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mgik
#如何在线营销赌场:3大策略
sjids · 8 months
Text
Tumblr media
0 notes
kaiyunvip · 1 month
Text
五分彩:刺激快节奏的在线博彩体验!
在线博彩的世界中,五分彩成为了一个新的现象,吸引了数以百万计的玩家参与其中,带来了令人心动的奖金机会和丰富多彩的游戏体验。随着技术的发展,许多博彩平台纷纷涌现,但在众多选择中,开云体育以其独特的信誉和优质服务脱颖而出。让我们透过开云体育的视角,一同探索五分彩的诱人世界。
关于五分彩游戏简介
五分彩游戏规则相当简单明了。在这个游戏中,开奖结果由五个数字(万、仟、佰、拾、个)组成,每个数字都从0到9中随机产生。开云体育每日全天24小时都提供五分彩游戏,每天有2期开奖,开奖频率为每5分钟一次。
具体的游戏规则如下:
选号玩法:
– 一字: 玩家可以选择0到9中的任意一个号码进行投注,当开奖结果的任何一个位置的数字与所选号码相同时,即视为中奖。如果有超过一颗球落在所选号码内,则派彩将会倍增。
– 前三、中三、后三: 玩家可以选择0到9中的任意一个号码进行投注,分别对应着开奖结果的前三、中三、后三位置。当开奖结果的对应位置的数字与所选号码相同时,即视为中奖。
二字玩法:
– 玩家可以在前三、中三、后三位置上选择任意两个号码进行投注,只要开奖结果中任意两个数字与所选号码相同,即视为中奖。
三字玩法:
– 玩家可以在前三、中三、后三位置上选择任意三个号码进行投注,只要开奖结果与所选号码相同(顺序不限),即视为中奖。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开奖结果为豹子(三字同号),则不算中奖。
组选玩法:
– 组选三: 玩家可以选择5到10个号码,只要开奖结果中有且只有两个号码重复,则视为中奖。
– 组选六: 玩家可以选择4到8个号码,只要开奖结果中的三个号码都在所选的号码内且没有任何号码重复,则视为中奖。
跨度玩法:
– 在前三、中三、后三位置上,玩家可以选择0到9中的任一跨度,将开奖结果中的最大差距(跨度)作为中奖依据。
以上就是开云体育提供的五分彩游戏规则,简单而又刺激,带给玩家们丰富多彩的投注体验。
各种玩法:
– 前三和数: 开奖结果前三位数的总和与投注数字相同时,即中奖。举例:开奖结果为3、4、8、7、6,中奖的和值为15(3+4+8=15)。
– 中三和数: 开奖结果中间三位数的总和与投注数字相同时,即中奖。举例:开奖结果为3、4、8、7、6,中奖的和值为19(4+8+7=19)。
– 后三和数: 开奖结果后三位数的总和与投注数字相同时,即中奖。举例:开奖结果为3、4、8、7、6,中奖的和值为21(8+7+6=21)。
– 和尾数: 选择万仟佰拾个任意二位数相加后的尾数,可选择大、小、单、双、质、合。举例:开奖结果为3、4、5、0、0,万千和为7,尾数为7,属于“大”、“单”、“质”。
– 前三和数尾数: 以开奖号码的前三位数和的尾数作为中奖依据,可选择大、小、单、双、质、合。举例:开奖结果为3、4、5、6、7,前三和为12,尾数为2,属于“小”、“双”、“质”。
– 中三数和尾数: 以开奖号码的中间三位数的和的尾数作为中奖依据,可选择大、小、单、双、质、合。举例:开奖结果为3、4、5、6、7,中三和为15,尾数为5,属于“大”、“单”、“质”。
– 后三和数尾数: 以开奖号码的后三位数的和的尾数作为中奖依据,可选择大、小、单、双、质、合。举例:开奖结果为3、4、5、6、7,后三和为18,尾数为8,属于“大”、“双”、“合”。
两面玩法是五分彩中的一种经典投注方式,其规则多样且富有趣味。在整合单位玩法中,玩家可以根据个位、拾位、佰位、仟位、万位中的任意一位进行投注,选择0-9、大、小、单、双、质、合的任一号码。尾数大小、单双、质合等组合方式为玩家提供了更多投注选择。
在前三特殊玩法中,豹子、顺子、对子、半顺和杂六展示了五分彩游戏的多样性。豹子要求中奖号码的万、千、百位数字完全相同,而顺子则要求这三位数字相连。对子规定中奖号码的任意两位数字相同,半顺要求两位数字相连但不是顺子,而杂六包括所有不符合前述规则的中奖号码。
整合单位玩法中,以尾数大小、单双、质合为主的组合方式,使得玩家更加灵活地选择投注号码,增加了中奖的机会。同时,对于位数玩法,玩家可以根据自己的独特预测,选择特定位数的数字进行投注。
五分彩的多样性和趣味性在这些玩法中得到了充分展现,玩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独特的投注策略,尽情享受这个刺激而富有娱乐性的博彩游戏。
单双玩法:开奖结果的个位数字为1、3、5、7、9时为“单”,为0、2、4、6、8时为“双”。当投注的单双与开奖结果的个位数字相符时,即为中奖。
大小玩法:开奖结果的个位数字为5、6、7、8、9时为“大”,为0、1、2、3、4时为“小”。当投注的大小与开奖结果的个位数字相符时,即为中奖。
质合玩法:开奖结果的个位数字为1、2、3、5、7时为“质”,为0、4、6、8、9时为“合”。当投注的质合与开奖结果的个位数字相符时,即为中奖。
总和大小玩法:开奖结果的个位数字与万位数字之和大于9时为“总和大”,小于等于9时为“总和小”。当投注的总和大小与开奖结果的个位数字和相符时,即为中奖。
总和单双玩法:开奖结果的个位数字与万位数字之和为奇数时为“总和单”,为偶数时为“总和双”。当投注的总和单双与开奖结果的个位数字和相符时,即为中奖。
龙虎和玩法:以开奖结果的个位数字与万位数字为基准进行比较,大于相邻的位数为“龙”,小于为“虎”,相等为“和”。投注的龙虎和与开奖结果相符时,即为中奖。
Tumblr media
开云体育平台简介
开云体育是足球博彩界的熟悉名字。 该公司是欧洲和亚洲体育博彩市场中最强大的品牌之一。 除此之外,在开云体育还有许多其他各种游戏和投注方式,帮助玩家尽情体验,不必担心枯燥。
开云体育成立于2004年,专门提供在线博彩服务的知名公司。该公司总部位于菲律宾和马恩岛(欧洲)。开云体育经营跨国,并拥有全球范围的规模,支持多种语言,包括越南语,泰语,中文,英文。。。该平台提供目前最多样化的游戏和体育博彩项目,如:21点、keno、扑克、百家乐、足球、赛马等。
从2004年到2019年,该公司仅提供标准代理返还网络。直到2010年初才开始提供预付款方式。玩家可以完全自主地参与注册、存款/提款,无需经过任何中间审批程序。
开云体育提供了大量多样的在线赌场游戏,每个游戏都有不同的选择。玩家可以参与各种有趣和诱人的游戏,如:骰宝、百家乐、龙虎、扑克等。每个游戏都有不同的高赔率和流行的投注额,以最大程度地支持玩家。
开云体育代理商的体育在线博彩拥有庞大的赔率系统,各种诱人的赔率。玩家的博彩投资始终得到最好的支持。在开云体育在线平台上,各种引人入胜的博彩方式已经成为体育爱好者的绝佳投资场所。
开云体育的每个产品都经过严肃和高品质的投资。每周都为玩家提供成千上万的体育赛事。
开云体育投资的一个产品是电子竞技领域。这个行业为该公司带来了极大的声誉,为玩家带来了最完整的博彩体验,以及丰厚的促销活动。当你访问开云体育链接时,你将轻松获得这些诱人的优惠。
开云体育的赔率与其他知名博彩公司一样,主要有两种类型:欧洲赔率和亚洲赔率。每种类型的赔率都有相应的特点:
欧洲赔率:对于这种类型的赔率,人们只需要关注输赢的球队,平局的比赛则不需要考虑。
亚洲赔率:对于亚洲赔率,赔率将根据进球数来确定。
因此,根据自己的喜好和专长选择合适的赔率是很重要的。同时,需要考虑每支球队的情况,并阅读来自信誉良好的新闻网站的更多信息,以确定相应的投注赔率。
Tumblr media
在开云体育注册账号的步骤
在开云体育注册账号非常简单,以下是注册账号的步骤:
访问开云体育网站:首先,在你的浏览器中输入开云体育的网址,然后进入他们的官方网站。
点击注册按钮:在网站首页或登录页面上,你会看到一个“注册”或“注册账号”的按钮,点击它。
填写注册表格:一旦你点击了注册按钮,你将被引导至一个注册表格页面。在这个表格中,你需要填写一些基本信息,如用户名、密码、电子邮件地址等。确保你提供的信息准确无误。
选择你的货币:根据你的偏好,选择你希望在开云体育账户中使用的货币。通常,你可以选择你国家的货币或其他常用货币。
同意条款和条件:在注册过程中,你可能需要同意开云体育的服务条款和条件。务必仔细阅读并理解这些条款,然后勾选同意框。
提交注册表格:完成填写注册表格后,点击提交按钮。系统将处理你的注册请求,并在注册成功后向你发送确认邮件。
验证你的电子邮件:在注册过程中,你可能需要验证你提供的电子邮件地址。打开你的电子邮箱,查找来自开云体育的确认邮件,并点击其中的链接以完成验证过程。
完成以上步骤后,你就成功注册了开云体育的账号,现在你可以登录并开始享受他们提供的各种娱乐和投注服务了。
总结
开云体育(VIPKY SPORTS)是在线博彩领域的领先品牌之一,而五分彩游戏是他们提供的吸引人选择之一。在开云体育提供的多样化和吸引人的游戏中,加上他们的信誉和优质服务,玩家可以完全信任并享受安全和令人兴奋的在线博彩体验。特别是对于五分彩游戏,玩家将体验到令人兴奋和紧张的预测游戏结果的乐趣。来到开云体育,你不仅有机会体验各种游戏,而且还可以确保在所有博彩交易中公平、透明和安全。立即加入开云体育,探索丰富多彩、令人兴奋的在线娱乐世界吧!
0 notes
Text
什么是访客帖子?有效建立和销售访客帖子的技巧
您刚开始学习 SEO,并且听说Guest Post是Offpage SEO策略之一,旨在构建最有效的优质反向链接,以提高网站在搜索引擎中的声誉并建立网站品牌并提高网站在搜索上的 SEO 排名引擎。 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知道如何有效、安全地构建、买卖访客帖子。您需要有一个具体的计划,知道如何选择合适的网站并撰写高质量的文章。 不用担心!在这篇文章中,Quyet 将与您分享 2024 年有效构建和销售客座帖子的秘诀。
什么是访客帖子?
访客帖子是指以访客身份在其他人的网站或博客上发布的帖子。这意味着您是向合作伙伴的网 阿根廷电话数据 站或博客分享和贡献内容的人,作为回报,您会收到指向您的网站或博客的反向链接。 以下是 Semrush 的 Marcus Tober 为 Adweek 撰稿的客座文章示例: Marcus Tober(Semrush 专家)的客座文章Marcus Tober(Semrush 专家)的客座文章通过这个例子,相信您对Guest Post的概念有了更好的理解。 那么网站拥有访客帖子有什么好处呢?跟我一起来了解下一部分吧!
Tumblr media
Guest Post更有效地支持网站SEO
使用访客发帖进行 SEO 的最重要的好处之一是它可以帮助您为网站构建高质量的反向链接。 据我介绍,我了解到Backlinko 的一项研究 ,该研究分析了超过 100 万个网站的数据,结果显���,拥有许多来自其他网站的优质反向链接的网站在搜索结果中的排名较高。 这些研究都表明,反向链接是 SEO 的一个重要因素,而访客发帖是为您的网站构建高质量反向链接的有效方法。 访客帖子有助于有效支持网站 SEO访客帖子有助于有效支持网站 SEO然而,应该注意的是,反向链接并不是影响网站搜索结果排名的唯一因素。 其他因素如网站的内容质量、用户互动水平和技术因素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如果您对反向链接的概念不熟悉,可以参考我关于什么是反向链接的文章,以更好地理解这个重要概念。 来宾发帖有助于提高品牌覆盖率使用访客发帖的另一个巨大好处是它可以帮助提高您网站的品牌曝光度。 客座帖子助力扩大品牌影响力客座帖子助力扩大品牌影响力这是因为当您在另一个网站上发布内容时,您可以有效地吸引了解该网站的潜在客户。 如果他们喜欢所阅读的内容,他们将更有可能访问您的网站并了解有关您所提供的产品的更多信息。 这可能会导致他们将来成为您的客户。例如: Seosona是一家专门提供SEO服务的公司,希望提高品牌覆盖率。 Seosona 撰写了一篇主题为“ SEO 内容”的客座帖子,并将该文章提交给一家专门从事在线营销领域的知名网站。 这将有助于 Seosona 更加出名,从而提高其品牌覆盖率。
建立和发展关系
根据我的经验,访客发帖可以帮助您建立和发展关系有 3 个主要原因: 第一:来宾发帖可以让您在个人层面上与您的行业合作伙伴建立联系。当您联系其他网站所有者发布信息时,您正在与他们建立关系并更多地了解他们及其业务。 第二:来宾发帖可以帮助您为合作伙伴提供价值。当您撰写高质量的来宾帖子时,您就为合作伙伴提供了可以与读者分享的有价值的内容。 第三:来宾发帖可以帮助您开辟未来合作的可能性。当您撰写高质量的客座文章时,您会给观众留下良好的印象。这可能会带来未来的合作机会,例如双方之间的联盟、资源共享,甚至业务合作。 客座帖子有助于建立和发展关系客座帖子有助于建立和发展关系通过这一部分,相信您已经清楚地了解了Guest Post对您网站的好处。 那么如何为您的网站建立一个有效的访客帖子系统,让我们在下一部分中找到答案!
Tumblr media
建立有效访客帖子的4种方法
目前,有 4 种流行的方法可以为许多 SEO 人员有效地使用的网站构建访客帖子: 1.建立自己的Guest Post系统这种方法经常被业内经验丰富的SEOer所使用,其实现方式与构建主网站类似。 除了使用高质量的访客帖子来优化您的主网站(金钱网站)之外,您还可以直接在该网站上销售产品或服务,甚至可以将反向链接和访客帖子转售给员工。其他搜索引擎优化。 优势 缺点完全控制访客留言系统。可用于销售产品、服务或转售访客帖子。需要大量的投资成本。消耗大量资源、时间和精力。2.向其他网站贡献内容网站、博客和电子报纸始终需要保持新的优质内容的持续来源。因此,他们往往愿意接受在特定领域具有专业知识的人来贡献更多优质和创意的内容。 优势 缺点在其他网站上建立作者声誉。很少有网站接受内容贡献。通常不允许反向链接。内容需要仔细编辑。3 . 与其他网站交换访客帖子如果自己搭建一个Guest Post系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那么你绝对可以和同行业的人交换Guest Posts。 优势 缺点对双方都有好处,无需投入大量资源即可获得免费的访客帖子。有必要仔细研究合作伙伴网站的质量。合作伙伴网站至少需要拥有与主网站相同或更多的流量才能确保有效性。 4.买卖访客帖子尽管有谷歌的指导方针,但很明显大多数搜索引擎优化仍然认为付费反向链接是有效的。老实说,我经常使用这种方法为我实施的项目构建反向链接。 如果您无法创建 Guest Post 系统或自行交换,您绝对可以购买 Guest Post 服务来服务您的 SEO 目标。 这是很多人选择的流行方法。您只需支付费用,然后您将获得指向您的主网站的优质反向链接来源。此方法可以帮助您有效地节省时间和资源。
今天在 Facebook 上发表客座帖子购买和销售小组
以上是我经常交换和购买客帖的一些群组,大家可以参考一下。还有很多其他的群组,你只需输入关键字Guest Post,Facebook就会向你展示购买、出售和交换Guest Post的群组。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群里Guest Post卖家很多,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是有信誉的,购买前一定要仔细核对信息,如果是克隆账号,绝对不要购买,如果卖家要求付款,绝对不要购买。之前没买过。 您可以在这里查看我分享我购买和销售访客帖子的经验的详细文章。 购买、出售或交换访客帖子时的注意事项作为在销售访客帖子领域工作并且也购买过访客帖子的人,当您决定购买或交换访客帖子时,我想分享一些重要注意事项: 选择具有相关主题的网站选择与您的网站正在实施的主题相关或与主题内容相似的网站。在同一领域的网站上购买Guest Post会比流量大、声誉高但与您网站主题不相关的网站带来更好的效果。 选择一个具有相关主题的网站来发表访客帖子选择一个具有相关主题的网站来发表访客帖子例如, 您是 SEO 专家,想要写一篇客座文章来推广您的SEO 服务。您可以搜索具有 SEO 相关主题的网站,例如: 有关在线营销、数字营销、在线业务的网站或有关技术、IT 的网站…但是,请注意,与不相关的网站相比,竞争可能会很激烈,价格可能会上涨。 如果您想了解当前Guest Post价格是多少,可以向下滚动到问题解答部分进行参考。
避免在包含许多访客帖子的网站上购买
访客帖子过多的网站通常无法确保质量,并且对于高搜索引擎优化 (SEO) 往往无效。 通常,拥有这些网站的访客帖子提供商只是想通过出售尽可能多的帖子来赚取利润,而不关心它给客户网站带来的效率。 这些单位的明显迹象是他们经常打包出售来宾邮报。打包出售访客帖子的文章示例打包出售访客帖子的文章示例专门销售访客帖子的网站将允许许多团体在其网站上放置反向链接。 这导致他们的网站质量很可能被谷歌评为较差。当您在这些访客帖子上放置反向链接时,也会影响您网站的质量。避免链接到恶意网站您需要确保您的客座文章不被放置在含有恶意代码、病毒等色情或赌博相关内容的网站上。 网站被黑客发送了日语链接作为垃圾邮件网站被黑客发送了日语链接作为垃圾邮件在此类网站上放置访客帖子会对您的网站产生负面影响。为访客帖子创建有用的内容客座文章也需要像编写常规SEO 内容一样细致。或者您打算放置访客帖子的网站必须是为用户提供有用内容的网站。 在谷歌2023年更新中,谷歌强调有用的内容是重要的排名因素之一。 如果您打算购买访客帖子只是为了复制和发布它,请重新考虑此决定。 因为这是你在Google上乱扔垃圾的行为,在实施Guest Post时不会很有效。
Tumblr media
确保自然的锚文本比例
我认为每个网站的锚文本比例没有通用公式。您需要研究您的市场和竞争对手,以找到每个行业的正确平均数字。 同时,您还应该避免垃圾邮件过多的主要关键字,使锚文本多样化并专注于与您的品牌相关的关键字。 在我的工作中,我经常将这个平均锚文本比例应用到企业项目中。但是,根据每个特定行业,我和我的团队会对其进行调整以使其最适合。 参考锚文本密度比例表参考锚文本密度比例表您可以参考这个比例表,并认为它对于您的网站领域来说是合理的。 以上是我在实施SEO项目过程中学到的购买Guest Post时最基本的注意事项。 来宾帖子也只是 Google 评估和排名网站的 SEO 因素之一。 您可以参考Seosona的All IN ONE SEO课程。 这是我直接与我的团队分享我的知识和现实生活经验的课程。通过本课程,您不仅可以为自己选择最优质的访客帖子,还可以从头到尾处理您的大部分 SEO 任务。
什么是高质量的访客帖子?
目前来宾帖子的费用是多少?购买时的访客帖子价格取决于网站的流量。一般新闻网站的价格在35万到55万/篇不等。如下: 1k - 3k 流量的网站:350k/帖子拥有 3k - 5k 流量的网站:450k/帖子流量超过 5k 的网站:550k/帖子以上价格为每篇客座文章的参考价格。您需要联系网站所有者协商具体价格。 访客帖子对于 SEO 仍然有效吗?根据我的研究,Google 工程师 Matt Cutts 在 2014 年发表了一篇臭名昭著的博客文章,宣称“ SEO 访客发帖的衰落”。 但他主要指的是当时许多 SEO 正在使用的低质量访客帖子,他们在有问题的网站上发布低质量的帖子只是为了建立声誉。建立反向链接。 如果您为一个有合适受众的信誉良好、权威的网站撰写有用、有价值的访客帖子,它仍然可以对您的 SEO 有很大帮助 – 并且不太可能对您造成伤害。
0 notes
gravitysworm · 5 years
Text
疫情下的美国工作:居家办公、零工经济与自动化
澎湃“疫论·劳动”版本: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6698738 
发布以后看到最新消息,由于对劳工补贴和保护不够,Instacart平台旗下的代购员已经计划举行全国大罢工。
正文:
近日,为缓解新冠疫情导致的失业危机和全球供应链上的破坏,美国官方不断升级经济刺激方案的规模,最终拨款高达2万亿。其中最引人瞩目的计划,是给每位纳税居民1200刀的紧急支票补助。推出这种略带全民基本收入色彩的项目,说明疫情所解锁的一系列社会危机,已经危重到盖过了党派的争议。疫情下横扫全球的居家办公社会实验,赋予一部分人探索新工作、学习、生产模式的同时,也让更多行业无法不出行的劳工面临隔离即失业破产的命运。初步调查显示,美国截至3月中旬已有18%的人口因为疫情失业或工作时长减少,这一数字还将随着疫情的深化而上升。疫情打碎的不仅仅是稳定生活秩序的幻象,也注定要促发更深远、长期的工作场所、公众心态和经济模式的裂解和转型。 
居家办公中的职业隔离
美国疫情的蔓延,让居家办公和视频会议成为了白领标配,也让低薪服务业的脆弱性在危机前表现得淋漓尽致。是否可以居家工作,成了进一步撕裂阶层鸿沟的引擎。 
与中国一二月的情况极其类似,美国的酒店业、餐饮业、娱乐行业特别是小型本地企业在三月经历了大崩盘,直接受影响的劳工占到工作人口的十分之一。如果说健身教练和艺术家拥有较高的文化资本,还可以勉强通过网课赚点零花钱,餐饮业雇员却不存在这个选择。在主要城市下达封城令前,很多地区的餐馆和酒吧流量就已经跌到了谷底,大量合同工、小时工被解雇和停薪,绝大部分都没有带薪休假,近一半都没有医疗保险。美国私营部门中,只有30%的低收入职业可以修病假,相比之下高收入职业的比率为93%。即使雇员幸运被留用来处理外卖订单,大幅削减的小费也会让大部分服务生无法维持生计。通过虚拟小费罐(Virtual Tipping Jar)给失业的餐厅雇员募捐,是近日美国各地防疫自组织的核心项目之一。以城市为单位,餐馆劳工可以在共享文档上列出自己的基本信息、餐厅名字和电子钱包,接受顾客的打款。 
服务业的停摆迅速反映到了失业指标上。过去半个月,几乎所有州的失业补助申请数量都在急剧飙升。在纽约和新泽西,潮水般涌进的失业申请让两地劳工局的网站和热线一度停摆。在俄亥俄州,非必须场所的关闭导致政府两天内收到五万名失业申请,是往年同期的二十多倍,这种烈度早已经超越了2008年金融海啸带来的震荡。失业趋势如此惊人,以至于各州劳工部门在考虑推迟发布最新的数据。 
Tumblr media
可以居家办公的人口集聚于高薪行业
低薪服务业的遭遇,进一步折射出居家办公的例外而非常态性。根据劳工部的统计,全美劳动力即使早就去工业化,目前也只有29%的非农劳工有条件居家办公,而那些没法在家工作的职业基本都集中在受到极大冲击的低薪服务业。居家办公人群的相对高薪、高教育特质,也意味着在种族上的职业隔离,白人和亚裔能够远程办公的比例高过非裔和拉丁裔。由于大量就业于科技工程领域,37%的亚裔可以远程工作,这个比例对非裔和拉丁裔只有20%和16%,而后者私家车拥有率更低,通勤时间更久,对公共交通依赖性更强,因此居家办公特权和接触病毒几率本就呈反比。再者,由于非裔和拉丁裔存款更少甚至很多人负债,即使同样遭遇灾难性失业,他们也会更快陷入绝境。 
在疫情发生前,美国全天居家工作的劳动力比例大约为5%,也即800万人。假设疫情让有条件的人全部选择远程办公,也只新覆盖到人口的不足四分之一。一些州强制规定半数以上人口在家办公,对很多人就意味着在家失业。传媒和硅谷所津津乐道的大规模远程办公实验,根本不能代表疫情下美国普通人的生存状态。  
零工经济的雪崩
对比传统服务业的大规模停薪失业,处在传统雇主雇员结构外的零工经济(Gig Economy)则面临着收入骤降或劳工权益的进一步倒退。主要城市封城后,叫车平台订单基本消失。还在其他城市坚持接单的劳工,由于公司不负责医保和提供医疗防护,不得不自费购买价格翻倍的口罩和手套。餐厅堂食的关闭,也并未反向带动外卖需求的上升:大部分人都在本地超市的大抢购中囤积了足够的余粮。走投无路的餐厅已经要求外卖订餐等平台帮忙售卖礼品卡来维持现金流。 
此次疫情危机,几乎所有零工平台的主要应对策略,不是出台补贴劳工的政策,而是增减应用功能和算法规则,来试图改变消费者与劳工的互动模式,这和英国官方笃信的轻推理论和游戏化设计有异曲同工之处。比如跑腿平台TaskRabbit降低风险的方式,是直接把顾客的任务取消费用给免除。这虽然可以鼓励有症状的顾客及时取消订单,却让劳工面临白跑单和被恶意销单的风险。Uber和Lyft平台的方式则是粗暴把拼车功能直接拿掉,这降低了乘客间传播病毒的概率,却未必让劳工更安全。由于拼车比单人订单时薪高,为了获得同等的收入,司机必须完成更多的订单才能下班。考虑到上涨的订单需求和手下愿意继续工作的劳工数量不匹配,超市代购服务Instacart直接取消了低评分购物者获取订单的限制,来鼓励平台劳工在疫情期间多接单。零工平台们仅仅通过调整后台代码,就可以声称为防疫做出了贡献。 
3月17日通过的全国性紧急援助法案,强制规定零工经济平台应给予劳工最多14天的带薪病假。但在绝大部分州,网络平台劳工都没有合法的雇员地位。加州今年1月生效的AB5法案将Uber,Lyft和Doordash劳工视为正式雇员,但目前零工平台通过上诉等渠道,纷纷拖延执行这一规定。19日,愤怒的司机在Uber总部门口聚集,抗议公司不提供薪资补偿,这大概是各地宣布封城后的第一次线下集会。即使获得雇员地位的承认,如果减少的收入来自于订单不足、平台规则更改、或者在家照看孩子的义务,劳工也无法获得任何补贴。即使幸运因为感染获得两周带薪病假,由于绝大部分零工雇员要么没有医保,要么加入的计划自付额度很高,在天价账单前薪资补偿也是杯水车薪。 
但疫情归根结底,也只是既有并发症的显影器。即使在今年以前,整个零工经济的运行模式都已无法持续,低价便利与保护劳权成为跷跷板的两面不可兼得。算上油费保险等投入成本和等待客户的时间,所有零工平台劳工的实际小时工资都远低于最低工资标准。随着时间推移,零工经济的相对收入也在下滑,越来越多的人需要打多份零工才能过活。基于全美27个主要城市的网络零工平台数据显示,从2013年2018年,仅出行平台司机的平均收入就跌了一半以上,在一些城市的跌幅更是超过七八成。由于生活成本高企,小时工资停滞不前,全职工作已经无法维生,大量之前的全职劳工被迫找了别的工作,因此只有换成兼职。出行平台的劳工流动率也高得惊人,2017年一项研究曾估计只有4%的Uber司机工作满一年还在坚持。 
即使把小时工资压到最低,赶走大量全职司机和解雇内部程序员,Uber和Lyft还是只能靠一轮又一轮的风投过活,创办至今从未真正在账簿上盈利过。在社会学者、Hustle and Gig作者Alexandrea Ravenelle看来,多以灵活、就业共享共赢为卖点的零工经济,本质上是包装成进步的倒退(a movement forward to the past)。 
讽刺的是,零工经济在过去十年的崛起,本就是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国资本主义自我调适的结果。估值10亿以上��科技独角兽公司们,试图把被主流经济结构甩下的不稳定就业人群吸纳到自己的盈利体系中,一边宣扬自己高效解决就业,为波动型经济带来缓冲区,一边用参与、自主、社区等进步派理念,把经济风险由企业转嫁给劳工。在技术民族志者Alex Rosenblat看来,零工平台是在把一种较高的职业地位和标签,强行与更低的经济回报、更高的职业风险相捆绑,最终打造出一种类似于用爱发电的自我剥削意识。后金融危机时代的这类困境解决模式,终于在另一场危机的滩���上土崩瓦解。 
疫情与加速的自动化
传统零工经济模式的破产促发的更深远的转型,还在于未来服务业中全面加速的自动化。与全世界机器人发展的核心地带中国相比,美国机器换人的规模本并不大,机器人的密度也远低于日韩。中国的治理模式使得政府可以更方便地雇佣科技公司进行AI和大数据开发,隐私保护的不健全也使得面对疫情时,从面部识别到体温枪等各种自动化手段可以无障碍推广到全国。2月,中国浙江也率先采用了无人机来递送医疗物资。虽然制造业中的工业机器人众多,自动化在美国都市空间的入侵速度却并不高,因为城市经济长期依赖大量低薪服务业人口,来保证周边高薪金融科技白领的日常所需。各种服务业和移民工会,也会确保它们旗下的劳工至少有一份有尊严的工作,不会轻易被机器所裁汰。然而,新冠病毒的来袭,无疑改变了企业衡量经济风险的天平,使其进一步意识到都市人员流动的危险和自动化的优势。 
为了避免医护感染,美国第一名新冠病例就是由医疗机器人进行隔离治疗,病人通过机器人与治疗医师沟通。尽管社区传播并未因此被阻断,使用机器人的思路可能在未来被大规模效仿。病毒在金属、木制品等表面依然可以存活数小时至数天,但机器人比人类传播病毒的可能性显然是低多了。除了养几个维护机器的员工,企业也不再需要为机器人突然病倒而担忧。 
事实上,美国多数企业面对疫情的举措,从餐饮、银行业的应用交易和免下车服务,到健身领域的家用智能健身器,就已经体现出自动化取代人力的色彩。2月末,亚马逊在疫情严重的西雅图开设了第一家只有清洁工和管理员的全自动结帐超市,顾客的购买由摄像头自动记录和扣款,不需要结帐即可离开,最大程度避免了人群的排队聚集。亚马逊正试图将这项技术卖给其他零售商,让无处不在的监控摄像头加速取代目前美国社会尚存的350万收银员。 
