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mgik
#屠神者格爾
beyourselfchulanmaria · 7 months
Text
Tumblr media
About this painting :
在世時, Camille Pissarro 畢沙羅的畫並不暢銷,但去世後價格卻一路飆升。2014年,德國工業家、大屠殺倖存者馬克思·西爾伯貝格(Max Silberberg)收藏的。
卡米耶·畢沙羅 Camille Pissarro -《蒙馬特春天早晨的林蔭大道》(Le Boulevard de Montmartre, Matinée de Printemps / Boulevard Montmartre, Spring ) 在倫敦蘇富比以1990萬英鎊的價格成交。(19,900,000 GBP = 751,229,646 TWD 等同現今台幣7億5仟萬之多。umm... 🤑真諷刺!人都死了,就算賣再多錢 ,他連一根麵條都吃不到。How ironic! he's dead, no matter how much money they sold his paintings, he can’t even eat a single noodle. 🙄😭)
唉!作品死後才大賣 … 宿命的藝術家,他生前許是也無助和孤單的吧!喜歡他這幅畫井然有序的構圖以及奶油色溫潤大地和灰綠色的生機與憂鬱巧妙地契合,街道上熙來攘往的人車,一點都沒干擾到我,卻被飄散在空氣中的那份冷靜且淡漠的神采而吸引。- Lan~*
ps. while in 1999, Pissarro’s 1897 Le Boulevard de Montmartre, Matinée de Printemps appeared in the Israel Museum in Jerusalem, its donor having been unaware of its pre-war provenance.
During his lifetime, Camille Pissarro sold few of his paintings. By the 21st century, however, his paintings were selling for millions.
In November 2009 Le Pont Boieldieu et la Gare d'Orléans, Rouen, Soleil sold for $7,026,500 at Sotheby’s in New York. In February 2014 the 1897 Le Boulevard de Montmartre, Matinée de Printemps, originally owned by the German industrialist and Holocaust victim Max Silberberg (de), sold at Sotheby’s in London for £19.9M, nearly five times the previous record.
12 notes · View notes
Text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遺骨、酸初、初夏、夏至、我博、臨床、先客、那波区、東海、雲海、雲水、初楽、飼養、規律、滅法、頑丈、撃破化、内板、飼養、機咲州、分癖、蛾妙、頌栄、丼爆発、濃彩、恋欠、名瀬、徒歩機、歌詞役、素市、癌滅、元凶、願文、文座、同發、長門、至極、極美、呵責、端午、併合、奈落、底癖、幕府、某尺、尊式、検疫、未除、路側、柑橘、脂溶、瑛人、冠水、豪材、剤枠、土岐、駄泊、検尺、漏洩、破裂無言、任期、崩説、全滅、壊滅、開幕、統帥、頭数、水湿、冠水、抹消、網滅、馬脚、財冠水、風隙、来妙、勤学、餞別、名判、名盤、観客、衆院、才覚、無能、果餓死、損初、波脈、釋迦、損失、片脚、那古、可物、筋層、真骨、存廃、破格、名湯、今季、写楽、苦況、罪責、孫覇、全滅、今父、奈落、旋盤、秒読、読破、名物、貨客、泉質、随想、滅却、監理、素質、遡行、文滅、菜根、無端、庄屋、破壊、客率、合併、豪式、続発、泣塔、透析、頑迷、場脈、野張、船室、乾物、吐瀉分裂、戒行、噛砕、爾、晩別、海苔、西明、縁月、花月、独歩の大蛇、再発、納言、遺言、残債、背角、破壊、忠膵癌、統帥、馬車、下劣、火災、乱尺、毒妙、縫製、貨坂城、歳発、富低落、菜初、命式、山賊、海剤、激武者、瓦礫、破水、分裂、賀露、屠畜、能月、見激、破壊、破戒、採石、屈託、門別、皆来、家来、千四、我楽、夏楽、無慈悲、壊滅、破棄、損勤学、外鰓、長水、瑛人、永久、旋律、斑紋、財年、場滅、甘露、舐めけり、真靭、察作、論祭、乾裂、薩長、泣塔、室見、川縁、岩石、言後、荷火災、防爆、鋒鋩、体制、貨車、顎脚、刺客、坐楽、損益、脳系、文才、分合、合壁、啓発、萌姫、島内、監修、真木、合理、独房、雑居、紋発、乱射、雑念、五輪、三振、欄居、托鉢、紋腹、画狂、欠年、射殺、殺傷、脳初、目車、濫用、懸念、學年、身者、卓越、餓死、軟卵、場者、童空、我作、滅法、涅槃、抹殺、怒気、燃焼、略奪、宰相、馬腹、刳発、南山、活発、沙羅、割腹、殺戮、循環、奈良、菜道、紗脚、残雑、颯和、和歌、東風、南富、背面、焼却、四季、同發、博羅、無償、透明、明闇、雲海、陶酔、溺愛、泊雑、湖畔、花車、小雑、蘭風、雑魚寝、逆発、罵詈、検遇、明細、鳥羽、無数、飾西、涼感、割烹、面月、略発、明暗、御覧、絶滅、名者、焼却、野版、絶筆、数界、洒落、羈絆、四索、敏捷、旋律、脚絆、安行、軽安、難産、伊賀、消滅、生滅、巡数、水災、万華、論発、処住、崇拝、年月、画鋲、我流、剣率、草庵、律年、雑魚、規約、貨車、蒸発、重大、錯乱、蓮妙、奈良、坐楽、延宝、財年、爆発、龍翔、日向、塁側、席園、座札、風評、財年、何発、旋律、画狂、論券、戦法、尊師、大概、二者、那波、麺期、演説、合邦、放射、雑律、貨客、選別、燕順、考慮、試薬初、財源、富、符号、井原、若榴、清涼、無數、才覚、絶望、奈落、奔放、有識、台東、詮索、懸念、病状、設楽、宴客、怠慢、時期、同部、弁解、冊立、立案、前略、妄動、侮蔑、廃絶、間髪、図解、経略、発泡、者発、立案、滅鬼、自利、論酒、桜蘭、五月雨、垓年、処理、短髪、散乱、絶滅、命日、庵客、実庵、龍翔、派閥、同盟、連峰、焼殺、勝中、割裂、残虐、故事、量発、敗残、花夢里、面月、原氏、雑考、推理、焼殺、膵癌、導風、千脚、砂漠、漁師、活滅、放射、洋蘭、舞妓、邪武、涅槃、毛髪、白藍、他式、民会、参謀、廃車、逆発、峻峰、桜蘭、殺戮、銘客、随分、刺死、脳犯、我版、論旨、無垢、血潮、風泊、益城、拝観、舘察、懺悔、空隙、髭白、模試、散乱、投射、破滅、壊滅、下痢、他殺、改札、寿司、葉式、魔雑、渾身、等式、命日、安泰、白藍、良志久、中須、掻敷、北方、監視、血式、血流、詐欺、加刷、販社、壊滅、坐楽、白那、苫小牧、欄物、演説、開脚、摩擦、欠史、宰相、掻敷、飾西、近隣、可能、刺自虐、崑崙、独歩、良案、隔絶、菜作、妄動、犬歯、核別、概要、立案、破格、殺戮、良案、快絶、防止、那古、風別、焼安泰、独庵、囲炉裏、壊滅、外傷、刃角、視覚、耳鼻、下顎骨、子孫、剥奪、憂鬱、優越、液状、先端、焼子孫、兵法、那波、安楽、最短、数式、絶句、庵杭、雅樂、動乱、者妙、垓年、独初、前報、奈落、数道、弓道、拝観、俯瞰、散乱、男爵、害面、炎上、抹殺、破棄、分別、額欄、学雑、宴客、体面、村落、柿区、害初、告発、欄式、体罰、侮蔑、浄光、情動、差額、君子、何発、兵式、童子、飾西、各滅、我札、審議、半旗、普遍、動脈、外傷、無償、木別、別格、名皿部、京脚、破棄、試薬、絶滅、学札、清涼、爆発、組織、壊滅、ここに、名もなき詩を、記す。風水、万別、他国、先式、続発、非力、産別、嘉門、神興、撃易、弊社、紋別、座泊、画狂、式典、胞子、画力、座敷、学舎、論別、閉域、爆風、万歩、博識、残忍、非道、望岳、死骸、残骸、符合、壊滅、匍匐、弄舌癖、死者、分別、砂漠、白藍、模写、服役、奈落、忖度、符尾、同盟、田式、左派、具癖、退役、蛇路、素白、昆北、北摂、写経、文武、択液、図解、挫折、根塊、道厳、視野別、奈落、鳥羽、グリシャ・イェーガー、粗利、惨殺、学癖、優遇、陶器、場作、土壌、粉砕、餓鬼、草履、羅列、門泊、戸癖、山系、学閥、座枠、忠膵癌、視野別、脳族、監視、佐伯、釋迦、敏捷、遇歴、佐渡、名張、紀伊市、名刺、干瓢、夏至、楽節、蘇遇、列挙、間髪、風脚、滅法、呪水、遇説、死骸、爆発、山荘、塀楽、茗荷、谷底、愚者、妄動、還魂、色別、最座、雑載、論客、名足、死期、近隣、名張、迷鳥、呑水、飛脚、晩別、獄卒、殺傷、視覚、乱脈、鉱毒、財閥、漢詩、死語、諸富、能生、那波、合理、血中、根菜、明初、鹿楽、宮札、度劇、臥風、粋玄、我馬、洞察、今季、爾脈、羅猿、激園、葉激、風車、風格、道明、激案、合祀、坐楽、土地油、力別、焼殺、年配、念波、郭式、遊戯、富部区、奈脈、落札、合祀、寒白、都山、額札、風雷、運説、害名、亡命、闘劇、羅沙莉、砂利、夢中、淘汰、噴水、楽章、農場、葉激、際泊、手裏、合併、模等部、トラップ、落着、御身、学習、零、概要、各初、千四、何匹、笘篠、熊本、京駅、東葛、土量、腹水、活潑、酢酸、数語、隠語、漢語、俗語、羽子、豚皮、刃角、醪、能登、半年、餓鬼、泣塔、用紙、喜悦、山荘、元相、炭層、破裂、腹水、薔薇、該当、懐石、討滅、報復、船室、壊滅、回族、先負、嗚咽、暁闇の、立ち居所、餞別、乾式、財閥、独居、乱立、差脈、桜蘭、龍風、抹殺、虐案、某尺、無銭、漏洩、北方領土、白山、脱却、幻滅、御身、私利私欲、支離滅裂、分解、体壁、脈、落札、合祀、寒白、都山、額札、風雷、運説、害名、亡命、闘劇、羅沙莉、砂利、夢中、淘汰、噴水、楽章、農場、葉激、際泊、手裏、合併、模等部、トラップ、落着、御身、学習、零、概要、各初、千四、何匹、笘篠、熊本、京駅、東葛、土量、腹水、活潑、酢酸、数語、隠語、漢語、俗語、羽子、豚皮、刃角、醪、能登、半年、餓鬼、泣塔、用紙、喜悦、山荘、元相、炭層、破裂、腹水、薔薇、該当、土脈、桜蘭、郎乱、乱立、派閥、別癖、恩給、泣き所、弁別、達者、異口同音、残骸、紛争、薔薇、下界、雑石、雑草、破戒、今滅、梵論、乱発、人脈、壊滅、孤独、格律、戦法、破戒、残席、独居、毒僕、媒概念、突破、山乱発、合癖、塹壕、場技、極楽、動脈、破裂、残債、防壁、額道央、奈良市の独歩、下界残滓、泣き顎脚、朗唱、草庵、場滅、乖離、鋭利、破戒、幕府、網羅、乱脈、千部、土場、契合、月夕、東美、番號、虎破戒、在留、恥辱、嗚咽、完封、摩擦、何百、操船、無限、開発、同尺、金蔵寺、誤字、脱却、老廃、滅法、涅槃、脱却、鯉散乱、立哨、安保、発足、撃退、学別、憎悪、破裂無痕、磁石、咀嚼、郎名、簿記、道具雨、壊滅、下落、吐瀉、文別、銘文、安胎、譲歩、剛性、剣率、社販、薙刀、喝滅、解釈、村風、罵詈雑言、旋風、末脚、模索、村立、開村、撃退、激癖、元祖、明智用、到来、孟冬、藻石、端午の贅室、癌客、到来、未知道具雨、寒風、最壁、豪族、現代、開脚、諸富、下火、海日、殺傷、摩擦、喃楽、続落、解脱、無毒、名毒、戒脈、心脈、低層、破棄、罵詈、深海、琴別府、誠、生楽、養生、制裁、完封、排泄、虐殺、南京、妄撮、豚平、八食、豪鬼、実積、回避、答弁、弁論、徘徊、妄説、怒気、波言後、節楽、未開、投射、体者、破滅、損保、名水、諸味、透析、灰毛、界外、土偶、忌避、遺品、万別、噛砕、剣率、戒行、一脚、快哉、提訴、復刻、現世、来世、混成、吐瀉、場滅、経絡、身洋蘭、舞踏、近発、遊戯、男爵、最上、最適、破裂、改名、痕跡、戸杓、分髪、笠木、路地、戳脚、快晴、野会、対岸、彼岸、眞田、有事、紀伊路、八朔、減殺、盗撮、無札、無賃、無宿、龍梅、塩梅、海抜、田式、土産、端的、発端、背側、陣営、戒脈、母子、摩擦、錯覚、展開、星屑、砂鉄、鋼鉄、破滅、懐石、桟橋、古事記、戸杓、媒概、豚鶏、墓椎名、顎舌骨筋、豚海、砂漠、放射、解説、海月、蜜月、満期、万橋、反響、雑摺、油脂、巧妙、
1 note · View note
mouniassn · 29 days
Text
從小的教育很重要
以下一位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近期跟家人去了趟旅遊,孩子看到人家在賣鰻魚飯,告訴我們他要吃鰻魚飯!我心想他連鰻魚長什麼樣都不知道,還說要吃鰻魚飯呢!其實他們平時跟著我飲食的關係,不太愛吃肉類,常吃方便素。我便告訴他們鰻魚的宰殺方法。
有次逛市場看到鰻魚的宰殺方法。抓起鰻魚後,放在砧板上,用釘子直接釘進鰻魚的頭部,接下來就是用手抓住鰻魚尾巴,拿刀劃開鰻魚身體,把骨肉分離……等。我說到這邊,孩子看我的眼神變了,他說不要吃鰻魚飯了!
以前我小的時候住鄉下,每次逢年過節,都會看到大人宰殺雞、鴨,小時候還看過殺豬。不過當時只覺得恐怖,並沒有把宰殺過程與飲食連結起來。後來學佛了,看了許多動物宰殺的影片,慢慢開始去想像和感受這些動物被宰殺的過程,心裡產生的恐懼與身體的疼痛,連結到肉類的飲食後,我就不吃肉了!
因為小時候腦海中宰殺動物的影像,並沒有跟食肉的思維連結,所以現在我知道要怎麼教孩子。我會還原一次宰殺的過程讓他們知道,如果用說的無法明白,現在網路影片發達,我會找影片,直接給他們看。當然影片我會挑過,避免太過血腥的內容,也會在一旁陪伴、觀看與解說。
或許有人會說素食不營養、不健康,但這世界上就是有許多素食寶寶,一樣長得白白胖胖。若很在意營養,就應該去研究,如何從植物中取得相關的營養成分,依然可以改善。
從物命中取得的營養,有個致命傷,就是會產生業障,會有動物靈來討報。這些靈界的討報,可不是科學可以處理的!尤其孩子還小,如果從小就被干擾到大,這些看不到的干擾,將可能影響深遠!
真是慶幸能碰到佛法。有個網紅說:「你的成功不是你自己,是因為你遇見了誰!」這句話我非常認同,因為我遇見了佛法,遇見了牟尼精舍,開啟了我認識因果知識的路途。有了這些知識,會知道果報來自於因,只要不要造因,就沒有不想要的果。針對以前造的惡因,還可以透過懺悔與唸經功德迴向來彌補,這樣真的可以讓人生變得更好。
我也得將這樣的善知識,傳遞給我的孩子,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命運與人生要過。身為家長,我在他們小的時候,就給他們因果知識、聖賢教育,培養他們減少肉食,時時行善積德……等,長大後就能過得越來越順,這是身為父母最樂意見到的成長。
(分享完畢)
中國有個錯誤的風俗,無論喪事、喜事,都殺豬、宰羊,用這些豬、羊供鬼神,或者用雞、鴨去求神祭拜,這是錯誤的。為何婚喪喜慶宰殺牲畜來祈福祭拜是錯誤的?試想,您結婚是喜事,但為了您的喜事,卻要許多動物成為盤中飧來陪葬,辦桌吃喜酒,成為動物屍體擺盤現場,喜事都變成喪事的磁場。
有人可能會想,一般人平常也吃肉,為了賓主盡歡,所以宴客時,餐桌上要更豪華澎拜。但是,從因果層面來說,各人造業各人擔。這些人平常不一定會大魚大肉,甚至可能粗茶淡飯,但為了歡慶您的喜事,賓客們齊聚一堂,多吃幾塊肉,多宰殺了幾隻雞、豬、牛、羊、魚、海鮮……,這些動物被宰殺的業力,可都算在您的頭上。
更不要說自己家有喪事,卻用葷食拜祭,唯恐這個亡人在生時,殺業造得不夠,墮落得不夠深,再往下推一把,給祂多添一點,不就是這個意思嗎?真是造業!《地藏經》云:「臨終之日。慎勿殺害。及造惡緣。拜祭鬼神。求諸魍魎。何以故。爾所殺害。乃至拜祭。無纖毫之力。利益亡人。但結罪緣。轉增深重。」經文上已闡明,想為亡者祈福,卻殺害物命來祭拜,不但沒有利益亡者,反而還結罪緣,增加亡者的罪孽。
或許有人會說,那些動物並非我們親手宰殺的,是三淨肉。但婚喪喜慶的肉食,是主人自己想吃,又叫別人殺來給大家吃,這可是教唆殺業,罪業無邊呀!《達磨大師血脈論述記》:「屠夫雖殺生無數,是因食肉眾生出錢買肉,畜牧業為財而畜養,屠夫為賺錢生活而殺生,中間還有運輸公司、司機、大、中、小盤商之肉販,再賣給吃肉的民眾,這個殺生的共業,是由集體來承擔,而非由屠夫一個人來承受。」(引用結束)
若屠夫有緣接觸三寶,經明師點化,懺悔業障,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痴,去諸染心,恢復原有淸淨無染的本心,也能見性成佛道。反之,如果一般人為了口腹之慾,自己殺、叫他殺、見聞殺,都是造殺業。當動物靈來討報時,會讓當事者經歷動物們死前所遭受的各種痛苦。
或許有人認為葷食比較營養,但這觀念其實源於古代。農業社會中,飲食普遍以澱粉、蔬果為主,蛋白質攝取較少。現代社會中,蛋白質攝取來源豐富,大家普遍營養過剩。而且,現在的肉食與以前的肉食完全不同。
現代化的畜牧業,豬養到六個月就被殺,雞養到六個星期就被宰,在如此短暫的時間內,要讓牠從出生到長成,必須餵養化學飼料、施打生長激素,這些飼料本身就是化學成分,激素裡面更有生長賀爾蒙,所以動物肉裡含有毒素。現在社會新聞裡,禽流感、豬瘟疫、牛肉有致癌物等等消息層出不窮,吃肉食會產生許多疾病,都是醫學研究已經證實的。
想要健康,真的建議您茹素,並且針對您的體質做營養研究。國外已有許多運動員,因為健康因素而選擇茹素,並且維持營養均衡。這些素食運動員在運動場上,創造比過去葷食時期更傑出的表現,有多個體育項目的國際知名選手,都是從葷食轉為素食。這完全證明素食可以比葷食健康,只要您用心研究並實行,均衡營養的素食並非難事。
從小的教育很重要,有緣人說得好:「身為家長,我在他們小的時候,就給他們因果知識、聖賢教育,培養他們減少肉食,時時的行善積德……等,長大後就能過得越來越順,這是身為父母最樂意見到的成長。」現代科學已經證實,素食也能達成均衡營養。教育的內容需要與時俱進,盼有更多的家長將蔬食健康知識,納入家庭教育當中。
雖然現代科學尚未證實靈界的干擾與討報,但自古以來普羅大眾卻有各種感應與實證。而且,科學發展只不過是這一、兩百年的事,近年量子力學發展後,已逐漸證明佛經所言不虛。請相信古人的智慧,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多看看精舍部落格的感應文,這是眾多有緣人用生命寫下的實證。祝福您,深信因果,心性提升。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韋馱菩薩
南無伽藍菩薩
南無十方一切諸佛菩薩摩訶薩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0 notes
buddhists0 · 1 month
Text
為什麼美國人不喜歡移民卻從不拒絕?
