计是其同行完全不敢想象的。比如Macbook背后的苹果标志,是嵌在外壳上的一块塑胶,如果是其他公司,肯定采用注塑方式制作这个白色标志。但注塑的问题是,它镶嵌到其它的材质里,脱模一定会造成缝隙。为了制造完美的标志,苹果买了几百台数控机床,日以继夜的进行塑胶切割,以实现完美的曲线。“这个成本对于其他公司是不敢想象的。”曾有人说乔布斯是他见过的神经绷得最紧的人。这大概是一种误解。对于年轻时即开始研究禅宗的乔布斯,应如多数禅修者一样相信“活在当下”。乔布斯刚上大学时喜欢读铃木俊隆禅师的著作《禅心,初心》,书中讲人应该保持一颗空空如也的新鲜的心去做每一件事,即使做过一万次的事情也像第一次一样兴奋而好奇。涤净对于过去的留恋和对未来的幻想,深沉地活在具体的每一个时刻里,才能最逼���生命的真相。这一点,乔布斯应该很像梵高,有一种极度沉浸的本性。梵高可以为了喜爱的女性徒步走上几天,到对方窗外驻足片刻而折返,这是一种很纯净的强大力量。
相比之下,乔布斯那备受推崇的“超能力”——洞察未来——显得更像外界的穿凿猜测。我甚至怀疑乔布斯是否真的用很多心思去关照未来。就像乔布斯在斯坦福演讲中讲的,当他在大学研究字体时,他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用到它,但这在日后让麦金塔成为了第一台拥有优雅字体的个人电脑。相信他在2003年构思iTunes音乐商店时,根本没想过2008年的iPhone应用商店;而上世纪90年代做NeXTStep操作系统时,亦不知它会被苹果收购并成为Mac OS的核心——如果心念太杂,当下之事做得不够精纯,纵想未来也是枉然。
“你不可能在眺望未来时把生活中的每个点连接起来,只有回顾时才能连点成线。所以你必须相信今日所做的会影响你的未来。”乔布斯说。
最近,一个或许乔布斯也意想不到的伏笔绽放开来。那是1997年他重新执掌苹果后,为唤醒迷茫的苹果员工而录制的一则名为Think Differenet(不同凡想)的广告。画面由甘地、鲍勃·迪伦、爱因斯坦、马丁·路德·金等改变世界的人构成。这段曾广为传播的广告,采用了好莱坞明星理查德·德莱福斯的配音,但在制作时,乔布斯也曾亲自为之配音:
向那些疯狂的家伙们致敬。他们特立独行,他们桀骜不训,他们惹事生非,他们格格不入,他们用与众不同的眼光看待事物,他们不喜欢墨守成规,他们也不愿安于现状。你可以赞美他们,引用他们,反对他们,质疑他们,颂扬或是诋毁他们,但唯独不能漠视他们。
因为他们改变了事物。他们发明,他们想象,他们治愈,他们探索,他们创造,他们启迪,他们推动人类向前发展。也许,他们必须疯狂。
你能盯着白纸,就看到美妙的画作吗?
你能静静坐着,就谱出动听的歌曲吗?
你能凝视火星,就想到神奇的太空轮吗?
我们为这些家伙制造工具。
或许他们是别人眼里的疯子,但他们却是我们眼中的天才。因为只有那些疯狂到以为自己能够改变世界的人,才能真正地改变世界。
因乔布斯辞世,由他亲自录音的版本流传到了网上,很多人一次次播放它并为之动容。很长时间以来,人们将它视做对叛逆者的赞歌。可今天看来,它清晰地呈现着乔布斯的梦想:他愿成为“盯着白纸,就看到美妙的画作”那一类人,也愿通过自己的创作,为那些有能力改变世界的人提供工具。
毫无疑问,他的目标早已圆满。他上世纪70年代末参与的Apple II电脑为一个时代的科技爱好者打开了全新的世界;1984年的麦金塔让美术、文字、财务、教育等诸多领域的从业者可以借力电脑;1985年投资的皮克斯为动画产业提供了科技沃土,更孕育出《玩具总动员》这样的杰作;2001年的iPod拯救了濒于破产的音乐界;2007年的iPhone为数以万计的开发者提供了融入更多用户使用场景的可能性;2010年的iPad则可能对出版业产生深远影响;即使其人生中最大的败笔NeXT,也至少有一件事可以夸耀:正是在这台电脑上,英国科学家蒂姆·伯纳斯·李写出了最早的万维网。
(关于这组照片的幕后故事请点击: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
当科技遇到人文
自iPod极大成功以来,外界一直试图窥探乔布斯创新的秘密。我所见过的数百名企业家、投资者和上千名创业者,没有谁在谈到乔布斯时不感慨其创造力。
但苹果对此三缄其口。
仅从流传到外界的有限信息看,乔布斯的工作方法很像一个艺术家:他追求创作者内心的感受,以及创作的完满感。但与艺术家们不同的是,商人乔布斯也会从理性层面猛烈地质疑一切。
就像法国电影新浪潮时期拍摄的“作者电影”一样,乔布斯创作的出发点是自己。他坚信“比人们更早知道他们想要什么,是我们的本职工作”,也曾相当蛮横地表示:“只要我知道我想要什么,我就知道别人想要什么。”
他的一些重要作品灵感均来自于此。iPod是因为他热爱音乐,iPhone是因为他听到太多朋友对手机的抱怨,而iPad的诞生则异常戏剧化:在一次聚会上,有个微软工程师不停地跟他炫耀微软在平板电脑领域取得的进展,乔布斯不胜其扰,回家时想:“我他妈的给你做个正确的平板电脑!”
正如每名艺术家都有其创作母题,乔布斯的母题是将科技和人文两种力量结合起来。
在他最后亲自主持的几次苹果发布会的结尾,他罕见地直白展露自己这一雄心:深蓝色的幻灯片上,伫立着一个路标,上面写着“科技街”和“人文街”,仿佛自己就站在这两条道路的交会处。
乔布斯并未像盖茨般独立编写过庞大的软件,但他拥有极佳的技术理解力及判断力。从他与一些业内人士的交流中大约可以领略,乔布斯很在意科技发展的轨迹及影响,他总会问:是否有一些技术阻碍了一个细分市场变成大众市场?未来的技术发展对这个市场是促进还是毁灭?如果利用新技术生产出一款新产品,它能否创造新的价值?因为这些问题,他在创作iPod时没有参与一度兴旺的PDA领域,而在进军手机领域时,iPhone必须能够流畅地浏览完整网页。
NeXT公司主要成员共进午餐。
“人文”意味着什么?
曾是乔布斯搭档的约翰·斯卡利一言以蔽之,乔布斯“总是以‘用户的体验将会因此变成怎样?’这个视角来看待很多事情”。
或许跟他是个被寄养的孤儿有关,乔布斯很在意感受。据说他会在品尝过两只看起来差不多的梨子之后,说一个是他吃过的味道最好的,另一个则难以入口。而他对高科技产品所能提供的用户体验更是格外在意。一本名为《代号姜汁》的书曾这样描绘乔布斯见到制造电动助力滑板车Segway Scooter的创业者时的场景:即使乔布斯为这款产品的潜力兴奋得一宿未睡,他还是忍不住痛斥对方的工业设计:“我觉得这是屎!它的外形不创新、它不优雅、也感觉不到人性化。你拥有让人难以置信的创新的机器,但外形看上去却非常地传统。”
相比之下,苹果设计的产品则提供了令人意外的丰富体验。第一代iMac那半透明的果冻色惹人喜爱,晶莹剔透的iPod则拥有一种“令人震惊的无色”,Macbook Air轻薄得令人不敢相信,甚至苹果即将动工的未来总部Apple Campus 2.0,也拥有乔布斯追求的美感:飞碟一般浑圆、扁平、以金属和玻璃为骨骼肌肤,闪烁着未来主义的气息。而它仅高四层,周围有80%是空地,将被种上6000棵树木,充满人性化和宜居感。
但对于乔布斯来说,以清晰的头脑从科技、人文两个角度把所有需要审视的问题都梳理一番,并不等于完成设计。曾有一名记者与他聊到创新,他的回答非常直白:“我对创新没兴趣,我只关心伟大的产品。如果你关心的是创新的话,那你最后只会列出我们做了哪些创新,一、二、三、四、五,就好像把这些东西堆起来就成了似的。”
因此,与其说乔布斯是心思细密的逐行列出用户愿意为什么付费,不如说他是在不停的努力中等待一个正确的、唯一的结果。就像米开朗基罗那句名言:“雕像本来就在石头里,我只是把不要的部分去掉。”
这个与创造力对峙的过程并没有太多章法可循。它就像你掷出一根针,目标是击中极远处另一根针的针尖。无论怎样修炼,创作者所能提高的只是大概的精度和力度,但为了偶然击中一次,需要百千次的尝试、不停的自我询问,以及承受这一过程带来的渺小感。而且,越高明的创作者,越会给自己设定一个最难的目标。
乔布斯承认,他所参与的经常是个痛苦异常的过程。在一次接受《滚石》杂志采访时,乔布斯承认:“我老是被那些更具革命性的改变所吸引。说不清是为什么。因为他们更难企及,更压抑。而且你总是要度过一个所有人都会告诉你已经彻底完蛋的阶段。”
几乎所有苹果产品和皮克斯的动画都曾面临“彻底完蛋的阶段”,而乔布斯经常不惜推倒重来。制作近四年的《玩具总动员》第一集就曾进退失据,即使公司亏损不止,乔布斯仍放了所有人去度半年的长假。
而2001年发布的第二代iMac,最初的模型更像上一代产品的缩小版本。乔布斯承认:“没有什么不好,其实也挺好。”但“挺好”并不等于“正确”。找不到改良方案的乔布斯干脆把负责工业设计的乔纳森·艾夫叫到自己家中,两人一边在庭院中散步一边讨论:“每件东西都必须有它存在的理由。如果你可能需要从它后面看,为什么必须要一个纯屏显示器?为什么必须在显示器旁放一个主机?”不久后,乔布斯突然听到了内心的声音:“它应该像朵向日葵。”
此类濒死体验足以把创作中所有不必要的杂念洗去,同时擦亮那些真正可以闪耀光芒的事物。正如乔布斯的信徒、Twitter创始人杰克·多西多年后所总结的:美来自于一个对于艰难挑战的克服过程,并最终回归于一种简单的状态。
真正的美是无需证明的。而倾尽心血的创作者也总会在某个时刻心绪平静地意识到作品的完成。“我还记得与乔布斯还有其他人每天从晚上9点工作到夜里1点,只为第一台iPod的用户界面进行讨论。每天都为界面如何更简洁一些进行测试。当有一天我们看着彼此,说:‘哦,我们为什么还想把它做成别的样子呢’,我们知道我们到了终点。”iTunes和iPod的首席软件设计师杰夫·罗宾说。
撇开工作,大多数时间里的乔布斯有着极富感染力的笑容和能量,让人无可抗拒。图为乔布斯同他的公司员工乘坐一辆租来的老旧学校巴士从野餐聚点回来。摄于1987年,加利福尼亚州圣克鲁兹列车上。
旅途就是回报
乔布斯深爱自己的作品。有一名苹果公司前任董事曾对我回忆起一段奇特经历:开董事会时,乔布斯突然心血来潮,说皮克斯刚刚制作了一段动画短片,我们一起去看吧。于是所有人一同驱车从苹果总部前往皮克斯总部,乔布斯带领所有人一遍又一遍观看那短片。多年之后,那位董事仍然很难完全理解一个作品能带给乔布斯的喜悦感。
而乔布斯本人也说,苹果能够在电脑领域坚持下去的唯一原因,是他和他的团队是整个行业里唯一热爱电脑的人。英特尔的CEO、戴尔的CEO甚至微软的CEO都并不发自内心热爱电脑,可苹果爱。
但无论怎样舐犊情深,他终究懂得好的创作者是不能滞留于一地的——就像他的偶像鲍勃·迪伦从民谣抗议歌手变为摇滚乐手,而他喜爱的诗人威廉·布莱克早年以精雕细琢文字著称,后来返回到天真野性的风格上。1997年他回到苹果时,一度办公空间过于拥挤,乔布斯突然发现有个房间里摆放着许多陈旧的麦金塔电脑。他对身边的人说:“把它们清走。”这些电脑被送到了斯坦福大学。
这种无情是刻意的。“如果你希望过有创意的一生,比如当个创作者,你就不能太在意过去。你必须有意愿把你曾是谁、你曾做过什么都抛开。我们是谁?通常我们是我们的好恶、习惯、风格的组合。其核心是我们信守的价值,以及基于此做出的决定与行为。外界总希望将你的形象固定下来,但这就让你很难始终当一个开拓者。”乔布斯说。
在他看来,那些有创造力者都必须拥有丰富的人生:
创造力就是找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当你问有创意的人他们是怎么做到的,他们会觉得有点点负罪感,因为他们并非真的“做到了”,他们只是看到了一些联系。有些事儿对他们就像是显而易见的。这是因为他们能把种种体验关联起来,并吐故纳新。他们能做到这点是因为他们有更多的体验,而且他们思考这些体验比其他人更多。
很不幸的,这能力并不多见。行业里的多数人并没有多元的经历。所以他们没有太多的点去连接成线,所以遇到问题时,他们只能完成缺乏广度的线性方案。一个人越充分地理解人性的体验,设计的就越好。
的确如此。即使对于乔布斯这样一个拥有彪悍内心的人,风云流变的人生经历依然在他的作品上留下深刻烙印。年轻时他喜欢对工程师说“旅途就是回报”,他也义无反顾地踏上了一条激流般奔涌的旅途。
20岁的乔布斯沉迷于新技术带来的冲击力。凭借绝佳的直觉和海绵般的吸收能力,他先后抓住了几个重大的科技突破:先是简陋的个人电脑,随后是在施乐公司的实验室里看到图形操作界面和鼠标,还有是离开苹果之后被朋友带去皮克斯,看到了电脑制作的三维动画。
