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mgik
#煩惱
shirozen · 3 months
Text
Tumblr media
A drag to sleep
11 notes · View notes
goodayclassmate · 1 year
Text
Tumblr media
有困難可以說出來【日安同學漫畫】
是安慰,或名為安慰的利刃? 傾訴需要視對象跟內容而定, 無法總是得到想要的回應, 我們也未必能給對方想要的回覆, 應對自己與他人的情緒, 都需要學習。
※本故事純屬虛構,不代表作者近況。
21 notes · View notes
carl-liu12345 · 2 years
Text
碩班畢業至今年初,經歷很多事情,先前一直工作不順、不知道自己要幹嘛、看到大家都很有成就自己卻迷惘,之前都感覺好迷惘。
終於在今年年中找到現在的研究員職位,雖然公司很小,現在也還是很嫩,但是Leggy 表示我在這邊終於發現我很進入社會人的狀態,有真的「出社會」的感覺。
但是我仍然會有迷惘的感覺,這有三個層源頭。從我自己出發而言,自己三不五時還是會煩惱自己一年後、三年後、十年後會去哪裡。就家人建議來說,老爸自從知道我這個工作以來,就一直murmur自己要做這個做那個,很常說要「多想未來、不可能一直在這裡、走智庫必定要念PhD」。就看見身邊的人各種成就而言,我也蠻羨慕他人的,好比:一個碩士朋友去念哈佛資料科學了,工作的組長也離職去證券金融業了。
所以我也頻繁在思考自己在這個工作後要去哪,雖然千頭萬緒,可是我已經發覺自己有些地方不想去了。第一,我不想出國。第二,我不是很想唸博士班。第三,我不會項在念社會學。
排除這些,我希望可以把未來的視線拉開。
4 notes · View notes
mouniassn · 2 months
Text
心清水月現,意定天無雲
以下一位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語錄》:「心性不轉,到哪裡都一樣;一走不能了之,要圓滿,心結要解。」
覺得工作上有不好相處的人,就很想離開,可能自己的外道願還沒消完的關係,常常會討厭某些人,內心也會批評,像是自己的心中有一把尺,在衡量著別人。先生常跟我說,我都要把每一個人都想得很壞嗎?我覺得是對某些不喜歡的人,或許這是我的盲點。
現在告訴自己要學習,找自己的缺點,不要找別人的,別人的我改不了,自己的才能改。
而最近工作上發生了一些事情,明明是自己的錯,卻責怪別人,反省後自己也對對方很抱歉,經歷了一些事情之後,才知道有什麼問題應該要先想想是不是自己的錯,要接納自己做的錯誤,不要死要面子的去責怪別人,跟別人相處應該更謙卑才是。
想起《六祖壇經》云:「世人若修道,一切盡不妨,常自見己過,與道即相當。」
(分享完畢)
人的煩惱是從哪裡來的?從喜歡分辨是是非非來的,我們的心一天到晚在數落著哪些人哪些事的不好,也想著哪些人哪些事對我多麼的好,當我們的心執著盤旋在那裡,就都是一種煩惱!
生活中,總是對境界有許多不滿,影響著我們的心情與情緒,情緒好壞彷彿掌控在相對應的環境中。但這都是我們無法降伏內心的煩惱,才會隨著外境起舞。對於境界的反應與感受,取決於我們當下的念頭,念頭要轉往哪個想法,就像是一道選擇題。
比如:有人出門購物,半路上遇到下雨,被往來車輛潑了一身濕,到達目的地,發現今天店家關店沒開。如果在這樣的情境中,不同人就有不同的反應,一般人可能選擇懊惱、生氣,覺得自己今天怎麼那麼倒楣!較樂天的人可能會反方向想,這也太幸運了,剛好先把霉運用掉,接下來可能就好運了。然後也許再前往其他店家時,反而購買到更物超所值的物品。而具智慧的人,面對這種情境,是根本不為所動,雨天與店家沒開,都只是一種現象,不需要為此感到煩憂,順其自然就好。
看人、看事不順眼,這是內心在起煩惱,「對境生心」,就會讓我們永遠被牽制在境界中。《六祖壇經》:「若見一切法,心不染著,是為無念。用即遍一切處,亦不著一切處。但淨本心,使六識出六門,於六塵中無染無雜,來去自由通用無滯,即是般若三昧,自在解脫名無念行。」
對境界不染著,就不會被境界耍得團團轉,但也不是要我們從此做個故意看不見、聽不到的木頭人,是不被境界影響,從攀緣的心改為隨緣。淨空法師:「這個世間,名聞利養、七情五欲、世出世法統統捨棄了,一樣都不要,清淨心就現前了。清淨心是真心,清淨心是本有的,你那個自心穢是從哪裡來的。自心沒有兩樣,淨穢有兩樣,穢是什麼?你不知道自愛,把自己的良心當作別人的垃圾桶,別人所有一切分別執著,你統統放在心上,這樣子就變成穢,心就染污了。
你要不放在心上不就沒事嗎?可以隨緣,這佛教導我們可以隨緣,隨緣要學佛菩薩的妙用。妙用是什麼?不放在心上。隨惡緣不放在心上,隨善緣也不放在心上,隨大乘、小乘、顯教、密教之緣,統統不放在心上,這才行。」(引用結束)
我們的眼、耳、鼻、舌…這些感官,經常都是用來判斷外面的物質、分辨境界,很少人會用來反觀自己的內心。《六祖壇經》:「真如自性起念,六根雖有見聞覺知,不染萬境而真性常自在。」我們如何善用我們的六根,從染到淨,就是每個人要去內修的功課,不懂得自省、內觀,就只能一天到晚還在爭論「是風動?還是幡動?」的問題,懂得內觀,就會漸漸發現,所有一切境界的好壞,都只是內心影子的反射而已!
