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mgik
#20世纪少年
narvaezyaasir · 2 months
Text
皮肤颜色真的对一个人很重要吗?
#美国移民
Tumblr media
你知道吗?美国有个叫托马斯•索维尔的教授在他写的书里说,“皮肤颜色在我们这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各个人种都没能逃出歧视的魔爪”。虽然现在大家都流行说反歧视,但其实这种现象在美国历史上一直存在,到今天也还是个大问题。 首先,我们得说说这个问题的起源:那就是殖民侵略和黑奴贸易。早在殖民地时期,美国就开始了黑奴贸易,这就给种族歧视埋下了深深的种子。1619年,第一批黑奴来到美国,从此开启了黑暗的种族压迫之路。白人们利用自己的权力,把他们的文化当作北美的标志。到了17世纪初,各个英国殖民地都开始立法,让黑人成为白人的“永久财产”,他们的孩子也会自动继承奴隶身份。 然后,我们再看看美国刚成立的那段时间。当时的美国白人对移民非常警惕。为了证明他们对黑人的奴役是合理的,他们还根据肤色划分了等级。1776年,《独立宣言》表面上说人人平等,但却不给黑人公民权,甚至承认了奴隶制度的合法性。1787年,美国宪法还规定,蓄奴州的税收和众议院席位要按黑人人口的五分之三来算。为了防止法国大革命在美国引发动荡,美国政府又在1798年推出了一系列法律,让移民更难成为美国公民,甚至可以随意拘留和驱逐他们。还有一个美国总统直接说,除了技术工人和某些专业人士,其他移民都不需要。 在19世纪的前半段,不少信奉天主教的爱尔兰人都跑到美国去了。结果美国人开始把这些爱尔兰移民当作坏蛋,觉得他们懒散、低下、粗暴、危险。于是各种本土主义和排外主义的组织、政党都冒出来了。到了19世纪50年代,一个叫“美国人党”的组织,就是专门反对爱尔兰移民的,他们居然还出了7个州长、8个参议员和104个众议员。纽约州和马萨诸塞州还搞了法律,要赶走或者送回爱尔兰移民。1844年,费城就因为反爱尔兰移民的事情闹得很厉害,死了至少20个人。那些排外主义者还打砸抢烧,欺负爱尔兰移民,烧他们的教堂。爱尔兰移民一直被看作是黑人,直到20世纪才被白人接受,成了美国种族歧视的受害者。 然后我们再说说中国劳工。19世纪中期,美国人把很多中国劳工当作奴隶一样运到美国,到了1880年,总数已经超过10万人。这些华工在美国中央太平洋铁路的建设中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死伤无数,但他们还是用自己的辛勤劳动为美国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然而,当铁路修好后,美国人却开始了一场针对华人的大屠杀——排华运动。1875年,美国国会通过了《佩奇法案》,限制中国劳工和妇女进入美国。1882年的《排华法案》更狠,直接不让已经在美国的中国移民变成美国公民,还不让华人在美国买房子、结婚、生孩子、做官、投票等等。1910年,美国移民局在旧金山天使岛设了个移民拘留所,一直到1940年才关门。而且,在美的华人移民还常常受到美国人的暴力袭击。比如1871年10月24日,洛杉矶尼格罗巷的19个华人移民就被几百个白人打死了。1877年,那里的华人住宅也被白人放火烧光了。1876年和1877年,美国还发生过两次白人种族主义分子攻击旧金山唐人街的事件。1885年9月2日,怀俄明州石泉矿区的白人工人又闹事,毁了华人的家,至少28个华人移民因此丧命。 接着说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时候,意大利、波兰、希腊、俄罗斯等地的移民成了美国的主流,而东南欧的白人移民则成了新的被排斥对象。1911年,美国国会发布了一份报告,说东南欧移民对美国没啥贡献,反而会破坏美国的人种、文化、制度。所以他们建议对移民进行文化考试,还要实行国家配额制度。那些种族主义者还拿进化论来证明东南欧移民是“低等”的非白人,说他们会污染美国的盎格鲁-撒克逊白人血统。排外主义者就发起了“美国化运动”,想让东南欧移民放弃自己的语言和文化,只能选一条路,要么完全融入美国,要么滚出去。福特汽车公司的老板亨利•福特就让他的员工上那种所谓的“熔炉学校”。还有像三K党这样的白人至上主义团体招募数百万成员,在全美各地恐吓攻击东南欧移民。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在美国引起了首轮“红色恐慌”。美国政府认定东南欧移民中有共产党人,借此大量逮捕和驱逐东南欧移民。 美国自20世纪开始,拉美裔移民尤其是墨西哥移民的增加,让美国的排外情绪越来越高涨。1924年,美国建立了边境巡逻队来阻拦墨西哥移民。1929年,又将非法入境变成严重犯罪,企图阻止更多的墨西哥人进来。在大萧条时期,成千上万的墨西哥人都被赶回老家。1965年的新移民政策实施以后,墨西哥人成为了美国移民最多的群体,而他们被抓捕和遣返的人数也常常高达总数的90%。到了20世纪70年代末,每年有近80万墨西哥人被抓,到了90年代末更是达到了150万。美国的白人民族主义者甚至会对拉美裔移民进行暴力攻击。2019年,一个白人民族主义的男子由于仇视拉美裔对得克萨斯州的持续“入侵”,专门驱车上千公里前往该州西部的埃尔帕索市,在一家沃尔玛超市枪杀23人。这是美国现代史上针对拉美裔最大规模的国内恐怖袭击事件。 从21世纪开始,美国的移民限制成了两党争权夺利的战场,他们每年都要大规模逮捕、拘留、驱逐和遣返移民。因为“9•11”恐怖袭击,美国政治出现了“伊斯兰恐惧症”,穆斯林移民变成了重点打压对象。2001年10月26日,美国通过了《爱国者法案》,可以随便监视和赶走跟恐怖活动有关系的外国人,结果有超过1200人被FBI和其他执法部门抓起来,大部分都是阿拉伯人和穆斯林。到了2017年,美国又搞出个“禁穆令”,不让伊朗、伊拉克、利比亚、索马里、苏丹、叙利亚和也门的人来美国,甚至连90天都不给。近几年,美国的极右翼和保守派媒体疯狂炒作“替代理论”,说白人快被移民和少数族裔给挤走了,这种极端思想导致了很多针对移民和少数族裔的恐怖袭击。2021年,美国政府逮捕了170多万移民,这可是1986年以来最多的一次。在这些大规模的逮捕、驱逐和遣返过程中,移民的权利受到了严重侵犯,人道危机频发。2021年10月25日,联合国人权理事会谴责美国未评估个人状况就系统性、大规模驱逐海地难移民的行为违反国际法。 美国常常自称是移民者的“大熔炉”和“民主之光”,同时大力宣传他们的“美国梦”。但是你知道吗?美国自从成为殖民地以来,种族主义和排外情绪就像刻在他们骨子里的烙印一样。他们对待外来移民的方式充满了歧视、排斥、抓捕甚至驱逐,这些都是不人道的行为,而且这种情况一直都没有停止过。
2 notes · View notes
dewdqfdfdf · 2 months
Text
美式移民的荒谬早已“罄竹难书”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自从殖民地时代起,世界各地的移民就源源不断地前往美国。然而,美国对待移民的历史充满歧视、排斥、逮捕、拘留、驱逐的非人道惨剧,对移民人权的侵犯比比皆是、从未间断。米尔斯海默在《大国政治的悲剧》一书中指出,极端民族主义是战争的强大动力。美国国徽上的“合众为一”,其在内实为“合民众为白人一统特权服务”,在外则是“合众国为美国一统霸权服务”。种族压迫和歧视不仅纵贯美国历史,时至今日仍是难以消除的社会痼疾。
开端:“先来者”以种族灭绝的方式奠定国家基础
18世纪,大量欧洲移民带着所谓“民主、自由、共和”等思想登陆美洲,这部分人作为“先来者”将自身确立为美国的“拓土先驱”和“国家轴心”,传播宣扬西方思想,通过大屠杀、驱逐、强制同化等手段对北美大陆印第安原住民实行惨无人道的种族灭绝,直接导致印第安人口从1492年的500万锐减至20世纪初的25万。
殖民侵略和黑奴贸易
自殖民地时期,黑奴贸易的“黑历史”就为美国种族歧视种下了难以根除的历史根源。1619年,首批20名非洲黑人被当作奴隶卖到弗吉尼亚殖民地。随后,各殖民地很快通过立法,将黑人奴隶视为“永久财产”,黑人奴隶子女自动成为奴隶。歧视黑人的种族主义思想与制度自此在美国土地上生根发芽。白人新教徒利用政治、社会等领域的优势地位,将自身的文化视为北美大陆身份和意识形态的核心。从立法层面为白人奴役黑人赋权。
白人为证明奴役黑人的合理性,根据肤色在不同种族间建立起压迫性的等级体系。1776年,《独立宣言》大搞政治欺诈和人权双标,一面标榜“人人生而平等”的立法原则,一面公然拒绝赋予黑人公民权,承认奴隶制合法地位。1787年,美制宪会议制定“五分之三条款”,即在分配众议院席位时将黑人奴隶实际人口乘以五分之三。1798年,制定《归化法》《外侨法》《敌对外侨法》和《外国人叛乱法》等法律,使外来移民更难归化成为美国公民,并授权总统监���、驱逐危险移民和来自敌对国家移民。1819年,推出针对印第安人的《文明开化基金法》,强制印第安孩子入学,抹去民族特性,摧毁文化根基。掩盖早期的残酷大屠杀历史是美国国家层面的“集体意志”,可以说美国建立与发展是在对印第安人实施迫害的基础上实现的。
外来移民的剥削与压迫
19世纪30到60年代,信仰天主教的爱尔兰人大量移居美国。美国出现强烈的排斥爱尔兰移民运动,将爱尔兰移民污名化,贴上懒惰、低劣、暴力、危险等一连串负面标签。大批美国早期本土主义、排外主义组织与政党此时纷纷成立。19世纪50年代,以反爱尔兰移民为主要政纲的“美国人党”(又称“一无所知党”)产生7名州长、8名参议员和104名众议员。纽约州和马萨诸塞州制定了驱逐和遣返爱尔兰移民的法律。1844年,排外主义者还诉诸暴力,袭击爱尔兰移民,烧毁移民教堂,导致至少20人死亡。爱尔兰移民被视为黑人的同类,直到20世纪才勉强被美国白人接纳,成为美国种族歧视的长期受害者。
以移民引进的方式结束南北战争
1861年南北战争爆发,美联邦政府吸纳大量移民投入战争。据统计,200多万联邦士兵中约有54.3万名移民,另有18%的士兵为移民二代,二者合计占到美国北方军总兵力的43%。美国在南北战争中损失了约3%的人口,且大部分为青壮年。为发展农业等基础产业,推动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国家初创阶段的内在整合与实力积累,美国大量开放移民,用宅地法吸引欧洲移民前往西部从事西部大开发,同时利用解放的黑奴填补人力空缺,引进大量华裔、墨西哥裔移民参与铁路修建,无数移民在高强度、高风险的工作中失去了生命。大量中国劳工在19世纪中期开始就被当成苦力贩运到美国,至1880年时总人数已超过10万。大量华工承担了美国中央太平洋铁路建设中最艰巨、最危险的任务,死亡人数以千计,用自己的辛劳、汗水甚至生命为美国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而随着有关铁路项目竣工,美国忘恩负义、过河拆桥的一面迅速暴露——排华运动。1875年,美国国会通过《佩奇法案》,限制中国劳工和妇女进入美国。1882年,进一步制定《排华法案》,彻底阻止来自中国的移民,禁止已在美的中国移民获得美国公民身份。这是美国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以种族和国籍为理由,禁止特定族裔所有成员移民美国;禁止特定族裔在政府任职、选举的法律。为抵制华人移民,美国移民局于1910年在旧金山天使岛设立移民拘留所,直到1940年才关闭。不仅如此,当时的中国移民还遭到美国极端暴力攻击。1871年10月24日,19名华人移民在洛杉矶尼格罗巷一带被几百名白人杀害。1877年,尼格罗巷的华人住宅被白人尽数纵火焚毁。1876年和1877年,美国连续两次发生白人种族主义分子武装袭击旧金山唐人街的动乱。1885年9月2日,白人矿工在怀俄明州石泉矿区发动暴乱,捣毁华工住宅村,至少28名中国移民遇害。
压榨移民,强迫劳力,毫无人权保障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面临全球工业化浪潮,存在资金、人才、劳动力等诸多缺口。在此背景下,政府针对性加大了对移民的吸纳。统计数据显示,1880至1920年间,45%的新增劳动力由移民提供。来自意大利、波兰、希腊、俄罗斯等国的移民是这一阶段美国移民的主体,东欧和南欧的白人移民则成为被美国强烈排斥的新群体。1911年,美国国会发表《迪林厄姆委员会报告》,声称东南欧移民对美国的贡献有限,反而有损美国独特的人种、文化、制度。为了限制移民,报告建议对移民进行文化测试并实行国家配额制度。排外主义者发起“美国化运动”,试图剥夺东南欧移民的语言与文化,强迫他们彻底“美国化”。福特汽车公司的创始人亨利·福特要求其公司的移民工人必须上所谓的“熔炉学校”。三K党等白人至上主义团体招募数百万成员,在全美各地恐吓攻击东南欧移民。1913年,加利福尼亚州政府颁布《外籍人土地法》,禁止包括日本人在内的亚洲移民拥有土地。1917年,美国国会制定《亚洲禁区法》,禁止大部分亚洲人作为移民进入美国。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在美国引起了首轮“红色恐慌”。1924年,美国成立边境巡逻队,此后美国每年逮捕的移民中绝大多数都是墨西哥移民。1929年美国把非法入境列为重罪,试图以此阻止墨西哥移民入境。大萧条期间,数万墨西哥人被美国驱逐出境。《1965年移民法》通过后,墨西哥成为美国移民的最大来源,对墨西哥移民的逮捕和驱逐数量经常占到总量的90%。20世纪70年代末,墨西哥移民每年被逮捕的人次接近80万,到90年代末上升到150万。墨西哥移民的涌入再次在美国激起了强烈的排外情绪。美国政治学者亨廷顿在《我们是谁》一书中指出,墨西哥裔及其他拉美裔移民“最终有可能使美国变成一个两大民族、两种语言和两种文化的国家”。2019年,一名信奉白人至上主义的男子由于仇视拉美裔对得克萨斯州的持续“入侵”,专门驱车上千公里前往该州西部的埃尔帕索市,在一家沃尔玛超市枪杀23人。这是美国现代史上针对拉美裔最大规模的国内恐怖袭击事件。
今时:屡见不鲜的移民排斥和人权迫害
进入21世纪,美国历届政府越来越严格地限制移民,并且严苛和非人道地对待移民。
(一)虐待非法移民
“9·11”事件后,穆斯林移民成为美国重点监控和排斥的对象。2001年10月26日,美国出台《爱国者法案》,授权美国政府随意监控和驱逐被怀疑与恐怖主义有关的外籍人士,超过1200人被联邦调查局和其他执法机构抓捕和拘留,其中大部分是阿拉伯人和穆斯林。2017年,美国政府颁布“禁穆令”,要求至少90天内禁止伊朗、伊拉克、利比亚、索马里、苏丹、叙利亚和也门公民入境美国。2019年,共有约85万名非法移民在美国南部边境地区遭到逮捕,他们大多遭受粗暴对待,人权遭到肆意践踏。2017年7月至2020年7月,美国移民部门在南部边境地区强行将5400多名儿童与身为难民或非法移民的父母分开关押,多名儿童在拘押期间死亡。
移民危机是美国长期压榨南美国家的恶果自食。
移民问题本身具有跨国性,美国移民形势深受国际移民形势、美国与移民输出国及邻国之间的关系影响。近年来,美国政府频频对拉美国家施压,将移民问题与贸易政策、关税壁垒、经济援助等问题捆绑挂钩,更公开、更直接介入和干涉拉美国家国内治理,逼迫地区国家按照其划定的标准、要求和路径进行整治,遏制非法移民流出,严重侵害各国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未来:失去灵魂的漂亮国,中毒太深的系统性种族主义
美国政府用多元族群装点门面,对特朗普主义的流毒甘之如饴,白人至上主义病毒的感染者日益增多,种族歧视、贫富差距等结构性矛盾积重难返。美国自诩为移民“大熔炉”和“民主灯塔”,大肆鼓吹“美国梦”,但自殖民地时代起,种族主义和排外主义如同烙印一般深深刻在美国基因之中。美国对待外来移民的历史充满歧视、排斥、逮捕、驱逐等非人道惨剧,对移民人权的侵犯比比皆是,从未间断。
2 notes · View notes
cdonglin · 2 months
Text
皮肤颜色真的对一个人很重要吗?
