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m000123
tom000123
无标题
19 posts
Don't wanna be here? Send us removal request.
tom000123 · 5 months ago
Text
中國資訊博主“李老師”發行虛擬貨幣引爭議 稱新年將資助言論自由作品
近日,在X平臺上擁有眾多擁躉的中國時事問題資訊傳播帳號“李老師不是你老師”(簡稱“李老師”)宣佈自主發行加密貨幣以籌集帳號運營資金,此舉隨即引發熱議,不少人質疑其中的盈利機制。
12月18日,“李老師不是你老師”用推廣迷因幣的另一個帳號“Li”宣佈,他與其團隊在去中心化區塊鏈平臺Solana上正式發行了自己的迷因幣(Memecoin)$Li(又稱李幣),以維持帳號運營。
他表示,將利用發行迷因幣獲取的資金成立基金會, 構建去中心化的海外中文社區生態,幫助更多個人和團隊實現夢想。
“迷因幣”(Memecoin)名字源於“Internet Meme”(互聯網迷因,即常說的表情包),意思是這種加密貨幣常常具有表情包、搞笑圖片等元素。
“李幣”的標誌也是“李老師”帳戶的頭像,一只手繪虎斑貓。
12月31日,“李老師”發帖稱將舉辦第一次李幣公開資助活動,並徵集具體資助專案,稱將考慮用李幣支持YouTube新人大賽、文章、漫畫或音樂大賽之中的某個活動,活動投稿需符合“言論自由,自由化價值觀”。
“李幣”背後
根據“李老師”X平臺小號發佈的聲明,李幣不搞預售,團隊也沒有增發許可權。而且,“基金會只會基於團隊的運營成本出售代幣”,價格由市場調整。這種代幣的發售總量為10億枚,雪花基金會持幣19.5%,團隊成員合計分得4%,“李老師”個人持有2%。
雪花基金會的管理人之一,加拿大網紅“多倫多方臉”在自己的X帳號下發帖稱,會用民主的制度決定資金的用途。而且,大家可以監督資金使用,因為是區塊鏈技術,所有資金流動都可以看到記錄。
“希望這是中國民主的小嘗試。”
“李老師不是你老師”, 即李穎,是安徽人,當過美術老師,現居義大利米蘭。 他經常用“李老師不是你老師”這個X帳號轉發中國各地民眾維權抗議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讓很多中國有關部門視為敏感內容的資訊避開審查在網路傳播。
“李幣”價值跌宕起伏但仍在交易
宣佈發行“李幣”的當天,“李老師”在X平臺上的小號“Lee1ng”也發帖稱,“李幣”的發行獲得空前成功,“ $LI 的發行獲得了空前的成功。 即使受大盤下跌拖累,但此刻$LI依然保持近千萬[美元]的市值,還是令我驚訝”。
“李幣”的價值在發行兩天內一直下跌,至12月20日下午的市場總值只剩下400萬美元。
而據ABC中文瞭解,CoinMarketCap(CMC)網站 上,“李幣”依然是一種活躍的交易幣,不過市值並未恢復到發行當日的數額。
至12月30下午16時,CMC網站上顯示的“李幣”的市場價值為407萬美元,24小時內的交易額為18.2萬美元。目前,“李幣”與美元的匯率為0.004049美元,與Solana發行的索拉納幣(SOL)的匯率為0.00002104美元。由於“李幣”沒有入駐任何一家加密貨幣交易所,無法直接用美元交易,因此只能將美元或“李幣”先兌換為索拉納幣再實現交易。
CMC是知名加密貨幣和數據追蹤網站,2020年被全球最大的數字資產交易所幣安(Binance)公司收購。
值得注意的是,要進行區塊鏈上的虛擬貨幣交易需要擁有一個區塊鏈錢包。數字貨幣交易所歐意(OKX)就為交易者提供了一種虛擬錢包。然而,發行不久後“李幣”曾在歐意平臺的相關審計頁面被標注為貔貅盤(honeypot),讓很多人無法參與交易。
如果某種代幣被標注為“貔貅盤”,就無法實現轉賬交易。
“貔貅盤”是一種比喻,指某種買進後就無法再賣出的虛擬貨幣。在中國,貔貅是一種傳說中的神獸,可以吞下萬物(特別是黃金和珠寶)卻不會排出。
截至12月30日,歐意平臺上“李幣”的行情走勢圖依然停留在12月20日,也無法用“李幣”特有的合約地址(contact address)在歐意平臺上搜索到這種代幣的最新交易資訊。不過,在歐意平臺的Web3電子錢包的代幣資訊中依然可以看到“李幣”的資訊,且審計結果顯示一切正常。
簡單來說,合約地址就是在區塊鏈上為智能合約分配的唯一識別字,通過合約地址可以查看這種代幣的餘額、持有人數量以及市值等資訊。
“新聞自由”還是“割韭菜”
由於價值暴跌且被OKX標注為“貔貅盤”,李幣受到不少人的質疑。
在德國流亡的“白紙運動”參與者黃意誠12月19日在X平臺發表“我與李穎割席的聲明”,對“李幣”提出多項質疑,認為在法律和道義上,“李老師”發行代幣的做法都有問題。
黃意誠認為,“李老師”的發幣行為受到幕後技術團隊的“誘惑與操控”,最終結果是幕後團隊“卷走錢財逃之夭夭”,但“李老師”可能顆粒無收。
“李老師的幣,如果最終沒有辦法在商業上產生自體造血和迴圈(募集資金的運用及其收回本金並增值)讓買他幣的人整體受益,那他便無法擺脫“割韭菜”這個嫌疑,”前投資經理、X平臺用戶“金融汪”在自己的X帳號下評論說。
X用戶rhyslee在“李老師”的帳號下留言稱“乾脆直接捐好了,非要搞什麼虛擬幣呢”。另一名X用戶“Felix”則表示,“雖然我很佩服他以往的魄力和作為,但是我這次支持OKX,禁的好,最好全鏈壓制”。
也有不少人支持“李老師”發幣的做法,對“李幣”貶值表示理解。
X平臺用戶“長安修明”表示,自己相信“李老師”是為了做事,不是為了“割韭菜”。這次發幣,不成功也是雖敗猶榮,而且“李老師還年輕,當然會有各種不足”。
另一名X用戶Spark Chow則發帖稱,購買“李幣”既有機會通過“投機”來利己,又有助於“李老師”反獨裁,比直接打賞更能讓一些人接受。
針對“李幣”大幅貶值引發的批評,“李老師”接受媒體採訪時稱“迷因幣本身就存在風險,它的波動會比較大”,自己能夠做到的就是“繼續把這個事情做好,可以讓購買它的人更加有信心”。
一些人擔心“李幣”名為推廣新聞自由,實為“割韭菜”。
2021年流亡美國的商人郭文貴曾發行一種名為“喜幣”的加密貨幣,稱“喜幣”有助於推翻中國共產黨的統治,並取代中國現行貨幣人民幣,是一種不錯的投資。然而,一些金融犯罪和加密貨幣專家表示,這個專案帶有騙局的特徵,多國金融監管機構也對“喜幣”展開了調查。
ABC中文就發行李幣向“李老師”尋求置評但尚未收到回應。
迷因幣為何容易引發爭議?
與比特幣之類的加密貨幣相比,迷因幣引發的爭議更多。
10年多以前,兩位軟體工程師發行的“狗狗幣”(Dogecoin)引發了迷因幣熱潮,目前已經有“狗狗幣”、“柴犬幣”、“FLOKI”等340多種迷因幣在加密貨幣市場流通。
在社交媒體流行的當下,迷因幣常常與網紅和名人有關。例如11月出現的PNUT松鼠幣,就和人們紀念一只紐約網紅松鼠之死有關。
然而,這種加密貨幣普遍存在投機性大的問題。
著名的納斯達克交易所在其網站發佈的一篇文章指出,迷因幣沒有去中心化應用程式等技術創新的支持,純粹根據市場投機交易��由社交媒體炒作、名人代言或病毒式的傳播趨勢驅動,沒有現實世界中的內在價值,不太可能長期存在。
目前,英國的金融監管機構正在就監管其加密貨幣市場徵求意見。泰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此前曾禁止了迷因幣的交易。
0 notes
tom000123 · 5 months ago
Text
中国信息博主“李老师”发行虚拟货币引争议 称新年将资助言论自由作品
近日,在X平台上拥有众多拥趸的中国时事问题信息传播账号“李老师不是你老师”(简称“李老师”)宣布自主发行加密货币以筹集账号运营资金,此举随即引发热议,不少人质疑其中的盈利机制。
12月18日,“李老师不是你老师”用推广迷因币的另一个账号“Li”宣布,他与其团队在去中心化区块链平台Solana上正式发行了自己的迷因币(Memecoin)$Li(又称李币),以维持账号运营。
他表示,将利用发行迷因币获取的资金成立基金会, 构建去中心化的海外中文社区生态,帮助更多个人和团队实现梦想。
“迷因币”(Memecoin)名字源于“Internet Meme”(互联网迷因,即常说的表情包),意思是这种加密货币常常具有表情包、搞笑图片等元素。
“李币”的标志也是“李老师”账户的头像,一只手绘虎斑猫。
12月31日,“李老师”发帖称将举办第一次李币公开资助活动,并征集具体资助项目,称将考虑用李币支持YouTube新人大赛、文章、漫画或音乐大赛之中的某个活动,活动投稿需符合“言论自由,自由化价值观”。
“李币”背后
根据“李老师”X平台小号发布的声明,李币不搞预售,团队也没有增发权限。而且,“基金会只会基于团队的运营成本出售代币”,价格由市场调整。这种代币的发售总量为10亿枚,雪花基金会持币19.5%,团队成员合计分得4%,“李老师”个人持有2%。
雪花基金会的管理人之一,加拿大网红“多伦多方脸”在自己的X账号下发帖称,会用民主的制度决定资金的用途。而且,大家可以监督资金使用,因为是区块链技术,所有资金流动都可以看到记录。
“希望这是中国民主的小尝试。”
“李老师不是你老师”, 即李颖,是安徽人,当过美术老师,现居意大利米兰。 他经常用“李老师不是你老师”这个X账号转发中国各地民众��权抗议的文字、图片与视频,让很多中国有关部门视为敏感内容的信息避开审查在网络传播。
“李币”价值跌宕起伏但仍在交易
宣布发行“李币”的当天,“李老师”在X平台上的小号“Lee1ng”也发帖称,“李币”的发行获得空前成功,“ $LI 的发行获得了空前的成功。 即使受大盘下跌拖累,但此刻$LI依然保持近千万[美元]的市值,还是令我惊讶”。
“李币”的价值在发行两天内一直下跌,至12月20日下午的市场总值只剩下400万美元。
而据ABC中文了解,CoinMarketCap(CMC)网站 上,“李币”依然是一种活跃的交易币,不过市值并未恢复到发行当日的数额。
至12月30下午16时,CMC网站上显示的“李币”的市场价值为407万美元,24小时内的交易额为18.2万美元。目前,“李币”与美元的汇率为0.004049美元,与Solana发行的索拉纳币(SOL)的汇率为0.00002104美元。由于“李币”没有入驻任何一家加密货币交易所,无法直接用美元交易,因此只能将美元或“李币”先兑换为索拉纳币再实现交易。
CMC是知名加密货币和数据追踪网站,2020年被全球最大的数字资产交易所币安(Binance)公司收购。
值得注意的是,要进行区块链上的虚拟货币交易需要拥有一个区块链钱包。数字货币交易所欧意(OKX)就为交易者提供了一种虚拟钱包。然而,发行不久后“李币”曾在欧意平台的相关审计页面被标注为貔貅盘(honeypot),让很多人无法参与交易。
如果某种代币被标注为“貔貅盘”,就无法实现转账交易。
“貔貅盘”是一种比喻,指某种买进后就无法再卖出的虚拟货币。在中国,貔貅是一种传说中的神兽,可以吞下万物(特别是黄金和珠宝)却不会排出。
截至12月30日,欧意平台上“李币”的行情走势图依然停留在12月20日,也无法用“李币”特有的合约地址(contact address)在欧意平台上搜索到这种代币的最新交易信息。不过,在欧意平台的Web3电子钱包的代币信息中依然可以看到“李币”的信息,且审计结果显示一切正常。
简单来说,合约地址就是在区块链上为智能合约分配的唯一标识符,通过合约地址可以查看这种代币的余额、持有人数量以及市值等信息。
“新闻自由”还是“割韭菜”
由于价值暴跌且被OKX标注为“貔貅盘”,李币受到不少人的质疑。
在德国流亡的“白纸运动”参与者黄意诚12月19日在X平台发表“我与李颖割席的声明”,对“李币”提出多项质疑,认为在法律和道义上,“李老师”发行代币的做法都有问题。
黄意诚认为,“李老师”的发币行为受到幕后技术团队的“诱惑与操控”,最终结果是幕后团队“卷走钱财逃之夭夭”,但“李老师”可能颗粒无收。
“李老师的币,如果最终没有办法在商业上产生自体造血和循环(募集资金的运用及其收回本金并增值)让买他币的人整体受益,那他便无法摆脱“割韭菜”这个嫌疑,”前投资经理、X平台用户“金融汪”在自己的X账号下评论说。
X用户rhyslee在“李老师”的账号下留言称“干脆直接捐好了,非要搞什么虚拟币呢”。另一名X用户“Felix”则表示,“虽然我很佩服他以往的魄力和作为,但是我这次支持OKX,禁的好,最好全链压制”。
也有不少人支持“李老师”发币的做法,对“李币”贬值表示理解。
X平台用户“长安修明”表示,自己相信“李老师”是为了做事,不是为了“割韭菜”。这次发币,不成功也是虽败犹荣,而且“李老师还年轻,当然会有各种不足”。
另一名X用户Spark Chow则发帖称,购买“李币”既有机会通过“投机”来利己,又有助于“李老师”反独裁,比直接打赏更能让一些人接受。
针对“李币”大幅贬值引发的批评,“李老师”接受媒体采访时称“迷因币本身就存在风险,它的波动会比较大”,自己能够做到的就是“继续把这个事情做好,可以让购买它的人更加有信心”。
一些人担心“李币”名为推广新闻自由,实为“割韭菜”。
2021年流亡美国的商人郭文贵曾发行一种名为“喜币”的加密货币,称“喜币”有助于推翻中国共产党的统治,并取代中国现行货币人民币,是一种不错的投资。然而,一些金融犯罪和加密货币专家表示,这个项目带有骗局的特征,多国金融监管机构也对“喜币”展开了调查。
ABC中文就发行李币向“李老师”寻求置评但尚未收到回应。
迷因币为何容易引发争议?