与许多同时代美国人一样,那时的他对美国的制造业有着轻微的自卑,反而迷恋德国和日本的工艺。拜访过许多日本企业后,他在内心将索尼视为一个标杆,而在开发麦金塔时,他又从德国找到了青蛙设计公司做外包。当年的乔布斯钟爱豪华汽车,其梦想也是生产电脑业的保时捷。
但随着这个年轻的艺术家被苹果的董事会驱逐,他矫枉过正地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无论投资皮克斯,还是创建NeXT,乔布斯都一根筋地相信,最好的技术加上最好的设计才是最好的产品。这让他的努力充满匠气:用一年时间只设计出一台电脑的外壳、幻想皮克斯那些专业的3D动画技术能被普及到每台个人电脑里、生产出昂贵的NeXT电脑却不知该面向个人电脑市场还是商用机市场。
就在频密的失败将乔布斯打至自信的谷底时,两件事拯救了他。
首先是,1991年他结婚了。婚姻生活让自以为是的乔布斯重新认识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说年轻时追求最佳体验的他是粗线条的——一切只用最好的,买保时捷跑车,请贝聿铭设计自己的房屋,找不到称心的家具,就只买一个床垫扔在房间里——婚后的乔布斯开始体察那些更细微、更适合不同场景的感受。
1994年,他接受《连线》杂志采访时,讲到了自己买洗衣机的故事,完整展现了他当时的变化:
我们家刚刚买了一个新的洗衣机。我们以前的洗衣机不怎么样,所以我们用了点时间了解它们。结果是,美国人造的洗衣机根本不对路,欧洲人的产品就好多了,但欧洲的洗衣机又需要两倍的时间!但是呢,它们大概只需要美国同类产品四分之一的水,而衣服上残留的清洁剂也少得多。最重要的是,它们不会毁坏你的衣服。它们用了少得多的肥皂、少得多的水,而它们洗出来的衣服干净得多、柔软得多,也能多穿些日子。
于是我们家用了些时间讨论:什么是我们希望取舍的?最终我们谈了很多有关设计的事情,同时也有很多涉及我们家的价值观。我们真的在意是在一个小时内洗完衣服,还是一个半小时?我们是否真的在意衣服穿起来极为柔软,并耐久?我们是否在意用更少的水?我们用了大概两周的时间,每天晚上在餐桌上讨论这些事。我们围绕这个话题反复讨论,而谈的就是关于设计。
不久之后,皮克斯的成功进一步证明乔布斯的改变是正确的。足足有十年时间,乔布斯希望皮克斯出售高品质的软件和电脑,但乏人问津。可当这些技术被制作成了一个美好的故事,很快就获得了3.6亿美元的票房——它点醒了乔布斯:最好的科技固然重要,但必须能提供给人们美好的体验。
此时已是1995年,距离乔布斯上一次取得巨大的市场成就已经过了11年。但乔布斯从此踏上了新的轨道,像皮克斯的口号一样,他开始追求“艺术挑战科技,科技启迪艺术”。
回归苹果后,乔布斯几乎将自己的新领悟发挥到了极致。他发布的第一款产品iMac拥有果冻般诱人的彩色外壳,尽管它的所有配置都与前一代麦金塔电脑几乎一样。仅靠其外壳,苹果就在三年间卖出了500万台iMac,且利润高达23%。在那之后的很长一段时期里,苹果宛然一家糖果店,所有商品都精巧可爱:向日葵般的iMac、冰块一般的G4 Cube、颜色绚烂的iPod mini。
但在2005年前后,乔布斯风格再次巨变。那个几乎可以在举手投足间创作出诱人设计的乔布斯突然转为返璞归真的素朴风格。2007年之后,无论iPhone、iPod touch、第三代iMac还是iPad,它们都不再拥有炫目的外表,而苹果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在一些更朴实的体验提升上:轻、薄、更高分辨率、完整的金属注塑,甚至更快的拍照速度。
直至今日,苹果仍然没有像四年前人们预期的那样推出彩色外壳的iPhone,甚至针对儿童市场的iPod touch也只有黑白两色。毋庸置疑它们的工艺,但乔布斯为何丝毫不愿再讨好市场了呢?偶尔,我会作出悲观的结论:日益加重的癌症让他达到了“重剑无锋、大巧不工”的境界。更为重要的是,权倾一时的乔布斯可以利用其资源和谈判能力迫使音乐界、电信业、出版业追随他的方向。这种跨界的高度统一的完整体验是同行无人可以企及的。
此后
乔布斯一生中说过很多狂妄的话。
年轻时,他对沃兹尼克讲,有朝一日自己会成为人类的引路人;成名之后,他对记者说自己的梦想是“在宇宙中留下一点印迹”;而在2007年发布iPhone时,他打出的口号是“重新发明电话”。
言者有心,听者无意。在他人生结束时,令人惊讶的,这些豪言全部成真了。
那么,关于死后,乔布斯有什么不切实际的愿望吗?
“我没怎么考虑过遗产问题。我只想在新的一天到来时能睁开眼,和那些伟大的人聚在一起,然后满怀信心地去创造一些使我们和他人所喜爱的事物。”2007年时乔布斯说。此时他的癌症已经深重,但他显然希望死后继续创作。
我想,在某处,他这个愿望一定会被实现。
部分图片来自网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Lens招聘中,详情请戳我
Lens的读物
在京东、亚马逊、当当、天猫、淘宝、机场中信书店
和各大城市书店均有销售
更多内容和购买地址请见:购买链接
▼更多人文生活美学内容和原创视频
请订阅微信公众号“Lens杂志”(ID:Lensmagazine)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Lens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From 知乎精选
1 note · View note
Text
bet365网站信用怎么样
bet365网站信用怎么样?http://www.wyf8.com http://www.518wyf.com http://www.888wyf.com http://www.crjq8.com http://www.fffyx.com http://www.zqfff.com http://www.xgmntp.com http://www.plmmtp.com http://www.jiqingliaotianshi.com http://www.dubowangzhan.net http://www.dubowz.com http://www.bocaiwz.com http://www.bocaiwangzhan.net http://www.aomenducheng.net http://www.youxiwangzhan.net http://www.paijiuyouxi.com http://www.suohayouxi.net http://www.21dianyouxi.com http://www.shisanzhangyouxi.com http://www.duqiuwangzhan.net http://www.mjyx.net http://www.zjhyx.net bet36备用网址怎么打开? bet36备用网址是多少呀? bet36体育备用网址是多少? 12bet最新备用网址是多少? bet16瑞丰备用网址是多少? bet16备用网址bet16瑞丰怎么打不开? 瑞丰国际信用怎么样? 瑞丰国际怎么样? 沙巴是哪个国家? 沙巴体育是什么? 什么是沙巴体育平台?有什么优势?
沙巴体育是什么东西? 沙巴体育是什么意思? 沙巴体育和bv体育有什么不同? 沙巴体育娱乐网站是多少? 沙巴娱乐官方网站怎么样? 沙巴体育开户地址是多少? 沙巴有赌场吗沙巴赌场开户地址是多少? 沙巴赌场沙巴有赌场吗? 沙巴体育平台信用怎么样? bwin博彩公司信用怎么样? bwin官网bwin平台怎么样? bwin娱乐平台怎么样? bwin娱乐官网bwin官网怎么样? bwin官网bwin官方网站怎么样? 英国威廉希尔公司怎么样? 英国威廉希尔公司网站是多少? 英国威廉希尔公司信用怎么样? 沙巴足球开户地址是多少? 英国威廉希尔玩法技巧有吗? 威廉希尔中文网站是多少? 沙巴体育官网平台是多少? 沙巴体育平台的微博地址是多少? 明升体育平台的微博地址是多少? 明升体育备用网址是多少? bwin棋牌游戏下载地址是? bwin棋牌官网bwin娱乐平台下载是? bwin棋牌官网bwin娱乐官网地址是多少? 明升备用网站怎么打不开? 明升m88官方网站信用怎么样? 明升娱乐官方网站明升国际官方网站信誉怎么样? 明升国际网址怎么打不开? 谁有明升国际的网址? 沙巴体育平台沙巴体育官网是多少? 赛马会怎么样? 香港赛马会游戏怎么玩? 香港赛马会的官方网站是多少?
0 notes
fangzhouzi · 8 years
Text
方舟子推特合集(148)2016.12.11-20
方舟子 @fangshimin TWEETS 12.8K FOLLOWING 34 FOLLOWERS 88.5K
方舟子 ?@fangshimin  Dec 11 纽约时代社论:对川普来说关键的不是事实,而是信任。通过撒谎了这么多次和这么放肆以致数以百万计的人放弃了试图辨认真假, 他像任何独裁者一样赢得了追随者的盲目信任。川普时代的真相与谎言 https://t.co/fTVeM58X5F
Eddie Cheng ?@eddie__cheng  Dec 11 川普今天在采访谈话中明确了当初“接电话”的目的,就是要摆脱所谓“一个中国”的束缚,迫使中国在贸易、南海、北韩等问题上做出让步。美国主流媒体“逢川必反”,当时第一反应不是说川普无知(“不知道台湾在哪里”),就是说他想扩张在台湾的私人经营,完全错过了这个外交大转折。
方舟子 ?@fangshimin  Dec 11 川普这是在受到媒体和专家批评后找个理由给自己遮羞。如果他真这么想,那倒是无知得可怕。“一个中国”是中国外交的底线,怎么可能受其要挟?何况他真把这当谈判筹码的话,哪有还没上任就先亮出来的?川普虽然愚蠢,也不至于这么弱智。@eddie__cheng
Eddie Cheng ?@eddie__cheng  Dec 11 当年里根在柏林墙下点名呼叫戈尔巴乔夫,要他把墙拆掉。几乎所有人——包括支持他的共和党人——都一致嘲笑、谴责里根的无知和莽撞,因为柏林墙是苏联东欧集团绝对的底线。但很多所谓的底线其实是经不起挑战的,只是众人已经习惯了服从而已。 @fangshimin
方舟子 ?@fangshimin  Dec 11 那完全没有可比性。当时美苏处于冷战状态,里根怎么抨击苏联都没问题,而且只是嘴上说说而已,苏联哪里理他了,最后柏林墙的拆除与里根的呼吁没有任何关系。难道川普要跟中国搞冷战?@eddie__cheng
Eddie Cheng ?@eddie__cheng  Dec 11 川普是要跟中国搞贸易战,不再把中国当作朋友、伙伴看待,而是直接的竞争对手。不同于过去冷战之处只是军事冲突可能性很小,即使双方会继续在南海摆摆姿势。 @fangshimin
方舟子 ?@fangshimin  Dec 11 “一个中国”关系到政权合法性和民族主义问题,岂是能用来作为搞贸易战的筹码,所以说如果川普真这么想的话是非常愚蠢的。@eddie__cheng
Eddie Cheng ?@eddie__cheng  Dec 11 这只是说这(对中国而言)会是一个举足非常轻重的筹码,川普由此开刀有釜底抽薪的力度。信号已经送达,球现在在中国的半场。 @fangshimin
方舟子 ?@fangshimin  Dec 11 如果两国没有建交,拿这个作为建交谈判筹码是可以的。中美联合公告都发布四十多年了,要再把“一个中国”拿出来谈,那是突破底线摊牌撕破脸,不叫谈判。@eddie__cheng
childe ?@BobjobChilde  Dec 11 @fangshimin @eddie__cheng 台湾之于中国,就如税表之于川普。连税表都不敢公布,却要叫嚣挑战“一个中国”,的确是弱智得可以,也说明国家利益在川哥眼里不过是儿戏。
方舟子 ?@fangshimin  Dec 11 川普说要拿“一个中国”做为和中国谈判的筹码,就像Alec Baldwin 把川普公布税表作为停止模仿他的筹码,都是搞笑的。@BobjobChilde 台湾之于中国,就如税表之于川普。连税表都不敢公布,却要叫嚣挑战“一个中国”,的确是弱智得可以,也说明国家利益在川哥眼里不过是儿戏。
Conversation ?@Note_Email  Dec 11 @fangshimin @eddie__cheng 川普的愚蠢表现在,他以为用一个东西挑衅对方,可以让对方在另一方面让步,而赢得利益。问题是,人家不但不让步,而针锋相对地在另一方反过来反击,那他不就完全打错了算盘?川普在拍脑子做决策?
