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mgik
#魏明谷
potteresque-ire · 2 years
Photo
Tumblr media
孤鴻號外野,翔鳥鳴北林。 徘徊將何見?憂思獨傷心。 — 魏晋·阮籍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The lone swan goose wails in the wilderness, The flying birds call in the northern forests. What’s there to see in the lingering? Worried thoughts and a solitary, wounded heart. — Ruan Ji (210-263 AD) “82 Songs of Dispositions, No. 1”
孤雁不飲啄,飛鳴聲念羣。 誰憐一片影,相失萬重雲? — 唐·杜甫 《孤雁》 The lone swan goose doesn’t drink or eat, Flying, wailing its longing for its flock. Who would pity that piece of shadow, Lost in the million layers of clouds? — Du Fu (712-770AD) “The Lone Swan Goose”
Happy New Year everyone! 🎉🧧
Below the cut, I’m offering my interpretation of Like the Sunlight, based on the lyrics and Dd’s performance on NYE. Unlike other interpretations I’ve worked on, I’m keeping this one free from the influence of what I’ve found on the Chinese internet, whether they are interpretations from fellow fans, explanations from those involved in the production, or reviews by the media—for reasons I shall explain afterwards. 
This is strictly the product of my brain, my senses, based on the words, the stage art, the choreography.
As a warning of sorts, my interpretation isn’t one of positivity, or even, one of blissful happiness. It also isn’t candy-ish. However, I do believe this song, this performance is deeply personal for Dd, revealing, sharing a facet of him that with his fame, he can no longer say in words. And in doing so with music and movements, and on one of China’s biggest stages no less, he’s letting us see that side of him, and fulfilling what he sang in Nian:  為溫暖 也為尋常的人間 Stand up. For warmth, and for the ordinary humankind, stand up.
(Under the cut: Yes, this meta is also very, very long. :) )
For reference, I’m using the English lyrics translation by Xiaoman, and the official performance video posted by SMG. I'll denote the time of the lyrics (Xiaoman) video by the notation “LV 1:00″ for the 1st minute mark, and PV 1:00 for the same time mark in the performance (SMG) video. Sorry this is a little clumsy! I haven’t thought of a better way to do this.
To start, perhaps we can start with the simplest questions? As with any story, we’d like to figure out the time, the place, and the characters.
Time is the easiest—it’s provided in the first line of the lyrics (LV 0:20). There’s a slight mistranslation in the video; the line actually specifies two solar terms in the Chinese calendar—清明 Qingming, which falls on the 4th or 5th of April, and the one immediately after, 谷雨 Guyu, which falls on the 20th or 21st of the same month. Hence, this line of lyrics is better translated as: The Qingming winds are blowing, waiting for Guyu to sow the seeds. The time of when the conversation in the lyrics happens can therefore be estimated as around mid-April.
Is there a significance to this? Yes. The Chinese calendar divides the seasons differently from the Gregorian calendar, and Guyu is the last solar term associated with Spring. Spring is well on its way at the time of the song. It’s almost over.
Next, the place. This one is quite simple as well. It’s the wilderness, with wide open air where the the starry skies can be seen, with forests and its many trees, with mountains where beasts can roam.  
The characters. This one a little trickier ... far trickier. The lyrics never specified who they are—in fact, the narrator doesn’t even know the name of who he’s talking to.
Who is the narrator, by the way? There are three pronouns in the lyrics — “I” (我), “You” (你), and “It” (它). Can we identify them?
Let’s start with the “It”, because the syntax actually makes it quite clear what “It” is — it’s the Lonely Nights. While Lonely Nights is plural in English, it’s introduced more as a character in the lyrics. Hence, the use of “it” rather than “they”.
And what does this “It” do? How does it interact with the other two characters, “I”, the narrator, and “You”? The lyrics says, Lonely Nights drifts away like fallen leaves of Autumn, and renews itself, like new leaves budding in Spring, on the tree branches (LV 1:17). It has a cycle then, a routine—usual as, the narrator says, the world will go on (LV 1:29). The time of renewal, he says, decides when and the narrator, the “I”, and the unnamed “You”, will meet.
This means the narrator is familiar, comfortable with Lonely Nights. He’s someone who has accepted Lonely Nights as part of life, as the way things are, as like the seasons, which may appear to come and go but don’t really, truly leave.
Nights, of course, share the same cyclic character as the seasons. They leave at dawn, return in the evening. But the narrator is specific about the kind of nights he is referring to. 
They are lonely. Not only are his nights like clockwork. His loneliness is also like clockwork. 
What else do we know about the narrator? We know that he has been going on long journeys, journeys that are always restricted by time, that force him to hasten his pace (LV 0:08). The translation of 趕路 (literally, rushing the road) as “rush” is technically correct, but what “rush” doesn’t convey—no single English word can convey it, to my knowledge—is the implied nature of the journey. It’s long; it invites the image of the traveller hurrying day and night without rest, whose time and effort can afford to make the journey happen and not much else. Who sees, as the journey happens, the journey being his primary task.
Such journeys, expectedly, often serves important purposes. They are often related with something life-changing, or critical for survival. Swinging by the coffee shop before work isn’t 趕路, for example, even though the coffee-deprived person may be very rushed, and may feel they can’t live without the coffee.
The narrator has gone on such long, hastened or “rushed” journeys many times. He has done it while the “You” he was talking to have dreamt for a long time.
This still isn’t specific enough, isn’t it? Not for us to understand why the narrator’s perspective is the way it is; why he equates the Lonely Nights with seasons, talks in the language of nature and not of urban life, of civilisation. The Chinese word corresponding to the most … civilised word in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campfire” (LV:58), is 篝火. “Camp” is associated with human activity; it sounds artificial. 篝火, nonetheless, doesn’t originally mean campfire. It’s a smaller fire, lantern-like, protected by a cover weaved from bamboo. Likewise, the light in the narrator’s palm (LV 1:56), the gift for “You”, is actually specified in the lyrics as 螢火—the light from fireflies. The narrator being a member of nature is further suggested by his not being afraid of the mountain beasts—he watches the starry skies with them (LV 0:29).
Do other places in the lyrics offer more clues to who, or rather, what he is? Is there another spot in the lyrics that refers to something journey-related, and dreams? If so, that would allow us to draw a parallel and perhaps, deduce the identity of the narrator and “You”.
There is. It can be found near the end of the song (LV 3:49): Like the green grass having a dream of falling snow; like the flying bird passing through layers and layers of dark clouds.
If we apply this parallel in description, the conclusion would be …
The narrator is a bird. 
Hence, his comfort around with the beasts, while, notably, also not being one of them. While the contemporary Chinese word for animals, 動物, includes birds and mammals, the lyrics’ word choice of 獸, translated as beasts, generally refers to the four-legged, big and fearsome creatures and excludes members of the avian family, which has its own word, 禽.
The narrator being a bird is implied by the dance choreography, the most obvious being at PV 2:59 where he flaps his wings:
Tumblr media
What about the “You” the narrator is talking to then? Applying the same parallel, it would be the green grass, or something like the green grass—young (green), helpless in its inability to escape the seasons, the weather. It’s fearful. Anxious. Dreaming of and already dreading the winter snowfall in April. It’s vulnerable; depressed, some may say, prone to cry with the knowledge, the sadness that Spring will soon leave, not caring enough to stay (LV 4:16) to keep it warm.
But the “You” can’t be just the green grass. The early parts of the song make clear that this “You” not only doesn’t have a name, it shares certain qualities with the night. It’s found among the shadows of the trees under the starry skies (LV 0:29-0:47). It’s awake, if silent, in the night hours (LV 0:47). Dawn is the time the narrator asks for it to tell its name (LV 2:26), implying that the narrator is not expecting it to stay after sunrise.
More importantly, this “You” is who the narrator asks to wake up, like the sunlight. This critical line (LV 3:18) that leads to the climax of the song, that is the song’s namesake, is a suggestion, a plea. This may not be obvious in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because English doesn’t have an equivalent sentence building block in Chinese known as the sentence-final particle. Such particles—the 吧 (pronounced “ba”) after 像陽光那樣醒來 Wake up like the sunlight in this case—serve the important role of conveying the tone of the speaker. Punctuation marks were not introduced into standard Chinese texts until the early 20th century, and so, such particles are critical in communicating what the speaker actually means in written texts.
Here, the narrator is suggesting. He isn’t commanding. 吧 is softer, more polite than that. He’s asking. Hoping.
The suggestion, the plea for “You” to wake up like the sunlight also implies something important: the waking up hasn’t actually happened. That is only the wish of the narrator; the wish of the narrator that “You” will, one day, be like sunlight and be everywhere, on the crossroads, in the journeys, at sunrise, while dancing in the wind (LV 3:30). The “You”, therefore, has so far remained in the night. Echoing this interpretation, in Dd’s dance, at sunrise (PV 3:28) the “I”, the narrator’s movements turn frantic; he runs around and reaches, searches, grabs, until he finally collapses on the floor, curled up in a fetal position, despaired (PV 4:04):
Tumblr media
He made a desperate attempt to hold on, and failed.
If the narrator is a bird—a lone bird—the lone bird is alone again. He has lost his companion for the night, his “You”. We know something more 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narrator and “You” from this: the narrator doesn’t have the power to change the nocturnal nature of “You”; he doesn’t have the ability to transform “You”, overnight, into his company under the sun. All he can do is to bring “You” small morsels of light, in the form of small fires under bamboo covers, of lights from fireflies. The lyrics tell us what these two lights, both much dimmer, and weaker than sunlight, stand for: the stories the narrator can chat about, the small joys he has picked up during his (daytime) journey. 
The narrator and “You” are not soulmates. Not yet. Their separation at sunrise explains why the narrator doesn’t know certain things about “You”, such as “You”s name. That the narrator wishes for happiness for “You” (LV 3:57), no matter where one goes (the lyrics actually doesn’t specify who’s the one going)—the phrasing making this a well-wish—not only suggests that the narrator and “You” are parting ways, it also suggests the narrator doesn’t always have a clear knowledge of where “You” will be. 
But the narrator wants them to be soulmates. Exchange not only their heart 心, but their true heart 真心 (LV 1:14). Despite his unfamiliarity with certain parts of “You”, he also has insights about “You” that run deeper than names and locations; he knows “You” hasn’t made peace with the Lonely Nights like he has—it’s one of the reasons of “You”’s sadness, along with the passage of time, along with the carelessness of Spring (LV 4:07). He comforts “You”, tells “You” not to cry (LV 4:17). The tree branches where Lonely Nights renews itself, he says in the end, will not only be the time they shall meet again, but where beauty and goodness 美好 returns, along with Spring (LV 4:21).
This doesn’t sound like a happy story, does it? Moreover, some of you must be thinking, mumbling as well — Huh??? So Dd is singing a song about a bird and some … nighty grassy thing? What does that have to do with him? With anything?
Here’s when I refer to the poems at the start of the post. They are there, of course, for a reason.
You see, the lone bird — the lone migratory bird, in particular — has had a long history of symbolising uprooted people in Chinese literature. By uprooted, I mean the people have been separated from their homes, their home towns, and it doesn’t matter whether the separation is voluntary. Natural disasters like floods, man-made disasters like wars may have forced them to leave, or they have moved because better opportunities present themselves elsewhere.
Like the Sunshine is, I believe, about this lone bird, this displaced group of people.
True, the lyrics never specifies the kind of bird, but the narrator’s awareness of the seasons is the first, if faint clue of its migratory nature. The second, more significant clue is in the stage art — the existence of wide bodies of water and the creatures living in it, neither of which are found, or even implied, in the lyrics.  
This bird flies across, or above the waters (PV 3:49):
Tumblr media
Still, you may ask, there are many migratory birds. Why have I picked poems about the lone swan goose? Why am I imagining it as the narrator of the lyrics? My reasoning is this: while two species of migratory birds have made frequent appearance in ancient Chinese poetry—the sparrows and swan geese—it’s often the latter that was alone. Poets of old tended to depict the sparrows as happy birds, with the sight of their migration signalling the arrival of Spring. As importantly, perhaps, they were usually portrayed as flying in pairs. The swan geese, on the other hand, were associated with the autumn migration, the impending winter and the less-than-happy sentiments from long journeys away from home. Their calls were described as wails. They were often portrayed as messengers carrying morsels of news, of deep yearning, from loved ones who were too far away. Swan geese naturally fly in flocks. They also mate for life. The lone swan goose therefore suggested separation and abandonment. Loss.
But but but ..., you may argue. Why can’t it be … single and available?
* Smiles *. As a culture that heralds collectivism, being alone is rarely, if ever, considered a choic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thinking. In the old times, in particular, it was considered, assumed to be a less-than-ideal thing that had happened upon the individual. At best, it was some sort of misfortune; at worse, it was a bout of irresponsibility. Both poems about the lone swan goose that started this post are more than a thousand years old. Both are depressing.
This has something to do with what a home mean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In the Western world and in the 21st century, we associate flying away alone from our childhood homes as part of growing up. It has its challenges, but it’s also exciting. It’s about having an adventure and seeing the world. People don’t think of it as an act of abandoning one’s home, or one’s home abandoning them. The location of the physical home doesn’t matter as much as where those who love you, and those who you love back are.
Home is where the heart is. That’s the saying.
Meanwhile, hom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is more accurately described as where the bloodline is. It’s where your ancestors are buried, where you bow before row after row of memorial tablets on Qingming. Where the elders expect their descendants to not only take care of them, but shoulder the responsibilities of maintaining the house and the bloodline, and bring glory to them all.
To be away from home for any reason, even if it’s out of necessity, therefore evokes feelings of guilt, in addition to the sadness and loneliness of being a permanent stranger somewhere else. The longstanding belief that home is where one’s ancestors are means assimilation is next to impossible, both socially and emotionally. Others in the new place don’t think of the migrant as one of them. The migrant doesn’t think of themselves as one of them.
The traditional term for people who live away from their birthplace, their ancestral hometown, is 羈旅. Many of you may be familiar with 羈 — it’s the same character as in Wuji 無羈, and originally means a bridle. 旅 means to travel. Putting the characters together, 羈旅 is a bridled traveller. In ancient times, a bridled traveller could’ve lived in his new town for years—decades, even—and be still considered a guest in the town and his house, little more than a restraint that had kept him there. The consequence of such lifelong alienation was that the deathbed wish of many such migrants was to be taken back to their home towns for burial. 落葉歸根, they called it. The fallen leaf returning to its roots.
Fallen leaves are considered uprooted, rootless.
Fallen leaves appear in the lyrics of Like the Sunshine as well (LV 1:17), describing the passing of Lonely Nights.
In 2023, China has, inevitably, absorbed some of the Western perspectives about leaving home, the independence and self-reliance it nurtures, the freedom it brings. But the old thinking remains, stubborn and at constant war with the new. The Chinese word for freedom 自由 didn’t enter the Chinese lexicon until the 19th century, as an import from Japan. Chasing one’s dream, often the cause of leaving home, is also a contemporary concept—in old Chinese usage, to dream is not a particularly good thing. Ancient Chinese preferred something more tangible. More practical. 