年轻一代对机器换人接受甚至推崇的态度,也在推着自动化的浪头往前冲刺。以上述自助结帐技术为例,就可以看出不同代际对自动化的支持度呈现极大差异。商业调查公司CivicScience于2018年做过统计,当收银员和自助结帐台均存在的情况下,35岁以下的受访者只有不到四成会选择收银员,而在55岁以上的人里,这个比例却高达四分之三。 
刨除老年人学习新技术的陡峭曲线,千禧一代对社会交往模式的偏好也在重塑着美国未来工作的前景。传统社会学和管理学理论预设人们渴望更多面对面接触和交流的机会。上世纪90年代,星巴克等美国咖啡店设置店内工作休息区,就是依据普特南式美国公共生活衰落、急需重建公共空间的假设。二十多年后,WeWork抱着同样的哲学在全球城市中扩张,希望新经济下原子化的科技和文创劳工通过在开放空间集体办公交友,重新回归线下沟通和公共生活。甚至SoulCycle这类健身俱乐部也曾打着白领社交而非锻炼的口号。 
但年轻一代的选择却打碎了这套理论。他们需要的不是真正的沟通,而是周围有陌生人一起孤独的感觉。比如社会学者David Grazian在调研美国多个WeWork共享办公空间就发现,大部分用户只是为了端着咖啡、抱着电脑在一边独自工作,对空间提供的啤酒畅饮、社交活动不感兴趣。在零工经济下,选择不沟通甚至成为了一种可以单独加价的商品。2019年,Uber推出了新功能“安静模式”,乘客可以让司机不和自己主动说话,但只有单价更贵的Uber Black和Uber Black SUV才能开启。 这完全倒置了整个服务业依赖于情绪劳动加成的逻辑,主动减少而非购买情绪劳动服务成了一般大众更主流的选择。如果普通劳工能够提供的人际沟通都成了负资产,无人驾驶看上去才是更自然的未来。 
Tumblr media
Creator的汉堡机器
也许正是因为年轻人群对自动化的高接受度,越来越多的城市消费空间冒出了机器人的身影。早在2017年,创业公司Creator就在旧金山开设了第一家全自动汉堡店。因为节省了人工成本,门店卖的汉堡单价更偏宜。2018年,Cafe X推出了机器人咖啡师,每个机器人每小时可以做一百多杯标准意式咖啡,现在它们在圣何塞和旧金山机场都设置了分店。机器人调酒师虽然还未普及,但已经出现在赌场、邮轮、自动驾驶汽车等处。不出意料,这些高自动化的服务业公司受到疫情冲击较小。Creator针对此次疫情的声明,也反复突出了其自动化流程减少病毒传播风险的特色。 
对人工的需求当然不会在短期消失,而只是在不同工作间流转。因为疫情和自动化减少的传统服务业岗位,会逼迫更多人加入更无保障的零工经济大军。Instacart计划在未来三个月招募30万代购员,来替居家办公的人群采购超市物资。消失的零工经济岗位,又会进一步将人从城市空间的前台推向幕后。换言之,在都市空间和其他人直接沟通的工种变得稀有,在电商仓库操纵监督分拣机器人,在电脑屏幕后分析处理软件的职位又会陆续增加。近日,由于网络订单暴增,亚马逊仓储中心新招募了10万人,很多是因为疫情而濒临失业的劳工。与此同时,因为太多的人工审核员轮班休息,各大社交平台的删贴机制均出现故障,对机器自动审核的依赖导致无数帖子和账户被错误封杀。机器依然需要人工来调控,但随着劳工从城市公共空间褪去,剥削也变得更为隐蔽。 
目前,美国官方的紧急救助方案与无条件的UBI存在着根本性区别。不像UBI的无条件发放,支票补助只囊括了符合标准的纳税人,按照报税额度确定资格,这虽然针对性排除了高收入群体,却导致因为种种原因不报税的人难以拿到补助。依赖复杂的税务系统也将极大延后支票的发放,导致更多人在补助到款前就资不抵债。在共和党推出的一个前期方案中,低收入群体甚至只能拿到中产一半的补助额。 
不像每月按时发放的UBI,美国纳税人的支票补助有且只有一次,总体救助计划也以本年末作为期限。官方依然将当前的疫情比喻为例外状态,而非长期不可逆的总体型质变。然而,即使疫情退散,需求回弹,美国的城市经济也很难再复原成过去的样貌。被取代的服务业劳工只有一部分还会回归岗位,零工经济在不可持续的资本积累模式下也将进一步自噬。人们对人际沟通和公共空间所自带的风险将有不同以往的预判,这种预期将进一步重塑这个社会工作场所的政治。
2 notes · View notes
fx999blog · 4 years
Photo
Tumblr media
纽市盘前:英欧双方尖锐对峙,英镑回落80余点;需求疲软供给却不愿等闲,美油重挫近8% 纽市盘前:英欧双方尖锐对峙,英镑回落80余点;需求疲软供给却不愿等闲,美油重挫近8% 周四(6月11日)欧洲时段,英镑兑美元回落80余点,英欧双方各不让步,英国内阁办公室大臣戈夫表示,排除延长脱欧过渡期的可能性。同时法国议员敦促法国政府在英国脱欧谈判中对渔业问题保持坚定立场。此前穆迪预计至2020年底,英国无协议脱欧发生,英国经济规模仍将大大低于此前预期的水平;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可能仍是未来几年英国信贷风险的主要驱动因素;在英国脆弱的经济复苏过程中,无协议脱欧将加剧疫情的影响。 欧洲时段,美油重挫近8%至36.44美元/桶附近,油市高出不胜寒,供需两端均存利空,一方面新冠感染病例增多,让人担忧石油需求复苏缓慢,此外美国原油库存触及纪录高位,市场再度担心需求疲弱将导致持续的供过于求。另一方面,能源咨询机构JBC表示,如果OPEC+坚持目标,美国页岩油可能会迅速复苏。澳新银行分析师表示,油价最近的涨势出现停滞,因库存增加显示复苏之路将崎岖难行。 ★近期热点提要★ 1、【美国就业市场从疫情中缓慢复苏,但过去三个月失业人数惊人】 美国至6月6日当周初请失业金人数连续第10周回落;美国至5月30日当周续请失业金人数较上周回落;美国劳工部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周初请失业金人数继续下降,因美国就业市场持续从疫情流行中缓慢复苏。失业总人数连续第10周下降,但在过去三个月里,失业人数仍然惊人。 2、【额外的600美元救助7月即将到期,3种替代方案呼之欲出】① 由于疫情而被解雇的美国人,除了能够从自己的州获得的收入外,还能够每周额外领取600美元的失业救济金。但是在7月份,如果议员们不采取行动,失业的美国人将看到每周额外的600美元的失业金消失;② 美国人获得的600美元补充补贴一直是有争议的,特别是考虑到三分之二的下岗工人从失业救济金中获得的收入比从工作中获得的更多,这甚至引发了自愿失业的现象。但与此同时,支持额外600美元救助的人则表示,减少这些福利可能会导致更多的失业;③ 第一种方案是民主党主导的众议院通过的3万亿美元的《HEROS法案》,该法案将把600美元的额外联邦失业救济延长至2021年1月;④ 第二种方案是弗吉尼亚州民主党众议员拜尔提出的名为《工人救济与安全法》的提案,允许美国人在疫情的国家紧急状态或州紧急状态有效期间继续获得600美元的额外收益。一旦国家或州紧急情况终止,失业的美国人将根据他们所在州的失业水平获得福利;⑤ 第三种方案是俄亥俄州共和党参议员罗伯·波特曼提出的为返回工作岗位的美国人提供每周额外的450美元;⑥ 目前来看,第二种方案获得两院的认可,且前美联储主席耶伦和伯南克也表示支持。 3、【虽是收益率目标政策先驱,日本央行却准备重回印钞救经济】①正当主要央行纷纷投入收益率曲线控制这块未知领域,日本身为这个非正统政策的先驱者,却愈来愈难以全心专注于自身的收益率目标,反而打算回到印钞的老路数,来帮助受疫情打击的企业。②日本央行在下周的政策会议上料将不会扩大刺激计划,且近几个月推出的一连串缓解新冠危机的工具也预料不会有重大改变。③但日本央行总裁黑田东彦料将强调,央行决心持续向市场注入大量资金,以帮助企业存活并保住员工饭碗。④“日本央行近期重点仍将是维持市场稳定,并缓解企业融资压力,”一位熟悉日本央行想法的消息人士表示。“降息仍是日本央行的工具之一。但当前或许并不是最可能的选项。”还有两名消息人士也表达了同样看法。⑤虽然日本央行会对经济前景面临的风险发出警告,但可能会维持其经济评估,即经济将逐步从疫情带来的打击中复苏。⑥各种刺激工具的出台,令日本央行在与市场沟通和引导市场预期方面遭遇挑战。⑦重新强调日本央行印钞的规模,使得其之后很难缩减该计划的规模,市场可能将此举解读为收紧政策 4、【黑田东彦:日本央行将毫不犹豫地采取一切必要措施】① 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周四表示,日本央行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在疫情期间保护就业、企业和民生;黑田东彦在回答国会问题时表示,日本央行已采取多项措施向企业提供融资支持;② 尽管如此,公司仍因销售下降而压力巨大,日本央行将灵活地审视各种措施;疫情影响不确定性仍然很高;日本央行目前没有计划发行数字货币,将关注包括香港在内的亚洲经济和金融体系的事态发展。 5、【德国智库DIW:预计德国经济今年将萎缩9.4%】德国智库DIW:政府宣布的经济刺激计划明显在支撑经济,如果按计划实施的话,今年德国经济预计将萎缩8.1%,预计2021年增长4.3%。 6、【疫情下欧洲储蓄率飙升而消费低迷,这加大经济复苏的风险】 ①新冠疫情促使欧洲经济面临失去大量消费者的风险。欧洲家庭已经将数千亿欧元的资金存入银行账户,尽管许多国家的商店已经重新开门营业,但调查显示,在失业率不断上升和第二波疫情的威胁下,几乎没有迹象表明人们准备大肆消费;②消费低迷加大了欧洲经济复苏的风险,因为国内需求的推动力不够强劲。经济学家指出,德国等地区的餐厅订单数出现强劲复苏。最近节省下来的部分开支将被花掉,我们已经看到有部分开支被花掉了。我们会回到原来的储蓄率吗?不确定了,我真的很担心;③消费占欧洲GDP的一半以上,对经济复苏至关重要。第一季度约三分之二的萎缩便是由消费下降造成的。经济学家指出,接下来几个季度储蓄减少多少,将是经济复苏的关键。对未来工作和收入前景的担忧可能促使家庭保持谨慎,并保持较高的储蓄;④政府希望通过减税、对有子女家庭的补贴和购买清洁汽车的补贴等激励措施来鼓励消费者花掉自己的积蓄。经济学家表示,释放节省下来的资金将为经济复苏增加额外的推动力,它必须发挥作用,才能让复苏保持强劲势头 ★欧洲时段外汇行情回顾★ 欧洲时段,美元指数走高至96.35附近,日内风险偏好情绪回落,避险需求支撑美元,美国至6月6日当周初请失业金人数连续第10周回落;美国至5月30日当周续请失业金人数较上周回落;美国劳工部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周初请失业金人数继续下降,因美国就业市场持续从疫情流行中缓慢复苏。失业总人数连续第10周下降,但在过去三个月里,失业人数仍然惊人。 欧洲时段,欧元兑美元回落至1.1350附近,美元指数日内强势走高,市场风险偏好情绪整体回落,而疫情下欧洲储蓄率飙升而消费低迷,这加大经济复苏的风险,尽管欧盟委员会建议在6月15日开放所有欧盟内部的边境,但欧洲经济重启仍相对缓慢。华侨银行表示,欧元兑美元处于盘整模式,短期隐含估值缓慢下跌,但目前的涨势未被动摇,预计汇价短期内将交易于1.1260-1.1330区间。 欧洲时段,英镑兑美元回落80余点,英欧双方各不让步,英国内阁办公室大臣戈夫表示,排除延长脱欧过渡期的可能性。同时法国议员敦促法国政府在英国脱欧谈判中对渔业问题保持坚定立场。此前穆迪预计至2020年底,英国无协议脱欧发生,英国经济规模仍将大大低于此前预期的水平;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可能仍是未来几年英国信贷风险的主要驱动因素;在英国脆弱的经济复苏过程中,无协议脱欧将加剧疫情的影响。 欧洲时段,美元兑日元弱势交投于107附近,日内风险偏好情绪降温,支撑日元避险需求上升,亚欧股市纷纷大跌,令投资者重返避险资产。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周四表示,日本央行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在疫情期间保护就业、企业和民生;黑田东彦在回答国会问题时表示,日本央行已采取多项措施向企业提供融资支持;但投资者认为日本央行在下周的政策会议上料将不会扩大刺激计划,且近几个月推出的一连串缓解新冠危机的工具也预料不会有重大改变。 欧洲时段,美元兑加元创四日新高至1.3509,日内美元指数走高,因风险偏好情绪回落,商品货币纷纷大跌,此外油价重挫7%,多项利空施压,近期的持续上涨的商品货币可能面临阶段性压力。 欧洲时段,现货黄金交投于1730美元/盎司附近,美元走高至96.5附近,日内风险货币承压,商品货币大跌,尽管风险偏好情绪有所降温,但美元压制着黄金。此外美国疫苗公司Moderna表示,新冠病毒疫苗第三阶段研究将于2020年7月开始,涉及3万名受试者。美联储本周的利率决议没有出乎市场预料,整体仍然在非常鸽派的状态中,维持利率不变。亨达市场(Hantec Markets)的分析师Richard Perry表示,金价可能再次回落至1720美元,美联储宣布维稳后,黄金短期前景有所改善,但仍缺乏信心。  欧洲时段,美油重挫近8%至36.44美元/桶附近,油市高出不胜寒,一方面新冠感染病例增多,让人担忧石油需求复苏缓慢,此外美国原油库存触及纪录高位,市场再度担心需求疲弱将导致持续的供过于求。另一方面,能源咨询机构JBC表示,如果OPEC+坚持目标,美国页岩油可能会迅速复苏。澳新银行分析师表示,油价最近的涨势出现停滞,因库存增加显示复苏之路将崎岖难行。 机构观点 【中金公司:美联储本周决议结果延续鸽派姿态并大体符合预期】①对于隔夜刚刚结束的美联储6月FOMC议息会议,中金公司海外策略观点认为,整体来看,此次会议结果延续鸽派姿态并大体符合预期;②该机构认为,预计较长一段时间内继续维持宽松姿态,结合美联储的会议声明、数据预测以及具体的执行材料细节,6月FOMC会议传递的两个主要信息为:1)将在较长时间内维持当前低利率水平;“散点图”显示委员们预计维持当前低利率水平将持续至2022年;2)未来数月维持当前的资产购买步伐,即每个月800亿美元国债和400亿MBS美元;③中金公司指出,期待更大规模的宽松可能也难以看到。市场逻辑边际上从流动性驱动向基本面驱动切换。 【汇丰预计美债收益率曲线走平】①在美联储基本上将未来两年的隔夜利率锁定在零水平附近后,汇丰认为如今投资五年期美国国债就类似于先前的两年期债券。汇丰固定收益研究全球主管Steven Major表示,他们刚刚锁定了2年期,美联储官员周三预测显示,一直到2022年政策利率将保持在接近于零的水平。5年期美债成为了新的2年期;②虽然许多市场参与人士认为美债收益率曲线趋陡,预计疫情封锁过后的经济反弹,将推动较长期限的收益率走高,但Major认为这种情境不会出现。相反,Major预计收益率曲线会趋平。Major表示,我们目前不看好收益率曲线陡化,关于前瞻性指引美联储还可以做很多事情,预计美联储的前瞻性指引增加将缩小长短期债券的收益率差。 【丹斯克银行:短期内欧元兑美元将涨至1.15】① 丹麦丹斯克银行预计短期内欧元兑美元将涨至1.15,在这种经济前景下,瑞朗和挪威克朗应该会走强;隔夜美联储6月利率决议保持利率水平和前瞻性指引不变,根据利率预期点阵图,预计到2022年美联储将维持利率不变,符合当前市场定价;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表示,美联储甚至没有考虑加息,即便有初步积极迹象表明美国经济已筑底并开始回升;② 美联储表示将至少以当前的速度保持购债速度,意味著将继续每月购买800亿美元左右的国债和450亿美元的抵押支持证券,为美联储未准备退出其宽松货币政策立场的另一个信号;鲍威尔还表示,美联储是否会实施所谓的收益率曲线控制,这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将在未来的会议上讨论这一问题,很可能成为市场的一个主题;在当前环境下瑞朗和挪威克朗将进一步走强,预计短期内欧元兑美元将上涨至1.15。 【英国4月GDP前瞻:至少萎缩8.5%,最多萎缩31.5%】①这一次,经济分析师们在一件事上达成了共识:周五的官方数据将显示,英国经济在4月新冠疫情封锁措施期间遭遇了创纪录的滑坡。问题是,冲击的程度有多大?②路透最近对20多名分析师进行了调查,发现他们的看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分歧,预估中值为英国4月国内生产总值(GDP)按月萎缩18.4%。当时英国经济的大部分领域受到严格限制,随着此后封锁逐步解除,预计当时是经济滑坡的低点。③最不悲观的预测是萎缩8.5%,但这还是比2008-09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的任何情况都要糟;④调查中最悲观的预测者--Investec首席分析师Philip Shaw预计,经济将大幅萎缩31.5%。“我真的觉得自己有点像末日博士。”⑤分析师承认,对需求如此严重的下滑进行精确预测的价值有限,尤其是在当前的历史性震荡态势之中。⑥德国商业银行分析师Peter Dixon称,“我绞尽脑汁想要弄清楚之前发生的事情,看有没有什么能帮助我理解现在的情况,”预计4月经济产出下降约18%。 【瑞士信贷:黄金最终将飙升至1800美元】由于动能依然疲弱,金价未能恢复上行趋势,不过瑞士信贷认为,黄金最终将飙升至1800美元/盎司;由于动能不足,且目前缺乏实际收益率下降的支撑,黄金未能延续升势,短线可能进一步盘整,但预计牛市趋势将在本阶段过后的适当时候恢复,接下来将依次向上测试1796美元和1803美元;从整体来看,继续预计金价将在1921美元上方录得新高,此后阻力位依次位于2000美元、2075美元和2080美元;下行方面,需要守住1660美元的支撑位,才能避免短线见顶。 【法国农业信贷银行:英镑短期前景恐恶化】①法国农业信贷银行外汇策略主管Valentin Marinov称,由于投资者人气进一步受到影响,英镑兑美元的前景短期内可能恶化;②随着美国社会动荡开始缓解,预计未来几天国际贸易紧张局势将再度升级,这可能打压风险偏好和英镑,同时提振美元的避险吸引力。 【华侨银行:年底前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将接近50美元】华侨银行预计原油市场将在2020年10月前进入供应短缺状态,预计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年底前将接近50美元/桶,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将目前的减产计划延长了一个月至7月,目前每日970万桶的减产计划预计将于6月到期,7月至12月的产量仅会减少770万桶/天;预计到2020年10月原油市场可能会回到供应不足的状态,将比OPEC+按照最初的计划早一个月;预计油市将在四季度后期遭遇严重的供应短缺,届时需求可能会达到新冠病毒前水平的3%以内,但OPEC仍将保持其最初的供应计划,当2021年1月供应恢复到200万桶/天时,这种压力可能是短暂的。 【近两个月美股大涨的原因之一:因被疫情困在家里的散户狂热炒美股】①最近几周美国股市的一些小盘股市值大涨数亿美元,因为狂热的散户涌入,推动股价猛烈上涨。储蓄增加、政府提供的经济刺激支票,还有因新冠疫情而实施的超低利率,已经促使赌客们将大量资金转入股市,用手机APP掀起股市的混乱交易。②一家名不见经传的中国在线房地产服务平台公司房多多的美国存托股份(ADS)周二最高跳涨1,250%,收盘时仍上涨400%。社交媒体上普遍认为其大涨的原因和它的英文名字有关——FANGDD Network。③Bright Trading LLC的交易员Dennis Dick表示,“在我20年的经历中,我还从来没有见过散户像现在这样影响股市走势的,当散户的热钱涌入股票,真的能引发波动。”④FANG(Facebook、亚马逊、网飞和谷歌母公司Alphabet)股票获追捧,并带动纳斯达克100指数有史以来首次升过万点大关。⑤路孚特执行长David Craig近期在推特上写道,Eikon终端机数据显示,5月最后一周民间投资者检索股票数据较2019年均值增加124%,这成了散户助推全球股市涨势的另一个证据。⑥高盛指出,美国储蓄从2月的1.4万亿美元增加至4月的6.2万亿,许多指标已经开始显示散户活动增加。
0 notes
senmer2013 · 4 years
Text
像B2C冠军一样管理B2B社交媒体的9种方法
虽然社交媒体是任何企业的关键营销渠道,但以消费者为中心的社区管理似乎很有趣。事实上,除非你是B2B公司的社交媒体策略师,否则我敢打赌,你在社交网站上关注的大多数品牌都不是你的软件公司(eek)、金融公司或办公室管理应用程序。然而,作为一个社会战略家,我跟踪了很多我从未真正购买过的品牌,这些品牌仅仅是为了了解它们的美学、品牌话语权和基本的参与策略。 B2C品牌是让他们的社交账户更人性化的专家。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编制了一份清单,列出了9条B2B营销人员可以从中学习的技巧。这些课程分为四个关键阶段: 树立品牌美感 增加你的追随者帐户 提高参与度 维护你的追随者和客户 我们开始吧。
树立品牌美感
你的品牌美感是你或你的营销团队在进入社交战略之前首先需要建立的东西。老实说,面向消费者的品牌更善于利用创意团队来构建具有凝聚力的品牌美学。这意味着从你的品牌颜色到声音和音调。不,我不认为你的Instagram grid或LinkedIn feed需要看起来完全有凝聚力,但每个帖子都需要反映你的品牌。
1、起草品牌基调指南
虽然设计和复制对于任何社交媒体帖子都同样重要,但我认为与现有品牌设计相匹配比反之亦然。如果你还没有为你的公司网站和营销材料写一个更一般的基调指南,那就从那里开始吧。决定什么是最正式的语气(例如,新闻稿、新闻公告、高管团队的电子邮件)和最随意的(如社交媒体和促销电子邮件)。 如果你有困难的话,从确定你绝对不想在社交帖子上使用的词语开始。然后,找出你喜欢用来描述你的产品的词汇,从标语到营销活动的标题。这些练习应该有助于为你的社交媒体经理制定一些指导方针。 当你开始的时候,看看其他的音调指南。我们在WordStream有一个,MailChimp的指南也是我的最爱之一。
2、创造社会角色
并非所有的社交渠道都是平等的。因此,即使LinkedIn和TikTok是由同一家社交媒体营销商管理的,它们也应该将它们视为独立的实体。我发现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使用社交媒体基调指南,为每个频道创建“买家”角色。 别担心这些可能比你典型的买家形象要差得多,但是在这里向你的产品营销人员寻求帮助!
增加你的追随者数量
一旦你对你的社交媒体内容有了明确的审美观和方向,你就需要确保你能接触到人们。现在是时候集中精力增加你的听众和获得更多的追随者了。
3、举办比赛和赠品
虽然这看起来像是一种获取新追随者的廉价方式,但在社交网站上进行赠品是经过尝试的,而且是真实的,而且是从社交媒体影响力者手册中窃取的。)以消费者为中心的账户和影响力者通常会选择自己的merch进行捐赠,这也是B2B账户的一个不错的选择。老实说,哪家公司不愿意在软件订阅上省下两个月的费用呢!, 但是,如果你不能让你的团队同意免费赠送你自己的产品,那就考虑一下A.)普遍流行的或者B.)与你的产品有一定关系的东西,比如附加组件或合作伙伴产品。
4、与其他品牌互动
让更多的人了解你的公司和基调的最好方法是在他们的社交账户上与其他品牌互动。想一想:与其为自己的印象付费,或者让别人看你的帖子而纠结,不如免费站在你搭档的听众面前。如果你在评论和重新发布他们的内容,他们更有可能回馈你的好意。 我最喜欢的例子是MoonPie如何在Twitter上与其他品牌互动。如果你想找一个不同的例子,不妨看看Instagram上你最喜欢的meme账户,甚至是TikTok如何允许用户“二重唱”彼此的视频。但是,我的意思是,你怎么能不喜欢这种交换呢,!
提高参与度
拥有一个健康数量的追随者是很好的,下一步就是让他们参与你的品牌。这意味着喜欢照片,评论帖子,等等。这里有一些来自B2C品牌的小贴士,他们有着令人敬畏的参与度。
5、以真人为特征
我承认,我是个瘾君子。我不仅喜欢美式鹰牌牛仔裤,还喜欢他们Aerie品牌的运动服和泳装。但我离题了。他们的社交策略和整体品牌战略的最大好处就是他们拒绝对任何一款车型进行修饰。坚持这一品牌关系,他们也一直在进行一场空旷的活动,让自己的顾客穿着他们的产品。 鼓励您的客户和追随者在他们的业务或日常生活中展示您的产品。虽然它可能没有豹纹紧身裤那么令人兴奋,但在我的书中,强调你的企业帮助他人完成工作的许多方式同样很好。
6、实时参与
在这些隔离的日子里,人们可能会觉得每个人和他们的妈妈都会在社交媒体上直播,但这也表明更多的人在进行实时英文新闻稿服务直播。虽然直播视频的参与度已经是录制视频的3倍,但我敢打赌,当Facebook发布最新统计数据时,这个数字还会增长。 考虑上线分享你的公司文化,分享行业/公司的最新情况,或者回答一些常见问题。这会给你的生意带来另一个人性因素。当你(或者你的社交媒体经理或者你的CEO或者其他任何人)能够对着摄像机直接回答客户的实时问题,那就相当强大了。
维护你的追随者和客户
好吧,如果你有一个品牌美学和忠实的追随者,你就完蛋了,对吧,不可能!你需要保持对社交媒体的关注,以保持你的追随者和不断联系你的客户。
7、回复评论
在一周的开始,你可以很容易地加载你的社交日程安排平台,让你的日历自动运行。相信我,我去过那里。但是,为客户提供对他们的评论或问题的快速响应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当我们在一天中有趣的时间都获得了生产力的爆发式增长时,您的客户可能需要在他们再次陷入衰退之前,现在就知道答案。 Spotify的Twitter帐户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你不喜欢听到著名的TikTokers。最受欢迎的帐户会回复评论,即使只是类似的。更棒的是,社交平台算法奖励创造者的这种参与。这个TikTok用户不断出现在我的“For You”页面上,并且一直在稳步增长他的读者群。你可以在这里看到提克托克(你能告诉我逃到我父母那里接受隔离吗?)。
8、炫耀卓越的服务
在社交上不那么谦虚的吹嘘是每个平台的目的。我是说英文网站优化排名,说真的,在现实生活中,其他人自制的烘焙食品看起来比我的好吗,!为什么香蕉面包很上镜,, 无论是发布一个案例研究(请获取客户的视频,请获取客户的视频),还是转发一些客户的赞扬,走出去,灵活运用。更好的是,让他们知道你的服务如何让他们的生活更轻松、更有效率、更有利可图。 专业提示:B2C品牌通常都有专门为客户服务的twitter帐户,比如@SpotifyCares。如果您不想让您的正常提要充满支持请求,请考虑创建一个可以由您的客户服务团队运行的支持帐户。
9、保持有规律的节奏和运动
最后,但显然不是最不重要的,你必���保持活跃在你的社交账户上。如果你对投入其中的人力感到不知所措,那就选择一个客户作为你的主要客户,为其创建内容,然后为其他客户重新调整用途。我个人建议把Instagram作为你的主要账户,因为它需要经过深思熟虑的图片和副本,这些图片和副本可以很容易地在LinkedIn、Facebook和Twitter上转发(或者你甚至可以在Pinterest上使用)。 记住,维护日历并不是全部。你应该每天至少花一个小时在社交媒体上滚动;查看评论、转发、喜欢、关注、行业更新、回复帖子等等。这是值得的!这些时间和精力将有助于您集思广益,在平台上获得吸引力,了解用户的痛点,并更有效地瞄准您的受众。如果你使用的是一个社会管理平台,通过设置正确的警报,整个过程将被简化。
一定要在所有的社交媒体平台上使用这些技巧
我给你最后一条建议:不要只关注LinkedIn。这是一个强大的工具,为B2B销售和营销,但如果你想发展一个品牌,精益到一些更具创造性的社交媒体网络!不要害怕展示你的本色。多元化将扩大品牌认知度给新的受众,并有助于留住自己的客户。
森摩尔网络从2013年开始做外贸网站的SEO推广服务,到现在已经7年多了。我们已经为上千个人和企业提供外贸网站的优化推广服务,客户遍及全国各地,我们的服务深受客户好评!如果您有外贸网站需要推广,请联系我们,我们会提供专业、快速的额服务!
Source: 像B2C冠军一样管理B2B社交媒体的9种方法
0 notes
shingonsha · 4 years
Text
美国经济,必死无疑
两万亿的刺激,救不了美国。   美国的经济一定会崩,早死晚死,逃不过一死。   本文重点讨论四个问题。   1.美股的人造牛市是如何形成的?   2.企业债务为何会成为最大的危机?   3.油价与疫情如何引爆债务?   4.美联储的救市为何无法真正解决问题?  