方舟子 ?@fangshimin  Dec 11 川普如果是想用以前他欺负小企业的做法来对付中国,这当然很愚蠢。@Note_Email
方舟子 ?@fangshimin  Dec 11 我家种的多肉植物(105) https://pbs.twimg.com/media/CzcXjyIUQAYVLf5.jpg
方舟子 ?@fangshimin  Dec 11 发表新文章:《近视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的?》http://fangzhouzi.baijia.baidu.com/article/720517  http://xysblogs.org/fangshimin/archives/11667 …
Steve Zhang ?@stevezj  Dec 11 @fangshimin 百度百家我试了一下,评论都显示出来了阅读量还是0
方舟子 ?@fangshimin  Dec 12 百度百家对外来链接流量都不统计。@stevezj
方舟子 ?@fangshimin  Dec 11 川普说他没必要听情报汇报,因为他人很聪明。但是他又说他的副总统和将军们听情报汇报,意思是他们不聪明? https://pbs.twimg.com/media/Czc929CUUAAR7eL.jpg
方舟子 ?@fangshimin  Dec 11 小时候做过青蛙爬井的趣味数学题,美国小孩做的是蛇爬井,而且简单些,不知谁抄谁的。 https://pbs.twimg.com/media/CzdRrVyUkAANq7z.jpg
方舟子 ?@fangshimin  Dec 11 很佩服这些费心费力给邻居带来光彩的人们。节日灯饰都是在中国制造的,川普要跟美国打贸易战的话,是要让大家都装不起? https://pbs.twimg.com/media/CzdcW7gUkAArSsZ.jpg https://pbs.twimg.com/media/CzdcW7eUoAAvNwa.jpg https://pbs.twimg.com/media/CzdcW7dUsAAN0jH.jpg https://pbs.twimg.com/media/CzdcW7fVQAA5f9A.jpg
方舟子 ?@fangshimin  Dec 12 陈力简在美国大选期间曾联署华人川粉公开信,把川普吹成能让美国再次伟大的天降圣人,呼吁投票选川普。现在又在中国媒体上教中国怎么对付川普,这是两头通吃? https://pbs.twimg.com/media/Czdl7LPUcAA66pJ.jpg
方舟子 ?@fangshimin  Dec 12 美国文化人几乎一致认为川普将会是美国历史上最无能力、最不合格的总统,中国的智库却吹捧川普“极具爱国主义情怀并勇于担当”“非凡的胆识和战略洞察力”“高超的战术技巧和运营能力”“极富挑战精神且意志坚定”“会成为美国人心目中又一���伟大总统”。这世界乱了,谁更了解美国当选总统的底细? https://pbs.twimg.com/media/CzduOnjVQAAyqRW.jpg https://pbs.twimg.com/media/CzduOniUsAE92Ta.jpg https://pbs.twimg.com/media/CzduOnjUQAEIflu.jpg
方舟子 ?@fangshimin  Dec 12 节日皮卡丘 https://pbs.twimg.com/media/Czg8PSBVQAI9PRS.jpg
方舟子 ?@fangshimin  Dec 12 复旦中文系严教授锋有严重的阅读理解障碍,不懂“断章取义”什么意思,抱着方黑病弱智患者的大腿啃得起劲。我这条推评的是该报告对川普人品和能力的吹捧,根本没涉及他会怎么对付中国的问题,严教授竟然能看出“断章取义”,对他来说大概不引用全文就都叫“断章取义”,替复旦中文系学生叹口气。 https://pbs.twimg.com/media/CzhGkPaUcAEHEvC.jpg
勤劳十点 ?@qinlaoshidian  Dec 13 @fangshimin 某A写文吹嘘辛丰年,文末笔锋一转“可惜他生了个白痴儿子”。方舟子引述:『某A说严锋是白痴』,这时候严大叫兽跳出来:你这是断章取义,这篇文章明明是在歌颂我爹!你怎么不说?
方舟子 ?@fangshimin  Dec 13 严“断章”自证白痴。@qinlaoshidian
方舟子 ?@fangshimin  Dec 12 虽然有近一半的美国选民选川普,他现在的支持率已跌到只有41%,是历来当选总统支持率最低的。奥巴马第一届同一时期支持率为72%。 https://pbs.twimg.com/media/CzhNSICUcAE-1Yf.jpg
方舟子 ?@fangshimin  Dec 12 斯坦福大学的研究:在开始玩Pokémon Go的第一个月,平均每人每天多走1473步,比平时活动量多25%,让美国人多走了1440亿步,比运动软件还有效果。 https://pbs.twimg.com/media/CzhaxEmVEAA139w.jpg
方舟子 ?@fangshimin  Dec 12 企鹅FM节目方舟子讲科学第112讲:饺子是不是健康食品?https://fm.qq.com/luobo/radio?_wv=4097&aid=rd001USq1949X1mp …
方舟子 ?@fangshimin  Dec 12 白宫发言人称:川普能当选无疑得益于俄国黑客。大选预测帝Nate Silver称,如果没有FBI局长科米的信,希拉里几乎肯定会当选。该信出来后,那些关键州的未定选民大部分决定投给了川普。 https://pbs.twimg.com/media/Czht0nKVQAATbsw.jpg https://pbs.twimg.com/media/Czht0nGVQAApcyt.jpg https://pbs.twimg.com/media/Czht0nIUsAEXF6j.jpg
方舟子 ?@fangshimin  Dec 12 在竞选期间川普公司通过出租飞机、场地等从竞选经费赚了1460万美元,包括8000美元买川普品牌的水。 https://pbs.twimg.com/media/CziAm7FVEAAMRwr.jpg
方舟子 ?@fangshimin  Dec 12 740种新鉴定出来的鸟类被列入濒危动物名单,其中13种已灭绝 https://pbs.twimg.com/media/Czien2UUkAATe7i.jpg https://pbs.twimg.com/media/Czien2TUsAA8oro.jpg
方舟子 ?@fangshimin  Dec 13 川普称他的当选是美国史上最大的胜利之一,其团队也发了个声明说是选举人票最大的胜利之一。实际上他与希拉里的选举人票数差异,在历届58次大选中排第46,算是第46最大胜利,更不要说其全民选票比希拉里还少了280万票差2.1%,是当选总统中差得最多的。 https://pbs.twimg.com/media/CziqqC4UcAES_1T.jpg
方舟子 ?@fangshimin  Dec 13 曾经与川普竞争共和党总统候选人提名的惠普原CEO Fiorina现在据报道有可能被任命为国家情报主任。她与川普见面后称两人花了很长时间讨论中国可能是美国最重要的敌手,入侵民主党邮件系统的黑客可能是中国的而不是俄国的。 https://pbs.twimg.com/media/CzivLNdUAAACvYJ.jpg
方舟子 ?@fangshimin  Dec 13 没评主要内容, 只评其中一个观点,就叫“断章取义”,复旦中文系教授对成语的理解真是惊天动地,难怪会崇拜韩寒,都是重症阅读障碍患者。 https://pbs.twimg.com/media/CzmFmvcXgAAuJng.jpg
方舟子 ?@fangshimin  Dec 13 川普任命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CEO当国务卿,这人是俄国人民的老朋友,被普金授予过友谊勋章,看来是要他执行联俄抗中的政策。至于气候问题谈判,更别指望美国主导了。川普任命的能源部长则在几年前主张取消能源部。劳工部、环保署、住房部…看出规律了吧,谁反对哪个部门就让他去负责那个部门。
方舟子 ?@fangshimin  Dec 13 什么样的妇女平均来说有更多的子女呢?矮的、胖的、血压低的、血胆固醇低的、更早生第一胎的、更晚绝经的。这些性状能遗传给女儿。照这个趋势,到2409年,妇女平均身高将比现在矮2厘米,重1千克,早5个月生第一胎,晚10个月绝经。 https://pbs.twimg.com/media/CzmgKqVVEAEXCve.jpg
方舟子 ?@fangshimin  Dec 13 发表新文章:中国科学家的心胸不要太狭隘http://xysblogs.org/fangshimin/archives/11671 …
方舟子 ?@fangshimin  Dec 13 财经杂志:韩春雨事件,学术界能否自证清白https://m.toutiao.com/i6363786940021473794/ …
方舟子 ?@fangshimin  Dec 14 《基因的故事》第六集:吃转基因产品会转变人的基因吗http://mp.weixin.qq.com/s/GH9D9E_d3onzGi9gulc2pg …
方舟子 ?@fangshimin  Dec 14 动物实验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都发现,幼儿(三岁以下)做全身麻醉可能对其大脑发育会有所影响。但是全麻往往是不得已的。 https://t.co/7xtH8brZ1c
方舟子 ?@fangshimin  Dec 14 中草药肾病也是自找的,而且后果更严重。李长青:中草药肝病——一种自找的病http://mp.weixin.qq.com/s/Pxw68YYUS-QtjmzWb8gLNA …
方舟子 ?@fangshimin  Dec 14 每届美国总统就职典礼都会有一个华盛顿高中乐队表演,能被选中的以此为荣。这次却没有哪支乐队愿意参加川普就职典礼,都以各种借口推脱。历来参加就职典礼表演的霍华德大学乐队这次也不参加。奥巴马就职典礼是碧昂斯唱国歌,这次没有歌星愿意出席,找了个没人听说过的未成年电视选秀选手唱国歌。 https://pbs.twimg.com/media/Czr_GjiUUAA0Iir.jpg https://pbs.twimg.com/media/Czr_GjgUcAA1sQV.jpg https://pbs.twimg.com/media/Czr_GnSUcAA58fL.jpg
方舟子 ?@fangshimin  Dec 14 微信公众号重开首发:中国科学家的心胸不要太狭隘http://mp.weixin.qq.com/s/eC-dqbG0u39chkQ0Aw-Uwg …
方舟子 ?@fangshimin  Dec 15 现在应该搜得到了,你再试试?@mycsc 微信公众号上搜索不到您的公众号哦,能给个微信号直接搜索吗?
