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mgik
#盧惠光
boardsdonthitback · 3 months
Text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Ken Lo, Jackie Chan - Drunken Master II (1994)
90 notes · View notes
harvardwang · 3 months
Text
歷年交通部航海人員測驗通過名單
榮譽榜
榮譽榜
2021/03/12
歷年交通部航海人員測驗通過名單
112年度第四次交通部航海人員測驗通過名單
李友賢 陳冠廷 吳悅恩 紀琪云 湯育銘 廖子軒 金智勇
李悦恩 陳芮蓁 鄭楚玄 吳怡儒 陳冠典 林政閔 郭彥呈
林昕穎 柯博壬 樊洪範 王 曦 陳紜璽 金祺昌 彭吉民
112年度第三次交通部航海人員測驗通過名單
吳峻安 陳威仁 吳舜齊 歐乃瑄 何凡宜 賴冠勳 唐聖傑 
張   傑 李沐澤 張安志 張哲源 黃曉祺 鄔翎民 鄭淞元
黃建智 陳俊儒 林秉緯 董翊河 賴柏安 黃勖堯 叢浩日
黃維貞 莊妤薇 童威凱 宋家興 黃苡寧 呂俊諺 王   敬
陳奕丞
112年度第二次交通部航海人員測驗通過名單
曾傑興 陳飛馹 洪笥宸 黃薏珊 黃柏豪 王聖燁
廖柏銜 蔡怡安 黃博裕 郭裴珞 潘家偉 李 韡
112年度第一次交通部航海人員測驗通過名單
吳建鋕 鄭乃豪 吳奕翰 李峰綸 呂孟修 柳理鈞
鄭衣涵 彭盈瑾 吳姿樺 蘇榆傑 林宏宇 邱 頎 
陳加寶 黃盈樺 許秉毅 黃祥銘 柯秉志 蔣鈞傑
謝印荃 蔡佳佑 施健安 顏毅祺
111年度第四次交通部航海人員測驗通過名單
劉耀文 李光燡 鄭名登 張謝仁傑 臧紹棠 藍囿竣
陶子天 卜 野 蔡沛全 屈恩霆  戴維彥 黎丞軒
陳坤華 陳宇祺 莊凱傑 劉柏裕  張宸瑄 林子軒
應德樫 吳玟玟 陳莞昀 許家洋  王彥翰 董昀澍
秦詡洋 蔡國禎 蕭瑋呈
111年度第三次交通部航海人員測驗通過名單
蔡承展    王邦宇   李明穎    王哲明   陸泓瀚    陳冠元
薛雅琪    黃維慈   楊鈞皓    蘇柏鴻   翁定謙    張澄明
紀明輝    劉家綺   陳昭穎    林佩諠   謝明翰    潘品瑜
呂信宏
111年度第一次交通部航海人員測驗通過名單
 
吳雨修 陳彥旭 王柏騰 王靖元 龔俊霖 高家維
陳麒元 劉朝瑞 邱毓媜 高瑜懃 郭紋均
110年度第四次交通部航海人員測驗通過名單
 
陳兆群 陳孟唐 楊智凱 蔡欣哲 陳冠宇 蕭可豪
葉建邑 黃彥欽 陳奕岑 傅振宣 陳志瑜 林儀靜
林俋帆 廖懿德 陳明穎 陳平宏 林宇晏 金莒譯
鄭貫良 曾榮威 林佳虹
​110年度第三次交通部航海人員測驗通過名單
 
黃子駿  高平羲  李順意  林禹丞  林義昇  蘇善豪  劉永上  賴映璿
楊展銓  涂珮甄  王昱翔  汪筳逸  李香霖  方立文  呂子聖  蔡金洧
鄭學禮  張登壹  洪子晴  羅加舜  金知永  陳冠瑜  黃怡瑄  劉姿瑩
劉子琳  李挺瑋  劉文揚
​110年度第二次交通部航海人員測驗通過名單
本次測驗因疫情取消。
 
110年度第一次交通部航海人員測驗通過名單
陳銘堯  曾冠銘  胡峻瑋  蘇文芯  林濬承  許慶成  姚羽珊  楊智凱
侯書堯  廖英順  李毓寧  賴政穎  王鈺馨  黃子庭  賴秉程  詹興瑋
慕    丞  林彣珊  鍾采君  劉峻廷  邱晉偉  張皓翔  余   崢  陳宗慶
孫    靚
 
109年度第四次交通部航海人員測驗通過名單
朱峻葳  黃紹輔  謝添旺  朱正育  張廣澄  楊秉鈞  林澔暐  高伯宗
連泓安  顏筱甄  蔡淙和  黃伯凱
 
 
109年度第三次交通部航海人員測驗通過名單
王律翔  馬碩澤  秦得仁  鄭琰勳  徐允恩  許碩軒  涂修銓  曾宇質
蔡翔宇  王順漢  蔡朝景  陳昱言  陳建智  蕭丞恩  郭宜雯  洪脩益
紀以謙  郭博彥  洪閔德  朱芳琪  呂偉豪  王啟哲  康翠芳  劉沛禎
蕭仕揚  
109年度第二次交通部航海人員測驗通過名單
鄞嘉慧  曹    彤  吳祐緯  林宥宗  何勝揚  黃靖翔  陳威宇  石光仁
潘千瑞  余柏樟  沈芳妤  王昱筌  游家慶  沈琮德  沈得桓  曾丞佑
劉彥輝  龔世宇  林彥均  郭偉達  呂學杰  林昆毅  蘇聖欽  陳    翰
109年度第二次交通部航海人員測驗通過名單
本次測驗因疫情取消。
108年度第四次交通部航海人員測驗通過名單 
洪郁雯   李   吉  林安蕎  張家偉  陳立朋  吳東翰  姚冠名  郭學頤
陳昫耘  顏情晴  陳均軒  簡呈宇  楊翊愷
108年度第三次交通部航海人員測驗通過名單
 
許至賦  曹家豪  吳哲瑋   黃信鈞  陳道賢  楊智雄  陳冠恩  劉奕頡
黃熙宇  洪佳琦  張博堯   陳冠丞  楊政達  葉重宏  吳宛蓉  陳柏霖
張宇鈞  胡榮發  楊崇杰   顏碩慧  蔡承叡  黃昶豪  許釗華  陳致恩
陳語謙
 
 
 
108年度第二次交通部航海人員測驗通過名單 
 
林怡馨  林佩璇  曾玟靜  李    明  戚瑋宣  徐廣圻  陳以諾  孫暐翔 
 
楊沛珍  鄭為遠  張朝復  涂易瑜  吳旻憲  洪榮佑  馮郁軒  吳佩芸 
 
陳琇瑩  翁浥迪  蔡定志  陳彥均  葉志鵬  許心茹
 
 
 
108年度第一次交通部航海人員測驗通過名單 
 
喬䒩薷  陳子博  孔繁軒  楊旻桓  李名仁  歐嘉玲  陳奕鴻  黃臣延
 
盧至恒  馬菀嚀  許䟫源  龔士翔  劉宏倫
 
 
 
107年度第四次交通部航海人員測驗通過名單 
 
 吳晴杰 陳家馨 劉仲傑 林政廷 李孟霖 陳銘仁
 
 
 
 107年度第三次交通部航海人員測驗通過名單
 
廖振超  江欣學  潘祥漢  洪正霖  張豪中  陳民旻  陳弈叡  葉原銘
 
鄭亘庭  葉祐廷  葉信旻  曾多郁  鄭凱軒  陸宜宗  陳冠璿  張寶智
 
江佳臻  楊曜宇  趙國程
 
 
 