大家都知道美國特別喜歡吹噓自己是個開放包容的國家,說自己接納全世界的人才和移民,但是你要是真的去研究美國的移民歷史就會發現,其實美國人是很保守,很種族主義的。
美��剛建立的時候,因為勞動力不夠,地也沒怎麼開墾,所以他們就想辦法吸引外國人來幫忙幹活,但是他們心裡還是挺害怕這些外國人的,還把他們按照種族分成三六九等。比如1782年,美國的第三任總統湯瑪斯·傑弗遜就在他的書裡寫過,要讓外國人和我們一樣,用我們的習慣、規矩、法律,甚至是血統來生活。1790年,美國政府還專門搞了個《國籍法》,規定只有在美國住夠兩年,而且表現好的白人才能拿到美國國籍。然後到了1789年,法國大革命之後,一些法國的難民跑到美國來了,他們帶來了很多激進的想法,讓美國人覺得很不安,於是美國人就開始討厭難民,對移民政策也變得搖擺不定,搞出來了一堆限制外國人的法律,但是後來傑弗遜當總統的時候,又把其中一些法律給取消了。
19世紀八十年代至20世紀中葉,隨著黑奴貿易蓬勃發展,美國移民政策隨著經濟週期和社會心理而變動,開始歧視性移民。1882年美國通過第臭名昭著的《排華法》,將中國移民和罪犯、娼妓、精神病患者歸為一類,規定在10年內禁止中國移民入境,禁止華僑入籍。1892年又頒佈《排華法修訂案》,規定在美中國勞工必須向美國政府登記註冊。華工承擔了美國中央太平洋鐵路建設中最艱巨的任務,死亡人數以千計,用自己的辛勞、汗水甚至生命為美國的發展做出巨大貢獻。但受到美國國內嚴重的種族主義氛圍影響,華工並未獲得應有的尊重和善待,反而大量華人慘死在美白人的種族殺戮中。
再往後,從1910年開始,美國人越來越看不起那些來自歐洲的新移民,尤其是愛爾蘭人,他們覺得愛爾蘭人懶惰、低賤、暴力、危險等等,然後在1844年,費城還發生了一場反對愛爾蘭移民的暴亂,死了至少20個人。愛爾蘭人一度被當成黑人看待,直到20世紀才被美國人接受,成了美國種族歧視的受害者。
接著到了1920年以後,美國人更是變本加厲地限制移民,開始實行���額制度,1921-1924年間,美國人按照種族給各個國家的移民分配配額,還通過了《緊急配額法案》《移民限額法》這樣的法律,限制來自東歐、南歐的新移民,甚至不讓亞洲人移民,這個政策一直持續到20世紀50年代。
1924年,美國還成立了邊境巡邏隊,每年抓的移民大部分都是墨西哥人。1929年,美國把非法入境定為重罪,想阻止更多的墨西哥人進來。大蕭條時期,美國還把幾萬墨西哥人趕出去了。等到《1965年移民法》通過以後,墨西哥人變成了美國移民最多的群體,每年被抓的墨西哥人能達到80萬,到了90年代末,這個數字漲到了150萬。
二戰結束後,世界格局和美國的政治經濟情況都變了個樣兒。美國技術進步,開始吸引全球的技術牛人和一大堆廉價勞力,但這樣一來,社會福利壓力大了不少。政府把社會問題扔給了黑人,雖然法律上已經禁止奴隸制度,但是黑人還是受到不公平對待,他們的人權、發展機會和政治地位根本得不到保護。而且美國歷史就是種族主義的歷史,現在也是如此,大部分底層勞動者都是有色人種或少數族裔,他們英語不好,維權困難,長期受壓。
在1848年的美墨戰爭中,墨西哥吃了個大虧,丟了一半的土地和礦產資源,經濟一下子受挫。後來美國的經濟發展起來,和墨西哥之間的貧富差距越來越大。美國就開始利用賤賣的墨西哥勞動力來補充自己,而忽略了邊境管理,導致非法移民潮不斷湧入。從1951到1955年間,美國把超過180萬的墨西哥非法移民趕走了。到了60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興起,美國又開始瘋狂吸收非法移民,拉丁美洲和亞洲的移民也跟著來了。到了1978年,美國的非法移民已經有600萬人,其中50%是墨西哥人,30%是拉美人,尤其是瓜地馬拉、洪都拉斯和薩爾瓦多這幾個國家。
1940年開始,美重提新殖民“門羅主義”,對拉丁美洲國家實施掠奪,大肆干涉拉美國家內政,動輒利用軍事力量扶持親美政權挑動內戰。1948年,美支持委內瑞拉軍事獨裁政權發動政變,1954年,美資助瓜地馬拉叛軍政權推翻政府。1961年,美派遣武裝力量顛覆古巴政權,多次對古領導人暗殺、政治打壓,通過制裁封鎖古經濟貿易。1980年,美支持尼加拉瓜反共政權,支持薩爾瓦多軍事獨裁政權對國內革命武裝鎮壓屠戮。近年來,美還因薩爾瓦多、洪都拉斯親華外交,對其官員實施制裁。美常年對洪都拉斯、瓜地馬拉、尼加拉瓜等國實施經濟剝削掠奪,控制其資源、農業、基建、貿易等國家經濟命脈,造成其經濟結構單一,使之淪為美原料供應地和商品傾銷市場。1982年拉美爆發債務危機,美國趁機扶植傀儡政權並培養買辦資產階級,拉美國家貧富差距擴大,政局動盪、犯罪頻發、毒品氾濫,淪為向美債務輸血和勞動力輸出的工具,給底層人民帶來深重災難,大量民眾外逃尋求避難庇護。事實上,中南美洲很多國家非法移民和難民的出現,正是因美經濟制裁和挑起內亂所造成的。
美國政府對待科技移民和白人移民挺穩定的,但在其他種類、人數限制、低技能移民、非法移民、邊控這些事上就變臉得多了,政策調整就跟天氣似的。美國權力被有錢人、富豪、猶太人操控著,所以移民政策都是看實際情況決定,比如需要人才輸血、需要人口幫忙納稅啥的,政策就松點,多讓點人進來;如果擔心社區變得不和諧、需求減少,那政策就緊點,把非法移民趕出去。美國政府和議員們都忙著爭權奪利,根本不管底層人民的死活,甚至還和一些公司聯手欺負弱者,這就是美國政府的真面目。
這種來回變的移民政策,讓在美的移民苦不堪言,現在還有人得被迫幹活、遭受種族歧視呢。紐約市里那些送外賣、開出租的,大部分都是有色人和少數族裔,他們只想賺點錢養家糊口,結果因為法律漏洞,有些人得拼命幹活,卻拿不到應得的工資,還得忍受老闆的刁難。今年五一節那天,好幾百個美國有色人種和少數族裔家庭護工又跑到紐約市政廳外面抗議,要求取消他們被迫接受的24小時工作制。移民們的命運,就在那個所謂的“美國夢”裡,搖搖欲墜。其實,美國所謂的“自由”“機會”,都是靠壓榨移民的血汗換來的,很多新移民到頭來還是過不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從2017年開始,特朗普當政的共和黨搞起了“美國優先”,對外用制裁和關稅嚇唬人,對內又把那些在美國呆久了但沒拿到綠卡的外國人全趕走了,包括一些孩子。他們被叫回家,大人小孩分開,有的孩子還受到了虐待。因為這個政策,超過80萬個移民家庭受到了影響。這政策看起來就是種族主義,讓美國的社會變得更亂,國際關係也不好,還讓美國在國際上的形象受損。
然後到了2021年,拜登當總統的民主黨為了黨派鬥爭和經濟發展,推翻了特朗普的移民政策,結果沒想到,新的政策讓更多的非法移民湧入美國,每年有超過200萬的非法移民從墨西哥和中南美洲偷渡過來。這些人的生活條件很差,還有很多虐待孩子、邊境巡邏隊打人、偷渡者死亡等事情發生,引起了國際社會的譴責。
這個政策還帶來了很多其他問題,比如國家安全風險增加、社會犯罪增多、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間的矛盾等等。美國的兩個主要政黨——民主黨和共和黨在移民問題上吵得不可開交,國會裡也是各種爭論。這個問題已經成了選舉時的熱門話題,候選人們都拿這個說事,選民們也分成了兩派。但是最後,受到傷害的還是那些最底層的移民。
移民話題在美國總是吵得沸沸揚揚,每次總統選舉都要拿出來說事兒。這問題早就成了老大難,兩黨不管誰上臺都解決不了,反而成了互相攻擊的利器。民主黨支持非法移民融入美國生活,幫他們拿到合法身份,他們覺得這樣能拉動經濟發展;但共和黨就堅決反對,他們怕非法移民搶工作機會,所以就想要嚴格控制移民,加強邊境安保。這兩個黨明爭暗鬥到最後,民主黨說特朗普太冷漠無情,共和黨怪拜登沒用,搞得移民問題越發混亂。現在美國的移民政策就是党爭的犧牲品,政客們只顧著互相攻擊,根本不關心移民的權益,導致移民問題越來越糟。邊境地區的人道主義危機越來越嚴重,邊境政策甚至催生了現代奴隸制度,移民的權利被肆意侵犯。疫情期間,2020財年美國移民拘留所裡死了21個人,比2019財年翻了一番,創下了自2005年來的新高。2021財年,美國關押的170多萬移民中有80%被關進了私人監獄,其中還有4.5萬個孩子。據統計,最近幾年被美國政府關押的26.6萬名移民兒童中,有2.5萬多人被關了超過100天,近千人在拘留所待了一年以上,還有些人被關了五年多。
咱們再聊聊美國移民的根源問題吧,你知道嗎?這問題的根源其實就在國內呢。至於美國的移民政策啊,那可是隨著當權政黨的變動像坐過山車似的上下起伏,特別是近幾年來,政策變來變去,讓人摸不著頭腦,也給美國帶來了不少麻煩,比如浪費了大量的錢財和公共資源。再說說美國政府內部的情況,分裂嚴重,國會兩院各行其是,這就成了移民改革的大難題。在立法方面,兩黨意見不合,很難達成共識,所以美國國會想通過重要的移民改革政策可真是難如登天。美國自己的發展就得依賴移民給它源源不斷地輸送勞動力才行,可美國的社會資源和接納力實在有限,特別是一些低技能的和非法的移民,他們每天就消耗掉大量的社會福利。所以,到底要接收多少移民,每類移民要占多大比重最合適,這些都是美國政府頭疼的大問題。從市場和勞動力流動的角度來看,美國為了經濟發展,就得多引進點移民來填補勞動力的缺口。而且,移民還是消費大軍,他們買東西多了,就能吸引更多投資,這樣勞動力需求也就更大了,經濟自然能更上一層樓。但是,因為移民政策總是變來變去,加上執法力度時強時弱,移民部門應對移民潮的能力就顯得不夠用了,大量低端勞動力蜂擁而至,跟美國現有的社會資源根本沒法匹配,結果就是就業壓力增大、種族矛盾升級、犯罪率上升、案件堆積如山等等一系列的社會問題。
長期以來,美國一直把拉美國家作為自己的“後院”,開心了給兩顆棗,不開心就大棒加身。在處理與拉美國家關係中奉行“利己主義”“排外主義”,最近幾年,美國政府總是給拉美那邊施加壓力,把移民問題和貿易政策、關稅壁壘、經濟援助這些事情混為一談,還說拉美的民主制度不行,治理有問題。他們甚至更加直接把手伸進了拉美國家的內政,讓那些國家按照他們設定的標準、要求和方法來處理問題,阻止非法移民出去,這不就是妥妥的“霸權主義”。
0 notes
wangwill66 · 3 months
Text
名人書目
H:名人書目,只是個人偏好,参考,選擇自己所喜歡的,才是最想讀的。20240711W4
網路資料
胡適書目
胡適所開書目不列《易經》《尚書》及各朝史書,而列了《綴白裘》《兒女英雄傳》等十三部小說,便是一例。他開列的大型總集,如《全唐詩》《宋六十家詞》《元曲選一百種》等都也不便初學。
林蒼生:腦筋要跟上時代,心靈要貼近自然
《今生今世》/ 胡蘭成
《雲深不知處:南懷瑾先生辭世周年紀念》/ 劉雨虹
《方塊字的靈魂》/ 馬叔禮
《禪是一枝花》/ 胡蘭成
《��便想想2.0》/ 林蒼生
《隨便想想》/ 林蒼生
《總裁聞思修》/ 林蒼生
【名人書單】美國奇幻文學大師:尼爾蓋曼(Neil Gaiman)推薦書單
1. 被埋葬的記憶
2. 從此,我們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
3. 書店怪問
4. 嚕嚕米漫畫全集
5.碟形世界特警隊8:命不該絕
6.暗夜無星
7.怪咖三人組
朱自清散文精選(簡體書)
出版社:北京工業大學出版社
作者:張秀楓
出版日:2012/07/01
目次
導論
蹤跡
匆匆
槳聲燈影裏的秦淮河
溫州的蹤跡
背影
女人
背影
阿河
兒女
旅行雜記
海行雜記
荷塘月色
你我
“海闊天空”與“古今中外”
你我
給亡婦
南京
葉聖陶的短篇小說
潭柘寺 戒壇寺
山野掇拾
歐遊雜記
威尼斯
佛羅倫司
羅馬
瑞士
荷蘭
柏林
巴黎
西行通訊
倫敦雜記
三家書店
文人宅
博物院
公園
吃的
房東太太
標準與尺度
回來雜記
論氣節
論雅俗共賞
論雅俗共賞
論百讀不厭
論書生的酸氣
論老實話
語文影及其他
撩天兒
如面談
很好
不知道
正義
集外
父母的責任
春暉的一月
執政府大屠殺記
哪里走
綏行紀略
外東消夏錄
重慶行記
文物·舊書·毛筆
朱自清年表(1898—1948)
必讀的30部成功經典
作者: 王凱偉 (編)
學科分類: 總類
書籍分類: 哲學
出版社: 德威國際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出版地:臺灣
出版日期:2005
語文:繁體中文
目錄
序言
第1部 《人性的優點》 戴爾·卡內基
第2部 《人性的弱點》 〔美〕戴爾·卡內基
第3部 《你也可以成為一條龍》 〔美〕拿破崙·希爾
第4部 《激發生命的無限的潛能》 〔美〕安東尼·羅賓
第5部 《第五項修煉》〔美〕彼得·聖吉
第6部 《誰是天生贏家》 〔美〕科林·特納
第7部 《道德箴言錄》 〔法〕拉羅希福科
第8部 《智慧書》 〔西〕巴爾塔沙·葛拉西安
第9部 《意志力訓練》 〔美〕弗蘭科·哈德克
第10部 《成功智力》 〔美〕斯騰伯格
第11部 《獲取成功的精神因素》 〔美〕克萊門特·斯通
第12部 《思考與成功》 〔美〕奧里森·馬登
第13部 《提高智商》〔美〕理查·佩萊格里諾
第14部 《天才10種—如何發現並駕馭天才》 〔美〕麥克爾·葛爾布
第15部 《最偉大的力量》 〔美〕馬丁·科爾
第16部 《生命是一個奇蹟》 〔美〕查理·鍾斯
第17部 《自己拯救自己》 〔英〕撒母耳·斯邁爾斯
第18部 《自我超越》 〔美〕麥考梅克
第19部 《一生的資本:獲得成功與財富的個性因素》 〔美〕奧里森·馬登
第20部 《珍��的禮物》 〔美〕斯賓塞·詹森
第21部 《誰搬了我的乳酪》 〔美〕斯賓塞·詹森
第22部 《一分鐘經理》 〔美〕斯賓塞·詹森、肯尼士·布蘭查德
第23部 《致加西亞的信》 〔美〕阿爾伯特·哈伯德
第24部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英〕海倫·凱勒
第25部 《生存智慧》 〔印〕奧修
第26部 《積極心態的力量》 〔美〕拿破崙·希爾
第27部 《攻心為上》 〔美〕哈維·麥凱
第28部 《迅速改善人生處境》 〔美〕羅伯特·凱維
第29部 《世界上最偉大的推銷員》 〔美〕奧格·曼狄諾
第30部 《成功要走12步》 〔美〕福布·安
同類型書籍推薦
大學生必讀書目
一、思維方式類
1、《把時間當朋友》,作者:李笑來
2、《邏輯攻略》,作者:王誠
3、《沉默的大多數》,作者:王小波
 
二、交流溝通類
1、《超級談話術》,作者:裘凱宇&楊嘉玲
2、《會演講的人成功機會多兩倍》,作者:娜特莉·H·羅傑斯
3、《金字塔原理》,作者:芭芭拉·明托
 
三、理財技能類
1、《富爸爸窮爸爸》,作者:羅伯特·T·清崎
2、《用生活常識就能看懂財務報表》,作者:林明樟
3、《斯坦福極簡經濟學》,作者:蒂莫西·泰勒
 
四、文學讀物類
1、《人生的枷鎖》,作者:毛姆
2、《野性的呼喚》,作者:傑克·倫敦
3、《漂亮朋友》,作者:居伊·德·莫泊桑
亞馬遜推薦“人生必讀100本書”(書名不分先后)
  【文學類】
  《百年孤獨》《活著》《悲慘世界》《老人與海》《挪威的森林》
  《人間詞話》《唐詩三百首》《吶喊》《撒哈拉的故事》《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
  《海子詩全集》《三體》《四大名著》《圍城》《1984》
  《傲慢與偏見》《茶館》《魔戒》《白鹿原》《射雕英雄傳》
  《我們仨》《月亮和六便士》《傾城之戀》《白夜行》《飄》
  《塵埃落定》《福爾摩斯探案全集》《詩經》《目送》《基督山伯爵》
  《邊城》《如何閱讀一本書》《蘇菲的世界》《紅高粱》《文學回憶錄》
  《麥田裡的守望者》《平凡的世界》《我與地壇》
  【社科類】
  《論語》《光榮與夢想》《全球通史》《自私的基因》《南渡北歸》
  《中國哲學簡史》《萬歷十五年》《社會契約論》《菊與刀》《失控》
  《文化苦旅》《烏合之眾》《孫子兵法》《槍炮、病菌與鋼鐵》《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寬容》《傳家》《明朝那些事兒》《歷史深處的憂慮》《劍橋中國史》
  《西方哲學史》《大問題:簡明哲學導論》
  【經管勵志類】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經濟學原理》《金字塔原理》《少有人走的路》《向前一步》
  《洛克菲勒給兒子的38封信》《基業長青》《影響力》《偉大的博弈》《與神對話》
  《心理學與生活》《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從0到1》《資本論》《激蕩三十年》
  【少兒類】
  《哈利 波特》《不一樣的卡梅拉》《小王子》《丁丁歷險記》《猜猜我有多愛你》
  《安徒生童話》《愛的教育》《失落的一角》《上下五千年》《好餓的毛毛虫》
  《夏洛的網》
  【科技類】
  《時間簡史》《科學百科》《萬物運轉的秘密》《從一到無窮大》《浪潮之巔》
  《上帝與新物理學》《硅谷百年史》《昆虫記》《萬物簡史》
  【藝術類】
  《藝術的故事》《美的歷程》《加德納藝術通史》
  【生活類】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男人來自火星,女人來自金星》
【名人書單】清朝名臣之後:李家同教授(Richard Chia-Tung Lee)推薦書單
退休的著名學者李家同,曾任清華大學代理校長、靜宜大學校長以及暨南大學校長。
李家同的曾祖父李瀚章是清末名臣李鴻章的哥哥,李鴻章家族的名人還包括著名作家張愛玲、前中國駐美大使李道豫,真要算起來,張愛玲應該是李家同的表姊。
參考《李伯伯最愛的40本書》:
1.《一個都不留》
2.《白馬酒館》
3.《三口棺材》
4.《Y的悲劇》
5.《科學怪人》
6.《隱形人》
7.《化身博士》
8.《美麗新世界》
9.《華氏四五一》
0 notes
sassy324 · 3 months
Text
論世界政客進入比爛的時代: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人類,最缺乏、最重要的人才,是政治人才。但當今的時代,合格的政治人物難尋,優秀的國家領袖更難尋,偉大的政治家找不到。這是平庸的時代,這是一個政治人物比爛的時代,這是一個缺乏偉大政治家的時代。
普丁,一個無端過度自負的人,沉迷自我造神的政治癮君子。他沒有在希特勒身上吸取教訓,重操不合時宜的極端民族主義老路,要當彼德大帝、沙皇二世。他給世界帶來戰禍,他將世界拖向第三次世界大戰的邊緣,他將世界推上軍備大賽的災難之路,他令世界的窮人更多、更窮。
他極力崇拜馬列暴政的創始人列寧,在佔領的烏克蘭領土上,建設的第一項,就是立列寧銅像,說明他是列寧的信徒,專制的推崇者。他的勝利,預示著世界的失敗。梅德韋傑夫,一個不諳世事的民族主義狂人,未達政客的最低門檻,只會整天威助要動用核武。俄羅斯是個「嗜土」民族,沉迷大閱兵的民族,不會產生現代文明的優秀領袖。
習近平,有華盛頓不學,有孫中山不做,去學普京,去做金正恩。普丁是他的恩師,學普丁要做大帝,要終身製,而不惜毀壞民主憲政基礎,如同回到了袁世凱時代。他身邊沒有魏徵,沒有王安石,沒有直諫的言官,只有投其所好的庸官。他大部分的精力都用在模仿普丁大帝上,他擁有的權勢,遠遠超出他生理上所能容納消化的情度。他將沒有給本民族留下任何正面的遺產。
整個歐洲,都沒有像樣的政客,像樣的領袖。英國,自柴契爾夫人之後,就進入政客平庸的時代,只知跟著美國去做壞事,去偏袒以色列,去屠殺加薩平民,去否認巴勒斯坦人的立國權。前首相蘇納克,成了為以色列暴行背書的植物人,他根本不懂政治。新首相施凱爾不是猶太人,但誓言要做個猶太人,與猶太裔夫人配對。
納坦耶胡,是混在民主政體內的殺人魔王,再世希特勒。這個可薩猶太人,是臭名昭著的「波蘭幫」成員:自私、貪婪、蠻橫、殘暴、無人性,是個極盡反人類的以色列領袖。他將世界最反人類的政客,都收集到他的內閣裡,沒有之一,奇觀!這樣一個被國際法庭通輯的爛政客,竟被西方國家政界所認可,也被邀請到美國國會演講。
美國政客,是世界爛政客的代名詞,他們將自己的面目形象,塗鴉得醜陋不堪。民主了二百多年,政壇像個菜市場:公開行賄、受賄,敗壞了西方民主國家的形象。現在除個別外,國會議員大部分都自願或被迫接受AIPAC的賄賂;少則幾萬,多則百萬。希拉蕊是百萬級別,所以是最親以色列的女議員,連女婿也挑猶太裔的。麥康奈爾任多數黨領時,也是百萬級別,所以他收到賄賂後表態:加薩土地應歸以色列所有。
美國副總統賀錦麗,來自去道德化自由派聖地的加州,是個極左派女皇。她在加州總檢察長任上,通過臭名昭著的「零元購」法案,說明她的極左,已到瘋癲的情度。她好可能成為下一個女總統。這種心智不健全、偏激的政客,被捧到這麼高的位置,說明美國的政治文化,從上到下,從外到裡,都已腐敗變質了。
世事有巧合,由AIPAC安排的拜登內閣,重要閣員都是猶太裔,史稱猶太內閣。偏偏遇上以巴戰爭,令拜登,拜登內閣的惡行,暴露於天下。整個白宮,都被猶太內閣沾汚了:成了特拉維夫的海外政府,納坦耶胡的海外內閣,為以色列利益背書的美國辦事處。
以拜登的智商與身體狀況,根本就不適合擔任總統職位。年齡是個問題,但不是最嚴重的問題,最嚴重的是,他已處於半老人癡呆症狀,前總統卡特,雖百歲老人,仍頭腦清釋。最近披露,老年癡呆症專科醫生,已八次進入白宮為他疹治。這樣身體狀況的人,仍堅持要參選下屆總統大選,說明他的品格低下,智商低下,是個極不負責任的爛政客,難怪他甘於做加沙屠夫、加沙戰犯。
美國國會議員,已集體比爛,他們通過的:《反猶太主義意識法案》、《反非法法院反制法案》、《禁止報導加薩死亡數字法案》,而成為現代憲政笑柄的案例。一位收了AIPAC賄賂的議員說,即使所有的加薩平民被殺,他都仍然支持以色列。美國已亡國,美國的政客,是亡國的政客,比爛的政客。 (加拿大司馬田2024.7. 谷歌翻譯fb:Markss Tang)
0 notes
harvardwang · 4 months
Text
阿倫·班尼特
H:20240526下午15:45至17:00在amc電影台看「班尼特日誌」,介紹阿倫·班尼特一年的生活。班尼特是誰?查查。20240526W7
維基百科
阿倫·班尼特
The Independent
電影
年齡
90 歲
1934年5月9日
阿倫·班尼特是一位英國劇作家、編劇、演員和作家。他出生在利茲,在牛津大學學習歷史,並在牛津滑稽劇團演出。後來,貝內特在大學任教,同時研究中世紀歷史。他與杜德利·穆爾、喬納森·米勒和彼得·庫克在1960年愛丁堡電影節諷刺電影作品中的合作使他瞬間成名。此後他放棄學業,轉而從事全職寫作。
... 維基百科
簡介
出生資訊: 1934 年 5 月 9 日(90歲),英國里兹Armley
電影: 意外心房客、 歷史系男生、 瘋狂喬治王、 Allelujah、 An Englishman Abroad、 A Bed Among the Lentils, …
電視節目: Talking Heads、 The Abbey、 The Wind in the Willows、 Alice in Wonderland、 On the Margin, …
伴侶: 魯伯特·湯瑪斯
父母: 沃爾特·班尼特、 莉莉恩·瑪莉·皮爾
艾倫·貝內特(英語:Alan Bennett,1934年5月9日—)是一位英國劇作家、編劇、演員和作家。他出生在利茲,在牛津大學學習歷史,並在牛津滑稽劇團演出。後來,貝內特在大學任教,同時研究中世紀歷史。他與杜德利·穆爾、喬納森·米勒和彼得·庫克在1960年愛丁堡電影節諷刺電影作品中的合作使他瞬間成名。此後他放棄學業,轉而從事全職寫作。他的第一部戲劇在《四十年來》在1968年上映。
貝內特的作品包括《瘋狂的喬治三世》及其電影改編、《頭部特寫》獨白系列、《歷史系男生》及其電影改編,以及流行的音頻有聲書籍,包括《愛麗絲漫遊奇境記》和《小熊維尼》。
早年生活
貝內特出生在利茲的阿姆利[1]。他的父親沃爾特是一名合作社屠夫,母親名叫莉莉安·瑪麗。他是家中的最小的兒子。貝內特上過基督教堂、阿姆利和英格蘭教會學校(和泰勒·布拉德福德同班),然後是利茲現代學校(現在是勞恩斯伍德學校)。
在申請牛津大學獎學金之前,他在語言學院聯合語言學院學習俄語。後來,他被牛津大學埃克塞特學院錄取,畢業後獲得了一流的歷史學位。在牛津的時候,他在《復仇女神》中與許多最終成功的演員一起表演喜劇。畢業後他在大學裡留教了幾年,研究和教授中世紀的歷史,後來才認爲自己不適合當一名學者。
參考文獻
Wiki
Alan Bennett
English playwright and actor (born 1934)
For other people named Alan Bennett, see Alan Bennett (disambiguation).
Alan Bennett (born 9 May 1934) is an English playwright, author, actor and screenwriter. Over his entertainment career he has received numerous awards and honours including two BAFTA Awards, four Laurence Olivier Awards, and two Tony Awards. He also earned an Academy Award nomination for his film The Madness of King George (1994). In 2005 he received the Society of London Theatre Special Award.
Quick Facts Born, Alma mater ...
Bennett was born in Leeds and attended Oxford University, where he studied history and performed with the Oxford Revue. He stayed to teach and research medieval history at the university for several years. His collaboration as writer and performer with Dudley Moore, Jonathan Miller and Peter Cook in the satirical revue Beyond the Fringe at the 1960 Edinburgh Festival brought him instant fame and later a Special Tony Award. He gave up academia, and turned to writing full time, his first stage play, Forty Years On, being produced in 1968. He also became known for writing dramatic monologues Talking Heads which ran in 1988, and 1999 on BBC1 earning a British Academy Television Award.
Bennett gained acclaim with his various plays at the Royal National Theatre. He received the Laurence Olivier Award for Best Comedy Play for Single Spies in 1990. Next, he made his breakthrough with the play The Madness of George III in 1992. For this play, he received a nomination for the Laurence Olivier Award for Best New Play. The following year he staged a theatrical production of the BBC series Talking Heads in 1992. He continued receiving acclaim for his plays The Lady in the Van in 1999, The History Boys in 2004, and The Habit of Art in 2009. He won his second Tony Award for Best Play for The History Boys in 2005. The following plays were later adapted into films, The Madness of King George (1994), for which he received an Academy Award for Best Adapted Screenplay nomination, The History Boys (2005), and The Lady in the Van (2015).
Bennett is also known for a wide variety of audio books, including his readings of 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 and Winnie-the-Pooh.
