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miu2019
Explore tagged Tumblr posts
Photo
2019年11月26日 講座3:創意製作及管理
(前) 藝術,推而廣之至文化,在變化中的社會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 所以藝術多元化的發展亦是社會經濟和文化藝術的"成績表". 不少人也曾嘲諷香港是"文化沙漠", 然而我們有幸出生於一個自由,資訊發達且沒受到限制的時代及地方, 我們接納多元文化,接收國際流行文化並且捍衛本土文化, 香港是絕對有條件令文化在此地保存和發展, 而相關工作正正是我們學科(藝術及文化活動管理)所學以及是次三次講座想帶出的訊息. 有鑑於政府在近年多次的所謂保育或活化活動從中清拆歷史建築以發展其他商業性用途, 而這些歷史建築是包含著前人的生活文化及藝術, 有些更是一個時代嘅見證者(如皇后碼頭就見證住香港的殖民歷史), 所以我認為在這環境底下連舊有文化都不能保住的時候更不用說發展什麼新的藝術和文化以迎合國際趨勢. 所以在今次的講座中, 相對於孕育出新興的藝術文化策劃和方法, 我更希望能透過講座得到管理或者保育固有的本土藝術及本土文化
2 notes
·
View notes
Photo

藝術管理,是為了讓更多人關心藝術,其中一個展現方式便是著手社區藝術發展,讓藝術融入社區,讓更多人能了解這種喜悅。 在十月二十九日,我們出席了西九101的sustainable programming of arts learning講座,講者舞台劇監製長Nick Ho先生及社區活動參與者Him Lo先生在講座中分享了他們在藝術管理上的經驗,我們實在是獲益良多。 Him Lo先生在講座一開始便說出他的理念,便如文章首語所寫,推動社區藝術發展的重點不是創造,而是推動社區人士掌握生活主導權。他認為在社區中舉行定期藝術活動能提升該區市民的社區歸屬感,如他們所建立的灣仔街坊酒莊,是一個街坊自家釀酒的項目,其中街坊回收當日賣餘的生果釀酒,卻了解了當地廚餘問題和處理過程,Him認為這是一個構建社會觀的過程。同時,他在講座中也帶出了共學的概念,Him說在他的社區,有一位老師傅把將失傳的木工技藝通過興趣班傳遞下去,他的徒弟在工作坊中也教導了老師傅如何釀酒,他認為共學的概念能把知識共享,街坊能成為徒弟也能成為師傅,把獨特的知識共享。 Nick Ho先生除了是一位舞台劇監製之外,亦同時是一位中學校長,可能是因為在以前亦做過新聞工作者和編劇等工作者,他比尋常教師更懂如何把自己的理念傳遞給他人,故他帶領學生們所建立的音樂劇團隊在舞台上也能獲得巨大的成功,演出的《奮青樂與路》更是獲獎無數,但他認為獎項並非最主要的重點,他認為這套音樂劇並非單純藝術,更是在學生生命成長上的一個幫助,帶出藝術創造能幫助學生自我了解,協助他們規劃生涯。他亦指出藝術創造不應好高鶩遠,在學人員在校園中有更大的空間發揮,能從小舞台開始實習,累積經驗,更能培養自己的能力,培育出一個更良好的藝術氛圍。
0 notes
Text
西九101第二場講座舉辦於11月25灣仔VTC Tower。

這一次11月25日是101的第2次talk 亦都是3個talk之中唯一的英文talk 雖然有一小部份聽不明白 但是大部份資料我都了解到 第一位講者是nick chan是一位香港芭蕾舞市場推廣總監 佢帶比我有一種新穎嘅廣告方法 係用芭蕾舞去飾演 介紹唔同香港地方及文化 一邊認識香港的美景 一邊深入了解香港嘅文化 認識途中亦都有芭蕾舞嘅美態 令到觀眾唔會覺得悶 反而有一種越嚟越想睇既狀態 新穎嘅方法帶出唔同嘅出喎
第2位講者就不得了 竟然係西九市場推廣及訪客體驗總經理 Kingsley jayasekera 想不到第二位是更有份量的人 一開始講到佢黎香港前既成績俾大家睇 佢主要係講自己國家當地文化 黎到介紹用大型節日去到飾演 慢慢帶入返民生既文化及生活認識佢哋嘅衣食住行 下半part係講返市場學最基本嘅101亦都係我第一次聽到 佢講得非常之好我非常明白到當中嘅知識 雖然有時佢講英文太快聽唔明亦都有啲口音 但佢亦都令我明白到世界有好多種口音都係一種特色背後亦都顯著每一個口音等於唔同種族都唔同文化
0 notes
Photo