宣化上人:「我們修道,能修到沒有煩惱的程度時,那就能出離三界。所謂『不生煩惱莫疑心,總要管已少管人;多認不是少爭理,安然清凈智慧生。』也沒有煩惱,也沒有懷疑,常管著自己,不要管人家的閒事。所謂『多管閒事,自找苦惱。』常認自己的不是,不要和人爭理。這時候,很安然,很清凈,智慧便會現出來。
『明心未有礙難事,見性豈有憂愁心;佛光不是不普照,憂思恨怨心攪昏。』明心的人,沒有障礙困難的事。見性的人,沒有憂慮煩愁的心。佛光是普照一切的,猶如太陽一般的光明,而我們為什麼不見佛光?就因為有憂思和怨恨,所以把心攪昏,以致智慧光不能現前。」
心裡頭的水波是動還是靜?心裡飄來了幾朵烏雲?無論水波或是烏雲全都是自己招來的,我們若懂得如何觀心,就能體會「心清水現月,意定天無雲。」及「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南無大慈大觀觀世音菩薩!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韋馱菩薩
南無伽藍菩薩
南無十方一切諸佛菩薩摩訶薩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0 notes
beautyupdate · 4 months
Text
給予和接受 Give & Take (1) 給予其實也可以很簡單
你總是覺得自己沒有能力可以幫上別人的忙嗎?總覺得老是在接受別人對你的好,但自己卻不知道自己可以怎麼樣去幫忙人家,甚至也會懷疑自己是否有能力可以幫忙?艾琳想要跟你分享,其實給予也可以很簡單。 #給予 #give&take #付出 #感恩
你總是覺得自己沒有能力可以幫上別人的忙嗎?總覺得老是在接受別人對你的好,但自己卻不知道自己可以怎麼樣去幫忙人家,甚至也會懷疑自己是否有能力可以幫忙?艾琳想要跟你分享,其實給予也可以很簡單。 不要小看自己 從小���都一直覺得我是一個非常幸福的人,不管是家人讓我時時刻刻都衣食無憂,常常會收到親戚給的食物、零食餅乾等等,或是朋友之間善意提醒跟協助,我都覺得非常的感恩。 感恩 當時總覺得自己好像沒辦法給別人什麼,自己也沒有那樣的才能跟天賦,很想要去為大家付出,但是卻不知道該怎麼做,但是我卻不知道,其實在我的成長過程中,我一直有在做給予跟幫助這件事情。 煩惱 覺察自己的天賦 我是一個很棒的傾聽者,我很擅長去傾聽別人的心事,並從他說的心事總給予鼓勵跟支持,後來才明白,所謂的給予並不是說你一定要去做什麼和偉大的事情或是金錢的支援。 傾聽 其實給予很簡單,你只要去檢視你自己自身性格跟習慣…
Tumblr media
View On WordPress
0 notes
cjackchang · 1 year
Text
查看「睡眠質量不佳嗎?這10個方法幫您擺脫失眠煩惱!」一文。
1 note · View note
kikunai · 2 years
Text
happy lunar new year :]
4 notes · View notes
lolbaby · 2 years
Text
2 notes · View notes
phillip-karfere · 7 days
Text
我不知道這是什麼 但是好像只要我存在著就會一直在內耗 只是因為有什麼東西牽制著才暫時讓我忘記了這樣的煩惱🙂最近睡眠不足可能也是因素之一但不是主要的(今年大部分時間都非常沒精神…)至少今天早上醒來的感覺非常糟糕 並且只是遠處有人不相干地大吼大叫了一句就讓我感到厭煩
好像真的受不了多少負面情緒 就算是不相干的被迫接觸後也會感到痛苦 但是最大的負面情緒來源其實還是我自己吧…🙃
