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xt
關於使命

使命是存在同時也不存在的, 它之所以存在,是我們接受的那霎那開始。
沒有不能取代的人, 世界就是會不斷往某個方向的前進, 到達目的地只有遲早的問題, 即使是很偉大的人,不願意做, 十年、百年後還是有可以取代他的人們。 這世界的事只有我們願不願意參與, 用什麼樣的態度參與,還有之後有多少能力能、能多快完成。 當然一生也可以什麼都不做,那使命就是訓練身邊的人, 但自己就不會有什麼提升。
只要在自己的位置上努力做好自能做的事, 無論我們對自己多沒自信、渺小, 讓自己和身邊的人一起成長,就不枉此生, 很厲害偉大的人,也不能懈怠, 因為總是有能取代你的人。
要當旁觀者,或是一起參與世界的進步、成長? 無論如何,每天快樂、好好做好每件事就是王道!
0 notes
Text
追 Chasing

https://phoenixho.bandcamp.com/track/chasing Chasing 這首曲子是2015年收錄在我第一張專輯"Zero”中的一首曲子。事隔多年,我的感受還是和當時一樣。
一路上遇到很多有趣、優秀又有才華的朋友們,在人生中的某個時期相遇,但不代表未來會一直在一起,想一直玩在一起,唯一的方式就是一直進步,彼此互相追隨,即使之後路不同,未來也有可能在某個地方相遇。
獻給我所喜愛的優秀朋友們,你們就是我一直想成長、進步的動力!
2 notes
·
View notes
Text
世界與我
如果交流是吸收和產出的過程,
那人們花太多時間吸收用不到的資訊���真正有用的產出卻極有限。
我很緩慢,過多的資訊中斷了我拼湊出一幅屬於自己的樣貌,
他們變成了碎片飄在天空,於是我也認不出自己,
這些碎片跟其他人的碎片混合了,
以至於以為其他人的碎片也是我樣貌的一部分,
拾起這些碎片拼湊出了扭曲奇怪的圖形,也許這真是我的樣子,
有個聲音說我和其他人是一體的,都是這個世界的一部分,我信了,
世界就跟我拼湊出來的圖一樣,一半醜陋一半美麗,
但無論用什麼角度,他都呈現不同的樣貌,
永遠讀不透這幅畫,永遠讀不透這世界。
0 notes
Text
創作是把雙面刃

有人用創作療癒自己,但有人卻陷入無盡黑暗的情緒, 最後被另一個世界帶走,太多因無助而陷入憂鬱泥沼的人, 無論是精神崩潰、分裂或離開人世的, 其中包括了我認識的朋友,甚至是我自己。
憂鬱是一道劃過心頭的痕跡,也許一開始只是淺淺的一道印子, 但有時那種感受會讓人沉溺上癮,會不自覺地一直去加深刻畫, 當你每天用文字、音樂或繪畫去不斷描繪憂鬱的感受, 而不是去解開原因調整腳步繼續前進時,已經踏入了情緒泥沼裡, 走過的每道痕跡都不會消失,頂多隨時間慢慢變淡, 找到屬於自己生活的節奏和屬於自己前進的繩索, 才是真正能讓自己不墮入情緒陷阱的方式。
記錄下每個你走過的腳步,偶爾回頭看看整理自己曾走過的痕跡, 就會慢慢開始了解自己,哪裡做的不錯、哪裡打結了? 沒有完全了解自己的人,只有一直邊走邊整理, 有過不去的地方稍作停頓做個療癒, 他可以是個儀式、一首歌、一張畫, 目的只是為了好好面對那個出狀況的點, 也好好的跟那個過去道別,不是去切割關係或否認他們曾經存在過。
創作對我來說就是記錄並適時調整自己, 以及和這世界連結、溝通的方式, 一路上也許會有些朋友相伴或對某些人產生了幫助, 但不能過於執著於外在世界, 平衡、穩健地走著自己的步伐才是保持健康之道。
0 notes
Text
【混沌】Searching in the darkness