107年度第二次交通部航海人員測驗通過名單 
 
邱瑜惠  許郁培  陳翰星  陳昱先  莊蕙羽  曾宇鞍  張睿宏  陳靜儀
 
周琬絨  吳協益  王相智  許瑋庭  邱子倫  閆景宇  吳宗憲  莊爾修
 
 
 
 107年度第一次交通部航海人員測驗通過名單 
 
林宏洋  王宗政  曾詩忠  郭沂道  范廣玉  郭阜達  黃 笙  游竣凱
 
林群翔  林谷翰  汪宗宇  王竣薰  黃煜超  賴仁傑  李俊廷  黃赫立
 
陳柏皓  蘇泓文  林祥億  呂柏樺  吳錫安  李孟霖  林資堯  蘇美娟
 
吳宗翰  沈丞潁  戴岳軒  張家瑋  黃孝瑞  范家銘  沈文彬  廖尉翔
 
黃炫縢  曾詠鈞  陳妙盈  李庭瑜  梁秉辰  葉馨憶  辛萬億  陳維萱
 
許志豪  張閎涵  詹皓閔  吳連恩  洪綺郁
 
 
 
106年度第四次交通部航海人員測驗通過名單 
 
許詠媛  蔡政宏  林峻民  許秦維  林駿吉  趙瀚恩  張皓翔  張晏碩
 
李珮瑜  王 騰  張睿鈞  李聖昱  張文憲  范乃歡  蔡博文  洪嘉揚
 
曾威榮  陳政廷
 
 
 
106年度第三次交通部航海人員測驗通過名單 
 
 陳柏翔  王翊名  孫朝義  王泓逸  許文豪  龔世豐  葉宗憲
 
 
 
106年度第二次交通部航海人員測驗通過名單  
 
黃彥文 邱光輝  林羿羚  馬瑞遠  傅志豪  劉耘辛  陳政廷  朱冠溱
 
王奕云  邱胤文  陳彥均  徐 旻  葉品樂  童銘澄  林瑞紘  林佳泓
 
林胤名  沈立翔  陳盈佐  王崇任  方建宏  朱 昱  馬崇恩  施振宇
 
田宗翰  吳承翰  賴昱傑  林承緯  黃至煒  簡舒苗  吳佳霖  黃幸星
 
吳珮瑗  魏郁庭  蘇育萱  王映庭  黃致捷  許秉閎  粘銘翔  巫嘉瑋
 
莊逸椽  鄭哲誠  鄭崴鴻  邱亭芝  曹廷筠  郭柏賢  施奕如  廖柏彰
 
毛漢瑜  許���理  蔡承杰  孫大程 
 
 
 
106年度第一次交通部航海人員測驗通過名單  
 
黃基軒  江重毅  鐘承志  許雅如  林伯翰  吳仲軒  王家偉  張家瑜
 
藍家盛  黃祺翔  蔡孟欣  林于暄  楊婷儒  林煒翔  戴俊丞  袁乙天
 
陳厚凱  詹前奕  黃耀德  吳宜興
 
 
 
105年度第四次交通部航海人員測驗通過名單 
 
張雅嵐  謝翔任  連育瑩  蘇冠綸  宋亞翰  吳清元  楊子毅  陳威仲
 
謝晉銘  陳奕儒  邱欣灝  陳柏文  羅 穎  黃奕姉  劉曉青  陳宣余
 
 
 
105年度第三次交通部航海人員測驗通過名單 
 
陳柏宏  洪翊庭  楊卓翰  陶玉龍  黃馨億  張耿豪  陳裕翔  欒又鈞
 
劉昊融
 
 
 
105年度第二次交通部航海人員測驗通過名單 
 
施自雄  蘇群閎  蔡瑞洋  張紹敏  楊佳銘  曾泰航  高舜業  吳中博
 
甘龍諭  褚原鑌  彭有國
 
 
 
105年度第一次交通部航海人員測驗通過名單 
 
馬亞聖  黃湣傑  許鼎宗  陳昱中  陳祈維  陳奕睿  賴立凱  王玉萱
 
李靖群  蔡雨諦  郭丞恩  賴啟堯  呂昭諭  洪振華  賴澔興  郭家豪
 
林志華  洪敬翔  邱元昱  李翊甄  陳柏奕  陳琬菁  蔡岱庭
 
 
 
104年度第四次交通部航海人員測驗通過名單 
 
黃昱維  溫宇晴  柯昂里  楊涵媜  溫威霖  林明正  芮佩霖  彭如軒
 
林雅婷  蔡佳頴  黃文孝  林顯隆  葛瑞翔  劉珮芬  張嘉琳  黃崑育
 
周明翰  鄭素惠  林奕豐  林文琦  廖芝瑩  黃冠惟  曾彥鈞  許瑋麟
 
劉家豪  林昭年  楊松儒  戴瑋儒  廖庭雅  陳柏宇  郭家愷  林勇吉
 
 
 
104年度第三次交通部航海人員測驗通過名單
 
曾慶峰  李尚儒
 
 
 
104年度第二次交通部航海人員測驗通過名單 
 
林松杰  蔡銘全  吳育恩  宋政杰  劉博華  許珮瑤  賴俊丞  謝柏軒
 
郭明駒  劉心瑀  古偉寧  林宴週  阮皇宗
 
 
 
104年度第一次交通部航海人員測驗通過名單 
 
梁騰皓  賴均和  鄧紹彬  行淑絹  李健為  陳泰睿  魏文志  林威丞
 
杜恩瑜  陳昱辰  鐵翔雲  倪昇暉  張嘉棋  林茂聯  江 盈  謝政良
 
黃德倫  劉宗諺  詹欣怡  楊宗岳  簡得晉  蕭翔懌  李常榮  曾宇浩
 
藍晨愷  郭寧佑  洪浩竣  林子正  高志忠
 
 
 
103年度第四次交通部航海人員測驗通過名單 
 
洪紹航  徐志穎  郭晉愷  張仕翰  凃松騏  曾文衡  鄭智文  鄧琨憲
 
曾善群  楊鎧溥  方冠融  洪琮恩  陳雅俐  林慧華  游林鴻  盧文傑
 
蔡有倫  聶秀軒  駱俊明  劉暉弘  殷裕翔  陳泓銘  賴孟輝  林俞錞
 
陳畇廷  黃子容  彭繼威  吳東橋  康路恩  林燿志  張文成  黃欣婷
 
黃文駿  張 庭  簡佑任  彭家慶  張 皓  鄭任硯  楊建隆  劉家宏
 
林逸嘉  蘇泊僑  蘇盈瑛  曾子樵  陳履安  高偉智  莊承翰  吳榮三
 
 
 
 103年度第三次交通部航海人員測驗通過名單
 
許國威  陳俊傑  吳聯成  黃登羣  夏暘竣  羅凱俊  陳佳歡  楊承儒
 
顏宏旭  林哲弘  曹雁棋  黃郁茵  曾姿儀  王雅瑜  廖 罡  張修振
 
陳韋智  鍾裕臣  林維麒  邱彥翔  李明軒  趙立紘  蔡曉蓉  張韶邠
 
 
 