与比特币之类的加密货币相比,迷因币引发的争议更多。
10年多以前,两位软件工程师发行的“狗狗币”(Dogecoin)引发了迷因币热潮,目前已经有“狗狗币”、“柴犬币”、“FLOKI”等340多种迷因币在加密货币市场流通。
在社交媒体流行的当下,迷因币常常与网红和名人有关。例如11月出现的PNUT松鼠币,就和人们纪念一只纽约网红松鼠之死有关。
然而,这种加密货币普遍存在投机性大的问题。
著名的纳斯达克交易所在其网站发布的一篇文章指出,迷因币没有去中心化应用程序等技术创新的支持,纯粹根据市场投机交易,由社交媒体炒作、名人代言或病毒式的传播趋势驱动,没有现实世界中的内在价值,不太可能长期存在。
目前,英国的金融监管机构正在就监管其加密货币市场征求意见。泰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此前曾禁止了迷因币的交易。
0 notes
tom000123 · 5 months ago
Text
Tumblr media
0 notes
tom000123 · 5 months ago
Text
“李老师”发币引热议:骗局、割韭菜还是“划时代的”新路?
这两天,“李老师”发币事件成了海外简体中文圈的第一话题。知名网友“李老师不是你老师”(简称“李老师”)透过发行加密货币迷因币,一夜之间吸入大量资金。他表示,将用募集到的这些钱来创建基金会,维持其团队并助力海外中文文化社群的发展,但也有大量网友怀疑这是骗局,意在“割波韭菜回家“。其真实情况到底如何?
12月18日,旅居意大利的知名网友“李老师”在其社媒平台X的小号@lilaoshizuikeai上宣布:“今天是历史性的一天, $LI 的发行获得了空前的成功。 即使受大盘下跌拖累,但此刻 $LI 依然保持近千万的市值,还是令我惊讶。”
从发行一天市值千万到被标注为“貔貅盘”
就在18日这一天,“李老师”和其团队在Solana平台上发行了自己的迷因币 $LI 。一石激起千层浪,无论是在币圈、海外华人青年反抗社群、还是更广泛的简体中文圈,这一行为都引起热议。
本名李颖的“李老师”告诉本台,他自己也没有想到能够这么快就实现了他们的远期目标: “对, 没错,只是一天的时间,我们现在有了一个基金会。一个属于我们海外的中文社群、我们自己治理的一个基金会,然后我们可以用这笔钱去帮助更多的海外的人。” 他说,发行$LI是为了帮助其团队持续运营其X账号,最终目标则是透过良性机制,来帮助海外中文文化社群一同发展、壮大,以捍卫中国人的新闻自由和言论自由。
不过从19日到20日这两天,$LI币的价格一直在下跌,20日下午截至发稿时的市场总值约为$400万美元。李颖说,“迷因币本身就是一个存在风险的东西嘛,它的波动会比较大,加上这两天加密市场货币全部都在跌。”本周早些时候,比特币的价格一度创下历史新高,但之后持续遭到抛售,显示市场情绪的快速变化。
李颖说,这就和股票市场一样,大盘下跌时个股也受影响:“市场出现这种情况,它是大家没法控制的,但是我这边能够做到的就是,把我继续把这个事情做好,可以让购买它的人更加有信心。”
与此同时,已有平台已把$LI币标注为诈骗或高风险而禁止交易,甚至直接屏蔽。对此,李颖解释说,这主要是因为平台是中资背景,比如链上钱包OKX:“这是一个很大的事情,为什么? 本身我们是在一个pump平台,一个公平发布的平台去发布这个东西。如果它存在问题,就说明在这个pump平台上发行的所有的币都有问题。但它只把我们标注成“貔貅盘”,意思是说我们在诈骗。这背后其实我认为是有一些政治因素的。”
据有金融投资背景的网友“金融汪”在X平台的贴文说,因为“李老师”的目标用户大部分都是中文用户,而中文币圈用户的首选链上钱包就是OKX。 “李老师”的Li币被标注为貔貅盘以后,“李老师”所期望的韭菜盘就没有办法参与他这个币的交易了,其交易流动池就会变成无源之水。
“李老师”的个人观念转变与发行$LI币的初衷
加密货币作为一个新兴金融领域一直广受关注,但也充满争议。李颖也向本台披露了他步入这一领域的想法:“在这几年的了解当中,其实一开始我也有过这种怀疑,我也有过这种不信任,然后到了最近这几个月,就是当主流的这个文化开始接受它,当这个比特币的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不断的发行,然后当特朗普和马斯克对于这个加密货币的看好,我的观念也在转变。”
李颖说,自己决定选择发行迷因币有多种原因,尤其是当他因为在海外社媒平台上的活动导致个人银行卡被中国当局全部冻结之后,他意识到只有加密货币能够带给他“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自由”。今年9月,他为躲避中国海外警察骚扰而到欧洲各地旅行,发现海外华人社群的优秀创作者和年轻人反抗社群都面临一个共同问题,就是没有资金。
“当时我也很羞愧,因为我作为他们当中可能说是影响力最大,或者是流量最高的人,其实我也没有办法去解决这个问题。”李颖说,“所以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就觉得我应该去做些什么,能够让海外的这些中文社群可以继续维系下去。我就觉得这是一个可靠的尝试。”不久前,他还发现有科学团体在加密货币领域发行迷因币来募集资金,支持其科学研究。这让他看到把加密世界和现实世界真正联系、构建起来的可能性。
网络热议:“反共是挣钱手段”与“划时代”新路
日前,$LI币发行的消息一出,立刻引起海内外网友的热议,其中负面看法占多数。有的讽刺说:“反共是挣钱的手段” ,“李老师要发财了。无偿奉献‘神话’落幕了” ,“眼看骗局揭穿,割波韭菜回家!不送”。有的人则担忧地表示: “银行暴雷了可以找李颖投稿,李颖发币一旦暴雷找谁投稿?”“现在跌了一半了,咋办?”。更有人警告说: “要吸取之前那个收费移民广告推文一地鸡毛的教训”,并强调“这个完全是圈钱的项目,性质完全不同。现在终止还来得及,亡羊补牢还不晚。”
但也有少数人对李老师表示支持,认为他“是在走出一条老帮菜们看不懂的路”,也希望大家“不要只���用怀疑的心态去看这件事”。还有的认为$LI币的出现“是划时代的”,如果成功并且证明不是割韭菜,能建立起大家的信任,就将改变海外青年反抗社群资金困难的状况,这样“很多事情就能做成了“。
“李老师”被卷入诈骗犯罪漩涡?
来自中国、曾给李老师投稿的网民张先生以书面方式告诉本台:“我认为李老师这次发币是一种非常不明智的做法,毕竟币圈现在的情况非常乱,基本上都玩的是击鼓传花割韭菜的游戏,作为一种投资产品来说风险极大,且非常容易卷入诈骗的犯罪漩涡,这将极大损害李老师这个平台的公信力。” 他表示,能理解“李老师”这个账号需要资金运营,但他完全可以选择募捐或者向人权机构申请经费这种风险较小的方式。他怀疑“李老师”可能是被别有用心的币圈人欺骗了。
有此担心的不只是张先生。目前流亡在德国的“白纸运动”青年黄意诚19日透过社媒X平台发表了“我与李颖割席的声明”,提出多项质疑。他告诉本台:“你需要有金融服务的执照才能去做这种发币的项目,那么他是根本没有。他会面临很大的法律风险。还有税也是非常高。第二个就是道义的问题,嘴上都是主义,心里都是生意,这样做人是不行的。”
黄意诚认为,李颖的所作所为是受到了背后技术团队的诱惑与操控,最后的结果就是幕后团队卷走钱财逃之夭夭,李颖拿到个零头甚至完全拿不到钱,而白纸运动及海外民主派华人则会面对一地鸡毛。
面对金融合规性的质疑,李颖的回应是,在加密货币平台Solana上,大家都可以直接去发行或购买迷因币:“目前来说的话,发现迷因币是加密圈层里的一个行为,它还没有涉及到那一步。但现在,我们的团队也在做法律方面的准备。如果到了那一步的话,一切肯定是合规的。”
他强调,不存在自己被币圈人或团队“忽悠”了的问题,因为“所有的操作都是我自己直接去操作的。” 他还告诉本台,巴黎网友“蒋不”帮他拍摄了发行$LI币的全过程。
与此同时,还有网友对于多个$LI币空投钱包地址(无买入记录)高点套现,盈利百万美金表示质疑。对此,李颖以书面方式回复本台:“地址是空的原因并不是转账,而是 pump 的机器人,来源是 pump.fun 的 curve。随便搜索一个账号,都是在高频自动交易。”
那么机器人的背后是谁呢?李颖表示:“这个是无从考证的,有很多加密货币玩家会使用这样的机器人进行操作。” 但他强调这不是来自他的团队:“目前,我看的结果是大家没有人去卖这一部分,或者是把它清仓等。就算清仓,这部分只有4%。”
基金会与项目方在哪里?
黄意诚在“割席声明”中还质疑,李颖的基金会连理、监事都没有,也未征��过公众和社群的意见,“什么都没有,一上来就把韭菜割了”,这是显而易见的不真诚,糊弄人。
据李颖日前在其小号发帖中说,将使用 $LI 成立一个基金会,在分配架构方面,项目方持有25.8%,其中,雪花基金会持币19.5%,用于团队运营建设,以及之后对海外中文文化社群的支持。团队成员合计分得4%,李颖个人持有2%。他们承诺,基金会只会基于团队的运营成本出售代币。
李颖在回应这一问题时说:“此刻跟你说话的人就是项目方,目前此刻是我一个人在代管。为什么呢?我在做这个事的时候,我知道风险是非常大的,所以我是没有和任何的人去沟通,或者说提前联系,但是我认为,加密货币新的时代它已经到来,它已经不是过去的那个更松散,监管更乱七八糟的一个时代了,所以说我一定要做。” 他说,事前保密也是为了避免有内部交易以及遇到更多内部阻力。他自己的团队也是事后才知道这件事。
虽然现在基金会尚未组建好,但李颖强调,得益于区块链的公正和透明,他们可以公开公正地展现他们的事业。因为所有的一切在逻辑上是公开了,包括每一个加密货币钱包的地址,曾经做过哪些操作,和哪些钱包的地址有关联等都是非常清楚的:“就是说没有人可以隐藏这一切。所以这也是我们和过去、或者说大家所担心的那些诈骗的项目所不同的一点。”
展望未来,他说最终目标就是构建一个“去中心化”的海外中文社区生态。任何有理想和抱负的团队都可以在社区展示自己的项目,由所有 $LI 的持有者来投票决定是否对项目进行支持。在接下来的推文中,他们将不断公布其现阶段的工作以及路线图。
支持李颖这一尝试的加拿大自媒体人、时事评论人士、网友“多伦多方脸”(以下简称“方脸”)告诉本台:“我对这个的看法就是一个比较创新的募集资金的渠道。” 他说,自己在加密货币领域已有4、5年的经验,也曾被割过韭菜,了解大家的担忧。但他认为这次大家的心态应该有所不同:“如果炒就算了,但如果买,你可以把它当作捐款来买,用这种态度。我觉得这个东西和(郭文贵的)喜币在这一点上就有很大的差距。”
“方脸”还说,据他了解,李颖发行$LI币是很纯粹的,背后并没有一个资金团队在裹挟:“它能涨这么高全是靠广大散户,每个人用自己的行动去支持的。这跟传统的迷因币或山寨币是很不类似的。” 他也希望大家不要先入为主,可以多些时间观察:“这个东西到底如何,等一等不就可以看出来了嘛。”
另据“方脸”19日在X平台发帖称,经过和李老师讨论和对其项目愿景的了解,他决定成为$LI的雪花基金共同管理人,监督资金用途。未来也会邀请更多的人加��基金会,希望以此建立一种公开透明的运作方式。他特别声明,自己买过一些$LI,但是目前没有卖出过一枚,也没有依靠这个套利盈利。
旅美时事评论人士马聚则表示,李颖透过发币,打通了国内人士对他支持的一个路径,让这些人能够隐匿身份、安全地支援他。他也希望大家对此抱持积极心态:“我想今天这样一个机会,给年轻人一个寻找生存下去的一种方式,给他一个信心,给他一点耐心,这不是一件坏的事情。这总比两手一摊坐在那里等死的要好。”
财经人士警告:风险无限大 需小心把握
针对发行虚拟货币的问题,旅美财经评论人士王剑告诉本台:“作为一个有30年财经新闻工作经验的人,我可以告诉你,做这件事情是愚蠢的,因为没有人会通过这个获利。有人获利,非常非常地罕见,大部分人都是亏损离场。”他补充说,加密市场有很多类似产品,“但是这类产品我是不会买的,因为风险无限大。”
王剑认为,李颖能够发行$LI币是因为“李老师”在社媒平台上有足够粉丝,但他的产品和其它加密产品并没有区别,都是没有“锚”的产品:“就是从资产来说,它是没有任何价值的,这也是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昨天讲的,美联储是不会用加密货币作为储备资产的,因为他没有‘锚’。”
旅美经济学者夏业��则表示,李颖发币这件事现在还不能下定论,因为不知道这个$LI币是否能给投资者带来好处:“但是我有一个期望,就是第一,我希望这个事情是合理合法的,目的也不是为了圈大家钱、骗大家钱。如果是那样的话,就和他们的愿景、和他们的初衷是背道而驰,那就是郭文贵第二。”
他强调,即使是比特币这样的正规交易平台,投资者也总会有得有失:“一方面是祝福,另一方面要提醒大家,还是要注意这个风险,把控好这个风险。”
0 notes
tom000123 · 5 months ago
Text
Tumblr media
0 notes
tom000123 · 5 months ago
Text
“李老师”发币引热议:骗局、割韭菜还是“划时代的”新路?
