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n't wanna be here? Send us removal request.
Text
流感多發季 記住6要素
冬至節氣已過,隨著氣溫不斷下降,醫院的發熱門診有“流感樣癥狀”的患者也略有增加。近期是感冒及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多發的季節,當您壹覺醒來發現自己打噴嚏、咳嗽、咽喉發癢,甚至發燒、肌肉酸痛時,該如何判斷自己是得了普通感冒,還是流行性感冒呢?這就需要我們了解普通感冒(cold)和流行性感冒持久液(flu)之間的區別。專家提醒,今年流感流行趨勢目前監測以甲型H1N1為主,也有少量H3N2 以及乙型(yamagata型)流行。預防方法是盡快接種流感疫苗,少去人多密集的地方,乘坐公共交通可以佩戴口罩。如果有發熱及呼吸道癥狀,請不要上班、上學,須合理用藥,多休息。 感冒與流感有區別 相對於流感來說,普通感冒是更溫和的呼吸系統疾病。感冒壹般是由病毒引起的,首發癥狀是咽痛,壹般在壹兩天後就會消失,隨之出現流涕、鼻腔充血的癥狀。剛開始流涕為水樣分泌物,隨後分泌物可能會變得顏色更延時噴劑深且更粘稠,這不代表感冒已經發展為更嚴重的細菌感染,而是繼發了鼻竇炎。在病程的第四五天壹般會出現咳嗽。發熱在成年人普通感冒中並不常見,但低熱是可能的,兒童更有可能因感冒而出現高熱。 感冒癥狀通常持續約壹周左右。在開始的3天,感冒具有傳染性,所以應做好隔離,註意休息。如果壹周後感冒癥狀仍沒有緩解,那就要考慮:1、可能是繼發了細菌感染,這意味著需要抗生素治療。2、避免與過敏性鼻炎、鼻竇炎相混淆。由此可見,普通感冒壹般以壹周為時間點持久藥,癥狀超過壹周仍不能改善的感冒癥狀需要前往醫院就診。 與感冒病毒壹樣,流感病毒同樣通過鼻、眼睛、口粘膜以飛沫形式傳播。流感比普通感冒起病急,發展快,相比普通感冒癥狀更重,嚴重者甚至死亡。而豬流感會出現惡心、嘔吐及腹瀉等消化系統癥狀。流感的癥狀同樣會壯陽藥在壹周時間有所緩解,但是患者會持續虛弱倦怠。流感最常見的並發癥是肺炎,尤其在青年人、老年人或合並心肺疾病的患者。如果感到呼吸急促、困難,需要立即前往醫院就診。 流感病毒其抗原性易變,傳播速度快,每年可引起季節性流行。根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每年流感的季節性流行可導致全球300萬—500萬重癥病例,25萬—50萬人死亡。孕婦、嬰幼兒、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等為流感的高危人群,患了流感後出現嚴重後果的壯陽藥推薦風險較高。需要註意的是,流感輕癥病例的癥狀和普通感冒相似,但它們其實是兩種疾病。 接種流感疫苗很必要 目前,流感疫苗接種是預防季節性流感最有效的手段,也可減輕慢性病患者因感染所致的不良後果,減少相應的醫療費用。 推薦60歲及以上老年人、特定慢性病患者等人員為優先接種對象。 其中特定慢性病患者指心血管疾病(單純高血壓除外)、慢性呼吸系統疾病、肝腎功能不全、血液病、神經系統疾病、神經肌肉功能障礙、代謝性疾病(包括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患有免疫抑制疾病或免疫功能低下者。 通常接種流感疫苗2—4周後,可產生具有壯陽藥效果保護水平的抗體,為保證受種者在流感高發季節前獲得免疫保護,接種的最佳時機是每年入冬之前。而流感病毒極易發生變異,且接種疫苗6—8月後抗體濃度開始衰減,因此疫苗應每年接種才能獲得有效保護。 預防流感的6要素 不管有沒有接種流感疫苗,以下6個方面對於預防流感和其他呼吸道傳染病同樣非常重要。 居家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流感流行高峰期避免去人群聚集場所。 註意個人衛生,咳嗽、打噴嚏時應使用紙巾、手帕或衣袖內側等壯陽藥屈臣氏掩住口鼻,避免飛沫傳播;經常洗手,避免臟手接觸口、眼、鼻。 適度進行有氧運動,可選擇散步、快走、慢跑、打太極拳等比較輕松舒緩的活動,提高身體抵抗力和對外界氣候變化的適應能力。 冬季氣候多變,註意添加衣服,做好防寒保暖,避免著涼感冒。 每天喝水應不少於1800毫升,但不要喝含糖飲料。 出現流感樣癥狀應及時就醫。 流感對慢性病患者有危害 患有糖尿病、高血壓、肺部疾病、哮喘、慢性支氣管炎等壯陽藥哪裡買慢性病患者更容易罹患流感。由於慢性病患者機體防禦功能下降,容易被感染。壹旦感染病毒後,病癥較重,病程也會較長。 數據顯示,慢性病患者的流感罹患率是健康人群的2.6倍,死亡風險增加了1.8~3.5倍。同時,流感病毒的感染還會加重原有的慢性病,引發多種並發癥。 流感用藥有講究 18.4%的患者沒有服用任何藥物,21.1%的患者有自行服用抗生素史,有壹半的患者服用過退熱藥物,24.6%的患者服用過壯陽藥副作用西藥成分的感冒藥。流行性感冒是病毒感染的呼吸道疾病,如沒有細菌感染的依據時,不建議使用抗生素。 流感防護需隔離 相關數據顯示,有40%左右的患者罹患流感的主要來源是同事、同學和家人。從傳播的場合來看,49%左右的患者認為自己是在公共交壯陽藥真偽通工具上被感染的。所以,如果身邊的人有感冒癥狀或者出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應該做好必要的隔離防護措施。
1 note
·
View no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