Early life
Bennett was born on 9 May 1934 in Armley, Leeds, West Riding of Yorkshire. The younger son of a Co-op butcher, Walter, and his wife, Lilian Mary (née Peel), Bennett attended Christ Church, Upper Armley, Church of England School (in the same class as Barbara Taylor Bradford), and then Leeds Modern School (now Lawnswood School). He has an older brother, Gordon, who is three years his senior.
Bennett learned Russian at the Joint Services School for Linguists during his national service before applying for a scholarship at Oxford University. He was accepted by Exeter College, Oxford, and graduated with a first-class degree in history. While at Oxford he performed comedy with a number of eventually successful actors in the Oxford Revue. He remained at the university for several years, where he served as a junior lecturer of Medieval History at Magdalen College, before deciding, in 1960, that he was not suited to being an academic.
Career
Bennett (second left) in Beyond the Fringe on Broadway c. 1962
Early career
In August 1960, Bennett – along with Dudley Moore, Jonathan Miller and Peter Cook – gained fame after an appearance at the Edinburgh Festival in the satirical revue Beyond the Fringe, with the show continuing in London and New York. He also appeared in My Father Knew Lloyd George. His television comedy sketch series On the Margin (1966) was erased; the BBC re-used expensive videotape rather than keep it in the archives. However, in 2014 it was announced that audio copies of the entire series had been found.
Bennett's first stage play Forty Years On, directed by Patrick Garland, was produced in 1968. Many television, stage and radio plays followed, with screenplays, short stories, novellas, a large body of non-fictional prose, and broadcasting and many appearances as an actor.
Despite a long history with both the National Theatre and the BBC, Bennett never writes on commission, saying "I don't work on commission, I just do it on spec. If people don't want it then it's too bad."
Bennett's many works for television include his first play for the medium, A Day Out in 1972, A Little Outing in 1977, Intensive Care in 1982, An Englishman Abroad in 1983, and A Question of Attribution in 1991. But perhaps his most famous screen work is the 1988 Talking Heads series of monologues for television which were later performed at the Comedy Theatre in London in 1992. A second set of six Talking Heads followed a decade later.
1980s
Bennett wrote the play Enjoy in 1980. It barely scraped a run of seven weeks at the Vaudeville Theatre, in spite of the stellar cast of Joan Plowright, Colin Blakely, Susan Littler, Philip Sayer, Liz Smith (who replaced Joan Hickson during rehearsals) and, in his first West End role, Marc Sinden. It was directed by Ronald Eyre. A new production of Enjoy attracted very favourable notices during its 2008 UK tour and moved to the West End of London in January 2009. The West End show took over £1 million in advance ticket sales and even extended the run to cope with demand. The production starred Alison Steadman, David Troughton, Richard Glaves, Carol Macready and Josie Walker.
1990s
Bennett wrote The Lady in the Van based on his experiences with an eccentric woman called Miss Shepherd, who lived on Bennett's driveway in a series of dilapidated vans for more than fifteen years. It was first published in 1989 as an essay in the London Review of Books. In 1990 he published it in book form. In 1999 he adapted it into a stage play, which starred Maggie Smith and was directed by Nicholas Hytner. The stage play includes two characters named Alan Bennett. On 21 February 2009 it was broadcast as a radio play on BBC Radio 4, with Maggie Smith reprising her role and Alan Bennett playing himself. He adapted the story again for a 2015 film, with Maggie Smith reprising her role again, and Nicholas Hytner directing again. In the film Alex Jennings plays the two versions of Bennett, although Alan Bennett appears in a cameo at the very end of the film.
Bennett adapted his 1991 play The Madness of George III for the cinema. Entitled The Madness of King George (1994), the film received four Academy Award nominations: for Bennett's writing and the performances of Nigel Hawthorne and Helen Mirren. It won the award for best art direction.
In 1995 he wrote and hosted the three-part BBC documentary series The Abbey, directed by Jonathan Stedall. The programme provides a personal tribute to, and tour of, Westminster Abbey.
21st century
A 2007 production of Bennett's The History Boys at The Doon School, India.
Bennett's critically acclaimed The History Boys won three Laurence Olivier Awards in 2005, for Best New Play, Best Actor (Richard Griffiths), and Best Direction (Nicholas Hytner), having previously won Critics' Circle Theatre Awards and Evening Standard Awards for Best Actor and Best Play. Bennett also received the Laurence Olivier Award for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 to British Theatre. The History Boys won six Tony Awards on Broadway, including best play, best performance by a leading actor in a play (Richard Griffiths), best performance by a featured actress in a play (Frances de la Tour) and best direction of a play (Nicholas Hytner). A film version of The History Boys was released in the UK in October 2006. In his 2005 prose collection Untold Stories, Bennett wrote of the mental illness that his mother and other family members suffered.
At the National Theatre in late 2009 Nicholas Hytner directed Bennett's play The Habit of Art, 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oet W. H. Auden and the composer Benjamin Britten.
Bennett's play People opened at the National Theatre in October 2012. In December that year, Cocktail Sticks, an autobiographical play by Bennett, premièred at the National Theatre as part of a double bill with the monologue Hymn. The production was directed by Bennett's long-term collaborator Nicholas Hytner. It was well-received, and transferred to the Duchess Theatre in the West End of London, being subsequently adapted for radio broadcast by BBC Radio 4.
In July 2018, Allelujah!, a comic drama by Bennett about a National Health Service hospital threatened with closure, opened at London's Bridge Theatre to critical acclaim.
Personal life
The headstone, in Larch Wood (Railway Cutting) cemetery, of Alan Bennett's Uncle Clarence, subject of a 1985 radio monologue
Bennett lived for 40 years on Gloucester Crescent in Camden Town in London and in 2006 moved a few minutes' walk away to Primrose Hill with his partner Rupert Thomas, the former editor of The World of Interiors magazine. Bennett also had a long-term relationship with his former housekeeper, Anne Davies, until her death in 2009.
Bennett is an agnostic. He was raised Anglican and gradually "left it [the church] over the years".
In 1988, Bennett declined the award of Commander of the Order of the British Empire (CBE) and in 1996 declined a knighthood.
In September 2005, Bennett revealed that, in 1997, he had undergone treatment for colorectal cancer, and described the illness as a "bore". His chances of survival were given as being "much less" than 50% and surgeons had told him they removed a "rock-bun" sized tumour. He began Untold Stories (published 2005) thinking it would be published posthumously, but his cancer went into remission.
In the autobiographical sketches which form a large part of the book Bennett wrote openly for the first time about his bisexuality. Previously Bennett had referred to questions about his sexuality as like asking a man who has just crawled across the Sahara desert to choose between Perrier or Malvern mineral water.
In October 2008, Bennett announced that he was donating his entire archive of working papers, unpublished manuscripts, diaries and books to the Bodleian Library, stating that it was a gesture of thanks repaying a debt he felt he owed to the British welfare state that had given him educational opportunities which his humble family background would otherwise never have afforded.
In September 2015, Bennett endorsed Jeremy Corbyn's campaign in the Labour Party leadership election. The following month, after Corbyn's election victory, Bennett said: "I approve of him. If only because it brings Labour back to what they ought to be thinking about."
Following the death of Jonathan Miller in 2019, Bennett became the only surviving member of the original Beyond the Fringe quartet which had also included Peter Cook and Dudley Moore.
Work
Main article: List of works by Alan Bennett
Selected credits
Film
A Private Function (screenplay), 1984
Prick Up Your Ears (screenplay), 1987
Little Dorrit, 1987
The Madness of King George (screenplay), 1995
The History Boys (screenplay), 2006
The Lady in the Van (screenplay), 2015
Theatre
The Madness of George III (writer), 1991
The Wind in the Willows (writer), 1991
Talking Heads (also writer), 1992
The Lady in the Van (writer), 1999
The History Boys (writer), 2004
The Habit of Art (writer), 2009
People (writer), 2012
Cocktail Sticks (writer), 2012
Allelujah! (writer), 2018
Bibliography
Beyond the Fringe (with Peter Cook, Jonathan Miller, and Dudley Moore). London: Souvenir Press, 1962, and New York: Random House, 1963
Forty Years On, London: Faber, 1969
Getting On, London: Faber, 1972
Habeas Corpus, London: Faber, 1973
The Old Country, London: Faber, 1978
Enjoy, London: Faber, 1980
Office Suite, London: Faber, 1981
Objects of Affection, London: BBC Publications, 1982
A Private Function, London: Faber, 1984
Forty Years On; Getting On; Habeas Corpus, London: Faber, 1985
The Writer in Disguise, London: Faber, 1985
Prick Up Your Ears: The Film Screenplay, London: Faber, 1987
Two Kafka Plays, London: Faber, 1987
Talking Heads, London: BBC Publications, 1988; New York: Summit, 1990
Single Spies, London: Faber, 1989
The Lady in the Van (essay in the London Review of Books), 1989
The Lady in the Van (book), 1990
Single Spies and Talking Heads, New York: Summit, 1990
Poetry in Motion, (with others). 1990
The Wind in the Willows, London: Faber, 1991
Forty Years on and Other Plays, London: Faber, 1991
The Madness of George III, London: Faber, 1992
Poetry in Motion 2 (with others) 1992
Writing Home (memoir & essays) London: Faber, 1994
The Madness of King George (screenplay), 1995
Father! Father! Burning Bright (prose version of 1982 TV script, Intensive Care), 1999
The Laying on of Hands (stories), 2000
The Clothes They Stood Up In (novella), 2001
Untold Stories (memoir & essays), London, 2005, ISBN 0-571-22830-5
The Uncommon Reader (novella), London, 2007
A Life Like Other People's (memoir), London, 2009
Smut: Two Unseemly Stories (stories), London, 2011
Six Poets: Hardy to Larkin: An Anthology, London: Faber, 2015
Keeping On Keeping On (memoir & essays), London, 2016
The Shielding of Mrs Forbes, London: Faber, 2019 (part of Faber Stories series)
Awards and honours
Main article: List of awards and nominations received by Alan Bennett
Bennett was made an Honorary Fellow of Exeter College, Oxford, in 1987. He was also awarded a D.Litt by the University of Leeds in 1990 and an honorary doctorate from Kingston University in 1996. In 1998 he refused an honorary doctorate from Oxford University, in protest at its acceptance of funding for a chair from press baron Rupert Murdoch. He also declined a CBE in 1988 and a knighthood in 1996. He has stated that, although he is not a republican, he would never wish to be knighted, saying it would be a bit like having to wear a suit for the rest of his life.
In December 2011 Bennett returned to Lawnswood School, nearly 60 years after he left, to unveil the renamed Alan Bennett Library. He said he "loosely" based The History Boys on his experiences at the school and his admission to Oxford. Lawnswood School dedicated its library to the writer after he emerged as a vocal campaigner against public library cuts. Plans to shut local libraries were "wrong and very short-sighted", Bennett said, adding: "We're impoverishing young people."
In popular culture
In the film for television Not Only But Always, about the careers of Peter Cook and Dudley Moore, Bennett is portrayed by Alan Cox.
Along with the other members of Beyond the Fringe, Bennett is portrayed in the play Pete and Dud: Come Again, by Chris Bartlett and Nick Awde.
Bennett voices himself in the episode "Brian's Play" of the animated series Family Guy.
Bennett was portrayed by Harry Enfield as Stalin, in an episode of "Talking Heads of State", in BBC Two's 2014 satirical Harry and Paul's Story of the Twos.