这两天,“李老师”发币事件成了海外简体中文圈的第一话题。知名网友“李老师不是你老师”(简称“李老师”)透过发行加密货币迷因币,一夜之间吸入大量资金。他表示,将用募集到的这些钱来创建基金会,维持其团队并助力海外中文文化社群的发展,但也有大量网友怀疑这是骗局,意在“割波韭菜回家“。其真实情况到底如何?
12月18日,旅居意大利的知名网友“李老师”在其社媒平台X的小号@lilaoshizuikeai上宣布:“今天是历史性的一天, $LI 的发行获得了空前的成功。 即使受大盘下跌拖累,但此刻 $LI 依然保持近千万的市值,还是令我惊讶。”
从发行一天市值千万到被标注为“貔貅盘”
就在18日这一天,“李老师”和其团队在Solana平台上发行了自己的迷因币 $LI 。一石激起千层浪,无论是在币圈、海外华人青年反抗社群、还是更广泛的简体中文圈,这一行为都引起热议。
本名李颖的“李老师”告诉本台,他自己也没有想到能够这么快就实现了他们的远期目标: “对, 没错,只是一天的时间,我们现在有了一个基金会。一个属于我们海外的中文社群、我们自己治理的一个基金会,然后我们可以用这笔钱去帮助更多的海外的人。” 他说,发行$LI是为了帮助其团队持续运营其X账号,最终目标则是透过良性机制,来帮助海外中文文化社群一同发展、壮大,以捍卫中国人的新闻自由和言论自由。
不过从19日到20日这两天,$LI币的价格一直在下跌,20日下午截至发稿时的市场总值约为$400万美元。李颖说,“迷因币本身就是一个存在风险的东西嘛,它的波动会比较大,加上这两天加密市场货币全部都在跌。”本周早些时候,比特币的价格一度创下历史新高,但之后持续遭到抛售,显示市场情绪的快速变化。
李颖说,这就和股票市场一样,大盘下跌时个股也受影响:“市场出现这种情况,它是大家没法控制的,但是我这边能够做到的就是,把我继续把这个事情做好,可以让购买它的人更加有信心。”
与此同时,已有平台已把$LI币标注为诈骗或高风险而禁止交易,甚至直接屏蔽。对此,李颖解释说,这主要是因为平台是中资背景,比如链上钱包OKX:“这是一个很大的事情,为什么? 本身我们是在一个pump平台,一个公平发布的平台去发布这个东西。如果它存在问题,就说明在这个pump平台上发行的所有的币都有问题。但它只把我们标注成“貔貅盘”,意思是说我们在诈骗。这背后其实我认为是有一些政治因素的。”
据有金融投资背景的网友“金融汪”在X平台的贴文说,因为“李老师”的目标用户大部分都是中文用户,而中文币圈用户的首选链上钱包就是OKX。 “李老师”的Li币被标注为貔貅盘以后,“李老师”所期望的韭菜盘就没有办法参与他这个币的交易了,其交易流动池就会变成无源之水。
“李老师”的个人观念转变与发行$LI币的初衷
加密货币作为一个新兴金融领域一直广受关注,但也充满争议。李颖也向本台披露了他步入这一领域的想法:“在这几年的了解当中,其实一开始我也有过这种怀疑,我也有过这种不信任,然后到了最近这几个月,就是当主流的这个文化开始接受它,当这个比特币的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不断的发行,然后当特朗普和马斯克对于这个加密货币的看好,我的观念也在转变。”
李颖说,自己决定选择发行迷因币有多种原因,尤其是当他因为在海外社媒平台上的活动导致个人银行卡被中国当局全部冻结之后,他意识到只有加密货币能够带给他“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自由”。今年9月,他为躲避中国海外警察骚扰而到欧洲各地旅行,发现海外华人社群的优秀创作者和年轻人反抗社群都面临一个共同问题,就是没有资金。
“当时我也很羞愧,因为我作为他们当中可能说是影响力最大,或者是流量最高的人,其实我也没有办法去解决这个问题。”李颖说,“所以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就觉得我应该去做些什么,能够让海外的这些中文社群可以继续维系下去。我就觉得这是一个可靠的尝试。”不久前,他还发现有科学团体在加密货币领域发行迷因币来募集资金,支持其科学研究。这让他看到把加密世界和现实世界真正联系、构建起来的可能性。
网络热议:“反共是挣钱手段”与“划时代”新路
日前,$LI币发行的消息一出,立刻引起海内外网友的热议,其中负面看法占多数。有的讽刺说:“反共是挣钱的手段” ,“李老师要发财了。无偿奉献‘神话’落幕了” ,“眼看骗局揭穿,割波韭菜回家!不送”。有的人则担忧地表示: “银行暴雷了可以找李颖投稿,李颖发币一旦暴雷找谁投稿?”“现在跌了一半了,咋办?”。更有人警告说: “要吸取之前那个收费移民广告推文一地鸡毛的教训”,并强调“这个完全是圈钱的项目,性质完全不同。现在终止还来得及,亡羊补牢还不晚。”
但也有少数人对李老师表示支持,认为他“是在走出一条老帮菜们看不懂的路”,也希望大家“不要只是用怀疑的心态去看这件事”。还有的认为$LI币的出现“是划时代的”,如果成功并且证明不是割韭菜,能建立起大家的信任,就将改变海外青年反抗社群资金困难的状况,这样“很多事情就能做成了“。
“李老师”被卷入诈骗犯罪漩涡?
来自中国、曾给李老师投稿的网民张先生以书面方式告诉本台:“我认为李老师这次发币是一种非常不明智的做法,毕竟币圈现在的情况非常乱,基本上都玩的是击鼓传花割韭菜的游戏,作为一种投资产品来说风险极大,且非常容易卷入诈骗的犯罪漩涡,这将极大损害李老师这个平台的公信力。” 他表示,能理解“李老师”这个账号需要资金运营,但他完全可以选择募捐或者向人权机构申请经费这种风险较小的方式。他怀疑“李老师”可能是被别有用心的币圈人欺骗了。
有此担心的不��是张先生。目前流亡在德国的“白纸运动”青年黄意诚19日透过社媒X平台发表了“我与李颖割席的声明”,提出多项质疑。他告诉本台:“你需要有金融服务的执照才能去做这种发币的项目,那么他是根本没有。他会面临很大的法律风险。还有税也是非常高。第二个就是道义的问题,嘴上都是主义,心里都是生意,这样做人是不行的。”
黄意诚认为,李颖的所作所为是受到了背后技术团队的诱惑与操控,最后的结果就是幕后团队卷走钱财逃之夭夭,李颖拿到个零头甚至完全拿不到钱,而白纸运动及海外民主派华人则会面对一地鸡毛。
面对金融合规性的质疑,李颖的回应是,在加密货币平台Solana上,大家都可以直接去发行或购买迷因币:“目前来说的话,发现迷因币是加密圈层里的一个行为,它还没有涉及到那一步。但现在,我们的团队也在做法律方面的准备。如果到了那一步的话,一切肯定是合规的。”
他强调,不存在自己被币圈人或团队“忽悠”了的问题,因为“所有的操作都是我自己直接去操作的。” 他还告诉本台,巴黎网友“蒋不”帮他拍摄了发行$LI币的全过程。
与此同时,还有网友对于多个$LI币空投钱包地址(无买入记录)高点套现,盈利百万美金表示质疑。对此,李颖以书面方式回复本台:“地址是空的原因并不是转账,而是 pump 的机器人,来源是 pump.fun 的 curve。随便搜索一个账号,都是在高频自动交易。”
那么机器人的背后是谁呢?李颖表示:“这个是无从考证的,有很多加密货币玩家会使用这样的机器人进行操作。” 但他强调这不是来自他的团队:“目前,我看的结果是大家没有人去卖这一部分,或者是把它清仓等。就算清仓,这部分只有4%。”
基金会与项目方在哪里?
黄意诚在“割席声明”中还质疑,李颖的基金会连理、监事都没有,也未征询过公众和社群的意见,“什么都没有,一上来就把韭菜割了”,这是显而易见的不真诚,糊弄人。
据李颖日前在其小号发帖中说,将使用 $LI 成立一个基金会,在分配架构方面,项目方持有25.8%,其中,雪花基金会持币19.5%,用于团队运营建设,以及之后对海外中文文化社群的支持。团队成员合计分得4%,李颖个人持有2%。他们承诺,基金会只会基于团队的运营成本出售代币。
李颖在回应这一问题时说:“此刻跟你说话的人就是项目方,目前此刻是我一个人在代管。为什么呢?我在做这个事的时候,我知道风险是非常大的,所以我是没有和任何的人去沟通,或者说提前联系,但是我认为,加密货币新的时代它已经到来,它已经不是过去的那个更松散,监管更乱七八糟的一个时代了,所以说我一定要做。” 他说,事前保密也是为了避免有内部交易以及遇到更多内部阻力。他自己的团队也是事后才知道这件事。
虽然现在基金会尚未组建好,但李颖强调,得益于区块链的公正和透明,他们可以公开公正地展现他们的事业。因为所有的一切在逻辑上是公开了,包括每一个加密货币钱包的地址,曾经做过哪些操作,和哪些钱包的地址有关联等都是非常清楚的:“就是说没有人可以隐藏这一切。所以这也是我们和过去、或者说大家所担心的那些诈骗的项目所不同的一点。”
展望未来,他说最终目标就是构建一个“去中心化”的海外中文社区生态。任何有理想和抱负的团队都可以在社区展示自己的项目,由所有 $LI 的持有者来投票决定是否对项目进行支持。在接下来的推文中,他们将不断公布其现阶段的工作以及路线图。
支持李颖这一尝试的加拿大自媒体人、时事评论人士、网友“多伦多方脸”(以下简称“方脸”)告诉本台:“我对这个的看法就是一个比较创新的募集资金的渠道。” 他说,自己在加密货币领域已有4、5年的经验,也曾被割过韭菜,了解大家的担忧。但他认为这次大家的心态应该有所不同:“如果炒就算了,但如果买,你可以把它当作捐款来买,用这种态度。我觉得这个东西和(郭文贵的)喜币在这一点上就有很大的差距。”
“方脸”还说,据他了解,李颖发行$LI币是很纯粹的,背后并没有一个资金团队在裹挟:“它能涨这么高全是靠广大散户,每个人用自己的行动去支持的。这跟传统的迷因币或山寨币是很不类似的。” 他也希望大家不要先入为主,可以多些时间观察:“这个东西到底如何,等一等不就可以看出来了嘛。”
另据“方脸”19日在X平台发帖称,经过和李老师讨论和对其项目愿景的了解,他决定成为$LI的雪花基金共同管理人,监督资金用途。未来也会邀请更多的人加入基金会,希望以此建立一种公开透明的运作方式。他特别声明,自己买过一些$LI,但是目前没有卖出过一枚,也没有依靠这个套利盈利。
旅美时事评论人士马聚则表示,李颖透过发币,打通了国内人士对他支持的一个路径,让这些人能够隐匿身份、安全地支援他。他也希望大家对此抱持积极心态:“我想今天这样一个机会,给年轻人一个寻找生存下去的一种方式,给他一个信心,给他一点耐心,这不是一件坏的事情。这总比两手一摊坐在那里等死的要好。”
财经人士警告:风险无限大 需小心把握
针对发行虚拟货币的问题,旅美财经评论人士王剑告诉本台:“作为一个有30年财经新闻工作经验的人,我可以告诉你,做这件事情是愚蠢的,因为没有人会通过这个获利。有人获利,非常非常地罕见,大部分人都是亏损离场。”他补充说,加密市场有很多类似产品,“但是这类产品我是不会买的,因为风险无限大。”
王剑认为,李颖能够发行$LI币是因为“李老师”在社媒平台上有足够粉丝,但他的产品和其它加密产品并没有区别,都是没有“锚”的产品:“就是从资产来说,它是没有任何价值的,这也是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昨天讲的,美联储是不会用加密货币作为储备资产的,因为他没有‘锚’。”
旅美经济学者夏业良则表示,李颖发币这件事现在还不能下定论,因为不知道这个$LI币是否能给投资者带来好处:“但是我有一个期望,就是第一,我希望这个事情是合理合法的,目的也不是为了圈大家钱、骗大家钱。如果是那样的话,就和他们的愿景、和他们的初衷是背道而驰,那就是郭文贵第二。”
他强调,即使是比特币这样的正规交易平台,投资者也总会有得有失:“一方面是祝福,另一方面要提醒大家,还是要注意这个风险,把控好这个风险。”
0 notes
tom000123 · 5 months ago
Text
Tumblr media
“李老师”发币引热议:骗局、割韭菜还是“划时代的”新路?