 103年度第二次交通部航海人員測驗通過名單 
 
李廷恩  王俊皓  劉向森  戴憶芳  劉承惠  蔡文鐘  薛湘樺  許智勇
 
關百亨  張立杰  陳俊宏  林奇陽  卓明峰  王建豐  方正揚  簡顯蘊
 
魏均婷  吳佳宜  許家霖  陳逢駿  曾勇程  楊瀚昇  郭仲鈞  霍中璟
 
李宜庭  蔡東軒  陳宏明  賴昱中  江宇奇  林凱俐  吳佑財  饒旻晉
 
張桓碩  張丹齡  黃俊嘉  盧國光  楊世華  林靖勳  張簡久揚
 
 
 
 103年度第一次交通部航海人員測驗通過名單 
 
陳冠宇  余慧倫  林子均  吳紫綺  黃安源  蔡怡倩  楊韻潔  謝宗儒
 
徐仲維  黃鈺荃  王怡靜  周昱伶  蕭敬詒  蘇鈺涵  張峪稱  黃仁遠
 
呂俊麟  胡家齊  王銓朗  陳坤新  鄭慧賢  林旻佐  范弘軒  陳亞權
 
洪碩謙  王振豪  何紀宏  鞠慧航  簡荐普  許有勝  胡維岑  蔡易樺
 
 
 
103年第一次河海人員特考通過名單 
 
陳思樺  黃子寧  林家暉  辛金山  陳仁玉  周心如  林宗賢  施睦庭 
 
 
 
102年度第四次交通部航海人員測驗通過名單 
 
楊偉民  李政德  張家瑜  劉育菖  陳昶廷  詹智丞  張婷茹  劉鈞瑋
 
莊清彥  李珊銘  涂世達  陳翊瑋  龔 恆  王玉婷  陳志杰  葉玳鑛
 
陳明宏  鐘郁甯  劉羿成  王煇荃  葉艾棋 
 
 
 
102年度第三次交通部航海人員測驗通過名單
 
林千又  陳子循  趙炳荃  周東穎  呂伯樂  王重隆  張家銘  彭姿凱
 
孫境佑  胡家芸  陳端容  林宗賢  曾琬茹  蔡能玄  林芯羽  駱昱如
 
梁益齊  鄭家茹  黃建舜  林沛儒  駱文斌  施睦庭
 
 
 
102年度第二次交通部航海人員測驗通過名單 
 
林宏豪  王新一  戴怡琳  何明得  陳宗彥  蘇柏諺  邱郁茹  林冠志
 
唐涫鐄  柳建廷  朱至祥  張煐慰  莊惠閔  陶孝慈  蕭松鍇  許世昊
 
陳保丞  郭永杰  伍紋萱  詹雅棋  楊雙安  江佩玲  朱威銘  蔡舜文
 
陳    清
 
 
 
102年第二次河海人員特考通過名單 
 
李    芳  王立偉  張煐慰  童思叡  林柏伸  林永惟  邱睿騫  林晉宏
 
陳冠廷  楊雙安  呂昱賢  芮偉霖  陳長宏  林皓群 
 
 
 
102年度第一次交通部航海人員測驗通過名單 
 
謝傑宇  陳俊宏  鍾智堯  葉益成  郭盈萱
 
 
 