1.美股十年,人造牛市   股价的根本意义是什么?   股票的本质,是信心和期望,是反映股东对持股公司盈利能力的信心指数(当然,在一个较短的周期内股价会受政策和大环境波动的影响)。   所以股票价格的长期增长,离不开公司经营状况的提升,在股民眼里,这属于长线投资赚公司价值提升的钱。   但在过去的十年里,这一最基础的投资原理,在美股市场上失效了。   美国企业总利润仍然停留在2014年的水平,企业利润占GDP比重停留在2005年的水平(天风证券研究所数据),更糟糕的是,美国上市公司中有40%都在亏钱,这是自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剔除经济危机期间的最高值。   大量企业亏损,盈利能力下滑,同时股价还在大幅上涨。美股凭什么做到了这样的“奇迹”?   这不是奇迹,这是美国企业与美联储联手导演的一场“皇帝的新装”。   正是美联储提供的源源不断的廉价资金注入股市,才将美股催成了一头大水牛。   政府的减税、美联储的印钞,最初目的都是想降低企业的负担,让其将多余的资金用于扩大再生产,可最终结果是多余的钞票大多流入股市当中。   校长之前写文也分析过这个问题:假如你手中有一笔钱,是选择冒着风险开工厂,还是投入股市坐“顺风车”?   烈火烹油的股市成为卷集现金的蓄水池,信心与股价之间形成正反馈的互相作用,催动着整个市场如烈火烹油一般节节飙升,最终让美股市场成为今天这样一个“超级大泡沫”。   那么问题来了,股价飙升这股烈火的引信是被谁点起来的呢?   美联储提供的火药,美国企业自己点燃的捻子。   其中最关键的就是以股票回购的方式拉抬股价。   上市公司回购股票之后将其注销,减少流通股票总数量,这样在公司总盈利不变的情况下,每股盈利能力就会增加。   这样就可以“人为”的调高市场对企业盈利能力的期望,从而实现了推动股价上涨的目的。   但是通过回购操纵股价的方式,有一个最大的难题,就是钱,需要回购拉升股价的公司往往没有多余的资金进行操作,而经营状况良好,资金充裕的公司往往股价表现也十分出色,也就鲜少需要回购拉升股价。   简言之就是,需要拉升股价的拿不出钱,有钱的不需要也没必要回购股票。   所以通过公司回购操纵股价的行为一直没有对市场造成较大的影响。   但这一切都在2008年戛然而止。   金融危机爆发后,美联储开始了长达八年的零利率时代,同时伯南克(时任美联储主席)开始量化宽松举措大量印钱。   经营状况不佳的企业再也不愁拿不到钱了!   有了美联储提供的充足弹药,企业回购股票抬价的“闭环”就有了发动机。   企业举债回购股票,拉动股价上升,然后低价发债筹集资金,再进一步回购拉升股价。   就这样,股市与债市之间形成了“永动机”,回购-发债-再回购-再发债,在股市与债市之间反复的滚雪球,既维持了财报的体面,又把股价炒到了“天上去”。   特朗普对此也非常为难,一方面他需要繁荣的经济,股价就是最直接的体现,而另一方面,他又清醒的明白,只靠脱实就虚的股市,不可能让美国“再次伟大”。   特朗普想让千千万万的中产再次光荣,而不是让华尔街越来越肥。   所以在接受采访时,特朗普说:当他们拿钱进行回购时,那不是在建造飞机库,不是在购买飞机,不是在做我希望他们做的那种事情。我认为没有必要限制他们,因为我认为他们应该清楚自己在做什么,该做什么,但在某些情况下,却并不是这样。   2019年,美股回购规模高达8000亿美元。   只要企业还能拿到廉价资金,那美国经济和股市的泡沫就能一直维持下去,皇帝就能一直沉浸在新装的幻想中。   又是谁为皇帝编织出“华美新装”的白日梦的呢?   就是企业发债。   是债市上源源不断的廉价资金,将股市饲养成为“虚胖的巨婴”。   美国的企业债是怎样搞成今天这个样子的?  
2.企业债务,最大的危机   我们先把目光回溯到2008年的次贷危机。   引爆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就是债务(房贷)。   当时的美国人正沉浸在“居者有其屋”的美国梦当中。   穷人想要买房,连30%的首付都拿不出来怎么办,那就拿20%,10%,甚至零首付也行,把利息抬高,把年限拉长,总之就是要鼓励穷人去买房。   这样的垃圾贷款,自然风险很高,但是只要房价不会崩,即便穷人违约,商业银行也能拿回抵押房屋。   不过商业银行有自己的算盘,他们选择将手中的住房贷款集中在一起,打包卖给了投行。   这样有两个好处,一是从投行那里快速回笼了资金,可以再次进行放贷。二是将风险降到了最低。   接盘的投行显然要比商业银行更精明,胆子也更大。他们又将住房抵押贷款进一步打包组合为债券发售,这就是CDO(抵押债务债券)。   本质上,CDO一个集中了几十万个次贷的超级定时炸弹。   但投行里的精英们认为,即便次贷客户的信用评级不高,但是这么多的人不可能在同一时间内违约。   放鸡蛋的篮子越多,那么鸡蛋安全的概率也就越大。   但他们忽略了一点:所有的篮子都是被房价串在一起的,一旦房价暴跌,那么所有的贷款都会成为坏账。   亦或者是,他们认定房价是永远不会跌的,这是所有人的信仰。   而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   美联储提高利息导致还贷压力陡然增大,无数贷款者直接违约,而房价又一路下跌,抵押房款的市值根本不够还债,一级级加上的杠杆如同多米诺骨牌一般层层传导,次贷危机迅速成为席卷整个美国金融市场的系统性危机。   整整八年的量化宽松救市,才将美国经济艰难的从泥潭中拽出。   但是华尔街显然没有吸取次贷危机的教训。   亦或者说,围绕着债务市场的阴云与危机,从未得到真正的化解。   因为CDO摇身一变,成为了CLO(抵押贷款债券)。   CLO实际上是旧瓶装新酒的CDO,是把各行各业的企业贷款整合在一起后发售证券。   从原理上来说,CLO是比CDO安全的,因为CDO的贷款主要集中在房贷领域,一旦房价暴跌,覆巢之下,难有完卵。   而CLO是将企业贷款做打包整合,认为各行各业的企业不可能在同一时间违约,所以风险相对更为分散可控。   市面上发售的CLO,往往由分布在20-25个行业内的二三百个企业债券组成,单个企业贷款的最大占比不允许超过2.5%,所以整体信用评级相当之高。   CLO的出现最大程度的解决了两个问题。   一个是企业的发债问题,有投行的信用做支持,企业发债的门槛和顾虑大大降低,第二个是投资人的信心问题,相比购买单一企业债券,购买打包的CLO显然更为安全稳健。   这是一个组团“滥竽充数”的故事。   投行和投资人想着,“一百个人里,就算有三五个不靠谱的人问题也不大”   企业想着“就算我不靠谱,还有那么多人能替我兜着呢”   所有人都认为风险被均布了,所有人都认为这个模式可以将风险控制到最低。   正如索尔金在《大而不倒》中所写:这是一个关于冒险家的故事,他们敢冒一切的风险,并已承受着巨大的风险,但又固执的认为自己没有冒任何风险。   通过均布风险的方式,CLO赢得了投行,企业,投资者三方的青睐,规模连年快速增长。   饱受追捧的CLO彻底激活了企业发债的增长。   这10年里,全球非金融公司每年平均发行企业债券达到1.7万亿美元。而在08年之前,这一数字只有每年864亿美元。   信用评级为投资级债券的总市值,从2008年的1.8万亿美元飙升到现在的6万亿美元。   而在这6万亿的投资级债券中,3.2万亿(超过50%)的债券都是评级最低的BBB级,只比垃圾债高一级。   更可怕的是,有越来越多大企业债券的评级正在快速滑落,上周,波音的企业债券评级从A直接下调到BBB。   所以评级机构穆迪现在估计,投资级企业债券的违约率可能达到10%,远超一年前的2.3%和历史平均水平的4%。   一旦营收恶化,流动现金减少,大量的BBB级债券都会被降级为垃圾债券。所谓垃圾债券,即高收益,高违约率的“投机级债券”(“赌博性债券”)。   根据美国监管政策,很多政府机构是不允许持有垃圾债券的,一旦投资级债券的信用评级继续下调乃至成为垃圾债券,很快就会形成巨大的抛售狂潮,更影响企业发售新债。   绝大多数企业都是在发新债还旧债,财务状况已经见底,一旦没有流动性资金注入,就是死路一条。   可以预见的是,企业债泡沫一旦破灭,引发的金融海啸将绝不亚于08年的次贷危机。  
3.油价加疫情,双鬼拍门   在众多企业债券中,风险等级最高的就是油气类企业债券。   对于能源行业而言,本身就是低利润高负债,现金流绷的很紧,财务状况也不健康,很多页岩油公司只能依靠不停的发新债还旧债来维持账面上的资金平衡,所以发行的企业债券本身评级也很低。   而现在,油价的闪崩更是让能源企业的日子雪上加霜。   开采页岩油的成本大约为45美元每桶,在油价徘徊在60美元上下时,这些油气企业尚且可以存活,但是现在,油价暴跌到20-30美元区间后,直接将整个页岩油生产企业的生命线掐断了。   根据能源公司Rystad的计算,全美只有5家能源企业能在油价为31美元时仍然保持盈利,剩下的100多家页岩油公司全是在赔钱。   在油价长时间低迷的情况下,采一桶赔一桶,采的越多赔的越多。   但是油气公司们却不能停下。   页岩油的油井生命周期只有2-3年,如果不能在油井干涸之前保证产量,那前期的勘探、压裂、钻井成本的支出,也就打了水漂,沉没成本大大提升。   更重要的是,如果减产失去当月营收,现金流骤降,那么现有债券的评级就会快速下调,将引发更为严重的后果。   美国页岩油气革命的领导者——切萨皮克能源公司,现在的市值只有不到4亿美元,但是债务高达90亿美元,已经在向债务重组顾问寻求帮助,成为首家被低油价压垮的能源巨头。   切萨皮克只是一个缩影,油气企业的债务问题已成危如累卵之势!   据统计,油气企业的垃圾债占全美垃圾债的14.4%,双线资本的CEO杰弗里·冈拉克更是预计,油气企业将有1/3的投资级债券会直接被降级为垃圾债券。   一旦被降级为垃圾债,投资者抛售债券,将对公司的现金造成严重的挤兑,而垃圾债的评级又影响企业发行新债,形成恶性循环。   但危机很明显不止于能源公司一个领域。   低油价点燃了能源公司债务的雷,新冠疫情又点燃了第二颗雷。   还有16%的垃圾债,来自消费品行业,在新冠疫情的冲击下,消费市场面临着同样严峻的下行压力。   随着美国防疫手段的逐步升级,消费市场将面临着更大的冲击。   如果这二者同时爆炸的话,超万亿规模的垃圾债市场将顷刻崩塌。   还有3.2万亿投资级债券中评级最低,随时有可能被降为垃圾债的BBB级债券。   还有将大量企业债整合捆绑到一起,被投行认为均布风险、万无一失的CLO。   这些泡沫的能量和破灭后带来的后果,将远远超过08年那场次贷危机。   而当下的美股暴跌,只不过是拉开本轮经济危机中的序幕而已。油价暴跌加疫情升级的冲击下,一大批随时可能爆炸的企业债务,才是这轮经济危机中最大的黑天鹅。
4.打光最后一颗子弹   两周以来,美联储的救市力度,一次次的让外界惊掉下巴。   这充分证明了一句话:历史就是用来刷新的。   3月15日,美联储紧急降息100个基点,重回利率0时代,为股市注入流动性,同时出台7000亿美元的量化宽松方案。   但是虚不受补的美股根本没有出现任何反弹,三天内再告两次熔断。   3月23日,美联储宣布史无前例的量化宽松措施——量化宽松不设上限。   其中最重要的内容包括”无上限购买美债,为企业提供大额贷款支持,直接在二级市场购买公司债“三项。   美联储的力度已经不止是“打光最后一颗子弹”了,简直是“放下最后一丝底线”。   美联储初步计划的量化宽松数额是——每周8750亿美元,要知道,在此前8年的量化宽松周期里,美联储印钞总额也不过4万亿。   现在已经不是大水漫灌了,这简直掘堤泄洪。   还有直接入场接盘企业债券,发放贷款,不计成本的为企业注入廉价资金,力保企业债务不失。   这还不够,当美联储开动“钞能力”的支持之后,到26号,参议院又通过了一项总规模高达2万亿的经济刺激法案,这是美国有史以来规模最为庞大的经济救助计划。   这份880页的救助法案主要包括12项,主题就是撒钱,向个人、向企业大量发放资金或是提供贷款。   这是真正的战时方案了。   实际上,如果这两万亿美元的救援计划实施下去,美国的负债率将达到119%,超过二战时期的最高值118.9%。   再强调一遍,这是二战后美国最高级别的经济刺激,美国无底线、无下限的把一切砝码都押上了赌桌,我们所有人,都在见证历史。   美股随即出现反弹,连续两日高涨。特朗普和美联储终于长舒了一口气。   小胜背后,是巨大的隐忧。   如此大的救市力度下,才收复了3000点的阵地,道琼斯指数距离一个月前的高点还差7000点,但是家底已经掏空了,子弹已经打光了,这样的力度已经难以为继了。   著名的军事天才李云龙在军事学院里学习的时候,说过这样一番实在话:   要是一个军打赢了一个师,那没什么可吹的,那要是打不赢,还打什么仗啊,回家哄孩子去吧。   优势兵力全军压上,轻重武器一齐开火,前线部队伤亡惨重,结果走上阵地一看,才打下来一个炮楼,这还打什么仗啊?这仗该怎么打啊?   所以短期来看,美股止住了颓势,但是从长期来看,美联储已经把未来操作的空间用光了。   还记得文章开头的那组数据么?美股在过去的11年中市值涨了四倍多,但是总利润仍然停留在2014年的水平,企业利润占GDP比重停留在2005年的水平,40%的企业都在亏损。   美股的暴涨,根本原因就是市场上的廉价资金拿的太容易了,从而透支了潜力,失去了活力,失去了持续盈利能力。   当股价如同“皇帝的新装”般被撕去时,才发现绝大多数的美国公司已经穷的连裤衩都不剩了。   美国航空集团在2019年花费了20亿美元回购股票,平均每股花费32.09美元,现在的股价跌到只剩下10美元。   威斯康星州的民主党参议员鲍德温对CNN表示:在2014年——2019年期间,四大航空公司在股票回购上花费了425亿美元,当股价跳水之后,这些公司又在寻求500亿美元的联邦援助。   而现在,美联储的策略就是继续给这些企业廉价资金,继续无底线的输血让他们苟延残喘。   一个坐吃山空的败家子,不让他痛定思痛洗心革面,反而继续给他更多的钱,让他继续挥霍。   这就是饮鸩止渴。   但美联储和特朗普已经没有选择的机会和余地了。   不给钱的话,油价和疫情双重冲击下的企业债务随时会爆炸,传导到整个市场就会是远超08年的滔天巨浪。   给钱的话,继续饲养企业巨婴,继续加杠杆,把企业的债务堆到天上去,然后只能祈祷着更惨烈的暴风雨晚一些到来。   无论如何选择,都将走入一条死路当中,只是早死与晚死的区别而已。   丧钟已经响起,死神挥动镰刀,美利坚的经济,不会再有机会了。
0 notes
taohuamobi · 5 years
Text
美国华人必读|在美国如何投资理财
@美国投资写道:
美国华人必读|在美国如何投资理财
按照美国中产的大致定义,一个中国人在美国拿到一个典型的H1b岗位,基本上就立刻中产了 —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对应的税前年薪应该是50k起步(如入门级财会人员),一直到200k以上(如硅谷的高级计算机科学家)。要知道,美国的人均GDP“只有”5万多刀,每户可支配收入中位数也“只有”5万多刀。
而对于中产阶级,美国的“理财”要远比国内复杂的情况要简单直接得多得多,因为套路非常成熟,选择也非常直接。
以下默认这个中国人很有可能会在美国安家立业,呆一辈子。
另外,下文中涉及收入数字,都是约数,请自行按照居住地进行合理调整。如,湾区和类似西弗吉尼亚的情况,显然会有很大区别。
知识点
一切理财/投资标的,最重要的五个指标是,收益、风险、流动性、税收安排、其他限制。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投资/投资品,是五项指标均完美的,如“高收益/低风险/高流动性/税收优惠/没有投资限制”。任何一种投资/投资品,围绕这五个指标,都是各有取舍。
对于绝大多数中下层中产阶级(50k-100k)来说,“理财”其实几乎等同于“养老”。一个比”dying to soon”更悲催的事情,可能就是”living too long”了。如果你居然能很充裕地fund自己的养老金,那么你几乎也就剩不下什么闲钱了 — 我时常隐隐觉得,这是美国上层建筑精妙算计过的完美结果:人口中覆盖面最广的一群人,不断产生new money来养着自己、养着国家,最终走的时候,也留不下任何old money来供下一代坐享其成。
一个美国人,退休之后能拿到的收入,基本上就三块儿:
1,Social Security — 类似我国的统筹账户 2,各种个人账户的法定分配 — 类似我国的商业养老保险 3,个别政府/学校/机构的养老金(pension) — 类似我们父母那一代人退休后拿的“退休金”
其中,3是个小概率事件,绝大多数企业都没有。1最好不用指望,Social Security账户已经入不敷出N年了,类似于你在交的SS Tax去养现在退休的老人。
大头是2:个人账户。
进了公司之后,公司HR都会给你提供由公司sponsor的福利计划,其中的大头就是所谓401k的东西。这玩意儿其实就是一个mutual fund,甚至可以是你自己DIY的个股投资组合。所谓“401k”,其实仅是国税局(IRS)的Revenue Code的章节编号。在mutual fund的本质上,IRS给你提供了有别于一般mutual fund的“税收安排”:你在投资和持有401k账户的期间内,每年都不用交资本利得税,但是,在59岁半之前,这个账户里的钱,你不能取出来(有例外,略过),否则要交资本利得税和额外的10%惩罚税。
这玩意儿额外的好处是,正经的公司都会给你一定百分比的“match”。好比说,你放3%的月薪在401k里,公司就承诺也放3%在你的401k账户里。这背后自然有公司吸引人才的意图,但更多的是公司层面的税收规划需求(无关话题,略过)。总之,如果一个人并不清楚该拿工资的百分之几来投401k,最起码要把公司“免费”的match拿到手 — 如果公司说能match3%,你也选了3%,这意味着你每月401k新增投资是你月工资的6%;而如果你选了1%,公司自然也只给1%,那么你每月401k新增投资只是你月工资的2%,相当于从公司那里少拿了2%的免费match。
而401k账户的限制是,这种IRS给你的税收安排的好处,不能无限制享受,每年只能在一定的限额内享受。2015年,这个限额是每年18,000刀。
从公司那里能选择的另外一个常见好处是“打折的公司股票”,以及各种期权。简单说,好比你公司的股票市价是10刀一股,公司能让你每个月以8.5刀去买公司股票,相当于当下免费赚了1.5刀/股(实际情况下,可能有限制期;另外,为何是15%的折扣,是公司税收内容,略过)
在教育机构,如大学,“401k”有另一个名字,叫“403b” — 两者除了名字不一样之外,几乎没区别。
如果一个公司的福利计划里面并没有401k(常见于小公司),可以选择自己开设一个自己的养老账户,称为“IRA”(Individual Retirement Account)。其运作机理和税收安排,与401k区别不大。 最后,还有一个不少人可能陌生的概念:
年金/annuity/年金化/annuitize
这个概念其实不难理解。401k严格意义上讲,只是“养老金”,而不是“养老保险” — 你自己攒的钱,退休后自己花,花光了就没了,并没有“保险”的部分。而所谓年金,可以看成是真正意义上的“养老保险” — 你自己攒的钱,同时附加一个与投资管理方的保障协议:从我几岁开始,你每年支付我XXX的养老金,直到我去世为止。说白了,年金的“保险”作用,与人寿保险正好相反,是为了对冲这样一个风险:Living Too Long/活得太久。即:钱花光了,人还没死…
其具体形式主要有两种: 1)你的401k/IRA,可能本身就是一个年金,即并非退休后告诉你一个账户余额,而是保证你退休后每个月拿多少钱,直到去世; 2)你可以将你的401k/IRA,当然也可以是其他资产,购买/转化成一个年金,称为“年金化”。
非要有个比喻的话:你可以认为“年金”就是一个由私营公司运营的你的self-funded pension。
总结:
401k/403b/IRA,仅是基于mutual fund本质上的税收安排。相比mutual fund,它们在投资时可以选择以税前收入投资(也可以选择是税后收入,但退休后领取时不交税,称为Roth型),持有期间不用交资本利得税,但流动性受限(59岁半),投资金额受限(每年18,000的上限)
自然,与mutual fund类似,你可以去按照自己的收益和风险喜好,去选择不同的mutual fund来作为自己401k的“瓤儿” — 如果你愿意,你甚至可以自己弄一个投资组合来作为401k的“瓤儿”,尽管个人并不支持任何人去犯这种神经。喜欢高风险高收益的,就偏股票一些;喜欢低风险低收益的,就偏债券一些,非常简单直接。
对于一个年收入50k至100k的中产阶级来说,除了养老之外,剩下能做的也就只有各种保险了。这个其实应该在养老之前说,毕竟各种保险是“兜底”用的。
何谓“兜底”?如医疗保险,如果你完全没有,甭管你辛辛苦苦攒了多少钱,生个“小病”,一年攒的钱估计就没了;生个“大病”,八成你家就直接破产了。再比如人寿保险(此处仅是指term life),你万一意外挂了,你老公/老婆/娃的生活很可能就无法维持了,按揭的房子可能也会被收走,而你国内靠着你在美国收入养老的父母,经济状况估计也够呛了。再比如其他一些小的保险,依然是“理财”不可忽略的“兜底”基础。如Disability,如果没有,再万一受伤,长期无法工作,对家庭的财务冲击甚至比你挂了还要巨大,因为你还活着,还要吃饭和看病;再比如车险,如果没有,出了事故,特别是如果责任在你且对方受伤,也得赔破产;再比如房屋保险,美国几乎都是木头房子,你懂的…
好在这部分的操作都很简单直接:车险是强制的…房屋保险也没几个钱…靠谱的公司都有很好的医保计划(自己负担的金额每月从100刀到大几百刀不等)作为员工福利计划的一部分…人寿(此处特指term life)和Disability也是员工福利计划的一部分,且都很便宜,属于“给丫碎钱”级别的便宜。
总之,在美国,各种保险真的不能缺少,否则任何一点儿屁事儿降临在你头上,对你个人和家庭的财务冲击,都是毁灭性的。
以上基本上就是一个税前年收入在50k-100k的人,应该做也有能力做的全部了。
而如果一个在美中国人,个人/家庭年收入达到了100k以上,甚至有往“小富”级别靠拢的迹象(典型如夫妻双方均为码农、金融、各种硬技术、统计分析、医生、律师等等),各种“兜底”的保险自然不在话下,而类似401k之类的账户八成也放满了,那么接下来,可能的“理财”选择主要有以下几个:
01
让自己的医保更给力:如更大的医保范畴、更低/没有自费部分、更高的保额、更广的“高级诊所覆盖”和优先、全方位的牙医、眼科险,等等。
其中,何谓“更给力”?无外乎那几个很容易理解的概念:覆盖面更广;deductable更低甚至没有;没有co-pay;co-insurance比例更低或没有;out-of-pocket limitation更低;等等。
但“更给力”也并不意味着“更好”,因为这背后永远是一个成本收益的游戏:“更给力”也意味着保费“更贵”。于是,具体选择还是要看个人/家庭的具体需求和身体状况而定。
再有就是对基本的几种医保类型有概念上的了解:
PPO:适合全美各处走动的人,或者懒得找个固定的“primary doctor”的人 HMO:凡事都需要先去找你的primary doctor,然后TA搞不定的话,需要refer到别的医生那里 EPO:类似PPO,但范围不是全国,而是当地
至于牙医和眼科,也是取决于具体的喜好:你若并非典型的美国人,即对牙齿美观/健康并不是很在乎,甚至已经如我国很多中年人一般,牙齿早就没救了,那可能确实也没必要;再比如说,如果你经常回国的话,眼科保险可能也没必要,毕竟潘家园要比什么Davis Vision之流要给力得多。#论发展中国家“优越性”#
02
从美国最靠谱几大人寿保险公司��全美这样的公司不超过5家),搞一两个大额的permanent life insurance(即国内所谓“储蓄型保险”?)。其与term life的区别是:
term life: 纯粹的兜底工具,每月的保金直接对应精算层面上的意外死亡概率,于是在年轻的时候非常便宜(20-30刀/月,对应100万刀的保金),没有“投资”的部分,于是如果意外始终没有发生(希望如此),所有交过的保金,都仅是费用。仅适用于20-40多岁的“年轻人”,因为再往后,保费会贵到你无法承担。(这很好理解:一个100岁的老人,如果上100万的寿险,他当年的合理保费是多少?答案是99.9…万)
permanent life: 100万刀的保金对应的保费不是20-30刀每月,而大体是400-500刀/月。但这400-500刀之中,也确实仅有20-30刀是纯粹对应精算层面上的意外死亡概率,而剩下的部分,都进入到了该保险公司一个大到大几百亿至几千亿美金的资金池里,进行险资的投资管理。其逻辑在于,随着你在这个险资池里的份额越来越多,你100万刀的保金,越来越大的部分,是由你自己在险资池里的储蓄和投资收益来自我保证的,从而你支付的纯粹对应精算层面的意外死亡概率的纯费用部分,会越来越低。于是,哪怕你的保单持有到了很大年纪(通常会被持有至自然离世),这部分纯费用也依然能维持在很低的层面,且会越来越低,而不会像term life一样,到了40-50岁,就贵到你负担不起。
与此同时,你的份额在险资池中增长的同时,精算师会给你一个称为“现金价值”的数字。这个数字,你可以大体上认为类似于你401k中的资产:持有期间不用交资本利得税,而59岁半之前不能取出来(但可以以此金额为抵押物去做用途不限的贷款)
对应理财/投资的“五个指标”,其与典型的mutual fund的区别如下:
1) permanent life:险资池大到几千亿刀,其投资标的遍及你能想到的全球所有投资品(整个账户都是SEC exempted,爱干啥干啥),甚至是整个公司。最优秀的公司的收益率能到8%左右,且险资池风险能控制到美国国债的水平。这8%的收益率只有你死后(意外或老死),由你的家族享受。你自己生前能享受的部分只有精算师给你的4%-5%的“现金价值”部分(这部分的风险,类似于checking account)。持有期间不交资本利得税,59岁半之前变现受限制。放在信托里,死后的保金不是遗产的一部分,不交遗产税。
2) mutual fund:单个fund大点儿的几十亿刀,其投资标的有明确的限制(股票/债券,不以投机为目的的衍生品)。最优秀的公司的典型收益率能到6%-7%,对应风险…不大不小。几乎可随时变现,但每年都需要交资本利得税。死后的账面余额算作遗产的一部分,计算遗产税。
于是,在美国,permanent life insurance主要就是三个功能: 1,如同term life,年轻时hedge意外挂掉的风险; 2,利用“现金价值”做临时资金融通和退休金补充,类似一个几乎零风险,但收益被限制在5%的401k; 3,遗产规划:免税留给后代/家族一大笔钱。
Permanent life insurance绝对是个好东西,但在美国,依然是个大坑,主要原因是公司和从业人员素质太参差不齐(貌似情况与国内类似)。
perm life和mutual fund是彻底的两种“生物”,满足的也完全是不同的财务需求。投资mutual fund是为了在更高风险下追求高收益和高流动性,perm life却是为了在低流动性下保证高收益和几乎无风险。Perm life最大的优势是能让你的资金进入几千亿的险金池中运作,已达到甚至5以上的sharpe ratio;而不是如mutual fund一般,让你的资金进入顶多几十亿规模的投资池,来维持最高1.X的sharpe ratio。
03
各种金融市场投资。这里指的是没有任何税收安排和流动性限制的金融投资,如自己炒股、投资mutual fund,通过money manager开设管理investment account等等。
有关自己炒股,怎么说呢…个人态度始终是不建议几乎100%的中产阶级碰个股,除非你仅是炒的玩儿而已,或者你自己真的有bulge bracket或美国各大buy-side们的research and trading power。
有关炒股,有两套很经典的说法:
1),S&P 500在近20多年里的平均回报是8%多一点点,但波动如过山车一般。而在这漫长的5000个交易日里,去掉其中最好的20个交易日,这个数字就变成4%左右了;再去掉20个,就是2%不到了;再去掉20个,直接变负数。
2),我们听到了太多的“一年翻几倍”的例子,但首先,那些更多的“一年亏到底”的人,是不会四处宣扬的,于是市面上只有“一年翻几番”的传奇故事;其次,机构完全能做到高杠杆下几天就翻N倍,但是没有用。美国最激进的大机构,也无法保证高于10%的风险可控trading回报。而如果一个人真的能保证,不用“一年翻几倍”,而仅是“每年增长20%以上”,那么他就是巴菲特,伯克希尔哈撒韦很快就能是他的了 — 要知道,巴菲特可不只是玩儿股票债券,人家可是动不动就买下整个一个公司作为子公司来玩儿的。
所以,如果你就是特别喜欢炒股,特别自信自己是股神,也是没关系的事儿。我更相信统计事实,也只会基于统计事实去说话。而对于个案的个体能力和喜好,我没有能力了解,也没兴趣了解。对于这样的有自信的朋友,我只会真心祝福他们一路好运。
有关mutual fund,没什么太多可说的,全美靠谱的公司也就那么10来家左右。随便找一家,做个风险测试,把钱放里面就是了。这适合闲散资金量在几万刀至几十万刀级别的投资。通常有front-load fee或back-load fee,视风格而定,有高有低。
而具体的fund选择,没有“最好”,只有“更适合”(于是,私信求别问)。好比说,如果你的资金量就几万刀,喜欢高收益,同时对高风险引起的低流动性(好比,不急着用钱,于是这两年大盘跌得很惨,你也不在乎,因为过几年总能涨回来)表示不以为然的话,那么直接找最大的那三家fund,随便搞个大盘ETF就挺好。而如果你对风险极其敏感,或者,对流动性要求很高,那自然就不能持有重股票的大盘ETF裸奔。总之,这件事没有标准答案,而永远是一个收益、风险、流动性的个人喜好均衡。
但在单一fund级别,个人确实也如不少朋友一般,更认可Bogle的那套理念:通过high trading来试图进行fund内部个股/个债(而不是asset classes)的rebalance,哪怕模型正确,friction也会把并不能保证的收益或风险的好处统统淹没。如果想降低一个被动fund的风险,少股多债就是了。
如果可投资资产达到了几十万刀,上不封顶,单一mutual fund对应的风险就无从hedge了,就可以考虑找一个美国大买方或者卖方下的wealth management(或private bank)开设一个discretionary investment account。设定好你的风险喜好和收益期待,然后就不用管了。在这一层面,money manager(其实是一个超级大团队)会一低频做rebalance,但这种rebalance就已经不是个股/个债层面的事情了,而是在以下的四个层面上:1,行业;2,资产类别;3,基金公司;4,全美最优秀的基金经理。
背后的逻辑,其实异常简单:一个行业/资产类别/优秀的基金经理,如果超平均表现了几年,就应该“卖掉”它们了,而转配给那些连续低于平均表现好几年的行业/资产类别/优秀的基金经理。(其中,“基金经理”略微妙,因为一个基金经理如果连续几年表现糟糕,有可能并不是TA的正常波动,而是TA发生了一些人生/心情变故 — 是的,我们真的会研究这群人的私生活!)