这两天,“李老师”发币事件成了海外简体中文圈的第一话题。知名网友“李老师不是你老师”(简称“李老师”)透过发行加密货币迷因币,一夜之间吸入大量资金。他表示,将用募集到的这些钱来创建基金会,维持其团队并助力海外中文文化社群的发展,但也有大量网友怀疑这是骗局,意在“割波韭菜回家“。其真实情况到底如何?
0 notes
tom000123 · 5 months ago
Text
“李老师”发币引热议:骗局、割韭菜还是“划时代的”新路?
这两天,“李老师”发币事件成了海外简体中文圈的第一话题。知名网友“李老师不是你老师”(简称“李老师”)透过发行加密货币迷因币,一夜之间吸入大量资金。他表示,将用募集到的这些钱来创建基金会,维持其团队并助力海外中文文化社群的发展,但也有大量网友怀疑这是骗局,意在“割波韭菜回家“。其真实情况到底如何?
12月18日,旅居意大利的知名网友“李老师”在其社媒平台X的小号@lilaoshizuikeai上宣布:“今天是历史性的一天, $LI 的发行获得了空前的成功。 即使受大盘下跌拖累,但此刻 $LI 依然保持近千万的市值,还是令我惊讶。”
从发行一天市值千万到被标注为“貔貅盘”
就在18日这一天,“李老师”和其团队在Solana平台上发行了自己的迷因币 $LI 。一石激起千层浪,无论是在币圈、海外华人青年反抗社群、还是更广泛的简体中文圈,这一行为都引起热议。
本名李颖的“李老师”告诉本台,他自己也没有想到能够这么快就实现了他们的远期目标: “对, 没错,只是一天的时间,我们现在有了一个基金会。一个属于我们海外的中文社群、我们自己治理的一个基金会,然后我们可以用这笔钱去帮助更多的海外的人。” 他说,发行$LI是为了帮助其团队持续运营其X账号,最终目标则是透过良性机制,来帮助海外中文文化社群一同发展、壮大,以捍卫中国人的新闻自由和言论自由。
不过从19日到20日这两天,$LI币的价格一直在下跌,20日下午截至发稿时的市场总值约为$400万美元。李颖说,“迷因币本身就是一个存在风险的东西嘛,它的波动会比较大,加上这两天加密市场货币全部都在跌。”本周早些时候,比特币的价格一度创下历史新高,但之后持续遭到抛售,显示市场情绪的快速变化。
李颖说,这就和股票市场一样,大盘下跌时个股也受影响:“市场出现这种情况,它是大家没法控制的,但是我这边能够做到的就是,把我继续把这个事情做好,可以让购买它的人更加有信心。”
与此同时,已有平台已把$LI币标注为诈骗或高风险而禁止交易,甚至直接屏蔽。对此,李颖解释说,这主要是因为平台是中资背景,比如链上钱包OKX:“这是一个很大的事情,为什么? 本身我们是在一个pump平台,一个公平发布的平台去发布这个东西。如果它存在问题,就说明在这个pump平台上发行的所有的币都有问题。但它只把我们标注成“貔貅盘”,意思是说我们在诈骗。这背后其实我认为是有一些政治因素的。”
据有金融投资背景的网友“金融汪”在X平台的贴文说,因为“李老师”的目标用户大部分都是中文用户,而中文币圈用户的首选链上钱包就是OKX。 “李老师”的Li币被标注为貔貅盘以后,“李老师”所期望的韭菜盘就没有办法参与他这个币的交易了,其交易流动池就会变成无源之水。
“李老师”的个人观念转变与发行$LI币的初衷
加密货币作为一个新兴金融领域一直广受关注,但也充满争议。李颖也向本台披露了他步入这一领域的想法:“在这几年的了解当中,其实一开始我也有过这种怀疑,我也有过这种不信任,然后到了最近这几个月,就是当主流的这个文化开始接受它,当这个比特币的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不断的发行,然后当特朗普和马斯克对于这个加密货币的看好,我的观念也在转变。”
李颖说,自己决定选择发行迷因币有多种原因,尤其是当他因为在海外社媒平台上的活动导致个人银行卡被中国当局全部冻结之后,他意识到只有加密货币能够带给他“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自由”。今年9月,他为躲避中国海外警察骚扰而到欧洲各地旅行,发现海外华人社群的优秀创作者和年轻人反抗社群都面临一个共同问题,就是没有资金。
“当时我也很羞愧,因为我作为他们当中可能说是影响力最大,或者是流量最高的人,其实我也没有办法去解决这个问题。”李颖说,“所以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就觉得我应该去做些什么,能够让海外的这些中文社群可以继续维系下去。我就觉得这是一个可靠的尝试。”不久前,他还发现有科学团体在加密货币领域发行迷因币来募集资金,支持其科学研究。这让他看到把加密世界和现实世界真正联系、构建起来的可能性。
网络热议:“反共是挣钱手段”与“划时代”新路
日前,$LI币发行的消息一出,立刻引起海内外网友的热议,其中负面看法占多数。有的讽刺说:“反共是挣钱的手段” ,“李老师要发财了。无偿奉献‘神话’落幕了” ,“眼看骗局揭穿,割波韭菜回家!不送”。有的人则担忧地表示: “银行暴雷了可以找李颖投稿,李颖发币一旦暴雷找谁投稿?”“现在跌了一半了,咋办?”。更有人警告说: “要吸取之前那个收费移民广告推文一地鸡毛的教训”,并强调“这个完全是圈钱的项目,性质完全不同。现在终止还来得及,亡羊补牢还不晚。”
但也有少数人对李老师表示支持,认为他“是在走出一条老帮菜们看不懂的路”,也希望大家“不要只是用怀疑的心态去看这件事”。还有的认为$LI币的出现“是划时代的”,如果成功并且证明不是割韭菜,能建立起大家的信任,就将改变海外青年反抗社群资金困难的状况,这样“很多事情就能做成了“。
“李老师”被卷入诈骗犯罪漩涡?
来自中国、曾给李老师投稿的网民张先生以书面方式告诉本台:“我认为李老师这次发币是一种非常不明智的做法,毕竟币圈现在的情况非常乱,基本上都玩的是击鼓传花割韭菜的游戏,作为一种投资产品来说风险极大,且非常容易卷入诈骗的犯罪漩涡,这将极大损害李老师这个平台的公信力。” 他表示,能理解“李老师”这个账号需要资金运营,但他完全可以选择募捐或者向人权机构申请经费这种风险较小的方式。他怀疑“李老师”可能是被别有用心的币圈人欺骗了。
有此担心的不只是张先生。目前流亡在德国的“白纸运动”青年黄意诚19日透过社媒X平台发表了“我与李颖割席的声明”,提出多项质疑。他告诉本台:“你需要有金融服务的执照才能去做这种发币的项目,那么他是根本没有。他会面临很大的法律风险。还有税也是非常高。第二个就是道义的问题,嘴上都是主义,心里都是生意,这样做人是不行的。”
黄意诚认为,李颖的所作所为是受到了背后技术团队的诱惑与操控,最后的结果就是幕后团队卷走钱财逃之夭夭,李颖拿到个零头甚至完全拿不到钱,而白纸运动及海外民主派华人则会面对一地鸡毛。
面对金融合规性的质疑,李颖的回应是,在加密货币平台Solana上,大家都可以直接去发行或购买迷因币:“目前来说的话,发现迷因币是加密圈层里的一个行为,它还没有涉及到那一步。但现在,我们的团队也在做法律方面的准备。如果到了那一步的话,一切肯定是合规的。”
他强调,不存在自己被币圈人或团队“忽悠”了的问题,因为“所有的操作都是我自己直接去操作的。” 他还告诉本台,巴黎网友“蒋不”帮他拍摄了发行$LI币的全过程。
与此同时,还有网友对于多个$LI币空投钱包地址(无买入记录)高点套现,盈利百万美金表示质疑。对此,李颖以书面方式回复本台:“地址是空的原因并不是转账,而是 pump 的机器人,来源是 pump.fun 的 curve。随便搜索一个账号,都是在高频自动交易。”
那么机器人的背后是谁呢?李颖表示:“这个是无从考证的,有很多加密货币玩家会使用这样的机器人进行操作。” 但他强调这不是来自他的团队:“目前,我看的结果是大家没有人去卖这一部分,或者是把它清仓等。就算清仓,这部分只有4%。”
基金会与项目方在哪里?
黄意诚在“割席声明”中还质疑,李颖的基金会连理、监事都没有,也未征询过公众和社群的意见,“什么都没有,一上来就把韭菜割了”,这是显而易见的不真诚,糊弄人。
据李颖日前在其小号发帖中说,将使用 $LI 成立一个基金会,在分配架构方面,项目方持有25.8%,其中,雪花基金会持币19.5%,用于团队运营建设,以及之后对海外中文文化社群的支持。团队成员合计分得4%,李颖个人持有2%。他们承诺,基金会只会基于团队的运营成本出售代币。
李颖在回应这一问题时说:“此刻跟你说话的人就是项目方,目前此刻是我一个人在代管。为什么呢?我在做这个事的时候,我知道风险是非常大的,所以我是没有和任何的人去沟通,或者说提前联系,但是我认为,加密货币新的时代它已经到来,它已经不是过去的那个更松散,监管更乱七八糟的一个时代了,所以说我一定要做。” 他说,事前保密也是为了避免有内部交易以及遇到更多内部阻力。他自己的团队也是事后才知道这件事。
虽然现在基金会尚未组建好,但李颖强调,得益于区块链的公正和透明,他们可以公开公正地展现他们的事业。因为所有的一切在逻辑上是公开了,包括每一个加密货币钱包的地址,曾经做过哪些操作,和哪些钱包的地址有关联等都是非常清楚的:“就是说没有人可以隐藏这一切。所以这也是我们和过去、或者说大家所担心的那些诈骗的项目所不同的一点。”
展望未来,他说最终目标就是构建一个“去中心化”的海外中文社区生态。任何有理想和抱负的团队都可以在社区展示自己的项目,由所有 $LI 的持有者来投票决定是否对项目进行支持。在接下来的推文中,他们将不断公布其现阶段的工作以及路线图。
支持李颖这一尝试的加拿大自媒体人、时事评论人士、网友“多伦多方脸”(以下简称“方脸”)告诉本台:“我对这个的看法就是一个比较创新的募集资金的渠道。” 他说,自己在加密货币领域已有4、5年的经验,也曾被割过韭菜,了解大家的担忧。但他认为这次大家的心态应该有所不同:“如果炒就算了,但如果买,你可以把它当作捐款来买,用这种态度。我觉得这个东西和(郭文贵的)喜币在这一点上就有很大的差距。”
“方脸”还说,据他了解,李颖发行$LI币是很纯粹的,背后并没有一个资金团队在裹挟:“它能涨这么高全是靠广大散户,每个人用自己的行动去支持的。这跟传统的迷因币或山寨币是很不类似的。” 他也希望大家不要先入为主,可以多些时间观察:“这个东西到底如何,等一等不就可以看出来了嘛。”
另据“方脸”19日在X平台发帖称,经过和李老师讨论和对其项目愿景的了解,他决定成为$LI的雪花基金共同管理人,监督资金用途。未来也会邀请更多的人加入基金会,希望以此建立一种公开透明的运作方式。他特别声明,自己买过一些$LI,但是目前没有卖出过一枚,也没有依靠这个套利盈利。
旅美时事评论人士马聚则表示,李颖透过发币,打通了国内人士对他支持的一个路径,让这些人能够隐匿身份、安全地支援他。他也希望大家对此抱持积极心态:“我想今天这样一个机会,给年轻人一个寻找生存下去的一种方式,给他一个信心,给他一点耐心,这不是一件坏的事情。这总比两手一摊坐在那里等死的要好。”
财经人士警告:风险无限大 需小心把握
针对发行虚拟货币的问题,旅美财经评论人士王剑告诉本台:“作为一个有30年财经新闻工作经验的人,我可以告诉你,做这件事情是愚蠢的,因为没有人会通过这个获利。有人获利,非常非常地罕见,大部分人都是亏损离场。”他补充说,加密市场有很多类似产品,“但是这类产品我是不会买的,因为风险无限大。”
王剑认为,李颖能够发行$LI币是因为“李老师”在社媒平台上有足够粉丝,但他的产品和其它加密产品并没有区别,都是没有“锚”的产品:“就是从资产来说,它是没有任何价值的,这也是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昨天讲的,美联储是不会用加密货币作为储备资产的,因为他没有‘锚’。”
旅美经济学者夏业良则表示,李颖发币这件事现在还不能下定论,因为不知道这个$LI币是否能给投资者带来好处:“但是我有一个期望,就是第一,我希望这个事情是合理合法的,目的也不是为了圈大家钱、骗大家钱。如果是那样的话,就和他们的愿景、和他们的初衷是背道而驰,那就是郭文贵第二。”
他强调,即使是比特币这样的正规交易平台,投资者也总会有得有失:“一方面是祝福,另一方面要提醒大家,还是要注意这个风险,把控好这个风险。”
0 notes
tom000123 · 5 months ago
Text
“李老师”发币引热议:骗局、割韭菜还是“划时代的”新路?