102年考選部第一次河海人員特考通過名單 
 
洪海洲  蔡宗勇  林甫育  李妍萱  劉晉平  陳伯齊  楊德正  林忻怡
 
許曉佩  陳央傑  潘逸妍  李昱錡  陳羿君  吳岱鴻  黃家聲  賴信銓
 
林龍全  楊博鈞  林易昌  羅煥昇  榮志豪  劉政杰  黃賓弘  黃冠中
 
林志諺  簡政躍  黃揚庭  柳亭玲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航運技術系. 網頁設計 DESIGNGOGO
0 notes
historysandwich · 4 months
Text
Tumblr media
【常威近代史】(八百三十四回)
文化工作委員會
1940年9月23號,第七戰區司令長官張發圭(1896-1980)命令所有部隊進軍越南高平省以南,襲擊鎮南關西進之力日軍。9月24號,上海公共租界公共汽車公司1700人罷工。9月25號,日軍登陸越南海防,佔領諒山,中國西南最後一條國際通道被阻塞,其實係好大件事!9月28號,教育部頒佈《推行家庭教育辦法》,並在四川白沙、北碚兩地設實驗區。9月30號,韓德勤(1892-1988)調集15000人進攻蘇北黃橋嘅新四軍!
9月30號,重慶舉行陪都建立盛大慶祝活動。早響9月6號,國民政府已經頒佈命令,正式決定重慶為陪都。命令內稱呼重慶為「戰時蔚成軍事政治經濟之樞紐」,「戰後自爲西南建設中心」。
亦向9月30號,日本飛機再次轟炸昆明,同一日,天津英法租界當局將中國電話局移交日本。今個月,各公立大學學院統一招生,共收新生5000多名。艾青(1910-1996)詩集《曠野》出版。艾青原名蔣正涵,號海澄,曾用筆名莪加、克阿、林壁等,浙江金華人,被認為是中國現代詩的代表詩人之一。
今個9月,亦發生咗中央研究院院長補缺風波,今個月,朱家驊(1893-1963)被任命為代理中央研究院院長,半年來嘅中研院院長補缺風波始告平息。今年3月5號,蔡元培先生(1868-1940)喺香港病逝,中華民國中央研究院院長出缺,需要補選。按照程序,應該由中央研究院嘅評議會推選候選人,再由國民政府遴選任命。其實學術界矚目嘅候選人一共有三個,當中包括胡適(1891-1962)、翁文灝(1889-1971)同朱嘉驊,唔使多講當然以胡適呼聲為最高。另外孔祥熙亦唔滿意胡適當駐美國大使,想以顔惠慶(1877-1950)取代佢。蔣介石只響選舉前兩天,親自下條子,要「舉顧孟餘(1988-1972)出來」。響正式選舉前進行嘅第一次「熱身投票」中,身在海外嘅胡適得票率頗高,社會上一度有「胡適就要回國擔任中研院院長」嘅傳言。不過到咗評議會正式選舉嘅結果係爆冷,翁文灝同朱嘉驊各得24票,胡適得20票。最後因為朱家驊更受蔣介石信任而當選中央研究院院長一職,胡適繼續擔任中華民國駐美國大使,直呈1942年9月8日。
另外今個月,文化工作委員會籌備就緒。以郭沫若(1892-1978)為首嘅軍事委員會政治部文化工作委員會嘅成立籌備工作已經就緒。10月1號,委員會成立並開始工作,委員會由郭沫若任主任,陽翰笙(1902-1993)、謝仁釗(1905-1978)任副主任,專任委員有茅盾(1896-1981)、杜國庠(1889-1961)、田漢(1898-1968)、洪深(1894-1955)、翦伯贊(1898-1968)等10人,兼任委員有老舍(1899-1966)、陶行知(1891-1946)、���外廬(1903-1987)、鄧初民(1898-1981)、呂振羽(1900-1980)等等,真正星光熠熠。
國民黨本月改組政治部,撤銷咗以郭沫若為廳長嘅第三廳。而周恩來(1898-1976)則向新任政治部部長張治中(1890-1969)表示,中共將會邀請這批原屬於第三廳嘅文化人去延安。蔣介石聽到消息,猶疑起來,是立刻召見郭沫若等,表示要成立研究文化工作嘅文化工作委員會,亦請郭沫若主持。周恩來認為,文化工作委員會同樣可將文化人團結起來,發揮其巨大嘅作用,筆幹子雖然不及槍幹子,但當時嚟講,文人的確有其威力,起碼響意識形態貢獻方面,文人地位舉足輕重。你估今時今日咩?
文化工作委員會成立之後,多次舉行文藝演講會、新詩、戲劇座談會和民歌演唱會,呢個委員會主辦嘅講座,亦受到陪都青年們嘅歡迎。
1940年,歐洲嘅戰爭亦進入白熱化,自從1939年8月31號,希特拉進攻波蘭開始,響短短嘅一年之內,納粹已經攻佔咗丹麥同挪威,拿下荷蘭、比利時同盧森堡。之後勢如破竹,突破馬奇諾防線(Maginot Line),攻入法國,法國投降,希特拉去到巴黎鐵塔之下耀武揚威,佢1940年嘅3月6月期間,亦發生咗可歌可泣嘅鄧九克大撤退,幾十萬英法聯軍安全徹退到英倫三島。短短一年之間,希特拉控制咗整個歐洲。
當時佔領咗整個歐洲嘅希特拉,口口聲聲要打英國,派出空軍不斷轟炸倫敦,其實響度聲東擊西,喺個腦裏面,希特拉已經制定咗「巴巴羅莎」計劃,預備一舉拿下蘇聯。1940年嘅5月,希特拉已經暗中秘密調送47個師去到德蘇邊境,隨時預備發難。蘇聯史太林早前同納粹德國簽訂《德蘇互不侵犯條約》,一齊瓜分波蘭。但史太林萬萬想唔到,希特拉嘅真正目標係莫斯科!可能史太林都估到,但估唔到咁快?世事的確冇如果,如果1940年希特拉選擇唔開東線打蘇聯,同蘇聯保持一段長時間嘅友好關係,個世界又會變成點呢?
總而言之,1940嘅世界,已經進入全面戰爭嘅狀態,冇人能夠返轉頭……
#常威💀 #蔣介石平反系列  #佛經抄寫員 #中日戰爭 #中華民國
0 notes
vixenwolcott · 10 months
Text
ARMORED CORE VI FIRES OF RUBICON 一周目通關感想
  ///下收含部分捏它一周目通關心得///
  AC 就是 AC,獨樹一幟,別無分號。
  起手來個開頭主觀結論。AC6 類似於 AC3SL 的全面進化版,然而也不是 AC 了。可是這不影響該給的分數,10/10 是因為滿分只有 10 分。推薦買來嘗試,畢竟那個直昇機,兩小時內可退。另外希望大家可以關心一下唐澤而非月光刀,謝謝。
  好了,下面就分成五個項目來寫寫一周目通關後的想法。本來要三周目的,但我就只是個舊時代的 OT 強化人,要像個 NT 新人類速通三周目實在是有力未逮。
1.操縱難易度
  以往的 AC 都只在主機平台發售,而這次 AC6 則順應潮流登入 PC 平台,即便操縱方式有了鍵鼠的新選擇,我還是依然使用手把通關。少數幾次使用到鍵盤的時機便是在周回章節尾王時手把中途沒電,緊急按下 Esc 的時候。
  本作採用 Type A 至 C 的預設,我是使用 Type B + 自定義。將武器以及上升跳躍 & QB 改幾次後總算能打得舒服了,只不過就是肩射武器在二足時無法使用集氣這點在一些時候總顯得有些彆扭,沒有特別去買精英手把或是操縱桿都是我的缺點,my bad,不關 FS 社的事。