这些investment account的“坏处”在于每年的管理费,好处在于这些大机构会利用自己的buying power去给你配置你个人根本拿不到的投资品,如首发的municipal bond,甚至是66刀一股的阿里巴巴,或者以更低的front load fee去给你组mutual fund的portfolio。总之,只要资金量足够,你能得到的好处比那点儿管理费多得多。(好处往往并不是从“更高的收益”一侧反映的,而更多的是从“更低的风险”来体现。)
这里,买方和卖方的区别,如果有的话,可以简单粗暴总结为,卖方(wall street那帮人)会更激进一些,fee也有可能略高,更适合“近期需要抓高增长然后变现”的目的。同时,最大的几个卖方的入门门槛可能更高,如一千万美金;买方会相对保守一些,fee也有可能略低,入门门槛也基本是几十万起也OK,更适合“把钱放那儿就懒得管了”的目的。虽然我对卖方那种bling bling的风格始终并不太以为然(如从新泽西往曼哈顿看,那座金色的大楼始终灯火辉煌 — 你看到了fame,我看到的却是羊毛出在羊身上的cost — 这是在烧你的钱~),但依然,不论是哪一方,只要是排的上名号,都非常靠谱,其从业人员也是我认识的最靠谱的一群人。
总之,但凡涉及“投资”,比“收益”本身更重要的事情,永远是“风险”。于是,建议在看收益之前,起码要了解一下其对应的“单位风险收益”。
一个典型的例子,即国内这些年风起云涌的所谓“P2P”。
在当下银行利率非市场化的大环境下,银行只给不需要贷款的企业放贷款的大环境下,其存在或许有些许合理性。但是,投资者要非常清楚地明白这样一个事实:你清楚地知道SP500的长期回报是8%-10%,同时你也能清楚地知道这对应的标准差是“百分之十几”,于是,你可以做出符合你喜好的理性选择 — 在承担清楚的风险的同时,享受对应的收益;但对于P2P这种东西,你只知道一个对你并不透明的“利益链条”人为给你的收益是好比10%,但你根本无法了解其背后对应的风险是什么级别 — 没人知道,因为没有数据,更没有统计。于是,不管你的决策是如何的,投资结果是如何的,其性质都是“感性”的,即,这是在赌博而已。
04
这个话题其实在上一个部分,即50k-100k收入范围,就应该提及:子女教育。这部分很简单:如果你想让你的子女在本科前上私立,想让你的子女上最好的本科,那么教育支出会非常贵,贵到吐血。随便比较一下中美两国就知道了:在中国,最优秀的几所大学的非特殊院系,每年的学费不到1000美金,四年下来只有3000多美金。同样级别的大学,在美国对应的数字是四年20-30万美金。且,正常美国人,起码会生2-3个孩子…我之前跟老美说,当年我妈两个月的正常薪水,就足够让我在中国最好的高校读四年书了,结果老美们都以为我妈是大贪官,你感受一下…
解决方法也没啥,思路类似于401k:给你税收优惠,但只能用于教育,否则要罚款云云。各州政府都有类似的计划,由各个私营公司运营。关键词:529 plan;Coverdell,等等,自行google就好。
05
如果已经是“小富”了,或预计会留下很大一笔征税遗产(好比有大概上千万刀以上的资产),可以尽早设立不可撤销信托(trust)来规避遗产税。
06
个人觉得,如果人在美国,然后个人/家庭收入已经在100k-200k甚至更高的级别了,除了以上提到的一些必要的内容(各项保险,养老,子女教育)之外,相比于成天琢磨着怎么省下更多钱来做投资,更好的理财方式其实是“享受生活”。喜欢大房子,那就买个大房子;喜欢好车,10万美金就能全款买一辆BMW M6或Nissan GTR R36;喜欢出海钓鱼晒太阳,10万刀也能弄个还不错的小游艇;喜欢高尔夫,全国打到吐血;再有就是全球各处旅游种种。
毕竟两国发展阶段不一样,而最大的区别并不在于“维持生计”层面,而是在于“小富”之后的生活质量:国内诸多概念上“巨富”才能进行的奢侈娱乐活动,在美国,“上层中产阶级”和“小富”们就可以以白菜价来更高质量地体会了,何乐而不为?
很多时候真的需要去静下来想一想: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
说到这儿,可能有些人已经坐不住了:房产投资你打算什么时候说啊?!
OK,这就说。
我并不明白为何我国同胞是如此热爱房产。是因为“看得见摸得着”的踏实感?还是因为小农意识的传承?还是仅是把我国前十多年的一线城市房地产经验不加甄别地就复制到了美国?
简单说吧:在美国,民用房地产(而不是商业地产)的综合价值增长率,几乎跟平均通货膨胀差不多,即2.5%-3%。而对应S&P500,这个数字是8%。且,民用房地产的波动,一点儿也不比股市大盘小;且,波动周期可能要长得多,即你若处于谷底,可能很多年都无法涨回来;且,持有成本很高 — 房产税;且,你作为个人,并无法投资美国房地产“大盘”,而仅能够购买一至几处房产,其个体对应的风险比大盘更大。
这相当于什么?相当于你把大量的资金(几十万至上百万),冻结在了一个“个股”上(单一房产,流动性很差),仅享受了通货膨胀率一般的收益,还要承担一点儿也不低的风险,以及永远跑不了的摩擦(房产税)。这是图什么?
有些人说了,加州某些地方的房子在疯涨。嗯,是,疯涨,但这就跟你买了一块玉一样:市场在疯涨,是因为有人追捧;但只有你卖出去,收益才能实现。但你若觉得还有疯涨空间,怎么可能舍得卖?于是你动了卖的心思,自然就是觉得疯涨得过头了。而如果你这么觉得,很可能大家早就这么觉得了,于是大家都想卖。大家都想卖,谁又来买呢?没人买,都想卖,结果可想而知。
更“可笑”的是,房地产对应的所谓“疯涨”,才是个什么级别?一年翻一倍,人们就激动得不得了了。可在美国金融市场上,找一个几天翻一倍的个股,分分钟的事儿。你既然如此喜欢“疯涨”的感觉,为何不玩儿得彻底点儿,直接去炒个股呢?个股流动性还高呢。
还有些人说,投资房产是为了出租,算上租金,收益还是不错的。首先,你要能租出去;其次,你要不怕那个麻烦,除非你花10%-15%的代价去雇物业替你管理;最后,美国常年租售比平均在20倍至50倍左右,对应的无摩擦回报也就2%-5%,算上value上涨,综合也就5%-8%。然后扣了房产税,扣了修修补补或物业管理费,扣了空租,就算不考虑你房产value本身的巨大不确定性,还剩下多少了?
结论
在美国,房产投资仅对两类人有意义: 1,真正搞商业房地产投资开发和运营的投资方; 2,巨富。除此之外,对于中产阶级,房产就是妥妥的消费品。即,你想要提升生活质量,才应该考虑去买一个更好的房子,或买几处房子。而如果仅是想要投资
请牢记:
美国是一个建立在金融市场上的国家。
于是,哪怕你就是对投资房地产感兴趣,也应该去选择放一部分资金在REIT里(Real Estate Investment Trust),而不是自己赌着身家去趟浑水。
事实上,美国政府始终都在用你能想到的各种工具,限制人们把大量资产冻结在房地产这个蓄水池里。而作为一个发达的经济体,更是在全力避免大批民众可以通过收租金来过上理想的生活。(美国政府的画外音:别赖在家里,都给老子工作去!创新去!实现美国梦去!)。这背后的原因也很简单:一个发达的经济体,特别是美国这个可以全球印钱的经济体,最担心不是通货膨胀,而是资金运转不良,民众统统躺在old money上过没有追求的日子,以及结构性丧失social mobility。
总结:
1,下层中产阶级:用各种保险来“兜底”/ 401k-403b-IRA/ 员工股票-期权购买/ 开始为子女教育存钱/ 买个不错的房子。
2,上层中产阶级/小富:用各种保险来“兜底”/ 升级医保/ 401k-403b-IRA放满/ 员工股票-期权购买/ 子女教育基金/ 买个很棒的房子/ mutual fund/ permanent life insurance/ wealth management – investment account/ 多花钱来享受生活/ 投资个业余的小生意。
3,“富豪”:各种全方位的全面保险/ permanent life insurance/ wealth management – investment account/ 不可撤销信托/ taxation planning/ 实业和商业地产投资/ 子女教育投资/ 各种花钱来享受生活/ 政治献金/ 慈善。
帖子: 1
参与者: 1
阅读整个主题
source https://ruhetouzi.com/t/topic/73
0 notes
inmatts-blog-blog · 6 years
Text
财富自由之梦的真实版本 | 深氪
文 | 石海威 编辑 | 杨轩 李洋 “无耻” “恶劣”“做得太绝”“坏了规矩”…… 蘑菇街创业8年上市,短暂的恭喜声后,是来自老员工和投资业人士的一片愤慨之声——上市之时,蘑菇街员工们才发现自己手里25份期权被合并为1股股票。 当天,就有员工匿名在脉脉上语气激烈地控诉蘑菇街期权稀释:他称自己早在B轮前蘑菇街不到一百人时加入,工资打折,还花了“小6位数”买期权,但此前内部说“实现财富自由有点难,买个房还是可以的”的预期最终落空;蘑菇街两年前招人时还说期权“至少10刀很值钱”的——实际上合股后才是一股发行价14美元。 “比较心凉。”上市当天,一位前蘑菇街员工和前同事们在小群里私下抱怨,虽然他加入时期权不多,走得也早。那些奋斗了三五年的人机会成本巨大、心理落差也更大,而杭州总部里那些做时尚内容的年轻员工是把创始人陈琪当精神偶像的,现在感觉是“被自己的英雄辜负了”。 上一次的类似操作,还是上一轮互联网公司上市潮中,优酷18份期权合1股。这创下了当时中概股历史上创纪录的稀释率,有老员工在得知稀释比例后当场后失声痛哭。此后多年,这个举座哗然的案例都让互联网业人们难以忘怀,优酷创始人古永锵也在这种“传颂”中名声不佳——时隔多年,一名前优酷员工依然对36氪说,古永锵是“不厚道”、“主观恶意”。 投资人们的愤慨,则更多源于蘑菇街案例破坏了大家对创业、期权和财富自由的预期,“以后创业公司还怎么用期权吸引人才?” 与硅谷类似,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史,其实也是无数人希望通过创业和期权,实现财务自由梦想的历史。 近期的一次大型造富传奇,是一万多人在2014年9月19日同时变成了千万富翁。这一天,阿里巴巴集团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身着橙色T恤的阿里人在杭州阿里总部附近街道上颇受欢迎,因为他们就是“行走的人民币”。 中国互联网历史上从未有一刻如此充满成功和钱的味道。 这种造富神话引领着所有人前进。紧接着,去哪儿、58同城、猎豹、京东也相继着陆。今年又是一波上市潮和新造富神话,比如,小米上市时造就了1000个千万富翁。 为员工争取利益,也是最能打动互联网人的故事。去哪儿创始人庄辰超在去哪儿被百度合并时,为去哪儿员工股权在合并时的兑换条件做了极力争取。庄辰超卸任后发布的那段朋友圈被一时传颂:“我们每天的生活是面对和沉浸在周边人的信任关系之中的。Qunar的故事结束了,托付与我的信任悉数交付了。” 这都是激励拼搏创业的一针鸡血。中关村办公室灯火通明,互联网人“996”蔚为一观,莫不与期权、财富预期息息相关。“期权”几乎成为了全体创业公司员工的精神寄托,甚至是这个时代下实现阶层提升的最大路径。 然而,我们要告诉你这个“财富自由”神话背后的真实版本。 创业之初:鸡血与小黑屋 “我们最近又完成一轮新的融资,大家手里的期权每股已经值两美金了!” 在望京卷石天地大厦的9层,雷军情绪激动,站到桌子上大声说道。 说这话的前一个月,小米刚完成B轮融资,小米1手机则发布不过三个月时间。创业头一年,小米过得并不容易,手机业务一度遭到投资人质疑,他们认为雷军没做过硬件,怎么证明能把硬件做好? 入职第一天,徐欢就赶上了雷军组织的这次季度会。据他回忆,那是2012年1月,身为应届生的他拒绝了阿里25万年薪的offer,降薪一半加入小米,获得5000份期权。 几百号员工望着桌子上的雷军,他们和徐欢一样热血沸腾。所谓季度会,在小米内部叫“打鸡血”,除了复盘过去一段时间企业的发展状况,更重要的是表彰和激励员工。那是徐欢第一次见到这种场景,也是他第一次意识到手中期权的价值。 “雷总在场一直强调,小米的发展速度有多快,明年要做到什么目标。他讲这些时我会感觉如果明年我们的业务再翻几番,我的期权也可以10倍20倍的长。” “雷总很拼的,他是创始人拼也有道理,但小米的所有员工都那么拼。”北京尚伦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张明若告诉36氪。 他也是雷军和徐小平的私人法律顾问,见证了雷军当时每天加班到一两点钟。在他看来,期权激励可以看做一场交易,创始人交付股权,员工担起创业责任,“企业发展艰难,你要给我挺住,需要你加班到一两点时,你要给我顶上去。这才叫事业。” 互联网的创业故事里,“改变世界”是表层说法,期权和创造财富则是更真实的动力——这也是时代赐予的机遇。 美团前员工刘继汉赶上的时代机遇,比徐欢还要略早一点。 那是2011年五六月份,他在美团参与百团大战。美团当时面临窝窝团大面积挖角,王兴召集大伙在北五环外的九华山庄开过一次动员大会,到场的都是能打仗的地推铁军。刘继汉说,王兴在会上鼓励大家要坚持到底,还提到战略和兄弟情义。讲义气表现为第二天一早,公司就安排大家签订了期权协议。 当时团购模式横空出世一年,千团大战中,美团虽然位列前十,但前十中还有疯狂融资的拉手、四处结盟的窝窝团、人人网支持下的糯米、腾讯支持下的F团……所有人都在疯狂BD、开城、拉单。 在美团北辰泰岳大厦13层的5平米小会议室里,刘继汉被授予了35000股期权。刘继汉对36氪说,协议是他和王兴单独签的。 刘继汉当时是美团青岛的城市经理,同时兼顾湖南、江西区域经理,每天早上8点准时到公司,“像链家一样,带领大家喊口号”。白天大家要去拜访商家,晚上总结之后要录单子,录合同,做供给。从早8点到晚12点,每天如此。做线下拓展免不了会遇到“地头蛇”,打架斗殴是常有的事。“我们是真的卖了命了的,这也是美团的成功之处。” 入职时间越晚,轮次越靠后,拿到的期权越少,行权价格也越高。一位滴滴前员工对36氪说,滴滴2017年前后的两次期权发放,上一次的行权价(员工为购买期权,自己需要支付的价格)还是7美元,下一次就上涨到了17美元。 一位蘑菇街前员工对36氪说,自己加入蘑菇街时已经是2016年蘑菇街美丽说合并、很后期了,自己拿到了1万份期权——相当于上市后的400股——相比前人的期权数量差距至少几倍。 正因如此,当时他签期权合约时,HR拿来了一份几页纸的全英文合约,他并没有细看,主要就看了两个数字:一个是自己分四年被分期授予的期权总份数,一个是期权对应的价值——当时是每份期权价值0.25美元,这也将是自己未来行权时将支付的价格。当然,英文合约他也看不懂。 当时HR跟他说,公司估值很高,期权还是蛮值钱的、也不是每个人都有。他当场签完,HR收走,三天后合同返回给他。但现在回顾,他认为其实当时一般HR也不知道公司总股本是多少,所谓期权究竟对应什么比例的股份,“大家都是懵逼的。”在蘑菇街的例子中,匿名员工也将矛盾指向了26亿总股本这一点。 总结多数人拿期权的场景,大多有如下几个共通之处:一份全英文合约,当场就要签字,只知道被授予的期权份数,但不知道自己期权究竟在公司的股份占比多少。 有时协议里会设置一些难以达成的条件,或是严格的离职回购制度,一些违规行为也会导致员工期权作废。况且目前国内创业公司许多采用VIE结构,期权协议通常是全英文,即便员工英文很好,也很难在短时间内看懂全文。而如果这个文件没有任何备份,其实相当于无效。 因此业内也流传着一种说法,所谓的期权协议是“小黑屋文件”。 “大部分员工在签股权或期权协议的时候,其实没有选择权,你不可能跟公司说这个协议我拿回去看一看,然后哪些条款我不满意,你帮我改一下,没有人会这样做,员工总是非常弱势的。”曾在腾讯供职6年的徐振华说。 2009-2014年间,他接受了来自腾讯19220股限制性股票。作为游戏制作人,即便加入的是一家上市公司,徐振华依然拿到了不菲的股票赠予。 2014年,徐振华从如日中天的腾讯游戏团队离职创立上海沐瞳科技有限公司,根据他与腾讯所签订的《保密与不竞争承诺协议书》,竞业限制范围包括九类业务领域和50家公司。而腾讯支付给徐的限制性股票,作为承诺保密与不竞争的对价。如果违约,则需返还限制性股票及相应收益。这次签约为他此后被腾讯告上法庭埋下伏笔。 行至中途:快速变化与荒蛮时代 在最高人民法院官网中输入“期权纠纷”四个字,你会得到1403个案例。纠纷数字随着创业公司进入后期、IPO增多一路走高。       (图片说明:股权激励案件数量年份统计) 中国新经济发展的二十年中,中国的独角兽公司(即估值超10亿美元)数量已超越美国,大量新经济公司从开始创业到上市只花费短短几年。与这种惊人的成长速度对比,它们在员工期权股权激励的管理上,普遍处于蛮荒期。 在公司的快速成长中,变化是随时随地的——公司的业务重心可能变化,团队规模和人才结构会变化,一个员工的贡献多寡可能变化——对如何用期权激励人也会变化。到员工离职之时,往往是此前埋下矛盾的爆发期。 刘继汉在加入美团两年多后决定离职,离职前他给王兴打过一次简短的电话。 “兴哥,我准备离开美团了。”随后,他提出一个他最关心的问题:“我问你一个事儿,我们的期权到底是不是岗位期权?” 刘继汉对36氪回忆,王兴的回答是“应该是吧。” 自2011年加入美团后,刘继汉经历过多次职位变动:最初是青岛城市经理,几个月后调入总部任商服总监,两个月后重回青岛,第二年5月重入总部做包销项目,8月调岗为聊城经理,后调任济宁经理,在调任徐州经理——那时,他听同事说自己获得的是“岗位期权”,意味着当岗位发生变化,期权也将失效。 刘继汉在美团内部发邮件咨询无人回应,便有了与王兴的那通电话。随后,刘继汉开始了与美团长达五年的诉讼之路。因为美团的境外架构,涉及案件归属地的争议极其复杂,很多律师最开始都拒绝了刘继汉的求助。 刘继汉对纠纷关键点的说法,和美团律师的说法是错位的。 美团法务负责人对36氪表示,刘继汉因为违反竞业义务,被取消期权授予——刘继汉离开美团之后,随即加入了百度LBS——该案件正在审理中。 双方争议点在于,美团并未向刘继汉支付竞业补偿金,但刘也未向法院提起申请,要求竞业协议失效。 期权+竞业协议的威力无比巨大,但搞不清楚状况的人却比比皆是。 因自己创业开游戏公司、涉嫌与腾讯竞争而被告上法庭的徐振华,最近二审结果已出,异常残酷:他被判支付腾讯约1940万元,创同类案件最高赔偿纪录。 这个令人乍舌的数字正源他6年任职腾讯期间拿到的19220股限制性股票。在过去3年中,腾讯的股价涨了很多倍,这笔应“退回”的股票价值也就水涨船高。 “现在不光要把股票所得还回去,还要倒赔很多钱,”徐振华对36氪说。 刘继汉仍怀念与王兴并肩作战的日子。“早年打城市战,一切基于信任,都是说干就干。有需求直接电话打过去,兴哥,这个事情需要你来一起弄,他随时加入。”但是,他打了5年官司所争的3.5万份美团期权的价值也是巨大的,根据目前美团市值,折合约1000万港币。 36氪联合易参调研了互联网企业100强涉及的股权激励纠纷——这是一份中国互联网协会、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中心联合发布的榜单,BATJ、网易、新浪、搜狐、美团点评、360、小米都在其中——并做了汇总分析。       图注:横坐标为诉讼请求出现次数,纵坐标为诉讼请求类型。由于同一个纠纷可能出现多个诉讼请求,故诉讼请求总量可能会出现大于纠纷总量的情况。图片来源:易参(股权资产数字化管理系统) 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员工的诉讼请求一般比较简单,而公司的诉讼请求包含事项更多,且各请求之间关联性较强——这意味着员工对股权激励制度中更信息不对称,而公司能从更多维度进行抗辩,在纠纷中占据主动。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资深HR表示,中国遭遇到期权陷阱的员工会陷入两难境地。“我会觉得这种人到我公司也会纠缠不清,遇到什么事也要打打官司?”官司打赢了还好,如果打输了,“下份工作大概只能托朋友帮帮忙了。” 同时,互联网企业100强大多都会搭建 VIE 架构,或者存在嵌套子公司的情况,涉外法律适用等法律问题复杂,也是争议焦点。 一位互联网金融公司副总裁告诉36氪,最初加入公司时,他曾被分别授予集团公司和子公司的期权,且被告知二者中间有兑换关系。后来子公司做砸了,创始人通过变换关系把大部分集团股票转到名下另外一家公司,并成功运作上市。他和另外十几个人的期权成了废纸。 “微信电话他都没回复,我们在尝试联系律师,不过因为公司注册地在维京群岛,起诉他也很麻烦。我因为做过金融还算懂一点这个东西,其他同事完全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而且老板以前是投行出来的,涉及到资产腾挪,他比我们专业太多。” 一位参与过该公司A+轮融资的投资人向36氪透露,早在尽调期间,他就发现了这一问题,也曾在投决会上提出“这家企业存在期权分配潜在风险”,但无人理睬。 “都埋了一堆坑,”一位投资人对36氪说,“最后就看老板良心了。” 创始人的困境:良心与利益博弈 “团队中的个体是不是在创造价值,管理者的感知非常明确,但又很难去量化这个感知。一旦创始人觉得这个人没有想象中能创造价值,调整期权,就会造成员工非常大的怒气。”一位创始人这样向36氪评价上述美团期权纠纷案例。 期权的本质,是创业公司想用来激励最值得的人。投资行业深谙事情要靠团队协力做成,行业规矩是会逼创始人在投资协议中写下公司预留的期权池情况,并要求创始人在3-6个月之内完成自己的第一批股权激励计划。 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律师告诉36氪,在他所服务的客户中,至今还有很多公司的期权架构都由A轮融资律师来做。更有不少创始人直接把需求丢给公司的HR或财务,这些人一般会从百度文库下载一套股权激励模板直接使用。 一旦涉及财富分配,风险就是难以避免的。 某公司B轮融资后曾开掉一位创始人团队成员,因为能力不匹配,但承诺的期权也照发了。创始人对36氪说,天使轮时自己“大笔一挥”发了很多,但公司往往在A、B轮后可能有五倍十倍的增长,所以天使轮看似很少的期权就不是一笔小数目了。但这之后,他在投资方的建议下重新调整了期权架构,当然发放条例也更严格。于是被授予期权的员工开始感觉“老板是在算计自己”。“创始人就是这样里外不是人”,他说。 至于蘑菇街的期权争议,在北京极光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杨柳看来,关键可能是拟制股数过多:因为较高的股数更容易吸引优秀人才加入。 但因为股数多,员工听起来非常高的股票数量,实则占公司总体股权比例较低,这就造成了员工预期与上市后收益不匹配的心里落差,反而更容易出现矛盾和股权纠纷。 一名知情人士对36氪说,在蘑菇街上市前,考虑过是否要跟员工沟通合股的事情,因为担心员工情绪反弹大。但可能是考虑到一旦提前沟通,等不到上市,员工的情绪就要爆发,蘑菇街最终未做提前沟通。 “怎么就稀释成了这样?”一位蘑菇街前员工说。蘑菇街经历了多次融资,还经历了和美丽说、淘世界等的合并,大家猜测最终结果和一次次的稀释有关,但至今同事们都说不清楚,“都不知道怎么变成这样子的。” 激励得多、激励条件好,也会有风险。 2016年9月,蜜芽宣布完成1.5亿美元D轮融资,几乎同一时间,也爆出蜜芽核心高管“离职门”事件中,包括CTO宗东东、跨境业务总经理桂博文、O2O和妈米负责人赵哲、运营副总裁杜萍在内的4名高管离职。 理论上,如果跟随公司上市,这些高管还将获得更大的财务回报。但一位接近蜜芽的核心人士告诉36氪,其高管离职原因之一是蜜芽早期签订的期权协议约定的退出价格不合理。因为其行权价和回购价都很高,如果早期加入的高管持有公司足够多的股数,那么即使不上市,高管在离职退出时仅赚取差价也能财务自由。 “蜜芽已经很久没有融资了,上市很难。如果能提前变现,高管还不如自己投自己的A轮再创业了。”上述人士说。 离职则是风险的集中爆发期。 共享租赁行业的创业者杨东告诉36氪,他希望通过期权和员工一直绑定到上市,如果不小心“走散”,要不要回购就成了难题。回购期权意味着需要公司拿出大量现金流,创业公司没有这个能力。而如果替离职员工保管到上市,相当于离职的人坐享其成别人辛苦打下的江山。“不管是我要‘养’他还是用钱回购,两个都很痛。” 某直播APP创始人说,在他看来,上市之日也许就是员工离职之时。一旦期权兑现,财务自由的人工作动力也会减少。因此他在学习和效仿华为,“如果我们公司未来不打算上市,就没必要按上市的套路来搞,华为那种模式就很好,反正公司不上市,员工也不能拿期权做文章。” 互联网餐饮品牌创始人孔军的困惑比较特别:期权在互联网公司不够用,而在其它行业却发不完。他的公司内有大量一线服务人员,受教育水平不高,是流动人口,不要说期权,“他们甚至哭着求我别交社保,只为每个月到手的钱多一些。” 他认为,这种情况就是一锤子买卖。因为“对他们来讲,已经做好随时就走的准备了。所以所有的回报都是现结的。”尽管这听起来非常残酷,但“对公司来讲期权是这么宝贵的财产,他却觉得一文不值,换做是你会给他吗?” 一位资深律师向36氪表示,他接触过大量做全员激励的公司,最后基本都失效了,能做成的小米是一家。小米的股权激励的成功并不仅限于早期的全员持股,更重要的是雷军让大家充分相信期权的价值。 据徐欢回忆,后来每隔一个季度,小米内部都有一个大会,即便不是雷军参加,合伙人级别的也都会到场给大家鼓气,强调大家手中的期权在增值��等到2014年他从小米离职创业时,期权已接近20美元一股。 信任的核心来自于市场的积极反馈。如果翻看小米早期融资历史会发现,C轮之前,它保持了每半年一次的融资记录,估值从A轮2.5亿美元一路飙升至40亿美元。“持续的融资上涨和估值攀升一定会‘刺激’到员工,只要努力后面就还有更大的想象空间。”  上市梦醒:财富自由,或者难保体面 一些人跟着雷军吃到了肉。 徐欢告诉36氪,他当时是部门的第五个产品经理,前四位同事都没有离开小米,到今天至少有几千万收益。“有人已经给孩子买了学区房。” 小米登陆港交所前一天,雷军发公开信称,小米共有超过7000名员工持有股票或期权。美团则公布自己造就了4714名“百万富翁”。 不过,小米、美团股价至今尚在发行价下——二级市场的投资人比VC更严苛。 在这次资本寒冬中,一些公司不得不流血上市,不少人“上市即梦醒”。 一位前蘑菇街人士向36氪回忆,陈琪多次在内部说,蘑菇街不一定做成很大规模,但至少要是家很Decent(体面)的公司。 上市当天的期权闹剧当众撕破了这种体面。 考虑到“也会伤害到其他早期创业的公司”,陈琪在内网发文解释了这次争议:为了保证每股发行价在十美元区间,合股是一种正常操作。至于自己厚道与否,最关键是两个数字:一个是上市时创始人股份占比,陈琪是11.3%;一个是员工总期权池占比,是7.87%——这反映了创始人是否愿意分享成果、是否大方。 而一位前优酷员工认为古永锵“不厚道、主观恶意”的原因,是因为在优酷员工期权18合1时,古永锵上市时个人持股比例却高达41.48%,古永锵显然没有稀释自己的利益。 一位投资人对36氪分析说,上市前出现大比例合股的情况,可能是因为投资人、创始团队、员工的股份优先级层层递减:投资机构一般在协议中都有反稀释条款,当新一轮融资比之前估值低,就会触发这个条款;那么就只能稀释创始团队的优先股,或者员工的普通股;当然,创始团队可以选择不稀释自己的优先股,而是只稀释员工的普通股。 “我们还是一个小市值的公司,这是事实。蛋糕小了,怎么分也不会特别多。”陈琪总结,这是最终收益未达到一些员工预期的一个关键原因。 “如果公司真的发展好,谁愿意把员工坑了,流血上市是不得已,或是估值倒挂太厉害,已经融不到资了。”另一位创业者这样评价蘑菇街这场风波。 押注不同公司,收获不同结果。一位创始人告诉36氪,期权本质就是内购股票。假如当年有人愿意从阿里跳到蘑菇街,理论上是在赌蘑菇街的增长比阿里更好,获得的回报更多。“而结果往往是,大家图了高回报,却不能承担高风险。” 前述前蘑菇街员工说,自己team里有3个人离开时,都选择了不行权:这是预估蘑菇街业绩不如预期,评估了行权价后的理性决策。不同于一毕业就入职蘑菇街、对商业缺乏理解的年轻员工,“我们知道商业是残酷的。” 但他和前同事们还是发了朋友圈祝福蘑菇街的,“纪念自己曾经努力的青春”。陈琪说蘑菇街第一天就“出生在Hard模式里”所言非虚,“一路走来,巨头的伏击……真的难。” 越来越多与蘑菇街情况相仿的公司,正在“历尽艰难”争取上市的机会。 估值缩水、倒挂和流血上市已成为今年的普遍现象。造富梦碎��怕是大概率事件。 一位阿里早期员工向36氪回忆,2010年加入阿里时他获得了五位数的期权。后有很多创业公司找到他,也许诺期权股票,他们认为阿里出来的人肯定更认可期权的价值。“但说实话,我真不信他们说的,因为你们这些公司都不是阿里。” 一位FA合伙人告诉36氪,结合2018年的市场环境,真正有价值的公司股票已是极少数,更不要提还有大把等待被并购的标的。“所以期权做不成是废纸,能做成的绝大部分也是废纸。比如ofo。” “每个前东家上市,大家都要恭喜我财务自由,我说没自由,大家还不信。”一位互联网从业者说。股票打到账户里,已经扣完了35%的所得税,其实每次都没太多钱,即使总监层级,股票收益也就够买辆车,该跳槽就跳槽,不值得被“绑定”。 即使“吃到了肉”,也付出了代价。一位接近小米的人士称,小米早期很多技术产品岗位负责人,干满四五年就退居二线,比如去了小米的投资部门。“因为高密度工作四五年之后,身体也受不住了。” 一位从业10年的HR则告诉36氪,最近很少有候选人会把期权作为求职条件,他们宁愿手里多拿点现金。 “再也没人愿意因为期权而降薪加入某家公司了。” (文中徐欢、杨东、孔军为化名)(感谢邱晓芬为本文整理数据) 关于期权、股份的故事,虽然做了诸多采访,但36氪相信自己接触到的只是部分样本,为了让关于期权的信息更透明充分,因此诚挚邀请你讲讲自己的故事。 请点击问卷链接:http://k6lbmp5qv6hv8j69.mikecrm.com/MLbznES http://dlvr.it/QvGHjw
0 notes
liurenbcf · 6 years
Text
李焜耀单飞
本文写于2001年。
2001年12月5日下午5时,苏州喜来登酒店。明基全新品牌Benq闪现的一刹那,李焜耀与施振荣抱在了一起,施振荣竖起了拇指,李焜耀跟着也竖起了拇指。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来自全球的200多名记者目睹了李焜耀斩断与Acer的名份联系,品牌由Acer换成Benq,彻底单飞的全过程。
第007号
1976年6月,台大电机系毕业生李焜耀站到了荣泰电子协理施振荣的面前,施振荣望了望李焜耀,点了点头,李焜耀被最终招进了荣泰电子。施振荣没太在意李焜耀,李焜耀也没对施振荣留下很深刻的印象,一个工作和一个上司而已。
李焜耀是作为微处理器的研发人员被招进荣泰电子的,24岁的李焜耀对当时刚刚引进台湾的微处理器很着迷,他的工作是用微处理器设计一个学习机。但是,在荣泰做了三个月之后,李焜耀发现生产线上的工人没事可做,一问才知道公司出了财务危机。微处理器部门要关掉,李焜耀当时的兴趣只在微处理器,不能做这个,他就要走。施振荣看挽留不住,就对他说:“好吧,等境遇好的时候,你再回来。”
李焜耀去大同继续他的微处理器研究,李焜耀走后,没过几天,施振荣也仓促地离开了荣泰,施振荣作为职业经理人对当时自己创业并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荣泰当时经营得很好,是集团公司将资金抽走,荣泰没有资金购买材料进行生产,才导致的危机。