这两天,“李老师”发币事件成了海外简体中文圈的第一话题。知名网友“李老师不是你老师”(简称“李老师”)透过发行加密货币迷因币,一夜之间吸入大量资金。他表示,将用募集到的这些钱来创建基金会,维持其团队并助力海外中文文化社群的发展,但也有大量网友怀疑这是骗局,意在“割波韭菜回家“。其真实情况到底如何?
12月18日,旅居意大利的知名网友“李老师”在其社媒平台X的小号@lilaoshizuikeai上宣布:“今天是历史性的一天, $LI 的发行获得了空前的成功。 即使受大盘下跌拖累,但此刻 $LI 依然保持近千万的市值,还是令我惊讶。”
从发行一天市值千万到被标注为“貔貅盘”
就在18日这一天,“李老师”和其团队在Solana平台上发行了自己的迷因币 $LI 。一石激起千层浪,无论是在币圈、海外华人青年反抗社群、还是更广泛的简体中文圈,这一行为都引起热议。
本名李颖的“李老师”告诉本台,他自己也没有想到能够这么快就实现了他们的远期目标: “对, 没错,只是一天的时间,我们现在有了一个基金会。一个属于我们海外的中文社群、我们自己治理的一个基金会,然后我们可以用这笔钱去帮助更多的海外的人。” 他说,发行$LI是为了帮助其团队持续运营其X账号,最终目标则是透过良性机制,来帮助海外中文文化社群一同发展、壮大,以捍卫中国人的新闻自由和言论自由。
不过从19日到20日这两天,$LI币的价格一直在下跌,20日下午截至发稿时的市场总值约为$400万美元。李颖说,“迷因币本身就是一个存在风险的东西嘛,它的波动会比较大,加上这两天加密市场货币全部都在跌。”本周早些时候,比特币的价格一度创下历史新高,但之后持续遭到抛售,显示市场情绪的快速变化。
李颖说,这就和股票市场一样,大盘下跌时个股也受影响:“市场出现这种情况,它是大家没法控制的,但是我这边能够做到的就是,把我继续把这个事情做好,可以让购买它的人更加有信心。”
与此同时,已有平台已把$LI币标注为诈骗或高风险而禁止交易,甚至直接屏蔽。对此,李颖解释说,这主要是因为平台是中资背景,比如链上钱包OKX:“这是一个很大的事情,为什么? 本身我们是在一个pump平台,一个公平发布的平台去发布这个东西。如果它存在问题,就说明在这个pump平台上发行的所有的币都有问题。但它只把我们标注成“貔貅盘”,意思是说我们在诈骗。这背后其实我认为是有一些政治因素的。”
据有金融投资背景的网友“金融汪”在X平台的贴文说,因为“李老师”的目标用户大部分都是中文用户,而中文币圈用户的首选链上钱包就是OKX。 “李老师”的Li币被标注为貔貅盘以后,“李老师”所期望的韭菜盘就没有办法参与他这个币的交易了,其交易流动池就会变成无源之水。
“李老师”的个人观念转变与发行$LI币的初衷
加密货币作为一个新兴金融领域一直广受关注,但也充满争议。李颖也向本台披露了他步入这一领域的想法:“在这几年的了解当中,其实一开始我也有过这种怀疑,我也有过这种不信任,然后到了最近这几个月,就是当主流的这个文化开始接受它,当这个比特币的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不断的发行,然后当特朗普和马斯克对于这个加密货币的看好,我的观念也在转变。”
李颖说,自己决定选择发行迷因币有多种原因,尤其是当他因为在海外社媒平台上的活动导致个人银行卡被中国当局全部冻结之后,他意识到只有加密货币能够带给他“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自由”。今年9月,他为躲避中国海外警察骚扰而到欧洲各地旅行,发现海外华人社群的优秀创作者和年轻人反抗社群都面临一个共同问题,就是没有资金。
“当时我也很羞愧,因为我作为他们当中可能说是影响力最大,或者是流量最高的人,其实我也没有办法去解决这个问题。”李颖说,“所以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就觉得我应该去做些什么,能够让海外的这些中文社群可以继续维系下去。我就觉得这是一个可靠的尝试。”不久前,他还发现有科学团体在加密货币领域发行迷因币来募集资金,支持其科学研究。这让他看到把加密世界和现实世界真正联系、构建起来的可能性。
网络热议:“反共是挣钱手段”与“划时代”新路
日前,$LI币发行的消息一出,立刻引起海内外网友的热议,其中负面看法占多数。有的讽刺说:“反共是挣钱的手段” ,“李老师要发财了。无偿奉献‘神话’落幕了” ,“眼看骗局揭穿,割波韭菜回家!不送”。有的人则担忧地表示: “银行暴雷了可以找李颖投稿,李颖发币一旦暴雷找谁投稿?”“现在跌了一半了,咋办?”。更有人警告说: “要吸取之前那个收费移民广告推文一地鸡毛的教训”,并强调“这个完全是圈钱的项目,性质完全不同。现在终止还来得及,亡羊补牢还不晚。”
但也有少数人对李老师表示支持,认为他“是在走出一条老帮菜们看不懂的路”,也希望大家“不要只是用怀疑的心态去看这件事”。还有的认为$LI币的出现“是划时代的”,如果成功并且证明不是割韭菜,能建立起大家的信任,就将改变海外青年反抗社群资金困难的状况,这样“很多事情就能做成了“。
“李老师”被卷入诈骗犯罪漩涡?
来自中国、曾给李老师投稿的网民张先生以书面方式告诉本台:“我认为李老师这次发币是一种非常不明智的做法,毕竟币圈现在的情况非常乱,基本上都玩的是击鼓传花割韭菜的游戏,作为一种投资产品来说风险极大,且非常容易卷入诈骗的犯罪漩涡,这将极大损害李老师这个平台的公信力。” 他表示,能理解“李老师”这个账号需要资金运营,但他完全可以选择募捐或者向人权机构申请经费这种风险较小的方式。他怀疑“李老师”可能是被别有用心的币圈人欺骗了。
有此担心的不只是张先生。目前流亡在德国的“白纸运动”青年黄意诚19日透过社媒X平台发表了“我与李颖割席的声明”,提出多项质疑。他告诉本台:“你需要有金融服务的执照才能去做这种发币的项目,那么他是根本没有。他会面临很大的法律风险。还有税也是非常高。第二个就是道义的问题,嘴上都是主义,心里都是生意,这样做人是不行的。”
黄意诚认为,李颖的所作所为是受到了背后技术团队的诱惑与操控,最后的结果就是幕后团队卷走钱财逃之夭夭,李颖拿到个零头甚至完全拿不到钱,而白纸运动及海外民主派华人则会面对一地鸡毛。
面对金融合规性的质疑,李颖的回应是,在加密货币平台Solana上,大家都可以直接去发行或购买迷因币:“目前来说的话,发现迷因币是加密圈层里的一个行为,它还没有涉及到那一步。但现在,我们的团队也在做法律方面的准备。如果到了那一步的话,一切肯定是合规的。”
他强调,不存在自己被币圈人或团队“忽悠”了的问题,因为“所有的操作都是我自己直接去操作的。” 他还告诉本台,巴黎网友“蒋不”帮他拍摄了发行$LI币的全过程。
与此同时,还有网友对于多个$LI币空投钱包地址(无买入记录)高点套现,盈利百万美金表示质疑。对此,李颖以书面方式回复本台:“地址是空的原因并不是转账,而是 pump 的机器人,来源是 pump.fun 的 curve。随便搜索一个账号,都是在高频自动交易。”
那么机器人的背后是谁呢?李颖表示:“这个是无从考证的,有很多加密货币玩家会使用这样的机器人进行操作。” 但他强调这不是来自他的团队:“目前,我看的结果是大家没有人去卖这一部分,或者是把它清仓等。就算清仓,这部分只有4%。”
基金会与项目方在哪里?
黄意诚在“割席声明”中还质疑,李颖的基金会连理、监事都没有,也未征询过公众和社群的意见,“什么都没有,一上来就把韭菜割了”,这是显而易见的不真诚,糊弄人。
据李颖日前在其小号发帖中说,将使用 $LI 成立一个基金会,在分配架构方面,项目方持有25.8%,其中,雪花基金会持币19.5%,用于团队运营建设,以及之后对海外中文文化社群的支持。团队成员合计分得4%,李颖个人持有2%。他们承诺,基金会只会基于团队的运营成本出售代币。
李颖在回应这一问题时说:“此刻跟你说话的人就是项目方,目前此刻是我一个人在代管。为什么呢?我在做这个事的时候,我知道风险是非常大的,所以我是没有和任何的人去沟通,或者说提前联系,但是我认为,加密货币新的时代它已经到来,它已经不是过去的那个更松散,监管更乱七八糟的一个时代了,所以说我一定要做。” 他说,事前保密也是为了避免有内部交易以及遇到更多内部阻力。他自己的团队也是事后才知道这件事。
虽然现在基金会尚未组建好,但李颖强调,得益于区块链的公正和透明,他们可以公开公正地展现他们的事业。因为所有的一切在逻辑上是公开了,包括每一个加密货币钱包的地址,曾经做过哪些操作,和哪些钱包的地址有关联等都是非常清楚的:“就是说没有人可以隐藏这一切。所以这也是我们和过去、或者说大家所担心的那些诈骗的项目所不同的一点。”
展望未来,他说最终目标就是构建一个“去中心化”的海外中文社区生态。任何有理想和抱负的团队都可以在社区展示自己的项目,由所有 $LI 的持有者来投票决定是否对项目进行支持。在接下来的推文中,他们将不断公布其现阶段的工作以及路线图。
支持李颖这一尝试的加拿大自媒体人、时事评论人士、网友“多伦多方脸”(以下简称“方脸”)告诉本台:“我对这个的看法就是一个比较创新的募集资金的渠道。” 他说,自己在加密货币领域已有4、5年的经验,也曾被割过韭菜,了解大家的担忧。但他认为这次大家的心态应该有所不同:“如果炒就算了,但如果买,你可以把它当作捐款来买,用这种态度。我觉得这个东西和(郭文贵的)喜币在这一点上就有很大的差距。”
“方脸”还说,据他了解,李颖发行$LI币是很纯粹的,背后并没有一个资金团队在裹挟:“它能涨这么高全是靠广大散户,每个人用自己的行动去支持的。这跟传统的迷因币或山寨币是很不类似的。” 他也希望大家不要先入为主,可以多些时间观察:“这个东西到底如何,等一等不就可以看出来了嘛。”
另据“方脸”19日在X平台发帖称,经过和李老师讨论和对其项目愿景的了解,他决定成为$LI的雪花基金共同管理人,监督资金用途。未来也会邀请更多的人加入基金会,希望以此建立一种公开透明的运作方式。他特别声明,自己买过一些$LI,但是目前没有卖出过一枚,也没有依靠这个套利盈利。
旅美时事评论人士马聚则表示,李颖透过发币,打通了国内人士对他支持的一个路径,让这些人能够隐匿身份、安全地支援他。他也希望大家对此抱持积极心态:“我想今天这样一个机会,给年轻人一个寻找生存下去的一种方式,给他一个信心,给他一点耐心,这不是一件坏的事情。这总比两手一摊坐在那里等死的要好。”
财经人士警告:风险无限大 需小心把握
针对发行虚拟货币的问题,旅美财经评论人士王剑告诉本台:“作为一个有30年财经新闻工作经验的人,我可以告诉你,做这件事情是愚蠢的,因为没有人会通过这个获利。有人获利,非常非常地罕见,大部分人都是亏损离场。”他补充说,加密市场有很多类似产品,“但是这类产品我是不会买的,因为风险无限大。”
王剑认为,李颖能够发行$LI币是因为“李老师”在社媒平台上有足够粉丝,但他的产品和其它加密产品并没有区别,都是没有“锚”的产品:“就是从资产来说,它是没有任何价值的,这也是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昨天讲的,美联储是不会用加密货币作为储备资产的,因为他没有‘锚’。”
旅美经济学者夏业良则表示,李颖发币这件事现在还不能下定论,因为不知道这个$LI币是否能给投资者带来好处:“但是我有一个期望,就是第一,我希望这个事情是合理合法的,目的也不是为了圈大家钱、骗大家钱。如果是那样的话,就和他们的愿景、和他们的初衷是背道而驰,那就是郭文贵第二。”
他强调,即使是比特币这样的正规交易平台,投资者也总会有得有失:“一方面是祝福,另一方面要提醒大家,还是要注意这个风险,把控好这个风险。”
0 notes
tom000123 · 5 months ago
Text
“李老师”发币引热议:骗局、割韭菜还是“划时代的”新路?