  或許是我一周目用逆關節的關係吧,自定義後 X 按鍵的普通推進其實可有可無,這點跟以往大同小異,畢竟跳超遠超高就好了,再者關卡內趕路也是 AB 噴不用錢。既然提到了 AB 噴就不免想起以往功能上算是同類的 OB 噴,這次直接簡化為更直覺的 R3 按壓開關,而不是以前那樣預設在 △ 鍵 / Y 鍵,要依據情況啟動或停止,這項化繁為簡的更動在體感上是良好的。
  再來就是關於武器拋棄這個小系統。從 AC3 開始 FS 社將這個機制加入到遊戲內,但卻相當的不好操作,舉例 4 系的指法是同時按壓左右武器切換鍵的同時,一併按下該側武器的攻擊鍵,總之就是手動丟掉武器要一次按三個鍵還不含視情況的移動與噴射及視角操作。這作的改良在於預設的武器都已經是啟用狀態,按下開火就是開火,而不是以前那樣要經過一個切換的動作去模擬它從待命中轉換成開火的準備。因此在 AC6 中,僅僅一個十字鍵的左鍵 + 任意武器按鍵就能直接拋棄不需要的武器這點,對我個人而言,根本是作中最大進步,一百分。
  接著講講視角,一周目現況比較明顯的例子就是海蜘蛛跟艾兒半血後二階段發瘋時,慣例的祖傳攝影機了,仰角拉到很高,實際畫面沒問題也沒掉幀,但就是一種在視覺上的不舒服。會不會影響操縱就因人而異。慶幸的是這次視角承襲 4 系 V 系那樣以右蘑菇頭為操縱基準,而非 3 系那樣預設要用上 △ × □ ○ 四個按鍵去做畫面的旋轉與瞄準。總之沒有做特殊更動,可也沒走回頭路,穩健即可。而以往會影響到視角轉動速度的機體旋轉因素,這項舊有機制在這次的世界裡被拔除了,快速轉身這個動作這次是完全與視角操縱脫鉤的一個獨立功能,系列作首次可以看見自己機體的正面,在試玩片段首次公開時覺得很新鮮,可是也就只是一個字面上意思的快速轉身,少了那麼點以往 QB 快速切換視角時,整個畫面一起轉動的那類沈浸體驗,尚屬可惜不過影響些微,覺得是可接受的改變。
  至於鎖定機制,硬鎖定對新玩家固然是立意善良,可是終究是個過渡,一些場合還是得切換成軟鎖定去追上高速移動脫離鎖定框的對手。再來,由於硬鎖定的恩惠,過往像是肩射榴彈、火箭筒之類的非導引式,只給預判提示的純手瞄武器,在本作中如果沒有開啟手動瞄準的功能,那麼玩家幾乎不用做預判移動路徑的動作,一切都放心的交給系統輔助即可。這樣簡化後的改動不免失去一些挑戰性,卻也更加友好,畢竟多數新玩家要的單純就是開火後,相應命中的回饋感而不是硬著頭皮手瞄打光全部彈藥後對手還站著圍著玩家繞圈的那種失望感。當然了,整個系列中最核心的機制如此這般的大修,受到的批判不是沒有,論爭修改後這樣子的鎖定機制非常不 AC 的意見也是有的,可是開發上總是需要與時俱進的,FS 社的開發團隊能大膽地加入這些輔助功能照顧到更多面向的新玩家,我認為應該給他們一個尊重這樣。
  提起打擊感,歷代以來這並不是很重要,可是好事份子往往喜歡抓著這點來挑骨頭。在這次的 AC6 中,實際操縱起來的 AC 踢擊或坦克衝撞,帶來的回饋感都遠勝於前作的 V 系。而槍械開火後,擊中物體的作用力聲響可以說是將 4 系與古 AC 時期的那種豆粒砲彈的軟弱感一掃而空。至於近身武器的那種卡肉感,我認為是一次的全面進化,以往的近戰就是一刀,雙手劍豪機體分別或同時出刀那就算砍兩次吧,但終究是動作上的一刀。而這次透過蓄力後至多來到三次出刀的動作,想當然地那個瞬間卡肉砍出再卡肉的流程,滑順且飽滿,絲毫沒有欠缺打擊感的不足之處存在。在機人遊戲的範圍內,它社比的話,其實已經無出其右,找不到什麼可以挑剔的了。
  關於操縱的總結:不再像以往那麼繁複,可是還是有一定挑戰性。導入了一些友善改變的同時,相對的挑戰性依然獲得保留,只是這次用不上「困難」這個詞來形容,操縱手感上整體的變動是良性的。
2.踉蹌系統
  謝謝你,隻狼。
  貼身啊,621。
  汲取同社開發經驗後,加入本作的全新機制。類似於《隻狼》作中的體幹削切,但累積消去的速度沒有做得像《隻狼》那麼細緻。或許可以用世界觀不一樣來開脫,畢竟隻狼的對手也是肉身人類,累積體幹後削血,然後再繼續累積體幹值時,體幹壓力消失的速度快慢是有區別的。而在盧比孔 3 號星球上,登場的都是發動機與更多的發動機,扣除爆炸類武器與近身武器,常規武器與 EN 武器因距離或材質因素而衝擊力不夠時便是無效的跳彈,這也導致了在累積踉蹌值時,可能一個緊急迴避的動作或是其它操縱失誤就使得整個進度迅速歸零重來,無論有無把對方打進殘血與否,畢竟雙方都是機器,只好用這個解釋來使自己接受。可是玩家自己的體幹槽就是《隻狼》的體幹槽,而且更脆,還真是謝謝喔 FS 社。
  單就 PVE 環境而言,踉蹌系統是存在矛盾的,它使得近遠武器的界線變得曖昧,單項的傷害數值也不再是以往那樣寫得越高火力就越強大,能組個 GA 重火力或是有澤巨砲那樣出來做數值上寫多少就幾乎是打多少的實質傷害壓制。再者,加上一些場合對方在系統內安排讀取玩家指令的應對模式,使得帶有「衝擊力」的遠程武器在傷害數值上多少形同虛設,沒有命中就沒有衝擊,那麼也不會有後續的火力,知道對方怎樣都能閃掉,那麼選擇就剩下縮小距離到拼命近身打停然後出刀打樁。
  對 AC6 來說,多少距離才算遠距離呢?總不能將兩百公尺上下的白刃距離也叫做遠距離吧?四百公尺應該是歸類在中距離,再上去六百公尺後就總結為遠距離,但對手的讀指令後就是前言所提及的矛盾了。遠遠的想打還硬是被閃掉,逼得不得已只好一直欺身繞圈在短距離內用著遠距的高衝擊武器來塞到一次衝擊累積體幹,是不是太多此一舉?在這個踉蹌系統下,肇始於體幹累積這個新核心機制,而使得局部武器的實際傷害被大幅削減,因此本作已變得不若以往能愉快地風箏流遛王通關了。
  知道官方是藉此鼓勵玩家主動出擊以換取更多的擊殺機會,可是這便導致玩家間在 PVE 時的武器配置幾乎同質化的現象產生,那麼官方原本期許的多元化自由組裝去哪了呢?踉蹌系統反倒成為與自由組裝背道而馳的一個癥結困境。成敗都是體幹槽,本作沒有敗,只是這次加入新系統後,在一些特殊場合無法那麼盡興而已。
3.成長曲線
  AC6 直到第二章結束為止,621 就是隻撿破爛的路邊野狗,這麼說完全不過份。我認為這點其實跟遊戲內對 CPU 競技場的改變,以及狩獵等級的導入有些許關聯。
  以往競技場打贏某些對手時,系統會送一些不無小補的零件或是武器,而 AC6 這次即使打贏每個驗證範圍內的最高位對手,オールマインド也僅是寄語音訊息給 621 恭喜升格這樣,聽得出隱藏的情緒起伏 ,舊玩家如我就是喜歡這種無機質的語調,可是少的那一部分是什麼呢? ーー 就是對未知的新零件、兵器的期待感落空了。簡言之就是初期裝備貧乏,不到寸步難行但也欠缺組裝的動力。再者,狩獵目標在前期的關卡中也是零星登場,因此又回到那個什麼都沒有的陣痛迴圈裡了。幸好這個狀況在撐過海蜘蛛,第三章開始後便有明顯的進步, 621 的成長在此時才總算是開始急遽向上。
  AC6 ,期中考是不存在的。在《隻狼》當中,公認的期中技術測試關卡便是砍翻弦一郎三次。而本作定位中的期中關卡,如果讓拉斯提射爆三次冰原蠕蟲也算是期中考的話,那麼 FS 社覺得是就是吧。IBIS CEL 240 、晚鐘 No.1 、拉斯提 2.0 都是劇情後期了,誰來當期中考教官怎麼說都沒有說服力,而且也都存在明顯的缺陷。或許「レッドガン部隊迎撃」拿來做為期中檢證的門神關卡還更合適一些。