The dream in Like the Sunshine is an example. The dream isn’t a particularly good one—snow is a danger for the green grass.
Whereas, Confucius was already preaching filial piety, laying out its rules and rituals 2,500 years ago.
Government policies also reinforce the feelings, and “guest” status, of the modern bridled traveller. Chinese are attached to the provinces of their birth by their 户口 hukou, a household registration system that allows the government to control the flow of its population within the country, which is arguably necessary due to the vast disparity in resources from province to province, and between the villages and the big cities. When a Chinese moves somewhere else—to a big city like Beijing, for example—their hukou doesn’t move with them. Without a Beijing hukou, the migrants’ rights to buy a house, even a car, in the city are restricted. They are often overlooked by companies, which prefer to hire Beijing hukou holders, while the migrants already have little safety net should they fall into economic hardship, not being eligible for most of the local government assistance programmes. Children must go back to their hukou’s province for their college entrance exams, when top universities admit students with a Beijing hukou at a much, much higher rate — in 2011, Beijing University’s admission rate for Beijing hukou holders was almost 30 times that of Dd’s home province, Henan.
While a points system is in place for those who wish to apply for a Beijing hukou, the latter remains so difficult to get, so coveted that there is a black market for it—the price tag justified by the need to “make the right connections within the government”, i.e., to bribe. The current price isn’t something I’m privy to, but back in 2012, the state media reported that it was already at 500,000 RMB (72,480 USD).
It’s a sum of money the poor can't afford, not to say such a purchase is, of course, not exactly legal.
Yet, there are still so many modern bridled travellers in China that they have a collective descriptor: 漂族 The drifting race. 漂, meaning to drift and pronounced “piao”, also appeared in the lyrics, describing the fallen leaves that, in turn, describe the Lonely Nights (LV 1:17). Fallen leaves, as mentioned before, have been used to describe the rootless—and specifically, those approaching the end of their lives.
Drifters who have drifted to Beijing are known as 北漂 — 北, or North, is from 北京 Beijing, which literally means The Northern Capital. In 2021, this population amounted to more than 8 million people, or 38.5% of the city’s permanent residents.
This population also includes Dd and Gg. Dd and Gg may be stars, but at the end of the day, they are just another two youngsters who have left their homes for a big city to try their luck.
For Dd, in particular, Beijing isn’t even the first place he has drifted to. His first was not only another city, but another country—South Korea. Of his short 25 years on this planet, he has spent 14 of them as a bridled traveller, and many of these days he wasn’t even bridled, his home being a hotel room somewhere. Everywhere. Meanwhile, expectations remain that he should view his birthplace, the city of Luoyang in Henan, as his home. He has been repeatedly asked to perform in Luoyang / Henan’s dialect, even though he has, also repeatedly, said he isn’t fluent in it (two examples from CQL’s promotional period alone: Vid 1, 1:55; Vid 2, 5:47). His selection of Cola Chicken Wings as his favourite dish for Chinese New Year (Vid, 3:56), being a cute candy aside, also suggested a certain degree of detachment from his supposed home city. Most people would have named a dish from their home place without prompting.
Yet, strangely perhaps, Dd has also exhibited a strong affinity to Home, as a concept. When it matters, his connection to his ancestral home seems almost tighter than other’s. There are hints, too, that he’s meant to be living in a home-is-where-the-heart-is home, when, with his history, many may assume that he’s comfortable, if not more comfortable with being uprooted, being rootless.
Dd was there to help with the rescue effort for the floods in his ancestral home of Henan. He was there despite of the skepticism he must know he would get, and he did get it. Meanwhile, his years drifting in S. Korea, in Beijing haven’t appeared to have assuaged his fear of the dark, which may, perhaps, be as well understood as his need for companionship. Not the “let’s go party together” kind of companionship—Dd doesn’t have a reputation as being a party animal, not even in the most gossipy, most vile of YXH blogs—but the “let’s-be-together-when-it’s-dark-and-silent” kind of companionship, the kind that requires far more closeness … intimacy, if one will, and trust. As night falls, he appears to require the presence of another human being to feel safe, to fall sleep. On record, he had sought such presence by tactile confirmation, as his old team mate once pointed out (0:44), or by finding an imitation—the voice from a non-hostile, trusted source such as the CCTV Sports Channel (23:15).
I can’t help but feel: both of these are pale substitutes of what Dd can get from a home-is-where-the-heart-is home.
Some people don’t mind being alone. Some even enjoy being uprooted. Dd doesn’t seem to be one of them.
He isn’t the only one. There are many other young Chinese drifters who have elected to drift, but also wish for an ancestral home, a home-is-where-the-heart-is home, to return to at the end of the day. The hardship of the drifting race has been well documented. Many spend the night alone in the tinniest, cheapest apartments in their new city, exhausted from a day of “rushing”, depressed from missing their loved ones and anxious about their new environment, their new job, their being from a poor province that big cities tend to look down upon.
They worry. Many have promised their families back home that they will mail back money with their higher income in the city. After all, a good fraction of them only manage to secure employment in the big cities after their family—their parents, their grandparents—exhausted most of their savings to pay for their college education. They want to repay these elders who love them. They want to bring glory to their blood line. These expectations, both from others and from themselves, have never gone away.
They cry. At night, mostly, when nobody can see them, because they must put on a brave, mature face when the sun is up. With the guilt associated with leaving home, with the investment of time and money and effort required, the decision to leave is seldom made lightly, and many of them are set on making their journey a worthwhile one.
As one Beijing Drifter from Chongqing said: Even if I have to get on my knees, I’ll take this path to its end. (Vid,13:38)
If time and space are limited, how would I succinctly describe these drifters? How would I depict them with a simple piece of artwork? I’m no artist, and so, Google is my friend and perhaps, this is what I'll find and show:
Tumblr media
(An off-angle shot of this in the performance is found at PV 4:28)
The hunched back, overladen with guilt and anxiety, and often, too, with the weight of expectations. The paper plane, representing their pursue for a better life. Flying high while being small, childlike and vulnerable.
The last three years of Zero COVID policy have not helped with the drifting race’s predicament. Chinese New Year is usually the time the drifters travel home to visit their family, but many didn’t for the last three years. Leaving the capital city, especially, had been heavily discouraged by the local government, for fear those who did would bring back the virus when they returned. Travelling also created a risk of being subjected to involuntary quarantine, or of being given a yellow or red COVID health code that would bar them from returning to the city, too often for long enough to jeopardise their employment.
These lone, migratory birds are, I believe, what Like the Sunlight is about, and who Like the Sunlight is for. The teary faces these drifters don’t allow to see the day, that stay awake and silent after night falls, is the “You” of the song — young (green), worried about their future and the challenges it will undoubtedly bring (winter snow), still not used to the lonely nights and wondering if anyone cares, realising that even the kindest souls can only do so much for them with their own obligations to keep, their own routines to follow (Spring).
The “You” doesn’t have a name because it’s actually a part of the lone migratory bird, the narrator. The “You” is both familiar and unfamiliar to the narrator because it harbors his deepest, most hidden if also the most unadorned and sincere feelings—feelings that must leave, return to the dark when the sun is up.
The Chinese work environment is very much survival-of-the-fittest. Competition is fierce. Work load is brutal. Youth and immaturity, sadness and fears have no place there. 
I imagine, Dd chose this song because he, too, has been one of these migratory birds, one who left home at an even earlier age than others, who flew even further away than others. At 25, he has already spent more than half of his life drifting, and this experience must have left a mark on him, he who was (is) so adversed to being in the dark and being alone. One may argue that Dd is so much luckier, that his job now pays so handsomely that the financial woes that plague most other drifters will never touch him again. That is true, but no compensation can alter the fact that his job is also among the most isolating. His every move is watched, his every associate placed on a scale and judged—is Dd too good for him, or not good enough? His hastened journey, his flight through the stormy clouds of c-ent is further darkened by the thick wall of hounding paparazzis and sasaeng fans.
As turtles, we believe his heart has found actually found a home. But we also know that he’s separated from that person for most of the year. We know, too, that because of the common practices in his line of work, because of cultural norms and government policies, he can’t turn himself from a lone migrating swan goose into half of a pair of happily migrating sparrows. He can’t even be seen in the same camera shot with his him. He may not have to worry about money, but he has to worry about the ever fickle, ever brutal public opinion. He may not be anxious about his next pay check, but his industry has been ailing, and many relies on him, directly or indirectly, for their pay check.
At some point, I imagine, there’s got to be a “You” in Dd too. A “You” that is his actual age, not the age of his maturity. A “You” that, after the night falls and all is still and quiet, frets about what will come and that, just like other humans, is prone to being brokenhearted when its trust is misplaced.
A “You” that still doesn’t want to be in the dark, to be alone.
And he must have talked to this “You”, comforted this “You” inside him. He must have done so in the lonely nights, which he has made peace with after so many years of travelling, the lonely nights that he now sees as benign—always returning, true, but isn’t it just like the seasons, with their falling, drifting leaves, followed by their constant renewal on the branches? He must have shown this “You” the morsels of joy he picked up during his day time journeys. A cool skateboard trick he mastered, maybe. A new dance move. A freshly delivered box of limited edition Lego. The company he kept when these things happened; the company that made these thing happen.
He must have wished his “You” happiness. He must have wished it to be like sunlight, to be something that can be out there in the open for all to see and is light and free enough to dance on the journeys with him after the sun rises, at the many crossroads he must pass. To me, what this performance practically shouts to the world is: Dd may be taciturn, but he’s expressive. There are things deep inside him that he wants people to know, to understand, if just so that others who feel the same can whisper “Me too”. He must have been disappointed before, despaired that that hasn’t happened, that his “You” has remained in the night, that this soft, gentle part of him has to be wrapped up and hidden from public eye and he must put on a brave, mature face when dawn breaks. But he’s making peace with that too. After all, the “You” that stays in the night keeps him company when there’s no one else. He recalls the small joys of his life for it, recounts the small joys of his life to it. He exchanges his true heart with it, acquaints himself with his deepest, most unadorned, natural feelings—feelings that he keeps from other humans, from civilisation.
Despite dreading winters, this “You” in him has helped him through the winters.
I would insist that Like the Sunlight is a positive song, in that it’s about acceptance and healing—not the outcome of healing, but the process of healing. At the same time, I also recognise that it isn’t a positive song the way positivity is conventionally defined in their country: that everyone is living a happy, inspirational life, that wounds are no more than plot points leading to a climatic preaching scene. I see open wounds in the dance performance. I see pain, and I appreciate it not because I enjoy seeing anyone hurting, but because unlike so much of their country’s entertainment, it doesn’t pretend that such wounds don’t exist, or that they can be healed and numbed by some stock phrases of encouragement, a few slogans, a chant of core socialist values.
To pretend such things is to make light of pain, to diminish the humanity that makes the pain.
Healing isn’t a game of mathematics, in which fortune in one area cancels out the misfortune in another. Just because one has an illustrious career, or even, an enviable romantic life, doesn’t mean they can’t be hurting somewhere still. Healing is slow. Healing is difficult. Healing is patching a wound, the deep hollowness within, with one firefly light after another. Healing is to have the wound ripped open again and again at the most unexpected, most inconvenient of times, and still believing, insisting that the wound will close one day.
Healing is learning to accept that the hollow is there. To make peace with it. To see it as part of oneself.
Healing is to wait, to be patient season after season.
These aren’t viewpoints that public figures in China can express freely, or at least, without great care. Recognition of the existence of real, open wounds, of the pain they inflict, may be misconstrued as dissatisfaction about the country’s way of life, and the powers that be that make their way of life the way it is. Public figures in entertainment, in particular, are far better off in 2023 being talked about as role models of the government-approved kind of positivity, their work as vehicles for warm fuzziness and slogan-y life lessons. Sunlight is everywhere, always. Sunlight is a reality, never just a wish. Embraces happen under the sun and with the sun, not in and with the darkness (PV 0:40). And such things are to be represented as observations, as what the audience sees, even though the lyrics doesn’t say it, the stage art doesn’t show it, the dance choreography doesn’t suggest it.
Chairman Mao was the Red Sun.
How far does this insistence of positivity go? The following is a digital banner photographed in a Chinese hospital a week ago. The bright red banner looks, and is, congratulatory. Something very happy has happened! What is it about?
Tumblr media
This: Good News! On 2022 December 21st, Our ER department has served more than 2 million people (Source).
The surge in patient visits was due to the country’s 180-degree turn in its Zero COVID policy, and the associated surge in hospitalisations and yes, deaths. 
The next day, a crematorium’s notice wrote the following about the doubling of corpses it had processed over the course of a week: 受到了群眾的好評和領導的肯定 ... 確保年底前各項工作任務圓滿收官、爭創佳績. (The work) has been well received by the masses and affirmed by the leaders... (we shall) ensure all our year-end responsibilities will have a perfect curtain call, and strive for the best results.
This is how strong the country’s insistence on positivity is. Humans are behind the banner, the notice. Do they understand the less-than-happy, less-than-inspirational sentiments behind the ER visits, the deaths? Of course they do. But this is how much people are being pressured into saying happy, inspirational things these days. This is the length people are going to avoid saying things that are otherwise, at the intersection between 2022 and 2023.
And so, I shall say this again—the above interpretation is entirely my own, from my angsty fic writer’s brain, and have nothing to do with any interpretation, explanation or review available on the Chinese social media, which are all happily, inspirationally and most importantly, appropriately positive. It’s my being obstinate and ridiculous and delusional that makes me disagree with them, that makes me confess the following: 
I have doubts about the … honesty of certain things that have been said.
The explanation offered by the studio about the stage art, for example. The explanation says, the art depicts a fantasy, which culminated to the narrator finding his lost home and that union leads to a finale of golden light passing through the clouds, waking up millions of lives and souls. 