这两天,“李老师”发币事件成了海外简体中文圈的第一话题。知名网友“李老师不是你老师”(简称“李老师”)透过发行加密货币迷因币,一夜之间吸入大量资金。他表示,将用募集到的这些钱来创建基金会,维持其团队并助力海外中文文化社群的发展,但也有大量网友怀疑这是骗局,意在“割波韭菜回家“。其真实情况到底如何?
12月18日,旅居意大利的知名网友“李老师”在其社媒平台X的小号@lilaoshizuikeai上宣布:“今天是历史性的一天, $LI 的发行获得了空前的成功。 即使受大盘下跌拖累,但此刻 $LI 依然保持近千万的市值,还是令我惊讶。”
从发行一天市值千万到被标注为“貔貅盘”
就在18日这一天,“李老师”和其团队在Solana平台上发行了自己的迷因币 $LI 。一石激起千层浪,无论是在币圈、海外华人青年反抗社群、还是更广泛的简体中文圈,这一行为都引起热议。
本名李颖的“李老师”告诉本台,他自己也没有想到能够这么快就实现了他们的远期目标: “对, 没错,只是一天的时间,我们现在有了一个基金会。一个属于我们海外的中文社群、我们自己治理的一个基金会,然后我们可以用这笔钱去帮助更多的海外的人。” 他说,发行$LI是为了帮助其团队持续运营其X账号,最终目标则是透过良性机制,来帮助海外中文文化社群一同发展、壮大,以捍卫中国人的新闻自由和言论自由。
不过从19日到20日这两天,$LI币的价格一直在下跌,20日下午截至发稿时的市场总值约为$400万美元。李颖说,“迷因币本身就是一个存在风险的东西嘛,它的波动会比较大,加上这两天加密市场货币全部都在跌。”本周早些时候,比特币的价格一度创下历史新高,但之后持续遭到抛售,显示市场情绪的快速变化。
李颖说,这就和股票市场一样,大盘下跌时个股也受影响:“市场出现这种情况,它是大家没法控制的,但是我这边能够做到的就是,把我继续把这个事情做好,可以让购买它的人更加有信心。”
与此同时,已有平台已把$LI币标注为诈骗或高风险而禁止交易,甚至直接屏蔽。对此,李颖解释说,这主要是因为平台是中资背景,比如链上钱包OKX:“这是一个很大的事情,为什么? 本身我们是在一个pump平台,一个公平发布的平台去发布这个东西。如果它存在问题,就说明在这个pump平台上发行的所有的币都有问题。但它只把我们标注成“貔貅盘”,意思是说我们在诈骗。这背后其实我认为是有一些政治因素的。”
据有金融投资背景的网友“金融汪”在X平台的贴文说,因为“李老师”的目标用户大部分都是中文用户,而中文币圈用户的首选链上钱包就是OKX。 “李老师”的Li币被标注为貔貅盘以后,“李老师”所期望的韭菜盘就没有办法参与他这个币的交易了,其交易流动池就会变成无源之水。
“李老师”的个人观念转变与发行$LI币的初衷
加密货币作为一个新兴金融领域一直广受关注,但也充满争议。李颖也向本台披露了他步入这一领域的想法:“在这几年的了解当中,其实一开始我也有过这种怀疑,我也有过这种不信任,然后到了最近这几个月,就是当主流的这个文化开始接受它,当这个比特币的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不断的发行,然后当特朗普和马斯克对于这个加密货币的看好,我的观念也在转变。”
李颖说,自己决定选择发行迷因币有多种原因,尤其是当他因为在海外社媒平台上的活动导致个人银行卡被中国当局全部冻结之后,他意识到只有加密货币能够带给他“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自由”。今年9月,他为躲避中国海外警察骚扰而到欧洲各地旅行,发现海外华人社群的优秀创作者和年轻人反抗社群都面临一个共同问题,就是没有资金。
“当时我也很羞愧,因为我作为他们当中可能说是影响力最大,或者是流量最高的人,其实我也没有办法去解决这个问题。”李颖说,“所以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就觉得我应该去做些什么,能够让海外的这些中文社群可以继续维系下去。我就觉得这是一个可靠的尝试。”不久前,他还发现有科学团体在加密货币领域发行迷因币来募集资金,支持其科学研究。这让他看到把加密世界和现实世界真正联系、构建起来的可能性。
网络热议:“反共是挣钱手段”与“划时代”新路
日前,$LI币发行的消息一出,立刻引起海内外网友的热议,其中负面看法占多数。有的讽刺说:“反共是挣钱的手段” ,“李老师要发财了。无偿奉献‘神话’落幕了” ,“眼看骗局揭穿,割波韭菜回家!不送”。有的人则担忧地表示: “银行暴雷了可以找李颖投稿,李颖发币一旦暴雷找谁投稿?”“现在跌了一半了,咋办?”。更有人警告说: “要吸取之前那个收费移民广告推文一地鸡毛的教训”,并强调“这个完全是圈钱的项目,性质完全不同。现在终止还来得及,亡羊补牢还不晚。”
但也有少数人对李老师表示支持,认为他“是在走出一条老帮菜们看不懂的路”,也希望大家“不要只是用怀疑的心态去看这件事”。还有的认为$LI币的出现“是划时代的”,如果成功并且证明不是割韭菜,能建立起大家的信任,就将改变海外青年反抗社群资金困难的状况,这样“很多事情就能做成了“。
“李老师”被卷入诈骗犯罪漩涡?
来自中国、曾给李老师投稿的网民张先生以书面方式告诉本台:“我认为李老师这次发币是一种非常不明智的做法,毕竟币圈现在的情况非常乱,基本上都玩的是击鼓传花割韭菜的游戏,作为一种投资产品来说风险极大,且非常容易卷入诈骗的犯罪漩涡,这将极大损害李老师这个平台的公信力。” 他表示,能理解“李老师”这个账号需要资金运营,但他完全可以选择募捐或者向人权机构申请经费这种风险较小的方式。他怀疑“李老师”可能是被别有用心的币圈人欺骗了。
有此担心的不只是张先生。目前流亡在德国的“白纸运动”青年黄意诚19日透过社媒X平台发表了“我与李颖割席的声明”,提出多项质疑。他告诉本台:“你需要有金融服务的执照才能去做这种发币的项目,那么他是根本没有。他会面临很大的法律风险。还有税也是非常高。第二个就是道义的问题,嘴上都是主义,心里都是生意,这样做人是不行的。”
黄意诚认为,李颖的所作所为是受到了背后技术团队的诱惑与操控,最后的结果就是幕后团队卷走钱财逃之夭夭,李颖拿到个零头甚至完全拿不到钱,而白纸运动及海外民主派华人则会面对一地鸡毛。
面对金融合规性的质疑,李颖的回应是,在加密货币平台Solana上,大家都可以直接去发行或购买迷因币:“目前来说的话,发现迷因币是加密圈层里的一个行为,它还没有涉及到那一步。但现在,我们的团队也在做法律方面的准备。如果到了那一步的话,一切肯定是合规的。”
他强调,不存在自己被币圈人或团队“忽悠”了的问题,因为“所有的操作都是我自己直接去操作的。” 他还告诉本台,巴黎网友“蒋不”帮他拍摄了发行$LI币的全过程。
与此同时,还有网友对于多个$LI币空投钱包地址(无买入记录)高点套现,盈利百万美金表示质疑。对此,李颖以书面方式回复本台:“地址是空的原因并不是转账,而是 pump 的机器人,来源是 pump.fun 的 curve。随便搜索一个账号,都是在高频自动交易。”
那么机器人的背后是谁呢?李颖表示:“这个是无从考证的,有很多加密货币玩家会使用这样的机器人进行操作。” 但他强调这不是来自他的团队:“目前,我看的结果是大家没有人去卖这一部分,或者是把它清仓等。就算清仓,这部分只有4%。”
基金会与项目方在哪里?
黄意诚在“割席声明”中还质疑,李颖的基金会连理、监事都没有,也未征询过公众和社群的意见,“什么都没有,一上来就把韭菜割了”,这是显而易见的不真诚,糊弄人。
据李颖日前在其小号发帖中说,将使用 $LI 成立一个基金会,在分配架构方面,项目方持有25.8%,其中,雪花基金会持币19.5%,用于团队运营建设,以及之后对海外中文文化社群的支持。团队成员合计分得4%,李颖个人持有2%。他们承诺,基金会只会基于团队的运营成本出售代币。
李颖在回应这一问题时说:“此刻跟你说话的人就是项目方,目前此刻是我一个人在代管。为什么呢?我在做这个事的时候,我知道风险是非常大的,所以我是没有和任何的人去沟通,或者说提前联系,但是我认为,加密货币新的时代它已经到来,它已经不是过去的那个更松散,监管更乱七八糟的一个时代了,所以说我一定要做。” 他说,事前保密也是为了避免有内部交易以及遇到更多内部阻力。他自己的团队也是事后才知道这件事。
虽然现在基金会尚未组建好,但李颖强调,得益于区块链的公正和透明,他们可以公开公正地展现他们的事业。因为所有的一切在逻辑上是公开了,包括每一个加密货币钱包的地址,曾经做过哪些操作,和哪些钱包的地址有关联等都是非常清楚的:“就是说没有人可以隐藏这一切。所以这也是我们和过去、或者说大家所担心的那些诈骗的项目所不同的一点。”
展望未来,他说最终目标就是构建一个“去中心化”的海外中文社区生态。任何有理想和抱负的团队都可以在社区展示自己的项目,由所有 $LI 的持有者来投票决定是否对项目进行支持。在接下来的推文中,他们将不断公布其现阶段的工作以及路线图。
支持李颖这一尝试的加拿大自媒体人、时事评论人士、网友“多伦多方脸”(以下简称“方脸”)告诉本台:“我对这个的看法就是一个比较创新的募集资金的渠道。” 他说,自己在加密货币领域已有4、5年的经验,也曾被割过韭菜,了解大家的担忧。但他认为这次大家的心态应该有所不同:“如果炒就算了,但如果买,你可以把它当作捐款来买,用这种态度。我觉得这个东西和(郭文贵的)喜币在这一点上就有很大的差距。”
“方脸”还说,据他了解,李颖发行$LI币是很纯粹的,背后并没有一个资金团队在裹挟:“它能涨这么高全是靠广大散户,每个人用自己的行动去支持的。这跟传统的迷因币或山寨币是很不类似的。” 他也希望大家不要先入为主,可以多些时间观察:“这个东西到底如何,等一等不就可以看出来了嘛。”
另据“方脸”19日在X平台发帖称,经过和李老师讨论和对其项目愿景的了解,他决定成为$LI的雪花基金共同管理人,监督资金用途。未来也会邀请更多的人加入基金会,希望以此建立一种公开透明的运作方式。他特别声明,自己买过一些$LI,但是目前没有卖出过一枚,也没有依靠这个套利盈利。
旅美时事评论人士马聚则表示,李颖透过发币,打通了国内人士对他支持的一个路径,让这些人能够隐匿身份、安全地支援他。他也希望大家对此抱持积极心态:“我想今天这样一个机会,给年轻人一个寻找生存下去的一种方式,给他一个信心,给他一点耐心,这不是一件坏的事情。这总比两手一摊坐在那里等死的要好。”
财经人士警告:风险无限大 需小心把握
针对发行虚拟货币的问题,旅美财经评论人士王剑告诉本台:“作为一个有30年财经新闻工作经验的人,我可以告诉你,做这件事情是愚蠢的,因为没有人会通过这个获利。有人获利,非常非常地罕见,大部分人都是亏损离场。”他补充说,加密市场有很多类似产品,“但是这类产品我是不会买的,因为风险无限大。”
王剑认为,李颖能够发行$LI币是因为“李老师”在社媒平台上有足够粉丝,但他的产品和其它加密产品并没有区别,都是没有“锚”的产品:“就是从资产来说,它是没有任何价值的,这也是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昨天讲的,美联储是不会用加密货币作为储备资产的,因为他没有‘锚’。”
旅美经济学者夏业良则表示,李颖发币这件事现在还不能下定论,因为不知道这个$LI币是否能给投资者带来好处:“但是我有一个期望,就是第一,我希望这个事情是合理合法的,目的也不是为了圈大家钱、骗大家钱。如果是那样的话,就和他们的愿景、和他们的初衷是背道而驰,那就是郭文贵第二。”
他强调,即使是比特币这样的正规交易平台,投资者也总会有得有失:“一方面是祝福,另一方面要提醒大家,还是要注意这个风险,把控好这个风险。”
https://www.rfa.org/mandarin/shehui/2024/12/20/overseas-anti-ccp-kol-teacher-li-li-coin/
Tumblr media
0 notes
tom000123 · 5 months ago
Text
“李老师”发币引热议:骗局、割韭菜还是“划时代的”新路?