施振荣创业Acer之始,心里并没有谱,所以,不敢请太多人。3个月之后,施振荣觉得可以了,就邀请李焜耀加入。李焜耀当时所在的大同公司是台湾最大的电子公司,李焜耀放弃在大同1500元的工资,拿Acer1000块的工资,是因为他不喜欢大同的官僚体制,李焜耀受不了任何事情都层层审批。
李焜耀做选择的时候,李焜耀的父亲提醒李焜耀:“施先生的公司随时会倒掉,你还这样选择?”李焜耀不听这些,他觉得他还年轻,不用考虑那么多,也不能太计较收入。
李焜耀在Acer的编号是007,但他不算Acer的创业者,他来晚了3个月,Acer的创业者有5个人,李焜耀是Acer从外面请的第一个工程师。这样的开始为以后的种种变化埋下了伏笔。
李焜耀在Acer一口气做了10年研发,台湾第一台英文终端机,就是李焜耀领头设计的。因为公司小,李焜耀期间也做了不少维修和销售的工作。1980年,李焜耀当上了课长。由于李焜耀去得早,在Acer,他也是桃李满天下,很多当年的手下现在都在Acer担当重任。
明基工厂
1984年,Acer从美国接到一个OEM PC的大订单,这个订单很大,Acer内部没有足够的产能,施振荣从Acer抽了4个人,让他们出去建工厂,这4个人中就有李焜耀,但李焜耀不是领头的,他只是主管生产和技术的副总。
明基成立的过程比较曲折,Acer当时只是想建个工厂生产PC而已,别的事情并没有多想,将这个工厂与Acer分离,起名明基,并非主动有意而为之的事,其中的原因有两个:第一,建工厂要有很大的厂房,碰巧当时台湾很多纺织厂外移到东南亚,可以利用现成的厂房,但这些厂房都不在新竹科技园区,而科技园区的管理规定,高科技公司不能在园区之外开分公司,如果开,就不能叫原来的名字,所以,只好给工厂起了一个新名字叫明基。又因为,科技园区和非科技园区税收不同,所以,明基的财务必须和Acer分开。第二个原因是,Acer当时没有足够多的资金建那么大的工厂,所以,吸纳了一个大股东,占明基50%的股份,后来,为了便于管理,这个大股东的股份合并到了Acer中,明基成为Acer100%控股的子公司。
到1986年,明基年产几十万台PC,成为台湾最大的PC工厂。那个时候,李焜耀还觉得自己是Acer的人,他料不到他以后的成功会在明基,他说,“没有一个人的成功可以靠蓝图画出来。”
出走
1989年,瑞士洛桑IMD管理学院。37岁的李焜耀一边读书,一边和妻小享受天伦之乐。靠卖手中的Acer股票维生。
李焜耀是1986年被施振荣从明基召回Acer的,施振荣让他负责Acer电脑的产品规划。一年之后,施振荣又派李焜耀去美国接管新收购的公司。在美国,为施振荣打拼了一年之后,李焜耀回到了台北。
李焜耀回来之后看到的Acer,和他离开时的Acer发生了很大变化,很多事情物是人非。此刻,Acer刚上市成功,施振荣从Acer之外引进了相当多的管理人才,从IBM来的刘英武更是当上了Acer的总经理,另外,还有从HP等国际大公司来的大量新面孔,李焜耀对此一时不能习惯。
李焜耀找施振荣谈,称自己要休息一下。“我停薪,带家人去瑞士学习一年。” 施振荣不放。李焜耀说:“公司现在人才很多,也不在乎我一个。”李焜耀知道他这样说,施振荣有点心痛,但李焜耀必须这样说,施振荣虽然心痛,但也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让大家都高兴。平衡各种关系对一个大家长来说是一件很困难的事。
李焜耀碰巧和瑞士洛桑IMD管理学院在台湾的一个教授很熟,当李焜耀说想读书时,教授马上问:“真的?还是假的?”马上说:“你现在还不下决心,你这辈子就不会再上学校读书了。”李焜耀很认真地去读书了,从早到晚都有课,礼拜六也有课。Acer的很多同事到欧洲出差,都会到瑞士看李焜耀,都会和他谈Acer的是是非非,李焜耀总是笑而不答,他觉得,他在读书,Acer的事情和他没关系,有关系,他也管不着。
李焜耀的课程是一年时间,期间施振荣去找他,刘英武也和他打电话谈了很久,但李焜耀在瑞士读书的时候,没怎么想回Acer的事情以及回去会有什么位置,他只是认真地学习,他的孩子也在瑞士读书,他觉得自己过得很愉快。
和宏碁划清界限
1990年,瑞士。施振荣再次去找李焜耀,请他回Acer。过了一年幸福生活的李焜耀回想起和施振荣相处那么多年的感情,而且离开的时候,李焜耀也没说一定要离开,只是说要休息一下,接触一下新理念。李焜耀问:“回去干什么?”施振荣答:“有两个选择,可以去Acer电脑笔记本事业部,要不,你就去管明基,但明基很小哦。” 李焜耀选择了明基。
李焜耀1986年离开明基之后,明基OEM PC的业务就开始往下掉,后来,只好靠Acer给的订单养着,做的都是Acer瞧不上眼、不愿意做的产品,等于Acer附属的一个地位低下的加工厂。李焜耀1991年接手的时候,明基年营业额8000多万美元。
李焜耀到明基看了看,只留下了显示器和键盘业务,剩下的电源供应器、工程工作站等业务全部返还了Acer,Acer不要的,就停掉。李焜耀不想当Acer的附属生产厂,不想Acer不做的产品,他来做。李焜耀不能允许这样,他对施振荣说,既然Acer做PC,那明基专做外设,李焜耀将所有PC���业务都交回了Acer,要求Acer将所有的外设产品都交给明基做。财务方面,李焜耀要求将两家公司彻底分开,搞清楚明基到底是在赚钱,还是在亏钱。
此时正赶上Acer内部危机,刘英武失意而去,施振荣亲自出马对Acer进行第二次再造,百事缠身,所以,对李焜耀自己做好自己事情的态度很支持。
看到施振荣同意明基和Acer分清楚,李焜耀进一步问施振荣,是否同意明基自己独立上市,施振荣也同意了。
在明基还没有做大之前,李焜耀就要和Acer分开,不光是出于控制和利益的考虑,他清楚地看到,Acer当时是台湾最大的IT公司,是台湾媒体的宠儿,每个到Acer工作的人都觉得很荣耀,但同时也缺乏危机感,缺乏足够的危机感去应对未来的挑战,而“明基是一个非常小的公司,如果将明基和Acer靠在一起,如果明基也没有创始者的创业精神,肯定做不起来!所以,明基一定要先搞清楚自己不是一个大公司的一小部分,自己本身就是一个小公司。”
既然是小公司,待遇就不可能和成规模的Acer享受一样,李焜耀要求他的员工切掉和Acer攀比的态度,要比也只能和台湾其他做外设的公司比,不能和Acer比。
李焜耀坚持这样做,谁觉得不爽,谁就离开,李焜耀上台后,主管换掉了一半,有的是受不了自己走的,有的是李焜耀换掉的。李焜耀没给自己留后路,“大不了,我再去念博士。”
1992年,李焜耀回Acer挖了几个老同事,将他在美国的同事也招了回来,明基的架构慢慢建了起来。
股 份
1994年,明基与Acer切割那天,李焜耀对所有同事声明:“从今天开始,如果你要回Acer工作,你就回去,但要从明基辞职以后再回去;Acer员工要过来,也请辞职以后再过来。”
直到1994年,明基还是Acer100%控股的企业。将明基业务做上去以后,李焜耀开始和施振荣谈,改造明基股权的事情,李焜耀的理由很简单:Acer太庞大了,放在一起不能够产生足够的推动力。李焜耀希望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诱因来推动这个公司的发展,希望通过发放股权推动大家的积极性。
宽宏大量的施振荣同意了。从1994年开始,明基开始将股权卖给员工以及外面的法人投资机构,Acer在明基所占的股份一路稀释到30%,到1996年明基上市时,Acer的股份稀释到了控股的28%。
Acer所占的股权在降,明基的业绩在涨,1992至1996年,明基营收增长9倍。1994年,可以买明基股票的时候,李焜耀没有多少钱,但他将在明基赚到的钱都积累到明基的股票上去了,现在李焜耀占到了明基0.64%的股权,施振荣个人在明基的股份比李焜耀多,为0.71%,明基的总股本是108亿新台币,市值是353亿新台币。目前,明基员工占到了明基百分之十几的股票,在明基上市的过程中,创造了很多富翁,超过100名员工的股票价值超过1000万新台币,现在的更不止这个数。
新 路
到1994年,李焜耀就感觉不能和施振荣的计算机帝国靠得太近,他怕明基随着Acer“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李焜耀立志要进入通讯行业。他先做传真机,后做BP机,还做了无绳电话,都没有成功,后来,才发觉不对,因为这些产品的产值都太小,不足以支撑起一个大公司。李焜耀转到了手机上,开始自行研发手机,成为台湾惟一以自有品牌行销的手机厂商。坚持到2001年,明基手机产品终于开花结果,做到700万部,100多项专利, 2002年,李焜耀自信能做到1000万部。
2000年中,李焜耀将施振荣命名的“明基计算机”改成了“明基电通”,李焜耀的理由是,明基已经很多年没有生产过计算机了,现在一般的证券分析师也将明基纳入通讯股,进行点评。台湾股市的产业分析师指出,若要仔细探讨台湾企业近年转型成功的最佳代表,明基一定榜上有名。“李焜耀当初对手机投资的坚持,也实质表现在营运数字上,由于手机毛利较计算机周边高,也让明基免于沦落一般计算机系统厂商‘营收大、毛利低’的命运。”
1996年,李焜耀又做了一次豪赌,连续投资100多亿新台币进军LCD面板的研发和生产,李焜耀认定今后电视、手机、PDA和计算机都会转到LCD,LCD的需求会十分旺盛。明基LCD 2000年赚钱,2001年亏掉了营业额的20%。李焜耀面不改色,他说这是资金密集型行业的周期,“LCD和半导体一样,大家一起投,形成过剩产能后,就会杀价,导致亏损,已有的企业亏损之后,就不会再有新的投资加入,但需求还会增加,产能一定后,价格自然会上来。”到2001年末,LCD的价格果然大幅度回升,供不应求。
更为重要的是,2001年3月13日,李焜耀一把握住了台湾另一家LCD厂家联友的手,以1:1.4的比例进行了换股合并,联友已经做了10年 LCD,李焜耀只做了4年,但李焜耀业绩更好,所以,评估的价值要高一些。在新的合资公司中,明基占24%的股份,是第一大股东,李焜耀出任董事长。合并后的友达是世界第三大LCD厂商,前两位是三星和LG,日本的企业差得很远,现在李焜耀在拼命地追LG。
避开北京选择苏州
1997年底,北京Acer信息办公室,李焜耀的大将曾文琪蜗居在这里。4年之后,曾文祺雄踞苏州,指挥着1500家代理商,将营业额做到了100亿新台币。而北京的Acer花了10年时间,才把代理商扩充到1000个,PC的市场份额始终没有挤进发誓一定要做的中国前三。2001年7月9日,施振荣在纬创成立的记者会承认:“明基在大陆的品牌经营工作,确实做得不错。”
Acer1991年在北京安营扎寨,等明基需要进入大陆的时候,李焜耀避开了北京,他说,北京太���,下雪,他不习惯。
1994年,李焜耀进驻苏州的时候,明基在马来西亚已经拥有了一个1000多人的工厂,但李焜耀觉得在马来西亚长久下去不是办法,因为马来西亚人口少,大学少,找不到工程师。
1994年,外资办厂都到深圳、东莞附近,利用靠近香港的优势,但李焜耀认为广东会走马来西亚的老路——成本提高、劳力不够、工人和工程师都需要从外面输入。李焜耀找到了华东,当时正值浦东开发,整个上海像个大工地,但上海最后也被李焜耀否定了,因为上海是商业城市,不适合开工厂。
全国都扫了一遍,还没找到合适的地方,李焜耀此时想到了美国经验,美国的电子工业带都集中在以大都市为半径的100公里范围内,波士顿、旧金山郊外散布着这样的产业群,李焜耀在上海方圆100多公里处看到了苏州。
当时从上海虹桥机场到苏州开车要3个小时,李焜耀坚持这不是问题,因为以后可以改进。李焜耀到了苏州,和苏州市领导一起看地图,在地图上圈定了一块地,算作明基的基地,没法去看,当时连马路都不通。
明基是苏州第一家外资企业,2000年,苏州明基营业收入已经占到明基电通的四分之一。而此时,含昆山、吴江等地在内的大苏州经济圈内,已经是巨人云集,这里投资额1亿美元的企业比比皆是,仅是苏州工业园区内就有73家世界500强的企业落户。
避免再造
10年来,Acer一直在再造,明基基本上跟Acer的再造没什么关系,我们之间业务的关联性本来就不高,Acer只是明基的大股东,我们再在市场上有一些大的配合而已,就是这样。
——李焜耀
施振荣坚持“享受大权旁落”,“大权旁落”到一定阶段,出现混乱,施振荣又不得不亲自出马再造,再造结束后,再“大权旁落”,然后“再再造”,如此往复。
和施振荣不同,李焜耀认为要集权的地方,他会采用军事化的管理,像LCD,他控制得非常严谨,因为LCD一个闪失,几亿美元就不见了。对于行销,李焜耀放权比较多,因为行销要靠创意,控制太严,创意无法发挥。对于制造,李焜耀要求他们一板一眼。“我觉得不可一概而论。”“施先生以前很喜欢说‘人性本善’,我认为这个不对,没有人性的善恶的泛论。很多人就是那个样子,Acer能把他改变过来吗?我看未必。”所以,“不要先假定人性善恶,善有善的对待方法,恶有恶的对待方法。本来就不应该让恶的人进来,进来了也要及早淘汰。”
Acer要不停再造的第二个原因是:越做越大之后,必须要做投资,投资多了,就容易出现重复投资的混乱。
李焜耀对此的策略是“水平整合垂直分工”:在水平上,李焜耀摆了六个事业部,分别做网络、通讯设备及手机、宽带接入设备、电脑外设、光电产品、多媒体,这六个事业部共同的特点是,其产品可以直接卖给消费者,这六个水平的事业部,李焜耀要完全掌控。
“垂直分工”是指关键零部件,李焜耀涉足关键零部件,是怕在关键时期被关键零部件厂商卡住脖子;李焜耀不将关键部件整合进明基,而是将其分出去,独立成一家公司,吸纳外来股份,是因为这些关键零部件不能全卖给明基,而是要卖到全台湾全世界,不能明基一不好,它马上就垮了。
李焜耀在“垂直链条”上布了四枚棋子:一、LCD产量居世界第三位的友达;二、致力于专业通讯及精密元件研发与制造的达方电子; 三、致力于研发生产高品质高容量储存媒体的达信。四、致力于开发3G移动通信基地台设备的达宙通讯系统。
明基现在的营业额已经超过了Acer,但李焜耀不讲“群龙无首”,他想靠正向回报给他团队以信心和成就感,李焜耀不喜欢企业太松散。“每个年轻人都在寻求自己独立发展的舞台,但众人一起搭建的舞台才足够稳固,才能容纳更多的人演出。你的心胸有多大,你的舞台就有多大。”
“Acer不是我们的标竿,至少是SONY嘛。”“如何度过现在的全球危机,我们都已经有数,有很多完全的准备,不可能走Acer的老路。”“我们和Acer已经分开很清楚,透明地接受全世界的监督,我有百分十几是外国股东。我们还没有到美国上市,我们的友达光电准备到美国证券交易所上市,那么大的项目,光靠台湾资本市场不够。”
施先生是个宽宏大量的人
台北高尔夫球球场,施振荣与李焜耀一边打球,一边交流。李焜耀把最近的一些想法和施振荣谈一下。施振荣现在对明基了解不是很深了,所以,他管得不多,主要听李焜耀的。有时候,李焜耀也会直言不讳地说出他对Acer再造的意见,施振荣也听。施振荣喜欢打高尔夫球,李焜耀不喜欢打球,喜欢和小孩一起玩,但李焜耀每周都会保持和施振荣的联系。
作者:你凭什么单飞?
李焜耀:施先生是一个宽宏大量、无我无私的人,他能站在大多数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他对他个人的信誉非常珍惜,宁可人负他, 也不可他负人,包括他对同仁的授权和放权,他很乐意培育让同仁自由发挥的环境。
企业家做到后面,名利都可以置之度外,他要考虑的是群体利益。Acer现在要面对的是一个组织机器,里面有很多不同意见的人,Acer有他们自己的组织方向和管理机制,我们也有外面自己的方向和机制,要协调的东西越来越多之后,就不利于发展。少些协调,大家可以多些力气对外。
作者:施振荣可以享受大权旁落,你可以吗?
李焜耀:没有什么好享受的!我享受集体的成就感,享受集体美好的果实。施先生是个好人,他能够做到“大权旁落”这很不容易,但是,“大权旁落”之后,盈利和文化的控制点却不能放,而我的要求是很严格的,我是做事情的人。我不懂的我一定要弄清楚,我说错了话,我一定会认错,但我一定要说。
作者:你和施振荣的共同点在哪里?
李焜耀:我们都很老实,都很踏实,我们的眼光都很长远,短线的利益,公司要兼顾,但公司要经营成百年企业更应该注重长久。
作者:能举个例子证明你很老实吗?
李焜耀:比如,我跟证监会说营业额要做多少,有几年我们也没有达到原计划,但我们不隐瞒,该讲的还是要讲。我和中层之间透明度也很高,我今天讲是这个样子就绝对是这个样子,绝对没有任何的隐晦,我不会藏什么。我知道的,我认为的,我都会照直说,可能有些时候,说话没有技巧,可绝对讲的是实话,百分百的实话。明基都是采用这种方式沟通,藏着掖着会有很多消耗掉。
作者:施振荣每年都有理念发布,怎么不见你提理念?
李焜耀:我一定是做到了才提。全世界聪明的人很多,重要的不是你想到什么,而是你想到了又做了。今天,我说我做手机,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很多人都能想到,但是,我能做到。5年,我做手机,不是投资那么容易的事情,关键是这群人愿意做5年才难得,人会不会跑掉?技术会不会维持?其他团队会不会抱怨?知易行难,一个东西想到做出来才是重点。施先生是讲的,他希望有团队把它做出来,如果打折扣的话……
回宏碁做什么
2001年7月9日,纬创成立酒会,李焜耀很早到场,并向林宪铭握手道贺,此举引起了台湾媒体强烈注意,闪光灯此起彼落。
林宪铭是继刘英武1992年出走Acer之后的Acer第三任总经理,李焜耀与林宪铭之间的“瑜亮情结”尽人皆知,两个人企图心���很强、个性都很鲜明,加上各有各的坚持与经营理念,在公开场合几乎不交谈,内部员工形容两人是“谁也不让谁”。
2001年,到林宪铭单飞之时,李焜耀主动上去握住林宪铭的手。酒会上,施振荣被问及“李、林未来的关系”,施振荣说:“现在不是谈政治的时候。”
1996年,Acer20周年庆时,施振荣曾说,他有三个关于接班人的锦囊妙计:第一,希望Acer得以顺利整合成国际性企业的架构与运作流程;第二,一旦第一个锦囊失效,期望Acer集团得以采取联邦制,大家轮流做主。这个计划在1998年的组织再造时曾经试过,后来随着过度投资、亏损而宣告失败;最后一个妙计,就是三个次集团各自发展。
现在,李焜耀执掌明基,林宪铭掌管纬创,原宏科董事长王振堂当家Acer,三分天下的态势大致形成。
作者:有没有想过回Acer?
李焜耀:回去做什么?现在不能说回去就回去,要由股民和董事会决定,所以,没有可能回去。
作者:如果让你回去接施振荣的班呢?
李焜耀:我觉得还是做明基比较有趣,现在明基与Acer切割比较合理,Acer那块有点乱了,放得太多了。现在在清理投资,要涉及到20多家公司,早知今日何必当初?我们投资也不是百发百中,但不会搞到那么多家再做清理。
我不愿意去接受那个摊子,因为时间成本太高。明基曾经想做鼠标,因为明基键盘很成功,投资鼠标很容易成功,我不同意,我觉得花同样的时间做一个成本低的事情没有意义,我宁可花5倍的时间去做比鼠标更有意义的事情。要说投资回报率,明基现在对我应该是最好的。
过去几年,我们已经做了几个基础性的投资,已经聚集了50多个具有国际化经验的人才,我们不是在盖摩天大楼,没有一下做到很高,我们在做净资产,我们在盖金字塔,现在我们已经在稳定朝上冒了。
Benq
早在8年之前,李焜耀就要做独立品牌Vuego,施振荣不同意,施振荣认为李焜耀做新品牌分散了力量,不利于集中将Acer这个品牌做大,那时,李焜耀屈服了,和Acer签了协议,共推Acer品牌。2000年末,李焜耀再次和施振荣提起独立品牌的事,施振荣此时觉得应该给李焜耀一个新的品牌去做数字时尚产品。
明基起先做的产品大都是通过Acer的渠道分销出去的,打Acer品牌,用Acer渠道分销,李焜耀只剩下了生产。5年前,从美国开始,接着是中国大陆、欧洲和亚太,明基一步一步建自己的分销渠道,到2000年底,明基在全世界的渠道建设完毕,全线产品都由自己做,没再用宏的。
明基用Acer这个品牌,不是白用,一直在给Acer交品牌使用费,现在明基觉得这个钱交得有点不值了,从股东利益最大化出发,从明基现在的实力出发,需要换品牌。
在这个时候,李焜耀能如愿以偿地将品牌也换成Benq,和整个大形势也有很大关系,以前施振荣代表的PC方向是强势产业,所以,大家都愿意整合在一起,Acer是个让人骄傲的品牌,大家都觉得势头很好,远景也很大。2001年,PC产业第一出现负增长,卖PC变成了很辛苦的事,PC的附加价值在降低,做PC的都要转型做服务,Acer也不例外,要专心服务电子商务。在Acer向服务转型的同时,明基从外设做到了通讯领域,这样Acer这个品牌已经不能涵盖明基的定位了。这样的理由顺理成章。
采访手记
冲进门来的李焜耀迟到是因为他去接施振荣。他匆忙得一点架子没有,让人觉得他是一个真诚的人。他笑起来,也是那么爽朗和明亮。快50岁了,还显得没什么城府。
李焜耀从来都是正面回答问题,遇到敏感的问题,他嘴上说不方便回答,可是,到最后他都忍不住正面回答了。
李焜耀不隐讳他和施振荣的分歧,但这不妨碍他对施振荣的敬重。他清楚,他再能干,如果没有施振荣放权,他也没有今天。但这不妨碍,他依然瞧不上另外一些人另外一些事。施振荣作为Acer大家长,也真够难为他的,像李焜耀这种非常能干,又非常有个性的人,能一直拢在身边,实属不易。试过“享受群龙无首”,试过“享受大权旁落”之后,施振荣最后只有靠自己的德行“摆平”Acer的大小山头。
我问李焜耀,你最佩服谁,他说韦尔奇;我问台湾最佩服谁?他说,没有。相对于施振荣的思辨,李焜耀更像一个做事的。他口中没玄妙的理论,他口中只有实干。如果施振荣是一位思想家,李焜耀更像一位企业家。
和施振荣相同,李焜耀接受采访,也会让自己的左右手在座,他们一般一言不发地坐在那里,这可能是台湾企业的习惯。有最知情的人在场,应该可以提高采访内容的真实性。12月4日晚的采访一直延续到5日凌晨,李焜耀依然神采奕奕。12月5日,健壮的李焜耀跳上讲台,开场白是:我刚刚从美国加州回来,加州的迪斯尼乐园又建了一个冒险乐园,这是迎合现代人愿意尝试冒险的产物。将Acer换成Benq也是一次冒险,但我愿意接受这次冒险。台下的我突然觉得,李焜耀像个牛仔,Benq也像个对牛仔的称呼。
每次从苏州回台湾,李焜耀总是订头班飞机,每次早上六点就要从苏州出发到上海乘机。曾文琪称李焜耀是苦行僧,李焜耀却说,他经常出国不在家,急着回家,急着想见家人。李焜耀有三个小孩,两个大的都上了大学,最小的才上小学一年级。有时候,忙到晚上九点,李焜耀都让家里将饭留着,他回去吃饭。他要通过回去吃饭,来表示家庭对他很重要。李焜耀经常跟公司的年轻人讲,人生有三宝:老伴、老友和老本。李焜耀不抽烟、不喝酒,基本不应酬,喜欢回家。挫折过去以后,李焜耀就不愿意再去回忆,遇到挫折的时候,李焜耀看看小说和自己小孩子玩一玩,也会很快忘记。
李焜耀:台湾的核心竞争力与大陆的优势
台湾和硅谷不一定要比,台湾和硅谷可以互补,台湾企业至少可以做出硅谷做不出的速度,而且成本比硅谷低,在成本与品质之间合理平衡点的掌握上,台湾也比硅谷好。
台湾企业为什么做代工比较多?是因为台湾没有市场,只好向全球要市场,这个需求刚好和美国公司互补,但如果做不出快速的低成本,就没有资格和美国公司互补。
台湾企业在代工的过程中,已经掌握了一部分核心竞争力的技术,像明基在美国、欧洲、中国大陆拥有670项专利,专利数目每年在以一百多个的速度递增。
做技术一定要有耐心,技术实力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形成。大陆企业多是做贸易起家,做贸易起家的企业容易追求短期效益。做贸易,一进一出,马上就可以看到效益;做技术,做半天,做不好,钱反而会变得更少。
所以,大陆企业做技术,首先要面临的是企业文化对技术的认同问题。技术研发是按年算的,贸易行销是按月算的,大陆企业做技术首先要受“时间的伤”。
做技术,只有做到全世界前几名才能生存,一项技术被国际企业采用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很多大陆企业看不起台湾的企业,但是,台湾企业在很多国际第一的要求下,有今天的发展,并非易事。做贸易,可以在区域成功;做技术,要成功,必须是世界性的,要和世界所有的企业竞争。那种压力,没做过,不可能知道。
但是,台湾企业进入大陆,现在还没有能力将大陆企业打倒。台湾企业多是做制造起家,研发代工的企业追求的是产效经济,所形成的企业文化是追求降低成本和快速调整。在代工的企业文化里,一定看不上做贸易一次才卖出50台的订单,代工的企业一次最少也要卖出5万台,所以,代工企业做贸易和做贸易的企业做技术一样,都要先解决企业文化的认同问题。
Acer在大陆为什么不成功?我想最大的问题是,他们在大陆的大部分主管都是从台湾派过来的,过2年就回去了。做制造的用左脑思考,贸易的用右脑思考,贸易的中心是人,做贸易要对人和社会发展有准确的判断。在这一点上,从台湾派来的人,没有优势。明基在大陆的主管都在本地培养的,他们本身没有制造文化的背景,做起贸易来,反而容易。比如,我们东北分公司的主管2年前刚从北大毕业,他现在在东北用明基的产品真的打败了LG,很了不起。
来源:《知识英雄2.0》
作者:刘韧
from 公众号「刘韧」 https://ift.tt/2OMT3A1 via IFTTT
0 notes
einverne · 7 years
Link
本文发布于机器之能(微信公众号:almosthuman2017),转载请联系 [email protected]
2015 年,当 Lazarus Liu(以下简称刘)完成了三年在英国物流专业学习回到中国,他很快发现国内已经和三年前大不一样了:每个人都用手机支付一切费用。在麦当劳,便利店,甚至在夫妻小店,他在上海的朋友们都使用移动支付。
刘意识到,现金已经被支付宝和微信支付这两款智能手机应用取代。
有一天,当他在一个菜市场看到一位跟他母亲差不多年纪的女士拿出她的手机支付菜钱,他终于决定要注册移动支付应用。
要得到支付宝账户,刘需要输入他的手机号码并扫描他的身份证。他自然而然地按要求做了,因为支付宝已经建立起了「十分可靠」的声誉,而且比起去那些冷漠、懒散,毫不在意客户服务的银行,注册支付宝几乎是一种乐趣。
他只点了几下屏幕就进入了手机应用。支付宝的口号总结了这段经历:「因为信任,所以简单。」
支付宝体验下来非常方便,刘开始每天使用好多次, 从早上的第一件事——用外卖 app 点一份早餐开始,他就用上了支付宝。
他意识到,他可以通过支付宝「车主服务」功能来交停车费,于是他将他的驾驶证和车牌号码,以及他那辆奥迪的发动机编号输入了支付宝。这样,他还可以在支付宝 app 里买车险。
他在支付宝里预约医生门诊,不用再去排中国医院那著名的混乱队伍。
他还可以在支付宝内置的社交网络中添加好友。
当刘与他的未婚妻(现在已经是他的妻子了)一起去泰国度假的时候,他们都是通过支付宝在饭店买单或是买些路边摊的小玩意儿。
虽然在度假和买车之后支付宝里所剩不多,他还是把余额都存进了支付宝里的货币基金账户——余额宝里。
他可以用支付宝里「城市服务」功能付电费、煤气费和网费。
就像其他迷恋于支付宝和微信提供的移动支付功能的中国年轻人一样,刘现在出门已经不带钱包了。
如果你住在美国,你现在已经习惯把你的数据交给公司了。
信用卡公司知道你什么付了酒吧账单,或者买了情趣用品。Facebook 知道你喜欢美味的烹饪视频还是 Breitbart 新��节目。Uber 知道你去哪里以及你在路上的各种行为。
但支付宝知道所有这些关于用户的事情,甚至更多。
蚂蚁金服(庞大的阿里巴巴集团的子公司)旗下的支付宝有时被称为「超级 app」。它的主要竞争对手微信,则属于社交游戏巨头腾讯公司。
支付宝和微信更像是一个生态系统,而不是一个单独的 app。
每当刘在手机上打开支付宝,他就会看到一屏幕整齐的图标,就像三星手机上的主屏一样。一些图标本身就是成熟的第三方应用程序。如果他愿意,他可以从支付宝的内部直接接入 Airbnb、优步或优步的中国竞争对手滴滴出���。
这就像亚马逊吞下了易趣、苹果新闻、Groupon、美国运通、花旗银行和 youtube 一样——而且可以吸取所有这些公司收集的数据。
一天,刘的支付宝主页上出现了一个新的图标。图标的标签是「芝麻信用」。
就像支付宝母公司的名字一样,这个名字令人想起了阿里巴巴和 40 大盗的故事,在这个故事里,咒语「芝麻开门」奇迹般地打开了一个充满宝藏的山洞。
当刘触碰这个图标时,欢迎他的是一张地球的图片。
「芝麻信用是个人信用的体现,」下方的文字写道,「它利用大数据进行客观评估。分数越高说明你的信用越好。」
文字下方是一个按钮,按钮上用干净的白字写着「开始我的信用旅程」,他点击了这个按钮。
1956 年,一位名叫 Bill Fair 的电气工程师和一位叫 Earl Isaac 的数学家在旧金山的一间公寓里创办了一家小型科技公司。
他们将公司命名为「Fair, Isaac and Co.」,但是最终这间公司广为人知的名称是其简称「FICO」。
他们的主要创新是利用计算机驱动的统计分析,将人们的个人信息和财务记录转化为一个简单的分数,并预测他们偿还贷款的可能性有多大。
在 FICO 之前,信用机构的主要依靠从人们的房东、邻居和当地杂货商听来的八卦来决定是否批准贷款。申请人的种族可能会被视为不利因素,其他的不利因素还包括如混乱、道德败坏和「娘娘腔的姿态」等等。
Fair 和 Isaac 认为,算法评分是对这种不公平的现实的更公平、更科学的选择。
FICO 的方法最终在 TransUnion、Experian 和 Equifax 等信用机构中流行开来。1989 年 FICO 引入了我们今天所知道的信用评分,使数百万美国人能够办理抵押贷款或是被信用卡账单淹没。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过去的 30 年里,虽然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却没有多少运转着的信贷体系。
中国的央行,中国人民银行维持着数百万消费者的记录,但这些记录通常只有很少或根本没有信息量。
直到最近,除了你自己办理了借记卡的银行外,很难获得任何其他银行的信用卡。消费者主要是使用现金。随着房价飙升,这种情况变得越来越难以维持。
金融科技咨询公司 Kapronasia 的负责人 Zennon Kapron 说:「现在你需要拎着两个手提箱来买房子,而不是一个。」
然而,建立一个可靠的信用体系的努力失败了,因为中国缺少一个第三方信用评分实体。
截至 2011 年底,中国只有 3.56 亿智能手机用户。
在那一年,蚂蚁金服推出了内置扫描功能的新一版支付宝,用于读取二维码——一种信息量比标准条码多 100 倍机器可读标签。
(2013 年开始的微信支付有类似内置扫描功能)扫描二维码可以把你带到一个网站,或者接入一个应用,又或者把你连接到一个人的社交媒体档案。
代码开始出现在坟墓上(扫描以了解更多关于死者的信息)和餐厅服务员的衬衫(扫描给小费)。乞丐们把二维码打印出来,放在大街上。
这些代码以一种全世界都不曾实现的规模将线上世界和线下世界联系起来。在启用二维码扫描功能的第一年,支付宝移动支付达到了近 700 亿美元。
2013 年,蚂蚁金服的高管们跑到杭州郊外的山区,讨论创造一系列新产品的问题;其中之一就是芝麻信用。
高管们意识到,他们可以利用支付宝的数据收集能力,根据个人的活动来计算信用评分。
「这是一个非常自然的过程,」由曦说。他在最近的一本书《蚂蚁金服》中详细记述了这次会议。
「如果你有支付数据,你就可以评估一个人的信用。」
因此,这家科技公司开始了「创造」一个评分的进程。正如由曦所解释的那样,这将是「你生活中一切活动的信用」。