I have doubts because I have trouble matching it to what I saw. While the exact moment can’t be pinpointed due to the camerawork, the shade of red on Dd’s face suggested that the sun, the golden light, started shining at the PV 3:28 mark. At that moment, the creatures, the lives and souls remain on screen, thriving in the dark, in the nature. As the sun continues to rise, they are lost, transformed into (lifeless) objects from civilisation—things like furniture and laundry lines. Finally (PV 4:24), the lone man appears, united with his home in that he’s carrying it like a burden on his back. Not one life or soul appears after the man and the house did. Dd’s final interaction with the stage art is to walk towards the man, the uprooted house that just had a paper plane fly out of its window. 
The stage art thus presents a story that is almost opposite of the explanation given: the rising sun, in fact, drives away the creatures, the lives and souls and nature that accompanied the narrator before. The civilisation the narrator returns to has nothing but a home that is rootless—in contrast its being rooted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performance (PV 0:10)—and its paper plane carrying, one may presume, a fragile childlike dream.
Winter is turning the corner, the explanation says in its conclusion. Warmth has arrived, unexpected. The stage effect, meanwhile, is a wild dance of drifting, yellow autumn leaves. Winter may indeed be turning a corner, but it’s more likely to be doing what the green grass has been dreaming of, afraid of. It is lurking, waiting for the right moment to bring in the cold, the snow.
As such, the stage art goes well with the lyrics—assuming my interpretation isn’t too off the mark. As such, the stage art also, in my (obstinate, ridiculous, delusional) opinion, sets the explanation’s pants on fire.
The thing I can say about the explanation is … it’s positive; it’s a good thing to say on record. Even the flood isn’t real.
Another thing I can say is: to everyone reading this, please trust your senses. Please believe whatever the performance makes you feel is real. Don’t let anyone tell you, this is the proper interpretation. Don’t listen to anyone who says, this is how you’re supposed to think. Including me. Including this post. Even if a language barrier exists, music is universal. Art is universal. Movements are universal.
Okay, this is getting ridiculously long, which is hardly surprising 😊. One last thing. Some may be asking (assuming you haven’t all fallen asleep)—do I think there are candies in this performance?
Frankly, I don’t think there are any on the surface. Not in what was sung, or illustrated, or danced. However …
If you’re a lover / follower of LRLG like I do, you may remember the famous episode (#6, published 2020/12/25) that talked about Dd keeping Gg’s ring in his pocket while he sang. Another confession: the ring part was never my favourite from the episode. Instead, it was this tiny piece of conversation that few likely recall:
(Context: Dd had to make an overnight car trip to somewhere else after the show. Gg was staying. They just joked / wishful thought about Dd bringing Gg with him.) ❤️: You know what to do after you get on the car? 💚: Didn’t you say you’re leaving with me? ❤️: Turn on video conferencing. I’ll watch you sleep.
While fake rumours are officially fake, certain elements have made repeated appearances—such as, Gg and Dd often have their video conferencing on, even when they are doing their own things. They keep each other company that way. And this snippet from LRLG isn’t the only one that further specifies what happens at night—that when they are apart, Gg and Dd would have their video conferencing on when Dd goes to bed, and Gg turns it off after Dd falls asleep. This candy made a strong impression on me because I recalled how much Dd disliked the dark, and being alone, and I thought, how comforting it must be to him for that dislike to be acknowledged, to be taken seriously as a thing to be addressed. I’m an aroace; I can’t say I know much about romantic love. But something I do know about love—any kind of love—is this: it’s to give the other person what they need and not what I think they need; it’s to not question why they need it, to not brush the need off because it doesn’t apply to me, because I don’t understand it.
This three-line conversation was filled with love. Gg, offering what Dd needed matter-of-factly. Dd, being comfortable enough with the offer for him to keep the silliness going.
This offer had to have been made many times before. This offer had to have been received, and appreciated, many times before.
Imagine Dd on his journey after this conversation, him drifting off into slumber while clutching his cellphone, the latter dimly glowing in the dark vehicle as Gg watched him. Who can say that Gg wasn’t, at that moment and at every other moment like this, being the firefly light in Dd’s palm?
He must have made so many firefly lights for Dd. The firefly lights that Dd shows his “You” in lonely nights.
He must have been the fire under the woven bamboo. He in his long coat and oversized scarf, his eyes playful and twinkling like embers, his smile bright and warm and sweet like the fallen petals that mark the passage of time. He must be very good at fighting off winters—he who can’t make a proper snowball to save his life.
And when the lonely nights visit again, when Dd’s “You” is awake and silent and waiting to hear stories, Dd gets chatty.
We all know this, right? Dd always gets annoyingly, adorably chatty when this fire under the bamboo lights up. 💚💚💚
134 notes · View notes
ryousyou · 1 year
Text
女士
几十年后,广陵王的末路,一个食人故事。含重要人物死亡、尸体和血腥内容。
因为广陵王的亲王身份认为广陵王姓刘,本篇用刘广陵做代称。
刘广陵已经到了她权力生涯乃至人生的末路。南征接连惨败,她带兵渡江退守广陵。下坯与魏军相持尚难自顾,扬州至广陵的漕运被吴军控制无力支援。刘广陵开春带兵南下,六月渡江时粮草已经紧困,吴军乘胜而追,并不攻城,只在城外十里驻扎,再每日到城下喳喳喝喝叫一番阵。
广陵围困四月,城中屯粮已经见底,米汤掺了一茬又一茬水,常有士兵挨不住甲衣昏厥过去。九月她下令杀战马充饥,到十月城中已无马可食。城中饿殍遍地,室中仅余浮肿的大肚孩子和干枯的父母。军队据守广陵之初就散播了吴军叫嚣要屠城的恐吓,而今一切铁器和粮食早充作军用,人民已经错失了起义的机会。
刘广陵此时已经五十多岁,衣着言行与任何一个同龄男人无异,甚至惯于自称老夫。虽仍以男人的面目示人,却不再裹胸,肆无忌惮地向世人展露她作为女人隆起的乳房。如今全天下都晓得这个手握权柄的旧亲王是个女人。当她拥有土地和政权时,自然就被人们划分到掌权者这一特殊的性别中,人们不在乎她是否胸前坠着乳房、下身有没有可使女人受孕的交合器;当她失势时,女人的身份就重落回到她身上,成为对方羞辱她的把柄。初入十月的一个下午,她正无所事事地坐在堂中——如果在战争初期还有运筹帷幄的说头,挨到今天,可预见的结局只有士兵倒戈杀了她再开城请降这一个。她的脑袋,要么由她亲自献给孙吴,要么由手下的军队割下再献给孙吴,总之,一颗已经不属于自己的头颅,但姑且还安放在她脖子上,可以随意转动和考虑。下属再一次呈上捆着劝降书的箭矢,她打开发现一块织着女人衣服时兴花样的绸缎,夹着一页纸,左不过一些废话。
她拿起来平静地读了。饥饿,即使已经得到城中最充足的供养,她也依旧腹中空空,在简单的生理痛苦面前,这种低级的羞辱已经不能撼动她。不仅饥饿,城中水流已被吴军截断。一应用水都指望着仅有的几口水井,由于死尸污染,即便已依华佗的指示填埋和煮沸,基本饮水依旧成问题,更不消说保持洁净了。没饭吃没水喝,干渴和饥饿使她脑袋发昏,她随手抛了那块布头,走出几步,忽然听见雷声,天快速阴沉下来,开始下暴雨。廊下几个侍女走出来呼喊着到天井接水。她叫人取来蓑衣和笠帽,牵来她的马——广陵城中最后一匹——慢吞吞往城墙去了。
登上城楼,刘广陵隔着雨帘观望远处的吴军营帐,又走下来察看在城墙上值守的兵士。暮秋的冷雨中,挨饿已久的士兵们缩在城垛后打战,疲软地答她的问话。她一路走过去,从一个角楼到另一个角楼,最终无声地沿着湿滑的步踏下了城墙,慢慢牵着马回到府上。院中已经摆了几口大缸接雨水,侍卫上来接过缰绳和马鞭,说左仙人已等候多时了。
她往客堂走,看见左慈立在堂中的身影。
刘广陵已经二十多年未与左慈相见,不想他忽然不远万里地拜访。她行过礼抬头,入眼一张几十年青春不改的面孔。从她的母亲,到她在隐鸢阁度过的幼年,尔今她已五十余岁,揽镜自照时望见一个已逾天命之人的老脸:白发,褶皱,松弛耷拉的皮肤和乳房,手背上的褐色瘀瘢,无不显示这个女人已迈入暮年,加之多年来浸淫其中的权力,都使她难以坦然地把一个青春美丽的人叫成师尊。最终她说:左君。也许吃惊于她的疲态,左慈翕动嘴唇几欲说些什么,最终只是点头。
左的到来并不使她快活,除刚听见通传时的吃惊,至多有些茫然的不忿。她知道左是绝无可能会使用超人的力量帮她赢过战争的,或许出于世交的情谊,他已算出她死期将至,等着来替自己收尸。旧师徒在为左慈安顿的住处对坐,小心来往了几嘴干巴的寒暄,左慈忽然问,设若一切依你的心意,你愿意寿数几何呢?
自然越久越好。
多久算久?左慈反问,俄尔又说:常人百又二十就长寿得稀奇,二百岁已经近妖,彭祖寿数八百岁,应该算非常久了,但没听说有谁许愿活得像他一样长。
噢,那我猜是,凡人想到八百年前尚觉得久远得可怕,哪里敢许愿八百年后的事呢?
看来你并不喜欢长寿。
长命百岁的事痛不痛快,想来左君最有心得了。
尚不至心得,人多少岁自有多少岁的活法。
刘广陵抚掌大笑:左君好大闲,特地来我广陵论道。
……我来迟了。
不晚。眼下广陵粮尽援绝,献降指日可待,老夫愿请左君为我敛尸。
恐怕你正恨我。
得亏左君早辟谷了的,不然老夫实在难招待。她冷笑说。徒弟眼下腹中空空,正恐惧忽然辘辘几声闹了左君雅兴,先行告退了。
等等!
左慈撩住衣角呼啦一下站起来。
她于是站住问:左君可知广陵能撑到何时?
左慈不回答。
她又问:左君可知吴军进城后将如何?
左慈不回答。
她再问:左君可知吴军将拿孤如何?
左慈不回答,用淡绿色的、非人的眼睛望着她,过了许久说:
余思虑不周,想来你早饿极了才如此。你许多遭遇,是为师之过。且待余找些吃食来,明日再说吧。
广陵于是冷笑着拂袖走了。
入夜侍女来传话,说左君房门叫不开,请她去看看。她起来整顿衣裳,推门出去,侍女提着灯为她照路。白天下过雨,石板地上积水如鉴,映出彤彤的火光。她走了一阵,发觉脚底已有些湿了,一行人浸水而变得沉重的鞋底踩在地上,发出一片踏踏声。
左的住处不远。她走入院中,出于莫名的预感,屏退了侍从,独自推门进去。
绕过屏风,撩起帘子,昏暗的榻上卧着一具开膛破肚的尸体。脏腑从刀口中鼓鼓地挤出来,散了一床,血浸透棉褥,手撑上去就按出一个小小的血洼。她扭身从灯架上拔下一根火烛,伸进帐里仔细照着看,啊,原来死的是左慈。
他手中还握着一枚卷刃的匕首,想来是自己把自己切成这样的。刘广陵忽然明白左慈所说的吃食究竟是什么。倘使姬晋可以吃下仙胎成为左慈,自然凡人刘广陵也可以大啖仙人的五脏而得道。自此,什么凡人的纷争就一概与她无干了,只需要远远抛下广陵城,飞回西蜀,自然还有一个阁主的位置等待。
她把灯架挪近,在忽闪忽闪的火光中,割开仙人的肚腹扯开,逐个切下仙人的肝、肾、胃、肠,劈开胸骨,割下仙人的肺叶,掏出仙人的心脏,剔肉取髓。永生,永生是馨香的,仙人的血蒸腾在空气中,竟然是梅香。
夜半华佗被人从梦中推醒,睁眼看见广陵披头散发地坐在榻边。灯火昏暗晃荡,他又刚从梦中起来,眼睛迷迷怔怔看不清楚,只瞧见她手中拿着一碗汤水,举着一枚调羹。他亦随军饿了百余天,勺子戳到嘴边便迷迷糊糊张嘴喝了,被辣醒。汤里兑了好些酒水和辣椒,颜色黑乎乎的看不清楚,华愤而问:你给我喝的什么东西!
这是麒麟血。广陵说。
麒麟血?
是,你快喝了,我还有肉给你吃。
华佗饿极,一听肉,立即劈手夺过汤饮尽了,哀哀地等着上肉。刘广陵果真端来一碟肉片,他急切地上手抓来吃。滋味并不美,有些油脂,但烤得过火候,焦糊糊的泛着苦味。他吃完揩着嘴说:这是什么肉,就是焦了些还少味道,再捏撮盐才好。
这是龙肝。广陵说完就不再开口,又默然地端来一盘:这是凤髓,吃罢。
这都是什么名字。华佗笑着接过筷说,从盘中黏糊糊的一滩中捞出几段猪皮一样的吃了,没什么味道,只是腥。
还有什么?他用衣袖抹掉油说。肚里有了油水,就产生起关爱别人的意思,想起来问广陵:你吃过了么?
吃过了。想起表哥,来给你送些。
多谢了,咱们也算同生共死一回。
连累你了。
看来是命该如此,我无可怨。你也知道,哪怕这回不死,想来以我的身体也不远了,能活到今天实在已经不敢想。
广陵只端来一盒肉片,叫他叉着吃。
这又是什么?华佗问。
心。
什么心?
仁心、慈心、忠心、悲心、贪心,都有一些,你尝尝罢!
你说得倒怪。他说。
他就吃了:仁心、慈心、忠心、悲心、贪心,只尝出咸味。肉片用了太多盐腌渍,吃得华佗饮了几大口白天新接的雨水,喝得太急,又呛得咳嗽了一番。广陵拍着背帮他顺气,又扶他躺下。
他很快又睡着了。再醒来已经变天,广陵自开城门请降,吴军兵不血刃进入城中,惊恐的百姓很快随着他们的安抚和放粮镇定下来,广陵王被押往建业,十万士兵卸甲划在城南等待收编。一支吴军被��去占领王府,查至一处院落时嗅见腥味,派人过去瞧,推门一阵冲鼻的血气,众人难忍地掩住口鼻。一个胆大的士兵闯进去,看见内室榻上有一具拆得七零八落的尸体,没有头颅,脏腑遗失不见。因为此事,吴军中很快生出广陵围城之困至于食人的传言。
孙权留广陵王软禁在建业,华佗使了些手段意图看望都不成。经此一战,南方太平了不少,他索性云游去了。又三年,听说她被鸩杀的消息,只有长叹遥拜。
长生的显示是个漫长的过程,起初几年他毫无知觉,到再见十年前的故人,才从对方的惊叹中明白自己的不老。当年所吃究竟是谁的血肉,已经无人可问,华于是只坦然自在地活着。
9 notes · View notes
wangwill · 8 months
Text
1967年臺灣
H:「 棄我 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昨日不曾紀錄則只能拼凑,1967年是怎樣的日子,查查。國小之開始,識字之旅的開始。20240125W4
網路資料:
[出典]  李白    《 宣州謝脁樓餞別校書叔云》
      注:
        1、 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 李白
             棄我 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1967年12月,蔣決定實施九年國民義務教育,所需經費極為龐大,為籌措財源,乃實施加稅計畫,以達成預算平衡。自1968年台灣開始實施九年國民義務教育,為學制之重大改革。[14]:187高等教育以研究高深學術,培養專門人材為宗旨。[14]:187提倡建教合作及技藝訓練。[14]:187
維基百科介紹:
政府
國家正副元首
總統:蔣中正
副總統:嚴家淦
五院首長
行政院院長:嚴家淦(副總統兼任)
立法院院長:黃國書
司法院院長:謝冠生
考試院院長:孫科
監察院院長:李嗣璁
省政府主席
臺灣省政府主席:黃杰
福建省政府主席:戴仲玉
大事記
胡金銓執導之《龍門客棧》及張徹執導之《獨臂刀》,開啟武俠電影熱潮[2]:744。
1月
1月12日——丘念台病逝東京(廣東鎮平縣人,為臺灣先賢丘逢甲之子,曾任臺灣省民政廳長、中國國民黨臺灣省黨部主任委員,為臺灣耆宿。)[2]:734。
1月13日——金門東北激烈空戰,空軍擊落中共米格十九型機2架[2]:734。
1月15日——南投縣第五屆縣長補選由林洋港當選[2]:734。
1月17日——越南共和國國防部長阮友固訪臺(1967年4月2日,商業部長阮景天恩訪臺;4月29日,外交部長陳文杜訪臺;6月20日,教育部長阮文詩訪臺;7月31日,農業部長林文智訪臺。)[2]:734。
1月27日——臺灣省政府主席黃杰簽訂興建曾文水庫工程顧問合約(10月31日,曾文水庫動工興建;12月7日,行政院核准臺灣省發行糧食債券,作興建水庫經費。1969年4月14日,決定降低水庫大壩10公尺,發電量由10萬瓩減為5萬瓩。)[2]:734。
1月30日——國防部長蔣經國著《風雨中的寧靜》一書出版[2]:734。
1月31日——經濟部長李國鼎率團參加在西貢開幕之「中、越經濟合作會議」[2]:735。
2月
美國駐聯合國首席代表高德柏謁見蔣中正,討論當前世界局勢[3]:116。
2月1日——公布設置動員戡亂時期國家安全會議,以黃少谷為秘書長,原國防會議撤銷[2]:735。
2月3日——臺、日簽訂食米外銷協定,日本購臺米5萬公斤[2]:735。
2月6日——發布周至柔、蔣經國、袁守謙分別為國家安全會議建設、動員、戰地政務三委員會主任委員[2]:735。
2月13日——特任唐縱、劉增華、陳嘉尚、孫秉乾分為駐韓國、賽浦路斯、約旦、多明尼加等國大使(3月1日,唐縱呈遞到任國書;5月17日,孫秉乾呈遞到任國書。)[2]:735。
2月18日——行政院決定成立人事、事務、法制、研究等四機構,訂定中央與地方權責劃分方案[2]:735。
2月19日——韓國國防部長金聖恩(韓語:김성은 (군인))訪問臺灣[2]:735。
2月21日——特任保君建、王世明、劉藎章等分別為駐土耳其、科威特、伊朗等國大使(5月17日、5月20日、5月22日,劉藎章、王世明、保君建分別呈遞到任國書。)[2]:735。
2月22日——韓國國會議長李孝祥(韓語:이효상)抵台訪問[4]。
2月27日——臺灣省政府通過桃園中壢鎮升為縣轄市[2]:735。
3月
蔣經國巡視馬祖列島及金門縣[5]:83。
3月1日——中華航空公司與香港當局商定開闢臺北-香港航線;國家建設計畫委員會成立;特任薛毓麟為駐加拿大大使[2]:735。
3月4日——外交部聲明反對任何國家承認外蒙,外蒙是領土[2]:735。
3月11日——土地改革紀念館在臺北市落成[2]:735。
3月16日——陸軍總司令部宣布:陸軍軍歌已由蔣中正核定,今起啟用;任命關鏞為駐賴索托王國大使[2]:735。
3月18日——特任劉宗翰為駐秘魯大使[2]:736。
3月20日——日本經濟調查團訪臺,與財經部門交換意見[2]:736。
3月22日——國防部與美軍協防臺灣灣司令部宣布,特種部隊自4月1日開始舉行為期一月之同舟演習[2]:736。
3月27日——國家安全會議科學發展指導委員會(簡稱科指會)成立,吳大猷為主任委員[2]:736;泰國國務院長他儂·吉滴卡宗訪問臺灣[6](4月1日,蔣中正三度接見,發表聯合聲明,強調清除共產威脅,確保亞洲安全。)[2]:736。
3月30日——經濟部長李國鼎訪問日本(3月31日,拜會日本首相佐藤榮作及外相三木武夫,商建鋼廠計畫並討論造船問題;4月19日,返抵臺北。)[2]:736。
4月
4月1日——中華航空公司港臺航線正式開航[2]:736。
4月4日——澳大利亞總理荷特(Harold E. Holt)訪問臺灣3天(4月6日,與蔣中正兩度會談,發表聯合公報。)[2]:736。
4月9日——前美國副總統尼克森訪問臺灣(4月11日,結束訪問臺灣。)[2]:736。
4月12日——美國宣布:中共國立音樂學院院長馬思聰投奔自由(1968年3月31日,來到臺灣。)[2]:736。
4月17日——千里達及托巴哥總督何才夫婦乘國泰航空飛機經東京抵達臺北展開為期兩星期的訪問,時任考試院院長孫科、時任外交部部長魏道明夫婦和時任僑務委員會委員長高信等人皆在機場歡迎[7];訪臺期間,何才夫婦除了勘查了臺灣中、南部各處的經濟、軍事和教育等設施以外,並特地於4月20日前往參觀國立故宮博物院,隨後與時任副總統嚴家淦夫婦、前行政院院長何應欽一級上將夫婦、魏道明夫婦、時任司法行政部(今法務部)部長鄭彥棻夫婦、時任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秘書長張寶樹夫婦和時任外交部次長楊西崑夫婦及夏功權夫婦等人共同在圓山大飯店慶祝何才的62歲壽辰[7][8]。何才夫婦臨走時,魏道明、何應欽、時任僑務委員會副委員長何宜武和時任外交部次長桂宗堯等人皆前往機場送行[8]。
4月21日——漁業考察團訪問菲律賓,為中、 菲漁業合作奠定基礎[2]:737。
5月
5月1日——經濟部核准設立「中、日合資」臺灣畜產公司[2]:737。
5月4日——美國國務卿魯斯克及助理國務卿彭岱在美國眾議院作證,盛讚臺灣經濟繁榮與農技援外成就[2]:737。
5月6日——副總統兼行政院長嚴家淦啟程經日本赴美訪問21天(5月7日,與日本首相佐藤榮作就中國大陸動亂及越南問題會談;5月9日,與美國總統詹森兩度會談;5月11日,發表聯合聲明,同意互相諮商應付中國大陸情勢發展;5月26日,返回臺灣。)[2]:737。隨行人員包括:經濟部部長李國鼎、外交部政務次長沈錡暨夫人、行政院國際經濟合作發展委員會祕書長陶聲洋等。並前往阿靈頓國家公墓獻花致意、謁甘迺迪之墓。之後亦參訪派屈克空軍基地、甘迺迪太空中心、紐約聯合國大廈等地。訪問期間爭取到美援停止之後,各項經濟合作計畫,使美方同意加強科技交流,在駐華大使館中,設立科技參事,中華民國政府則在行政院之下,成立國家科學委員會,以促進產業升級[9][10]。
5月11日——行政院通過臺北市自7月1日改制為院轄市,並將景美、木柵、內湖、南港、士林、北投6鄉鎮併入[2]:737。
5月20日——中國農民銀行在臺灣復業[2]:737。
5月23日——美國助理國務卿斯柯(Joseph J. Sisco)訪問臺灣3天[2]:738。
5月29日——反共救國軍部隊登陸山東支援敵後游擊作戰,與解放軍發生戰鬥[2]:738。
6月
蔣經國再度巡視馬祖列島及金門縣[5]:83。
6月2日——美國驅逐艦「金伯利號」正式移交臺灣海軍[2]:738。
6月7日——「中、日貿易經濟會議」在臺北揭幕,商討農產品進出口及機械人纖維原料價格,並研討保護工業所有權問題(6月14日,閉幕。1968年7月23日,第二屆會議在東京揭幕。);臺灣與聯合國共同合作發展食品加工計畫實施方案簽字生效[2]:738。
6月11日——臺灣省政府發布「優待僑商來臺投資辦法」[2]:738。
6月14日——蔣中正主持首次國家安全會議,指示建設要有遠大目標和計畫,須以具現代知識科學人才為基礎;美國將新型U-17A輕航空飛機一批移交陸軍使用[2]:738。
6月16日——經濟部長李國鼎代表與聯合簽訂「社區發展公共衛生設施改善計畫」[2]:738。
6月19日——臺灣經濟發展會議在臺北揭幕,為臺灣經濟發展提出建言[2]:738。
6月20日——戚烈拉(Richard G. Ciccolella)任美軍援華顧問團團長[2]:738。
6月28日——蔣中正調動高級軍事首長:黎玉璽、高魁元分任參軍長與參謀總長,陳大慶、賴名湯、劉廣凱、劉玉章分任陸軍、空軍、聯勤、警備總司令[2]:739。
6月29日——協助港澳僑胞到臺灣投資聯絡小組成立,並制定實施「港澳僑胞來臺投資事項」,僑商到臺灣投資達到高峰(9月13日,政府組成協助港澳僑胞回國投資工作小組。)[2]:739。
6月30日——嚴家淦祝賀韓國大統領朴正熙就職,呈遞國書(7月2日,與美國副總統韓福瑞、日本首相佐藤榮作、韓國總統朴正熙等領袖在漢城舉行非正式高峰會議,談論中共核爆、越戰及經濟合作等問題;7月3日,返國。)[2]:739。
7月
7月1日——臺北市改制為院轄市,市長高玉樹、議長張祥傳同時就職;省立臺灣師範大學改制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停刊19年之《東方雜誌》復刊;三軍總醫院在臺北成立;吳修齊、高清愿合組統一企業[2]:739。
7月4日——外交部長魏道明抵達曼谷出席亞太理事會第二屆部長級會議;美國海軍軍令部長穆勒(Thomas H. Moorer)訪問臺灣3天[2]:739。
7月5日——臺灣省政府通令各縣市應即恢復設置國語推行委員會[2]:739。
7月7日——教育部長閻振興表示,明年秋天延長國民義務教育至9年(8月3日,行政院通過「九年國教實施綱要」。)[2]:739。
7月8日——體育界耆宿江良規(1914-1967)病逝(浙江奉化人,為馳譽國際之體育家,著有《體育學原理》等書。)[2]:739。
7月9日——外交部次長楊西崑第19次訪問非洲[2]:739。
7月17日——邱約翰(John L. Chew)接任美軍協防臺灣司令[2]:740。
7月22日——臺灣拆解廢船工業超過日本,躍居世界第一[2]:740。
7月24日——樞機主教田耕莘(1890-1967)病逝(山東陽谷人,曾任輔仁大學復校後第一任董事長,為遠東區第一位樞機主教。);美國運通銀行臺北分行開業[2]:740。
7月28日——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成立,蔣中正擔任會長(11月2日,委員會擬定「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計畫」;11月3日,臺灣省政府訂定「推行中華文化復興運動實施要點」;3月29日,《中華文化復興月刊》創刊。)[2]:740。8月,聘孫科、王雲五、陳立夫為文化復興委員會副會長[3]:116。
8月
8月4日——任命丁懋時、沈祖潯、李興南與黃正分別為駐剛果、盧安達、尼日及加彭等國大使[2]:740。
8月6日——副總統嚴家淦向梁實秋致賀其翻譯《莎士比亞戲劇全集》功成[2]:740。
8月7日——行政院發布「國家科學委員會組織規程」,由吳大猷任主任委員(8月14日,由長科會改組之國家科學委員會成立;10月13日,改組完成,設自然及數學、人文及社會、生物及醫農、工程及應用、科學及教育等五委員會。)[2]:740。
8月12日——蔣中正主持國家安全會議,通過由總統依照臨時條款,以命令規定延長九年國民教育年限(8月26日,行政院頒令自1968年起實施九年國教;12月3日,國際經濟合作發展委員會撥款新臺幣7億餘元,補臺灣省及臺北市推展九年國教;12月13日,行政院決定中美基金撥6億8千餘萬元,作為建國中教室之用。1968年1月2日,由中央指撥公地建校;1月4日,成立延長國民教育工作小組;1月9日,決定統一編印國中教科書;1月26日,78所國中破土興建。);監察院投票同意15位大法官,張金蘭成為第一位女性大法官[2]:740-741。
8月15日——總統府資政孔祥熙病逝紐約(山西太谷人,曾任行政院長、財政部長,長期主持國民政府之財政。)[2]:741。蔣中正馳電弔唁,並手撰「孔庸之先生事略」[3]:116。
8月29日——教育部在美國教育文化事業顧問委員會主任委員郭秉文逝世(江蘇青浦人,曾任東南大學校長、財政部次長兼中英貿易協會主任等職,為中國現代高等教育事業之先驅。)[2]:741。
9月
世盟第一屆會議在台北舉行,共有64個國家與地區、以及12個國際反共組織參加,谷正綱當選第一屆理事會主席。大會通過了世界反共宣言與世界反共聯盟共同綱領[11][12][13]。
9月7日——日本內閣總理大臣佐藤榮作訪臺(9月8日,兩度與蔣中正會談;9月9日,發表聯合公報,強調加強團結,實現亞太區域和平與繁榮。)[2]:741。佐藤榮作兩度晉見蔣商討臺日共同問題,並就當時世局及中國大陸中共情勢交換意見[3]:116-117。
9月12日——蔣接見日本記者發表談話,指出中共內部必陷長期混亂,盼日本人尊重東方傳統,不使共產主義有滲透之機會,唯有臺日加強合作,始能達到此一目的[3]:117。
9月16日——人事行政局成立(7月27日,蔣中正明令設置;8月4日,任命王正誼出任人事行政局長。)[2]:741。
9月17日——美國總統科學顧問賀尼克(Donald F. Hornic)率專家到臺灣,協助臺灣發展科學(9月23日,離臺,建議增加科技經費及培植人才;11月16日,訪臺後建議政府應以土地改革精神,全力加速科學與技術發展。)[2]:741。
9月19日——駐越大使館遭越共爆炸,房屋三分之一被毀(9月26日,暴徒供稱係越共主謀,企圖殺害大使胡璉。)[2]:741。上午10時30分,有兩匪徒混入大使館,將爆炸物安放於胡璉二樓辦公室下面引爆,一時轟然巨響,大使館樓板全部震塌[14]:250。大使館建築物一樓全毀,大使胡璉倖免於難[15]。
9月25日——世界反共聯盟第一屆大會在臺北舉行,67國及13個國際反共組織代表與會(9月29日,通過「世盟共同綱領」與「世盟宣言」後閉幕。)[2]:742。
9月28日——史學家錢穆夫婦自香港飛到臺北定居[2]:742。
9月30日——經濟部長李國鼎與世界糧食組織簽訂「臺灣東部農地開發計畫」實施方案[2]:742。
10月
10月5日——中華航空公司增闢至新加坡、曼谷、馬尼拉及漢城4條國際航線[2]:742。
10月6日——行政院副院長黃少谷代表蔣中正赴加拿大訪問(10月9日,與加國總理皮爾遜(Lester Bowles Pearson)會商兩國加強合作問題;10月17日,返回臺灣。)[2]:742。
10月13日——臺灣與美國簽訂紡織品兩項新協定[2]:742。
10月20日——「中、日貿易協進會」第一次會議在東京舉行(1969年11月17日,舉行第三次會議,臺方代表促成日方採有效措施,縮小貿易差距。)[2]:742。
10月21日——日本外相三木武夫表示對臺政策保持「吉田書簡」精神[2]:742。
10月30日——慶賀越南共和國阮文紹就職,參謀總長高魁元率特使團呈遞國書[2]:743。
11月
11月2日——美援贈臺灣海軍之驅逐艦安陽號抵達臺灣[2]:743。
11月12日——中國國民黨第九屆五中全會揭幕(11月23日,閉幕,選出嚴家淦等19位中央委員。)[2]:743。
11月19日——反共游擊隊突擊廣東惠陽縣平潭機埸,毀中共米格十九型機八架[2]:743。
11月23日——蔣經國再度連任中央常務委員會委員[16]:521。
11月27日——國防部長蔣經國訪問日本(12月2日,返回臺灣。)[2]:743。日本天皇裕仁接見蔣經國時表示永不忘懷蔣中正寬大德意;日本國民1萬5千餘名在東京舉行感謝蔣大會[3]:117。
11月28日——聯合國大會表決「中國代表權問題」,以58對45票,17票棄權,擊退共黨及不結盟國家欲使中共進入聯合國之企圖[2]:743。
11月29日——蔣中正發布行政院長局部改組:俞國華任財政部長,查良鑑任司法行政部長,孫運璿任交通部長,蔣彥士為行政院秘書長;考試院副院長程天放逝世(江西新建人,曾任安徽省教育廳長、浙江大學校長、駐德國大使;政府遷臺後,先後任教部長、考試院副院長等職。)[2]:743-744。
7月30日——行政院通過「中、美資源交換計畫」[2]:744。
12月
12月5日——副總統兼行政院長嚴家淦指示各機關,提高改進行政效率,推行分層負責制度,政府並頒實施準則[2]:744。
12月8日——前日本首相岸信介訪問臺灣;陸軍總司令陳大慶代表政府接受美國贈送之最新型戰車一批[2]:744。岸信介率團謁見蔣中正[3]:118。
12月12日——「中、美農產品協定」在臺北簽字,美國繼續提供臺灣農產品兩年3,750萬美元,半數為協助友好國家之用[2]:744。
12月13日——歷史學家湯恩比訪問臺灣[2]:744。
12月16日——臺、日簽訂5項貸款協定,計979萬1,000美元,購置設備用於建設[2]:744。
12月22日——駐賴比瑞亞大使楊繼曾代表與賴國簽訂「中、賴農技合作新協定」[2]:744。張群任慶賀賴比瑞亞總統、副總統就職典禮特使,順道訪問象牙海岸,歸途訪問美國[17]。
出生
參見: 1967年出生
1月8日——
陳明真,女歌手。
劉醇逸:政治人物,是移居美國的台灣人。
1月10日——林靖傑:導演。
1月13日——徐薇,英文補教名師。
1月15日——羅明才:政治人物,是羅福助之子。
1月17日——玉尚:演員,是呂盈瑩前夫。
1月21日——安幼琪:新聞主播、主持人。
1月22日——蔡淑惠:政治人物。
1月25日——吳蒙恩:導演。
1月30日——黃榮山:力學家。
1月31日——王祖賢,演員、歌手。
2月1日——
賴有賢,漫畫家。作品有《真命天子》、《小和尚》。
秦偉:主持人、通告藝人。
2月2日——
劉櫂豪,法官、政治人物。現任立法委員。
林有志:政治人物,曾任花蓮市市民代表、花蓮縣議員、行政院客家委員會諮詢委員。
2月5日——
拾方方:登山家,是首位在聖母峰遇難的台灣人。
簡余晏:政治人物。
2月6日——陳孫華:造型設計師。
2月8日——
牛爾:化妝師。
張正憲:棒球捕手,現被終身禁賽。
2月11日——陳政賢:棒球選手。
2月16日——顧玉玲:作家、社會運動人士。
2月22日——溫士凱:作家、講師、廣播主持人。
3月1日——蕭淑麗:政治人物。
3月2日——詹雅雯,知名臺語歌手。
3月3日——沈慧虹:政治人物、鐵道站務員,曾任奮起湖車站站長、新竹市交通處處長、新竹市副市長。
3月7日——歐崇敬:教授。
3月11日——
方季惟:歌手、演員。
郭國文:政治人物。
侯駿逸:角力運動員。
3月12日——尹乃菁:主持人。
3月21日——車宜靜:文化工作者,現任世界至孝親篤舜裔總會秘書長。
3月26日——張信哲,歌手。
4月2日——宋明宗:政治人物。
4月11日——王自強:演員。
4月15日——陳宗彥:政治人物,曾任行政院發言人、內政部政務次長、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副指揮官。
4月21日——
蔡秋鳳:歌手。
劉志昇:棒球領隊。
4月24日——賴義鍠:政治人物。
4月26日——九孔,本名呂孔維,藝人、諧星。
4月28日——
包小松:歌手、主持人、音樂製作人,是張雅婷之夫、包小柏之兄。
包小柏:歌手、演員、主持人、音樂製作人,是包小松之弟。
4月29日——平凡:漫畫家。
4月30日——
張宇,男歌手。
田麗:演員、主持人、果農。
5月13日——徐超斌:醫師。
5月16日——楊朝偉:政治人物。
5月18日——李慶鋒:政治人物。
5月19日——趙詠華:歌手。
5月25日——
辜仲立,企業家,出身鹿港辜家。辜濂松三子。其兄辜仲諒、辜仲瑩。
吳鈞堯:作家。
5月28日——康康,本名康晉榮。綜藝節目主持人和歌手。
5月30日——丁國琳,女演員。
6月6日——
林美秀:演員、主持人。
楊靚姝:編劇。
6月7日——謝榮雅:工業設計師。
6月13日——陳文治:政治人物,曾任新北市議會副議長。