4.角色塑造& 劇情表現
  沃爾特
  FS 社歷來 AC 作品的開頭影像演出往往被戲稱是「OP 詐欺」,畢竟 CG 演出帥是一回事,實際遊戲表現就是那樣了,甚至還有產廢武器,呵呵。而這次的「OP 詐欺」既不是畫面也不是遊戲表現,沒想到居然是你啊沃爾特。
  從偷渡開始就一直在提防你真的是對不起啦。機庫過場與史奈爾交涉時,大概是系列作裡第一個會跳出來維護傘下傭兵尊嚴的雇主,這樣子的氣節,新穎而鮮明。你予我自由,我還你尊重。之所以一周目做出為了「觀測者」側的選擇,就是不想當個中途跳船的背骨仔,如此而已。渡鴉屬於一種留鳥,亦不需隨波逐流。這便是一周目的 621 與其飼主所堅持的信念。
  艾兒
  先說好,一起出擊三次就能算很熟嗎?劇情上算是 621 撿到艾兒,之後艾兒單方面的自來熟。總之經歷一連串事件,一周目的 621 因為做了對於盧比孔人來說,是錯誤決定後被艾兒甩了,聽到留下最後的那句「真是遺憾」,就想起 FA 裡走大屠殺路線時,被スミカ斥責然後分道揚鑣,最後一樣要來個互殺的人類種族的天敵結局。只是這次假若有所謂種族天敵的設定,無論 621 或是艾兒,兩方在最後都會成為彼此種族的天敵。很好啊再多來點,這很 FS 社。
  再來,艾兒已經很有禮貌了,沒有像 2 裡クライン的「消えろ、イレギュラー!」與 V 中 RD 的「…あぁ!?やってみろよっ!!」那樣囂張地囔囔後,沒過多久就直接被送下去。雖然如此,但那個殺意還是滿滿地穿透螢幕傳過來,好怕。
  拉斯提
  預告片首次公開,「越牆」前那個閘門升起,輕量機的纖細鳥腳,然後鏡頭慢慢向上移動到同樣輕巧的機身,接著再循序帶出他的臉。一經目擊,我的腦海裡直接迸出一句 ーー「這就一臉エヴァンジェ」,來自於 ACLR 的深邃呼喚,現在正式降臨且立足於 AC6 的大地上。原本想說他都一臉エヴァンジェ了,那麼應該也是那種自帶傲氣的驕縱渡鴉吧,遲早還是要戰個花開富貴可不是嗎? 而隨著劇情推進,事實證明這些猜想沒有偏離多少,除了驕縱以外。當然了,也不能因爲幾次友好的攜手並肩就此斷定他的為人,彼我在立場上還是有衝突的。既然已經被企業半背後捅刀一次,視為潛在的不穩因子後,依然繼續為企業效力,沒有選擇在 621 與 No.1 對決時,像歷代作那樣中途開新機體過來突襲亂鬥,我想那是他最後的矜持。雖然一周目最後就如同 AC4 第六章標題所言「And Then There Were None」那樣,荒煙蔓草一詞成為最佳註解,而我,在盧比孔 3 這顆廢星的形骸裡外上下,依然惦記著你 ーー Rusty the STEEL HAZE.
  卡菈
  算是本作的萬事屋擔當吧,卡菈A夢救我。話說,在第二章開頭,曾經一度懷疑沃爾特是不是早就與卡菈共謀,故意以外出處理俗事的理由讓 621 自行前往 RaD 的地盤讓卡菈測試 621,畢竟那時的 621 尚且還是棄之可惜的流浪狗而已。之後隨著劇情推進,同時也提醒世人,重要的資料該做備份還是得做才行。定位與 V 的ロザリィ相仿,想必在設定與未來可能有機會的後日談或 DLC 中可能又有一堆背景資料可以擴大解釋與補完吧? 就像是ロザリィ那樣,V 本篇中幾乎什麼身世背景都沒講,反而在後日談直接交代了本篇支線中的各種重量情報,甚至還直接催生了 VD 時代的其中一個勢力的奇人。
  假設真是如此,那麼 FS 社 ーー 你做得好!你做的好啊!.jpg
  密西根
  他或許可以當作是 V 系裡企業旗下的「主任」的排毒版,實際上沒那麼強,可是喜歡嘴砲周遭以及會好好記住同僚與部下倒是跟「主任」類似。會說他是排毒版,是因為直到他死亡,劇情中沒有丟棄或背叛任何人,而「主任」則否,就只是個企業旗下的背骨仔 AI。「証明してみせよう、貴様にはそれが出来るはずだ」這句原先屬於「主任」的台詞,就算放在這次 AC6 打冰原蠕蟲時,讓密西根吼出來也很適合呢。
  在「レッドガン部隊迎撃」關卡裡,一邊整備機體一邊喝斥部屬的無知時,倒是很適合用上「俺はそうは思わん、戦いこそが人間の可能性なのかもしれん」這句台詞,畢竟這個時間點的 621,或多或少都得到密西根些許的敬意了吧。而擊破密西根的瞬間,他也很大度的表示自己就在這邊跌倒了,如果此時台詞還能再搭配上「愛してるんだ、君たちを! ハハハッ!!」這樣狂氣的台詞後在火中逝去,那就真的太圓滿了。密西根這個角色,幾乎是一周目過程中,最耀眼的那顆明星。
  伊瓜蘇
  在 621 開始闖出名聲後似乎一廂情願地把 621 當成競爭對手的樣子,口頭禪的又開始耳鳴了這種習慣不免讓人聯想到 ACPP 作中的スティンガー,他也是將 ACPP 作中的玩家當成自己的對手,口頭禪是「面倒が嫌い」,帶來這種跨越時空既視感。一周目最後在「地中探査-深度2」,與 621 來回交火後終遭擊毀,逝去前還囔著「下次一定……」,抱持著這樣的怨念從盧比孔 3 解脫,621 真是罪孽深重啊。
  史奈爾
  呃……看你骨架一身精壯,難道你是 ACNX 時代的ジャック・O 在盧比孔 3 的分靈體嗎?與 ACNX 的ジャック・O 一樣都是幕後黑手,性格也如出一轍的惡劣,NX 的ジャック・O 在玩家於任務中被擊毀時稱玩家為「沒用的」,而史奈爾則是在機庫與沃爾特的交涉中稱 621 為「蠢狗」。一周目除了冰原蠕蟲以及珂若爾聚集地的背刺外也沒有直接能再遇上他的地方了,競技場中的數據看起來很強但也跟ジャック・O 一樣都是虛胖的類型。後面指揮企業進軍賽勒姆時,也一直用「別拿小事來煩我」的說詞對部屬的增援要求不斷推託,還真的蠻廢的。這種偷偷做壞事的小物臭,在他身上形塑至甚是成功的感覺,算不算是對他的褒美?
  梅特琳克
  劇中理論上最正常的企業側苦勞人,跟 621 其實無冤無仇,上司是史奈爾這個沒擔當的放生背刺仔,會死真的是劇情上的惡意。雖然競技場的簡介寫得視舊世代強化人如草芥那樣,但實際演出時也沒來個像是 AC4「MARCHE AU SUPPLICE」任務中,No. 15 アンシール直接用「アナトリア?あぁ…例の時代遅れか」做一個開場嘲諷,反而是狂 Call 史奈爾求援,這應該是記述中個性謹慎行事的反差吧。另外,會提到 AC4 的No. 15 アンシール,也是由於在性格上這兩人或許是有部分重疊的,差別只在於 AC4 有相關的台詞演出,6 則否。可是,身為一個最正常的苦勞人與其性格惡劣的可能與否並不衝突,特別有印象所以就提出來紀錄一下這隻渡鴉。
  史溫柏恩
  呼呼,你就是這作的帕奇對吧?
  死ね!
  接著談談本作的一些演出與官方設定。
  OP 畫面的衛星監視系統就是 3SL OP 的完美復刻,第四章尾王的外型設計跟命名方式,也幾乎是 3SL 尾王的全面復刻與進化,整個就是「你怎麼帥成這樣」的感動,完全能感受到 FS 社對自家作品的愛,IBIS 就是 IBIS,不管它是 XA-26483 I-CFFF-SERRE 還是 Series CEL 240,總之才不是什麼丘貝雷。雖然抓到機制後就跟 3SL 裡一樣,可以被秒殺這點也完美繼承了,我爛你也爛,呵呵呵讚啦,兩百分。