蚂蚁金服并不是唯一热衷于利用数据来衡量人们价值的机构。或许是巧合吧,在 2014 年,中国政府宣布他们正在开发所谓的「社会信用体系」。
2014 年,国务院(中国的治理内阁)公开呼吁建立全国性的跟踪系统,来评估个人、企业、甚至政府官员的声誉。
目标是,到 2020 年,每个中国公民都能被来自公共和私人来源的文件所追踪,而这些文件可以通过指纹和其他生物特征来搜索。国务院称其为「覆盖整个社会的信用体系」。
2015 年,蚂蚁金服成为 8 家获得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开发自有信用评分平台的科技公司之一。在这之后不久,芝麻信用就出现在支付宝应用上。
该服务跟踪你在 app 上的行为,以得到一个 350 到 950 分的分数,并给予那些分数高的人额外的津贴和奖励。
芝麻信用的算法不仅考虑了你是否还了你的账单,还考虑了你买了什么,持有什么学位,以及你的朋友们的分数。
正如几十年前的 Fair 和 Isaac 一样,蚂蚁金服的高管们公开谈论了一种数据驱动的方法将如何向被排斥在门外的人开放金融系统,比如学生和中国农村人口。
对于超过 2 亿选择使用芝麻信用的支付宝用户,宣传语很清晰:你的数据将神奇地为你打开大门。
参与芝麻信用是自愿的,而且注册芝麻信用是否会影响、又会怎么影响个人在政府系统中的评级也尚不清晰。
蚂蚁金服拒绝让我采访公司的任何一个人,但确实提供了一份来自于公司总经理胡滔的声明。
「芝麻信用致力于在商业环境中建立信任,独立于任何政府发起的社会信用体系。」声明中写道,「在没有用户事先同意的情况下,芝麻信用不与任何第三方共享用户得分或潜在数据,包括政府。」
然而,蚂蚁金服在 2015 年的一份新闻稿中的确说,公司计划「帮助建立一个社会诚信体系」。
该公司已经与中国政府进行了一项重要的合作:将拖欠法庭罚款的超过 600 万人的黑名单列入了芝麻信用数据库。
据国家新闻机构新华社报道,这个大型科技公司和大政府的联盟已经帮助法院处罚了超过 121 万的违约者,他们某一天打开他们的芝麻信用,发现他们的分数在下降。
正如公司首席执行官彭蕾在《蚂蚁金服》中所说的那样,芝麻信用「将确保社会上的坏人没有地方可去,而好人可以自由行动,不受阻碍。」
我在中国生活了将近 10 年,但在 2014 年就离开了中国,那时移动支付尚未完全实现。
如今,中国每年都有 5.5 万亿美元的移动支付。(相比之下,2016 年美国移动支付市场的市值约为 1,120 亿美元。)当我在 8 月份回到中国时,我决心成为新的无现金中国的一部分。
所以,我在从飞机上的睡眼惺忪之后几个小时内注册了支付宝和芝麻信用。因为我缺乏交易历史,所以我立刻面对了一个令人尴尬的信用分:550 分。
在上海的第一天,我打开了芝麻信用,扫描了一辆停在路边的黄色自行车。
就像移动支付一样,中国的自行车共享文化不知从哪里就冒出来了,上海的街道上到处都是色彩鲜艳的自行车,乘客们随意地停在任何地方。扫描一辆自行车的二维码,app 上就显示了一个四位数的数字,可以用这个密码打开后轮。
骑着车穿过城镇大约 15 美分。然而,由于我的中等信用分,我必须先付 30 美元的定金,才能扫描我的第一辆自行车。
我也无法获得无存款的旅馆住宿或 GoPro 租赁服务,又或者免费的雨伞租赁。
在数字世界中,我属于底层居民。
在中国,对「骗子」的担忧根深蒂固。
「我怎么知道你不是一个骗子?」当销售人员打通电话或维修人员在门口出现时,人们经常会问这样的问题。
虽然我的分数可能并没有把我放在骗子的队伍中,但芝麻信用的一个承诺便是指认那些是骗子的人。
公司购买对用户的风险评估,详细说明他们是否支付了房租或水电费,或者出现在法庭的黑名单上。对于企业来说,这类产品被称为「省时利器」。
在腾讯视频网站上,我无意中发现了一个芝麻信用的广告。
一个商人在乘地铁时仔细观察陌生人。
「每个人看起来都像个骗子,」他绝望地说。他那些试图避免声名狼藉的顾客的员工们在办公室会议室的墙壁上贴满了下层人员和罪犯的照片。
但接着——老板发现了芝麻信用,他们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员工们把墙上的照片撕下来庆祝。
对于那些行为良好的人,芝麻信用通过与数百家公司和机构签订的合作协议提供额外津贴。
汽车租赁公司神州租车允许信用评分超过 650 的人租车而不用交押金。作为对这一审查的交换,神州租车分享数据,这样如果一个芝麻信用用户把租来的一辆汽车撞坏了并且拒绝支付,那么这个细节就会被反馈到他或她的信用评分中。
有一段时间,得分超过 750 的人甚至可以跳过北京首都机场的安检。
刘在注册了芝麻信用两年之后,信用分已经逐渐接近 750 了。
一个周六的下午,我在一个上海市中心的商场里的 Forever 21 外面遇见了刘,他 27 岁了,在一家大公司工作。
他穿着一件黑色的衬衫,黑色的运动鞋,黑色的乔丹短裤,衬托出他的面孔白得好像在发光。一股黑色的头发帅气地垂到一边。
我们走进一家坐满了年轻人的星巴克,他们坐在那里,一边喝着桃子冰茶,一边喝着抹茶法布奇诺。刘坐上了最后一张空桌子。
刘告诉我,在三年前皈依天主教后,他选择了 Lazarus 作为英文名,但他的宗教信仰多半是一件私事。
他认为芝麻信用评分也是一件私事;这些信息揭示出了一些有关其个人的事情,但基本上他不会与别人分享这些信息。
他很少检查自己的信用评分。该数字就躺在手机的支付宝页面上,因为他的信用很好,所以没必要这么做。
从 600 分开始(最高可达 950 分),他的信用已经达到了 722 分,这一分数可以让他享有贷款和公寓租金方面的优惠条件,并且他和他的妻子还可以在若干个交友 app 上对其进行分享展示。
再拿几十分,他就能得到一张去卢森堡的精简版签证,但并不是说他有在计划这次旅行。
由于刘在支付宝上的交易和付款记录良好,他的评分自然也就提高了。但如果他忘记了支付交通罚款,那么评分可能就会下降。
而高分数带来的特权,也会在某天因为与消费礼数无关的行为而被取消。
2015 年 6 月,940 万名中国青少年参加了紧张的高考,芝麻信用总经理胡滔告诉记者,蚂蚁金服希望获得作弊学生的名单,这样他们的欺诈行为就会成为其芝麻信用的污点。
「不诚实的行为应当受到惩罚,」她承认到。善行无阻,杀鸡儆猴。
支付宝知道,8 月 26 日下午下午 1 点,我在上海的法租界区租了一辆 ofo 向北骑去,停车静安寺对面。
它知道我于 13:24 在静安寺旁边的商场里买了一袋零食。
它知道后来我坐上了一辆嘀嘀驶向住在西北部的邻居。
它知道我在 15:11 下了车并进了一家超市,它还知道(因为这家超市属于阿里巴巴,仅接受支付宝付款)我在 15 点 36 分买了香蕉、奶酪和饼干。
它知道随后我上了一辆出租车,并于 16 时 01 分到达目的地。
它知道那辆出租车的车牌号。
它知道我在 16:19 付了 8 美元用于亚马逊的配送费。在三小时的惬意时光中,其中一小时是在游泳池里度过的,它并不知道我的下落。
然后,它知道我在上海市中心的一家酒店外租了另一辆 ofo,骑了 10 分钟,并于 19:11 停在了一家人气较高的餐厅外。由于蚂蚁金服战略投资了 ofo,支付宝可能会知道我的行径。
芝麻信用评分背后的算法是一个商业机密。蚂蚁金服正式列出了五大类的评分信息,但是仅提供了最基本的算法方面的信息。与任何传统的信用评分系统一样,芝麻信用会监视我的消费历史以及贷款还付情况。
但是有些算法就带有迷惑性,或者更糟。
一个称为连接(connections)的信息类别考虑了我在支付宝上的联系人的信用。
特点(characteristics)类考虑了我开的是哪种车、在哪里工作、在哪里上学。
同时,行为(Behavior)类一丝不苟地审视我的消费记录,专注于那些据称是与良好信用相关联的行为。
芝麻信用推出后不久,该公司的技术总监李颖赟告诉《财新周刊》,���同的消费行为可以产生不同的影响,比如买尿布可以提高一个人的信用评分,而长时间玩游戏则可能相反。
网友猜测,向慈善机构捐款(大概是通过支付宝平台上的捐赠服务)有利于提高评分。
然而,如果给小棕熊捐了 3 美元,我不确定这是否会让自己有资格成为一个慈善家,或是证明了我的小气?
我开始着魔般地检查我的信用评分,但由于它每月只更新一次,那个数字并没有发生变化。
每次打开支付宝,我都会遇到一个使人惊慌的橙色屏幕。一个半圆形的表盘,上面显示我只达到了自身消费潜力的四分之一。
搜狐网站的一篇文章解释说,我的评分属于「普通人队列。」这一类别是指:「文化水平不高。退休或接近退休。」
这并不是称赞,因为许多老年人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失去了很多年受教育的机会。
据搜狐称,评分比我低的人只有 5%。
我想看看自己是否能做点什么来提高评分。
一天早上,我乘出租车去上海市中心外的一个别致的露天购物中心,与一个 30 岁的插画家陈见面。
我曾通过与陈在微信上的一个共同好友那里得知,她的芝麻信用评分等级为「优秀」,于是我想向她寻求一些建议。
我们买了咖啡,步行到一个露天座位区。陈上身穿着一件纽扣衬衫,内搭一件白色 T 恤衫,下身是紧身牛仔裤。她的头发漂成了稻草色,两只眼睛下闪着一排发光的眼影
她的芝麻信用评分为 710 分,而她的支付宝背景色是平静的天空蓝。
她解释了提高信用评分的方法。
「他们会检查你有什么样的朋友,」她说,「如果你的朋友都是高分用户,那么这对你有好处。如果你有一些信用较坏的朋友,那就不好了。」
在支付宝上注册后,我给所有的电话联系人发送了朋友请求。
只有六人接受了。
其中一个是我曾经的英语学生,也可能是我在上海认识的最有钱的朋友。他拥有几家企业、一个车队和一个位于豪华住宅区的宽敞别墅。
另一个是我的老裁缝,她和她的家人住在一间单人房里,房间位于一个门窗褴褛的破旧房子内。
老裁缝与那个商人对我的信用评分的影响相互抵消了吗?还是我拉低了他们的评分?
陈说,她知道自己好友的评分,但不知道熟人或同事的。聊天室里有评分较高者去寻找同类,大概是为了提高评分。但总的来说,人们也只是猜测谁的评分可能会高、最好与谁解除朋友关系。
像陈这样的用户没有采取解除低分朋友(比如我)网络关系的策略,她向我保证不会这么做。
芝麻信用仍然是新兴事物,而一个熟人的低信用评分仍可能得到善意的解释,她说:「也许他们只是使用的时间不够长。」
在社会信用关系监督方面,中央银行或将针对一个更为广泛的指标发展,比如 FICO 评分,同时让像蚂蚁金服这种数据收集公司的评分信息计入在内。
无论其最终结构如何,更大的社会信用体系「肯定会处于政府的监控之下」,《蚂蚁金服》作者及职业记者由曦说道,「政府不希望让如此重要的人民信用基础设施被掌握在一家大公司的手中。」
一向被认为信用缺失的中国人民,第一次有机会去真正了解一个统一标准的系统。
去年五月的一天,一位 42 岁的记者 Liu Lu 打开了一个旅游 app 预订机票。
但当他输入自己的姓名和身份证号码时,该 app 告诉他,这笔交易无法通过,因为他在最高人民法院的黑名单上。
这份欺诈人名单与集成进芝麻信用里的是同一份。
2015 年,Liu 被控因伪造故事而诽谤他人,法院判决他支付 1350 美元。他交了罚款,甚至拍了银行转账单并将照片寄给了审理该案的法官。
令他感到困惑的是,他的名字仍然在该名单上,于是他联系了法官,得知法官并没有收到钱,是自己当时把钱转错账号了。他匆忙地又转了一次,以确保法官收到了钱。这次法官没有回应。
虽然 Liu 没有注册芝麻信用,但是那份黑名单以其它方式跟随着他。
他被禁止参加大多数类别的旅行;他只能预订绿皮火车的最低等座位。他不能购买某些消费品或住豪华旅馆,也没有资格获得大笔银行贷款。
更糟糕的是,那份黑名单是公开的。Liu 曾因涉嫌「伪造和散布谣言」而被判入狱一年。狱中的记忆使他对这个更无形的新式惩罚不以为意。至少他有妻子和女儿。
尽管如此,Liu 还是将这些写进了他的博客以激起同情,并说服法官把他从黑名单上除去。到十月份,他的名字仍然位列其中。
「这些掌管黑名单的法院执行人员几乎不受任何监督」,他告诉我,「执行过程中的很多错误没有得到修正。」
如果 Liu 有芝麻信用评分,他的麻烦就更多了。
按照芝麻信用的设计方式,如果你被列入了黑名单,那么你的信用评分会螺旋式地下降。
首先是评分下降,然后你的朋友会得知你在黑名单上,会担心他们的评分会受到影响,并悄悄地与你解除联系人关系。
算法会注意到这些变化,然后你的评分会变得更低。
在我造访完中国回到美国后不久,美国信用­报告机构 Equifax 公司宣布其遭到了黑客的攻击,致使大约 1.45 亿人的信用记录遭到泄露。
我与许多美国人一样,被这个突发事件狠狠地教训了一下。
我的信用卡号码在几星期前就被盗了,但由于当时我在出国旅行,所以不想冻结信用卡。当我试图事后弥补时,发现这一切几乎已经无法挽回了。Equifax 公司的网站只遭到了部分的袭击,但它的电话线路则全部堵塞了。
在绝望中,我注册了一个叫做 Credit Karma 的信用监控服务,该机构可以显示出我在三大信用评分机构中的其中两家的信用评分,但需要我呈上自己最为私密的信息。
这个信用表盘类似于芝麻信用的那一个,其上的数字和彩色编码对我来说太复杂了。我得知自己的信用下降了几十分。有人以我的名义盗刷了四五次,但我没有意识到。
现在,在地球的另一面,有两个追踪系统在追踪我的信用评分。
但是,这些只是我所知道的部分。
大多数美国人都有几十项评分,其中,许多来自于类似芝麻信用所使用的行为和人口统计指标,而大部分则由一些公司掌管,用户并没有选择的机会。其余的评分是我们自愿进行的。
美国政府不能合法地强迫我参与一些以数据驱动的大规模社会实验,但我每天都把自己的数据交给了私营公司。
我相信这些公司足以能够参与其大规模的评分实验。
我在脸书上发表我的想法和感受,并在亚马逊和 eBay 上留下了大量的购买信息。我在 Airbnb 和 Uber 上给别人评分,并且有些太过于关心别人对我的评价。
目前,美国还没有一个伟大的超级 app,而数据代理商所编制的评分主要是用于更精确的广告定位,而不是运用社会控制。
但是数据聚合器可以通过身份解析(identity resolution)的过程,使用我留下来的线索来合并我所产生的各方数据。
你吃抗抑郁药吗?经常向零售商退货吗?填写网上表格时名字全部大写吗?数据代理商会大量收集所有这些信息。在中国,你甚至会受到朋友的牵连。
2012 年,Facebook 申请了一种信用评估方式方面的专利,它可以将你在互联网上的联系人的信用评分考虑在内。
该专利描述的这种工具可以提供有关你朋友的平均信用评分,并拒绝向该平均值低于某一最低限度的申请人提供贷款。
此后,该公司修订了其平台政策,以禁止外部贷款人使用 Facebook 的数据来确定信贷资格。
尽管如此,该公司仍然可以自行决定进入信贷业。(「我们经常寻求的专利技术,是那些我们从不会实施的,以及不会揭示公司未来发展规划的,」Facebook 发言人在回应信用专利方面的问题时说到。)
「可以想象,在未来人们会查看其朋友的信用评分是否降低,然后解除他们之间的不利关系。」马里兰大学 Carey 法学院大数据专家 Frank Pasquale 说,「这太可怕了。」
数据代理商时常完全搞错。
数据代理商 Acxiom 公司会提供 AboutTheData.com 网站所收集到的一些信息,它认为我是一个高中教育水平的单亲妈妈,并且「可能是一个拉斯维加斯的赌徒。」
而事实上我已经结婚了,有一个硕士学位,并且甚至从来没有买过彩票。
但要挑战这些评估是不可能的,因为我们从未被告知它们的存在。
我对芝麻信用算法的了解,比对美国数据代理商的评分体系如何评价我,更为深刻。
正如 Pasquale 在他的《黑箱社会(The Black Box Society)》中指出的那样,其本质上是一面「单向镜」。
离开中国后,我通过微信再次与刘联系。他给我发了一张的截图,他的芝麻信用评分自我们相识以来提高了 8 分。他的屏幕阅读体验「非常棒,」字体已经变为了软斜体。
我们谈到了一种新的面部识别功能,被称为「微笑支付」,是蚂蚁金服在杭州的一家肯德基概念餐厅里推出的。
餐馆的墙壁上装饰着巨大的白色电话。点餐时,你只需点击食物的照片,然后面朝手机,输入手机号确认付款就行。
一开始,智能手机消除了人们对钱包的需求;现在,微笑付款可以消除人们对手机的需求。你所需要的只是你的脸。
刘并不急于尝试微笑支付。芝麻信用网站的「政务」页面显示,蚂蚁金服与中国各地方政府建立了合作,以合法化其面部识别功能,但这不是令刘感到不安的原因。
在国外学习期间,他曾玩过安卓的面部解锁功能。他的室友有和他一样的方下巴,曾数次成功解锁他的手机。
「我觉得这可能并不安全,」他给我发了短信,「我想看看这是不是 real thing。」他用了英文 real thing 以作强调。
在和刘聊天的同时,我也打开了芝麻信用。我的评分增加了四分。
「你还有改进的空间。」支付宝微妙地告诉我。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以上内容由IFTTT自动发布,原文地址:http://www.ifanr.com/956931?utm_source=rss&utm_medium=rss&utm_campaign=
0 notes
gravitysworm · 7 years
Text
破碎的团结: 非正式劳工的社会运动
非正式劳工,与正式劳工对应,指的是那些工作性质不稳定的劳动者。他们包括领取月结甚至日结工资的工人,比如家政工和建筑工,也包括自雇佣群体,比如街头小贩和黑车司机。
对非正式劳工的污名化古已有之。汤普森在《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中,曾经引用历史统计,指出工业革命时期,拾荒者、流动商贩、流浪艺人等典型的非正式���工,和赌徒,窃贼、未婚同居者等同被归类为犯罪阶层。不仅如此,经典左翼劳工研究通常也只关注工厂中的劳力,认为他们才具备足够的阶级和组织意识。发源于美国的主流社会运动研究,则把注意力投向环保和LGBT等新社会运动,更不会对非正式劳工的动员产生兴趣。
如果说统治者对流民阶层的恐惧出于纯粹的利益考量,各类正统社科理论对非正式劳工的轻视态度,则反映了各个时代社会运动想象力的贫瘠。社会运动理论假设,运动参与者必须有足够的社会资源、闲暇时间,并且和其他潜在参与者建立全方位的社会纽带,才能够降低交易成本,克服集体行动的困境。非正式劳工工作性质零散和暂时,缺乏社会保障和法律支持,加上大部分工作报酬极低,因此被认为不可能被组织起来。
然而,从上世纪80、90年代起,很多国家都涌现出非正式劳工的工会和网络,部分国家甚至形成了有政治诉求,有长期组织的社会运动。部分社科研究者也终于开始重新发现非正式劳工的潜能。本文通过三个个案介绍,勾勒目前社会学界对非正式劳工的主要研究进展,也期为各领域的实践者提供思路。
街头商贩如何介入墨西哥政治 出版于1998年的<Informal Politics: Street Vendors and the State in Mexico City>, 是最早关注非正式劳工政治参与的社会学书籍之一。作者John C. Cross基于1989年到1995年间对墨西哥城街头小贩的参与式调研,解释了这一非正式群体为何不仅在严酷的政策打压面前生存下来,而且可以左右当地的政局。
尽管墨西哥城法律并不允许在大街上从事流动商业活动,主流传媒也对此持负面态度,街头商贩一直都是墨西哥城的一道旅游风景线,与政府所构想的现代化都市天际线形成了鲜明对比。上世纪90年代初,至少有20万名摊贩活跃在墨西哥城街头,大部分都是非法经营者。尽管收入不高,这些商贩并不觉得自己是社会边缘人口,而是带着强烈的职业认同。不仅如此,摊贩结成了紧密的政治网络,其领导者的社会地位堪比毒枭和黑帮老大。
Cross的调研显示,街头商贩之所以可以生存壮大,归功于几大因素。一是典型的政府委托代理困境和侍从主义。市级官员没有激励有效执行上级的政策,反而倾向于和街头商贩合作,来获取选票上的支持(这一解释也符合政见团队介绍过的另一篇论文的发现)。90年代中期开始,比索和制造业因为全球化和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等进一步崩盘,当时的执政党革命制度党PRI的绩效合法性进一步被动摇,因此更需要底层的政治支持来巩固政权。PRI和崛起的反对党都希望街头摊贩组织可以隶属在自己机构旗下。
另外,上级的政策在实施上也遭遇了巨大的问题。比如在统计街头非法商贩人数上,因为1973年后,收集信息的次级行政部门有16个,缺少中央协调机构,各个单位都可以虚报人数而不受制裁。加上街头商贩的流动性,如果不是持续监测,汇报的数据过了半年可能就失效了,这进一步让信息采集部门失去了工作动力。
如果说上述政府结构的原因在国家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十分普遍,本研究更独特的地方在于指出街头商贩组织的动员策略。Cross发现与其他社会运动组织不同,墨西哥城街头商贩的动员结构,往往和PRI一样威权主义。组织领导地位大大高于普通商贩,他们有权制定规则,允许或驱逐个体商贩在自己的地盘上经营。领导人还常常以权谋私,赶走一些手下的异议者,然后高价出租空出来的摊位。久而久之,这些领导成了政党和普通商贩之间的沟通中间人,负责给成员提供正式的商贩牌照,并动员他们参与各种集会和抗议。而很多集会,则是向PRI释放信号的手段,参与者一边提出政治诉求,一边又表示自己对PRI合法性的支持。
这当然不是个让人乐观的发现。墨西哥城商贩尽管获得和国家博弈的筹码,但这种胜利是建立在另一种威权管理的基础之上,他们的社会运动参与是被规划好的,不听话的个体会受到惩罚。这种威权主义的动员模式,结合政府的恩庇侍从策略,也许是之后拉美社运排斥中心化动员的重要历史原因之一。
选举政治与印度非正式劳工运动 印度是非正式劳工比例最高的国家之一,93%的劳动力都在非正式部门工作。在2013年出版的书籍<Informal Labor, Formal Politics, and Dignified Discontent in India> 中,霍普金斯社会学系的Rina Agarwala 考察了印度的选举政治生态,经济政策和各类非正式劳工运动的交互关系,从而进一步深化了Cross的政党政治视角。
印度的传统工会只吸收正规产业工人,和大公司的雇员,排斥女性、文盲和低技术劳力。由于不被正式的工会所接纳,印度的非正式劳工采取了和正式劳工截然不同的斗争策略。正式部门员工依赖传统工会,往往致力于寻求经济上的好处,比如最低工资和工作场所环境的改善。相比之下,非正式劳工的策略则是绕过私人雇主,以公民和选民的身份走政治动员的道路。他们以政府忽视公民权作为申诉理由,以在政客面前示威和绝食的方式,直接向国家施压寻求教育和医保等社会福利。也由于这样的策略,印度非正式劳工动员的程度和政党政治存在更大程度的勾连。
正式与非正式劳工抗争策略的分野根植于印度非正式经济的发展历史。1970年前后,由于先前工运的成功,政府通过了一系列保护劳工权利的法案。为了规避法律职责,建筑和卷烟(Bidi)等行业开始重组,大公司关门,小承包商进入并大量雇佣非正式劳工。以卷烟行业为例,1968年喀拉拉邦政府通过了卷烟法案保护劳工权益,几个月内当地最大的卷烟公司就裁员一万二,关闭了所有大型工厂。到1970年代中期,其他工厂也全都停业,卷烟业重新回到家庭小作坊式的生产模式。没有机会接受教育的女性和儿童成为了廉价劳动力的来源,卷1000根烟才能拿1美金报酬。由于劳动力被完全打散到各个家庭内部,剥削变得隐蔽,卷烟工会的维权成本直线上升。于是,80年代起,多个非正式行业组建了新的独立工会,直接将矛头指向政府。
Agarwala不仅总结了非正式劳工一般抗争策略的形成,也解释了不同地区非正式劳工动员能力的高低。她的数据基于她在孟买、金奈、加尔各答三城市的田野,和有关喀拉拉邦的二手文献。这四地都有辉煌的左翼和劳工运动历史,工会密度都很高,经济发展水平和人类发展指数也相近,为比较研究剔除了干扰因素。
数据显示,非正式劳工的动员能力高低取决于该地地方选举的竞争性。例如金奈所在的泰米尔纳德邦的选举,主要被两大党全印安纳达罗毗荼进步联盟(ADMK)和达罗毗荼进步联盟(DMK)所垄断,两党虽然都不算典型的左翼政党,但都十分民粹。与墨西哥城的例子类似,对底层选民的收买意愿,为该地非正式劳工的动员提供了机遇。非正式劳工工会在公开宣传中,常常突出自己庞大的会员基数,强调劳工们会统一投票给提供福利的候选人(vote bank)。另一方面,工会又鼓励会员根据自己居住社区的实际情况投票,这样就避免了被一个单独的党所支配。在作者的访谈中,泰米尔纳德邦的非正式劳工确实也获得了四地中最好的福利。相比之下,加尔各答所在的西孟加拉邦尽管从70年代起就是印共执政,左翼色彩浓重。无奈该地选举毫无竞争性,非正式劳工也鲜有机会利用选举为自己博取筹码。作者访谈的加尔各答劳工,只有建筑工人获得了工会提供的一些福利。
但是,即使处在激烈的选票竞争中,政党也不可能完全听命于工运的诉求。90年代初,印度全境开始推行减税、取消商品管制等自由化的政策。ADMK和DMK巧妙地利用自己的福利色彩,来正当化自己对自由化政策的支持。比如DMK对外宣称自己是劳工政党,和印共一样认同马克思哲学,但实际上却和右翼BJP推行类似的政策。DMK为了招徕跨国企业入驻泰米尔纳德邦,向对方提供了免费的厂房,并声称企业内不用设立工会。
所以,尽管非正式劳工获得了社会保障,他们促使政府作出的福利让步,却成为经济政策进一步自由化的诱因之一。这也是印度这个案例最值得人深思的一点。
回收站里的革命:私有化与哥伦比亚的拾荒者运动 如果说Cross和Agarwala主要从政党政治的角度解释劳工运动的涨落,伯克利社会学系的Manuel Rosaldo对1986到2011年间哥伦比亚拾荒者运动的研究,则突出了私有化政策对非正式劳工运动的推动作用,这也是本文最令人振奋的个案。
拾荒者在绝大部分国家都被污名化,是鲍曼所定义的后现代体系下“废弃的生命”。然而在哥伦比亚,拾荒者却有自己的合作社,法律支持和政治动员网络。
这样的网络当然是多年抗争带来的结果。曾经,哥伦比亚的拾荒者们只能把收集到的废品卖给中间人,赚取只相当于行业回收价5%的报酬。此外,警察的骚扰和富人的歧视也是家常便饭。不少人在大街上被无故拘捕,没收推车。
讽刺的是,为拾荒者运动出现提供动力的恰恰是废品回收业的重组和私有化。80年代中期,顺应环保需求,国有的大型垃圾倾倒场被私人公司运营的卫生垃圾填埋场(sanitary landfill)取代。无数个体拾荒者没法再进入露天垃圾堆,而是只能每天行走20-30公里在市区各条大街上翻找垃圾。结果,成千上万的拾荒者突然出现在中产和富人住宅区。
这群不速之客的来临引发了部分中上层的社会恐慌。很快,以清洗低端人口为名的极右翼势力集结起来,他们组成保卫社区的民兵团,累计杀害了2000多名拾荒者、乞丐和性工作者。
对边缘人口的杀害迅速登上报纸头条,引发了全国范围的震怒,也成为了拾荒者运动的由头。首先,大规模抗议使得全国政府被迫出台法律,要求地方政府为拾荒者提供教育和必要的住宿。其次,基金会、国际NGO和大学开始出台各种培训项目帮助拾荒者,为运动注入了初始资金。
最重要的改变来自于拾荒者自身。他们以地区为基础成立了合作社,与雇主、国家进行集体谈判,大幅提高了工资。这种合作社运作在拉美并非孤例,巴西的无地工人和阿根廷的失业工人运动,都曾经在它们各自占领的土地和工厂中采取类似的组织生产模式。
合作社只是社区层次的骨架,在其上还有以城市为单位的政治动员网络,负责指导社运和汇集各类社会资源。第三级是全国性网络,第四级是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的协会,最后则是有28国民间组织参与的全球拾荒者联盟。这种多层嵌套的组织模式在墨西哥查巴达的国际支持网络中也可以看到。往历史上追溯,18世纪末最早的工人阶级团体伦敦通讯会也是采用类似的布局。
当然,以城市为单位的政治动员网络是最核心的社运机构。哥伦比亚最出名的拾荒者运动网络是首都波哥大地区的ARB,旗下包括17个合作社,社员的平均工资普遍高于其他个体拾荒者。ARB曾经是个非政治的服务网络,但由于一次突发的财政危机,他们被迫精简全职人员,增加志愿者,出租一半的办公场地,并削减服务项目。虽然人员大批出走,留下的却是政治上更激进的成员,使ARB能够推动超越普通经济利益的议程。
通过多年的运作,ARB成功将拾荒者塑造成受人尊敬的职业。除了组织日常抗议,他们还选派劳工参加专业培训,与媒体接洽,在公共论坛和学校开讲座,树立起拾荒者的专业形象。另外,ARB与公民社会各领域广泛结盟,招募到了一批善于死磕的维权律师。在立法不利于非正式劳工时,律师们及时介入申诉扭转了危局。
目前,哥伦比亚的拾荒者是全世界最有政治行动力的非正式劳工群体,他们的组织模式也传播到巴西和南非等国家的工运中。
破碎的团结: 非正式劳工的运动前景
选取以上三个个案,绝非暗示只有这三地的非正式劳工组织了起来,而是它们从不同角度揭示了运动的多元策略和结构限制。
除此之外,非正式劳工运动在其他国家地区也呈现不同的表现形式。例如,80年代后阿根廷的非正式劳工主要和失业者结盟,组成浩大的拦路者运动(piquetero movement)。与哥伦比亚单一的拾荒者运动网络不同,拦路者运动为了团结更多部门的劳工,实行各社区自决,去中心程度更高。
在中国,虽然非正式劳工尚未发起受到传媒关注的社会运动,他们却一直有着丰富的个人和集体抵抗形式。在Sarah Swider对中国北上广建筑工人的研究中,她既观察到斯科特式的日常抵抗:故意损坏工具,偷偷抽烟等,也发现了集体抵抗行为,比如几十个人轮班装病罢工,盗窃少量建材去公共市场销售,甚至集体威胁承包商多付工资。
数字通讯技术的发展,使得网络众包,以及数字劳工变得普及。在Hardt和Negri看来,这些非物质、非正式劳工的出现,既是资本主义“帝国”进化到现在的必然后果,也是组建诸众生力军的关键。数字劳工政治动员的前景并不清晰,不过一些在线工作社区已经酝酿出运动家组成的小圈子。2014年圣诞节,亚马逊旗下MTurk的部分劳工第一次联合起来,发布公开信要求亚马逊提高劳工待遇。Turker们还建立了多个论坛,给雇主打分,并商量用脚投票去别的平台工作。
虽然每个国家每种非正式经济都有自己的运作特色,旗下的非正式劳工也采用了截然不同的斗争策略,然而,不同的案例都揭示出双向运动的逻辑:私有化常常能联合起更广泛的抗争,早前社运的成功却可能引发建制力量的反扑。我们也许只能视团结为一种破碎的状态,视胜利为一条深渊前的坦途,将不确定性看作逆流而上的动力。
参考文献: Agarwala, Rina. 2013. Informal Labor, Formal Politics, and Dignified Discontent in India. 1 editi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ross, John. 1998. Informal Politics: Street Vendors and the State in Mexico City. 1 edition.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Rosaldo, Manuel. 2016. “Revolution in the Garbage Dump: The Political and Economic Foundations of the Colombian Recycler Movement, 1986-2011.” Social Problems 63 (3):351–72. https://doi.org/10.1093/socpro/spw015.