6月19日——陳震:歌手。
6月21日——馬維欣:演員、主持人、通告藝人,是馮光榮前妻。
6月24日——劉志宏:音樂製作人。
6月30日——王中平:歌手、演員,是余皓然之夫。
7月1日——
簡郁珊:音樂家。
單承矩:演員、導演、編劇、製作人。
7月3日——游梓翔:教授。
7月6日——
鄭文燦,政治人物。曾參與野百合學運,2014年當選桃園市長。
萬芳:歌手、演員、廣播主持人。
高景炎:籃球運動員。
7月18日——林錦昌,小說家、政治人物。曾任台北市政府新聞處處長。
7月19日——
李興文,男演員。曾參與電影《報告班長》、電視劇《流氓教授》、《意難忘》演出。
周可平:圍棋棋士。
7月21日——黃奕睿:會計師。
7月23日——楊潔玫:演員。
7月24日——宋少卿:相聲、演員、主持人。
7月31日——蔡海如:藝術策展人。
8月1日——
陳建年:歌手、警務人員,曾任蘭嶼分駐所副所長。
曾貴章:棒球選手,現被終身禁賽。
8月2日——王光熙:棒球選手,是王光輝之弟,現被終身禁賽。
8月5日——顧婕:演員。
8月10日——曲全立:導演。
8月11日——鄒兆龍:演員,是翁慧德之夫,曾在好萊塢參與電影《駭客任務》第二、三集演出。
8月12日——
黃俊傑,棒球選手,曾經效力於中華職棒時報鷹隊。
傅家森:消防員。
8月14日——曾淑勤,女歌手。
8月17日——
王耿豪:演員。
孟廣美:演員、主持人、模特兒,是台灣首位登上好萊塢的女藝人,現移居北京。
8月19日——胡一虎:新聞主播,原是華視主播,後轉赴香港鳳凰衛視。
8月23日——陳耀川:音樂製作人。
8月26日——蘇昭旭:鐵道研究家。
8月29日——邵昕:演員。
9月4日——四方:演員。
9月7日——吳小莉:新聞主播,原在華視擔任主播,1993年後轉赴香港鳳凰衛視。
9月8日——張萬康:小說家。
9月16日——
趙豐邦,花式撞球運動選手,有「冷臉殺手」之稱。
屈中恆:演員、主持人、配音員。
9月17日——楊秀玉:政治人物,現任基隆市議會副議長。
9月18日——
徐輔軍:導演,以2004年電影《夢遊夏威夷》獲得杜維爾影展最佳影片獎。
陳明義:政治人物,是陳世軒之父。
9月19日——
許淑蘋:演員,是張傑勛之妻。
盧秀芳:新聞主播,是盧秀燕之妹。
9月22日——張傑勛:演員,是許淑蘋之夫。
9月26日——林玉珍:新聞主播。
9月28日——朱國珍:作家、主持人、新聞主播。
10月1日——簡文彬:指揮家。
10月6日——汪用和:新聞主播,是周守訓之妻。
10月7日——林俊泓:導演。
10月8日——吳建樟:翻譯家。
10月11日——劉小芸:配音員。
10月12日——黃忠義,棒球選手。
10月16日——韓羅賢:音樂製作人、經紀人。
10月17日——
林小樓:演員。
黃國華:小說家。
10月19日——賴芳玉:律師。
10月22日——徐佳青:政治人物。
10月24日——劉增鍇:相聲。
10月25日——姚可傑:歌手,是東方快車主唱。
10月29日——徐承義:演員、企業家,是瓦城泰統集團創辦人。
10月31日——
黃柏霖,政治人物。現任高雄市議員,叔叔黃啟川曾任議長。
何淑峯:政治人物。
劉海若:新聞主播,原是TVBS晚間主播,2000年後轉赴香港鳳凰衛視。
11月1日——
洪敬堯:歌手,是洪一峰之子、洪榮宏之弟。
汪平雲:律師、政治人物,曾任蒙藏委員會委員。
11月4日——柯淑勤,女演員。代表作《孽子》。
11月6日——
宋達民:歌手、演員、牧師,是宋逸民之弟。
宋逸民:歌手、演員、牧師,是宋達民之兄。
11月7日——焦恩俊,藝人演員。
11月9日——江國賓,男演員。代表作《台灣霹靂火》、《台灣龍捲風》、《金色摩天輪》,早年以飾演反派角色較具代表性。
11月10日——沈懷一:歌手、社會運動人士。
11月17日——王美雪:演員。
11月18日——劉亮佐,藝人,曾主持三立電視台節目『在台灣的故事』。
11月19日——
侯志堅:鍵盤手、音樂製作人,是東方快車成員之一。
游素蘭:小說家、漫畫家,是喬英之姊。
桑茂森:籃球教練。
11月20日——周奕成:政治運動人士,曾任中華民國總統府諮議、行政院政務顧問。
11月21日——陳思安:歌手。
11月25日——謝采妘:歌手,現移居馬來西亞。
11月27日——陳湘琪:演員、教授,現任教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電影創作、劇場設計二系。
12月14日——卓天麟:棒球選手。
12月15日——陳進益:配音員。
12月16日——周玲妏:政治人物,曾任高雄市政府觀光局局長。
12月17日——王文華:作家。
12月20日——
陳文山:演員。
蕭雅全:導演。
12月21日——李哲華:幕僚,曾任台北市民政局機要秘書、葉金川副秘書長辦公室主任、林益世立委辦公室主任。
12月23日——陳淑芬:漫畫家。
12月24日——沈玉琳,藝人、電視節目製作人及主持人。
逝世
1月12日——丘念台,政治人物,丘逢甲之子。(1894年出生)。
3月11日——楊仲鯨,政治人物,首屆民選花蓮縣長。(1898年出生)。
3月27日——吳新榮,醫師、作家及政治人物(1907年出生)。
吳燕生 詩人 °吳鸞旂孫女、吳子瑜女兒°大正三年出生於北平,得年 62歲°
參考來源
2 notes · View notes
bookofjin · 2 years
Text
Administrative geography of Western Han (34,107)
According to Ban Gu's Book of Han.
Tumblr media
Sili司隸
Jingzhaoyin京兆尹
Chang'an長安
Xinfeng新豐
Chuansikong船司空
Lantian藍田
Huayin華陰
Zheng鄭
Hu湖
Xiagui下邽
Nanling南陵
Fengming奉明
Baling霸陵
Duling杜陵
Zuopingyi左馮翊
Gaoling高陵,
Yueyang櫟陽
Didao翟道
Chiyang池陽
Xiayang夏陽
Ya衙
Suyi粟邑
Gukou谷口
Lianzhuo蓮勺
Fu鄜
Pinyang頻陽
Linjin臨晉
Zhongquan重泉
Heyang郃陽
Duixu祋祤
Wucheng武城
Chenyang沈陽
Huaide褱德
Cheng徵
Yunling雲陵
Wannian萬年
Changling長陵
Yangling陽陵
Yunyang雲陽
Youfufeng右扶風
Weicheng渭城
Huaili槐里
Hu鄠
Zhouzhi盩厔
Tai斄
Yuyi郁夷
Meiyang美陽
Mei郿
Yong雍
Qi漆
Xunyi栒邑
Yumi隃麋
Chencang陳倉
Duyang杜陽
Haozhi好畤
Guo虢
Anling安陵
Maoling茂陵
Pingling平陵
Wugong武功
Hongnong弘農郡
Hongnong弘農
Lushi盧氏
Shan陝
Yiyang宜陽
Mianchi黽池
Xin'an新安
Luhun陸渾
Hedong河東郡
Anyi安邑
Dayang大陽
Yishi猗氏
Xie解
Pufan蒲反
Heibei河北
Zuoyi左邑
Fenyin汾陰
Wenxi聞喜
Huoze濩澤
Duanshi端氏
Linfen臨汾
Yuan垣
Pishi皮氏
Changxiu長脩
Pingyang平陽
Xiangling襄陵
Zhi彘
Yang楊
Beiqu北屈
Puzi蒲子
Jiang絳
Huzhe狐讘
Qi騏
Henei河內郡
Huai懷
Ji汲
Wude武德
Bo波
Shanyang山陽
Heyang河陽
Zhou州
Gong共
Pinggao平皋
Zhaoge朝歌
Xiuwu脩武
Wen溫
Yewang野王
Huojia獲嘉
Zhi軹
Qinshui沁水
Longlü隆慮
Tangyin蕩陰
Henan河南郡
Luoyang雒陽
Xingyang滎陽
Yanshi偃師
Jing京
Pingyin平陰
Zhongmou中牟
Ping平
Yangwu陽武
Henan河南
Goushi緱氏
Quan卷
Yuanwu原武
Gong鞏
Gucheng穀成
Gushi故市
Mi密
Xincheng新成
Kaifeng開封
Chenggao成皋
Yuanling苑陵
Liang梁
Xinzheng新鄭
Bing 并州
Taiyuan太原郡
Jinyang晉陽
Jiexiu界休
Yuci榆次
Zhongdu中都
Zishi茲氏
Wu鄔
Pingtao平陶
Jingling京陵
Daling大陵
Qi祁
Shang'ai上艾
Yangyi陽邑
Shangdang上黨郡
Changzi長子
Zhunliu屯留
Yuwu余吾
Tongdi銅鞮
Zhan沾
Nieshi涅氏
Xiangyuan襄垣
Huguan壺關
Xuanshi泫氏
Gaodu高都
Lu潞
Yishi陭氏
Yang'e陽阿
Guyuan穀遠
Shang上郡
Dule獨樂
Yangzhou陽周
Pingdu平都
Qianshui淺水
Xiangluo襄洛
Qiyuan漆垣
Sheyan奢延
Diaoyin雕陰
Diaoyindao雕陰道
Dingyang定陽
Gaonu高奴
Xihe西河郡
Zhongyang中陽
Gaolang皋狼
Pingzhou平周
Lin藺
Lishi離石
Xicheng隰成
Tujun土軍
Yinshan陰山
Yan 兗州
Dong東郡
Puyang濮陽
Baima白馬
Nanyan南燕
Chenliu陳留郡
Chenliu陳留
Xiaohuang小黃
Yongqiu雍丘
Suanzao酸棗
Donghun東昏
Waihuang外黃
Fengqiu封丘
Changluo長羅
Weishi尉氏
Changyuan長垣
Pingqiu平丘
Jiyang濟陽
Junyi浚儀
Huaiyang淮陽國
Yangjia陽夏
Fugou扶溝
Yu圉
Yu 豫州
Yingchuan潁川郡
Yangdi陽翟
Changshe長社
Yingyin潁陰
Chonggao崇高
Xu許
Yanling傿陵
Cheng'an成安
Zhouchengxiu周承休
Yangcheng陽城
Lunshi綸氏
Ji冀州
Zhao趙國
Handan邯鄲
Yiyang易陽
Bairen柏人
Xiangguo襄國
Guangping廣平國
Guangping廣平
Zhang張
Zhaoping朝平
Nanhe南和
Lieren列人
Chizhang斥章
Ren任
Quliang曲梁
Guangxiang廣鄉
Pingxiang平鄉
Guangnian廣年
Zhending真定國
Gaocheng稿城
Wei魏郡
Ye鄴
Chiqiu斥丘
Sha沙
Neihuang內黃
Fanyang繁陽
Liangqi梁期
Liyang黎陽
Jifei即裴
Wushi武始
Hanhui邯會
Hangou邯溝
Wu'an武安
Julu鉅鹿郡
Julu鉅鹿
Guang'e廣阿
Xiangshi象氏
Yingtao廮陶
Songzi宋子
Yangshi楊氏
Jingwu敬武
Baixiang柏鄉
Changshan常山郡
Yuanshi元氏
Shiyi石邑
Fangzi房子
Zhongqiu中丘
Fengsi封斯
Guan關
Pingji平棘
Hao鄗
Liang涼州
Wudu武都郡
Gudao故道
Anding安定郡
Gaoping高平
Fulei復累
Anbei安俾
Fuyi撫夷
Zhaonuo朝那
Jingyang涇陽
Linjing臨涇
Lu鹵
Wuzhi烏氏
Yinmi陰密
Anding安定
Canluan參䜌
Sanshui三水
Yinpan陰槃
Anwu安武
Julei祖厲
Yuande爰得
Xunjun眴卷
Pengyang彭陽
Chunyin鶉陰
Yuezhidao月氏道
Anding安定郡
Fuyi撫夷
Linjing臨涇
Yinmi陰密
Anding安定
Canluan參䜌
Yinpan陰槃
Anwu安武
Yuande爰得
Pengyang彭陽
Beidi北地郡
Maling馬領
Zhilu直路
Xuyan昫衍
Fangqu方渠
Chungu鶉孤
Guide歸德
Lüepandao略畔道
Niyang泥陽
Yuzhi郁郅
Yiqudao義渠道
Yiju弋居
Dayao大𦥼
Not located
Taiyuan太原郡
Yuli于離
Guangping廣平國
Pingli平利
Yangtai陽臺
Chengxiang城鄉
Julu鉅鹿郡
Wutao武陶
Changshan常山郡
Pingtai平臺
Duxiang都鄉
Beidi北地郡
Chudao除道
Wujie五街
Huihuo回獲
County locations and ancient rivers, lakes, and shorelines from The Historical Atlas of China.
I have intentionally stuck to the Hanshu where it differs from the Historical Atlas.
3 notes · View notes
ah-xun · 11 days
Text
Tumblr media
原作:神北克 •《穿越效應》
如果看不懂漫畫原文,請將圖片下載下來用谷歌翻譯來進行逐張翻譯。
改編:陳郁勳
西元2116年,我們的宇宙的加拿大亞伯托省的中美加三國聯合實驗基地裡,一名男子光著身子、留著長髮,那身材引入注目,不久便被噴灑上消毒水,隨後便穿上衣服,梳理頭髮,綁上辮子,帶上平板電腦,穿好裝備,一個有著水汪汪大眼的白髮老頭走了過來,他是此次實驗的主導者,老頭告訴男子,他接下來將會穿越至清朝康熙年間,任務目的只要拍一些照片就好了,剛剛噴灑的消毒水是為了避免你身上的現代病菌、病毒被你一同帶回至古代,剛剛的絕育針,是為了防止你在古代有後代導致時空悖論,不過具有時效性。
不久,實驗開始,男子站上平台,接著,一道藍色閃光閃過,一剎那,男子就此消失蹤影,穿越到了清朝的康熙年間。
男子、白髮老頭與其他實驗人員不知道的是,男子並不是被傳送至這個世界的清朝,於是另外一個平行宇宙:008號宇宙。
男子穿越至一處山中,突然感到身體不適,隨即嘔吐了一地,因為在進行時空穿梭之前是必須禁食3小時以上的。���男子稍作整頓後,便將時光機藏於身旁的移除樹林中,接著就從山上的樓梯下山前往山下的城鎮。
他在身上偷偷帶來了現代的手槍與高純量的銀錠。他來到一處小型旅店拿出那銀錠要投訴,那旅店老闆一看,慌張不已,告訴男子本店不收這種銀子,又告訴他不遠處的大型酒樓或許會收。男子聽聞,便隨即前往了酒樓。
酒樓老闆見那銀子,隨即高聲吆喝道:「老客到!上房伺候!」接著,雙方愣住了許久,酒樓老闆向男子說道:「客官您倒是拿些零錢打賞打賞呀。」
在男子一時不知該如何是好時,一道聲音傳來:「拿去,狗崽子!」隨後將零錢灑落於地上,店小二彎腰將地上零錢撿起,男子轉頭一看是一個粗獷男子,身邊站著一位公子,而那些零錢正是那位粗獷男扔的。
粗獷男子向其鞠躬說道:「在下姓范,拜見公子。」隨後接著說,「我身後這位是我家公子。」
男子也向那位公子鞠了個躬、打了聲招呼。
接著在飯桌上,公子向男子自我介紹道:「在下體元,蒙古旗。」又問道:「敢問閣下尊姓大名?」
男子愣住一時,隨即回到道:「我…我叫楊聚強。是個南方人,第一次出遠門。」
楊聚強看著飯桌上的飯菜,那飯菜都樣貌那叫一個醜,但放入口中後那叫一個好吃,比現代的食物還要難以形容的好。
不久楊聚強便喝的酩酊大醉,無意間將未來發生的各種歷史事件脫口而出,體元公子聽得十分入迷,反觀其隨從范先生倒是聽得呼呼大睡。楊聚強在講完歷史事件後,甚至將未來各種科技事物與原理也一併講了出來。
不久,三人回至各自的房間,楊聚強不敵醉意,昏昏沉沉的睡了過去。此時體元公子與范先生站在楊聚強的房間的門口外,范先生認為,這個叫楊聚強的傢伙居然敢隨便斷言大清亡國,簡直妖言惑眾,不如報官把他給逮捕算了,體元公子聽聞卻對其大罵放肆,接著提及楊聚強手上的銀子,那種純度可不是以現在大清國的技術能夠製作出來的。范先生隨即陷入沉思,突然想起楊聚強手上拿的鐵板(平板電腦),在上面比劃來比劃去的,此人確實非同尋常。
體元公子隨即吩咐范先生將楊聚強用好酒好肉給伺候好,接著又命令下人將楊聚強的平板給偷過來,並且用一塊高品質的鐵板給將其替換掉。體元公子端詳著手上的鐵板,將其打開後看見裡面所儲存的資料不禁大吃一驚,各種科學公式、國內礦藏分佈、歷史資料等都被收藏於這塊神奇的鐵板中。
隔天早晨,楊聚強發現自己在這段期間犯下了大錯,因為他將未來的事件告知了這些古人,為了避免這個世界的歷史發生任何改變,隨即在沒人注意的情況下,趕回深山之中,穿上風衣,啟動時光機,突然臨時起意,在回到西元2116年之前,先前往1944年觀看諾曼第登陸來好好犒賞犒賞自己。殊不知,這個世界的歷史早已發生了變化…
楊聚強不知道的是這位體元公子與范先生,其實就是大清帝國與納蘭明珠。
同時,在原本時空,白髮老頭見楊聚強沒能回來,便打算放棄實驗,突然一群特工闖入,為首的特工向老頭叫道:「魏星丰,你被逮捕了,我們已經知道你的計畫了,請您乖乖配合,將你的雙手高舉起來!」
魏星丰打算反抗,這時一名特警隨即對其開槍,將魏星丰的手掌給打穿,連同其手上的裝置也一併破壞。這時警鈴大作,魏星丰手上的裝置開始泛起紅色的閃光,特工見情況不妙,只好連忙帶著手下撤退,而魏星丰則被傳送至008號宇宙,西元1920年的清朝中。
…未完待續…
1 note · View note
wangwill66 · 3 months
Text
中國曆代散文選
H:有多篇是學校國文課本的選項,其他目錄未見的是個選項。古文止的各篇章,也是代表。網路發達,想讀的蒐尋即可。20240711W4
百度百科:
中國曆代散文選
《中國曆代散文選》是2008年中國出版集團,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盼遂、郭預衡。[1]
書名
中國曆代散文選
作者
劉盼遂,郭預衡(版本二)
譯者
謝百魁
出版社
中國出版集團,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北京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8-1-1(版本一)\1980-01-01(版本二)
《中國古代散文選》
目錄
版一目錄
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
代李敬業傳檄天下文
言語
山中與裴秀才迪書
與韓荊州書
送宗判官歸滑台序
原毀
送董邵南序
張中丞傳後敍
師説
進學解
柳子厚墓誌銘
祭十二郎文
送李願歸盤谷序
毛穎傳
論佛骨表
陋室銘
與元微之書
種樹郭橐駝傳
答韋中立論師道書
始得西山宴遊記
鈷鉧潭記
鑽鉧潭西小丘記
至小丘西小石潭記
捕蛇者説
三戒
敵戒
段太尉逸事狀
阿房宮賦
李賀歌詩集序
原謗
蠹化
野廟碑
辨害
待漏院記
黃州新建小竹樓記
岳陽樓記
醉翁亭記
秋聲賦
梅聖俞詩集序
答吳充秀才書
祭石曼卿文
與高司諫書
讀李翱文
五代史伶官傳序
六國
上歐陽內翰第一書
墨池記
愛蓮説
諫院題名記
與王介甫書
肥水之戰
傷仲永
讀孟嘗君傳
答司馬諫議書
祭歐陽文忠公文
遊褒禪山記
留侯論
日喻
文與可畫篔簹谷偃竹記
答謝民師書
赤壁賦
記承天寺夜遊
石鐘山記
教戰守策
上樞密韓太尉書
書洛陽名園記後
新城遊北山記
金石錄後序
戊午上高宗封事
南京上高宗書略
跋李莊簡公家書
入蜀記
送郭拱辰序
祭陳同甫文
跋紹興辛巳親征詔草
指南錄後序
登西台慟哭記
焚驢志
市隱齋記
送秦中諸人引
送張叔夏西遊序
輞川圖記
送何太虛北遊序
錄鬼簿序
送東陽馬生序
狙公
司馬季主論
賣柑者言
越巫
瘞旅文
説琴
尚書別解序
項脊軒志
寒花葬志
任光祿竹溪記
報劉一丈書
題海天落照圖後
題孔子像於芝佛院
祭梁夫山先生文
牡丹亭記題詞
山居鬥雞記
孤山
滿井遊記
徐文長傳
西山十記
遊黃山日記(後)
陶庵夢憶序
西湖七月半
五人墓碑記
劉中山集題詞
寓山注序
李龍眠畫羅漢記
核舟記
奇零草序
獄中上母書
九牛壩觀觝戲記
原君
生員論
廣宋遺民錄序
與友人論學書
癸未去金陵日與阮光祿書
李姬傳
論梁元帝讀書
盲者説
獄中雜記
左忠毅公逸事
範縣署中寄舍弟墨第四書
梅花嶺記
黃生借書説
為學一首示子侄
登泰山記
經舊苑吊馬守真文
與孫季逑書
送欽差大臣侯官林公序
病梅館記
己亥六月重過揚州記
《海國圖志敍》
不如歸序
革命軍序
少年中國説
與妻書
重訂後
版二目錄
上冊
先秦
鄭伯克段於鄢
曹劌論戰
重耳出亡始末
晉楚城濮之戰
燭之武退秦師
秦晉餚之戰
子產不毀鄉校
子產弗與韓宣子環
邵公諫厲王弭謗
叔向賀貧
范雎説秦王
鄒忌諷齊王納諫
馮諼客孟嘗君
趙威後問齊使
莫敖子華對楚威王問
莊辛説楚襄王
樓緩虞卿論割地賂秦
魯仲連義不帝秦
觸龍説趙太后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
長沮桀溺
子路從而後
非攻
公輸
齊桓晉文之事
王顧左右而言他
天時不如地利
許行
齊人有一妻一妾
逍遙遊
養生主
馬蹄
胠篋
秋水
勸學
天論
説難
五蠹··
去私
風賦
諫逐客書
禮運
兩漢
過秦論
七發
獄中上樑王書
論貴粟疏
子虛賦
項羽本紀
魏公子列傳
廉頗藺相如列傳
魏其武安侯列傳
李將軍列傳
刺客列傳
報任安書
西門豹治鄴
諫營昌陵、延陵疏
蘇武傳
楊王孫傳
封禪儀記
自紀
歸田賦
刺世疾邪賦
魏晉南北朝
讓縣自明本志令
論盛孝章書
吊張衡文
登樓賦
出師表
後出師表
與吳質書
與楊德祖書
洛神賦
求通親親表
與山巨源絕交書
管蔡論
思舊賦
陳情事表
諸葛亮傳
東方朔畫贊
吊魏武啼文
演連珠
劍閣銘
答盧諶書
蘭亭集序
歸去來兮辭
桃花源記
五柳先生傳
閒情賦
陶徵士誄
逸民傳論
範滂傳
為宋公至洛陽謁五陵表
蕪城賦
月賦
別賦
北山移文
答謝中書書
廣絕交論
與陳伯之書
與宋元思書
哀江南賦序
小園賦
巫峽
孟門山
景明寺
涉務
版二前言
我國是個散文非常發達的國家,自古以來,不僅文學家,而且有些史學家、哲學家、科學家,都很講究文章的寫作。有的史學家、哲學家、科學家同時也是散文家。孔子説:“言之無文,行而不遠。”從春秋戰國以來,行人出辭,史官記事,哲人立論,都很注重文采。這就形成了我國散文的一個優良傳統。司馬遷的《史記》之稱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就是這個傳統的突出的表現。今天研究這一份散文遺產,分析它的藝術特點,總結它的寫作經驗,從思想到藝術,批判地繼承其中一切有用的東西,是我們研究中國古代文學的重要任務之一。
我國散文發展的第一個歷史階段是先秦時期。遠在殷商時代,就已經產生了散體的文章。甲骨鐘鼎已有不少成文的片段。不過,周誥殷盤,基本上仍屬佶屈聱牙的文字,散文的飛躍發展是在戰國。戰國是我國曆史上一個百家爭鳴的時代,也是散文極盛的時期。因此,古人論文,也很重視戰國。清人章學誠説:“周衰道弊,六藝道息,而諸子爭鳴。蓋至戰國而文章之變盡,至戰國而著述之事專,至戰國而後世之文體備。故論文於戰國,而升降盛衰之故可知也。”所謂“至戰國而文章之變盡”, “至戰國而後世之文體備”,這都是指當時文章的體裁、風格的變化多樣説的。
參考資料
[1]  中國曆代散文選.豆瓣讀書 [引用日期2016-10-19]
0 notes
sassy324 · 3 months
Text
論世界政客進入比爛的時代: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人類,最缺乏、最重要的人才,是政治人才。但當今的時代,合格的政治人物難尋,優秀的國家領袖更難尋,偉大的政治家找不到。這是平庸的時代,這是一個政治人物比爛的時代,這是一個缺乏偉大政治家的時代。
普丁,一個無端過度自負的人,沉迷自我造神的政治癮君子。他沒有在希特勒身上吸取教訓,重操不合時宜的極端民族主義老路,要當彼德大帝、沙皇二世。他給世界帶來戰禍,他將世界拖向第三次世界大戰的邊緣,他將世界推上軍備大賽的災難之路,他令世界的窮人更多、更窮。
他極力崇拜馬列暴政的創始人列寧,在佔領的烏克蘭領土上,建設的第一項,就是立列寧銅像,說明他是列寧的信徒,專制的推崇者。他的勝利,預示著世界的失敗。梅德韋傑���,一個不諳世事的���族主義狂人,未達政客的最低門檻,只會整天威助要動用核武。俄羅斯是個「嗜土」民族,沉迷大閱兵的民族,不會產生現代文明的優秀領袖。
習近平,有華盛頓不學,有孫中山不做,去學普京,去做金正恩。普丁是他的恩師,學普丁要做大帝,要終身製,而不惜毀壞民主憲政基礎,如同回到了袁世凱時代。他身邊沒有魏徵,沒有王安石,沒有直諫的言官,只有投其所好的庸官。他大部分的精力都用在模仿普丁大帝上,他擁有的權勢,遠遠超出他生理上所能容納消化的情度。���將沒有給本民族留下任何正面的遺產。
整個歐洲,都沒有像樣的政客,像樣的領袖。英國,自柴契爾夫人之後,就進入政客平庸的時代,只知跟著美國去做壞事,去偏袒以色列,去屠殺加薩平民,去否認巴勒斯坦人的立國權。前首相蘇納克,成了為以色列暴行背書的植物人,他根本不懂政治。新首相施凱爾不是猶太人,但誓言要做個猶太人,與猶太裔夫人配對。
納坦耶胡,是混在民主政體內的殺人魔王,再世希特勒。這個可薩猶太人,是臭名昭著的「波蘭幫」成員:自私、貪婪、蠻橫、殘暴、無人性,是個極盡反人類的以色列領袖。他將世界最反人類的政客,都收集到他的內閣裡,沒有之一,奇觀!這樣一個被國際法庭通輯的爛政客,竟被西方國家政界所認可,也被邀請到美國國會演講。
美國政客,是世界爛政客的代名詞,他們將自己的面目形象,塗鴉得醜陋不堪。民主了二百多年,政壇像個菜市場:公開行賄、受賄,敗壞了西方民主國家的形象。現在除個別外,國會議員大部分都自願或被迫接受AIPAC的賄賂;少則幾萬,多則百萬。希拉蕊是百萬級別,所以是最親以色列的女議員,連女婿也挑猶太裔的。麥康奈爾任多數黨領時,也是百萬級別,所以他收到賄賂後表態:加薩土地應歸以色列所有。
美國副總統賀錦麗,來自去道德化自由派聖地的加州,是個極左派女皇。她在加州總檢察長任上,通過臭名昭著的「零元購」法案,說明她的極左,已到瘋癲的情度。她好可能成為下一個女總統。這種心智不健全、偏激的政客,被捧到這麼高的位置,說明美國的政治文化,從上到下,從外到裡,都已腐敗變質了。
世事有巧合,由AIPAC安排的拜登內閣,重要閣員都是猶太裔,史稱猶太內閣。偏偏遇上以巴戰爭,令拜登,拜登內閣的惡行,暴露於天下。整個白宮,都被猶太內閣沾汚了:成了特拉維夫的海外政府,納坦耶胡的海外內閣,為以色列利益背書的美國辦事處。
以拜登的智商與身體狀況,根本就不適合擔任總統職位。年齡是個問題,但不是最嚴重的問題,最嚴重的是,他已處於半老人癡呆症狀,前總統卡特,雖百歲老人,仍頭腦清釋。最近披露,老年癡呆症專科醫生,已八次進入白宮為他疹治。這樣身體狀況的人,仍堅持要參選下屆總統大選,說明他的品格低下,智商低下,是個極不負責任的爛政客,難怪他甘於做加沙屠夫、加沙戰犯。
美國國會議員,已集體比爛,他們通過的:《反猶太主義意識法案》、《反非法法院反制法案》、《禁止報導加薩死亡數字法案》,而成為現代憲政笑柄的案例。一位收了AIPAC賄賂的議員說,即使所有的加薩平民被殺,他都仍然支持以色列。美國已亡國,美國的政客,是亡國的政客,比爛的政客。 (加拿大司馬田2024.7. 谷歌翻譯fb:Markss Tang)
0 notes
kuyuandlinu · 4 months
Text
蘭亭辯論 欲言又止
幾年前初涉書法,忍不住了解一下當年辯論蘭亭的起因,畢竟如果《蘭亭序》毫無值得學的,我也不必浪費精力了。
讀完高二適與郭沫若最初來回幾篇「口角」文章之後,郭沫若的考證功夫不言而喻,外行人必定說不過他,只得回家繼續讀書。而高二適毫不讓步的勇氣著實令人佩服,學問與立場都堅定不移。
郭老的功夫沒得說,可是他的假設與結論都似是凌空飛步,沒有點學識當真摸不著頭腦,作為一個不懂的人很想提出一些最基本的疑問,如:如果王羲之寫得和《王興之夫婦墓誌》一樣,那我們還學書法嗎?
又或郭老攻擊智永「充滿負能量」(今日我們稱之為職業刻板印象),說王羲之不會如此,引世說新語逸少與謝安共登冶城的對話為證,右軍指責謝安在亂世中太文藝,卻忽略了原文記載右軍這句話的原因,恰是為了肯定謝安的答覆:自古社會危患都不是因為文藝而導致的。剛好否定了郭沫若的立場。當然,謝安說的並不是「文藝」而是「清言」,但被郭老否定這一點肯定是一樣的。
郭沫若在文末改為人身攻擊更是令人難忘:「高先生之信仰唐太宗,似乎比唐初群臣有過之而無不及了。」看來是以「迷信」攻擊人的先驅,實暗諷高先生「諂媚」皇帝。
當年讀後記下數點,自認為足以駁回。相隔一個甲子,我當然可以吃著肉糜指點那個年代因意識形態與資料不足所導致的顯著錯誤,而資料的考證過程則全盤收下,除了自己沒有能力否定這些過程之外,還相信過程常常比結論更有價值。
近日讀裘錫圭《文字學概要》,發現裘老在一個不到5cm的自然段中就周全地否決了郭沫若的論點,正道出我心中所想,卻比我想得簡潔精準。記於此:
魏晉立碑和書信不用同一種書體,同時代存在不同的書體很正常。
開風氣之書家,跟同時代一般人寫字面貌一定有差異。
樓蘭出土楷書、行書與鍾王類似,是當時已經存在類似蘭亭序這種書體的實證。
由於郭老提議《蘭亭序》非王羲之所出的起因就是見到王謝家出土的墓誌書體,而決定當時不會有這種行書存在,裘老則否定了這個基礎。那麼郭老所論的書法部分則需要重新商榷,餘下的就只有文章部分。
若以王羲之的人品來判定《蘭亭序》是否出自其人,如上所舉例,我認為評判者的時代特徵反而對結果影響更大,所以不從。至於是否由於「方金谷」就必須得和《金谷序》一模一樣,這個我從藝術創作角度也不理解。那麼姑且承認我們不知道這文章是否為王羲之所作,這件藝術品承載的主要價值還是書法而不是文章,所以還是回到書法上比較靠譜。
從書法上看,這作品的水平的確在唐宋元明大多數作品的水平之上,那麼即使是摹本臨本,仍然是有所本的上等學習材料。我們沒有證據表明被傳為書聖的王羲之水平可比孩童習字簡。所以唐太宗的確是比郭沫若要更懂書法。
0 notes
wangwill66 · 3 months
Text
勾心鬥角
H:勾心鬥角,內部矛盾的激閂,你爭我奪,到鹿死誰手,組織內部的政治平衡,人踩人,人吃人,勝者出頭,敗者回歸原處。旁人的處理,冷眼旁觀,坐看風雲變化,觀戲演變,也是人生樂趣,只是內門之時,要有智慧的排除流彈,「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20240629W6
網路字典
勾心鬥角
比喻彼此明爭暗鬥,各用心機。 例大家若再勾心鬥角,公司遲早會因人事不和而瓦解。
勾心鬥角 成語解釋
【解釋】原指宮室建築結構的交錯和精巧。後比喻用盡心機,明爭暗鬥。
【出處】唐·杜牧《阿房宮賦》:“各報地勢,鉤心鬥角。”
【示例】在這件事上,他們最是赤祼祼地毫無~的意思。 ◎茅盾《虹》九
【近義詞】明爭暗鬥、鉤心鬥角
【反義詞】開誠相見、肝膽相照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成語寓意
成語用法
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也作「鈎心鬥角」。[3]
示例
孫中山 《建國方略·行易知難》:「再而家宅之形式如何結構,使之勾心鬭角以適觀瞻,此應用之美術學所必需知也。」
瞿秋白 《亂彈·拉塊司令》:「而且這些『新英雄』互相之間還正在勾心鬥爭的排擠着,傾軋着,準備着混戰。」
蔣子龍 《一個工廠秘書的日記》:「廠長之間勾心鬥爭的事,我從來不參予。」
在這件事上,他們最是赤祼祼地毫無勾心鬥角的意思。 ◎茅盾《虹》九[4]
梁曉聲《一個紅衛兵的自白》:「因為……演出的目的是救助失學兒童,所以,團體的氣氛相當融洽,沒有互相排擠,勾心鬥角,爭名奪利的事。」
這個人雖然年輕,卻善用心計,平日裡禁不住會幹些勾心鬥角的勾當,所以人緣很壞。
若大家都勾心鬥角,那能完成工作?
杜牧在寫《阿房宮賦》時,唐王朝已是大廈將傾。杜牧希望用秦王朝的覆滅來提醒唐朝的統治者能夠吸取教訓,善待天下百姓。時過境遷,成語的語義已發生變化,成語告訴人們,要做一個坦坦蕩蕩的君子,敢作敢當,為自己的名聲樹立良好的口碑。永遠不要去做一個勾心鬥角的小人,損害別人的利益。[2]
成語運用
成文用法
“鈎心鬥角”原指宮室建築的內外結構精巧工緻,後泛指詩文的佈局結構精巧、迴環錯落;現多比喻人與人相互之間的明爭暗鬥,也作勾心鬥角。[1]
含貶義;在句中一般作謂語、定語。[1]
運用示例
梁啓超《蒞佛教總會歡迎會演説辭》:“種種鈎心鬥角、損人利己之卑劣手段,皆由此而生。”[1]
魯迅《兩地書》:“但���人誰會想到他為了爭一點無聊的名聲,竟肯如此鈎心鬥角,無所不至呢。”[1]
瞿秋白《文藝雜著續輯·和國貨年》:“他們又要鈎心鬥角的對付工人,想要一網打盡那些壞傢伙。”[1]
成語辨析
鈎心鬥角—爾虞我詐
“鈎心鬥角”與“爾虞我詐”意義相近,兩者都有相互爭鬥的意思。區別在於“鈎心鬥角”側重於各用心機,相互爭鬥;“爾虞我詐”則是側重於互相欺騙、互相猜忌和互相防備。[1]
維基文庫:
阿房宮賦
阿房宮賦
作者:杜牧
唐敬宗寶曆元年
825年本作品收錄於《樊川文集/卷01》和《全唐文/卷0748》以及《古文觀止/卷7》寶曆大起宮室,廣聲色,故作阿房宮賦。
——《上知己文章啟》
姊妹計劃: 百科·數據項
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覆壓三百餘里,隔離天日。
驪山北構而西折,直走咸陽。
二川溶溶,流入宮牆。五步一樓,十步一閣。
廊腰縵迴,簷牙高啄。各抱地勢,鈎心鬬角。
盤盤焉,囷囷焉,蜂房水渦,矗不知其幾千萬落。
長橋臥波,未雲何龍?複道行空,不霽何虹?
高低冥迷,不知西東。歌臺暖響,春光融融。
舞殿冷袖,風雨淒淒。
一日之內,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
妃嬪媵嬙,王子皇孫,辭樓下殿,輦來於秦。
朝歌夜絃,爲秦宮人。明星熒熒,開粧鏡也。
緑雲擾擾,梳曉鬟也。渭流漲膩,棄脂水也。
煙斜霧橫,焚椒蘭也。雷霆乍驚,宮車過也。
轆轆遠聽,杳不知其所之也。
一肌一容,盡態極妍。縵立遠視,而望幸焉,
有不得見者,三十六年。
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營,齊楚之精英,幾世幾年,
剽掠其人,倚疊如山。一旦不能有,輸來其間。
鼎鐺玉石,金塊珠礫,棄擲邐迤。秦人視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
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
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
使負棟之柱,多於南畝之農夫;
架梁之椽,多於機上之工女;
釘頭磷磷,多於在庾之粟粒;
瓦縫參差,多於周身之帛縷;
直欄橫檻,多於九土之城郭;
管絃嘔啞,多於市人之言語: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獨夫之心,日益驕固。
戍卒叫,函谷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
嗚呼!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嗟夫!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
使秦復愛六國之人,
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爲君,誰得而族滅也。
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
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
0 notes
sassy324 · 5 months
Text
論正義的聲音(33):
2024年4月24日,美国大使查斯-弗里曼:以色列是个精神病患者。 以色列人对大规模屠杀,包括对妇女、儿童和婴儿的屠杀毫不手软。 犹太复国主义是对犹太教的否定。 它没有人性。 它是一种法西斯形式的民族主义。 以色列已经没有任何信誉可言。 以色列非常乐意把巴勒斯坦人民赶出去,但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它就会將他們炸死。
2024年4月24日,去他媽的所有這些當權的種族主義老混蛋,他們緊緊抓住美帝國腐爛的屍體,盡可能地吸乾其中的每一滴血。這就是未來——@IlhanMN在明尼蘇達州抗議活動中發言。
2024年4月24日,巴勒斯坦是地球上唯一無權抵抗佔領、土地竊盜、種族清洗和種族滅絕的國家… 🇵🇸💔
2024年4月24日,“當你在以色列長大時,整個教育體係都在引導你成為國家抹除和剝奪計畫的一部分” 15 秒了解猶太復國主義 非凡的埃亞爾·魏茨曼
2024年4月25日,今天,美國正在幫助並慫恿以色列毀滅巴勒斯坦人民
2024年4月25日,共和黨內有影響力的「白人民族主義」活動人士尼克·富恩特斯(Nick Fuentes):「猶太人控制著美國,而不是基督徒,他們管理國務院,他們管理美聯儲,他們管理銀行,他們管理好萊塢,他們管理這些事情.
2024年4月25日,「以色列人談論巴勒斯坦人就像害蟲,就像正在生長的癌症......這些都是納粹術語,這正是納粹在我在德國的童年時期告訴我的,當時我只是一個猶太孩子。 」 哈喬·邁耶(Hajo Meyer),奧斯威辛滅絕營的猶太倖存者。
2024年4月25日,突發新聞:埃默里大學哲學系主任諾埃爾·麥卡菲 (Noelle Mcafee) 被捕 我們正在目睹美國各地的思想受到即時監管! 對以色列來說,美國在世界舞台上已經失去了所有信譽。
2024年4月25日,加拿大著名猶太作家內奧米·克萊因(Naomi Klein)在逾越節之際在紐約發表的演講中說:“我想起摩西從山上下來,發現以色列人崇拜金牛犢時的憤怒。”這是關於假偶像的教訓。這個虛假的偶像被稱為「猶太復國主義」!
2024年4月25日,大屠殺倖存者緻美國校園抗議者的訊息: 這位大屠殺的倖存者反對加薩的種族滅絕,並將猶太人與猶太復國主義混為一談,這只會加劇反猶太主義。 你們的抗議如此持續、大規模和全球性,以至於試圖否認正在發生的事情的西方領導人最終將被迫面對它。 對不公義、種族滅絕和法西斯主義負有歷史責任。 感謝您的勇敢和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 史蒂芬·卡波斯
2024年4月28日,擔任政府部長的以色列主要政治家舒拉米特·阿洛尼(Shulamit Aloni) 承認:「反猶太主義是一種伎倆,我們總是使用它。我們會提起大屠殺,如果人們批評以色列,我們就會稱他們為反猶太主義。
2024年4月28日,87 歲的大屠殺倖存者 Stephen Capos 表示:「從河流到大海,無論需要多長時間,巴勒斯坦都將獲得自由」。 1944 年,卡波什和他的家人在匈牙利納粹對猶太人的大屠殺中倖存,當時他才 7 歲,參加了在倫敦舉行的加薩遊行。
2024年5月1日,「我出生在以色列存在之前。猶太人是英國人帶來的,他們把他們帶到我們這裡來摧毀我們。他們摧毀了我們,沒有給我們留下任何東西,他們來到加沙,偷走了我們的土地,他們流離失所,他們謀殺了我們年輕人。 一位巴勒斯坦祖母講述了巴勒斯坦的殖民統治和猶太復國主義種族滅絕是怎樣的……不,它並不是從 2023 年 10 月 7 日開始的。
(加拿大司馬田2024.5. 谷歌翻譯fb:Markss Tang)
0 notes
harvardwang · 6 months
Text
歷年交通部航海人員測驗通過名單
榮譽榜
榮譽榜
2021/03/12
歷年交通部航海人員測驗通過名單
112年度第四次交通部航海人員測驗通過名單
李友賢 陳冠廷 吳悅恩 紀琪云 湯育銘 廖子軒 金智勇
李悦恩 陳芮蓁 鄭楚玄 吳怡儒 陳冠典 林政閔 郭彥呈
林昕穎 柯博壬 樊洪範 王 曦 陳紜璽 金祺昌 彭吉民
112年度第三次交通部航海人員測驗通過名單
吳峻安 陳威仁 吳舜齊 歐乃瑄 何凡宜 賴冠勳 唐聖傑 
張   傑 李沐澤 張安志 張哲源 黃曉祺 鄔翎民 鄭淞元
黃建智 陳俊儒 林秉緯 董翊河 賴柏安 黃勖堯 叢浩日
黃維貞 莊妤薇 童威凱 宋家興 黃苡寧 呂俊諺 王   敬
陳奕丞
112年度第二次交通部航海人員測驗通過名單
曾傑興 陳飛馹 洪笥宸 黃薏珊 黃柏豪 王聖燁
廖柏銜 蔡怡安 黃博裕 郭裴珞 潘家偉 李 韡
112年度第一次交通部航海人員測驗通過名單
吳建鋕 鄭乃豪 吳奕翰 李峰綸 呂孟修 柳理鈞
鄭衣涵 彭盈瑾 吳姿樺 蘇榆傑 林宏宇 邱 頎 
陳加寶 黃盈樺 許秉毅 黃祥銘 柯秉志 蔣鈞傑
謝印荃 蔡佳佑 施健安 顏毅祺
111年度第四次交通部航海人員測驗通過名單
劉耀文 李光燡 鄭名登 張謝仁傑 臧紹棠 藍囿竣
陶子天 卜 野 蔡沛全 屈恩霆  戴維彥 黎丞軒
陳坤華 陳宇祺 莊凱傑 劉柏裕  張宸瑄 林子軒
應德樫 吳玟玟 陳莞昀 許家洋  王彥翰 董昀澍
秦詡洋 蔡國禎 蕭瑋呈
111年度第三次交通部航海人員測驗通過名單
蔡承展    王邦宇   李明穎    王哲明   陸泓瀚    陳冠元
薛雅琪    黃維慈   楊鈞皓    蘇柏鴻   翁定謙    張澄明
紀明輝    劉家綺   陳昭穎    林佩諠   謝明翰    潘品瑜
呂信宏
111年度第一次交通部航海人員測驗通過名單
 