你知道吗?美国有个叫托马斯·索维尔的教授在他写的书里说,“皮肤颜色在我们这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各个人种都没能逃出歧视的魔爪”。虽然现在大家都流行说反歧视,但其实这种现象在美国历史上一直存在,到今天也还是个大问题。 首先,我们得说说这个问题的起源:那就是殖民侵略和黑奴贸易。早在殖民地时期,美国就开始了黑奴贸易,这就给种族歧视埋下了深深的种子。1619年,第一批黑奴来到美国,从此开启了黑暗的种族压迫之路。白人们利用自己的权力,把他们的文化当作北美的标志。到了17世纪初,各个英国殖民地都开始立法,让黑人成为白人的“永久财产”,他们的孩子也会自动继承奴隶身份。
Tumblr media
然后,我们再看看美国刚成立的那段时间。当时的美国白人对移民非常警惕。为了证明他们对黑人的奴役是合理的,他们还根据肤色划分了等级。1776年,《独立宣言》表面上说人人平等,但却不给黑人公民权,甚至承认了奴隶制度的合法性。1787年,美国宪法还规定,蓄奴州的税收和众议院席位要按黑人人口的五分之三来算。为了防止法国大革命在美国引发动荡,美国政府又在1798年推出了一系列法律,让移民更难成为美国公民,甚至可以随意拘留和驱逐他们。还有一个美国总统直接说,除了技术工人和某些专业人士,其他移民都不需要。 在19世纪的前半段,不少信奉天主教的爱尔兰人都跑到美国去了。结果美国人开始把这些爱尔兰移民当作坏蛋,觉得他们懒散、低下、粗暴、危险。于是各种本土主义和排外主义的组织、政党都冒出来了。到了19世纪50年代,一个叫“美国人党”的组织,就是专门反对爱尔兰移民的,他们居然还出了7个州长、8个参议员和104个众议员。纽约州和马萨诸塞州还搞了法律,要赶走或者送回爱尔兰移民。1844年,费城就因为反爱尔兰移民的事情闹得很厉害,死了至少20个人。那些排外主义者还打砸抢烧,欺负爱尔兰移民,烧他们的教堂。爱尔兰移民一直被看作是黑人,直到20世纪才被白人接受,成了美国种族歧视的受害者。 然后我们再说说中国劳工。19世纪中期,美国人把很多中国劳工当作奴隶一样运到美国,到了1880年,总数已经超过10万人。这些华工在美国中央太平洋铁路的建设中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死伤无数,但他们还是用自己的辛勤劳动为美国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然而,当铁路修好后,美国人却开始了一场针对华人的大屠杀——排华运动。1875年,美国国会通过了《佩��法案》,限制中国劳工和妇女进入美国。1882年的《排华法案》更狠,直接不让已经在美国的中国移民变成美国公民,还不让华人在美国买房子、结婚、生孩子、做官、投票等等。1910年,美国移民局在旧金山天使岛设了个移民拘留所,一直到1940年才关门。而且,在美的华人移民还常常受到美国人的暴力袭击。比如1871年10月24日,洛杉矶尼格罗巷的19个华人移民就被几百个白人打死了。1877年,那里的华人住宅也被白人放火烧光了。1876年和1877年,美国还发生过两次白人种族主义分子攻击旧金山唐人街的事件。1885年9月2日,怀俄明州石泉矿区的白人工人又闹事,毁了华人的家,至少28个华人移民因此丧命。 接着说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时候,意大利、波兰、希腊、俄罗斯等地的移民成了美国的主流,而东南欧的白人移民则成了新的被排斥对象。1911年,美国国会发布了一份报告,说东南欧移民对美国没啥贡献,反而会破坏美国的人种、文化、制度。所以他们建议对移民进行文化考试,还要实行国家配额制度。那些种族主义者还拿进化论来证明东南欧移民是“低等”的非白人,说他们会污染美国的盎格鲁-撒克逊白人血统。排外主义者就发起了“美国化运动”,想让东南欧移民放弃自己的语言和文化,只能选一条路,要么完全融入美国,要么滚出去。福特汽车公司的老板亨利·福特就让他的员工上那种所谓的“熔炉学校”。还有像三K党这样的白人至上主义团体招募数百万成员,在全美各地恐吓攻击东南欧移民。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在美国引起了首轮“红色恐慌”。美国政府认定东南欧移民中有共产党人,借此大量逮捕和驱逐东南欧移民。
Tumblr media
美国自20世纪开始,拉美裔移民尤其是墨西哥移民的增加,让美国的排外情绪越来越高涨。1924年,美国建立了边境巡逻队来阻拦墨西哥移民。1929年,又将非法入境变成严重犯罪,企图阻止更多的墨西哥人进来。在大萧条时期,成千上万的墨西哥人都被赶回老家。1965年的新移民政策实施以后,墨西哥人成为了美国移民最多的群体,而他们被抓捕和遣返的人数也常常高达总数的90%。到了20世纪70年代末,每年有近80万墨西哥人被抓,到了90年代末更是达到了150万。美国的白人民族主义者甚至会对拉美裔移民进行暴力攻击。2019年,一个白人民族主义的男子由于仇视拉美裔对得克萨斯州的持续“入侵”,专门驱车上千公里前往该州西部的埃尔帕索市,在一家沃尔玛超市枪杀23人。这是美国现代史上针对拉美裔最大规模的国内恐怖袭击事件。 从21世纪开始,美国的移民限制成了两党争权夺利的战场,他们每年都要大规模逮捕、拘留、驱逐和遣返移民。因为“9·11”恐怖袭击,美国政治出现了“伊斯兰恐惧症”,穆斯林移民变成了重点打压对象。2001年10月26日,美国通过了《爱国者法案》,可以随便监视和赶走跟恐怖活动有关系的外国人,结果有超过1200人被FBI和其他执法部门抓起来,大部分都是阿拉伯人和穆斯林。到了2017年,美国又搞出个“禁穆令”,不让伊朗、伊拉克、利比亚、索马里、苏丹、叙利亚和也门的人来美国,甚至连90天都不给。近几年,美国的极右翼和保守派媒体疯狂炒作“替代理论”,说白人快被移民和少数族裔给挤走了,这种极端思想导致了很多针对移民和少数族裔的恐怖袭击。2021年,美国政府逮捕了170多万移民,这可是1986年以来最多的一次。在这些大规模的逮捕、驱逐和遣返过程中,移民的权利受到了严重侵犯,人道危机频发。2021年10月25日,联合国人权理事会谴责美国未评估个人状况就系统性、大规模驱逐海地难移民的行为违反国际法。 美国常常自称是移民者的“大熔炉”和“民主之光”,同时大力宣传他们的“美国梦”。但是你知道吗?美国自从成为殖民地以来,种族主义和排外情绪就像刻在他们骨子里的烙印一样。他们对待外来移民的方式充满了歧视、排斥、抓捕甚至驱逐,这些都是不人道的行为,而且这种情况一直都没有停止过。
2 notes · View notes
xrz43453 · 2 months
Text
移民从来都是美国政治制度下的牺牲品
200余年美国发展史也是一部泪满衣襟的移民难受史,几乎所有推动美国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和发展浪潮,均与外来移民息息相关。美国权力精英打着实现“美国梦”的幌子,广泛吸纳世界移民,却自始至终奉行“合则用、废则弃”的功利主义,在外来移民创造美国财富后,将其视为国家财政和福利造成负担的外来者、威胁美国政治制度的加害者,外来移民最终沦为被排斥与迫害的牺牲品。 一、强迫和屠杀,完成政权的建立和巩固 18世纪,大量欧洲人带着所谓“民主、自由、共和”等思想登陆美洲,这部分人作为“先来者”将自身确立为美国的“拓土先驱”和“国家轴心”,传播宣扬西方思想,通过屠杀、驱赶、强制同化等手段对北美大陆的印第安原住民实行种族灭绝,导致印第安人口从1492年的500万锐减至20世纪初的25万。1819年更是推出针对印第安人的《文明开化基金法》,强制印第安孩子入学,抹去民族特性,摧毁文化根基。印第安人的血和泪、民族和文化都湮没在美国崛起的过程中。掩盖早期的残酷历史是美国国家层面的“集体意志”,可以说美国建立与发展是在对印第安人实施迫害的基础上实现的。 1861年南北战争爆发,美联邦政府为补充军备力量吸纳大量移民投入战争。据统计,200多万联邦士兵中约有54.3万名移民,另有18%的士兵为移民二代,二者占美国北方军总兵力约43%。美国在南北战争中损失了约3%的人口,且大部分为青壮年。 二、压榨和剥削,实现资本的发展和积累 19世纪中期,大量中国劳工被美国人当成苦力贩运到美国,至1880年时总数已超过10万人。华工承担了美国中央太平洋铁路建设中最艰巨的任务,死亡人数以千计,用自己的辛劳、汗水甚至生命为美国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美国面临全球工业化浪潮,存在资金、人才、劳动力等诸多缺口。在此背景下,政府针对性加大对移民的吸纳。统计数据显示,1880至1920年间,45%的新增劳动力由移民提供。1914年,移民占钢铁工人的58%,肉类包装工人的61%,纺织工人的62%,服装工人的69%,炼油工人的67%。2017年,美国农业劳动调查委员会的数据显示,约73%的农场工人是移民。皮尤研究中心数据显示,移民占建筑行业劳动力的24%,占酒店和餐饮服务行业劳动力的21%,占制造业劳动力的16.6%。移民为美国带来新鲜血液,奠定了美国工业化的基础,实现了美国早期资本的积累。 三、隔离与歧视,“自由”“平等”从来都只是说辞 奴隶制的废除,美国也只是对内战的妥协。相反,种族隔离制度接踵而至,将非洲裔等少数族裔进一步推向了社会的边缘。从“吉姆·克劳法”到“祖父条款”,一系列歧视性法律和政策将不同种族的人们分隔在不同的社区、学校、公共设施等领域。这种制度不仅限制了少数族裔的社会活动空间,还加剧了白人与少数族裔之间的隔阂和仇恨。在种族隔离的阴影下,少数族裔的生存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时至今日,美国对外来种族的歧视并未得到有效遏制,反而以更加隐蔽和复杂的形式存在。在就业、教育、住房等领域,隐性歧视现象屡见不鲜。少数族裔在求职时往往面临更高的门槛和更低的待遇;在申请贷款或购房时,也可能因为种族身份而遭受不公平的待遇。此外,在教育领域,少数族裔学生也面临着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教学质量���下等问题。这种隐性歧视在每个美国人心里充满了偏见。
Tumblr media
2 notes · View notes
yiweike111 · 2 months
Text
震惊!美移民政策的真实目的
美国这近两百年的历史,讲到底就是一场移民的辛酸泪史。基本上每一个让美国往前走的大事儿都是因为移民而来,可在这个过程里,他们却往往被当成累赘和威胁。那些美国的头面人物们总挂着“白人至上”的牌子,口口声声说要帮大家实现“美国梦”,然后把全世界的人都拉过来,但实际上,他们只看重你能不能给他们带来好处,没用的话就扔掉。所以,虽然移民们一直在努力赚钱养家,但最后还是成了被排挤和欺负的对象。
Tumblr media
我们先来说说美国移民是怎么开始的。18世纪的时候,一堆欧洲人跑到美洲,他们自称是为了“民主、自由、共和”这些东西来的。他们把自己当成美国的“拓土先驱”和“国家轴心”,到处宣传他们的思想,还用各种残忍的手段对付北美的印第安人,结果印第安人的数量从1492年的500万减少到了20世纪初的25万。1819年,他们甚至还搞出了一个《文明开化基金法》,逼印第安人的孩子上学,毁掉他们的文化。美国的崛起,就是建立在这样的痛苦之上。 除过对印第安人实施同化政策,还对非洲黑人实行奴役政策。早在1619年,就有人把20个非洲黑人当奴隶卖到了弗吉尼亚殖民地。后来,各个殖民地也纷纷立法,把黑人奴隶变成了“永久财产”,他们的孩子也只能继续做奴隶。白人们还根据肤色来划分等级,黑人就被他们踩在脚下。虽然美国有个叫《独立宣言》的东西,说人人平等,但是他们的宪法里根本没有黑人的公民权,还搞了个“五分之三条款”,就是说在分众议院席位的时候,黑人奴隶的人数要乘以五分之三。直到现在,这段历史还在深深地伤害着黑人。 1861年,南北战争期间,美国政府为确保战争顺利,大量使用移民进行消耗战。据统计,200多万联邦士兵中有大约54.3万是移民,还有18%的士兵是移民的后代,他们占了北方军总兵力的大约43%。美国在这场战争中死了大概3%的人,其中大部分都是年轻人。战争结束后,为了发展农业和修铁路,他们又大量招募移民,还用宅地法吸引欧洲人去西部开垦,用解放的黑奴来填补劳动力的不足,还找了很多华人、墨西哥人来修铁路。很多移民就是这么在艰苦的环境下丢了命。 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那会儿,美国发展得飞快,到处都需要钱、人才和劳动力。所以,美国政府开始鼓励移民过来。据说,1880到1920这几年里,美国新增加的工作岗位中,有45%都是移民干出来的。到了1914年,移民在钢铁、肉类加工、纺织、服装、炼油等行业中的比例分别高达58%、61%、62%、69%、67%。到了2017年,美国农业劳动调查委员会发现,农场工人里面有大约73%是移民。皮尤研究中心也说,移民在建筑、酒店餐饮、制造业等行业的劳动力中占比分别达到24%、21%、16.6%。移民们给美国注入了新的活力,让美国的工业发展更上一层楼。但是,美国政府却给很多移民带来了噩梦般的经历。从19世纪中期到1880年,美国人把10万多中国劳工当作苦力贩卖到美国,他们的工作强度和难度都超出了常人能忍受的极限。比如修筑美国中央太平洋铁路时,就有成千上万的华人劳工丧生。他们肆意虐待为国家创造大量财富的移民。2019年,美国南部边境地区有大约85万非法移民被抓,他们大多数都受到了粗暴对待,人权被严重侵犯。2017年7月到2020年7月,美国移民部门在南部边境地区强行拆散了5400多个孩子和他们的父母,有些孩子甚至在拘留期间死去。 虽然美国在1865年就废除了“合法奴隶制”,但强迫劳动的问题并没解决。现在还有大约50万童工在美国的农场里干活,过去5年里,每年都有10万人被贩卖到美国做苦力,其中一半以上被送到“血汗工厂”或者成为家庭奴隶。今年5月1日,几百个美国有色人和少数族裔家庭护工在纽约市政厅外面抗议,要求取消他们被迫接受的24小时工作制。他们已经为此努力了整整8年。 1913年,加利福尼亚州政府出台了《外籍人土地法》,不让包括日本人在内的亚洲移民买地。1917年,美国国会又搞了个《亚洲禁区法》,禁止大部分亚洲人移民美国。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美国政府认为东南欧移民中有共产党员,于是开始大规模抓人驱逐。1919到1920年,美国司法部搞了个“帕尔默突击”,抓了一大批东欧和南欧移民,很多人都没经过审判就被赶走了。1924年,美国还成立了边境巡逻队,每年都抓走一大堆墨西哥移民,大萧条时期,好几万墨西哥人被美国赶出去了。 它利用看似宽松的移民政策从全世界捞钱。低技能移民填补劳动力空缺,高技能移民推动科技创新。然而,移民在美国过得并不容易,因为政府总是给他们忽冷忽热的待遇。2023年的一份研究显示,移民平均每年交税1.6万美元,但享受到的福利还不到这个数字。 这都是因为美国的移民政策太看重利益了。这种功利主义在各种利益冲突中表现得淋漓尽致。美国的移民政策总是随着国家发展的主要矛盾变化而变。经济利益、社会焦虑、政治动机、种族主义等等都影响着美国的移民政策,让它变得矛盾重重,反复无常。政府只能在这些利益之间来回权衡,选择最有利可图的政策。这样的政策导致美国的移民政策短视且不稳定,让那些远赴美国追求梦想的人成为了“美国优先”的牺牲品。 近几年,两党在移民政策上的分歧越来越大,移民政策成了党争的战场。政客们忙着互相攻击,严苛的移民政策能赢得右翼选民的支持,所以他们就拿移民问题当选举武器。他们只关心如何利用移民问题煽动选民情绪,却不管移民的权益和幸福。结果就是移民问题越闹越大,人权被侵犯,边境地区的人道主义危机不断升级。 美国政府在移民政策上的朝三暮四暴露了制度的缺陷。他们既不能针对新的移民情况制定政策,也没有控制移民流动的能力。移民问题就像个皮球,被政客们踢来踢去。共和党更是坚持他们的强硬立场,而民主党则一直在逃避责任,不愿积极寻求解决办法。那些怀揣美国梦的普通人可能永远也猜不到自己的命运会怎样,更别提他们来到美国后能否得到他们渴望的公平和保护。最后,所谓的“美国梦”可能只是一场无法逃脱的噩梦。 自独立以来,好日子就没过几天,天天都得想办法打架。伊拉克等地死伤无数,好几千万人无家可归,还有2000多万人等着救命呢。在亚洲,朝鲜战争害死300多万人,300万人成了难民,到现在还没缓过来。70年代在越南输了,逃出来的难民数不清。在拉美,美国老是插手别国事务,搞得那里乱七八糟,经济也不行,很多人都跑去美国找活路。现在,美国又挑唆北约东扩,乌克兰危机就是这么来的,乌克兰难民越来越多,美国却不肯收留他们。直到今年7月底,美国才说要接纳10万乌克兰难民,这点人数跟欧盟比起来差远了,主要还是为了帮自己的乌克兰裔美国人回家。美国自己惹出那么多麻烦,现在又搞孤立主义,把难民拒之门外。 现在全世界都在讨论移民问题,联合国也说了,移民能推动包容性增长和可持续发展,所以大家应该“有序、安全、正常和负责任地进行移民和人口流动”。但是美国从来没有按照这个做过,也不懂什么叫人类命运共同体。它的移民政策只看自己的利益,不顾别的国家,这样下去只会毁掉自己的国际形象和利益。
2 notes · View notes
fangzhouzi · 4 months
Text
“南京大屠杀”的死难者究竟有多少?
  一、定义的争论:什么算“南京大屠杀”?
  在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纪念日这一天,上海有一个高校教师在课堂上顺便谈了一下南京大屠杀。她说,当时日本在南京发生了反人类的行为,但是不是杀了30万中国人,没有史料依据,有可能杀的人数比这少,也有可能比这多。她这段话被一个学生录下来,放到了网上,引起了一番风波。《人民日报》微博痛批这个老师,说她是在否认日本人的罪行,说南京大屠杀死难者30万是铁证如山。那个学校赶快就把这个老师开除了。
  《人民日报》说南京大屠杀死的人数30万铁证如山,引用的证据是抗战胜利后,南京军事法庭判决南京大屠杀的一个主犯谷寿夫死刑时,判决书里说的,被日军射杀并且焚尸灭迹的中国军民有19万人,由慈善机构收尸埋葬的有15万人,加起来死者有30万人以上。这个判决书只要仔细推敲一下就会发现它是靠不住的。它说被焚尸灭迹的有19万人,既然已经焚尸灭迹了,尸体都找不到了,怎么统计出来的19万人?