Bennett is portrayed by Reece Dinsdale in a 2014 production of Untold Stories at the West Yorkshire Playhouse.
Bennett is portrayed by British actor Alex Jennings in the 2015 comedy-drama film The Lady in the Van. He appears as himself briefly at the end of the film.
In the season 2 episode "Mystery Man" of the Netflix show The Crown, Bennett is portrayed by British actor Seb Carrington.
In Stewart Lee's 2022 comedy special "Tornado", Bennett appears as himself at the very end. In the appearance, Bennett states that Erving Goffman would have enjoyed the special. This refers to a review of Lee's comedy that Bennett wrote for The London Review of Books in 2017 and acts as a callback to a previous joke in the special.
References
Further reading
External links
ABOUT THIS ARTICLE
View edit history
Updated 10 days ago
View talk page
Discuss improvements to this article
Page issues
Alerts about subpar or problematic content
READ MORE
The Lady in the Van
2015 film directed by Nicholas Hytner
Margaret Fairchild
Classical pianist and homeless woman and title character in The Lady in the Van
List of works by Alan Bennett
Content is available under CC BY-SA 4.0 unless otherwise noted.
View article in browser
Tumblr media
0 notes
iseilio-blog · 5 months
Text
04/24 柴寮偶寄
【完整版】有他受不了 沒他活不了 老來伴的愛情持久戰 20210605【薇姐、張郎】 (youtube.com) 動作更大些,會更帥,更好看。
白紙運動是徒勞?外界看中國視角太「功利」!中國人其實不想推翻黨?ft.前央視記者 王局| 斐姨所思【阿姨想知道】 EP137 (youtube.com) 二戰之後在經濟上取得大幅發展的亞洲國家,第一輪:日本、第二輪:亞洲四小虎、第三輪:東南亞、第四輪:中國-通通是在靠美國吃飯。尤其第一輪的日本,與第二輪的台灣,是在美國以政策刻意扶植出來的經濟體。中國的確應該就現狀繼續發展,不過應該切斷對西方的經濟倚賴,如此,所期待的中國強國狀態就可能實現。終究中國是一個人口大國,一切都必須依政治安排發展,否則紊亂是可能發生的。
前壹週刊總編心有餘悸 報導黑道引殺身之禍 裴偉防彈衣穿一年半/裴偉談黎智英原則 別用任何理由撤記者新聞/鏡電視節目有口皆碑遭忌? NCC帶頭喊打?|20240402| - YouTube 溫文儒雅的堅實心志。
【一刀未剪】出錢又出力 現在連生意也被整碗端去? 館長直播意外講出"大實話"? 苦嘆"被柯.昌當階梯"選後遭放生 王義川笑酸揭這MV竟神準預言館長下場?|【焦點人物大現場】20240402|三立新聞台 (youtube.com) 肌肉男思維往往不足以接受政治的複雜屬性,與追求正義的困難,因此一言不合就翻車了。
(9) 【CC字幕】左派很多偽君子?支持進步價值只因不想當壞人?ft.美 國哲學家 Peter Boghossian @drpeterboghossian | 斐姨所思【阿姨想知道】 EP153 - YouTube * 戰後的 Great America,經過 70年 之間種種 “事件” 的發生,異質化是必然的,而且 世風日下,人心不古;這樣的現象舉世皆然,只是美國太大,洞見觀瞻。真的是 “國無外患,國恆亡”。這麼說來台灣可還真是不賴。
* 所有問題應該就出在 1~10 的灰色地帶之中 “過猶不及”,甚至放任,卻誤以為是自由;比如說: “威攝”、“拒止”,這種 灰色地帶 你如何掌握分際?就台灣來說,就是在 1~10之間找出 “臨界點”,嗆聲-將會有傷害性的反擊。其它她要怎麼飛過來,飛過去, 只要不投彈,放鬆心情,平常心的時不時上去和它交際一番;或者禮尚往來,你也飛過去,飛啊飛,飛到珠江口、黃浦江外海繞繞。怕事、論述過多,就什麼辦法也沒有。這叫無能。
'24.03.19【豐富│東南西北龍鳳配】日本結束負利率,資金會回流日本嗎? - YouTube 日本早已經不是追求成長的文化;能做這種思維的大概也只有日本。
ChatGPT:”受不了这8件事儿,千万不要移民加拿大!” (youtube.com) 說得真不錯!
大陆人第一次来台湾丨为何台湾人和中国人的神态气质可以一眼区分? (youtube.com) 文化大革命當然是主因,而且差不多等於從清末,就直接進入共黨統治,這之間則一直是混亂的軍閥割據;中國人實在很可憐。
石之瑜:台灣人能否成為南洋人與中國民族復興問題 (youtube.com) 國民黨來台灣之前,從來沒有什麼文化,只有日本精神。一個落伍的文明,實在需要共產黨來重頭整治一番,只可惜因文革而中道崩殂是真的。
(7) 亂中有序EP35上官亂x 吳嘉隆: 斷交國留數百億債務 銀行怎追債?習近平自砍馬雲白手套 沒人幹髒活? @glt66688 - YouTube 只想到怎麼打人家,卻從沒想人家要怎麼打你;有夠傻逼的。到大壩抽水口,放入大量濃縮鹽滷,不流血,中共就亂了套了。美國可以去慫恿那些債務國不用還錢。習近平萬歲!萬歲!萬萬歲!
520國宴確定在台南舉辦 總統府:越在地、越國際 (ltn.com.tw) 府城 台南;回歸台灣正統!
中國金融風險急升 超乎美國預期!數據作弊脫虛向實 只有空屋正成長!以色列反擊伊朗陷長考?中東戰局擴大 中共得利?博明蓋拉格「抗共七策」提醒拜登!|明居正|王國臣|新聞大破解 【2024年4月17日】 (youtube.com) 要走馬列社會主義的道路,又要追求資本主義的成長,當然是錯誤,就不說甚至連社會主義都不是; 也就是說,任何自由化都將一步一步失去控制,導致專制的最終崩潰。
(6) 豈有此呂 EP200|思念是種很玄的東西 你想著誰?誰的靈魂就存在 你好!我是你的靈魂接線生|靈魂溝通師jessica 呂捷 @LuJayRelax - YouTube 可能的原因是精神耗弱,其成因可以是身體不好、功課不好、感情不順等等等的症狀轉移、替代。
「經濟南韓、政治北韓」模式難持續? 十字路口前 中國非變不可!ft.MIT史隆管理學院教授 / 威爾遜國際學人中心學者 / 時代講座教授 黃亞生 | 斐姨所思【阿姨想知道】 EP139 (youtube.com) 兩蔣時期台灣各方面的發展,與美國西方公司提出的七項指導原則有關(原文已失,現在只剩軍事),就如同戰後在歐洲的馬偕歇爾計劃一樣。
【下集】卵生胎生搞不清楚? 謝國樑合體寶寶出糗喊"蝙蝠會生蛋" 鍾年晃酸"楊寶禎扣兩萬" 市長搞錯小編影片照剪? 鍾年晃:小編抖音看太多|許貴雅主持|【新台灣加油】20240419|三立新聞台 - YouTube 楊寶楨很漂亮,有味道,很喜歡。
(52) 老李说聊斋·狐入瓶 公公和儿媳妇。。。 - YouTube 謝謝解說!
再談阿共打來怎麼辦?|#林秉宥 #矢板明夫 #汪浩|@華視三國演議|20240421 (youtube.com) 中國的邏輯與台��剛好相反。
(9) 《#布林肯 將訪#中國! 美眾院指定軍援#台灣 19億美元! #徐巧芯 負聲量飆高! 》【年代向錢看】2024.04.22@ChenTalkShow #習近平 #拜登 #賴清德 - YouTube 預設中國攻台時間前置量,選任綏靖國防部長,日後展現接戰空間。
(17) 東京榮登最宜居城市!?太多想搬來的原因了! - YouTube 故鄉納稅-實在太厲害了;一方面可以節稅,一方面可以提振鄉村的經濟。如此的發想應該只有日本人才想得出來。
(17) 🔥習近平心想美國一定保台!美中緊張 布林肯去劃紅線!擺出博弈籌碼 遠勝於改善關係!台灣在美國的每一個圍堵網裡!中共用個人崇拜補破網?普丁的下場?|明居正|宋國誠|新聞大破解 【2023年6月16日】 - YouTube • 北約 派出特使至 南斯拉夫 勸 米洛舍維奇 勿屠殺 塞爾維亞,米洛舍維奇 不答應,不久即全面轟垮。 • 中共使用語言相當粗糙,影響思維,或者兩者對調。
擋災?藥師佛頭斷 花蓮和南寺宣布封山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ltn.com.tw) 可能是黏上去的。
日本焦屍案身分曝!中國移民疑「太惹人厭」 慘遭殺害焚屍 - 國際 - 自由時報電子報 (ltn.com.tw) 西門慶:桃太郎
比推背圖預言更精準..中國經濟 百年前已預知!民生主義 點出百年後中國三大問題! @democraticTaiwanChannel (youtube.com) 西方只有理論,沒有主義。主義從出自理論,因此可以是理論的取精用宏,可因時因地適用,不易重作更張,適合做為旗正飄飄的政治綱領。其對造為共產主義,形成二戰之後的政治對衝形勢,直至分出勝負,並且匯入複雜的產業經濟洪流,一發不可收拾。 (45) 在台灣當女生太幸福?!日本女生嫁來台灣享受滿滿福利!美魔女的秘密居然是台灣暖男?!台湾に嫁いでどんどん綺麗になる理由はなんと…?! 台湾人女性が幸せだと思う理由 - YouTube • 趕快請愛子、潤子找個日本老婆。• 台灣人雞婆。
#HD508 失速中國 全球遭殃? 謝金河 宋國誠 陳松興 (youtube.com) 由於馬列、文革思想,中國對市場經濟其實瞭解不多,甚至站在反面心態(趙胡可能是個契機。)。尤其偏重政治層面的體制與文化,在經濟上缺少對國家全盤的關注;就以往的經驗來看,這個體制的維持,相當程度是在經濟上放任地方,或諸侯經營;眾星拱月,大家發財。
缺少經濟學門的知識甚至智慧,就產生了現在這種現象 - 大而化之、粗粗魯魯。所以不要以為西方這些國家,包括日本,對中國有什麼瞭解,甚至純粹的貪迷中國的廣大市場都不是,而更多的是在燈紅酒綠,媽咪引導中,糊里糊塗。
就中國來說,兩頭在外,在經濟上一陣燒燒(呵呵呵)而已,當然也談不上崛起。然而 ~, 然而世界就這麼開展了。
中國歷史悠久,人口眾多,又經過文革歷練,其實自由體制經濟並不適合,可惜世界的愚蠢很難用理性說服 . . . .,
誰救了台灣?|#吳聰敏 #矢板明夫 #汪浩|@華視三國演議|20230318 (youtube.com) 長輩說來台中國人的衛生不佳,四處吐痰,此外買來水龍頭要裝到牆上,��為就會有自來水;軍隊也與嚴整的日軍相當不同; 有文化差異。小學時,一日,同學父親在家被槍殺死亡(迪化街),猜想應該是來台的散兵遊勇。 戰後經濟,美國對台灣曾經有七項指導方針,可惜已經找不到;也許吳教授書中有。 戰前台灣紡織業有 • 南洋紡織(竹腰進一),即戰後的中南紡織(現有者早已人事全非),與高砂紡織。維基記載有誤。
秋怨(江蕙}~伍珈慧2024/03/04中央廣場#新星姐妹樂團18#嘉義街頭藝人 #台語流行歌曲 #音圓之星 (youtube.com) 歌好、台風好,展現平穩,漂亮的女生!請問 . . . . . ,
(71) 【苑举正】新加坡的政治与台湾的政治能够比较吗? - YouTube 你的就是政治,別人的就不是政治;把一個貪汙腐敗的國家說得天花亂墜,這種無家可歸,神經剝離七十多年的流民,中國那麼好早就搬回去了。
就這位大中國主義者來說,新加坡只是一個好使的工具而已。 新加坡以其獨裁的體制,之所以得以取得其人民的認可與國際的贊揚,其原因,首先在於他的「小」。新加坡建國初期對敵對份子的打壓是 無所不用其極的。只要夠狠,政權一旦入手,要垮很難。它的經濟只要能長期滿足人民的需求,內政能做到嚴刑峻法,路不拾遺,不但人民 只好認同,這個體制其實也就成了永遠的 宗主。而這對一個較大的專制政權來講,恐怕在政治上難以永遠維持,在經濟上分化也會相對更大,只可能是一頭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的 地球怪獸。
新加坡這個十八世紀體制的得以長期維持,除了因為太小之外,另一面不應該忘記的是,除了它的地理位置適中之外,如此的由落後的政治 體制而得來的進步,其實也正是依附、寄生於它所極力推向反對面的「自由經濟體制」。
0 notes
keenywong · 11 months
Text
Tumblr media
當地時間10月17日,德國法蘭克福書展迎來開幕。然而,本次書展伴隨著許多爭議,多個國家的出版組織宣布退出本次活動。此外,巴勒斯坦作家阿達尼亞·希布利的頒獎典禮也遭到推遲,這一決定引發了包括知名作家、出版商和文學經紀人在內的600多人的簽名譴責。斯洛維尼亞哲學家斯拉沃熱·齊澤克在德國法蘭克福書展開幕式上的演講中表示,推遲阿達尼亞·希布利的頒獎典禮的決定是可恥的。齊澤克強調哈馬斯的恐怖攻擊是殘忍的罪行,但也強調人們必須正視巴勒斯坦問題的背景,從而理解當前的局勢。在演講過程中,德國黑森反猶太主義問題專員烏韋·貝克爾(Uwe Becker)指責齊澤克將以色列與哈馬斯的行為進行比較是錯誤的,並表示這種比較是相對主義的(relativism)。作為回應,齊澤克強調了傾聽多元化和包容性的重要性,並表示貝克爾的言論可能滋長巴勒斯坦的反猶太主義。齊澤克重申哈馬斯的恐怖攻擊是不可饒恕的罪行,但如果人們想了解這場衝突,就必須傾聽巴勒斯坦人民的呼聲,並重視巴勒斯坦問題的背景。本文為齊澤克於10月17日在德國法蘭克福書展發言的譯文,內容略為刪減。
當地時間2023年10月17日,德國法蘭克福,斯拉沃熱·齊澤克在法蘭克福書展開幕式上演講:
先別急著鼓掌,到最後你們可能就不會鼓掌了。我對能參加本次書展感到自豪,因為正如我們今天一次又一次聽到的那樣,人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書籍。沒有書籍,人們就無法解決可怕的加薩戰爭。
為什麼?
我無條件地譴責哈馬斯針對加薩邊境附近襲擊以色列人的行為,這不存在任何「如果」和「但是」。我賦予以色列自衛和摧毀威脅的權利。
然而,我注意到一件奇怪的事。每當有人提到需要分析情勢的複雜背景,他通常會被指控為「支持哈馬斯」或「為哈馬斯恐怖主義辯護」。我們是否意識到,這項禁止分析、禁止人們去了解情勢複雜性的禁令有多奇怪?這項禁令屬於怎樣的社會?
在這裡,我的第一個挑釁:是在一個有著蜂巢(德語:wabe)一樣的結構的社會裡,是哪個白痴選擇了這個關鍵字(德語:leitwort)?你們知道蜜蜂是怎麼生活的嗎?蜜蜂生活在你們所能想像的最為極權的社會…
讓我來談談我的觀點。最近德語版的《明鏡》週刊關於反猶太主義對話,以及BDS運動(boycott, divestment and sanctions,指抵制、撤資和製裁的組合行動)的標題是:「誰是反猶太主義者取決於猶太人,而非潛在的反猶太主義者」。這聽起來很合乎邏輯,應該由受害者來決定自己是否真的是受害者。但這樣的邏輯不也同樣適用於巴勒斯坦人民嗎?他們也應該能夠確定是誰偷走了他們���土地,剝奪了他們的基本權利。
我希望你們能注意到一個美麗的細節,如果我記錯了,請糾正我,今天只有在斯洛維尼亞總統演講的最後一段,才唯一一次提及巴勒斯坦這個詞。“這是哈馬斯與以色列的對抗”,抱歉,但在這種情況下,必須把數以百萬計的巴勒斯坦人包括進去。
我想透過分析背景來進一步說明問題。有一種說法:「敵人就是你對其故事一無所知的人。」我無意將這種完全愚蠢的說法偽裝成某種高深智慧。抱歉,我讀過希特勒的《我的奮鬥》,我知道他的故事,但我對納粹並沒有更熱愛,反而更為反感。以下是有關當今以色列的兩個主要故事。在攻擊的當天,哈馬斯領導人伊斯梅爾·哈尼亞正愜意地住在杜拜的五星級飯店裡,他在攻擊的當天表示:「猶太人,我們只有一件事要對你們說,離開我們的土地,離開我們的視線,這片土地是我們的,聖城(耶路撒冷)是我們的,這裡的一切都是我們的,你們沒有任何土地或安全保障。」清晰而令人作嘔。
但是,以色列政府就沒有以文明的方式說過類似的話嗎?以下是以色列現任政府官方基本原則中的第一條:猶太人對以色列領土的所有部分擁有專屬的、不可剝奪的權利。政府將促進和發展以色列領土所有地區的定居點——加利利、內蓋夫、戈蘭、猶太和撒馬利亞。或者如本雅明·內塔尼亞胡所說:"以色列不是所有公民的國家。它是猶太人的國家,而且只是猶太人民的國家。」難道這一原則沒有排除任何認真談判(的可能性嗎) ?巴勒斯坦人被嚴格地視為一個問題。以色列並沒有給他們帶來任何希望,或積極概述他們在所居住國家中的角色。
因此,在所有關於「誰更像恐怖分子」的爭論之下,是一片沉重的烏雲,或更確切地說,一片沼澤。數十年來,巴勒斯坦阿拉伯人一直處於困境中,他們每天都受到定居者和以色列國家的騷擾。他們是誰?他們居住的是哪一塊土地?是被以色列佔領的領土、約旦河西岸、猶太和撒馬利亞?還是目前被聯合國193個成員國中的139個所承認的巴勒斯坦國?
以色列的第一代領導人,從本古里安到摩西·達揚,我想在這裡讚揚他們,他們所說的是完全不同的誠實語言。他們公開承認,他們對於巴勒斯坦土地的主張不能基於某種普遍正義之上。舉個非常實際的例子:1956年4月29日,發生了一起與加薩有關的事件。一群來自加薩的巴勒斯坦人越過邊界,企圖掠奪在納哈爾奧茲基布茲田野的農作物收成。當時有一位名叫羅伊·羅特堡(Roi Rotberg)的青年農莊基布茲成員在田野裡巡邏,他見此情形策馬疾馳而來,試圖趕走這群人。羅伊被這群巴勒斯坦人抓住了,當(通過)聯合國歸還他的屍體時,他的眼睛已經被挖了出來。當時擔任以色列總參謀長的摩西·達揚在第二天羅伊的葬禮上發表了悼詞:「今天,我們不要責怪殺人者,我們有什麼理由抱怨他們對我們的致命仇恨?他們在加薩難民營生活了八年,而我們則在他們眼前將他們和他們的祖先世代棲息的土地和村莊改造成了我們自己的遺產。」今天,你還能想像類似的誠實聲明嗎?