吳雨修 陳彥旭 王柏騰 王靖元 龔俊霖 高家維
陳麒元 劉朝瑞 邱毓媜 高瑜懃 郭紋均
110年度第四次交通部航海人員測驗通過名單
 
陳兆群 陳孟唐 楊智凱 蔡欣哲 陳冠宇 蕭可豪
葉建邑 黃彥欽 陳奕岑 傅振宣 陳志瑜 林儀靜
林俋帆 廖懿德 陳明穎 陳平宏 林宇晏 金莒譯
鄭貫良 曾榮威 林佳虹
​110年度第三次交通部航海人員測驗通過名單
 
黃子駿  高平羲  李順意  林禹丞  林義昇  蘇善豪  劉永上  賴映璿
楊展銓  涂珮甄  王昱翔  汪筳逸  李香霖  方立文  呂子聖  蔡金洧
鄭學禮  張登壹  洪子晴  羅加舜  金知永  陳冠瑜  黃怡瑄  劉姿瑩
劉子琳  李挺瑋  劉文揚
​110年度第二次交通部航海人員測驗通過名單
本次測驗因疫情取消。
 
110年度第一次交通部航海人員測驗通過名單
陳銘堯  曾冠銘  胡峻瑋  蘇文芯  林濬承  許慶成  姚羽珊  楊智凱
侯書堯  廖英順  李毓寧  賴政穎  王鈺馨  黃子庭  賴秉程  詹興瑋
慕    丞  林彣珊  鍾采君  劉峻廷  邱晉偉  張皓翔  余   崢  陳宗慶
孫    靚
 
109年度第四次交通部航海人員測驗通過名單
朱峻葳  黃紹輔  謝添旺  朱正育  張廣澄  楊秉鈞  林澔暐  高伯宗
連泓安  顏筱甄  蔡淙和  黃伯凱
 
 
109年度第三次交通部航海人員測驗通過名單
王律翔  馬碩澤  秦得仁  ��琰勳  徐允恩  許碩軒  涂修銓  曾宇質
蔡翔宇  王順漢  蔡朝景  陳昱言  陳建智  蕭丞恩  郭宜雯  洪脩益
紀以謙  郭博彥  洪閔德  朱芳琪  呂偉豪  王啟哲  康翠芳  劉沛禎
蕭仕揚  
109年度第二次交通部航海人員測驗通過名單
鄞嘉慧  曹    彤  吳祐緯  林宥宗  何勝揚  黃靖翔  陳威宇  石光仁
潘千瑞  余柏樟  沈芳妤  王昱筌  游家慶  沈琮德  沈得桓  曾丞佑
劉彥輝  龔世宇  林彥均  郭偉達  呂學杰  林昆毅  蘇聖欽  陳    翰
109年度第二次交通部航海人員測驗通過名單
本次測驗因疫情取消。
108年度第四次交通部航海人員測驗通過名單 
洪郁雯   李   吉  林安蕎  張家偉  陳立朋  吳東翰  姚冠名  郭學頤
陳昫耘  顏情晴  陳均軒  簡呈宇  楊翊愷
108年度第三次交通部航海人員測驗通過名單
 
許至賦  曹家豪  吳哲瑋   黃信鈞  陳道賢  楊智雄  陳冠恩  劉奕頡
黃熙宇  洪佳琦  張博堯   陳冠丞  楊政達  葉重宏  吳宛蓉  陳柏霖
張宇鈞  胡榮發  楊崇杰   顏碩慧  蔡承叡  黃昶豪  許釗華  陳致恩
陳語謙
 
 
 
108年度第二次交通部航海人員測驗通過名單 
 
林怡馨  林佩璇  曾玟靜  李    明  戚瑋宣  徐廣圻  陳以諾  孫暐翔 
 
楊沛珍  鄭為遠  張朝復  涂易瑜  吳旻憲  洪榮佑  馮郁軒  吳佩芸 
 
陳琇瑩  翁浥迪  蔡定志  陳彥均  葉志鵬  許心茹
 
 
 
108年度第一次交通部航海人員測驗通過名單 
 
喬䒩薷  陳子博  孔繁軒  楊旻桓  李名仁  歐嘉玲  陳奕鴻  黃臣延
 
盧至恒  馬菀嚀  許䟫源  龔士翔  劉宏倫
 
 
 
107年度第四次交通部航海人員測驗通過名單 
 
 吳晴杰 陳家馨 劉仲傑 林政廷 李孟霖 陳銘仁
 
 
 
 107年度第三次交通部航海人員測驗通過名單
 
廖振超  江欣學  潘祥漢  洪正霖  張豪中  陳民旻  陳弈叡  葉原銘
 
鄭亘庭  葉祐廷  葉信旻  曾多郁  鄭凱軒  陸宜宗  陳冠璿  張寶智
 
江佳臻  楊曜宇  趙國程
 
 
 
107年度第二次交通部航海人員測驗通過名單 
 
邱瑜惠  許郁培  陳翰星  陳昱先  莊蕙羽  曾宇鞍  張睿宏  陳靜儀
 
周琬絨  吳協益  王相智  許瑋庭  邱子倫  閆景宇  吳宗憲  莊爾修
 
 
 
 107年度第一次交通部航海人員測驗通過名單 
 
林宏洋  王宗政  曾詩忠  郭沂道  范廣玉  郭阜達  黃 笙  游竣凱
 
林群翔  林谷翰  汪宗宇  王竣薰  黃煜超  賴仁傑  李俊廷  黃赫立
 
陳柏皓  蘇泓文  林祥億  呂柏樺  吳錫安  李孟霖  林資堯  蘇美娟
 
吳宗翰  沈丞潁  戴岳軒  張家瑋  黃孝瑞  范家銘  沈文彬  廖尉翔
 
黃炫縢  曾詠鈞  陳妙盈  李庭瑜  梁秉辰  葉馨憶  辛萬億  陳維萱
 
許志豪  張閎涵  詹皓閔  吳連恩  洪綺郁
 
 
 
106年度第四次交通部航海人員測驗通過名單 
 
許詠媛  蔡政宏  林峻民  許秦維  林駿吉  趙瀚恩  張皓翔  張晏碩
 
李珮瑜  王 騰  張睿鈞  李聖昱  張文憲  范乃歡  蔡博文  洪嘉揚
 
曾威榮  陳政廷
 
 
 
106年度第三次交通部航海人員測驗通過名單 
 
 陳柏翔  王翊名  孫朝義  王泓逸  許文豪  龔世豐  葉宗憲
 
 
 
106年度第二次交通部航海人員測驗通過名單  
 
黃彥文 邱光輝  林羿羚  馬瑞遠  傅志豪  劉耘辛  陳政廷  朱冠溱
 
王奕云  邱胤文  陳彥均  徐 旻  葉品樂  童銘澄  林瑞紘  林佳泓
 
林胤名  沈立翔  陳盈佐  王崇任  方建宏  朱 昱  馬崇恩  施振宇
 
田宗翰  吳承翰  賴昱傑  林承緯  黃至煒  簡舒苗  吳佳霖  黃幸星
 
吳珮瑗  魏郁庭  蘇育萱  王映庭  黃致捷  許秉閎  粘銘翔  巫嘉瑋
 
莊逸椽  鄭哲誠  鄭崴鴻  邱亭芝  曹廷筠  郭柏賢  施奕如  廖柏彰
 
毛漢瑜  許明理  蔡承杰  孫大程 
 
 
 
106年度第一次交通部航海人員測驗通過名單  
 
黃基軒  江重毅  鐘承志  許雅如  林伯翰  吳仲軒  王家偉  張家瑜
 
藍家盛  黃祺翔  蔡孟欣  林于暄  楊婷儒  林煒翔  戴俊丞  袁乙天
 
陳厚凱  詹前奕  黃耀德  吳宜興
 
 
 
105年度第四次交通部航海人員測驗通過名單 
 
張雅嵐  謝翔任  連育瑩  蘇冠綸  宋亞翰  吳清元  楊子毅  陳威仲
 
謝晉銘  陳奕儒  邱欣灝  陳柏文  羅 穎  黃奕姉  劉曉青  陳宣余
 
 
 
105年度第三次交通部航海人員測驗通過名單 
 
陳柏宏  洪翊庭  楊卓翰  陶玉龍  黃馨億  張耿豪  陳裕翔  欒又鈞
 
劉昊融
 
 
 
105年度第二次交通部航海人員測驗通過名單 
 
施自雄  蘇群閎  蔡瑞洋  張紹敏  楊佳銘  曾泰航  高舜業  吳中博
 
甘龍諭  褚原鑌  彭有國
 
 
 
105年度第一次交通部航海人員測驗通過名單 
 
馬亞聖  黃湣傑  許鼎宗  陳昱中  陳祈維  陳奕睿  賴立凱  王玉萱
 
李靖群  蔡雨諦  郭丞恩  賴啟堯  呂昭諭  洪振華  賴澔興  郭家豪
 
林志華  洪敬翔  邱元昱  李翊甄  陳柏奕  陳琬菁  蔡岱庭
 
 
 
104年度第四次交通部航海人員測驗通過名單 
 
黃昱維  溫宇晴  柯昂里  楊涵媜  溫威霖  林明正  芮佩霖  彭如軒
 
林雅婷  蔡佳頴  黃文孝  林顯隆  葛瑞翔  劉珮芬  張嘉琳  黃崑育
 
周明翰  鄭素惠  林奕豐  林文琦  廖芝瑩  黃冠惟  曾彥鈞  許瑋麟
 
劉家豪  林昭年  楊松儒  戴瑋儒  廖庭雅  陳柏宇  郭家愷  林勇吉
 
 
 
104年度第三次交通部航海人員測驗通過名單
 
曾慶峰  李尚儒
 
 
 
104年度第二次交通部航海人員測驗通過名單 
 
林松杰  蔡銘全  吳育恩  宋政杰  劉博華  許珮瑤  賴俊丞  謝柏軒
 
郭明駒  劉心瑀  古偉寧  林宴週  阮皇宗
 
 
 
104年度第一次交通部航海人員測驗通過名單 
 
梁騰皓  賴均和  鄧紹彬  行淑絹  李健為  陳泰睿  魏文志  林威丞
 
杜恩瑜  陳昱辰  鐵翔雲  倪昇暉  張嘉棋  林茂聯  江 盈  謝政良
 
黃德倫  劉宗諺  詹欣怡  楊宗岳  簡得晉  蕭翔懌  李常榮  曾宇浩
 
藍晨愷  郭寧佑  洪浩竣  林子正  高志忠
 
 
 
103年度第四次交通部航海人員測驗通過名單 
 
洪紹航  徐志穎  郭晉愷  張仕翰  凃松騏  曾文衡  鄭智文  鄧琨憲
 
曾善群  楊鎧溥  方冠融  洪琮恩  陳雅俐  林慧華  游林鴻  盧文傑
 
蔡有倫  聶秀軒  駱俊明  劉暉弘  殷裕翔  陳泓銘  賴孟輝  林俞錞
 
陳畇廷  黃子容  彭繼威  吳東橋  康路恩  林燿志  張文成  黃欣婷
 
黃文駿  張 庭  簡佑任  彭家慶  張 皓  鄭任硯  楊建隆  劉家宏
 
林逸嘉  蘇泊僑  蘇盈瑛  曾子樵  陳履安  高偉智  莊承翰  吳榮三
 
 
 
 103年度第三次交通部航海人員測驗通過名單
 
許國威  陳俊傑  吳聯成  黃登羣  夏暘竣  羅凱俊  陳佳歡  楊承儒
 
顏宏旭  林哲弘  曹雁棋  黃郁茵  曾姿儀  王雅瑜  廖 罡  張修振
 
陳韋智  鍾裕臣  林維麒  邱彥翔  李明軒  趙立紘  蔡曉蓉  張韶邠
 
 
 
 103年度第二次交通部航海人員測驗通過名單 
 
李廷恩  王俊皓  劉向森  戴憶芳  劉承惠  蔡文鐘  薛湘樺  許智勇
 
關百亨  張立杰  陳俊宏  林奇陽  卓明峰  王建豐  方正揚  簡顯蘊
 
魏均婷  吳佳宜  許家霖  陳逢駿  曾勇程  楊瀚昇  郭仲鈞  霍中璟
 
李宜庭  蔡東軒  陳宏明  賴昱中  江宇奇  林凱俐  吳佑財  饒旻晉
 
張桓碩  張丹齡  黃俊嘉  盧國光  楊世華  林靖勳  張簡久揚
 
 
 
 103年度第一次交通部航海人員測驗通過名單 
 
陳冠宇  余慧倫  林子均  吳紫綺  黃安源  蔡怡倩  楊韻潔  謝宗儒
 
徐仲維  黃鈺荃  王怡靜  周昱伶  蕭敬詒  蘇鈺涵  張峪稱  黃仁遠
 
呂俊麟  胡家齊  王銓朗  陳坤新  鄭慧賢  林旻佐  范弘軒  陳亞權
 
洪碩謙  王振豪  何紀宏  鞠慧航  簡荐普  許有勝  胡維岑  蔡易樺
 
 
 
103年第一次河海人員特考通過名單 
 
陳思樺  黃子寧  林家暉  辛金山  陳仁玉  周心如  林宗賢  施睦庭 
 
 
 
102年度第四次交通部航海人員測驗通過名單 
 
楊偉民  李政德  張家瑜  劉育菖  陳昶廷  詹智丞  張婷茹  劉鈞瑋
 
莊清彥  李珊銘  涂世達  陳翊瑋  龔 恆  王玉婷  陳志杰  葉玳鑛
 
陳明宏  鐘郁甯  劉羿成  王煇荃  葉艾棋 
 
 
 
102年度第三次交通部航海人員測驗通過名單
 
林千又  陳子循  趙炳荃  周東穎  呂伯樂  王重隆  張家銘  彭姿凱
 
孫境佑  胡家芸  陳端容  林宗賢  曾琬茹  蔡能玄  林芯羽  駱昱如
 
梁益齊  鄭家茹  黃建舜  林沛儒  駱文斌  施睦庭
 
 
 
102年度第二次交通部航海人員測驗通過名單 
 
林宏豪  王新一  戴怡琳  何明得  陳宗彥  蘇柏諺  邱郁茹  林冠志
 
唐涫鐄  柳建廷  朱至祥  張煐慰  莊惠閔  陶孝慈  蕭松鍇  許世昊
 
陳保丞  郭永杰  伍紋萱  詹雅棋  楊雙安  江佩玲  朱威銘  蔡舜文
 
陳    清
 
 
 
102年第二次河海人員特考通過名單 
 
李    芳  王立偉  張煐慰  童思叡  林柏伸  林永惟  邱睿騫  林晉宏
 
陳冠廷  楊雙安  呂昱賢  芮偉霖  陳長宏  林皓群 
 
 
 
102年度第一次交通部航海人員測驗通過名單 
 
謝傑宇  陳俊宏  鍾智堯  葉益成  郭盈萱
 
 
 