喺10月29日好榮幸可以出席”sustainable programming of arts learning”呢個講座, 今次講座請左喺藝術方面有豐富經驗嘅講者,一位係舞台劇監製兼中學校長Nick Ho先生,另一位係負責和舉辦好多社區共學活動嘅Him Lo先生, 佢哋都分享左佢哋自己嘅經歷, 經過參加左西九101 舉辦嘅講座令我學習到好多嘢.
社區藝術發展,好重要嘅一環就係「共學」,啊謙佢就分享左藍屋同青春工藝嘅工作經驗, 喺藍屋同青春工藝嘅參與者都來自不同年齡階層,每一個人都可以係導師,有年青人、師奶、甚至長者,因為每個人都有獨特技能,例如老工藝師傅可以將技能教授俾年青人,識得釀酒嘅師奶街坊喺工作坊教街坊點樣釀酒。而且,透過「共學」可以將一啲傳統文化繼續傳承落去,例如係木藝。依啲社區嘅藝術創作,提供左一個平台俾所有人都可以發掘自己嘅所長, 另外佢仲分享左喺藍屋嘅工作經驗入面點樣令人對自己嘅社區有歸屬感,呢一啲都係好值得學習.
另外仲有另一位講者Nick Ho分享左佢點樣去教育佢嘅學生, 何校長好注重嘅係教育學生嘅品行同學生嘅成長,佢帶領嘅音樂劇團隊,演出過《奮青樂與路》,獲獎無數,正因為劇團嘅年青人付出左好大的努力用汗水淚水取得成功。值得一提嘅係,劇團中有來自不同種族嘅學生,更有視障學生喺當中。我對Nick嘅印象好深刻,唔係因為佢身兼多職,而係佢嘅4D理論。Discipline紀律、Dedication投入、Discovery發現、Delight愉快,4D理論帶領佢地成功。佢亦鼓勵我地,努力發掘自己,「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地方」.
我聽完兩位講者嘅分享,真係令我獲益不少,令對社區藝術發展同舞台劇有更深嘅了解,佢地嘅理念亦值得我地學習,例如Nick提出嘅4D理論.
0 notes
Text
26/11 第三個文化藝術管理講座Creative Producing and Management


當日好高興可以有幸聽到Bobo小姐同Ian先生兩位講師既講座。 . Bobo小姐其中就介紹咗關於西九文化區入面既自由空間,當中最深刻既係一個叫The Box既空間,好似個黑盒子咁既場原來total都可以容納900個觀眾,令我開始知道原來香港都開始融入咗好多有關藝術方面既活動,地方,展覽等等。 . 另外���位Ian先生就講述咗佢做既一啲活動,其中一個係佢到外國自己整咗��小型tea shop,同咗一啲陌生人傾計,我好欣賞佢有呢個行動,因為真係唔係人人都做到😂試諗下兩個互不相識既人一齊飲杯茶,其實係有啲尷尬,但係Ian就成功打開一啲人既內心同講述佢自己既經歷👍🏻 . 最後我記得有一條問題係why art is art. 我認為藝術既野係獨一無二,每個人都係一個獨一無二既固體,做出黎既野都唔會人人一樣,呢個就係藝術既存在。好高興可以出席呢個講座。
0 notes
Photo