方舟子 ?@fangshimin  Dec 15 《知识分子》的美国教育专家大笔一挥,为了黑公立大学,愣是把著名的公立大学威廉玛丽学院说成是私立的。美国“私立大学”不属于任何人,和中国私人拥有的民办大学也不是一回事。美国大学体制在世界上是非常独特的,不要说中国了,其他国家也学不来。别的国家大学基本都是公立为主,去和美国比干什么? https://pbs.twimg.com/media/CzwfXfVUsAEq0l6.jpg
方舟子 ?@fangshimin  Dec 15 《基因的故事》第七集:有了杂交技术为什么还要做转基因http://mp.weixin.qq.com/s/J4IxSRD_xtIxElLJcMXKJg …
方舟子 ?@fangshimin  Dec 15 英国计划从2018年4月开始,对高糖分饮料向企业征收20%的税,迫使企业改变配方,以此降低肥胖率。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准备这么做。高糖分饮料指软饮料每100毫升含糖5克以上、其他饮料每100毫升含糖8克以上,不包括纯果汁、奶制品。一听可乐含糖35克,而英国建议每天吃糖不超30克。 https://pbs.twimg.com/media/Czw4LHvXgAELHnd.jpg https://pbs.twimg.com/media/Czw4LHvWEAAs6cs.jpg https://pbs.twimg.com/media/Czw4LH0XEAc2eyE.jpg
Ke Chen ?@cktears  Dec 15 费城今年就对含糖饮料征Soda税,成为美国第一个这么做的大城市。不过似乎税率太低,对抑制消费没起啥作用。@fangshimin
Tuisi ?@GpsuserTuisi  Dec 16 @cktears @fangshimin 英国似乎不是第一个征这个税的,法国等国在前几年已经开始了,美国也有几个地区比如加州实施了soda tax
方舟子 ?@fangshimin  Dec 17 其他国家都是向消费者加税,这次是第一次向企业征税。@GpsuserTuisi
方舟子 ?@fangshimin  Dec 15 这俩读不懂粗浅英文的方黑妄人又来找打了。“没人听说过”(who no one has heard of)是报道原文里说的,又不是我说的。那当然是和碧昂丝等大歌星相比较而言的讽刺,“民间英语高手”就急冲冲又上台展示其三脚猫功夫。 https://pbs.twimg.com/media/CzxDqOFWIAA1HGi.jpg
方舟子 ?@fangshimin  Dec 15 企鹅FM节目方舟子讲科学第113讲:“辟谷”会让人健康吗?https://fm.qq.com/luobo/radio?_wv=4097&aid=rd001USq1949X1mp …
方舟子 ?@fangshimin  Dec 15 最近这个成了话题,发一篇老文章:同性恋是不是天生的?http://mp.weixin.qq.com/s/1KxZCOYRQ7tzvavKN4aHzw …
方舟子 ?@fangshimin  Dec 15 北大理学院找了这个台湾神棍做伪科学报告是什么意思?还应该让他讲讲他是怎么证明鬼和特异功能的存在的,那才是这个台大前校长最著名的成就。 https://pbs.twimg.com/media/Czx4WmWXUAATrrq.jpg https://pbs.twimg.com/media/Czx4WmVXcAApoNr.jpg https://pbs.twimg.com/media/Czx4WmYXgAEHsMb.jpg
方舟子 ?@fangshimin  Dec 15 川普团队找不到明星愿意在他的就职典礼上表演,用了各种招数拉拢:支付巨额报酬(以前在总统就职典礼上表演都是义务的),许诺让表演者担任驻外大使。即便如此,目前也只敲定了一个16岁选秀选手去唱国歌。 https://pbs.twimg.com/media/CzyACGZW8AA8GqM.jpg
方舟子 ?@fangshimin  Dec 16 今年在推特上引起热议的十大科技论文,奥巴马总统关于美国医疗改革的论文排第一,引力波论文排第三,阿尔法棋的论文排第九。 https://pbs.twimg.com/media/CzyKqRvXEAA4Ee3.jpg
方舟子 ?@fangshimin  Dec 16 《基因的故事》第八集:未来转基因技术可能给我们带来哪些改变http://mp.weixin.qq.com/s/tmQYf7guVkfOwbZZ1YVfSQ …
方舟子 ?@fangshimin  Dec 16 黑龙江省政府有何权力禁止农业部批准的转基因产品?难道中国也搞联邦制了?【黑龙江省官方16日对外发布消息,根据最新修订的《黑龙江省食品安全条例》,自2017年5月1日起,将在该省行政区域内全面禁止种植、生产、加工和销售转基因玉米、水稻、大豆等作物,以及含有转基因成分的食用农产品。】
方舟子 ?@fangshimin  Dec 16 企鹅FM节目方舟子讲科学第114讲:豪华装修能让儿童得白血病吗?https://fm.qq.com/luobo/radio?_wv=4097&showid=rd001deQZy4KaDDu&aid=rd001USq1949X1mp …
方舟子 ?@fangshimin  Dec 16 川普已选定的17名内阁成员(还有6个待选)总财产超过95亿美元,超过了三分之一美国家庭总财产。川普选的内阁成员基本两类人:富豪和退伍军人,美国史上前所未有。 https://pbs.twimg.com/media/Cz2PsquXUAQ3Efw.jpg
方舟子 ?@fangshimin  Dec 16 携带有哮喘病风险基因的婴儿如果用母乳喂养,出现哮喘症状的风险降低27%。 https://pbs.twimg.com/media/Cz2xQg7XcAANBg7.jpg
方舟子 ?@fangshimin  Dec 17 第四届新语丝科学精神奖颁发给武警总医院原病理科主任纪小龙大夫,表彰他多年来普及现代医学知识,批评中医,揭露假药和过度医疗。颁奖仪式在北京科学猫头鹰咖啡厅举行,由司马南主持,上届获奖者黄大肪先生以及清华大学赵南元教授出席。纪大夫表示将把一万美元奖金用于购买其医学科普书籍赠送读者。 https://pbs.twimg.com/media/Cz4fZXdXcAElwFc.jpg https://pbs.twimg.com/media/Cz4fZXcWQAApotc.jpg https://pbs.twimg.com/media/Cz4fZXcWEAACQ4H.jpg https://pbs.twimg.com/media/Cz4fZXbW8AAntq_.jpg
方舟子 ?@fangshimin  Dec 17 以科普为主题的科学猫头鹰咖啡厅(在北京兵器大厦二楼)昨天借第四届新语丝科学精神奖颁发之机开业。 https://pbs.twimg.com/media/Cz62mBoW8AA7lGW.jpg https://pbs.twimg.com/media/Cz62mBpWQAAkLyn.jpg https://pbs.twimg.com/media/Cz62l6yXcAIdpat.jpg https://pbs.twimg.com/media/Cz62mBnWQAAVwze.jpg
ZhongXiaoQian ?@zhongxiaoqian  Dec 18 @fangshimin 是方老师开的吗?  能看到方老师吗?
方舟子 ?@fangshimin  Dec 18 不是我开的,是方玄昌、王晨光他们开的。@zhongxiaoqian
南方果子 ?@nanfangguozi  Dec 18 @fangshimin 是不是有不少方先生的猫头鹰藏品?
方舟子 ?@fangshimin  Dec 18 不是我的藏品。@nanfangguozi
方舟子 ?@fangshimin  Dec 17 司马南表述有误,纪大夫获得的一万美元奖金不是捐给科学猫头鹰,而是用于从当当等网站购买其医学科普书籍,放在科学猫头鹰赠送读者,具体由其学生操办。我觉得这么大的量没必要从当当买,可以直接从出版社进货,或用于出版其新书。
方舟子 ?@fangshimin  Dec 17 司马南一边当主持人一边做直播。新语丝科学精神奖颁奖仪式直播http://tv.miguvideo.com/?channelId=200300270000011&timepstamp=20161217232847&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video/live/725885948/room201612171402371035_R1 …
方舟子 ?@fangshimin  Dec 17 如果不是王志安和云无心帮着吆喝,我还不知道猫头鹰商城在卖五常大米,卖出40袋了。既然他们非要扯上我,我就帮着做个广告。只要不是伪劣假冒不做虚假宣传,别人卖什么东西还轮得着“堂堂央视记者”、泡泡博士来管?https://weidian.com/?userid=1000941538 …
方舟子 ?@fangshimin  Dec 17 加州州长说,如果川普把监测气候数据的卫星关了,加州就自己发射卫星。 https://t.co/aP7ociv6TV
方舟子 ?@fangshimin  Dec 17 我还以为钟南山说“每年210万儿童死于豪华装修”是口误或记者记错,原来他是根据2003年新华社一篇疑似宣传北京一家幼儿园的报道,这个数据是“中国儿童卫生保健疾病防治指导中心”主任说的,这个机构是首都儿研所一个医生自己搞的。不管什么机构说的,这个数据都是荒谬绝伦,钟院士竟不能识别。 https://pbs.twimg.com/media/Cz7ehvOXgAAL1L_.jpg https://pbs.twimg.com/media/Cz7ehvaWgAAlqck.jpg
方舟子 ?@fangshimin  Dec 19 你不会数数?按你的算法只需要6年,而纪大夫已当了三十多年病理医生。何况一天可以解剖很多具尸体。 || @达达 : 说纪小龙医生解剖过2000多具尸体,这种说法也属于荒谬。假如每天解剖依据,一年也才365具。2000具是需要多少年天天动刀子啊。这个可能吗?
方舟子 ?@fangshimin  Dec 18 第一次吃五常大米,有一种特殊香味,粘性大,口感类似糯米。因产量低,价格也就贵,只能是逢年过节吃个新鲜,不能当家常主食,就像不能把和牛肉当家常菜来吃(好像也没人指责和牛肉贵)。市场���卖的五常大米十之八九是假冒的,淘宝上的廉价五常大米肯定是假的。科学猫头鹰有特别进货渠道,可保证是真货 https://pbs.twimg.com/media/C0AEokOXUAEZWj3.jpg
方舟子 ?@fangshimin  Dec 18 好吃的或昂贵的食品不一定营养价值就更高。猫屎咖啡的营养价值比普通咖啡高吗?大红袍的营养价值比普通茶叶高吗?吃这类奢侈食品不是为了其更高营养价值,否则肯定不值。我以前批过一种“天价大米”就是因为其胡吹营养保健价值。@platochn 五常大米比普通大米营养价值高吗?