102年考選部第一次河海人員特考通過名單 
 
洪海洲  蔡宗勇  林甫育  李妍萱  劉晉平  陳伯齊  楊德正  林忻怡
 
許曉佩  陳央傑  潘逸妍  李昱錡  陳羿君  吳岱鴻  黃家聲  賴信銓
 
林龍全  楊博鈞  林易昌  羅煥昇  榮志豪  劉政杰  黃賓弘  黃冠中
 
林志諺  簡政躍  黃揚庭  柳亭玲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航運技術系. 網頁設計 DESIGNGOGO
1 note · View note
wangwill · 8 months
Text
大年初一(20240210)
H:今天星期六,農曆正月初一。以前初一早上吃素食,中午可開暈。穿新衣,拜拜,到住家週邊拜年。到廟走走。如今在家,懶人一個。心態影響生活。熱鬧藏於心中。龍年生肖今天正式開始!20240210W6
網路資料:
《元日》 北宋•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元日是大年初一,古代的爆竹不是火藥,而是去燃燒竹竿,據說竹子的爆裂之聲可以驅鬼避邪。
《田家元日》唐•孟浩然
昨夜鬥回北,今朝歲起東。我年已強仕,無祿尚憂農。
桑野就耕父,荷鋤隨牧童。田家佔氣候,共說此年豐。
「春節」出現在中國歷史上是非常晚近的事。民國以前,大年初一都稱作「元旦」或「元日」,在先秦《尚書.舜典》中就已出現。一直到辛亥革命以後,開始採用西曆,才把元旦這個詞讓給西曆1月1日,並將傳統的元旦改為春節。中國第一個「春節」在1914年,距今不過百年時間。
古時有「歲後八日」的說法,正月初一是雞日,初二是犬日,初三是豬日,初四是羊日,初五為牛日,初六為馬日,初七為人日,初八為谷日,所以有「正月初一不殺雞」或「正初初一忌殺生」的說法。
大年初一不能煮新飯,要吃除夕留下的過年飯,意寓去年的東西吃不完,到今年還有剩,所以年夜飯建議可以多煮一點。
【正月調】 
簡上仁:曲、編詞(取材自傳統唸謠) 
初一早 
初二早 
初三睏到飽 
初四接神 
初五隔開 
初六挹肥 
初七七元 
初八完全 
初九天公生日 
初十吃食 
十一請子婿 
十二請查某子返來吃泔糜仔配芥菜 
十三關老爺生 
十四月光 
十五元宵暝
初一禁忌
1.不可以借錢給別人:
初一借他人錢財容易把財氣借光。
2.初一不可睡懶覺:
3.催睡夢中的人不宜叫全名:
4.不要睡午覺:
初一不要睡午覺,可外出走走。
5.忌動針線:
初一動針線未來一年容易有血光。
6.忌動剪子和刀子:
7.忌掃地洗衣:
8.不要砸破東西:
9.不要倒垃圾:
初一倒垃圾容易把財氣與好運倒光。
10.不要吃稀飯、葷食:
古代人認為稀飯是窮人在吃的,因此初一吃稀飯容易吃窮,不吃葷是有句俗語說:初一早吃菜恰贏吃全年齋。
笨惰仙
一天過了又一天,
身軀無洗全全仙,
走去溪仔邊洗三遍,
毒死烏仔魚數萬千。
十二生肖 
一鼠賊仔名,二牛駛犁兄,
三虎爬山棚,四免遊東京,
五龍皇帝命,六蛇給人驚,
七馬走兵營,八羊吃草嶺,
九猴爬樹頭,十雞啼三聲,
十一狗顧門埕,十二豬菜刀命。
《青玉案·元夕》宋•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荊楚歲時記
荊楚歲時記
梁宗懍撰
隋杜公瞻注
《荊楚歲時記》一卷,〈兩江總督採進本。〉舊本題晉宗懍撰。《書錄解題》作梁人。考《梁書‧元帝本紀》載承聖三年秋七月甲辰,以都官尚書宗懍爲吏部尚書。又《南史‧元帝本紀》載武陵之平,議者欲因其舟艦遷都建鄴,宗懍,黃羅漢皆楚人,不願移。此書皆記楚俗,當卽其人。舊本題晉人,誤也。《唐》、《宋志》皆作一卷,與今本合,而《通考》乃作四卷。考《書錄解題》載懍自序曰︰「傅元之《朝會》,杜篤之《上巳》,安仁《秋興》之敍,君道《娛蜡》之述,其屬辭則已洽,其比事則未宏,率爲小說,以錄荊楚歲時風物故事。自元日至除日,凡二十餘事。」然則必無四卷,知《通考》爲傳寫之譌。又檢今本,實有三十六事,幷知陳振孫所記懍序,亦以三字譌爲二字。然周密《癸辛雜識》引張騫乘槎至天河見織女得支機石事,云出《荊楚歲時記》,今本無之,則三十六事,尚非完本也。其註相傳爲隋杜公瞻作,故多引開皇中杜臺卿《玉燭寶典》。然《唐志》宗懍《荊楚歲時記》一卷下,又出杜公瞻《荊楚歲時記》二卷。豈原書一卷,公瞻所註分二卷,後人又合之歟?
姊妹计划: 百科·图册分类·语录·数据项
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謂之端月。
【按︰《史記》云︰「正月為端月。」《春秋傳》曰︰「履端于始。」元,始也。】
鷄鳴而起。
【按︰《周易緯通卦驗》云︰「雞,陽鳥也,以為人候,四時使人得以翹首結帶、正衣裳也。」注云︰「《禮‧內則》云︰『子事父母,婦事舅姑,雞初鳴,咸盥漱櫛纚笄。』」則惟其常,非獨此日。但元正之朝,存亡慶吊,官有朝賀,私有祭享,虔恭宜早復位于餘辰,所以標而異焉。】
先於庭前爆竹,以辟山臊惡鬼。
按︰《神異經》云:「西方山中有人焉,其長尺餘,一足,性不畏人,犯之則令人寒熱,名曰山臊。人以竹著火中,烞〈音朴。〉熚〈音必。〉有聲,而山臊驚憚遠去。」《玄黃經》所謂山㺐鬼也。俗人以為爆竹燃草起於庭燎,家國不應濫於王者。
帖畫雞,或斵鏤五采及土鷄于戶上。造桃板著戶,謂之仙木。繪二神貼戶左右,左神荼,右鬱壘,俗謂之門神。
按:莊周云︰「有掛雞于戶,懸葦索於其上,插桃符於旁,百鬼畏之。」又魏時,人問議郎董勛云︰「今正、臘旦,門前作烟火,桃神,絞索松柏,殺雞著門戶,逐疫,禮歟?」勛答曰︰「禮。十二月索室逐疫,釁門戶,磔鷄。漢火行,故作助行氣。桃,鬼所惡,畫作人首,可以有所收縛,不死之祥。」又桃者五行之精,能制百怪,謂之仙木。《括地圖》曰︰「桃都山有大桃樹,盤屈三千里,上有金雞,日照則鳴。下有二神,一名鬱,一名壘,并執葦索,以伺不祥之鬼,得則殺之。」即無神荼之名。應劭《風俗通》曰︰「《黃帝書》稱︰『上古之時,有神荼、壘鬱兄弟二人,住度朔山上桃樹下,簡百鬼。鬼妄搰人,援以葦索,執以食虎。』于是縣官以臘除夕飾桃人,垂葦索,畫虎于門,效前事也。」
於是長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賀,進椒柏酒,飲桃湯,進屠蘇酒,膠牙餳,下五辛盤,進敷于散,服却鬼丸,各進一雞子。凡飲酒次第從小起。梁有天下,不食葷,荊自此不復食雞子,以從常則。
按:《四民月令》云︰「過臘一日,謂之小歲,拜賀君親,進椒酒,從小起。椒是玉衡星精,服之令人身輕能〈讀作耐。〉老;柏是仙藥。」成公子安《椒華銘》曰︰「肇惟歲首,月正元日,厥味惟珍,蠲除百疾。」是知小歲則用之漢朝,元正則行之晉世。《典術》云︰「桃者,五行之精,厭伏邪氣,制百鬼也。」董勛云︰「俗有歲首,酌椒酒而飲之,以椒性芬香,又堪為藥,故此日采椒花以貢尊者飲之,亦一時之禮也。」又晉海西四令問勛曰︰「俗人正日飲酒,先飲小者,何也?」勛曰︰「俗云小者得歲,先酒賀之,老者失歲,故後飲酒。」周處《風土記》曰︰「元日造五辛盤,正月元日,五薰鍊形。」注︰「五辛所以發五藏之氣,即大蒜,小蒜,韮菜,雲臺,胡荽是也。」莊子所謂「春正月,飲酒茹葱,以通五藏也。」《食醫心鏡》曰︰「食五辛以辟厲氣。」敷于散即胡洽方許出散,並有藥斤兩種類。敷于散出葛洪《煉化篇》。方用柏子仁、麻仁、細辛、乾薑、附子等分為散,井華水服之。又《天醫方序》云︰「江夏劉次卿見鬼,以正旦至市,見一書生入市,眾鬼悉避,劉問書生曰:『子有何術,以至於此?』書生言︰『我本無術,出之日,家師以一丸藥絳囊裹之,令以繫臂,防惡氣耳。』於是劉就書生借其藥,至所見諸鬼處,諸鬼悉走,所以世俗行之。其方用武都雄黃、丹散二兩,蠟和,令調如彈丸。正月旦,令男左女右帶之。」周處《風土記》曰︰「正旦當吞雞子一枚,謂之鍊形。」膠牙者,蓋以使其牢固不動,取膠固之義。今北人亦如之。
熬麻子、大豆,兼糖散之。
按:《煉化篇》云︰「正月��,吞雞子、赤豆各七枚,辟瘟氣。」又《肘後方》云︰「旦及七日,吞麻子、小豆各十七枚,消疾疫。」張仲景《方》云︰「歲有惡氣中人,不幸便死,取大豆十七枚、雞子、白麻子并酒吞之。」然麻豆之設,當起於此。今則熬之,未知所據也。
又以錢貫繫杖脚,廻以投糞掃上,云「令如願」。
按:《錄異記》云︰「有商人區〈一作歐。〉明者,過彭澤湖,有車馬出,自稱青湖君,要明過家,厚禮之,問何所須。有人教明,但乞如願。及問,以此言答,青湖君甚惜如願,不得已許之,乃是一少婢也。青湖君語明曰︰『君領取至家,如要物,但就如願,所須皆得。』自爾商人或有所求,如願並為即得,數年遂大富。後至正旦,如願起晚,商人以杖打之,如願以頭鑽入糞中,漸沒失所,後商人家漸漸貧。」今北人正旦夜立于糞掃邊,令人執杖打糞堆,以答假痛,又以細繩繫偶人,投糞掃中,云「令如願」,意者亦為如願故事耳。
正月七日為人日,以七種菜為羹,翦綵為人,或鏤金箔為人,以貼屏風,亦戴之以頭鬢,亦造華勝以相遺,登高賦詩。
按:董勛《問禮俗》曰︰「正月一日為雞,二日為狗,三日為羊,四日為猪,五日為牛,六日為馬,七日為人,以陰晴占豐耗,正旦畫雞于門,七日帖人於帳。」今一日不殺雞,二日不殺狗,三日不殺羊,四日不殺猪,五日不殺牛,六日不殺馬,七日不行刑,亦此義也。古乃磔雞令畏鬼,今則不殺,未知孰是。荊人於此日向辰,門前呼牛羊雞畜,令來。乃置粟豆於灰,散之宅內,云「以招牛馬」,未知所出。劉臻妻陳氏《進見儀》曰︰「七日上人勝于人。」董勛曰︰「人勝者,或剪綵,或鏤金箔為之,帖于屏風上,或戴之,像人入新年,形容改從新也。」華勝起于晉代,見賈充李夫人《典戒》云︰「像瑞圖金勝之形,又取像西王母正月七日,戴勝見武帝于承華殿也。」舊以正月七日為人,故名人日,剪綵鏤金箔為人,皆符人日之意,與正旦鏤雞於戶同。今北人又有至人日諱食故歲菜,惟食新菜者,與楚諱食雞正相反。又餘日不刻牛羊猪犬馬之像,而二日獨施人雞,此則未喻。郭緣生《述征記》云︰「魏東平王翕,七日登壽張縣安仁山,鑿山頂為會望處,刻銘於壁,文字猶在。銘云︰『正月七日,厥日為人,策我良駟,陟彼安仁。』」《老子》云︰『衆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臺。』《楚詞》云︰「目極千里傷春心。」則春日登臨,自古為適,但不知七日竟起何代。晉代桓溫參軍張望,亦有正月七日登高詩。近代以來,南北同耳,北人此日食煎餅,於庭中作之,云「薰天」,未知所出也。
立春之日,悉翦綵為鷰以戴之,帖「宜春」二字。
按:綵鷰即合歡羅勝。「宜春」二字,傅咸《鷰賦》有其言矣。賦曰︰「四時代至,敬逆其始,彼應運於東方,乃設鷰以迎至。翬輕翼之岐岐,若將飛而未起。何夫人之功巧,式儀刑之有似。銜青書以贊時,著宜春之嘉祉。」
立春日,為「施鈎」之戲,以緶作篾纜相罥,綿亘數里,鳴鼓牽之。
按:施鈎之戲,求諸外典,未有前事。公輸子自遊楚為載舟之戲,退則鈎之,進則強之,名曰「鈎強」,遂以鈎為戲。意起于此。《涅槃經》曰︰「鬬輪罥索。」其外國之戲乎?今鞦韆亦施鈎之類也。〈施或作拖。〉
又為打毬鞦韆之戲。
按:劉向《別錄》曰︰「寒食蹴鞠,黃帝所造,本兵勢也。」或云起於戰國。案鞠與毬同,古人蹋蹴以為戲也。《古今藝術圖》云︰「鞦韆本北方山戎之戲,以習輕趫者。後中國女子學之,乃以綵繩懸木立架,士女炫服坐立其上,推引之,名曰鞦韆。」楚俗亦謂之「施鈎」,《湼槃經》謂之「罥索」。
正月十五日,作豆糜,加油膏其上,以祠門戶。
按︰《齊諧記》曰︰「正月半,有神降陳氏之宅,云是蠶室,若能見祭,當令蠶桑百倍。」疑非其事。祭門備之七祠。今州里風俗,是〈一作望。〉日祠門戶。其法先以楊枝插於左右門上,隨楊枝所指,乃以酒脯飲食及豆粥餻糜插箸而祭之。」《續齊諧記》曰︰「吳縣張成夜起,忽見一婦人立於宅東南角,舉手招成,成即就之。謂成曰:『此地是君家蠶室,我即此地之神。明年正月半,宜作白粥,泛膏於上以祭我,當令君蠶桑百倍。』言訖而去,遂失所在。成如言,為作膏粥。自此已後,年年大得蠶。」今世人正月十五日作粥禱之,加以肉覆其上,登屋食之,咒曰︰「登高糜,挾鼠腦,欲來不來,待我三蠶老。」是則為蠶逐鼠矣,與《齊諧記》相似。又覆肉亦是覆膏之理。石虎《鄴中記》︰「正月十五日,有登高之會。」則登高又非今世而然者也。
其夕,迎紫姑,以卜將來蠶桑,并占衆事。
按:劉敬叔《異苑》云︰「紫姑本人家妾,為大婦所妬,正月十五日感激而死,故世人作其形于廁中迎之,卜咒云︰『子胥不在,〈云是其壻。〉曹夫人已行,〈云是其婦。〉小姑可出。」《異苑》又云︰「於廁邊或猪欄邊迎之,捉之覺重,是神來也。平原孟氏恒不信,嘗以此日迎之,遂穿屋而去。自爾廁中著以敗衣,蓋為此也。」洞覽云︰「是帝嚳女,將死,云︰『生平好樂,至正月半,可以衣見迎。』又其事也。《雜五行書》︰「廁神名後帝。」《異苑》云︰「陶侃如廁,見人自云後帝,著單衣,平上幘,謂侃曰︰『三年莫說,貴不可言?』」將後帝之靈,憑紫姑而言乎?俗云溷廁之間必須淨,然後致紫姑。
正月夜,多鬼鳥度,家家槌床打戶,捩狗耳,滅燈燭以禳之。
按︰《玄中記》云︰「此鳥名姑獲,一名天帝女,一名隱飛鳥,一名夜行遊女。好取人女子養之,有小兒之家,即以血點其衣以為誌,故世人名為鬼鳥。荊州彌多。」斯言信矣。
正月未日夜,蘆苣火照井廁中,則百鬼走。
元日至于月晦,並為酺聚飲食,士女泛舟,或臨水宴會,行樂飲酒。
按︰每月皆有弦望晦朔,以正月為初年,時俗重之,以為節也。《玉燭寶典》曰︰「元日至月晦,人並酺食渡水,士女悉湔裳,酹酒於水湄,以為度厄。今世人唯晦日臨河解除,婦人或湔裙。」又是月,民並脯食,□□之名又似之矣。出錢為醵,出食為脯,竟分明。擲虜名為博射,《藝經》為擲博。
晦日送窮。
按:《金谷園記》云︰「高陽氏子瘦約,好衣敝衣食糜。人作新衣與之,即裂破以火燒,穿著之,宮中號曰『窮子』。正月晦日巷死。」今人作糜棄破衣,是日祀于巷,曰『送窮鬼』。
0 notes
peterchiublack · 10 months
Text
中共军方经历了一场大清洗 无人生还 And Then There Were None
Tumblr media
Christie, Agatha.. And Then There Were None,William Morrow & Company:2011
阿加沙克莉絲蒂的小说:「无人生还」
秦刚已经神秘消失
前中央警卫局局长王少军,火箭军副司令吴国华
火箭军司令李玉超,火箭军副司令张振中,火箭军副司令劉光斌
国防部长李尚福,前国防部长兼国务委员魏凤和
这期节目的内容太重要了,因为它直接关系到中国的国運,和未来中共政权的命运,这个话题就是关于中共解放军,最新的消息,中国国防部长兼国务委员李尚福,失踪两个多星期了,现在传出消息,他已经被软禁,我之前讲了,最开始是美国驻日本大使,发了一个推文,说国防部长消失了两个星期,到底怎么回事,是不是跟中国的外交部长秦刚一样,突然被秘密的免职,他还引用阿加沙克莉絲蒂的小说,开玩笑说,这是「无人生还」*( And Then There Were None ),结果现在真的被他说中了,据路透社,金融时报和华盛顿邮报,三家国际大媒体的报道,李尚福因为贪腐问题已经被逮捕,他涉及的是中共军事装备的采购问题,他曾经担任中国军事装备,采购的负责人,而这里面水又特别的深,涉及到严重的贪腐,但李尚福可是习近平的亲信,是习近平亲自提拔上来的,这真的变成了习近平壮士断腕,把自己人给干掉了。
当然,也可见他反腐的决心,但是我后面会讲到,那么我们先看路透社的报道,到底有哪些信息,正式坐實李尚福被抓的这个事情,就是中国突然取消了(李尚福),出席越南举办的防务合作年度会议,中共给出的理由是,李部长身体不适,他失踪了两个星期,然后现在又说他身体不适,缺席一个重要的军方合作会议,那就说明,他临时出席不了这场活动了,那如果你身体有问题的话,你为什么之前有两个星期都消失,对吧?如果你因為身体问题消失的话,你早就应该告诉越南,说我出席不了这个会议,所以,这是一个临时的决定,说明对他的审判,对他调查,发现问题越来越多,他不适合去越南了。李尚福曾经因为跟俄罗斯的军購,导致被美国制裁,美国制裁倒没对他有什么影响,他最后还是要被自己人干掉。除了他被调查以外,据说,还有另外八名中共军方的高级官员,也正在接受调查,这个贪污案,应该是非常庞大,涉及的人���非常多,现在美国的情报部门也通过媒体表示,李尚福已经被解职了,那基本上就做實了这个传言,我过去还比较谨慎,说让子弹再飞一会。
现在子弹终于落地了,毕竟我之前还有点疑虑,就是习近平自己的亲信,会因为贪腐问题被干掉吗,你要说贪腐,有几个不贪腐的,过去都是跟习近平有竞争关系的,那些前朝元老们,他们的马仔,都被习近平干掉了,把这些空位腾出来给自己人,但是现在,却把自己的人一个又一个干掉,这是干什么呢?我们可以看一下,最近习近平到底干掉了多少,军方和政府的高官,有人就做了一个统计,首先7月份的炒作之王,秦刚已经神秘消失,现在基本已经证实,被免去了外交部长职位,还有火箭军总司令李玉超已经被双归,还有火箭军副司令吴国华,他在家中的卫生间自縊,估计他怕被刑讯逼供,或者是不想出卖其他人,也可能是想保住自己的声誉,还有前中央警卫局局长王少军,在67岁的时候病死,延迟了3个月才公布死讯,网上有人网友就开玩笑说,王少军同志经党组织研究讨论,你已重病在身决定病死」,还有另一位火箭军副司令张振中,他被李玉超案牵连,结果也被双規,另外就是李尚福的前任魏凤和,是前国防部长兼国务委员,据说也因为李玉超的案件被双规调查,他被免职之后,由李尚福接任国防部长兼國務委员,结果不到一年时间,他也失踪两周,现在终于有了眉目,他也落马了。
就是在短短的几个月之内,我们可以看到,中共军方经历了一场大清洗,那这场清洗,清洗的不是习近平的敌对势力,清洗的是习近平自己人,哎,那就有意思了,习近平扶持这么多人,填了这么多空,把之前的人,用打老虎的办法,说他们贪腐,把他们抓了,留下的空,由自己的人填了之后,却把自己人又清洗一遍。你到底是在干嘛,我们可以从这解读出,习近平的首要任务,是维持中共政权的稳定和安全,对吧,那么如果军队有大量的贪腐,军心涣散,军事战斗力低下,那这种情况下,当共产党需要调动军队来维持他政权安全的时候,那就会掉链子,会出问题,所以,如果我们站在习近平的角度去思考,你贪污,比如说你的家人收点钱,这都是小事,谁都可以贪,你只要为我工作,你只要忠心于我就可以了,你不是前朝的人马就可以,但问题是,这个贪腐不能够影响你的工作,或者说,这个贪腐不能够伤害中共,维持政权稳定的根本能力,有些小打小闹,其实没那么大的关系,你的权力被剥夺之后,我也不一定非得置你于死地,就像之前那么多的官员,对吧 !
沈棟之前曝光温家宝家族,没事,为什么没事,就是你已经没有权力了,而且贪腐问题是以前的事,你都交代清楚了,把挣来的钱交给中央,破财消灾,也就算了,给你留点面子。但是我新提拔上来的重要的军中大员,我指望着你替我干活,指望着你,把中国军队的能力带上一个新的台阶,结果你在军事装备采购当中,贪污腐败,中国现在每年的军费已经超过1万亿人民币,这么庞大的一个资金,进入到一个封闭的体系当中,所有事情都是暗箱操作,全部不公开,没有人监督,甚至在很多情况下是一个人说了算,比如说李尚福,他既作为习近平的亲信,同时又掌管军購,那这种情况下,他可以有很多暗箱操作的办法,就是别的人没有办法去介入,全部都是这个部门,的最高领导人一句话的事,那你就太容易在这里做一些手脚了,稍微做这么一点点手脚,你就可以赚的盆满钵满,这种诱惑力之强大,对于这些人来讲,基本上他们没法抵抗,这就是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我们如果再仔细分析,中共解放军的腐败问题,有这么重要的几点,第一点就是任人唯親,你是他的親信,你信任他,你就可以直接提拔,到一个重要的位置上,他可能根本没有能力,这个问题,在中国政坛也非常的普遍,然后他去了之后,他能够干成什么事呢。
基本很多事都是秘书干了,讲稿也是秘书写,去哪考察全部秘书给安排好,基本上就是个木头人,但是你可以作威作福啊,你可以捞取这么多的油水啊,这是第一点,能力低下;第二点,如果你是个没有能力贪财好色的人,底下的那些给你干活的人,也都把你看的一清二楚,你觉得他们会怎么样做,这里面有能力的人可能都已经被踢出局了,因为你越有能,力就越功高震主,所以上边无能,下边的人,就算有能也装成无能,大家全部一起摆烂,大家一起去贪财好色算了;最后导致下边的人,也没有执行能力,也没有战斗能力,在军队当中,那问题更严重了,你怎么打仗,大家都在想着怎么发财致富,谁愿意去冒生命的危险,为了一个虚无缥缈的,宣传上的意识形态,在此之前,习近平就已经干掉了中共军中大佬,就是曾经的中央军委副主席徐才厚,那个时候还有一篇报道,军事科学院的院长杨春長,接受采访的时候,他提到说,他在总政治部当副局长的时候,当时纪检部的部长就是彭德怀的侄女,叫彭刚,号称军队的女包公,铁面无私,杨春长就跟彭刚说,现在军中的腐败问题太严重了,你应该抓一抓,然后彭刚就唉声叹气,无可奈何的样子,彭刚举个例子,有一个高级领导,一个人占了7台车,她想向上级通报一下,结果不被上级领导批准,说这事不要讲,不要管,杨春长就回忆说,一个纪检部门部长都这么无能为力,说明军队的这个监督体制,根本是形同虚设,那么最最重要的,除了影响中国军队战斗力以外,还有就是军备问题,就是之前的谷俊山下台,和这一次李尚福下台的根本的原因,就是军备采购,当年不管是鸦片战争还是甲午战争,除了军队体制,军事人员素质以外,还有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军备的问题,对方的军备比你先进太多了,而中国本身就已经落后于最先进的国家了,结果你在里边还有偷工减料,还有很多的猫腻,林則徐视察前线,发现所有的炮都点不着。
怎么办,但你摆出来确实很好看,什么都有了,这都是装样子的,中国的一些军备,难道不是吗,什么辽宁号山东号,真的能打得了仗吗,还是说,只能摆出来演习,装个样子呢,那这些军备问题,是不是李尚福要负主要责任,所以一旦发现问题了,李尚福就是直接责任人,习近平必然震怒,所以从这还可以看出两个问题,一个就是习近平真的是想治贪腐,真的是想把中国军队的战斗力提高,因为他认为,未来中国的经济肯定是越来越差,中国跟西方的关系,也必然会陷入到冲突当中,那么军队就是保证,共产党永久执政的一个根本啊,就是「枪杆子里出政权」嘛 !