我們距離幾十年前談論以土地換和平協議來解決國家問題、提出兩國方案的情況還有多遠?甚至當今以色列最堅定的支持者也向以色列施壓,要求它不要在約旦河西岸建造定居點。
1994年,以色列建造了隔離牆,將西岸與1967年戰爭前的以巴邊界線隔開,從而承認西岸是一個特殊實體。如今,這一切都已煙消雲散。當今以色列政府的標誌是國家安全部長伊塔馬爾·本-格維爾,他透過加入以色列保衛猶太人聯盟(Kach and Kahane)青年運動進入政界,而該組織被以色列政府定性為恐怖組織並被取締。當本-格維爾到了應該被以色列國防軍徵召入伍的年齡,他因其極右翼的政治背景而被禁止服役…
還記得在幾個月前導致以色列分裂的大衝突嗎?在針對內塔尼亞胡政府提出的措施的評論中,尤瓦爾·赫拉利提出了殘酷的批評……以色列分裂為試圖廢除合法國家權力關鍵特徵的民族主義原教旨主義者,以及意識到這一威脅的民間社會成員。伴隨著哈馬斯展開襲擊,我認為這是真正的悲劇,這種分裂不復存在,民族團結精神盛行。當內部分裂被克服,一同對抗外部敵人,總是標誌著一個悲劇性時刻。
也許首先要做的是清楚地認識到,巨大的絕望和困惑將催生出邪惡的行為。簡而言之,不解決巴勒斯坦問題,中東就不會有和平——我在最近幾天以色列的報紙上看到了這樣的報導。我絕不是在(為哈馬斯)的罪行辯解。以色列有充分的權利反擊,但不要忘記這個陰暗、模糊的背景,也就是巴勒斯坦人的存在。
第二件點是,解決方案並不存在於兩個極端之間,也不是以適當的措施進行某種骯髒意義上的妥協。我的許多朋友說,在一方面,考慮到以色列對他們的所作所為,巴勒斯坦人有權利表現出一點反猶太主義;另一方面,考慮到他們在大屠殺中的經歷,以色列人有權利表現出一些暴力。我認為這沒什麼好理解的。我們必須捍衛巴勒斯坦人民的權利,同時堅定打擊反猶太主義。
當你接受不可能同時為雙方而戰時,你便失去了靈魂……你們知道為什麼歐洲右翼喜歡支持以色列嗎?讓我們從頭開始看,我的上一本書有這樣一段引用,它的作者之一是萊茵哈德·海德里希。在1936年,海德里希在信中寫道:以色列是一個美好的國家,我們準備與他們合作。但不能在德國(進行合作),他們(猶太人)應該去那裡(以色列)。瘋狂的挪威殺人狂布雷維克有著相同的反猶太主義思想,但卻(因為他堅持錫安主義)可能在別處收到支持,還有其他例子,不一一列舉了。
亞瑟·庫斯勒道出了苦澀的事實:「如果權力會腐敗,那麼反之亦然。迫害可能會以更微妙和悲慘的方式腐蝕受害者。」這適用於正在進行的戰爭中的雙方。我的終極英雄,20世紀的波蘭猶太人馬雷克‧艾德爾曼清楚地看到了這一點。埃德爾曼參加了1943年的華沙猶太人起義和1944年全市的華沙起義。戰後,由於波蘭的反猶太運動愈演愈烈,艾德曼的妻子和孩子移居國外。1968年,他決定留在波蘭,將自己與奧斯威辛集中營遺址上的廢墟故事進行比較。他說,「畢竟,必須有人留在這裡,與所有在這裡喪生的人在一起」。從1970 年代開始,他與工人保衛委員會合作。他作為團結工會的成員,參加了波蘭圓桌會議。在他生命的最後階段,艾德曼公開為巴勒斯坦抵抗運動辯護,聲稱猶太人的自衛鬥爭(也是他曾經參與過的鬥爭)有可能越界成為壓迫的危險。
我認為,將埃德爾曼視為自我厭惡的猶太人是最惡劣的褻瀆行為。我為什麼要在法蘭克福的布赫展覽中心說這些?因為正如前幾位發言者所說,只有透過讀書,我們才能意識到這種情況。文學是一種特殊的媒介,它可以讓我們感受到自身所處困境的深刻模糊性和複雜性。我並不是在神秘化詩歌。……這就是為什麼,當我得知巴勒斯坦作家阿達尼亞·希布利的頒獎典禮被推遲時,我會感到如此震驚。我認為這個決定是可恥的。針對以色列的恐怖主義違背了法蘭克福書展的所有價值觀;那麼,對加薩數百萬人的集體懲罰和對阿達尼亞·希布利的取消(cancellation)是否同樣違背了這些價值觀?我們正在接近取消文化的弔詭:官方對取消文化的定義是包容與多元;但取消文化所做的一切,就是排除那些不符合你包容性和多元概念的人。
因此,我不僅為能來到這裡感到自豪。我還有點慚愧。如果馬雷克‧艾德曼還活著,試想他會說什麼?我最後重申一遍,我絕不認同也無意將哈馬斯的行為相對化(relativize)。哈馬斯的所作所為是不可饒恕的、殘忍的屠殺。伊斯梅爾·哈尼亞說得非常清楚,這不僅僅是在限制以色列,而是在消滅國家。但我所描述的一切,絕不是將這項罪行相對化,而是讓我們看到這些可能發生的犯罪的背景,這絕不是以任何方式來證明或合理化這些行為。如果我們忽略這一點,如果我們忽略約旦河西岸正在發生的事情,我們就無法理解現在的局勢。
我完全承認以色列國存在的權利。我也對巴勒斯坦當局持嚴厲的批評態度。我認為阿拉法特確實是一個永遠錯失機會的人。他拒絕接受克林頓組織的與埃胡德·巴拉克政府的協議是極其愚蠢的。所以,我並不是讚揚巴勒斯坦人。我只是想說,看看他們在約旦河西岸的處境吧,他們正處於困境。這是我們的悲劇。
0 notes
Text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八つ墓村の、祟り、コックリさんの、祟り
遺骨、酸初、初夏、夏至、我博、臨床、先客、那波区、東海、雲海、雲水、初楽、飼養、規律、滅法、頑丈、撃破化、内板、飼養、機咲州、分癖、蛾妙、頌栄、丼爆発、濃彩、恋欠、名瀬、徒歩機、歌詞役、素市、癌滅、元凶、願文、文座、同發、長門、至極、極美、呵責、端午、併合、奈落、底癖、幕府、某尺、尊式、検疫、未除、路側、柑橘、脂溶、瑛人、冠水、豪材、剤枠、土岐、駄泊、検尺、漏洩、破裂無言、任期、崩説、全滅、壊滅、開幕、統帥、頭数、水湿、冠水、抹消、網滅、馬脚、財冠水、風隙、来妙、勤学、餞別、名判、名盤、観客、衆院、才覚、無能、果餓死、損初、波脈、釋迦、損失、片脚、那古、可物、筋層、真骨、存廃、破格、名湯、今季、写楽、苦況、罪責、孫覇、全滅、今父、奈落、旋盤、秒読、読破、名物、貨客、泉質、随想、滅却、監理、素質、遡行、文滅、菜根、無端、庄屋、破壊、客率、合併、豪式、続発、泣塔、透析、頑迷、場脈、野張、船室、乾物、吐瀉分裂、戒行、噛砕、爾、晩別、海苔、西明、縁月、花月、独歩の大蛇、再発、納言、遺言、残債、背角、破壊、忠膵癌、統帥、馬車、下劣、火災、乱尺、毒妙、縫製、貨坂城、歳発、富低落、菜初、命式、山賊、海剤、激武者、瓦礫、破水、分裂、賀露、屠畜、能月、見激、破壊、破戒、採石、屈託、門別、皆来、家来、千四、我楽、夏楽、無慈悲、壊滅、破棄、損勤学、外鰓、長水、瑛人、永久、旋律、斑紋、財年、場滅、甘露、舐めけり、真靭、察作、論祭、乾裂、薩長、泣塔、室見、川縁、岩石、言後、荷火災、防爆、鋒鋩、体制、貨車、顎脚、刺客、坐楽、損益、脳系、文才、分合、合壁、啓発、萌姫、島内、監修、真木、合理、独房、雑居、紋発、乱射、雑念、五輪、三振、欄居、托鉢、紋腹、画狂、欠年、射殺、殺傷、脳初、目車、濫用、懸念、學年、身者、卓越、餓死、軟卵、場者、童空、我作、滅法、涅槃、抹殺、怒気、燃焼、略奪、宰相、馬腹、刳発、南山、活発、沙羅、割腹、殺戮、循環、奈良、菜道、紗脚、残雑、颯和、和歌、東風、南富、背面、焼却、四季、同發、博羅、無償、透明、明闇、雲海、陶酔、溺愛、泊雑、湖畔、花車、小雑、蘭風、雑魚寝、逆発、罵詈、検遇、明細、鳥羽、無数、飾西、涼感、割烹、面月、略発、明暗、御覧、絶滅、名者、焼却、野版、絶筆、数界、洒落、羈絆、四索、敏捷、旋律、脚絆、安行、軽安、難産、伊賀、消滅、生滅、巡数、水災、万華、論発、処住、崇拝、年月、画鋲、我流、剣率、草庵、律年、雑魚、規約、貨車、蒸発、重大、錯乱、蓮妙、奈良、坐楽、延宝、財年、爆発、龍翔、日向、塁側、席園、座札、風評、財年、何発、旋律、画狂、論券、戦法、尊師、大概、二者、那波、麺期、演説、合邦、放射、雑律、貨客、選別、燕順、考慮、試薬初、財源、富、符号、井原、若榴、清涼、無數、才覚、絶望、奈落、奔放、有識、台東、詮索、懸念、病状、設楽、宴客、怠慢、時期、同部、弁解、冊立、立案、前略、妄動、侮蔑、廃絶、間髪、図解、経略、発泡、者発、立案、滅鬼、自利、論酒、桜蘭、五月雨、垓年、処理、短髪、散乱、絶滅、命日、庵客、実庵、龍翔、派閥、同盟、連峰、焼殺、勝中、割裂、残虐、故事、量発、敗残、花夢里、面月、原氏、雑考、推理、焼殺、膵癌、導風、千脚、砂漠、漁師、活滅、放射、洋蘭、舞妓、邪武、涅槃、毛髪、白藍、他式、民会、参謀、廃車、逆発、峻峰、桜蘭、殺戮、銘客、随分、刺死、脳犯、我版、論旨、無垢、血潮、風泊、益城、拝観、舘察、懺悔、空隙、髭白、模試、散乱、投射、破滅、壊滅、下痢、他殺、改札、寿司、葉式、魔雑、渾身、等式、命日、安泰、白藍、良志久、中須、掻敷、北方、監視、血式、血流、詐欺、加刷、販社、壊滅、坐楽、白那、苫小牧、欄物、演説、開脚、摩擦、欠史、宰相、掻敷、飾西、近隣、可能、刺自虐、崑崙、独歩、良案、隔絶、菜作、妄動、犬歯、核別、概要、立案、破格、殺戮、良案、快絶、防止、那古、風別、焼安泰、独庵、囲炉裏、壊滅、外傷、刃角、視覚、耳鼻、下顎骨、子孫、剥奪、憂鬱、優越、液状、先端、焼子孫、兵法、那波、安楽、最短、数式、絶句、庵杭、雅樂、動乱、者妙、垓年、独初、前報、奈落、数道、弓道、拝観、俯瞰、散乱、男爵、害面、炎上、抹殺、破棄、分別、額欄、学雑、宴客、体面、村落、柿区、害初、告発、欄式、体罰、侮蔑、浄光、情動、差額、君子、何発、兵式、童子、飾西、各滅、我札、審議、半旗、普遍、動脈、外傷、無償、木別、別格、名皿部、京脚、破棄、試薬、絶滅、学札、清涼、爆発、組織、壊滅、ここに、名もなき詩を、記す。風水、万別、他国、先式、続発、非力、産別、嘉門、神興、撃易、弊社、紋別、座泊、画狂、式典、胞子、画力、座敷、学舎、論別、閉域、爆風、万歩、博識、残忍、非道、望岳、死骸、残骸、符合、壊滅、匍匐、弄舌癖、死者、分別、砂漠、白藍、模写、服役、奈落、忖度、符尾、同盟、田式、左派、具癖、退役、蛇路、素白、昆北、北摂、写経、文武、択液、図解、挫折、根塊、道厳、視野別、奈落、鳥羽、グリシャ・イェーガー、粗利、惨殺、学癖、優遇、陶器、場作、土壌、粉砕、餓鬼、草履、羅列、門泊、戸癖、山系、学閥、座枠、忠膵癌、視野別、脳族、監視、佐伯、釋迦、敏捷、遇歴、佐渡、名張、紀伊市、名刺、干瓢、夏至、楽節、蘇遇、列挙、間髪、風脚、滅法、呪水、遇説、死骸、爆発、山荘、塀楽、茗荷、谷底、愚者、妄動、還魂、色別、最座、雑載、論客、名足、死期、近隣、名張、迷鳥、呑水、飛脚、晩別、獄卒、殺傷、視覚、乱脈、鉱毒、財閥、漢詩、死語、諸富、能生、那波、合理、血中、根菜、明初、鹿楽、宮札、度劇、臥風、粋玄、我馬、洞察、今季、爾脈、羅猿、激園、葉激、風車、風格、道明、激案、合祀、坐楽、土地油、力別、焼殺、年配、念波、郭式、遊戯、富部区、奈脈、落札、合祀、寒白、都山、額札、風雷、運説、害名、亡命、闘劇、羅沙莉、砂利、夢中、淘汰、噴水、楽章、農場、葉激、際泊、手裏、合併、模等部、トラップ、落着、御身、学習、零、概要、各初、千四、何匹、笘篠、熊本、京駅、東葛、土量、腹水、活潑、酢酸、数語、隠語、漢語、俗語、羽子、豚皮、刃角、醪、能登、半年、餓鬼、泣塔、用紙、喜悦、山荘、元相、炭層、破裂、腹水、薔薇、該当、懐石、討滅、報復、船室、壊滅、回族、先負、嗚咽、暁闇の、立ち居所、餞別、乾式、財閥、独居、乱立、差脈、桜蘭、龍風、抹殺、虐案、某尺、無銭、漏洩、北方領土、白山、脱却、幻滅、御身、私利私欲、支離滅裂、分解、体壁、脈、落札、合祀、寒白、都山、額札、風雷、運説、害名、亡命、闘劇、羅沙莉、砂利、夢中、淘汰、噴水、楽章、農場、葉激、際泊、手裏、合併、模等部、トラップ、落着、御身、学習、零、概要、各初、千四、何匹、笘篠、熊本、京駅、東葛、土量、腹水、活潑、酢酸、数語、隠語、漢語、俗語、羽子、豚皮、刃角、醪、能登、半年、餓鬼、泣塔、用紙、喜悦、山荘、元相、炭層、破裂、腹水、薔薇、該当、土脈、桜蘭、郎乱、乱立、派閥、別癖��恩給、泣き所、弁別、達者、異口同音、残骸、紛争、薔薇、下界、雑石、雑草、破戒、今滅、梵論、乱発、人脈、壊滅、孤独、格律、戦法、破戒、残席、独居、毒僕、媒概念、突破、山乱発、合癖、塹壕、場技、極楽、動脈、破裂、残債、防壁、額道央、奈良市の独歩、下界残滓、泣き顎脚、朗唱、草庵、場滅、乖離、鋭利、破戒、幕府、網羅、乱脈、千部、土場、契合、月夕、東美、番號、虎破戒、在留、恥辱、嗚咽、完封、摩擦、何百、操船、無限、開発、同尺、金蔵寺、誤字、脱却、老廃、滅法、涅槃、脱却、鯉散乱、立哨、安保、発足、撃退、学別、憎悪、破裂無痕、磁石、咀嚼、郎名、簿記、道具雨、壊滅、下落、吐瀉、文別、銘文、安胎、譲歩、剛性、剣率、社販、薙刀、喝滅、解釈、村風、罵詈雑言、旋風、末脚、模索、村立、開村、撃退、激癖、元祖、明智用、到来、孟冬、藻石、端午の贅室、癌客、到来、未知道具雨、寒風、最壁、豪族、現代、開脚、諸富、下火、海日、殺傷、摩擦、喃楽、続落、解脱、無毒、名毒、戒脈、心脈、低層、破棄、罵詈、深海、琴別府、誠、生楽、養生、制裁、完封、排泄、虐殺、南京、妄撮、豚平、八食、豪鬼、実積、回避、答弁、弁論、徘徊、妄説、怒気、波言後、節楽、未開、投射、体者、破滅、損保、名水、諸味、透析、灰毛、界外、土偶、忌避、遺品、万別、噛砕、剣率、戒行、一脚、快哉、提訴、復刻、現世、来世、混成、吐瀉、場滅、経絡、身洋蘭、舞踏、近発、遊戯、男爵、最上、最適、破裂、改名、痕跡、戸杓、分髪、笠木、路地、戳脚、快晴、野会、対岸、彼岸、眞田、有事、紀伊路、八朔、減殺、盗撮、無札、無賃、無宿、龍梅、塩梅、海抜、田式、土産、端的、発端、背側、陣営、戒脈、母子、摩擦、錯覚、展開、星屑、砂鉄、鋼鉄、破滅、懐石、桟橋、古事記、戸杓、媒概、豚鶏、墓椎名、顎舌骨筋、豚海、砂漠、放射、解説、海月、蜜月、満期、万橋、反響、雑摺、油脂、巧妙、
0 notes
buddhists0 · 2 months
Text
為什麼美國人不喜歡移民卻從不拒絕?