0 notes
xiaosasagrgher · 19 days
Text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0 notes
jia1xxfs46 · 19 days
Text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0 notes
shirozen · 1 month
Text
Tumblr media
A breezy nuisance
9 notes · View notes
mouniassn · 2 months
Text
眼前的無理來自因果有理
以下一位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父親個性易情緒化、容易沖犯,我們已經都習以為常,有時面對父親的多變性格,都只能當作自我忍耐修練的一環。在對方沒有理智的情況下,不要與之爭辯,不做反駁,盡量好言安撫相勸。
但有一陣子,父親的暴躁易怒有點誇張,似乎就像火山密集爆發,很難讓他冷靜。且生氣的原因說起來也不是什麼大事,但父親就思慮雜亂,總是往負面思想,彷彿這世界都對他不好,尤其不斷針對母親有怒氣。由於狀況頻繁有點不對勁,家庭氣氛一直不太良好,於是為父親列單請示,近日脾氣易怒原因,及言語上針對母親不滿的狀況。(以前曾開示一筆母親欠父親的業障,已迴向化解圓滿)。
說也很奇妙,寄出請示信還未到開示日時,父親的狀況隨即有了改善,可能父親的靈識知道有請示了,自己安定些,也可能父親的干擾知道有請示了,稍稍避開。
等收到佛菩薩開示;父親有沖犯,而母親還有欠父親,前三世感情因素,拿刀殺父親致死。看到開示才又恍然大悟,原來靈界干擾加上因果討報導致的現象,真的不能用眼前一般的常理來判斷。父親有沖犯,加上對母親討報,以致於情緒失控,讓我們經常摸不著頭緒,且好好講道理,希望讓父親冷靜不要那麼偏激,似乎都無效。只有等到寄出請示信,父親才自己變得比較冷靜與緩解,印證了世間的一切現象,離不開因果。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若一家都是來討債的,係閻羅王將相關人等判在一起當家人,讓彼此有機會解冤釋結,雖喝孟婆湯後,人會忘記,但靈會知道。解鈴還須繫鈴人,已開示的因果業由,要儘快圓滿,才能早日無債一身輕;功德圓滿後,要繼續修行,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會成為一家人,不是報恩就是報仇,不是討債就是還債;若與家人有相欠,還完相欠業障後,再補善緣,彼此的關係會漸漸改善。」
我自己其實也還有欠父親的業障尚未償還,所以現在我跟母親,依然時不時面對父親無來由的脾氣爆棚。但是我們都把它當作心性磨練的一環,而我也經常時時跟父親的靈識懺悔。雖然說要父親改個性真的不容易,但至少目前是比較不會再過度不講理,有時能夠聽進家人跟他說的話。
(分享完畢)
家人,往往是磨練最徹底的一個環境,又愛又恨的關係可以說每個家庭都可能有的寫照。能夠彼此當一家人,都是前世有相當深厚的緣分,且相互的緣大多是討債、還債、報恩、報怨,讓彼此在這一生作為一家人了結過去世的因果。
從分享文來看,有緣人的父親較容易情緒波動不穩定,這當中除了有本身的個性、習氣以外,還有可能受到外來靈界的干擾沖犯,也會影響性情更不穩定。但還有一項很重要的因素,當家人都想跟父親講道理,試圖讓其冷靜時,父親非但聽不進去,且總是針對有緣人母親充滿怒氣,這是因為父親的靈,想起了母親過去世傷害他的記憶。種種原因加在一起,讓一家人相處的氣氛,還真的是讓人感到艱難!