2019年10月29日 講座1:主題為藝術教育策劃及發展
(後)
講者為 香港培正中學校長 何力高(Nick Ho)及 香港六廠基金會「社區參與及共學項目」策展人 盧樂謙 (Him Lo)
第一位講者—Him Lo中學時學業成績不佳。年輕時透過接觸藝術認識自己,更認為藝術是情感宣洩的方法之一,所以開始投身藝術工作,更希望以社區藝術教育可以讓更多人感受到藝術的魅力。
在他多年的社區教育的摸索中,發現「共學模式」更適合於社區不同持分者。他積極籌劃平台或活動供不同年齡層人士合作,例如:從事縫製業的長輩們親自指導年輕人縫紉技巧;邀請大專實習生於新年時體驗燒全豬,街坊們從旁指點,氣氛融洽;街坊自發組織盆菜宴後,自發清理街道以讓大家學會愛護自己地方;舉辦釀酒工作坊,除了年輕的參加者了解到生果的來源等知識,年長的導師更可以因此肯定自己的價值、專長。又或是將街上擺放的椅具改名.驟耳聽下感覺此舉有點可愛又多餘,但原來可讓街坊們更懂得愛惜用具。而其中的青春工藝,當中的理念:「令大家有對生活想像的權利」更讓我深刻, 木匠傳授街坊傳統工藝,一來保留傳統技藝,二來可讓街坊學會自行造出心中所想的家具等。
傳統教育往往只是教師單方面教導書本上的知識,而社區教肓的共學模式則可令導師和學生身上互相學習。 第二位講者—Nick Ho 由幼稚園至中學都在培正接受教育,大學畢業之後活躍於戲劇界。 回母校任教廿載期間亦不忘提攜後輩,為戲劇界注入新血。 他曾在原創音樂劇《奮青樂與路》擔任監製,在講座播放幕後花絮影片,記錄了台前幕後一眾小演員及工作人員的心路成長歷程。「嚴守紀律」、「 投入委身 」、「 追尋發現 」、「 精彩愉快 」作為Nick 戲劇界工作的四大原則。正所謂見微知著,以小見大, 紀律要在小事上慢慢著手,他曾經狠罵遲到或練習完不收拾後台的同學,讓同學自己思考反省。在正式公演前的兩三個月內,他會帶領同學在地鐵站或商場作預演,既可讓同學建立信心,亦可以增加演出經驗,在公演時更加得心應手。最終, 《奮青樂與路》 榮獲香港舞台劇獎六大獎項,成為一時佳話。 「生命終會改變,只是未必在眼前出現」以音樂劇埋下改變的種子在學生的心中,以藝術陪隨生命的成長。
1 note
·
View note
Photo

2019年11月25日 講座2: 市場推廣策略
(後)
首先講者提及到我最想聽既marketing skills,對於我嚟講最印象深刻嘅係nick Chan 所播放嘅廣告, 將芭蕾舞混入喺現實生活之中, 或者係以拳擊, 孖寶賽車啲一啲唔同嘅主題加入芭蕾舞原素嘅方式係對我嚟講比較新穎嘅。
記得佢有提過喺marketing嘅世界裏面有三個p price, promotion, product 佢比較重視嘅係promotion, 相比之下kingsley 就會認為 product更加重要 .
兩位講者係呢一方面就有少少矛盾,咁我就開始諗 究竟係product重要定係promotion比較重要呢?如果以芭蕾舞表演嘅售票作為例子, 首先,我擁有良好嘅銷售手法吸引咗好多人嚟睇芭蕾舞表演, 呢一part我會歸功於promotion, 要增加客流量首先 3p中一定係以promotion為首, 但係反觀, 如果經過完美嘅銷售技巧之後,呈現出嚟嘅舞台結果係強差人意嘅話, 客人就一定會減少, 所以promotion只係可以做到短期嘅效果 而如果要長期去挽留一班客人 需要嘅就正正係服務嘅質素3p中的 product 咁樣嘅方式去分析. 我會覺得其實兩邊都冇錯, 只不過係你睇緊嘅係短期定係長期 呢個talk對我嚟講嘅作用係反思,去思考返講者提出嘅問題,係比起去聽你冇可能複製到既人生, 風光歷史更加重要
0 notes
Photo