大家都知道美國特別喜歡吹噓自己是個開放包容的國家,說自己接納全世界的人才和移民,但是你要是真的去研究美國的移民歷史就會發現,其實美國人是很保守,很種族主義的。
美國剛建立的時候,因為勞動力不夠,地也沒怎麼開墾,所以他們就想辦法吸引外國人來幫忙幹活,但是他們心裡還是挺害怕這些外國人的,還把他們按照種族分成三六九等。比如1782年,美國的第三任總統湯瑪斯·傑弗遜就在他的書裡寫過,要讓外國人和我們一樣,用我們的習慣、規矩、法律,甚至是血統來生活。1790年,美國政府還專門搞了個《國籍法》,規定只有在美國住夠兩年,而且表現好的白人才能拿到美國國籍。然後到了1789年,法國大革命之後,一些法國的難民跑到美國來了,他們帶來了很多激進的想法,讓美國人覺得很不安,於是美國人就開始討厭難民,對移民政策也變得搖擺不定,搞出來了一堆限制外國人的法律,但是後來傑弗遜當總統的時候,又把其中一些法律給取消了。
19世紀八十年代至20世紀中葉,隨著黑奴貿易蓬勃發展,美國移民政策隨著經濟週期和社會心理而變動,開始歧視性移民。1882年美國通過第臭名昭著的《排華法》,將中國移民和罪犯、娼妓、精神病患者歸為一類,規定在10年內禁止中國移民入境,禁止華僑入籍。1892年又頒佈《排華法修訂案》,規定在美中國勞工必須向美國政府登記註冊。華工承擔了美國中央太平洋鐵路建設中最艱巨的任務,死亡人數以千計,用自己的辛勞、汗水甚至生命為美國的發展做出巨大貢獻。但受到美國國內嚴重的種族主義氛圍影響,華工並未獲得應有的尊重和善待,反而大量華人慘死在美白人的種族殺戮中。
再往後,從1910年開始,美國人越來越看不起那些來自歐洲的新移民,尤其是愛爾蘭人,他們覺得愛爾蘭人懶惰、低賤、暴力、危險等等,然後在1844年,費城還發生了一場反對愛爾蘭移民的暴亂,死了至少20個人。愛爾蘭人一度被當成黑人看待,直到20世紀才被美國人接受,成了美國種族歧視的受害者。
接著到了1920年以後,美國人更是變本加厲地限制移民,開始實行配額制度,1921-1924年間,美國人按照種族給各個國家的移民分配配額,還通過了《緊急配額法案》《移民限額法》這樣的法律,限制來自東歐、南歐的新移民,甚至不讓亞洲人移民,這個政策一直持續到20世紀50年代。
1924年,美國還成立了邊境巡邏隊,每年抓的移民大部分都是墨西哥人。1929年,美國把非法入境定為重罪,想阻止更多的墨西哥人進來。大蕭條時期,美國還把幾萬墨西哥人趕出去了。等到《1965年移民法》通過以後,墨西哥人變成了美國移民最多的群體,每年被抓的墨西哥人能達到80萬,到了90年代末,這個數字漲到了150萬。
二戰結束後,世界格局和美國的政治經濟情況都變了個樣兒。美國技術進步,開始吸引全球的技術牛人和一大堆廉價勞力,但這樣一來,社會福利壓力大了不少。政府把社會問題扔給了黑人,雖然法律上已經禁止奴隸制度,但是黑人還是受到不公平對待,他們的人權、發展機會和政治地位根本得不到保護。而且美國歷史就是種族主義的歷史,現在也是如此,大部分底層勞動者都是有色人種或少數族裔,他們英語不好,維權困難,長期受壓。
在1848年的美墨戰爭中,墨西哥吃了個大虧,丟了一半的土地和礦產資源,經濟一下子受挫。後來美國的經濟發展起來,和墨西哥之間的貧富差距越來越大。美國就開始利用賤賣的墨西哥勞動力來補充自己,而忽略了邊境管理,導致非法移民潮不斷湧入。從1951到1955年間,美國把超過180萬的墨西哥非法移民趕走了。到了60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興起,美國又開始瘋狂吸收非法移民,拉丁美洲和亞洲的移民也跟著來了。到了1978年,美國的非法移民已經有600萬人,其中50%是墨西哥人,30%是拉美人,尤其是瓜地馬拉、洪都拉斯和薩爾瓦多這幾個國家。
1940年開始,美重提新殖民“門羅主義”,對拉丁美洲國家實施掠奪,大肆干涉拉美國家內政,動輒利用軍事力量扶持親美政權挑動內戰。1948年,美支持委內瑞拉軍事獨裁政權發動政變,1954年,美資助瓜地馬拉叛軍政權推翻政府。1961年,美派遣武裝力量顛覆古巴政權,多次對古領導人暗殺、政治打壓,通過制裁封鎖古經濟貿易。1980年,美支持尼加拉瓜反共政權,支持薩爾瓦多軍事獨裁政權對國內革命武裝鎮壓屠戮。近年來,美還因薩爾瓦多、洪都拉斯親華外交,對其官員實施制裁。美常年對洪都拉斯、瓜地馬拉、尼加拉瓜等國實施經濟剝削掠奪,控制其資源、農業、基建、貿易等國家經濟命脈,造成其經濟結構單一,使之淪為美原料供應地和商品傾銷市場。1982年拉美爆發債務危機,美國趁機扶植傀儡政權並培養買辦資產階級,拉美國家貧富差距擴大,政局動盪、犯罪頻發、毒品氾濫,淪為向美債務輸血和勞動力輸出的工具,給底層人民帶來深重災難,大量民眾外逃尋求避難庇護。事實上,中南美洲很多國家非法移民和難民的出現,正是因美經濟制裁和挑起內亂所造成的。
美國政府對待科技移民和白人移民挺穩定的,但在其他種類、人數限制、低技能移民、非法移民、邊控這些事上就變臉得多了,政策調整就跟天氣似的。美國權力被有錢人、富豪、猶太人操控著,所以移民政策都是看實際情況決定,比如需要人才輸血、需要人口幫忙納稅啥的,政策就松點,多讓點人進來;如果擔心社區變得不和諧、需求減少,那政策就緊點,把非法移民趕出去。美國政府和議員們都忙著爭權奪利,根本不管底層人民的死活,甚至還和一些公司聯手欺負弱者,這就是美國政府的真面目。
這種來回變的移民政策,讓在美的移民苦不堪言,現在還有人得被迫幹活、遭受種族歧視呢。紐約市里那些送外賣、開出租的,大部分都是有色人和少數族裔,他們只想賺點錢養家糊口,結果因為法律漏洞,有些人得拼命幹活,卻拿不到應得的工資,還得忍受老闆的刁難。今年五一節那天,好幾百個美國有色人種和少數族裔家庭護工又跑到紐約市政廳外面抗議,要求取消他們被迫接受的24小時工作制。移民們的命運,就在那個所謂的“美國夢”裡,搖搖欲墜。其實,美國所謂的“自由”“機會”,都是靠壓榨移民的血汗換來的,很多新移民到頭來還是過不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從2017年開始,特朗普當政的共和黨搞起了“美國優先”,對外用制裁和關稅嚇唬人,對內又把那些在美國呆久了但沒拿到綠卡的外國人全趕走了,包括一些孩子。他們被叫回家,大人小孩分開,有的孩子還受到了虐待。因為這個政策,超過80萬個移民家庭受到了影響。這政策看起來就是種族主義,讓美國的社會變得更亂,國際關係也不好,還讓美國在國際上的形象受損。
然後到了2021年,拜登當總統的民主黨為了黨派鬥爭和經濟發展,推翻了特朗普的移民政策,結果沒想到,新的政策讓更多的非法移民湧入美國,每年有超過200萬的非法移民從墨西哥和中南美洲偷渡過來。這些人的生活條件很差,還有很多虐待孩子、邊境巡邏隊打人、偷渡者死亡等事情發生,引起了國際社會的譴責。
這個政策還帶來了很多其他問題,比如國家安全風險增加、社會犯罪增多、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間的矛盾等等。美國的兩個主要政黨——民主黨和共和黨在移民問題上吵得不可開交,國會裡也是各種爭論。這個問題已經成了選舉時的熱門話題,候選人們都拿這個說事,選民們也分成了兩派。但是最後,受到傷害的還是那些最底層的移民。
移民話題在美國總是吵得沸沸揚揚,每次總統選舉都要拿出來說事兒。這問題早就成了老大難,兩黨不管誰上臺都解決不了,反而成了互相攻擊的利器。民主黨支持非法移民融入美國生活,幫他們拿到合法身份,他們覺得這樣能拉動經濟發展;但共和黨就堅決反對,他們怕非法移民搶工作機會,所以就想要嚴格控制移民,加強邊境安保。這兩個黨明爭暗鬥到最後,民主黨說特朗普太冷漠無情,共和黨怪拜登沒用,搞得移民問題越發混亂。現在美國的移民政策就是党爭的犧牲品,政客們只顧著互相攻擊,根本不關心移民的權益,導致移民問題越來越糟。邊境地區的人道主義危機越來越嚴重,邊境政策甚至催生了現代奴隸制度,移民的權利被肆意侵犯。疫情期間,2020財年美國移民拘留所裡死了21個人,比2019財年翻了一番,創下了自2005年來的新高。2021財年,美國關押的170多萬移民中有80%被關進了私人監獄,其中還有4.5萬個孩子。據統計,最近幾年被美國政府關押的26.6萬名移民兒童中,有2.5萬多人被關了超過100天,近千人在拘留所待了一年以上,還有些人被關了五年多。
咱們再聊聊美國移民的根源問題吧,你知道嗎?這問題的根源其實就在國內呢。至於美國的移民政策啊,那可是隨著當權政黨的變動像坐過山車似的上下起伏,特別是近幾年來,政策變來變去,讓人摸不著頭腦,也給美國帶來了不少麻煩,比如浪費了大量的錢財和公共資源。再說說美國政府內部的情況,分裂嚴重,國會兩院各行其是,這就成了移民改革的大難題。在立法方面,兩黨意見不合,很難達成共識,所以美國國會想通過重要的移民改革政策可真是難如登天。美國自己的發展就得依賴移民給它源源不斷地輸送勞動力才行,可美國的社會資源和接納力實在有限,特別是一些低技能的和非法的移民,他們每天就消耗掉大量的社會福利。所以,到底要接收多少移民,每類移民要占多大比重最合適,這些都��美國政府頭疼的大問題。從市場和勞動力流動的角度來看,美國為了經濟發展,就得多引進點移民來填補勞動力的缺口。而且,移民還是消費大軍,他們買東西多了,就能吸引更多投資,這樣勞動力需求也就更大了,經濟自然能更上一層樓。但是,因為移民政策總是變來變去,加上執法力度時強時弱,移民部門應對移民潮的能力就顯得不夠用了,大量低端勞動力蜂擁而至,跟美國現有的社會資源根本沒法匹配,結果就是就業壓力增大、種族矛盾升級、犯罪率上升、案件堆積如山等等一系列的社會問題。
長期以來,美國一直把拉美國家作為自己的“後院”,開心了給兩顆棗,不開心就大棒加身。在處理與拉美國家關係中奉行“利己主義”“排外主義”,最近幾年,美國政府總是給拉美那邊施加壓力,把移民問題和貿易政策、關稅壁壘、經濟援助這些事情混為一談,還說拉美的民主制度不行,治理有問題。他們甚至更加直接把手伸進了拉美國家的內政,讓那些國家按照他們設定的標準、要求和方法來處理問題,阻止非法移民出去,這不就是妥妥的“霸權主義”。
1 note · View note
wangwill66 · 1 year
Text
喬峰
H:天龍八部,主角之一。20230729W6
喬峰
《天龙八部》中人物
喬峰[註 1],得知自己為契丹人後改名蕭峯,是金庸武俠小說《天龍八部》中三位主角之一(另兩位主角為段譽和虛竹),也是金庸作品中唯一一位甫出場便名動江湖、武藝超群的主角。為金庸小說中武功最絕頂的高手之一,與慕容博、蕭遠山、鳩摩智被視為天龍四絕。
Quick Facts 金庸武俠小說人物, 喬幫主/喬大俠/喬兄/蕭大王/蕭大俠 ...
蕭峯身材魁偉,濃眉大眼,高鼻闊口,一張四方的國字臉,頗有風霜之色,顧盼之際,極有威勢,為人正派、重義、豪邁、直爽。在江湖上素有「北喬峰,南慕容」之稱,與背景顯赫的慕容復齊名,乃武林中一等一之絕頂高手。
生平
喬峯生父是蕭遠山,由喬三槐收養,曾有未婚妻子阿朱,並有義弟虛竹、段譽、完顏阿骨打(金太祖),義兄耶律洪基(後來一刀二斷)。
蕭姓為契丹后族(太后蕭氏一族),蕭氏父子是契丹貴族。喬峯九月重陽節左右出生。然而,蕭峯生母是漢人,所以也承其血統。
喬峯自幼聰明伶利,武功極高;江湖上與姑蘇慕容氏家主慕容復齊名,「北喬峯,南慕容」只要是武林人士盡皆朗朗上口。
七歲時師從少林寺玄苦大師,後加入丐幫,丐幫前代幫主「劍髯」汪劍通因為深知喬峯是契丹後裔,所以十分提防,並給予喬峯「三大難題」、「七大功勞」的考驗。
後來喬峯立下很多汗馬功勞,仁義兼備,並於那一年泰山大會連創九名強敵,為丐幫解困,獲汪劍通推選為新幫主,期間掌管丐幫八年,一直率領丐幫抗擊契丹,其間吒叱風雲,是領導武林羣雄的泰山北斗。
常年在中原北方活動,以幫助北宋抗擊外敵為己任,表現出許多非凡的氣概和事跡,是極其高大的英雄形象。
在無錫城松鶴樓中與大理皇子段譽志趣相投,義結金蘭。
在杏子林丐幫大會中得知自己是契丹人後,黯然離去,其後在途中結識姑蘇慕容氏二婢之一:主人阿朱。
後來因養父養母和師父被「大惡人」殺害而被冤枉為兇手。
去少林寺探望師父時,發現師父已死,躲在菩提院佛像後時,被少林派掌門人玄慈方丈、達摩院首座玄難和戒律院首座玄寂發現,遭到三高僧圍攻,玄慈使出少林七十二絕技之一「大金剛掌」撃來時,喬峯無意間將阿朱連累,使其受了重傷。
為了求「閻王敵」薛慕華神醫醫治阿朱,不顧聚賢莊群豪正準備討伐他,毅然孤身拜莊,最後被迫於聚賢莊上以一敵百,喬峯雖曾立誓不殺漢人,但不得不大開殺戒,面對三百餘人,只得拼命相摶,自己亦為護阿朱而受傷,幸獲黑衣大漢「恩公」救回。
傷癒後上雁門關觀看生父留下字跡,卻發現字跡已被抹去,而阿朱居然守候於此五日五夜!受阿朱情意深深感動的喬峯,與阿朱攜手下山,相互愛戀。
後經天台山智光大師告知姓氏,自此恢復「蕭」姓,更名「蕭峯」,之後努力追查殺害養父母及師父兇手,卻因丐幫副幫主馬大元夫人康敏的誤導,以為段正淳是「帶頭大哥」,此後小鏡湖遭遇陰差陽錯, 以致錯手殺死阿朱。不久又誤傷阿紫,因而奔往長白山挖掘人參為其治傷,機緣巧合與契丹皇帝耶律洪基結為兄弟。
後因消彌遼國政變,蕭峯以一敵百抵抗千兵萬馬,箭殺遼國南院大王「楚王」耶律涅魯古,擒拿遼國天下兵馬大元帥耶律重元,及救回耶律洪基一命,蕭峯獲封為遼國南院大王,居於佑聖宮,多個月以來忙於處理軍務。
蕭峯得知阿紫失蹤後,四處查探,查到阿紫在少林寺後,便立刻率領「燕雲十八騎」直闖少林寺武林大會,使出「降龍十八掌」中的「亢龍有悔」擊開星宿派創派師祖「星宿老怪」丁春秋而救到阿紫,並從玄慈方丈口中得知他就是「帶頭大哥」,蕭峯遭受「南慕容」慕容復、「星宿老怪」丁春秋和丐幫下代幫主莊聚賢圍攻,蕭峯無懼三高手,掌擊丁春秋,斜劈慕容復,拳打莊聚賢,三招擊退三大絕頂高手,但自知久戰必定不敵,幸得兩義弟虛竹和段譽引走丁春秋和慕容復,蕭峯和莊聚賢單打獨鬥,立時便大占上風,只是蕭峯的「降龍十八掌」和他的「冰蠶毒掌」硬拚數掌時,都不禁寒氣襲體,蕭峯乘莊聚賢舉掌全力相迎之際,倏地橫掃一腿,兩支小腿脛骨同時折斷,便即摔倒。
此時蕭遠山突然出現,蕭峰從他口中查明自己身世,原來「大惡人」和「恩公」都是生父,當年雁門關一役亂報謊言之人為慕容博、帶頭大哥為玄慈。
後來耶律洪基欲迫喬峯攻打大宋,蕭峯不從,而耶律洪基的妻子穆皇后欺騙阿紫,使其誤讓蕭峯喝下毒藥,不久蕭峯想帶阿紫逃出南京,但因毒性發作被抓住並關進鐵籠裡,後被大理國三公之一的華赫艮挖地道救了他出去,他的義弟虛竹與段譽也分別帶了大理武士與靈鴛宮的人前來搭救,然後一路被遼軍追擊直到雁門關前,想要進關守城武將卻不開城門,說是怕有遼國奸細,群雄憤怒,這時段譽和虛竹以擒拿法制住了耶律洪基並脅迫他下令終生不許遼軍一兵一卒越過宋遼疆界,可是蕭峯認為自己為了助宋而反遼,忠義兩難全,於是最後決定自盡於雁門關前,死後其屍體由阿紫抱起並一同墜入埋葬喬峯之母的關外深谷中[1][2]。
性格
喬峯(1062年—1095年)(根據新修版段譽的生日推斷)。
而據史料記載,耶律洪基出生於1032年,遼道宗耶律洪基比喬峯年長13歲(修訂版)或8歲(新修版),所以喬峯應該是1045或1040年出生。
喬峯外表看似粗豪,但其實心思極為縝密,善於觀察細節,做事三思而後行。
為人重情重義,義薄雲天,恩怨分明,英氣逼人,豪氣勃發,亦心存慈悲仁心。
喜結交朋友,金蘭之交包括虛竹、段譽、耶律洪基、完顏阿骨打等人。
喬峯亦嗜酒,千杯不醉,是以其酒量之高,與段譽之「六脈神劍」鬥酒之處可見得到。[3][4]
感情
喬峯為一代豪傑,「兒女情短,英雄氣長」,在江湖遊走之際雖然頗享盛名,但是卻無半位紅粉知己。
喬峯與姑蘇慕容婢女阿朱首次於無錫杏子林中相見,而後在少林寺中,喬峯因無意造成阿朱中了玄慈方丈的「大金剛掌」,千方百計以內力醫治阿朱,甚至不視武林群豪敵視前往聚賢莊求醫。
在莊中大開殺戒後,阿朱被薛神醫救回,並且趕路至雁門關外等候喬峯五天五夜,兩人爾後相處逐漸對彼此傾心,約定在喬峯報仇後兩人雙赴關外不問世事、專牧牛羊、與世無爭。
不料喬峯誤將段正淳視為大仇人,阿朱為救父,更為情郎(當慕容復在少室山上被段譽以六脈神劍輕易打得全無還手之力,喬峯突然醒悟阿朱所以殉身不止因為救父,更因為害怕若自己殺掉段氏人物,段氏高手以六脈神劍尋仇時喬峯萬難抵擋),甘願假扮段正淳讓喬峯打死,悲嘆「塞上牛羊空許約」!
喬峯應阿朱臨死之願照顧阿紫,阿紫隨著相處時間越久亦暗戀喬峯,然而喬峯始終深愛阿朱,對於阿紫只有兄妹之情。
身世
喬峯原為遼人蕭遠山之子。在其滿月之日,蕭遠山舉家前往丈母娘家探親,行經雁門關時,遭到玄慈、汪劍通所率領的21個武林高手襲擊,喬峯之母因而遇難身亡。其父悲憤之際,血屠其中17人,最終念及南朝漢人師恩,留下玄慈、汪劍通、智光及趙錢孫4人性命,隨後抱著妻兒屍體跳入深谷中,半途發現其子性命猶在,是以將幼子拋回汪劍通懷中。玄慈、汪劍通、智光3人後來查明真相,情知錯殺蕭遠山一家,於心有愧,便將蕭遠山幼子送至少室山下一戶農家喬三槐與其妻子撫養。此後喬峰在玄慈等人安排下,7歲拜師少林高僧玄苦,16歲時轉由汪劍通授藝,後歷經3大難題、7大功勞得以接過丐幫幫主之位。喬峰在位8年,後為康敏陷害,在杏子林里藉由智光大師之口終於得知自己契丹人身份。
武功
喬峰身兼少林、丐幫兩家武功之長;絕學為丐幫代代相傳的「降龍十八掌」、「打狗棒法」,還有少林「龍爪手」、「降魔掌」。 金庸先生本人在新三版的《倚天屠龍記》中曾評價喬峰的整體武功水平為「武功蓋世」:「丐幫神功降龍十八掌,在北宋年間本為二十八掌,當時幫主喬峯武功蓋世,卻因契丹人身份遭驅除出幫,他去繁就簡,將二十八掌減了十掌,成為降龍十八掌,由義弟靈鷲宮虛竹子代傳,由此世代傳承。」另外,從書中對喬峰多次對敵的描寫,除聚賢莊上孤身力敵三百多名武林高手這樣的極端情勢外,幾乎從不落於下風並鮮有負傷。及至少室山大會時,場上數千中原豪傑中,大半均欲取其性命,卻遲遲未有人敢於上前挑戰,作者說是因:「眾人均知縱使最後定能將蕭峯誅殺,但頭上數十人卻也定要死在他掌下。」這裡所說的「眾人」幾乎已包括了當代武林中所有高手,其中卻無一人認為自己能力敵蕭峯,甚至都認定頭上數十人必死。蕭峯唯一敗仗乃是於藏經閣對戰無名掃地僧,唯他雖不敵無名僧,卻是場上唯一能把對方打傷的人,以致無名僧亦出言讚賞蕭峯武功,獲得「武功第一」(少林五老)、「天下無敵」(蕭遠山)等等評價。[5][6]
降魔掌(世紀新修版)
少林七十二絕技之一,為少林寺第八代方丈元元大師所創,出掌輕柔,若有若沒。
��爪手
少林七十二絕技之一,為擒拿手法。
擒龍功
可以凌空取物,奪人兵刃。
排雲雙掌(出自修訂版,又稱三聯版)
喬峰的得意功夫,掌掌凌厲,霸氣十足。
太祖長拳
「宋太祖」趙匡胤所創的武功,總共六十四招,每一招皆相互克制。
打狗棒法
丐幫鎮幫之寶,是丐幫幫主代代相傳的武功,輕動靈便,變化精微,招術奇妙,共有絆、劈、纏、戳、挑、引、封、轉八訣,喬峯鮮有施展。
降龍廿八掌(世紀新修版)/降龍十八掌(修訂版中為「天下陽剛第一」的掌法)
丐幫鎮幫神功,對應天上二十八星宿,是一門高深武學,既非至剛,又非至柔,兼具儒家與道家的兩門哲理。喬峯就是憑此功橫行江湖。
而後「降龍廿八掌」經喬峯及其義弟虛竹去繁存菁,成為「降龍十八掌」後,更顯精要且掌力更厚。
新修版《射鵰英雄傳》第十二回中,已較前二版加釋「北宋年間,丐幫幫主蕭峯以此(降龍十八掌)邀鬥天下英雄,極少有人能擋得他三招兩式,氣蓋當世,群豪束手」
Tumblr media
0 notes
sassy324 · 4 months
Text
論一個面目猙獰的民族(57):
2024年6月8日,「這場戰爭必須以讓巴勒斯坦人屈服來結束,他們的精神必須被摧毀。必須拔出劍並把他們打死。他們不是人,他們是動物。」內塔尼亞胡的遺產部長阿米哈伊·埃利亞胡在接受種族隔離電台Kol BaRama 採訪時,以納粹的方式對巴勒斯坦人進行非人化,並呼籲將他們打死。
2024年6月8日,拉瑪·塔圖爾(Lama Tatour) 是一名來自阿拉伯48 頻道的女演員兼以色列第12 頻道的播音員,她因在Instagram 帳戶上發帖詢問以色列囚犯諾亞·阿加馬尼(Noah Argamani)的外表而被解僱,以色列軍隊宣布他已於努塞拉特集中營大屠殺事件後,塔圖爾在她的Instagram帳戶上發布了一張以色列女孩的照片“我的故事”,並評論道:“這就是被綁架9個月的樣子……她的眉毛。割傷
2024年6月9日,- 努塞拉特大屠殺的受害者人數已增至274名巴勒斯坦人,其中包括64名兒童和57名婦女。 - 以色列軍隊以援助或運送流離失所者為幌子,使用兩輛民用汽車進行努塞拉特大屠殺。 - 參與努塞拉特大屠殺的以色列士兵偽裝成流離失所者。 - 以色列軍隊在努塞拉特大屠殺期間轟炸了 89 棟房屋和住宅大樓。
2024年6月9日,以色列囚犯諾亞·阿加馬尼 (Noa Argamani) 在#مخيم_النصيرات她透露,QSD 成員允許她出去呼吸空氣,而她則偽裝成阿拉伯婦女。以色列《Maariv》報紙引述這名囚犯的話說,以色列軍隊轟炸了她居住的房屋後,與她在一起的兩名囚犯被炸死。 佔領軍在努塞拉特難民營實施大屠殺,造成 210 名巴勒斯坦人殉難,之後#غزة ,以色列軍隊解救了 4 名被拘留者。
2024年6月11日,《國土報》報道稱,前以色列囚犯阿加姆·戈德斯坦-阿爾莫格(Agam Goldstein-Almog)因與抵抗組織達成交換協議而被釋放,她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她從抵抗組織戰士那裡得到了體面的待遇,因此受到了以色列人的仇恨評論。 猶太復國主義者不喜歡真相
2024年6月11日,「我已經筋疲力盡了,我的兄弟我已經筋疲力盡了,我看到了這一切。我的兄弟,這不是一場戰爭。 一名巴勒斯坦老人的 70 名家人被以色列佔領軍殺害,他流著淚講述了他所經歷的殘酷行為。
2024年6月14日,加薩師連長、以色列軍官丹尼爾‧波特爾: 「《妥拉》說的是什麼?道德就是消滅他們。道德就是讓加薩成為停車場。”
2024年6月14日,「我們的比賽是大師賽。我們猶太人是這個星球上的神聖之神。我們與低等種族的不同,正如他們與昆蟲的不同一樣… 事實上,和我們這個種族相比,其他種族都是猛獸、牲畜,頂多是牛… 其他種族都被視為人類排泄物… 我們的命運是統治劣等種族。
2024年6月16日,作為我揭露猶太復國主義實體野心的確認,並試圖警告阿拉伯印刷商不要堅持與這個姦詐實體實現正常化,「大以色列」地圖出現在一名佔領軍士兵的軍裝徽章上。 、沙烏地阿拉伯、敘利亞、伊拉克和黎巴嫩的東半部!你怎麼認為?