对吧,他意识到这一点了,他本身就是军队出身,但是问题是军队的腐败甚至比政坛腐败更严重,他如果是个封闭体制,没有监督,你只能自己监督自己,对吧。所以说,其实这里边是有很大的问题,他已经在军队里做了这么多反腐的工作,最后提拔上自己人,原来还是腐败的,说明他根本没有能力,虽然他有强烈的意愿,但是他根本没有能力去消灭军中腐败,所以这件事情就已经暴露出,中国体制的根本问题,你的腐败是根深蒂固的,换句话说就是,烂到根了,你习近平再怎么想办法改变这个现实,你也改变不了,最后你甚至要自己给自己一刀,你刚刚提拔上来的人,再把他的权力剥夺,而且这个人还是,替换上一个被抓的那个贪腐官员,所以看起来一个接一个,一个接一个,没有一个是好的,没有一个是清白的,他若这么继续打下去的话,万一真的出事了,真的需要动刀动枪了,需要上战场了,底下那些官员没准真的就翻了,所以军队当中调转枪头的可能性,从这件事情反映出,越来越大,这些人腐败透顶,一个接一个,全部都是如此,他们是绝对打不了仗的,谁让他们打仗,他们跟谁急。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是中国军队的腐败现实,以及习近平个人的一个不切实际的愿望,這就是为什么我过去把习近平跟王莽,相提并论,都是有点志大才疏,虽然王莽是读书读的很厉害,但他实际能力还是很欠缺的,习近平就更不要说了,他的知识文化水平就比较低了,可能对他来讲,最清晰的一点就是路线方针,如何能维持中共政权的体制,然后再加一点政治斗争的经验,他就能够走到今天,但是他跟王莽最终都会有同样的悲剧,就是你们都有野心,都想改变这个国家,想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都是经过血腥的政治斗争,最终脱颖而出,走上了最高峰,但是最后都会成为时代的悲剧,原因就是,他们的理想和现实差距太大,而他们又没有能力把理想变成现实。
就在徐才厚谷俊山下台的当年,当时公布是2015年公布的,在前一年2014年,我们可以看看中共军方有多少人落马,还不说那些中下层的官兵,就光是军级以上的干部,原防空兵指挥学院政委,山西省军区原司令,西藏军区副政委四川省军区原政委,成都军区副司令,济南军区原副参谋长,总后勤部司令部副参谋长,中央军委原副主席总后勤部副部长,南京政治学院副院长,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副政委,南京政治学院政治部主任,黑龙江省军区副司令,兰州军区副政委,第二炮兵副政委,96301部队副部队长,这还没有打仗呢,每过几年,中共军事高层就要来一轮大清洗,对吧,这不是台湾,不是美国,不是日本,把这些中国军事高层给干掉的,是他们自己干掉的好不好,所以对于这些军队高层官员来讲,我还打什么仗啊打,上边的人就可能把我干掉了,底下的一些官兵也都看到了,去前线必死无疑,留在后边呢,没准上边人被干掉了,我还能够当个官。
总之,中共军方当中的腐败,和习近平根本没有能力,处理这个问题,导致中国的军心涣散,战斗力低下,不管他现在现代化的装备有多少,但是他们的战斗意志仍然值得怀疑,现在看到的都是所谓的军事演习,并没有真正打仗,还有就是全部都是宣传口号啊,我们军队多强,我们战斗力多强,我们实现中华民族统一大业,怎么怎么样,全部都是口号,对吧,这些官员落马官员,他们在讲台上面,他们在训斥下边的官员(腐敗)的时候,他们也都是大义凛然義憤填膺的,对吧。
在私底下干的事呢,所以你不要看他们说什么,关键看他们做什么,除了军中腐败以外,中国军队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海陆空三军,当然还可以加上太空部门网络部门,这些部门,他们不能够非常有效的协同作战,这是解放军的一个很大问题,这个问题其实最根源也来自于体制,就是因为所有的这些部门不可能能够协调,因为协调的话,他们需要像美国这种,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这样的职位,需要把所有人统筹起来,但是这样的人让习近平和其他的常委不放心,所以這就是为什么到今天为止,中共军方都没有发展出来,这样的一个体制,没有这样的体制,那就只能各自作战,我还是那句,话不要看表面。
OK,很多人都喜欢看表面,特别是五毛粉红,喜欢利用表面的数据,表面的一些什么宣传片,一个什么军事演习,海陆空三军,配合得怎么样,这都是表演,OK,真的打起仗来,是需要出人出力出命,需要各种调兵遣将,配备资源,那个时候,这些军种能够真正的协调作战吗,如果没有一个协调体制的话,所以说,中国未来如果一旦跟台湾,或者跟美日开战,下场一定跟大清帝国的下场一样,不管他们的改革开放,洋务运动,取得多么大的成绩,购买多少先进装备,比过去强了多少倍,这些都是表面的。
过去的历史,早就告诉我们了,表面功夫做的再花哨你根本的体制不改变,最终一定还是会一败涂地,其实在我們面前,就有一个非常好的案例,俄罗斯,俄罗斯现在已经是走向穷途末路,普京的政权也摇摇欲坠,他们现在还没有倒,关键问题就是西方还没有尽全力来对付他,北约到现在为止都没有直接出兵,对吧。
都是在军事援助乌克兰,而且俄罗斯能够撑到今天,其实也是靠西方,比如说,俄罗斯的武器装备,以前超过90%的技术都是来自于欧美,现在经过制裁,已经降到30%,按照美国官员的话说,但是30%仍然很高啊,就在最近,美国还宣布对150个援助俄罗斯的實體和个人进行制裁,这种制裁,就像挤牙膏一样,一点一点的,今天制裁几个,明天制裁几个,所以说,俄罗斯还能够撑到今天,你能活着,不是因为你的强大,而是因为敌人的仁慈和顾虑。但不管怎么样,中国早晚要步俄罗斯的後塵,甚至可能会遭到,比俄罗斯更大的灭顶之灾,因为俄罗斯侵犯的是乌克兰,影响最大的是欧洲的利益,美国到现在为止都有很多,不愿意介入俄乌战争的声音,而中国如果入侵台湾,或者在南海挑衅,那就是直接触动美国的利益了。到那个时候,一切都覆水难收了 !
0 notes
wangwill66 · 4 months
Text
奇幻之旅
H:看了「馬特萊斯特的奇幻旅程.下集:神祕咒語」,「班傑明的奇幻旅程」(2小時46分),「大智若魚」125分等,對「奇幻之旅」會有初步的印象,人生精彩,濃縮在一部書或一部電影之中。人生之路漫漫長路,有驚奇有無聊,記那驚濤駭浪的時刻,靜如處子般的決摯伏,都是人生的經歷,高超的歷程,天真的觀察,心情愉快平和都是奇幻之旅的好題材。朱熹的「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無聊坐著也能有「天光雲影」的眼界。王維「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累了看看天,也有開闊的心境。
沈復「余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見藐小微物,必細察其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無緣山川遊歷,家中庭院小坐也有奇趣。「日本熊谷守一 (1880年-1977年) 的一天。他是究極之「宅男」,足足30年沒步出家門,每天在庭園靜觀草木枯榮與螻蟻步姿,總是流連忘返。」奇幻不在其大,心開眼開處處皆奇幻。樂趣在心中,人生電影自己拍。蟄伏與驚人飛天,全在心境轉幻。
禪語中「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見山還是山」三個不同階段,最終歸於平靜。 20240607W5
網路資抖
朱熹的《活水亭观书有感二首·其一》
朝代:宋代
作者:朱熹
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
問渠哪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那 通:哪)
《終南別業》唐王維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看《綠野仙師:熊谷守一》,如像炎夏喝一口冷泡茶,同樣沁人心脾。
電影根據真實事蹟改編,以1970年代的東京為背景,描述90多歲日本神級野獸派畫家熊谷守一 (1880年-1977年) 的一天。他是究極之「宅男」,足足30年沒步出家門,每天在庭園靜觀草木枯榮與螻蟻步姿,總是流連忘返。
蟄伏
動物藏伏在土中不食不動。《淮南子.天文》:「百蟲蟄伏,靜居閉戶。」
奇幻之旅
匯集各國經典文化風情,熱鬧的香榭大道、五光十射的美式酒吧、熱情奔放的印度舞蹈,實現願望的俄羅斯娃娃,舞蹈 特技與魔術的精采結合,一場驚險又華麗的旅行即將展開。
文化(英語:culture,日語:文化/ぶんか Bunka)是由古羅馬哲學家西塞羅首次使用拉丁文「cultura animi」定義,原意是「靈魂的培養」,由此衍生為生物在其發展過程中積累起跟自身生活相關的知識或經驗,使其適應自然或周圍的環境,是一群共同生活在相同自然環境及經濟生產方式的人所形成的一種約定俗成潛意識的外在表現。
風情 : 
釋  義
風采、神情。如:「但願一見先生風情,以遂平生之願。」《晉書.卷七三.列傳.庾亮》:「元帝為鎮東時,聞其名,辟西曹掾。及引見,風情都雅,過於所望,甚器重之。」
風雅情韻。如:「大夥兒都聽出這番話中暗藏情意,唯獨當事人不解風情,毫無反應。」清.趙之壁《平山堂圖志.卷六.藝文志四》引清.符曾〈上元後一夕南圻招遊平山堂看月四首〉詩之三:「見說山行不待呼,帽簷花壓笑胡盧。風情未許消磨盡,還有春愁到客無。」
風土人情。如:「這家餐廳之裝潢,充滿著異國風情。」
風月景色的意趣。
人與人彼此間情愛之事。元.關漢卿《望江亭》第一折:「非是貧姑硬主張。為他年少守空房。觀中怕惹風情事。故使機關配白郎。」《水滸傳》第二四回:「王婆貪賄說風情,鄆哥不忿閙茶肆。」《金瓶梅詞話》第九八回:「料此婦人一定好風情,就留下一兩銀子在屋裡吃酒,和王六兒歇了一夜。」
香榭麗舍大道
法国巴黎的大街
香榭麗舍大街(法語:Avenue des Champs-Élysées,法語發音:[av(ə).ny de ʃɑ̃z‿e.li.ze]),是法國首都巴黎的一條大道,位於城市西北部的第八區。它被譽為巴黎最美麗的街道。「香榭麗舍」原意是希臘神話中聖人及英雄靈魂居住的冥界中之至福樂土。
五光十色
形容景色鮮麗複雜,光彩奪目。語本南朝梁.江淹〈麗色賦〉。後亦用「五光十色」比喻內容豐富,變化萬端。
△「五彩繽紛」
說明「賦」是傳統文學體裁之一,形似散文,但內含詩的韻律,是一種介於詩歌與散文之間的文體。盛行於漢魏六朝,魏晉南北朝時,因應新興的駢偶文風而發展出「俳賦」,此體多採四六對仗的句式,講求嚴格的平仄音律,並喜用典故。江淹為當時著名作家,〈麗色賦〉即其作品之一,內容描繪一位絕色美女的容貌、姿儀。其中一段,文曰:「其始見也,若紅蓮鏡池;其少進也,如綵雲出崖,五光徘徊,十色陸離。」大意是:初見佳人,如見生長於無波如鏡之池中的紅蓮,佳人一動,則如絢爛的雲彩自崖間飄出,色彩鮮麗,燦爛奪目。短短數語,即生動呈顯了麗人的綽約風姿。後來「五光十色」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景色鮮麗複雜,光彩奪目。亦用來比喻事物的內容豐富,變化萬端。
麗色賦
作者:富嘉謨 唐本作品收錄於《全唐文/卷0235》
姊妹计划: 数据项
客有鴻盤京劇者,財力雄倬,誌圖豐茂,繡轂生塵,金羈照路。清江可涉,綠淇始度,拾蕊歲滋,摘芳奇樹。錦席夜陳,苕華嬌春,瑤台吐鏡。翠樓初映,俄而世姝即,國容進,疑自持兮動盼,目爛爛兮昭振。金為釵兮十二行,錦為履兮五文章,聲珊珊兮佩明璫,意洋洋兮若有亡,蹁躚兮延佇,招吾人兮由房。凝釭吐輝兮明燭流注,願言始勤兮四坐相顧,時峨峨而載笑,唯見光氣之交騖。夜如何其夜遲遲,美人至止兮皎素絲,秉明心兮無他期。引鄉何其夜已半,美人至止兮青玉案,之死矢兮無彫換。既而河漢欲傾,琴瑟且鳴,餘弄未盡,清歌含韻。歌曰:「涉綠水兮采紅蓮,水漫漫兮花田田。舟容與兮白日暮,桂水浮兮不可度。憐彩翠於幽渚,悵妖妍於早露。」於是覽物遷跡,徘徊不懌,起哀情於碧湍,指盛年於光隙,擊節浩歎,解珮嘉客。是時也,楊雄始壯,相如未病,複有鄒、枚,藉藉荀令。鹹娛座客,嬉妙情,灑豪翰,動和聲。使夫燕姬趙女,衛豔陳娥,東門相送,上宮經過。碧雲合兮金閨暮,紅埃起兮彩騎多,價奪十城之美,聲曼獨立之歌,況複坐弦酌而對瑤草,當盛明而謂何?
熱情奔放
 (1) ∶充滿熱情的熱情奔放的僱員
(2) ∶充滿活力、首創精神或應變能力的
採訪記者都是些熱情奔放的波希米亞人
基本含义:形容人的情感激烈、活泼开朗,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豪放的性格。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热情奔放形容人的情感表达十分激烈,性格开朗大方,表现出无拘无束、豪放不羁的气质。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个人性格、情感表达或行为举止,多用于褒义。
南美熱情的踢踏舞,節奏明快,動作清爽相當令人振奮。
夏天季節的特性:萬物齊長、百花齊放,轉化為夏之茶層次豐富、百花齊放的味道。
1熱情洋溢 熱情奔放
2. 熱情奔放 熱情洋溢 情不自禁
解释:奔放 : (思想、感情、文章氣勢等)盡情流露,不受拘束:熱情~ 。充滿熱情的,充滿活力、首創精神或應變能力的樣子。
特技舞蹈(Acrobatic Dance或稱Acro Dance),顧名思義即為特技與舞蹈融合的藝術新象,每年招收來自全國各地高中職畢業生,項目包含傳蹈、特技、有氧體操、韻律體操、啦啦舞蹈、傳統武術等。特技舞蹈這項運動藝術是在近代表演藝術全球化浪潮之驅使下,有效結合運動技能、創意、科技、表演藝術等元素,在特技與舞蹈特定的情境中,創造人體的姿態、造型、速度、力量與情感強度所體現的藝術形態,並使舞蹈在特技中扮演起伏跌宕的角色,創造另具特色、生動鮮明的藝術新象,具有造型美、流動美、身體美的巨大價值。其表現手法的突出特點是誇張、驚奇、變形,追求超乎常形之上的藝術真實,旨在挑動觀眾的視覺與想像,共同完成身體審美意象的創作,因而獨具藝術魅力。隨著科、技整合與「文化產業化」之衝擊,這項充滿表現力、身體美與藝術美之藝象,已受到廣大喜愛。
魔術
藝術表演形式
魔術(英語:Magic),是一門獨特的藝術表演形式,通過特殊的手法及道具等,使觀眾覺得不可思議[1]。廣義的定義為泛指各種以專業技巧或知識展示出讓人���得歡笑、不可思議的藝術的活���。魔術的技巧並不包含特異功能的成份。魔術亦可定義為「在滿足物質不滅定律及能量守恆定律的條件之下,呈現出違反經驗法則的表演」。
「幻術」重新導向至此。關於其他用法,請見「幻術 (電影)」。
魔術不是只有障眼法,而是一項務求違反客觀現象的表演藝術,必須有純熟的手法和精製的道具,瞭解觀眾的心理還有良好的表演心態。一個成功的魔術能令觀眾看得如癡如醉,要靠很好的表演和新的創意。魔術並非一定需要特殊道具、助手、台前幕後的協助,有時候憑藉手邊的小東西也可以變出一個好魔術。
魔術師則是指從事魔術活動,並且不將魔術濫用者。魔術師在古代稱為「眩者」、「幻人」等。
Jerome Bosch: L'Escamoteur, 1475-1480
西方魔術歷史
起源
葛飾北齋的作品《北齋漫畫》描繪出江戸時代的座敷芸幻術。
正確的魔術起源時間無從考據,推測從有人類活動開始就有了魔術。魔術的起源是宗教和信仰,所謂「魔術」一詞源來自拉丁語magi,常被拜火教使用。在古代(特別是印度),人們相信自然界中所有的事情,都是因為有精靈或神靈操縱,因此巫師或祭師利用人類迷信的心理,利用人們所不知道的原理製造神跡,讓人們相信這些是由精靈或神靈所行出來的,藉由魔術強化宗教的儀式,信眾們更加確認他們的信仰。
歷史上最早的魔術紀錄是在埃及,大約是在西元前2600年,也就是距今四千多年前。1823年發現的《威斯卡手稿》,文獻上記載了一位名叫德狄(Dedi of Dedsnefu)的魔術師,受召為法老王進行表演。他能將鵝的頭砍下,而斷了頭的鵝依然能走動,最後再把頭接回去恢復為原本的鵝。該紀錄描述了這名魔術師對鵜鶘和公牛也進行了相同的戲法。古希臘的神殿也利用了魔術的原理。例如祭師打開神殿大門時,風箱會吹向地面,祭臺上便出現了火焰。還有應用風管製造的會說話的神像。
而最早的戲法紀錄則是「杯與球戲法」(Cups And Balls),這是目前人們所知最古老的戲法。在埃及的壁畫中(Tomb of Baqt III at Beni Hassan B.C 2500)也有紀錄。而真正其歷史表演的紀錄則可追溯到1世紀時。此戲法在中世紀時大受歡迎,被魔術師們廣泛表演於市集中。當時的魔術師被稱為雜耍者(Juggers)。這些四處旅行的表演者與樂師、詩人、特技表演者到村莊的空地上以簡單的戲法娛樂村民。
中世紀
到了中世紀末期,歐洲魔術師開始面臨來自教堂的強烈反對。因為那時人們十分相信巫術與超自然現象,而教會相信超自然事件不是出於聖靈便是出於邪靈的信念,使得任何未被教堂所認可的魔法,就會被認為是黑魔法。只要一個人指證,魔術師就被會面臨審判。許多魔術師都遭到指控,被指証他們與惡魔結盟。
儘管受到迫害,魔術師依然是個既危險,又受到歡迎的職業。一些魔術師受到大地主與貴族的青睞與保護。這時期四處遊走表演的魔術師,只有有限的戲法可以進行表演。當時撲克牌還不普遍,需要大型道具的戲法又昂貴。所以魔術師要依賴靈巧的手法和說故事的技巧。用鳥類和動物表演的戲法相當受到歡迎。
近三百年前,宗教對於魔術的迫害逐漸加深,在英王亨利八世統治期間,表演魔術的懲罰是死刑。到了16世紀末,對女巫的迫害到了大屠殺的地步。由於這些瘋狂的行徑,很多魔術師都受生命威脅,若不透露魔術的秘密,恐怕會被處死。因此促使了第一本英文魔術書籍的誕生,1584年的「巫術探索」(The Discovery Of Witchcraft)。該書作者雷吉諾·史考特(Reginald Scot)的目的,是為了要拯救魔術師的性命,為了將魔術師的技巧與女巫的邪惡力量作為區分,在書中揭露了不少魔術秘密,以證明這些看似奇蹟的神蹟,事實上是由一些自然的技巧來達成,而非藉助於邪惡的力量。而他的作品,的確令很多的魔術師脫離被燒死的命運。書中介紹許多祕密,部分至今仍有再使用。
在歷史上,只要是人群聚集的地方,魔術師的表演就會高堂滿座。在18世紀,人們最常聚集的地方是每年的市集。各種馬戲表演,特技表演都會來這。但是在這競爭中,唯一的明星就是魔術師。18世紀最偉大的魔術師,是埃賽克·福克斯。他在1720年代聲名大噪,在各城鎮的主要市集上,都能見到其蹤影。埃賽克的經典魔術是蛋袋(Egg Bag),從空無一物的袋中,不斷拿出雞蛋與小物品。要觀看福克斯表演需付一先令。他是這項技法的先師,因此成了高收入者,甚至還有死忠的支持者。在他於1731年逝世時,報紙報導了他留下了一萬英鎊的遺產,相當於今日的100萬美元,由此可知他多受歡迎。
到了19世紀,隨著劇院的興起,魔術師找到了新的舞台。最早將魔術帶進戲院,並在劇院打出名號的魔術師,被稱為「北方的大巫師」(The Great Wizard of North)的蘇格蘭魔術師,約翰亨利安德森(John Henry Anderson 1814-1874)。他的創新表演風格,影響了後世眾多的魔術師。魔術師將巧手結合燈光和舞台效果,展開了魔術的新紀元。有史以來魔術師登上了歷史的巔峰,許多魔術為了因應戲院而誕生。十九世紀末是魔術表演的黃金時期,各地的魔術表演都是高堂滿座。魔術師當時穿著正式的燕尾服,就像當時上戲院的觀眾們一樣,這也是魔術師穿燕尾服表演的起源。有些魔術師甚至成了家喻戶曉的名人。
二十世紀初期最著名的魔術大師是脫逃大師哈利·胡迪尼(Harry Houdini 1874-1926),傳奇魔術大師胡迪尼,在美國是家喻戶曉的人物,胡迪尼擅長於脫逃術表演,手銬、緊身衣、牛奶罐、中國水牢,和最著名的水底脫逃。胡迪尼同時也是揭發以魔術為方法欺騙大眾的所謂特異功能人士的先驅者。直到今日人們依然記得他的事績。
但是,1930年代電影工業的起飛,造成魔術表演市場的快速衰退。因為在電影中,任何魔法都可能發生。唯有真正的魔術大師,才能讓觀眾著迷。
現今
人們對魔術的需求又再度上升。隨著賭城拉斯維加斯等娛樂城及電視的發展,造就了魔術巨星。魔術大師一般收費高昂,而且在世界各地都有支持者。現時,魔術依然能滿足了人們對於驚奇和娛樂的需求。
中國古代的魔術
魔術在中國有悠久的歷史,在漢代已有「魚龍蔓延」、「東海黃公」等成型魔術[2]。
在中國,南宋時就已經有類似魔術的表演,稱為「戲法」,現在的正式稱謂為古彩戲法。古彩就是古代堂彩的簡稱。這種節目是過去達官顯貴遇有婚、喪、嫁、聚之事時,表演者在廳堂表演的節目。[3]
中國古彩戲法自南宋以來杭州的瓦舍、街頭以及喜慶堂會都有演出。變戲法都遵循傳統,一直穿大褂表演,表演前必須上、下、反、正都要亮相,把蓋布里外讓觀眾看過。道具如魚缸、瓷碗、花瓶、火盆等。[4]
代表人物有清末民初時古彩戲法的表演者朱連魁(藝名林福或金陵福:Ching Ling Foo)。他最著名的表演就是古彩戲法的「大碗飛水」。
光緒年間,唐再豐編成《鵝幻彙編》一書,又稱《戲法圖說》或《中外戲法圖說》收錄當時許多中國魔術。
效果術語
傳統上,魔術的基本效果有下列幾種:
出現(Production):變出多更多人或物,與「消失」相對。
消失(Vanish):使人或物消失,不被看見,與「出現」相對。
變同、共鳴(Sympathetic Reaction):兩人或兩物或以上作出同一結果。
反自然物理(Physical Abnormally):包括人離開影、無頭美人、人首蜘蛛、拿開拇指等。
造成失敗(Spectator Failure):魔術師用某力量令觀眾不能做某種事。
傷害無效(Invulnerability):包括食火、行茅火炭、行劍上、食玻璃、食刀片、針釘割舌等而不受傷害。
移位(Transposition):從一處消失而從別處出現。
控制力(Control):魔術師運用非物理性的力量支配生物或死物之動作,如響鐘、自動伸手等。
自動(Animation):使無生命物體如同有生命般活動。
變化(Transformation):改變大小、形狀、性質、顏色、記號等。
復原(Restoration):某物件之部份或全部破爛肢離還原。
穿透(Penetration):在不損毀硬物及防止其造成損毀的情況之下,使另一硬物通過之。
辨示(Identification):如認出觀眾之牌桌(多用於牌類、亦用於顏色,魔術師或觀眾可認出)。
讀心術(Thought Reading):魔術師能知道觀眾所想,觀眾亦可將所想寫下以作對照。
思想轉移(Thought Transferring):使某甲能知道某乙所想之事物。
預言(Prediction):先記下某事物之發生,如頭條新聞等。
反地心引力(Anti-Gravity):人或物之動作反地心引力。
感官易位(Extra-Sensory Perception):如用手指頭來看東西,用鼻嗅顏色,用手指感覺牌點等。
特技(Acrobatics):用真技術或道具幫助,做出特別效果。