2019/11/25
Talk:Effective Marketing Strategies for the Arts
後記
首先感謝nick Chan同kingsley jayasekera 兩位大人物為我們提供如此詳盡的講座。
我由一開始已經抱有三條問題
1.入職要求
2.遇到嘅問題
3.講者嘅工作經驗
首先第一條, 入職要求頗為空泛, 主要在這行打滾也是依賴工作經驗,入職前修讀的課程相比工作經驗沒有那麼重要。
第二條, 遇到的問題。 我認為講者提及主要的兩個問題是, 服務社群相對較少或者難以接觸,令我最深刻的是 Nick 提及過現時使用的城市售票網, 難以接觸後台數據, 導致難以直接針對客戶所需, 或是香港人接觸藝術的意慾不大, 服務社群來來往往也是這一群人難以擴展, 收入較低。他們的解決方式有, 在表演完成後要求觀眾填寫問卷,希望在未來製作自己的售票網, 以最直接的形式收取客戶資料。 以套票的形式售票,吸引客戶持續消費, 穩定收入問題.
相較之下kinsley 的工作環境有自己的售票網 能夠更加容易獲取客戶資訊, 這個時候工作上遇到的問題, 變更改為如何吸引更加多客戶. 他認為在吸引客戶的問題上最主要, 要面對公司 預算和實行計劃成反比, 他提及到無論自己的營銷手法有多麼厲害, 最後客戶也會以產品的質量作消費的決定 所以回歸原點,銷售的重點並不在於宣傳手法在於產品質量。 如何爭取最好的產品質量給客戶是他現在面對的問題。
第三條, 講者的工作經驗。 工作經驗方面, 我認為最特別的是 nick 的工作經驗 他提及曾經有一次舞台表演,台下的觀眾被人踩到了腳然後進行投訴,最後他們以加強對領位員的訓練,例如訓練他們以手電筒作為照明工具帶領客人進入座位。回應客人的投訴, 得到客人的讚賞, 他認為,如何處理無理取鬧的觀眾, 也是這一個工作的樂趣。
最後我對這個講座作一個總結, 這個講座解答了我很多問題 亦令到我學識好多 相比起以前對營銷的概念比較空泛,現在更加清楚營銷的實際需求是什麼。
0 notes
Photo

很高興今次可以出席這個講座,在今次的講座中我聽到了不同的講者去講解他們的事業是如何運作和成功之道. 但感覺上很少有提到關於活動管理及藝術文化的事情. 其中有一位講者,他之前是在poly的話劇社中發現他的藝術觸覺,畢業之後就從事有關藝術創作的工作,但其實他是測量科目畢業的,感覺有些矛盾😅 但我覺得不緊要,最重要是搵到自己喜歡的事與物. 而藝術本身就是很個人化的,你可以透過不同的方式去表達你的藝術作品當然包括一些對外作品或私人作品,二藝術的作品都是跟人們有一些雙向的互動或交流. 所以藝術文化是有無限的可能性!
0 notes
Photo
2019年10月29日 講座1:主題為藝術教育策劃及發展
(前)
星期二,正是,聽講座的,好日子。 適逢其會,西九文化區舉辦了藝術文化管理講座。
藝術教育策劃發展正是今日講座的主題。
我揹上行囊,毅然踏上往灣仔ive的路途。 究竟面前等待的是藝術文化管理的知識傳承,抑或係講者智慧的經驗分享?
我滿心期待
暨急不及待想聽聽了
0 notes
Photo