liuxurong ?@liuxurong  Dec 18 方老师正式开始做生意了……不过这个价位我能吃到顶级的泰国香米了。 @fangshimin
方舟子 ?@fangshimin  Dec 18 你用了哪颗氪金眼看到我在做生意?@liuxurong
方舟子 ?@fangshimin  Dec 19 在这:https://weidian.com/?userid=1000941538 … @songyucheng1231 五常大米比泰国香米味道更好,老方你朋友的五常米怎么卖的?麻烦给个链接。
方舟子 ?@fangshimin  Dec 19 最烦的就是这种自以为高明的蠢货。我还真该开个店卖这种源源不绝跑来的蠢货,肯定保证供应。@woshihuoxingren 罗永浩崔永元方舟子终于殊途同归了。
方舟子 ?@fangshimin  Dec 18 几年前我在方玄昌老家品尝了当地高山上自生自灭自家制作的绿茶,曾建议拿到网上销售。现在方黑把我当年的微博翻出来,倒提醒了方玄昌他们,他们决定等明年春天茶叶新出就把这种绿茶拿到科学猫头鹰商城卖。方黑们都是尽职尽力的义务推销员。
方舟子 ?@fangshimin  Dec 18 这个清华毕业的据称留过洋的弱智,分不清商业广告和为朋友开店做友情广告的区别,又来找打了。 https://pbs.twimg.com/media/C0AT60IWEAACpzy.jpg
方舟子 ?@fangshimin  Dec 18 《基因的故事》第九集:如果没有转基因我们的生活会怎样http://mp.weixin.qq.com/s/o0JL3nXBpxqGB_VzrA2BTQ …
方舟子 ?@fangshimin  Dec 18 针对中国海军将美国无人潜艇捞走一事,川普先是发推特指责中国这种做法是“非总统行为”,原本是要写“无先例行为”,这个笔误用佛洛依德理论来解释也许就是反映其潜意识知道自己老做“非总统”的事。后来又发推说“我们应该告诉中国我们不要他们偷走的无人潜艇,让他们留着好了。”这赌气不知怎么解释 https://pbs.twimg.com/media/C0AkQwUXUAA1cqq.jpg https://pbs.twimg.com/media/C0AkQwTXAAAVnxv.jpg
方舟子 ?@fangshimin  Dec 18 法院未经开庭驳回方玄昌对王志安的刑事自诉,理由是有吴兴川、叮当鱼为王志安作证,无证据证明王志安自己虚构方玄昌洗钱的事实。这意思是如果虚构事实也是吴兴川、叮当鱼干的,应该对吴兴川、叮当鱼提起刑事自诉?在案件前期审理过程中方玄昌已感到主审法官明显偏袒王志安,向法院投诉该法官却被拒收。
方舟子 ?@fangshimin  Dec 18 被科骗公园请去演讲的国外无神论者,如果知道在科骗公园眼中他们的无神论只是低级形态,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才是高级形态,他们还会去吗?在科骗公园看来,新无神论运动吭哧吭哧爬了半天,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早在山上等着了。 https://pbs.twimg.com/media/C0BHpA_WgAAITsR.jpg
方舟子 ?@fangshimin  Dec 19 今年FDA只批准19种新药,包括7种孤儿药。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了多少种不清楚,去年是342种,比郑筱萸时代差远了。据称川普的FDA局长人选嫌FDA效率太低,看来是要向中国看齐。 https://pbs.twimg.com/media/C0FWq7rXgAApxzg.jpg
方舟子 ?@fangshimin  Dec 19 方玄昌实名举报海淀区人民法院审判员游涛http://card.weibo.com/article/h5/s#cid=23041862fac6ff0102xj81 …
方舟子 ?@fangshimin  Dec 19 五常大米刚刚在科学猫头鹰商城上架时,被王志安吆喝了一下,卖掉40袋,我接着吆喝,卖到了100袋,看来“堂堂央视记者”影响力不行啊,请接着吆喝。这家商城虽然也卖我的书,但不是我开的,是方玄昌、王晨光他们开的。https://weidian.com/?userid=1000941538 …
方舟子 ?@fangshimin  Dec 19 叮当蓝色鱼做伪证帮着吴兴川诬陷方玄昌通过搞转基因食品品尝会“洗钱”,化名“丁若琳”,海淀法院法官游涛居然就接受了,在裁决书(不是判决书)里豁然写着“化名”。这种普通的刑事自诉案件,法院替证人保密的法律依据何在?敢做伪证却不敢公开身份,法官采纳这种证言,真是笑话。
方舟子 ?@fangshimin  Dec 19 吴兴川、叮当蓝色鱼联手做伪证诬陷方玄昌通过搞转基因食品品尝会“洗钱”一事,可以作为教育小孩的典型案例,让他们知道这个世界上是有坏人的,是有坏得不能再坏的人的,即使是当初真心实意大力帮助过他们的好人,他们也会毫不犹豫地反咬一口,这种令人恶心的事,并不是只有文艺作品里才有。
方舟子 ?@fangshimin  Dec 19 看来吴兴川才是洗钱主犯。@从你的视野里分享风景:吴兴川手拿发票说:这就是方玄昌让我开具的用于洗钱的发票。然后法官就采信了。方玄昌这是让吴兴川开具发票到吴兴川那儿洗钱吗?[笑cry]
方舟子 ?@fangshimin  Dec 19 理论上今天才是美国选举总统的日子,各州选举人共538人到各州议会象征性地投票选总统,这些人都要保证只投给在本州获胜的候选人,历史上偶尔也有人不守信用。这次投票结果川普得304票,丢了2票,希拉里得227票,丢了5票。是近代以来不忠选举人最多的。希拉里的全民选票超过川普280多万张 https://pbs.twimg.com/media/C0GBkg_W8AQy0WA.jpg https://pbs.twimg.com/media/C0GBkg8XAAAIYA1.jpg
shawn_he ?@shawn_he1  Dec 19 @fangshimin 请问老方,《神秘现象不神秘》是否有加印的计划呢?本想买一些送给家里的孩子们,现在到处买不到…
方舟子 ?@fangshimin  Dec 19 看明、后年能不能出新版。@shawn_he1
方舟子 ?@fangshimin  Dec 19 从1970年到2030年世界十大经济实体,中国、印度赶上来了,其他没啥变化。 https://pbs.twimg.com/media/C0GWOK8WIAArbu2.jpg https://pbs.twimg.com/media/C0GWOK6XEAAMf40.jpg https://pbs.twimg.com/media/C0GWOK-XAAEG0Xu.jpg
方舟子 ?@fangshimin  Dec 20 发表新文章:我所认识的纪小龙大夫——根据在第四届新语丝科学精神奖颁奖仪式上的发言整理http://mp.weixin.qq.com/s/mNtofqQewyhVcjzsD2xqIw … https://pbs.twimg.com/media/C0GtEWHWgAA7auC.jpg
方舟子 ?@fangshimin  Dec 20 不只是课件,国内高中生物课本关于转基因的内容也有问题,我以前批评过,不知现在改了没有。刁博:高中转基因课堂是转基因谣言的重大散播地http://mp.weixin.qq.com/s/Ak4x67xUL-mgHTcLBJiF0Q …
遗海拾贝 ?@942125a  Dec 21 @fangshimin 这是儿子刚学的生物书 https://pbs.twimg.com/media/C0NGBR4WIAE5XuO.jpg
方舟子 ?@fangshimin  Dec 22 那个“有人说”,就是我说的。@942125a
方舟子 ?@fangshimin  Dec 20 奥维尔:在普遍欺诈的时代,告诉事实真相是一种革命行动。George Orwell:"In times of universal deceit, telling the truth is a revolutionary act”.
方舟子 ?@fangshimin  Dec 20 陆续补发在微信公众号被封期间写的一些文章。转基因让土豆更健康http://mp.weixin.qq.com/s/UQyO-vH5uNhWhevBpoX0Gg …
方舟子 ?@fangshimin  Dec 20 这一阵吆喝,五常大米在科学猫头鹰商城卖掉125袋了。听说“堂堂央视记者”王志安要买去做“全分析”,真买了没有?只要不像“抽查武汉转基因大米”那样,他想怎么分析请便。再说一遍,这家商城虽然卖我的书,不是我开的,是方玄昌他们开的。https://weidian.com/?userid=1000941538 … https://pbs.twimg.com/media/C0K6c_nXgAAbqrm.jpg
方舟子 ?@fangshimin  Dec 21 是说有机食品不一定就健康,不必特地去买,不是说就一定不好。猫头鹰商城下有说明,这些大米其实不是有机的,是农户从市场上买的统一包装袋写了“有机品质”。@zhongxiaoqian 方老师,这大米是有机的呀! 我记的方老师说过有机食品不好呢!
方舟子 ?@fangshimin  Dec 20 企鹅FM节目方舟子讲科学第115讲:评黑龙江省禁止种植转基因https://fm.qq.com/luobo/radio?_wv=4097&aid=rd001USq1949X1mp …
方舟子 ?@fangshimin  Dec 20 一大波方粉、方黑正往科学猫头鹰咖啡厅赶去。王志安还派人去踩点。在北京猫头鹰咖啡馆见到了方舟子http://m.weibo.cn/1763564845/4054974629133124 …
方舟子 ?@fangshimin  Dec 20 方玄昌再次实名举报:游涛法官公然在判决书中虚构事实http://card.weibo.com/article/h5/s#cid=23041862fac6ff0102xja6 …
方舟子 ?@fangshimin  Dec 20 这个法官还关注着肖传国。弱智倒未必,说不定还聪明得很,但立场肯定有问题。@hqabc 这个弱智法官就在微博上,@游涛法官,关注着徐土豪建的机器人,显然是方黑一枚。
方舟子 ?@fangshimin  Dec 20 想在川普就职仪式当天和他合影吗?向川普两个儿子新成立的基金会捐一百万即可。我记得以前川粉们抨击过向克林顿基金会捐款的人能被希拉里接见,说这是腐败,但克林顿基金会也没这么赤裸裸地公开拉客。 https://pbs.twimg.com/media/C0Lk33hW8AQV9I1.jpg https://pbs.twimg.com/media/C0Lk33iWEAARqA-.jpg
0 notes
liurenbcf · 6 years
Text
李彦宏聪明
本文写于2006年。
李彦宏在写检查,越写越觉得委屈。“打架是有原因的,是他惹了我,我才打的。”经过多次检查,这次,李彦宏像上次一样,又写道:“一个巴掌拍不响……当然我也有过错……”
1968年11月17日,李彦宏出生在山西阳泉。父亲是兵工厂工人,母亲是皮革厂工人。家中5个孩子,他排行第四,是唯一的男孩。小时候,吃苹果,姐姐将苹果皮削的厚一些,自己吃苹果皮,苹果让给李彦宏吃。
1976年,李彦宏在兵工厂子弟学校上一年级。他妈对他说:“我们家没有后门,你今后要有好工作,就要好好学习,考上大学。”妈妈经常让姐姐们去喂鸡、去郊区菜地捡菜,干这干那,只要求李彦宏不要贪玩,好好学习。
李彦宏一年级是纪律委员。“我长得比较高,老师觉得拿我来管那些调皮的孩子比较有效果。”李彦宏性子急,被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姐姐、妹妹宠着,又身高体壮,遇事当然委屈不得。“我打架不属于特别野的那种,都是淘气。原因无非是不写作业、迟到、到厂里果园偷摘水果之类。”李彦宏学习成绩一点一点好起来,老师对他的表扬越来越多,“也就不好意思打架了。”李彦宏的职务也跟着升至副班长、班长、少先队队长。
李彦宏喜欢表扬,受用表扬,自从有作文课,老师就拿他的作文在班上当范文读,“如果有一次没读,我就觉得很郁闷。”表扬让李彦宏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李彦宏最得意的作文是《23个100分》,写农村来的初中地理老师靠质朴与真实和学生打成一片,同学们因为喜欢上地理老师而喜欢上地理,期末23个同学得100的故事。
中考,李彦宏502.8分,全校第二,“仅比第一名少0.1分。”考上省重点阳泉一中。文理分科,让当时喜欢听刘兰芳评书的文学青年李彦宏很为难。“历史地理我喜欢,物理化学我也很喜欢。”最终选择理科,因为李彦宏发现,和他争的同学都选择了理科。“我这个人如果没人和我争,我就发挥不出来。”李彦宏需要压力。
家里5个孩子全都考上了大学,大姐是恢复高考后第一届大学生,三姐考上了北大。“我爸爸从小上过私塾,在文学和语言方面有一些功底。爸爸影响我大姐,我大姐影响我二姐,二姐影响我三姐,三姐又影响我。”高一暑假,李彦宏随三姐第一次来到北大。“感觉真好”。
上中学,李彦宏就喜欢计算机,他参加全国青少年程序编程大赛,阳泉第二,山西省级比赛却没能得到名次。
这件事情使李彦宏清楚了阳泉只是一个小城市,他的见识和太原同学没法比。“我当时很受打击,我不得不承认,全国计算机比我好的,多的是。”1987年高考,填报志愿,李彦宏没敢报计算机系。喜欢文科,喜欢计算机,喜欢北大,1987年,李彦宏以阳泉第一的高考成绩迈进了北大图书馆系情报学专业。“我的成绩报任何一个大学都能上,没上清华是因为清华要5年,时间太长。”
被拒签
从1991年春到1991年秋,从女友家到公司,从公司到女友家,李彦宏陷入苦闷的等待,他不愿见同学,不愿和其他人交往。如果需要,他就自己安慰自己:“他们一个月也就挣几十块,我一个月150块……万一不行,就继续干广告市场调研,市场调研还挺有意思……”