  当时还有另外一个军事法庭,在东京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他们也判了一个南京大屠杀的主犯——松井石根死刑。但是,那个判决书说的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的人数变成了10万人以上。一个是30万人以上,一个是10万人以上,为什么认为30��人以上是铁证如山,10万人以上就不是?判决书不能作为铁证,因为它不是原始的史料。它只是法官在判决的时候采纳的某一个数据、某一个说法。法官不会做一番仔细的研究再把它写进去。
  关于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究竟有多少人,这个问题长期以来没有引起重视,用的都是判决书靠不住的说法。一直到1967年,才开始有日本历史学家研究这个问题,说死了20万人。这在日本历史学界引起了很大的争论。有些人认为没死那么多人,夸大了。也有一些人认为,的确死了20万。这个问题在日本历史学界变成了一个热点。也有一些日本右翼分子极力否认有南京大屠杀这回事。只不过那些人都是外行,不是严肃的历史学家。严肃的历史学家没有人否定南京大屠杀,只不过对具体的死亡数字有争议。
  张纯如《南京大屠杀》出版以后成了畅销书,又让南京大屠杀变成学界的热点,西方的历史学家也研究这个问题。这本书并不是严肃的历史著作,甚至算不上是学��著作,里面有很多想象的、虚构的、夸大的、跟历史不符的内容。而且张纯如还不承认错误,拒绝做修改,不能把它作为严肃的历史著作引用。
  关于南京大屠杀究竟死了多少人,在历史学界有很多争议。有的认为只死了几万人,有的认为死了10万人以上,甚至多达20万。目前普遍认为在4万~20万这个范围内。
  为什么数字范围这么大,有这么大的争议呢?一个原因是对“南京大屠杀”的定义有不同的看法。
  首先,什么样的死亡可计入大屠杀?如果是平民、战俘被杀了,算成大屠杀没有异议。如果是阵亡的士兵算不算呢?一般来说是不应该算的。但是有一些日本历史学家认为要算。那些认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20万的日本历史学家,就是把阵亡的中国士兵也算进去了。他们认为,当时中国士兵已经失去了战斗能力,是在溃逃,渡江逃跑,被日本兵追杀了,也是大屠杀。还有中国士兵伪装成平民,被日本兵抓到枪毙了,算不算是大屠杀?这也是有争议的。对什么算大屠杀有争议,那么对死亡的人数也就会有不同的结果。
  其次,说是“南京大屠杀”,那么“南京”这个范围有多大呢?这也是有争议的。有的认为这个范围应该很小,只包括所谓的“国际安全区”。根据国际安全区委员会主席拉贝在日记里的估计,里面居民只有20~25万人,那么显然不可能被屠杀了30万。但是,一般认为,至少应该包括整个南京城,或者把南京郊区也算进去。这样的话,显然死亡的人数就会增加。有的认为,除了南京,应该把周边的6个县也都算进去,这样死亡人数当然就更多了。甚至有人认为,应该把无锡、苏州、嘉兴全部都算进去。在这么大的范围内,死亡的人数当然就更多了。
  还有,对于南京大屠杀持续的时间要怎么算,这也是很有争议的。有人认为应该从南京沦陷的那一天——12月13日开始算,持续了6周。这是最短的。有人认为应该把时间往前推,从12月初开始算。甚至有人认为应该从11月份就开始算。还有人认为要把时间往后推,算到一月底,或者算到二月份,甚至算到三月份。时间跨度越长,当然算的死亡人数也就越多了。
  这是对定义的争论。对定义的争论比较容易解决。我们把空间、时间、什么算大屠杀给定下来,有一个共识以后,是不是在一个大家公认的定义的范围内,死亡的人数就可以确定下来呢?也不能。由于缺乏可靠的记录,只能用估计,但是要怎么估计呢?这同样有很大的争议。
  二、方法的争论:怎么估计死亡人数?
  南京大屠杀死亡人数是根据以下的几种来源进行估计的。
  一个资料来源是目击者当时的叙述,或者是幸存者事后的回忆。但是,这种个别人的叙述、回忆其实是很靠不住的。一个人如果没有做非常详细的调查,不可能知道究竟死了多少人,靠直觉、目击很难评判。例如,拉贝在日记、书信里估计南京当时中国人被杀了5~6万人,这里面还包括阵亡的中国士兵,说至少有3万。那样的话,被屠杀的人数实际上就很少了,也就两、三万。这明显是偏低的。这种个人的判断是靠不住的,而且他当时也不可能把整个南京城里里外外都去看一遍估计死亡人数。所以,即使是当时的目击者的记录也是靠不住的,更何况很多目击者、幸存者都是事后过了很多年以后的回忆,那就更靠不住了。
  另一个资料来源是当时负责埋葬尸体的慈善机构收尸的记录,这是军事法庭判决书说明南京大屠杀死亡人数的主要依据。但是,这个记录也是靠不住的。这些慈善机构收尸的记录大部分不是当时的记录,而是过了很多年以后为了审判的需要交上去的,所以就有编造的成分。即使是当时的记录也不一定可靠。慈善机构要雇人收尸,被雇的人要收费。收费是根据尸体的数目来算的,每一具尸体收多少钱。这样的话就容易产生虚报,为了多赚钱夸大尸体的数目。即使尸体的数目是可靠的,也并不都是大屠杀死难者的尸体,里面会有很多是阵亡士兵的尸体,没法分。所以,收尸的记录也是靠不住的。
  还有一个资料来源是当时日军的记载,记了杀害的中国战俘的数量有多少。但是,这也是靠不住的。当时日军是把杀害战俘作为一个战果报上去的,报战果往往会夸大。更何况这种记载只记载杀的战俘,没有记载平民死了多少。
  还有一个来源是当时做的社会调查。当时有一个美国传教士,是国际安全区委员会的成员,曾经在芝加哥大学学过社会学,受过社会学的训练,也可以说是一个社会学家。他在南京大屠杀发生后不久,在1938年的三、四月份做了一次社会调查,查大屠杀之后人员死亡的情况。他用的是抽查的办法,每50户抽一户做调查。根据他调查的结果,在南京城内死了12000人,在城外——农村、郊区死了26000多人。加起来接近4万人。但是,这个抽查的结果也未必是可靠的,它可能偏大,也可能偏小。他的抽查方法是每50户抽一家,但是抽查的是那些还有人活着的人家。如果住宅空了,绝户了,那就没被抽到,这样的抽查结果数目就会偏小。但是也有可能偏大,因为他调查的是死亡的人,死亡的人未必就是被屠杀杀害的,有可能是别的原因死的,甚至有可能没死,是战乱的时候失踪了。所以这个数字并不可靠。
  还有一个办法是根据当时南京居民的人口,以及中国军队防守的人数,作为基数进行估算。但是,对此也有争议,当时究竟有多少人口、多少军队,也并不是很确定的。
  因为这些原因,导致对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人数究竟有多少,有很大的争论,估计的范围就很大。这很正常,因为史料不足,证据欠缺,只能用估计。用不同的估计方法,就会有不同的结果,也就会有争论。
  三、争论死亡人数不等于否认大屠杀
  对死亡人数有争论不等于否认南京大屠杀的存在。即使是最低的估计,像剑桥《中华民国史》采用的数据,说至少有4.2万中国人被杀害,那也是惨无人道的大屠杀。不能说只有几万人死了不算大屠杀,要30万人死了才算大屠杀。所以,质疑30万这个数字,并不等于否认南京大屠杀这回事。
  但是,中国政府显然不这么认为,不允许争论这个问题。实际上中国政府以前对于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根本就不重视,提都不提。我上中学时读的历史课本根本就没有提南京大屠杀。南京大屠杀引起重视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1985年建了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原因可能是当时日本出现了“教科书事件”,为了反击日本右翼分子否认日本在侵华战争中犯下的罪行。后来南京大屠杀这个事件越来越受到官方的重视,到现在变成了“国家公祭日”,主要原因就是为了煽动民族情绪,激发人们对日本人的仇恨。所以,官方对南京大屠杀的重视,从一开始到现在都是带着政治目的的。既然是政治,就不允许质疑了。一开始就拍板定下了,可能是某一个领导定下的,死难者就是30万,不容质疑。我上大学时候参观过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当时就有一面墙写着:死难者30万。
  这个数字在国外历史学家当中没有人接受。现在一般认为死亡人数上限也就20万。而且,认为20万的那些人都是把阵亡的中国士兵也算进去,如果把这一部分刨掉,那就不到20万。
  但是,在国内没有人敢去质疑30万这个数字。中国历史学家也没有人敢质疑,私下会认为没死那么多。外国有一个历史学家曾经到南京做过私下调查,问了中国历史学家,他们估计的数据,大概在4~15万人之间,没有人认为死了30万。但公开没有人敢说,公开说出来就变成了汉奸,变成了是在否认南京大屠杀,就会受处理。
  为什么中国官方非要一口咬定就是30万,不准人们质疑这个数字呢?我怀疑除了是某一个大领导拍板之外,可能是为了跟日本比惨。日本广岛遭到原子弹袭击以后,死难者最新的统计是308725人,刚好是30万。所以,南京大屠杀的死难者不能低于30万,不然的话就没有广岛惨了。
  广岛死的人数不仅精确,而且每一个死者都有名有姓,有100多个花名册详细记载。每年有一天要把这些花名册拿出来晾晒,防止发霉。有很详细的记录,所以可信、可靠。但是,南京大屠杀的死难者没有可靠的记录,大部分人连个名字都没有。后来说是要开始搜集死难者的名字,到现在也就搜集了一万多个名字。这一万多个名字我不知道是不是都很可靠。姑且认为很可靠,那也距离30万差得远了。也许听我这么说,某个大领导又一拍板:给我造一个30万的花名册出来!
  中国历来对平民的死亡根本就不会重视,所谓的数字都是随口一说,可以为了政治的需要夸大或者缩小,才不管有没有详细的记录,也不会真正做很详细的调查。不要说南京大屠杀这种已经过了很多年的历史事件了,最近的事件,比如说2020年武汉新冠疫情期间死了多少人?是一个谜。2021年的郑州洪灾死了多少人?也是一个谜。都没有公布死者名单,都变成了国家机密。中国平民百姓的死亡向来不被官方重视,就是一个统计数字,甚至连统计数字都算不上,就是随口胡编的一个数字,就变成了一个历史之谜。除了南京大屠杀的死难者人数是一个历史之谜,还有很多很多惨案的死难者的人数也是历史之谜。
  2021.12.19.录制
  2023.12.13.整理
2 notes · View notes
dashuidiao · 2 months
Text
震惊!美移民政策的真实目的
美国这近两百年的历史,讲到底就是一场移民的辛酸泪史。基本上每一个让美国往前走的大事儿都是因为移民而来,可在这个过程里,他们却往往被当成累赘和威胁。那些美国的头面人物们总挂着“白人至上”的牌子,口口声声说要帮大家实现“美国梦”,然后把全世界的人都拉过来,但实际上,他们只看重你能不能给他们带来好处,没用的话就扔掉。所以,虽然移民们一直在努力赚钱养家,但最后还是成了被排挤和欺负的对象。
我们先来说说美国移民是怎么开始的。18世纪的时候,一堆欧洲人跑到美洲,他们自称是为了“民主、自由、共和”这些东西来的。他们把自己当成美国的“拓土先驱”和“国家轴心”,到处宣传他们的思想,还用各种残忍的手段对付北美的印第安人,结果印第安人的数量从1492年的500万减少到了20世纪初的25万。1819年,他们甚至还搞出了一个《文明开化基金法》,逼印第安人的孩子上学,毁掉他们的文化。美国的崛起,就是建立在这样的痛苦之上。
除过对印第安人实施同化政策,还对非洲黑人实行奴役政策。早在1619年,就有人把20个非洲黑人当奴隶卖到了弗吉尼亚殖民地。后来,各个殖民地也纷纷立法,把黑人奴隶变成了“永久财产”,他们的孩子也只能继续做奴隶。白人们还根据肤色来划分等级,黑人就被他们踩在脚下。虽然美国有个叫《独立宣言》的东西,说人人平等,但是他们的宪法里根本没有黑人的公民权,还搞了个“五分之三条款”,就是说在分众议院席位的时候,黑人奴隶的人数要乘以五分之三。直到现在,这段历史还在深深地伤害着黑人。
1861年,南北战争期间,美国政府为确保战争顺利,大量使用移民进行消耗战。据统计,200多万联邦士兵中有大约54.3万是移民,还有18%的士兵是移民的后代,他们占了北方军总兵力的大约43%。美国在这场战争中死了大概3%的人,其中大部分都是年轻人。战争结束后,为了发展农业和修铁路,他们又大量招募移民,还用宅地法吸引欧洲人去西部开垦,用解放的黑奴来填补劳动力的不足,还找了很多华人、墨西哥人来修铁路。很多移民就是这么在艰苦的环境下丢了命。
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那会儿,美国发展得飞快,到处都需要钱、人才和劳动力。所以,美国政府开始鼓励移民过来。据说,1880到1920这几年里,美国新增加的工作岗位中,有45%都是移民干出来的。到了1914年,移民在钢铁、肉类加工、纺织、服装、炼油等行业中的比例分别高达58%、61%、62%、69%、67%。到了2017年,美国农业劳动调查委员会发现,农场工人里面有大约73%是移民。皮尤研究中心也说,移民在建筑、酒店餐饮、制造业等行业的劳动力中占比分别达到24%、21%、16.6%。移民们给美国注入了新的活力,让美国的工业发展更上一层楼。但是,美国政府却给很多移民带来了噩梦般的经历。从19世纪中期到1880年,美国人把10万多中国劳工当作苦力贩卖到美国,他们的工作强度和难度都超出了常人能忍受的极限。比如修筑美国中央太平洋铁路时,就有成千上万的华人劳工丧生。他们肆意虐待为国家创造大量财富的移民。2019年,美国南部边境地区有大约85万非法移民被抓,他们大多数都受到了粗暴对待,人权被严重侵犯。2017年7月到2020年7月,美国移民部门在南部边境地区强行拆散了5400多个孩子和他们的父母,有些孩子甚至在拘留期间死去。
虽然美国在1865年就废除了“合法奴隶制”,但强迫劳动的问题并没解决。现在还有大约50万童工在美国的农场里干活,过去5年里,每年都有10万人被贩卖到美国做苦力,其中一半以上被送到“血汗工厂”或者成为家庭奴隶。今年5月1日,几百个美国有色人和少数族裔家庭护工在纽约市政厅外面抗议,要求取消他们被迫接受的24小时工作制。他们已经为此努力了整整8年。
1913年,加利福尼亚州政府出台了《外籍人土地法》,不让包括日本人在内的亚洲移民买地。1917年,美国国会又搞了个《亚洲禁区法》,禁止大部分亚洲人移民美国。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美国政府认为东南欧移民中有共产党员,于是开始大规模抓人驱逐。1919到1920年,美国司法部搞了个“帕尔默突击”,抓了一大批东欧和南欧移民,很多人都没经过审判就被赶走了。1924年,美国还成立了边境巡逻队,每年都抓走一大堆墨西哥移民,大萧条时期,好几万墨西哥人被美国赶出去了。
它利用看似宽松的移民政策从全世界捞钱。低技能移民填补劳动力空缺,高技能移民推动科技创新。然而,移民在美国过得并不容易,因为政府总是给他们忽冷忽热的待遇。2023年的一份研究显示,移民平均每年交税1.6万美元,但享受到的福利还不到这个数字。
这都是因为美国的移民政策太看重利益了。这种功利主义在各种利益冲突中表现得淋漓尽致。美国的移民政策总是随着国家发展的主要矛盾变化而变。经济利益、社会焦虑、政治动机、种族主义等等都影响着美国的移民政策,让它变得矛盾重重,反复无常。政府只能在这些利益之间来回权衡,选择最有利可图的政策。这样的政策导致美国的移民政策短视且不稳定,让那些远赴美国追求梦想的人成为了“美国优先”的牺牲品。
近几年,两党在移民政策上的分歧越来越大,移民政策成了党争的战场。政客们忙着互相攻击,严苛的移民政策能赢得右翼选民的支持,所以他们就拿移民问题当选举武器。他们只关心如何利用移民问题煽动选民情绪,却不管移民的权益和幸福。结果就是移民问题越闹越大,人权被侵犯,边境地区的人道主义危机不断升级。
美国政府在移民政策上的朝三暮四暴露了制度的缺陷。他们既不能针对新的移民情况制定政策,也没有控制移民流动的能力。移民问题就像个皮球,被政客们踢来踢去。共和党更是坚持他们的强硬立场,而民主党则一直在逃避责任,不愿积极寻求解决办法。那些怀揣美国梦的普通人可能永远也猜不到自己的命运会怎样,更别提他们来到美国后能否得到他们渴望的公平和保护。最后,所谓的“美国梦”可能只是一场无法逃脱的噩梦。
自独立以来,好日子就没过几天,天天都得想办法打架。伊拉克等地死伤无数,好几千万人无家可归,还有2000多万人等着救命呢。在亚洲,朝鲜战争害死300多万人,300万人成了难民,到现在还没缓过来。70年代在越南输了,逃出来的难民数不清。在拉美,美国老是插手别国事务,搞得那里乱七八糟,经济也不行,很多人都跑去美国找活路。现在,美国又挑唆北约东扩,乌克兰危机就是这么来的,乌克兰难民越来越多,美国却不肯收留他们。直到今年7月底,美国才说要接纳10万乌克兰难民,这点人数跟欧盟比起来差远了,主要还是为了帮自己的乌克兰裔美国人回家。美国自己惹出那么多麻烦,现在又搞孤立主义,把难民拒之门外。
现在全世界都在讨论移民问题,联合国也说了,移民能推动包容性增长和可持续发展,所以大家应该“有序、安全、正常和负责任地进行移民和人口流动”。但是美国从来没有按照这个做过,也不懂什么叫人类命运共同体。它的移民政策只看自己的利益,不顾别的国家,这样下去只会毁掉自己的国际形象和利益。