2019年11月26日 講座3:創意製作及管理
(後) 本來期待是次講座內容會是概括創意發展及活動管理的經驗, 但在講座中我從講者身上吸收到的卻是他們事業成功的心路歷程, 以及他們對香港發展藝術事業的期望和葉內舉辦及發展藝術活動的困難及解決方法, 然而在講座中也甚少提及到創意發展及活動管理的內容. 印像中女講者(Bobo)提及自己是畢業之後就從事相關工作, 在西九文化區工作長達七年, 她亦有提及政府投放很多資源發展很多藝術中心, 給予藝術家發展創意並提供不少就業機會. 她最後也提及到她正在策劃一個名為《RP紀錄劇團-100%香港》的節目, 希望活動通過參加者在舞台上即興回應一連串關於都市日常的問題, 讓觀眾反思香港的核心價值與未來, 她亦分享到在活動發展過程中所以面對的困難以及學如何克服它們. 第二位講者(Lan)分享了自己是由測量科目畢業, 而在大學生活中透過加入poly的話劇社啟發他藝術的觸覺, 並在畢業之後如何踏入藝術創作道路. 比較印象深刻的是他有分享到他從他所策劃的一個小活動當中, 領悟到藝術等同文化活動, 而藝術的基本就是人類獨有的情感, 當中不淨止追求個人得著及宣揚該藝術當中的信息, 更要融入受眾的生活並且透過觀眾的回饋及互動, 應打破現有的藝術模式, 從而令到藝術成為一個雙向的文化體驗.
0 notes
Text
29/10第一個文化藝術管理嘅Sustainable programming for Art Learning talk



西九101第一場講座舉辦於10月29號灣仔VTC Tower。
本系列講座是因應香港今年多個文化地標落成,需要大量藝術文化管理人才,邀請本地資深文化藝術管理人出席,向聽講者簡介這個行業的工作內容及前景。
本人聽講的第一場講座主題是《藝術教育策劃及發展》,邀請資深藝術從業者盧樂謙先生、培正中學校長何力高先生演講。
講座開始時,盧樂謙先生簡單介紹了自己,而這個介紹也太簡單了一點點,以至於我只記得他是來自「六廠基金」,而 「六廠基金」是什麼東西,以及盧先生本人在藝術工作上扮演什麼角色,則沒有贅述。但這並不影響他之後的講課內容。
盧先生的講課主要圍繞著他保育藍屋文化的經驗,從一開始接觸當地居民,深入了解當地居民的想法,萃取藍屋文化特質,再想辦法將文化傳承給年輕人。盧先生將這一系列工作過程講得深入且生動,讓聽者容易明白藝術文化工作,且產生興趣。
接著,是培正中學何力高校長。何校長的講課則是關於他管理劇團的經驗,例如如何編排團員練習的時間、協調團員之間的矛盾、關心團員的精神健康等等,為了能夠做出一場最好的表演。此外,他分享了藝術教育理論的 「4D藝術教育」,即使 「Discipline」、「Dedication」、「Discovery」和「Delight」。他提出辦劇團不僅是為了對藝術的追求,更希望能以藝術影響學生的生命成長。
這場短短90分鐘的講座,加深了我對藝術文化管理的認知,有利於日後的學習及工作。
1 note
·
View note
Text
29/10第一個文化藝術管理嘅Sustainable Programming for Art Learning talk
西九101係12月29號灣仔VTC Tower 舉辦嘅文化藝術管理Sustainable Programming for Art Learning talk第一個講座經已完滿結束。
x
是次講座圍繞着香港藝術教育策劃及發展,並邀請到何力高校長及盧樂謙先生作講者,向我們講述自身作為藝術創作者及推廣人的經驗以及舉辦活動的技巧等。
x 盧樂謙先生分享���於「藍屋」及「青春工藝」中一啲concept, 好似”共學”呢個concept咁,透過木工workshop令參與者可以與老師傅互相學習並承傳其傳統工藝,而且從佢嘅演講中,學習到應該主動出外參與及實踐從而吸取不同活動經驗。 x 何力高校長分享到「4D 藝術教育」,其中「4D」包括 “Discipline” “Dedication” “Discovery” “Delight” 其中他提出希望學生能夠投入委身及做事認真,而他對於音樂劇的看法是藝術加上生命成長,並且堅信大project 能影響生命而且品行相比藝術更重要。 — 整場大約90多分鐘的講座,雖然未能有足夠時間詳細講述有關藝術教育範疇,但令我對整個藝術工作及環境等範疇更有認識,並且從中能夠學習到他們如何連結參與者、舉辦活動及管理等的經驗,有利日後工作及學習。 希望下次能夠再次參與類似的講座。 -
1 note
·
View note
Text
25/11 第二個文化藝術管理講座Effective Marketing Strategies for the Arts