进了北大,一直是班干部的李彦宏没能继续当上班干部。老师认为北京孩子当班干部,更能玩得转。“后来想开了,感觉无所谓,我又不想在这个学校里怎么样……”
进了图书馆系,老想和别人比一比的李彦宏才发现许多同学是分数不够才上图书馆系,不像他第一志愿就是图书馆系,而且,想象中的文理科完美结合并不存在。“几十年的文科系,老师还在讲一些图书馆方面的知识。”
图书馆系老师主要教李彦宏怎样摆放存储资料,更方便读者阅读。他们告诉李彦宏,即便读者知道在这里一定能查到某条资料,如果付出的努力较大,读者依然会放弃。“比如,读者知道国图有一本书说鱼香肉丝怎么做,但是,去国图很麻烦,需要坐公交车,他就不查了。”
好学生李彦宏硬记下了这些理论,但他那时并不知道这些知识有什么用。“这个理论对很多人而言,简单到没意思。但对应到搜索引擎,就能解释为什么一定要强调应向速度。用户付出的努力大一点,就会赶走一部分的用户。”“是在图书馆系学到的理论,后来指导我强调搜索引擎的应向速度。为提高0.1秒,不惜血本。”
实践性的计算机课程由计算机系老师讲,计算机系老师给外系讲课比较简单。李彦宏认为,照这样下去,即使做图书馆系统开发,他都做不过计算机系学生,于是,他开始自学计算机课程,操作系统、数据结构等重要的课程都直接去听计算机系的课。
谈过恋爱,当过家教,帮出版社翻译过书,李彦宏成绩在班上依然算上等。1988年,李彦宏三姐从北大化学系出国,李彦宏很快将目标锁定在出国。“我没有远大理想,许多人小时候想当科学家,我没想过,但我每个阶段目标都很明确:初中考高中,我一定要考上省重点阳泉一中,否则考大学就没太大希望;高考,我一定上北大;进了北大,我一心想出国。”
李彦宏托福考了600多分,向美国20多个学校寄出了材料,但美国很少有大学开图书馆情报学专业,直到1991年毕业,李彦宏才拿到一个学校的录取通知书。由于���个录取没有奖学金资助,李彦宏因移民倾向被拒签。
1991年,国内气氛沉闷,很多同学毕业分配到基层锻炼,李彦宏认为自己也找不到好工作,他就不费劲去找,随便找了一份广告市场调研的工作,“就因为我自己要养活自己。”进去的时候,就和公司说清楚了:“我要出国,做不了很长时间。”
1991年秋,李彦宏终于等到了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是计算机专业,有奖学金,李彦宏捏着通知书没敢高兴太早,他又去签证,这次终于过了。
放弃到手的博士学位
电话账单来了,三个人拿着笔轮流在账单上打勾,选出每通电话到底是谁打的,另外两个人在认真确认每一通电话,李彦宏站在那里,很不耐烦……买菜、做饭、交房租,李彦宏焦头烂额。
纽约州立大学是全美最大的公立大学,排名中等偏上,李彦宏所在的布法罗学院计算机系排名20多位。“前几名的计算机系当时基本不招大陆来的人。”“他们认为大陆来的人计算机水平太差。比如,MIT计算机系不要GRE成绩,只要推荐信,他得认你的老师才可能收你。”
李彦宏进校的时候,已耽误了一个学期,而且,他以前不是计算机系学生,很多计算计课,即便用中文他都听太不明白,英文课当然更不明白“非常痛苦。”“我拼命地学,经常熬夜。一晚上,一晚上不睡觉。”“原以为美国学生都很笨,进去之后,才发现美国学生都很聪明。”
李彦宏同另外一对中国夫妇还有一个越南学生合租一套房子,厨房大家公用,他饿的时候,碰到别人做饭,他要等着;轮流打扫卫生,忘记了,别人就会很不高兴。“房东喜不喜欢你,都很重要。”“这段时间是我综合压力最大的时候。”
1992年,李彦宏的导师就意识到信息检索将会有大的发展,得知李彦宏本科学的是信息检索,导师就让李彦宏跟踪信息检索方向。“我有底子,这方面的论文我看得懂。”
在布法罗,李彦宏将信息检索技术层面东西都搞明白了,他将在北大学的信息检索往计算机技术上一套就是很好的论文。李彦宏“利用信息检索理论解决光学识别问题”的论文很快在美国电子工程学会会刊上发表了。“一般,博士毕业也上不了这样的期刊。”凭这篇论文,李彦宏拿到了绿卡。
尽管博士资格考试过了,但在布法罗二年半之后,李彦宏决定离开。“这是一个比较艰难的选择。”“我姐姐读化学,在洛杉矶加州大学读博士,在加州理工学院读博士后,一共读了5年。对我来说,上博士是正路,拿个硕士走人,需要和很多人解释,面子上过不去。”“但我的兴趣不在学术,我希望做一个东西几十万人用。学校研究的东西都比较长远,一个问题都提出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了,每个人还都在研究新的办法,即便这个问题解决了,对实际应用也产生不了多大影响。而在工业界,遇到一个问题,立即解决这个问题,就可以产生比较大的影响,就可以得到很大商业价值。”
硅谷给了李彦宏工作,华尔街给了李彦宏更诱人的工作,年薪5.4万,有奖金。“博士毕业就也这个工资。”李彦宏选择了工资更高的华尔街。工作内容是为职业炒股人提供金融新闻的检索,每日新增15万条金融新闻,要求实时信息检索。李彦宏写的第一个程序是,识别财报中的表格,并将表格对齐。
要李彦宏和美国人比谁的程序写得好,有难度,后来,他发现,他网络编程不行,但涉及到信息检索,就很少有人能和他比。所以,“我就不再折腾网络编程,反正有很多人写。我专注在信息检索。老板也很重视我。”
发明超链分析
看完《财富》杂志报道Excite拿到风险投资,李彦宏在Excite搜索了一下java,返回了大量的个人主页,Sun公司的官方网站却排不到前面。李彦宏研究了一下,发现这些个人网站堆积了大量java关键字,所以排在了前面。
1992年,布法罗布置和提交作业都已开始通过Email。李彦宏很喜欢新闻组,每周五不睡等着下载华夏文摘的更新。“在学校里感到互联网真是太方便了。我就觉得,我要找工作一定要能上网。”
1996年4月,Excite首期200万股股票上市,李彦宏也在此时想到了如何解决搜索引擎作弊问题。“我想到了我在北大所学的科技论文索引,科学论文通过索引被引用次数的多寡来确定一篇论文的好坏,超链就是对页面的引用,作弊网页没价值,不可能被很多网站主动超链。”“超链上的文字就是对所链接网页的描述,通过这个描述可以计算出超链和页面之间的相关度”总之,“超链是别人评价你,超链上的描述是别人怎样评价你。”
想到这,李彦宏很兴奋,他找到老板,对他说:“我们应该做搜索引擎。”老板听了很高兴说:“很好。”但老板并没真正认识到李彦宏这个发明的重要性,“或者在他的位置上,觉得没有必要做这个。”其时,李彦宏所在的公司已被道·琼斯收购,大家都在忙着做华尔街日报网站,李彦宏是《华尔街日报》网络版实时金融信息系统设计者。“在道·琼斯看来,这个公司最值钱是编辑和记者,公司虽然给软件和技术工程师比较高的工资,但软件和技术人员并不重要。”
老板那边没动静,李彦宏这边很着急。“拖下去,别人也可能想到。”李彦宏买了本怎样申请专利的书,写了两个月,将想法写成了专利,并递交了专利申请。
申请递上去之后,李彦宏觉得还是应该和老板说一声。老板一听急了。“这是你的职务发明,应该由公司来申请这个专利。”1997年2月,道·琼斯申请了“一种超文本的相关性排序方法和系统”专利。“它的本质就是超链分析。”
道·琼斯不可能提供足够多的资源让李彦宏做搜索引擎,李彦宏用一台服务器只索引互联网上的超链,然后用ranklink.com跑一个DEMO演示。“当时有杂志记者采访我,发表了第一篇讲超链分析文章。”Rankdex在公司立了项,还给李彦宏配一个销售,卖超链分析技术。
1997年夏,李彦宏工资已经涨到了年薪8万美元,但他总是觉得没意思。一次学术会议上,李彦宏遇到了InfoseekCTO威廉·张。李彦宏拉威廉·张看ranklink.com。微软、雅虎的人也在场。李彦宏输入chinatimes,排在第一位的就是中国时报的网站,再搜IBM,IBM官方网站排在第一。“当时任何一个流行的搜索引擎都做不到。”
威廉·张立即给李彦宏开了更高的工资,邀请他加入Infoseek,李彦宏欣然接受,离开华尔街来到硅谷,出任Infoseek主任工程师。
在INFOSEEK位卑言轻
1997年,硅谷,INFOSEEK办公室。威廉·张和李彦宏关在里面连续讲了几天搜索引擎,威廉·张将自己的想法讲完了,就让其他优秀工程师继续和李彦宏谈。
威廉·张做出了INFOSEEK第一代搜索引擎核心,他想让李彦宏主持开发出INFOSEEK第二代搜索引擎。
威廉·张和INFOSEEK看重李彦宏发明的超链分析,李彦宏则从他们那彻底理解了“工业界的搜索引擎到底要做哪些事情。”对搜索引擎,李彦宏此前已经毕竟只是一些想法和爱好而已。就像他在北大爱好计算机,在布法罗才理解了计算机。
1998年4月,李彦宏不负众望,领导完成了INFOSEEK第二代搜索引擎,成为第一个使用超链分析的主流搜索引擎。那时,INFOSEEK在业界有口皆碑,李彦宏代表INFOSEEK参加会议,总能迎来羡慕和热情。
INFOSEEK是上市公司,搜索引擎还没找到商业模式,每季度比华尔街预期的少亏一些,就是成功。到1998年,INFOSEEK已经收录了6400万网页,董事会开会说:我们已经把互联网上比较重要的网页都收录了,多收录一倍网页,就会增加多一倍成本,却无法增加一倍的回报。为什么还要继续收录网页呢?
1998年之后,INFOSEEK很长时间没有收录新网页。DEC为了显示Alpha芯片的强大而维护的AltaVista搜索引擎却在继续收录网页,到1999年,“AltaVista已经是最好的搜索引擎,但是论相关性还是INFOSEEK最好。”
无法承受继续亏损,1998年6月18日,INFOSEEK被迪斯尼收购,同年9月放弃INFOSEEK改名go.com。收购让李彦宏赚了不少钱。“我得到的期权价格是5美元,一年后就涨到100美元。”李彦宏一下就成为百万富翁,但他却决定离开。“我不想再去另外一家公司,不想命运被别人掌握,他做错了,你再厉害也没用。”
2001年1月底,连年巨额亏损之后,迪斯尼关闭了www.go.com,。2001年2月3日凌晨02:26,李彦宏在他的DoNews专栏(http://home.donews.com/donews/article/7/7219.html)上发表《我与GO.COM》,对这段往事唏嘘不已。
虽然早已是预料之中的事,但得知GO.COM关闭的消息时,还是有些伤感,毕竟我为她和她的前身INFOSEEK工作了两年半之久。
是的,2.5年在因特网这一行是很长的时间!人都是有惰性的,我也不例外,自从1997年加入INFOSEEK后,我是很认真的,我曾经立下誓言,只要我在INFOSEEK一天,就要保住她搜索引擎在业界第一的位置。
头半年,我日以继夜地工作,终于在98年4月发布了ESP技术,这是世界主要搜索引擎中首次采用超链分析技术,此后的三年中,各大搜索引擎陆续采用了这一思路。
那个时候也正是早期网络公司从搜索引擎向门户网站过渡的时期,Hotmail的兴起,使得各个门户竞相效仿。Lycos推出了以lycosmail.com结尾的免费邮箱,可能是excitemail.com以被他人抢注了的缘故,Excite推出的免费邮箱是以mailexcite.com结尾的。雅虎和INFOSEEK也在紧锣密鼓地筹备,我为自己的公司在这一方面出手较晚而焦虑,于是提出我们的免费邮箱要以INFOSEEK.com结尾,这样我们的免费邮箱就比竞争对手的要好记得多,因为毕竟那时候上网的人谁不知道INFOSEEK!然而那些来自传统行业的,自己也没上过几天网的决策者坚持认为这样做会导致公众以为那些免费邮箱的使用者是的INFOSEEK雇员,如果他们用这样的邮件地址发送什么不得体的东西的话,人家会来起诉INFOSEEK。他们甚至提出如果这样可行的话,Excite和Lycos为什么没这样做-整个一个跟风者的心态!
我提出美国在线的例子,人家的客户邮箱就是以aol.com结尾的吗!但遭到的反驳是:美国在线是ISP,所以别人不会有误解。我说当人们习惯了INFOSEEK的免费邮箱之后,也就不会有误解了;但决策者还是不愿意承担任何潜在法律纠纷的风险。
几天以后,雅虎推出了免费邮箱,正是以yahoo.com结尾的!雅虎本身的员工从此开始起用yahoo-inc.com的电子邮件。然而这并没能改变决策者使用INFOSEEKmail.com的决定。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Excite和Lycos都把他们的免费邮箱改成了与他们公司品牌一致的地址,而INFOSEEKmail.com却从来没有推出过。没有推出的原因是因为98年4月迪斯尼参股INFOSEEK,给了一点钱,好象是7000万,然后把没上市,也几乎永远要亏钱的Starwave强行卖给了INFOSEEK,迪斯尼信誓旦旦地要把INFOSEEK和它所有的网站资源整合到一个新的互联网品牌之下,就是后来的GO.COM。
消息宣布的时候,INFOSEEK上上下下都很兴奋,觉得这回算是有靠山了,雅虎算什么,世界上90%的人都知道迪斯尼的品牌,迪斯尼在品牌建设上是大师,而雅虎最多算是个初出茅庐了毛头小伙!那时候没有人想到,仅仅一年多以后,华尔街就有了毛头小伙要收购品牌大师的传言!
我对迪斯尼的进驻并没有特别激动,直觉告诉我,背上迪斯尼这个包袱,我们就再也不能象一个互联网公司那样,高速,灵活地奔跑了。所以我对朋友们说,这件事情相当于我们买了个保险,不会倒闭了,现在这个预言应验了,GO.COM的股票即将被置换成迪斯尼的股票,几乎永远不会死掉,也永远不会令人激动了。
1998年9月,INFOSEEK和迪斯尼对外宣布了GO.COM这个名字,不久又展示了据说是迪斯尼CEO揿钉的GO.COM标识,就是那个后来被人起诉的黄底绿芯的交通灯标识。Goto.com看到这个标识后觉得有机可乘,提出要迪斯尼赔偿。在品牌领域高处不胜寒的迪斯尼哪把小小的goto放在眼里,迪斯尼甚至觉得他们不屑于收购这样的公司。而事实上,一年以后,goto的股票市值比GO.COM还高!经过10个月的整合(10个月在互联网时代意味着什么,同志们!〕,GO.COM在99年一月正式发布,所提供的免费邮件也自然地使用了以go.com结尾的地址--而那位拍板要用INFOSEEKmail.com地址的人,被任命为GO.COM网站的总经理!