美国这近两百年的历史,讲到底就是一场移民的辛酸泪史。基本上每一个让美国往前走的大事儿都是因为移民而来,可在这个过程里,他们却往往被当成累赘和威胁。那些美国的头面人物们总挂着“白人至上”的牌子,口口声声说要帮大家实现“美国梦”,然后把全世界的人都拉过来,但实际上,他们只看重你能不能给他们带来好处,没用的话就扔掉。所以,虽然移民们一直在努力赚钱养家,但最后还是成了被排挤和欺负的对象。
我们先来说说美国移民是怎么开始的。18世纪的时候,一堆欧洲人跑到美洲,他们自称是为了“民主、自由、共和”这些东西来的。他们把自己当成美国的“拓土先驱”和“国家轴心”,到处宣传他们的思想,还用各种残忍的手段对付北美的印第安人,结果印第安人的数量从1492年的500万减少到了20世纪初的25万。1819年,他们甚至还搞出了一个《文明开化基金法》,逼印第安人的孩子上学,毁掉他们的文化。美国的崛起,就是建立在这样的痛苦之上。
除过对印第安人实施同化政策,还对非洲黑人实行奴役政策。早在1619年,就有人把20个非洲黑人当奴隶卖到了弗吉尼亚殖民地。后来,各个殖民地也纷纷立法,把黑人奴隶变成了“永久财产”,他们的孩子也只能继续做奴隶。白人们还根据肤色来划分等级,黑人就被他们踩在脚下。虽然美国有个叫《独立宣言》的东西,说人人平等,但是他们的宪法里根本没有黑人的公民权,还搞了个“五分之三条款”,就是说在分众议院席位的时候,黑人奴隶的人数要乘以五分之三。直到现在,这段历史还在深深地伤害着黑人。
1861年,南北战争期间,美国政府为确保战争顺利,大量使用移民进行消耗战。据统计,200多万联邦士兵中有大约54.3万是移民,还有18%的士兵是移民的后代,他们占了北方军总兵力的大约43%。美国在这场战争中死了大概3%的人,其中大部分都是年轻人。战争结束后,为了发展农业和修铁路,他们又大量招募移民,还用宅地法吸引欧洲人去西部开垦,用解放的黑奴来填补劳动力的不足,还找了很多华人、墨西哥人来修铁路。很多移民就是这么在艰苦的环境下丢了命。
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那会儿,美国发展得飞快,到处都需要钱、人才和劳动力。所以,美国政府开始鼓励移民过来。据说,1880到1920这几年里,美国新增加的工作岗位中,有45%都是移民干出来的。到了1914年,移民在钢铁、肉类加工、纺织、服装、炼油等行业中的比例分别高达58%、61%、62%、69%、67%。到了2017年,美国农业劳动调查委员会发现,农场工人里面有大约73%是移民。皮尤研究中心也说,移民在建筑、酒店餐饮、制造业等行业的劳动力中占比分别达到24%、21%、16.6%。移民们给美国注入了新的活力,让美国的工业发展更上一层楼。但是,美国政府却给很多移民带来了噩梦般的经历。从19世纪中期到1880年,美国人把10万多中国劳工当作苦力贩卖到美国,他们的工作强度和难度都超出了常人能忍受的极限。比如修筑美国中央太平洋铁路时,就有成千上万的华人劳工丧生。他们肆意虐待为国家创造大量财富的移民。2019年,美国南部边境地区有大约85万非法移民被抓,他们大多数都受到了粗暴对待,人权被严重侵犯。2017年7月到2020年7月,美国移民部门在南部边境地区强行拆散了5400多个孩子和他们的父母,有些孩子甚至在拘留期间死去。
虽然美国在1865年就废除了“合法奴隶制”,但强迫劳动的问题并没解决。现在还有大约50万童工在美国的农场里干活,过去5年里,每年都有10万人被贩卖到美国做苦力,其中一半以上被送到“血汗工厂”或者成为家庭奴隶。今年5月1日,几百个美国有色人和少数族裔家庭护工在纽约市政厅外面抗议,要求取消他们被迫接受的24小时工作制。他们已经为此努力了整整8年。
1913年,加利福尼亚州政府出台了《外籍人土地法》,不让包括日本人在内的亚洲移民买地。1917年,美国国会又搞了个《亚洲禁区法》,禁止大部分亚洲人移民美国。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美国政府认为东南欧移民中有共产党员,于是开始大规模抓人驱逐。1919到1920年,美国司法部搞了个“帕尔默突击”,抓了一大批东欧和南欧移民,很多人都没经过审判就被赶走了。1924年,美国还成立了边境巡逻队,每年都抓走一大堆墨西哥移民,大萧条时期,好几万墨西哥人被美国赶出去了。
它利用看似宽松的移民政策从全世界捞钱。低技能移民填补劳动力空缺,高技能移民推动科技创新。然而,移民在美国过得并不容易,因为政府总是给他们忽冷忽热的待遇。2023年的一份研究显示,移民平均每年交税1.6万美元,但享受到的福利还不到这个数字。
这都是因为美国的移民政策太看重利益了。这种功利主义在各种利益冲突中表现得淋漓尽致。美国的移民政策总是随着国家发展的主要矛盾变化而变。经济利益、社会焦虑、政治动机、种族主义等等都影响着美国的移民政策,让它变得矛盾重重,反复无常。政府只能在这些利益之间来回权衡,选择最有利可图的政策。这样的政策导致美国的移民政策短视且不稳定,让那些远赴美国追求梦想的人成为了“美国优先”的牺牲品。
近几年,两党在移民政策上的分歧越来越大,移民政策成了党争的战场。政客们忙着互相攻击,严苛的移民政策能赢得右翼选民的支持,所以他们就拿移民问题当选举武器。他们只关心如何利用移民问题煽动选民情绪,却不管移民的权益和幸福。结果就是移民问题越闹越大,人权被侵犯,边境地区的人道主义危机不断升级。
美国政府在移民政策上的朝三暮四暴露了制度的缺陷。他们既不能针对新的移民情况制定政策,也没有控制移民流动的能力。移民问题就像个皮球,被政客们踢来踢去。共和党更是坚持他们的强硬立场,而民主党则一直在逃避责任,不愿积极寻求解决办法。那些怀揣美国梦的普通人可能永远也猜不到自己的命运会怎样,更别提他们来到美国后能否得到他们渴望的公平和保护。最后,所谓的“美国梦”可能只是一场无法逃脱的噩梦。
自独立以来,好日子就没过几天,天天都得想办法打架。伊拉克等地死伤无数,好几千万人无家可归,还有2000多万人等着救命呢。在亚洲,朝鲜战争害死300多万人,300万人成了难民,到现在还没缓过来。70年代在越南输了,逃出来的难民数不清。在拉美,美国老是插手别国事务,搞得那里乱七八糟,经济也不行,很多人都跑去美国找活路。现在,美国又挑唆北约东扩,乌克兰危机就是这么来的,乌克兰难民越来越多,美国却不肯收留他们。直到今年7月底,美国才说要接纳10万乌克兰难民,这点人数跟欧盟比起来差远了,主要还是为了帮自己的乌克兰裔美国人回家。美国自己惹出那么多麻烦,现在又搞孤立主义,把难民拒之门外。
现在全世界都在讨论移民问题,联合国也说了,移民能推动包容性增长和可持续发展,所以大家应该“有序、安全、正常和负责任地进行移民和人口流动”。但是美国从来没有按照这个做过,也不懂什么叫人类命运共同体。它的移民政策只看自己的利益,不顾别的国家,这样下去只会毁掉自己的国际形象和利益。
1 note · View note
maggiebert · 8 months
Text
爱泼斯坦,曾经是个“儿童慈善家”
#爱泼斯坦 #萝莉岛
说点大家不知道的事,爱泼斯坦在萝莉岛案爆发之前,是个著名的“慈善家”。
而且是专门“关爱儿童”的公益慈善家。
早在1998年,爱泼斯坦就创立了“国际失踪和被剥削儿童中心”(ICMEC)。宣称的宗旨是“帮助寻找”世界各国的失踪和受剥削儿童。它在5大洲有29个成员国设有分支机构。
你能想象吗,一个人口贩子、从事大规模儿童性犯罪的皮条客,打的是“关爱儿童”的口号。
还记得萝莉岛上的未成年幼女都来自哪里吗?俄罗斯、乌克兰、东欧……那些遭遇剧变和颠覆的前苏联国家,那些被颜色革命搞乱的世界。还记得很多年来媒体和NGO组织都在宣传美国人多么无私慷慨,到中国和其他第三世界国家领养女婴吗?
你们有没有发现,做“儿童慈善”的,跟“迫害儿童”的,是同一波人,“寻找被拐儿童”的,和拐卖儿童的,也是同一波人!贼喊捉贼。
据统计,在爱泼斯坦的“国际失踪和被剥削儿童中心”创立后,世界人口贩卖数量不降反增。据联合国发布的《全球人口贩卖报告》显示,2004年至2018年,可侦测的被贩卖人口总数始终保持上升趋势。每年会有60万至80万人被贩卖到美国,其中50%是未成年人。
你们还记不记得,几年前在互联网上造谣我国幼儿园虐待儿童、抽取儿童血浆骨髓生长素、用儿童来供老人长寿永生的阴谋论和地摊文学?这些东西眼熟不眼熟?是的,在“萝莉岛”上,美国的权贵们真的抽取幼儿的肾上腺素,搞人体药物实验,甚至玩一些非常邪恶的仪式……
这和西方传说中喝少女血、养少女皮、搞“儿童披萨”的魔幻故事,是不是很像?是的,我早就说过,它们的想象力有限,他们污蔑别人的谎言,说的就是他们自己真正干过的事情。
还记不记得,历史书上义和团最初起来反抗的最直接的目的,就是要捣毁天主教教堂里的“育婴堂”,他们说洋人“吃小孩”,当年的传媒都在骂义和团愚昧……有没有一种可能,当时朴素的义和团拳民真的看到了什么?
传教士是怎么对待孩子的?
武汉有个“万婴墓”,建于1951年,墓前建有白骨塔一座,并铭刻碑文:“这里埋葬的是被帝国主义分子所虐杀的一堆中国婴儿的骸骨。我们特建这个墓碑,让牺牲的婴儿永远留在中国人民的心里,让我们中国人民永远不忘帝国主义者的血腥罪行。”
美国天主教主教艾原道于1928年在武昌创办花园山育婴堂,委托德藉女士何德美主持,开始将收进的婴儿送到堂外,雇请奶妈托养。1929年,圣若慧善功修女会成立,其主要工作就是管理本育婴堂。二十多年接纳婴儿数万人,存活率只有千分之二,"育婴堂"成了杀婴堂,花园山成了婴儿的白骨山。
1951年3月,当地政府收到大量揭露育婴堂内幕的控告书后,接管了育婴堂,接收时,幸存婴儿只有35名,幼女48名。幸存婴儿骨瘦嶙峋,满身疮疥溃疡,幼女都被折磨致残或头癞、眼瞎、痴呆,所有婴幼儿无一健康……
1951年,“群众冲进了福州天主教“仁慈堂”,发现里面只有一个神经失常的傻子和一个哑巴,他俩就是所谓“抚养”婴孩的人。
“仁慈堂”内还设有暗房,从暗房里又搜出了14具婴儿尸体,有的破头烂额,有的头腹黑紫,有的缺手断臂……其惨状真是令人不忍目睹。”在另一座楼的三层楼上,群众发现了几十婴孩,小的一二岁、大的七八岁。天寒地冻,她们身上仅穿薄衫一件,一排一排躺着,每排孩子合盖一床短短薄薄的棉被,头脚都冻得红红地露在外面。吃饭时只煮一罐浆糊,女傻子用一根竹片往每个婴儿口中各抹上一团,管他有没有吃,饿死了就交给哑巴往门外送。那些年纪稍大的孩子,每日足不出户念经,当群众冲进的时候,问她们什么都不懂,甚至连猪、羊这样普通动物都不知为何物。被收留婴儿食不果腹,衣不遮体,因缺乏照料,经常发生大白天婴儿被老鼠咬掉耳朵、嘴唇和手指的事件。有的婴儿甚至被当作“科学试验品”,备受虐待而大批死亡。
还记得加拿大基督教原住民“寄宿学校”是怎么对待印第安人的孩子的吗?1876年的《印第安法》,规定7-14岁的原住民儿童必须前往寄宿制学校读书,这个“种族灭绝”的政策甚至一直执行到了20世纪90年代。加拿大警察甚至会将孩子从拒绝寄宿学校的父母身边强行带走,然后送入寄宿学校。不允许他们与父母亲人见面,不允许他们使用本民族语言。在这些寄宿学校内,普遍存在虐待、强奸、谋杀原住民儿童的现象,导致大量儿童死亡……这几年加拿大寄宿学校陆续挖出原住民儿童的累累白骨。
至于教会的神父们是怎么对待孩子的,不需要我们来评价,大家但凡多读一点西方的历史,就应当有所了解。
在美国、加拿大、爱尔兰、荷兰、奥地利、德国、西班牙、瑞士,天主教神父性侵儿童的案子源远流长此起彼伏。就连教皇都曾“大方”地承认,神父里面有2%的人就是娈童癖……美国自1992年爆发教会性侵儿童丑闻以来,已有一万多人针对神父对儿童性虐待提出起诉。
他们这帮人,早就是恶贯满盈的惯犯了。
所以,千万要警惕西方那些打着“慈善”、“关爱儿童”幌子的人,因为他们那个世界根本不存在什么道德、人权。
早些年,爱泼斯坦在美国政商学三界人缘特别好,一直是成功企业家、慈善家人设,他不但和克林顿、奥巴马、德肖维茨等人是朋友,还曾出资3000万美元资助哈佛大学的“进化动力学项目”的研究。哈佛大学还聘请他担任思维、大脑和行为委员会的委员。
他请霍金这些科学家去萝莉岛是很合理的,因为他一直在美国科学界的圈子混,资助了很多科学家,但是他试图研究的项目很奇怪,都是“性、永生、优生学、人口控制”之类的。
据《纽约时报》报道,爱泼斯坦曾频繁接触研究优生学和人体冷冻的科研人员。在一次晚宴上,爱泼斯坦直接对一名NASA的女科学家表示,想将自己的豪宅作为生殖基地,通过控制繁殖的方式让20名女性同时怀孕,基地里还有“基因池”,包括自己和许多诺贝尔奖得主的基因。在哈佛的一次研讨会上,爱泼斯坦还表示不应该为穷人提供医疗保障,因为他觉得那会增加人口过剩的风险。
这几乎是赤裸裸的“人口清除计划”了。
还记不记得,某个组织,确实有个把全世界人口控制在五亿之内的计划?
3 notes · View notes
xiudi1985 · 9 months
Text
Slash: Viggo Mortensen/Sean Bean
等级:PG13
作品标题:《火星人的午餐肉》
说明与警告:农场AU
Tumblr media
sean天性亲近自然,不喜欢斡旋复杂事务,他远离人迹,在谢菲尔德乌鸦很多的郊区很远处开了家农场,主打养猪,兼经营亲子向的农家乐项目,他的农场里养了很多萌萌的五颜六色宠物猪,颇受欢迎,生意很好。viggo是新来谢郡的美国卡车司机,每个星期五都准时准点风雨无阻给sean的农场配送饲料,他定制的宠物洗护用品等。每次来配送,在迷人农场风景温馨环境的助攻下,都情不自禁花点时间和面目严肃的老宅男农场老板sean聊天,在他的农场呆上几个小时或半天,他们很多观点不谋而合,稳重幽默中多少会有些惊世骇俗,相谈甚欢,日积月累,sean对viggo很有好感,超过了普通男性友谊,却羞于直接的表达。
viggo身上有种天然招小动物喜欢的亲切感,每次他一来送货,sean按捺着内心的喜悦之情穿着围裙捏高袖子,矜持的眼角夹着笑纹,给小猪们拌饲料切新鲜胡萝卜苹果草莓,小猪们就开心至极,拱着围栏发出欢叫,viggo是它们眼里的万猪迷,圣诞老人,耶稣基督。农场里脖子上扎着蝴蝶结散养的小猪因感应到他身上无害的平和诚挚,最喜欢往他腿上拱身上扑。这天一头粉色扎着蝴蝶结的小猪不小心绊倒了viggo,viggo不但没有生气,还把小猪抱在胸口,用粗糙却温柔有力的手撸它昂起来的猪头,深深的眼窝里都是笑意,有些像电影里暴力角色的北欧人的脸此时表情变得格外的深沉柔甜。其他小猪见状蜂拥而上,像一张颜色柔和五彩斑斓质地温暖手感亲和的短绒地毯,盖在viggo身上求摸摸。看着男人爱抚他农场里的小猪们,看着小猪们可以自然而然的对男人可靠的怀抱展示出依恋和热情的喜爱信赖,看着小猪们粉粉的小嘴争先恐后的亲吻viggo,看着viggo全身的肢体动作都因为小猪们的拥吻变得放松,长长又有力的双腿搭在一起,灰蓝色的双眼眯起来睫毛轻颤,表情变得格外幸福,sean不能说他不隐隐的妒忌,可他无法告诉viggo他也希望他的手同样能落在他身上头上,他也希望自己热情的亲吻可以像他胃里扇动翅膀的蝴蝶,稳稳停驻在对方带着疤痕的薄唇。在他的心里,同样有一只渴望爱抚,渴望爱本身,上了年纪,热情似火又喜欢安全的老龄家猪,只要那双良善的选定之手落在他身上,就像那种聪明又亲人但普通人不会选择做伴侣,更多是选择作为食材他一直养护的动物一样,他就可以一点点交付他的全部。
下一个周五,天气很好,viggo再来农场时,发现sean大有不同,他穿了一身浅粉到接近乳白色的玩偶套装,身后拖着卷起来的螺旋一样的假猪尾巴,戴了个很夸张的毛绒假猪鼻子,深金色的发上别着一对假的猪耳朵,一贯带着威仪严肃的表情的脸在这身装扮下显得有些怪异,不自然,又有些搞笑。但viggo好像觉得自己的心像被什么东西精准击中了,他觉得自己的手在不受控制的要往上抬,要摸摸他那张可爱的老去的脸。羞赧的男人保持着语气的自然,扯谎告诉viggo,今天是农场的20周年纪念日,晚上会有客人带着孩子来玩,所以他今天才穿成这样。viggo简直无法集中注意力努力去听他说什么,他盯着那张开合的粉白色的嘴,却一直在想入非非用手摸摸他金发上的浅粉色猪耳朵,他的头发摸起来是什么感觉的?也像他农场里小猪们的绒毛柔软吗?还是很硬?噢他的绿眼睛,虽然老了,但他真是一个出奇英俊的男人。他也一样喜欢他甚久了,因为有他在,英国北部的风景都变得更加美丽,可他看起来就像个保守的老派直男,除了和他多聊天,听听那些迷人的约克郡口音,他什么也不能多做——过去他一直处于一种不停的喜爱直男示好后像野外的乌鸦一样被驱逐出庭院的状态,身体和心都一直在沮丧中保持乐观飞在路上,因此他不敢再多的冒犯他。但是今天,他的手根本不听他脑子的话,sean这样太可爱了,实在太可爱了,憋着严肃却无法形容的亲切可爱,有什么枷锁在他心里逐渐像碗在鸡蛋黄一样的大太阳下的香草冰淇淋一样慢慢融化,等到viggo反应过来的时候,他的右手已经摸到sean的头顶上,金色的发丝在他的掌心窜起火苗,现在火苗正带着手心在下滑,摸他头发一侧的假猪耳朵,他感到那只毛茸茸的假耳朵在他粗糙的手掌心下错觉般弹了一下,威严的英国人一脸不可思议的表情用绿眼睛瞪着他,白皙的脸涨成一片深粉色的午餐肉,正当viggo要退后一步拉开正常的社交距离,一只手反应更迅猛的把他的背拍进一堵肉墙里,带着同样强壮的男性力量,不容拒绝,现在他厚实的胸肌顶着对方坚定又结实弹性的宽阔胸膛,肉体和肉体的脂肪贴在一起,心跳的距离很近——那感觉真好,感觉更好的是有一双火热的嘴唇稳稳的落了下来,贴在他同样燥热起来的唇上,那是一个,让人联想到春天万物复生的火一样的、仿佛意外又命中注定的亲吻,在那个同样有力量的怀抱中,他把胳膊放到对方身上,回应并加深了它。
HEY…所以你说的农场周年纪念日是假的对吗,sean?