為什麼生活? 為什麼工作? 為什麼日復一日?
對我來說生命就像在探索黑暗的洞穴,為了不迷路,就要有繩索從原點一直無限下放,那條繩索有可能是我們的工作項目,例如:醫學、能量、創作、演奏、攝影等,而日復一日生活中的細節就是宇宙給細微的訊息,有時要花很久時間將這些細微訊息拼成一小塊地圖,有時可以運用前人留下來的經驗跟智慧當作地圖,雖然那張地圖不見得適用於你的人生,但是可以參考的方向,就這樣一點一滴地前進跟修正,其實過生活很像在跟宇宙跳舞,有人跳得很粗糙,有人跳得很細膩,你不知道這個舞作的全貌是甚麼,直到死亡為止,然後生命的盡頭終於出現光,帶你到另一個歸屬的地方。
日復一日、生死輪迴,一直不斷的螺旋前進,像DNA和銀河星辰一樣。
0 notes
Text
【電影心得】沉默 Silence (有雷)

原本我以為《沉默》會是像《教會 The Mission》那樣立場分明的電影,不過看完《沉默》之後,我最感興趣的是馬丁·史柯西斯拍這部片的動機跟想法。 這部片長達3個小時,音樂出現極少,角色的話是電影少有的多,但看完後卻不覺得攏長、沉重,不愧是馬丁·史柯西斯!功力超級深厚!而我個人是容易受衝擊和感動的人,這部片,卻沒有像其他電影一樣有往內心挖出洞來的感受,我相信如果馬丁若想做絕對是比起其他導演有過之而無不及,所以他選擇了一個開放的空間,而不是立場選邊站的做法,雖然看完後感受到��想討論宗教跟信仰的真正意義,但在片尾卻出現了一排字幕”本片僅獻給在日本的基督徒” ,所以才想知道他拍這片的真正原因。
馬丁 ·史柯西斯他是基督徒,曾多次表示自己少年時,曾經想要成為教士,但考量到「自己可能不會是一名好的教士」,這似乎說得通我內心的疑問,他自己應該也是對宗教的議題充滿矛盾吧~
的確,人的信念到底是小我的執著,還是神的考驗? 我覺得馬丁拍這部片有助於讓各個不同宗教去思考彼此存在的意義,而不是不斷的分裂戰爭,只有人彼此間的不理解跟自大才會造成現在世界這樣緊張局面。不過看了其他人的影評後,很多人覺得是基督教徒看的片,果然每個人還是只看到自己想看的部分,不過話說回來我也是呀!哈哈!
0 notes
Text
【電影心得】伴唱人生:聚光燈外20呎 20 Feet from Stardom

這部片獲得第86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紀錄片。
主要介紹的合音歌手有Darlene Love、Judith Hill、Merry Clayton、Lisa Fischer、Táta Vega、Jo Lawry、Claudia Lennear、Lynn Mabry、Cissy Houston ,片中不只以合音歌手的主觀角度做訪談,也找來了知名歌手、樂手、製作人等以各種不同客觀的角度切入,去看待合音歌手這個行業以及一探音樂產業的歷史。 這部紀錄片以合音歌手這條線作主軸,看到了合音歌手是如何推動著音樂發展,以及唱片業的演進過程跟各種曲風的興衰,片中透過 老、中、青三代的合音歌手 深入描寫人性,堆疊出電影的各個層次, 不但全片歌曲好聽精彩,因此認識好多厲害偉大的音樂人,而影片所傳達的內涵, 所謂的人生、功成名就、生活等更是讓人思考再三。
我覺得這部片最令人動容之處,是他介紹的是較貼近一般人現況的幕後工作者,而這些人也曾有著迷惘、追尋夢想、平凡甚至生活困頓的時候,但生命帶他們走過一切,也逐漸帶領他們更了解認識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麼。他們能在台上發光發熱,卻也能和大家一起愉快享受著團隊的幕後工作,他們真正享受的是當下,唱著歌做著喜愛的音樂,每天認真的生活和所累積的每個細微片刻,反覆熟練才是讓他們真正閃亮的原因。
以下列出一些我喜歡的片中佳句↓
主唱和合音天使之間的鴻溝就是弭平,為了融入團體,你必須犧牲個人特色,這種融合不僅能感動聽眾,也會改變一個歌者,有些人只想待在那個位置。
真正的音樂人是用靈魂在表演,是否名滿��下並不重要,音樂是一趟內在旅程,獲得成功只是錦上添花。
有人參加美國偶像,一夕成名,但卻忘了先探索自我的靈魂,成功就只是膚淺的表象。
人們忽略了核心,他們跳過了成長過程,沒有經歷默默無聞的練習階段,沒有真正專注在音樂上面。
有人不計一切代價,就是為了成名,有些人則只想唱歌,我不在乎其他成就,只想在這個特殊的地方,與人合唱,這對我來說更重要。
我看著藝人來來去去,留在舞台上的人卻還是那些,他們踏上舞台,便守住崗位,他們是傳奇人物,令人驚歎。
1 note
·
View note
Text
立冬 Lidong (Start of Winter)
音樂:https://goo.gl/k27HiC 立冬是冬天的開始,一般在11/7-11/8。
音樂配器設計是用減高頻的鋼琴、reverse 長音鋼琴fx、隱隱的大鼓和Bass,緩慢的速度,帶出冷冷的感覺,亮晶晶的Pad中間才出來,因為冷冷的大地漸漸讓河流有了流冰。
我的音樂靈感,源自於插畫家Cinyee Chiu的插畫
插畫家Cinyee Chiu的臉書和設計筆記:https://goo.gl/Je7RX5
《養生法》 ◎ 立冬燥氣最盛,進補切切謹慎。 ◎ 立冬進補最佳處方: * 經絡方: 適當曬背。 * 食療方: 制首烏煮後濾掉藥渣,與粳米、大棗煮粥,然後加紅糖。 * 瑜珈方: 睡前拉伸膀胱經。 p.s. 養生法文字出處"24節氣三合一養生法"
Phoenix Ho FB: https://goo.gl/gQ5KAv ========================== Music:https://goo.gl/k27HiC Lidong is the start of winter. Usually it’s between 11/7-11/8.
I cut off piano frequency, reverse fx of piano, high cut kick and bass, very slowly tempo to create the cold feel.
There is a bright pad appearance in the middle of the song to express the water becoming floating ice gradually.
My music is inspired by the artist Cinyee Chiu. The illustrator's FB & design note:https://goo.gl/Je7RX5
Phoenix Ho FB: https://goo.gl/gQ5KAv
0 notes
Text
【電影心得】酷寶:魔弦傳說 KUBO AND THE TWO STRINGS (有雷)