这两天,“李老师”发币事件成了海外简体中文圈的第一话题。知名网友“李老师不是你老师”(简称“李老师”)透过发行加密货币迷因币,一夜之间吸入大量资金。他表示,将用募集到的这些钱来创建基金会,维持其团队并助力海外中文文化社群的发展,但也有大量网友怀疑这是骗局,意在“割波韭菜回家“。其真实情况到底如何?
12月18日,旅居意大利的知名网友“李老师”在其社媒平台X的小号@lilaoshizuikeai上宣布:“今天是历史性的一天, $LI 的发行获得了空前的成功。 即使受大盘下跌拖累,但此刻 $LI 依然保持近千万的市值,还是令我惊讶。”
从发行一天市值千万到被标注为“貔貅盘”
就在18日这一天,“李老师”和其团队在Solana平台上发行了自己的迷因币 $LI 。一石激起千层浪,无论是在币圈、海外华人青年反抗社群、还是更广泛的简体中文圈,这一行为都引起热议。
本名李颖的“李老师”告诉本台,他自己也没有想到能够这么快就实现了他们的远期目标: “对, 没错,只是一天的时间,我们现在有了一个基金会。一个属于我们海外的中文社群、我们自己治理的一个基金会,然后我们可以用这笔钱去帮助更多的海外的人。” 他说,发行$LI是为了帮助其团队持续运营其X账号,最终目标则是透过良性机制,来帮助海外中文文化社群一同发展、壮大,以捍卫中国人的新闻自由和言论自由。
不过从19日到20日这两天,$LI币的价格一直在下跌,20日下午截至发稿时的市场总值约为$400万美元。李颖说,“迷因币本身就是一个存在风险的东西嘛,它的波动会比较大,加上这两天加密市场货币全部都在跌。”本周早些时候,比特币的价格一度创下历史新高,但之后持续遭到抛售,显示市场情绪的快速变化。
李颖说,这就和股票市场一样,大盘下跌时个股也受影响:“市场出现这种情况,它是大家没法控制的,但是我这边能够做到的就是,把我继续把这个事情做好,可以让购买它的人更加有信心。”
与此同时,已有平台已把$LI币标注为诈骗或高风险而禁止交易,甚至直接屏蔽。对此,李颖解释说,这主要是因为平台是中资背景,比如链上钱包OKX:“这是一个很大的事情,为什么? 本身我们是在一个pump平台,一个公平发布的平台去发布这个东西。如果它存在问题,就说明在这个pump平台上发行的所有的币都有问题。但它只把我们标注成“貔貅盘”,意思是说我们在诈骗。这背后其实我认为是有一些政治因素的。”
据有金融投资背景的网友“金融汪”在X平台的贴文说,因为“李老师”的目标用户大部分都是中文用户,而中文币圈用户的首选链上钱包就是OKX。 “李老师”的Li币被标注为貔貅盘以后,“李老师”所期望的韭菜盘就没有办法参与他这个币的交易了,其交易流动池就会变成无源之水。
“李老师”的个人观念转变与发行$LI币的初衷
加密货币作为一个新兴金融领域一直广受关注,但也充满争议。李颖也向本台披露了他步入这一领域的想法:“在这几年的了解当中,其实一开始我也有过这种怀疑,我也有过这种不信任,然后到了最近这几个月,就是当主流的这个文化开始接受它,当这个比特币的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不断的发行,然后当特朗普和马斯克对于这个加密货币的看好,我的观念也在转变。”
李颖说,自己决定选择发行迷因币有多种原因,尤其是当他因为在海外社媒平台上的活动导致个人银行卡被中国当局全部冻结之后,他意识到只有加密货币能够带给他“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自由”。今年9月,他为躲避中国海外警察骚扰而到欧洲各地旅行,发现海外华人社群的优秀创作者和年轻人反抗社群都面临一个共同问题,就是没有资金。
“当时我也很羞愧,因为我作为他们当中可能说是影响力最大,或者是流量最高的人,其实我也没有办法去解决这个问题。”李颖说,“所以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就觉得我应该去做些什么,能够让海外的这些中文社群可以继续维系下去。我就觉得这是一个可靠的尝试。”不久前,他还发现有科学团体在加密货币领域发行迷因币来募集资金,支持其科学研究。这让他看到把加密世界和现实世界真正联系、构建起来的可能性。
网络热议:“反共是挣钱手段”与“划时代”新路
日前,$LI币发行的消息一出,立刻引起海内外网友的热议,其中负面看法占多数。有的讽刺说:“反共是挣钱的手段” ,“李老师要发财了。无偿奉献‘神话’落幕了” ,“眼看骗局揭穿,割波韭菜回家!不送”。有的人则担忧地表示: “银行暴雷了可以找李颖投稿,李颖发币一旦暴雷找谁投稿?”“现在跌了一半了,咋办?”。更有人警告说: “要吸取之前那个收费移民广告推文一地鸡毛的教训”,并强调“这个完全是圈钱的项目,性质完全不同。现在终止还来得及,亡羊补牢还不晚。”
但也有少数人对李老师表示支持,认为他“是在走出一条老帮菜们看不懂的路”,也希望大家“不要只是用怀疑的心态去看这件事”。还有的认为$LI币的出现“是划时代的”,如果成功并且证明不是割韭菜,能建立起大家的信任,就将改变海外青年反抗社群资金困难的状况,这样“很多事情就能做成了“。
“李老师”被卷入诈骗犯罪漩涡?
来自中国、曾给李老师投稿的网民张先生以书面方式告诉本台:“我认为李老师这次发币是一种非常不明智的做法,毕竟币圈现在的情况非常乱,基本上都玩的是击鼓传花割韭菜的游戏,作为一种投资产品来说风险极大,且非常容易卷入诈骗的犯罪漩涡,这将极大损害李老师这个平台的公信力。” 他表示,能理解“李老师”这个账号需要资金运营,但他完全可以选择募捐或者向人权机构申请经费这种风险较小的方式。他怀疑“李老师”可能是被别有用心的币圈人欺骗了。
有此担心的不只是张先生。目前流亡在德国的“白纸运动”青年黄意诚19日透过社媒X平台发表了“我与李颖割席的声明”,提出多项质疑。他告诉本台:“你需要有金融服务的执照才能去做这种发币的项目,那么他是根本没有。他会面临很大的法律风险。还有税也是非常高。第二个就是道义的问题,嘴上都是主义,心里都是生意,这样做人是不行的。”
黄意诚认为,李颖的所作所为是受到了背后技术团队的诱惑与操控,最后的结果就是幕后团队卷走钱财逃之夭夭,李颖拿到个零头甚至完全拿不到钱,而白纸运动及海外民主派华人则会面对一地鸡毛。
面对金融合规性的质疑,李颖的回应是,在加密货币平台Solana上,大家都可以直接去发行或购买迷因币:“目前来说的话,发现迷因币是加密圈层里的一个行为,它还没有涉及到那一步。但现在,我们的团队也在做法律方面的准备。如果到了那一步的话,一切肯定是合规的。”
他强调,不存在自己被币圈人或团队“忽悠”了的问题,因为“所有的操作都是我自己直接去操作的。” 他还告诉本台,巴黎网友“蒋不”帮他拍摄了发行$LI币的全过程。
与此同时,还有网友对于多个$LI币空投钱包地址(无买入记录)高点套现,盈利百万美金表示质疑。对此,李颖以书面方式回复本台:“地址是空的原因并不是转账,而是 pump 的机器人,来源是 pump.fun 的 curve。随便搜索一个账号,都是在高频自动交易。”
那么机器人的背后是谁呢?李颖表示:“这个是无从考证的,有很多加密货币玩家会使用这样的机器人进行操作。” 但他强调这不是来自他的团队:“目前,我看的结果是大家没有人去卖这一部分,或者是把它清仓等。就算清仓,这部分只有4%。”
基金会与项目方在哪里?
黄意诚在“割席声明”中还质疑,李颖的基金会连理、监事都没有,也未征询过公众和社群的意见,“什么都没有,一上来就把韭菜割了”,这是显而易见的不真诚,糊弄人。
据李颖日前在其小号发帖中说,将使用 $LI 成立一个基金会,在分配架构方面,项目方持有25.8%,其中,雪花基金会持币19.5%,用于团队运营建设,以及之后对海外中文文化社群的支持。团队成员合计分得4%,李颖个人持有2%。他们承诺,基金会只会基于团队的运营成本出售代币。
李颖在回应这一问题时说:“此刻跟你说话的人就是项目方,目前此刻是我一个人在代管。为什么呢?我在做这个事的时候,我知道风险是非常大的,所以我是没有和任何的人去沟通,或者说提前联系,但是我认为,加密货币新的时代它已经到来,它已经不是过去的那个更松散,监管更乱七八糟的一个时代了,所以说我一定要做。” 他说,事前保密也是为了避免有内部交易以及遇到更多内部阻力。他自己的团队也是事后才知道这件事。
虽然现在基金会尚未组建好,但李颖强调,得益于区块链的公正和透明,他们可以公开公正地展现他们的事业。因为所有的一切在逻辑上是公开了,包括每一个加密货币钱包的地址,曾经做过哪些操作,和哪些钱包的地址有关联等都是非常清楚的:“就是说没有人可以隐藏这一切。所以这也是我们和过去、或者说大家所担心的那些诈骗的项目所不同的一点。”
展望未来,他说最终目标就是构建一个“去中心化”的海外中文社区生态。任何有理想和抱负的团队都可以在社区展示自己的项目,由所有 $LI 的持有者来投票决定是否对项目进行支持。在接下来的推文中,他们将不断公布其现阶段的工作以及路线图。
支持李颖这一尝试的加拿大自媒体人、时事评论人士、网友“多伦多方脸”(以下简称“方脸”)告诉本台:“我对这个的看法就是一个比较创新的募集资金的渠道。” 他说,自己在加密货币领域已有4、5年的经验,也曾被割过韭菜,了解大家的担忧。但他认为这次大家的心态应该有所不同:“如果炒就算了,但如果买,你可以把它当作捐款来买,用这种态度。我觉得这个东西和(郭文贵的)喜币在这一点上就有很大的差距。”
“方脸”还说,据他了解,李颖发行$LI币是很纯粹的,背后并没有一个资金团队在裹挟:“它能涨这么高全是靠广大散户,每个人用自己的行动去支持的。这跟传统的迷因币或山寨币是很不类似的。” 他也希望大家不要先入为主,可以多些时间观察:“这个东西到底如何,等一等不就可以看出来了嘛。”
另据“方脸”19日在X平台发帖称,经过和李老师讨论和对其项目愿景的了解,他决定成为$LI的雪花基金共同管理人,监督资金用途。未来也会邀请更多的人加入基金会,希望以此建立一种公开透明的运作方式。他特别声明,自己买过一些$LI,但是目前没有卖出过一枚,也没有依靠这个套利盈利。
旅美时事评论人士马聚则表示,李颖透过发币,打通了国内人士对他支持的一个路径,让这些人能够隐匿身份、安全地支援他。他也希望大家对此抱持积极心态:“我想今天这样一个机会,给年轻人一个寻找生存下去的一种方式,给他一个信心,给他一点耐心,这不是一件坏的事情。这总比两手一摊坐在那里等死的要好。”
财经人士警告:风险无限大 需小心把握
针对发行虚拟货币的问题,旅美财经评论人士王剑告诉本台:“作为一个有30年财经新闻工作经验的人,我可以告诉你,做这件事情是愚蠢的,因为没有人会通过这个获利。有人获利,非常非常地罕见,大部分人都是亏损离场。”他补充说,加密市场有很多类似产品,“但是这类产品我是不会买的,因为风险无限大。”
王剑认为,李颖能够发行$LI币是因为“李老师”在社媒平台上有足够粉丝,但他的产品和其它加密产品并没有区别,都是没有“锚”的产品:“就是从资产来说,它是没有任何价值的,这也是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昨天讲的,美联储是不会用加密货币作为储备资产的,因为他没有‘锚’。”
旅美经济学者夏业良则表示,李颖发币这件事现在还不能下定论,因为不知道这个$LI币是否能给投资者带来好处:“但是我有一个期望,就是第一,我希望这个事情是合理合法的,目的也不是为了圈大家钱、骗大家钱。如果是那样的话,就和他们的愿景、和他们的初衷是背道而驰,那就是郭文贵第二。”
他强调,即使是比特币这样的正规交易平台,投资者也总会有得有失:“一方面是祝福,另一方面要提醒大家,还是要注意这个风险,把控好这个风险。”
0 notes
tom000123 · 5 months ago
Text
Tumblr media
https://www.rfa.org/mandarin/shehui/2024/12/20/overseas-anti-ccp-kol-teacher-li-li-coin/
0 notes
tom000123 · 5 months ago
Text
“李老师”发币引热议:骗局、割韭菜还是“划时代的”新路?
这两天,“李老师”发币事件成了海外简体中文圈的第一话题。知名网友“李老师不是你老师”(简称“李老师”)透过发行加密货币迷因币,一夜之间吸入大量资金。他表示,将用募集到的这些钱来创建基金会,维持其团队并助力海外中文文化社群的发展,但也有大量网友怀疑这是骗局,意在“割波韭菜回家“。其真实情况到底如何?