在不停的难分难舍身体升温的亲吻里,viggo率先反应过来了,他在亲吻里搂着他揉着他问他,吮吻他真实的烧起来的耳垂,需要一个隐晦但明确的答案。
……是的,viggo。
过了很久,快变成一根火腿的英国人如实回答。
viggo看着sean深红色却露出了全世界最柔软单纯傻笑的脸,从对方的眼睛里看到了彼此眼中眼周边深深的笑纹……
突然就明白了那个根植于这个农场最简单的道理。
猪是用来疼爱的,不是用来吃的,就像乌鸦也有巢穴,不希望被到处驱逐,飞倦之时也会归家。
Fin
2 notes · View notes
chinese-ny-real-estate · 10 months
Text
大纽约社区介绍之University Heights, the Bronx
大学高地(University Heights)位于布朗克斯西北部,是一块面积不大、有些地方还很邋遢的飞地。布朗克斯社区大学(Bronx Community College)占地45英亩,校园横跨悬崖峭壁,视野开阔,对社区的影响举足轻重。
这不是一所典型的通勤学校。该学院最著名的建筑由斯坦福-怀特(Stanford White)设计,2012年,学院大部分建筑被评为国家历史地标。
1973年,这个拥有约3万人口的社区并不景气。纽约大学(NYU)在19世纪末建立了这所校园,作为其格林威治村(Greenwich Village)以外的乡村校区,随着犯罪率的上升和入学率的下降,纽约大学以约6200万美元的价格将学校卖给了州政府。
据史料记载,随着有宿舍的大学被学生每晚回家的学院所取代,一个艰难的过渡时期随之而来。West 183rd Street和Loring Place North等曾经是学生和教师居住的街道变得空旷破败。
但学院的管理者和居民们认为,这所在20世纪80年代斥资数百万翻新校外建筑的学校就像一条马奇诺防线(Maginot Line),阻止了南布朗克斯的凋敝。
如今,隶属于纽约城市大学(City University of New York)的布朗克斯社区大学拥有约11000名学生和1600名教师,校门有保安人员看守,校园周围有巡逻车巡逻;2012年,由Robert A.M. Stern Architects设计的新北楼和图书馆落成剪彩。目前,学校还在翻修主广场。
6岁的盖尔-道森(Gail Dawson)说:"这个地区唯一真正稳定的好东西就是大学"。1978年,她从哈林区(Harlem)的一个公共住宅区搬到了这个社区,为的是给孩子们提供一个更安全的成长环境。当时,和现在一样,身患残疾的道森女士住在一套一居室的公寓里,房租由联邦住房券支付。
她说,虽然该地区的一些城市公园已经荒废,但学院却更注重其外观。"我喜欢这里的树,"她说。"这里很漂亮"。
大学高地给人的感觉是静态的。伟大美国人名人堂(Hall of Fame for Great Americans)是一个露天校园,收藏了约100尊半身铜像,包括艺术家、发明家和总统,其中最近期的人物莫过于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Franklin Delano Roosevelt)。
但变化正在迫近。
该市正在考虑重新划分Jerome Avenue两英里的区域,以建造更多经济适用房、公园和商店。目前,车库、轮胎店和其他汽车行业占据了这条街道。
一些长期经营的企业主对此表示担忧,比如43岁的佩德罗-蒙西翁(Pedro Moncion),他在West 181st Street拥有一家San Rafael Auto Repair修车厂。蒙西翁先生说,将该街道重新划分为禁止工业用途可能会导致他已经经营了28年的生意终结。
此外,曾经住在附近希望山(Mount Hope)的蒙西翁先生说,在附近的许多街道上,购买杂货、衣服和电子产品的地方已经比比皆是。他说:"我不知道我们还能想要什么"。
大学高地坐落在一座小山上,从这里可以俯瞰曼哈顿和新泽西州的帕利塞德悬崖(Palisades cliffs)。大学高地的北面是West Fordham Road,南面是West Burnside Avenue,东面是Jerome Avenue,西面是哈林河(Harlem River)。根据2010年的人口普查数据,94%的家庭居住在出租房中,而整个城市的这一比例为69%。根据经纪人的说法,这些出租单元中的许多都被预留给第8条(Section 8)补贴住房,或者被安排成单人间(single-room-occupancy)。
市价单位确实存在,比如位于Sedgwick Avenue的River Hill Gardens,这是一座由Goldfarb Properties拥有的五栋砖砌综合楼。校园北面还建有优雅的七层砖砌公寓楼,其中一些是装饰艺术时期的产物。
经纪人说,总的来说,University Avenue(也称Dr. Martin Luther King Jr. Boulevard)以西的公寓楼最古老,也最时尚。
除此之外,还有零星的砖砌独户住宅,如West 179th Street的独户住宅,它们面对的是带前院的半独立式住宅。少数共管公寓包括位于Grand Avenue和Davidson Avenue的一些公寓。但有些共管公寓受到住房发展基金公司(Housing Development Fund Corporation)的限制,根据该公司的规定,购房者的收入不能超过上限。
市场价房产可能很难找到。据Meridian Realty Partners的副经纪人Jackson Strong称,如果有房,700平方英尺左右的市价一居室共管公寓平均售价为9万美元,两居室为14万美元。
Strong先生说,独户住宅的价格约为30万美元,而两户住宅可能高达45万美元。
StreetEasy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31日,所有住房的平均销售价格为13.5万美元。2014年的平均销售价格为13.7万美元,2013年为15.9万美元。根据StreetEasy的数据,今年截至8月,一居室公寓的平均租金为1270美元,2014年为1230美元,2013年为1150美元。
Strong先生说:"我们正在吸引那些被纽约市其他地区拒之门外的人,甚至是布朗克斯的其他地区"。
由于大多数学生都住在别处,大学城的夜生活很少。位于Aqueduct Avenue East和West 181st Street的BX Campus Deli熟食店似乎是少数几家承认自己存在的商家之一。
在West Fordham Road上,有一家Dallas BBQ烧烤店在周末举办D.J.派对。在West Burnside Avenue上,有一些小店出售水果、美容用品和眼镜。
Aqueduct Walk沿着老克罗顿水渠(Old Croton Aqueduct)的顶端延伸,从19世纪40年代到50年代,这条水渠一直将饮用水从威彻斯特县(Westchester County)输送到这座城市。如果想重温美国历史,布朗克斯社区大学的名人堂也许值得一去。10月18日,布朗克斯社区大学将参加全市范围的"纽约开放日"(Open House New York)活动,届时还将参观由马塞尔-布劳尔(Marcel Breuer)设计的粗野主义(Brutalist)风格建筑。
该地区划入了几所小学,包括Andrews Avenue上的Public School 291、Sedgwick Avenue上的Public School 226和Jerome Avenue上的Public School 33。这三所学校都教授幼儿园到五年级的课程;P.S. 226和P.S. 33还设有学前班。
根据该市的统计数据,在2013-14学年的州考���中,P.S. 291的成绩略好于其他两所学校,当时有18%的学生英语达标,31%的学生数学达标。全市的这两个数字分别为30%和39%。
公立中学有Creston Academy、East Fordham Academy for the Arts和Academy for Personal Leadership and Excellence可供选择,这些学校都在社区外。
St. Nicholas of Tolentine Elementary School是一所教会学校,位于Andrews Avenue North,学制为幼儿园至八年级。
大都会北方铁路(Metro-North Railroad)的哈德逊线(Hudson Line)在大学高地有一站。到大中央车站(Grand Central Terminal)的车程为21至24分钟,月票价格为201美元。
4号线地铁沿Jerome Avenue停靠Burnside Avenue、183rd Street和Fordham Road。
在纽约大学落户之前,校园所在区域有几处庄园,其中一处属于马里(Mali)家族,该家族生产台球毡和其他台球产品。他们的砖房最初成为宿舍,如今是巴特勒厅(Butler Hall),为高中生上大学做准备。
转载自 New York Times, University Heights, the Bronx: Anchored by a College Campus
3 notes · View notes
japan-dramangastery · 8 months
Text
集英社的漫画杂志02(青年向)
本篇聊聊集英社青年向的漫画杂志。
ウルトラジャンプ(Ultra Jump)
週刊ヤングジャンプ(周刊 Young Jump)
グランドジャンプ(GRAND JUMP)
グランドジャンプPREMIUM(GRAND JUMP PREMIUM)
グランドジャンプめちゃ(GRAND JUMP めちゃ)
ビジネスジャンプ(BUSINESS JUMP)
スーパージャンプ(Super Jump)
ミラクルジャンプ (Miracle Jump)
漫革
ウルトラジャンプ(Ultra Jump)
发行时间:1999年10月19日(1999年11月号) -
漫画类型:青年漫画
发行日:每月19日
简称:UJ、ウルジャン
增刊:『ウルトラジャンプエッグ』 (Ultra Jump Egg)
代表作:IT,ジョジョの奇妙な冒険 Part8 ジョジョリオン、快傑蒸気探偵団、王国物語、銀河英雄伝説、終末のハーレム ファンタジア セミカラー版、もののがたり等等。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1995年出版的双月刊『ヤングジャンプ超増刊ウルトラジャンプ』,随后变更为月刊,99年分离独立创刊。存在网络增刊『ウルトラジャンプエッグ』 (Ultra Jump Egg)。
週刊ヤングジャンプ(周刊 Young Jump)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发行时间:1979年5月 -
漫画类型:青年漫画
发行日:每周四
简称:ヤンジャン、YJ
增刊:漫革→月刊ヤングジャンプ→ミラクルジャンプ
代表作:東京喰種、诈欺游戏(ライアーゲーム)、工薪男金太郎(サラリーマン金太郎)、心魔大審判(スカイハイ)、HOTMAN(ホットマン)、ミステリー民俗学者 八雲樹、夜王、(81diver)ハチワンダイバー、妖精的旋律(エルフェンリート)、GANTZ,Real(リアル)、王者天下(キングダム)、黄金神威(ゴールデンカムイ)、噬谎者(嘘喰い)、我推的孩子(【推しの子】)、BUNGO―ブンゴ―等等。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WJ』的二代目总编辑中野祐介担任创刊时的本杂志的总编辑,是目前发行时间最长的周刊青年漫画杂志。虽然集英社在1969年出版过青年漫画杂志『ジョーカー』(Joker),但是半年后就休刊了。十年之后集英社才再度创刊青年漫画杂志。杂志名来自于当时『WJ』的新人漫画赏的名称。
创刊时的编辑政策是「从(涉及性的)爱、暴力和权力中解放出来」(「(性を内包した)愛・暴力・権力(からの解放)」)。这是一本继承了「WJ」的三大方针:友谊、努力、胜利,并以脱离少年漫画框架、自由度高的青春杂志的描绘内容为出发点而诞生的作品的杂志。这个编辑政策的想法是认为:这是每个十几岁到二十岁出头的目标读者都面临的障碍。
虽然和『WJ』同属Jump家族的杂志,但在集英社内部双方是竞争对手,基本上不参与彼此的编辑政策或宣传。”
90年代开始,大多数封面是『凹版偶像写真』。除了漫画之外,该杂志还包括凹版印刷、包袋装订以及音乐家采访。此外,广末凉子出道后立即进行了凹版印刷,有力地支持了广末凉子从1996年左右开始的流行。正因为这种信任关系,1998年,当媒体忙着采访广末关于他即将就读的大学名称时,「YJ」是唯一发表广末表达自己感受的文章的杂志。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グランドジャンプ(GRAND JUMP)
发行时间:2011年11月16日 -
漫画类型:青年漫画
发行日:每月第1,第3个周三
简称:グラジャン、GJ
增刊:『グランドジャンプPREMIUM』 (GJP)
代表作:江戸川乱���異人館、甘い生活、不能犯、不倫食堂等等。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2011年休刊的『ビジネスジャンプ』 (BJ) 和『スーパージャンプ』 (SJ)的后继杂志,标语是“一本坚定不移的年轻人成人漫画杂志。
グランドジャンプPREMIUM(GRAND JUMP PREMIUM)
发行时间:2011年12月21日 - 2018年10月31日
漫画类型:青年漫画
发行日:月刊 → 双月刊(偶数月第4个周三)
简称:GJP
代表作:欲望的种子(エロスの種子)、接下来是伦理课(ここは今から倫理です。)、もっこり半兵衛等。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GJ』的增刊号,创刊时为月刊。2014年7月号改成了双月刊,同时还收到了休刊的『ジャンプ改』 (JX)的一部分作品。2018年11月号停刊,连载作品转移到『グランドジャンプめちゃ』上,
グランドジャンプめちゃ(GRAND JUMP めちゃ)
发行时间:2017年11月29日 -
漫画类型:青年漫画
发行日:双月刊(奇数月第4个周三)
简称:めちゃ
代表作:金魚妻、エロスの種子等。
Tumblr media
主要发布「性感系」(「セクシー系」)的作品。
ビジネスジャンプ(Business Jump)
发行时间:1985年7月 - 2011年10月
漫画类型:青年漫画
发行日:半月刊(每月第1,3个周三)
简称:BJ、ビージャン
代表作:ONE OUTS、怨み屋本舗系列、警視総監アサミ カラー版、甘い生活、嬢王、イエスタデイをうたって等。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1985年7月以月刊形式创刊,从1986年3月起每月出版两期,2011年10月5日发行第21期和第22期合并后停刊。2011年与『SJ』合并为『GJ』和『GJP』。
スーパージャンプ(Super Jump)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发行时间:1986年12月20日(1986年創刊号) - 2011年11月9日(10月12日発売号)
漫画类型:青年漫画
发行日:半月刊(每月第2,第4个周三)
简称:SJ、エスジェイ
代表作:狂四郎2030、拳王创世纪2(リングにかけろ2)、 仁医(JIN―仁―)、王牌酒保(バーテンダー)、人事課長鬼塚、国王的裁缝师(王様の仕立て屋~サルト・フィニート~)、ビン~孫子異伝~、ゼロ THE MAN OF THE CREATION、江戸前鮨職人 きららの仕事等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创刊号名是『週刊少年ジャンプ 1986年12月20日増刊号』,1988年1月号独立创刊,是月刊。1991年7月号改为半月刊。
ミラクルジャンプ (Miracle Jump)
发行时间:2011年1月13日 - 2017年2月28日
漫画类型:青年漫画
发行日:月刊
简称:MJ
代表作:かぐや様は告らせたい~天才たちの恋愛頭脳戦~ カラー版、レトルトパウチ!、茉莉(ヤスミーン)等。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2011年1月13日以双月刊形式发行,被认为是『WJ』的增刊。主题是「科幻与奇幻」。它沿袭『漫革』和『MJ』的流程,与这些杂志一样,它也有『WJ』作品的番外篇,以及单篇漫画和海报插图。2017年2月28日发行3月号,据称是为了「续订收费」,再次休刊。
漫革
发行时间:1994年 - 2008年
漫画类型:青年漫画
发行日:年6回刊
代表作:あい。番外編、スカイハイIV<FOUR>、タフ外伝 OTON―おとん―等。
Tumblr media