《酷寶:魔弦傳說》(英語:Kubo and the Two Strings) 是由Travis Knight 所執導,動畫公司 Laika Entertainment, LLC. 製作的3D逐格動畫。可從這部50秒的影片一窺團隊有多強大 。
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配樂,是由義大利作曲家 Dario Marianelli 負責充滿東方風格的配樂,所使用的樂器主角是日本的三弦,這位作曲家曾以《傲慢與偏見》配樂獲得奧斯卡最佳原創配樂獎提名,再以《贖罪》的配樂獲得奧斯卡最佳原創配樂獎獎項。無論東方、西方風格,在他手中和電影都搭配的天衣無縫,而且令人感動又印象深刻!而出彩的三弦演奏,也讓我找到了這位幕後厲害音樂家Shamisendemon!
======(以下有雷)=======
也許很多人會對英文名稱 Kubo and the Two Strings 和片中Kubo所使用的三弦覺得有所出入,但這卻是我覺得很巧妙的安排。酷寶主要所敘述的內容是有關愛跟仇恨,以殘酷的家人互相殘殺去襯托愛的可貴跟偉大。在後面Kubo使用最強大戰勝月王的力量便是以他媽媽、爸爸和自己身上的東西去組成三弦的三條絃,強調愛跟回憶的強大力量更勝於寶物跟月王,這也就是電影名稱的由來,Tow Strings所指的便是Kubo的爸爸、媽媽。
片尾主題曲”while my guitar gently weeps”,是1968年由Beatles的George Harrison所作,我想片中的甲蟲武士便是和 Beatles致敬,並呼應片尾主題曲。這首歌有趣的由來是 George Harrison是從中國易經中隨意挑選了一個詞而寫的,不知道這跟這部片選擇以東方風格製作是否有關係? 而Kubo中的版本是Regina Spektor唱的,這是電影這首曲子的Official Video
最後,這部片很可貴的是沒有真正的好人跟壞人,即便是正方也有可恨之處跟灰暗過去,而片尾大家恨之入骨的反派魔王月王失憶後,全部的人和Kubo選擇不計較他曾經做的事,而是以愛包容他的一切,沒有正反的對立,這也是我感受非常深刻的部分,也希望台灣未來也能夠和這部影片的精神一樣,不要再繼續分化下去,大家都能愛和一體。
#kubo and the two strings#kubo#while my guitar gently weeps#regina spektor#dario marianelli#laika entertainment#llc#Shamisendemon#phoenixho#movie#電影#電影心得
0 no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