  而在發售前的訪談中,官方表示在劇情上與歷代前作都沒有直接關聯,雖然確實是是這樣沒錯,可是在劇情來到後期時,各種藏在細節裡的小致敬,或者直接演沒打算藏的捏它,都完全地把舊作粉絲服侍地心滿意足,下面是一些前作關聯的因緣舉例。
  FA 時,一部份的人類選擇了宇宙進出結局路線,地面上留下來的人群則成為可能的 V 系先祖。其後,V 系在 PS3 有一個付費動態主題是低軌道宇宙機庫,你還可以看到機庫外面有 MT 在飛行,可以大膽假設這是 FA 時代在宇宙生活的人群,準備向太陽系內其它行星或銀河系的出發的殖民船團一隅。另方面,地面上也過了好幾代人,來到 VD 的時代。VD 作中的「塔」其實是宇宙殖民船,這是源於『ARMORED CORE ORIGINAL SOUNDTRACK 20th ANNIVERSARY BOX』裡設定集小冊子內的官方設定。同樣也可以假設是在宇宙生活的部份住民們,可能發生了什麼意外,才導致殖民船墜落、重返地球。因此當我看到恆星間殖民船賽勒姆,從盧比孔 3 的海中浮上然後升空時,那種「啊 ーー 他們(FS 社)還記得這個設定!」的悲願成就感油然而生,FS 社,再加一百分。而這次企業要把珂若爾抽取帶離盧比孔 3 所增建在巴斯裘導管塔上的「塔」,我想也是一種社內對於歷代作品的的致敬。所以承上物件事例所言,Q.E.D. 得證 AC6 延續自 4 系與 V 系。
  而關於 VD 之後又怎麼接上初代古 AC 這件事,或許等本作 DLC 發售,又或者下個新作 AC 發售時,有機會再來說了。
  接著談些題外話吧。
  在媒體評價解禁後,Gamespot 指出故事令人失望,我想說並不是這麼一回事,這次 FS 社有好好的將一個故事交代完畢,要說破碎化敘事的地方也就大致上與主線幾乎無關的競技場各角色簡介。再者,歷來的演出就是這樣,聽著沒有任何臉孔的角色做任務簡報或是戰鬥中槍彈嘴砲的往來,透過聲優的演繹讓玩家自行決定哪個角色會是什麼樣子,這比建模或描繪一張臉出來,輕率地告訴你這個角色的既定是非黑白來得更加有趣許多,因為身為一個個獨立個體的玩家族群的思考的自由,並不需要也不能被開發團隊完全地掌握。再者,FS 社也不是那種會想要用真人來當作遊戲宣傳噱頭的開發商,跌跌撞撞地打滾了這麼多年,守舊穩扎穩打的同時也與時俱進的 FS 社,才是我所認識的 FS 社。反倒是 Gamespot 的編輯,不知道是不是被近年 ESG 指數荼毒的遊戲界豢養久了,終究卡在那個自恃清醒的迷霧裡,擅自期待擅自失望,有意無意地迫使他者成為自己希望的樣子,這才是令人失望了地方。
  在敲擊鍵盤寫下這篇感想評論的時間點(2023/09/01 21:00 GMT+8 TST),恰好看見《黑街聖徒》開發商 Volition Games 關閉的公告。保守是一種選擇,真正有在做事的公司一直都在,而且未曾離開。反倒是的自視肩負教育重擔的使命仔們,"Go WOKE, go broke."
  拉回正題。
  歷代作以來,隱藏在 AC 故事中的概念,便是講述一個關於「選擇的自由」的核心。劇中什麼強化人、火星政府地球政府、大破壞大深度戰爭、企業、地下都市雷亞德、管理者、地上、財團,這類什麼的專有名詞不用去理解也無所謂,到底就只是襯托故事所需的裝飾品而已。重要的是怎麼解讀身為傭兵的玩家在最後的選擇 ーー AC3 選擇前往百年後地上了嗎?AC4 的フィオナ選擇帶著主角離開殖民地是好的發展嗎?V 系即使打倒企業與財團捅出來的倒灶事之後也只能選擇繼續戰鬥嗎?諸如此類系統安排的選擇後,面對更多的選擇。
  正如同本作沃爾特所揭示「渡鴉」的意涵旨在於便是追求「自由意志」的傭兵。「渡鴉」,從來都不是一個限定專屬的呼號,而是只要能選擇奔向自由,誰都可以自稱的象徵。
  選擇自由,自由選擇,因此身體才渴望鬥爭。《機戰傭兵》系列,就是這麼樣的一個故事。
5.地圖探索& 場景設計
  在寫下對 AC6 的地圖想法前,還是來講一點前作 4 系與 V 系在地圖當中的缺點吧。
  像是 4 以及 FA 時,受限於主機架構與設計理念的因素,室內探索的部分有做,但部分表現不佳又或者是廢案了。舉例 4 有一關是與オルレア在工廠內的白刃對決,但就只是個平面長方形的空間,沒有探索要素單純拼刀,另外像是  GAE 工廠的整肅任務,也就是三條直線衝到各個定點來幾發大的後再回頭解決突然來襲的未確認敵對 AC 這樣,毫無探索相關,只是個無情的打掃機器。後續在 FA 時,主打賣點是與巨型 AF 的對決,尤其是 スピリット・オブ・マザーウィル 以及 アンサラー 兩個放在 OP 畫面以及遊戲封面的對手。然而依舊受制於主機的效能瓶頸與開發中變動,スピリット・オブ・マザーウィル拿掉了侵入內部進行探索與破壞的方式改以 VOB 突襲後從外部破壞通關的方式實作,但內部的廢案模組其實是保留在遊戲內的,透過一些外部工具的手段可以進行觀察。而アンサラー的內部,據其原型設計師,小林誠在其推特上的手稿表示,一開始也有做但開發方向改變後就沒有使用了,這也是 FA 中的缺點。唯一能讓玩家衝進內部的 AF 只有 GA 的 グレートウォール的內部一直線,少量的上下空間有跟沒有一樣,只能算是 AF 擊破 RTA 路上的小關,唏噓。
  而 V 系的���圖則遷就於廢土的設定上,室內通常是下水道或地下公路,室外的淹水高速公路或者乾枯的廢船廠以及峽谷要衝與財團都市,則是由於操縱的繁瑣性質導致很難去好好體驗地圖的巧思,場景很容易就淪為陪襯,很難給玩家留下體感良好或特殊性質的深刻印象。而 VD 時,雖然打著圍繞著「塔」的三勢力紛爭,但「塔」就只是個徹頭徹尾的背景,劇情會提到可是實際上跟玩家沒什麼關係也摸不到,整個就很可惜這樣,滿分的設定,及格線的演出,VD 只是個繼承 V 所有優缺點的大型資料片,沒有去蕪,也不存在存菁。
  那時的 FS 社,說真的有點迷走而且原地踏步,就陷入一個 Stasis 狀態,這難道是 FA 時期溺水王子的命名悲劇嗎? 總之停滯數年,直到幾年前總算立案要做 AC6 了。
  因此這次 AC6 回歸了趨近於 3 系的立體地圖,FS 社在第二章大概把經費用在地圖的深縱上了才導致關卡相對其它四章來得減少許多。可是探索隱藏零件的機制回來了,就很像在 3 時「座礁船内探索」那樣深縱廣兼具,操縱自己的機體在地圖內上下激烈地移動交戰並尋獲零件,這也是古 AC 時期醍醐味的經典再現,這真是值得嘉許。而且尾王前的那堆衛星砲偵測,真的是讓 3SL 的玩家在看到時不免會心一笑,現在沒那麼鬼畜了但我們(FS 社)就是想在這裡好好問候你們這群新舊渡鴉,吃我的衛星砲啦死ね、レイブン!
  進入第四章後,任務標題的「未踏領域探査」也是沒在藏的,完全直接告訴老玩家我們(FS 社)就是在致敬 3SL 的 「未踏査地区探査」,雖然任務內容不同,但看到舊作的捏它真的是再三感謝。而在進行「未踏領域探査」前的「地中探査-深度3」則讓我想起 AC2 尾關「フォボス」,在這個深度3 的地圖中,廢棄於懸崖支架通道盡頭一角的不明機體,事後回想時覺得與在「フォボス」尾王門前被擊毀的レミル的定位類似。況且「フォボス」這關,也要在自動砲台的火力中關閉能量防護罩才能繼續前進。另外,深度3 的目標是破壞變壓器後,在時限內擊破防衛系統的敵對機體後逃出,同樣的是「フォボス」也是在擊破尾王クライン後,再將フォボス的動力源破壞後限時逃出,只是這次是相反過來操作的順序安排。