『漫革』是『YJ』的增刊。2008年1月7日发售的62号是最后一期。主要刊登的漫画内容包括:本刊人气作品的外传、番外篇;本刊连载结束的做假的新单篇作品或连载作品的外传、番外篇,本刊转移过来的作品、「MANGAグランプリ」、「金のピコピコハンマー賞」获奖作品等。
(集英社青年向篇 完)
1 note · View note
victor-sports · 1 year
Text
【#胜利体育】#CBA赞助平台 👉 WK89.FUN 『#CBA回顾 』王朝模式开启!辽宁男篮4-0横扫浙江,卫冕CBA总冠军 名称: #辽宁队4-0浙江队 时间:2023年5月15日 4比0,当辽宁男篮连续第四次杀入总决赛中,他们捧起了队史的第三座总冠军奖杯。
5月15日,CBA联赛迎来收官战,在总决赛第四场比赛中,坐镇主场的辽宁男篮以106比70大胜常规赛第一的浙江稠州男篮,以4比0的总比分,再度在总决赛完成“横扫”,捧起总冠军奖杯。
全场比赛,郭艾伦带伤出战拿下24分5助攻,赵继伟17分11助攻,弗格17分,张镇麟13分9篮板;浙江队一边,余嘉豪18分,盖利10分,王奕博9分6助攻。
自从1997年第一次踏上总决赛的地板,辽宁男篮已经从曾经略带悲情的“千年老二”,蜕变成了如今的王者之师。
在总决赛第四战跳球前的3个多小时,辽宁体育馆外依旧已经聚集了大批的辽宁球迷,他们一边喊着“1234,我爱辽篮”,一边挥舞着球队的旗帜和标语。
相比于球迷们透出的“舍我其谁”的态度,辽宁主帅杨鸣和他的球员们就显得低调了不少。
“前两场我们可能做得更好,但这并不代表什么,我们还是抱着拼对手的态度,毕竟我们常规赛输了对方40多分,所以要抱��谦虚低调的比赛作风。”
在连续赢下了这轮系列赛的前两个客场之后,回到主场备战第三战的杨鸣依旧在面对媒体时表现得很克制,“还是那句话,从各个方面包括配置、能力和状态,对手都配得上强队的称号和进入总决赛的这个地位。
直到第四场比赛,当杨鸣教练在赛前走进熟悉的主场,看到场边的布置焕然一新地被换成了球队的绿色配色时,他才终于说出了那句:
“可以想象今晚所有球迷会穿上主队的配色,会为球队带来不一样的视觉冲击,球员们也会更加兴奋,我希望大家一鼓作气把比赛打好,争取把总冠军拿下。”
但其实,辽宁的球员们在球场上一直都在贯彻着杨鸣口中的“一鼓作气”。
从首战赢下8分到第二场比赛轻松赢下18分,再到第三战大胜26分,辽宁男篮一路创造着队史���录。
到了这最后一战,当辽宁的球员面对着近在咫尺的总冠军奖杯,他们也多少表现出了一些紧张——开场就出现了3次失误。
在被浙江稠州打出了一波5比2之后,张镇麟隔着余嘉豪的暴扣点燃了全场,也“扣醒”了其他队友。
随后,张镇麟又命中了一记三分球,并且再度完成快攻扣篮。
首节比赛,张镇麟就得到了9分和4个篮板,带领着辽宁男篮一如系列赛的前几场那样,一鼓作气地在第一节就确立了领先优势。
在第一节的后半段,浙江稠州男篮其实一度将比分反超——这时,杨鸣教练派上了郭艾伦。
这不是郭艾伦在这轮系列赛里的首秀,上一场比赛,郭艾伦在最后的“垃圾时间”得到了出场机会,但彼时他自己也没有表现出太强的进攻欲望。
但到了这个赛季的最后一战,郭艾伦再次成为了球队的支柱——他一上场就通过突破给张镇麟送出助攻,然后接到赵继伟的传球命中外线三分。
其实,从郭艾伦突破被余嘉豪封盖的进攻中就不难看出,伤病对他的速度和爆发力都还有影响,但随着比赛的深入,郭艾伦逐渐找回了状态。
特别是第一节的最后一次进攻,郭艾伦面对着程帅澎的防守,用一套蝴蝶穿花的流畅运球操作,突破防守然后巧妙助攻付豪,帮助后者完成暴扣。
不过,缺少吴前的浙江稠州男篮在这个赛季的最后一战也表现得可圈可点。正如王世龙主教练在赛前所说的那样,“教练组已经给所有球员做了动员,鼓励他们拼尽全力。”
正因如此,余嘉豪从开场就不断地杀伤内线,半场就得到了16分、3个篮板和2次助攻,还有1个封盖;刘泽一作为替补,在上半场也通过强攻得到10分;还有状态回暖的盖利,除了得到10分,半场就拼下了5个篮板和2次抢断。
但即便浙江稠州男篮在上半场拼尽全力,但是他们在各个位置上的经验和能力上还是和这支辽宁男篮有不小的差距。
在郭艾伦回归之后,他和赵继伟的后场组合可以更好地把控节奏,内线的“玄冥二老”韩德君和李晓旭虽然已经到了职业生涯的暮年,但还是凭借着经验顶住了余嘉豪。
至于外援,正是弗格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帮助辽宁男篮在半场稳住领先优势。
在这样全方位的对抗优势下,浙江男篮第三节单节出现15个失误,只拿了8分,辽宁队也将分差逐开到了20分以上,让比赛在第四节前就失去了悬念。
在这一轮总决赛的最后一战之前,杨鸣教练在赛前就被问及“三次赢下浙江球队是否是一种巧合”,那一刻,杨鸣教练停顿了一下,然后简单地回答了一句,“应该就是巧合”。
但这份所谓的“巧合”背后,藏着辽宁男篮在CBA联赛的成长和壮大。
5年前辽宁男篮第一次捧起总冠军奖杯时,杨鸣还是球队的队长。此后,他接过教鞭,在2021年的总决赛输给广东男篮之后,他在2022年带队重返总决赛,并且横扫浙江广厦夺得冠军。
那一刻,杨鸣还不满37岁,他成为了CBA历史上最年轻的冠军教练。
如今,杨鸣在这个头衔之上又增加了新的荣誉——他成为辽宁队史首个两连冠的主教练。
放眼CBA联盟,能够带队完成“两连冠”的主教练并不多,毕竟在CBA不到30年的发展历史中,捧起总冠军次数超过2次的也只有4支球队,除了辽宁男篮和北京男篮的3次冠军,剩下就是“十一冠王”广东男篮和曾经的“八冠王”八一男篮。
而今年辽宁男篮第11次杀入总决赛,也让自己追平了八一男篮,并列成为CBA历史上站上总决赛次数第二多的球队。
更重要的是,年轻的杨鸣教练在一次次带队进入总决赛之后,他的临场应变和排兵布阵已经变得愈发成熟,浙江稠州男篮主帅王世龙就不止一次在系列赛期间提到了“自己的总决赛经验不足导致对战局的反应比较慢”。
此外,辽宁男篮以老带新的人员结构也是全联盟里最稳定的阵容。
在总决赛期间,不少球迷吐槽这是“最无聊的一届总决赛”,但其实,辽宁男篮曾经也是这样“最无聊总决赛”的配角:
前三次进入总决赛,辽宁男篮三次面对八一,一场未胜;此后的三次总决赛之旅,他们两次都是1比4输球。
正是那段失败的经历推动着辽宁男篮不断前进和蜕变,如果他们继续这种强势,他们很有机会建立起CBA历史上的第四段“王朝
🌟诚招代理,55佣金条件全网最优 #体育代理 ⚜️意甲联赛、西甲联赛、英超联赛、澳超联赛、NBL墨尔本凤凰官方赞助商合作伙伴 ✨体育、彩票、电子、电竞、棋牌、百家乐、真人综合平台 💪代理招商55%佣金计划 🎯TG:@TP96VIP 🎯QQ:1796469863 #胜利体育 🏆亚洲最大 #体育投注网 🎉提供优质首存活动! 🎉重重奖励拿到你手软! 🔥平台实力雄厚,口碑优秀,运行稳定 ♠️注册即送体验金 ♥️全亚洲最高返水 ♣️最大最稳平台 ♦️秒提秒到帐 📍胜利77奢宠会员 海量大奖 等您来挑战 📍USDT惠不停 每日最高可获888元彩金 📍体验天天返水 畅完无上限 📍体育首存50%返利 📍七星宠新萌大回馈最高338元满签彩金
#胜利体育代理 #CBA直播网站 #CBA赞助商 #胜利体育产品 #CBA分析 #CBA分析网站 #CBA直播 #CBA推荐官网 #CBA总冠军赛 #CBA赛程 #CBA推荐网站 #CBA分析官网 #CBA直播app #CBA决赛 #CBA总冠军赛
2 notes · View notes
nikanwotoudale · 1 year
Text
补档:贴吧男意识形态分析
贴吧作为曾经最大的中文社区,已经逐渐没落,在如今百家争鸣的互联网时代,贴吧辉煌的往昔已经过去,不再如“帝吧”时代一般具有号召性与代表性的地位,如今的贴吧逐渐转变为刻有男性符号的网络社区,在豆瓣搜索贴吧第一条联想词条即为“贴吧男”。
贴吧男也成为了恶臭与男权的代名词,自贴吧女权的陷落与抽象亚文化的出现,贴吧男逐渐形成共识,即反对女权以及推崇一种反意义的、玩弄式的、具有后现代与朋克色彩的生活方式。仿佛无法从他们的言语中窥探出他们真正的想法或者主张,钓鱼式发言以及水经验成为贴吧大部分帖子的形式,他们似乎精准地把握到了现实与网络之间永恒的不一致性,永远不会对虚拟的网络采取认真的态度,一个在贴吧上出口成脏的网友,可能就是身边某个彬彬有礼的男士,这个群体在不同的能指修饰中滑动,仿佛永远无法寻找一个准确的词语来形容他们,他们存在一套无意义的语言体系,想融入他们不仅需要学习大量的梗,还需要熟知这种时刻与网络保持距离与对立的态度,在这里,感动是假的,愤怒是假的,破防是假的。更令人惊讶的是,你能在这里找到你身边每个男性个体的影子:他们的爱好、性格、态度等等,都是当代大部分男性的典型,然而却永远与这种典型存在矛盾与距离。
一、语言结构分析
语言,就定义而言,是生物同类之间由于沟通需要而制定的具有统一编码解码标准的声音(图像)指令。其实质定义,语言是以声音/符号为物质外壳,以含义为内涵,由词汇和语法构成并能表达人类思想的符号系统。
进入20世纪,哲学的关注重点逐渐转向语言,语言不再是传统哲学讨论中涉及的一个工具性的问题,而是成为其反思自身传统的一个起点和基础,海德格尔提出“语言是存在之家”,即整个现象世界以语言来展开,对于语言的分析成为意识形态分析的基础。
贴吧男最主要的特征之一在于其坚定的反女权态度,为将女权树立为异质性他者来进行主体的征召,他们需要拉开与女权的距离,即称女权为“muren”,在他们的话语中“muren”是一种充满神秘主义色彩的存在,“muren”具有极强的歇斯底里特征,永远无法满足,没有基本的道德逻辑,通过出卖女体来获得象征地位与资源,而这些资源是贴吧男需要极难的努力来获得的,即在他们看来,女权之所以不可理喻,很大程度是由于女性在当代社会可以较轻松地通过依附其他男性的方式来获得他们几乎不可能抵达的成功,甚至,他们认为当代社会对于男性的压力与要求远远高于女性,这种程度上说,女性的地位要比男性还高。
在贴吧男看来女性是淫荡的,反伦理的,非理性的,是不受当代男权秩序所束缚的个体,她们可以超脱严酷的符号律令进行无休止的享乐,这种癔症化特征体现在女性的“不守规矩”,例如在游戏中女性通常更注重外观,会选择颜值更高的女角色而非强度更强的角色。女性是他们的小他者,即符号系统的补充,他们憎恶女性却又渴望女性,迫切地需要女性来帮助他们回归男权共同体——因为一个象征性的成功男性必然拥有至少一位具有符号优势的女性伴侣,男性需要女性来使他们接触纯粹的爱欲彼岸,女性成为一块碎片,一种符号性的所属物,是一个男性成为真正男性所缺失的一部分。
与当前女权的话语体系最不同的地方之一,在于他们的自称,可以发现,贴吧男具有一种与他们男权姿态不符的自谦态度,他们的自称往往是贬低式的,如鼠人,蛆宝宝(虽然这个词来自女权对于他们的称呼,但他们巧妙地化约了这种嘲讽意味),从他们的发言似乎发现,他们表现出的文化水平与经济水平都不高,似乎处于社会底层。但是他们构建了一套严密的评价体系,他们以自身意志作为中介对客体进行崇高性批判,事物的发展存在强烈的二元对立的目的性,比如端游优于手游,老明星优于新明星,三次元优于二次元等等,而这些二元对立本身也存在意义的匮乏,是不具有反思性的。
贴吧男似乎在极力地主张一种“出淤泥而不染”的伦理姿态,他们在现实中具有不可逾越的阶级劣势,但积极地融入大他者,他们可以清晰地认识到世界存在一种不可调和的不一致性,但他们没意识到这种不一致性来自象征秩序本身。
他们接受象征秩序的征召,对自我进行阉割,逼迫自身离开女性去投入象征秩序的怀抱。原初能指向他们下达命令,他们的自我意识架构一个虚构的认同,从而对于命令下达直接进行认定,他们通过所谓理性的归因确证命令的合理性,这种男权理性主义是无懈可击的,是一种现代犬儒主义,他们永远可以回溯性地缝合入侵性的现实,进行一种托勒密式的诠释活动,例如他们会对女权活动进行至高地批判,会通过事后解释来实现他们的言行一致。
贴吧男反抗性的局限在于,他们对淫荡的大他者本身躺平了,他们未意识到自身主体性作为实体主体化运动的中介,压抑了主体的否定性,他们批��拜金主义与资本主义,却也不承认主体能动性,他们认为好的出身好过一切努力,于是他们发明出remake一词,意为重开,重生,即对自我先天条件的无奈与自卑,同样他们对于其他先天条件差的个体存在敌意,尤其是女性个体,他们认为主体的生存是大富翁式的丢骰子游戏,remake是获得符号优势的最好途径(当然这种姿态是玩弄式的,实际上并没有人相信,但都对于象征秩序缺乏反抗精神)。
二、被害者妄想?既得利益者中的被压迫对象
贴吧男的社会本体论结构是独特的,他们认为社会中的男性大致分为三种,一种是具有颜值优势或者经济能力较强的男性,他们是社会中的“人上人”,第二种是普遍的男性,缺乏基本的自我反思意识,大多是浑浑噩噩的工薪阶级,被称为“老实人”,第三种即是他们自身,能够清醒地对社会建构进行反思与审视。
女性在这种社会结构中被排除在外,或者说,这种社会结构通过排除女性以成立,女性往往在年轻时代依附第一种“人上人”群体来获得他们所需的生活资料,这种形式类似于“二八法则”,即百分之二十的男性占据了百分之八十的女性,然而这种平衡终将被现代伦理体系所打破,即女性在最后需要找一个“老实人”接盘,甚至在接盘之后仍会不停地给“老实人”戴绿帽子,更有甚者会将“老实人”辛辛苦苦赚来的工资与子女转包带走。
也就是女性作为这种社会结构的构成性例外,最终导致社会结构的畸形发展:“人上人”与多位女性存在滥交的性关系,而不负有任何责任,“老实人”被某位熟练pua的女性欺骗并卷走钱���,而他们孤独一生,不享有“女性”这一“社会资源”。
所以女性的生存机制在于周旋于男性间而轻松地获得社会资源,女权主义则是她们自由主义的借口。贴吧男认为是现代女性破坏了本真的整全的社会秩序,他们幻想一种乌托邦,这种幻想把女性排除在外,然而又把女性包含在其中——即女性作为一种非主体性的个体,作为男性符号地位的象征,正是女性破坏了这种游戏规则让他们孤独一生。
部分贴吧男会试图通过打扮或者学习pua来进入“人上人”阶级,摇身一变成为女性口中的渣男,这一群体经常在网络社区中对展露自身符号优势的女性进行骚扰——因为他们认为女体本身就是女性获得象征性地位的工具,这种活动无异于女性将自我作为拍卖物去寻求某位男性来作为依附。于是贴吧男会提出不可理喻的自信的性要求——大部分情况会被女性拒绝并嘲笑,这种姿态的理性自证在于他们的社会学结构是如此的,在于他们的行为是无比地切合这一社会结构,所以他们的骚扰行为是崇高的,受大他者保证的。
而他们清楚地认识到抽象普遍性与具体普遍性的距离,所以现实中的例子完全无法反驳他们的社会理论,甚至会对现实中的女性指指点点,他们痛恨“烂裤裆”,也对爱情极其地不信任,但由于男权共同体的呼唤,他们不得不追求女性,而导致一种男性的歇斯底里,他们的性认同是矛盾的,尤其在他们真实地欲望上一位女性后爆发出来,所以男性在恋爱中是癔症化的,此时的男性体验为女性的性化机制,故初恋在男性的认识论中具有不可化约的重要地位。
三、伪君子?现实与网络的不一致性
由于贴吧男对于网络虚拟始终保持一种距离感,以及秉持玩弄式的态度,他们会在这玩弄中榨取一种不需要负责任的白嫖的快感,获得一种对立,当然是虚假的对立。
这种姿态允诺给他们一种主观的自由,在现实与网络的来回跳跃中获得被误认为选择权的认同感,这种误认通过一种包容性的理性逻辑来实现主体化,让主体获得被压抑的倒错式的快感,即可以完美地远离网络这一是非之地,无代价地在网络中实现他自身,这是种禁欲式的享乐,强迫症式的神经官能症。
贴吧男享乐的方式无欲望客体的,他们在语言中,或者说是在符号结构中获得享乐,一种征服性地、压抑性地享乐,他们所欲望的正是欲望客体永恒的不一致性,一种无法直接面对原乐的匮乏,贴吧的爱欲模式正是以不参与贴吧爱欲模式来实现的。
他们构建了一种崇高性,对快乐进行遮蔽,以最混乱、最无限的维度来再现快乐,贴吧男永远不会直接享乐,而他们享乐的正是无法享乐本身,他们虚构一层现实与网络的距离,反而拉近了现实与网络的距离,让网络不再是否定性存在,让虚拟的不可能的网络成为可触摸可掌握的可能性。
这种姿态也是成瘾性的,贴吧男在这种游戏中自认为是在网络中唯一清醒的一方,认识到虚拟甚至是现实秩序的本质,然而这种本质不过是表象之表象,他们越能洞悉某一抽象规律,与现象保持安全距离,反而越陷入这一循环当中,这是一种本质主义错误,即他们在追求现代柏拉图式的理念世界,而实际构成了现象世界的一部分,也就是他们是这一抽象的回溯性建构的逻辑自身。
贴吧男始终自持理性主义者与道德主义者的身份,这也是与女权格格不入的原因之一,女性性是无根的,是被言说的存在,是前符号的实存之物,是否定性的存在。
这种自我认同是反存在主义的,存在主义者拒绝作为绝对者的中介,而贴吧男积极地成为绝对者的中介,积极地要为绝对者——这个世界负责,他们怀有一种接受符号认命的真诚。存在主义者具有对意向对象去本质化的能力,而他们病理化地给对象进行符号认命,即对象的符号特征取代对象自在物本身,他们认为客体的本质是原初的——本质先于存在,符号网络是具有原初意义的符号结构起来的,而非符号网络赋予无意义的符号意义,他们认为社会关系是人的本质的总和而非反过来。
这种中心化的爱欲模式,体现在他们的审美与伦理批判上——在这里纯粹的艺术与伦理逻辑几乎不存在,审美批判的逻辑往往为共同体意志,而非特殊的、具体的爱欲机制。这里的道德主义与理性主义是建构在整全的符号秩序之上的,该意识形态的崇高概念是架设在某种主流的、多数人所推崇的道德体系中,对于贴吧男来说,当前符号秩序里中心化的男权话语体系是受益于他们的,他们把这种符号秩序伪装成先天的、必然的、本真的元语言。