若沒有佛菩薩開示有沖犯原因及彼此相欠的因果,用一般世間的眼光來看,就是父親在無理取鬧、情緒管理欠佳,但彼此相欠的因果,若一直未償還,我們可以想想,這家庭事件演變下去,還會有多少彼此的不諒解,導致更多心結與衝突?彼此還要忍受多久衝突的磨練?萬一火爆情緒把持不當,演變為更激烈的行為,後果更是無法想像。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語錄》:「家人彼此感情很好是應該的,而來討債係因對方的靈在控制,而不是人在控制,若與家人有業障關係,還是要及早償還,要誦經或以對方名義多做善事才有功德。」
「夫妻雙方若還有相欠債未還,容易雞同鴨講,溝通困難;業障消一消,善緣補一補,然後彼此再好好溝通,才有話說,才不會雞同鴨講,關係方能漸漸改善。」
「有機會來精舍與相欠的家人解冤釋結,就是有因緣改善,就要將執心放下,依佛菩薩開示,將功德圓滿,即是與家人關係圓滿的開始。」
佛菩薩教導我們六度修行當中之一是「忍辱」,忍辱是讓我們不會隨著境界好壞跟著去起伏,當對方對我們態度不好、或傷害我們時,我們能夠不起嗔恨、不去計較,就能避免很多的衝突,及避免與對方再結怨。面對家人或其他人一些不合理的行為,我們可以透過冷靜面對與智慧分析,來消除心裡的疙瘩:
1.有相欠因果:若是我們過去世傷害過對方,屬於業障討報,這部分可以透過牟尼精舍請示佛菩薩,若有業障相欠,開示出來盡早懺悔及償還,能減輕對方討報的程度,若迴向償還業障及補善緣,將惡緣轉變為善緣的關係,相處上才能漸漸改善。
2.有干擾或沖犯:當對方有沖犯或干擾時,會影響其思緒,讓言語與行為變得不正常。
3.對方的個性與習性問題:當對方原本的個性、習性就是較容易衝動或情緒化的人,我們若記恨於心或與之爭吵,只是顯示我們修行定力不足,也是容易受到外境就風吹草動的人。若對方情緒正在激動的情況,不妨我們先退一步,等對方之後較平靜些時,再試試看溝通。若對方一直無法冷靜,不如吃點悶虧,放下爭執。《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語錄》:「執心重、我相重,容易產生對立,因此要忍辱莫與人起爭執,不要偏執自己的意見,覺得自己的意見就是大家的意見,如此人事難圓融。凡事無論對錯都要圓滿,路才會越走越寬闊。」
南懷瑾老師:「忍辱也包括三個內涵:一個是有形的忍辱,譬如我們活在世界上,隨時有艱難、痛苦,讀書也一樣,有很多挫折,很多不滿意,都要忍過去,要原諒別人、原諒環境,轉而要求自己。這種修養很痛苦的,要對付自己,『真的忍住』。在行為上這是有形的。
進一步到了『內忍辱』,修養到這個程度,任何人對不起你、甚至要殺害你,都沒有什麼關係,能夠慈悲他、教化他。心理上沒有一種『忍』的作用。
第三種內涵的忍辱,是做到非常自然,也無所謂一個人的不對,看一切眾生都一樣,心裡頭都沒有事了。」(引用結束)
家人如果是我們的業主菩薩,在完成業償還障圓滿之前,給我們帶來的各種障礙就是在提升我們修行最好的老師。「修行,圓滿最重要,不管事情對或錯,都要處理圓滿,讓人不起煩惱跟執心,不然下一世對方又會來討報。」
世間很多現象,不是單靠眼前所見就能判斷的,其背後可能來自過去世的因果關係,及靈界上的一些干擾影響。但無論是何種因素,只要我們在境界考驗當中,能夠藉此磨練我們的心志,不因此而起煩惱,並且時時把考驗當作消業障想,當作「忍辱」修行的功課,如此煩惱就能減輕很多,與人的相處也能更為���洽圓融了。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韋馱菩薩
南無伽藍菩薩
南無十方一切諸佛菩薩摩訶薩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Tumblr media
0 notes
victor6699 · 1 year
Text
Tumblr media
釋迦牟尼佛,過去35佛第1佛,又稱佛陀、世尊、如來佛祖,為古印度一個小國的太子。因不忍世人飽受生老病死之苦而開始修行,最終覺悟成佛,向世人宣講離苦得樂的方法。禮敬可消萬劫之罪,著有金剛經:「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為名句
0 notes
onpointbible · 1 year
Text
情愛心理學:癡心女
有人認為女子對愛情的看法,比對生命看得更寶貴。確實有不少故事描述女主角為了心儀的男士,不單願意犧牲自己辛苦賺來的金錢,還能放棄事業及家庭,去跟隨沒有成就的男主角;甚至,不可思議地出賣肉體去養活對方。為何有這樣的心態呢? 從另一方面看,癡情的女人實在也會帶來無限傷害。著名美國電影《孽緣》Fatal attraction(1987)就是表達一個女人過分癡情的故事。劇情描述一位已婚男士與一名癡情女子發生一夜情之後,被對方死纏爛打,險些兒喪命的驚慄故事。其實這齣電影是根據美國社會學教授Diane…
Tumblr media
View On WordPress
0 notes
Tumblr media
眾生要傷害我們的時候,有時我們也不能太軟弱,這樣可能讓他繼續造業,反而是害他了。為了防範他造業,可以用慈悲心呵斥、嚇唬他,這跟用嗔恨心造業完全不一樣。一切果報都跟發心有關係的。
0 notes