  地圖場景心得的尾聲,來談談同樣是第四章的「レッドガン部隊迎撃」吧。這關的場地設計,遊玩當下的直覺反應便是 AC3 當中「管理者部隊迎撃」與「拠点防衛部隊陽動」這兩件任務的概念整合。前者在垂直的空間內總計 24 隻 EN 武器特殊 MT,後者則是平面開闊的密林地形,時限內會有無限湧出高火力 MT 與雜魚 MOB,目標都是殲滅他們並生存下去,兩方都在考驗玩家對機體溫度及 EN 掌握、武器資源的控管與時機判斷。因此,「レッドガン部隊迎撃」這項任務,應該是我在一周目中,體感最貼近 3 系的關卡了,垂直的死鬥場,沒有補給,沒有中途存檔,敵方盡出來了五波,彈藥打完你還有拳腳,FS 社的意思就是要你在這戰到天昏地暗。畢竟對面也是做好覺悟來殺你的,在這顆只有玩家能成全 G1 密西根的盧比孔 3,我這個開擺背水陣的火事場力雷射長槍一槍下去你我都可能會死,真棒。
  AC6 地圖,細膩打磨,臻於完美,有沒有注入對作品的愛還真的就是這麼一回事。
6.最後
  從渡鴉到山貓(Lynx)到候鳥(Migrant)再回到渡鴉(Raven),面對新一輪的革新,或許可以引用 FA 茶會過場裡,ローディ對ウィン・D 的那句詢問 ーー「矜持が要るのか?」向自己探究。而這道詰問,僅僅只是想要確信自己仍舊是現役,依然可以叼起柴薪,點燃這烈火。
  「好きなように生きて、好きなように死ぬ。誰のためでもなく。一度生まれたものは、そう簡単には死なない。それが、俺らのやり方だったな。」
  好了講那麼多,我想我還是會儘快完成二周目與三周目,但那之前我還是先回半獸人營地繼續被打得滿地找牙吧。鳥巢再見,各自獨立的 621。
0 notes
historysandwich · 4 months
Text
Tumblr media
【常威近代史】(八百三十四回)
文化工作委員會
1940年9月23號,第七戰區司令長官張發圭(1896-1980)命令所有部隊進軍越南高平省以南,襲擊鎮南關西進之力日軍。9月24號,上海公共租界公共汽車公司1700人罷工。9月25號,日軍登陸越南海防,佔領諒山,中國西南最後一條國際通道被阻塞,其實係好大件事!9月28號,教育部頒佈《推行家庭教育辦法》,並在四川白沙、北碚兩地設實驗區。9月30號,韓德勤(1892-1988)調集15000人進攻蘇北黃橋嘅新四軍!
9月30號,重慶舉行陪都建立盛大慶祝活動。早響9月6號,國民政府已經頒佈命令,正式決定重慶為陪都。命令內稱呼重慶為「戰時蔚成軍事政治經濟之樞紐」,「戰後自爲西南建設中心」。
亦向9月30號,日本飛機再次轟炸昆明,同一日,天津英法租界當局將中國電話局移交日本。今個月,各公立大學學院統一招生,共收新生5000多名。艾青(1910-1996)詩集《曠野》出版。艾青原名蔣正涵,號海澄,曾用筆名莪加、克阿、林壁等,浙江金華人,被認為是中國現代詩的代表詩人之一。
今個9月,亦發生咗中央研究院院長補缺風波,今個月,朱家驊(1893-1963)被任命為代理中央研究院院長,半年來嘅中研院院長補缺風波始告平息。今年3月5號,蔡元培先生(1868-1940)喺香港病逝,中華民國中央研究院院長出缺,需要補選。按照程序,應該由中央研究院嘅評議會推選候選人,再由國民政府遴選任命。其實學術界矚目嘅候選人一共有三個,當中包括胡適(1891-1962)、翁文灝(1889-1971)同朱嘉驊,唔使多講當然以胡適呼聲為最高。另外孔祥熙亦唔滿意胡適當駐美國大使,想以顔惠慶(1877-1950)取代佢。蔣介石只響選舉前兩天,親自下條子,要「舉顧孟餘(1988-1972)出來」。響正式選舉前進行嘅第一次「熱身投票」中,身在海外嘅胡適得票率頗高,社會上一度有「胡適就要回國擔任中研院院長」嘅傳言。不過到咗評議會正式選舉嘅結果係爆冷,翁文灝同朱嘉驊各得24票,胡適得20票。最後因為朱家驊更受蔣介石信任而當選中央研究院院長一職,胡適繼續擔任中華民國駐美國大使,直呈1942年9月8日。
另外今個月,文化工作委員會籌備就緒。以郭沫若(1892-1978)為首嘅軍事委員會政治部文化工作委員會嘅成立籌備工作已經就緒。10月1號,委員會成立並開始工作,委員會由郭沫若任主任,陽翰笙(1902-1993)、謝仁釗(1905-1978)任副主任,專任委員有茅盾(1896-1981)、杜國庠(1889-1961)、田漢(1898-1968)、洪深(1894-1955)、翦伯贊(1898-1968)等10人,兼任委員有老舍(1899-1966)、陶行知(1891-1946)、侯外廬(1903-1987)、鄧初民(1898-1981)、��振羽(1900-1980)等等,真正星光熠熠。
國民黨本月改組政治部,撤銷咗以郭沫若為廳長嘅第三廳。而周恩來(1898-1976)則向新任政治部部長張治中(1890-1969)表示,中共將會邀請這批原屬於第三廳嘅文化人去延安。蔣介石聽到消息,猶疑起來,是立刻召見郭沫若等,表示要成立研究文化工作嘅文化工作委員會,亦請郭沫若主持。周恩來認為,文化工作委員會同樣可將文化人團結起來,發揮其巨大嘅作用,筆幹子雖然不及槍幹子,但當時嚟講,文人的確有其威力,起碼響意識形態貢獻方面,文人地位舉足輕重。你估今時今日咩?
文化工作委員會成立之後,多次舉行文藝演講會、新詩、戲劇座談會和民歌演唱會,呢個委員會主辦嘅講座,亦受到陪都青年們嘅歡迎。
1940年,歐洲嘅戰爭亦進入白熱化,自從1939年8月31號,希特拉進攻波蘭開始,響短短嘅一年之內,納粹已經攻佔咗丹麥同挪威,拿下荷蘭、比利時同盧森堡。之後勢如破竹,突破馬奇諾防線(Maginot Line),攻入法國,法國投降,希特拉去到巴黎鐵塔之下耀武揚威,佢1940年嘅3月6月期間,亦發生咗可歌可泣嘅鄧九克大撤退,幾十萬英法聯軍安全徹退到英倫三島。短短一年之間,希特拉控制咗整個歐洲。
當時佔領咗整個歐洲嘅希特拉,口口聲聲要打英國,派出空軍不斷轟炸倫敦,其實響度聲東擊西,喺個腦裏面,希特拉已經制定咗「巴巴羅莎」計劃,預備一舉拿下蘇聯。1940年嘅5月,希特拉已經暗中秘密調送47個師去到德蘇邊境,隨時預備發難。蘇聯史太林早前同納粹德國簽訂《德蘇互不侵犯條約》,一齊瓜分波蘭。但史太林萬萬想唔到,希特拉嘅真正目標係莫斯科!可能史太林都估到,但估唔到咁快?世事的確冇如果,如果1940年希特拉選擇唔開東線打蘇聯,同蘇聯保持一段長時間嘅友好關係,個世界又會變成點呢?
總而言之,1940嘅世界,已經進入全面戰爭嘅狀態,冇人能夠返轉頭……
#常威💀 #蔣介石平反系列  #佛經抄寫員 #中日戰爭 #中華民國
0 no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