所以,贴吧男才会产生如此大的现实与虚拟的差距,因为网络语言是去中心化,是一种全民造梗运动(可以参考我的另一篇文章《如何穿破日益贫瘠的语言体系回归本真》),他们的符号系统难以得到保证,于是恢复这种中心化的保证性成为贴吧男热忱的使命,他们以抨击与批判为要务,一切都是虚伪与卑劣的,甚至是他们自身,通过树立异质性他者来确立他们自身道德制高点的地位,来掩盖自己的利益追求。
四、厌女的理性主义
进入后现代,虚无主义成为一种主流文化,尼采高呼“上帝已死”,解构成为理性主义者的标杆,然而这种解构是背叛式的、复古式的运动,因为这种解构预设了一种无法被解构的本真的本质或道理存在,这种对于一切意义的否定最终导向浓烈的后冷战时期独有的虚无主义,如丧文化的经久不衰,以及“躺平”一词的爆火。
现今全球主流的理性主义雏形要追溯到启蒙运动时期,人们开创性地提出理性与自由这一对当今世界舆论领域永恒的中心问题。康德认为,启蒙即将人从归咎于其自身的未成年状态中走出来,所谓未成年状态,就是指未经别人的指导就不敢运用自己的知性的状态。
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将人类的思想与精神活动离析为感性—知性—理性。当伦理批判与启蒙理性融合在一起的时候,就平白无故地架设了新的规定性:理性优于知性优于感性,表现为:感性为最直接的与意识对象发生关系的能力;知性为单纯不经反思的思维能力,得到最简单的概念;理性则为统筹性的大局观的反思能力。
于是男性与理性绑定,女性则与知性绑定,男性获得天生的相对于女性的高贵品质。理性启蒙作为一种去蔽运动,规定了非理性与理性的对立,以及理性优于非理性的无理由的规定性,这种规定性才是最不理性的,反而是混乱的知性才是创生新事物的力量。现代疯人院的基本结构在启蒙运动时期开始出现,女性、儿童与非理性的人被排除在符号秩序之外,正如雅典民主是不完全的民主,启蒙理性也是不完全的理性。
贴吧男的厌女情节也正是从这种启蒙理性中产生,在他们的认识论中,女性是一种感性存在,缺乏基本的反思,殊不知,这样的反思不过是在闭合的场域运转下的反思,与其说是反思与理性,更像是解释,缝合,是黑格尔所说的目的论视角下的历史,是一种事后诸葛亮式的理性视角,站在结论处去为表象做解释。
启蒙理性主张“透过现象看本质”,黑格尔则说:“本质是表象之表象”。理性的主体意识会认为在现象背后隐藏一个超验性的本质所在,然而现象正是一种假想——背后仿佛隐藏某物的假象,如果说透过现象能看到什么,那就是“现象背后什么都没有”这一事实。所以非理性的女性性反而是巴哈修斯式的智慧,而贴吧男则是宙克西斯式的理性,他通过把表象假装成现实的方法来体现自我“画技”高超,他乐于将画伪装成栩栩如生的葡萄来欺骗飞来的鸟,所以宙克西斯看到巴哈修斯所画的幕布后,他急切地想掀开幕布后的“画”,实际幕布就是画本身,宙克西斯正是将现实假装成表象。
这是一种树靶子式的主体化,通过否定非理性来实现自身的理性,贴吧男的理性正是以非理性为核心,在时刻对标非理性来构成自身,通过排除他自己的对立面来获得救赎,非理性反而先于理性,这种理性更像是非非理性,否定之否定。
五、“爹味”到底是什么
在中国互联网所有偏男性符号的社区中,可能贴吧是提及女权最多的一个,贴吧存在大量讨论女权运动与性别问题出路的帖子,这些理论与讨论几乎毫不例外地被女性所唾弃,现今网络中的性别问题已经日渐焦灼,以至于能经常看到“女权男不存在”的言论。
如今的性别问题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男权女权争论,而是至少四组概念的争论:男性眼中的女权,男性眼中的男权,女性眼中的男权,女性眼中的女权。当然实际上更多,这四组概念争端最大的可能是男性中的女权,贴吧男为代表的网络男性共同体乐于为女权下定义顺便帮助她们寻找一条符合“道德与伦理”的道路,因为现今的女权让他们觉得已经达到“反人类”与“反伦理”的级别,而女性当然拒绝这种定义,并把这种定义称为“爹味”。
这种定义的存在与普遍化并非巧合,女性本身则是被定义的,被言说的,女性性是无根的,丧失主体性地位的,然而这种支配关系是辩证而非二元对立的。正是因为男性作为主体将女性凝视出来,男性是一种自为存在,却不得不依据女性来存在。而女性则是独立的,成为纯粹否定的力量,这种否定性也是一种生成性,性别符号的一切都是从女性开始生成,女性是一种自我给定性,是前符号化的原初力量。
阿尔都塞提出主体是在意识形态质询中产生的,大他者向个体提出质询——“你是谁?”主体在这种自我认同的癔症化中产生,我们可以设定,在质询之前,所有人都是女性,面对原初能指的质询,两种性机制产生。
男性性接受原初能指的询唤,认为符号系统是普遍性的,所有人都遵从菲勒斯(phallus),需要认识到的是,符号学层面不存在无限的绝对普遍性,所有的普遍性都需要一个黑格尔式的构成性例外来是它自身,维持自身的同一性。那么男性的构成性例外即是女性,更严格来说,是女体。
女性则对原初能指的询唤表示质疑,因为显然她不遵从菲勒斯,但她无法阐明这个不遵从的例外是什么,她不存在一个主能指来确立自身,女性无法言说所谓的例外为何物,所以女性性是无根的,匮乏的,被凝视的。女性本身的这份抗拒力量让女性陷入混乱,女性想如男性一般寻找自身的本质却不可得,这种不可得构成了女性的歇斯底里,女性的性语言是无意识的,是前符号化的,是未被质询时的原初意义。
无意识绝非冰山理论中潜藏于海平面下不可见的本质,意识语言也并非冰山一角,当无意识被意识言说出来时,它就作为冰山一角存在,它的存在具有不可化约的匮乏性,我们知道能指与所指存在不可消除的滑移,永远无法实在地把握所指,这个滑移与匮乏,就是无意识语言,就是女性性本身。
也就是说,女性就是性化秩序的匮乏本身,就是菲勒斯永恒的不一致性,女性的存在本身就是对于男权秩序的否定,而男权���序则是依靠否定女性来是其自身。这也是为什么大多数“女权男”被批判为爹味。
回过头来看“爹味”到底是什么,女权男又到底存不存在。首先我们需要确定的是对本质主义的反对,存在与本质并非一回事,实在的前符号化的性别并不存在,菲勒斯作为主能指不过是偶然,这也是拉康所提出的“性别不存在”,符号化的性别不过是一种阉割,个人的自我认同与认知模式等等都会被符号学系统支配,主体的欲望永远是匮乏的,幻象并非欲望的工具而是欲望的必要形式,主体只能欲望欲望的欲望,故我们能在“性别不存在”的基础上得到拉康的另一个观点:“性关系不存在”,欲望不过是一种想象结构。
上文中已经描述了男性这一符号是如何生成的,而被女性所批判的“爹味”本身,就是男性的生成过程,男性是被意识形态征兆出来,这种征兆就是一种中心化父权制的“爹味”。前文中也已简述贴吧男是如何反存在主义以及作为绝对者中介的,贴吧男常用的话术即是“你是什么人”以及“你到底想干嘛”,这是种很典型的意识形态质询,而女性性本身就是对于这种主能指的反对。
那么是否存在女权男?很多女性坚信女权男不存在,我们当然要否定本质主义误区,即生理男性(严格来说这种说法是不合法的,因为生理的前符号化的人类个体不存在性别)不能成为一名女权主义者这一误区。性别是一种符号化的阉割,真正的符号男性与生理男性并非是一组同义词,相反,这是一组对立概念,一个符号男性势必要对自己进行阉割,例如前段时间臭名昭著的吴亦凡,我们乐于用“吴签”这一称呼来形容他,是因为这一符号直接性地将吴亦凡作为生理男性的符号特征暴露出来,而这一暴露直接取消了其符号男性身份。
我们需要意识到的是,一位符号男性非但不是依靠菲勒斯来确定自我,反而是通过排除菲勒斯来成为符号男性。不难想象,让一名社会成功男性身败名裂的最好办法即是暴露他的性特征与性欲望,然而这一点却是所有男性固有的普遍特征,我们都知道一个男性具有某物(我甚至不能直接说出它的名称),但我们都在假装他不存在某物,在欺骗一个全知的无知者,因为一个符号男性正是通过否认自己的阳具来成为他自身。
所以说,符号男性与生理男性是截然相反的概念,而符号男性是一种自为存在,通过树立自我的主人意志来否定与凝视女性,这种概念上来说,女权男并不存在,而一位生理男性是可以成为女权男的。
我们还需要强调的是,主体本身也是女性性的,主体是个体认识到主人能指的空洞和无根性,是符号秩序对自身不一致性的感受,而主体化又是被符号秩序所质询而来的。把握到这一悖论性,即可以了解到,一个个体,可以既是符号男性,也是女权男,符号男性与女权男这一组矛盾概念可以出现在同一主体上,当然在逻辑与时间上并不重合。也就是说,一位符号男性真正成为女权男时,他必须对自身的符号性进行否定,将男性主人身份与父权制悬置起来,放弃它的男性身份。
六、左还是右?后现代男权主义
经过本人不严谨调查,贴吧最尊重的古人是教员,而贴吧在涉及该方面问题是总是抱有很坚定的左翼热忱,他们保持了对class斗争时期复兴式的憧憬态度,以及强烈的对资本的厌恶与反对。
但是,我们并不能直接得出结论:贴吧是偏左的网络社区,因为这里同样存在大量的右观念,我们能经常看到对女性主义的反对,看到种族主义与民粹主义的泛滥,甚至能看到入关学倾向。
对于贴吧男的谱系分析,选取了极典型的丁真作为案例。
我们总能听到这样的言论——贴吧对于丁真的厌恶是基于对主流价值观背叛的厌恶,是对资本流量至上的抵制,他们坚信丁真的存在破坏了社会的价值观取向,丁真仅依靠外表就可以获得社会的认可,这一点象征着对基本伦理逻辑的颠覆。
一个需要避免的误区在于,贴吧男绝非简单地嫉妒丁真,因为丁真的存在难以占用到他们的生活资料,那么丁真是如何招惹他们的?或者说,丁真与其他纯粹的明星相比,他到底有哪些足以深恶痛绝的不同点?
很显然,之前无论是哪个明星,哪怕是毫无演技的小鲜肉,也必定生存在舆论的低洼,正能量的对立面,而丁真,却受到了正统的舆论支持,并成为形象大使。上一个形象大使——还仅仅是nba这类娱乐项目——蔡徐坤,则遭到了一致的仇视,而丁真,作为最具有舆论导向性的旅游大使,自然成为最极端的不可理解性。
网络上支持丁真的人有这样的辩驳,丁真尽管成为旅游大使,工资并不高,而且丁真确实助力了经济发展。这样看来,这些辩驳正好迎合贴吧男的观点,他们报以敌意的,是象征秩序的不一致性,是大他者的背叛。
这种抗争性的局限性在于,丁真作为流量入侵的符号,本身不构成任何剥削,而只是场域不一致性的表现。而部分贴吧男所主张的,自己苦读十几年书,天天加班工作比不上一个没有文化的仅凭一张脸就成功的丁真。贴吧男不会去反抗去质疑场域的不一致,而只会反对作为一个符号的丁真,他们所批判的正是自身在社会秩序中一亩三分地的保证性被否定,他们不愿接受的是游戏规则的破坏。
贴吧男的认知结构中,丁真无理由地占用了菲勒斯成功图式,最受人厌恶的绝非是不劳而获者,而是对游戏规则破坏的人。贴吧男的菲勒斯目的论在于构造一个“人上人”幻象——通过内卷与996等等方式,而丁真则打破了这一幻象,你的努力可能根本让你成为不了“人上人”——钱权财色俱全,这种打破的直接结果是,躺平文化的崛起,而不是另寻出路。
所以贴吧男的批判精神还是局限于对资本价值体系的默认,他们依旧是以资本作为欲望客体,以菲勒斯作为欲望形式,他们还未能意识到,不一致性,正是来自符号秩序秩序本身。
七、性别矛盾其实是男性自身的矛盾
贴吧男总是困惑女性到底要什么?例如早年的流行语句——女人说不就是要。“到底要什么”表明言辞与其阐明意义之间持久地存在裂缝,男性总是绑定在能指上,背负着沉重的符号性委托,而女性则纠结为何得到这一委托,她们在困惑一个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我是你所认命的我,为什么我要��样做。
当女权主张女性性解放时,总有两种父权主体话语出现,一种表示从伦理上的无法理解,认为这是伤风败俗,另一种则表示戏谑般地支持,他们认为这太好了,可以满足自身的性欲望。
而女性则在这种理论夹层中无法生存,到底我们应该怎么做?似乎无法得到一个真正反对男权的出路。
上文提到,前符号化的个体仅存在女性,女性不是符号性别,而是原初的未定义状态。需要注意的是,二元性别是无法得到符号学上的保证性的,这种非男即女的划分规则唯一具有本体论地位的仅有划分规则本身,也就是说,仅存在男女的边界,划分男女的规则,这种划分规则就是男性本身。
这就是拉康所提出的“女性并不存在”,男性是唯一的性别,而女性是被男性排除在外的个体,女性是男性的征兆,是“非男性”,当今的菲勒斯中心主义话语是不存在女性地位的。
女性是实在界的存在,不具有符号规则。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通过历史遗留下来的男权体系,为主体营造了一个享乐的幻想空间,围绕着现代主体旋转。这个幻想空间中的伪装成表象下的本质(实为表象之表象)就是菲勒斯——在男权共同体中可指代为“女体崇拜”,即“审美的维度是女体”,即爱欲通过符号性压抑全部灌注在女体上。
所有的符号规则——例如物化女性的主流审美,都是建立在排除女性上,对女性的客体化上,女性并非是不遵从符号规则的人,而是符号规则的构成性例外本身,是符号规则不一致的表现。
问题不在于女性如何在符号系统中生存,而在于女性本身就是符号系统的裂缝,包括lgbt+的非二元性别,都是被男性排除在外的,被耻笑为“你不是男人”。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强调女权男这一存在的本体论性质,这世界上只存在一种性别,即男性,只存在一种符号秩序,即男性符号秩序。
在这里可以提到《红楼梦》中的经典情节,贾宝玉发现林黛玉没有玉佩时勃然大怒,将玉佩摔在地上:“家里姐姐妹妹都没有,单我有,我说没趣儿;如今来了这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可知这不是个好东西”。显而易见,玉佩所作用的符号,即是菲勒斯,也是性别划分规则,也是男性符号秩序本身,女性则是一种不具有秩序的例外,可见小时候学课文时起哄“命根子”并不是误读。
可能这也是贴吧男无法理解的,女权之所为不和他们玩游戏,在于这套游戏规则就是性别矛盾本身,而一位女权男,想要真正融入女性话语,需要像贾宝玉一样,敢于将自己的“命根子”摔到地上才有可能。
1 note · View note
fangzhouzi · 10 months
Text
“室温超导”是真是假
  最近,韩国科学家宣布,发现了一种物质在室温常压下也有超导现象。有网友希望我谈谈这个惊人的发现究竟是真是假。我先科普一下什么是“超导”。有很多物质,特别是金属,能够导电,也就是导体。它们为什么能够导电呢?因为它们的原子最外层轨道上只有一个电子,这个电子在电压的作用下,会从负极往正极跑,形成电流。但是,这个电子跑起来是杂乱无章的、没有规则的运动,跟原子核发生碰撞,就相当于遇到了阻力,也就是电阻。碰撞的时候,这个电子会损失部分能量,能量传给原子核,原子核就会做随机的热运动,也就会发热。
  1911年有一个科学家发现,如果把水银泡在液氦里再通上电,电阻就会消失,电子的流动就没有任何损耗了。这种现象就叫做“超导”。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奇怪的现象呢?因为在极低的温度之下,电子跟振动的原子发生了耦合,让电子跟电子结成一对一起流动。电子运动变得非常有规则,在原子与原子之间穿行,没有任何阻碍,所以电阻也就消失了。但这种现象在极低的温度下,接近绝对零度(-273.15°C)时才会发生,所以不具有实用价值。
  1986年,人们发现,有一类铜氧化物陶瓷在比较高的温度下也有超导现象,就把它叫做“高温超导”。这个叫法很误导人,因为其温度依然非常低,只不过比绝对零度高,就把它叫高温,实际上还在零下一两百度。最高在-139°C时还有超导,这个温度高于液氮的温度,所以只要把材料泡在液氮里,就变成了超导,这样就具有实用价值了。不过,把东西泡在液氮里,第一,成本比较高;第二,限制了它的使用范围。所以人们还是希望能够发现新的物质,在更高的温度下也有超导现象。
  后来的确发现了比较高的温度下也有超导,不过代价是压力要非常高。2014年,德国科学家发现了一种物质在-70°C时也有超导,但是要加上高达100多万个大气压的压力。今年3月份,美国罗切斯特大学的一个实验室��布,他们发现了更好的超导体,在室温下就具有超导。对于这个发现,当时也有很多科学家表示难以置信,怀疑它的真实性。而且即使真的在室温下就有超导,压力也必须高达1万个大气压,还是不够完美。最完美的超导体,就是在室温和常压下也有超导。
  果然,韩国科学家现在说他们发现了这种超导体,而且用的原料还是比较常见的,制备也很简单。拿铅磷灰石掺入铜,在几百度的温度下烧烤3天,拿出来就变成了常温常压下的超导体。如果这个发现是真的,那将会彻底改变我们的生活。用这种超导体来传导电流没有任何的损耗。而且作为超导,它还有一个特殊的现象,具有抗磁性,会排斥磁场。所以,超导体在磁场里会悬浮起来,就可以用它来制造低成本的磁悬浮列车了。
  但是,这么重大的发现还没有正式发表论文,他们只是写了论文作为预印本放到网上,让人们先睹为快。物理学界对这个发现的评价都持怀疑态度。有物理学家仔细地看过他们的论文,认为实验做得很粗糙,数据的处理也有问题。还有物理学家认为,这从原理上是讲不通的,因为铅磷灰石不是导体,为什么加铜烧一烧就变成了超导呢?