延伸阅读: Eaton, Adrienne E., Susan J. Schurman, and Martha A. Chen, eds. 2017. Informal Workers and Collective Action: A Global Perspective. 1 edition. Ithaca: ILR Press.
Rossi, Federico M. 2017. The Poor’s Struggle for Political Incorporation: The Piquetero Movement in Argentina.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Swider, Sarah. 2015. Building China: Informal Work and the New Precariat. 1 edition. Ithaca ; London: ILR Press.
3 notes · View notes
xuehuanews · 7 years
Photo
Tumblr media
老板,买支中超球队吗? ——如果我现在公司业务发展平稳,账面上还趴着300亿,花在哪里好呢? ——做to C生意,想突破瓶颈,或许你可以考虑买一支中超球队? 以上这段对话并非虚构,对话双方也不便透露。不过,回答者的这个思路或许真行得通,起码已经屡经验证。 要证明这个思路,我们可以从23年前开始说起。 1994:那个王老板创造的、55场连胜奇迹 那是1994年,一个神奇的年份,正如李承鹏在他关于中国足球的那本书中回顾的那样,未来中国很多的社会变革都由这一年起,因为直到这一年,邓小平“南方讲话”的效应才在全国范围内真正开始显现,“92派”下海企业家创办的新产权制度下的公司在各个领域陆续成立起来。 于足球而言,这一年的春天,中国足球甲A联赛将第一次拉开帷幕。 在这之前,还有个看似不太起眼的故事——大连西岗区的一家房地产公司看中了西岗区新华街107号附近的一块地,那里是大连市人民体育场,也是当时大连足球队的主场( 后主场改为金州体育场 ),这房地产公司的老板很看好这块地,想在这里开发楼盘。由于这家公司此前在体育场的开发上和体委已有过合作,关于这块地的意向谈判得非常顺利,为了最终拿下这块地,这位同样是“下海潮”一员的房地产公司老板还一口答应,将赞助大连足球队400万元。 400万元在那年并不是个小数目,它足以让大连足球俱乐部在足球职业化元年的起点上,占据制高点。1994年3月,在首届甲A联赛正式打响前的一个月,这个房地产商正式取代此前的华录集团,正式���主大连足球俱乐部,将其更名为“大连万达足球俱乐部”,随后的几年里,这成为了中国足球传奇的代名词。 现在你知道了,这个“老板”就是王健林。由于时任市长的反对,他最终并没有如愿拿下体育场旁的那块地,但至关重要的一举是,他还是继续投下了这400万。 随后的6年里,王健林陆续为这支俱乐部投入3.5亿元,到2000年他心怀愤怒和不甘地退出时,只收回了1亿。你或许会说,这不只证明投足球俱乐部只是个烧钱的生意么?未来的首富会做这赔钱的买卖吗? 这3.5亿为大连万达创造6年5冠、跨越3个赛季55场联赛连胜的奇迹提供了充分条件,以阵容来看,甚至可以说也是必要条件,而正是这些奇迹在中国刚刚与互联网实现全功能对接的头几年,通过电视、报纸和口口相传,王健林得以从一个大连西岗区的房地产“小老板”一跃成为了全国的话题人物,且其美誉度远非以往一个地产商人所能及——这,是足球为他带来的。 坊间直至今日还流传着他如何手提装满现金的皮箱在更衣室为球员发钱,他又如何因为足球从市长办公室含泪走出的种种事迹,这些关于足球的故事轻轻地铺垫,当万达广场落地到你的城市,你不知为何感到熟悉和亲切——这高效率的跨区域品牌推广也是足球为他带来的。 还有,虽然没能拿下最初想要的那块地,但足球帮王健林建立好了与政府的亲密关系,“每逢大赛大连市委、市政府的相关领导都要到现场作动员,并经常去训练基地看望球员。几乎每次比赛的赛前赛后,主管领导都对球队以各种形式表示祝贺、鼓励, 在1996年大连队去天津进行客场比赛时,市里的五大班子甚至都要到机场送行。”后来大连被称为足球城,这张城市名片的经典版即是王健林的亲手设计。而这张名片于刚起步的地方房地产万达意味着什么呢?不言而喻了。 甲A十年、反赌风暴、中超开幕、“G7革命”……这期间试图沾染中国足球房地产的资本来来往往,虽不乏长期投入者,但能像王健林这样以足球撬动巨大品牌和效应的,寥寥无几。或许是时机,王健林大笔投入时,有底气操盘足球的大部分还是烟草企业,加上“假球”“关系球”滤网一般地淘汰掉了一批失意者,直到2013年恒大亚冠捧杯,才终于有人又一次企及甚至超越了王健林的高度。 2010:许老板连夜下注的“万全”赌局 2010年2月的最后一夜,在经过了一场通宵商议之后,刚刚成为上市公司老板的许家印做出了一个对他来说并不艰难的决定,他要抄底入主因假球降级的广药队,他抛出一个亿人民币清理债务的同时,还抛出了“5年夺亚冠”的豪言。 之所以说“并不艰难”,是因为这是个可以称得上的是“万全”的赌注——彼时有文章指出,许家印的这个决定“对于正处于冰点的中国足球,这是一次绝佳的抄底机会;对于快速扩张的恒大地产,足球将成为它一个绝佳的品牌宣传策略;对于急于扔掉足球包袱的广州市政府,恒大此举是在为政府分忧。” 对于此时刚刚上市3个月的恒大,虽然已经在全国20个城市开发了50个地产项目,从业务的角度来说,早已实现了从地方地产商向全国性地产商的转型,但那时许老板的名气可远远无法与今天相比,名气的成色也被迅速积累的财富和对“奢华”、“庞大”、“辉煌”的审美崇拜搅和着,显得有点……“俗”?许老板早期的楼盘叫做“金碧花园”,每期开盘报纸上投放连着两大整版的广告充斥着“奢华”、“盛大”等字眼,开盘现场必请明星捧场,是一片锣鼓喧天。 可广药足球这块烫手山芋改变了恒大,更改变了许家印。 以2010年入主广州队为界,恒大集团的总资产由2009年的631亿元增长到2016年的1.35万亿元,增长了20倍,年均复合增长率54.9%,销售额由2009年303亿增长到2016年3733.7亿,增长了12倍,2016年房地产行业销售额第1位。再看许家印,其身家由2009年的165亿人民币,腾空翻了10多转,来到了2017年的1833多亿人民币。 如果这些数据并非完全能够佐证足球的经济效应,那么2013年恒大登顶亚冠一役则更具代表性。11月19日当晚才首次在决赛球衣上亮相的恒大冰泉,在恒大夺冠后2个月后就获得57亿元的订单。 在腾讯发布的《恒大启示录》专题中,有银行业的专家告诉腾讯: 在搞足球之前,银行在给恒大贷款的时候不仅在担保或者抵押上要求苛刻,贷款利率也会相对较高,还贷时间较短。随着恒大足球成绩水涨船高,愿意借钱给恒大的银行逐渐就多了起来。这个时候,由被动转为主动的恒大在贷款利率和还款时间上具备了更多的话语权…… 随后到来的2014年,恒大地产的合约销售额、净利润,同比增长均超过三成。这一年里,许家印的手还搭上了马云的肩膀。 而2010~2013年间,许老板为球队的投入是17亿。说俱乐部赔钱?不如看全局,恒大集团一位副总裁曾当着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蔡振华的面明确地说,恒大投资足球的投入与回报之比是1比15。 用许老板自己的话来说: “我们每场比赛只给广东体育台4万元的转播费,而央视的广告每秒15万元,我只用了很少的钱就换回了这么多的回报,你说这个投资值不值得?” 此时的许家印亦已不再是地产土豪出身的政协委员,而是每每拿出的足球改革提案都掷地有声的政治明星。和那个20年前热爱足球的王健林不同,许老板说过:“入主足球俱乐部不必天天看足球”、花上千万买来的外援他有时还分不清,但是那个连夜决定下注的赌局他赢了,他不囊获了所有筹码,还成为了出现在中国足球最黑暗前夜的英雄。和那个涉水中国足球仅7个月就抽身的李书福类似,许家印以超凡的商业运作能力,借足球这块招牌,盘活了手上的资源,向人们推销了他自己和他的恒大。 2015:张老板已抓紧足球这线的一头 和90年代的烟草企业一样,如果说足球产业是一个社会经济的晴雨表,那么,今天盘踞中超大半边天的房地产商或许会逐渐被什么新的行业巨头所替代,当下来看,最有可能的是互联网企业。 马云搭上了许家印的肩膀,为恒大加上了淘宝的后缀,乐视也曾有意于这个套路,却最终囊中羞涩黯然退出国安,京东赞助中超联赛,但对于拿下一支俱乐部暂无兴趣。 当虎嗅向两位足球媒体同行和一位足球经纪人发问“什么企业最适合买中超球队” 时,他们给出的共同答案:像苏宁这样做 to C生意的互联网企业。一位来自懂球帝的资深编辑总结道: “还是看企业需求。首先是有政治需求,你懂的;其次是有广告需求,恒大、华夏幸福都是这个套路。最后是有产业链需求,像苏宁这种。因为中超俱乐部从短期来看是无法盈利的,这决定了纯粹的财务投资需求与中超球队无缘。英超、意甲、西甲很多球队被财团收购,是因为更换管理团队和管理模式是有可能盈利的,而且盈利规模很大,比如阿森纳、曼联都是如此吧。但放眼全世界,能盈利的足球俱乐部也凤毛麟角,中超想要盈利就更难。所以必然是有其他诉求才会入手。 “我比��看好苏宁这种产业链需求,从文创产业整体布局,那么一支球队必不可少,同时苏宁也有电商和广告需求。但苏宁这种玩法,必然要有超级多的资金、极大的野心和超前的规划布局、职业的管理团队。但目前,除了野心,苏宁的管理不行、也没什么规划。这样子玩好了很牛逼,玩不好就是乐视。当然,苏宁资金状况比乐视好太多。”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2015年12月底,张近东宣布苏宁集团正式接手此前的江苏国信舜天足球俱乐部,更名为江苏苏宁,抛出5.23亿人民币拿下全部股权的同时,他喊出“三年中超、五年亚冠,打造百年足球俱乐部”的同款豪言。 他一手慷慨地接过了国企国信手中的烫手山芋,一手紧紧握住江苏省委省政府、省体育局、省足管中心领导们的双手,大省的足球名片不能缺席,苏宁的野心让领导们长舒了一口气。 随后的两个月,张近东甚至拿出了比许家印当初更高的豪情,单单在买球员这一项上,他就投入了7亿多人民币,其中,3.5亿元签下巴西外援特谢拉更创造了那个冬天转会市场的奇迹。相比之下,国信控股的的最后一个赛季,江苏在购买球员这一项的总支出只有8000万,这个数字显然让他们作为传统强队在面对恒大的时候缺乏互搏的勇气。 而现在,他们终于与恒大分庭抗礼,苏宁入主后的中超、足协杯、超级杯,他们成了恒大最亲密的劲敌。随后许家印还成了张近东的座上宾,二人交杯对酌,张近东200亿战略投资恒大,足球是线,轻轻一连。 但是翻阅苏宁入主俱乐部前后的业绩,暂时还未出现恒大以足球撬动营收翻番的奇迹,以上市公司苏宁云商的财报来看,数字有增,但增幅平缓,2015年营收1355亿,2016年营收1485亿,2017年截至目前,前三季度营收1318亿,这与苏宁目前在电商行业里本来的位置相关,也与苏宁足球俱乐部还未实现任何一项张近东的夺冠目标有关。 要知道,恒大夺取的那次亚冠冠军,点燃的是自2002年中国队闯入世界杯后人们就再未有过的激情,恒大以当时地产业第一梯队的身份,用了三年实现,如今处于电商第二梯队的苏宁还需时间拿出这样一个历史性的时刻,才能撬动足球注意力经济的杠杆。 此刻,仔细回顾一下以上三位老板买入足球队的时间,可以得出一个有意思的结论,三位或有意或无意地都踩在了某个关键的时间节点上,王老板站在了中国足球职业化的起点,许老板出现在中国足球晨昏分割的界限,张老板被照耀在46号文的烈阳之下,其实,是不是真球迷真的不要紧,必须要有的,是赌性,和做生意一样,赌自己踩对了风口。 回到开头的那段对话,提问的大佬正在做的是to C的、以男性为目标客户群的生意,与互联网相关,品牌定位高端有一定美誉度却在全国范围内不够响亮,这门生意在政策上时而面对制约,那么综上所述,您认为回答者的建议靠谱吗?买哪支球队合适呢? 未来面前,你我还都是孩子,还不去下载虎嗅App猛嗅创新!
0 notes
Text
海军生活
续:
海上的工蜂 在《远东英汉大辞典》里,SEABEES 这个词的中文解释为:海军工程营,成立于 1941 年 12 月,专负责在战区修建登陆设施和飞机场等,这实际上是海军工程部队给自己起的一个很贴切的绰号。SEABEES 直接翻译成中文就是「海蜂」,工蜂的任务就是整天忙忙碌碌地构筑蜂窝。二次大战时,为配合麦克阿瑟将军在太平洋战场上的「跳岛战术」,海军必须以最快的速度在那些刚占领的南太平洋小岛上修建码头设施,油库和简易机场,这样美军就可以使用该岛作为一个出发点(储备物资,起降重型轰炸机)来攻打下一个岛屿,这样一步一步接近日本本土,因为那时并没有远程轰炸机和洲际导弹。
半个多世纪以后的今天,海军工程部队作为海军里的一个分支,仍然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例如在海湾战争时,SEABEES曾在沙特阿拉伯修筑一条简易公路;1999年北约维和部队进入科索沃后,SEABEES又在那里建造带热水淋浴设备的简易营房,住进去的陆军大兵们都非常感谢。由于SEABEES的特长和拥有的工程机械,在和平时期救灾抢险也是其主要使命之一。
此外,还有八个现役的流动工程营。其中四个营是以加州的维尼米港作为大本营,海军里称做「家港 Homeport」,就像每一艘军舰都有自己的家港一样;另外的四个营则以密西西比州的湾港市为家港。所谓流动工程营的概念就是按照一定的时间和地点轮换去四个海外地点驻守,那四个地点是:冲绳、关岛、波多黎各和西班牙的罗塔;八个营里总是有四个在海外驻守,四个在家港休养。以我所在时的轮换日程来说,是七个月驻海外,七个月在家港(2002年以后改为六个月在外,十二个月在家)。而每一个工程营只去两个地方,我所在的那个营是去波多黎各和冲绳。
去冲绳的驻防又称为太平洋地区驻防,工程营的主体驻在冲绳,另外派出若干个小分队去韩国、日本本土、夏威夷和阿拉斯加,在当地的美国海军基地里做一些工程项目。每一个小分队从 15 到 40 个人不等,但都要配备一个军需人员。于是我就尽量争取去小分队,而不是留在冲绳和大本营在一起。因为不管是韩国、日本,还是夏威夷,好玩好看的地方都比冲绳多嘛。 驻防冲绳如愿到日韩
两次冲绳驻防我都如愿以偿。第一次是去韩国,在釜山附近的镇海住了七个月;第二次更爽,是在日本本土的横须贺基地,从那里坐火��去东京只用 45 分钟。去波多黎各的驻防也叫加勒比海地区驻防,还是同样的模式:大本营驻守在波多黎各的罗斯福路海军基地,然后向关塔那摩湾、安提瓜岛、海地和牙买加派出小分队。在加勒比海地区,波多黎各算是一个主要的旅游点,而小分队去的几个地方都比较偏远,所以两次加勒比海地区驻防,我都是留在波多黎各和大本营在一起。
记得刚进工程营的第一个月,一切都新鲜;住在两人一间的宿舍,在基地的餐厅里吃饭。第一周忙于办理各种手续,领作训服。因为这里是工程兵部队,日常穿的作训服不是舰队里的那种蓝色制服,而是迷彩服。四套制服和一件厚夹克要先送到裁缝店去锈上个人名字和 SEABEES 的图案。
然后就是整整一周的靶场射击。在工程营里,除了一年一次的 M16 步枪达标和野外训练期间,平时没有机会玩枪。靶场就在太平洋边的海滩上,著名的太平洋海岸公路,又称一号公路就在身后穿过。在新兵营曾经打过 M16 的模拟枪,这次是真枪实弹。最后一天的测验时,我打出一个高分,得到「步枪专家」的级别称号,得到我的第一枚奖章。
进工程营的第二个月就到了去波多黎各驻防的时候了。那是1997年4月初,我们从维尼米港旁边的蘑菇点海军航空站,乘包租的民航机飞7个小时到波多黎各。在我以前的印象里,除了知道波多黎各人经常被雇为打手和杀手 (又是受电影的误导 )以外,对这个美丽的热带岛屿所知甚少,经过两次一共 14 个月的驻防,我已成为波多黎各通了。
这个面积和台湾岛差不多的美国属地,正处在加勒比海地区东西南北航线的交叉点上,号称「加勒比海的十字路口」,战略地位极其重要。罗斯福路美国海军基地就坐落在岛的最东端,其面积之大,如果不开车哪里也去不了。工程兵在基地里有自己的一片靠海边的营区,大门口有一座巨大的卡通式工蜂模型、SEABEES 的标识,它是一只头戴水兵帽的工蜂,前两只手抱着一只 30 年代的「老汤米」冲锋枪,后面众多的手拿着各种工具,显示出工程兵既施工又战斗的特色。营区由五栋汽车旅馆式的宿舍楼和一些办公楼、仓库组成。我的房间离海边只有不到 20 米远,每天看着那些随风舞动的椰子树和近绿远蓝的海水,真是一种极大的心灵纾解。
每天工作之后可到营区里的「十字路口」去消磨时间,那是工程兵俱乐部的名字,里面有大屏幕电视,可看电影录像;也可以打台球和乒乓球,这些都是免费的休闲娱乐。如果你想花天酒地寻欢作乐,基地大门外就有一个波多黎各人开的夜总会,可以看各类疯狂表演。海军里的生活选择就是这么多样化。
说到此处,不得不提一下「MWR」 这个机构,MWR 是英文「士气、福利、休闲」三个词的缩写,这是美国海军中一个拥有巨额预算的庞大机构。每个海军基地都有 MWR的办公室,经营和管理各类休闲和娱乐设施,从体育馆、健身房、游泳池、高尔夫球场,到电影院、俱乐部、保龄球馆和咖啡网吧,从组织免费旅游、出租滑雪及潜水装备,到代售迪斯尼乐园海洋世界等的折扣门票,应有尽有。各个基层单位里也都设置全职或兼职人员经管 MWR事宜,并根据单位大小、地理位置不同领取 MWR 的经费。
通常越是在海外,越是偏远的地区,MWR 的经费就越多。就我所见所闻,海军里常听人提到的偏远驻防地点有阿拉斯加的艾德克岛、印度洋里的迪亚哥加西亚岛、古巴关塔那摩湾基地等等,那些地方军人们所享受到的娱乐活动之丰富多采,在美国国内一般低收入的美国人是绝对玩不起的。
在波多黎各的 14 个月,我基本上去过了所有著名的旅游点。首都圣胡安的老城区是必到之处,那里都是西班牙式的建筑,老城的东面则是一片赌场大酒店集中的地方,圣胡安附近还有一个著名的 BACARDI兰姆酒厂,免费供游客参观和品酒。加勒比海地区盛产兰姆酒(RUM),而波多黎各的兰姆酒厂更为出名,这种由甘蔗作原料酿成的烈酒有一种香甜的气味,兑在各种汽水里喝很提味。
波多黎各的旅游点数不胜数。我去过的地方还有热带雨林公园,拥有全世界功率最大射电望远镜的 ARECIBA 天文台,CAMUY 巨坑岩洞和位于小城佛哈多的「征服者」 大酒店赌场。这个据称是加勒比海地区最大最好的酒店赌场,实际上是由一片坐落在山坡上的建筑群组成。酒店的进门处在山顶,客房和赌场都是在两三层高的建筑里,一层一层错落有致,美轮美奂,一直修到山下海边,有大理石步行台阶和缆车提供上下的交通。海边那一层的建筑则都是酒吧、餐馆、精品店和游艇码头。2000年的新年之夜我就在此度过,当时发誓说:以后结婚度蜜月一定要来这里,绝对不去别的地方!
有关军旅生活的故事和趣闻在海军里称为「Sea Story」,每个单位里总是有一两个走南闯北年头多一些的老兵,有讲不完的故事和满肚子的笑话;每当 Party 的时候,两杯酒下肚就开始侃侃而谈Sea Story。
讲他们当年在香港和泰国如何的花天酒地,日本的女朋友如何主动情愿地倒贴他们,又如何喝得烂醉在伦敦的火车上睡死过去坐过了站,最后被英国警察送回到基地。也谈世界各地风土人情,去韩国大家就一窝蜂地买皮衣和毛毯,在巴林和科威特买波斯地毯和金首饰便宜,在东京的秋叶原可以买到最先进的电子产品,要纹身刺青也要去香港合算。在什么国家要避免去什么地方,要小心什么样的人,不然轻则破财,重则丢命等等等等。
老酒下肚 故事讲不完
驻防期满时,另一个工程营来接替,经过几天的交接工作后,全营卷铺盖回家。按规定每人除了可以带两只SEABAG 上飞机外,还可以托运 400 磅以下的个人物品。海运回国,通常大家都用自制的大木箱,来装运那些七个月海外驻防期间「瞎拚」来的舶来品。我经历了四次海外驻防,带回??品,各种牌子的兰姆酒,南美人惯用的那种叫 「马切蹄」 的砍刀;我那把是作为工艺品制作的,所以还配有漂亮的皮鞘。从韩国和日本带回的东西就更是五花八门,从东洋刀、歌舞伎偶像到日本画、韩国毛毯、冲绳药酒和各类瓷器。最后一次从日本横须贺回来时,我托运物品早已超过 400 磅。但我就是负责办理托运事宜的,怎么也要照顾自己一下,于是当然就 PASS 了。
回到家港的七个月是蛮清闲的,可以尽情地休假。每个军人每年有 30 天的假期 (除了正常的周末和法定假日以外),所有人员都会被安排去上各种各样的训练课程。大部分的课程是在家港的基地里面进行,一些人还要被派到外地去参加各种根据海军人员培训要求所开设的学校课程。我有机会去圣地牙哥的舰队训练中心去学一个有关后勤管理的电脑软件,为期三周,其实是上学、休假兼旅游。周末时曾去海洋世界和墨西哥的提华那见识一番,还经常去圣地牙哥海军基地里看免费电影。基地的电影院与外面的不同之处,是先要全体起立播放国歌,然后才放电影。
总之,训练训练,不停的训练,名目繁多的训练就是美国军队在和平时期每天要念的圣经。这个军队不生产、不经商,除了训练不干别的,是个纯花纳税人银子的队伍。实际上,军队就应该如此。
当时间离外出驻防还有两个月时,工程营的训练既达到它的最高阶段:为期两周的野外训练,届时将按照模拟战争的情节,全营必须在接到命令的若干天内做好出发的准备,然后携带各种工程机械和武器装备分批地乘 C-130 运输机和汽车开赴指定地区。实际上每次野外训练都是去加州的 FORT HUNTER LEGGETT 军事保留区,在旧金山南面约两小时车程,也是一处国家公园,一个没有围墙的陆军基地。常有各个军种的单位在此演习和训练,由于地域辽阔,军民互不干扰,游客们照样在此露营、钓鱼、划船和打猎;只是有些路口有警卫把守,游客不得入内。
工程营的野外训练就是把全营拉到这片山里,在一片选好的地点安营扎寨。搭起五十多座帐篷,包括指挥中心,野战医院和野外食堂等等设施。营地四周布设铁丝网,路障,构筑防守工事,全部安顿下来以后,再派出工程队在附近地区进行搭桥筑路一类的施工。工程营的军事活动只限于防守,战争时总是和海军陆战队一起出动,后者则是冲锋陷阵的主力。两周的野外训练,趣事多多。 野外训练 趣事多多
这地方虽然离度假胜地蒙特利湾只有不到一小时的路,但因为在山里面,所以感觉与外界隔绝。按照「防卫─施工─生活」的三步顺序,直到训练的第五天,营里才开始搭建野外食堂和野外淋浴帐篷。那么前五天就不能洗澡,没有热饭吃,全靠吃 MRE。这是一种有几十样菜式、软罐头包装、可以加热的野外速食。公平地说:味道还不错,但毕竟是罐头食品,连续吃上三天后,胃口就没了。等到野外食堂开始供应第一顿热餐时,本人立刻迫不及待地往嘴里填那些平时并不怎么喜欢吃的义大利「死不改题」肉丸子面条和蔬菜沙拉,只要是新鲜食物,什么都好吃!吃饱了再拿,迷彩服的口袋很多,可以装不少香蕉、苹果和甜点,装弹夹的两个硬帆布袋正好可以放盒装牛奶和果汁(真正的军人看到这里,非得把鼻子气歪了)。
在训练期间食堂的政策很宽容: 敝开吃,随便拿。反正大家都住在帐篷营里,没有人会把食物拿回家去。一个装满食物的巨大冷藏集装箱卡车,就停在食堂那个类似马戏团的大帐篷旁边,不知在真正的战争环境下会不会还有如此奢侈的供应。由于训练的地点是在加州中部的内陆地区,夏天气候乾燥,温差极大;白天热得人发昏,要尽量躲在阴凉处,不停地喝水;夜里则要钻进厚厚的鸭绒睡袋中才能保温,训练时有防守演习,使用空包弹射击。
有意思的是,营里还要进行如何对付外国民众反美示威的训练,因为在实际战争情况下,美军可能会受某国政府请求而进驻该国,亲美的那部分势力不一定能代表该国的全部民意,所以可能会有反美势力组织民众去美军驻地外示威,要美国佬滚回去。于是营里有专门的安全保卫反应队,一有状况既可出动,在营地大门外设置警戒线,扮演示威民众的都是些海军陆战队员,穿着便装,举着各种标语牌,跟真的似的吵吵嚷嚷地要闯进营来;还不停地呼喊反美口号,有几个陆战队员表演得很逼真,故意操着破烂的英语和怪声怪调的外国口音大喊大叫。什么: 「Go home Yankee!」,「You no help!」,「You kill people!」等等。
反应队的成员大多是新兵菜鸟,被这种推推搡搡的火爆场面激发起情绪来,一个个的表情都很认真很投入,好像已经忘了这是在演习。我则站在远处观望,不时被那些怪声叫喊逗得发笑。
驻防日韩 感觉亲切
与波多黎各的驻防相比,太平洋地区驻防更使我感到兴奋。韩国和日本的文化根本上就是中华文化的两个分支,太接近了;加上我对日韩历史地理方面的了解,走在韩国和日本的街头,感觉一切都似曾相识。在韩国我负责镇海和浦项两个小分队的后勤工作,住在镇海,每周去浦项一次,两个半小时的车程,通常都是自己一人独往独来。开一辆绿色的 CHEVY BLAZER,车子不挂韩国的牌照,只染有英文「美国海军」 和编号。过高速公路收费亭时只须说一声HELLO,然后免费通过。有时还要去釜山的一个美国陆军基地提取一些物资,然后再去浦项。镇海基地是为来此停靠的美国军舰上的人员提供文体娱乐设施,所以可想而知,住在镇海是多么舒服。
两年多以后,我到日本横须贺驻防,这应该说是最好的一次,也是最后的一次。当我们的飞机从蘑菇点海航站起飞时,我立刻把手表调到日本时间,心想这次终于有机会去看一下这个二次大战的战败国了,而且是以占领军的身份。我们先飞到冲绳,第二天搭乘海军的交通飞机直飞到东京南部的厚木基地,虽然二战已结束五十多年,时过境迁,但是占领军依然是占领军,所有人员和行李直接入境,根本不经过大日本帝国的海关!