由於社會狀況 這次講座原訂於11月12日舉行 後來改期至11月25日 當天講座亦完滿結束
X
昨日參與的講座全程使用英語演講 英語不好的我居然也聽得懂 講師除了講解市場管理的策略與自己的經驗外 不時還會跟我地開玩笑 一個半小時的講座也不會無聊 X 講師方面 首先出場的講師nick是來自香港芭蕾舞團的市場推廣總監 他播放了幾段關於他芭蕾舞團體的宣傳片段 並跟我們講解了宣傳的策略 佢講解的內容是屬於比較學術性的 X 而第二位講師賈先生是西九市場推廣總經理 佢說了一些有關佢嘅經驗 由於他是外國人 說的時候英語語速會有一點快 但也非常清晰 不時還會跟我們開玩笑 整個過程相當有趣 --- 經過這次講座 我相信我自己對有關市場管理的認識提升了不少 例如市場的營運策略與宣傳手法 這些都對我未來投身這行業相當有幫助 雖然地點對我而言較偏遠 但過程也讓我獲益良多 希望下次也能舉辦相關活動 講解更多有趣的內容 -
0 notes
Text
最後一次嘅講座關於創意製作及管理,邀請到嚟自西九表演藝術製作人李筱怡女士同埋香港藝術中心節目經理梁偉然先生分享。
李筱怡女士曾經參與西九設計,喺西九嘅場地規劃上佢會考慮到表演者需要而設計唔同嘅場地,例如Freespace、The box …希望能夠提供更大空間俾表演者同觀眾互動外,仲希望提供一個新平台俾藝術家呈現佢哋嘅作品。除此之外,她曾帶領西九舉辦“what is stage?”,透過由香港舞台工作者同不同國家嘅舞台設計師交流,發掘舞台更多可能性。在“100% Hong Kong”嘅活動中,由於社會環境不穩定嘅因素下,作為舉辦方嘅她亦面對唔同挑戰。一方面他要安撫100位表演者,另一方面他要安排購票人士有關退票嘅事宜。
而梁偉然先生則分享了作為創作者所設計嘅一項活動。透過一杯茶,俾大家分享一個故事,藉此打破人與人之間的隔膜。也許飲一杯茶的時間好短,但足夠令對方留下深刻的印象。花費一杯茶嘅時間,聆聽別人嘅聲音。或許喺香港並唔符合成本效益,但換來嘅卻是別人的開心、幫到對方解除憂慮,何樂而不為。他喺講座嘅最後問咗一條問題why art is art? 我認為藝術係源於生活,藝術可以俾我哋表達心中所想,想象虛構嘅事情、事物實體化,令人反思正視問題。
#DMIU2019 #westkowloon101 #westkowloon
#artandculture
0 notes
Text
「西九101」系列3—「創意製作及管理」

這次參加的是「西九101」系列的第三個講座,「創意製作及管理」。
第一位講者是西九表演藝術製作人(戲劇)的李筱怡小姐,第二位講者是香港藝術中心節目經理,梁偉然先生。
在我印象當中,他們當晚講解的內容有跟「創意製作及管理」並沒有太大關係。但巧妙地,他們講解的內容多數都是他們曾經參與過的項目,以及行業中制度及政府的不足(例如撥款發展問題��。這令我有點驚喜,但同時亦證明這行業前景不樂觀?
不過,我最期望的還是希望可以知道他們對於「創意製作及管理」的理念是什麼,究竟「創意製作及管理」是什麼的一回事。當然如果他們把自己的工作經驗配合我以上所講的內容,想必效果必定更好。
希望將來會有更多這類型的講座啦,謝謝!
#dmiu2019
#westkowloon101
0 no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