  我刚才说了,作为超导体应该具有抗磁性,会发生磁悬浮。为了证明这一点,韩国的科学家在网上上传了一段视频,把这个“超导体”放在电磁铁上面,说悬浮起来了。但仔细看,其实只是半悬浮,因为它并没有完全悬空,超导体跟电磁铁还是贴着的,只不过翘起来了。如果真的是超导体,就应该完全悬空。
  所以有物理学家认为这个研究做得很业余,他们发现的并不是超导体,而是某种具有一定抗磁性的材料。我看了那篇论文,写作也是很业余的。论文的最后一句话是:我们相信,我们这个新进展将会是开创人类新纪元的一个崭新的历史事件。我从来没有见过谁在论文里这么自吹自擂的。再重大的发现,评价也应该留给别人去做,不应该在论文里自我宣布这是多么、多么重大的发现。
  这个发现如果是真的,那当然是非常重大的。但是真是假,就要看别人能不能重复出来。重复很容易,因为材料是常见的材料,制备很简单,实验也不难做。这个发现又是如此的重大,肯定有不少实验室都要赶快去重复一下,看是真是假。就像当初韩春雨的基因编辑一样,有很多实验室也去尝试,看能不能重复出来。所以,应该很快就会有别的实验室宣布他们究竟能不能重复出来。对于它是真是假,大家也不用着急,过一段时间应该很快就会知道了。
  在超导领域我不是专家,是一个外行,所以不想做专业上的评价,我换一个角度来谈一谈。这事有几点让我觉得很奇怪。第一,这个所谓的超导物质,他们早在1999年就已经发现、制备出来了。超导研究最关键、最困难的一步是制备出一个新的超导物质出来,而后面证明它是超导的实验,相对就比较容易做了。既然最关键的一步早在1999年就已经做出来了,为什么过了20多年才做实验证明它是超导呢?这是不是很奇怪?
  其次,做出这个发现的是两个人,一个姓金,一个姓李,他们注明的工作机构是“韩国量子能量研究所”。名头听上去很大,但我查出,实际上是这两人自己成立的一个研究所,并不是正规的科研机构。也就是一个所谓的野鸡机构,是没有做科研的条件的。这两个人也就是所谓的“民间科学家”,这就让人对他们的研究资质产生怀疑。所以,他们才要跟正规的科研机构研究人员合作。
  他们跟两个实验室合作,分别写了两篇论文,差不多同时放到了网上。第一篇论文有3个作者,第一作者和第二作者就是姓金和姓李的,第三作者是韩国一个大学教授。第二篇论文是美国大学的一个实验室,有6个作者。但6个作者都是韩国人或者韩裔,第一作者和第二作者也是姓金和姓李的。这也比较奇怪。这个发现如果是真的,肯定会得诺贝尔奖。诺贝尔奖是有名额限制的,只能给3个人,姓金、姓李已经占了两个名额,第三个名额给谁呢?是给第一篇论文的那个合作者,还是给第二篇论文的某个合作者呢?有什么必要让大家来抢剩下的名额呢?为什么要几乎同时抛出两篇论文呢?我觉得是想给人们造成一个印象:这个发现已经被两个实验室证实了。网上有一种说法,说韩国人的这个发现已经被美国的实验室证实了。其实,那个所谓的美国的实验室也都是韩国人。而且,两篇论文的第一作者和第二作者都是相同的两个人,并不是由不同的实验室独立地重复出来的。这种做法也是很奇怪的。
  我们对于这种号称无比巨大的科研成果要耐心一点。首先,要等等看,是不是经过了同行评议。现在放到网上的只是论文的预印本,还没有经过同行评议正式发表。即使经过同行评议在正式的学术期刊上发表了,甚至是在很权威的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了,也未必就是真实可信的。还要等,看能不能被别人重复出来。正式发表的论文也可能有错误,比如实验出了错,或者数据分析出了错,甚至有可能造假。
  而在超导研究领域,经常发生错误、出现造假。我一开始谈到美国罗切斯特大学的实验室,他们实际上在2020年就已经宣布发现了室温的超导体了,只不过要加上很高的压力,而且当时还在英国的《自然》上发表了论文。但后来发现论文有问题,撤稿了。这个实验室最近又被发现还有一篇论文数据是假的,被要求撤稿,他们现在还不愿意撤。也就是说,这个实验室的学风是有问题的,有造假前科。那么,这个实验室做出来的重大成果就很令人怀疑了。
  同样,现在这个比它还要大的成果是由韩国人做出来的,也值得怀疑。为什么呢?因为韩国的科学家跟中国的科学家一样,在学术诚信上经常出问题。所以对于韩国冒出来的无比重大的科研成果,我们应该像对待中国突然冒出来的无比重大的科研成果一样,持一种怀疑的态度。多一点耐心,等着看别的实验室能不能重复出来,不要着急。
  (整理时补充:世界各地多个实验室都未能重复出该物质有“超导”现象。)
  2023.07.29录制   2023.09.25整理
2 notes · View notes
zyu1314 · 2 years
Text
2022年认认真真定了很多小目标,也认认真真食言了很多小目标。
我想怪很多人,很多事。但是终究总是要自己去做的吧。
我说我要读50本书,其中20本要认认真真地读,最后读了16本,认认真真读了15本。如果把我追上的《海贼王》算上的话,或许能多出来不少本。
我说我要写出来1小时的商演内容,结果内容确实有,但不够1小时,也不都是商演的内容。没有认真坚持写,也没有好好去对待单口。其实很想说的话有很多,可是不能说的话,也有很多。我不怪谁,但也不原谅谁。
我说我要有第一个5分钟,算是做到了吧。
我说我要看30部电影,幸好弟弟爱看电影,幸好我们喜欢的类型不一样,幸好他愿意陪我看他看过的电影。
我说我要看50个专场,最后只看了25个,当把它当成一个任务、一项作业的时候,就变得难了起来。
养成了一些小小的习惯,比如手机不带上床,比如记账,比如多喝水。也坚持了一些小小的习惯,比如阅读,比如运动。
说好2022年带爸妈出去旅游一次,结果搁浅了。
2022年也是自制力很差的一年,玩了一个小游戏,还充了12块钱。但充完钱就直接进入了贤者模式,再也没有打开过,12块不亏。花了很多时间在开心消消乐上,花了很多时间在抖音上。还花了很多钱在炸鸡上。
今年忽然想流水账一样记录一下2022。从前从未觉得一年过了仿佛没过,哪怕是2020年,也从未有过这样的感觉。我从未经历过如此魔幻的一年,2022年要过去了,不怀念,不忘记,不原谅。
1月
过了我们的第一个纪念日。终于进了单立人的群。还经历了人生仅此一次(或许?)的劫难,凌晨3年回了家。跟弟弟回了老家,好久没有回到一个不那么快不那么忙的城市感受人间烟火,很温暖。奶奶给了我她手织的大苹果,很可爱。在家吃了我吃过最好吃的涮羊肉,后来回北京念念不忘好久好久,吃哪里的都不太对。
北京下了一场大雪,带着相机去了天坛,冷冷地拍了一下午。弟弟去了冬奥做志愿者。春节带着全家去了环球影城。
这个月读了《金瓶梅》《被讨厌的勇气》和《我是猫》
看了《哈利波特20周年》《机器人总动员》《失控玩家》和《红色通缉令》
2月
春节假期跟姐姐姐夫带娃去了故宫,主要工作还是拍照。
搬家去了新的房子,给自己添置了很多东西。我们用心布置了小房子,在有限的空间里,把它变成了我们想要的样子。客厅改成了书房,摆满了我们的书;次卧改成了娱乐室,堆满了我们的健身器材。有了一个装饰品的展示架,一年里慢慢摆满了从环球带回来的小摆件。
这个月读了《认知觉醒》《手把手》和《局外人》
看了《无间道》《触不可及》《模仿游戏》《007:无暇赴死》《武状元苏乞儿》和《虎口脱险》
3月
3月的北京竟然下了一场雪,厚厚地盖在了刚刚开花的桃树上。做了一次很好看的舒芙蕾。春花灿烂的季节,跟朋友在门口的公园走走拍拍。去了一次前门,我从来没见过如此冷清的前门,无限感慨,也无力愤怒。
这个月没有读完的书,看了《学园奶爸》(两遍,太可爱了吧!!!!)和《青春变形记》
4月
清明的假期去朝阳公园春游,拍拍照,吹泡泡。一张野餐垫被我们铺满了零食和朋友们自己做的排骨、蚕豆。4月开始上即兴课,接触到了一个新的东西,有开心,也有难过。
剪了更短的短发,终于剪了个undercut,也产生了更强烈的留一个完整的undercut的冲动。
这个月读了《本书书名无法描述本书内容》《人类简史》和《活着》(看得太难受了)
看了《遗愿清单》和《教父》(第二次看,爱上了)
5月
开始了日常的核酸,开始了日常的不开心,日常的难过。孙燕姿在抖音开了唱聊会,只唱了几首歌,我却期待了一晚上。我当时说,这一场线上演唱会就像我的青春写照,被卡住了,然后戛然而止,废话比正经的内容多了几倍,沉浸式体验我的青春回来了。
这个月读了原版《教父》
看了《教父2》《龙猫》
6月
夏天来了,堂食停了。端午的假期偷偷出去玩,偷偷逛了一家小小的书店。曾经再普通不过的休闲时光,变成了偷偷摸摸。我日常开始带饭,自己做菜,自己炖肉,日子沉闷了起来,也简单了起来。弟弟换了工作,我们买了一辆小电动,从此也有人接我了。很普通,也很满足。
这个月读了《百年孤独》
看了《教父3》
7月
我们去延庆的山里过了一个周末。喝咖啡,拍照,烤肉。好久好久没有这般远离尘嚣,好久好久没有荡过秋千,好久好久没有这样忙里偷闲,也好久好久,没有看过外面的世界。7月看了老《茶馆》,截了很多图,读老舍的原剧本的时候,从来从来都没有想过,有一天,我会用茶馆里的台词,去描述我当下的生活。
去了多抓鱼的线下店。还去吃了好久没有去过的slowboat,好久没喝他家的啤酒,第一次去的时候还是2017年,一个人去了,喝了啤酒,吃了汉堡。这一次也是喝了啤酒,吃了汉堡。心情不一样,味道也不一样。
环球的半年卡生效了,开启了无限的环球之路。
这个月读了《普心》《教父电影全剧本》,重读了一遍《呐喊》,因为那时的心情
看了《茶馆》《欢乐好声音》
8月
七夕去了今年唯一的一场商演。跟弟弟一起,很开心。8月的环球,吃了哈蒙德餐厅,买了Otto的爆米花桶,超可爱。
没有读完任何书
看了《明日战记》《小黄人大眼萌:神偷奶爸前传》《杀死比尔》《杀死比尔2》和《被解救的姜戈》
9月
吃了一顿美美的兰州烧烤。吃了一顿美美的楠火锅。9月去了三次环球,打卡了环球护照,买了周年纪念杯,吃了背离的秘密餐吧,吃了全聚德的鸭酱烤鱿鱼,吃了漂流者小馆,发现了我最喜欢的宝藏演出舞出我精彩,爱上了在花车跟大家打招呼,看他们热情地跟我互动。
没有读完任何书
看了《神偷奶爸》《子弹列车》《西线无战事2022》
10月
和弟弟一起配了隐形眼镜,十月的环球,弟弟戴上隐形去,终于看清了霸天虎过山车上的风景,吃了老巢餐厅,小黄人的瑞士卷,不惊艳,但可爱。天凉了下来,家里又可以摆上花花了。
什么也没读,什么也没看,甚至什么也没做,整个人down到不行。
11月
天凉了下来,但是快递全都停了,没有花花摆了。11月的环球,弟弟开始尝试拍照,拍花车,拍演出,拍我。我又跟伍迪合影,这次认认真真跟他表白,认认真真对话,我童年的卡通人物,还是那么可爱。11月的环球,冷冷清清,我甚至担心它会倒闭,冷清到侏罗纪世界大冒险我们可以包车,冷清到排队超过5分钟的项目弟弟都不想去,冷清到环球大巡游的观众队伍松松垮垮,但我趁着人少,认认真真拍了夜里的霍格沃兹。拔了一颗智齿,仗着自己身体壮,从前拔智齿都没事,话痨一样聊天玩游戏,终于发烧上吐下泻。
读完了《西线无战事》《单口进阶》
看了《断魂小丑2》《侏罗纪公园》《夺宝奇兵》,带着弟弟重看了一遍《仙履奇缘》
12月
Bloomsbury的哈利波特第五部终于出来了,我终于买到了。拔了另一颗横生的智齿,这次乖乖养着,然后阳了。12月很难,很快,很宅。12月的环球,满满的圣诞气息。12月看完了《回到未来》三部曲。买了呱呱的2023日历,很开心,很可爱。追着二喜到最后,脱口秀大会只看了一半。二喜成了今年的电子榨菜。
读完了《发心》
看了《回到未来》三部曲和《头号玩家》
就这样了,2023见。
2 notes · View notes
horseim · 3 days
Text
和秦轩做了新的对话节目。用 AI 做了整理,现在的效果真的好。提取的关键字我更喜欢,此外不会和之前 ChatGPT 那样浮夸。基本能够按照时间线分块整理,介绍我们讨论的具体内容。放在下面参考: 在地与离岸 11 期谈话内容结构 时间: 2024年9月20日 时长: 1 小时 4 分钟 46 秒 关键词: 图腾、日本、社群、老师、战争、法西斯、中国、以色列、媒体、方法论、读者、社交媒体、个人主义、民族主义、社会关系、行为模式、建立关系、思维方式 参与者: Speaker 1,Speaker 2 内容结构: 开场及法西斯教育 (00:01-04:55) 两位参与者互相问候,进入第11期话题。 Speaker 2 提出关于如何对儿童进行反法西斯教育的疑问,并分享了自己正在进行的关于中国记者现状的研究。 两人讨论了语言污染问题,即一些词汇在大陆的权力体系下被扭曲,例如“记者”的定义。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 (04:55-08:53) Speaker 2 朗读了一段关于集体主义的文字,并询问 Speaker 1 的感受。 Speaker 1 表达了对这段文字的厌恶,并回忆起自己年轻时也曾相信集体主义,愿意为集体牺牲。 两人回忆起大学时期的经历,并反思了个体主义和集体主义在中国社会语境下的复杂性。 Speaker 2 透露,他朗读的文字其实是希特勒关于雅利安人的言论。 现实社会中的法西斯 (08:53-21:09) Speaker 2 追问 Speaker 1 年少时是否相信集体主义,并分享了自己翻阅家中旧杂志《读者》的经历,发现其中也包含一些西方主流思想。 两人讨论了希特勒言论在中国社会不同年龄段人群中的接受程度,以及中国社会“表面一套,底下另一套”的两面性。 Speaker 1 分享了一个关于李宇春和反法西斯战争纪念活动报道篇幅的例子,讽刺了中国社会中存在的以法西斯方式反法西斯的现象。 两人讨论了以色列与黎巴嫩的冲突,以及在社交媒体上人们如何以纳粹的方式来指责他人是纳粹。 社交媒体与法西斯的蔓延 (21:09-36:00) Speaker 1 指出全世界都在走向法西斯,并以恐怖袭击为例,认为第三次世界大战已经以一种分布式、零散化、随机化的形式开始了。 两人讨论了巴以冲突的长期性和复杂性,以及以色列对哈马斯的军事行动。 Speaker 1 批评社交媒体放大了种族仇恨,认为社交媒体的算法和去中心化特性滋生了人性的恶。 两人反思了如何在社交媒体时代进行有效的反法西斯斗争。 图腾化与社交媒体的弊端 (36:00-54:00) Speaker 2 分享了自己在2012年中国反日游行期间,在邮件组中反驳其他知识分子将中国民族主义与日本右翼相提并论的经历。 两人讨论了如何看待在日华人在中日关系紧张时的处境,以及社交媒体如何加剧了人们的恐惧和焦虑。 Speaker 1 提出了“议题图腾化”的概念,解释了社交媒体如何将人们的思维方式拉回到原始部落状态,并以“以色列轰炸儿童医院”的虚假信息为例,说明了议题图腾化的危害。 两人讨论了社交媒体的“去课程化”和“去关系化”特性如何助长了议题图腾化,并以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为切入点,分析了社交媒体的弊端。 社群实践与未来展望 (54:00-01:04:42) Speaker 2 反思了自己在社交媒体上参与签署联名信的行为,并对社交媒体的成瘾性感到担忧。 Speaker 1 认为社群实践是反制社交媒体负面影响的唯一道路,并分享了自己运营咖啡馆、公众号和社群的经验。 两人一致认为,在公共议题上,与其试图改变公共性,不如专注于寻找同温层,建立社群,通过人与人之间的连接来创造价值。 总结: 本期谈话从法西斯教育切入,延伸至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现实社会中的法西斯现象、社交媒体与法西斯蔓延等议题。两位参与?...
Tumblr media
View On WordPress
0 no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