12月18日,旅居意大利的知名网友“李老师”在其社媒平台X的小号@lilaoshizuikeai上宣布:“今天是历史性的一天, $LI 的发行获得了空前的成功。 即使受大盘下跌拖累,但此刻 $LI 依然保持近千万的市值,还是令我惊讶。”
从发行一天市值千万到被标注为“貔貅盘”
就在18日这一天,“李老师”和其团队在Solana平台上发行了自己的迷因币 $LI 。一石激起千层浪,无论是在币圈、海外华人青年反抗社群、还是更广泛的简体中文圈,这一行为都引起热议。
本名李颖的“李老师”告诉本台,他自己也没有想到能够这么快就实现了他们的远期目标: “对, 没错,只是一天的时间,我们现在有了一个基金会。一个属于我们海外的中文社群、我们自己治理的一个基金会,然后我们可以用这笔钱去帮助更多的海外的人。” 他说,发行$LI是为了帮助其团队持续运营其X账号,最终目标则是透过良性机制,来帮助海外中文文化社群一同发展、壮大,以捍卫中国人的新闻自由和言论自由。
不过从19日到20日这两天,$LI币的价格一直在下跌,20日下午截至发稿时的市场总值约为$400万美元。李颖说,“迷因币本身就是一个存在风险的东西嘛,它的波动会比较大,加上这两天加密市场货币全部都在跌。”本周早些时候,比特币的价格一度创下历史新高,但之后持续遭到抛售,显示市场情绪的快速变化。
李颖说,这就和股票市场一样,大盘下跌时个股也受影响:“市场出现这种情况,它是大家没法控制的,但是我这边能够做到的就是,把我继续把这个事情做好,可以让购买它的人更加有信心。”
与此同时,已有平台已把$LI币标注为诈骗或高风险而禁止交易,甚至直接屏蔽。对此,李颖解释说,这主要是因为平台是中资背景,比如链上钱包OKX:“这是一个很大的事情,为什么? 本身我们是在一个pump平台,一个公平发布的平台去发布这个东西。如果它存在问题,就说明在这个pump平台上发行的所有的币都有问题。但它只把我们标注成“貔貅盘”,意思是说我们在诈骗。这背后其实我认为是有一些政治因素的。”
据有金融投资背景的网友“金融汪”在X平台的贴文说,因为“李老师”的目标用户大部分都是中文用户,而中文币圈用户的首选链上钱包就是OKX。 “李老师”的Li币被标注为貔貅盘以后,“李老师”所期望的韭菜盘就没有办法参与他这个币的交易了,其交易流动池就会变成无源之水。
“李老师”的个人观念转变与发行$LI币的初衷
加密货币作为一个新兴金融领域一直广受关注,但也充满争议。李颖也向本台披露了他步入这一领域的想法:“在这几年的了解当中,其实一开始我也有过这种怀疑,我也有过这种不信任,然后到了最近这几个月,就是当主流的这个文化开始接受它,当这个比特币的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不断的发行,然后当特朗普和马斯克对于这个加密货币的看好,我的观念也在转变。”
李颖说,自己决定选择发行迷因币有多种原因,尤其是当他因为在海外社媒平台上的活动导致个人银行卡被中国当局全部冻结之后,他意识到只有加密货币能够带给他“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自由”。今年9月,他为躲避中国海外警察骚扰而到欧洲各地旅行,发现海外华人社群的优秀创作者和年轻人反抗社群都面临一个共同问题,就是没有资金。
“当时我也很羞愧,因为我作为他们当中可能说是影响力最大,或者是流量最高的人,其实我也没有办法去解决这个问题。”李颖说,“所以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就觉得我应该去做些什么,能够让海外的这些中文社群可以继续维系下去。我就觉得这是一个可靠的尝试。”不久前,他还发现有科学团体在加密货币领域发行迷因币来募集资金,支持其科学研究。这让他看到把加密世界和现实世界真正联系、构建起来的可能性。
网络热议:“反共是挣钱手段”与“划时代”新路
日前,$LI币发行的消息一出,立刻引起海内外网友的热议,其中负面看法占多数。有的讽刺说:“反共是挣钱的手段” ,“李老师要发财了。无偿奉献‘神话’落幕了” ,“眼看骗局揭穿,割波韭菜回家!不送”。有的人则担忧地表示: “银行暴雷了可以找李颖投稿,李颖发币一旦暴雷找谁投稿?”“现在跌了一半了,咋办?”。更有人警告说: “要吸取之前那个收费移民广告推文一地鸡毛的教训”,并强调“这个完全是圈钱的项目,性质完全不同。现在终止还来得及,亡羊补牢还不晚。”
但也有少数人对李老师表示支持,认为他“是在走出一条老帮菜们看不懂的路”,也希望大家“不要只是用怀疑的心态去看这件事”。还有的认为$LI币的出现“是划时代的”,如果成功并且证明不是割韭菜,能建立起大家的信任,就将改变海外青年反抗社群资金困难的状况,这样“很多事情就能做成了“。
“李老师”被卷入诈骗犯罪漩涡?
来自中国、曾给李老师投稿的网民张先生以书面方式告诉本台:“我认为李老师这次发币是一种非常不明智的做法,毕竟币圈现在的情况非常乱,基本上都玩的是击鼓传花割韭菜的游戏,作为一种投资产品来说风险极大,且非常容易卷入诈骗的犯罪漩涡,这将极大损害李老师这个平台的公信力。” 他表示,能理解“李老师”这个账号需要资金运营,但他完全可以选择募捐或者向人权机构申请经费这种风险较小的方式。他怀疑“李老师”可能是被别有用心的币圈人欺骗了。
有此担心的不只是张先生。目前流亡在德国的“白纸运动”青年黄意诚19日透过社媒X平台发表了“我与李颖割席的声明”,提出多项质疑。他告诉本台:“你需要有金融服务的执照才能去做这种发币的项目,那么他是根本没有。他会面临很大的法律风险。还有税也是非常高。第二个就是道义的问题,嘴上都是主义,心里都是生意,这样做人是不行的。”
黄意诚认为,李颖的所作所为是受到了背后技术团队的诱惑与操控,最后的结果就是幕后团队卷走钱财逃之夭夭,李颖拿到个零头甚至完全拿不到钱,而白纸运动及海外民主派华人则会面对一地鸡毛。
面对金融合规性的质疑,李颖的回应是,在加密货币平台Solana上,大家都可以直接去发行或购买迷因币:“目前来说的话,发现迷因币是加密圈层里的一个行为,它还没有涉及到那一步。但现在,我们的团队也在做法律方面的准备。如果到了那一步的话,一切肯定是合规的。”
他强调,不存在自己被币圈人或团队“忽悠”了的问题,因为“所有的操作都是我自己直接去操作的。” 他还告诉本台,巴黎网友“蒋不”帮他拍摄了发行$LI币的全过程。
与此同时,还有网友对于多个$LI币空投钱包地址(无买入记录)高点套现,盈利百万美金表示质疑。对此,李颖以书面方式回复本台:“地址是空的原因并不是转账,而是 pump 的机器人,来源是 pump.fun 的 curve。随便搜索一个账号,都是在高频自动交易。”
那么机器人的背后是谁呢?李颖表示:“这个是无从考证的,有很多加密货币玩家会使用这样的机器人进行操作。” 但他强调这不是来自他的团队:“目前,我看的结果是大家没有人去卖这一部分,或者是把它清仓等。就算清仓,这部分只有4%。”
基金会与项目方在哪里?
黄意诚在“割席声明”中还质疑,李颖的基金会连理、监事都没有,也未征询过公众和社群的意见,“什么都没有,一上来就把韭菜割了”,这是显而易见的不真诚,糊弄人。
据李颖日前在其小号发帖中说,将使用 $LI 成立一个基金会,在分配架构方面,项目方持有25.8%,其中,雪花基金会持币19.5%,用于团队运营建设,以及之后对海外中文文化社群的支持。团队成员合计分得4%,李颖个人持有2%。他们承诺,基金会只会基于团队的运营成本出售代币。
李颖在回应这一问题时说:“此刻跟你说话的人就是项目方,目前此刻是我一个人在代管。为什么呢?我在做这个事的时候,我知道风险是非常大的,所以我是没有和任何的人去沟通,或者说提前联系,但是我认为,加密货币新的时代它已经到来,它已经不是过去的那个更松散,监管更乱七八糟的一个时代了,所以说我一定要做。” 他说,事前保密也是为了避免有内部交易以及遇到更多内部阻力。他自己的团队也是事后才知道这件事。
虽然现在基金会尚未组建好,但李颖强调,得益于区块链的公正和透明,他们可以公开公正地展现他们的事业。因为所有的一切在逻辑上是公开了,包括每一个加密货币钱包的地址,曾经做过哪些操作,和哪些钱包的地址有关联等都是非常清楚的:“就是说没有人可以隐藏这一切。所以这也是我们和过去、或者说大家所担心的那些诈骗的项目所不同的一点。”
展望未来,他说最终目标就是构建一个“去中心化”的海外中文社区生态。任何有理想和抱负的团队都可以在社区展示自己的项目,由所有 $LI 的持有者来投票决定是否对项目进行支持。在接下来的推文中,他们将不断公布其现阶段的工作以及路线图。
支持李颖这一尝试的加拿大自媒体人、时事评论人士、网友“多伦多方脸”(以下简称“方脸”)告诉本台:“我对这个的看法就是一个比较创新的募集资金的渠道。” 他说,自己在加密货币领域已有4、5年的经验,也曾被割过韭菜,了解大家的担忧。但他认为这次大家的心态应该有所不同:“如果炒就算了,但如果买,你可以把它当作捐款来买,用这种态度。我觉得这个东西和(郭文贵的)喜币在这一点上就有很大的差距。”
“方脸”还说,据他了解,李颖发行$LI币是很纯粹的,背后并没有一个资金团队在裹挟:“它能涨这么高全是靠广大散户,每个人用自己的行动去支持的。这跟传统的迷因币或山寨币是很不类似的。” 他也希望大家不要先入为主,可以多些时间观察:“这个东西到底如何,等一等不就可以看出来了嘛。”
另据“方脸”19日在X平台发帖称,经过和李老师讨论和对其项目愿景的了解,他决定成为$LI的雪花基金共同管理人,监督资金用途。未来也会邀请更多的人加入基金会,希望以此建立一种公开透明的运作方式。他特别声明,自己买过一些$LI,但是目前没有卖出过一枚,也没有依靠这个套利盈利。
旅美时事评论人士马聚则表示,李颖透过发币,打通了国内人士对他支持的一个路径,让这些人能够隐匿身份、安全地支援他。他也希望大家对此抱持积极心态:“我想今天这样一个机会,给年轻人一个寻找生存下去的一种方式,给他一个信心,给他一点耐心,这不是一件坏的事情。这总比两手一摊坐在那里等死的要好。”
财经人士警告:风险无限大 需小心把握
针对发行虚拟货币的问题,旅美财经评论人士王剑告诉本台:“作为一个有30年财经新闻工作经验的人,我可以告诉你,做这件事情是愚蠢的,因为没有人会通过这个获利。有人获利,非常非常地罕见,大部分人都是亏损离场。”他补充说,加密市场有很多类似产品,“但是这类产品我是不会买的,因为风险无限大。”
王剑认为,李颖能够发行$LI币是因为“李老师”在社媒平台上有足够粉丝,但他的产品和其它加密产品并没有区别,都是没有“锚”的产品:“就是从资产来说,它是没有任何价值的,这也是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昨天讲的,美联储是不会用加密货币作为储备资产的,因为他没有‘锚’。”
旅美经济学者夏业良则表示,李颖发币这件事现在还不能下定论,因为不知道这个$LI币是否能给投资者带来好处:“但是我有一个期望,就是第一,我希望这个事情是合理合法的,目的也不是为了圈大家钱、骗大家钱。如果是那样的话,就和他们的愿景、和他们的初衷是背道而驰,那就是郭文贵第二。”
他强调,即使是比特币这样的正规交易平台,投资者也总会有得有失:“一方面是祝福,另一方面要提醒大家,还是要注意这个风险,把控好这个风险。”
0 notes
tom000123 · 5 months ago
Text
Tumblr media
我说什么来着?李颖头七刚过他的团队就说服家属以李老师的名义发行“李币”了,人心不古啊😬李老师的血馒头就这样堂而皇之地被这些人以他名义的小人分而食之。李老师一生心如明镜,刚正不阿,想不到死后还要被利用被蚕食。
0 notes
tom000123 · 5 months ago
Text
Tumblr media
"李老师"背后的团队可能与中国政府有关,目的是为了"钓鱼"抓捕参与抗议活动的组织者和向海外爆料的人士。
0 notes
tom000123 · 5 months ago
Text
Tumblr media
李颖头七,大家前去瞻仰遗容。 “礼毕!”礼毕!”“礼毕!” 家属谢礼! 团队一拍脑门:对了,我们不用解散,我们发行“李币”,快,马上打电给陆以恒。😉😎😎
0 notes
tom000123 · 5 months ago
Text
Tumblr media
有消息称李㯋家属己经安全抵达瑞士正在准备相关事宜。李老师的相关帐号团队会继续运营,收益全程公开交给家人。
0 no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