魔術的技巧和手法
花招
花招是指魔術表演者或玩紙牌老手利用一系列的方式偷偷的處理物體,來達到看似不可思議的效果,常用的物體包括卡片、紙牌及硬幣等。[5]
魔術師的誓詞
魔術師的誓詞(Magician's Oath)的版本有很多,長短不一,而內容主要都包含「保守魔術秘密」、「至力發展魔術」及「表演前必先熟練」三個基本原則。以下是其中一個較為常用的版本:
「作為魔術師,我願以信譽為誓,一切行為以保持魔術長期發展為依歸故,
我定必堅守魔術奧秘,尤其對不諳魔術及尚未起誓的人;
於人前表演前,我必熟習技法到至極,對自己及觀眾負責任,
並把自己的力量用於行善,貢獻人類。
此誓。」
薩斯頓三原則
全世界魔術師所公認並且共同遵守的就是所謂的「薩斯頓三原則」(Thurston's 3 rules in magic)。無論是職業或是業餘魔術師,都必須要遵守。
魔術表演之前絕對不透漏接下來的表演內容。
不在同一時間、地點對相同的觀眾變同樣的魔術2次以上。
魔術表演過後,絕不向觀眾透露魔術的秘密。
霍華·薩斯頓是20世紀初一位著名的美國魔術師。他本人並沒有說過這三項原則,是後人為了紀念他,才將這全世界魔術師所遵守的原則冠上他的名字。
魔術濫用
由於魔術手法能製造錯覺、假像和心理暗示,有些懂得魔術手法的人,會以此從事詐欺等不法活動圖利:
偷竊:利用魔術手法來行竊(Pick-pocket(英語:Pickpocketing))。
詐財:透過心理暗示來達成詐財的目的。
作弊(千術):利用魔術手法在賭場作弊。
特異功能:利用魔術方法製造效果,並宣稱自己使用特異功能。
偽氣功:利用魔術方法製造效果,並宣稱自己是使用氣功。
驚險華麗
驚險
危險而令人緊張。如:「驚險畫面」、「驚險鏡頭」。
驚險的
thrilling UK 
 /ˈθrɪl.ɪŋ/US 
 /ˈθrɪl.ɪŋ/ B2 adjective
extremely exciting:
The book is a thrilling adventure story.這是一部情節緊張的冒險小說。
adventurous UK 
 /ədˈven.tʃər.əs/US 
 /ədˈven.tʃɚ.əs/ adjective
exciting and often dangerous:
She led an adventurous life.她的一生充滿冒險刺激。
romantic UK 
 /rəʊˈmæn.tɪk/US 
 /roʊˈmæn.t̬ɪk/ adjective
exciting and mysterious and having a strong effect on your emotions:
We thought that Egypt was an incredibly romantic country.我們以前認為埃及是個充滿傳奇色彩的國家。
hair-raising UK 
 /ˈheəˌreɪ.zɪŋ/US 
 /ˈherˌreɪ.zɪŋ/ adjective
very frightening:
She gave a hair-raising account of her escape through the desert.她講述了自己穿越沙漠脫險的驚險過程。
hairy UK 
 /ˈheə.ri/US 
 /ˈher.i/ adjective informal
frightening or dangerous, especially in a way that is exciting:
I like going on the back of Pedro's motorbike, though it can get a bit hairy.我喜歡坐在佩德羅的機車後座上兜風,雖然有時有些驚險。
華麗
華美豔麗。《晉書.卷四一.劉寔傳》:「及位望通顯,每崇儉素,不尚華麗。」《紅樓夢》第五一回:「鳳姐看襲人頭上戴著幾枝金釵珠釧,倒華麗。」
馬特萊斯特的奇幻旅程.下集:神祕咒語
A Matt Lester Spiritual Thriller: The Secret Mantra
作者:大衛.米奇
原文作者:David Michie
譯者: 王詩琪
語言:繁體中文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21/11/23
劇情簡介──
  量子科學家馬特,終於發現自己的身世之謎,來到了不丹虎穴寺,為打開千年傳承的伏藏預作準備。然而就在開啟伏藏的前夕,慈林喇嘛卻被人殺害!珍貴的藥師佛像也不翼而飛,而佛像裡頭藏著的蓮師伏藏也隨著佛像被盜走了。
  馬特由不丹來到加德滿都,企圖尋回伏藏與藥師佛,不料卻被惡人盯上,邪惡之人的目標,究竟是佛師佛?還是伏藏?還是馬特的性命?馬特為了擺脫惡人,從加德滿都,來到杜拜,再到都柏林,與學者愛麗絲會合,令人驚恐萬分的是,愛麗絲也遭遇危險!愛麗絲的研究計畫,竟然阻��了藥廠的龐大利益!兩人再度逃亡,而逃亡其間,也漸漸發覺,愛麗絲關於身心醫學的研究計畫,與伏藏之間,有著一絲隱密的關聯。
  作者的話──
  《馬特萊斯特的奇幻旅程》是一部虛構小說。如果其中的角色、情節和主題令人不禁信以為真,那是由於我將現實的元素依據我個人的經驗、加上我的想像力,編織在這個故事裡的緣故。
  讀者們有必要知道的部份是,小說中關於藥師佛修行儀軌的部分全然屬實。作為事部密續(Kriya Tantra)傳統中的一部分,藥師佛的存在難能可貴,祂的修行儀軌可以大大地增進我們的禪修,尤其是當我們專注在療癒自己或他人時。世世代代以來,這項修行儀軌已經深切裨益了無數個世代的禪修者。藥師佛心咒已經傳唱了數百年,就如同小說裡描述的一樣。我衷心地希望,藉由創作這本小說,能激起許多人對這項非凡的修持方法的興趣,樂意去深入瞭解它所帶來的轉化力量。
《光影與魔法: 電影奇幻之旅》是一部六集的訪談式紀錄片系列,帶大家認識光影魔幻工業(簡稱「光魔工業」),這是喬治盧卡斯為了拍攝《星際大戰》而成立的視覺特效公司。 透過個人訪談與未曾公開的畫面,本系列導演勞倫斯卡斯丹以光魔工業最經典的特效展開序幕,同時探究這些創作藝術家與改革者迷人的背景故事。
《班傑明的奇幻旅程》(奇幻逆緣)
2008年美國電影
《班傑明的奇幻旅程》(英語:The Curious Case of Benjamin Button,中國大陸譯《本傑明·巴頓奇事》,香港、新加坡譯《奇幻逆緣》) 是一部於2008年上映的美國奇幻愛情劇情電影,劇情自法蘭西斯·史考特·費茲傑羅的1922年同名短篇小說改編,華納兄弟發行。為大衛·芬奇執導,並由艾瑞克·羅斯編劇,布萊德·彼特、凱特·布蘭琪、泰拉姬·P·漢森、茱莉亞·歐蒙、傑森·弗萊明、伊萊亞斯·科泰斯(英語:Elias Koteas)與蒂妲·絲雲頓等人主演。故事講述一名自出生便是老人、但會隨著時間流逝愈加年輕的男子班傑明·巴頓與兒時玩伴黛絲·富勒,兩者在生命中交織的經歷。
劇情
故事以倒敘方式,由臨終前的女主角黛絲·富勒與其女兒卡洛琳讀出主角班傑明·巴頓遺下的日記,而開始其傳奇故事。班傑明的身體相當奇特,出生時就像85歲的老嬰兒。母親為了生他而難產去世,後被父親湯瑪斯視為怪胎遺棄到養老院。無法生育的黑人女護工昆妮收養了他,並為他取名班傑明。接着,班傑明開始逆着常人成長的定律長大,身體隨着年齡的增長變得稍有活力。他在養老院裡度過童年。1930年,12(73)歲的班傑明遇上了富勒太太8歲的孫女黛絲,善良而親切的黛絲溫暖了班傑明。逐漸成長的班傑明後成為雀喜號的水手。一次,他的父親托馬斯偶然與班傑明相遇,邀他飲酒,但沒有與班傑明相認。
1936年,18(67)歲的班傑明離開黛絲,隨船出海週遊,期間他不斷寄回明信片給黛西,他們之間的情緣從此埋下種子。摩爾曼斯克的旅館中,班傑明遇到了已婚婦人伊麗莎白·亞伯特,兩人譜出一段戀情。之後伊麗莎白與班傑明離別。不久日本偷襲珍珠港,雀喜號被美國海軍徵用,從事打撈搜救的工作。在一次戰爭中,其拖船與敵方相遇,兩者同歸於盡,最終只有他一人生還,往昔的同事紛紛先他而去。這些經歷使他對人生生命有了全新的認識。1945年5月,26(59)歲的班傑明回到療養院巧遇黛絲,這時班傑明已成了50多歲的成年男人。黛絲成為芭蕾舞團中的唯一一位美國人,事業如日中天,與另一位男演員相愛,看到此景,班傑明離開了黛絲,並在外度過一段風流歲月,慢慢地他的身體變得如同40歲的成熟男人。
他獲得父親托馬斯的邀請,在酒席上他得知了自己的身世。此時托馬斯已身患重疾,將自己140年的家族生意——鈕扣廠交給班傑明。不久,湯瑪斯去世,班傑明與昆妮一同出席了葬禮。不巧,黛絲在巴黎表演期間由於一系列偶然之下,在街上遭車禍,讓她無法重回芭蕾舞舞台。班傑明·巴頓接到電報後到訪,但兩人未能更進一步的相戀。1962 年春,黛絲回到養老院,與44(41)歲的班傑明重逢,兩人自組家庭並開始了浪漫的婚姻生活,這時他的身體變成了30多歲的男人。隨後,黛西成為舞蹈學校師,並有了一個女兒,班傑明·巴頓意識到他將繼續變小,最後將變成小孩子一樣,為了能給黛西一個正常的生活,他將所有房產、產業變賣,然後將賣得的錢交給黛西後離去。他又一次開始週遊世界的旅程,而黛西則改嫁給一位鰥夫。
10多年後,兩人再次相見。班傑明給了黛絲寄來準備交給女兒的提前填寫的明信片。數年後,班傑明隨後體型變成小孩,回到療養院中倒頭便睡,記憶開始衰退之下,警察在其背包上找到其日記並把其交給黛絲。黛絲像照顧自己孩子一樣照顧他,最後在2003年,班傑明變成嬰兒躺在黛西懷中閉上眼睛。此時作為回憶人的黛西躺在醫院裡,颶風卡崔娜吹襲美國南部之時,悄悄離開人世。
大智若魚
《大智若魚》(英語:Big Fish)是一部於2003年上映的美國奇幻片,提姆·波頓執導,伊旺·麥奎格主演。劇情改編自丹尼爾·華勒斯(英語:Daniel Wallace (author))(Daniel Wallace)於1998年撰寫的小說《大魚老爸(英語:Big Fish: A Novel of Mythic Proportions)》(Big Fish)[2],以一個小孩的口吻,來敘述其爸爸傳奇的一生。
劇情
愛德華(伊萬·邁克格雷戈 飾)生性熱愛自由,成年之後,他選擇離開家鄉,踏上了環遊世界的旅程。一路上,愛德華遇見了各種各樣稀奇古怪的角色,經歷了無數精彩絕倫的的冒險,而他日後最大的興趣,就是向他人喋喋不休的重複講述他的這一段奇幻旅程。
威爾(比利·克魯德普 飾)是愛德華的兒子,他並不相信父親所講述的那些光怪陸離的故事,甚至對此感到無比厭煩。婚後,他同父親中斷了聯繫,一晃眼就是數年過去。當再次得到愛德華的消息之時,威爾才知道父親即將不久於人世,他決定去見愛德華最後一面。然而,這一次,威爾終於發現了隱藏在這些故事背後的奧秘和真相。
浮生六記/卷二 閑情記趣
浮生六記
卷一 閨房記樂
浮生六記卷二 閒情記趣
作者:沈復
卷三 坎坷記愁
姊妹計劃: 數據項
  余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見藐小微物,必細察其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夏蚊成雷,私擬作群鶴舞空,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昂首觀之,項為之強。又留蚊於素帳中,徐噴以煙,使其沖煙飛鳴,作青雲白鶴觀,果如鶴唳雲端,為之怡然稱快。又常於土牆凹凸處、花臺小草叢雜處,蹲其身,使與臺齊。定神細視,以叢草為林,以蟲蟻為獸,以土礫凸者為丘,凹者為壑,神遊其中,怡然自得。一日,見二蟲鬥草間,觀之,興正濃,忽有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蓋一癩蝦蟆也。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覺呀然驚恐,神定,捉蝦蟆,鞭數十,驅之別院。
  年長思之,二蟲之鬥,蓋圖奸不從也,古語云「奸近殺」,蟲亦然耶?貪此生涯,卵為蚯蚓所哈(吳俗稱陽曰卵),腫不能便,捉鴨開口哈之,婢嫗偶釋手,鴨顛其頸作吞噬狀,驚而大哭,傳為語柄。此皆幼時閒情也。
  及長,愛花成癬,喜剪盆樹。識張蘭坡,始精剪枝養節之法,繼悟接花疊石之法。花以蘭為最,取其幽香韻致也,而瓣品之稍堪入譜者不可多得。蘭坡臨終時,贈余荷瓣素心春蘭一盆,皆肩平心闊,莖細瓣淨,可以入譜者,餘珍如拱璧,值余幕游於外,芸能親為灌溉,花葉頗茂,不二年,一旦忽萎死,起根視之,皆白如玉,且蘭芽勃然,初不可解,以為無福消受,浩嘆而已,事後始悉有人慾分不允,故用滾湯灌殺也。從此誓不植蘭。次擾鵑,雖無香而色可久玩,且易剪裁。以芸惜枝憐葉,不忍暢剪,故難成樹。其他盆玩皆然。
  惟每年籬東菊綻,積興成癖。喜摘插瓶,不愛盆玩。非盆玩不足觀,以家無園圃,不能自植,貨於市者,俱叢雜無致,故不鰓。其插花朵,數宜單,不宜雙,每瓶取一種不參色,瓶口取闊大不取窄小,闊大者舒展不拘。自五、七花至三、四十花,必於瓶口中一叢怒起,以不散漫、不擠軋、不靠瓶口為妙,所謂「起把宜緊」也。或亭亭玉立,或飛舞橫斜。花取參差,間以花蕊,以免飛鈸耍盤之病;況取不亂;梗取不強;用針宜藏,針長寧斷之,毋令針針露粳,所謂「瓶口宜清」也。視桌之大小,一桌三瓶至七瓶而止,多則眉目不分,即同市井之菊屏矣。幾之高低,自三四寸至二尺五六寸而止,必須參差高下互相照應,以氣勢聯絡為上,若中高兩低,後高前低,成排對列,又犯俗所謂「錦灰堆」矣。或密或疏,或進或出,全在會心者得畫意乃可。
  若盆碗盤洗,用漂青松香榆皮面和油,先熬以稻灰,收成膠,以銅片按釘向上,將膏火化,粘銅片於盤碗盆洗中。俟冷,將花用鐵絲扎把,插於釘上,宜偏斜取勢不可居中,更宜枝疏葉清,不可擁擠。然後加水,用碗沙少許掩銅片,使觀者疑叢花生於碗底方妙。
  若以木本花果插瓶,剪裁之法(不能色色自覓,倩人攀折者每不合意),必先執在手中,橫斜以觀其勢,反側以取其態;相定之後,剪去雜技,以疏瘦古怪為佳;再思其梗如何入瓶,或折或曲,插入瓶口,方免背葉側花之患。若一枝到手,先拘定其梗之直者插瓶中,勢必枝亂梗強,花側葉背,既難取態,更無韻致矣。折梗打曲之法,鋸其梗之半而嵌以磚石。則直者曲矣,如患梗倒,敲一、二釘以筦之。即楓葉竹枝,亂草荊棘,均堪入選。或綠竹一竿配以枸杞數粒,幾莖細草伴以荊棘兩枝,苟位置得宜,另有世外之趣。若新栽花木,不妨歪斜取勢,聽其葉側,一年後枝葉自能向上,如樹樹直栽,即難取勢矣。
  至剪裁盆樹,先取根露雞爪者,左右剪成三節,然後起枝。—枝一節,七枝到頂,或九枝到頂。枝忌對節如肩臂,節忌臃腫如鶴膝;須盤旋出枝,不可光留左右,以避赤胸露背之病;又不可前後直出。有名雙起三起者,一根而起兩、三樹也。如根無爪形,便成插樹,故不取。然一樹剪成,至少得三、四十年。餘生平僅見吾鄉萬翁名彩章者,一生剪成數樹。又在揚州商家見有虞山遊客攜送黃楊翠柏各一盆,惜乎明珠暗投,余未見其可也。若留枝盤如寶塔,扎枝曲如蚯蚓者,便成匠氣矣。
  點綴盆中花石,邪可以入畫,大景可以入神。一甌清茗,神能趨入其中,方可供幽齋之玩。種水仙無靈壁石,余嘗以炭之有石意者代之。黃芽菜心其白如玉,取大小五七枝,用沙土植長方盤內,以炭代石,黑白分明,頗有意思。以此類推,幽趣無窮,難以枚舉。如石葛蒲結子,用冷米湯同嚼噴炭上,置陰濕地,能長細菖蒲,隨意移養盆碗中,茸茸可愛。以老蓬子磨薄兩頭,入蛋殼使雞翼之,俟雛成取出,用久中燕巢泥加天門冬十分之二,搗爛拌勻,植於小器中,灌以河水,曬以朝陽,花發大如酒杯,縮縮如碗口,亭亭可愛。
  若夫園亭樓閣,套室迴廊,疊石成山,栽花取勢,又在大中見小,小中見大,虛中有實,實中有虛,或藏或露,或淺或深。不僅在「周、回、曲、折」四宇,又不在地廣石多徒煩工費。或掘地堆土成山,間以塊石,雜以花草,籬用梅編,牆以藤引,則無山而成山矣。大中見小者,散漫處植易長之竹,編易茂之梅以屏之。小中見大者,窄院之牆宜凹凸其形,飾以綠色,引以藤蔓;嵌大石,鑿字作碑記形;推窗如臨石壁,便覺峻峭無窮。虛中有實者,或山窮水盡處,一折而豁然開朗;或軒閣設廚處,一開而可通別院。實中有虛者,開門於不通之院,映以竹石,如有實無也;設矮欄於牆頭,如上有月台而實虛也。貧士屋少人多,當仿吾鄉太平船後梢之位置,再加轉移。其間台級為床,前後借湊,可作三塌,間以板而裱以紙,則前後上下皆越絕,譬之如行長路,即不覺其窄矣。余夫婦喬寓揚州時,曾仿此法,屋僅兩椽,上下臥室、廚灶、客座皆越絕而綽然有餘。芸曾笑曰:「位置雖精,終非富貴家氣象也。」是誠然歟?
  余掃墓山中,檢有巒紋可觀之石,歸與芸商曰:「用油灰疊宣州石於白石盆,取色勻也。本山黃石雖古樸,亦用油灰,則黃白相閱,鑿痕畢露,將奈何?」芸曰:「擇石之頑劣者,搗末於灰痕處,乘濕糝之,干或色同也。」乃如其言,用宜興窯長方盆疊起一峰:偏於左而凸於右,背作橫方紋,如雲林石法,廛岩凹凸,若臨江石硯狀;虛一角,用河泥種千瓣白萍;石上植蔦蘿,俗呼雲松。經營數日乃成。至深秋,蔦蘿蔓延滿山,如藤蘿之懸石壁,花開正紅色,白萍亦透水大放,紅白相間。神遊其中,如登蓬島。置之簷下與芸品題:此處宜設水閣,此處宜立茅亭,此處宜鑿六字曰「落花流水之間」,此可以居,此可以釣,此可以眺。胸中丘壑,若將移居者然。一夕,貓奴爭食,自簷而墮,連盆與架頃刻碎之。余嘆曰:「即此協營,尚干造物忌耶!」兩人不禁淚落。
  靜室焚香,閒中雅趣。芸嘗以沉速等香,於飯鐝蒸透,在爐上設一銅絲架,離火中寸許,徐徐烘之,其香幽韻而無煙。佛手��醉鼻嗅,嗅則易爛;木瓜忌出汗,汗出,用水洗之;惟香圓無忌。佛手、木瓜亦有供法,不能筆宣。每有入將供妥者隨手取嗅,隨手置之,即不知供法者也。
  余閒居,案頭瓶花不絕。芸曰:「子之插花能備風、晴、雨、露,可謂精妙入神。而畫中有草蟲一法,盍仿而效之。」余曰;「蟲躑躅不受制,焉能倣傚?」芸曰:「有一法,恐作俑罪過耳。」余曰:「試言之。」曰:「蟲死色不變,覓螳螂、蟬、蝶之屬,以針刺死,用細絲扣蟲項系花草間,整其足,或抱梗,或踏葉,宛然如生,不亦善乎?」余喜,如其法行之,見者無不稱絕。求之閨中,今恐未必有此會心者矣。
  余與芸寄屆錫山華氏,時華夫人以兩女從芸識字。鄉居院曠,夏日逼人,勞教其家,作活花屏法甚妙。每屏—扇,用木梢二枝約長四五寸作矮條凳式,虛其中,橫四擋,寬一尺許,四角鑿圓眼,插竹編方眼,屏約高六七尺,用砂盆種扁豆置屏中,盤延屏上,兩人可移動。多編數屏,隨意遮攔,恍如綠陰滿窗,透風蔽日,紆迴曲折,隨時可更,故曰活花屏,有此一法,即一切藤本香草隨地可用。此真鄉居之良法也。
  友人魯半舫名璋,字春山,善寫松柏及梅菊,工隸書,兼工鐵筆。余寄居其家之蕭爽樓一年有半。樓共五椽,東向,余後其三。晦明風雨,可以遠眺。庭中有木犀一株,清香撩人。有廓有廂,地極幽靜。移居時,有一僕一嫗,並挈其小女來。僕能成衣,嫗能紡績,於是芸繡、嫗績、僕則成衣,以供薪水。余素愛客,小酌必行令。芸善不費之烹庖,瓜蔬魚蝦,一經芸手,便有意外昧。同人知余貧,每出杖頭錢,作竟日敘。余又好潔,地無纖塵,且無拘束,不嫌放縱。時有楊補凡名昌緒,善人物寫真;袁少迂名沛,工山水;王星瀾名岩,工花卉翎毛,愛蕭爽樓幽雅,皆攜畫具來。余則從之學畫,寫草篆,鐫圖章,加以潤筆,交芸備茶酒供客,終日品詩論畫而已。更有夏淡安、揖山兩昆季,並繆山音、知白兩昆季,及蔣韻香、陸橘香、周嘯霞、郭小愚,華杏帆、張閒憨諸君子,如樑上之燕,自去自來。芸則拔釵沽酒,不動聲色,良辰美景,不放輕越。今則天各一方,風流雲散,兼之玉碎香埋,不堪回首矣!非所謂「當日渾閒事,而今舊憐」者乎!
  蕭爽樓有四忌:談官宦陞遷、公廨時事、八股時文、看牌擲色,有犯必罰酒五廳。有四取:慷慨豪爽、風流蘊藉、落拓不羈、澄靜緘默。長夏無事,考對為會,每會八人,每人各攜青蚨二百。先拈鬮,得第一者為主者,關防別座,第二者為謄錄,亦就座,餘作舉子,各於謄錄處取紙一條,蓋用印章。主考出五七言各一句,刻香為限,行立構思,不准交頭私語,對就後投入一匣,方許就座。各人交卷畢,謄錄啟匣,並錄一冊,轉呈主考,以杜徇私。十六對中取七言三聯,五言三聯。六聯中取第一者即為後任主考,第二者為謄錄,每人有兩聯不取者罰錢二十文,取一聯者免罰十文,過限者倍罰。一場,主考得香錢百文。一日可十場,積錢千文,酒資大暢矣。惟芸議為官卷,准坐而構思。
  楊補凡為余夫婦寫載花小影,神情確肖。是夜月色頗佳,蘭影上粉牆,別有幽致,星瀾醉後興發曰:「補凡能為君寫真,我能為花圖影。」余笑曰:「花影能如人影否?」星瀾取素紙鋪於牆,即就蘭影,用墨濃淡圖之。日間取視,雖不成畫,而花葉蕭疏,自有月下之趣。芸甚寶之,各有題詠。
  蘇城有南園、北園二處,菜花黃時,苦無酒家小飲,攜盒而往,對花冷飲,殊無意味。或議就近覓飲者,或議看花歸飲者,終不如對花熱飲為快。眾議末定。芸笑曰:「明日但各出杖頭錢,我自擔爐火來。」眾笑曰:「諾。」眾去,余問曰:「卿果自往乎?」芸曰:「非也。妾見市中賣餛飩者,其擔鍋灶無不備,盍雇之而往?妾先烹調端整,到彼處再一下鍋,茶酒兩便。」余曰:「酒菜固便矣,茶乏烹具。」芸曰:「攜一砂罐去,以鐵叉串罐柄,去其鍋,懸於行灶中,加柴火煎茶,不亦便乎?」余鼓掌稱善。街頭有鮑姓者,賣餛飩為業,以百錢雇其擔,約以明日午後。鮑欣然允議。明日看花者至,余告以故,眾咸嘆服。飯後同往,並帶席墊,至南園,擇柳陰下團坐。先烹茗,飲畢,然後暖酒烹肴。是時風和日麗,遍地黃金,青衫紅袖,越阡度陌,蝶蜂亂飛,令人不飲自醉。既而酒餚俱熟,坐地大嚼,擔者頗不俗,拉與同飲。遊人見之,莫不羨為奇想。杯盤狼籍,各已陶然,或坐或臥,或歌或嘯。紅日將頹,餘思粥,擔者即為買米煮之,果腹而歸。芸曰:「今日之遊樂乎?」眾曰:「非夫人之力不及此。」大笑而散。貧士起居服食以及器皿房舍,宜省儉而雅潔,省儉之法曰「就事論事」。余愛小飲,不喜多菜。芸為置一梅花盒:用二寸白磁深碟六隻,中置一隻,外置五隻,用灰漆就,其形如梅花,底蓋均起凹楞,蓋之上有柄如花蒂。置之案頭,如一朵墨梅覆桌;啟盞視之,如菜裝於瓣中,一盒六色,二、三知己可以隨意取食,食完再添。另做矮邊圓盤一隻,以便放杯箸酒壺之類,隨處可擺,移掇亦便。即食物省儉之一端也。余之小帽領襪皆芸自做,衣之破者移東補西,必整必潔,色取瞄淡以免垢跡,既可出客,又可家常。此又服飾省儉之一端也。初至蕭爽樓中,嫌其暗,以白紙糊壁,遂亮。夏月樓下去窗,無闌干,覺空洞無遮攔。芸曰:「有舊竹簾在,何不以簾代欄?」余曰:「如何?」姜曰:「用竹數根,黝黑色,一豎一橫,留出走路,截半簾搭在橫竹上,垂至地,高與桌齊,中豎短竹四根,用麻線扎定,然後於橫竹搭簾處,尋舊黑布條,連橫竹裹縫之。偶可遮攔飾觀,又不費錢。」此「就事論事」之一法也。以此推之,古人所謂竹頭木屑皆有用,良有以也。夏月荷花初開時,晚含而曉放,芸用小紗囊撮條葉少許,置花心,明早取出,烹天泉水泡之,香韻尤絕。
0 no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