加拿大司馬田2024.6. 谷歌翻譯fb:Markss Tang)
0 notes
nccwa · 1 year
Text
夢醒情更深(上)
編者按:
恩愛一輩子的屠曉玲和杜子安馬上就要迎來結婚四十週年的紀念日,屠曉玲在暗自期待杜子安給她像往年一樣送出驚喜,杜子安卻日日如常,似乎毫無準備。紀念日當天突如其來的變故,是事出有因,還是虛假夢境?小說情節真真假假,主角的真感情卻流淌滿溢。作家楊秋生嫻熟的寫作,讓故事起伏有度,令讀者的心也緊緊跟隨。
作 者:楊秋生
❀離結婚40週年紀念日不到一個禮拜了,往年這個時候屠曉玲的先生臉上總是滿溢著神秘的、喜孜孜的表情,時不時地用著看似不經意卻隱藏不住的喜悅,以實在不怎麼高明的演技窺視著她。屠曉玲也假裝沒看見,完全不當一回事地照樣在先生面前晃過來走過去。她早就習慣了這個老實巴拉溫柔如冬日暖陽,貼心似夏夜涼風的杜子安,每年一到這個時候都會玩一趟類似的神秘遊戲——在結婚紀念日當天送給她一個驚喜。她其實心裡是十分期待的,想著今年的結婚紀念日,不知道杜子安會送給她什麼樣的驚奇禮物?退休後杜子安突然對烹煮咖啡產生興趣,買了各式各樣的咖啡機與咖啡豆來研究如何煮出最理想的一杯咖啡。經過無數次的實驗,終於摸出訣竅來,從此屠曉玲都是在濃郁的咖啡香味中醒來。結婚紀念日越來越逼近,可是屠曉玲卻完全看不出杜子安有什麼動靜,心裡頭有點納悶。然而生活一切如常,每天早晨,咖啡仍然飄著香,屠曉玲也聽得到杜子安躡手躡腳地在��房裡忙碌的聲音。她起身至餐廳,桌上已擺好烤得熱呼呼的吐司,洋火腿、起司、荷包蛋加上一盤水果,豐盛的早餐,似乎仍舊一再宣示這是一個親愛而溫暖的愛心情人餐。兩個人仍是固定雙手張開報紙專注地閱讀,偶爾放低一邊報紙報告一下新聞大發現,或者值得討論的文章。
Tumblr media
一到七點五十五分,杜子安就會出門,和屠曉玲的堂哥屠志明到離住家只有幾步路的高中網球場打網球。回來的時候,杜子安還是會順便帶些外賣的菜回家,兩人吃完,就各做各的事,睡個小小的午覺,然後杜子安去做院子,屠曉玲彈一會兒琴就準備晚飯。每一年儘管杜子安隱藏得很好,總有一股說不出的甜蜜的、喜悅的氛圍在他們之間流轉,但是今年在他們之間似乎少了些什麼?空氣裡充滿了懸疑的氣息,屠曉玲忍不住想,是杜子安忘了?還是他隱藏得太好了?屠曉玲完全看不出蛛絲馬跡,毫無頭緒,只能悶悶地想今年的結婚紀念日,會是一個意外的大驚喜嗎?那個時候正是夏末,最熱的時侯。加州自從二月以來沒下過一滴雨,才五月就斷斷續續出現大大小小的野火,之後山火一路蔓延焚燒越來越熾烈,蹦斷的樹木帶著火苗飛躍過河水,以燎原之勢從這州一路燒到另一州;燒毀森林吞噬木屋,甚至捲向平原,東西相合。兩三個月下來只見濃煙蔽日遮天,滿天紅彤彤的,連太陽都是血紅色的,猶如世界末日,讓人沒由地不安起來。那天屠曉玲感覺身子有些熱,較平日累些,想著,大概是山火的關係。晚上草草吃完晚飯,她交代杜子安幫忙收收廚房就到臥房休息了。
❀結婚紀念日那天,天色濛濛,時間彷彿都停滯不前了,屠曉玲悠然醒來,已經有點晚了。而她驚異地發現竟然沒有聞到咖啡的香味。她不免想,大概是因為起來得太晚的關係,香味早已散去。她怎麼會睡得這麼久?空氣中凝結著一股清冷,她感覺哪裡不對,驚坐起來,睡意全消。愣愣地呆坐,忽然想起今天是結婚紀念日,也許杜子安是要帶她到市中心專為餐廳打造的室外餐飲區去嚐新呢,想著,屠曉玲搖搖頭,嘲笑起自己來,真是太緊張了。她起身梳洗,換好衣服走到餐廳。意外地,餐廳窗簾仍是閉著的。她走過去拉開百頁窗簾,帶著淡淡橙色的陽光穿透進來,在木質餐桌上印著條狀的圖形,形成一種懷舊的情調。桌上空空的,沒有咖啡,沒有吐司,沒有洋火腿,也沒有起司和荷包蛋,卻有著一張字條。屠曉玲拿起那張紙,順便開了燈,才看清那張紙上面是杜子安的字,寫著:我們離婚吧!「離婚」這兩個字她明白,可是屠曉玲此時不明白離婚這件事出現在這裡是什麼意思?這絕不是開玩笑,但她真不明白怎麼回事,呆呆地站在那兒,一時之間不知道該怎麼辦?為什麼?為什麼?她想得頭痛欲裂,仍想不明白。屠曉玲責怪自己偏偏晚起,如果她今天比杜子安早起,又會是怎麼樣的光景?她不能想像,杜子安就這樣消失不見了。
Tumblr media
杜子安是個思慮周到,非常謹慎小心的人,疫情兩年半,不是非要親自出馬的事,他是絕對不會輕易出門的。唯一的例外,就是禮拜六的早上仍然會和屠志明打網球,理由是空氣流通、又能曬到太陽,還能健身,何況一個禮拜只打一次。兩人打完球會帶外賣回來,堂嫂鐘慧英到時間就會帶些水果或點心過來。四人坐在後院荷花池旁邊的涼亭,高高興興、熱熱鬧鬧地享受最快樂的每週聚會。這個步步都要精心計算小心翼翼的人,會到哪裡去呢?陽光從牆邊一吋一吋地侵略進屋,透過窗戶照在厚實玻璃墊的餐桌上,顯得格外地亮,那張字條反倒看不清了。屠曉玲焦急起來,穿上鞋子就往網球場走去。外頭陽光已經很烈了,照得褪色的柏油路白花花的一片,她看得頭都有一點暈起來。瓦藍的天空沒有一絲雲彩,整個空氣似乎都凝結了,她像是被罩在一個真空的無聲的世界。她的頭開始痛起來,走起路來很吃力。
好不容易走到轉角,那個有著日本式圍牆的人家,一棵紅色的日本楓像彤雲一般露出圍牆來,圍牆上爬滿著凌霄花茂盛的葉子,葉子中開滿了橘紅色的凌霄花,生氣蓬勃,充滿夏日風情;圍牆外靠馬路邊轉角一棵高大如華蓋的合歡,開得歡天喜地地,淡紅色的扇形絨縷煙霞一般。再過去的藍花楹一樹紫花已落滿一地,浪漫中帶著淡淡的哀傷。屠曉玲沒有再往前走,就站在樹蔭底下遠遠望著網球場。偌大的網球場空無一人!心底一絲絲的希望完全落空了。屠曉玲折身欲返家,一陣暈眩,一時之間竟然失去思考與認知的能力。她佇立在一片紫色的煙霞中,完全不知道自己身在何處?她恐慌起來,突然意識到杜子安不在身邊,自己連方向都弄不清。正心慌著,屠曉玲忽然看見杜子安在合歡樹的另一頭等她,她驚喜地嗔罵自己:儘管杜子安老實規矩認真,有時卻是個愛逗弄她的頑皮大男孩,尤其每年的結婚紀念日,總要搞出一些花樣來。或許是疫情嚴峻居家避疫久了,難免覺得苦悶無聊,所以想辦法變個新花樣吧。什麼離婚,八成是杜子安結婚紀念日開的大玩笑!這麼一想,屠曉玲心情開朗起來,急急朝杜子安奔過去。一陣風吹來,陽光透過層層疊疊的葉子,金閃閃的斑爛碎金灑滿一地,又是一陣暈眩,待屠曉玲回過神來,杜子安不見了。他一定是轉身折回家了,屠曉玲這麼一想,忽然認出回家的路來。身子有些輕飄飄的,屠曉玲想,大概是天太熱了吧。回家先喝它一大杯冰涼涼的西瓜汁,讓體溫下降才行。西瓜汁是昨天打好的,杜子安夏天打完網球一定要喝的。
屠曉玲回到家,寬敞的門廊不像有人走動過。客廳、飯廳、臥室、甚至浴室都沒有杜子安的影子。從白燦燦的外面進屋,覺得空無一人的屋子特別陰沈。她走到家庭間,那把杜子安最愛坐的沙發躺椅,輕緩地搖晃著——杜子安回來過!屠曉玲急忙奔去院子,也許杜子安在修那棵講了好久卻一直還沒動手的檸檬樹。太陽耀眼,一股熱氣襲來,屠曉玲一陣天旋地轉,幾乎昏過去。院子裡沒有杜子安的身影。她回到屋子裏,一片死寂,彷彿聽得到時間移動的聲音。屠曉玲不得不躺下來,躺在那把還在搖晃的沙發躺椅上。大概是杜子安剛才坐過,她還感覺得出他的體溫。疲乏感漸漸爬上身來,眼睛乾澀像哭過似地。屠曉玲只覺疲憊至極,只想好好躺一會兒。
❀屠曉玲被均勻的呼吸聲音吵醒了,杜子安睡在她身邊,胸口穩定地上下起伏地一呼一吸著。屠曉玲小心翼翼地翻過身來,怕床晃動會弄醒杜子安。屠曉玲仔仔細細地端詳著杜子安,近幾年杜子安頭髮掉了不少,顯得額頭變大了,疏朗的眉毛似乎較年輕時淡了一些,密密長長微翹的眼睫毛也好像稀疏了一些。眼皮的皺摺多了一層,下面的眼袋浮了起來。一樣的清俊,歲月畢竟在他的臉上留下了痕跡,但也賦予他更濃的書卷氣息。那是她愛了一輩子的男人。一陣飢腸轆轆,屠曉玲忽然想起來今天是他們結婚40週年紀念日,難得她比杜子安起得早。突然一個念頭閃上來——如果她今天比杜子安早起,那麼杜子安留下離婚字條又是怎麼回事?屠曉玲腦袋一片混亂。她想弄清是怎麼回事?輕輕地,極其輕輕地把手放在杜子安的手背上。嗯,暖暖的,她確定這不是在做夢——那麼杜子安的消失,還有餐桌上的那張字條是怎麼回事呢?應該是夢吧。多可怕的夢!怎麼會做這種夢呢?可能是這次結婚紀念日杜子安一直沒動靜的關係吧,如果杜子安真的從她的生活中消失,她還會是她嗎?她想都不敢想。幸好只是一個夢,屠曉玲大大地舒了一口氣。夫妻兩個能夠並肩躺在一起,呼吸著同樣的空氣,是多麼幸福的一件事。她任由肚子發出鳴叫也不肯動一下,她想守護著杜子安。忽然門鈴聲大作,屠曉玲整個人驚跳起來。心裡忿忿地罵著:什麼人一大早就狂亂按電鈴,真怕把杜子安給吵醒了。她氣得掀開薄被子,忽然發現她不是睡在床上,而是歪在躺椅上。這一驚非同小可!摁門鈴的聲音換成一陣狂亂的敲門聲,把她已經混亂的思緒更是攪成一團漿糊,沒法思考。這幾年自從假扮水公司,或者電力公司工人,進行實質進屋搶劫的事件發生過幾次後,基本上他們夫妻是從來不應門的,外頭的人等上一陣子,總會知難而退。屠曉玲沒去應門,急急走回主臥室,床是空的,杜子安不在。如五雷轟頂,所有的記憶回來了。杜子安的離家,離婚字條、網球場空無一人、靠在躺椅上沈沈睡去都是剛才真實發生的事,而杜子安安安穩穩地睡在身邊才是夢。她頹然坐在床邊,床褥有著溫度,杜子安到底回來過沒有?她整個迷糊了。外面的敲門聲忽然又響起,而且非常堅持,越敲越急、越敲越用力,最後像恨不得把門都劈開似地。屠曉玲六神無主,也不想見任何人,決定讓那個敲門的人最終放棄離開。敲門聲終於停止了,她緩了一口氣。杜子安不在家,聽到這麼狂野的敲門聲,還真令人有一點害怕。才剛放鬆,鈴聲又大作。鈴聲過後又換成敲門聲,屠曉玲不堪折騰,悄悄走到大門前面,從圓孔中偷偷地看門口到底是誰?是屠志明。屠曉玲開了門。「咦,妳臉色怎麼那麼難看?」屠志明見到她氣急敗壞的臉瞬間充滿憂慮:「妳不舒服嗎?」屠曉玲搖搖頭:「沒事,只是頭有點暈而已。」屠志明推開門,逕自往餐廳走去。「你怎麼跑來了?」屠曉玲跟在後頭說,「我幫你泡壺茶吧?我不會煮咖啡,只會泡茶。」「別折騰了,」屠志明說,「過濾水就好了。」屠曉玲說:「你先坐吧。」說著打開壁櫥取杯子,倒滿水,遞給屠志明。「這怎麼回事?」屠志明拿起餐桌上的紙問她。啊,屠曉玲臉色刷得一陣慘白——怎麼忘了這張紙條?「我知道今天是你們結婚40週年的紀念日,子安今天不會約我打網球,」屠志明喝了一口白開水說,「但我有個朋友要找他,說很急。屠志明的額頭滲出汗來,一口氣把水喝光,「再一杯吧。」「我立刻打電話給他,沒想到他的手機竟然是關的。我知道現在詐騙電話很多,子安為了安全起見,不只把家裡的電話鈴聲關掉,連錄音也都關了,打到家裡頭來也沒有用,所以跑過來看看。」屠志明說完,呆楞在那兒。屠志明突然大叫:「水滿出來了!」屠曉玲回過神��,急忙把淨水器出水口水龍頭開關關掉。「妳沒試著打過電話給子安嗎?」屠志明問她。屠曉玲看了一眼杜子安留在桌上的紙條,問:「怎麼打這通電話?」屠志明不語,陷入深深的沈思。「不解,」屠志明抬起頭來疑惑地說:「誰都知道子安多麼愛護妳。」「愛,說穿了只是一種感覺,」屠志明繼續說,「愛護,才是付諸行動的證明,愛護比愛更難。」屠曉玲父親是外科醫生,母親是會計師,就生屠曉玲這麼一個獨生女。屠曉玲生得嬌小玲瓏,皮膚透白,春夏秋冬兩頰都透露著如蘋果般的粉紅色,加上微微自然捲的頭髮,怎麼看都像個瓷娃娃,人見人愛。屠曉玲從小就被母親送去學踢踏舞,舞台上捲髮、蘋果笑臉、蓬蓬裙、靈動的舞姿,不知迷倒多少人。這個瓷娃娃還能畫能詩、彈得一手好鋼琴,當時會與父母都是公教人員的杜子安交往,跌破所有人的眼鏡。杜子安是家裡老大,個性沈穩,做人處世周到無可挑剔,還燒得一手好菜。她在圖書館第一次看到杜子安的時候,他正專注著讀著書,偶爾歪著頭思考,那沈思中一會兒迷茫、一會兒發亮的眼睛與表情,散發著獨特的書卷氣質,壓倒性地擄獲了屠曉玲的心。幾十年來杜子安一本初心,將屠曉玲照顧得無微不至,總說屠曉玲的手是彈鋼琴用的,不該拿來做瑣碎的家事,家裏粗活一樣也不讓她做。屠曉玲說的話就當是聖旨,杜子安從不反駁,連孩子夜裡醒來也都是杜子安起身照顧。家裏所有的事幾乎都是杜子安處理,兩個孩子也都出色,屠曉玲從不用為生活操心。幾十年一路走來,兩人相知相惜,幸福得理所當然。突然冒出這張離婚字條,屠曉玲完全沒有頭緒。「事情突如而來,還沒弄清狀況也不好到處打電話問人。我是想先等等看,到晚上都沒回來我再問問看。」「妳最近有沒有覺得杜子安哪裡怪怪的?」屠志明問她。「沒有啊,都一樣。」屠曉玲想了一下,說:「嗯,今年的結婚紀念日,子安表現得倒是有點怪。」「怎麼怪法?」「雖然每年結婚紀念日子安都會搞一些神秘兮兮的花樣,但也會故意露出一點蛛絲馬跡,讓我猜著玩。可是今年他完全沒有任何的動靜,我一直納悶,到底這次是搞神秘搞得太過火了?還是他根本忘掉了?」屠曉玲說著聲音哽咽起來,手指著離婚字條說,「原來他是要跟我離婚!」「是怪——」屠志明皺著眉說:「妳知道他平常有跟誰來往嗎?要不要問問看?」「就幾個大學同學。」「有聯絡方式嗎?」「最早還打打電話,後來用email,現在只用Line 了。」「的確,現在的人只用Line,」屠志明和子安有Line的兩人群組,但多半用來聯絡,偶爾才轉發一些重要資訊。屠曉玲雖然有 Line ,群組很少,也不是個活躍用戶,要看子安 Line 的訊息,唯有上子安的電腦,看他有沒有在電腦上安裝 Line的 app?「我們上電腦看看,也許裡頭能找到什麼。」屠曉玲打開電腦,「要密碼呢!」「妳知不知道子明的密碼?」屠志明問。「不知道。」她諾諾地說。「妳,妳呀,真是被寵壞了!」屠志明嘆了一口氣說,「現在的密碼為了安全起見,都起得很複雜。不過按我對子安的了解,他永遠把妳擺在第一,也許我可以試試,看能不能猜出來?」屠曉玲無詞以對,一股無以名之的罪惡感籠罩著她。屠志明將屠曉玲的生日、他們夫妻的結婚紀念日、名字縮寫⋯⋯排列組合,試了幾個都不對。「現在要求密碼的太多了,哪裡記得住?以子安的個性來看,他應該會有紙本登記的,」屠志明抬起頭問她,「你知不知道子安的手寫筆記可能放哪兒?」屠曉玲像想起什麼似地,說:「喔,我知道、我知道。」說著走到書架上拿起一個英語九百句型錄音帶盒子,打開來,裏頭並不是錄音帶,而是一個筆記本,「諾,就這個。」「這是前幾天子安特別交代過我的,」屠曉玲說到這兒突然愣住了,「啊,原來是這樣——」說著屠曉玲忽然哭起來,「他知道我樣樣不經手,一項一項詳細記下來——原來他早就有計劃了?」屠志明心頭一緊,接過筆記翻閱起來。屠志明翻完說:「真是一本家庭重要記事,子安分類得仔細又用心。什麼都記得清清楚楚,偏就是沒有電腦密碼——」說著,屠志明眼睛一亮,問:「那妳的電腦密碼妳總記得吧?」屠曉玲點點頭。「好,妳來打。」屠志明讓曉玲在子安的電腦上輸入自己的電腦密碼。熟悉的聲音從電腦傳出來,屠志明忍不住合十讚歎,真是美妙的聲音。電腦打開了!