从厚木搭巴士一个小时就到了横须贺海军基地,这个位于东京湾入口处的战略要地曾经是日本旧海军的基地,二战后成为美国海军在日本的一个主要基地,也是第七舰队的总部。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建设,这里实际上就是一座美国城市了;大型的百货商店和超级市场供应所有美国国内市场能买到的商品,还有美国小学和中学,有几家美国银行和几家美国主要的快餐连锁店。
在我们到达横须贺两个月后的一天,刚结束演习任务的航空母舰「小鹰号」 回到港内,这个钢铁的庞然大物一下子改变了横须贺的天际线,本来已经挤满了楼房的小海港突然又多了一座高楼;早在 20 年前笔者在北京就听说过小鹰号航母,今天终于亲眼看到了。在小鹰号停泊位街对面的是新建成的「舰队休闲中心」,爬到休闲中心五楼的餐厅才勉强可以看到小鹰号的飞行甲板,这是唯一的一艘以海外基地为家港的美国航母,有一段时间小鹰号开放给公众参观。横须贺基地里面是地道的美国生活环境,但是一出大门则是横须贺的闹市,一个不同的世界。记得第一个周末第一次出基地大门,首先要去的是基地旁的三笠公园,里面有一艘日俄战争时期的军舰「三笠号」。该舰作为打败帝俄海军的象徵,一直是日本人最引以为自豪的国宝,从 1923 年开始,该舰就停泊在此做为一个纪念馆。
二战结束后,美军要销毁日本所有的武器军备,据说当时日本人一再请求美军放过这艘老爷舰,美军还算照顾日本人情绪,没有把它炸毁,而是在舰四周浇铸上水泥,使它永远不能再航行;又在炮筒里灌上什么东西,炮塔焊死,使它永远不能再当做武器来使用。该舰现在是一座海军博物馆,舰旁竖有日俄战争时日本海军大将东乡平八郎的铜像,像座上刻有此人在日俄大海战之前写下的条幅:「皇国兴废在此一战」。
七个月的日本驻防,虽没有时间去外地旅行,没有机会登富士山,还是去了不少地方。在横须贺市,经常独自一人溜达,逛街市,穿小巷,上山顶公园。 一年后的现在回想起来,在横须贺基地的生活实在是满好的,因为那是一个很特殊的地方,尤其是那些长驻人员,等于是同一个时间和空间生活在美国和日本两种环境里,两种生活方式中好的东西都兼顾;有些人想方设法尽可能长期留在此地工作,有些人则娶了日本老婆,乐不思蜀。
薪资和福利待遇
在薪资待遇方面,美国各军种都是一样的。士兵阶层共分九个薪级,从 E1 到 E9,基本薪资是由薪级和服役年数决定的,新兵进来多数是从 E1 开始。薪资标准每年都上升,按照2002年的标准,E1 的每月基本薪资是 $1022,有五年军龄的 E5 是 $1828;听起来少得可怜,但实际上在比较军人和平民百姓的收入之前,首先要了解军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组织���它的薪资和福利原则是和私人企业大不一样的,军人们在享有完全免费的住房、服装、吃饭和医疗的基础之上再领取一笔基本薪资,而且只按照全年的基本薪资收入计算和缴纳所得税,住房是最主要的一项福利。
已婚有家的军人和在一定级别以上的单身军人,可由政府配给单独式的住房 (只有 E3 以下的单身军人必须住在集体宿舍里,各个单位情况可能略有不同 )。每个军事基地都有一定数量的住宅,如果不愿住公房或者公房不够,可在基地外面租公寓或购买房产,然后领取住房津贴。住房津贴是由薪级,服役地区和家庭状况三项因素决定,在有些情况下,住房津贴的数额比基本薪资还高。旧金山湾区住房费用是全国数一数二高的,所以在此工作的军人都领有高额住房津贴 (从每月 $1600到 $3000 不等 )。
每个基地里都有公家食堂,住在集体宿舍的夥计们持有餐证,可去食堂免费就餐。住在家属住宅区的和在基地外面住的军人领有 「通勤伙食津贴」,自己在家吃饭。目前的标准是每天 $8,不论级别高低。领着伙食津贴的军人和其家属也可以去公家食堂就餐,但要交钱,早餐 $1.75,午餐和晚餐 $3。
军人待遇还有一?区的 COLA 每月只有 $56,不算高,因为此地只是住房费用高,一般消费品并不贵。而夏威夷则是住房津贴和 COLA 双高,海外基地的 COLA 就更高,其中巴林、新加坡和日本横须贺都是人们争着去的地方。海军里医疗和牙医不仅完全免费,而且定期的体检,洗牙和注射预防针是命令性的,不是想去就去,想不去就不去。去医院看医师于办公事,公事当然要在工作时间办,如要去外地海军医院就诊,当然又是公费旅行了。
每个海军基地大院里都有 Exchange 和 Commissary,前者是免税百货公司,后者则是供应食物及日常用品的超级市场,一流的品质,平低的价格,当然只有军人及家属可以进入购物,总之要计算一下军人的实际收入到底有多少,就得把基本薪资和各种津贴全加起来,还要考虑到津贴收入是免税的,公费的医疗和牙医服务该算多少钱等等。
有关海军工作的年限问题,基本上每个年轻人一进入海军时都是签四年服役合同,四年期满后,可以退伍。做为退伍军人可以有多达$22,000 的大学奖学金,退伍军人住房贷款等福利,如果愿意继续在海军里工作,可再签合同。再签的年限可以从两年到六年不等。海军鼓励军人继续服役,对有些缺人或专业性强的工种还设有「再签约奖金」。
继续服役20年后即可退休,退休军人的待遇是领取基本工资的一半,免费医疗和使用 Exchange 和 Commissary 的权利,几乎所有的退休军人都会再找第二职业,如果升到E8或E9,则可做到多达 30 年,届时退休可领工资的 75%。
对刚刚高中毕业,没有任何职业技能和工作经验的年轻人来说,带薪的职业训练和免费的教育机会以及退伍后的奖学金是吸引他们参加海军的主要原因,在海军里学到的很多技能都可转为民用;像空中交通管理,航空机械师,电子仪器技师,IT 技师等等。在服役期间,军舰上有为军人安排的大学基础课程,如果自己抓紧时间,可在业余修一些学分,最终可拿到Associate's Degree,如果在陆上单位就更方便了,每天下班后就直接去基地附近的大学上课。
按照海军最新规定,现役军人利用业余时间读大学课程,其学费 100% 报销。退伍军人的奖学金叫做「Montgomery GI Bill」,可以留在退伍以后使用;譬如在伊利诺和德州这两个州,州法规定退伍军人可免费上本州的公立大学,连退伍军人奖学金都可以不用了,按最近的一项尚未批准的提案,退伍军人的奖学金如果本人不用,可以给配偶和子女使用。
十几年在美经历,五年多军队生涯,让我感到这个国家的主流社会是开放的和宽容的。做为一个新移民,只要你入境随俗,不自我设限,真正从心里把自己当作一个美国公民,认同这个第二祖国,就会觉得海阔天空。在海军的大家庭里,你就会找到这种感觉!
0 notes
readonline · 8 years
Link
内容提要:
  l  我认为,未来三到五年,拉动和支撑中国娱乐产业高速增长的引擎只有一个,就是付费视频用户的高速增长。这个时期中国娱乐产业虽然会有很多商业机会,但最大最主流最成气候的商业机会也只有一个,那就是用电影的商业模式做精品网剧。能与这一波机会在规模、速率、持续性和影响力方面相媲美的只有过去10年的中国电影市场。
  l  所谓“用电影的商业模式”做精品网剧,指的就是像电影那样从C端内容消费者获得收入,而不是依赖于B端广告客户或者视频网站掏钱买单。这也就要求网剧的制作方需要有本事用你的内容吸引用户为内容本身付费或者因为你的内容而成为内容播出平台的付费会员。
  l  我相信今年年内,这种过度依靠版权售卖、利益割裂的利益分配模式一定会发生改变,取而代之的将是“版权费保底+拉新分账+观看分账”这种三位一体的利益共享模式。
  l  为什么新模式有机会被视频网站接受?简单来说就是大势使然。当下中国视频市场只有一个战役要打,就是付费用户。在中国付费视频用户从6000万增长到2.5亿的过程中,尽可能比竞争对手更快地获取他们并从他们身上攫取尽可能高的商业价值、继而形成健康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和规模盈利能力,成为所有视频行业玩家朝思暮想的唯一念想。
  l  新模式让网剧公司有机会重走中国电影公司过去十年走过的荣耀之路。但对内容方而言有几点需要注意,首先,在大的机会面前要敢于取舍。其次,要钻研美剧的成功经验,未来中国的网剧会以美剧模式为主。第三,目标受众群要精准。第四,要有纪律地控制成本。第五,要充分利用谈判拉新分成条件的最佳时间窗口。第六,未来两到三年不仅是网剧制造的黄金期,也是艺人经纪和偶像制造的黄金期。
    正文
  我先把结论抛出来,再慢慢解释。
  我认为,未来三到五年,拉动和支撑中国娱乐产业高速增长的引擎只有一个,就是付费视频用户的高速增长。这个时期中国娱乐产业虽然会有很多商业机会,但最大最主流最成气候的商业机会也只有一个,那就是用电影的商业模式做精品网剧。说得再具体一点,是借鉴美剧的模式做可以帮助视频网站获取更多付费用户的季播精品网剧,并借鉴电影票房分账的商业模式主要通过视频网站付费用户的观看分成和拉新收入分成(而非一次性播放权售卖的模式)获得商业回报。
  未来三到五年,谁把握住了这个机会,谁的价值就会快速��胀。虽然靠这个机会想成为BAT量级的公司可能性还是不大,但跻身华谊、光线这样的娱乐业产业第一梯队、坐拥三五百亿的市值还是完全有可能的。
  能与这一波机会在规模、速率、持续性和影响力方面相媲美的只有过去10年的中国电影市场。十年前的2006年,中国电影票房收入仅为26亿元。这一数字到2016年增长到457亿,年复合增长率达到33.2%。中国电影绚烂的黄金十年也成就了中影、上影、万达、华谊兄弟、光线传媒、博纳影业等一批中国娱乐产业的领军企业,上述几家公司的总市场价值也已超过2000亿元。
  然而到了2016年,黄金十年戛然而止,中国电影票房增速一下子从2015年的48.7%掉到了3.7%。刚刚过去的2017年春节档,中国电影票房虽然表面上大幅回暖,但我并不认为它预示着一个新的爆发期的开始,很有可能是票补作用下昙花一现的虚假繁荣。如果剔除了票补的因素,今年春节档的总票房与去年春节档很可能基本持平甚至稳中有降。
  长期来看,一个国家电影票房的增长在电影产业相对成熟之后应该与该国的长期的GDP增长大致同步。以电影产业高度发达的美国市场为例,过去十年美国电影票房市场的年复合增长率为2.3%,这个增长率甚至低于同期美国GDP 3.9%的复合增长率。如果未来十年中国GDP的年复合增长率可以维持在4-6%之间,那么考虑到中国电影产业距离成熟期还有一段距离,银屏渗透比例和人均观影次数还有提升空间等因素,我们预计未来十年中国电影票房的年复合增长率应该不会低于GDP的增长率,但也很难超过10%,大致会在5-10%之间。
  这样一个长期增长率显然不足以带动和支撑中国娱乐产业的高速发展。因此,未来十年,中国娱乐产业要想有超过5-10%的大盘增长,势必需要一个新的引擎。
  易凯资本今年1月16日发布的中国娱乐产业年度观察,题目就叫《更换新引擎》。我们在那篇报告里提出--我这里再次强调--未来三到五年,支撑中国娱乐产业高速增长的原动力只有一个,就是付费视频用户的高速增长。我在这里进一步明确,可以在规模、速率、持续性和影响力方面与黄金十年的中国电影产业相媲美的浪潮型的商业机会也只有一个,就是 “用电影的商业模式做可以拉动付费用户的精品网剧”。
  接下来我将回答四个问题:1,什么叫“用电影的商业模式”做精品网剧?2,为什么“版权费+拉新分账”的模式有机会被视频网站接受?3,新模式对影视制作公司来说意味着什么?4,彩蛋部分,哪些公司最有机会抓住这一波网剧浪潮成为下一代的光线华谊?
  1,什么叫“用电影的商业模式”做精品网剧?
  我们知道,一部电影的商业成败主要依赖于票房分账,尤其在中国更是如此。所谓“用电影的商业模式”做精品网剧,指的就是像电影那样从C端内容消费者获得收入,而不是依赖于B端广告客户或者视频网站掏钱买单。这也就要求网剧的制作方需要有能力用你的内容吸引用户为内容本身付费或者因为你的内容而成为内容播出平台的付费会员。
  传统的头部电视剧或者台网联动剧制作流程是这样的:独立制作方先自己投资把一个项目开发出来(譬如说几十万到几百万买版权再几十万到几百万做剧本),然后把导演和主要演员码好(这往往是最难最费精力的一个环节),主创人员一旦确定就可以开始向播出平台预售,预售完成后开始拍摄。在这种情况下,对可以预售的头部大戏来说,虽然一部剧的最终利润有可能被乐观预估(成本有可能超支),利润实现的时间也有可能被乐观预估(由于片审和播出平台排片等原因导致延期播放),但项目总体的利润率开机前是能够大致看出个轮廓的。
  台网联动剧如此,纯网剧过去基本也是大同小异,只是由于少了电视台的买单,投资规模比台网联动剧会略有不同。一般来说,台网联动剧的制作成本超过500万一集才算大剧,而纯网剧超过300万一集就算绝对大剧了,大多数网剧的制作成本都在50-200万一集。
  对台网联动剧来说,播放权销售以前一直是以电视台为主、视频网站为辅,网站的购片收入只是卫视的一个零头,后来发展成为卫视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再后来又变为各占一半,直到去年开始一些头部大剧彻底把关系颠倒过来,形成视频网站购片收入(600-1000万一集)为主、卫视购片收入(300-500万一集)为辅的新格局。譬如《孤芳不自赏》的互联网单集售价超过700万元,卫视单集售价近400万元;《择天记》的互联网单集售价约600万元,卫视单集售价约400万元;而《凉生,我们可不可以不忧伤》的互联网独播权单集售价更是高达1,000万元,卫视首轮独播单集价格却还不到500万元。从上面的数字不难看出,今天对头部内容来说,视频网站已经反客为主,取代卫视成为它们最主要的收入来源。
  作为购片方,电视台出于卖广告的考虑对播出的剧往往有收视率要求,所以大规模的收视率造假才愈演愈烈。而视频网站对一部剧的点击率虽然也有追踪和考核,但购片完成之后视频网站的利益与制作方基本是割裂的。一方面,视频网站在不知道一部剧可能带来的观看量和付费用户规模的情况下就需要付出一大笔版权费;另一方面,一部剧给视频网站带来再多的新增付费用户,制片方除了已经获得的版权收入和少量的观看分成之外并不会因此而多挣一分钱。
  我相信今年年内,这种过度依靠版权售卖、利益割裂的利益分配模式一定会发生改变,取而代之的将是“版权费保底+拉新分账+观看分账”这种三位一体的利益共享模式。(当然,这种新模式也只是在一个时期内会成为主流,并不是永久适用,后面再讲为什么。)
  在新的模式下,一家制作公司可以独立投资、也可以组剧投资一部网剧。根据制作方对这部剧在播出平台上“拉新能力”的预判,这部剧将收取一个大幅缩减的版权费(在真实制作成本的0%到100%之间)就交给视频网站播出,播出期间除了常规的“观看分账”(含广告和原有用户付费分成)之外,每拉动一个新的付费用户(评判标准很简单,用户充值后观看的第一个内容),根据该用户购买的会员期限,制作方获得不同比例的“拉新分账”。
  长期来看,单片付费的模式未来在一些大电影和超级网剧上有可能成立,对大多数网剧来说还是会以期限付费(会员费)为主。理论上被拉新的用户购买期限越短,拉新内容方获得的分成比例应该越高;购买期限越长,比例应该越低。
  不妨先看下天花板和地板这两个极端情形。如果是单片付费,我认为内容方和平台方比较可持续的分账比例应该大致为片方50-60%(假设单片收费为5-10元,对应分成金额为2.5-6元),平台方40-50%。这一比例参考了苹果应用商店30%的分成比例,但是考虑到带宽成本等因素让视频网站比应用商店多拿一些。如果是拉新用户的年费分成,片方的分成比例应该降到10-15%左右(假设年费为200元,对应金额为20-30元)。
  因此,在这两个极端之间,如果拉新付费用户选择的付费期限是月费、季度或者半年,则对应的内容方分成比例应该在10%和60%之间,譬如月费分成比例为40%(假设月费20元,对应分成金额为8元),季度分成比例30%(假设季度会员费60元,对应分成金额为18元),半年分成比例为20%(假设半年会员费为110元,则分成金额为22元)。
  我们假设一部20集的网剧,制作成本为4,000万元,每集200万元。在传统的模式下,制片方会加价把独家播放权卖给某家视频网站,譬如350万一集,总共获得7000万元的回款,利润率为75%左右。
  在新模式下,制片方只获得4,000万的版权费保底以及上述比例的拉新分账。假设该剧帮助视频网站拉动了300万的新增付费用户(目前头部网剧可以帮助视频网站拉新的规模大致在100-350万之间),并且这300万新增付费用户中有60%是月度会员,20%是季度会员,10%是半年度会员,10%是年度会员,则片方获得的拉新分成金额可以达到3,930万,加上之前收到的4,000万版权费保底,总共可以拿到7,930万,利润率从原来的75%提高到98%。
  对播出平台来说,虽然最终付出了更多,但上来的版权采购成本降低了43%,而额外的拉新分账费用换来的是300万的新增付费用户。这个结果他们一定也非常欢迎。
  当然,这只是一个十分粗略的算法,很多因素(诸如后续售卖电视版权的可能性、视频网站正常的点击分成或者点击奖励等)都没有考虑进去。但即便如此,我们还是可以看到,一部具有拉新能力的网剧在这种新的模式下可以获得更高的收益。
  此外,前面假设的情形只是一个模板,这种“版权费+拉新分账+观看分帐”的模式具有很大的灵活组合空间,可以由内容方和播出平台通过谈判找到最能满足双方诉求的平衡点。譬如,对于制作方来说,第一季出于安全考虑可以多要点版权费少要点分账,一旦第一季火了,到了第二季、第三季就可以更加激进地放弃版权收入调高拉新分账和观看分账的比例。
  2,为什么“版权费保底+拉新分账+观看分账”的模式有机会被视频网站接受?
  简单来说,这是大势使然。
  从2005年中国第一家视频网站土豆网正式上线到现在已经过去了12年。12年后,中国视频广告市场已经从零长到了400-500亿元,把二三线电视台打得七零八落,但整个视频行业仍然处于亏损烧钱的状态。这一方面是由于中国BAT主导的互联网格局所致,另一方面也说明视频网站单一依靠广告的商业模式存在先天缺陷。
  就在视频公司被不断攀升的版权费折腾得疲于奔命的时候,2016年中国付费视频用户已经悄然接近了6000万的规模。根据易凯资本的预测,这一规模有望在2017年底达到1亿并且在2020年达到2.2-2.5亿(详见《更换新引擎》)。比这组数字更为重要的是,每家视频网站都有个别自制网剧在考虑到该剧直接产生的广告收入和付费会员后实现了单剧盈利。于是,一个12年没有能够证明自己商业模式的行业一夜之间忽然看到了一个真正的商业模式呼之欲出。
  在这种情况下,任何视频网站在今天要想获得资本市场的认可,只有一个故事可讲,就是付费用户的崛起。爱奇艺香港IPO也罢,未来优土回A股也罢,腾讯视频分拆融资也罢,它们未来自身的商业价值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他们获取并留存付费用户以及持续不断地提升每个付费用户ARPU的能力。也因此,所有的注意力和所有的资源都会砸向这几乎正在变得比DAU、MAU、用户观看时长等所有运营指标都更有含金量的指标:付费用户数、续费率和付费金额。
  当下中国视频市场只有一个战役要打,就是付费用户。在中国付费视频用户从6000万增长到2.5亿的过程中,尽可能比竞争对手更快地获取他们并从他们身上攫取尽可能高的商业价值、继而形成健康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和规模盈利能力,成为所有视频行业玩家朝思暮想的唯一念想。任何有助于视频网站获取和留存付费用户、提升ARPU值的事情都会受到它们的大力欢迎。在这个过程中如果还能降低他们上来需要支付的版权成本让他们的报表和现金流看起来更健康,它们几乎没有理由不去成为你最好的朋友。
  2016年5月,爱奇艺公布了网剧合作的创新分账模式,对每一部网剧进行分级,根据制作质量、剧情、以及是否符合爱奇艺的内容价值观等把网剧分为ABCD四个级别。每一级的分成定价不同,A级10元/季(部),B级8元/季(部),C级6元/季(部),D级4元/季(部)。总分账期分为会员付费期分账金额和广告分账期分账金额两部分,爱奇艺与合作方按照50%:50%进行分成。虽然这一做法让内容方和爱奇艺的利益共享更为紧密,但从本质上说他还是属于“观看分帐”的范畴。
  就在今年除夕前的最后一天,搜狐视频公布了全新的网大分账模式,在全行业首次针对网络大电影在常规的“观看分帐”之外增加了“会员开通分成”的概念,也就是我们前面说的“拉新分账”。虽然目前这一分账模式还仅限于网大,但它显然起着投石问路的试水作用。一旦数据反馈支持,未来把这种模式普及到网剧应该只是个时间问题。
  3,新模式对影视公司来说意味着什么?
  新模式让网剧公司有机会重走中国电影公司过去十年走过的荣耀之路。根据我们的测算,中国付费视频用户将从2016年底的不到6,000万增长到2020年底的2.2-2.5亿,年复合增长率超过40%;视频付费市场将从2016年底的100亿元增长到2020年底的500-600亿元的市场规模。要知道,100亿元相当于2010年的中国电影票房,而500-600亿元则比2016年的中国电影票房还要大不少。在此期间,我们预计中国电影票房的年复合增长率将只有5-10%。因此,网剧的机会是一波可以与过去十年中国电影比肩的机会,这种量级的机会可能5到10年才会出现一次。
  要想抓住这个机会,内容制作公司有几点需要注意。
  首先,在大的机会面前要敢于取舍。就制作能力而言,虽然很多新创立的专注网剧的公司也有成功的机会,但最有基础捕捉到这波机会的除了视频网站自己衍生出来的制作公司,还是那些拥有精品电视剧制作经验的传统影视公司。但是,这些公司因为惯性已经在项目管道里码好了一批传统的台网联动剧,这个时候他们会因为身上的包袱而陷入两难的境地。在剧目选择上,扔掉那些传统的电视剧吧,每部看起来都能赚钱,自然心有不舍;不扔吧,资源有限,又很难全情投入网剧,自然也无法快速形成网剧上的核心竞争力。在商业模式上,不降低版权费吧,很难获得好的拉新分成条件;降低吧,又很可能会影响当期的利润。这时候他们最自然的倾向是第一季沿用老模式收版权费降低风险,万一项目火了第二季和第三季再尝试放弃部分版权费以博取高比例的拉新分账。这当然也是一种策略,但问题是世上没有完美的赌博,被你放弃的第一季可能恰恰是拉新效果最好的那一季。对于中国一线影视公司来说,今天最大的挑战在于敢不敢放下包袱专心致志地赌一把这波大机会,有没有丢掉过去、破釜沉舟的决心。那些转型坚决的公司会脱颖而出,有机会打造出中国影视行业的二代巨舰;而那些不敢舍弃旧模式的公司,很可能会在表面平稳的运行中江河日下,逐渐沦落到“众多影视公司之一”的悲苦境地。
  其次,要钻研美剧的成功经验,未来中国的网剧会以美剧模式为主。相较于国产剧,美剧的工业化运作模式更为成熟,培育了大量优质的经典剧集。虽然在题材空间方面中美两国有很大的不同,但在其它方面中国网剧的制作者们完全可以充分借鉴美剧业已形成的成熟模式,在播出方式、剧集长度、故事结构和节奏、人设等方面从美剧中吸取经验和营养。概括起来,美剧模式的核心主要是以下几点:(1)工业化生产,依靠团队而非单一个人;(2)题材和叙事角度新颖,往往有宏大主题和哲学思考在背后;(3)人物个性鲜明,崇尚个人英雄主义,但好人坏人并不一定非黑即白;(4)季播模式,每季13-22集;(5)借鉴电影拍摄手法,必要时会有感官刺激;(6)大胆启用不知名艺人。
  第三,目标受众群要精准。以前传统电视剧的要求是要老少咸宜,因为电视机和电视台都分不清谁是谁。现在慢慢能分清楚一点了,那就是电视机前基本都是老的,少的都不看电视。相比之下,网剧天生就是针对某个特定人群的,是宅男还是腐女,是鬼吹灯迷还是盗墓粉儿,上来就得一清二楚。虽然网剧的题材空间比电视剧还要大一些,但它不可能出现“老少咸宜”的情形。在我们前面描述的拉新分账模式下,你瞄准1亿人只能让其中1%的人掏钱付费和你瞄准1000万人但能让其中10%的人掏钱付费商业效果是一样的,但把握1000万人的喜好要比把握1亿人的喜好容易得多。因此,网剧对创作者和出品方在精准定义受众人群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开拍之前你必须清楚地知道你的受众群是谁,粉丝群在哪儿,形成粉丝经济和续季能力的点是什么。
  第四,要有纪律地控制成本。在今天全国几千万付费用户的基数上,不能过高地估计一部剧的拉新能力,小马暂时还拉不动大车。根据我们的初步测算,网剧成本控制在三四千万以内比较有机会通过拉新分账提高片方的收益,而超过五千万投资的大剧则需要对拉新分账的作用保持谨慎。因此,对于制作方来说,每年做一两部五千万以上的头部网剧打品牌是可以的,但它们是招牌不是黄油面包。真正的黄油面包还是有纪律地批量生产成本在4000万以内的网剧并以拉新分账的模式提高自己的投资回报。
  第五,要充分利用谈判拉新分成条件的最佳时间窗口。这个窗口不会是无限期的。一旦中国付费用户走过了高速增长的阶段,市场格局基本确定,各家视频网站给予拉新网剧的激励都会收敛,并最终进入用“观看奖励”替代“拉新奖励”的阶段。因此,作为内容方,应该趁今天各家视频网站拉新欲望最为强烈的时候谈判出尽可能好的拉新分成比例,并用协议把这个比例锁定尽可能长的期限。
  第六,未来两到三年不仅是网剧制造的黄金期,也是艺人经纪和偶像制造的黄金期。同电视剧相比,网剧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不一定非用大咖,因此网剧会给新人更多的出头机会。这一点和美剧很像,只不过美剧更多依靠年龄偏大、演技成熟的好演员,而中国的网剧会更多启动颜值高的小鲜肉和小花旦。2016年,中国的网剧在造星能力方面已经全面超越传统电影和电视剧,成为最重要的造星媒介。前有《太子妃升职记》的张天爱盛一伦、《老九门》的张艺兴陈伟霆以及《余罪》的张一山凭借网剧快速崛起跻身一线或准一线艺人阵营,后有《无心法师》的韩东君、《匆匆那年》的白敬亭以及《我的奇妙男友》的吴倩依靠网剧让自己的片酬在一年之内从百万量级步入千万量级。未来两三年,网剧会批量造就新人,把他们的片酬从一部戏一两百万元直接打到两三千万的量级,对经纪公司来说这也是最甜的一段增值曲线,���为在这个阶段经纪公司的提成比例可以非常高,甚至超过50%(而成熟一线艺人的提成比例通常只有10-15%)。因此,网剧公司的收入来源在保底和拉新分账之外还可以增加一个艺人经纪的选项。
  4,(彩蛋部分)哪些公司最有机会抓住这一波网剧浪潮成为下一代的光线华谊?
  这个...(下拉空屏)...(下拉空屏)...(下拉空屏)...就不具体回答了。艺人都需要有自己的空间和秘密,更何况商人。
  但我知道这么说会被打,所以还是列出几个基本方向,大家可以自己去对号入座:(1) 几大视频网站分拆出来的网剧公司(初期主要服务于自己的网站,未来逐步独立面向全市场);(2)有数据优势的内容公司(如互联网电影票务平台衍生出的内容公司);(3)有传统精品影视制作经验、能力和资源,同时又敢于在影视剧上做减法重注赌网剧的公司;(4)专注网剧、拥有美剧制作经验的新生代网剧公司。
  (谢谢观看彩蛋)
      From 王冉
0 no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