GO.COM的问题很快就显露出来了,作为互联网公司的INFOSEEK和作为传统公司的迪斯尼在公司运作上有着太多的分歧,而迪斯尼是从不妥协的,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它总是对的。
此后8个月的同床异梦使得INFOSEEK的创始人下决心把公司完全卖给迪斯尼。消息宣布是在1999年8月,INFOSEEK的股票在11月份转成了GO.COM的股票,INFOSEEK这互联网产业的先驱从此在华尔街消失了。虽然此后很长的时间中,人们还是通过键入www.INFOSEEK.com来访问GO.COM,但是INFOSEEK这个品牌却被逐步地扼杀了。
在硅谷,没有人愿意为传统的大公司工作,迪斯尼连这点也不理解,他们甚至认为大家应该为成为迪斯尼的一员而感到骄傲。但事实还是事实,迪斯尼必须用许诺很多现金奖金的办法来换取人们在GO.COM多呆几个月的承诺。迪斯尼从一开始就低估了在互联网上重新建立一个大众品牌的难度,牺牲INFOSEEK的品牌并不意味着迪斯尼的GO.COM会建立起来,在传统行业屡试不爽的品牌策略却在网上一筹莫展。再加上官司缠身,标识被迫改动,并赔款求和,带着迪斯尼这样沉重的翅膀的GO.COM再也没有能够飞起来过。
总结这段经历,我觉得自己虽然是作技术的出身,但在很多商业性的判断上有一定的悟性,比如在免费邮件的地址问题,GO.COM的前途问题等,这为我后来创建公司带来了很大的信心。经历了这么多,我想GO.COM/INFOSEEK的很多失误应该不会在百度重演。
以上文字全凭记忆,引用数据未经核实,表达的观点纯属个人观点,如有冒犯,还请见谅。作者版权所有。
3:1向徐勇出价
1999年11月,斯坦福大学,《走进硅谷》首映式。李彦宏抓住忙来忙去的制片人徐勇,对他说:“明天来我家,谈事。”徐勇如约而至,李彦宏向徐勇摊开两个选择:1、帮我找钱,给你1%提成;2、一起创业,我3你1分配股份。徐勇选择了后者。
1997年,李彦宏通过太太马东敏结识徐勇。“我太太1990年去美国,比我早一年。她在一家生物公司做销售,徐勇在另外一家生物公司做销售,他们在一次聚会上碰到。”徐勇虽是生物学博士后,但对互联网很感兴趣,对硅谷整个机制很感兴趣。1998年李彦宏出版《硅谷商战》,徐勇就经常和李彦宏聊硅谷和互联网。1998年,徐勇组织拍摄记录片《走进硅谷》,李彦宏扮成记者,旁听过对杨致远的采访。《走进硅谷》让李彦宏感受到了徐勇的活力与能量。
徐勇通过这个记录片结识了很多投资人。“我最初的想法,是想让徐勇帮我找钱。后来想想,觉得只是找钱,投资人会怀疑徐勇的动机。如果这是我和徐勇两个人的事情,一起去找钱,徐勇的角色就顺理成章了。”
另外一个原因是:徐勇的太太认为徐勇需要和李彦宏这样的人一起创业;李彦宏的太太马东敏也觉得,内向的李彦宏也需要热情洋溢的徐勇作为创业伙伴。
“其实,在最初,我也接触了其他投资者,也都挺有意向,最后选择徐勇介绍的投资者,是因为他们两家VC比较有经验,思想先进,不是什么都管,也比较懂互联网,可以给我们增加钱以外的东西。”
当时,美国风险投资因为没有商业模式已不看好搜索引擎,而且,没有搜索引擎技术的雅虎越来越成功,所以,李彦宏的商业计划是,向中国门户网站出卖搜索引擎技术。“不管搜索引擎有没有商业模式,搜索依然很重要,每个人都很需要,我的商业模式再不济,也能挣一些小钱。”
1999年底,签订投资合同前,投资人问李彦宏:“在搜索技术方面,谁是前三名?”李彦宏列出了包括威廉·张在内的三个人,在其他投资人继续与李彦宏聊时,一个人离席,过了会,他回来了说:“Robin(李彦宏英文名),我刚才电话问了一下你提到的著名的Infoseek CTO WilliamZhang,他说,搜索技术前三名,一定有你。”
李彦宏本来想融100万美元,PeninsulaCapital(半岛基金)和IntegrityPartners各投了60万美元,共120万美元,占百度25%股份。
拍桌子摔手机
2001年8月。深圳。病倒在这里的李彦宏正在电话上和��布在新加坡、美国、北京的董事们争吵。徐勇反对李彦宏跳到前台做搜索引擎,做竞价排名。“我们这样干,肯定会影响搜索技术的销售。”董事们支持徐勇:“Robin!我们当时投资可不是让你做竞价排名!”吵了3个小时,李彦宏怒了。“我他妈的不做了,大家也都别做了,把公司关闭了拉倒!”李彦宏猛地将手机朝桌上摔去。
2000年1月1日,李彦宏和徐勇在中关村安营扎寨,招了5个程序员,用4个月就做出了一个搜索引擎。“我当然也可以自己写,但我刚从搜索引擎公司出来,自己写有法律风险。”“我和他们交流,有些地方帮他们点破。”
2000年5月,百度卖出第一套搜索服务,每年8万美元服务费,买主是硅谷动力。“我和徐勇一起卖的。百度的投资人也投资了硅谷动力。2000年初,硅谷动力一下子拿了1000万美元,急于扩张……”
2000年9月,通过百度第一个投资商IntegrityPartners推介,德丰杰联合IDG向百度投资1000万美元。到2001年夏,ChinaRen、搜狐、新浪……中国主流门户一个接一个采用百度搜索引擎。
面对于此,李彦宏不但不高兴,反而忧虑了起来“当时互联网泡沫已经破裂,大家都不愿意花钱。他们说你们能不能便宜点,我说便宜后服务质量就不行了,他们说不在乎质量,只在乎钱。”百度当时几十人,靠出卖搜索技术,卖到最好,还难以盈利。而李彦宏不满足于几十号人,他要不断地扩张,不断找人。“我从美国放弃那么多回来,受这么多苦,显然不是为了挣几个小钱。”在美国,李彦宏住别墅,在北京,他和徐勇挤一间北大资源宾馆客房;在INFOSEEK,李彦宏很轻松,在百度,李彦宏白了第一根头发。
早在1998年,Overture竞价排名一出现,李彦宏就利用业余时间模仿了一个试验系统。2001年,Overture在美国已经被证明成功,李彦宏决定放弃既定的卖搜索技术模式,转而自己运营搜索引擎,靠竞价排名广告盈利。尽管李彦宏向董事会拍桌子,摔手机,逼迫董事会同意他做竞价排名,但他此时心里并没谱。“我一心想将公司做大,出卖技术做不大,就要找别的出路,新出路怎么样,我不知道,但总比做看着就不行的事情强。”
2001年8月,Baidu.com Beta版上线,2001年9月20日,Baidu.com开始竞价排名业务。当时,不仅中国绝大多数广告客户不明白什么是竞价排名,百度的销售也无法讲清楚什么是竞价排名。后来,他们干脆对客户说,你们也不要明白竞价排名是怎么回事,总之,你买一个排名,在新浪搜狐网易都能看到。很多人就是因为在新浪搜狐能看到而买了百度的竞价排名。
2002年3月12日晚7时20分,百度停止为新浪提供的搜索服务,在搜索页上显示“因新浪欠费,百度暂停对新浪的搜索服务!”新浪当时的执行副总经理陈彤对外解释:“新浪不是不付款,而是延期付款。原因在于新浪发现,得到的百度服务和原先的协议有冲突,比如竞价排名等,这是协议里没有的。”被停服务后,新浪很快向百度支付了费用。“最糟糕的情况没有发生。还是门户们不重视搜索引擎,用户又有需求,又找不到更好的,更便宜的质量太差,大家只好还是给百度付钱。”“新浪欠费”事件第一次大规模提升了百度的品牌。
Baidu.com最初的流量来自在各大门户打的powered by Baidu。“新浪页面上很多广告飘来飘去,用户可能连搜索框都找不到;百度的页面很简洁,页面很快,慢慢就有人开始过来。”百度流量积累到100万时,口碑效应开始展现,百度跟着适时推出了mp3、新闻和图片搜索,进一步吸纳门户的搜索流量。
闪电战Google无法使用
2002年8月,百度闪电行动小组。时间已经过去大半,任务还没有头绪。“这个功能多长时间能做完?”“三天。”李彦宏吼道:“不行,你一天半就要给我做出来。”
1998年Google.com一上线,李彦宏就看到了。“当时它索引库比较小。”“感觉还比较嫩。”“一直到1999年底2000年初,Google索引量超过别人,用户才多起来。”
“不是Google多了不起,是因为其他搜索公司都放弃了。”“Infoseek被迪斯尼收购,2001年关闭;1999年5月,Excite与AtHome合,2001年9月28日:ExciteAtHome破产;Lycos被西班牙电信收购,越做越惨,后来卖给一家韩国网站,现在是一韩国网站的子公司;AltaVista跟着DEC卖给了康柏,康柏感觉玩不转,转卖给了CMGI,CMGI又将AltaVista转卖给Overture,Overture后来下嫁没有搜索技术的雅虎。”真正有搜索技术的公司下场都很惨,所以,到2000年,大家都不做搜索引擎了。
2000年9月12日,Google中文版一发布,李彦宏就很紧张。他看到了百度和Google的差距,但他又不服气。“我当时想,我们也可以做的一样好。”但此时,李彦宏的商业模式不是运营搜索引擎,而是为门户提供搜索技术,所以,比Google差点也能卖。
2002年2月,百度决定做搜索引擎之后,需要直面Google的竞争,李彦宏对投资人说:“现在唯一的办法是我先将公司的管理放下,我来做项目经理,亲自管开发。”已经领教过李彦宏脾气的投资人此时已经无可奈何,他们此时对百度的态度是“死马当活马医”“那你就先做项目经理吧。”此时,百度内部的心气也不高,有人认为,Google是一家美国公司,钱比百度多,实力比百度强,百度理应做不过Google,再努力也是白费;在悲观的同时,百度人也流行着认为“自己已经做得不错”的骄傲心态。“两种思想矛盾的结果是,细节执行上没有那么细,宏观上又没多大信心。”
闪电计划2002年2月开始,组长是百度第四名员工,是首席构架师雷鸣。李彦宏给雷鸣的任务是:日下载数据库内容比Google多30%,页面反应速度和Google一样快,内容更新频率全面超过Google。这场针对Google的“闪电战”一共15人,被称为“野战排”,当时Google800人。
2002年4月,李彦宏又病倒了,住进了广安门医院,在病床上,他给手下打气说:“我们是在自己的国家‘打仗’,你们每个人平时不都对Google不服气吗?这回真刀真枪干起来了,谁怕谁?”2002年8月,李彦宏对“闪电战”进展不满,自己任组长。
2002年9月,十六大召开前,Google无法使用两个星期。Google无法使用之前,百度先无法使用,百度紧急处理了有害信息,4小时后,变得重新能够使用。针对Google无法使用,最大受益人是百度的质疑,李彦宏感到很委屈。“Google无法使用和百度有什么关系?我们吃了很大的哑巴亏。”李彦宏甚至认为,“这么一来反而会导致Google品牌在中国迅速扩张。”Google进中国后,Google创始人布林时不时地扔出了“如果无法���提供信息服务与满足中国政府要求之间建立平衡,会重新作出评估”的清高言论。布林在“赚钱”和“扮酷”之间平衡着,Google在“可用”和“不可用”之间折腾着;李彦宏在“生存”或者“死亡”之间追赶着,在总裁室隔壁给工程师铺好“行军床”,日夜赶工。2002年12月,闪电计划完成。在百度,有人悄悄地删掉Google链接,从此理直气壮地用百度。李彦宏从此感觉百度已经和Google一样好。“百度整天就琢磨中文搜索,就是笨一点也可以做到和Google一样好。”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内容同质化越来越严重,同一内容有成千上万个副本,此时的情形已经变成了将谁排在前面,都能满足用户的搜索需求,Google的排序优势失去了从前的神奇。“搜索引擎越到后来,细节越重要。Google虽然人多,但他们在万里之外想的和我们在中国用户面前想的肯定不一样。”“中国人有中国人的使用习惯。比如,百度搜索结果打开新窗口,用户就喜欢这样。Google以前不开新窗口,原来的搜索结果找不到,中国用户很不习惯。这样的细节可能有上千个,我们都想到了,他们可能只想到几个,这样差距就明显了。”“是否打开新窗口不是技术问题,是理念的问题。Google开始认为打开新窗口会降低速度,现在Google也在打开新窗口,也有相关检索和拼音扩展。”