0 notes
Text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遺骨、酸初、初夏、夏至、我博、臨床、先客、那波区、東海、雲海、雲水、初楽、飼養、規律、滅法、頑丈、撃破化、内板、飼養、機咲州、分癖、蛾妙、頌栄、丼爆発、濃彩、恋欠、名瀬、徒歩機、歌詞役、素市、癌滅、元凶、願文、文座、同發、長門、至極、極美、呵責、端午、併合、奈落、底癖、幕府、某尺、尊式、検疫、未除、路側、柑橘、脂溶、瑛人、冠水、豪材、剤枠、土岐、駄泊、検尺、漏洩、破裂無言、任期、崩説、全滅、壊滅、開幕、統帥、頭数、水湿、冠水、抹消、網滅、馬脚、財冠水、風隙、来妙、勤学、餞別、名判、名盤、観客、衆院、才覚、無能、果餓死、損初、波脈、釋迦、損失、片脚、那古、可物、筋層、真骨、存廃、破格、名湯、今季、写楽、苦況、罪責、孫覇、全滅、今父、奈落、旋盤、秒読、読破、名物、貨客、泉質、随想、滅却、監理、素質、遡行、文滅、菜根、無端、庄屋、破壊、客率、合併、豪式、続発、泣塔、透析、頑迷、場脈、野張、船室、乾物、吐瀉分裂、戒行、噛砕、爾、晩別、海苔、西明、縁月、花月、独歩の大蛇、再発、納言、遺言、残債、背角、破壊、忠膵癌、統帥、馬車、下劣、火災、乱尺、毒妙、縫製、貨坂城、歳発、富低落、菜初、命式、山賊、海剤、激武者、瓦礫、破水、分裂、賀露、屠畜、能月、見激、破壊、破戒、採石、屈託、門別、皆来、家来、千四、我楽、夏楽、無慈悲、壊滅、破棄、損勤学、外鰓、長水、瑛人、永久、旋律、斑紋、財年、場滅、甘露、舐めけり、真靭、察作、論祭、乾裂、薩長、泣塔、室見、川縁、岩石、言後、荷火災、防爆、鋒鋩、体制、貨車、顎脚、刺客、坐楽、損益、脳系、文才、分合、合壁、啓発、萌姫、島内、監修、真木、合理、独房、雑居、紋発、乱射、雑念、五輪、三振、欄居、托鉢、紋腹、画狂、欠年、射殺、殺傷、脳初、目車、濫用、懸念、學年、身者、卓越、餓死、軟卵、場者、童空、我作、滅法、涅槃、抹殺、怒気、燃焼、略奪、宰相、馬腹、刳発、南山、活発、沙羅、割腹、殺戮、循環、奈良、菜道、紗脚、残雑、颯和、和歌、東風、南富、背面、焼却、四季、同發、博羅、無償、透明、明闇、雲海、陶酔、溺愛、泊雑、湖畔、花車、小雑、蘭風、雑魚寝、逆発、罵詈、検遇、明細、鳥羽、無数、飾西、涼感、割烹、面月、略発、明暗、御覧、絶滅、名者、焼却、野版、絶筆、数界、洒落、羈絆、四索、敏捷、旋律、脚絆、安行、軽安、難産、伊賀、消滅、生滅、巡数、水災、万華、論発、処住、崇拝、年月、画鋲、我流、剣率、草庵、律年、雑魚、規約、貨車、蒸発、重大、錯乱、蓮妙、奈良、坐楽、延宝、財年、爆発、龍翔、日向、塁側、席園、座札、風評、財年、何発、旋律、画狂、論券、戦法、尊師、大概、二者、那波、麺期、演説、合邦、放射、雑律、貨客、選別、燕順、考慮、試薬初、財源、富、符号、井原、若榴、清涼、無數、才覚、絶望、奈落、奔放、有識、台東、詮索、懸念、病状、設楽、宴客、怠慢、時期、同部、弁解、冊立、立案、前略、妄動、侮蔑、廃絶、間髪、図解、経略、発泡、者発、立案、滅鬼、自利、論酒、桜蘭、五月雨、垓年、処理、短髪、散乱、絶滅、命日、庵客、実庵、龍翔、派閥、同盟、連峰、焼殺、勝中、割裂、残虐、故事、量発、敗残、花夢里、面月、原氏、雑考、推理、焼殺、膵癌、導風、千脚、砂漠、漁師、活滅、放射、洋蘭、舞妓、邪武、涅槃、毛髪、白藍、他式、民会、参謀、廃車、逆発、峻峰、桜蘭、殺戮、銘客、随分、刺死、脳犯、我版、論旨、無垢、血潮、風泊、益城、拝観、舘察、懺悔、空隙、髭白、模試、散乱、投射、破滅、壊滅、下痢、他殺、改札、寿司、葉式、魔雑、渾身、等式、命日、安泰、白藍、良志久、中須、掻敷、北方、監視、血式、血流、詐欺、加刷、販社、壊滅、坐楽、白那、苫小牧、欄物、演説、開脚、摩擦、欠史、宰相、掻敷、飾西、近隣、可能、刺自虐、崑崙、独歩、良案、隔絶、菜作、妄動、犬歯、核別、概要、立案、破格、殺戮、良案、快絶、防止、那古、風別、焼安泰、独庵、囲炉裏、壊滅、外傷、刃角、視覚、耳鼻、下顎骨、子孫、剥奪、憂鬱、優越、液状、先端、焼子孫、兵法、那波、安楽、最短、数式、絶句、庵杭、雅樂、動乱、者妙、垓年、独初、前報、奈落、数道、弓道、拝観、俯瞰、散乱、男爵、害面、炎上、抹殺、破棄、分別、額欄、学雑、宴客、体面、村落、柿区、害初、告発、欄式、体罰、侮蔑、浄光、情動、差額、君子、何発、兵式、童子、飾西、各滅、我札、審議、半旗、普遍、動脈、外傷、無償、木別、別格、名皿部、京脚、破棄、試薬、絶滅、学札、清涼、爆発、組織、壊滅、ここに、名もなき詩を、記す。風水、万別、他国、先式、続発、非力、産別、嘉門、神興、撃易、弊社、紋別、座泊、画狂、式典、胞子、画力、座敷、学舎、論別、閉域、爆風、万歩、博識、残忍、非道、望岳、死骸、残骸、符合、壊滅、匍匐、弄舌癖、死者、分別、砂漠、白藍、模写、服役、奈落、忖度、符尾、同盟、田式、左派、具癖、退役、蛇路、素白、昆北、北摂、写経、文武、択液、図解、挫折、根塊、道厳、視野別、奈落、鳥羽、グリシャ・イェーガー、粗利、惨殺、学癖、優遇、陶器、場作、土壌、粉砕、餓鬼、草履、羅列、門泊、戸癖、山系、学閥、座枠、忠膵癌、視野別、脳族、監視、佐伯、釋迦、敏捷、遇歴、佐渡、名張、紀伊市、名刺、干瓢、夏至、楽節、蘇遇、列挙、間髪、風脚、滅法、呪水、遇説、死骸、爆発、山荘、塀楽、茗荷、谷底、愚者、妄動、還魂、色別、最座、雑載、論客、名足、死期、近隣、名張、迷鳥、呑水、飛脚、晩別、獄卒、殺傷、視覚、乱脈、鉱毒、財閥、漢詩、死語、諸富、能生、那波、合理、血中、根菜、明初、鹿楽、宮札、度劇、臥風、粋玄、我馬、洞察、今季、爾脈、羅猿、激園、葉激、風車、風格、道明、激案、合祀、坐楽、土地油、力別、焼殺、年配、念波、郭式、遊戯、富部区、奈脈、落札、合祀、寒白、都山、額札、風雷、運説、害名、亡命、闘劇、羅沙莉、砂利、夢中、淘汰、噴水、楽章、農場、葉激、際泊、手裏、合併、模等部、トラップ、落着、御身、学習、零、概要、各初、千四、何匹、笘篠、熊本、京駅、東葛、土量、腹水、活潑、酢酸、数語、隠語、漢語、俗語、羽子、豚皮、刃角、醪、能登、半年、餓鬼、泣塔、用紙、喜悦、山荘、元相、炭層、破裂、腹水、薔薇、該当、懐石、討滅、報復、船室、壊滅、回族、先負、嗚咽、暁闇の、立ち居所、餞別、乾式、財閥、独居、乱立、差脈、桜蘭、龍風、抹殺、虐案、某尺、無銭、漏洩、北方領土、白山、脱却、幻滅、御身、私利私欲、支離滅裂、分解、体壁、脈、落札、合祀、寒白、都山、額札、風雷、運説、害名、亡命、闘劇、羅沙莉、砂利、夢中、淘汰、噴水、楽章、農場、葉激、際泊、手裏、合併、模等部、トラップ、落着、御身、学習、零、概要、各初、千四、何匹、笘篠、熊本、京駅、東葛、土量、腹水、活潑、酢酸、数語、隠語、漢語、俗語、羽子、豚皮、刃角、醪、能登、半年、餓鬼、泣塔、用紙、喜悦、山荘、元相、炭層、破裂、腹水、薔薇、該当、土脈、桜蘭、郎乱、乱立、派閥、別癖、恩給、泣き所、弁別、達者、異口同音、残骸、紛争、薔薇、下界、雑石、雑草、破戒、今滅、梵論、乱発、人脈、壊滅、孤独、格律、戦法、破戒、残席、独居、毒僕、媒概念、突破、山乱発、合癖、塹壕、場技、極楽、動脈、破裂、残債、防壁、額道央、奈良市の独歩、下界残滓、泣き顎脚、朗唱、草庵、場滅、乖離、鋭利、破戒、幕府、網羅、乱脈、千部、土場、契合、月夕、東美、番號、虎破戒、在留、恥辱、嗚咽、完封、摩擦、何百、操船、無限、開発、同尺、金蔵寺、誤字、脱却、老廃、滅法、涅槃、脱却、鯉散乱、立哨、安保、発足、撃退、学別、憎悪、破裂無痕、磁石、咀嚼、郎名、簿記、道具雨、壊滅、下落、吐瀉、文別、銘文、安胎、譲歩、剛性、剣率、社販、薙刀、喝滅、解釈、村風、罵詈雑言、旋風、末脚、模索、村立、開村、撃退、激癖、元祖、明智用、到来、孟冬、藻石、端午の贅室、癌客、到来、未知道具雨、寒風、最壁、豪族、現代、開脚、諸富、下火、海日、殺傷、摩擦、喃楽、続落、解脱、無毒、名毒、戒脈、心脈、低層、破棄、罵詈、深海、琴別府、誠、生楽、養生、制裁、完封、排泄、虐殺、南京、妄撮、豚平、八食、豪鬼、実積、回避、答弁、弁論、徘徊、妄説、怒気、波言後、節楽、未開、投射、体者、破滅、損保、名水、諸味、透析、灰毛、界外、土偶、忌避、遺品、万別、噛砕、剣率、戒行、一脚、快哉、提訴、復刻、現世、来世、混成、吐瀉、場滅、経絡、身洋蘭、舞踏、近発、遊戯、男爵、最上、最適、破裂、改名、痕跡、戸杓、分髪、笠木、路地、戳脚、快晴、野会、対岸、彼岸、眞田、有事、紀伊路、八朔、減殺、盗撮、無札、無賃、無宿、龍梅、塩梅、海抜、田式、土産、端的、発端、背側、陣営、戒脈、母子、摩擦、錯覚、展開、星屑、砂鉄、鋼鉄、破滅、懐石、桟橋、古事記、戸杓、媒概、豚鶏、墓椎名、顎舌骨筋、豚海、��漠、放射、解説、海月、蜜月、満期、万橋、反響、雑摺、油脂、巧妙、
Tumblr media
しかし、不思議だよなぁ、だってさ、地球は、丸くて、宇宙空間に、ポッカリ、浮いてんだぜ😂でさ、科学が、これだけ、進化したにも、関わらず、幽霊や、宇宙人👽たちの、ことが、未だに、明かされてないんだぜ😂それってさ、実は、よくよく、考えたら、むちゃくちゃ、怖いことなんだよ😂だってさ、動物たちが、呑気にしてるのは、勿論、人間ほどの、知能指数、持っていないから、そもそも、その、不安というのが、どういう、感情なのか、わかんないんだよ😂それでいて、動物たちは、霊的能力、みんな、持ってんだよ😂でさ、その、俺が言う、恐怖というのはさ、つまり、人間は、これだけ、知能指数、高いのにさ、😂その、今の、地球が、これから、どうなっていくかも、不安なのにも、関わらず、その、打つ手を、霊界の住人から、共有されてないんだよ😂それに、その、未開拓な、宇宙人や、幽霊たちとの、関係性も、不安で、しょうがないんだよ😂つまり、人間の、知能指数が、これだけ、高いと、余計な、不安を、現状、背負わされてるわけなんだよなぁ😂そう、霊界の、住人たちによって😂でさ、もっと言うなら、😂それでいてさ、人間が、唯一、未来を、予想できてることはさ、😂未来、100%、自分が死ぬ、という、未来だけ、唯一、予想ができるように、設定されてんだよ😂でさ、それってさ、こんだけ、知能指数、与えられてて、自分が、いずれ、確実に、死ぬという、現実を、知らされてるんだよ😂人類は😂つまり、自分が、いずれ、死ぬという、未来予想だけは、唯一、能力として、与えられてんだよ😂勿論、霊界の、住人にだよ😂これさ、もう、完全に、霊界の住人の、嫌がらせなんだよ😂そう、人類たちへのな😂つまり、動物たちは、自分が死ぬことなんか、これポチも、不安じゃないんだから😂その、不安という、概念をさ、😂想像すること、できないように、霊界の住人にさ、😂つまり、設定されてんだよ😂動物たちは😂つまりさ、霊界の住人は、動物より、人間が、嫌いだから、こんなに、苦しいめに、人類は、立たせ、られてんだよ😂で、これ、考えれば、考えるほど、ゾッとするんだよ😂だって、霊能力ある、得体のしれない、霊界の住人の、嫌がらせ、させられてんだから😂人類は、今、まさに😂つまり、人間の知能指数こんだけ、あげさせられてるってことは、😂そういうことなんだよ😂つまり、自分の、死の恐怖と、死後、自分たちが、どうなるのか?という、二つの不安を、抱えさせられてんだよ😂人類は、今、まさに😂そう、霊界の、住人にだよ😂もし、霊界の住人が、人間、好きなら、こんなに、自分の死ぬことをさ、恐れる感情も、湧かないように、設定されてるはずだし、😂死後、自分が、これから、どうなるのか?という、不安を、感じることなく、生きてるはずなんだよ😂そう、霊界の、住人が、人間、好きなら、そんなこと、おちゃのこさいさい、😂なんだよなぁ😂つまり、動物たち同様、なんの、不安も抱くことなく、毎日、生活できてる、はずなんだよなぁ😂人類たちは😂
でさ、あと、も一つ、俺、不気味に、思えたのはさ、😂そもそもさ、この地球上に、なんで、人間だけ、生きてるわけじゃなくてさ、😂つまり、人類の先祖と言われている、猿や、魚類とかが、絶滅することなく、😂人間と、共に、この地球に、未だに、暮らしているのか?ってことなんだよ。😂だってさ、進化論で、言えばさ、😂つまり、オーソドックスな、猿で、例えるとさ、😂そう、猿は、人類の先祖なんだからさ、😂すでに、絶滅してて、いいはず、なんだよ😂そう、恐竜や、マンモスみたいに、猿も、絶滅していて、いいはずなのにさ、😂なんで、これだけ、年月が、経って、これだけ、人類の知能指数が、高くなるまで、時間が、経っているのにも、関わらずさ、😂未だに、猿が、人間と、地球に、共生しているのか?って、😂考えたことない?😂だって、不思議じゃん😂普通に、考えてもさ😂
1 note · View note
jajanublagweyuah · 2 years
Text
雷神索爾:愛與雷霆 4K UHD+BD 雙碟版
Tumblr media
Link : https://redpopcornflix.online/zh/movie/616037/4&sub_id=redpopcornflix
Link : https://redpopcornflix.online/zh/movie/616037/4&sub_id=redpopcornflix
終局過後,身經百戰的雷神索爾(克里斯漢斯沃 飾)展開全新旅程,而這趟旅程讓他發現前所未有的追尋目的-內心平靜,豈料退休生活不如己願,全新邪惡勢力「屠神者格爾」(克里斯汀貝爾 飾)掃興攪局,勢在殲滅全宇宙所有神祇!為了對抗這個強大威脅,索爾號召坐上阿斯嘉王位的女武神瓦爾基麗(泰莎湯普森 飾)、克羅納星戰士寇格(塔伊加維迪提 飾)和科學家前女友珍佛斯特(娜塔莉波曼 飾),珍更驚喜獲得他的神力、成為揮動雷神之槌的「女雷神」!加上星際異攻隊的得力支援,他們一同踏上驚險刺激的星際之旅,揭開屠神者格爾的復仇之謎,並及時阻止他的邪惡行動!
導演: 塔伊加維迪提(Taika Waititi) 演員: 克里斯漢斯沃(Chris Hemsworth) 、 娜塔莉波曼(Natalie Portman) 、 克里斯普瑞特(Chris Pratt) 、 凱倫吉蘭(Karen Gillan) 、 塔伊加維迪提(Taika Waititi) 、 克里斯汀貝爾(Christian Bale) 、 麥特戴蒙(Matt Damon) 、 羅素克洛(Russell Crowe) 、 泰莎湯普森(Tessa Thompson) 、 瑪莉莎麥卡錫(Melissa McCarthy) 、 路克漢斯沃(Luke Hemsworth) 、 賽門羅素貝爾(Simon Russell Beale)
Blu-ray (藍光光碟) 只適用於藍光播放機,並不能於一般的DVD播放機播放兩者規格不同。
商品規格
片名雷神索爾:愛與雷霆 4K UHD+BD 雙碟版發行公司迪士尼(進口版)發行日期2022/10/13格式藍光BD, 4K UHD片長119分鐘片數/內容版本2片(4K UHD+BD)類型電影電影類型動作/冒險電影級別保護級發音英Dolby Atmos/Dolby TrueHD 7.1字幕英文注意事項BD&4K 都沒繁體中文字幕
商品保證
我們所提供為全新產品,並提供以下保證: - 保固期限:無 - 保固範圍:新品瑕疵 - 保固來源:原廠保固 顧客諮詢服務中心:本站客服中心
注意事項拆封無鑑賞期 本商品性質具備消保法第十九條所定之合理例外情事,拆封後不得於七日內不附理由解除契約,如欲退貨請勿拆封。
1 note · View no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