徐勇走了刘建国走了百度继续
面对重新涨回100多美元的百度股价,李彦宏有些伤感,他想起了徐勇、刘建国、雷鸣以及离开百度5%的员工。他一会想得开,一会想不开。“他们都有了钱,钱对他们已经不重要了,他们当然可能有更多的选择……”“要是还能在一起干该有多好。”“毕竟人各有志,人家做那么长时间,做了应做的贡献,走也是合理的。”“只有5%离开,百度已比其他公司好多了。”
2002年6月,李彦宏从用友请来坚信竞价排名商业模式的朱洪波,任高级副总裁。2003年底,百度第三次融资前夕,不看好竞价排名的徐勇被挤出董事会。2004年1月,朱洪波出任百度COO,徐勇改任虚职CSO首席策略官。2004年12月16日,徐勇选择离开百度。董事会做出决定:未经各轮优先股绝大多数股东书面同意,公司创始人不得转让所持股份。所以,徐勇离开百度的时候,“只卖了一点点股份给另外一个机构,但决对不是Google。”
为了将百度送上市,李彦宏一直在想方设法增加自己对百度的控制权。百度在上市前一个星期,董事会还无法决定是上市?还是卖掉?“各种各样的公司都想买百度,如果风险投资商觉得短期可以获得更多的利益,他就会不同意上市。而且,他们都有一票否决权。”对李彦宏而言,上市本身不累,无法确定是否上市很累。
李彦宏对百度的信心超过任何一个人。“别人说百度股价值20块,我想百度不止20,应该值40块;别人说百度值40块,我想百度不止40块,应该值60块。”2005年8月5日,百度在纳斯达克上市。当日报收于122.54美元,远高于27美元的发行价。“我知道会上涨,但没想到那么高。当时没太多感想,后来得知破那么多记录,真高兴,实在是给中国人争了光。”
富豪李彦宏生活没什么变化。“我最喜欢的东西是工作,没有时间花钱。”而公司CTO刘建国变成富豪之后想改变一下生活。他认为“百度三五年内技术优势没悬念。”所以,决定尽早离开才干了9个月的CTO职位。李彦宏并不这么认为,他觉得百度离破产只有30天。“我们这几年干得还不错,但这只是个开始。”2006年12月6日,李彦宏请Infoseek原CTO、自己的原老板威廉·张出任百度首席科学家;2006年12月25,升任产品架构师俞军为产品副总裁,并且继续寻找CTO的新人选。李彦宏决心越走越远,谁跟不上,或者不愿意跟,都请走人。李彦宏现在大部分时间用在“关注产品和关注人。”但七大唱片公司状告MP3搜索侵权、客户门前抗议“恶意点击欺诈”、“百度裁员事件”和“女员工被害事件”也让李彦宏很头痛。
2006年9月11日13:17,李彦宏在百度空间发布文章《谁说了算?》回应天极网指责百度操作搜索结果进行不正当竞争。
百度好不好,公正不公正谁说了算?这个问题从2001年9月20日百度推出面向终端网民的搜索服务www.baidu.com那一天起,就一直是我思考的问题,这些年风风雨雨,百度遇到了各种挑战,但每次我静下心来思考的时候,就发现这个答案是不会变的。那就是网民说了算!上亿的网民,我怎么知道他们的心声?很简单,看pageview!如果百度做的事情是对的,是对网民有利的,pageview就会涨,网民就会不断的回来,更多的使用百度,如果我们做的事情是错的,人家就会离开百度,到别的地方去。所以当我看到百度的各项服务在流量上不断的创下新高的时候,我就不会被外界那些污言秽语所迷惑。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因为总有一些人以为他们可以通过花钱,通过媒体,通过公关的手段,广告的手段来对百度造成伤害,这个人试过了,那个人还要试,这种手段试过了,那种手段还要试,有些个手段,如果放在别的公司身上,也许一次就被搞跨了,怎奈百度命硬,就是没有倒下,不仅没有倒下,反而越活越好,流量越来越高,为什么?因为有上亿网民的支持,没有一种手段可以改变这么多人每天都可以免费接触到的一个服务,这一点上百度和其他公司不一样。
2006年09月11日16:45,DoNews总编辑洪波发布《谁是网民》回应《谁说了算?》
在中国,谁说了算?人民。《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文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至于谁是人民,老实说,我不清楚。当你说你就是人民的一员的时候,其实,你不是。我想,除了那些不属于人民的人,剩下的,都是人民。北岛说:“人民在古老的壁画上/默默地永生/默默地死去”。没错,这就是人民。到了互联网上,人民可以被替换为“网民”,所以,谁说了算这个问题也不难回答:网民说了算(原文已删除,参见网页快照)。像“人民”一样,“网民”也是一个灵活而空洞的概念,反对我的人,肯定不是网民;有独立思想的人,也肯定不是网民。网民就是那些热衷搜索“性”、“成人小说”和“美女”的人,网民就是那些泡在贴吧中用嘴操别人的人,网民就是那些默默地为MP3搜索贡献流量的人。我从来不敢奢望一个更美好的大同世界,我只能默默期待一个更多样的世界,多样要好过一统。所以我想,让那个面目模糊任人摆布的“网民”去死吧。
2006年9月12日0:54李彦宏在百度空间上删除了《谁说了算?》一文。2006年9月20日,百度宣布梁冬不再负责市场工作,改任虚职创意品牌副总裁。李彦宏现在认为“少出头露面”是避免解纷最好的办法。“商业是商业,私人关系是私人关系。出来说话,很可能把商业的东西变成私人恩怨。这个就不好了,比较麻烦。”
“任何一个市场早期都相当混乱,我自己经历的时候很痛苦,但可以理解。”“现在比以前好一点点了,起码媒体和公众比以前看得更清楚。完全避免不大可能,总体在变好,媒体变得越来越成熟,因为,你再中伤,别人就不认你。”
采 访 手 记
1999年,北京风入松书店。我翻到《硅谷商战》这本书时,看到作者是李彦宏,就放下了。我不认识李彦宏,不相信一个中国人能对硅谷有什么切身了解,以为这又是一本剪刀加浆糊攒出来的书。
2000年冬,北京CD酒吧。我作为《计算机世界》报记者应邀请参加百度年终媒体答谢会。最后一个节目是“杀人”游戏。我第一次玩,轻易举手同意将李彦宏“误杀”。李彦宏被“误杀”后告诉我,不应该先将他“杀掉”,因为他是会玩的人,一开始应该先将不会玩的人“杀掉”,这样游戏才好玩。那之后,“杀人游戏”开始在圈子里流行。那天,大家喊李彦宏Rabin,我并没有联想到此Rabin就是《硅谷商战》作者李彦宏。
到2001年,百度在业内的口碑已经不错。我的一位朋友有意加入百度,托我约李彦宏。那天下午,我们在北大资源楼李彦宏办公室见面,谈了很多,至今能记住的是,他说,办公司应该专注。“我们想到很多好东西,但需要忍住不做。”
2002年,在千龙组织的一次会议上,碰上了李彦宏和徐勇。我在他们面前大谈Google好用,李彦宏很有修养地应着,并对我不着边际的建议,和徐勇一起煞有介事地点头。
2002年底,李彦宏当选天极十大风云人物。颁奖现场,李彦宏第一次不再谦虚,他说百度已经和Google一样好用。我问他:“现在不少人用百度,是不是因为Google老不能正常使用。”李彦宏说:“这很公平。我们为了让百度总能使用,在技术上做了很多工作。”
百度搬新家,我去百度办公室坐了坐。其时正逢思科和华为打知识产权官司,李彦宏给了我许多知识产权的知识,让我们明白了企业为什么要注册那么多不着边际的专利,其实很多都是为了阻击竞争对手或者用来和竞争对手讨价还价的。知识产权已经不仅仅是知识产权,它是企业间竞争的手段之一。临了,我问李彦宏:“为什么要和3721抢地址栏?那是周鸿祎的命根子,那又不是你的主营业务。”李彦宏回答得很干脆:“我们在给门户做搜索时发现,3721流量确实很大。”
2004年夏,百度请媒体去青岛玩。在车上,我问李彦宏Google的股票是否可以买?李彦宏说:“可以。Google股价高是定价的问题。”那天,我向李彦宏学了许多股票和基金的知识。在我眼中,李彦宏一直是一个很有见识的人,但直到那时我依然不认为百度有什么大的前途。就像1999年我看到李彦宏写的《硅谷商战》不以为然一样,我经历过太多本土公司面对跨国公司的失败,所以,潜意识里会认为百度一定不是Google的对手,更何况微软也要加入搜索的角逐。就像潜意识里不相信中国人能写好描述硅谷的书。
此时,不仅我一个人这样看百度和李彦宏。2003年度中关村优秀企业家评选需要知道百度的营业额和利润,百度称公司即将上市,不方便透露。很多评委不知道李彦宏是谁,就因为这一条轻易将李彦宏Pass掉了。2003年底,我和李彦宏一起参加中关村的一次研究会。席间柳传志、�����基、张维迎侃侃而谈,李彦宏举手才获得了一次发言机会,但主持人还没等李彦宏说完,就打断了他。
2005年8月5日,百度上市,大家才突然发现李彦宏和百度做了件大事。2005年8月6日下午3:09我写了一篇Blog,记录了当时的心态。
《百度股价飞涨=百度成功》
1.8月5日晚。开完会。我、洪波、大刚、王乐照例一起聊天。
2.洪波第一个读到百度上市的新闻。我们都没想到一开盘,就是72元。第一个反应是,27写错了。
3.到子夜两点左右,王乐说,已经涨到150多元。
4.这让我想起当年的Netscape上市,股价飞涨的情景。
5.洪波说:“媒体今后会追捧李彦宏。”是啊!财富的光环打在李的身上,也藏在众人心理。洪波说,李彦宏给了刚去百度的小生,3000股。不是期权,是股票。
6.就像去年,我们追捧陈天桥一样,今年我们将开始追捧李彦宏。
7.我想此时,抓紧时间记下一个真实的百度,将十分有价值。
8.昨晚早些时候,和金宏伟讨论历史。我坚持认为,记录下更多的文本比以史推今更为重要。
9.我同意金宏伟所说的,史学从出发点开始,标签是边界条件。
10.如果让我记录百度。我的出发点是:百度暂时的辉煌来自于,他在一个对他合适的地方,逢对他合适的时候,用对他合适的方法,做了一件对他合适的事情。我将使用的标签是:中国市场、中国政策、知识产权。
11.当然,这不妨碍别人使用另外的出发点:百度成功源于技术。继而使用:中国创新、中国技术、中国奇迹作为界定的标签。
12.股价飞涨暂时不会改变百度。它依然是那个百度而已。股价飞涨会改变很多人对百度的态度。至少感觉它挺胜总。
13.百度从股市拿到钱。会拓展和搜索相关的产品线,会有更多竞争对手。但愿,百度能在更多的监督之下,自豪之下,修正自身。
14.洪波在大约3个月之前,告诉我,百度会超过盛大成为市值最高的公司,我没多想,也不愿意多想。
15.我曾经认为两个人无法成功,结果他们都成了。昨晚,我们开玩笑说,今后只要我认为不会成功的,洪波他们都去买他们的股票,一定大赚。我至今还认为另外一个人不会成功,但我真的无法再像以前那样自信了。
16.如果成功=很多财富,那么,成功只和哪些因素相关?和哪些因素并不相关?
17.……
2006年初,5G在讨论Google进中国后搜索引擎市场份额的变化,大家都觉得Google的市场份额肯定会升,唯独搜狐副总裁、搜狗负责人王小川认为Google肯定会降。最后的结果真的是Google大降,百度大升。2006年中,和周鸿祎吃饭,周鸿祎第一次向我承认百度还是有些技术的。3721本来可以转到搜索方向,但周鸿祎因为惧怕Google,不敢碰搜索,从而丧失了将3721做大的机会。
李彦宏的意义也许不仅仅是百度,他让张朝阳、丁磊重拾做搜索的决心和信心,他让周鸿祎不再惧怕Google……
来源:《知识英雄2.0》
作者:刘韧
from 公众号「刘韧」 https://ift.tt/2NEcCu7 via IFTTT
0 no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